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Ⅲ大卫作王(撒下一~二十)
A大卫在犹大掌权 i. 大卫获悉扫罗的死讯 大卫自从早几年被迫逃难到非利士去开始,家财一直欠佳,只有借着成功地突击亚玛力人才稍获改善;他与跟随之人还需要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仍然需要重建惨遭烧毁的家园;但是,就在他们回来后第三天,得知了与非利士人之战的消息。 1~3.报信者已经预先以蓬乱的外貌宣示带来的是坏消息,因为撕裂的外袍与蒙灰的头发乃是举哀的记号。他仆倒在大卫面前,暗示他承认这位新王,以及因自己从以色列营长途跋涉来到洗革拉,还带来最新消息的劳苦,而期望获得奖赏。 4~5.大军败退、许多人阵亡(包括扫罗与约拿单在内),撮述了整个局势,但大卫对于王和他儿子的死仍要加以证实。 6~10.报信者经这么一问,就煞费苦心地编造故事迎合大卫,因为他想要使大卫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对大卫的反应判断错误。读者知道他的故事与已经记载的事并不相符:扫罗是死在自己的枪上,并不需要别人助他一臂之力。讽刺的是,大卫才刚刚攻打亚玛力人回来,而这里竟然有个亚玛力人胆敢承认自己杀害了王。他为了要证明,拿出王的标志他的冠冕(使人甚至在战争中也能一眼就认出他来),与他臂上的镯子(是王的手镯,戴在上臂)。 11~12.大卫与军队非但没有因着所得的消息而欣喜,反倒陷入哀恸之中,对于临到耶和华百姓身上的灾祸,表露共同的悲伤。虽然大卫与跟随之人被迫离开以色列,却仍然自认为是以色列家的成员,再也没有任何必要假装叛国投靠非利士地了。 13~16.报信者重复说明他是亚玛力人,但是却定居在以色列,他的父亲可能加入了一个以色列公民的家庭,在农庄中为这以色列人工作;他究竟是不是为以色列争战就不得而知了。报信者原本期望因着为大卫的利益效力而得着慷慨的奖赏,却要为了胆敢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偿命。他既然定居在以色列,就绝不能抗辩说自己不知在以色列应该敬畏君王,大卫认为他是该死的。他一定知道大卫曾经故意避免置扫罗于死地,因为扫罗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以是神圣不可侵犯。以色列人一定会一致接受这亚玛力人之死为公正的,即使他说自己杀死扫罗是杜撰的,这人乃是被自己的口定为有罪,大卫也能洗刷自己可能因着扫罗之死而欢欣的嫌疑。168对于一个曾经在扫罗手中受过那么多苦头的人而言,这样宽大的态度是不可思议的,除非他是深深地委身给耶和华;祂的约要求人付上代价,但祂也着手拯救那些信靠祂的人。大卫早在受撒母耳膏抹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信靠神而活~47),他现在也没有违背它。 「你的血归到自己的头上」(RSV)意味「你流〔别人〕的血,导致你自己死亡」。1节的主题以反向的次序重复出现在16节,大卫屠杀亚玛力人是以这亚玛力人被判死刑而完成的。169扫罗由于亚玛力人而招致自己被弃绝,大卫现在却胜过这持久的敌人,刑罚亵渎圣物之人,伸张正义,因为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就是敌挡耶和华自己;这是大卫最深的信念,而不应该视为政治企图的口实。同样地,大卫的举动受到注意、纪念,也被记载下来,关系到他的声望,就如他蒙接受为以色列的王,也是受到他的行动影响,但那是附带而来的。大卫饶恕扫罗的动机,是因为敬重耶和华所拣选、膏立的人;无论是他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退出耶和华受膏者的性命,因而迫使耶和华伸出手来。 ii. 大卫的哀歌 大卫以这首诗歌倾吐悲伤,退出他在非利士地的时期,也为新行程、生平中的新阶段铺路。在诗歌开始前有两节导言。 17~18.大卫作哀歌:在11与12节,所有群众聚集在一起哀哭;现在,大卫用所有创作力来表达吊丧时极度的伤恸。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这明显多余的词句呢(参4、12节)?是否要提醒人注意约拿单的谦退到底呢?他曾经在攻打非利士人时显露出极大的潜力,;他曾经在大卫身上发现类似的气质,甘心顺从他的英雄,竭尽所能地支持他;但直到最后之战时,他仍是忠于他的父亲。他是扫罗可以引以为荣的儿子。 「应该将它教导犹大人」(RSV;参 NIV:吩咐将这首弓的哀歌教导犹大人」):我们必须注意希伯来经文,直译作:「而他说要将这弓(希伯来: qa ̄s ̌eṯ )教导犹大众子」;如果将「这弓」用作标题(和合:这歌名叫弓歌;参:耶稣在用「荆棘篇」来指出埃及记三章),其含义就很清楚。思高、现中、RSV 采用七十士译本的读法,将这名词省略掉。大卫已经看到他治理犹大人的权柄指日可待,提出一份经文供他所有百姓学习,并回忆发生在基利波山上这段历史的意义。虽然希伯来文作「犹大众子」,这首哀歌却也是对「以色列的女子」唱的(24节),和合、RSV 译作「犹大人」的确是对的。 雅煞珥书:意义为「正直人」(吕译),在也有提及;它显然是一份早期的诗歌集,以纪念重要的事件,为后来圣经书卷的作者提供一份文献。作者当时代之人显然熟知此书。 所有诗歌最好都是以原著的语言来监赏;以希伯来文的精巧,更使这一点对于旧约圣经诗歌而言显得格外真实,因为希伯来诗歌的效果非常倚重韵母、简洁与双关语,这首哀歌自不例外。既然这一切都不可能重现在另一种语文中,所以若是要欣赏希伯来文的感染,专门的解释就无可避免了。 19.以色列啊!你尊荣者:这是这首哀歌之导言总数八个希伯来字的头两个。没有提及人名,而「尊荣者」(希伯来: haṣṣeḇî )含有次要的意义为「羚羊」(用在,和合:「野鹿」)。这里的语意含糊不清,以及被杀与山上(这通常是最后被征服的)这些字眼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为这首十分独创的哀歌带来不依惯例的开头:「以色列啊!羚羊在你的高处被杀」。170反向地,大英雄何竟「仆倒」(吕译、现中、RSV)却十分简洁、容易理解,所用的措词也在预料之中;但这八个字结合在一起却避免了战争中明显的挫败,引起人不寒而栗的感觉。19b节是相当迷人的一行(在25与27节以不同的组合重复出现),表达了无法充分表达之绵绵哀思。在技巧层面上,它指示出本诗的结构。 20~21.虽然大卫曾居住在非利士人当中,却能与以色列人有相同的感受,一想起这些消息传抵非利士人的城时引起的兴奋狂欢,就难以忍受。不要在迦特报告是押头韵,所以在希伯来文中容易背诵(参:,该处说明这句话已经变成谚语了)。较长的名字亚实基伦提出较广阔但类似的观念。这两座城市就代表整个非利士地。 大卫能够描绘凯旋还乡的情景,妇女唱歌跳舞,赞美得胜军,跟以色列妇女在大卫打败歌利亚后欢迎他一样。未受割礼之人因着以色列人的王而矜夸,这真是不忍卒睹的情景;大卫呼求双重的灾难临到基利波山,使它枯干而没有出产,草木同悲。 「深处没有泉涌」(RSV)无法更清楚表达这如谜的词句,其字面的意义为「没有供物的田野」(AV,参:吕译注;参和合: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是暗示「给大衮的〔供物〕」。NEB 采用一种可能的译法,与前一行平行,「愿你高地没有骤雨」,但这意味要加上「没有骤雨」这几个字;171有类似的词语:「在田野的高处」。 大卫既已呼求干旱降临基利波山,终于提及在那里丧命之王的名字,但这个题目是如此痛苦,所以他拐弯抹角地借着英雄的盾牌触及它:扫罗的盾牌。他不忍说到王,却能说到盾牌:它被血和战争的脏东西所污,未曾抹油。大卫提及用油抹盾牌的习惯(为了保持光亮,并且使敌人射来的兵器擦滑而过),若非暗示「受膏者」(希伯来: ma ̄s ̌îaḥ ,而最可能是特指扫罗,甚至以它的发音暗示他的名字),就显得不够新意了。「大能勇士的盾牌在那里被弄脏了是的,甚至是扫罗的盾牌,他神圣的身躯遭逢与其他人一样的命运,彷佛不曾被分别为耶和华的受膏者一样」。172就这样,大卫使用转喻带出哀歌的重心。 22~23.约拿单和扫罗权势鼎盛时的光景,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如潮涌现。他们曾经奋勇作战:约拿单的特色是弓箭(或许是这首哀歌之标题的由来),扫罗则是刀剑,他们在战场上「总不空回」(吕译、思高、RSV),一定带回丰盛的掠物。他们是习惯得胜的。 事实上,大卫差不多将这首诗变成得胜的凯歌;当他思想这两个伟大人物曾经如何深深相爱,又是何等可爱,他是多么狂热啊!但当他使用活这字时,内心中的刺痛却又迫使他面对现实,使用死这字。他称赞父子的情谊是敌人不能毁坏的,所以就在哀歌的中间引出一个小高潮。两组的比较: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引起更广阔的空间、更强的感动力、更可畏的力量。扫罗与约拿单是出类拔萃的。 24~25a.大卫现在特别想起扫罗,只感哀恸,他呼吁以色列的女子不要像非利士妇女一样(20节),乃要为扫罗哭号,他曾使她们穿戴如公主一样。英雄何竟在阵上仆倒!像19b节一样,反复带我们回到起初,也显明这首诗如何以这一行为迭句,同时也扩充它的意义:「英雄」(希伯来: gibbôrîm )虽是复数字,却是指扫罗。所以妇女也要一同为那在阵上仆倒的哀哭,他曾舍己,付上沉重的代价。 25b~27.这最后一小段的开头,巧妙地显露出19节之「你尊荣者」的身分,「羚羊」(或者我们可能会说是以色列的「尊贵人物」)乃是约拿单,这首哀歌第一行在这里复诵了,他的名字则嵌在此。而大卫如今直接对约拿单说话,这是他自始就要尊崇的人物,第一次使用第一人称动词:我为你悲伤。「诗人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明白地使『我』与『你』面对面了」,并且重复了19a节的字眼,「约拿单之死成了整首诗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题目其中的排列说明了这一点。」173大卫虽然呼吁别人为扫罗哀哭,自己却专注在为我兄约拿单哀恸,直接对他说话,彷佛他尚在人间一样,这是丧礼中常有的错觉。甚喜悦,不足以表达这首诗在这里所要说的,「亲爱异常」(现中、NIV)则能掌握大卫怀念约拿单时的情绪。事实上,大卫从未经历像约拿单对他显露的爱,他无需详加说明,因为人都知道,约拿单本是王位的继承人,却没有眷恋权利,反倒甘心将这些权利让给大卫,又经年累月地保护、鼓舞他。这样的舍弃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内心和心思上一直持续的慷慨态度:约拿单可以轻视自己的利益,为要让大卫得以亨通。事实上,即使是大卫平生在妇女身上(他母亲与众妻子)所得到的爱,也无法与那推动约拿单的爱相比。虽然扫罗曾经广施恩惠,想要使众人支持他(24节),但约拿单无私、率直的良善,甚至不期望回报,所以大卫发出了最高的赞词: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 大卫曾经对约拿单说话,但他现在却必须面对现实:约拿单是在那些何竟仆倒的英雄中。战争已经退出,战具何竟灭没。就着大卫所知,这两个伟大的人物仍然躺在遭受战争蹂躏的基利波山坡上,无人照料,他们的兵器抛在身旁,虽然具有毁灭力,却一无用处。这幅景象感人肺腑地陈述了人类的伟大,也恰当地退出了大卫沉痛的哀歌。 这就是大卫要所有犹大人用心学习的诗歌,写在国家大事录的文集中。事实上,所有伟大的家庭都在这首哀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他们都派出了自己的「英雄」,陪同扫罗和约拿单去作战,所以这也就变成他们的哀歌。哀恸的妇女怎样为儿子和丈夫而哭号,也照样为了王和他儿子而哭号。这就是诗歌的感染力,甚至在二十世纪惟物主义的西方,也熟知基利波山的名字,然而这名字的出现只与扫罗最后之战有关。174我们也发现自己置身于毁灭与死亡的世界中,其中的悲痛永远无法适切地表达,而大卫的哀歌却仍然能够以言词表达它。 有趣的是,大卫在此所扮演的角色,是将事件向他百姓解释。他的恩赐使他无法压抑写作的冲动,他在内心中无疑也知道,除了借着他作王的政治技巧之外,也要借着诗歌模塑以色列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赋予他的领袖职分以权柄的,乃是属灵的认知,但这一点在这首哀歌中并没有表露出来,他甚至没有提及神的名字,也没有暗示神的眷顾在他纪念的事件中有任何地位。那在他的处境中是不适当的,但他的沉默就跟他的言词一样动人心弦,有一天一定会有合适的时间,使他能够以充分的信心,表达神信实地引导他一生中的确据(如:,。 这首哀歌退出了扫罗作王的故事,但同时也标示出大卫作王的开端。【】「扫罗死后,大卫击杀亚玛力人回来,在洗革拉住了两天。」
●扫罗大约死于公元前1010年。
●「洗革拉」:距离基利波山大约120公里,显然这个人是特意来邀功领赏的,不然一个战败的士兵,不会跑120公里来报信。
――《蔡哲民查经资料》
“洗革拉”位于南地,在别是巴以北约十二英里(16公里 )。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本书和《撒上》在希伯来文古卷原是一本书。本章继续讲扫罗兵败,伏刀自刎以后发生的事。但立即点出本书的主角大卫,他此时已大败亚玛力人,救回妻儿财物,报了亚玛力趁他不在,洗劫洗革拉城之仇(撒上三十章 )。
洗革拉城的确切位置不详,当在犹大南部,属西缅支派,后来沦入非利士人手中。大卫躲避扫罗追杀,投奔非利士王亚吉,准他和全家住在此城。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击杀亚玛力人一事,参串1。
「洗革拉」:犹大尽南边的一个城邑,曾落在非利士人手中,后由非利士王赠与大卫。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死后: 这节经文非常自然地连接撒母耳上和本书的故事。这句话标志着暴君扫罗时代已告终,新王大卫的时代已开始。尤其注意的是旧约的历史书中很多以“死后”来开始的事实,,。这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的一个技法。以此把原来整体的撒母耳书分为上下。大卫……击杀: 指的事件。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大卫为何会留在洗革拉?】
扫罗驾崩时,大卫和跟随他的人仍住在非利士的城洗革拉。因为扫罗追杀,大卫被迫出境,向非利士人的一个首领亚吉王假意投诚(参撒上27章 ),以免受扫罗追杀的威胁。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闻扫罗死讯时的态度: 亚玛力人谎报说自杀的扫罗是自己杀死的 (10节 )。他这么说是因为明白大卫以前无故被扫罗逼迫的事情,而幻想作为杀扫罗的报答,大卫赏赐他。但与亚玛力少年的意愿相反,大卫处死了他(14-16节 )。大卫克服自己对扫罗的个人感情,表明大卫很好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亚玛力的少年人为何报称是他杀死了扫罗?】
答:关于扫罗王的死讯,在前一章(撒上三十一l-13 )与历代志上,皆曾作了同样真实的记述:他是自己伏在刀上自杀而死的,。但在本章中却有不同的记载,即有一个报信的少年人,从扫罗营里出来,自称是亚玛力人(8-13 参62题 ),向大卫报信说:「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见扫罗伏在自己枪上,有战车、马兵,紧紧的追他。他回头看见我,就吁叫我。我说:『我在这里。』他说:『请你来将我杀死,因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有。』我准知道他仆倒必不能活,就去将他杀死。」(6-7-9-10 )。这个亚玛力人,因他知道大卫就要为王(1-3 ),他所叙述扫罗的死亡状况,其用意是要显扬他的功劳,说扫罗是他杀的,而扫罗原是要追索杀害大卫的人,。他满以为借着这次机会能为大卫除了大患,必要得到大卫的感激和赞赏,将来大卫立为新王的时候,必会受到尊重。为要证明他实在杀了扫罗,自己就拿出扫罗的王冠与镯子陈列在大卫面前(10 )。他明明是于扫罗死后,而大卫击杀亚玛力人回来,住在洗革拉地方的第三天(1-2 ),才捏造这些虚浮不同的言词,企图博得大卫的欢心,以求能被提拔重用。他的存心自利,大卫早已看透,如以后大卫的话说:「从前有人报告我说,扫罗死了,他自以为报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作了他报消息的赏赐。」这个自作假见证的少年人,未能求到名利,反而被杀,真是罪有应得,自食恶果。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大卫王国的胜利和复兴: 以大卫的犯罪为分水岭(11章 ),这部分属于前半部分,因着神政王国的建立,神的救赎事工在旧约达到高潮,本部分不愧称为“旧约的心脏”。通过亚伯拉罕,17:1-8),摩西连续下来的神救赎的历史,到了大卫时代更加明确地启示弥赛亚王国(7:12-13)。最后神要救赎自己百姓,在这一点上,大卫和大卫王国预表了耶稣基督和因着基督耶稣成就的神的国度。神的国度,借着基督耶稣的第一次降临来到这个世上,将来会借着基督的再临而完成成就。从这种观点上,这部分中描述的胜利、荣耀,不仅是属于大卫的也是属于我们所有信徒的。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扫罗王之死: 这部分与撒母耳记上的最后章 )相连接,记载了大卫对以色列的首任王扫罗之死的反映和处理。事实上扫罗之死对大卫来说意味着他将结束疲惫的流亡生活并光荣地获得王位。但大卫却表现出意外的反映。大卫接到消息后:①撕裂衣服并禁食、悲哀(11-12节 );②处死了那报告并自称杀扫罗的亚玛力少年(15节 );③作哀歌哀悼他们(17节 )。这里可以看到合神心意的人大卫高尚的信仰品德。虽然大卫有很多人性的过犯和缺点,但大卫超越人的感情、恩怨,只愿意遵行神的旨意而生活,以神为中心。由于大卫把这样的信仰视为宝贵,因此神定意使大卫能够从卑贱的牧童的身份荣升为以色列的王(2:4)。象这样,神使因信生活的人变得尊贵。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第三天,有一人从扫罗的营里出来,衣服撕裂,头蒙灰尘,到大卫面前伏地叩拜。」
●扫罗的「营」:「军队」、「军营」。
●「衣服撕裂,头蒙灰尘」:这样哀悼的装扮就表示要报告坏消息。
●「伏地叩拜」:「俯伏在地跪拜」,这通常是对神明或君王表达敬意的方式。暗示这个亚玛力人把大卫当成有君王的身份。
――《蔡哲民查经资料》
“衣服撕裂,头蒙灰尘”。哀悼的表现,那是由于扫罗的死。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撕裂衣服,头蒙灰尘”:是一般人哀掉死者的表示,。撕裂衣服也许代表内心难过,哀痛欲裂;蒙灰之俗来源不详。
将本节至16节所记和《撒上》三十一章的记述比较,这个报信的少年人所讲的话有几点不同:1,杀死扫罗的是这个亚玛力人,而非拿兵器的人不肯刺他,他自己伏刀而死;2,这里说有战车、马兵紧紧追赶扫罗。《撒上》只说有弓箭手;3,这里说扫罗为痛苦所抓住,那里则说他受箭射伤甚重。一个可信的解释是:这个少年人说的是谎话,他大概伺伏在基利波山。劫掠阵亡或受伤官兵的财物,在扫罗已死而追兵尚未到达前,发现扫罗遗体,取了冠冕和镯子来见大卫,以为大卫听到追索他命的人已死,必会厚厚酬谢他;不知道杀害神的受膏者扫罗乃是死罪,招来杀身之祸(14~16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衣服撕裂、头蒙灰尘」:表示哀恸,是当时报噩讯者的习俗。
――《串珠圣经注释》
谎称杀扫罗的亚玛力人可能是以色列军队的雇佣兵(8-13节 )。他因为追求不义的利益而遭来悲剧性结局(15节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叩拜以示尊重】
伏地叩拜是古代近东表示尊敬的标准方法。埃及古墓壁画到处都有臣子或仆人在法老面前俯伏于地的例子。亚马拿版片(主前十四世纪 )中每封信的开首都是问安,接着是对法老向前向后叩拜七次的既定程序。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新闻传递】
官方传递新闻的正常方法是信差。但信差也是只能送到几个重要地点而已。由于政府已经几乎整个被铲除,余下的不是逃亡便是在躲藏之中。正式信差即使有,大概也没有几人报告基利波山的战果。远在战事南面七十五至八十哩以外的洗革拉就更不用说了。传达新闻的人还有从战场回来的士兵,或城镇之间的行商。但本节的亚玛力人,却很明显是特地来找大卫,一意邀功。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扫罗被杀:此处有关扫罗被杀的情形与的描述有出入, 引起一些学者的猜测,认为本章6-10, 13-16节为后人的穿凿附会 。不过,有学者认为二者的出入可有以下的解释:扫罗虽伏在刀上 但久未死去,故他稍后请路过的亚玛力少年杀他 。 或有可能这亚玛力少年撒谎,其实他发现扫罗的尸体,并在非利士人追至以先取下扫罗的遗物,前来向大卫邀功索赏。似乎大卫对他的话并未尽信(4:10)。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以色列的营里逃来。”」
「以色列的营里」:这亚玛力人大概是以色列军队雇用的勤务兵。
――《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又问他说:“事情怎样?请你告诉我。”他回答说:“百姓从阵上逃跑,也有许多人扑倒死亡,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也死了。”」
●「阵上」:「战争」。
◎ 1:4 这个少年人仅报告「扫罗」和「约拿单」的死讯,可能是因为他只认识这两个人或确认这两个人的死讯,也可能是他过滤了信息之后只报告大卫他最在意的两个人之死讯。如果是后者,那这个人应该非常了解以色列的政治状况。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事情怎样: 大卫的这个提问与记录的以利祭司的提问相同。回答也是军队的逃亡,集体的死亡,指导者的战死等内容。两件事情具有很多相似点:①以色列的对战国是非利士人;②以色列军队惨败;③战争的结局导致新领导者的登场等。如同通过亚弗战役,统治权从以利过渡到撒母耳一样,通过基利波战役,统治权从扫罗转换到大卫手中,这个事实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掌管历史的神的护理。尽管人类的历史看起来以失败告终,但神的历史永远以完成和成就结尾。这给生活在绝望和罪恶中的信徒无限的盼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问报信的少年人说:“你怎么知道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死了呢?”」
【】「报信的少年人说:“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见扫罗伏在自己枪上,有
的赞扬。
●「偶然」到基利波山:「碰巧」。
●「伏在」自己枪上:「倚在」、「倚靠」、「支撑自己」。
――《蔡哲民查经资料》
【伏在自己枪上】
枪一直是扫罗其人的重要象征。从作为攻击大卫的武器,作为他的标志,到面对死亡时作为拐杖。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亚玛力人所说的故事跟至6节的记载有所不同,而且明显是虚构的。他声称杀死扫罗(扫罗实际上是自杀的 ),显然是想得到赞誉或奖赏。他是一个意图在战场上掠夺图利的人。他经过扫罗尸首的时候,便拿了王的冠冕和镯子去证实他所杜撰的故事。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他回头看见我,就呼叫我。我说:‘我在这里。’」
【】矛盾的谎言: 完全捏造的谎言。在这里惧怕被未受割礼的人杀死的扫罗谎说自己是“亚玛力人”的少年刺死自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他问我说:‘你是什么人?’我说:‘我是亚玛力人。’」
【】「他说:‘请你来将我杀死,因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
●「痛苦」:「剧痛」。
――《蔡哲民查经资料》
「痛苦抓住我」:原文意思不大清楚,大概是指扫罗受伤临死前感受的痛苦。
――《串珠圣经注释》
【】「我准知他扑倒必不能活,就去将他杀死,把他头上的冠冕、臂上的镯子,拿到我主这里。”」
●「头上的冠冕、臂上的镯子」:应该都是君王身份的象征。
◎此处亚玛力少年描述的经过与 撒上 31:1-6 的记载不同,大概是这个少年人趁非利士人还没有来处理战场前,就先发现扫罗的遗体,或者这个少年人是扫罗部队的雇佣兵,所以知道扫罗的死亡。劫掠扫罗的遗物,意图来大卫处领赏。
――《蔡哲民查经资料》
此人将冠冕、镯子拿到大卫处,可能他已接受大卫是王位继承人。
――《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臂上的镯子是古代近东的军队指挥官常带的饰物之一。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冠冕和臂环】
本节所提的头饰译作环冠更为准确,所指的是悬挂在额头或帽子前方,经常作为权柄象征的饰物。早在苏美时代,环冠已经是王权徽记之一,是由亚奴神赐给君王的。古代的最佳例证大概是法老冠冕前方,相信有保护作用的蛇像「乌拉厄斯」。在以色列大祭司衣饰的描述中,圣冠通常附有「金牌」。
旧约完全没有提及的臂环(和合本「臂上的镯子」 ),主前第一千年纪是很普遍的装饰。考古学家在以色列找到的例子,早达主前十一世纪。亚述王西拿基立送给儿子(兼继承人 )以撒哈顿的珠宝总目,提到了环冠和臂环。
──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大卫就撕裂衣服,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
●「撕裂衣服」:这是一种哀悼、痛苦的表现,特殊的是不只大卫一个人表示哀悼、痛苦,「跟随大卫的人」也有同样的表现。表示大卫真的是能够把他的独特理念传达给他的属下。
――《蔡哲民查经资料》
“撕裂衣服”。忧伤哀悼的表示。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虽常遭扫罗追杀,但仍尊重扫罗,因他是神所膏立的,26:11)。大卫在此的哀悼是真挚的。
――《串珠圣经注释》
「撕裂衣服」表示哀悼,撕裂衣服和发上蒙灰一样,是古代近东常见的示哀方式。乌加列史诗《阿赫特》(主前约1600年 )是个经外的例证:故事主人翁的姊妹预言旱灾来临时,撕裂父亲的衣服。此举往往是为亲人、朋友、要人之死致哀。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大卫本来要被迫帮助非利士人与自己的人民作战,虽幸免手足相残的悲剧,却不能不为一代英雄扫罗和情同手足的约拿单及同胞的战死而悲痛。“哭号禁食到晚上”是近东民族对死难者深切哀悼的表示,。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
大卫对扫罗的态度: 从亚玛力少年口中听到更加详细的状况,作为证据看到扫罗的冠冕和饰物后(10节 )大卫就证实了扫罗和约拿单已战死,以色列军队全军覆没的事实。瞬间,大卫的心中充满了对被神膏抹的扫罗和生死之交约拿单之死的悲痛。同时,他的心由于神的百姓以色列人被外邦人打败充满了悲伤。因此大卫:①撕裂衣服(11节 );②禁食(12节 ),;③处死自称杀死扫罗的亚玛力少年(15节 ),象这样,大卫对自己政敌的死,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从信仰的立场上表现出无限的哀痛(4:9-12,18:3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而且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是因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耶和华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
【哀悼仪式】哀悼仪式很多都是源自(一 )与死者认同,(二 )供应死者,或(三 )保护活人不受死者影响。但要追溯某个仪式所反映的是这些信念中的哪一个,却不是时常都能办到的事。哭泣、哀号、作歌哀悼,都是古代近东大部分民族殡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禁食、撕裂衣服,和不穿平常穿着的衣服,都是示哀之法。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大卫问报信的少年人说:“你是哪里的人?”他说:“我是亚玛力客人的儿子。”」
●「亚玛力客人」:「亚玛力寄居者」,亦即侨居以色列的亚玛力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玛力客人的儿子」:寄居以色列人中的亚玛力人。
――《串珠圣经注释》
客人的儿子: “寄居以色列民族中的亚玛力二世”。这里的“客人”与在以色列中临时滞留的他国人不同,是皈依耶和华,被以色列社会同化的,23:9)外邦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亚玛力人不是以色列人的仇敌吗?这个少年人为甚么称自己是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是强悍的游牧部族,常突袭迦南人的村落,自从摩西时代他们就是以色列人的宿敌。大卫刚刚消灭了亚玛力人的一支部队,因为他们焚掠洗革拉城,掳去那里的妇女孩童。报信的人可能不晓得大卫新近与亚玛力人的争战,不然的话,他就不会来见大卫。他没想到自己是以色列人的仇敌,还口口声声说杀了神所拣选的君王,惹来大卫的震怒。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说:“你伸手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怎么不畏惧呢?”」
【】不义思想的结局: 事实上,亚玛力少年虽没有对扫罗动刀,但因自己不义的想法丧掉了自己的性命。象这样,把人引向死亡的不仅只是外在(行为 )的犯罪,也包含内在思想的犯罪。因此耶稣强调了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性,并要求人格的圣洁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叫了一个少年人来,说:“你去杀他吧!”」
【大卫的命令】● 1:15 原文是「大卫叫了一个少年人来,说:【你去杀他吧!】少年人就把他杀了,他就死了」。
――《蔡哲民查经资料》
处死这名亚玛力人牵涉很多复杂的因素。上文已经提过,身为亚玛力人使他性命危殆。再者,大卫曾经两度拒绝杀死扫罗,因为他尊重扫罗是耶和华受膏者的身分,他对于别人的要求也不会比较低。三者,他若接纳此人的行动,承认这是有利于己的话,别人就大可指摘他是派人杀死扫罗了。此举虽然或可算为安乐死,大卫与杀死扫罗一事仍然必须保持距离。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
大卫似乎相信该亚玛力人的话,并根据他亲口的作证,以杀害王的罪名,命人把他处死了。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对他说:“你流人血的罪归到自己的头上,因为你亲口作见证说:‘我杀了耶和华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杀了。」
【】「大卫作哀歌,吊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
●「作」:「吟唱」。
●「哀歌」:「挽歌」。
――《蔡哲民查经资料》
哀歌: 哀悼死者的歌,大卫面对押尼珥之死,耶利米面临约西亚王之死所作的都属哀歌。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哀歌】
学者在近东文学中找到了好些葬礼哀悼诗歌的例证。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吉加墨斯史诗》第八块泥版中,吉加墨斯为亡友恩基杜所作的哀悼诗歌。这歌呼吁其他人与他一同哀悼,并且表扬死者的德行和英雄事迹。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大卫作哀歌写在雅煞珥书上,这是何种书?】
答:大卫为吊扫罗王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之死作哀歌,这歌名叫弓歌,是写在雅煞珥书上。歌中说到:「以色列阿!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英雄何竟仆倒!战具何竟灭没!」可知该书似乎是一本颂扬以色列英雄功迹的歌集。在旧约圣经中除记有此书外,还有所罗门记,拿单书,,迦得书,亚希雅豫言书,易多默示书,何赛书等书卷,未有列入圣经,或许不是圣经正典,而且都是已经失传,无可稽考的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 雅煞珥书是古代赞美英雄的诗歌集,大卫透过这首挽歌表达了甚么心声?】
大卫是富才华的音乐家,他曾弹琴驱魔,是把音乐带入圣殿敬拜之中的人(参代上25 ),还写了许多诗。在这一章中,他写了一首哀歌,悼念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他最亲密的朋友。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圣经中其他著名的诗歌 见出15的图表。 )――《灵修版圣经注释》
【】
大卫的哀歌: 旧约中最出色的哀歌之一。大卫通过此歌:①表达自己对扫罗和约拿单之死悲伤的心情(19-25-27节 );②用美丽的诗句 (22-24-26节 )怀念他们。我们能感受到大卫燃烧着的爱国之心并洋溢的人情味。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且吩咐将这歌教导犹大人。这歌名叫弓歌,写在雅煞珥书上。」
● 1:18 原文是「且吩咐将这弓教导犹大人;看哪,写在雅煞珥书上」。
●「弓」:实际的意义不明,可能是音乐名、乐器名或真的是武器的「弓」。
●「雅煞珥书」:原文是「正直人之书」、「正义者之书」。
――《蔡哲民查经资料》
“雅煞珥书”。以色列人的战争历史,当中有诗歌纪念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伟大的人物(比较。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雅煞珥书》依原文意义可译为“正义者之书”,是古代赞美英雄的诗歌集,现已散佚。为逝去的人物作挽词或哀歌以示追思,也是东方民俗。“弓歌”或为一种战歌,在练习弓箭时歌唱,激励战士同仇敌忾。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弓歌」:便雅悯人善用弓箭,12:2),大卫可能以此纪念属便雅悯支派的扫罗和约拿单的英勇(参22 )。
「雅煞珥书」:注。
――《串珠圣经注释》
弓歌: 原文没有“歌”一词,只记载着“弓”。大卫把歌名定为“弓歌”的理由是:①致死扫罗的是非利士的弓;②从危机中救出大卫的也是约拿单的弓;③扫罗和约拿单所属的便雅悯支派以射箭闻名,12:2);④也是因为大卫的哀歌中有“约拿单的弓”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雅煞珥书】
按照学者的推测,雅煞珥书所载的是描述英雄事迹的古代诗歌。本书已经佚失。「雅煞珥」一名可能是形容词「正直」,也可能是希伯来动词「唱」的形式之一。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歌中说: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
●「尊荣者」:「美丽」、「荣美」、「尊荣」、「羚羊」。
●被「杀」:「刺穿」。
●「大英雄」:「大能的勇士」,原文是复数,指扫罗和约拿单。
――蔡哲民查经资料》
「尊荣者」指一个战士,扫罗持续地很有效对抗非利士人,将繁荣带给以色列。
——《每日研经丛书》
“你尊荣者”。即扫罗和约拿单。“山上”。即基利波山,扫罗逝世的地方。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对扫罗表示无限景仰,称之为“尊荣者”、“大英雄”。全首哀歌无丝毫怨言,用“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来歌颂扫罗的战功,为以色列民抵御外敌,取得富庶和平(24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尊荣者」:与下句「大英雄」同。
「在山上」:原作「在你的山上」(25节「在山上」亦同 );指基利波山。
――《串珠圣经注释》
大英雄何竟死亡: 相当于哀歌的结尾部分,在整篇诗歌中被重复三次(25、27节 ),表明大卫对扫罗和约拿单之死悲伤的深度。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此哀歌正符合以色列人的惯例,对死者歌功颂德,隐恶扬善。
――《串珠圣经注释》
【】「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欢乐,免得未受割礼之人的女子矜夸。」
●「迦特....亚实基伦」:迦特是离以色列最近的非利士城市,亚实基伦则是离以色列最远的非利士城市。
●「矜夸」:「欢乐」、「喜乐、「夸胜」。
――《蔡哲民查经资料》
“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迦特和亚实基伦是两个重要的非利士城市。不要在那里传扬,这样,非利士的妇女便不会因以色列人的暂时受挫(扫罗战死 )而庆祝欢乐。参看的脚注。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迦特和亚实基伦都是非利士人的城邦,一近一远,用以喻全非利士境。大卫不愿敌人以扫罗的倒下为快事,他咒诅基利波山,要雨露不降其上,因扫罗和约拿单都死在山上。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迦特」、「亚实基伦」:为非利士的重要城邑。本节意思注。
――《串珠圣经注释》
「迦特、亚实基伦」迦特和亚实基伦是非利士五大都城之一。有关这两个城市的进一步资料,可依次参看:;的注释。
「未受割礼」古代近东好几个民族都奉行割礼,非利士人则否。这句话与身体特征和社会习俗无关,而是识别以色列民族的立约记号。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迦特和亚斯基伦: 是非利士5大城邑中最具代表性的城邑,6:17)。大卫通过把因着胜利的喜悦尽情跳舞、唱歌的非利士居民与陷入羞辱和悲伤的以色列百姓相对照,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因为英雄的盾牌,在那里被污丢弃。扫罗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
●「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直译是「没有可生产供物的田地」。
●「英雄」的盾牌:「大能的勇士」。
●「盾牌....抹油」:当代以色列的盾牌是木制的,上面绷以皮革。盾牌经过作战之后需要涂油以便将血擦干净,并且处理皮革,使之保持柔韧。
――《蔡哲民查经资料》
“未曾抹油”。扫罗的盾牌并没有弄干净和涂上油,却是被丢弃了。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盾牌”用木造,上覆皮革,须抹油以保光洁耐用。英雄倒下,光亮的盾牌也失去昔日光辉,故有“战具何竟灭没”之叹(27节 )。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咒诅基利波山。
「盾牌...... 被污丢弃」:盾牌沾满了灰尘血迹。
「未曾抹油」:通常盾牌在交战前后用油抹净擦亮。
――《串珠圣经注释》
「盾牌、抹油」当代以色列的盾牌是用木制成,上面绷以皮革,作圆形或圆顶的长方形。盾牌作战之后需要涂油将血抹净,并且处理皮革,使之保持柔韧。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咒诅基利波山】基利波山哪!……没有: 不是指真的咒诅基利波山,而是用诗的文字性表现手法,基利波山也应哀悼扫罗和约拿单之死。类似的表现也出现在。供物 指“初熟果子的举祭”。因基利波的干旱而没有收成,其结果没有了向神献祭的供物,表现了比死亡更强烈的悲伤。因为祭祀仪式的中断意味着永远的灭亡和咒诅。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这咒诅的焦点是当地的肥沃程度。它和《阿特拉哈西斯史诗》等文中,以导致饥荒为目标的咒诅相似。这地变作死亡之地(干旱不毛的田地 ),就可算为死于当地之人的纪念碑。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约拿单的弓箭,非流敌人的血不退缩。扫罗的刀剑,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本节原来的结构是「对流被刺者的血,对剖勇士的油,约拿单的弓不退缩,扫罗的刀不收回」。整节描绘二人的英勇。
――《串珠圣经注释》
【】
歌颂扫罗和约拿单: 歌颂扫罗和约拿单的勇敢(22-23b节 )人格(23a节 )和善政(24节 )等。大卫不仅歌颂约拿单,也歌颂扫罗,表明大卫伟大的品格。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死时也不分离。他们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
「活时相悦相爱 ...... 不分离」:「相悦相爱」应作「众人所爱,令人喜悦」,指的是百姓对扫罗与约拿单的爱戴。另一方面,尽管这两父子对大卫的态度迥异,但二人生前一起奋勇作战,死时亦在一起。
「比鹰...... 还强」:以鹰飞行的快速与狮子的勇猛比喻二人的英勇。
――《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使你们衣服有黄金的妆饰。」
●「穿朱红色的美衣」:原文是「朱红色」,雌性胭脂虫死后干枯的尸体用来作染料染成的衣服,价格高昂。
――《蔡哲民查经资料》
昔日公众作乐及举哀均由女子领导(参20 )。这里呼吁以色列女子为扫罗家哀伤更是因为扫罗战绩彪炳,曾使她们得到美衣、妆饰等战利品。
――《串珠圣经注释》
【】
「美衣」以色列女子的衣饰不过是扫罗在位时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商道若能维持平靖,商旅便自然增加;商旅增加的结果,是进口货品普及,本地出口亦有市场。
──《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英雄何竟在阵上扑倒!约拿单何竟在山上被杀!」
【】「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我甚喜悦你,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
● 1:26 是整段哀歌中,大卫唯一显露自己感情的一段。
●「兄」:「兄弟」。
●「悲伤」:「悲痛」、「痛苦」。
●「我甚喜悦你」:应该是「你甚喜悦我」。
●发的「爱情」:原文仅仅是「爱」,不是专指「男女之爱」。
●「妇女的爱情」:「女性的爱」,除了「女人对男人的爱之外」,也包括「母爱」、「女儿对父亲的爱」等等。
◎近代很多人喜欢把 1:26 当成是「同性恋」的证据,其实这是侮辱「高尚友情」的说法。一方面,大卫显然喜好女色,约拿单也有后代。而且圣经中没有提及其他可能大卫和约拿单有同性恋明确证据的经文。而我们如果看这段交情:约拿单重视朋友到愿意让出国位,到愿意跟父亲反目,且动机又不是为自己的欲望(爱情难免跟欲望有关 ),仅仅是因为欣赏朋友。这种友情,是不是连男女之间的爱情都比不上了?因此,大卫为这样的朋友难过、痛苦,有何不对?难道友情的质量永远不可能比得上带有欲望的爱情。
――《蔡哲民查经资料》
作者把约拿单向大卫无私的效忠——即使他知道大卫会继承自己父亲的王位——比作勇敢之爱情的忠贞(比较)。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与约拿单深相契合,有若男女之爱;而后者愿以身殉友,尤胜男女之情。
――《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有关约拿单与大卫的友情,见串珠32。
――《串珠圣经注释》
过于妇女的爱情: 约拿单对大卫的真挚的友情是自我牺牲的爱,它超越男女之间的性爱。预表称为我们朋友的基督的爱是真正的友情,是对邻舍爱的典范 。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大卫与约拿单之间的情谊是……】
大卫说约拿单对他的爱“过于妇女的爱情”,并没有同性恋的意思。在以色列人中,神禁绝同性恋的行为,利未记称同性恋(与男人苟合 )为“可憎恶的”事,并下令将行这事的人处死,20:13)。大卫只是重述他与约拿单之间深切的弟兄之爱,彼此间忠信的友谊。
──《灵修版圣经注释》
【】「英雄何竟扑倒!战具何竟灭没!」
。◎整段挽歌没有表现出对扫罗的任何怨怼之情,仅仅是真心的对扫罗和约拿单之死感到伤心。这对饱受扫罗迫害的大卫而言,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蔡哲民查经资料》
这首诗歌的最后结语,指出扫罗和约拿单,是以色列最好的武器,现在因一次的击打便失去了,以后以色列因他们的失去要渡过更艰苦的日子;——《每日研经丛书》
“战具”。败倒之战士——扫罗与约拿单——的比喻。
――《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1章 )】
1大卫虽曾遭扫罗追杀,现在却仍为他的死哀悼,歌颂他的功德,你从这事学到什么榜样?
2大卫与约拿单的友情(参串32 )为何宝贵。
──《串珠圣经注释》
【 艰苦的磨炼可以预备人去承担重任,神在风雨中磨砺大卫,我如何在风雨中预备自己?】
大卫是对神大有信心的人,他等候神成全祂的应许。撒母耳记上叙述了大卫在等候作以色列王的时候,种种的挣扎和遭遇(撒母耳在多年以前 已经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了 )。百姓歌颂他的成就,使扫罗王对他生出嫉妒想要杀他,大卫只得逃亡到仇敌非利士境内并耶路撒冷的东面和南面一带,在荒凉旷野藏匿多年。他可能知道神应许他作王,只是不知何时可以实现,然而艰苦奋斗的磨炼使他以后能负起重大的责任。撒母耳记下讲述大卫因恒心忍耐,对神的信心始终如一,终于蒙神赏赐。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泪水,很多时是化解悲恸的良方……】
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悲哀、号哭,而且禁食到晚上”,他们对扫罗的死亡极其震惊,为失去君王、良友约拿单和在那天阵亡的以色列众战士,他们衷心哀悼,并不以哀伤为耻。如今有些人以为流露情感是软弱的表现,为要显得坚强,总设法隐藏自己的感情。但是在我们所爱的人死去以后大大悲恸,反而有助于节哀顺变,免得过于忧伤。
――《灵修版圣经注释》
【 有时候用一些欺瞒的手段,好像能得到更多利益,事实却不然,看那少年──】
向大卫报信之人,自称是扫罗营中的亚玛力人(1:2)。他可能是以色列所辖境内的亚玛力人,但更可能是到战场捡拾遗物的人。他对于自己的身分与战场上发生的事,显然都撒了谎。他带来扫罗的冠冕,而这样重要的东西非利士人断不会轻易留下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他一定在非利士人到达以前就见到扫罗阵亡了。
欺诈必招灾祸。报信者撒谎说他杀死了大卫的对头,想得到赏赐,但他误解了大卫的为人,如果大卫因他杀死君王而赏赐他,就与他的罪有分了,因此大卫吩咐人将他杀死。谎言令撒谎者遭灾害,即使他没有做过谎言中的恶事,也难逃罪责。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为政者有其本分,但作臣民者亦有当尽的义……】
扫罗是大卫的仇敌,大卫为甚么还以杀害这君王的人为有罪呢?因为他相信神膏立扫罗为王,也只有神能革除他的王位。弒君若是无关痛痒的平常事,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刑罚扫罗的罪乃是神的工作,并非大卫的本分。我们必须认识神设立掌权的管理我们,尊重他们的位分是应当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 仇恨容易使人对别人心存偏见,在我心中是否对某人有难以释怀的歧见?】
【弓歌】扫罗曾使大卫饱受痛苦,不过在他和众子死后,大卫仍然为他们谱写哀歌。大卫有充分的理由憎恨扫罗,却不怨不怒,宁愿隐恶扬善,只欣赏扫罗的德政,而不计较扫罗对他的攻击。把仇恨与伤害放在一边,尊重别人乃至仇敌的可称赞之处,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
扫罗阵亡,大卫成了以色列当然的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欢喜,却为国家的失败,国王的战死而哀伤。
面临死亡,或别人的死亡,人的品格会表现出来。亚玛力人跑了三天的路程,从北方近耶斯列的基利波战场,来到南边的洗革拉,向大卫报告扫罗阵亡的消息,而且手里拿着王的冠冕和臂镯作信物。那时,以色列人新败,沿途一定会有非利士兵乘胜抢掠,疲劳之外,也有危险。他这样长途跋涉,还要冒兵荒马乱之苦,很难叫人相信,他单纯是为了报信而报信。
我们几乎可以同意,那传报信息者劳苦功高的感觉。
他的信仰正确。他相信大卫是将来的王,虽然大卫只在一个不足道的小城,所以不向别人报信,而向大卫报信。
他的知识正确。他知道扫罗迫害大卫,虽然在扫罗军中出入,却没有帮助对付大卫;现在扫罗阵亡,是神的时候到了,恶贯满盈,所以他清楚哪里可以找到大卫,特去报告信息。
他之能够知得那么正确,作得那么利落,是因为受过相当训练,差不多算是以色列人;只是他不是真以色列人,因为他没有爱心,以为扫罗死了对个人是好消息,快意恩仇,却不知是国之大丧,大卫和跟随的人,正在深哀大痛。
大卫的反应,出乎他意料之外,也不是亚玛力人所能了解的,但足够他后悔不及。大卫说:“你伸手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怎么不畏惧呢?”他还惊愕未定,大卫就叫少年人把他正法了。也许,这报信的人所说的,与事实并不相同;但他幸灾乐祸的心,说谎言以邀赏,并且以己之心,而测度大卫,其心可诛。
扫罗倒行逆施的迫害行动,大卫是直接受害者;不过,大卫尊重扫罗,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因敬畏神而爱不可爱的王,何况大卫与约拿单在神面前结过盟,更是为他父子逝世而哀伤。大卫作了“弓歌”,哀悼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
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大卫为国为私,伤痛倍加。他自己悲哀,哭号,禁食,而且作哀歌,教导犹大唱。一个英明伟大的领袖,出于爱心的行动,也影响全国人民。
── 于中旻《撒母耳记上笺记》
【「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
大卫说这话,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当他提起亲爱的约拿单,他可毫不迟延地说出甜蜜的回忆,好像美妙的音乐,又如春风的芳馨,但是他不必提说扫罗,没有人会怪大卫。他不需说这样赞扬的话。然而他们的离世使他忘却了近日悲惨与阴暗的日子。他只记得当初引见扫罗那些日子,似乎在梦境一般。现在他赞扬希伯来首任的君王,英勇与军事的成就,乐于助人,也在言语上有恩慈。
这是神的爱在祂儿女的心中,一切美德在爱中得以完全。神的爱激励我们,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神要属祂的人像祂,爱仇敌,祝福那咒诅的人,为逼迫的人祷告。我们有这样的爱吗?我们能容忍他们吗?我们看朋友的优点是否多于弱点?我们是否对仇人覆以饶恕的外衣,只思念他们的强处?这样的爱永不止息,当信心结出善果,希望就实现了梦想。
我们需要受浸于神的爱中,一块泥土如放在玫瑰的花瓶,日久也有香气,我们也要像约翰那样,在主的胸怀,就有祂那样的爱。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