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尼希米记注释
本书的内容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笔记,其中不时穿插一些「暂时离题」与坦率的评语,使它成为整本圣经中最生动的书卷之一。以斯拉的故事许多部分也是以第一人称述说,可是比起咄咄逼人、脚踏实地的尼希米,沉静内敛的以斯拉就不那么跃然纸上了。 本书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主前四四五年的春夏之间,在那短短几个月中,尼希米不仅从波斯湾附近长途跋涉至耶路撒冷,还将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城门修复,并且开始看到他们能I卫自己。这一切他都以第一人称叙述。 从第八章至十二章快结尾时,则是另一人的旁白,告诉读者当时那社区如何借着读神的律法、认罪悔改、与神立约以及按照神的指示敬拜祂,以加强灵性。 然后及下),尼希米本人再将感恩奉献典礼描绘给我们看。为了庆祝城墙的修复,民众那天分成两大队在城墙上游行,欢欣鼓舞地庆贺。最后在第十三章,他历历如绘地提醒读者,争战仍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十二年的省长任期与短暂地回到皇宫,丝毫没降低他的反应与斗志。犹太教若赢得不屈不挠、为正义而战之盛誉,大概应归功于这两位具有破斧沉舟意志之人,以斯拉与尼希米。 家乡来的坏消息(尼一) 耶路撒冷的悲惨情形 1.这段对话是整本书中伟大事件的推动力,以现今的阳历来算,发生于主前四四六年十一月中旬与十二月中旬之间。尼希米在第二章与国王的对话,则发生在主前四四五年三四月间。可是书中却说这两件事发生在亚达薛西王二十年1,他从主前四六四年统治到四二三年。大约是以斯拉去耶路撒冷之后十三年的事。2 书珊城( bîrâ ),或更确切一些,「书珊城堡」(参:,表示它或许与其他「书珊城」有别),是波斯王的冬季行宫。 2.哈拿尼可能是尼希米的兄弟,也可能只是个亲戚,因为这希伯来字蕴涵这两种意义。在,他会再出现,深受尼希米信赖而授以高职。他们两人的对话中,剩下逃脱的这字与以赛亚喜欢用的「剩下的」这字十分相近,意思是以色列的未来都寄托在那一小撮人身上。其实尼希米选用这字,以及他兄弟用同一字回应,或许别具用心地暗指神对「剩下逃脱的人」的应许,他们不仅逃过劫难,还会「诚实倚靠耶和华」。 3.我们若以为这里所说的耶路撒冷的灾难,是尼布甲尼撒王带来的毁坏,就大错特错了。那已是古老历史(主前五八七年),而这里却是新的消息且是致命的打击。最可能的是以发生于之事做为背景,有人向亚达薛西王报告说,犹大人要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王就立即下令「用势力强迫」他们停工。这对犹太人是十分不利的局势,因为耶路撒冷四围仇视他们的邻国,现在可引用王令来反对他们。以斯拉所享受的王恩(参:,突然消失殆尽,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城门也全被摧毁,它不仅丢盔卸甲,并且孤立无援。 尼希米的祷告 4.由于尼希米天生是个行动迅速、当机立断的人,他在这里的行动相当出色,显出他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看法。这节每一字句也都显示,中有名的「火箭般的祷告」是何等的不疾不徐,绝非虚有其表,以及接下来会成就何事。 5.这篇祷告的精巧开场白并非浮夸之辞,它刻意不立即向神求救,否则会显得没信心且自哀自怜。它马上指向天庭(与主祷文一样),使人有正确观点,且反映出神的个性不仅是令人鼓舞、忠诚不变的神之爱,且是先提到神的尊荣,将人,不论是朋友或敌人,立即放在正确的位置。 6~7.第5节提到神的诏约,让人想起与神立约的人该有的反应(「爱你、守你诫命」,5c节)。它不可避免地驱策人反省己身且认罪悔改,尼希米不仅为自己的罪(6c节),也为民族的罪悲伤。他乏善可陈,只能空手来到主前祈求。 8~10.他空手而来,但并非随意闯入主前,他清楚明白圣经里的警告与应许,就在神面前发出坚毅、不胆怯的恳求,引用申命记中好几段经文(参:8节与;9节与,,最要紧的是在10节引用摩西的话,当时摩西在西乃山为以色列人向神求情,求神站在祂自己的子民那边(你的百姓、你的产业),且思想祂用大能大力开始的工作。当时以色列面临绝种的危机,现在尼希米认为局势并不比当时轻微。他与摩西一样,需以祷告堵住那缺口。3 11.他的祷告突然提到现今与这人(王)。祷告绝不能代替行动。尼希米为读者预备了一个机密,至目前为止读者对他的职位与「这人」的身分一无所知。 酒政(与以下约瑟故事中的酒政是同一字)是皇宫中一个高级职位,主要的责任是替国王斟选酒的种类,且预尝酒中是否下了毒,然后才让王饮用。这职位让他常常侍立在王前,有机会成为有大影响力之人。麦尔斯(Myers)特别注意到希罗多德(Herodotus)所写关于波斯酒政的荣耀,以及多比(Tobit中描绘的阿希卡(Ahikar),他不仅是酒政,也是亚述王以撒哈顿的首相。4 1波斯与犹太正常的日历,是从尼散月开始,相当于现今阳历三月或四月。中的日期就应当发生于亚达薛西王十九年,因为有别的经文证实以下的事情发生于二十年(。但也有地方显示,旧约中某些王的年历,是从秋季算到秋季:例如 E. R. Thiele, The Mysterious Numbers of the Hebrew Kings (Chicago, 1951, Paternoster, 1966), p. 30;另外也参考 D. J. A. Clines, JBL 93 (1974), pp. 25, 346。另一解释是,中的「二十年」是编纂者或文书的笔误。希伯来原文没有提到王的名字,表示这节可能有些不正常。这样的解释较秋季至秋季的假说要容易接受些,因为尼希米记其他的日期都是照犹太正常日历记录,都是从逾越节尼散月(以前称亚笔月)开始算为一月,住棚节都在七月举行;。 2关于此争议点,请看附录四,书版第180~195页。 3参:。 4LXX 的一个 B 版本将尼希米的「酒政」(oinochoos)翻译为「太监」(eunouchos)。可是这没有希伯来文圣经的根据,且似乎将两个相似的希腊字搞混了。(他们或许猜测波斯头衔 Tirshatha 应当翻译为「太监」,见的注脚〕。『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即主前446年;『基思流月』为当时波斯历制的九月,相当于现在阳历十二月;『书珊城』为波斯王过冬的地方。
【】“言语”。即尼希米自己的回忆录。“尼希米”的意思是“耶和华安慰”。虽然我们对尼希米的父亲没有认识,但“哈迦利亚的儿子”这句话让我们知道这个尼希米不同于圣经中其它的尼希米,。“基思流月”(十一、十二月间 )。参看的脚注。“亚达薛西王二十年”,主前445年。“书珊”。但以理在主前550年透过异象来到这里,而以斯帖则于主前478年在这王宫里成为薛西的王后。参看和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书珊是什么地方?那里的演变状况如何?】
答:书珊--意即百合花,为波斯之京城,亦以此名称其宫,,在以拦省(参14题 )乌莱河滨,国之珍宝咸藏于此。主前六○六年,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据而有之,遂隶属于巴比伦。迨古列王建立波斯国时,始定为首都。及主前三三一年,被希腊王亚力山大所攻克,城内储藏尽为所夺。至主前三一五年,又遭安提古奴Antigonus之劫掠,民众受其蹂躏,遂日渐衰落。然至撒拉逊Saracens人攻入时,尚有抵御之能力。此城之故址在今苏斯Sus,距波斯海湾约叁一百里,废墟周围面积约九里,若以全部范围而论,周围共有二十里之长,地多土阜。经考古学家之开掘,发现宫殿旧址,疑即大利乌王所建,而薛西王又营建宫阙于其上,亚哈随鲁王系在书珊城的宫内殿登基,曾经设摆筵席,大宴宾客,。大利乌王是从这城下诏,准许犹太人重建圣殿(参拉六全 ),所以犹太人称殿的东门为书珊门,且在这门上雕刻古书珊城的图形以为纪念。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尼希米】
在主前五世纪中叶,亚达薛西一世年间(主前465~424年 ),尼希米官拜波斯王酒政的重要职位。主前四六○年埃及发生叛乱,五年之后才被平定。美索不达米亚以北一个行省的总督默加比朱斯又在主前四四八年造反。可见这是帝国历史中的动荡时期。因此可以想象,波斯这时必定愿意与帝国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如犹大人等──结盟。是以主前五世纪中叶时犹大人如尼希米等能在帝国中任此高位,是很可信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基思流月】
基思流是被掳之后的希伯来月名,相等于公历的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主前六世纪末犹大人被掳之后,显然承袭了巴比伦人历法的月分名称,一直沿用到波斯时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年代小注】
「二十年」所指的是甚么时候并不清楚(原文并没有和合本的「亚达薛西王」五字 )。它可能是指尼希米来到书珊城之后的第二十年。但可能性较高的看法则认为这是指亚达薛西一世的纪年(主前465~424年在位 ),本节只是略掉他的名字而已。若然,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就是主前四四五年。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书珊城的宫中】
书珊的卫城(NIV )是波斯君王冬宫的所在。书珊城历史悠久的其余部分,与它是分隔开来的。至少由主前第四千年纪开始,已经有人在书珊定居。书珊后来成为以拦的要塞,直到主前七世纪被玛代人和波斯人攻取为止。占地十英亩的卫城位于遗址北端的高地,称为阿帕达纳(Apadana )之处。王宫是大利乌王所建,他好几位继承人都曾使用这地方。
考古学家在王宫的挖掘找到不少的设施,其中包括波斯王的听政厅。宫殿是个正方形的建筑物,边长超过三百五十呎,各有七十二根石柱,高度估计在六十五至八十呎之间。位于巴比伦东面约贰一百二十五哩的大书珊城,是建筑在三座山头上,俯瞰肖尔河(Shaur River )。菱形的遗址周边长约贰一又四分之一哩,占地几达二百五十英亩。此外,城东山谷对面,又有一个占地二十英亩的商人特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一1暂编注解〕「尼希米在亚达薛西王第二十年返抵耶路撒冷,又在第三十二年时再临,指的当为亚达薛西一世。第“二十年”相当于主前446年。尼希米在这一年的基思流月(阳历十一、十二月间 )听到故国遭大难的消息(3节 )。他次年归国出任省长。
“书珊城”:波斯王的四个都城之一,春季驻跸于此。
“言语”。即尼希米自己的回忆录。“尼希米”的意思是“耶和华安慰”。虽然我们对尼希米的父亲没有认识,但“哈迦利亚的儿子”这句话让我们知道这个尼希米不同于圣经中其它的尼希米,。“基思流月”(十一、十二月间 )。参看的脚注。“亚达薛西王二十年”,主前445年。“书珊”。但以理在主前550年透过异象来到这里,而以斯帖则于主前478年在这王宫里成为薛西的王后。参看和的脚注。
「基思流月」
:是波斯当时所采用历制的九月。
「书珊城」:为波斯王过冬的地方。
言语(debarim ),还有“历史”或“传记”,的意思。
尼希米。意为“耶和华的安慰”。被掳以后,至少还有两个人叫尼希米,,。他们都不是为亚达薛西斟酒的:其中一个人生活在早一个世纪所罗巴伯的年代;另一个同时代的尼希米,是押卜的儿子。押卜是“管理一半伯夙”的人,而本书作者则是哈迦利亚的儿子,犹大省的省长。
基思流月。据,这是指亚达薛西执政第二十年。关于他就是亚达薛西一世,见《尼希米记》第二章补充注释二。亚达薛西一世第二十年基思流月,即九月,是公元前445年12月5日到公元前444年1月3日(见本书108页 )。
书珊城的宫。据古代文献,书珊希腊语叫苏沙,是以拦的古都,位于克尔凯河边,离波斯湾北端约161公里,是波斯国的首都之一。其他首都还有巴比伦,伊克巴塔纳和波斯波立。书珊城主要是冬天的首都,因为夏天太热不舒服。有人认为书珊城是但以理活动过的地方,以及在《以斯帖记》中的事件发生的地点。法国的考察队曾经从1884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发掘了这个古城(见帖15注 )。
从本章起至7章为尼希米的自述。
【】「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哈拿尼”。可能是他的结拜兄弟。他向尼希米汇报耶路撒冷因所记载的敌对事件而产生的状况。
──《雷氏研读本》
〔尼一2暂编注解〕哈拿尼是尼希米的同胞兄弟,后来奉派管治耶路撒冷城,有同副省长。尼希米返波斯期间,他可能代行省长之职。
“哈拿尼”。可能是他的结拜兄弟。他向尼希米汇报耶路撒冷因所记载的敌对事件而产生的状况。
大多数学者认为哈拿尼是尼希米的亲兄弟。
「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或译作「没有被掳的余民」(吕振中译本 ),后者指巴比伦灭犹大时那些没有被掳仍然留居犹大地的人。
有我一个弟兄。希伯来语的“弟兄”常用来表达比同胞兄弟更远的亲属关系。但依据的描述,哈拿尼很可能是尼希米同胞的兄弟。
我问他们。哈拿尼和其他犹太人从家乡回来,似乎是从“河西的”总督麦迦比佐斯与亚达薛西作对以来,尼希米第一次有机会与犹大的回归者接触。犹大是“河西”的一部分。在麦迦比佐斯反叛期间,很少有关于犹大的可靠消息传到尼希米耳中。但他可能听说撒玛利亚人袭击耶路撒冷,毁掉部分新建的城墙。所以尼希米急于要得知进一步的情况。他的兄弟和其他犹太人的来到,带来了波斯和犹大中断交通期间他们的亲眼所见。
【耶路撒冷的光景】
自从一百四十年前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毁以后,耶路撒冷一直是个废墟。城墙、城门被毁的城市,对于外来的侵略完全没有防御的能力。以斯拉记记载在亚达薛西一世当政的较早年间(约主前458年 ),曾经尝试重修城墙,但不能成功。因此这些人所描述的显然是最近一次的失败尝试。有人提出亚哈随鲁年间,波斯曾经攻打耶路撒冷,但证据不足。而波斯和希腊军队曾经在黎凡特南部互相攻击,却是有案可稽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城墙拆毁』指至23节的事件;『城门被火焚烧』因城门系木制的门。
【】「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暂编注解记有撒玛利亚省当局在亚达薛西一世登位初年,成功阻止犹太人重建耶城城垣的事;虽无拆毁城墙、焚烧城门、受凌辱、遭大难等具体记述,但“用势力强迫他们停工”一语当包括这些暴力行动。
「城墙拆毁」:是指所记载的事件。
「城门」:是指木制的门扇。
有些注释家认为哈拿尼指的是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毁灭该城。但这对于尼希米来说根本不是新闻。除非哈拿尼和他的同伴们报告说,重建城墙没有什么进展。鉴于哈拿尼的消息所引起的震惊(第4-11节 ),他所说的事一定是新发生的。哈拿尼的话不一定指整个城墙被摧毁,所有的城门都被烧毁。
尼3章对建筑城墙的描写,说明被毁的只是仅有城墙和城门。城墙的有些部分只需修复一下,其他部分则予以“建造”。同样,有些城门需要完全重建,有些只需要修理。尼希米只化五十二天就完成重建城墙的工作,这说明只有一部分被拆毁。如果是在尼布甲尼撒的废墟上重建,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整个城墙,包括那么多城门都建好。重建工作的迅速完成,不仅需要领导和百姓的极大热情,而且在被撒玛利亚人部分拆毁之前,以斯拉等人在工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说:」【尼希米为国家禁食祷告,这给我们甚么启示?】尼希米听到城墙崩溃塌毁,就悲哀哭泣。今天城墙的意义已大不如前,在尼希米时代,城墙却十分重要。它象征力量与和平,且保护城邑免受攻击。以往犹太人受法令限制,无法重建城墙,尼希米为他们感到哀伤。他为耶路撒冷的光景忧愁,但他不只是空悲叹,哀伤过后,他懂得祷告,全心仰赖神(1:5-11),设法改善恶劣的环境。尼希米运用知识、经验和组织能力,运筹帷幄。当悲剧发生后,你要切记先祷告,再设法帮助有需要的人,不能老是呆坐着伤心。──《灵修版圣经注释》
【尼希米的反应】
尼希米的反应,是犹大人面对惨事时的典型举动。头发和胡须往往在哀悼时剃除。祈祷时经常同时禁食,暂时放下身体上的需要,以求集中注意在所面对的问题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祆教的「天上的神」】
「天上的神」一语是波斯帝国的常用语,后来成为犹太人宗教语言的一部分。主前五世纪埃及伊里芬丁的犹大书一函中,也有使用这个字眼。这称号可以上溯到伊朗圣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 );他大概来自主前第二千年纪末期,但生卒年日未能确定,至今仍众议纷纭。到了大利乌一世年间(主前521~486年在位 ),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后称为祆教 )已经成为波斯诸王所信奉的宗教。祆教徒所崇拜的「天上的神」名叫阿胡拉马兹达,是位有美善计划的永存者。他们又相信另一位邪恶神明的存在,作为阿胡拉马兹达的对应角色,其能力与阿胡拉马兹达相等。但尼希米毫不犹豫地把这常用的名号冠以耶和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一4暂编注解〕一个热爱国家的人,虽生活在宫廷的锦绣膏粱中,不能忘怀家国和寄人篱下的羞辱,,。“坐下”是习俗上举哀和禁食的姿势。犹太人在被掳期间常为亡国之痛禁食,,。
禁食。在被掳期间,犹太人普遍有进行禁食的做法。在耶路撒冷陷落,圣殿被烧和基大利被杀的周年纪念时,要进行严肃的禁食。在个人崇拜中禁食也占重要位置。但以理,10:3),以斯帖,以斯拉和尼希米都曾禁食过。
4~11尼希米的祷告包括:(1 )祈求神的“慈爱”(希伯来文是hesed ;(2 )认罪,;(3 )承认神的审判是公正的(8-9节 ,);(4 )祈求下一步的成功(需要王〔11节〕改变他决定 这决定记载在 )。
4-11上尼希米的哀祷:祷词指出耶路撒冷当时荒凉的情况乃因百姓犯罪(6-7 ),以致神按摩西律法惩罚他们(8 )。现在他求神同样按律法施恩与的百姓和仆人(9-11 )。
【】
尼希米的祷告包括:(1 )祈求神的“慈爱”(希伯来文是hesed ;(2 )认罪,;(3 )承认神的审判是公正的(8-9节 ,);(4 )祈求下一步的成功(需要王〔11节〕改变他决定 这决定记载在 )。
──《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爱你、守你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尼一5暂编注解〕尼希米祈祷的开头语与但以理的祷告的主题和言词很相似。他在祷告时很可能就想到了但以理的话。这说明尼希米熟悉但以理的著作,并钦佩其语气和风格。 只是他用“上帝”代替“主”,并加上他爱用的“天上的上帝”。「大而可畏」:「伟大而可怕」的意思。
「守约施慈爱」:这是十诫第二诫中后半段的应许部份 出 20:6 。
5~11本段祷文用了很多申命记的词汇: 1:5 申 7:9,21 10:17 1:7 申 6:1 1:8 申 4:27 28:64 1:9 申 12:5 30:1-4 1:10申 9:29 但以理的祷告 但 9:4-19 也有同样的特征,显示申命记的词汇被当时的人熟悉。
【】「愿你睁眼看,侧耳听你仆人昼夜在你面前为你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
〔尼一6暂编注解〕尼希米象以斯拉一样,注重认罪悔改;这是经历亡国惨痛、面对重建家园重任的犹太余民,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一件事。尼希米不只为“以色列人”求,也承认自己和家人的罪,祷告中用“我们”而非“他们”。一个人越敬畏神,越会战战兢兢祈求神的赦宥和帮助(10节 )。尼希米处此危急之秋,只能哀恳那位曾应许他们可以归回的神。
「我与我父家」:表达尼希米与以色列人认同。
【】「我们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恶,没有遵守你借着仆人摩西所吩咐的诫命、律例、典章。」〔暂编注解〕「甚是邪恶」:「极度邪恶」、「坏到极点」的意思。
「典章」:是制度法令等的总称。
经常用这三个词来概括律法的条例,6:1,11:1)。
【】「求你纪念所吩咐你仆人摩西的话说:‘你们若犯罪,我就把你们分散在万民中;」
〔暂编注解〕不是引用摩西五经中的具体段落,而是指若干章节的总意,如;等。圣经作者常以这种方式引述更早的经文,引用其大意,而不是具体文字,。
8~9犯罪不只是不遵守神的诫命,也切断了与神的关系。要罪得脱必须“归向”神,恢复圣洁的关系。8~9两节为的综述。
【】「但你们若归向我,谨守遵行我的诫命,你们被赶散的人虽在天涯,我也必从那里将他们招聚回来,带到我所选择立为我名的居所。’」
〔暂编注解〕“立为我名的居所”指耶路撒冷。
【】「这都是你的仆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赎的。」
〔暂编注解〕「救赎」:此处的救赎很可能是指从巴比伦的俘虏中获释,平行于以色列早前从埃及人的奴役中获释。
1:10 尼希米借用摩西在西乃山上为以色列民代求的话来跟上帝求。「救赎」:此处的救赎很可能是指从巴比伦的俘虏中获释,平行于以色列早前从埃及人的奴役中获释。(32:11-13,33:13,9:25-29)
「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赎的」:直译为「用极大的力和坚固的手所买赎的」,指上帝从前从埃及为奴之家把他们救赎出来(9:26,17:21),也是当时把他们从被掳之地救赎归回至犹大地。
可能指以“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26:8,等 ),过去救他们出离埃及,最近救他们脱离巴比伦之囚。
10~11看。尼希米坚信曾经拯救过以色列百姓过红海、出旷野的神,现在一样能拯救他们。“在王面前蒙恩”中的“王”原文作“这人”。自尼希米看来,王在神眼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能和无所不能的神相比。
【】“酒政”的职责是先尝王准备喝的酒,确保酒没有被下毒;因此,他是一个王所信任的仆人,常常可以亲近王。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酒政”:波斯王宫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据希腊史家辛罗芳(Xenophon )说,酒政的责任包括为王试酒,以防有毒,同时护卫王的内寝。可见尼希米为王极信任的人。
“酒政”的职责是先尝王准备喝的酒,确保酒没有被下毒;因此,他是一个王所信任的仆人,常常可以亲近王。
尼希米的祈祷显示他愿意采取实际行动去复兴国家(2:3-8)。
「你的仆人」:尼希米喜欢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或以色列百姓(1:6-10,2:20)。
「在王面前」:原文是「在这人面前」。看下文可知是指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
「王」:原文是「这人」。虽然有人因此质疑这不是尼希米的祷文,但相对于天上的神,亚达薛西王不过是普通的人,再说,这是尼希米个人的祷告,而不是向别人提到王,用「人」代称并不足为奇。
「现今亨通」:直译是「今日成功」。
「酒政」:职责是为国王挑选美酒、试酒、倒酒,防范有人在酒中下毒,并且陪国王喝酒作乐。通常是国王的亲信,也是国王消遣的伙伴。由于亚达薛西王一世继位时曾经发生暗杀流血事件,因此酒政这个职位就特别重要了。
现今。可能就是指“这一次”。不一定指尼希米在见国王那一天提出请求(见第2章 )。
王。即国王亚达薛西。此前虽然没有提名字,但是请求者心中一直有想到。尼希米认识到只有国王的干预才能解决耶路撒冷的困境,并且觉得自己需要亲自去耶路撒冷扭转局面。
我是作王酒政的。他不是惟一的斟酒人,而是其中之一。他这样说,一方面是向读者解释“王”,另一方面说明他自己的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近亚达薛西。许多流亡的犹太人身居要职,为同胞的利益工作着,尼希米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斟酒者与后宫接触,所以大多是太监。尼希米可能是一个宦官。有些七十士译稿把希伯来语mashqeh(斟酒人 )译为eunouchos(宦官 ),而不是oinochoos(斟酒者 )。
尼希米身为波斯王的宠臣,却主动关心耶路撒冷的状况,也愿意冒险处理耶路撒冷的问题。我们身为收入稳定的一群,每天关心的或者是股票、投资,有想过神的国度的需要吗?曾经为神的国度冒过险吗?
尼希米时代的波斯王,正是决定让耶路撒冷城墙停止建立的亚达薛西王,尼希米去王面前为耶路撒冷求情,可是冒着相当大的危险。
尼希米祈祷的方式,是把目前的需要置于神在漫长历史中怎样对待祂子民的全景之中。他和以色列民从历史中都很清楚明白神的属性,因此他的祈祷建立在神和子民所立的约上。他所说的不只是城墙被毁或从巴比伦回归任何单一事件上,而是从过去看到神要怎么在现在和未来来对他的百姓。所以他恳求神的怜悯,虽然以色列民一再犯罪,但祂总是愿意和祂的子民恢复关系,只要百姓悔改。
尼希米听到消息后,他大可以觉得他只是一个小小百姓管不了这么多事情。但是我们却看到身为王信任酒政的他不但立刻祷告来到神面前,而且凭着自己的职分向波斯王秉告以色列民的苦情。我们是否也能像尼希米一样,并不轻看神给我们的位份,而能在神给我们的岗位上,为神做光做盐呢?
尼希米为问题而痛心,但他没有抱怨、愁烦、自怜或悲叹,这是我们通常遇到问题的反应。然而他却是积极的行动与解决问题?。首先他先来到神面前祷告,里面有赞美有感谢有悔改有立志,并有明确的祈求。我们是否也从尼希米的祷告中有所借镜,并有信心知道神必用大能的手帮助我们?
尼希米回忆录常常显示他深深感受到神的带领(2:8-12,4:14-15,5:13-15,6:16,7:5)。
从这里我们看到,祷告跟行动一样重要。尼希米的祷告首先诉诸上帝的属性(1:5),值得注意的是,神守约、施慈爱以后,人应有的回应是要「爱祂、守祂诫命」。
这段祷告也让我们想到「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一个百姓,管不了那么多事”──这种态度对吗?】尼希米是王信任的酒政,负责王饮食的安全和质量。他凭着自己独特的职分,以关心和祷告作准备,抓紧适当时机,向王禀告神子民的境况。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神做合宜和专一的事奉。尼希米借着作王的亲信,为以色列人说项,我们也可在所处的岗位上事奉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酒政】
在古代近东宫廷中,酒政的地位十分重要。他能够直接与君王见面,因此有很大的影响力。亚述和波斯的文献和浮雕都有酒政的描述。酒政接近王的禁宫,因此往往是太监。但并没有证据显示尼希米是如此。后期的史料称酒政为试酒者。除此以外,酒政又是印章戒指的持护者兼首席财政大臣。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1章 )】
1从尼希米的「问」(2 )、「听」(4 )与「坐下哭泣、禁食祈祷」(4 )看来,他对本国、同胞有何态度?你对国家和民族认同与承担又如何?是否完全不闻不问,抱「事不关己」的态度?
2以斯拉向神的祈求和尼希米的祷告有什么相似之处?参6; 。这是否也是属灵领袖的特质之一?
3尼希米到底向神求什么?参9, 11节。这祈求是以什么为基础?见8-10节。整篇祷词对神的属性有何启示。
──《串珠圣经注释》
【】尼希米的人在书珊宫中,但心却在神的家中。人『在』那里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心在那里。心在神家中的人,才能见到神的异象。心在那里,决定你我有没有异象。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故事开始于国王掌政地二十年的冬季,基思流月即是十二月,从推算可知,那时约在公元前四四五到四四四年间,地点是在玛代、波斯帝国的首都书珊城,相当于今日的华盛顿特区。更重要的是,书珊城被当时的犹太人认为是世界的首都,王宫是活动中心点,也是一切抉择最后的定夺处,而帝国中发生的最新消息,常常都是由酒政传给亚达薛西王。尼希米正是亚达薛西王的左右手。
―― 查理士.司温道《再递块砖来――从尼希米记看有效的领导方法》
【,11身在深宫,心系耶城】
首先我们必须看一看尼希米对他的工作在内心方面的准备。「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思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我是做王酒政的」,11 )。尼希米在王宫中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作王的酒政 ─ 在朝廷中这是很重要的位置。然而他所关心的并不是波斯王朝的兴盛发展,他所有的关怀都集中于神对于祂在耶路撒冷的子民所预定的目的。弟兄姊妹,你我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享受和前途呢?还是神对于祂百姓的心意与计划呢。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
『遭大难』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悲惨』和『不幸事件』,在那城市的人民正处于脆弱的地位。那人的描述又加上『受凌辱』,希伯来文中,这是『尖锐』、『切割』、『穿透』或『刺穿』的意思,也就是说那些人民正是这些字眼首当其冲的对象,犹太人备受信仰敌对者的中伤和凌辱。
―― 查理士.司温道《再递块砖来――从尼希米记看有效的领导方法》
【】「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属灵意义】尼希米得到波斯王的宠信,身在王宫,耶路撒冷的苦难离他甚为遥远,毁灭的火烧不到他身边。
但尼希米不是隔岸观火的人。他时时在关心耶路撒冷的景况,听到有人来,就探听那边的消息,想知道那些被掳归回的人处境如何。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
尼希米不是祭司,却有祭司的爱心;不是先知,却有先知的远见和负担;不是君王,却有君王的威严。他是神特别兴起的器皿,作中保和牧人,给他的世代带来复兴。
有社群的意识尼希米的身分,跟一般的难民不同;但他与他们有深切的认同感,与他们同忧共苦,对他们的患难如同自己的患难。他不是独善其身,站在圈子外面,指责甚至讥笑,说是我比你们好,你们的痛苦是自己犯罪的报应;他承认自己是他们的一部分,与弟兄相同,,他肯说:“我们”。
是祷告的勇士尼希米为了本族同胞,在神面前悲哀,禁食,昼夜在神的面前,为了神的“众仆人以色列民祈祷”。他是恒切的祷告,从亚达薛西王第二十年基思流月(主前446年11至12月 ),至尼散月(主前445年3至4月 ),持续达四个月之久,以至面容憔悴,虽然没有故意表示,王也看得出来,。
深知神的话语他不是随自己的意思妄求,而是根据神的话祷告。尼希米向神说:“求你记念”,,;这绝不是说神健忘,需要谁提醒,而是完全相信神的信实。他提到神与亚伯拉罕立约,并在那约的根基上,藉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蒙神应允的祷告,是抓住神的话祷告。因此,会祷告的人,必然是熟悉神的话的人。
人在优裕的环境,要记念受苦的肢体,把他们带到神的面前,因我们是同为了这国受苦。── 于中旻《尼希米记笺记》
【城墙的修建预表主见证的恢复】城墙代表与世界的分别,也代表救恩的见证;城门则代表赞美的见证。那时,「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意即代表救恩和赞美的见证都失败了,神子民的灵性生活被拆毁与破坏,在世人面前不能为主作见证,与世界没有分别。
亲爱的,你那与世界有分别的城墙如今是怎样的光景呢?你祷告、读经生活的城墙到了甚么光景呢?你与神同行的城墙到底如何呢?你个人奉献生活的城墙到底怎样呢?你常常在别人面前为主作见证的城墙有否倒塌呢?你那活像基督的生活见证究竟如何呢?在神的眼目中,这些城墙是否焚毁了呢?你所处的教会的见证城墙是否无恙呢?你的属灵团契对于你周围社会的影响今天究竟是如何呢?
在你的灵性方面说,你有一个城墙需要建造,你的教会需要建立起见证,需要建造城墙;就整个神的国度来说,在全世界也需要建造一个见证的城墙。这是本书所给我们的一个极大的属灵教训。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耶路撒冷城墙是基督的预表】耶路撒冷城墙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表明神的见证;城墙被拆毁表明主的见证受到凌辱。说到大卫在严重失败后的悔改,他求神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可见城墙的被拆毁表示见证的失败;启二十一章说到新耶路撒冷时,首先就题到城墙,高大光辉明耀的城墙,显出神见证的荣耀。
城墙乃是一个分别,城墙若被拆毁,分别就失去了。我们若与世人没有分别,就是没有见证。为了神的见证,我们需要拔高的人性,像主耶稣和尼希米的人性一样。
―― John Ingalls《从尼希米记来看主见证的恢复》
【城墙的属灵意义】城墙说出基督向外的三方面――向着天、向着世界,和向着邪恶的势力。城墙还有它的第四方面,那就是城墙对于神子民的关系:换句话说,城墙就是基督对于神子民是一个伟大、包含一切、并护卫他们的保障,并且说出祂将神的超越和完美,使祂的百姓一同有分并分享的荣耀。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荒凉起因于拜偶像】第一,当日的城墙乃是一个界线,因为它划定了一个范围;凡在城墙里面的,在这个标记之内的,是属于某一个等次,有某一种的性质。在恢复并成全主的见证这件事上,对于甚么是基督,甚么不是基督,必须有一个很清楚的界限。第二,城墙说明分野,城墙所代表的乃是区别;只有属于基督的方能经过此墙,方能有分于此城。今日有许多商人,将许多商品带到属神和属基督的范围中,这是城墙破损的结果。第三,城墙又代表防卫。城墙的责任乃是保护神的利益,并保护神的百姓,使他们不受侵扰,也不至受到会使他们改变性质的攻击和败坏。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导致城墙倾覆的基本原因,乃是『拜偶像』。因此神使他们被掳到巴比伦――拜偶像的中心,为要使他们他们拜偶像的病得医治。从此她的历史上,再没有发生过拜偶像的事。但是,虽然除去了有形的偶像,却仍受无形的偶像的影响。今天,世界竟然在教会中有了地位;神的教会进到世界里去,就把世界也带到教会里来。教会和世界的灵有了联结,世界的灵在基督里有了很大的地位。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
『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是说明神的子民落在仇敌撒但的蹂躏之下,任其践踏、任其宰割的光景。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毁。』一面说出没有界限,没有范围了,完全陷入混乱掺杂之危局,且处在易于离散流失之险地。另一面说出没有保障,仇敌就荣易乘机侵入。神的子民本来是一个整体,原该同心合意维持见证才是。可惜,城墙拆毁以后,整体破坏了,你事奉你的,我事奉我的,各自为政。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城门被火焚烧。』城门乃是一个执行权柄的要隘,而且是一个通行权柄的出入口。所以城门被火焚烧,是指教会已经失去了属灵的权柄说的。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
在剩下的余数归回耶路撒冷之后,他们能以重建圣殿,他们能以恢复圣殿中的事奉;可是耶路撒冷仍然在废墟的光景中。城墙拆毁,城门被人焚烧;没有任何一点的保护。因此周围的仇敌无论书夜都可以进来骚扰、侵犯、攻击他们,使他们陷入极大的困苦中。他们没有任何的保护而生活在那地当然是极其的艰难。因那缘故,许多归回的人又回到被掳之地,因为实在是太艰难了。幸好,仍旧有一些人留在那荒芜之地,就是那没有城墙的城中,挣扎着要维持神的名。── 江守道《神说话了》【城墙的意义】神对祂的子民说;『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墙垣之于耶路撒冷,正如我们的生命之于眼前。有些人的生命之墙是处在废墟当中,逐渐化为四周一样的废墟。也许起初只是一块砖或水泥松了,慢慢墙垣现出了裂痕,裂痕日渐扩大产生墙洞,加上怠忽不顾,墙垣便开始萌发私欲的杂草。逐渐地,敌人终于无所忌惮地肆虐你的生命。
―― 查理士.司温道《再递块砖来――从尼希米记看有效的领导方法》
【要关心神所关心的】
【】「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说:」韩国汉城有一所教会把当地的一些庙宇买下来,作为祷告的地方,因为他们实在看到敬拜偶像与神的荣耀完全相反。
一个孩子长大了没有,就看他是否能关心父母所关心的。同样,一个长大成熟的基督徒,一定关心神所关心的。
保罗在雅典看到满城偶像就十分忧伤,但我们看到同胞拜偶像却不难过,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跟神的荣耀有关,跟我们的生命和努力有关。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这是说出他的灵里火烧的光景,是因圣灵的工作而产生热爱丰满见证的表现。要作神恢副工作的先锋的头一个条件是:因圣灵的工作,产生热爱丰满见证的心,。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禁食祈祷「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神面前禁食祈祷。」】
【哀恸的人有福了】神虽然有祂的命定和旨意,到了时候必要成就,却常借着人的愿望和祈祷而实现, 并且常以人为器皿,借着人来作成。我们看到以斯拉记讲到神为要应验先知的预言而激动古列的心(拉11 ),因而促使选民回去建造圣殿,而尼希米则因听到圣城的凄惨情况而祈祷,以至借他回去重修。
为此属神的人有一个重大的负担,那就是一方面要顺服神,等候神的时候,不能着急,而另一方面,则要按着所看到,听到的情况, 并按着神的旨意而恳切的祈祷,不能只顺服神而不求告神,不能只等候神的时候,而不迫切地求神早日成就。因为神愿意我们和祂同心同工, 并借着我们达到祂的目的,完成祂的工作。
有人为着某件事,也是神的工作而祷告了,甚至祷告了不少时候,但仍未成就,这是什么原故呢?该怎样办呢?这可能时候未到,但借着祷告能够促请神更早成就。所以要继续地祷告,不可中止。再可能是祷告不够恳切,像这里所说的,没有哭泣,悲哀,禁食地祈祷,没有将心倾倒出来。
──《每日天粮》
【禁食的好处】尼希米听见神的百姓遭受大难,城墙拆毁,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我们的眼泪常常只为自己流。一个与神同哭的人,才能看见神的异象,得到神的使命。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要为教会的光景而哀哭】有趣地,是在圣经里时常会提到禁食;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当我们的动机是对的时候,偶而省去预备饮食、食用并清理的时间,而把时间投资在屈膝与神亲近,其结果是成就了许多事。我们肩负的责任越多,便越需要时间在天父前沉思。
―― 查理士.司温道《再递块砖来――从尼希米记看有效的领导方法》
【尼希米为耶城的光景哀哭】当尼希米听到城墙被拆毁之后的反应,他坐下哭泣,悲哀几日。他开始悲哀,却在喜乐中结束。那些流泪撒种的,必欢然收;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尼希米的字义是神的安慰;我们若能为神的子民哀哭,就必得神的安慰。
―― John Ingalls《从尼希米记来看主见证的恢复》
【尼希米的祷告】有一天,尼希米的兄弟和另外一些犹太人去到耶路撒冷作一次短短的访问,然后他们回来向尼希米报告那边的情况。他们所述说的是个很悲惨的故事:「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焚毁,城门被火焚烧」。这个报告使他心中有很重的负担。他知道神的心意是怎样;他开始觉到那些犹太人的生活和神所预定的目的相差何等的远。由于这种认识以及摆在他面前的情势向他挑战,使尼希米整个人生改变了。当他听见他们的报告之后,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
我们大家要向尼希米学习这一个教训:除非你在心灵中觉得有工作的负担,你不会觉得工作的担子是轻省的。神必须先开你的眼睛,叫你看到实际的光景,然后你才可以被神使用把祝福带给别人。这是基督徒事奉神唯一的先决条件。尼希米蒙神选召从事建造城墙,但他在未建造之前,先要为被毁的残垣废墟哀哭。
在你开始为神作任何工作之前,你首先要观察在你周围被焚毁掉的残垣废墟。我劝你先对自己的灵性生活深深省察,并澈底认识它的实际光景,否则是不能得到神的赐福的。你应当为自己和基督徒们的冷淡不关心而哀哭,为周围人心的败坏哀哭一场。只有当我们看到一种工作的实在情景而为它哀哭、悲伤,为它禁食、祷告的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事奉神的一生工作。
尼希米是在他哀哭之后才开始工作。他是在失望之后而产生了决志。如果我们能为现时的教会荒凉而悲伤,我们就会觉得不能不完全依靠我们的神。这就是尼希米成功的秘诀,这也是一切基督徒为神工作的起点。
【祷告带下神的祝福】尼希米不莽撞地放下工作去建城墙。他先禁食祷告,将苦难化为祷告。由祷告中可以看到神施恩的法则。甚么地方有祷告,甚么地方就有神的祝福。但要注意,就是祷告要按着神的心意祷告。──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尼希米祷告的特点】尼希米记中记载了他的九次祷告,其中大多数都是简短、实时的祷告。我们这一章所要查考的祷告是比较具体的例子,这个祷告也是圣经中几个典型的祷告范例之一。
―― 韦约翰《卓越的领袖――尼希米的典范》
【神应允的祷告】他为神的百姓认识,表示他与神的百姓站在一起。他也在祷告中引用神的话,说到归向神并谨守遵行神的话。神藉他的祷告把他该为耶路撒冷作的事放在他心中,神把负担放在他心中,并促使他起来行动;尼希米是一个有行动的人,他的行动是根据神给他的托付。
―― John Ingalls《从尼希米记来看主见证的恢复》
【尼希米关切神子民的光景】神应允的祷告,
不像数字:不管它有多少;
不像诗词:不管它有多美;
不像几何:不管它有多长;
不像音乐:不管它多动听;
不像逻辑:不管它多有系统;
神也不计较我们用甚么方法,或在甚么场合祷告;
祂要看的,是我祷告时心里是不是逼切火热,为着祂的国和祂的义而呼求。── 罗威廉
【交通于神的苦难】以斯拉记说到神直接并单独的行动,就是神主宰的作为;尼希米记说到人与神一同行动,或者说神经过人行动,也就人在神的苦难上与神交通。祂若找不到一个器皿,来分担祂心中的感觉,同负祂心中的重担,并从心里和祂同工、与祂合作,祂就不作第二步。从尼希米记第一、二章,我们能读出尼希米在极深的痛苦和受压之下,经历生产之苦,这苦难乃是人对神向着祂百姓那深切关怀的响应。――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今天有许多人对教会任意加以批评,他们是根据自己的估价和判断,他们在谈论今日教会中种种不该有的光景时,怀着优越的态度。但尼希米有积极的异象,他的态度是建设性的,要在正面上带进积极的补救。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人常对周遭所发生的事漠不关心】
某名牧师曾选修一门由一位颇聪明的老师所开的圣经研讨课程。事实上,他可说是世界知名的圣经学者长久以来,他博览群籍,熟知问题的解答,以致忘了可能还会有甚么问题。每当学生举手发问,他九眨着眼睛说:『问题?还会有甚么问题?』这种『没问题』心态的原因非常简单:成见!你是不是遇见过心怀成见的教授和老板?有些妇女和成见颇深的丈夫一同生活,她们知道要引起他的注意可真不容易。妳对着那位正埋首于华尔街日报的他说:『亲爱的,我有事跟你商量。』
『嗯哼。』
『隔壁房间漏水了….流得满地都是。』
『嗯哼。』
【尼希米祷告的榜样】(一 )根据神的话祷告:请你现在好好注意尼希米的祷告。很明显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熟读神的话的人。在这一章中他的祷告是根据神自己所启示的而倾吐出来,这种的祷告必不至于落空。(二 )为认罪而祷告:他为他自己和百姓在神面前的光景向神认罪,承认他们已往没有顺从神,承认这一切的灾难都是因为他们不顺从神的缘故。
(三 )根据既往的事实祷告:他祷告说:「这都是你的仆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赎的」。在这段话中尼希米回到一千年前的事实:他敢于向神提到以色列人出埃及,赖羔羊血的保护而免死,以及一路得胜进入蒙福之地;他敢于向神再提到神对以色列人所应许的约,说他们有一天要承受那地。尼希米的祷告是根据神以往的作为,他从其中看到神对于将来的计划。这就是尼希米的祷告得蒙神应允的原因。
不论你我的灵性是多么的失败;不论你我所处的教会失落见证到了如何的地步;也不论今天世界布道事工的需要是多么的大;若是你我回头看看神以往的作为,并且把我们的祷告建立在十字架上,建立在赎罪的宝血之上,建立在复活升天的主耶稣身上,我们就能在这些事上清楚地看到神对于这个世界以及对于我们的一切计划了。真正的祷告是根据神自己的应许以及宝血所立的约。要专心注目于主的十字架和祂肋旁流出的宝血,然后你才会知道怎样作有功效的祷告。
(四 )在祷告中提到需要:尼希米在祷告中,一方面提到神的名字,另一方面提到一个人,就是波斯的王。因为尼希米的头一件事是,他必须得到王的允准他告假去耶路撒冷作神所召他作的工作。虽然他在宫廷中居那么显要的地位,但是若神不干预促成此事,他的离开必为不可能的事。
(五 )无畏的决志:尼希米这个人不单是有工作的异象,和为工作付上了了祷告的代价;请看他对于工作的决志。他说:「求你使你仆人现今亨通」。你能否想象那一天尼希米经过为一切要来的事情祷告之后,他怎样在神面前站起来,然后战兢走到王那里去?他就开始他的工作。他不顾他自己的地位和享受,他不顾他的似锦前途,他也不顾王如何的反应,他抱着坚定的心志,凭着神的能力开始进行艰巨的工作。
在今天,基督徒为神工作的原则仍然是不变的。我们要服事主,必须决心肯牺牲自己。然后我们才算配得做那工作,然后我们才可以从神得力量,去赴那需要我们做的工作。愿神给我们有破碎的心,有明亮的眼睛,有能够领会神目的的头脑,有顺服的意志,以及一种不畏缩退后的决心,去从事祂所要我们为祂作的事工。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愿你睁眼看,侧耳听你仆人昼夜在你面前为你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
注意尼希米在这里用了『我』和『我们』(7节 )两字,他并不是为某一个人的失败而向神忏悔,乃是坦承自己犯的错。人性的弱点是通常我们会责怪别人,总会想出六、七种别人冥顽不灵的事例,但却很少考虑到自己犯的错。
―― 查理士.司温道《再递块砖来――从尼希米记看有效的领导方法》
【】
「我是作王酒政的。」
酒政的地位是重要的,因是王亲信的职分。由于与王十分接近,担任指责的必须有可靠的品格,因东方的君王怕受毒害。但是酒政的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他们住在王宫里面,与外界隔绝,不受世界的时事扰乱。尼希米显然是一个谦虚内向的人。当他听闻耶路撒冷荒废的情况,他只能流泪祷告天上的神。当你看见他的眼泪,听见他的祷告,也许会以为那只是一花朵的残落,另一枚众子落在地里死了。
但是事实却不尽于此处。这些祷告与眼泪是随着有切实的目的,逐渐成熟。尼希米奉献给神,供神使用,成为器皿,成就神的目的。他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他虽只是一个酒政,却可成为神的工人。神可以使用一个软弱的人,比军人、政士、演说家更有用,因为神的荣耀必须显露。他的信心何等光荣,相信神可在他信服的生命中注入滚滚的河流。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求祂借着我们,成就祂的大目的?
我们跪下,多么软弱!我们起来,充满能力。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他的祷告是一个管理环境的祷告】
他不仅仅求主听他的祷告,他说:「求祢使祢仆人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求祢使我在这个人面前蒙恩」,中文译成「在王的面前蒙恩。」其实在人里面,是有王,是有在上掌权的,他顺服他。可是当他祷告的时候,他乃是来到天上的王面前,地上的王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祷告是一个充满信心,充满权柄,是一个管理环境的祷告,他说:神啊!求祢叫我在这个人面前能够蒙恩,不让这个王,这个人拦阻了祢在我身上的托付,祢要差我回去,他不可以把我留下来。他的祷告是一个非常直接、非常有权柄的祷告,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主啊,求你侧耳听你仆人的祈祷,和喜爱敬畏你名众仆人的祈祷,使你仆人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酒政并不是今天的侍者。实际上,酒政在王宫中是一个很高的官位,因为在当时,在那种专制的帝王政治中,君王或是皇帝都害怕被人谋杀,所以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他能信任的人——他的亲信。通常,那个人是他的一位同伴或朋友。不仅他爱那人,并且那人也爱他到一个地步愿意为他而死。这就是为什么,在古时候有酒政的设置。酒政在他把酒递给君王之前,自己要先喝那酒,若是里面有毒,那么酒政就为君王而死。因此,酒政是一个非常靠近王的人。所以虽然在神的管治安排之下尼希米是个奴隶,他却是王的酒政,是王的一个亲信。
── 江守道《神说话了》
【祈祷和计划“主啊,求你侧耳听你仆人的祈祷。”】
【尼希米作王的酒政】
有一个新寡的妇人想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子里,那是她和丈夫一同养育孩子的地方。因为家中只有她一人,她心很虚,为此她祷告祈求神的看顾,并且购置了家庭防盗设施。在她的思想中智慧的计划和谦卑倚靠神并不矛盾。其实,这也是圣经的教导之一。
尼希米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圣经例子,它告诉我们如何把计划和祷告结合在一起。尼希米是一个远离家乡的犹太人,在波斯王手下作酒政。以色列国被奴役近七十年以后,第一位波斯王古列释放了一批犹太人回到自己的家园。后来,以斯拉带领了更多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城墙。然而,在《尼希米记》的第一章,我们读到那曾经辉煌的耶路撒冷城的城墙成了废墟,那些被掳归回的犹太人日子相当艰辛(3节 )。
当尼希米听到被释放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后的苦难遭遇,他就痛哭、禁食并祷告,同时他也有所行动。在谨慎计划后,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请求国王允许他帮助犹太人。
同样的,只要我们始终对神谦卑倚靠,尽力而为是聪明的做法。所以要祷告也要计划。
信仰与日常生活常识不抵触,
而要把握生活的真谛,则要说:
“我们要相信,要计划,也要祷告。”
最好的计划是从头到尾都有神参与。
──《生命隽语》
【要突破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我是作王酒政的。」尼希米对这崇高的地位,并不洋洋自得,甚至可能为这职业有一种难言的伤痛,因为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忙碌,使他更渴望为神的子民!为神的荣耀作些事。固然我们要在个人的工作上努力,但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忠心尽责时,也要求神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是否全被这些霸占,而容不下地方来关心神的荣耀。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尼希米不以平信徒自居】『我是作王酒政的』。尼希米没有将他的生命结束在作王的酒政上,他突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基督徒能让神更多使用的惟一道路,就是突破自我的关怀,突破自我一切的考虑,而单单考虑神所关怀的。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尼希米是王的酒政】尼希米是犹大支派的人,他不是利未人,不是祭司或先知,但他不以所谓『平信徒』自居。在神的家中,没有所谓的『平信徒』。『平信徒』这错误的观念是神荣耀工作的一大仇敌。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尼希米眼中的王】实在说来他是一个奴隶,在王宫中作仆役。从王宫或巴比伦的观点来看,他的地位相当高;但从他自身的观点来说,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奴隶,把他的时间全消耗在世界,所从事的乃是今世的事务。可能你在日常的事务中或工作之余,你一直渴望着能为主更多有所摆上。今天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以为要事奉神必须放下职业,全时间事奉。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尼希米的苦难】『在王面前』按原文直译是『在这人面前』;他并未将尊贵和荣耀加在王的身上,在他看来王在耶和华面前不过是『一个人』。在那些看见了主要得着甚么的人眼中,看这世界所能给人最大的尊荣,最高的权位,如同无有。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从尼希米开始祷告到,是一段很长时间的耽延。我们常常因着主的迟延不满,但主却要我们学习忍耐。他将神子民的苦难化为祷告,这种祷告也就是生产之苦。这种祷告不十为自己求甚么,这种祷告的苦难乃是为着出乎主的而劬劳。
―― 史百克《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
【】
尼希米在这里把百姓(10节 )的需要,当作是他自己的需要,求神帮助他能在王面前蒙恩。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成员常被提醒,上校要常和他那一团兵在一起,队长要常和他那一队兵在一起,战况愈紧急,表示只官的出现率愈高,以便更能全体一心。如果军队中的领导者不断表现出冷淡远离,便会减低士气。
【尼希米的特点】
尼希米的第一个特点:尼希米是一位以神国兴亡为已任的人
他虽然在波斯的王宫作王的酒政,可是当他一听见有人从耶路撒冷来,马上打听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情形的到底怎样,他整个的心关心神家,真的是以神家的兴亡为他的已任。他一听见神家受凌辱,遭大难,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圣经上说:「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祷告。」(4节 )
尼希米的第二个特点:他真是一位祷告的人
他是一个为着神家复兴,迫切祷告的人。当他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祷告。尼希米记里面充满了祷告,他讲讲话,他就突然祷告;处理一件事,好像在描述一个危机,底下就突然插进了尼希米的祷告,整卷尼希米记17次提到尼希米的祷告,他是一个时时祷告的人。
第三个特点:他的祷告内容非常具体
他对神家的情形非常的了解,神家需要什么他也知道,他知道神要的是什么,所以他能够祷告。许多的时候我们不会祷告,因为第一.我们跟 神要的是什么我们不清楚,以至于我们不知道怎么祷告;第二.我们对自己真实的光景不够了解,以至于我们不能够很具体,很生命的祷告;第三.因为我们的心常常都是集中在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先求神的国和 神的义。所以,我们的祷告常常集中在我的感觉,我的看法,我的兴趣,我的需要,我的喜欢。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尼希米的认罪、祷告是非常有担代的祷告】
以至于我们在祷告上我们常常觉得平乏无味,不知道怎么祷告。尼希米不是这样子的人。,就看到他开始祷告:「主啊!求祢侧耳听祢仆人的祈祷,和喜爱敬畏祢名众仆人的祈祷。」他就开始非常清楚的祷告,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 他的祷告是一个非常有担代的祷告,他说:「我们向祢所行的甚中邪恶」(7节 )。他的认罪的祷告,他不是说:「他们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恶。」他是把自己放在认罪的里面。尼希米很爱主,他是一人有这样强烈负担的人,可是当他认罪的时候,他没有把自己和百姓的失败分开了,他一直说:我们,我和我父家都有罪了,我们向祢所行的甚是邪恶。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