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启示录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祂,叫祂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众仆人。祂就差遣使者晓谕祂的仆人约翰。」

2「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

3「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

本书原文的第一个词就是「启示 ἀποκάλυψις/apokalypsis」,这个词又被译为「照亮」())、「显现」()),意思是靠人自己无法明白、只有神才能向人揭露的「奥秘」())。
《启示录》一开始就宣告,本书的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知识,也不是隐晦难懂的寓言,而是「耶稣基督的启示」())。这启示不是来自任何人或天使,而是来自耶稣基督自己。这启示是「神赐给祂,叫祂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众仆人」()),不但要我们明白那些在神的计划中必须很快成就的事情,更要我们「遵守其中所记载的」())。因此,每一位信徒都应当用心读《启示录》。
「证明」())是法庭用语,意思是「当见证人」、「作证明」。约翰所见证的包括「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也包括他在异象中「凡自己所看见的」())。
《启示录》中的「预言」())是从基督直接来的,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未来的好奇,而是:

要让为主受苦的教会信心得以坚固,从天上的视角看待地上的苦难逼迫,看见神的权柄始终统管万有、复活得胜的基督始终看顾教会;
要让「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从历史的幕后看清世界的属灵真相,看到神永远的计划决定了历史的方向和结局,世上的国必要成为主神和主基督的国;
要让信徒清楚神永远的计划,知道神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因此「听见又遵守」()),在今生能活出永恒的价值。


「念」()),指在教会中公开朗诵。古人的识字率不高,诵读圣经是犹太会堂崇拜的核心,也是初期教会崇拜的中心。无论是在教会「念这书上预言的」()),还是那些「听见又遵守」的,都是「有福的」()),因为主来的「日期近了」())。今天世界的种种征兆表明,祂「正在门口了」())。
《启示录》是一卷满了祝福的书,第3节是七福中的第一福())。

4「约翰写信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祂宝座前的七灵,」

5「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祂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有古卷:洗去)罪恶,」

6「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祂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亚细亚」())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位于今日土耳其小亚细亚的西部。
「七」())在圣经中是一个完全的数目,信是写给这「七个教会」()),但其中的信息是给亚细亚的众教会,也是给历世历代的众教会。所以信中七次强调:「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原文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和合本修订版))。神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对神来说,既没有「过去」,也没有「以后」,永远都是「现在」,也就是神向摩西启示的「我是 I am」()) 。这句话原文并不符合希腊文法,因为介词「从 ἀπό」())之后应该用分离格(Ablative)),但这里都是用带冠词「ὁ」的主格。这并非作者的无知,因为接下来「祂宝座前的七灵」用的就是正规的分离格文法。显然,作者用这样特殊的语法,要强调神的永恒性和不可改变性。
「七灵」())指圣灵,即「七重之灵」()),表示圣灵的全知、全能与全在,「七」可能是指圣灵的七重恩赐())。本书中的「圣灵」()),原文都是「灵」。
「那诚实作见证的」()),原文是「那诚实的见证」。这个称号是提醒受苦的教会:基督本身就是诚实的见证。
「从死里首先复活」()),这个称号是提醒受苦的教会:「复活」已经使基督的死成为祂的得胜,「复活」也照样会使殉道者的死变为他们的得胜())。
「为世上君王元首的」()),引自犹太人所公认的弥赛亚诗篇诗八十九27。这个称号是提醒受苦的教会:主耶稣就是弥赛亚基督。
「耶稣」())是主耶稣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主耶稣道成肉身的使命,就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基督」())是主耶稣的职分,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以色列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工作,就是为了做神国度里受膏的君王、祭司与先知。
「恩惠、平安」())并非客套,而是「神」、「七灵」和「耶稣基督」三一真神对受苦教会的极大安慰和鼓励。约翰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 Chairein」一词来问安()),但约翰却改为双关语「恩惠 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 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
摩西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西奈山与神立约,目的就是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但只有等基督救赎我们「脱离罪恶」()),与神立了新约,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国民,作祂父神的祭司」())。
主耶稣在地上传神国的福音,已经使神的国临到地上()),每一位信徒都已经被神「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身份「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因此,圣灵提醒受苦的教会:要从「天上的国民」())的角度来看待地上短暂的得失,盼望那些「将必要快成的事」())。
「神的祭司」的职责是献祭,也就是让人「与神和好」()),向人介绍神、把人带向神。因此,每一位信徒都应当效法我们的大祭司基督()),既作祭司、又作祭物()),「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
「但愿荣耀、权能归给祂」())可能引自但七13-14,宣告耶稣基督就是那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 ())的人子弥赛亚。

7「看哪,祂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

「看哪,祂驾云降临」()),指基督再来的时候不会像第一次降临时那样默默无闻,而要像先知但以理所预言的那样()),万民都看见祂荣耀的降临())。
「刺祂的人」()),指先知撒迦利亚所预言的())、耸动罗马兵丁刺祂())的犹太人。凡是拒绝接受基督作救主的人,今天不肯用「心眼」看主,却坚持要用「肉眼」看主,将来「众目要看见祂」())时,也「都要因祂哀哭」())。
「这话是真实的。阿们」()),前一句是希腊文,后一句是希伯来文,两句话的意思相同,表示无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都要见证这预言的真实性。
先知但以理预言,人子弥赛亚要终结地上的仇敌,建立神在地上的国度())。因此,犹太人把历史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后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而主耶稣进一步启示,祂已经开启了「来世」,信徒已经生活在神的国度里())。但「来世」尚未成全,从主耶稣开始传福音、到祂荣耀再来之间的整个历史,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
此时的信徒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既然神的国已经临到,他们已经「成为国民」()),为什么仇敌仍然掌权,罪恶仍然肆虐,信徒仍然面临试探,教会仍然面临逼迫?这一切何时才能结束?将会怎样结束?因此,圣灵用两个「阿们」())向受苦的教会保证: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试炼,都是出于神的旨意、更在神的掌管之中。弥赛亚基督必将按照应许再来,使来世得以成全())、让国度临到全地())。

8「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是希腊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阿拉法」())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Α、小写α)),「俄梅戛」())是希腊文的最后一个字母(大写Ω、小写ω)),两者合在一起,代表一切事物的开始和终结,表明神是历史的主宰。凡是神所开始的工作,祂必负责完成())。
「全能者」())原文在新约中出现了十次,其中九次在《启示录》())。在《启示录》的时代,教会正面对罗马帝国的残酷逼迫,看似软弱失败,但神却向受苦的教会宣告:祂是统管万有、无人能敌的「全能者」,信徒完全可以放心仰望祂的保守。
上图:第5世纪西班牙加利西亚基罗加一个大理石桌子上的基督教标记,中间是由希腊文基督(ΧΡΙΣΤΟΣ)的字首两字母Chi(大写Χ,小写χ)和Rho(大写Ρ,小写ρ)组成的凯乐符号⳩(Chi-Rho symbol),两边分别写着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阿拉法(大写Α,小写α)和最后一个字母俄梅戛(大写Ω,小写ω)。

9「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10「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

11「『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

「拔摩」())岛是当时罗马帝国亚细亚省流放政治犯的爱琴海岛屿,位于以弗所西南约95公里,刑罚是在石矿服苦役。主耶稣所经历的患难,使徒约翰如今也在这里经历。但这患难之地,竟成了复活之主的会见室!
「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暗示此时使徒约翰已经结束放逐,得以整理并寄出本书。
「我被圣灵感动」()),原文直译是「我在圣灵里」,是启示录的独特用法()),可能是指一种恍惚的状态,先知的灵向圣灵完全敞开,准备好接受异象。
「大声音如吹号」()),这情形与神当年降临西奈山、颁布律法时一样())。
「主日」()),原文是「主的日」,意思是「属于主的日子」,新约圣经中唯有此处提到,意思并不能确定,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指星期天,即七日的第一日、主耶稣复活的日子())。虽然「主日」还不是初期教会对星期天的普遍称呼,但主后107年,使徒约翰的门徒伊格那丢(Ignatius of Antioch))曾把七日的第一日称作「主日」(Epistle to the Magnesians、))。
当时的罗马皇帝多米田自封为「主和神 Dominus et Deus」,并把自己的生日称为「主日」。主耶稣在这一天向使徒约翰显现,显明祂才是真正的「主」。


「以弗所、示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是罗马帝国亚细亚省的七个主要城市,沿着官道按顺时针方向排列,送信者可能先从以弗所开始,然后依次送达七个教会。亚细亚的众教会和这七个教会面临着相似的处境,来自罗马政府、犹太教、行业公会和背道者的巨大压力,要迫使信徒在信仰和行为上妥协。
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始于达秘弟兄John Nelson Darby、经《司可福串注圣经》广为传播))的解经者认为,七教会预表教会历史的七个时代:以弗所代表第一世纪的教会,士每拿代表教会受逼迫的时代,别迦摩代表国教时代,推雅推喇代表天主教时代,撒狄代表宗教改革时代,非拉铁非代表近代宣教时代,老底嘉代表现代离教背道的时代。
上图:从拔摩岛南部的最高点以利亚山俯瞰全岛。拔摩岛位于爱琴海东部,靠近土耳其,但属于希腊。拔摩岛面积35平方公里。岛上多石、无树,是一个火山岛。
上图:拔摩岛和亚细亚七教会的位置: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

12「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

13「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

14「祂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15「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16「祂右手拿着七星,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七个金灯台」()),并非指一座有七盏灯的灯台()),而是指七座分开的灯台,代表七个教会())。金在圣经里象征神的性情,教会就是神的金灯台()),要向世人见证神的性情())。让灯台发光的油就是圣灵()),教会只有靠着圣灵的能力,才能照亮世人心中的黑暗())。
「好像人子」()),指先知但以理所预言的「驾着天云」而来、「得了权柄、荣耀、国度」的那位「人子」())弥赛亚。「人子」在灯台中间,象征基督常在祂自己的百姓中间()),看顾祂的教会。
「身穿长衣,直垂到脚」()),是七十士译本用来描述大祭司服装的用字()) ,基督就是那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
「胸间束着金带」()),是天使的装束()),可能代表尊贵。因为大祭司的腰带并非「金带」,而是「捻的细麻,以绣花的手工做腰带」( 出三十六29 )。
「祂的头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是先知但以理所看见「亘古常在者」、也就是神的形象())。
「眼目如同火焰」()),是先知但以理所看见神使者的形象()),表明基督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可以「遍察全地」())。
「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是先知但以理所看见神使者的形象())。「铜」可能指一种铜合金。「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可能代表审判())。
「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是先知以西结所形容神的声音()),在拔摩岛与海浪朝夕相伴的使徒约翰,对这个比喻的印象尤其深刻。
「祂右手拿着七星」()),表明这「七星」是属于基督的。「七星」代表七个教会的使者())。
「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指当时罗马士兵舌头状的短剑,象征基督的话语有无可抗拒的审判权柄,能辨明一切())。
「面貌如同烈日放光」()),是使徒约翰见过的基督登山变像时的形象()),象征荣耀可畏())。「光」原文意思是「能力」。
14-16节就像复活的基督向教会所启示的一幅自画像,在送给七个教会的信中,除了老底嘉之外,每一封信都以基督的自画像和自称())中的一项特征作为开头())。
上图:新约时代罗马士兵使用的短剑Mainz Gladius,从西班牙引进。罗马军团士兵的标配是短剑、大盾、标枪和匕首。称霸千年的罗马军团采用方阵攻击战术,重步兵远距离投掷数轮标枪以后,再用短剑配合大盾近距肉搏,主要用于刺而不是砍,在密集的方阵中可以避免误伤队友。

17「我一看见,就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祂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

20「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代表敬畏())。凡真正在灵里看见主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热烈地欢呼,而是立刻认识到自己的罪污和不洁,所以以赛亚一看见主,立刻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凡真正认识到主的恩典的人,第一反应不是盼望主从此不要离开自己,而是认罪悔改,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主用「右手拿着七星」()),又「用右手」())按着约翰,表明基督既将教会握在祂手中,又顾念我们每个人的需要。
主耶稣在海上行走时,祂叫门徒「不要怕」());登山变像时,祂也叫门徒「不要害怕」());现在升上高天,祂还是叫我们「不要惧怕」())。因此,受苦的教会也「不要惧怕」。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是神的自称()),相当于「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主耶稣这样自称,表明祂与父神有同等的神性。
「又是那存活的」()),可译为「又是永活的」(和合本修订版)),永生是神的特征())。
「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这个称呼对于受苦的教会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复活证明十字架的死就是基督的得胜,所以为主殉道也将成为所有信徒的得胜。
「阴间」())不是指地狱,而是人死后灵魂的暂时居所。「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象征只有基督才拥有死亡和阴间的权柄,而不是在仇敌的手里。教会的元首有权叫人入阴间,也有权将人释放出来,受苦的信徒因此大得安慰。
「使者」())在本书的其他地方都是指天使。「七个教会的使者」())意义不能确定,可能指教会在天上的属灵代表。
19节指出了《启示录》的三大部分内容:一、「所看见的」()),可能指约翰在本章所看见的异象()),让我们看见荣耀复活的基督。二、「现在的事」()),就是二至三章给七教会的信,让我们看见基督对教会的劝勉和安慰。三、「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四至二十二章的预言,让我们看见基督将如何成就神的国度、把地上的教会带进永远的荣耀里去。而本书的主角,就是基督和祂的教会。
上图:第1-3世纪古罗马的铜钥匙,7×2.9×3.9厘米。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神给人的启示这本书一般称为启示录(Revelation ),亦有人称之为默示录(Apocalypse )。本书一开始便说道:‘耶稣基督的启示’,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本书是一部有关耶稣基督的启示的记叙,而是指出写作这部书的启示,是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启示一辞的希腊文是apokalupsis,这个字有着本身的历史背景。

(一 )Apokalupsis这个字是由两个字根组成。Apo移离的意思,而Kalupsis则是一块用来遮盖东西的幕。因此,Apokalupsis合起来便是揭示启示之意了。最初的时候,它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宗教名词;它含意很简单,就是指把事实揭露出来而已。蒲鲁他克(Plutarch )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引用这个字,并且饶有趣味(How to tell a Flatterer from a Friend, 32。如何分辨谄媚者与朋友、第三十二 )。蒲鲁他克引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有一次当众严辞责备他一个忠心的门生,结果这个年青人跑到外边,吊颈自尽。‘从那时开始,毕达哥拉斯当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绝不会对任何人加以责备。因为过失犹如不洁的病症,而一切的责备和隐私的揭露(apokalupsis ),都应该在私底下进行的。’而apokalupsis这个字,后来便演变为基督徒专用的名辞了。

(二 )这个字用作神向我们启示祂的旨意,藉以指引我们的行动。保罗说他自己是因着神启示(Apokalupsis )的指引,而上耶路撒冷去的。他决心前往,原因是神要他这样作

(三 )它用作神向人启示祂的真理。保罗因着耶稣基督的启示(Apokalupsis )而接受了福音,而并非出于人手。在这信徒聚会当中,讲道的人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启示(Apokalupsis )。(四 )它用作神向人启示祂自己的奥秘,特别是关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教训

(五 )它又有一个特别的作用;神在末日的时候,把祂的大能和圣洁启示给人看见。这是要把将要来的审判揭示出来;但对基督徒来说,这乃是一个颂赞与荣耀的启示;同时也将恩典和喜乐一齐揭示出来。

在我们未察看启示(apokalupsis ),这个字的专门用法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注意两件事。

(一 )这启示与圣灵的工作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二 )我们在这里必然可以看见一幅基督徒生活的完整写照。因为当中每一部分,都因着神的启示,而给显现出来。我们所当作的,所当说的,神都给我们启示明白。祂在耶稣基督里已把祂自己向我们启示出来,因为凡看见耶稣的,就是看见天父了。而生命正朝向一个最大和至终极的启示推移,到那时,那些不愿顺服神的,便要面对审判,至于在耶稣基督里的,则要得着恩典、荣耀和喜乐。启示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神学理念;而是神给一切愿意听从祂的人的赏赐。

现在让我们查考一下启示的专门意义,而这意义与本书有着密切的关联。

犹太人早已放弃以人力来证明他们就是神选民的念头。他们现在所盼望的,只是神的直接临在和干预。在这一点上,他们把时间分为两个部份──现世,完全在恶者的掌管之下;来世,是神的时代。在这两个时间之中,乃是一段可怖的磨炼日子。在新约和旧约之间,犹太人写下了无数的书籍,都是描述末日前恐怖的异象,和来世所带来的福祉。这些书本,通称为启示文学(Apokalupsis );我们现在所读的启示录,就是这类书的一种。在新约其它经卷中,我们再找不到类似的经卷,但它乃是两约间一种颇为流行的文学。这时期的作品,大多是奔放难懂;因为它们所要描述的,正是笔墨所难以形容。由于启示录所要描述的内容的关系,造成这本书这样的难以了解。

神启示的方法(续 )

这一小段经文,对神的启示如何传达给人,有着一个非常精确的描述。

(一 )启示始于神,祂是一切真理之源。人类对每一真理的发现,必然牵涉两个因素──人精心细意的探索,以及神的恩典。但要常常记着,人类从来没有创造真理;真理乃是从神手中接受过来。我们亦必须记着,接受真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要努力追求;神赐人聪明智慧,而很多时候,祂是藉着我们的聪明智慧向我们说话。所以人若懒惰,不肯用心,神便一定不会把真理赐给他。二是恒久等待;神一方面愿意人用心思想,另一方面也希望人能在祷告和静修中耐心等待。但要注意的,祷告和灵修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态度,而是对神的声音,专心一意的聆听。

(二 )神把这启示赐给耶稣基督。圣经的记载从来没有把耶稣作为第二位神看待;相反的,圣经一直强调耶稣基督对神完全的倚赖。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的权柄去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我没有凭着自己讲甚么,而是那位差我来的父亲命令我怎么说,怎么讲。’耶稣赐给人的真理,是从神而来的。正因为这个缘故,耶稣的教训是最独特的和最具决断性的。

(三 )耶稣藉着祂的天使把真理传给约翰。从这句话来看,启示录作者的意念并没有超越时人的思想界线。这时代的人对神的超越,有着极强烈的感受。这即是说,人与神之间有一道截然的鸿沟,不可踰越。人神问不能直接交通,故此必须倚赖一些居间的媒介。在旧约时代,根据圣经的记载,摩西是直接从神的手中接受律法的(出十九与二十章 )。到了新约时代,人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新约圣经两次提及律法乃是藉着天使之手所传

(四 )最后,神的启示传达给约翰。在神整个启示的过程中,使人最堪告慰的,就是人在神的启示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神需要找一个值得祂信赖的人,然后把真理托付给他,藉着他的口,得以晓谕天下。

(五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约翰所得的启示,其中的内容究竟。这启示是‘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出来’。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字眼。首先是必要。历史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历史有着它本身的目的意义。第二是快成。我们在这里得着一个有力的证据,我们不能把启示录视为一个神秘的时间表,用来推算千年以后所要发生的大小事情。正如约翰在异象所见,这些事很快便会显露出来。启示录的内容意旨,必须以作者当时的背景去理会。

神的仆人(续 )

在这段经文中,仆人一词先后出现了两次。神的启示要传递给祂的众仆人,并且要藉着祂仆人约翰传达出去。在希腊文仆人doulos,而希伯来文则是ebedh。两者的意思都是很难彻底翻译出来。Doulos一般都翻作奴隶。事实上,神真正的仆人其实就是祂的奴隶。仆人可以随意离开主人,解除受雇的束缚。他有一定的作息时间;他工作是为要得着酬劳;他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可以按着自己的权益,去和主人讨论工作的条件和时间。但作为一个奴隶,却完全没有这些权益;他的整个生命,包括时间与自由意志,都是要受主人的,支配和绝对拥有。Doulosebedh,指出我们应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的降服在神旨意之下。

我们试看圣经里面,仆人一词究竟引用在甚么人的身上;这是个相当有趣的学习。

亚伯拉罕是神的仆人。雃各是神的仆人。摩西是神的仆人。迦勒与约书亚是神的仆人。大卫作为神的仆人,他的身份仅次于摩西,诗第十八篇和三十六篇的题目 。以利亚是神的仆人。以赛亚是神的仆人。约伯是神的仆人。先知是神的仆人。使徒是神的仆人,犹1 。一个被称为以巴弗的信徒,也是神的仆人。所有基督徒皆是神的仆人

从以上胪列出来的经文,有两点要注意。

(一 )备受景仰的伟大人物,皆以成为神的仆人为最大的荣誉。

(二 )我们要注意到这些仆人的服事范围是极其广阔的。摩西传授律法。亚伯拉罕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天路客。大卫是位牧童,后来成为以色列杰出的游吟诗人;也是以色列民族的一位君主。迦勒和约书亚是果敢杰出的军人。以利亚和以赛亚是先知,也是神重用的仆人。约伯,在苦难中仍然忠信不贰。使徒把耶稣的故事与人分享。每一个基督徒──皆是神的仆人。凡是心存顺服,愿意为神作工的,不论是谁,神一样可以使用他。

神的福祉(续 )

这段经文以三重的福祉作结。

(一 )读这话的人便为有福。这里所指的读者,并不是私底下研读的人,而是指在会众面前,公开宣读这经卷的读者。诵读圣经是犹太人崇拜秩序中的核心。在犹太人的会堂里,一般有七位普通会众轮流担任读经,假若有祭司或利未人在座,则由他们首先诵读。基督教的崇拜大致上都是从犹太会堂的崇拜蜕变出来,所以读经很自然的使成为他们崇拜的中心了。游斯丁(Justin Martyr )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对初期教会的崇拜情况有所描叙;当中包括诵读使徒的回忆录(即福音书 ),与及先知书读经员(Reader )很快使成为教会一个专设的职份。特土良(Tertullian )对异端其中的一个指斥,就是指他们很随便的,把一个未经训练的人员迅即擢升为教会的读经员。他写道:‘今天他们通过选任某人作他们的主教,到了明天又另选一位;今天是作执事的,但明天便是读经员了’(特土良、反异端之对策On Prescription against Heretics、第四十一 )。

(二 )凡听见这话的人便为有福。今天能够以母语来聆听神的话语,这是一件值得记念和庆幸的事。这样的一个权利,是用很大的代价买回来的。为了叫我们得着这个权利,不知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一段很长的日子,专职的圣品人教士,一直要把这权利据为己有。而直到今天,以母语来传达圣经,仍然是我们不折不扣的使命。

(三 )凡遵守这话的人便为有福。有机会听闻神的话,当然是一种权利;而遵行这些话却是我们的责任。对神的话,听后随即忘掉,或是故意漠视的,这人决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由于时间的短促迫切,这些教训益形确实。日期确实近了。初期教会生活在一个活泼的盼望中,他们时刻在等待耶稣基督的来临。基督的来临乃是他们‘在苦难中盼望的确据,以及提醒他们时刻注视眼前的警告。’基督徒除了这点确据以外,关于将来在甚么时候被召见主,实在一无所知。为了让自己满怀信心见主面,人除了要留心恭听主的话以外,他必须把自己的生命降服在主的面前。

我们要注意,整本启示录,一共提及七种福祉

(一 )第一种福祉是我们刚刚叙述过的,我们可称之为诵读、聆听和遵从神话的福气。

(二 )第二是从今以往,在主怀中死去的,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督在世上的朋友的属天福气。

(三 )第三是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之为儆醒的朝圣者的福气。

(四 )凡获邀请在羔羊的婚宴坐席的人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神客人的福气。

(五 )凡在首次复活有份的人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它为死亡不能加害的福气。

(六 )凡遵行本书预言的人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它为神话语之聪明读者的福气。

(七 )凡照着祂的诫命而去行的人便为有福。我们可以称它为听道而又能行道的福气。

这些福气是为每一个基督徒而预备,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获得的。

信息及其目的

启示录是一封写给在亚西亚的七个教会的信。新约中所指的亚西亚,并不是亚洲大陆的亚细亚,而不过是罗马治下的一个省份。这地方曾经是亚他乐三世(Attalus the Third )的国土,但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嘱咐把他的国家转交给罗马人管治。它的范围包括小亚西亚以西的海岸,地中海的沿岸地区;内陆的地方则包括弗吕家(Phrygia ),每西亚(Mysia ),迦尼亚(Caria )和吕家(Lycia );而它的首都则在别迦摩。

这七个教会的名称,见于第十一节──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和老底嘉。当时在亚西亚的教会,自然不只这七所。其它的教会,有在歌罗西的;在希拉波立的;在特罗亚的;在米利都的;与及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丢(Ignatius )在信中所提及的马内夏(Magnesia )教会和他拉勒(Tralles )教会。这样,约翰为甚么只致函这七个教会呢?其中的理由,不止一端。

(一 )这七个教会可以说是位于七个邮政区的中心所在,若把他们联贯起来,则形同一条圆通的干线,可以贯通内陆各地的省分。特罗亚处于边隅的一角;而希拉波立和歌罗西与老底嘉距离不远,徒步可达。至于他拉勒、马内夏和米利都,则与以弗所相当接近。故此当这七个教会接到书信之后,很容易便可以把它转达到其它地区的教会去。由于昔日书信全属手抄,得来不易,因此每一封信的目的地,自然是以最便利的途径,接触到最多的信徒的教会为首选了。

(二 )启示录的读者只要稍为留意,自然会发觉约翰对‘七’这个数目情有独锺。‘七’这数字出现过五十四次。例如七个金灯台,七星,七灯,七印,七角和七眼,七雷,七天使,七灾和七个金碗。古代的人认为‘七’字是个完全的数目,而这个意念贯串着整部启示录。

基于这点,有些早期的圣经注释家便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七’是完全的数目,因为它代表着完整无缺(completeness )的意思。因此,有人便提议约翰写信给七所教会,其实就是写信给整个教会。最早的新约经目叫做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 ),对启示录一书有这样的描述:‘虽然启示录在名目上是写给七个教会,但约翰同其它人一样,是对着整个教会而发为文字的。’假若我们再看约翰在启示录他自己所说的话,这个意思便来得更为明白:‘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三 )以上所举,解释作者拣选这七个教会的理由,表面看来非常充分;但还有一个因素,是更为有力的,那就是作者在这七个教会有着特殊的权柄。从某一角度来说,这七个教会乃是作者他的教会;他把要表达的信息首先传给对他最为熟稔、最为爱护的教会,然后透过他们传递给每一世代的所有教会。

祝福及其来源(续 )

一开始约翰便以神的祝福向他们致意。

约翰愿他们得着恩惠;这恩惠是神奇妙的爱所施的分外恩典,本是他们所不配受的。约翰又愿他们得着平安;这平安查理(R. H. Charles )有很优美的描述:‘平安就是神藉着基督与人重新建立的一种和谐。’在这句问安词中,有两点是颇不寻常。

(一 )约翰给教会的祝福,是从那昔在、今在和以后永在的神而来。这祝福本身就是神名号的一个通称。在,神的话临到摩西的身上:‘我是自有永有的。’犹太的拉比对此的解释: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希腊人则称:‘宙斯(Zeus )昔在、宙斯今在、宙斯永在。’俄斐乌的信徒(Orphic Worshippers )则谓:‘宙斯是始,宙斯是终;宙斯是首,宙斯是中;万物皆源出宙斯。’希伯来书就是继承了这个传统,发而为美丽的文句:‘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为要对这话有一个完满的了解,我们得要从希腊文来留意察看。为要表示对神的敬意,约翰并没有受到文法的束缚。第一句的词组英文译来当是:从祂那今在的,但希腊原文并非此意。一个希腊的名词在作为一句子的主词(subject )时,它的位格必须是主格(nominative case );但是,在这个名词之前,加上一个前置词(preposition ),它的位格必须随之而改变,而这个字的形式(form )也得更改。英文的文法,情形也是一样。(He )是句子的主词;但作为受词(object )的时候,这个He便要改为him了。约翰写到从祂那今在的(from him who is )的时候,他应当把祂那今在的(him who is )依照文法的规定,在前置词‘从’字之后,改为所有格(genitive case );但约翰却不理文法的规限,把‘祂’这个名词以主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用英文作个比方,那好比是说:from he who is,而没有依照文法的常规,把he写作him才算正确。由于约翰对神非常尊敬,因此即使是文法的规定,他亦不愿对神这个圣名的位格,加以文法上的改变。

约翰这种惊人语法,还没有完。第二句词组是:从祂那昔在的。约翰的意思是这样的──from him who was。但在字面上,约翰所写的句子是作──from he was。问题在于who was在希腊文文法应该是一分词(participle )的形式。而奇怪之处,乃是因为这个动词eimi(tobe ),并没有过去分词(past participle ),惟有借用另外一个动词gignomai的过去分词genomenos来表达。而gignomai这个字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它不单可以解作存在(to be ),并且含有改变(to become )的意思在内。约翰觉得这个动词(becoming ),既然含有改变的意思,把它与神拉在一起,自然大大不妥,于是他决定不予使用,宁可用文法不许可的形式──from the he was──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个用法是前所未见的。

约翰写作启示录的日子,是一个惊惧恐怖的时代,在他心中,只有一位永不改变的神;于是他宁可以这样粗糙的文法,来表达内心的信念。

七灵(续 )

任何人看过这段经文之后,必会为作者这样描述三位一体的神而感到万分诧异。我们一般说圣父、圣子和圣灵。这里我们所见的,是神父,耶稣基督子,却用祂宝座前的七灵代替圣灵。而在启示录中,七灵的出现还不止一次。对于这现象,我们可以提供三个主要的解释。

(一 )犹太人常常谈及七位天使的出现,他们并且以一个很雅致的名号来称呼他们:首七位洁白的天使(以诺壹。这七位天使也就是我们所称为天使长(archangel )的:‘他们在上主荣耀前站立和进入’(多比。他们的名字称谓不一,但一般称之为乌利尔(Uriel )、拉斐尔(Rafael )、拉基勒(Raguel )、米迦勒(Michael )、加百列(Gabriel )、西迦勒(Saiquael )和耶利米耳(Jeremiel )。他们都各有专司,负责看管地上的元素──火、空气和水──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的守护天使。他们是神最显赫、最亲密的仆人。因此,有些人便认为他们就是这里所讲的七灵。但是这个可能性不高;天使虽然有他们特殊的高位,但到底他们是受造之物。

(二 )第二个解释是把七灵与,这一句著名的经文连在一起。七十士本,希腊文的旧约圣经,这样写道:‘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圣灵的七重恩赐这一个伟大的概念,便是以这一段经文作为基础。

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世界是地狱,
无论是时间之摧残如何肆虐,
断不能把我们自祂心中涂抹,
亦不能使祂底爱衰残。

我的光阴在你手,
我要时刻信赖你,
并且,于死后,在你底右手,
我要永远侍候。

藉苦难进入天国

约翰并没有以任何正式的名衔来介绍自己,他只说自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患难中有分的同道。他之所以有资格这样子说话,正因为他已经尝过他们所要抵受的一切。以西结在书中写道:‘我就来到提勒亚毕,住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那里,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的坐了七日。’。坐在安乐椅上,而要向人谈论忍耐之道;自己贪生怕死,却在大谈英雄气概,二者同样是令人难以置信。只有亲身体验过其中甘苦的人,才可以对别人提供具体的帮助。印第安人有一句话:‘除非穿上鹿皮鞋走一天的路,否则不要随便对人妄下批评。’约翰和以西结之所以可以站起来讲话,因为他们经历过患难的人所经历的患难。

约翰将患难、国度和忍耐这三字连在一起。患难的希腊文是thlipsisThlipsis的本义是指压力;举例来说,它可以用来描写一块压在人身上的巨石所造成的压力。初时这个字的用法,一直是沿用着字面的解释,直到新约的时候,才把这字用作因迫害所带来的压力。忍耐的原文是hupomoneHupomone并不是描述因打击而屈服与忍受的被动情态,它所要描写的是一种刚强和克制的精神,这精神导引出侠义和果敢的行动,从苦难中结出光荣的果子。当时基督徒的处境,正如约翰所见的,人人都要面对迫害所带来的苦难和恐惧,这些都是末日之前必要发生的事情。他们对天国(basileia )满有盼望,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够进入神的国度,人生的目的便是以天国为指标。从患难(thlipsis )进入天国(basileia ),从苦楚到荣耀,唯一的途径便是要透过果敢刚强的忍耐(hupomone )。耶稣说过‘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保罗对国人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在提摩太后书我们会读到:‘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

进入神国的方法就是忍耐。在未曾查看下一段经文之前,我们还须注意一件事。基督徒的忍耐必须从基督的身上找寻,因为祂自己忍耐到底,故此祂可以帮助那倚靠祂,与祂同行的人,以同一的忍耐,达到同一的目标。

放逐者的海岛(续 )

约翰告诉我们,当启示录的异象临到他的时候,他是在拔摩岛。依初期教会的传统说法,一致认为他是在罗马皇帝多米田统治时,被放逐到拔摩岛的。耶柔米(Jerome )认为约翰是在尼罗王登基后十四年被放逐,直到多米田驾崩那一年才获得释放(伟人志、第九。Concerning Illustrious Men、9 )。这即是说约翰是在主后九十四年被逐,到了主后九十六年才获释放。

拔摩岛是个荒芜的砾石小岛,是一系列称为斯波拉谛群岛(Sporades )其中的一个,岛长十哩,阔五哩。形如新月,岛端朝东,故此是个优良的天然海港,距离小亚西亚海岸约有四十哩。它的地理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航海者从罗马往以弗所的话,拔摩岛便是最后的一个避风港了;而回航的时候,它也就是第一个的安全港。

把犯人放逐荒岛是罗马政府一种常用的刑罚,而且大多是用来对付政治犯的;在罗马人的酷刑中,这种刑罚并不算过苛。放逐的刑罚包括褫夺了公民权和一切产业的失去,只是孑然一身,保留着一条性命而已。不过放逐者并没有遭受虐待;而且在岛上并不须受系狱禁锢之苦,自己可以随意在岛上活动,以上的情形乃是指政治犯的待遇,但约翰的处境则并不相同。约翰是一个基督徒的领袖,而基督徒就是不法之徒。使人觉得希奇的,便是他竟然并没有立即被处死刑。约翰的放逐生涯是要在石矿伤充当劳役。据篮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 )所说,约翰在放逐之前,‘要先受严刑拷打,然后扣上牢固的脚镣,衣履褴褛单薄,食物稀少不足,睡觉的地方是黑漆监牢内光秃的地面。操劳役的时候,要由手执笞鞭的军人看管。’

拔摩岛的情况在约翰的著作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到了今天,游客到访拔摩岛时,仍可以在导游的指点之下,清楚看见峭壁上的一个洞穴,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四周的海洋。据说约翰就是在这个洞穴内写述启示录的。从拔摩岛上观海,景象是异常奇伟的。正如史策恒(Strahan )所谓,启示录满篇是‘目无边际的大海的景观和涛声’。(thalassa )这个字在启示录中出现了不下二十五次之多。史策屯写道:‘再没有别的音乐,比拔呼岛“众水之声”所谱成的乐章更为悦耳;再没有别的日出日落的景象,比拔摩岛的像“火球抛进一个琉璃海”那般壮丽的;再没有别的渴望,像作者想望这个阻隔的大海不复存在的更为真切。’

约翰是为神所赐的道,而放逐到拔摩岛岛上,历尽这一切的苛役,困苦和疲累。若是从希腊文的句法来解释,为神所赐的道这句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它可以指约翰前往拔摩岛讲道。第二,可以解作约翰退隐到拔摩岛孤僻之处,接受神的话语。第三,可以指神把异象启示给他。但我们深悉这是由于约翰对神道的忠信不贰,和他坚决传讲耶稣基督的信息,因而被放逐到拔摩岛来。

在主日被圣灵感动

从历史的观点来说,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圣经章节,因为这是第一次在文字上提到‘主日’的地方。

我们经常提到‘主的日子’,是一个充满着烈怒和审判的日子,这就是当现世所有的邪恶完全被粉碎,迅即转变成来世之前的一个日子。有些人以为约翰在这段经文所讲的,是一个‘主的日子’的异象。他预先看见那日将要发生的惊骇事情。不过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并不多,而事实上按照经文的字句来看,当作‘主的日子’意思并不贴切。

我们可以颇为肯定的说,约翰所讲的主日,一如我们日常惯用的‘主日’,而这个名词乃是第一次在文字上出现。

那么基督教会怎样会停止在礼拜六举行安息日崇拜,而改在礼拜日守主日呢?原来安息日是纪念神创造宇宙后而安息的一天;主日是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日子。

早期的基督教著作引述到‘主日’的地方有三处。在一本称为十二使徒遗训(The Didache、The Tea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描写基督徒崇拜与初信指南的手册中,记载着一句这样的话:‘在主日我们相聚和擘饼。’(十二使徒遗训。安提阿的伊格那丢(Ignatius of Antioch )曾写信给马内夏(Magnesians )的信徒,描写基督徒‘再不是为安息日而是要为主日而活’。此外,撒狄的墨利托(Melito of Sardis )也曾写过一篇‘关于主日的约章’(Concerning the Lord's Day )。基督徒到了第二世纪初期的时候,已完全放弃了在安息日崇拜的习惯,于是主日便正式公认为基督徒礼拜的日子了。

有一点我们似乎是可以肯定相信的。这一切早期的左证,完全是来自小亚西亚,故此守主日的最初习惯一定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但有甚么特别原因要基督徒每星期一次规定在星期开始的第一日守主日呢?依照东方的习惯,每逢一个月和一个星期当中的某一天,这一天被称为Sebaste,意思是指‘皇帝的日子’(The Emperor's Day )。基督徒守主日一定是从这个习俗蜕变出来的。此后他们便敬虔遵守七日的第一日为他们的主的日子。

约翰被圣灵感动。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进入一个狂迷的境界;当时他觉得自己被提举起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进入一个永恒的世界中。昔日以西结也曾说:‘那时灵将我举起,我就听见在我身后有震动轰轰的声音。’。当时约翰所听闻的,恍似是号角声;号角声是新约惯用的字句。很明显的在约翰心里头,这里还有另外一幅旧约的图画。在传授律法之际,有这样的描绘:‘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神的声音附着一种命令的力量,恍似号角之声,使人清楚可闻而不至有误。

约翰接受指示,要他把所见的异象写出来。神既然给他信息,他便有责任把这信息与人分享了。人必须先听闻信息然后才可以把它传达,虽然这个传达的过程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时人又必须隐退静修然后能看见异象,但他亦必须勇往直前才可以把信息传扬开去。

约翰在拔摩岛;约翰被圣灵感动。前后两件事竟然相连在一个地方。我们已经约略提过拔摩岛有关的情况,和约翰所忍受的痛苦和辛劳。其实人无论处于甚么环境,经历甚么辛酸痛苦和辛劳的生活,或走过甚么人生的险径,他仍然是可以被圣灵感动的。并且,在圣灵感动的时候,虽则身在拔摩岛,神的荣耀和信息仍然可以降临在他身上。

神圣的信差

现在我们开始研究约翰所见的第一个异象;而我们首先发现作者的心思意念乃是沉浸于旧约的章节之中。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我们在作者的背后可以发现有着旧约经文的配对和背景。

他说他要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一般我们会这样说:‘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对我说话。’

当他转过身来,他便看见七个金灯台。约翰在这里不单止对旧约有所暗示,而且在旧约多处的地方把有关的景像汇集一起,然后揉合成一幅新的图像。异象中所见的七个金灯台是有三个出处的。

(甲 )、犹太人的约柜有着一个精金的烛台,它有六个枝子,左右各为三枝,还有七个灯盏,灯光对照

(乙 )、第二是所罗门王圣殿里面的一个景像。里面有两组精金灯台,右边五个,左边五个

(丙 )、第三是撒迦利亚的异象。撒迦利亚看见:‘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灯盏,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

约翰看见一个异象的时候,他立刻联想到在旧约时代,神向祂的子民在种种不同情景的启示。这里头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在真理上接受一个新的启示,最好的准备方法,就是先学习神从前曾经启示过祂子民的事物了。

在灯台中间,他看见一位像人子的。这句话立刻把我们带回到,在当中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的面前,并得着权柄、荣耀和国度。我们从耶稣提及人子的说话中,知道这位人子所指的就是弥赛亚。因此当约翰引用这个异象的时候,他目的是要清楚表明他是从耶稣基督领受这个启示的。

这个人物身穿长袍,直垂至脚,胸间束着金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三幅图画。

(甲 )、用来描述袍子的字是poderes直垂到脚。希腊文的旧约圣经就是用这个字来描写大祭司的长袍的犹太人历史家约瑟夫(Josephus ),曾详尽的描写祭司和大祭司在圣殿供奉时所穿的袍服。他们穿上‘一件长达双足的袍’,而围绕胸间的,是一条束腰带,‘比肘部还要高’,垂松的围绕胸间数次,而这条束带是用多种颜色刺绣,上面绣上花朵,以一种金的混合物编织而成。。换言之,约翰笔下描写的耶稣基督所穿的衣袍,与祭司和大祭司所穿的差不多完全相同。这里所见的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复活主的使命便是要担当大祭司的角色。犹太人认为一位大祭司就是一位可以面见神的人,而且也可以替别人作引导来到神面前。甚至在天上,耶稣仍然担当着大祭司的职份,替所有来到神面前的人开出一条通达的路。

(乙 )、除了祭司以外,还有其它人是身穿长袍,直垂到脚,而且胸前也是束上高腰带的。这当然是地位和身份极高的人,如王子和君王的衣服了。Poderes这个字曾经用来描写约拿单,扫罗,和海上众王子的衣袍。因此,复活的基督穿着的长袍是有着君王的身份的。祂不再是十架上受刑的罪犯;祂的衣袍表示祂乃是一位君王。

基督是祭司,同时也是一位君王。

(丙 )、这幅图画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在但以理的异象中,这位传达神真理的神圣人物,是穿着细麻布的(在希腊文的旧约圣经、细麻布衣裳也是用poderes一字来表达 ),并且束上精金的腰带。这里很明显的表示出,耶稣基督乃是一位神至尊的送信者。

我们所见的是一幅极其壮伟的图画。只要我们用心察究约翰思想脉络的根源,单从复活主的衣着,便可以见到复活主三重式的永恒的职份:先知、祭司和君王。祂把神的真理启迪给我们;祂把人类引到神面前:祂已接受了神所交付祂的一切永远的权能和国度。

复活基督的像

在我们详细察看这段经文以先,我们应该先注意两个一般性的事实。

(一 )读者很容易因疏忽而没有留意到约翰写作启示录时,是经过很仔细的思考然后才下笔的。这并不是一本把各方面的数据东拉西凑,忽忽忙忙写成的书。反之,这是一部结构精密,极具文学艺术的浑然之作。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一连串有关复活的基督的描述:而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就是在以下两章经文,当中致送给七个教会的每一封信,除了给老底嘉教会之外,都是以这里对复活的基督的描述作开头。这一段经文看起来就像一连串的主题,后来发展为致送给各教会的书信。现在让我们把这六封信的开端拼排出来,看看它们在描述复活的基督,是如何的互相配合。

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

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神之子说

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这一种写作技巧,造诣实在非常高深。

(二 )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约翰用了旧约描写神的称号,加诸复活的基督身上。

祂的声音如众水的声音。

中,先知用这句话来描述神自己的声音的。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以赛亚听闻神的声音,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神。’

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拉比有一句话,神有三条钥匙,从来不会落于他人之手,那就是生之钥匙,雨之钥匙,和叫死人复活之钥。

再没有比约翰对耶稣基督的描述,更能显出人心敬畏之情。在约翰心中,只有旧约里面称呼神的名号,才可以用来描述耶稣基督。

真的,虽出死人生,虽遍历愁烦与罪过
祂仍叫我满足,祂丰饶的恩典够我用:
基督是终,因基督是始,
基督既是那开端,那终结也是基督的。

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

基督有一个宣告,并有一个应许,那宣告是那一位已经战胜死亡,并且应许祂要和祂的百姓存活到永永远远。

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死亡有一道门的;而基督持有这门的钥匙。有些人根据这节经文认为祂曾降至地狱。在初期教会有一个观念,他们相信在耶稣降至阴间之时,祂便把那扇门打开,然后把亚伯拉罕和神所有忠诚的子民,包括从前在地上活过但已经死了的人全部带领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思想扩阔一点来看;我们作基督徒的,相信耶稣基督已经废掉死亡,藉着福音的缘故,把生命与永恒不朽带领进入光明。又因为祂现在活着,所以我们也会与祂同活,因此,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便不再畏惧死亡,因为死亡的痛苦已经成为过去了。

教会与天使

这段经文开始所用的字,在全卷新约圣经中是有着很特别的意义。钦订本圣经谓:这是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mystery )。以希腊文来说,musterion与我们今日所用的mystery意义并不相同。希腊文这个字所指的,是一些局外人所不能明白,但对明了其中底缢的圈内人而言,则是别涵深意。在这里,复活的主要继续把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内在意义向我们解说清楚。

七个金灯台代表七个教会。基督徒的伟大称号之一,就是世上的光。有一位古代希腊的释经学者,对这话有鞭辟入里的洞见。他说教会接受呼召,本身并不是光,而是作盛放光辉的灯台。教会本身不能发光,耶稣基督才是光的源头,而教会只是一个器皿,光要在这器皿里头光照出来。基督徒的光辉是从基督借过来的。

启示录其中一个难题,就是要决定众教会的天使是何所指(注:和合本圣经译作‘教会的使者’ )。有关的见解,不止一端。

(一 )aggelos这个希腊文的gg是以ng发音的,它有两个意思。它可以解作天使,但更为广泛的解释则是使者。有人认为这里所指的是各教会的使者凑聚在一起,接受约翰给与的信息,随即把这信息带回自己的教会去。倘若照这个意思来理解的话,每封信的开端便是,‘给某某教会的使者……’。从希腊文的意思来说,这个解释实在是无懈可击的,而且意思也极其贴切。但是问题在于aggelos在启示录其它地方总共出现了五十次之多,除了这处以外全部都是作天使解释的,无一例外。

(二 )有人提议aggelos这个字可以解作教会中的主教。这样的解释指出当时是教会的各主教凑聚一起和约翰晤面,而约翰所写的信或许是分别送给各教会的主教。赞成此说的人自然会引述玛拉基的话:‘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希腊文旧约圣经中的使者就是写作aggelos;因此有人认为这个名词很容易演变成日后教会的主教了。教会的主教就是主的使者,而约翰现在是向他们说话。这个解释的意思也不错,但它遭遇的问题与前者相同,而且把aggelos的用法变成指的是人,而约翰从来没有在其它地方以这个名词来称呼人的。

(三 )又有人提议这个字解释作守护天使。在犹太人的思想观念中,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职司管理的天使。举例来说,天使米迦勒就是以色列族的守护天使。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护天使。在使徒行传中,婢女罗大(Rhoda )向屋中各人报讯,说彼得从狱中逃脱回来,他们异口同声不信,而认为这是彼得的守护天使驾临而已。耶稣自己也曾说过天使守护着孩童。倘若我们取这个解释的话,困难的地方在于为甚么他们会因为各教会的罪过而受责呢?而教父俄利根(Origen )是主张接纳这个见解的。但说守护天使犹如一个孩童的导师,当孩子有过错的时候,导师岂可推卸责任呢?同样当教会有过错之时,神当然会以悲悯的情怀来谴责教会的天使。这一说的问题在于虽然每一封信的开端是向教会的天使讲话,但是信中内容,肯定是向教会众信徒讲的。

(四 )希腊人和犹太人大家都相信地上每一事物,在天上都可以找到与之配合之物;因此有人认为天使乃是教会理想之化身,而教会理想之化身的天使要向教会说话,为的是要她们重新纳入正轨。

以上所有的解说,无一使人完全满意;或者最后的一个解释比较是最好的,因为从信中的内容来说,教会与天使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现在我们继续讨论那写给教会的七封书信。在每一封信,我们先把教会所在地的历史和当时的背景作一略述;当我们交代过这些一般性的资料以后,我们便可以详细考察每一封信的内容了。(七封书信的内容、请比较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 )――《每日研经丛书》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启示录第一章

Ⅰ前言

A序言

1.本书的头一个字 apocalypsis (启示)为全书设下了布局。 Apocalypsis 就是揭开某些隐藏之事的意思;这些事,我们靠自己无法寻求,只有藉启示才能知晓。卷首一开头便声明,本书不是记述人的智慧,亦非讨论哲学或神学问题,书中记载的是启示。神怎么启示,本书就怎么写。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也可以说,这是基督所作的启示,或是有关基督的启示,也可以说这启示是属于基督的:这三种特征,启示录都兼而有之。但下一句说:“就是神赐给祂”,分明强调这启示是属于基督的。换言之,我们将要读的不是任何人或天使的启示,而是基督自己的启示,这启示是父神所赐给祂的

这启示是有关预言,叫神的仆人知道“必要快成的事”。字的定义没有阐明,但“快成的事”这一句在重复了一次,其余在、20都有类似的语气。“快成的事”可以指将应验于不久的将来,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远景短绌的缩影说法,换言之,将来必成之事。神所预定的事将必一一应验,但时间在祂而不在我们的手中,这时间是指质而不是指量。在神,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将成的事”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突然”的意思,亦即“时候到了,必不再耽延”。本书的启示不是神直接指示约翰,而是藉差遣的使者,晓谕给他。晓谕(signified)这个动词与异象(sign)一词同源。这一点我们点到为止,不直穿凿过度。约翰自称神的“仆人”(即奴仆。保罗也经常用这个名词自称:例如等处)。

2.约翰为神的道作见证。这见证可能指某次特别的看见(此处所用的希腊文动词是指一次特别的,而非广义的看见,或见证),更可能是指一段时间(如本书所包括的)的看见。换言之,约翰指出本书是他为神的道所作的见证,他以基督耶稣的见证合二为一( testimony “见证”, martyria testifies “作见证”, emartyre{sen 同源)。“基督耶稣的见证”可指“有关基督耶稣的见证”。启示录所记载的是神藉天使晓谕约翰的事,以及基督耶稣亲自告诉他的一切。约翰看见了神的“道”以及基督耶稣的“见证”,二者与书中的种种异象都是水乳相融不过的。

3.此处所说的,是全书七福之中的第一福。这儿的字是指“朗诵”,无疑是指念给全教会听,暗示约翰尊此为圣经的一部。约翰更称此书为预言(有些古卷没有“这书上预言”的字,即使我们将字去掉,也毫无疑问是指本书)。还有,约翰警告在这预言上擅自加减的人将受咒诅,而念此书的人却可得福,说明这绝不是人的出品,而是神自己的启示。

我们要小心不要把启示录当成一般的预言,虽然书中的预言确不少;我们要强调的是启示录是从神而来。与一般预言家不同的,先知有权说:“神如此说”。约翰不但吩咐大家要念这书,且要遵守上面的话。他目的不在刺激好奇心,而是要影响读者的行动。圣经是教义,也是行为的标准。请,以及本章1节的注解。

B问安

启示录是采用写信方式表达。有人认为这作法有造作之嫌。其实启示录的对象固然不限于几个收信的教会,但当时的小亚细亚的确有那么七个教会存在,而约翰也是的确企图达信给他们。有关第一世纪的信函表达方式,详见的注释。

4.收信人是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即小亚细亚西部的七个教会。当时,那边的教会不只七个(以下,,为什么只选这七个教会我们不得而知。也许约翰和这些教会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也未可知。还有本章11节列出七个教会,若以出列的次序为游行探访的次序,路线是左弯右曲。“七”是一个完全的数目,约翰尤其喜欢用这个数目。在一本高度象征性的书中,“七”字不可能没有其特殊的意义。

问安的话中,恩惠平安注释)是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而来(。这不平凡的称号是父神的称号。这儿的希腊原文是违反文法的(“从”字 apo 至“今在”之间在文法上都是反常的),特别加重了神之不变、神之永在的特牲。巴克莱( Barclay )说:“在危难黑暗的日子中,约翰心中依靠那位永不改变的神,并以反常的句法毅然宣告他的信心。”

七灵可能是指七位天使,但是夹在父神和基督耶稣之间,更可能是代表圣灵(“七重之灵”)。约翰从来不用“圣灵”这两个字,但“灵”字他是常用的(例如等等),且分明是代表“圣灵”。均有提到“七灵”。大致上我们似乎应该以“七”字作为“完全”的意思,而整个词语是指圣灵。这“七”的数目可能来自两节中圣灵的七重功效。

5.恩惠平安的第三个源头是基督耶稣,这也是“前言”中第三次提到基督(全书没有再用这个称号;约翰较喜欢用“耶稣”的简称)。他是那诚实作见证的。在第2节中,约翰特别强调见证,与此处正相呼应。他要我们知道,他所记载的完全是真实的。下面接著称耶稣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耶稣诚然是可敬可畏,但同时也是罪人的救主。约翰在这儿情不自禁地讴歌颂赞起来:他先数算基督的爱,进而述说祂救赎的大恩。“脱离”更贴切的用语是“释放”;基督以自己血的重价将我们从罪中救赎出来。

6.祂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度,使我们成为国民。神的国是耶稣的主要教训之一,我们在此才发现原来神国就是我们这些属基督的人。神的国不似世上的国,神国是没有疆界、人口的限制,所有蒙基督救赎,为祂而活的人就是神国的国民。这次序是重要的:先有救赎,才有国度。因着基督的救赎,信徒越出了自己而成为神的国。下面一句作祂父神的祭司正与神的国相辅相成。国度中有祭司,这些祭司不是一群特权贵族而是一切普通的基督徒。祭司的责任是代神向人,和代人向神说话。神将这责任交托每一位基督徒。基督徒有责任为世人向神祈求,并将神为人所成全的救恩向世人见证,使世人与神和好

祭司同时含有献祭的意思:基督徒的活祭就是自己

请注意这节经文所强调的是神与基督的关系(“祂父神”),而不是神与我们的关系(非“我们的神”)。因为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大事,所以荣耀权能都归给祂。类似的颂赞在启示录中到处都是,约翰以神为荣,经常满了赞美。

7.颂赞完毕,继之是殷切的期待基督的再来(。约翰形容k驾云降临,这与互相呼应。旧约圣经中神向人显现时屡次提到云的出现(例如,总之这是彰表主耶稣再来时的得胜和可畏的荣耀。到时“众目要看见祂”,与祂第一次的降临有天渊之别。以下几句是回顾:基督荣耀得胜的再临使世人惊讶不已。

这话是真的。阿们”(前一句是希腊文,后两字是希伯来文赞成的意思,两语并用收加强语气的功效)跟在“地上万族都要因祂哀哭”一句后面,有人批评这是幸灾乐祸,不应是基督徒的态度(类似的句子全书中还有不少)。但要知道,当信徒受逼迫时,神的名同时受羞辱。可幸这不过是暂时的,圣善的神终必大获全胜。在这一切世情的变迁之中,约翰不是一个颇感兴趣的旁观者,而是全心全意的参与为神国的得胜而鞠躬尽瘁的人,所以当恶人倾覆受刑罚时,也是意味着基督的得胜,受难信徒的伸冤,约翰自是雀跃鼓舞,而不是一种无稽的幸灾乐祸。

8.在新约圣经中,主神是耶稣的一个常用的称呼,在启示录中更是常见等等),但在启示录中,主神往往是指父神。启示录的主题之一是权柄问题,所以一开头即已说明,父神是统管万有的。阿拉法俄梅戛是希腊字母首末二字(;神是由亘古直到永远都存在的神。昔在今在以后永在也是说明这个永恒的特性(参4节)。全启示录中有九次称呼神为“全能者”(其余新约圣经中只有一次用这称呼)。神的权能无人能够敌挡,这权能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指统管万有的权柄。

C第一个异象

我们可以将第一异象的揭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约翰接受写书的命令(不是他随己意所写);第二,他如何看见荣耀的主。

i. 奉命写书

约翰一下笔就强调自己的卑微。他写书不是因为他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只是因为他接受了命令,不能不写。

9.约翰先道出自己的卑微身分,称自己为你们的弟兄,是和众人一同受患难的。在希腊文中,患难国度忍耐同列一个冠词之下。“忍耐”在这儿指积极的、大丈夫的坚忍,不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这个“忍耐”的“忍耐”是同一个字,请参该节注释\cf0。患难、国度、忍耐是分不开的,试炼与国度是携手并进的。下面一句“为神的道……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意味受放逐之刑。当时以一个如此微不足道的传道人身分受放逐,刑罚是在石矿一类的地方作苦役。“曾”字的意思可能是指已过之事。拔摩是小亚细亚海岸的小岛之一,是长八哩,宽四哩的半月形海岛。

10.我被”( egenome{n )意即“我变成”(“I came to be”)。圣灵充满在新约圣经中是常见的句子,在别处,“圣灵充满”是在祷告,爱心行动,甚至受洗礼时发生。这儿的“圣灵充满”是启示录的独特用法(他处如,可能是指一种恍惚的状态,先知的灵向圣灵完全敞开,准备好要接受异象的情景。

这异象的显现是在主日。新约圣经中这是唯一一处用“主日”的字眼,约翰也没有加上注解。有人认为这是指审判之日,也有人以为是复活节日,但最可能是指每星期一次为记念救主复活而设的敬拜之日,这日称为“主日”这是头一次(以七日的头一日为信徒聚集敬拜之日,详见。有人认为约翰是在主日聚会中看见异象,但看上下文不似有别的人在。总之,在一个主日,当他被圣灵所充满的时候,约翰听见在他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号筒在启示录中时常出现,次数超过其他所有新约书卷的总和;号筒通常与末日之事联在一起。

11.约翰受命将所看见的写在书上,达与七个教会。七教会的次序可能是送信者派信的先后。

ii. 威荣之主的异象

基督本身是第一个异象是十分重要的。信徒当时是少得可怜的一群,备受强敌的逼迫,照人看来,他们所处的是绝境。只有通过基督,一切处境和本书的启示(参1节注释)才有其确实的意义。所以对受逼迫的一裕基督的尊荣和威严是重要的头一课。约翰以旧约中的神性描述基督的尊荣。他在这儿对基督的尊称在别处,尤其是二、三两章致教会信中(致老底嘉教会信是唯一例外),不断有重复呼应。

12.如吹号的大声音是在后面响起,所以约翰便转过身来要看看是谁在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有人以为灯台的典故出自旧约,或是,又或是,但上列各处没有一处是提到七座分开的灯台。约翰的言语或者有呼应旧约之处,但思想完全是独特的。

13.七灯台代表七教会(20节),而基督在灯台中间,亦即在祂自己的子民中间(。约翰说基督好像“人子”(a son of man),这与耶稣自己所说的“人子”(the son of the man)不一样:在希腊文中,前者没有冠词,后者有两个冠词。此处的“人子”似乎是直接引用但以理中驾着天云而来,得了权柄、荣耀、国度的那位“人子”。约翰异象中的基督分明是至尊至荣的。身穿长衣,直垂到脚是尊贵人的记号。有人认为长衣和胸间束着金带是祭司的礼服。但是穿长衣的不只是祭司,而且祭司的腰带虽比常人高,但质料是“捻的细麻”而不是金;启示录中的天使;天使并非祭司)才是金带束胸的打扮,而全书亦均没有提到基督的祭司职责。

14.头发皆白,如白羊毛中那位“亘古常在者”(神也)的样子。白发意味着老人的智慧和尊严(史托福尔(Stoffel)认为白发是“圣洁的象征”;赖德(Ladd)认为是神性的表示)。羊毛当然不都是白色,但白色的羊毛却是非常之白,此处以“雪”形容更可想像白的程度。单看白发有时会给人一个安静尊严但是没精打采的印象。这儿加了一句眼目如同火焰立即纠正了可能的错觉。

15.脚好像在炉中炼光明的铜:所谓“铜”( chalkolibanon )者实在是一种成份不详的东西。这东西的名字在启示录之前未曾有过记载,在启示录此处以处看上下文亦未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光明的铜”可能是对的(chalkos 即是“铜”,全个字似乎是一种铜的合金),但不能武断。提到炼“炉”,相信必是一种金属。

声音如众水的声音呼应以西中神的声音。以水作形容词对放逐拔摩海岛朝夕与海浪为伍的约翰,更是适当不过的。

16.七星在20节的解释是“七个教会的使者”。右手拿着表示宠爱和保护,这点特别有趣,因为下几章似刚相反,都是在指责这些教会。不错,教会诚然有许多过错,但神子耶稣还没有丢弃他们,仍然将他们拿在手中。但是k口中同时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提醒我们神的严厉。剑是为攻击敌人而用。剑的比喻是贴切的,“因为罗马的短剑是舌头型状的”(HDB,'Sword’;

约翰接着形容主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其实应译为“能力”( dynamis ),是一个不寻常的词语(。总之,对祂的仇敌,主的容貌是光辉可畏的。

17.连祂的仆人约翰看见了也站立不住,立刻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后者说明仆倒之举不是东方人的敬拜举动,而是被吓得魂不附体。主用右手按着约翰,安慰他不要惧怕。16节和20节都告诉我们,基督的右手拿着七星。约翰是用像征性的言语,我们不必费神去思想为什么已经拿着七星的右手,又可以同时按着约翰。基督将教会握在祂手中,同时一样可以眷顾到个人的需要,这点真理是十分重要的。约翰时常用表面看来似是矛盾的双重比喻来说明一些事实(例如和3,

不要惧怕(意即“停止惧怕”)这几个字在四福音中耶稣用过许多次来安慰人。“首先的”“末后的重覆使用)和8节中的“阿拉法、俄梅戛”一样,同是指出神的属性。“首先的和末后的”是神的又一称号(

18.这儿道出复活的意义。我们看使徒行传就知道,基督之战胜死权对早期信徒是意义极深的,所以启示录一开始便强调这一点。这一节指出基督是活的。且“活到永永远远”(参约壹4,等等)。本也用“活到永永远远”来描写神:基督就是神,此又一例证。

阴间是指死人的所在(新国际译本将的“阴间”译为“坟墓”)。这“阴间”不是指受刑罚痛苦的地方('Gehenna'),但在启示录中,“阴间”总是和“死”相提并论,且被视为仇敌。“钥匙”是权柄的象征:基督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祂有权叫人入阴间,也有权将人释放出来。基督是万主之主,掌管死亡也掌管灵界的一切,这样的权柄是逼害约翰的读者的暴君作梦都无法想像的。

19.写书的命令在这儿又重复了一遍,且比第一次(11节)的嘱咐更为详细。约翰要详细写下所看见的(基督的异象),和现在的事(即当时所发生的事,下两章七教会现况之暴露就是一例),以及将来必成的事(神愿意叫受苦的圣徒对未来之事略知一二;本书大部分是关乎未来)。

20.奥秘不是一般人的所谓神秘,而是指一些隐秘之事,人凭自己永远无法知晓,只有基督能将之启示出来(详见注释;TNTC 。福音的信息常被称为奥秘。在这儿,奥秘指只有基督才能启示的一些异象的意义。

七星的解释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使者”可以指天使,也可以指人,但以指神的使者为多。事实上在启示录中,除了头三章的“教会的使者”不详之外,一律是指天使;使者(与“天使”同一个字)在启示录中共出现六十七次,因此这儿的“使者”是何所指是值得考虑的。有人认为“教会的使者”是指教会的守护天使(,但在圣经中我们寻不到证据证明教会各有其守护的天使。再者,下几章几封信的收信人是各教会的“使者”。写信给“守护天使”?有这怪事?因此又有人建议,“使者”是代表各教会的“灵”:遂特(Swete)说:“教会在这儿神视为灵性的个体。”

又有人主张使者是指教会的代表,人收信似乎要比天使收信合理些。但问题在这个代表是谁?不错,收信的使者这儿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但为什么要达信与一批“邮差”呢?因为派代表收信,代表不过等于邮差而已。有人说这些使者是指教会的牧者和会督(Hoeksema 氏称“监督和长老”;LB 称“领袖”)。这说法似颇合理,可惜当时教会已有会督会牧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若有,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天使”?总而言之,上列各种主张各有利弊,其中漏洞较少的似乎是以“天使”(或“使者”)作为教会灵性整体的象征。七灯台是七个实在存在的教会。教会不过是灯台,只有基督是灯台上的光。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

『耶稣基督的启示』,意思是这一个启示是属乎耶稣基督的,是借着耶稣基督的,也是论到耶稣基督的。全部圣经所有的启示都是集中在耶稣基督身上,都是为要将耶稣基督启示出来。── 倪柝声

】本启示经过的手续︰(1 )神赐给基督;(2 )基督差遣使者;(3 )使者晓谕约翰;(4 )约翰对神的仆人们证明;(5 )仆人们再读给教会听,使教会明白而遵行。── 牛述光

】「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

『耶稣基督的见证』,包括有四方面︰第一,耶稣是谁;第二,耶稣与人的关系是甚么;第三,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功了甚么;第四,耶稣与神永远的计划有何关系。这个耶稣基督的见证是存储在一个器皿里,这器皿就是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乃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我们蒙召是为着存储在器皿里的真理的见证,经过启示,组织在我们里头。问题是︰圣灵有没有启示主耶稣给你呢?是不是你听人说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你就同意这个说法,或者是因着圣灵的启示而有所看见呢?可能它不过是在圣经里,不过是一种理想,一种说法,一种信条;但是也可能在我们的里面已经被启示出来,成为我们真的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倪柝声

】「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

『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是等于耶和华这名字的意思。── 牛述光

『七个教会…七灵』,四是世界的数目,二是人的数目,四加二是六,是人完全的数目,一是神的数字,神是独一的神,人的完全数再加上独一神的数字就是一个完全的数目。── 牛述光

神宝座前的七灵有何意义?】

答:在启示录中关于七的数目字,几乎每章都有提到,使用最多,触目可见。约翰在这里写信时,首先就说到「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又说到「祂宝座前的七灵」,这七灵的含意,并非表明七种相异的灵,乃是指一位圣灵完全充足之性说的,因为七在神的眼中表示完全之意,圣灵只有一位,但祂的恩赐、能力、和功用,却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七灵,即指圣灵在信徒心中的七种工作,亦未尝不可。例如:祂能使人重生,使人成圣,开导人心,赐人能力作证,安慰劝勉,帮助祷告,使人复活等是。这样看来圣灵的工作确是完美而足用的,并且我们从启示录一书中,可以察知七灵与教会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例如:

①祂与七教会的关系——这七星即表明主掌握各教会的使者,主使教会的使者教牧被圣灵充满,得圣灵的能力,运行各样的工作,复兴教会。

②七灯与宝座的关系——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在此是以七盏灯火,在神的宝座前点着,非指显出光照感化人的作用,乃为指其如火焚烧毁灭之力,显出神公义的烈怒,而来施行的审判

③祂与七角七眼的关系——这七角七眼亦就是神的七灵,在此是以七角来表明神的能力,和完全绝对的权柄,七眼表明神的完全智能和知识,与这些关系的叙述,可知在神宝座前七灵,是表示圣灵的充足,与完全的能力,亦即表示神的全权全智,全能全在的意思。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在神宝座前的七灵」

是何所指?】

记载:「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这七灵是否指三位一体神的第三位——圣灵(第二节曾提及圣父及圣子 )?这七灵似乎是指圣灵而言,这答案令人讶异。有人可能以为七灵乃指七位天使,但他们并非亚西亚七所教会的「天使」,因为保罗在第4节分别列出那七所教会。

那么,圣灵又怎可能用「七灵」来代表呢?原来「七重的圣灵」首先可见于;「耶和华的『灵』(1 )必住在他(指弥赛亚 )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2 )和『聪明』(3 )的灵,『谋略』(4 )和『能力』(5 )的灵,『知识』(6 )『敬畏』(7 )耶和华的灵」。在圣经,「七」象征神完美之工,因此,「耶西的不」开始其弥赛亚事工时,必完全受圣灵引导。

第二次,「七眼的灵」可见于;「看哪,我在约书亚(大祭司 )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这节经文指出神的灵鉴察万事、照顾周全;大祭司前面的「石头」(可能是一块大宝石 )镶上七只眼。「七眼的灵」再次出现于;「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主前五一六年,第二所圣殿建成,奉献与主;神便应许赐下圣灵,施慈爱引领信众。

然而,启示录的七灵以各自独立的个体而出现,除却,还有:「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你是死的。」亦记载:「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七重的灵」与启示录的「七灵」似乎有着绝对关系;「七重的灵」以七个个别的灵显现,符合了神的全能及顾佑全备。全能及顾佑正是启示录的中心信息。整卷启示录都充满了象征性的描述,因此,启示录以特别使人留深刻印象的手法,用七代表一,读者也毋须惊讶困惑。所描的「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但在,人子被描绘成为羔羊,有七角七眼。综合上述两节经文,亦可看出七代表一这个原则;虽则这次是圣子而非圣灵。

同样,撒旦被描绘为一条大红龙,有七头十角;这样子就像撒但在世上的代表——有十角的兽,有十冠冕并七头,代表它的全面,但它的脚似熊脚,口似狮口。( 撒但后来成为这世界的独裁者,「七」代表他误以为自己已代表神全备的权力叫又记载大淫妇,她代表贪爱世界的教会。大淫妇穿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骑在朱红色的兽上。使徒约翰在拔摩岛看见这些异象,神用象征手法教导约翰,使他明白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三位——圣灵——的本质与特点。

主耶稣受浸时,鸽子代表圣灵;五旬节,圣灵如火的舌头降下,使信徒能有力量为基督作见证。根据记载,在楼房上聚会的信徒约有一百二十人,那么,圣灵降下时就有一百二十个火的舌头了。由此可知,圣灵以不同形式出现,皆为切合当时情况所需。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神宝座前的七灵何意?圣灵的数目何以有七?】

首先我们要明白,启示录有许多数目字是带着浓厚的属灵意义的。特别是“七”这个数目字,启示录用得最多。如七教会、七灵、七灯、七印、七灾、七碗、七天使、七头等。

其它的数目字如三、十、十二、六等亦有其不同涵义。

“七”据一般解经家的意见,乃是一个“完全的数字”。

“七灵”是什么,一向有五种解释法:

一、犹太人的解释法:

犹太人是有许多奇怪的传统说法,特别因为受那些次经和伪经的影响之故,对于旧约圣经(后来对于使徒的作品 ),都用他们的遗传说法去解释。

他们根据以诺传和多比传(TOBIT 多比传共十四章 )来解释说:在神面前有七位天使,称为“白色的头七位”(可能指穿白衣的天使而言 )。这是以诺传第一集,的话。又说:“这些站在神面前的天使长,他们的名字为米迦勒,加伯列(圣经有这两个名字 ),还有赛夸尔(SAIQ UAEL )、乌利尔(URIEL ),拉发尔(RAFAEL )、拉古尔(RAGUEL )和耶列米尔(JEREMIEL )。每一名字后面均有“神”字(EL ),表示是有服神的天使。这七位天使掌管火、风、水与世界各国。

约翰所说的七灵,如果是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观念来写信给亚西亚的七教会,他可能指这七位天使长而言。

可是这种犹太人的传统解释是不适宜的,理由是天使是受造的,约翰说“但愿从神、七灵和耶稣基督,有恩惠和平安归与你们”,天使怎能将恩惠平安归与人?

因此这里所说的七灵,一定是指圣灵说的。

二、多数解经家喜欢引用的话来解释七灵的涵意,该节圣经说:

①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

②智慧的灵和

③聪明的灵

④谋略和

⑤能力的灵;

⑥知识和

⑦敬畏耶和华的灵。

以上共有七灵,表示圣灵的七种属性。这七种属性也可以说与属神的人的属灵关系。

此一解释、多数人采用。

三、此外尚有人主张“七灵’即圣灵的七种工作。有人将这七种工作开列如下:

①使人重生

②使人成圣

③开导人心

④赐人能力

⑤安慰劝勉

⑥帮助祷告

⑦使人复活

四、又有人认为“七灵”是圣灵的七种恩赐,那是根据所排列的:

①说豫言。

②作执事。

③教导的。

④劝化的。

⑤施舍的。

⑥治理的。

⑦怜悯人的。

不过,如果要列出圣灵的恩赐,则应根据的话,该段经文一共列出圣灵九种恩赐,而非七种。

五、我们从启示录一书中可以发现有关七灵的事,曾有几次的描写如下:

①七灵与七教会有关

②七灵与七星有关

③七灵与七灯有关

④七灵与七角七眼有关

这些有关的叙述,表示“七灵”一词不能有片面的解释,七灵与七灯均表示光明,神的灵明察秋毫。七角则表示神的灵有能力。七眼表示神的全知,遍察全地。约翰所见的异象与撒迦利亚所见近似章 )。

因此,本人认为七灵乃是表示神的全知,全能与全在。不必作其它的解释。

── 苏佐扬《圣经难题》

,11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在今何国境内?与约翰工作有何关系?该七教会所预表教会七个时代如何划分?】

一、所谓亚西亚(ASIA ),并非今日地理上所用的“亚洲”,乃是古时罗马帝国的一省。当时又有“小亚西亚”一名,则是指包括“亚西亚”省在内的一个较辽阔的半岛地区,等于今日的土耳其全境。

亚西亚有省长,也有当地的地方领袖。亚西亚是罗马帝国欧洲与亚洲的桥梁,所以甚为政府所重视。亚西亚本为一小帝国,首都乃是别迦摩,国王名“亚他鲁”三世(ATTALUS III ),在他临终前曾宣布希望将来他的国土归属罗马帝国,时为纪元前133年。

在第一世纪的教会时代,亚西亚成为教会集中发展的重要地区。首先是因为保罗在此曾下一番工夫,特别曾用三年时间在以弗所传道。以弗所当时已成为亚西亚的中心,因该处有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底米女神庙之故

其次是因为约翰离开耶路撒冷之后,把他的传道中心迁移到以弗所,在该处有二十多年之久。据传说在第一世纪末叶,亚西亚地区共有大小教会五千多处。

约翰在拔摩海岛着写启示录时,上主吩咐他要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事实上这七个教会乃是代表亚西亚地区那五千多教会,他们收到约翰所写的信之后,即传达与各处教会信徒阅读。

可是今天,自从十四世纪土耳其成为回教国后,所有基督教会均被铲除净尽,只剩下很少数礼拜堂,还有两间古老礼拜堂,即马利亚堂与约翰堂,使人凭吊而已。如果保罗和约翰今天还在生,岂能不痛心!

据一九五五年的政府公告,土耳其境内的基督徒只有一万多名,阿米尼亚(古民族的基督徒 )则有五万五千名,而回教徒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八,约贰一千七百余万。

作者在1962年曾访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伊斯坦堡(ISTAN-BUL )城小住,但见回教寺林立,在该处也找不到一所基督教堂,不觉伤心之至。

二、约翰遵命写信给亚西亚七个教会,该七教会即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和老底嘉,参阅圣经地图6的使徒行传地图,便可找出这七个地名,为当时的主要城市。

多数解经家承认启示录第二、三章有关七教会的话,也是预表教会历史中各时代的景况,即由第一世纪的教会时代起直到主耶稣来的前夕。每一教会代表一个教会时代,其划分如下:

①以弗所(EPHESUS ),由使徒时代起至纪元后100年。道理纯正,离弃初爱。

②土每拿(SMYRNA ),由纪元后100年至316年,物质贫穷,灵性富足。

③别迦摩(PERGAMOS ),由纪元后316年至600年。灵力减少,俗务增加。

④推雅推喇(THYATIRA ),由纪元后600年至1200年,但一直存在到主再来。容让异端,沾染世俗。

⑤撒狄(SARDIS ),由纪元后1200年至主再来。名生实死,一无所成。

③非拉铁非(RHILADELPHIA ),由纪元后1517年即马丁路得改教起至主再来。保守真理,广传福音。

⑤老底嘉(LAODICEA ),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后直至主再来。科学倡明,灵性冷落。

── 苏佐扬《圣经难题》

,11亚西亚的七教会所在地区概况如何?】

答:古时的亚西亚并非今日的亚洲,乃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面积仅及小亚细亚的三分之一,为罗马帝国的一省,是罗马欧洲与亚洲的桥梁,今日属于土耳其的境内。在第一世纪时,亚西亚成为教会集中发展的重要

地区,神吩咐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事实上这七个教会,乃是代表该地区的众教会,因七有完全的意思。该七教会,请看圣经地图6号的使徒行传地图,就很容易找出这些教会所在的城邑。

①以弗所城——在罗马帝国时代,是小亚西亚的省会,为地中海附近之古城,与希腊的雅典隔海相望,自称为亚西亚之光。其地势三面环山,西面向海,形成一个优良满口,交通便利,商务繁盛,在当时兼为小亚西亚政治和教会的中心。其城有大女神亚底米女神的庙,为时人所谓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此庙供奉亚底米女神,参一六九题 一六二题 ),是多乳之神,其像非常丑陋,被称为众生之母,是从丢斯那里落下的。岂知到罗马王康士但丁,立基督教为国教时(主后三一三至三一四年 ),此像与庙已一概都毁灭了。此外还有大戏场,是用石头砌成的,面积可容二万余人,据说迄今遗址犹存。以弗所因蒙神恩眷顾,就有更美的名声,结了美好善果,使徒保罗在那里作工三年之久,建立教会,亚居拉,百基拉,亚波罗,推基古,对此圣工都有贡献。以后保罗立提摩太任该处教会监督;再后约翰年老时,亦来到以弗所,以此城为他传道区的中心点,周游小亚西亚,管理各处的教会。如今他被囚在拔摩海岛,主耶稣要他写第一封书信,就是给以弗所教会的,其原因是该处在各方面的重要性,且因福音种子,已在这罪恶众多之城,深深扎根,获得胜利,结出信心爱心更多的果实,这封信实具有启发和领导的作用。

②示每拿——是一座善美的城邑,位于海边,与以弗所相近,在亚西亚的地位,仅次于以弗所,被称为亚西亚的冠冕。此城为希腊王亚历山大所重建,其中有一所宏伟的图书馆,一件奥地安的海港良好,商贾云集,据传说,示每拿是希腊诗人荷马的诞生地,乃为其所值得骄傲的。在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中,虽都未提到示每拿之名,但相信此处教会早已建立,它所以很有名声,乃因为约翰的高足,波利甲Polycarp曾为教会的监督。示每拿的教会,在七教会中,惟独未受主的责备,是一个属灵的教会。当波利甲于主后一五五年二月为主殉道时,罗马方伯要他否认救主耶稣的名,就可保全性命,免于一死,但他回答说:「我曾事奉主八十六年,如此长久蒙祂恩待扶助,岂能贪生怕死,否认我主么?」他因此受害被杀。示每拿Smyrna,意即没药,没药味苦,表明它正是一个受苦的教会,因此圣灵对这教会使者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给你那生命的冠冕。」。我们可以推知这位受信的使者,就是波利甲,这些话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

③别迦摩城——在示每拿以北五十哩,是亚西亚地区一座名城,因它是地区文化的中心,且是希腊文化首席学府,主前一三三年时,即归罗马管辖,其中有极大的藏书楼,藏书量达二十万册,全是皮卷。缘于主前三世纪埃及王多利买,因嫉妒别迦摩文化上的荣誉,而禁止写书的蒲草纸运往该城,但结果该城学者就发明羊皮纸,比较埃及书纸更为优良,于是这种羊皮便命名为别迦摩那Pergamena。在该城又有丢斯,雅典那,阿波罗,三座希腊神的华美庙宇。其外庙堂林立,甚至敬拜猪、牛、蛇、鼠之类各样的假神,如亚斯克雷琶Asclepios,这种医病之神,有很多病人之神,有很多病人常在它的庙中睡眠,祈求医治,其假神为蛇徽号,则在梦中施术,矜夸它的异能,为撒旦所藉以反抗传福音真道之工。尤有著者,别迦摩又是崇拜罗马皇帝该撒的中心,在亚西亚建造的第一座皇帝庙,即在别迦摩。罗马帝国政府,强迫每一国民都要崇拜该撒,他们称该撒为主,以荣耀归于该撒亚古士督皇帝,约在主前二十九年。许久以后,又有图拉真皇帝(A.D.98-117年 ),建第二个庙;再后为赛维拉斯皇帝(A.D.193-211年 ),建第三座庙宇,因而说到别迦摩是有撒旦座位之处,别迦摩Pergamum意为「极大的结合」或「合婚快乐」,表明此城人民私欲污秽,与罪恶亲近,和异端世俗联络,真是不堪闻问。后来罗马以基督教为国教时,实行政教合一,那流弊就更大了。

④推雅推喇——是在别迦摩相隔不远的西南方,为首府别迦摩的术星城,属于马其顿的殖民地,商务极其茂盛,以卖紫色布为大宗。使徒保罗听见马其顿的呼声,首途往欧洲布道时,在腓立比有一位卖紫色布的妇人吕底亚,就是推雅推喇人,她因听保罗传道而归主,后来仍以卖布为业,可能是保罗在欧洲初结的果子。从她素来敬拜上帝之事看来,可知在推雅推喇城内,当有犹太人居住,并且吕底亚原是信奉犹太教的异邦人;至于福音如何传到那城,我们不能确知。有人推测是这位吕底亚妇人,她从腓立比信主之后,回到推雅推喇,一面买布做生意,一面传道,就慢慢创立了教会,以致发展成为女权发达的教会,后来女人就易形成在教会中掌权。当约翰写本书时,教会曾兴起了「那自称是先知的女人耶洗别」,此人可能很有财势的贵妇,她不事奉主,却引诱人行淫犯罪,不肯悔改,自结党类,乃要受到主的报应(参四八七题 )。

⑤撒狄城——为古时吕底亚国的京城,位于小亚西亚界之内,距推雅推喇约百里之遥,非常繁华富贵,此城之名,表示虚张声势,似是而非,有名无实,自大失败等意。当主前六世纪时,受克里萨斯王之治理Craesus,此王富贾天下,自以为其城堡坚固不拔,大可安居其中,结果不加防备,被波斯古列王军兵乘虚而入,一战而使撒狄陷落,统治了两个世纪。到了罗马时代,撒狄仍然以富足著称于世,而且成为羊毛市场交易中心,罗马政府以之为利伯维尔,于主后十七年,该城毁于一场大地震。当约翰写信给撒狄教会时,撒狄社会日渐衰落,黑暗已极,教会显得死气沉沉,不能为主发光,在名义上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但「只有几名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真信徒,在天上这教会,除了那几名以外,却要从生命册上被涂抹了,可知信徒生在舒适享乐环境中,是易于沉睡腐败,不能警醒,主对撒狄教会的行为,没有一语称赞,其原因也就在此了。

⑥非拉铁非城——是位于撒狄东南方,在亚西亚与弗吕家二地区的交界处,主前「五九至一三八年,为别迦摩王亚达拉二世非拉铁非Athalus Ⅱ所建立,他因表示对兄弟忧门斯Eumenes之爱心,所以建筑此城,就称为非拉铁非,意即兄弟之爱。在新约内曾有七次用过此字( 用二次——以上皆译为兄弟之爱,音译为地名。」非拉铁非是希腊的文化城,其他出于一个火山平原的边缘上,因火山所喷出来的黑灰,而使其土地至为肥沃,因地近火山屡遭地震,于主后十七年时,本城并撒狄等共十二个城市,同被大地震所毁坏。此后常有小地震,甚至居民不敢住在城内,乃在城外搭棚居住,他们这种惧怕地震之事,系与主教训「试炼的时候」有关。非拉铁非在地震之时,曾因蒙罗马地该撒提庇留的恩待,同时易名为纽该撒利亚Neocaesarea,意即该撒的新城。及主后十四世纪拜占庭时代,土耳其回教军队崛起,毁灭小亚西亚所有基督教会,惟非拉铁非蒙恩免。数百年来的希腊教徒,仍然能在该城保持基督徒崇拜的机会,土耳其政府以后改称之为阿拉Ala Sehir意即神的城,这城得了新名,亦系应验了主所说的话。如今这个被称为甚难的城,仍然屹立于世界,正如在那四周荒凉中作柱子,在七教会中,惟有这个教会与示每拿教会,未见有受主的责备,它在众教会中,是一个较完美者。

⑦老底嘉城——此城在以弗所的东南方,欧罗西的西边,它与歌罗西和西拉波立三城鼎足而立,皆同在吕库Lycus的平原上。老底嘉在当时有七处同名,为了识别,本城被称为吕底嘉,其最早之名为丢斯波立,因该城自古即丢斯假神,但当叙利亚王安提阿库二世瓜分希腊大帝国后,重新建造,时在主前二百五十年,为纪念其妻老底西,就给称为老底嘉。至主后六十二年,因亚西亚大地震,所有建筑物,与其他城市一同毁灭净尽,但不久即由城中富庶之民再行建物,不需政府补助。这城商业至为繁盛,以制羊毛为业,闻名于世,并且也是当时弗吕家省首屈一指的医学中心,因在城外十三里近弗吕家之门处,有一神庙名加利安Carian,是一所著名的医学学院。老底嘉的医士,从城外山中取出一种火石,磨成粉质,发明眼药,为当时希腊人所通用,老底嘉人因有这些财富而骄傲自恃,任意妄为,因此老底嘉的教会,沾染世俗,也成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教会,就被主以当地的背景所暗示的意义,作了严厉的教训。所以此处教会在七教会中,是唯一不被主所称赞的教会。

在保罗给歌罗西的书信中,也曾提及老底嘉的事,即有主仆以巴弗,为歌罗西,老底嘉,和希腊波立这三足鼎立的教会,多多的劳苦,保罗可以为他作证;又有特别问候老底嘉的信徒宁法,和他家中的教会安;同时又吩咐将歌罗西书交给老底嘉的教会阅读,也要歌罗西信徒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这封书信或已失传了(参三二O题 )。有人以为老底嘉教会的使者,就是亚基布,曾经作了该教会的监督,后为主殉道了项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注“脱离”有古卷作“洗去” ),」

主是︰(1 )『那诚实作见证的』,可以纠正我们的错误;(2 )『从死里首先复活』,给我们带来盼望、鼓励;(3 )『为世上君王元首』,使我们得胜与祂一同作王。── 牛述光

】『祂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主的血既使我们脱离了我们的罪恶,就因着我们的罪恶而临到我们身上的难处,主的血都给我们解决了,都使我们脱离了。

――《圣经要道》

】主︰(1 )『使我们脱离罪恶』──得救;(2 )『成为国民』──有地位;(3 )『作祂父神的祭司』──有职权。── 牛述光

】「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又使我们成为一个国(原文 ),作祂父神的祭司』(是成为一个『国』Kingdom 不是『过民』 )。今天教会乃是祭司的国,教会全体都是祭司。这乃是说,全体蒙神恩典的人,只有一个职业,就是为着事奉神。请记得,你作了基督徒,你的职业就完全改过。从今以后,我变作神的祭司。我地上的工作,不过是副业,我主要的职业乃是要事奉神。不一定我都是在外面忙碌劳苦,我是在神面前事奉神,都是为着属灵的目的。

── 倪柝声《初信造就》

『使我们…作…神的祭司。』作祭司,就是事奉神。神要所有的信徒都作祭司,就是要所有的信徒都事奉神。堕落的天主教,和走了样子的基督教,只叫少数人作事奉神的人,有圣品的阶级,乃是非常不合乎新约教训的。

――《圣经要道》

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要义如何?】

答:「主神」一词,是旧约圣经常用的名称,就是耶和华神,是将神与人立约之名耶和华,和祂普通之名的联结,此普通之名,表示神掌管宇宙万物的权柄,在这里所用的双名甚为合宜,因要统一万代,历世历代的神,是一样而永久不变的。「阿拉法,俄梅戈」,乃为希腊文二十四个字母中的首末二字,即A(alpha ),与Ω(omega ),意思就是「首与末」,「始与终」,在启示录中曾经几次提及,皆有相同之意,表示神是首先万有的本源,也是末后万有的归结,我们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在各处经文的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如:

①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是在表明神的永恒无时间性,以及祂是无所不在全能的神。

②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用永永远远——是表明主耶稣在万有之先,是现在死而复活的神,并且如今祂在高天之上,直活到永永远远,为信的人得永生的凭据。

③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给那口渴的人喝——是表明了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祂那生命活水的泉源,给人白白的恩典,得到满足

④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那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在此重复了以上各处的话,是主耶稣所说的,足以证明祂与父神同性同等,并且表明代罪羔羊基督的宝血,有洗净人一切的罪污的功效,约壹29,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阿拉法”与“俄梅戛”二字何意?】

“阿拉法”(ALRHA )是希拉文甘四字母的第一字母。“俄梅戛”(OMEGA )是希拉文最后一个字母。意即“首与末”,“始与终”。在启示录曾四次提及,而且每次均表达不同涵意。

①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生的全能者。与神的无时间性全能有关,。

②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与主耶稣的复活有关。

③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是将生命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与生命有关。

④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与圣洁有关。

约翰是犹太人,他是用犹太人传统的说法论及神,不过改用希拉文字母来表达,因为他是用希拉文来记录启示录的异像。犹太人说:神是“阿利夫”(ALEPH ),神是“投”(TA:),这是希伯来文首末两字母。拉比们说:亚当犯了神的律法,但亚伯拉罕遵守神的律法从“阿利夫”到“投”。又说:神赐福给以色列,从“阿利夫到投”,因此这种说法是表示“完全”之意,在他一无所缺。

有同样的话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

则用另一方法表达此意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意即从“无始的永远到无终的永远,你是神”。诗人摩西的话较深邃因为“阿拉法”与“俄梅戛”是“始与终”,摩西则用“无始与无终”来论神。

古时拉比说:“真理乃神之印”。真理一词在希伯来文用三个字母“EMTh”,这三字母乃是希伯来文A(头一字母 ),M(中间 虽然不是最中的中间 ),和Th(最后一字母 ),这就表示神的真理是昔在、今在及以后永在的,永不改变。

希拉人对于首末二字母的说法与约翰在此所表示相同,即,希拉人提及此首末二字母时,常有“能干”之意,比方说:某人真是阿拉法和俄梅戛,即某人什么都会之意。不过,人的能干是会受“时间”限制,神的全能则不受时间限制,所以他是“昔在(无始的永远 )、今在和以后永在(无终的永远 )的全能者。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使徒约翰没有自视高人一等,他看他是他们的弟兄,这是何等的谦卑、柔细。他的身体虽在拔摩岛上,但是他的灵却和他的弟兄一同受苦,一同忍耐着等候国度的来临。他是活在身体的实际里,所以他就如此感觉。── 倪柝声

患难、国度、忍耐这三者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要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既有患难,就必须忍耐;否则,难免打盹、退后、转向地的吸引。── 倪柝声

约翰因为忠心于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而被流放于荒凉、孤凄的拔摩岛。就是在这一种环境里,荣耀的基督向他显现,给他新的启示和新的托付。地在约翰是消灭了,天却向约翰敞开。── 倪柝声

『为耶稣基督的见证,曾被流放在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原文 )。── 倪柝声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我们同是神的儿女,同是父神的祭司,教会不该有圣品阶级存在。── 牛述光

『患难、国度、忍耐』,因为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患难是难受的,国度还在将来,因此必在耶稣的忍耐上有分。有患难才有国度,想得国度也必须加上忍耐。── 牛述光

】『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要有分于主的国度,就得有分于主的患难。今天的事界,是弃绝主的。世人怎样逼迫主,也要怎样苦害跟从主的人。能在今天和主同患难,才能在将来和主同得国。

――《圣经要道》

拔摩海岛在什么地方?与约翰有何关系?】

答:拔摩Patmos——意即我的杀灭。此海岛为小亚西亚南角之一小荒岛,今称拔提哪,是位于以弗所城对面的爱琴海中,离以弗所海岛约叁一十哩,其岛面积不甚宽广,岛长约十哩,最阔处六哩,全岛仅十三哩,其中岩石甚多,从前无人居住,以后虽有希腊民族居住,亦不过数千人而已。该岛自古以来,为放逐犯人囚禁之地。据传说,约翰昔日曾因罗马豆米仙皇Domitian(D.A.81-96年 )的逼迫,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我们根据本的过去时态,就显然可见他曾在岛上见了异象,并且受了不少痛苦,而写下了启示录,为真理作见证。古代教父如特土良,阿利金,压力山大城的革利免,以及耶柔米等人,亦皆曾证明约翰是在拔摩海岛,他写本书时,没有丝毫含恨或一句怨言,因他毫无惧怕,忠心到底,为传神的道,并给耶稣作见证,所以反因这被流放之事,使教会大得属灵的利益。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拔摩海岛在何处?约翰何以到该岛上去?】

“拔摩”岛(PATMOS )为罗马至以弗所遥远航程的最后航海站。在米利都埠西南三十七哩,在撒摩岛(SAMOS )西南二十八英哩,岛长十哩,最阔处六哩,全岛共十三方哩。自古以来为放逐政治犯之处。

拔摩岛有一深水港,无形中将该岛分为南北两部分,一部分有高山,山高800尺。古城在海港之南,该处有小山,传说约翰便是被放逐在此小山上一洞中,该洞被称为启示录洞。纪元后1088年,有一圣徒在此建一“约翰堂”,该人名“基督徒杜鲁斯”(CHRISTO-DULUS ),该人去世后,安葬于此堂中。

以下是古教父之言,证明约翰曾在拔摩海岛。古教父杜特连说:使徒约翰是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去的。

教父阿利金说:罗马皇帝把约翰定罪,把他放逐在拔摩海岛,在该处为真理作见证。

亚力山大城的革利免说:当那暴君去世后,约翰由拔摩海岛返回以弗所。

耶柔米说:约翰是在尼罗皇第十四年放逐的,但在杜米仙皇死后获得释放。

这是说:约翰是在纪元后94年被放逐,但在96年获得释放,因为杜米仙皇卒于96年。

约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可能会受不少痛苦。约翰在他的启示录也很生动的描写在该岛的一切自然景象。他可能在洞中看见大海,或被准许站在小山上散步。“海”字在启示录曾用过二十五次,而“众水的声音”也用过三次。因为在那深水港上,水声甚大,约翰很自然会采用这种说法。约翰所说的“玻璃海”也有三次,在所说的玻璃海上是有火搀杂的,相信是约翰在小山上看见日出时,太阳的红光照在平静的海面上之故。

自古以来,不少神的仆人因受迫逼而被放逐,都是在神的计划之中,他们在被放逐时,往往获得属灵的无限利益。比方雅各逃避以扫,远离家园,便在路上看见天梯,又比方摩西逃到米甸,看见火烧着的荆棘,在该处蒙神的呼召。以利亚逃至南方的洞中,听见神微小的声音。以西结在被掳之地看见神无比的荣耀。但以理办看见许多异象。本仁约翰则被禁在大桥下完成天路历程。“苦难与荣耀,只有一线之隔”。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有分苦难「我约翰,……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在拔摩海岛上。」】

使徒约翰在年老的时候,被流放在拔摩海岛上。离开亲人、朋友、家乡、教会,以及平常所熟认的一切,来到一个荒凉,孤独的海岛,四顾大海茫茫,渺无人烟,无处可去,无事可作,无人可谈,真是何等寂寞,无聊!不但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而且还要忍受饥寒、羞辱,他只有坐以待毙吗?满腹愁肠吗?悲哀绝望吗?

不!不是的,约翰早已知道他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跟随主要有艰难的遭遇,对于属世的祸福早已置之度外,任何得失无动于衷。在那荒凉寂寞的海岛,他无处可望,却可以抬头望天,与神交谈,无事可作,却可以等候主来。这时身虽在地,心却在天,外面虽苦,里面甘甜。虽仍在肉体之中,心已进入永世灵界之内,何等释放,何等宽广,真是有主够了。

不仅如此,在这极孤独的境地,却有超凡的事发生,主向他显现了,天门为他开了,他看见永世奥秘,听见天上的声音,写下最高的启示,传给教会宝贵无比的信息,他失去用处的时候,却被神大大使用,无工可作的时候,却作了最伟大之工,所以跟随主没有绝路,顺服神没有尽头,十架引到宝座,苦难带来荣冠。

──《每日天粮》

】海岛与海有分别,和地也有分别。说海又不是海,因为它是孤立在海上的。说地又不是地,因为它和大地是不相连的。海岛不只离开海,又离开地。它是最孤独不过的一件东西。海就是世界,地就是今天人的宗教组织。海岛是和此二者都不相连的。神不在世界里,神也不在人伟大的组织里。人最好的成绩,不过是一块大地而已。神却把约翰放在海岛里,他既没有世界狂浪般的快乐,又没有大地稳妥的平安。可是一件希奇的事,就是约翰在那里被圣灵感动,见了大异象,听见了主耶稣的声音,并且到了天上。虽然不能得着海的快乐,地的平安,可是有了主的安慰,就足够了。没有一个联络海和大地的人,是能联络主的。一个基督徒,若是舍不得宗教里的座位、名誉,永不能到海岛上去。── 倪柝声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谁有资格来研读启示录?在约翰自己的历史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第一个异象不是看见事情,乃是看见耶稣基督自己。约翰虽曾靠在耶稣的胸前,但他一定要再一次遇见那位使他仆倒在灰尘中的永活主,只有那时他才蒙指示去了解那些「将要成的事」。凡没有首先看见约翰所看见的异象,就没有资格去研读以下的记载,因为我们需要先有看见了主耶稣,纔能装备整齐去面临争战。

从前约翰是认识主的爱,现在是亲眼见到祂的威荣,从前他认识主耶稣是一位慈爱的救主,现在更认识祂是一位荣耀的王。除非我们先如此遇见祂,并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不然,一切将来之事的知识,只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和自高,最后且导致混乱或甚至不信。这卷书宣告主的争战,祂向一切抵挡祂国度的宣战。这卷书的目的,乃在向我们显出耶稣基督是宝座上的君王,只有这个看见,纔能产生属灵的战士。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主日』,乃是七日的弟一日,并不是『主的日子』,那是指审判的日子说的。── 倪柝声

『在灵里』,约翰的身体在拔摩岛上,失去自由,但他的灵并不因此被囚禁。可惜神的儿女常不免误会了神所安排的拔摩岛。── 倪柝声

『主日』在原文里,和『主的日子』完全不一样。Lord’s Day和The Dayof the Lord完全不一样。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许多早期的教父的著作,证明主日两个字是指着七日的第一日。在我们一生之中,要圈出这一个主日来为着主。这一天,不是我的天,这一天是主的天。我就是休息,也是为着主。我就是忙碌,也是为着主。是我给主整整一天,叫作主日。── 倪柝声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约翰这句话说得很好。应该是他在那里等候主的时候,被圣灵感动。愿这一天,能够变作圣灵感动教会的一天;愿这一天,是我们蒙祝福的一天。── 倪柝声

『主日』原文与主的晚餐是相同的文法,尤斯丁马特尔曾说主日不是安息日,乃是七日的第一日。── 牛述光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这话给我们知道,在使徒的时候,主复活的日子,就是当日的圣徒们常聚会的七日的第一日,就已经称为主日了。所以称为主日,因为是主复活的日子,是特别显明主而为着主的。

――《圣经要道》

盼望弟兄姊妹看重主日,把这一天圏出来为着主。这一天,不是我们的一天,这一天是『主日』。但愿这一天能变为圣灵感动教会的一天,是我们蒙祝福的一天。

――《初信造就》

主日是指什么日子?】

答:使徒约翰说:「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这欸圣灵感动一语,在启示录中有几次提到,可见他每次见到异象时的心里情状,非寻常可比。他是受了一种特别的灵感,如使他魂游象外(参一五四题 ),其内体的活动完全暂停,而灵性敏锐,领悟属天的灵界大事。此句亦告诉我们,他见异像是当主日的时候,有人以为这「主日」是旧约的安息日,有人以为是指旧约先知所说「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或称为「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亦即指为「主的日子」,那就是末世主耶稣再来的时代。但这种解释,是属于将来的解释,恐不合适,不过是一种偏激的见解,因人人都认为二、三章达七教会的书信,是指当时现代的时代,由此可知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主在七金灯台中间(启i12-13-20,与那大而可畏之日五所关连,所以我们必为这个「主日」,显然是指「七日的第一日」说的,这就是信徒为纪念主从死里复活的日子,更是全部历史中永当纪念的大日,此为古代教父如伊格拉丢,遮斯丁马特,爱任纽皆所共认和相信者。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

『七』是一个完全的数目,神拣选这七个教会来代表︰(1 )当时各教会实在的光景;(2 )从使徒后到主再来时的教会在各时代中的情形。── 倪柝声

】『那七个教会』,所以拣选这七个教会,是因为当时这七个教会足能代表一般教会的情形,也能作各时代教会的预表。── 牛述光

亚西亚的七个教会有何预表?】

答:教会的原意,是从世界蒙召出来之人的聚集(参三十一题 )。新约的教会,就是基督奥秘的灵体,是一个活而有机的属灵团体,由五旬节至基督再来的前夕,凡蒙圣灵从世界召出来,而重生的真信徒,所合成的,因此名为永生神的教会。约翰写信所达与亚西亚省的七个教会,是指当时实在的七个教会,七为表示完全的意思,如此七个教会,是代表那全省的教会,也是表明各时代的全教会;这七个教会状况,也是预表在教会历史中,相继而出的各时代的状况,其区分如下:

①以弗所Ephesus——意即可爱的,代表使徒时代的教会,主后三O至一OO年。这教会的特色,是为纯正的道理热心,并且在劳碌中能忍耐,但以后把起初的爱心丢弃了

②示每拿Smyma——意即没药,代表受逼迫时代的教会,主后一OO至三一六年,这教会受患难被试炼,如同在火炉中,其物质虽然贫穷,但灵性却是富足的

③别迦摩Pergamos——意即合婚快乐,代表教会与政府的联合时代,主后三一六至六OO年,这教会有撒旦的座位,存各样的异端,实行政教合一,其灵力减少,俗事增加

④推雅推喇Thyatira——意即烧香,代表黑暗时代的教会,主后六OO至一二OO年,这教会满了淫行,颇为世俗化,有自称为先知的妇人耶洗别,在其中败坏道德,教会是容让异端,沾染世俗

⑤撒狄Sardis——意即遗留之物,代表黑暗时代末期的教会,主后一二OO至一五一七年,这教会的行为,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没有被主称赞,名生实死,一无所成,是推雅推喇自然的结果

⑥非拉铁非Philadelphia——意即弟兄之爱,代表更正教的时代教会,主后一五一七年至主的再来,这教会遵守主的道,未受主的责备,又蒙主给他开了一敞开的门,以喻其坚持真理,广传福音

⑦老底嘉Laodicea——意即人民掌权,代表末世时代的教会。这教会的行为是不冷不热,灵性生活堕落,只受主的责备,主要从口中把它吐出去,其物质虽然富足,但灵性却是贫穷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

『七个金灯台』,七个灯台并不是联合成为一个,乃是分开的七个灯台,各负发光的责任于它所在的地方。教会在生命上,乃是合而为一的,如同一个身体,然而教会在地上,在外表上,乃是各自就地为政、各自向主负责的。金代表神的荣耀,教会的责任就是要彰显神的荣耀。灯台的发光全在乎油和火,教会要为主发光,就该继续不断地倚靠神的圣灵和神圣洁的火。── 倪柝声

】『转过来』,是说到心灵方面的领悟。── 牛述光

『灯台』,光体共有三个︰主是公义的日头,是自己发光的天上光体;使者是星,是返光的属天的光体;教会是灯台,是祭司加油修理在地上发光的光体。── 牛述光

七个金灯台中间的人子形象外貌表明什么?】

答:约翰在拔摩海岛上,于主日见了人子的异象,他对于其形象外貌之记述,甚为清晰,这与先知但以理曾在希底结河边所见的人像,几乎完全一样。不过约翰在此所描写的人子,是在七个金灯台中间,且加上祂是手拿七星,口出利剑。我们先从这一段经文形容的句子中,可以看见人子救主耶稣基督的一切威荣,与各样所显明的表意:

①七个金灯台——金灯台在旧约时代摩西的帐幕内,是具有七个枝子的灯台——这个金灯台杈出七个枝子,宜于表明神的子民只为一族,但在此处有七个金灯台,以表示新约各处时代的教会,各处基督教会有自己的灯台,灯台的功用是发光,这光乃是神的道,神所启示的真理。教会是灯台,是要将从神所得的光表现出来,将那生命之道向世人表明出来,约壹1-4)。这灯台是金子做的,表明教会在神眼中看为宝贵,它能为主发光,归神为圣。

②有一位好像人子——主耶稣在世时自称为人子,表明祂是道成了肉身,住在人间,时常自称为人子,为要传道,拯救失丧的人,并且也是用以指明祂的荣耀再来,审判万民。祂在七「灯台中间」,表明常与教会同在

③身穿长衣——长衣是表示作大祭司的外袍,是以表明基督为我们的大祭司,祂的「胸间束着金带」,这金带是君王所用的,表明基督既是祭司,又是君王的意思,是甚为合宜的。因为在本书,可以看到主快要成就祂为祭司之工,就登位作王,使两职之间奠定和平

④头发皆白如雪——祂的头发皆白如羊毛如雪,乃表明基督的光明,无污清洁,和荣耀之意,是日光所发射出来的烁烂光辉,这种皎白纯净,亦为表明神为亘古永远的常在者

⑤眼目如同火焰——显明主的眼光四射,神气逼人,祂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神,能看透万事,那如火焰的双目,将人的罪恶污秽察出,被火烧灭,无论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逃避主的严厉眼目监察;并且也表明这眼目光明清洁,有驱散诸恶之能力(18

⑥脚像光明的铜——祂的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表明基督的脚烁烂发光,如在炉中烧红像光明的铜一样,显出大有能力,可以践踏烧灭祂的一切仇敌

⑦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此句表明耶稣的声音,是极大而有威严全能。例如死人一听见这声音,就要从坟墓里出来;当祂再来之时,还要发出各种声音,显出祂的大能力,实行大而可畏的审判

⑧他右手拿着七星——七星就是教会的七个使者,在圣经中常以星表明大权柄之意,如「有星出于雅各」,可见这七教会的使者,在教会里掌权,是为教会的代表,就是教会的监督或牧师。主的右手拿着七星,乃是表明了教会的监督或牧师,是属乎主的,受到主的保护和重用,他们在主的右手中,表明其能力和崇高的地位。有人以为那使者就是天使,因在原文同为一字;但在此若以天使为教会的代表,而又犯了在七书信中所指责的弊端,是难于理解而显为奇特的;且书信之内容,是关于那几个教会本身的事,以天使为代表,则是多余之举,故对此种见解不足为取。

⑨口出两刃的利剑——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这利剑乃表明主的施行审判权柄,与攻击敌人的力量。两刃表明两方面的功用,如对内刑罚不法的国民,惩治犯罪的信徒,对付不信真理的人;对外则攻击反对基督教的人,杀灭抵挡神的仇敌。须知「审判从神的家起首,若是从我们起首,那不信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我们应当接受这个警告。

⑩面貌如同烈日发光——显明耶稣基督面目的荣光,照耀寰宇,洁白明亮,如日中天,极大无边。祂的面貌照样在心灵界放光。保罗在大马色途中所看见的,就是主这种极大无边的荣光

以上是约翰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人子耶稣的各种荣耀。这是一副灵光照耀的图画,将那为神荣耀所发之光辉,本体的真像,佳美的荣形描写出来;把旧约先知所见的人像,印证而启示出来(注 )。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七七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20】这里说教会就是金灯台。神不只说教会是金的,神并且说教会是金的灯台。教会如果只是金的而已,就并不能满足神的心。金灯台是发光的,是为着照亮的。神要教会作一个发光的器皿,见证的器皿。神在当初的时候,定规叫教会作灯台。不是个人,乃是教会,教会在神面前就是灯台。金的还不够,出乎神的还不够,必须为神发光,为神作见证,才是金灯台。所以,教会是为着神的见证而有的。如果不是金的,就不是教会;如果不是灯台,也不是教会。教会必须看见神在这一个世代里要作甚么,要得甚么,看见神今天在地上的见证是甚么,这个才记作金灯台。── 倪柝声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这是说到主与祂的教会同在。主的同在,不是专为祝福,也是为着鉴察。『好像人』,是表明主耶稣的神格。祂虽然是人子,然而也是神子。── 倪柝声

『身穿长衣』,表明祂是祭司。祭司在圣所里维护灯台发光,一直修理和加油,不容灯光熄灭。修理即审判。── 倪柝声

『胸间束着金带』,不是腰带,腰带是便于工作。主是把带束在胸间,这说出祂的爱和力量──『带』说出行动的力量,『胸』说到爱情。── 倪柝声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无论黑夜多长,教会都不必惧怕,因为有主为灯台负责。── 牛述光

『人子』是主在地上的名字;『身穿长衣直垂到脚』是祭司的服装。『胸间束着金带』腰间束带是表明谦卑、服务;胸间束带是表示信实(『信实必当祂胁下的带』 和遵贵荣耀,以及公义审判的权柄。── 牛述光

】「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头与发皆白』,说出祂是超越时间,而又包括时间的。白发的意思是经历、荣耀、长久,也说到圣洁。── 倪柝声

『眼目如同火焰』,火焰能够照亮。主能鉴察人的肺腑心肠,没有一件东西在祂面前是能隐藏的。── 倪柝声

】『白』是说到古老、圣洁、尊贵。『眼目如火焰』,主眼有穿透、照明罪恶的能力。── 牛述光

】「祂的……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在启示录这本书里,神向我们显示祂儿子的一方面,是与在福音书里所表明的各有不同。在福音书中,祂是救主,在启示录里,祂是君王。前者流露祂的慈爱,后者彰显祂的威严。在大楼上,耶稣以手巾束腰,为着服事,在拔摩岛上,祂是束上腰带,为着争战。在福音书里,祂那柔和的眼目,溶化了彼得;在启示录里,祂的眼目却如同火焰。在福音书那里,祂的声音是温柔的,按着名字呼召祂自己的羊,并从祂口里发出柔爱的恩言,在启示录里,祂的声音可畏如同众水的声音,而祂的口里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为要击杀祂的仇敌。我们若仅仅认识耶稣是神的羔羊和世人的救主,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祂是神的君王和神的审判官。当我们看见祂是救主时,我们赞叹:「何等可爱!」并挨着祂的胸怀,当我们看见祂是执政者时,我们却呼喊:「何等可畏!」并在祂的脚前俯伏敬拜。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铜代表审判。这里不止说出祂的行动有力量,并且说出祂的行动、祂的道路、步伐,都是绝对公义的。『在炉中煅炼』表明坚强纯洁。主的眼所定罪的,祂坚强的脚就要践踏它!── 倪柝声

『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形容威严而有能力的声音,令人畏服──怕听而又不能不听。── 倪柝声

】『脚』是践踏仇敌的;『铜』是表达审判。── 牛述光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祂右手拿着七星』,表明基督在教会使(20节 )身上的权柄,他们是在主的手中。『右手』有权柄与高举的意思。『星』表明他们的职分是发光照耀。── 倪柝声

『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这是指主耶稣的话语有能力说的。我们平日必须将神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心里,使祂的话在我们身上得着地位,也使我们在抵挡魔鬼的时候,能用它作武器。── 倪柝声

『面貌如同烈日放光』,说到主显现时的权能和荣耀。祂先像晨星一般,惟有儆醒、爱慕祂的人才能看见;然后要如日头,向一般世人显现。── 倪柝声

约翰看见有一把两刃的利剑从主耶稣口中吐出来,到底利剑如何能从口中吐出来呢?】

约翰在拔摩海岛所见荣耀的主耶稣的形状是很特殊的,他所描写主耶稣的头、发、眼、脚、声音、面貌与右手都很荣耀,但可以解得通,不过约翰所说耶稣的口中有两刃的利剑吐出来,则殊难使人明白。

兹解释如下:

“剑”字在此处,原文是ROMFAIA,是古时“特拉西人所惯用的重剑”。在七十译本的创世纪提及转动发火焰的剑时,也用这字。在启示录此字曾用过六次,此外在也用过一次,是先知西面对马利亚所说的“她的心也要被重剑刺透”。

这种特拉西重剑并非大、长、阔的剑,乃是短、小、窄,但很重的剑,剑形如音,为肉搏用。

以赛亚先知也说:神要以口中的技击打世界,口中有杖与口中有剑,相信均为象征说法,表示审判与攻击的力量,以赛亚又说:神使我的口如快刀,这种说法是表示先知的言论利如快刀。

关于此点各种解释如下:

①两刃利剑,据古教父杜特连解释,为旧约的律法和新约的福音。

②主耶稣口中的两刃重剑,是表示他一方面在教会内惩罚犯罪的信徒,另一方面是在教会外攻击反基督教的人。正如彼得所说:审判从神的家起首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也用同样的说法说: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那不法的人。其“口气”之大,举世无匹。

希伯来书作者提及神的道比两刃的利剑更快,这一节圣经可作为主耶稣口中两刃利剑的良好解释。他口中的剑即他的道,有利剑的力量。

③又有人解释为神的赐福与定罪。

④又有人解释为神赐与人的身体与灵魂的两种非常力量。

⑤更有人解释为揭穿人的虚伪和按正意分解神的道

我相信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的乃是真的有一把短的重剑从主口中出来,因为那是异象,而异象多数是带有深邃属灵教训的。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一个人不看见主则已,一看见主,没有不仆倒在地的。神仆人们看见神的例子︰约伯、以赛亚、但以理、哈巴谷、保罗。凡自以为有、自以为义的,必定没有遇见主,必定没有主的光照。我们是在光中得以见主。求主叫我们仆倒在祂脚前,把自己交于死地,好让主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 倪柝声

『不要惧怕』,这句话说出主的爱。因为『爱里没有惧怕』。── 倪柝声

祂『是首先的』,祂是万有的根源;祂『是末后的』,祂是万有的总结。神所起头的,神要作到底。我们的得救,是祂先来找我们的,祂要救我们到底。今天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一天祂都要解决。── 倪柝声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神的儿子啊,这是真的,你是永存的,在一切存在之先,在最后完成祂的荣耀。

在时间上你是首先的,你是永在的父,是历代的父与创造者。将来时间不再有了,你仍长久存在着,你的年月永不改变。

在创造上你是首先的。你是在万有以前,在一切受造的以前,一切都是你创造的,现在的天地都必永远过去,万物也必消失溶解,太阳必焚烧,星辰也消逝——你仍是最后的,造成新天新地。

在救赎上你是首先的。神先爱我们,在创立世界之前你被杀的羔羊,我们也被你拣选。你因爱先救赎我们,在道成肉身的奥秘中是首先的。你降至地的深处,以至于死,你复活地成为死人中首出的。你首先打开幔子通往至圣所,也为人开了复活的进路。

在拣选上你的首先的。无人可以与你相比,你在地上是万王之王,你是阿拉法,开端,希望的辰星,生命的黎明,一切福分的根本;你是理想目标,俄梅嘠,大终结。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我是…』,凡是灵性强健、预备好迎见主的人,并非因他自己这个人比别人好,乃市因他多倚靠、多经历主的死和复活。我们的得救是靠着主的死和复活,我们的得胜也是靠着主的死和复活。── 倪柝声

这里并不是注意我们是甚么,乃是注意主是甚么。我们如果知道了主是甚么,我们也就会知道自己的软弱。── 倪柝声

】「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我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

许多人遇见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完了,好像遇见了死亡一样。复活的生命,就是经过死而能存在的。一个教会如果认识甚么是复活,就也经得起试炼、苦难。── 倪柝声

『直活到永永远远』,祂这样活着,不单是为祂自己(显出祂的荣耀 ,并且也是为着我们,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认识主是活到永永远远的神,才能在灵中不断地感觉主的确实同在。没有一样东西比感觉主的确实同在更能坚固我们。── 倪柝声

『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人一切身后的事,都是在主的手中。死亡和阴间总是相联的。── 倪柝声

拿着死王和阴间的钥匙意义如何?】

答:在旧约圣经中,曾经提到斯文和门和阴间的门,这可令人连想到门是鸥钥匙的,死亡和阴间在启示录中已有四次用过,先是死亡,后是阴间,都是依着一样的次序。死亡是指人的身体而言,即寿命的结束;阴间乃指人的灵魂,死后所去之处(参九十五题 )。这钥匙表明与权柄之意。耶稣基督因祂自己已经从死里复活了,借着死已经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而使人能脱离阴间,靠祂胜过死王的权势,所以祂是有全权管理死亡和阴间。祂能叫死人复活,从坟墓里出来,因此,约翰所说主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就是指着祂有权柄能力,已经得胜死亡和阴间的意思,叫我们一切凡信靠祂的人,则对于死亡和阴间的痛苦,心里不再存有惧怕了

在启示录和新约其他经文中,计有记载几种不同的钥匙,一,如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参九十五题 );二,大卫的钥匙,参四九O题 );三,无底坑的钥匙,参八十六题 );四,天国的钥匙,参三十一题 );五,知识的钥匙,参八十九题 ),这些钥匙都是表示含有属灵的权柄和能力的意义。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死亡的阴间的钥匙是一条还是两条,其意义为何?】

“死亡和阴间”是两件事,原文“钥匙”是多数字。启示录曾四次提及“死亡和阴间”,即。先是死亡,后是阴间,这是很自然的次序。人的寿命结束,称为死亡,死后到人肉眼所不能见之处,称为阴间(阴间与阳间相反 阳间为活人所居之处 ),此处阴间与原文意义相同,原文HADES,原意即“肉眼不见之处”也。

死亡与阴间有钥匙,这种观念,自古以有。一O说有“死门”,“死亡有门”。希西家王谓他将进入“阴间的门”。死亡与阴门既然有“门”,则必有锁,有锁则必有钥匙了。

有人根据这种观念及启示录所记来解释的一段经文,即所谓“阴间大迁徒”的理论,谓主耶稣死后曾到阴间去用钥匙开了阴间之门,把历代一切圣徒都释放而迁徙到乐园里去(有关这种解释 请参阅等处的难题研究 作者本人不同意此种解释 )。不过我们用属灵的解释更佳,即,主耶稣已经胜过死亡和阴间,将永生与天家赐给一切相信他的人。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说:“主耶稣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同时“并要释放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又如保罗所说:“主耶稣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因此,约翰所说,主耶稣拿着死亡和阴间这两条钥匙,是指着他已经得胜死亡和阴间而言,一切相信他的人,不再惧怕死亡和阴间,乃是有永生和天家的权利与享受。同时,在他再来之时,信徒要从坟墓复活和被提至空中与主相遇。

启示录和新约其它经文所记载不同的钥匙,均带有属灵意义的。兹列举如下;

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二、大卫的钥匙

三、无底坑的钥匙,二十一 )。

四、天国的钥匙

五、知识的钥匙

这些钥匙都是表示权力。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

『所看见的』,就是约翰已经看见的事,就是指约翰在这里看见的荣耀基督的异象。『现在的事』,意即现在尚存在的事,这是指教会的时代,指教会的事说的。── 倪柝声

】「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奥秘』,既是一个奥秘,就不止有物质上的实形,并且含有属灵的意思。── 倪柝声

主的右手拿着七星,说出主如何有全权管治天上亮光的代表,以及这些代表要如何在他所在的教会负起他应负的责任。惟独主的右手──大有权能的右手,能拿住星,能保守星,能叫星照祂自己的意思发光。── 倪柝声

世人是不能写信给天使的,所以这里的使者必定不是天使,而是教会中的人。『使者』意思是教会中的代表人。启二、三章中,主把这些使者看为全教会的负责者。奉差遣者,在事实上总有几成代表那差他来者的。这些使者必定是教会中有恩赐、有属灵的学习、足以影响和转移教会的人。主是用星代表这些使者,可见他们有属天的地位与经历,为主作见证,为主发光,如同天空的星一样。── 倪柝声

『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在原文里,这七个教会的前面并没有定冠词,这是表明主在这里所说的话并不是专指这七个教会,她们乃是代表所有的教会,『七』是代表『完全』的意思

例证

】「我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

一位名传道人在屋里撰写讲道稿,他突然为一个思想所感动:─他的主是活着的!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基督是活着的!祂的身体仍是温暖的!祂不是那已过的人物,祂现今仍旧存活。」祂不但是一个事实,而且是活的事实,这是一个何等荣耀的真理!

我们是信仰复活的主。不要面对过去,以免我们敬拜祂的坟墓;而要转向上方,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活着的基督。因为祂活着,我们也必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