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西拉”,在希腊文与英文圣经均有两个不同的写法:
一、西拉SILAS(B h ),使徒行传均用此称呼,是作者路加所采用的,可能是下面那较长名字的缩写,也是老朋友的称呼(徒十五至十八章 )。
二、西罗温努SIL VANUS是拉丁文写法(文为SILOUANOS 》人ouau* )保罗在,共三次均采用比较长的写法,似乎是一种有礼貌的写法。
彼得也与西拉有关,在记载,彼得称西拉为忠心的兄弟,他带着彼得的书信交与小亚细亚各地的信徒。彼得称呼西拉也采用那较长的写法(》Aouav* )。
有人认为“西拉”与“西罗温努”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多数解经家认为是同一人,不过称呼有别。
“西拉”其实是“扫罗”的亚兰文写法。亚兰文为SeILA①,但希伯来文称扫罗为SAUL,其实两名相同。这就表示西拉不是外邦,乃是以色列人,他和称呼巴撒巴的犹大都是犹太人的首领,二人一同被差到安提阿、叙利亚和基利家去,带着使徒们的书信去慰问外邦的基督徒,。
但西拉可能与保罗一样,取得罗马公民权,所以他的罗马名字写法变成SILVANOS,是一个拉丁文的形式。
①亚兰文读音为“些依拉”。英文字母e要小写,表示轻音。
西拉,最初是和犹大与保罗、巴拿巴一同被差到三个外邦地区去传递在耶路撒冷大会所决定的议案的人(徒十五章 )。
保罗第二次到海外布道时,因与巴拿巴对马可的看法不同,结果二人分开,保罗便带着西拉一同去布道 )。
之后,二人同被囚于腓立比。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时,曾受犹太人逼迫,西拉和保罗也在一起。
保罗在庇哩亚传道时被迫离开,一人前往雅典,西拉和提摩太便留在庇哩亚工作 )。
保罗到哥林多传道时,西拉和提摩太由马其顿赶到,与保罗再同工 )。
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信徒时,曾赞许西拉、提摩太二人与他同心传道 )。
我们有理由相信保罗非常尊重西拉,西拉与保罗一起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时,也曾一同为主受苦,保罗称那种为传道而受的苦为“大战争” )。帖撤罗尼迦信徒也无法忘怀此事。所以保罗写信时,愿意和西拉一同署名。
提摩太也在此次大战争中有份,当然保罗也愿意把他的名字写上去。
有人以为彼得前书五章所说的西拉,另有其人。可是多数解经家认为彼得所提的西拉与保罗的同工的西拉应该是一个人。彼得是在罗马写书信的,当时保罗也可能是在罗马,西拉有机会作彼得的书记和替他带书信到小亚西亚各地,并不希奇(有关此点 参阅彼得前书难题研究 )。
在使徒行传十五章中记载西拉和犹大都被称为先知,曾用许多话语劝勉外邦信主的弟兄们,足见西拉在当时信徒心目中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传道人。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
后书收信地址和前书完全一样,只不过父神写成神我们的父:为了强调神不只是主耶稣基督的父,也是众信徒的父。第2节的问候内容除了平安后面加了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NIV在最后面 )外,也跟前书相同。这几个字或许不在前书中,但在这里则是如假包换。这种较长的问候后来成为保罗常用的方式,其实除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另外在歌罗西书中也省去“和主耶稣基督”等语 ),其它每一封都是这样。基督徒恩惠平安的源头正是神自己。保罗通常将恩惠连接于基督,而平安则与父神并提,但在问候语并不区分。请注意父神和主耶稣基督紧连在一起(只用一个 apo“从”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请注意父神和主耶稣基督紧连在一起(只用一个 apo「从」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恩惠能在神的旨意里成就万事,平安则使人在任何环境里都泰然自若。试问人若有这些,还要为自己或别人求甚么呢?
恩惠和平安是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来的。恩惠在平安以先;我们在经历神的平安之前,必须知道神的恩惠。保罗提到这些祝福的同一来源乃父神和主耶稣基督,这意味?父与子同等。
──《活石圣经注释》
【】「弟兄们,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这本是合宜的,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并且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充足。」
【】保罗则坚持他的赞美是合宜的: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颇为生硬和正式的语法,跟前书的完全不同;不过这观点被紧接而来的温馨驳倒了。希腊文 opheilomen,我们该,传达一种个人义务的观念(另一常用在类似经文的 dei 则表示一种外在环境所产生的强制力 )。这本是合宜的不单单重复上述的意思,更是指“没有比你们更配受赞美的”。保罗认为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优点并非虚假,他有义务来肯定此一事实。
保罗感谢的有两点,即信徒信心的增长和爱的充足,在前书他曾为此祷告。那时他为他们的信心担忧,现在则为其信心满有增长而感恩。动词 hyperauxanei(新约中只此一处 )表示“格外增长”。充足(pleonazei )是另一强有力的动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专指有机体的长大(例如一棵健康的植物 ),后者则含有扩散之意,除了团体所表现的爱,还有每个个人的(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 )。在治理教会方面,保罗固然对他们有些善意的责备,却很乐意在信开头无保留地赞美那充溢信徒之间的基督徒之爱。
──《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在前书中,劝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要他们的信心能更坚固,爱心能更充足;到了写这封后书时,不到一年,他们的信心已经『格外增长』,爱心『也都充足』,以致蒙了使徒的夸奖。他们这样快速的长进,真是后世教会的好榜样;但其秘诀乃在接受主仆人话语的带领。但愿我们也能好好接受主众仆人话语上的带领和供应,也能在灵命上快速的长进。
──《读经指引》
【】
希腊文 opheilomen,我们该,传达一种个人义务的观念(另一常用在类似经文的 dei 则表示一种外在环境所产生的强制力 )。这本是合宜的不单单重复上述的意思,更是指「没有比你们更配受赞美的」。保罗认为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优点并非虚假,他有义务来肯定此一事实。
动词 hyperauxanei(新约中只此一处 )表示「格外增长」。充足(pleonazei )是另一强有力的动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专指有机体的长大(例如一棵健康的植物 ),后者则含有扩散之意,除了团体所表现的爱,还有每个个人的(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请留意其次序:先是信心,后是爱心。麦敬道这样写道:「信心使我们在神里面与永恒的爱的泉源接触,结果叫我们心中的爱能流露给所有属于衪的人看。
」──《活石圣经注释》
【】
一个有生气的教会必须有三个特点:
(一 )信心格外增长。这是一个成长的基督徒的标志,他每天对耶稣基督的确信必须加增。信心的开始可能是一个假设,但到了终点必然是肯定的。雅各.阿吉(JamesAgate )曾说:『我的心志并不是像一张床常常都要整理。有些事情我是绝对肯定的。』基督徒应该逐渐成长,晓得把基督徒思想的纪律,放进基督徒的兴奋经验当中。
(二 )爱心增长。一个增长的教会必须在事奉工作中同时增长。一个人可能是因基督徒的责任驱使而去替别人服务;但到了最后,他必会在事奉工作中找到他的最大喜乐。一个服务的人生可以给人一个重大的发现──叫人认识不自私与喜乐两者是相得益彰的。
(三 )恒久忍耐的精神。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伟大的字。译作忍耐的希腊字是hupomone。它的意思不是一种能抵受任何外来袭击的消极容忍力量。有人形容这种忍耐是一种能『抵受试炼的恒久雄伟耐力』──这种力量不但叫人可以忍耐任何环境,并且可以支配环境。它不但不怕生活带来的打击,并且把这些打击变成为向前跃进的踏脚石。
――《每日研经丛书》
【】「甚至我们在神的各教会里为你们夸口,都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
信心和爱心增长的结果(hoste 因此 表示归结 译注中文和合本译为“甚至” ),是保罗向其它基督徒夸耀帖撒罗尼迦信徒。那些认为这封信较前书冷淡的人,实难以解释这里所用的强调语气。舍去简单的我们(译注中文和合本采此译法 ),保罗用强有力的“我们自己”(autous hemas );另外译为夸口的动词(snkauchasthai 是个复合字 新约中只此一处 )也不是他一般用的单一动词。这似乎意味着,为信徒夸口并非这些传道人的习惯,不是他向别人 );但在这里,帖撒罗尼迦信徒因为确实极为优秀,以致连建立该教会的保罗,都不得不为他们歌颂赞美神。
他们夸口信徒的不屈,该处译为“忍耐” 译注中文和合本这里亦译为“忍耐” )和信心。在此信心因与“忍耐”并用,而被一些人认为是“坚贞”和“忠实”的意思,但这是不妥当的。Pistis 可以表示“忠实”,可是新约中它几乎都是指“信心”。况且前一节已经这么用,这里似乎没有理由不一样。在逼迫患难中,他们仍然信靠神:
逼迫是指针对基督信仰而加诸基督徒身上的种种攻击;患难(thlipsesin )所指的更广,不管是不是逼迫,任何遭受到的困苦和麻烦都包含在内。现在式你们在所受的显示这些困难并非过去的历史,而是写信当时正在发生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舍去简单的我们(译注中文和合本采此译法 ),保罗用强有力的「我们自己」(autous he{mas );另外译为夸口的动词(snkauchasthai 是个复合字 新约中只此一处 )也不是他一般用的单一动词。这似乎意味着,为信徒夸口并非这些传道人的习惯。
逼迫是指针对基督信仰而加诸基督徒身上的种种攻击;患难(thlipsesin )所指的更广,不管是不是逼迫,任何遭受到的困苦和麻烦都包含在内。现在式你们在所受的显示这些困难并非过去的历史,而是写信当时正在发生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忍耐是指对于患难坚定不移的承受。而忍耐的根源就是信心。他们在患难中所有的信心,使保罗为他们夸口。一切逼迫患难表示不论环境如何,逼迫如何严重,都能忍受,都经得起考验。
──《中文圣经注释》
【】「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
赖富特把判断(更正确地说是“公义审判” tes dikaiaskriseos 在保罗作品中只此一处 ,而且贝里指出“这是保罗思想中的基本观念之一” )称之为“将来让受害者得安息和逼迫者得报应的赔偿法”。不过这里固然有这种意思(6节 ),它的意义却更广泛。以苦难使子民达到完美,是神公义审判的一部分。原希腊文的文法结构(介系词 eis与不定词并列 )已表达出这种意思;审判是为了叫他们可算配得神的国。动词 kataxioo 不是“使配得”,而是“宣告配得”或“算是配得”之意(像保罗另一重要语汇“称义” dikaioo 意思是“宣告为义” )。可见保罗即使看重受苦,却完全排除人类功绩的可能性;他强调配得神的国,不是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的恩典。
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并不表示“为了得到它”,而是“为了它”。这正是他们受苦的非功利本质,受苦是证明神与他们同在。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凡『为这(神 )国受苦』的,就『可算配得神的国』,这是属灵的定律。所以老约翰也见证说,他是『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的。在拿撒勒人耶稣的道路上,先受苦后得荣耀,岂不是应当的么?亲爱的弟兄,我们真盼望祂国度的荣耀吗?那就要问你我现在是否还留在十字架的苦难中,或是已经偏离了,逃避了。
──《读经指引》
【】
我们不应把这明证与这些苦楚画等号(像 Rutherford 「这些痛苦证明神的公正」 )。最重要的不是逼迫本身,而是帖撒罗尼迦信徒在艰困中的态度。
希米昂(Charles Simeon )的观点,即我们不可认为,不公正似乎正胜过道德之神;比如:逼迫之类的「恶行之确确存在」,正是「将有『神公义判断』的『明证』。
以苦难使子民达到完美,是神公义审判的一部分。原希腊文的文法结构(介系词 eis 与不定词并列 )已表达出这种意思;审判是为了叫他们可算配得神的国。动词 kataxioo{ 不是「使配得」,而是「宣告配得」或「算是配得」之意。
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并不表示「为了得到它」,而是「为了它」。这正是他们受苦的非功利本质,受苦是证明神与他们同在。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这并非说他们因有个人的功劳而配得神的国,反而他们是靠?基督的功劳得以进入神的国。但为神的国在地上受苦的人,表明自己就是那些将要在衪来临的日子与衪一同作王的人,。
神容许衪的子民经历逼害和患难,为的是要在他们里面建立美好的德行,叫他们「配得作神国的公民」。
──《活石圣经注释》
【】
上帝虽然使他们受苦难,却藉?苦难给他们属灵的祝福,并且显明上帝的公义,受得了苦难,才能有分于上帝的公义。
──《中文圣经注释》
【】「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
保罗用“既是”(eiper )的句法不是一种疑问命题,而是修辞学上的轻描淡写,用以表示像圣灵住在信徒里面或到处有偶像等极为显然的事情。这里新国际本英文圣经只译为神是公义的,可说抓住了这句的真义。保罗把对最后审判的确信,建立在神公义的本性上。因为神是公义的,我们必能见到一切的恶至终必要归正;神要报应“似乎是任何有关神审判之教导中的基本要素”(Best )。耶稣教导说有些人“有祸”,而有些人则“有福”。动词报应(antapodidomi )含有“应得的”之意,,该处译为“大难”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保罗把对最后审判的确信,建立在神公义的本性上。因为神是公义的,我们必能见到一切的恶至终必要归正;神要报应「似乎是任何有关神审判之教导中的基本要素」(Best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威廉斯说:神容让衪的子民受逼害,也容许逼害衪子民的人存在,这样的作为有两个目的──第一,要测试衪的子民是否合适衪的管治(5节 );第二,要清楚地表明逼害他们的人该受审判。
──《活石圣经注释》
【】
我们若受了人的逼[迫为难,不必自己报复;因为到主再来时,祂必按祂的公义,『将患难报应给那加患难给我们的人』,并且使我们这些受过患难的人,与众圣徒『同享平安』。主何等顾念我们,我们大可放心。
──《读经指引》
【】
上帝以公理报应是不可免的,罪与痛苦是分不开的。不论在今世或来世,人种的是甚么,收的就是甚么。逼迫人的必受刑罚,无辜受逼迫的人,必得平安和释放。并且要达到信仰的最高目标。
──《中文圣经注释》
【】「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那时,主耶稣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
保罗真正的意思是说“在主耶稣的显现中”;并非基督显现时才施行报应:报应本身就是显现的一部分(“显现包含了公义的彰显” Ward。 )最后的完成乃是一次 Parousia(主再来 ,我们发现它是指 apokalypsis(显现 ,,亦即打开、揭露;那是现在仍隐藏的位格的显现。祂要在火焰中降临是新约中不常出现的概念。不过旧约,和启示录中,火则常随神而出现。这里火是再来之主的外袍。衪有能力的天使(his powerful angeIs )比译为“祂能力的天使”(the angels of his power JB )”差一点,这里强调的并非天使的能力,而是主的。摩尔认为,事实上根据,能力“可能是保罗用来指耶稣神性的一种方式……耶稣要和天使显现,合乎且强调了祂神性的本质”。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得平安(anesin 即解除紧张 这个字常指松弛紧绷的弓弦 )。与我们同得提醒我们,保罗等人也一样受逼迫。
保罗真正的意思是说「在主耶稣的显现中」;并非基督显现时才施行报应:报应本身就是显现的一部分(「显现包含了公义的彰显」 Ward。 )
这里强调的并非天使的能力,而是主的。摩尔认为,事实上根据,能力「可能是保罗用来指耶稣神性的一种方式……耶稣要和天使显现,合乎且强调了祂神性的本质」。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当信徒死的时候,他便得安息。活?的信徒在被提的时候会从所有压力中得释放,得享安舒。本节是说,当主向衪的敌人倾倒审判的时候,世人都会看见圣徒同享平安。
那火焰可以指舍吉拿,就是象征神同在的那荣耀的云彩。或者这是一幅忿怒审判的图画,即将发出攻势的景象。那火焰大概是指后者。
──《活石圣经注释》
【耶稣在火焰中显现与驾云降临有何意义?】
答:当主耶稣升天的时候,是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的;至于祂的再来,主曾自己说过「祂要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这话亦为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所见的异象得到印证。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也曾提到信徒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但并未提到「火焰」二字;惟在写后书时,却是特别告诉了门徒:「主耶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这样看来,主的升天与再来时,是乘驾着云彩的,云彩表示神的荣耀、怜悯、恩典和盼望,是为信祂的人而显现的,。至于此处保罗加上了「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这中说法可从旧约得着启示,,,一O四,这火焰表示神的威严伟大,将要施行公义的审判,是为了报应那些悖逆的人,和刑罚祂的一切仇敌恶者。耶稣也曾说到「那永远的火」及「不灭的火」,。希伯来书作者更直接地明白的说:「神乃是烈火」。从这些词句的形容看来,是我们得到更深的了解,耶稣降临时的审判刑罚,其毁灭性是极其严重而可怕的,,,,参四四七题 )。虽然如此,属神的儿女必要得救,与主永远同在,并为他们预备了一个新天新地的出现,参四四八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主那稣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与驾云降临有何分别?】
保罗在此处提及主那稣降临时要在火焰中显现,与约翰在拔摩海岛异象中所见“主驾云降临” )的说法是不同的。还记得主那稣升天时,是驾云上升的,天使告诉门徒说:“他怎样往天上去,还要怎样来”,“怎样”二字包括驾云而言,与约翰所见的异象相同。
但以理先知在异象中也说“人子驾着天云而来” )。
主那稣自己也说,要“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
保罗在此换了一种说法,并非否认主那稣将来要驾云降临,可能是指着主那稣在空中与众圣徒从地上被提“会师”之后,一同由空中降临时的情况。这样看来,主由天上到空中是“驾云”而来,由空中到地上则在“火焰中”显现。主在火焰中显现的这种观念,可从旧约圣经中找到来源。
“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 )。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
“有一朵包括闪烁火的大云,……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像来”,这里火与云兼而有之。
“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 )。
“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
希伯来书作者也说“神乃是烈火” )。
很显然地,“火”代表“威严与审判”,“云彩”则代表“怜悯与盼望”。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用云柱与火柱,以云柱引导他们,以火柱保护他们 )。可能白天是云柱,在前面引导,晚间变成火柱,在后面将仇敌隔开说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 在出埃及记四十章则说夜间云中有火 可见是一柱两用 )。
主那稣在云彩中驾临是为他的信徒,以后他在火中降临在大地上乃是要对付他的仇敌。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详细豫言主那稣降临时,只提及信徒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 ),并未提及“火焰”一词;但为着写后书时要描述他如何对付仇敌,所以换了一种说法,使信徒明白,基督徒不是永远是受欺负的弱者,因为有一天主那稣要在火焰中降临,替我们报仇,向敌人施行审判。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要报应表明这是神独自的作为,把它归诸基督,显示保罗完完全全视耶稣为神(5~6节中他视神为审判者 )。这个字不单单狭窄地指惩罚,而多少具有“祂要施行审判”之意(NEB )。
那不认识神和(那 )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各有一个定冠词。最合理的解释是指两群人。有人确信前者为外邦人,后者是犹太人(参 Way “那轻忽神的异教徒和那拒绝顺服的犹太人” )。不过,此种解释似乎太钻牛角尖了。那不认识神的可以指任何人,不管其为异教徒与否,只要犯有恶意轻忽不认神的罪,都有可能含括在内,这是拒绝为他们所预备的光。那些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成为不认识神的特例,他们悍然拒绝神救赎工作的终极启示。另外我们注意到整节经文有明显的希伯来风格;就旧约经文而言,后者只是用来使前者的意思更加完全而已。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要报应表明这是神独自的作为,把它归诸基督,显示保罗完完全全视耶稣为神(5~6节中他视神为审判者 )。这个字不单单狭窄地指惩罚,而多少具有「祂要施行审判」之意(NEB )。
那不认识神和(那 )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各有一个定冠词。最合理的解释是指两群人。有人确信前者为外邦人,后者是犹太人(参 Way 「那轻忽神的异教徒和那拒绝顺服的犹太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描述两类人要接受审判:
1.那不认识神的人──那些人拒绝认识这位显明在受造之物和良知中的真神(罗一~二 )。他们也可能从未听闻福音。
2.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那些人听见福音却拒绝接受。福音并非单叫人相信事实的声明,而且还叫人顺从这位主。新约中的信仰也包括顺服。
──《活石圣经注释》
【】
将来的审判,乃是一个厉害的分别:『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就要『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已经蒙恩的『圣徒』,却要让主在他们身上『得荣耀』,他们也要在主身上『得荣耀』。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与主联合为一,一同进入永远荣耀中。所以基督最终丰满的荣耀,乃是整个永世的中心意义。与此无份的,就是永远沉沦;有份于此的,就是永远蒙恩。
──《读经指引》
【】「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
把性质关系代名词(hoitines )译为他们,意即“属于这一类的人”;他们合当接受刑罚。要受罚更确切地说是“要服刑”,最后一个字(dike )和“公义的”(dikaios )同语根;它不是一种莽撞的报复性惩罚,而是功过分明的赏罚。保罗进一步说明这种刑罚。沉沦不是指“毁灭”,而是完全堕落,即丧失一切使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东西。永远(译为“永恒”较好 例如 RSV )沉沦和永恒的生命对立。在伪经马加比(新约中则找不到别的例子 )有详确的描述,说那是邪恶暴君的命运,并且以之和蒙祝福的殉道者的死相比较。沉沦就是离开主的面。罪最可怕的是使人与神隔绝。衪权能的荣光则指向同一件事的另一面,因为荣光(doxa NIV译为“庄严”较不理想 )有“神的伟大之彰显”之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
「永远沉沦,」沉沦与灭亡原文相同:是永远灭亡,是永远受刑罚,永远离开主面与权能的荣光。灭亡不是灭没,乃是一种生活不堪的情形,不是死后才灭亡,在今世就起始了。―─ 牛述光
【】圣经给我们看见,永远沉沦下地狱的人,并非消灭而不存在,乃是永远『离开主的面』,或者『离开主的同在』(原文 )。而所谓上天堂的福气,也在于进入『神的帐幕』──新耶路撒冷城,与神永远同住。所以今天我们若在灵里失去主的面光,缺少神的同在,不论我们作甚么,甚至还在为主作工,也已是活在地狱的原则中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常活在主荣耀的面光中,时时觉得主的甜美,天天享受神的同在,那就已经进入天的实际了。但愿我们唱说,『有祂同在就能欢唱,有祂同在就是天堂』。
──《读经指引》
【】
他们,意即「属于这一类的人」。沈沦不是指「毁灭」,而是完全堕落,即丧失一切使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东西。永远(译为「永恒」较好 例如 RSV )沈沦和永恒的生命对立。沈沦就是离开主的面。罪最可怕的是使人与神隔绝。衪权能的荣光则指向同一件事的另一面,因为荣光(doxa NIV 译为「庄严」较不理想 )有「神的伟大之彰显」之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一位并不惩罚罪的神并不是神。「一个充满爱的神必定不会惩罚罪」的,这看法似乎忽略一件事,就是神也是圣洁的,衪必作道德上正确的事情。
沉沦从不是指烟灭,而是失去存在的福分;或是就生存的目的而言指败亡。主耶稣在描述装酒的皮袋「坏了」(与这里所用的字根相同 )。皮袋不是就此消失,却已毁坏了,不能再用。
──《活石圣经注释》
【】「这正是主降临,要在他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的那日子。(我们对你们作的见证 你们也信了。 )」
这节经文末尾的文法结构需注意,大致上意思是“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希奇的那日子,我们对你们所作的见证,你们也信了。”侯特发觉很难做推测性的修正,那是最不得已的手段(他很少这么做 )。他认为 epistothe 是“确定了”,而 episteuthe 是“信了”,这种看法为莫法特和尼科(W. Robertson Nicoll EGT )所接受。另外赖富特的建议可能较适当,他认为这段经文是省略用法,因而原意是“在一切信的人,所以也包括在你们,因为我们的见证在你们之中被相信了”(“……我们对你们所作的见证被相信了”较好 )。保罗他们向帖撒罗尼迦人所作的见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一切信的人中的不定过去分词曾引发一些奇特的解释(赖富特举其中一个例子 「这里用过去式表示过去信心坚定 而今却已不再」 )。不过把它解释为信心的起步较好;而一旦相信就等于是个基督徒。保罗的意思是指那些已经信靠神的基督子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
召(klesis )常指神藉以召人归己的最初的行动,;这里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但保罗似乎也指那呼召之终底于成。他说我们的神是把他自己和信徒们结合在同一位主之内。
用大能是用在两方面:保罗祈祷别人能在他们的良善和信心的功夫上,看出神的能力;因为单靠人的力量,没有一样能做到。希腊原文没有你们(的 ),因此有人认为那是神的(参 AV“祂的” )。但新国际本英文圣经的译法是正确的。按字面来说是“善良的意愿”(eudokiaagathosynes ),而新约中对神从来不用“善良”这个字。它是指人的善良,是圣灵的果子之一,译注中文和合本都译为“良善” )。保罗祈求神激发他们善的意愿(eudokia ),便能产生善的行为。就如安立甘教会的复活节祷告词中说的,“我们谦卑恳求你,在你奇妙恩典的带领中,赐给我们善的意愿,这样我们靠你不断的帮助,便得以行出善来”。有些解经家也持这种看法。跟这相配合的是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除了缺少定冠词,这里和译为“因信心所做的工夫”一样。信心不是被动的,它是永远主动,拥有神的祝福,运用神所赐的能力来服事神。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保罗祈祷别人能在他们的良善和信心的功夫上,看出神的能力;因为单靠人的力量,没有一样能做到。
保罗祈求神激发他们善的意愿(eudokia ),使能产生善的行为。
信心不是被动的,它是永远主动,拥有神的祝福,运用神所赐的能力来服事神。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常为你们祷告有恒常、时常、不断的意思。
──《中文圣经注释》
【】
过去的良好表现和将来公义的审判,不足以保证读者能跑毕全程。圣徒的坚忍需要不断代祷与坚强的信心和努力,因此保罗为帖城信徒所作的祈祷,也应该是我们彼此代祷的重要内容,叫我们在主降临的时候,可以同享祂的荣耀。
──《新旧约辅读》
【】「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
名在圣经时代代表整个人,所以说“荣耀这名”就是荣耀这个人。
这里尽管不无主再来的意思,但最主要还是在强调,帖撒罗尼迦信徒因有主内住而彰显出来的生活质量(Rigaux 支持这种看法 )。因为祂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衪身上得荣耀(参耶稣自己的话语 ;信徒不是「与」祂同得荣耀,而是「在」祂身上得荣耀,祂也在他们身上得荣耀。这是最紧密的合一。
恩强调神对我们这些不配的人的爱,一种因基督所成就之事而确实可得之爱,更是一种白白的恩典。这些恩典的目的是要人能活出应有的生命,正如前面所说的。
文法上我们的神有可能被认为与主耶稣基督是同义的,因为共有一个冠词;而托纳(Nigel Turner )也确实武断地指出,“我们的主和神耶稣基督”才是正确的译法(参 GNB mg. “我们的神和主耶稣基督” )。但 kyrios(主 )像一般的固有名词一样,通常都不用冠词,因此大多数解经家认为这里是指父和子。当然,也不能排除单指耶稣的可能性;但不管怎样,我们应注意基督和神不可分的关系。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叫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我们信了主,成为基督徒,从此基督的名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的光景如何,对于主的名大有关系。我们光景好,生活正常,主的名就因此得荣耀;我们的光景不好,生活不正常,主的名就要因我们受羞辱。我们该为此警惕。
──《读经指引》
【】
首先,主耶稣的名会在他们身上得荣耀。意思是他们正向世人代表衪,从而将荣耀归结衪。那么,他们也会在他身上得荣耀。他们与衪有联系,衪就是他们的头,荣耀就加在衪身体的各肢体上。
──《活石圣经注释》
【】
惟有靠?基督的恩及主耶稣的荣耀,信徒才能达到至高至善的地步。
──《中文圣经注释》
【受苦不移】
在十七世纪,由英国来美的早期清教徒移民,生活相当艰苦,气候水土不适,还受到原住民印地安人的争扰。
英国清教领袖徒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 )将军,写了一封信给弟兄们,大意说:听说你们在那里生活很困苦,十分同情,并建议他们,如果愿意移往百慕大,将乐于协助。当然他们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继续忍耐住下去,后来建立了美国。
遇到苦难就转移,必不能有甚么成就。“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为了主的国度,必须忍受苦难,不可灰心退后。
── 于中旻《喻道集锦》
【,12】
基督引以为荣耀的,就是人借着基督而学会忍耐和胜过环境,而且在黑暗中发出明亮的光辉。一个教师的荣耀在于他所培育出来的学者;父母的荣耀可以在子女的身上显露,不单叫子女可以自立,并且抚养之恩毕生受用不尽;师傅的荣耀可以在门徒身上显露。基督的荣耀既然可以在我们身上彰显,这就是我们一项极大的权利和责任。我们既因祂而活,并且愿意事奉祂,因此我们的生活既可以使人对我们的主失去信心,也可以给祂带来荣耀。试问世上还有那一种权利和责任比这个更大呢。
――《每日研经丛书》
【「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
你愿意进入圣灵的引导之下,让生活最高的目标为荣耀主耶稣的名(性格 )?这是灵至高的目标,在这一个世代之中,圣灵好似耶稣那样有坚持的忍耐寻求父神的荣耀,以求相交与合作。祂最愿意与爱主的人有相交,以热切的爱爱他们,因为他们不计任何的代价为求神的荣耀。
这似乎是太高的目标么?想想主怎么以恩慈向我们保证,必会为我们成就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十一节 )。祂先将愿望放在我们里面,又促成它实现,先给予轮廓,再加以色彩,你要将所羡慕的良善仰赖祂、依靠祂,并且忠实地实现出来。那些好似孩童的杯子拿到湖边去,虽然很葬,但浸入水里便可以洗干净,再装干净的水。感谢神,因为祂为我们成就。我所要的必可完全得着,因为神能够促成的。
──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