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神的计划从来不会只倚靠一位超级仆人。「耶和华的仆人摩西」(1节 ))离开了,神就预备了另一位「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二十四29 )),无论仆人如何更替,主人却永远不变。因此,每一位神的百姓都应当学习跟从主人,而不是跟从仆人。 「约书亚」原来的名字是「何希阿」(民十三8 、申三十二44原文 )),被摩西改名为「约书亚 יְהוֹשׁוּעַ」(民十三16 )),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 ,希腊文就是「耶稣 Ἰησοῦς」。约书亚自从出埃及以来,一直是「摩西的帮手」(1节 、出二十四13 、三十三11 、民十一28 ))。他当年带领百姓与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0 )),陪同摩西一起登上西奈山(出二十四13 )),在十二探子窥探迦南的事件中与迦勒一起「专心跟从」神(民三十二12 )),「是心中有圣灵的」(民二十七18 、申三十四9 ))。约书亚蒙神亲自拣选,作为摩西的接班人(民二十七18-23 )),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承受那地为业」(申一38 、三十一23 ))。
2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3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4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幼发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神向约书亚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仆人摩西死了」(2节),这是把约书亚从眼见的环境带回到神面前,提醒他思想自己所领受的责任;也是向百姓确认神所拣选的属灵领袖。人的眼目若一直盯着环境、盯着难处,结果一定会落在惧怕、彷徨和自怜里;人的眼目若转向神,才能起来走当走的路。
神不是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的仆人摩西衰老、死亡,而是亲自安排「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申三十四7 ))的摩西按着神的旨意死了(
申三十二49-52 、
三十四5 )),并且预备了「摩西的帮手」(1节)约书亚来接替他,也允许百姓「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
申三十四8 ))。神若不允许,谁都不能叫摩西死去,也不能叫百姓在进迦南的路上停留三十日。在神的百姓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为着成就神美好的旨意。因此,当「百姓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
申三十四8 ))满了,神立刻命令:「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2节)。因为神百姓的领袖可以变化,但神的应许不会变化、神的带领不会变化、神的同在也不会变化(
5节 ))。
「众百姓」(
2节 ))原文是「全部的百姓」,「全地」(
4节 ))原文是「全部的地方」。在神的命令中,两次使用了「全部 כֹּל」:让「全部的百姓」去得着「全部的地方」,全体都要参与争战(
14节 ));而任何一个人的失败,就是全体的失败(
七1 ))。今天,神同样要教会活出整体的见证:「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林前十二26 ))。
动词「赐给 נָתַן」在本章中出现了七次(
2 、
3 、
6 、
11 、
13 、
14 、
15节 ))。第3节的「赐给」原文是完成式,表明虽然以色列人还没有过河,但神已经把迦南照着祂「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3节 )),所以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
二9 ))。但神虽然先动了工,祂也要求百姓凭信心「过这约旦河」(
2节 )),用「脚掌」(
3节 ))跟上神的带领,凭着神的应许争战一城、得着一城,这就是走信心的道路。今天,神同样已经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弗一3 )),同样也要求我们用信心的「脚掌」跟上,支取和享用神所成就的一切,这正是神心意中的「与神同工」(
林前三9 ))。
「旷野」(
4节 ))是迦南地南方的干旱地带。「黎巴嫩」(
4节 ))是迦南地北方的山区。「赫人的全地」(
4节 ))代称整个迦南地。「大海日落之处」(
4节 ))指迦南地西边的地中海。第4节所描述的这片土地,就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的应许之地(
创十三14-15 、
十五18-21 、
民三十四3–12 、
申一7-8 ))。
上图:在卫星照片上标出的应许之地示意图,南起埃及小河,北到哈马口,西至大海,东到约旦河,包括了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一部分。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出,在这个范围之外,大都是没有绿色的荒漠地带。摩西五经和约书亚记所描述的迦南地边界(书一4),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文献中所记述的迦南地相符。这证明约书亚记和摩西五经的第一手资料都来自主前第二千年。在古埃及的资料中,迦南地北方的边界一直不明确,因为埃及人一向视迦南地为自己的辖地,而他们与北方边界的赫人冲突不断。
5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6 「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7 「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
8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9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面对前面未知的道路,神对约书亚只有两个要求:「刚强壮胆」(6节 ))和「谨守遵行」(6节 ))。人只有「刚强壮胆」、「谨守遵行」,才能得着神的应许;但承受应许并不是倚靠人的「刚强壮胆」、「谨守遵行」,而是神的同在必使人能够「刚强壮胆」、「谨守遵行」。
10 「于是,约书亚吩咐百姓的官长说:」
11 「『你们要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当预备食物;因为三日之内,你们要过这约旦河,进去得耶和华——你们神赐你们为业之地。”』」「三日之内」(
11节 ))原文是「再三日」,意思是「三日以后」,表明约书亚立即行动,绝不耽延。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并没有让他们预备干粮,而是让他们带着没有发起的生面烤成无酵饼(
出十二39 ))。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的时候,神却吩咐百姓「当预备食物」(
11节 ))。因为出埃及预备离开世界,完全是神「独行大奇事」(
诗一百三十六4 )),不需要人的预备;但过约旦河却是承受应许,神的心意是要人与祂同工,所以百姓需要预备争战。
上图:约旦河东、耶利哥对面的摩押平原,位于约旦高原和约旦河之间,沿着南北延伸。这里是以色列人在渡过约旦河进入迦南之前最后安营的地方。
12 「约书亚对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说:」
13 「『你们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说:“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得享平安,也必将这地赐给你们。”」
14 「你们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约旦河东、摩西所给你们的地;但你们中间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前面过去,帮助他们。」
15 「等到耶和华使你们的弟兄像你们一样得享平安,并且得着耶和华——你们神所赐他们为业之地,那时才可以回你们所得之地,承受为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所给你们的。』」摩西曾将约旦河东的地区分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条件是他们必须与其他支派一同过河争战(
申三18-20 ))。新上任的领袖约书亚并没有为了讨好他们而改变计划,反倒提醒他们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的话(
13节 )),信守自己的承诺。因为这并不是人的计划,而是神的计划。虽然百姓进入迦南争战、承受应许之地完全是神所做成的工作,并不在乎人多人少,但神的百姓合一争战,乃是神所要的见证。
「带着兵器 חָמַשׁ」原文的字根是「第五 חֹמֶשׁ」,可能当时的以色列军队采用五人一组的战斗队形。
「得享平安」(
15节 ))原文是「得享安息」。百姓争战的目的是要进入安息(
来四11 )),争战的结果是要得着安息(
书二十三1 ))。
上图:约旦河东的「雅谢地和基列地」(民三十二1)现在被称为戈兰高地,雨水充足,至今仍是优良的天然草场。迦得、流便和玛拿西半个支派因为舍不得这片「可牧放牲畜之地」(民三十二1),放弃了进入应许之地,最后被掳到了亚述(王下十五29)。
16 「他们回答约书亚说:『你所吩咐我们行的,我们都必行;你所差遣我们去的,我们都必去。」
17 「我们从前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现在也必照样听从你,惟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
18 「无论什么人违背你的命令,不听从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话,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刚强壮胆!』」按着以色列人「悖逆、硬着颈项」(申三十一27 ))的本相,十二支派很难轻易接受约书亚的领袖地位,连摩西自己都曾经遭到姐姐米利暗和同族可拉的挑战(民十二2 、十六3 ))。此时摩西已经去世,两个半支派已经取得河东的土地,但他们却愿意信守与摩西的约定,支持、顺服约书亚的命令,这完全是神在人心中做工的结果。神使百姓确信祂与约书亚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17节 ))。因此,百姓所顺服的不是人,而是神在人身上所显明的权柄。 神三次嘱咐约书亚要「刚强壮胆」(6 、7 、9节 )),而两个半支派也鼓励约书亚「刚强壮胆」(18节 )),印证了神的同在。属灵争战的路上,我们不但需要从神而来的鼓励,也需要弟兄之间的彼此勉励、彼此扶持,才能「刚强壮胆」地活出基督身体合一的见证。
摩西死后约书亚任统帅(一1) 约书亚记开头一段的主旨是在起连贯作用,而这作用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报导领导权顺利地由摩西递交约书亚,另一方面描述约书记怎样毫无困难地接续了申命记的报导。(一 )开头的这一段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但强调了约书亚与摩西在神面前完全平等。留意第五节:‘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新的纪元即将开始,以色列人的新旅程正在展开。摩西是在应许之地以外,属于承受应许之地以前的时代;约书亚负责占领与分配应许地,地位与摩西相等。‘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约书亚是现任统帅,与当日摩西的地位不分轩轾,完全相同,但他不重蹈摩西的失败。摩西因失却信心,死在应许之地以外,但他仍然是可敬的‘耶和华的仆人’。约书亚的承继在这里用使者(Minister、中文和合本译作‘帮手’ )去形容他的职位。‘帮手’的希伯来文是Sharet ,在圣经里用于两个不同的场合。(甲 )常用于有关祭司在圣所,特别是在祭坛边的事奉。(乙 )在小部份但重要的经文里,Sharet 是形容特殊的个人,尤其是关系亲密的侍者或服务人员。暗嫩的侍者在暗嫩玷辱了他玛之后,把他玛赶出去(撒上十三章 ),这是属于皇宫里的侍者;还有为了侍候年纪老迈的大卫,而使书念的童女亚比煞去陪伴他(王上一章 )。或许与约书亚记一章的情况更类似的,是约瑟出任埃及宰相之前,首先侍候埃及护卫长波提乏,后来又在监里侍候酒政和膳长;以利沙在继承以利亚的任务之前也侍候以利亚。我们在此看到Sharet 的两种意义──从事圣所里的祭司工作和亲密的个人侍候──这两方面在童子撒母耳的故事中巧妙地联系起来。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撒上三1) 。他不育的母亲在怀孕之前将他献给耶和华,他现在睡在圣所的约柜旁边。祭司对神的‘事奉’可能包括了上面所说的两方面。有了这简短的探讨之后,我们现在可以扼要地一瞥五经中的三处记载,藉以了解约书亚作摩西的帮手是怎样的性质。(甲 )在民数记十一章二十八至二十九节 的记载中说,约书亚在选民中担任着特别的角色;但是正如耶稣的门徒也担负了特别责任一样,这角色并无法使他避免主人的不满。他设法保护他的主人摩西不受营里说预言的风气影响,但摩西宁愿百姓都受圣灵感动说话。(乙 )出埃及记有两处记载摩西面对面与耶和华说话时,惟有约书亚陪伴在他身边。按三十三章七至十一节 的记载:云柱立在会幕前,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约书亚就在会幕里。(丙 )出埃及记二十四章十二至十四节 记载摩西登上神的山,接受神颁赐石版时,约书亚就站在他后面,与他相距约有一码之远。约书亚以仆人的身分侍候大人物,使他像约瑟与以利沙同样的处于有利地位。温文尔雅、真诚及善体心意的侍候伟大领袖,正是为将来承接圣职作最好的准备。(二 )摩西很顺利地将责任移交约书亚(笔者认为这不是权力的移交、因权力属于神所有 ),正使申命记的结尾和约书亚的开头相配合,也成为两本经卷转接过程的一部份。虽然申命记是我们所熟悉的摩西五经中的最后一卷,开始旧约圣经另一部分的却是约书亚记。想知道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就不能不读申命记和约书亚记了。这两经卷之间的联系多且含意深厚。(甲 )摩西在申命记三十四章五节 已被标明为‘耶和华的仆人’。(乙 )申命记三章二十一至二十九节 清楚的解释了当时的背景;约书亚受命遵照他看过摩西向外约但的二国王所行的,在过了约但河看另一边美地,却被拒绝了,他只好从约但河外观看了。只有由约书亚负责占领那地。(丙 )在大量的介绍了申命记的主题──耶和华的教诲之后,这一个主题再次在三十一章一至八节 ,十四至十五节及三十三节中出现。稍后,在三十四章又一次提及。摩西只能获准从外面眺望应许之地,约书亚却能亲自踏脚在那地上(书一3) 。(他亲自从一端至另一端视察作为产业之地、这样做法可能是古代转让地权必有的记号。申命记十一章二十四、二十五节 将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承诺向约书亚个人再次重复、即凡是他脚掌所踏之地都赐给他了。 )(丁 )最后,‘当刚强壮胆’的劝勉,除了在约书亚记一章看到之外,申命记一至三章及三十一章也常看到。同样的劝勉字眼也可以从两篇抱怨、争执和反叛的诗里找到:‘耶和华必将他们交给你们,你们要照我所吩咐的一切命令待他们。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三十一5)
这些劝勉的话不但切合实际,具有军事意识,且带着管制统辖的意味。摩西对以色列民众说完这些话之后,便转向他所指定的继承者约书亚统帅说话。他说:‘他们虽是悖逆之家,还不要怕他们的话,也不要因他们的脸色惊惶。他们或听或不听,你只管将我的话告诉他们;他们是极其悖逆的。’(结二6)
以西结书三章九节 重复了同一类鼓励。报导耶利米的蒙召的结尾部分,甚至带着尚武精神的字眼: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一1)
在诗里,这种对神律法的虔守,以诗第一篇及最长的一一九篇最为显著及最为值得记念。这种虔敬态度在诗最后面部分也可看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所遵守的‘律法’,即是我们所认识的摩西五经。因此,交托给约书亚的是略带先知性的职责。他受命去实现诗人所显示的意念。如果我们的任务是去推断及对约书亚记的起草过程作结论,我们或可断定约书亚记一章七至九节 是接着一至六节之后发展而成的。实际的勉励看来被重新推广成为灵性上的劝告,但如果我们只到此为止,我们便会丧失一些重要的东西。笔者的意思是可以用今日以色列最热门的话题来形容最恰当。现在常有小部分审慎的以色列人,他们不愿意根据古代的应许或使用武力方式去收回古代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如果以色列在本质上有所不同,那它才是真正得到解救。这一点,外人是不容参加讨论的。笔者从这一点看到其中含有接在约书亚记一章一至六节 后三节经文中的一些特色。回忆起一群群华人面对苏联卫兵时,挥动毛主席的红色‘语录’,外人看来也可能觉得古怪。还有,年轻的伊朗基要派分子把高米尼的名字挂在唇边,胸怀着伊斯兰革命的热情向着伊拉克的坦克直冲,在外人看来也可能不切实际。他们这样做到底是否有所帮助?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在迦南地开始的争斗,不单表现了尚武精神,也含有道德及宗教意义。应许之地:得地为业(一10) (一 )经过了一段时间默想摩西的教训之后,我们又回到这位实际的指挥官的约书亚这里。他召集各支派的负责人,要他们警告百姓,战斗随时可能发生。然后,预先运用拿破仑有关军兵未到粮草先行的不朽名言,吩咐百姓预备食物。他们要在三天之内过约旦河,去得耶和华他们的神赐给为业之地。他们要过约但向西走,才能到达应许地。神不仅应许 ,也会真正将土地赐给 他们。不论约书亚从实际度量情形如何,这个神圣的应许也不会仅是一种对土地的宗教信仰的项目。约书亚记有好几处记述神很积极地参与这场驱逐现有居民之战。他们确会拥有 一块惟有神能赐给 他们的土地。(二 )约书亚记第一章所谈的每一件事,都是从外约但的观点出发。应许之地仍在前头,约但河仍待越过,以色列人也仍在东岸。第二节说约书亚和‘众百姓’过约但河,他确实将百姓视为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但摩西自己已经例外的处理。申命记三章十二至二十节 的记载,说到他应许约但河东给予两个半支派,该地大约自死海东边向北至加利利海之东岸。此领土之南部已在他自己领导之下。北面的部分显然是在玛拿西的后裔睚珥的一次成功的攻击之后加上的。约书亚记一章记载新首领提醒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说摩西曾经与他们一同奋斗。他们可以 在东部安顿,但暂时只能是他们的妻子、孩子和牲畜留下。他们中间的男人不仅要加强以色列的主要攻击部队,而且要实际上在他们前面过约但河。计划将勇士调离刚占领的地区,这听来似乎不切实际。其不切实的程度因地理方向的突然改变而加强了。对‘过约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冲突。首先是务实派。约书亚和他的百姓在达到目的之前要先过约但河。然而约但河两岸并不彼此相等。对于许多曾从军出征或者像逃难者游水奔向自由的人,和对更多的认为过约但河就等于回到家里的人,这些人很容易体会到过河是势在必为的。另外一种情形是在那些长住应许地之后的人中间发展起来的。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是‘局外人’或者‘过约但’,属于另外一边的人。(三 )虽然许多英文圣经译本的分段不同,笔者仍然认为十六至十八节清楚地说明了各支派首领们,对约书亚在十至十二节所说的话表示效忠。他们的某一些反应是依照次序的。十二至十五节这一段很可能是编者后来加进去的,作为约书亚对约但河东岸居民的‘旁白’。如果确实是事后加进去,那就不难了解为甚么这段经文缺乏地理的连贯性。另一方面,这四节是有技巧地插入的──新统帅期望在场的每一位 听众对他誓死效忠。姑不论这段有关外约但的记载是否后来加上的,它却是一段重要的旁白,使读者明白一件本来要等到全书结尾时才能明白的事。将应许之地看为神的‘安息地’的主题,这主题在诗九十五篇的结尾有了典型的表达。他住在列国中, 寻不着安息。(哀一3)
律法书申命记的末了部分也提及完全相同的情况:--《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书亚记第一章 Ⅰ征服(一1~ 十二24) A全书的目标和预备工作(一1~18) i. 与过去的衔接(一1) 这句话将约书亚记和申命记最后记载的事衔接起来。在这段过渡时期,摩西这位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的领袖,已经不在了。摩西死的时候,申命记三十四章5节 用耶和华的仆人一词来称呼他。在约书亚记里面,这个词又出现了十三次,都是摩西的头衔。“某某(指神明)的仆人”一语,在圣经之外的资料中经常可见。138 不过,直到约书亚去世之时(那时这头衔亦加在他身上),只有摩西被称为耶和华的仆人。这个词除了表达摩西是以仆人的身分服事耶和华之外,也强调了耶和华和摩西的亲密关系,正如申命记最后几节所说明的。 这里用嫩的儿子来介绍全书的主角约书亚。这个说法便是陈明,他与申命记中接续摩西的约书亚是同一个人。称约书亚为摩西的帮手(希伯来: m#s%a{re{t[ )有两个目的:第一,它将这位约书亚和出埃及记二十四13、 三十三11 和民数记十一28 的角色连在一起。申命记则没有用这个说法。这位约书亚便是当年陪同摩西登上神的山,并在旷野作摩西助手的那位。第二,这个名称与一般所用的仆人是不同的,之前只有摩西才被称为仆人(希伯来文: `eb[ed[ )。这两个名词的意思和用法虽然有重叠之处,不过,这里的用意则是在强化摩西和耶和华之间特殊的关系,并暗示约书亚和摩西之间的关系与此不同。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也与众不同,所以约书亚有资格能承担他所领受的托付。在这一节中,耶和华直接向约书亚说话,就像祂从前对摩西说话一样。这就更肯定了约书亚作摩西接班人的角色。139 虽然在旧约中,耶和华的仆人是很受人景仰的身分,但耶稣却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关系。在约翰福音十五15 中,祂特意不称门徒为仆人,却以朋友取而代之。这就说明,凡是跟从基督的人,便与祂建立了一个更完满的新关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使徒保罗的反应,他总是称自己为基督的“奴仆”(罗一1 ;林前七22 ;弗六6) 。所以耶稣高举基督徒,给了他们一份全新的关系,但基督徒却甘心成为门徒而这正是神对相信之人的呼召。
138 例如,在主前十四世纪的 Amarna 书信中,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各城中,至少有十位西闪族的首领,其名字之前有“某某的仆人”一语,而“某某”通常是指一位神o。参 R. Hess, Amarna Personal Names , ASOR Dissertation Series 9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94), 176、209页。
139 Polzin 对叙事者特别留意,他看出:这头一章经常引用神的吩咐,是要建立叙事者的威信。叙事者是接续摩西的人,摩西从前如何引用神的话,现在这位叙事者也照样行。参 Polzin, 75~76页。不过,约书亚的角色是摩西的接班人,这点仍是这头一章的要点。
ii. 应许:全书概览(一2~5) 这段话成为全书的摘要。第二节讲到跨越约但河,就是一1~ 五12 所载。第3节列出五13~ 十二24 “征服”的大纲。第4节含括十三1~ 二十二34 地业的分配。第5节强调约书亚平生的日子,而在全书的最后两章,则是讲约书亚过世之前的事。这几节也介绍了耶和华以色列之神的特性,祂是本书的要角之一。在这段中,祂向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作出应许,并藉此启示出祂自己。 2 ~3.重述摩西的死,是确认约书亚现今的领导地位。这里描写迦南地为耶和华即将赐给祂百姓的礼物。不过,这个出现两次的动词,轮番出现在另外两个动词之间,就是讲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将渡过(希伯来: `a{b[ar )约但河,并将拥有脚掌所踏( tid[ro{k[ )之地。由此可以看出一件一体两面的事:神应许赐下土地,但是百姓必须自己去获取。他们必须按照神的指示去争战,并按照祂的引导来分配土地。申命记十一24~25 是这段的平行经文,其上下文亦为要向神尽忠的吩咐,以及祂的诫命。约书亚加上了“过河”的命令,就是百姓准备要进行的事。 本书另外还有一个一体两面的信息,便是出现两次的形容词所有(希伯来: kol ),一次是所有的百姓,一次是所有的地方。所有以色列人都要参与,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从约但河东各支派的责任,和亚干犯罪的事上看出。神将所有的土地都赐给他们,这意义可以解释南方和北方的战役,也可以说明为何分配地业时,各支派的疆界之间并无相隔的空间。 这里提到神对摩西的应许,让人讶异。赐地为业的应许,最早是给列祖的(如:创十五18) ,对其他人则很少提到。在申命记三十四4 ,神重新向摩西肯定这一个赐给列祖的应许,而约书亚记一6 便是意指该处。一3 提到摩西的理由,是要强调约书亚与摩西非常亲近,确实是他的接班人,要按着神的计划来带领百姓。神赐给摩西的应许,现在要透过约书亚的领导来实现。 4. 此处描述这片土地,包括旷野和利巴嫩,并延伸至伯拉大河;这些细节可与创世记十19、 民数记十三17、21 ~22和三十四3~12 比较。在创世记与民数记中,特别说明迦南地的南界为何,因为那些经文最关心的是这一带。在创世记十19 和民数记三十四3~5 ,迦南地的南界呈弧形,从迦萨境内与西边的埃及河谷开始,140 ,向东到死海(盐海),以及可能为所多玛与蛾摩拉的一带。民数记十三17 和二十一~二十二章的记载,与此亦无矛盾,那里提到,迦南地的南界必须在加低斯巴尼亚之北,但在希伯仑以南。在整幅图中,无论如何去解释南地(Negev,这块地只包括现代以色列 Negev 的北端)和寻的旷野,这一方面总是正确的。迦南地的北界却似乎有各种说法,创世记讲到拉沙(是但的一座城),民数记讲到利合哈马(或哈马)和何烈山,而约书亚记讲到幼发拉底河。但这三处经文所著重的,都是南边,而不是北边,没有一处详述北边的疆界。141 旷野(希伯来: hammid[ba{r ),是指未开垦之地,但不限于西乃旷野,和他们所行经的其他旷野。在约书亚记中,它还包括靠近伯特利和艾的地区(八15、20 ,十六1 ,十八12) ,以及犹大旷野(十二8 ,十五61) 。这是对约但河西到南方一带的通称,正如利巴嫩是描述林木茂盛的高山,可以指从约但河西直到北边。约但河是东界。经文中以大海或地中海为西界,因此包括了旷野以西的地带。七十士译本里没有赫人的全地一语,在约书亚时代,赫人所居之地位于现在的土耳其,他们是当时的强权。在主前十四世纪和十三世纪时,利巴嫩以北常落入赫人的控制中。因此,这里也许是指约但河以西的整片地方,十三世纪和十二世纪之时,即赫人王国的最后几年,以及崩溃之后,常有好些部落南迁,而控制该片土地。142 5. 得胜的应许再度肯定约书亚是神所拣选的领袖,众人也由此看出他和摩西一样,与神有特殊的关系,是以色列人的领袖。神应许与他同在,让人想起申命记三21~22 ,那里记载从前神如何向约书亚说话。这两处经文都强调:神是战士,为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申命记三十一23 再度出现这应许,所用的话和这里差不多。在那里神首次向约书亚保证,约书亚必领以色列人进我所起誓应许他们的地。 这段话也具前瞻性。这样的介绍词,不单回顾约书亚的一生就是本卷最后两章所言,其中生动的动词又肯定了约书亚常胜不败,并有神的同在,因此与全书所叙述的各个事件都有关联。神赐给约书亚的应许: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希伯来: yit[yasse{b[ ),143 和二十四1 的用语正成对比,在那里约书亚召聚全以色列百姓,他们就站在神面前。神又应许不撇下约书亚,这个动词在十6 再度出现,那里基遍人提醒约书亚,他们已经互相立约,因此他们遭攻击时,他不能袖手不顾。第二个动词,应许神不会丢弃(希伯来: ~e`ezb[eka{ )约书亚,在本书中出现好几次。艾城的战士撇下了城堡去追赶敌人(八17) ,约书亚称赞约但河东的各族向以色列人尽忠(二十二3) ,最重要的是,全以色列人都向神表白,要忠于祂(二十四16、20) 。144 对基督徒而言,基督应许与门徒同在,就像神应许与约书亚同在一样。这成为差遣门徒去执行大使命的基础(太二十八18~20 ;可十六15 ;徒一8) 。
140 创世记十章提到迦萨,可能是反映出该段经文只注重以城市或城市国来描述疆界,而不看重自然的疆界。el-'Arish 河似乎是就埃及河。参 N. Na'aman, 'The Brook of Egypt and Assyrian Policy on the Border of Egypt', TA , 6, 1979, 68~90页;A. F. Rainey, 'Toponymic Problems (cont.): The Brook of Egypt', TA , 9, 1982, 131~132页;E. D. Oren, 'Ethnicity and Regional Archaeology: The Western Negev under Assyrian Rule', BAT , 103页。迦萨是最靠近这条河口的一座城。
141 Weinfeld, 52~75页,以有否包括约但河以东之地为依据,来区分对疆界的描述。他用民三十四章和书十三~十九章为例,提议这两种不同的疆界说,是来自两种不同的传统。不过,这些经文都没有清楚指出亚扪人与摩押人的地曾属于迦南地(或应许之地)。这些描述也都没有摒除基列和巴珊。约书亚记十三~十九章并不是要说明应许之地或迦南地的范围。它包括的地区不只迦南地,但从未称这些地方为迦南地,或应许之地。至于主前第二千年代内迦南地的相关资料,参导论:“古老性”。
142 有些人认为,这是主前第一千年代内所加的附注,那时新赫人各国占据了利巴嫩以北和幼发拉底河一带。参 Noth, 20页,他将它联于新亚述帝国对这地区的配置。H. A. Hoffner, 'The Hittites and Hurrians' in POTT , 213~214页,将赫人国度 (他认为是圣经的叙利亚)和五经与约书亚记中的赫人作出区分。他主张,这一群人是代表具闪族名字的一群人,他们被称为赫人,乃是表示他们与 Anatolia 的赫人“偶而的合并”。这种分析最能配合约书亚记所提的情形。
143 在希伯来文,字尾的“你”是单数,指约书亚。在各译本中,则是用复数,指所有以色列人。
144 这个动词, eze{bu ,同源的形式常出现在 Amarna 的信中,其中也多半是指忠诚。主前十四世纪,迦南各城的首领用它来描述其它城市首领对法老的不忠。
iii. 责任:当刚强的嘱咐,和其原因(一6~9) 这段依旧是神对约书亚讲话的开头。前面谈话的要点是应许,这里则转为约书亚当接受的责任。当刚强壮胆(希伯来: h@ zaq we~#ma{s] )成了这段话的开始和结尾,这个吩咐指出约书亚当有的态度。这几节中三次的重复,让人想起它在五经中也出现三次,在申命记三十一6、7 、23。这里的吩咐既是给以色列人的(6节),也是给约书亚的,成为他所承受的使命之一。申命记三十一6 把这个吩咐与神的应许“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相连,和约书亚记一5 相同。申命记三十一23 也让人联想到约书亚记一5~6 的说法,即:强调神与约书亚同在。同样的话亦出现在历代志上二十八20 (参二十二13) ,那里是大卫吩咐所罗门要建圣殿。约书亚记十25 的应当刚强壮胆,情境为约书亚在勉励百姓与仇敌争战,同样,希西家也用这句话预备百姓去抵挡亚述人(代下三十二7) 。所以,这个说法可以用在各种状况中,但是总与神的同在和支持有关。145 这里所提以色列人将承受地业的应许,成为十三~二十一章土地分配的伏笔,那里详细讲述各个支派各得何处为业。 7 ~8.在约书亚记第一章,与带领百姓最有关系的,似乎还不是当刚强壮胆的吩咐,因为下一句中有一道命令再三重复强调,而这道命令乃是与摩西的律法(希伯来: to^ra^ )相连。前面已经提到,此处与申命记很接近,所以有可能这是指申命记的律法。不可偏离左右的警告,也支持这看法,因为申命记中常提到这句话(二27 ,五32 ,十七11、20 ,二十八14) 。第7~9节是针对第6节所交付的责任,特别颁给约书亚的命令。他必须刚强,大大壮胆,才能带领以色列人进入那地。单就这句话来看,可以解释为:要约书亚准备统帅全军。但是至第9节显示,倘若他不顺从摩西的律法,就无法作到这点。除非约书亚不断思想神的律法,并且绝对顺服,否则他的领导就必定失败(参:诗一1~3) 。以下几方面清楚表明了这一点: (1) 第6、7两节中,当刚强、大大壮胆两次吩咐的位置; (2) 第7、8节的末尾所提到的结果,两处都应许他必能达成使命(如:你无论往哪里去,和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及 (3) 这几节中三次提到摩西的律法:律法(希伯来: hatto^ra^ 、律法书(希伯来: se{p[er hatto^ra^ ),和其中所写的一切话(希伯来: hakka{t[u^b[ bo^ )。 9. 我岂没有吩咐你么?这句话是要约书亚心中不可有一丝怀疑。他已经蒙神拣选来从事这使命,不可逃避责任。最后的当刚强壮胆,是表明神对约书亚的讲话,和对他责任的交代,即将告终。最后一行,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成为神第二段讲话的结束,和第一段的结尾很类似,那里也提到神的同在。不过,在第一段(5节),这是好几项应许之一。在第二段讲话中,这是对约书亚惟一的应许。最后几个字,你无论往哪里去,和第7节的最后一行相仿,在那里,成功的应许是基于约书亚的顺服。由这段经文的结构看来,约书亚在努力顺服律法时,并不孤单;其实,无论是顺服还是享受成功,他都行在神面前,因为赐下律法和应许的,都是神。约书亚不是因为顺服神的命令而得以成功;他必能成功,因为神与他同在,让他能够顺服祂的命令。 对基督徒领袖而言,研究神话语的重要性,可以从保罗对提摩太的嘱咐中看出(提前四11~14) 。在罗马书五~六章,保罗也讲到,赦罪和拯救都是由神的恩典而来,这恩典使我们能胜过罪。基督徒正像约书亚一样,不是因为顺服神的律法以致灵里能得胜,而是神藉着基督使他们能胜过罪(林前十五57) 。 神讲完话,约书亚便开始说话,要百姓准备行动。在神向他再度说话(在书三7~8) 之前,他要完成五件事: (1) 任命官长来指挥以色列人,把他们组织起来; (2) 确定约但河东的支派要参与在“征服”的行动中; (3) 差遣使者去窥探那地,并等候回报; (4) 向百姓说话,要他们准备过约但河; (5) 向祭司说话,要他们在过河时走在最前面。在神向约书亚的讲话中,并没有说明这些事,若要了解当时的情形,必须先熟悉民数记与申命记。 约书亚记一1~9 成为全书的简介,讲到约书亚和以色列民所得到的应许和所领受的命令。这一段在文字上与申命记密切相关,显明以下的进展乃是申命记之计划的实现。开头的几节是神对摩西之吩咐的摘要,而向约书亚复述一遍。其中也含有政治意味,即:约书亚是神所拣选的领袖,摩西的接班人;这点在前几章中清楚可见。对任何一个团体而言,领导人的转换都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可能导致崩溃的危机。在约书亚记的前几章中,读者会再三发现,一处又一处的经文肯定约书亚权威的合法性,这便保证在摩西离去之后,不会出现权力斗争的情形,好像过去在旷野飘流时的现象。经文中显示,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像摩西一样领受了神的应许和命令,来带领以色列人。在渡过约但河之前,约书亚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等事上,无疑已经扮演领导的角色。146
145 有些人认为这里是一种“就职风格”,指新领导的就任。其中包括勉励、新职说明、和(神)扶持的应许。参 N. Lohfink, 'Die deuteronomisticschen Darstellung des Ubergangs der Fuhrung Israels von Moses auf Josue', Scholastik , 37, 1962, 32~44页;J. R. Porter, 'The Succession of Joshua' in J. I. Durham and J. R. Porter (eds.), Proclamation and Presence: Old Testament Essays in Honour of Gurynne Henton Davies (London, SCM, 1970), 102~132页;Mitchell, 30页。然而,这种大纲太过普遍,没有太大用处。其实,某些类似用法(好像这里所提的)更能解明经文,也可以将一些经文放在一起看,而若假定有上述风格存在,这些经文便不能包含在内了。参 D. McCarthy, 'An Installation Genre?', JBL , 90, 1971, 31~41页。
146 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政治来分析经文,第7~9节都可说是属于本书卷首语的一部分,是下文的前言。这几节和申命记与摩西五经其他书卷,在用词和观念上接近的程度,与第1~6节不分轩轾。因此,主张另有一位申命记式编辑把第7~9节插在这里的看法,似乎站不住脚。参 Fritz, 26、29~30页。第10~11节、12~18节,针对编辑插入说,我们也可作出同样的结论。
iv. 顺服与领袖的印证:全以色列组织起来(一10~11) 在领受耶和华头一次的命令之后,约书亚共作了五件事,这是第一件。约书亚只在这件事上向百姓发出吩咐,不过他给约但河以东支派的指示,所用的动词含有下令的味道要追念!(13节)。百姓的官长是哪些人?在出埃及记五6~19 ,法老要求百姓作更多工作,而以色列人无法完工,官长被夹在其中。在民数记十一16 ,这些人中有些被包括在摩西所选、前来领受耶和华之灵的七十位长老之内。申命记一15 (参十六18) 列出了摩西所拣选来管理以色列百姓之人。当摩西进行立约大典时,官长乃是站在神面前作见证的一群人(申二十九10 ,三十一28) ,而当约书亚进行约的更新典礼时(八33 ,二十三2 ,二十四1) ,他们也是见证人。不过,最接近约书亚记一10 和三2 的例子,出现在申命记二十5~9 ,那里官长向百姓宣告,哪些人不需要上战场,然后指派军长率领军队。在其他地方,这个名词只出现在历代志中,那里是指宫廷官员在从事某种世务的责任。147 这些“官长”在世务上的角色,可与祭司相匹。约书亚向这两批人都有交代,首先向官长交代,他们的任务更重,因为要动员所有的百姓。 11. 约书亚向官长指示的头一个字,是一道命令,要他们走遍全营,命令百姓准备出发。这个动词与第二节相同,那里神指示约书亚,要过约但河。11节又出现这个字,要以色列人也过河。此处这动词的对象则不同,并不是约但河,而是全营;这并非偶然。这个动词既表命令,又表执行,显示这是头几章最重要的活动。148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要过约但河。其他的行动都要根据这一点来了解。官长的行动成为过河之行动的一部分,因此所用的字也相同。百姓受到指示,要预备好,准备上路。食物(希伯来: s]e^d[a^ )一词,曾指约瑟供应他哥哥们回迦南地去的路上所需(创四十二25 ,四十五21) 。没有时间预备干粮,有出埃及为例,那时以色列人只带没有发酵的面团,所以他们作的是无酵饼(出十二29) 。由这段经文看来,这第二次渡河,虽与第一次类似,但也有些不同。食物一词将这两者衔接起来,下文将进一步说及;但它也暗示两者有所区分。第二次过河不是匆匆忙忙的逃离敌人,相反的,他们可以有充分的准备。 第二次过河,正像一场敬拜。百姓不是逃离敌人,而是预备去争战。所以,他们必须一同准备、一同过河。此外,经文的用词更有仪式意味。在约书亚下命令的第一件事中,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他重复了神在第2节向他所说的话:要过这约但河……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所要赐给他们/你们的地。约书亚透过官长,将他从神所领受的信息传给百姓。他又加上了以色列渡河的目的去得地为业,这件事实现了神赐给以色列先祖的应许。这不单是给约书亚的,乃是给所有百姓的。经文并没有详述官长怎么作,我们可以假定,他们一定遵照约书亚的吩咐而行。第三章中,他们再度出现。约书亚对神话语的顺服,是基督门徒的好榜样(太二十八18~20) 。
147 希伯来文 s%o{t]e{r 似乎与亚喀得文 s%at]a{ru (写)相关。这或许意味他们有文士的功能,不过在摩西五经和约书亚记中,这方面并不显著。参 M. Weinfeld, 'Judge and Officer in Ancient Israel and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IOS , 7, 1977, 65~88页。
148 有关这个动词在书一1~ 五12 之内的重要性之讨论,参 Kooreavaar, 117页等处。
v. 约但河东的各支派(一12~18) 向所有百姓的代表说话之后,约书亚转向第二大群人。摩西曾将约但河东的地区分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民三十二和申三12~20) 。约书亚向这些支派的战士讲话,谈及一个主题以色列的合一,这个主题在全书不同的地方一再出现。 12 ~15.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这句话不单是要他们回想历史,约书亚必须将那些话化为事实。接下去的话,几乎完全是引用申命记三18~20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 约书亚加上神使你们得享平安。 (2) 他描述约但河东的战士为武装齐备(希伯来: h]@mus%i^m ),而申命记描述他们为带兵器预备上阵(希伯来: hal]u^s[i^m )。前一个字暗示分为五个战士一组(不过各个时代每组的人数可能不同),而后者则是被动的动词语态,描述预备上战场的人。 (3) 在申命记中,在可以留在约但河东的百姓与牲畜清单之后,还有一句声明,说这几个支派有很多牲畜或财产。 (4) 约书亚加上一句话,你们要帮助你们的弟兄。这是约书亚吩咐的核心。149 约书亚肯定,以色列的这两部分必须保持合一。 前两点差异或许反映出:约书亚很注意以色列众人都享“安息”的神学主题,以及军事组织的主题(参其他用到此词之处:书二十一44 ,二十二4 ,二十三1) 。第三点所提约书亚记中的省略,或许因它与整个故事无关。13~15节虽不是逐字重复申命记三18~20 ,但两者非常接近,显示这里有意重复摩西当年给这些支派的命令。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有二: (1) 由此可见这两卷书有文字上的关联; (2) 约书亚的领导角色再度受到肯定。 对约但河东的各支派而言,约书亚的地位可能并不稳固。他们已经在摩西的权柄之下承受了地业;他们曾向摩西承诺,达成协议;他们的家庭和产业都在约但河以东,不在约但河以西。在12节之前,约书亚对他们是否有权柄,还看不出来。他的权柄在于带领以色列人去得约但河西之地为业。至于他在约但河东的角色,却没有提到。所以,他和约但河东各支派的战士言明彼此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他提到摩西,并且几乎完全套用摩西的话,理由也在于此。约书亚必须提到这些战士与摩西的协定,否则他就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效忠,参与未来的战事。此外,约书亚的领导必须被所有以色列人接受,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摩西的接班人。倘若约但河东各支派的人不承认他的领导,他的宣告就落空了,而他若要执行权柄,就会造成全国的分裂。他提到摩西的话,则是一张“王牌”,因为以色列人中还没有人不忠到一个地步,会拒绝摩西的权威,而摩西的接班人的确有资格来统领跟随摩西的人。 对“安息”的关注,在约书亚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在该地战事止息之后,这个主题又再度出现。150 在创世记一1~ 二3 中,“安息”是受造万物的目标。以色列人在安息日便是庆贺这事(出二十8~11) ,它又与全国脱离埃及的辖制相关(申五12~15) 。约书亚的那代首次享受到没有仇敌侵扰的“安息”(书二十一44 ,二十二4 ,二十三1) ,这也成为以色列后代安息的模式(王上五4 ;代上二十二9、18 ,三十三25 ;代下四6~7 ,十五15 ,二十30) ,和先知对未来和平世代的期待(赛二2~4 ;弥四1~4) ,以及新约应许蒙基督救赎之人将会享受安息的根据(来四)。就像约书亚记一样,安息总是随着争战的得胜而来。 16 ~18.约但河东战士的回答,显示他们了解约书亚的地位尚不稳固,而他们愿意肯定他的领导。这里用三句公式化的应许,加上一句咒诅。这两段话的结束,各有一个子句,起头为只要,是给约书亚的鼓励。三个应许第一个字各为:无论何事/无论何处/无论何人。每个字之后各有一个动词命令、差遣、顺服,接下来是第二个子句,由另一个相关动词组成,即无论你命令我们何事,我们都会作,和无论你差遣我们到哪里,我们都会去。 17. 第三句话也具备同样的结构,但是主词与受词颠倒,还插入了一个片语:我们从前怎样完全顺服摩西,现在也必照样顺服你。最后一个片语之后,是第一个只要子句,它的写法使得摩西和约书亚的次序颠倒过来。因此,17节的结构为 A - B - B - A:摩西-约书亚-约书亚-摩西。这里并没有威胁的意味,不需要解释为:只要神和约书亚的同在像祂与摩西的同在一样,约但河东的战士就会顺服约书亚。151 这里乃是一项告白,也是一个祷告,愿耶和华与约书亚同在,如同祂与摩西同在一样。 18. 咒诅也是以无论何人开始。动词违背(希伯来: yamreh ) ,在约书亚记只出现过这一次。申命记用这个字描述以色列在加低斯巴尼亚的背叛(一26 ,九23) ,以及全国屡次背叛的历史(九7、24 ,三十一27) 。这个字也用来指忤逆之子,要处以死刑(二十一18~21) 。因此,用这个字来描述对约书亚的背叛非常合适,因为摩西曾亲自用它来描述以色列人过去的反叛。由这个字亦可看出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因为他也可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就以色列过去的经验而言,死刑是恰当的处理。在旷野飘流之时,每当以色列人悖逆,总有人受到死刑的惩罚。对逆子的律法,道理也相同。“他必被治死”是法律用语,在各种论到死刑的条文中,都曾用到。最后一句话,只要刚强壮胆,参:导论Ⅱ“约书亚其人”。 第12~18节看来颇像是一项仪式或典礼,众人公开表示效忠约书亚,将像对已逝世的摩西一样。在古代近东,一位新的领袖要开始治理之时,常有宣誓效忠的仪式。在埃及和巴勒斯坦,有主前第二千年代后半时期的石碑为证,新的埃及法老在开始治理时,常进军迦南,要所有臣服于法老的迦南各城之王,都再度宣誓效忠。152 或许约书亚和以色列的众支派也曾有这样的宣誓效忠之举。记载约但河东各支派应许效忠的原因,或许是因,他们对约书亚的领导尚未清楚表态。记下这个应许,一方面是成为作出承诺之人的见证,另一方面则强化了约书亚记第一章的信息,即:约书亚是摩西按照神的心意所拣选的接班人,是以色列众人的领袖。153 对基督徒而言,这头一章教导我们,神的子民应当承认,领袖乃是神所拣选的。要验证领袖的事奉,可以看他们是否熟知神的话语,并且顺服,这是神子民最实际的需要(提前三1~10 ;多一6~9) 。约书亚对约但河东各支派的命令,以及他们效忠的应许,是美好的榜样,显明神子民的合一、对领袖的支持何等重要,也同时可见,任何一种分裂都是何等严重(书二十二章;约十七章;徒五1~11 ;林前三章)。
149 Scha/fer-Lichtenberger, 206~207页。
150 参十一23 和该处注释,以及十四15 ,二十一44 ,二十三1 。
151 与 Hawk, 59页的理论相反。倘若 Hawk 的说法正确,应当用希伯来文的分词 ~im ,或加上去,或取代 raq ,“只要”。
152 W. Helck, Die Beziehungen A/gyptens zu Vorderasien im 3. und 2. Jahrtausend v. Chr.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 1971), 246~247页。
153 Polzin, 79页,质疑16~18节是否在记众百姓的回应。从上下文看,这应该只是约但河东各支派的回应。他们效忠的回应成为其他支派的表率,因为若考量约书亚的权威,和他们需要多尊重这份权威,其实他们的地位并不那么明确。Mitchell, 27~28、36页主张,第一章主要的目的,是在陈明迦南地为神赐给以色列的礼物,因此他们有权去获取。其实这一点早已成立,早已是神的应许。在第一章中,1~11节神的命令,和12~18节的对话,以及其中动词和民数记与申命记(尤其三十一章)的关联,都在巩固约书亚新的领导角色。所以这卷书的头一章并不强调迦南地,重点乃在“非军事性”的一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书一1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
摩西约在主前1405年逝世。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摩西逝世前,遵照神的吩咐,将领导权移交给了他忠心的助手约书亚(申三十一1~8) 。关于约书亚的生平,看书前。本章记有以色列年轻一代在他率领下渡河进入迦南前的三段重要讲话:1,神给约书亚的晓谕,再三勉励他“当刚强壮胆”。约书亚虽已八十多岁,身经百战,但初承伟大领袖摩西肩负的大任,面对强敌,难免胆怯。耶和华嘱咐他不要惊惶,因神与他同在,又反复叮咛务须遵守神藉摩西所传律法,以确保顺利亨通(1~9节 )。2,约书亚下令全民准备渡约但河进入神赐以色列人为业之地迦南,并对流便、迦得和玛拿西两个半留在河东地的支派讲话,要他们的勇士依诺与其余支派一同渡河击敌(10~15节 申三12~20) 。3,全民回答他的讲话,全心全力拥护他(16~18节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虽然摩西死去,但神的事工仍要进行(太8:22) ,因此,神立约书亚作以色列民族的新领袖。 耶和华的仆人: 此称号曾用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申9:27) 、大卫(王上8:66) 与众先知(赛20:3) ,以及全体以色列百姓,使徒保罗也自称为耶稣基督的仆人(罗1:1)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1~9 】
当摩西死后,神授命与约书亚继续摩西的工作;领导以色列人攻取迦南地,并勉励他勇敢负起这使命。
――《串珠圣经注释》
【书一1~24 】
征服迦南: 本书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1:1-12)记录了征服迦南的过程,后半部(13:1-24)则记载了定居于迦南与分配产业的过程。通过征服迦南的记录,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四个事实:①征服迦南是神之应许的成就。神曾应许要把迦南地作为产业赐给亚伯拉罕与其后裔(创26:3 ,28:13)。虽然亚伯拉罕未能在应许之地生活,只是在盼望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来11:13) ,但是,守约的神却在四百年之后借着摩西与约书亚成就了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②迦南征服战是“圣战”,不只是国与国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作为救赎人类的永恒计划的一环,神以惊人的护理引领以色列进入了迦南地。神亲自引导,征服迦南地(8:1-2,10:8),当以色列百姓违背神的命令而以属人的方法对抗敌人时,就遭惨败(7:1-5);③突出了神的仆人约书亚谦卑的信仰(3:7)和他卓绝的战略战术(8:17,10:9,11:7)。据推测,他在出埃及之前就服役于埃及军队,出埃及之后在摩西身边积累了许多经验(出17:8-16) ;④正象有许多仇敌围绕以色列(11:1-5)一样,今日,魔鬼依然象吼叫的狮子威胁着圣徒(彼前5:8)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2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摩西”因不信——击打盘石出水,(参看民二○12 ) ,不能进入巴勒斯坦地。“约但河”水涨的时候(书三15) ,会很难渡过;其宽度由二百码(183米 )至一英里(1.6公里 )不等。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但河为迦南地东疆的屏障,春季洪泛期内,河面阔至一公里,水流湍急;但平时,耶利哥城附近河面不过四、五十公尺。以色列人过约但河时值“收割的日子”,为阳历四、五月间,河水泛滥时期。神命河水分开,使以民可以过河登上对岸干地。一千数百年后,耶稣也在此河中受洗。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 摩西作为神伟大的仆人虽然留下了丰功伟绩,然而却因在加底斯得罪神而受到不得进入迦南地的惩罚(民20:10-12) 。通过摩西的实例,我们可以认识到绝对顺服神的重要性。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2~3 】重述摩西的死,是确认约书亚现今的领导地位。这里描写迦南地为耶和华即将赐给祂百姓的礼物。不过,这个出现两次的动词,轮番出现在另外两个动词之间,就是讲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将渡过(希伯来`a{b[ar )约但河,并将拥有脚掌所踏(tid[ro{k )之地。由此可以看出一件一体两面的事:神应许赐下土地,但是百姓必须自己去获取。他们必须按照神的指示去争战,并按照祂的引导来分配土地。申命记十一24~25 是这段的平行经文,其上下文亦为要向神尽忠的吩咐,以及祂的诫命。约书亚加上了「过河」
的命令,就是百姓准备要进行的事。──《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以色列人未过约旦河之先,神说已把迦南地赐给他们了,只要抓住神的话过约旦河去得地就是了,这就是用信心去得着在基督里的一切属灵的福气(弗一3) 。过约旦河是过信心的关,然后遇着一城,争战得着一城,这是走信心的道路,凭神的话领取一城再一城。
【书一3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脚”是权力的象征,被踏在脚下表示征服(参诗一一〇1 )。以色列人脚掌踏过之地,便取得所有权。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一4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幼发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
此处描述这片土地,包括旷野和利巴嫩,并延伸至伯拉大河;这些细节可与创世记十19、 民数记十三17、21 ~22和三十四3~12 比较。在创世记与民数记中,特别说明迦南地的南界为何,因为那些经文最关心的是这一带。在创世记十19 和民数记三十四3~5 ,迦南地的南界呈弧形,从迦萨境内与西边的埃及河谷开始,140 ,向东到死海(盐海 ),以及可能为所多玛与蛾摩拉的一带。──《丁道尔圣经注释》
应许地的南界是亚拉巴的“旷野”;北界是“利巴嫩”。东界是“幼发拉底河”;西界是地中海。学者常认为“赫人的全地”是指叙利亚北面,但这句子在七十士译本和申命记十一章24节 都没有出现。这是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地,
但仍未长久由以色列人拥有,而且这应许要到千禧年的时候才能完全实现。参看创世记十五章18 至21节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此处所记疆界乃当年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的土地(创十五18 ,申十一24) ;以色列人要到所罗门王时代,才得到此广大土地。“旷野”包括南地与西奈半岛,为南边的界限;“黎巴嫩”即今黎巴嫩境,为北界;“伯拉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乃东界;“大海日落之处”为今地中海,是西界;“赫人的全地”指今叙利亚北部。赫人退居北疆一隅已数百年。迦南仍称为“赫人之地”。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旷野」:也许是指东南的阿拉伯旷野。「利巴嫩」:为以色列领土的北界。「伯拉大河」:即今日的幼发拉底河,为东界。「赫人的全地」:指东北的叙利亚。「大海」:指地中海,为西界。事实上,神应许的这广大版图,以色列人只得到部分(因他们并没有遵行神的话 ),直到大卫和所罗门时才扩展至这些地界。
――《串珠圣经注释》
以应许之地的南部与阿拉伯沙漠为境界,北抵黎巴嫩山脉,东西则是幼发拉底河到地中海沿岸(创15:18) 。大卫王时期,以色列的版土曾扩张至接近上述地界,然而,以色列百姓却未曾确保这一切地界。因此,本节所描述的地界是神所应许的理想范围,根据以色列百姓的顺服与否,其版图有可能缩小或扩大。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4 应许之地的范围】
「旷野」包围了这地南面和东面的疆界。黎巴嫩和幼发拉底河(和合本之「利巴嫩」和「伯拉大河」 )是北界的东西两端。在其他有关应许地疆界的讨论中(申一7) ,幼发拉底河是指这河在埃玛尔一带转北的地区。
大海,即地中海,是这地的西界。赫人的全地最有可能是指叙利亚,赫人帝国在主前一二○○年左右灭亡之后,很多赫人社群都在附近地区定居。
——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一5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得胜的应许再度肯定约书亚是神所拣选的领袖,众人也由此看出他和摩西一样,与神有特殊的关系,是以色列人的领袖。神应许与他同在,让人想起申命记三21~22 ,那里记载从前神如何向约书亚说话。这两处经文都强调:神是战士,为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申命记三十一23 再度出现这应许,所用的话和这里差不多。在那里神首次向约书亚保证,约书亚必领以色列人进我所起誓应许他们的地。──《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怎样与摩西同在: 神应许必与他仆人同在,给面对征服迦南这一伟业的约书亚以巨大的鼓舞。40余年来,约书亚在摩西身边亲身经历了神之大能。圣徒在走天路旅程中并不是孤寂的。神昔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与我们同在(来13:8) 。没有神的人生如同沙漠一样荒芜而凄凉,但与神同行的人生(太28:20) 则仿佛是沙漠中涌流出的泉水,丰富而甘甜(赛43:19-20)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6 】「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耶和华神曾应许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和雅各,将迦南地赐给他们的后裔(创十二6~7 ,十三14~15 ,十五7~21 ,二十八13) ,又向摩西提及(出三13~17) 。如今他们就要去得到这个等待已久的产业。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一7 】「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
当刚强壮胆: “刚强”意味着手臂充满了力量,“壮胆”指膝盖有力量而站得稳。对即将进行迦南征服战的勇士而言,刚强壮胆是必备的状态。 都可以顺利: 本节论及了神对以色列百姓附有条件的应许。若神愿意,他也能强制性地使不愿顺服的百姓顺服自己,而成就自己的事情。然而,神不喜悦这种作法,他喜悦他的百姓自发地顺服自己。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7~8 】
得产业并非无条件,全民必须信守律法。“这律法书”指神藉摩西所传的一切律法,包括《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中所记载的律法,以及《申命记》中摩西作的讲解(申一1)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一8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约书亚能够完成使命与否,在于他个人对神“律法”的顺从。“思想”。沉思、冥想,包括大声朗读和反复诵读神的话(诗一2) 。留意律法在这时已经写成,而且被奉为权威。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不可离开你的口: “要常常背诵,不致忘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9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书一10 】「于是,约书亚吩咐百姓的官长说:」
约书亚负起艰巨任务,以新领袖地位发布命令。“百姓的官长”当为摩西在各支派中所立的千夫长、百夫长等管理百姓的人(申一15)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听到神的应许与命令之后,丝毫没有反问或置疑,就立即开始执行。“官长”可译为“官吏”。在旷野生活中,官长是特定血缘团契的头目,其作用是将领袖的指示传达给百姓或召集战斗人员(民11:16 ,申16:18)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10~18 】
约书亚下令所有以色列人出动攻取迦南地。
――《串珠圣经注释》
【书一11 】「“你们要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当预备食物。因为三日之内,你们要过这约旦河,进去得耶和华你们神赐你们为业之地。’”」
约书亚向官长指示的头一个字,是一道命令,要他们走遍全营,命令百姓准备出发。这个动词与第二节相同,那里神指示约书亚,要过约但河。11节又出现这个字,要以色列人也过河。此处这动词的对象则不同,并不是约但河,而是全营;这并非偶然。这个动词既表命令,又表执行,显示这是头几章最重要的活动。──《丁道尔圣经注释》
“三日之内”。探子的差遣(二 )显然在约书亚发出这准备的命令之前。第三章2节 所描述的,可能跟第一章11节 相同,也可能在第一章11节 之后。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人作渡河前准备,食物为旅途所需。“三日之内”或指三2 所说的三天,这时百姓还在什亭(二1 ,三1)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三日之内」:只是约数。
很可能在1:12-31这些事情发生以后起计算(对于事件记载的先后 参「写作背景」 )。
――《串珠圣经注释》
【书一12 】「约书亚对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说:」
这二支派半当摩西在生时曾要求在约但河东面定居,他们的要求虽获批准,但必须首先帮助其他支派过约但河攻取迦南地(参串 )。
――《串珠圣经注释》
【书一12~15 】
关于两个半支派的义务,参看民数记第三十二章的脚注。
――《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看《民数记》二十一21~35 ;三十二1~27 及注。两个半支派的妇孺可以留在后方,能作战的必须与其他支派的人一同过河,取得迦南后才回来。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对约但河东边支派的命令: 约书亚使流便支派、迦得支派与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想起早年他们与摩西所立的约,命令他们付诸实行。此应许的内容就是两个半支派可以占据约但河东,条件是要参加征服约但河西的战役(民32:16-32 ,申3:18-20) 。“带着兵器”的希伯来语派生于指数字五的词根,含有“准备参战”之意。据推测,两个半支派军队可能是采用了五人为一组的战斗队型。根据4:13,两个半支派参加战争的人数约有四万人,然而根据(民26:7-18) ,他们中间可以拿兵器的约有11万人。其中7万名似乎是为了保护妻儿与家畜而留守在约但河东。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13 】「“你们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说,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得享平安,也必将这地赐给你们。」
“平安”亦作“安息”,指四境安靖、领邦郭睦、人口清吉、社会太平,无内乱、饥馑、疾病。参《申命记》十二9~10 ;二十五19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一14 】「你们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约旦河东摩西所给你们的地;但你们中间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前面过去,帮助他们。」
“大能的勇士”:年满20岁,能使用兵器英勇作战的人(民二十六2) 。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一15 】「等到耶和华使你们的弟兄像你们一样得享平安,并且得着耶和华你们神所赐他们为业之地,那时才可以回你们所得之地,承受为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所给你们的。”」
【书一16 】「他们回答约书亚说:“你所吩咐我们行的,我们都必行;你所差遣我们去的,我们都必去。」
【书一16~17 】以色列百姓之所以在征服迦南战役中,显示出如此团结,是因为领袖与百姓一条心。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也怎样听从约书亚。事实上,以色列百姓并没有好好顺服摩西,摩西责备他们是“硬着颈项的”(申9:24 ,31:27)。然而,在本节,以色列百姓承认约书亚是摩西的继承人,并定意要在约书亚面前履行本当顺服摩西的一切。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一16~18 】约但河东战士的回答,显示他们了解约书亚的地位尚不稳固,而他们愿意肯定他的领导。这里用三句公式化的应许,加上一句咒诅。这两段话的结束,各有一个子句,起头为只要,是给约书亚的鼓励。三个应许第一个字各为:无论何事/无论何处/无论何人。每个字之后各有一个动词──命令、差遣、顺服,接下来是第二个子句,由另一个相关动词组成,即无论你命令我们何事,我们都会作,和无论你差遣我们到哪里,我们都会去。──《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一17 】「我们从前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现在也必照样听从你,惟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
第三句话也具备同样的结构,但是主词与受词颠倒,还插入了一个词组:我们从前怎样完全顺服摩西,现在也必照样顺服你。最后一个词组之后,是第一个只要子句,它的写法使得摩西和约书亚的次序颠倒过来。因此,17节的结构为 A ~ B ~ B ~ A:摩西-约书亚-约书亚-摩西。这里并没有威胁的意味,不需要解释为:只要神和约书亚的同在像祂与摩西的同在一样,约但河东的战士就会顺服约书亚。151 这里乃是一项告白,也是一个祷告,愿耶和华与约书亚同在,如同祂与摩西同在一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一18 】「无论什么人违背你的命令,不听从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话,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刚强壮胆!”」
咒诅也是以无论何人开始。动词违背(希伯来yamreh ),在约书亚记只出现过这一次。申命记用这个字描述以色列在加低斯巴尼亚的背叛(一26 ,九23) ,以及全国屡次背叛的历史(九7、24 ,三十一27) 。这个字也用来指忤逆之子,要处以死刑(二十一18~21) 。因此,用这个字来描述对约书亚的背叛非常合适,因为摩西曾亲自用它来描述以色列人过去的反叛。由这个字亦可看出约书亚是摩西的接班人,因为他也可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就以色列过去的经验而言,死刑是恰当的处理。──《丁道尔圣经注释》
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 本章上承申命记的最后一章,记录了在摩西死后(申34:5) 约书亚被立为以色列领袖的事件。在这里,神使约书亚深深地认识到:①神必亲自引领约书亚,劝勉他当刚强壮胆(5节 );②宣告神必实现赐迦南地给以色列人为业的应许(6节 )。以色列虽从埃及为奴之地得到拯救(出12:37) ,并在摩押地与耶和华立约(申29:1-29) ,然而尚未踏进应许的迦南地;③明确地指出了以色列百姓为要得享神的恩典而必须遵行的法律(7-8节 )。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准备过约但河(一章 )】
《约书亚记》始于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边缘,就是在约旦河东安营之时。那时,摩西刚辞世不久,他们为他哀哭的日子也满了(申三四7-8) 。在三十九年以前(就是从前在西奈山用一年时间 领受了神的律法以后 ),他们本来有机会进入应许地,却因为不信神能使他们得胜,所以神不让他们进入,要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直到这悖逆的一代全都死去。 他们在旷野飘流时,接受并遵行神的律法,并且教导下一代的人谨守,好叫他们能进入应许之地(也称为迦南地 )。年轻的一代长大以后,摩西叫他们牢牢记住,对神信而顺服就必得胜,不然就会自取其祸。在老一代的人死尽,新一代的人长大成人时,他们就整装待发,要去占领渴望已久的应许之地。
——马唐纳《约书亚记》
【思想问题(第1章 )】
1按民11, 14, 16等经文,摩西在旷野带领以色列民的工作非常艰巨,这是约书亚目睹的,现在领导百姓的重任落到他的肩头上,你想他的心情如何?神了解他的感受吗?何以见得?
2神给约书亚的应许有否附带条件?参7, 8节。人若要作成功的领袖,可从本章得到什么提示?
3摩西虽然死去,但引导百姓进迦南这件事不因此而停下来,神兴起约书亚代替摩西继续带领的工作。你对此有何感想?
4约书亚受神的托付后便立刻开始工作,吩咐百姓预备过约但河得地为业(10-11 ),可见他的信心如何?你对神的托付是否立刻响应抑或迟延耽搁?
5约书亚要求二支派半过河帮助其他支派争战,这招来什么反应?百姓因为听从神的吩咐而顺服约书亚的引导(16-18 ),并且极力鼓励约书亚。你认为这种顺服对教会、社会、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不违背圣的原则下,你如何支持这几方面的领袖呢。
【书一1 以色列的第一位领袖摩西去世了,新一代成长了,他们要……】
约书亚记始于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边缘,就是在约旦河东安营之时。那时,摩西刚辞世不久,他们为他哀哭的日子也满了(申34:7-8) 。在三十九年以前(就是从前在西奈山用一年时间 领受了神的律法以后 ),他们本来有机会进入应许之地,却因为不信神能使他们得胜,所以神不让他们进入,要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直到这悖逆的一代全都死去。
他们在旷野飘流时,接受并遵行神的律法,并且教导下一代的人谨守,好叫他们能进入应许之地(也称为迦南地 )。年轻的一代长大以后,领袖叫他们牢牢记住,对神信而顺服就必得胜,不然就会自取其祸。在老一代的人死尽,新一代的人长大成人时,他们就整装待发,要去占领渴望已久的应许之地。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1~2 】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但河。」 当忧愁和损失同时临到你的时侯,你第一个冲动就是想放弃一切,坐在失望中伤心。但是你决不能这样。须知你是在战场的前线,正当胜败关头。如果你踌躇一刻,同胞就要丧胆,神就要受着亏损。所以你不该稍有耽延,连痛哭一场的时间也不能。 某名将常述说他在战争时所遭遇的一段伤心的经历︰将军的儿子是一个陆军中尉。一次,父子各率一军,开拔前线。不久,总攻击开始,将军身先士卒,向敌阵冲锋;在战场上,他偶然瞥见一个本国的战死军官躺在地上。跑近一看,乃是他自己的儿子。他第一个意念就是抱了尸身痛哭一场,但是转念之间,他想到身负重责,战争的胜败就在这一点,岂可因个人私事贻误大事;于是在死者灰白的冷唇上抢了一个热吻,鼓着勇气,急忙帅领军兵向前冲去。 如果约书亚在摩西的墓旁一直哀哭,是哭不活摩西的;也哭不出神的祝福来。忧愁哀痛留下深深的伤痕,在哀痛者的心上,刻划着不可磨灭的记录。我们从来无法真正去解脱大悲伤;经历了大悲痛之后,决不会和经历之前完全一样。然而,倘能正确和欣然去接受悲哀,它能发挥培养人格的丰富影响力。而那些从未受过痛苦心上从未留下过悲哀烙印的人,才是可怜虫。我们未来的欢乐,一定要像穿过乌云的阳光,才能倍见光明。神既如此吩咐了。我们要从 行任务种中,去找寻最真确最丰富的安慰。如果坐下悲哀,会使我们四围的环境更艰难,我们的心更痛苦,我们的力量衰弱。只要我们不去理会痛苦,立即负起神的使命,光明就会随着来到,我们也会发挥刚强的力量了。——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密勒(J.R.Miller )
【书一1~5 约书亚作领袖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照人的意思──】约书亚接替摩西,作以色列人的领袖。他有甚么才华可以领导以色列全族呢?(1 )是神所指派的(民27:18-23) 。(2 )他曾目睹神给埃及降十灾,释放百姓脱离为奴之地,而他更是仅存的两个见证人之一。(3 )他作摩西的助手达四十年。(4 )在窥探迦南地的十二探子之中,只有他与迦勒深信神必能叫他们占领那地。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1~7 神并没有死】
约书亚和以色列民面临着一项严重的危机!因为他们的领袖摩西死了,这个选民的国度失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顿时彷徨无措。申命记三十四章十节 说:「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以色列民怎样办呢?谁将出来领导他们呢?谁能继承摩西那样杰出的领导者呢?他们命中注定要在旷野灭亡么?当然不会!虽然摩西已死,但上帝却没有死!我们不妨把第一章第二节 再读一遍。耶和华并没有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句点 )!耶和华在提醒约书亚摩西去世的事实之同时,他晓谕约书亚说:「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但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在第五节,耶和华向约书亚保证:「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你当刚强壮胆……」是的,摩西死了,但上帝是活的,他对以色列民的计划要继续一步一步实现出来。
上帝是活的!这对我们是何等的安慰啊,即使危机四伏,伟大的领袖倒下,我们所爱的人死了,一切人力支持都断绝了,然而上帝并没有死,祂仍然走在我们前面。圣经说:「我们是永生上帝的圣殿,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要跟我的子民同住,在他们当中往来,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林后六16) 弟兄们,你当卸下一切的孤单、灰心和绝望,去「倚靠那把万物丰丰富富地赐给我们享受的上帝」(提前六17) 。请你凭信心去支取神的应许吧。
——R.W.D.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书一2 何者为重“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方便,却减低了人与人接触的机会。例如,一个人打电话时可能只听到录音信息:“要户头资料请按1字”,“在‘嘀’声后请留言”、“要查询班机资料请按2字”。 我们或许会想,如果不必去处理令人厌烦又费时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日子会过得简单些。但神叫我们从另一个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作为耶稣的门徒,应保持与人交往。 当约书亚继承摩西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时,神命令他,“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书12 )。若是我,我可能会质问神,“这群人素有不良的纪录,若是能不理会那些抱怨者和猜疑的人,事情不是更容易处理吗?我的工作不只是要征服这地吗?”但主说:“你和众百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神做事的方式,人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是目标本身。常常会有低效率或造成不方便的人,但不会有不重要和多余的人。 我们是把生命中遇到的人看为不便,还是视他们为我们需要去爱的个体? 如果你要行神的旨意, 就必须与人接触; 这任务也许很艰巨, 但你必须去完成。 每个人都是神的心肝宝贝。
──《生命隽语》
【书一2 直译】「我…赐给以色列人的地。」 这里神所说的“赐给”是现在式。并不是神将要做的事,乃是神就在此刻要做的。信心求神现在,神就现在赐给。神今天就要工作。许多时侯我们在神面前等候一件东西,盼望一件东西,寻求一件东西,却并没有相信。这不过是我们的盼望,这不过是我们的需要,并不是我们的信心;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宝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 ) “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 ) 这里说到信心的祷告,所用的动词是现在式的。我们有没有这现在的信心呢? ——译自信宣着《约书亚》 真实的信心,就是以神的话为算数,在未见应验之前,就已经深信了。顶自然地,我们常要先有眼见,或是凭据,证明我们所求的已经蒙神应许,然后才肯相信;但是如果我们走信心的道路,除了神的话以外,我们不需要别的凭据,虽然四周的环境仅可和他的话相反。他已经说了,必定会按照我们的信心,给我们成全的。我们将要看见他话语的应验,因为我们已经相信了。 写诗的人说︰“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诗二十七︰13 ) 他虽然还没有看见神对他祷告的答应,但是他已经相信得见;这就能保守他不丧胆。 若是我们也有“信得见”的信心,我们就不会灰心了。我们要笑“不可能”,我们要顶高兴地看神怎样在红海——人没有方法可以脱离艰难的时侯——开路。在这种试验中,我们的信心最会长发。 亲爱的受苦的信徒啊,你是不是日夜在等待神,深怕神已经把你忘了呢?决不会的,你当举起你的头来,为着那已经在半路上的拯救开始赞美他。 ——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译自《赞美的生命》
【书一2 “现在你要起来”,──如果神向你这样说,你会……】约书亚曾协助摩西多年,所以他已准备就绪,来担当民族领袖的大任。领袖的更易,在许多机构中乃是常事。新旧交替之际,要想建立新领导层,就必须平稳过渡。新领袖必须受到训练,才会有卓越的政绩。如果你现在居于领导地位,请你开始准备物色接班人。这样,当你离开或升职的时候,他就会有迹可循,不至于政因人废。如果你立志将来作领导人,现在就要向别人学习借镜,一旦准备妥当,机会来临,便可以接班挑大梁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2 现在你要起来】「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但河。」
如果人会有不能胜任的感觉,约书亚此时应该有这样的心情。只有智慧人才会知道自己;约书亚是智慧人。度德量力,他怎么会披上了摩西留下的外衣?怎么配穿摩西踏过的鞋? 摩西长大在法老的王宫,“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 。他却是出身奴隶,最多不过是一名辛勤能干的奴隶;当摩西叱咤风云,称雄一世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他约书亚这个人。但现在耶和华晓谕他说: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但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书一2-3)
不过,摩西是神为以色列人所预备的领袖,约书亚也照样是神所预备的领袖。在旷野路上这四十年,他一直是摩西忠实的助手,在摩西身边,学习如何事奉。但现在要他独当一面,实在有他畏怯的理由。神知道他的心情,也告诉他应付之道: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一8-9)
神告诉他,虽然摩西不在了,但有神的律法书,要口常诵读,记在心中,昼夜默想,让神的话充满你的思想,就可以遵行神的话,行动自然以神的话为依据,不至违背神的旨意。 神更告诉他,当遵行神的话,神就与他同在。虽然摩西离开了,但摩西的神继续引导他前行。 那也正是以色列人需要领袖的时候。虽然他们不是容易带领的百姓,但也向约书亚保证听命效忠(书一16-18) 。在约但河东分得地业的两个半支派,志愿随同过河争战,显然对其余的弟兄起鼓励作用。但神的话给他方向,神同在给他力量。 这是一个人心空虚的世代。面对着约但河水,瞻顾前途,踌躇莫决,没有把握该如何举步。从何处寻求帮助?我们有时会像约书亚一样,遇到新的局面,新的道路,新的任务,好像要把我们压扁了,傍徨不知如何应付。神也告诉你不要惊惶,信靠神的话,仰望神的同在,在一切事上就可得胜有余。
── 于中旻《圣经研究》
【书一3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
神将所有的地都赐给他们,但是他们却要在每寸的地土上去承受。以色列人必须有脚掌去踏那些地业,无论是旷野或利巴嫩,平原或山地,都要说:「这是神赐给我的,所以为我所有。」这样产权就生效。这原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所赐给的地业,现在以色列人却须争战,才可得着。没有人可以现成来承受。
基督的基业——在美国西部早期的拓荒者,要向政府卖第,可自定界限。我们在基督里的产业也是如此。在复活的的救主里面,一切属灵的恩赐都是我们的。地上的沃野与河流都使神的城欢喜,伸张至玻璃海,那里永无日落,可在我们产业的界限之内。我们脚掌所踏之地都是我们的,在基督里得着所有属天的福分。祂也赐给我们一切有关生命与敬虔的事。
生命的实质——我们新生命的体验也是如此。你要看复活的一边。不要只注意试探或困难,而有稳健的信心,看见我们的需要。你有没有求神赐你勇气?答案就在这里,要默想神的话,昼夜不辍。也不偏左右。在神的话语中得着生命的力量。我们就看见地业的辽阔,而加上力量上去承受。
【书一3 】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了。」 今天除了有许多地方我们还没有得来归主以外,还有许多神给的应许,我们也没有得到。神对约书亚讲什么呢?“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了,”于是神也把那应许之地的地界画给他们看——只要是他们脚掌走遍的地方,都归给他们。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完全走遍神所指定的境地,他们只走遍地的参分之一;结果,他们从来没有完全得着,他们只得着地的参分之一;他们所得着的,正是他们所走遍的,一点都不多。 在彼得后书,我们看见“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神的旨意仍旧要我们用信心和顺服的脚掌去走遍,然后才得到。 今天我们中间有多少信徒会借着基督的名得到神应许的实现呢? 在我们面前有一块宽广的地业,需要我们用信心的脚掌去走遍的,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起步。 让我们起来去占有神给我们的一切产业罢!让我们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听神对我们说︰“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创世记十参章十四节 十五节 )。——裴而逊 凡是犹大脚掌所踏之地,就归犹大;凡是便雅悯脚掌所踏之地,就归便雅悯。每支派都是这样,只要脚掌一踏下去,那地就归他们。这样,你想,岂不是他们的脚掌一踏下去的时侯,立刻就会顶自然地觉得,“这是我的了?” 有一次,有人问一位年老而灵历很深的弟兄︰“但以理,为什么你有这样多的平安与喜乐?”他回答说︰“哦,先生!我只仆在神极大,极宝贝的应许上,把神应许中一切的丰富算做我的,我就得着了。荣耀啊!荣耀啊!”凡仆在神应许上的,就得着神所有的丰富。——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译自《信报》
【书一5 】 约书亚的新任务,包括率领二三百万人,全面攻占一块陌生的土地。即使对约书亚这样能干的人来说,这也是个极大的挑战。如果离了神,前面的任务会使人胆战心惊;而有神帮助的话,却能成为伟大的冒险和尝试。神怎样与约书亚同在,当我们面对新挑战的时候,祂也要怎样与我们同在。我们虽不是去征服列国,但是每天都要克服困难的情势,应付问题的人物,面对不同的试探。神应许过永不撇下我们,必要帮助我们。求祂帮助,就能胜过人生的许多挑战。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6~8 顺利亨通的秘诀何在?】
许多人以为顺利亨通是由于有权有势,又与权贵相交,力求出人头地所致。但是神教导约书亚的亨通之路,却正好相反。祂吩咐约书亚,要成功就必须,(1 )刚强壮胆,因为摆在他前面的任务并不容易。(2 )遵行神的律法。(3 )恒久阅读查考这律法──神的话语。要想顺利,就要听从神对约书亚讲的一切话。按世人的标准来说,你可能不是成功的人,但在神眼中,你却是成功的人──祂的看法才是永久的。
【书一7~8 神的话语是教会建立的基础和根基】神的话是教会的根基,是教会兴旺和复兴的动力,教会必须尽力传讲神的话。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时代,神的话失去地位,教会路线偏离真理,神便兴起一群人,其中有一位修道士马丁路德,在研究圣经和教授圣经时,重新领悟「因信称义」的真理,他相信教会应持守此真理,引发起宗教改革的运动──回到圣经中;当时教庭非常愤怒,并且在一五二一年审判路德。他在答辩时见证说:「我的良心受制于神的话,我必按照圣经的真理行事为人,任何的权势也不能改变我。」这是他坚信神的话所产生的勇气,胆量及能力,以致他能贯彻改教的运动。兄弟在洛杉矶事奉时,发现其中两间最大的教会,都是注重解经讲道。一间是全美最大的播道会Chunk SwindollFrlleston Evangelical Free Church是由Rev. Chaps. Widal主理,由于他忠心传讲神的话语,所以教会非常兴旺;另一间是Rev. John Mac Arthur主理的GraceCommunity Church,亦同样忠心用神的话造就信徒,供应他们的需要。这些教会兴旺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宣讲和教导神的话,使信徒长大成人。
有一次兄弟去侯斯顿一间华人教会,发觉该教会非常兴旺,与那里的信徒交通时,他们分享他们兴旺的原因,在于牧师和信徒都看重神的话;他们的主日学很蓬勃,并且乐于研读神的话。我以前事奉的教会,曾经有一位教会增长的专家在那里分析研究;发觉由传道人教导的主日学班,影响信徒的灵命成长最大;他们得到教导和造就,就乐于不断追求和事奉。所以不论在不同的观察和自己的事奉经历中,都发觉神的话语是教会建立的基础,更是教会复兴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盼望在座的同工长执,能尽力传讲教导神的话,这是在一切教会增长方法的最优先。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书一8 遵行神话的人必然得福】
今日我们也许听了神的道,却没有实行,结果是未有经历神的赐福,神的道亦没有在我们生命中发挥大的影响,我们亦失去很多宝贵的属灵福气。我记得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八日,弟兄还在建道念书时期,我灵修时读经,刚好读到(玛三10)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那天看到这节圣经,内心非常受感动,自己虽然是神学生,仍未遵守甚一奉献,心里感到极之亏欠!虽然当时我很穷,但亦决心献上甚一奉献;这并不是说甚一奉献是足够,这是最基本,其实我们的一切,都是属神的。当时我的灵性就是在不断建立的光景中,经过这次经历,我便将甚一奉献的真理写在圣经的内页中,以便提醒自己遵行神的话,学习最少要纳甚一奉献;在这三十年的光景中,神没有让我们有任何缺乏。
今次回香港亦有神供给的经历。两年多前培灵会的邀请,加上对香港存有特别的感情,便决意全家回来,探望主内的肢体和亲人,并且主领今年的讲道会。多年前我要在现在的新工场事奉,教会正进行建堂。我们一家便决定响应,并且把预备回港的旅费亦献上,已打算不带家人同行回港,直至最近,看到神的预备,有一笔奉献是指定给他们回港之旅费,感谢神!丰富的供应,出乎意料之外,我们便一同回来了。神应许遵行祂的话时,我们必然得福,甚至无处可容!今天我们在香港仍然有自由读圣经时,就应该好好遵行祂的话。
以前我觉得在主日返教会崇拜后,其他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但当我思想摩西五经有关守安息日的真理时,我发觉守住主日应该不单是崇拜的时间,而是将其他的时间分别出来,思想和亲近神,这样行对我们的灵性实在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真正的休息对自己的健康也有益处。这是十诫中第四诫的精义。这种福气是无法数算:我记忆中有一位从事西药零售的弟兄,他曾见证:「他认识守安息日的真理后,他深觉在主日不应做生意,此后他不计较主日休息给生意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凭信心在主日休,假后来他发觉生意仍然很好,工人亦有假期,他们工作充满喜乐;雇主和雇员都双方面得益。至于顾客们,却在一周一至六光顾,所以对营业额无影响。」当我们越遵守神的道,就越得到神的话;当我们读经或灵修没有亮光时,可能是我们没有遵行神的话。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书一11 掌管自然界的神】
神是掌管宇宙万物的主宰,祂不是限制于教会内,却是满有威荣。祂掌管自然界的一切,又掌管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祂更掌管人类的命运。试问你所相信的神是否某一个时代的神或是地方的神呢?这并不是圣经所启示的神。我以前念神学时一位宣教师的老师,曾经讲述她父母早期来华从事宣教工作的见证。当时华人信主十分困难,因要冒生命危险的代价;而那对宣教士夫妇工作的地区,又有很多土匪出没。有一回他们收到土匪的恐吓信,迫令他们在短期离开那里,不准他们传福音;否则在某时某日来放火,烧毁他们的住宅。他们只好祷告交托给神,求神保守他们的家庭和生命,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到了指定的时间,他们安然无恙;可是他们却接到一封更严厉的信,又要在某时某日连礼拜堂一拼烧去。他们只好与教会的弟兄姊妹一同祷告,求神为他们解决困难,显出祂的荣耀来!到了指定的时间,没有任何事发生,只是收到第三封信,更扬言要连其他信徒的房屋也一同烧毁。他们都勇敢用信心面对危难,大家同心继续祷告,求神保守。就在土匪要来的那天晚上,突然刮起狂风雷暴和大雨,结果土匪们没有前来烧屋,事后也没有来扰乱,也许是神大能的彰显,将土匪们吓走。因为我们的神是掌管上天下地的神,事情的成败在乎我们对神的认识和信心。我们的神观是怎样?我们应效法喇合,坚定的信靠祂。
── 刘承业《属灵的战争》
【书一12~15 答应别人的事情,不管过了多久也要兑现,我有没有开过空头支票?】
吕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曾在一年前要求摩西准许他们住在约旦河以东之地。那是极其美好的草原,可以牧放牲畜。摩西提出一个条件,要他们帮助其他支派攻占河西的应许之地,等以色列人攻下全地以后,他们才可以回去。现在是他们实践诺言的时候了。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13 神的子民有了安息之所,我们的安息之所在──】
神使百姓得享平安。对于一生颠沛流离的人来说,实在是大喜讯。从前没有自己土地的人,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界,并且能在那里定居享“安息”。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16 完成神的计划需要众人合作,在这方面你通常做得怎样?】
如果人人都想用自己的方法来攻占应许之地,必然一片混乱。要想完成攻地的大计,各人都要依从领袖的计划,通力合作,听他号令。要完成神所赐的任务,就必须全心顺服祂的部署,遵守祂的命令,按神所定的法则而行。想顺服神的计划,既要领悟祂的心意(全记在圣经中 ),又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
──《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一16 凡事顺服主】所谓顺服,不止是名词上的好听,乃要实际上的行动,也不是单指极大的事情,连日常生活琐事都包括在内。「我们从前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现在也必照样听从你。惟愿耶和华你的上帝与你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
我们当天天祈祷说:主阿,求你使我能凡事顺服你,天天这样祈祷,天天求主引导和帮助。讲述一点经验,在我家里有一年青工人,他本不好,常偷东西,曾用各种方法劝导他,亦不生效力。一直到我得到重生后,回家讲耶稣给他听,他才自然而然地改变过来。然有时软弱亦会偷吃鸡蛋,但心里立刻有声音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同时亦来一个声音,对他说:你饿,不能不吃。于是心中起了战争,几乎要顺服魔鬼,其后他毅然决定说:我当顺服上帝,必不吃牠。他得胜了,心中喜乐非非常。有时我回家,他怕我叫他作工,常借故躲住别处去。叫他诈听不见。他怕作工,想偷懒。但上帝在他心里责备他,他说:上帝阿,我顺服你。以后他真能顺服上帝,做什么工作,都很愿意,且做得很好。顺服之路像一石阶,一级一级的升高,我们当一步一步的顺服主,在生活上极细微的事情也当顺服至终得进迦南。
我十几岁时到福州赴奋兴会,我坐在最末了的一位,心里有大盼望,巴不得神藉此聚会复兴我成为好的信徒。一天一天的过去,而我仍未改变,依然如故。我非常不满意,也不明白。但圣灵对我说:你当把一件一件的罪认清楚,神方能在你心里动工。我不肯顺服,故这次赴会,乃属徒然。其后神一直催迫我,直至一九二三年我纔顺服圣灵,承认我的罪,圣灵乃在我心里大大动工,引导我进入他的得胜与属灵的生活。
信靠和顺服,乃我们进属灵迦南的二要件,准备了,便可马上进入迦南。我们当常想我是个王,当出去与敌人打仗,不当媾和。在打仗之前,须先准备这二武器——信靠和顺服。
── 何守瑛《信徒灵程》
【书一18 我一向胆小,畏首畏尾,怎么克服?】
神指派约书亚继摩西之后领导百姓,祂三次吩咐约书亚要刚强壮胆(1:6-7,9 )。而这一节是百姓给约书亚的同样勉励。他显然已将神的话藏在心里,并在与神亲密相交中获得了力量与勇气。当你畏怯不前,不敢做当做的事情时,请记住,从神那里随时能领受力量与勇气。
──《灵修版圣经注释》
【第一章要点:勉约书亚】
约书亚的领导权是直接从神而来的,是神委任他领导以色列人走前面的路,看第九章就明白了。再者,进入迦南也是出于神的命令(2~5 ),这是一切信心的起点——「神说……」真正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但也不盲从于人理性的推论,当一清楚是神说的,就不再多问,不再多疑,因为没有比「神说……」更具权威,也没有比顺服更为化算!因此,第一章就是信心的基础——神的话语。
──巴斯德《约书亚记研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