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诗篇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恶人」与神为敌,不从其「计谋」,就是不认同他们的思想。
「罪人」指射箭不中的人()),他们偏离正道、习以为常,不站其「道路」,就是不效法他们的行为。
「亵慢人」心高气傲,自以为是,对遵循神的教训的人一味冷嘲热讽,不坐其「座位」,就是不与他们联合。
「计谋、道路、座位」代表「思想、行为、联合」,程度不断加深。
第2节的「有福」原文位于第1节的开头,正如天国八福原文每句都是以「有福了」开头一样())。诗篇第一至四十一篇是诗篇的第一卷,其中最后一篇原文也是以「有福」开始()),表明诗篇第一卷是要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得着真正的福气。

2「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真正的读经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昼夜思想」,让神的话语进入自己的生命、建立自己的生命,这是人得福气的唯一道路。
「昼夜思想」才能带出行为,人若不「昼夜思想」神的话语,心思很快就会被各种荆棘杂念所占据,行为就会离福气越来越远。
第1节是有福之人不应该做的事,第2节是有福之人应该做的事。

3「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树,不是依靠肉体的努力,而是靠着神话语的「溪水」不断得着生命的供应,自然就能按时候结出生命的「果子」,越来越活出神的生命。
「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树,表面上因为敬畏神而受到许多限制,实际上却能不受环境影响而自由生长,生命是有价值的、不会枯干的())。
信徒在人生中遇到的试炼就像环境里的阳光,会叫扎根在神话语里的人生命更加强壮,也会叫没有扎根在神话语里的人生命「枯干」。
上图:以色列南地荒漠中有许多季节性的旱溪(Wadi)。栽种在溪水旁的树生命力尤其突出。

4「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上图:以色列拿撒勒村演示古代以色列人扬场。农民打谷场上脱粒以后,用木叉把麦粒和脱离的糠秕一起扬在空中,风把比较轻的糠秕吹到远处,而比较重的麦粒则落在近处,这样可以把麦粒和糠秕分开。

5「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6「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正「因为」有神,正「因为」神要「审判」()),所以「义人」和「恶人」才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而在一个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无神世界里,谈论公义、道德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的道路好像有千千万万,但实际上只有两条道路、两个选择、两个终点、两种人:因拣选神而得生的「义人的道路」,或因拒绝神而灭亡的「恶人的道路」。
正如天国八福是登山宝训的引言()),本篇也是整卷诗篇的引言,圣灵在这篇引言里以「有福」开始())、以「灭亡」结尾,一开始就把两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呼唤我们走上蒙福的道路,得着那福气的冠冕,我们还等什么呢?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第一卷

两条道路

经文中的福字,使我们想起主耶稣登山宝训中的八福。该段经文的第二节,作为序言,我们看到耶稣坐下并教训众人。耶稣采用旧约中一部分的教导方式,我们称它为‘智慧文学’,它包括箴、传道书、约伯记、一些诗,以及先知书中的一些经文。‘智慧’的意思,当然是指神对生命真谛的教训。‘智慧’在希伯来文用阴性名词,被认为是神的女儿(参箴九章 )。有智慧的学者盼望将这属天的智慧传给‘儿子’,这是他喜欢对学生作的称呼,我们可在箴二至七章开首几节中可见一斑。

大卫在耶路撒冷作王时,把耶布斯的城堡定为首都。他的儿子所罗门巩固了他的工作,他建造圣殿、王宫,并为皇室成员建造宫殿,也建造许多公众活动场所。他为要治理非常广大的王国,需要许多受过训练与教育的青年人,担任行政事务。所以,他在耶路撒冷圣殿以外,为这些青年人最少设立了一所学校,他这样做是为着告诉这些青年人,在神眼中,智慧与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真正的宗教,其本质就是神的智慧。

最初把诗辑成的编者,将这篇重要的诗歌,放在所收集的一百五十篇之首。他如此作,正如马太将八福放在耶稣的教训之首。他好像说:‘你们应当按这篇诗的观点,阅读以下的各篇。’在生活中,与神相交,并谦卑的顺服祂,是生命的真谛,正如所说:

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

这样,那些青年的管理人员,到圣殿敬拜,唱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颂诗。耶利米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回应这篇诗时,他好像青年官员所做的一样。这些青年人认识到,任自己的道德信念随波逐流而接受贿赂(只是极少的数目 ),与窃笑所罗门及其承继者所定掌管以色列的道德计划、一起喝酒,这样的从恶如流,是何等容易!各处都充斥着铁石心肠的人,他们见到邻国以众人认同的强硬和残酷的方式治国。当他们嘲笑‘摩西’生活方式中对贫穷缺乏者施予爱与怜恤时,青年公仆心中已有答案,那就是持守忠于神启示的道,因为他所要实行的,既不是摩西,也不是所罗门的教训,乃是神的教训。

律法一词在希伯来文是妥拉(Torah ),这个词包括教训与启示的意思,也是旧约圣经首五卷书的统称。在那时,‘五经’(学术界的名称 )之中自然有许多还未完成,未编成像现在的一样,但是在列王时代,创世记中的故事──包括神与挪亚所立的约、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神如向他的后裔照祂的应许守约──已作这间学校的教材。学生继而阅读摩西的伟大故事,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王的权势,然后学习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人立的约,十诫以及其他律例,我们说那是摩西所传的。最后,教师会教他得悉神奇异的恩典,将这块流奶与蜜之地给予祂的百姓。现在,这位青年荣幸地协助管理这地,包括神之城耶路撒冷。难怪我们的青年公仆喜爱耶和华的妥拉。他现在以安静而满足的心工作。他默想,或者像这字可能有的意思一样,自己背诵,从学校所学到的妥拉的片段。因为他知道,与迦南的凶残与暴戾相比,神藉着妥拉向以色列人所启示的,极其亲切仁爱的群体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前途的唯一希望。

神所说的,常常有果效。顺利含有这个意思。在他顺服神所作一切的事上,他会发现自己是神的一位能干的工人。培植得好的树必结果实。栽种,可以解释作‘移植’,这位青年,好像一位被收养的孩子,在一个快乐的家庭中长成。而圣经常常用水,作为新生命的象征。

上面所说的是一条道路,但是与神立约之人,称神的子民为‘约瑟的余民’,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那些行在另一方向的人,并不像一棵在神的旨意中扎根的树,他们不是适当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工作,乃像糠秕被风吹散。糠秕不能作充饥之用。所以,在审判的会中,他们无力站立。神不用消灭他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毁灭了自己──他们被吹散了。

然而那些尝试诚实遵从神所启示的生命之道而工作的人,他们认识到耶和华知道他们所行的道路,并且知道神爱护和关怀喜爱遵行祂旨意的儿女,这是何等的安慰!但是拣选在神之约以外的人,是无用、肤浅、空虚的人。

说:‘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这是别人对门徒的称呼。但这并不是他们称呼自己的名字,因他们已经给他们的新运动起名为‘信奉这道的人’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诗第一篇

卷一:诗一至四十一篇

第一篇两条路

这篇诗很可能是特别为整卷诗所写的导言。它仿佛一位忠心的守门人,要那些即将进入“义人的会”(5节)中的人思考:使敬拜产生真正意义的基本抉择为何;带来这些教导的至圣真理是什么(2节);以及隐隐浮现这一切背后的最终审判(5、6节)。

这篇诗的语气与主题,令人想到智慧书的著作(the Wisdom writings),尤其是箴,因为这里所关心的是一个人的同伴,他所面对的两条路(参,如:以下、20节以下),以及品德的分类最明显的是提到亵慢人;其他诸如:采用大自然为喻,以及对事件的逻辑结局之关切等。不过这里所称赞的智慧,是依据律法而来的(2节),而与本篇最相近的话语,又出现在先知书中;由此可以看出,旧约中各种不同的声音,构成了美妙的和弦。

人生的道路

第一个字蒙福( Blessed ,和合本出现于第2节最后:有福)最好译为“幸福”,或“……是幸福的!”,因为 Blessed 有另外一个字。示巴女王在的惊叹即用此字。整个诗中,它总共出现二十六次101。本篇诗接着说明,幸福的基础,就是严肃的抉择。登山宝训使用希腊文对应的字,继续把这点作了更彻底的发挥。

计谋、道路和座位(或译“大会”、“住所”)让人注意到思想、举止和所属三个范畴,这是一个人基本效忠对象之范畴,希伯来文的动词带有决定性的含义(完成式)。表面看来,此处的动词似有一渐缓过程,由行走到坐下,但若要从这一点看出教训,未免太过牵强,因为这个旅程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不过,这三句话显然指出了人离开神的三个层面,或可说三种程度;它从三个层次描述人如何效法世界:接受其建议,运用其方法,并且采纳其最糟的态度因为亵慢人若不算是最穷凶恶极的人,必可算是最难悔改的人了

2. 以上三项负面的陈述,为正面之事厘清道路,这才是它们真正的功用,它们的功效所以宝贵,也惟在乎此。(甚至在伊甸园中,神也是赐给人一条负面的命令,让他发挥抉择的特权。)第一节视思想为首先需要防守的堡垒,是全人的钥匙。耶和华的律法与“恶人的计谋”(1节)成对比,这是一切事的最终极答案,也是惟一的答案。本篇诗以发挥此一主题为其心愿,言下之意为:影响一个人思想的事,才能真正影响他的生活。下一篇诗正好可用来说明这点,译为“谋算”的字b)与此处的“思想”( meditates )相同,而那里所思想的事完全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大相迳庭。本节刻意回应神对约书亚的吩咐,提醒凡要采取行动的人:深思神的旨意一事,不是单给隐士的呼召,而是实现任何有价值之事的秘诀(参,此处的有福,或译兴旺,与比较)。律法( to^ra^ )基本的意思是“方向”或“指示”;可以指单项命令,或泛指整本圣经,正如这里的意思。

3. 这一幅动人的图画,与第4节相连,成为本诗的中心,参考,该段作了更详尽的发挥。按时候结果子既强调出产物的特色,也刻划出它的安静成长;因为树本身不单只是管道,让水一成不变的流过,它乃是一个有机体,吸取水分,在输送过程中适时制造一些新而可爱的东西,合乎它自己的用处。叶子不干枯的应许,不是说它超越四季的变化(参前一句,以,而是说它免受干旱侵袭的威胁(参,b)。

灭亡之路

第4节的比喻,远超过耶利米所用果树与沙漠杜松的对比,正如审判(5节)超越一般的灾难。它强调一个人之所是,过于他之所见及所觉(参,a、8b);因此他的结局也毫无怜悯。糠在这里代表凡没有根,没有分量(参,,AV 的译法,'the vain and light persons'),没有用之物的结局。此处的画面为筛糠纾打过的谷粒被扬在空中,谷壳和草茎都被吹去,只留下谷子。

有些诗指出,那具实质分量的似乎是恶人,而不是义人(如以下)。但“那日子”会将草木禾侵人,连同草木禾侵工都“表明出来”(以下)。下一节便是前瞻这件事。

5. 结局本身并非专断不公;请注意,本节的对比丝毫不能再打折扣,开头的因此无情地指出,这些人原是自食其果(4节)。按我们的俗话可说,在审判者面前,他们一点也站不住脚,在祂的百姓中也无一席之地。再度以极有力的笔法,将审判的这两方面,即崩溃与驱逐,强烈地表达出来。

两条道路的分野

“知道”比晓得消息含义更深(如;它包括关切,如,以及拥有,或认同(参,。灭亡可有多种含义,比方此处即指一条路或途径的终点是一无所有,或毁灭;别处的用法可指希望或计划破灭(如,或指迷途的动物或指人和其成就遭到困难。它所隐含的永恒意义,在新约中清楚光照出来(如:

因此只有两条路,没有第三条,而它们永远分道扬镳。

101、12,a、b,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不从恶人的计谋,”——这样,具有智慧和聪明的人,乃是常行于耶和华的律法中的人。凡他所行的,都是虔敬与平安的道路。

“不站罪人的道路,”——每一个罪人均有其犯罪的特性。罪人均有其绊跌的缘由,所以以赛亚曾说: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当归向耶和华,即蒙怜恤得赦免。”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在罪恶中过活的人,他们所行的尽是罪孽败坏。当他们在开始犯罪的一刹那间,他们同时开始把神的道路忘掉,那时他还没有习惯去犯罪。但愈行其中则愈不以为然了。在那些故意而且公开犯罪的人群中,有了他一份。

再过一个时期,他们更进一步坐上了亵慢人的座位上了,而且成了犯罪者的师傅,然而那些被祝福了的人们,他愈被赐福,他愈不能与罪人同住,他总得保守自己不沾染污秽,他们宁可奋发前往,和基督一同遭受凌辱,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包忠杰《诗注解》

“恶人”原指犯了罪的人,此处通常指与神为敌的人,因此恶人也敌视神的子民。“不从恶人的计谋”就是不听与神为敌之人的甜言蜜语,要听从神的教导。“从”有“走”的意思。

“罪人”原指射矢不中的人,也就是偏离正道、习以为常的人。“不站罪人的道路”是说不循罪人的方式生活。“座位”不单指坐的地方,也指会聚之所。“亵慢人”心高气傲,自以为是,既不遵循神的教训,也不听人的劝善,对走正途行义路的人一味冷讽热嘲。这种好讥诮人的必为神所讥诮。不坐其座位就是在思想和行动上都羞与这一类的人为伍。

虽然本节用了不“从”(走 )、不“站”、不“坐”三种动作,又用了“恶人”、“罪人”和“亵慢人”来讲三种人,事实上是诗人运用“同义对仗”(参中“希伯来人的诗”条 )来阐明正直的人决不度不敬虔之徒的那种生活。

――《启导本诗注释》

恶人的计谋……罪人的道路……亵慢人的座位: 诗人栩栩如生描绘人一步一步陷入无法挽回境地的过程。人经过思想(恶人的计谋 )→行动(罪人的道路 )→习惯(亵慢人的座位 )三个阶段,一步一步陷入罪恶的深渊。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从消极的角度看,义人的信仰、行为和生活圈子跟恶人不同(1节 )。从积极的角度看,神的道是信心与行为的质量证明(2节 )。所以,他在灵里是健康和结果子的(3节 )。“有福”(2节 )。这用语的希伯来文是复数,意思是:“啊,多么快乐。

” ――《诗雷氏研读本》

义人的写照:消极方面,他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亵慢人」是那些骄傲自大、轻蔑歧视义人的恶人 。积极方面,他喜爱神的话,昼夜研读,要去明白和加以实行。

――《串珠圣经注释》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所谓“喜爱”者,乃是对神的话有充分而浓厚的兴趣。就是在任何一种艰难,穷困,忧伤的景况中,仍以它为乐,而且决不因此而荒废失落它,请特别注意那“惟”字,可见这些人是专门在神的话上用功夫。

“昼夜思想,”——圣经必须多多的去看,随时揣摩,从其中纔能发现亮光。如果昼夜去思想神的话,就不会有其他不良的思想了。

“这人便为有福”——圣经中论到“福气”二字,在希伯来文及英文中都是一个字,希伯来文是AAHREI英文是BLESSED换句话说,那就是“快乐”,这一个字在诗中已用了二十五次。信神所有的福气,就是与神同行,并远离罪恶所得的快乐。

——包忠杰《诗注解》

耶和华的律法是神旨意的显明,是人正常生活的规范,能将遵行的人从罪恶中释放出来。这律法因此是神的恩典和怜悯,而非难以忍受的辖制。敬畏神的人会喜爱它、渴慕它,愿意不断记住、述说,欣然实行,成为一股完全、正直、远离恶事的力量。

――《启导本诗注释》

耶和华的律法……思想: 第1节可视为有福之人对罪恶的消极、防御的态度,第2节是对福祉积极、主动的态度。“律法”(希-妥拉 )不是单指摩西五经的律法,是指所有神默示的旨意、教训和命令。昼夜思想: 恒久追求且喜爱神所启示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他要像一颗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这棵树并非自长的野树,乃人手所栽植的,有主人的。这样有根基的树,到末日也绝不会拔出来的,主曾说:“若不是我无父栽种的,必要拨出来。”这棵树是时时需要滋润的,由于他栽在圣灵的溪水旁,圣灵的恩赐就供应它一切需用 )。

“按时候结果子,”——神的目的要使信徒按时候结果子,结果子就是与罪恶分开与主交通自然的效验。只内心充满神的话神的灵,那自然会结出许多使神喜悦的果子,基督徒乃是神所栽种的葡萄树,一经过栽培的人修理干净以后,就能结出更美的善果 约翰八节 )。

“叶子也不枯干;”——马丁路得也劝我们应当先注意结果子的问题,其次再说到叶子的事,在神眼中,叶子倒不要紧,果子乃是最要紧,最贵重。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神所赐的福气实在宽广,爱主的人,若保持目的纯正,他的结果必然是好的。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该把神的事摆在第一位,以荣耀神为首要,然后神就必使我们所作的一切,蒙他的赐福。

——包忠杰《诗注解》

一棵树有它与生俱来的正常发展的规范和潜力,要是栽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不受恶劣气候变化的影响,按时结果子,即今天旱,叶子也不会枯萎。同样,敬畏神的人的生命也必生气蓬勃,丰沛富实,平安顺利。

――《启导本诗注释》

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挪移到溪水旁的树,不是指原先就长在溪水旁的树。此比喻教导人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属灵祝福,只有在神允许的领域内才能得到。巴勒斯坦的干涸象征世界,溪水旁意味神供应的灵魂活水。溪水旁暗示生命的惟一根源,远远超过单纯的安息之处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恶人并不是这样,乃象糠秕被风吹散。」

“恶人并不是这样”,——这里所用的“恶人”英文乃是用UNGODLY或可译为“心中没有神的人”。

“乃像糠秕被风吹散。”——糠秕乃是没价值的东西,且是轻微之物,既无重量,且属虚浮的。

——包忠杰《诗注解》

不敬畏神的恶人,不单只己身如糠秕一样无用,生活也象糠秕一样空虚短暂。只有恢复与神的关系,生活才有尊严,生命才有价值。看过打禾场的人,会明白这个比喻:混有糠秕的谷粒,迎风扬起,谷粒重,落在场中;糠秕轻,被风吹走。

――《启导本诗注释》

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没有谷粒,糠秕徒有其表。意味生命之根被断绝。被风吹散象征没有真生命的恶人虚妄的存在状态。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相反来说,恶人在灵里是死的,在神面前是有罪的。正如扬榖的时候碎草被风吹走一样,恶人绝对不能得到无罪开释;无论今生还是来世。

――《诗雷氏研读本》

恶人的写照:恶人像毫无价值的糠秕,必被吹走。

――《串珠圣经注释》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马就是我们以上所说的那一些恶人所不能逃避的结局。

“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每个教会都含有魔鬼活跃的成份,即稗子和麦子均一同生长起来。

——包忠杰《诗注解》

“审判”指神现在的刑罚和末时的审判。神不让恶人留在神的圣所里与神的子民一道,以确保神给人的力量和权柄,都可用来为人类造福,而非为一己私利。

“站立不住”是说恶人熬受不住神的刑罚,只能在祂的忿怒中走向灭亡。

――《启导本诗注释》

义人: 不是指具备高贵伦理道德的人,是指与神缔结契约的百姓,是顺服、与神相交的人。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审判时站立】

在审判或集会时站立(起立 )的,是获准发言,可以在会中说话的人。这话通常是指见证人,但却用这话形容作为原告的约伯。在乌加列的巴力循环中,有某个控诉者在诸神(伊勒的众子 )之会中,站起来唾骂巴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义人的会】

这会是正式的司法团体,与上节注释中伊勒众子之会一样。描述神在司法议会中的职务,在概念上与此相仿。在天上有如此功用的神圣议会,但人类的法庭也是集会运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主的眼睛随时在看顾义人的脚踪。义人的道路虽经历黑暗,但是神的眼睛看的很清楚,那些行恶的人要归入灭亡,连他们所行的道路,也终必归于无有。感谢神。

义人的道路乃是愈走愈明;然而恶人的道路,终必有一天被砍断,再无法行得通,“恶人的道路终必不通 )——包忠杰《诗注解》

“道路”。生活方式、志向和最终的结局

――《诗雷氏研读本》

“知道”不只是头脑里的明白,也包括个人间的关系。神关心义人,照顾他的全生命。但恶人既不遵行神的律法,等于不要神看顾,自绝于神。

两条路摆在人前,由人自己选择。

――《启导本诗注释》

「知道」:乃指神的看顾和怜爱。

――《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 “道路”(Way )暗示生命的过程,也象征最终的结果。要时刻铭记,神所定的只有两条道路,中间没有路可走。神站在路的中央 ,肯定义人的道路,宣告恶人的道路通向灭亡。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诗一篇】

这首佚名的智慧诗,是整卷诗的忠心守门者。诗歌提醒那些进入行公义和结果子之生活的人,行公义和结果子就是喜悦神律法之人的特征(1~3节 )。而他们的生命与结局跟不敬虔的人很不相同;不敬虔的人只会灭亡(4~6节 )。关于类似的新约对比经文,参看

――《诗雷氏研读本》

本篇为全本《诗》的前奏曲或引言,有人称之为“总纲”,从内容和词汇的使用看,当属“智能文献”,也就是当日的智者或圣哲教导年轻一代在实际生活与思想上当行之道所说的话。《约伯记》、《箴》和《传道书》都属此类著作,与祭司、先知的注重信仰生活的教训,同为社会的重要规范。

作者与写作时期均不详,也没有题注;全诗指出走正路的人凡事顺利,走邪路的人有灭亡等着他。人若有神赐智慧必会选择正途,也就是喜欢律法所教导、可享福分的事(例如申命记二十七~二十八章所记 )。人若这样努力行义,不与恶人罪人为伍,就能得到神的拯救和福祉。

――《启导本诗注释》

这篇诗是整本诗的引言:开宗明义指出善恶的对比。

――《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的道路和恶人的道路。第1篇是整个诗的序言。诗人将敬畏耶和华的义人最终要得到的幸福与恶人最终要遭到的不幸进行对比。这种坚定的信仰贯穿于整个诗。诗人没有以复杂的哲学或艺术手法表现幸福与不幸,而是以牢固的契约信仰观点,用平凡的日常用语,朴素地阐明幸福与不幸取决于什么。在纷乱的时代,本诗极其鲜明地向所有人列出幸福与不幸的标准。

――《圣经精读本──诗注解》

【思想问题(第1篇 )】

1义人如何将自己分别为圣呢?这种表现可应用于你的生活中么?3, 6节给你什么激励?

2义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会结果子么?, 31-32。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每一次你与人来往的时候,必须是能显出你基督徒的地位,才好。如果不能显出基督徒的地位,总是以离开为妙。你如果走罪人所走的道路,迟早要走到他的地方去。你如果与不敬虔的人坐在一起,迟早你要染上不敬虔。罪恶和不敬虔是传染的,我们要学习逃避这些事,像逃避病菌一样。

「不从恶人的计谋」。最可怜的,就是许多神的儿女碰着事情、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反而去问不信的人说,我该怎么作。他们所出的主张,都是你所不能作的。他们所有的思想都是怎样叫你自己上算,并叫别人损失的。

「不站罪人的道路」。有许多地方,是基督徒所不能去的。罪人有罪人的路,罪人有罪人的地方。今天,你和不信的人一交通,最难的事,就是你不到他们中间去,但你是走在他们的路上。神不止要我们不在他的地方,神要我们连他的路也不走。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许多不信主的人,喜欢寻基基徒的开心,当着基督徒的面,把主的名字拿来开玩笑,亵渎主的名。你要不听亵慢人的话,就得不坐亵慢人的座位,不和他们来往相交。

原文与华译有些出入,就是那个「不」字,原文不是用「不」字,从前有一位犹太人在上海讲道,他说原文是:「有福了,从来没有从恶人的计谋……」若译英文,当用Never不当用Not这个字请问我们中间有人从来是如此的么?又请问自古以来,在中国,在外国,有人从来是如此的么?我敢大胆说一句:世上没有一个人「从来不从恶人的计谋」,「从来不站罪人的道路」,「从来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的,只有主耶稣一人而已。── 赵世光

身处的环境、身边的友谊,是激励我的灵命,还是带来阻碍?】作者在诗一开始便颂扬敬虔的人,就是那顺服神、不听那些怀疑和嘲弄祂话的人。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假若我们坚持与那些藐视神的人保持友谊,我们可能会陷入罪中,渐渐对神的旨意麻木,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藐视神。你的朋友是建立还是拆毁你的信仰呢?真诚的朋友应该影响你更加亲近神。

――《灵修版圣经注释》

罪如乌云,掩盖我们与神的关系,怎样才可突破?】

诗人的焦点集中在关于喜乐久远的问题上。在这节他告诉我们不该做甚么──与亵慢神的罪人为伍;下一节他告诉我们要做甚么──与神的喜乐和话语为伴。恶人、罪人、亵慢人的影响会使我们与神喜乐的光辉分隔,正如一片黑云使我们与喜乐的朝阳分隔了一样。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神话「不从恶人……,不站罪人,……不坐亵慢人……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诗中充满宝贵的应许,在这开始的一篇中就有一个非常宝贵的应许,也是非常重要的指示,应该什么样的人有福。不是任何人都有,乃是有的人有。这里提到恶人、罪人、亵慢人,都是神不喜悦的人,结局必至灭亡,什么样的人有福呢?乃是那些与恶人有分别,不与之有分,不沾染他们的罪恶、污秽, 并且加以憎恶,远离的人。

积极方面,是喜爱神的话语、律法,昼夜思想,以至心思意念都被神的话语所充满的人,要像栽于水旁的树,按时结果,凡事顺利不怕灾害,因有神的话同在,也就有神的同在。这样的人非常踏实,稳固。在神的眼中有价值,而恶人则如糠一般,被风吹散,在审判时要受刑罚。

这很清楚告诉我们每天昼夜都要思想神的话。片刻不离,以至思想与神的话溶和一起。凡与神的话不合的思想,言行都要赶出,一切以神的话为准则,依据。这样借着神的话与神同行是何等有福。

──《每日天粮》

求福与求义】

这是一幅活动的图画,描写在「福」生活中人的情况:

「不从」说明其旨趣兴选择,「计谋」尚未犯,「喜爱」神,

「不站」形容他的消遣与如何度其闲暇,「道路」正待犯,日夜「思想」神,

「不坐」讲到交游与同伴,「座位」同犯了,一生必「实行」神的话语。

蒋夫人一次在宴会说过一个寓言:一只蝎子想过河,但不会游泳,就向一只乌龟说:「你过河时,请允许我坐在你背上。」乌龟回答说:「那可不行,你会螯死我。」蝎子说:「不会的,我若螯死你,我们二个岂不是同归于尽吗?」乌龟想想却也有道理,它若不爱我,它也不能害自己,就让蝎子爬到自己背上,游到中流,不料蝎子大螯乌龟,结果是同被淹死。临死前乌龟问蝎子:「你不是说你不会螯我的道理吗,为什么现在螯死我呢?」蝎子说:「这与道理无关,我的本性就是如此。」对的,一个罪人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社会、国家,人虽然知道在伦理上许多事都不应该作,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人有罪性,以犯罪为快乐光荣之事。所以现在社会充满了罪,人心诡诈,连一个义人也没有。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

不与恶人相交,要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彼得曾与闲人同坐因而跌倒。人的失败是一步步地堕下去的:由「从」、「站」而至「坐」(与罪为伍 ),至终就跳入罪恶的圈中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而斯人之所以蒙福,是因为他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他的脚步远避淫行,决不与罪恶为伍,他的生活与世俗人是有分别的;如约瑟之拒绝主母的诱惑,但以理之拒绝祭过偶像的酒肉。「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

——林政杰《诗的讲章》

求福由神】

求福的人是一个与神相交的人,这是求福的积极「作为」。不与恶人作伴,非指与世俗人拒绝往返,乃是不进入他们的伙伴,这乃是消极方面。

以前美国纽约州的土人,只为几件首饰几匹洋布,就把整个曼哈旦岛,卖给了白人。也有些印第安酋长,用自己宝贵的财产,交换白人的威士忌酒。照样,有许多基督徒,为了眼前的享乐,把自己卖给罪恶,甚至摧毁神的殿——身体。在这种非基督教环境包围中,基督徒经常受着压力与紧张,所以,须鼓起勇气与世俗化的潮流争战。一个被非基督潮流冲倒的人,就失去神之管家的身份。

在日本有句俗语说:「人与屏风,不曲不立。」但是有个著名的日本商人田村幸太郎说:「我的一个交易,就是一个祷告。」我想,台湾的基督徒,也应该有这种自觉——在生活上的每一件小事,显出基督的样子。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此定律不变,人生如能循神的律法生活,就有幸福,此乃进入圣洁的初步;又这「福」不加「气」,因为「气」代表「福」的阴暗面,「气」是一种轻浮的东西,没有多大份量,「气」也可以代表不完整、不美满,生气怒气。曾有一位华侨富翁,当人家称赞他子女成群,「福气」满溢时,他幽默地说:「福是假的,气却是真的。」因为多有儿女时呕气得要命呢!「福」字中文是「神」字部首,指示我们真正的福由神而来,由天而降,就把「福」字倒贴,深具其意。「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昼夜思想」是代表诗人要追求并察验何为神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行在神的旨意中不偏左右。看圣经若是「走马看花」,决不能有所获得,总要多多思想,始能真正擭益。先知以利亚的仆人,只上迦密山去看一两次,毫无擭益,需连看七次,才得见天上的一小片云彩从海里上来。圣经神的话语必须多多地看,随时揣摩,从其中得亮光,如果昼夜思想神的话,就不会有其他不良思想了。

——林政杰《诗的讲章》

神的话语,仿如磁石,吸引人去亲近祂。这吸引对我而言……】

借着思想神的律法,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跟随祂。“思想”的意思是用时间去阅读和思考神的话,并且知道如何改变自己,使我们的生命可以合乎神的旨意。认识和思想神的话就是把它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步上。倘若你希望更加亲近神,就必须认识祂的话语。

――《灵修版圣经注释》

喜乐,不在乎世间的名利,而是在灵里的丰足。至于我……】

这两节经文给了我们智慧──愈喜爱与神同在,享受神话语中的光辉,我们灵里的喜乐就愈增长;反之,愈是容许亵慢的罪人影响我们,这大喜乐的源头就会离我们愈远。假若你不想喜乐,那就花时间与那些亵慢的罪人为伴吧;如果你要喜乐,就从神的同在和祂的话语里去找。

――《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思想改变生活的依据……】

我们思想的“律法”包括全本圣经,即新旧约全书。我们愈全面认识神的话语,就愈晓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作出抉择。

――《灵修版圣经注释》

「(它的 )叶子也不枯干。」

我们的主说:「若不住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这里也有同样的含义。将你的根伸张到河床,你必在继续追求中被神充满。试探虽如炙热的日头,好像刀剑般的光线刺激你,你仍有不衰竭的水流供应。那不衰的美丽是在神的话语里面,爱慕与默想昼夜不断。神的话语是什么呢?不是神的生命表达给人的言语吗?

不要依靠其他,只是神来喂养你。将根从人或物中伸出,却埋入神的河流中,那里是满了水的。将其他的门闭上,开那些可通至这唯一的过道;可以看见扩张的景色,神在那里启示、说明祂怎样向我们施恩。

请注意「默想」( 中文译为「思想」。根必须接触溪流,心灵也要进入神的话语之中。我们必须使真理有时间进入且弥漫在我们里面。我们要退到隐秘处,脱离忙迫的生活环境,使我们不致受这些俗务所缠累。这种经验必须在心灵里面追求。这好似古时圣殿中的所罗门廊子,是耶稣所行走的地方。我们的心灵深处也是安静之处,可以推深。

──迈尔《珍贵的片刻》

常以为顺利就是甚么都有,殊不知圣经所言的顺利却是……】

圣经所应许的“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并不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失败或没有困难,也不是有健康、财富和快乐的保证。圣经所指的顺利是当神的智能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结出好果子,使我们获得神的嘉许。正如一棵树得到水分滋润,可结出丰盛的果实,同样,我们吸收了神的话语,便产生尊敬祂的行为和态度。真正的顺利是从认识神话语的真正价值而来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根本问题】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以数字衡量,也不是以其建功树业衡量,而在其能不能结好果子,及结果如何。圣经说: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这里指出,人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同是与思想有关:
恶人的“计谋”,是错误的思想,随从错误的思想,就产生错误的行动;脚步就走上不应当走的道路;下一步是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坐在反对神的人当中。
耶和华的律法,就是神的话。喜爱神的话,读神的话,才可以昼夜思维;就像栽在溪旁的树,根自然被溪水吸引,虽然外面看不见,却是向水伸展,汲取水分与滋养,发长茂盛而健康,虽遇到干旱,也不枯萎,而按时结出好果子,所作顺利。在他选择行动以先,须要用圣经的话为标准,才可分辨甚么是恶人,罪人,亵慢人,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个人的爱憎。
但我们应该弄清楚:并非因为三不而蒙福;不行,不站,不坐,都是好的,原则上没错。不过,人不能因不作甚么而蒙福;死人甚么坏事都不作,但谁也不会认为缺了他不行。甚至单单读主的话,也不就能蒙福;默想主的话,也不就能蒙福。圣经说得明而且白:“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是否这像是行为主义呢?当然不是。因为有了神的话,默想神的话,成为人思想的一部分,就决定他行动的方向。这就像树吸收了营养在里面,就发长,开花,结出果子。行动成为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就分别成为恶人或义人。
这样说来,坏的思想结出坏的果子,走恶人的道路;神的话净化人的思想,结出义的果子。最后,果子必要收成,那就是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因为耶和华知道〔看顾〕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愿主使我们爱慕祂的话,存在心里,思想遵行;这能帮助我们离开邪恶,行主的道路,在所行的道上必然得福。

── 于中旻《诗笺记》


属灵之树“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


圣经上将虔诚的基督徒比作栽在溪水旁健壮的树木,结果累累,树叶繁茂(诗13-10416 )为了做结果子的树,我们必须:
1、坚信神。真正基督徒的生命是美好的,不被罪恶所扭曲,也不为虚伪所腐蚀。
2、保持坚强。深切信奉神话语的人,是不会在受到考验和诱惑时动摇的。
3、不断成长。健康的树木每年增加一个新年轮,我们也应在主的恩典中持续地成长。
4、裨益他人。树木之中有些结果子提供食物,有些供人乘凉,还有一可以做成木材。基督徒也是如此,应对邻居提供属灵的粮食和安慰,同时应善用时间和才能帮助别人。
5、依神的旨意随时准备“移植”。基督徒不只是要固守世上,他们也等候被“移植”到天国的花园,在那里他们的果子不会枯萎,叶子也不会凋落。
你是一棵好树吗?有没有值得一谈的果子、美丽和成长的经历?还是你已经枯萎,不结果子?成长起来吧!
正直的人像溪水旁的树,
根茎茁壮,枝叶绿油油,
时逢秋季必结硕果累累,
正直人的行为长存不朽。
成长停止,腐败开始。


──《生命隽语》

糠秕随风散,我生如糠秕?不!只是要结出饱满籽粒来,我,可以吗?

糠就是谷粒的外壳,秕是空或不饱满的籽粒,都是无用的,必须除去,谷粒才可食用。除去糠秕的过程称为打场和扬场。谷物收割后,放在场上用辊子碾压,然后用杈子向空中扬起,因为糠秕非常轻,即使微风也可以把它吹走,饱满的谷粒则会掉回地上。糠秕象征那些没有信心的生命,没有方向地随风飘荡;饱满的谷粒象征充满信心的生命,是可以被神使用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今天眼前多不公平的人和事,但有一天,神必审判!你相信吗?】

虽然恶人可能在许多时候占上风,但神向我们保证,审判的一天必定要来临,他们的罪必被惩罚,20:11-15)。

──《灵修版圣经注释》

得福的安慰】我们查考人类的历史中,一个人若走端正的道路,他要得走正道的赏赐;一个人若走错误的道路,他也要得走误道的报应。美国第七任总统名叫Jackson(杰克逊 ),他的就任典礼当日,在美国一所监狱里有一个囚犯看到报纸自言自语地说:「啊!仅差一点儿……,我若知道……。」

看守听见则问究竟,囚犯答曰:「原来我和今天就任的总统是同学,十几年前同出大学之门,有一天我们俩约上酒家,路经一所礼拜堂恰好开布道会,总统主张进去听道,我却反对,因此两人分开,他终悔改信主,可惜我进酒家,放荡堕落,误入迷途,终入监狱……,啊!仅差一点儿。」各位兄姊,可见人走正或误的路,其后果差得太远。

义人有良好结局,当审判时恶人不能与义人一同站立,如同水中的鱼不能生长在树枝上;要受审判不能掩饰,无法站立,罪人只好到罪人当中才觉舒服,若请他参加祈祷会、查经班,就会周身不安、坐立不宁,如受审判般。

我想一个不悔改的罪人,所喝罪恶的毒计,最苦的一点就是他放一恶伏在门前,而灭亡自己的生命。有一个使人难以深信的故事说:「有一个愚汉放一饿虎在门口,当他经过的时候,那饿虎便将他撕裂而吞吃了。神正是这样警戒该隐,假若他怙恶不悛,那么更大的罪伏在门前,预备不多几日,要将他撕个粉碎。」

义人的道路,神总会开拓,这是奇妙的恩典,得福的安慰与保障,无限的幸福。请问:世上只有两条路,两种结局,你选择那一条?请遵照「求福的标竿」走吧。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篇】

诗是圣诗集,加尔文称诗为「灵魂的解剖学」,又是祷文集、见证集;有人说:「诗乃基督心脏的跳动」,因位居于全部圣经之中心,连贯新旧两约。

诗第一篇通称为「训诲诗」、「圣言的诗」,原文全篇第一字是「福」,故首句当为「福哉斯人」;其福字为复数字,因神所赐的福,总是多数的,意为敬畏神者必得永福,为诗全书之序言。

「福」字真是何等吸引动人!新歳纳福,福自天来是人人所欣慕,福字在世界文化中成为中国的标帜。论福并非升官发财,生子抱孙便算是福。其实拥有钱财地位,未必就是真福。有人说:

钱财可以买到舒适的卧床,

未必能得到甜蜜的睡眠;

能买到珍贵的补品,

未必能得到永远的生命;

能买到名贵的钢琴,

未必能得到快乐的心情。

曾有一位财主,想到最好能在大年初一清早有「福」光临,因此找到一个名叫「福来」的,约定他大年初个拍门报告「福来」,但那名叫福来的人,一心想着得回代价,因此在除夕的深夜便跑去富翁家敲门,富翁睡得正浓,很讨厌的骂他,而他也反唇相讥,终于闹翻,因福得祸。

提到,福与义是不能分开,真的福必由于义。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恶人虽有暂时兴旺,但终必灭亡;恶人只有祸患,那里会有幸福呢。

——林政杰《诗的讲章》

【诗一篇 你能独奏吗?】

「滥竽充数」是中国的一句成语。因为古时候有一位君王,他有一团宫廷乐队经常为他演奏,其中有一个人是不会弹琴的,也混在里面滥竽充数。这人仰仗他的财势,才混进这个乐团,为君王表演。指挥者无奈的接受他,让他坐在第二排,给他一只笛,当别人演奏时,他就不时移动他的手指伪装吹奏,而事实上,他一点声音也发不出。这样经过了两年,他瞒过了任何人。有一天,来了一位新的指挥者,他要检听每一位乐师独奏自己所演奏的部份,于是乐师一位一位表演,轮到这位笛手时,他灵机一动突然临时装「病」,但经宫廷医生诊断的结果,却查不出病来,因此指挥者命令他表演笛艺,他这才涨红了脸供认他一窍不通,只是在乐团混混而已,因此才有「滥竽充数」一词出现。

在教会里也有许多人,他们只是乔装的基督徒,等到有一天他们在主的面前接受考试时会发现谁是「滥竽充数」了。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诗一篇 常常是徘徊在顺服与背逆之间,我真想下定决心,选择……】

神不会以人的种族、性别或国籍来判断人,神的判断是看人对祂的信心和所启示的旨意的响应。那些殷勤服从神旨意的人,就好像生长健壮、果实累累、根基稳固的树,神应许看守他们,用祂的智慧引导他们。相反地,那些不肯顺服神的人,生命没有意义,如糠秕般被吹散。这里有两条生命的路可供选择:或是顺服神的道,或是背逆、灭亡的路,当你选择了你所走的路,也就决定了你是否有永恒的生命。

――《灵修版圣经注释》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