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提摩太后书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奉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2「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本信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但也有意让提摩太向以弗所教会公开诵读()),所以在此申明他的使徒身份。保罗特别提到「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可能因为保罗此时已预知即将为主殉道。持定「生命的应许」()),是保罗为主站稳到底的根基。
「提摩太」())是保罗从路司得带起来的年轻同工()),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提摩太和提多都被称为保罗的「真儿子」())。「儿子」())原文就是「小子」()),是表达年长者对年轻人的亲热感觉,当时以父子相称的门徒关系也很普遍。保罗、提摩太和提多都是由同一位圣灵重生的,在属灵上是弟兄关系,并非父子关系。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Chairein))」一词来问安()),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罗心目中,「恩惠」(Charis))几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义词,因为除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保罗惯用的问安语是「恩惠」和「平安」,只有在提摩太前后书里特别加插了「怜悯」()),可能因为以弗所教会正面临异端的攻击。

3「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

4「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

保罗提到他所服事的神,与「祖先」())所服事的是同一位,因为接下来他要提到提摩太的祖先())。基督徒所事奉的神,就是犹太人的祖先所事奉的神,但是不信主的犹太人「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
「记念你的眼泪」())可能指提摩太在最后一次与保罗分离。

5「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6「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借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7「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8「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在罗马帝国,十字架被认为是耻辱、愚昧的()),为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作见证,有人会觉得羞耻。当时罗马帝国尼禄皇帝正把基督徒当作罗马大火的替罪羊来残害,所以作为基督徒被囚,在世人看来是一种耻辱。「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指为了福音的缘故,随时准备承受保罗所受的苦难。
「总要按神的能力」,神用祂的能力来成就祂自己的旨意,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不要以为主作见证为耻,因为并不是人自己能成为神的见证,而是神使人成为祂的见证,是神自己要成就这件事,「神的能力」是根据。神必赐我们「刚强」的心())和能力,使我们能「为福音同受苦难」。
上图:马梅尔定监狱(Mamertine Prison)的牢房,传统认为,保罗和彼得在殉道之前被关押在这个监狱里。马梅尔定监狱位于古罗马广场(Comitium),面对元老院(Curia)和帝国广场(Imperial Fora)。

9「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10「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祂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神救赎我们、呼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既不是按我们得救之前的善行,也不是按我们得救之后的刚强,而是祂在「万古之先」())所定好的「旨意和恩典」())。因此神早已预知我们在遵行祂旨意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苦难、困境,祂也预知我们在面临难处时的胆怯、软弱,所以祂也必然预备了足够的「恩典」,不是依靠我们,而是「在基督耶稣里」())保证祂自己的「旨意和恩典」得以成就。
撒但在人身上最大的权势,乃是借着死亡的威胁来奴役人()),但我们却不用再害怕撒但,也不用害怕牠所兴起的逼迫环境,因为我们的救主基督「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而我们已经得着了这「不能坏的生命」())。虽然信徒还会有肉体的死亡,但死已经失去了能伤害人的「毒钩」()),只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基督同在」())的门,对信徒不再是损失,却成了「益处」())。

11「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

12「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或译:祂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

保罗不以自己所受的苦难为耻,反而把难处看作基督见证人的记号。不是因为他自己刚强,是因为他认识基督的所是,「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认识基督的所作,「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因此任何难处「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保罗要求提摩太努力「保守」那「所交托」())、「所托付」他的())真道,但实际上是神自己在「保全」祂的福音真道和工作。「交付paratheke」可译为「我所交付祂的」,即保罗将他自己、事工或灵魂交付神。但圣经中其他的「交付」都是指「祂所交托我的」()),所以这个「交付」译为「祂所交托我的」更恰当,即神交托给保罗的使命和真道。
「那日」指基督再来的日子,也是每个神的仆人交帐的日子。

13「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

「规模」原文指建筑师的草图、原型或标准,也被译为「榜样」())。
保罗的教导是纯正真理的纲领和标准,不可更改,而要用「信心」来吸收、消化()),并用对神的「爱心」来谨守遵行())。
这「信心和爱心」都不是从人的肉体里面生出来的,而是从基督耶稣里来的())。我们对真道的持守如果建立在与基督耶稣联合而来的「信心与爱心」上,就可以避免教会历史上屡屡发生的是非、逼迫。

14「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

15「凡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16「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炼为耻,」

17「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并且找着了。」

即使是在如此困难的逼迫中,神也不让保罗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孤独行走,这正是神自己的「保全」())。「阿尼色弗」())可能是以弗所人()),在保罗写这封书信之时,他一家的人就住在以弗所())。可见「凡在亚细亚的人」())并非指所有的亚细亚信徒。
此时正是尼禄逼迫、残害基督徒的时候,所以保罗第二次被囚时没有上一次那样自由()),要在罗马找到囚禁他的地点并不容易。而且寻找保罗、公开自己的信徒身份,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上图:马梅尔定监狱在古罗马时代称为Tullianum,始建于主前8世纪,比罗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古罗马并不长期监禁犯人,对犯人的惩罚是罚款、劳役和处死。因此,监狱不是长期监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只是一个黑暗、恶臭和阴冷的地下室。

18「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多地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使徒的荣耀和权利

保罗每逢提及他自己的使徒职分的时候,他常带着坚定无误的语调。对他来说,使徒职分常是包括若干事情在内的。

(甲 )他的使徒职分是一种荣誉。他是藉着神的旨意而被拣选的。每一个基督徒也必须看自己是被神拣选的人。

(乙 )他的使徒职分是一种责任。神拣选他,因为祂希望与他一同做一些事。神渴望使他成为传新生命喜讯给人的器皿。从来没有基督徒完全为自己的缘故而被拣选;乃是因他能为别人做事而被拣选。基督徒是因为神为他所做的事,而惊奇、喜爱,并赞美不置的人;他心中也因此火热;并告诉别人神能为他们做的事。

(丙 )他的使徒职分是一种权利。这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看出保罗体验他的责任是把神的应许,而不是警诫带给别人。对他来说,基督教不是定罪的威胁;乃是得救的好信息。我们值得谨记的是,这个世界所见的最伟大布道家和传教士不是传讲一种地狱之火使人畏惧的战惊信息;乃是要感动人因看见神的爱,而惊异顺服接受福音。福音的威力是爱,而不是使人恐惧。

每逢保罗对提摩太说话的时候,他的语调总是带着温暖和挚爱的感情。保罗称他为:‘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在信仰上是保罗的儿子。提摩太的身体来自亲生父母;但是他的永生是神藉保罗所赐的。许多人从未有机会生儿育女而作父母,却有这个喜乐和权利成为别人在信仰上的父母;世界上最大的喜乐就是把一个灵魂带到基督面前。

给提摩太的激励(续 )

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的目的是要激励他并增强他在以弗所工作的力量。提摩太是个青年人,他有一项艰巨的工作,他要遏制异端,和企图危害教会的不良习俗争战。现在,保罗为提高提摩太的勇气,并且使他大大奋力,于是提醒他几件事。

(一 )他提醒提摩太他自己对他的信心。给我们最大的激励就是使我们知道有人信任我们。人尊重人常比以惩罚恐吓更有效。当我们怕令爱我们的人失望,便提高警觉,做事会合乎正轨。

(二 )提醒他的家庭传统。提摩太有一个优良的家庭传统;倘若他不幸行差踏错的话,不单自己的名誉有损,而且亦有辱家门。优良的父母是神给人最大的恩赐之一。人应该为此而感谢神,切勿使他们的声誉受辱。

(三 )提醒他是被分别出来担当这个职分的;并且接受了恩赐。人一旦进入一个具有传统的机构办事,他所做的任何工作皆不单单影响他自己;他也不是单倚靠自己的力量工作。也可以支取传统的力量;并且要维护传统的荣誉。这在教会是特别真确的。凡在教会事奉的人,教会的荣誉在他手中;事奉之人由与众圣徒团契的自觉中而加增力量。

(四 )把基督徒教师应具有的质量提醒提摩太。保罗当时所见的有四点质量。

(甲 )勇气。基督徒的事奉所应当带给人的,不是怯懦的恐惧,乃是勇气。作基督徒必须常带着勇气;这种勇气藉着时刻清楚基督的同在而获得。

(乙 )力量。在真实基督徒的生命之中,有力量去应付。有力量去承担难以抵受的事工;有力量面对使人丧胆的环境而能挺身站立;面对伤心的悲痛和失望,仍有力量保持信心。基督徒的特色乃是经历苦难,胜过苦难。

(丙 )爱心。在提摩太的情形之中,这是指对弟兄,对他被主事奉属基督的会众的爱心而说。正是这种爱心给基督教会牧师以其它的质量。他必须极爱他的会众,使他绝不觉得为他们承担太大的劳苦,也不被任何可怕的环境吓倒。人心中若没有爱基督子民的爱心,他绝不应该作教会的牧师。

(丁 )自律(中文圣经译作谨守 )。这个希腊字是sophronismos,这是许多个不能直译出来的希腊字之一。有人称它为‘圣者之中的圣者。’福高罗(Falconer )给它的定义是:‘面对惊慌或激情,仍能控制自己。’这种自我控制的力量惟独基督能赐给我们,使我们不至随俗浮沉与逃避。不能控制自己的人,绝不能治理别人。Sophronismos就是神所赐的自我控制,它使人成为治理人的伟大领袖,因为他首先成了基督的仆人,并且能控制自己。

值得为它受苦的福音(Ⅰ )

人若对福音忠诚必然会带来烦恼。保罗当时是从罗马狱中写这封信。所以对提摩太来说,他若忠于保罗的话,他就是向人承认自己效忠于一个罪犯。然而保罗在这里把福音的一切荣耀展示出来,证实福音是值得我们为它受苦的一件事。保罗有时用暗示,有时则直接说明;把福音的荣耀本质一一举出。在新约中,很少经文本身以及从它可以看出这样福音的纯然庄丽的意义。

(一 )这是有力的福音。因它所受的任何痛苦,皆有神的力量支持。对古代世界的人来说,福音就是生活的力量。当保罗写这些书信的时候,人们厌世而自杀之风极盛。古代有极崇高生活原则的思想家,就是那些坚忍之士斯多亚派(Stoics );但是当生活难忍的时候,他们有他们的方法中止自己的生命。他们有一句话:‘神赐人生命;但是神更赐人一件大的礼物,就是让他们有权放弃自己的生命。’福音就是力量,昔日如是,今天也如是。这种力量能使人征服自己,控制环境;甚至当生活似乎不能忍受的时候,仍有力量继续活下去;当人想做基督徒,但似乎不可能的时候,仍有力量作基督徒。

(二 )这是救恩的福音。神是拯救我们的神。福音就是拯救,把我们从罪中救出来;福音能释放我们脱离恶事的掌握,它能使人击破我们所不能击破的习俗。福音具有拯救坏人变成好人的力量。

(三 )这是使人归主为圣的福音。它不单把我们从以往罪中救出来,并且呼召我们行走圣洁的道路。卓云(A. M. Chirgwin )在他所著的普世布道工作中的圣经(The Bible in World Evangelism )中引述两段非常奇妙的事,展示基督改变人生命的大能。

有一个纽约歹徒,最近因暴力打劫罪曾被判入狱。出监后不久,在他前往与从前党羽会合,作另一宗打劫的时候,在第五街从一个男子身上扒了一件东西。他走进中央公园,看看偷了甚么,他发现那是他所讨厌的新约圣经。由于他还有余剩的时间,他便懒洋洋地翻开圣经阅读。但不久,他竟然全神贯注在经文里面。结果数小时以后,他和他的旧党会面,并和他们永远断绝。对这个旧罪犯来说,福音是使人过圣洁生活的呼召。

另一个青年阿拉伯人。他在阿纳蒲(Aleppo )和一位旧相识发生口角,他对一位基督教传道人说:‘我恨他入骨,很想报复甚至想杀死他。’他继续说:有一天,我去你那里。你劝我买一本马太福音;我只为讨好你,于是买了。我从来不想读它。当天晚上临睡前,这本小册子从口袋中掉下来。我拾起它,便开始读。当我读到那里:‘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我想起自己心中仍然恨我的仇敌。我不舒服的心情增涨,直到我看见:‘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就在这时候,我不得不呼叫出来:‘神!求你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于是欢乐和平安充满我的心,而仇恨则消失了。从那时开始,我已经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而我最大的喜乐就是阅读神的话。

福音能带领纽约的从前一个罪犯和在阿纳蒲要作杀人凶手的人踏上圣洁之路。我们今天的教会所传的基督教,若和这两个例子比较,真是非常惭愧。基督教若不能改变人的生活,就不是真的信仰。认识福音的拯救大能之人,是个被神改变之人,在他的职业、娱乐、家庭、和人格中都应该表现出改变的样式。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在本质上应有分别,因为基督徒已经服从神的圣召,愿意走圣洁的路。

值得为它受苦的福音(Ⅱ )(续 )

(四 )这是恩典的福音。它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努力达成的事;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神不是因为我们圣洁而呼召我们;祂呼召我们是叫我们成为圣洁。倘若我们必须靠己而配得到神的爱,我们的处境便会没有办法和希望。福音是神白白赏赐的礼物,祂不因为我们配蒙祂的爱而爱我们;祂爱我们完全因为祂有一个纯然慷慨的心。

(五 )这是属于神永恒旨意的福音。在时间开始之前,福音已经计划好了。不要以为神当初是代表一种严苛的律法;只不过到了耶稣在地上并替我们受死,神才开始把那饶恕的爱赐给我们。神的爱从时间开始的时候,便寻找人,而祂的恩典和饶恕亦同时赐给人。爱是神的永恒本质的要素。

(六 )这是属于赐生命和不朽的福音。保罗深信基督耶稣已把生命和不朽坏的事向人显明出来。古代的世界畏惧死亡;或者,就算他们不畏惧死亡,他们也会相信死亡就是一种毁灭。耶稣带来的信息指出死亡乃是一条引进生命的道路;死亡不是把人与神分隔,它能领人与神更加亲近。

(七 )这是事奉的福音。保罗为了这个福音而成了信仰的教师、使徒,和福音的先锋。保罗并没有以为自己得救,此后再不用顾虑,因而存着安逸的感觉。他身上反而背负一种不能逃避的责任,叫他在事奉神和别人的工作上,鞠躬尽瘁。这福音给保罗三方面的任务。

(甲 )福音使他成为传道的先锋。这个字就是。kerux它有三方面主要的意义,每一方面对基督徒的责任都有提示。kerux是要把皇帝的圣旨向人民宣告;kerux是当两军对垒的时候,代表军方谈判条件,提出和平或休战办法的使节;kerux是一个拍卖商或商户所雇的人,把他的货物向人喊叫,邀请人来购买。因此基督徒便是把福音的信息给人,领人和神和好,叫人接纳神为人所预备的丰盛救恩。

(乙 )福音使他成为一个使徒(apostols );它的字义就是一个被差遣出外的人。这个字可解作使节大使。一个apostolos不是替自己说话,而是为那差遣他的人。他不是倚仗自己的权柄,而是靠那差遣他的人之权柄而作事。担当基督使节的基督徒必须替祂说话,在人面前作基督的大使,并代表祂。

(丙 )福音使他成为一个教师。基督徒和教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导。有一个非常真确的意思,就是教师的职责比布道家更困难得多。布道家的任务是用神的爱向人呼吁,使人面对并作抉择。人可能出于一时显明的情绪激动响应这个呼召。但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在他的前头。他必须学习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和纪律。那根基虽已立下,但他还需要教育才可以建立起来。随着福音的火焰,必须有基督徒教育的不变火光。很可能有人在最初决志后,因简单却是基本的理由,没有接受基督徒信仰意义的教导而和教会疏远。

传道先锋、大使,和教师──这就是基督徒事奉他的主和他的教会的三重职责。

(八 )这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它是藉着祂的显现,完全表明出来。显现这个字有一个伟大的历史背景。这个希腊字是epiphaneia,犹太人重复用它描写神的伟大拯救的显明,这是当以色列民的敌人存心铲除他们的神的时候,民族英雄马加比(Maccabaean )起来领导人民奋斗的艰苦日子所用的。

当奥拉亚斯(Onias )任大祭司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希里奥多罗(Heliodorus )的人图谋搜掠耶路撒冷圣殿的财宝。当时不论祈祷或哀求都不能阻止他的亵渎神圣的行动。正当希里奥多罗下手抢掠圣物的时候,这件事发生了:‘主的灵和大能的君王使那epiphaneia大大的显现……在他们面前现出一匹马,上面骑着一位形貌恐怖的人……他怒气冲冲朝着希里奥多罗跑过来,并用前脚击打他……那时,希里奥多罗突然跌倒在地上,四面一片黑漆包围着他。’我们不知道当时实在发生的事情;但正当以色列人需要救援的时候,神的伟大epiphaneia便临到他们身上。另一次是犹大·马加比率领着一小撮士兵对抗赖根罗(Nicanor )的大军。他们于是祷告:‘主阿,当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你曾差遣你的使者杀了西拿基立大军十八万五千人。现在,求天上的主宰也在我们面前遣派一位好使者,使他们惊惧;叫他们看你大能的膀臂而惊慌,因为他们前来要亵渎你的圣洁子民。’这个故事继续叙述下去:‘那时,赖根罗和他的手下吹号唱歌前进,犹大·马加比和他的军队则向神呼求和祈祷去迎战。他们诚心祷告,奋力争战,杀死敌众超过三万五千人;这是由于神的epiphaneia显现,他们便大大高兴。’我们再一次不明白当时的实情;但是神在他们面前现出伟大的拯救。因此对犹大人来说,epiphaneia就是指神施行拯救的干预。

对希腊人来说,这也是一样伟大的字。皇帝登基被称为epiphaneia。这是指皇帝向百姓显现的意思。每一位君王登基的时候,心中都存着一个厚望:被欢呼称颂为一个又新、又宝贵的日子的黎明;从这一天开始,便有伟大的祝福来临。

福音满有耶稣的epiphaneia。这个字展示神伟大而拯救的干预;并向世人显现的。

由人和神而来的托付(Ⅰ )

这段经文用一个非常生动和双重用法的希腊字。保罗谈到他把自己交托神;他又劝提摩太好好地保持神所交托给他的。这两句话都是用同一个希腊字paratheke;它是指交托给别人的信托存款。一个人可以把一些东西储存朋友家中,留给他的儿女或亲爱的人;他可以把他的贵重物品存放在神庙,以保安全,因为在古代世界中,神庙就是银行。在每个例子中,储存的东西皆称为paratheke。在古代世界中,储存的对象若当物主需要的时候,必须物归原主,这是最神圣的责任。

有一个著名的希腊故事,讲到信托被视为如何的神圣。斯巴达人(Spartan )是以他们的严谨信誉和忠诚守约而出名的。有一个人来自米利都(Miletus )特别造访一位名叫哥格斯(Glaucus )的斯巴达人。他因为听闻他们能够忠诚守约,所以把自己的家产变卖一半,将所得的金钱交托哥格斯代为保存,希望将来他的后裔可以前来认领。他们作过收授的标记以后分手。经过许多年后,那位米利都人去世;他的儿子们专程前来斯巴达,拜访这位哥格斯。当他们拿出认领的标记,和希望取回那笔存款的时候,哥格斯却说他已经记不起这件事。于是来自米利都的儿子便忧忧愁愁的离开。这时哥格斯立刻跑到位于达裴(Delphi )的著名神庙祈求神谕,指示他应否承认收过托管存款一事。而且根据希腊人的法律,他事实上亦有权发誓说自己完全不知情的。神谕的答复是这样的:

‘不要说:“奋斗无益,
劳苦和创伤终归徒然;
敌人既没有减弱,也没有止息,
万事依然故我。”
正当那疲累的波浪徒然冲击,
似乎连一吋的进展都难以争取,
在那远处,从小溪和海
静悄悄流出,汇成一道洪流。’

悲观的念头,对他自己,或对这个世界,皆不应该存在基督徒的心里。

(三 )他必须在爱心上永不松弛。爱别人的意思就是像神看众人一样地看他们。爱除了只寻求为人作最高的美善以外绝不做别的事。它用宽恕去安慰悲伤,用爱心去熔化憎恨,用那不能止息的热爱去消除冷漠的态度。基督徒的爱必须坚持用神爱他们的心去爱别人,因为是神先爱了我们。

许多没有信心的人和一位有信心的人

这是一段悲喜交集的经文。保罗到了最后,临到他身上的事,正如发生在他的主耶稣身上。他的朋友离弃他,逃跑了。在新约中,亚西亚(Asia )不是指亚洲大陆,而是小亚西亚西部,属罗马的一省,它的首都是以弗所。当保罗系狱的时候,他的朋友离弃他──最大的原因是可能出于畏惧。罗马人绝不会以纯粹是宗教的罪名控诉他,犹太人必然尽力挑唆当局指控他是一个危险的滋事份子,和危害公众和平的煽动者。我们不会怀疑,他们到最后是以政治罪名控诉保罗。作一个政治犯的朋友是危险的;所以正当保罗需要朋友的时候,他的亚西亚朋友为了自己的安全,离弃了他。

虽然众人离弃他,但是有一个人能忠心到底,他的名字是阿尼色弗,就是有益处的意思。夏里信(P. N. Harrison )把阿尼色弗在罗马寻找保罗的经过,用生动的文笔描写出来:‘在汹涌的人潮之中,我们似乎想瞥见一个露出有人生目的的脸孔;我们以活泼的兴趣,追随这位陌生人从遥远的爱琴海岸,来到罗马首府;穿插在好像八阵图的陌生街道上,敲了多家的门,依照每一个线索查问;别人警告他不要冒被捕的危险去找这一位朋友,但他没有放弃寻觅;最后在一间阴暗的,供囚犯居住的小屋子里,听到一个熟络的问候声;他见到保罗,与在旁看守的一名罗马士兵锁在一起。自从知道了保罗的居所以后,阿尼色弗不以探访他一次为满足。他对保罗不辞劳苦的服侍,真的与他自己的姓名相称,是有益处的。别人早已因这锁炼的羞辱和威胁而畏缩了;但这位访客竟然觉得能有分于甘受十架羞辱之罪犯,为一生最大的权利而自豪。他在罗马的街道上左右穿插,犹如在他的家乡以弗所行走一般。’真的,当阿尼色弗一旦找到保罗以后,他便成了保罗的一位经常访客,这事对他自己的生命十分危险。不住查访一个罪犯的下落是危险的事;去探访罪犯也危险;经常探访罪犯,当然更危险。这是阿尼色弗所做的事。

圣经时常会把一个问题放在我们面前,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真确的。许多时候,它以一句简单的话在历史舞台上介绍一个人,或者贬斥他。例如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且他们出卖保罗,但关于他们其它的事,则完全不知。关于阿尼色弗,我们除了知道他冒着生命危险对保罗尽忠以外,其它事情也不知道。他可能因此丧失了生命。在历史的记录中,腓吉路和黑摩其尼被视为背离者;阿尼色弗是比兄弟更亲密的坚贞朋友。倘若我们将来也用一句话被写在史册上,那会是甚么呢?那判词是个卖友的人,抑或是个忠诚的门徒呢?

在我们放下这段经文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在一处上下文的特别相连处,是一个争论的中心。每一个人皆应该表达他自己的见解,不过许多人都认为这段经文的含义暗指出阿尼色弗当时已经死了,保罗首先为他的家人祈祷。假若阿尼色弗真的离开了世界,那么保罗就是为离世的人祈祷,愿阿尼色弗在最后的那日得主的怜悯。

关于为已经去世的人祈祷,是一个议论纷纭的问题;我们毋需在这里讨论。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指出来──对犹太人来说,替死人祈祷并非不为人知之事。当马加比战争的时候,有一次记述犹大马加比的军队和以土买的总督哥治阿斯(Gorgias )所率领的大军对垒,结果是犹大·马加比得胜。经过这场战役后,犹太人收拾阵亡军人的尸体。他们在每一具尸体都发现‘归箴黎(Jamnites )偶像为圣的东西,这是犹太人律法所禁止的。’这个意思是说这些已死的犹太士兵曾迷信的戴上异教徒的护身符,想保护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指出:凡被杀的人都戴上一个护身符,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因为迷信而被杀的。因这个缘故,犹大和所有的国人都为这些死人的罪孽祈祷:‘愿他们的罪被神完全忘记。’犹大于是收集捐款为那些阵亡士兵献赎罪祭;因为他们相信将来有复活,现在‘替死者祈祷和献祭’当然不是多余的事。当这个故事结束的时候,犹大·马加比说:‘为离世的人祈祷是一件神圣和美好的事。因他们为死人与神复和祈祷,好使他们可以从罪恶中被救出来。’

保罗很显明的是从犹太人的这种信仰中长大,这种信仰看替死人祈祷是好的,而不是令人憎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经过很长而今人痛心的争辩;但是我们能够、也必须说明这件事──倘若我们全心爱一个人,而且这个人永远记忆在我们的心思之中,那么我们就不必理会神学家对这件事的任何智慧论调,内心的本能,使我们在祈祷中记念他──无论他在今生或在另外一个世界。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

Ⅰ 问安

1. 就像其他教牧书信一样,保罗宣称自己是基督耶稣的使徒(参:注释)。虽然在当时使用如此正式的语句,来对自己亲近的助手说话,显得太僵硬,但保罗还是使用如此正式的开头。有许多对于保罗是本书作者的争议都是根源于此,因为很难想象保罗会对自己人,用如此正式的开头。然而,他不是要提醒提摩太他使徒的身分,他只是无法忘记他奇妙受召的尊贵使命。奉神旨意反映出保罗深知在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主之后,神在他生命中所定的计划。

不同于前书的开头,奉神旨意以符合于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为修饰句,点出保罗使徒身分的目的。他是被差去宣告生命的福音,而提摩太从书信的起头,就被提醒这是使徒被召的目的。

结尾的在基督耶稣里修饰生命,肯定了基督徒的生命是以基督为中心。令人回想起,保罗提到:“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就是保罗用在基督里的意思。

2. 亲密的关系完全流露在形容提摩太是我亲爱的儿子,无疑的提摩太是保罗心目中最挚爱的人了。就像提摩太前书的问安一样,怜悯加在更常用的恩惠和平安(参:

Ⅱ 感恩

教牧书信中,只有这里保罗照着他一般的程序,在问安之后紧跟着感恩与代求。这种书信方式早已被当时所接受。

3. 同样的形式已经被使用成为感恩的表达方式,像前(参:前面的注释)一样,虽然这不是保罗一贯的写作方式。保罗提到他所服事的神,与祖先所服事的是同一位,或许这样可以吸引提摩太的注意,因为接下来要提到的是他的祖先。就是我接续祖先……所事奉的应当被理解为,保罗视基督教对神的敬拜,是延续过去犹太人对神的敬拜。虽然他坚信福音取代了律法,但他从未对律法表示不敬,有时甚至为着遵守而引以为傲(参:

这样的事奉,必须藉着清洁的良心(与相同)。使徒保罗原是犹太人,应该知道德行、敬拜与服事是紧密相连的。敬拜神的时候应当存着正确的动机,心中的思想与用意必须是无玷污的。

当保罗说昼夜不住的想念你(参新译),这种不住的为所服事的教会代求,在其他的书信中更充分的表明出来(参:。可想而知他必更加用心的为自己亲密的助手祷告。无论何时保罗想起提摩太,就为他感谢神。

昼夜不住的表达了保罗认真的态度,令人想起。同样表达祷告的经文是在,有关真正寡妇的祷告并以这句话作结束。为此缘故NIV(和AV)有理由将它连结到前面的句子。它强调持续不断的祷告,又给希腊文 adialeiptos (不住的)加上额外的力道,这个希腊字另外只出现在。但是,RSV和RV一样,将这个字与下一句连结在一起,译作“我昼夜不住的想要见你”。不管哪一种翻译的方式,代祷的频繁都强烈的表达想见提摩太的意愿。虽然他持续处在危险中,仍然不断的为他人代求,保罗属灵的特质也因此显明出来。他成为所有传福音的人最好的榜样。

4. 保罗浓烈的情感不断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切切的想要见你令人回想起,在这些地方都使用相同的动词( epipotheo )。记忆中特别亲密的印象是提摩太的眼泪(记念你的眼泪),那是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参:。现代社会习俗羞谈男人的眼泪,但在保罗的时代,却很少禁止强烈情绪的表达。提摩太似乎是很敏感的人,对保罗有很深的依赖,临别痛苦的感受特别明显。

保罗并没有掩饰他将要见到朋友的喜悦。在希腊文中眼泪和快乐这两个字是紧密对称。虽然离别往往带来痛苦,但泪水却带出将来重聚的喜悦。满心快乐这几个字显出保罗是全心全意的。这是他的特征之一,因为他用动词 plēroō “满满”不少于二十三次。

5. 当保罗说“想到……”可能是保罗刚得到提摩太的消息(参Bengel)。希腊文的句法可以支持这样的说法( hpomnēsinlabōn 字面的意思是“收到一个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不同的表达,使用在3-6节的回忆里。第3节的想念与一样,第4节的记念同样被用在,第5节的想到没有用在保罗其他书信中(但是在,第6节的我提醒你类似。这些丰富的辞汇凸显出保罗回忆时的心情,他也希望提摩太能勾起这些共同的回忆。

是提摩太无伪之信令保罗想起更多的回忆。相同的形容词也出现在,但却没有出现在保罗其他书信中。我们不需要根据保罗形容信心,而认为信仰不过是一种宗教情操而已。若仅是口头上宣告自己有信心,说是接受了基督教的教义,当然有可能是假的。如此一来,相对的“无伪之信”显得一目了然。保罗特别在这里强调,一定有他的理由。在教牧书信里,保罗提到一些提摩太软弱的地方,像他的胆怯,但却没有质疑他的信心。

住在信心里,就是保罗所说的住在神里面的意思,还有住在圣灵里,住在神的话语里,和住在罪中。用这些住所与居住者来比喻,贴切的表达基督徒内在的特质。

想起提摩太的信心,就让保罗想起他祖母和母亲的信心。但有些释经学家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里到底是指犹太教的信心还是基督教的信心?先( prōton )这个字,应该指的是,罗以是个虔诚的犹太人,她先将信仰带给提摩太;换句话说,提摩太小的时候就围绕在信仰里。然而如果指的是基督信仰的话,那罗以就是提摩太家中第一个成为基督徒的人,接下来是友尼基,再来是提摩太。中提到一点点有关提摩太的父母,但好像没多大帮助。因为当保罗说到“这信”,“这信”可以同时应用到犹太教与基督教身上。因为友尼基嫁给希腊人,所以她不可能是严谨正统的犹太教徒,所以这里比较可能指的是对基督的信仰(的注释)。这里没有提到提摩太的父亲,根据,他应该是希腊人,而且可能不是基督徒(参Jeremias)。这些个人的细节,印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有些学者反对教牧书信的真实性,也把这些句子列为真迹残篇(如Falconer)。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冒保罗笔名的作家,会去连名带姓的提到提摩太的祖先,如果教牧书信指的是较晚期的某个“提摩太”。

保罗不仅了解家庭的力量对一个人事业的影响,但也对提摩太家中信仰的气氛印象深刻。罗以和友尼基可能因着她们家庭的敬虔,在教会中为人所知。保罗以强烈的肯定“我深信”,结束这段个人的回忆。在保罗书信中,动词 peithō 使用了二十二次,可见他对提摩太的信心毫无怀疑。

Ⅲ 从经验来的鼓励

事实上,这两段不能清楚的区别开来,藉着对提摩太信心的感恩,带出保罗对他个人的劝诫。在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保罗针对提摩太的个性,要求他做一些道德上的坚持。

A 神的恩赐

6. 开头的字为此(对保罗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希腊字),连接了提摩太的信心与保罗的肯定。就因为如此,他先提醒提摩太,神给他的使命。因为责任沉重,他不需要新的恩赐,而是将他已经有的,再次挑旺起来。如火桃旺( anazōpyreō )可以被理解为“重新点燃”或者是“保持旺盛的火焰”(Abbott-Smith)。但没有必要认为提摩太失去了起初的热心;不过就像一般基督徒一样,他也需要鼓励来保持火热的心。

如同,神的恩赐( charisma )当然不只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有圣灵超自然的运行。这样的恩赐与按手有关,并且与提摩太有特别的使命在身有关。

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恩赐是在( en )提摩太里面(NIV)。很清楚的让我们知道,真正神的礼物是内住的恩典,而不是外在的工作。每一个牧者都需要一点时间,回想他当初被按立的时刻,不仅让他想起,蒙召是何等伟大,并有足够的神的恩典,发挥他的召命。真的!每一个服事神的人都应该了解,不管多么小的事工,神绝不会差遣工人去作工,却不给他合宜的恩赐。

7. 所指的恩赐在这里有更清楚的定义,连接词因为,连接了这里与第6节的关系。使用神赐给我们的不是……,让我们更专注得到恩赐的时刻。这里的代名词我们( hēmin )可能间接的指五旬节的时候,圣灵的工作强烈的运行在基督徒身上。虽然指的是提摩太肩负的使命,但这里的复数似乎是用来缓和对提摩太个人的直接批评。可能提摩太不断有胆怯的情况发生;而这是保罗最委婉的提醒方式。

负面的句法不是胆怯的心,可用来对比正面的含义。“胆怯”或“软弱”( deilia )虽然常常出现在LXX里,在新约中,却只在这里出现。这样的叙述让我们想起,虽然这两处的用意不同。保罗无法想象提摩太被按立的时候,会领受胆怯的心。基督的福音无法在畏缩懦弱的人手中被传开。他所领受的乃是三重恩典: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刚强的心,并非指神的仆人必须具有强烈的个性,而是在使用权柄的时候,发挥刚强的能力。圣灵的能力使很多天性胆怯的人刚强起来,去完成神呼召要他完成的艰难使命。仁爱的心,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被呼召为牧者的人,更是如此。没有人比保罗更清楚了解爱的力量,因为他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里,写下无与伦比的爱的诗。谨守的心在牧养的事上同样重要,没有人可以要求别人,除非他先要求自己。保罗心中所想的不只是斯多亚式的自我努力,因为自我的节制亦是神的恩赐。

8. 有这样特别的恩,保罗要提摩太不要……以为耻。不需要因此以为提摩太曾经以福音为耻,保罗只是要强化他的心,免得当试探来临的时候软弱。天生胆怯的性格容易有羞耻的感觉,然而将勇气点出来,也不是只针对他,许多证明有坚强信心的人,一样需要被点醒。给我们的主做见证也可以翻译为“藉我们的主产生的见证”。但前者有的根据,为大多数解经家所赞同。因它涵盖了整个基督徒要传扬的信息。这样的见证往往给传扬它的人带来羞耻,特别处于当时希腊文化下的世界,十字架被认为是愚昧的。提摩太还有可能以保罗的锁链为耻。为了福音而受囚禁,在当时社会中仍被认为是耻辱。保罗全然了解主在他苦难上的目的,所以在(参:,他形容自己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禁的(新译)。你可以囚禁一个人的身体,却无法禁锢他的灵魂。因为基督的缘故,保罗才看自己是被囚的。

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RSV:“担起你苦难的分”),是继续发挥前面所禁止的事。这里代表了如果必要,为了福音的缘故,随时准备好承受别人所受的苦难。一个新的字或许可以符合这样的说法, syn-kakopatheō ,意思是“担起自己被苦待的分”(参Ab-bott-Smith;。前置词 syn (“与”)是鼓励提摩太预备心,来分担保罗的苦难。在本书信中,传道人遭受邪恶对待,是一再浮现的主题,因为非复合的动词也被使用。结尾的话,按神的能力是要向提摩太保证,分担苦难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唯有神的力量强过一切的苦难”(Jeremias)。这呼应了第7节,因为刚强的心亦是神的恩赐。

9. 一些学者认为本节与下一节是引自基督徒的诗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诗的语法和思想与保罗的笔法十分相称。所以这首诗歌可能是保罗自己写的,或是引用既有的一首完全说出他的想法的诗歌。86首先他双重肯定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因神救了我们,(且)召我们。神拯救的行动充斥在教牧书信之中,特别是六次使用“救主”,虽然这样的称呼只有两次在保罗其他的著作中,但神对人类的救赎,充斥在保罗的作品中,更胜于新约中其他的作者(参:

此处将基督徒的呼召归诸于神,一如其他保罗著作(如:。拯救与呼召有紧密的连结。基督徒不仅是被救脱离罪恶,更是被救进入圣洁的生活。史碧克说:“拯救的结果就是基督徒奉献自己”。神呼召我们,要我们过圣洁的生活(NIV),像祂一样。因祂一切的作为都来自祂的本质。在也可以发现同样的观念,神的呼召是要我们成为圣洁,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

接着保罗对这呼召,给了清楚的定义: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希腊文: ou kata to erga )。这是保罗亲身痛切的经历,和他不断重申的重点(参:同样否定呼召是出于人的行为);而是按着神的旨意和恩典,给了我们不可动摇的确据。没有任何言语比这一句,更能总结保罗对神的呼召的认识。同样的观念出现在。神主权的拣选是绝无错误的。如果我们能了解基督是我们领受神恩典的中保,恩典不是我们赢得的,而是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这是典型的保罗用语)。这礼物是早在万古之先的(RSV:“久远以前”)。同样的看法,参考。这经文对于基督出现的年代(10节)做了清楚的解释。这可以指女人的后裔要得胜,或基督存在世界以先的恩典。

10. 保罗的思路从永恒进入到特定的时代。虽然神在恩典上永恒的计划远超过我们所能了解,但道成肉身的事实却是我们能明白的。这恩典如今藉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在再次提及。那里的显现是用希腊文 epiph-aneia 。但是在提多书的信息中,“显现”指的是主再来。因为“显现”与“救主”同样被使用在神秘宗教与君主崇拜上,所以一些学者认为,这里特别要与异教的用语区别开来。但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基督徒亦使用当时充斥在异教之间的用语。不论如何,在保罗也用 epiphaneia 这个字。不仅如此,的颂歌中,也是用“显明”这个字来形容过去隐藏、如今显明的奥秘。

被译作废去( katargeō )这个字,是保罗喜欢的用语。在他认为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使用同样的动词),虽然表达的是将来的事,但此处的动词时态却表示已完成的事件不过不相互冲突。因这里已预见基督将来要成就的事实整体,并视之为已成就的事实,而那里的焦点却是基督成就的圆满。虽然基督徒免除不了肉体上的死亡,但却能真实的废弃它,因为不再惧怕死,而死也失去了它的毒钩

基督不仅废除了死亡,他也是伟大的光照者。不能朽坏的生命被隐藏直到福音出现,如光遍照。在那里,保罗形容这恩典显明了历代隐藏在创造里的奥秘。将不朽坏( aphtharsia )与生命连结,保罗更清楚的定义了生命的品质。因为基督徒拥有不能朽坏的生命,肉身的死亡无法毁坏他们的信心。

福音就是神在基督里完全的启示。值得一书的是,并没提到死亡如何废止与生命如何启发,不过,因着启示的管道是福音,我们必须从基督的生死,及其教导来理解。因此这经节与诺斯底主义所信奉的光照式的拯救,完全无关。

B 保罗的见证

11. 被动语态的奉派可参考,在那里保罗亦表明他对神指派他使命的认知。这里重复了三种他被委任的事工,但却没有像过去那样强烈的断言(参:“我……并不是谎言”。因为提摩太早已熟知保罗的福音使命,保罗写信给他为何需要如此强烈的自我表白?若有人这样怀疑,是合情合理的。一些学者因此质疑保罗的原著身分。当然我们不需要认为保罗是要重复的告知提摩太,如果这样想,的确是很难解释这节经文。但就像一样,保罗心中充满了对福音的赞叹,以致心中满是福音使命的呼召。

12. 保罗提醒提摩太,他所受的苦难完全是因为传福音的缘故。同样希腊文为这缘故也出现在第6节,也是为了连结前面的缘故。

当保罗思想自己吃力不讨好的处境,他更愿意将自己因福音受苦的经历,来鼓励也为了福音受苦的提摩太。他并不以自己的捆锁为耻,就算别人这么认为,他还是以个人的信心,来鼓励提摩太,如同第8节所提的一样。

虽然在教牧书信,特别是此处,不断的提到正统教义,却没有以形式的信条取代个人的信心。就因保罗这里放进了非常个人的信念,显得十分的独特。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将他自己与神亲密的关系表露无遗。如果将“谁”改成“什么”,其意义将失之千里。他在这里的说服,强而有力,让我们想起中所提到的:没有任何事可以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亦参第5节同样使用被动语态表达坚定不移)。这里使用完成式,表明保罗仍不断地沉浸在这信心的喜悦中。

我所交付他的是来自 parathē祂ē mou ,字面含义是“我的托付”。这个名词用在14节和,都是要提摩太努力保守。但这里却是着重在神有能力来保守。“交付”可以同时应用在神交付保罗,或是保罗交付神;但教牧书信其他地方 paratheke 这个字都是用在前者,所以这里解释为“神交付保罗”更恰当些。如此一来,重点就是保罗所肩负的使命,或是交付给他的真道。仍然有些学者认为后者“保罗交付神”更恰当,他们认为保罗将他自己或是灵魂交付神,或任何有关他的事工与生命的改变交付神。

没有明确定义的那日一词,再次出现于,应该视为主再来的日子(Parousia),一如(亦参:。有个意见值得考量,亦即此处与他连得的比喻有关,“交付”的意思就好像将他连得交给不同的仆人。可以看出保罗将他所领受的服事,看为最重要的事。

C 对提摩太的命令

13. 那纯正话语的规模是提摩太要谨守的。原文的 Hypotypos-is 就像建筑师的草图,是建筑师在仔细计划建筑蓝图以前的构想。规模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这意味着保罗宣称他的教导,不只是一个起头而是一个纲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教会需要在这纲领的引导下不断的成长(参: hypotypōsis 的讨论)。保罗不是要提摩太单单重复他的教导,而是以他的教导为基础。纯正话语这样的用法是教牧书信的特色,但没有一处比这里更清楚具体表现出正确的话语与保罗自己的教导是如此息息相关。

希腊文的结构说明“纯正话语”不是已经固定的格式或规模。内容永远比外在的形式重要多了。保罗的劝勉是要提摩太尽自己的本分,他必须要持守着所交托他的。如果把规模当作没有定冠词的述语,就可以译作“守住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如此一来,以信心和爱心修饰持守,而不是附在纯正话语。提摩太持守正道的方式,与正道本身一样重要。许多基督徒对正道的忠诚,如果能再加上信心与爱心,就可以避免教会历史上许多的是是非非。信心与爱心是不容分离的,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谆谆告诫的一样。保罗喜欢不断的重复在基督耶稣里,表现出在信心和爱心之先,他必须与基督亲密的联合。伊斯顿译作“在基督徒的信心与爱心里”或摩法特译作“在基督耶稣的信心与爱心里”都无法贴切的表达那深刻的含义。没错,保罗其他地方用“在基督里”是指基督本身而非指德行,却不必认为这里与他处不一致。这里清楚的指信心和爱心是源自在基督里的。

14. 这一节特别强调持守善道,延伸前一节的讨论。我们已经提到在第12节中是使用同一个字,但前者是指保全在神的手中,而这里需要提摩太自己的努力。这里虽然强调人的层面,但是作者马上提到,提摩太若没有神的帮助,不能成就任何事。这成就只能靠着……圣灵( dia pneumatos hagiou )的帮助(NIV),这圣灵就是住在我们里面的(关于圣灵的内住,参第5节注释)。保罗在提到圣灵内住在每一个基督徒里面,但对一些特别的事工,有特别的保守,与哥林多前书所提到属灵的恩赐( charismata )关系密切。

罗马天主教是不能以这一节,作为他们监护教会传统权柄的依据(参Spicq)。因为在我们里面不能被解释为,圣灵只有住在保罗和提摩太里面。内住的圣灵自由的运行在每一个基督徒里面,虽然祂的工作和运行的方式因人而异。这与有些学者认为由此处可见圣灵是晚期发展的教义这种观点非常不同(参Scott)。就算许多反对保罗原著身分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的确确是保罗的观念(参Hanson)。就是因为要努力“保守”,所以更加需要圣灵的帮助。虽然每一个基督徒都有圣灵的内住,我们仍需要属灵的恩赐大能来面对福音事工。

Ⅳ 保罗和他的助手们 A 在亚西亚的人

15. 在亚西亚离弃保罗的人,都是提摩太所熟悉的,这对提摩太将是很好的“实物教材”的一课。离弃( apostrephō )在被用来形容假教师如何转离真道,但这里单单指他们背弃保罗。不管是什么理由,其痛苦可想而知。腓吉路和黑摩其尼的名字被举出来,可能因为他们是问题的主角。虽然对他们的行为所知不多,但可想而知他们反对保罗的差传与权柄。当保罗提到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表示他现在的处境,在亚西亚的人没有一个伸出援手。圣经学者怀德认为“都”(all)这个字,笼统的表达保罗的失望(参White)。亚西亚是罗马的一个省份,涵盖每西亚。吕底亚、迦利亚,和大部分的弗吕家及其中的岛屿。另一个可能是指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在受审的事上没有支持他,使保罗十分失望。不过,果真如此的话,那希腊文的介系词应该是 ek ,而不是 en (表示那些基督徒那时仍在亚西亚)。

B 阿尼色弗

16. 相对于亚西亚人,阿尼色弗代表了基督徒的仁爱。这里与都提到阿尼色弗一家人。一些解经学家因此认为,阿尼色弗在当时已经过世了。但一个人与他的家人密不可分,没有理由认为阿尼色弗已经与家人分开。这里求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18节则针对阿尼色弗个人;不论如何,都是指阿尼色弗本人,因为他的仁爱是保罗谨记在心的。在旁经的保罗和圣德格肋(Thecla)行传中,当保罗第一次来到以哥念即受到阿尼色弗的接待,并带领阿尼色弗信主。阿尼色弗对保罗悉心的帮助,让保罗历历在目。他形容阿尼色弗屡次使我畅快,从这种亲密的口气就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情谊。摩法特译作“他使我振作起来”。虽然阿尼色弗对保罗应该有物质上的帮助,然而更珍贵的是这份情谊。保罗似乎有些在意自己正受捆绑,或许这在其他人眼中被视为羞耻(参8节)。但至少阿尼色弗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保罗引之以为提摩太的榜样。

17-18. 不仅不以为耻,阿尼色弗还殷勤的找我并且找着了。寻找的辛苦是必然的,因为在罗马寻索一个被监禁的人极不容易。

第18节的祷告是重申16节的内容,但这里包含了末世主再来的观念。那日必是基督再临审判的日子。16节第一个主有定冠词,应该是指基督;但第二个主没有定冠词,可以指父神,因他是最后审判的主(Spicq如此认为)。这与七十七译本不用定冠词的作法相同。另外一种对两次提到主的说法是一个混合的写作形式:一、主应允他得着怜悯。二、愿他从主得着怜悯。另一个可能性是两个都指神,不过这个解释最不合宜。

因为许多学者都认为当时阿尼色弗已经过世了,所以有人认为此处是否表示认可为死者代求?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认为:是!例如:史碧克就认为这里是新约中,为死去的人代求最好的例子。一些更正教神学家则引用马喀比后来支持这个说法(例如:伯珥那,他以早期基督徒的墓志铭为论点)。仅仅以阿尼色弗可能已经死亡来推出这样的结论,是很危险的,而且无根据的推理,新约中也没有其他地方能支持这样的论点。支持阿尼色弗已经死亡的论据有这里仅提到阿尼色弗的家人,而且是现在式。二、在结尾的问安中,同样的句子称的是阿尼色弗一家。三、保罗为阿尼色弗的代求,是指将来审判的时候。但如果家人是与阿尼色弗一起被提及,这里不同的时态都只能用来形容保罗对过去的回忆。就算他已经死了,保罗也是很自然的表达他的感受而已。对末日的强调,也是希望提摩太有前瞻的眼光,能在审判台前站立得住。

结尾再一次让提摩太回想起阿尼色弗在以弗所的时候,如何殷勤的服事。怎样多多的服事我,原文是 hosa diēkonēsen ,并没有受词,因此原意比翻译更广泛。RSV正确地删除掉受词我,使阿尼色弗服事的对象更加宽广。他在以弗所作的工,与在罗马一样没有分别。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奉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奉……命令”而作使徒和“奉……旨意”而作使徒,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但严格地说:“神的命令”和“神的旨意”有别,“命令”是神已发表的旨意,但“旨意”却不一定是神所已发表的命令。

“生命的应许”是指耶稣为我们受死,叫信的人得生命的应许,主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将“恩惠、怜悯、平安”和“父神、我们、主耶稣”作对照。“恩惠”是神所赐下的,神是恩惠的源头,“怜悯”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的,是借着耶稣基督而临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被赐与世人,就是神怜悯人的最具体表现。“平安”是人信奉耶稣基督的结果,基督耶稣的顺服,成就了神的救赎,神的恩惠和怜悯有了根据,临到人时就成为人的平安。注意保罗所祝福的提摩太并不是没有信主的人,乃是真实的基督徒,且在工厂上也有了经验,但即使这样的人亦仍是需要神的恩惠怜悯和平安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亲爱的儿子,」原文儿子有两个字,一个是保罗常用的,偏重地位和合法的权利;一个是约翰常用的,偏重亲生、亲爱方面;这里是用的第二个,说明提摩太是保罗用福音所重生的,这也就是父亲写给亲爱的儿子的信。―─ 牛述光

】「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

感谢神就是表示一切好处是出于神,而不是出于我们的能力,当我们感谢一个人时,就是表示我们的成功是由于那人的帮助;照样,我们感谢神,就是表示承认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好处都是神所赐的。

这里“祖先”应指犹太人的列祖,他提到这位神是犹太人列祖的神,表示这位神从古以来就看顾着他,历代以来接受他们列祖的敬拜,是经过长久的历史被证明为信实可靠的神,也是能够保护眷顾他们的神,保罗说他是接续祖先来事奉这位从古以来就看顾他们的神。“接续”使我们看见神的永远长存无始无终,和人生的短促有限。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纪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

这里“你的眼泪”是指提摩太的眼泪,因为在第3节末了提到保罗不住的想念提摩太,第4节就说“纪念你的眼泪”;所以,中文的语气很容易叫人以为是“保罗纪念提摩太而流眼泪”。按原文,这“你”字是指提摩太,英文圣经可以看出,新旧库译本作,“回想你的眼泪”。这里所说“纪念”的意思是指保罗想起提摩太怎样流眼泪的事,他就昼夜切切的想要见提摩太。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

从本节看来,似乎保罗也认识提摩太的外祖母和他的母亲,并且,知道她们两位信心的情形,这“在”字是“住在”,原文enokeesen是居住的意思,表示这信是恒久的信,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这样的信心曾经住在他的外祖母罗以的心里,后来也住在他母亲心里,保罗相信这信心也在提摩太心里,我们看到罗以的信心怎样影响了友尼基,友尼基又怎样影响了提摩太,可见父母的信心对儿女的影响是何等重要。保罗在此,似乎要故意提起神过去怎样在提摩太的外祖母及母亲身上的恩惠来激发提摩太刚强起来。从以上几节中,我们看到保罗提到他如何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这里再提到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的信心,这都可用历史来证实祂的信实和可靠,故在此提醒提摩太数算神的恩惠。且让我们更多数算神的恩惠,如此我们就能重新得力,能被激发忘掉我们的疲乏和灰心了。

“罗以”这名字的意思是“欢心”,“友尼基”意思是“美好的得胜”,“提摩太”就是“尊重神”的意思,这三个人的名字合起来,也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一生美好之描写,凡有信心的人都是尊重神的,常能打美好的胜仗,心里常有快乐,且能以神的旨意为欢喜。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这话说明,提摩太的信心,乃是他外祖母和母亲传给他的。可见一个基督徒在神面前的光景,实在影响自己的后代,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我们当靠主恩典,好好活在主前,不但本身蒙恩,并能使后代也因此蒙福。

──《读经指引》

】「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提醒”表示这是提摩太已经知道了,保罗只是再提醒他。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教会所有的恩赐和工具都是为着团体的,不是为着个人的。这些恩赐只能各在各的关系和地位上,按神所量给各人的界限尽职。若有一个肢体在基督身体里越出神所指定他的界限,他就立刻束缚圣灵所赐他的恩赐。所以要把『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当保守恩赐在自己的地位上掌权,不越分,不退缩,免得失去它――要把恩赐挑旺起来。── 倪柝声

「挑旺,」在原文是搅一搅的意思。但愿我们当初的爱,现在搅一搅,让它挑旺起来。── 倪柝声

】「挑旺,」是复燃、复旺的意思,如烧火,因新柴不旺,但内中有火,只要一挑,内中的火就旺起来了。―─ 牛述光

】保罗『题醒』提摩太,好使他已得的『恩赐』,再一次『如火挑旺起来』。这是说出:(1 )属灵的带领,应根据人所已蒙`之恩,再加以启发、挑旺;并非用人工硬往里塞。(2 )我们所已经得到的属灵恩典,还需常藉彼此交通,才能兴旺、加多;若是常久不藉交通加以启发、挑动,也会渐渐枯萎、熄灭。

──《读经指引》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赐”原文edoken是过去式,英译作gave表示神已经赐给我们。

“仁爱”原文就是“爱”,人的刚强和勇敢常会表现得残忍,没有怜恤和同情的心。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刚强,」原文是能力、权能。「心,」原文是灵。圣灵是能力的圣灵,圣灵在我们身上彰显,也就是称作神的能力。―─ 牛述光

「谨守的心,」原文是心里明白过来,清明而有纪律的意思。―─ 牛述光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灵,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灵」(原文 )。胆怯是记念自己,看环境,退缩,畏首畏尾。神要我们把祂摆在眼前,靠祂的大能大力刚强壮胆往前进。仁爱的灵是爱人,安慰人,缠裹人,以恩待人,不伤害人,不嫉妬人,不践踏人,不定罪人,不幸灾乐祸。灵要仁爱,也要刚强。光有刚强而不仁爱,容易伤人,定罪人,责备人,叫人望而生畏。灵强而不谨守,易生混乱,肉体容易搀杂进来活动。

── 张郁岚《灵命追求》

在荒凉末世,患难重重之中,为主作见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保罗不是仅仅对提摩太说些空洞劝勉的话,他乃是具体的指出,提摩太里面所已得的『灵』是何等『刚强』,他所已蒙的『圣召』是何等超越,他所传的『福音』是何等荣耀,他『所信的』主是何等可靠。提摩太若真看见他已经蒙到的,这四方面的恩典,他就能越过自身天然的怯弱,而放胆作见证,忠心到底。(历史告诉我们 提摩太后来的确为主殉道而死 这原是他凭天然能力绝对无法作到的。 )哦,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比提摩太更接近末世了;所以我们更该好好经历里面刚强的灵,看重所蒙的神圣呼召,看见所传的荣耀福音,认识所信的那创始成终的基督,才能作一个够格的见证人。

──《读经指引》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我们初初为主传福音作见证,常因遭人讥笑反对,不免感到胆怯、羞耻;但若想到这福音的内容是何等荣耀,功效是何等真实,就会感觉荣耀、壮胆,而不以为耻了。

──《读经指引》

】「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圣”的“圣召”的“圣”字,表明神的呼召是出于全然圣洁的动机。神的一切作为都是圣的,这个“圣召”的内容包括,得救的恩典、赏赐的恩典、和将来在永世里和祂永远同在的恩惠。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神那『万古之先』的永远『恩典』,都是『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也是藉『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基督耶稣之外,绝无神的恩典;基督耶稣不显现,恩典也不显明。换言之,人若不摸着基督耶稣,就摸不着神的恩典;人若不看见基督耶稣,也不认识神的恩典。甚么时候人的深处真的有了基督耶稣的显现和启示,人才真的觉得神的恩典是何等实际,何等丰盛,因为神的恩典就是基督。

──《读经指引》

】「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彰显”原文是photisantos,意思是把光点着了照亮一个地方,使这光能引起人的注意。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但如今藉?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祂已经把死废去,藉?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祂已经把死废去,」废去或译下工、使之失去效力。―─ 牛述光

】『福音』乃是基督胜过死亡权势的产品──『祂已把死废去』,所以福音所显出的,乃是复活的『生命和不朽性』(末句原文 )。复活的生命说出它是超越死亡,永不止息;不朽性说出它是毫无衰败、玷污、腐朽,而永远完美。哦,这是何等荣耀的『福音』。

──《读经指引》

】「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

“作传道”原文是keerux是有“宣告”的意思

“作使徒”,使徒是主所设立的,有主所给他们的特别权柄,能叫死人复活,行神迹,他们的使命是传扬基督,为主的复活作见证,保罗虽然是在十二使徒之后为圣灵所立的,但是他的工作却不在十二使徒之下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保罗在这里作一件事,就是交托给祂。你如果相信神能保守你,你就应该交托给祂。主只能保守那已经交托祂的人。许多人不能得着神保守能力的好处,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神的手里。── 倪柝声

】「保全,」原是军用名词,是岗卫、把守、看守等意思。―─ 牛述光

】我们信主之后,到主二次再来以前,可能遭遇许多艰难、痛苦,本身也会有许多软弱、失败。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因为知道我们所信的这位主,乃是信实、可靠的,祂必负责保守我们的一切,直到祂再来的那日,这是何等的安慰。

──《读经指引》

保罗深深『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所以他就能深深的交托而安息。哦,这个丰满无限的『谁』,真需要我们竭力的来『知道』祂!我们知道祂更多,就能安息于祂更多。我们感到挣扎之困,流荡之苦吗?惟一蒙拯救的路,就是更多来认识,来『知道』我们所信的这一位奥秘的『谁』。

──《读经指引》

我所交付祂的和祂所交托我的有何不同?】

答:在这一节经文内「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托祂的」一句话下面,有小字或作「祂所交托我的」,其原文字( ),意思是所托付之物,或译为交托,乃是指为一种使命和工作的任务而言,则凡是我所交托与主的,或主所托付与我的,都深信你能保守。例如保罗所交托与主的,是自知他离世的日子即将来临,就是要把他在世上所作的一切圣工,受苦的生命,身心灵都要交托与主,求主保守。而主所托付与保罗或提摩太的,是主的话语,就是祂的生命之道,要他们去竭力传扬,完成使命。凡此合于主的启示,而高尚重要的交托,主能保全,直到祂的再临之日。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他能保全我所支付他的”(大字 )和“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小字 )有何不同?如何解释?】

新约圣经译文中如在大字之下另有小字,表示早年译经长者们曾对该处经文有过争辩,争辩到无结果时,便在大字下加注小字。时至今日,我们觉得有许多“小字”的译文实在比“大字”所译,不只在文字上,也在神学上更合原文的意义。

这里的经文也是如此,若照原文字义重译一次,l2节最后的两句是揭露保罗在12节与14节之间曾运用写作的“字技”。

12节:也深信他能“保守”我的“受托之物”,直到那日。

14节:你要“保守”那“美好的受托之物”。

保罗在12节与14节曾两次用“保守”,FULASS O(*叉aoa‘tJ )及“受托之物”pARATHEKE( napae和…。12节是说“主能保守保罗的受托之物”,但14节则劝提摩太要“保守他的受托之物”,而且在“受托之物”一词之前加一个“美好”(中文译为善道 变成名词 不合原文 因为这个美好是指受托之物而言 )。

这就表示,那“受托之物”有两份。保罗有一份,提摩太也有一份。保罗劝提摩太要靠着圣灵去“保守”该“受托之物”,保罗则相信自己那份“受托之物”,主能保守。

“受托之物”又译为“托付”,是指一种工作,一种使命而言,是抽象的,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宝物。这种“受托”无疑地是上主所交与保罗与提摩太,要他们去完成的。

所以12节的小字译得对,是“他所交托我的”,不是保罗交付与主的。

,保罗已用这样的句子说:“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原文也是用这两个字,即上文FULAsS O与PARATHEKE。

“受托之物”一词原文是指一个家主出门远行时,将一道“密封的信件”或一包“重要物品”交与他的管家。这管家必须到庙里去向他们的假神起誓,为主人保守秘密和忠心保守主人所交托与他的“受托之物”。

根据这背景,我们便有充份理由相信“小宇”所译的合乎原文。

不过,圣经“大字”所说的“我所交托他的”一语,仍然有人坚持那是保罗的原意,他们所提出的理由如下:

①保罗写信给提摩太时,自知快将离世返天家,所以他在世上所作的一切工作,要交付与主,求主保守他在世上所做的。

②主那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时,曾将自己灵魂交在天父手中,保罗快要离开世界,也将自己的一切圣工交与主,与主那稣的做法相同 )。彼得也有同样的态度,劝勉凡为主受苦的人,要将自己的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

③保罗与巴拿巴在教会中选立了长老之后,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

④保罗在米利都与以弗所众长老辞别时,曾把他们交托神 )。

凡此种种,表示保罗是对主“有所交付”。那些“受托之物”是保罗的,也是他要交与主保守的。

圣经“大字”被采用为正文,其理由在此。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什么叫做信心?】

「信心」

这两个字几乎在今日成了一般人的口头禅,但真正了解信心是什么的人,我敢大胆地说实在不多。总括说来,一般人说到信心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也只不过是在这不安及恐慌的时候讲一些自我解嘲的话。人对权力的最终胜利、人对自身的尊严、人对本身等方面有信心。针对人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信就好」。但我们要来问个问题。究竟是信什么呢?究竟是信谁呢?也可能有人要说:「放松你的信仰」,但那是要命的!我们不但不能放松信仰,反而要牢牢地抓紧它,要把它寄讬在一个不会动摇的,立于不败的权威上。信心必须寄托并固定在一个「基础」上。

人应该要有信仰!不错,但信什么呢?信仰换句话说就是信赖,但什么是你所信赖的呢?你的朋友?你的情感?你的情绪?但唯一能使你得救的就是去相信上帝和一切出于他的话。只相信有上帝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去信赖他——相信他所说有关他的儿子的话(参看 )「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一 )信有上帝,且(二 )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保罗没有说:「我认识我相信的」;但他说:「我知道我信的是谁。」

真实的信仰必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权威之上,同时它必须是一个行动的信心——假如在你需要的时候,你的信仰不能帮助你,那还有用吗?

朋友,你的信心到底怎样?在你需要的时候,它能有助于你吗?

今天请你背记。思想那救你的并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的信仰所赖以建立的那一位。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14「祂能保全我所交托祂的……受托你的善道,牢牢守着。」】

这里的交付是双重的,在原意中更加突出。当我们将最宝贵的产业交托给耶稣,祂就尊重我们,将祂自己的财富交托我们。我们实在急切地来保全,正如祂为我们保全一样。以致祂也能像我们一样说:我知道我可以信托谁,深信他们必不使我失望,因为他们作一切,都为我的尊贵与荣耀。

我们向主交托——什么是我们生命真正的计划?我该怎样善用这最好的机会?还可以更进一步吗?这些都是诚心追求的人所提出的问题。他们将生活的方向放在信实的救主手里。我们知道祂有永生之道,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交给祂了。这好似一种信心的冒险,我们信靠祂,然后从经验中认识祂,最后我们有坚强的信心,深信祂能。

主向我们交托——给予答案。耶稣将祂的尊荣交托给每个信徒,祂也托付我们:福音、圣日、礼仪以及父飞荣耀。以斯拉命令祭司将圣殿器具安全地运回,我们的主也命令我们,在全部圣经中都这样说:务要清洁,你们抬耶和华器皿的人都要圣洁。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

“规模”原文hupotuposin,这字有“模范”或“榜样”的意思。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13节“常常守着”,这是指时间方面,14节“牢牢的守着”,形容守得很坚固。有各样的异端、说法、毁谤、各样叫人灰心丧志的事情,当它们临到的时候,我们靠着圣灵,将完全不受这一切的影响。牢牢的守住,不是一时能站立不受影响,乃是一直不受影响,这才是“常常守着”。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

“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的“住”字,在原文有搬进去“长住”的意思,希腊文是 enoikountos,英文译作dwell,不是临时的住,乃是继续的住。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

翻译作交托的希腊文是parathe{ke{。Parathe{ke{的原意就是交托给银行或某人一笔存款,?妥为保管。在原则上就是将来必须原物归还,或原封不动的交回物主。这句话就是强调正统的信仰(orthodoxy )。

──《每日研经丛书》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离弃”这动词在采用过,那儿是指“离弃真道”;不过,在此处则是指离弃保罗,不一定表示连信仰也丢弃了。凡字也不一定表示“全部”亚西亚的信徒都离弃保罗。这显然是保罗在失望痛苦中过甚其词的说法,正如我们在极端痛苦时喊着说:“痛死我了!”事实上,在下一节保罗便提到在小亚西亚有阿尼色弗和他一家人都忠心服事保罗,可见这个凡字应作“许多”解,而不应按其字面的意义直解。至于这是你知道的,这词组在希腊文是:“你晓得这事”,而且摆在全句话的开头,表示特别强调提摩太晓得这一切。

── 周天和《教牧书信》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所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许多人读圣经照字面囫囵包吞,就以为凡是在亚西亚的信徒都背了道,凡在亚西亚的教会都失去了见证。其实,这里是指当铜匠亚力山大在那里抵挡保罗的时候,没有人前来帮助保罗,为他申诉。顶多,我们可以说,保罗在亚西亚好像连一个同工都没有,觉得很孤单。这是在工作上的孤单,不是在生命上的孤单。保罗过世几十年后,老约翰写给亚西亚七个教会的书信,至少还有士每拿、非拉铁非两地教会,不曾被主责备。── 倪柝声

,16腓吉路,黑摩其尼,阿尼色弗是谁?与保罗关系如何?】

答:①腓吉路phygellus——意思是流犯,逃走者。黑摩其尼Hermogenes——意思是买卖神所生的。当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时,大概凡是居住在罗马之亚西亚的信徒,都离弃了他,其中就有此二人在这行列。因自尼罗皇逼迫基督徒时起,一时情况极为可怖,故有许多信者,每舍弃基督徒之名义,以翼保全身家性命,只须说一声不承认救主,便可免受虐待,不会失去家产,不受残酷的死刑,是以意志不坚,见风使舵,信心肤浅之徒,不但不援助保罗,反而都不敢亲近保罗而背弃他桃之夭夭了。

②阿尼色弗Onesiphorus——意思是带利益者,这人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徒,极爱保罗,为保罗之友,因他在以弗所时,多多服事保罗,屡次使保罗畅快,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此次保罗在罗马被捕入狱时,众人都因惧怕而去,惟独他长途跋涉,自以弗所至罗马,殷勤探访,几经周折,冒生命之危险,才找到了保罗。这种善行的表现,使他得到保罗的称赞和纪念。阿尼色弗虽然远赴罗马,其家族仍是留在以弗所。保罗在预备离世,最后的问安语中,尚念念不忘阿尼色弗的一家人问安,并为他们祷告祝福,其亲切之感情足以流露出来,他们之间的爱心关系,至为密切。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吉路与黑摩其尼及阿尼色弗为谁?他们如何对待保罗?】

一、“腓吉路”(PHYGELLUS )意即“逃走者”,“黑摩其尼”(HERMOGENS )意即“希耳米所生者” 提及希耳米 )。此二人是在亚西亚与保罗一同传道的。后来因为尼罗皇开始逼迫基督徒,许多基督徒因怕为主受苦,只说一声“我不相信那

稣”,便可免受逼迫。当时在罗马及在亚西亚各地,有不少人离经叛道,不再承认主名。连传道人也有背道或不再敢传道的,腓吉路与黑摩其尼即其中二人。他们二人可能在亚西亚各地曾为主做过许多圣工。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此二人不信那稣,只说他们“离弃”保罗;所谓“离弃”,可能是指本所说的“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而言。

因此,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并不一定指当时住在亚西亚所有的基督徒,可能是指旅居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而言。保罗在罗马被捕受审,那些旅居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因惧怕尼罗皇的逼迫,所以都不敢亲近保罗,更不敢在保罗为自己申诉时,与保罗站在一起,或为保罗作证人,因此保罗说:“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 )。

二、“阿尼色弗”(oNESIPTORUS )意即“带着利益者”,与“阿尼西母”(oNESIMUS )意思近似。保罗在此盛赞他的行动,说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炼为耻”,“在罗马的时候,殷勤的找我,并且找着了”,“他在以弗所多多的服事我”等。

阿尼色弗果真是名副其实的“带着利益的人”。有一本圣经外传“保罗行传”说阿尼色弗是以哥念第一个信耶稣的人,非常爱保罗,以后在以弗所多多服事保罗,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所以使保罗觉得畅快。

这次保罗在罗马被捕,众人都怕死而离弃保罗,只有阿尼色弗的行动正相反,他可能由亚西亚赶到罗马去,几经困难才找到保罗住牢狱的那一个房间,保罗所说“殷勤的找我”便是指此而言。

罗马监狱中的锁链,一条链锁着

囚犯左手,一条链锁着士兵右手。

SO that my bonds in Christ

are manifest in all the palace。

假如仔细研究保罗在这里所提及阿尼色弗的事,似乎阿尼色弗在罗马看见保罗之后,也不幸被捕而被害,为主殉道了。所以保罗在本说“问候阿尼色弗一家人”而也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显然地这是安慰阿尼色弗所遗下的家人而言。但保罗在此不便说出阿尼色弗殉道的事,因为他在监牢里写这信,而且写信的时候,是有最少一个或两个罗马兵在身旁监视着,那罗马兵右手与保罗左手是有锁炼相连的。

保罗在18节有一祝祷语说:“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那日”指将来的日子,即主再来的日子。显然地暗示阿尼色弗已经离世,等主再来时必定有重大赏赐。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在本再次提到阿尼色弗的名字,从那节问候经文我们晓得,他的家人(一家的人原文作“家人”或“家属” )住在以弗所。依照一卷“新约旁经”(保罗和德拉行传 )记载,他原籍以哥念,他的妻子名莉杜蕾。当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因听保罗讲道而归主,热心款待保罗和巴拿巴。保罗在此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的家人,在又只问候其家人,同时在本章十八节又以祷告的语气说:“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这一切都似乎暗示阿尼色弗当时已经去世。

── 周天和《教牧书信》

】「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并且找着了。」

这句话暗示,当时在罗马城的基督徒已经与保罗失去联系,否则阿尼色弗不会在花了极大的工夫以后(殷勤的找我表示不容易找 花了很大的工夫 )才找到保罗。这节经文也间接显示,这是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因为按照使徒行传所记,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有相当的自由,也可以和当地信徒联络。如果是那次被囚,阿尼色弗必然极容易找到保罗,不必像这里所说的,费了那么大的工夫才找到。

── 周天和《教牧书信》

】「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多地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

“得主的怜悯”原文是“从主找到怜悯”,所以,这句话依原文直译是:“愿主使他在那日从主找到怜悯”。这种句法有点生硬,因此新约学者耶利米亚(J. Jeremias )认为,这句是由两句话合并而成的:第一句是“愿主使他找到怜悯”;第二句是“愿他从主找到怜悯”。这未尝没有可能。── 周天和《教牧书信》

】“那日”,指主耶稣再来,众信徒得奖赏、快乐、荣耀的日子。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例证

】「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

『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清洁就是纯洁不杂。有的东西是清洁的,但不一纯洁的,因为它是杂的。比方铁和木头两个东西摆在一起,洗得干干净净的,这是清洁,但不是纯洁。清洁的良心不光是干净的,还是纯洁的。良心纯洁,就是你能对神说,神,我只要你,不要别的。我的良心只要神,凡是神之外的东西(比方工作 ),在我里头都没有地位。

是什么使母亲欢心?】

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发明了一种讨母亲欢心的「爱饼」,其处方是:一罐的「顺服」,几磅「爱心」,一品脱(相当于半公升 )的「整洁」,加上一些假日、生日、和每天的「惊喜」;一罐心甘情愿牌的「跑腿」;一盒「按时起床」;一瓶「整日的笑容」;一罐纯粹的「思想周全」。把以上的材料,搅匀,放在热炉烘烤,然后切成片每天用来供应母亲。

这是一个很好的食谱,为人子女的可以广为采纳。但我认为提摩太的母亲和祖母比起别的母亲则更欢喜,因为她们家的男孩子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特点。那就是对主耶稣的信心。这并不是从他母亲遗传下来的,不过他曾亲眼看见他母亲所表现的信心。信心虽不能从上代承继得来,却能模仿而得。提摩太获得信心的经过相当有趣。保罗说:「你也记得你从小就明白圣经。」从小他的母亲和祖母就教导他明白圣经的真理,这是他信心的由来。

我们当中许多人,也许借着读经,母亲的代祷,始能安度人生的低潮,而继续朝向天堂的彼岸迈进。相信子女这种坚定的信心也是敬虔的母亲所乐见的,因为信心不是金钱可以购得,不移的信心更是使母亲欢心的不二法门。

——P.R.V.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请看煤已烧成灰,似乎壁炉里仅剩有死灰,无光、无烟、无热,但如从剩灰里挑到炉底,可发现仍有火种,供重燃烈焰之用。

很多基督徒的胸怀,犹如这个壁炉,有时自己感觉或旁人观察,似乎不能再显出生命的恩赐,但当试炼来临的时候,一切似乎冷酷死寂,已至最后绝望,而他胸怀里还留存着一颗秘密的煤炭,借着神慈爱的大力,发出神圣之火的余力,彰显在他身上,发扬完美的火焰!让我们不轻视自己,不低估他人,对这些似乎熄灭的心灵里,可能尚蕴藏着荣耀的光辉。

─《Leavesof Gold‧Spencer》

不可胆怯「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圣经中有三百六十多次提到不要胆怯,惧怕,因为一胆怯,一个人心里就失败了,再无力量争战、进取、向上,只有灰心、退后、跌倒、投降,像以色列人的那十个探子一样(民1342 )。在下火湖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胆怯的(启218 )。因为一胆怯,就没有信心,对于一切罪恶也不能抵抗。结果,只有作魔鬼的俘虏和奴仆,屈从于罪恶之下。

胆怯一方面是看到艰难,困苦,危险,仇敌的强大(民1328 32 ),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软弱,渺小,如蚱蜢一样(民1333 )。因此只有失败(民143 ),可是迦勒和约书亚 并不是作如此看法,他们说:「我们足能得胜。」「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因为「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所以分别就在这里,迦勒并不是没有看到敌人的高大和自己的弱小,但却看到有神和他在一起,那就比敌人强大得多了。

不管是什么时候,任何情况,胆怯的心都不是从神来的,因为神不会惧怕,祂也不让祂儿女们惧怕,祂愿意我们将祂放在一起,就足能得胜一切属灵的仇敌。无论是罪恶、苦难、试探、以及撒但、世界、肉体来的一切攻击,使我们能靠着那爱我们,加给我们力量的主,得胜有余(罗837 腓4 13 )。但这不是叫我们骄傲,放肆,乃是刚强和谨守,所以不要胆怯,乃要刚强(林前1613 弗316 610 )。

──《每日天粮》

福音具有改变生命的大能】有一个纽约歹徒,最近因暴力打劫罪曾被判入狱。出监后不久,在他前往与从前党羽会合,作另一宗打劫的时候,在第五街从一个男子身上扒了一件东西。他走进中央公园,看看偷了甚么,他发现那是他所讨厌的新约圣经。由于他还有余剩的时间,他便懒洋洋地翻开圣经阅读。但不久,他竟然全神贯注在经文里面。结果数小时以后,他和他的旧党会面,并和他们永远断绝。对这个旧罪犯来说,福音是使人过圣洁生活的呼召。

另一个青年阿拉伯人。他在阿纳蒲(Aleppo )和一位旧相识发生口角,他对一位基督教传道人说:『我恨他入骨,很想报复甚至想杀死他。』他继续说:有一天,我去你那里。你劝我买一本马太福音;我只为讨好你,于是买了。我从来不想读它。当天晚上临睡前,这本小册子从口袋中掉下来。我拾起它,便开始读。当我读到那里:『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我想起自己心中仍然恨我的仇敌。我不舒服的心情增涨,直到我看见:『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就在这时候,我不得不呼叫出来:『上帝!求你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于是欢乐和平安充满我的心,而仇恨则消失了。从那时开始,我已经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而我最大的喜乐就是阅读上帝的话。

】「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译祂所交托我的 ),直到那日。」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人生如渡洋海,不免遭遇风浪。一位有经验的航海者说:「当浪高如山、风疾如火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船停在一个地方,让它一直留在那里。」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是如此。有时,像保罗一样:「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在这样的光景中,我们只能作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停在一个地方。

那时候,理由不能帮助我们,竭力挣扎也不能产生效果,已往的经验不能给我们亮光,甚至祷告也得不着安慰。我们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安息在一个地方,一直留在那里。

我们只能安息在神的胸怀中;来的无论是狂风、暴雨、骇浪、怒涛、轰雷、闪电、浓雾、冰山...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舵柄 ─ 神的信实、誓约和在基督耶稣里不止息的爱 ─ 就好了。── 傅勒


我认识他“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当普林斯顿的大学者杰姆斯·亚力山大(AlexanderJames )在病危时,听到他太太引用时说:“我知道我与谁看法一致”,他于是很温和地指出她的错误,说她多加了一个“in”字。该经文应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他这样做表明了他对耶稣基督的人格和工作有准确的理解,也表明他对主有极深刻的了解。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将之看作一道门坎,跨过它,他就会被引领到那位他热爱的,并且深切了解的天父面前。
我曾当过牧师,曾多次与在死亡边缘的人一起谈话或祷告,我曾看到临危病人的各种情绪,有的极端恐惧死亡的到来,有的喜乐地期待死亡的到来。即使在基督徒中,我曾见过他们心态各不一样,有的能以胜利的心态面对死亡。一个信徒对死亡能表现出极大的信心,是因为他与耶稣有极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像使徒保罗那样,他们可以诚恳地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知主的一切,并且可以与救主发展出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祷告中表现对他的爱,顺服他的话。当我们学会跟从圣灵的引导时,他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明白,因此我们也会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知主的一切,并且可以与救主发展出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祷告中表现对他的爱,顺服他的话。当我们学会跟从圣灵的引导时,他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明白,因此我们也会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谁,
并且也深信他实在是能
保守我所信托他的
都全备直到那日。
信靠基督就能跨越那死亡的深沟。

──《生命隽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