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提摩太归主很明显是保罗在路司得传道的结果,当保罗的宣教队通过提摩太所住的地区时,他就加入了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这第二次旅程中,提摩太协助保罗在特罗亚、腓利比、庇哩亚、帖撒罗尼加、雅典和哥林多等地传道。在第二次旅程期间,他与保罗在以弗所传道,在这里被保罗派往马其顿,后来又与保罗一起在马其顿, 19),而且很明显地又与保罗去了哥林多。在返回以弗所的旅程中提摩太陪伴保罗经过了马其顿远至特罗亚。再后来提摩太又与保罗同在罗马; ,也许是从那里又旅行到了腓利比。
在使徒行传的记载结束时,保罗是在罗马的狱中,至于保罗在那以后的活动,我们只能从他的书信中作一些不足够的参考和推测,因为教会历史对保罗的工作并没有任何记载。
保罗在该撒面前受审并被宣判无罪释放之后离开了罗马。他向东而行最后到了以弗所,在以弗所期间保罗肯定拜访了在本地区的其它教会,后来又去了马其顿也许还有其它省份,意欲要继续他的开拓性传道工作(参,28)。当保罗离开以弗所时他把提摩太留在那里作为他特殊的代表继续在那里的工作。那以后不久,提摩太写信给保罗,可能是询问他是否可以离开以弗所,也许是想重新与保罗会合,保罗就因此写了此书信嘱咐提摩太要留在以弗所继续他的工作,一直等到保罗再来与他在这里会合;。
提摩太在以弗所的作用就是对那里的教会作为保罗的代表,很明显他不是那里教会的长老,因为保罗在本书中提到以弗所教会长老时没有把提摩太包括进去。
在第三次旅行布道结束时,保罗在去耶路撒冷的途中会见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并警告他们在他们中间会出现假师傅, 30),在写本书信时这种情形已经过去。明显地,许米乃和亚历山大是这些“豺狼”中的两个,其它的人在本书信中也提到了;;,他们的错谬将在后面讨论。
如果保罗是公元60年代早期从罗马的监狱被释放的话,那么他有可能是在60年代中期写的本书信,也许是在公元63-66年间,保罗提到他从以弗所到马其顿之行表明在写本书信时他可能一直是在马其顿。但既然我们没有其它的参考数据,那么保罗也有可能在某一个其它的省份写的本书信。
大纲
I. 问候
II. 提摩太在以弗所的事奉工作
A. 提摩太面临的任务
B. 保罗见证神够用的恩典
C. 劝勉和警告的话
III. 对地方教会的指示-5
A. 在教会生活中祷告的优先性
B. 男人和女人在教会中的主要责任
C. 教会领袖的资格
1. 长老的资格
2. 执事的资格
D. 地方教会的性质
E. 在教会中的背离信仰的问题
IV. 对地方教会领导事务的指示 :25
A. 领袖的个人生活及其在公众面前的教导
B. 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 如何对待寡妇和长老
1. 对寡妇的供应
2. 对长老的管理与选择
V. 对教会内部各类不同的人的指示
A. 作仆人的
B. 假教师
C. 委身于神的人
D. 富人
结尾的嘱咐与祝福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I. 问安 1:-12
保罗用了一个习惯性的问候开始了这封很个人化的书信以便为后面所要说的订下基调。这样的问候表明,这不仅仅是象腓利门书1:那样的个人书信,同时它也是一封教会的书信。
象通常一样(腓立比书与腓利门书1:除外),保罗提醒他的读者他作为使徒的权柄。这封信也许由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和其它的聚会中宣读了。
保罗在这里说他的呼召是来自于神的命令或授权,而不单是他的旨意,旨意这个词是保罗在这种情形下常用的一个词。保罗是在大马色接受他的使命的(徒9)。
教牧书信强调神是我们的拯救者;; ;;; 参;; 9; ; 。基督是我们的盼望,这通常是说我们把我们的盼望放在他的身上,而且尤其指的是我们盼望他的再来,到那时我们的拯救就完全了。在这里保罗并不是在描写三位一体的神的圣父、圣子、圣灵之间的关系,而是在描写神与信徒之间的关系。
提摩太也许是由保罗带领归主;或者他只不过是保罗"在灵里的孩子",也就是说他是保罗的受保护人。
保罗这里和在提摩太后书(参约翰贰书1:三章)在他通常的恩惠与平安的祝福中又加了"怜悯",也许是因为"怜悯和平安"是一个保罗可以与他在主里的(半)犹太人儿子共同分享的犹太式的祝福(见 J. N. D. Kelly , A Commnentary on the Pauline Epistles, p.41)。然而,"怜悯"也提醒我们,我们不仅仅需要神给我们所不配得的(他的恩惠),我们也需要神给我们配得的(他的怜悯)。这三个词概括了所有的神的祝福。
II. 提摩太在以弗所的工作
A. 提摩太所面临的任务
在这些章节中,保罗提出的警告是要提醒提摩太要禁止在以弗所的几个人教导无关紧要的事情。
此处提到的马其顿之行极有可能是发生在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与写本书信之间的时间里,因此在使徒行传里是找不到记载的。(使徒行传以保罗在罗马的第一次被囚结束。)保罗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总的目的就是要他作为保罗的特别代表,他的权柄在保罗之下但在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之上,这是在教会历史上使徒时代的一个特殊地位。
"保罗在此书信中又重述了曾经口头和提摩太讲过的内容,以便使提摩太更清楚,同时也是对那些反对提摩太的人确切的证明提摩太的权威。"(Richard C. H. Lenski,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 Paul’s Epistlesto the Colossians, to the Thessalonians, to Timothy, to Titus, and to Philimon,p. 498)。
保罗所指责的人的错误似乎是在他们所强调的而非他们所讲的内容 "异教"(希腊语heterodidaskalein)是一个泛指的词,来表明他们的教导是怪异的而不是造就人的。
"一些人认为这种怪异的教导中有外邦人的诺斯底哲学的影响,对信仰的观念与实行都是推测性的。这些(incipient)诺斯底主义的因素的确在一世纪前半世纪的亚细亚流行过,也许在保罗写此书信的时候,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但毫无疑问的,保罗在教牧书信中所指责的异教早已带有诺斯底主义的色彩。在这里所指责的也明显地带有犹太教色彩。"(Hiebert, p. 30)。
明确地讲,这些人似乎一直注重圣经之外的传说或故事等,这已成为犹太教的传统,这些东西起源于旧约中的家谱。"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明显所描写的是一种偏离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保罗警告说,这种做法只不过产生没有真正答案的问题,而不会使信徒在灵命上更加成熟(参。我们的成长是神的目的,这需要我们实行我们的"信心"(参。
今天类似的问题是在我们的教导中充满了 typology,numerology, 或是详细的批注而没有解释中强调那段圣经的要点。没有能强调圣经作者所强调的,而却强调其它无关紧要的,这种失误是保罗在这里所讨论的关键的问题。
一个圣经教师教导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产生争辩和矛盾,而是要发展学生们的生命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他们的爱心,这种爱是出于清洁的心、无愧的良心和对神真实的信心。
"法(律法)"是摩西律法,但也是保罗时代的圣经,即旧约,尤其是早约的律法部分。保罗的意思也许不是说这些错误的教师不明白他们所讲授的内容的实意,尽管有的教师确实是不明白,而是说他们不明白他们所强调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漏掉了律法的实意。
根据律法的本意,若是人用得合意,律法是对人有益处的()。所有的律法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抑制义人,而是不义的人。
头六个形容词是成对在一起(九节前半节),每一对中头一个形容词是态度,而后面的形容词表示所产生的行动。这三组形容词所描述的不法行为有一个从广泛到具体的过程,这些人是违背头三条诫命的例子,是共同对抗神的罪人。
不顺服的
"不法的"人拒绝承认律法。
"不服的"人拒绝顺服律法。
不敬畏神的
"不虔诚的"人对神没有尊敬。
"犯罪的"人抵挡神。
不洁净的
"不圣洁的"人是那些生活不洁净的人。
"恋世俗的"人是把圣物当作平常的人。
第二组犯罪的人(九节后-十节前)是那些违背十诫中第五诫到第九诫的例子,这些是对抗社会的罪人。
暴行的人
"Father-strikersand mohter-strikers"(betterthan those who kill htese people) have no reverence oraffection ofr their own parents.
"杀人的"人随意杀人。
非道德的
"行淫的"的人是错谬地对待异性的人
"Homosexuals"abusepeople of thier own sex. (See P. Michael Ukleja,“Homosexuality in the New Testament,” Bibliotheca SacraOctober-December 1.)
骗人的
"抢人口的"偷窃并贩卖人口
"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作假见证
保罗最后列举的一类事物包括任何不仅仅是抵挡摩西律法的也是抵挡保罗所传的福音的,这福音也是充满整个旧约。正道指的并不是对或者是准确的道,而是指有益的道(Hiebert, p. 37)。
保罗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在教导福音的时候,要考虑到福音的目的,只教导知识是不够的,一个教师应该把神的也灵传给听者。
B. 保罗见证神够用的恩典
保罗感谢神改变他自己以便鼓励提摩太宝贵神的大能,神有能力改变罪人中的罪魁并使他的圣民行出超自然的奇迹。
在这里促使保罗作出这样见证的是提摩太在以弗所面临的困境, 这种困境由于提摩太天性怯弱就更显艰难。提摩太的这种天性在本章的后面我们会看得到。
保罗得救是因为神事先看到保罗得救后会很忠心吗(12节)?并不是这样。但保罗的忠心却是他被委以传福音的重任的部分原因。
“对于基督的仆人最重要的特质并不是技巧与知识而是忠心”(Hiebert, p. 40) 。
保罗从前对耶稣基督与他的教会的敌意并不是想要羞辱神,保罗当时以为他迫害教会是在服事神,他搞错了耶稣基督是谁。因为这个原因神怜悯了他,虽然保罗把亵渎、迫害、暴力倾倒在神的身上,神却把恩典、信任和爱倾倒在保罗身上。
这是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几次明显地提到的,由于基督徒常常以诗歌的形式或在教理问答(训练新基督徒的手册;参;; ; 中引用,它已成为人人所知的。He probably did so here asis evidenced by his use of the introductory, “It is a trustworthy statement.” 在这里所肯定的伟大的真理是,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要拯救罪人。
保罗真是历代上罪人中的罪魁(参; 吗?明显地,很多人在罪恶中生活的时间要比保罗长得多,而保罗是在成年的早期归向神的。也许保罗说他是罪人中的罪魁指的是他积极参与拆毁神在建造的工作是最大的一种罪,这种罪要比忽视神和偏行己路的罪要大得多。
注意保罗虽然是被神赦免的,他仍把自己看成罪人:"......Iam foremost......."。
"事实是,一个真正的圣徒总是觉得他是个真正的罪人。一个房间里空气看起来是清的,但当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就能看见许多的灰尘和其它的杂质:当人与神的关系拉近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人会被神的光所穿透,他们会更清楚看到自己罪过,并开始对罪有恨恶感觉,就象神对罪恨恶一样"(Ernest F. Brown, The Pastoral Epistles, p. 10)。
神对保罗特别怜悯,因为神想要使保罗成为一个榜样,让所有的人都看到神是如何把一个罪人中的罪魁变成最优秀的圣徒的。他的最大的敌人成了他最大的仆人。所以从保罗的转变中看到,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自己的罪太大而神不能赦免。既然神对保罗有忍耐,那么他对任何人都会有忍耐。
正是神的这样的恩典使保罗发出这样的赞美来荣耀神。神是历代的君王(主权)、是永恒的、不可见的(属灵的)、是唯一的神。所有的尊贵和荣耀都永远归于他。"阿们"意思是"愿此成就。"这个词经常由所有的基督徒在聚会的时候大声说出,就象犹太人在他们的会堂里所做的一样。
C. 劝勉和警告的话
保罗劝勉提摩太完成在以弗所的神的工作,以激励他有勇气面对一定的反对。
保罗在这里的命令是在三节和四节里给出的,保罗在里又回到曾谈过的问题。提摩太作为神的仆人,曾有人预言他的工作的有效性(参。我们没有记载这预言是谁,什么时候,在那里作的,但保罗提起这预言以激励提摩太持守下去。当提摩太打那美好的仗的时候,他应该继续信靠神并持守一个好的良知,一个带有神旨意的良知对一个基督精兵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一个人若违背了这样的良知,那就好象是他拒绝听从警告他的信号,那么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在我们与敌人外面的争战中,我们主要所关心是我们内里的状态与内心的倾向" (J.P. Lange, ed., Commentary on the Holy Scriptures, 12 lovs., vol. 11:Galatians-Hebrews, “The Two Epistles of Paul to Timothy, “ by J. J. Van Oosterzee, p.25)。
1: 20 保罗列举了两个这种类型的人,是提摩太所熟悉的:许米乃(参和亚历山大(参。由于他们定意继续生活在与神旨意相悖的方式中,保罗作为一个使徒把他们交给神通过撒但来管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悔改并停止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来亵渎神。这个使徒权柄在使徒时代被行使; ;; 参,但这权柄明显地停止在使徒身上(参。新约中没有这样的指示说教会的领导可以行使这样的权柄。从这里在提摩太后书对他们的描述来看,他们似乎是真正的信徒。
翻译成"谤渎"希腊词(Blasphmein)意思是"有意地用蔑视的言词来表示对神或对圣物的不敬畏"(A Gree祂-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s. v. blaspheme, “ p. 102)。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III. 对地方教会生活的指示 :5
A. 在教会生活中祷告的优先性
使徒对提摩太关于领导以弗所教会的第一个正面指示就是要为万人代祷,保罗给出这样的指示是为了要强调它的重要性,说明它的价值,阐明它的实行。
"祷告的服事是基督的教会所能参与的最重要的服事"(D. EdmondHiebert, Working With God: Scriptural Studiesin Intercession, p. 44)。
2: 1-2 为了敦促祷告的实行,保罗用了好几个同义词来表达祷告的意思,但这些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恳求"所强调的是请求的迫切性,因为我们觉得对我们所求的有所需要(参;“祷告” 是一个泛用的词,包括所有形式的与神的交通,重点强调的是要对神有一个敬畏的灵(参;"代求"是为别人和自己所作的有信心的请求(参;"祝谢"在这里是最与其它的词有所不同的,这个词用来提醒我们在公开祷告的情况下,应该即向神表示我们的需要也应表示我们的对神的感谢。保罗在这里用这些同义词明显是在强调祷告的重要性而不是在强调祷告的种类。
祷告十分重要,因为它把神带到我们祷告的情形当中,并确保神为在需要中的人作工。在这里没有提到为什么神在他对整个宇宙的主权控制中引入祷告这样一个项目,但保罗知道他的读者明白这点,因为这在圣经其它的地方有明显的阐明。在这里保罗想要说的是,基督徒不应该忽视祷告而不去利用这种他们可以任意支取的超自然资源。
"教会没有根据这样的敦促来祷告是教会所犯的很多过错之一"(Hiebert, FirstTimothy, p.51)。
"若是祷告没有用,那么使徒就不会写出这样的劝勉了"(Lensky, p. 539)。
神会按照他子民所求告的来行事,而这些事若是他的子民没有求神也不会做。。
有些人一直不知道是否该为未得救的人祷告,本节经文(一节)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万人当然包括那些未得救的人。而且,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的罗马皇帝是尼绿,是一个不信的人,保罗特别告诉他的读者要为尼绿祷告,而且请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平安,也应该是为了尼绿王的得救(四节)。
我们首先需要为国家的掌权者及他们的下级官员祷告,好使我们平安无事地度日,而不应该首先为我们自己的安逸享受来求告神。我们应该求的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在世上完成神给我们设立的目标:把和解的信息带给所有的人,并在我们所有的关系中荣耀神。人们所受管理的政府影响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属灵的争战。
"敬虔"(第二节,保罗在教牧书信中有10次使用这个词,在这里是第一次)指的是基于对神的认识而产生的对神的敬畏,"端正"指的是对神的敬畏在外部义行上的表现
这种祷告是令神喜悦的,因为神是我们的拯救者,是喜悦把罪人从他们的罪的工价中拯救出来的。在这里的"万人"指的就是所有的人,神渴望每一个人都得救。神允许人灭亡这样的事实似乎与此相矛盾,但其实却不然。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承认神最优先的目的并不是拯救所有的人类,而是他自己的荣耀。因为某种原因,一部分人得救比所有的人得救更能荣耀神。但尽管这样能更加荣耀神,神的心也会因此而伤痛。这一点我们从圣经中可以看到,神对那些弃绝他的人(包括信的和不信的)的命运是多么伤痛。(See Thomas Constable, “What Prayer Will and Will Not Change,” in Essaysin Honor of J. Dwight Penteconst, pp. 017-9)
当人们明白并相信神的真理时他们就会被救赎(被重生继而被拯救)。
许多评论家认为,保罗在这两节中所引用的是另外一个(象使徒信经一样的)被经常使用的信条,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两节经文中的内容是保罗在写这封书信时神启示给他的。不管怎样,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对基督的人与工作的清楚的解释。在这里所讲的完全支持3、4节的内容。
神人(耶稣基督)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向人提供救恩向神发出祈求),这样一个事实在历史中一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保罗的时代,犹太人所仰望的是摩西或是天使作为他们的中保;诺斯底主义者仰靠是中介的神灵。在现代,罗马天主教和其它人仰靠已去世的"圣徒"来为他们求得利益。但第五节的教导是很清楚的:神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就是基督。"及至时候满足"耶稣被降生并死在十字架上成为人类的救赎,把人类从罪的怒役下拯救出来。耶稣的死使所有的人都有得救的机会(See Lewis Sperry Chafer, Systematic Theology,有限救赎论者把"万人"解释成是所有的选民Universalists把"万人"解释为每一个个体的人。圣经中其它提到耶稣的死为每一个人提供救赎的基础的章节(即, ; 等)是与有限救赎论者所解释是相矛盾的:而表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被拯救的章节(即; ; 等)却与Universalists的解释相矛盾。
耶稣为所有的人而死这样的意思明显包含在"赎价"("赎价"希腊语是antilutron,在新约中只在这里使用)这个词和这一节经文中。基督的死所带来的益处不仅限于选民,他"为万人"付了赎价。
保罗最后一个对他的为万人祈祷的命令的支持是这样的一个事实:他被委派把福音传给外邦人,而不是犹太人,犹太人过去曾经是神的选民。保罗真实地宣扬福音的真理,他对真理的肯定更强调了他的命令。
在北美的教会中,对祷告的敦促是通常受到忽略的,在多数的教会花费相当少的时间进行D,这与保罗在本书信和其它书信中所倡导的D态度是截然相反的。笔者相信,我们基本上对生活有一种不现实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由这个世界系统所提倡的,因为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的说我们不需要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罗和所有的圣经都教导说,我们是完全依靠神的(对,我们相信到什么程度,就会D到什么程度。
"对D的实行是不能由外部的命令来强迫的,而应该是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主动的去实行。"(Hiebert. Workintg with God, p. 49) 。
B. 在聚会中男人和女人的责任
"随处"根据上下文也许指的是任何基督徒聚会的地方,这些指导是适用于广泛的教会组织,还是适用于地方教会的聚会呢?根据保罗继续对地方教会工作(三章)的指导这样的事实,笔者认为这里的指示(参2)是针对地方教会聚会的(参。在这样的聚会中,男人应该主领D(在有可以领祷的男人的时候)。
讲到如何D之后,下面所强调是带领D的人应有内心的圣洁与外表的义行。这里不是要求男人在D的时候要把手举起来,保罗只不过描述了那个时代会众D的形式(参; 志下; ; ;; ,这在一些地下墓穴中的墙壁上和一些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中有所表现。(D中的姿势并不影响D的效果,它只不过反应了D人的内心态度。)一般来讲,将手张开关向天举起明显是象征着D人向神敞开内心并渴望从神那里获得祝福。
女人在聚会中的责任需要更多的解释,保罗在这两节经文中想要说明的是,基督徒妇女应该通过好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服饰和装扮来表现出她们的敬虔。明显地,保罗并没有说外表并不重要。
"一些人愿怎么说保罗就怎么说吧,他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妇女在参加聚会之前应该穿戴得好"(Lensky, pp. 558-59)。
"衣着和外表的不整洁使基督徒妇女显得很不合适"(Hiebert, FirstTimothy, p. 58)。
但一个基督徒妇女为人所知的应该是她的基督式的行为,而不应是她的服饰、发型和其它外在的东西,这些都是非基督徒所看重的。当然,一个基督徒妇女应具有这些好的属灵质量,但保罗的意思是这些好的质量应在教会的聚会中更加显明,因为这些品行将会使教会的活动更加有秩序和造就人。
谈到妇女在教会聚会中的参与,保罗教导妇女要让男人教导和领会,他并不是说妇女们在心思和意念都屈从男人,而是说她们在聚会中应该自愿地站在学习者的位置上,她们不应该接受聚会中教师或者是领导者的地位。动词"讲道"和"辖管"在希腊文中均是现在时态,也就是说它们是持续的动作,而不是一次性的动作。
"因为可能会产生对别人的辖制,妇女不应该作教师,这一节并不是说只有在妇女有可能篡夺权利的时候才禁止她们讲道,这一节也不是说妇女永远都不能讲道,而是说妇女不应该成为教师"(Charles C. Ryrise, You Mean the Bible Teaches That... , p. 40)。
保罗似乎一直谈到的是整个地方教会,笔者不认为保罗反对妇女在教会内部一些小聚会中讲道和带领(参; 。而且我们应该记得,保罗在这时所提到的教会情形中是有男人可以讲道和带领
........................................................................................................................................................................................................................................................................................................................................................................................................................
保罗在这里所教导的似乎与哥林多前书的所讲的相矛盾,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首先,保罗在中告诉妇女们要在聚会中绝对安静,他在那里用的希腊词是与在这里翻译成"沉静"的希腊词是不同的,在这里的希腊原文不是绝对安静的意思,而是安顿下来、不要无礼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在哥林多教会的混乱情况,保罗对他们提出了比通常更严格的标准。正常的情形我们在可以提摩太前书中看到(J. N. Andrews, “May Women Spaek in Metting?”Review and Herald January 2, 1879, reprinted in Adventist ReviewFebruary 4, 1。但也许保罗的意思是说,妇女不应该参与聚会权柄中的对说预言者的判断这样的事(James B.Hurley, Man and Woman in Biblical perspective, p. 188-94)。(For and evaluation of sixviews on thispassage see Anne B. Blampied, “Paul and Silence for ‘The Women’ in 1Corinthians,” StudiaBiblical et TheologicaOctober 1。
第二,在中保罗允许妇女在聚会中D和说预言,但她们这样的做的时候必须蒙头,这种让步似乎与和相矛盾。
那么这个问题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在中提到的妇女明显是单身妇女或者是已结婚但她们的丈夫不在聚会上的妇女, 而在和中提到的妇女是已婚的且她们的丈夫是聚会中(See , for example, David Lowery, “1 Corinthians” in Biblenowledg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pp. 528-30, 540-41 for further explanation of the Corinthian passages.)
另一种解释(笔者所赞同的)是,妇女允许在哥林多(和其它的地方)的聚会中D和说预言,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不象在教导和治理中需要行使很多的权柄。进行教导需要根据圣经提出要求和指导,而说预言在新约时代只是分享神在某人心里的启示。有的时候,这种启示是新的启示,但通常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说预言都要遵行先前神所给的启示(林前14: 29).(See Wayne Grudem, “Probhecy--yes, ButTeaching--No; Paul’s Consistent Advocacy of Women’sParticipation Without Governing Authority,”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Theiological SocietyMarch 1; cf. Ryrie, pp. 39-40 TDNT, s. v. “prophets ..., “ by Gerhard Friedrich, 6 1; Harold W. Hoehner, “The Purpose of Tongues in 1 Corinthians,” pp. 56-57;H. Wayne House, “Should a Woman Prophey or Preach Before Men?” pp. 149-54.)
尽管妇女在公开的敬拜中教导男人,但她们可以教导妇女和儿童(多2: 3-5),而且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教导男人。
保罗提出了两个原因解释妇女为什么应该在会中按照他所指示的那样去做,首先,从创造的开始,神的意思就是要男人带领女人,这可以从神的创造次序看得出来:神先造了亚当,然后才为他造了一个合适的伴侣夏娃。夏娃是为亚当而造的;亚当不是为夏娃而造的。这并不是说男人比女人有什么优越,或是有什么优先权。他们被造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彼此需要关互补,但在神的管理制序中,亚当被授与在他妻子之上的管理权,而夏娃却没有这种权利。
其次,在人堕落时作为对夏娃的审判的一部分,男人对女人的领导权被被永久性地确定了。夏娃堕落是蛇引诱她的结果,笔者并不相信夏娃和所有的女人被神确定在跟随者的位置是因为她们天性上比男人更易受诱惑。没有合适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确定性的结论。而事实确是正是由于夏娃在那种情形下被欺骗,她和她的女儿们才在神的管理秩序中被确定在跟随者的位置上。
也许这节难解的经文最好的解释的是:应许给妇女的完美的生命不是体现在她们在教会里作牧师或领袖,而是体现在她们在家里作母亲的角色,只要她们是与主同行的。笔者相信,这种解释比其它的解释要少一些问题,它也平衡了保罗在这一部分(8-15节)所说明的问题。而且谈论的是一直是同一个题目,而不是转而探讨妇女如何永远得救的问题,或是F通过生产身体得救的问题,也不是在灵里道德上得救的问题,更不是要谈论由于耶稣基督的降生所产生的拯救果效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这个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不生孩子的妇女是否能在生活中找到她们角色的实现呢?笔者相信保罗的回答会是肯定的,只要她们是信神的妇女,但通常妇女是在她们作母亲的角色上实现她们完美的生命。而且,保罗是假定绝大部分妇女是生养孩子的。
保罗把F不应该能做的和能做的作了一个平衡,在一般的对圣经上关于F的事工的探讨中,常常没有这种平衡。After the presentation is completed women often come away feelingthat they can do anything or, more often, nothing. 我们应该象保罗那样,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平衡。
(An interesting article by Andrew D.Lester,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Women in Ministry,” Reviewand WxpositorWinter 198663-70,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y women who try to minister intraditionally male roles face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volving themselvesand those to whom they seek to minister. For an exposition of that concludes “there is noth8ing herethat would limit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hurch” see Alan Padgett, “WealthyWomen at Ephesus,” InterpretationJanuary1987, pp. 19-31)。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C, 教会领袖的资格
长老的资格
保罗从对教会里敬拜的指示转到教会领袖的资格的问题,以便指导提摩太如何选择这些重要的人选,以弗所教会在本书信写成之前就已有了长老。
3: 1 保罗在这里引用一个为人所知的说法一开始和支持他所要教导的内容。
"监督"这个词是强调这个领袖的管理责任,它明显是与"长老"; 和牧师是同一个意思。长老是转常用的称呼,因些笔者在探讨此范围的问题时选用这一个词。既然保罗在他所建立的各个教会中任命了长老,所以在保罗所教牧书信时长老的职份已被人所公认,在某些教会中似乎有一个以上的长老(即,但不一定在每一个教会都要这样。长老的职份是教会中领导位置上的正式的职位,负有牧养信徒的职责。。
人渴望求得一个职份可能是出于好的动机或是出于坏的动机。保罗所引用的"这话是可信的"表明这里的是一种好的动机:是渴慕善工而不是个人的虚荣。教会的会众应该仔细查验渴求长老职份的人的动机。这样的渴求可以使一个年轻人努力来学习、工作和奉献以便预备自己适合长老的职份。
保罗在这里列举了十五条一个渴求长老职份的人应具备的资格
1. "无可指责"(2节; ,意思是在他现在和过去(参10节)的质量和行为中没有明显的错处被别人用来指责他以给基督的名和教会受到指责。希腊词anepilempton 意思是"不被人抓住。"
2. "一个妇人的丈夫"(2节)有各种解释,对于保罗心中所指的, 主要有四种观点:(1)长老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丈夫,(2)他必须只有一个妻子,(3)他必须只结过一次婚,或(4)他必须是结了婚的。(You will receive a handout in class on this complex issue ofinterpretation.)
要得到一个合适的结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1)Was Paul looking at the potential elder in his present condition,since his conversion, or over his lifetime? (从其它的条件上关于这方面我们能到什么?)(2)除了死亡以外,如果有的话,还有什么情况导致婚姻的解体?(参; , 12; ; ; 25-28。)(3)如果有的话,在什么条件下神允许基督徒再婚?(参;; , 25-28。)
这个条件事先排除了妇女担任此职的可能性,若不然,保罗就可能用“配偶”等这样的词。
3. “有节制”(2节)意思是自我控制、警觉、头脑清晰和平衡(参;
4. “自守”(2节;参意思是自制,这个词的希腊原文在翻译成“庄重”。
5. “端正”意思是有好的举止,所行的有尊严且得体
6. “乐于接待远人”就是把自己的家向别人敞开,这在早期教会时期尤其是重要的,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公共旅馆可供旅行布道人停留,而且也有很大的需要接待有难处的基督徒。但接待远人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参;
7. “善于教导”也就是有资格有能力解释神的真理并为神的真理辩护。一些长老在这上面明显比其它的长老花更多的时间,但所有的长老必须都有能力解释圣经 (参。当然根据个人所得的恩赐他们解释圣经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对公众布道、小组教导、对个人的指导,等)。
8. “不因酒滋事”意思是长老不应该是一个爱喧嚷的人、花花公子、酒的奴隶或是酒鬼(参; 。既然酒明显用来代表任何束缚人的饮料,所有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也可以指是任何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药物等)。
对于基督徒能否喝葡萄酒和其它的令人陶醉性的饮料这个问题有很多的探讨。大部分的作者认定适量饮用是被许可的,而不一定要绝对禁止。但有些人认为饮用这些饮料是应被禁止的,他们是根据下面这个事实来作出上述的结论的:对圣经那个时代,酒里的酒精含量比现在的酒的酒精含量要小得多,因些现代饮料应该属于在圣经时代被禁止的饮料畴。(See Robert Stein, “wine-Drinking in NewTestament Times,”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20, 1975), pp. 9-11; Norman Geisler, “A ChristianPerspective on Wine-Drinking,’ Bibliotheca SacraJanauary-March 1982,pp. 46-56。)
9. 不“打人”(3节; ; 字面意思是击打的人),这个词是用来描写一个击打者,一个斥诸于暴力来发泄他的怒气或解决冲突的人。
10. “只要温和”意思是耐心、忍耐; 。
11. “不争竞”(3节; 用来描写一个不争吵、不争斗或不喧嚷的人。
12. “不贪财(3节),这一点应该是很清楚的(参;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贪财(对钱财的爱)而不是对钱财的拥有,才决定了一个人没有资格作长老。穷人和富人一样可能会爱钱财,但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爱钱。
13.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4节; 意思是他可以控制他的家人,家庭成员出于尊敬而顺服他。长老在教会里的责任是很相当于父母亲的角色,所以在他得到照管教会这样较大的责任之前,他应该证明在家里有这样的能力(5节)。而且在他的家里是假定有孩子的,但不是要求长老必须有孩子。
14. “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这需要知道什么样才算是初入教的,对于作长老的人,应该有证据表明他可以担负起长老的职责(教导、带领、卫道等)而又不至于自负。撒但之所以成为撒但就是因为他的自高自大,因此信主时间不长的人不应该让他们担任长老的职务以防止他们自高自大。
15. “也必须在教外有名声”在不信者当中有好名声是很基本的,这样就会使基督和神的名受亏损。
当我们查看作长老的资格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看到参保罗来说有两件事是很重要的:一是要选任长老的人不能做过错事,二是他作为一个基督徒,他的行为在所有的人看来都是合宜的。
长老是“监督”,也就是说在本地教会中他管理的治理人员和众信徒,在新约书卷中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监督被设立来管理很多的教会。只要那些使徒还在,就没有等级,但圣经中也没有哪个地方表明这样的等级需要持续下去。但人们也可以说,既然圣经中也没有对这种等级的禁止,等级制也就是可以的。总上言之,笔者认为,地方教会的组织即不是这所禁止的也不是神所命令的。在这个问题上,各个教会是否要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并顺服治理的工人,这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See Ed Galsscock, “”The Biblical Conceptof Elder,)Bibliotheca SacraMarch- May1, for a fine semmaryof this subject.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eldership isAlexander Strauch, Biblical Eldership. )
2. 执事的资格
关于地方教会生活的秩序,保罗继续提出他的指导,在这里他提出了执事的资格以便确保神的儿女们圣灵引导的领袖来带领。
“也是如此”(六节)表明,保罗谈到执事的时候,他所指的是与长老的职位不同的职位,“职事”(八节; 字面意思是仆人)在新约中常常使用的词,正式的服事的人在教会当中被确认,职位就是执事。执事有12处资格:
1. “必须端庄” (semnous, 八节)意思是值得尊敬的。
2. “不一口两舌”(八节)意思是不作两面人,有时说的是这样,有时说的却是那样,或者说有时这样做,有时那样做,不应该假冒伪善,而应该真诚。
3. “不好喝酒”(八节;参长老的资格#8)
4. “不贪不义之财”(八节;参长老的资格#2)
5.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九节)所描述的是一个行为与其信仰相符的信徒“真道的奥秘”是我们信仰的真理的主要部分,神用特殊的启示所给我们的。
6. “没有可责之处”(anegkletoi, 。10节;参长老的资格#1)。这在他的过去和他的现在都应该是这样的(经过时间的检验)。
“这里的意思不是说要给执事以试炼,而是说教会应该不断地观察和试验教会的成员,以便在需要选执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知道哪些信徒有作执事的资格”(D. Edmond Hiebert, “Behind the Word ‘Deacon’: A New Testament Study,” Bibliotheca SacraApril-June 1983, p. 154)。
这节经文指的是女执事,还是男执事的妻子,还是辅助执事的未婚姊妹们?这的确非常难以确定(=====================================〕笔者认为这节经文可能指的是女执事,原因如下:关于执事没有什么规定认为妇女应被排除在执事职位之外,而且,如果保罗只规定出对执事妻子的资格而不规定出对长老的妻子的资格,那是很奇怪的。
对女执事有下面四个资格:
“在新约时代的教会,关于执事的职位不是很确定的,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妇女是有过这样的服事的,这在使徒以后的时期是明显的可以看到的。(============= ======================== ==== === ===== == = = = = = =============)
7. “必须端庄” 意思是值得尊敬的(semnas, 八节)。
8. “不说谗言”指的是不毁谤别人。
9. “有节制”意思是有好的平衡(长老的资格 #3, 2节; 参。
10. “凡事忠心”意思是完全值得信任
关于男执事,保罗又加了两个资格:
11. “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 (长老的资格 #2, 2节)。
12. “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参 长老的资格 #13, 4-5节)。
作为一个执事,其忠心的事奉有两样的奖赏:一个好的名声和不断增长的信心用清洁的良心上处理好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保罗对于执事的责任并没有说什么,这表明保罗并不认为这个职份有特定的任务,执事的目的似乎是在教会中作为正式的服事者由长老安排来做合适的事情。他们实际上是长老们的助手。
D. 地方教会的本质
保罗对写这封信的原因,尤其是对刚才所说的进行了解释,以便使提摩太对教会有个概念,因这是保罗在这封信的指示的基础。
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保罗在谈到地方教会的时候认为教会是一个家庭和一个基础。第一个比喻(认为教会是一个家庭)在保罗的书信中是常见的; ; 参5节,12节)。地方教会是信徒的家。
第二个比喻是说教会是一个根基,它支撑着在其上面的东西每一个地方教会都支持其教会中的每一个信徒的见证,而且在世人面前持守住这见证。但这样的工作教会是怎样做的,保罗却没有详尽说明,尽管象“牧者”(“牧师”)“长老”、“监督”所暗示的榜样提供一些线索。(===============================)
提到这样的信息使保罗在16节又把荣耀加给这“敬虔的奥秘”这敬虔的奥秘是大的,这在基督徒中间是被公认的,这个奥秘就是神通过特殊的启示把他的计划向我们显明,这是一个敬虔的奥秘,它在接受的人中间产生敬虔。说其敬虔的奥秘是大的,因为它遍及世界且是极其重要的。
保罗明显引用了一首诗的一部分概括了这个信息。(根据其在希腊原文中的简明和有节奏的对比和押头韵,这看起来是一着赞美诗。)三个对行诗句描绘了耶稣基督作为这个奥秘的中心并把他的工作看为已完成。
基督在肉身(人性)显现,在复活上被圣灵(神性)称为义。
在他升天之后,被天使看见来崇拜,通过世界性的福音广传,他被传于所有的人类。
他被那些在地上接受福音的人所相信,最后在荣耀中永远地被接回到天上(第二次降临之后)。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E. 教会中背道的问题
在这里保罗提醒提摩太以前曾预言过的离道反教的问题,以使他可以辨认和处理这个问题。
与神的真正的启示相对的,假的教导也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在这里,保罗指的是圣灵给他的最新启示还是神以前所给他的启示(圣灵明说),这个无法确定。但神已经指明了,随着时间过去,一些曾经持守真理的人将要弃绝直理; ; ; 参。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他们听从似乎有说服力的论点,这些论点是由神的属灵的敌人和在这些敌人后面的鬼魔所提出来的(1节)。
这些离弃直理的人是相信的人呢还是不相信的人呢?希腊原文的动词是用来描述他们的活动的(aphistemi,从...退开,字面意思是“远离”),名词是用来描述他们的动作的(apostasi, 背叛,背教),我们从这两个词中都不能找了答案。所以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从上下文中一定能看出离道的人是信的人还是不信的人。在某些段落,从上下文中可以断定这些离道的人是基督徒(被一些基督徒称为“退后者”;; ; ; 参b;;在其它的段落,上下文表明这些人是不相信的人; 参。在另外一些段落中,指的可能是信的人,也可能是不信的人; 参;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所指的是哪一种人。很清楚的一点就是,基督徒可能停止相信神; ; ;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可以失去救恩,既然救恩是神的工作,而不是我们的工作; ; 。(See TDNT, s.v. “sphistemi,spostasia, dichostasia, ” by Heinrich Schlier, 1 1.)
这些离道反教的人由于拒绝对他们所知道的真理作出反应,他们的良心就象被热铁烙惯了一般,他们假冒为善地把真理说成是谎言。(2节)
保罗警告提摩太和以弗所人所要防备的这些离道的人的教导是苦行主义,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禁戒物质上东西是属灵洁净的关键。具体的就是这些假师傅禁止嫁娶并禁戒某些食物。也许是他们受到了当时在公元二世纪已达到其高潮的诺斯底主义的影响。诺斯底主义教导说,物质是邪恶的,人们在生活中应尽量少接触物质界的东西。犹太教似乎对这些假师傅也有影响,因为在犹太教中有些食物是合宜的(希伯来语是kosher)而另一些食物则是不洁净的。
但保罗提醒他的读者们,婚姻和食物是神所创造和设立要人来领受的(3节)。自从基督的来到之后,洁净与不洁净的食物之间的区分就已经消除了。; 。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4节; ,然而人却可能滥用神的礼物(如未婚同居和贪食),但婚姻和食物本身是好的,应该凭着向神感恩的心而领受。这节经文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对人都是好的(毒物、色情文学等等),只有神所造的才基本上是好的。
当我们为神所给我们的礼物而感谢神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这些礼物是来自于神并应把这些礼物看作是对我们有益处的。我们承认,当我们想到圣经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来自于天父并为此而感谢神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成为圣洁了。保罗并不是说我们只要仪式性的背诵一下经文和祈祷,婚姻和食物在神的子民当中就成为可接受的了。(See Michael Haykin, “‘Sanctified by the Word of God and Prayer’,”Bannerof Truth 275-76 August-September1986, pp. 55-58.)
“保罗当然准许基督徒在饭前谢恩,饭前不感谢神的可耻的忘恩负义的行为,但这一假所讨论的问题的范围远不止于谢恩” (Hiebert, First Timothy, p. 80)。
推行苦行主义今天在我们中间依然存在,正象保罗当初所预言将要发生的一样。罗马天主教和一些异端(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一直都是这些虚假教导的推行者。
IV. 有关地方教会的领导问题 :25
A. 领袖的个人生活和公开的事工
保罗在这里给了提摩太一些正面的指示,以使他可以胜过威胁以弗所教会的苦行主义的影响,也是提醒他他的个人生活和公开事工的重要性。
提摩太需要“指出”(一种非常柔和的做法)保罗刚才所提到的神的礼物的有关真理。保罗认为以弗所的基督徒是“弟兄”而非敌人或对手。一个基督的忠心仆人应该毫无曲解的传讲神所启示的真理。要做到这样,提摩太需要继续在圣经真道的话语上和他从神与使徒那里所得的他向来所服从的善道上造就自己。有的时候,传道人忙于为信徒寻找食物而忘记了喂养自己。
提摩太不应该卷入假师傅的有关世俗言语的争辩之中这些引起人们的好奇而吸引人的注意力,这些世俗的言语是不敬虔的且毫无意义。
而他应该在敬虔上操练自己,这就需要严格的自律,保罗允许嫁娶和吃各种食物,但保罗并不是在提倡一种无节制的基督徒生活。提摩太自律的目的应该致力于操练敬虔,而不是发展身体的力量,操练身体同操练敬虔相比价值有限,因为操练敬虔可以产生今生和来生的变化。
根据上下文(3节),当保罗提到“操练身体”(8节)的时候,他可能相到的是假师傅所倡导的苦行主义,翻译成“生”字的希腊语是zoe, 指的是生命的更高层次,而不是bios, 生命的物质一面(Richard C. Trench, Synonyms ofthe New Testament, pp. 86-90)。
这里所提到的“这话是可信的”似乎指的是保罗刚才所说的(8节),在保罗的时代,有好几派哲学都抨击许多希腊年轻人所实行的过度的身体操练(Kelly, p. 100)。他们认为内里的人是更重要的。因此也许这个“这话是可信的”是他们所推行开来的一个说法,保罗同意他们的这一点。
信徒应该为敬虔而努力和操练自己,原因是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离世以后的真实盼望,这个盼望是在“永生”神的里面,他是“万人的救主”。神的万人的救主,因为他提供了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救恩。说他是信徒的救主,是因为信的人接受了他的救恩。救恩对每一个人都是够用的,但只对相信的才是有效的。
一些加尔文主义者说,神是所有人的救主只是在下面这个意义上才是真的,即,他救离所有的人脱离暂时的灾难(e.g., William Hendrickse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Expositionof the Pastoral Epistles, pp. 154-56)。虽然这是真的,“救主”这个词的使用还是使大多数的人认定保罗是在描述神永远的救赎工作,象在的一样。
保罗嘱咐提摩太要持守这些事并要把这些教导给以弗所人(在希腊原文中的动词都是一般现在时,这表明持续的动作。)提摩太需要一些督促以使他更加坚定。
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人(翻译成“年轻”的希腊词是用来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提摩太明显对指导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有些踌躇却步。保罗使提摩太确信,如果他活出敬虔的生活方式,那么教会里不会任何人不信任他的教导事工。他应在言语、行为、对人的爱心、对神的信心和道德的清洁上作一个敬虔的榜样。
“服事主的人的第一个责任就在要在他自己的生活当中活出他要别人活出的生活样式”(Hiebert,First Timothy, p.85)。
但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作为使徒的代表还有其它的责任,他对公开的事工也应象对他个人生活一样给以注意。有三个责任是基本的,首先,他应该确保在教会的聚会中要宣读圣经。这样的实行在在人子民的公众敬拜中是最重要的(参; ;; ; ; ; ;第二,劝勉应该总是随着对圣经的宣读,“劝勉”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对牧师所读的内容的解释与应用(讲道;参;第三,应该有教导,这似乎是在信仰的道理上进行有系统的教导,同对一段经文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详尽解释来对比,它也许是侧重主题的教导(Kelly, p. 105)。
提摩太需要更多的鼓励以使他继续使用神为使他服事主所给他的能力,很明显的,当保罗和一些长老按手在提摩太头上(在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使他分别出来服事主的时候,神启示了某一个在场的先知预言提摩太将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服事主。保罗在这里提醒提摩太根据这启示他所担负的责任。在本节经文中所描述的程序,还有在其它经文中所记载的例子,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如何派遣传道人的典例。
随着提摩太对这些责任的专心(也就是用心去做、实行等),他在敬虔上的个人进步对在以弗所的信徒会越趋明显。
总之,提摩太需要谨慎他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公开的事工,他不应变得松懈疏懒,而应该继续他已开始的善工。他所得到的奖赏是,他将会从失败和荒费的生活中被解脱出来(参,他所服事的人也会从错谬和退步中解救出来。很显然的,保罗并不是说我们通过忠心履行我们的职责而被拯救(称义)。
尽管提摩太是一个使徒代表,他的主要责任主要还是牧养性的,因此保罗对他所说的也适用于今天的牧师。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B.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保罗又转向人际关系的问题以帮助他在灵里的儿子能有效地处理好与人的关系。
在牧养工作中人们所经历的最大的失败之一就是他们不能有效地与他人相处和工作,这样的失败通常是起因于牧师对他人的态度和他对别人的看法。保罗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领袖如何处理事物的方法,他很明智的首先提出了旨要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简而言之,提摩太对每一个教会成员要象对他自己家里的人一样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保罗在前面已教导过地方教会是一个“家庭”,因此信徒,尤其是教会的领袖应相应地按照家庭的原则对待其它的基督徒。
具体地来讲,对待老年人要尊敬和温柔,而不应严厉指责。不管他们的灵命有多大,但只因他们在世的年龄就足以使人应谦逊而不是高傲地对待他们。当然,任何毁坏教会(比如说通过教导假道理)的人最后都应该受指责甚至被清除出教会。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尽量地把老年人当作父亲来对待。
对待年轻人可以更直接了当一些,但也总要把他们看作是弟兄。牧师不应该把年轻人(在提摩太的情况下是那些他的同代人)看得高于自己或不如自己,应该平等地看待他们。即使是较年老的人也应该把年轻人看作是自己的弟兄,给他们平等的尊重而不应认为他们不如自己而看不起他们。
在聚会中牧师对待老年妇女应象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也就是说根据她们的年龄和经历给她们特殊的考虑。一些牧师倾向于忽视老年姊妹,因为她们在聚会中好象不那么productive,但这种态度与保罗劝提摩太的所应采取的态度迥然相悖。
少年妇女应被看作是主里的姊妹,对她们应象对自己的亲姐妹一样有清洁的心。也许是因为对某些牧师来讲,过分爱他们属灵的姊妹是一种试探,所以保罗又加上了“总要清清洁洁的”这样的嘱咐(2节)。如果一个牧师把教会中的年轻妇女作为姐妹交往,那么他就不会对她们或同她们作任何对她们有损的事。
在所有保罗的书信中,他都督促他的读者对神对自己采取合适的态度(对神要把他看为是天父、主、救主等,对他们自己要把自己看作是圣徒、神的合使者、神的儿子等),持守这样的态度是很关键的,以使他们过一个合适的生活。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为。在这里(1-2节)他教导尤其是作牧师的对教会中的其它人要采取一种特定的态度,这种态度对有一个人际关系是基本的。
C. 如何对待寡妇与长老
1. 对寡妇的供给
关于教会对寡妇的责任保罗作出了指示以使教会清楚明白如何以及为什么样的寡妇提供特殊的关心。寡妇,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易受伤害的人,正因如此,神一直关心对她们的保护(参;; ; ; ,而且早期教会的做法也反映了神态度;
“‘寡妇’这个词首先使人想到的是孤独,这个词来源于意思是‘被剥夺了的’的形容词,这个词的意思是由于失去丈夫而产生了孤独”(Hievert, First Timothy, p. 91)。
保罗首先区分了教会中的两类寡妇:一类是有子女或孙辈可以扶养她们的,另一类是没有家人可以照顾她们的。前者应由她们的亲人照顾她们;后者(假定没有可扶养她们的家人)应由教会来照顾。
但并不是第二类中所有的寡妇都应接受教会的经济帮助,只有那些仰望神的帮助并寻求神的荣耀的那些寡妇才有资格接受教会的经济帮助。只有她们才是“真为寡妇的”。那些寻求宴乐而不寻求的寡妇是没有资格得到教会的定期帮助的,这些妇女在她们的生活中得到她们罪的工价:属灵的死亡。“死”这个词即适用于不信的人也适用于信徒(参。
提摩太应教导这些以使教会的家庭成员承担他们应尽的责任,这样作为寡妇的就可以得到激励去寻求神而不是去追求“宴乐”(6节)。
保罗在这提到一个人所公认的责任来鼓励寡妇的亲属照顾她们,家庭成员之间有人所公认的责任来彼此照顾。即使是不信的人也承认这一点。如果一个基督徒不能按照他所信仰中的教导去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比那帮助家人的非信徒更不好。
明显地,这里的教会有一个“真为寡妇的”的“名单”,她们定期得到教会的帮助。寡妇记在册子上并得到帮助需要要下面三个资格:
年纪须到六十岁,处在这个年龄,一个寡妇可能已经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照顾好自己。
她必须只有过一个配偶。同样的资格也是作长老和执事所应有的, 12)。根据的同样的解释,这也许意味着如果她曾与人非正常同居过,曾是一夫多妻中的一个,或是曾离婚后又再婚过,那么她就没有资格被列在册子上。但丧偶后再婚不列入些范围。
她必须有行善的名声。保罗在这里列举了五个善行:
a. 她曾负责任的养育过自己的儿女(如果她有过儿女),这将证明她有家里的善行。
b. 她一直是对友善。这表明她在邻居中的善行。
c. 她曾谦卑地服事过她的主内弟兄姊妹。“洗圣徒的脚”似乎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表示在教会这个大家庭里的谦卑服事。
d. 她帮助过有特殊需要的人,这是对患难的人的善行。
e. 她“竭力行各样善事”。对她来说这样做是表明她对基督的信心。
保罗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不适合把年轻寡妇列入册子的原因,年轻的寡妇情欲强烈,她们的这些情感使她们作主单身女人很难保持对基督的委身服事,而这种态度又是需求在册子上的寡妇应该有的(参5节)。如果她们被列入册子上,而后她们又想再婚,她们就会把专心服事神的许诺放在一边,因此,就会有对她们在今生的某种形式的审判,或更坏的结果,这种审判有可能来自于她们的良心或是她们的教会,虽然这种审判不是永远的定罪。或更精确地说,也许这几节经文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基督徒寡妇,她有一种要与一个不信的人结婚的欲望,她的情欲胜过了她服事神的意愿并使她过一个与“所许的愿”相悖的生活。
把年轻的寡妇列入教会所帮助的寡妇名单中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对她们有懒惰的试探,他们通常会倾向把精力花费在说长道短,好管闲事上面。
根据这些,保罗鼓励年轻的寡妇再嫁,用她们的精力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这是一个基督徒妻子的主要责任(参。这样做就不会给敌人(指责信徒的人)以任何的借口来指责攻击她们,说她们违背她们作为真寡妇服事基督的许愿。很明显的,这样的事在以弗所教会发生过(15节)。有些人象这样背离了所许诺的对基督的服事之后,就转而去追随撒但了,这是背离对基督的委身所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
保罗是说每一个年轻的寡妇(和妇女)都应该结婚,生子并成为家庭主妇吗?笔者认为不然,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是在保罗的时代年轻妇女典型角色,在今天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这是保罗探讨典型事例的方式:例外的情形总是有的。
为了要纠正可能的误解,在结束这些指示的时候,保罗又说,经济上有能力的妇女,还有男人(在第八节中的嘱咐对象)应该扶养他们家中的寡妇,这样就不会累着教会了。保罗说“妇女”是要清楚地说明那些丈夫不在世上或有不信的丈夫的妇女负有这个责任,那些在家里作头的男人也要负这个责任。
2. 对长老的管制与选择
在教会里的另一组人也需要提摩太给予特殊的注意,所以关于长老的问题保罗给年轻提摩太一些指示以使他可以合适地对待目前以及以后的长老。
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形下所提到的长老指的是教会的监督而不是教会中年纪较长的人。保罗早已在前面指出了长老职份的资格现在提到他们的管理、传道和教导,从这节经文中我们知道,长老的全部职责就是治理教会,也就是指导教会的事务和管理教会的一切活动(参。
似乎也很明显的是,在里提到的给那些有能力而又殷勤作工的长老的“加倍的敬奉”指是的有形的(经济上的)支持(18节)。但是什么样的单倍的“敬奉”给了其它的长老呢?或许只是作为长老而有的荣誉,或许是一些经济上的帮助。我们从对“尊敬(敬奉)”这个词的使用可以看出对这种观点的支持,这个词在3节指的是对寡妇的经济上的支持;在17-18节中也指的是对至少是一些长老的经济上的支持。
请注意并不是所有在以弗所的长老都是殷勤努力地传道和教导的,这意思也许是说,所有的长老都有义务传道和教导,但一些长老比其它的长老更殷勤努力;或者是说一些长老比其它的长老有更多的责任传道和教导。第二种观点可能是根据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任何一群长老中间,某一个长老在这些事工上比其它的长老更有天赋。尽管所有的长老都“善于教导”,但根据这节经文(17节),也许在长老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分工。(+++++++++++++++++++++)
保罗引用了两处圣经权威以支持他对那些作为长老服事教会的人的指示:摩西; ; ; 参和耶稣; 参。如果保罗认为这两处的引用都是圣经的话,那么这就是最早的新约对另一处新约书卷的启示的证明(路加福音和/或马太福音)。但保罗的意思也许是只有头一个引用才是启示的,然后加上一个耶稣所引用的(在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众所接受的真理作为支持。在这一点上经文是不清楚的。
对长老的批评是旁观者所喜欢做的,保罗指示提摩太不要受理对长老的指控(and since him by other elders)除非有两三个人共同证明长老的错处(参; ; ; 。长老犯错要先私下里责备,如果继续不改,就当在教会众人面前责备他。这样做也会使其余的人惧怕。
保罗在这里特别的强调,对待犯错的长老要绝对地客观和诚实,这是非常重要的。神、基督耶稣、和被选的天使都是审判者; ; 。保罗敦促提摩太代表这些审判者公平的判定人与事。
保罗还敦促提摩太在任命长老的事情上要极其小心谨慎以尽量地减少长老犯错的可能性。在这里按手毫无疑问指的是公开的任命(参尽管它也表示对服事的选择。若一个人把一个不称职的人任命在职,当这个不称职的人的错处显露的时候,那第任命他的人在他的错上也是有份的。既然提摩太(和当时的长老)处在判断者的位置上,他自己需要与罪远离。
保罗也许意识到他对提摩太提出要他身体力行的对长老的严格要求,可能对提摩太在身体和情感上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根据这节经文,提摩太还在遭受着疾病的困扰。所以保罗为了药用的目的让提摩太饮用一点酒。
“从这节经文中可以看出提摩太是绝对不饮酒的人”(Hiebert, FirstTimothy, p. 105)。
“我们应该记得,那个时代在希腊的医生中,药物科学还在摇篮阶段,所以酒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Kenneth S. Wuest, The Pastoral Epistle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p 88)。
在保罗一直谈论有关犯罪的长老的问题中,插入这这节非常个人性的经文,保罗所提到的酒也许比现在的酒的酒性要弱。(See the articles on wine-drinking referredto in my comments on
保罗继续嘱咐提摩太在小心谨慎地选择教会领袖,因为在人犯了罪以后,这罪并不总是马上显露,但最终将会显露出来。同样,好行为也可能隐藏多年。因此,在他的任职这前,对未来的长老了解越多,那么在他以后任职期间给人的失望越少。这是保罗在这两节经文中要说明的。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V. 对教会中不同的人的指示
A. 作仆人的
在这封信最后的关键部分,保罗要提摩太就教会内不同的人所应尽的责任对他们进行指导。
象先前一样(即,保罗嘱咐信徒对其他人采取适宜的态度,这样就会使他们有适宜的行为。如果是因为神把主人放在他们之上,那么基督徒的仆人当以自己的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参;。以这样的态度进行的服事才不会使仆人声称所要服事的神和所要追随的信仰受到羞辱。
有通道的主人的基督徒仆人还有一个原因使得他们更应该尊敬他们的主人:他们是他们的弟兄,正因为如此,他们配得更加意的服事。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尊敬的行为是不适宜的,是一种糟糕的服事,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在基督里的弟兄。
提摩太应向教会教导这个道理。在这里没有对信道的主人的指示,也许是因为在以弗所教会中没有信徒是作主人的,也许是因为信道的主人是按道而行。在新约其它的地方有对主人和仆人的教导。; ; ; 门; 。
保罗在这里对作仆人所说的话对今天信主的雇员也同样适用。
B. 假师傅
关于假师傅的问题保罗又继续给提摩太指示以使他对假师傅的动机有警觉,这样他就可以知道如何能有效地处理他们的问题。
保罗首先描述了假师傅的行动(3节),然后是他们的态度(4节a),其次,他们的果子(4b-5a节),最后,他们的动机(5节b)。
假师傅所推行的道理与圣经和使徒所教导的是迥然不同的。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教导可以培育那些听他的道又对他的道作出反应的人的灵里健康,但这些假师傅不同意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教导。而且,他们拒绝那些与敬虔的行为相合并导致敬虔的行为的教导。这三种逆行是相互交错而不是单独的行为。
“当一个道理符合‘真理’的时候,扭曲的心能看见并一心要反对;当一个道理与这个真理相悖时,这扭曲的心也能看见并设法寻找原因来支持这与真理相悖的道理。”(Lensky, p. 702)。
保罗认为这些人是有罪的并应受到责罚,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无辜的,而是植根于不正确的态度里:想抬高自己并想囤积钱财。这样的动机表明了他们确实是“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不知道最重要的)。这样的动机也导致他们对争竞和对言词的争辩有一种不健康兴趣,而这种不健康的兴趣所产生的就是各种没有爱与分争的行为和心态,而并不生发爱和造就人。。
保罗敦促提摩太要记住真正的“利”来自于自身敬虔增加,敬虔含有一种对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满足的心态。真正的“利”不来自于为得工价而教导别人敬虔的道理,这样做只表明对自己的所有不满足的心态。
使徒进一步提醒提摩太在敬虔与一个人的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关系,物质的东西只是暂时的,我们没带什么到世上来,我们离世的时候也不能带什么去。我们所拥有的只应用来做荣耀神的工具(参;,只要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食物和衣服我们就能而且应该满足。保罗在他的生活中已学会了这样的功课,我们也应该学会。
与对生活基本的必需品满足相对比,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给试探大开门路。这种作恶的心表现在不明智的贪欲上,它阻碍一个人的属灵生命的长进,这就象一个陷阱缠住了陷在其中的动物一样。若这样的人不从贪财的欲望中挣脱出来并远离它的话,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是属灵的毁败和个人的毁灭。
保罗又用了一个比喻来警告人要防备贪婪(10节a),贪婪的根在邪恶的行为上结出各样邪恶的果子。注意成为人的陷阱的是对钱财的贪恋,而不是钱本身。一个人没有多少钱但却很爱钱,这是可能的;有些人有很多钱但却不爱它。
“‘贪恋钱财’(philaguria)的含义并不是指为了挥霍而获取财富,而指的是因为爱财的缘故吝啬地积存钱财。维持生活的手段竟成了生活本身的最终目的”(Hiebert, First Timothy, p. 114)。
保罗在这里描述了一个人情形,他为了追求钱财远离了真理的窄路而陷入了荆棘丛里,被刺透了皮肤,受了极大的痛苦(参。
作为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的基督徒,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保罗的那种满足的生活态度,这在我们所生活的北美这样的社会里就更是艰难的任务。广告和各种传播媒介在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各种奢侈用品。但根据保罗所说的,我们作为人类所必需是很少的。保罗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寻求敬虔胜于寻求钱财和钱财所能买到的物质。
C. 委身于基督的人
保罗继续强调他在前一部分(3-10节)所谈论的内容,他呼吁提摩太在生活中要追求灵里的东西而不是物质利益。根据他在前面所说的(3-10节),他的嘱咐似乎是给所给教会中所有忠心的信徒的。但是他单独对提摩太讲是因为他作为教会的领袖有更大的责任作其它人的榜样。这是这封信的高潮。
同那“一些”(10节)追求钱财的人相比,提摩太应该逃避对钱财的贪恋。保罗把他称作“属神的人”是要提醒提摩太神对他的呼召和他对神的委身跟随。
“属神的人”(神人)这样称呼在旧约中是用来指先知的,保罗把提摩太称作神人是给他很大的荣誉和鼓励。
在跟随神的过程中,提摩太追求的目标应该与为自私的目的获取财利是不同的。他应该看重的是圣灵在一个基督徒身上想要结出的果子和作为神的子民的领袖应具有基本素质。。
“公义”包括所有与神所看为对的相符的态度与行为。
“敬虔”是象神的品行。
“信心”是对神的信任。
“爱心”是对别人的需要无私的奉献。
“忍耐”是在不利的环境下继续的持守。
“温柔”是对别人温柔的善意。
头两个目标具有一般的特性,接下来的两个是具体的态度,最后两个是具体的行动。这些品质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属神的人”的图画。
敌人是抵挡基督徒对敬虔的追求的,因此保罗敦促他年轻的朋友要投入这争战之中。敬虔的目标是值得为之而战的,而且也需要为这而战。这样做他就可以抓住神预备给每一个信的人的奖赏:每一个信靠基督的人所拥有的丰盛的永恒生命。一些人有永生,但却从没有过丰盛的永生。就象一些人肉体是活着的,但他们从没有生命的丰盛完美,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完全的健康和强壮。提摩太在许多见证从面前作的对永生的见证也许指的是他在水中的洗礼。
保罗对提摩太最大的嘱咐要毫无沾污,无可指责地遵守神在封信中对他的命令,否则就会引起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保罗提醒提摩太,赐给万物生命的神也会给提摩太丰盛的生命,并且在察看他的一切。同样神的受膏者耶稣也在察看他的一切,耶稣在受试炼的时候作了那美好的见证。基督徒的争战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就要结束。
“显现”这个词所强调是再来时的主的可见性和他的荣耀,虽然他现在隐藏在天上,是人的肉眼所不能见的。(Hiebert, First Timohty, p. 118).。
这里保罗所提到的是主耶稣基督的显现而没有提提摩太的离世(这两者都会结束提摩太的在地上的劳苦争战),这说明保罗相信在大喜乐中基督为他的圣徒的再临将会不远,甚至是可能在提摩太的自然离世之前。
神会在他的时间里派基督再来,保罗在这里对神的颂赞强调了神的可颂赞的独一主权性、不死性和他那不可测透的圣洁。所有的荣耀和权力从恒古直到永远都属于他。
富足的人
关于钱,保罗并没有说完他想要说的话,所以在这里他又对教会中的富人提出一点指示,目的是与他在先前所说的有一个平衡(9-11节)。
保罗先前指示了那些认为自己没有钱财的,现在保罗对那些富人讲话,有两种心态常会误导富人:一是他们认为神赏给财富使他们优越于别人,一是财富强以保证他们的完全。保罗警告可防止这两种态度,我们的未来是由神所决定的,而不是由我们现有的财富决定的。而且这些财富也是在神的手里掌管。如果神把这些东西给我们,我们可以不自私方式欢喜使用他的礼物,但我们也可以因下面的这样的原因而高兴:即这些东西可以使我们免除一些特定的试探并能使我们用这些财富来帮助别人。
保罗嘱咐提摩太要指示富人看他们的钱财神给他们为行善所用的。他们不应该寻求因富有有出名,而应该寻求因多多行而有好名声。他们也应该松开自己的手,随时并愿意慷慨地与他人分享神所给他们的。如果他们这样做,当他们见主面的时候,神会因他们作忠心的管家而奖赏他们。(参; ;。这样做他们也会经历丰富的永生生命。(参12节)。
富有并不是罪,穷也不是敬虔。富有的基督徒的财富是神给他们的,叫他们做那些没有财富的基督徒所不能做的事工。随着这些财富的同时也试探和滥用它们的机会。
请注意保罗并没有说富人应该把所有的或是大部分的财富都扔掉。而是说他们应该按照神所指示的要“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神可能带领一个人用他的钱做一件事,可能带领另外一个人用他的钱做别的事(参。
这一段经文尤其是我们西方绝大多数基督徒应该牢记在心的,同世界其它地方的人相比,我们是相当富有的。我们必须防备肉体的私欲,也要防备在我们的文化中鼓动我们对钱采取与保罗所教导的不同的态度。
VI. 结尾的嘱托与祝福
保罗用了最后的一个规劝来再一次敦促提摩太防止在他的事工中偏离正路。
“提摩太啊”是在保罗的嘱托中一个个人性的、带着情感的称呼,他很爱他属灵的儿子并想要与他分担他任何的痛苦和失败。
提摩太应该准确和忠心传讲神的话语,以保守神所交托给他的真道。尤其是他要避免前面所的到的带有世界的色彩并毫无意义的争辩,也要避免与那些声称有超越的知识的人争辩。这最后的警告明显是针对在以弗所兴起的诺斯底主义的教导的,诺斯底主义认为有一种高层次的知识,是只有他们教派的人才能得到的。保罗在给歌罗西人的书信中对他们的论点给了充足的驳斥,以弗所的一些人已经被这些假教师的教导所诱惑并已偏离了真道。
最后保罗祝愿神的恩典与提摩太和其它的圣徒同在。
信息
所有三封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讨论都是同样的题目:地方教会的秩序。保罗在其它的书信中探讨了关于宇宙教会的教义以及在基督的身体中的圣徒的事工,虽在这些书信中对地方教会的生活也给予了一些指导,但在教牧书信中,保罗把地方教会的有效操作作为宇宙教会的微观缩影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提摩太前书涉及D秩序这个题目的两方面:教会的生活与教会的领导问题;提多书探讨的是教会的领导问题;提摩太后书所论及的是教会的生活。提摩太前书是更广泛和基础的;提多书探讨的是教会如何在秩序中建立;提摩太后书讨论了领导的个人责任。
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教导了地方教会的功能就是在世界上传扬神的真理,他又教导说,教会领袖(提摩太与那些长老)的功用就是在教会中阐明神的真理。教会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世界传扬神的真理;教会领袖存在目的就是在教会中解明神的真理。
保罗在中谈到宇宙教会时也有同样的论点。圣徒是要做神的工,而有恩赐的人(使徒,先知,等)是要为圣徒所做的工作而装备他们。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把这个真理应用在地方教会上。
那么,在一方面,教会的目的就是要向世界宣扬神的真理。在这一段中,关键的词的就是"教会"与"敬虔的奥秘。"
地方教会设立的目的旨在持守与宣扬神的真理,每一信徒都是在一个黑暗世界里的光,并且被呼召要把他的光照在人前。地方的教会的存在就是要持守与展示信徒见证的光,这不仅仅是信徒个别来做的,也是团体来做的。
"敬虔的奥秘"基本上就是基督,从更广的范围来讲,它指的是教会所宣扬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真理。这个奥秘是一个我们只能通过特殊的启示才可以知晓的奥秘。"敬虔"就是虔诚、虔敬的意思,这个词用来描写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所活出来的对基督的信心。"在哪里能找到敬虔呢?敬虔具体的显明就是在耶稣基督身上,耶稣传道的三个阶段概括在一首古代诗歌中:他的谦卑、他被传扬和他的被荣耀。
那么地方教会的目的就是传扬敬虔,这是我们靠着圣灵的能力通过传扬基督和向世人表现出我们的好行为来做的。
教会领袖的责任就是在教会中阐明真理。
阐明真理是通过教导、劝勉和作出榜样来实行的,这不仅仅是通过口头的传讲(教导)和随后的理解来作成的,而是通过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题示:在研读这一课之煎,请先将提摩太前后书读完两遍,读之时,试试将两卷书作一个比较。
这几卷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再加上一卷短短的腓利门书1:――之所以得名又被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是写给几位在教会里负责牧养的。(即使是腓利门,虽然他是教会里的一位长老,但他也负起相当大的牧养责任,因为保罗在书信中这样说:“写信给……以及在你家中的教会”。)
这几卷书在圣经里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它们被编在九卷教会书信之后(罗马书至帖撒罗尼迦后书),和九卷希伯来信徒书信之前(希伯来书至启示录)。两组九卷书的内容和重点都大不相同,而居中的四卷教牧书信把两者连接起来,自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使徒行传把四福音书的信息转接在教会书信里,同样的,这几卷教牧书信,不论在性质上,或在编排位置上,也是把前面教会书信中的教义转接到后面希伯来信徒书信去,变成另一个新的重点、新的表现。这些道理我们在这里先提一提,稍后,我们会再详细的讨论。
――巴斯德(J S B )
我在较早的一课里面曾经说过,倘若圣经里面有一部分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熟读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别为每一个基督徒写的,例如九卷教会书信(罗马书至帖撒罗尼迦后书)。如今在这里我们又再加上一句:倘若圣经里面有一部分是每一个传道人都应该熟读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别为传道人写的,例如四卷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再加上一本腓利门书1:。稍后我们会指出,加上这一卷是非常恰当的)。这几卷书之所以称为教牧书信,是因为它们都是以一个牧者的立场来看一个有组织的教会。当然里面也充满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有关的教训,但里面的信息,却是特别着重于与教会守望的人有关的。
我们不须要再花时间去讨论这几卷书的作者是谁了。因为从最早的时代至今,大致上每一个解经家都同意是保罗写的;虽然近代有一些“高等批评家”对这一点产生疑问,正如他们对圣经中每一事件都产生疑问一样。但也曾有过更多同样高资格的学者反驳他们,认为花时间去研究这一点是毋须的。
这几卷教牧书信的特点分为三方面:(1)在主题方面;(2)在主旨方面;(3)在位置编排的意义方面。现在,首先让我们概括地看一看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的内容,把其中的大纲分析列出来。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本来是以弗所教会的牧师。根据这两卷写给他的书信和使徒行传来看,他当时是一位比较年轻的牧者,同时也是保罗十分喜爱的。倘若我们依照年历来查考他的生平,我们会有十分丰富而有趣的得着。
这两卷书信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嘱咐”。在两书之上最少提及这个词十次以上。究竟保罗嘱咐他什么呢?前书和和后书都有清楚的答案――就是嘱咐他要“保守”所交付他的。在提摩太后书一章十二节保罗又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按原文“我所交付他的”应该译作他所交付我的”。保罗写这两卷书之时知道自己不久将要离世,于是他藉这卷书信嘱咐提摩太,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勇敢的、忠心的,“保守”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一节那里,清楚的说明所交付他的就是:“神交托我荣耀的福音”。
深入一点来看这两卷书信的第一卷,我们立刻发现它的大主题是地方教会与主任牧师,可以说是一本小小的教牧手册。
第一章一开始的十七节经文是写信的理由,以一个颂赞词为结束:“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上,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跟着这颂赞词之后(18―20节),保罗用非常严肃的口吻来向“儿子提摩太”介绍他的“嘱咐”。
到二章一节就是这个“嘱咐”的开始。之后,整卷书信就清楚的分为两部分,第二和第三章论及会众和他们的品行;第四和第五章论及牧师和他的品行。
再看一看全书来证实这一个分析:第二章的头八节经文是有关男人和他们在会中的祷告;以后的几节是有关女人和她们在公众场合的仪态。第三章头七节经文指出作长老的资格;以后的几节论及作执事的资格。所以二、三章实际上是论及教会的秩序和职务。
四、五、六章跟着是着重牧师和他的品行。第四章指出怎样向全体会众作“基督耶稣的好仆人”;例如在忠心的教导上(1~11),和在生活的榜样上(12~16节)。五至六章指出当怎样向会众中不同的阶层表现自己的品行;例如向年老的和年青的人(1~2节),向寡妇(3~16节),向长老(17~25节),向夫人,向富人(9~19节),到了这里,又是以一个嘱咐作为结束:“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整个分析列出来就是这样:
由一章三、四节看来,这卷书是保罗嘱咐提摩太去做一些以前曾吩咐他做的工作。可能保罗给他这封信作为执行职权的证据,免得有人不服从他。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十分感谢神赐给我们这卷书信,不然,我们今天也不知道怎样带领教会了。
提摩太前书: 地方“教会”与“牧师”
| 一个嘱咐
―“保守所交付的。”
|
| 解释写信的理由
“嘱咐”的简介
|
| Ⅰ 会众与领导方法 (二~三)
有关会众的秩序 (二)
男人与公祷 (1~8)
女人与仪表 (9~15)
有关会众的职务 (三)
作长老的资格 (8~14)
|
| Ⅱ 牧师与他的品行 (四~六)
向全体会众 (四)
在忠心的教导上作“好仆人”(1~11)
在生活的榜样上作“好仆人”(12~16)
向各种阶层 (五~六)
年老的与年青的
寡妇 (3~16)
长老 (17~25)
仆人
富人 (9~19)
|
| 结束的嘱咐
|
提摩太后书
这卷后书与前书一样,都是以地方教会的工作组织为重。这书大约在前书写成之后不久写的,那时保罗在罗马坐监;他也知道(正如他在前书里面所表示的一样)自己不能再得释放(除非离世与基督同在)。在保罗所有的作品之中,这卷书信是最后的一卷了,因此里面的话特别感人。我们看见保罗在这里所表现的态度也是十分英勇高尚的。他为圣工献上自己一生的精力,现在快要离世了,他感到这是他的荣耀。今天我们这些与主同工的,应该如何向他学习才对!
我们曾指出提摩太前书是一个“嘱咐”,现在我们又发现提摩太后书是一个“挑战”。保罗向提摩太“挑战”,看他能否面对“现在”的试炼,和“将来”更多的试炼,而仍能保持自己的信心和坚忍。这卷后书像前书一样,是十分有层次的。全书四章分为两段。一、二两章是论及牧师与现今试炼的面对;三、四两章是论及牧师与末世灾难的面对。正如第三章一开始说:“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
再看一、二两章,由一章三节至二章十三节是论及牧师个人的应对,第二章余下的几节是论及牧师教导别人怎样应对。每一段里面都有挑战和诱发,在前一段的挑战有“如火挑旺”,“不要以给主作见证为耻”,“要刚强起来”,“要受苦难”;鼓励记起保罗所“提醒”的话,和他自己感人的榜样。
后一段的挑战有“嘱咐”(第14节)“分解”(第15节)、“远避”(第16节)、“弃绝”(第23节);鼓励有“然而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第19节),和“叫他们可以醒悟,脱离魔鬼的网罗”(第26节)。
现在看最后的两章,这两章是论及末世灾难的警告。第三章指牧者个人的应对,第四章论及指导别人怎样应对。两章里面却布满挑战和诱发,这样,我们看见全书的大纲如下:
提摩太后书: 神的工人与他的应对
| 坚忍及信心的挑战
|
| 问安
|
| Ⅰ 牧师与现今的试炼(一~2)
牧师个人的应许
挑战―“如火挑旺”,“不要以为耻”,“受苦难”等。
勉励―“我提醒你”,保罗的榜样等
牧师教导别人应对
挑战―“嘱咐”,“分解”,“逃避”,“弃绝”等。
勉励―“根基立住”(19),灵魂得救(26)。
|
| Ⅱ 牧师与末世的灾难(三~四)
牧师个人的应对(三)
挑战―“危险的日子”(1~9),“存在心里”(14)
勉励―保罗的榜样(10、11),圣经(15、16)。
牧师教导别人应对(四)
挑战―“务要传道”,“作传道的工夫”。
勉励―将来的国度(1),将来的冠冕(8)。
|
我们暂时不讲解每一分段的内容。我们既然看过了这两卷书的大纲分析,跟着要看的应该是两卷书的关系,并其中的主要思想,这样,我们就必会发现其中重大的意义。相信在这个时候先研究这一点,以后就会印象难忘。
一个嘱咐,一个挑战,一个预测
提摩太前后书的一个“嘱咐”
容我们再强调,不论在形式上和感力上,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都实在是一个“嘱咐”。这嘱咐保罗从前曾一度在口头上告诉了提摩太,只不过现在藉书信再加强,再弄清楚,和再加申论(参。请看书信的内容怎样由始至终都保持这个嘱咐的意思:
“曾劝你……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但命令(即嘱咐)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我儿提摩太阿……将这命令(即嘱咐)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
“这些事你要‘嘱咐’他们,叫他们无可指摘。”
“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
“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
究竟嘱咐些什么?
我们已经说过,保罗嘱咐提摩太的,就是“保守”所“交付”他的。现在让我们把这两卷书信内的“交付”和“保守”都列出来:
“我儿提摩太阿……将这命令‘交托’你。”
“嘱咐你,要遵守(英文是保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
“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
“我知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即保守)他所‘交付’我的。”
“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位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即保守)。”
“你……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我们应当记得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一节那里,解明什么是所交托的说:“可称颂之神交托我荣耀的福音”。可见所交托的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即是在基督耶稣里的真理。保罗离世的时间快到了,他回顾过去的年日,就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可是,以后怎么样呢?他一定要把自己从神所得来的托付,继续托付给他最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提摩太把这个无价之宝的信仰托付接过来,他一定感到这是不可推却的责任;因此他要像保罗一样保守这信仰,维护这信仰,并传扬这信仰。
现在,我们发现其中的程序是这样:
(1)“可称颂之神”先将“荣耀的福音”交托给保罗。
(2)保罗现今又将它“交托”给提摩太,这就是保罗特别的“嘱咐”。
(3)保罗劝勉提摩太说:“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
(4)保罗知道他所信的是谁,并且深信主必能“保守所交付他的”。
(5)以后提摩太还要继续把这宝贵真理的托付,托付那些“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信仰”
因为这两卷书是保罗给提摩太的一个嘱咐,要叫他保守所交付他的真理。所以在这两卷书里面,有一些名词是不断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信仰”。因为英文钦定译本翻译原文之时,在许多节里都漏去了一个确定性的冠词(definite article即把The faith变为faith),所以在英文圣经里面,“信仰”(The faith)就翻译为“信心”(faith)了(中文圣经译作“真道”)。其实在原文的意思是指基督教一切的真理和推行,即指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仅仅指个人的信心。以下是有关“信仰”这词出现的经文:
“有人丢弃良心,就在‘信仰’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信仰’的奥秘。”
“在基督耶稣里的‘信仰’上大有胆量。”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信仰’。”
“在‘信仰’的话语上,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直译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信仰’。”
“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信仰’。”
“你要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
“已经有人自称有这学问,就偏离了‘信仰’。”
“他们的心地坏了,在‘信仰’上是可废弃的。”
“这圣经能使你在耶稣基督的‘信仰’上,有得救的智慧。”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信仰’我已经守住了。”
教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许多像“教训”、“教师”、“教义”之类的名词在这两卷书信里面出现。“教训”和“教义”在希腊原文是同一个字,在这里大约壹共出现十四次之多;并且一致暗示出,那些“交付”给提摩太的,要当为教义来保守。“教义”这个词也像“信仰”一样,是指整个基督教的系统来说。下列的这些经文是一些例证:
“律法……是为不法……或是为别样与纯正‘教义’为敌的事设立的。”(直译
“在信仰的话语,和你向来所服从的好‘教义’上,得了教育。”。
“你要以宣读、劝勉、‘教义’为念,直等到我来。”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义’。”
“免得神的名和‘教义’被人亵渎。”
“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教义’。”
“但你经己服从了我的‘教义’。”
招请“教师”
保罗吩咐提摩太招请的领袖,一定要是“能教导别人”的,请看以下的经节:
“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摘……善于‘教导’。”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导’……是有益的。”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导’,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或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教义”,并急需去“教导”别人去认识它?我们再看一次这两卷书就得到答案了。
“曾劝你……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有些人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
“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父,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敬虔”
还有,“敬虔”这个字也是很明显经常出现(参看、、6、11;和。不单这样,每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总带着一个确定性的前冠词(the)的,这在英语的句法上显得非常奇特;但在希腊原文里,却具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意义。正如上文所说那两个词――“信仰”和“教义”――指着整个基督教的教义道理来说一样,“敬虔”这个词也在实践方面指着整个基督教的教义道理来说。我们若把三章九节的“信仰的奥秘”和三章十六节的“敬虔的奥秘”拿来作一个比较,这个看法就可以确定了。这三个词很可能就是昔日的基督徒很流行惯用的术语,可见重要性很大。它们分别在(1)崇拜方面,(2)真理方面,(3)生活方面,把整个基督教的系统总括起来。以下是“敬虔”的经节: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
“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但为什么又要强调“敬虔”呢?答案是在后书三章五节那里:“有了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
至终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注意上述所引证的“嘱咐”、“托付”、“信仰”、“教义”和“敬虔”等,都是为要指出这两卷书信里面有一件非常危急的事。当我们领会到这件危急的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立刻会知道,这两卷书信的话对我们现今这时代的人是何等严肃。
我们再返回来思想一下前书的第一段,这里载有保罗嘱咐提摩太的最初目的,就是:“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请再想想四章一节的话:“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然后,再留意以下五处地方也提及那些离弃真道的“人”:
“‘有人’偏离这些……”。
“‘有人’丢弃良心……如同船破坏了。”
“已经‘有人’转去随从撒但。’
“‘有人’贪恋钱财……离了真道。”
“已经‘有人’自称有这些学问,就偏离了真道。”
到了后书,‘有些了’变成‘所有的人’了。一开卷,我们就看见: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
“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
看了这些经文之后,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保罗当时这么急要写这两封信给提摩太,因为危机来临了。这是一个危机的挑战。前书说有人离弃,后书说整个局势崩溃了。
这些记载,是否表示这两卷书信隐藏着一些与我们有关的预言?在编排上来说,这两卷书信是放在九卷教会书信之后,这会不会暗示,在我们现今这教会时代的末了,基督教会同样有一些人离弃真道,甚至最后会有全部崩溃的悲惨现象呢?当然,我们知道,保罗写书的时候,他心目中所想象的是一个末世的景象;虽然,事实上来说,他并不知道在主再来之前,竟然还相隔有二十多个世纪的时间。但他既然以为末世是这么快来到,这岂不是神自己的意思,要引导保罗的笔,写出一些预言的话,目标是要提醒我们这些远在二十世纪之后的人吗?在前书一章十六节那里,他提及自己的事奉,说是要给“后来”的人作“榜样”。在四章一节那里,他告诉我们圣灵“明说”有关末后的日子是怎样的;后来,到了后书他又再重提这些“后来的日子”说是“危险的日子”。
不错,保罗确实想到这些末后的事;但在这里我们还要指出一点,就是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合起来,变成一幅描写我们这二十世纪基督教景况的图画。若果真是这样,我们今天这许多的“提摩太”应该要多么的小心去研读它们,并为此向神不住的祷告才对!当然,除了这几点之外,这两卷书信本身还有许多宝贵的真理须要我们研究:但里面的末世预言既然特别与我们有关,因此我们就不能不急于先研究这一方面的真理。
主基督,快再来,
不少兆头出现了;
亲爱主,莫迟延,
预言应验真奇妙。
乱世代,邪恶彰,
古圣异梦知多少?
大灾难,战风声,
可能结局在明朝;
每时刻,准备好,
实时回来未可料。
教牧书信 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
教牧书信是一份基督徒的手册,为要使教会中有端正的品格,正确的信仰,和正当的行为。
| 课 程
| 主 题
| 经文章节
|
| 壹. 提摩太前书
| ||
| 1
| 纯正教义
| :20
|
| 2
| 公开敬拜
| :15
|
| 3
| 潜能领袖
| :16
|
| 4
| 标准教师
| :16
|
| 5
| 人际关系
| :2
|
| 6
| 合宜动机
| :21
|
| 贰. 提摩太后书
| ||
| 7
| 重燃恩赐
| :18
|
| 8
| 作好士兵
| :26
|
| 9
| 神的圣言
| :17
|
| 10
| 生活目标
| :22
|
| 三. 提多书
| ||
| 11
| 敬虔生活
| :16
|
| 12
| 神的恩典
| :15
|
| 13
| 神的礼物
| :15
|
介 绍
教牧书信
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
概述:教牧书信是保罗写的“基督徒手册”,为使教会拥有正确的品格、信条、和行为。其中着重强调的不是教会的组织结构,而是领袖和会众所应具有的属灵资格和品格,尤其是一定会导致正当行为的正确信仰。
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个关键思想,即:不可能把信仰(教义)和表现(行为)分开。在教会中合宜的行为是正确的信条的自然的、属灵的副产品,或如某人所说:“正统的信念导致正当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的信条是不合乎圣经的,而基于这信仰之上所体现的行为也将偏离正轨。你信仰什么的确至关重要!这信息对今天的教会是非常适时的。
作者:尽管有过不少人对保罗是教牧书信的作者提出过争议(观点不外乎:风格和语言各有不同;当时已有相当完备的教会条规;与保罗的其它作品似乎有不同的神学观点等等),但大量的外部证据和文内自称保罗;;,强有力地支持保罗的作者身份。
写作日期,地点和写作的次序:
| 提摩太前书
| 约主后63年
| 可能从马其顿
|
| 提多书
| 约主后65年
| 可能从马其顿或尼哥波立
|
| 提摩太后书
| 约主后67年
| 在罗马第二次被囚期间
|
(保罗的最后一封信)
所有这些信件都是写在保罗生命的晚期,当时教会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受信人:这三封教牧书信,每一封都是保罗写给一位年青的传道人的,既是私人的信件,又是实际的指导,也是所有教会成员的关于正确的信条和正当的行为的手册。
a. 提摩太(这名字的意思是“神所看重的”)
1) 生在路司得,父亲是外邦人,母亲是犹太人。
2) 在犹太教的教导下长大,自孩童时期,就受到旧约经文的教导(见。
3) 作为保罗的学徒,在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中陪伴保罗。
4) 在以弗所作保罗的助手三年,并同他一起去参加主后49年的耶路撒冷大会。
5) 保罗在罗马第一次被囚时,与保罗在一起;。
6) 在保罗第二次被囚时,前来陪伴。
7) 提摩太自己也因信仰的缘故被监禁。
8) 为在犹太基督徒中作事工,而受了割礼。
关于保罗对提摩太的评价,见。
b. 提多(“愉快的”)
1) 是外邦人,成为基督徒,保罗拒绝给他施割礼,3)(一个试验性的关键实例)。
2) 可能在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中与保罗同行,并作为保罗的私人代表被送往哥林多,察看那里问题丛生的教会。
3) 很明显,保罗留他在革哩底(克里特),继续那里的事工。
关于保罗对提多的评价,见,23。
历史背景:导致写作教牧书信的一连串事件可能排列如下:
1) 保罗在罗马的软禁(第一次被监禁)结束(使徒行传)。
2) 保罗带提摩太去以弗所,并留他在那里。
3) 保罗去马其顿,从那里写了提摩太前书。
4) 然后,保罗访问了革哩底,留提多在那里。
5) 保罗到尼哥波立(希腊南部),在那里写下了提多书。
6) 保罗在特罗亚被抓,并被解往罗马监禁,这是他在罗马的第二次被囚,他在临终前写下了提摩太后书。
主题和目的:(见概述)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对年青的传道人的鼓励和指示,并对现存的教会提供指导。每封书信的主题或关键经节如下:
提摩太前书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提摩太后书 “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象基督耶稣的精兵。”
提多书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留心(多多)行善”。
教义重点:当我们学习教牧书信时,应留心观察教义或信条的陈述,这些是散布在书信的字里行间,教导我们关于神的属性和他的位格,以及耶稣基督的工作。下面列举每封书信中的一个例子:;;。
提摩太前书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提摩太前书
| 就如下问题对教会的指示
| ||||||
|
中心论题
| 纯正的
道理
| 公众的
敬拜
| 合格的
领袖
| 称职的教师
| 人际的
关系
:2
| 正确的动机
|
|
内容
| 我们的指示的总归就是爱;这爱发自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
| 祷告的重要性
─
女人的地位
| 灵性上的条件
-
监督
执事
| 驳斥
假教师
-
教导
纯正
真道
,
以身
作则
| 老年人
少年人
寡妇
长老
主人/奴仆
| 敬虔
加上
知足的
心
-
逃避对
钱财的
贪爱
|
|
命令
| “打那美好的仗,持守真道”
| “我愿男人随处祷告,好让福音得以传开”
| “必须无可指责”
| “你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 “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
| “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
|
| “好叫你可以知道在永生神的教会中当怎样行”
|
提摩太前书大纲
问安
“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
壹.有关纯正教义的教导
一. 保罗以前对提摩太的托付(3-5)
二. 异端(假教训)的背景和本质(6-11)
三. 基督给保罗的责任,保罗个人的见证(12-17)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打那美好的胜仗”(18-20)
贰.有关公众敬拜的教导
一. 关于祷告(1-8)
二. 关于妇女(9-15)
叁.有关教会领袖资格的教导
一. 监督(1-7)
二. 执事(8-13)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14-16)
肆.有关有益的教训的教导
一. 错误教训的描述(1-5)
二. 有益教训的对比(6-10)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你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11-16)
伍.有关对待教会中不同群体的教导:2)
一. 老与幼(1-2)
二. 寡妇(3-16)
三. 长老(17-20)
四. 拣选和按立长老(22,24-25)
五. 奴仆
保罗吩咐提摩太 “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
陆.有关作事工的合宜的动机的教导
一. 假教师的错误动机(3-5)
二. 真教师的合宜动机(6-10)
三. 关于富足的人(17-19)
保罗吩咐提摩太 “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11-16)
结语
“要保守所托付你的。”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牧书信 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
教牧书信是一份基督徒的手册,为要使教会中有端正的品格,正确的信仰,和正当的行为。
| 课 程
| 主题
| 经文章节
|
| 壹. 提摩太前书
| ||
| 1
| 纯正教义
| :20
|
| 2
| 公开敬拜
| :15
|
| 3
| 潜能领袖
| :16
|
| 4
| 标准教师
| :16
|
| 5
| 人际关系
| :2
|
| 6
| 合宜动机
| :21
|
| 贰. 提摩太后书
| ||
| 7
| 重燃恩赐
| :18
|
| 8
| 作好士兵
| :26
|
| 9
| 神的圣言
| :17
|
| 10
| 生活目标
| :22
|
| 三. 提多书
| ||
| 11
| 敬虔生活
| :16
|
| 12
| 神的恩典
| :15
|
| 13
| 神的礼物
| :15
|
提摩太前书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主题: 纯正教义
命令或鞭策:“打那美好的胜仗,常存信心”,19),嘱咐一些人不要教训“异教”(奇怪的、不同的,相异的)教义。
大纲:
问安
“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
壹.有关纯正教义的教导
一. 保罗以前对提摩太的托付(3-5)
二. 异端的背景和本质(6-11)
三. 基督给保罗的责任,保罗个人的见证(12-17)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打那美好的胜仗”(18-20)
观察和注释:
1. 第一章起着对全书(其实是一封书信)的介绍作用,并以第18-20节保罗对提摩太的吩咐(命令)或托付(鞭策)为基调。本书中其它的四条吩咐或托付分布在全书中,并以此构成本书的较松散的结构;;;。
2. 由于是私人信件(见,因此保罗声称“使徒的权柄”似乎有些奇怪,除非保罗打算把这信在教会中公开宣读。
3. 注意:在中所提的“我们救主神”。神(天父)通过基督拯救了我们,而基督也是神。
4. 第3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道出了保罗希望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的原因 “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奇怪的、不同的、相异的教义)。”教导纯正的教义确实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信仰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在第4-11节中,保罗不但描述了异端的本质,而且也描述了假教师的特征。
5. 基于第4节的讲述,那个“异教”似乎有些象犹太教的律法(条规)主义(“荒渺无凭的话语[神话],和无穷的家谱”),而与“信心”相对立。参见第7节中提到律法一词。
6. 其结果是“只生辩论”(第4节)和“虚浮的话”(第6节)。
7. 注意在第10节把以上“主义”与“正道”相对比。后者有更为高贵的目标(“总归”,第4节),那就是爱(“爱加倍”,圣爱,真爱,合乎圣经的爱),达到这目标是要靠教导:
“清洁的(纯洁的)心”
“无亏的(明净的)良心”
“无伪的(真实的)信心”(第5节)
其目标是把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在自己的身上体现出来,并表达给他人(见12-17节)。教导的目的不是知识,尤其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见,那只能使人自我膨胀、傲慢自欺;而是为那能造就人的爱。正确的教导(正道)总是以“荣耀福音”为中心的(11节)。
8. 这些律法的假教师是“偏离”了教导的真正的目的(第6节),保罗严厉地斥责他们,说他们不明白自己所讲的话(第7节)!
9. 与许多人相信的恰恰相反,保罗对律法的评价是很高的,“只要人用得合宜。”律法是为了:
a. 揭示人的不义
b. 显明神的圣洁
c. 是引领人到基督面前的导师
d. 为那些渴望与神同行,过圣洁生活的人,提供一个指导
守律法不能得救,但它确实表明一个人对神的信心和愿意得神喜悦的渴望。
10. 在第9节,保罗讲到律法是为以下三种人设立的:
“不法和不服的”
“不虔诚和犯罪的”
“不圣洁和恋世俗的”
这些都是“不义的态度”,对应于十诫的前一部分(头四诫)(见出20章)。
11. 在第10节保罗列举了“有罪的行为”,大致对应于十诫的后一部分(后六诫)。
12. 这些都是“敌正道的事”(“正道”=健康[正确]的教义)。
13. 在12-17节,保罗就“荣耀福音”的观点,写出他个人的见证,阐述基督是神的宽容(忍耐)和怜悯(恩典)的完美无缺的典范,并以一个优美的三一颂(17节)结束了这段经文。当保罗回顾神在他身上所成就的大工,他不能抑制他的赞美!第17节也是教会早期的非常重要的信条或信经。不要忽略这节经文教导的神的本性!
14. 注意,保罗没有隐藏他在重生之前的有罪的过去(13,15节),而是赞美神仍然拯救他(12节)。由基督表达出来的神的怜悯是足够保罗用的。如果神拯救了罪恶的保罗,那么,他可以拯救任何人(16节)!与“异教”(异端)不同的是,基于“荣耀福音”的正确教义有改变人生命的能力。
15. 在15节道出了福音的本质:“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 并不是为了使我们快乐、健康或富足,而是为了把我们从我们的罪中拯救出来!
16. 保罗在结束这封信的第一部分(第1章)时给了提摩太一个命令(吩咐):
“打那美好的胜仗(通过教导正确的教义[3节]),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18-19节)(“打仗”原文字义是“争战那美好的争战” 注意强调的是属灵的争战),并有一个警告,要警惕那些“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中如同船破坏了一般”(19节)的人。
17. 以两个人的例子,保罗严肃地说:“已经把他们交给撒旦,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20节)。见。这最可能是与执行教会纪律有关(包括赶出教会,断绝与圣徒的团契),在被神保护的范围之外,人是处于撒旦的国中!
18. 教义是组成提摩太前书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部分。在每一章中,我们都将看到信仰教义的陈述,这些有时是组成早期教会的信条和信经。当我们研习提摩太前书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信条的语句和他们对有关天父和耶稣基督的教导。在提摩太前书中主要的教义经节如下:
指导研经题
1. “教义”的意思是什么?
2. 为什么教导和持守正确的教义是重要的?
3. 正确的教义是基于什么?(见
4. 真正正确的教义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5. 异端的基础是什么?把人引领到什么信仰上?
6. 根据提摩太前书第一章,神的怜悯和恩典是如何的浩大无边?
7. 在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关于神的本质和属性?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一课
经文:
金句: “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打那美好的胜仗,常存信心”,19)
主旨: 应该合宜地“在神的家中行为”,借着“教导和持守正确的教义”,其目的是体现和表达神在耶稣基督里的爱。
一. 正确的教义
1. 在“荣耀福音”和神的恩典里得安息。(b)-11;;见
2. 倚靠信心(b),19)
3. 生发爱是从:
“清洁的心”
“无亏的良心”
“无伪的信心”(第5节)
教导正确的教义将使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在基督徒的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并对他人表达出来,也将有益于信心的成长。
二. 异端的教导
1. 倚靠人的理性,7)
2. 拒绝信心(b),19(b))
3. 导致无价值
“荒渺无凭”
“虚浮的话”
“信心如破船”(b))
(见
教导异端(不同的奇怪的教义)是浪费时间,并引导人偏离信心之路。
结论: 教导和持守正确的教义是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信仰决定我们的行为,并对我们属灵的健康有巨大的影响。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主题: 公开敬拜
a) 祷告的优先性
b) 妇女的位置
命令或吩咐: “我愿男人随处祷告”
大纲:
贰.有关公众崇拜的教导
一. 关于祷告(1-8)
二. 关于妇女(9-15)
观察和注释:
1. 保罗致提摩太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从第二章开始,请你牢记这封书信的主题经节 “先将这些事情写给你”,为要使“你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2. 在第二章中,保罗普遍论述了“公众崇拜”,集中在两个方面 祷告和妇女的位置。
3. 第1-8节通常分为三部分:
祷告的优先性
祷告的目的
祷告的实践
4. 总的来说,第9-15节是讲在崇拜聚会时妇女的合宜的行为和服饰;其教训是基于圣经中的概念:顺服;顺服是因为权柄;而权柄是出于创造的次序。
5. 注意中祷告的优先性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毫无疑问,早期教会真的有能力,非常注重祷告!(见
6. “祷告”一词从希腊文翻出来是有“恳求”、“祈祷”、“祈求”等词,在意思上相近,只有细微的不同。
“恳求”(请求)强调请求者的迫切地需要神的行动。
“祈祷”(通常用词)基本意思是:讲给、求告。
“祈求”(代祷)似乎有与神交谈的意思。
与这些祷告的用词相关的是感恩,每个祷告都应该有对神的感恩(参见;。
7. 注意,祷告是“为万人”,不只是一些人,祷告特别是“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保罗在写这些话时,罗马的皇帝尼罗强烈地迫害和杀害了许多基督徒。
8. 把第2-7节放在一起读,你将看到如此祷告的主要目的是:政府若能维持和平与秩序,将有利于传讲福音。保罗所想的最终结果是神的救恩!
9. 你可以期望神会回答这个祷告,因为这也含有神的意愿;见。
10. 在中的“愿意”一词的希腊文(thelo)原意不是指预定的旨意(意志上的决定),乃是指希望、但愿,或乐意、想要(心里[情感上]的愿望)。请与中所用的“愿”(boulomai)相比较,后者的意思也是“乐意”或“但愿”。
神的愿望肯定是万人(所有人)都得救,但他没有这样的旨意,或者说圣经中没有教导全体得救论 即不论人们是否接受基督,所有人都能得救的教导。这种教导是完全与整个圣经的教导不相符的。
当我们读到5-6节时,基督舍己作万人的赎价,即:他使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救 但每个人要借着信心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才能实际接受这已经通过十字架提供给我们的救恩,36;;;,等等)。
译者补充:主权在神,但人有要凭信心接受的责任。另一方面,就连信心也是神给的。凡通过信心接受基督,并因此活出新生命的行为,就证明了他是被神拣选的;。凡至死没有信心接受基督的,就证明了他没有被神拣选。因有信心得救的要归功于神的恩典和慈爱;因无信心而失丧的则需归过于自己的罪和刚硬,因为神的一般启示虽然对救恩还不充分,但对定罪是充分的。
11. 特别要注意在3-5节中的教义(信条)陈述中关于天父和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的教导。在第5节指出唯有通过基督,救恩才成为可能 他是那“一位中保(中介、中间人)”(见;,18;;。基督是在神和人的中间调解(中介)了双方的和好。
12. 保罗在第7节再次强调了他使徒的身份和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呼召,再次证实了对这封信是应该在教会中公开宣读的推测。
13. 现在,保罗对公众祷告给出一些具体实践的指教。“举起圣洁的手” 表示来自清洁的心、神所指导的祷告(见;;,这也是旧约时代普通的举动。
14. 从文中“忿怒”(勃然大怒,发怒出气)和“争论”(争辩、疑惑)的用词,暗示着这是教会中的实际问题。不论是哪一个,都将有效地阻碍其祷告(见,30-32)。
15. 第二章中所包含的第二个题目是从第9节开始论述在教会崇拜时妇女的位置。注意,它不仅强调外在的表现(9节),而且是内在的质量(10节)。保罗具体地概括了:
a) 仪表服饰(9节)
b) 态度和行为(10-12节)
c) 可以应用的圣经原由(13-15节)
16. 保罗说过他希望男人在公众崇拜时无忿怒、无争论,专注于祷告(8节),现在,保罗同样对妇女在公众崇拜时的举动也给出了可行的正确的告诫(9节)。
17. 在仪表服饰上,妇女应穿着合宜,而不过分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她们自己。虔敬的妇女应该以善行“装饰”她们自己,表明她们内在的虔敬。
18. 关于态度和行为,“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完全地)顺服。”“沉静”(也出现在第12节)不意味着沉默,而是有“不是难以控制的”或不是“扰乱”的态度。换句话说,一个女人应该不试图夺取神赋予男人的权柄(见。
19. 顺服是一种把自己置于比自己职位高的人之下的态度。基督是顺服的完美的榜样。圣经的道理是,顺服是与角色、功能相关,而与个人价值无关(见。顺服就是实行神所赋予的功能,是我们为之而被造的目的。神赋予男人一些特定的责任和角色,赋予女人另外一些责任和角色。我们在完成这些神所希望我们作的事情上得满足。
我们在这里看到关于生养孩子和持家(15节),在提多书中看到关于教导子女和年青的妇女。神赋予妇女许多非常重要意义和需要完成的责任,包括作他丈夫的“配偶(帮手)”(见。
20. 保罗在第12节用了很激烈的言辞,但有好的原因。没有什么事情比男人女人为权柄而争执产生更多的冲突和缺乏合一。神不许女人教导或管辖男人。
21. 在13-14节,保罗讲明了本事的圣经原由,它与个人在神面前的价值毫无关系,而是基于创造的次序和神赋予每一方所要完成的功能。先被造的权柄高于后被造的。
22. 注意,第14节并不是给夏娃犯罪找理由免去责任,但是由于个性,特质和情感等因素,夏娃的确比亚当更容易被欺骗;而亚当则是明知故犯,知道不该,还是吃了果子(见;,他对他自己的和夏娃的罪都负有责任(见,。伴随巨大权柄而来的是可畏的责任,亚当没有合宜地保护夏娃使她不被欺骗。神把权柄交给男人是神爱护女人的举动!
23. 第15节是公认的难以解释的经节,通常有几种建议。注意“得救”一词是与翻译成“保守”的原文相同,那么,女人是如何“在生产上(或:通过生产)得救(或:得保守)”呢?通常的建议是:
1) “在生产中得救”:女人在生产(生孩子)的危险中得保守。
2) “因着(耶稣的)生产得救”:因为耶稣基督的出生,女人将被拯救。
3) “通过生产被救”:女人在家里养育子女,可以避免来自社会的危险。
4) “通过生产被保守”:女人若持守(满足、完成)神在第15节里赐给她们的角色,就不会有(被救出于,免于)觉得自己不重要和无价值的感觉。
基于整个上文下理,第4种解释是最好的。
指导研经题
提摩太前书
1. 根据这章经文,在公众崇拜时祷告是如何重要?
2. 为什么具体的目的,保罗建议我们祷告?
3. 在第5节中的“中保”是什么意思?
4. 在3-5节中,我们学到哪些关于神、基督的位格和工作?
5. 在第8节中,祷告的条件是什么?
6. 为什么保罗提起教会中妇女“穿着”?
7. 合乎圣经的顺服意味着什么?这与一个人的价值有关吗?
8. 根据本章,男人的权柄高于女人的基础是什么?
9.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何在生命中找到最大的满足?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二课
经文:
金句: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
主旨: “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是要把祷告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上,以利于广传耶稣基督的福音。
一. 祷告的优先性(提起
“我劝你第一要…祷告”
只有神能救赎。是在祷告中才有圣灵的感动,使罪人知罪、信服,并吸引他们到救主的面前。,65;
祷告应该:
1) 表达对神的行动的需要(“恳求”)。
2) 包括求告神(“祈祷”)。
3) 包含与神的交谈(“祈求”)。
4) 总不要忘记感谢(“感恩”)。
二. 祷告的目的(提起
“为万人(为一切人)”
特别是
“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
为什么?
“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因为,神“愿意万人得救”。
教会需要祷告,求神给我们一个有利于广传耶稣基督的福音的社会环境,好让失丧的人有机会通过基督,那“一位中保”,与神和好。(见
三.祷告的实践
“我愿男人随处祷告”
如何祷告?
“举起圣洁的手”(神所引导的、发自清洁的心)(见;;
“无忿怒,无争论”(忿怒和争论和阻碍有效的祷告)(见
结论: 教会没有祷告就没有能力。除非我们看到祷告在教会中重新得到优先的地位,传福音的工作就不能完满地完成(见。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主题: 潜能领袖(属灵资格)
命令或吩咐: “无可指责”
大纲:
叁.有关教会领袖资格的教导
一. 监督(1-7)
二. 执事(8-13)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14-16)
观察和注释:
1. 保罗现在把话题转到对领袖资格的指导,为保证肢体的合一,有助于在传福音和造就信徒方面结果子。保罗在开始这个话题时,首先称赞那些在教会中寻求作领袖的人 但是又告诉他们只渴望服事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在品格和行为上表明(证实)他们具有必要的属灵资格去看顾神的羊群。
2. “监督”(1-7),即“主教”,和“长老”,这些词在新约中都是可以互相置换的(见;。在某些教会的章程里,牧师是等同于长老的。
请再次注意,神仆的资格是属灵的品格和行为,没有具体提到任何世界上衡量能力和成功的标准。看起来主要的责任是治理和监督。而资格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个人品格和行为“无可指责”(第2节),监督必须是:
“一个妇人的丈夫”(只结婚一次)(第2节)
“节制”(2节)
“自守”(2节)
“端正”(2节)
“乐意接待”(2节)
“不酗酒”(3节)
“不打人”(3节)
“温和”(3节)
“不争竞”(3节)
“不贪财”(3节)
有趣的是注意这些品格中许多对维持教会的合一和关系的和谐是特别重要的,这也是保罗关心的重点。“只结婚一次”似乎是阻止一个离婚后再婚的男人成为长老,但不是针对他的妻子过世了再娶的情况,因为妻子过世了,以前婚姻的纽带就消失了。
第二,在他自己家中管理的技能 一个监督必须是: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第4节)
“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第4节)
极其有意思的是没提到或要求商务管理的技能,不是那种技能没有用!而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合宜地管理和训练他的儿女在家中保持秩序和团结,他也可能在教会的作到这一点。保罗同时指出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自己的家,他不可能合宜地领导和监督教会(5节)。保罗视家庭为教会的缩影 一个神权统治的微缩模式,即基督是元首,在基督统治之下的男人、与一个顺服的妻子和管教好的子女们。这个神权统治的缩影是教会神权统治完美证实。
第三,属灵的成熟 监督必须不是:
“初入教的”(6节)
保罗建议说,一个新信主的人没有经验和属灵的成熟来处理随著作领袖而来的骄傲。
第四,在小区中受人尊敬 监督必须:
“在教外有好名声”(7节)
这一点是必需的,以免羞辱了教会和神的事工。监督必须是“无可指责”。
保罗下面讲到教会的执事(见,是那些在监督/长老之下“服事”,协助执行牧养的职责,但他们没有教导和治理的责任。
3. 执事(8-13)
保罗以“作执事的也是如此”开始他的教导,指出属灵的资格对执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开列的条件是与监督相似的,只是没有“善于教导”。
资格罗列如下,在品格和行为上要先表明符合其标准(“先受试验”第10节)
“端庄”(8)
“不一口两舌”(8)
“不好喝酒”(8)
“不贪不义之财”(8)
“存清洁的良心”(9)
“无可指责”(10)
“只在一个妇人的丈夫”(12)
“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12)
这些资格是与执事的职分相一致的,执事是与肢体们有着紧密的接触的,经常要到各家去。正式的执事是很受人尊敬的,那些服事出色的执事享有很高的“声望”。
插在执事资格条件中间的第11节所提到的“女人”(女执事)引起了许多混乱和争议。这里所论到的妇女似乎可以有四种解释:
1) 普遍指教会中的妇女
2) 执事的妻子
3) 女执事
4) 是那些与执事一起服事的妇女,但没有正式的职位
问题的焦点不是关于经文本身所阐述的,因为没有人会质疑所罗列的品格:
“端庄”
“不说谗言”
“有节制”
“凡事忠心”
到底哪一个解释是最好的呢?如果这节经文是普遍地指教会中妇女,为什么保罗不包括在中呢?如果这讲的是执事的妻子,为什么对监督的妻子没有提及呢?对这一点有以下的解释:长老的功能是教导,而他们的妻子则是顺服;但是执事要服事,他们的妻子就会更多地抛头露面,经常地与执事一起出入人家。虽然听来也有道理,但似乎都不是按照上下文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就剩下最后两种最可行的解释。每一个都有很好的论点。
女执事的依据是“也是如此”一词,这个词在第8节中与执事相关,在第11节与妇女相连。在中称非比为女执事(“仆人、服侍者”)增强了对这种解释的支持,尽管在罗马书中可能不是正式的称呼。更进一步,如果执事是在监督/长老的权柄之下服事,那么,女执事的存在也不违背保罗的权柄原则。
最好的(最保守的、最安全的)解释还是圣经上对女执事没有明确的根据,保罗这里提到的妇女是那些与执事一起服事而没有正式头衔的。
译者补充:选择接受圣经经文中几种可能的解释的原则是:圣经明确禁止的绝对不要选(如按立女牧师、女长老);圣经没有明确根据的应按最保守的观点作首选,但也不反对一些教会选择合乎整体圣经原则的其它选择(如按立女执事)。
4.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保罗在此总结了写这些关于教会的详细指教给提摩太的原因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15节)。秩序、合一、广传福音和属灵成长都被强调。教会被看成是一个家庭,和“支撑真理的顶梁柱”。第16节也许是一首早期的圣诗或是教会的信条,其中细讲了需要持守的真道。教会是神和耶稣基督真道的守护者。
指导研经题
1. 第15-16节教导哪些有关教会和基督的工作?
2. 在中列举资格的中心要点是什么?
3. 有那些资格是你认为应该包括、或本来期待会看到,却在列举的资格中没有提到?
4.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家与在教会中作领袖有什么关系?
5. 你是如何看待第11节中的“女人”在教会领袖中的角色?
6. 根据提摩太前书第3章,你如何看待教会领袖的主要责任?
7. 如果你现在是教会的领导人,或希望成为教会的领导,你若按提摩太前书第3章中的资格标准来衡量自己,情况如何?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三课
经文:
金句: “无可指责”
主旨: 在神的家中要选择那些合乎圣经属灵资格标准的人作领袖,。
反思: 虽然经文中的这些资格分别适用于某个特别的职位,但这些资格是值得被用来衡量和要求教会所有的领袖的。教会中潜在的(自愿而又看起来有能力作的)领袖应在以下诸方面受到试验:
一. 品格,行为和言语
“无可指责”,10)
“节制”
“自守(谨慎、自制)”
“端正(值得尊敬)”
“乐意接待”
“不酗酒”,8)
“不打人”
“温和”
“不争竞”
“不贪财”
“不贪不义之财”
“端庄(有尊严)”
“不一口两舌”
“不说谗言”
二. 管理自己的家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12)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12)
三. 确实是成熟的基督徒
“不是初入教的”
“善于教导”
“固守真道的奥秘”
“凡事忠心”
四. 在社会上的名声
“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
结论: 今天的许多的教会之所以不起正面作用,并常作负面的见证,与其选择领袖(包括带职的和全职的人员)的标准直接相关 它们是根据这个世界的标准,论成功、长相和表现,而不是根据圣经的属灵资格标准!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主题: 标准教师(合格教师)
命令或吩咐:“你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大纲:
肆.有关与人有益教训的教导
一. 对错误教训的描述(1-5)
二. 与有益教训的对比(6-10)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 “你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11-16)
观察和注释:
关于标准(模范、合格的)教师的教导
保罗现在回到关于假教师和错误教导的题目上(见,而提摩太的责任则是驳斥错误,教导正确的教义。
1. 对假教师的描述(1-5)
保罗描述了假冒伪善的假教师,他们有目的地试图使人“离弃信心的真道”。这些假教师“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第3节),就象犹太教的律法主义。那些相信并知道真理的人明白神已宣告食物都是圣洁的。这些现象与早期诺斯底主义有关,即物质二元论 物质是邪恶的,精神(灵)是好的。
与之相对照,保罗教导说:物质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败坏的,因为“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 ”(第4节)。对洁净和不洁净食物的禁戒是源于摩西律法,是神想让以色列人在吃每一口食物时都学习顺服的功课。
2. 与真教师的对比(6-10)
提摩太,作为一个教导正确教义的真教师,尽心地服事基督(作仆人或“事奉者”[全职事奉者、神职人员、牧者])的方式就是:借着驳斥那些错误的教导并指引弟兄们回转到“真道(信心、所信的)的话语”上来(第6节),但他自己必须不断地“在真道的话语,和善道上,得了教育 ”(第6节)。要通过教导正确的教义来驳斥错误的教训。
更进一步,作为一个真教师,提摩太应“弃绝那世俗的言语”,而在敬虔上操练自己。“世俗的言语”(寓言、故事)可能与提到的“荒渺无凭的话语”(神话、故事)一样,都是指着“塔木德”(Talmud)(犹太拉比们对旧约圣经的解释、发挥,和对遗传的详述之集大成),或是在两约之间时犹太人所写成的“旁经(伪经)”。
操练身体是“益处还少,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今生和来生都是如此(第8节)。敬虔(个人灵魂的操练、自律)是所有人渴望的目标,也是在事工中辛勤耕耘的目的(9-10节)。“操练身体”也许是指在中的“禁戒食物”,或是指应用在锻炼和训练身体。操练一词是与“体育,体操”同字根。请仔细注意身体操练和属灵操练价值的对比。
3. 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11-16)
“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你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击败异端的方法是教导正确的教义。因此,保罗命令提摩太“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14节)。在这段中,至少有三节(11,13,16)经文是与教导有关的,也是保罗这封信的主要意思。
提摩太被告知
“这些事你要吩咐(命令)人,也要教导人”(11节)
“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13节)[带有应用和指导的释经讲道]。
“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要运用和发展其恩赐)。
“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在此专心”(15节)。
另外,保罗忠告提摩太(因为他没有经验 “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12节),赢得教会中会众的尊敬。这将与假教师形成鲜明的对比。保罗告诉提摩太要行出他自己所教导的!把真理活出来,其它人的生命也将被基督所影响。
因此,正确的信仰和正当的行为将击败异端和他们的行径。遵照保罗的教导,提摩太能把自己和别人从异端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对提摩太的忠告是:“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16节)。
指导研经题
1. 在1-3节中假教导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异端是危险的?
2. 圣经是否赋予你责任去驳斥异端(虚假的信条)?
3. 如何成为“耶稣基督的好执事”?
4. 按照提摩太前书第4章,身体的操练与属灵的操练相比价值如何?
5. 基于的标准,衡量一下你自己是否作到了“信徒的榜样”?他人是否以你的生命作为模型(榜样)来仿效?
6. 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你的属灵恩赐,并使用它们来事奉基督的身体?(见;
7. 你每过多长时间鉴察衡量一下自己的属灵生活和服事?
8. 你从提摩太前书第4章中学到什么关于神的本性的教导?(参见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四课
经文:
金句: “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
“作信徒的榜样”
“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
“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主旨: 一个信徒(特别是教师)应该使他自己在神的家中作耶稣基督的好执事(好仆人),在信徒中作榜样。
一个渴望成为耶稣基督好执事的信徒(特别是一个教师)将竭力:
一. 专心接受(拥抱)真道和正确的教义。
“在真道的话语,和善道上,得了教育”
注意:避免异端(假教义)是持守信心(真道)的关键。
二. 致力于在敬虔上操练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
“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
“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
注意:禁欲不等于敬虔(见,属灵的操练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努力。
三. 身体力行(体现)和表达基督的品格,12)
“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在
言语
行为
爱心
信心
清洁
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注意:要得人尊敬,就必须言行一致。我们口里说自己信什么和教别人做什么,我们的生活行为就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什么。我们的言语、行为和品格要么证实,要么就矛盾于我们说我们所信的东西!
四. 运用属灵的恩赐
“要以宣读、劝勉(讲道)、教导为念”
“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
注意:属灵的恩赐是为了用于服事和造就肢体 不是为了放在书架上自我欣赏的。
五. 专注于自己的呼召和服事
“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
注意:为了属灵的长进,注意力必须集中在合宜的事情上。
六. 评价自己和自己的事奉
“要谨慎审察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注意:如果有需要,周期性地评估和修正可以确保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结论: 今天,基督的身体迫切地需要基督徒们的品格、行为和言语是正面的“信徒的榜样”。你是不是一个“耶稣基督的好执事”,一个“标准信徒(模范信徒、信徒的榜样)”,一个值得别人学习的基督徒呢?还是他人要别人那里去寻找其它的正面榜样呢?(见;;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2
主题: 人际关系
命令或吩咐:“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
大纲:
伍.有关如何对待教会中不同的群体:2)
一. 老与幼(1-2)
二. 寡妇(3-16)
三. 长老(17-20)
四. 拣选和按立长老(22,24-25)
五. 奴仆
保罗吩咐提摩太 “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偏见)”
观察和注释::2)
有关如何对待教会中不同的群体
1. 保罗接着指导提摩太主要是教会内的人际关系的准则。保罗说:“我在……面前吩咐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也许这些事中的某一方面曾被忽视或存在着潜在的问题。如果不合宜地处理这类关系,很容易引起冲突和不和,有损基督身体的力量。整个这部分都可以与相联系,即教会是被看作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在神的领导下,一起生活和事奉。
2. 老与幼
对老年人应该劝他们如同父亲和母亲,而不是严厉地责备他们。对待少年人如同弟兄,对待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在完全的纯洁里)”。再一次讲到追求尊敬、合一和秩序。其主要原则是在对待他人时,就象你对待家庭成员一样(见。
3. 寡妇
保罗提到要满足寡妇的需要,7)。因为保罗花如此多的篇幅详尽地指教应当如何对待寡妇,我们必须认为这是一个当时的严重问题。看起来,那时的社会习俗是寡妇当由家庭成员照顾。
保罗分别对待两种情况下的寡妇 那些有家庭可以提供她们需求的和那些“真为寡妇”的。这段经文清楚地教导在经济上和其它方面照顾寡妇是家庭责任的一部分,8,16),是一个人表明他的真信仰的一个方式(见。儿女们照顾父母是合乎圣经的责任,在第4、8节中有非常明确的讲述。不履行义务的人比不信的人还糟糕。
教会应该供养那些真为寡妇的(那些真正无倚无靠的寡妇,不光是任何需要帮助的寡妇)。尽管如此,保罗还是具体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资格条件,“真为寡妇”的要先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登记在册被供养(合格地注册)(第9节)。她必须年纪到六十岁,只结婚一次,并有敬虔的好名声(参第6节)和善行(保罗举例说明)(9-10节)。请注意所列举的“善行”,很有指导性。
年轻的寡妇不应该记在册子上被人供养,因为这样作可能会鼓励错误作为 淫乱,闲话和懒惰。而是应该让她们再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不给敌人辱骂的把柄”(14节)。虽然这里的一般原则(照顾寡妇的责任首先是由家庭承担,然后才是教会)是很清楚的,但具体起执行经文的细节来则很不容易。不清楚的是:在第5节和第9节所谈到的寡妇是同一类,或是不同的。第12节所讲的誓约(“所许的愿”)也许是年轻寡妇发誓在教会里全时事奉而得到经济支持。
若是不能恰当地处理与寡妇的关系和满足她们的真需要,就会产生各样的争吵与不和。保罗希望避免发生这种事。
4. 长老(17-20)
保罗对“缺乏经验”的提摩太提供如何与长老相处的准则。保罗的教导是:应该支付那些“善于管理”和“劳苦传道教导人”的长老(就是牧师),他们是“配得加倍的敬奉”(付给他们的工资和尊敬)(17节)。(见,14)
不付酬给长老(牧师)的工作会是一个产生分歧和埋怨的问题来源,也是不尊重神和他的仆人。
不可随便控告长老治理不当(需要两个或三个证人),但要在公众面前责备那些继续犯罪的长老。保罗要求属灵的领袖能保持高标准,并对神和人交帐。
5. 保罗吩咐提摩太
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
保罗在这段吩咐提摩太,要他“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有成见”(21节)。不可行事“偏心”,如果有偏心,即使遵守这些正确的指教也会导致冲突与不和。不偏不倚地应用学到的原则,会保证对所有人都公平和消除分歧。这个原则可以特别地应用于长老,也可以普遍地应用于教会中的所有人。
6. 拣选和按立长老(22-25)
第23节保罗建议提摩太喝点酒,因为他肠胃失调,看起来这是一封私人书信的特性:在讲正事之外会插入一些个人事项。另一种观点是:提摩太为了避免成为软弱弟兄的拦阻,完全禁忌自己喝酒,但是保罗认为提摩太能在身体上健康,从而能继续他的事工是更重要的。这里所用的混合酒是药用的。第24、25节似乎是接续完成第22节没有说完的话题。而第22、24-25节也是继续第17-20节有关长老的指教。
在第22、24-25节中,保罗好象是在警告提摩太不要过分急切地委任长老(按手)或是恢复一个犯过错误的长老的职分。保罗似乎是重提属灵资格的问题(即不犯或少犯罪),而这只能从经验中得证实。这领我们回到在选择和委任执事和长老之前要试验他们的题目上(观察他们以前的表现和行为)。保罗在告诉提摩太要有一段时间仔细观察这些被提名或渴望作长老或执事的人的行为,以及那些犯过错误的长老。有时,罪是明显的,有时却不是。但一个人的行为或早或晚或是证实他的品格,或是与他自称的品格相矛盾。(25节)
7. 仆人
这里,保罗告诫那些主人不是信徒的仆人要“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以便他们的行为不违背他们所被教导的教义(第1节)。有通道的主人的奴仆,不应该试图占基督徒弟兄的便宜,也不应该轻看他们 神的权柄结构仍是完整未改变的,而应该更殷勤地服事(第2节)。其它的做法可以引起羞辱和争论。保罗这里的教导是基于神在雇佣关系上所赋予的权柄结构。不顺服这个权柄结构就是反叛神了。保罗告诉提摩太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
指导研经题
:2
1. 为什么你认为保罗再一次把教会中的人际关系比作家庭?
2. 今天,教会对照顾寡妇的责任是什么?
3. 根据经文,教会的成员应如何与教牧人员和执事相处?(见,17)
4. 如果你为一个不信主的雇主工作,你应该如何对待他?
5. 在今天的商界中,一个基督徒应该如何对待(作生意与)另一个基督徒?
6. 你的家作为一个小型教会,作得如何?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五课
经文: :2
金句: “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
主旨: 一个人在神的家中对待教会成员就应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采用所谓的“黄金律”,即:“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在教会中与不同群体的相处时,一个“耶稣基督的好执事”应该:
一. 接受和对待信主的人如家庭成员。
1. 待老年人和老年妇女如同父母。
2. 待年青人如同弟兄。
3. 待年青妇女如同姊妹,要清清洁洁。(见;
二. 帮助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寡妇。
1. 如果可能的情况下,教会成员的需求应该是由他的家庭先承担起责任。,8,16)
2. 如果家庭不能满足其需求,满足其需求的责任才落在教会的肩上。但在给予帮助之前,应对需求进行评估。
三. 给予教会领袖尊重和薪奉。
1. 付给他们足够的工资。
2. 不可轻易控告他们。
3. 不要轻易地委派(按立)他们。
4. 评估他们的事奉和个人生活,在必要的时候要管教他们。,14)
四. 对有权柄的人要恭敬地服事他们
1. 对那些不信的人 尊敬他们,免得神的名被人亵渎。
2. 对那些信主的人 不要轻看你的基督徒弟兄,而是要尊敬他,加意服事他。
结论: 要在基督的身体中防止不和、促进合一,教会成员就应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采用所谓的“黄金律”互相对待。(见;;,
保罗对提摩太的吩咐:“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经文:
主题: 合宜动机
命令或吩咐:“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
大纲:
陆.有关作事工的合宜的动机
一. 假教师错误的动机(3-5)
二. 真教师合宜的动机(6-10)
三. 关于富足的人(17-19)
保罗吩咐提摩太 “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11-16)
结语
“要保守所托付你的。”
观察和注释:
有关作事工的合宜的动机
保罗回到假教师的问题上,具体地讲述了动机的问题,并把在事工中的纯净动机与不纯净动机进行了对比。
1. 假教师错误的动机 贪婪(3-5)
假教师倡导“异教”(与使徒所传的不同的教义),是不符合“纯正的话”,也不合乎“敬虔的道理”(第3节)。他们的特征是骄傲,无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4节),他们也是“坏了心术,失丧真理”(5节)。其主要的结果是“纷争”,这正是保罗要竭力在肢体间避免的。这些假教师怀着错误的动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5节)。显然,驱使这些假教师作事工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和贪心。贪心(贪婪)不仅与物质利益相关,而是指任何自私的欲望。保罗指出:错误的动机导致道德的堕落,而正确的教义引向真实的敬虔。敬虔就是体现和表达基督的生命。
2. 真教师合宜的动机 敬虔(6-10)
保罗从反面的角度强烈地指出:为了获得钱财而作事工不是合宜的动机。贪恋金钱和渴望发财,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恰恰相反 引向“败坏和灭亡”,以及“离开真道”(10节)。
敬虔是合宜的目标,并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6节)。满足于神所提供的生活必需(17节)能防止许多贪婪所生的问题。知足的价值远大于金钱。金钱是暂时的,只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而不是灵性的需要。“知足”的本意是“充足的”或“有足够的”。知足是不论环境如何,总有对神的信心,并接受神的供应的充足性(见;;。知足是一种态度,使我们不去追求神没有提供给我们的。
3. 保罗吩咐提摩太 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14节)
“在神的面前”(13节)保罗吩咐提摩太“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14节)。这里的命令可能是指保罗所教导提摩太的全部正确教义,特别是前面几节经文的指教。
作为属神的人,提摩太可以藉作到以下几点来成就这个命令:
1) 逃避那些假教师所行的事(身体上的,物质上的)(11节),比如贪婪,骄傲自满,纷争等等。
2) 追求属神的(属灵的)事,比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等等(11节)
3) 为真道(信心、所信的)打那美好的仗(12节),即:忠实地教导正确的教义。
4) 持定永生 在实践中接受神所呼召你的职分(12节)
5) 信靠神会成就惟有神,作为至高主权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才能成就的事(15-16节)。是神自己,在他将来显现的时候,将要奖赏忠实的仆人。
4. 关于富人(17-19)
保罗回转话题,指教提摩太如何对待物质上富裕的信徒。他们如果动机正确,也可以做有卓有成效的事工。从消极一面讲,富人不应骄傲和倚靠钱财(17节);从积极一面说,他们要倚靠神,是神主权的手赐给了他们的财富;更进一步,他们可以借着行善作有永恒价值的事工(19节);在好事上富足(多作好事);“乐意供给人”(18节)。
结语:
“要保守所托付你的。”(20-21)
保罗在总结完成自己对提摩太的教导时,再一次告诫提摩太要避免异端,和持守或“保守所托付你的”(20节)。这表明:教导正确教义和驳斥异端的事工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指导研经题
1. 在中,保罗是如何刻划假教师的特征和他们教导的结果?
2.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5节)
3. 属神的人的动机目标是什么?
4. 知足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来源是什么?见;。
5. “贪恋钱财”和渴望发财会带来什么后果?
6. 敬虔的人应该追求什么?
7. 在第13-16节中,告诉你有关神的哪些方面?
8. 具体地说,一个富有的基督徒应该如何合宜地运用他的财富,来得神的喜悦?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学生手册》
教导重点: 第六课
经文:
金句: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主旨: 在神的家中行事应该避开异端、纷争和贪婪,而是追求属神的事,就是那些能导致敬虔的品格和行为的事。敬虔,而不是贪婪,应该是基督徒的动机。
“敬虔而知足”这个动机和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如果基督徒:
一. 逃避那些不虔敬的事
异端和无价值的空谈
纷争
骄傲,17)
贪婪和物质的东,10,17)
不虔敬的动机是贪婪,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一切私欲(自私的欲望)。
二. 随从属神的事
“知足”
(见;;
属灵的事:
“公义”
“敬虔”
“信心”
“爱心”
“忍耐”
“温柔”
属神的人的动机是敬虔。
三. “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见
“忠实地教导和遵行正确的教义”,14)
四. 紧紧持定永生,不是肉体的,而是属灵的永生(见,19)。
在实践中接受(实现)神已经在地位上所给的一切(见
五. 把他的希望和信靠交托给神,17)
正是“神赐万物予生命,…又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
结论: 敬虔是我们在品格和行为中对基督的显现和表达,也是基督徒在基督身体里的动机目标,只有我们放弃不虔敬的事,而是完全地依赖内住圣灵给我们属灵的能力,尽心竭力地追求神的事,敬虔才能成为现实。
你的动机是什么呢 贪婪,还是敬虔?
丹尼斯莫克《教牧书信系统查经 教师手册》
我们今天晚上开始看提摩太前书,在看提摩太前书以前,我们先把提摩太前、后和提多书这几本书轻轻提一下。因为这几本书都是写给个人的,但是圣灵却是把它们收在圣经里。很显然、神是越过个人而对所有神的儿女们来说话。这两个受书信的人,都是神的用人,好像里面提了很多事情,告诉他们说,如何在教会里去作要有的一些带领。所以一般称这几本书为“教牧书信”。但是你真的读进去,我们很容易发觉,里面所交通的内容并不限于“教牧”,因为在里面很主要的一件事,不是怎样去处理问题,而是透过要处理的问题,来遇见那一位教会的主。
因此我们要留意一件事,特别在提摩太前书里,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提示。我们留意第三章,这里有几句话,是给我们在读这几卷书的时候有启发的,就是十五节。“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我们着重看那一句,“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我们就留意到,为什么会提到“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呢?
因为在提摩太前书写成的时候,那时教会里已经发生很多的难处。这些难处、一面是因着那些不肯放下律法的人的影响,另外也加上一些异端的兴起,所以就造成教会里有一些难处、混乱。圣灵就用着保罗来写下这些话,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碰到一些问题该怎样处理,特别是在建立教会属灵的次序这一方面。混乱就是没有了次序,要在混乱中澄清出来,必须从建立次序来入手。但建立次序不仅是次序要怎么建立起来,要建立次序,必须先遇见教会的主,所以在这三卷称为教牧的书信里,很显然的是把人带到教会的主面前,然后在教会的主的光里面,来看如何建立教会的次序。
在我们没有看这一卷书以前,我们先要留意一下,这几卷书的一些背景。因为在其它的书信里,我们可以不必重看背景的问题,但是看这几卷教牧书信,多看一些背景是有需要的。
写信的人
我想、首先我们要来看的,当然就是保罗。保罗写信给提摩太,在属灵的关系上,保罗看他如同儿子一样,提摩太看保罗也是一个属灵的父亲。弟兄姐妹都知道,提摩太本人不是犹太人,他母亲是犹太人,他父亲是希利尼人,他很小就认识了主。当然起初他认识主,不是从保罗那里接受的,而是从他外祖母和他母亲的带领下认识了神,所以他从小就是一个敬虔的人。等到保罗作工到他的城里,他们就接受了主,并且不久,他里面也有一个带领,要跟随保罗学习服事主。他跟保罗的关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
保罗在那段日子,是经过了很多很多难处,这一卷书不是在保罗坐牢的时候写的,乃是在保罗坐监以后、暂时给释放的时候写的。为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看看保罗的历史。保罗在末了那一次上耶路撒冷的结果就是给抓起来,然后又给送到罗马去,在罗马停留了两年多。在那两年多里,他写下称为监狱书信的那几封信,就是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和腓利门。他坐了两年多牢以后,他的事情大概是了结了,他就给释放了。在他给释放了以后,就回到小亚细亚一带。在那一带的地方,他经过革哩底,他把提多留在革哩底,那是提多书里面所提到的。然后他就继续往前行,又到了亚细亚一带,也到了以弗所。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保罗就继续往前行,没有再带着提摩太同行。
所以第一章第三节就说,“我往马其顿的时候,就劝你留在以弗所”。为什么留在以弗所呢?等一会我们再看,我们先看保罗他个人在那一段日子的事。保罗往马其顿那边去,他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圣经的历史记载。他再往什么地方去?我们根据一些历史的传说,那些传说应当是可靠的,因为是一些罗马的历史家写下来的。保罗头一次从牢里给释放出来,那是在主后六十三年。当然这个年数是照着当时人所以为是的作依据,因为平常说到主后几年,就是依据主降生以后算的。但是现在有些考据说,主降生的日子实际是比现在公元的计算要早四年。我们先不管这个年数,我们只是按着一般所说的。
主后六十三年,他头一次给释放,然后大概在主后六十五年,六十六年那一段时间他再次被捕。他为什么被抓呢?这里头就有一个教会的历史是我们不能不留意的事实,我们晓得保罗头一次被抓,乃是因着宗教上的原因,那就是犹太教拒绝神的救恩所引起的一些风波。保罗第二次被捕,我们几乎可以说,完全是政治的原因,怎么保罗给卷进政治旋涡里面?原因是这样,主后六十年,罗马的皇帝叫尼罗,他有意要把罗马城从新来建造,但是罗马旧城已经很有历史,怎么能把这一个城一下子拆光,重新来建造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就放火烧罗马城,把罗马城几乎烧成平地。历史上记载说,他自己在他的王宫地方,他还自己弹琴欣赏罗马的大火。当然,他要建造罗马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他放火来烧掉旧罗马,在当时许多人都有这个怀疑,并且有人也找出证据来说是他作的。他要摆脱这个怀疑,他必须要寻找一些代罪羔羊。在那一个时候,最容易成为代罪羔羊的是什么人呢?如果是在罗马贵族的圈子去找,那是不可能。如果要找罗马那些奴隶也是不太合宜,因为这会影响罗马的生产率。那要找什么人最合适呢?这个尼罗王的脑筋一动,他就盯上了基督徒。因为当时的基督徒,一般来说都是比较低下等的百姓,他就放出空气来,说,“是那些信耶稣的人放火烧掉罗马城,因为他们要反对罗马”,这样的空气一放出来,他也就下命令捕杀基督徒,这是罗马头一次逼迫基督徒的那一段历史。我们晓得,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有十次的大逼迫,这个尼罗王作的是头一次,保罗跟彼得也都是在这一次的对付里被抓的。历史上没有记载他们在什么地方被抓,不过按着圣经里面所提到的一些发生的事情,许多研究圣经的人,都认为保罗就是这一次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他往马其顿那边去,或者越过马其顿往更远的地区去,就在路上被抓。因为在那样的情形底下,像保罗这样的一个基督徒领袖,是一定很受注意的。所以他大概是在主后六十六年左右被捕的,然后就送到罗马关在监牢里。然后不太长的时间,他就被砍头杀了!
在那一段时间,尼罗王对付基督徒是非常残酷的,我们都晓得,在罗马有一个斗兽场,是尼罗王对付基督徒的。那段时间,他用着兽皮包在基督徒的身上,把他们驱赶到斗兽场当中,然后就放出许多恶犬出来,就这样把基督徒咬起来,或者是把他们虐待到一个地步,然后就让他们在那里与野兽搏斗,当然也在那里牺牲了!有些根本就用火来烧掉,最残酷的!他们把基督徒抓来的时候,带到他的行宫大道上,把一些油脂淋到基督徒的身上,把他们绑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然后就点火,就是这样活活的把基督徒烧死,好像用这个来代替他宫廷大道的灯光。历史上还记载下来说,当他这样点燃基督徒身体的时候,他还坐在他的马车上来回欣赏,他一点没有同情。但是保罗为什么没有被这样对付呢?原因就是因为保罗是罗马人,他是罗马藉民,所以不能用这些对待奴隶的方法来处死他,所以保罗是被砍头,这是保罗在那一段时间的经历。
提摩太前书是在他第二次被捕以前写下来的,后书是在他被捕关在牢里,等候处死的时候写的。提多书是比较早一点,所以与那次逼迫没有关连。我们留意到保罗的历史,我们也就能从这两封书信里,看到圣灵如何用着保罗,为着教会前面的路有一些启示。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教会就不停的在政治上被践踏,一直到今天,这个原则都没有过去。因此我们看到这些书信的时候,我们不是把它单纯看成教牧书信,我们要进一步看到,这是神让祂的教会在混乱的日子里,如何继续的站立和前行。我们晓得提摩太那个时候是在以弗所,后来人家说,提摩太是以弗所的监督,但是不是监督?这个我们不敢肯定,因为现在一般人讲的监督,另外有它的意义的。现在人一般来看的所谓监督,乃是一个大的教区的头,跟当时所说的监督是两回事。圣经里所说的监督,其实就是当地的长老,长老和监督是同一件事情,我们看使徒行传,保罗最末一次上耶路撒冷,路过以弗所的时候,召来以弗所的长老,跟他们交通的那一段话,我们就看得很清楚,所召集的都是长老们,但是在交通里面他就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弟兄姐妹,你就很清楚的看到,长老跟监督是同一件事情,长老是说到他们属灵上带领上的实际,监督乃是在教会生活的安排上的看管,只是不同的角度来看那个职份。
提摩太是不是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呢?这个肯定是,但是却不是今天人眼光里的监督。或者说清楚一点,不是现在人眼中所看为的主教,因为监督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主教。在以弗所教会,保罗当时把提摩太留在那里,为了什么呢?我们晓得当保罗末了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姐妹们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宝贝,所以你看保罗跟他们交通的时候,也说到他们是非常非常的在主的真道上受教的。然后保罗上了耶路撒冷就坐牢,到了罗马,在罗马的监里写了以弗所书信。从以弗所书里面也真看到以弗所教会属灵的光景是非常的高,他们属灵的悟性也是非常强,所以才能接受以弗所书这一封信。如果没有相当的领会和经历,以弗所书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但是圣灵用保罗写以弗所书,也就给我们看到,以弗所教会那时属灵的情形实在是很好、也很高。但是我们记得,保罗在那次交通里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是不错,但是以后在你们中间就会有人起来背弃你们现在所持守的”,所以就告诉他们要当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很可惜,大概是到了提摩太前书这一段时间,以弗所教会发生难处了。所以保罗带提摩太一直行走,行走到以弗所的时候,他就觉得要把提摩太留下,来解决当时以弗所教会的难处。当时一般的情形就是这样。
我们稍微了解当时历史的背景,我们就回到提摩太前书的本文来,圣经的书信有一个很明确的格式,一开头的时候,就说到是谁写信给谁,提摩太前书也没有例外。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写信的人介绍他自己的时候,那些话跟那封书信的内容是非常非常有关系的。我们过去看过好几卷书信,我们都特别提到这一点。现在我们来看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光景也是一样。我们留意第一节,“奉我们救主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于你”。弟兄姐妹你注意,保罗在这里给提摩太一封信,他就不像加拉太书一样,他说,“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乃是藉着神和主耶稣基督”。我十分相信,提摩太对保罗使徒的职份一点难处都没有,所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的时候,他用不着提这一个。但是他跟提摩太写这封信的时候,你看到他们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他好像是站在一个作属灵父亲的地位上,给一个属灵的儿子来说话。这样说话,如果没有很真实的内容,那就直接了当说,“我保罗现在写信给你提摩太”。事情就是很简单,因为他们当中的关系是这样,特别是属灵的关系,就是父亲跟儿子。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上面,直接了当就成了。
但是保罗在这里说了一些话,是关乎他自己的,为什么保罗要说这些话?我们如果要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倒不如要问深一点,为什么圣灵要保罗这样来说他自己?我们就留意到底下整卷书信的内容。刚才我稍微提了一下,因为在前书的时候,以弗所教会发生难处了,她的难处是什么呢?那个难处是,我们先看看第三节,“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弟兄姐妹,你看这里你就看到,当时保罗要留下提摩太在以弗所,因为以弗所已经发生难处了,一些异端出来了,一些不准确的教导出来了。这些不准确的教导,是把人从主面前带他们偏离的。这种情形不仅仅是一个起头,而且是相当的严重,如果不是严重,保罗也不会把提摩太留下来处理这个。保罗是把提摩太留下来,并且很严肃的告诉他,“你要嘱咐那几个人,你要吩咐那几个人,不可传那些不准确的教导”。弟兄姐妹你晓得,教会的混乱,最要命的乃是在信仰上偏离了主的自己,这样教会也就完了。教会可以保留很兴旺的工作,但是如果教会里没有了主,教会一切的活动不是主作根据,那非常有规模的工作,也等于是没有。当时在以弗所教会已经出现这种光景,我们说,以弗所教会本来在属灵上是很有一点份量的,他们中间也的确是经过许多难处。这一次提摩太在那里也把这个事情处理得蛮好,所以若干年以后,约翰写那七封书信的时候,你也看到以弗所教会在表面上来说恢复了正常。
他们不能容忍恶人,他们看出那些是假的来,这些都是以弗所教会曾经发生过的难处。启示录上给以弗所的书信上说到他们解决了的那些问题,是不是现在保罗把提摩太留下来的时候所完成的呢?有可能。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当时以弗所的难处的确是非常的严重,圣灵用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圣灵让保罗这样的去介绍自己。弟兄姐妹你注意,头一句,“奉我们救主神”,弟兄姐妹们,这里头我们有一点意思要稍微澄清一下,平常我们说救主,我们多半都定在主耶稣基督身上。但是认真的回到神的话里面去说,救主这一个名称,是包括父和子的,是父起的意,然后子去执行、完成。所以在提摩太前书一开始就说,“奉我们救主神”。如果我们直翻,那个意思就更清楚,“奉神我们的救主”,那就很清楚,神是我们的拯救者。你说这话跟提摩太前书有什么关连?非常有关连,因为教会的被召,神的儿女们得拯救,那起头是起头在神那里。起头在父神那里,父神既然做了起头,祂也一定负责去完成祂所定规的,祂绝对不允许事情在中途发生变化。现在以弗所教会里有了些混乱,这些混乱是偏离主的,偏离主的救赎,偏离主作道路的。这样的偏离也就是说,拒绝那一位生命的主作他们的主。这事情是很大的一件事,因为如果神的儿女们,不让基督的生命作他们的生命,不让基督在他们生命中作主,他们在基督以外重新设立道路,这个结果是不是把神永远的旨意完全打乱呢?如果这个事情能成功的话,那神的旨意就不能成就,神的计划就不可能完成。因此在这里一开始,保罗就说,我作使徒,乃是根据神我们的救主,祂救我们,祂一定救我们到底,祂一定救我们救到祂的目的里。祂不可能在中途变动,把我们撇下,也不会在中途改变祂的定规。因为祂是神,祂是父,祂是一切的源头,祂定规的,事情就要按着祂的定规去成全。我作使徒,是根据这一位主,我的拯救者,这是头一点。
第二点,弟兄姐妹注意,整本新约的书信里面,这样来说我们的主的,这是唯一的一处。我作使徒,一面是根据父的定意,同时也是根据主耶稣基督的安排。主耶稣基督是谁呢?保罗在这里把圣灵的意思发表出来,“我们的盼望”,如果按照原来字句的次序,“父神,我们的救主,和主耶稣基督,我们的盼望。”你就看到,提到父与子的时候,提到父,“我们的救主”,提到主,“我们的盼望。”弟兄姐妹们,没有在混乱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发觉,基督是我们的盼望的重要性有多大,等到我们落在混乱里边的时候,我们的前途好像无所适从了,我们对前面的路该如何走,也好像失去了主意。我们看看这一个弟兄倒下去,我们看看那个姐妹,她也软弱背弃主了,我们看看那一些弟兄和姐妹,他们从前那么热心爱主,现在都用背向着主。这样,我要跟随主?我还有指望吗?我会不会我也是在错误中呢?别人都这样了,他们都错了吗?只是我一个人对吗?或者是他们都对,只是我一个人错?弟兄姐妹,当你落在一个特别是属灵混乱的里面的时候,我们整条属灵的路好像封闭了,没有方向、没有道路、没有内容,你要往前走,你往那里去,你要寻找一个方向,根本就没有一个方向可以给你找到。落在这样的情形里,你里面就产生一个迷惑,我们的主是不是可靠?弟兄姐妹们,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件事,我们在平安的日子里,不会感觉这一个威胁有多大,但要是遇到一个这样混乱的光景,那时候我们就会发觉,我们的道路在那里?我们追求的目的在那里?我们跟随的是谁?这的确是叫我们感到苦恼的。
耀生弟兄跟我,都经过大陆上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日子里,如果不是主的怜悯,实在不太容易看见道路,实在不太容易看见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你看那许许多多称为基督徒的,甚至是基督教的领袖,一个一个的都是那样转离了他们从前所标榜的。年幼的,都是一些没有经历的人,你还要继续往前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困惑。所以那个时候,你看见许多的基督徒说“我不要信主了,我放弃了,我怎么怎么。”一点都不希奇。近的来说,我们看见这十几二十年里面,一些弟兄姐妹们,他们当中发生一些难处,多少神的儿女们,好像完全迷失了。跟随人,不甘心,跟随主,没有路,并且在一些事情经过里,灵里面也很受伤。弟兄姐妹们,这些年间我在外面遇到一些这样的弟兄姐妹们,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有相当相当的这些神的儿女们,里头还没有复原,他们要跟随主的心思,没有办法再提得起来。弟兄姐妹们,的确,在非常非常的艰难里,在没有指望里,你怎么决定道路?
感谢神!你看圣灵在这里用保罗说这个话,好像是说给提摩太一个人听,因为当时提摩太的确是面对这些困难,并且还要去解决这些困难。如果他自己个人没有掌握好,他怎么去解决那个难处?但是感谢神,他知道人的需要,他在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就是感动保罗,你要说出这个事实来,基督耶稣是我们的盼望。感谢赞美神,这一句话非常有份量,不管环境怎么转变,不管人的表现是如何的变动,神的儿子,祂是不改变的,祂一次作了我们的主,就永远是我们的主。这一个指望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我们的主祂本身是不改变的。弟兄姐妹们,如果你站在当时提摩太的地位上来看这一段话,你就能体会到,圣灵用保罗这样说话的意思。
弟兄姐妹们,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必需要轻轻提一下提摩太的性格,提摩太个人健康并不那么好,人也是比较内向,甚至在人看来,他有点懦弱,所以在后书里面,你看见提摩太的弱点,人性格上的弱点全都显出来。在健康这方面,保罗说,“你身体不好,你最近胃口不清,你稍微用点酒”。你看看!他身体的状况并不太好。然后你看提摩太后书第一章,保罗想到提摩太的时候,就想到他的眼泪来,什么眼泪呢?认罪悔改的眼泪吗?这个保罗用不着去挂念的,喜乐的眼泪吗?这个保罗也不需要挂心,在保罗一想到提摩太的时候,他就记念他的眼泪,什么眼泪呢?在下文你马上就看到,因为环境的压力太重,提摩太灵里面好像承担不起,但是他又不甘心退后,可是又没有力气撑持着。那怎么办?他只有多次多次的来到神的面前,在神面前流泪、祷告,求主怜悯,是这样的情形,叫保罗里面一想到提摩太,就想到他的眼泪来。保罗接着这样说,“神赐给我们的,不是一个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我们读到后书的时候,我们才详细看这个。提摩太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他要承担一个那么重的属灵的任务,他眼所看见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教他感觉无所适从的。但是感谢神,圣灵藉着保罗说话,“耶稣,我们的盼望”。尽管在地上你看不见有光的时候,祂仍然是我们的盼望。尽管你没有办法再看见有路可走的时候,祂仍旧是我们的盼望。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原谅我又提到从前我们的事来,以前在大陆上,环境实在是不太容易,我随时都要准备坐牢。在弟兄姐妹中间有一句话是非常非常普遍的,就是那么两句话,“我们不是等候坐牢,我们是等候主来。”弟兄姐妹,这是当时在大陆上的弟兄姐妹们,一直在持守,站立,他们里面的感觉不就是“基督耶稣我们的盼望”,就是这么一回事!圣灵常常作一个工作,在神的儿女感觉彷徨的时候,当神的儿女没有办法再看见前面的路的时候,神就说话,“基督耶稣,我们的盼望。”感谢神,保罗说,他是“根据神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我们的盼望,祂们的安排,我接受这个使徒职份。”弟兄姐妹们,宝贝的是这里,你留意,圣灵没有让保罗说,“奉神我的救主,基督耶稣,我的盼望。”如果圣灵让保罗这样说,这完全是保罗个人的事。但是感谢神,圣灵说话,的确是每一个字都有意思的,“奉神我们的救主”,也是你提摩太的救主,也是今天我们读提摩太前书的人的救主。基督耶稣,不仅是我保罗的盼望,也是你提摩太的盼望,同时也是我们今天读提摩太前书的人的盼望。
弟兄姐妹们,虽然保罗在这里是这样的介绍他自己,但是这一个介绍带来何等的恩典,带来何等的指望,也是带来何等荣耀的事实。我们千万要记住,写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教会已经在各种各样的难处里头,并且这些难处都是信仰上的难处。那时政治压力还没有加进来,但是信仰上的难处比政治压力更要命。政治的压力是眼睛看得见的,信仰上的偏离是我们眼睛所不容易看见的,能叫人偏离主的那些道理也一定是说得天花乱坠的,也是满有说服力的,人被骗去了还不会觉得是受骗。感谢神,圣灵在这里说话,要把神儿女们的眼目固定在神和基督的身上。我们跟随主的依据,也是提摩太前书里头说,设立教会属灵的次序的根据在那里?就是根据这两个事实,“神,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我们的盼望。”但愿主今天晚上就把这两句话放在我们里面,“神,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我们的盼望。”提摩太前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光里发表出来。我们感谢主!当然,这个光如何照明提摩太,我们求主今天也用着这个光来照明我们。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一1~17)
我们还是看提摩太前书第一章开头的话,我们先念几节,“奉我们救主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作基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我往马其顿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总纲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有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我们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因为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不圣洁和恋世俗的,s父母和杀人的,行淫和亲男色的,抢人口和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设立的。这是照着可称颂之神交托我荣耀福音说的。”
属天的关系
提摩太前书是保罗写的,受信的是提摩太。提摩太跟保罗原来并没有肉身的任何关系。我们从使徒行传里面知道提摩太原来是一个希利尼人的儿子,母亲是犹太人,所以提摩太也就是一个希利尼人。在犹太人眼中看来,他是外邦人。
感谢神!原来没有关系的这两个人,如今在这一封书信里面,发表了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对于这一个关系,提摩太也没有感觉难以接受,保罗自己也不觉得过份,他们就是这样自然的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这是什么关系呢?那是父亲跟儿子的关系。当然,这个不是血统的关系,而是一个属灵的关系,因为都是在主里面,提摩太也就成了保罗的儿子。保罗并没有结婚,在他的肉身上面来说,他没有儿子。但是他在这里说,提摩太作他的儿子,并不是作干儿子。他在这里很清楚的说“是真儿子”,实实在在的是一个儿子。
这一个儿子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最基本的是在基督里都是弟兄,都是在主面前蒙恩的人。但是在属灵的成长上面,提摩太接受保罗许许多多的帮助,也接受保罗许许多多的带领,所以从属灵成长这方面来看,保罗好像是一个属灵的父亲,提摩太是一个属灵的儿子。这个关系是很容易建立,但是这个关系的实际,却是不容易显露的。因为年长的带领年幼的,很自然的就可以有属灵上的关系。但你要让年长的看年幼的如同自己的儿子,这个就不是很容易。让年幼的接受年长的来作他属灵的父亲,这个也不简单。这一个关系的实际,实实在在是有许多的功课要学的。
有一些聚会的地方,年长的弟兄们都有一个样子,你碰到年长弟兄,好像是见一个大人物一样。我曾经和这些弟兄们常常有点往来,有些时候挂电话给他们,他们接电话的时候,语气很生硬,但是知道我是谁了,他语气就完全变了。有些时候我就想,属灵的、年长的,当然是在神面前蒙恩多一点,应当是多像主一点,多能流露主的性情一点。但是在这些弟兄们的身上,我就是有一个这样的感觉,你不能说他们不属灵,在属灵的知识上面,他们实在是很丰富的。但是在弟兄姐妹们的彼此的关系上面,这些年长的弟兄,都好像是高高的在上面,好像年幼的弟兄们看到他们的时候,都要低着头。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准确,很正常的关系。
保罗跟提摩太中间的那一种关系,完全是属灵的关系,叫我们看到一个准确的光景。因为不仅是在这个称呼的上面,也从整个书信里面,你看到保罗教导,劝勉提摩太的时候,灵里面的感觉是怎样的。我们没有从提摩太的书信里看见保罗在那里训斥人,你只看见他很有耐心,很有恩慈的,一步一步的领着提摩太往前行。
在慈爱里的训导
我们实在感谢神,保罗这样表明了他跟提摩太的关系,以下的话就来了。当然是一些祝福的话,说完了以后,就入题了。他说,“我往马其顿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我读达秘的翻译时,我心里很受摸着,就是刚才我说,保罗跟提摩太的关系也是因着这话引起的。中文翻译出来的是说,“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但是在达秘是把它翻成,“我请求你”,“我请求你仍住在以弗所。”
弟兄姐妹们,我读到这一个地方的时候,我就想到罗马书十二章,“亲爱的弟兄啊!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弟兄姐妹们你看,罗马书十二章是说到神和人当中的关系,这里是保罗跟提摩太当中的关系。神与人这个关系我们都知道,保罗跟提摩太的关系我们也领会,我们姑且笼统的说,都是长辈对年幼的说话。你怎么会以“神的慈悲”劝人?应该是说,“以神的命令吩咐你。”圣灵在保罗里面所给的那个感觉,“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同样的显在这里,“提摩太,我曾请求你,仍住在以弗所。”弟兄姐妹,你实在看见一个非常非常隐藏自己,又谦卑的保罗。如果要夸口,保罗可夸的是可多了。感谢神,保罗在这里很隐藏他自己,虽然是一个年长的对年幼的人说话,他仍然好像觉得他最低限度是与年幼的同辈。我们实在感谢神。
属灵难处的真相
我们留意保罗当时劝提摩太,请求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是什么原因?因为在以弗所发生了难处,我们上一次也轻轻提了一下,在没有看那些难处以前,我不能不和弟兄姐妹们来留意一件属灵的事。我们上次已经提到,以弗所教会是一个非常有属灵份量的教会,所以他们能有条件接受以弗所书的启示。并且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们,在神面前为主站立,也实在是很有基础。现在以弗所发生难处了,这个难处发生到一个地步,保罗要把提摩太留下来处理这个难处。
这给我们看到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常常说,神的工作在那里,撒但的工作也跟着就出现在那里。弟兄姐妹,从整本圣经的历史里,我们实在看到这样的事实。神在那里作工,撒但就跟踪来阻挡。神造人,撒但就来破坏人。神选召以色列人,撒但就要叫以色列人去拜金牛犊。挪亚在洪水里给保存下来,不久你就看见挪亚喝醉了酒,在那里赤身露体,再引出来的事情当然不是太美,原来神要保留这些人作新的起头,结果就引出含和他的儿子受了咒诅。这些事是怎么发生?在新约的时候,我们又看到,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主到地上来,祂出来作工以前,撒但就来对付主,三次来试探主,要主离开神的道路。
弟兄姐妹,如果我们留意了,你一定能从圣经里看见许许多多的记录,记录这样的一件事情,神在那里作工,撒但也跟着在那里作工。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在神面前就要有一个警觉,我们求主叫我们不留下破口,让撒但有机可乘。现在我们看,当时以弗所发生什么难处呢?真理上的难处。
以弗所教会发生的难处
我们读以弗所书的时候,看到属灵的启示是到了很高的地步,如果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们,不能承受这样的信息,圣灵也不会向他们说这些话。圣灵既然能藉着保罗说出这些话,也就是说出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们,他们在属灵的领受上,也到了那么高的地步。弟兄姐妹注意,以弗所书的主题信息是说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目的是说到神永远旨意的完成。
你看这样非常高非常高的信息,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们能领会得过来,如果能领会到神永远的旨意,能领会到基督是一切,是成就神永远旨意的根据,我们蒙召也就是把基督的所有完全承接过来。照理来说,能有这样领会的神的儿女们,应当不会再发生在真理上的难处。但事实上,以弗所教会就发生了难处,所以保罗把提摩太留下来。他告诉提摩太说,“我们现在要去马其顿,主在那个地方有带领。但是现在以弗所发生了难处,我不能留下来,好不好你留下来?你留下来去处理这个事情。”
处理什么事情呢?他说,“去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弟兄姐妹,这里提到三件事,这三件事就造成了以弗所教会的难处,第一、就是有几个人在那里传讲别的教条,中文圣经翻作“传异教”,恐怕是过份了一点。他们并没有离开主,但是却加添了许多教条,这些教条就把基督蒙蔽起来。究竟是什么教条呢?我们先把这三件事情看过,我们再把它在下文归纳看看,难处究竟是根据什么发生的。他们传一些教条,这些教条与神的救恩没有关连的,也与神的应许没有关连的。
又喜欢讲说和谈论一些荒渺无凭的话语,或者说是喜欢说一些神话。我们既然是来到神的面前,就是要看人和神中间的事,就是看神和人中间的那一位中保基督。但是在那时,以弗所教会就发生一些事,他们喜欢讲论,听从一些神话式的东西,会不会像现在有一些人说,他作了一个异梦,看见有一些异象,就讲说一些神奇的事呢?我不敢说是完全一样,但是原则上是这样。反正是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情,与神没有关系的,与神的工作没有关系的,与神给人属灵的路也没有关系的,这是第二个内容。
无穷的家谱
还有第三个内容,就是无穷的家谱。无穷的家谱就是不着边际的家谱,或者说是无止境的家谱。他们一直在谈论家谱,为什么要谈论家谱呢?有这样的一个可能,因为从下文我们知道,这几件事情,都跟律法有点关系的,既然是跟律法有点关系,那很自然就提到摩西,很自然就会提到以色列人的被召,从亚伯拉罕的历史开始,他们就很着重家谱的问题。事实上犹太人到现在还是很着重家谱的,我们读圣经也知道犹太人是很重视家谱的,旧约有好多好多的篇幅是说到家谱的。在新约也有一些家谱,但那只是主的家谱,没有人的家谱。在旧约里面的就完全是人的家谱,犹太人从律法的观点上,就很注意家谱的问题。
弟兄姐妹记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神曾经吩咐他们数点民数。数点民数其中的一个条件,必需非常清楚说出他的家族世谱,因为一直要一代一代的连上,就是要连到亚伯拉罕。经过了被掳,然后又经过了好长的年日,有好多以色列人的家谱也遗失掉了,或者说有点混乱,因为在以斯拉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祭司的家族找不出他们的源头来。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祭司的后代,但是在家谱上就没有办法找出他们的源头。所以在以后更长的日子里面,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复杂。
现在这些人出来,他们又回到这样的数算上面,要从家谱的记录里,来寻找出人是否有蒙恩资格的根据。所以保罗特别指出这几件事情,保罗说,“提摩太,你留在以弗所,去处理一下这些事,去劝劝那几个人,叫他们不要再作这样的事,因为这样的事,除了产生辩论以外,并没有在神所定规的信主路程上,有任何显明的作用。”主明明给我们看到,人来到神的面前是凭着信,不是凭着眼见去接受神儿子所作以外的任何的动作。
人要偏离这个事实,就是人的意见跑出来,人的意见一跑出来,那结果就一定是辩论,因为我有我的主张,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领会,彼此不相让,那就只好辩论。从前我也很喜欢辩论,现在我就不大觉得辩论有什么意思!举一个例来说,从前我是很不能忍受,别人说教会被提是有条件的,我只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当然不仅是在被提的事上是这样。过去跟好些弟兄们辩论这些,辩论得真是可以说是兴高采烈,也可以说是脸红耳赤。后来是主的怜悯,慢慢、慢慢的就领会了,这些事情不是辩论就可以解决。尤其是发觉有一些解经上的问题,你真要到见主的时候,才知道那究竟。
就着被提来说,灾前也好,灾后也好,灾中也好。或者是全体,或者是局部,这些都是一些解经上的问题,都有神话语作根据的,所以辩来辩去,辩不出结果来。后来主给我们看到一点,这些事不需要辩论。为什么不需要辩论呢?因为如果我们真实的按照主的话来预备好我们自己,主来的时候,不管解经上的领会是怎样,如果我们按着主的话来预备好,你就不必担心你有没有在被提的范围里。如果是全体被提,当然没有问题。如果是局部被提,因为你预备好,所以也在被提的范围里,你仍然是在被提的人中。
不必辩论真理以外的事
感谢赞美主!主给我们看到,有好些事情,我们不必辩论,尤其不是真理上的问题,只是一些解经上的差异,就没有必要去辩论,我守着我所体会的,你守着你所体会的,我们好好的活在神的面前,这就成了。但若是关于真理的,就非要辩论不可,如果不辩论,真理就给埋没了。比方说,得救的路只有相信主所作的,但有人说,“不,反正你活得对就可以。”这个就要辩论。又比方说,我们的主成全救恩是藉着复活来作成的,但是有人说,主并没有真正的复活,这就要辩论,因为这些都是真理的问题。
我们感谢神,保罗在这里就提到一些,一切在主以外的事物,没有必要去辩论,因为就是你辩论,把别人辩倒了,你也改变不了他。我想这两天很多弟兄姐妹们都会看看柯林顿在北京说什么话,有些话我们都觉得说得蛮得体的。但是问题在这里,中国的领导人会不会因为这样就有所改变呢?长远来说就不敢说,但起码目前来说就看不见。
在爱中挽回迷失的人
感谢神,在属灵的事上面,主给我们看到,真理的确定,不是从辩论出来的,是从启示里面解开的。感谢赞美主!保罗提了在以弗所教会里面出了这几个问题,然后他就告诉提摩太说,“你要嘱咐那几个人。”我们中文翻得蛮严重的,就是英文翻出来也是蛮严重的,因为中英文的意思都差不多,“嘱咐”,“吩咐”,“命令”,但是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这个意思,保罗不是说,“真理在我这里,你们现在作的不对。”保罗不是这个意思。保罗在这里怎么说?那是很柔和的,“你去教导他们。”或者说,“你去劝劝他们,不要再作这些事情。”
保罗当时灵里面的感觉就是这样。我们会说,“以弗所教会已经发生那么大的混乱,还不要紧张一点吗?应当去吩咐他们,甚至是禁止他们。”但是保罗的灵里的确是没有这光景,他说,“我把你留在以弗所,是叫你去劝劝那几个人,不要作这些事,因为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把神给人蒙恩的事实显明出来。”我们怎么知道保罗灵里面的感觉是这样的柔和?请留意第五节,中文的翻译实在不好,“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英文的翻译也差不多是这样。这里说的“命令”跟上文的“嘱咐”是同一个字,也是同一件事。保罗在这里说,“你留在以弗所,好劝劝那些人。”然后第五节说,这样的劝勉,或这样的教导,那个结果乃是爱,那一个出发点是爱。你去劝那几个人,是因为爱他们而去劝他们,因为爱他们而去教导他们,让他们能回转到正路上来。
所以弟兄姐妹你看到,保罗的灵在这里实在是很柔和。他告诉提摩太去作这件事,但是不能凭着自己去作,必需要凭借着基督的灵去作。因为作这样的事的出发点和要求,乃是要显露爱。显露什么爱呢?一面固然是显露神的爱,同时也是显露我们弟兄相爱的爱,因为爱弟兄,你才去劝勉他。你所以去劝勉他,因为你爱他,这个爱是在神那里开始的。
作在对的灵里
我们注意,保罗明确的说到爱,你就知道他的灵是如何。“但劝勉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弟兄姐妹注意这个,这爱是从清洁的心来的。什么叫清洁的心?就是不带着人自己的目的的。我去劝勉一个人,也许我会带着我的目的,什么目的?我要向他显露我这个人,你错了!你没有我公义,你没有我圣洁,你更没有我认识神那么多。但是一个清洁的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因为他去劝勉人,不是为了他自己出头,也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这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仍然是不带着自己的成份,我这样作绝对没有要把你踩下去的成份。你晓得人的天然里,就是有这一样很讨厌的东西,他要把自己抬起来,就要先把别人踩下去。但是保罗说,“你去劝勉人的时候,不是存这样的心思,不是把人家踩下去,然后高抬了自己。”如果是这样,你的良心上就有亏,你良心上就有过不去的事。还有无伪的信心,无伪的信心就是不是虚假的。“我是真诚的,我是实在盼望你能在神的真道里找到正途,我一点没有虚假的”。弟兄姐妹,你看,保罗当时提醒提摩太去劝勉人的时候,必须先把自己对付好。不要只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忘记了自己眼中有梁木。必须先在神面前受对付到一个地步,不是带着自己的成份,这样,你的劝勉就是有爱的成份。这样,你的劝勉就能叫人感觉得到神爱他,你也爱他。这样,你就能得着人。
律法的实意
为什么我们这样看到保罗里面的感觉呢?请留意第六节,“有人偏离这些,”偏离什么?就是偏离第五节所说的那些,偏离了爱,结果就去讲一些“虚浮的话”。他为什么要那样讲呢?因为他想要“作教师”,很可惜,他讲的自己都不明白。所以从上下文一作比较,你就看到那个事实是什么一回事。这许多的事情发生出来,那根源是在什么地方呢?那个根源原来又是从律法里跑出来的。所以保罗就说,“我们知道律法原来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因为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那些犯罪的人设立的。”底下就说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犯罪的事实。
他说,律法是为犯这些罪的人来设立的,因为他们不认识什么是罪?神就藉着律法叫他们认识什么是罪。但是律法却没有指出一条路给人走,只是给人知道什么是罪?感谢神!神的救恩给我们指出,接受恩典的路不是在律法,乃是因着信去接受神儿子所作的。既然在信去接受神儿子所作的,这些人就在基督里,这些人就被称为义,神就承认他们是义人。既然他们是义人,律法上的事情就与他们没有关连。
弟兄姐妹看到,当时在以弗所教会发生的难处,又是和律法扯上关系。律法的原则是什么?律法的原则乃是人凭自己去取得在神面前蒙恩的地位。换一句话来说,人来到神的面前向神夸耀他的所能。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来到神的面前,是别无可夸的,没有一点是可以夸的。人来到神的面前,不管他是谁?他只能作一件事,就是要宣告破产,他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有人要再回到律法里面去,那就是要自己出头,要让人出头。所以保罗在这里说,“律法是为犯罪的人预备的,律法不是为义人预备的。”
保罗说这话的时候,乃是救恩已经显明出来了的时候。现在问题来了,保罗你是谁?你竟敢说那么口气大的话,连摩西当日在神面前接过来的律法,你竟说现在都不能作为根据?感谢神!保罗在这事上,一点也没有留下地步。他说得非常清楚,“我能这样说,不是根据我自己来说的,乃是根据那可称颂之神所交托给我的荣耀福音来说的。神把荣耀的福音的内容启示给我,我明白神为人所作的,我也明白人在神面前什么都作不来,我保罗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荣耀的福音
所以他就用他的经历来印证这福音的启示。他说,“我说这样的话,乃是根据神荣耀的福音来说的,这一个荣耀的福音,不仅话语是清楚的,并且带出来的经历也是非常清楚的,这一个荣耀的福音,神叫它在我身上显出果效,神也看我对祂这个荣耀的福音有信心。”我想,十二节的“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把“忠心”翻成“信心”更准确一点。当然,如果他在信心里毫无保留的跟随,那结果也就是忠心。但在这里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那是神看我有信心。
信心显明在什么事上呢?显明在荣耀的福音显出来的时候,保罗就毫无保留的接受过来。神怎样向他启示,他就怎样跟随。所以神看他有信心,就委托他去服事祂。感谢主!保罗在福音的真理上是明确的,在救恩的经历上更是明确,所以他在这里把他自己这个人在神面前蒙恩的经历说了一遍。这是我们弟兄姐妹熟悉的。保罗说,“从前我是亵渎神的人,逼迫人的,侮慢人的。”亵渎神就是反对神,逼迫人就是践踏跟随神的人,侮慢人就是瞧不起那些拣选主的人。所以在大马色路上以前的保罗,我们看见他作了多少多少的事情,他的确是毫无保留站在与神敌对的地位上。
保罗继续说,“像我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站在神的面前与神作仇敌的人,像我这样残害那些跟随主的人的人,如果神没有怜悯,如果神的福音不是给那些肯相信的人,如果神的拯救一定是需要人作什么,作什么,作到一个地步,才能得着拯救的,我保罗第一个就没有资格。感谢神,我虽然是这样的得罪神,但我还是蒙了怜悯,因为我那时候,我不相信,我也不明白,我就作了许多胡涂事。但主的恩典是格外的丰富,竟然叫我在基督里能信祂,也因着信的原故,也爱祂。我这样大的一个转变,从一个敌对神的人,成为一个为神拼命的人,是怎么来的呢?那就是荣耀的福音所显明的果效。”
所以他很严肃的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并且是十分可佩服的,因为在罪人当中,我是第一号罪人,我是头号的罪人。感谢神!像我这样的人竟然也能蒙了怜悯,并叫我在祂面前蒙了这样的恩惠,显明神对我的忍耐,显明神对我的等候,也显明神对我的怜恤。我虽然是愚昧的人,但神却是怜悯人的神,神藉着祂儿子所作成的恩惠,竟然在我这个罪魁的身上显得那么清楚。”所以保罗就带出这个敬拜,他说,“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门。”这一段话都是我们熟悉的。
保罗在这里说这一段话的原因在那里?我们必须要回到以弗所的那一个难处里去。因为在以弗所教会所发生的难处,表面上看来,是一些错误的教训。但是从实际上面来看,乃是拒绝神的福音,败坏神在神儿女们身上的工作。所以保罗把这个事情看得非常严肃,不能让这些混乱蔓延出去。但是要不让这些难处蔓延开来,那要怎么作呢?这一段话就说到怎么作的一方面,这一方面乃是盼望把这些走歪了的弟兄挽回过来。
根据什么去挽回他们?感谢神!保罗说,他所根据的,乃是神的启示,和在祂的启示里面的经历,要叫人看见,神工作的路是这样的。这里有一个见证人,神在他身上是这样作工,神这样作工,乃是根据祂自己所说过的话。你看见神这样说话,神也就这样作工。在神这样作工的路以外,再没有别的路。所以就让那些传别的教训的人转回,不叫他们再撒播这些死亡的东西。这是解决以弗所教会难处的一方面,这是消极的那一方面。
当然还有积极的那一方面,就是十八节以后一直到整本提摩太前书的末了,那是积极的一方面,如何在混乱,难处中间,维持在神面前站立。感谢神!蒙恩的人不仅是接受恩典,也需要为着神的恩典见证而站立。怎么站立呢?提摩太前书就给我们看见那一个方向和样式。
我们今天晚上所交通的都是在消极这方面,这个消极的乃是挽回那些已经走歪了的人。积极的如何保守自己在神面前仍然站立,那是下面继续交通下去的话。提摩太前书读起来不太难,但是你要读到保罗灵里面的感觉,这个是重要的。因为我们今天最短缺的,不是提摩太前书里面所说的话,而是短缺这些话里面的灵。求主怜悯我们!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一17~20)
上次末了我们看到,保罗说出了他在神面前蒙恩的经历,如果我们把上下文连接起来,我们就很清楚看见,保罗在这里说出他经历神恩典的原因。我们记得,保罗一开头就说到耶稣基督是我们的盼望,神是我们的拯救者。在那个时候,以弗所教会发生真道上的难处,保罗就让提摩太留下处理这样的事。
但是要处理这个事情,实在是并不太简单。因为按着提摩太个人来说,他还年轻,在第四章里我们就看出,在人眼中,他的确是很年轻。现在要处理一些关乎搅乱真道的事情,在各方面看来,提摩太好像还是有点缺欠,在认识上有点缺欠。因为提到一些人,如果真的是像传说所说的是那几个人,那几个人的确是大有来头的。叫像提摩太那么年轻的去处理这个事情,怎么好处理?在真道上也许还不能跟那些人说得清楚。
但是保罗给他一个劝勉,他说,“不是叫你去跟人家辩论,乃是要叫你去劝勉那些人,不要传讲那些错谬的道理。”你怎么知道人家是错谬呢?圣灵就用保罗说了一大堆的话,说出了一些事情,指明他们所传的别的教训是不合用的。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呢?因为保罗说,“我是根据荣耀的神所给我的启示来说的。”在真理上没有问题,但是要叫提摩太这个年轻人对着一些年长的怎么说话呢?所以保罗接下去就说出了他蒙恩的经历,从一面看来,好像他是在数算恩典。
弟兄姐妹看过去,你就体会到有一件事很重要。那一件事是什么呢?是说出像保罗这样的人,神也能改变他,现在那几个人,大概没有保罗在神面前顶撞得那么厉害。保罗说,“像我这样的人,神也能把我整个的改变过来,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但神怜悯我,神就扭转了我。”从这一点来看,虽然那几个传别一样教导的人,也许他们有点势力,但是总不如我保罗所经历的那样复杂吧!在程度上,我保罗比他们顶撞神,顶撞得深得多,并且我顶撞神的时候,在我背后还有整个的犹太教在支持着我。现在这几个人,他们背后支撑的,并没有犹太教那么声势浩大。所以神能怜悯我保罗,定规神也能怜悯那一些人。
超越难处看见神
保罗说到他的经历的末了的时候,他就说,“因为基督要在我这个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所以在十七节里保罗就有一个祷告,也可以说是一个称颂,“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门。”保罗这样的一个称颂,是要让提摩太也看到一件事。看到什么呢?看到神是一位怎样作工的神。按着神的所是来说,祂是不能朽坏的,就是永远的。祂不仅是永远的,并且祂是君王,祂有权柄,祂是独一的神。
这样带领提摩太去看见这一个事实,明明就是叫提摩太看到,不要看眼前的环境很困难,要是看眼见的环境,那的确是很困难。但是提摩太必须越过那个环境,看见环境以上的那一位神。弟兄姐妹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问题。我们都知道,当时写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教会是在真道上遇到一些难处,也可以说是碰到好些混乱的事情发生。保罗提到提摩太要这样作的时候,他用他自己的经历来见证神是越过人的眼见来作工的。神既然是越过人的眼见来作工,眼见的事物,在属灵的路上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不必过份注意那些眼见的事物。
要不过份的去注意眼见的事物必须有根据。明明是一个难处摆在那里,你说,“我不管它”,这个常常会落到自己骗自己的光景里。但是保罗的确是这样提醒提摩太,你要注意作工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眼见的环境不能限制祂,就算在极其厉害的属灵的混乱当中,神还是在作工。因此跟随主的人,或者说作主工作的人,尽管在眼见的混乱中间,还是要学习让神去作祂的工。这是我体会到保罗说到他经历的原因。从一般的光景来说,我们作工的人,有许多许多的时候,会落到这样的一个困惑里面。困惑就是看见那个难处好像太大、又太重,我们非多化一点力气不成。但是保罗在这里让提摩太去留意一点,作工的是神,必须学习让祂来作工。如果不让祂作工,我们自己要出头作,那样神就不作了,我们就得自己去承担。这是我们常常会碰到的一些实际的难处,因为按着我们的天然的性情,我们的着眼点总是放在难处有多大、有多重,却是没有留意到,在难处上面的那一位神,祂的能力有多大,祂的智慧有多高。
前两天我得到《又四十年》这本书来看,花了一个半晚上就把它看完。看到神的仆人经过好大好大的难处,特别是王明道师母,我们在里面都叫她婶儿,她在任何极大的难处里面,她就是那么坦然。她头一次从监里放出来,她回到家里头一件事情,就是弹琴唱一首赞美诗。那首赞美诗在她里边很久很久,她在监狱里是不可能唱,所以一回到家里,她就弹起琴来,扬声就高唱。实在是看见主,她不是不经过难处,是真确的经过难处,但是越经过难处,越看见在难处以上的神。所以保罗在十七节那一个称颂里,很明显的是要提摩太看见那一位超越任何难处的神。他说,“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印证神的呼召
现在我们继续从十八节往前去看。到了十八节,保罗就开始带领提摩太去接触实际的问题。所以他说,“我儿提摩太啊!我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将这命令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在这里有几件事,我们必须先要澄清,就是提摩太服事主,是根据保罗的预言,是不是?因为看到第四章的时候,又有类似的话出来了。四章十四节上说,“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就是从前藉着预言,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
弟兄姐妹们,在这两处地方,好像是提摩太出来服事主,作一个主的工人,乃是因着保罗的预言。是不是这样呢?弟兄姐妹们,这不是新约的道理,当然也不是旧约的道理。神从来没有用着预言去显明一个人来服事祂,神要么就不说,一说就是“宣告”,不是“预言”,明明指着那一个人宣告一个事实。但是为什么中文圣经把它翻成“预言”?
问题就出在希腊文“宣告”这个字上面,我猜他们很简单的说,“宣告”就是“预言”。但这一个“宣告”,在新约圣经里,也翻作“先知讲道”。所以弟兄姐妹,这一点是我们要弄清楚的,我们只能这样说,“从前指着你所宣告的事,”而不是好像先知说预言那样子。弟兄姐妹你记得,提摩太开始跟保罗接触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保罗来服事主,我们读使徒行传就知道这一点。所以提摩太在神面前的服事,不是根据某某人,或是保罗的预言,而是因着他们的交通,给他指出服事的路。
然后第二件要澄清的,就是保罗说,“我指着从前指着你说的话,就把这一个命令交托给你。”这个命令是什么?这个命令就是上文所提到的那一件事,在第一章里接连出现了三次,一次就是中文翻成“嘱咐”,那是第三节。第二就是第五节那个“命令”,现在十八节这里又“命令”了,是什么命令呢?其实这三件事是一件,不是“命令”,先前已经提到这一点,按着实际的意思来说,那是一个“劝勉”或是“劝戒”。保罗留下提摩太在以弗所,乃是要他去劝戒那几个传别样道理的人,不要再作愚昧的事。
然后第五节所说的“命令”,乃是指着这一个劝戒。你怎么劝戒呢?你首先要预备好自己,因为这样的劝戒是根据爱出发,又要带回到爱的中间。劝戒不是去骂人,劝戒也不是去责备人,劝戒乃是在爱中挽回人。所以五节就说,“这个劝戒的总归就是爱”。现在到了十八节,保罗就重新提起,我把这样劝戒的事交托给你,我是根据过去对你那些讲论或教导,让你去接受这样的吩咐。你在这一件事上作得合宜,你就会把这一个属灵的争战打得好。
向神准确的持守
弟兄姐妹们,我们实在看见保罗,不仅是告诉提摩太要作什么事,同时也告诉提摩太要怎么作。该怎么作呢?因为提到这一个劝戒,从上文我们就看到,这个劝戒首先是要求作劝戒人的自己,因为这样的一个劝戒,实际的内容乃是道路和见证的持守。你去告诉那些人说,“某某人啊!你的路走错了!”或者说,“某某人,你的见证不太准确。”但是你这样跟别人劝勉的时候,你首先必须要有把握知道,在道路上、在见证上,你并没有站错地位。
你怎么知道你没有站错地位?所以十九节底下马上就指出持守的方向和根据,一面是让提摩太看到,这样的服事是从他自己本身先开始,然后你才能在交通里把人带回神的光中。怎样来预备好自己呢?他说,“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这两件事,一面是显在信靠主的事上,或者说,信心接受主的所是和所作要准确,同时也实际的跟随主的所是和所作,在人这方面没有亏缺。因为只是讲道理,谁都会讲。但是问题就是,你这个人摆出来的,跟你所讲的那些真道,是不是完全调和在一起?特别是我这个人,在神面前有没有跟神过不去?无亏的良心就是在神面前没有什么与神过不去。我还是拿王明道先生的《又四十年》里面的话来讲。我感觉最宝贝的是,他一点都没有隐瞒他的跌倒、失败和软弱。他在《又四十年》里面说,他足足有八年长的时间在失败、软弱、跌倒里面。详细的事实,弟兄姐妹你拿到书的时候,你自己去看。起初他给抓进去的时候,他给环境吓得几乎破了胆,因为他说从来没有想象会有这个事情发生。并且他也说到他所以落到这个地步,乃是因为他依靠了跟日本人周旋时候的经历,没有直接再依靠神。然后又因为来得突然,他就撒谎。什么撒谎?就是把没有的,不是的事情说成是,所以就拼命为自己制造一些犯错的事情,一直造了十二条大罪。起初只是一点点,但是因为要盖第一件就要说第二个谎言。这话就是他以前劝勉弟兄姐妹们的,你不要撒谎,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第二个谎掩盖第一个,接下去就用第三个谎言掩盖第二个,第四个掩盖第三个,就是这样子下去。
他说,因为他当时听牢里有些人说,“你拼命认罪,你认得愈多,你释放出去愈快。”所以他就说了很多谎言,并且一直维持那谎言七、八年之久。等到七、八年过去了,神给他一个光照,他看见自己在神面前过不去了,有了有亏的良心,他就苏醒过来。他就向政府那方面说,“我从前说的都是假话。”这样一说,就给他带来很多难处,但是他觉得那是应该的,他说他给关进去,乃是因为他在神面前过不去,所以神就把他关起来,所以不是人关他的,是神关他的。
在跟随主的路上不能有破口
几年过去了,他里面苏醒过来以后,他就坦然的接受那无期徒刑。所以才有后来,人家要释放他的时候,他不肯走。他说,“你们还我清白我才走,你们不还我清白,白白关我二十年,我为什么给关起来?”他在神面前对付他自己,但是他在人面前,他需要清白。弟兄姐妹,你们去看的时候,你会发觉保罗在这里也是这样提醒提摩太,你按着这样的托付服事的时候,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神的面前,你必须紧紧的跟随主,不能在信心上出毛病。如果你在信心上出毛病,你就一定产生有亏的良心。那有亏的良心出来以后,信心就非常的受影响。直到有一天,你把那有亏的良心处理掉,你才能恢复信心。
圣灵用保罗在这里说这话,是说得很严肃的。因为接下去他就说,“有人丢弃良心”,就是他不管良心里面有亏,或者说是埋没着良心。人落在这样的光景里,在真道上就好像船破了一样。船破了,你就没有办法继续航行,甚至要沉没了。弟兄姐妹们,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不仅是作主的工作的人是这样,所有神的儿女们都该是这样,不能让我们在跟随主的路上产生一点点破口。只要有一点点的破口,就会扩大到一个地步,用这里的话来说,船破坏了,结局就是沉没了。
圣灵用保罗提到这事的时候,就引出两个人物来。这两个人物,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他们是谁?一个叫许米乃,一个叫亚力山大。亚力山大在提后第四章里又再给提一次,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但是很显然我们就晓得,这里提到的两个人,就是上面所提的传别样道理的一些首领。许米乃是谁?我们不敢确定,因为只是在提摩太前书提过他,在别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但是底下所提到的亚力山大,这个可有一点参考。这个亚力山大是谁呢?当然我不敢肯定一定是,但是许多从前读经的人都觉得应该是同一个人。
不管是与不是,总是一个当时传另外一种教导的首领。当然在人看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究竟他是什么来头呢?如果我们看罗马书十六章的问安,你会发觉,这一个人就是鲁孚,鲁孚是谁呢?他就是替主背十字架的那一个人的儿子。如果是这样,难怪保罗在罗十六章的问安里是那样着重的点到他的名字,“问鲁孚和他母亲的安。”如果是这样,你看鲁孚这个人的确有点来头,你是谁?我是替主背十字架那个人的儿子。
看神不看人
这个人实在是不简单,他作过保罗的同工,但是到了提摩太前书的时候,他就成了神的真道的对头。在提摩太后书第四章,再提到他的时候,保罗这样说,“铜匠亚力山大多多的害我。”弟兄姐妹就看到,像这样有资历、有资格的人,就是保罗对提摩太说,“我把你留下来,就是为要叫你去把这些人劝勉回来。”这不把提摩太吓坏了才怪。因为我们晓得,提摩太是很懦弱的人,按着天然来说,他是非常懦弱的,我们看后书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一点。
保罗对他说,“你要面对一些人物,其中就有这样两个人,所以你必须要自己在神面前没有过不去的事。他们这两个人虽然厉害,但是你也不必害怕,因为你要看见,作工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是曾经把我这个保罗整个扭转过来的神。所以你去劝戒他们的时候,你不必有任何的恐惧。”因着他们过去一直是这样的抵挡,不肯回转。保罗又说,“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让他们受到一些管教,他们就不再胡乱的说话。”
弟兄姐妹你注意,有些圣经学者说,保罗是把这两个人革除出教会,因为交给撒但就是革除。我想大概保罗不会作这样的事,因为这个究竟是地方教会的事,保罗不会越权代替地方教会处理事情。这一个处理完全是属灵上的处理,我们看哥林多前书第四章,你就看见同样的事。地方教会的事是当地教会作处理,所以保罗只是站在属灵的立场上作出安排,也让提摩太去挽回背道的人。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二1~15)
从提摩太前书第二章的地方开始,感谢神,因为保罗把他在神面前所看见的,交通给提摩太,他所看见的是环境上的混乱,但他仍然提醒提摩太要把心向神敞开。敞开到一个什么的地步呢?把地上的众人都包括在里面。虽然还有许多人不认识神,但在祷告的服事里,还是求神把这些人都放在祂的记念里。如果不是神的旨意,不允许地上任何的事物发生一些难处,使神的儿女们失去了环境的平安。
我们感谢神,圣灵使用保罗提到求环境上的平安,不是人在那里享用安逸,乃是让地上能有一个稳定的,可以传福音的环境。让人可以多有机会接触神的福音,正如我们读旧约的时候,我们看到神的灵感动以色列人,让他们知道为耶路撒冷求平安。为耶路撒冷求平安是为了他们安逸吗?不是!乃是让耶路撒冷的人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让神很确实地在祂的百姓中作工,显明神的同在,显明神的荣耀。我们承认很多时候求平安是为了自己的安逸,但神让我们求平安乃是为了祂自己要作的工,和作工的环境没有拦阻。
现在我们从第八节开始。从字句上面来看,好像是告诉人怎样去度过日常的生活,但里面的内容却是属灵的。你看过去的时候,就发觉在那些生活的指导上,不是像字句的表面那样简单,而是透过字句表面的意思,引到属灵的实际。属灵的实际和教会如何在混乱中仍然维持着安定很有关系。
留意属灵的实际
我们看看开头,那好像是对着男人来说话,那里怎么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弟兄姐妹,不是因为男人容易发怒而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承认男人发怒的可能性和机会,一定是比女人高,一下子就光火了。但这里说,“愿男人无忿怒。”绝不是说你不要发脾气!你不要让你的怒气发作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就很苦了,因为怒气要发出来,但又不能让它出来,闷在里面,那就要把人闷死了。
感谢神!祂说这样的话,不是要我们看见那表面的要求,而是把我们引到生命的深处。我可以很简单地对他说,“你不要发怒!”他就跟我说,“我也不想发怒,有些时候没办法不忿怒!”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不要忿怒,但又不能不忿怒,在这不能不忿怒的环境里不忿怒,怎能叫这个事实显现出来?接下去是没有争论,人中间常常出现的就是争论。如果没有争论,天下太平,但是你很难找到没有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不管是人、事、物都在常常争论。最简单来说,在家里煮食烧个小菜,一个人说要咸一点,另一个人说要淡一点,再有一个人说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
弟兄姐妹看,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就有那么多的话了。你怎么能不争论呢?但是主的话又说,“无忿怒,无争论”。我们就向神问说,“怎样才能无忿怒,无争论呢?”弟兄姐妹们,按着亚当的天然,如果能有一个无忿怒,无争论的人,这人肯定是死掉的人。既然是如此,神说这个话是为什么呢?感谢神,如果神的儿女们不能进到这样的一个光景,神也不向我们说这些话。因为我们有可能被带到这样的光景,所以主就向人说这些话。我们看看争论的小字,小字是作“疑惑”,其实,这是一个事实的两面。你正是因为有了疑惑不能接受,才发生争论。因此我就看到了为什么要有争论呢?我怀疑这个事情没有结果,或者我怀疑你的动机不正确,我怀疑这个办法是不是可行。我在这里怀疑,你在那里坚持,那争论出来了。
弟兄姐妹们,主问我们这样的话,那我们怎么能答应主呢?按照天然没有一个人可以答应主。但感谢神,圣灵在这里不是向一般人说话,圣灵是向神的儿女们说话。既然是神的儿女,都是有神生命的,人凭借着神的生命来活,人就能答应神的要求。如果不凭着神的生命来活,人绝对没有可能答应神的要求。因此神的话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也就是提醒属神的人,按着我们的天然,我们不能,但是按着神的生命来进入生活,人看为不可能的事,就成为可能。在底下就立刻指出人“无忿怒,无争论”这个点上。
整个第八节是个完整的意思,“无忿怒,无争论”是要求,下面所提到的“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是一条路,或者说是完全“无忿怒,无争论”的方法。我们没有看“举起圣洁的手”以前,我们要先澄清一件事,在字句上说得很清楚,“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假若我是一个女人,那我振振有词说,“我可以忿怒,我可以争论!”是不是这样?当然不是,但你说这些字句都是明明指着男人讲的。不错,在字面上是指着男人讲的,但弟兄姐妹须要注意这些事情,这是指着男人最大的缺欠来说的,但却不是说女人可以例外。男人确实在这一点上受提醒,正如在底下对女人说话的时候,那里面的原则也一样用在男人的身上。只是当神说话时是对着男人的最脆弱,最缺欠的那个点,和女人最缺欠的那个点来说话。
属灵操练的秘诀
我们就看,怎么可以“无忿怒,无争论呢”?圣灵接下去就说,“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这一节给我们看到有几点。第一,需要祷告。上文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福。”现在又再提出祷告,为什么要祷告?这是第一点我们要留意的。祷告是一个什么意思呢?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就是与神谈话。属灵一点就是与神交通。如果更实际一点的,祷告乃是表示我们向神的信任和依靠。
但是问题在这里,为什么我们要依靠神?为什么要信托神呢?为什么要和神谈话呢?当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发觉在神面前我们是一无所有,我们在神面前是带着许多的缺欠。需要力量,我们没有力量;需要温柔,我们没有温柔;需要热心的时候,我们却是冰冷;需要有同情的时候,我们里面却又是冰冷的;需要在神面前大发热心的时候,却一点劲也发不出来。我们就看到了事实,在神面前,我们确是一无所有。因此,我们就祷告,我们就到神面前对神说,“神啊!我什么都没有,我现在的指望都在乎祢。我的捆绑很坚实,我要脱出这个捆绑,但没有力气。主啊!如果我要脱离这个捆绑,只有祢伸出祢的手,我才有可能。”
这几天我碰到一个姐妹,她知道自己的需要,但她没有办法从她的困苦里脱离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很隐藏的,那个姐妹心思里一直感到“我有盼望”。但在她没有把握的时候,在她很隐藏的心思里边,她还是感到“我很有把握”。虽然她说“我什么都不能了。”但隐藏在她心思里,她还觉得“我还是可以”。这个光景实在教她受了许许多多的苦。弟兄姐妹,你想,神给我们看到祷告是我们一个权利。这个权利是根据什么?这个权利的根据不是神会听我们的祷告,肯听我们的祷告,这点是没有难处的。
让神有工作的路
但真正的难处在什么地方?我们觉得我们不需要祷告,因为我们觉得祷不祷告都是一样,反正都是靠着我自己来应付一切。我们好些时候是用着自己来面对一切。在属灵的知识上说,“我不靠着我自己。”弟兄姐妹们,我们不能不回头看我们在救恩入门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进来的。我们刚读完“加拉太书”,在加拉太书里面,有相当一部份很明确的说到恩典。我们是凭恩典入门的。
什么叫作恩典?许多的时候我们对恩典似懂非懂。我们会说神的恩典,但事实上,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神的恩典!在人的心思里,总是觉得我作好我自己的那一份,神就会用祂的恩典来还报我。我不是说我们需要作的,我们不必作,我们需要作的,我们还是要作。但问题是在什么地方?我们不是靠我们所作的。如果我们以为说我已经作了许多,神不能不怜悯我。弟兄姐妹,不提怜悯还好,你不提恩典还好,一提到恩典和怜悯,你就一定是接触一个事实,就是在人中间什么都没有!因为没有才需要恩典,如果有了就不需要怜悯了,如果我能,我就不需要同情了。
但是神给我们看见,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才能看见神的怜悯。我们感谢神,主提醒我们进到一些本来我们不可能的属灵光景里,第一件事要祷告。不是神的儿女们不知道祷告这回事,但是太多神的儿女只知道祷告这件事,但又不实际的相信祷告所发出的果效。不信的人,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只是以为那是信宗教的人的一些宗教仪文。但是我们有主生命的人,经历过主的人,我们知道我们的神作工,什么难处都不能存留。但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以致神好像没有显出祂作工?乃是人没有让神有路走动。这个事实表达在我们对祷告并不那么信任。
弟兄姐妹,在神儿女中间有两个很明显的极端,一个就把祷告当成万能药,不管什么事情,你祷告就解决了。我们承认祷告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敢说祷告一定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不相信神的大能吗?当然,我们相信神的大能,但是我们的祷告必须是祷告在神的心思里。如果祷告不是在神的心思,不能勉强神去作神不要作的事。有一些神的儿女跑这一个极端,他们不管什么都祷告,凡事都祷告,明明是神不喜悦的事还是去祷告,这是一个极端。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把祷告看作是属灵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相信神儿女的祷告能摇动神作工的手。弟兄姐妹,如果我们真的是祷告在神的旨意里,神能不作工吗?我们记得,地上有两、三个人同心祷告,向神求什么,主的应许是说“神必应允”。既然我们的主有这样的应许,祷告能带出果效是一点都不希奇。问题是在是不是祷告在神的旨意里,是不是在祷告里面承认我没有什么可以在神面前得记念,只有仰望神的怜悯来记念。
祷告是不受限制的
弟兄姐妹来看,祷告那两个字好像是那么简单,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熟悉。但我们摸到祷告的里面去,我们就看到属灵的功课里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另外的一点要留意了,在什么地方祷告?这里说是“随处”,这是第二个我们要留意的。我们感谢神,因为祷告是人与神的一个交通,这个交通不是凭着任何的仪文,也不是凭着一些特殊的人作媒介,更不是要藉着在固定的地点才有祷告的可能。都不是!因为祷告是一个属灵的交通,是生命里的交通,是神与人在灵里相遇的时间。既然是在灵里进行的,那就没有任何的人、事、物,可以限制。
所以神的话说得那么清楚,“随处祷告”。“随时祷告,随处祷告。”因为祷告是在生命里显出功用来。我们感谢神,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有这个误导,我不是说那事情完全不准确,但是过份强调那一点,就把我们带到不准确里。当然,如果条件许可,我们巴不得有一个安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我们很坦然的与神有交通,但是特别强调这一个,那就把人带到一个光景,好像非到特殊的时间、地点,就不能祷告。弟兄姐妹不是这样的,我们晓得我们祷告的对象是神的自己,从时间上来说,祂是从永远到永远的。从空间来说,祂是充满万有的。不管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的神都在。你的灵一动,就和神马上有交通了。感谢神!提醒我们随处祷告。不受环境、地点限制的祷告,也不受时间限制的祷告,这是一个非常宝贝的功课。有很多弟兄姐妹们读过《与神同行》的那本书,那本书里就说到那个弟兄的祷告生活。你看到那个弟兄实在是随时随地的祷告,他把祷告的生活调在他日常的生活里,如果你看过这本书,你就晓得他怎样来实行他祷告的生活。
他是个厨子,所以常常烧火,每次烧火的时候,他在神面前的祷告就出来了。“神啊!叫我心里火热像火燃烧在祢面前!”他洗衣服,不一定洗衣服,反正是洗手,洗东西也好,他做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祷告就出来了,“主啊!叫我在祢里面得洁净!”弟兄姐妹,这个弟兄实在是摸到祷告的秘诀,特别是随处祷告的秘诀。
感谢主!圣灵不只是提醒“不要忿怒,不要争论。”弟兄姐妹留意,如果人的心思和意念常常停留在主的面前,常常停留在神的光中,你怎么能忿怒得起来?你怎么能争论起来?你觉得这些本来是非争不可的,来到神的光底下就没有一点争的价值,那还有什么好争呢?感谢神!这是随处祷告所给我们的一点光,这是第二点。
维持在神面前有流畅的交通
第三点是怎样能随处祷告?我们能随处祷告,必须是和神中间没有间隔,如果我们和神中间有间隔,那就祷告不上来了。你有祷告的动作,却不可能有祷告的畅通。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根本没有祷告的实际,只是有一个祷告的样子,但是却没有实际。要维持在神面前的交通不受拦阻,就是这里所提到的,你要“举起圣洁的手。”
犹太人的习惯,祷告时都举起手来。回教的人祷告也是举起手的,但主的话在这里不是让我们留意举手的动作,乃是留意举起来的是什么的手。如果只是举手,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谁都可以举起来。但是问题在这里,你举起手来的时候,神看到你手里有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举起手,手里拿的都是神所看为可憎的。弟兄姐妹,这个举手什么意思都没有。手可以举起来,但这并不带进交通。能带进交通的不是一个举手的动作,而是举起来的是“圣洁的手”。我们在神面前是洁净的,神看我们也没有带着不洁,这样,祷告的交通就发生了。
每次我和弟兄姐妹们读到“圣洁”这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无办法不翻来复去的提到这里的要求。我总是感觉我们中文圣经常常把“神圣”翻成“圣洁”,那是一个折扣。因为在神说出“神圣”的时候,里面是包括洁净的,但是并不等于就是洁净。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神圣?神圣就是神自己的发表,神圣就是说出像神。不管是神的发表也好,是像神也好。神的发表好像丰富一点,像神就好像没有那么丰富。但是我们先不要去计较程度的问题,我们必须先注意我们究竟有没有这个性质的问题,神所留意的是我们在祂面前的质。
所以在这里说的“举起手”,不只是洁净的手,更是“像神”的手,可以说是表明神自己的手。说到表明神的自己,那就不是手的问题,而是这个人的问题。如果人在神面前是对的,举起来的手就是一双对的手,这个人在神面前是像神的,他举起手来就有像神的味道。弟兄姐妹,我们留意到,在第八节提出一个要求“无忿怒,无争论”。但是你怎么能进到这个地步呢?你看下半节的时候就发觉,神不是单单要求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光景,神是要求神的儿女们给要求到一个地步,活在神的眼前作一个对的人。因为只有对的人才会依靠神,才会仰望神。才会单一的拣选神。
追求活出生命里的美丽
接下去看第九节,第九节一直下来讲了许多的话,都好像是对着姐妹来讲的。当然这是对着姐妹最脆弱的地方说话,但是不等于只对姐妹讲话。我们留意“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装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贵价的衣裳为装饰。”这些话是说到外面的问题,一般人都这样讲,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对美的要求更多、更高。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这里,人一般的心思所说到的美都是外面的。在美国很容易碰到这种事情,你穿着新衣服,碰见的人都说你的衣服漂亮,很好。当然还有许多的话,贵不贵?在那里买的?是不是只有一件?我也想有一件!当然也不一定完全是这样,但你总看到许许多多的表达,都是说到外面的。哎呀!这个颜色真好啊!料子真名贵啊!这个款式真是很有看头啊!
弟兄姐妹,你常常碰到这种光景。这种话好像是女人常讲的话,但你看到在许多男人中间也是一样。过去你看到男人不会把镜子、梳子带在身上的,但现在许多男人都有这种配置放在公文包里。我们承认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先不管那美的标准在那里,我们只是说爱美这个观念。有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形,人看美只是看外面的。你看这里提到的一大堆话都是说到外面的话,衣裳要正派啊!编发啊!黄金啊!贵价的衣裳啊!这些都是外面的。这些东西美不美呢?在人的眼中有它的美。
但是一个活在神面前的人,一个在神的光前走过的人,他们明白神所注意的不是外面的怎样。所以第九节开始“又愿女人廉耻、自守”,这就不是外面的东西了,这是里面的东西。如果你穿得非常的漂亮,但没有廉耻,那就没有一点的价值和意思了。你打扮得非常非常的美,但一开口就是粗话,前几十年不是有一部改编小说的电影叫着“窈窕淑女”吗?弟兄姐妹,电影的内容是什么?故事内容是讲一个外表装扮得非常入时的女孩子,但是却不能开口,一开口,本相就露出来了,说的都是粗话。但神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祂所注意的是人里面的光景,特别是提到姐妹们在神面前的学习。
不是说你不能有外面的装饰,这里不是不许你用这些的装饰品。乃是说不需要这些作装饰,或是非要有这些作装饰不可。当然,不能因你作这些就说你作得不对,但是你觉得没有这些就不能活,那就真的是不对了。主的话把人带到深处,一开头就说“廉耻、自守”,接下去就说必须要有善行,这样才与你那身份相称。你说你是一个敬畏神的女人,从什么地方来显明你是一位敬畏神的人呢?不是从你外面的表现来表达出这个事实,而是从人的里面来显露这个事实。神一直把神的儿女们生活上的操练带回里面的实际去。接下去就进一步说女人要很安静的学习真道,学习顺服。
活在对的地位上
在这里我们先要留意了,我们看到主的话是让属神的人去学习守地位的功课。我们必须学习站在对的地位上来活,什么叫作对的地位呢?这个对的地位是根据什么呢?在这里好像只是看见人中间的生活,但是我们透过人中间的生活接触到属灵的生活。弟兄姐妹都知道人在神面前最大的一个难处就是不肯守地位,不肯承认神是神。就算肯承认神是神,但仍不肯接受神的权柄。肯承认神是神,在人中间已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承认神是神,但仍不接受神的权柄,的确在神的儿女中间是很大很大的难处。但神的话就在这里提醒我们,要学习站在一个对的地位上来生活。在这里提到姐妹们“要沉静地学真道”,这翻译是广东话的翻译,“一味地顺服”就是说你可以什么都没有,只是这一件是一定要作的,这是广东话。意思是你只能学习顺服,不可以在顺服以外做什么?当然这里并不是真的这样说,但这确实指出我们最大的亏欠,因此对神的儿女们很严肃地指出这个事实。
原谅我这样说,一般说来,姐妹是比弟兄小心眼一点,所以在这里所提到的事上就容易出毛病,圣灵也藉着这个弱点而特别向着姐妹们来说话,让她们知道如何站在一个对的地位上来学习属灵的功课。因为这话说下去的时候,就引出很多的辩论了。我们看十二节就能看出一些辩论来。因为十二节说“女人要沉静地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你说十一节说沉静,十二节也说沉静,当然是指着一件事情了。这件事情是什么呢?过去在教会里面就有一些弟兄姐妹们根据这里的经文提出了一些主张。那主张就是说姐妹不能讲道。这里也是这样说,问题就来了。
究竟姐妹能不能在聚会中讲道?
姐妹能不能讲道?照这里的字面来说是不能,但是我们读到哥林多前书十一章,说到蒙头的事,那里和这连起来就发生难处了。林前十一章说“姐妹如果讲道或祷告不蒙头,那就像剃了头”,因为这样就羞辱了她的头。弟兄姐妹们,如果姐妹不能讲道,林前十一章就没有意义了。但是你说姐妹们能讲道,提摩太前书这里又怎么说呢?这里不是明明说“我不许女人讲道”么?如果你连到哥林多前书十四章里去,“女人在会中讲话原是可耻的。”既然是这样,林前十一章又说女人祷告或是讲道必定要是蒙着头的,那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这一点,在过去神的家里就有好些不同的主张。有人说姐妹可以讲道,有的弟兄说姐妹不能讲道,究竟能还是不能呢?我个人的领会,姐妹可以讲道,但不一定要讲。这是怎么说呢?因为林前十一章讲到如果姐妹蒙头就可以讲道,正因为是蒙头,所以有弟兄在的时候,姐妹就学习退下来,不要强行出头。让姐妹在教会中学习安静下来,表明教会在神面前的光景。但这并不等于说姐妹不能讲道,如果完全没有弟兄在的时候,姐妹还是要讲道。如果没有有话语恩赐的弟兄,有话语恩赐的姐妹还是要站上去讲的。若是有有恩赐的弟兄在,姐妹就不要要求一定使用她的恩赐。
但是十二节明明说“我不许女人讲道”,这话怎么说呢?林前十四章说“女人在会中讲话是可耻的”,那又怎么说呢?关于林前十四章的,我今天晚上不碰它,我只是把十二节的原来意思,交通一下。原来十二节这里不是说到在聚会中的讲道,这个“讲道”是中文翻译给人的一个错觉,因为从上文和下文,可以知道这不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事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我们不能说上文是讲到日常生活,下文这里就单单讲到教会的生活。我们读上下文就读到这点,如果我们回到圣经原来的意思,这里不是讲到讲道的问题,这里是说到在生活上作教导的问题。弟兄姐妹,这里讲到姐妹在日常生活里,她们该学习如何守住自己的地位,不要做头,不要去教训人,也不要去辖管人。
如果我们把这些话接连起来,就有这个意思,因为圣经原来并没有这两个短句,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那就是“我不许女人教导和管辖男人,只要沉静。”要学习顺服,不要去教导,例如说“你怎么这个样子呢?怎么,怎么,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怎么,怎么?”在人中间的生活,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形,但是在神的儿女们中间,神确实让我们在一般人以为平常的事上有学习。人以为这是很平常,都是这个样子。人家还说,“如果你听老婆的话,你一定会发达。那些不发达的人都是不听从太太的”。弟兄姐妹们,虽然一般人都有这种说法,但神的话却让我们学习神的心思,不是学习人的习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靠近神的目的和神的心思。我们感谢神,因为在这些事上,神不停的提醒我们,如果不守住地位,一定会发生难处。回到人堕落的历史上,神说出一个次序的原则来,“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先受引诱的是夏娃,而不是亚当。”这里都有属灵的功课。我们只是轻轻的点一点,我们再读的时候,再作深入一点来寻求主说话的历史。
现在我简单地归纳一下我所说过的话,头一件事,是神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大小事情都要仰望神。第二件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爱慕里面的美丽,超过外面的装饰。说清楚一点,就是我们追求更多的像主过于外面的一些装扮。第三件事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学习守地位。弟兄也好,姐妹也好,透过日常生活进入实际的顺服的功课里。但愿主怜悯我们!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三1~13)
以弗所教会的难处乃是异端的传开,异端的传开是直接影响到神的见证。提到神的见证,就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牵连到神的教会全体的问题。第二章开始说到一些个人该有的学习,这些人的学习,乃是根据于主自己,是藉着主自己所已经作成的显明在我们的身上。但是光是有个人的追求和学习还不足够,因为神的见证不是靠一两个人去撑着的,而是一个团体的要求。所以圣灵的引导到了第三章,就开始把我们带进配搭的服事上面。
教会的职事管理
这里所提到的配搭服事,只是限于在教会的主要行政服事的范围里。这一个服事的范围,虽然并没有很广的包括全面的事物,只是限于两种的职事,这两种的职事都是关乎教会在管理上的安排。在这两种管理的安排上,我们都看见一个相同的原则,这些原则不单是实用在这些在行政上服事教会的弟兄们身上,也同时是应用在所有神儿女的身上。
当然,对一个有职份的弟兄,或者说对有行政上服事的弟兄们的要求是高一点,但并不等于说对其他的弟兄姐妹们就没有这种要求。我们记得,圣经是圣灵向人说的话,不是说给少数人听的,乃是说给全体神的儿女们听的。所以我们就很清楚的领会到一些好像是只对特别的弟兄们讲的话,但是那原则的实际,乃是对着全体神的儿女们说的。
作监督的条件
我们看第三章的第一节,是从这样的一句话开始。“有可信的话说。”什么话呢?“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份”。我照原来的意思来读这一节经文,“人如果要去实行监督的工作,就是羡慕善工。”这是在神面前作一个属灵的带领人,或者说行政上的带领人,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这话怎么说呢?我刚才犹豫究竟是用“羡慕善工”、或说是“羡慕美好的工作”?在英文就没有这个难处,在中文上面就有这个难处。不过我们能留意到这一个善工的根据,你怎么翻译都可以。
因为这里所说的“善工”,在中国人的心思里,常常是给一些道德生活的内容影响,所以就不太容易掌握到原来的意思。不过在讲英文的人的心思里,会不会也有同样的难处,这个我就不知道。如果我们真的是知道这里所说的是什么内容,那就不管它在文字上是怎么给人一些误解,我们也不会受影响。所以我们首先把“善工”的定义要弄清楚。
什么叫“善工”呢?我们不能自己作出一个定义来,不是说凡是好的就是善工。对人好的,就是善工。如果按着人的标准来看,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回到神的面前来,留意神向人说话的意义,我们就不能这样下结论。什么叫做“善工”呢?如果弟兄姐妹们还记得,以弗所书第二章里的一些话,这个“善工”就非常明确。以弗所书第二章第八节开始这样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这里的行善,在希腊文里,就和提摩太前书的“善工”是同一个字。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根据,看到这一个“善工”,和那个的“善工”究竟是指着什么事?以弗所二章十节接下去的那句话,就说出了什么叫“善工”,“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我们用另外的话来说,“善工”乃是神的旨意要我们去完成的。又或者这样说,就是“我们作成神在人身上所定规的旨意。”在这里,我们非常明确的留意到,“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不是说到我们日常生活里面的点点滴滴,当然在内容上会包括这许许多多,但那前提就不是说到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的事,大前提乃是指着神永远的旨意。所以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目的就是叫我们作好事。作什么好事呢?就是让神的旨意在我们的身上完成。
羡慕善工是首先的条件
回到提摩太前书来,我们就很清楚掌握这样的一件事,人如果想要实行作监督的事,这一件事情,乃是羡慕神的旨意完成在我们的身上。弟兄姐妹,这是非常非常明确的一件事。人的难处,常常是喜欢我得着一个位份,只要我得着一个位份,那就对了。如果人不给我那个位份,那就是他们不尊重我,我就不高兴;他们不赏识我,我也不高兴。但是在真正进入到作教会带领的服事上面,圣灵头一件给人看到的事情,就定规了这一个服事的要求是什么。
这一个服事的要求,乃是人里面有一个渴慕。渴慕什么呢?不是渴慕那个位份,也不是渴慕那一个名堂,当然更不是渴慕那个前途,乃是渴慕一件事,就是神的旨意能在我身上完成。或者说,神的旨意能藉着我来显明出来,因为这就是神眼中所看的善工。我们里面有这样一个羡慕,我们里面对我们自己有这样要求。不是从外面说,我作这样的事情,我有多少可夸之处,我能赢得人给我多少的尊重,完全不是这些。一个真实的要在教会中作带领的人,必须要渴慕神的旨意在我的身上先能成全,然后藉着我来显明神的旨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监督的服事
我们要花点时间来注意,什么叫做监督的服事?基督教的传统带给我们许多在领会上的不准确。比方说,监督在现今基督教里的人的心思里,乃是一个大教区的头。这大概是英国人惯用的词,人家一听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大的教区,在一个大的教区里有许多的礼拜堂,或者说,包括许多地方的教会,这些地方的教会是受这一个监督来管理。所以你就看到,这一个职位在基督教里,有人把他翻译成“监督”,有人把它翻译成“主教”。
弟兄姐妹,我们千万不要让这些不准确的观念来影响我们。你不要说,“人如果想要作一个教区的头,他就要羡慕善工。”这里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先要肯定什么叫做监督?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说,监督就是一个地方教会里面的长老,一个地方教会的长老就是监督。既然是同一个的服事,为什么不说“人要想得长老的职份”,而要说“得监督的职份”?弟兄姐妹们,我们先要解决“监督就是长老,长老就是监督”这一点,然后我们再看下去。
为什么同一的职份却有两个名称?请弟兄姐妹们翻到使徒行传第二十章,我们先看十七节,“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弟兄姐妹看到了,保罗在米利都这个地方邀请以弗所教会的众长老都来到他那里,因为他路过米利都要上耶路撒冷去,他没有时间直接到以弗所,跟弟兄们有更多的交通,所以他就把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都邀请出来,跟他们交通一些话。然后弟兄姐妹留意二十八节,“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弟兄姐妹注意到,这里有一批人,他们被邀请来的时候,是教会的长老,但是当保罗跟他们交通到服事上面的一些内涵的时候,就特别的指出,“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长老和这里所提到的监督同是一批人,所以弟兄姐妹就看到,监督就是长老,长老就是监督,都是地方教会里的职事,没有超过地方教会的范围。
现在的基督教,监督是超越地方教会的范围,是地方教会以上的领头的人。但神的话给我们看见,没有这回事。监督就是长老,长老就是监督。既然是如此,为什么要分成两个不同的称呼呢?弟兄姐妹们留意,长老是说到他们属灵上学习的光景。也许这样说,在属灵的学习上,这些人是比较老练,对主的认识和经历是比较丰富,所以在弟兄姐妹们中间,他们属灵的成份显出来好像是成熟一点,所以就称为长老。至于监督呢,从英文上面,你就看得很清楚,监督就是在那里监察众人作工的人。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工头,他在那里照管着众人作工,或是给他们一点工作上的指导,或者也是观察他们那些作工的人实际的光景。所以完全是服事上的问题。从服事上面来说,这些人是监督。从属灵的学习和经历来说,这些人是长老。
这样,弟兄姐妹已经看到了,人如果要想在神的教会中作监督,他必须是在属灵的学习和认识上面有一定的操练,并且还要他们里面有一个渴慕。渴慕什么呢?我们刚才提了,渴慕神的旨意能在他们身上成就,并能藉着他们成就在神儿女们中间。弟兄姐妹们,我们留意到这一点,我们就留意到教会的管理上的安排,这些安排乃是为着维持神自己的见证。
关于教会组织的领会
弟兄姐妹们,对于提摩太前书,有些人说这是工人的书信。当然,里面不只有给工人直接的劝勉,既然是圣灵向教会说话,主要的对象是作工的人,但是普遍的对象就是全教会。所以在这里特别提到,关乎教会的组织的问题。因为神的见证不是个别人来维持的,神的见证是藉着神的教会来维持的,来显出的。既然是藉着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属灵的团体来表达,因此,这一个团体就有一定的组织。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注意,虽然这里有一个组织的结构,但是这个组织的结构是为着一个目的,这一个目的,乃是维持神的见证,不是为着要显明这一个团体。所以严格说起来,教会不能说是一个组织,虽然里面有组织的结构,但是这个结构不等于全教会,这个结构只是带动全教会一同活进见证里。所以教会结构的目的,乃是为了见证,藉着这一个结构叫整个的教会给带进神所要成就的旨意里。我先在这里稍微提一下,越过一些话走到十四节以后,在十四节以后就可以看到这一个结构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先看看十四节,“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所以先将这些事写给你,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到荣耀里。”
弟兄姐妹你看,这一段话乃是说出圣灵藉着保罗把监督和执事的这些事告诉提摩太的目的。这个目的很显然就是教会所彰显的见证。说到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是表明真理的,是维持真理的,也是坚固真理的,这是神的见证。然后就说到这个真理的内容是什么,完全是神藉着祂的儿子在人中间所作成的。就是神的儿子如何来到人的中间,如何经过在人中间那一段日子,然后被接到荣耀里。这些就是神藉着祂的儿子在地上所显明的事实,这一个事实就是教会见证的内容,教会里一切的表现,或者说教会里所有的内容,都要根据这一个事实。
如果要把这一个事实表达出来,那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有一个团体,这一个团体配搭起来表明这一个要求。但是在教会里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情形,有信主很久的人,有刚蒙恩得救的人,有在属灵上面走在前头的,也有一些走得很辛苦的,也有好些是在那里往前奔走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根本不愿意走的。这是教会一般的光景,但神要求这一个见证,能给带到一个活的,具体的表现来。怎么能带出这个结果呢?所以圣灵就来显明教会在组织上的结构,重要的不是这个结构,重要的是这个结构的目的。因为这个结构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持一个组织,乃是要显明这个组织该有的表明。
因此,我们就注意到,圣灵在这里提说,有一些弟兄会站在监督的地位上,陪伴着弟兄姐妹们一同往前走。这些弟兄是作监督的,他们整个的服事不是根据外面的需要,而是根据他们里面服事的要求。在这些弟兄们的里面有一个催促,有一个负担,他们要陪伴着神的儿女们,一同走进神的旨意里。我们读了腓立比书的时候,我们看到教会整个的组成。弟兄姐妹你留意腓第一章第一节,“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如果说是教会,“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就已经包括了,因为诸位监督,诸位执事都在众圣徒这一个范围里。如果从一个属灵的教会来说,众圣徒已经表明了一切。
教会是显明神见证的团体
但是一接触到地方教会的时候,那就不可避免的有教会的结构显出来。地方教会的结构是什么?腓立比书这里就很清楚给我们看到这三个组成的部份,主要的是众圣徒,然后是监督和执事。感谢神!我和弟兄姐妹一同来留意这一部份,乃是愿意我们甘心照着神的话语来跟随神。我们必须看到一件事,教会不能成为一个组织,虽然他有组织结构,但是这个组织的结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教会在表明什么?如果教会的表明不明确,这个教会的结构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这个教会的结构有意义,这一个结构必须不能离开它显出来的目的。我再重点说一次,教会的结构不是为了教会组织的存在,乃是为着教会见证的显出。或者说,是为了神的见证藉着教会在地上显出。
虽然不强调教会的组织,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了教会该有正常的组织。教会正常的组织是根据什么呢?不是根据工作的需要,也不是根据人的意见,乃是根据神自己的定规。神在教会中只是定规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就是一部份弟兄作监督,一部份弟兄姐妹作执事,就藉着这么简单的结构,把整个教会带动起来。
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神把祂的见证托付给教会?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得了的大事。我们就把十四节以后的那些话先来读一下,这件事实在是大得不得了。按着人的想法,怎么可能藉着那么简单的结构,来执行这样高的,这样重的任务?感谢主!如果我们会问这一个问题,那就是问得正对。
现在我们回到教会的现实来。教会是谁的教会?叫教会能活的是谁?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出来,我们立刻就看到,不是人的教会,也不是人能带动教会。教会能活,教会能存留,教会的见证能被带动,乃是因为教会是神的教会。或者说,教会是基督的教会。我们回到整个属灵的教会的光里面去,我们一定能很清楚的看见,教会的头是基督,就是说教会的元首是基督。如果基督作元首这一件事没有给显明,再严密的组织也不管用,最完善的组织也起不了作用。最重要的一件事,乃是让基督作元首。所以就不在乎组织的架构是严密和完善,或者说是包罗万有,而是要看基督在教会中的地位明确不明确。所以我们的主也没有给教会有很严密的组织规章,只是那么简单的话,教会里面有监督,有执事就足够了。
弟兄姐妹们留意,我们翻到彼得前书第五章那里去,我们就看到刚才我所交通的话的根据,请看第一和第二节,“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底下有一些很具体的话,但是那些很具体的话,乃是说明这里所说的一句话,“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弟兄姐妹你看到,是把神的众儿女带到神的面前,他们的服事是按着神,中文加上“神的旨意”也是对的。把神的儿女是不加上去就更清楚,是按着神的自己来照管弟兄们,乃是把众人带到神的底下,带到神心意的管理和带领底下,不是带到人的手下。
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件事,我们就能领会,为什么神并没有把一个很复杂的教会组织结构赐给教会?只是把一个非常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结构给教会。这又给我们看到,教会组织的结构乃是为了神的见证,而不是为了维持教会日常的活动。我们实在感谢赞美我们的主,在教会面对着一些混乱的情形,在早期使徒时代的教会,就已经面对这些光景,历世历代的教会,也都面对同样原则的事,但是神没有因为教会长久以来面对这许许多多见证上的难处,真理上的难处,神就给教会一个严密的组织。要用组织来推动工作,要用组织来维持工作,要用组织来发展工作,这是人所作的,这不是神要作的。神要作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人给带到神的面前,去接受神自己的管理。
这些教会的结构,说准确一点,监督和执事只是把神的教会带回神的面前,让祂的教会直接面对面的迎见神。这样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是直接的面对着他们的主,从主那里接受引导,也从主那里接受催促,从主那里接受带领,这样就进入教会的配搭里。这样就如同十五节所说的,“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叫教会实在能被带进神的家这样的一个实际里。
我们实在感谢我们的神,时代发展到现在,许多基督教里面的有名气的人物,都在鼓吹用组织来发展工作。我就想起倪柝声弟兄所说的一些话,“神看重人的所是过于人的所作。”然后又说,“一个不能让神作工的人,他就不能为神工作。”我们感谢主,祂在教会面对着许多属灵上的混乱的时候,祂没有给教会一个怎么样的结构,或者一个怎么样的组织机构,来对抗这个属灵的混乱。祂只是用非常简单的安排,来让神的儿女们去学习,去操练,直接面对面的活在主的管理底下。我想今天晚上我就先把这个意思交通给弟兄姐妹们,但愿主保守我们,能在祂的光中来跟随。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三1~14)
我们继续看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如果从提摩太前书来看,使徒保罗写这一封书信的时候,特别提到教会的组织和结构,我们就知道教会当时面对着许许多多属灵上的难处。教会要维持主所托付给教会的见证,就必须到神面前来看,神怎样去管理并带领祂的教会。因为神把见证托付给教会,不是托付给个别的几个人,乃是托付给每一个蒙恩得救的人。但是要每一个人都在见证的路上走得准确,那就需要有带领的。但能给教会有带领的,不是人,乃是主自己。
只是主已经升到天上去,祂怎么在教会中来作带领呢?所以主就在教会中选召了一些人,让他们有特别的托付,也有特别的学习和追求。在这些弟兄们的身上,神让他们比较多的认识也经历主的心意。神不选召单独的一个人,他是选召好些人。只有在神的儿女们当中能显出配搭的实际,主完全的心意才有条件给人领会。
从旧约壹直看到新约,我们看到神从来没有把祂自己心里面要向人说的话,完全单独的托付给一个人。神向人说出祂心里的话,摩西是听得最多的,但是摩西所听到的,还不能说是他把神要向人说的话完全接过来。这固然是因为人的容量实在是有限,没有可能把神的心意完全领会得透彻。神从旧约壹直到新约,总是把祂心里面要向人说的话,这人给一点,那人给一点,那人给一点,有人从主那里接受多一些,有人在主那里接过来就比较少一点。但是无论如何,神从来没有作一件事,把祂要在人中间作的事,毫无保留的向单独一个人来说明。
当然,我们的主这样做,和三而一的神的这一事实很有关系。我们也知道,在神对整个永远的计划的定意,安排和执行上面,祂们都是三位同在一起来显明的。三而一的神也愿意跟随祂的人,也按着祂们这样的配搭样式,来跟上神所要作的工。所以上一次我们看到,神在教会中显出一些作监督的弟兄,也显出一些作执事的弟兄姐妹。神在这里所显明的,没有一样是单独一个人的。监督是多数的,执事也是多数的,这是非常明确的给我们留意到,神要藉着神儿女们在配搭,在交通里面去领会神的心思,并且执行在教会中间。
设立监督和执事的需要
在提摩太第三章里面,神实在是非常重的说出作监督或作执事的人,他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属灵的服事上,不是说他这个人有多大的才干,而是看他属灵的品格和他的见证显出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在看到这些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前,我想先把监督或长老和执事,在现在的教会里是不是还有需要设立?当然在一般基督教里,他们是按着次序来定规这个,我们不去说它。我们要按着属灵的实际的情形,来看在弟兄们中间所发生的一些争论,特别是在弟兄会当中。
自从达秘弟兄提出这个看法,他以为在使徒后期,教会已经堕落了,教会已经不正常了,再也谈不到教会承担神的见证,只是少数的人在那里持守神的道,一直等到我们的主回来,那时教会才能有恢复。因着他这样的一个主张,不是在整个弟兄会的范围内给接受,只是在部份的弟兄会的范围里,甚至有一些弟兄们觉得,教会不能设立长老。他们以为不能设立长老,不是说不需要有长老,他们以为设立长老是使徒们作的工,使徒在使徒时代结束以后,不再有使徒了。这样谁来设立长老呢?没有人可以设立长老,因为再没有使徒了。所以在弟兄会中间,有相当部份,他们不设立长老。
但是不设立长老,教会的行政和管理怎么进行?他们就有一个这样的主张,长老的服事是有的,长老的职位没有了。所以他们说,在他们中间没有明显的长老,只有暗中的长老。谁是暗中的长老呢?他们说,弟兄们都知道,那是在教会中比较成熟的弟兄,他们能带出属灵的权柄来,这些弟兄们就实际承担起长老的服事。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在作长老的服事,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说,那些人是长老。所以在弟兄会中间,他们有这样的一些主张,当然还有其它的弟兄们的主张。
我们要回到神的话里面来,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件事情,向教会说话的神,祂乃是从永远到永远的神。祂从前一次说过了,祂所说的内容就从永远存到永远,在原则上是不会改变的。一些弟兄们就这样说,虽然现在没有使徒,但是神用着使徒们当时说了的话,这些话就是今天设立长老的依据。正如当日保罗把提摩太,提多留在一些地方,在提摩太前书里,提摩太是在以弗所。在提多书的时候,提多是在革哩底。他们这两个人在那里设立长老或监督,并不是保罗亲自在那里作的,而是保罗把一个原则告诉了他们,他们就按着这一个原则的吩咐去执行。所以神既然在那一个时候,藉着提摩太前书向教会来说话,虽然在以后再没有使徒,但是使徒的教训,或是说主托付给使徒的那些话,仍然是显出效力,所以现在的教会仍然要设立长老。
我们感谢神,因为神把这些话说得很清楚,不单是在提摩太前书里面说,也在提多书里说,也在彼得前书里面轻轻提了一下。因此我个人是倾向,现在的教会还是应该有长老的设立。不过问题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可以作长老的人,也不必勉强要把人推到长老的位置上,那就让教会里一般说的负责弟兄们在那里作负责就好。或者说,让工人在那里继续带领教会就好了。但是这种情况,只是一个过渡的说法,从长远和正常来说,不可以这样做,应当是有长老显出来。因为我们的主既然是如此的作了安排,祂也一定负责来显明祂所要用的器皿。虽然不一定在人所想象的时间里显出来,这也就是保罗当年把提多留在革哩底的那一个原因。我们感谢神,因为他从来不叫教会在祂说的话以外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作长老的条件
现在我们回到作长老的条件来,因为说到条件的时候,这不仅是长老,连底下所提到的执事,也都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注意。弟兄姐妹们晓得,起初教会显明有执事的服事,乃是在使徒行传第六章。在那个时候,你看到作执事就是作事务上的服事,他们的条件是很严格的。虽然在使徒行传第六章没有提到那些服事是执事的服事,但是他们服事的性质实在是执事的服事,所以我们也看那是执事的服事。我们留意在使徒行传第六章里面,说到那些作执事的人,其中有一样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需是一个“灵里充满”的人。说到“灵里充满”这一点,好像是很笼统,只是弟兄们都晓得,某某人是有圣灵充满的。
满有圣灵的人
在这里我要多说几句话,使徒行传六章所说的圣灵充满,不是说一次、两次,可以计算得出来的一些圣灵充满的经历的充满,乃是说到这些人在他们的生活里,满有圣灵的管理。不是说有一次、两次特殊的经历,就叫作有圣灵充满的人。而是说,这个人每时每刻都是在圣灵的管治底下来生活。所以圣经里面说到这样的事的时候,是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的,乃是叫作“满有圣灵”,中文圣经在翻译上面没有很清楚把这两个不同的事实翻出来。
一般来说,圣灵充满就是圣灵作人完全的供应。但是圣灵充满在人身上的经历,实在是有两个不同的光景。一种光景是偶然的、短暂的。另外一种是经常的、不止息的,这样的充满特别是显明在生活上面。偶然的充满,或是短期的充满,并不是经常的,而是因着特殊的需要,神让充满在那特定的时候显明出来。
回到使徒行传六章里面所说的那种圣灵充满的具体表明,怎么表明呢?我个人就有这个感觉,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就把那种圣灵充满的实际列举了出来。从第二节一直到第七节,这几节在本文里列举了一些很具体的事实。如果我们只是看列举出来的那些事,我们就觉得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若是我们深入一步去问,怎么样才能活出这种光景来呢?这就不是人的意志或人的修养所能作成功的。而是看到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事实,乃是说出这些弟兄们实在是在满有圣灵的光景里来生活。
我们从这些字句来看,我们也很容易就看出一些问题来。“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简单的来说,这个人是没有什么过犯的,他实在是一个好人。我们试想,一个人怎么可能无可指责呢?如果我们活在自己里的成份多一些,总是有可指责的地方。你要被带到一个无可指责的光景,在人本身来说是做不到的。但有人是在圣灵的管理下,他就有了条件。如果这个人灵里是刚强的,魂也是受约束的,他就被圣灵带到这样的一个地步,具备了无可指责条件。
我们看这里所列举的条件的时候,我们必须归纳出几个原则来。如果我们一点一点去注意的时候,我们也许不太容易掌握得到神要我们领会的。比方说,“必须无可指责”,就是说他外面要有一个实际,“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这就说到他里面有一个清洁的心。“愿意接待远人”,也是说他里面很会体会主的心意,发表神悦纳人的心思。当然!如果我们这样看的话,我们是很能了解这样、这样、这样。若是有一些事情没有列在这里的,我们就觉得那不是条件。但事实上,除了这里所列出的一些具体内容以外,还是有不少的要求,对一个作监督的人、作长老的人来说,他还是要活出来的。所以我们从这里所列举出来的那些具体的事上面,要归纳出几个原则来。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
有一些在字面上不太容易叫人明白的,我们稍微提一提。比方说,在这里提到,“作监督的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在中文圣经是这样说,在英文圣经也是这样说,希腊文圣经还是这样说。若是这样说,它的意义够不够清楚呢?还是有一点含糊。请留意,“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是说他在同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位太太,还是说他一生里只能有一个太太?从这一句话里,我们看不出来。这段话也实在在教会里产生相当多的辩论,但究竟这里是怎么说?
一年前,我在达拉斯碰到一个神学院的老师,他写了一本相当好的启导本圣经,他也是弟兄会里的一位长老,这弟兄会是公开的弟兄,所以他不是暗长老,是明长老。他的姐妹比他年纪大些,我认识他以后不久,他姐妹去世。那时候他大概五十还不到,只是四十几岁。为着生活的需要,他再娶了一个姐妹,他娶那个姐妹的时候,他就辞掉了在教会里作长老的职份。他为什么辞掉呢?就是因为这句话,他认为在一生当中,他只能结一次婚。他现在有第二次的结婚,他就失去了作长老的资格。
当然,我们的弟兄向着神有这样的心思,这是非常可佩服的。但是这里的意思究竟是怎样呢?“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是指着什么来说的呢?如果我们光是凭这一句话,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下结论。我们就要问,难道续娶是犯罪吗?如果是犯罪的话,为什么哥林多前书第七章,保罗那么严肃的说寡妇如果要结婚,就结婚好了。好像就和这句话不能完全调和,如果说,这里是另有意思,但是你必须要找出一个根据来。
感谢神!祂向人说话从来不是藏头露尾的,问题是我们常常不是全面掌握神说的话。我个人以为,这里是说,在同一个时间里,他只有一个太太。既然是这样,那有什么好说呢?弟兄姐妹要留意,从旧约壹直到那个时候,一般的人有两个以上的妻子并不是很希奇的事。但神就让神的儿女们看见,既然婚姻的关系是说明基督和教会,基督只有一个教会,所以婚姻的关系是建立在一夫一妻的这个事实里。这个是大前提。所以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弟兄,他没有信主以前,他已经娶了两个妻子。虽然他信主了,他得救了,他也很清楚,或者很有属灵的经历,也很能领会神的心思,但是因着在见证上有不够美的地方。所以虽然这个弟兄很具备其它的条件,但是在这一点上有点瑕疵,所以他不适合站在长老的地位,或站在监督的地位上来带领教会,因为在榜样上不够完美。这是当时的一般情形,这种情形从旧约壹直到那时都存留着。
还有更重要的仍然是在第三章里,说到执事的时候也提到同样的事。弟兄姐妹留意十二节,“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这句话就清楚了,跟上面说到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中文只是好像差两个字,但是在希腊文里就差很多了。因为第二节里提到“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的时候,这句话是有动词,就是说出当时的光景,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不是一生里只能结婚一次,他可以再次结婚,但是必须是在头一个婚姻的约已经失效了以后。一个正常的婚姻失效,只能是死亡所造成的,这也是罗马书七章上面所提到的例子。所以一个作长老,他妻子如果死了,他续讨一个太太,这是允许的。
明显而强的生活见证
底下提到很多比较很零碎的一些事情,好像“不因酒滋事,不打人。”我们就觉得好像太零碎了。当然,打人的还能作长老?不用说都不能作长老。醉酒闹事还能作长老?不说也就罢了。但弟兄姐妹们,我们必须从这些话里看到一个属灵的原则,那属灵的原则是什么?一个作长老的人,他生活的见证一定是要很强的。不是说他没有软弱,而是一般来说,他必须有一个很强的生活见证。所以我们把作长老和作执事的那些条件归纳出几个原则。
头一个原则,所有职事的显明,乃是有实意先显出来,然后才接受一个职份。或者说得清楚一点,先有职事显出来,然后才有职份的确立。弟兄姐妹,这个次序是很明确的,不是说先给你一个位置,然后你就活出那职事来。属灵的话不讲“职位”,而是讲“职份”,都是同样的意思。
怎么能知道那些人可以接受作长老的服事?那些人可以接受作执事的服事?弟兄姐妹们,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人的天然很喜欢闹事,我们都喜欢有职份,但是我们却不问我们是不是具备那个职事。但神在这里给我们看见,你要有一个职份,你必须先要显出一个职事来。在世界里,有地位就有权柄,就有利益,人非常容易把这个世界的念头带到教会来。我要在教会里有一个职位,我不先问我自己有怎么样的服事。因为有一个职位就好得很,人家看见我的时候,长老前、长老后、监督前、监督后,我就飘飘然。但是主的话给我们看见不是这样的,你先要有服事的实际,这个服事的实际,乃是神显明你可以接受这个职份。
接受职份的几个原则
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原则是怎样的?连同上一次我们所提到的,第一,里面的羡慕,这个里面的羡慕,不是羡慕作长老,乃是羡慕作在神的旨意里。我愿意这样的服事,不是弟兄姐妹们的推举,不是教会里的需要,乃是因为我愿意在神面前能献上,叫神的心意满足。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要找一个地位,我完全是因为叫神的心意感到喜悦和满足。所以头一件事情,就是里面的羡慕。
第二个原则乃是真理的持守,这点是非常重要。因为在教会里,一切的服事乃是为着表明基督,如果不能把基督表明,所有的服事都是虚空的,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真理的持守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在真理上持守,必须先在真理上有追求。从来没有一个人,一蒙恩得救,他就明白所有的真理。要明白神的真理,必须要付上代价去追求。这一个追求不单是对真理的认识,同时是包括持守。我认识真理是这样,我就持守这个真理,我就不放弃这个真理的要求。
弟兄姐妹们,这一点是非常严肃的。对长老、对执事的要求都一样,所不同的只是这样。长老不仅是要持守,并且也知道怎样去教导。你看第二节,就是说到监督要“善于教导”。他不仅是持守,也知道如何去带领人、帮助人、扶持人去进入真理。
执事在教导这一方面,也许不太能显出功用,但是第九节所说,“固守真道的奥秘”这一点,是绝对不能放松的。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怎样去帮助人、去教导人,但是他自己却是知道要怎样持守。所以这个真理的持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原则,那就是生活上的见证。这个生活上的见证,包括的范围就很广,先是在家里的,然后是在教会里,在弟兄姐妹当中的,同时也包括在教会以外的人中间的。这个生活的见证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神的儿女们不能只是说得好听,活却是活出另外一个样子,这不是神在神儿女们身上所要看见的。如果神在神儿女们身上都不要看见,那么一个作监督,一个作执事的弟兄或姐妹,怎么可以在生活的见证上不留意呢?
第四个要留意的,就是在神儿女们中间要有属灵的榜样。我们感谢神,因为在这些有职份的弟兄姐妹们的身上,神能从他们身上更多的显明祂的自己。弟兄姐妹注意这里,第七节说到监督的时候,“监督也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恐怕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网罗里。”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试着这样来说明,盼望能让弟兄姐妹们领会。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光景,但是透过这样说,我们能晓得那属灵的光景会是怎样的。
比方说,有人在批评我,我就很气恼,气到一个地步,我要想办法来对付他。弟兄姐妹,我们产生这样念头的时候,你晓得我们里面已经出事了。出什么事呢?我们的肉体跑出来,我们太重视我们个人的自尊心,我们太注意我个人的形象。如果我是活得准确,活得对,别人要批评就让他批评就好了。你没有权利去管理他的咀巴,咀巴是长在他的身上,他要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但是你如果活得准确,他说什么都不影响你。如果他说的话能影响到你里面失去了平衡,甚至产生了忿怒,你要进一步去对付他。弟兄姐妹你看到了,你已经落在魔鬼的网罗里了。你要是真的这样做,人家就会说,“你看,没有批评错啊!他就是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就是一个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人。”
弟兄姐妹,你看到了,掉到魔鬼的网罗里,这个网罗还不是他个人受一点亏损。这一个网罗乃是说,因着他也叫教会落在不信的人践踏底下。
弟兄姐妹们,你看到接下去就是说,“作执事的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说话要准确,不要说了就算了,把没有的说成有,把有的说成没有。为什么会有这样光景呢?你晓得背后就有一个事实,太以属地的事为念。一个太以属地的事为念的人,这个人一定不甘心忍受一些损失,一定要想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虽然利益是我的,别人损坏我的利益,我当然有权利去反对,但是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你常能读到这样的话,“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肯忍受一点的损失呢?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引起我们在生命里面加添一些成熟,或者说,因着放弃一些属地的好处,而得着属天的丰富,这不是更美吗?
弟兄姐妹你就看到,什么叫做属灵的榜样?就是这些。感谢赞美我们的神,如果我们能从这里所提到这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上面,领会这几个原则,我们就知道了。那些接受职份的弟兄们,他们在没有接受职份以前,他们先就有了职事。
要有相当成熟的生命
所以在这里就提到两件事,对于监督来说,看第六节,“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恐怕他自高自大。”为什么呢?因为这完全是生命的服事。没有经过一定的年日,生命不可能长成到一个地步,能显出服事的益处的,结果反倒毁了他自己属灵的前途。还有第十节,说到执事这方面的服事,“这等人也要先受试验,若没有可责之处,然后叫他们作执事。”先要经过考察,众人都能接受他的服事,在这样的情形底下,然后才让他得到这个职份。
弟兄姐妹们,这些话一直给我们看见,先有职事,后有职份。如果不是这样的次序,一定产生属灵上的混乱。为什么那么严格呢?这里我轻轻一提就好了。因为在圣经里给我们看见,这些职份的确定,是没有时间性的。虽然这里没有明明说到,一次接受这个职份,就永远作这个职份到离开世界见主去。但是我们留意到,虽然没有说出服事的期限,但是我们从使徒行传那里晓得,“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也就是说,这个事是出自圣灵,虽然在新约里没有特别提到那膏油涂抹的事,但是我们看到旧约的膏立是一生的。新约也没有提到膏立这一个字,但是却说出这个事实显出来是出于圣灵。所以从原则上,这些服事是一生的,并且他们所背负的见证,是直接影响主的名,影响着教会的,所以是这样的严格。
姐妹不合宜作监督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起也提一下。作监督的只是提到弟兄,“作妇人的丈夫”是单单指着弟兄说的。也就是说,在教会中间不应该有姐妹作监督,或者说是作长老。为什么?弟兄姐妹们,我们注意,这是要表明基督是教会的头这一个事实,这也引我们稍微留意到蒙头真理的原则。姐妹在教会当中学习守住教会的见证和地位,她们不出头,所以监督都是弟兄们来承担。
但是留意到执事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姐妹也能在执事上面来服事。不仅是这里提到“女执事”,罗马书十六章,保罗介绍非比的时候,也明说,她是坚革哩教会的执事。感谢主!从第一节一直到十三节,好像是从很零碎的事来说到教会的行政结构,主如果给我们从祂话里的光中,归纳出那些原则性的事来,我们也就看见在神的家中,我们如何去跟随。因为在十五节那里就特别这样提,“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三14~16)
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上半,我们看到神在祂话语里,显明了一些有职份的人所该有的光景。当然这不是很绝对的,在人中间是找不到这样的人。我们承认我们都是残缺的,但是在弟兄们中间,相对的,总有那么一些被神显明出来的肢体。
我们看到一件非常明确的事,在教会里的服事,先是神显明出来,然后教会就接受神所显明的。在教会里一切的职份,我们非常明确的看见,绝对不可能是从选举里产生的。选举是人中间的作法,但在神的家中却不是藉着选举,而是寻找神所显明的。神没有显明的,我们没有胆量去接受。因为是神显明出来的,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从主的手接过来。我们回到主所显明的那些有职份的人的光景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确看见是非常严格的,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稍微有点热心就可以了,稍微有点工作的热情就可以了。不,他必须是先要有属灵的见证和生活的见证,光有人的热心和工作的热情并不解决问题。
弟兄姐妹记得,我们读第一章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因为当时是面对着一些异端的混乱。在一个混乱的光景里,神的见证明确的显出来,必须是在教会里作带领的弟兄们一定要有非常清楚而明确的看见和跟随,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跟随。不然,教会碰到混乱的时候,教会就没有路了。所以我们看到,主要求长老在真理上善于教导,主对执事是需要他们能固守真道的奥秘,在生活上面也是有很高的要求。
现在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神要设立那么高的要求?如果只是为了教会工作上的表现,放松一点可以不可以?我们来看主怎么说,我们只是注意祂说了什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个标准是没有办法降低的。我们看见我们的主怎么说,我们就知道,这件事的确是非常的严肃。所以从十四节开始,我们就了解到圣灵当时藉着保罗说出这些话的目的与原因。保罗说,“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但是我没有把握什么时候能来,如果我延迟,教会里面也确实需要安排,叫教会给领进正常的光景里。那该怎么办呢?”所以圣灵就用着保罗说,“假如我迟延不能及时来到你那里,我先把这些事告诉你,让你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弟兄姐妹们留意,这不是保罗说的话,这是圣灵藉着保罗说的话。我们常常在读神的话的时候,不自觉的会忽略这样的一件事,我是翻来覆去提醒弟兄姐妹们,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必须记住那是圣灵说的话。圣灵藉着保罗说话,圣灵也藉着彼得说话,圣灵藉着祂所用人记录下祂向那些人说的话,这些人所说出来的话,不是他们自己要说的,乃是圣灵要说的。我们如果不掌握这一点,我们读神的话就失去把握了。因为我们可以在那里欺骗自己,这不过是某某人的感觉而已。不是这样的,是神的灵在那里说话,这些话说出来是有定准,也是有要求的。保罗把圣灵要向人说的话说了,圣灵要说的话,就是我们的主要说的。
弟兄姐妹们记得,我们的主在被钉十字架以前跟门徒说的那些话。祂说,“圣灵来了,祂要领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祂要叫你们想起我曾经跟你们说过的话;并且我还有很多话要告诉你们,现在你们受不了,到了那个时候,圣灵就要把我要向你们说的话告诉你们。”所以弟兄姐妹,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不能更改的一点。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思,我们看十四节所提的事情,我们就看得非常严肃。
在神的家中行
神的家就是教会,需要有一个正常的光景,但是这个正常的光景怎么能显出来呢?当然!必须是神的儿女们都好好的寻求主,接受神自己的权柄。这是在第一章里提过的。到了第三章的时候,那就不仅是个人在神的面前要有寻求,因为神的救恩带出来的果效,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的人得救,乃是神要藉着许许多多得救的人来组成祂的教会。个人跟随主,问题很简单,因为就是我跟随主。但是教会来跟随主,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教会是许多神的儿女们聚在一起。
我们承认我们并不是那么属灵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属灵到一个地步,我所想的就是主所想的,主所要的就是我所要的。我们承认,我们没有一个人属灵到这样的一个光景,与主没有一点间隔和距离,所以人与人中间就发生难处。一旦发生难处的时候,我的见解、你的见解、他的见解,如果不能给带到主的心思那里去,教会就乱了,教会就没有路了,主在教会中间就没有作工的地位了。正因为这样,到了提前第三章的时候,圣灵就用着保罗说出教会在组织上的结构是怎样的。因为在这个结构里,神显明一批替主来照管祂的教会的弟兄们。
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要澄清一个想法。过去有一些弟兄们,他们也看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却没有很准确的把一点带出来,结果就产生了这样的领会,他们就称他们为代表权柄,这一个在神的话里是找不到的。神是兴起一些人来带领祂的教会,但是神没有允许任何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来作为神权柄的代表。能代表主的权柄的,只有主自己的话语。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的掌握神话语里的奥秘,所以主是把我们带回到祂自己的话里。我们看到保罗按着圣灵的意思在这里说,“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所以先把这些事写给你,假如我延迟不能来到,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当中当怎样行。”
在神的家中行是根据什么呢?是根据保罗所说的吗?刚才我们已经用了一点时间说“不是”,乃是圣灵感动保罗说出主的心意来,这是主的心意的显明。假如保罗是真的迟延,赶不及来到提摩太那里去,提摩太也有一个根据来处理一些问题。什么是这个根据?是保罗的授权吗?当然不是,乃是圣灵的授权,或者说是主的权柄。这个授权是有内容的,那内容就是主自己说的话。
感谢主!当我们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来留意了。为什么在教会作带领的弟兄们,神给他们的要求是这样的严格,又是这样的高?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在神的家中作带领的。神的家是什么呢?这里说,“这家乃是永生神的教会。”在神的家中,或者说在神的教会中,没有一个人能代替神来作定规、来作决定。生活上的事情,我们可以按着原则来决定,按着需要来决定,但这只能是在事务这一方面。在教会的内容这一点上,就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主出主意。因为这个叫做神的家,因为这个教会称为神的教会,不是某某人的教会,也不是某某人的家,乃是神的家,也是神的教会。
怎样在神的家中行
这个神的家,或者神的教会,祂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就看得很清楚了,主的话说,“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弟兄姐妹,这就是教会的功用,也是教会的内容。教会的内容是什么呢?教会的内容就是真理,真理是什么呢?真理就是主自己,主说,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教会的内容只能是主的自己。这一点是许多神的儿女们没有太注意的,难怪人家把教会看成一个慈善团体。这不能怪人家!因为许多称为教会的,的确就是在地上成了慈善的团体,因为没有主的心意在那里给成全,也没有主所要作的事在那里显出来。我们不仅是看到这种光景存在,我们也必须要提防这种光景在我们中间出现。我们稍微放松一下,我们就可以堕落成为一个慈善团体。
主的话在这里给我们看到非常严肃的事,我想弟兄姐妹你先注意这一点,你就知道在神的家中该怎么行。这个家是神的家,我们是神家中的人,我们就注意这一个。既然我们是在神的家里头,我们是神家中的人,我们和神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可以笼笼统统的说,教会就是神的家,我们就是在神的家里。我们必须注意一件事,既然这个家称为神的家,祂的主人就是神。我们是神家里的人,我们怎么能成为神家里的人呢?因为神的救恩在我们身上显出了果效,把我们放在神家中,得着一个地位。一个什么的地位呢?儿子的地位。
弟兄姐妹们,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在神的家里,我们都是站在儿子的地位来向着这一家之主,就是我们的神。既然我们是站在儿子的地位上,在属灵的家里,神的话提醒我们是在家中作儿女的,应当学习顺服作父母的。这话不是单单教导我们如何过家庭的生活。说清楚一点,不是单单教导我们如何过这个在地上的家庭生活,而是实际的引领我们学习用十分准确的态度活在神的面前。你就知道“怎样在神的家中行”,就是说到我们都站在儿子的地位上,来看那一位作家主的神,祂如何来发表祂自己,怎样来显明祂要作的。
从神的家这一个点上,我们看到我们所站的地位,然后又说到教会。说到教会,那就是一个团体,是一个属灵的团体,是一个有生命的团体,这一个团体称为基督的身体。同样的原则给我们看到,我们是这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就是向着作头的基督,服在作头的基督的调配底下。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感谢神!圣灵把这样一个事实向我们解开,我们就很具体的进到教会的内容里,我们进到神的家的内容里。那内容是什么呢?“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从字面上来说,柱石就是很明确支撑着建筑物的物体,根基也是很明显的显明使整个建筑物很稳固的物体。现在主的话就给我们看到,教会是什么呢?神的家是什么呢?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教会乃是维持着真理,扶持着真理,也显明着真理的团体。教会不能显出这样的功用,就失去了教会的实际。
我们再往深处看一点,圣灵用着这两件事物来说出教会的功用,一个是柱石,一个是根基。弟兄姐妹你看到,柱石是显露在外面的,根基是隐藏在里面的。一般是根基埋在地里面,柱石就是显露在地以上。弟兄姐妹,你看到这一个事实,明的、暗的,教会都是在显明神的心意。这里是这样说,教会在人眼前所作的,乃是把神心里面所要的显明出来,所以教会所作的,必须是神所要作的。神所不要作的,虽然世界很同情,但是因为是神不要作的,我们也不能作,因为教会乃是在外面显露神自己的作为。
教会怎么能知道神要作什么?或祂不要作什么呢?这就说到教会在神面前的寻求。弟兄姐妹,我们都知道,寻求都是在隐密处作的,我们是在隐密处来仰望神,与神有交通,等候神启示祂的自己。因此弟兄姐妹我们就看到,教会的功用显明是从隐密处的寻求作基础,然后在外面去显明神所要作的,就是在隐密处所接受过来的看见、亮光、或者说是启示显明出来。感谢赞美神!这是教会的功用,也说出教会如何来显明这个功用。
笼统的来说,教会就是基督的见证,或者说是神永远的旨意的见证。所以我们的主升天的时候,祂对教会的差遣,是差遣教会去作“我的见证”。因此,我们就看得非常非常的严肃,教会是基督的见证。基督就是真理,教会所显明的、所扶持的、所持守的,乃是基督自己,就是基督作一切。对教会本身来说,要显出基督是头,这是教会的见证所带出来的作用,要向世界宣告,有一天,我们的主要成为万有之首,这是教会的见证。教会离开这一个,教会就不成为教会,就成为好像撒狄教会一样,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真理的内容
现在我们来注意关乎真理的内涵。如果笼笼统统说真理,那就是很笼统,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模模糊糊的。感谢神!祂从来不向人说含糊的话,要么就不说,要说就说得很清楚。虽然有些时候,祂藉着先知们说预言,对事情本身来说是有点含糊,但是在原则上却是清楚的。圣灵在这里指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所显出来的真理是什么一回事?我们揣摩一下,保罗当时接受这个启示的感动时,他里面的感觉是什么呢?弟兄姐妹,你看,按着圣灵的引导,他一直说、说、说、说到“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说到这个事实的时候,保罗里面就发亮了,保罗里面就满了,保罗看到一个非常荣耀的事实,这个荣耀的事实就是真理的内容。他马上就有一个敬拜,在敬拜里承认神所作的奇妙。
所以在接下去的十六节,你就看到了,他说,“大哉,敬虔的奥秘,人人都要承认的,这个敬虔的奥秘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伟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弟兄姐妹们,你看,圣灵在这里说的话说得很清楚。如果保罗当时只是他一个人看见这一个,他在那里敬拜神,我们就是与他同行,我们也不知道他的感觉是什么。但是感谢神,圣灵不是单向保罗一个人解开这个奥秘,祂是要向教会显出这个真理。所以在保罗里面有那么高的感觉的时候,圣灵也同时藉着保罗把这一个启示向我们解开。
人都要承认的敬虔的奥秘是什么呢?底下就说,第一件事,是神在肉身显现,底下一共提到了几件事情呢?一共说了六件事情,从神在肉身显现开始,这一节圣经里包括六件事情,这六件事情没有一件是小事。我们没有看这六件事以前,我先提醒弟兄姐妹们注意这一点,这六件事不是将来发生的事,这六件事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是已经完成了的事,如果弟兄姐妹们读的是英文圣经,你就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件事。我们读中文圣经,有些时候就是缺欠了这一点。
这里提到六件事情,都是过去式的,六件事情都是已经作好的,都成为那称为“真理”的内容,教会才能非常有把握显明这个真理的内容。因为这一个真理的事实是神已经作好的,不是神只在那里宣告说祂将要作的。如果是将来要作的,那怎么能知道神在当中没有什么变化呢?感谢神,固然我们的神不会说了不算数,祂不是是而又非的神,单是这一点,我们已经很拜服了。但是这里说出来的,不是说到神将来要作什么,乃是告诉我们,神已经作了什么,神已经作了的这一些,就成了我们见证的内容,也成了这个称为真理的事实。
神在肉身显现
我们来看头一件事,“神在肉身显现”。当然,我们知道这一个是指着我们的主成为人。但是问题在这里,为什么祂要成为人?我们非常容易站在我们的需要上面来领会神的心思,我们就会说,祂来拯救罪人,祂不成为人,祂怎么可以拯救我们?当然这个是事实,但是这里给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停留在这样的条件上。这里所说出的是什么呢?“神在肉身显现”。我们用另外的话来说,乃是神来到人的中间给人看见。
弟兄姐妹们,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从来没有人见过神,但是神心里却有一个很迫切的意念,祂巴不得人能看见祂,祂巴不得祂能给人看见。人看不见神,对神来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缺欠。因为在起初,人的被造是照着神荣耀的形像造出来。但照着神的形像被造出来的人,有一天,他们不能看见神。这件事对神来说,是一件很大很大的遗憾,所以神有一个非常非常迫切的心思,祂要让人去看见祂。
一个离开了神,堕落成了罪人的人,他怎么能看见神呢?这件事是有条件的。弟兄姐妹记得摩西的那一段历史,神在西乃山上答应了摩西的要求说,“好!我继续陪伴你们进迦南。”别人怎么领会这件事,我们不去管他。但是摩西对这一件事,他就感觉非常非常不得了的恩待,以色列人拜金牛犊,惹神的怒气,抵触了十条诫命的第二并第三条。按着律法的要求,全体都要被用石头打死,那也就是说,一切都完了。人在别样事上得罪神还可以,或者还有挽回的余地,现在他们得罪神却是直接得罪神的自己,他们怎么能承担得起?
所以摩西四十昼夜在神面前俯伏下来,他带出神极大的赦免,这一件事对摩西来说是太重要、太重要了!他里面恩典的感觉非常非常的高。弟兄姐妹记得,他就向神提出一个要求,“神啊!祢这样的宝贝,祢这样的荣耀,祢又是这样的满有体恤,我巴不得能面对面见祢一下。”他这个爱慕是非常宝贝的,但是有没有可能?有没有条件呢?神说,“怎么可以呢?有谁可以看见我的面而能存活?”弟兄姐妹,你注意到这一件事,人没有办法看见神,但是神心里面却是非常愿意人看见祂。
神没有答应他,但是神用一个办法发表祂的心思,就是说,祂愿意人看见祂。“摩西啊!我不能给你见我的面,但是我不叫你失望,我可以让你看见我的背影。”弟兄姐妹记得这一段的历史,为什么神要摩西看见祂的背影呢?如果我们问下去的时候,你一定能得到一个答案。神何尝是不愿意人能看见祂呢?其实是人没有条件看见神。
但是人没有条件看见神,并不等于神没有意思要让人看见祂。所以神等了很久很久,等到一个时间来了,神在肉身显现,神已经在肉身显现。弟兄姐妹们,这是何等宝贝的一件事!神这样的在人中间显现出来,乃是要叫人看见祂,乃是要人和神中间的间隔打开。我们感谢神,这是说到我们的主,祂到地上来成为人。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显明出来。这件事不需要等到将来,我们的主已经来过了,祂已经向人显明父的自己。
弟兄姐妹记得吗?在约翰十四章那里,多马不是说,“主啊!求你把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很满足了。”主怎么回答他呢?“多马,你跟随我那么久,你还不明白?人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弟兄姐妹,你看到了人的愚昧,不单是多马有这个愚昧,连我们都有这个愚昧,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主乃是把父向我们解开。这件事已经作过了,已经完成了,你要看见神,你在主那里就可以看见,这是第一件事。
被圣灵称义
第二件是被圣灵称义。感谢神!这一点,明明是显出在主的复活这一件事上面,复活就显明了我们的主是义,所以祂能进入死,而又从死里出来。祂所以要进入死,乃是因为祂要叫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得蒙拯救,因为神的心意要万人得救。神虽然愿意拯救人,但是有一个先决的条件,神的公义必须要满足。因为神的公义不能得满足,神就是要人得拯救,人也没有路可以得拯救。感谢神!我们的主来了。祂来,不仅是祂在地上显出祂自己,祂没有任何的黑暗和过犯,也没有罪,所以祂有资格来代替人去偿还神公义的要求,祂也能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祂满足神公义的要求,不单是祂在地上的生活,而是在祂走到祂在地上的年日最末了祂所作的那一件事,就是被挂在木头上,也死在那里。如果祂死在那里就是祂的尽头,祂也不过是如此。感谢神!神的公义在祂身上满足了,祂就从死里复活了。圣灵就在那里印证一件事,“我们的主是义人,祂就是那一个义人,祂称为义者耶稣。”
弟兄姐妹们,我们要感谢赞美祂,因为不仅是祂显明神是义,祂自己固然是义,并且祂所经历的一切也显明祂实在是义。罗马书第三章上头说得太清楚了,现在这件事已经作成功了。感谢赞美神,“神给人看见”这原来不可能的事作成了,在圣灵里称义也显明了。
给使者们看见
还有第三件“给使者们看见”,我们中文就翻译成“被天使看见”,我以为如果要翻得准确一点,就不能翻作“天使”,天使一直在看我们的主,从开始到地上来,一直到祂回到天上去,天使一直在那里看,“被天使看见”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如果按着希腊文的意思来领会,再加上这里的上下文,我个人以为,把它翻译成“使者”也可以给翻成“使徒们”,也可以说是“被神差遣的人”,因为“天使”就是一个传递讯息的人。
我们感谢主,主到地上来,主死而复活,这些事给一些传递神讯息的人看见了。弟兄姐妹,不要以为这事是很简单,尤其是在当时,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那一个时候,你留意犹太人那时对主的顶撞到了一个什么的地步?你看到当时跟随主的那些人,对主的复活是什么样的认识?严格说起来,连跟随主的那一批门徒,没有一个认识主的复活,连很接近主的那几个姐妹也不了解,所以才看见马利亚那几个人要用香膏膏主的身体,没有看见主,就回去说,“主的身体被人偷掉了”。约翰跑到坟墓里,他们就相信了。相信什么?相信主的身体被人偷掉,他们没有想到主的复活。他们当天晚上聚会的时候,门都关了,害怕到不得了。如果他们知道复活的主,他们就没有那一种害怕。
弟兄姐妹,你看到连当时与主那么亲近的人,他们也不知道主复活是怎么一回事。感谢主!圣灵不仅显明神的儿子是义者,圣灵也让那些跟随主的人,从里面看见我们的这一位复活的主,是神差遣的那一位。所以说,祂是被众使者看见。这全是已经过去的事。
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
再后,又“被传于外邦”,这些使徒们看见了主所成就的事,他们不仅是在犹太人中间传讲这事,也把这一位复活的主传到外邦去。这“被传于外邦”是不是将来才发生的呢?不是的,是已经发生了,从前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到现在。所以读英文圣经的时候,你看见是现在完成式的。从前已经出现了,但那情形还是一直继续下来,到现在都没有过去。感谢神!神在肉身显现是这样,被人称义也是这样,被使者看见也是这样,被传于外邦也是这样。
还有第五件,“被世人信服”这段话应该是这样翻译就更清楚一点,“已经在世人中间被人信服”,或者说“已经在世上被人信服”。不是所有的世人都信服,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全地的人都信服,但是在世人中间,或是在全地里,已经被人信服了。
感谢神!我们是这些信服的人当中的一部份,在我们以前已经有很多人信服这件事,这事从使徒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曾成为人的神的儿子,祂所作的一切,已经被人接受。我非常非常喜欢中文翻译所用的两个字,“信服”,不单是“信”,而且是“服”。弟兄姐妹们,这真是太准确了,英文圣经只是“信靠”,如果我们不太注意那实意,我们就觉得好像很平常。你信不信?英文那里说是“相信”,我们中文圣经说是“信服”,不单是相信,并且你完全服下来。感谢神!这也是已经显明的一件事。
被接到荣耀里
还有最末了的一件事,“被接到荣耀里。”感谢赞美神,我们的主从天上到地上来,真是不容易的路程,也带着祂所拣选的人走这一段路程。藉着祂自己所作的,祂已经被接到荣耀里。这是指着升天的事,回到荣耀里去,得着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
弟兄姐妹们,这些就是真理的内容,教会就是要发表这些事实。教会若不是发表这些事实,教会就没有见证,教会就不是神所要的见证。因为神所要的见证,一定是基督自己的经历,也是神要在我们身上显出的同样经历。我们记得在以弗所书第一章里,圣灵让保罗作的那一个祷告,里面不是说到“祂在我们信的人身上所显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吗?这话怎么说?
如果我们读以弗所书第一章末了,我们就看到了,神要在我们身上所显明的那浩大的能力,就是曾经显在基督身上的那一个能力。很显然在那里看到,神要把基督的经历作成我们的经历。所以弟兄姐妹在这里看到,从神在肉身显现开始,到被接到荣耀里为止,都是我们的主在地上那三十几年所走过的,这一段历史是主的历史,是主的经历。但是这一段经历就是那真理的内容,就是教会今天见证的内容。我们看到了,为什么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除了教会,谁能领会这些?谁能经历这些?如果不领会、不经历,你又怎能去见证呢?我们感谢赞美主,这是我们的主在祂的拣选里给我们所看准的一件事。我们实在不能不向主敬拜。基督所作成的,就是教会的中心内容,也是教会见证的中心。
现在我们回过头就看到了,为什么这些在教会里有职份的弟兄们,或者说是作带领,作服事的弟兄们,神的要求是那样严格、那么高?因为神把这样严肃的、庄严的、神圣的、伟大的见证交托给教会。这一个见证,不因着教会所面对的环境发生许多的难处而改变。环境可以更利害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只是显出教会的见证决不能更改的事实。因此主在教会里所作的安排,那要求就是那样高、那样的严格。
感谢神!我们看到这一些,我们一定得承认,我们是赶不上主的心思。但在另一面我们也看见,神的拣选没有后悔,祂既然作了这样的拣选,祂也就会用祂丰盛的怜悯来扶持我们,去赶上祂在我们身上所等候的。我们实在感谢神,我们算不得什么,但是我们的主的确是说了算的。有了祂,我们就有了见证的内容;离开了祂,我们就没有路走。
但愿主怜悯我们,给我们实在的看见我们如今跟随主的路,和我们所见证的是什么?我们巴不得神的儿女们,实在能按着主的话说,“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竭力的追求进到这个完全的地步。虽然我们是带着许多的残缺,但是我们必须要肯定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这一个,我们的缺欠和软弱也不能改变这一个。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四1~8)
在第四章开始以前,我们要温习一下第三章末了的一段话,因为在这一段话里有非常非常严肃的宣告。头一件事我们要注意的,保罗的这一个交通,乃是给带领教会的人,知道如何跟随主的心意,来作教会里的事。保罗所提到的,不是他自己个人的意见,乃是圣灵在他里面所启示的。所以他所交通的这些话,是值得我们很留意去领会。
保罗在上面所提到的,是关乎教会行政上的结构。看到结构的时候,弟兄姐妹很容易看到,不在乎组织形式,而着重在那一些在神面前执行神心思的人。是人比组织的结构更重要。如果人不对,一个对的结构也没有意思。所以必须是人在神面前先要对,如果人不对,其它的事情就不必提。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因为神要用着祂自己的教会作祂自己的见证。所以这里就提到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真理的内容就是关乎神儿子的经历,同时也是教会见证的内容。教会见证的内容,不单是神儿子的经历,同时也是神在创世以前所定规的心思,祂要叫神儿子的经历成为跟随主的人的经历。我们体会到这一个事实,我们就知道第三章里面所说的话是如何的严肃。
现在我们来到第四章,我们留意到在圣经原来的意思是这样从第三章转入第四章的。中文圣经把那一个连接词省掉,所以我们没有看见第三章跟第四章的关系,也没有足够看见第四章里所提的事的严重性。这一个连接词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我们中文圣经加一个“但”字上去就对了。在英文圣经里是有这“但”字的,总之有了这个连接词就把上下文联接起来。这样就说到非常严肃,非常满了神恩典和丰富的事实。
提防鬼魔的道理
在第四章一开始,那个形式就变了,这个改变比较起来,马上就看到第四章开始所说的那些话,是如何的顶撞神的见证。第三章的话是圣灵说的,第四章的话也是圣灵说的,圣灵用一个“但”字就把那严重性表达出来。三章末了所说的,说得很尊贵、很伟大、很丰富、很荣耀,这些都是教会应当持守的。因为作为一个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绝对不能把那些改变或放弃。但是在第四章开始,你就看见,“但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
我们先在这里注意一件事,“圣灵明说”,什么时候说?当然是从前说。但是圣灵所用的词意,不仅是从前说,现在也继续在说。也就是说,圣灵一直在这里明明的说,“在以后的时候,有人”,什么人呢?称为弟兄的人。如果是指着一般人,问题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但是这里说“必有人”,这些人是称为弟兄的人。他们作什么?“离弃真道”。就是说,原来他们是享用着、经历着、跟随着真道,但是现在他们改变了态度,他们不再持守过去所持守的。为什么他们没有持守呢?原因在底下就说了,“因为他们听从了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
弟兄姐妹注意这里,“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这是灵里面的光景。“和鬼魔的道理”,这是魂里面的光景。你看到这些人,他们离弃真道是这样的离弃,里面不再尊主为大,里面不再跟随圣灵,他们里面所接受的,乃是邪灵。这些邪灵是引诱人离弃神的,用尽各种各样的动作来叫人离弃神。有些时候,给你在良心上控告;有些时候,它叫你在灵里面迷糊,失去了方向,你不知道该往那里去。结果你就产生一个意思,过去我所跟随的主是真的?是假的?是可靠的?还是不可靠的?灵里面发生问题了。
他们在说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也很合理,也很合人情,各方面都是很有意思,的确叫人有新鲜的感觉。但是圣灵在这里说,这是鬼魔的道理。鬼魔的道理有一个特点,很能满足人的理性,但是却产生一个结果,叫人和神疏远。这是鬼魔道理的特点。如果我们拿那些与基督教有关的异端来作一个比方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看得见。
这特点,比方说摩门教,他们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基督教的确是有点腐败,所以他们就说,基督教所以腐败是因为没有先知。神为祂自己的子民兴起先知来,这个先知就是开创摩门教的人。他们说,必须有了先知,教会才能成为教会。先知是讲神的话的,没有先知就是没有神的话,所以教会就坏了。现在神兴起先知来,如果你要寻求神的话,你就必须寻找真的教会。因此,你看到摩门教的名字是怎么叫?“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弟兄姐妹看到吗?这个教会是圣徒的,这个教会是出现在末后的日子。因为是末后的日子,所以才有许许多多的败坏。你要好好的预备见主,你需要寻找到真的教会。圣徒的教会是在末世的时候耶稣基督所兴起的教会,这是摩门教。
如果你看到称为“守望台”的,他们所说的道理也是很合人的理性的。他们说,神既然是爱的神,神不会叫人真的永远死亡的,所以不会有死亡的审判,也没有永远死亡的事实。那些不顺从神的人,神只是叫他们在一种完全没有知觉的光景里就是了,他们没有资格去享用神的荣耀和丰富,他们就是完全失去知觉的一大批人。所以所谓永远的死亡就是这样的没有见神的面的资格。他们又说,神是独一的神,不是三而一的。只有一位神,这也是圣经上的话,所以他们不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也没有接受圣灵的身位。他们就用人的数学常识来解说这件事,你好像也没有话好辩驳。他们说,“一加一加一等于三,绝对不可能一加一加一等于一。”这是物质的现象,但是我们的神是灵,人要用物质的观念去解释神,当然是没有办法解释过来。
别让良心在麻木的光景里
弟兄姐妹注意,这些道理是非常容易把人的心思掳掠过去的。所以圣灵就在这里说,“在以后的日子”,这个以后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后的日子,常常有这些事出现。因为这些事的出现,乃是因为“撒谎之人的假冒”。这些撒谎之人的光景是如何呢?“他们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说清楚一点就是麻木了,因为被热铁烙惯了,就失去了感觉。
弟兄姐妹常常在家务上操作,很容易领会这一点。你要是在厨房里工作,你从来没作过,或很少作厨房的工作,你拿那些烫的东西,你就很难拿得上。一碰,你的手就烫了,你就拿不住,你就不敢拿。但在厨房里工作时间久了一点,慢慢你就从不习惯到习惯,那个蒸笼盖一拿开,那些烟还在冒,你一下就拿出来,若无其事的。烙惯了,没有感觉,没有反应。因为这些人一直存着一个不敬畏神的心,所以对神就没有反应。但是一种很可怜的光景,他们对鬼却是很热情。这个问题很严重,对于这一种光景,圣灵说那在以后的日子是不住的出现。他们说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和神的安排,并神的定意是相反的。
在保罗写提摩太前书的时候,那时有一种道理,说婚姻是罪恶,所以不要有婚姻的事。就是这里说的“禁止嫁娶”。同时又说要“禁戒食物”,那些小字就是原来的意思,他们叫人不要吃肉。他们说,吃肉是不可以的,因为神是不让人吃血,你怎么能把血弄得很干净?所以你吃肉的时候,就把血吃了,这不是神喜欢的。这些人,一直叫人注意外面的事情,却没有注意神藉着祂儿子所作成的事。
刚才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回头再来把第三章末了说教会所该持守的真理内容再重复一遍呢?原因就在这里。神赐给教会的,全是神的儿子所作成的。神乃是藉着祂儿子所作成的,把神儿子的自己给了教会。现在你看到了,在末后的日子出现的那些人,叫人非常注意一些外面的东西。不能嫁娶,你们想都不要想结婚这回事,结婚这个事情是肮脏的,所以不要作,不应该作。但这事跟神的安排是不是抵触了呢?是不是神已经废弃了婚姻这个安排呢?显然就是没有,一直到现在,从旧约到新约,我们一直看见这一件事是神所看重的,并且神用着这一个关系来说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怎么可以说婚姻这件事会成为肮脏的呢?
所以你看到,这些道理都是越过神的界线,或者说越过神的安排和定规。同时他们又禁戒吃肉,他们也许很有一些道理,除了刚才说的,肉里带血的问题以外,他们也许还带到最早神创造的时候,神并没有叫人吃肉,神只是叫人吃蔬菜,吃水果,好像也是有道理,有根据。我们承认,最初的历史是这样,但是后来神的安排就让人去接受神所造的一切。这许许多多的事,我们把它们归纳起来就要说,人的道理如果越过了神的自己,或者说越过了神的界线,这些都是叫人和神中间发生难处的。
都是神看为好的
所以在这一个地方,圣灵向神的儿女们启示一个很宝贝的事实。什么事呢?你回头去看神的心意和神的所作,如果我们能领会神的心思,我们一定能知道一件事。“神所造的都是很好的,你只要存着感谢的心去接受,那就对了,”弟兄姐妹,你回头来看创造记第一章,有那一件事情是神不欣赏的。神看光是好的,神看那些植物的果子是好的,神看天上的天体也是好的,水中的活物是好的,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是好的,没有一样神造的是神说不好的。
当然,我们马上会想起,第二天神没有说“好”,我们也承认在那天神没有说“好”。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为什么神不说“好”?神所以不说“好”,我们细细去看,你看到应当有两个原因,起码我个人以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空中还是被撒但所霸占的,撒但的活动范围还是在那里,但是这个与神造出来的空间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个空间还是好的。第二个神没有说“好”的原因,我们认真去看,神在第二天所作的,要到第三天开始才完成,所以还没有作完的,神当然就没有结论。所以弟兄姐妹你看到,到第六天最末了的时候,神不是说了一句话吗?“神看所造的一切都甚好”,既然都甚好,就包括了第二天没有表达“好”的那个意思。感谢主!圣灵在提摩太前书给我们肯定这件事,凡是神所造的都是好的,没有一样神所造的是不好的。
但弟兄姐妹要注意一件事,荆棘和蒺藜就是不好的。弟兄姐妹要留意,荆棘和蒺藜不是神造的,荆棘和蒺藜是地里长出来的。什么时候长出来呢?人犯罪堕落了以后,被赶出伊甸园以后才产生出来的,在神起初所造的一切里是没有的。所以圣灵在这里说得非常非常的明确,“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你能感谢领受的,没有一样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有一些东西,你不能说感谢的话,那这个东西就有问题了。只要你能说感谢的,那就是可接受的。
弟兄姐妹注意一件事,在旧约的律法上面,有这样的一些定规,妓女和娈童的那些钱是不能要的,所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好!弟兄姐妹们,现在有一些这样的东西,你能不能感谢?你感谢不出来,你就知道这些是神不悦纳的东西。神给你得着了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感谢祂,你里面就有一个感觉,“退回去,退回去。”
不跟随潮流去生活
感谢神,说了这许许多多的话,就引出了在持守神的见证上,神的儿女们怎么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进入生活的时候,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我们就留意到第四章的第四至五节,那里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没有一样可废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了。”整段的话来看,你可看到一件事,我们的生活有一个总的原则,那一个原则是不跟随潮流,不跟随人的潮流,只要是人的潮流,我们就得要小心点。什么叫潮流?潮流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环境,人一下子很疯狂要表达或要得着的一些东西,这个就是潮流。潮流显出来一定是跟正常的光景是不一样,不然就不叫潮流。在神的见证的要求底下,神儿女生活总的方向,乃是不跟随潮流。
我们不是说潮流一定是坏,但是我们说,一般的潮流总是叫人疯狂在人的虚荣里。说严肃一点吧!尽力去满足人情绪上的倾向。所以总的说来,我们要留意不要沉没在潮流里。但是你怎么能从潮流里来定规潮流是对的、可取的,或者是不能接受的?这个话是很有意思,我们把那个情形翻过来,我们就会发觉这是问题。如果教会已经落在一个非常败落的光景,现在神的灵开始作工,叫许多的弟兄姐妹灵里苏醒起来,他们都很渴慕主,很热烈的追求主。请问弟兄姐妹们,这个算不算潮流?在那特定的时间,这样的一种风气就是一个潮流,这个潮流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是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我们若说是可接受的。可接受的根据在那里?
神的道是生活的依据
负面的话我们不讲,我们说积极的一面,怎么去确定那一个是我们可以跟随?当然翻过来就是说,有一个潮流出来的时候,我们又根据什么说不能接受?第五节就是那个答案。第一件事是根据神的道,那就是神的真理。你怎么去判别那个潮流?用神的道,神的话,用着神说的话,来判别那个潮流是可接受或是不可接受。弟兄姐妹留意,这答案的话就是第三章末了和第四章开头那两种光景所引出来的。
你怎么能肯定教会所持守的,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到荣耀里”?把这几件事情减掉一些不可以吗?或者说增加一些上去不可以吗?增加一些上去,使它更丰富不是更好吗?弟兄姐妹,你要说“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你要增加或是减少神的话的时候,你必须要留意到神的话怎么说,你必须注意到神的话是怎么发表。神的话说了,就固定在那里,神的话是安定在天,神的话是说了就不徒然返回。既然是这样,神的话是不能更改的。
弟兄姐妹你留意到,启示录最末了的时候,圣灵说了一个很严肃的警告。当然那一个警告,主要是对着启示录里的内容,但是那原则是包括了神所说的全部的话。谁要在这些话里增加一点,或是减去一点,主就说,祂就要把那人的名字从生命册上涂掉。弟兄姐妹,这是非常严肃的。所以具体的去判断,接受或者不接受外头的影响,那一个根据乃是神自己的真理。
在祷告里寻求
另外一方面,就是人的祈求。弟兄姐妹,这话是很有意思。四十年前在一次年青人的聚会里,有一个年青的姐妹发了一个问题。她的问题是这样说,“是不是任何的事情,经过我们祷告,就成了神的旨意?”弟兄姐妹,我们今天就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非常的无知,但是她提出来的时候,却是很严肃的,因为她要明白神的旨意。她觉得,如果我们祷告过了以后,我想的事情就成了神的旨意,那是非常好的事。弟兄姐妹,事实不是这样,不是神旨意的东西,你祷告了,它也不会成为神的旨意。但是这里说,“因为神的道和人的祈求,这些事物都成为圣洁。”“人的祈求”就是祷告,这不是说出祷告了就把神的旨意显出来么?
感谢神,祷告好像说是很简单的事,但事实上一点都不简单,因为一个真实的祷告,不只是嘴巴里说一些话,而且在说那些话以前,灵里面与神有交通。就是在说话的时间,灵里面还是与神维持着交通。我不知道弟兄姐妹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时候,你越祷告越想祷告,越喜乐。但有些时候就翻过来,你很迫切为这件事情祷告,但是你祷告的时候,你就是祷告不出来。你勉强自己去祷告,你越祷告就越受苦,越受捆绑。
我不知道弟兄姐妹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说得更严肃一点,你越祷告,里面越产生控告。如果弟兄姐妹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大概就能领会,祷告是非常宝贝的,宝贝的不仅是我们与神中间有交通,宝贝的不仅是我们向神有所要,神也答应我们,还有一个宝贝的,藉着祷告,神让你知道你在祂面前的光景对或是不对。我们实在感谢赞美神,圣灵用保罗说了许多的话,辩明教会所持守的见证。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所以就引出底下有几件事。
常在主的道里彼此劝勉
从第六节开始到末了,弟兄姐妹你注意,第六节,“你若将这些事提醒弟兄姐妹们”,应该是常常提醒弟兄姐妹们,“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十一节,“这些事你要常常吩咐人,也要常常教导人。”然后,十六节当中,“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这三处的经文,可以说是说同一件事,这一件事好像是说给那些作主工的人听的。
当然,当时保罗写信给提摩太,实际是向提摩太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忘记这是圣灵向人说的话,虽然是单独向提摩太说,但在这个原则上,我们也知道这些话也对着第三章里面,那一些作监督,作执事的人说的。因为第三章说到那些作监督的要善于教导,提到执事的时候,也要求他们固守真道的奥秘。怎么能作到这样呢?你必须翻覆的在神的话语上面,先对自己说,然后也和神的儿女们彼此劝勉提醒。
不是只盯在监督和执事的身上,同样的原则,也是对所有神的儿女们说的。也就是说,所有神的儿女们,也常常彼此在主的真道上有提醒,有劝勉,这样才能显出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那好,我们先转一个方向来看看底下那些话。人如果是这样,常常在神的话语里面彼此有教导、有劝勉、有交通,就会带来一个结果。那个结果是什么呢?叫人操练敬虔。这是很宝贝的。我们怎么能操练敬虔?从神的话语开始,在神话语里提醒自己,也彼此劝勉,也顺服神的话语来约束我们的生活。
有一件很宝贝的事,“你要爱慕神自己的话语,但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弟兄姐妹,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人的天然都很喜欢这些东西,好像第五章里提到一些人喜欢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人的天然都是这样,不是说某一些人是这样,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而已。弟兄姐妹晓得,现在在全世界里,那类报纸最畅销?都是小报。那里面说的是什么?挖人家的秘密。说张家长,李家短。甚至无中生有作一些事情出来。最畅销的报纸就是这些。为什么那样畅销?会有市场呢?因为一般人都喜欢。
在敬虔上操练自己
弟兄姐妹,你看到人的天然。但是圣灵在这里提醒神的儿女们,把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神放在神的话语上,去认识神的话语,跟随神的话语,脱离人天然里的那些倾向,这样就叫我们在敬虔的操练上有点基础。在这里我要多说一些事情,提到敬虔的操练,圣灵在这里就说了几句这样的话,“操练身体,益处还小,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弟兄姐妹们,我们不要误会,有些弟兄姐妹们以为操练身体是要不得。神的话没有这样说,神的话只是给我们看见一个比重的问题,只是提醒我们,不要太过注意身体的操练,但并不是说不注意身体的操练。
许多弟兄姐妹们常常有这个毛病,以为合宜的有一些身体的操练还是不够属灵,结果弄到一个地步,五十岁还不到就成为一个老人。你向他说,你要注意身体,你应该有一些合宜的运动,不要叫你未老先衰,不要让你四十岁还不到就神经衰弱到一个地步,连睡觉都睡不好。弟兄姐妹们,主的话叫我们注意,身体是要有点操练,但是不要过份,也是有点益处的,但是这个益处比不上在敬虔上操练自己好。所以弟兄姐妹你注意,这里说的是“还小”,还是有一点益处。这个“还小”是跟那个“敬虔的操练”来比较,在敬虔的操练上是“凡事都有益处。”你就看到这个“凡事”和“还小”的比较。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那个重点是在敬虔上的操练。为什么要在敬虔上来操练呢?因为敬虔上的操练乃是叫我们活进神是我们的指望这一个事实里。因为我们的神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简单的说这件事情,弟兄姐妹应该很能领会,我们的神是“万人的救主”,那是指着脱离罪和死说的。“信徒的救主”乃是指着脱离世界和自己说的,所以更是信徒的救主。因为没有蒙恩得救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脱离世界和自己。所以圣灵说,在敬虔上操练自己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
圣灵说了一些话,这些话是对付人的倾向的,当然也是对付提摩太本人,同时也是对付其它的人。对提摩太来说,就是你不要看你自己有多少,你在服事的事上面,你要看的乃是神要怎样用你。对于其它的人就说,“你们不要看提摩太在主里面有多少的年日,你要看神在提摩太身上作了什么工作。”
感谢神,里面有一些话,我不再详细提了。但是有一些不能不提,就是一般服事主的人,不管他是全时间也好,不是全时间也好,如果他实在有一个服事主的心在主面前,他必须是要常常看主在他身上作什么,不要太多看自己能作什么。我们看我们自己能作什么,我们就什么都不能作。我们若是看神要在我身上作什么,我们就能让神藉着我们去作祂所要作的。圣灵提醒提摩太,或者说提醒有提摩太心思的人,必须是在敬虔上操练出一个结果,让别人看见你是在长进中。然后就继续不住的留意活在神的话里。这样一来,自己固然是蒙保守,听见你说话的人也一同的蒙恩。
我再把整章第四章归纳为三个点,头一点是我们进入生活的根据,乃是不随从潮流,而是根据神自己的话和与神的交通的结果。第二点,属灵生活的目的,乃是为着得着神自己,这话是在操练身体那里开始,一直说到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然后第三点,事奉的道路和内容,或者说是方向,就是要求我们忠心的活在神的话里,那实际的意义乃是高举主,并且是彰显主,让人从我们身上看见的是主。
但愿主怜悯我们,在第四章里,我们留意神要向我们说的话。其实从第四章开始,一直到第六章末了,都是圣灵向我们指出,如何持守教会所该持守的真理,很具体的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弟兄姐妹们中间,藉着他们来显明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五1~16)
如果我们不是把整卷的提摩太前书作为一个信息来领会,我们就发觉里面所提到的好些事情是可以独立的。但我们把整卷的书信看成一个信息,我们就看到所提到的事都是藉着那信息来向我们发出亮光。我们已经看了四章,我们对“提摩太前书”有什么启示性的领会呢?我个人就有一个深的感觉,整卷就围绕着“在神的家中当如何行”,这是三章末了的话,这话包括三章以前,也包括三章以后到六章末了。里面所提到的事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感谢神,里面提到一些具体的事,这些具体的事都是带着原则性来向我们发表的。我们读到第五章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落在一个受限制的领会里,很多人都以为就是一个年长的工人对年青工人的教导,教导他怎样在教会中服事。当然有这个成份,但是不能给这个来限制着。因为我们没有忽视“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因此圣经里的话,固然有当时特定接受的人,但也是同时为着所有神的儿女。不然,你看到第五章的时候,就觉得和我们没有关系,只是教会的工人们所该留意的。
教会生活的基础操练
弟兄姐妹们,我们看到这里的话,我们就知道不是单对工人说的话,这是给我们看见在教会生活中的操练和原则。我们晓得教会称为神的家,教会的生活就应该是家的生活。既然是家的生活,这个生活该怎样起头呢?一个家的组成,总是藉着父母和儿女,丈夫和妻子,兄弟和姐妹来表达,都是这样来组成,教会的生活就是在这种关系中显明出来。家的生活是如何,教会的生活也是如何。家的范围是小一点,教会的范围就无限的扩大,实在操练神的家的生活,就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实际的家庭生活来开始,从家庭生活开始来操练,然后把它扩大到教会去。
第五章开始就提到神儿女们中间彼此的关系。“不可严责老年人,只是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弟兄姐妹,你看到这里,全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包括在这种关系里,也同时指出如何活在这种关系里,所以弟兄姐妹们,我们不能只是看成日常生活里的那种关系。几十年前,我是少年人,现在有幸进入老年人的范围,我不能再做少年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身份的变化,这种变化跟随着我们的年月发生的。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会从少年人变成老年人。
既然是这样,我们在这里就看到原则了,因为这里所提到的,老年人,少年人,你要怎样相处呢?这里说了,对老年人要如对父亲一样,是这样的心思来交通。弟兄姐妹们,不要以为这是很容易学习的功课。年轻的一代很容易看不起年老的一代,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有些是特殊的情形,很尊重老年人,但你必须要看那背景是怎么样。如果那人家的背景不是很富裕的,老年人就好像成了累赘,所以才有那些骂人的话,“你这个老不死!你还活着干什么?”
但是在教会里,主说不能有这些心思。这里说“劝他如同父亲”,给骂老不死的就是父亲,这是不正常的关系,这是堕落的光景。正常的情形是尊重父母,因为神在人中间的带领,旧约的律法也好,新约的教导也好,都是非常明确的,作后辈的要尊重作前辈的,儿女要尊重父母。这是圣经的教导,也就是神的心思在我们身上的要求。所以在教会中间对年老的弟兄姐妹,要看他们如同自己的父、母亲。
在正常的光景里,这些年老的肢体实在是带着许多属灵的丰富。当然也会有一些不那么丰富的,有些甚至是有不太准确的。如果碰到这种光景,那怎么来看这事呢?神的话在这里说,“不可严责老年人,要看他们如同自己的父、母亲。”就算他们有一些不太准确的事,你也必须柔和地和他们交通,不能说,“你错了!我是对的,你不能这样做!”主的话没有这个说法。
对年幼的,你也不能摆出一个家长的样式,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动不动就说拿家法来。大约不到十年前,我们中间有一个姐妹,她信了主,她家人不信主,所以在生活上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原则地满足她父亲的要求。比如,向祖先上香啊!她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做。那个时候,我估计这个姐妹已经过了二十五岁。有一次,那个父亲很凶,他说,“来向祖先的像跪下来!”有没有用鞭子打她我不知道,反正让她跪了好几个小时,不叫她起来就不能起来。弟兄姐妹,这是一种家长式的管理。但在神的家里不可以这样,因为在神家里,作主的是神自己,所有的人都是服在主的权柄之下。
所以在这里提到,少年人如果有过不去的事,你要“劝他们如同弟兄姐妹”。弟兄姐妹,看到这个事情吗?在神的家里,一边是教导我们尊重年长的,同时也让年长的学习降卑自己去俯就年幼的。弟兄姐妹们,这是教会生活的一个原则,特别是在处理神儿女当中的关系。我们实在感谢赞美神,因为在神的家中,神要我们从实际的生活里,一面认识自己的地位,也一面知道如何显明主自己的性情。因为教会的生活就是家的生活,也是在爱中的生活。但这一个爱是清洁的,没有带着任何的观念在里面。因为在神的家里,爱是不能缺的。但是爱不是出自肉体,也不带着肉体的,任何从肉体里出来的东西都是掺杂的东西,这些东西放在教会的生活里一定会产生难处。总结一句来说,就是透过生活来学习隐藏自己,不显露自己,更进一步去对付并拆毁自己。
活在准确的爱心关怀中
然后从第五章开始就说了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复杂的问题也透过日常的生活来进入教会的生活,就是怎样处理在教会中作寡妇的妇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按着神的话看得很准确的处理,常常会发生难处的。
首先,我们先要确定寡妇的定义。弟兄姐妹你说寡妇的定义不是很简单?丈夫死了的女人就是寡妇了。这是一般人看的寡妇,但是我们读神的话,我们就读到神眼中的寡妇。弟兄姐妹先注意第五节,“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独居无靠,固然是寡妇了,怎么还要说“真为寡妇”?把那个“真”字拿掉,她还是寡妇。加一个“真”字上去,也没有增加她是寡妇的成份。在人的眼中看来是这样,在神的眼中来看就不是那表面的现象。独居无靠是寡妇,但是不是真的寡妇呢?就有了条件。什么条件呢?底下就说了,“是仰赖神,昼夜不住地祈求祷告。”是的,在人看来,她是没有依靠的,但是她是懂得仰望神。在人面前是孤单的,但她知道她是活在神面前,她是支取神,支取神不单是为自己,也为其它的神的儿女。所以你看到的“是仰望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她不是整天的自怜自恨,又不是怨天尤人。她不是在埋怨说“我很孤单啊!我很痛苦!没有人同情啊!”不,一个真实在神眼前的寡妇,她在人面前是没有依靠,但向着神,她却把自己交给神,仍然依靠神,仰望神。
弟兄姐妹们注意,“昼夜不住”是什么意思?不是她一天里有两三次的祷告,当然也不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祷告,但是你实在看见,她实在是不住的祷告来走过一天的日子。我们明确的留意这一个,我们必须和下文所提的作一个比较,我们才看得见神眼中所承认的寡妇是怎样的。因为底下说的一些寡妇不是这样。我们先跳到十三节去比较一下,“并且她们又习惯懒惰,在家闲游”,不但是懒惰,又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在我们众人的体会上来说,完全可以理解这些事情,难得碰到一个人可以诉诉苦的,一碰见人就诉苦了。但老是诉苦却是没有意思,时间也不知道怎样打发,那就要说说其它的事了。说说张三,李四怎样,说说这人,那人如何,天南地北的事都给她说上去了。弟兄姐妹,一比较就看到,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说人的话,但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是不住的向神说话。弟兄姐妹,这就看到那不一样的地方了。
真为寡妇的姐妹
当然这里不仅是说出一些光景的问题,也实在向神的儿女们指出生活操练上的准确方向。因此,我们回到我们所提出在神眼中给看为寡妇的,真为寡妇的寡妇,也是下文提到教会该接纳的那些寡妇。她们该是如何的呢?“她们是仰赖神,昼夜不住地祈求祷告。”这里说出一件什么事呢?说出这些姐妹们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她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她们不是为人间生活的满足而活着,她们实在是为满足神的旨意和安排而活着。她们的眼睛不是看着我是寡妇,我现在是个无助的人,她们的眼睛不是看着这个,她们所看的乃是我是因着神的信实而活着。主没有把我接去,乃是有主的意思在我身上要成全,所以我是为着神这个心意的成就而活下去。
弟兄姐妹们,当我们看到这样光景的时候,我们就注意第三节,“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这里不是仅仅把寡妇的定义给我们,那是告诉我们,对这样的姐妹,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思和意念来看她们。你要尊敬她,要重视她,要在爱心里去扶持她。弟兄姐妹们,因着这样一个的说法,我们把这个原则扩大到一些具体的事上去。那就是一些没有嫁娶,独身的弟兄姐妹,他们该是怎样在神面前活?
活在神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中
弟兄姐妹,我们都看到这种情形在多处的教会是比较普遍的存在。有好些姐妹没有结婚,她们是独身的;也有些弟兄没有结婚,也是独身的。这样的弟兄姐妹该怎样在神面前寻求呢?人的观念好像对这些过了结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弟兄姐妹,有一些不太准确的观点。当然这些看法是根据社会的观念,这种观念不只影响独身的肢体,也影响那些结过婚的肢体。这种情况常常叫那些独身的肢体落到很消极的情绪里。有家庭的弟兄姐妹有时候会同情这些肢体,但又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弟兄姐妹,如果我们光是在这种观念里面转,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看神如何来带领一些独身的儿女们来度过他们的日子。
我们也承认,我们这些出自亚当里的人很容易多注意自己。看见这个姐妹,那个弟兄结婚,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把握。因此在心思里常受情绪的扰乱,在心理和生理都会引起心思上的难处。但是神的话怎样来教导我们?我们回到“哥林多前书”第七章上去,我们就看到非常明确的教导。简单地说就可以了,弟兄姐妹们回去才好好看。我们在这里只是轻轻地提到常常被忽略的事。在“哥林多前书”第七章,很明确地给我们指出一件事,如果是独身的弟兄姐妹,不管是自愿的,或是无可奈何的,如果落到这样光景里,主的话就告诉我们说,把你的心思完全放在主的事上,完全为主的事来挂念。弟兄姐妹们,这个话是很明显的,但常常给神的儿女忽略。好些神的儿女们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总是落到自怜里面去,落到自怨里面去。但主说不是这样,如果是不结婚,就把你的心思放在主的身上,为着主的事情来挂念。就是保罗说的“像我就好”。弟兄姐妹们,这和这里说真为寡妇是同一个原则。感谢神,在这些的具体生活的教导里,主给我们看见什么是在神面前活得合宜的光景。
当然,我们回到家里有寡妇的人该怎样作合宜的事。从第三节到十六节都是围绕着寡妇来说话。我们归纳起来说,很显明的,如果家中有寡妇,是儿女或孙子孙女也好,甚至不是直系亲属关系,但也有旁系的关系,他们也该注意一件事,照顾寡妇是无可推诿的,是神喜悦的。如果家中有寡妇而不尽该做的本份,那在神面前是神不喜悦的。这是一方面。
真寡妇的实际引出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这里提到作寡妇,就是在教会里给承认并接受作为教会扶持的寡妇,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真寡妇”。弟兄姐妹,留意这里提到真寡妇,一连提了两次,一次在第三节,一次在第五节。这一个词不是我们造出来的。怎样才是在神眼中的“真寡妇”?除了开始时笼统提到的光景以外,第九节就提到一些很具体的情形,“年纪要到六十岁,从来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声,”这里说到好名声,底下就说如同养儿育女,也接待远人,也服侍圣徒,又接济遭难的人,各种神看为好的事情,她都愿意摆上她的份。
弟兄姐妹,这里很具体地提到真寡妇的实际。为什么提得那么清楚呢?因为底下有一件事教会要留意的。我们先跳到十六节去,“信主的妇女,若家中有寡妇,自己就当救济她们,不可累着教会,好使教会能救济那真无依靠的寡妇。”这是第三次提到真寡妇。弟兄姐妹注意了,教会有这一个义务,对那些真寡妇要扶持,要帮助。但这一件事是真寡妇的情形完全符合的时候才实行的。你说如果不符合那光景,就让她饿死?弟兄姐妹,这里说了好几遍,家里的人要负起责任来。世界的人就说话了,“我照顾她没有好处,只是损失,如果她有大笔的遗产留给我,我也甘心。但她没有,却要我扶持她,服侍她,叫我吃亏又吃亏,我才不干啊!”主的话说,世界的人可以这样说,神的儿女不能这样说,神的儿女根本就不可能这样说,因为神的儿女有一个属灵的责任,不要说教会里的弟兄姐妹有难处,现在要看你家里有人发生难处。如果家里的人发生难处,你也没有承担那责任,你怎么会对和你无亲无故的弟兄姐妹进行弟兄相爱呢?
弟兄姐妹,圣灵在这里用了很多话说到真寡妇的问题。然后又说了,年龄不到六十岁,还是年轻的,这一类的寡妇又怎么样?这一段话其实是引我们去留意到教会如何看神儿女们的婚姻关系。请看十一节,“至于年青的寡妇,就可以辞她。”为什么辞她?她来向教会登记说“我是寡妇,请教会给我的一些帮助。”有一件事说了,因为她们还年轻,也许过一些时候,她就不想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了,她就想嫁人了。既然以后是这样,倒不如现在就跟她们说清楚,十四节所提的“所以我愿意年轻的寡妇嫁人。”这里好像又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就是寡妇再嫁能不能给接受?其实我们读圣经,林前七章与这个地方和其它的一些地方都说得很清楚,旧约里的律法说得更清楚,不仅是寡妇可以再嫁,被休的妇人还可以再嫁。在旧约律法上是很清楚地说明这件事。当然有很多地方的文化背景觉得这个不算是美事,但是这事是神同意的,神的儿女们在这件事上要有自己的体会。
我们又注意,神好像让年轻的寡妇再结婚,原因在什么地方?省得她们以后犯罪。犯罪固然有生活上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她背弃了在神面前所许的愿,好像是说她丈夫死了,她说我爱我的丈夫,虽然他死了,但我怎么也不改变我对他的爱情。说得更漂亮一点,将来如果复活到天上,我们还维持我们夫妻的关系。在天上是没有嫁没有娶的,是不是有地上这种关系这么的明确,我不知道。但是神在婚姻的关系上所表明的属灵的意义是很明确的,乃是说明基督与教会的关系,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一个年轻的寡妇再结婚,这不是不可以的事。最糟糕的是,起初的时候不肯结婚,以后就犯罪了,这种光景就很糟糕了。
关于再婚的交通
现在就引到一些问题来了,旧约被休的妇人可以结婚,那在新约时被休的妇人是不是可以结婚呢?好像圣经没有明确地指出可以或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按着寡妇的原则,那被休的妇人再结婚大概是可以被接受的。我没有把握,但有一件事情,我是非常有把握的,如果一个妇人不是丈夫休她,而是她休了丈夫。如果她是姐妹,她必须要准备付一个代价,她不应该再嫁。这一点倒是非常清楚的。因为现在有太多这样的光景,不是丈夫休她,而是她休了丈夫。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是什么的,但是我们看主的话怎么来说这件事情。请弟兄姐妹看林前第七章,因为不把这些事带回神的话里,就实在有太多的辩论了。
我们先看一方面“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她们常像我就好,他们若是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那没有嫁娶的”包不包括被休的妇人呢?我以为只是说从来没有结过婚,嫁娶过的。这个我不敢肯定说,但是底下有一件事,我非常有把握地说,第十节“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她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吩咐什么?说“妻子不可离开丈夫,若是离开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离开妻子。”同样的原则,你离开了妻子,就不要再娶。弟兄姐妹看到这里,神在婚姻上面的安排,一个大前提就是“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神作了引导、带领、安排、成全,人就没有权柄去拆散。但是你要拆散,神也允许,但你必须要付一个代价,你不能再嫁人。如果你想要再嫁娶,回到你原来的丈夫那里,讨回你原来的妻子。弟兄姐妹,这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保罗在这里也明明的说“不是我吩咐你们,乃是主吩咐你们”。
我们还得要进一步地来看,为什么要吩咐得那么严肃?在福音书上就提到这样的事,“人若休妻另娶,他就是犯奸淫了。”离婚的理由是要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神说这个不是理由,这只是一个奸淫的事实。弟兄姐妹,你看到神看这些事是看得那么严肃。这些话好像跑得很远,我们还是回到提摩太前书第五章开头的那部份。因为这样的事实,在保罗当时的时代,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事例频频出现,在近代神的儿女们中间,那情形更是太多的出现。原因就是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理会神的话怎么讲,却随从这个世界的风气。虽然没有完全的接受世界的风气,但世界风气的原则,还是在影响着神儿女的心思。我们该注意的是主的心思却没有因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地上的人与事物可以改变,但神的心意没有改变。
行神眼中合宜的事
神既然说“这家是永生神的教会,我就把这些话告诉你,让你也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我再重复一次说,教会的生活就是家的生活,家的生活就是在爱里面彼此相顾的生活。因此在教会里,我们必须看到一件事,既然教会的生活是在爱中扶持的,那在教会里一些特殊的情形,是不是教会该毫无原则地接过来呢?这一段话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教会不是托儿所,教会也不是养老院,教会是该照顾年幼与年老无依的,特别说到年老的。但是教会不是托儿所,也不是养老院,并且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教会里一切爱心的扶持不是扶持那些不正派的。
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好几次,有些人在聚会时就跑进来讨钱,求帮助或是什么的。弟兄们也实在给过他们一些帮助,但不能长久下去,所以那些人再来的时候,我们就拒绝他们了。人家也会说,你看!好多教会在这里都成了老人中心了。别人是怎样是别人的事,神领着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跟随。教会不是扶持那些不正派的人,但教会却是要让那些清心正直的人得安息。
我们实在要感谢主,虽然这一段的话好像只是说到人中间的事情,但却是在教会的生活里启示了重要的原则,叫我们有所依从,不叫我们做不该做的事,也不叫我们忽略我们该做的事,因为教会就是神的家。这里面只是提到一方面的情形,但是里面的原则是可以应用到其它的方面,神的儿女们实在要知道这样的光景,使我们可以作合宜的事。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五17~25)
我们今天继续在第五章下一半来看,上一半是说到家庭里的一些安排和劝勉,特别是说到在家中如何对待那真为寡妇的。从十七节开始,字句上面好像是转了一个大方向,但实际上仍然是照着家里的事这个方向来说。十七节以前是说到每一个人的家,十七节以后就说到神的家。一说到神的家的时候,也就提到一些很具体的事来。
尊重作教会长老的弟兄们
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关乎神的儿女们,如何来学习尊重那些作带领的人。在这里所提到的,就是在教会中作长老的弟兄们。作长老的有两部份,一是管理行政的,另一部份是用神的话语来作教导的。提到了这样的事实,我们就留意到有一些当日实在的情形,我们不能用今天所看见的光景去领会。
倪柝声弟兄的“工作的再思”里,提到一些服事的弟兄们的身份,说到教会里面工人跟长老的那些职份。他说,教会里有一些弟兄是作长老的,作长老是属于地方教会的。另一些作教会工人的,就不属于地方教会,而是为了众教会。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里,有些长老也是作工人的,反过来,有些工人也作长老。长老作工人,跟工人作长老,不是同一件事情。我不细细去分析倪弟兄当年的交通,不过如果我们细细去读神的话的时候,我们发觉当年倪弟兄的交通,有一些是事实,但不完全是事实。
读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在起初的时候,在教会的服事上,是有工人这一回事,像保罗、像彼得、像提摩太,他们的确是到处流动的。我们也看到一些长老,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上,像雅各,耶路撒冷的雅各,我们在使徒行传都看到的,还有一些其它的人,我们就不大熟悉。但是后来我们也看到,彼得也作了长老,约翰也作了长老,这些先是工人,后是长老。然后我们又看到有提摩太,他也是先是工人,后是长老。但先是长老,后是工人的,在使徒行传里并没有看见。但是读到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在这里就提到一些长老,他们实际的服事,就是在一个地方教会里作工人的服事。开头提到的是作管理教会行政的,这个不是。但接下去就提到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这就成了工人。
其实我们细细的读下去,我们觉得太注意这样的区分,在我个人觉得是不必要的。不过可以肯定的,长老一定是属于地方教会,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我特别提到这一点呢?弟兄姐妹,你能领会一件事,在使徒的日子,没有很多的工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的神学院,那时第一批的使徒,人数也不是顶多的,你就是跟随使徒学习服事,也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把一批工人训练出来。所以在教会初期的时候,工人相对来说是非常少,但是在各地建立的教会,虽然和今天来比较还不是算多,但是与当日工人的数目相比就是相当多了。所以只有不太多的工人,要照顾相当多的教会,还要加上继续的开荒建立教会,我们非常有把握的说,不可能有足够的工人作供应。
所以从使徒行传里,再加上书信上所提到的一些数据,我们能体会得到,在当时许多地方的教会是没有工人的。经过相当时间才有工人来看望弟兄姐妹,来交通一点信息。比方拿保罗来说,他经常在一个很大的区域里流动,他在哥林多这个地方,停留了一年半,算是很久了。然后他在以弗所有三年,那是最久了。在其它的地方,你就没有看到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加上我们的体会,的确在使徒的日子,教会里主要的服事不在工人,因为没有那么许多的工人能够固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一来,教会怎么能成长呢?教会怎么受带领呢?我们就看到一件事,为什么保罗头一次出外作工的时候,在回程的路上就开始设立了长老。
我们很清楚的体会这一点,在使徒的日子,教会带领的责任,行政的责任,就是当地作长老的弟兄们承担起来的。到什么时候才演变到好像一个称为教会的,如果没有工人,教会就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回到起初的时候来看,教会的成长和继续的工作,并不在乎有没有工人,而在乎有没有长老。所以在初期的教会,每一个地方教会的带领,都是落在长老们的肩膀上。慢慢、慢慢的,教会长大起来,长老们要应付的事情多起来了,因此其中有部份的长老也许就放下了工作,专一的来照顾当地的教会。这是当时使徒日子实在的光景,这个光景如果能继续的维持下去,那也的确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件让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实实际际的在教会中作主。
当然,我们说的是正常的情形。如果教会变了质,那就不在这光景里。教会在正常的情形里,作长老的是等候仰望主、寻求主、明白主的意思,然后就在神的儿女们中间来显明。弟兄姐妹,我们很能体会一件事,没有进到服事的岗位和责任里,我们常常会感觉,我们自己属灵的情况,和对主的认识和经历还蛮不错,甚至还会感觉自己是蛮丰富的。但是什么时候我们实在经历一个属灵服事的责任,我们立刻就发觉自己是何等的平凡,我们是何等的缺欠,我们何等的需要更多的等候在主的面前去寻求祂。这是正常的情形。
学习尊重作带领的弟兄
现在我们就回到提摩太前书这里来,圣灵藉着保罗提到在教会里作带领,有服事的年长弟兄,他们在弟兄们中间应当受到尊重,神的话也是教导人学习去尊重那些作带领的。因为这样的尊重,乃是根据这些服事的弟兄们,把主的心意,主的恩典带出来。他们这样在神面前先体会神的心思,甚至他们要放下他们原来的工作,他们是如此的把自己交出来给主,他们看重主的事过于他们自己。像这样的人,神的儿女们就要学习敬重他们,因为他们是把他们自己整个放在神所要作的事上面。
在这里所提到的事,好像看重在他们生活需用的问题上面,但我个人在这两、三节圣经所看到的,不仅是只有生活上供应的问题。首先要看到的,那是对作带领的人敬重的态度,因为一个在教会里作带领的人,若是没有给弟兄姐妹们尊重,那实际的情形,一个就是这些人根本不称职,所以弟兄姐妹要尊重他也无从尊重,他们好像只是站在那个位置上,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作用。这是一种情形。另外一种情形,就是那些称为神儿女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敬畏神。他们既然不敬畏神,他们也就自然的不尊重为神作工的人。这两种光景都会有的,但是主的话在这里提醒我们,要从正面去注意这一点,要学习敬重作主工作的人,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我个人领会过来的才是在生活上的供应问题。因为十八节那里所提到的事,好像是特别突出这一个生活供应的问题。那里是这样说,“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好像是在这一方面,当然,因着这一方面的提醒,就引出一个问题来。究竟服事主的人,是不是要接受固定的薪水?如果你光是看“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好像是。但这只是说出一个原则,并不是方法。
因为在这里给我们留意到的是说工人。谁的工人呢?主的工人。既然是主的工人,要给工价该由谁来给呢?只有主给,人不能给,因为这不是人的工人。如果再加上上面所引用的,“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的嘴。”你就看到一件事,这个牛要吃那个场上的谷和稻杆的时候,是不受牛的主人约束的。弟兄姐妹,如果你看过牛踹谷的时候,你就知道,一边在那里团团转,他的头一低下去就咬一口稻杆或是麦杆。那稻杆上的稻子或麦子,还有些是没有打脱的,那牛吃的时候,谷子连稻杆一起吃进去,他很自由的。
这样连上来看的时候,我们就留意到一件事。教会的工人是不应该接受一个固定的工价的?我们看使徒行传的时候,保罗曾经提到他自己,他是亲手作工的。他这样的工作,不单是供应他自己的需要,也供应给他的同工。他也提到,当然他有权柄从教会那里接受一些供应,像其它的使徒一样。但是他说,“我宁愿不用那个权柄。”从这些记录上面,我们看见,作工的人接受一些供给是可以的,是应当的,但是作为雇工的价钱来看,那是不可以的。
你看到这里的话很有意思,十七节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我们留意的是那个“加倍”是根据什么?我不知道那个根据是什么,因为在这里都没有说。也许说,这个弟兄原来作工程师的,比方说,他现在完全放下他的工作,专一来服事主,教会就对他有加倍的敬奉。这是不是说,他作工程师的时候,是一千块钱一个月,比方说,弟兄姐妹们就给他二千。是不是这样的加倍呢?我想不是的。那根据是什么?我们的确不知道。
但是在这一个地方,很明显的提出一个学习的原则,乃是神的儿女们,应当学习敬重神所用的人,对那些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是这样。然后底下就说出刚才所说的,牛在场上踹谷,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这就引出一件事来,长时间服事主的人,他们怎么去接受生活的来源呢?这是教会生活里的一个原则,既然说接受固定的薪水不是圣经的教导,他们该怎么做?圣经从来没有给我们说,要这样做、这样做,只是给我们看见一个原则。就是工人用信心去仰望他服事的主,接受服事的人要用爱心去记念神所用的人。这就是我们读经的时候所读出来的一些实行的原则。我们这些年来也是根据这些原则来作,我们就是一同学习作工的人仰望主,也让神的儿女们学习爱心的功课。这是一方面。
不称职的长老
十九节一转,就转到另外一方面去。如果长老不称职,那要怎么办呢?我们先要看一个问题,长老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就要回到第三章去了。我们知道长老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人拥戴出来的。长老的显明,乃是神自己在那里作,也是那个作长老的人在神面前服事的榜样和见证。我们过去已经提到,先是有长老的服事,然后才接受长老的职份。不是先有那个位置,然后才有那个服事,应该先从实际服事开始的。这个服事显出来,神的儿女们能接受,然后才确定那个位份。
现在问题来了,长老是主把他显出来的,现在他不妥当了,他发生难处了,他不称职了,怎么办呢?过去是神把他显明的,我们不能推翻神的显明。但是弟兄姐妹必须要记住,主显明他是过去的事,那时他实在是好,那时他实在是能给弟兄姐妹们得帮助,那时他实在是能供应神的儿女们,这是那时的事情。现在他发生难处了,是不是因为从前主把他显明,所以我们现在还是不能不接受主的显明?如果是这样的话,长老慢慢的就会发展成教皇。只是我们的主永远不会允许人代替祂的位置,所以有长老出事了,在教会中发生难处了,怎么办呢?弟兄姐妹们就可以向那一个发生难处的长老提出意见来。
现在问题又来了,我们留意,这一封信,是写给提摩太的。现在有人要控告长老发生难处,指明他不配站在长老的地位上,他要向谁控告呢?如果按照这一封信来说,是不是向提摩太来控告呢?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当然好像是。因为保罗跟提摩太说,“有人控告长老,如果没有两、三个见证人,你不要接受那个控告。”这样好像是提摩太地位很高,比众长老都高。弟兄姐妹们,不是这样,如果提摩太当时是以弗所教会的众长老当中的一个,当然,如果他接受这些控告,他是站在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这个地位上来接受的,不是站在一个工人的地位上来接受的。虽然看第三章的时候,特别是看到提多书的时候,好像提摩太也好,提多也好,他们在一些地方教会里,长老是他们按手来印证的,所以他们的权柄比当地的长老都大。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
我们看哥林多前书,就看到这个问题来。哥林多教会发生好些混乱的事,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作太太,当中又有弟兄跟弟兄告状,这些都是很混乱的事情。但是保罗却没有说,“哥林多教会是我建立的,哥林多的长老也是我设立的,现在我就来哥林多教会处理这些事情。”是不是这样呢?你没有看见保罗这样作,你只看见保罗交通给他们说,“你们错了,这些事情你们没有这样作,你们错了!”保罗有没有说,“你们既然错了,我就来代替你们处理这些事情”?没有。保罗只是把这个事情指出来,你们自己去处理。你们如果不处理,我就来处理。是他处理,但不是在行政上处理,他是作属灵上的处理。
为什么他不在行政上处理呢?弟兄姐妹,你就注意到这一点,地方教会上的行政不在工人的手里。若是提摩太接受对长老的控告,他是站在什么地位上来接受呢?我们晓得那一个时候,提摩太是在以弗所教会里作长老,他只是作为众长老当中的一个,那些控告长老的控告,不是送给工人,是送给众长老的。但是因为那个受控告的长老是长老,你要控告他,你必须要有真实的证据。你不能说,我不喜欢他,我就控告他。不可以,控告任何一个弟兄,也得讲证据。你要是控告一个长老,当然更需要有证据。不仅是有证据,在这里看到的,还必须是书面的控告,不能只凭口说。有两、三个人说“这个长老不对”,这个不成,你指出某某长老有难处,可以向众长老提出书面的控告。
弟兄姐妹们,如果我们看到这里,我们从另方面看到,这些作长老的弟兄们,仍然是很受人尊敬的,人们控告他们的时候,也不能随随便便,必须要有书面的控状,要有真正的证据。假如真是这样,弟兄姐妹注意,不因为他是长老,就给他网开一面。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某某长老发生了难处,事情确是如此,这样,他被控告的事就必须要公开,在教会的会众面前受责备。当然在这里,不单是说到作长老的弟兄受责备,因为这个是原则。圣经原来不是单指个人的,是指所有犯罪该受责备的人都包括在里面,当然也包括长老。
不因为是长老,所以他可以多得一点恩典。感谢神!主在这里让人学习敬重那些作带领作负责的弟兄们,同时看见神也从来不偏袒那些作带领的弟兄们,错了就是错了!犯罪就是犯罪!该受责备的就受责备!你看到神从来不容让任何一个人,那怕他是大有恩赐的,那怕他对教会的建立很有功劳的,如果他是该受责备,还是要让他受责备。要显明教会的主只是祂自己。
上一次在这里提还是在别的地方提,我忘了。与倪柝声弟兄在一起的弟兄们从前在中国大陆,他们的聚会称为“聚会处”。后来李常受弟兄到了海外,就把它改成“聚会所”。你可以在他们中间看到有些例子很有意思。现在两位弟兄都不在了,我们可以说说他们的事。在海外的,在聚会所那个范围,以前是没有人敢动李弟兄的。结合这里的话,事实上,他是该受责备的,他就该受责备,结果他就把一些弟兄们撵走,他自己没有受责备。倪弟兄不管有好些人对他有多少的意见,他作错了,他自己会定自己的罪,当年上海的聚会处,也停止过他的交通。弟兄姐妹们,这些例子是确实的。从这些事例你可以看见,神祝福那些弟兄们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其中的一个,就是弟兄们一再的照着神的话来实行。
一切都要根据基督
我们这样读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件事,请看二十一节,“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弟兄姐妹你看到了,这样的劝勉非常明确指出,在神家中该怎样行去显明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用另外的一些话来说,你必须要学习永远让基督作教会的主,我们不根据我们自己的爱好和倾向来作决定,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承认我们常常会发生属灵上的难处。我们也承认,我们到现在为止,我们整个属灵的生命还不够成熟,在很多事上面,我们还有自己的倾向,还有我们自己的偏爱,结果在一些事情上面,我们有意无意的,没有完全的以主为根基。我们实在感谢神,因为圣灵当年藉着保罗跟提摩太交通这件事,如果我们没有看到那一个大前提,我们在这里只是看见圣灵在引导这个事情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如果主给我们看见那个大前提,我们就看到,这里面一直就围绕着一个事实,就是不要夺去基督是教会的主的地位,也不要失去作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的见证。
从二十一节开始,一直到第五章的末了,如果我们不是从这个大前提去看,我们就看到三件零碎的事,就是,第一,“行事的时候,不可存成见,也不可有偏心。”第二,“给人行按手,不可急促,免得在别人的罪上有份,要保守自己的清洁。”,第三,“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圣灵提到这三件事,好像是很零碎的事。但是弟兄姐妹,如果主的灵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在这里就看到,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则性在这里。
这个原则性的事实,正好就是今年西岸聚会的主题。这三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说出一个问题。我这样提一下给弟兄姐妹看看,“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不可有偏心。”这是什么?这是要维持灵里面的苏醒。然后,“给人按手,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份,要保守自己的清洁。”这是什么?我先说那个内容,然后再解说,这个是不接受魂的冲动。还有,“你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来调整你的胃口。这是什么?这是保持身体的健康。正好就是灵、魂、体三方面的一些学习。
如果我们灵里面是苏醒的,我们有一些个人的倾向,或是自己的爱好跑出来,我们马上就醒觉了。不会因着自己的倾向,把我们牵着走。这一点我想弟兄姐妹容易领会。给人按手,不是行按手之礼,是给人按手。按手不是一个礼,按手就是按手。弟兄姐妹,如果知道按手是什么意思?你就懂得这个不是礼仪。一般说来,按手有三个意思,一个是联合,这是交通。一个是祝福,还有一个就是印证。平常人家说按手那个重点是表达印证。这里没有说是那一类的按手,但是不管是那一类的按手,交通的按手也好,印证的按手也好,是祝福的按手也好,弟兄姐妹都要注意。
圣灵说,“给人按手不要急促,”为什么不要急促呢?你必须弄清楚,你按手的对象是不是配得按手?是不是该接受按手?因为那个人是不应该受按手的,而你给他按手就不合宜。因为底下说,若有一个人是犯了一些不可饶恕的罪,你来给他按手,你来给他联合,你来给他交通,甚至你来给他作印证,这样实在是大问题。这样,你就在他的罪上有份了。
但是问题在这里,他说你不要急促作决定,固然你必须要很清楚,很有把握知道那被按手的对象是可以接受按手的。除了这一样以外,常常会因为我跟这个人交情很好;或者说,我跟这一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或者说,我对他特别有好感;所以给他按手的时候,我就不考虑什么,我就给他按手。弟兄姐妹们,要看见这是魂的激动。这一个人太好了,因为我很喜欢这个人。他来问,“给我按手好不好?”“可以,但为什么要按手呢?”有些人说,“你给他按手,那个受按手的人的灵里苏醒过来就会很爱主。”这个话我不能接受的,一个不爱主的人,你怎么给他按手,他都不会爱主。有人是持这样的道理的,比方说,就是这样的一个光景,他要求按手,我对他很有好感,我说你要爱主,我给你按手,马上就给你按手。弟兄姐妹们,这样是不成的。我们不能凭着我们魂里的冲动来作这样的事,因为按手这件事情,是表达主的意思。
又比方说,如果按着上文,一直是说到作长老的事。现在教会里要增加一些长老,有一些弟兄说,“某某人可以作长老。”是不是真的可以呢?我们需要有把握。尤其是在近代的基督教里,他们根本就不考虑主的显明,他们只是看人外面有的是什么,就根据他们外面有的是什么决定他作长老吧!人家说,好,好,就让他作吧!就按手让他作长老。“给人按手不要急促”,你懂得这是要藉着按手,去表达神所要表达的,不能根据我们魂里面的一些冲动、激动、倾向,我们就下决定。
然后就提到身体,这里不是说,你能不能喝酒的问题,能不能喝酒这个问题不是这里说的。你喝一点点,这里说是可以的。但这里的重点乃是身体的健康要保持,我们中文在这里这样翻,就好像不太容易给我们看到那个重点,“你近来常常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但是圣灵用保罗在这里是这样说,“你近来胃口不清,不要单单喝水,你可以喝少量的酒。”但不是酗酒,酗酒是不允许的。只是可以稍微用一点,为着身体的健康,这样作,主也会点头的。
我们不知道提摩太有什么病,圣灵藉着保罗告诉他,不要单单喝水,你可以稍微喝点酒。弟兄姐妹注意,这个“酒”不是平常的喝酒,这里是作为药来使用的。所以不是酗酒,乃是为了调理好身体的健康,可以用酒来作药使用。弟兄姐妹,你看到了,灵、魂、体在这里都被提了出来。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我们要维持在神面前的洁净。所以不要看外面的事,在整个属灵的事上,要明白神的心思。
末了,要留意这里说的,“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如同先到审判案前,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这样,善行也有明显的,那不明显的,也不能隐藏。”当然,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圣灵用保罗说这几句话,目的不是说明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保罗不说,我们都知道,因为人间的俗话不是这样说吗?“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是未报,时辰未到。”所以圣灵说这些话,不是说明这种现象,乃是叫属神的人不要因着外面发生的事情而受了困扰。学习敬畏神,在一些事上,特别是在神家中作管理的事上,作为一个跟随主的人。我们只要按着主自己的话常受提醒,来维持自己常行在主的光中,在大大小小的事上,都是学习根据主自己的话来决定我们的脚步。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六1~10)
我们从看“提摩太前书”第五章开始,如果我们没有看到圣灵说话的目的,就会觉得从第五章开始,圣灵说了许多零零碎碎的话。主的灵苏醒我们的时候,我们立即就看见这许许多多的话是沿着一个信息来发表的,我们能掌握这样的一条线,圣灵在这里说话的目的就非常清楚了。
在日常的生活中彰显主
第六章一开始就说到好像是教导人如何在地上作仆人。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好像怎样在人当中作下属。但我们看进去的时候,就看见这话是根据一个原则说的,这原则与第五章表达的是同一个原则。我们看第五章时,非常明确地看到一件事,在教会里只能让人看见主是至高的。所有的学习都是学习服在主的权柄下,没有一样可以代替主,顶高的属灵人也不能代替主,大有恩赐的人也不能代替主。因为在教会中,我们的眼睛要注意的只有主自己。我们承认祂是主,也接受祂的管理。
现在第六章开始,又碰到一些具体的事情。从第一节到第二节,如果从字面上面去看,就是人与人如何相处。这些人是上级和下属,是主人与仆人。但是你看进去的时候,就看见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我们先来注意,“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尊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弟兄姐妹,这里一开始就说到仆人跟主人的关系,结果是说出神自己的见证,和说出神的名给尊重或给亵渎。这很清楚给我们看到,透过人与人中间的关系引出神在地上的见证。
站地位与服权柄
那是什么样的见证呢?我们注意“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尊敬”。这是什么?简单地来说,这是学习站地位和服权柄。服什么权柄?站什么地位?如果从这里所提的,你要站地位,因为你是仆人,所以你要学习站地位,你是作为仆人的,不可能成为主人。既然是仆人就学习站在仆人的地位上,既然是个仆人,主人对他就有权柄了,所以他就要学习服他主人的权柄。
弟兄姐妹,我们要注意这一点,这里说的仆人和主人的关系,我们千万要回到圣灵写这话时的情形,这里所说的仆人是奴仆的仆人,主人是奴隶的主。在那个时候,奴仆主对奴隶是有绝对的权柄的。这里说如果你在轭下作仆人,你就必须承认你的主人是配得敬重,如果不是这样,主的名就会受到亵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话呢?因为在底下就说出一个原因来,说,“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要因为他与你同作弟兄,就轻忽他。”我们中文把它翻成“轻看”,恐怕是过火了一点。这只是一个“轻忽”。用实际的话来说,我的主人是弟兄,我也是弟兄,我跟主人中间的事情马马虎虎也可以了,理由就是我们彼此是弟兄。
弟兄姐妹们,主的话给我们看到,不能因为彼此是弟兄,就忽略了你所该站的地位是仆人,你就该站在仆人的地位上,做你所该做的。主的话在这里说得很明确。祂说,你不但不要轻忽他,并且还要加意地服事他。弟兄姐妹们,你留意了,在这里,圣灵给我们看到,如果有这样的关系,他就有双重的身份,头一个是仆人,第二个身份是弟兄。既然是双重的身份,作仆人该忠心地服侍主人;作弟兄该在爱心里好好地服侍弟兄。弟兄姐妹,看到这个双重的身份,就明白圣灵在这里说到,“你还要加倍地服事他。”
弟兄姐妹们,现在问题来了,作主人的总的来说比作仆人的人少。你会说,那些少数作主人的就可以完全发号施令了,他就完全的接受服事了。但弟兄姐妹们,你注意这里,人与人中间有仆人和主人的关系,既然有这关系,就说出守地位和服权柄的关系。作主人的有没有地位该站吗?我们说,当然有,因为他是主人,该站在作主人的地位上,要守住作主人的地位。我不是说这个意思,我是说,他在人中间作主人,他有没有主人?提摩太前书没有说,但我们看到,说到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时是直接的连到属灵的见证上,我们就知道,隐藏在这人中间的主人跟仆人的关系,乃是引人注意神与人中间的关系。
提摩太前书没有说,但“以弗所书”就说得很清楚。我们看看“以弗所书”怎么说,我们看第六章第九节,“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样,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并不偏待人。”弟兄姐妹看到了,为什么说在人中间仆人跟主人的关系是带出神的见证来呢?原来在圣灵说这话的时候,乃是藉着很具体的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或是工作的关系,来让神的儿女学习活在神的面前,承认主是我们的主,我们都是主的仆人。我们感谢赞美神!因为祂从各方面来带领祂所买赎的人来认识祂自己。
我们怎么能领会这一样呢?在下文就说得清楚了,下面就说了不要因为你的主人跟你同作弟兄就轻忽他,相反地,还要加倍地服事他。为什么呢?“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信道蒙爱的。”我想如果把中文再翻译一下,那意思就会更容易领会些。如果把这句话重新翻一翻,这里就这样说吧!“他们要得服侍的益处,因为他们是信道蒙爱的。”弟兄姐妹,这样就很清楚,这里说作仆人的是众数,是许许多多的,你们好好地站在作仆人的地位上来服事你的主人,藉着这些实际的生活,来操练我们有一个准确的心思,向着那位坐在宝座上的主。
这里就提到。因为他们要得到服事的益处。弟兄姐妹们,你看到如果没有主,没有那一位坐在宝座上的主,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比方说,弟兄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仆人,我就要照在这里说的话,加意地服事他。如果没有那一位主,弟兄姐妹你看见什么的结果?我这个人就累死了,因为服事他一个人是我的本份,但现在主说你要加意的服事他。除了你原来本份该做的,还要多加一点。对我来说,我是不是累死了?我是不是受苦?
感谢神!主的话说我要得着服事的好处,你说服事的好处在那里?疲倦啊!不够时间休息啊!甚至连吃喝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那有什么好处呢?感谢主!祂的话就说“他们要得着服事的好处”。好处在那里?从上头来。从上头来?为什么要从上头来?因为主看到这里有一个人,他在那里拼命服事肉身的主人,他因着接受主自己的话的教导,在他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做一个服在主面前作仆人的人。为什么我们的主这样说呢?因为你们是信主蒙爱的,主的眼睛看着,你是主爱的,主不是看你是什么身份,祂是看你会否站在该站的地位上,做好该做好的,因为你真是认识权柄。
弟兄姐妹们,我们读到“歌罗西书”,提到主人跟仆人当中怎样作仆人和主人?那里说“你服事你的主人如同服事主。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主安排这样的一种关系,只要让我们在这种关系上学习作一个主的仆人,不是去作一个人的仆人。当然在社会的关系上来说,我们是人的仆人,我们是人的下属。但在属灵的生活操练上面,这个关系只是我们学功课的内容,或者说学功课的。我们感谢神,在日常的生活里学习服主的权柄,叫我们在神面前实在的蒙喜悦。
当时圣灵藉着保罗提醒提摩太,“你要把这些话教训人、勉励人、劝勉人、”教训的人、劝勉的人,是不是只在那里说教训、说劝勉呢?当然不是!他作这样的教导,必须自己先活在这样的教导里。如果不先活在这个教导里,那些教导就没有意思了,就是空的。
感谢主,主很忍耐地教导人认识祂自己。承认祂是主是比较容易的,实在地让祂活在我这个人身上就不那么容易了。但主要求的就是这个,不是我们只知道祂是主,而是实实在在的让祂在我们身上作主。我们也实在的以祂为主,来决定我们的动作和脚步。
拒绝别的教导
圣灵用保罗说这些在生活里的教导,在这里好像就告一段落了。从第三节开始就是个人里面的准备,或者说里面的造就。怎么能把上面说的实际活出来呢?必须先从里面有造就开始。所以从第三节开始,你看到生活里的内容又转了一个方向。
“如果有人传异教”,这给我们有一个错觉,以为这里是说到异端的问题。不是说异端,这里乃是说“别的教训”,不是指着异端,只是别的教训。这别的教训是跟什么来比较呢?就是跟上面所提到的许许多多的话作比较。严格说起来,是从第三章开始到第六章第二节这一大段的话。所以从第三节开始可以这样的领会,“若有人传不同的教导,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教导”。
弟兄姐妹留意了,这话非常清楚地说到圣灵在上面所一直指出那在主面前准确行走的路,并准确的生活的态度。但现在话题一转,如果有人传一些别样的教导,离开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并且叫人失去了敬虔的实际,那就怎么样呢?如果我们读提摩太第六章,从第三节就可以跳到十一节,第四节到第十节可以先放在一边不管,因为第十一节所说的话才是圣灵在这里说话的目的。第三节说如果有人传不同的教训,不根据主,也没叫人学习敬虔,第四节一直说到第十节,指出这些人实际上是怎样的人。十一节就说不要学他们,不能学他们,必须跟他们有分别。
人用自己代替主
我们看到这里话语的结构,我们就按着次序看下去。有人传不同的教导,不叫人尊重主自己的话,也不叫人在神面前有真实的属灵的学习。如果你碰到如此的光景,必须要看到这种光景是基于三种情况所得的结果。头一个事实乃是这些人用自己来代替主。这里说了很多话,“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接下去就说出这样做所带出的结果。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你就看到这堆话是说出有一批人,他们不尊重主的话,也不知道要根据主说的话。他们只是以自己来代替主,以他自己的领会来作为主的真理,他们以为对的道理就是出于神的教导。弟兄姐妹注意,什么时候人的自己跑出来,就根据自己的感觉,根据自己的领会下结论,肯定只有这个是对的。
弟兄姐妹,我们留意这种情形里面隐藏着一个因素,就是人用自己去代替主,结果就产生了许多的难处。圣灵把这许多的难处说到最末了的时候,祂就说出这种光景乃是丧失了真理的光景,不再在真理里了,不再在主的话的光里,都是人以为对的,自己以为对的,人以为合理的。这样,我有我的理,他有他的理,你有你的理,那一个理是对的呢?也许我们会说三个理当中总有一个对的吧!但是你不能忽略这个可能,三个理都不对,因为三个理都是出于人的自己,所以圣灵说出这种光景就造成人丧失了真理。那么你说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我想先把这三件事情看完,再回头看这里会明确一点。我们看头一个光景是人用自己去代替主。
以财利作人的主
第二个光景就是第九节开始说的话,以财利为他们的主。很有意思的,人用自己去代替了主,主不再是这人的主,但主不是这人的主,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事实又不是这样。如果不是主作他的主,定规是主以外的人、事、物作他的主。表面上看来,好像他作自己的主,实际上是别样作了他的主。从第九节里,我们就看到,这个人是怎么样呢?这个人是以财利作他的主。钱财、利益、好处、这些作了他的主,他就是一直跟随财利来决定他的脚步。然后,就产生许许多多的难处。
离弃主的真道
这些难处引到第三个光景。那是什么?离开了真道!起初,他以自己代替主,也许只是局部的代替,不是完全的代替,他还会说要寻求主。既然有别样代替主,早晚就让主以外的人、事、物来作他的主人。等到主以外的人事物作了他的主,结果就给带到一种光景里,完全离开了真道。
弟兄姐妹,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有些时候,你碰到一些不同的教导,当然,我们说有许多不同的教导,不是指内容的不同,而是重点的不同,虽然重点不同,还是同一的内容。但我们注意到这里说的不同的教导,不是说重点的不同,而是整个内容的不同。比方说,我们用前面所提过的话来作比方。上面提到“这家乃是永生神的教会”,圣灵用保罗说了一些话,乃是让人知道如何在神的家中行,因为神的家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上面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有人来了,他说“不必那么紧张,只要你做出来有好处,那就可以了,不必那么紧张一定要跟着主的话作。”
似是而非的道理
弟兄姐妹,你看到了,你说他们不对吗?好像又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对;你说他们对吧!他们却有原则性的错误。原则性的错误乃是在不根据主自己的真道。用很具体的例子来说,这几十年来在基督教的圈子里面就流行这种说法,他们说,“福音现在很不容易传得开,因为一般人对基督徒所相信的不了解。”如果你向人说人是罪人,人就觉得很难接受,你说神将来要审判罪人,他们会说“神在那里?我没看见。你说神要审判人,根本就看不见的,我才懒得去管它。”甚么样的光景都有。我们承认福音是不容易传出来。但不容易传出去,不是现在才有的光景,乃是从我们的主到地上来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不容易传出去。因为一面是因为我们出于亚当的人根本就是拒绝主的。另一方面,乃是因为世界的神弄瞎了人心中的眼睛,它让人不愿意去看见真理。
弟兄姐妹,你有没有注意这一点,你不要说保罗传福音的时候不困难,连我们的主自己传福音也不见得容易啊!弟兄姐妹你记得,主用五饼二鱼供应五千人吃过以后,跟随主的人很多,但等到主一说出生命之道,主说,“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可以喝的,你们如果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你们就有生命。”弟兄姐妹,你看到那个结果是什么?圣经不是很清楚地记载了吗?“从此,祂的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与祂同行。”几千人跟着主,等主把那生命之道说出来,人就不要听了,就不要跟随了。我有理由相信,在那个时候,那几千人都散掉了,散掉到只剩十二个人,所以你看见主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你们也要离开我吗?”弟兄姐妹,你看到主在那里说出神要向人显明的心意的时候,几千人就剩下十二个,十二个里面还有一个是要卖主的。
你说传福音容易不容易?十分不容易。虽然不容易还是要传,因为这是属灵的争战。所以看见今天的教会传福音比较困难,并不是一件新的事情,乃是已经走了两千年的事情。如果把旧约数算进去的话,就有更多的年日。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有些时候福音不太容易传出去,除了不信的人那方面的原因之外,基督徒或者是教会也不是没有责任的。基督教传的是什么福音?如果所传的福音不是主自己救赎的福音,那基督教要负的责任也是不轻的。基督徒传的福音不是神儿子所作成的福音,人就根本没有听到福音嘛!所以叫他们怎样信主,怎样接受主呢?所以话又分两面来看,如果我们看见福音不太容易传出去,我们需要来到神的光中看,我们传的是什么福音?
弟兄姐妹们,我常常都提,现在基督教传的不是福音,他们传的乃是基督教的生活方式,当中没有福音的。如果是这样,福音怎样传出去?正因为这种光景,有一些人就动起脑筋来。他们的心思也许是好的,但他们所想出来的结果就不太对头了。他们以为若要福音传出去,必须让不信的人对基督教有认识,先要有了对基督教的认识,所以他们就说在传福音以前,必须要做一些预备的工作。现在作福音的预备工作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了,他们就叫这是“福音预工”。
张弟兄参加一个福音广播的服事,他起初出去和那些弟兄们配搭的时候,他就觉得花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时间,却没有福音的内容。但是那些人并不知道,也不觉得,还在拼命地干这个。因为他们认定是在作福音预工,他们也是传福音。我们的弟兄跟他们稍微熟悉一点的时候,就很不客气地对他们说,“你们究竟在这里干什么?花那么多的时间、精神、人力,你们这里究竟干什么?你们所做的不是福音啊!没有福音的成份啊!没有人知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啊!只是让人看见有一批人在社会上对人作这个和那个工作。”
弟兄姐妹们,你看这些道理实在是很合人的道理,非常合人思想的方法,但不是主的话。主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没有说你们出去工作以前,先做一些福音预备工作,然后才传福音。我们没有听见主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只是看见主一开口就说,“你们去传福音,寻找迷失的羊。”你就是要把人带回主的羊圈里。主明明地告诉我们,“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不在乎你做什么?只在乎神的大能。主的话也明明地说,圣灵作工的时候,“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圣灵这样作工的时候,人才会接受福音的光照,不是做一些和福音毫无相干的事,人就会来说“对了,我们要接受耶稣作救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张弟兄有次跟我提到,那福音广播在初时,连耶稣的名字都没提过。
提防以敬虔得利的门路
弟兄姐妹,你留意这些道理说出来是让人挺佩服的,但却是别样的教导,我只是举这个作例子。所以弟兄姐妹注意,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我们的主在这里就说了许多的话,在这里提到,人用自己代替主,他们以财利为主。说清楚一点,他们以名、利、地位来作他们的主。许多人很热心地作工,但目的不是为了神的福音,也不是为主的名字被高举,更不是发表神救赎的恩典,乃是为他们自己制造机会,或者在其中得一些财物上的好处、名誉上的好处、地位上的好处,人的理想满足的好处。
我们如果读这样一段话,你就看到一件事情,如果从外面来看,这些弟兄姐妹们的确很热心,我们实在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很热心。在工作上很热心,在服事主的号召上很热心。但弟兄姐妹,我们要注意这里有这样几句话,第五节当中那里这样说,“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弟兄姐妹留意这些,因为这些人是用敬虔来作他们得利的门路。在人看来,这句话有点矛盾,既然是敬虔,怎么还会注意得着利益呢?如果我们看字面,的确是有矛盾。但我们看到圣灵说这句话的实在的意思时,我们就知道这里所说的敬虔,不是这些人的敬虔,是一些给他们的道理捆绑了的人的“敬虔”。
许多神的儿女们实在很愿意服事主,实在愿意讨主的喜悦,都有一个追求的心,愿意作一个敬虔的人。有一些人就会利用神儿女们的这个心思,把他们的心思引到他们的道理里面。所以圣灵在这里说,“这些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他们会利用别人要求敬虔的心思来作他们作工的基础。既然圣灵说到敬虔这一点,我们从正面来看看什么是敬虔?能知道什么是真的敬虔,别人就不太容易利用我们的敬虔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敬虔”在英文就很清楚了,就是“像神”!什么叫作敬虔?像神!我们再说清楚一点,什么叫作“敬虔”?敬虔是里面像神,外面是敬畏神!里面有一个像神的实际,外面有一个敬畏神的态度。弟兄姐妹,这是非常严肃的!如果我们里面像神,就能看出许多的事物是出于神或不是出于神。如果我们在外面有一个敬畏神的态度,我们就不太容易把神以外的人、事、物来代替神。因为我们所敬畏的只是神自己,绝对不允许其它的人、事、物来代替这位神。
我们实在感谢主,说到这样的事,圣灵说,你要真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敬虔。底下就说一句“敬虔加上知足,就是大利。”弟兄姐妹们,你晓得一个敬畏神的人实在是很知足的,不会感觉在地上还缺什么的。我想弟兄姐妹都能在这事上有体会了,原因就是神自己就是我们的满足,在祂以外还有什么比我们的主更高、更大、更宝贵、更丰富。我们感谢主,一个真实的敬虔定规带出满足的光景。因为这个满足不是因为得着了全世界,乃是因为得着了主,主就是他的满足。
不让钱财捆绑了我们
感谢主,底下说了一些小孩子都懂的事,来说明为什么我们的主是我们的满足。“我们没有带什么来,也不能带什么去。”你要是把满足放在属地的人、事、物上,到头来还是空的,唯独把自己放在主那里,这就是摸到了真实的满足。说了这许许多多的话,第十节就说出了“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我想这个贪财是说出一件事,但原则就是把贪恋主以外的人、事、物都包括在里面。
有些弟兄,不知是否真是弟兄?反正有些基督徒说,保罗说这些事情都是指着底马来说的。就是在后书里说的底马离开我到帖撒罗尼迦的底马。我不敢说一定是说他,因为这是指着我们所有的人说的。什么时候掉进贪财的网罗里,那个结果就是这样。
圣灵说了这许多的话,就转到祂要说的主题上了。请看十一节,“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详细地看下去,我想要等到下礼拜了。但我必须要和弟兄姐妹们同来留意的,就是第十二节当中那里。上面提到准确的追求方向,然后就说出一个事实,什么事实呢?“你们是为此被召的。”我们被神选召出来,乃是为着十一节上面所提到的许许多多的事,起初说的许多话是先造就我们,然后就引到十二节的结果,就是为真道打美好的仗,作那美好的见证。我们是为着这个目的被召,提到这被召的目的,这里说的是很具体的事,说到了那个大前提,我们不能不说,我们被召乃是要被召归回神起初造人的目的。或者更往前一点,是要归回到神创造这个世界的目的。
主作的见证
感谢主,在这里提到我们被召的时候,不是从大前提那里说起,乃是说到具体实际的操练和造就,去达成神召我们的目的。感谢神,因为圣灵藉着保罗说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带出一件事是很有意思的,详细的下礼拜二再看。十三节,“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弟兄姐妹注意这里说到我们的主,祂在彼拉多面前,作过那美好的见证。
什么是主耶稣在彼拉多面前作的见证?我想弟兄姐妹们,我们下次回来聚会之前先讲讲这事,今晚我不交通我的领会,我只是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主耶稣在彼拉多面前所作的见证?弟兄姐妹,这个很重要,因为你刚才读的时候,你就看到圣灵说这话是藉着主的见证来指出主的脚踪,我们就跟随上去。如果你没有看见我们的主的那见证,我们便无从看到主的脚踪。
感谢主,圣灵在这里说这些话说得很有份量,但愿我们在主的面前一同寻求。我不敢说我下礼拜会交通得完全,但我总发觉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这里,几乎可以说提摩太前书的信息重点就在这里。但愿主怜悯我们,使我们在读祂自己的话的时候,一面领会字面的意思,一面也进入字面里的意思。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六11~21)
我们上次看到第六章当中的部份,看到好些称为基督徒的人偏离神自己的道,制造一些让人感觉舒服的教导。圣灵把那些人里面的心思和光景都揭露出来,并且把他们的结果都说明出来。现在从十一节开始我们就看到圣灵把方向转过来了,因为上面提到的都是比较消极的方面,从十一节开始就转向积极的方向。开头的时候还是牵连到一些消极的事,但那主题却不是在说明消极的事,而是让属神的人看到该如何对待消极的东西。所以十一节开始,圣灵就说,“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什么是这些事呢?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一个属神的人必须要逃避这些事,笼统地来说,那就是不以追求个人的满足而作为生活的主题。如果这样来看,这里所提到消极的事乃是指出属神的人要追求脱离这一些。
一个真实生命上的成长,或是说真理的发表,或是说见证的建立,不能只有消极的脱离,必须要加上积极的追求。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追求,一方面是脱离神要我们不要碰的,另一面去追求神所要我们得着的。在积极方面要追求的是什么呢?或是神让我们要有的是什么呢?这里提了几样,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我们都晓得这是圣灵结的果子的一些内容,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乃是可以让圣灵不受限制地表明祂要显明的。这样的追求在好多人的心思里觉得好麻烦,要脱离一些事物,心里舍不得,要追求得着的,自己感觉跟不上,也不甘心跟上。但是圣灵在这里说得非常清楚和明确,属神的人就是要这样活在神的面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被召乃是为着一个目的,那目的就是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并且是持定永生。这个持定永生乃是特别指着我们活着就是活在这永远生命的发表里,因为这就是我们被召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被召为真道打美好的仗
我们常常说要追求,追求什么呢?为什么要追求?如果没有从主的话的光里看得准确,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像追求是很空洞的东西,你说要追求生命的成熟,什么是生命的成熟呢?你可以意会,但又说不清楚,你说不清楚,里面就感觉好像追求有些空洞。感谢神,祂指出一个事实来,你们被召乃是为着一个目的,要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并且持定那永远的生命。这是什么呢?主的话说,“你们被召就是为了这一点”,这一点究竟是什么呢?为真道打仗,是为那一个真道?我们说到真道时,整本圣经给我们说到许多真道,究竟我们是为什么真道来打美好的仗呢?浸信会的人说,“我们就是为受浸的样式来打仗”;长老会的人说,“我们是为了长老的制度来打这个仗”;信义会的人说,“我们是为了因信称为义来打这个仗了”。这些人都有他们打仗的目的,我们又是为了什么打仗呢?真道。许许多多的真道,我们是为那一个真道呢?或者说是为那一些真道呢?他们是为一样,我们是为许多样吗?
感谢赞美神,这里所提到的,我们可以这样笼统地来说明,乃是为着神那永远的旨意,因为接下来就有了说明。究竟神永远的旨意是什么呢?永远的旨意就是神要显明祂怀里的独生子,要让祂怀里的独生子成为承受恩典的人所有。弟兄姐妹,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看到神在救赎的计划里所定规的,就着人的倾向来说,我们能接受赦罪的恩典就足够了,不需要再有其它都可以了。所以我们常常说,我们在神面前感觉满足的时候,神却没有感觉满足。如果主把我们带到这个的领会里,我们就不能不留意到我们被召的目的是什么。
感谢神,这里说的话虽然是简单,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说到那个点子上。用再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弟兄姐妹,这话是很清楚了,我们被召的目的乃是为着把神为祂儿子所安排的目的、旨意、计划显明出来。我们感谢赞美主,因为人的被造就是为着这个目的,以后在救恩里被召也是为着这个目的。所以不管是被造或是被召出来,都是为着神那荣耀的旨意。感谢主,保罗和提摩太交通到这一点,好像是很个人的一些经历,只是提摩太和保罗两人当中的问题,但从原则上看见,这是神和神的儿女,神的众子的问题,我们从个人的经历上看到每一个人都该有的经历。
生活在神永远的旨意中
我们留意圣灵继续说下去的时候,祂说,“你是为此被召的。”这是过去的事情,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也是过去的事情。被召是为了打那美好的仗,在过去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停止在那里了?因为我们已经满足了被召的要求。感谢神,如果主给我们里面是明亮的,我们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尽管我们打过许多的仗,显明过许多美好的见证,但是在那丰满又荣耀的基督,神的儿子的所有里,都不过是一点点。所以没有根据说我们已经打过那美好的仗了,我们可以停在这里了。
弟兄姐妹马上就会想起后书里保罗说的话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守的道,我也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弟兄姐妹,你说保罗是不是走到那天的时候,他感觉他已经作够了,保罗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是这个意思。弟兄姐妹别忘了,保罗说这话的时候,他是站在一个什么的位置上来讲的。如果从他几句话来看,“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他就是跑到他人生的尽头,是他走到尽头的时候,他才讲这样的话。如果你从前后的话来看,保罗说,“我被浇奠的时候已经来了”,也同样的说出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神没有留下什么时日给他了,所以他说那几句话并没有说他可以停在那里。如果神再给他年日,他就会继续地说,“我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头来召我所得的奖赏。”
保罗从来没有给人一个感觉,说人追求到一个点上就可以停下来,保罗和提摩太交通到这个事实,圣灵用着他说的一些话真是宝贵。他说,“你已经作了美好的见证,但你不能停止在那里。”所以在十三节我们要留意了,他说,“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弟兄姐妹,这话不是很清楚了吗?主还没有回来,你还活着,所以你不能停止,除非是主今天回来,你就可以停止,因为主再没有给你时日了,所以你就可以停止。主还是给你有年日,因为我们的主还没有回来,你还活着,所以你必须继续的往前行,一直要追求守着这一个吩咐。守到一个什么的地步呢?守到完整没有任何缺欠的地步。
现在是否已经到了那个地步呢?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个标准不是别的,因为这根本不是圣经话语上的字句,乃是神的儿子自己。所以我们没有可能说我们能在某一个点上不再往前。我们留意保罗说这话时真的是好严肃,他说,“我在神面前,在基督耶稣面前来吩咐你。”说到这一位神,他说是叫万物生活的神。说到耶稣基督,他就说到“曾经在本丢彼拉多面前作过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叫万物生活的神,我们容易体会,因为祂是生命的源头,是供应生命的神,也是维持我们活在祂面前的神。这点我们比较容易体会,我再多说几句关乎神的,这里给我看到的神,不仅是一切生活的源头,同时也包括了一个事实,祂也是万物的归结。万物是从祂开始,万物要回到祂那里去。在这过程里,是神叫万物生活,生活的起头是神,现在的过程是神,等到将来的结局仍然是神。如果我们领会到这点,就能领会保罗跟提摩太说到这话时,实在是很严肃的。因为他把我们带到万物的起头和终结的里面。
主自己的见证
我们用点时间来留意,上次我也请弟兄姐妹回去想一下,为什么圣灵什么事都不说,祂应该说是“在钉十字架,又从死里复活的基督耶稣的面前嘱咐你。”如果我要说这话,我们定规是这样说,“在那钉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我不知道弟兄姐妹会怎么说,我想要我说的话,我就会这样说。因为我们一直觉得钉十字架的事实是不得了的,从死里复活更是不得了的,如果不指着这两件事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两件还高的可以指着来说呢?
但是圣灵在这里就没有指着那两件事,却指出一个我们觉得好像并不重要的事。我们记得我们的主被抓以后,在大祭司的衙门里给折磨了好长时间,然后就送到彼拉多那里,然后彼拉多又把祂送给希律,希律又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我们看那只是钉十字架的事实要发生的过程,我们所留意的重点是钉十字架。但是圣灵在这里提到这位神的儿子的时候,那重点是祂在彼拉多面前所作的美好的见证。弟兄姐妹们,那究竟是指着什么事情来说的?我不知道弟兄姐妹们思想过以后的结果是怎么样,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弟兄姐妹,当然我不敢说我的感觉没有偏离,但我觉得照上下文的意思,大概圣灵说这话的目的会是这样。
弟兄姐妹,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主在彼拉多面前与他的一些对话。起初,我们的主什么话都不说,不管问什么,祂就不哼声,结果彼拉多好像给主惹火了。他说,“你为什么什么话都不说?你不知道我有权柄释放或不释放你吗?”彼拉多说到这话的时候,我们的主说话了。主怎么说?“若不是从上头来的,你就没有权柄办我。”意思就是说,若不是神给你这个机会,你根本连碰我一下都不够条件。弟兄姐妹,我们现在可以这样领会,但你要真的站在主耶稣所站的那个时间,地点和心情的时候,却用着我们自己的感觉和感情,那你听到彼拉多说这话的时候,那个反应会是怎么样?人的天然都是喜欢逃避难处的,都是喜欢寻求安逸的。但是你能知道我们的主用那种的话语和心思来和彼拉多对话,用人的话来说,那不是找死吗?事实就是这样。
但是我们的主没有逃避要来的事。我们用属灵的话来讲,我们的主根本就不害怕十字架,不害怕接受十字架,也不逃避十字架。所以祂不求人的谅解,也不为自己辩护,因此,祂不作声。但一到骨节眼上的时候,祂说了,“如果不是神给你这个机会,你就根本不能办我。”彼拉多就问祂,“你是谁?”我们的主也不说。但是一说到“你是不是犹太人的王?”我们的主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说“是你说的,还是犹太人说的?”然后彼拉多继续问祂说“你究竟是谁?人家说你是神的儿子,人家也说你自己也说是神的儿子,你究竟是不是神的儿子?”弟兄姐妹你们看到我们的主怎样回答,很清楚,“你说的是。”
弟兄姐妹,你看,在彼拉多面前,我们的主一面没有逃避十字架,也不害怕十字架,但祂没有为自己辩护,又不隐藏自己。我们感谢赞美神,这是基督的脚踪,这样的脚踪只有在彼拉多面前那么明确的显出来,这是十字架的脚踪。弟兄姐妹晓得,走上十字架必须要走上一段路,不是说上十字架就上十字架,要到十字架那里是有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该怎么走呢?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一首诗歌,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的,就是“不是坐花轿上天堂”。我们的主就是留下这样的一个脚踪,所以圣灵在这里说,这一位神的儿子曾经在彼拉多面前作过美好的见证,因为这个美好的见证毫无隐藏地显露了十字架的道路。
跟随主的脚踪往前走
现在回到提摩太身上,保罗说,“我在这位神的儿子面前吩咐你,你要守这命令,毫无玷污,毫无指责。”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主走过的路就是这样的路。现在提摩太,你的环境很凶险,所受的压力也是很沉重的,但是你是一个被召出来跟随主的人,你该走的路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你的路就走得不太准确了。当然我们不是自己制造一些难处来背十字架,但是在神很自然地从环境里显明一些事情的时候,十字架的性质就很明确地透过这些事情显出来。十字架显出来的时候,你怎么办呢?逃避吗?绕圈子走过去吗?还是面对它而接过来?我们的主是直接面对的接过来,我们跟随主的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圣灵藉着保罗来说的这话是非常非常的严肃,“要守住你该守的见证,你要作那美好的见证,因为你是为此目的而被召的,所以你必须守住,一直到主耶稣基督显现的日子。”
我们感谢神,用简单的话来说,要坚定地持守主是唯一真道的内容,一直持守到与主面对面的时候。但是问题就来了,我们看很多弟兄姐妹们的见证,有些是很久以前的历史上的属灵伟人,一些是现在还活着的神的儿女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都发觉无论那个人怎么属灵,在他承担一个好像人不能承担的环境的时候,很隐藏地在他们的或是我们的心思里会问神一个问题,“神啊!我这样拣选祢,但祢为什么让我遇到那么多难当的重担?”弟兄姐妹,我们感谢神,神的儿女们的见证不是像人那样报喜不报忧的,喜也好,忧也好,我们都赤露敞开地把自己显露出来。因为如果我们有得胜,那是主自己的怜悯和扶持。如果我们有失败跌倒,那是因为我们的本相就是那样。但是因着我们在属灵上有一点的追求,常会觉得我们也差不多了。但事实上,我们还是不那么能经火的,所以我们失败乃是神显露我们自己的本相,叫我们不敢再靠自己,叫我们单独的只看着神。
在信心里走完该走的路
现在在这里,圣灵说这句话就把我们带到这种感觉里。祂说,“你要守这命令,毫无玷污,毫无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主什么时候显现?我们灵里若苏醒,我们不会问这个问题。但我们就常会问这个问题,“主啊!祢什么时候才回来?祢要我们忍受到什么时候啊?还要多久我们才能脱离这种辖制啊?”如果你看看环境,好像我们跟随主,到了一天好像没有路可以走了,我们还是要坚守下去吗?圣灵向我们说,“直到耶稣基督显现的日子,”就是要到那日子了。要到了那个日子,我还是要站在主的一边,我要怎样学功课呢?那是最简单的功课,因为从我们蒙恩得救那一天,就已经是进入了那功课,那就是信心的跟随。没有因着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主是那样说,我们就用简单的信心来按着主说的话来跟上,不离开主的道路。
话是很简单,但进入实际还很不容易。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人是经不起风浪的。没有经过风浪的时候,觉得自己还蛮不错,但一点点的风浪,就像彼得说“主啊!我们丧命了。”感谢神,祂的话就是那么清楚简单的,“直到基督耶稣显现的日子”,到了那日,你就会知道你的信心没有浪费。主的话是那样说了,“到了日期,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祂显现出来。”弟兄姐妹,你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在信心里受这样的考验呢?就是说,“你不在信心里面就无法接触到主”。我们的主是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祂是那样的高,是那样的尊严,是那样的荣耀,又是活到永永远远的,并且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中。
这个事实在圣殿或在会幕的至圣所就发表出来,如果让我们跑进至圣所,若不是神自己的光照耀我,你们就会看到一件事,至圣所里是一片黑的。因为至圣所里没有金灯台,一点光源也没有,四面是密封的,但是神的话说,祂住在人所不能见的光里。我们看见的是黑暗,但我们的神却永远在光中,这样,我们就没有条件来看见主了,并且我们根本就不能看见。我们不能看见的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看见了就不能活下去。所以我们的主没有在祂荣耀里显现以前,先把祂救赎的工作做完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人的眼睛根本不能看到神的本体。
但是,我们在信心里,主为我们开了一条路,让我们跟祂接连上来。所以就是那么简单,就是用信心来跟随上去,不必看那个环境,不必看人是否同情,不必看结果是福是祸,只是注意跟随主在行走。现在你要表明的是什么?如果要表明的是神的儿子,跟随的是神的儿子,尽管环境让我们感觉承担不了,我们的路还是对的,该走的方向还是准确的。因为这些事不会永远没有结局,按着神的安排,这些事一定要到结局的。既然一定要有结局,神的话说得非常明确,到了那一天,神就要把祂的儿子显出来。那时,我们就要看见我们的跟随没有错。不在信心里的跟随,从头到底都是摸不到边际的。
只有主自己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我们感谢赞美主,所以当保罗说到这个事实的时候,他不能不感谢神,不能不敬拜神,不能不把荣耀、尊贵,永远的权能都归给祂!感谢主,保罗把这一个看见,交通给提摩太,同时也交通给我们读神话语的人。我们不光只是把交通里的话语接受过来,我们盼望主藉着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叫我们接受这个启示,来决定我们一生在地上的脚步。感谢神,圣灵用保罗交通到这里的时候,从十七节开始,说了一些话,这些话从字面上来说,弟兄姐妹一看就会明白,所以我不从字句上和弟兄姐妹交通。我们透过这些字句,从原则上我们有一些交通,那就牵连到我们追求的目的。当然上面已经把追求的方向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再从另外一些方面来再说追求的目的。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按着人的天然,我们是追求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安定和安逸。当然这个没有错,不能说完全错了,但是问题出在这里,如果我们追求的目的只有这一样,这就错了。所以这里说了好些的话,物质丰富不是给定罪的事,问题是如何处理物质的丰富。如果只会处理物质的丰富,那就会有机会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因为在这小段的话里面,隐藏着这一个事实,那个事实是在哥林多前书里面说过的,“我们是基督的管家”。既然是管家,神把许多的财富放在我们手里,我们按着主的意思来处理财富,不是把主的财富单单为了满足我们人自己。我们简单地提一下,一面是肯定对我们有绝对益处的,只有主自己,一切在主以外的都不是。正因为这样,圣灵又引领我们脱离地的吸引。尤其是读到十九节的时候就更清楚。其实从十七节整个来说,我读一下,你们就很清楚。“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这是不是很明确给我们看见要脱离地的吸引,而爱慕天的丰富呢?特别在十九节,那不是很明确地说到从物质的丰富进入生命的丰富么?物质的丰富,神会赏赐,但它不是我们的满足,我们的满足乃是生命上的满足。
坚定的持守主的自己
到最末了的时候,保罗在圣灵的引导下向提摩太说了一些话,不要让人的道理和一些似是而非的学问来搅乱我们的心思。这些东西很能满足魂的,但是我们被召乃是为显明主的真道,因为在神的选召里,整个地来说,我们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所以我们不能偏离真道,我们只能紧紧地抓住主的自己。跟随主的路,就是跟随主的真理,因为我们的主就是真理。一切的宗教也好,道路也好,外面的动作都好,这些全都不是我们追随的,拣选的和奉献的对象,只有主自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们被召乃是要我们显明这位道路,真理和生命的主。
所以我们读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信息。在非常艰难的环境底下,神的儿女要持守的不是遗传,不是宗教的组织,不是个别的道理,乃是那位完整的神的儿子。要守着这见证的确是不容易,我们看提摩太后书的时候,你就看见保罗对提摩太说“你哭了很多了,现在不要哭了。虽然你哭了很多,我还是知道你所流的眼泪是蒙主喜悦的。”我们看到后书时,就会看到这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弟兄姐妹们,跟随主的道路是十字架的道路,是流泪,流血也流汗的,所以不是容易走的。不要说我们在美国这个环境没有什么要我们流泪、流血、流汗的,如果我们贴得很近地跟随主,我们会发觉到我们仍会流泪、流血、流汗的。这些我们读到提摩太后书时再谈。我想提摩太前书就这样交通过了,求主藉着祂的灵继续把里面没有交通到的意思向我们解开。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