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选择传道书与大家研讨,主要的是有三个原因;第一,这卷书的信息很容易被人误解,因为若只从消极方面来看人生,在日光之下所过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卷书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光之下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第二,我发现近来有不少青年人寻求生命的意义,愿意奉献自己作神的工作;因为明白事奉神,在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从这卷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何谓最有意义的人生。闻说有一个德国人,后来被告反而被捕入狱,但他仍然坚持纳粹党的思想是最好的;虽然受尽痛苦,也处之泰然。及后期满出狱返家,他才发现原来告密者乃是他的儿子。以致令他感觉到做人没有意义,因为连骨肉也毫无亲情,故此自杀而死。起初这人虽然长久坐监也不怕,因他感觉人生有意义这就证明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对人的影响是何等的重要。为甚么有许多人要自杀,可能只为了某些小事情,而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有人自杀是因失恋,也有人是为了他的理想和信仰而死,可见人生的意义,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如今我们要从传道书中找出人生最高尚的意义何在,好叫我们做人更加有力量,更加有劲。第三,近年兴起一种查经的方法 是福音性的查经;有不少教会使用这种方法,使多人得救。但可惜查经时经常苦无材料,我个人就认为传道书是福音性查经的最好材料。虽然内文没有提及耶稣基督,但它却提及到我们与神的关系。这本书的信息,可以预备人的心来接受福音。如果弟兄姊妹能够明白这卷书,这样也就可以与未信主的亲友同事,来考查这卷书,预备他们的心了。
导言:
一、主要信息,作者指出如何过着有意义的人生,他指出有几个人生真理体会:
a.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的
b.敬畏神的人,在日光之下能够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特别是可以享受神所赐予的一切;以及有工作和事奉的机会
简单而言,有意义的人生,是敬畏神的人生。我觉得这信息特别适合现代的人。正如在香港,很多人觉得人生没有乐趣,要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前途又不明朗,人生找不到出路。传道书的信息,相信会帮助我们,让我们看见一个敬畏神的人,在一个动荡,无意义,无出路的世代中,可以过着快乐和有意义的人生。另外是现代人以为人生最好是享清福,不用工作是最舒服的;但按传道书所讲的,这观念并不正确!这并不是神的心意,因为神的心意是要每一个人都做工,能作工的,才是神所赐的福份。
二、了解传道书的秘诀
a.认识传道书是希伯来的智慧文学
希伯来智慧文学,最少有三个特点:第一,神是智慧的源头,特别是箴书常提及的,神统管一切。真正的智慧是从神而来的,认识神的人就是一个智慧的人。第二,智慧文学注重现实的问题。约伯记提及苦难,传道书也一样,讲求现实的生活。第三,任何人都要知道怎样去做人。本书对任何肤色的人也适合,因为它的内容普及化。希伯来人不注重理论,而注重现实生活;要在现实生活中探讨和体验,所以有学者称智慧文学为“神学性的人类学”。本书内容提及人的生活,但这个人是不能脱离神的;表面上是以人为主,其实是以神为主。人不可脱离神而存在,必须有神,才有人生的真正意义。研究方法,是由地到天,由人到神;从现世到永世,从现实到超现实。故此研究智慧文学,是由地上带领你到天上,由属世带你到属灵。
b.传道书常提及作者对人生的观察
但观察的结果不全是真理,例如,以为作者赞成机会主义;其实在第三章他提及万事有神的安排,他只不过在这里指出人生百态之一;甚至有些观察是代表作者一时的感受,而不能代表神的心意和启示。
c.我们要认识传道书作者的人生观。
有人以为作者是悲观者,因为他提及虚空的虚空等论调,也有人以为作者是乐天派,因为他说吃喝快乐。其实作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看清楚人生是怎样的,而他也知道如何超脱虚空和无意义的人生,藉着神的启示和教导,可使我们过有意义和丰盛的人生。
我们现在看,这段经文是传道书的引言。第一节指出作者是谁,他在耶路撒冷作王,是大卫的儿子,因此我个人相信他是所罗门。本书作者所提及的经历,例如大有智慧、大有财富;财富无人可比,可见这人是所罗门。为何他不用自己的姓名,而说传道者(3节),在箴中他有出示自己的名字,这是因为箴是教导自己的儿女,不必隐名;但现今他写传道书,对象是一般大众,可能他用传道者的名称,是更加有份量。因为传道者是代表神而说话,所罗门看重传道者过于王的身份。今天我们是否看重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抑或自己社会地位的身份呢?如果我们平时的身份。会影响到基督徒的身份,我们就必须避免。所罗门是看重自己在神面前的身份,过于作工的身份。有一位医学博士进入神学院受造就,但每次签名后仍加上医学博士的衔头;可见他虽为神学士,仍念念不忘他的过往身份。后来他因对神学院不满,便退学了;因他仍看重世界的身份,过于在神面前的身份。究竟我们看重世上的身份,还是在基督的身份呢?
第二节,提及虚空,这名词在全卷书出现了三十一次;从用字的次数,可见意思是相当重要的。虚空原意是一口气或雾水,所以雅各书四章十二节的云雾与虚空是同一个字;这名词是代表短暂、空洞、徒劳无功、无果效、无实质。虚空的虚空是指人生非常的空虚,为何人生会空虚呢?在引言中他最少提及四个理由。第一,劳碌而无益处(3节),他在日光之下劳碌。有人解经说在日光之上便不劳碌,这种说法是不当的;因为全卷书从未提及过日光之上。作者要指出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光之下,过劳碌而有益的人生。第二,第四至六节,人生很短暂,故此人生很虚空,“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人生变幻无穷。在历史舞台上,看见一个朝代过去,另一个朝代又来。第五节用自然界的变幻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这里成为回响。因为人生会死亡,做成虚空的原因。第三,七至八节,这里指没有满足的情况,人生没有满足,并非他没有财富、地位,俗语说:“知足穷亦乐”。人生的虚空,不是穷苦大众专利,连大富之人也一样。人生虚空是人性的问题,以后传道者提及人莫如吃喝快乐,指出人在简单的事情,如吃饭是可以满足,只要他有神在他里面。第四,九至十一节,这里指出任何事情都旧调重弹,无过去将来之分,使人厌闷之感。没有新奇之事,难怪实存主义者提出人生苦闷;但传道者多次提及“身后”这名词。这名词指将来,不一定指死之后,在传道者的观念中,不是没有过去和将来之分;在十一和十二章,他提及少壮和年老之分,他指出后来一切所作的,神必审问,神会记念的。因此传道者的观念并非如第一章这样的消极,他教导我们怎样超脱虚空的人生,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经文:至
作者在这段经文,指出他对人生有消极和积极两种的体会:
(一)消极的体会
他首先指出人的智能和知识都是虚空的。所罗门蒙神所赐知识和智能,他是大有智慧的人。外国有谚语说:“好似所罗门有智慧。”虽然所罗门王很有智慧,但他仍说这是虚空的。首先我们要看,何谓智慧,有人解释智慧是成功生活的艺术;有人说是正确生活的知识,有人说是生活的经验。可见智慧与生活相关,智慧特别强调,人与人以及人与神的关系。智能与知识有所不同,有知识的人来必会做人未必与神与人有美好关系。所罗门具有智能与知识,这是很难得的;但他仍说这是虚空,到底是因为甚么呢?
多有知识,多有愁烦,17-18)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能先知先觉。但这种人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些弱智的人不会忧愁,也许神在这方面弥补他们的缺憾,反而有思想的人却会忧愁。我们虽然知道事情的演变,但却爱莫能助。惟有与面对的事一起忧愁,处于无奈情况之下。)
1.智慧人与愚昧人的遭遇都是虚空大家都会死亡,智慧的人不一定长寿,智慧与长寿无关,那么智慧的人,比愚昧的人又强得多少呢?我以前遇见过一个可怜的妈妈,他有一儿子,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得到博士学位,翌日便要举行毕业典礼,可是却在前一天的晚上因驾车失事而身亡。可见有学问的人也一样会死亡。前两晚在培灵会举行之工作人员联祷会中,聚餐时有位前辈讲到一段新闻,他说:有一个在内地很出名的眼科医生,来到香港后,却要在酒楼做售点心员;这个人身份的急剧转变,大家听了也为之心酸。故此有智慧的人,遭遇不一定会比别人好。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发明相对论,临终时却说:“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被捆绑的人,看了真实的一眼,它飞跑了;但愿我能脱离渺小知识的束缚,然后才能认识广阔的宇宙。”他是学术方面的巨人,但仍然感觉自己的知识渺小;因此所罗门王这说法,我们也应该认同。智能和知识都是好的,但须要服在神掌管之下,否则也都是虚空。所罗门王提醒我们具有的智商学问,如果不能带领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可能成为我们的拦阻;因为“智者千得,必有一失。”所以我们不能夸耀自己的知识。
2.享乐和财富,都是虚空。这是所罗门王亲身的经验。“所罗门王的财宝与智慧,胜过天下的列王。”“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所罗门有妃七百,还有嫔三百。”所罗门王享尽人间一切的福乐,我们没有一人能及他,但他仍说:“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即使他有许多食物,但胃只能容纳有限的食物;他的一双眼所看有限,作为一个过来人的他,说的话是具有份量的。9节)他指出自己仍是有智慧和清醒的。有解经家指出他故意让自己受试验,来看这些东西可否给他满足。但我个人认为他不是作实验,而是随自己有许多享受,感觉到一切不外如是;便将自己的体验,与读者分享。几年前,互爱团契曾作过一项调查,从数据显示,指出香港青少年深受享乐主义所影响。他们响往名牌运动鞋,名厂服装 为要得到这些享受,以致有些少女甚至不惜出卖肉体,赚取金钱,以求享受。如今这种享乐主义的风气,便吹到教会青少年人的圈子里了。所以数年前在洛桑的世界福音会议中,有见及此,就提出了有实行简朴生活的必要。今天香港的教会实在有此需要,应该好好地教导信徒实行简朴的生活。不久之前在美国有个亿万的富翁,竟然因营养不足致死,这真是天下的大笑话。其实他是害怕别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所以甚么都不敢食,因饿而致死。虽然他有许多财富,但却不能享用。俗语说:“富贵如浮云。”岂不正对吗?许多有钱的人,因为战乱或政治因素,要沦落异乡,因此财富也是虚空的。
3.劳碌也属虚空作者不是怕累,而是有两个理由感到虚空。第一,他不能长久享受劳碌的成果。财富若果能留给孝子贤孙是好的,但若留给败家的纨裤子弟或是敌人,便不值得了,这是所罗门王的感受。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继位后会怎样。而历史告诉我们,他的儿子罗波安作王后,苦待百姓。所罗门实在担心后来者能否守业,所以感觉劳碌都是虚空。第二,劳碌使人忧虑愁烦。使人睡不安,有些人往上拚命爬,有钱后,便担心遭人绑架;或怕廉政公署调查,所以心里很害怕。我有一亲戚,积蓄了一笔钱,就买了一层楼;他太太说他买楼后,平添了不少白发,因为他怕租给人住人欠租,又怕火灾,风灾和贼劫。过劳会伤害人的身体,有人开农场养鸡,每日早上在农场走一转取鸡蛋,便是午饭时候;午饭后再走一转,又到晚饭时候。他的感觉只为鸡蛋而活,生活毫无意义。
(二)积极的体会(二24-26)
作者提及虚空的突破,这里指出有两种人,即神所喜悦的人和罪人。我们看见有些人积蓄许多财宝,又有智慧,但他们是虚空的;然而又有些人跟他们一样,却可以吃用享福,为何他们有这么大的分别呢?原因是神喜悦他们与否。罪人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仍是虚空捕风。其实未信主者都知道,真正福气是由神而来,许多人在门前张贴挥春“天官赐福”。我们基督徒也该明白,福气是由神而来。这里提出一种讨神喜悦的人生,得神喜悦的条件是甚么呢?
1.信靠神):“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今天我们只要信靠神,便能成为神所喜悦的人。神会按照我们一切的需要赐给我们,如果我们有信,便可以将罪人的身份成为天之骄子(约壹12)。
2.顺服神 我们凡事顺服神,便可得到神赐我们的福乐。天主教神学研究一项伦理问题,就是甚么时候才是得罪神,若是小罪便要放在炼狱,需要炼清,若是大罪便不得了。今天讨神喜悦,不是指我们合格与否这个标准。讨神喜悦的人,是盼望得到满分的;讨神的心欢喜,凡事上顺服祂。这种人才能吃用享福,连罪人所得的,也转到他们身上,但愿神帮助我们作祂所喜悦的人,便能突破一般人在世间上的虚空了。
(经文:至
上面我们看见作者所罗门王对人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劝勉读者如何过讨神喜悦的生活。今天我们看看他对人生的观察是怎样的,从至)
第一方面的观察,传道者指出人生既然事事有定时,我们何必劳碌呢?甚么事也在神的手中,我们不需要劳苦,使自己得着许多。耶利米的祷告说:“耶和华阿,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也说:“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能赐与智能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有一本着名小说《苦帕》,提及法国一贫苦少女,后来成为法国著名宫廷贵妇;不幸渐渐命运改变,堕落成为一个穷困,不受注意的女人。故此你虽然爬得很高,始终也归回原位。万物皆有定期,所以毋须用自己的方法来经营劳碌,这是传道书作者对人生虚空的观察。
第二方面的观察,至15节),这段经文总意,指出人不能超越神,虽然唯物主义者高唱人定胜天;但并不表示人胜过神!他们把天比作神,其实天是指自然界。传道书作者在这里并不把自然界看作神。他说:“神造万物”,神将永生放在人的心里;所以人有不灭的灵魂,既然神能将永恒赐给人,祂自己就是永恒。整个宇宙都是神的创造,人是被造物,神是创造主,人怎能胜过神?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可以在地上尽其努力,但若神不批准,也是徒然。
在这段经文中,作者有下列几个观点的观察,值得我们留意。
1.“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叫人劳苦,目的叫人在其中受经练。既已经练,就会在人生的劳苦中而感到虚空;然后可以教导别人知道自己是有限的,人不能想得甚么,便得甚么。盼望与事实不是一样的,所以神让人劳苦,是要教训人,使人在当中得着益处。若我们不是劳苦担重担,便不需要到神面前得安息。古语云:“劳则忘,逸则淫。”大卫犯罪时正是太阳平西方起床。传道者在这段圣经中,
2.“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人虽然为万物之灵,仍然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明白神的作为;人虽然是聪明,但在许多事情上仍是无知。例如为何好人会受苦,恶人会兴盛;有时候我们实在不会明白。
3.“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这里是回应,但在这里加添了一个新的意思;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日光之下无新事。可见神怎样作,我们人不能改变,也不可以敌对。根据以上的观察,传道书作者指出人不能胜过神。
第三方面的观察,至22),这段圣经指出人与野兽是没有分别的,作者指出主持公义的人没有公义,好像野兽一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谁好胜诡诈,便可生存。所以主持公义的,却没有公道;简直是衣冠禽兽,在历史上可以看见有许多的佑。今天报载,日本有一男子坐了三十四年监后,才发现他是清白的,这是何等油鳌I岬茉诜ㄍプ鍪拢他说:“打官司是属于有钱人家的,穷人多是败诉的。”在世界上最讲公义的地方,可能是最无公义的地方,难怪作者说人生是空虚的。作者也在指出人与野兽一样,也会死亡。他观察看见,人与野兽差不多,人有兽性,也会死亡。
另外,在第四章作者观察,人许多不愉快的经验,是没有公平的。
1.上文看见在审判的地方没有公义,现在指出在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公平的。有人生经验的就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讲求利益,却没有公平;人受欺压,得不到安慰;奇怪的是那样欺压人的,自己也得不到安慰。故此作者指出,不如不做人更好,连传道者也有这样的感受。
2.人另外在处处都有嫉罚当别人看见你比他好的时候,便眼红起来。嫉坊崃钊松比耍该隐杀亚伯,因为他嫉飞裨媚尚值苤祭品。扫罗王追杀大卫,嫉匪的英勇又为百姓所爱戴。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考取第一名,读六年级时来了一个插班生;当我取书本阅读时,他总是骚扰我;其实他比我聪明得多,但却嫉肺摇?杉小小年纪,也会嫉啡恕
第四方面的观察,,有人用这段圣经来支持结婚的好处;其实这段经文不是指结婚,乃是指出人有孤单的时日,孤单是很难忍受的。俗语说:“独食难肥”从这话亦可以意味到孤单的滋味。一次在报章报导美国有一个富翁,家财有三十亿美元之多;但这人悲叹自己孤单寂寞,到五十五岁时,仍然独身。有许多女人可能因他有钱,才会喜欢他,故此他不信任女人。他有许多别墅和劳斯莱斯名贵汽车,但没有人与他共享,他向记者说:“虽然我很富有,但仍是形单影只”,他非常孤寂忧伤。
,这里指出名望是短暂的,当你离开世界后,别人便会忘记你。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可以让我们看见世上有许多历史的伟人,但仍然有许多有名望的人因着他们的过去,竟然被人遗忘了。
第五方面的观察,虚有其表的宗教生活。当一些宗教人士有宗教外表而无实质的时候;不单令人厌烦,连神也厌烦。有些时候,那些心口不一的人,会成为别人信主的拦阻。有一间教会的一位执事,担任许多事务,崇拜时担任招待;讲道时却坐在最后一排,与别人谈话。讲员请会众打开圣经,他因老花眼,把圣经倒转来看;我坐在他旁边,不胜其扰,实在令人厌烦。所以提醒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行为,先知撒母耳对违命的扫罗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过羔羊的脂油。”虚伪的宗教生活,在这里指出特别在言语方面显露出来,言语最容易显出自己的愚昧。箴用许多篇幅,教导我们怎样表达言语;雅各书的作者也指出,假如我们在言语上没有过失,我们便是完全人。多言多语,容易得失,令人厌烦。
我们也要小心对神的言语。比如许愿,作者指出许愿不还愿,不如不许,因为会令神发怒,祂会败坏你手所作的。故此,我们若在神面前许愿,要尽快偿还。我的神学院有一位同学,他撞车昏迷,醒来时向神祷告许愿奉献给神。痊愈后,便进入神学院读书;可惜他神学毕业后,却不作传道。我为这同学很担心。一个许愿而不还愿的人,一生必不亨通。
我们看见传道者对人生多方面的观察,得出结论,看见人生不甚美好可爱。神藉使徒约翰教导我们,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今天盼望我们思想,究竟世界对我们有甚么的吸引?让传道书的内容对我们说话。他智慧的观察,因这世界真正不可靠,也不可以长存,这样多的麻烦和痛苦,我们何必费尽力去争取这个世界。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生命是最宝贵的。其实传道者对人生不是完全悲观,在,22),让我们看见一线曙光,特别)“你只要敬畏神”,),“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所以作者为我们提出一个对策,既然我们活在这个虚空的世界里,难道过虚空的人生,只要我们敬畏神。敬畏神就是很尊重神,每件事让神居首位,以神的意思和旨意为依归。归荣耀给神!在神面前谦卑,让神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走人生的道路,这样就是敬畏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疑问,自己知道神是好的,但怎能产生一个敬畏神的心?传道书作者教我们一个方法。)“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这里指出神是创造宇宙的主宰,创造人类的神,祂统管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有这种思想时,自然可以产生敬畏神的心。当我们面对神的伟大,便会看见自己的微小。人不能参透,这里不是指神是神秘的,无论我们如何寻求?人也是不知的,其实圣经是神的启示,神愿意我们认识祂。作者乃是指出神是伟大无比,尽管我们说认识神,也只是多少而已,已足够我们去敬拜祂。当我们认识祂的伟大,也会在祂面前屈膝敬拜。):“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神是永存的,人却很短暂,神的作为是完全的,人的作为却是有瑕疵的,假如我们认识神的安排最好,祂是完全的,我们便会在祂面前屈膝敬拜。几年前我在宣道会一份刊物中,看见南越一信徒,他的家园被北越炸毁,但他却站在瓦烁前,低头称颂神。我相信他认识神是位不会做错事的神,神既是完全的、伟大的;我们便会产生敬拜和景仰的心。今天在神的教会中,我们不单只相信神,还要过敬畏神的生活,认识神的伟大;以致我们在生活中,过神要我们过的生活。
传道者继续提醒我们,除了敬畏神外,我们可以在今生享福喜乐。我们所享受的,是高级的福乐,与普通人的不同,所以基督徒应该是最快乐的人。):“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原来是行善最乐,帮助人是最快乐。另外,):“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这就是“乐业”,基督徒在自己岗位上乐业,因为这是神的带领,走在神的旨意中,一定很快乐;见证很自然会流露出来,使人看见基督的美丽。最影响马丁路得是一个德国修士,叫徒勒尔,他说:“假如我不是修士,而是做鞋匠,我会做出最好和最平的鞋。”今日我们不论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做得最好,显出我们高尚的见证。最后,):“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我们可以求神,使我们在吃喝中得到快乐。每次我们食东西时,都觉得很享受,这是何等快乐,这是劳碌中享福的一个实例,我们可以每次在吃喝时,有很好的胃口,很快乐的吃喝;每一天,我们便充满喜乐。
经文:至
我这次与大家研究传道书,目的是盼望与大家学习如何查经,尽量深入研究每一节圣经;难解的经节,也去研究。许多时候,我们读圣经不求甚解,遇见与我们有不合意的地方,便放弃了研究。这种读经态度会妨碍我们灵命的成长,我们应该尽量明白神的说话;让神的话语教导我们,改变我们。
中国人的观念以为能够有“福禄寿”全是最好的。但传道书作者指出,福禄寿全未必是福气,可能成为祸患。他指出真正的福气乃是从神而来的,他不是提及天上属灵的福气;真正的福气仍是在地上和属物质的现今福气,传道书宝贵信息就是在此。我们不需要将来到天上,才可以享受这些福气,即使现今在这邪恶的世代,也可以靠神恩典,享受现今的福气。他特别强调属物质方面的福气,我们不要以为凡是属物质的都是败坏的、恶的;好像初期教会洛斯底派的人,认为物质是恶的。因此有人实行禁欲主义,甚至成为放纵主义。我们不能接受这种观念,因为物质也是由于神的恩典,是从神而来的。物质并不是败坏的,神会透过物质来赐福给我们,可见我们的神是很实际的。这段经文可以分开两大段来看,首先指出福禄寿全可能成为祸患,跟着他指出真正的福气是从神而来的。
(一)我们先看成为祸患的例证
作者从人生的观察,指出福禄寿可以成为祸患。福的方面“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我们常认为有钱才是有福的,但作者指出人是不知足的,常见愈有的人就愈想有,永不知足;百万富更想作千万富翁,千万富又想作亿万富翁。这些财富无法使人满足,因为人是与生俱来,便不满足的。几年前,当香港股市攀至高峰时,人的欲望亦随之升高想多得点钱;股市下跌时,许多人就失意便想自杀,这些都是有钱人,可见财富不能使人满足,反而带来忧愁祸患。如果我们无钱买股票,便毋须理会股市的涨泻了。
1.“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这是指出人的外表虽然好看,比如有些人有车、住的是高尚洋房,养的是大狼狗,很可能是外表而已;未必可以带来满足的。收入高的人,支出也自然多;有时候住公屋的人,却比其他的人更加有钱,这是不足为怪的事。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也不能带去。”可见你所有的,只不过占短暂的时候;赤身而来,也是赤身而去。听说亚力山大帝临终前吩咐人,在他的棺木开两个洞口,伸出他的手,以示自己虽富有家财,却不能带走。“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有钱的人,可能不理会别人,他目中无神;可怜却成为匪徒勒索的对象,钱财成为他的祸患。有些人是守财奴,想榨取别人的金钱,成了别人的祸患。也指出,即使你有儿女,你手中也是一无所有;可能儿女是败家的,会耗尽你的家财。“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可能因为他得的是不义之财,以致要在黑暗中吃喝,这是很悲惨的事。
,这里指出自己劳碌得来的成果,不能去享受,反而让别人来使用,这不是真正的福气。指出虽有百子千孙,但很可能也不得埋葬,这是何等可怜。传道者指出上面许多人以为的福气,很可能成为祸患。
2.现在我们来看禄的方面,禄指官位方面。:“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诧异;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若果你做一个官员却贪污欺压,会令人厌烦。但另一方面,谚云:“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人的地位会高过你,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爱黎民的父母官。
3.至于寿方面,“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么?”一个人怎会活到千岁?即使你有两千岁,你仍会死亡,仍不可享福。有寿命可能是祸患。我的岳丈是一百零二岁,他常说留住了老命,却看了更多伤心的事;当子孙不守道时,反而令他更加伤心!当看见儿孙离世,白头人送黑头人,这也是很悲惨的事。
当作者在上面指出许多的虚空后,在,他提出一些小结。作者发出两方面的感叹,有甚么长处呢?有甚么益处呢?
第一方面这是在乎价值方面,不知道甚么东西才有价值。作者指出一般人的价值观以为福禄寿最好;但他认为这不是最好的。我们信主后,应该有另一套价值观,与世界的人是不同的。假若我们的价值观是与世人一样的话;我们便难作个基督徒,会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今日世界混乱,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有人认为试婚同居是可以的,有新道德观的人,认为只要出于爱便行;杀人也是可以的,因为认为是劫富济贫是可以接纳的。几年前,约纽停电,许多人趁机抢劫,当新闻界访问那些被捕者时;这些人认为有钱人有,他们没有,故抢劫是很公平的。有些基督徒在教会内有一套伦理标准,而在教会外却又另有一套的标准。人生的空虚是因为不知道真正的价值观。今天圣经成为必读的书,圣经的原则,成为我们行事为人的标准。我们的神是永恒的,祂的标准也永远一样。
另外第二方面的感叹(6-12“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甚么事呢?”今日不知明日事,今天是属于你的,你不知将来的遭遇如何,因此便带来彷徨。香港人不知道一九九七后怎样,心里便会彷徨不安,这种彷徨便成为人生焦虑的原因;有些人求签占卦,是要知道将来的事。
(二)作者也提及积极方面,真正的福气是从神而来的
,在这段经文中,多次提及神,是神赐他吃喝,清楚告诉我们能够生活,是神的恩典。这是很大的享受,许多恩典,我们经常领受,平凡了便不感恩。有些人有钱财,却不可以享用,但有些人神赐他资财,可以吃喝享用。这便有很大分别,能够享用的人是神的恩典;能够在劳碌中享福,这是福气。他常有愉快心情来享受。神与他一起快乐。有些人以为酒色财气,一本万利,坐劳斯莱斯或飞机,这才是福气。传道书作者指出我们在简单的生活中,也可以享受福乐,并不需要餐餐珍馐百味,粗茶淡饭也可以享受。“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他并没有指出吃喝甚么,可见福乐并不在乎物质的丰富或多寡,而在乎你使用时的心态。如果我们用一种感谢的心来饮水时,较你用一种憎恨的心情来吃鱼翅,更加有福。,“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这些属物质的福气,都是神的恩赐,我们不需要有许多的名誉或享受;只要我们满足,虽然穷困,也可以享福。这是福乐的新诠解,正如箴说:“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满足,并不加上忧虑。”
经文:
过去几日的讲道,看见传道书较为消极的方面,其实神要我们认识看透这个世界,使我们不去爱世界。另一方面在每一段里面,给我们一线曙光;让我们知道怎样倚靠神,过有意义的人生。由第七章起,内容会较为积极。箴让我们知道认识神是智慧的开端,传道书也是教导我们,智慧的人是一个敬畏神的人。智慧人因着他的智慧,晓得怎样与神和人相交;在神面前怎样过生活,这里看见智慧人有四种体验:
第一种体验(七1-4),智慧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在中也看过,许多人以为福禄寿是好的,但可能成为祸患。作者渐渐带领我们进入这内容中,在中他指出,死比活着更好;这与普通人的价值观不同,智慧者认为死比活更好,他说:“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但他在第一节却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这句话有点不对称,如果我们懂得希伯来诗歌体裁,便较易明白。这里是比较的对偶,所以原意是美名胜香膏;死日胜生时,用名誉胜过膏油来衬托死比生强得多。在上面看见作者指出,因着死,人生是空虚的;故传道者指出,假若你能认识死比生更好的话,你便不会怕死。死不能成为你的威胁,而感觉人生是空虚的。你要认识死只不过是一种转变而已,保罗在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所以保罗视死如归。一个人之死与生,是困苦年日之经历,难怪婴孩用哭泣来到这个世界。更指出忧愁胜过快乐,如果我们未曾忧愁过,便不会同情别人了。我认识一位姊妹,她的丈夫未信主,他们有一个儿子,非常活泼可爱,令他们非常欢欣。到这个孩子三岁时,因患病死亡了;那父亲由此就想及死亡的问题,结果他也信了主,成为热心的基督徒。虽然失去了儿子,但那父亲却得着永远的生命。多年前刘师母患病,以致我常常埋怨!后来当我自我检讨时才发现到,我太看重事业,多过我的师母;在这场疾病中,我再次更新与内子的关系,使我学习到很多以前从未学习过的功课。如果我们吃过苦,我们才会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功课,这岂不是忧愁胜过快乐的明证吗?保罗说:“我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主耶稣也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我们看见智慧人,他的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即使遇见死亡,他的反应也很特别。
第二种体验,智慧的优胜(七5-6),智慧人的责备,胜过愚昧人的称许;忠言逆耳;很多时候是不容易接受的。传道者更指出忠言是不好听的,但愚昧人的声音是讨厌的;敢于责备你的,才是爱你的。箴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智慧人不怕接受别人的责备,他也尽责劝勉别人。指出智慧人不怕金钱的引诱,并且胜过贿赂的试探。多年前,有一位美国宣道会会友,到建道神学院讲见证。提及自己是做游艇生意,有一个官员因他接到制造二百五十般登陆艇的订单,要威胁他给佣金,否则会招致许多麻烦。这位弟兄坚持不付佣金,结果那位官员便诸多留难;使建造登陆艇工程受了影响,最后他因此事而破产。但他然分期去偿还欠款,他仍然靠神去做,后来新畿内亚一群宣教士邀请他去主领培灵会,这位弟兄当年在宣道会中被选为会友代表,可见敬畏神的人不怕金钱的引诱和贿赂,仍能站稳的。“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可见智慧人的结局是好的,我们的目标是要争取最后的胜利!赛跑是我们的例子,当我们有耐心的时候,便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很多人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有一次我请教曾作传道几十年的岳父,他送给我四个字:“忍辱耐劳”,能够忍受羞辱和劳苦,相信我们的事奉会蒙神赐福。
“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甚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一个智慧人是很实际的人,不是常说及以前,乃要每日有新的领受,智慧人是实事求是的。,智慧比产业更好,因为产业会失去,但智慧却永远相随。
第三方面的体验(七13-15),在传道者指出人生很无意思,前途未卜,人心彷徨;但智慧人却知道自己的前途在神的手中,因为他不会为明天自夸和骄傲,指出人生有亨通的日子,也有遭难的日子;我既不知明天的事,便不能自夸。我们既知道自己的前途在神手中,就应将自己的学业、婚姻、家庭等事放在主的手,交托神,我们便不会自夸,便不须要忧虑了。神的作为是完全永存的,这样,我们做人便减少很多的忧虑。
最后一个体验(七16-29),这里指出世上无完全人。这段经文是难解释的,有解经家指出我们应该守中庸之道,不要行义,或行恶过份,但若以世上无完全人为主题,更加合理。甚么叫做行义过份,这词有几方面的含意:第一不要显得比别人好,另外含意是不要有属灵的骄傲,不要自逞智慧,有人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当自己是先知。作者说不要行恶过分,他承认智慧人也会犯罪,但不会为人愚昧。“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各位不要误会以为自己可以行恶,只要不过份便好了。这话用的语气,是极方面的避免,而不是积极方面的去行恶。他的原意是要我们谦虚一点,不要自夸比别人强;也不可认为自己是完全的,有些时候也可能偶被过犯所胜,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蒙恩的罪人而己。”我们与普通人一样,幸得蒙神的怜悯与赦罪之恩。当我们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便不会在人面前自夸,智慧人觉得自己是无有的。最后传道者提醒我们,“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可能所罗门有许多后宫佳丽,他从自己体验中,指出智慧人是谦卑的人;承认自己是不完全,由这里可以看见基督教一个重要的真理;指出人是败坏的,没有一个义人,所以我们需要基督的拯救,神的帮助。这段经文指出不单在道德上,在知识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的人,,28),智慧人认识自己不单在道德上未完全,也在知识上有限;在与做人方面,仍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与人合作方面,需要时常竭力追求有改进。最后传道者在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原文是“看叩,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在整本圣经中,这样的语句只有在约伯记中出现“一千天使中,若有一个作传话的,与神同在,指示人所当行的事。”究竟千中的一位是谁呢?传道者在他追求智慧,追求与神与人的关系上,他得到一个发现。他不是高抬男子,低贬女人;这位千中的一位,从圣经启示中便知道他是耶稣基督。只有耶稣基督是完全的,耶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是我们所仰慕的。
在这一章圣经中,传道者让我们看见,一个智慧人,他的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的;他看见智慧在我们人生中可以得胜的,可以面对现实和各方面的困难。他认识我们的前途在神的手中,所以他不为明日自夸或忧虑。最后他认识自己在道德和知识方面不是完全的人,他需要在对神对人方面继续追求,求神也让我们有智慧者的看法和眼光。
经文:至
在第七章我们看见智慧人在生活上各方面无往而不利,作者在说:“谁如智慧人呢?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作者在这里好像作一个总结,而又作一个开始,有智慧的人虽神采飞扬;然而智慧人并不是万物通晓,所以他说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有时临到我们身上遭遇,是不可以理解的。在所罗门提出王权的重要,我个人认为所罗门不是强调政治的王权;而是藉这王权引伸出神的权柄。既然王的权柄我们要尊重,更何况是神的权柄呢?指出君王有无上权柄,操纵国家和子民;王的说话就是法律,因此神自己更加有权柄,因为神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所罗门认识自己能够作王,都是神所赐予。就如路加福音第七章,有迦百农的百夫长;他从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来联想到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有更大的权柄。他相信耶稣只要讲一句话,他的仆人就会好了。今天我们若认识神的恩典,便会加强对神的信心。指出今日我们若果想免经历祸患,就应该要遵守神的命令。亚当夏娃因为不遵守神的话,所以罪便进入了世界;为甚么我们做基督徒的没有见证?正因我们没有遵守神的吩咐和命令。另外,传道者在指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生命或际遇;他何时离开这个世界,他不能控制,秦始皇想求长生不老药,结果他失败了!世界上只有以利亚和以诺未死而被提,然而他们也不能控制何时被提。在也指出今日不知明日事,雅各书也提醒我们;明日会遭遇甚么事,我们不知道,只有说主若愿意,方可作这事或作那事。
(一)传道者为我们提出一个原因,为何我们不可知道呢?
许多时候世界没有公理。这一切我都见过,也专心查考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有时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在,他看见在世间许多时候,好人受苦,恶人兴旺;恶人长寿,好人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长辈爱主,后辈却不爱主;或卑辈很追求,但我们父母的行为却失榜样。我们很难过,求神多年,也无改变。有时候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无论如何,他提醒我们,我们的生命及际遇,是不由我们控制的,在这一段经文中,他让我们看见,是神控制人的一切寿命和际遇。指出我们的年日在神的手中,我们应该谦卑下来,好好把握使用自己的生命。既然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际遇,便应该将自己交托给神;我们应该要敬拜神,敬畏祂,听祂的话;因为神掌管我们的气息和一切。谈及主权的问题,香港人知得很明白,香港前途的谈判,最难的地方在主权问题,这问题解决了;其它都会迎刃而解,主权问题最影响香港人的前途。在你生命中,你有没有弄清楚你主权的问题,究竟神掌管你生命的主权,还是你自己?若果你生命的主权未清楚时,你永远也得不到安息。我们跌倒犯罪,许多时候是因为未将生命和生活的主权交给主耶稣基督,若果你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其它的的问题便很容易解决。许多基督徒,因为已将生命的主权交付了耶稣基督;所以其它小问题,便有能力去解决了。我们有没有接纳神的主权呢?
(二)智慧者指出恶人的兴盛是暂时的
断定罪名是神判断恶人罪人,但神并没有叫他立刻倒毙、潦倒;因此缘故,世人便满心作恶。在这里引起了我们的疑问,为何神不马上刑罚?例如人说谎时,便他立刻腹痛,假若是这样的话,人便不需要有自由意志了。神赋予人有自由意志,以致他爱神是心甘情愿的,因他有选择权;因此神便不立刻施刑,但最后必有审判和算账。,恶人得不着福乐,也不得长久的日子;恶人的兴盛是属于暂时的,例外的。我们毋须为这例外,而影响我们的忠心和爱心。
(三)智慧者知道敬畏神的人,终久必得福乐
给敬畏祂的智慧人的福乐是现实的,也是物质的。作者提出吃喝可以快乐,是因为神悦纳你的作为,你与神有正常的关系。因此你便会开心吃喝;假如你心中有罪,食东西时便会没有胃口,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吃喝才是真正的享受;假如我们与神有好的关系时,便能自然地吃喝快乐。另外神让我们能够有清洁的衣服。我们敬畏神的人,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装扮,当我们到教会聚会时,应该注意自己的服饰;不要随随便便,这是敬畏神的表现。指出神给我们的福乐,是包括有美满的婚姻生活,虽然有家庭,责任便多了;但这是神在我们劳碌的事情上所给我们的分,神让我们有家庭,可以彼此分担困难。所以当我们的婚婚不美满时,要思想是否我们没敬畏神,未按神的心意来选择配偶。若不是神所配搭的,迟早必有问题;又或者夫妇之间在爱情根基上的不稳,在基督徒夫妇间有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彼此不相关,没有爱情的基础,所以便不能真真正的快活度日。今天我们作丈夫的,可能事业心太重,未能负起作丈夫的责任;结了婚的姊妹也要以家庭为重,神的心意。是要我们与丈夫或妻子快活度日;但许多时候,我们的心意霸占神的主权,自己做喜欢的事,便不能享受所赐的福乐。今天破裂的婚姻生活,在基督徒的家庭也可以看到,我们应该要正视这个问题。
智慧人如何充实人生的虚空。
1.智慧人要接纳神的主权。特别在寿命和际遇上,若能接纳神的主权我们便不会怨天尤人,静默下来低头敬拜了!俗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美国有一爱主的青年人叫卜理纳,他是着名神学家爱德华滋的女婿。有一本书《拓荒英雄》提及他的生平,这青年蒙神引导,到美国印第安纳工作;他拚命为神工作,二十九岁便离世。我们不明白为何神叫他这样早便死去,但神有祂的时间;在卜理纳所写的日记中,写得非常真挚动人,有许多人因阅读他的日记而受感动奉献给主。芬妮歌罗士比,是位失明的作曲家,她作了许多圣诗;虽然她自少失明,但神仍使用她;许多在灵里失明的人,眼睛重开。我们最喜欢唱的一首圣诗,例如“在恩座前求”。这首歌作者的未婚妻,在写诗前一天,是遇溺丧生的。作者在伤心难过时,写下这首诗歌,帮助无数人。所以我们要接纳神的主权,有时候虽然难过伤心,但要相信,这是神在管理一切。
(四)智慧人看清楚恶人的兴盛是暂时的,他明白义人和恶人的结局(八12-13,17)
他承认自己只知道一些事情,但还有些事情,他是不知道的。也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明白的;例如苦难的问题,如果我们肯接纳自己是不能全知道的时候,心境便会较平安了。
最后,我们要尽力去做事情,基督徒要做一个敬业乐业的人,无论大小事上总要尽力。在工作和事奉岗位上总要荣耀神。作荣神益人的人,既荣耀神,又可使自己得益。正如一个老板喜欢一个尽责的雇员,会给他加薪升职,得到从人而来的好处。当我们专心在工作上时,便不会受其它问题困扰了。
传道者指出我们要接纳神的主权,也承认有许多事情,是不容易解释的,直到我们见主面的时候,便会知清了。最后我们应在所做的工作上,尽心竭力!
经文:至
这段经文是十分难解的,它好像箴一样,喜爱使用比较;比较智能和愚昧,组织较松散,故此不容易看懂。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衬托出智慧的表现。在前几讲我曾经提过,智慧使人过成功的生活,晓得在神面前如何做人。那些未信主的人,神在他生命中是没有地位的;但信主的人知道神鉴察我们的生活,智慧是我们过成功生活的艺术。智能可能与知识相通,但有些时候,智能又与知识不同;知识使我们明理,但智慧却使我们与神与人有良好的关系。因此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智慧人也不一定有很高学位,但智能总比知识更强。这段经文可分两大点;第一,智慧使人过成功的生活至,第二,怎样表达智慧。
(一)智慧使人过成功的生活
至以前我们看过智慧使我们与神与人有良好的关系,但在这里却有更广阔的意思。智慧引导我们其它有关的事,特别是政治的事。因为人的生活不单与人有关系,还有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今日人以为有权柄便可以统管一切,所谓“枪杆子下出政权。”,虽然智慧被人藐视,但智慧却可以为我们做许多事。这里提及有一城被围困,智慧就可以拯救那城,使城里的人得到安全。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和力武力,有勇无谋是无用的。士师记提及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杀死基甸的七十个儿子后,想放火烧提备斯,却被一女人用磨石打死;这个聪明又勇敢的妇人,就救了那城许多人的性命。另一个例子,希西家作王,亚述大军十八万五千人围困大城;结果他求告,神的使者便杀死亚述大军,解救了耶路撒冷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伦三岛险被德军攻陷,但当全国人起来祷告,神令天气急剧转变,挽救了英国。中国有一句成语说:“原璧归赵。”,提及战国时候,赵国得到宝石和氏璧,举世罕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城邑换取,赵国便派蔺相如到秦国交涉。到后发现秦王食言,想并取和氏璧,蔺相如便用急智得回璧玉。我们应该为执掌国家政治的领袖祷告,为地方政府高级官员祷告;使他们有敬畏神的心,有智慧来治理国事,使我们可以敬虔度日。假如我们在政府中担任高位,就更当求神让我们有智慧去参与政治的事。传道者提醒我们,智慧使我们在政治上是有益处的,有关香港前途谈判,我们应切切为双方政府的官员及港督祷告;求神使他们明白香港人的心愿,使香港能够得到合理的地位,因为祷告能够改变许多事情。
作者在举出智慧与愚昧的分别后,他在提出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去应付那些不好的掌权者或上司。我们可能有不好的上司或掌权者,发怨言不是智慧人应有的表现;神给我们有智慧去应付他们。掌权者是人,他们也有错误的地方,是否我们便离职?说:我们不要离开自己的本位。传道者教导我们用柔和去对待上司或掌权者,可以得回他们的心。智能的人是一个温柔的人,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结出和平的果子。新约的智慧书是雅各书,在(雅13-18)说:智慧人是温和的,使人和平的,智慧的人不单可以挽回上司的心,也使他的上司知道自己的错误;在那里建立和平,使工作做得更好。有些时候,做下属不易明白做上司的难处;在教会或基督教机构,总有领袖来带领,若果我们不顺服带领,便有问题产生。
跟着,传道者给我们看见,智慧使我们个人有正确的引导。,这段经文意思是“害人反害己。”第九节看见挪移石头,以前农地是用石头作界限,所以这里所指是害人之意,与上文意思一样。在圣经中以斯帖记记载害人终害己的好例子,亚玛力人哈曼要所有犹大人跪拜他;唯独末底改不跪拜他,他怀恨在心,便造了一木十架吊死末底改,结果自己反被挂在木架上。其实,这是普通的常识和常理,传道者用这提醒读者,不要有害人的心。主耶稣也说,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指出智慧使人事半功倍,效果大得多,你懂得将刀磨利,做事便快得多。智慧使我们与人有好关系,做事便会有效率得多。这里指出智慧是懂得把握合宜时机,说:“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清晨大声,许多人尚在睡眠,会令人很讨厌,他说话实在不合时机。有一位姊妹家人未信主,邻居是基督徒,但彼此没有来往。这位姊妹的祖母去世时,邻居便藉此来慰问;以后他们便成为亲密邻居,带领这个家庭全家信主。这个基督徒家庭能够把握机会,带领人信主。
(二)如何表达我们的智慧
,这里主要是及言语,怎样在言语表达自己的智慧昵?1.少讲说话,“愚昧人多有言语。”箴书也说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便有智慧,”我在报章副刊上看见一段文章,有记者问爱因斯坦:“你成功的方程式是甚么?”他回答说:“我成功的方程式是X=A+B+C”,X是成功,A是工作,B是休息,C是少说话。当你有工作,又有休息,而且少讲话;你便走在成功的路上,这方程式值得我们回味。指出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我们要说有造就人的话,要讲有智慧的话,这会令人得帮助。约在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一间神学院读书,去参加一个讲座,旁边的人问我从何处来,我便回答在某某神学院。另外的人就说:“啊,这神学院是最靠近地狱的。”原来他们是两位新派神学院学生,这间神学院不信有天堂地狱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真不知如何回答,但感谢神赐我智慧回答:“怎么你们也相信有地狱吗?”这问题令他们不知所措,可见智慧的说话可解决难处。我们要在言语上有智慧,应该做一个不咒诅别人的人,也不说人闲话。传道者说,即使你在卧房里讲闲话,别人也会知道;故此我们对别人的批评,讲闲话要谨慎小心,俗语说:“隔墙有耳”,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格外小心。2.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智慧。,作者在这里用两个国家作比较,没有人在早晨饮宴,因为宴乐通常是设在晚上的。换句话,一个智慧人要过一个有节制的生活;生活有节奏,做事有原因。英文有一个字醉酒(alcoholic),另外形容一个人有工作狂。作(Workaholic),可能我们不会做一个醉酒的人,但会造一个工作的奴隶,以致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有些人用工作来逃避自己的家庭,故此埋头苦干。摩西的律法要求土地也要有安息,对土地是好的,神让我们六日工作,第七日休息;对我们健康有帮助,对家庭有帮助。工作的原动力,是来自神的带领和圣灵的感动,而不是来自工作的需要。今日各阶层有许多的工作机会,我们根本无可能做完所有的工作。
最后我们看,作者在这里用一相反论调来教导,那些好饮食的,不是智慧人,乃是愚昧人。智能人是在勤俭上显出来,在节俭上,使用金钱上,我们要有智能。许多时候我们使用金钱是为面子缘故,我们应该从节俭上学习。不要为名牌货而追求,我们若随意挥霍,怎能见证神的荣美。我们要从享受中得到自由。近年来快餐店帮助了我们家庭不少,参加聚会后,全家在外面吃饭;到茶楼又贵,又要等位;但吃快餐只费数元,又不用花时间。智慧人在生活上和属灵上都要有智慧,求主帮助我们,在各方面皆显出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经文:至
这段经文可分三个段落,第一,传道者劝勉读者要行善,这是充实虚空的办法。第二,劝勉年青读者要快乐的过生活。第三,劝勉读者趁年青的时候记念神。
(一)劝勉读者要行善
,这段经文有人解作你要把握时机去投资,你若能勤力工作,必有好的收获。你的投资是要多方面的。另外的说法,是认为这段提及行善,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因为你要将自己的粮食拿出去,撒在水面。回教徒受犹太教影响很深,可兰经记有许多旧约的先知,它也承认耶稣是一位先知;不过模罕默德是最大的先知。他们传说有一位皇帝的养子沉船,但因有人每日撒食物在水面上,他拾起来,得到充饥。所以回教徒习惯把食物撒在水上,因为日久必得赏赐。第二节描写七人、八人,这是希伯来文的特色,可参考弥迦书五章五节,意思是指很多人,你要将粮食分给多人。中人有句说话“助人为快乐之本。”你能常常帮助人,便会忘记自己的痛苦,你的人生便不感觉虚空;别人得着快乐时,你也会感觉快乐。初期教会有行善之习惯,好像百夫长哥尼流广行善事;彼得复活了那广行善事的多加;提前第五章记载登记的寡妇;学者认为他们是年纪老迈的寡妇,他们有行善的心方被接纳。,提醒众人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今天世界充满痛苦患难,假若我们基督徒能够与他们分享,神的名必定大得荣耀;受帮助的人也大得益处,他们也可以认识到这是爱的具体行动。有人称这行动是“自动的共产”。初期教会彼此帮助缺乏的,“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香港有一教会关心贫苦人,与一间政府医院联络,去帮助那些经济有困难的人。他们拨款到医院福利部去救济那些人,而只须医院送回受助者的姓名地址,以便日后教会探访之用,这是非常好的见证。我们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人去帮助他们,求神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似乎今日教会的慈惠工作做得不够。行善可以见证主,也充实我们的人生。
,提醒我们应该勤力工作,传道者提出一切分内的工作,总要尽责尽力;我们不可懒惰,懒惰的人不能过一个充实的人生。第3节较难解释,许多解经家指这是自然律,云层厚,但有雨,人不能控制自然律;也不能明白所有的事。因此我们要将勤补拙,传道者提醒我们,努力工作可充实空虚的人生。
(二)劝勉青年人要快乐的过生活
,圣经中的少年人,是指未够三十岁的人,少年人即青年人。我们年青人,也包括其他人,应该快乐的生活。有人看见这段经文,便说传道者是个乐天派;但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在有生之年,快乐的过生活。第7节,他用眼目可以看见日光,来提醒者读者应该喜乐,很少人为自己的眼睛可以看见,而感谢神!但若你眼部做过手术,你能重见天日,便会很快乐。我读神学时,有一位内地会宣教士作证,他被囚在监狱的黑房三年。第一年过去,第二年,他感觉很孤单痛苦;到第三年时便开始埋怨神,怀疑神;在他最软弱的时候,神为他开出路,使他得自由。今天我们有机会能够看见日光,应该感谢神!享受神给我们一切的恩典,享受神在基督耶稣给我们的一切。假若我们信主后,并不感到享受。可能你还有许多地方未清楚,还有地方未对付;其实这种喜乐是最高尚的,我们的神就是我们最高的享受。当你与你所爱的人在一起时,乃是最高的享受;难怪传道者说,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
为何传道者劝勉年青人在年青时要快乐呢?
1.年青人有充沛精力智力,记忆力也好,学习能力快得多;这是神给我们美好的恩赐,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昨天圣雅各福群会,在报章发表他们对香港青年人的调查报告,指出香港青年人“老成而无大志”,不会积极做人,盼望香港青年基督徒在人生打好基础,以致被神使用,我们应该为年青的日子快乐。
2.作者在第10节说:“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在我们人生初期是很痛苦的,不容易渡过,升学、恋爱、就业等。这会使人生很空虚,难怪在求偶时期的青年人都很消瘦;到中年时期,安定了便肥胖起来。我们基督徒青年人要想办法来弥补人生的虚空,“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我们是否放纵情欲呢?传道者继续说下去:“为这一切事,神必审问你,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基督徒不是放纵主义者,基督徒的享受和快乐,是要在神面前快乐享受;我们不能撇开神的审问,我们的享受是有责任,不是不理会别人死活。我们的自由,不能羞辱神的话。保罗在说:我们所行的,要有益处,要能造就人,使神的名能得荣耀,这样的话,我们样样都可以做。所以传道者提及的快乐,是有责任,而不是放纵的。我们可以尽量去享受,但我们能否在基督台前不受责备呢?
(三)应趁年青的时候记念神
,这里称神为“造你的主”,提醒读者神与人的关系,我们应该尊敬祂,人是被造的物而已,应该将神的荣耀归给祂。上面看过幼年的日子虚空,这里更提及年老的日子也是虚空的。“尘土仍归于尘土,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人不是死了就一了百了,他仍要面对神;在地上无恶不作,似乎很兴盛;但他死后,要面对神的审问,每个人要回到神那里去。
作者在(2-6)用很美丽的喻意来代表人生年老的日子,在(3-4)节作者用一间朽坏的大屋来代表年老的境况。年老时手脚发颤,腰也不能伸直。推磨是形容牙齿,牙齿渐渐稀少;眼睛老花,看不清楚。街门关闭代表耳聋,推磨的响声微小代表气魄弱,说话也不能大声。4节提及歌唱的女子也没有气力唱歌。回应上文,雀鸟一叫人就醒来,形容老人家早起,青年人却熟睡。第5节形容老人家怕高,走路不稳。杏树是冬天开花的树,花先是粉红色,后转为白色;象征老人家满头白发,以及老人死后,形容吊丧的情况。第6节银炼折断,形容老人家像油灯跌下来,因为人生是宝贵的,所以称作银炼。金罐应译作金碗,用作载油,表示载油的银炼折断;打破那个金碗,这样完结人的一生。我们在年老时,想做的事不能做,不能像年青时享受快乐的人生;吃东西又没有牙,旅行时,又不可以爬山;有很多限制,想事奉神,却有心无力。因此作者提醒年青人,趁着尚未年老的时候,要记念造物主。为甚么要记念造物主,我以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会把握你年青的日子,不浪费神给你的机会,便不会太迟,趁机享受神给你的恩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浪费我们的时光和机会,到年老时回顾,便感伤痛。岳飞的“满江红”中有话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故此我们要趁有机会,来把握时机。我们要将黄金的时间奉献给神,因为年老时便不中用,想献上也无价值了。
第二,在年青有太多的抉择和需要,要神的怜悯,否则我们便易犯错,过失败的人生。年老人已完成了他的责任,差不多一切已成了定局;年青人在人生中尚有许多可能性,他可能成为伟人,他尚有机会。因此更需要神的造就和引导,在我们的交友、学业、婚姻等事上,我们要将神放在我们的抉择中,不要自己作主。“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们要尊神为大为主,任何决定要将神放在我们的决定中;这样,我们的人生必蒙神赐福。求主帮助我们,将传道者的劝告放在我们的生命中。
经文:
传道者在总结本书时,提及他的教训有两方面。
(一)虚空的虚空
先提到节八节的话,后又重提的说话,他写到的时候,想到人老珠黄,何等悔恨!所以他便总括一方面的教训,是虚空的虚空。另外他再提及人生积极的一方面,第9节提及他将智慧教训众人;他将人应该尽的本分,就是敬畏神和谨守祂的诫命。现在我们先看,传道者凭甚么原因来这样去教训人呢?他不是凭自己的臆测,第一个原因:说:“再者,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查考,又陈说许多的箴。”他承认自己有智慧,跟着他指出自己智慧来源;不是凭直觉,又不是天生的。说:“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他承认他的智慧来自牧者,在旧约多处圣经提及神是牧者,结二十四,赛四○,)皆提及神是好牧人。到新约时,耶稣承认自己是好牧人;因此从新旧约亮光中,牧者是神自己。传道者指出他的智慧全是由神所赐,他只不过负责将神的话传讲,带给会众。这也是希伯来文的特点,承认一切智慧全是由神来的。第二个原因,在下半节,他指出自己智慧是来自默想,“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一个有福的人是时常默想神话的人,诗也有多处地方强调这点。第三个智慧的来源:他又考查,他用神给他的聪明智慧来研究;例如文士以斯拉,他定意考究神的律法,所以以色列人归回后,得到以斯拉的教导。原来传道书的作者,他自己也做这种工作;承认自己的智慧来自神,来自默想,也来自考究。现代的人没有神的话来引导,连信徒也没有考查、研究、默想神的话语;因此在属灵方面不够营养,以致生命枯萎,没有成长。许多时候连传道人,也缺少在神话语多研究、多默想;以致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难怪他的羊群不能长大。
说:“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着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传道者提醒我们不要单单读普通的书,因为学海无涯,着书多,没有穷尽。每一日都有许多的新书,读书太多,也会疲倦。因此我们不要读普通的书,他教导我们,要读书中之书;我特别劝勉年青人,你用许多时间读其他的书;但你用几多时间来读圣经。默想是得力的生活艺术,我们若在神面前等候,会使我们得力。我青年时在政府部门工作,但每个月一次抽空到太平山顶默想,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现在我喜欢散步,除了能松弛神经外;还可以默想当日神赐给我的话。有一段时间,我每日在咭上写下一节圣经,背诵它、默想它,使我很得帮助。由于传道者默想神的话语,便使他得着智慧来教导众人。
在说:“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他指出自己智慧的来源,来自正直和诚实的话,以致可以对读者说,他所讲的是好的,是他由衷之言,是他诚实的话;可能有人不大喜欢听他的话,但这些话在后来是有功效的。他说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在旧约时的刺棍是看牛用的。在棍上加上刺,当牛不驯服时,便用刺来管教牛。当智能语言发出的时候,可能听的人会觉得不好受,但最后可以教导他走在正道。另一方面,聪明的人会觉得这是对他的帮助。传道者指出自己的说话是诚实话,并不避讳,保罗在教导我们“惟用爱心说诚实话。”,他讲诚实话,表示他有爱心。说:钉稳的钉子,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说法,这钉子是指赶牛棍上的钉子,表示耐用。第二种说法这钉子是稳妥之意。钉子不会移动,可以挂东西,表示你若接受智慧言语,你的人生好像锚一样稳固,不会飘浮无定。所以智慧者的言语,成为我们的倚靠和帮助;因为它引导、提醒、劝勉我们,使我们知道如何走人生的道路。传道者提出他的言语,无论好听与否,都是有权威性的;因为来自神那里,这些说话,是他多年在神面前研究和默想的结果。他之所以教训人,因这是他的由衷之言,是他专心寻求,是可喜悦的言语。不是随随便便,风花雪月的话;所以我们每一个读传道书的人,都须要打开我们的心来阅读。
(二)敬畏神和谨守祂的诫命 作者极希望人能够敬畏神
说:“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我解释过敬畏神的意思,现在再复习一下敬畏神的意思;再补充以往未提及的,怎样才是敬畏神呢?
1.无论做甚么都尽力去做。以前我读过一间大学,有一次在介绍学生工作办事处的墙报板上,我看见有一幅漫画。绘上一个青年人正在打扫,他背后弃置一些破碎的碗碟,在他面前站着位年老的主管。他说:“他们说我们负责。”,这漫画点出负责,在不好的事情上负责。我们不但要向神负责,还要向神交账;在一切的事情上,也包括好的,坏的;我们所做公开或隐蔽的事,有一日也要在祂面前公开的,向祂交账和负责任。
2.敬畏神必须谨守祂的诫命。在中说:“敬畏神是谨守祂的诫命,”谨守是小心认真地持守之意。传道者要我们认真遵行神的话语,无论困难或容易,愿意与否,也要遵行神的话。甚至可能要咬着牙关,也要遵守,这才是谨守的态度。
雅各书第一章告诉我们听道也要行道,那里指出为何听道而不行道,有两个原因:
1.单听道而不行道,就是自己欺哄自己。
2.我们会很容易忘记所听的,像一个人对着镜子,很快便会忘记他的样貌。我们住在香港,有许多机会听道,又可参加机构办的训练班;但若果我们听道而不行道的话,很快便会忘记所听的。故此传道者提醒我们,要谨守遵行神的话语。
敬畏神的另一个含意,在第八章中我们曾提及过,是要接纳神的权柄,承认神在我们生命中完全的权柄。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即使我们遭遇不如意,令我们伤心难过,我们接纳神是全能、全知、全爱的;我们仍可靠神的恩典,心安理得,而不怨天尤人。接纳神的主权,是承认神的旨意、因神的道路是高过你的道路;虽然你暂时不明白,但会仍然相信神没有做错事情。我们也提及过,敬畏神的人,承认真正的福气是从神来的;可能是将来属灵的,也能是属物质现世的。每一日我们所享受的粗茶淡饭,都是神所赐的。一个敬畏神的人,不单勤俭,而且也要过有节制的生活。传道者在整卷书强调敬畏神的人生,只有敬畏神才是有福的,能超越人生的虚空,使人生更充实。
传道者在以往的经节中,提及如何实际的生活,他只提及今天实际生活中,来敬畏神。我们新约的信徒,该多向旧约信徒学习,我们要认识神是满有威严和权能的;以致我们在祂面前,不能不屈膝敬拜。诗第八篇指出人算甚么,你竟眷顾他?人虽渺小,神仍然怜悯我们,拣选我们,所以我们不能在神面前,随随便便的生活,按着自己意思来做人。每一个人不能脱离神而生活,这样的人才是有福,才能过丰满的人生。今日许多基督徒只是停留在耶稣是救主的地步,一信耶稣就可以上天堂,得永生;无疑这是正确的信仰,但我们却不要因此而满足。传道书作者指出,我们不单要相信神,还要敬畏神。相信神,是承认神,但并不表示我们顺服神;我们要敬畏神,敬爱祂,将祂该得的荣耀归给祂。因祂是满有尊荣、伟大的;我们作任何事,只要存着一个敬畏神的心,这才是有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经文:传道书二章
昨天我们论及第一章的虚空,是说凡事都虚空。今天论及第二章,我定的题目为自己虚空,即自己都属于虚空,又何处体察呢?用眼能见的都是虚空,我在第二章研究,查眼见的是如何虚空呢?(请看二章十节,又参看十二章十四节),这书是所罗门王所作的,他有五个特点,他是大君王,是最智慧的,最有钱的,他所看的是有智慧与愚昧的分别,智慧是属光明,愚昧是黑黯,如人戴上眼镜,一个光一个黑的,如此,我看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的,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眼看不饱,不能满足需要,说眼所见的足够没有留下,但仍然是虚空,由此,世界不能饱足我们,因为眼欲大重。圣经云:眼目情欲,是最重要的,若到犯罪的地方便会害我们的身心,这个罪恶的世界,因为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所以就是虚空的虚空。
第二章十节至十一节,所罗门王觉得一切都有,但仍说虚空,填不满他的心中需要。请看一至三节,再看十五及二十节,在这几节里,把心中一切的愿望都说出来了,在十五节说这也是虚空的,没有一事能安他的心,所罗门的特点还不能安慰他的心,一直至到绝望,我们现在尚不及所罗门千分之一特点,这虚空的世界,因贪便犯祂罪了,试看中国的圣人是不今贝世界,是什么意思呢?上领是今下面是贝,合起来就是贪字,凡是所贪的,都是现今的宝贝,是与后来及永生没有关系的。
世界一切的我们要不完,就是要得完也不能满足我们的心,贪爱世界就是犯罪了。我们在世界不受饥寒便笑了,有人贪爱世界上的物质,到你得到的时候,生命已没有了,就算你有几千百万的世界,没有生命又如何呢?所以,一切都是虚空的。
请看十一节,说手所劳碌的,除了肉体得一部份之外,其余都是虚空的,在第三节至第五节,所罗门看出什么都是空的,他经常许多的事,在座中没有人能与他比较,肉体虽然能享受一切,但心灵上一切都是虚的。想自己的享受,仍会损害别人,故所罗门的经验,觉得是得罪了人及得罪于神,而致别人受损,所以在日光之下仍是虚空的,请看十七至十八节。所以所罗门的眼、手、心,得到的享受,都是空的,后来且恨恶自己贪爱世界,是万恶之根,世上一切罪恶的事,都有害我们的身心,在世上有什么意思呢?感谢神,所罗门有大的转变。回到 神那里去,各位都是神的儿女,所罗门儆诫我们的心,要好好的敬拜神。
二十四至二十六节,凡是日光之上的,一切都是满足的。回到日光之上的生活,一定不爱世上的利害,然后才回到日光之上去,思念上面的事,一定先将日光之下一切之物都看为虚空,才会看到上面的事,如我们搬屋一样,觉得比这里更好的才搬,若叫你到不知的地方去,你如何肯搬呢?又如你住的屋,一切都不好,便会想搬去好的地方去了。
所以,我们要多看神,所罗门眼看一切是虚空的,故他便想起日光之上的事,第一要看世界是虚空的,你便不知不觉的就会亲近神了。
在神一切都是真实的,惟有罪人是不爱神,惟有圣灵的爱才能充满人的心,心若归回 神,便得安慰。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求主给你们的经验,我都藉着这章圣经的儆诫我自己,及儆诫各位弟兄姊妹,我们所信的耶稣,永远是一样的。阿们!
传道书第三章
前两日我已说过,每逢研究一章书,要定一个名字以助记忆,第一章是凡事虚空,第二章是自己虚空;第三章是时间虚空。
今天所论的是凡事都有定时,生有定时,死也有定时,昨天曾说将人生观放在日光之上来看下。在十二章书里提到虚空两字有三十三次,在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的,所以这警诫各人,要思念日光上的一切是真实的,当如何忍耐信靠耶稣呢?所以先警诫我们日光下的一切生活,都是虚空的,我相信此书作者的解释是十分清楚的。
今日看到第三章是日光下一切生活及时间,人生一切的生活,都有定时,这是说物质的生活,也就是唯物主义。由此看出一切都有时间的限制,生死病都有定时,快乐有时,就是说明各种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时间性。
有人想,各人都有各人的生活时间,在这生活的时间内,有不能完全得到的,便是虚空了。
世上各种犯罪,得罪人与害人的时间,那么岂不是虚空的吗?由此我们看到一切都有时间,作者提醒我们,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没有权柄与把握的,所以他叫我们思想日光之上的事情,我十分感谢作者对我们的盛意。
唯有永生是没有时间性的。永生是一个大圆圈,没有始也没有终的,你们不要灰心丧胆,永生的神,一定能眷顾我们的。他必将永生的爱放在我们的心里。
人若没有主便没有生命,所以保罗在以弗所说 神爱世人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是我们不能测度的。 神爱世人,将永生的爱放在你我的身上。彼得说:我们若好好的跟随主就必得着 神赐给我们永远的基业。
他勉励我们在日光下一切的生活中,要喜乐,但现在我们的生活如此困难,怎能喜乐呢?这就是日光下一切都是虚空的呢?因为我们有永生的神在我们的心里,这暂时的日光下生活,虽然困苦,但算不得一回事。
神是全能者,他能知道我们的一切,我们整个人都在他的爱中,这是对真正爱主的人而说。
在第三章说世界上一切虚空,但在日光之上的恩典,是永远的,我们要仰望主。
第四章,替他起一个名是“恶事虚空”,多数是一切的恶事,罪恶的事,是犯不完的罪恶太多,你们未犯完罪,但生命已完了,所以便是虚空。
这样,岂不是叫我们多犯罪吗?不是,乃是罪恶的虚空,叫我们赶快离开罪恶。罪恶的中心是不爱人,不爱神,就是一个大罪。
四章一节,一是欺压人,一是被欺压,这两种人都是虚空的,双方面都得不着安慰,这都是罪恶,若有爱人的心,便不会欺压人,或被人欺压的,在社会上都是如此,你欺我诈,没有一种爱人的心理,在四节和八节说得很清楚,这位作者说,这等都是虚空,嫉妒是什么呢?就是高抬自己,轻看别人,无合群的心,在世界上这两种人最多。在日光之下会有很大的能力,但在日光上一看,便知道这是很大的罪恶了。所以著者说,世上一切的嫉妒及孤独的,都是虚空。
耶稣在世时,亦看见了许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他也曾指出是罪恶。凡高抬自己,唯我独尊,都属于虚空,我们应该谦卑自己,在神面前合而为一。不但嫉妒孤独是罪,就是懒惰之人,亦是罪恶。各人虽不自知,但圣灵来了,是叫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要有圣灵在心中工作,才会自责,否则,便是愚拙的人了。
最后,作者尚赞叹死人还比生人好,(四章二节),虽然日光之下是死了一样,我们在日光之下,是活在罪恶之中,是作死的事情,一个人在罪中过活,不如死了更好,这岂不是死人比生人好吗?
我们都是活在罪孽之中,都是虚空,当仰望 神的恩典,赦免我们的约,便是站在神儿子的地位了。
我们要抬头,仰望日光上之事,上面有 神,他可以赦免我们一切的罪孽。
传道书五・六章
第五章,我们定名为“无神虚空”章。
世界没有神,是很可怜的,所以这本书应多看几遍,一般人以为物质无神,各人都带无神论的主义,但这本书是叫我们认识神。
因为人在日光之下,没有寄托与盼望,所以作者特将日光之下的一切虚空,说得很详细,叫我们仰望敬拜日光的神,他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人不要神是一件大祸事,作者就是看到日光下有这大祸,就是因为人没有神。
神是什么呢?神就是爱,没有神就是恨,圣经说神就是光,没有神一切便变为黑暗,又说人就是有生命,没有神也是死的,何以会将这个大好的世界,变为黑暗呢?因为没有神,所以一切都变为虚空了,在敬畏神方面说,就是谨言慎行,请看五章一至二节,就可以知道了。
那么说得清楚一点,人因何要虔爱神呢?就是因为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所以就要敬爱神,圣经说,敬畏神的人,凡事都要遵行神的旨意,言语方面,要随时说造就人的话。
没有神就是没有爱,彼此恨恶以致家庭及社会不安宁,演成一种大祸患。
再看,因何要敬爱神呢?因为真正敬爱神的人,他有一种公义,(五章八节),世上有许多事是没有公义与公平的,故有许多受欺压的事发生,但作者说,叫我们不可灰心,有一位至高者住在天上的,就是神,他会为我们伸冤的。
基督徒如何信仰 神呢?就是信靠神,给我们有一种生活的大盼望。
信靠神的人,生活就有了寄托,有安慰及盼望。(五章七节),又(十九节),所以,作者在他的经验中,世界必然有一位真神,我们都是主内的人,得到神的安慰与寄托及盼望,使我们感谢主的。
若没有神,就是在愤恨,黑暗,死亡之中过活,我们要格外亲爱主,敬拜主,在主里使我们有光明。
许多人贪爱世界,而不爱神,忘记神,过了几十年的光阴,但甚么都空了。所以我们不单o爱神,神的一切就是我们的了。
怎样知道呢?神为什么要造这个世界呢?这都是为人,若不是为了人,他就不造这个世界了,看创世记便可明白,神造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人类的。
没有神便是大虚空大祸患,所以我们要多多爱神,敬仰神,倚靠神。
现在我们研究第六章,定名为“福寿虚空”,人在世上爱慕什么呢?人最爱是福气,且看什么东西都加上福字在上,还有一种人喜爱的是寿,十年后百年后仍不老的盼望。
但我们看这章提到福寿都是虚空的,那么,还有何人信仰 神呢?这个道理我们可不听了,但你要知道,这一切的虚空,都指日光之下而言,我们还有的是日光上的真实福气,若不了解日光下的虚空,又怎能显得日光上的宝贝呢?
(参六章二至三节),各位看这个寿好不好?福气大不大呢?可是不能享受,连自己埋葬的地方都没有,这岂不是虚空吗?
在大时代中,福寿的事情,你我都经过了,以前很多财富的人;现在连一块安身也没有,就算你活到一百岁,儿女众多,但飘流各处,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或自杀,连安身的地也没有,这不是虚空是什么?
现在摆在目前的一切不是虚空与祸患吗?现在的大灾难警诫我们提醒我们,目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光之上争取福寿,便可以得到 神的福气,o好听神的话,发展神的事,神便叫我们得着真的福与寿,但许多人都厌世说:这世界如此不好,死了吧!这是因为没有神,未得神为他的倚靠,所以便会如此。
一个有名的人,如摩西生长在王宫里,钱财富贵都尽有,但神要选召他,所以他便同以色列人一样受到磨炼,才能带领几千万人脱离了埃及地,他听神的话,不但教了自己,且将几十万人都救了出来,前往迦南地去。
我们要敬拜神,信托神,福寿一定永远长存的,若不敬拜 神的人,在世上一切都是他的罪恶,或因而自杀,因为他没有神,所以如此。我们信仰神,传扬他的话,我们一定有福气一定很长寿,所以作者很郑重的儆诫我们,要敬拜神。
寿命与富贵及钱财是有限的,我们要仰望日光之上的神,才能得到永生的福寿。圣经说:人的罪恶,结果就是死亡,财富是主赐我们的恩典,若不好好的仰望主,依靠主,亲近主,至终仍是落空的。
传道书七・八章
第七章定名是“智愚与虚空”章,或有人问,愚人当然虚空,智慧亦虚空吗?但是这智慧及愚拙的虚空不是我定出来的,乃是圣经说,一切都是虚空,七章四节说:“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的家”,照这里说,智慧人应找快乐之家,何以相反呢?因为智慧人想在日光之下找寻享受,为什么他找到黑黯呢?因为想得的得不到,便是虚空了。愚昧人的心是快乐的,一切肉体上的享受都不会,智慧人及愚昧人各得其相反的结果,凝成一切都是空虚,日光之下的快乐及忧愁都是虚空的,现在且看智慧与愚昧的言行怎样。
在七章五至七节里,说明他的言行,他的心中都是伤害人的,圣经说,我们要时常谨慎言语,要说造就人的话,圣经除了 神真理外,没有什么更好的话。
造就人的话真是太少,所讲的都是躁爆,没有安慰的言语,不能造就人,这便是虚空。有贿赂,有勒索,时常不能帮助人做一件好事,贿赂勒索是败坏道德的事,使人不平安,甚至于家庭与社会国家,都会发生扰乱,所以作者说智慧与愚昧所行的事都是虚空。
这里劝勉我们,智慧和愚昧都不能行事过份,七章十六至十七节说,智慧人行事过份会骄傲,愚昧人行事过份会临近死亡,这两种人都受 神所拒绝的,所以一切都是虚空,不能做过份的事。下面有些说话,我们要解释的。
七章二十七至二十九节,这里的事一方面令我们高兴,但又会使我们不明白,“一千男子中,只找到一个正直的”。
当初犹太人有一个习惯,先要解释的,就是因为看女子都是恶的,中国亦有一句话说:“最毒女人心”,其说男子的心毒,但女子的心更毒,这都是看各处的习惯。
这里是警诫我们不要骄傲,姊妹们亦不必灰心, 神造人原是正直的,但现在我们人类在神面前是个罪人,作者说,我们男女人中间,总找不到一个好人。
我们知道当时亚当夏娃是善良的,后来因犯罪便遗留下这个罪孽,所以后人就是罪人中的罪人。
智慧人愚昧人亦是一样,世界是个罪孽的世界,主耶稣叫我们离开罪孽,无论什么人在日光下所度的生活都是虚空的,我们赶快仰望日光之上的主,依靠他可以得救。
第八章是“生死虚空”章。
我们怎样知道生死都是虚空呢?请看八章八节说得很明白,“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也无人有权掌管死期”,生死都是虚空的,人是无权管理生死的,一个君王将他所有一切物质,拿出来,也买不到一息的时间,所以人不能管理生死的,所以便一切都是虚空了,人死后埋葬了,经过一千几百年,人便将他遗忘了。
八章十节说:“我见恶人埋葬,归入坟墓,又见行正直事的,离开圣地,在城中被人忘记,这也是虚空”。这是作者所见的,人死后经过一个时候,人便遗忘了,这就是虚空。
这里警诫我们兄弟姊妹,我们能看透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我们便可以仰望日光之上的一切实在的事,知道上面荣耀的事,我们再进一步看,我们与恶人一样,好像很不公平,请看八章十四节,有时做了好事,却得恶的报应,应当好人不会受罪才是,但这是日光下的事情,我们所讲的都是日光下的事,日光下的善恶都是虚空的。
八章十二可以安慰我们,叫我们好好的敬畏 神,生死是小事,能够认识日光之上的主,就可以永远同在了。
传道书九・十章
第九章是年日虚空章,因为第九章说我们人生在世过着的年日都是虚空的,那么我们一个人在日光之下,每日虽然过得很有味道,但总不过是虚空,无论善恶都是一样的。
请看九章三、九、十二节,这几节圣经说得很明白,说人生在日光之下,所过的生活,都是虚空的,在日光之下一切的生活,我们要享受我们的快乐,这个是神的恩典,但我们不知道祸患何时临到我们的头上。
在世上过快乐的生活要格外小心,我们要追求日光上神的事,因为一切都是神恩赐给我们的,否则,我们若忘恩负义,祸患就会临到我们的头上了。
我们要守住我们的本份,享着神的恩典,由此看来,作者说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的,将一切福气失掉了,反染着罪孽的生活,九章一节说,一切都在神的手中,许多人远离神,犯罪作孽得罪神,世人都是在神慈爱的手中过活,然而为什么离开神呢?就是贪爱日光之下的虚空。
人怎能从死亡中救出来呢?作者用的比喻如何?(九章十三至十六节),从苦难中救出来,什么是苦难?就是人离开了慈爱的手,到外面去生活。
人是在罪恶的世界中,魔鬼时常攻击我们,有一个智慧的人来了,我们看不起他,耶稣为我们变了贫穷的样式,将我们由罪恶中拯救出来。又为我们受尽试探,后来又将魔鬼打败了,主将到十字架的时候,有魔鬼来试探他,但他很智慧,不听的话,他看透了神的旨意,为要藉着他的死来拯救我们众罪人,我们今日的生活也是这样。
日光之下度的每年每月每日,你我是一样的,是在神慈爱的恩典中过活,多少时候我们故意远离神,若如此做法,便觉得更加虚空了,生活若是靠主,就不是虚空,因为远离 神慈受的手而犯罪便是虚空。
第十章是位份虚空章。
人生在世及当尽的本份,地位的本份是虚空的,我们要得到不虚空的地位,智慧及愚昧的心,居住在什么地方呢,第十章二至五节说得很明白,智慧的心有一定的地位,愚昧人亦有他应该行的路,掌权者有他所作的事,神给我们的恩赐是各有不同的,人生在世得神的恩典也是不一的,是按着各人的才干分给各人,一切的事,各有各的地位与本份。地位与职责及祸害是有关的。(十章十六至十七节),若我们的领袖是小孩子一样来领导我们,便有祸了!若是有才的君王,便是我们的福气,若不是跟随真理的人来领导我们,结果也是祸事。
今日我们的地位及本份,跟随何人走呢?就是要我们跟随我们的主,他就是真理道路生命。
十章五至六节有一件错事,就是愚人坐高位,富人坐低位,即是穷人管富人,愚人管理智慧人。今日的大时代怎样呢?是错误了吗?不对吗?我们按着圣经说,我承认作者是经验的话。
所罗门王有五大特点,他是一个大有智慧的人,情欲方面有一千个女人,有权服事无权的,大君王步行,仆人坐马,这不是错误,乃是世界的大虚空,今天藉着这虚空来警诫我们。
我们应当抬头仰望日光上之神,我们要有埋的生命,这样我们的地位本份都尽到了,现在不是缺乏基督,乃是缺乏有生命的基督徒,没有生命的,是一个活动的死人,是一个假人,教友若果是一部机器,没有生命的,真是多么可怜?
各位!如果基督徒没有生命,就失去了他的地位与本份了,若未尽基督徒的地位与本份,岂不是一切都是虚空了吗?
我们要仰望 神,要暂时撇下日光下的生活,因为主就是真理,道路,生命。
传道书十一・十二章
神的恩典是够我用的,感谢神的恩典,培植我们这个会直到今日,有许多都是凝成厌世病,但这都是圣经说的,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劝勉我们抬头仰望日光之上的永远的主,藉着日光之下的虚空,使我们仰观天上的神。
今天我要讲到最后的两章书,十一章我定名为善事虚空章。即是说,世上万事都是虚空的,世界上的善恶是日光之下的工作,是人类应做的工作,我们应顺服神的意旨,多做神的事工。可惜人远离神的意旨,作反对神的事,行善事好似撒种在水面上一样,这是很胡涂的事,但这理有一句话,“日子久了,必有收成”,应将救人的福音种子,撒在世界一样,我们传福音时,亦有人会说,与我无关无益,但主的重生能力,到了我们心里,会使我们重生过来,行善事不必太小心,或疑惑。
请看十一章四节,“看风者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这个是耕种者的道理。种田的人,如遇有大风时,是不去撒种的,有云雨时一定不敢收割,这是自然的道理。
信主的人,受了圣灵的感动,一定有改变的,且有果子结出来,有时也有神的奥妙,我们不能明白,作者说:你不可批评及疑惑。神是全能的,科学虽是万能,但仍有限制,全能的神是无限制的。全能的神是无所不能的,若你不信 神的全能,则不相信科学的万能,我们做事,不必太过疑惑,因为日光之下一切的事,都是虚空的,抬头看看我们的主所做的事,一切都是无所不能的,若是好事,我们应赶快去做,圣经说,要趁着白日快些做事,圣经有两个大日子,一个是拯救的日子,一个是未兑现的,审判日子。
我们人亦有两个日子,一个是生日,一个是死日,这都是日光之下肉欲的日子,关于灵魂亦有两个日子,一是得救的日子,一个是审判后沉沦的日子,本章说日光之下,善事也是虚空的。
请看十一章十节,“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愁烦,从肉体除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各位!这不是我说的,是作者说的,在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我们在日光之下所受到肉体的辛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藉着耶稣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
世界纸业最盛的国家,是芬兰,他唯一的原料是白皮树,人受神的改造也是这样,是在日光之下的善事,变为改造我们,一直成为神的儿女。在日光之下领受福音的,就不虚空。
第十二章名为人生虚空章。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虚空,虚空,虚空……,时日过去了,便归到神那里去,请看十二章七节,“尘土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 神,这里所说的,就是十二章一至六节的虚空。
日光之下一切的东西都要破坏,但人是用坭土造成,便归回坭土,“人”、有一件比任何物更宝贵的,就是人的“灵”,因为人有一种“灵”,是高于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灵”,故世界上,一切的肉体都是虚空的,但我们有一个宝贵的灵,请看十二章一节:“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年幼是说话在日光之下的时候,我们要记念造我们的主,要信靠他,传扬他的福音,我们信耶稣,传他的福音不是徒然的,请看末后两节,“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份,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这里清楚指导我们要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是应尽的本份。
讲完书之后,散会回家,请看看哥罗西书三章一至四节,因为这都是上面的事,求主多多勉励我们,仰望日光之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