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辅读:歌罗西书

A、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歌罗西书绪论

作者简介

鲍会园博士

鲍会园博士,北平人,生于一九二三年。一九四九年赴美,先后于惠敦大学、福乐神学院、惠斯敏特神学院及美北浸信会神学院获文学士、道学士、神学硕士及神学博士学位。

鲍博士曾于美国牧会。一九五九年十月开始任播道神学院(前广州圣经学院)院长,至一九八五年退休,继续担任荣誉院长一职。鲍博士曾参与中文圣经新译会的翻译工作。一九九一年起任天道圣经注释丛书主编。

序言

本书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些比较缺少工具的同工,和一些对解经有特别兴趣的神学生。近十多年来,曾有几本重要的歌罗西书注释出版;有的是用英文写的,有的是用德文写的,后来也译成了英文。这些书表达了近代学者对歌罗西书研究的方向和结果。本书作者并不完全接纳这些学者的意见;但读了这些著作,激发了本书作者许多方面的思想。本书就反映出一些这样的结果及思想。

几年来,因着不同的原因,本书作者特别对歌罗西书有兴趣,并曾尽力阅读一些有关的著作和有名的注释,日久自会在有意无意间吸收了别的作者的意见。因此,本书是建立在许多先圣先贤的根基上,欠了许多学者的债。作者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些弟兄姊妹更明白这一部分神的话语,并看出歌罗西书的教训对今日教会的意义。

在一九七九年,作者蒙播道神学院董事会给予一年进修研究假期,得以放下神学院的行政及教学工作,专心研读,完成了本书的初稿。在这期间,学院的同工分外劳苦,分担了作者的工作。又得天道书楼同工多方面的鼓励和帮助,特别在誊写稿件,及版面编排的技术上,给予非常的帮助。又有本学院同工何郑爱晖女士在词句的润饰及核对引用的经文及其它著作上给予很大的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本书中歌罗西书信的经文是根据中文圣经新译委员会出版的新约新译本略加修改而成的。其它的经文,旧约是根据和合本,新约是根据新译本。

谨以感恩的心将此小书奉献在神面前,愿神使用其中的一些思想作建立圣徒的工作。

鲍会园

一九八○年九月于香港

绪论

    歌罗西城的地理环境

    歌罗西的历史

    歌罗西的居民

    歌罗西的教会

    歌罗西书的作者

    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歌罗西的异端

    内容分析

歌罗西城的地理环境

歌罗西城位于小亚细亚西南部的利加斯河岸,即今日土耳其的西南部,与希拉波立及老底嘉两城为近邻。利加斯河为密安德河1的支流,自东向西流,经过歌罗西以后转向西北,流入密安德河,蜿蜒向西,流向以弗所的方向。在距以弗所约叁1:十公里处,转向西南,在米利都城处流入大海。在歌罗西、希拉波立、老底嘉这三城中,歌罗西在最东边,利加斯河从城中间流过,将城分为两半。老底嘉在歌罗西的西部偏北,距离约有十七、八公里,位于利加斯河的南岸。希拉波立位于河的北岸,在老底嘉的正北,约有八公里。因三城距离不远,所以彼此间的来往自然很多。

利加斯河流域的地质很特别,一方面这一带地方常有地震及火山爆发,所以城市、建筑物常被破坏,且水中矿物质丰富,河水流过的地方常会有一层结晶体留在地面,影响农作物。但另一方面没有河水淹盖过的地方,土壤非常肥沃,水草丰富,适合牧畜,出产质地极好的羊毛。而且河水中的矿物质可制成一种极佳的染料,因此这一带地方的人多以织造羊毛产品为业。同时因为火山及地震的缘故,这一带地方多温泉,有治病的功效,所以常有许多人从各地到这里来旅行、治病;希拉波立一名的意思是“圣城”,很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

歌罗西、老底嘉和希拉波立都位于弗吕家区,本属别迦摩王国,在主前年被罗马占领了。弗吕家和西边的加利亚区2及西北边的吕底亚区3合起来,罗马定为亚西亚省;后来吕底亚北边的每西亚也被圈在亚西亚省之内。这几区都属于一个省份,几区之间界限的划分也不十分清楚,因此老底嘉有时算作加利亚区内,有时算作吕底亚区内。希拉波立常常被算作吕底亚区内,歌罗西则一直是属于弗吕家区。因此启示录第二、三章的七封书信称老底嘉为属于亚西亚。再迟一点,到第四世纪罗马重新改组各省的划分时,老底嘉被定为亚西亚的首都。

 

1 Meander River.

2 Caria.

3 Lydia.

歌罗西的历史

歌罗西城的建立已经无史可考了;该城较早的历史,如今只有一些很零散的数据。根据赫罗德特的记载,波斯王薛西斯,即圣经中的亚哈随鲁王,在打败埃及以后,去攻打希腊时,只来到歌罗西,那时约在主前480年左右。赫罗德特称歌罗西为“一座弗吕家的大城”4。同样,一个希腊将军,也是历史家的赞诺芬,他在主前400年左右带领希腊军去援助古列叛变时来到歌罗西,称之为“一个人口多而富有的大城”5。但以后因地理、交通、政治等关系,两个邻近的城愈来愈兴旺。希拉波立成了这一带地方游乐和医病的中心;老底嘉成了经济和政治的中心;歌罗西则变得愈来愈衰弱。到了将近新约的时代,它只是一个“小镇”6。以后在初期教会历史中,老底嘉和希拉波立都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歌罗西的名字却很少提及,只是偶尔在一些大会的记录中见到歌罗西主教的签名7

七、八世纪,因东边亚拉伯一带的游牧民族入侵,许多人离弃了歌罗西城向别处逃去。很可能又曾再有地震,以致该城完全变成了废墟。后来在歌罗西废墟以南数公里靠近山脚的康诺或康奈城8,有一个时期似乎曾代替了歌罗西的地位。现今歌罗西城已经完全的失存了。

在保罗书信所寄达的各地区,歌罗西可能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座城9,但歌罗西书,在圣灵的默示之下,却给教会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特别对今日的教会,面临着人的思想及哲学理论的挑战时,歌罗西书是一本极其实际的书信。

 

4 Herodotu; Histor; VII 30.

5 Xenopho; Anabasis I ii 6.

6 Strab; Geograph; xii 8.3.

7 看J.B. Lightfoo; St. Paul's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to Philemon, GrandRapids:Zondervan, rep., n.d., p.72, Note 1.

8 "Khonal." W. M. Ramsay, The Church In The RomanEmpir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893,p. 468.

9 J.B. Lightfoot, 同前, p.16.

歌罗西的居民

在邻近的几个城市中,歌罗西大概是最保守、最标准的弗吕家城市。根据多数学者可靠的推断,从以弗所往东横穿小亚细亚的公路,在歌罗西等三座城的北边,直沿密安德河而行;而在这三座城中,歌罗西离大路最远,因此可能与外人接触的机会最少。歌罗西的居民大多数是弗吕家本地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再加上特别像希拉波立地方的特殊环境,形成这里的人特别迷信。但另一方面,歌罗西又有不少犹太人;根据约瑟弗的记载,在主前200年左右,叙利亚的安提阿大王曾从巴比伦及米所不大米一带,将两千家的犹太人搬到了弗吕家、吕底亚一带地方10;再加上这一带地方盛产羊毛,适合织造业的工作,自然吸引更多犹太人迁来居住。实际上因为犹太人太多,他们每年奉献给耶路撒冷圣殿的“丁税”11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在主前62年,罗马总督曾禁止犹太人纳税给圣殿12。这么多的犹太人和迷信的外邦人居住在一起,难怪歌罗西教会所遇到的错误教训掺杂着各种外邦宗教及犹太教的色彩。

 

10 Antiquities xii 3.4.

11 .

12 J.B. Lightfoot, 同前, p.20.

歌罗西的教会

很多学者认为使徒保罗从来没有到过歌罗西。使徒行传十六章六节记载保罗在第二次国外布道时曾“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但“弗吕家”是自南到北很长的一区,弗吕家的西界从南顺序与加利亚、吕底亚及每西亚三区为邻;在使徒行传十六章七节说“他们到了每西亚”,所以很显然的,他们经过的是弗吕家的北部。在第三次国外布道旅程,保罗经过了“加拉太、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就来到了以弗所13。歌罗西书本身也说保罗没有见过歌罗西的弟兄姊妹14,所以我们可以说,至少在写这本书信以前,他没有到过歌罗西。

使徒行传第十九章记载保罗在以弗所住了很久,在二十章三十一节他自己说他在以弗所“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诫他们。在十九章十节说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歌罗西是亚西亚的一部份,自然也听见了主的道;可能不是直接从保罗听来的,而是从保罗的同工,和在以弗所、歌罗西间来往的人听来的。因为两地距离只有一百二、三十公里,以弗所又是大城,两地间来往的人一定很多。在下面第十一至十二节说,“神藉保罗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或围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恶鬼也出去了。”这样的词句大概是说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曾差遣同工们,好像布道队一样,到四周围去传福音;这些被差遣的人虽然只是保罗的代表,但他们的工作,就等于是保罗的工作,因为他们受了保罗的差遣,去传保罗所传的福音。大概也是为此缘故,保罗才这样关心他没有亲眼见过的教会,而且能够如此有权柄向他们讲话。

在保罗差遣出去的同工中,很可能以巴弗就到歌罗西、老底嘉、希拉波立一带地方去传道了。而且当地有人信主以后,以巴弗就成了他们的牧人,继续带领教导他们;因为他是歌罗西人15,歌罗西的教会从他学习真理16,他为歌罗西的教会下了很多工夫17,他又是一个忠心的传道人18,不单关心歌罗西的教会,也同样关心老底嘉和希拉波立的教会19。三个城市距离很近,一个人牧养三个地方的教会不是太困难的事。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歌罗西书的作者

第十九世纪以前,很少有人怀疑歌罗西书作者的问题。初期的教父中,多人曾提及或引用本书的经文,而且明说是保罗所作20;直到第十九世纪初,才有德国的作家开始怀疑,甚至否认本书为保罗所作。近代作者可以贝尔21及汤臣22作代表。这些作者也许没有直接否认保罗是歌罗西书的作者,但他们的笔法所导致的解释,则使人不能不怀疑本书的作者问题。

简单说来歌罗西书作者问题困难集中在三方面:一・文字体裁、二・神学思想、三・本书与以弗所书的关系。

 

20 John Eadie,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Zondervan,rep. 1957, p. xxiii, 举出多项例证。

21 F.W. Beare, Interpreter's Bible, Vol.11, 'Introduction', EpistleTo The Colossians, New Yor祂: Abingdon Press, 1955.

22 G.H.P. Thompson, The Letters of Paul To The Ephesians, To The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Cambridge Bible Commentary Series, Cambridge,1967.

一・文字体裁

汤臣举出十多个字是保罗在别的书信中所没有用过的,如“基业”23、“花言巧语”24、“月朔”25等;又有一些保罗在别处常用的字,在本书中却没有出现,如“律法”、“称义”、“信心”等。贝尔特别提出本书许多句子的构造都很长,语气缓和,连一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论到同样的题目时,都没有用哥林多前书二章六至十六节那样简短有力的句子。上面所举的这些特点都是事实;但是任何一本书的体裁和用字都与写作时的心情和书的内容有关。歌罗西书中的确有不少保罗在别处没有用过的字,但这些都直接与该教会所面对的错误教训有关。至于本书一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与哥林多前书二章六至十六节的体裁不同,乃是因为保罗写作时的心情不同。哥林多教会本身犯了错误,所以保罗写信时用比较激烈的词句;歌罗西的教会不是犯了大错,而是面对错误教训的引诱,保罗知道他们需要安慰和鼓励,所以用比较温和的言词,这是极其自然的。

 

23 .

24 .

25 .

二・神学思想

简单说来,歌罗西书的重点有几方面和别的书信不一样:别的书信多注重基督的工作,本书则注重基督的本性;救恩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及。本书中关于圣灵的教训很少,他甚至在三章十五至十七节论到基督徒新生命的表现时,都没有提及圣灵的工作。另外一点:一些学者认为保罗在本书中用福音的普遍性来证明福音的真实26,这些学者认为这是教会较后期的立场。这一点很难解释,因为我们如果不理会保罗写作本书的历史环境,或者是根本先否认本书的历史背景,再来用主观的看法来批评,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能找到完满的答案。本书注重基督的位格和基督在全宇宙中的地位,因为当时的错误教训就犯了贬低基督位格的毛病。实际上以弗所书等好几封别的书信,也很少讲到救恩的教训。至于关乎圣灵的教训,本书提到的确不多,但不是完全没有27,而且按篇幅的比例来说,本书论到关乎圣灵的教训比哥林多后书并不少。书中讲到福音的普遍性,是用来鼓励歌罗西的信徒,并不是说因为福音传得广才证明福音的真实;而且用这样的经文来证明教会已接纳福音传统的传递形式,似乎太过份了。

另外一个神学思想方面的理由:有些学者认为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所反驳的是诺斯底派的教训28,而诺斯底派的教训是在使徒时代以后,主后第二世纪,才普遍的流行。因此歌罗西书一定是后人冒保罗的名写的。虽然强调这一点的人近来已比较少,但仍值得一提。诺斯底派的教训的确是在主后第二世纪才普遍流行,但是一种哲学主义的教训,不是一天就可以兴起来的,实际上诺斯底派里面的一些思想很早就已经存在。如同主张神与物质世界之间有许多不同等级,或不同属灵程度的被造之物,这种观念在主耶稣以前的希腊哲学思想中,甚至在犹太哲学家的思想中,已经存在。正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所反驳的并不是发展完全,晚期的诺斯底派思想,因此没有理由说因为歌罗西书中有反驳诺斯底派一些教训的话语,就认为本书是在保罗时代以后才写成的。

 

26.

27.

28 或称“神哲主义”。

三・本书与以弗所书的关系

这两本书相似的地方很多,根据一个作者的意见29,歌罗西书的五分之三都出现在以弗所书内。这两本书在用词、思想的表达及体裁各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如果要承认一本书为保罗所作,便无法否认另一本也是出自保罗的手。但很多不接受保罗为歌罗西书作者的学者,首先不承认保罗是以弗所书的作者,所以也不承认保罗是歌罗西书的作者,在这里我们不必多解释以弗所书作者的问题。如果按着教会一向的立场,接纳保罗为歌罗西书的作者,问题实际上就变得简单得多了。保罗差不多同时写这两封书信,在那一段时间,保罗一直在思想同一些问题;而且以弗所和歌罗西距离不太远,虽然歌罗西的异端那时还没有传到以弗所,但同一个思想形态的教训可能很快会影响另一个地方。因此在两本书里保罗都注重基督论的真理;而在以弗所书内,他只是积极地从正面讲解基督的身份和祂在教会中的地位,这似乎是很自然而且恰当的笔法。

不接受保罗为本书作者的学者多数都一再的说,单凭文字的体裁,或神学思想,或本书与以弗所书的关系都不足以构成拒绝保罗为作者的理由30,言外之意乃是说,在没有考虑这些比较可以捉摸的问题以前,这些学者心里早已有怀疑了,因此这些问题虽然有合理的解释,也觉得难以接纳。如果心里根本没有这样的怀疑,这些疑难有了合理的解释,就不成问题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保罗是本书的作者。

 

29 E.J. Goodspeed, The Meaning Of Ephesi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1933, p.8.

30Interpreter's Bible, vol.11, pp.144, 145.

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教会中一向都认为“监狱书信”(腓立比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及腓利门书1:)是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写的。直到第十九世纪末、第二十世纪初才有人主张这几封书信是在该撒利亚31或者以弗所32写的,同意这个看法的人最近似乎在增加。我们可以把这几种看法简单的思想一下。

 

31 E. Lohmeyer, Die Briefe an die Philipper, an die Kolosser undan die Philemon, Go/ttingen:Vandenhoeck & Ruprecht, 1930.

32 George S. Duncan, St. Paul's Ephesian Ministry, N.Y.: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30.

一・该撒利亚

主张本书写于该撒利亚的理由有几方面。首先这些学者肯定腓立比书是写于该撒利亚,在歌罗西书四章十一节保罗说受割礼的人中,只有三个人和他同心,这种情形与腓立比书一章十五至十七节所讲的情形吻合,所以歌罗西书也和腓立比书一样是写在该撒利亚。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理由,但事实上歌罗西书四章十一节所证明的刚好相反。在该撒利亚有“传福音的腓利”33,保罗和同伴曾在他家住宿;如果歌罗西书是在该撒利亚写的,在书中保罗没有理由不提腓利的名字34,所以这个理由不能成立。再一个理由是在腓利门书1:二十二节,保罗说,他希望不久可以去探望歌罗西地方。这些学者认为,按保罗旅行的习惯,他一定先去探望他已传过福音的地方,所以他在该撒利亚坐监时,他的心仍G念着亚西亚一带的教会。该撒利亚离歌罗西不远,保罗可以盼望不久去探他们。如果保罗在罗马坐监,就不容易去探歌罗西了。这一点也有困难,因为保罗在该撒利亚坐监时,他已上诉于该撒,他去罗马是作为囚犯被解去,如此他不可能有自由去探望途中的教会。此理论的第三个理由是在歌罗西书及腓利门书1:中所提到的那些人名,是保罗在耶路撒冷及该撒利亚时的同伴,而不是在罗马与保罗在一起;而且欧尼西慕大概是新近逃到了该撒利亚,因为从歌罗西去该撒利亚比去罗马容易,所以保罗写歌罗西书时一定是在该撒利亚。这一个理由只是主观的推测。保罗的同伴如果在该撒利亚和他在一起,没有理由证明他们没有和他一同去罗马;实际上,至少有一个人,亚里达古是和保罗同去的35,而且经文中的“我们”显明路加也一同去了。至于欧尼西慕,虽然该撒利亚距离较近,但一个逃跑的奴隶要跑得越远越好,而且在越大的城市,越难被人发现,所以他逃去帝国的首都罗马并不意外。此外歌罗西书四章十节提到马可与保罗同在,传统上认为马可去了罗马,但却没法确定马可曾在该撒利亚陪伴保罗。从以上种种情形看来,保罗在该撒利亚写歌罗西书的可能性不大。

 

33 .

34 看Theodor Zahn, Introduction To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53 rep., Vol. I. 443.

35 .

二・以弗所

使徒行传没有提到保罗在以弗所坐监的事,但是在书信中他却暗示他在此坐过监36。主张保罗在以弗所写歌罗西书的理由,和上面主张在该撒利亚的理由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除上面所列的理由之外,尚有一两件值得一提。首先,以弗所距离歌罗西只有一百多公里,而罗马则远十倍,以巴弗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到以弗所去向保罗请示应如何作,这样很快就可以来回;如果要去罗马,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教会面临考验的时候,以巴弗不可能丢下教会几个月的时间。这个理由似乎有道理,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既然教会面临的困难十分严重,以巴弗一定觉得就算多用一些时间去向保罗请教,也是值得的。此理论的另一个理由是保罗要腓利门给他“预备住处”37。如果保罗距离歌罗西只有几天的路程,这样的请求就很合理;但他若在罗马,就显得很特别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腓利门书1:二十二节用的是“现在命令式”38,应该译作“要常把我的房间预备好”,意思是说我早晚会来探望你们的,却不是说他已有清楚的计划,很快去探望他们。再者歌罗西书是一本组织严谨、神学思想很成熟的书,就算保罗在以弗所坐过监,按他在书信中的语气,他坐监的时间不会很长,因此也不会有安静的时间让他从容的思想神学问题;相反,在罗马时,他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至少有两年多的时间,朋友可以自由来探望他,适合于写一封神学理论性的书信。同时歌罗西书四章十四节说在写此书信时,路加和保罗在一起,这一点也支持保罗在罗马写此书信的看法。从使徒行传二十七章,得知路加和保罗一同去了罗马,但是没有经文证明路加曾和保罗在以弗所一起工作过。

 

36.

37 门22.

38 present imperative.

三・罗马

前面两段的评论已经提出几个理由,证明保罗在罗马写这几封信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有一两件事值得思想的:圣经的启示是渐渐进展的,后赐下来的启示比先赐下来的启示更加清楚,因此有些教义在较早的启示中只是雏形,在后来的启示中就发挥得比较详尽。保罗个人的神学思想和教训也是如此。歌罗西书的教训特别是有关基督论的教训,是发展完全、思想成熟的教训;所以在保罗所写教义性的书信中,必定是较晚写成的。在罗马坐监应该是最适合写这本书的时候。再一方面,保罗谈到他坐监的事所用的词句,显出他认为他的监禁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情况,而不是像他在腓立比坐监,今日被捉,明日就释放了39。在腓利门书1:中说欧尼西慕“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40。在歌罗西书中保罗要他们“记念我的捆锁”41。这样的经文显出保罗的监禁已经有一些日子,而且短期内还没有被释放的迹象,只有罗马的监禁适合这种情况。

简括来说,不论从那一个角度来看,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其它的理论,这本书不可能在该撒利亚写的,也不可能在以弗所写的,唯一的可能,是保罗在罗马写的。

既然歌罗西书是在罗马写的,写作的日期就比较容易确定了。不同的学者对保罗的年代看法稍有不同;保罗在罗马坐监的年代大概是在主后61-63年,或62-64年。在歌罗西书四章十节保罗说马可不久要去探望歌罗西,而保罗自己也希望在得释以后亲自去探望他们,如此看来,这封信可能是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末期写的。保罗同时也写了以弗所书,而且欧尼西慕也要回歌罗西他主人家去,所以保罗又写了腓利门书1:。这三本书大概是写在主后63年底或64年初。

 

39 看徒十六章。

40 门13.

41.

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在保罗被监禁的末期,歌罗西教会的牧人以巴弗到罗马来探望他。当时歌罗西出现了一些传异端教训的人,使以巴弗非常担心。他们的教训有犹太教的色彩,也有外族宗教的色彩,听起来很吸引人。以巴弗知道这种教训是错误的,但可能他自己没办法抵挡或者反驳;出于不得已,他到罗马来找保罗,向他请教。为了教会的需要,保罗写了歌罗西书,指出这些异端教训的错误,也告诉他们正确信仰的立场和改正错误教训的方法。另外一个亚西亚人推基古42也在罗马,他可能是以弗所人43。推基古正要回亚西亚,保罗就托推基古将歌罗西书带去。以巴弗暂时留在罗马陪保罗44。同时保罗在罗马遇到了另外一个歌罗西人欧尼西慕;他本是腓利门的奴隶,从主人家逃跑,来到罗马,遇见了保罗。在保罗的带领之下,欧尼西慕悔改信了主。过去他是个没有用处的人45,现在他成了亲爱忠心的兄弟46,保罗要使欧尼西慕和他肉身的主人和好,因为他们现在都是主里的弟兄了。如今推基古要回亚西亚,他带欧尼西慕去见腓利门是最好的机会。为了加强对腓利门的影响,保罗又亲自写了腓利门书1:,叫推基古和欧尼西慕一起带去。

 

42 .

43 .

44 .

45 门11.

46 .

歌罗西的异端

在圣经以外没有发现关于歌罗西异端的记录,近百年来,虽然学者在这方面用了不少的工夫,但今天所能知道关于此异端的真正立场,仍然只能从保罗所提到的资料中归纳而来。歌罗西书中的几处经文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此异端的一些特征。下面列出来的是这方面主要的资料:

“一切智能和知识的宝库都蕴藏在基督里面。”

“因为神本性的一切丰盛都有形有体的住在基督里面。”

“所以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批评你们。”

“不要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他们故作谦卑,敬拜天使。”

“为甚么拘守那“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的规条呢?”

“随着己意敬拜,故作谦卑,和苦待己身。”

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歌罗西的异端是一些犹太教和外族宗教教训的混合物。在普通情况之下,犹太教是不会与任何其它宗教混合的。加拉太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犹太师傅不肯接受任何其它人的教训,为此他们才那样的反对保罗所传的福音;所以在歌罗西这样的混合,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原因是歌罗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弗吕家在历史上曾出了不少有特殊哲学立场的人和近乎神秘性的宗教;教会的几个异端,如孟他努派47和诺洼天派48都从这里发源。同时一些犹太教的人在这里居住的时间长了,立场也变得松弛了;曾有人同时作犹太教管会堂的人,又作外邦人庙中的祭司49。在这种情况下,犹太教便和当地的宗教混合产生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异端教训。

有些学者,特别是莱特弗特50,认为此异端主要是从犹太教中的爱瑟尼派51来的。这异端的教训中的确有许多和爱瑟尼派的思想相似,例如他们对守律法和规条的看法,刻苦肉身的生活,甚至对婚姻的看法52等,都近乎爱瑟尼派的教训。但另一方面,在当时的一些希腊哲学、犹太哲学及诺斯底派的前身的思想中,都有类似的教训,因此多数近代学者都认为此异端是犹太教、东方哲学、诺斯底派及基督教教训的混合物53。保罗称之为“哲学”和“世俗的言论”54。这些名词的真正意义留待注释中解释,但从保罗用的这些名词,可以看出一点这教训的性质。

 

47 Montanism.

48 Novatianism.

49 参看W.M. Ramsay, Cities andBishoprics of Phrygia,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897, Vol. I. pp. 637ff.

50 J.B. Lightfoot, 同前, pp. 71-113.

51 Essenes.

52 A.R.C. Leaney 将的“不可摸”解释作“不可亲近女人”。参看'Col.' Expository Times, 64, 1952-53, p.92.

53 看W.G. Ku/mme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E.T.,N.Y.:Abingdon, 1957, p.240.

54 ;.

歌罗西异端的性质和特色

首先,这一派的人特别注重智能和知识,这是神哲主义的特点。他们说,属灵的人应当追求一种特别深奥的知识,藉着这样的知识可以明白隐藏的奥秘;他们又说,基督教的水礼只是灵程上最基本的一步,受过水礼以后要继续追求更深的知识,才能达到完全的地步。另一方面他们对神有一种绝对超越的看法,马丁称之为“二元论”55。他们认为神和物质有绝对的分别,因此神和物质的世界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接触。从这个观念就产生了两方面思想上的影响。神若要与物质的世界接触,就必须造出一些与神和物质都可以有接触的被造之物。这些被造之物可能分许多不同的等级;第一级比神低一点,但仍离物质很远;第二级比神再低一点,也和物质近一点。如此一级一级的下来,直到最低的一级可以直接与人接触。天使就是这样的被造之物,他们比神低,但却比人高,所以人要敬拜天使。有些教训认为基督是这些被造之物当中最低的一个,所以祂可以和人有直接的来往。在被造的人这方面,因为人是属物质的,根本是恶的,所以恶的根源是在人属物质的身体上。人要到达神面前,或者说要得到救恩,就必须脱离他罪恶的身体的势力。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此目的。一种方法是刻苦肉身,遵守“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的规条,也要遵守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等类的规矩。另一种方法是根本不看重肉体的感觉。这种看法本来的目的不是要放纵情欲去任意放荡,乃是要锻炼自己不受肉体感觉的影响;肉体作甚么是灵魂以外的事。这派的人要使灵魂达到超然的地步,对肉体所作的事完全漠视。在歌罗西书中,虽然没有清楚提到这种放荡的人生观,但是三章五至八节可能是针对这种倾向而写的。

 

55 Ralph Martin calls it 'dualism', Colossians: The Church's Lord, andthe Christian's Liber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2, p.16.

歌罗西异端的主要错误

初期教会看为最主要的一个教训,就是高举基督和祂所作成的救恩。歌罗西的异端教训承认基督有尊贵的地位,在神和人中间作救赎的工作;但是在他们的思想里面,基督是神和人中间许多不同等级的被造物中的一个。当然,他们中间也许有些人以为基督比别的被造之物等级高一点,但这只是程度上的分别,基本上祂仍是许多同类的被造物中的一个,这是教会不能接纳的教训。如果基督不是神和人中间唯一的中保,也不是独一的救主,祂所作成的救恩也就不是完全的救恩。就是针对这样错误的教训,保罗在歌罗西书一章十五至二十节说出全新约圣经中有关基督论最重要的经文。基督在一切被造的之上,万物都是藉着祂造的,万物也要靠着祂存在,祂是教会的头,教会从祂蒙受恩典,万物也只有藉着祂才能与神和好。另一方面,这样的异端也曲解了救恩的意义。属主的人已经和主一同钉死,一同埋葬,一同复活;主的救赎已经把过去捆绑我们的规条都“涂抹了”56,我们就不应该再自动的把自己放在这些规条之下,过奴隶的生活;这些规条对我们属灵的生命完全没有功效。这种混合的教训教人用追求智能和知识、刻苦己身、遵守规条等方法去得到救恩,但这些方法永远不能叫人得救。最后,这种异端教训的错误在基督徒圣洁的生活上,也产生相反的效果,他们“故作谦虚”,实际上却是“自高自大”57;他们口里说自己不够好,要努力对付自己才能盼望得救,但实际上却以自己的知识和刻苦的生活夸口,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因为他们有知识,他们肯刻苦生活。总而言之,他们想靠自己努力的功劳得到救恩。他们又以“花言巧语”58和“骗人的空谈”59来引诱人,传讲人的智慧,给人空的应许,结果使人走向错误的道路。面对着这样的错误教训,保罗毫不留情地指责;同时也清楚有力的指出主耶稣才是真正的答案。

 

56.

57.

58.

59.

内容分析

歌罗西教会面临的错误教训是对主耶稣的误解。这些教训误解了主耶稣的身份和地位,也误解了主耶稣工作的真正性质,所以歌罗西书的主要重点是解释主耶稣乃神和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只有靠祂,人才能得救,教会才能成立;也只有靠着主耶稣,天地万物才能与神和好。然后保罗指出歌罗西异端的错误,最后更告诉我们,既然如此,已经得着救恩的人应当如何生活。全书的教训都以基督为中心;在三本通常称为基督论的书信中,歌罗西书中的基督论最重要。

壹 引言

Ⅰ 问安的话

Ⅱ 感恩的话

Ⅲ 保罗的祷告

贰 无比的基督 基督的地位和工作

Ⅰ 基督是创造的主

Ⅱ 基督是教会的头

Ⅲ 基督使万有与神和好

Ⅳ 基督使信徒与神和好

叁 基督的仆人 保罗和他的工作

Ⅰ 保罗的职分

Ⅱ 保罗的信息

Ⅲ 保罗对教会的关心

Ⅳ 保罗给信徒的勉励

肆 错误的教训和真理的比较

Ⅰ 哲学与真理

Ⅱ 在基督里作新人

Ⅲ 在基督里的自由

Ⅳ 歌罗西的错误教训

伍 新人的生活

Ⅰ 生活的目标

Ⅱ 治死旧人

Ⅲ 穿上新人

Ⅳ 家庭的责任

Ⅴ 最后的劝勉 儆醒祷告

陆 结语

--A1-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歌罗西书第一章

壹 引言(一1-14

Ⅰ 问安的话(一1-2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提摩太弟兄,写信给在歌罗西的圣徒,和在基督里忠心的弟兄。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临与你们。”

按标准希腊文书信的格式,一封书信的引言通常包括三方面:写信的人,收信的人,和一句问安的话,通常是“你好吗?”1。保罗的书信也都是依照同样的格式,只是在这三部分中都加上了基督教的成分。

“奉神旨意” 这句话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保罗接受使徒的职位时,便将自己的意志、思想完全放下了,从此以后,一切都要按着神的旨意行;神的旨意是最高的、唯一的标准。另一方面,保罗虽然是使徒,他所传的信息仍然不是他自己的信息,乃是神所交托他的。在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节,保罗称他的职责为基督的“使者”,那里“使者”一字是指一个国家的“大使”。大使不能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来说话,他代表他的国家,只能按着国家的意思讲话。保罗所传的信息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神交付他的。

“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使徒保罗”一语在原文中是在句首。保罗的一些书信没有提自己是使徒。归纳他的用法,大概在两种情况之下,他特别要用这句话:一种是收信的教会怀疑或者拒绝他作使徒的权柄,例如加拉太书和哥林多前书。另外一种情形是他写信给没有见过面的教会,例如罗马书、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以弗所书可能是写给几处教会的,而这些教会中,有的是保罗没有见过面的。

“使徒”一词最初只是用在主所拣选的十二使徒身上,意思是指受主差遣去完成一个特别使命的人。后来也包括了其它从主领受特别使命的人,如同保罗等。使徒最基本的使命是传福音,“基督差遣我,不是要我去施洗,而是去传福音,”2并建立信徒和教会。“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的工作么?对别人来说,我或许不是使徒,但对你们来说,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就是我在主里面作使徒的印记。”3因此使徒的名称不单代表使命,也代表权柄。4

“基督耶稣的” “基督”代表主作弥赛亚的职位和祂尊贵的身分,“耶稣”则代表祂的人性和谦卑的功劳;此处两个名称这样用法,重点是在“基督”上面,讲明主作救主的尊荣,特别在歌罗西书中,保罗这样的称呼主是很自然的。“基督耶稣的”一语,一方面显出保罗和主的关系,他是“主的”使徒,是属于主的,主在他身上有特别的权柄;另一方面,也显示保罗从主得来的权柄。保罗是主的使徒,他受了主的差遣,是主耶稣的代表,所以他有主的权柄,这两方面的含意同样重要。保罗在这本书中要用真理教导歌罗西的教会,因此在开始时,先证明他有权柄“在信仰和真理上作外族人的教师。”5

“和提摩太弟兄” 在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1:的引言内,保罗都曾用提摩太的名字,但在那两本书中,只在开始用,以后就不再用了;在歌罗西书整个引言中6,保罗讲到自己时,都用多数的动词“我们”;从一章十五节开始就改成单数,只是保罗自己讲话了。

提摩太是保罗忠心的同工7。他是小亚细亚的路司得人,他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大概是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国外布道的旅程中带领他信主8;保罗在第二次旅程中,来到路司得,就邀请提摩太一起去传福音9,从此提摩太就一生忠心跟从保罗,成了他最可靠的同工。

保罗这里特别写出提摩太的名字,可能是要读者知道他不是孤单一人在罗马坐监;也可能是要表明提摩太和他同心,同意他信中所写的。但也有可能,像有些人的看法,提摩太此时作了他的书记,替他执笔写了歌罗西书10

“在歌罗西的圣徒,和在基督里忠心的弟兄” “圣徒”一字原为形容词,其文法构造与“忠心”一字完全相同。此字可作形容词用,译为“圣洁”,也可作名词用,译为“圣徒”。最近有几本流行颇广的书,将此字解作形容词,全句译为“在歌罗西圣洁又忠心的弟兄”11。但是正如罗仕指出,在书信的引言中,保罗从来没有将此字当形容词用,而是经当名词用12,在这里也应当作名词解释。两个名词“圣徒”与“忠心的弟兄”前面只有一个冠词13,因为两个名词所指的是同一群人。

这封书信写给歌罗西的圣徒,而不写给教会,并不是因为歌罗西没有有组织的教会,或因保罗没有见过他们的面,或是保罗和他们的关系不太自然。在保罗的用法里,这两个名词的意义没有分别,甚至可以互相交换着来用,“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蒙召为圣徒的人。”14两个名词的意义一样。

“圣徒”一语是指信徒在主里的地位和与主的关系,而不是指实际生活的圣洁。“分别为圣”是圣洁基本的意义;人信了主,因着他和主的关系,就从世人中给分别出来了,他们是分别为圣的人了。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是被拣选出来的人,是分别为圣的人;在新约时代,最初耶路撒冷信主的人称为圣徒,“为圣徒”的捐献15是给耶路撒冷信徒的捐献。在保罗书信的问安语中的圣徒很显然是指外族人的信徒,他们在神的计划中占同样的地位;外族人的教会接续着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成了神的选民,从世人中被分别出来。

“在基督里” 单按这几个字本身来说,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在基督里忠心的”或“在基督里的弟兄”;但从整句的结构来看,“在基督里”与“忠心的”两语之间被“弟兄”一词隔开了。若按原文的构造直译出来,这句话可译为“忠心的弟兄在基督里的”按这样的构造,“在基督里的”形容“弟兄”,而不是形容“忠心”。“在基督里的弟兄”是基督徒,在基督里互为肢体的人。这样的人,一方面互相联络,有亲密的交通;另一方面生活在基督的范围内。

“忠心的”一语按字义可以有两种解释,“忠心的”原文与“相信”是源于同一字根,所以此语可解释作“相信”的弟兄,或“忠心”的弟兄。但在下面保罗已经说明这些人是“在基督里的弟兄”,如再加上“相信”,似乎有点重复,因此解释作“忠心的弟兄”比较恰当16。忠心是指坚定不移,在真道上和对主的信心上站立得稳。保罗在指出错误教训的危险以前,先说明他知道歌罗西人的忠心17,这对歌罗西人一定是很大的鼓励。

“弟兄” 所有属主的人都在主里互为弟兄,彼此有生命的联系,所以歌罗西的基督徒虽然与别的教会距离很远,单独面对这些传异端的人,他们却不孤单,因为他们与所有属神的人都是弟兄。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临到你们” 这句话的用法不只是问安,更是一个祷告。恩惠是慈爱的神向罪人施的恩典;人有罪应当受刑罚,但神因祂的慈爱赦免人的罪。恩惠、慈爱和赦免有连带的关系,有赦免就有平安,因此有恩惠,自然有平安。平安一语是从旧约的用法而来的,不单指身体或心灵的感觉,甚至也不是指灵性兴旺,而是心灵和身体完全得救赎的结果18,完全享受神恩惠的一种经验。这一切的好处,都是直接从父神来的,也只能从父神赐下来。保罗这里特别提到神与人之间父子的关系,这是平安的根源。

 

1看Edward Lohse, Colossians andPhilemon, E.T. tr. by W.R. Poehlmann & R.J.Karris, New Meyer Commentary series,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1.12.esp. note 3.

2 .

3 .

4 看Norval Geldenhuys, N.B.Stonehouse, Supreme Authori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3, pp.46ff.

5 .

6 .

7 .

8 ff.

9 .

10 Ralph Martin, 同前p.23; H.A.W. Meyer, Handbookto the Philippians and Colossians, E.T. Edinburgh: T.&T. Clark, 1893, p.253.

11 F.W. Beare, 同前;C. F. D. Moule, The Epistles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Cambridge GreekTestament Series, Cambridge, 1962.

12 Edward Lohse, 同前, p.7.

13。

14 .

15 .

16 参看C.F.D. Moule, An Idiom Book ofNew Testament Greek,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08.

17.

18 W. Foerster, ' '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ii,pp.414f.

Ⅱ 感恩的话(一3-8

“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因为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这都是由于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听过的。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你们听了福音,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之后,这福音便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在全世界也是一样。这福音也就是你们从我们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学到的。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也把你们在圣灵里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在保罗的书信里面,在问安的话以后,通常都有一些为收信人感恩的话。但保罗这样作却不是只按着习惯循例的作;在每一封书信中,他都诚恳地按着收信人真正的情形献上感谢。哥林多后书和加拉太书就没有这样感恩的话。

“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 在原文中“我们……祷告的时候”是一个分词19,所以这样的译法比较恰当,也可以将保罗的真正意义更清楚的表明出来。他不是单单向神存着一个感谢的心,或者常有感谢的思想,乃是在祷告的时候,具体的献上感谢。

“常常感谢” 这里的译法也很恰当,“常常”一语是形容本句的主要动词“感谢”的。此动词是复数的“我们……感谢”,保罗和提摩太一同为歌罗西人感谢神,这是同工蒙福的一个秘诀,常常一同祷告,一同感谢神。

“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神是感谢的对象,“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一语是与“神”同位,说明这位神是谁。歌罗西人的信心和爱心非常宝贵,但保罗认清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歌罗西人的信心和爱心值得称赞,但保罗却将称赞改成了对神的感谢。人在属灵生命上有长进,或是得着特别的恩赐,这都是神的恩典,一切荣耀都是属于神的,不要让人夺去神的荣耀。

这位神是保罗的神,但却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保罗不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因主耶稣和天父是平等的。主耶稣是神的儿子,我们属主的人也是神的儿女;但主和天父的关系,与我们和天父的关系之间有一个分别,所以主耶稣说,“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20。主耶稣甘心谦卑自己,称属祂的人为弟兄“也不以为耻”21,但我们却不可以看轻我们和祂之间的分别。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主”在书信中特别清楚的显明基督的神性和主权。祂是我们的主,我们是属祂的人,因此我们在生活上应尊祂为主22

下面第四至五两节讲出保罗为歌罗西人感谢神的原因。在书信中常见信望爱这三样基督徒的美德连在一起来讨论,但这里这三件美德却不是完全平行的。歌罗西人“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是建立在“存在天上的盼望”的根基上。前两样好像是生命结的果子,后者好像树的根。

“因为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 保罗从以巴弗听到了他们的信心。在构造上来说,“信心”是名词,所以基督耶稣一语,主要的不是作“信心”的对象,而是指他们灵里生活的范围。属主的人的一切都是从主来的,主是他们整个生命的根源;信心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从主来的。也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在前面第二节保罗为他们的“信心”感谢神。

“和对众圣徒的爱心” 真正的信心是活在基督耶稣里的,永远也不会使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独善其身”的信心,不是圣经所讲的信心。加拉太书五章六节说,“惟有那藉着爱表达出来的信,才有用处。”真正在基督里有信心的人,必定会爱神爱主;因着爱神爱主的缘故,也必定会爱与基督同为肢体的众圣徒。这样的爱不是出于同情、关怀、或利害,乃是因为和主的关系,在主里同为肢体的关系。也因这种关系,我们应对众圣徒“凭着爱心互相服侍”23

“这都是由于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 “由于”一语讲出原因或根据。“那存在天上的盼望”是他们有信心和有爱心的原因或根据24。这里的盼望不是人内在的行动或美德,而是人里面盼望的根基,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这盼望是存在天上的,所以必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人所盼望的对象。如提多书所说,我们等候着“那有福的盼望”25,“由于”有这样的盼望,基督徒能生出信心和爱心。

基督徒的救恩是现在已经有的福气,但现在拥有的只是一部分的救恩,完全的救恩要等将来主再来使信徒永远与祂同在时才能得到。“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26这里保罗用的“存在”天上是很生动的字。在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仆人的比喻里,那恶仆将主人给他的钱用手巾包起来,等主人回来对主人说,“你的一百银币,我一直保存在手巾里面”27。这里用的“保存”就是同一个字,表示收存得稳妥、可靠。

归纳上面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的盼望是一个未来的事实,虽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明白,但却是保存在天上、绝对可靠的。

信心、爱心和盼望,基督徒的这三个美德,在书信中多处都提到过28;在这里,他的用法有些不同,因为三样不是完全平行的:信心的对象是基督,爱心的对象是众圣徒,而信心和爱心都建立在盼望的根基上。

“这盼望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听过的” 这盼望歌罗西人已经听过。盼望是具体的事实,是神所应许属天的福气,也就是福音的内容。“从前”一语是指他们最初听福音的时候。远在这些异端传来以前,歌罗西人已经听见了真理的福音,这福音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盼望29。福音的信息是盼望,他们藉着听的动作而领受了,因而成了他们生命的经验。“听”在属灵的经验上是极主要的一步30

“福音真理的道”是比较清楚的译法。“真理的道”一语在以弗所书也用过31,但这里的构造更有力。福音和真理两词都是“属格”32,直译可译作“福音的真理的道”,重点在“福音的真理”上面,他们领受的道是属于“福音的真理的”。道是圣经上常用的字,代表神的启示,福音的道就是神在福音的信息中启示给人的道。福音的信息重要,是因为信息的后面有一位启示的神,祂要把救恩的福音传给人。

这道的主要特性在于它是“福音的真理”。这句话的重点在“真理”一词上面。福音的道所传的是真理,而不是异端的错误教训,所传的信息如果不是真理,就不是福音了。因此信息内容的真理必须纯正。“福音的真理”这句话保罗一共享过三次,加拉太书二章五、十四节和这里。将这节圣经和加拉太书二章的用法比较,就可以看出保罗的用法是注重福音的纯正和完整。为了使加拉太人单单相信纯正的福音真理,他竭力争辩,对任何人都不肯让步;所传的福音不论有甚么错误,他都要抵挡,甚至信徒所行稍有不合福音真理的地方,他也要抵挡33。歌罗西人起初已经听到了纯正福音的真理,现在就不可让异端的教训影响他们,只有这样的道理才是他们盼望的根基。

“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 纯正的福音已经传到了歌罗西34;不仅有人来传过,而是传到了。他们听见,也接受了;福音进入他们心里,在他们的生命发生了作用。“停留”在他们当中的意义很重要。

“也传到全世界” 罗马书一章八节用差不多同样的话,“因为你们的信德传遍天下。”保罗所指的“天下”或“全世界”,大概只是指罗马帝国;但那时如果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就清楚显明了福音的普世性35。异端和一些特别的教训,可能受文化、环境等等的限制,只在某些地区兴旺;但真正的福音是普世性的。这对歌罗西的基督徒应当是个极大的鼓励,他们所信的纯正福音,正是全世界教会所相信的。

这节圣经的文法结构很美,却是很难翻译。在本节的末了,我们的译文有“在全世界也是一样”,在原文只用了一次“在全世界”,最末这一句是译文加上去的;但必须这样加上,意义才清楚。原文内有一个双重的比较:“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正如在全世界……也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虽然两个句子的文法结构不是完全平行,但这双重比较的意思却极其明显。不过虽然有这样双重的比较,“在全世界”一词却只用了一次,所以在翻译上就比较困难36。译文在全句的末了重复用“在全世界”是补救的方法。

“正如在全世界……也在你们中间结果和增长” 福音有两方面的特性:普世性和个人性;“在全世界”和“在你们中间”结果和增长。这两方面的特性同样重要,不应偏重一方面,而忽略另外一方面。基督徒若偏重福音的普世性,便可能在真理和个人生命的追求上迁就、通容、妥协、不认真;相反,若偏重福音的个人性,便可能在事奉工作和人生观上变成孤独、寂寞、消极、而常有失败感。保罗这里双方面的提醒是非常重要和实际的。

“你们听了福音,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之后” “福音”一词是加上去的,原文是“你们听见了,又因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以后”。听和确实的认识是相信福音的两个步骤,而这两个动作的对象或内容是神的恩典,也就是福音。“之后”一语是代表原文的“自从你们听见的那日”,表明福音的功效在歌罗西的教会中继续不断的发生作用。

“确实认识”不是单单知道,而是内心能清楚分辨事情的对错和价值,并且知道甚么是当行的标准。同一个字在使徒行传三章十节;四章十三节都译作“认出”,将“分辨”的意思清楚表明出来。

“这福音便在你们中间不断的结果和增长” 结果增长的思想在旧约也很常见37,这里的用法特别使人联想到主耶稣说的撒种的比喻38。别处经文用这字,都是用“主动体态”39,这里是“关身体态”40。“结果”是指福音工作的果效。福音的工作要有果效,不是单靠传福音的方法,或传福音的人有恩赐。传福音的方法和福音使者的恩赐等当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乃是福音的本身。福音有如种子,本身有能力、生命、福音传出去以后,神便使它生长结果。这里的两个动词都是“现在进行时式”41。福音增长结果的能力永远不会枯竭;按着传播的范围,福音自然会继续不断的增长结果。

福音所结的果子是双方面的。福音一方面使人知道、悔改、相信主耶稣,另一方面更在已经得救的人心里工作,使他的生命增长,在圣洁上,或者像主的表现上有长进。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神恩典的果子,且是不可分开的,信徒若在生命的圣洁上长进,他在不信的人身上也自然产生影响,更容易带人到主面前。

“这福音也就是你们从我们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学到的”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也是他们教会的牧人42,写这封书信时,以巴弗是和保罗在一起。也许他是在罗马和保罗一同被监禁,但也可能他是专程来罗马找保罗。保罗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因此以巴弗可以自由的陪伴保罗,经常和保罗在一起,如同和保罗一起坐监一样,所以保罗称他是“为基督耶稣的缘故和我一同坐监的以巴弗”43。他是“亲爱的、一同作仆人的”,和保罗一同作基督耶稣的仆人,因此他所传的福音一定纯正。这样,保罗就等于对歌罗西人保证以巴弗的立场,让他们可以放心相信他所传的真理。

“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 保罗说以巴弗“为我们”作了基督的仆人44。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福音传遍了亚西亚;歌罗西那时也听到了福音,但不是保罗自己去传的,而是保罗所派出去的代表,好像布道队一样,到四围的地方去传福音,以巴弗可能就是到歌罗西的布道队的一员。保罗说,那时我不能亲自到你们那里去传福音,以巴弗就作了我们的代表,“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仆役。以巴弗是保罗的代表,因此他有使徒保罗的权柄,他所传的福音自然也是纯正可靠的福音。因为歌罗西教会是保罗的代表所建立的,保罗自然也有权柄教导他们,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的话语有双重的功效,一方面向歌罗西人保证以巴弗所传的福音可靠,同时也显明他自己的权威。

“仆役”是服事人的人,在圣经上有时用来形容教会组织里的一种职位,译作“执事”45。虽然以巴弗受保罗差遣出去工作,但他真正的身分是基督的仆人,他所服事的对象是主基督。

“也把你们在圣灵里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正如新译本的标点所表达的,第八节是和第七节末了的一句话互相对照的:以巴弗代表我们将福音传给了你们,同样也将你们的爱心告诉了我们。“在圣灵里的爱心”,歌罗西的基督徒有爱心,并不是因情感或人的关系而有的,乃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生活在圣灵的圈子里,所以有爱心。爱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46;没有属灵生命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心。有人解释说歌罗西人的爱是对以巴弗的爱47。也有人解释作一般的爱或称“爱弟兄的爱”48。但歌罗西人的爱心若和保罗没关系,保罗好像不必在这里提及,因此这爱一定包括他们爱保罗的心。保罗特别提出他们对自己的爱心,藉此增进他们与保罗的关系,叫他们更容易接受他下面所要讲的话。

“告诉了我们” 由此可以略略看出以巴弗对歌罗西教会的态度和他与教会的关系。歌罗西教会的确面临困难,受异端教训的搅扰,以致以巴弗不惜长途跋涉到罗马来找保罗,但是他对歌罗西的教会毫无怨言。他见了保罗,只提歌罗西弟兄姊妹的好处,告诉保罗教会对他的爱心。以巴弗对真理和异端分辨得很清楚,但是他对弟兄姊妹的爱心也没有看错,由此更显出他对教会的爱心。这都是基督“忠心”仆人的记号。

 

19 present participle, 与“感谢”一字的tense相同。

20 约贰1:.

21 .

22 看C.A. Anderson Scott, ChristianityAccording to St. Paul,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27, p.254. 作者在该书内详细讨论在保罗书信中“主”一字的用法。

23 .

24 Abbott认为这句话是第四节保罗“感谢神”的原因。虽然他举出几个理由来支持他的解释;但这里的解释仍是最好。看T.K. Abbott, The Epistles tothe Ephesians and to the Colossians, I.C.C. Edinburgh: T.&T. Clark, 1953, pp.195f.

25.

26 和合本。

27 .

28 A. M. Hunter指出不单保罗多处提到这三件事;如等;,21-22也用过;因此他认为初期教会可能把这三样美德看成基督徒生活的标准。Paul and His Predecessors, London: S.C.M. Press, 1961,pp.33f.

29 Meyer将“从前”解释作“在你们接到这封信的信息以前”(H.A.W. Meyer, 同前),Moule解释作“写本书以前”(C.F.D. Moule, Colossians,这些看法都过于狭窄。

30.

31 .

32 genitive case.

33.

34 此处原文近乎古典希腊文的用法,表示已经到达,而且停留在他们当中。表示“停留”、“同在”,表示“到达”的意思,而停留的意思在这里很重要。看T.K. Abbott,同前,和C.J. Ellicott, A Critical andGrammatical Commentary on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Philippians, Colossians to Philemon, London: Parker, Son and Bourn, 1861, p.5.

35 J.B. Lightfoot, E. Lohse, 和G.H.P.Thompson都在这里特别强调福音的普世性。

36 和合本的翻译法,只用一次“到普天下”,不能将此双重比较的意义表达出来。

37.

38 特别是第8节。

39 active voice.

40 middle voice.

41 present periphrastic.

42 看前面绪论:歌罗西的教会。

43 门23.

44 虽然有不少版本都写作“为你们”,但写作“为我们”的版本的价值和分量比较重得多,所以应该是“为我们”。如果保罗对歌罗西人说,“以巴弗为你们作了基督的仆役”,这话容易解释,换作“为我们”就比较难解释,所以很可能保罗写的是“为我们”,后来抄圣经的人将“我们”改作“你们”。

45.

46 .

47 H.A.W. Meyer, 同前。

48 Ellicott, 同前。

Ⅲ 保罗的祷告(一9-14

“因此,我们从听见的那天起,就不停的为你们祷告祈求,愿你们借着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可以充分明白神的旨意,使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因着完全认识神,便在一切善事上更加多结果子;依照他荣耀的大能得着一切能力,带着喜乐的心,凡事忍耐宽容;并且感谢父,祂使你们有资格分享圣徒在光明中的基业。祂救我们脱离了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我们在爱子里蒙了救赎,罪得赦免。”

在前面第三节保罗说,“我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神”。然后第四至八节,保罗说出为他们感谢神的原因,他祷告的思想好像被打断了;现在才再接续讲他祷告的内容和方式。在第四至八节与第九至十一节这两段经文中,有许多互相连接的词句和构造;两段既是同一篇祷告,这是自然的事。在这篇祷告中,保罗首先为歌罗西的基督徒祈求(9-11节),求神使他们在智慧和悟性上增长(第9节),然后求神使他们在生活上“行事为人对得起主”(第10节),最后求神加给他们能力,可以站稳他们的立场(第11节)。在后一段,保罗因他们已蒙的福气勉励他们感谢神(第12-14节),因为这一切都是从主耶稣为他们已经作成的救恩而来的好处。

“因此,我们从听见的那天起,就不停的为你们祷告祈求” “因此”是特别加重语气的讲法49,“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因为前面第四至八节所讲的原因,保罗不停的为他们祷告。

“藉着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 智慧是明白基本原则的能力,知道甚么是好是坏,并且懂得应用这样的知识;属灵的智能是知道基本的属灵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应用在生活上。悟性是评判对错、分辨是非的能力。悟性可能是学来的,在别人的带领和教导之下,或者在圣灵的教导之下,领会这种分辨的能力。在这里,他们所要领受的是神的旨意,所以特别需要属灵的教导。这样的智慧和悟性,不是人用自己的才干或方法可以得到的,而是神所赐的属灵恩赐,所以保罗为歌罗西人祷告,求神赐给他们这样的恩赐。

“可以充分明白神的旨意” 智慧和悟性是工具或方法,真正的目的是要明白神的旨意。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好叫你们充满对神旨意的完全的知识”。“充满”一语的意思是“完完全全”的,其意义包括在“充分明白”里面。保罗为歌罗西人祷告是盼望他们愈来愈完全明白神的旨意,其中包含的意思是他们现在明白的不够完全。我们对神的旨意不能完全明白的地方,需要继续不断的改善、加多,直到我们能“充分明白”。

“充分明白”原意为“完全的知识”50,此完全的知识并不单指头脑的了解,也不仅是思想上的同意,乃是包括内心的接受和乐意的遵行。一个完全的知识,乃是对神有过亲身的经验,并接受神所说的话,照着去行。保罗在罗马书一章二十一节说,“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尊祂为神。”这些人对神有头脑上的知识,却没有在生命里经验过神,所以不认识神。在同一章二十八节说,“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51,神就任凭他们……”这样的人对神没有体验的知识,不算认识神。对神完全的认识,是在生命里产生行动的认识。旧约论到对神的知识,不是单指思想或者理论的知识,而是着重神和祂百姓的关系52,神将自己启示给百姓,百姓的责任是明白、接受和顺服。保罗这里的用法也是这样,他愿意歌罗西信徒有这样对神完全的知识。

这样完全的知识的对象或内容是“神的旨意”。在前面第六节,他们应当知道的是“神的恩典”,就是福音。保罗这里为他们祈求,使他们不单知道救恩的福音,还要明白神的旨意。下面第十至十二节就阐明神的旨意,对目前歌罗西教会的需要来说,是他们整个生活能得神的喜悦。

“使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 这是保罗为他们祈求的第二件事,也是第九节保罗所祈求的目的。得着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不是基督徒的最终目的,这些知识必须在实际生活上表现出来。在保罗的思想中,正如彼克所说的,“神学和伦理是分不开的”53,正确的生活要建立在正确的神学思想上,而正确的神学思想也必须在生活中结出美好的果子来。“对得起主”,不仅是行为适当,合乎基督徒的身分,更要在生活中有尊主耶稣为主的心。“主”字是表明主耶稣的主权,祂是荣耀的主,有高过一切的权柄。书信中单单用一个“主”字来形容主耶稣的时候,是特别要显出主的身分和主权。祂是掌管天地万物的主,也是基督徒的主,所以在生活上要尊祂为主,使祂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主的身分,我们对祂有完全的、绝对的顺服。

“凡事蒙祂喜悦” 虽然原文没有“蒙祂”两个字(所以译文旁边有点),但却加得非常合理,因为上一句话已经把“主”字清楚的表明出来了54。“讨……喜悦”一词在新约时代有时用在人身上55,但多半是用在神身上。不论那种用法,都是指行得适合而得到的悦纳。基督徒应当追求,在生活中在一切事上都得主悦纳。

“因着完全认识神,便在一切善事上更加多结果子” “认识神”或“对神的知识”不是增长的方式或范围,而是增长结果的原因;很多解经的人都认为这样解释是最合理及合乎保罗的用法56。如果将“加多”或“增长”与“认识神”连到一起,解作保罗求神使他们“更加认识神”或“渐渐的多知道神”,那就等于重复第九节的话;这样不单没有必要,而且减弱了保罗话语的力量。

“更加多结果子”和前面第六节的“结果增长”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字,显然和第六节的用法也一样,两个字应当合在一起来解释,所以译作“更加多结果子”比较恰当。“在一切善事上”的“事”字原意是“工作”,在保罗书信中,他常称传福音的事工为“工作”,如腓立比书二章三十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三节;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十一节等;他有时也将传福音的果效称作“果子”57。保罗的祈求是愿歌罗西人在为主作的见证,或福音的工作上更多结果子;能使他们多结果子的原因或方法,是因为他们更完全的认识神了。

简单的归纳起来,保罗在第十节的祷告中为歌罗西人祈求两件事:求神使他们生活蒙神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同时也使他们在见证上多结果子,带领人认识神。

“依照祂荣耀的大能得着一切能力” 在文法的构造上,这里的“得着能力”一语是分词,与第十节的“结果”、“增长”和第十二节的“感谢”是平行的,都是解释第十节的“行事为人”,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行事为人。在意义上,“得着能力”应与“在一切善事上”连到一起58,出于讨神喜悦的心所作的每一件善事都必有从神来的能力。不论工作多大、多难,凡是按着神旨意的工作,就能从神得着能力,这是一个宝贵的应许。在一个敌挡神的社会里作神的工,或者传福音的工作,特别像歌罗西的情形,很容易会叫人灰心,但神的应许是绝对可靠的。“得着能力”是现在分词,保罗求的是神的能力继续不断的赐给他们。神能力的来源是永无间断的,这是我们的倚靠和保障。

神要赐给人的能力,不是按我们的想象或估计,而是按着“祂荣耀的大能”。“荣耀”一语在书信中专指神的荣耀,所以这里所说“荣耀的大能”就可以说是神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人能明白的,也不是人自己可以有的,乃是单单属神的超然的能力59,是神的大能。神的这种大能是我们需要中的力量来源。

“带着喜乐的心” 这句话站在加重语气的地位,在全节的末了,因此有些作者主张它和下面的字连到一起,“带着喜乐的心,感谢神。”60但若是这样,这几个字就不必放在加重语气的地位,因为人“感谢”时自会带着喜乐的心,保罗用不着为此祷告求神给他们这样的心。所以最好还是和“忍耐宽容”连在一起。带着喜乐的心去忍耐宽容,这是世人通常没有的美德,只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到的。

“凡事忍耐宽容” 在“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及“在一切善事上多结果子”的吩咐以后,保罗接着勉励他们要“凡事忍耐宽容”。在歌罗西的环境里为主作见证,特别需要忍耐宽容的心。忍耐是指在不顺利的环境中,仍然认定正确的方向,有坚忍不移的心。在撒种的比喻里,那撒在好土里的是人听了道,“把道持守住,忍耐着结出果实。”61在罗马书二章七节,保罗说那些“耐心行善”的人,要得永生为报答。在希伯来书十二章一节说,“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应该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这些经文清楚显明持守和毅力是“忍耐”的主要因素。“宽容”是指遇到不快乐的事时仍能控制自己,不轻易发怒,不报复。因此,宽容常和爱心联到一起,“用爱心彼此宽容”62,“爱是恒久忍耐(宽容)”63。爱是宽容里不可少的成分。若要比较这两个名词的用法,则忍耐是对事,宽容是对人64,因此忍耐重在持守,宽容则要有爱心。

“并且感谢父” 这一段经文的构造比较难解释。按文法的结构来说,第九至二十节是一句话;但按内容的性质来看,第九至十一节是祷告的话,第十二节开始是勉励的话,第十五节开始是解释基督身分的教义。因为内容的改变,有些学者就从第十二节解释作教义部分的开始65。按意义来说,这样的解释没有困难;但按文法的构造,第十二节的“感谢”与第十节的“结果”、“增长”及第十一节的“得能力”都是平行的分词,所以这几节应当是属于同一分段,故此仍然是用第十四节和第十五节之间作分段比较恰当。

“感谢”一字既与前面三个分词平行,那么感谢的主词就是“你们”,是歌罗西人,而不是保罗。意思不是说“我们……不停的为你们祷告……并且感谢父”,而是“使你们……更加多结果子……得着能力……并且感谢父。”66

“感谢父” 单用一个“父”字称神在保罗书信中是很少见的,通常他用“神我们的父”,或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因着主耶稣,歌罗西的基督徒,与及今日的基督徒,和神的关系完全改变了。过去人在神面前像罪人在审判官面前一样,现在不同了,神是基督徒的父。

“祂使你们有资格分享圣徒在光明中的基业” 这是基督徒与神之间关系改变的原因,神使他们有了资格。有资格并不是说他们自己改变了,配得光明中的基业,乃是如同世人得产业一样。他们有了产权,这产权是神赐给他们的。在旧约时代,神把以色列人带进了迦南,他们就有权承受迦南地为他们的产业。“分享”的意思是“有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每个支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要得的一分产业,是指定给他们的。基督徒也是如此,不过他们的基业是属灵的,是在“光明中的”。

“祂救我们脱离了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 前面保罗说,神使我们有资格在光明中承受基业,这里他解释神用甚么方法使我们有资格:祂救了我们。圣经中有几个字都译作“救”,保罗这里用的是指神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危险中救出来67。神有胜过一切的能力,祂能搭救我们。祂救我们脱离的是“黑暗的权势”。

“黑暗的权势”是黑暗掌权的情况。圣经上有几个相似的字,译作“乌黑”、“幽暗”等,“黑暗”是这些字的总称68。黑暗的权势是黑暗掌权的地方,不单没有光,更是积极的反对光;不单没有神,更是积极反对神的地方。神将我们从这样的势力下搭救出来。

“把我们迁入祂爱子的国里” “迁入”一词在新约共享过五次69,都是讲到一种具体的迁移,或者改变关系,所以这里基督徒从黑暗的权势被迁入爱子的国里,是指他们属灵的生活环境有具体的改变。

“爱子”一词在别处经文没有用过,其它经文译作“爱子”的句子,大多数是将“爱”的形容词和“子”字用在一起,这里是用爱的名词。此语最主要的重点是显明主耶稣是神的爱的中心和对象;另一方面,莱特弗特解释说,神的本性是爱,主耶稣是神的爱子,就显明主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将神的大爱彰显出来70,这样解释也很合理。艾伯特拒绝此解释,他认为此语的意思只是表明神对基督的爱71。实际上,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包括在这名词里面,而不是互相冲突。“爱子的国”也是新约很少用的名词,“神的国”和“天国”就比较多见。按保罗此处的用法,至少有两方面的教训值得注意:(1)基督的国度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圣经中讲到天国或神的国时,常常是指着将来神要掌王权治理一切;但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二十三至二十八节讲到基督复活得了荣耀,“必要作王,直到神把所有的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72,到那时神自己才作王73。由此可见基督作王的国度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彰显出来;启示录里面讲到基督的王权将来要彰显的荣耀。基督的王权和国度是属灵的,今天是在人生命里面的,要等到将来才能完全显明,但其基本性质今天已成就,而且不会改变。(2)保罗用的“迁入”一词是过去时体74。主将属祂的人迁入祂的国度,这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相信的人已经得拯救,脱离了黑暗的权势,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得了基业;他们已经进入神爱子的国里。虽然最终的福份,完全的救赎,仍要等将来,但在原则上,我们已脱离了黑暗的权势,进入了爱子的国。既是爱子的国,爱子就是其中的王,祂是我们的王,应该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王权。

“我们在爱子里蒙了救赎,罪得赦免” “在爱子里”是表示信徒和主耶稣在生命上的联合。属主的人是在主里面;我们得蒙救赎,不是单靠祂的能力,也不是单单藉着祂救赎的功劳,乃是在祂里面,因着信心与祂在生命上联合,成为一体。

“蒙了救赎”,保罗仍按着“拯救”的意思来解释我们和主的关系,不过他这里用作比喻的词句有些不同。第十三节用的字,好像把主形容作大能的战士,我们落在危险里,主战胜了敌人,把我们救出来;这里形容的,好像一个奴隶落在另一个主人的手里,我们的主耶稣为我们付了赎价,把我们救赎出来。这里的重点不在赎价,而在主耶稣救我们的方法和方式,赎价的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祂把我们救赎回来了。实际上,主给我们作成的救赎就是叫我们的“罪得赦免”。我们落在奴役之中是因为罪,现在祂为我们作成了救赎,我们的罪既蒙赦免,就不必再受罪的辖制了。罪得赦免是我们现今就享有的事实,而且继续不断的发生功效75

 

49 的构造比较特别,最好是按C.F.D. Moule, Colossians p.52的解释,分作和 ,而不是分作  和 。在等处都有同样的用法,如此就加强了“原因”的用法。

50 即前面第6节的“确实认识”,参看该处解释。

51 对神没有完全的知识。

52 参看R. Bultmann, '  ' ,TDNT, I, pp696ff., esp. p.700.

53 A.S. Peake, 'The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The Expositor'sGreek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III, p.499.

54 Lohse, 同前,pp.27f的问题“讨谁的喜悦?”实在没有必要,他认为这句话只是当时通用的一种口语,保罗习惯式的借过来用,但他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解释。

55.

56 Ellicott, Lightfoot, Abbott, Lohse, Martin等都如此解释。

57看R.Martin,同前,p.32.。但下面他将“结果”和“增长”两词分开来解释,他认为结果子是基督徒传福音的果效,增长是指整个教会的发展。这样的解释似乎分得太过详细,近乎牵强了。

58 H.A.W. Meyer, T.K. Abbott等将“一切的智慧”,“一切善事”,“一切能力”三件看作平行的;但这里的解释比较清楚,且更适合上下文的构造。参看H.M. Carson, The Epistles of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London: The Tyndale Press, 1960,p.37.

59 " 一字,除了在用作“掌握死权的魔鬼”的“权”字以外,在新约中此字只用作神的能力。

60 Ellicott, Abbott, Meyer都是这样解释。

61 .

62 .

63 .

64 R.C. Trench, Synonyms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8 rep. ofthe 1880 ed., p.198.

65 看E. Lohse, R. Martin, 同前。

66 看H. Alford, Greek Testament,Boston: Lee & Shepard, Publishers, 1881, 4th ed., C.F.D. Moule,Colossians, p.55.

67 看Wilhelm Kasch, '  ', TDNT, vol.vi. pp1001ff.

68 R.C. Trench, 同前, pp.372f.

69 及此处。

70 J.B. Lightfoot, 同前, p.142.

71 T.K. Abbott, 同前。

72

73

74 aorist tense.

75 原文作  “我们蒙了救赎”的“蒙了”是现在时式,Lightfoot,同前,p.251,主张用aorist tense ,但支持aorist的版本见证太弱。现在时体的继续不断的含意很重要。

贰 无比的基督(一15-23

上面第十四节论到我们在神的爱子里得蒙救赎,神的爱子是整个救赎的中心,这位爱子是谁呢?这样就自然的引进了下面一段全新约中极重要的关于基督论的经文。基督是神在全宇宙的计划的中心,宇宙的创造和教会的救赎都是藉着基督,因此只有在祂里面,全宇宙才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这段经文,特别是第十五至二十节,可能不是保罗写的1,他们认为在别的书信中,保罗论及基督时,多注重祂的救赎和祂与教会的关系,而这段经文却谈到基督与全宇宙的关系,与约翰的教训相似;而且这段经文里面有好几个字是保罗在别处没有用过的。但事实上,保罗在歌罗西所遇到的困难与在别处的不同。这里有人故意贬低基督的身份,所以保罗需要加以解释。在别处,保罗也不是没有提过基督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与创造的关系,只是没有这里讲论得这样详细。哥林多前书八章六节说,“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是从祂而来,我们也为了祂而活。我们也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祂而有的,我们也是藉着祂而有的。”至于在别处没有用过的字,可参看本书绪论2的解释。

根据文字的分析,最近有不少人认为第十五至二十节是一首诗歌,早已在教会,或甚至教会以外流行,内容只是赞美神或主,保罗将这首诗借过来,加上一些词句来配合歌罗西的情况3。但是正如穆尔4所说,这样分析的理由都很主观,这段经文的构造没有清楚的韵律或节奏,很难评定是否诗歌;即使是诗歌,也不能证明不是保罗作的。因此,这段经文的体裁不会影响其中的教训。

 

1 F.W. Beare, 同前。

2 绪论:歌罗西书的作者之一・文字体栽。

3 E. Lohse, 同前, pp.41-46,认为全诗分为两节:第15-18节上及第18下-20节,每节都用 开始,接粲 及 引进来的句子;第18节上的  及第20节的是保罗加进去的。R. Martin, 同前pp.44-49,将全诗分为三节:第15-16节,第17-18节上,及第18下-20节,每节都使用'Who is'或'He is' 开始,有许多字句也是加进去的。

4 C.F.D. Moule, Colossians, pp.61f.

Ⅰ 基督是创造的主(一15-17

“这爱子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形象,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之上。因为天上地上的万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无论是坐王位的,或是作主的,或是执政的,或是掌权的,都是本着祂造的;万有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着祂造的。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这爱子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形像” 神是“看不见”的神,我们肉眼看不见神的本体,而且不可能看见。“看见”一语包括内心的领会、认出、明白等意思;主耶稣说:“信我的,不单是信我,也是信那差我来的。看见我的,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5主耶稣来了,就把神启示出来,人只有从主耶稣才能认识神,“那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6看见是因着神的启示,心中明白7,看不见就是没有领受神的启示,不能明白。这位看不见的神是人肉眼看不见的,也是人凭自己的思想不能明白的,现在藉着“基督脸上的荣光”向人启示出来了8。但神的荣光虽然在基督身上显明出来,人却要凭着信心,才能领会,才能明白,“不信的人……看不见基督荣耀的福音的光,基督就是神的形像。”9人常自以为聪明,要给自己作一些肉眼看得见的形像来代表神10,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显出了他们不信的心,因为神是肉眼“看不见”的神。

主耶稣是看不见的神的“形像”。形像一语至少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形像是表示相似或相同;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人和其它被造之物有一个基本的分别,就是人里面有神的形像11,和神相似。人犯罪以后,他里面神的形像受了损毁,但仍然是“神的形像和荣耀”12。主耶稣是神的形像,就表明主耶稣和神一样,有神的神性和神的一切本性13,因此祂可以说,“那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14但主耶稣和我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世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但主耶稣本身就是神的形像。

另一方面,形像是本体的代表,形像的作用是叫人看见形像,就如同看见本体,藉着形像把本体彰显出来。主耶稣是神的形像,祂来世的目的就是要把神彰显出来,叫人因着祂,能认识那位看不见的神,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把祂表明出来。”15另一方面,形像表示尊贵和权柄。贝尔举出好几个例来,说明埃及王常称为某神的形像16,表示他有该神的权柄和尊贵,所以有资格作王。虽然我们没法证明保罗的思想是否曾受埃及传统的影响,但这种观念很合理,特别按着创世记的记载,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所以有权治理地面。若是这样,保罗用的“形像”一语也表明了主的王权。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之上” “首生的”一语在新约中用过八次,除了本章第十八节及启示录一章五节讲到“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以外,其它五次17都是明指头生的长子说的,其实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一语,也包含着有“头生”的意义。这八次经文中有五次用在主耶稣作弥赛亚的身份和地位上。在诗八十九篇二十七节,诗人说要立大卫为神的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显然那是指大卫作为弥赛亚的预表而说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将此经文直接用在主耶稣的身上,“神差遣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又说,神所有的天使都要拜祂。”18因此艾伯特认为“长子”一语,在新约时代已经是公认的弥赛亚的一个名称了。19实际上这样的用法是很自然的。

箴八章二十二至三十一节论到神的智慧;那里所用的词句有许多和歌罗西书这里形容主耶稣的词句相似;智慧是在万有之先,万有好像是藉着它造的,他是神创造工作的“工师”20,因此有人将保罗这里所讲的基督解释作箴中神的智慧21。但实际上旧约所讲的和歌罗西书所讲的有一个重要的分别:旧约所讲的智慧是神本性的一部分,虽然有时讲得好像有位格的一样,但那只是一种笔法;新约论到主耶稣时,清楚的说明祂是与父神有同样性格的神,但祂却不是神自己。正如布如司所说,保罗所讲的是“那位降世为人,受死复活的基督,成了我们的智慧。这位基督是未有世界以前早已存在的。”22主耶稣是道成肉身,曾活在世上,亲身与人有交通的基督,祂也是创造的主。

保罗用“首生的”一语,意思不是说基督在我们以先出生,好像祂和世人的分别,只是祂比我们早出生;保罗的重点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主出生的独特性。前面所提的将“首生的”一语用在主耶稣身上的经文都说出主耶稣与人不同的地方。若单论时间的先后,主耶稣并没有生在旧约的圣徒以前。连“从死里首先复生的”都是一样,若论时间,许多人比主更先从死里复生。因此,这话的重点不在时间,而在主“生”的方式和意义。

“首生的”一语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是指出祂和人类万物之间的基本分别,宇宙万物都是“被造的”,是创造的果效。主耶稣是首“生”的;正如一首赞美诗所说,主耶稣“是生成,非造成”的23。在基本的生命上,祂和我们有一个绝对的分别。下面保罗说,“天上地上的万有……都是藉着祂,又是为祂而造的。”24如果万有都是藉着祂造的,那么当然祂自己不是被造的。“祂在万有之先。”25万有还没有被造,祂已经存在;祂作了创造的工作,万有才开始存在。在主耶稣和一切被造之物中间有绝对的分别,祂是“首生的”。

另一方面,“首生的”一语也表明主的尊贵和权柄。祂是首生的,因为祂的地位在一切之上。祂既然是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弥赛亚,祂就有王的尊贵和权柄。希伯来书说,因为基督是首生的,祂有权柄坐在宝座上,征服仇敌,统治国度26。这里所说的国度不是指犹太人的国度,也不是单指属祂的人,祂的教会,乃是指全宇宙,一切被造之物。主耶稣要治理万有,因为祂是在一切被造的之上。歌罗西书的基督论非常崇高:基督不单掌管教会,也掌管全宇宙;不单是教会的头,万有都靠祂而存在;不单信主的人因祂得与神和好,全宇宙都要藉着祂与神和好。歌罗西的异端说基督是神人之间许多不同等级的被造物其中的一个,保罗说基督不是被造之物,乃是在一切之上,是万有的主。

“首生的”再一方面的意义,乃是说主耶稣是承受万有的,祂是神的后嗣27。雅各从以扫得了长子的名分,他的年龄并没有变得真正大过以扫,但他得了承受父亲产业的权柄。雅各成了神的长子28,就有权承受神给他百姓所预备的一切福分,一切产业。在第十六至十七节,保罗说万有都是为祂造的,所以都是属祂的,也都要靠祂而存在。在受死以前和复活以后,主曾说天上地上的万物,和一切的权柄,都交在祂手里了29。祂是首生的,祂有权承受万有,因此属祂的人才能和祂同作后嗣30

“因为天上地上的万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无论是坐王位的,或是作主的,或是执政的,或是掌权的,都是本着祂造的” 在歌罗西传异端的人以为在神和物质世界之间,有许多不同等级的被造之物,称为天使也好,或其它属灵的媒介也好。他们认为这些天使和主耶稣是同等的,甚至有些比主耶稣的等级还高。保罗用两方面的理由证明这种理论的错误,首先,保罗说明这一切都是被造之物,是主耶稣所创造的;若不是主的创造,这些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二章十五节说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胜过他们,废除了他们的权势,所以他们不是高过主耶稣,也不是和主耶稣同等的。

这节圣经讲到四种不同的权势,“坐王位的,作主的,执政的和掌权的”,显然都是属灵的权势。歌罗西书二章十节提到两种,“执政掌权者”;以弗所书一章二十一节也提到四种,其中三种和这里的一样,没有提“坐王位的”,加上了“有能的”。从这些用法可以看出,保罗并不是认为在天地中间,有一些固定的属灵等级。他用这些名词,也不表示他同意真有这些权势存在,实际上这里不是讨论这些权势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些名词很可能是当时歌罗西的异端,以及其它希腊哲学和宗教常用的字,这里保罗的意思是说,即使按这些异端的教训所说,真有各种不同的权势,他们也都是主所创造的,因为万有都是祂造的,其中最高等级的也都被主征服了。

“都是本着祂造的” 可以直译作“在祂里面造的”,是一个构造比较特殊的句子31,只有在以弗所书有差不多同样的用法,“我们原是神所作成的,是在基督耶稣里创造的……并且废掉了律法的规条,使两者在祂里面成为一个新人。”32以弗所书的用法是指属灵的创造工作,神在基督耶稣里将我们造成新人;这里也应该有同样属灵的意义,否则下面的经文“都是藉着祂”造的,就是白白的重复了。万有都是在祂里面造的,祂是神创造的范围,正如布如司所说,“神的创造和祂的拣选一样,是在基督里面,而不是与祂无关。”33

“万有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着祂造的” 罗马书将同样构造的句子用在父神身上,“万有都是……倚靠祂,归于祂。”34万有的创造是藉着天父,也藉着主耶稣;为着天父,也为着主耶稣。这样的句子将主耶稣的神性清楚表明出来。主耶稣不单是创造的主,而且万有都是为祂而造的,万有的存在是为彰显祂的荣耀,完成祂的计划和目的。既然如此,万有就应该按着祂的旨意来生活和工作,否则便失掉存在的意义。

“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这节圣经可说是把前面两节所讲关于基督的教训归纳起来,再次说明主的存在和权能。祂在万有之先,这里的“在”字,可以译作“是”或译作“存在”;在本句中的构造,译作“存在”比较合适35。主耶稣在一切之先就已经存在。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往前推想,不论推到多么久远,都不能想象有一个时候祂不存在。歌罗西的异端以为祂是在一些天使以后出现的,也有别的异端否认祂在宇宙被造之前已存在,还有些异端否认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已存在,对这些错误的教训,这节圣经是保罗清楚的答复。

“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神……藉着祂创造了宇宙,祂……用自己带有能力的话掌管万有。”36今天宇宙能按神的旨意存在,是因主用能力掌管着宇宙。这句话有几方面的意义。宇宙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否则基督就不必继续维持它的存在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偶然的,若是这样,人的生存也就失掉了意义,所以存在的意义并不单是哲学的问题,也是属灵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一语有配合成一完整系统的意思37。科学家多方面去证明宇宙的存在不是随便巧合的,而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系统。在自然界是如此,在人的思想和属灵的事物上也是如此。人不承认世界是有系统的,不按着系统去遵行,受亏损的是人自己和他所居住的世界。再一方面,宇宙能保持它的系统,是因为基督用能力维持它的存在。自从创造以来,基督的能力从来没有离开过祂所造的宇宙,祂若停止维持宇宙存在的工作,一切就都要毁坏了。基督不是像自然神论所讲的神,创造了世界,然后任它自然发展。基督一直用祂的能力掌管着万有,使整个宇宙能按祂的计划运行,完成祂的目的,因为祂是掌管万有的主。

 

5 .

6 .

7 看Wilhelm Michaelis, “ ” T.D.N.T. V, pp.369f.

8 .

9 .

10.

11 .

12 .

13.

14 .

15 约壹18.

16 F.W. Beare, 同前, pp.163f.

17 .

18 .

19 T.K. Abbott, 同前, p.210.

20 .

21 看W.D. Davis, Paul and RabbineJudaism, London: S.P.C.K., 1948, pp.147ff.

22 F.F. Bruc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Colossians, byB.K. Simpson and F.F. Bruc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Seri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pp.194f.

23 普天颂赞,第109首,“齐来崇拜歌”,第二节,香港:文艺出版社,1977,修正版。

24 第16节。

25 第17节。

26、13.

27 .

28 .

29 .

30 .

31 通常新约中讲神“藉舻祂”作创造的工作,都是用,这里是用。

32 ……,.

33 F.F. Bruce, 同前, p.197, note77.

34 .

35 参看C.F.D. Moule, Colossians,p.67.

36 .

37 看W.F. Arndt & F.W. Gingrich. tr. & ed.,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p.798.

Ⅱ 基督是教会的头(一18

“祂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祂是元始,是死人中首先复生的,好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布如司称这段经文的教训为保罗对新约基督论特殊的贡献。前面讲到创造工作时,保罗说明主和全宇宙的关系,这里他要指出主和教会的关系。贝尔特别在这里强调原来的“创造”与“新创造”的对照,一个是全宇宙,另一个是教会;一方面是全人类,另一方面是蒙救赎的人38。这可以说是基督工作的两方面。

“祂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 保罗在本节圣经用三个词句来解释主耶稣和教会的关系,身体的头,元始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这三个词句都说明教会在神的计划和主耶稣的工作里的重要性。保罗在这里的教训和在以弗所书一样39,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论到这方面的关系,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如罗马书和哥林多书,与在注重基督论的书信中,如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保罗用的比方好像不同。在哥林多书和罗马书中基督是身体,信徒是祂身上的肢体;在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中;基督是头,教会是祂的身体。但实际上两者的分别不是那么大,只是在重点方面的不同。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保罗也曾说过:“你们就是基督的身体,并且每一个人都是作肢体的”40。在注重救恩的书信中,教训的重点是在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多注重基督徒互相作肢体的教训;在注重基督论的书信中,重点是在主耶稣和信徒的关系,所以多注重基督是教会的头这方面的教训。这两个重点实际上有很亲密的关系,是一个比方两方面的应用,而不是保罗的基本神学思想有了改变。

头和身体的关系是生命的合一,而不是表面的联合。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所以教会和基督必须有同一的生命。在基督的生命上没有分的人,不可能成为祂身体的一部分,不可能在真正的教会里有分。基督和教会联合到一起,就使整个教会有了生命,祂复活的生命成了教会的生命。祂是教会的中心,是教会生命的力量。人的思想、意志、计划、生活的方向都是从头来的,照样,教会也应当完全按着基督的思想、意志、计划来生活和工作。头有了思想和计划;不能自己去实行,要藉着身体去实行,同样,基督要藉着教会去完成祂的意旨和计划;教会应当是基督的器皿,正如身体是头的器皿一样。身体或任何一个肢体如果不听从头的吩咐,就没法过正当的生活。身体有顺服头的责任;照样,教会也必须在一切事上顺服基督,因为祂是教会的头。

“祂是元始” “元始”一词与创世记一章一节的“起初”及约翰福音一章一节的“太初”同字,正如创世记的“起初”是宇宙万物的开始,照样,基督是属灵的创造的开始。教会是从祂开始的,祂是首生的,要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41。如果没有祂作“元始”,根本就没有教会。另一方面,祂既是元始,是起头,是一切生命和力量的根源,教会必须继续不断的倚靠祂。

祂“是死人中首先复生的”,正如前面所说42,这话并不是指时间的问题,乃是论到祂复活的性质和方式。祂是第一个胜过死亡、从死人中复活过来的,从此祂就成了以后要从死里复活之人的保证。祂从死里复活,作成了一个新的开始,从此属祂的人就有了一个新的生命方向。同时,复活又表明了祂是高于一切的;连死亡都胜过了,祂自然是高于一切的。

下面第二十节才解释主耶稣救赎的工作,“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但这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一语,把救赎的意义先暗示出来了。死而复活不能与救赎脱离关系,因为若不是为了救赎,祂就不必死,也不必复活。主和全宇宙所有被造之物的关系,是因祂的地位和大能,祂是首生的,也因祂的能力创造万有;祂和教会的关系却是因着祂的受死和复活。

“好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本句中的“祂”字站在特别加重语气的地位,穆尔解释作“祂单独的”或“惟有祂”43。祂作头、作元始和从死人中首先复生的,目的是要让祂单独的在一切事上居首位。“好让”一语有“成为”或“变成”的意思。对整个宇宙来说,祂“是”首生的,因为祂是神的儿子,祂本身就有此尊贵的地位;对教会来说,因祂从死里复活,才成为在一切事上居首位的。祂居首位是祂救赎工作的结果。

 

38 F.W. Beare. 同前, p.168.

39 .

40 .

41 .

42 前面的解释。

43 C.F.D. Moule, Colossians, p.69.

Ⅲ 基督使万有与神和好(一19-20

“因为神乐意使所有的丰盛都住在爱子里面,并且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使万有,无论是地上天上的,都借着祂与自己和好了。”

前面保罗说“爱子是……在一切被造的之上……在凡事上居首位”44,下面他要解释基督有这样尊贵地位的原因45。在歌罗西异端的思想体系中,神和人之间的被造物占极重要的地位。这些被造之物可称为次等的神,神和次一等的神可以来往;次一等的神和再次一等的神可以来往,如此类推。但神不能直接和人来往,必须要透过这些次等的神。保罗说,不是这样,神的丰盛完完全全的住在这位道成肉身的基督里面,祂是神也是人;因着祂,神可以直接和人来往,祂是神和人中间完全的中保。

“因为神乐意使所有的丰盛都住在爱子里面” 此节圣经中的“神”字是译文加上的,原文的动词“乐意”没有清楚的主词。有许多解经的人把“丰盛”解释作“乐意”的主词,但这样的解释,也必须将“丰盛”解释作第二十节“与神和好”的主词,这样就不大合理。史格托举例显明在犹太人的文学中,“乐意”一语常常有“神的旨意”的意思46,所以这里译作“神乐意”最适合。“丰盛”一词在新约中用过很多次47,多半是“充满、满足、补足”等意思。在书信中,此语有比较重的神学意义。在后来的诺斯底派思想中,穆尔认为“‘丰盛’有专门性的用法,表示神和人中间不同等级的受造之物的总和”48,在歌罗西的异端中,可能也有同样的用法。但这里保罗用同样的字来表达真正神的丰盛的意义。在本书二章九节讲到“神本性一切的丰盛”,又在下面一章二十节讲到基督藉着十字架上流的血使万有与神和好。在主耶稣里的神的丰盛,应该是指着神本性和祂的能力、权柄、荣耀等的总和。彼克及迈尔将丰盛解释作“神完全丰盛的恩典”49。神使一切的丰盛住在基督里面,意思是说在道成肉身时,神给了祂丰盛的恩典,使祂能完成使人与神和好的工作。虽然恩典的意思根本上不在“丰盛”的含意里面,但按上下文的构造,此解释却很适合。

“住在爱子里” “住”字是新约里常见的字,特别在使徒行传里面;莱特弗特引用希腊文的旧约译本(七十译本50)创世记三十六章四十四节等多处经文证明此“住”字是永久居住的意思,而不是暂时的停留;但事实上,此字所能表达的“永久”的意义是从它的用法、上下文的关系和相类似的字比较而来的51,而不是在字的本身。另一方面,按圣经的用法,此字常显出一种居住的特别意义,表示有交通来往的意思52。神是无所不在的,所以可以说神是居住在全世界;但此处的“住”字表示一个更深的的关系,如同在家里居住,有爱和交通的关系,而不是一种随便存在的居住。“基督藉着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使你们既然在爱中扎根建基,就能和众圣徒一同领悟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53神的丰盛如此住在基督里,因此人在基督里就可以知道神的大爱,经验神救赎的大能。

“并且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成就了和平”一语在文法上是个分词,时体54和下面的“与神和好”一样,是用来形容“与神和好”的方法。此分词的主词和“与神和好”一样,都是第十九节“乐意”的主词,是神自己55。“成就了和平”是一个字,在新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但此真理在新约中却很常见。在罗马书,保罗说“与神和好”或作与神中间有和平,是因信称义的果子56。人因着罪本来是与神为敌的,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替人受了罪恶的刑罚,流出祂的血,付了罪的代价,满足了神正义的要求,使神与人和好了。神的正义得到满足,祂可以接纳罪人;只要罪人肯相信,神就能称人为义,使神和人中间的敌意除掉;所以“成就和平”与因信称义的真理是不可分的,而这一切的根基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

“使万有,无论是地上天上的,都藉祂与自己和好了” “与自己和好”一语的构造和第十九节的“住在”完全一样,都是“乐意”的客词,神乐意使祂的丰盛住在爱子里,又乐意使万有与祂自己和好57。“藉着祂”的“祂”字是指基督,这是保罗一贯的教训。“这一切都是出于神,祂藉着基督使我们与祂自己和好……就是神在基督里使世人与祂自己和好。”58关于使人与神和好的教训有几方面须要留意;首先,人需要与神和好,就表明人与神本来是“不和”的,人因着罪已经与神隔绝了。然后,圣经上讲到使人与神和好时,永远是要神采取主动,人不能主动的恢复与神的关系,因为人本来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59,没可能主动的恢复和神的关系。如果神不先主动的差遣主耶稣到世上来,人永远都没有盼望。再一方面,圣经的教训是神“使人”与自己和好,需改变的是人而不是神。神的圣洁、慈爱等永远不改变,人需要改变,要为罪悔改。最后,作成和好需要极大的代价,就是前面所说,“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基督这样受死,就为人成就了救赎,使人得与神和好。

地上的万有与神和好,我们容易明白,“天上的万有”也需要和好吗?如何能和好呢?初期教会和中世纪,甚至近代教会中,都有学者认为“天上的”一语是指天使说的60。他们认为人犯罪得罪了主,以致天上的天使向人发怒,成了人的敌人,救赎作成以后,神不单使人与自己和好,也使人与天使和好了。这样的解释很巧妙,但保罗的意思是否如此?在保罗的教训中,他从来没有说过人须要与天使和好,而且这里保罗说神使万有与自己和好,根本没有提天使与人和好的问题。保罗这里用的是笼统的话,而且是借用这些异端的话来反驳他们。歌罗西的异端叫人敬拜天使,而且将天使分成许多等级。保罗说,因着基督十字架的功劳,万有都与神和好了,即使有各样的天使,他们也不是与神对立的,所以用不着敬拜他们。这样的经文并不表示保罗接受这些异端对天使的教训,保罗只是说,即使按你们所说的,有这样天上的权势,他们也都要顺服主的权柄,不能再抵挡主了。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他们也已被主征服,所以“天上的万有”也只能与神和好。

主耶稣所作成的救赎影响整个宇宙;人的罪使全宇宙都落在咒诅之下61,主耶稣的救赎自然也会影响全宇宙。神已经悦纳了主耶稣救赎的功劳,祂可以不再定世界的罪了。不过,虽然主的功劳已蒙神悦纳,却不是全人类都要得救。解释圣经的时候,一方面要顾及上下文的教训,一方面也要顾及整本圣经的教训。如果不理会别处经文的教训,只取出一节圣经来断章取义的解释,可能得到与圣经不符的结论。保罗在所有书信中说得十分清楚,救恩不单是个客观的事实,更需要主观的经验;要有主耶稣十字架流血的功劳,还要有去接受的信心。如果要从这样的经文下结论说,人将来都要得救,就是违反了保罗在别处清楚的教训。前面已经提过,罗马书五章一节清楚的说,“我们既然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与神和好。”

与神和好,是指人在主耶稣里面要得的救恩。但另一方面,与神和好是指着宇宙有完全的和谐,不再有任何抵挡神的势力存在。万有都要顺服在神面前,这样的顺服,可能是乐意的顺服,也可能是被主征服,不得不顺服在神面前。歌罗西书二章十五节论到神要胜过一切执政掌权的,这些执政掌权的已被神征服,不再有抵挡神的行动了;腓立比书二章十至十一节说,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一切,都要因耶稣的名在神面前屈膝,承认耶稣基督为主,这些权势和被造之物要顺服在神的面前,却不是乐意的接受神的权柄或者主的救恩。万有既然是藉着祂,又是为祂造的,所以最终万有都要顺服在祂面前,完成祂的计划。这是新约基督论的高峰。

 

44 .

45 严格按文法的构造,第16节的  句子是解释第15节的,第19节的  句子是解释第18节的 。但按整个句子意义的平衡来看,第19节应该是第15-18节全段的原因,基督是在一切之上,因为神的丰盛住在祂里面,祂是神。

46 'It was the good pleasure' 看E.F.Scott, 同前p.25.

47 参看F.F. Bruce, 同前, p.206, 注122,在那里Bruce分析此字在多处经文中的用法。

48 看C.F.D. Moule, Colossians,pp.164f. 'A Note on  '.

49 参看H.A.W. Meyer, 同前, p.297, A.S. Peake, 同前,p.508.

50 LXX.

51 如同的 与  的比较。

52 如同人住在家里,,一样,参看 F.W. Beare, 同前,p.171.

53 .

54 tense.

55 Lohse和许多别的作者都不同意神是“成就和平”的主词,但这里文法的构造很难作别的解释;如果将基督解释作此分词的主词,在意义上没有困难,但在构造上要用第18节的“祂”来作第20节的分词的主词,而中间隔着第19节,这样的构造很不自然,甚至不合理。

56ff.

57 原文中这里的 "  与"  的意思一样;Lightfoot,Ellicott, Peake, Bruce 等皆如此解释。

58 用 ,用 ,这两个字在基本意义上没有分别。Lightfoot认为的语气比较重。

59

60 初期教会的Chrysostom,近代的Erasmus和Bengel等都这样解释。参看T.K. Abbott, 同前,pp.222f.

61 .

Ⅳ 基督使信徒与神和好(一21-23

“虽然你们从前也是和神隔绝,心思上与祂为敌,行为邪恶,但现今神在爱子的肉身上,借着祂的死,使你们与自己和好了,为了要把你们这些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人,呈献在祂的面前。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受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这福音你们听过了,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

前面第十九至二十节讲到因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全宇宙都能与神和好了,这里保罗说歌罗西的信徒也同样与神和好了;而且只要他们能够“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受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将来所有相信的人都要无可指摘的被呈献在神面前。这是神在信徒身上的目的。

“虽然你们从前也是和神隔绝” 这里保罗用三个词句来形容歌罗西人与神和好以前的情况:在地位上与神隔绝,在心思上与神为敌,在行为上是邪恶,这是所有没有与神和好的人的境况。外族人本来是与神隔绝的。“隔绝”一词是指根本不属神的,与神没有关系。以弗所书二章十一至十三节说明我们与神隔绝的意义;我们本来是在神的福气和应许以外,完全没有盼望;不单如此,我们更是在黑暗的权势之下,站在与神对立的地位上。

“心思上与祂为敌” 心思代表人的理智、思想,但通常是指人在道德伦理方面的思想,因此克利美称之为“道德方面反应的本能”62。为敌是主动的反对或敌对的意思。没有与神和好的人,在有关道德伦理的事上,常常积极的选择与神对立的方向,他们在心思上与神为敌。

“行为邪恶” 这是一个与神隔绝的生命在实际生活上的表现。邪恶不只是抵挡神,乃是以世人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邪恶的。未信主的人的生活,邪恶的程度当然不一样,但邪恶的性质却是普遍存在的。

“但现今神在爱子的肉身上,藉着祂的死,使你们与自己和好了”63这里的“现今”与第二十一节的“从前”是相对的,用来比较歌罗西人与神和好以前及与神和好以后的情况,而不是说“现在”或者“今天”。从前歌罗西人是与神隔绝的,现在他们与神和好了。他们能够与神和好是因着主耶稣的死,而且保罗特别提出是基督在肉身的死。“肉身”一语是新约中很少见的用法,目的是要指出基督使人与神和好的功效不是轻易作成的,祂要付上死亡的代价。歌罗西的异端叫人靠自己的功劳得拯救,甚至靠着敬拜天使。保罗说那些方法都无效,天使不能帮助人得救,他们没有肉身,只有主耶稣能给人作成救赎,因为祂曾在肉身中受死。

“为了要把你们这些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人,呈献在祂的面前” 这里的“祂”可能是指神说的,神使人与自己和好的目的,是要把得救的人呈献在祂自己面前,使人在末日的时候能无瑕疵的在神面前出现;但保罗又曾说过,我们将来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出现,所以这里的“祂”也可能是指基督。“呈献”一词与罗马书十二章一节,将身体献上的“献”是同字,因此有人将歌罗西书一章二十二节解释作要将信徒像祭物一样献在神的面前。但在使徒行传二十三章三十三节,兵丁将信呈上总督的“呈”字,也是同一个字,而且圣经上从来没有说过神要将祭物献给自己。再者,若“在祂的面前”是指“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呈献”一语解释作献祭的意思就更加不适合了。多半学者都认为“呈献”是法庭上用的名词,如同一个被告被“带到”法官面前,等待着法官的宣判。已经与神和好的人,被呈到神面前时,神要宣布他无罪,因为他是“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

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基本上都是形容人属灵的情况,是以宗教的标准来衡量的。当然其中也包含着道德伦理的意义,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的;只有藉着主耶稣十字架的功劳,与神和好的人才能成为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已经与神和好的人要这样被呈到神的面前。

“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根基稳固,不要动摇而偏离福音的盼望” 保罗向歌罗西人作了保证,与神和好的人将来要圣洁、无瑕疵、无可指摘的呈献在神面前;然后他又给他们一个劝勉,“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或作“常住在信心里面”。圣经上的确讲到信主耶稣的人有永远的保障,但同样也讲到信主的人要持守他们的信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一定是持守信心的人,因为信心是得救的条件,也是得救的人的记号。注重一方面的真理,而忽略另外一方面,常常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自称为得救的人,不能过任意放荡的生活,否则他就没有明白真正得救的意义。保罗的劝勉将这两方面的真理清楚表明出来:你们将来必蒙神悦纳,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64。下面保罗用房屋的比喻来形容他们的信心要根基稳固65。根基稳固,房屋也就稳妥。歌罗西地方常有地震,当地的人知道地震时房屋摇动的情形,这里保罗用在属灵的意义上,他们在信心的根基上站立得稳,在面临异端教训的攻击时,就不致摇动。他们信心的根基是福音的盼望,不应因异端的影响,转离他们已经相信的稳固的根基。

“这福音你们听过了,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 保罗说出几个原因,叫他们不要摇动,离开福音的盼望:这福音是他们听过的,他们最初听见相信而得救的福音,他们不能离开,若离开就证明他们最初信错了,他们也没有真得救。这福音也传给了天下万民,歌罗西人不要以为他们是在孤军作战,因而感到灰心66。全世界的基督徒都信了同样的福音,所以你们不要离开这福音。下面再加上一句,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仆役。“仆役”是保罗常用的字,多半的时候是注重神的仆人从神领受的责任,如哥林多前书三章五节;哥林多后书十一章二十三节。这样的用法译作“仆人”或“仆役”比较适合67。这里他称自己是福音的仆役,是讲明他领受了使徒的呼召,其中一个责任是传福音68。保罗这里不再用“我们”,而只用“我”,表示他单独的领受,也自然的引进了下一段经文,特别解释他作福音的仆役的工作。

 

62 H. Cremer, Biblico-Theological Lexicon of N.T. Greek, N.Y.:Charles Scribner's Sons,4th ed.1895, p.439.

63 这节圣经的构造有些困难。“与神和好”一字有两个读法,第二身多数被动式,,和第三身单数主动式 。支持两个读法的版本见证的分量都差不多。联合圣经公会的希腊文新约选用第二身多数被动式,中文的和合本与新译本都用了第三身单数主动式。两种读法在构造上都有困难。中译文第二十二节开始的“神”与“爱子”,在原文中都是“祂”字。如果用第二身多数“你们”作“和好”的主词,“祂”字所指的就不清楚了,即使将“祂”改作“神”与“爱子”,构造仍然不清楚,而且本节末的“呈献”一词没有主词,要用第19节“神乐意”一语的主词。第19节是在另一段中,因此这样的构造很勉强。如果用第三身单数,则“神”是“和好”一语的主词,那么本节开始的“祂”字也可能是指“神”说的。因此本书的译文根据新译本的译法,用第三身单数,将本节开始的“祂”字改作“神”和“爱子”,这样的译法困难比较少一点。

64 “只是……要”一语原文是 + indicativemood 的动词,就表示这话所讲的是一件确定的事实。参看R. Martin, 同前p.59, note1.

65 比较.

66 看前面第6节的解释。

67 看前面第7节的解释。

68 .

叁 基督的仆人(一247

作福音的仆役是作使徒的职责的一部分,现在保罗要解释他作这样仆役工作的意义。这段经文是全书信中讲到他自己最多的一段,有几方面的原因使他这样作。首先,保罗要解释他作外族人的使徒的职分。他是外族人的使徒,因此有责任照顾全世界的教会,歌罗西的教会当然在他的责任范围之内。因为这样的责任,他才有权柄讲下面要讲的一些严厉的话;另一方面,他有权柄解释福音的真义,因为他自己为福音的缘故受了许多劳苦和逼迫,所以他明白为福音受苦的真正意义。再一方面,保罗和歌罗西及那一带地方的教会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因为这些教会是他所派的代表以巴弗建立的1,这些教会面临异端的试探,保罗自然特别关心。

这段经文也是全书中最富于牧养色彩的一段,经文中充满了关怀和勉励的话语。保罗先解释他自己领受的职分的意义,然后解释他所传信息的性质,接着表明自己对歌罗西一带地方教会的关心,最后是对教会勉励的话

 

1 看前面第7节的解释

Ⅰ 保罗的职分(一24-25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我觉得喜乐;为了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补满了基督苦难的不足。我照着神为你们而赐给我的管家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我觉得喜乐” “现在……我觉得喜乐”在全句中,站在加重语气的地位。“现在”是指保罗写信的时刻;现在,坐在监牢里的时候,“我心里充满”喜乐,因为他受苦是为了教会的缘故。保罗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本来没有资格称为使徒,因为我曾迫害神的教会。”2但是现在神竟然准他为教会受苦,分担基督的苦难,一想到神这样的大恩典,他的心里就充满喜乐。

但在另一方面,保罗被监禁的事很可能引起当时许多人的误会,甚至给那些抵挡他的人,特别那些异端的师傅,一个批评他的机会。保罗自称是神的仆人,是神所拣选的,是传真理的人;既是神拣选的人,为甚么会被政府监禁?3他们或者会说,保罗坐监就证明他不是神所喜欢的人,不是好人,是不值得相信的人。保罗被解去罗马的海程中,船沉了,保罗和兵丁等在马耳他岛被救上岸,他拣柴烧火的时候,一条毒蛇咬了他的手,看见的人立刻说,“这个人一定是凶手,虽然从海里脱险,天理也不容他活着。”4这是一般人的看法,歌罗西那些反对保罗的人若有这样的批评,保罗自然应该加以解释,“现在我是为你们受苦”。但使徒为教会受苦并不是偶然的事,而是整个使徒职责内的一部分,所以保罗接着解释他在肉身受苦怎样补满基督的苦难。

“为了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 保罗已经说过,他为歌罗西人受苦觉得喜乐,现在他又解释说,他受的苦是在肉身上亲身经历了苦难,为要完成他使徒的职任。若不是为作使徒的工作,他可以不必受这些苦难,这些苦难是为教会受的。这些苦难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灵里的,保罗在别处曾说,“我们从前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一点安宁也没有,反而处处受患难,外面有争战,里面有恐惧。”5“我受更多的劳苦,更多的坐监,受了过量的鞭打,常常有生命的危险。……除了这些外面的事,还有着各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6这一切苦难的目的,都是为教会的好处,为此他心里有喜乐。按着他自己的喜好,保罗宁愿离开世界去与主同在,脱离这一切的苦难7,但是为了教会的好处,他满心欢喜的留在世上,忍受苦难。

他的苦难可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既然他的苦难是为教会受的,为甚么又说可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教会的苦难怎能算作基督的苦难呢?在书信中,保罗一再的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与教会在灵里是合一的;保罗自己的经验更加强他这方面的领受。在大马色的路上见异象时,主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甚么迫害我?”8因为基督与教会的合一,逼迫基督徒就是逼迫基督。

“补满”意思是“按着需要完全补足”9。基督的肢体受苦,就是基督受苦,保罗为教会受苦就是补满了基督的苦难。“苦难”不是指基督为完成救赎而受死的痛苦;为作成救赎所受的痛苦,主耶稣已经完全的受尽了。祂十字架的痛苦和功劳没有任何缺欠,没有任何不足。这里保罗用作“苦难”的字10,圣经上从来没有用来形容主耶稣十字架的痛苦,所以保罗这里讲的不是主耶稣受死的痛苦;那方面的痛苦已经完全了,人一点也不能去补充。

有些早期的天主教解经家将本节圣经解释作基督救赎的功劳有缺乏,需要使徒或今日的圣徒藉着苦难去补足,因此就有了天主教的建立“多余的功劳”和用“余功”赎罪等等的教训。这样的教训与整本圣经的教训相违反,特别与保罗的教训不合。保罗多次强调救恩是藉着信心来领受神的恩典,一点也不能靠人自己的功劳。全本加拉太书都是这方面的证据。另一方面,保罗强调主十字架救赎的功劳完完全全的满足了神正义的要求,没有一点缺欠,用不着任何人去补足。罗马书清楚的讲明了主耶稣的受苦和受死如何满足了神的要求。近代天主教的解经家已渐渐少用这种解释了。

保罗蒙召的时候,主已经告诉他,为了主的名,“他必须受许多的苦”11;藉着保罗所受的苦,也藉着所有属主的人所受的苦,福音才能被传开,教会才能被建立。按保罗或所有在传福音工作上有分的人所作的见证,苦难有时是必须的经验。因着敌人的拦阻,或世人的罪恶,传福音的人自然常会遭遇苦难;使徒行传的记载和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的见证就是很好的例子。按整个教会来说,任何基督徒受的苦难都是教会的苦难,教会所受这样的苦难就成了磨练和造就教会的工具。苦难是可以使教会更加坚强,更加被建立,也更加长大。同时因为基督与教会的合一,教会的苦难就是基督的苦难12,所以保罗可以说在他自己的肉身上来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不足”一语原来是多数的名词,是讲到在一些具体的事物方面的不足。腓立比书四章十一至十二节讲到物质方面的不足;腓立比书二章三十节讲“服事的不足”;帖撒罗尼迦前书三章十节讲到信心的不足。这样具体的用法,更可以显出在这里保罗所讲的不是指基督受死的功劳,而是指教会的生活、灵性,和事奉各方面;基督常在祂的教会身上受苦难,保罗所受的苦,就是要补足这些苦难。

“我照着神为你们而赐给我的管家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 保罗称他的职分为神所赐给他的“管家的职分”。此字在以弗所书一章十节新译本译作“到了所计划的时机成熟”,在以弗所书三章二节有同样的用法。“管家的职分”或“计划”都是显出神在整个世界中有一个清楚的救赎计划,到了神所计划的时候,就拣选了保罗去完成祂的计划;而且神给保罗此职分是“为他们”,歌罗西的教会是在神整个计划里的一部分,所以歌罗西的基督徒应当认清楚他们在神整个计划中所站的地位。这对歌罗西教会应该是极大的鼓励,也可以减少他们对保罗可能有的误会。

神给保罗的职分是去传神的道。“神的道”一语在保罗书信中用的不多,但几处经文都显出这句话是指神完全的福音。哥林多后书二章十七节“不……谬讲神的道”;四章二节“不掺混神的道”,腓立比书一章十四节“更勇敢的传讲神的道”13。保罗要传的是神完全的道理,就是福音。歌罗西的环境和背景也许和其它地方不同,但保罗所要传的道不会因此改变。今天基督徒去传道也应当如此14

“传得完备”有“充满、满足、应验、完成”等意思。把福音传得完备,不单是把福音的内容,或圣经教训、神学思想等一字不减地完全传出去。下面的经文就解释完备的神的道是甚么。保罗传的是真正的福音真理,是按歌罗西人所能明白、所最需要的传讲出来,而且不单是清楚传讲,更要“完成、满足”,使福音在人心里能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叫人确实明白、领会福音在他身上能作成的工作,因而接受福音的信息。

 

2 .

3 参看R. Martin, 同前, pp.62f。他特别强调这一点。

4 ff.

5 .

6 .

7 .

8 艾伯特认为新约中从来没有说过教会受苦就是基督受苦,他对的解释是保罗因为要逼迫基督所以就逼迫基督徒,看T.K. Abbott, 同前, p.231. 但这样的解释很勉强,因此多半解经的人都认为教会与基督的合一是解释这节圣经的关键。

9 此字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在全新约中只用过这一次,但其含意却不一定十分特别。莱特弗特强调 有“代替”的意思,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65,此意义在这里可能存在,但不是十分重要,而补“足”的意思更加重要。

10 通常是指生活上的困难或苦难,启示录的“大患难”也是这字。

11 .

12 莱特弗特将“基督的苦难”分为两类,为完成救赎满足神的要求的,和为建立教会的(Satisfactoriae; Aedificatoriae), 详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66.

13 保罗这里用的是,是指完全的福音;  是指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之下,一个具体的信息或话语,比较等处的用法。

14 参看.

Ⅱ 保罗的信息(一26-29

“这道就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神愿意使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族人中有多么荣耀的丰盛,这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中间成了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祂,是用各样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为了要使各人在基督里得到完全。我也为了这事劳苦,按着祂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动力,竭力奋睢!

保罗刚刚说过他领受的职分是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按着神的计划将福音的道传到犹太人以外的地方去。现在他要解释所传的福音的道是甚么。

“这道就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 神的道是个奥秘,“奥秘”的意思,在早期的希腊文中,是一个秘密,一件隐藏的事,或隐藏的真理。在圣经中的用法,则表示一件过去隐藏的真理,现在却已经显明出来了15,因此奥秘常和启示或显明一起用16。只有神向人启示或显明,人才能知道福音的奥秘。人凭自己的方法永远也不能知道奥秘的内容,否则就不是圣经所讲的奥秘了。“奥秘”一词本身不能显出奥秘的内容,它真正的内容和性质要按上下文的用法来决定。马太福音讲到天国的奥秘,哥林多书论到主再来时信徒身体要改变的奥秘。在以弗所和歌罗西两书中,讲到保罗所传讲的奥秘的两方面。两方面的重点不同,但有亲密的关系,因为是属于同一个奥秘。以弗所书的重点是外族人不必变成犹太人,就可以在神的恩典中有分,“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可以同作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17歌罗西书则注重基督在外族信徒中间,成了他们有福的盼望。

“奥秘”一语可能是歌罗西的异端,或当地迷信的宗教所喜欢用的字。莱特弗特认为保罗是用这些异端常用的名词来反驳他们的教训;这些异端,特别是神哲主义的思想,认为只有那些有深奥知识的人,才能明白奥秘的事,一般人不能知道。保罗说,真正的奥秘已经启示出来了,神要歌罗西人知道祂的奥秘。有人认为保罗这里用的“奥秘”是从异端的教训借来的18,但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没有必要。“奥秘”一字在福音书和旧约19用过很多次,而且和保罗这里的用法一样:一件稳藏的真理,因着神的启示,人便晓得。这里的用法既然恰当,保罗用来表达他的教训是非常合理的。

这奥秘“是历世历代隐藏的”。主耶稣曾说,“曾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20救恩福音的真理,特别是外族人蒙恩得救的真理,在旧约时代是隐藏的,到新约时代,特别在保罗的书信中,才清楚的启示出来。原文中的“世”可以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代”表示一个较短的时间,如同人生命里的“一代”,两个名词用在一起,是表示很长的时间,意思说,很多世代以来21,一直是隐藏的,所以人过去不能明白。

“现在这奥秘已经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 以弗所书三章五节可以作本节的一个解释,告诉我们神如何将祂隐藏的奥秘启示出来。“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并没有让世人知道,不像现在藉着圣灵启示了圣使徒和先知那样。”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向祂的众圣徒显明了。但神向圣徒显明奥秘的方法,却不是让圣徒自己直接去得新的启示,乃是藉着圣灵,神把启示给了祂的圣使徒和先知,而后来的圣徒,从使徒和先知所得的启示,才能得知神的奥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可以防止人自以为从神得了新的启示而走向错误。神的启示已经藉着使徒和先知赐下来了,圣徒要藉着使徒和先知,才能明白神的奥秘。

“神愿意使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族人中有多么荣耀的丰盛” “愿意”表示神的旨意,祂有完全的自由,按着祂自己所定的计划去完成祂的旨意。这里的“他们”是指上一句里的“圣徒”,神将此奥秘启示给他们,是因为神按着自己的旨意乐意这样行。神要叫圣徒知道这奥秘是何等的丰盛。想到神赐给他去传的奥秘是如此丰盛,保罗的心太兴奋了,所以他讲解的时候,将几个字加到一起来形容,“多么荣耀的丰盛”。这丰盛是荣耀的丰盛,“荣耀”一语在圣经中通常是用来形容神同在的光荣,神自己光荣的显现;这奥秘的丰盛就是如此光荣的丰盛。

神要向全人类施恩的计划,在旧约中早有记载22,所以神拯救的计划也包括外族人,这事并不意外。但是外族人毋须变成犹太人而可以进入神的恩典,而且犹太人和外族人不再有任何分别,在基督里成为一个身体,这是从前人不能明白的,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要等保罗来启示出来。在旧约的末期,犹太人已经清楚被神弃绝,但他们仍然在等代着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如果弥赛亚来了,告诉犹太人说,“现在你们有盼望了,神要拯你们”,这已经是个极大的喜讯了,但现在不单犹太人有盼望,连非犹太人,全人类都包括在内,在主耶稣里都可以蒙受恩典,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大喜讯,难怪保罗讲到他所领受的职分是传讲神在外族人身上的丰盛时,他心里极其兴奋。

“这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中间,成了荣耀的盼望” “这奥秘”在原文只是一个代名词,可以指奥秘说,也可以指前面的丰盛。多数解经家都解释作奥秘,但解作丰盛也同样合理。实际上,两个解释在意义上分别不大。“基督在你们中间”,“你们”是指歌罗西人,或所有的外族基督徒;“基督在你们中间”在文法上也可译作“基督在你们里面”。前面保罗已经讲过,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基督和祂的教会既有生命的联合,因此祂住在他们心里,是一件自然的事,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保罗从神领受的职分是要将福音传给外族人,使外族人与神和好,现在许多外族人已经相信基督,有了基督的生命,但这仍然只是一个开始,将来弥赛亚在荣耀中显现的时候,所有相信的人都要和祂一同享荣耀。犹太人都相信弥赛亚将来要住在祂的百姓中间,但祂要来住在外族人中间,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这是福音的荣耀,也是外族人的丰盛,这是神藉着保罗所赐新的启示的中心。主耶稣第一次到世上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23,将来主耶稣再来时要住在外族人中间,那时外族人和犹太人不再有分别了。因此这话的重点是基督将来要在外族人中间。当然这不是说基督不住在信徒心里,也不是说基督住在信徒心里这件事不宝贵,但这不是本节圣经的重点。

“成了荣耀的盼望” 今天我们成了基督身体上的肢体,就保证我们将来在祂的荣耀里有分,这是所有信主的外族人的盼望。基督已经作成了完全的救赎,祂的受死、复活、升天,就显明祂能按神的计划完完全全的作成人类的救赎,在生命上与祂联合的人,将来必能得着神为信祂的人所预备的完全的福气。保罗称这盼望为“荣耀的盼望”,因为这盼望的实现就是我们得享荣耀的时候,信主的人生命经过改变,在这盼望中有分了,能够享受与主同在的荣耀。

“我们传扬祂,是用各样的智慧” 我们所传扬的内容是主自己,而不单单是一些事实,或甚至一个信息,因为主就是全部福音内容的总结。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的开始,和第十五章的开始,讲到一点他所传的福音;他传的不是一些理论、学问,或思想系统,而是主耶稣自己。“用各样的智慧”是表示他传福音的方法,要用最有智慧的方法,叫听的人深觉福音的真实而愿意接受24。保罗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方法25,目的都是要叫人接受基督。

“劝戒各人,教导各人” “劝戒”一词是新约中常用的字,可能是指普通的教导,如使徒行传二十章三十一节,或是一些特别的教导,如以弗所书六章四节,或者是对错误的改正、指责等,如提多书三章十节。“教导”是指真理上的教导,特别是比较有系统的教导。保罗这里重复的用“各人”,布如司认为是针对当时的异端讲的26。在异端的教训里,只有一些特殊的人才有资格领受较深奥的道理,但圣经的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领受,而且应该领受的,所以保罗劝戒教导每一个人。

“为要使各人在基督里得到完全” 这句话的主要动词和第二十二节的“呈献”是同字,“完全”一字在原文是形容词,因此在翻译上比较困难,主要的意思是“为要将各人呈献上”,在呈献时使各人在基督里成为完全人。保罗不愿意将一些不完全的人呈献。第二十二节的呈献如果是指主再来时的情形,这里的呈献应该有同样的意思,保罗愿意在主再来时将信徒完全的呈献在主面前27。这里的“完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在新约中用过很多次,作为形容词,用在人身上都是指思想上或属灵生命上的成熟,或者长大成人28,而不是指生活上的完全。书信中的用法就将这意义表达出来了,哥林多前书二章六节的“成熟”和以弗所书四章十三节的“长大成人”,用的都是这个字29,所以在这里也应当解释作同样的意思。一个长大成熟的人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致被异端引诱而走上错误的道路。保罗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盼望歌罗西人在基督里成熟,在属灵的知识和生命上长大成人,将来可以把他们完全的呈献在神面前。

“我也为了这事劳苦,按着祂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能力,竭力奋睢薄”B拊傩稳菟努力工作的态度。“劳苦”一字常常是指着用体力工作,直到疲乏的情形;这里显然不是肉体上的疲乏,而是他心灵里的挣扎。虽然是在监牢里,但他对教会的关心使他内心不断挣扎,以致身体筋疲力尽。“竭力奋睢笔切稳菰硕员在场上比赛时的字。在运动场上比赛,不单要用尽全力,而且要持久不懈的努力。保罗知道和异端或罪恶争斗,不是一次努力胜过敌人就可以了,必须像比赛一样,用尽全力,继续不断的奋睿直到所有属主的人都能完全的被呈献在神面前。

但保罗的奋钊床皇堑タ克自己的力量,乃是靠着神用大能加给他的力量。“用大能在我心中运行的能力”一语很难翻译,意思是靠着神用来加给我力量的能力,译“能力”或“动力”的字是指超然的能力30,可能是指善的能力,神的能力,或者恶的,邪灵的能力;这种动力不是人自己可以有的,因为面临的异端是出于属灵的敌人,所以需要属灵的力量去抵挡。保罗就靠着神所加给他的能力去竭力奋睢

 

15 参看W.E. Vine, ExpositoryDictionary of N.T. Words, Westwood, N.J.: Revell, 1940, III, 97.

16.

17 .

18 看J.B. Lightfoot, 同前, pp.169f.

19 、47等。

20 .

21 使格托认为“世”和“代”两个名词是神哲主义中用来形容神人之间那些不同等级的被造之物的。他将的“这世代执政的人”解作天使,如此则保罗在哥林多书中说神永世的计划是向天使隐藏的,所以他认为这里歌罗西书中的“历世历代”也是指着天使说的,E. F. Scott, 同前, p.33, J.A. Bengel, The New Testament Word Studies,Grand Rapids: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repr. of the Gnomon Novi Testamenti vol.2.p.457. 近代许多解经的人都这样解释。但布如司指出“历世”和“历代”两词之前都用 ,所以很显然是指时间说的,“历世历代以来”,F.F. Bruce, 同前, p.218, 第169注。特别是下一句有 与前面的相对,意思说,历世历代以来一直都是隐藏的,但现在启示出来了,参看E. Lohse, 同前,p.74.

22.

23 约壹14.

24 有人将“智慧”解释作所传福音的内容;看E.F. Scott, 同前, 和H.M. Carson, 同前。但是按一般的用法,“传”字的内容应该用accusative来表达;而这里保罗用的是  所以解释作方法,instrumental,比较好。

25 比较.

26 F.F. Bruce, 同前, p.219.

27 参看f.

28 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Lexicon, p.817.

29 此字也用于等多处。

30 Arndt and Gingrich, Lexicon p.264.

--A2-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歌罗西书第二章

Ⅲ 保罗对教会的关心(二1-5

“我愿意你们知道,我为你们和在老底嘉的人,以及所有没有跟我见过面的人是怎样的竭力奋睿为的是要他们的心得着勉励,在爱中彼此联系,可以得着凭悟性、因确信而来的一切丰盛,也可以充分认识神的奥秘,这奥秘就是基督;一切智能和知识的宝库都蕴藏在基督里面。我说这些话,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语欺骗你们。我虽然不在你们那里,心却与你们同在。我看见你们循规蹈矩,并且对基督有坚定的信心,就欢喜了。”

保罗继续发挥他对教会关心的题目,只是在这段经文,他说的更加具体。前面保罗说他蒙召作整个外族人教会的使徒,“我照着神为你们而赐给我的管家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31他是神整个教会的仆役;在这里他特别提到与歌罗西、老底嘉等地方教会的特别关系。在短短几节圣经里,保罗表明了他对教会极大的关心,他在他们身上的期望,他讲这些教训的原因,和他对他们的信心

“我愿意你们知道”和“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意思差不多,是希腊文书信中常用的词句32。保罗每次用这样的话,都表示他要说出一件重要的事33。现在他愿意歌罗西人知道他对他们是多么关心。

“我为你们和在老底嘉的人,以及所有没有跟我见过面的人,是怎样的竭力奋睢薄”B薰匦乃有的教会,包括那些他没有见过面的教会,由此显出他的关心不是个人的喜好问题,而是从神来的托负。在他没有见过面的教会中,他特别提歌罗西和老底嘉两处的教会。这里他没有提希拉波立34,很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受异端教训的影响大,而希拉波立距离歌罗西比较远,面临的危险比较小。下面的“所有没有跟我见过面的人”,自然也包括希拉波立。保罗为这些人“竭力奋睢保和一章二十九节用的是同一个字。他的奋钍悄谛牡姆荠睿大概不是单限于为他们迫切的祷告,一定包括为他们挂心、内心的忧虑等。保罗坐监的时候仍为他们“竭力奋睢保皇导噬险因为他不能亲自去看望他们,知道他们的困难,他便更为他们挂心,多为他们祷告。

 从他的祷告可以看见,保罗在歌罗西的基督徒身上有四方面的盼望:(1)他们的心得着勉励,(2)在爱中彼此联系,(3)他们在属灵的悟性上长进,(4)可以充分明白神的奥秘。

“为的是要他们的心得着勉励” “勉励”的意思是说要他们的心得着力量,可以坚固。心里忧伤或面临逼迫的时候,需要安慰,心里犹疑或信心摇动的时候,需要勉励和坚固。歌罗西人面临的危险是被异端影响而离开真道,他们需要的是勉励,使他们在真理上得坚固35

“在爱中彼此联系” 保罗在祷告中求神使歌罗西人的心得着坚固;与信徒有交通是使心灵得坚固最好的方法,所以保罗求神使他们在爱中彼此联系36。“爱心是联系全德的”37,在异端的引诱面前,如果信徒切实彼此相爱,自然彼此得着勉励,就能站立得稳。

“可以得着凭悟性、因确信而来的一切丰盛” “悟性”代表分辨是非的能力38;“确信”是指很有把握或者很肯定。这句话的结构很严谨,比较难翻译。按原文的意思,“确信”是建立在这“悟性”的根基上,也可说是“悟性”的结果39,而“丰盛”又是“确信”的结果。保罗的盼望是要他们能分辨对错,因此能有把握站立得稳,因而享受到灵里一切的丰盛。异端的教训和人的思想都叫人有一种飘摇不定的观念s只有属灵的真理,被圣灵感动而辨别出来的正确真理,才能叫人有坚定的信念,知道所信的是真的。

“也可以充分认识神的奥秘,这奥秘就是基督” 这句话有多个不同的读法,版本的见证很不一样40,整体来说,这里所选用的读法,应该是见证最强的。保罗为前面那些事祈求,目的是要歌罗西人更深认识神的奥秘,而领受这样奥秘的资格是根据他们的心灵得坚固,及爱心和悟性的领受。“充分认识”与前面一章九节的“充分明白”是同一个字,这种知识是从经验中领受来的。“这奥秘就是基督”,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翻译法;可以译作“神就是基督”或“神是基督”,或是像这里的译法“这奥秘就是基督”。在文法上,三种译法都可行41,但在前面一章二十七节保罗说,“这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中间”,所以这里解释作“这奥秘就是基督”为最合理。基督就是神的奥秘,因为神的救赎计划都在基督身上显明了。

“一切智能和知识的宝库都蕴藏在基督里” 这句话的主要动词是“存在”,“隐藏”是形容词;直译应该译作“一切的宝库都存在基督里面是隐藏的”,译作“都蕴藏在基督里”比较简洁,但文法的构造却难表达清楚。“隐藏”一字是在句末,是全句重点的所在。一切的宝库都在基督里,但却像隐藏的珍宝一样,不是不可知,而是要用功夫去发掘。

保罗将要开始讲到异端的错误,在本节先作一个预备。异端的教训说,他们能给人一种特别的智慧,是普通人不能领会的;保罗说,一切的智慧,甚至最深奥的智慧,都隐藏在基督里面。智能和知识两词在原文只有一个冠词。按普通的用法,知识是领受的真理,智慧则指领会属灵真理的意义的能力;但这里两个字用一个冠词,就表示两词代表一件事;真正的知识和真的智能是分不开的,两者都隐藏在基督里面,都是靠着圣灵的感动才能得到的,而且存在基督里面的,不是一部分的智能和知识,其它部分还要靠人的方法去补足。“一切”智能和知识的宝库都蕴藏在基督里面,只有在祂里面,才能得着真正的智能和知识。下一节就清楚显明了保罗说这话的目的。

“我说这些话,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语欺骗你们” 保罗现在第一次正面提到这些传异端的人,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语欺骗你们,“有人”一语是单数,很可能保罗心目中有一个特别的人,也许是这些异端中的领导人,在进行欺骗的工作,保罗警告教会要防备他。“欺骗”一词在新约中只在雅各书一章二十二节用过,那里雅各劝我们说不要只作听道的人,自己欺骗自己。这样的受欺骗当然不是明知受骗还去上当,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受骗,甚至自己以为很对。这是因为没有认清楚在基督里面的智能和知识,所以受骗。因此保罗说,不要让人用“花言巧语”欺骗你们。异端的教训往往十分动听,用智能或知识作号召,用人的理论混乱了圣经的真理,使那些不防备或者没有根基的人无从分辨。保罗说,“我说的话,讲的道,都不是用智慧的话去说服人,而是用圣灵和能力来证明。”42花言巧语有时能说服人,但却不能用神的能力和真理来证明,我们要防备这样的理论。

“我虽然不在你们那里,心却与你们同在” 这里的“心”原文作“灵”,与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十七节用的字不同。这句话说明甚么是真正的灵里的交通,也显出保罗对歌罗西的信徒的关心。哥林多前书五章三节用过同样的话,两处同样表达出保罗的关心。

“我看见你们循规蹈矩,并且对基督有坚定的信心,就欢喜了” “循规蹈矩”也可译作“秩序”,路加福音一章八节的“班次”,哥林多前书十四章四十节的“次序”都是这个字。在圣经以外的著作里面,这字常用在军队的纪律上。这里的意思显然是说教会的信仰和行事有一定的“次序”或“标准”,歌罗西人就这样按着规矩行。不单如此,他们还对基督有坚固的信心,这信是以基督为中心的,而且是坚固不动摇的。从这样的经文我们可以推想,歌罗西教会正面临异端的试探,但他们没有走上异端的错误,最多只有小部分人受了异端的影响。因此保罗写信的时候非常小心,一方面他信中充满了安慰和鼓励的话,另一方面,他没有为一小部分人的错误而责备全教会。

“就欢喜了”与“看见”都是分词,形容前一句话的主词。全句的重点是在“我心与你们同在”,意思是“我心与你们同在,欢喜的看见你们循规蹈矩,并且对基督有坚定的信心。”

 

31 .

32 看R. Martin, 同前, p.68.

33 参看.

34.

35  这样用可以有两种意义,安慰或勉励。的“安慰”,和的“勉励”,可以代表这两种用法。Moulton and Milligan举出例来,证明在新约时代通用的希腊文中,此字作为exhort或urge是比较多见的用法,看J.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The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7, p.484. 因此,在这里译作“勉励”比“安慰”更合适。

36 E.F. Scott, F.W. Beare及Arndtand Gingrich等都主张将此处的动词  解释作“教导”,如此全句的意思是“在爱中彼此教导”或“在爱中得着教导”。此字在LXX中的确常用作“教导”的意思,但在本的用法很清楚是“联系”的意思,而在本节圣经中“联系”的意思也比较合乎上下文的语气,所以按着多数解经者的意见,在这里译作“联系”。

37 .

38 看前面的解释。

39 J.H. Moulton, Grammar of N.T. Greek, ed. by N. Turner,Edinburgh: T.&T. Clark, Vol.3, 1963, p.2.

40 参看J.B. Lightfoot, 同前, pp.252f的分析。

41 原文是: ,“ ”可解释作与“神”同位,作“神就是基督”;或者附属于“神”为属格作“神的基督”;或者与“奥秘”同位,作“这奥秘就是基督”。

42 .

Ⅳ 保罗给信徒的勉励(二6-7

“你们怎样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应当照样在祂里面行事为人,照着你们所学到的,在祂里面扎根、建造,信心坚定,满有感谢的心。”

在灵里有了真正经验的人,自然能分辨属灵的真理和人的理论,保罗跟着就要解释这些异端教训的错误。他称这些教训为“哲学和骗人的空谈”,能够抵挡这些错误教训的唯一方法,是在他们的属灵经验和所学到的真理上站稳。所以在提到错误的教训以前,他先提醒他们,基督徒和主有怎样的关系,及他们成为基督徒的原因:他们已经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也学了基本的属灵真理。

“你们怎样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应当照样在祂里面行事为人” 保罗给他们的勉励,是用他们灵里的经验为根据:你们怎样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应当照样在祂里面生活43。“接受”常是指着在过去接受一件具体事实的经验44;歌罗西人过去就曾这样领受了,不过他们领受的不是一件客观的事,或是一个教训,乃是一位基督耶稣。基督耶稣不是人的哲学,也不是人的理论。接受基督耶稣的动作不是头脑的运用,而是信心的领受;并且他们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显出他们对主顺服的心。保罗说,“你们怎样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应当照样在祂里面行事为人。”“行事为人”是用希腊文“行走”一字套上一个旧约的思想,来表达一个人整个道德及灵性方面的生活。基督徒因着信心和顺服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也要照样靠着相信和顺服的心来生活。神哲主义和同类的异端教导人要靠深奥的知识、刻苦的生活,或遵守某些规则来达到属灵的目的;保罗说不是如此,基督徒的生活是靠着信心和顺服,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在祂里面”,与祂有属灵生命的联合,活在祂里面,才能有应有的生活表现。

“照着你们所学到的” 保罗再一次向他们保证以巴弗所传给他们的真理,而这样就坚固了以巴弗的工作。保罗对同工的尊重是个好榜样。歌罗西人起初已经领受了真理,现在就不要被动听的学说引诱,而转去别的方向。

“在祂里面扎根、建造,信心坚定,满有感谢的心” 这里一连有三个分词“扎根”、“建造”和“坚定”,都是形容前面的“行事为人”的。“扎根”是完成的分词45,表示这是一件已经成就的事,但其果效现在仍然存在。像一棵树一样,扎了根就表示有了生命,这样才能行事为人有正确的方向;“建造”是现在式的分词46,如同房屋一样,要继续不断的建造增长,直到完成。基督徒的生命在基督里有了根基,就要继续不断在上面建造47。“信心坚定”可以有两种译法;“靠着信心得坚定”,或“在信心上坚定”。“坚定”也是现在式的分词,表示信徒需要继续不断的得坚定。若按第一种译法,“靠着信心得坚定”,信心便是得坚定的方法或工具48;按第二种译法,“在信心上坚定”,则“信心”是相信的根基或内容,可以译作“信仰”49。按本段的重点,保罗在鼓励歌罗西的基督徒,要按着所学的真理站立得稳,不要被异端的教训欺骗;因此,第二种译法比较恰当。保罗勉励歌罗西的信徒要在所信的真道上站立得稳,且“满有感谢的心”。扎根、建造,在生命上长进、在信心上坚定,这些也可能成为试探,使人觉得自己已经得胜,满有成就,所以要存感谢的心。有感谢的心,就不会想到自己而感到骄傲,反倒多想到神,想到这一切的好处是神所赐的。明白自己经验神的恩典愈多,愈会谦卑;感谢神就是承认这些好处不是我自己的,仍是神所赐的。

 

43  的确有时有“既然”的意思,但这里仍然应该是比较的用法。J.B. Lightfoot, 同前,p.176,甚至认为下半句“在祂里面行事为人”有一个 已经省去了,没有写出来,但其意义却明显的存在。特别在这句话中,很多作者都提与的关系及 的用法相比较, 的比较的用法不能忽略,“你们怎样接受了……也应当怎样行”。

44 的“领受”,是指一个具体的经验,和这里的“接受”是同一个字。

45 perfect participle.

46 present participle.

47 参看ff.

48 如同J.B. Lightfoot,同前, p.177, 的看法。

49 如同H.M. Carson, 同前, p.60;及E. Lohse, 同前, p.94, 等的看法。

肆 错误的教训和真理的比较(二8-23

这段经文可以说是全本歌罗西书真理辩证的中心,在这里保罗正式讨论歌罗西的异端和纠正的方法。今天所能知道关于这异端的立场、教训等,也只能从这段圣经归纳而来。在第八节,保罗先笼统的提到此异端的性质,警告信徒不可和他们有任何来往;在第九节再强调主耶稣的尊贵;第十至十五节论及福音的真义及福音在相信的人身上的功效;第十六至十九节保罗解释接受此异端的后果;最后,第二十至二十三节是此异端的错误教训。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讲到不少有关这异端的性质和具体的规条,但整体来说,我们从歌罗西书所能知道关于这些异端的教训,仍然只是片断的数据。当时歌罗西人明白这些异端的教训,因此保罗写信的时候,有很多事不必详细的写;我们今天读这封书信时,因为不知道当时的情形,所以有一部分结论还是要靠推测。但此异端的大概轮廓和基本立场已可以清楚看出来。

Ⅰ 哲学与真理(二8-9

“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借着哲学和骗人的空谈,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住在基督里面。”

“你们要谨慎” 保罗给他们的吩咐是现在时式,表示继续进行的动作,意思是说,你们要经常不断的警醒防备,否则便容易落在敌人的圈套里。

“免得有人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 “免得有人”一语在字句上和第四节的构造不同,这里的字句是“不要让任何人”,但两处的基本意义却一样,重点在“有人”两个字,保罗心目中想到某一个人,不过可能不便指名罢了。保罗在本书中所反驳的异端不是他凭空捏造或道听涂说的;既然有具体的根据,歌罗西人就要加倍小心。“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这几句话应当解释作形容词,用来解释“哲学和骗人的空谈”的性质1,而不是形容“掳去”的方式。这些异端的教训,不是照着神在基督里所启示的真理,而是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传统”通常是口头传来,或是间接得来的数据,是不能用具体的方法来证实的。“人的传统”可能是指着一些异端持守的规则,有些古代宗教所遵守的传统极其秘密,也有些是普通情形下人都知道的。无论如何这些传统如果没有真理的根基,都是不可靠的。主耶稣曾责备法利赛人说,他们“拘守着人的传统,却离弃了神的诫命。”2今天人有时也犯同样的错误。

“世俗的言论”一语的意义不大容易确定,译作“言论”一字的基本意义是“列成一行”,如同西方文字的字母按次序排列成一行,渐渐演变成了“一种知识的初步”。小孩子学习是从字母学起,所以这个字就代表了初步的知识,或初级的知识。后来希腊哲学开始用这字来代表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原素,水、火、空气、土等。在一些宗教思想中,有人认为天上的星是最基本的物质原素,再后来从星演变成为管理星的力量,如天使或星所代表的灵或神。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原来的文字中,“言论”一词有三个可能的解释:(1)最基本的物质原素,如水、土、风、火等;(2)最初步的知识;(3)属灵的被造之物,如天使,或别的灵。在这三个解释当中,第一个的意义与上下文的关系不符合。虽然有人曾这样解释,保罗在这里批评这些异端说,他们自以为所讲的是更深奥的知识,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最普通的唯物主义;但这样的解释过于牵强,不大适合。第三种解释有很多人支持,将“言论”解释作“天使”或“掌管天体的灵”3,他们最有力的一个理由是说这句话与前面的一句,“不照着基督”,是相对的,基督是有位格的神,这一句所说的也应该是有位格的灵或天使。这个理由骤看起来似乎很有力量,但若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构造,保罗用来对比的两句话,一方面是“不照着基督”,另一方面是“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所以严格来说,“言论”应该和“传统”平行,两者都没有位格,而这样的相对更有力量。基督是神,言论和传统只是出于人的东西,你们不要离弃从基督而来的真理,被人的这些理论所欺骗。因此,上面所提到的第二种解释最为合理4:这些异端师傅所夸耀的知识,并不是很深奥,只不过是初步的知识。这字在加拉太书四章三节也用过,在那里可能是指一种属灵的权力,代表一种有位格的灵,但那里的用法很明显与这里的用法不同;其实在加拉太书四章三节也不一定是指有位格的灵,孩童一字是象征的用法,“言论的奴役”也不一定要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来解释。而且在希伯来书五章十二节这字的用法显然是指初步的知识。同样这里解释作初步的知识,也是最合适的,并不是说当时歌罗西的异端不可能有敬拜天使的教训(下面就提到敬拜天使的事5),不过在本节圣经中“言论”一字的用法,大概不是指天使,而是指初阶的知识。这种言论是“世俗的”,意思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而不是超然的;遵守节期、月朔等规条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初级的教训。

“藉着哲学和骗人的空谈,把你们掳去” “哲学”和“骗人的空谈”两个名词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一个冠词,表示是一件事,骗人的空谈是形容哲学的,意思是骗人的空谈的那种哲学。这种哲学是空的,因为其中没有真理;它是骗人的,因为它可能很动听,似乎很合理,给人一种虚假的盼望。“哲学”一词按字根的意思是爱好智慧,或是“爱好真理”,这种意义与圣经的教训并不冲突;但是在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哲学渐渐的演变成一种以人的理智为中心的思想方式,也就是今天常见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这种思想是违反福音真理的。福音是从神的启示来的,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哲学是从人的思想来的,以人的理智为中心。因此基督徒思想或者解释福音真理的时候,不是用人文主义的态度,用自己的理智来衡量福音,乃是按基督徒的立场用信心去接受福音,去明白神的启示。这并不是说在思想福音时,我们不应使用理智,盲目的接受,乃是说我们不应用人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来衡量神的启示。人是有限的,他的思想和理智也是有限的,而且他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方式都受罪的影响,所以他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因此他要存着愿意接受神启示的权威的心,才能明白神的旨意。保罗解释说这种“骗人的空谈的哲学”是不照着基督,只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所以这种哲学不对。

“把你们掳去”好像战争中得胜的国一样,把敌人掳去作俘虏。基督徒蒙了拯救,是已经脱离黑暗的权势,被迁入爱子的国里;脱离了捆绑,进入了自由。如今他们要是接受这些骗人的空谈,就等于再次被掳去,进入黑暗的捆绑之中;而且这种掳掠的方法是藉着欺骗,所以歌罗西人应该格外谨慎。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住在基督里面” 在新约中有两个差不多的字,一个用在罗马书一章二十节,译作“神性”,另一个用在这里,译作“神的本性”;这两个字虽然很相似,但基本的意义却有很重要的分别6。罗马书的“神性”是指神的荣耀、权能等本性,神的这些性情可以藉着被造之物彰显出来;保罗说,“神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见的,就是从祂所造的万物中可以领悟。”7此处“神的本性”是指到神的基本性格,有人将它译为“神格”8。神的本性住在基督里面,使基督在本性上与神完全一样;虽然在外表上没有荣耀和权能的彰显,基督仍然有完全的神性。“丰盛”一语的用法和前面一章十九节的用法一样9,神的本性完完全全的住在基督里面,而且是“有形有体的”住在祂里面。神本性的丰盛是神永存的本性,现在有形有体住在基督里面,是表现道成肉身的基督就完完全全的是神。这里的“有形有体”和约翰福音一章十四节的“道成肉身”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单单将这字解释作“完全的”或“实在的”都不能表达保罗的意思。

信徒的行为和信仰应该“照着基督”,就是那位道成肉身的基督,而不要照着人的言论。

 

1 + acc. 译作'according to'或'with reference to', 可作形容词或作副词,这里解作形容词比较好。

2 .

3 如G.H.P. Thompson, 同前, p.143, E. Lohse, 同前, p.99,R. Martin, 同前, pp.13ff, 皆如此解释。

4 J.B. Lightfoot, 同前, p.180, C.F.D. Moule, 同前, p.91, T.K. Abbott, 同前, p.247,等皆如此解释。

5 第18节。

6 用的是 ,来自 “神圣”,用的是 ,来自 “神”,参看R.C. Tranch, 同前,pp.7ff.

7 .

8 吕振中译,圣经,1970年版。

9 参看的解释。

Ⅱ 在基督里作新人(二10-15

“你们也是在祂里面得了丰盛。祂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元首。你们也在祂里面受了不是由人手所行的割礼,而是受了基督的割礼,就是除掉肉身。你们在洗礼中已经与祂一同埋葬,也在洗礼中,因信那使基督从死人中复活的神所运行的动力,与祂一同复活了。你们因着过犯和肉体未受割礼,原是死的,然而神赦免了我们的一切过犯,使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涂抹了那写在规条上反对我们、与我们为敌的字据,并且把这字据从我们中间拿去,钉在十字架上。祂既然靠着十字架胜过了一切执政掌权的,废除了他们的权势,就在凯旋的行列中,把他们公开示众。”

在讲到异端的错误教训以前,保罗先叫歌罗西人看见他们在基督里的丰富。神本性的丰盛完全在基督里,因此信徒在基督里也可以享受神的丰盛。接着保罗就解释在基督里的丰盛的意义和表现。第十一至十五节论到三件事:真正的割礼的意义,复活的生命,在基督里夸胜。这是一段非常实际的经文。

“你们也是在祂里面得了丰盛,祂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这句话的重点在“你们是在祂里面”10。“丰盛”的意义是从第九节得来的。这里的经文翻译得很正确,但很难将文字的构造表达出来。在基督里面的人是在灵里与祂完全联合的人;既然神本性的丰盛完全在基督里面,与基督在灵里联合的人自然也能得着神的丰盛。异端的教训要人藉遵守规条,苦待己身等方法来追求得着完全,保罗说基督徒不应当如此,因为与基督联合的人已经得着了神在基督里的丰盛,不必再倚靠任何其它的方法。“得到了完全”一字虽然与“丰盛”是出于同一字根,其含意是指得到“完全”的丰盛,人因着在基督里得到的改变“得到了完全”,也自然包括了人得救时属灵情况的改变。一个没有得救的人整个生活都是不完全的,不论在灵性、道德,或智力方面,他都是不完全的。在灵性方面,他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在道德方面,他不遵行神的旨意;在智力方面,他不能领误属灵的真理。但一旦他相信了主耶稣,生命与基督联合,是在基督里面了,他属灵的情况自然有所改变;他在基督里面得到了完全,也自然能够得着神本性在基督里面一切的丰盛。

“祂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前面一章十八节讲到基督是教会的头11,这里保罗更进一步说祂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头。在异端的教训中,这些执政掌权者12,在人和神中间占着重要的地位,有极大的势力;但保罗说基督才真正是头,祂是一切的中心,祂有权掌管一切。保罗的意思不是说真有这些执政掌权者的存在;他只是说,即使有,他们也都在基督的权下,因为祂是这一切的元首。

“你们也在祂里面受了不是由人手所行的割礼,而是受了基督的割礼,就是除掉肉身” 这里好像很突然的提到割礼问题。在第十节保罗提到执政的掌权的,第十五节再提到执政的掌权的,可见他并没有改换题目,更显出割礼的题目出现得突然,提及割礼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歌罗西的异端有强调割礼的倾向。他们的看法也许不像加拉太的犹太师傅那样说,割礼是得救的必须条件,否则保罗会在下面指出这方面的错误;但他们可能认为受割礼比不受割礼更圣洁、更属灵,所以保罗解释说,真正的割礼不是肉身的割礼,在基督里面的人受的“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旧约早已论及属灵的割礼13,保罗在罗马书二章二十八节,腓立比书三章三节也曾提到属灵的割礼和内心的割礼。肉身的割礼只不过是记号,代表新约时代一个更重要的属灵真理。

下面两句话都是解释“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的意义。这割礼就是“基督的割礼。”基督的割礼不是指基督出生时第八天所受的割礼,而是“除掉肉身”的割礼,指基督的受死;下面的“你们在洗礼中已经与祂一同埋葬”,就将基督受死的意义更清楚的表明出来。信徒藉着洗礼表明和基督一同受死,这就是那“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基督徒所受的割礼不是除掉身体的一部分,而是除掉整个肉身;正如基督的割礼是祂在十字架上受死,舍去生命,我们要受的割礼也是一样,除掉老我和旧人的生命,内心得到洁净,这才是真正的割礼。

“除掉肉身”一语在版本的读法和解释上都有些困难。和合本这里译作“脱去肉体情欲”,但在最可靠的版本里,这句没有“罪”或“欲望”一类的字,所以应简单译作“除掉肉身”。按文法的构造,这句话和“基督的割礼”可能是指同一件事14。基督的割礼就是除掉肉身,除掉肉身是指基督的受死,因此基督的割礼就是祂在十字架上受死除掉了祂的肉身15。在一章二十二节,“爱子的肉身”原文是“祂的肉身”,所以这里的肉身也解释作基督的肉身,与保罗的用法很符合。但是另一方面,在保罗的思想中,“肉体”常常是人罪恶的根源或罪恶的工具16。这样,“除掉肉身”用在基督身上,就是说祂的肉身是人的罪归在祂身上的一个代表,祂受死,就使人的罪可以除掉。同时,基督徒是在基督里面,与主联合了,在基督的死上,我们也除掉了我们的肉身,及脱离了在我们身上罪恶的势力。“受了……割礼”是过去被动式17,表示这是一件已经成就的事。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肉体已经不存在,因为下面保罗勉励说“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18;这里保罗所说的是一个属灵的原则,基督徒应该认清楚,他的“肉体”已经被治死了,现在他里面有一个新的生命,这生命能给他力量过新的生活,他就应当按着新生命的力量来生活。但是在生活中,“肉体”仍然有时会出现,所以我们要时常治死在地上的肢体。

“你们在洗礼中已经与祂一同埋葬” 割礼是从旧约时代借过来的一个记号,基督徒从割礼的记号可以学到一个功课,得到一个属灵的原则。现在保罗用洗礼来解释同一个真理:洗礼也是一个记号,用来表明一个属灵的真理。基督徒藉着洗礼所代表的意义,得着神本性在基督里的丰盛。罗马书六章三至四节的教训,可以作为歌罗西书二章十二节的一个解释。接受洗礼的人浸在水里,完全看不见了,如同死人埋葬了一样,很自然代表基督徒的旧人死去了,又埋葬了,应该是完全除掉,不再存在了。一个真正与基督联合的人,他与老我和一切的邪情私欲19,都已经死去,应该除掉了。“你们在洗礼中已经与祂一同埋葬”。

“也在洗礼中,因信那使基督从死人中复活的神所运行的动力,与祂一同复活了。” 在接受洗礼的时候,浸入水中表明和主一同埋葬,从水中起来,表明从死里复活,所以洗礼是表明神使基督从死人中复活的大能20。使基督从死里复活是神能力的运行,歌罗西人已经接受了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事实,这就是神大能运行的表现;他们倚靠这大能,因着与基督联合,也能经验同样的好处,享受神本性在基督里的丰盛。

洗礼表明和基督一同埋葬,又一同复活,但是功效不在洗礼的动作上;要叫洗礼能有属灵的功效,受洗的人必须先有信心:“因信”。基督徒的一切属灵经验都是因着信心,凭着信心除掉肉身,把老我看作死的,不是凭着感觉或经验;也是凭着信心进入新的生命。洗礼只是一个记号和见证,真正有功效的是神使基督复活的能力、基督受死的功劳,和圣灵的工作在人的生命里发生作用。因着信心,这一切功效就能在人生命里成就。基督徒因着信心过胜利的生活,就是因着信心,把和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真理活出来。

“你们因着过犯和肉体未受割礼,原是死的,然而神赦免了我们的一切过犯,使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骤看起来,这节圣经好像只是重复前面已经讲过的教训,但实际上这里的重点不一样。句首的“你们”是特别加重语气的,前面讲的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这里保罗将此真理应用在歌罗西的基督徒身上:你们歌罗西人和基督一同复活了;特别是你们,歌罗西人,本来是外族人,现在和基督一同复活了。“因着过犯和肉体未受割礼”是指出他们成为“死的”的原因,但这句话也可以译作“在过犯和肉体未受割礼中,原是死的”,是描写他们死亡的情况,正如以弗所书二章一节的构造;两种解释都有可能。过犯是指具体的罪行,不论是有意或无意的违犯了神启示出来的旨意。肉体未受割礼是指他们作为外族人本来的情况,犹太人受了割礼,表明他们是与神立约的百性,未受割礼的人在神的约和神的应许上都无分。前面刚讲过基督的割礼是代表基督为罪受死,除掉肉身;歌罗西人未受割礼,也就代表他们没有除掉肉身,没有向罪死亡。所以“过犯和肉体未受割礼”,就表明了他们死的情况或死的原因:按他们自己所犯的罪,和他们罪恶的根性,他们在属灵的生命上都是死的。他们完全没有盼望。

“然而神赦免了我们的一切过犯,使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歌罗西的基督徒的需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有了过犯,一方面他们“原是死的”。过犯是违反神启示的行为,好像是欠了神的债21,却又没有能力偿还,只有神的赦免才能除掉。“赦免”一字和“恩典”是出于同一字根,赦免是神的恩典22。罪人原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现在他们的过犯得赦免了,神使他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表明了信徒与基督的关系,因为他们是与基督联合成为一体,所以神使基督复活的时候,与祂联合的人也和祂一同活过来了。

在这两句话中,保罗将代名词改了,“我们”改成了“你们”,“神赦免了我们”,“使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他这段教训的主要对象是“你们”,歌罗西人,但是提到罪得赦免的时候,他常常将自己也包括在内,他也是蒙恩得赦免的罪人,以神赦免的恩典为荣。

“涂抹了那写在规条上反对我们、与我们为敌的字据” 

“涂抹”和前面的“赦免”是时式完全相同的词23,两字所代表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涂抹”解释神如何“赦免”。“涂抹”一词在新约中用过很多次,都是表示被涂抹的东西就不再存在了,例如“罪得着涂抹”24,“涂抹他的名”25,“抹去他们一切的眼泪”26。在圣经以外,这字的意思是将蒲草纸上的字“洗掉”,纸可以重新再用27,或将帐上的一笔款项“除掉”28。这里要涂抹的是写在规条上的字据。

“写在规条上”29“规条”一语在新约中常译作条例旨意等,通常是指着神的律法说的。这里保罗不用“律法”,而用此多数的字“规条”,是要表明神启示出来的一条条具体的旨意。我们若违犯了这些规条,这些规条就成了一些具体反对我们、与我们为敌的字句,要成为具体的证据定我们的罪。

“与我们为敌的字据” “字据”一字在新约中只用过这一次,但是在当时的法律上却是一个常见的字;通常是指一个合同、借据、定单等,由当事人签了字,就要负责履行其中的条件30。神的启示,特别是神的律法,就如同一个这样的字据。我们若不遵行律法内所列明的规条,就如同在合约上签了字,却没有履行其中的条件,这样我们就要对合约中所列的规条负责任。当然这里保罗用的是一个比方,所以在解释的时候要很小心。我们外族人并没有亲笔来立这张字据,但比方中这表示的责任问题却非常恰当。外族人都有责任来遵行字据中所列的条件,因为虽然没有摩西的律法,但我们仍然能行律法上的事,因为有律法的作用刻在我们心里31,这样就证明了我们和别的人一样有遵守律法规条的责任。现在我们没有遵守其中的规条,这张“字据”就成为证据要定我们的罪。

这“与我们为敌”的字据有两方面的作用:反对我们和与我们为敌。前者道出这字据的权限,它在我们身上有权柄要我们来遵守,我们若不遵守,它就有权柄定我们的罪。后者定出这“字据”的基本性质,它本身就是与我们为敌的,因为我们在过犯中本是死的。

“并且把这字据从我们中间拿去,钉在十字架上” “拿去”的意思是把一个障碍物挪开32。这张字据拦阻着我们,使神不能赦免我们,现在神要把它挪开。“钉”字是分词,形容神如何将这字据拿去,就是藉着钉十字架的方法,神将这字据挪开了。“拿去”和“钉”两字都是过去时式33,表示这两件事都是在过去一次就已经完成的动作。基督在十字架受死的时候,不单担当了我们的刑罚,而且除去了神可以定我们为有罪的理由。

在这节圣经中,保罗说明神在基督里赦免我们的过犯时所作的两件事:一方面神涂抹了在字据上所写的那些定我们有罪的记录,好像把我们的罪债都一笔勾销了;另一方面又将字据的本身除掉了,主耶稣钉十字架时,好像把全部律法也钉在十字架上。神在基督里除掉了一切定我们为有罪的理由,这一点我们当然明白,但是我们能否说主在十字架上受死,就将律法也钉死了?圣经从没有说过在新约时代律法已经死了。律法永远也不会死,主耶稣说,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完成34;但是因着基督的十字架,对那些在基督里的人,律法已经失掉定罪的能力。保罗并不是说律法死了,或者被废掉了,而是说对那些在基督里的人,律法已不能再成为他们蒙神赦免的拦阻,也不能再定他们为有罪35。因此在这里将字据解释作律法没有困难;而且也不必将“律法”解释作犹太人礼节仪式方面的律法,或是良心的律法等。因着我们的过犯,整个律法都是与我我们为敌的;现在在基督里,整个律法都从为敌的地位挪开了。

我们都违背了神的旨意,按着律法都要被定罪,现在神在基督里赦免了我们的罪,并且将记录洗净了,将一切定我们为有罪的证据都除掉了。我们在神面前好像没有犯过罪一样,因此敌人撒但不能再用我们过去的罪过和刑罚来要挟或恐吓我们。这是极大的恩典。

“祂既然靠着十字架胜过了一切执政掌权的,废除了他们的权势,就在凯旋的行列中,把他们公开示众” 前面第十三至十四节的主词都是神,神赦免了我们的过犯,涂抹了反对我们的字据等,到第十五节开始的“祂”是指那一个说的呢?有些解经的人认为从第十四节中间的“把这字据从我们中间拿去”开始,基督成了主词36。另外一些人认为在这整段圣经,直到第十五节末,神都是主词37。其实两种解释的分别不大重要,因为整段经文的中心思想都是神在基督里夸胜。

“靠着十字架”一语原文是“靠着祂”,或“靠着它”,或“在祂里面”38。如果全句的主词是基督,此句译作“靠着十字架”很合理,若主词是神,则靠着“祂”似乎较好。迈尔认为神是全句的主词,但仍将此句解释作藉着十字架39,神的整个救赎都是因着十字架成就的。神的赦免和除掉与我们为敌的字据都是因着十字架,自然也是靠着十字架胜过一切执政掌权的。基督的十字架是胜利的关键,也是这些异端理论的答案。有了十字架的真理,还到别的理论中去寻求答案,这是多么愚拙的事!

“胜过……(放)在凯旋的行列中”,这是罗马时代战争中常用的字。得胜的将军要在城里游行,表示他的胜利,受群众的欢迎,并将俘掳来的敌人,和掠得的战利品放在队伍的后面,藉此来炫耀他的胜利。现在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得胜,祂掳获的战利品是那些“执政的,掌权的”。“把他们公开示众”,“示众”有作为警告的意思,将敌人作为俘虏示众,向世界宣布说敌人已经被征服了,同时也声明凡是抵挡神的都要如此被征服。虽然“示众”一字本身没有羞辱的意思,但上下文却包含着这个意思。

胜过了“一切执政掌权的,废除了他们的权势” 译作“废除”的字是个很重要的字,解释也有些困难。这字本身是个关身体态的分词40,用法比较特别,而且在新约中只有歌罗西书用过这字,因此在解释方面引起许多不同的意见。首先,在歌罗西书三章九节的用法显然是“除去”的意思,“因为你们已经脱去了旧人和旧人的行为”。莱特弗特解释作“从身上除掉罪恶的势力”41;他认为基督道成肉身,取了人的性情,就不断受到罪恶势力的攻击,每一次的攻击都被主胜过,直到最末一次,在十字架上,主将这些罪恶的势力完全废掉,得到了完全的胜利。因为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死了,从此恶势力在祂身上不再有任何影响力。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似乎没有甚么困难,但实际上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莱特弗特认为恶势力缠绕着基督,等到祂在十字架上死了,才能得胜,废掉这些恶势力。但圣经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恶势力缠绕着基督,乃是基督主动的去向恶势力挑战。同时如果基督必须受死、除掉自己的肉身才能废掉这些恶势力的权势,那么祂的道成肉身实际上成了祂的一个软弱,若没有肉身,就不会有恶势力的缠绕。这是一个严重的困难。

上面的解释都将“废去”一字解作关身体态的用法,但实际上有许多关身体态构造的字是作主动体态42的用法,“废去”这字就是如此43。艾伯特将它解作“完全的解除武装”44,此意义在这里极其适合。主既然在十字架上胜过一切执政掌权的,就将他们完全的解除了武装,或是说废除了他们的权势,他们的权柄、武器都被废去了,从此以后不能再发生任何攻击、反对或者恐吓的作用了。

“执政掌权的”是甚么样的权势呢?单按这两个名词本身来说,很难决定这两种权势的性质。执政掌权者是一种属灵的权势,可说是天使,但他们是顺服神的天使还是悖逆的天使呢?前面第十节说,基督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元首”,因此有人解释说这些权势是指好的、顺服神的天使。前面第十四节论到将与我们为敌的字据拿去,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字据就是神的律法;而律法是藉着天使赐下来的45,律法既然被挪去,传达律法的天使也就不需要了,因此神也废除了他们的权势。单按这两个名词来说,这种解释没有困难,但若按整段经文的意义及上下文的用法,这样的解释就不容易接受了。保罗说基督藉着十字架胜过了这些权势,将他们解除了武装,又把他们放在凯旋的行列中公开示众,这样的词句用在传达律法的天使身上很不适合,他们奉神的旨意去完成神的使命,现在神要把他们当作被征服的仇敌去公开羞辱他们,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这样的解释不适合本段的经文。

因着罪的缘故世人要受刑罚,敌人就是撒但的使者,他们要利用这理由来攻击我们;他们攻击我们的理由是我们的罪和律法的要求,现在神在基督里赦免了我们,涂抹了写在规条上反对我们的字据,并且将字据都挪去了,如此神就将他们用来攻击我们的武器完全除掉了。神把他们征服了,就在凯旋的行列中,把他们公开示众。按整段经文的教训来看,这里的“执政掌权的”只能解释作与救恩为敌的恶天使,撒但的使者。

神在基督里所作成的是完全的救恩。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不单除掉了人类罪的刑罚,而且打破了罪恶的权势;祂不单赦免了我们的罪债,而且将定我们为有罪的证据除掉,从此没有人再有任何理由可以攻击那些在基督里已蒙赦免的人了。敌人用来攻击我们的武器,我们的罪,已经被除掉了;敌人用来攻击基督的武器,十字架,反成了基督胜过他们的武器。如今基督已经完全的胜过了他们,征服了他们,而且已向世界证明祂的得胜,将这些被征服的敌人提出来公开示众。基督是唯一得胜的主,祂十字架的救恩是人类唯一的盼望,歌罗西人若明白此真理,他们就不会再离开基督,转向那些异端的教训了。

 

10 后面的分词  是作形容词用,“得到了完全”是一个已成就的事实。

11的解释。

12 看前面的解释。

13.

14 两句话都是用  + dative clause,是平行的句子,后一句解释前一句。

15 看F.F. Bruce, 同前, p.235, C.A. Anderson-Scott, 同前,p.36,都这样解释。

16 看Arndt & Gingrich, 同前, p.751.

17 aorist passive.

18 .

19 .

20 “也在洗礼中”一语原文是 ,可以译作'in whom',“在祂里面”,与第11节开始的“在祂里面”平行,是指着基督说的。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LivingBible都是这样翻译。它也可以译作“in which”,是指着前面的洗礼说的,RSV, NASB, 和NEB都是这样翻译。两种构造,在文法上都没有困难,但在意义上来看,保罗说我们借着洗礼表明和祂一同埋葬,又借着洗礼表明和祂一同复活,“埋葬”和“复活”两字前面都有“一同”的意思,所以将这两个字看为平行比较好;因此,新译本及和合本都以  来代表洗礼,“也在洗礼中,与祂一同复活了”。

21.

22.

23 两字都是aorist participle.

24 .

25 .

26 .

27 J.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同前,p.221.

28 J.B. Lightfoot, 同前, p.187.

29 原文只是一个字,本是dative case,我们的译文加上“写在”,使“规条”成为dative-locative,应该能将保罗的意思表明出来了。

30 看J.H. Moulton & G. Milligan, 同前, p.687.

31 .

32 E. Lohse, 同前, p.110,将译作“挪开”或“除掉”,然后解释说“被挪开的就完全无效了”,特别参看第121、122注。但T. K. Abbott清楚的证明  的意思是“挡路”、“拦阻”;  是从挡路的地方“挪开”(同前 p.256)。如此被挪开的东西只是不再成为该处的拦阻,而不是该对象本身被丢掉、毁坏、或变成无效。

33 aorist tense.

34 .

35 .

36 如同J.B. Lightfoot.

37 如H. M.Carson.

38 

39 H.A.W. Meyer, 同前, p.384.

40 Middle participle, 

41 J.B. Lightfoot, 同前, pp.190f.

42 active voice, 即该动词为deponent. T.K. Abbott, F.F. Bruce等此处都这样解释。

43 看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同前,及A.T. Robertson, A Grammar of the GreekNew Testament,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24, p.805.

44 T.K. Abbott, 同前, p.261.

45 .

Ⅲ 在基督里的自由(二16-19

“所以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批评你们,这些不过是将要来的事的影子,那真体却是属于基督的。不要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这等人因乐于谦卑,敬拜天使;迷于自己所见过的;凭着肉体的意念,无故的自高自大;不与头紧密相连。其实全身都是借着关节和筋络从头得着供应和联系,就照着神所要求的,生长起来。”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的教训重点在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教训都是直接从前一段教训来的。第十六至十七节指出他们生活中的错误,第十八至十九节论及信仰上的错误。生活上的错误是遵守那些人为的关于饮食节期等规则;信仰上的错误是遵行敬拜天使等教训。这些是歌罗西异端的特征,所以歌罗西的基督徒应当特别小心防备。基督已经为他们作成了完全的救赎,把他们从罪的刑罚和律法的捆绑中释放出来了,如果再去遵守这些规则,就等于把自己放回这些捆绑之中;所以他们要谨慎,不要失掉在基督里已经有的自由。

“所以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批评你们” “饮食”是指吃喝的行动说的46,不是甚么食物可吃,甚么食物不可吃,乃是基本上吃与不吃的问题;他们的规则不是因为食物洁净或不洁净,乃是要人吃普通的食物,过刻苦禁欲的生活。保罗讲的是歌罗西异端的教训,他们的要求比摩西律法的要求更严格。摩西的律法是为犹太人立的,外族人信主的不必守这些律法47。同时,即使对犹太人来说,律法中也只有关于食物的命令;至于喝甚么,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之下,律法才有一些规则,如祭司在会幕中48,或器皿不洁净49,或人许了拿细耳人的愿50,否则律法不干涉人喝甚么。现在歌罗西异端的师傅却要限制人喝甚么,他们定的规则比摩西的律法更严格,他们的要求比摩西律法的要求更苛刻。这种态度往往是错误教训的开始,也是错误教训的记号。不论在信仰或生活上,错误的教训常常要人超过圣经所定的标准,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显得比别人更属灵,或显出自己的特色。保罗在另一处经文勉励我们说,行事为人不要超过圣经所记51。在基督里的人已经得了自由,不要再被这些规条所奴役。

“节期、月朔、安息日”也是一样。在历代志上二十三章三十一节这三个名词也曾合在一起用,旧约时代的犹太人应当遵守这些日子,但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就不需要守这些规条了。即使是犹太人,遵守了这些日子,并不证明他们比别人好,实际上只是证明他们的软弱,需要定一些特别的日子来遵守,才能亲近神,而不能经常的这样亲近神52

在整个守饮食节日等规条的事上,这段经文引起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值得我们思想的。首先,如果有基督徒有感动,愿意在饮食上有甚么限制,或者愿意遵守某些特别的日子,这是他个人和神之间的事,他有自由这样行53,但这样行的基督徒不应当将他的感动作为标准,教导别人去遵行。然后在另一方面,虽然在不违反圣经原则的情况下,基督有自由可以行任何事,在本身没有对错的事上,基督徒有自由可以作任何决定,但却要顾及那些信心软弱的人,不可使自己的自由成为别人跌倒的原因54

“不要让人因着饮食……批评你们”,饮食等若成了他们受批评的原因,保罗说这是错误的。“批评”一语的意思是“评判”。“评判”的结果可好可坏,但“批评”却常常包含着有“坏的评判”的意思。人若因着饮食节日等事褒贬你们,都是不应当的,因为用这些东西作评判的标准根本就错了。不要叫人因这些事批评你们,也不可希望用这些事得人的称赞。基督徒若再追求遵守这些事,就等于回到律法规条的捆绑里面去。

“这些不过是将要来的事的影子,那真体却是属于基督的” 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等批评你们,因为那些事物只不过是影子。影子和真体的比较是希伯来书的主题,但保罗有时也用它来解释一些真理,如ff。影子和真体对比,并不是说影子不真实,如果没有真体,根本不可能有影子;但影子不是真体,只是真体的一个记号或代表。同时影子也不一定在真体的前面出现,有时是如此,但却不一定如此。

旧约的一切礼节、节式、规条都只是影子,主耶稣才是真体;这些事物存在的目的是要表明主耶稣。正如哥林多前书第五章所讲的,逾越节的羔羊表明基督的受死,无酵饼是表明基督徒被主洁净而过的生活。今天我们既然有了真体基督,就不应当再去追求那些作影子的东西了。“真体却是属于基督的”,遵守“影子”的事物所代表的一切福气都在基督里面完全应验了,因为基督就是那“将要来的事”。

“不要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这等人因乐于谦卑,敬拜天使;迷于自己所见的;凭着肉体的意念,无故的自高自大” 这节圣经的主要思想是一个勉励:“不要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主词是“让人”的“人”,然后一连有四个分词“乐于”、“迷于”、“自高自大”和第十九节的“相连”,都是形容要“夺去你们的奖赏”的那人。全句的构造很困难,用字和意义也很难解释。

“夺去”这字是在一个动词前面加上一个否定的字,此字在全新约中只这里用过一次,但其同根字的名词“奖赏”在哥林多前书九章二十四节用过,另一个同根字的动词是指在运动场比赛中作评判55。用此动词加上一个否定的字,意思是如同运动场上的评判宣布比赛的人失败,或甚至失掉比赛资格,不得参加比赛。穆尔就认为此字的意思是“宣布失掉资格”。前面保罗说,“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批评你们”,歌罗西的基督徒若在饮食等方面不按这些异端的教训去行,这些师傅可能说,“你们基督徒根本就失掉了资格”56;在他们追求的路上,基督徒根本没有资格。但此字通常的用法,不是在比赛以前宣布参赛的人不够资格,乃是比赛完毕时,评判员宣布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人得不着奖赏57。基督徒的生活像一场比赛58,保罗对歌罗西人说,不要让人因饮食等事评判你们,如果你们在生活中受他们的影响,在最终评判的时候,你们可能得不着奖赏;这样的教训会使你们成为得不着奖赏的人。

“这等人因乐于谦卑,敬拜天使” “谦卑”和“敬拜天使”是平行的词句,都是“这等人”乐于作的事。译作“乐于”的字在这里是一个很难解释的字59。有人解释作“坚持”要谦卑60,或将此字与“敬拜”连到一起,成了“随着己意敬拜”61。但在本节圣经中,这样的解释都很勉强,莱特弗特认为此字在这里的用法是受希伯来文影响,意思是“喜欢”或者“乐意”62。这样的用法虽然不太多,而且艾伯特不赞成这样的解释63,但基本上这字是有“喜欢”的意思64,此解释对上下文也最适合。这样的人以谦卑和敬拜天使为乐,而且谦卑和敬拜天使这两件事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因为谦卑所以要敬拜天使,或者说,他们藉着敬拜天使来显示他们的谦卑。按着这些异端的教训,人和神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人不配直接的亲近神,只能敬拜天使。谦卑本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但过分的谦卑或是假意的谦卑都是不好的;特别要是有“喜欢”谦卑的思想,或以谦卑为乐,那就不是真正的谦卑了。

圣经上不论甚么地方提到敬拜天使的事,都必责备或禁止,人应当单单敬拜神65。但是今天在一些圈子里仍然有敬拜天使或已死的圣徒的现象。特别是在天主教中,仍常见这样的事。他们在神学书籍里面也许不提敬拜天使和已死的圣徒的事66,又或者解释说应该“尊敬”天使和已死的圣徒(这样的说法我们也同意),但实际行起来,他们往往仍有“敬拜”天使的表现,这正是保罗在这里所要责备的。

“迷于自己所见过的”67“迷于”一字的原意是进入、居住、久留等。布如司根据兰赛的发现,认为此字是形容当时人进入秘密宗教的仪式的一部分68。若是这样,歌罗西的读者一看就会明白保罗这里所说的人,是正式加入了这种宗教的人。这种人认为他们曾见过特别的亮光,有个特别的经验,他们可能用这种知识或特别的经验来引诱歌罗西人。“所见过的”一语可能是指异象,也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知识,异端的人以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权利或资格,他们以此自豪,迷于自己所见过的。

“凭着肉体的意念,无故的自高自大” 意念是人里面的思想或意志,它本身可能没有善恶。人的意念可能是虚妄的69,甚至是败坏的70,但也可能是好的、愿意追求神的心71,分别在于他的意念被甚么东西影响或控制,被肉体或被圣灵。保罗说,这些异端的人是凭着肉体的意念行事。“肉体”一词并不是单指人属物质的身体,而是没有经过改变的抵挡神的罪恶本性,“以肉体为念就是死,以圣灵为念就是生命平安;因为以肉体为念就是与神为仇……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悦。”72歌罗西异端的人以为藉着刻苦己身,敬拜天使,就可以治服肉体,达到属灵的地步,但这一切都只是凭着肉体意念的行动,他们的意念被肉体所支配,因此他们所作的都是外表的、属物质的、按着肉体的意思去行的,没有真正属灵的价值。他们以这样的事夸口,乃是“无故的自高自大”。“无故”一字通常的意思是“没有作用”或者“徒然”73,但有时也有“无故”或“没有理由”的意思74。歌罗西异端的人以他们超越的知识或属灵的程度来夸口,但他们自高自大是毫无理由的,因为他们所作的都只是外表物质上的事,对他们的灵性没有帮助。

“不与头紧密相连” 这是最末的一个分词,形容第十八节的“夺去”的主词。“紧密相连”是一个极其主动的字,代表一个动作,而不是单单代表一种关系。原文有“抓住”、“持有”的意思。基督徒和主的关系不是单单被动的与主联在一起,而是要有一种主动的持守,要抓住主。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非常美,肢体与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但这些比方只能表达基督徒和主的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身体上的每一个肢体要主动的去持守他和头的关系。

根据这样的经文,彼克认为歌罗西异端的师傅是基督徒,因为他们不是和基督没有关系,只是关系不够紧密75。这结论的根基似乎不够稳固,此异端影响歌罗西的程度,我们不太清楚,很可能有些歌罗西的基督徒受了引诱,开始跟随他们的教训,保罗是向他们提出警告和勉励,我们很难肯定地说这些传异端的人都是基督徒。

“其实全身都是藉着关节和筋络从头得着供应和联系” 莱特弗特认为这里“头”的用法是一种专有名词或称呼76。是否专有名词不能太肯定,但意思很清楚的是指着基督。“关节和筋络”只是按普通人的用法来用的,不必严格的用生理学上的意义去解释。整个比方的意思是说,正如人要靠着与头的联系才能生存,照样,教会,不论是全教会的整体,或每个信徒,都必须靠着与基督的联系才能存在。“供应”和“联系”两词都是现在分词,表明这是一种继续不断的过程。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头的控制,从头得到到营养,这样身体才能正常地生活;基督的身体也是如此。如果基督身上的肢体不肯接受基督的管治,或者不倚靠基督来得生命的力量,整个身体、教会,也不能正常地生活。而且人身上的肢体和头是直接的联到一起,中间不能有别的东西阻挡,照样基督身上的肢体和基督也要有直接的联系,中间不可以有天使或任何别的事物来栏阻。

“就照着神所要求的,生长起来” 按原来文字的构造可以译作“按着神的生长,生长起来”77,意思是说生长的力量是从神来的,或者说神所赐的生长;但前一句刚刚提过全身都从头得到供应,基督是生长的源头,因此将“神的生长”解释作“照着神所要求的”生长起来是最适合的。神的教会的生长不是毫无方向的,也不是按着人的意思,乃是按着神的计划和要求。要防备那些人为的计划或教会的传统,不可让这些来左右教会发展的方向,要让教会“照着神所要求的,生长起来”。

 

46在约翰福音中用作食物,但在保罗书信中通常是指吃的动作,是指食物; 和,有同样的分别。

47ff.

48 .

49 .

50 .

51 .

52 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94.

53 ff.

54 ff;ff.

55 .

56 C.F.D. Moule, Colossians, pp.103f.

57 T.K. Abbott及J.B. Lightfoot皆如此解释。

58.

59平时译作“愿意”、“愿望”等。

60 R. Martin, 同前, p.92.

61 第23节。

62 J.B. Lightfoot, 同前, p.195.

63 T.K. Abbott, 同前, pp.266f.

64 W.F. Arndt & F.W. Gingrich, 同前 p.356.

65 .

66 看宗徒经书・香港:思高圣经学会,1958, 上册, pp.1026ff. 那里讨论这段经文时,完全不提敬拜天使和圣徒的事,但在他们的灵修书中,却鼓励人去敬拜。

67 有些版本这里有 ,意思是“自己所没有见过的”,和合本将此读法放在小字中。这样读法的版本见证软弱,而且,如同T.K. Abbott所说,基督教是一个信心的宗教,保罗不会责备人注意他所没有见过的事,因此我们就只接受现在所用的读法。

68 F.F. Bruce, 同前, pp.248ff.

69 .

70 .

71 .

72 .

73 .

74 看Arndt & Gingrich, 同前, p.221.

75 A.S. Peake, 同前, p.533.

76 看J.B. Lightfoot, 同前, p.198。原文是一个代名词,指着前面的“头”说的。但用法很特别,“头”是阴性,但代名词却是阳性, 所以自然显出是代表一个有位格的人,但是否能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或称呼,就不那么清楚了。

77 原文是,cognate accusative, “神的生长”用来解释生长的方式,或生长的性质。“神的生长”可以是神所计划的生长或神所要求的生长。

Ⅳ 歌罗西人的错误(二20-23

“你们若与基督一同死了,脱离了世俗的言论,为甚么仍然好像活在世俗中一样,拘守那‘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的规条呢?(这一切东西,一经使用,就都朽坏了。)这些规条是照着人的命令和教训而定的,在随着己意敬拜,故作谦卑,和苦待己身等事上,表面上有智慧之名,其实在防止放纵肉体的事上没有任何价值。”

前面保罗已经提到这些异端教训在思想或信仰上的错误根源,“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藉着哲学和骗人的空谈,把你们掳去……所以不要让人因着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批评你们……不要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这等人因乐于谦卑,敬拜天使;迷于自己所见过的,凭着肉体的意念,无故的自高自大。”78那是他们错误的原因和根基,现在保罗要指出这些思想在他们生活行为上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错谬。

“你们若与基督一同死了,脱离了世俗的言论” 信徒与基督一同受死的教训,保罗在好几个地方都已经讲明;前面第十二节说,洗礼表明了与基督一同受死、一同埋葬的真理。“与基督一同死了”一语的构造是表明一次就已经成就的事实;整句话的意思是:如同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就和祂一同死了。所以按文字用法应该译作“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死了”。一个人既死去,他生前的捆绑条约就都失效了,照样基督徒和基督已一同死去,从前的那些规条就无效了。所以他们已“脱离了世俗的言论”79。世俗的言论如果是指着异端的教训说的,这句话就更有意义了。原文没有“脱离”二字,但包含了离开的意思80

“为甚么仍然好像活在世俗中一样,拘守那‘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的规条呢?” 拘守这些规条是在世俗中生活的表现;已经与基督同死又同复活的人,不再在世俗中生活,就不应当再有这样的表现了。“拘守……规条”一词在新约中只用过这一次,同字根的名词译作“谕旨”、“命令”等81,在新约中用过几次。这动词在希腊文的旧约及别的文学中,用过很多次,常常是“颁发命令”的意思82。这里用的是关身体态,意思是“你们准许自己被这些命令所捆绑”。歌罗西人因遵守这些命令而犯错,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作。保罗向他们说,你们为甚么这样愚拙,主动的把自己放在这些捆绑之下?“基督已经释放了我们,为要使我们得自由,所以你们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役的轭控制。”83

“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 很显然是指这些异端教训中注重的规条,他们强调物质方面的洁净,不可被这些事物玷污。这些规条都是消极的,只注重不可作的事,并叫人藉着这些约束而产生优越感。三个命令似乎都与饮食有关,对某些饮食不摸、不尝、不触,就显出自己能够刻苦,或能够控制自己的喜好,胜过自己的欲望。其实这些感觉都是外表的,从物质而来的,并不一定有真正属灵的价值。“摸”有拿住或抓住的意思,“尝”比“摸”的动作轻一点,“触”比“尝”的动作又轻一点。这三个命令所牵涉的动作,一个比一个轻,也就是说命令的本身一个比一个更严厉。这常是异端的特色,把重点放在一些细节上,规例愈来愈严格,条件愈来愈琐碎,把不重要的事看作重要,重要的事倒被忽略了。

有人将“不可摸”的“摸”字解释作婚姻生活中夫妻的关系84。这样的解释看起来很新鲜,而且哥林多前书七章一节“男人不亲近女人倒好”的“亲近”和这里的“摸”是同一个字,所以这样的解释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事实上,正如莱特弗特所说,全本歌罗西书都没有提到禁止婚姻的问题,而这里将一个这样重大的问题,用这样隐晦的字句说出来,好像不大合理,因此没有必要在这几句话中找出这样特别的意思来。

“(这一切东西,一经使用,就都朽坏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但文法的构造比较难解释。“这一切东西”在原文是代名词85,是指甚么东西说的呢?前一句话只有几个动词,没有名词,但这些动词都需要有客词,就是摸的东西,尝的东西,触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指这些动词的客词说的。“使用”一词有经使用而用尽的意思,有些东西经过正常的使用就会用尽,用了就不可以再用,例如燃料、食物等。食物一经吃过,就不再是食物了,一经使用就用尽了。若是这样,这句话更加证明前一节的命令是指饮食说的。“朽坏”一词有溶解、溶化等意思,用在食物上也极其适合,食物一经消化,就不存在了。“这些东西”都不过是物质,本身没有属灵的价值,基督徒不应被这些东西辖制86

“这些规条是照着人的命令和教训而定的”     这句话的构造和上一句同样简洁,原文只是“照着人的命令和教训”,用来形容第二十一节的“不可摸、不可尝、不可触”。“命令和教训”只有一个冠词,两个名词是属于同样性质的事,是同一件事的两方面,或者传达过程中的两个步骤。这句话的基本思想很可能是从以赛亚书二十九章十三节来的,“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主耶稣引用这节圣经时,将人的教训解作“人的传统”87,犹太人遵守人的传统,却离弃了神的诫命。这些歌罗西异端的师傅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今天我们若过分注重人的命令和教训,也会犯同样的错。

“在随着己意敬拜” 这节圣经全节的构造很难解释,现在我们按着中译文的次序逐句的思想一下,然后再看全节的意义。“随着己意敬拜”是一个名词,在全新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艾伯特根据此字的动词在圣经以外的用法来确定它的意思是“按着自己的意思或方式来敬拜”88。这些异端的师傅给自己定了敬拜的方式,完全没有想到神的旨意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敬拜方式与神的本性或圣经的教训是否相符。整个敬拜都是自己想出来的。第十八节的敬拜天使,和第二十一节的规条都可能是这种敬拜的一部分。不按着神的启示,只按自己的意思去敬拜是一件危险的事,主耶稣说,“那用心灵、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为父寻找这样敬拜祂的人。”89

“故作谦卑” 原文只是“谦卑”一个字,在文法上与“随着己意敬拜”一词的构造一样,莱特弗特认为“随己意”的意思也应当和“谦卑”连到一起,因此这里译作“故作谦卑”很适合。谦卑的意义和第十八节的用法一样90

“和苦待己身的事上” 这句话也最好解释作和前两句平行。的确如莱特弗特所说,前两句的重点是在信仰方面,这句是注重实际生活方面,但是也不必因此就将这三句话的文法构造看为不同。歌罗西的异端本来就有禁欲主义的倾向91,这句话就把这种倾向表明出来了。在生活中有节制、不放纵自己肉体的情欲本是应当的,但圣经上从来没有说过,我们可以单凭刻苦己身来达到属灵的地步。

“表面上有智慧之名” 这话可以有两种译法:把动词译作“是”,或译作“有”。如果译作“是”,全句就译作“是智慧之言”;如果译作“有”,则为“有智慧之名”92。智慧之言的“言”常常有“名声”或“名誉”的意思,艾伯特和莱特弗特都从圣经以外的文学中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这样的用法。特别在这里,在文法上“言”是客词,应该是“有”的客词,因此译作“智慧之名”比较恰当。这句话按文字来说没有“表面上”一词,但从整个句子的构造可以看见,真正的重点是在相反的意思上93,“人都以为这规条是有智慧的,但实际上不是如此。”

“其实在防止放纵肉体的事上,没有任何价值” “放纵肉体的事”的意义很重要。“放纵”一字基本上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解释,可以解作“满足”身体正常合理的需要,这是这字基本的意义。这样解释,就是说这些规条只能满足人肉体的需要,并没有任何属灵的价值。这样的解释很勉强,意思也不清楚,很难看出遵守这些规条如何能满足人肉体的需要。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解释作过分的放纵肉体,这是此字常有的用法。而且“肉体”一字和“身体”不同,在保罗的用法中通常都含有属灵的意义94,放纵肉体就是放纵情欲。如果接纳第二种解释,这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又如何呢?关键在于对一个前置词的解释95。译作“防止”的字,基本的意思是“面对”或者“面向”,但这字的用法渐渐从位置的关系改变为人的关系。在通常的用法中,“面向”一个人就表示有同情帮助的意思,但也有时是抵挡反对的意思,在新约中有不少这样的用法,哥林多前书六章一节译作“争执”,使徒行传二十四章十九节的“控告我”中“我”字前面的前置词,六章一节“埋怨”后面的前置词,以弗所书六章十二节译作“对抗”,都是从此前置词的意思来的。这些用法都有反对、抵挡的意思。莱特弗特引用古典希腊文在医学的用法上,某种药可以治某种病96,就用此字,表示防止、抵挡的意思。虽然艾伯特不赞成这样的解释97,但他的理由不够充分。当然在谈话间提到药物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帮助”这一类的字,但用法不一样;譬如说某种药可以“帮助我的感冒”,意思并不是说这种药可以使我的感冒更强盛,乃是说这药能帮助我,治好我的感冒,可见防止或抵挡的意义仍然存在。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解释作“在防止放纵肉体的事上,没有任何价值。”有人将这句话解作“只能叫人放纵肉体”98,但这样的解释需要在原文加上“只能”两字;而且遵守这些规条怎样“叫人放纵肉体”,也很难明白。

“没有任何价值” “价值”一字有时可译作“尊敬”或者“尊重”,这样解释的人通常在“尊敬”后加上“身体”一词,意思是说这些异端的师傅认为遵守这些规条,满足了肉体就可以使身体得尊贵99,但实际上并不能使身体得尊贵。这样的解释似乎很合理。“价值”一字最基本的意思是“价钱”或“价值”,然后从物质的价值演变为伦理的或属灵的价值是很自然的。异端的师傅以为遵守那些规条就可以克制情欲,防止人放纵肉体,但实际上没有功效。这样行最多只能叫人以为自己有深奥的智慧,却不能叫他们的生命有任何改变;实际上即使遵守了这些规条,仍然连防止放纵肉体的果效都没有。

按整段的教训来看,保罗的理论好像改变了方向。最初他批评歌罗西的异端,说他们的教训只是注重物质、肉体和人的理论,而没有属灵的价值;现在他好像转过来,批评他们的教训不能控制人的肉体,“在防止放纵肉体的事上没有任何价值”。其实保罗的基本立场一点都没有改变,他批评这些异端,不是单单因为他们不能防止人放纵肉体;即使他们的教训能使人防止放纵肉体,他还是要批评,因为他们整个教训的重点是放在物质和肉体的层面上。人本来是与神隔绝的,在心思上与神为敌,这样的人内心如果不改变,对属灵事物的态度不改变,那么他们在外表肉身上的一切行动都没有属灵价值。单单遵守规条没有甚么帮助,因为这些只不过是影儿。即使碰巧藉着遵守规条能控制肉体的行动,仍然没有属灵的意义,因为所能控制的,只是行动,而不是“肉体”的态度和动机。异端的师傅立了许多规条,以为这些规条,特别是“苦待己身”,有一种特别的属灵能力,但这些规条只能叫人自夸;遵守了这些规条会给人一种满足感,但不能叫人变得更属灵,所以你们这些已经与基督同死的人,不应当再追求这些事了。

 

78、18.

79的解释。

80 动词 的前置词  就表示离开的意思。

81.

82;马加比书下.

83 .

84 看R. Martin, 同前, p.96,A.R.C. Leaney, 同前。看本书绪论:歌罗西的异端。

85  是relativepronoun, 没有antecedent.

86 参看f.

87 .

88 T.K. Abbott, 同前, p.275.

89 .

90 参看的解释。

91 看本书绪论:歌罗西的异端。

92  可以将  看作动词,将 看作predicate,如此 也可以和下面的  连到一起,J.B. Lightfoot如此解释。但也可以将看作动词,形容前面“规条”的性质,是有,T.K. Abbott如此解释。

93 在 的前面有一个,下面跟着就应该有一个 ,但此处的 没有表达出来, 的意思却在下面的一句话,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了,  如此就将相反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94 看前面的解释.

95+ acc.可以有帮助的意思,也可以有反对的意思,看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同前, p.717.

96 J.B. Lightfoot, 同前, pp.207f.

97 T.K. Abbott, 同前, pp.276f.

98 看H.M. Carson, 同前, pp.78f.

99 看H.M. Carson, T.K. Abbott, 同前。

--A3-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歌罗西书第三章

伍 新人的生活(三16

保罗的书信一般都是分成两部分,前一半是教义和真理的解释,后一半是实际生活的教训。有了真理的根基,才有生活上的教训;生活上的教训永远是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对歌罗西的基督徒来说,这样的教训更加重要。基督徒因为在生命上有了改变,与基督一同死了,又一同复活了,在生活上就应当有同样的改变。基督徒不是靠着生活的表现来立功劳,乃是因为生命不同了,自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保罗书信的教训中讲得非常清楚:好的行为不是得救的方法,但却是真正得救的人不可少的表现。保罗在这里将一幅美丽的图画,极其崇高的基督徒生活标准,摆在歌罗西基督徒面前;对一个已经改变的生命,这样的标准一定有极大的激励和吸引的作用。

对歌罗西人勉励的话,其实在二章六节已经简单的提过了,不过接着保罗要指证异端教训的错误,没有继续发挥,直到这里,他才清楚的解释基督徒应有的生活。保罗首先解释一个与基督同死又同复活的人应有的生活目标,然后勉励基督徒应除去一切与这种生活不符的行为,接着指出我们应当追求的生活方式,然后是这些标准在家庭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最后是给歌罗西人劝勉的话

Ⅰ 生活的目标(三1-4

“所以,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应当寻求天上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的,是天上的事,不是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隐藏在神里面。基督就是你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和祂一同在荣耀显现。”

“所以,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 “所以”就表明整个结论的根基,下面的勉励是上面的真理的结果。“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这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复活”一词的用法是指过去一次就已经成就的事。前面二章二十节保罗说基督徒和基督一同死了,这里他又说他们和祂一同复活了。基督徒与主同死又同复活的事实,藉着洗礼已经表明出来1,但洗礼的仪式只是外表的一个记号,它所代表的真义,乃是生命的改变,向罪和世界死亡,向神和属灵的事复活过来。经过这样改变的人,他整个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都有了改变,因此他整个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就不同了。

“就应当寻求天上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 有人将“寻求天上的事”解释作在末日主再来时的经验2。当然,我们若要用肉眼看见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也许是要到末日才能实现。但这里保罗讲的是今天基督徒应当有的生活;特别在下面保罗勉励歌罗西人要思念天上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对那些在末日、已经在肉体中与主同在的基督徒,勉励他们不要思念地上的事,似乎是多余的。基督已经复活升天,坐在神的右边,与主同复活的人,在灵里与主同在,也是属天的人了,所以自然应当寻求天上的事。“我们在基督里与祂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3,这是一件不应忽略的事实,但却是常常被忘记的。

保罗勉励基督徒寻求上面的事,有一个主要的意思。前面保罗告诉歌罗西人,不要遵守节期、月朔、安息日等规则,不要敬拜天使,不要遵守那些没有功效的规条等,一连串的教训都是消极的,不要、不要、不要。单单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危险:一方面告诉人他们过去所行的都错了,把他们过去信仰的根基好像都捣毁了。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若认为过去自己所作的都不对,却得不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可能会成为一艘没有舵的船,漂流无定,以致失落。另一方面,单单批评别人的过失,很容易会叫人觉得基督教是一个消极的宗教。这样也不作,那样也不作,基督徒到底作甚么呢?指出别人的错处有时是必须的,但积极的行动或指示更加重要。保罗这里有消极的禁止,也有积极的指引方向:要寻求上面的事。

“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 保罗这里用的是诗一一○篇的思想。主耶稣曾将这段经文用在自己身上4,因此初期教会一向都接纳这段经文为论到弥赛亚的诗;如此用在荣耀的主身上很自然,而且主自己也曾说过,这是祂将来要得的荣耀5。坐在神的右边,表示祂已经完成了救赎6。神的右边是一个尊贵的地方,有权柄的地方,圣洁的地方,荣耀的地方7,而且是一个和神交通,为我们代求的地方8。这是基督徒应当追求的目标:寻求上面的事,就是与神亲近、圣洁、属灵的权柄、祷告,而不是要寻求属世和属物质的事。

“你们要思念的,是天上的事,不是地上的事” “思念”比“寻求”更进一步。有的事物我们可能在需要时尽力寻求,另外有些事物,不论是否寻求得到,我们都会心里不断的思想,念念不忘。保罗用的是现在进行时式,将继续不断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这样常常思念的事,是充满我们的心思、我们看为最重要的事。我们当思念的是天上的事,不是地上的事。这些信奉异端的人和当时神哲主义的人,在饮食节期等事上定下许多规条,他们以为只要遵守了规条,便比别人更属灵;但实际上只是证明他们所思念的是地上的事,而不是天上的事。“地上的事”本身并不是罪,人在地上生活就需要地上的事。但基督徒若过分看重地上的事,认为这些比天上的事更重要,心中常常思念这些事,便成了罪了。所以保罗勉励歌罗西的基督徒,不单要寻求上面的事,更要常常思念上面的事。

“因为你们已经死了” “死”字是单纯的过去时式,重点在死的那一件事,或者说过程,而不在死亡的情况。在普通情况下,一个已死的人当然就是“死的”;但艾伯特指出,如果上下文显明肉体死了以后还有生命存在,那“死的”的意思就不一定包括在此动词里面了9。这里保罗的重点是基督徒和基督一同复活了。活的生命才能有生命的表现,罗马书六章十至十一节是这句话的很好的解释。

“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隐藏在神里面” 基督徒的属灵生命是隐藏在神里面的10,在世人看来,基督徒的生命与别人没有甚么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基督徒灵里的经验、他和主的关系、心灵中的挣扎或喜乐,是外人看不见的;另一方面,基督徒仍有人常有的软弱、试探、限制等等。在表面上看来,基督徒的生命可能与世人的生命没有分别,他属灵的生命是隐藏的,但他心里知道他的生命是真实的,所以他应当按真实的生命来生活。

我们的生命藏在神里面,这是一个属灵的原则,但意思却不是说我们的生命和基督一同在神里面混合成为一个,并因此失掉我们个别的存在。初期教会时代有些特别的理论就这样主张,但这不是圣经的教训。下面保罗讲到,虽然我们的生命藏在神里,我们仍要治死地上的肢体;而且在第四节,“你们也要和祂一同在荣耀里显现”,这里的动词“显现”是多数,基督徒要一个一个的显现,而不是混为一体。

“基督就是你们的生命” 使徒约翰曾说,“凡有神儿子的,就有生命;没有神儿子的,就没有生命。”11基督不单是生命的根源12及赐生命的主13,祂自己就是我们的生命,因此保罗可以说“我活着就是基督”14,又说“基督活在我里面”15。基督是我们的生命,有基督的人就有生命。

“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和祂一同在荣耀里显现”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对世人来说,今天我们的生命是隐藏的,但不会永远隐藏。将来有一天,基督要在荣耀中显现,到那时,凡属祂的人也要和祂一同显现。“亲爱的,现在我们是神的儿女,将来怎样,还没有显明;然而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我们必要看见祂本来是怎样的。”16这句话是歌罗西书中唯一提到末日,或主再来的经文,但却是一个极宝贵的盼望。今天这些软弱的基督徒,可能是被世人所轻视或逼迫的,将来有一天要分享主的荣耀,在荣耀中和祂一同显现。在祂的荣耀里有分,就是完全像祂的样式,到那时,不单我们里面的生命会改变,外面的身体也要改变,我们的生命就不再是隐藏的了。

 

1 .

2 看H.A.W. Meyer, 同前, p.418.

3 .

4 .

5 .

6 .

7.

8 .

9 T.K. Abbott, 同前, p.279.

10 “生命”一字这里用的是,不是 ,两者的分别,可以说前者是人的属灵的生命,后者是生物属肉体的生命。

11 .

12 约壹4.

13 .

14 .

15 .

16 .

Ⅱ 治死旧人(三5-11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心,贪心就是拜偶像。因着这些事,神的忿怒必要临到悖逆的人。你们从前在其中生活的时候,也曾经这样行过。但现在你们也要除去忿怒、恼怒、恶毒、诋毁,以及粗言秽语这一切的事。不要彼此说谎,因为你们已经脱去了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照着他的创造者的形象渐渐更新,能够充分认识主。在这一方面,并不分希腊人和犹太人,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蛮夷和西古提人,奴隶和自由人,惟有基督是一切,也在一切之内。”

歌罗西异端师傅的教训是叫人遵守规条,但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使人胜过肉体的情欲;保罗的教训是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不是叫人守一些外表的或琐碎的规则,而是叫人在生命上有基本的改变。人的方法往往是从外面的细节着手,圣经的教训却是注重生命的原则。生命改变了,生活的原则不同了,生活的细节自然就容易控制了。

这段经文所列出的几项罪和加拉太书五章十九至二十一节;以弗所书五章三至五节所列出的罪很相似;在教导中提到这样的罪,可能是当时教会中常用的方法。这些罪是放纵肉体的生活常有的表明,因此虽然前面没有提到歌罗西人有犯这样的罪,保罗在勉励他们除去旧人的生活时,劝他们要离开这样的罪,是很自然的事,不能因此证明这段经文不是保罗写的17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心,贪心就是拜偶像。” “要治死”是命令式,不是当作一个过去已经成就的事实,而是一件需要作的事。既是命令,就表示被命令的人有责任遵守,应当遵守保罗的命令;但同时也表示他们有可能遵守,也有可能不遵守。如果他们根本没有可能遵守,那么命令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他顺着本性,自然就会遵守,那就不必再吩咐了。现在保罗这样吩咐,就显明被吩咐的人应以自己意志的力量下决心去遵守。圣经上论到救恩的问题时,永远是当作一件已成就的事实来看;但是谈到圣洁生活的时候,却常常用命令式,表示人需要用意志的力量去追求。

这节圣经的词句,在文法的构造比较难解释;按字句的构造来看,应该译作“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是淫乱……”,“肢体”一词和下面几种罪是同位字,“肢体,就是……”。但肢体如何能“就是”这些罪呢?因此解经的人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最简单的解释是将“肢体”看作我们旧人的“肢体”。提到“旧人”,自然是指基督徒属灵生活的范围;在旧人的生活里,我们用肢体去犯罪;“在地上”的肢体就表示是旧人的,属地的,犯罪的。这些属地的肢体是犯罪的工具,就等于是罪一样;将旧人的肢体治死,使它不再发生作用了,就是不再犯罪了。基督徒既然和基督一同死了,为甚么还要治死在地上的肢体?人死了,难道肢体不死吗?保罗的教训好像前后不一致,有时说基督徒已经与主同死,有时又说我们要治死老我。我们思想上有这样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属灵原则:真正的基督徒在灵里面有两个生命,一个是旧人的生命,一个是重生的新生命。得救的人“与基督同死了”,是在属灵的原则上、生命的关系上与基督同死;这并不是说他旧人的生命因此就被除掉,不再存在。基督徒的旧人若完全不存在了,他的生活就不会再有软弱,那么他自然可以过一个完全圣洁的生活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保罗在另一个地方说,“我们既与基督同死,就信也必与祂同活……祂死是向罪死了……你们也应当这样,向罪算自己是死的,在基督耶稣里,向神却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肉身上掌权,使你们顺从肉身的私欲,也不要把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用具。”18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的人,要向罪“算”自己是死的。如果老我已经失掉存在,就用不着再“算”自己是死的了。保罗在这里用不同的字句讲同样的教训,“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你们的生命虽然已经与基督同死,但老我的“肢体”仍然存在,不要让它再有表现。

这里所提的五种罪,是从具体的行动渐渐指向内心的欲望,骤看起来好像是从比较严重的罪,移向轻微的罪,但事实上刚好相反,因为具体行动的罪是内心欲望的结果。最末的一样罪,贪心,好像不十分严重,但保罗解释说,“贪心就是拜偶像”。内心的欲望是罪恶的根源。主耶稣也曾同样的说,杀人是忿怒的结果,奸淫是动淫念的结果19。心中的意念在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20。“淫乱”是指未婚男女之间的不正常关系21,这种关系在当时的社会可能认为很平常,但保罗说这是需要治死的肢体之一。“污秽”本来是指一切不洁净的事,但是按保罗在书信中的用法,很可能是指违反人性的行为,如同性恋一类的事22。“邪情”本来没有“邪”字,原文是指没有重生的人本来就有的情感或情绪,忿怒憎恨等都包括在内,这种“邪情”可能成为更大罪恶的根源。“恶欲”中的“恶”字很重要。欲望本身不一定是错的,而且有时是很好的,主耶稣说,“我十分愿意在受难以前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晚餐”23,其中的“愿意”就是这个字,而且是加强语气的字。在基督徒实际的生活中有肉体的欲望不是错,但是想望不应当的事,或是用违反神的旨意的方法去满足欲望,就是错了。许多罪都是从这样的恶欲生出来的。“贪心”不单是想望得着自己所需要的,而是以“多有”为满足。这里和以弗所书五章五节都说贪心和拜偶像一样,因为贪心的人只以“多有”为满足,把“多有”看为最重要的;物质的“多有”比神更重要,这些物质就成了他的偶像。另一方面,因为在以弗所书四章十九节和五章三节两处经文,都将此字和淫乱、污秽等字一起用,又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五至六节所用的“占弟兄的便宜”的“占”字和“贪心”是同根字,而占弟兄便宜的意思可能是指占有弟兄的妻子,所以有些解经的人认为“贪心”一语特别是指情欲或淫乱方面的贪婪24。按字义来说,这样的解释不是不可能;但是按上下文来说,前面保罗刚刚讲过要除去淫乱、污秽等事,如果贪心也是指这方面的罪,似乎有点重复,而且在讲到贪心的时候,保罗特别加上一句解释说,“贪心就是拜偶像”,因此将贪心只解释作物质方面的贪婪比较适合。

“因着这些事,神的忿怒必要临到悖逆的人” 因人的罪,神的忿怒和刑罚就临到了世人,ff更清楚的讲到神的忿怒和审判。达德在罗马书的注释中25,将“神的忿怒”解释作一种拟人式的笔法。神的忿怒和刑罚只是罪恶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神向人发怒,出于神自己的意旨来刑罚人。神是慈爱的神,祂不会向人发怒,也不会主动的降下刑罚;用手摸火,自然会被灼伤,这是自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摸火的刑罚。穆尔和贝尔根据达德的解释26,都认为这里所说的神的忿怒,只是一种自然的罪的报应,而不是出于神的本性向人发怒,好像施报复性的刑罚。这样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与圣经的教训不符合。神不是没有情感的,如果祂不会发怒,祂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圣经上多次讲到神的忿怒,因为祂不单是慈爱的神,祂也是公义的神,因此祂要向罪恶发怒。神的忿怒不是一时情感的冲动,乃是祂的正义被触犯的结果;祂的审判不是报复式的刑罚,乃是人犯罪应得的公义的处罚。所以这里讲的“神的忿怒”,乃是因人的罪触犯了神的公义,而神出于祂的意旨向人发怒。这样忿怒的结果可能在今生使人受到刑罚,也可能叫人在末日受刑罚;无论如何,这样的刑罚都是因着人的罪,出于神的旨意而临到的。

“必要临到”是一个现在时式的字,表示将来必要发生的事。圣经上常有这样的用法,韩立信称之为预言式的现在时体27,所表达的事现在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到了时候一定成就28。犯罪的人虽然今天没有受到神忿怒的刑罚,但到了神的时候,刑罚一定会临到。

“悖逆的人” 在一些比较古老的版本中没有这句话,但也有许多很好的版本有这句话。主张保罗原来没有写这句话的人认为这几个字是抄写的人按以弗所书五章六节加上去的,但按全部版本的见证来说,这句话应该是保罗写的。按经文的意义来说,如果没有这句话,全节圣经的意思就不完整。同时下面第七节说,“你们……也曾……”,如果没有“悖逆的人”一语,第七节的话就好像没有了根基,因此今天多半解经的人都认为这句话是保罗写的。“悖逆的人”表示这些人经常过悖逆的生活,悖逆神的旨意是他们生命的特性。不是单指在某件事上的表现,乃是说他们的本性根本是不顺服的,神的忿怒临到他们是应当的。

“你们从前在其中生活的时候,也曾这样行过” 歌罗西的基督徒过去也曾在这些罪恶的环境中生活;不单如此,他们也行过这样的事。“在其中生活”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这样行过”是他们具体的行动,他们不必为生活环境负责,却要为他们自己的行动负责。

保罗对一些从不信的环境中出来的基督徒,劝勉他们要离开过去常犯的罪。这事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保罗毫不犹豫的告诉这些基督徒,他们过去所行的是罪,现在必须离开这些事。上面所提的那些事对基督徒来说,当然都是错的,但是对那些生活在歌罗西地方的人,因为一向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惯了,他们也许不觉得是错,所以保罗需要提醒他们。在今天的教会中也是如此,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人对某些事物对错的感觉好像麻木了,教会应该清楚的提醒弟兄姊妹有关基督徒生活中的对错标准,不要认为那些事太明显了,基督徒自然应该知道是错误的;因着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是错误的。教会有责任提醒他们。

另一方面,保罗没有因为歌罗西人的背景,而降低基督徒的属灵生活标准。歌罗西的社会是外族人的社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犹太人的不一样,保罗好像可以有理由在这里妥协一点,对他们的道德伦理生活不必要求过高;若要求太高,他们达不到,便会灰心。但保罗没有妥协。保罗清楚知道他们的背景和过去的生活,现在他告诉他们,他们必须离弃过去所作的这些事。这也是今天教会的一个挑战,因着生活环境和基督徒的背景,教会或会觉得对弟兄姊妹的道德、伦理或属灵生活的要求不能太高,恐怕他们达不到;这样的妥协是不应当的。教会不必害怕把基督徒应有的崇高生活标准摆在弟兄姊妹面前,也不应妥协或降低应有的标准。

“但现在你们也要除去忿怒、恼怒、恶毒、诋毁,以及粗言秽语这一切的事” 原文在这节圣经的末了有“口中”一语,但按文法的构造,这两个字不是形容“粗言秽语”的,而是与主要的动词“除去”连到一起用,意思不是“你们口中的粗言秽语”,乃是“要把这一切的事从你们口中除去”,因此“口中”一语在中文不必译出来;但是从这两个字可以略略看出这些罪的性质。第五节所说的罪是指行动和情欲方面的罪,这里是言语方面和藉口舌表达出来的罪,所以要把这一切的事“从你们口中除去”。

本节开始的“现在”是与第七节的“从前”相对的;从前,在你们与基督同死以前,过的是那样的生活,现在你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了,生活应该不一样了。“也要除去”的“也”字是要显出歌罗西基督徒生活一个比较的标准。第七节保罗说,“你们从前……也曾经这样行过”,是将他们和别的不信的人比较,别人这样生活,你们也这样生活;第八节的“现在你们也要除去”,是将他们和别的基督徒比较,别的基督徒除了这样的罪行,你们也要这样除去。他们在属灵的生命上站在甚么地位,就应当有甚么样的生活。“除去”是形容脱衣服的动作,在圣经上常将此字用作象征的或是属灵的意义,如同“除掉暗昧的行为”29,“除掉谎言”30等,都像脱衣服一样,需要一个坚决具体的动作。基督徒需要这样“除去”忿怒等类的罪。

忿怒和恼怒的分别的确不大,而且有时两个字互相交换着来用,但很多时候的用法显出一个分别来,“忿怒”是指内心里面深藏的一种情感,“含怒不可到日落”31的“含怒”就是从这个字来的。另一方面,这里译作“恼怒”的字是指爆发出来的忿怒,如启示录里面的用法,“大巴比伦倾倒了,它曾经叫列国喝它淫乱烈怒的酒。”32这里保罗将两个字连在一起用,显然两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是有这样的分别。“恶毒”是一个很普通的、意义广泛的字,它的基本意义可能是“不好”,也可能是指极败坏的恶事。用在言语上可能是指不造就人的闲话,也可能是指恶意中伤他人的说话。“诋毁”一语用在反对神的词句上常译作“亵渎”,用在人的身上则常译作“毁谤”。“粗言秽语”的重点不在“污秽”,而在“粗言”,指不真实的、对人有伤害的,或污辱性的话语;这一切的事基督徒都应当除掉。

“不要彼此说谎” 这里接着第八节继续论到言语方面的罪。基督徒必须绝对诚实,不论是善意或恶意,也不论在甚么情况之下,基督徒都不能说谎。不单是那些明显直接的谎话。连那些半真半假的话语,甚至于可能给人错误印象的行动,都不应当有。完全的诚实应该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记号。

“因为你们已经脱去了旧人和旧人的行为” “脱去了旧人”和第十节的“穿上了新人”是两个分词,且是过去时式的分词33,在这里是作原因的用法,形容上面的动词“不要说谎”。“脱去旧人”是在过去他们与主同死的时候已经成就的事实;因为他们已经脱去了旧人,所以不要再过旧人的生活,不要说谎。旧人就是没有和基督同死、没有改变过的老我。旧人如果死了,当然就不应该再有旧人的行为了。

“穿上了新人;这新人照着他的创造者的形像渐渐更新,能够充分认识主” “穿上了新人”是与前面的“脱去了旧人”相对的,也是同时发生的。人与基督同死的时候,这两件事就在他生命里作成了。这两句话特别值得注意,正如加尔文所说,从这样的经文就可以得到“重生的定义”34,重生就包括这两部分:除去旧人,穿上新人。脱去旧人是指与基督同死,治死老我的生命,那么穿上新人也就是指着重生时所得的新生命。但这新人或新生命是甚么样的生命呢?

布如司根据下一句话,“这新人照着他的创造者的形像渐渐更新”,认为保罗这里是指着创世记的记载说的;他认为第一个亚当是我们的“旧人”,第二个亚当就是我们的“新人”;第二个亚当,自然就是指基督。他又引用加拉太书三章二十七节及罗马书十三章十四节,来证明这里的“新人”就是基督自己35。这样的解释似乎是很有道理,因为加拉太书与罗马书的“披戴”基督和这里的“穿上”新人是同一个字,但同一个字在圣经上的用法,不一定有同样的意思。加拉太书和罗马书的经文讲到披戴基督时,上下文清楚显出是基督徒在生活中应当有基督的样式,或属基督的态度。歌罗西书三章九至十节是说已经除去旧人,穿上新人的人应当有除去罪恶的生活。一处是说在生活上要披戴基督,一处是说在生命上要穿上新人,从这样经文的用法就证明新人是基督的解释,证据似乎不够充足。下面的一句话,“这新人照着他的创造者的形像渐渐更新”,的确使我们联想到神最初的创造,不过想到亚当的创造不一定直接证明新人就是第二个亚当;实际上这句话更显明新人不应当是基督。这新人要照着他的创造者的形像更新,如果新人是基督,那就是说基督是神所创造的,而且基督要按着神的形像渐渐更新,这样的解释刚好与歌罗西书的中心教训相违。保罗在书中一再证明基督的超越性,祂不是被造的,祂是在万有之上,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住在祂里面;祂不是被造之物,也不需要更新。所以这里的新人不是指基督自己,而是经过重生的人里面的新生命。

“更新”的主词是新人,已经重生的人要重新得力,或者得着新的力量,叫自己属灵的生命更有长进。以弗所书四章二十三节说“你们要把心灵更换一新”,使心灵或思想能有新的感觉,领受新的感动。这种更新应该是一个继续不断的过程,原文是一个现在分词,是经常应当有的行动,正如保罗在另一个地方所说的,“我们外面的人虽然渐渐朽坏,但里面的人却日日更新。”36“更新”的工作不停止,属灵的生命才有长进。

“他的创造者的形像”,这是重生的人更新的标准。神最初造人,是按着祂自己的形像造的;人像神一样,有道德的意识,知道对错;有智慧的能力,可以分辨、选择属灵的知识。人犯了罪,失了这种能力,把神在他里面的形像毁坏了,现在神要按着祂原来的标准,按着祂自己的形像将人更新。

重生的人得到更新,就“能够充分认识主”。“充分认识”与前面一章六节的“确实认识”及一章九节的“充分明白”是同字37。这样的知识是在基督里的人得更新的目标,也只有在基督里的人才能领受;知识的内容是按着神的旨意38,得知神的恩典39,并得知福音的奥秘40。因此这种认识不单是头脑的知识,更是心灵的的领会,明白神的旨意后有愿意遵行的心。属灵的生命得到更新,自然就能这样充分的认识主。

“在这一方面,并不分希腊人和犹太人,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蛮夷和西古提人,奴隶和自由人,惟有基督是一切,也在一切之内” “在这一方面”或可译作“在这里”,意思是指在与基督同死又同复活的新人的生活里,不再有这样的分别了41。在基督里的人与基督联合成为一体,不再有任何的分别。保罗接着举出几种人本来有的分别,现在却不再存在:希腊人和犹太人是种族和和国籍的分别,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是宗教背景的分别,蛮夷和西古提人是文明程度的分别,奴隶和自由人是社会阶级的分别。在基督里这一切的分别都消除了。可能保罗这些话是针对歌罗西的异端说的,异端中犹太教的人轻视外族人,神哲主义的人看不起文化较低的人,甚至有些人看不起作奴隶的欧尼西慕;但事实上保罗上面所说基督徒应当脱离的罪,是人人常犯的罪。不论背景如何,都只有在基督里成为新人,才能脱离这样的罪,所以他说“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分别。

“希腊人”在圣经的用法,通常是所有非犹太人的总称。直到近代,犹太人还称所有犹太人以外的人为“希腊人”42

“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 仍和前一句话一样,是讲及犹太人的特殊权利和地位,不过这种权利外邦人也可以得到,只要接受割礼。生为犹太人的身分不能使他们成为新人,藉着割礼的行动所得到的也一样无效。

“蛮夷和西古提人” “蛮夷”基本的意思是指言语不同的人,“外国人”。希腊以自己的文化最高,渐渐产生一种观念,凡言语与他们不同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因此通常这字都是与“希腊人”相对着来用,这里因为前面己经用过“希腊人”,所以用蛮夷和西古提人来作对比,正如犹太人称所有的非犹太人为希腊人,希腊人则称所有的非希腊人为蛮夷人。文化高的和文化低的也没有分别,文化不能使人成为新人。西古提本来是巴勒斯坦以北很远的一个地方,居民多是游牧民族,生性可能很粗暴,因此西古提人成了希腊人观念中最落后的蛮夷人。在当时人眼中的西古提人,就如我们今天观念中未开化的野蛮人一样。保罗说文化的高低没有分别,在神面前都是一样,文化不能使人的生命改变,没有文化也不能成为人犯罪的借口。

“奴隶和自由人” 在当时人的观念里,奴隶就如同一种产业或对象,根本不被当作人来看待;但是在主里面不再有这样的分别。保罗差遣欧尼西慕回去时,他写信给腓利门说,你要接待他,因为他“不再是奴仆,而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43在教会中,人和人基本的关系改变了,过去的分别不再存在;这样的改变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成就。

“惟有基督是一切,也在一切之内” “一切”在这里可指一切对象,所有被造之物都包括在内,歌罗西书第一章的重点是在这方面;但也可能是指所有人说的,本章圣经的重点是在属主的人。按经文的意思来看,也许不应该过分仔细分析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用法。保罗这里的目的是将我们在基督里所得的新生命和新地位,与那些在世界使人分裂的因素来比较:种族、国籍和社会背景都只能使人分裂,不能成就任何属灵目的,惟有基督是一切的一切。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基督的关系,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

 

17 看E. Lohse, 同前, p.136,他认为这里列出来的罪在歌罗西的背景中没有,所以保罗没有必要写这些话,很可能是后来的人从别的书取来,加在这里的。这种看法太主观,没有具体的根据。

18 .

19 f.

20.

21 此处用的是,不是 ,后者是指已婚男女所犯的罪。

22 参看.

23 .

24 看R. Martin, 同前, p.109, 及H.M. Carson, 同前, p.81.

25 C.H. Dodd, The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Romans,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The Moffatt N.T. Commentary, 1932, pp.21f.

26 看C.F.D. Moule, Colossians,p.7, F.W. Beare, 同前, p.213.

27 W. Hendriksen, Exposition of Colossians and Philemon,Grand Rapids:Baker Book House, 1964, p.147,称之为propheticpresent, 通常称为futuristic present.

28 参看等处的用法。

29 .

30 .

31 .

32 .

33 两个都是aorist participle. 有些解经的人,如J.B. Lightfoot, 认为这两个分词,都是作命令式用。他们的理由是,下面第十二节有一个命令式的字。但是,这两个分词与第12节距离太远,而且第12节开始有一个显出是开始一个完全新的句子;同时按整段经文的上下文来看,保罗这里的教训不是吩咐他们要除去旧人,穿上新人;乃是吩咐一些已经与基督同死,又同复活的人,应当如何生活,所以将这两个词解作adverbial causal participles, 比解作circumstantial participles更好。

34 John Calvin,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Galatians, Ephesians Philippians and Colossians, tr. by T.H.L. Parker,Torrance Edition, Grand Rapid: Wm. B. Eerdmans, 1965, p.349.

35 F.F. Bruce, 同前, pp.272ff, R. Martin, 同前, p.116, 引用E. Lohmeyer的话时,显出他似乎也认为这样的解释很正确。

36 .

37 参看本的解释。

38.

39.

40.

41 通常和 一起用,是  的缩写,可以译作“没有”。没有希腊人和犹太人,意思是没有希腊人和犹太人的分别。Arndt &Gingrich. Lexicon, 及H.G. Liddel and R. Scott, AGreek-EnglishLexicon,new edition, Oxford: Claredon Press, 1940, 都如此解释。T.K.Abbott和C.J. Ellicott等认为  是的另外一种写法,后面跟着有一个字 被省略去了,而不是  的缩写。实际上这两个解释没有真正的分别,意思都是“没有”。J.B. Lightfoot认为 的意思不只是“没有”,更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解释似乎没有足够的证据。

42 T.K. Abbott, 同前, p.285.

43 门16.

Ⅲ 穿上新人(三12-17

“所以,你们既然是神所拣选的,是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的心肠、恩慈、谦卑、温柔和忍耐。如果有人对别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宽容,互相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照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上,还要有爱心,爱心是联系全德的。又要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蒙召归为一体,也是为了这个缘故。你们要有感谢的心。你们要让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住在你们心里,以各样的智慧,彼此教导,互相劝戒,用诗章、圣诗、灵歌,怀着感恩的心歌颂神。凡你们所作的,无论是言语或行为,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祂感谢父神。”

基督徒既然成了新人,就应当有新人的表现。基督徒里面的新人要经常照着主的形像更新,更像主的样式,所以在另一个地方,保罗勉励我们要穿上基督,或者说“披戴基督”44,就是说生活像基督。不过保罗怕“生活像基督”的标准过于拢统,或过分抽象,所以在这段经文,他要更清楚、更具体的说出基督徒生活中一些实际的勉励。第十二节讲到基督徒在人面前的生活应有的美德;第十三节讲到在不如意的情况之下应有的表现。跟着两节讲到基督徒生活应有的特征 爱心,和他生活中平衡的力量,就是基督的平安(第14-15节)。第十六节讲到团体敬拜的目的和功用 在真理上得造就,彼此有交通,并向神献上感谢和赞美。最后,第十七节可说是道出全书的主题在基督徒生活中的意义:一切都是以基督为中心。

“所以,你们既然是神所拣选的,是圣洁、蒙爱的人” 基督徒蒙神拣选是他们应当有新人生活的理由或先决条件45,他们如今是蒙拣选的,就应当有蒙拣选的人的表现。“拣选”的思想源自旧约,以色列人是神所拣选的百姓46,他们是“选民”,是按着神的计划蒙拣选的人。在新约,同一个观念应用在教会身上,属主的人是神所拣选的人。人蒙拣选并不是因为自己有甚么好处,乃是因着神的恩典和祂的大爱47。神拣选的标准是祂自己的旨意48。神的拣选有双重目的,一方面要使世人因着蒙拣选的人,可以认识祂;另一方面叫选民将来可以完全无瑕疵的被呈献到神面前49。因此,这里保罗提出拣选的教训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保罗要显出新旧两约的连贯性;歌罗西异端中有人可能走两个极端,有人认为犹太人是神的计划中的选民而拒绝外族人,而希腊师傅和神哲主义的人则认为他们是神计划中最重要的人。保罗说,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和旧约的以色列百姓一样,他们才是神所拣选的人。神的拣选是承受救恩的一个基本条件,人不是靠着自己的刻苦生活来得救。神的拣选是按神的旨意,因着神的恩典,人不可以因此自夸。蒙神拣选的人,最终要无瑕疵的被呈献到神面前,因此他们的生活应该与他们蒙拣选的身分相称。因此神的拣选成了保罗对基督徒生活勉励的根基。

“圣洁”一语和前面一章二节的“圣徒”是同字,基本的意思是从世界中分别出来50。一个蒙拣选的人就是从世界中被分别出来的人,他自然是圣洁的。神的拣选与神的慈爱是分不开的,论到以色列人,保罗说,“就拣选来说,因祖宗的缘故,他们是蒙爱的。”51今天的基督徒也是如此,蒙拣选的人就是蒙爱的人。

“就要存怜悯的心肠、恩慈、谦卑、温柔和忍耐” “存”原文是“穿上”。穿上新人,也要穿上新人的生活。保罗接着说出五种美德是基督徒应当穿上的,而这五种都是关乎与人相处的态度;另一方面,这五种美德都己在主耶稣身上彰显出来了。基督徒生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和神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和人的关系,这两方面同样重要。人因自己的背景,很容易走上极端,注重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单注重和神的关系而忽略和人的关系,或者单注重和人的关系而忽略和神的关系,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对已经穿上新人的人,保罗勉励他们要穿上新人的生活,留意与人的关系。这种新人生活的标准是根据主耶稣的榜样来的。

“心肠”一词原来是指“肠子”,或内脏;当时的人认为人的情感是在肠子里,就如同中国人认为人的情感是在“心”里一样。“怜悯”原来是指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表现。腓立比书二章一节将这两个字分开来用,中文译作“慈悲和怜悯”。这里合到一起,译作“怜悯的心肠”,意思是内里一种极大怜悯的心,使我们愿意不顾一切的去帮助别人。“恩慈”是对别人的态度,“谦卑”是对自己的看法,都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温柔”的人是一个多为别人着想,而不单想到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为了别人的好处,会乐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意见。温柔的人不是软弱的人,也不是没有主见的人,而是不坚持自己的好处和自己的意见。主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52,这里的“柔和”就是“温柔”,主耶稣是“温柔”的最好榜样。“忍耐”是忍受痛苦的心,这种痛苦明显是出于别人的过失,或是故意的伤害,我们仍然不发怒,不记恨,不报复。主耶稣有这样的忍耐,所以在十字架上祂才能祷告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甚么。”53

“如果有人对别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宽容,互相饶恕” “嫌隙”一词在圣经中别处没有用过,意思是指一种使人不满或埋怨的事,这样的埋怨可能真正有理由,也可能是出于误会;不论大事或小事,主里面弟兄姊妹之间应当彼此饶恕。“宽容”和“饶恕”两词都是分词,与第十二节的“存”字平行,都是命令式。这样的彼此饶恕,互相宽容,是基督徒应当行的。嫌隙既然是指使人不满或埋怨的事,就不是指着异端的教训说的,保罗并没有吩咐歌罗西的教会要宽容、饶恕那些异端的教训。前面歌罗西书第二章已经清楚讲明教会应当如何对那些异端。在人际关系上,如果有嫌隙,应当彼此宽容,互相饶恕54

“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照样的饶恕人” 保罗的命令是以主的赦免为根基,正如贝尔所说55,保罗吩咐他们的理由,不是根据神的命令,甚至不是根据主的榜样,而是根据基督徒在主里面的经验。这样,即使有人真得罪或伤害了我们,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赦免他。圣经上通常都是说神饶恕我们,只有这里说主饶恕我们,“主怎样饶恕了我们,我们也要照样的饶恕人”。这里只是讲及饶恕的这个事实,而不是指出饶恕的方式。我们饶恕人的方式和主饶恕我们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在这一切之上,还要有爱心,爱心是联系全德的” 这里的“有”也和前面的“穿上”是同字。按文法的构造,这节圣经与前两节是接连着的,“要穿上怜悯的心肠、恩慈、谦卑、温柔和忍耐……在这一切之上还要穿上爱心。”保罗这里仍是用穿衣服的比喻来形容基督徒的生活。“爱心是联系全德的”,这话的意思不十分清楚56,直译可以译作“完全的联系”,将“完全”一语看作形容词来形容联系,“爱的联系是完全的联系”57。又可以将“完全”解释作“完全的交通或团契”,爱将基督徒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渐渐走上完全的地步58。但最好的解释是将“完全”作为前面所提那些美德的代表,爱心将这些美德都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古时人穿的衣服都是宽大或松弛的,身上的衣服都穿好了以后,要束上一条腰带,才算装束齐备,才能够自由的行动或工作;如果没有用腰带束起来,他身上有些衣服也许对他没有帮助,反成了他行动上的拦阻。前面所讲基督徒生活中那些美德都非常重要,但需要用爱心将这些美德联系到一起,基督徒的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因此保罗说,“在这一切之上”,在前面所提的那一切美德之上,“还要穿上爱心”,基督徒的生活才能成为完全。

“又要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 基督的平安是基督所赐的平安,“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把自己的平安赐给你们”59。这种平安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说平安是指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60,另一个解解释认为平安是指基督徒内心的平安,在困难当中,或在压力底下仍然不失掉内心的平安61。两种解释都有理由,而且可能在这里两种意思都有。前面保罗曾说,“如果有人对别人有嫌隙,要彼此宽容,互相饶恕”,让基督的平安作主。这里的平安应当是指基督徒彼此相处的平安;但是,另一方面,保罗说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所以这平安也应当是指内心在神面前的平安。第一种解释适合本节圣经的上文,第二种解释适合本节的下文,在这种情形之下,单注重“平安”一语一方面的意义,似乎不大适合。内心的平安和彼此间的平安虽然不是同一件事,但很多时候却是分不开的;特别在基督徒的生活中,这两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这里的平安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作主”本来的意思是运动场上作评判,后来渐渐演变成“管理”的意思。“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就是在基督徒整个生活中,不论遇到甚么困难、冲突、纷争、思想或情感上需要决定的事,或者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困难,都要让基督的平安作我们决定的原则。

“你们蒙召归为一体,也是为了这个缘故” 因为同是蒙召的人,所以基督徒都是一个身体的肢体。神呼召他们来享受肢体平安相处的喜乐。一个正常健康的身体的各肢体之间必定完全的调协;肢体之间不调协,身体就有困难。基督身体的肢体也是如此,如果有不调协的情形出现,就要让基督的平安来作主。

“你们要有感谢的心” 这句话的构造是命令式,与前面的“要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是平行的。感谢可以说是基督徒生活中各种美德的高峰。感恩就是承认神的恩典,承认一切好处都是从神来的,以致有感恩的心及真正的谦卑。这句话的意思不单是“要有感谢的心”,而且是“要作感谢的人”,要有感谢的行动。感谢的行动若不是出于内心,固然不好;但单有感谢的心而没有行动,也是不完全的。要有感谢的心,也要有感谢的行动;下面自然的引进赞美神的经文。

“你们要让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住在你们心里,以各样的智慧,彼此教导,互相劝戒” “基督的道”一语是很特别的用法,通常圣经上用“神的道”或“主的道”。意思很显然是主的教训,或以主为中心的教训,无论怎样解释都是指神所启示的真理。“住”是在家里居住的意思,是长久性的居住,神的话住在我们里面,要在我们生命中作主。“住在你们心里”原文是“住在你们里面”,而“你们”是多数的字,所以有人将这句解作“住在你们中间”,意思是基督徒彼此交往的时候,让主的话在他们中间作主;不过“住在你们中间”与“居住”一语的含意好像不大符合,因此还是“住在你们心里”比较好,况且如果是住在“你们”所有人的心里,自然也包括了“在你们中间”的意思。“丰丰富富”是形容“居住”的方式,基督的话若能自由的居住在人心里,人有完全接受、顺服的心,基督的话自然能结出丰富的果子来。

“以各样的智慧,彼此教导,互相劝戒” “以各样的智慧”是形容教导与劝戒。这句话和本节末了的一句话的构造是平行的,“以各样的智慧彼此教导”,“怀着感恩的心歌颂神”。基督徒应当彼此教导,彼此劝戒,但要有智慧。教导虽然出于善意,如果不够智慧,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原文是两个分词,作命令式用,教导和劝戒是基督徒彼此应有的责任。有人认为这两件事是基督徒一起敬拜的时候作的62,在敬拜的时候,有人唱诗或背诵圣经,这些自然会有教导、劝戒的功效。但这里的“彼此教导,互相劝戒”两句话的用法,按文法的构造,或上下文的内容,都不能证明是指着敬拜的聚会说的。而且从教会历史中无法证明使徒时代的教会,每次敬拜的时候,参与的人都按着临时的感动领导唱诗或背诵经文。使徒行传二十章七节显明不是如此,因此这里的“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应该是指基督徒整个的生活说的。在教会中,肢体间的整个生活都应当有彼此教导,互相劝戒的作用。初期教会肢体间的生活很亲密,彼此之间的交通机会多,自然能够互相影响。今天的社会不同,基督徒之间的来往少,失掉了很多彼此教导,互相劝戒的机会,这是教会的一大损失。在敬拜的聚会以外,肢体之间的交通越多,越能互相造就,生命就越活泼有力。

“用诗章、圣诗、灵歌、怀着感恩的心歌颂神” “诗章”可能是指圣经里面的诗或者类似的诗歌,圣诗是基督徒写的赞美神的诗;灵歌是任何有属灵意义的诗歌。用这三个名词不一定表示初期教会中的诗歌划分得那么清楚,或者这三种诗歌有那么清楚的分别;意思乃是用你们一切的赞美来歌颂神。“怀着感恩的心”这句话比较难翻译,第十五节的“感谢的心”原文就是“感谢”一字,中文必须译作感谢的心;但这里原文有“心”字,直译应为“在你们心里存着感恩”。“感恩”一字原文没有冠词。如果有冠词,就可以译作“优美”,“风度”63。单按“感恩”一字来看,这样的解释没有困难;但是在这里有“在心里”一语,“在心里优美的唱”没有甚么意义,所以最好还是译作“感恩”。“怀着感恩的心歌颂神”,口里的感恩要与感恩的心相配合。而且歌颂的对象是神自己,不是任何属人或属世的事。

“凡你们所作的,无论是言语或行为,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祂感谢父神” 这节圣经可以说是整段经文的结论。“凡你们所作的”就包括基督徒的全部生活64。基督徒所作的一切都要奉主耶稣的名来行。“奉主的名”一语是福音书中常用的话,在书信中却比较少用。根据全本圣经的用法归纳起来,“奉主的名”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奉主的名是倚靠主的能力,基督徒自己没有能力作主所喜悦的事,只有倚靠主才作得到。然后,奉主的名是表示靠着主的权柄。使徒奉主的名赶鬼,鬼就被赶出去,因为使徒有主的权柄。我们本来没有资格感谢神,现在因主耶稣的名,我们可以了。再一方面,奉主的名是表示代表主的旨意。一个大臣可以说,我奉王的命令宣布一件事,人要听从他所宣布的,因为他是奉王的命令作的;但是他所宣布的内容必须与王的旨意符合,否则他就是假传圣旨。现在我们奉主的名感谢神,我们所讲所行,也要与神的旨意符合。最后,奉主的名的意思是代表主耶稣。基督徒在世上就是主耶稣的代表,世人看不见主耶稣的肉身,却看见基督徒的生活,人要按基督徒的生活来评判信耶稣的价值。因此,在一切的言语和行为上,基督徒都当自问,我能奉主的名作这事吗?我能奉主的名为这事感谢神吗?基督徒藉着在教会里面的来往,藉着遵行基督的道,藉着诗歌,也藉着言语和行为称颂神。

 

44 .

45 原文的联系词 ,在这里不是用作比较,而是用以指明,所以译作“既然”很恰当。看Arndt & Gingrich, 同前, p.906. under, III 1.6.

46.

47.

48 .

49 .

50 参看的解释.

51 .

52 .

53 .

54 彼此宽容的“彼此”是 ,互相饶恕的“互相”是,因此,有人将此句解释作“饶恕你们自己”,意思是基督徒合起来成为一个教会,教会的肢体之间应有饶恕的心。看H.M. Carson, 同前, pp.87f.。这样的解释,在真理上来说,不是错误,但在这里似乎没有区分的必要,因为在古典希腊文中 与  意思一样,可以交换着来用,看F. Blass and A. Debrunner, A Greek Grammar of the New Testament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1, p.150 §287, 所以译作“彼此宽容,互相饶恕”很恰当。

55 F.W. Beare, 同前, p.219.

56  的用法很难解释,的 antecedent 如果是,就应该是,不是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 的predicate 是 ,下面整个句子决定了 的用法。

57 C.F.D. Moule, Colossians, p.123,称这种解释中的 为descriptivegenitive.

58 看E.F. Scott, Wm. Hendricksen & A. S. Peake皆这样解释。

59 .

60 如T.K. Abbott, 同前, p.289.

61 如H.M. Carson, 同前, p.88.

62 布如司引用特土良的话说,在领受爱筵的时候,每一个参与的基督徒都要唱一节诗,或背诵一节圣经,来赞美神,F.F. Bruce, 同前, p.284.

63 F.W. Beare 译作'singing with beauty';加尔文译作'singing graciously or acceptably'.

64  的构造很特别,可以解作nominative absolute(Abbott)或accusative absalute;下一句也没有动词, 是分词,所以在意义上需要加上  或。

Ⅳ 家庭的责任(三181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丈夫,这在主里是合宜的。你们作丈夫的,要爱妻子,不可苦待她们。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在主里是可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志。

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世上的主人,作事不要只作给人看,像那些讨人欢心的一样,却要以真诚的心敬畏主。无论你们作甚么,都要从心里去作,像是为主作的,不是为人作的,因为你们知道,你们一定会从主那里得到基业为赏赐。你们应当服事主基督,因为那不义的人,必按他所行的不义受报应。主并不偏待人。

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平的对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这段经文和以弗所书五章二十二节至六章九节讲的是同样的题目,可见在写这两本书信的期间,保罗心里一直在思想这问题:基督教的信仰和基督徒家庭的生活有甚么关系。有些解经的人认为这段经文来得太突然,与上下文的教训好像完全没有关系,叫读者在心理上毫无准备;所以他们认为这只是当时一些圈子里,或是哲学系统,或是教会中,一些通用现成的规条,拿来用在这几封书信中65。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也犯了一个毛病,就是以今天的社会情况,来衡量保罗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忽略了家庭的重要,因此不能领会保罗书信的计划和方向。实际上,正如史格托所说的,基督教使人对家庭有崭新的看法,这种看法是改变世人生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66。保罗注重对家庭生活的教训,因为这是基督教信仰在世人生活中发生作用极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基督教真理在基督徒生活中应当产生的作用。

许多种不同的文化的确都有这一类关乎家庭生活的教训,但保罗这里所讲和其它的同类教训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分别。不论是中国或希腊、巴比伦或埃及67,在论到人为甚么要遵守某些行为的标准时,都只能说按事理应当如此。但是对基督徒来说,保罗说我们应当如此行,因为“这在主里是合宜”。“在主里”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关键,因为是在主里,基督徒的生活有了新的动机、新的标准,也有新的动力去实行。在思想基督徒的伦理生活时,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个重要的原则:基督徒一切的生活都应该按着在主里面合宜的标准去行。

下面保罗讲到家庭中三种主要的关系:丈夫和妻子的关系;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就包括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范围。在思想这几种关系时,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种关系中,保罗的吩咐都是给双方面的,妻子有责任,丈夫也有;儿女有责任,父母也有;仆人有责任,主人也有。“在主里面”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都是双方面的;彼此都尽自己的本分,才能达到神所盼望的目的。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丈夫,这在主里是合宜的” 丈夫和妻子组成的家是整个社会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状况对社会的影响极大,因此保罗先讲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妻子应当顺服丈夫,这并不是说妻子在任何一方面低过丈夫,圣经从来没有说过妻子低过丈夫。不论是按着人的本性或灵性来说,人在神面前都是绝对平等的;不过在神创造的次序中,祂给人定下这样的分别,“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凡事顺服丈夫”68,基督徒夫妻这样遵行神的安排是合宜的。“你们作妻子的”一语原文只是“妻子”一字,是一个主位的字,当作呼位用69,这样的用法是受希伯来文的影响70。“合宜的”一语在文法上是过去进行时式71,表示这是应当经常如此的,不是单单在某种情形下才这样作。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妻子,不可苦待他们” 妻子顺服丈夫,丈夫就要爱妻子。这里保罗用的爱字是圣经上常用的最崇高的一种爱,神的爱常是用这个字。丈夫爱妻子不是单单在情感方面的喜欢,或是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一种灵里的关心,顾念对方的好处的爱。“丈夫也应当这样爱妻子,好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妻子的,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体,总是保养顾惜,好像基督对教会一样。”72“苦待”一语的意思是使一件事物变苦,苦待一个人就是使他感到痛苦。在古典希腊文中常用此字表示发怒或发脾气。不可苦待妻子的主要意思大概是不要向妻子发怒,或存嫉恨的心,或者用言语激动她73。男人的性情暴躁,特别容易向自己的家发脾气,保罗说,不要如此。

保罗的“顺服丈夫”的命令是给妻子的,“爱妻子”的命令是给丈夫的;作妻子的应当主动的去顺服丈夫,作丈夫的应当主动的去爱妻子。作丈夫的没有权去命令妻子顺服自己;照样,作妻子的也不能勉强丈夫来爱自己。如果要妻子顺服丈夫,作丈夫的应当有适当的生活表现,值得妻子去顺服他,使妻子主动乐意的去顺服他。照样,如果要丈夫爱妻子,妻子应当有适当的生活表现,使丈夫主动乐意的去爱她。因此保罗这里对丈夫和妻子的吩咐,对两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去追求更像新人的生活。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在主里是可喜悦的” 对父母不顺服是不信的人的罪,也是末世罪恶的一种现象74。顺服父母是孝敬的表现,是基督徒应有的责任。保罗说要凡事听从父母,不是单单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或是对自己方便的时候,才听从父母。要听从父母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因为这样作在主里是可喜悦的。这里保罗没有说父母的命令若与神的旨意相违时应当如何;整段教训是对“作新人”的人说的,是对基督徒说的。既然是基督徒,是在主里的人,就应当作在主里应作的事。基督徒父母要想儿女听从他们,就不要吩咐儿女去作违反神旨意的事。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志” 这里的“父亲”应该是指“父母”说的,布如司特别提出来,希伯来书十一章二十三节的“摩西的父母在摩西生下来以后……就把他藏了三个月”原文是“摩西的父亲”。这里大概不是因为父亲的脾气不好,保罗特别吩咐作父亲的。作父母的都应该留意不要激怒儿女,这样的过失,作父亲的和作母亲的都可能犯。“激怒”一字有时有好的意思,哥林多后书九章二节的“激励”就是这个字。用作不好的意思时,是指激动得太过分,使小孩子厌烦或发生反感。这种激动可能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小孩子的行为过分苛求,喋喋不休的责椋当面对人讲论小孩子的错处,或者有意对小孩子的讥笑,这些行动都可能叫小孩子“灰心丧志”,使他们觉得没有盼望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或者永远不能得到父母的了解,或者觉得自己远不如人。小孩子们灰心丧志,觉得没有盼望,可能在他们心理上造成永远的伤害。有时也许他们当面不表示甚么,但在内心里却造成了伤害。

 保罗接着讲到在当时的家庭生活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奴隶的问题。保罗在这里对奴隶的问题解释得特别详细,原因可能是因为有欧尼西慕在他们当中。欧尼西慕是腓利门家的奴隶,私自逃跑,遇见了保罗,因而信了主,现在保罗再打发他回到他原来的主人家去。这一件事引起了今天许多人的批评,奴隶的制度很显然不合乎神的旨意;既然如此,保罗为甚么不清楚的教训当时的基督徒?甚至可以告诉欧尼西慕不必回腓利门家去?或吩咐腓利门让欧尼西慕恢复自由?现在他打发欧尼西慕回他主人的家去,岂不是表示他也接纳或支持奴隶制度吗?因此罗仕说,教会并没有计划按着一定的标准来改变世界,只是按着当时的情形接纳世界的标准75。我们只同意罗仕所说的一部分,教会没有按着一个固定的计划来改变世界,但是这并不表示教会接纳世界的标准。社会上的确有许多与神旨意不合的事,是教会不能接纳的,但教会的目的并不是去改造社会;教会的使命是改变人的生命,使人相信主耶稣。但这不是说教会不应当影响社会,或者不能影响社会;信耶稣的人,生命改变了,他的生活自然也会改变,基督徒的生活改变了,他们自然能够影响社会,改变社会。但教会的责任不是去直接改变社会的行事方法,或者去倡导社会革命。教会有责任教导基督徒应当如何生活,圣经上一切有关实际生活的教训都是向“在主里”的人讲的。成了基督徒,就应当按着基督徒的标准生活。教会给基督徒立下了生活的标准,要改正基督徒的生活;但教会却不吩咐世人按着教会的标准生活。有了基督徒生命的人才能过基督徒的生活。吩咐没有基督徒生命的人过基督徒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教会的责任不是改造社会,而是改变人的生命,基督徒的生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自然会影响社会。

奴隶制度是当时罗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保罗没有吩咐人直接废除这种制度,也没有叫作奴仆的基督徒去反抗,原因并不是怕这些奴隶获得自由以后,没有办法生活,或是会过更不好的生活76,乃是因为这不是他工作的责任,也不是教会的责任。教会的责任是教导基督徒走当走的路。保罗吩咐基督徒作奴仆的应当忠心,他也吩咐基督徒作主人的要公平待仆人。主人仆人两方面都有权利,也都有义务,这种看法是当时罗马社会中没有的。当时的人只把奴隶看作对象或产业,根本不将奴仆当作人看,基督徒却不应如此。基督徒作主人的和作仆人的在主里面是平等的,因为信了主的仆人“不再是奴仆,而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了”77。这样的标准远超过任何解放奴隶运动的人所行的。这是基督徒应持守的标准,有基督生命的人,如果都能按此标准生活,奴隶制度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世上的主人” 这里的“仆人”是指奴隶,不是指作雇工的仆人,但是其中所讲彼此相处的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今日主仆的关系上。“世上的主人”是与本节末了的“天上的主”相对的。原文是“肉身的主人”,但其重点不在“肉身”上有主权那一方面,所以译作“世上的主人”比较好。

“作事不要只作给人看,像那些讨人欢心的一样,却要以真诚的心敬畏主” “只作给人看”原文是一个名词,可能有两个意义:主人看见的时候,就忠心作,看不见就随随便便了;也可能是指单单作人看得见的工作,只洗“杯盘的外面”78。按这里的原则看,两种解释的分别不大。以讨人的喜悦为原则,不是基督徒的仆人所应当行的。“以真诚的心”是单纯的心;为主人工作时,以单纯的心来作,不存其它目的或者动机。不是为了要得好处,为了加薪或升级,而是因为敬畏主,知道这是主所喜悦的,就按着主的心意去行。

“无论你们作甚么,都要从心里去作,像是为主作的,不是为人作的” “从心里作”的意思不是单单说用真诚的心去作,乃是尽心尽力的去作79。“像是为主作的”,这是应当尽力去作的理由。虽然是被强迫的,或是出于不得已去工作,但如果是为主作的,知道主在观察,作得好能叫主的心满足,那么辛苦的工作也会不觉得辛苦了。工作的态度会影响我们整个的工作,保罗这里的教训,就是要我们在这方面追求正确。

“因为你们知道,你们一定会从主那里得到基业为赏赐” 作奴隶的人在世间工作可能得不到报酬,但在主那里却必定会得赏赐,而且他们要得的赏赐是从主得的基业。这个应许特别有意义,奴隶根本不能得“基业”,但是在主里面的奴隶也是神的后嗣,是与基督同作后嗣的。前面一章十二节说,所有属主的人都有资格与众圣徒同享在光明中的基业。即使在今生为奴隶的,在光明中也要享受同样的基业。要得的基业就是从主来的赏赐。

有人批评圣经太注重赏赐,近乎“功利主义”的思想;但正如穆尔所说,圣经上所说的赏赐永远是指基督徒与神的属灵的关系80,而不是物质的收获,这种赏赐和“功利主义”的思想刚好相反。

“你们应当服事主基督” “服事”一字是命令式,因为它与前面第二十三节的“去作”是平行的,两个都是命令式;而且在下面一节有“因为”一字,解释此命令的原因。服事是指奴隶服事主人那样的服事。在肉身中有的基督徒是主人,有的是奴隶,但在主面前,我们都是祂的奴仆,都应当像奴隶服事主人一样的服事祂。保罗这里特别用“主基督”,祂是我们的主,就如同奴隶的主人一样。

“因为那不义的人,必按他所行的不义受报应” 这里经文没有说明“那不义的人”是甚么人,有人认为是指奴仆说的,因为奴仆可能以为自己是奴仆,行事为人不由自主,所以犯了错也可以不负责任。保罗说不是这样,不论谁行不义都要受刑罚,因为主并不偏待人81。也有人认为是指主人说的,因为这段经文是讲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主人恃着自己的身分,以为即使对仆人有不恰当的地方都不要紧。特别是“主并不偏待人”一句话,他们认为用在主人的身上才有意义;人可能多注重人的身分,尊重身分高的人,轻看身分低的,但主不是如此,保罗说不论你的身分如何,行不义的,就要受刑罚82。两种解释都有理由,按文字和上下文的关系都很难决定到底“不义的人”是指谁说的。实际上两种意义可能都包括在里面了。作主人不能因为他是主人,就可以行不义而不受刑罚;同样作仆人的也不能因为他是仆人,就可以行不义,而不受刑罚。不论甚么人,都不可以找任何借口,说他可以不必为自己的不义行为负责任。

“主并不偏待人” 此语原来的意思是“主不以面貌取人”,意思是主不会因着人外面的表现来决定如何对待他,“主并不偏待人”的翻译很恰当。人不可以因自己的身分,或任何其它身外的条件,盼望神特别优待他,神是绝对公义的,因此才有下面的教训。

--A4-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歌罗西书第四章

“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平的对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保罗这里只用一句话讲出主仆关系的大原则,但此原则在今日可以同样应用。“待仆人”的“待”字是一个关身体态的动词,表示要从内心这样待人。“公平”原文是两个字“公正和平等”或“正义和公平”。这是基督徒待人的标准,特别是对待奴仆或雇工。任何社会都有它待奴仆或雇工的标准,基督徒不应当单以这些标准为满足,应当以基本公平的标准相待,“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在地上作主的人,他们自己也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们盼望天上的主怎样待他们,就应当用同样的标准待他们在地上的奴仆。在内心的思想上,基督徒不应当有两个标准,不能用一种标准待别人,却盼望我们的主用另外一种标准待我们。天上的主待人是绝对公平的,因为主不偏待人;世上的主人待奴仆如果有不公平的地方,他要向天上的主负责任,要按他所行的受报应。

 

65 如E. Lohse.他认为这段圣经是希腊社会中犹太人团体的伦理教训,在这里“基督教化”了,放在本书中,同前, pp.154-156.

66 E.F. Scott, 同前, p.97.

67 希腊、埃及、巴比伦的教训中,除了父母儿女、夫妻的关系之外,也有讲及主人和奴仆的关系;中国的教训很少提到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却常提到君臣之间的关系。

68 .

69 nominative当作vocative用。

70 看F. Blass and A. Debrunner, 同前, p.81§147.

71 imperfect.

72 .

73 参看W. Michaelis,“”TDNT, VI, 125.

74 .

75 E. Lohse, 同前, p.156.

76 F.W. Beare认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之下,工作的机会不多,所以让奴隶全部得自由是行不通的,同前, p.229.

77 门16.

78 参看C.F.D.Moule, Colossians, p.130.

79 原文是 ,比较的“全性”.

80 C.F.D. Moule, Colossians, p.131.

81 E.F. Scott, 同前, p.81.

82 T.K. Abbott, 同前, pp.285f.

Ⅴ 最后的劝勉(四2-6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祷告的时候存着感恩的心警醒;也要为我们祷告,求神为我们开传道的门,宣讲基督的奥秘(我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被捆锁),使我照着我所应当说的,把这奥秘显明出来。你们要把握时机,用智慧与外人来往。你们的话要常常温和,好像是用盐调和的,使你们知道应当怎样回答各人。”

讲完了基督徒家庭中彼此相待的原则以后,现在保罗要谈到整个教会生活中的责任。这段经文是对教会里每一个人讲的,是父母、儿女、主人、仆人都应有的责任。这段经文的教训非常实际,是基督徒生活中经常应当实行的,是基督徒生活中两方面的责任:对神 祷告警醒的生活,和对人 美好见证的生活。第二节讲到基本祷告的态度,第三节为一个特殊的需要代祷,第五至六节是基督徒在外人面前应有的表现。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祷告的时候存着感恩的心儆醒” 祷告的生活有两个主要原则:感恩的心和儆醒的灵,有感恩的心,祷告就不会变得枯燥乏味;有儆醒的灵,祷告时就不会感觉疲乏困倦。“恒切祷告”的“恒切”是动词,意思是坚决的持守,绝不放松,译作恒切、恒久,或迫切都很恰当。全句的意思是“你们在祷告的事上要恒切”。“感恩”在书信中常和祷告联到一起,信徒来到神面前祷告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神的恩典,因而有感恩的心。基督徒祷告的时候不单要存着感恩的心,更要“儆醒”。有儆醒的心,不单使我们不至忽略祷告,而且在祷告的态度或方式上,也不至于疏懒随便。要儆醒不让别的事情分散我们的心,祷告的时候心不在焉是基督徒的一个极大的试探;同时也要儆醒留意,不要忽略神的恩典,以致于忘了神的恩典,而在祷告的时候没有感恩的心。另一方面,儆醒也可能是指儆醒等候主再来,主再来的时间和日子没有人知道,所以我们属主的人应当儆醒等候主再来。主耶稣的教训曾多次提到这事83。有真正的儆醒,自然能加强我们祷告的心。

“也要为我们祷告” 这里的“我们”包括提摩太,也可能包括亚里达古、马可等84。保罗吩咐他们为他和他的同工祷告。虽然歌罗西的教会没有见过保罗的面,他的同工也不是歌罗西教会的人,他们作的工作也不是歌罗西教会的工作,但他们仍有责任为保罗和他的同工祷告。保罗藉着这样的吩咐,给歌罗西教会的教导非常宝贵,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责任和所有神的仆人一同为福音努力。

“求神为我们开传道的门,宣讲基督的奥秘(我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被捆锁)” 保罗所求的是神给他有传福音的机会,在哥林多书里也同样将传福音的机会比作传道的门85。保罗当时在罗马坐监,他的行动自然受限制;如果他得到释放,自然有更多的机会传道。但另一方面,保罗所求的也许不是从监狱得释放,就是在监牢里也可能多有机会传主的道,使徒行传的末了就记载着保罗怎样在监狱里得了传道的门86。“基督的奥秘”就是外族人得救的福音87。保罗坐监就是为了传福音的缘故,如果他传的是犹太教的信仰,不是外族人得救的福音,很可能他根本就不需要坐监。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虽然为此被捆锁,他仍然求神为他开门去传此福音。

“使我照着我所应当说的,把这奥秘显明出来” “照着所应当说的”可能是指传讲的方式,按着正确的方式讲论,也可能是指他的责任,传讲就是他的责任,是他应当作的。实际上两方面的意义都可能存在88。保罗知道,将福音的奥秘“显明出来”是他的责任,他不能不作;所以他求神使他能清楚的讲解,真正能将福音解释得明白,他要完成他的责任,也要作得好。

“你们要把握时机,用智慧与外人来往” “把握时机”很难翻译,“把握”原文的意思是“买”或“抢购”,如同把比较缺少的货物尽量买来。“时机”是一个特别恰当的时间,失掉就不容易再找到了。教会处在一个特别的时代,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时间不多了,今天的每一个机会都好像一颗重价的珍珠89,要不顾代价的买来。要尽量的利用机会,因为失掉就不能再得回来。在以弗所书五章十六节保罗说同样的话,然后他加上“因为这时代邪恶”。如果基督徒不尽量利用时机带领人到主面前来,或者作荣耀神的事,时机一失,落在罪恶的手中,就成了邪恶的机会,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基督徒应该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将福音传开,叫人认识福音的宝贵。

如果要能“把握时机”,好好利用,基督徒需要“用智慧与外人来往”。这句话至少显明两件事。首先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与世隔离的。“外人”是没有信基督的人,信了主以后就不再是外人了。信了基督的人仍要与“外人”一起生活,基督徒永远也不能脱离他生活的环境,不能过出世的生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顾及外人,要与外人来往。另一方面,这句话也显出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见证;“外人”信主与否,很多时就看基督徒的生活见证是否够好。不信的人不能用肉眼看见基督,不能领会教会所讲的道理,但他们却能看见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的生活往往比传道人所讲的道影响还大,因此基督徒与外人来往的时候需要有智慧。这种智慧是实际生活中的智慧,叫外人从我们的生活中看出作基督徒的宝贵,基督徒的可羡慕。热心传福音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要因着热心而在行动上叫不信的人觉得讨厌;也不要单单顾及不信的人的灵魂,而在物质或生活上使人难堪。灵魂固然重要,但没有信主的人不能明白灵魂为甚么比身体更重要,所以基督徒和他们来往的时候,要有智慧,才能使他们明白属灵事物的价值。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温和” “温和”一语原来的意思比“温和”广阔,路加福音四章二十二节主耶稣口中的“恩言”和这里的字差不多。有恩典的言语是温和、包容、庄重、不刻薄、有涵养,叫人听了感到舒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可以说是“有风度”的话90。基督徒的言语温和、有风度,就容易使外人乐于聆听。

“好像是用盐调和的” 食物没有盐很难下咽91。味道调得好的食物,人总是喜爱吃,觉得是享受;没有盐的食物平淡无味。基督徒的谈话也要如此,不单内容要充实、正确、更要动听,叫人喜欢听,听了觉得是一种享受。基督徒难与人相处,很多时候是为了言语的缘故,他的见证也因此很难使人接纳。另一方面,盐有防腐的作用,有了盐,食物中腐坏的力量就不能发生作用,照样基督徒的言语用盐调和,就不应当有不造就人、甚至妨害人灵命健康的言语存在。保罗在别处吩咐基督徒说,“一句坏话也不可出口,却要适当的说造就人的好话。”92,“至于淫乱和任何污秽或贪心的事,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提,才合圣徒的体统。更不要讲淫秽和愚妄的话,或下流的笑话,这些都与你们不相称。”93

“使你们知道应当怎样回答各人” 基督徒应当知道怎样回答“各人”。不信的人都各有不同的需要,他们的需要或问题是具体的,基督徒的答案也应当同样的具体,每个答案都应当与发问的人的个性、背景、困难的性质相符合。要能这样回答各人,单有一套理论不够,还必须用工夫去明白发问的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基督徒不知道甚么时候需要回答不信的人的询问,甚至有时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时候,从他们随便的谈话中,或从他们的行为中,不信的人在找答案。如果他们得到的答案不能使他们满足,可能就失掉一个见证的时机,因此保罗在上一句说,“你们的话要常常温和”,如果平时常常练习说话温和,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在自己不留意的时候,就不至于给不信的人有错误的答案了。同样使徒彼得也勉励我们说,“常常作好准备,去回答那些问你们为甚么怀有盼望的人。”94

我们对不信主的外人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基督的救恩传给他们。要完成这责任,保罗勉励我们要在言语上小心,好像言语是见证中唯一重要的事,但实际上言语是内里生命的表记。心灵中的智慧、言语的温和,这些美德都是必须先有生命里面的性质,才能在生活中表达出来。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83 f;.

84 .

85 .

86 .

87 参看的解释。

88 在Arndt and Gingrich的Lexicon里所列  的六种意义之中,只有一种是指“正确的方式”,其它五种都是指需要或者责任。

89 .

90 原文是,英文可译作with grace或withgraciousness. Graciousness和grace是分不开的,这里很多人都解释作gracious, 如C.F.D.Moule及R. Martin; T.K. Abbott则译作with pleasingness.

91 .

92 .

93 .

94 .

陆 结语(四7-18

按保罗写书信的习惯,在结束时,他总是写一些比较私人性的问候语。歌罗西书中这一段问候的话,比他同时写的另外几封书信的问候语都长,原因可能是因为保罗没有见过他们的面,又因为他在前面写了许多严厉的话,藉着末了问候的话,使歌罗西书的教会更知道他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心,叫他们更容易接受他的教训。第七至九节介绍替他带信的两个人,第十至十四节是保罗的同伴问候歌罗西教会的话,第十五至十七节是保罗问候教会一些人的话,最后第十八节是保罗的签名和祝福的话。

“我的一切景况,推基古会告诉你们。他是我所爱的弟兄,是在主里忠心的仆役,也是同作仆人的。我派他到你们那里去,使你们知道我们的景况,并且安慰你们的心。他是跟欧尼西慕一同去的。欧尼西慕是忠心亲爱的弟兄,是你们那里的人。他们会把这里的一切告诉你们。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和巴拿巴的表弟马可,问候你们。(关于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你们那里,你们要接待他。)别号犹士都的耶数,也问候你们。在受过割礼的人中,只有这几位是为神的国与我同工的,他们也成了我的安慰。以巴弗问候你们,他是你们那里的人,是基督耶稣的仆人;他祷告的时候,常常竭力为你们祈求,好使你们完全站稳在神的一切旨意上,满有坚定的信念。我可以为他作证,他为了你们和在老底嘉、希拉波立的人,多受劳苦。亲爱的路加医生和底马问候你们。请问候在老底嘉的弟兄和宁法,以及在她家里的教会。这封信你们宣读了以后,也要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宣读;你们也要读老底嘉的那封信。你们要对亚基布说:“你要留心在主里领受的职分,好把它完成。”

我保罗亲笔问候你们。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愿恩惠与你们同在。”

“我的一切景况,推基古会告诉你们” 这里的话和以弗所书六章二十一节论到推基古的话差不多一样,很显然的是推基古把这封书信和以弗所书带到这两地的教会去,很可能同时也带了给老底嘉教会的书信去。推基古是亚西亚省的人,保罗结束第二次国外布道旅程时,带着亚西亚及希腊各地教会的奉献去耶路撒冷,这些地方的教会曾派了一些代表和保罗同去,推基古就是这些代表中的一个1。保罗晚年时,提多在克里特岛工作,保罗想见提多,就差遣推基古往克里特岛代替提多的工作2。照样保罗需要提摩太的时候,他差遣推基古往以弗所代替提摩太工作3。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保罗对推基古的信任。推基古是一个可靠的人。他带着保罗的书信回到亚西亚省去,但信中写的只是有关信仰和教会生活的问题,没有讲到私人的问题。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可能很想知道保罗的情形,特别是保罗被囚在监牢里面的情况,推基古要口头上告诉他们。

“他是我亲爱的弟兄,是在主里忠心的仆役,也是同作仆人的” 在介绍推基古的时候,保罗用三句推荐的话,他是一个弟兄、是仆役、是仆人。“他是我亲爱的弟兄”,这话显出推基古和弟兄姊妹的关系,他是保罗亲爱的弟兄,不是单单保罗对他有爱心,而是在他本人的性格里,与教会的肢体有亲爱的关系。在福音书中“亲爱”一字只用在主耶稣身上,“这是我的爱子”4这句话不单显出主耶稣和天父的关系,也显出祂生命的性格。这里用在推基古身上的是同一个字。

“在主里忠心的仆役” 一语中的“忠心”应该和“在主里”联在一起用,是形容“仆役”和“仆人”两个名词的,作仆役和作仆人都是指在主里的关系。推基古是个忠心的基督徒;在作基督徒的责任里,他是个忠心可靠的人。“仆役”和一章二十三节所用的是同字,有时是指一种服事的责任,有时是指教会里的一种固定职责,可译作“执事”。这里是指推基古服事保罗的工作,而不是指推基古在教会里的职责,因此译作“仆役”,而不作“执事”5。推基古把服事保罗看为从神领受的一个特别的托付,就在此工作上忠心去作。

“同作仆人的”一语中的“仆人”原文是“奴仆”,是指事奉神的人和主的关系。保罗和推基古都是主的奴仆,前面一章七节保罗称以巴弗是和他“同作仆人的”,一同站在奴仆的地位去传福音,作服事主的工作。按这里的用法,“仆役”只是讲到工作方面,“仆人”则代表一种身分,一种地位上的关系,基督徒要互作仆役,彼此服事,但他们只作主的奴仆或仆人。

“我派他到你们那里去” 推基古受了特别的差遣,不单为保罗送信,并且“使你们知道我们的景况,并且安慰你们的心。”因为他是主的奴仆,他不单要传达保罗的信息,更要用神的话勉励他们。歌罗西的基督徒有可能因为保罗受的痛苦而难过,或者因保罗责备他们的话而难过;但更可能的是因着错误的教训,他们需要教导、勉励,使他们能站立得稳,所以这里勉励的意思多过安慰的意思。

“他是跟欧尼西慕一同去的。欧尼西慕是忠心亲爱的弟兄,是你们那里的人” 前面在总论中已经略略提过欧尼西慕6。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对他的称呼。他本是奴隶,现在是弟兄;本是从主人家逃跑的,现在是忠心的。作为一个奴隶,歌罗西教会的人不会有人认识他,即使认识,也只知道他是一个逃跑的奴隶,和他们没有关系;现在保罗盼望他们把他当弟兄一样的接待他。又称他为“你们那里的人”,这句话和第十二节形容以巴弗的话一样,以巴弗是他们的牧人,是教会的领袖,现在保罗用同样的话来形容他们两个人。“你们那里的人”原文是“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可能就是说欧尼西慕是歌罗西人,但也可能是强调说他是你们中间的一个,和你们完全一样,完全平等。这样称呼一个奴隶,在当时的社会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只有在教会里面能够发生。这是在基督里面的功效,不论过去的背景怎样,在主里面的人都成了亲爱的弟兄,一切社会阶级、文化背景的分别都消失了。

“他们会把这里的一切告诉你们” 推基古和欧尼西慕同是“告诉你们知道”的主词,一个奴隶现在成了保罗的代表和发言人,要去将保罗的情形告诉歌罗西的教会。

下面第十至十四节是保罗在罗马的同伴问候歌罗西教会的话。这里所提的人显然都是歌罗西教会熟悉的人,藉此也可以使保罗和教会的关系更加亲近。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和巴拿巴的表弟马可问候你们” 亚里达古是帖撒罗尼迦人7,保罗在第三次国外布道旅程中,在亚西亚时他曾和保罗在一起,结果在以弗所的暴动中被捉去8。后来保罗往耶路撒冷送捐款时,他大概是马其顿所派的代表之一,曾和保罗同去。保罗从叙利亚坐船往罗马,他和保罗同船9,可能和保罗一同到了罗马。蓝赛认为他是作保罗的奴仆一路服事他10,但莱特弗特认为亚里达古中途回帖撒罗尼迦去了,后来又到罗马去陪伴保罗11

亚里达古现在与保罗一同坐在监牢里,“坐监”一语原来的意思是“作为战俘”,保罗是为福音的缘故坐监的,把自己看为“战俘”也很合理。按蓝赛的看法,亚里达古从叙利亚一路服事保罗到罗马,现在和保罗一同坐监,也是为服事他。腓利门书1:第二十三节说以巴弗也和保罗一同坐监,可能这三个人同时一起坐监,但也可能是亚里达古和以巴弗轮流作保罗的仆人,与他一同坐监,为要服事他。

“巴拿巴的表弟马可问候你们” 保罗介绍马可的时候,特别说出他和巴拿巴的关系,大概是因为歌罗西的教会认识巴拿巴。译作“表弟”的字很难确定它所代表的关系,因为欧西国家对这种亲戚关系,不像中国分得那么清楚。他们用同一个字来称呼堂叔表兄姐妹等;甚至较远的叔伯侄等,也都用同一个字。这里译作表弟可能是最恰当的译法。有人认为巴拿巴和马可的母亲马利亚12是兄妹或姊弟,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解释。

在写此书信的十多年前,保罗开始他第一次国外布道旅程时,马可和巴拿巴与他同去,但马可中途离开了保罗,因此保罗对他很失望。后来经巴拿巴的教导带领13,也可能是得了彼得的帮助14,马可的生命一定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时马可刚好在罗马,预备到亚西亚去,保罗在此书信中推荐他。

“(关于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你们那里去,你们要接待他。)” 歌罗西的教会甚么时候受了吩咐要接待马可?有人认为有关心马可、且受歌罗西教会尊重的人,例如彼得或巴拿巴,曾写信给他们推荐马可15,保罗只是加上这句话,表示他支持他们的意思。又有人认为以巴弗曾写信给教会,在信中推荐马可,现在保罗写的话是按着以巴弗的意思,因为保罗这样表示赞成推荐马可的话,就表示他也支持以巴弗的整封信16。但最自然的解释,还是保罗自己以前曾如此吩咐过歌罗西的教会17。虽然这封书信可能是保罗第一次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信,但可能事前他曾藉着别人口头上吩咐过他们。这样重复的吩咐更有力量,也更有意义。这些教会可能都知道马可中途离开保罗和巴拿巴的事。马可年轻的时候,或者因为不能忍受劳苦,或者因为缺乏责任心,中途失败了;后来他的生命改变了。再迟一点保罗说马可“在圣工上对我有益”18。现在保罗自己一再的吩咐他们要接待马可,更加有意义。

“别号犹士都的耶数,也问候你们” “犹士都”是罗马人中普通的名字,新约除这里以外,另有两次见过此名,使徒行传一章二十三节及十八章七节。此名的意思是“义者”。按新约的用法,很可能是姓氏,而不是别号;但也可能是个别号,如同主的兄弟被初期教会称为“义者雅各”。“耶数”和“耶稣”是同字,是当时犹太人中常见的名字。到主后第二世纪就渐渐少见了,原因可能是为避免涉入犹太人的会堂与教会间的冲突19,但更可能是渐渐人都知道教会尊耶稣为主为神,所以信的和不信的人,为了不同的原因都避免再用此起名。

除了这里,圣经上再没有关于耶数的资料了。

“在受过割礼的人中,只有这几位是为神的国与我同工的,他们也成了我的安慰” “神的国”一词在书信中不常见,在这里的用法应该很普通,与“福音的工作”没有多大分别,而不是特别指向犹太人传福音20。保罗在工作中经常受犹太人的反对和攻击,这次在罗马坐狱也是因为受犹太人的控告,因此现在有三个犹太人在福音的工作上和他同工,使他心里特别得安慰。这并不是说当时和保罗同工的只有这三个人,而是说他的同工中间只有这三个是犹太人;这件事使他心里得到安慰。

“以巴弗问候你们,他是你们那里的人,是基督耶稣的仆人”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可能是最先去歌罗西传福音的人,也是歌罗西教会的牧人21。他和保罗一同作耶稣基督的仆人,这时和保罗一同在监牢里22。以巴弗的情形大概和亚里达古的情形一样,为了要服事保罗,自动和保罗一同坐监。

“他祷告的时候,常常竭力为你们祈求” “竭力”和一章二十九节的“劳苦”是同字,是这句主要的字;这字是个分词用来形容全句的主词以巴弗。祷告祈求在原文是名词加上前置词,用来形容“竭力”的23,意思是“以巴弗在祷告的事上常常为你们竭力劳苦”。祷告是与主交通,是灵里的一种享受,但同时祷告也是一种“竭力劳苦”的工作。在心灵里有挣扎的时候,或是为了别人的困难代求的时候,或者藉着祷告要抵挡邪恶的势力时,祷告就成了一场争战,需要用尽所有的力量,努力的去作战。特别在这里,歌罗西教会面临着异端的试探,我们可以想见以巴弗心中的焦急,他一定是竭力的为他们祷告。

“好使你们完全站稳在神的一切旨意上,满有坚定的信念” 以巴弗为歌罗西教会祷告的中心是要他们完全站稳,又在神的一切旨意上有坚定的信念。“完全站稳”一语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可以用“完全”来形容“站稳”,但也可用“完全”来形容站稳的主词,就是“你们”,“使你们成为完全,站立得稳”。按第二种解释,用“完全”形容“你们”,就有“成熟”的意思24。作成熟的人站稳立场,不要被新的理论摇动。“在神的一切旨意上满有坚定的信念”,意思是很肯定的,心悦诚服地相信神的一切旨意都是最美、最好的。对歌罗西的信徒来说,在生命上长大成熟,坚心行在神的旨意中是多么重要的事。由此看出以巴弗的祷告极其肯定,极其具体。

“我可以为他作证,他为了你们和在老底嘉、希拉波立的人,多受劳苦” 以巴弗不单关心歌罗西的教会,也关心老底嘉和希拉波立的教会,因此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的教会也都是他建立起来的。这里用的“劳苦”和前面一章二十九节的字不同。这里的劳苦是指体力方面的辛勤工作的劳苦,保罗没有讲明以巴弗怎样多受劳苦,或者受的是甚么劳苦。有人认为这一带地方刚刚发生过地震,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以巴弗到罗马去筹募重建的款项25,但更可能是为了抵挡异端的教训,以巴弗来到罗马向保罗求教,这样长途跋涉是劳苦的工作。在纷争最厉害的时候,以巴弗离开了歌罗西,这里保罗向歌罗西人保证说,以巴弗不是逃避困难,而是为他们更多受劳苦26。他所作的都是为了这些教会的好处。

“亲爱的路加医生和底马问候你们” 路加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按传统他是安提阿人,大概是新约作者中唯一的非犹太人。这里保罗特别提出他是医生,莱特弗特认为这样的称呼显明在往罗马的旅程中,保罗曾有身体上的软弱,所以路加跟他在一起,一路照顾他直到罗马。但马丁则认为保罗说他是医生,只是因为他的职业比较特殊。在腓利门书1:只称他为“我的同工……路加”27。根据使徒行传二十七至二十八章的记载,保罗被解去罗马受审时,路加一直和他同在,与这里保罗的话很符合。后来保罗被释放,到他第二次在罗马坐监的时候,路加又曾去罗马陪伴他。在提摩太后书四章十一节保罗说,“只有路加在我这里”。

“亲爱的”一语,严格说来,在构造上并不是与“医生”联到一起用的,而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解作“我亲爱的弟兄,路加医生”,这句话就显出保罗和路加在主里作同工的关系,而不是因为路加是医生,所以和保罗特别亲近。

关于底马的事我们知道得很少,按文法的构造,前面“亲爱的”一语只是用在路加身上,并不包括底马;这样的用法更加值得注意;保罗刚刚称路加为“亲爱的”,但提到底马时,就只称他的名字。在腓利门书1:,保罗也称他为同工。在提摩太后书四章十节说他“因为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了保罗,回到帖撒罗尼迦去了,因此有人认为他是帖撒罗尼迦人。底马晚年变节,可能早已有了一些迹象,所以保罗这里对他没有任何称赞的话。

下面的三节圣经是保罗自己请歌罗西的教会代他问候老底嘉的教会及个人的话语。

“请问候在老底嘉的弟兄和宁法,以及在她家里的教会” 老底嘉在歌罗西的西北,约有十七、八公里,两城距离不远,两个城的人一定有很多来往;特别如果两地的教会都是以巴弗建立的,或者以巴弗是两地教会的牧人,两地教会的来往一定更加密切了。宁法大概是老底嘉教会的一位姊妹,整个老底嘉的教会,或者老底嘉的一个教会在她家里聚集28。在初期教会,在一位姊妹的家里聚会大概是常有的事。腓立比的教会最早大概是在吕底亚的家里29,耶路撒冷的教会早期可能是在马可的母亲马利亚家里30

对于早期教会在信徒家庭中聚集的情况,我们知道的不多。为了实际的需要,因为没有一个作礼拜堂的建筑物可以使用,又为了聚集的方便,初期的教会大概都是在家庭中聚集;罗马书十六章十至十六节、二十三节;哥林多前书十六章十九节都提到这样的教会。这是个历史事实,但我们不能从此事推论说,神在教会中的计划就是如此,或者说保罗教导的方式就是如此。有正式礼拜堂的大教会,或在家庭中的小教会,两种形式各有各的好处。在家庭中的聚会人数少,容易有深入的交通,但在较大的礼拜堂里的聚会更容易使聚会的人领会团体敬拜的真正意义。

“这封信你们宣读了以后,也要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宣读” 关于初期教会敬拜的方式,我们知道的不多。这里保罗的吩咐显然是叫他们在敬拜的时候,将他的信读出来。可能保罗一向都是这样计划的,把他的书信当作一个教导的工具,让教会在公开聚会时读出来31。同时,保罗大概在写信的时候就计划他的信要轮流在各教会中诵读;甚至有些人会抄录这些书信,好更容易传递。教会从开始就将使徒的书信看成特别有权威的文件,这样的看法也就成了以后正典形成的一个因素。

“你们也要读老底嘉的那封信” 对于“老底嘉的那封信”是甚么信,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32,最可靠的解释是指保罗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信。保罗盼望歌罗西教会把他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拿来读33,而不是指老底嘉教会写给保罗的信。若是如此,这封信到那长去了?有人认为就是今天圣经中的以弗所书;他们认为以弗所书本是一封写给亚西亚各教会的公开信,现在该信传到了老底嘉,歌罗西人也要将此信拿来读34。有人认为是腓利门书1:35,也就是假设腓利门是老底嘉人。但最好的解释大概是这封老底嘉书信没有包括在圣经里面。布如司认为在圣经正典成立以前就失落了。司徒豪斯则认为可能因着内容的性质,没有必要放在圣经里面36,现在该书信已失存了,如今次经里面的老底嘉书显然不是原来的书信。

“你们要对亚基布说” 为甚么保罗没有直接吩咐亚基布,而要歌罗西的教会吩咐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亚基布不在歌罗西;但从腓利门书1:二节来看,他好像是腓利门家里的人,这样他应该会在歌罗西。另一个可能的理由是大概保罗认为透过教会的嘱咐,会更加有力量37;特别在完成他的职分时,亚基布如果需要使用权柄,保罗这里的吩咐会更有帮助,使亚基布容易执行他的职责。关于亚基布的事,我们知道的不多,只在这里和腓利门书1:第二节提到他,他是和保罗一同传福音的人,很多人认为他是腓利门的儿子。

“‘你要留心在主里领受的职分,好把它完成’” 这里用的“职分”和一章七节等处的“仆役”是出于同一字根,意思就是一种服事的工作。我们不知道亚基布领受的是甚么职分;按这里句子的构造,保罗强调“职分”,所以这里所指的可能是一个特别的职分,特别分派给他的。有人认为在以巴弗去罗马探望保罗的日子,亚基布负责牧养歌罗西的教会38。如果亚基布牧养教会,保罗吩咐教会告诉他留心他的工作,似乎很特别;但如果当时他只是个年青人,特别如果他是腓利门的儿子,可能有些事是他当行的,却觉得不好意思去行,现在保罗吩咐他要完成他的职分,而且这样的吩咐要公开宣布出来,更可以加强他的力量。

“我保罗亲笔问候你们” 很多时候保罗的书信是由书记或别人代笔写成的39。有时信的结尾由代笔人自由来写,如罗马书十六章;也有时保罗要亲自写几句话,好像亲笔签上名一样,如ff,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十七节。这样可以显出书信的真实,同时也可以加强书信本身的权威。虽然有的信没有这样的话,如以弗所书,腓立比书,甚至哥林多后书等,但很可能都是同样有人代他写的。

“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 “记念”一语不是现今基督徒所惯用的意思,只是为他代祷而已;这里保罗是提醒他们要记得他被捆锁的意义。保罗提到他的捆锁,并不是盼望他们给予同情。他被捆锁是为了福音的缘故,如果在福音上肯妥协,他就不必坐监了;现在他为福音的真理,宁可坐监,这样一方面叫歌罗西人看出真理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显出他有权柄来吩咐他们,他们也有责任来听从他的吩咐。他是为福音被捆锁的人。

“愿恩惠与你们同在” 极其简单的一句问安的话,在提摩太前后书等几本较晚的书信中,保罗都是用很简短的问安的话。这一句话和一章二节好像把本书连到一起了。虽然歌罗西的教会面临极大的考验,但保罗满有信心,相信他们必蒙保守,因为有神的恩典与他们同在。

 

1.

2 .

3 .

4 .

5 R. Martin认为这里不应当解释作执事的职位,因为歌罗西在教会发展的过程中还太早,教会中还没有执事的职位,同前, p.141. E. Lohse, 同前, p.171有同样的看法。这样的解释似乎没有必要,因为腓立比书一章一节的“执事”很显然是指教会的一个职位,而腓立比书和歌罗西书差不多是同时写的。我们同意在这里“仆役”一语不是指执事的职位,但是为了不同的原因。

6 看本书绪论: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7 .

8 .

9 f.

10 看Wm. Ramsay, St. Paul theTraveller Roman Citizen,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1th ed, 1895, pp.316ff.

11 J.B. Lightfoot,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Philippians,Grand Rapids:Zondervan, 1953 rep. of the 1913 ed., p.35.

12 .

13 .

14.

15 F.W. Beare, 同前, p.236.

16 E.F. Scott, 同前, p.89.

17 如J.B. Lightfoot, 同前, pp.237f.

18 .

19 W. Foerster, '' ”, TDNT iii. p.286.

20 R. Martin, 同前, p.143. 认为这几个受过割礼的人特别在传福音给犹太人的工作上成为保罗的帮助,意思是说神的国是指以色列人中相信福音,接受基督为他们的弥赛亚的人,但是他没有举出足够的理由来支持他的解释。F.F. Bruce同前, p.206,说在保罗书信中“神的国”常指在来世神的国度的显现而不是今世的表现,但同时他又举出罗马书十四章十七节的用法,“神的国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公义,和睦以及圣灵里的喜乐”,显明神的国也是今天的事实。在这里不必勉强找一个特别的解释。神的国就是指福音的工作说的。

21 看绪论:歌罗西的教会.

22 门23.

23 是一个prepositional phrase作adverb用。

24的解释。

25 看E.F. Scott, 同前, p.91.

26 看R. Martin, 同前, p.145特别提出保罗怕歌罗西教会中有人误会以巴弗。

27 门24.

28 有人将宁法解释作男人的名字。按字的构造来说,是男人名或女人名,两者都有可能,J.H. Moulton 认为是女人名字,Grammar, I, p.48, A.T. Robertson认为是男人名字,Grammar, p.172. 这里我们把她当姊妹解释,因为“她家里”的“她”字是女性。

29 .

30 .

31 参看.

32 看J.B. Lightfoot, Colossians,pp.274-300.

33 看Blass-Debrunner, 同前, p.225,§437,  = the one that is at Laodicea.

34 J.B. Lightfoot, Colossians, p.244.

35 E.J. Goodspee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1937, p.112, John Knox, Philemon among The Letters of Paul, NewYor祂: Abingdon Press, rev. ed. 1959.

36 F.F. Bruce, Colossians, p.310及同页Note 52.

37 看J.B. Lightfoot, Colossians, p.244.

38 E. Lohmeyer, Op. Cit., ad. loc.

39.

参考书目

    中文书目

    英文书目

中文书目

宗徒经书・下册・香港:思高圣经学会译释・1961。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香港:证道出版社・1953。

陈终道・腓立比、歌罗西、腓利门书1:讲义・香港:宣道书局・1976。

圣经・吕振中译・香港圣经公会・1970。

圣经辞典・香港:思高圣经学会编着・1974。

新约全书・新译本・香港:中文圣经新译委员会・1976。

新旧约全书・文理串珠・台湾:中华民国圣经公会・1975重印・1920年版。

新旧约全书・香港:香港圣经公会・1958年版。

英文书目

Abbott, T.K. Critical and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to the Colossians, I.C.C.Edinburgh: T.&T. Clark, 1953.

Alford, Henry. The GreekTestament, in 4 vols., Vol.3 Gal.-Philm. Boston: Lee andShepard, Publishers, 1881, new edition.

Anderson-Scott, C. A. ChristianityAccording to St. Paul.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Press, 1927.

Andrew, Ellias. The Meaning ofChrist for Paul. New Yor祂: AbingdonPress, 1949.

Arndt, W.F. & Gingrich, F.W., tr. & ed. AGreek-English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based on W. Baur's Griechschdeutsches Wo/rtbuch zum den Schriften des NeuenTestaments und der u/brigen Urchristlichen Literatur, 4the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Beare, F.W. 'Colossians', TheInterpreter's Bible, in 12 vols. Vol.11 . New Yor祂: Abingdon Press, 1955.

Bengel, J.A. The New TestamentWord Studiesformerly Gnomon Novi Testamenti,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rep., 2 vols.

Blass F. & Debrunner A. A Greek Grammar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tr. & Rev.by Robert W. Fun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1.

Brown, Colin, ed. The New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3 vols. London: The Paternoster Press,1975-1978.

Calvin, J. Epistles of Paulthe Apostle to the Gal. Eph. Phil. and Colossians, tr. by T.H.L. Parker,ed. by D.W. Torrance & T.F. Torrance. GrandRapids: Wm. B. EerdmansPublishing Co., 1965.

Carson, H.M. The Epistles of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Tyndale N.T. Commentaries. London: The Tyndale Press, 1960.

Cremer, H. Biblico-Theological Lexicon of NewTestament Greek, 4th enlarged ed. New Yor祂: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5.

Cullmann, Oscar. TheChrist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2nd Eng. ed. London: S.C.M. Press, 1963.

The Earliest Christian Confessions. London: Lutterworth Press,1949.

Early Christian Worship,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No.10.London: S.C.M.Press, 1966.

Davis, W.D. Paul and RabbinicJudaism. London: S.P.C.K., 1948.

Denny, James. The Death ofChrist, ed. by R.V.G. Tasker. London: The Tyndale Press, 1952.

Dodd, C.H. The Epistle of St.Paul to the Romans, Moffatt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32.

New Testament Studies. New Yor祂: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2.

Douglas, J.D. The New BibleDictionary.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1974 rep.

Duncan, George S. St. Paul'sEphesian Ministry. New Yor祂: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30.

Eadie, John. Commentary on the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loss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 House,1957,rep. of the 1856. ed.

Ellicott, C.J.A Critical andGrammatical Commentary on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Philippians, Colossiansand to Philemon, with a revised translation, 2nd ed., rev. & enlarged. London: Parker, Son, and Bourn, 1861.

Geldenhuys, Norval andStonehouse, Ned B. Supreme Authorit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Publishing Co., 1953.

Goodspeed, E.J. An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7.

The Meaning of Ephesi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3.

Hendriksen, William. Expositionof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4.

Hunter A.M. Paul and HisPredecessors. London: S.C.M. Press Ltd., New rev. ed. 1961.

Knox, John. Philemon Among theLetters of Paul. New Yor祂: Abingdon Press, Rev. ed. 1959.

Kummel, W.G. Introduction tothe New Testament, E.T. New Yor祂: Abingdon Press, 1957.

Leaney, A.R.C. 'Col.', Expository Times, Vol.64, 1952-53.

Lenski, R.C.H. TheInterpretation of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to the Thessalonians,to Timothy, to Titus, and to Philemon. Minneapolis: Augsburg PublishingHouse, 1964.

Liddel, Henry George and Scott,Robert. A Greek English Lexicon, new ed. rev. by H.S. Jones with R.McKenzi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0,supplementby E.A. Barber with P.M.M. Scheller & M.L.West, 1968.

Lightfoot, J.B. Saint Paul's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House, rep. of the 1879 MacMillan ed.

Lightfoot, J.B. St. Paul'sEpistle to the Philippine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3 rep. of the1913 ed.

Lohmeyer, E. Die Briefe an diePhilipper, an die Kolosser und an die Philemon. Go/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1930.

Lohse, Eduard. A Commentary onthe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New Meyer's Kommentar, tr.by William R. Poehlmann and Robert J. Karris, ed. by Helmut Koester.Philadelphia:Fortress Press, 1971.

Machen, J.G. Origin of Paul'sReligion.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1925.

Morris. Leon. The Lord fromHeaven. London: The Inter-Varsity Fellowship, 1958.

Martin, Ralph P. Colossians: The Church's Lord and theChristian's Liber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3(London: Paternoster, 1972).

Worship in the Early Church.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1st American ed.1975.

Meyer, Heinrich August Wilhelm. Critical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tr., rev. and ed. by Wm.P. Dickson and Frederick Crombie. Edinburgh: T.&T.Clark, 1893.

Moule, C.F.D. An Idiom Book ofNew Testament Greek.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53.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Cambridge GreekTestament Commentary.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1962.

Moule, H.C.G. ColossianStudies, Lessons in Faith and Holiness from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Colossians and Philemon. London: Hodder &Stoughton, 1902.

Moulton, James Hope. A Grammarof New Testament Greek, Vol. III, by Nigel Turner. Edinburgh: T.&T. Clark, 1963.

Moulton, J.H. and Geden, A.S. AConcordance to the Greek Testament. Rep. of the 3rd ed. Edinburgh: T.&T. Clark, 1950.

Moulton, J.H. and Milligan, G. A.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London: Hodder &Stoughton, 1930.

Peake, A.S. 'Colossians', The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ed. By Robertson Nicoll, in 5 vols, Vol.2.Grand Rapids: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Rahlfs, Alfred, ed. Septuaginta.New Yor祂: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1959, 2 vols.

Ramsay. W.M. The Church in theRoman Empire before A. D.170, with maps &illustrations.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893.

Cities and Bishoprics of Phrygia.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1897.

Robertson, A.T. A Grammar ofthe Greek New Testament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5th ed. New Yor祂: Harper & Brothers, 1931.

Paul and the Intellectuals, The Epistle tothe Colossians, rev. & ed. by W.C. Strickland.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59.

Sanders, Jack T. The NewTestament Christological Hymns, their Historical Religious Background.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1971.

Scott, C.A. Anderson. ChristianityAccording to St. Paul.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27.

Scott, E.F. The Epistles ofPaul to the Colossians to Philemon and to The Ephesians, Moffatt N.T. Commentary.London: Hodder& Stoughton, 1952.

Simpson, E.K. and Bruce, F.F. Commentaryon the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nd the Colossians. New International Com.on the New Testament. London: Marshall, Morgan &Scott, Ltd. 1957(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Co.).

Taylor, Vincent. The Person ofChrist in New Testament Teaching. London: The MacMillan Co. 1958.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Testament. G.Kittle, ed., E.T. by G.W. Bromile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in10vols.,1964-1976.

Thomas, W.H. Griffith. Studiesin Colossians Philemon, edited by his daughter WinifredG.T. Gillespil.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3.

Thompson, G.H.P. The Lettersof Paul to the Ephesians,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CambridgeBible Commentary.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67.

Trench, Richard Chenevix. Synonyms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48 rep. ofthe 9th ed., 1880, London. Turner, H.E.W. Jesus, Master & Lord. London: MowbrayPress, 1953.

Turner, H.E.W.Jesus, Master& Lord. LondonMowbray Press, 1953.

Vicent, Marvin. Word Studiesin the New Testament, in 4 vols., Vol.3, Rom.- Col. Grand Rapids: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46 rep. of the 1890 ed.

Vine, W.E. Expository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4 vols. Bound in one. Westwood, N.J.: Fleming H. Revell, 1940.

Zahn, Theodor. Introduction to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 1953 rep., 3 vols.

--A5-鲍会园《天道圣经注释──歌罗西书》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B、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一、知识的根基

歌罗西书与罗马书有相仿之处,因保罗在写此书之前,未与这两处的信徒会过面。本书二章一节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并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显然保罗从未见过歌罗西信徒。保罗所写的每封书信,都是为了一个实际的需要而写的。写罗马书是为了预备道路,要经罗马到西班牙去。但写歌罗西书,却是在保罗工作的负担最沉重的时候。神把他放在特别的地方 罗马的监牢里。因为当时传异端的人非常活跃,在歌罗西一带,已经兴起了一种特别的异端,这异端非常特别,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保罗坐监不能到歌罗西去,神却带领他,感动他写此书。这异端有人称为智慧派,或洛斯底派。在世界各地都有普遍的现象,因为知识日渐发达,人就渐渐离开了那原始的,有形的偶像;因此心灵空虚,而要找另外的东西,来满足心灵的需要。魔鬼就趁此机会,叫异端兴起来了。异端是 传些能满足人的思想的道理,使人在知识方面可以满足。人宁愿寻找些能满足自己的思想或知识的东西,而不愿到神面前追求。当时哥罗西教会所遇见的就是这种情形。洛斯底派的教训当然是很复杂的,现在简单地提出几个特征,所提出的乃是与保罗写书信有关的部份:

洛斯底派人极注重知识,自以为自己是神的启示。他们说他们所讲的教训,乃是为有知识的人而传讲的,是高等的超然的知识。他们用这样的口吻而去传讲,当然就容易吸引一些人。另外他们又说,他们具有特别的启示,比圣经所说的启示更高等。这种启示超越圣经是圣经所讲不明白,也不完全的;神特别用超然的方法启示他们,所以只有他们能给人特别的启示与亮光。我们读本书目的是要将这两种思想认识清楚,虽然洛斯底派这名现已无存;但这种观念思想,在今日却非常普遍。

他们还有一特殊的地方,他们认为神是非常圣洁的神,那圣洁的程度,使到神与人不能有任何的接触。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属世的物质,是非常的污秽;罪就存在着这物质的世界里。神是那么完全和圣洁,世界物质又是那么的污秽;那么世界是从何而来呢,当然是神所创造的,一位如此圣洁的神,怎会创造出这有罪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因神如创造一个有罪的世界那就显出神不完全了。洛斯底派人为了要解释这问题,就有新的论调,他们说神与世界之间,造了许多不同等级的东西。换句话说人就不是神造的,乃是最初神造了一个东西。(这名词很难翻出,故现以特别单位称之。)这单位当然比神差一点,但是没有罪的,故与神的本性没有影响。这东西被选以后,他本身又造另一单位,又比他自己差一点;然后第三个被造的再造另一单位,又比他差一点。结果,神从开始一直被造下去,就有许多被造之物产生,而这东西渐渐离神越来越远。那么最末后被造的就离神极远,于是就造出这有罪的世界来。因此,这有罪的世界,不能由神完全负责任,或根本不要神负责任。

当时的洛斯底派,普遍有这种观念,当他们的思想与基督教碰头时;他们就解释基督教中所说的基督,是神藉祂创造世界的。那么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们又怎样解释呢?他们就把基督与那些被创造之物中并列。他们认为基督是被造之物中的最末一个。基督负责创造这物质的世界,但祂的本性离神很远很远了。为这缘故,保罗在歌罗西书中就很强调的论及基督的本性。保罗说基督是首生的,不是被造的。神的丰满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基督并非与神相差很远很远。(以后再详细讲及),这是保罗在这卷书中,强调论及基督教的原因。

其次就是洛斯底派人,认为这属物质的世界是有罪的,污秽的。如果我们活在这有罪和污秽的世界里,基督徒应用甚么态度来看这世界呢?他们普遍是取两种不同的态度:

(1)是因为这有罪的物质世界的不好,基督徒就应尽量避免和这有罪的物质世界接触,接触越愈少愈好。这物质世界是包括我们肉体,这肉体都是有罪的,不好的,我们应如何待他呢?

(2)同样的方法,待他愈苦愈好,不要让他有享受,不可满足他的需要。于是禁欲主义在当时,就成为这些人中普遍的思想。他们尽量使肉体受苦,尽不使用,不享受这世界物质上的好处。保罗亦针对这思想,解释基督徒对世界应有之态度。我们既然在主里有新生命,就可不必顾忌那些规条了,保罗为针对这种思想而写本书。

对于物质有罪,肉体有罪的思想,另外又有一种反应。他们认为肉体是不好的,那该如何待他呢?不要理会他,任凭他放纵,他们认为放纵肉体,就是对付不好的肉体。而放纵的程度,视乎你如何败坏肉体为准。这是非常奇怪的逻辑,也许许多人也有这观念。保罗为针对这思想而加以解释。保罗说你们怎样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就应遵祂而行;要按主的方式生活,断不能放纵你肉体。在这情形之下,保罗就写了这卷非常重要的歌罗西书。今天我只把这几个思想略提一下,以后保罗会用不同的角度,来针对这种思想,并且加以解答。这卷书的教训非常丰富,我们不能很详细地,把每一思想作讨论,祗把与主题有关的提出而已。

今天要思情的是

这几节经文,可说是知识的根基,因洛斯底派很注重知识和智能。保罗说注重知识和智能是非常好,但要你们知道,追求知识必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根基上。保罗给我们立了一个极美好的榜样,那些人以知识为借口攻击圣经时,保罗从不退缩!他不惧怕,也不胆怯!虽然他们的知识似乎很深奥,但保罗却以真理的知识,驳斥他们。因真理的知识,永远不怕与世上的知识来衡量。圣经永远不怕人去研究,也不怕人去讨论。无论你的知识多么深奥,你也不能用知识来破坏神的真理;所以你若认真地去追求知识,愈多追求就愈能证实神的真理可靠。保罗在此就用更深奥的知识,来抵挡那些以知识为借口,来批评真理的人。因为讲知识太多,就愈离开了真理;知识与圣经,正像相违反一般。我们的理智是神所赐的,圣经真理也是神所启示的;救恩是神所预备的,这一切都是从神而来。这一切永远都不会不符合,除非你离开了神走向另外一方面去。如果我们抓紧圣经的真理,我们真经验过主所给我们的救恩,靠着主所给我们的智力,认真地去研究;则越研究,就越发现神真理的可靠。

保罗说我们应当有知识,但知识必需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这根基是什么?现在用来研究一下:

“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

保罗为此感谢神,因为他们的知识是建在这样的一个根基上:

(一)在基督耶稣的信心 保罗在此不是单说信心,或是真诚的信心,火热的信心,坚固的信心;而是强调地说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这是保罗所讲的基本信心的对象。基督徒追求知识的长进上,重要的不是信心的坚固与否?也不是热心与否?乃是你所信的是谁,所信的对象是什么?如果你认真有热心,但信心的对象错误的话,那么你越热心就越糟了!信了异端,则越热心就越危险。最重要的是所信是谁?在信心的对象上需要认清楚?这是我们整本圣经中非常重要的真理。在(来十一章)作者为我们解释:信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然后下面又说信是怎样的信,所信的是谁?让我们思想一下,我们所相信的是谁?我们信的不是自己的经验,不是别人的见证或别人的理论。我们相信的对象也不是圣经,有人会觉得奇怪,圣经也不可信吗?诚然,圣经不是我们相信的目标和对象。有一个新派的神学家名叫巴特,他用很强烈的讽刺口吻来批评信仰纯正的基督徒。他说我们犯了一种罪,(他把偶像和圣经这两字合在一起)。他说基督徒把圣经当偶像来拜。如果我们所相信的对象是圣经,那么他所批评的就对了!我们相信的对象和目标,应该是神自己,任何时候我们把一个对象代替了神;那么我们就等于拜偶像,连圣经也可以包括在内。也许你们会问,究竟圣经是不是神的话?当然是的,神的话是应当信,但不能把圣经当作相信的对象。这样说来,圣经在我们整个信心上,处于什么地位呢?圣经是我们信心的根基,我们因着圣经的话,然后能知道神自己,相信神自己。在罗马书十章告诉我们说:信心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神的话而来的。有了神的话之后,我们就永远也不能离开我们信心的对象 神自己 。这是我们信心的方向和根基。我们从听道开始,所听的道必需是神的话;听了神的话后,就从神的话知道了我们所相信的是那一位。因为这知识,因着神的话的保证,和根基,我们就相信我们的真神和我们的主耶稣。虽然我说信心的对象不是圣经,但这信心却永远不能离开圣经,因圣经是我们信心的根基。所以任何的信心没有建立在神的话语上,这就是没有根基,站立不住的。虽然他口中能说许多的话,说相信神,相信神的启示,奥秘的真理;但没有根基,就站立不住,且永远是错误的。保罗所求的,是要他们对基督耶稣的信,建造在神的话语上。

(二)向众圣徒的爱心 这里有几个字是要留意的:

a. 爱 在圣经里,不止一个字译作爱。保罗在此用的爱字,基本上不是指情感上的表现,不是情感的冲动;而是从内里的生命发出来的。是经过思想,理智,在内心里知道如何去爱。这样的爱是应当的,知道这样的爱是神所喜悦的是合乎神的标准的。因在心里已经有这种评判,经过理智的分析,知道怎样去做是对的;这样的爱,是非常高尚的爱。

b. 众圣徒 保罗说这爱心的对象,是向众圣徒;并不是你所要选择的可爱的人;这“众”字是所有的意思,爱你所应爱的,就是那所有的信徒。我们是否敢用这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活?若真的用此衡量自己,我们不得不在神面前承认我们的失败。我们要达到神要求的标准,我们爱的方面就太窄小了!我们并非无爱心,但却没有将这爱,普遍地爱及每一个圣徒,这种的爱从何处可得到呢?经过我里面生命的分辨,可知道这是神所喜欢的,是应当的。所以我去爱所有的基督徒。这种爱是按着人的本性,所永远得不到的,是神所赐予才有的。因为我们有这了新的生命,才有这种爱。如果你有了这种爱,那么我可以绝对有把握的说你有了主的生命。就算他的成分不深,但只要你有这种爱的一点点,亦足以表明他有了一个新的生命了。故保罗说:你们有这爱心,就可证明你们的生命在基督耶稣里有了根基。你必需有这种爱,才能真正在知识上有长进。

(三)存在天上的盼望 保罗所说盼望的意义,并非指我们内里的动作,态度;而是指着一个具体的,客观的,和你所盼望的一个事实。我们所盼望的事,今天已在天上为我们存留。为什么?保罗在此解释说: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道上所听见的,这盼望是从福音里得来的,这盼望有很可靠的根基。盼望之可靠与否?乃是看在盼望这事上的根基如何?盼望的可靠并非看我们所相信的。福音,是绝对可靠的。盼望的内容如下:

a. 身体得赎(罗八章) 将来这罪恶和软弱的身体可完全除掉,可以得着一个完全荣耀的身体。

b. 一同得荣耀(弗一章) 在以弗所书一章说,我们盼望与众圣徒一同荣耀。

c. 在主面前得基业。

d. 永远与主同在。

盼望是绝对可靠,因为这盼望是从福音而来的,因我们有此报告。对基督耶稣的信心,众圣徒的爱心,存在天上的盼望。若能这根基上,尽量去追求长进,这样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

--B1-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二、真正的知识

昨天已提过,保罗的每封书信,都是为着一个很实际的目的而写的。歌罗西书亦不例外,因在那时可能有人传异端的教训;不单是传讲异端,而且在第二章中可以看见,已有许多人要遵守此教训了。当时歌罗西教会,有很大的需要,保罗才写此信。并且很直接地,为了解决重要的问题。歌罗西教会有许多人走上了异端之途,保罗一开始就要针对这问题;盼望能将这些人挽回过来。刚才所看的这段经文,是保罗的祷告,这祷告是为了要挽回这班错误的弟兄而发出的。他不但祈祷给神听,若是只给神听,就不必写给歌罗西教会了。另一方面乃是藉此祷告,教导歌罗西教徒明白真理;保罗所用的方法非常的美。他将真理告诉给他们,又藉真理改正他们思想上的错误。但他却没有直接地指正他们错在何处,他先把他们带到一个崇高的气氛里,带领他们一同到神面前祷告;且在祷告中,他把所要说的真理直接地摆在他们面前。这种劝勉或指正的方法,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劝勉及指正别人的错误,是一件最难的事。保罗却用很美妙的方法,作一个榜样。歌罗西人犯了错。保罗没有直接指正他们的错。没去辩论或责备他们;还要带领他们同到神面前一同祷告。我们需知道,和别人辩论是没多大的好处,就算理由充足或很有力量,使对方无法辩驳;可能在理由与词句上你可以得胜了,但实际上却不能得到他的心。与别人讲述真理,目的并非要胜过对方,而是要对方肯接受你所讲的真理。真理不是凭你的词句辩论可以得胜的,所以当我们向别人辩论真理的时候,可以善用护教学或卫道学,这些书籍对你很有帮助。但单凭着那些学问和理论,不能带领人信耶稣。藉着护教学或卫道学,或许会将些难处除去了;但真正能将人带到主面前的,乃是直接把主耶稣介绍给人。不是消极地与他辩论,而是积极地将他们的需要,摆在他们面前;保罗就是这样作了我们的榜样。

保罗为他们祷告的内容,是要叫他们明白真理,明白知识。因当时传异端的人,非常注重知识,他们也高举知识。保罗对他们说:你们看重知识,那是对的。现在我要把那真正的知识介绍给你们。这是最深奥最高尚的知识。保罗在此处所用“知识”一字很特别,这字不单是代表普通知识而已;而且还是两字连在一起,可以说是高级的深奥和真正的知识。

(一)得真正知识的根基

“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神。”

照上述经文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你们若要得真正的知识,就必需在善事上结出果子来,在行为上对得起主。这是圣经上所说得知识的特别方法,亦可说得真理的一方法,这是极重要的。在约翰福音七章里,主耶稣讲过一段特别的话:“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是初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在属灵的知识和真理上,并不是凭着你的脑子,能了解多少:你若说把所有知识都明白了,得到很深奥的道理了,那么自然就有长进了。圣经很忠诚地要把一切真理给我们,当我们知道了一部份真理后,就要按着我们所知道的真理去行。按着去行后,藉着我们灵里的体验,然后我们知道我们所行的是真理与否。你们若立志遵着真理去行,就晓得这教训是出于神,或是出于我自己。所以首先必需有愿意按着神的旨意行的心,对神旨意有根本上的顺服,这是我们要明白真理的一个最基本根基。按人的知识而论,以为我明白了后就会知道,知道后才可以遵行。但圣经的真理却将次序倒过来:我知道了,按所知的去遵行了,然后我才明白。我们若知道了一些真理,若不用经验去体验这真理,这真理就只不过是在你脑子里思想,只是头脑上的知识而已。我们用生活去体验过,按着真理去遵行;然后可知此真理是否真的。我们所需要的,那是先知道所有的真理,乃是我已经知的真理,是否按着去行?若没有按所知的真理去行,而想多知道真理,也许神不会让我们知道得更多。为什么有人读圣经读了一生之久,但在属灵的真理上没有更深的亮光?这是说在词句上他知道了许多,在文法上也知道许多;但在灵里的领受,却好像是停止了!已知的真理不去行而想要再追求,那么就算神再多给你,也没用处!因为这真理在你身上不能发生作用,所以不必再给你了。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可知道这教训是出于神,或是出于自己。

(二)真理的主要基本内容

真理的主要基本内容,就是知道神的旨意。真正的知识,和最高尚的知识,无非是使我们知道神的旨意。

保罗为歌罗西人祈求,就是求神使他们知道神的旨意。在中说:“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这段经文中,有好几处很难翻译,这是其中之一句,原来的意思并非如此。原本的意思,保罗是这样的:在你们智慧和悟性上,能够知道神一切的旨意。我们今天要追求的,是神一切的旨意,或是神的每一个旨意。明白神在每一件事上,祂的心意是什么?在每一件事上,祂的启示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一点神的旨意,可以说是容易的;或者要知道一点我喜欢的旨意,也比较容易。我容易领受的神的旨意,因这样的事我容易做到?这是我喜欢的,对我环境来说是适合的。但保罗却说不是单知道一些就算了?而是要知道神每一个旨意。神在每一件事上的旨意是甚么?这旨意并非单指我个人的生活,我应当如何做?寻找何种职业?或去什么地方?当然,这些我们该去追求。神也必在这些事上启示我们,但还有比较更重要的,就是当我们明白真理时;需明白神在祂教会中的整个计划。当我们追求神的旨意时,太容易将范围缩得窄小了,我们只想到神的旨意,叫我自己做些什么;或在某一件事上,神叫我做些什么?免得我所做的脱节。但更重要的,是神在整个教会中的计划是什么?在今日这时代,神在整个属祂的人身上的盼望是什么?对整个人类的计划是什么?整个教会应走的方向又是什么?整个福音的工作应如何去发展?整个教会应做些什么?对教会工作主要的方向是什么?许多时我们容易把那圈子,单放在自己身上,我们应把圈子放大些。神要在我身上启示祂的主意,不但是限制在我的身边,要把范围推广出去。对整个教会,整个香港的教会,和整个世界的教会,神在我们身上的心意是什么?我们应走那一个方向,如果我们只想到自己,我,我个人;就永远不张开眼睛,向远的方面望了。我们应该知道神在我们身上的个人旨意,更应该注意到神对整个教会的计划;这是保罗在这话中的重点。按当时歌罗西教会而言,保罗要他们不是单单注意所喜欢的知识,不是所听到的所谓奥秘的知识,乃是神在整个的计划,这是保罗在整段经文中,主要的目的。

(三)知识追求的目标和方法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

这句话很难翻译“凡事蒙祂喜悦”,在整本新约中仅此处用了一次。虽然有好多处,说及追求神的喜悦,但与这里的字眼是不同的。“凡事蒙祂喜悦”,有好几个解经家,试图把这个字意翻出来,有的说应翻作“在一切的事情上,追求神的旨意,过于喜欢我自己的旨意。”或译作:“在所有神的事上,都要得祂的喜欢。”凡事蒙祂喜悦,这字的最基本意思,乃是说在一切的事上,你经过思想,经过选择,经过考虑,及衡量;那才择选这样做,你选择这样做的基本原因,是因这事是神所喜欢的。在这许多事上,你都可以行,每件事都可决定去做;但有些事你是知道这事是神喜欢的,有些事你知道是神所不喜欢的。在许多的事情中,你宁可把自己喜欢的旨意放下,来选择神所喜欢的。这包括了一重要思想:就是你真正要做神所喜的事吗?那不是你在做些什么?你所做的也许是神所喜欢的,但你却勉勉强强地去做,这不是神所喜欢了。虽或是神所喜欢,但你却为了别的动机而去做,这不是神所喜欢的了。你要做神所喜欢的事,也应出于你自己的心,乐意做神所喜欢的,或者你喜欢做你计划的事。你说为了一个原因可以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为了表示我是爱主的人,我可以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为了在人面前表示一个好的见证,可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为了勉励人为激励人,可以把自己意思放下。那我做乃是神的旨意,但做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大开心,为什么别人不需要做而我要做?这样的态度,那么你所做的并不是神所喜欢的。保罗说及凡事要蒙祂喜悦,乃是叫你自己的意志先喜欢神的旨意。不是勉强的喜欢,追求神旨意;是而是你叫的意志,先乐意按着神的旨意行,然后才按着你所喜欢的去行。一个真正合乎神意旨的顺服,永远不应违背自己的喜欢;你会说既是顺服,怎么又会不违背自己的喜欢呢?这岂不是矛盾吗?又要顺服,又要不违背自己的喜欢;我觉得这就是特别的地方的关键就在于此,因真正的顺服,是先叫内心真正愿意按着神的旨意行,先叫我的意志,乐意的顺服神的旨意了;当我按着神的旨意行时,神的旨意就变成我心里最喜欢的了。这样,我就自然喜欢按着神旨意去行,这是保罗说的“凡事蒙祂喜悦”的意思,如果我们真正得到这种知识,我们知识的根基,就建造在我们顺服上。这知识的内容,是神完全的意旨,知识的方法,乃是凡事蒙祂喜悦。这是知识的意义。

(四)知识的表现

保罗说我们这样追求知识,实在太难了!我怎能做得到呢!我还未完全脱离老我,虽然我愿过百份之百的圣洁生活;但我活在世上时实在做不到!我的老我,旧人仍然存在,我怎能让自己去百分之百的,喜欢神所喜欢的事呢!下面保罗对我们说:主要加添给我们力量。

“照祂荣耀的全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

诚然!我们自己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对付老我。我虽然很愿意,却无法勉强他完全喜欢神所喜欢的事。

在这里保罗说:“神要加力量给我们,要叫我们力上加力。”这是什么意思?有几件事应留意的。

保罗在此所用的动词,是断断续续地,好像是继续进行的动词。这字非常重要,神要把祂的力量加给我们,是继续不断加给我们。神有丰富的力量,但不是一次全数给我们,而是继续的加给。因我们的生活中,有继续不断的需要;何时需要,何时就有力量加上。正如血液在我们身体中,不断地供应我们身体的需要。照样我们在生活上顺服神,做了一步,力量用完了;神就立刻加一新力量来。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所走的每一步的道路上,都从神支取力量;不能说神领我走了第一步,我就靠自己走第二步。力量不能预支的,若今日神把全部力量都给了我,那么我的生命就会毁灭或爆炸了!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按照你日子的需要,工程的需要;神就继续不断加力量给我们。这里保罗所说的:“各样的力加上力”,实在难翻译,不过在这里保罗却引证出一个真理来,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了。

在此最少包括了两个意思:(一)就是我们需要继续不断的仰望神,亦即等于继续不断地不再仰望自己。(二)是需要继续不断地,和神保持着应有的关系。燃料的油进入机器里,若其中有一秒,或百份之一秒的时间油管塞住了;那么机器就会因没有燃料,所产的力量通过来而立刻停止了!当我们从神那里不断支取力量时,我们与神之间保持关系的油管,若是有一秒钟停止了;被一些东西阻挡神,拦阻了,神的力量不能进去。我们靠着自己是不行的,神要给我们在各样力上加力。

神力量来源有限制吗?保罗说:“是照祂荣耀的权能。”。这意是照祂所显示的光辉,荣耀;如同在施恩座上,祂所显示的荣耀一样。是无限的,与神的本性联合一起的,也是说神给我们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需要什么力量,那么就可有力量给你。保罗说:“各样的力上加力。”是无限制,今天你需要能做儆醒祷告吗?在你这软弱的身体,你需要有喜乐?你要胜过某一个试探吗?你需要在一个不快乐的环境中能忍耐吗?你今天在缺之时你需要心能力去帮助人吗?这一切,神都要给你力量,神有各种的力量。继而保罗说:“所有的力量。”在所有的事情上,力加上力;不论你所需的力量是那一方面,神都能单单为你所需要爱的力量上,满足你的需要。神的力量是无限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上有一个限制;这限制就是在于我们自己这面。那就是我们有没有适合支取这力量的条件,有没有支取这力量时的那种忍耐与倚靠?若没有这条件,则无论如何总有了拦阻。这就是唯一限制神力量的原因。

神为什么在各样的事上,给我们力上加力,乃是为了要我们多结果子,或要我们作伟大的工作。不过保罗在此处却不是论到这两点,而是说神在各样的事上,给我们力上加力。为的是“好叫我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神加给我们这许多力量,乃是叫我们在困难在痛苦中,能站立得稳。叫我们在需要时能支取力量,有忍耐宽容的心。或许你会有患难,逼迫或痛苦临到,但这力量能帮助你,钡钡闷稹U庋就可以显出我们在主面前,是否有真的知识。那就是说:你是否有保罗所说的真知识?就要看你在患难,逼迫和痛苦时,你那忍耐宽容的心有多少。在困苦试炼中,更能把人的本性显露出来,在压力之下,你对这事的反应如何?这样自然可以把你生命的性格表露出来。

(五)知识的目的和果效

a “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迁到”这字在古典的希腊文中,常用这字来形容希腊国,在某处开拓一个殖民地。希腊国开拓殖民地与现今的情形不同。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其中居民百份之九十八是中国人。希腊开拓殖民地是把希腊人搬到那地方去,而成一希腊城,这城一切生活与希腊一样,住的是希腊人,说希腊话,用希腊钱;好像是开一个新的希腊国一般。这就是保罗在此所说的“迁”字。用今日的名词可用“移民”为字代替。当你移民到美国做该国公民时,要在法官面前宣布,今后是美国公民,同时亦宣布今后不再是香港公民,脱离原来的国籍。我们乃是移到或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脱离那黑暗的权势,进入了新的国度。若要进入这新的国度里,必需与过去的一切一刀两断,不能处在两个国籍中。保罗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我们必需脱离黑暗的权势,才能迁入爱子的国里。

b “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主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交在我手里。祂不但是创造万物的主,也是今日掌管万物的主。一切都是祂的,我们在祂那里得基业,得享受一切的好处?这是主在我们身上的旨意,和目的,我们要追求这真正的知识,非人思想里所谓奥妙的知识。这种知识也许我们得不到,没力量可行出来;但主会加添我们的力量,祂加力量最终的目的,乃是要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迁入爱子的国里;在祂里面可以承受基业。这是非常崇高的思想,但这是个事实。

--B2-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三、无比的基督

可当作是保罗的祷告,不过由十五节开始,就是保罗要向歌罗西信徒,解释他所要讲的真理。在前面我们已见过保罗,曾向那些误解真理的人,解释和教训,当他要改正他们的错误时,他就先带领他们祷告。从今天的经文,可看见保罗又从另一角度来提醒他们。要提醒或指正人,在真理上的错误时,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指正他的错误,这是比较容易。但这样的指正,却不容易得到预期的果效。虽然批评和指正是容易做到的事,不过也是极端危险的事。因为极度的批评可能把他基本信心的根基也摇动了。如果一个人对他基本的信心发生动摇,那么他可能什么都不相信了,所以我说直接的批评,有时会很危险,但却比较容易。但这样的指正,却不容易得到预期的果效。虽然批评和指正是容易做到的事,不过也是极端危险的事。因为极度的批评可能把他基本信心的根基也摇动了。如果一个人对他基本的信心发生动摇,那么他可能甚么都不相信了,所以我说直接的批评,有时会很危险,但却比较容易。常见许多人批评教会的错误,知识落伍,办事方法也落伍;工作又是没有果效,发展又不够快,好像教会完全没有价值了!这样的批评是很容易的,但批评的果效可能非常严重。

另一种方法,就是不直接批评他所相信的错误,乃是把自己所认为对的,并所知道的真理,清楚摆在他前面;让他看见真理多么美好,然后在他心中可以作一比较。让他知道这真理,实在比他自己所相信的异端好得多。这样,他自然就会抓紧真理,而放弃他那错误的信仰。但这样做是非常的不容易,消极的批评,永远比积极的建议容易得多。保罗就是用这建议的办法,他在向这些可能犯了错误的歌罗西人讲话,没有直接批评他们那一方面错,只先把基督的美好摆在信徒面前;使他们看这位基督是多么的美,多么的完全。若是他们真知道基督的美,自然就会离开他们那错误的思想,而跟随基督。把基督真正的荣美彰显出来,积极地把好的摆在人前,这并非容易的工作;保罗作这工作何等地完全。下面是他说及基督的几方面:

(一)基督是谁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是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保罗在此解释基督本性:

A 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这“像”与照片不一样,照片只是外形的代表,但在此不单是外表的形像,更是基督的本性;也是神本性的代表,且是神本性的表现。在基督里,就把神的本性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了?主耶稣在约翰十四章九节说,人看见了我,也就是看见了父。父的一切都在祂里面。祂不单只是父的代表,更是父的显现;那不是图画,也不是代表,乃是真正有形有体的表达出来。这是“像”的意义,是保罗所要表达的。主耶稣要把天父完完全全表达在人前,使人看见了祂,就好像看见了父一样。主所代表,所有,所在生活出来的;一切都与父一样。在第一讲中我曾提及异端之错误思想,他们是说在神与人间有许多不同等级之被造之物;连基督也在内,他们说祂是最末后的,在本性上已离神很远,但保罗却否定此说,神的形像就在基督里面。祂是完全与神一样,完全将神表达出来。在下面的经文,保罗所用的词句,就是把这意思显明出来。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首位。”父的一切是丰盛,神性,荣耀,智慧,能力,都完全地居住在主里面。而且这“居住”之意,并非是暂时的两三天,而是永远地在家中居住的意思;是永久之居所,神之丰盛是永远地,时常地,居住在主耶稣里面,有些异端说:耶稣只不过是人,不过是个最完全的人,最圣洁的人。但他是人,又是基督,那该如何解释?他们说基督是神的一个代表。当主耶稣工作时,基督就来到祂身上,像神附在人身上一般;但当主离世时,则基督这部份的神性,就离开了而归到天上去。不过保罗却不是这样说,他说神一切的丰盛是永远居住在基督里,祂是神的形像。

B 基督是首生的 这节经文,许多人感到很难解释。今日许多很纯正信仰的教会,因此经节而成为异端。若祂是首生的,那我们是次生的,或第三,四生的,若根据此经文,则基督岂不是是我们的兄长了?若如此,则基督不就是和我们一样子吗?我们与神是不一样的;但若是基督与我们一样,则基督岂不就与神有分别了吗?若是基督是首生,则祂与我们同一地位了。许多教会都为此而纷争!“首生”这字实在难解释,这字本身之意义,或许与我们的解法不同。这字在新约中只用过五次,在此乃是第一次,其次在,“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又“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前面说及应效法祂儿子模样,之后就说及在基督里得荣耀。在之用法是不同的。“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又在“从死里首先复活。”以上五处经文,若能详细分析,就可发现每处都提及基督有特殊之处。他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但这并非说祂是在肉体上第一个复活。拉撒路比祂先复活,旧约中亦有许多人从死里活过来。在此处是用这字,乃是祂从死里复活的方式与其它的不同。祂要在众弟兄中作长子,这是说祂不单是第一个出生就算了。试问旧约时代的人是否弟兄呢?耶稣出生时是比摩西和亚伯拉罕更早吗?若按此时间,则祂不是长子了。故“首生”的意思乃是祂生的方式,与我们所说的生的方式不一样;实际上保罗是用此字,来表达基督特别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按圣经的用法,这“首生”应包括几个意义:

(1)基督乃创造万物之主 我们不论是天上的,地上的,是使者,是人,都是神所造的;但基督就不是神所造的,是首生的。保罗在此就说出其中的分别:祂是生的,而我们是被造的。生与造,有极大之分别,洋娃娃,桌子……你可造出来;但却不能造出一个儿子,用多少化学原料也造不出来。儿子是要生出来的,造的与生的基本上有所分别。所以基督与一切被造之物,绝对基本上有不同的地方。

(2)与神之本性合而为一 祂的本性与神全无分别,我们后裔,与我们在神面前完全一样。我们的本性虽是罪人,同样可与神发生关系;但在我们的后裔中,所有之事物就不是一样。你可说猩猩聪明,但站在神面前,他与我们有基本上有分别。我们和我们的后裔,有同样之本性,照样基督是神的首生,祂的本性完全一样。

(3)基督有承受神一切的权柄 记得以扫是因红豆汤,而出卖长子的名份,卖了之后却不甘心,又想将长子名份夺回。那何必如此麻烦!大哥,二哥,三哥又有何分别;在家中排行第几有何关系呢?这是我们看法,但在神的看法并非如此,为何雅各与以扫会有此纷争?他们都是伯亚拉罕的孙子。其实有很重要的分别,因长子有承受遗产的权利,主乃是神首生的。主在马太二十八章说: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权柄,父已交给我了。而且在未复活之前,在约翰十三章也说:父已将万有交在我手里,祂是首生的,有承受神一切的权利,且有掌管一切的权利。这是权柄及地位的问题。

C 在一切被造以先 祂是在一切被造之物以前,有两方面之意思:

(1)基督不是被造之物 在一切东西未造之前,基督已经存在。不论任何一切,都是在基督之后,那就是说基督不是被造之物。保罗在此继续说基督是创造的主,那么当然祂就不是被造之列。

(2)基督有永存的性格 在说:“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经生出。耶和华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箴书说明基督与智慧的本性,从本段经文可见基督永存之性格。智慧在此解释:在一切被造之先,智慧之先,甚至一切神的工作之先;这一切之先,乃是代表祂从永远直到永远存在的。这就是其中之真理,基督是永存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经上说:我是始,我是终。

(二)基督的工作

“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

A 基督是创造万物的主 无论世上的一切物质,我们所见的东西,都是基督所造的。我们自己,我们的思想,理智,情感,我们这按着神的形像所造出来的人,也就是基督所造的。我们想及在我们以外的属灵物质,虽然未见到那黄金街,碧玉城,这是基督所造的。在我们以外另有的属灵被造之物:有天使,魔鬼,邪灵,这一切都是基督所造的。不论你想到在神以外的一切东西,都是基督所造的。这可见保罗在此说的,基督教的世界观。因为这“万有”一字是代表整个的宇宙,不论属物质的,属灵的,可见的,或看不见的,这一切都包括在内。本段经文中,保罗重复的用“万有”这字,大概就是此原因。

既然一切都是基督所造,洛斯斯底派人所说的,神与人之间的单元,又如何解释?一切都是基督所造,则当然基督就不是其中单元的一个,而是创造万有之主宰。

B 基督是掌管万有的 “万有也靠祂而立。”

万有靠祂存在,并靠祂掌权。这是很重要的,有一东西掌管一切。各位可知原子弹是什么吗?乃是把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就是原子,将之破裂,有能力发出来。今世上有这么多的原子,若这原子都破裂了,那么将如何?不会的,因为有基督在掌管一切,整个宇宙都在基督掌管之下。整个世界也在祂掌管之下,世上许多事发生我们都不明白,为何世上有这许多不公平的事?有些国家地土非常肥沃,但也有些国家非常的贫乏枯干;有些民族生来就有优越的享受,但亦有一生在受着痛苦,是命运吗?是其它的因素吗?我们也许不会明白,但我们却知道一件事情,基督在掌管一切。祂有原因,也有理由,不但世界是基督所掌管,人类的历史也是在祂掌管之下。试看世界民族之演变,国家之兴衰,又如我们中华民族的民运,我们不易明白,但我们知道整个历史,在主的手里掌管着。若不是主许可,没有一件事可以发生。不单掌管人类历史,亦掌管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各人的生命,教会及其它一切;所以一切都不必挂虑及灰心,主是掌管一切的。

既然主是掌管一切的,然则我们有让主来掌管我们吗?这是一个问题,万有都靠祂而立,那么我呢?你呢?你的生活习惯,你做事的方法,主要掌管一切。

(三)基督是救赎万有的主

“既然藉着祂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祂藉着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救赎了一切。我们知道保罗这整个的真理,是针对着歌罗西所有的异端而说的,这里保罗简单的提出了几件事:

A 藉主耶稣的宝血而得和好 因主为我们在十架流出宝血,而成就了和平。今日我们能达到神面前,并非因着洛斯底派人所说的奥秘知识,非靠着你知道得多少;或有何深奥思想,或有何奇妙特别之经验,而是因主之宝血。

B 基督是道成肉身的 洛斯底派的人说,基督不是真正道成肉身。全能的神怎会成为我们这有罪的身体呢?如果祂没有成为我们这有罪的人的身体,祂就不能为我们流血,为我们流血才能成就和平。故此,主耶稣为我们道成肉身,乃是绝对的事实。这方面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我们爱主,尊敬主,相信主,故每事都高举主。主耶稣是神,我们都敬爱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但有时我们太过高举主时,把主的神性举得非常高,而把主人性失去了,以为主是神就毫无软弱。试问主耶稣为何会在船上睡觉呢?为何会口渴?疲乏,发怒呢?为何心里会忧愁呢?祂的确是神,但祂的人性,却也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根据此经文,有人会有一另外的思想,如果基督在十字架上流了血,成就和平,万有都与祂和好了,那岂非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得救了吗?故此,就发生了异端叫普救论,他们说全世界的人迟早都会得救的;因得救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主的宝血。主既叫万有与祂和好,还有什么不能得救呢?保罗恐怕有人有此种思想,故在此说明,基督是与我们和好;但要有一条件就是:“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我们有信心,因着神的话,相信了这位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的主,是极大的安慰,这也是一个保证。保罗所讲的不是普救论。我们的确不错的与神和好了,但能享受与祂和好的福份,就需要靠着我们对主的信心。这位如此奇妙的主,我们应该如何地尊敬祂,顺服祂,爱祂,事奉祂!

--B3-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四、蒙福的职份

,保罗说他也作了福音的执事,从二十四节开始,保罗就解释他作了执事的工作。整段经文是解释,他从神所领受的的托负和职份是什么。在二十五节说:“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份,作了教会的执事。”这是说我所做的工作,是从神所领的职份,“职份”这字是相当难解释的,解经家有各不同的看法,甚至因此字而有完全不同的神学系统产生。当然此字有时是指神为某时代,所有的特别工作方法,但在中文的翻译十分正确。保罗在此并非说在神某一不同的职份所领受的是什么。乃是说他领受的工作,并非出于自己的喜欢,或选择;而是出于神按着祂那完全的计划,选派我作此工。如今我所作的,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思,因此我不能按我自己的意思去作。保罗这种思想,就直接地说出,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应有的生活方式。若我们相信前面所讲的,神今天不单是创造了我,且掌管了我们。神在我们每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完全的计划。祂在我们身上有一目的,祂给我们有一责任;无论你今日的工作范围是什么,但在神面前都有一本份。这责任并非是我喜欢做什么,或什么事的是重要,而是今日神要我作些什么。神给我的职份是什么?若神给我的职份是传道人,若我去做生意就错了。照样,若神今日给我的职份是做生意,我却按自己的喜欢去做传道人,那也是错了。神既在我们身上有一清楚的计划,那么我们各人,就当分别负神给我们的职份。若用此种眼光来看基督徒的生活,那么每一个基督徒,无论是作什么,只要你按着神在你身上的计划而行,你就是做神的工作了。今日许多人有一种观念,认为某人才是服事神的人,这意思是意味着说,有些人不是服事神的了。什么人才是服事神的?读神学,传道,长老,执事……若这些人是服事神的人,其它的人又如何呢?他们不是服事神,那么是服事谁呢?不是服事撒但,或自己吧?我们必须认清楚,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如果我们真正按神的旨意而生活,这样就是过着服事神的生活了。因此我们必须追求,在生活上如何来服事神!换言之,我们应当怎样过基督徒的生活。今天太多的基督徒,把他们的生活分得太清楚了,只以为礼拜天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这态度只能在一观点上看是对的,许多基督徒被这种态度所害了!有一个知名的传道人(以前他是造鞋的),有人问他的职业是什么?他说我的职业是为主作见证。我只不过是做鞋来维持生活,这种态度,也只能在一个观点上看是很对的,但许多时因这种态度而使我们对整个生活,给人有错误的观念。若我们认清楚了,今日我当教员,乃是神给我的呼召,公务员,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家,传道人,这一切我们都认清楚是神给我们每人的呼召。并清楚了神在我身上一切的计划,然则我们在工作时,就会有不同的观念。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神给我的职份做得最好。若每个基督徒对本身的职份,都如此看法,就应把作基督徒的态度和观念,带到整个生活上。如此,则基督徒生活的影响,就进入整个社会里。试问你能否想象到,这是实际的情形呢!假如我是个政治家,作政治家不过是维持生活的方法;这工作与我做基督徒生活,完全是无关系,然则我作政治家就随便马虎地去应付,这样的态度对吗?保罗却不是如此,他说我们在神前领受的职份,这职份不单是指传道人领受,而且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所领受的。神在你上既有一个计划,你的职份若不是在神的计划中,那么就该寻找神给你在祂计划中的职份。神给每人都有职份,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以尽我们职份呢?保罗告诉我们:

“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保罗说我知我的职份是什么?我就劳苦努力去作此工。“劳苦”是表示把你整个的精神,整个的力量放在这工作上,甚至流汗流血去作。换句话说就是毫无保留地,尽本身的最大努力任此职份。今天如果我在神前有所领受,就必须在生活上有好的见证。如果我在属灵事上有责任,就应该把全副精神去完成这责任。基督徒在属灵的生活上马虎乃是常见之事,把生活化成几部份;一部份是工作,一部份是基督徒。一周内礼拜三查经,礼拜六团契,主日崇拜时就作基督徒;其它的时间,就作另外的工作。这工作与基督徒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把整个精神力量放在这工作的一面。这样就把基督徒的生活,变成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了!鲜花是可爱的,若把鲜花变成装饰品,那么就成为可有可无了!保罗觉得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为了完成这职份,就为此而受苦;把整个精神力量都集中起来,因此基督徒生活就成了必需的。我们在属灵的事上看得很随便,可能是生活的目标没有认清楚;你也许知道这目标,但却因其它的事,把他眼睛遮住了,因而失去了目标。你知道神在你身上有一个计划,是非常美也是非常好的而你却被许多东西遮蔽了视线,被周围的一切吸引住了;所以你看不见神给你最终计划!却自满足了。我们应该尽心竭力去追求,不要因很着云彩的景象就满足,更不要因看见现今的生活就满足。应该认清楚真正的生活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此目标,必需付代价,如果你真正认清这目标的价值,而肯付出代价去得它有何不值呢?

保罗又说追求属灵的事,不是靠自己的眼光,知识和努力;而是要照着神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神应许给我们能力,这运用的大能,是指圣灵在我们里面工作的力量。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很多方面是相像的,但在此却完全不一样。以弗所书圣灵的工作,讲述得非常清楚,但歌罗西书,就没有一次直接讲及圣灵。他并非没有圣灵的工作,而是间接的,从暗中的不同方向,把圣灵的工作表显出来。他说在圣灵的追求上。所倚靠的,乃是祂在我们里面运行的大能,要靠这能力;认清生活目标,就能作成神叫我们作的职份。在作成这职份时,应在生活的那方面有所表现呢?保罗说,领受职份包括三方面。

(一)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职份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这补满缺欠,是补满基督所受的苦,那是什么的苦?当然不是十字架上完成教赎的苦;因这不是我们所有份的。而且这痛苦是百分之百的完全,毫无缺欠,不必补满。现今所说的乃是代别人所受的痛苦。基督为我们受痛苦,保罗说我们要受的苦,乃是代替神的教会受的。怎样才是为别人受苦,而补满基督的痛苦呢?按保罗的经验而言,当他往大马色路上遇见了主时,主说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甚么逼迫我?”其实保罗并没有逼迫主,只不过逼迫基督徒而已。但基督徒乃是主的肢体,整个教会是主的身体;基督乃教会的头,故基督的身体任何一部份受苦;也等于基督本身受苦。保罗逼迫基督徒,所以主说你为什么逼迫我!我们是为了教会而受苦,藉着受苦,就完成了两方面之工作。一方面藉着受苦,使我们生命长大。使徒曾说,藉着受苦可使我们更完全。另一方面,受苦可使我们脱离罪;痛苦是有此作用,能使我们生命渐渐长大。正如树在山顶上,经过风吹雨打太阳晒;你会说这幼小的树苗经大风吹它,对它岂不是极大的摧残吗?不,经过风雨后,你就会发现树苗长大了。正因有这样的摧残,才使树的根基越稳,也长得更茂盛。树的生命经过了这摧残,就有了抵挡摧残的力量而生存。当然;若此树还没有生命的话,则无论如何的坚固;就算是一棵铁树,经过风吹雨打,也许第一天还很稳固,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这铁也会生锈而无用了。但如有生命的树,经过摧残,里面有了抵挡的力量而生存着长大着。基督徒亦如此,为主缘故受了痛苦,靠主的力量而胜过;我们里面就生出力量,使我们能站立得稳。

受苦的另一原因,我们对于今日的世界,非常的实际。若实际地看这社会,不作梦想,例如说我作基督徒得救了,奉献作传道人,为主牺牲了。那么我这为主奉献,又牺牲,又圣洁,样样都比人好!我传的是纯正的道理,是救人的福音;世界会欢迎我吗?若你是存了此态度去工作,定会非常失望!虽然你态度很好,目的好,所传的也好,但世人却不接纳你,反而毁谤你逼迫你!你为了主缘故,甚至会要牺牲你的性命。你该认清楚,世人对基督徒对属灵的事,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属灵的事是愚拙的,无价值的,他们会反对基督徒,逼迫为主工作的人。如果我们能认清楚了,存了这样的态度,那么就算遇见逼迫,反对,也不至于灰心失望。这就是罗马书一章保罗所说的原因:“我不以福音为耻。”保罗好像的太消极了吧!为什么他说不以福音为耻呢?应该说以他为荣耀才对,这原因就是保罗对这世界,这社会及人的心,认识得十分清楚。若我们有此实际的认识,就算有困难也不会灰心失望。主说:世人怎样逼迫了我弃绝了我;照样也要逼迫你们,弃绝你们!仆人不能大过主人,所以我们若为了主的的名而受逼迫,弃绝,也不至于灰心。相反的,若不信主的人,对我们基督徒的态度及见证,表示完全欢迎,没有一种惹起别人反感的生活;每人都觉得基督徒的生活百分百是好的,那就该要小心,恐怕我们的见证有了问题。保罗在此提醒我们,应当受苦,不过并非说非受苦不可;或是越受苦越好,这观念是错误的。乃是说,如果为了完成我们的职份,而需受苦,或要完成我的见证,而需要受苦;或要完成我的见证,而需要受苦;那就该因此而欢乐!我感谢主,祂给我职份,教我配藉着我的生活,而为主受苦。

(二)把奥秘显明出来的职份

“这道理就是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

当时歌罗西的一般异端说,有一奥秘这是真正的奥秘;这奥秘是从历世历代一直隐藏着的,可是今天不再隐藏了。如今已向众圣徒显明了,这是奥秘的真正意义。奥秘是过去神计划里,一个隐藏的真理,人无法明白,用尽方法也不能知道;但神的时候到了,祂把这真理启示出来。

这奥秘是什么呢?在告诉我们,叫我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的荣耀。基督在你们这歌罗西人心里,在你们这不是亚伯拉罕后裔的外邦人底心里;在你们这些过去,在神恩典并没有份的人心里,基督在你们里面成了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祂,是传扬这奥秘的意义;我们领受了这奥秘,这奥秘没有办法知道人,人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明白。但神启示我们明白了,今日我们要藉着我们的生活,叫世人知道神的奥秘,并彰显出来。这是我们的责任,藉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叫人知道外邦人,可以在基督耶稣里蒙恩。基督成为我们荣耀的盼望。这奥秘在过去不能启示出来,其原因乃是:

(1)在过去主耶稣还没有来 这奥秘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成为荣耀之盼望。所以在基督未来之前,这奥秘不能启示出来。

(2)在过去的人,灵里未长大成熟 未长大成熟,所以神不能告诉他们。就算告诉了他们,他们也不懂;神若告诉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说,我要叫香港的人蒙恩,这是不可能;他们不明白这事,神必需按人所能明白的,程度,将真理启示。我们的属灵程度长进一些,神就给更多一点真理我们;当我们属灵的程度成熟了。神的时候到了。祂就把这奥秘启示给我们。

(三)祷告的职份

“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并一切没有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和竭力。”

“尽心竭力”这四个字是特别的字,极难翻译且是当时的圈子里,成为一专门的学问。是指比武时,在场上互相较力挣扎之意,甚至人与兽斗时拚命,在挣扎时所用的字。保罗在此说,我为了你们的缘故拚着命在挣扎,就如在战场上遇了强大的敌人;拚命争斗以保存自己的生命。保罗当时是在罗马坐监之时,可以显明知道,他在肉体上不能与人较力;既如此,那么就是灵里的较力了,他听到歌罗西人遇到困难,和各种试探和引诱,亦听到了许多人已被引诱走上异端;他就如同遇见了敌人,面对面地与他较力一般。为你们的缘故,我在灵里拚命地挣扎战斗,这是祷告的生活。他知道歌罗西人遇见了困难,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就拚命为他们祷告;这对我们是何等大的激励。听见别人走上异端,或是有何困难,我会如同遇见敌人,像较力般拼了命的去祷告,争战。保罗未到过歌罗西,在个人方面而言,他不认识那儿的基督徒,但他知道歌罗西的基督徒是主的肢体,知道他们如何如此情况,虽然在个人方面无得失,但却是遇了敌人般在交战,拚命的为他们祷告,这教我们何等的激励!今日有些基督徒听到别人有困难时,心里毫无感动,灵里也毫无负保惶见某教会有困难,或者有纷争,或分裂,打官司告状,或谁犯了罪,就心里很兴奋;向这边说说,那边谈谈,心里毫无难过和为他祷告的心!这是否就是成为我们教会软弱的原因,保罗不是如此,他不认识歌罗西的基督徒,没有个人友谊的存在,却因他们是基督徒,是主的肢体,保罗就立刻为他们祷告。好像是对敌人说,你死我活的一样,如果我失败,就等于那些基督徒失败了,故拚命为他们祷告。我为这事情得胜就如同我自己的生命得保存一样!为他们尽心竭力。而今日的世代,是多么需要有保罗这样的心,这实际上就是主所给基督徒的职份。我们有职份为主所受苦,有职份为这奥秘传扬出去,亦有职份为众信徒留下良好的祈祷的态度。

--B4-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五、有意义的生活

整段经文中包括一句话,这句话只有一个动词,显示出这是个命令。保罗吩咐歌罗西的基督徒说:“当遵祂而行。”这显示出基督教的教训,与当时异端的教训有分别。异端是说要追求知识,追求奥秘,和超然的知识。保罗说你们应当有知识,然而单有知识是没有帮助的?真正的目的乃是要遵祂而行。真正得到知识,是要行在生活上表现出来,所以今天的信息,可称为有意义的生活。

单是明白许多深奥的真理,如果不能在生活上表现出来;所知的真理与我们就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在这次培灵会得到了许多教训,有人每年都参加培灵会,一天三堂很忠心地听。为这样的弟兄们,我们很感谢主,他们有一追求的心。但我仍觉得,单是有这听的心是不够的,假若我们每年都听到许多的真理和教训,而未能在我们的生活上发生作用;那么我们所听到的,对我们就毫无帮助了。正如雅各所说,听道而不能行道一般。现今我们看看保罗如何吩咐我们。

“你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

这节经文按中文的翻译,未能将原意完全表达,也未能将其中的两个连接词译出。这两个连接词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那意思是:“你们如何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照样遵祂而行。”然后才在第七节说及在主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这样,六节七节的句语就互相对照。把保罗所要说的真理表达出来了。如今我们思想一下:

(一)“你们如何接受了主基督耶稣。”(西二7

首先是我们如何接受了主基督耶稣为主,这是表达每一个基督徒生命的根基,如果我们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就该先从这方面开始。必需从根本上,接受了主耶稣基督。保罗在这里用的名词非常完全,许多人曾经提出:在书信里保罗每用及主耶稣的名称时,都有他清楚的目的。例如在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这里没用别的名称而单用“耶稣”。这是代表耶稣的人性,耶稣在人间的生活。保罗说我为了耶稣的缘故,我身上带着了特别的记号。但在别的地方,林后五章里保罗说我们应如何地去追求,并如何的生活。这基本的动力,是有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在此单用“基督”而不用“耶稣”,因为基督的爱,是因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苦。“基督”乃是代表主耶稣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所以这节经文说:“我们接受了主基督耶稣。”那是说我们要接受这完全的主耶稣基督,亦需要接受基督,也要接受耶稣,接受这一位主。我们的主是耶稣,也是基督;我们不能忽略了,祂的性格上的任何一方面。当然一方面,是针对当时的教会中的异端而言,他们对基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基督不过是神的一种显现的方法,或认为基督不过是人;只是神的能力特别与祂同在而已。有人对耶稣的看法,不十分完全,所以保罗要针对他们。

保罗说,我们所接受的是主耶稣基督,但在另一方面,他所用的名词,都有他本身的意义。首先“耶稣”这名词是代表祂的人性,成为肉身的生活;代表祂在地上所为我们成就的。但主耶稣来到这世界,乃是为要把祂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我们应当记得,我们的主是耶稣;也是说祂乃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我们忽略了,就会把主看得太虚无了。正如异端所说祂只不过是个显现,不过我们知道主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

另一方面,有时因太尊敬主,认为祂非常之圣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尊敬祂各方面的好处,而结果就把主变成了一个超然的地位,差不多将祂的人性完全遗忘了。圣经上很清楚地有说及主的人性,祂会疲乏,饥饿,喜乐,忿怒,软弱,挂虑,甚至有时有些事情祂不知道;这一切,都显出主耶稣真正的是一个人。难道主耶稣是一个人,这件事是非常的重要吗?是的,就是因为祂是人,祂才能同情体恤到我们的软弱。因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这就可表明试探在祂身上有力量,祂可能被试探所胜;但因着祂对神的心,对神的态度,祂没有被试探所胜。因此,祂能够帮助我们在软弱中的人。

又另一方面祂不单是耶稣,也是基督。那是代表祂真正的道成肉身,成了我们的弥赛亚;基督是代表祂的工作和职位。本来祂是神的儿子,但在永世的时候,祂不是弥赛亚。因人之需要,在神与主耶稣之同意下;主耶稣甘心顺服神的旨意,谦卑自己而来到世上。为了要成就做弥赛亚的工作,所以做基督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神要完全的顺服。因祂的顺服,那才能来到世上成就救赎。祂说:“神啊!我来了!我来乃是按着祢的旨意行。”祂存心谦卑以至于死。祂不单顺服,且有真正谦卑,祂因有谦卑才能从神的地位变成人的地位,而道成肉身。不但是有顺服与谦卑,更是在祂作弥赛亚这工作上,显出了祂对人的大爱。因祂对我们的爱,甘心乐意地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苦,在十字架上钡绷宋颐亲锏男谭!K以能把我们从罪恶里拯救出来,今天我们若接受了这位基督耶稣,就需要完全的接受祂。接受祂作我们的救主,接受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救赎,也接受祂是一位真正的一个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要这样地接受这位完全的主耶稣基督。

保罗在此又说:我们不单是接受主耶稣基督,更要用一特别的方式和态度去接受祂,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接受主耶稣基督,到我们的生命里做什么呢?乃是要接受祂作我们的主,按照圣经上“主”这字的用法,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1 先生或老师 这是普通的意义。祂收门徒,就可知祂有作先生的资格,祂又将真理启示给我们知道,那祂也是我们的老师。

2 弥赛亚 圣经上有几处是如此用法。祂是我们的主,我们的弥赛亚,祂来是为我们成全救赎。

3 权威与地位 这是保罗在这段经文的用法:“主”是代表祂的权威和地位,代表主与仆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若我们接受了主,那就不单是接受祂作我们的老师,弥赛亚,救主。更是要接受祂在我们生命中掌管一切的主,祂应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权柄。祂有权柄掌管我们的生活,换言之,我们若真正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就应对耶稣基督有一个完全顺服的心。可否让我们检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呢?我们真正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吗?我们是否在生活上尊祂为主?在生活中是否对祂完全的顺服?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完全交在祂手里?自己的家庭,工作,与人交往,喜好,心思意念和愿望,这一切让主耶稣来掌管?祂必需完全作我们的主,不可能是部份的。假若仍有部份生活留在自己手里,那就等于没有让祂在我们生活中作主。要祂在我们生活中作主,可说是基督徒最困难的事情。保罗在此是用这个包括一切的名词,祂作我们生活的主,不单是指生活的一方面。在生活的一方面顺服主是较容易,我可把部份的时间奉献主。一礼拜有七天,礼拜天完全奉献给主;任何其它的事都不作,单作教会的工作。有这样的基督徒生活,可说感谢主!但与主的要求距离仍太远哩!主所要的并非一周内,只一天奉献给主,由祂掌管;而其它六天由自己掌管,有权支配自己的生活。如果以主为主,祂就有权支配你七天的生活。你可将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奉献给主,但仍应将其它的十分之七或八由主支配。主所要的是完全的交给祂掌管。今天有许多的基督徒有顺服的心。但却未完全的顺服。只是在某些事上顺服?而在其它事上仍是自己作主。若真正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就必需让主来掌管整个的生活。不单是做工作,还要知道该怎样去做。在生活上更要知道该怎样去生活。外表的行动,内心的思想,全由主耶稣作主。如果你要尊称主耶稣为主,就无论在何时,都要顺服,倘若你仍不肯,那么不要称主耶稣为主了。保罗说我们的生活,应该在祂掌管之下。当然我们有资格选择,是要耶稣作我们的主?还是仍然自己作主!

(二)就当照样遵祂而行。

“就当”这字极其重要,试想我们最初接受主时是怎样接受的呢?是凭知识吗?经验吗?不是的,我们不是凭任何方法,乃是凭着信心。我们相信了主,一切都该包括在信里。我们知道所信的是谁,也经过思想去选择,凭着信心接受了祂。保罗说,你们真的要过那有意义的生活吗?你们的怎样接受主耶稣的?那就要照样地过生活。你是怎样得救的?那你就怎样地去生活。我们的生活并非靠自己的思想或计划,我们得救既是凭着信;照样,我们生活也需凭着信心。我们怎样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就当照样遵祂而行。我们不能凭着信心开始,而又凭自己的智慧,思想,计划去完成。整个基督徒的生活,从始至终都需凭信心。你如何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主,那你就照样地遵祂而行。既凭信心接受主,也应凭信心过有意义的生活。航海人员有两种计算船方位的方法,一种是凭星宿的位置计算;但单靠此法亦不完全,故另一种是凭整个航程中的方向。若要知自己的位置,就将从出发时,至现在的航程计算。向何方向走了若干哩,再转方向又走了若干哩。不论向东,南,或北任何方向;就每次转方向所走的都完全计算后,才可知自己在何位置。这种计算,不是凭着天上星宿的位置,而是凭整个航程的记录。基督徒也应照此方法计算一下,不要单凭经验,或成就;或别人的意见,或任何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要凭着圣经的话,告诉我们,指示我们的方向,这就是保罗所讲的意义。你怎样的接受了基督耶稣,照样也要凭信心爱祂而生活。

如何遵祂而行?保罗在此也告诉了我们。这遵祂而行的“行”字乃是进行式。“生根”及“建造”“坚固”(七节)。也是进行式。那就是说:藉着对主的信心,靠着祂生活的这心,是继续不断的进行方式。非在某特别的时间,特别关头,或某一特别重要的事情;乃是在整个的生活里,不论大小事,都经常不断地遵祂而行,经常不断地信靠依赖。在倚靠祂的事上,有几种不同的态度:

(1) 生根 这字保罗表达了,我们与主之间的关系。正如种一棵树一样?树种下就要生根,有了根,树才能从地土里得营养,得力量。照样我们需在主里生根,根要生到主里面去,与地土保持继续不断地接触。保持经常与主之间的交通,因而得营养得力量;若不能如此,则无法能遵祂而行。

(2) 建造 这字翻译得不甚完善。此字之基本意义乃是打根基,并非指上面的建筑物。在主里面打了根基,把整个生命的根基打在主耶稣身上,则整个建筑物自然是稳固。

(3) 信心坚固 此字亦十分难翻译,是继续不断地,建造起来的意思。

我们如何建造?保罗说:正如你们所领受的教训,我们生根在主里面;保持与主不断地交通;然后建造在根基上。按着祂的教训,和圣经上的真理,不但经常保持与主交通;更经常不断地,在上面以真理建造自己。按主的真理建造,用时间不断地在神的话语上用工夫。

“你们感谢的心也更增长。”

感谢也是我们靠祂遵祂而行的一方法,若经常对神有感恩的心,也就能建造相信的心。有感恩就等于没忘记了主,也知道祂的可靠,无论在属物质,或在属灵的感恩时,就是你并没忘记主赐给你的一切。所以感恩,也是我们遵祂而行的方法之一。

过一个意义的生活,根基必须建造起来。凭着信心相信祂,信祂是基督耶稣,然后在祂里面生根;立下根基,继续建造。遵行及追求祂的话,对祂存感恩的心。你们如何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主,就当照样遵祂而行。

--B5-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六、以基督夸胜

保罗已告诉了我们,基督徒在主里面所占的地位,也讲及我们真正生活的意义。如今保罗接着在此段经文中,向我们解释,因着主耶稣为我们所成就的,我们在祂里面已成就了一极大的工作。靠着祂我们今天可胜过一切!保罗在此段经文中,用及“在主里”或“在基督里”,有些是用“在祂里面”有四至五次之多。这可显出保罗所说,我们真正能有根基和能得着胜利,都是因为我们在主里面;而并非因我们的知识如何的深,或知道许多人认为的奥秘,乃因我们的生命在基督里。

在此保罗又说,我这样地提醒他们,乃是要你们谨慎,免得有人用人的理学,或空虚的言语,把你们掳去。这“掳去”一字据解经家的看法,并不是单在灵里的生命被掳去;乃是说把灵里面智慧的能力抢去了。故此,说因人的理论的缘故,就失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脑子里那特别的能力被抢去了。因着异端和这些人的思想,你就被这些东西所掌管和控制,故不能分辨出真理,今天有许多人是如此的。那不能分辨真理的人,并非一定是没有学问和知识或思想。有时或会是更有思想,和有高深的知识,但真正灵里分辨是非的能力却没有了!因为是被这些人的理论所充满,不能看出是对还是错!自己认为对的,可能根本上是错的,因此我们应留意保罗在此所提醒的。我们注重知识,需要学问,需要受造就,但却也需要认清楚所得的知识与学问是什么?若不小心,则可能我们的思想就这样的被掳去了。有许多青年人,在教会里很爱主,但中学或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到外国读书,本来是极热心极爱主的,有见证,也热心事奉;但在外国读书一年数载后,就整个改变了!他知识更多,思想受的训练也更深,但就是因人的理学,虚空的妄言,将他的思想抢去,失掉了那真正分辨是非的能力。保罗说我们若要在这方面得到胜利,就应如何地去追求。

(一)得胜的根基

“你们既受洗与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

保罗说,我们受洗,与主一同受死,一同埋葬;然后与主一同复活,我们应注意保罗用的“一同”这字。在中保罗给我们的教训;我们要与主联合,我们若在主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也要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保罗说及与主联合这事是连接的,在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也必在复活上与祂联合。若我们与祂一同死,也必照样与祂一同复活,因若真正在生命上与主联合,保罗说我们就藏在主里面。若真正如此联合了在主里面,生命在主里面,而不是外表的。也不是说要知识有多少,或在教会中的关系如何,工作如何,而且你的生命与主的关系如何?若生命真正隐藏在主里,与主分不开,联合在一起。那么,试想主耶稣为我们在十字架上受死,死后埋葬,然后从死里复活。若把死亡与埋葬看成一条线,基督本在死亡的一边没有受死,但为我们的罪的缘故,经过了死亡。祂受死了,受死后就如何?祂没有留在死亡的那一边。祂经过死,但在另一边祂又复活过来了。今日我们不能想象主到死亡里停留下来,没经过死亡而复活,今天有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我们无人能否认这事实,就是基督经过了死亡,然后从死亡里复活过来。如果基督这样经过死亡而复活,我们若在生命上,完全与主耶稣联合在一起,隐藏在基督里。我们能否想象主的一部份从死里复活了,而另一部份却仍留在死亡的一边没有复活。我们会如此想象吗?主乃是整个的复活,不能留下一半或一部份没有复活过来的,因此我们真正隐藏在主里并生命上,真正与主联合,则基督不会复活而把你留在死亡的那一边。正如我的手是与我联合在一起,是我的一部份,今天我来礼拜堂;断不会把手留在家中,而我却来了这里。若是义手可能说会留下,但若是如此;则这手根本就不是我的,更不是与我联合的。照样我们若与主生命上联合在一起,就绝不可能被主放在一边而主复活。故基督徒真正相信了主耶稣,有主的生命,那在生命上必与基督一同复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永不会改变的,故保罗在说:我们应当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生命已与主一同复活,就当过着复活生命应过的生活。若你是已复活的人,则保罗在罗马书六章末与七章开始说:若我们真正地从死里复活我们就脱离过去罪恶律法等一切的捆绑,这些都已在我们身上失去了效用,因我们不再在这里面。正如犯贪污罪的葛柏要逃离香港,因为这样在港犯了法,在香港的法律之下,香港的法律要按公理制裁他,但当他离开了香港,则香港法律的力量就不能达到制裁他,因英国不在香港法律统治之下,于是他就脱离了香港法律之势力范围。照样,我们若已与主一同死亡,脱离了死亡在我们身上应有之势力,从死里出来了,又复活了,就进入另一范围里去生活。过去能叫我们死亡的律法,在我们身上已失掉了作用;若掌管我们的律法在我们身上失去了作用,则今天我们不必再受他的控制。保罗用此真理向我们解释,所以我们和主已经同死又同复活了,就脱离过去那能叫我们死的势力,进入新的生活里。今天我们在主耶稣里面,就已进入到新的生活范围,这新生活范围里有何好处?保罗在此告诉我们。

(1)生命之丰盛。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

这是我们与主同复活的第一样好处。我们有一个丰盛的生命,或可说我们今天有“生命的丰盛。”在中文圣经有与此差不多的名词,约翰福音十章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丰盛”与在此所说的不一样。在此之“丰盛”一字甚难解释,应可翻作完全,是完完全全的。我们今天在主里,应有一完全的生命,因神的一切完满,都在主耶稣里。故我们若在耶稣基督里,则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得着一切的完满。这“完满”在这段经文中,可包括下列各方面的完全。

(a)生命长进而至像主一般的完全 因神的一切都在主身上表现出来。神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里;我们也应将此一切的丰盛,进入我们里面。那么属灵方面的生命,才是有长进和成熟的。

(b)属灵的享受得完全 我们可想象保罗在此卷书中,所解释属灵生命的好处,这些好处,我们今天也有份,我们是否有这完全的生命?

(c)生命表现上的完全 在歌罗西三章中,保罗说及生命各方面的表现,属灵生命表现上的完全,这完全是非常的完全的。

今天我们在主里得到如何的完全呢?这是我们追求的。不是单一两方面,而是追求最完全中的完全。我们的属灵生命未长进到此程度,可是却要在享受和表现上,追求达到,不尽本份又不肯付代价。正如使徒行传八章中的西门想得彼得的能力,却又不愿付上彼得所付的代价。我们今天在许多属灵事上,都可以看见这西门的例子,属灵的事上,是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要在属灵事上追求长进则应多到神面前,多祷告,读神的话,在生命圣洁上追求,在顺服上去追求,付上这代价。属灵的事,应用属灵的方法完成,神的标准,需用神的方法,才能达到。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神的目的。教会中今日亦如此,太着重表面,也太注重成功,没有在神的话中所说的完全上追求。

(2)内心的平安

“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他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这里保罗用了当时习惯上的比喻,因钉十字架一定把罪名公报,写在纸上钉在十字架上;好让人知道为何罪而被钉。主被钉时,彼拉多找不出罪来,故写上这是犹太人的王,这是存下的罪案。照样我们每个得罪神的人,每人都有案底,一切罪都已写上。启示录中说:在白色大宝座面前,神的书卷要打开,按着所写的而定每人的罪;因这是罪案,无法逃避的。惟一逃避的方法是信主耶稣,因主的宝血已将信主的人的罪涂抹,都撤去了撕毁了,在主的十字上已替我们解决了。今日我们生命中并不完全,与不信主的人一样。或有时比他们更坏,可是却有一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在神面前,过去一切所犯的罪都被涂抹,故我们不必再为过去的罪而匦摹R蛞淹耆除掉,在十字架上已完全被毁坏了,今日神因主耶稣的缘故,不但赦免我们且将案底都除去;在神面前我们有完全的平安,不必再有任何挂虑。

(3)在世人面前夸胜

“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能在世人前显出自己的好处,那并不是自己所能,而是主耶稣得来的。因此也能显出神在我们身上的恩典,那就是

(a)无案底。

(b)罪已得赦免。

(c)过得胜的生活。

(d)胜过世上的哲学。

(二)在何方面可夸胜 得胜的范围是什么。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

“理学”原意即今之“哲学”。这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严格地在学术上所说的哲学,这是学问,许多人一生的研究它。保罗说要防避哲学,并非说反对哲学,因他对此也有研究,在此的意思,乃是要防避以自己为中心,武断抵挡神的那种哲学。这个哲学保罗说要防避。另一意思就是例如今日的哲学博士,其实是物理学的哲学博士,又如人生哲学,是指人生基本的看法,这也是保罗所说的世上小学。这字甚难翻译,吕镇中牧师为译这字而译出几个字意,以表达之:

a 世界心质之灵。

b 自然界的原质。

c 世俗初浅的宗教观。

这都不易领会,但可表达其意,实际是代表人生最基本的看法,当时人生的基本看法,乃是星宿的迷情,对世俗事的迷信。也就是说,假若人相信观念,就是将自己放在这思想上,由它控制,这是危险的;因这样会将责任推卸在这些迷信上。结果也用这方法解决灵里的问题。其实我们在神面前,就能胜过一切;自己不能负起责任,在生命上对付,则永远不能有长进。今日在基督里能夸胜,乃因在基督里能胜过人的哲学。

(2)胜过律法的捆绑

保罗解释说:我们拘泥那饮食上,节期,月朔,安息日的规条;其实这真正的是故意的谦虚,只不过是对别的东西的敬拜,对属灵方面毫无帮助。今日仍有人有此观念守此规条,以为不然神就不喜悦,也不能显出是个基督徒。许多教会亦如此,当然,我们在生活上应有规条,但却不能用规条以达到标准的方法,这是故意的谦虚。规条不能为我们成就任何事情,今天我们已有主的生命;生命的表现,决不是在表面上遵行些规条就算。

(3)胜过人迷信的行为

保罗说: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这一切都不是旧约圣经中的,而是当时迷信的思想。当时许多基督徒觉得生活在世上,要随从这种风俗,但保罗说我们不应随从。照样在今日的圈子里,是否有这样的迷信行为?过年过节,婚礼……等,许多都是迷信的遗传,但今日的基督徒却也随从去做。

我们在主里不单胜过人的哲学,胜过律法捆绑。也应胜过人迷信的行为,因为这一切对我们属灵生命长进上毫无帮助。今天要追求的是在生命上与祂联合,与祂同死同复活,生命才能丰盛及完全;能在人前为主夸胜,愿主激励我们。

--B6-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七、新人的生活

保罗告诉我们,我们已脱离律法的捆绑,不再在法律之下,亦不受迷信之思想所限制。但虽然胜过了,却并非说可以放纵自己任意而生活,因为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但却在基督的律法底下。我们虽然脱离了律法之捆绑,却另有新的标准,基督的律就可作为我们的标准。保罗在这段经文说,基督徒应当追求的方向,基督徒的人生观,往往会被人误解。所以保罗要说明解释,基督徒应有的生活方向。

(一)思念上面的事

“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思念”意思是整个的思想及心情放在这事上,若我们追求属灵的事,爱属灵的事,爱我们的主,追求亲近主,应该从那方面着手呢?人的感情是不能勉强或命令的,但却可以培养起来。我们可以控制思想及知识,使我们去思想及多知道所应知的事情。当多思想这件事时,自己就会有喜爱和渴望之心;如果我们培植我们的心意,培植我们对主的感情;那就应先从思想着手,你的思想要多让主来充满。充满了主,自然对主的渴慕,就一天一天增长。若思想被其它的事或所充满,就没有机会思想主的事,属灵的事,属灵的心意就不能长进。我们不能命令我们情感,但有办法控制思想;思想天上属主的事,不要被属世的事充满。这并非说不愿念地上的事,或不负责任,乃是叫我们的心,不要整天想着地上的事,要思念属灵的,有价值的事。保罗说出几个思念上面的原因。

(1)与主同死

“因为你们已经死了”

“死了”是一次已经成了的动作,凡在主里的人,一次已与主同死,不论你的经验或感觉如何,这总是事实。我们应把与主同死看作一事实。死的生命怎能过活呢?基督徒与主同死了,已没有非基督徒的生命,怎能过非基督徒的生活呢?已向世界死了,又怎能在世界活着呢?一个活在世界里的基督徒,是指灵意活在世界里。我们与主同死,又与主同复活。乃是已成事实的事。若没有与主同复活,就尚未与主同死。若已与主同死,就不可能没有与主同复活。主已从死里复活,不会把你留在死里。你已与主同经过死亡进入复活里,又怎能将自己看作仍在死亡之前的阶段呢。所以一个在完全罪里生活的基督徒,实在是自相矛盾的名词,这是不可能。若仍活在罪里,完全思念属地的事,那根本就没有与主同死。今日属主的人,已与主同死,我们就不能思念属地的事。

(2)有新生命的原则

“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

我们的生命,有完全不同的原则。若与比较,就知保罗的意思。今日活着的不再是我,若今日我作基督徒,仍是让自己活着,这根本就不是基督徒。如果是基督徒,就不能再让自己活着,仍是要主在我里面活着。如果每一件事,仍用自己的看法和标准去衡量,或以自己喜好为准;那么基督又怎能活在你里面呢?所以我们必须与主同死,让基督活在我里面,然后才会有新的生活原则。

(3)在主里面有新盼望

“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我们只知道主要再来,但却未知道其余另外的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我们都要改变,并要与祂永远同在。要在那里与祂同享受,在创世以前所有的荣耀。若基督再来与我无关,那就不是我们荣耀的盼望了。保罗说,我们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与祂永远同在。将有一天我们会在荣耀里与祂同在。在今天我们应怎样的生活,预备自己阿!我们是否与配主一同在荣耀里,向世人显现?如果我们的生活不配,那么将来在荣耀里时,是多么难堪阿!我们真不配,没有把自己预备好,那时恐怕不是荣耀,而是羞耻了。此外更有严重的后果,在国王婚筵的比喻称:所请都不来,结果把街上的穷苦人都请来了。当坐席时,国王看见有一人没穿礼服,他没预备好,不配在此场合出现;只好丢在外面,哀哭切齿了!今天我们若不预备,那就不配在荣耀里出现。因此保罗吩咐我们,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要思念上面的事。

(二)在地上生活应有的表现:

A 要治死我们在地上的肢体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

“治死”,“肢体”,这名词当然是属灵的意义而言,并非单是肉体的治死而已。正如耶稣说手犯了罪就把他砍掉,一双眼睛犯罪就把他挖掉。但是难道把这犯了罪的手砍掉了,那罪就可解决了吗?若如此则砍手的人就永不再犯罪了。事实上你的罪并非在手上,而是在你的生命里。所以我们应治死肢体,而不是单单砍掉就算,应在灵里将他治死,正如在肉体上将肢体砍掉一般!不论如何痛苦或艰难,都要如此;因为这是你的拦阻,你的罪一定要对付把他除去才行。

同时这“治死”一字,乃是继续不断地进行式。人若死了,肢体还活着吗?还要继续不断地治死?这是要很现实地来看我们的生命:信主的人,都已有圣洁的生命,但不论神学的立场如何,看法如何,我们都承认在我表面有罪的力量存在。我活在肉体中一天,仍有罪的力量在我里面。我们仍不能完全脱离这力量,而过着百分之百的圣洁生活。我们若要过圣洁的生活,仍需要经常地挣扎,经常靠主的恩典;与压制着我那罪的力量。这就是保罗说要治死他,把他当死人看待,凭信心相信这肢体已死了。如贪心,妒忌,无爱心,坏脾气,说谎……,常会发动使我们犯罪,我们要随时把他治死。昨天对付了,今天仍要对付,随时地将他治死。每次的治死,肉体的力量就会一次比一次软弱,属灵的生命就会一天比一天更长进。

B 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是非常重要,圣经常用这方式表现我们的生活。把生活比作衣服,意思十分重要,如何脱去旧人?如何穿上新人?旧人又是什么?就是淫乱,污秽,邪情,恶欲,贪婪 即拜偶像 ,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这一切都要脱去;正如脱去旧衣服一般,然后穿上新衣服。脱旧衣服,是自己积极地把它除去,并非让衣服在身上自己破烂,照样除去旧人亦如此。要对付自己的老我 旧人 不能慢慢地对付,而是要积极地把它除掉,立刻除去旧人的生活;无论是邪情恶欲,或是贪婪说谎,或口中污秽的言语,都一次过地除去。因若不脱去旧衣服,就不能穿上新衣服,脱去旧人可分两方面。

(a)除去行为上的罪

说及肉体的邪情私欲,今天许多人认为这些不是罪。世人的眼光以为这是自然的发展,或许有人说这是新潮,但新潮则与属灵的事刚好相反。

(b)除去情感思想上的罪

说及精神上或心理上思想上所犯的罪: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的言语。我们口中是可说这种言语,污秽的故事,没有根据的谣言;不造就人而只批评人的话语等,一概都要除去。

C 新人的生活

(a)爱控制一切

我们应追求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彼此包容,彼此饶恕,这是对人应有之态度。但保罗又说:爱是联络全德的这一切之外,还要存有爱,“爱”原来的意思乃是将一条带子把腰束上。古时的人用带子将那宽大的衣服束上,以便工作。也就是说“爱”好像一条带子,能控制整件衣服。爱要作调剂的标准,无论是谦虚或忍耐其它,都以爱为出发点,以爱控制一切。

(b)主的平安在心中

因我们在主里过新人的生活,并知道这是主所悦纳的,心灵在主里就有完全的安息。

(c)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若心里充满了神的道,口里所讲的自然也就是神的道。心里充满什么,口里所发出来的也是什么,这节经文与互相呼应。“要思念上面的事”。“用神的话充满我们”若我们被神的话所充满,则会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

--B7-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八、新人的责任

保罗在前面说及基督徒生活应有之表现,无论在甚么情况,都应有新人的表现。继而说及基督徒与人的关系,特别在家庭中之生活;圣经特别注重关于家庭方面的教训。因为在家庭中,才会将真正的自己显露出来。我们在别人面前,很易会装出使人喜悦的态度;但在家中,却是自由的可随便生活。在这里保罗却告诉我们,在家中的生活更为重要,故更应谨慎其次更重要的原因,家庭是我们在基本的生命里,学习的地方。圣经将我们将来要去的地方为天家,称天上的神为我们的天父,我们是神的儿女。神把天上将来的关系,用地上家庭的关系来表达;将来我们要在天家的生活,在天家如何生活,今天就要在地上的家庭中学习。将来我们在天上,有怎样生活的表现,今天在地上的家中就该预备好。今日地上的生活,乃是将来天家的准备;此家庭生活十分重要。家庭许多的关系,都是在属灵关系的预表和代表。婚姻关系:保罗说丈夫与妻子之关系,如同基督与教会关系。整个家庭关系,都有属灵之价值,因此圣经注重家庭生活的关系。

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歌罗西教会,亦读以弗所书;以弗所书亦传到歌罗西去。因此歌罗西读过这两卷书,则可更完全知保罗的教训。因保罗在歌罗西书中基本之目的的及计划之缘故,他写到家庭关系方面十分简单。好像把整个的教训缩小起来,在以弗所书则更解释,故当思想家庭关系时,就要看以弗所书中的教训。在都讲同样的教训。若细心读此段经文则更清楚,现分三段讲述。

(一)夫妻间应有之教训与责任。妻子应顺服丈夫,作丈夫的,当爱自己的妻子。在二十二节中,保罗又说我们当存敬畏基督的心来彼此顺服。所以夫妻间的重要关系就是:

(1)应用爱心彼此顺服 作丈夫应爱妻子,作妻子的应顺服丈夫。有人对这问题走向了极端,以为丈夫应叫妻子顺服,应管制她;在妻子身上有绝对的权柄。其实保罗并没有了此意。他这命令是对妻子而言,那就是说作妻子的应从自己内心,有顺服丈夫的心。而丈夫亦必须过着配得妻子顺服的生活。照样,作丈夫的也当爱妻子,此命令是对丈夫而言。丈夫应自己对妻子生出爱她的心,而妻子亦必须过着一种,能使丈夫爱她的生活才行。故夫妻间之生活,都要同样的谨慎。

(2)夫妻联合成为一体 这是基督教特别的宝贵教训,是别的宗教所没有提及的。丈夫与妻子二人成为一体,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一样。如丈夫是头,妻子是身体。二人联合成为一体,不必说这当然是指一夫一妻制度了,这是圣经的教训。这才是完全的身体。所以头与身体间就不应有别东西,在其中拦阻,应直接联合成一体。但若头与身体间,有别的东西在其中隔着,则这会成一奇怪的身体。照样,夫妻间亦不能有别的东西参在其间;正如婆婆与媳妇或岳母的微妙关系。作老一辈的,不要参在年青的夫妇中间,引起各种问题;不要干涉在他们的生活方式里,家庭间的问题,亦常会因此而发生,引起不必要的困扰。

(3)丈夫作全家的头?在何事上丈夫是妻子的头?据圣经的教训如下:

(a)在属灵生活上

在家庭属灵生活中,丈夫需有领导的作用。若在家中作丈夫的,不能带领整个家庭属灵的生活,不能引导妻子及儿女一同敬拜神;则家中属灵的生活必受拦阻。故作丈夫的,有非常重要的责任。特别在今日社会里,许多青年受到社会生活一切的引诱,家庭属灵的生活,就更为重要了,若作父亲的作丈夫的,真能在家中属灵的事上作头,能经常在家一同祷告,读经,及分享一切属灵的福份;则深信对青年的一代有极大的影响。许多时候作父亲就忽略了!

(b)在社会上

丈夫是妻子的头,是家庭的头;故在社会上,代表家庭的应该是丈夫。可以说今天全世界社会里都是如此,这是神从起初就如此规定的。若有妻子要出头,代替丈夫的地位,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发生困难。但该明白这并非说,家中一切事情都是由丈夫管制,而是在于责任上,各人应分得清楚;负自己应负的责任,各有权柄处理自己的一切。保罗说家庭生活基本的关系,是彼此顺服,彼此相爱。丈夫是妻子的头,妻子是丈夫的身体。

若丈夫未信主又如何?妻子应顺服他吗?这是一个问题。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作妻子的要顺服丈夫,因他是丈夫而非因他是基督徒。不论他是否基督徒,都应尽自己本份;作妻子的藉着对丈夫的顺服,就能显出她温柔的品行;显出她信主的美好见证,藉此可以感动他信耶稣。若丈夫未信主,而妻子已信主;她爱主是本份的事,但倘若她太过份于做她认为爱主的事,而日夜到礼拜堂,探访等工作,而忽略家务是不该的。爱主是对的,但要记着你作妻子的本份。若你是未婚的,则你可日夜地去作主工,但若是主带领你结婚了,就应有婚姻里的责任。因若日夜为去作主工,而忽略家庭的责任,则会在你那未信主的丈夫面前,失去了见证。照样,信主的兄弟有位不信主的妻子,也应当用那应有的爱心去爱她。丈夫爱妻子,并非因她是基督徒才去爱她,而是因她是自己的妻子而爱她。不论对方如何,按圣经的教训,丈夫应爱妻子,妻子应顺服丈夫。

(二)父母与儿女间之关系。

(a)在主里要听从父母

保罗说你们作儿女的,在主里要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原文意思是“对的”,是“正确”的。)做儿女的,在主里应顺服父母,无论父母的情况如何,作儿女的都当顺服。特别是信主的青年们,你父母若还未信主,则这方面的见证,就更重要。保罗并没有说你们顺服父母亲,是因他们所说的话都是对的,而且是好的,是有经验的有学问的;而是因为这是神的命令,故顺服父母是应当的。中国对孝道素称着于世界,但可惜近年来这孝道已愈来愈少,更是愈来愈不懂如何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听他们的话,不但在我们中国里是传统的美德,根本这就是神的命令。

保罗在此说,听从父母要有一条件,乃是要在主里听从父母。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的命令与主里有冲突的话,就当在主里求主赐智慧应如何去做。你是信主的青年,父母不信主,若他们要你在神像前敬拜,那你当如何?求神教导给你智慧。这种命令则不是在主里,而是与主有冲突。故保罗说我们应在主里听从父母。

(b)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

“惹儿女的气”极难译,意思是在儿女的思想发展上受到拦阻,因而生气,这给作父母的有极重要的责任。我们在教养儿女,不要故意无理地惹儿女的气,使儿女心灵里受拦阻。作父母的对儿女应格外谨慎,要公平,要守信,要合理。

(三)主人与仆人应有之关系。

(a)应尽心服事主人

保罗说作仆人的,应尽心服事你肉身的主人。因这是你的责任,并不因他是信主的,你才好好地服事他;而是你在这工作上,所领受的责任问题。应尽自己本份,忠心诚实地做,因为这是服事主,而不是服事人。在今日社会里,作仆人的情况已渐改变而渐减少。不过这里不单说作家庭里的仆人,也许在生意上或工场上,我们都应有同样的态度去作,为服事主而作。因为你是基督徒,今日你所站的岗位,就是神所安排的,应尽力忠心去作;不可利用其中,特别的机会和关系,去谋取不应有的利益。

(b)作主人的应用合理方法待仆人。

用合理的方法,待仆人,不可欺压或不公平的待遇;不可利用自己优越的地位,用不合理的方法去待仆人。应以仆人所应得的去待他。因为我们的主在天上,有一天我们都要站在主的面前,为我们今天所领受的职份来交账。

--B8-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九、保罗最后的劝告

简单地说,歌罗西书是讲及下列几件事:

(一)我们所信的主耶稣是怎样的一位主。

(二)主所成就的救赎如何。

(三)如何才能真知道这位主,及真知道祂为我们所成就的救赎。

我们得知以上三点知识,就不论在任何异端中,都能站立得住。若要在主里真正站立得住,就必须有美好生活的表现。保罗将真理讲完了,有关生活上的劝告也说了;最后他要用他自己的生活来见证。劝勉歌罗西的弟兄姐妹们,应如何过生活。保罗生活的见证十分的宝贵: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儆醒感恩;也要为我们祷告,求神给我们开传道的门,能以讲基督的奥秘。”

保罗劝歌罗西信徒恒切祷告,然后又说也要为我们祷告,求神给我开传道的门。按保罗的处境,怎能开一个传道的门呢?在人看来,前面的门都已关了,不但工作门关了;而且更被关在牢狱中。保罗再没有任何机会,可为主工作了,而且,当时他并不知要坐牢狱多久?甚至能否被释放也成问题。然而保罗却在此情况下,求神开传道的门。试问还有可能的吗?可是若从神的角度来看,传道的门是永远不能关闭的。如同使徒行传中说,神的道不能被拦阻。只要有一个很顺服神的器皿,神能使任何环境,打开传道的门。保罗虽然在罗马的监狱中,但却成了他为主工作的好机会。在腓立比一章中,保罗从几方面为我们讲述。

“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而且又说在御营全军都有人信耶稣。在人看来,保罗在监牢中,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为主工作;但他却藉在监牢的机会,把福音传到御营军里。因他受的捆绑,使别的事奉主的人更加热心和努力。另一方面,因他被囚在监里,他知道歌罗西教会所遭遇的困难,而写了这封极宝贵的歌罗西书。因着这卷书,使历代的教会得无限的帮助。保罗在捆锁中神仍为他打开传道的门,使福音直接传到御营军里。因他的忠心,使别人更加热心,藉他亦使教会得帮助。我们要将这宝贵的真理,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我们认为在生活中受限制,有缺欠及拦阻,正想为主工作;但觉得各方面的门都关着!我可用什么方式事奉主呢?好像神在拦阻使我不能去作!我要为主去工作,但主却叫我缺欠,身体健康有拦阻,或恩赐上有了限制,或环境的缺欠,许多方面都成为我们的拦阻。在这些拦阻的面前,我们可能会灰心失望!向神发怨言,向人埋怨,并且有许多不满的表现!但在这种困难的环境里,我们也可以藉着这些困难,来寻求神所要为我们打开的路;藉着困难神可以向我们施格外的恩典。在历史上可以看出神如何在困难中,使用他的仆人。藉着保罗在监中,神使一个背叛的亚尼西母,认识耶稣。又在监牢里,曾使狱卒认识主。许多许多这样的事实,在教会历史上都记载了。有一姐妹工作的范围受到拦阻,只能被限制在一地方工作;但就在这一个地方,做了极大的事工。她把整本的圣经,用注音符号写出来,使许多不识字的人,因此能读圣经。有一爱主的姐妹,她眼睛忽然失明,在人看来是何等大的遗憾和损失!但神藉着她的损失完成神特别的计划,她把整本圣经翻作盲人所用的字;因此世上许多盲人,因她的工作而得到祝福。有一姐妹有五小孩,在意外中五个小孩都死去了,在人看来是何等大的损失和痛苦;但她却在痛苦中看见了传福音的门,在缅甸为神作了奇妙的工作。她没有因痛苦而向神发怨言,而是在痛苦中,问神有何机会可为神工作;因而开办了孤儿院,完成了神的工作。在我们生活中,各有不同的困难,在困难中可以灰心失望。但另一方面,在困难中,也可以转过来向神说:神啊!在这情况下祢要我为祢作何事?在人看为拦阻中,你为我开怎样的传道的门?保罗在监牢中,求神为他开传道的门,神也因此而特别地使用祂。

(一)对外人应有爱心。

“叫我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发明出来。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保罗在前面曾对歌罗西信徒说:你们脱去旧人,过新人生活。应过着与世分离的生活,这是基督徒应有的生活。我们是圣徒,是与世人分别出来而分别为圣。但与世人的分别,只是在智方面及灵里的生活目标上的分别;是生活动机的分别,而不是空间距离的分别。神不是要我们离开世界,到另一地方去过安舒的生活,我们经常要与世人接触。现今看保罗如何教导我们与世人接触应有的态度。

(1)要爱惜光阴 这字含有不要浪费光阴之意。但更重要的,是指我们应抓住我们所有的机会,不可放过任何机会为主工作。应爱惜这机会,神将我们放在不同的环境里,都有各人所接触的人。我所接触不信主的人,可能其它的基督徒永远未接触过。我生活的环境,可能别的基督徒永没机会去。那是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我所有的特殊机会是别人所无。神既给我这特别的机会,就应抓紧和利用这机会去作见证。我们应该这样地爱惜光阴,不可放过任何机会为主作见证,不可说以后或别人更有机会。

(2)言语应常带和气 言语常带和气,好像用盐调和。这是极大和试探,我们愈热情或看重于一件事上,心情也愈紧张,也愈急躁。特别我们有一真正火热的心,爱人灵魂的心,看见别人未信主,走向灭亡的道路;我们的心会急迫。也许在这种情形之下,所说的话语没带着和气。或是我们有真诚的爱心,向人讲福音,认为所讲的真理非常合理;但对方不肯接受!或用识诮的话相向我们,或找无理之问题和我们辩论;那时心里忍受不了,于是话语中就失去了和气。保罗说我们言语,要常带着和气,不要失去机会,把真正福音的温柔美好处表达出来。

(3)知道如何回答各人 这里极难翻译,基本的意思,乃是说我们知道用什么态度去待他。这态度的目的,是要藉此使他们接受福音。保罗在此有一好教训:我们若要领人归主,不是先把神最严励及极重要的真理告诉他,而是先令他觉得神是位可信靠的神。为要使他信这位可靠的神,我们就应使他觉得我们是他可信任的朋友;然后才能与我们一同信这位可信的主耶稣。所以领人归主,不是单是传讲福音而已。许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些,平时与人没有建立可信靠的关系,对人只是表示关心到灵魂,而未有关心到对方的整个人;所以未能真正地得着人心,这是保罗告诉我们的。

(二)对朋友及同工应有容忍的心。

A 对同工的爱心如同兄弟。

(1)提摩太 保罗写给歌罗西的信中,提及几个朋友。例如他起初去信歌罗西教会说:“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你们。”提摩太是个青年,是保罗的学生,是保罗带领他信主的;是他属灵的儿子,带领他工作并教导他。但当写这信时,他没有说:我的门徒,我的儿子,而是在主里与提摩太站在同等的地位。

(2)阿尼西母 “我又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阿尼西母是腓利门的奴隶,歌罗西人都会知道,也许腓利门也是歌罗西人。阿尼西母从主人的家中走了,以为可得自由,在罗马的法律中,这是极大的罪。他不但是逃走,而且可能还偷了主人一些钱财,逃到罗马去。但在主的恩典中,在罗马被带进监牢里,在监中遇见了保罗;因而得保罗的引领信了主,而且真正的悔改了。在腓利门书1:中可见保罗求腓利门,从新接纳阿尼西母。现在他打发阿尼西母回腓利门家去。既回腓利门家,当然也就回歌罗西教会,(因腓利门大概是歌罗西人)阿尼西母今已信主,当然也回到歌罗西教会去。在此情况之下,保罗大可以说有一个悔改了的奴隶,阿尼西母要见你们。但保罗却如此说:“我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现在他看阿尼西母是在主里的亲爱的兄弟。他见他悔改了,如何在主里忠心,并顺从主命乐意回到腓利门家中。

保罗不单是看到提摩太,在主里所占的地位及好处;同时也看见阿尼西母的好处。无论何人,保罗都看见他们特有的好处,这显出对同工的爱心,待同工的态度。

B 对同工谦卑容忍饶恕及爱心。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

在此提及巴拿巴及马可,我们记得保罗与巴拿巴及马可的关系,这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说是极大的试探。保罗与巴拿巴是在第一次国外布道时一同去的同工。在同工的工作上,有了些困难,就是巴拿巴的亲戚马可中途离开了他们;保罗对此事感到极失望。故在第二次出外布道时,保罗与巴拿巴同去,但巴拿巴却要带马可一同行;保罗却不同意,因此保罗与巴拿巴分手了。这是不快乐的经验,为了私人的感情,或个人的不同看法,结果发生了误会。在误会过了后,保罗自己再思想这问题,并见到马可的改变。这改变是因为巴拿巴在此情况下没有离弃他;且继续用爱心带领他,教导他;结果马可成为神使用的仆人。保罗见及此,一定觉得当初自己坚持的意见是不对的。在律法上看这并不是错,站在正义上也许不是错,但站在爱心及人情上看,则当初的坚持是太严励,知自己过去所做的不甚适当,故现在他的态度改变了。在改变以后,他在人的面前,也将此态度表明。他吩咐歌罗西人要接待马可,因马可是神的仆人,是亲爱的弟兄。过去他所反对的人,现在他向人推荐,显出他对错误有改正的心,有饶恕别人的心。在同工间彼此相处,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在有些情况下,站在真理上不能妥协;正义上不能改变,但有时在爱中会改变我们。在改变我们的观点后,能在人前承认在某方面的观点已改变;公开表达这意思,并非容易的事。

(三)因主的缘故胜过自己的情感

“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

在前面保罗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说及向他们问安的意思。现在又说亲笔问你们安。保罗当时的处境,是在罗马的监中,他从未与歌罗西信徒见过面;也未见歌罗西信徒,对他有什么关心的迹象。甚至其它地方的基督徒,也没表示关心他。保罗为了福音的缘故,为了主的缘故,落在这困难的境地里;好像在这情况下,别人都将他忘记了。没有人关心,在这境况中他的心,应变得何等的痛苦!甚至可用保罗在别卷书中的话说:在里面可以生出一种苦毒的恶心。我在忠心为主工作,如今竟没一人关心,既是如此,又何必关心你们!和关心别人呢?既然如此,那只好听命了!不再理,也不再管,可以就此推搪下去。但保罗并不是如此,他没在这不顺利的环境下,或情感最容易发作之时,而任凭它发作。他仍然表示他与别的基督徒,在灵里的关心,他没有觉得自己可怜,或冤枉而忌恨而反抗。反而认为别人关心他,因此他也关心别人。“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这是何等难得的态度,而也是何等重要的态度。许多时候我们落在困难中,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或在特别情形下,没法表示那种同情。这时,我们心灵里合起了反抗,我如此忠心,努力,现在在此情况;无人同情,无人欣赏,无人称赞,甚至别人离弃我。心里的反抗及痛苦,这时可能憎恨任何的人。在同此情形下,为何不转过来看主,也许没有人明白,没有人同情。别人不关怀也许别有原因,他不明白我们,也许有他的困难。因此我不向他们忌恨,我心里没有反抗;因我知主会明白我,在可能的范围下,我仍对别人关心;仍然表示我在主里与他的交通。

“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现在我为主的缘故有困难,你们不要忘记我受捆锁的原因,盼望藉此得激励。我为福音受了捆锁,歌罗西信徒也受了捆锁,歌罗西信徒也受到激励,亦更忠心的为福音而努力。

--B9-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C、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第一讲  保罗为歌罗西教会祷告

第一章一至十四节

培灵会的宗旨,是培养灵性。若要把灵命培养长大,必定要多读圣经。不但是来听,来研究,更要负责多多祷告,求主的灵引导我们。

现在我们研究是歌罗西书,这是保罗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信。

歌罗西是一座古城,建造在来奈古司河上。离城一里路那么远,可以看见河的下游,有两座很重要的城;在北岸的是希拉波立城;在南岸的是老底嘉城。歌罗西是属福尼迦省,罗马统治的时候归属亚西亚省。主前四百年歌罗西城地位握以弗所伯拉河的要冲。九里之外有雪山,是众山之父。马路通过山的隘口,那里是军事要地,其后波斯王来攻打就住在歌罗西城。主后二十年那城变了小城,保罗写信给他们的时候,那城算是顶小的城。商城是在老底嘉。历史家记载主后六十四年歌罗西老底嘉,希拉波立,于地震后被毁。一个历史家说主前二百年有两千家犹太人从巴比伦迁回到歌罗西城居住。

保罗似乎没有到过歌罗西,他和歌罗西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很尽力教导他们。歌罗西教会是谁创办的?是以巴弗所创立的。保罗在以弗所三年,以巴弗听道而回到歌罗西布道,或是保罗差他到歌罗西布道创立教会。

这书是在甚么地方写的?四本监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牢中写的。最近有人说不是在罗马监牢而是在该撒利亚两年所写的。但古教会证实是在罗马监中写的。他们所用的凭据很好。

写书的时间是在主后六十三年。

写书的宗旨是因以巴弗报告歌罗西有异端:那些亚力山大神哲主义者说神有等级。最高级的神是灵。其下有一级一级的低级神。最低级的神是物质化神,渐升而成为半物质半灵质的神。他们造世界,造人,造物质。人拜神藉低级与高级神相通。神人中有天使,摩西律法是天使所写给他们的,天使掌管水,火,风,雨,光,暗。这是神哲主义的异端。

犹太教又说信主不够,必定要行割礼,守律法,守节期,守月朔。以巴弗所传的是保罗福音。人只要悔改信神,与神发生直接关系。异端派说:神与人相隔很远。保罗排斥异端,高举基督为神人中保。这是保罗写这书的宗旨啊。

第一章一、二节是问安。三至十四节是祷告。保罗为歌罗西教会感谢神,因为他们有信心信主,有爱心爱信徒们。信心和爱心都是为存在天上的盼望,若是没有存在天上的盼望,那末有信心爱心都是靠不住的,因为没有根基,没有能力,保罗为歌罗西人感谢主,因他们的信心爱心有天上的盼望为根基。保罗说这盼望是由福音所生的,神的儿子降世舍身流血救人,这是福音。信祂而得救而有天上的盼望。

保罗为歌罗西人祷告,求主赐他们有属灵的智慧和悟性,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神喜悦,在一切善事上多结果子。完美的人生如同树有根有干有枝。

根是甚么?是有智慧知神旨意。神设立救主救赎我们,这是祂的旨意。我们不要信其它一切智慧,遗传,理学,只要信靠主而得救。

干是甚么?是行事为人对得起主。行事为人原文是一个“行”字。是信徒的生活对得起主,原文是配得上主。怎样是配得上主?即是对主有相当的态度。人整个人生如同时镖要以主为日晷。时计快慢以日晷为标准。我们一言一行,何去何从,对这事对这人,应当甚么态度,一一要以主为标准。而且主为我们流血,我愿奉献一切,凡事讨主喜悦。

枝是甚么?枝是结果的。保罗说在一切善事上结果。有人性情柔和令人佩服,但是不够勇气,不热心为主,这是缺点。有人热心勇敢,为主牺牲,但是出言伤人,自高自大。很多人在善事上结果子,但不是在一切善事上结果。人要知神的旨意,愈行愈知,正如子女不知父母的爱。要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爱啊。

十一节,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人生遭遇痛苦艰难,是神试炼我们的忍耐。我们的器皿不够大,遇见刺激就担当不起,救神赐能力,叫我们能忍耐宽容。这是不容易,但是很重要。十二节第一句说:“又感谢父。”人遭遇难处应当赞美主。虽然痛苦也当感谢。帖前五章十八节说:“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所定的旨意。”好事苦事都当感谢,这样可以荣耀神。

十二至十四节,保罗感谢神,第一是因神叫我们与众圣徒在光明中间同得基业。以色列人出埃及过旷野而得迦南为基业;我们脱离魔鬼经过世界而得天国为基业。现在虽未得进天国,但是有把握可以感谢主。第二,感谢神救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黑暗掌权的是魔鬼,蒙主拯救我们脱暗就光,把我们迁进爱子的国里。第三,感谢主,因为在爱子里得救赎,罪得赦免。日后还有身体的救赎使我们脱离身体的卑污,穿上光明,与主相似,这是完全的救赎。

人犯罪,认罪祷告悔改而得赦免,但是不可任意犯罪,例如轮船上有救命圈。船若坏了,人跌下海里,就用救命圈救他上来。但是你肯不肯把救命圈围在身上而跳下海里?人把你拉上来,你肚子已饱喝盐汤,头昏目眩,人把你肚里的水挤出来,你已半活半死了。这个滋味好吗?下次你还再跳下海吗?信徒有蒙赦罪的恩惠,可以用这恩惠而随时犯罪吗?很多人犯罪而患病。主内有赦罪的恩惠,但是你是智慧的人,必定不肯妄用。

再说,我们要知神旨意,并在一切喜事上结果子。凡事感谢神。祂使我们得基业,脱离黑暗,进到爱子国里。并为我们预备了救赎之恩。

--C1-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二讲  基督的恩功与尊荣

歌罗西一章十五至二十三节

(唱诗)

大哉基督 神真像 表明无形之真神

创造万有主宰万有 万有靠祂而立定

由死复活创始教会 蔚居教会之首位

 神丰盛住祂里面 取之不竭用不尽

昨天说保罗为歌罗西教会祷告。今天讲主基督的尊荣。当时歌罗西有神哲主义者,轻看主的资格,混乱福音,遗害不浅,所以写这本书以改其错误。

一章十五节至十九节是讲基督的尊荣。论基督与神的关系;与宇宙的关系,与教会的关系。

基督与神的关系是怎样的?祂是不能见之神的像。提摩太前书并约翰福音都说从来没有人看见过神,为甚么旧约说亚伯拉罕,雅各,摩西,约书亚,以赛亚,以西结,但以理,他们都见过神?为甚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问你一句:你看见过你自己的脸吗?你的眼睛生在脸上朝上下左右都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若是自己的面貌美丽怎能知道?是由镜子里照见的,不过所见是影子不是本真。圣经所记载那些人看见神,也不是看见神的本真。神藉祂儿子道成肉身,有形有体将神的本真表显出来,祂表现神的慈爱,圣洁,智慧,权能。祂说:“你们看见我就是看见父。若是不信也要看我所作的而相信。”祂叫死人复活,平风息浪,医治聋子瞎子,一切都是神的事,人看见祂即是看见父神。一回,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昨天看见美国大总统上任。”我问他:“你是不是作梦?”他说:“不是的。”我问他是不是看报纸?”他说:“不是的。”他是在电影中看见白宫和一切景象,也看见各国大使。大总统他一生没有看见过。现今在银幕中看见了。主耶稣如同银幕,我们在祂身上看见从来没有人见过之神的像。这是主基督与神的关系。

主基督与宇宙的关系怎样?

十六节说:因为万物都是靠祂而造的。无论是天上地上,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切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

十五节说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之先。原文说祂是先于一切的首生者。有人说神先造基督而后造天使。最后造万物,那是异端。基督是先于一切的首生者,万物是藉祂而造,也是为祂而造,万物是祂所有,是祂所管,是祂所维持。天上各都有祂的地位,大千世界,千万星球循环不乱,甚至一草一木主都维持。

主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怎样?

十八节说:神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复活的,祂在凡事上居首位。祂首先复活超过一切,祂是教会的头,科学家说一切动物起先有头。蛙的开始是头,即是蝌蚪,而后渐有脚,有尾巴。主耶稣是教会的头,是头一粒麦子,死了面结出许多麦子来。人信祂而得生命,信祂的人联合起来而成为教会。教会由祂而来。受祂所管,肢体动作是听头的支配,我们一切的生活也要听主命令。

神叫一切丰盛住在基督里面。教会需要甚么主就供给,正如肢体所需头就供给,眼要视力,耳要听力,手作事,脚走路,一切能力由头供给,头如同蓄电池。香港电车,电扇,电灯,电话,一切电力从那里来的?是由蓄电池来的。我们的主是教会的头,神的权柄,智慧,恩惠,平安,喜乐,神各种的性情都在主里面。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主供给,维持,祂是教会的创造者,维持者,管理者。感谢神,我们有这样尊荣的主。应当倚靠祂,服从祂,荣耀祂,

让我们再唱

大哉基督 神真像 表明无形之真神

创造万有主宰万有 万有靠祂而立定

由死复活创始教会 蔚居教会之首位

 神丰盛住祂里面 取之不竭用不尽

--C2-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三讲  保罗是教会的执事

歌罗西一章二十四至二十九节

今天所讲论保罗是教会的执事。上文保罗称自己是福音的执事;下文称自己是教会的执事。福音的执事负责传福音更正人的错误。他对于福音有很大的权威,祂奉差遣到普天下传讲福音,建立教会。教会各事听他吩咐,他有特殊权柄管理教会,因他作使徒受主委托。使徒原文是使者,即是奉神差遣代神说话,如同旧约的摩西,亚伦,被神差遣代神向以色列人说话。新约的主耶稣受神差遣,祂所说是父神的话,听从祂就是听从神。

二十四节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回基督患难的缺欠。”保罗为教会受难。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常受患难,五金受磨擦而发光,教会要发光也必须牺牲受苦。

二十五节说:“保罗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他不是传局部片面的。现在很多宗派,每派都有真理。但是主内有无限丰富,应当传得全备,不要偏于一端。保罗说这道理是历代所隐藏之奥秘,但如今向圣徒显明了。从前人看外邦人是局外人;现在显明犹太人和外邦人可以一同在主内蒙恩,只要认罪接受主,就可以得新生命和大盼望。

二十八节说: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传福音是用各般智慧。各人有各人的智慧,有些姊妹虽未进小学,但是她讲道很感动人。还有,看见人有错应当劝戒,我有一个同工他样样都好,战时他薪金少就作生意,常在公事室打电话,耽误公事。一天我请他到我家里,我说:“弟兄啊,我们彼此相爱,一个成份不可少的就是彼此相劝,你若看见我有甚么错处,请凭着主的爱心告诉我。”他说:“我一时想不出甚么。”我说:“看见我错的时候告诉我,好吗?我若看见你有错告诉你好不好?”他说:“好啊。”我就告诉他。他流泪,我和他一同祷告,其后他改了。我们牧养的羊群,应当负责以真理劝导人。真理必需先研究然后才可以教导。司布真是传道王,有口才能力,十六岁开始传道,学问当然不深,但是他用功而成为一个学者。卫司理是牛津大学毕业,他之所以成为卫司理是因他用功。他骑马读书,跌倒几次,年老坐马车,车内有书架,昼夜用功而成为一个学者。他教人明真理。自己先用功研究。

保罗目的是引人完全进到神面前。异端派说人祷告先和低级神相通。保罗说神人中有主耶稣作中保,祂使我们与神复和,祂的十字架作我们的桥梁,使我们渡过而达到神面前。

作教会执事不容易,要劳苦作工。教会为甚么荒凉?因为传道人如同坐堂先生享福。电车行动虽是靠电,但还是要人开车才行,没有人开就不动,教会传道人应当尽力开车,不要常体谅自己的劳苦。

以下三节也是说教会的执事对于未见面的人他是何等尽心竭力劝导他们,为他们祷告。一个故事论两个牧师太太补牧师的裤子。一个牧师太太说:“我们的教会不好,礼拜人少。人不敬爱牧师,所给牧师的薪金很少,不能度日。”她一面补一面叹息!第二个牧师太太也是补裤,她说感谢主,我们的礼拜堂虽然小,但是礼拜的人很多。教友热心,他们很敬爱牧师,所以她一面补裤,一面唱哈o路亚。她补裤是补膝前,因她丈夫多用工夫为教会祷告,裤子的膝前常破,是因他常跪祷。头一个太太替牧师补裤子是补裤子的后面,因那牧师懒惰,常常坐着,所以裤子的后面常破。我们作教会的执事,要令教会发达前进,应当尽心竭力,不能随随便便。教会中弟兄姊妹是肢体,互相联络,彼此帮助。教人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知道神的奥秘就是基督,这种真知识是藏在基督里面,祂如同蓄电池,随时供应我们的需要。

现在我们讲二章四节到末节。

四至七节 论信心坚固不受诱惑。

八至十节 论基督的丰盛胜于理学。

十一至十五节 论十架救赎强于割礼。

十六至十九节 论形体既在影子何用。

二十至二十三节 论与主联合脱离小学。

四至七节说信心坚固不受诱惑,有人用花言巧语迷惑你们,人的理论很动听;真理却不动听,所以有人反对圣经,但是圣经不是理学动人听闻。很多人批评圣经,美国支克哥一个商店专卖飞禽走兽,里面很多标本。一个动物学专家,走进去看,他说:“这个猫头鹰毛也不好,脚也不好。”他看了就摇头,那知道他头一动,那猫头鹰就把眼睁开来看他。啊!是活物的!可见人批评圣经是用死的眼光去看活的真理,说这不对,说那不通。世上哲学理学,甚么主义都是花言巧语,迷惑人掳掠人。保罗说:“我身子虽与你们相离,心却与你们同在,见你们循规蹈矩,信心坚固,我就喜欢了。”歌罗西人听以巴弗讲道而接纳主,就应当遵祂而行,原文是在祂里面行事。第七节说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受的教训,感谢的心也增长了。感谢的心增长原文是感谢心流露出来。

八节至十节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而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理学,把你们掳去。希利尼人喜欢学问,理学哲学;中国人也有这倾向,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问不是不好,不过要小心用学问,不要被学问所用,恐惧学问要掳你离开主而下地狱!要知神一切丰盛都在基督里,所以不要注重世上的理学,有主就有一切啊,

十一至十五节说十字架救赎强如割礼,异端派要人行割礼,不然就算不圣洁,神叫亚伯拉罕子孙行割礼,是把他那族分别出来,叫他为神作见证,从他那族生一位救主,救主既然生了,那民族的使命就完了,不需要再行割礼,现在所行的割礼是非人手所行的,是基督所施行的,能令人脱去私欲。我们受洗,与主同埋葬于水内,洒水礼是把水滴于头上面,也是表明人全身不在水里,与主同埋葬。由水里起来就受与带同活。我们与主同死同活,罪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真割礼啊。

十六至十九节,说明形体既在影子何用。异端派叫人在饮食上讲究。根据申命记十四章说甚么可吃;甚么不可吃。不要与外邦人同吃,吃饭之前要洗手。这些多是犹太人加上去的,又添上许多规条,以为这是得救的要道。他们守安息,月朔,那都是过去的影儿,形体既到影儿就没有用处了。例如一次我将要到香港,黄牧师问我要相片印在通告上,其后我到了香港,与人相见是面对面了,相片还有甚么用?旧约壹切都是预表主耶稣,主未到之前,一切预表很需要;但主来到了,以前一切预表都是过去的影子,不需要了。

至于异端派教人故意谦虚,敬拜天使,他们自以为不配拜高级神而拜低级神就是天使。保罗说:“不要让人夺去你的赏赐。”原文说不要让人审判你。人随从自己自高自大,说这人不对那人不对。保罗说要持定元首就是基督,与主联络而得长进。

下文是克欲主义,克苦己身,令身不犯罪,这一切方法是人所教导的,正用的时候就败坏了。既然与主同死脱离世上小学,为甚么仍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些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的规条呢?那些规条使人徒有知识的名,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的,一个佛教徒,把两手穿了洞。一个佛教徒鞋上有钉子。还有一个佛教徒挂铁在自己身上。也有把钉子放在床上。他们那样苦待己身。天主教人也是那样。一个主教对长老会一位陈小姐说:“你们为甚么不克苦自己?我们欲情起的时候就打自己,或是叫人来打。”陈小姐说:“我们有我们的方法,我们与主同死,有天上的能力,肉情不能发动。”克制情欲照他们的方法没有用处,没有效果。我们的方法是时时刻刻与主联络,主的能力运行在身上,胜过罪恶,随从圣灵,走光明的路,荣耀主名,愿主指导我们,分别真伪。世界各处都有异端邪说,靠着主就能分辨,十字架成就一切,主是一切的丰盛,我们在主内得着一切,

现在唱这首诗歌

 基督丰盛胜人理学

 基督是一切

 十架救赎强如割礼

 基督是一切

 基督是一切

 基督是一切

 律法规条都是影子

 基督是一切

--C3-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四讲  与基督同活

歌罗西三章一至三节

(唱诗)

我与基督一同钉死

与祂一同复生

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凡事更换一新

邪情贪污谎言恶毒

诸丑脱离我身

穿上怜悯谦让诸德

更要束以爱心

“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

我们已与主同死同活,所以我们的生活是新的。新的生活是由于新的思想,思想是人生的枢纽,因为人的生活如何,都是由他心所发出的。所罗门说:“人心如何思量,他为人也如何。”又说:“当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事都是由心发出。”

人的心可以走到别处,古人说:“心不在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从前当军跟孙中山打陈炯明,他败了,我们追击他的军队。我们得胜很高兴回来,一个勤务兵问我说:“团长,为甚么你的裤子有血?”我一看就知痛了!一粒子弹进了我的腿啊!为甚么打仗的时候不痛,现在勤务兵告诉我,我才痛而晕了?当时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伤而不知其痛。因当时专心对敌,枪伤臂腿,一点不知。敌人去了,人告诉我,实时觉得痛不可当,头昏了,要人抬我到医院。

各位,你的心在那里?保罗劝歌罗西,人心思要向上,而令整个人生都向上。我们已与主同死而同活,同升天坐在神的右边,我们是天上的人;虽然还是在世上过活,乃是在世而超世。我们的生命与主一同藏在神里面,所以应当思念天上的事。一回我和一个白俄人同坐车,我问他贵姓名,任甚么职业的?他说我是“潜水人。”我不知有潜水人的。他说:“我们的公司常替人下到水底拾取东西,若是大船沉了,我们就下海底捞取。”我说:“你们很有本事啊。”他说:“不是的,我们穿橡皮衣,鼻上有管透上去。我们下水底到船上,拾取金银钻石。”我问他:“你看见海底有山有各种动植物,各种鱼类,是的吗?”他说:“一一看见。”我问:“好看吗?”他说:“好是好,但是在下面很沉闷,快快作工,把东西找到就给一个记号叫人快些拉我们上去。”感谢主,我们现今在下面找宝物,是主人的宝物。要小心,快快找,主人要快快把我们提上去。主荣显的时候,我们要与祂一同显现,所以我们要爱惜光阴,善用机会,不要受世事搅扰,心思要向上。

第五节至十四节。保罗以脱衣穿衣作比方: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脱去亚当;穿上基督。即是从老亚当里出来而进到基督里面,成为新人。凡在主里面无数的中国外国人,香港人九龙人,男女老幼,张三李四,为奴自主,一切的人都联合而成一个新人,基督包括一切。

我们在主内成为新人,就不是死人而是活人了。活人穿活人的衣服,活人不肯穿死人的衣服,比方你一位亲戚朋友结婚,请你去喝喜酒,你就去殡仪馆里买死人袍褂穿上,买死人帽子戴上,又穿着死人鞋,摇摇摆摆,走在街上,众人看见大叫!看哪!一个活人穿死人衣啊!大人小孩都来看,说:“看啊!一个疯子啊!”你父母听见就走出来,说:“不好了!儿子疯了!流泪而把你拉回家。大家都说:“这人疯了,有甚么办法?”各位,天父也是这样难过!我们与主同活,但不穿活人的衣服,而穿死人的衣服,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贪婪,拜偶像,恼恨,忿怒,恶毒,毁谤,污言,这十一件都是死人衣服,穿上身上何等失体统!各位弟兄姊妹,求主鉴察,看在我们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求主引导我们走永生的道路。

活人的衣服有七件:是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包容,饶恕。

现在说怜悯:世上如同汪洋苦海,无边无际,神用祂的儿女替天行道,施行怜悯,在人的身体上,灵性上,有甚么需要,我们要代表父神怜悯帮助他们。

第二是恩慈:是可爱可亲的态度。有些人的脸常显笑容。你若是心很好但是脸不好看,人以为你恨他,脸上总要显出可爱可亲的样子。人若多与神面对面,就能反照神面上的光,正如摩西与神对面四十天,他下山脸上显出神的光彩。人的脸虽或丑恶,但与神多亲近就能变成和霭可亲的样子。

第三是谦虚。人的罪由骄傲而来。天上本来没有罪,但是那天使长看见自己的美丽,就要与至高者平等,神查出他的不义,把他摔下去,他就变成魔鬼。他引诱亚当犯罪,他说:“吃了这果子眼睛明亮像神能分别善恶。”人想要像神一样,这是一件骄傲的罪。现在走遍天下也不能找一个不骄傲的人,最无用最饭桶的人也自傲不堪!若说他没有用,他必定起反感。古时一位教父奥古士丁说:“人的灵程分三步:头一步是谦卑。问第二步是甚么?他说是谦卑,又问第三步是甚么?他说第三步还是谦卑。

第四是温柔。这是不抵抗的意思。逆来顺受,以神的意旨为最好。温柔实在是最美丽的品德。

第五是忍耐。神造就人,使人多受试炼,因为患难生忍耐。农夫勤劳忍耐,挑重担不怕劳苦,他们终能达到目的啊。

第六是包容。人对我不起,应当包容。宰相肚里好撑船。我们比宰相大,他们肚里所撑是小帆船;我们肚里撑大轮船!神是全能全爱,祂用不好的事临到我们,都是于我们有益的。人说我的坏话,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包容是一件美衣,主所喜悦。

第七是饶恕。这比包容更进一步,人对不起我,我不但是包容而且忘记,如同神赦免人罪是把人的罪沉到海底,完全看不见,又把我们的罪离开我们,如同东极离西极那么远。祂不看我们的罪,祂不再思想我们的罪而忘记了。

天父看见祂的儿女们有生命,穿活人的衣,即是: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包容,饶恕,这七件衣顶好看,但是这七件衣服还不够。十四节说:“在这一切之外,还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古时衣服没有扣子,穿一件衣就用小带束上。一件一件衣服穿上之后,就用大皮带束上一切。这七件活人衣服穿上之后,就以爱把全身束好。不但是好看而且作事方便。一切美德都是出于爱心。爱是联络全德的,美好的言语行为是人的美衣。各位弟兄姊妹,我们已出生入死,仍可以穿死人的衣服吗?若是仍然说谎,贪污,仇恨,恶毒,就是穿死人衣。谁喜欢穿死人衣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古时一个老人穿花衣,令父母看见而喜笑。若是我们穿活人的美衣叫父神看见多么喜悦啊!谁喜欢穿活人衣,请举手。(全堂众人举手)一同站立唱诗:

我与基督一同钉死

与祂一同复生

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凡事更换一新

邪情贪污谎言恶毒

诸丑脱离我身

--C4-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五讲  信徒三宝

歌罗西三章十五至十七节

信徒三宝

基督的平安 基督的道理 基督耶稣名

是我三宝我有此三宝 终生用不尽

脱旧而衣新 荣归主名

歌罗西三章十五节: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心里作主。你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以基督的平安在心里作主。“作主”原文是“作裁判”,如同运动场中作裁判员。人遵行神的旨意,心里就有平安。我牺牲一切而作传道人,人说我是受苦吃亏,但是我感谢主:物质受损失,灵命得丰富,心里有主的平安。主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是世人所不能夺的。世上有患难,但在我里面有平安。”我们不但将来住在天堂,现在用信心接受主所赐莫明其妙的平安,这就是已进入现世的天堂了。一位太太吃斋念佛,愁容满面,自从信主之后,满面发光,常显笑容,人问她为甚么这样快乐,她说:“我有主在心中,有说不出的平安。”各位,你有这平安吗?感谢主,人享受现在的天堂心里安息,泰山崩于前,神色不变。德国一位著名牧师,一天在路上遇见一个乞丐,牧师对那乞丐说:“愿主赐你平安。”

乞丐说:“我很好,很平安。”

牧师说:“祝你一生平安。”

乞丐说:“我没有一时不平安,天晴,我谢谢主,因为能出去讨饭;天下雨,我不能出去讨饭,我也谢谢主,因为我可以在家里禁食祷告。”

牧师说:“神若叫你下地狱,你心安吗?”

乞丐说:“神若叫我下地狱,我有两只手,一只是信心的手,一只是爱心的手。我用信心的手抓住神的心,又用爱心的手抓住神的爱。我把这两只手抓着神,拉神和我一同下地狱去。有神同在地狱就是天堂。”

牧师问:“你是谁?”

乞丐说:“我是王!”

牧师问:“你的国度在那里?”

乞丐说:“在我心里。”

感谢主,他享用基督的平安,其实每一个信徒都可以享受。

上海一位姊妹,丈夫不好,她只有一个女儿。母亲的盼望,全在这女儿身上。那女儿热心聪明,她预备进神学,母亲很高兴。不料女儿忽然患病,一病不起!死了!我听闻很替她母亲伤心,于是去安慰她。对她说:“赵太太啊,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你的女儿回天家休息,你不要太伤心难过啊。”她说:“周牧师,我感谢主,我不难过。女儿与主同在,这是好得无比。她在天上,我的心也在天上了。女儿之死于我灵性大有益处,我现在享受主的平安。”各位,你有甚么难过不安,失眠生病,那就太损失了。我劝你接受主所赐的平安,作你现世的天堂。有这平安在心,心平气和,与人容易合作。表出主的快乐,显明主的荣耀。各位,你要这平安吗?要用信心接受。

第二宝是基督的道理。保罗说:“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道是甚么?是基督的话,是圣经的言语,是我们足前的灯,路上的光。我们在世上如同夜间旅行,路上无光而处处多陷阱罗网。感谢主,祂赐人智慧,使人知道甚么事可以作,甚么事不可以作,甚么事不应当思想,甚么地方不应当去。主的言语也是武器。(弗六章二十八节)圣灵宝剑即是神的道。魔鬼放毒箭使人受伤,但有主的道如剑用来对付。主耶稣胜过魔鬼的试探,也是用圣经的话,如同剑那样刺。人能用圣经言语和魔鬼打仗,可以百战百胜!

主的言语可以做我们的粮食,令我们能生长,能有力。对于读圣经,第一应当每天读如同,以色列人拾取吗哪,是每天拾取新的。第二,读经要早起,正如以色列人很早起来拾吗哪,因为太阳出来吗哪就溶化了。人想要早起,必定要早睡,睡太迟而想早起那是不可能的。第三要祷告。读经得了甚么感想就祷告而接受,正如耶米利说:我把主的言语如同食物吃下去。第四,读经接受灵粮是按各人的饭量,各人吃自己的,不是替别人吃。一个牧师说:“我替一个朋友借款,他借了而不还,我第三次催促他还,他不作声而打开路加第六章三十五节写着说:“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作甚么牧师?圣经明明说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为甚么你一而再,再而三叫我还钱?”牧师气得不得了!那人是替别人读经啊。一个老太太,她儿子病了,三天不吃饭,身体吃亏,老太太说:“我有一个办法:我替儿子吃,我明明是吃两碗;我就勉强吃够三碗!”那老太太聪明吗?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你们一面听一面心里说:“天下没有这样的笨人!”我们要灵命长大吗?要灵力刚强吗?应当自己吃灵粮,不要代替别人吃。平时想念别人那很好;但是吃灵粮的时候不要想到别人;只顾念自己好了。

以上说读圣经必须每天读,早起读,祷告而读,为自己读。各人把神的道存在心里。

第三宝是主耶稣圣名。十三节说:“无论作甚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祂感谢父神。奉主的圣名是甚么意思?即是说一句话,作一件事,都是荣耀主的名。主的名大有能力。彼得用主的名医治瘸腿的人,他对那瘸腿的人说:金银我没有,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保罗对那女子身上的魔鬼说:“我奉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从她身上出来。”可见主耶稣的名多么伟大,有大能力,医病逐鬼,能把天上能力倒下来。主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我,是我拣选你们,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甚么,祂就赐给你们。”

各位,今天所说信徒三宝。是基督的平安,基督的道理,基督耶稣的名,这三样宝贝,你们要不要?若是要,请站起来,我们一同祷告。

--C5-周志禹《歌罗西书的信息》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D、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歌罗西书前言

主自己宣告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这是一个何等有福的事实,是主自己把我们带到父面前。我们不要忽略这里所说的‘到父那里去’。‘父’是指出我们是作神的众子,我们在神面前作儿子,不是凭着别的,更不是凭着我们自己所作的和所能作的,而是单单凭借父怀里的独生子耶稣基督。祂是道路,使我们有了到神那里去的途径,祂是真理,使我们有了在神面前站立的把握,祂是生命,使我们有了享用神的丰富的依据。不单是这样,子就是父的显出,‘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壹18)要认识父,必须从作子的基督身上开始。离开了基督,人就没有路去认识神,也没有路在父面前作儿子,更没有路去享受父为众子所预备的丰富。

旧约所记载的会幕和律法,早已给人指出,神给人的救赎方法就是祂的儿子。这一位儿子就是‘将来的美事’的显明,也是那‘将来的美事’的实体。无论是律法上的条例,或是献祭的定规,或是大祭司的职事,或是会幕的内容,都是同一的方向指明基督。在神永远的计划中,在万世以前,祂早就定规了,要藉着祂的儿子,来成就祂在人身上所定的荣耀的心意。祂使祂儿子在十字架上作成了人与神相和的方法,祂把祂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放在祂儿子里,使人在祂儿子里可以得着神自己。祂又用祂儿子作人的生命,使人现今就可以享用神的丰富,不必等到将来面对面的时刻。总的一句话,基督就是启示神的心意、执行神的心意,也完成神的心意的那一位,并且是唯一的一位。

无人可以在基督以外遇见神。从过去的永远到将来的永远,神的心意都在基督的身上,也只是显出在基督的身上。教会所以能成为盛装神丰富的器皿,是因为教会成了基督的身体。作头的基督,把神的心意作成在教会里,也把神荣耀的丰富输导进教会里,以弗所书说到在荣耀中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说到丰满的基督是教会的头。不管从那一面来看,就是不能离开基督。到神面前去唯一的路就是基督,人进入荣耀丰富的根据也是基督,神永远的计划完成的条件也是基督,一切被造之物归向神是因着基督,神的荣耀丰富充满万有也是因着基督。

神是这样的在万世以前凭着祂儿子的所是,定规了祂儿子所要作的。祂不是一下子就作完祂的计划,因为那是一场极其猛烈,也极其尖锐的属灵争战。祂是按部就班的在各个时代中完成祂的安排,直到整个计划完成,那时新天新地来临,新耶路撒冷显出,神与羔羊成了全宇宙敬拜的中心,而撒但永远被扔在火湖里。这些事情既然不能一瞬间完成,因此在过去的世代中,神的计划就成了神心中的“秘密”,也就是中文圣经中所说的‘奥秘’。长久以来,神把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等到基督来了,神就把这个秘密向人解开了,叫人看见祂要使基督成为人的荣耀。

撒但也知道神这个安排,因为神曾经宣告:‘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所以在历史上,撒但用尽各种方法要阻止基督到世上来,较远的,他使亚伯兰偏离神的安排,他要在埃及灭绝以色列人,他使以色列人在旷野拜金牛犊,要叫他们成为神所弃绝的,这一切都为了截断基督显在地上的路。较近的,他试探主耶稣,引诱主用跪拜他的方法来代替十字架的道路去收回地。更近的,他在每一个时代里把一些异端,或是一些不正确的主张放在基督教中,目的就是把神的儿女引离基督。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在歌罗西教会里,撒但也暗暗的动了手脚,把一些偏离基督的道理送了进来,腐蚀了神儿女们的信心。从歌罗西书里,我们看见当时歌罗西教会属灵的光景是蛮不错的,他们对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在第一章开头的一段话可以看得出来。撒但对付神的见证有他的办法,他使人最好不要爱主,他用各种的心思,把人吸住使人偏离基督,用基督以外的事物代替基督给人作追求的目标,这是他所用的“拖”的方法。对于不给他拖住的人,他又有另一个方法,就是把人“推”一下,他当然不喜欢人向主热心,但若有向主热心的人,他就推他更“热心”,使他在基督教的招牌下,但却在基督以外大发热心,结果也是用基督以外的事物来代替基督。拖也好,推也好,目的却是完全一样,就是不要基督。

当日在歌罗西教会里,隐约地影响神儿女心思的异端,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一种是以禁欲主义为骨骼,而以遵守律法和传统的仪文为形式的苦修派,另一个是诺斯底派(Gnostics),或是称为智慧派。诺斯底派以为物质是恶的,神是纯善的,人是物质,所以是恶的,若是人领会了智慧的奥秘,就可以从人开始升格,直到进入神的境界,在神与人中间有许多等级的天使,最高的天使是耶稣,最低级的天使才与人有接触,并且主张人藉着敬拜天使,就可以离恶入善。苦修派和诺斯底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主张,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基督在人与神的关系中排除出去,说得更清楚一点,人到神面前可以不需要基督,可以否认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们没有救赎的真理,也自然没有救赎的方法。若修的律法派是倚靠自己的行为,诺斯底派是倚靠人的思想和敬拜天使,实际上都是倚靠人所作的,而拒绝神所作的。

这两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主张,骨子里都是拒绝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本身是哲学的内容,是人的思想和神的观念搀杂在一起的东西。在历史上来看,它们已经过去了,但在属灵的实质来看,它们的阴魂还在作崇,藉着一些所谓的神学思想和宗教教育,继续的在把基督教带到基督以外。“自由派”的神学不必去说了,就是在称为纯正信仰的基督教里面,非常容易的使人感觉到,宗教的仪文代替了基督,宗教的工作代替了基督,更有甚的,社会工作也成了基督教的内容,基督的所是被人忽略了,基督的所作也被人轻看了。我们不要以为歌罗西书的内容是历史陈迹。它不单不是历史陈迹,而是每一个时代保守神儿女不偏离正路的指标。

高举基督的所是,肯定基督的所作,是对付一切破坏神永远计划的武器,是使神儿女一定能胜过撒但的武器,它不但是一个思想的问题,而是一个实际经历的事实。从基督的所是和祂的所作,把我们带进恩典的享用,带进神的管理(权柄),更带进神永远荣耀的计划里去,这些都是神儿女们实际所经历的。没有人能抹煞因信基督而有的赦罪平安与喜乐,没有人能停止神儿女们的荣耀指望,也没有人能把生命的实际解释掉,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是坚稳不变而常新的。接上了基督,就接上了神的恩典,也接上了神的计划。

看重仪文、习惯和传统,而不注意基督,会使基督教僵化,造成一个没有基督的基督教。看重人的思想和意念,而不注意基督,会使基督教变质,也是造成一个没有基督的基督教。基督教里没有基督,那就是一个死的宗教,而不是一个活的神的见证。基督是活的,祂是神的方法,神要藉着祂的所是和所作,在人中间来完成神的心意,显明神的荣耀在宇宙中。离开基督,人在神面前没有路,不藉着基督,神的丰富在人中间也没有路,因为基督是神的心意,是神的方法,是神的奥秘,也是神的目的。

神自己在人中间高举祂的儿子,在宇宙中也是高举祂的儿子,要藉着祂的儿子在万有之上为元首,使祂的荣耀丰富充满宇宙。撒但千方百计要改变神儿子的形像改变神儿子的地位,神却要神儿女们学习‘持定元首’,学习一切‘照着基督’,不根据人的智慧,只根据神的定规,这样就对付了仇敌,败坏了撒但的诡计。

到如今,人的思想发展到很高的地步,也对人的感情生发了相当强的说服力,神的儿女生活在这种景况中,正正的面对一个严肃的时代挑战,不是答应时代的要求,而是要在当代持守基督。我们的眼目不是看基督教的前途,而是看基督能否在神儿女们身上活出,因此追求认识并经历基督就成了神儿女们迫切的需要。

没有完全的和准确的认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我们对基督的荣耀和丰满就会显得无知,因此享用神的心意就不能透切,而停留在浮浅的表面上。如今不少基督徒只看见人的需要,没有看见神的安排和需要,所以就满足在‘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的恩典入门上。“得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不能忽略,到神面前来绝不是接受一种“入教”的手续,也不是接受一个宗教的会籍,在生活中增加一些宗教的内容,若果只是这样的信主,那人仍然是神荣耀恩典的门外汉。神藉着祂的儿子基督耶稣向人流出丰满的恩典,彰显完全的荣耀,并带进宇宙中至高的权柄,使一切因着基督而进到神面前来的人,可以毫无保留的享用神的自己,和神的所有,因为神不是把基督的恩典一点一滴的赐给我们,而是把一位完整的基督赐给我们,在祂里面就是‘神本性一切的丰盛’,神也定规我们在祂里面得着这样的丰富,因此,我们准确的认识主的所是和所作,就给我们确定了追求的目标与内容。基督不仅是神赐给我们的方法,也是神为我们定规的目标与内容。

求主使用这一本书,把神儿女们的心思带进丰满的基督里,也把我们的爱慕带进基督的荣耀里,因为‘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但愿祂使我们的灵苏醒,叫我们在这悖逆的世代中,也是主快再来的前夕,与众圣徒一同持定元首,高举基督,使荣耀都归与父神。阿们。

--D1-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一章  存在天上的盼望

(一18

‘圣徒’和‘在基督里有忠心’是一个事实的两方面,保罗(和提摩太)在圣灵引导下给教会写信的时候,一而再的说出这个事实:一次是在以弗所书,另一次就是在歌罗西书,这事实是非常大的恩典,说出了神的荣耀如何显在神儿女们的身上。‘圣徒’就是圣人,对蒙恩的人来说,这是何等大的改变,是人的心思所不容易接受过来的。被圣灵光照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承认自己是罪人,满了污秽和败坏,但如今在神面前给承认为圣徒,这叫人的心怎能不欢欣跳跃呢!作罪人的日子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罪人的前途是等候审判,罪人的结局是在火湖中的灭亡。不管从那一方面去看,罪人都是没有指望,也是可怜透顶的,活在地上,一天过一天更接近永远的灭亡,如今成了圣徒,这一切可悲也复可怜的事情都停止了,在神面前的地位和身分也改变了,不再是罪人,而是圣徒,是神所爱的人。

成为圣徒,和‘在基督里有忠心’是分不开的。这里说的‘忠心’,若是译作“笃信”会更合适些。罪人能成为圣徒,乃是因为他们真诚的相信主耶稣,接受祂作救主,这一个相信和接受,便叫他们进到基督里,一进到基督里,就让基督遮盖了他们,基督如同衣服一样把他们围绕起来,也如无孔不入的空气充塞在他们里面,使他们里面是基督,外面也是基督。在人的眼中看来,这一个变化也许不是太明显,因为人原有的残缺不能一下子完全失掉,但是在神的眼中,他们就是表显着基督,祂在他们的身上看见了基督,因着基督,神就说这些信主的人是圣徒。我们有了基督,基督的所是和所作,并祂的所有都成了我们的。我们若是蒙了光照,看见了这个恩典,我们也说信主的人是圣徒,也珍贵神给我们的这一个身分。

歌罗西书一开始就叫我们看到在基督里成为圣徒的事实,太有意思了。在人的想法里,人要作好,一定要倚靠自己,藉人自己所作的去做成人所要的好,一切的宗教思想,都离不开这个根源,离开了基督的基督教也包括在其中。从古到今,这一种想法没有停止过,只是在外表的形式或仪文上起变化而已。歌罗西教会当日面临这一种心思的腐蚀,圣灵开始向他们说话的时候,就把他们带进在基督里成为圣徒的恩典里。今天圣灵也不住的让我们听见祂这样说话。没有基督就没有圣徒,圣徒是基督所作成的,人一切所作的,在神面前都不能改变人的地位与实际,只有基督所作的,才能使神与人中间所有的难处都成为过去。

神成了我们的父

作圣徒的事实把我们带进一个新的关系,不仅是一个蒙福的关系,可以承受‘恩惠平安’,并且是使我们站在神的面前作儿子。神一面成了我们‘恩惠平安’的源头,也一面成了我们的父。祂赐福给我们,不是因为祂是神,所以把祝福赏给祂的子民,而是因为祂是父。父亲如何的乐意把他所有的给他的儿子,神也是一样的乐意把祂的所有给那些作圣徒的人,因为祂是他们的父,他们是祂的众儿子。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归与你们’。神成了我们的父,这是何等亲切的关系。父亲如何怜惜自己的儿子,儿子如何的依恋父亲,我们就是这样的活在神面前,不再是恐惧战竞的等候审判,而是亲切的等候享用父亲的恩情和丰富。浪子的故事正好说明了神向着我们那一分为父的心。祂乐意作我们的父,我们也原该是祂的儿子,只是我们堕落成了罪人,远离了祂,失去了作儿子的福分。但祂定意要把罪人挽回,恢复他们作儿子的事实,我们也就因着这一分恩情,可以呼喊神作我们的阿爸父,祂也真乐意听我们这样的呼喊祂。

‘……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我们原不是神的儿女,在神的家中,祂原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父看这个儿子非常的美,祂把所有的喜悦都放在这个儿子身上,祂一再的为这个儿子宣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正如亚伯拉罕的老仆人为以撒见证时所说的,‘我主人也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这个儿子’。耶稣基督是神的独生子,是常在父怀里的儿子,全然的蒙父所爱,神也是基督耶稣的父,祂也真是把祂所有的都给了主耶稣基督,使主耶稣基督永永远远与祂同享荣耀,过去的永远是如此,将来的永远也是如此(参

基督使神成了我们的父

在保罗的祝福和感谢的话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一个宝贵的事实:基督耶稣的父就是我们的父,我们的父也就是基督耶稣的父,我们是与基督一同在父神面前作儿子。复活以后的主耶稣曾经宣告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如今保罗在经历里也说明这一个事实,我们的经历也印证这一个事实,神是基督与我们的父,我们与基督一同作神的儿子。感谢神,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事实,也是不能改变的事实,神如何永远是主耶稣基督的父,也如何永远的是我们的父。

1. 我们是在基督里作儿子

我们能作神的儿子,不是我们配,也不是我们能,而是神自己有这样的定意,对一切相信接受主耶稣的人,祂都承认他们是儿子。‘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壹12)神使主耶稣为罪人流血舍命,又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罪人在祂里面了断了罪案,结束了背离神的光景。我们是照着神这样的定规相信了主,进入了基督里,也就照着神的定意作了儿子。我们能作神的儿子,是因着基督所作成的救赎大恩而成就的。所以说,不进入基督里,就没有人能作神的儿子。

我们进入基督里,是主用祂自己来围绕我们,同时基督的灵也进到我们里面,住在我们里面,与我们联合。‘基督的灵’就是‘儿子的灵’(参,这儿子的灵进到我们里面,使我们有了儿子的“性质”(生命),成了真真实实的儿子。外面是基督使我们有了作儿子的地位,里面是基督使我们有了儿子的性质,我们全然的成为神的儿子,都是基督按着父的心意给我们作成的。

2. 照着基督的模样作儿子

父的定意不单是叫我们作儿子,并且叫我们这些作神的众子的人,都像祂的独生子,不仅是只有一点点像,而是要我们完全像,没有留下一样不像基督。约翰壹书三章一至二节这样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罗马书八章二十九节这样记着:‘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这两处经文正是叫我们看到了,我们是如何的作神的儿子,不是有神儿子的名分就算了,而是要完完全全的像儿子,像到一个地步,就是与祂怀里的独生子一个模样。因为神预先定规了,要用祂的独生子作一个模型,把众子都放在这个模型中,造成完全像祂儿子的形像。完全的像,没有一点不像,一点点的不像祂不是神的定意。赞美神,这是一个何等大而奇妙的恩典!

像祂儿子一样作儿子,说得更清楚一点,祂的儿子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作众子的也就是怎么样的。因为从一个模型中出来的制品,都应该是一个模样。祂儿子的生命是神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也就是神的生命,祂儿子的荣耀是怎样的高,我们所同享的荣耀也就是那样的高,祂儿子的所有是如何丰富,我们的所有也是如何的丰富,祂儿子在宇宙中坐宝座,我们也与祂儿子一同坐宝座。换一句话说,祂儿子的所是成了我们的所是,祂儿子的所有成了我们的所有,祂儿子所作的也成了我们的所作,这就是模造。因此,主的经历就成了我们的经历,祂死了,我们与祂同死,祂从死里复活,我们也一同复活,就升到天上坐在那里,我们也坐在天上。一面是模造,另一面又是联合。所以在父神的定意中,我们在形像上要像祂的儿子,在经历上像祂的儿子,在结局上也像祂的儿子,这样才算是像祂儿子一样作儿子。

感谢神,这是何等奇妙的恩典,使我们这样在祂面前作儿子。圣灵引导保罗写下了这样祝福与感谢的话,吸引我们去注意这个蒙恩的事实,是大有深意的。一开始就说明了基督在神救赎计划中极重要的地位,引我们准确的去认识这位荣耀与丰满的耶稣基督。

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

在歌罗西的神的儿女们,实在的活出了教会的见证和生活,他们有‘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拣选主,爱弟兄,这是很美的属灵生活,能活出这种光景,人自己要接受许多的拆毁和对付。爱自己的人不可能拣选主,因为在感觉上,人若拣选主,就叫自己受各样的委屈。人爱自己,也就不能去爱弟兄,实际的爱弟兄不是只在嘴里谈说,而是为弟兄花上精神,摆上时间,也交出财物,更要有许多的忍耐,甚至是忍受误会,人要计算所付的代价,就没有办法去爱弟兄,要爱也爱不来。在歌罗西的弟兄姊妹,不仅是拣选主,也爱弟兄,他们实在是接受了神给他们的拆毁与对付。他们看这些是神给他们的造就,甘心的接受这些造就。人以为是苦的事,他们却肯甘心的接受,究竟是甚么原因使他们肯这样作呢?圣灵为他们作了见证,指出了他们有这样的追求和生活,是因为他们有‘存在天上的盼望’,这个盼望催促他们去拣选主,去爱弟兄。这天上的盼望给他们有把握,有保证,有实在的享用,因此他们就轻看今天属地的好处,而一心一意去追求属天的祝福。这盼望在他们里面是一个动力,是一种催促,使他们活出属天的生活,显明属天的见证。

天上的盼望就是基督所作成的

很希奇的一件事,人一接受了主耶稣,立刻就享用了赦罪的平安,这平安不是幻想也不是一种感觉,而是实实在在的经历,并且是有把握的经历。享用了赦罪的平安很自然的就把人引入一个荣耀的盼望里,他们十分有把握的等候,到了那一天,要在天上面对面的看见主。他们不再有永远灭亡的威胁,赦罪的平安和神的应许,保证了他们永远的脱离灭亡,叫他们活在荣耀的盼望中,就是在旧约里的圣徒,虽然他们不像我们现今那样清楚的享用了救恩,但是在他们里面还是一样的显明了属天的盼望,大卫被圣灵感动,接二连三的发表了心中这种荣耀的盼望,‘主啊,如今我等甚么呢?我的指望在乎祢’,‘祢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祢以外’。亚萨也是同样活在这盼望中,他说:‘祢要以祢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实在是非常自然的,一遇见主,属天的盼望就出现,在旧约时代里的人有这样的享用,我们现今在主耶稣救恩里的人,更有这样的享用。

神的应许给我们指明,祂救赎的恩典不单是赦免人的过犯,并且是恢复人在祂荣耀的计划里的地位,作神的众子,可以享用神各样在天上的属灵的福气。基督为人的罪死了,又复活了,并且已经升到天上,祂所作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人恢复到荣耀里。如今祂在天上,我们的前途也就在天上,因为祂所作的是为我们的前途作了安排,叫祂在那里,我们也在那里,祂在天上,我们的盼望也在天上,因为我们的指望都是根据祂。祂就是我们的指望。

福音带来在天上的盼望

人接受主耶稣作救主,那是听见福音的结果。没有听见福音,就没有机会相信主耶稣,所以我们可以说,福音带给人天上的指望,因为福音是向人见证主为人所作的。‘福音……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福音把主所作的向人宣告。人接受了福音,就是相信了主耶稣,这人就得救了,他的罪得了赦免,也同时接受了天上的盼望。神为人所预备的各种天上属灵的福气,都是因着听信了福音而得着的,因此,这‘在天上的盼望’在歌罗西书中,又称为‘福音的盼望’

福音的果效不受环境所影响

歌罗西的基督徒活出了信心和爱心的见证,是因为他们抓牢了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如同在你们中间,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样,正如你们从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所学的。’这一段话叫我们感到何等的喜乐!福音传到了歌罗西,歌罗西的人信了,他们得着了天上的盼望,福音传到了中国,中国的人信了,他们也得着了天上的盼望,福音也传到了普天下,听见的人信了,他们也是一样的得着天上的盼望。赞美主,祂的福音的果效不受地域的限制,无论在甚么地方,福音的果效都使人接上天上的福气。

福音的果效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在使徒的日子,在中古的时代,在现今的时候,听信福音的人,都成了神的儿女,效果相同,没有分别,不单如此,只要是传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救赎福音,不管是谁传这个福音,听信福音的人也一样的成为神的儿女。保罗在许多地方传过福音,但是歌罗西的教会却不是他建立的,他在写这信以前没有到过歌罗西(参,是以巴弗把福音传进歌罗西的。是谁传福音不是问题,问题是传甚么福音,神在过去的年代,使用了无数的人在各地传福音,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是传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福音,听了而相信的人都同得一样的福音的好处。

福音是基督所作成的,基督是永远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能限制祂,也不能限制祂所作的。因此,地上的人、事、物不能影响福音的果效,连空中掌权者的首领也不能改变福音的果效,因为福音是超过万有的基督所作成的,并且福音的中心内容就是这位超过万有的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感谢赞美主,在全地上,从古到今,基督的福音使人从罪里得释放,也把人带进属天的喜乐与盼望中。

圣灵感动保罗,在歌罗西书的开始说了这么一段话,隐隐约约的把基督的所作,并藉着祂所作的所带来的果效,向众人启示了出来,然后才一步一步的启示那位丰满的基督。这一个开始的启示,已经把我们的心吸住在基督的身上。我们恳求父,藉着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使我们真知道祂的独生子,也实在的会享用这位丰满的基督,叫作基督的身体的教会,也真实的在地上显明祂的丰满,使父的荣耀得着称赞。

--D2-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二章  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一914

保罗和同工们听见了在歌罗西的神的儿女们蒙恩,就为他们感谢神,也为他们祷告神。感谢是因为神的恩典显明在他们身上,祷告是为了他们要在神面前不住的成长,不停留在基督道理的开端里,要更完整的去追求认识基督。许多人会满足在得拯救的恩典上,而忽略了神藉着基督所要完成的,乃是要把神自己,包括了神的生命、荣耀、丰富、权柄、智慧,毫无保留的倾倒在人的身上,叫人成为神在宇宙中彰显祂自己的器皿。因此保罗和同工们的祷告,是要把教会带进神的心意里,再带进神自己里面,这也是神在属祂的人身上要作的,让他们知道神要作甚么,神这样作的目的是甚么,和神怎样去作成祂所要作的。属神的人不应该在神的心意上迷糊,而要十分清晰的明白神的计划,好在神所要作的工上,跟得上神的定规。

从知道神的旨意到知道神自己

只有福音才能带来在天上的盼望,这是我们所已经知道的,但光是知道是不足够的,必须要活出在天上的盼望,才能对人显出说服力,也吸引人来同享这在天上的盼望。因此‘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就成为神儿女生活上迫切的需要了。‘对得起主’就是“与主相称”的意思,就是说“能表明主”,或是说“能代表主”,更是说“叫人看见主”。我们是神手中的工作,要把我们造成祂儿子的模样,这事在我们的经历中,不是一天或是两天就能作成功的,而是要渐渐的成长,虽然是渐渐的,但必须是在生长。属灵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生命的成长不是根据人的知识,更不是根据神学的思想,而是根据对神的真正认识,真认识神,属灵生命就成长,真认识神多一点,属灵生命的成长也就多了一点。‘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是生命长成的唯一的路径。

‘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单凭人的思想,没有人能真认识神,因为神是个灵,必须要在‘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才可以知道祂。这里所说的‘满心知道’就是以弗所书一章十七节所说的‘真知道’。‘满心知道’也好,‘真知道’也好,都是说出同一件事,就是把知识(客观的)和经历(主观的)调和在一起的认识,不单是知识上的知道,也同时有经历上的知道,并且这知识上的知道,不是从人的思想活动中得来的,而是因赐人智慧启示的灵作工在人身上,使人领会过来的。

神的话在这里说出,要活得与主相称,必须要‘满心知道神的旨意’。‘满心知道’了,就可以活出与主相称的生活。所以能活出与主相称的生活,在凡事上满足神的喜悦,也在神看为美的事上结出果子来,都是‘满心知道神的旨意’的结果。不知道神的旨意,就没有条件活出显明神的生活来,那么,‘神的旨意’又是甚么呢?我们平常所领会的神的旨意,多半是属于个人性的零零碎碎的事情,比方说,交朋友啦,找工作啦,决定居住地点啦,……这些都是个人性的,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让主来替我们作各样的选择,不过这些个人性的问题,不是这里所说的‘神的旨意’。我们必须求主救我们脱离个人性的问题的观念,然后我们才会明白‘神的旨意’,不然的话,我们平常所习惯的领会,一定会打岔我们去明白‘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就是“神的永远计划”,或者说,是“神在祂计划中所要作的”。这是十分大的事,不是点点滴滴的事。究竟神的永远计划是甚么呢?祂所要作的又是甚么呢?下文会详细的论及这个内容,现在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一说。“神的永远计划”是要高举祂的儿子,要藉着祂的儿子,把失落的人领进祂的荣耀里,使祂的荣耀充满万有。扼要的用一句话说,神的旨意就是要显明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是神旨意的内容,也是执行神的计划,使它完成的那一位。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

神的旨意指导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也约束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使我们不是随从自己也不再满足自己,而是跟随神儿子的生命,活出像神儿子的样式。人的愚昧就是落在以自己为中心而不自觉,照着人的“正义感”来说,人就是一切事物的中心,若能解决人的问题的意见就算是“对”的。一旦神的话不是这样告诉我们,祂给我们指出,先是‘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后是‘行事为人对得起主’,也就是说,只有活在神的旨意中,以神为中心,以神为依据,这样的生活才能使人看得见神。以人为中心的生活,无论它在人眼中是如何的受称赞,也只能在其中看见“好人”,绝不能使人遇见神,这样就不能说是‘对得起主’,因为是人代替了主。

圣灵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属天生命的成长,因此不是只知道如何活出与主相称的生活,而且要实实在在照着神的心意而活。不实际去活,所知道的只能算是知识,算是教条,却没有经历,正如不少口口声声说“圣经是神的启示,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权威”的人,实际上并不尊重神的话,这就没有意义了,要实际的照着神的旨意活,肯付代价,不怕被人误会,也不求人的谅解,只求对主的喜悦,这样的活在神的面光中,属天的生命就渐渐长大,属灵的经历就愈过愈深,也愈过愈丰富,此时,我们就能显出主的荣美,对得起主。

‘渐渐的多知道神’

活出神的旨意会带进宝贵的经历,就是把人从认识神所作的,引进认识神所是的。要认识神所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神的话也指出是‘渐渐的多知道神’。神的所是就是神的自己。神所作的事不单是表达祂的心意,也让人在其中碰到祂的性情,在基督钉十字架的事上,我们知道神为人预备救赎的恩典,这是神所作的,我们同时也在基督完成救赎恩典之事上,领会了神公义的性情,也领会了神的大爱,更领会了神的智慧和能力。在主再来的事上我们知道了神要建立国度的安排,这是神所作的,我们同时也在国度显现这事上,领会了神的信实,也领会了神的荣耀和权柄。在神的旨意里追求,在神的旨意中生活,渐渐的就让我们认识了神的自己,愈认识神自己,属灵的生命就愈长成。

这里所说的‘多知道’,意思和‘满心知道’并‘真知道’是一样的,在希腊文是同一个字。真实的认识神必须是知识加上经历,只有知识,那是空口讲白话,知识加上经历就印证了知识的真确性。真实的认识神一定是把所知道的调和在生活中的,生活在神的旨意中,便有条件进一步的认识神自己。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属灵成长的路:从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开始,然后活在神的旨意中,再进一步多知道神,因此就‘照着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这个过程是不住的循环。多知道神以后,又会更深透的知道神的旨意,更深透的活在神的旨意中,就更深透的多知道神,进向更深透显出生命的长成。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人就更深透的被神所充满。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在这里提出来,不管是神的旨意也好,是神自己也好,都是与基督接连上的,神的旨意是显明基督,神自己是藉着基督显明的,愈认识基督就愈认识神,愈认识神就愈清楚知道,神的所作和所是的显出,一定是藉着基督。这是神自己的定规,离开了基督,人就没有认识神的路,也没有成长的途径。

‘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父神的定意是要‘我们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我们原先并不在光明中,也不愿意进入光明中。我们的本性是‘不爱光,倒爱黑暗’,活在黑暗中,人就舒服,因为是顺着我们天性的要求来生活。长久活在黑暗中的人,很不喜欢光亮,因为光使他受不了,叫他眼睛睁不开,神既然在光明中为我们预备基业,祂必须先把我们带出黑暗,再把我们安放在光明中,然后我们才能享用基业。为了成全这一件事,神要作工了,祂藉着祂儿子来成就这一件事。救拔人出黑暗,进光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人的罪把人留在黑暗里,人的肉体也喜欢自己留在黑暗里,所以要救拔人,把人恢复到神起初造人时的心意中,这个代价很重,这个工作也很艰苦,一面要解决人的罪,一面又要解决人的肉体,留下一样不解决,人还是离不了黑暗中的生活。虽然代价是这样重,工作是这样的艰苦,神还是要救我们出黑暗,入奇妙的光明,使我们可以在光明中与众圣徒同得基业。

‘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

黑暗是一个权势,它辖制人,它影响人,它也支配人。人要脱离黑暗的光景,首先要胜过黑暗的权势。人是这么的馊酰怎么能胜过黑暗的权势呢?要靠着人自己所能作的,实在是没有办法。罪如同一条有力的锁炼把我们牢牢的捆住,我们就算有要挣脱它的心思,也没有挣得脱的力量,这一个权势把人摆布得只有完全的顺从它,不想顺从也得要顺从,因为它掌握了人犯罪的生命。感谢神,我们的确是不能,但祂能,祂不单是能,祂也肯,也不单是肯,而且也实在去作了。我们就给拯救,脱离了那黑暗的权势,这权势再也不能辖制我们,我们在它面前不再是馊醯模而是刚强到一个地步,它再也不能把我们击倒到全身仆倒爬不起来,相反的,是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把它反击回去,叫它羞愧。

神怎样救我们脱离这黑暗的权势呢?一章十四节给我们指出来:‘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又带出基督为我们所作的,神是藉着祂的儿子来向我们施行拯救,罪的工价是死,主耶稣就以死为代价,替我们偿付这笔欠债,也以死为方法,去解决我们的肉体,把我们的捆锁完全的解开,使黑暗的权势,再没有根据来辖制我们。罪得了赦免,在我们身上再没有罪了,因着主宝血的洗净,连犯罪的痕迹也没有留下。神藉着祂儿子所赐的赦免是这样的彻底,使黑暗的权势要控告我们也没有条件。罪人被赎了出来,和黑暗的权势再没有关系,它也再没有根据来愚弄我们。基督降生以前,天使指着祂宣告说:‘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感谢神,这一个宣告已经成为确定的事实,祂藉着祂的儿子,已经救我们脱离了那黑暗的权势。

‘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神的救赎计划是一面把人救出来,另一面把人带进去,“出来”是脱离黑暗的权势,“进去”是到祂爱子的国里。神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这个‘迁’字太有意思了。“迁”就是转移地点,神给我们的基业是在光明中,我们不能留在黑暗的地位上去承受基业,“迁”就成了必须。神不是使我们胜过黑暗的权势,而人仍然留在黑暗的地位上,祂要我们结束一切与黑暗有关的牵缠,把我们整个的转移到光明中。主复活以后,天使对妇女们说的话很有深意,‘为甚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这话不单是给我们领会到主已经复活的事实,同时也给我们体会到死的权势给冲破了,更重要的,还是给我们指出,在旧造的里面是找不到生命的。在亚当里的结局就是死亡,因此必须要脱离旧造的关系,进入基督里,这就是‘迁’。神实在是藉着复活的主把我们迁进祂爱子的国里。复活的主使我们得着祂的生命,叫我们与祂在父面前同作儿子。在祂里面,我们结束了一切在亚当里的关系,给带进光明的境界里,等候与众圣徒同得基业。

救赎的实质是权柄的转移

爱子的国是我们与众圣徒同得基业的地方,国的意义就是权柄的表明,或说是行使主权的范围。爱子的国就是基督的权柄所管理的范围,我们给迁进爱子的国,就是进入基督的权柄所管理的范围。我们接受了基督的权柄,就活在光明中,结果就是承受基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实,因为基督是我们在神面前蒙记念的依据和保证,不少人愿意相信神,但不肯接受基督,他们怀疑基督与神的关系,也怀疑基督在神救赎计划中的地位。神的话给我们指出,救赎的实质是把人带进基督的权柄里,活在基督的权柄里,才能完全享受救赎的目的,盛装神荣耀的丰富。

救赎的实质是权柄的转移。从前我们服在黑暗的权势下,现今我们是在基督的国里。福音把我们从撒但的国迁移到基督的国,主自己也说过这一件事:‘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在属灵的领域里,不是在基督的权下,就是在撒但的权下。在撒但的权下就是黑暗,前途也是黑暗,因为撒但的国的性质就是死亡与黑暗,但是很希奇,人好像很甘心接受撒但的权势,不大愿意向撒但的权势挑战。当基督的管理在人身上显出的时候,人就埋怨神的要求太重,却不留心基督的管理是要把人安稳在光明中,固定在光明中,好承受光明中的基业。求主开我们的眼睛,叫我们看见神在基督里所安排的,使我们甘心接受基督的权柄,因为我们已经在爱子的国里了。

‘在爱子里’

在歌罗西书一章,神的默示接二连三的使用了‘爱子’这一个称呼,说明了神与基督的关系就是父与子的关系,不只是儿子,而且是爱子。当主在地上的时候,父也一再的指着主宣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我们觉得宝贵的,这个儿子在父的心中成为爱子,并不是因为祂是父怀里的独生子,若是的话,父就不必要寻找众子了,主在父的面前成为爱子,因为这一位作儿子的绝对的顺服作父的,客西马尼的祷告印证了这一点,神把主耶稣升为至高,赐祂那超乎万名以上的名(参,也印证了这一点,不是因为是儿子而把祂升高,而是因为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神将祂升为至高’。作儿子的主耶稣,凡事依据父,凡事顺服父,使祂成为‘爱子’,叫父一切的心意都放在祂的身上。

是这一位爱子来作好父所要作的。祂所作的在父的眼中是何等的美,又是何等的满足父的心,祂爱父,祂体贴父的心,所以父也爱祂,完全的记念祂,祂成了父心中所最喜爱的。因此,祂所作的也得了父的喜爱,一切在祂里面的,也是父所喜爱的。感谢神,祂把我们放在爱子里。因着爱子,我们也蒙了父的大爱,也因为在爱子里,叫我们也得了父所给祂的。在爱子里是何等蒙福的地位!又是何等荣耀的事实!感谢和赞美都要归给祂。

--D3-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三章  爱子是……

(一1523

神既是藉着‘爱子’来成就和显明祂永远的旨意,叫到祂面前来的人都因着‘爱子’蒙恩典,使人知道‘爱子’就是神的心意的中心内容。因此,神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向人启示祂的儿子,让人准确的认识祂儿子的所是,和祂儿子的所作。认识基督的所是,是享用神恩典的基础,认识基督的所作,是享用神恩典的保证。基督的所是说出祂的资格,说出了祂为甚么能满足神的心意,能成就神的计划,使祂成了‘在凡事上居首位’的主。基督的所作说出神计划的目的与要求,说出了基督如何答应了神的要求,为人打开了通往神施恩座的路,除掉人与神中间的一切难处。不是任何一个被造之物,可以照着神的心意去作好神的工作,他们在神的完美里都显得大有残缺,没有具备可以完成神心意的条件,都不能承当神这一个伟大的工作。若是有,神就不必让祂的儿子去接受在地上所经过的艰苦,也不必让祂儿子以死亡来打开得生命的路,认识神儿子的所是与所作,就成了我们迫切的需要,成了我们火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对于神儿子的所是,我们常是给局限在“祂是救主”这一点上,部分的基督徒也会进到“祂是主”这一个地步,但这些认识与主原来的所是相差得太远了,我们局限于我们的经历,并我们基于只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基督的所是显得漠不关心,也显得愚昧无知。关于主所作的,也因着同样的原因,我们只熟识祂钉十字架为我们预备了救恩,至于救恩的目的与内容就不大了解。任何对基督不完整的认识,终必导致我们失去基督里丰满荣耀的恩典。

在黑门山上看见了主荣耀形像的门徒,他们才会喊出‘我们在这里真好’的心声,但是他们错了,不是那个地方好,是那位与他们在一起的主好。他们长久的与主生活在一起,可是他们并没有完全的认识主,因为他们根据自己残缺的心思去接触主,因而没有遇见那位原来在荣耀中的基督,天天的对着祂,也没有真正的知道祂是谁,他们心中有这个疑问,到了一天,主也直接的问他们说‘我是谁’。我们不必一定要上到黑门山去,才能看见主的所是,但我们必须要求主使我们的灵不迟钝,能脱离自己的残缺观念,接受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的照明,得以看见隐藏了荣耀的主仍旧是荣耀的主,隐藏了丰盛的主,依然是丰盛的主,在人的眼中看不见主的荣耀丰富时,祂还是荣耀丰富的主。

当神藉着圣灵的启示,向人说明祂的爱子的时候,我们切切的求祂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的心里明亮,透过祂的话去认识祂爱子的所是,去明白爱子的所作,使我们能持定神的爱子,不失去福音的盼望。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关于子的所是第一使我们要看的是,‘从来没有人看见神’,这意思不是神不能被人看见,而是人不能见神的面。摩西心里十分爱慕要见神荣耀的面,神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神告诉他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这是真正的难处,罪人见了神的面不能存活,人寻求神,爱慕神,但却不能见神,这事叫神与人的心里都觉得为难,叫神与人在彼此的感情沟通上蒙上阴影,这一种间隔使神与人的交通欠缺真实感,人为此感到遗憾,神也感觉不满意。神要向人显现,祂要给人看见,祂要人看见祂的荣耀,又爱慕继续居留在祂的荣耀中。神要怎样作,才能使人看见祂自己呢?

‘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壹18

从古到今,神是在祂儿子里面向人显现,这就是说,祂让祂的儿子取了人的形像来到人的中间,给人看见,与人交谈,生活在人的中间,到了祂儿子藉着道成肉身,成为人当中的一个,神就更确实的与人调和在生活里,‘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这是主回答腓力的话,说出了子在父里面,父也在子里面,凭着这一个属灵的事实,神就在子的身上给人看见。道成了肉身的儿子,隐藏了显在外面的荣耀,也隐藏了执行公义的权柄,像是一个平凡人,生活在众人当中,这样,神与人的交通就有了面对面的真实,感情也有了直接的交流,人在儿子里遇见了神。

子就是神的显出

子虽然隐藏在人的肉身里,但这并不改变祂是神的事实,因祂原来就是神。父与祂原为一。父藉着祂显明给人看,所以子就是父的显出。这一点很明确的指出,子也是神,父所有的性情,子也有,父所有的荣耀、权柄、尊贵、能力、智慧,子也有,不只是有,而且是完全相同。约翰福音十七章主的祷告这样说:‘父啊,现在求祢使我同祢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祢所有的荣耀。’(6节)这叫我们看见,子所有的就是父所有的,父的生命就是子的生命,父的性情就是子的性情,父的心思就是子的心思,父一切所有的,就是子一切所有的,所以子就是父的显出,子把神活活的显在人的面前。‘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基督就是神在肉身显现,‘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说得清楚一点,基督就是神自己,祂是神的形像,也就是神的显出。在四福音中所看见的主,非只是隐藏了祂原有的荣耀,但人却可以明显的在祂身上看见神。

有一次,弟兄姊妹们读经交通的时候,正读到子是神的形像这一件事,有弟兄发了一个问题:“子是神的像,是神的显出,但子是神,父又是神,而子又是父所生的,那不就是神自己生自己吗?”这个问题恐怕不只是一位弟兄心思上的难处,也是不少神儿女心思上的难处,固然这是关乎神性三而一的奥秘,我不拟在本书去接触这个问题,但我必须指出,人的思想方法,或是说逻辑,在人看来是很有价值,很能帮助人去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事实上,人的思想方法只是一条线的发展,是非常狭窄的,它不是一个宽广的面,更不是一个丰满的体,所以是不完整的,不能同时接触一件事物的多方面,这是事实。在生物界的现象中,也提供了一些事实,说明了生命个体的繁衍,细胞的分裂,树木繁殖的压条法,不就是一种自己生下自己的现象么?从类别来看也好,从个体来看也好,都是一样,结果是有上下两代的区分,但又是有同在一个个体的历史事实。上下两代的生命、性质、生活都是一样,子的一代就是父的一代完全的显出。我们只能承认,人的思想总跳不出人的狭窄,因此更迫切的需要得着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好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得以真认识我们的主和我们的父神。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其次我们要接触的,就是关于子与万物的区别。在认识子这一件事上,我们绝不能忽略这一点,因为这一点不认识清楚,对于子的神性就模糊不清。基督教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异端,从前有,现在还是有,正如自由派的神学就是在这范围里。这种信仰上的异端出现,主要的原因是故意忽略子的神性,他们是有意识的拒绝接受子的神性,只突出子的人性,他们用很巧妙的哲学思想推论,迷糊了好些人对子神性的认识。神的话在这里很清楚的划分了神与人的界伲明确的肯定了子是神,祂不单是神的儿子,祂也是神,正像约翰福音一开始就说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在太初与神同在。’(1~2节)子是子,父是父,但父与子都是神,而且是合一的神。子因着救赎的工作曾经成为人,但祂仍然是神。

子是神所生的

神与人的区别,最基本的界线就在于人是被造的。万物都是神所造的,人是万物里面的一类,所以人是神所造的。虽然人的被造与万物的被造,在过程上有着一点点的差别,但仍然没有使人列在被造之物以外,即使人是照着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但既然是造出来的,那就是被造的。人的被造是有神特别的目的,要藉着人来彰显神的荣耀,并替神执行管理的权柄,照管神在地上所造的一切,但这一个特别的目的也没有改变人是被造的。被造的就是被造的,这个事实不能改变。

基督是称为‘父怀里的独生子’,祂是神所生的,不是被神造出来的。神的儿子如何从父神生下来,这仍旧是一个奥秘,神没有向我们启示,我们不知道,也不能凭空想编出来,现在虽然不知道,但那一天在荣耀中与神面对面时,我们一定会知道,至少我们可以当面的问神,祂一定会很喜欢向我们解开这奥秘。基督是神所生的,神的话说明了这事实,是‘父怀里的独生子’,是生下来的儿子。

生下来,和被造出来,是两件绝然不相同的事,不能调和在一起的。生就是生,造就是造。基督是神所生的儿子,这是明确的一件事,任何人的想法与辩论,都不能改变这一件属灵的历史事实。在还没有被造之物出现以前,祂已经生出来了。

‘是首生的’

神原来只有主耶稣这一位独生子,除了主以外,万物都是被造的,都不是儿子。但在神的心意里,祂要得着众子,先是要藉着生命树的果子,来使照着神的形像所造的人成为儿子。人失落了,神就藉着救赎来挽回人,使他们成为众子。是生命树的果子也好,是救赎的方式也好,都说出是藉着主耶稣来作成的。不单是救回来,而且是以祂为模型,在祂里面把我们都造成主的模样。从众子的关系说,祂是长子,从形像来说,祂也是长子。神的话也是这样说:‘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基督耶稣是神的独生子,是神所生的,我们在神的救恩中也作了儿子,我们也是神所生的。当我们信主的时候,圣灵重生了我们。那时,神藉着圣灵把我们生下来,我们就成了儿子。儿子必须是生的,生下来的才是儿子。没有救恩以前,主是父的独生子,救恩把众子带回来了,主就是父的长子。是独生子也好,是长子也好,基督是首生的,祂是首先显明父的儿子。

‘万有是靠祂造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

基督不单不是被造,我们进一步在神的启示中,就看见祂是执行神创造计划的那一位。万物是藉着祂来造成的,祂是创造主。箴八章二十二至三十一节描写主在创造时的地位和心情:‘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祂在渊面的周围,画出圆圈,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祂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祂那里为工师,日日为祂所喜爱,常常在祂面前踊跃,踊跃在祂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这一段话记录了主在创造时的光景,父在设计,子在执行,祂在父的创造计划中作工程师,祂以极大喜悦的心情来进行神的创造,使神荣耀的旨意得以完成。在光从黑暗中出来时,是祂发命令说‘要有光’,是祂怎样说,事就怎样成了。基督是创造的主,是万有的起头。

‘万有都是靠祂造的’

‘靠祂造’的意思就是“祂去作成的”,基督是创造的主是显然的,但在这里所要表明的,除了祂造成万有以外,更重要的是藉着祂的创造,来表达祂是大有能力的创造主。在创造的记录里,很清楚记下祂所创造的类别,‘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一切被造的不管在何地,不管是甚么形态,也不管在人眼中有甚么地位,都是祂所造的。在现今已经知道的知识领域里,许多的事物,如核子的分裂、许多宇宙中的法则和定律,都叫人惊叹不置,若是如此,那创造事物和制定法则与定律的主,该是何等的伟大与有能力!毫无疑问的,祂比人眼中所见到的力量,包括已经看见的,和以后才能看见的,并那些肉眼所无法看见的,都要远远的超过。祂的智慧,也比一切有智慧的人的智慧,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藉着祂所创造的事物,显明了祂的智慧和能力是何等高而且大,祂是无限的创造主。

‘又是为祂造的’

创造的计划显出了基督的智慧与能力,创造的目的显出了基督在宇宙中的地位。祂不单以祂的智慧与能力创造了万有,希伯来书一章三节说,祂‘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托住万有就是使万有照着所创造的法则不住的运转,也就是管理着万有,这是权柄的问题,也是所有权的问题。在神的安排中,神的创造是为了祂的儿子在万有中被高举,叫万有因祂儿子而把荣耀归给神。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一点,自然界呈显着不同的美丽与可爱:结晶体所显出的图案、动物晶莹又精伶的眼睛、天上美丽的云彩、海上的波涛、花间的蜜蜂,无一不在显出这一位创造主的真、善、美,与力,都用不同的方式述说这位创造主的权柄、丰富和尊贵,使被造之物,特别是被造的人,受吸引而向往这位创造万有的主,承认祂的权柄,接受祂的管理、称颂祂的荣耀与尊贵。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

我们还要再进一步看看基督,圣灵给我们指明:‘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教会就是信主得救的基督徒的组合,是称为基督的身体的属灵团体。在这个团体里,基督是头,头就是首领,教会的首领就是基督。基督怎样才能成为教会的头呢?教会的头又说明了甚么事实呢?这又是一个非常有福,并且是满了父神恩典的历史,也是在继续进行中的神的救赎计划。赞美主,‘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就是人接受神拯救的道路。

基督是唯一的救赎主

教会在地上出现,是因着神在基督耶稣里所预备的救恩,叫一切相信接受主耶稣的人,都联结在一起成为教会。他们所以联结在一起,不是透过团体的组织,也不是为了一同追寻在地上的利益,更不是为了属地的前途,因为称为教会的这一个团体,完全是一个属灵的结合,是一个生命的组成。这一个生命的联结,完全是基于一个相同的经历:就是他们的罪得了赦免,恢复了与神和好的关系,接受了神的生命,等候着永远荣耀的盼望。这经历不是从幻想来的,也不是自我陶醉的一种感觉,而是实实在在的享用,的的确确的事实,不然就不能称为经历了。这经历是根据父神的应许而发生的,这应许又是根据基督所作成的史实而发出的。

罪人进到神面前,只是恐惧的等待审判。现今这一批称为教会的人,他们的人数是没有人能数得过来的,他们来到神面前,不再是恐惧,而是大大的欢乐,不是再等待灭亡的审判,而是等候进入荣耀的安息。他们有这样大的转变,完全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耶稣基督作救主,祂在十字架上所作成的事,除掉了人的罪,洗净了人一切的过犯,祂从死人里复活,打破了因罪所带来的死所给人的辖制,使相信接受祂的人都得着永远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从此以后,不再是步向幽暗绝望的结局,而是一天过一天的接近那荣耀光明的前途。基督所作成的,使祂成为人类唯一的救赎主,祂也真是救人脱离罪和死的主,只有祂所作的,才能停止神对人的罪的追讨,也只有祂所作的,才能给人开了那通到天上神施恩宝座前的道路。祂是救赎主,是使人遇见神的道路。是祂的所是与所作产生了教会。

全地的救主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这话叫我们碰到一位非常宝贵的救主。教会是宇宙性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因为身体只有一个,虽然因为地域的限制,教会在地上的见证是分散在许多的地方显出来,但这些分散的地方教会,并不改变属灵的教会只有一个的事实,因为他们虽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在一生中彼此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属灵的地位,也不能停止他们在身体上作肢体的权利。地方的分开,绝不能阻挡基督的救恩,也不能改变救恩的内容,我们不管是分散在甚么地方,在中国也好,在南洋也好,在欧洲或是在美洲,在城市或是在乡村,我们所信的是同一位基督,我们所受的是同一样的恩典。时间不能改变基督,空间也不能改变基督,使徒时代所信的是这一位主,太空时代所信的仍旧是这一位主,在文明高度发展地区中的人,所要信的是这一位主,在蛮荒林区中的人所要信的,仍然是这一位主。祂是全地的救主,不管是在甚么时候,也不管是在甚么地方,能把人带到神面前去得赦免之恩的,只有这一位基督。教会在地上的组成,都是因为经历了这一位基督。离开了基督,就没有得着救恩的路,也没有产生教会的依据。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这句话中的‘也’字,太清楚的给我们看见,祂不单是创造的主,祂也是救赎的主,创造的与救赎的都是基督,万有的存留是因着祂,救赎的成功也是因着祂。赞美主,我们要同声的敬拜说:‘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

接连神的丰富的头

‘首’就是“头”,‘教会全体之首’照原意应当译作‘作为身体的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身体的动作是根据头的指导和管理,头的意念是通过身体来发表,头是怎样想,身体就怎样作,头所有的是丰富,身体的表现就多姿多彩,头是荣耀的,身体也就有荣耀。赞美主,因为‘祂也是作为身体的教会的头’。

按神的定意,神要用教会去盛装祂荣耀的丰满,要使教会成为祂荣耀丰满的彰显,因为作基督身体的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教会就是蒙恩得救的众罪人,他们原来都是亚当的后裔,结局是归入火湖里,他们怎么能接受神荣耀的丰满?又怎么能成为神荣耀丰满的彰显呢?感谢主,这就是祂作头的结果。在救恩里,神使我们成为基督的身体,基督作了身体的头,祂是荣耀的头,是丰满的头。神的荣耀丰满都在祂里面,祂把这荣耀的丰满输送到祂的身体,使这身体也就成了荣耀丰满。头与身体是不分离的,头所有的一定会输进身体里,身体是因着头而得着荣耀。

教会是一群蒙恩的人,教会的经历和见证,说明了一个宝贵的恩典,人得拯救的路是基督,人承受荣耀的路也是基督,是祂把恩典、荣耀、丰富,……显明在人中间,让人去享用这一切属天的恩惠。我们承认祂是头,也不住的学习实际的让祂作头。只有祂作头,教会才能进入荣耀和丰富。

‘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我们继续的往深处看,便会叫我们看见,在神的计划里,神要作一件事,就是让祂的儿子在宇宙中被高举。神作这样的事是有目的的,神可以有权柄去高举祂的儿子,不需要祂的儿子去经历甚么,然后才把祂儿子放在高位上,神却没有这样作,祂要祂的儿子去作一些事,来显明祂儿子是配。神一定要这样安排的原因,乃是要藉着祂的儿子去清除黑暗的权势,去打破一切阻挡神的荣耀充满全宇宙的障碍。撒但的堕落霸占了天空,他诱惑了人跟随他堕落,连地也给他霸占了,把罪与死充满了地,把各种的混乱充塞在天地间。神要把天空与地都从掌死权的魔鬼手中收回,祂就让祂儿子去作一些事,来显明神的智能与能力,也显明神在宇宙中的正确地位,因着祂儿子所作来显明祂儿子的所是,也是神的所是。

‘祂是元始’

‘元始’就是“起头”,这说出了基督是万有的开始,是物质世界的起源。没有基督,就没有物质世界的发生与存在。一切的物质是从祂开始,包括物质的规律在内。创造是说出固定了各受造物出现的形像,这里所说的‘元始’是指着物质的本身,比受造物出现的时间更早。从物质世界的立场上看,基督是一切的开始,一切的存在是因着基督,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基督如何使物质出现,但却清楚的告诉我们,基督是元始,是一切物质的起头。所以在物质的世界中,基督不单是创造者,祂同时也是创始者。因此,祂在物质世界中是有特殊地位的,因为祂是开始,没有人能改变这史实,撒但也不能在这事上取代主,只有主是开始。

‘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

为了神在宇宙中极美的目的,神让祂的儿子为人的罪进入死,在死里停留了三天,祂就从死里复活了,并且活到永永远远。旧约的先知和主自己,都曾使死了的人复活。但这些复活过来的人结果还是死了,只有神的儿子真正的从死人中活过来,永远不再死。在拔摩海岛上向使徒约翰显现的时候,祂满有权柄的宣告说:‘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像这样得胜的复活,基督是第一个人,也是打开了死亡和阴间拘留人的门的人,从此以后,死亡和阴间不能再留住在基督里面的人。

基督的复活打开了人复活进入荣耀里的路,也是为被造之物敞开了脱离虚空的辖制,进入荣耀的自由的门,是祂向被造之物,先是人后是万有,开放了属灵生命的境界,使一切被造之物,都因着祂首先从死里复活,得以脱离永远的墨黑幽暗,进入永远荣耀的生命光中。

‘在凡事上居首位’

因着在物质世界里作元始,在属灵的世界中首先从死里复生,神就以这两件事实作根据,使祂的儿子在凡事上居首位。‘凡事’包括了属灵的和属物质的每一件事,基督都在其中有权柄,一切都要服祂的管理,因为祂实在是配。是元始,也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这两件事实一摆出来,就没有谁能再说不服气的话。任凭是谁都好,除了接受基督居首位,承认只有祂配坐在这高位外,就不能再有别的选择了。在凡事上居首位,使基督成了宇宙的中心,也是宇宙的主。祂实在是宇宙的主。这是父神的定意,父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让祂的儿子在宇宙中居首位。

神的一切丰盛是在基督里

神定意使祂的儿子在宇宙中居首位,不单是为着结束黑暗权势的统治,设立光明的宝座,神还要透过祂的儿子作被造之物的供应。所以神计划让祂儿子作宇宙的主的时候,也同时定规‘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父神喜欢这样作,祂也已经这样作了,把祂一切的丰盛,都放在基督里。在基督里面充满了神的荣耀、能力、智慧、体恤、安慰、怜悯、圣洁、公义、丰富……。我们能体会神在祂儿子的身上作这样的定规,实在是太美了。基督自己原来就是丰盛的,祂所有的丰盛与父所有的丰盛一样,如今父再把自己的一分也加给基督,因此,基督所有的丰盛就是父与子的丰盛都合在一起,这丰盛的实况真是我们无法能测度出来,只能说,那是无限的,无限的……无限的。

神作这样的定规,使基督在无限的丰盛中作宇宙的主,目的是甚么呢?一般说来,有了权柄,就有丰富,用不着特意的加上丰富。神让祂儿子有了权柄,又再给祂加上丰富,乃是为了一切被造的。一碰到‘居首位’这一件事,我们便自然的就会联想起主自己所说的话,‘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主绝不是只教导门徒,祂凡事都以自己作榜样,主这样的教导是根据属灵的治理法则,不像人居高位的,只在发号施令统治人。祂作元首,就向所管治的人提供更佳美,更完备的服事,这是神的法则。我们感谢父,又敬拜我们的主,祂作元首,为的是以无限的丰盛作我们的供应。祂是神的丰盛,又是神给人的供应,只有在祂里面,我们才可以得着神的丰盛作我们的供应,叫我们的喜乐满足。

‘藉着祂叫万有……都与自己和好了’

愈多在启示中认识神的爱子,就愈觉得祂是何等的完美,神就是用着这样的一个儿子去作成救赎,去完成祂的心意。这样的儿子所作的,实在是圆满而没有缺乏的,不管是那一方面的需要,祂都能充充足足的解决,特别是把人进入神荣耀的路打开,祂连自己都整个的交了出来,也整个的摆了上去,因着祂所流的血,给人开了那又新又活的路,直引到神的施恩宝座前去。祂作好了这救赎的大工,让神得着挽回人的基础,使人可以因此与神相和,不只是人与神和好,并且进一步叫万有也与神和好。当然最主要是人与神恢复和好,因为万有与神的不调和,都是因着人的背逆而造成的。如今神藉着基督的流血,先使人与神恢复和好,也就把万有带回和睦的境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流血,预备了与神和好的道路。

基督以外没有救法

人在神面前的失落,不只是外面犯罪,更严重的是里面与神为敌的心意。亚当犯罪,使人的生命里充满了撒但的性质,心思里也是充满了撒但的意念,对神是采取抗拒的态度,对神的事是不住的顶撞,成了神的对头,敌视神,讨厌神,轻视神,拒绝神,这样子的人除了等候审判定罪以外,在神面前是没有路的。虽然人的罪是这样的深重,但是神藉着祂儿子用生命作赎价,使人在神的大爱中受了吸引,转变了心意,要归向神。

基督的救法不单是赦免,也是洗净。祂的死承担了人的罪刑,使人不再被定罪,享用了赦免的恩典,祂所流的血把人的罪迹都洗净,洁净到这样的地步,‘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恢复人在神起初的心意里,恢复人在神面前的地位。没有人能作这样的事,退一万步来说,人充其量只能限制以后所要发生的罪过,但绝不能涂抹与改变过去了的犯罪事实。基督的救法把这两样都彻底解决了。神固然喜欢人回转到祂自己面前,人必须先要找着可走的路,基督就是那路。‘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我们回到神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只能凭着神的儿子基督,在祂以外,再没有别的路。

万有都回到神的旨意里

在启示录四章里,从天上的敬拜,我们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二十四位长老在宝座前俯伏敬拜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祢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祢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着祢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万有是为了神的荣耀而存留的,‘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万有都和谐的呈显在神面前,万有都在述说神的荣耀,万有脱离了神的秩序,就产生各种的混乱,结果呢,地震一来,人埋怨神,暴风雨一来,人也埋怨神,天旱、战争、饥荒,……人都把一切的误会往神的身上堆,这不是神的旨意,而是万有脱离了神的秩序的结果。神不会让万有长久失调下去,神要恢复万有成为自己的荣耀,让祂儿子去负责这一个工作,叫万有都回到祂的旨意里。

国度的建立,我们看见万物初步的回到神的旨意里,新天新地的出现,我们看见万物完全回到神的旨意里,那一个时候,每一样的事物都在述说神的荣耀,大山小山欢喜跳跃,松树拍掌歌唱,一切被造之物都不伤人,都不害物,只叫人看见神的荣耀,人也不再流泪,不再悲伤,也没有痛苦,到处都是充满神的荣耀、尊贵、权柄,因为万有都与神和好了,都归回本位,都接受神的管理。这个永远荣耀的结局,仍然是神的爱子在十字架上所作成的,祂是使万有与父神和好的中保。

认识了神的爱子,也明白了祂的所作,我们的心实在是受吸引,不敢叫自己离开祂,也不敢被别样的事物来引动,使我们离开福音的盼望。我们看定了,在神的心意中,只有祂的爱子,祂一切的安排,都以祂的爱子为中心,我们也是在祂的爱子里蒙了大恩。因此求父使我更竭力的追求认识祂的儿子,爱祂,甘心为祂摆上自己,因祂已经先为我们与万有摆上了自己。

--D4-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四章  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一2429

正确的认识,带出正确的行动。认识模糊,使人迷失方向。认识到甚么程度,就产生甚么程度的反应。圣灵不住的催促人,竭力去追求认识神的儿子,为要我们走在正路上,好被引导到父神的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人是太容易以别样来代替基督,甚至会把“基督教”来代替基督,原因就是对基督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

熟悉使徒保罗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原来是非常激烈的敌挡基督,根据他的宗教认识,他以为对付基督就是热心事奉神,他没有想到这样的热心的结果,却是厉害的抵挡神,正像现今不少人为基督教大发热心,结果却偏离了神的见证一样,皆因认识模糊,又自以为是之故。到了有一天,保罗在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了主,眼睛上的鳞片掉了,里面亮了,他看见了前所没有看见的。这一次的经历使他整个人都转过来了,他看见了他该选择的是甚么,他把他余下的一生都摆进基督的见证里,经过了多少的艰苦和危难,末了把性命也摆上去,他没有改变他所奔跑的路程,也没有放弃他的目标。他没有逃避难处,他心里只是爱慕‘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他所注意的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保罗是这样的喜乐,又充满盼望的走过他艰苦危难的一生,到了生命尽头的时候,他没有后悔或怨叹,他所看见的不是受尽委屈的一生的回顾,而是为他存留的荣耀的冠冕。他的选择对极了,在歌罗西书中他见证了他为甚么选择了基督,他为甚么把自己摆进基督的苦难中,而仍旧万分的喜乐,因为他认识了基督的所是,也看见了基督的所作。求主叫我们也认识保罗所认识的,看见他所看见的。

‘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保罗为着传扬基督,肉身受了许多的苦,所忍受的程度,也实在不是一般人所容易忍受的。他有权利离开他所作的工,因为他不是受人雇用去作工的,也没有任何团体给他支付工价,他不必向任何人负责,他要离开就离开,他要退去就退去。就着人这方面来说,他绝对有权利这么作,可是他没有这样作,从一次的危险中出来,他又进入另一个危险,从一次死亡的边缘上脱出,祂又把自己投入另一个艰苦中。他甘心乐意这样作,祂对歌罗西教会这样说,‘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受苦还能欢乐吗?在一般人来说是不能,在保罗和那些像他一样的人来说,那是毫无疑问的能。为甚么他能呢?

‘为你们受苦’

保罗指出来头一件事情,他受苦是为了神的儿女。祂不是为自己受苦,祂是要叫众人认识基督的救恩,接受神的拯救,因而引起撒但的攻击,惹动了人的忿怒,到处给他逼迫,到处给他践踏。在哥林多后书十一章,保罗列了一张他为主而受残害的清单,在其上所记录的事情,已经非常不简单,有一件事必须要指出来的,这一张清单上所列举的,只限于发生在保罗开始事奉主的那一段日子,这段日子以后所发生的事,一部分记在使徒行传里,一部分根本就没有记录在圣经里,若是把这些都加起来的话,那就更叫人感觉受不了。但是保罗处之泰然,并且还能喜乐,为着受苦而喜乐。

‘亲爱的弟兄阿,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保罗受苦,是为作基督徒而受苦,为作基督的仆人而受苦,他要领人归向基督,他要使人因认识基督而出死入生,他要在神儿女中高举基督,吸引他们一同奔跑合主心意的路,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叫人在神的面光中蒙恩,更深的蒙恩。他为这些事来受苦,他怎能不喜乐呢!神的心满足,神荣耀的灵住在他身上。人蒙恩,人从黑暗权势的捆绑中得着释放,神与人都喜乐,他怎么能不喜乐呢!赞美主,因祂而受苦,却叫人大有喜乐。

‘基督患难的缺欠’

另一个叫保罗在受苦中喜乐的原因,叫人不得不惊诧神的作为,竟是这样的奇妙,是这样的有恩典。‘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神儿女为主受苦的结果,是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甚么是基督患难的缺欠呢?不是基督自己本身有缺欠,也不是基督所作的不够完满,而是基督所要得着的还没有完成,因为基督所已经作成的救赎,在人去享用恩典这一方面,还没有完全达成,所以还有一点的缺欠存留着。我们将这句话再细分为两点去作更透切的了解。

1. 为了使人进入基督的身体

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接受的患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基督的身体,就是建立教会。教会的建立是先要得着足够的得救的人。要人得救,必须要传福音,好得着人来成为建造教会的材料。一般人的观念,以为福音只是为了个人得救,这实在是给撒但蒙蔽欺骗了。救赎的目的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得救上,而是要藉着许多得救的个人,组成基督的身体。个人得救是十分重要,不可以掉以轻心,但是不能以它作为救赎的目的。福音的事奉是把人带进救恩,好进入基督的身体。保罗是看见了基督的身体,便以建立基督的身体为事奉的目标。所以他能说,他是为着基督的身体,就是为着教会,在他的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保罗不是自高自大,而是事实实在是如此。一切为着建立基督的身体,而不是为了建立“基督教”的工作,这样的福音事奉,都是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真正看见福音的目的,才能有准确的福音事奉。只求人数的增加,而不注意得着建立教会的材料,只注意外表的教会增长,而不注意带进身体的见证,这总是不完美的事奉。

2. 为了使人活出基督的身体

得救是进入基督的身体,进入了还不够,因为身体必须要长大,长成基督的身量,活出基督的丰满。因此准确的事奉应该是,先把人带进身体,再继续的带领人活出身体。所以保罗说:‘我照着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25节)他把神的心意完整的交通给神的儿女,使神的儿女不单单知道耶稣是救主,而是完整的认识基督,爱慕基督,要追求得着基督,使基督的生命充满在神儿女里面,能与众圣徒和谐的配搭在一起,活出基督身体的见证来,让基督照着祂的心意,得着祂所要的荣耀的教会。

不管是福音的服事,或是造就的服事,在保罗的心中,一直存着建立基督身体的要求,这不是他自己的要求,是神的要求,神要求他为了建立基督的身体,到处奔走呼喊,叫人接受救恩,好进入基督身体,并与众圣徒一同活出基督的身体。他是为神儿女受苦,也是在他身上补满了基督患难的缺欠。他是受苦,但他没有白白的受苦,他受苦的结果使人蒙了大恩,又叫神的心得了满足,他怎能不在受苦中喜乐呢?叫众人与自己一同得着神的荣耀,受苦又算得是甚么呢?

‘基督……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保罗原来是一个非常激烈反对基督,又极力残害基督教会的人,以迫害基督徒作为他的荣耀和喜乐,后来完全的反转过来,成了一个不顾性命,只知道高举基督的属灵战士。他这样的转变,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主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但是只有这一次的经历还不够的。大马色的经历只是让他知道,他所逼迫反对的耶稣果然是神的儿子,是人的救主,是基督。虽然那时他已经有热心证明耶稣是基督,但比起他后期的事奉与争战,那就算不得甚么了。后期的保罗‘只知道耶稣基督’,很可能是在亚拉伯旷野那三年的时候,在神面前蒙了光照,得着启示,认识了神儿子基督的丰满,并神藉着祂儿子来完成的荣耀计划。

从经历上来说,他尝尽了律法的重压,而又解决不了人在神面前的痛苦以后,他脱离了律法的束缚,找到了主耶稣基督作救主,也真实的从主那里得了拯救,尝到了赦罪恩典的滋味,恢复了与神和好的关系,这些经历,叫他认定了只有主耶稣才是领人到神宝藏去的路。从启示上来说,他明白了神荣耀的计划,完全是透过主耶稣去完成,神一切的心意都在基督里,基督就是神心意的显出,人得着基督,就得着神的一切。启示里的认识,也肯定了在他的心思里,只有基督方是追求的目标。经历和启示,叫保罗不再保留自己,只要基督,单单的、透切的传扬基督。他在歌罗西书中交通给教会的,就是这位基督。

‘神隐藏的奥秘’

保罗在启示里领会了神永远的计划,在创世以前,神就根据祂的预知,定下了祂挽回人的恩典。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神就把这一个计划藏在心里,没有宣告出来,并且隐藏了很久,圣灵说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奥秘’就是秘密,神一直把这秘密藏在心里。神知道怎样一步一步的把堕落的人挽回,恢复人在神心意中的荣耀,但时候没有到,神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在处理伊甸园堕落的事上,神用皮子给人作衣服,也宣告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这些话不是神冲口而出的,不是即兴所说的话,而是经过多少的深思熟虑所得出的结果。长久藏在心里,在合宜的时间,就透露了一点,以后又在合宜的时间,透过律法和先知,隐约的又多透露了一些,直到时候满足了,时机成熟了,一切都预备好了,神就把这秘密向众圣徒显明。保罗从这启示中领会到,神是如何的眷顾人,也是如何的经过历世历代忍受人的误会,默默的在进行救赎工作的安排,他深深知道了,神在基督里向人所显出的爱是何等的长、邸⒏摺⑸睿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并且这爱是不能被隔绝的。时间的因素,只是说出了神对人是如何的同情。这奥秘中的爱把保罗吸住了。

在这奥秘中,神要把人恢复到一个地步,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这话若是照原意译得更准确一点,应该是‘要使各人在基督里成为完全,献在神面前’。在基督里成为完全,就是完全的像基督,基督是神的形像,像基督就是像神。在神的心意中,要藉着基督把人恢复到完全像神的地步,就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里。人的堕落犯罪,把人败坏到全然像魔鬼,心思意念像鬼,生活动作像鬼,完全失去了神的荣耀,在这些悲惨可怜的光景中,神没有对人失望,祂默默的进行恢复的工作,直到把人恢复进荣耀里。在神的奥秘中,人给恢复到荣耀里,这一个恢复的程度,又把保罗的心吸住了。

神恢复的工作是按计划进行的,在律法传给人以后,只有以色列人给称为神的百姓,外邦人好像是给神撇下了,成了‘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的人,‘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以色列人看自己是唯一承受应许的,外邦人看自己是在神面前无望的,可是神的心意绝不以得着以色列人为满意,祂宣告以色列为祭司的国度,祂记念向神投降的基遍人,祂选上了路得,祂停止了毁灭尼尼微的定规,神作这一些,当时的人没有体会神的心意,不能明白神的心是包容下全部的人。神向以色列人显出格外拣选的恩典,那是因为受工作计划进程的限制,并不是神只记念以色列人。如今神的秘密公开了,以色列人是神记念的,外邦人也同样的是神记念的。在基督里,神让各民各族的人都给恢复到荣耀里。这一个伟大的心思,这一个宽广的蒙恩的范围,更深的把保罗的心吸住了。

这一个荣耀的启示,先向保罗显明出来,但不是只给保罗一个人知道,神隐藏这个秘密的时间已经够了,祂要把荣耀的计划启示给众圣徒。因此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应该明白这个从前隐藏起来,‘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的奥秘,不光是仅仅的知道,并且要像保罗一样透切的知道。

‘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外邦人在以色列人眼中,是神不悦纳的。但神不是不悦纳外邦人,只是工作的次序先后的问题,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当神隐藏的奥秘一解开,我们就看见犹太人是神所宝贵的,外邦人也是神所不能缺少的。神让人明白,‘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所有蒙恩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接受同样荣耀的恩典,都享用同样的丰盛,因为这荣耀丰盛就是基督,是祂成了我们荣耀的盼望。基督成了我们的盼望,但不是普通的盼望,而是荣耀的盼望,这就是神从前所隐藏的奥秘。

神的奥秘就是基督,这奥秘的目的是叫人得着荣耀的盼望,这盼望也是保罗甘心受苦的原因之一。中文圣经在‘荣耀的盼望’上加了一个‘有’字,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以为不加上去更准确,更佳美,因为基督不是有荣耀的盼望,‘有荣耀的盼望’不能说是得了全部的荣耀,仅仅沾上一点荣耀,也可以说是‘有荣耀’。神为我们预备的,是基督成了荣耀的盼望,是基督自己成为这荣耀的盼望,这盼望的内容就是基督自己,是整个的基督成了这荣耀的盼望。

基督是人荣耀的盼望

十字架的救赎作成以前,人没有把握活着有盼望,以色列人凭着律法,或许能使他们存一点微小的盼望,事实上,律法也没有给人有盼望,只是给人更绝望。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连极微小的盼望也没有根据,更说不上有把握得到永远的盼望。

如今神向人启示了,人的盼望是神的儿子基督,祂担当了人的罪,替人承受了罪的结果,了结了罪案,敞开了通往神施恩座的路,叫律法上所预表的美事都成全了,也把外邦人全包括进去。这一来,定罪的事情在基督里就停止了,人进到神面前不再遇见神的震怒,而是沐在祂恩典的大爱中,人的前途不再是定罪,也不再是永远的灭亡,而是永活在神面前作儿子,不住的蒙爱。更不止此,神不只是给人盼望,祂所赐的是荣耀的盼望,叫一切凭着基督到祂面前来的人,不单不被丢弃,并且还加上荣耀,就是以基督作他们的荣耀。

基督成了人的荣耀,事实是这样。神把基督赐给神的儿女,叫基督的所是成为我们的所有,叫基督的所有也成了我们与祂一同享用的,就是说,基督是圣洁的,祂就成了我们的圣洁,基督是荣耀的,祂就成了我们的荣耀,祂的得胜就是我们的得胜,祂的丰富就是我们的丰富,祂的能力就是我们的能力,祂的宝座就是我们的宝座,祂是甚么,我们就有甚么,祂有甚么,我们也与祂共享甚么。赞美父神,祂把基督赐给了我们,作了我们荣耀的盼望。

我们是在基督里得完全

神恢复我们回到祂起初的心意去,是要我们从里到外都是神的荣耀,一面是让我们在外面得着祂的荣耀,另一面是在里面叫我们整个人也成为祂的荣耀。祂的计划是要我们成了完全,摆放在祂的面前,好使我们能与祂合而为一(参。这个真是何等奇妙的恩典!我们已经是属于神的了,神看还不够,祂要我们的性质也像祂,在祂的眼中成为完全,到了这个地步,祂才感到满意。

祂把我们放进基督里,让基督遮盖了我们,又使基督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脱离旧人,活在新造里,一点一滴的在我们里面加增基督的成分,直到基督成形在我们里面,基督的生命在我们身上长成。藉着这一个复活的生命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这些属土的变成属天的,叫我们这些必朽坏的,成了不朽坏的,已经败坏了的,成了荣耀的。‘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是基督使我们完全,是基督在我们身上满足了神的心意。

感谢赞美主耶稣,祂在父的心意中,作了我们的所是,也作了我们的所有,叫我们外面有神的荣耀,里面有神的性情和性质,在祂里面‘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基督实在是在我们心里成了荣耀的盼望。我们享用祂,我们高举祂,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祂。

--D5-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五章  就当遵祂而行

(二115

因着体贴神建造教会的心意,保罗的心又是焦急,又是宽广。宽广是因为他看见了基督的身体,他服事的对象就不限于他所认识的弟兄姊妹,即便是那些没有与他亲自见过面的人,其中包括了在歌罗西的神的儿女,也是他所竭力服事的对象,要使他们在基督里长成,叫他们能活出神的丰富。焦急是因为他愿意看见神的儿女能稳固的认识基督,可以免去不信的道理给他们搅扰。神的儿女站稳了,保罗就喜乐了,他把他的感情和神的儿女完全联结在一起,神的儿女忧闷,他感到痛苦,神的儿女受安慰,他也同受安慰。他愿意神的儿女对基督不是无知,而是十分有把握的认识基督。为此,他越过了地方的限制,为着所有的神的儿女尽心竭力,要使他们紧紧的跟上基督。

信心接受神的奥秘就是基督

在上一章里已经提及了‘神的奥秘就是基督’,这是属灵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经历,这经历印证了这事实。我想我们必须更清楚的认定这一件事,因为这话在一般人的心思里,会使他们觉得太玄妙。我郑重的在这里说,神的奥秘是基督自己,不是一种关于基督的神学,也不是一种理论,而是实实在在一件非常大的事实,里面包括了宇宙的开始和终结,包括了人与神的关系变化的历史和发展,这一切都围绕着基督为中心而演变,直到万有都归入基督里。

这一个事实需要信心来接受,因为它的内容实在大到一个地步,超过了我们人所能理解的范围,也不是人的思想所能完全探测得透。不要说基督自己本身不是人的理智所能完全领会,就是基督所造出来的宇宙,人还不能明白的比已经知道的,多出不知道有多少倍,人越发现新的事物,就越领会宇宙的无限。我们不是忽视悟性的运用,但不强调悟性能解决一切。我们透过悟性明白神的安排,照着所明白的去活,经历神的诚信真实,从而产生对神的信靠,因而在信心中接受我们在悟性中还不能明白的事物,这样悟性进到了神是绝对可信的地步,虽然不明白,但出于神的就能接受。从初步的信心带进悟性,又从悟性引进更高的信心。悟性若不能产生‘充足的信心’,这就不是属灵的悟性。因此,用信心去接受神的启示就成了必要的方法。信心也不是凭空胡乱的去接受,信心是根据应许而带出经历的,经历就印证了神的启示。保罗尽心竭力指导神儿女有充足的信心,好真实的认识神的奥秘就是基督,因为‘所积蓄的一切智能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认识了基督,就稳固的跟随基督,不给人的花言巧语所引诱,以致偏离了基督。

‘就当遵祂而行’

基督是人接受生命的路,也是生命长成的路,是基督的生命,就要用基督去喂养。‘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人的愚昧,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很不容易的接受基督的生命,等到接受了基督的生命,也很不情愿凭着祂的生命来活。不少人经过许多焦头烂额的经历,认定了只有基督是救主,可是得救以后,生活凭自己,跟随自己所喜爱的,以自己的想法作为神的心意。这样子活着,生命得不着喂养,结果使生命枯萎,至终偏离了基督。因此,必须要用基督自己去喂养生命,怎样用基督去喂养生命呢?

‘遵祂而行’

要生命得喂养,就得‘遵祂而行……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我们从神的教训里,得着生命的光,照着生命的光来活,生命就得了供应。现在有不少人要听好听的道,很会分辨讲道的人讲得好,或是不好,讲得好就说有供应,讲得不好就说没有供应,而自己却没有得着生命的光,即便得着了光,也不照着光来活。这个样子,就算听了主耶稣讲的道,他们还是得不着喂养,正如当年大批听了主的道却不再跟随主的犹太人一样。生命得喂养,是在于遵祂而行,照着祂的光去活,这样才会长大,才会在生活中充满了感谢。

要遵祂而行,就必须知道神的话,并且用准确的态度去对待神的话。基督是神的话的中心内容,多读神的话,就多有机会遇见主。读神的话固然是重要,行神的话更是重要。不少人只读神的话,只欣赏神的话,却不行神的话,不行神的话就不是遵基督而行。我们不是以守律法的态度去遵行神的话,我们是要在遵神的话而行的生活中遇见基督,使我们的生命长大。

‘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

属灵的建造一定是在基督里,在基督以外是没有建造的地位与根据的,因为属灵的建造是在生命中进行的。基督是生命,在祂里面的才是生命,生命建造的结果,定规是信心大大的增长,紧紧的贴着基督,这也是遵祂而行的基础。遵祂而行是外面的生活,生根建造是里面的生命,里外的情形是一致的,这就对了。不是从里面活出来,那外面的表现就是虚假的,在基督里的生活,绝不是宗教仪文,而是出于基督的生命,活出基督的荣美使人对基督的认识与经历更加踏实和丰富。

活在基督里的这个地位很重要,这个地位若不对,在其上的就不可能对,千万不要以为基督教的活动一定是在基督里,“基督教”和“基督”可以是不同的两件事,若不是出于基督的,虽然是基督教的活动,也没有基督在其中。近年来流行的基督教参与社会的活动,就不是出于基督的。既没有明显的真理基础,也没有生命的催促,只是人的思想活动的产物,既不能使人遇见基督,连参加活动的人也会渐渐偏离基督。有一次我在整理花圃的野草中,很深刻领会到地位一定要对的道理,花圃中的草,可能是很珍贵的品种,但是花圃不是它该生长的地方,它长在花圃里,不管是甚么珍贵的品种,它只能成为野草,必须要拔除,因为是地位错了,若是它长在草场上,那就真的是美丽而珍贵,因为是地位对了。地位不对,本该是好的也成了负累和阻碍。

怎么才晓得是不是活在基督里呢?真理的基础一定要明确,生命的交通不能有阻挡,两样都要有,缺一样都不成,因为这两样是相辅相成的。生命的交通印证了真理基础的准确,真理的基础也使生命的交通有保护。活在基督里的结果,一定使人遇见神,自己也更靠近神,不活在基督里,定规只看见人而看不见神,并且使人愈来愈远离神。在不在基督里,是不能自欺的,虽然可以找出一些理由来应付人,使人同情,但他一定知道自己已经离开神很远了。基督既是属灵长成的路,我们必须保守自己在基督里。

要‘照着基督’

人的本性太喜欢自己出主意,连对神的事情也要替神作主张,这实在是太愚昧的事。但我们不能不说明,人的主张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很合人的情,也合人的理,因此就容易得着人的心,这也是事实。只是我们还要更清楚的说,合人的情理的事情,不一定是合神的理,不一定是神的心意。以人为中心的事物,多是偏离神的,犹大因马利亚用香膏膏主所说的那些话,太合人的情理了,可是明显不是神的心意。我们在属灵的路上走,接触属神的事,必须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心意,不是跟随人和人的主张,只是跟从基督。

‘理学和虚空的妄言’

圣灵提醒神的儿女,要谨慎小心的对付出于人的道理,免得被人的道理掳去,因而失去了基督。人喜欢高举人自己,在高举人自己的时候,人就舒服了,听见“人定胜天”这一类的话,总比听见“人不能靠自己得胜,必须要靠基督”这一些话来得高兴,因为出于自己的东西,在人的感觉里总是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可以说是人的“享受”,但事实却是人的脆弱与危险。我们虽然得救了,但是生命不够成熟,还有太多人自己的成分在影响着我们,因此我们还是很容易给人的理所吸引。

‘理学’就是“哲学”,是人的思想活动的“结晶”,就着人的观念来说,它的理论对人是有相当的说服力,只是以物质为基础对象的观察探究的成果,自然是沾不到属灵的事的边缘,但是因为在解说人与物质的事上有点道理,便被人承认为有高深内容的科学。这种科学因为是以物质为基础,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把人牵引离开神,即使相信神,也没法把人投入神的法则中,更有‘虚空的妄言’,就是因着人的无知而产生的神话式的论调和故事。这些高深的理论和通俗的见解,流传在人世间,让人信以为真的,便拒绝接受神的恩典,也影响神的儿女向神的追求与信服。

这些人的道理,不管是以高深学问的形式出现,或是以通俗的见解的形式出现,他们的本质都是根据‘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以人的思想为主,或者说是根据世俗的基本观念。比方说,中国民间流传的想法,以行善积德为来生作好的预备,以修行的方法来作解脱人的恶性的方法,就是说以好的行为来换取好的结局,这种想法很合人的情理,也就很得人的心。反过来看,恩典的原则好像是给人觉得受侮辱,如同接受布施,有损人的尊严。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合人的情理的主张,不一定就能使人遇见神。

不要‘不照着基督’

神把祂一切的计划都放在基督里去完成,因此就根据基督去进行一切的工作。不根据基督的,都摆放不进神的工作里,人可以勉强把它摆进基督教里,可是神不说“阿们”,仍然是白摆。一切都是根据基督,使人的自尊受不了,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亚当的族类既是整个的给撒但的性质败坏了,那里还有甚么可以在神的眼中保留下来的呢?人若还有可取之处或是有自救之道,神也用不着让祂怀里的独生子钉死在十字架上了,神要用独生子作代价,说明了人不能根据人自己所有和所作的,去解决人与神当中的问题。眼巴巴的送儿子去死,这不是太残酷一点了吗?若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神也必不作这样的安排。

‘照着基督’是必须要遵循的唯一的路,不然就不能进到神的面光中,更没有条件进入神的丰富。人的智慧要为人找永远的出路,但都是中听不中用。根据人,在神面前一定是没有路,我们不能跟人走,我们千万不要学无知的人,他们以为‘不照着基督’还可以有别的路,我们可不要‘不照着基督’,相反的,我们要更多的学习全然的‘照着基督’。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富,都……在基督里’

我们所以不跟随世俗,也不跟随人的智慧,因为神让我们看见,唯一引人到神那里去的路是基督,别无选择。神不单是藉着基督钉十字架完成救赎的方法,祂也把祂本性的一切丰富,都放在基督里面,使基督成为到神那里去的路,也成为进入神的丰富的路。主在地上时曾宣告说:‘我来了,是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得生命’是第一步,‘更丰盛’是紧跟上去的又一步,这两件事都是基督要作的,也只有祂才能作好这两件事,因为神没有把祂的丰富摆在基督以外的人、事、物上,单单的摆放在基督里。

神是把祂本性的一切丰富,‘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件事,第一是‘有形有体’,意思就是说,很具体的,很实际的,不是抽象的,或是象征性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让人碰触得到的。神说祂的丰富是在基督里,我们就真的在基督里享用祂的丰富。其次,我们要留心‘居住在基督里面’的时间性,照着原来的含义看,那是“不断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也就是“永久的居住在基督里面”,神的一切丰富居住在基督里面,这一个神已经作好了的事实永不改变,神本性一切的丰富永远是在基督里面。

神的本性就是神自己,神所作的虽然是根据祂的本性,但神所作的不能算作神自己,神不是叫我们在基督里叫我们看见祂所作的,而是把祂自己一切的丰富永远放在基督里面,因此在基督以外,没有人能享用得到神的丰富,也没有人能遇见神自己。

‘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

在基督里,我们得了神的丰盛,因此,我们所有的追求,一定是照着基督。我们要注意,这里不是说,“你们可以在祂里面得着丰盛”,这里是说:“你们已经得了丰盛。”得着丰盛是一件已经完成了的事,并且是神自己这样作的,我们只是接受这一个事实而已,再进一步说,这里的意思不只是‘得着’,还有“充满”和“完全”的含意,就是说“你们在祂里面给神的丰盛充满了”,或是“神的丰盛在祂里面使你们完全了”。不管怎么说,这都说出我们实在在基督里经历了神的丰富,证实了神本性一切的丰富都在基督里面的真实性,在基督里面就享用着神的丰富。

叫人真正得安慰的是基督,叫人感到满足的是基督,叫人脱离虚空的是基督,叫人有盼望的是基督,叫人在夜间歌唱的更是基督。劳伦斯弟兄的经历使我们看见基督,穆勒弟兄的经历叫我们看见基督,蔡苏娟姊妹的经历也叫我们看见基督,许许多多神的儿女的经历也叫我们看见基督,我们自己的经历更确实的叫我们看见祂,是祂叫我们在各种艰苦中经过,而且得胜;是祂叫我们在各种的缺乏中得着供应,而且是丰丰富富,是祂叫我们在黑暗中看见亮光,是祂使我们轻看属地的荣耀和欢乐,是祂……我们实在是在祂里面得了神一切的丰盛。

‘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在基督里”是解决一切属灵难处的地方,也是享用神一切丰富的所在。我们照着祂,因为祂是属灵事物的形像模型,也是神的方法。神把祂摆在一切的权柄以上,让祂能自由的流出神的丰富。属灵的难处不在于神能不能,也不在于神肯不肯,而在于人要不要。人的自己不受过对付,就不会爱慕神的丰富,尽管基督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各种的丰富都集中在祂身上,叫凡是沾到了祂的,都不能不沾到神丰富,人的肉体若不拆毁,这丰富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也不会享用,所以神也安排了除去我们肉体的作法,除掉我们享用丰富的阻碍。

与基督联合结束了旧造

人的自己的根源是撒但,本性上是拒绝神的,它存留一天,就阻挡人到神那里去一天,这本性已经完全调在人的里面,要除去它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在神手中并没有难成的事,祂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就把最不容易的事都解决得很干脆。祂用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把联合的事作成功在我们身上,结束了旧造,结束了肉体活动的能力,又藉着联合,使基督的所有成了我们的所有。

藉着受浸的见证,神向我们解开了与基督联合的实际内容。人进到水中如同进入死地,浸没在水里如同埋葬在坟墓里,从水中上来如同从死里复活。我们并没有钉十字架,钉十字架的是基督,我们也没有从死里复活,复活的是基督。死而复活也是基督的经历,不是我们的经历,但神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因为是联合,基督的经历就成了我们的经历。基督死了,我们与祂同死,基督埋葬了,我们也与祂一同埋葬,基督复活过来,我们也与祂一同复活。每次有神儿女受浸,他们所作的都使我们在与主联合的事上,在认识上有更新,也提醒我们,藉着与基督的联合,我们不是再活在肉体中,而是活在基督里。

所以圣灵说:‘你们在祂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割礼是神与亚伯拉罕的后裔立约的记号,是神的选民的印记,看见割礼,就看见神的拣选,有了割礼,就有了享用神应许的资格。现在基督在我们身上行了属灵的割礼,就是使我们结束旧造的一切关系,这属灵的割礼是藉着与基督联合来完成的。脱离了肉体的情欲,没有了属地的缠累与捆绑,我们就能清心的向着神,一心一意的去享用基督。

十字架是得着基督的途径

人属灵的难处要得解决,首先是要满足神的公义,这样才使撒但闭口无言。人曾经活在律法的管治底下,律法的条文清楚的定了人的罪,神不能停止执行律法,因为神的公义不能受损害,因此律法成了我们不住受攻击的根据,也成了撒但控告我们的凭借,十字架上的基督,满足了神的公义,神向罪人的追讨就停止了,因为基督替罪人死了,律法的要求也满足了,律法不能在满足了律法要求的人身上再定罪,因此律法的效力也停止了,撒但的控告也就失去了根据。十字架的工作停止了律法的要求,把人放进神的恩典中,再没有甚么可以阻挡我们进入神的丰富,在外面,神撒去了写在律法上攻击我们、阻碍我们的字据,在里面,与基督的联合结束了肉体的捆绑。在基督里的人得了自由,神的丰富在他们身上也就成了他们的产业。

基督的十字架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一个属灵的事实。历史的十字架打开了到神宝座前的路,属灵的十字架开启了天上的仓库。十字架是得胜的记号,基督在那里打伤了撒但的头,又使亚当的生命在那里结束,‘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基督在十字架上得了胜,神把基督和祂的十字架都给了我们,就带领我们凭着十字架高唱凯歌,是十字架使我们加入了凯旋的行列。接受了历史的十字架,我们进入了救恩的门,接受了属灵的十字架,我们进入了神的宝库。保罗享用过这一切,因此他见证:‘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一般说来,我们多认识历史的十字架,少认识属灵的十字架。不管怎样,十字架的实际是叫人死,历史的十字架是主替我们死,属灵的十字架是我们进入主的死,而使我们的自己死。主替我们死,我们轻松,我们进入主的死,我们就难受,因为是自己死,所以认识属灵的十架的人少,肯接受属灵的十字架的人更少。但是不接受十字架,就没有得胜的路可走,十字架虽然使人不好受,但十字架却使人得着基督,因为在十字架上没有别的,只有基督。基督和十字架是不能分开的,有基督就有十字架,有十字架也就有基督,因为这是神的方法。

--D6-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六章  不可让人……夺去你们的奖赏

(二1623

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显明了祂是人与神的关系调和的唯一途径。与基督的关系对了,与神的关系也就对了,与基督的关系不对,无论人作了甚么,与神的关系都不可能对,这是非常关键性的问题!神是在恩典中把基督赐给人,撒但就利用人的自尊心,不欣赏恩典的心态,使人拒绝基督的所作,或是在基督的所作里,加入人的所作,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打乱基督所作的,然后给人另辟途径,使人抱着寻找神的心思,而脚步却愈来愈远离神。

撒但也不放过对基督徒的搅扰,把属地的智能所制造出来的道理,在神儿女中间散布,摇动神儿女们对基督的持守。圣灵透过保罗严肃地提醒神的儿女,不要因人所说的,和人所作的,使他们失去他们该有的奖赏。从保罗与歌罗西教会交通的内容来看,他们的属灵认识和学习也有相当深度,但是撒但也不放过他们,仍然在心思上打扰他们。圣灵也使用保罗给他们指出人的方法的错误,从属灵的原则指出走不上来的原因,来保守神的儿女,使他们仍旧紧紧的站稳在基督里,不跟随人的智能,也不跟随宗教的传统,只是照着神的安排,持定基督为元首,倚靠祂,取用祂,以祂为荣耀的盼望。

‘不可让人论断你们’

习惯与风俗对人所生发的捆绑力,是一种极其坚娴奈扌瘟α浚尤其是宗教的习惯与遗传,把人限制到一个地步,服服贴贴的随着潮流走。不少神的儿女也常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受不住闲言闲语,或是正面的指摘,因而就不再照着基督而行,向世界妥协,不同程度的接受了世俗进入教会,为要获取世界的同情与谅解。这样的作法,人也许会好过一点,结果只能使神的儿女失去基督。从前的律法怎样阻碍人到主那里,如今基督教的遗传与习惯也是一样的阻挡人进入基督的丰富里。我们很难忘得了主在地上时,对犹太人的一次慨叹的责备:‘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习惯所给人的捆绑,是把人隔断在神的恩典以外。人落在习惯里,就不容易接受真理,并且还引出极厉害反对真理的心思。习惯使神以外的事物变成“真理”,使神的真理在人的心里变成“异端”,这是何等可怕的光景,不跟随人,不满足习惯与遗传,难免招致人的论断。我们没有权柄禁止人论断我们,但我们必要认识真理,站在真理的一边,不让人的论断影响我们向主的心志,也不让人的论断改变我们拣选主的道路。

‘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

犹太人没有认识神的计划,也不体会律法的精意,因此,制造出不少的宗教习惯和仪文,有些是出自律法,有些是出自人的加添,这些都调混在一起,成了犹太人进入神恩典的绊脚石。律法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成了仪文,成了宗教的习惯就不好了,因为把律法的精意失落了。人的确可以把属灵的事物变成仪文,现今的基督教也不例外,只重形式,而不重真理,只是维持传统,而不追求活在真理中。献祭是律法上的定规,在律法下去献祭,没有甚么不对,但是献祭是预表基督所作的,把人带到神面前去支取基督,若是有了献祭的事,就拒绝基督,这就不对了,因为不明白律法的精意,这就是把属灵的事物变成仪文。我们祷告,这也是属灵的事物,若是把祷告作为聚会的节目内容,这也是把属灵的事物变成仪文。

神的时候还没有满足,基督还没有到世上来,神给以色列人传下律法,是要藉着律法一面管理他们,一面使他们在律法中认识人的缺欠而寻求神。律法只给他们可以‘活着’的应许,却没有给他们可以面对面见神的路。但是律法上的一切事物和条例,都给他们指出实在是有一条面对面见神的路。所以律法只是一个指导,不是一个目的,犹太人把律法抱死了,律法也抱死了犹太人,叫他们没有法子认识基督。

律法原是后事的影儿,是在救赎的方法没有完成以前的过渡时期中,神所用的临时办法,时候到了,律法的条文和原则也就停止了。主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很清楚的指出这一件事:‘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这山上’是指着人的遗传,‘耶路撒冷’是指着律法,这一切在神面前都要停止,因为这些都是仪文,要敬拜神,只有进入灵和真理里才发出功效。现今,基督教中一个可悲的现象,就是还不能脱离仪文,人也喜欢仪文过于在灵和真理里的敬拜,求主怜悯我们。饮食、节期、安息日、月朔,都是律法上的定规,律法的功用既然停止了,这些就都失去了意义,但是他们却留下一个副作用,使人注意了这些过于主,现今的基督教也是这样,注意了宗教的事物,节日却不注意主自己。

‘那形体却是基督’

‘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看见律法是后事的影儿还算是消极的,我们必须更进一步看见这影儿的形体是甚么,这样才叫我们有把握不受人的话来牵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站立的根基是甚么。律法是影儿,来表明天上的事物,等到天上的美事一显明,甚么事都清楚了,不必再倚靠那模糊不清的影儿,看见了实体,就不必再通过影儿去揣测了。

基督是那真实的形体,是天上事物的显出,圣殿的实体是基督,祭司的实体是基督,祭牲的实体是基督,律法的条例所表明的也是基督,律法的内容指着基督,先知的内容也是指着基督,整本旧约圣经的中心内容是基督。祭物所流的血,不能长久新鲜,祭司的服事也不能长久,因为祭司不只受事奉年日的限制,连祭司自己的年日也受限制,赞美感谢主,祂是律法所指明的将来美事的实体,律法和先知所说的救赎方法就是祂,祂所流的宝血,永久在神眼中是新鲜的,可以彻底洗净人的罪,祂的服事是永远的,因为祂是长远活着为祭司。叫‘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祂是美事的形体。

认识了基督就是天上事物的形体,我们找到了祂,我们就找到了天上的事物,只有祂才能把我们带到天上。把握了这一个事实,就任凭别人随意的论断,我们可不必因着别人的论断而放下基督,也不必因着别人的言语钉牢我们,说我们不跟随仪文而偏离基督,因为我们真知道祂是天上美事的形体,我们就紧紧的专一跟随祂。

‘不可让人因着故意谦虚……就夺去你们的奖赏’

另外的一个提醒,就是别人的生活形像在人的眼中有可羡慕的地方,就吸引我们偏离主的路。有一种危险的想法存在基督徒的心思里,就是不会用真理去衡量人的生活表现和“爱主”的光景,只看见了外形,就肯定那是主的道路和见证。我们不否认有一些没有信主的人,他们个人的修养和品格实在是高,比好些基督徒的表现更好,但是这一种的“好”是出于人自己,性质是属于亚当的,与神的生命毫无关连,并没有解决得了生命的问题。我们佩服这些人的操守,但我们也因着人不能为自己作甚么而使自己得救,因此,我们仍然是站在主的一边,仍旧是以主为我们的目的。

当日高举人的智慧的人,在他们的言行中,给人造出一些错觉,以为他们是很谦卑的,因为他们说人是最败坏的,不能救拔自己,只好藉着天使的帮助,才能脱离败坏的境地。认识人的不行是没有错,可是神没有以为他们有这种体会,就承认他们是不错,反倒指出这些是故意谦虚,是假的,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这些主张,把人引到不是纵欲的地步,就是禁欲的地步,不管是纵欲也好,禁欲也好,若是以它们作为解决属灵问题的方法,那就落在靠自己的原则里,这是一无可取的。天主教倾向禁欲,现代的基督教倾向纵欲,虽然不一定是放纵情欲,但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主,以人的所作去解决人的所需,那也是使人渐渐的偏离基督。我们不主张纵欲,也不鼓吹禁欲,我们只要正常的生活,我们所要的只是基督。

‘拘泥在所见过的’

这话对人的弱点真是一针见血。人的愚昧就是落在眼见里,只凭眼见,能见得到的就是对的,看不到的就不敢说是对的,在人的立场上来说,这也是没有错的,但是眼所能见的范围,只是限于物质的世界,而属灵的事却是超越过物质的范围,所以只根据眼见的原则来接触属灵的事,那就显得愚昧无知了,正如从前有人以摄影机为神拍照,结果当然是拍不到,因此便下结论说“没有神”,这是愚昧,如同苏联的航天员在有限的太空中没有看见神便说“没有神”,是一样的愚昧无知。

我们承认眼见的原则是最容易为人接受的,眼见的事也是最容易给人“相信”的,没有见过的,就不容易使人佩服,这实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心思,使人拘泥在所见过的事上。从来没有听说神成为人的事,耶稣怎么会是神的儿子呢?从来没有见过死人复活的事,耶稣怎么可能从死人中复活呢?从来没有遇见过不犯罪的人,耶稣怎么可能是圣洁没有瑕疵,是担负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呢?也从来没有人从永远中回来过,怎么能知道是否真的有永生和永死的事?拘泥在眼见里,人就被捆住在愚昧中,说是智慧,其实是愚昧。

主在地上曾对犹太人说:‘我从天上降下来,……是叫一切见子(我)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犹太人信不来,因为没有见过从天降下来的会成为人中间的一个,若是从天上来的,一定有佳形美容,不像耶稣的面貌憔悴,形容枯槁。拘泥在所见过的事上,就不能认识神的心意,也看不见神的作为,使人不能进入属灵的范围,只能留在失落的人中间。凭眼见就是靠自己,以自己为是,靠自己是背向属天的路,永远走不到神的面前。

‘不持定元首’是天大的错误

神既然定规了祂的儿子在凡事上居首位,一切都以祂为标准,以祂为归依。人的智慧一出头,人自己一作主,就不是持定元首。甚么叫作不持定元首呢?就是用人意来代替主,不让主的权柄自由执行。不是口里说耶稣基督是主,而是实际的承认祂是主,正如有些基督徒明明知道主不喜悦宗派,主不要基督的身体分门别类,但是他们说,透过一些组织系统,可以保持一些真理不失落,可以有效的维持基督教的工作。若是一个持定元首的人,一定不会说这些话,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主。亚伦带领以色列人拜金牛犊,口里并没有离弃耶和华的名,只是以金牛犊作为耶和华。持定元首是一个实际,不是一句口头上的话。一切高举人的智慧的事物,以满足人为基础的心思,都是不持定元首的表现。主叫我们的眼睛张开,我们看见在现今的基督教中实在太多人意的东西,主怜悯我们,我们都要悔改,重新建立持定元首的心意,学习持定元首的功课,不让任何的人、事、物、传统、习惯,和组织来代替主。因为‘不持定元首’是天大的错误。我们可以这样肯定的说,所有异端的产生,它的心思的基础就是不持定元首。

身体(教会)长进的秘诀是持定元首

元首如何,全体也就是如何,这不仅是属灵的原则,就是一般属地的事物,也是受这原则管理着,作领袖的有远见和魄力,整个团体就充满活力与生气,作父亲的富足,一家人就温饱。神既然定规了基督作头,神的儿女全体作身体,并且互相配搭作肢体,叫基督从父所承受的一切丰富,都输送到身上的每一个肢体,使身体因而大得长进,享用神的丰满,也流出神的丰满。

身体短缺了肢体,就变成了残废,身体失去了头,那就是死亡,残废不是美事,死亡更不是美事。神定规了身体长进的法则,‘全身既然靠着祂,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所以联于基督,持定祂为元首,就是属灵长进的路,也是身体长成的秘诀。肢体不联结起来,就不成为身体,肢体若要和谐的联结,必须接受头的管理和指挥,使肢体的功用发挥出来,互相保护,也彼此接受供应。个人的追求也好,教会全体的长进也好,除了持定元首,和照着基督以外,再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基督的权柄显明在人的身上,神的丰富就因着基督也显明在人的身上。任何偏离元首的事,都是人要出头,自高自大,以人意代替基督,结果一定是给自己堵塞了进到神施恩宝座的路。

基督是唯一解决属灵难处的方法

靠自己和靠人所作的,是宗教的精神,藉着人所作过的来自我安慰,这也是人的天然的倾向,以自己的功来遮盖自己的过失。一些称为接受主的基督徒,心思上也存着这样的想法,“得救靠神的恩典,得胜要靠自己”,这是似是而非的道理,因为也给人自己留下了地位,所以也深得人心。这种想法,不只是搀杂,而且是愚昧无知。人的自己在属灵的事上,只会成为阻力,不会成为有用的帮助,只有不认识人自己的本相的人,才会接受这一种错觉,以为不加上人所作的,就是没有诚心诚意去寻求属灵的事,同时也显得不公道,因为是“不劳而获”。我们真的要看清楚,我们说不靠自己,并不等于说我们坐着不动,甚么都不去作,“不靠自己”是说出我们所作的是倚靠谁,并且我们所作的又是根据谁,我们是倚靠主的能力去作,我们是根据主的心意去作。得救固然是靠神的恩典,得胜也是靠神的能力。

‘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这是生命的法则,不能改变的。我们可以用人工改良许多不同的果品,但只能改变它外形的大小,水分的多寡,色与味的增减,却不能改变它的类属,橘子仍旧是橘子,荔枝仍旧是荔枝,樱桃依旧是樱桃。因为这是生命的问题,外面的样式可以变,里面的生命变不掉,出于那一种生命,就是那一种果子。出于那一种生命,就是那一种的生活,我们也可以改良牲畜的优良品种,但总不能使猪变成牛,也不能使猴子变成人。

生命决定了生活的表现,地上的生命活出地上的生活,亚当的生命也就活出亚当的特性。人既然是堕落了,败坏了,远离了神,生命里再没有神的性情,一切从人出来的东西,都与神的性情无分无关的,行动也好,心思也好,都没有神的成分。人的思想可以很活跃,人的智慧也可以作出各样使人佩服的设计,但绝不可能使这些变成神的事物。哲学的内容、宗教的理论与规条,都可以给人十分有力的说服力,也可以使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绝无可能解决人堕落的生命,从堕落的生命中拿出来的,仍然是堕落的生命。

各种的宗教学说,各样的宗教条规,只能在人的心思中引发同情,却不能在属灵生命的难处中生发果效,原因就是在这里。人不能把自己从地上提起来,照样人的所作也不能救人脱离肉体的败坏。禁欲也不能使肉体的情欲停止,纵欲也不能使肉体的情欲消失,谨守宗教的条规,脱离不了禁欲或纵欲这两个大原则,苦修也好,念经打坐也好,行善积德也好,都是倚靠人所作的,结果正像圣经的话所说的,‘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事实也正是这样,愈禁止贪念,贪念愈要出来,愈禁止邪情私欲,邪情私欲愈要找机会来大爆发。人不能救自己脱离死亡,也不能救自己脱离败坏,得救不能靠自己,得胜也不能靠自己,人要靠自己脱离属灵的难处,只有愈陷愈深,注定了绝望的结局。

基督才是正确的方法

属灵难处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要这些难处得到完满的解决,必须要从人的生命下手。但是怎样下手呢?这也是一个大难处。保留人的生命,难处的根依然存留,那就根本没有解决难处,若是把人的生命拿掉,人也活不成,依然没有解决难处,这就是人所作的不能解决属灵难处的基本原因。

‘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甚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这话给我们指出道路来了。与基督同死,人的生命就死了,人的旧性情就结束了,我们不是再活在旧生命中,也不再凭旧性情来定规道路,因此,人的生命就不能再影响我们的脚步,我们所作的也不再是根据人的智能与习惯。人的生命与主同死,主却不是永久留在死里,祂复活过来,因着与祂的联合,我们也活过来,不是活在旧人里,而是活在基督里。我们不单是与基督同死,也是与基督同活。这样一来,人的生命拿掉了,人仍然保留下来,解决属灵的难处就有了根基。

转换生命是神的方法,祂不改良人,人的生命改不了。我们得救的时候,祂把基督的生命赐给我们,使我们重生,我们追求得胜的时候,祂以基督作我们的生命,使基督的得胜成了我们的得胜。神从我们最根本的地方来解决我们的难处,祂藉着基督解决人的生命,也实在解决了。从今以后,我们不再凭人的智慧,也不再倚靠人的所作,我们一切的追求,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得着基督,享用基督所作的。赞美主,因为祂是神的方法,是解决属灵难处的正确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

--D7-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七章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

(三14

与基督的联合不是混合,混合是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混和在一起,但是每一样的东西还是可以清楚的分别得出来,好像大豆与绿豆混在一起,大米和娣刍煸谝黄稹A合就不一样,是全然调在一起,不能再分开成为原来的东西,好像茶、糖水、米饭,都是水和茶叶、糖、大米调在一起,合而为一,不再分开。我们是与基督联合,与基督合而为一,结果是基督的成为我们的,我们的也就成为基督的。基督的是生命、荣耀和丰富,……我们的是死亡、卑微和贫乏,我们的成为基督的,因此基督背负了我们的罪,成了卑微的人,又进到死里面,基督的成为我们的,叫我们得着生命、荣耀、和丰富。与基督的联合是我们与神和好的大关键、大恩典。

与主同死是与基督联合的一部分,这使我们结束了在自己里,就是在旧造里的一切关系与法则,叫我们不再活在自己里。与主联合的另一部分是与主同活,把我们带进基督里,就是活在新造里,是凭着基督来生活,让基督在我们身上活出来。与主同死给我们指出正确的属灵的路,与主同活给我们实际奔走在这路上的力量。与主同死和同活,是一个完整的属灵事实与经历,人在信心里接上了基督,一定同死,也一定同活。不同死就不能同活,同死了就必定能同活。

进到基督里去承受神本性的一切丰盛,我们不停留在与主同死的地步,而是进前到与主同活的生活里,必须是这样,基督里的一切才是我们所有的一切,在祂里面的一切才成了我们爱慕的一切,‘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正是经历了与主同活的实际所产生出来的心情,因为再没有别样比基督更宝贵,承受了基督,就是承受了一切。

‘就当求在上面的事’

‘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与基督联合的人,心里所爱慕的是基督才对,可是我们的天然,和我们长久习惯了属地的生活,使我们还是眷恋着地上的事物。一面是因为属地的事是眼见的,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在我们的感觉上似乎是实际的,特别是因为能满足我们肉体的欲望,所以我们的心还是倾向属地的事物。这一种倾向,使我们与基督之间有了间隔,享用不到基督的丰富,这光景在神儿女中是非常不正常的,可是因为太多的基督徒落在这种光景里,好像“不正常”也变成了“正常”,但是“不正常”就是“不正常”,绝不因为人多在这种光景中,“不正常”也能变成“正常”,因此,我们该回到正常的光景中,这不仅是需要,而且是见证了基督的所作,成了我们实际的享用,也是我们属灵的产业。

正常的活在基督里,要从里面开始,把我们心里的爱慕,从属地的事物转向属天的事物。这固然是因为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活,已经有了属天的生命,也站在属天的地位上,因此,我们的心转向属天的事物是很自然的。而且在属地的事物里,虽说可以满足肉体的欲望,但是对属天的人来说,属地的事物究竟是不能真正的使人满足,总是使人感觉有缺欠,这也促使神的儿女去思念在上面的事。

‘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

我们真的与主同活,这不只是认识的问题,而且是进入实际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真的认识了恩典。认识了恩典,必定受吸引去爱慕赐恩的主,何况我们的产业也在这位赐恩的主里面。我们的心转向在天上的事物,因为基督在那里,祂是我们的拯救,是我们的指望,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一切。祂在那里,我们所有的也在那里。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祂是我们的恩主,使我们在恩典的感觉中,全然的倾向祂,爱慕祂,要见祂的面。

我们的恩主在天上,我们的心也在天上,祂‘坐在神的右边’,这叫我们的心是何等的喜乐!‘坐’就是安息了,基督如今在天上是坐着,并且是坐在神的右边。‘右边’是权能显出的位置,基督在显出神权能的位置上坐下来了,这是神所托祂去作的,祂都作完了,可以坐下来了。神的心意在祂身上作成了,神的心意是叫祂成为我们的荣耀,如今祂实在的成了我们的荣耀。祂在神的右边坐下,不只是说祂作完了神的工,也说出了神也承认祂完成了神的心意,祂可以安然的坐下来。我们的恩主既然已经在天上坐下来,我们荣耀的产业就存留在天上,我们的心转向天上,那是理所当然的。在那里有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的主,也是我们所爱慕要面对面见祂的主,在那里也有我们永远的福乐,我们没有理由让我们的心思漂浮在地上,而不归向天上。

‘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律法是代表人所作的原则,智慧是代表人所恃的原则,不管是律法还是智慧,所接触的都是属地的事、属人的事。律法是属天事物在地上的影儿,影儿并不能给人抓着甚么,只是叫人抓个空,智能是地上的小学这一类的东西,在智慧的源头面前,就是在神面前是毫无光辉,一点也碰触不到永远的生命,只能在人面前炫耀。这两个原则所代表的,确实是地上事物的精华,虽然是精华,但所能给人的结局仍既不出是‘虚空的虚空’,是无尽的悲哀。

属地的事物,是物质性的也好,是思想性的也好,是社会的状况也好,是人的理想也好,充其量只是在思想里一闪的光芒,然后就是无边的黑暗。人要是把他的心思放在属地的事物上,那就注定了是虚空。世人不认识神,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虽然明明知道是虚空的结局,也只能作这样奔跑,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路。神的儿女却不该如此,因为他们已经死了,他们的地位不在地,他们的关系也不在地,他们的地位与关系都是在天,地没有他们的分,也不能给他们甚么。我们的灵若是苏醒,思念在天上的事,而不思念地上的事,一点也不会成为我们的难处。

不思念地上的事,会被人看为生活态度消极,对人群不负责任,这是不能避免的事,因为他们的盼望只有在地上,只有眼前,所以专心注意地上的事。我们不批评他们,但我们要肯定我们的。不思念地上的事,不等于不作地上的事,只是我们的心不被地上的事来霸占,也不给地上的事来缠累。我们不是作被许多的思虑缠扰的马大,而是作在西门家中服事的马大。

‘一同藏在神里面’

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这也是与基督联合了的人正常的生活态度。同死使我们与地无关,不再让地上的事缠扰,同活使我们进入了属天的领域,有更高的尊贵、荣耀与丰富,作为我们的吸引,叫我们的心爱慕属天的事物。同活的经历把我们带进‘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甚么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呢?这实在是神赐给我们极大的恩典。

1. 进到神里面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就是我们进到了神里面。我们原是等候定罪的人,要见神的面也没有条件,就算像摩西那样亲近神的人,要见神的面也没有可能,何况是普通的人呢!不要说是要见神的面,连想也不行,因为罪人见神的面的结局就是灭亡。但是感谢神,藉着与基督同活,我们不但能见神的面,并且也进到神里面,神成了我们生活起居的范围,祂把我们围绕在祂的能力、尊贵和丰富里。

2. 与基督一同在神里面

不是只有我们在神里面,基督也在神里面,我们是与基督一同在神里面,是祂领我们进去,又陪伴着我们在那里,作我们保护,使我们可以坦然的活在神的荣光中,又作我们的保证,不让我们失落在神以外,也作我们的指引,使我们可以尽情的享用神里面一切荣耀的丰富。

3. 像基督一样的在神里面

我们在神里面,若是仍然保留我们原来的模样,那还是不够完美,依然是一个缺欠。神不作不够完美的事,祂藉我们与基督同活,叫我们像基督一模一样的在祂里面,固然是与基督有完全的合一,也是叫我们像基督一样的完全。子如何的在父里面,父如何的在子里面,我们也如何的在父与子里面,父与子也如何的在我们里面。我们与基督合而为一,也与父合而为一,这样荣耀丰富的恩典,过去我们真的是想也没有想过,更没有机会去见过,但如今,这恩典已经丰丰富富的成就在我们的身上了。

真的,看见了与基督联合的奥秘,我们再也不会念念不忘地上的事,只是专心一意的爱慕在天上的事。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外面是神的围绕,里面是与基督的联合,里外都是神的充满,叫地在我们里面没有地位。与基督同活,不单是与祂一同活过来,并且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基督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祂在我们里面活。就如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所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祂在我们里面活,祂作了我们的生命,这是一件何等荣耀的事,并且已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要不住的感谢赞美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

基督作我们的生命,带来给我们充满了盼望的结果。因着祂作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那时,我们更要看见,基督的荣耀就是我们的荣耀,基督的丰满就是我们的丰满,因着祂作我们的生命,祂的就是我们的。看到这一个荣耀的事实,我们只有不住的敬拜,因为作我们生命的基督,与充满万有的基督,是同一位基督,说出了基督是何等丰满,是这一位丰满的基督作了我们的生命,生命是荣耀丰满的,我们也就因着这生命成了荣耀丰满。

关于基督作生命的意义,我们要分为几方面来看看,就能更领会,‘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是连父也有了’。得着子就得着父,得着基督就是得着神。

基督作生命是我们活在神面前的根据

我们是蒙恩的罪人,一点也没有错,神不再追讨我们的罪,这是宝贵的恩典,还有更宝贵的,就是神赦免了我们以后,也让我们活在祂面前。不定罪和活在神面前是两件事,不是同一的事,不定罪是可以活下去,但不等于可以活在神面前,正如在地上蒙赦罪的囚犯,虽然接受了赦免,但不能在国家元首的生活圈中生活。

如今,我们不光是蒙赦免,而且能活在神的面前,在祂荣耀的脸光中,就是因着基督作了我们的生命。基督是神的儿子,祂的生命就是儿子的生命,这作儿子的生命作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也就在父的面前作了儿子,既然是儿子,那自然就活在父神的面前,也活进父神的生活圈中。赞美主,祂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了神的儿女,可以活在神面前。若不是祂作我们的生命,我们还不能活在神的家中。

基督作生命是我们能像祂的根据

‘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这是神给我们又一个荣耀的应许。在神的定意中,我们这些蒙恩作了儿子的人,不仅是有儿子的地位,有儿子的身分,并且要我们像祂的儿子,用祂的儿子作模型,在祂儿子里把我们模造到一个地步,样式像祂的儿子,性质也像祂的儿子,里里外外,完完全全的像祂的儿子。我们不像祂的儿子,神的工作就不停止,一直工作到我们像祂的儿子为止。人堕落了,失去了神荣耀的样式,更失去了接受神生命的机会,成了肉体,满了撒但的性质,全然败坏了。神在败坏到这种地步的人身上,显出恩典的工作,不但恢复我们在亚当里所失去的,也给我们得着亚当该得而没有得着的,使我们完全像祂的儿子。认识这一个在恩典中的改变,我们就不能停止我们向祂的敬拜。

要像主的最大的难处,不是在地位上的改变,而是在性质上的改变,性质若不改变,地位改变了也没有作用,败坏的仍旧是败坏,亏缺荣耀的依旧是亏缺荣耀。神使基督作我们的生命,这个难处就迎刃而解了。生活是生命的表显,甚么生命就活出甚么样的生活,生活就成了生命的反映。主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像主的生活,里面是主,外面是表显主,这样一来,我们像主就有了根据。主作我们的生命,生命的性质改变了,我们有了主作生命,生活就是流露主自己,我们就有了像主的条件。现在渐渐的变成主的形像,到主显现的时候,我们就全然的像祂。基督作生命是神恢复我们进入荣耀里去的方法,使许多的儿子进荣耀去的心意成全。

基督作生命是我们与神合一的根据

人是照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在神的心意中,祂要让人作为祂的显出,代表祂在一切被造之物中,在天地间,在宇宙里,显出祂的荣耀。代表神执行权柄是一件事,作为神的荣耀是另外一件事,这两件事可以合在一起,但却各自有它内容,执行权柄是代表神的所有权,成为神的荣耀是代表神的自己。代表神的自己就需要与神有合一的实际,性情是神的性情,心思是神的心思,意念是神的意念,感情是神的感情……神本性的所是都成为人的所是,这样才是神与人的合一。这一个事实真的是太高了,但它绝不是一个理想,而是神在人身上作工的目的。我们读约翰福音十七章主的祷告,就会发现神与人合而为一的定规。这事实在是太荣耀了。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祢父在我里面,我在祢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我在他们里面,祢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使祢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神与人合一的完成,关键全在基督的身上,祂在我们里面,把在祂里面的父也带进我们里面,我们在祂里面,所以我们也给带进祂所在的父里面。合一就是这样作成功了。祂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有了父的性情、心思、意念、感情、感觉……和神一切的所是,我们在父里面,父也在我们里面,就没有难处了。神的所有是我们的产业,我们也显出神的所是,人看见我们,也就可以看见了神(参。长久以来,人与神的间隔是何等的大,我们也曾与祂为敌,如今因着基督作了我们的生命,这一切旧事都已经结束了,我们也已经与神合而为一。赞美主,祂在神与人中间作了大事。

基督作生命是我们恢复荣耀的保证

神是要恢复我们到荣耀里去,这事实的成就,发生在基督在荣耀里显现的时候。我们注意圣灵说这些话的次序,‘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在原意直译下,次序显得更清楚,‘作我们生命的基督显现时,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先是指出基督作我们的生命,后是说明在荣耀中的显现,也就是说,我们能在荣耀中显现,完全是因为基督作了我们的生命,这生命就成了我们荣耀的保证。

我们的生命毫无是处,没有荣耀,只有败坏与朽坏。基督作了我们的生命,这生命是荣耀的,我们有了这生命,我们也就有了荣耀。不是我们自己有荣耀,是基督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为荣耀。神藉着基督作我们的生命,恢复我们进荣耀里去。基督是永不改变的,祂在我们生命里面所显出的荣耀也是不改变的。一次因着基督的生命进入荣耀,就永远因祂的生命而居住在荣耀里。我们并不是凭我们的所作得荣耀,我们的所作会停止,会过去,会陈旧,更会变为无有,若是凭着自己所作的得荣耀,那不是荣耀,只是虚空。感谢神,我们的荣耀是基督,是祂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得着永不朽坏的荣耀,也成了神的荣耀。

活出基督作我们的生命

基督作生命不是人空想的道理,而是神给人可以去实践的真理。因此,接受了基督作生命的恩典,就要活出基督作生命的实际。没有看怎样去活出基督作生命的实际以先,我们先来认识基督作生命在我们的经历中是怎样的一回事。认准了,我们就去实际的活,若是认不准,那就不会活。活不出基督作生命的实际,我们就长进不来,也着实是亏欠我们的父神,委屈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重生的经历是基督生命的开始

救恩在我们身上显出的果效有多方面的,重生是其中的一样。在主与尼哥底母的谈话中,明明的给我们指出,没有重生的人,对认识神国的事,和进入神国去生活,都是没有资格的,因为与神的生命不相同。生命不相同,生活也就不相同,勉强摆在一起,不只是太不相称,而且也受不了。因此,与神的国发生关系,必须是由重生开始,接受一个从上面来的生命,就是接受神的生命。这生命就是基督,是人的光。有了基督作生命,人就可以活在光中,不再停留在黑暗里,看得见神的事物,对神的事物就有了认识,有了爱慕,迫切的要活在其中,也很自然的活在神的心意中,因为生命起了变化,有了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生活也就起了变化。

刚重生的时候,基督作生命的表现虽然不丰富,但在每一个重生的人身上都是很真实的,对罪的敏感度提高,对属灵的事所生发的热衷,对体贴神过于体贴自己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在不能喜乐的境遇中仍然充满喜乐,这些都是基督作生命的经历,虽是肤浅,却是真实。神的儿女一定经历过这种生命的变化,没有这种经历,就不可能是神的儿女,因为这是基督作生命的开始。一开始就没有生命的感觉和变化,定规是根本就没有生命。是神的儿女的人,一定有神的生命,就是基督在我们里面作生命,指导我们生活,引领我们去拣选神的喜悦,保护我们脱离罪的诱惑,也帮助我们去胜过撒但的试探。这些经历在我们蒙恩得救的时候就有了,并不是甚么高深的经历,有生命的就有这种经历,没有这种经历就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看见刚得救的人,嗜赌如命的不再赌博了,性情暴躁的温柔了,喜欢讨人便宜的变为乐意助人的,本来迷失在贪爱世界中的,如今心中记挂着天上的事,这些生活上的转变,都是基督作生命的结果,不是修行得来的,就是修行也得不着,这些都是很快就发生的变化,甚么时候接受基督,甚么时候就产生这种变化。

‘恩膏的教训’是基督生命的延续

神的话给我们指出活在基督作生命的路,但是受限制的人,不可能在得救后一段不太长的日子中,就会熟悉神的话,若是单凭着先认识神的话,然后才活出基督作生命的生活,那就有很大的难处。感谢神,祂为我们预备了‘恩膏的教训’,使我们在不够熟悉神的话以前,也能让基督的生命从我们里面活出来。‘论到你们,务要将那从起初的所听见的常存在心里。若将从起初所听见的存在心里,你们就必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这是凭着主的话来活,主的话引导我们沿着生命的路而活。‘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这是基督作生命的带领,在神的话缺短的光景中,给我们正确的带领,使我们不偏离主的路。

‘恩膏的教训’是甚么呢?‘恩膏’就是指着圣灵说的,‘恩膏的教训’就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教导。在没有人教导我们,或是人的教导不准确的时候,圣灵就指教我们去选择正路,当然,圣灵的教导是把我们带进神的真理里面,圣灵绝不会把我们带到与真理相反的路上,圣灵在凡事上带领我们,补足我们在认识神的话上的缺欠,使我们可以完全活在神的心里面,有人以‘恩膏的教训’来减轻真理的指导,甚至是代替真理的教训,作出越过真理的事,这不是恩膏的教训,恐怕是邪灵的欺骗,假冒恩膏的教训,我们不能跟随这样的教训。恩膏的教训一定在神的真理中带领我们,使我们继续的住在主里面,活出基督的生命。

‘恩膏的教训’不是告诉我们真理的内容,只是告诉我们在真理中选择的结果,就是把神的心意印证在我们里面。所以这教训在我们里面只是给我们“对”或是“不对”的感觉,“对”的,我们要接受,要持守,“不对”的我们要拒绝,要放弃。保罗去马其顿以前,他要在亚西亚讲道,圣灵给他禁止,他要往庇推尼去,主的灵又不许,这就是‘恩膏的教训’,保罗接受了‘恩膏的教训’,主就把他带到马其顿,成就了神计划中的大事。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经历,我们要作一些事,或是要去一些地方,在我们里面会有“禁止”的感觉,或是有“催促”的感觉,禁止我们去作自己想要作的,或是催促我们去接受我们所不情愿要的,不管是那一方面,顺着这里面的感觉,人就有平安和喜乐,拒绝这里面的感觉,人就有烦躁与不安。

在正常的境况里,我们是凭着神的真理而活,在认识真理上有缺欠的时候,或是我们在主的心意上有了模糊的时候,神藉着恩膏的教训来保守我们。因此,我们也要注意操练按着‘恩膏的教训’而活,叫我们不住的活在基督的生命里。

进入主的荣耀是基督作生命的结果

在救恩里,神赐给我们作儿子的恩典,也恢复我们在荣耀中。这是神的定规,也是不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要指出的,在基督荣耀显现的时候,我们与祂一同在荣耀中是没有疑问的,只是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各人所得的荣耀并不都是一样的,有人多得一些,有人少得一些。多得或是少得并不是根据神的定规,而是根据我们在见主面以前,在地上怎样生活,多活在神心意里的就多得着荣耀,少活在神心意里的就少得着荣耀。

在神的心思里,巴不得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得着与基督一样的荣耀,都与基督一同作主,但是人必须要好好的活在神的心意中,才可以与基督同得荣耀。‘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这些话都告诉我们,只有陪伴着主活,甘心交出自己,乐意为主忍受艰苦,这些人才能与主一同作王,与主一同得荣耀。人都是爱惜自己的,只有活在基督作生命的实际里的神的儿女,才会轻看为主而受的苦,才会甘心忍受各种的难处。在启示录的七封书信里,我们清楚的看见那些承受基督的荣耀的得胜者,都是不顾惜自己,单单拣选神的喜悦的人。他们都是活出基督作生命的实际,虽然在人的眼中,他们或许是失去了不少属地的好处,但神叫他们与基督一同得荣耀,基督作王,他们也与祂一同作王,基督坐宝座,他们也与祂一同坐宝座。

基督作生命的结果,叫人与祂一同得荣耀。求主使我们爱慕基督作生命,也爱慕活出基督作生命的见证。愿荣耀、敬拜、赞美,都归给基督和祂的父神。阿们。

--D8-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八章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

(三5~四1

因为在基督里,我们在外面有了属天的地位,里面有了基督作生命,所以我们的心要倾慕天上的事,向往神荣耀的心意,不再眷恋地上的事。这一种心情很自然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流出来,更是要把基督作生命的事实在生活中显出来。一般人的观念,多半是以宗教的心情去认识基督的工作,这种想法也多多少少影响着神儿女对基督作生命的认识,总以为得救靠恩典,得胜靠行为,用行为去帮助恩典来成全神的救赎,但事实上全不是那一回事,得救是靠基督所作的,得胜也是靠基督所作的。我们在认识上的难处,是因为看见在得救的事上,我们不能作甚么,而在得胜的事上,却是我们自己在生活,既然是自己在生活,当然不是靠恩典,而是要靠行为了。

靠行为就是靠人自己,在属灵的事上,自己并不能起建设性的作用,只能产生破坏的效果。因为自己的源头是亚当,而亚当的实质是混和了撒但的成分,一切出于亚当的,都不能成就神的心意。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心思中澄清这种想法。不错,生活的表现是我们在活出来,但生活的动机和动力却不是出自我们自己,生活内容也不是我们自己作规划,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应该只是一个拣选的学习,拣选神的喜悦,不拣选自己的喜爱。我们在生活中所作的只是拣选,正确的拣选,就使基督作生命的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出口。我们生活的实际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我们让基督在我们里面活,既是基督在活,我们只是随着基督所活的而活。因此,我们生活的动机、动力,与内容的规划,都是基督,而不是我们自己。主若给我们看清楚了这个事实,我们绝不可能再留在得胜生活是靠行为的想法中,因为行为是不能离开生命而单独出现的,它是生命的表显。

圣灵给我们看见基督作生命的恩典,圣灵也给我们看见,如何活在基督作生命的实际中。我们在歌罗西书中,继续的看到基督作生命的认识和实际操练。

‘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

神儿女的生活是支取基督所作成的,这是进入实际生活前必定要有的认识,不然,我们就不能脱离自己。活在自己里,活出的就是自己,自己所有的尽是黑暗与失败,使人看不见前途。所以脱离自己是生活学习中的第一课,不先学好第一课就不可能跟上以后要学习的。因为不先学习脱离自己,一动就是自己,不动也是自己,在属灵的事上就没有路。

从‘治死’开始

在属灵的事实上,亚当就代表着旧人,这旧人的身体上也同样的有着各样的肢体,圣经称它们为‘地上的肢体’。这些肢体就是我们旧人的生活里的结构,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我们犯罪生活的根源,或者说是我们倾向犯罪的心意。这些心意一发动,生活里就显露犯罪的行为。不管是淫乱也好,是污秽与邪情也好,是贪婪也好,还有……都好,总是先是意念,后是行动。犯罪的行为是跟随着犯罪的心意,有效的对付犯罪的行为,便要从不让犯罪的心意发动这一点着手。人自己是没有办法作到这一样的,只有神能这样作,把人从罪中释放出来。

这里‘治死地上的肢体’中的‘治死’,至希腊文圣经中是过去不定式的动词,就是过去有了一个行动,这行动出现一次以后就完成了这行动的目的,但这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却是永久的存留。明白了这一类动词的特性,这里所提到的‘治死’的实意就清楚了。我们常有的一个错觉,以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治死旧人,这种错觉使人尽力的使用意志去压制犯罪意念的发动,结果是把人弄到疲力尽的地步,而又没有果效,犯罪的意念一来,人还是犯罪,没有办法叫犯罪的意念不来,这实在是我们的难处。

‘治死’既是过去作过的,并且是只作一次就完成了,那显然不是我这个人去作的,因为我并没有去作过这一件事,但圣经上是说我们已经作过了,究竟是甚么一回事呢!这又把我们再带回与基督同死这一件事实上去。叫地上的肢体被治死,那是主在十字架上作的。‘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既是与主同死,当主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我们也钉在十字架上,主死了我们也死了,我们是死了的人。这是属灵的历史,我们已经死了,现在我们认识了与主同死的事,就在信心里接受这个“已经死了”的事实,在信心中看自己是死了。希奇得很,用信心看自己死了,我们就真的经历到死了的实际。这个属灵的事实是根据十字架作成功的,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经历。用信心接受“已经死了”的事实,就是这里所说的‘治死’。死人对发生在四周的事物都没有反应,我们不能叫犯罪的意念不来,我们却因为已经死了,就对犯罪的意念没有反应。

接着是‘弃绝’

里面的生命对罪没有相应的反应,外面的生活就没有罪的行动。对于一切犯罪的事,很自然的就拒绝。不管从前是如何的沉溺在罪中,如今对罪中之乐不觉得有吸引反觉得厌烦。我没有蒙恩得救以前,真是喜欢跳舞,并且喜欢到疯狂的地步,把它看作最大的赏心乐事,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情趣。感谢主,我得救了不久,我不再跳舞了,也不喜欢去跳了,并且对跳舞还感到厌烦,觉得是苦差事。这是出自里面的拒绝,生活上许多老习惯,如同‘贪婪……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都给拒绝了出去。里面所不要的,里面所不能接受的,都要拒绝出去,彻底的拒绝。

拦阻我们弃绝这一切的,就是我们所不容易放下的情面,特别是有一个这样的想法,恐怕因此而失去旧日的朋友,或是怕亲友不谅解,这种想法不知道害了多少神的儿女,绊住了他们,叫他没有办法能进入基督作生命的实际的生活里。在我们的意念中一定要有‘弃绝’的立场,要衡量若是保留该弃绝的事物,就会造成多大的属灵伤害。看清楚了,就不要再折磨自己,把自己留在苦恼与厌烦中。凡是里面所不要的,外面都要弃绝;神所不喜欢的,都要从生活中挤除。

不是禁止,而是‘脱去’

是谎言也好,是别的罪行也好,都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排除。不是用意志力去禁止,而是像脱衣服一样的把它们脱去。衣服本该是遮盖我们的羞耻,衣服若是脏了,或是衣服带给我们羞辱,我们会毫不在意的把它们脱去。我们的旧人,和旧人的行为,实在是给我们太多的羞辱,叫我们见不得神,在人面前也没有光彩,所以要把他们脱去,脱去了,就不再有了。

感谢主,是祂替我们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我们不再是穿着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祂已经给我们脱去了。‘旧人’是我们原有的犯罪生命,‘旧人的行为’是从这犯罪生命出来的生活,主从里面脱去我们的旧人,又在外面脱去我们旧人的行为。因此,准确的活在主里面,不是用自己的力气去禁止,而是让主给我们脱去。

既然主已经给我们脱去,我们的生活中就不该有叫我们蒙羞的内容,并且连一点点羞辱的气味也不留下。再也不保留旧人的样式,也不再显露旧人的行为。

‘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脱去’是主所作的工的一半,还有另一半的工作就是给我们‘穿上’。脱去那些使我们蒙羞的,穿上遮盖我们的羞耻又再加上荣耀的。这是何等的恩典!主在我们身上所作的,全是恩典,全是注入祂的丰满,使我们成为祂荣耀的彰显。‘旧人’是一切败坏的总和,祂给我们脱去,然后给我们穿上‘新人’,‘这新人在(真)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祂主的形像’。这话把主给我们穿上新人的光景描写得太好了。穿上的目的是叫我们显出主的形像。过去,人从我们身上看见的是败坏的人自己,如今,人在我们身上看见的是荣耀的主自己。人所能看见的,就是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中所显出的是主,因为我们生活的内容是主,活出主的喜悦,滤净了主所不喜悦的。

不要让穿衣服的观念限制我们去认识主给我们的穿上,主的穿上不是只遮盖我们的外面,也充满在我们的里面,因为祂是以祂自己给我们当作衣服来穿上,充满万有的主一给我们穿上,我们的里里外外都是主。主给我们穿上也是主已经作过的事,并且也作好了的。但是在我们的经历里,却不是一下子就显出来,而是渐渐的在进步,因为我们长久活在旧人里,习惯了旧人的一切,对这个新人还不完全马上能适应,虽是如此,却不能阻止新人在我们里面增长。因着圣灵的工作,我们愈过愈真认识主,主在我们里面的地位愈来愈扩大,愈过愈充满我们,使我们在祂里面不住的更新,不住的成长,愈过愈显出主的形像,因为我们原是照着祂的形像被造的,如今主也是照着祂自己的形像来恢复我们。

从‘治死’开始,一直到活出‘新人’,全是主自己作好的,让我们在信心里去支取,使主已经作好了的工作果效,所以显明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得救是靠主,我们得胜也是靠主,我们是支取主所作成的来显出得胜。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

基督使我们成为新人,这新人的性质与内容都是基督。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祂里面成为新人,而是所有进到祂里面的都成了新人,个别的成为新人,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也是新人,个别的新人彰显丰满的基督,整体的新人彰显基督的丰满。基督所以能成全个别的新人,也造出整体的新人,乃是因为祂是丰满的基督,祂的丰满要充满一切。

在中文圣经中说‘基督是包括一切’,原意更精要的说‘基督是一切’。‘包括一切’是指出基督的大,把一切都包括在祂里面,“是一切”是指出基督的丰富,是各样的事物,没有了祂,就没有了事物,没有了一样事物能越过祂而存留,祂就是一切,因此祂也就包括了一切。不管人的民族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和社会背景,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包括在祂里面,一进到祂里面,就结束,旧人,成为新人,没有一个人会给见外,都给包括在祂里面。祂的浩瀚与宽广,容纳了地上古今全所有的,都显得是绰绰有余,叫一切进到祂里面的,都是祂作了他们的生命,使这个新人不再带着在旧造里的分别。

‘又住在各人之中’,‘包括一切’是‘在基督里’,‘住在各人之中’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我们在基督里得着父的一切丰盛,基督在我们里面,是基督成了我们一切的丰盛。里外都是基督的丰盛,这就是新人的实质,在这个新人里,再没有旧造的关系,和旧造里的一切,这些都没有存留的余地,在个别的新人里,在团体的新人 教会 里,到处所碰到的都应该是基督。因为基督充满在其中。

从前我们活在旧造中,我们拼命在抓住各种虚空的事物,但是得不着满足,不满足就更拼尽一切的力气去抓,还是不满足,结果是陷在罪中出不来。如今基督在里外都充满了我们,围绕着我们,基督是我们的满足,我们再也不留恋旧造里的一切,我们只是在新人里,不住的享用基督。享用与祂同死,治死我们地上的肢体,弃绝又脱去旧造的一切;享用与祂的同活,穿上了新人,使我们活出祂的形像。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

穿上了新人,是说出我们在生活上把主显明出来,是基督在我们身上活出来的结果。被神所拣选的人,神用着他们来显明祂儿子的所是,也活出祂儿子所作好的。因此,活出基督不是挤出我们所没有的,而是活出在我们里面所已经有的。基督作生命的实践,消极方面是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积极方面是把主基督活出来,只有脱下,没有穿上,那就不是完整的基督作生命,甚至根本就不是基督作生命。‘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有光就没有黑暗,在黑暗中定规是没有光。基督的显出定规是没有黑暗,也定规是叫人见光。所以我们并不能满足于脱去旧人,而是更进一步的穿上新人。

‘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

这里所说到的‘存’,从小字的注上,我们看到“原文作穿上”,既是‘圣洁蒙爱的人,就要穿上怜悯、恩慈、温柔、忍耐……’,这一切生命的美德都是穿上的,不是我们自己原有的,是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就如同穿上了衣服,把我们原来的丑陋遮盖了,使人所看见的,不再是我的本相,而是基督。照着我们的本相,我们不轻易饶恕跟我们过不去的人,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我们就毫无保留的饶恕人,像主饶恕我们一样,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是蒙了赦免,所以在情理上也该饶恕人,最主要的是因为在我们里面的,是一个饶恕人的生命,这生命一活出来,原来是不肯饶恕的,也成了非饶恕不可的。

爱心也不是我们自己原来有的,虽然知道‘爱心是联络全德的’,但知道没有用处,没有爱心就是没有爱心。爱心不是纵容,爱心也不是只知道呵护,更不是溺宠,只是满足人的肉体,‘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我们的难处就在这里,要爱就不管不义与真理,要管不义与真理,就甚么都爱不来,弄得爱又不是,不爱又不是。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叫人感到爱的温暖,使人不再留在不义里,并且是牢牢的站稳真理的立场。

要积极的把里面的基督活出来,怎样方能把基督活出来呢?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从真理上去认识基督,多少给人有一点空洞的感觉,基督的确是可羡慕的,但又像摸不着。感谢主,基督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事实,是事实就可以去经历,从经历中就排除了所有空洞的感觉。主的话也给我们指出一条经历基督作生命的路。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

上文已经提及过,甚么是基督作生命,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这个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也成为我们生活上的指导,管理着我们全人。

生命是有感觉的,对事物是有反应的,是正面的反应也好,或是反面的反应也好,一定是有反应的。基督作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在我们里面是有反应的,与祂相合的,祂说“阿们”,不与祂相合的,祂不说“阿们”,祂在我们里面说不说“阿们”,就让我们知道祂的喜悦和同情。平常我们太过活在我们的思想中,就忽略了生命的感觉。要让基督作生命的事实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须要开始学习领会生命的感觉。比方说,我们虽是闭着眼睛去找寻一些事物,当你碰到火堆的时候,你马上会避开,因为你有热的感觉反应;当你的手碰到你所要的水果的时候,你立刻会把它抓住,因为在你的感觉上有反应。我们日常的生活,是不住的接受感觉的反应来决定我们的动作,在属灵的生活里,我们也是活在同一的原则里。

主在我们的里面,我们接触一切的事物时,祂也在接触那些事物,我们自己有反应,祂也有反应,但彼此的反应,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相同的时候,彼此很和谐,没有难处,不相同的时候,就有了冲突,不能和谐,里面就有了难处。里面没有难处,我们就享用平安,里面有难处,我们就失去平安。平安或不平安,是根据基督的同情或是不同情。因此,圣经说,这是基督的平安,基督的平安就成了我们接受主管理的讯号,亮起了绿灯,我们可以过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要停止往前。

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主的生命是饶恕的生命,我不肯饶恕弟兄,主的生命在我里面就难过,主在我里面难过,我也同样的难过,我就失去了平安;我若饶恕了弟兄,主在我里面就喜乐,我里面有了主的喜乐,我也不能不喜乐,我就充满了平安。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理由,使我们不肯饶恕弟兄,与主的生命合不来,主就难过。基督的平安不是根据我们的思想,而是根据基督生命的反应。里面有平安,不管我的反对理由多充分,我们还是要往前行;里面不平安,不管我们的赞成理由有多少,我们还是不能往前行。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在原意中虽没有‘作主’的字句,但活在基督的平安里,这‘平安’就实际作了主。‘基督的平安作主’是一个原则,管理着我们活出一个身体的见证。不单是只处理弟兄不和睦的事,而是管理着我们全人。因为主的话明明说:‘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为甚么蒙召呢?为活在基督的平安里而蒙召,因此基督的平安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讯号,指引着我们活出基督作生命的事实,一面保护我们不失脚,一面让我们活出基督的荣美。

‘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学习活在基督的平安里,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难处,就是不会把自己的感觉分辨出来,以至让自己的感觉代替了基督的平安,到头来,发觉自己还不是活出基督。生命的感觉是很幼嫩的,若是自己的想望太强,就会把它压下去。要从自己的想望中脱出来,保护我们不被自己欺骗,主的话再教导我们作更全面的学习。

1. 丰丰富富的把主的话存在心里

主的话不单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也是保护我们不落在自己的愚昧中的方法。我们的缺欠不是没有主的话,而是主的话在我们里面储存得不够丰富,以至我们自己的愚昧没有受到光照,生命的感觉一定不会背向主的道的,我想要再强调的说,基督的生命与基督的话一定是一致的,任何的一种感觉,若是不能与主的真理对起来,而是背道而驰的,这个感觉就不是出于基督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吸收主的真理,付代价,下功夫的,去读神的话,把真理丰丰富富的存在我们心里。

活在基督的平安里的人里面是真理的光实,外面是根据真理而发表出来的生活。人对真理或许不完全有把握的认识,但基督的平安一定是在真理中,别的弟兄姊妹都能在真理中给他印证,不能在真理中给印证的感觉,都不是出于基督生命的感觉。

2. 带出赞美的果效

基督的平安一定是叫人遇见神,遇见神的人也一定是里面大得释放,大有喜乐。基督的平安并不等于环境上的顺遂,也不保证一定不遇见逆境,但是这平安定然会使我们的心思超脱,不给眼见的环境来限制,因为这平安使人遇见神。历代以来,多少神的儿女在横逆的凶险中,享用了这平安,使他们能在黑夜中歌唱。活在基督的平安里,不管环境的顺与逆,都在生活里充满了感谢与赞美,没有带进赞美的感觉,也定规不是出于基督,基督的生命一定带进赞美的生活。

‘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歌颂神。’生命是引人遇见神,这生命也是敬拜赞美的生命。在生活中缺了赞美,或是不能发出赞美,就不是活在基督的平安里。不管他在外面作得如何的成功,若是不能发出赞美,里面没有赞美,只有重担,这一种感觉就不是在基督里。

3. ‘都要奉主耶稣的名’

不单能赞美感谢,并且也是‘奉主的名’。‘奉主的名’就是在主的名字里,这可以说是主所认可的范围。有许多事物,很明显的不在主所认可的范围内的。若是有一个感觉,促使你去作一件事,比方说是偷窃,或是欺骗,不管这感觉是如何的清楚,也不会在主所认可的范围内,也不可能变成主所认可的事。

‘无论作甚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祂感谢父神。’一切所作的事,若是都在主认可的范围,我们定然能藉着祂感谢神,没有人能为自己的愚昧无知而感谢神,也没有人能为犯罪感谢神,主不要人作愚昧的事,人也不能奉主的名去犯罪。所以懂得奉主的名,就不会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一切不能奉主的名去接受的,是事物也好,是感觉也好,都不是我们所该要跟随的。能不能奉主的名去作甚么,是每一个神的儿女心里都知道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活出基督的生命

以弗所书提过在人的三种关系中学属灵的功课,歌罗西书也提到在相同的三种关系中学习属灵的功课,从字面上看来,内容是大同小异,若是从实际的含义看来,就很不一样。在以弗所书中,注重顺服的操练,重点放在夫妻的关系上,说明藉着顺服所带进的荣耀。在歌罗西书中,注重基督生命的显出,重点放在仆人的生活态度上,藉着站住地位而承受丰富的产业。虽然是大同小异的字句,我们从歌罗西书中,看见了神把基督作生命的事实突出来,在人际的生活中显出了这荣耀的生命。

显出基督的生命

在夫妻的关系,和父子的关系上,一面是活出顺服的生命,就是显出基督的生命。‘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相宜’和‘喜悦’都是指出这些事是被主记念,也是被主所数算的。人能进入顺服的学习,全是基督的生命所作成的。人的天性不单是向神背逆,也向一切对我们有约束力的关系背逆,背逆就是顺着人的天然,自然得很,一点也不勉强。要顺服,不背逆,就得花大力气,也不能保证一定不背逆。

基督的生命是顺服的生命,祂使背逆的人脱离背逆,转向顺服,并且是甘心情愿的顺服,一点也不勉强,如同是出自天然的一样。这一个功课的操练,是基督作生命的成果,顺服了就平安,不顺服就不平安,使顺服的生命显出在我们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藉着作丈夫的,和作父母的,活出神的性情,也就是爱的生命。不强调家主与长辈的地位,这也是人的天然所不容易办到的,带着施舍的成分的爱不是纯真的爱,带着等候回报的爱也是不够美的,只有把自己全交出来的爱才是宝贵的。照着神的心意作丈夫,作父母,把爱完全的倾倒,这实在是基督作生命的生活,是基督把人溶解在完全的爱中,又流出完全的爱。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欲望,爱得准确就是一种祝福。禁欲是压制爱的欲望,愈压制愈要出事。活在基督的生命里,爱就准确,爱就是可羡慕的祝福。

守住作仆人的地位

透过怎样作仆人的教导,叫我们看到基督作生命的生活,十分重视作仆人的地位和实际。虽然今天的人际关系中,不再多有主仆的关系,但是上级与下级的从属关系,还是普遍的存在,并且不会有停止的一天,因此这个作仆人的原则,仍是非常有力的见证基督作生命。

从‘肉身的主人’引到‘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从‘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引到‘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这些比较的话,一面说出人天性的诡计,很懂得讨人的喜欢,来求取自己的好处,又会利用机会,来保持自己工作上的轻松,在人看见的时候,就大卖力气,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就偷工减料。另一面又指出,活在基督的平安里的人,却不能这样,因为他们的生活与工作,都赤露离开的显明在主的面前,并且他们生活与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肉身的好处,而是为了事奉主,在生活工作中操练尊主为大的功课。

人的诡计,在基督的生命中是没有地位的,愈诡诈愈能得到属地的好处,但却是离基督愈远,离去生命的平安愈远。活在基督作生命里的为仆人的,不住的在生命中反对人的诡诈,学习不再给人自己出主意,而是接受主的定规与安排,看各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都是在主的管理中。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毁誉,只留心顺服与忠心。主的生命在人的身上不作王,人就不可能活出这样的生活工作的态度。是生命作王,不是人的自己作王,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接受基督的平安在心里作主,活出基督的生命。

藉着守住仆人的地位与实际,主叫我们看见,这样活在主的生命中的人,他们必定在主的手中,接受那在天上的基业为赏赐,他们的指望在天上,不在地上,他们的眼睛看着天,而在地上活出天上的生活,把基督的生命活出来。不单是在地上作仆人的是如此活,就是在地上作主人的也是这样活,活出基督的公正,因为他们在主面前也一样是作仆人的,将来都要在天上的主面前交账。不活在基督的平安里,没有一个人能在主面前把账交妥当的。

基督作生命的事实,在神儿女的生活中,随时随事给我们管理,指导。使我们很自然的在生活中,渐渐的脱下了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好等候那一天的来到,我们配与主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D9-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九章  活出身体的见证

(四29

神的奥秘是基督,基督是我们的生命,这生命不单是个别显明在神儿女的身上,使他们成为新人,也把所有神的儿女联结成为一个团体的新人,就是称为基督的身体的教会。因此,基督的生命也是一个合一的生命,凡有这生命的人,都以基督为中心,归为一体,成为一个荣耀的器皿,盛装神的丰盛,也彰显神的丰盛。神永远荣耀的计划,因这器皿的建造完全,满溢了神荣耀的丰富,得以全部的成就,使神的荣耀得着称赞。这个荣耀的身体建造,吸引了保罗,甘心把自己交出来,要在他的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也在历代中许多的圣徒身上,给他们同样的吸引,直到今天,使他们也甘心的进入这身体的建造,活出身体的见证。

身体的见证是透过神儿女们的交通显明出来的,因着有交通而彼此接待,彼此服事,彼此同心的在主里追求长进,互相扶持。这是很美丽的属灵生活,神不单要个人在祂面光中长成,也要整体在祂面前成熟。神不是要仅仅圣洁的教会,神所要的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教会,一点点皱纹等类的病都不允许存留,不然的话就配不起荣耀的基督。神使基督成为外邦人的荣耀盼望,成为教会全体之首,也可以说,就是为了要使教会成熟这一个目的。

基督的生命是合一的生命,把许多的个人联结成为身体,显明身体的见证。因此,神的儿女个人长进的结果,定规是进入身体里,这才是正常的光景。也就是说,不管个人如何的长进,若是不进入身体的见证里,这人的长进还是不够完美的,因为并没有完全活在基督作生命的事实里。在身体中一定有交通,在交通中就打掉个人背景的强调,因为交通的基础是生命和真理,任何使生命不能交流,真理受到阻挡的事物,都要受对付,都要从神儿女们的身上除去,使神儿女间的交通可以建立起来,让合一的生命带出身体的见证。

使徒的教训是把神儿女带进交通的,使徒时代的教会也是活出身体见证的榜样,因为他们都在基督作生命的基础上,追求活出基督的生命。从他们的交通生活中,给我们看见身体的见证,也指出一条活出身体见证的路。

教会祷告的扶持

保罗劝勉教会要恒切祷告,在祷告中儆醒,在祷告中感恩,藉着祷告保守在基督里的地位。祷告的实意是支取基督,承认自己是无有的,要取用基督的所有来填补我们的缺欠,使我们得着基督的所有,而活在神的丰富里。使徒的劝勉不单是对个人的,更重的是对全教会说的,要全教会都一起祷告。个人的祷告是好,但不是最好,个人若缺了教会的祷告,他的祷告的生活就不够完全。并且主给教会的祷告有特别的应许,有更大的权柄,可以释放主所要释放的,捆绑主所要捆绑的。教会祷告的原则虽是‘两三个人’,但却是站在身体的地位上,是身体支取头的丰富的祷告。教会的祷告是进入身体的祷告。

在教会的各种聚会中,神儿女们聚会祷告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聚会。可是现今的基督徒,最不喜欢赴的,就是祷告聚会。听道的人很多,祷告的人却很少,在主日应酬主一下的人不少,确实在祷告中支取神的却不多。教会馊醯闹饕原因之一就在这里,一面是缺少向神的支取,一面是没有进入身体,没有看见神的充满是在身体里。这是教会何等严重的亏损!

保罗看自己是在身体里的

保罗是看见身体的,祂把自己摆进身体里。他是使徒,是神所用的工人,但他在身体里,就是一个肢体,他没有因为作了使徒,就忘记了在弟兄们中间,自己仍旧是一个弟兄。因此,他请求教会为他祷告,他需要身体的供应,需要肢体的扶持。他自己是在罗马,弟兄们在歌罗西,他看见了身体,他越过了地域的限制,去享用身体的扶持。没有因为是作了使徒,就不需要活在身体里,正好是相反的,他更需要活在身体里。一般人是信赖工人的祷告,只该保罗为他们祷告,保罗却不须要他们为他祷告,但保罗是需要教会的扶持,因为他是活在身体里,他和他的同工们都活在身体里,他们都需要教会祷告的扶持。

现在不少作工人的人(团体),他们到处请求基督徒在经济上给他们支持,述说神如何托付他们,强调他们的需要如何重大,他们的工作如何重要。他们的眼睛在看人,他们的心思也在盘算着人,这是何等的可悲,没有站在身体里,也不是作在身体里,只是作在工作里,因此眼睛不是看着作头的基督,心中也没有想到支取基督。他们要人的支持,过于主的扶持。保罗没有把自己放在弟兄们以上,也没有站在弟兄们以外,他在身体里,他信靠差遣他的那位作头的基督,他所需要的是灵里的扶持,是生命大能的供应。

教会的祷告为神的工作开路

‘求神给我们开传道的门,能以讲基督的奥秘(我为此被捆锁),叫我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发明出来。’这是保罗请求教会为他们祷告的内容。叫我们看到了这祷告的生命是何等的美丽,祷告的能力又是何等的大,也看到祷告的人是何等的跟随主生命的引导。太宝贵了,这是基督的生命从人的身上发表出来,叫人体贴神的心意,又活在众圣徒之中。

站在身体的地位上的祷告,是为神的工作来仰望神,用祷告带出神的工作。不少人在聚会祷告里,人是与众圣徒在一起,祷告却是个人性的祷告,他只管自己的祷告,却不顾祷告的同心,不理会众圣徒能不能同说“阿们”,这不是身体的祷告。身体的祷告一定是摸着神的心意,也摸着众圣徒的心。保罗并不注意他所受的捆锁,但很注意神的计划,很渴想神使用他去讲明基督的奥秘。他不为着传扬基督所带来的捆锁后悔,也不因此胆怯退后,他把自己摆进身体当中,深信身体的祷告能给他足够的扶持,使他能得着该说的话来高举主。他清楚的知道,事奉神不是孤军作战,对付撒但也不能凭单人匹马,属灵的战争是要众圣徒一同上战场,有人在最前线,有人在火线的后方,都是在战场上的。因此,要显出神的作为,摆明主的见证,必须要站在身体的地位上来作,与众圣徒一同作,使教会藉着祷告,给神的工人有足够的扶持,使基督的得胜完全的显明。因为神一切所充满的,是在身体里。

只说该说的

保罗从教会的祷告中,盼望主使他只说该说的话,好把神的奥秘发表出来。人太喜欢说话,不管是与不是,说了就痛快。但是在属灵的争战中,决不能这样,话说得不恰当,就妨碍了神,是限制了神,甚至是破坏了神的工程,这只是给撒但开门,让他多有机会对付神。保罗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他不要说他自己的话,只要说主要他说的话,只有说主要说的话,才能把主透澈的发表出来。‘按着所该说’的说话,这是何等的美,又是何等的强而有力的作主的见证,使仇敌蒙羞。人自己的话多了,就不是在主生命的管理里说话,像彼得多次的说了冒失的话。

作工的人说的话要准确,神的儿女说的话也一样要准确。因此人的说话必须要受对付,说了不该说的是不对,该说的不说也是不对,透过教会恒切的祷告,把这个说话的恩典带进教会,是十分迫切的需要。神儿女们的说话,也是在见证基督,所以他们的话必须也是出自基督的生命。我们必须抓住机会作主的见证,也必须在生命中追求更大的长成,才能有足够的合宜的话去派用场。这里所说的‘爱惜光阴’,原意是‘赎回机会’,不单是抓住现今的时刻,还要付代价去收回过去所失的时光,切实的作主的见证。不要轻看神儿女说话的问题,说话既是见证,也就是属灵的争战,因此说话的操练,也需在教会祷告中去仰望神的怜悯。

说话的操练,看似容易,也看似只是个人的追求,事实上并不这样简单,缺了教会祷告的扶持,我们会很容易倒下去的,也实在有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倒下去。说话一定有对像,主要的对像多是不信主的外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若是不够强的话,不要说向他们作见证,恐怕连自己的立场也守不住,就跟随着大伙胡乱的扯谈了。因此需要教会祷告的保护,使我们常有苏醒的灵,守住不该越过的界线。‘用智慧与外人交往’是主定下的界线,‘智慧’不是圆滑耍手段,“圆滑”只是代表“诡诈”的美词,是神儿女们所不取的。圣经上的‘智慧’是“敬畏神”的实意,会敬畏神就是智慧。与外人的交往的界线,就是不能伤害我们与神的关系,一切会生发阻碍我们与神交通的事物,都不是我们要去跟随的。要胜过这种试探,不单个人要祷告支取主的得胜,也需要教会的祷告来保护。

再进一步,说话准确还不算数,说话也必须要带着恩典。‘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不是一时的带着和气,是常常的带着和气,不住的带着和气。这里所说的‘和气’,原意就是‘恩典’,说话要常常带着恩典,这真是需要恩典,才能活出这样的恩典。雅各和约翰要主从天上降火烧掉撒玛利亚人,这些话是没有带着恩典;有一位弟兄对拒绝接受福音邀请的人,气愤愤的说:“将来下了地狱,你可不要后悔。”这样的话也没有带着恩典。我们何等需要主的恩典,使我们的话都带着恩典,这就需要教会祷告的扶持,需要活在身体中来接受供应。

说话带着恩典是生命成长的记号,是在身体中吸取神的丰盛的结果,在个人追求中是永远学习不来,只会产生自欺和自义,惟有在身体中忍受了彼此刺伤的经历,我们才肯不说自己的话,也不敢再凭自己说话。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才会让主在我们里面说话,我们有主的话可说,也只是说主要说的话,这时,我们的话就常常带着恩典。和气不同于恩典,和气只叫人遇见人,恩典是叫人遇见神。话不必说得太多,能叫人遇见神就够了。

生命的成长,一定要活在身体里,在身体里与众圣徒一同追求,一同吸取主的丰富。个人虽是一样可以取用主,但不要忘记,神的丰富是充满在身体里,不在身体里,只能吸取神量给个人的那一分,在身体里,却是共享众圣徒所有的分。所以要学习活在身体里,进入教会的生活,同心祷告,彼此供应,互相扶持。

活在身体里的榜样

基督的生命带进基督的身体,活在基督的生命平安里的人,绝不会停止在个人的得释放,一定会进入身体的生活,使神的荣耀有更大的释放。在歌罗西书最后的一大段,多是述说个别弟兄的事,和一些问安的话。在字面上看来,事实确是如此,我们若是进到深处去看,一定会发现不仅是如此,与其说是述说弟兄们的事,不如说是神摆列一些见证人给众人看,用活的见证人去显明神的奥秘,去见证基督是我们的生命。圣灵一面用真理去对付人的智慧,也一面用活的见证人去印证真理,叫人脱离人的聪明,而转向基督,好享用神历代以来所隐藏的奥秘。

这些人是基督的见证人,显明了基督的所作,如何改变了他这个人,他们也是基督身体的见证人,显出了基督的一切丰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基督所作成的工,也看见基督是如何引导他们,继续的活出祂自己的丰富。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不单是看见蒙恩的人,更看见蒙恩的路。圣灵如何引领他们在这路上走,也同样的要引领我们走在这路上。

推基古 忠心的执事

在歌罗西的弟兄姊妹们,见过保罗的人并不多,但是他们心里十分的记挂着保罗,保罗也知道他们对他的挂念,他也同样的记挂着他们。这一种的弟兄相爱的情形是何等的感人!在血统上,神的儿女彼此有关系的不多,但他们的相爱却是超越过血缘上的关系,是神的生命使他们建立了这个新而亲密的关系,成了‘亲爱的弟兄’。保罗特意打发推基古到歌罗西去,为要叫歌罗西的教会受安慰。圣灵把推基古带出来,就指着他说了好些话,这些话说明了神对他的记念和数算,也说明了像他一样活在神面前的,也一样的被神记念和数算。

1. 一同作主的仆人

保罗是以色列人,推基古是亚西亚人,他们一个曾经是犹太教的狂热信徒,一个是出身于拜偶像的外邦人,原来是互不相识,在宗教上更是水火不相容的。如今不单是成了亲爱的弟兄,更是一同作主的仆人。是甚么原因使他们有这个合一的事实呢?这完全是他们在基督里的经历所做成的。他们经历了主的拯救,享用赦免的恩典,又接受了基督的生命,更接受了主的呼召。虽然他们的文化与宗教的背景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经历了同一位基督,这一位基督把他们带进荣耀的指望里,又是这一位基督给他们看见了在神的光明中的前途,他们就把自己摆上了,照着主的拣选,作了主的仆人。

他们甘心的把自己放在主的权柄下,像当日在奴隶主手下的奴隶一样。作奴隶是不得已的,谁肯甘心一生为别人作劳役呢?他们原是自由人,但他们却甘心把自己交给主,作主的奴仆,服主的管理。因为他们在经历里面,清楚的认识了主是谁;也清楚的看见了,只有在主里面,才可以有永远荣耀的前途。这些认识使他们站对了他们该站的地位。他们是认识主的人,也是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主,使他们确认了跟随的道路,认识自己,使他们乐意的接受主的差遣,接受主在他们身上一切的调度。认识主而不认识自己,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属灵的道路,必须认识主又认识自己,才是找对了属灵的路。因为必须有这两面的认识,人才会完全的联合于基督。

2 忠心的执事

推基古在事奉主的事上,实在是不辞劳苦,在服事圣徒的事上,也摆出十分美的见证。保罗因他得了安慰,圣灵也见证他是‘忠心的执事’。他在神家中的服事,也许是多在事务方面,但这也是教会所不能缺的弟兄,缺了这样的弟兄,教会的服事就不完整,身体的供应和保护就有了破口。在保罗传福音的途程上,在坐监的日子,推基古常常陪伴着保罗,给他表同情,也分担他的劳苦。

圣经中的记录,指出推基古常为保罗送信给各地的弟兄,把安慰、劝勉和教导的交通带到各地的教会。他把以弗所书带到以弗所,把本书带到歌罗西,也可能把提多书送到革哩底交给提多。从这些记录中看出,他在事务上的服事量很重,他比较少在属灵的交通上有服事,但他守住自己的地位,忠心的善用他的恩赐,不求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只求在主面前作好他的职事。在当日的水陆交通的情形来说,推基古的奔跑实在是劳苦,甚至常常是一个人孤单的在路途上,默默的奔跑。使神的信息可以带到各地的弟兄们中间,去供应教会灵里和实际见证的需要。他轻看外面的辛劳,仆仆风尘去传递主的话,他不以为苦,他是活在基督的平安中去服事众圣徒。主在天上看见这位在路上奔跑的仆人,祂的心定然是满了喜悦,弟兄们遇见了这一位向主忠心,又满了爱心的弟兄,他们也一定是享用了喜乐与安慰。

3 ‘要将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

保罗打发推基古到歌罗西去,要将他的一切事都告诉当地的教会,这事在表面上看来是不足为奇,但看深一层的时候,我们就要敬拜神,祂在生命中把神儿女带到合一的地步。交通是在双方面都进行的,若仅仅是单方面在作,那只不过是“交”,却不能说有“通”。交通定然是双方面一同在进行,把自己交出来给对方,也把对方交出来的接过来,是这样的一同享用神的恩典和丰富。

歌罗西教会不够明白保罗的遭遇,他们就忧愁;保罗知道歌罗西教会为他背上了重担,他心里也觉得为难。弟兄们里面的感受,是这样的互相关切,互相的牵引着。弟兄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成了弟兄的事,这种出于生命的联结,显明身体的见证,是何等的美,又是何等的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保罗要叫弟兄们卸下心里的重担,一同受安慰,他也要卸下为歌罗西教会受搅扰而背上的重担,他就请推基古到歌罗西走一趟,使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弟兄们,都同得安慰。

更叫人里面受感动的,这些活在身体里的弟兄,是实实在在的在身体里,‘要将我的一切事都告诉你们’,和‘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好叫你们知道我们的光景’。这两处的经文,都叫我们看见弟兄们当中,都是彼此敞开的。推基古知道保罗的一切事,不是其中一部分的事,而是一切的事,因此,推基古能代表保罗与弟兄们交通,交通出保罗所要交通的话,保罗信任推基古代替他说话。他们两人之间,彼此了解,彼此信任,若不是活在身体里,不可能活出这个合一的见证。不单是作工的人彼此是敞开的,工人向着教会也是敞开的,神儿女中间全是敞开的。活在生命的光中,就没有甚么不可以敞开的。当日的教会是照着基督作生命的事实而活,根据基督的平安作主而活,把基督身体的见证活出来。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活在身体里。现今在神儿女中间,看见身体的人不多,更可怜的,就是在看见身体的神儿女中间,讲身体的多,活在身体里的人少。求主怜悯我们,叫我们爱慕活在身体里。

阿尼西母 亲爱忠心的弟兄

另一个代表保罗到歌罗西去的,他的名字叫阿尼西母。他原是歌罗西人,是腓利门家中的一个奴隶,他亏负了主人,就从歌罗西逃走到罗马,遇见了在捆锁中的保罗,听见了福音,就信了主,也追求主,也成了保罗所信任的弟兄。知道了阿尼西母的历史,我们不禁要赞美主,祂救人,也改变人,真实在人的身上恢复那造他的主的形像。

1. 亲爱忠心的弟兄

从腓利门书1:中,我们可以看见,阿尼西母对他的主人没有益处,他亏负了主人,也欠了主人,结果还私逃到罗马。他品格的低下,为人的愚昧,在人的眼中是太明显了,人多以为这样的人是无可救药了。赞美神,他遇见了主,他得救了。人有了极大的改变,成了保罗在监禁中的帮助,保罗也放心的称他为福音所生的儿子。保罗打发他回到歌罗西,一面是为了向腓利门认罪和赔罪,除去他生命成长的阻碍,一面也是把他摆列在歌罗西人的面前,使他们看看基督的杰作。

阿尼西母成了保罗的‘亲爱忠心的弟兄’,这也是圣灵所印证的。他是一位活的见证,是凭着基督脱离旧造,又活出新人的见证人,打破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意识。他的改变,不是学习或是模仿来的,而是基督作生命的结果,生命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没有任何的事物或权力,可以使人彻底的改变,结束旧人,进入新造。只有基督的所作,才能使人成为新造的人。看见了阿尼西母,就看见了基督是人进往神面前的路。阿尼西母如何成为基督的见证人,我们也该一样的作为基督的见证人。

2. 在弟兄中没有间隔,也没有秘密

推基古是同工,阿尼西母是弟兄,在信主的年日,和在主里的经历,大不一样。这些差别,并没有使阿尼西母不能好好的活在弟兄们的中间,他实在是很好的活在弟兄们当中,因为他也是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也许他属灵的效用比不上别的弟兄,但他实在是肢体,也实在活在身体中,他与弟兄们没有间隔,弟兄们向他也没有秘密,保罗和在罗马的弟兄们的事情,他都知道,所以他也能把一切的事告诉歌罗西的弟兄们。他也成了在罗马的弟兄们的代表。

不是活在基督的生命里,属地的差别再加上属灵程度的参差,人一定是给分成一个小圈,又一个小圈。教会中的分门别类就是这样产生出来。虽然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却是主要的原因。人让基督的平安作主,活在基督作生命的事实里,人所有的一切差别都不发生作用,文化背景不发生作用,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发生作用,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不发生作用,种族的区别更不发生作用。保罗、推基古、阿尼西母,还有许许多多在罗马的弟兄们,都调和在一起,这就是见证,这就是基督身体的显出,因为他们都不凭自己活,而是凭着基督来活,活在基督的平安里。

--D10-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

第十章  弟兄们的交通

(四1018

全书最末了的一段,可以说是问安的话,但又不全是问安,因为在这段问安的话中,夹着许多介绍弟兄的话。我们不要把这些话,很简单的看为是保罗给弟兄们作介绍,我们必须要记得,圣经的作者是圣灵,保罗和其它写下圣经的都是一样,他们只不过把圣灵的意思忠实的记录下来,因此,这些介绍的话,我们要看作是神的记念和数算。这些弟兄们在神面前所作的合神的心意,神就把他们所作的记录下来,写在圣经里,永远的成为神所记念的,也不住的摆在神儿女们的眼前作榜样。若不是神记念他们,这样的介绍就显得多余,因为其中的一些人,原来就是歌罗西教会所熟知的,亚基布就是其中的一个。看见了神的记念,我们心中实在羡慕,巴不得我们也是在神的面前蒙记念。

从他们的蒙记念,我们实在可以看得见蒙记念的原因,这也可说是蒙记念的路。很显然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仍然看见,一方面是他们凭着基督而活,另一方面是他们活在基督的身体里。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事看作陈腔滥调,因为这事是神儿女们在生活上所要作的拣选,也是一个恒久的属灵事实,神的儿女们一代过一代的,都要投身进去,才会走在正确的路上,活出神所要得着的见证来。

在圣经中的问安,不是一般应酬的话,圣灵不会说这样的话。问安就是一种属灵的交通,是身体上的肢体互相记念的发表。弟兄们的互相记念,那是基督作生命的结果,在同一的生命中,生发了超越过时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生命的感情,互相的吸引着。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站在身体的立场上,众肢体都向着作头的基督,显出功用,一同事奉神,成为一个完整的见证,彼此都有同一的感觉,我不能没有弟兄,弟兄也不能没有我。这一分深切的属灵感情,透过了问安,进入了交通。有交通,就是身体见证的一种表现,是十分可珍贵的属灵生活,神一定是数算的。

仍然是一群活在身体见证中的人

每一个有主生命的人,很自然的都向着基督。心意完全归向基督的人,也很自然的会结连在一起,不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而是因为是同一个身体。联于基督,定然是进入身体,是基督把众人都联结在这个身体里。本来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在身体里,没有一个是例外,但不是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活在身体的见证里,因为只有受基督的平安管理的人,才爱慕活在身体的见证里。正因为是这样,能活在身体见证里,就使神的心满意,人也感觉珍贵。身体的见证显出了基督生命的光辉。

这一群问安的人,真的是在散发基督生命的光辉,但愿这些光辉也感染我们,叫我们也同样的散发出这生命光辉。

亚里达古 摆上自己的人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这简单的一句话,把这位弟兄高贵的生命质量,完全的摆在我们面前。他是帖撒罗尼迦人,是在大争战中接受主的,经历艰苦,仍旧是忠心的跟随主,以后更加入了保罗这一群福音见证人的行列,在各地为主的名呼喊。他陪伴着保罗在以弗所经过大暴乱,他也陪伴保罗经历在地中海上的风暴与漂流,现在又陪伴着保罗一同坐监。这一串的历史事实,说出他是个陪伴弟兄、体贴弟兄、与弟兄表同情的人,他乐意为主摆上了自己,他活出了肢体的可珍贵的关系。

在法律的观点上来看,受监禁的是保罗,亚里达古是可以置身事外的,尤其是他曾经面对过不少的危险与艰苦,这些事的回忆总是使人战栗不安,他更有理由使自己脱离这种环境,有谁喜欢被监禁的生活呢?但是亚里达古却自愿的把自己放进被监禁的环境中,不是因为他该受监禁,而是他有感动要陪伴弟兄一同受苦。

若生命不够丰富,一定不会拣选这一样,能忘记自己所要忍受的,而作了陪伴弟兄坐监的拣选,这生命太美丽了,是钉十字架者的生命在他身上流出,在他身上也着实是接受了十字架的破碎,使主的生命在他身上不受阻拦,可以自由的释放。保罗称他为‘亲爱的同工’,他也实在是与神一同作工的人。神不住的在教会的历史中,得着许多像他一样的见证人,盼望神也选中我们,在这时代作这样的见证人,作这世代的亚里达古,使荣耀称赞都归给父神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马可 仍旧以主为宝贵的人

知道马可的历史,就会明白如今的马可是何等的宝贵。保罗(那时还称为扫罗)和巴拿巴头一次从安提阿出去传道的时候,带着马可一同出去,不知道是甚么原因,也许是青年人太过思家,也许是传道的生活太辛苦,也许是……在离开安提阿不久,他就独自回去了。后来保罗和巴拿巴准备第二次出外时,坚持不能再带马可去,为此和巴拿巴争辩起来,结果造成保罗和巴拿巴在工作上分开。早期的马可,有服事主的热心,但欠缺生命的长成,为弟兄们制造了不少的难处。只有热心,是不能好好的事奉主的,出于人的热心,总是成为弟兄们的难处。那次他在主面前的退下,我相信这事给保罗的心灵留下极大的伤害,因此他不能再接受马可作同工。

过了好些日子,保罗对提摩太说:‘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马可在保罗心中的形像变了,不单是可以作同工,而且是不可少的同工。这一个转变,不是年纪大了而懂事的结果,而是因为生命成长了,他不再活在人的热心里,而是随着生命的管理而活,他不再怕接受劳苦的生活,他乐意去服事弟兄,他的生命不住的趋向成熟,到了一天,主还拣选他,记下了马可福音,他成了主所重用的器皿。

生命在人的里面,不住的引领人到神前。我十分的相信,那一次马可独自回去以后,圣灵在他里面一定是很厉害给他光照,他失去了基督的平安,他逃避了难处,但他却得不到喜乐。在生命的光中,他悔改了,他认罪了,从此,生命上就有了大转机,他认识了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也认识了基督的宝贵,配得着他拼上了自己去事奉祂。他回到事奉的路上来,顺服了那带领他的主。在生命的光中,他恢复了基督的平安在他里面作主的事实,他不单个人蒙了大恩,也平复了他给保罗所造成的创伤。

在基督里的每一个个人,都不能脱离基督身体的关系,在身体里,不是显出好的供应,就是显出坏的影响。因此,身体要给个人保护、安慰,与劝勉,个人也要向身体负责和认同。保罗起初不接受马可作同工,为的是向身体负责,不叫身体受到坏的影响。作同工不比作弟兄,只要有生命就是弟兄,不作也不行,但是作同工必须要同心,要有同一的托付,要有主的差遣,要向主有忠心,同一的心灵,同一的脚踪。同工作不好,就留下坏的榜样,使教会受伤害,所以作弟兄毫无问题,作同工就得看准主的安排,不管恩赐有多大,主没有显明祂的安排,还是不能作同工。

马可转变了,神也在他的追求和事奉上给他印证了,保罗就不坚持他起先的意思,把马可接纳进他们的同工行列里去,他这样作是尊重主的管理,也是站在身体的立场上,给马可安慰和激励,使这位年青的弟兄,能脱离因从前的失败而留下的阴暗,好使他在主手中成为合用的器皿,又给他保护,使他不在跟随主的路上灰心丧胆。所以保罗一再的吩咐歌罗西的教会,好好的接待马可,不要因他过去的失败而拒绝他,也不要因他年轻而小看他,总要让他能安息在弟兄们中间,用他的恩赐来服事教会。这个安排是根据活在身体里,使众人一同活出身体的见证。马可回到身体的见证里,他的路是对了,他在身体里显出他该有的功用,身体也给了他保护与劝慰,使他继续的在主的路上向前,至终成为主手中合用的器皿,他记录下的福音书,直到如今,还在供应着教会,并且还继续的供应下去,直到主再来。这是何等美的教会生活,有保护,有供应,有劝勉,有扶持,是基督的生命在作管理,叫众人活在基督的平安里,显出身体的见证。

犹士都 为神的国争战的人

因为在福音上服事外邦人的犹太弟兄并不多,犹士都是保罗在这里所提到仅有的三个人中的一个。在当日,犹太人能脱离律法的观念的人并不多,能容忍外邦人一同享用救恩的人更少,在外邦人中为神作工的人更是少而又少。犹士都能在这一方面摆上自己,忍受了道路上的孤单,也忍受了同族的兄弟的不体谅,这实在是不简单的。从他这样的摆上,我们看得出他在生命中有丰富的经历,认识基督的宝贵,乐意为着主摆上了自己,摆上了前途,与保罗等弟兄,不停的奔跑在不受世界欢迎的路上,对主认识少一点,经历少一点,绝不会这样为自己拣选道路。或是反过来说,主自己若不是这样的真实,又是这样的宝贵,他也不会作这样的拣选。他实在经历了主自己,享用了主生命的丰富与平安,他毅然的摆脱了捆绑人多年的律法,把他余下的一生,完全的投进神的国的争战中,专心的高举那释放他从律法中出来的主耶稣,就是那位使他得着荣耀的自由的基督。是基督的所作吸引了他,叫他成为天国的战士。

我们不只是从他拣选主的经历上,看出他生命的丰富,也可以从他如何活在弟兄们中间,看出他实在是充满了主恩典的人。他又是一位活的见证人,虽然圣经记载他的事情并不多,但是我们听见保罗作见证说,他是保罗的安慰,圣灵也印证这个事实,他活在弟兄们中间,成了弟兄们的安慰,这正是主丰满的恩典在他身上溢流的明证。他与保罗同心,他使保罗受安慰,叫保罗不受孤单的情绪折磨,也叫保罗灵里得着扶持,神这一个配搭,让保罗更专心,更不受地上的人、事、物的牵缠,在事奉主的事上,更多的流出主荣耀的丰富。

他使保罗得安慰,就是使神也觉得安慰,神在他身上可以自由的充满,也可以自由的流出,他在神的手中,作了合用的器皿,盛装了神的恩典,又输送到弟兄们的中间。在神的家中,神预备了这样的弟兄,神的儿女们是何等的有福,神与人都因着这样的弟兄得了安慰。在工作上,他是非常隐藏的弟兄,保罗不提起,没有人会知道有这么一位弟兄,但是他的功用,却是叫神家中的人都喜乐。教会也真需要更多像他一样隐藏而实际,又是使弟兄们多得服事的弟兄。

以巴弗 为神儿女蒙恩而劳苦的人

以巴弗也是从歌罗西出来的弟兄,也是保罗的福音队伍中的一员。能从拜偶像的宗教捆绑里得释放,又成为福音的使者,不会比犹太人从律法转入恩典来得轻松,一样经过灵里剧烈的挣扎,最后还是基督释放了他,并且更深的得着他,使他一生为着基督而活,用尽他的生命。从腓利门书1:中,我们知道他也是陪伴着保罗坐监的弟兄,是基督将他带到这样完全把自己摆在祭坛上。

认识恩典的人,定规在事奉神的路上献上他自己,和他的所有,也盼望别人和他一样的以主为宝贵。他留在歌罗西的时候,他带领着教会进入真理,一同追求更多的得着基督,圣灵也称他为‘基督忠心的执事’,他也实在为弟兄尽心竭力。神的恩典像火一样在人里面,如火一样燃烧,叫人甘心给烧尽,像金灯台上的灯蕊,发出光与热,虽是一点点,也够叫人看见该走的路。

他又是用生命去服事弟兄的人,不能面对面服事,就用祷告去服事,用膝盖,用眼泪去服事,为弟兄们向神求恩典,使他们明白神的心意,在神一切的心意上得以完全,站稳在基督的救恩中。我能想象得到,当歌罗西教会在真道上受搅扰的时候,他拼上了他自己,竭力的为教会在神面前仰望,为教会儆醒,他不单是站在工人的立场上祈求,他更是站在身体里去为教会求恩典,他把弟兄们的争战看作他自己的争战,他也把弟兄们的难处看为他自己的难处,他如同自己身受一切的属灵压力而向神呼求。他并不因为是从歌罗西出来的,所以就对歌罗西教会多一分的感情,而是因为他活在身体里,他感觉到歌罗西教会所感觉的。他为老底嘉和希拉波立的弟兄们也是一样的劳苦,更证实了他实在是活在身体里,用生命去服事那些不能面对面相见的弟兄,服事所有神摆在他心里的众弟兄,超过了地方的界线去服事神的众儿女。在他的服事里,他只看见主,在他的工作里,他只看见基督的身体。

保罗能为以巴弗的服事作见证,这又给我们看到多美丽的生命服事。同工之间在服事主的事上,能彼此的印证,而不是彼此的排挤,因为他们都是确定了主是他们的目的,主也是他们服事的方向,他们自己高举主,也带着神的儿女一同高举主,他们不是服事自己,也不看服事的范围属于自己,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同工,是真实服事主的人。今天多少基督教的领袖,脱不了世俗的影响,虽然不求世界的名利,但却求基督教内的名与利。有一天,在主面前看见了以巴弗,即使主不给他们定罪,他们也会羞愧。

‘亲爱的医生路加’

在保罗的福音队伍中,一位作医生的弟兄经常随着他们,他就是路加。很自然的,在他们的福音征途上,他在医药上给弟兄们许多的服事,减轻疾病给弟兄们的痛苦,缩短弟兄们康复的时间。从古到今都是一样,医生这一种工作,总是在人世间受人羡慕的职业,医生也是受人敬重的,可是路加放弃了这些权利,也放弃了为自己大量积累财物的机会,却跟着这一批‘世上所不配有的人’长途跋涉,奔波劳碌,感谢神,他不以为是苦,也不以为是损失,他默默的陪伴着神的众仆人,我们可以看得见,在保罗事奉主后半段的年日中,每一次的风险,路加都有分在其中。这些事情没有叫他胆怯退后,反倒更勇往直前,因为在他里面满有喜乐,基督耶稣成为他的至宝,保罗说,他为得着基督而丢弃万事,路加也是在说同样的话,并且是用实际的生活去说这样的话,基督是他的至宝。他作医生的身分,使他多有机会接近社会上层的人,接近有权位的人,好像提阿非罗大人,但是这些生活圈子里的高贵,并没有吸引他的心,他里面所有的,仍然只是基督。

他心里爱慕主比其它一切的事物更多,他对主的追求,对主所作的一心一意的跟随,叫主不能不选上他记录了新约中的两卷圣经,一卷是路加福音,另一卷是使徒行传。在福音书中,他对主的所是和所作,实在是付上了代价去追求,神的灵也就把主的启示放在他里面。在使徒行传里头,我们也看见了一个灵里非常苏醒的人,跟上了圣灵作工的路。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他记录这两卷书,是要叫地上有权势的人归向基督,宣告地上的一切尊贵都不能与基督相比,他里面实在是满了基督。他为基督甘愿卑微,他以享用基督为最喜乐的事,有了基督,地上一切的好处都可以放弃。路加在他的一生中,用他活生生的生活,向人作了基督为至宝的见证。

主没有忘记的底马

不照着生命的平安行事,结果定然会从主的路上退去,不能继续在得胜者的行列中前行。主的生命定然是领我们到达祂的丰富,但是我们必须顺服生命的引导,藉着顺服而行完十字架的路程。十字架藉着人的顺服治死人的自己,因此,在十字架的路上要不住的顺服,来支取基督的得胜,好使我们在路程的终点,与主同享荣耀。

人的眼睛一转向自己,就不可能继续在十字架的路上走,撒但也知道这一个,所以他时刻藉着试探把人吸住,使他们的眼睛从主的身上转向自己,叫人自怜,自怨,自爱,……叫人感觉跟随主太委屈了自己。底马就是这样被引诱,离开了他的服事岗位。这实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怜。

保罗写歌罗西书时,底马向着主的心还是非常好,他是保罗的‘同工’。可是过了一段的日子,在提摩太后书中,保罗再提起他的时候,说‘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他不再让基督作他的主,他让现今的世界在他心里代替了主。他不是单单离弃保罗,他是离弃主,人若不再让基督的平安作主,他一定从主的路上退去,也一定叫他的奖赏被夺去。我们不知道他以后有没有像所罗门一样,悔改回到主的面光中,重新让主得着作主的器皿,虽然主一定会为他存留这样的恩典,但他已经为自己制造了不少的亏损。

有一件事情,叫我们看见主的宝贵,祂实在是太配得着我们的敬拜。底马后来的失败是事实,但在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1:中的底马,仍然是主所记念的。就以主的全知来说,祂早就知道底马会有这样的失败,而祂仍然把底马的名字写在这两卷书中。这不正就说出了‘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主么?是的,祂是信实的主,祂责备底马的失败,但祂仍然记念底马为祂所作过的,正如主在启示录中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上所显明的,主责备以弗所教会的退后,而祂仍然数算以弗所教会在信心和爱心中向着主所作的一切。主既是这样的主,我们就当从底马的身上得着鉴戒,不叫我们将来站立在主面前的时候,后悔自己的愚昧,看见自己一生后一半的失败,掩盖了前一半的得胜光华。我们不要因自己失败了,而主仍然记念我们曾有过的得胜,便因着过去的得胜而自欺。主记念我们过去的得胜,是主的信实和祂的怜悯,为这一样,我们感谢祂,但主绝不会因我们过去的得胜,而不追讨我们现今的失败。我们还是回到让‘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作主’的功课里,叫我们蒙保守,一直走到路程的终点,面对面的遇见主,一同进入祂的荣耀。

地方教会间的交通

基督所作的结果,在地上产生了一个新人,就是称为基督身体的教会。基督把祂的所是与所有,都充满在这个身体里,使教会成为彰显祂的荣耀丰富的器皿。这个基督的身体是属灵的,是宇宙性的。因为基督的身体只有一个,在这个身体里是包括了所有在基督里面的人,这正是‘基督是包括一切,也住在各人之内’所指明的事实。

人是受限制的,地也是有限制的。因此,这个宇宙性的属灵教会在地上显出来,也就受着地方性的限制,而以各个地方的教会的样式,在地上显出来,成为在地上的众教会,如同有歌罗西教会、老底嘉教会、以弗所教会、哥林多教会、香港教会、旧金山教会、伦敦教会、巴黎教会,甚至在各个地方内有范围更小一点的教会,如宁法家里的教会、腓利门家里的教会,和现今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各个乡镇的众教会。神的儿女们在地上的聚会,虽然因地方的限制,在各地以地方教会的形式出现,但是她们的见证内容是一样,她们在地上显出的目的是一样,在地上的分散,全不影响原是一个身体的事实,更因着在地上的分散,而又一同活出相同的见证,高举基督,把一个身体,一个宇宙性的属灵教会显出来。巴别塔的分散是真实的分散,是各种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音语,包括了思想和习惯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立场,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就这样的散开了。教会不是这样,在地上的分散,更显出她合一的事实,她们的音语是基督,她们的立场是基督,她们的目标更是基督,基督是她们的共同内容,她们原来就是合一的,是在同一个身体里。

分散总是眼见的事实,而人的天性又倾向以自己为中心,因此,要在分散中活出合一的见证,就是透过身上的众肢体,来显出身体的见证,不能缺少神恩典的扶持,使神儿女们可以脱离人的限制,而活出一的见证,不是人的组织上的一,而是联络在作房角石的基督身上的属灵的一。天主教的组织并不是真的一,她里面还是存着无形的宗派。过去,神的儿女多次多方的要藉着组织为方法,使教会合一,结果造成更多的分散,就是宗派的分散,这种分散对一的见证所造成的破坏,远比受地方的限制来得严重。地方不阻碍合一的见证,阻碍身体见证的,永远是人自己,因此,我们必须要舍弃组织的方法,和人一切的办法。教会是属灵的,身体的见证是属灵的,合一的实际也是属灵的,‘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原意是‘竭力保守在圣灵里的合一’,合一不在乎组织,同一组织并不等于是合一,合一的见证是显出在地方教会间的交通,和彼此的接待与扶持。教会的组织是分开的,是地方性的,但教会所有的生命是相同的,在灵里是合一的,在见证上是相通的。

歌罗西与老底嘉

从地图上看歌罗西与老底嘉这两个城市,在距离上并不远,是相邻的城市,但是在当日徒步的交通方式,也需要花相当的时间,才能从这一个城市,走到那一个城市。活在身体见证里的教会,不因为地理上的距离,而产生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反而藉着彼此的交通,在灵里联结起来,正如坚革哩教会的姊妹非比到罗马去,在地域上的距离是更远了,彼此又从未谋面,从人的角度说,是素不相识的,但是因为有同一的生命,罗马教会接待了坚革哩教会来的姊妹。这也是地方教会间的交通,从而显出一个身体的见证。保罗在给歌罗西教会的信上,就提起,‘你们念了这书信,便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叫他们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这又是地方教会间的交通,站在身体的立场上,一同去领受作头的基督向身体所说的话。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基督向教会说话,多是先向一处地方教会说话,然后传给众教会。主这个说话的法则,先是显于歌罗西书,以后在启示录的七封书信中,明确的以文字来表达,‘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这虽是向一个地方教会说的话,而事实上是向全教会说的,因为教会是一个身体,一处教会所需要的,也是众教会所需要的,一处教会所发生的问题,也是众教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历代在各地作神儿女的,都读同一的圣经,也就是用事实来承认我们是在一个身体里。也许有些人在观念上还对身体见证相当模糊,但不能改变身体只有一个的事实。

歌罗西教会接受从老底嘉来的书信,老底嘉也接受从歌罗西来的书信,也承认这些书信对他们的信仰与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圣灵向教会说的话,是基督向祂的教会所启示的真理,地域的限制不能改变神话语的权柄。

真理与生命上的交通

教会间的交通,绝不该是社交的性质,也不是一种组织关系上的来往,一切属地的关系都不该在教会中出现,甚至是工作上的需要,也不宜透过组织的形式去达成,因为教会是属灵的,教会的见证也是属灵的,教会事奉的目标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教会事奉的具体内容是建立基督的身体。这些全是属灵的事,要把属地的关系,和属地的活动加进去,都不合宜。各个地方教会在各自的地方,照着真理的指导,也接受生命的管理,活出基督身体的见证,这就对了,不需要透过超过地方性的组织关系与活动来作些甚么,这些不会给教会加添甚么,只会破坏教会的见证。各地的教会只该在各自的地方作主的见证。

地方教会间虽没有组织的关系,但必须要保有属灵的交通,就是在真理与生命上的交通,这种交通是超越地方性的。在祷告上的互相记念,在爱心上的彼此供应,互相扶持,特别是真理上的交通,像歌罗西教会与老底嘉教会之间,互相交换使徒的书信。基督的身体分散在全地,我们在实行上,不可能与全地每一处教会都有交通,但在我们的灵里面,却一定有要能与众教会有交通的度量,但是在地方教会间的交通内容,必须要守住生命与真理的范围,越过这范围,就破坏了身体的见证。

教会间的交通使人接受破碎

人天然的败坏,特别显在以自己(人)为中心上,罗马之所以在历史上成为天主教的总部,君士但丁堡之所以成为东正教的中心,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在历史中突出的结果,不管是道德性的、社会性的,或是政治性的,人的地位一突出,人就代替了神,只看见人,而看不见神。使基督身体的见证受伤害最重的,就是人在教会中代替了神。教会间的彼此不佩服,大教会支配小教会,小教会仰赖大教会,宗派间的壁垒森严,这一类的事,全是人天然的败坏没有受到对付而造成的,教会不以基督为元首,也就不会站在身体的地位上,承认众教会是在同一的身体上,各自作肢体。

歌罗西教会与老底嘉教会间的交通,在神的眼中实在是美,在神儿女看来,也着实是可珍贵。虽有地域的限制,但限制不了生命的交通,他们中间没有自高自大,也没有自卑,他们也不彼此争大,埋怨保罗在书信中给他们的排名先后,他们更不把属灵的恩典与真理据为己有,他们只看见基督,他们只重视基督的身体长大,能与神儿女共享神的恩典,是他们心中的喜乐。人的生命若不受过对付,不经过破碎,是没有可能活出在身体里的交通。是外邦的众教会,在生活上供应在犹大受饥荒的众教会的需要也好,是歌罗西教会与老底嘉的教会在真理上的交通也好,人的自己不拿掉,身体的见证就出不来。

地方教会间的交通,是基督身体的见证,也是基督作生命的结果。神在地上,处处有作祂的见证的器皿,神的儿女在地上,处处都有他们属灵的家。

对作主工作的人一点提醒

在跟随主的路上走,最难受的试探,是众人都以背向着主的时候,自己是否还要不顾环境的变化,依然忠心的向着主,甘心接受孤单的挑战,而仍旧默默的站立在主的一边呢?当主在地上时,拥挤着主的人大批的离弃祂时,主也问过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在热潮中跟随主容易,在逆流中跟随主就十分不容易。‘要对亚基布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就是在这种情势下说出来的话。亚基布是在歌罗西教会中事奉的神的用人,神安排他面对这种充满了逆流的境况,他要怎么作呢?迁就环境的趋势么?从岗位上退下来么?还是坚强的站住呢?

毫无疑问的,作为一个主的工人,绝不应该让环境来决定他的脚步,只有靠着主,在激流中,为自己和神的儿女走出一条路来。潮流可以推动一个人离开正路,不是正路的潮流,怎样也不会成为正路,因此,一个作主工的人,不应该跟随世界的潮流,一切出自世界的东西,都是站在主的对面的,明显的表现固然是敌挡主,隐藏不显露的心思也是一样阻挡主的。不能跟随世界的潮流,是神工人的立场,要作中流砥柱,使神的儿女不迷失方向,可以继续的往前。

立定了脚跟去保护自己,还要‘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就是为神的家作个忠心的守门人。拒绝一切不是出于主的人、事、物进入教会,站在真理的立场上,揭露撒但的诡计,使教会也得保护。神的工人在逆境中必须先要站住,然后才能叫神的儿女看得见路。一般说来,群众是好新奇的,个人也是贪图安逸的,这些都会影响神的用人不坚守立场,但神在历代所作的,叫我们看见,神的用人站住了,把神家的门看守住了,神的儿女就复兴了。过去是这样,现今也是这样,神的用人绝不能跟随世界的流,只能忠心的守住地位,使逆流转向,从人与世界里归向神。因此,神的用人不是凭眼见的事物决定脚步,而是更要凭基督的生命来守住地位。‘务要谨慎’,注意基督生命的流向。

记念我的(众)捆锁

最末了,保罗说了两句话,一句是‘你们要记念我的(众)捆锁’(原文的捆锁是众数的),另一句是‘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每句话都有独立意思,但摆在一起,又构成另一个体会,使人里面受光照,的确叫我们看见,出于神的话,就是这样的宝贵。

如果保罗只说,“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我们很容易就领会,他请求神的儿女为他脱离监禁的事祷告,但他是说‘众捆锁’,这就把他从前的捆锁也数算进去,为甚么要这样数算呢?他不是在腓立比书上说起要‘忘记背后’吗?正因为他这样说过,就使我们不得不注意他说‘众捆锁’的原因。我们不会忘记,歌罗西的弟兄姊妹当时受搅扰的情形,人要把他们牵引,使他们离弃基督。保罗使他们回想他的路程,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处,忍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反对,从一个监牢到另一个监牢,难道他不能及时的逃避这一些么?难道他对苦难的滋味没有反应么?他不爱惜他自己的前途么?不是他不会这样作,而是他不愿意这样作,他知道他这样作是为了甚么。为了宝贵的基督,他甘愿放下了自己的权利,不为自己的安舒作选择,大胆的使用他的自由,去走上这一条艰苦的路。用他自己的经历,向神的儿女见证基督的宝贵,他可以舍下一切,但万万不能失去基督。

有了基督,就有了恩惠,常活在基督里,就常有恩惠。保罗不是在说空洞的祝福的话,他说的是他自己经历过的,他在极其艰困的环境中,但他并不缺短恩惠,一点点恩惠都不缺,因为他常在基督里,所以他也就常享用了恩惠。愈有恩惠,就没有一个难处可以把他击倒,他可能会受伤,但他决不会倒下去,因为常有恩惠与他同在,医治了他的创伤,供应了他的需要,叫他有足够的力量站立在主的一边。

感谢主,我们也爱慕常有恩惠与我们同在,我们更爱慕常在基督里,因为祂是荣耀无比的主,是神一切的丰满所充满的基督。阿们。

--D11-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
成功保存书签,下次打开时会自动跳转至此章节!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