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希伯来书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本信的最初读者可能是罗马教会熟悉旧约圣经的犹太信徒,为要在罗马帝国的逼迫中坚固他们的信心,不回到犹太教的老路上。这些来自犹太教背景的信徒信主以后,很自然地会把犹太教的信仰与新约进行比较。所以本信从犹太人的立场立论,引用了大量犹太人熟悉的旧约经文、祭司制度、会幕和以色列历史,从各种不同的层面证明新约是「更美的事」()),有「更美的指望」())、「更美之约」())、「更美之应许」())、「更美的祭物」())、「更美长存的家业」())、「更美的家乡」())、「更美的复活」())。
「古时」指旧约时代,「众先知」指旧约时代传达神话语的众先知,「列祖」指犹太人历代祖宗。
「多次多方地晓谕」指神借着律法、借着各种预表、借着先知,向神的百姓启示祂的性情的旨意。神必须主动向人说话,否则人就没有可能认识神。
神「借着众先知」所说的一切话,都是指着「祂儿子」())要来说的,叫人可以知道「祂儿子」到来之后所要做成的工。
1-2节堪称古代雅典式希腊散文中最有力的杰作之一,其中用到的文学技巧包括头韵(本节有五个希腊单词以π开头))等。

2「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

神儿子的道成肉身开启了「末世」,神现在「借着祂儿子」来发表祂自己,只有神的儿子才有资格用祂的所是和所作())向人显明神自己的所是和所作。
「末世」并非指将来的世代,而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世代()),指从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来之间的新约恩典时代()),又称为「末后的日子」())。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并且已经开始尝到「来世权能」())。
「祂儿子」原文是「一个儿子」,表明透过旧约时代所有的「众先知」指着基督所说的话,都比不上新约时代「一个儿子」耶稣基督自己所说的话。
「承受万有」表明基督是神荣耀计划的目的、永远旨意的中心())。
「诸世界」原文是「诸世代」,是犹太人的惯用语,指在不同时间里所显现的宇宙,包括了受造次序的诸多阶段。

3「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指基督是神本性的彰显()),人可以在耶稣基督身上看见神的荣耀()),耶稣在地上一生的服事都见证了神的荣耀())。
「本体的真像」指基督与神的本性完全相同,人看见祂就是看见了神())、认识了神。「真像」原文指印章所显在物体上的印记,和印章完全一样。基督的圣洁、公义、怜悯、慈爱、荣耀、大能、智慧与父神完全相同,只有神的儿子才配作神完全的发表。
「祂权能的命令」指基督带着权柄和能力的话语,「托住万有」指维持、支撑并推动宇宙的井然有序地稳定运行())。耶稣基督就是「道」,神借着「道」创造了万有(、创一)),也借着「道」维持万有。科学家至今搞不仍清维系宇宙万物的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们发现宇宙的总物质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引力来维持星系,所以认为存在不可探测的暗物质;又发现宇宙的总能量不足以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所以认为存在不可探测的暗能量。目前根据ΛCDM模型和普朗克卫星的探测数据,整个宇宙的构成中,常规物质占4.9%,暗物质占26.8%,暗能量占68.3%。也就是说,科学家为了自圆其说,凭信心在他们的数学模型中加入了「眼不能见」())的「信心常数」,结果发现这个宇宙竟然要靠95.1%「眼不能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来维持,完全颠覆了「眼见为实」的传统唯物观。而神早就「晓谕」())我们,是基督「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神并非自然神论者所说的钟表匠,做了钟表上紧发条后,就任宇宙自生自灭。
「祂洗净了人的罪」会使犹太信徒立刻联想到赎罪日的献祭()),表明基督「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让人和神恢复和平,把万有恢复到神起初的旨意里去。基督一面「托住万有」,让人感到可敬可畏与遥不可及;一面又「洗净了人的罪」,让人觉得何等亲近。
「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是等候神使祂的仇敌作祂的脚凳())。「坐」表明基督的救赎工作已经完成,不会再有任何献祭。圣经只有在司提反殉道时提到基督「站在神的右边」()),那是说到基督的赞许。「右边」在古代中东代表尊荣的地位()),犹太人都知道坐在父神宝座右边的就是弥赛亚())。

4「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

5「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

基督是神的「儿子」,祂与神是在生命里的连结,是被生的()),而不是被造的。基督就是生命()),祂把真正的生命显明在人面前,而不只是生命信息的使者,唯有基督能叫人得着生命。
「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引自诗二7,表明神按立弥赛亚为天上永远的大祭司和死而复活的救主())。「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引自撒下七14,表明弥赛亚已蒙神悦纳())。本信的犹太信徒都接受这两节经文是指着弥赛亚说的。

6「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译: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祂。」

「神使长子到世上来」引自诗八十九27。「长子」是主耶稣死而复活之后的身份,祂原为神的独生子()),但因着祂死而复活的功效,所有相信祂的人都成为神的儿子,成为祂的弟兄()),使祂「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长子」也表明基督超越的地位,祂不仅是「首生者」()),也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配「在凡事上居首位」())。
「神的使者都要拜祂」引自诗九十七7,指当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生的时候,天使都来敬拜祂()),证明神儿子的超越性。神差祂的儿子到地上来,不光是来作使者,而且是来接受一切顺服神的人和天使对祂的高举和敬拜,这是神的心意。

7「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8「论到子却说:神啊,祢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祢的国权是正直的。」

9「祢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祢的神,用喜乐油膏祢,胜过膏祢的同伴;」

10「又说:主啊,祢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祢手所造的。」

11「天地都要灭没,祢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上图:超大质量黑洞的艺术想象图。热寂理论(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是猜想宇宙终极命运的一种假说,源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熵(entropy)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也就是由有序走向无序。当所有的质子都已完成衰变后,宇宙中就只剩黑洞和轻子;当所有的黑洞蒸发以后,所有的物质都衰变为光子和轻子,宇宙进入低能状态,量子事件将成为宇宙的主宰。这种状态称为热寂。

12「祢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祢永不改变;祢的年数没有穷尽。」

13「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14「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片段的终结

这是全新约里文笔最优美的一段希腊文。任何古希腊雄辩家能够写出这样漂亮的文体都会引以自豪的。作者苦心孤诣利用希腊文的优美字句和字义变通,别具心裁而写出这段开场白。多次(polumeros )和多方(polutropos )两个希腊单字副词,也是伟大的希腊雄辩家,其中最出色的一位狄摩西尼(Demosthenes ),在一篇演辞的首段里,常引用的字。作者要述说神给与人类最崇高的启示,于是悉心措词,以最美妙的字句表达出这个思想来。

从这段文字中作者不自觉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来。他必定是个曾受过高深训练,能言善辩之士。虽然做了基督徒,但也没有遗忘自己擅长的写作技巧。‘他真能够发挥天才,事奉耶稣基督。’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讲及一个善打滚的技艺员。当他决心做了一个僧侣后,觉得没有特别的才能可以贡献出来。有一天,他静悄悄地走入圣堂,在圣母像前,思索迟疑一会,随即打了一轮筋斗。做完之后,即跪下默祷。传说那时的圣母也为之感动,从像台走下来,轻轻替他拭去额上的汗珠,因为他献上自己唯一能够做到的。所以当人成为基督徒后,不应把以前久经训练的技艺完全抛弃,而是要利用它来事奉耶稣基督和他的教会。

这本书的基本信念,就是只有耶稣基督才可以把神完全的启示带给人类,和唯独祂自己一人才可以引领人类进到神的面前。作者于是拿耶稣和在祂之前来的众先知作一对照。耶稣在这末世降临,原来犹太人把整个时间分为‘现世’和‘来世’两个时期;而在两个时期之中就是‘主的日子’。“现世”是败坏腐化的;‘来世’是神的黄金时代。‘主的日子’犹如产妇临盆,把婴儿带进一个新的纪元。所以作者说:‘旧的时代现已消逝;那不完全的世纪已成过去;人类猜度摸索的日子已告终结;新的纪元,就是神的时代,在基督里已诞生了。’从此这个世界和人的思想,就和基督一同进入新的纪元。神在耶稣基督之中已进到人间,那‘永恒’已侵占了‘时间’的领域,而一切的事物都和旧时相异了。

作者拿耶稣和众先知作一比较,因为先知一向被人视为神的秘密谋士。阿摩司许久之前曾说:‘神若不将奥秘指示他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斐罗也曾说:‘先知代表神传话,而神在他们里面说话。神以先知为工具按照祂旨意,启示众人。’到后来,这个思想竟成为刻板式的教义了。雅典那哥拉(Athenagoras )说神感动先知的口,如同乐师奏乐或笛师吹气入笛管一般。犹士丁(Justin Martyr )则描写天上圣者降下,像风扫过先知,犹如琴师拨弹动竖琴或琵琶一样。像这过度形式化的观念,把先知只看作为乐器或一枝笔,而对信息的本身真谛认为无关宏旨,实在有点不公平的。试想钢琴的键子走了音,琴师又怎样奏出悦耳的音乐;笔锋坏了,文豪作家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神不能把人类悟性范之外的事物启示出来的。神必须藉着人的思想领域所能感受得到的事物去启示自己。这正是希伯来书作者所体会得到的。

所以他说神的启示,藉着众先知多次(polumeros )和多方(polutropos )晓谕给人。这里存着两个意思的。

(一 )众先知的启示曾经有过多彩多姿的壮丽事迹。他们在每一个时代里,都能说出切合时宜的信息,但只限于时代;所传的启示亦只是片段而矣。还有一点,就是先知通常只能提出单方面的独特思想主题。譬如阿摩司强调社会公义;以赛亚高举神的圣洁,何西阿由于家庭的痛苦经验传扬神饶恕人的爱。每一位先知只能基于个人生活体验和以色列民的经验,紧抓着神真理的“片段”,而从来没有一人能把全幅真理表达出来;但耶稣则截然不同。祂能启示整个真理而非片碎的。神在祂里面,完完全全的启示祂自己而不是启示祂的某一个片段。

(二 )众先知所用的方法有多种。他们通常是以言辞去表达,但言辞失效时,他们则改用戏剧化的行动。换句话说,先知必须用人的方法去传达他所领受的神真理。但耶稣则不同,祂用整个自己来启示神,而不是单靠言行显示神的真像。

众先知的启示确是伟大的和多方面的,但仍只限于片段和用所能找到的有效方法来表达。耶稣能完全启示神,因为祂把整个自己呈献出来作启示。简言之,众先知是神的朋友,而耶稣则是神的儿子。众先知讲出神心思的一段,但耶稣就是神的本体,是神完全的心思意念。希伯来书作者无意贬低众先知的身份,但却有意高举耶稣基督崇高的地位。作者并不是说在旧约先知启示之后来一个休息,才开始新约的启示;他强调神启示是连续下去的,而这个连续的启示是达到最圆满的境地为目的。

希伯来书作者用了两幅图画来描写耶稣。一个是神荣耀的光辉(apaugasma )。照希腊文的字义来解,它是光的射线或光的反射,这里释作光辉比较贴切,它指出耶稣在人间照耀出神的荣光。

第二个是:耶稣是神的本体(Character ),这个希腊字亦有双重的意义,可以解作印章(seal )或留在腊上的印记(impression )。希伯来书作者用这个字来说明耶稣就是神的本体,祂就是神的十足形像,犹如印章和盖上的印记两者本身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人见了耶稣就是和看见神无异了。

梵根(C. J. Vaughan )指出本段描写耶稣六大特点。

(一 )神原有的荣光是属于祂的。耶稣就是神的荣光,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看法。我们很清楚的看见神的荣光不是用高压手段使人服从祂,而是用事奉,爱人类而至最后竟为他们而牺性的方法的。这荣光不是一股毁灭的力量而是受苦的爱的荣耀。

(二 )神预定的国度是属于耶稣的。新约的作者深信祂必然得到最后的胜利。试想想,一个加利利的木匠,在耶路撒冷的城外山头上,接受犯人的十架刑罚。祂的信众同样面对耻辱的迫害,被人看作下贱的人,犹如威廉华生爵士(Sir William Watson )对初代信所描写诗句:

“人岂可漫无目的随意逛荡;
神创世,必臻至真善之境;
人生何其宝贵,必不至失落;
万物各致其用,必不至虚废。”

(五 )救赎的工作是属于耶稣的。祂的牺牲对罪恶已付出了代价;祂能时刻与人同在,而把人从罪恶中释放出来。

(六 )在高处代求的工作是属于耶稣的。祂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作者的思想非常广。他告诉我们耶稣在这高位上不是作审判,而是为我们代求,使我们到达神的面前,不是听祂公义的起诉,而是为我们的缘故,用祂的爱代我们恳求。

高过天使

作者在上一段所关心的是证明耶稣的权能高过众先知,而本段则关心祂的权柄超乎众天使。他认为有这样比较的必要,因为当时犹太人的思想被天使的信仰占据了相当的位置。由于神超越性的观念越来越浓厚,天使的信仰亦应运而起了。当人与神之间的鸿沟扩时,他们就相信天使可以居间连接起来。神的话藉着天使带到人间,而人的祷告亦托赖天使传到神面前。我们举一个特别例子来看。在旧约时代,人相信律法是神直接给予摩西,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的媒介。但在新约时代,犹太人相信神先把律法交给天使,然后由天使代转给摩西的。人与神之间可以直接交往,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犹太人的基本天使信仰约略可以在这段经文中找到。神生活在天使天军围绕当中(赛6 。有时天使充任神的天军众天使的希腊文是angeloi,希伯来文是mal'akim,两者都可以解作信差天使。事实上信差是比较流行的,因为天使的职责是在人间传达神的话,和执行神的旨意。据说他们是从炽热的稀气体做出来,发出闪耀的光辉,可能是在创世的第二日或第五日做成的,他们不吃也不喝,亦不会生育,有时人相信除了神可以毁灭他们之外,他们永恒不朽坏的。还有另外的一个说法,他们当中如撒拉弗(Seraphim )、基路伯(Cherabim )、奥花莲(Ofanim ),这几个都是希伯来复数名词,常常围绕神的宝座伺候。他们具有智慧,能知未来,是超越世人的,但他们的知识是‘从神幕后偷听得来’,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犹如神的侍从和谋士。神行事必与他们咨询。比方神在说:‘让我们造人’,这句话是神对祂的天使谋士说的,天使亦常常违抗神,对神的旨意诸多拦阻。例如他们曾阻止神造人。那时神在愤恕之下要把整队天军都彻底毁灭;他们也曾阻止赐律法予摩西,当摩西上西乃山时曾施以袭击。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妒忌人类分享他们的地位和特权而产生的。

天使有千千万万。直至后期犹太人才替他们加上称号。位置最显赫的就是在神位前事奉的七位天使长,各有重要职务的:他们包括拉斐耳(Raphael ),乌利尔(Uriel ),番利尔(Phanuel ),加百列(Gabriel )司送信给世人之职的,米迦勒(Michael )掌以色列的命运的。总之众天使各司其职而不相混乱,把神的信息带到人间。有时他们送信之后,随即消逝。他们替神工作,曾在历史上干扰人的事。有二百位天使管制星宿,使它们运行不出轨道;有一位专管历数年月日的交替;有一位大能者的天使统治海洋;其它如霜、露、雨、雪、冰雹、雷电,都有专责天使去治理的;监管地狱和折磨恶人的都由天使去做;有的担任书记,纪录人所讲的一切话语;有的专责破坏和施罚。撒但亦是天使之一,除了‘赎罪日’外,每天都充任主控官之职,在神面前指控人的罪行。另外死亡天使则在神施发命令之后,不分好人或歹人,都要引召来面见神;每一个国族都一位护卫天使(prostasia ),负监理之责,而每一个人都有一位守护自己的天使;甚至小孩子都有。天使的数目繁多复杂而不可胜数。有一位拉比说:“每一根草木都有一个看管的天使呢!”

在本段所论及的天使当中,有一处是十分特别而是当时只有一小撮人才相信的。通常他们都认为天使是不朽的;但亦有人相信他们只有一天的寿命。有些拉比相信:‘神每天的开始都造出一群天使,他们在神面前讴歌颂赞后随即散去。’‘天使每朝轮值的都不相同。他们赞美神之后,就回到原来的火溪旁。’在犹太人的次经中,曾描写天军在神面前惊惶的站着,当神施发号令,他立即化为风和火。在一篇拉比讲道集里,有一个天使曾如此自述:‘神每一刻钟,都将我们改变过来……有时化我们为火焰,有时化为风。’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讲:‘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的出处了。

这种广泛的天使学在人的思想里会产生危险的影响,人若相信天使可以在神人之间加以干扰时,则产生许多问题了。所以作者必须强调‘儿子’的力量远远超过众天使,而认识‘儿子’的人是不需要任何天使作媒介,便可以和神交往。于是希伯来书作者拣选了一连串引证经文,证实“儿子”的地位的确胜过任何一个天使。这些经文包括:;诗一百零,八节;诗一百零,二十七节;。由于作者所用的圣经是取自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所以有些章句和我们所认识的希伯来文旧版本有些出入。而且有些引经看来也有点牵强的。例如的经文是指所罗门王,而与‘儿子’或‘弥赛亚’完全无关的。诗一百零,二十七节所指的是神而‘儿子’。由是观之,可想而知初期信徒读经时,见了儿子的名词出现在经文时,都一起认为是指耶稣了。

希伯来书作者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纠正和避免这种危险的天使信仰,这观念当然有引人入胜之处,但若果人相信除了耶稣之外,还有一群“天使”可以帮助人到达神的面前,这是十分危险的。基督教相信人与神之间再不需任何居间的媒介,因为耶稣已经成全了人类通达神救赎大功。诗人丁尼生写过: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希伯来书第一章

Ⅰ基督徒信仰的优越性

来自犹太教背景的基督徒信了主耶稣以后,都会很自然的以他们在犹太教所禀赋的富饶,与新约信仰作一比较。这一封书信,就是以基督徒会得到更丰富的地位作为起点。本书信在各种不同层面的论据,主旨总是∶新的信仰是更美的。

对于那些从犹太教里归信到基督名下的犹太人,各种不同看法的论证对他们都有特别的价值。那些具有异教背景的人信服基督之后,基督徒信仰的优越性对他们仍有特别意义,在此前提下,不论是犹太籍和非犹太籍基督徒,他们都接受旧约圣经的权威,因此有必要了解旧约圣经的正确解释。

A神藉着祂儿子向人类的启示

在这一段简短的引言,说明神透过祂儿子向人类的启示,不但是最卓绝,而且是最终极的。我们必须知道,这种结论性的启示需要非常特别的方式,本书作者介绍他的受书人,认识神儿子(包括祂所是的与祂所做的)的优越性。

1.本书信一开始就宣告一个事实,那就是神的晓谕。至少作者认为无须再为此一事实提出辩证。他并没有提出证明,却断言神说话的事实。这是不是就说这卷书信对于那些不肯相信神会向人类说话的人而言,是无意义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基督徒不仅相信神的存在,也相信与神相交的确实性。这是维系本书整个论据的总纲之一。如果神没有向人类启示祂自己,这样子读下去就毫无意义了。从另一方面来看,本书让我们对神过去的作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的另一假设是,过去的事件对目前具有特别意义,许多当代的思想家反驳这样的假设。事实上,俗世对过去存着一种反应∶就好像不容许对过去的功课有任何的共鸣。然而,社会上总有些人,只活在未来,他们反对过去和现今他们抱持一种恒久反对现存制度的态度。但是最明智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是不可避免的。对新约圣经而言,这是基本的原则。而尤以希伯来书的字里行间,无处不以此为中心。这启发了作者,神在过去曾透过各种方法向人类说话。他并没有一一列明,只说神多次多方的晓谕。任何一个熟悉旧约圣经的人可以立刻填写明确的细目不同的方法(异象、天使的启示、先知的话和事迹)与不同的时期场合(横越整个旧约历史)。

最为明显的启示来自先知。他们都是神所兴起来向当代挑战的人。他们职任的标志是∶不可动摇的确信他们所说的话是从神而来。他们能说出“神说”,使他们的话带有独特的权威。他们多受迫害(正如以后的经文所指出的),仍然毫不畏惧地坚持他们的信息。他们的事迹虽然英勇,但他们的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本书作者知道它需要更全备的传达方式,他也知道这已经在耶稣基督里实现了。若是如此,我们或许不明白为何无法放弃旧约圣经。毕竟,耶稣的启示是超越先知的,但是其连续性却仍然保持着。神在古时 palai )所晓谕的,就是为那最重要的传递(即藉着祂儿子的启示)作预备。这是整卷书信真正的主题∶过去已让路给更美之事了50。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旧约时代的宗教观)的事件一再地出现在本书信中,只有等到更美的观点应验它并扩大它之后才逐渐消失的原因。作者何以如此开始他的书信,是很容易明白的。他看到过去历史的价值(因为神透过历史说话),同时也看到历史的不完全。他的论述给基督徒对旧约的研讨投射了一道亮光,使得本书对现代与当代都是一样地有价值。

2.在这末世可以解释为在这些日子的末后,很明显的这是指着一个转捩点,一个既新而又有决定性的启示,与过去各种不同,以及必须一再重复的方式截然不同。很显然这个一次而永远的启示是超绝的。作者可能认为“这末世”结束了基督徒以前的时期,就像许多犹太教的教师一样,把现世与弥赛亚的时代划分为二。根据这个观点,基督徒既然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这末世”当然是指旧时代的结束。但是有个相对应的词“这末世”(at the end of the age),很可能这句“这末世”是指基督徒纪元,此一新纪元含蕴着与旧世代相对比的意味。当神藉着祂的儿子向人类说话,那就意味着以往所有不完全的传达方式的结束。旧世代已落幕,新的纪元,最后的世代已经徐徐展开。

在希腊原文里,作者用一个儿子(a son)而不是祂的儿子(his son),他如此说是为了表明启示的方式的卓越性51。他当然不是说神还有其他儿子。他的意思是∶作为启示的方法,即使是最优秀的先知,也无法与一个神子相比。当然,神的儿子降世为人的观念,对许多人来说是个绊脚石,但是作者并不为自己的理论辩护。虽然他当代的人并未比我们更接受他的思想,他也没提出进一步的解释。在异教的观念里,众神o有时也会有后代,但这与耶稣是神儿子的理念截然不同。作者想必假设他的受信人会毫无疑问地接受这一点。但他也没有在一开始就说他所指的就是耶稣,直到才出现。

此处自然的有语言的问题。因为可能有人会问到,无论父子观念在人伦关系中多么有价值,但在神的领域里,到底有何意义?但尝试要把属神的真理转换成人类的语言,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最接近原意的字眼,我们只要记住这一点,它就满有意义。基督教启示的精意是从神的儿子可以完满地看到神。人间的类比总是不完全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作儿子的,可以完全反映出自己的父亲。但是耶稣基督完全把父可认识之处展示出来。难怪作者会对这个信息远远超越了神过去的启示方式感到震惊。他知道如果人不能藉着神的儿子认识神,先知的声音与行动更不能使人信服。

作者指出神的儿子就是耶稣基督以前,先描述神的儿子。这是一段意义深远的描述,因它所告诉我们的不是祂的外貌,而是祂的所是。作者要我们先明白神的儿子与这个自然世界的关系。我们很容易了解他为何以此为开端,因为大自然的世界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居住之地。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事实,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被监禁在世界之中,无法想像有一位更有能力者的存在。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就如新约圣经对世界的解释,此一观点的开始就是,神是那位创造者,接着是看到耶稣基督与父在创造的工作上有紧密的关联。如此一来,原来不具位格的宇宙有了位格。作者提出,神早已设立了祂的儿子,这就是个人行动的起首(希腊文法里的不定过去式 ethe{ken 必须视为无时间性的)。这段经文最重要的真理是,万有都溯源自神。

为什么说神设立祂的儿子为万有的承受者呢?这是不是说祂成为祂以前所不是的身分呢?若将时间因素列入考虑,则容易产生混淆。我们最好是先认定万物是被造的,然后记得受造万物都是耶稣基督所有52。作者所关切的是目前神设立的事实,而不是设立的时间。是的,显然作者要我们明白,未曾有过神儿子不是承受者的时期。神儿子的身分和承受万有的职分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在人类的社会里,长子是当然的继承者,以此类推,就导入了更深奥的观念。这位承受者也就是创造者。祂并不承受与自己无关的事物,而是承受自己所创造的。作者立即将我们带入世界起源的深思里。但令他深感兴趣的,不是理论而是最实际的,使我们想起耶稣所说,有关神和祂创造世界的教训。这是祂所创造的世界,甚至连麻雀落下祂也顾念。这使我们确知神的儿子对我们周遭的世界有着亲身的关切。本书信继续要谈论关于耶稣基督的事情,很显然地是基于对祂的崇高的观点。

神藉着祂儿子创造诸世界的宣告令人感到惊奇。没有人会否认,神离了祂的儿子,仍能创造宇宙,但是新约圣经却不遗余力地显示∶神并不这么作。基督徒都坚信那位曾经住在人类当中的,也就是创造人类的那一位。像希伯来书,就是根据此一确信而写,把耶稣基督的人性说明得再清楚不过了。值得注意的是∶当作者讲到神创造的作为时,他用的是“诸世代”( aio{nes ),而不是通常用来指诸世界( kosmoi )的字。原因是“诸世代”这个字包含更广阔,包括了受造次序的诸多阶段。科学越是深入探讨宇宙,越是发现“基督是神藉以创造万有的凭藉”这个观点的奇妙。惟理主义者或许会提出争论说∶科学的发现使得新约圣经的世界观无法成立。但是基督徒的宣称却正好相反。人类对这个宇宙的奇妙越是有伟大的发现,越是需要合宜认识这个世界的起源。人类探测宇宙奥秘的科技越是发达,宇宙有一位有位格的创造者的信念越是坚定不移。

3.本书作者既然已把他的受信人带进深度的神学理念中,他就继续却更深入的介绍基督和神。祂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解答有三方面∶第一个可以归纳为神的儿子和神的荣耀,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为了明白这个宣告的意义,我们必须重新掌握这个思想的背景。所谓的光辉,是从灿烂的光亮向四周迸发而出的53。这是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就像是日出时荣耀黎明的乍现一般,光线四射,照在黑暗的每一个细微角落,并将黑暗逐出;即使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耶稣基督反映天父的荣耀都嫌不足,因为光线总是光线,不管它有多灿烂,毕竟是没有位格的。或许有些读者记得犹太人的智慧书(The Jewish Book of Wisdom,7:26),也是用同样的字眼来解释智慧,把智慧拟人化。无论如何,作者就是要告诉他的受信人,可以在耶稣基督身上看见神的荣耀54所说,有人亲眼见过他的荣光,也正是类似的观点。这只能意味着,耶稣的整个服事就是要见证神的荣耀。实际上,约翰论到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也提及这一点。很显然,初期教会时代的基督徒坚信,在某种程度上,神的荣耀可从人的生命显出。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山上变像的耶稣,而且祂一生的服事,包括祂的死,对所有相信祂的人而言,都是荣耀的。反映出神的荣耀,必须以神的儿子具有天父本质为先决条件,不只是容貌的相似而已。

对神儿子的第二个叙述是说,祂是神本体的真像。这超越第一种说法甚远,虽然两者密不可分。这特别说明一个事实,反映神的荣耀的那一位拥有祂的本性。真像( Charakte{r )这个字,是指铸模或雕刻。这样的说法意味深长,因为蜡印上的戳记必然有着与印章上所刻相同的形像,这样的说明只能点到为止。因为我们不能假设,在形式上神的儿子与神有别,就像图章有别于它所产生的印迹一样。然而,两者之间确是有精确的一致性。这样的说明本身含蕴着深奥的真理,因为祂们在神的本性( hypostaseo{s )上完全相似。这样的说明,对那些神学思想家而言并非毫不重要的,因为它支持耶稣在本性上与神相同的观点。若是如此,神儿子的本性与天父的本性就毫无区别。作者立即将受信人带进深奥的神学理念中,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讨论它。他相信他的受信人毫无疑问的会接受有关耶稣基督本性的观点。

第三个对神儿子的宣称是,祂参与了宇宙的创造。作者说k用祂权能的命令(英译∶“权能的话语”)托住万有。此处立即出现两个问题∶如何明白所谓“托住”的意义?这话语又如何表达能力的意义?“托住”( phero{n )这个词在意义上是指维持着或支撑着;也就是说,耶稣是宇宙得以维持稳定运转的中心。自然神论者说,神就如一个钟表匠,做了一只钟表,上紧发条后将它置之一旁任其转动。这观念在此毫无地位。新约圣经的观点是,在创造中,神是创造者,神儿子是代理人;在受造的次序中,二者在动力上都是主动的。然而,子如何运用祂的能力呢55?我们应该注意到祂的……( autou ),可以说是“子”的,也可以说是“父”的权能,但在解释上没什么不同。话语这个词让我们想起神在创造时的命令(例如∶“要有光”)以及所说的∶万有都是藉着道(Logos)造的,而这个道就是指耶稣基督自己。道创造了万有,道也同样的维持万有。受造之物按着一定次序恒久运行的奇妙,证明有一股“力量”在背后支撑着。

作者在一系列伟大的声明论到耶稣基督之后,接着对本书显著的主题透露一丝线索。洗净人的罪是自古以来的宗教问题,不管在哪里,人只要有罪的意识,都会呈现出要洗净脱离罪的强烈渴望。人类藉着各种不同方法试图获得罪的洁净,以至于无所不用其极,奋不顾身的自我努力,克制自己,甚至于禁欲。大部分宗教理念都是以人为起点,并且依靠人自己的意志力。在耶稣时代,最令人诟病的是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常以好行为、自我的努力来衡量信仰的敬虔。不藉着这样的方法而想要洗净罪恶,是前所未闻的。当然,耶稣基督能洗净人的罪的观点更是他们难以置信的。当耶稣赦免人的罪,他们却认为,只有神能赦免人的罪,耶稣驳斥了他们的看法。但是在这卷书信里的观点是比罪得赦免更深入的。罪的洁净包括清洁,意指使之纯净。

令人称奇的是,本书的作者并没有暗示耶稣基督洗净我们的罪的方法。虽然本书对罪蒙洁净的说明越来越清楚,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对付罪的问题。但在这个层面上,作者似乎认为只要扼要的说明,神的儿子为人类所做的工作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举动(希腊文里的不定过去式 poie{samenos 就是这个意思),就绰绰有余了56。把托住万有和洗净人的罪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明最引人注目。前者的遥不可及与令人肃然起敬,被后者惊人的亲切感给补偿了。宇宙如此广大,作者却提及罪的问题,极其特出。但罪蒙洁净的问题却支配着整卷书。我们必须记住,旧约圣经告诉我们,献祭得以赎罪,既然本书信是写给“希伯来人”的,不可讳言,他们必会将“罪得洁净”与赎罪日联想在一起。旧约圣经强调,百姓的罪蒙洁净,惟一的方法就是藉着献祭。作者稍后又说,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但是目前他认为此一简单扼要的说明就足够了。

神的儿子帮助人类解决罪的问题之后,就升上了宝座。这个举动也是很特别的,它发生在洗净了罪以后,说明登上宝座的重要性,是以洗净人的罪为主要关键57。在这里又是一个简短的总结。在传统上,右边指的是尊荣的地位。这个观念是引自东方,国君让自己的继承者与他一同参与政治运作。然而,弥赛亚坐在父神宝座右边的概念则来自。在作者心目中,这节圣经必然与其关系至为密切,因为他稍后在本书信一再引用这篇诗的经文。事实上,这篇诗形成了整卷书信背景的重要支架。很显然作者已经将它融会贯通,因为他以此为根基,发展出另一等次的大祭司理论。然而,就现在而言,要继续讨论这件事之前,他心中有着特别的事情。坐下来的举动(坐下在希腊原文是 ekathisen ,不定过去时态)强烈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坐下的姿态比站立的姿态更能表示任务业已完成。是的,强调坐下的基督可以从新约圣经别处经文获得明确的支持;斩钉截铁地说,基督的赎罪工作业已完成,已不再有任何献祭。坐下来的姿势也表示高贵的尊荣58。圣经上只有一次提起基督站在天上∶司提反殉道时,看到人子在天上,站在神的右边。这是说明祂代祷的工作,而不是献祭的工作。罪的问题已经对付了,神的子民仍然需要一位代祷者为他们祈求这是本卷书在稍后要发展的另一主题。

高天至大者这个词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是说到神的一个特别尊荣的方式,反映出犹太人对神的名的敬畏。有些虔诚的犹太人避免使用神的名,因而用替代字眼以示尊重。作者在使用几乎同样的词。现在的陈述是继续往下说明之前的路标。很明显地,作者对神有着极崇敬的观点。

4.这一节经文有两个目的∶他对引言作了一个总结,并且对第一个主要段落做了一番布置。我们从以上的探讨,知道神的儿子超越天使,是一点也不希奇的。但是为什么在此与天使比较,则不是这么清楚。也许作者一直思考他先前所引用的旧约圣经,尤其是诗第八篇(在第二章引用)与第一一○篇,因为他相信这是弥赛亚诗。但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是先有了基督超越天使的观念,然后相关的经文相继在他心中出现。广大的犹太群众对天使极感兴趣,因此,后者的看法较为可能。我们可以了解,在一个特别尊敬天使的世代,作者希望受书人明白,神从现在藉着祂儿子向人类说话,祂的话比天使的话更有果效。

现代人对天使不大有把握,因此这段经文与现今的关联需要作一番探讨。在福音书的故事中,天使出现过很多次,因此福音书的作者绝对不会否认这些超自然族类的真实性,而且耶稣基督确曾提过有保护孩童的天使。颇多现代批评家排除了天使的可能性,而称之为神话,也就是说,天使是神的信息的拟人化。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讨论神儿子超越天使就不切实际,除非用来举证说明神话人物之无用。但是,假如天使果真能显明他们灵界族类的特性,不能单凭着人类的自然经验去了解他们,那么,从灵界的领域探讨神的儿子,就立刻变得切实相关。相信的人有时能够洞察灵界的事物,是不信的人无法明白的。新约圣经里多次记载天使是神的使者,这对作者所要提出的论证具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作者把这个放在首要的地位,这也是令人惊讶的。(现代人说,“名字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不适用于此。)因为名字不但具有区分人与人的功能,而且也说明了这些人,述说每个人的特性,但是他所承受的名到底是怎么样的名呢?既然一开始就介绍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这个观点是下面旧约引句的主题。因此很显然的,那更超越的名是儿子的名,这蕴含着最接近、最亲密的关系。既然在当时的世界里,“天使”之名如此受尊崇,是神使者的表征,或许有人称耶稣基督为“天使”,认为祂的地位并不比那些他们以为会影响人间事物的灵界族类为高。祂是神儿子的观点是更高超的。如果耶稣的身分并不比天使高超,显然的,基督教所处的情势就会截然不同。受书人也许是属于近似歌罗西教会的团体,他们真的在敬拜天使,或者他们是一群受到昆兰社团影响的人,特别尊崇天使。基督教的福音必须脱离对天使的敬拜,这是当务之急。之后,也提到耶稣的名是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是应该受尊崇的名。

50 F. F. Bruce, Comm ., p.2,严谨的区分神的启示之进化(这是他所不接受的)和神启示的渐进性,他认为这里明确地表示了后者。

51 A. Nairne, E. Riggenbach, C. Spicq 都一致认为作者省略了定冠词是有特别意义的。Westcott, Comm ., p.7,尝试用英文来表达这观念∶“那一位是神儿子的”(One who is God's son)。

52 F. F. Bruce, Comm ., p.3,看出这里隐涉,也就是第5节所引用的诗。这里所说的“万有”超过了这个世界,包括宇宙和将来的世界。

53 斐罗用希腊文 apaugasma 来说明道(logos)与神的关系,详见 De Opficio Mundi (Loeb edition 136, pp.114f.)。对这个字的探讨,参 R. Williamson, Philo and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 p.36。
54 把这些观点作一归纳,就是不能见的成为能见的,难以明白的成为可以理解的,参 Wickham, Comm ., p.4。
55 G. Zuntz, The Text of the Epistles (London, 1953), p.45,大能的话指的是道(logos),虽然希腊原文用的是 rhe{ma ,而不是 logos

56 拉丁通俗译本(Latin Vulgate)用现在时态来翻译这里的不定过去时态。然而,这很明显的是错误的。这将引起误导,因这种翻译显然支持“基督现在坐在神宝座的右边,继续为人赎罪”的说法,而不定过去式的力量是指已经完成的工作。
57 有人认为这和当代的登基观念相同。O. Michel, Comm ., p. 54,在希伯来书第一章里提到被高举、献祭、任命的步骤。他比较伪经《以诺一;《以诺三和 Test. Lev.
58 参 P. E. Hughes, Comm ., p.47.

B神的儿子比天使更美

犹太籍的受信人当然特别推崇天使,因此作者认为需要说明基督的优越,超越了他们所敬拜的天上使者。基督被高举的特性,预设了祂超越天使的优越性,但随之而起的问题在于祂的人性。在这一部分,作者引导受信人知道∶为什么耶稣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能有效地为人类成为大祭司,这是任何天使无法完成的职任。

i. 基督在本质上的超越性

5.这里开始,引用了不少旧约圣经经文,以描述神儿子的优越程度。作者引用原文时,所赋予的含义与原来的文脉完全不一样。譬如说,他使用一些原来讲述一位以色列君王的字眼来论述耶稣基督。他认为这是很合法的方式。这么做的,不止他一人,因为新约圣经其他作者也这么做。马太福音里不乏这样的例子。都是引用旧约圣经来论述弥赛亚的工作。马太福音所引用的旧约圣经文,许多犹太人并不认为是关乎弥赛亚的(例如∶引用自,但是圣灵引导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有此认识。很明显的,旧约圣经在新约时代拥有值得注意的权威性,这一卷写给希伯来人的书信是最佳例证。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作者在这一章里面引用经文前所用的公式“说”字,一定是指神。对这卷书的作者而言,经文是神的声音。

为了明白基督徒对旧约圣经的探讨,我们必须先记住,先知预言的应验是有伸缩性的。立即应验的预言与遥远的将来才会应验的预言是同一个,这正说明,与过去世代有关的预言,到了将来会更完全的应验。这与神的本性是一致的,因为神看时间和人类看时间是不同的。主看千年如一日,虽然以此为完全的对等或许不是很贴切,就像许多相信千禧年之人的推测一样;但是这告诉我们,神和人计算时间的方式在本质上有别。

第一段引用的经文出处是,叙述的是战时的环境,也很可能是指撒母耳记下第七章的历史背景。然而,作者对历史事件不感兴趣,他全神贯注在与弥赛亚有关的信息59。在诗里你是我的儿子是指大卫说的,但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卫。初期基督徒认为这话是指弥赛亚,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讲述的信息里也引用了。群众当中的犹太人能领会引述这句话的力量,并且给保罗所传的信息加上了圣经的权威。希伯来书作者铭记在心的是,应用在耶稣基督身上的经文,并不能应用在天使身上。如果神如此启示弥赛亚,弥赛亚一定是超越天使的。但是我今日生你又如何解释呢?就如应用在大卫身上,指的是他加冕周年,或者生( gegenne{ka )这个字应解释为神的父性,不是指任何特定时期。当应用于耶稣基督为弥赛亚,可以指道成肉身或死里复活。的确,是指基督从死里复活。另一方面,希伯来书并没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时间因素有任何重要性。很明显的,作者更关切的是圣父所赐予祂的圣子地位,而不是把“生”这个字限定在某一特定时机里60

第二个引句是另一处,一般都接受这是指弥赛亚的经文。出处是,来自神给大卫的令谕,在这处经文与前文所引用的经文间有着紧密的结合。这句话中所含蕴的信息,使旧约圣经作者在仰望弥赛亚降临这件事上,获得许多灵感。作者再一次把关键放在圣父与圣子的关系上,它标明弥赛亚有别于圣父与天使间那种创造者与受造物的关系。从历史观点来看,这句话部分应验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身上,因为他完成了第一座圣殿的建造。但是,直到大卫更伟大的儿子(Son)的时代,这句话才会完全应验。希伯来书作者主要的负担之一是,藉着预表圣殿的会幕重新解释国度和圣殿属灵的意义。论及父子关系,接着在第27节又提到长子,而本章的第5、6节将这两个观念合而为一,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希伯来书的作者非常熟读旧约圣经,很可能熟悉诗第八十九篇,他在引用旧约他处经文时,也受到这两节经文的影响。

6.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是介绍他所引用的另一节经文,这节经文本身反映了上述的旧约经文(就是。那里的长子是指大卫王说的,“我也要立他为长子”。很显然,作者认为,第6节的“长子”( pro{totokos )是指前面几节经文所说的儿子。使徒保罗亦使用这样的字眼来论述主耶稣基督,他用这样的字眼说明祂的位格∶……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这种介绍方式运用在基督身上很明显的含有深厚的意义。作者在此处不像保罗继续扩大基督的超越性,而是以深入说明,使受信人对基督优越性的印象更加深刻。他的主要宗旨在于说明耶稣基督的成为肉身,以引起受信人注意∶当耶稣基督降生时,天使的职责是来敬拜。在作者的观点中,天使尊崇耶稣,证明他们知道神儿子的超越性。他的意思是相当清楚的,但是我们必须探讨他所引用的经文。

介绍引句的公式“说”( legei )是本书信中所惯用的字眼。主词被省略,却很显然是指“神”说的。旧约经文的引用并非在形式上单单的引用而已,而是神亲自藉经文发言,这说明作者坚持圣经灵感的观点。虽然在希伯来文圣经里并没有如此精确地出现神的使者都要拜k这句话,他自己也希望受信人能明白,他所引用的,来自最高的权威。七十士译本圣经有两处经文与此处非常的接近。后者在希腊原文里有连接词“与”( kai ),但许多英文译本的圣经都把它省略了。是摩西之歌的一部分,前瞻以色列人的神战胜祂的仇敌61。作者把这个凯歌引用到弥赛亚身上,作者认为祂是首生的。保罗在也引用这一节经文,要外邦人欢乐。值得注意的是∶保罗用同样的公式“说”( legei )来介绍他引自的经文,和希伯来书作者的法则相同。使徒使用把主词省略的方式,这对他是不寻常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和保罗另外有个很有趣的相同点是,前后的两个引句,在原文都用了 palin (“又”、“再”)这个字,以此来强调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像希伯来书的作者和保罗,堆积并运用旧约经文的风格,正反映犹太文学的特色。)把两处经文比较,保罗以“外邦人”这个字为环节,而希伯来书以“天使”的观念作为两个引句的关联。这里说到天使受命敬拜这位首生的,可见这是他们的职责。

7.作者阐释了耶稣基督超越了代表所有受造物中地位最崇高的天使之后,再度表现出他引用旧约经文的原意。这节经文的第一个出处是,但在意识上与希伯来文原文略有不同,因为该处原本不是指天使。作者很显然认为希腊文圣经的权威性,希腊文圣经解释希伯来文圣经的方式和当代犹太拉比作家的方法一样。神以风为使者,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天使和神儿子之间强烈的对比。神儿子是被生的,而天使是受造的。这样的区分绝非偶然。天使是受造之物,他们仅仅在受造之物的范围内尽责,也就是遵循创造者的旨意行事。天使( angeloi )与仆役( leitourgoi )的职责与神儿子的职责截然不同。他们的任务是服事。神儿子的任务是管理(如8、9两节所说)。

用大自然的词句来描述天使,充满联想力∶最好看作是自然力的代表,而不是用来说明不具体的东西。在自然的元素背后有超自然的执行者,这样的看法有旧约圣经的根据(例如。有人提出说∶这两个意象代表天使具有无法抵抗的力量,因为风与火都具有无法抗拒的毁灭力,若运用得当,或者也能产生建设性的动力。但是作者在这卷书信中的主要思想是,天使知道有一个能力大过他们的,也就是设立他们的能力。因此,尽管这些属灵界的族类所拥有的能力超越人类,神儿子的能力又是大大超越他们的。有人认为这种看法的背后,是种过时的看法,认为世界受制于不可见的位格影响,而非如现代的因果观,完全不相信有位超自然的神在掌管一切。但是我们必须切记,作者并非试图以“风”和“火焰”的自然现象作科学上的注解。他的动机完全是属灵的,证明神儿子超越一切受造之物的重要性。同时,他的理论与世人的科学观并非互相矛盾。

8~9.从希腊文的结构来看,无误地带出了神的儿子与天使的对照( men ... de )。这两节经文引用,表明了神儿子的主权。原来诗里的上下文极其不同,原是指以色列某个君王婚宴时的欢乐气氛;但是一般相信它还有更深入的意思,而且事实上是指着弥赛亚说的。本书引用此处经文是在后者的意义上。神啊,痰谋ψ是永永远远的。开头的句子引起了一个问题,因为这句话可以是直接指着神儿子而言,在此解释下,无可避免的,神儿子被描述为神62;或者也可以把这句话直接解释为“你的神的宝座”,或“神是你的宝座”,这么一来就避开了神儿子就是神的用法。如果从经文的历史背景来看,以此直接方式来称呼一个地上的君王,若非在意义上有某种限制,就很难以理解,所以我们最好把这段经文看为只能在基督身上得到真实的应验。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在异教文学著作中有“君王神格化”的例子(参:。但是,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登上大卫宝座的人是神的代表,在此意识下,君王就能被称为神63

下一句话是痰墓权是正直的,这句话以神儿子王权的性质为焦点。旧约圣经时常强调正直(公义)的概念,不但是神的公义,神的子民也要是公义的。这个题目对本书的主题尤其适切。神的儿子毫无勉强的接受公义的准则,这形成了祂喜好的中心。滔舶公义是祂属性的一部分。如此积极地喜爱公义,也导致明确拒绝与其相对的不法 anomia ,中译“罪恶”)。陈述某个观念之后,紧接着否定其反面的事物,正是希伯来诗体的典型风格。那些喜爱公义的人别无选择,必须恨恶不法,但是,只有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曾完全地履行这两者。

神儿子的受膏,不必与加冕典礼联想在一起,而是象征着被膏抹之后的那种欢乐愉快的气氛。这是喜乐油的最佳说明。喜乐油这个字( agalliasis )表示着强烈的欢乐意识,类似的意思,在那里,膏是蒙恩的表征。胜过你的同伴这句话在诗原文的意思也许是指别的君王们,强调所描述的君王的超越性(64。然而,它可能是较不正式地指宴席上的同伴说的。不论是哪一个意思,这里的主要宗旨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圣子的另一个超越上。将经文受膏的观念转移到圣子,也不必多作解释,因为我们熟知的“基督”(相关的称号是弥赛亚),这个字的意思是“受膏者”。彼得对哥尼流讲解时,特别掌握了这个关键。而且,在一封以基督的大祭司职任为主题的书信中,受膏的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所有属亚伦等次的祭司,都必须接受膏抹才能担负他们的职任。

10~12.这一段经文引自,它们原不是指神儿子说的,因此这三节经文引起一个疑问。在七十士译本圣经里,第1~22节是对神说的,而第23~28节是个回答。但本书作者却将它理解成神是这里的发言人。在作者的思想里,指神而言的信息用在神儿子的身上是合宜的,因为他在前面已经说明祂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把这段经文引用在耶稣基督身上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因为作者已经解释神儿子参与了创造天地的工作,这样的观点从诗第一○二篇获得最有力的支持。作者引用这段经文来引发受信人注意神儿子更深奥的特性;就是祂的永不改变。天上和地上都是具有实体的,而天地都要灭没。在希腊罗马文化之下,人们普遍相信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是永不朽坏的65。这里所表达之基督徒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受造之物质看起来不变,其实却是暂时的,加强了它与神圣的恒常性之间的对比。此处倘匆长存回响着庄严的意味。作者如此陈述是要我们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祂不被摇动的不变性,下面说到神将天地像一件已经穿破了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卷起来,这幅令人怵目的景象更加强了这种不变性。诗人庄严地瞥见现今世代的完结,引入一个高峰∶惟有逃啦桓谋。面对着万物的分解,神儿子永不改变的属性在无误的对比下更加突出。

虽然诗人的话是指圣父说的,引用到圣子身上,对基督徒读者而言毫无异议,但对犹太籍读者而言就不同了,他们并不认为这篇诗完全是预言弥赛亚的。但是作者坚信基督是超越时空的,这在希伯来书的神学观点中是一个基本的特点。尤其最具戏剧性的区别是,麦基洗德的祭司等次和亚伦的祭司等次,这形成他论证中心的关键点。

13.我们都知道,下面引用的,作者在本书的引言阐明圣子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3节)时,就已经在他心中了。神儿子被冠为王的观点在此处重复提出来说明,显示耶稣基督和受造之物的最高等次间最明显的对比。从来没有任何天使可以坐下来,所以耶稣坐在宝座上,立刻显明了祂的超越性。除了强调祂的王权,也说明他超越了仇敌的绝对权柄。作者在重复强调,可见作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易之论。第一章和第十章都强调圣子被拥立和战胜仇敌都与耶稣基督代死赎罪的事实相连。这主题在新约圣经中随处可见。它出现在彼得于五旬节时斥责犹太人将耶稣钉十字架的讲章中。不管人类如何对待祂,神已经立耶稣为主、为基督了。彼得如此宣告,也是以同一篇诗为基础,导致了不计其数的听众决志归主。在五旬节那一天归主的人,当然会想起彼得铿锵有力的引用这篇诗。不但如此,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证明基督的绝对主权,甚至超越死亡时也响应了一致的观点。彼得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也引用这篇诗。也说到神超越祂的仇敌,事实上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把它和连在一起引用。毫无疑问的,诗第一一○篇在本书作者心目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在他的诠释中一再的引用。

14.坐在宝座上的圣子和服役的天使间有明显的对比。天使的职分在本质上是服役者,而 Pantes )这个字在意思上是指所有阶层的天使。甚至最崇高的天使都是“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圣子在服事时暂时取了奴仆的地位(参:,以及祂完成使命后放弃了这个地位(译按∶指神用右手将祂高举),这两件事之间有着对比。另一方面,天使只是奉派不断的服事人,无分于宝座,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作者当然无意贬低天使的功用,因为他说天使的事奉是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此处并未界定救恩,似乎有点奇怪,可见受信人早已明白救恩的意义。此处甚至没有界定这是基督徒所领受的救恩,虽然这是明显的结论。整卷书信的要旨就是为了要用献祭的词句,以及献祭所成就的工作来阐明救恩。事实上,作者立即在下一节经文里回应此一主题。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天上的使者是奉命参与人类救恩的服事,而神救赎计划的焦点是人类,以他们为后嗣。虽然在希腊文提出了继承产业的观念( kle{ronomein ),但它在 RSV 并没有很清楚的说明,NIV 则译为“将要继承救恩的人”(译注∶和合和作“承受”)。基督徒都认为,救恩是值得拥有的,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新约圣经理念。基督徒被称为承受产业的人,甚至和基督一同作神的后嗣(参:。而且,继承产业的观点,在希伯来书三、四两章(安息的暗喻)、第九章(意志的直喻)和第十一章(与信心应许的关系)分别提出探讨。

或许可以公允地说,希伯来书的第一章有许多主要的观念,会一再地提出来论述。虽然他们并不是以较正式的意识来表达,但是第一章作为引言对于我们往下的研讨很有助益。

59 He*ring, Comm ., p.8,指出即使勉强的引证旧约圣经,本书信所论述的主题并未失去它们的价值。他认为作者很伶俐地从圣经中引用适切的经文是很值得敬佩的。
60 Bruce, Comm ., p.13,说“今日”是指“耶稣被赋予神儿子的荣耀尊贵地位时”说的。Hughes, Comm ., pp.54f. 指出,奥古斯丁认为这个“生”是在永恒里,而非指人世的暂时性,但是 Hughes 认为此处说的“生”主要是指死里复活说的。
61 有一种传统是这样的,当亚当被造时,天使接受邀请来拜他,天使不肯拜他,直到天使长米迦勒率先下拜(参 life of Adam and Eve , Xiii-Xiv)。并参 C. H. Dodd, The Bible and The Greeks (London, 1935), pp.156f.,以及 W. D. Davies, Paul and Rabbinic Judaism (London, 1945), p.42.
62 F. Rendall, Comm ., p. 10,指出此处的“神啊”( ho theos )只能用作呼格。

63 参 Leslie C. Allen, 'Psalm 45: 7~8 (6~7) in Old and New Testament settings' in Christ the Lord , ed. Harold H. Rowdon(Leicester, 1982), pp. 220~242,有较充分的讨论。
64 Bruce, Comm ., p. 21认为是指“许多儿子”与“在基督里有分”( Metochoi
65 He&ring, Comm ., ad loc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神在古时(palai )所晓谕的,就是为那最重要的传递(即借着祂儿子的启示 )作预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借着众先知,」原文是在先知里头。先知不是器具、机械,是有思想、意志的。因此神用他们是先用圣灵在他们里面感动启示,再藉他们的特长来显明神所要彰显的部分真理。『先知』原文是代言者、预言者。『多次』原文是许多的部分,一个先知只能预言一部分。『多方』原文多种方式,有的预言,有的预表,有的用异象异梦。『晓谕』原是说话,可见圣经是神超然的启示,不像别的宗教教义,都是人的立论学说。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众先知虽然是在众人当中比较顺服神的人,但并不如神的儿子那样凡事完全顺服,他们虽然在某些德行上比别人完全,但还有许多方面不完全。他们虽能有爱心,有时仍有憎恨;他们虽然向神忠心,有时仍有私心;他们虽然甘心忍受苦难,但仍会发怨言。但耶稣基督不论在德行上、性格上、地位上、工作上、权柄上都是完全的、超越的、不同等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希伯来书》

神藉众先知怎样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答:在古时候,神是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对人发言,宣布神的启示或预言,这些先知有许多话语是写成圣经的,神借着他们晓谕列祖,就是指着旧约时代的诸圣贤而言。在新约上提到列祖的名词共有十七次,里面都是含有追念和崇敬的意思。所谓多次多方,其原文上是用两个字来表示即( )( ( )多,( )方面),多次,多方面(in many parts )和( ( )多,( )样式)多方法(in many ways ),乃指神对列祖们发言分为许多部分和许多的方法,这就是说神在多少次不同的时候,将每一时代不同的真理部分晓谕列祖们,如神的整个救恩计划和应许成就,神是由浅入深逐渐进步启示而发展出来的。就祂论到弥赛亚基督言,对亚当是晓谕基督,必从他的后裔而出。对亚伯拉罕是晓谕地上万国,都必因他的后裔得福。对雅各是晓谕基督,必出自犹大支派。对大卫是晓谕基督必出自他的王室。对以赛亚是晓谕基督必为童女所生。对弥迦是晓谕基督必生于伯利恒城。这样于历代的人各别所得启示的前约壹部分真理,逐渐的宣告出来,直到新约主来世时代借着祂儿子降世为人的基督,亲自直接晓谕我们,则神的整个救恩计划便托盘而出,完全而明显的应验了

至于神在晓谕的时候,从前是借着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向人显现说话,和人交通,如神能借着兆头、异梦、异象、灵感、使者、声音、和启示,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应许、历史、传记、家谱、祭礼、仪式、诗、预言、表像、比喻、警告、预言或公开训诲、律例典章等等;这样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才能明白神的真理;但现在神借着基督启示祂的旨意,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基督传讲的福音,只用一种方式,就是把祂自己当作献祭的牺牲,为人赎罪,将这救恩的真理完全表彰出来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神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晓谕列祖?是晓谕什么事?“多次多方”一词原文何意?】

一、“多次多方”原文为“许多部分和许多方法” )原文为POLUMER OS和POLUTROPOS,所谓“许多部分,原意为“许多包裹”,是一包一包的东西,后来打开了之意。

旧约圣经所载的一切、无非是为着神的儿子要降生为人而预备,正如本书作者的神学思想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所以旧约壹切记载,是那要降世为人的救主的各时代不同的影儿,旧约所说的一切均指向未来的耶稣基督而发言。旧约每一时代,“每一包裹”,每一历史人物与史实,先知每一段重要的预言,旧约所有的应许、和诗所载的一切美丽歌颂,均以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为中心。

主耶稣复活后曾向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显现,他对他们讲解圣经时,“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以后又对他的门徒讲解圣经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上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显然地,主耶稣把旧约分成三大部分(三大包裹 ),即“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

可是,我们不妨较精细地把旧约的一切分为六大部分(六大包裹 ),来说明“耶稣基督为旧约预表与预言的中心”。这六大部分乃是:

①摩西律法中的一切祭礼。

②旧约圣经中的一切应许。

③旧约圣经中许多历史事实。

④旧约中许多人物。

⑤诗的赞美。

⑥先知书中的许多预言。

二、神在每一时代向列祖晓谕不同的时代真理,让他们明白神整个救恩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神的启示逐渐发展”。因为没有一个时代的人能完全了解神的整个计划,所以必须逐渐向列祖显明。时代转变,人们对于神的启示也渐明,直等到主耶稣降世为人之时,神的救思计划便和盘托出,人们可以看见神救恩的“整个状态”。神的儿子不再用“一个包裹”打开给人们看,乃是把列代所有的包裹变成一个大包裹,任人欣赏和加以接受。

神不能在列祖时代向他们完全彰显他的计划,是因为人们好像学生入学,由幼儿园、小学、中学至大学,学生们头脑渐开,了解力渐强,他们所念的书也渐深而渐多了。

神的儿子虽然已完成他展示整个救思的任务,但救恩今日仍在推进中,圣灵继续执行主耶稣的任务,直等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神的救恩才算得完全成功,神对列祖的晓谕便获得整个圆满的结论了。

── 苏佐扬《圣经难题》

神多次多方晓谕列祖】

『多次』原文为polumeros,由polus(多 )与meros(部份 )二字构成,意即『许多部份』或『许多包裹』。这是指神在古时曾藉众先知说预言,每一先知所说的是『一个包裹』或『一部份』,预言主耶稣这位先知预言的中心的每一方面言行。这些包裹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或说较大的 )包裹,足以说明主耶稣较多方面的人生。

『多方』原文为polutropos,指『许多方法』而言。该字后半为tropos原意为『转回』,指一个方法不能解决后,又『转』到另一方法去,因此转意为『方法』。

神在古时『多方』晓谕列祖,是因为每一时代领受神启示的需要及程度不同之故,正如由幼儿园到大学,各种学生的程度及理解力不同一般。

主耶稣在复活后曾向门徒显现,并且宣布『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上所记的』是指着祂所说的预言,都必应验。显然地,主耶稣将旧约所载的经文分作三大部份,即摩西五经、众先知的信息和诗的歌颂。

主耶稣乃是启示的整个实现在人间,道成肉身,启示已完成,人们可以与神直接有团契。直到今日,主耶稣借着圣灵时常晓谕我们,不再是一点一滴的指示,乃是完全的教训。我们受圣灵感动是否『有感必动』,『动则必行』,让祂快乐呢。

―― 苏佐扬《原文解经》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

在希腊原文里,作者用一个儿子(a son )而不是祂的儿子(his son ),他如此说是为了表明启示的方式的卓越性。他当然不是说神还有其它儿子。他的意思是:作为启示的方法,即使是最优秀的先知,也无法与一个神子相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末世,」原文是那些日子之末。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在这末世』原来犹太人把整个时间分为『现世』和『来世』两个时期;而在两个时期之中就是『主的日子』。「现世」是败坏腐化的;『来世』是上帝的黄金时代。『主的日子』犹如产妇临盆,把婴儿带进一个新的纪元。所以作者说:『旧的时代现已消逝;那不完全的世纪已成过去;人类猜度摸索的日子已告终结;新的纪元,就是上帝的时代,在基督里已诞生了。』从此这个世界和人的思想,就和基督一同进入新的纪元。

――《每日研经丛书》

「也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原文是『也曾借着祂安排了诸时代』,就是无罪时代、良心时代、律法时代、恩典时代等等。各时代的计划都是主所设计的。到了时候主就有行动,正如经上所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立祂为承受万有的,」原文是『立祂为万有的后嗣』;「诸世界,」原文作『诸世代』。── 倪柝声

】「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右边指的是尊荣的地位。坐下来的举动(坐下在希腊原文是 ekathisen 不定过去时态 )强烈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坐下的姿态比站立的姿态更能表示任务业已完成。高天至大者这个词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是说到神的一个特别尊荣的方式,反映出犹太人对神的名的敬畏。有些虔诚的犹太人避免使用神的名,因而用替代字眼以示尊重。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先知所用的方法有多种。他们通常是以言辞去表达,但言辞失效时,他们则改用戏剧化的行动。换句话说,先知必须用人的方法去传达他所领受的上帝真理。但耶稣则不同,祂用整个自己来启示上帝,而不是单靠言行显示上帝的真像。

――《每日研经丛书》

希伯来书作者用了两幅图画来描写耶稣。一个是上帝荣耀的光辉(apaugasma )。照希腊文的字义来解,它是光的射线或光的反射,这里释作光辉比较贴切,它指出耶稣在人间照耀出上帝的荣光。

第二个是:耶稣是上帝的本体(Characte{r ),这个希腊字亦有双重的意义,可以解作印章(seal )或留在腊上的印记(impression )。希伯来书作者用这个字来说明耶稣就是上帝的本体,祂就是上帝的十足形像,犹如印章和盖上的印记两者本身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人见了耶稣就是和看见上帝无异了。

――《每日研经丛书》

「本体的真像,」主表明神,不像模型的表明本物,乃像子之肖父,表明出父的形像来。「命令,」原文是话。「祂洗净了人的罪,」原文是祂作完洗净罪的事,作完是一次作完永远生效的意思。「坐,」是表明工作完毕和有主治权之意。「右边,」是生命、是权柄、是福乐是、特别有能力的地位,尤其是在天父的右边。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基督是神的本体真像意义何在?】

答:神是个灵,从来也没有人看见过神,只有借着道成肉身的基督将祂表明出来(约壹14-18)。在这里又说到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亦不过是神给人用有限的智慧的言词,来说明神性的实际存在而已。所谓「本体」其原字( )意为「置于下之事或物的」。英文钦定本译为Person,此字一般解释为人或身体,但进一步就神学上的意义说,乃指三位一体中之一位,在美国重订本改译为Substance系有本体、物质、实体之意,就实质上说,这本体比如刻图印章本身之字体为本体,就抽象的观念言,系指在物的现象之下,形容神的存在要素。所谓「真像」一词,原文字( )意为「印记,真像」(Character ),即指由本体显著出的形象,英文钦定本译为Express image古典希腊语指为雕工、铸币者、铸刻、图章之印原像等等,其比喻寓意,乃表明父的本体予子,是父的本体真像,是不分开而原为一的。父之如何,子亦如何,这父与子之间是本质上的合而为一体的。保罗曾经提过基督「本有神的形象」,参第二九八题 ),「他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参三一O题 ),意思是指在祂里面带有神的属性,即将神的慈爱、能力、公义、圣洁、信实、与荣耀等等彰显出来,约壹14),让我们从此明白。事实上神原是没有本体的,断不能将本体与物质混为一谈,乃是使用本体或形象之词语,来说明神性本身之特征,亦即表明神这些属性,已经完全在基督身上得到印证,让我们深信而无疑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神本体的真像】

基督耶稣到世间来,是父神的代表,约翰说过: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壹18)。希伯来书的作者与约翰的神学思想不谋而合,或者是研究约翰的思想而加以发挥。他说,基督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又说是神『本体的真像』,这句话原文是charakter(真像 )tes(那 )hupostaseos(本体 ),原意很难表达,因为神无『体』,把一个『体』字用来描写神,等于『三位一体』一样犯了错误,因此『本体』二字译为『本原』,神的本原是借着主耶稣在世上作部份的表达。

『本原』原意为『站在下面』、『藏在里面』、『不被知的秘密』、『真材实料』。因此在译为『所确信的』,译为『实底』,译为『放胆』。

至于『真像』原意为『图章所印出来的』、『由光所显出来的』,译为『所雕刻的』,故译『印象』较佳,是印出来的。

主耶稣来世,在各方面表现祂是父神的代表,祂曾对腓力说: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当时犹太人三年多看见主耶稣的一切工作与生活,但并不认识祂是『神本原的印象』。可是,今天称为基督徒的,信耶稣多年的,为主工作多年的,对这一个『印象』认识有多深呢?一个对主认识深的信徒,他也就成了主耶稣的『印象』,表彰主的荣美了。

―― 苏佐扬《原文解经》

“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一语、应如何解释?神并无“体”,神亦无“像”,原文此二字何意?】

一、神无体亦无像,所以中文(英文亦然 )这句话是很难译得恰当的。“本体”一词原文HUPOSTASIS,此字原意为“在下面站着”,其涵意有三:

①属￿物质的意义。a.“本体”一词指图章的反面字面,印出来才是正面字体,那图章本身的字体,便称为“本体”。

b.银币上的国家元首铸像是代表国家元首的。那银币上的铸币,并非“本体”,本体乃是元首住宅中的真人,该“真人便是“本体”。

C.屋宇的根基。在根基上建造的房屋,是人人可见的,但房下面的根基,是很少人看见的,但如无根基,则房宇无从建在上面。“本体”即指此而言。所以原文原意是“在下面站着”。

d.太阳光的本身。人人均可见太阳光,但无人能见“太阳本体”,此字即指发出太阳光的太阳本体而言,无人曾见,无人能见。

基督是神“图章”所印出来的字,与图章原字完全相同。

基督也是神“元首”的代表铸像,像银币的铸像一样,但神才是那原来的“真存在者”。

基督也是神“太阳光”的光线,基督也是神“根基”上的房屋。

英文圣经钦订本译为“PERSON”,此字浅解作“人”,深解作“人格”,在神学方面解作“神格”即“神的格位”。美国的重订本改译为“SUBSTANCE”,意即“本体”,与中文意义同。

近代英语译经者均主张改译此字为“本体”SUBSTANCE而不用“人”PERSON。但如果“人”字用作神学立场来解释,指神的格位讲,则亦适合原意。

②属￿比喻的意义。“本体”一词可喻为“实在”,“确实”,“坚强的信念”

③属￿形而上学的意义,即所谓玄妙的理论,抽象而高尚的观念。“本体”一词指“绝对服从上面的命令而执行时的表现”。

基督为绝对可信的,确实代表神的一位。

基督亦为绝对服从神一切命令降世为人执行救恩任务者。

人类的言语是不够用的,人不能用人有限的言语来表达神的思想。正如鸟能歌唱,但无法唱出人们所作整首的诗歌;鱼能游泳,但不了解人何以能站着走路,而不是在地上的空气中游泳、和鱼一样。

二、至于说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亦不过用人的有限言语。“真像”一词,原文为CHARAKT ER,原意为图章之字、雕刻品的原像,及路碑上的记号和原稿的设计图样。

有些解经家以为这字是指图章印出来的“字”与图章上的字完全相同。又以为雕刻一个“像”与原像相同,又以为路碑上的“字”与原来所设计的原稿相同。但这是错误的。

以图章为例,图章本身有字,它可以把字印出来,与图章上的字相全相同。但一个图章可以印出千万个同样的字样。基督与神是分不开的,在说:“我与父原为一”,而基督只有一位。所以“真像”一词的原意非指图章所“印出来的字”,乃是图章本身上的字,与图章不能分开。

正如上文所说的,“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神的荣耀与光辉是不能分离的,以太阳为例较近似。太阳本身与太阳的光是不能分离的,但它的光不断由太阳本身发出,照耀万人。

因此主耶稣是神的“本元”和“神自己”,不过无人能看见神,正如无人能看见太阳本身一样,但主耶稣能把神彰显出来,正如太阳的光彰显太阳一样。

神无像,在创世纪所说神的形像与样式、是指神的“属性”(即神的慈爱、公义与圣洁、和诚实等 )与神的“荣耀”与“永存”而言,并非神有“肉体所能看见的形像与样式”也。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在诗里你是我的儿子是指大卫说的,但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卫。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何意?】

答:这两句话在本,同样地是引用的经文。古时的大卫王曾经这样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我的锡安圣山上了。」「受膏者说我要传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意思原是指着他已被神立为君王的职位而言,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此则认为基督为神所生,是神的儿子,是神立为永远大祭司的意思,基督因有此超然之地位与美名,被称为神的儿子(约壹49),是任何天使不能相比的。使徒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时,也曾引用了这两句话,那是指着耶稣从死里复活说的,因祂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并且祂为着我们,成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参三一O题 )。所以神说:「我今日生你。」乃是神的独生爱子降世为人的时候,或指基督从死里复活的那一天的日子,或是指他复活以后,升上高天,坐在全能者的右边执掌王权的时候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一语如何解释?神如何能“生”儿子?】

这两句话是引用的经文。

保罗在安提阿证道时,也曾引用这两句话,以作耶稣从死后复活的解释。保罗的意思是:主耶稣从死中复活,就是诗所预言他“为神所生”的最好解释。这种“生”,并非人类肉体与血气之生,乃是神迹与神能之“生”。

希伯来书作者除在第一章引用之后,在又引用一次,但希伯来书的作者则认为“神生了主耶稣”,是神按立主耶稣为永远大祭司的意思。

我们先要研究大卫写这诗第二篇时所说这两句话的原因是什么,便明白这两句话用在主耶稣身上的真正解释。

大卫王在这样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然后追述耶和华曾对他说的这两句话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大卫是耶西所生,为何说,是耶和华所生呢?显然地,“生”是有两方面意义的,一是肉体之生,另一是属灵方面之生。

犹太人在古时也有立义子为产业承继人、当作自己亲身儿子一样看待的习例。某人无子,购一子或蒙友人赠一子之后,在本地长老面前,按手在该孩子头上,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于是该孩子与该人马上有了父子的关系,不是生命的关系,乃是合法地位的承继关系。

所以,“我今日生你”一语可包含下列各种涵意:

一、按立义子为子。

二、按立大卫为王。

三、按立基督为天上永远的大祭司。

四、按立基督为救主,以从死复活表明之。

至于“今日”一词,在人按立儿子时可以指“指定的某一日”。但在神与基督的关系,则“今日”一词,是另有解释的,因为神不在“时间”之内,人的“时间”的观念是因神创造而产生,时间不是一样东西,乃是一种观念。神是自有永有的,“子”亦然。在神看来只有一个“今日”,或说一个“大现在”,神与基督之间只有一个“大现在”;只有“今天”,所以圣父对圣子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话,是指神永远的决定和“子”永远的顺眼,无一“起初”,亦无一“终结”。

不过,有些解经家则认为,神说这话的时候的“今日”,乃是圣子降世为人的时候,或基督从死里复活的时候,因此保罗在讲道中曾引用这两句话。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注或作“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 ),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那里的长子是指大卫王说的,“我也要立他为长子”。很显然,作者认为,第6节的“长子”(prototokos )是指前面几节经文所说的儿子。

介绍引句的公式“说”(legei )是本书信中所惯用的字眼。主词被省略,却很显然是指“神”说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使长子到世上来,」原文是『神把长子带到世上来』。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世上,」或译世界,此处是指环境说的。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耶稣何以被称为神的长子?】

答:长子的一词原文字( )( ( )生产,( )第一)其意思就是指长子,头生的Eirst-Born。在新约圣经中这名词在耶稣身上用过七次,祂称为长子是有双重的意思。一,是祂在天上尚未降世以前,甚至在太初未有以前,便与神同在,是父神的独生子(约壹18,。二,是当祂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以后,在十字架上为人流血舍命,从死里复活开了得救之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入荣耀里去,凡因信基督的人,都是神的儿子,因此祂的地位有了改变,不再称为独生子,而永远成为神的长子了,所以希伯来书作者在这里说到「神使长子到这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祂。」。保罗也提到

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是首生的」,「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原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首生的 首先复活的原文皆是长子 ),使徒老约翰也称祂为「从死里复活的长子」,原文无复生二字 )。从此可知这长子的名分,乃指第一位出生的,是独一无二的儿子,祂的职位和荣耀的优越性,以及大有尊贵而超众的权力,是无可比拟的,因为只有祂是复活的基督,当祂再来审判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都要更加完全显明出来。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希伯来书作者称耶稣基督为神的“长子”、和约翰称他为神的“独生子”,是否矛盾?因为如果是长子,则不能称为独生子也。】

这问题有两种解释法;

一、主耶稣在天上尚未降世为人时,他是神的“独生子”,约翰甚且称他为“父怀里的独生子”(约壹18,,表示父与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等到主耶稣道成肉身后,在世完成救人任务,在十字架上为人舍身,死后复活,他的地位便有显著的改变,因为凡相信耶稣的人,都成了神的儿子;这是保罗的神学思想。于是主耶稣在神眼中便成为“长子”。根据希伯来书作者所得的启示,他“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又说,“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11节 );又说,“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17节 )。

于是,他永远成了神的长子,不再称为“独生子”了。

保罗亦获得同样的启示说:“使他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保罗对歌罗西人引用另一说法,表示主耶稣为长子和他的复活有关,他说:“他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一语不合原文,因为原文是说:“是从死里复活的长子”(原文无复活二字 但其口气是从死里复活 )。

这就表示保罗对耶稣为神长子的说法,有决定性的定义,那就是主耶稣因从死里复活而成为神的长子。

老约翰在拔摩海岛写启示录时,也获得同样的观念,他称耶稣为“从死里复活的长子”,与保罗的说法相同 )。中文译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是一种错误,应予更正。

二、但是有些解经家则认为:

①“独生子”是父与子的永远关系;基督永远是父的独生子,因为这指神的“三位一元”的神性而言,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介于父与子中间有任何地位。

②至于称耶稣为长子,是他与万有的另一种关系。

a.圣子是长子,千千万万的天使为次子。有“神的众子”一语,是指众天使而言。

b.圣子完成救赎后,成为信他的人的长兄,于是他与信徒的关系,在神眼中成了神的长子。

但以第一说为正确说法者较多。

( 注。本所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一语,并非指耶稣有“儿女”,这“儿女”(原文为孩子 )乃是神的儿女,赐给主耶稣为他的弟兄之意)。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再』字可能含有两个意义】

『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下有小字『或作神字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正文的再者二字是独立的,乃作者再引用圣经之再,第五节已有两个引用:(1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2 )『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此两引用中有个又字与本节再者在原文同一个字,音是palin,,11,12三次的又字都是palin,此是国语本正文的译法,但在全句也可译为『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在甚么时候?当然不是初次的降生,而是:(1 )复活时祂从坟墓里再到世上来;(2 )祂的再临。这些都是神的大能,中英译本也有以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为较合写书者的原意。

―― 李启荣《圣经小字解》
】「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天使(angeloi )与仆役(leitourgoi )的职责与神儿子的职责截然不同。他们的任务是服事。神儿子的任务是管理(如8、9两节所说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使祂的使者们如风,使祂的仆役如火焰」(新译 ),意思是说天使的地位不高。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有何表意?】

答:是这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一O的话,意思表示神差遣天使如风如火一样的迅速,有能力而有效的来完成神所指定的工作。在西奈山,神也确曾使天使表明借着风与火成全祂所行的奇事,同时也证明天使是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行,因牠们是受造者,而基督不但不是,且是造牠们的主。基督比天使尊贵,荣耀而地位优越,从此亦可显然的表露出来。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神啊,祢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开头的句子引起了一个问题,因为这句话可以是直接指着神儿子而言。祢的国权是正直的,这句话以神儿子王权的性质为焦点。旧约圣经时常强调正直(公义 )的概念,不但是神的公义,神的子民也要是公义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子,」:(1 )本性所属是神;(2 )宝座是永远;(3 )国权性质是正直、喜爱公义,恨恶罪恶;(4 )荣耀是高过一切。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祢喜爱公义是祂属性的一部分。如此积极地喜爱公义,也导致明确拒绝与其相对的不法(anomia 中译“罪恶” )。神儿子的受膏,不必与加冕典礼联想在一起,而是象征着被膏抹之后的那种欢乐愉快的气氛。这是喜乐油的最佳说明。喜乐油这个字(agalliasis )表示着强烈的欢乐意识,类似的意思,在那里,膏是蒙恩的表征。胜过膏你的同伴这句话在诗原文的意思也许是指别的君王们,强调所描述的君王的超越性64。然而,它可能是较不正式地指宴席上的同伴说的。不论是哪一个意思,这里的主要宗旨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圣子的另一个超越上。将经文受膏的观念转移到圣子,也不必多作解释,因为我们熟知的“基督”(相关的称号是弥赛亚 ),这个字的意思是“受膏者”。彼得对哥尼流讲解时,特别掌握了这个关键。而且,在一封以基督的大祭司职任为主题的书信中,受膏的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所有属亚伦等次的祭司,都必须接受膏抹才能担负他们的职任。

──《丁道尔圣经注释》

「喜爱公义,恨恶不法」(新译 ),喜爱与恨恶都是已往式,意思是已往曾一次这样行过,将来也必然如此。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这一段经文引自,它们原不是指神儿子说的,因此这三节经文引起一个疑问。在七十士译本圣经里,第1~22节是对神说的,而第23~28节是个回答。但本书作者却将它理解成神是这里的发言人。在作者的思想里,指神而言的信息用在神儿子的身上是合宜的,因为他在前面已经说明祂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把这段经文引用在耶稣基督身上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因为作者已经解释神儿子参与了创造天地的工作,这样的观点从诗第一○二篇获得最有力的支持。作者引用这段经文来引发受信人注意神儿子更深奥的特性;就是祂的永不改变。天上和地上都是具有实体的,而天地都要灭没。在希腊罗马文化之下,人们普遍相信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是永不朽坏的。这里所表达之基督徒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受造之物质看起来不变,其实却是暂时的,加强了它与神圣的恒常性之间的对比。此处祢却要长存回响着庄严的意味。作者如此陈述是要我们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祂不被摇动的不变性,下面说到神将天地像一件已经穿破了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卷起来,这幅令人怵目的景象更加强了这种不变性。诗人庄严地瞥见现今世代的完结,引入一个高峰:惟有祢永不改变。面对着万物的分解,神儿子永不改变的属性在无误的对比下更加突出。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天也是你所造的,」可译诸天也是你的手工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唯有你永不改变。」】

比较自然界的现象,你是永不改变的——山阜的根基是你的手所铺张的,天空蓝色的窗帘是你的指头所编织的。若将旧的天地收起来,换上新的,好似更换衣服一般那么容易。更换衣服并不影响穿着的人。所以自然界的变迁并不影响你的手的力量,也不影响你心中的温和,你是一样的。

比较人的生活状况,你是永不改变的——人们来去,代代相传。以往的伟人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都曾与你站在一起,以后就进入寂静之中,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诺克斯也曾为你工作,以后也消逝了。我们自己的教师朋友因逝世而不再继续地受苦,他们一个个地都从我们中间过去,但是你还是一样,你的年日永不穷尽。

比较人的情绪冲动,你是永不改变的——那样比较太适合了,好似晨露与晚风。有时我们感到我们可以为你死,然后在你痛苦之中我们却昏昏入睡了。情绪意志以及思想行为的方法都在变迁之中,唯有你是一样的,必永不改变,也不受时间的限制,你是我们万古的盘石,我们永远的保障与家!

这种意念好似烧着的荆棘,在黑夜的山边焚烧着,却不会烧毁;这火燃亮着,稳健地、永恒地、猛烈地,却不需柴木燃料——「我是自有永有」的象征。

── 迈尔《珍贵的片刻》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是指什么?】

答:诗人大卫说:「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诗一一O1 )。这里耶和华即指父神,我主指生子耶稣基督。作为人,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作为神,基督是大卫的主。所以此处所称主,系指基督神人合一的个体而言,全句的涵意,乃为以赛亚预言基督升天之时,坐在神的宝座右边,完全得胜制服仇敌之意,这一节经文在新约被缓引达五次之多。足证主基督地位之崇高,因为祂坐在耶和华的保证右边,表示祂的尊荣而有能力权柄,使仇敌都要服在祂的脚下,完全的被征服了。至于祂的仇敌是指多方面的,诸如律法的攻击,罪恶的陷害,魔鬼的试探,世界的恨恶,及死的敌对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仇敌都是成为基督的脚凳,为基督所降服所战胜,而使我们在祂里面因之也能脱离这一切罪恶的捆绑,常常靠主得胜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都(Pantes )这个字在意思上是指所有阶层的天使。甚至最崇高的天使都是“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圣子在服事时暂时取了奴仆的地位,以及祂完成使命后放弃了这个地位(译按指神用右手将祂高举 ),这两件事之间有着对比。另一方面,天使只是奉派不断的服事人,无分于宝座,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来我们是比天使微小的人,今天我们因着主耶稣的救赎,比天使大多了。我们是神的儿子,他们是我们的仆人。也许我们每一个信徒最少都有一个天使。── 倪柝声

】「服役,」与七节的仆役不同;仆役是指着在神前像祭司事奉的工作,服役是指对人像奴仆般的服务工作,就是为人效力,像天使搭救人,为人送信等。

―─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天使怎样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

答:圣经记载天使的事,可谓不胜枚举(参第十六题 ),神不仅穿凿创造这物质的世界,也创造了天上的灵界,天使在这灵界的受造者也是尊贵的,因他们在天上,是属灵的,为神的使者与仆役,在这里提到天使「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就是基督与教会蒙恩人的关系而言,其效力的工作范围是很广的。诸如天使们,向人宣报救主降生大喜的信息;当主耶稣基督受试探以后,来伺候祂;在客西马尼园极其伤痛恳切祷告的时候,来加添祂的心力;向众圣徒见证主的复活,升天信息;搭救保护使徒们脱离患难;启示神的旨意,参第二五九题 );察看圣徒的行事见证;向逼迫圣徒的仇敌实行报应;把死人的灵魂护送到乐园里,参第九五题 );将来还要同主降临的时候,担任重要的角色召聚万民,由此可见天使的效力,对于基督教会,对于得救蒙恩的人,甚至整个世界人类,都发生了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在第一章,我们看见主耶稣得着一个超过天使之上的名。写书的人引了不少的圣经,来证明主耶稣是远超过天使的。他给我们看见,祂是神的儿子,祂就是神。第一章就是给我们看见这件事

例证

这是全新约里文笔最优美的一段希腊文。他必定是个曾受过高深训练,能言善辩之士。虽然做了基督徒,但也没有遗忘自己擅长的写作技巧。『他真能够发挥天才,事奉耶稣基督。』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讲及一个善打滚的技艺员。当他决心做了一个僧侣后,觉得没有特别的才能可以贡献出来。有一天,他静悄悄地走入圣堂,在圣母像前,思索迟疑一会,随即打了一轮筋斗。做完之后,即跪下默祷。传说那时的圣母也为之感动,从像台走下来,轻轻替他拭去额上的汗珠,因为他献上自己唯一能够做到的。所以当人成为基督徒后,不应把以前久经训练的技艺完全抛弃,而是要利用它来事奉耶稣基督和他的教会。

――《每日研经丛书》

许多年前我住在天津,有一天晚上我在海边散步,看见潮水进去的情形,早上潮水后退的时候,帆船就随?潮水慢慢流出海去,晚上潮水高涨的时候,帆船就顺?潮水流回来,十分顺利。我看见这景象,忽然想起了一句流行的话;就是『随?时代』。『随?时代』是当时青年人流行的口号,所以许多人都随?时代的潮流去了,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我们作基督徒的人能否随?潮流呢?能否像帆船一样,顺?潮流出去,又随?潮流回来呢?不能!若是这样,恐怕会失去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东西。我们要抓住神的话,又藉?主所讲的信息,就是在这末世神藉?祂的儿子晓谕我们的。为要得?神预备的救恩。我们要紧紧抓住神的话。

── 艾喜德《希伯来书略讲》

『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

有一次,我和一位小伙子在书房中聊天,他面带忧色,我们谈及他生活中的琐事,最后他忍不住问我:『我可以发一个问题吗?』

我说:『请随意。』

他说:『这一切要发生到何时呢?世上发生这些事究竟怎样解释呢?这一切的纷乱与扰攘要怎样才停止呢?』

我告诉他这一切都将会照圣经所预言的一般结束。耶稣基督乃是历史的终结。一切将在祂里面结束。基督站在未来的终点,正如祂也站在过去的起点。因祂不仅是万有的创造者,祂也是万有的承受者。

―― 司迪民《末了的话――希伯来书新观》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真像(Charakter )这个字,是指铸模或雕刻。“托住”(pheron )这个词在意义上是指维持着或支撑着;也就是说,耶稣是宇宙得以维持稳定运转的中心。自然神论者说,神就如一个钟表匠,做了一只钟表,上紧发条后将它置之一旁任其转动。这观念在此毫无地位。新约圣经的观点是,在创造中,神是创造者,神儿子是代理人;在受造的次序中,二者在动力上都是主动的。祂的……(autou ),可以说是“子”的,也可以说是“父”的权能,但在解释上没什么不同。话语这个词让我们想起神在创造时的命令(例如“要有光” )以及所说的:万有都是借着道(Logos )造的,而这个道就是指耶稣基督自己。道创造了万有,道也同样的维持万有。受造之物按着一定次序恒久运行的奇妙,证明有一股“力量”在背后支撑着。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荣耀所发的光辉】

神荣耀的光辉,如同日光的照耀和光辉。子是父荣耀的照耀和光辉。你能把荣耀和光辉分开么?这就像把太阳的照耀和牠的光线分开一样,是不可能的,因为照耀和光线就是一个。再以电灯为例,我们能说光与电是分开的两样东西么?当然不能!光乃是电的表现。电是一个奥秘,有谁见过电?虽然电是一个奥秘,却是非常的实际。你怎么知道这个房间里有电?因为你看见灯发光。灯光就是电荣耀的光辉。照样,我们不该认为子与父是分开的。子乃是神自己的彰显。

神本体的真像】神本质的印像,如同图章的印记。图章都有图像;把图章盖到纸上,纸就会有一个同样的印像。若是图章上有『美国』二字,盖在纸上,纸就会和图章有相同的图像。子不仅是神荣耀的光辉,也是神本质的印像。

】『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晚有。』在美国史丹福大学的后山上,有一座长达两哩的直线加速器,一具庞大的仪器。这有甚么用途呢?科学家们希望这具仪器能够成为一枝杠杆,橇开物质背后的秘密。他们希望发现是甚么东西使宇宙统一和运行。

人对宇宙万物探索愈深,愈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奥秘是触摸不着,衡量不到,眼看不见的力量。这是股甚么力量?科学家从未能够捉摸着这力量,而圣经则作到了。经上说这力量就是耶稣基督,是祂将万物、不管大小、统管着,各按其位。我们在一旋转极快的地球上,仍可安然的坐立起行,而不致于玄入太空之中,就是因为基督托住宇宙。祂就是一切物质背后的秘密。

―― 司迪民《末了的话――希伯来书新观》

主不单有创造之权,并且祂常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托住」就是维持,管理,照顾之意。不单创造且要维持?宇宙之运行。创造要有能力,照顾管理亦需要能力。一副大机器不但做成了就算,乃是要用很大的发动力才能使机器工作。

我们看看天体,见有千万星宿,它们各有轨道运行,绝不能行错,倘有一星行错轨道,全宇宙就会大乱起来。因此千万星宿之运行不能有一点错误。

英国伦敦的滑铁卢火车站,非常宏大,不断有车出入,因此管理不易,如有一车错误了一分钟,就可能会发生撞车惨剧。由此我们可见主用何等大的力量权能去维持宇宙万有?

主不单关心大事,就是小事,最小的一件事,祂亦顾及,关心,照料,注意。弟兄姊妹们,这使我们得到很大的安慰。我们这属主的人,为主血所救赎的人,在神眼中在主心中是极其宝贵。我们每一件事岂不更在主手中,在祂关心之下吗?

你我每时每刻都在主恩眼看顾之下,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上都可以看到。不久以前胡若愚教士被主接去,他在生前曾忠心为主工作。他毕业于金陵大学,生于官宦之家,后来主呼召他传道,过信心的生活。有时候他只饮白水吃面包的过生活。有一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一个信主的女工人送他二十元,这是想不到的来源。在七月份的「灯塔」中有好几个宝贝的见证,其中有曾霖芳牧师的见证,说到神奇妙的用三年前的一个预备为他供给一餐饭。还有卓恩高先生的见证,说到他在日本治理香港时,他在集中营里坐牢五十二天,每天只吃两块米饭团,但他感谢赞美又作见证,当他出牢后比前更白胖。这使我想到但以理被神保守,只饮清水吃素菜,而身体比其他的少年更肥胖俊美。

──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这是一个儿子与仆人的对比。天使是仆人,而基督是儿子。我曾经到一个大牧场一位雇工的家作客。我们驾车进入牧场时,须绕过主人的大屋,才到达屋后的小舍。我一直留在他这间小舍中,一步也没有跟他进入大屋。在草场上有好多匹漂亮的栗色马,于是我提议驰骋一会儿。我的朋友连忙说:『噢,不,我是不准骑那些马儿的。』我们只好骑着满身疮疥的「蚤囊」跑往草场。几个星期之后,我与牧场主人的儿子熟落了,他邀我一起出到牧场;我与他同游时事情便完全两样了。他带我直闯大屋,像其他少年人一样,他当起主人来,吩咐这,吩咐那的。吃过一顿奢华的大餐之后,我们一起到外面骑上那些栗色马,在牧场到处驰骋。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验。

这就是儿子与仆人的分野;也就是基督与天使的分别。祂比天使更伟大,是因祂与神的关系,因祂有神儿子的身份。血总比水浓。正如鲁益师曾经指出,我们用双手造出来的东西,总比我们自己有些分别;由我们肉身所生出来的,对我们总是无上的矜贵,因它是我们的一部份。天使是被造出来的,儿子却是生出来的。

―― 司迪民《末了的话――希伯来书新观》

今天,风与火都是人未能控制自如的,常常会越出常轨。可是风火都是造为人类的仆役。这是象征着天使,本体虽然比人类高,可是却是为人类所差役的。

―― 司迪民《末了的话――希伯来书新观》

「你却仍旧在那里。」(直译 )

许多时候,我们独自坐在炉旁烤火,会感觉非常寂寞,望见空着的座位,不禁掉下泪来。但是亲爱的啊,你要知道,有一位看不见的,正在你的面前,只是你不觉得就是了。觉得固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觉得是凭依心境,凭依感觉的,觉得也是凭依天气和身体的状况的。下雨、有雾、睡眠不足、痛苦难当,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境,叫我们不能觉得。有一件东西比觉得更高超、更幸福。这件东西是不随外面的情形转变的。这件东西是甚么呢?就是承认,承认那看不见的正与我同在 ─ 这样奇妙、安静、温和、镇定和热切!亲爱的啊,主在这里,正在你旁边,祂的同在是真实的。承认能帮助感觉,但是承认不凭依感觉。亲爱的啊,有这样一位热情的朋友、全能的恩主与你同在,纵使有甚么事情叫你流泪,也足能叫你悲伤的心喜乐了。── 戈登

】在这描述里,有我们所称的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即宇宙中的衰败能力。一切都像衣服般老去,惟一例外的是源始者和维持者,这就是神的儿子。

―― 司迪民《末了的话――希伯来书新观》

记得在中学上地理科的时候,曾读及中国的黄河,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曾经改道。从前河在江苏出海,今在山东北部出海,新旧河口相隔一千余里。这是一条大河的改变。

在欧洲的里海,附近有很多高坵,其中有海拔一百七十多英尺者,山头上发现有海沙,表示过去海水曾淹没这个山头,可见这个地球是会改变。最近太阳黑点的逐渐增加,从各方面可以看见天地的改变。感谢主,世上一切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者永存。

有一位基督徒在清明节时参加一个思亲礼拜,散会后在坟场散步,看看坟墓上的碑石。忽然在他心中来了一个声音说:「都过去了!」他觉得每一个坟墓都向他说这句话。一个睡在坟墓里的人,他的一生都已过去了。

英国名人穆尔先生,他原本是一个报童,后因他努力工作,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位很好的基督徒,常常将金钱奉献。他在临终前说:「我为自己所留下的一切,都失去了;但我所施与的,都得?了。

」──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惟有主永不改变】

感谢主,在这变动的世界中有一位不改变的主,主是盘石,是不动的盘石。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书中提及有一种海中的植物,在海面上你看见一块小树叶在浮动?,非常平安稳妥,不怕任何风浪,原来这种植物的根,深深缠在海底的盘石上,它一发现有盘石,就立刻将石绕扎,茎长有时二百英尺。因此在上面的叶子实在是非常稳固。照样,我们若用坚固的信心与主联合,则无论在任何改变的境况中,都能坚固不移。

──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不但在将来主的仇敌要失败,就是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都能看见那些敌挡神,和那些想消灭教会的人,他们都一个一个的失败了。罗马国从前敌挡主,但后来反被主的道征服了。中国庚子年间,教会曾经一次大逼迫,在大逼迫后有一件事是很有意思的,这事记载在「圣经与中华」一书中。在庚子年之前,圣经在中国销路甚少,但经过庚子年的大逼迫后,从一九○四年开始,圣经销路每年销达一百万本以上,此后一直增加,到了一九二九年,圣经每年销至一千五百万本。从这件事我们看见仇敌被教会所征服,逼迫成为胜利。

我有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的六百八十八页,记载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意大利南部有一个小岛,名叫西西里岛,岛上有一城名米西那,在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黎明的时候,忽然发生大地震,全城倒塌,死亡达八万四千人,是历史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在未发生地震之前,城中许多人犯罪作恶,公开敌挡反对神。该城中有一个刊物,是月刊,在圣诞专号内刊出一幅讽刺神的漫画,在上面写?说:「全能的神呀!请用地震来显出你的本领吧!」不出两天之内,就发生了这一次的地震,以致死亡了八万多人。神虽然并不常用这今生审判的方法,不过祂在历史中已经显示许多审判的例子。

──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