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以弗所书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

本信很可能是保罗在罗马被囚期间写给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省的几个教会的,「以弗所」只是其中之一。
「圣徒」指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信徒。
「有忠心」原文可以指有信心的人,也可以指有忠心表现的人,此处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意思。
每一个蒙召「圣徒」的生命、生活、事奉都是「在基督耶稣里」,也是基督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图:以弗所大剧场遗址,由罗马人于主后1世纪改造而成,依山而建,面向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环形大剧场可以容纳25,000人,可能是古代最大的剧场,至今仍然可使用。剧场已经如此宏伟,其他的娱乐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吸引人「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生活在以弗所的使徒约翰,尤其能体会「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

2「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保罗是在狱中写下本信()),却能为别人求「平安」,因为他即使在狱中,也真实地经历了神的同在、认识神的心意,所以满有不受环境影响的平安喜乐。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Chairein))」一词来问安()),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罗心目中,「恩惠」(Charis))几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义词,因为除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3-14节是一首赞美诗,原文是一个长句,包括三段赞美:对圣父的颂赞())、对圣子的颂赞())、对圣灵的颂赞())。
「曾赐给」())指当我们一进入「基督里」()),神就把这些「属灵的福气」())全部赐给我们了,我们要学习去认识、享用这些「属灵的福气」。
在「创立世界以前」()),地上还没有我们这些人,那时我们既没有行善,也没有自由意志决定是否信主,但神已经拣选了我们,可见我们的得救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和计划,与我们自己的功德、决定无关,人毫无夸口的余地。
神「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目的不只是让我们得救,更是要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除掉一切与神的性情不合的成分。因为我们是神「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是「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模样」的())。
「无有瑕疵」指旧约的献祭中,只有完美的祭牲才能献给神())。我们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无有瑕疵」的地步,但基督已经「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神就「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我们因为「在基督里」活、「披戴基督」()),在神面前就能「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5「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6「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

「预定」())原文直译是「预先挑选」,表明神在我们身上的「旨意」())是在亘古以前定下的,这旨意就是「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人被造的目的是做神的儿子,管理神的创造()),这「儿子的名分」())因着亚当的堕落被剥夺了,但神的旨意永远不变,祂要用恩典在基督里恢复我们「神的儿女」的地位())。
「儿子的名分」指收养的儿子,因着恩典得到继承产业的权利())。
「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表明神的计划完全是出于祂的爱。
神的救恩计划,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显明人的荣耀,而是为了满足神的心意,「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荣耀的恩典」())指救恩。
「这恩典是祂的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表明救恩不是任何在基督之外的事物,也表明这救恩是白白赐给不配得的人的,并非因为我们的任何善行。人以为自己可以靠行善换得神的恩典,但神却是要我们接受祂的恩典,以显出祂的荣耀。

7「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

「救赎」指支付赎金赎出奴隶。罗马帝国盛行奴隶制度,只要有人肯付出代价,就可以买赎奴隶,或作其奴仆,或将他释放,由买主自由决定。信徒从罪的辖制下得「救赎」的代价,是「借这爱子的血」,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照祂丰富的恩典」,神所赐给我们的恩典不只是从祂的丰富中分一部分出来而已,更是「照祂丰富的」程度来赐给人,祂有多少「荣耀的丰富」()),祂的恩典就有多大。

8「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

9「都是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

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神用诸般智慧聪明」())神不是随意把救恩丢给我们,而是量身定做、深思熟虑,在最好的时间、用最好的方式「赏给我们」())。
「充充足足」())神在基督里的救恩是全备充足的,无论是重生得救、还是生命成长,都不需要我们用基督之外的事物来补足,只需「顺着圣灵而行」())。
神的恩典不单是拣选我们())、赦免我们()),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也是光照我们,「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
「奥秘」())指神在旧约里还没有完全启示,但在新约里已经启示的旨意。神不要我们作胡涂人,祂喜欢我们明白祂的旨意())。
神旨意的第一个目的,是让我们成为基督的样式,使万有「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照所安排的」())原文用来形容管理家务,神的子民乃至整个宇宙都在耶稣基督的管理之下,安排每一件事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实现。
「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日期」())原文指时机。
「同归于一」())原文用来形容把事物收集起来,以一整体的形式展示,比如希腊人习惯把一列数字加起来的总和写在该栏的顶端,演说家习惯在最后用摘要来总结每个部分与整个论点的关系。这字在本节中包含了三个概念:恢复、合一、基督为首。万物都是「在基督里面」被造的()),虽然现在还充满堕落和混乱,但神的旨意是最后使万物顺服基督为唯一元首,恢复原有的功用())。
「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在希腊文里代表万有,包括属灵和属物质的受造物。唯有基督有能力、也必然会使万物和好、同归于一,「在基督里面」())万事都有真正的地位,都能合而为一,因此「在基督里面」的人生不分圣、俗。本节并非指所有人至终都会得救,神的恩典只有祂所拣选的人才能凭信心领受())。

11「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得:或译成);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

12「叫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

神旨意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因此有权利在基督里得着神为我们预备的「基业」()),我们自己也成为神「在圣徒中得的基业」()),也就是属神的「子民」())。「子民」())原文就是「产业」。
神旨意的第三个目的,是要使祂自己的荣耀「得着称赞」())。「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能指最早信主的一批信徒,主要是犹太人。

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你们」指收信教会的信徒,主要是外邦人。
「印记」指古时物主在信件或物品上所做的私人记号,证明谁是信件或物品的主人。圣灵是确认我们属神的「印记」()),因此我们应当顺服圣灵在凡事上的管理、引导、感动,使世人能看出我们是属神的。当一个人悔改相信归向神的同时,也就是他受圣灵的时候。

14「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原文是质),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是产业)被赎,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凭据(原文是质))」即商业交易时的定金、抵押品或保证物,作为全部款项必然清偿的凭据或保证。我们顺服内住的圣灵,使我们经历、预尝了神所赐「基业」的丰富,也成为我们将来能「得基业」的保证。因为圣灵有大能照着神拣选的恩典在我们身上完成祂的旨意,绝不会半途而废放弃我们。
「神的民(产业))得赎」指基督再来的时候())。

15「因此,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

16「就为你们不住地感谢神。祷告的时候,常提到你们,」

17「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

18「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以下是保罗为收信教会的信徒祷告。
「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也就是爱神、爱人,是信徒灵性成熟的表现,这是神给传道人最大的安慰,所以也是传道人最「感谢神」())的地方。
「真知道」())不只是头脑的圣经知识,也包括生活的实际经历;不只是外面客观的认识,也包括里面主观的认识。两种认识我们都需要,缺了一样就不均衡。「真知道」神的途径是「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惟有圣灵才能向我们启示神的所是,也让我们经历神的所是。
圣灵的启示不但叫我们「真知道」神的所是,也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让我们「真知道」神的所作()):第一是「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因为我们里面有圣灵作为「凭据」()),使我们被这荣耀的盼望())所吸引,这盼望就决定了我们今生的人生态度())。第二是「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神呼召我们,不只是让我们重生得救,承受祂的「基业」()),更要我们长成基督的样式,被建造成基督的「身体」教会()), 这渐渐长成的「主的圣殿」())是神荣耀的「基业」()),是让神心满意足、得着安息的「家」())。

19「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20「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

21「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

第三是「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这能力是复活的能力()),神曾经运用在基督的身上,使基督复活、升高,如今要照样运用在信徒身上。
「坐在自己的右边」())指最尊贵的地位。
「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可能指当时假师傅所敬奉的属灵势力())。
「今世」())和「来世」())的对比在犹太拉比的教训中十分普遍,两者合起来,就代表了包含万有的整体。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并且已经开始尝到「来世权能」())。

22「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23「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神使基督做「作万有之首」()),目的是「为教会」())。神救赎的目的不是为个人,而是「为教会」。神从世人中选召了教会,要把教会升高,使她能与基督一同掌权。基督是教会的主,也是万有之主,教会有权柄能力胜过一切反对的势力,是因为她的主基督是「万有之首」。基督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所以教会才能实践大使命())。本节第一句引自诗八6。
「充满万有者」())指基督。神的旨意是要教会完全彰显耶稣基督。基督被神充满,「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在世上完全彰显神。教会被基督充满,「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在世上完全彰显基督。基督不是充满在个别人里面,而是充满在教会里。
神复活的大能叫基督作了教会的「首」,也叫教会作了基督的「身体」()),神在基督里的所作都是「为教会」,目的是要得着完全彰显基督的教会,好使祂的权柄透过教会恢复在地上。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向神的子民问安

保罗在书信的开始,他只提起他持有的两种名声。(一 )他是基督的使徒。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在他心里有三件事情。(甲 )他意思说,他是属于基督的。他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可以任意而为;他为耶稣基督所有,他的生活必须依照耶稣基督所要求的而生活。(乙 )他意思说,他是受耶稣基督的差遣。使徒(apostolos )这个字是来自动词差遣(apostellein )。这字可用于一海军舰队受差遣出征;也可用于受本国差遣的一个大使。他是一个受差遣担任特种的任务,一个一生都作基督工作组的组员的基督徒。他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担负基督在这世界上的使命。(丙 )他意思说,他有的力量都是承受的。三合林(Sanhedrin-四福音书中称‘公会’ )是犹太人的最高法庭。它有权管理全世界犹太人的宗教事务。当三合林有甚么决定,就差遣一个使者(apostolos )把这决定传达给有关的人,同时督促执行。这样的使者是代表三合林,后面有三合林的权威。基督徒在世界里,是基督的代表,不过他并不是用他自己的力量,从事基督的工作;而是耶稣基督的力量,与他同在。

(二 )保罗继续的说,他是一个奉神旨意的使徒。他在这里的音调并不是骄傲,完全是出于惊异。保罗,在将及人生终点的时候,觉得惊异,神怎样会拣选像他这样的人,为祂工作。

我的良心有千万舌头,
每个舌头述说好几件事,
每一件事都斥责我是一个恶徒。

如果有一件事,为人所周知的,那就是罪的感觉,和神明的恐惧。耶稣改变了一切。他教导人,不要憎恨,只要有神的爱。因为耶稣来到世上,人即使在他们的罪中,也发现了神的爱心。

(三 )智慧和聪明。〔根据思高圣经学会的译本,第八节的译文‘赐与我们各种智慧和明达’比较和合译本更合乎巴克莱的解释。──译者注。〕这两个字的希腊文是sophiaphronesis,基督把这两样一并赐给我们。这是很有趣味的。希腊人有好多地方写到这两个字;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两样,他就有应付人生的完全的装备。

亚里士多德给智慧(sophia )所下的定义是最宝贵东西的知识。西塞禄(Cicero )所下的定义是人事神事两者的知识。智慧是一种钻研的智力。智慧是生与死,神与人,时间和永恒,一切永恒问题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给明达(phronesis )所下的定义是有关人类事物及需要策画的知识。蒲鲁他克(Plutarch )所下的定义是有关我们实际事务的知识。西塞禄的定义是当行当避的知识。柏拉图(Plato )的定义是心智的意向。使我们有能力判断何者当行,何者不当行。换句话说,明达是指面对及解决日常具体生活的能力。

保罗的声称,表明耶稣带给我们智慧,头脑满是智力的知识,也带给我们明达,使我们有能应付日常生活中,实际的知识。在基督徒的品格中,有一种完全的意义。有一种人,他们专长于研究,在神学及哲学的范围里,游刃有余,但是在日常生活的事务上,却处处碰壁,不知所措。另一种人,他们声称自己是主张实践的人,终日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想到永恒的事。在神藉着基督所给的恩赐的光照下,这两种人,都是不完全的。基督给我们的是要解决在永恒中及在时间内的问题。

历史的目标

现在保罗真是把握住了他的题目。他说,神已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新约应用这奥秘一字,有它特别的意义。这并不是难以了解。这是一件长久封闭的事,现在却显明了,但是对于没有入门的人,仍是懵然不知。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假如一个对于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参加圣餐礼拜。对他说来,这完全是一个奥秘;他一些也不知道,在圣餐礼中,做些甚么。不过对于一个知道圣餐的历史,明白其意义的人,这整个礼仪十分的清楚明白。因此,在新约中,奥秘对于外邦人是隐藏的,对于基督徒是清楚明白的。

保罗所指的神旨意的奥秘是甚么呢?这是福音向外邦人也是开放的。在耶稣里,神启示,祂的慈爱与照顾,祂的恩典与怜悯,不是只为犹太人,乃是为普天下的人。

现在保罗用一句话指出他伟大的思想。直到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兽和人的分裂。犹太人和外邦人,希腊人和未开化的人的分裂。全世界都是紧张和争吵。耶稣来到世上,要消除分裂。在保罗看来,这是神的奥秘。神的目的是要把这世界上的不同的各股,各样的战斗的因素,在耶稣基督里,都合而为一。

在这里,我们又有另外一个十分伟大的思想。保罗说,在各时代中,有一种安排着的,支配着的事情,指向这合一日子的来临。保罗所用的这种准备安排的字是非常的有趣。这是oikonomia,按照文字的结构,其意义是家务管理。Oikonomos是管家,他照顾一切家务,使它顺利进行。

基督教的信念乃是历史达成神的旨意。这并不是每一个历史家或思想家都能见到的。王尔德(Oscar Wilde )在他的警句中,有一句说,‘你用历史的名义,把欧洲犯罪者的名册,传给你的儿女。’葛拉克(G. N. Clark )在他剑桥大学就职学术演讲中说,‘在历史里,没有发现甚么奥秘和计划。我不信将来有甚么完成的事,能解释以往时代里不合理的事,给以意义。解释既属不能,要证实以往事件与完成的事件有甚么连系,则更不可能了。’斐雪(H. A. L. Fisher )在他所著的欧洲史(A History of Europe )中的引论中说,‘有一种在心智上令人奋兴的事,我却完全没有觉得。有些比我聪明的人,有些比我更有学问的人,发现历史是有线索的,有节奏的,和有预定的模式的。这种和谐,我却一些没有见到。我所看到的只是一桩桩一件件突发的事件,犹如一阵巨浪,随着一阵巨浪,关于这一切,只有件重要的事实,因为这是独特的,我们不能作出综合的结论,史家只有一条安全的规律:他必须认识,意外的和不可见的事件玩着人类命运的把戏。’摩罗伊(Andre Maurois )说,‘宇宙是冷淡的。谁创造它?我们为甚么在这里,这周转在无穷的太空中的小小的污泥堆上?我没有丝毫的意念,我深信没有人有甚么意念。’

我们今天适值居住在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目的,失去了信仰的时代里,不过这是基督徒的信仰:在这世界里,神的目的在实现的过程中;这是保罗的信念:那目的是有一天,万人万有在基督里成为一家。保罗所看到的,这奥秘在耶稣来了以后显明出来了,现在教会要努力从事于将神在耶稣基督里,启示的合一的目的,实现出来。

犹太人和外邦人

这里是保罗的第一个例子,说明基督带来的新的合一。当他说‘我们’的时候,他指他自己的民族,犹太人;当他说‘你们’的时候,他指他致书的外邦人;在他最后的一句,用‘我们’的时候,这是在他思想里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一起。

第一,保罗先讲犹太人。他们也有神分给他们在神计划中的份。他们首先相信神受膏者的来临。在他们整个历史中,他们盼望着弥赛亚。在神的计划中,他们所担负的那一部份,是神拣选的那一位从他们中间而来。

大经济学家,施密亚丹(Adam Smith )立论说,人生的整个方式建基于他所称的分工合作上。他的意思是说,人生的得以持续,依赖各人都从事于他那一部份的工作,然后把各人的成果合在一起。鞋匠制鞋;面包师烘面包;裁缝缝衣;各人有他自己的工作,各人做他自己的工作;如果各人有效的尽力而为,那么整个社体就得到了好处。

对个人是这样;对世界各国也是如此。每一个国家都在神的计划中,有它的份。希腊人教导人思想的美和形态的美。罗马人教导人律法,政府,行政。犹太人教导人宗教。犹太的百姓已经作好准备,让神的弥赛亚来临。

那并不是说,神没有准备其它的国家。神准备全世界的人和国家的心,当基督教的信息传到的时候,能以接受。不过犹太国有它特别的权利。他们首先盼望神的受膏者来到这世界上。

于是保罗将笔锋转到外邦人。在他们的发展中,他看到二个阶段。

(一 )他们接受了道。基督教的传道人把基督教的讯息传给他们。道包含两件事。第一是真理的道;它带给他们有关神,有关他们居住的世界,以及有关他们自己的真理。第二是好的讯息;这是爱的以及神恩典的讯息。

(二 )他们受了圣灵的印记。在古代的世界里──这习俗仍然保留着──当寄送一个袋,一只篓,或一个包,到另外一处的时候,总是封上印记,表明这东西是属于谁的,从那里寄的。获得圣灵就是这印记表明那人是属于神的。圣灵指示我们神的旨意,也给我们力量,按天父的旨意而行。

在这里,保罗说到了有关圣灵的一件重要的事。根据英文雅各王朝译本,他称圣灵为我们得救的凭据。这字的希腊文是arrabonArrabon是希腊商业中正常的事。这是先付的买价的一部份,作为以后到期付清的保证。在许多希腊现存的商业文件中,用这个宇。一妇女出售一只母牛,接受多少钱币(drachmae )作为arrabon。有的舞蹈女子被聘表演,先行支付多少钱。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我们在这世上圣灵的经验是预先尝些天上福份的滋味;这保证有一天我们能完全获得神的福气。

我们今天所能有的基督徒的平安喜乐的至高经验,不过是有一天我们要进入的喜乐,预先尝到的一点点而已。神今天所给我们的,似乎已经足够促进我们的食欲,并且使我们肯定有一天祂要完全赐给我们。

教会的记号

在这段经文的最后,是保罗议论中的第二大步,是非常重要的部份;不过有些事记载在前面的经文里的,我们必须先加以处理。

在这里,放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的教会的特点的完全缩写。保罗听见他们在基督里的信心,以及对神圣徒的爱心。这两件是一个真的教会必须有的特点:忠于基督,亲爱众人。

有的忠于基督的人,没有发出爱人的心。僧侣隐士忠于基督,他们放弃人生一般的活动,在荒漠的地方,度孤独的生活。西班牙的宗教法庭以及其它时代的追杀异端的人,他们的忠于基督,使他们迫害那些和他们思想不同的人。在耶稣来的以前,法利赛人忠于神,使他们轻侮那些他们认为不如他们效忠神的人。

真正的基督徒爱基督,也爱同类的人。尤有进者,他知道除了向他同类的人显出爱心以外,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表明他爱基督。一个教会无论怎样的正统,其神学无论怎样的纯正,其崇拜其仪式无论怎样的高贵,实在说来它不是一个真的教会,除非它有爱人的特点。有的教会很少不发出非难的批评。它们或许是正统的教会,但是它们不是基督的教会。真正的教会持有双重的爱──爱基督,爱众人。

包汉(F. W. Boreham )从布卡南(Robert Buchanon )的剑的阴影(Shadow of the Sword )中采用一段话。这段话描写那座恨庙。‘在一百年以前,它立在布勒塔尼(Brittany )凄寂荒芜的原野里。它已成了废址;墙是黑色的,受到时日腐蚀与污染;在破残的祭台周围长满了荆棘野草,高及胸膛;黑色的浓雾,夹杂着雨,日以继夜的,弥漫着阴郁的景色。在这庙宇的门上面,有一半已经涂抹了的名匾。这是献给我们憎恨的女神的。布卡南说,“在痛苦忿怒的时刻,许多男男女女来到这里咒诅他们的仇敌──少女咒诅她的不忠实的情侣,男的咒诅他的不忠实的女友,丈夫咒诅他的不忠实的妻子──大家都一齐祈求憎恨的女神垂听祷告,那被憎恨的人在年内死掉。”’于是这小说家添上一句:‘这温柔的基督教的亮光是何等的明亮,何等的深远,照亮在他们的心里。’

恨庙是一个可怖的观念;不过我们是否是常常远而避之?我们憎恨开明派或是激进派;我们憎恨基要派或是蒙昧主义者;我们憎恨那些神学观点与我们不同的人;我们随着各人的立场,憎恨天主教徒或是新教徒。我们所说的并非出于基督教的爱心,乃是一种定人罪的苛烈的批评。我们当常常记得,爱基督和爱众人,缺一便无法存在。我们的悲剧是常常被斯尉夫特(Swift )所说的一句话不幸言中:‘我们所得的宗教只上以使我们憎恨,却不足以使我们互相亲爱。’

保罗为教会的祷告(续 )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为他所爱的,并且做得也很好的教会祷告。

(一 )他祈求赐给他们智慧的灵。他用的智慧一字是sophia,我们已经看见sophia是指神深奥的事的智慧。他祷告神,帮助教会一步一步被带领,进入更深的永恒真理的知识。如果要使这样的事发生,必须先要有些先决的条件。

(甲 )我们必须有能思考的人。包斯威尔(Boswell )告诉我们哥德斯密(Goldsmith )说过一句话,‘我从鞋匠取我的鞋,从裁缝师取我的衣,我也是从牧师取我的宗教。’有好多人都是如此;然而宗教却不能这样,宗教没有个人自己的发现是空的。柏拉图在好久以前已经知道了:‘没有省察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去尝试的。’没有省察过的宗教是没有价值去相信的。一个能思考的人有责任自己认知神。

(乙 )我们必须有教导的圣工。启林华士(William Chillingworth )说,‘圣经,只有圣经,是基督教。’这话是真实的;不过好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这样想。在讲经台上解释圣经,是促进宗教领悟的首要条件。

(丙 )我们必须有比例的重行调整。在教会的各类会议中,用许多时间讨论行政方面性上的事,几乎相等于讨论神永恒真理的时间。其间比例当作有效的调整。

(二 )保罗祈求给他们更完全的启示及对神有更完全的知识。基督徒在知识上及恩典上长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从事专业的人知道他不敢停止学习。没有一个医生会想他离开学校的教室已经结束了他的学习。他知道每一星期,几乎每一天,对于治疗的方法和技巧都有新的发现;如果他要对于病痛者继续作出贡献,他必须继续不断的努力。做基督徒也是这样。基督徒的人生可以称之为每天更知道神。友谊不日渐增进,则日渐衰退,以至消灭。我们之与神,也是如此。

(三 )他祈求基督徒希望新的觉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悲观失望的时代。哈代(Thomas Hardy )在他的小说黛丝姑娘(Tess )中说,‘有的时候,我想世界好像挂在树上的苹果,有的美好,有的腐烂。’于是发问说,‘我们住的是那一种世界──美好的呢?腐烂的呢?’黛丝姑娘的回答是:‘腐烂的世界。’在战争期间,季布斯(Philip Gibbs )写着说,‘如果在厄齐怀路(Edgeware Road )嗅到毒气,我不会戴上防毒面具,我不会到避毒气的屋子里去,我要好好的嗅一下,因为我知道一切都完了。’韦尔斯(H. G. Wells )有一次冷然地写着说,‘人开始居住在防风东西后面的洞穴里;结果后来居住在百病丛生的贫民窟里。’四面八方传来的都是悲观的声调;没有甚么时代比今天更需要基督教希望的角声。如果基督教的讯息是正确的,世界并不是朝向瓦解,乃是朝向完成。

(四 )他祈求神能力新的认识。在保罗看来,这能力的主要证明是复活。这证明了神的目的是人类的行动所不能阻止的。世界看去似乎是充满了混乱,然而却可以知道神仍然统治着的。

(五 )保罗讲到基督在天上远超过的一切作为结束,我们今天很难把握它的意义。神叫耶稣基督‘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在保罗的时候,人们深深地相信魔鬼和天使;保罗所用的这些字是各种不同等级天使的名称。他是说不论在天上或是地下,没有一个是耶稣基督不超过的。主要的,保罗的祷告是要人知道神所赐给他们的救主的伟大。

基督的身体(续 )

我们已论到本章的最后两节。在这两节中,保罗有比任何人最大胆的和最高举的思想。他以最伟人的名称,称呼教会──基督的身体。

为求了解保罗的意思,让我们回到他这封书信的基本思想。这世界依照现在的情况,是完全四分五裂。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有分裂;希腊人和未开化者之间有分裂;在一国之中,人与人之间有分裂;在每一个人里,有分裂,因为在每个人里面,善与恶纷争;人与兽之间有分裂;最重要的是人与神之间有分裂。这是保罗的主题,基督之死把这宇宙间的不和谐的成份成为统一,消除分隔,人与人和好,人与神和好。耶稣基督至高的成就是作神和好的工具。

耶稣的死是要把世上万事,世上所有的人,成为一个家庭。不过很清楚的,现在还没有成为事实。让我们用一个比方。假定有一个大医生发明了医治癌症的方法。不过在各人藉此方法,获得医治之前,这方法必须普及各地。医生及外科医生必须受到训练,懂得用此方法。方法是在那里;只凭一人之力却无能为力。一队医生必须被差往各地,医治病人。这正是教会之于耶稣基督。这是在耶稣里,世界上的各人各国能以合而为一;不过在具体实现之前,他们必须认识耶稣基督。这是教会所从事的工作。

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头必须藉身体工作。教会是手,做基督的工作;是脚,为祂的使命奔波;声音,述说祂的话。

在本章的最后的一句话里,保罗有二个极伟大的思想。他说,教会是基督的补充。正如头脑里的观念,如果没有身体的工作,不能实现;基督带给世界极大的荣耀,如果没有教会的工作,也不能实现。保罗继续的说,基督渐渐一片一片的把万物安放在应有的地位,这是教会的工作。这是在基督教里,最大的思想之一。其意义就是神计划的一个世界是正在教会的手里。

一个旧的例子很合适的可以归纳这一端伟大的真理。有一个传说,请到耶稣怎样经过世上的日子以后,回到天上。就是在天上,他还是带着十字架的钉痕。天使们同祂谈话,加百列说,‘主人,你在世上必然为人受了许多的苦。’耶稣说,‘是的。’加百列说,‘他们都知道你是何等的爱他们,为他们所做的事么?’耶稣说,‘哦,不,还没有。现在,在巴勒斯坦,只有几个人知道。’加百列说,‘为甚么你不让每一个人知道你为他们所做的呢?’耶稣说,‘我已经叫彼得,雅各,约翰,还有几个别人,把我告诉别人,作他们终生的职志;别人再告诉别人,又告诉别人;直到世界最远的地方,最远的人,都知道我为他们所做的事。’加百列似乎十分的怀疑,因为他知道人恶劣的质量。他说,‘是,可是如果彼得,雅各,约翰,对于工作发生厌意,怎办?如果后继的人忘记了托付,怎办?如果二十世纪的人不再谈起你,怎办?你有没有甚么别的计划?’耶稣回答说,‘我没有甚么别的计划。我信托他们。’说教会是身体的意思是耶稣信托我们。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弗所书第一章

Ⅰ 序言

A 问安

1.所有保罗书信的开头都很相似。按照当时信件的格式,先写作者的名字,然后是读者,跟着才是问安。但是,传统的格式在此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作者和读者,是从双方在基督里与神的关系被提及;传统的问安亦变成基督教的祝福。

保罗最常自称为使徒。这个称谓,基本意义是“受遣者”,意指尊贵的特权,神的催逼,以及加诸在他身上的使命。他只能从自己蒙差遣把福音带给万人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参:。这身分是奉神旨意而得的;这话不单是指得神的允许而已,同一个字在第5、9、11节的用法,清楚证明这是神特定的旨意,要保罗成为在祂权下的人,保罗写作的权柄亦来自于此。他一再强调:蒙召不是由于他个人有什么美德(参:,权柄也不是自取的。两者完全都是从神而来(特别参:。保罗之所以能够持守圣召,原因就是在此:特别是他的使命遭遇阻挠之时,更是靠此坚立。

第一章有好几个字眼,必须顾及旧约的背景,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义。新约对基督徒的常用称谓圣徒,就是其中的第一个用字。希腊原文 hagioi 一字,是“圣者”的意思。在旧约时期,会幕、圣殿、安息日、百姓都是圣的,因为这些都是已经分别出来,用以事奉神的事物。按这字的意思,百姓称为“圣徒”并非由于一己的功德,而是因为神把他们分别出来,他们亦因此蒙召要过圣洁的生活。因此,这字表达的是每个基督徒所蒙圣召的尊贵和责任,而非只是一小撮人能够达到的成就。我们在导论中讨论受书人之时,已经提到过几个最好的抄本里面,都没有“在以弗所”这几个字。然而按照原文的文法,此处几乎无可置疑的必须有一个地名。22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以弗所很可能只是本卷书信几个目的地其中之一。

有忠心( pistoi )是新约形容基督徒的经常用语,可以指有信心的人,也可以指有忠心表现的人(“忠”和“信”在原文是同一个字)。本节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意思;他们是信徒,并且蒙召要忠心。他们是信主的人,但在基督耶稣里一语的含义,却远比单单指出他们信心的对象来得更为丰富。这句保罗的惯用语,差不多概括了他对福音的理解,在本卷书信中用得尤其频密。单在第1-14节,与此等同的用词就出现了十一次之多。基督徒不但要信祂,他们的生命也是在祂里头。根怎样在泥土里,枝子怎样在葡萄树上(参:及下),鱼怎样在海中,鸟怎样在空中,基督徒的生命也怎样在基督里面。从物质的层面看,信徒是在世上生活,但在属灵上,他的生命却从世上被提升到基督里面(参:。保罗在向读者的问安中,“在基督”和“在歌罗西”这两个片语刻意并列。这暗示了基督徒无论身在何处,环境怎样艰难,所受攻击是来自物质主义还是异教,遭遇危险是被政府的权势吞灭还是被非信徒的生活压力胜过,他们已经在基督里。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空话,而是十分实际的真理:基督徒只要忠于所蒙的圣召,就不会试图倚靠自己,或走出基督旨意、主权或慈爱所定的范围以外,也不会向世界寻求引导、支持或力量。他们一切的满足和所有的需要,都能在祂里面得着,不必在任何其他地方或向其他来源寻求。“受洗归入基督耶稣”,暗指了基督徒应有的生命,因为洗礼正是进入这种生命的外在表征。这同时包括了另一个真理:基督徒的群体是以教会――亦即基督身体――的形式存在。

2. 希腊文中普通的问安用语是 chairein (参:;保罗在此使用它的同源字恩惠( charis )。平安( shalōm )则是希伯来文中的普通问安话,例如主差遣七十人时就曾经提过。一如保罗所有的问安一样,本节将恩惠和平安放在一起;可以这么说,保罗把基督一切的赏赐藉这两个词汇概括起来。因此,问安就成了祝福或祈祷,向神祈求读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神的恩宠是白白赐下、人不配得的――神藉这恩宠使他们与自己恢复正常关系,并将一切所需加在他们身上(参看注释有关 charis 的讨论)――又祈求他们能以与神和好,心中得着平安,彼此间有和睦。这两个字眼,其实是以弗所书,甚至是基督福音的两大主题。恩惠、平安是从万有之源神我们的父,以及藉自己作为把它们带给人类的主耶稣基督那里来的。

B 赞美神在基督里的旨意和福气

3. 简短问安之后,在还没有为写信对象的安康表示感恩(15-16节)之前,使徒就开始一赞美的凯歌――全首诗歌是一句无从分析的长句,一个接一个的概念,环环相扣。数算神的祝福并没有特定的次序:先数算一个祝福之后,自然而然就联想起第二个来――首先是拣选,然后是儿子的名分,意味赦免的救赎,认识神对万有的旨意,(犹太人和外邦人所同有)成为祂子民的高贵权利,最后是作为得基业凭据的圣灵印记。

贯彻这首伟大荣耀颂的,有三个音符。第一,神从亘古到永远使万事按祂完美的旨意成就。一切历史、每一个人、天地万物,都包括在祂的旨意之中。过去、现在、将来,都包含在这首荣耀颂,以及父、子、圣灵的工作里面。第二,这旨意已在基督身上成就,故此人类所能得到一切的福气,都在祂的里面。第三,这首荣耀颂有一个实际的目标:神子民的生活要“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本段以犹太人祝福的形式开始。希腊文 eulogētos ,和合本译作愿颂赞归与(blessed)在新约中只用于神。惟有祂才配得颂赞。人得到祂的赐福,就算为蒙福;人因着神对人类和全世界白白的赏赐而赞美祂时,祂就得着称颂(译按:旧约希伯来语动词 bārak ,以人为对象时,和合本译作“祝福”,以神为对象时则作“称颂”;英译本一贯译作“bless”;但“bless”在新约只用于神)。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神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God and Father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之身分得着颂赞(参:。因为祂是藉由基督,向我们彰显祂至高的启示。作为儿子,耶稣基督是父神完美的形像(参:约壹18;

曾赐给(who has blessed),在希腊原文是个不定过去分词,它可能是指从前初次接受这些福气的时候,也可能是指神把这福气赐给人类之时。但是,其实没有拘泥于这词的时态之必要。各样属灵的福气(every spiritual blessing),表示福气川流不息地从祂而来。我们理解这些福气,不应单单从最容易想到的物质角度,而是当从包括物质,但超乎物质的属灵角度。因为要能够真正珍惜眼见的一切物质,必然立基于对属灵事物的真正享受。

天上(in the heavenly places)一语,将这点解释得更加清楚。它所指的,是个“看不见的属灵环境,与能见、能摸,我们称为地的环境相对。这是眼不能见之善恶势力,互相争斗要支配人类个别与群体生活的层面”(凯尔德)。“天上”这个词,在以弗所书中出现了五次。基督被提升到“天上”;神的智慧要被“天上”一切执政、掌权的得知;在描述与邪恶势力进行属灵争战的所在时,也用了同样的词汇;而与本节主题最为相近的,则是说基督徒“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他们的人生被提升至平庸之上。在世,但亦在天,不受必会过去的物质所限制(参:。现在,只要是在基督里,生命已经是天上的生命了。

4. 神的旨意从创立世界以前已经存在的事实,证明它属天而不属地。加尔文(John Calvin)说得好:拣选是一切福气的“基础和第一因”。并且,拣选的教义贯彻全本圣经。以色列蒙拣选,并不是由于什么美好的德性,而是作为成就神永恒旨意的器皿(参:。新约肯定拣选的原则,但拣选不再有国别的限制――这是以弗所书将会发展和详述的真理。拣选或预定的教义,并不是争论或臆测的焦点;也不是与人类自由意志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相对立。这教义带出一个新约不曾试图解决、人类有限的理智也无法完全明白的悖论(paradox)。保罗同时强调神主权的定旨与我们的自由意志;并向全人类提供恩典的福音。然后,基于下列两个理由,他向已经接受的人宣告拣选的教义;事实上,在等经文中,保罗亦有同样的宣称。首先,基督徒必须了解,他们信心的根基完全建立在神的工作之上,任何在乎他们自己的事物都不可靠。一切都是主的工作,并且也依照祂的计划――祂在创立世界以前所定的计划。因此,人毫无夸口的余地。第二,神拣选我们,是要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拣选的目的不单是救恩这么简单,更包括了圣洁生活。用的话说:我们是“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我们是“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模样”的

因此,基督徒人生的理想和鹄的,是完全的圣洁(参:。从正面看是献上生命(参看的注释),从负面看则是全无过失。本节译作无有瑕疵的 amōmous ,与的用法相似。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祭礼相关。只有完美的祭牲,才能献上给神(如:。所以,说:基督在道德和属灵上,“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参:。基督徒的生命也当“无有瑕疵”,不仅按人的标准如此,更要在祂面前无瑕无疵。祂是能够察看每一个人行为、思想、言语的那位。(有关使徒强调人生每时每刻都在神的眼前这一点,请参看

5. 因爱(原文作“在爱中”)这两个字可以解作是下句的一部分,也可解作是上句的一部分。古今译者和解经家见解各异,证明我们对于作者原意是不能武断定论。RSV的翻译作“祂在爱中注定我们成为祂的众子”(和合本作因爱我们……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参NIV)。这译法可能没错,最低限度它是整个段落所强调的真理。然而这片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它在本书其他地方,都是指人的爱而非神的爱,这支持了AV、RV和NEB的译法:“使我们在祂面前,在爱中圣洁而无瑕疵”(AV)。如此,这话的重点就是圣洁的人生惟有在爱中,并且藉着爱,才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参:

RSV的“注定”,RV以及和合本都作预定:希腊文 proorisas 一字,直译是“预先挑选”的意思。它只不过是另一个字眼,表明神为祂子民安排之计划,是在亘古以前定下的这个事实。这计划就是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人是为了与神过团契生活,作父神之子女而被造的。这权利因犯罪被剥夺,但靠着恩典,儿子的名分却在基督里,藉着基督得以恢复(约壹12)。形容这概念的最佳词汇是“收养”(adoption,中文一般译作“儿子的名分”;参:;因为作为养子养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恩典得到的权利,在家庭之中,享有与亲生子女同等的地位。

这些事是神“照祂意志的定旨”(RSV:和合本: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作成的。两个词都是指祂的旨意和主权的爱。“定旨”( eadokia ;所喜悦的)在圣经有两个意思。它有时是指对某人所存的善意(参:;但在没有提及有人感受这善意时,它就解作“定旨”。后者与本节和第9节的上下文理相符(参:――但本节也可能含有第一个意思。巴斯(Markus Barth; AB )说得好:“本节暗示了随同明亮善意而来的快乐。高歌赞美神的人……对神喜悦施恩作出了回应。”

6. 本节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一语,在这个段落的第12、14节一再以“使他荣耀得着称赞”的方式出现――就像诗歌每节之后的副歌一样。把希腊文名词作形容词用,译为“荣耀的”,可能使它丧失了原有的力量。神的荣耀含有祂自我启示的意思,而“祂恩典的荣耀”(AV)则是“祂自显为满有恩典的神”(斯托得:参: )。正如以色列被拣选,为要赞美祂而活,在基督里被接纳为祂子民的人,也必须表明父神恩慈的本性,使祂得着荣耀(参:。恩典一词的含义太丰富了,保罗不能轻轻带过(,必须加以阐述。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所用的希腊文动词 Charitoō ,源于名词 Charis “恩典”。(参较的结构。)它有时被解释为“祂藉以使我们能够恩慈待人的恩典”;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引自艾博特)这么说:“就如将一个大麻疯的患者,变为可爱的年轻人”。然而更合符上文下理的,是把它解作“祂恩宠我们的恩宠”,或如RSV的翻译“祂白白赐予我们的恩典”。这里所指的是神客观性的恩典,是我们不配得的恩宠,而非因为我们作了任何德行所得的恩典。

本节再次强调,这恩典是祂在爱子基督里的。这个描述曾经用作以色列的称号,并成为以色列最伟大代表的尊称,即“弥赛亚”。但是它并没有失去字面上的意义(参:平行经文的“爱子”就是证据(和合本两处经文都作爱子,其实以弗所书原文是“所亲爱的”,歌罗西书则作“祂所爱之子”)。如戴尔(Dale )所言:“基督永远住在神无限的爱中,我们在基督里时,神对基督的爱就奇妙地属于我们。”

7. 接下来的是救赎之福,因为我们更需要的恩典,是救赎性、恢复性的恩典。(本节第一句原文直译作“我们在祂里面藉祂的血得蒙救赎”。)这救赎是“在”基督里的――不仅是藉着祂,更要住“在祂里面”(参:。在此,旧约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背景。如果土地或人成为他人的财产,旧约规定了容许原主赎回产业的条款(参:、47-49;。再者,以色列人基本上也是得赎之民。他们在埃及曾经是奴隶,后来因着他们自己的罪愆,又在巴比伦为奴。神却救赎了他们,他们亦因此成为祂的子民。救赎的基本概念,是把自由给予一个已经归属别人的人或物。在新旧两约中,有时都没有特别提到救赎的代价,在某些地方,这个字有时只有释放的基本意思(如:。然而,保罗往往心系救赎所付的昂贵代价,这一点在新约好几处地方都很明显(参:

在此,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保罗明言救赎的代价,但他立刻指出这是藉这爱子的血所成就的。他亦会毫不犹豫地指出解放的途径,其实就是赎价;例如逾越节的祭就与百姓得赎有关。然而,大部分旧约中的祭,其主要目的都是消除罪愆。深入百姓心底的信息,罪愆无法轻易消除。罪,需要祭牲:“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参:。基督满足了旧约祭礼系统一贯坚持的需要。祂的死,意味着血已经流出作为赎罪的祭;这一点又可以从罪被击败,人从它捆绑中得释的角度来说。如此,献祭就是救赎――亦即过犯得以赦免――的途径。罪使得思想、意志、肢体被捆绑,赦免就是得自由。本节所用的字眼 aphcsis ,直译就是解开一个人所受到的捆绑。保罗说,这赦免是照祂丰富的恩典,这恩典的丰富是人所不能尽明,更远超地上一切的财富(参:。使徒在以弗所书六次提到神的丰盛,祂把丰富的恩典、怜悯、荣耀启示给人,提供给人,这是保罗独有的表达方式(参:。神的赐予不仅是从祂的丰富中分派一部分出来而已,更是照祂的丰富之量度赐予人,换言之,祂的赐予与祂的丰盛相称(参:

8. 保罗仍未道尽他对恩典的描写。神充充足足地,把这恩典赏给我们。所用的希腊文动词,表达了神的赐予格外地充足,就如喷泉从丰沛的水源流出一样。并且,靠着祂的恩典,基督徒可以期待丰盛的人生

9. 诸般智慧聪明,是使徒数算的第四个福气。神不单只是接纳和赦免我们。祂使他们与自己和好,成为儿女,又光照他们,让他们明白祂的旨意。这个片语在RSV中与下面的句子相连,其他译本则连于上句,但对其基本意义影响不大。不少古希腊作者对智慧( sophia )和聪明( phronēsis ;NASB作insight;吕振中作“明达”)都有不同的解释。这两个字虽然不是经常都有差别,就本段而言,分辨两者似乎是合理的。罗宾逊给智慧的定义是“能够看清事情核心,知道其中真相的知识”而聪明他则解作“能够导致正确行动的理解”。这解释如果正确,神的智慧,就不单只是初期教会时,诺斯底派自夸拥有的那种纯粹理智或纯学术的高级哲学,更是日常生活细节得以明白理解的源头(参:。巴克莱(W. Barclay)说得好:“基督给人能力,可以看见终极永恒真理,又能解决每时每刻的问题。”

这种智慧聪明所以可能,是因为神启示了祂对于人生的目标和宗旨,以及其中细节的旨意(参:。祂使人知道的事物,使徒称之为奥秘。 mystērion 一字,在古希腊文中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它可以指一种只有加入某种组织的人才能晓得的秘密仪式或知识,又可以指任何的秘密。七十士译本用它来形容神所启示的事物(如:,以及搬弄是非的人所讲说的秘密(如:传道经。启示文学的作者描述“奥秘……在天上预备,要到历史结束时才会启示出来……。在昆兰……奥秘又可以是指在其社群中已成的事实。”林肯恩(A. T. Lincoln)说,保罗可能是取材于“这用语丰富的闪族文化背景” 23

因此,把基督徒对这字的用法,视为受了新约时期教外十分普遍之奥秘教派的影响,是不应当的。不过,保罗当然不会忽略这个用法。毋庸置疑的,保罗显然刻意拿神在基督里向一切愿意的人启示、又交给教会向世界宣讲的真理,来与怪诞而无根据的异教对比。对保罗来说,最基本的奥秘是神怎样藉着基督,使人类与祂的团契相交得以恢复;并且,祂怎样使因人的悖逆和罪恶搞得乱七八糟的宇宙,重新得以合而为一。如此在新约之中,奥秘不是某种神秘的东西,而是已经启示的事物。一般来说,新约常以表示揭露而非保持秘密的字眼,与 mystērion 共用(参:,,。话又说回来,这字的确含有从前无人知道,如今启示出来的意思。更重要的一点,是人能够明白什么,全得倚靠神启示的心意,以及是否有愿意的心接受只有神才能赐予的聪明。

使徒在第7、8节怎样多方述说颂扬神慷慨的恩典,他也在此刻意表达神旨意的奇妙。保罗用三个同义词(其中两个在5节已经用过),把奥秘描述为“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在基督里面”。

10. 在祂主权的大计中,神昔日和现今在里面的作为,是在日期满足的时候成就――或“在时机成熟时实行的”(NEB)――的计划。辛普森(E. K. Simpson)恰当地把它描写为神“历史的方案”。但我们必须好好研究译作“计划”(和合本:照所安排的)的字眼,才能更清楚地明白使徒的意思。 oikonomia 一字可以用来形容管理家务( oikos ),或管理家务者的责任。新约好几次用这字来描写管家的职分。教会是神的家,耶稣基督是大管家,在祂手下服事的人都蒙召为管家(参:。本节所述的,是神的子民而至整个宇宙的管治和安排。耶稣基督安排每一件事物在日期满足之时实现,并且以无限的智慧为万事安排时间。值得一提的,还有本节用来形容时间的字眼,并不是指以年、月、日衡量其进度的 chronos ,而是指一特定时间,按神旨意成就的决定性时机的 kairos 。布鲁斯意译得好:“神按自己权柄所定的日子和节期都按时成就之后,祂从亘古而有,在基督里所计划的旨意就会圆满达成。”24

RSV将希腊原文的 anakephalaiēsasthai 译作“合一”(和合本:同归于一)。有人用这字形容把事物收集起来,以一整体的形式展示。希腊人习惯把一列数字加起来的总和,写在该栏的顶端;这作法亦以“合一”这个字来命名。在雄辩学上,这字是指演说最后的摘要,显示每个部分与整个论点的关系。,用它来形容把一切诫命包括在爱的要求之内。这字在本节中包含了三个概念:恢复、合一、基督为首。25韦莫思(R. F. Weymouth)的翻译把三样都揉合在内:“将万有恢复到得着基督为惟一之首……的旨意。”万物都是在基督里面被造的。无数的混乱和溃败透过罪进侵世界;但最后万物将会因为归回顺服基督,恢复原有的功用,并且合而为一(参:

本节用天上、地上……所有的,来界定一切,这个按希腊文含有绝对普世性意义的措词(参:。保罗所指的是整个被造的万有,属灵和属物质的都包括在内。在写作之时,保罗很关注小亚细亚的一个异端。这异端的教导提到有很多属灵势力敌挡基督,又有其他势力在神人之间作为中保。保罗在歌罗西书直接驳斥这种教训,但在以弗所书中只是间接驳斥而已;他指出有能力、也必然会使万物和好、同归于一的只有一位。将人生分为圣、俗,其实也是今日的异端邪说。基督涉及万事,在祂里面万事都有真正的地位,都能合而为一。再者,以弗所书所论及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呈现教会持续不断的任务,是在这个被种族、肤色、文化、政治系统割裂了的世界中,将万物和万人夺回,使他们顺服基督(参:林后1-5),并在祂里面,找到自己真正的岗位,合而为一。

本节对于相信所有人至终都会得救的“普救主义”,是举足轻重的经文。这节经文的确暗示到了最后,一切的事物和所有存在的生物,都会服在祂的权下。然而把教义建立在一节经文上,不顾圣经整体的证据,是很危险的。例如,普救主义一点也不重视圣经从头至尾的郑重警告:生死的关键,乃在于人接受或是拒绝神的救恩。

11-12. 第10节希腊原文最后一个片语,重申和其他经文所说的福气一样,都是在基督里得到的。下一句也相同,保罗继续说,我们也在祂里面……照预定……得了基业。动词 klēroō 的原本意思是“拈阄选出来”。但在很多例子中,“阄”的含义已经佚失,这字的基本意思,变成了“以色列是神的分”这个旧约壹再出现的概念(参:。“基业”( klēronomia 是其同源字,引伸出来就是说作为神之分的人,也在祂的里面得了基业(然而本节并不完全是这意思)。在此,当保罗说我们――犹太人――成为祂的子民时,保罗所说的,是说旧约是神为人类所定的旨意实行的开端。如巴斯( AB )所言:“我们已被〔神〕据为己有。”

在以弗所书中,有好几次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名词(“我们”和“你们”)交替使用,显示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分别。本节就是一个例证。神救赎世人的计划,是从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犹太人身上开始。他们是预定――“预先挑选”(5节用过这字)在祂旨意中有分的。在一定程度上,“预定”不能称为历史的蓝图,因为它不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自动成就。它是有位格的,并且主动介入这世界的神,按着智慧和恩典使自己心意成为事实的旨意(参:。本节所用的字眼就是这意思:其一是祂行作( energountos )或“促成”万事;其次是祂的谋定或“既定的计划”( boulē ;参:,最后是祂的心愿或“旨意”( thelēma ;参看5、9节注释)。NIV译作:祂“使万事按照祂意志所定的成就”。NEB作“按照祂心意所命定的,祂的旨意到处运作”。和合本将这话译作祂随己意行作万事。

使徒说,祂在犹太人身上计划的目标,是好使他们“为赞美祂的荣耀而活”(RSV;和合本:叫祂的荣耀从我们……可以得着称赞)。神拣选亚伯拉罕,并在以色列的历史之中使自己的心意成就,只有一个用意;这用意就是要他们在世界上彰显祂的荣耀、祂自我启示的性格和本质(参看6节注释)。动词“首先……有盼望”( proelpizō )的字首 pro- 有两个解释;它可以指犹太人在其他人之先(但在道成肉身之后)在基督里有盼望,也可以指在基督降临以前,他们已经把盼望寄托在祂身上了。提及犹太人在外邦人之先,已对福音有所认识的事实。然而,本节指的应是犹太人在祂降临之前,对“那位基督”(希腊原文有定冠词)的盼望(参:。斯科特(Scott)的注释指出:“在基督出现的好几个世代之前,他们已经知道祂将要降临,并且切切期待。他们的宗教在绝望之时,已将盼望移转到基督身上……。”

13. 在希腊原文中,本节一开始的关系子句并没有动词。AV重复了前面(12节)最接近的动词(“……首先‘信靠’了基督的人。祂,你们也‘信靠’了……”),可能是正确的译法。此外,我们可以借用第11节的动词(AV;“我们……得了基业”),又或者和RSV一样,用本节后面所用的动词(“受印记”)。和合本重复本句中既然信祂的分词,把它译作也“信靠”基督。以上几个大概都不合作者的原意,加插动词“是”(英语的to be)在意思上可能最为接近。“你们也是如此”(TEV)。NIV则作:“你们也包括在基督里面”。从前没有指望的外邦人(,如今准于同样的理由,和犹太人一起归在同一个旨意之下。保罗接着指出对他们而言,这是什么意思。

外邦人之所以能够进到神的旨意之中,是因为认识了耶稣是基督;本节经文从两个角度,描写这个能够改变人生的认知。第一,他们已听见真理的道,也就是使他们认识终极事实――神在祂儿子里的启示――的话语(。第二,这真理就是福音,也就是好消息:因为它不单只是启示,更是慈爱、怜悯、得救的信息,这信息是神为陷于罪中的人类所设的(参:

听道,极为重要。因为惟有听道,才能带来对福音真理的认识。但是听道若不导致信心,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只有凭藉信心才是获取神福气的惟一途径。因此,外邦人和犹太人,都同样在听见、相信之后,受……印记。古时的印记,是物主或重要信件发送者的私人记号,以便分别信件的真伪。此外,它又有封缄的功用,保证经过传送的物件原封未动。新约时期的某些异教教派,有把徽章纹在教徒身上的作法,入教者刺青后就称为“受了印记”。保罗写本节和时,他可能也想到这背景,虽然未必一定如此。犹太人视割礼为印记(参:;圣灵则是基督徒的印记。在生命中经历圣灵,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验证,并对别人显示所信之道是真实的;圣灵又能给予内在的保证,确认他们是属乎神的儿女。到了后来,大概因为与割礼类同,或因为神秘教派入教仪式所用的语言,洗礼亦被称为圣灵的印记。水礼确实是基督徒得到的“外在而可见之记号”,是神在基督徒身上所行之内在工作的外在彰显。然而,本节的印记,显然指圣灵的同在。圣灵在信徒的生命中,成了神在信徒里面、为圣徒成就工作之不容否定的记号。圣灵同时是信徒到了主的日子,仍然能够保持“无疵无瑕”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节,,以及三段同为描述“印记”的经文中,其上文下理都是指向在末日完全得着神的福气。)既然信他,就受了……圣灵为印记,按照希腊原文的语法可以解为两个阶段之经历――即先相信,后来才接受圣灵为印记。不过,这里的分词,可以解为“同时不定过去分词”表示所描写的事情,与主动词所代表之事同时发生。这些经历无论有几种解释,新约壹贯的教训是,当一个人悔改相信归向神的同时,也就是他受圣灵的时候(徒二及记载的问题,都是这真理的例证)。

所应许的圣灵,是RSV、和合本,以及其他译本,对希腊原文直译为“应许的圣灵”一语的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可能指旧约所应许的圣灵(如:,以及主再次应许的圣灵(如:。但是,如果这个解释成立,保罗在此使用名词“应许”,而不简单地用分词“所应许的”,就有点奇怪了。比较有可能的是,保罗说的是将来美好事物的应许,随圣灵的同在而来。接下来,在第14节以暗喻方式讨论的,正是这个概念。

14. 两方面进行交易时先付“金额一部分”( arrabōn ,这字是由腓尼基商人引进希腊文的词汇),作为全部款项必然清偿的凭据或保证。希腊的七十士译本在中,三次用这字来描述保证物(和合本:“当头”)。特别重要的,是这字在现代希腊文中,解作订婚戒指的意思(布鲁斯, EE )。现今基督徒藉圣灵而得的经历,使他们能够预尝将来必能完全得着神所赐予的基业,并且也是他们能得基业的保证(参较亦与“凭据”有关的,以及的意思也很相似:圣灵被称为“初结果子”)。

RSV将下面难解的一句话译作“直等到我们得以拥有它”(直译:直至产业的得赎;和合本:直等到神之民被赎)。这里所用的希腊文字眼通常译作“赎”,它可能和上面的思路相连:我们现在有凭据,将来必完全拥有。但此外可能还有另一个解释。“赎”( apolytrōsis )和“产业”( peripoiēsis ),以及本段不少字眼一样都是特殊用语,最自然的是参较照旧约的用法,按基督徒的应用来解释,“赎”是解放罪的奴隶,使之成为神的子民。这字曾在第7节出现,它在新约往往也是这个意思。这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到了末日就会完全成就(。神要从外人的手,取回属祂的一切。如此得赎之物可以称为“那些被神拥有的”(NIV,参较和合本小字“民原文作产业”)。也是如此使用,此外,令人联想到,以及26亦有类似用法。因此,RV译作“直到神自己产业的被赎”,NEB则作“当神赎回属祂之物时”。如果接受这看法,我们便必须假定“贸易的比喻至此为止”(罗宾逊,使徒重新使用最常想到的旧约意象。无论如何,这首伟人的荣耀颂,就在完全得着神为人类所计划的一切(犹太人、外邦人皆然)之思维中结束。与神的旨意逐步展示的每个阶段一样,这一点也是为了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C 求神光照的祈祷

15. 在第3-14节的荣耀颂之后,使徒的思路回到他写信的对象身上,为他们感恩、代祷。但是,本段不单只是按照当时书信的格式写作(参看1节的注释),而是深具真正基督徒祷告的精神。例如一开始的因此,显示出他的祈祷,是从上面所写丰富之属灵福气的角度出发的。神在基督里的旨意、拣选、儿子名分、救赎、启示,以及圣灵的赏赐,自然而然地驱使使徒发出赞美,并且为教会的会众祈求(

保罗很可能循着知道歌罗西教会消息的途径,听见在他的读者之中所结的福音果子。前面已经说过,以弗所书缺乏比较具体、详细的感谢,甚至保罗写给从未到过的教会时,细节也比本书为多27这事实是主张本卷书信原本的目的地并非以弗所,或不独是以弗所的有力证据。但作者心目之中,同时亦有具体的读者作为对象,以致他能够为他们信从主耶稣而感谢神;这信是能使人经历这位主耶稣所要成就、以及所要赐予的基本要素。信心不仅是个人与主的关系而已,它还会影响这人对众圣徒的言行。RV依从某些古老圣经抄本,略掉RSV、NIV、NEB、和合本中的亲爱一语。虽然联合圣经公会(UBS)和尼斯勒( Nestlé )版的希腊文新约都有这个爱字,但这个爱字后来被加插入原来经文(以求与,门5的一致)的可能性,比抄写讹误缺漏的可能性高了一点。只是略去这字的用法,在新约其他地方却找不到平行经文。此外,如果信从一词,对紧接着的两个宾语主耶稣、众圣徒有不同的含义,将构成理解上的困难。使徒可能是在描述他们对所有圣徒都存友善、不带歧视的爱,只是部分抄本缺漏了这爱字。倘若不然,保罗所说的必定是指他们明显的信心,不单存于内在的属灵生活之中,也从他们与所有基督徒的关系中流露出来。

16. 在本节中,使徒祈祷生活的两大特点显而易见。第一,是他不懈的态度。保罗勉励人“不住的祷告”;参:。保罗书信,给我们清晰一贯的印象,是他诚恳、坚决地为“众教会”祈祷(参:,及所有保罗书信的序言)。第二,感恩在保罗的祷告中,占有极重要之地位。他教导说,一切代求都当有赞美伴随;其他书信也都能看见这是他祈祷的特色。RSV的“记念你们”译得中规中矩,但常提到你们(和合本、AV、RV)则更加具体而准确。

17. 聆听而应允祷告的那一位,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更常见的称呼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参看3节注释)这里(无疑受到下一句的影响)则只称祂的神,即祂所承认、并向我们启示的神。这句话并没有任何与耶稣享有神性的事实有任何冲突,因祂能够称圣父为“我的神”。其次,祂是荣耀的父(参:“荣耀的神”及“荣耀的主”两个称号)。祂是一切荣耀所属的圣父;藉创世彰显一切权柄威严的是祂,佑护人、救赎人的也是祂(参看6节注释),祂是一切的源头。在祷文中思想神是谁,能够令人懔然生敬,又能坚固祷告者的信心(及下)。

保罗向神所求的赏赐,最重要的一样是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参:。在他书信之中,灵字所指的有时是人的灵(如,有时是人心意或灵魂某种可以得着或表现的特质,尤其是属灵的心态或才能。因此,提到“温柔的灵”(和合本:“温柔的心”),提到“信心的灵”(和合本作“信心”)。当然,这字也经常指神的圣灵。罗宾逊说:“概括地说,有定冠词时,这字是表示有位格的圣灵;没有定冠词时,所代表的则是圣灵某种的彰显或赐予。”因此,我们大可接受NEB“智慧和异象的属灵能力”的翻译,并同时了解人所能得的,都是使人有智慧(参看8节注释)、惟一能启示真理之圣灵的赏赐。再者,这种智慧和启示,不单是从神而来的高才大智而已,更是真知道祂,即亲身认识神;按照圣经一贯的理解,这是指与神合一交通的生命历程(参看注释)。保罗首先祈求智慧,因为对他来说福音是如此的奇妙,若没有神的教导,人就不可能明白其中的荣耀;并且他深深知道,认识神就是生命(参:

18. 本节进一步把这种对神的认识,按照新旧约壹贯的解释,形容为对人的光照。旧约用光临到黑暗世界,和瞎子眼睛得以看见的话,给予人们对将来的盼望、19)。基督降世时,圣经用新一日的破晓,和神的光进入世界来描述祂的临在;约壹9,。没有了祂,或拒绝了祂,人的心眼就不能打开,因而陷在罪恶、无知、绝望的黑暗中;参:。人若接受祂进入自己的生命,就会发觉眼睛被照明,能够看见(参:。本节具体地提到心中的眼睛。我们必须记得按照圣经的用语,“心”不独是感情,甚至理智或“悟性”(AV)的所在,而是如马松(C. Masson)所说,是“人格的核心”,神对它说话,就是对“整个内在的人”(巴礼)说话。单研究这字在圣经的用法,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仔细思考使徒所描述这种内心的光照,带给光照的对象什么结果,这一点就更清楚了。

使徒所求的,是他们心眼被光照之后,能够知道三件事。第一,是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使徒可以说“你们的呼召”(希腊文圣经,,但为了再次强调他们一切所有的,全是出于神主动的作为,使徒把这呼召形容为祂的恩召。神的呼召可以说是已经成就的事,神呼召世人归向祂;也可以说是现在仍继续进行的事,因此,事奉和成圣是一生的使命。由于这是出于永生神的呼召,这呼召就能够为没有指望的人,带来永恒的盼望。再者,这个盼望不仅是“含糊而热切地渴想善良终必得胜”28而已,它必然成就;因为信徒现今拥有圣灵作为“凭据”(14节),并且应许将来基业的神也是信实的。换言之,神的呼召不单于今生有效(参:,并应许信徒以祂子民的身分与祂同活,直到永远。此外,这盼望对基督徒在此时此地的人生,亦应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使徒所求的第二件事,是要他们知道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有人认为这话是指神在圣徒里面所拥有的产业。正如第11-12节所显示的,信徒是“主的分”(参看该节注释)。但这解释既不符合本节的上文下理,与基业一词在新约中的普遍用法,也不一致(中,与本句十分近似的平行经文,清楚证明这里的介系词( en )应当解作“在……之间”(among)。基督徒的团契,是神基业所在的范围;正如神旨意的真理,亦是在祂的教会中、并藉由祂的教会向人启示、宣扬一样、18)。人一旦蒙神的圣灵光照――圣灵同时也是这基业的“凭据”――便能日渐体会这基业的丰盛(参看7节注释)和荣耀。换言之,这基业的本质,就是在神里面的永生。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正如使徒在上一句话中说这恩召是祂的,不是“你们的”,他在此也说祂……的基业,即父神所赐的,是基督徒可与祂儿子耶稣基督共享的基业

19. 除了异象和期望之外,使徒祈求他们能蒙光照的第三件事,是他们能够知道神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再一次,保罗用最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他的祈求:一方面在程度上强调其超然性,另一方面则尽量使用同样强度的同义词。RV较清楚地将这四个字分别译为能力、运行、“权能”、“力量”;RSV将第三个字译作形容词“浩大”。保罗特别强调神的能力( dynamis )并非某种抽象的质素,而是能够按照它可见、可测的运行而认知的。英语“能量”( energy )一词的字源,就是这里译作运行的希腊字眼 energeia ,以及,都出现了同样的措词。此外,新约中的荣耀颂所赞美的,正是祂伟大之“权能”( kratos ;和合本:大能)这个神独有的属性;犹25;。祂所拥有,并且赐予我们的,则是祂的“力量”( ischys ;和合本:大力;。保罗祈祷的重点,其实就是神伟大的能力,能够因为它在我们这信的人身上运作,从经历中为人所认识(。保罗深信只需透过“相信”这个简单的条件――接受、得着这个神想要他们得到的礼物――人就能拥有上述一切。

20. 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个能力,乃是因为这是神自己运行、彰显,并使人真知道祂的能力。并且,这能力藉两个决定性的作为,在基督身上显明。第一,神使祂从死里复活,藉以彰显这能力。新约经常将复活形容为父神的作为(参:等)。叫圣子从死里复活,是神认可的表记,承认祂是自己的儿子,并且宣告祂是万有的主宰。这作为也是圣父能力的显现。第二,藉着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这能力得以彰显。新约形容基督升天的次数虽然不多,却经常预设其存在,并且强调其重要性(如:。从保罗以至新约其他作者,一般而言,都视十字架、复活、升天为神同一伟大作为的三部分。升天和复活一样,都强调是圣父的工作。父神在此以最高的尊荣来尊荣自己的儿子 ),同时,这也是祂能力的彰显。

本节暗指;这节经文,经常被认为是旧约指向新约的经文。以色列的王被高举为神的受膏者,最终指向基督。这不但应用于基督降世之前,更重要的是指向基督的受死、复活、升天;又参:;。基督的升天和高升,无可避免地会令人联想到空间上的高低。但是,正如加尔文所言,圣经说基督被提升到圣父的右边时,“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指圣父赐给基督奉祂的名管治天上地下一切的能力。”

因此,复活和升天除了表示基督在地上的工作已经结束以外,也表达了神向人类提供的能力是何等的大。使徒祈求自己能够“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他不独将神这些大能的作为,视作基督徒能够得着多少能力的准则,更视之为神使他们兴起与基督同活、与祂一同住在天上(参看第3节注释)之能力的证明。下一个段落,会更详细地讨论“在天上”这个观念

21. 基督复活和升高的思想,引伸至祂是万有之主的宣言,其地位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这一直都是基督在宇宙中固有的身分,因为从亘古到永远,祂是神的儿子。祂自我降卑,取了我们的人性之后,再次被高举到这个位置。在这一节所提到的称谓,大概就是使徒在歌罗西书中驳斥的假教师所敬奉的属灵势力。在这四个称谓中,有三个以复数形态出现于;该节经文认定基督是一切属灵势力的创造者。保罗强调基督是在这一切之上的主宰,远超过一切有名的,即每个被人尊崇的对象(参:。这些属灵力量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包括在内:使徒至此尚未与诺斯底派的教训有所对立。但他接着又声称这一切没有了基督,就不能存在;一切邪恶势力都已被祂胜过,万有都尊祂为主,服在祂手下(参:。基督的仆人必须倚靠他们的主之权能,才能和邪恶的属灵势力作战,而且,保罗将指出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宣告“神百般的智慧”,是教会独有的任务

今世和来世的对比在拉比教训中十分普遍,并且往往出现于新约之中(如:。两者合起来,就代表了包含万有的整体,本节和都是例证。

22. 上面的话,可以用圣父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来概括;这里无疑是故意引用,再次用了这节经文。必须留意的是,诗所描写的是人类在神本意中的地位:以“荣耀尊贵为冠冕”,“管理”神“手所造的……万物”。大体而言,这地位已丧失殆尽,而人则被罪所捆绑。因此,我们看到只有一位、百分之百的人――耶稣基督,能够满足神的本意;但是,藉着耶稣基督、在祂里面,我们能够恢复原有的尊贵。,可说是神对诗第八篇所默示的注释,解释神的本意如何成就在基督身上,以及所有藉着祂成为“荣耀之子”的人身上29

耶稣基督是万有之主,更是教会的主:圣父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近期对头( kaphalē )一字的研究30,强调这字经常有“源头”的意思,因此将本节解作“基督是神所指派的教会生命之源”(布鲁斯, NICNT )。然而,这解释显然与本节的上文下理不相吻合,因为第21节和本节的上半,都清清楚楚地强调基督作为主的身分。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使徒不只是说基督是神赐给教会的头――万有之主,特别是教会之主――而已,祂更是“对”或“为”教会,作“至高无上的头”(NEB),直译为“万有之首”。赐给教会、为使教会得益的头,同样也是万有的头。教会有权柄能力胜过一切反对的势力,是因为她的领袖、她的头是万有之首。耶稣本身就具有权柄,因为祂在圣父权柄之下;祂遵行父神的旨意,因此有神的权柄(参:。祂又将这权柄交给门徒,使他们能够奉祂的名出去,顺从祂、作祂的工

23. 为使教会得益,基督是教会的头;而祂对教会的伟大旨意,以及教会与祂的关系,圣经用祂的身体来描述。有关教会的用语中,以保罗这个独有的用语最富启示性、16,。虽然其背后的基本真理,也可见于其他新约作者笔下。这话比起将教会形容为基督门徒或神子民的群体,有更深的意义。它表达基督和祂子民之间那种根本上的合一(如约翰福音十五章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与神相同的生命流通在一切之中;又将教会描述为顺从祂而运作的整体,在世上执行祂的工作。

圣经进一步详述这个关乎教会功能的设计。教会不单只是祂的身体,神更定意要教会成为充满万有者的丰盛”(RSV,和合本: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我们可以意译说,神的旨意是要教会完全表现充满万有之耶稣基督。,提到神一切的丰盛都居住在基督里面,换言之,祂被神充满,完全表现神31接着说:“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从这个角度看,神的用意是要“神一切所充满的”,都“充满”了基督徒;又参:约壹14、16),即神一切要赐给人的属性和赏赐,人是有能力领受的。同样的,,用“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来描写基督徒成长达致灵性成熟的光景。

不少古代译本对希腊原文的翻译,显示这句话有另一个诠释,很多解经家也接受了这看法。这诠释认为教会在某种层面上使基督充满,以致祂因教会得以完全。罗宾逊意译道:“好使基督毫无缺欠,能以全然完整丰足。”加尔文又说:“未与我们合一之前,神的儿子在某个层面上自觉不完全。”支持这看法的有几个理由。他们认为这看法将“丰盛”( plērēma ;和合本:所充满的)解作“充满之物”,而非“被充满之物”,比较忠于字义。并且,RSV译作充满……者的分词形式,是希腊语的关身语态(middle)或被动语态,有别于动词的主动语态。但是,另一方面 plērōma (在结构上是被动名词)的意思,似乎最好是取自上述的经文。而的片语(RSV,“基督长成身量的丰盛”),更有力地支持我们上面所采用的意思。如果分词的语态是被动语态,我们就不能采用RSV或其他译本的翻译;若是关身语态,含义大致上就与主动语态相似32。如慕勒(H.C.G. Moule, CB)所言,关身语态“代表热烈、浓厚的行动;实际上是活泼的、能赐生命的力量”。新约完全没有提过基督要藉教会得到丰盛或满足。(只有在概念上勉强接近这种观点。)反之,基督充满万有,使万有达到完全的地步,是比较自然的观念,并且与上文下理更加吻合,也是本卷书信的重要主题之一、16)。如巴斯( AB )所说:“头以活动能力和知觉充满身体,从而激动全身,使之得着生命和方向。”本段思路发展的次序似乎是:基督藉着复活和升天,得以高升成为万有之主,为教会成为万有之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要向世界表现基督。更重要的,教会要被这位充满万有的基督所充满,好成为基督在世上完美的表彰。3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

“使徒”apostolos;原文就是“奉差遣”的意思。作使徒就是作奉差遣者。奉差遣者有代表差遣者的身分,是要传达差遣他的人的旨意。奉差遣者不能照自己的爱好行事说话,应当照着差遣他的人所授意给他的来说话行事。

“写信给……”,写信也是一种传道工作,许多信徒已经忽略了使徒工作中最重要之一的“写信”。神是注意文字工作的神,否则我们今天不会有这本圣经。可惜现今大多数人却忽视文字工作,甚至有些人不把文字工作当作“正式的”传道工作;但使徒保罗和差遣他的主一样,不敢忽略文字工作,虽在监狱中,并不忘记“写信”。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

保罗作使徒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出于神的旨意,他答应了神的选召,他就忠心在他所接受的职份上,不只是他的职份是出于神,他的行动,他的言语,他在事奉上一切的表现也是根据神。这一个意念和认识很重要。人怎么接受神的话,接受神的心意到甚么程度,全然的接受,或是有保留的接受,甚或是根本不接受,都基于这一个意念上。保罗是奉神的旨意被召出来作神的工,讲神要讲的话,把神的旨意显明出来。特别是在读以弗所书里的信息,我们需要把这个心意先明确下来,然后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跟上神的心意。

保罗受感动写信给以弗所的众圣徒,把神对教会的心意告诉他们,教会的建造不单是以弗所教会的事,也是众教会的事,所以这书信同时是给那些「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这些人并不是在以弗所,而是分散在各地。中文圣经把「以弗所的圣徒」和「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译作同是一批人是不够准确的。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使徒』在原文是从动词『差遣』(apostello )来的,在希腊文中常常用作船、舰队、海军远征队,或作海军司令的意思。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除非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圣徒』,在主里面有何等尊贵重要的地位,有不可或缺、无人能取代的价值,就没有办法建立荣耀的教会。教会的建立有赖每一个教会细胞的健全,个别人士太突出往往影响众圣徒的成长,导致肢体偏枯。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恩惠平安……”,恩惠就是神因人的信而白白赐给人的福。神赐恩惠的结果,人就有平安;所以神的恩惠是平安的根源,平安是神恩惠的果子。没有平安是因为未蒙恩惠,先蒙恩惠然后才能有神所赐的平安。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亚当的堕落把神的荣耀亏缺了,神为了恢复祂的荣耀,祂在以过的世代里作了不少的工,但到了我们这一个世代,祂的工作到达了把荣耀开始恢复过来的阶段。这里说神当得着颂赞,不是单因为祂是神,而是祂实际的作了不少事。所以在第一章里,不单是提出神该受称颂,而且是接连三次的提到,因祂所作的使祂配受称颂(6-12-14节 )。这三次提到配受称颂的事实,都和神恢复的工作分不开的。因为祂是神,祂该受称颂;因为祂所作的,祂配受称颂。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恩惠(希腊文为 Charis )是希腊话的特有用语。犹太人以平安(希伯来文为 Sha^lo&m )一词作为祝愿。此二词放在一起时,就可以看见给世人的福音的缩影。二词连起来,也看见保罗在以弗所书圆满地阐述新约教会的真理──犹太人与外邦人在基督里成为一体。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基督徒的『平安』,常与客观环境无关,也不受外界事物影响。例如有些人居华屋、吃珍味、银行有大量存款,但他心中号无平安;有的人生活贫困,甚至身系监牢(如当日的保罗和西拉 ),心中却享有完全的平安。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神所赐的恩惠平安,是神在万世以前给我们预备的,乃是有继承权的产业,老家的东西。尝见西国宣教士在中国,他们愿意习惯着中国的风俗,也愿意仿用中国的对象,但是到他家中,总会看到一些从本国带来的东西,就是老家之物。至容这样,『平安』是我们老家的东西,我们可以天天的享用。

――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天上……的福气”是本书独用的句法,新约他卷,没有这样说法。属灵的福气,是属天境界的福气,是由天上的神所施予,只有属天的人才能享用。“天上的”原文epouraniois是多数式的,偏重于指天上的领域或境界方面,英文译本K.J.V.及N.A.S.B.都译作heavenlyPlaces, Williams译本则译作heavenly realm。但这原本在天上才有的福气,却因耶稣基督的恩典,便一切蒙恩的人,虽然还活在地上,却能预先尝到。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神恢复工作的中心,都是摆在「在基督里」这一个范围内。从一节至十四节中,提到这一个事实共有七次,透过这七次的指明,我们明显的看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就是一切都是「在基督里」。神不在基督以外作任何的工作,我们蒙恩的地位是基督,我们承受产业的资格是基督,我们的指望是基督,我们的把握也是基督,神计划全部完成更是透过基督。

「曾赐给」这三个字是指明了父是在以往把这事作好了。神的福气不是要等到将来见主面的时候才赐给我们,而是早就赐给我们了;也不单是早就赐给我们,而是早就全部都赐给我们了。在圣经原来的意思里,「曾赐给」不单是指出那是过去的事,而且是父在过去只作了一次,就把祂要作的全部完成了。那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进到基督里,神就把天上每一样属灵的福气都赐给我们了。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是什么?】

答:天上一词,其原文是与约翰说的同一个词,( )( ( )在( )天,,意指属天的。这两处的词表示属天的与属地的彼此对照。天上的涵意是广泛无际的,乃表示属天的体系里有许多属灵的事,是超乎我们肉眼所能看明了解者。从本书有关天上的经节记述,综合其意来看,所谓「天上」就是指着属天的一个福地,是基督现今坐在至尊的位上,远超乎一切执政掌权的一个所在,也就是信徒复活与主同在所处。总之,天上可作为信徒灵性经验之范围,在那里有许多真实灵性存在之经历,如在性情上,生命上,亲属关系上,工作上,受苦上,基业上,以及将来国度的荣耀上,与基督有分相同。信徒在地上不过是寄居的客旅,但在天上却是永久的国民,承受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如永不朽坏的基业。完全丰富的救恩,永不灭亡的永生,甚至永不衰残荣耀公义的冠冕。这些福气都不是属世的,不是属肉体的感受和获得,乃是凡重生得救的人,在天上属灵的国度里,所存留活泼的盼望。这是神所赐的美好应许,并且使在基督恩典里被召的人,都能得享祂那无比永远的荣耀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从创立世界以前”,“拣选”和“拾取”意思完全不同。“拾取”是出于偶然被引动的一种意念,“拣选”乃是主动的,是预先有意思的动作。

“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原文“在祂面前”之后还有en agapee(i )即“在爱里”(和合本将“在爱里”转入下节译作“又因爱我们” 中文新旧库在此译作“在爱原里”。英文N.A.S.B.- K.J.V.都译作in love放在全节之未 )。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译作:“使我们在祂面前在爱里成为圣洁……”。保守自己常在祂的爱里(犹21 ),这是我们进到实际成圣生活的途径,祂的爱就是我们愿意追求圣洁生活的原动力。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父所赐的福气不是空洞的,而是很具体的。我们承认我们是不洁的,也活在不洁之中。可是神在基督里却看见我们是圣洁的,并且圣洁到一个地步,连一点瑕疵也没有。因为基督成了我们的圣洁,叫我们可以在神面前蒙悦纳。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成为圣洁。』圣洁在原文是hagios,是『不同』与『分别出来』的意思:好像圣殿是神圣的,与一般建筑物不同;祭司是圣洁的,与一般会众不同;祭牲是圣洁的,与一般动物不同;安息日是圣洁的,与其他日子不同;而我们基督徒是圣洁的,与非信徒不同。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一语,是否表示一个人信耶稣,完全是神的预定,自己并无信与不信的自由?】

神学界为着人信那稣是完全由于“神的预定”或完全由于“人的自由意志”,有多年与多种的辩论,各执一词,各不相让。其实,任何理论的争执,如果某甲完全是对的,某乙的理论则应完全错误,反之亦然。但是既然甲与乙的理论都各自认为绝对对的,那就等于“矛与盾”的理论,实在是可笑的。事实上,人们的任何理论,都带着“地上的偏见”,而不是“天上的看法”。

一、那些主张完全由神拣选人的得救的理论,指出人们能相信那稣而蒙恩得救,是因神老早就“预定”他们要得救。神完全拥有此权柄,使人信那稣,人暗中被引导,走进神的预定中。正如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我们”。又如在说:“他预先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又在:“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这些经文都作这样“预定论”主张者的有力支持。

二、但那些主张相信那稣与否完全由人的自由意志所决定的人,则指出如果人信那稣是神预定,神便侵犯人的自由意志,人对于得救与灭亡便无义务与责任,人如果不相信那稣,便不应受灭亡的刑罚。人如果是因自由意志而决定信那稣与否,人便有责任,符合“信者得永生,不信者灭亡”的原则。

至于所谓“神的预定”不过指“神预先知道”一切,他预先知道谁会相信谁会拒绝,那些接受救恩的人便进入“神的预定得救的人数目”中而已。

三、可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神拣选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是以“成为圣洁”为神这种拣选的目的,不是指拣选人得救而言。意即,人得救之后,神在那些已经得救的人当中特别的拣选,拣选那些比较爱主、比较肯追求的信徒,使之成为圣洁,过高级的属灵生活,与得救的问题无关。这是另一些解经家的看法。

四、不过,作者本人在此处分析,人的看法与神的看法,来作有关“创立世界以前”或“在万世以前” )或“万古之先” )的涵意。

人看历史,即过去的事,是把历史放在时间之内,但神看人的一切是在他的眼前,并无昨日、今日与明日之分。换一句话说,人看历史是往后看,用追溯的方法。神看历史的往下看,把人的历史摆在自己面前,人与历史是在时间之内,但历史与时间都在神之内,神不是在时间之内。

保罗所说的“创立世界之前”与“万世之前”不过用历史追溯的方法看过去之事,人看为数千年或数万年之事,神看不过是在他面前的“一点”。保罗所看的创立世界之前在神看来也与“现在”毫无分别。

其实神自从创造人类之后,或说计划创造人类之时,都不断在“拣选”,他拣选亚伯拉罕与拣选保罗,在人看来,其中有二千至二千三百年的距离,但在神看来不过是“拣选的两个对象”,并无时间的因素在内。保罗之所以宣传“创立世界以前”或“万古之先”,乃是用人的时间眼光去看。人所重视的往往是“时间”,神所重视的只是“事实”。

我认为,人得救与否是自由选择的,但人的自由选择是在神的须知之内的,他预先知道谁会接受救恩,但他不侵犯人的自由意志而强迫他接受。那些被神预知会接受的人便进入神的预定中。正如彼得说:“主不愿有一个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又正如保罗曾对提摩太说的:“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万人的救主”,谁都可以相信那稣而得救,但神预知谁信谁不信。“信徒的救主”,那些肯相信的,便进入他的预定“得救的人数”,中,直至此数目满足为止 )。

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一章曾三次提到“预定”(5、9、11节 ),这三次预定并非如主张预定论的神学者那样解释,保罗所谓的预定是关于“神的计划”并非关于“个人”。第5节的“我们”并非单指保罗与以弗所的“我们”,乃指他预定的计划是通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相信那稣”这个行动,那就是说一切已经相信那稣的人,在主那稣之内的信徒,神所预定的一切计划纔能运用无阻。

古代教父奥利金谈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话,以为神在创立世界以前,“他”已经存在于神前,意即人的灵魂已在天上生存,所以到世上来的灵魂,都早在天上神的预选中。

但这种见解显然是不正确的,而灵魂的问题对人类永远是一个秘密。神老早预备一个救恩的计划是对的,但像奥利金这种“前世”论,并不合圣经。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5神从创世以前就拣选我们么?】

答:本书作者保罗在开始就将有关拣选之重要概念,以及神之永远目的和祂预定的旨意提示出来。保罗说:「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里面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按着自己的旨意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这里拣选一词,就犹太人而论,耳熟能详,人尽皆知。如在旧约时代,神拣选亚伯拉罕为领袖,拣选以色列人为子女。这样看来,神的拣选不是狭义的,乃是广义的,其范围是涵盖了古往今来一切所以的人类。保罗在这里指出了拣选的原则和目的,并在神的预定旨意中明显的早已进行了,所谓「从创立世界以前」,或谓在「万世以前」,「万古之先」,其意不过是就人的历史观念,去原溯那永远计划中的一个时期,一个所定的事实。由此可想而知,神的拣选不是突然的决策,不是一时权宜之计,乃是祂在永远计划中,照祂定旨意而安排进行的。在本书这第一章中,保罗曾三次提到神的预定,祂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7 ),「知道祂旨意的奥秘」(9 ),「在祂里面得了基业」(11 )。神的拣选目的,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又在祂的预定旨意下,给我们这些美好的应许。在这里祂的预定并非单指关于个人,乃是指着众数的我们,甚至显示指着代表群体教会信徒说的,意思是在对于任何信靠基督的人,即出于神的拣选和祂预定的旨意了(参一六一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我们”乃是指已经有了信心的信徒。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豫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得儿子的名份」不单是我们和神的关系的转变,叫我们从可憎的成了蒙爱的,从被定罪的成了蒙悦纳的,从仇敌成了儿子,并且重重的指明我们不是收养的儿子,而是因接受神的生命而作儿子的;就是说我们是进入了神的血统里,神是我们的源头,我们进到神里面,神也进到我们里面。这是一个合一的事实,神与人合一,神与人调在一起。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有句话说:God and all that Godis, God and all that God has is their boundless and eternal possession.(神与神的全部所是 神与神的全部所有 都是他们无限与永远的产业 )。假使我们真正知道『儿子的名分』的意义,我呒的胸襟就不至于这样狭窄,我们的眼光就不至于这样短暂,我们的人生态度也不至于于只在乎现在。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所谓「得……名分」的意思,也就是得看某种合法权利的意思。「儿子的名分」文理圣经译作「嗣子」,就是承继产业的儿子,所以「得儿子的名分」和「得成为儿子」是有点分别的。「儿子」只是注重儿子是父母所生的,有父母的生命,是父母所看顾教养的。「儿子的名分」则注重儿子在父亲家中所能享有的权益,例如掌管或承继父亲的产业等。按照古代希腊风俗,孩子生下来之后,并无「儿子的名分」,而是交给奴仆管教,直到长成后,父亲定期宣布时,才有儿子的名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神有一个奥秘,祂不告诉别的受造物,单单要告诉我们这些在基督里的人。奥秘的意思就是秘密。神有一件秘密的事,神把它隐藏了很长久的年代,从创世以前神就把它隐藏了,经过了历世历代的隐藏,神找到了我们这些在基督里的人,神就得着了显明这秘密的对象,有了这些对象,神就把那秘密显明了。无论从神付出的代价来看也好,或是从神的等待来看也好,我们能有资格去得知神旨意的奥秘,那实在是太大的一件事,是充满了恩典的一件大事。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

“血”,这是本书第一次提到,流血乃是受刑罚的证据。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所以“藉这爱子的血”这句话中,包含看神奇妙的牺牲和大爱,使我们可以因祂儿子流血所受的刑罚得蒙救赎和赦罪。

“救赎”是指我们如何从魔鬼的手中和罪奴的地位上,被主耶稣所买赎回来。

“过犯得以赦免”,是指救赎的恩典在蒙救赎的人方面所显出的功效,基督成就了救赎工作的结果,使我们的过犯得到赦免。

“荣耀的恩典”是形容神恩典的尊贵荣耀,“丰富的因典”是形容神恩典的充足有余。神的恩典不但是荣耀的,而且是丰富的。一个贫穷的人给我们恩典使我们惭愧,一个富足而尊贵的人给我们恩典,则使我们感到荣耀,神给我们恩典既荣耀又丰富。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

“诸般”原文Pas也有“每样”、“所有”等意。神要将祂丰富奇妙的救赎恩典,赏给愚顽的世人,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智慧来赏给人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神恢复的工作是有步骤,有计划的。祂定规了一个时间去完成祂的计划,到了时候,一切被造的都在基督里归于神。神的心意就是要在地上建立祂的国度,主自己在国度中作王,然后再把一切被造的,都引进给神的荣耀完全充满的新天新地里。在那时,基督的权柄不受打岔,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天与地的界线好像是不再存在了,天管理着地,地享用着天,都联结在一起了。而这个奥秘得以成全的关键,却是在教会的建造完成。国度的复兴是根据教会的建造完成,这是神所定规的,到了那时,一切被造的才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巴不得神的儿女都看见这一个,好受催促进入神建造教会的见证里。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同归于一』在新约予文中是一个特别的字,这字共有十七个字母。《罗马书》把它译作『都包在』,而有些英文译本翻作gether together(聚在一起 )或sum up(加在一起 )或united(联在一起 )。但中英文都没有将这字的意义完全翻出来。在原文这个字的起首有ana,常有『再次』的意思,故此按原文当译作『再次同归于一』,表示予本是归一的,为某种原因分散了、分裂了,但按照神的安排,到日期满足的时候,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在基督里再次同归于一。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弟兄姊妹间不可能完全相同,神也从未要祂的儿女单一化,但祂确实要我们在互异中相合,所谓『同归于一』。只要我们脱离自我中心,就能体会到神为我们预备的属灵大家庭生活是何等美善。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日期满足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答:保罗说:「要照所安排的,在日子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这里「日期满足的时候」,新译本作「时机成熟」,英译本为「满足的时代」(The Fullness of Time Eph.110 ),其意思乃是指神所安排或谓所计划人在世上的生活。到了第七个时代,那就是国度时代(注 ),这个时代与古时神向大卫立约的国同为一事,将以往所以的日期都集于此时期,将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归于基督的治理下,此时因着基督为首作王得了国度,地上一切的不良与混乱之状均告结束了,神对人容忍的时期借着审判也结束了,(参一九一题 ),但这些事的成就,都要等主再来之时才能完全显明,只有在主基督里始发现

注:参拙著真道查经问答汇编——二十六(乙 )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注“得”或作“成” ),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

“得了基业”,原文只一个字,新旧库译本作“得为嗣业”,ekleerotheemen就是“遗产”,“收为私业”的意思。这字全新约只有本处用过一次(参杨氏经文汇编 ),与本书中他处所用的“基业”,原文不同字,中文圣经的小字译作“成”了基业。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得或作成 ),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祂旨意所豫定的;」

「得了基业」或作「成了基业」。我们得了基业,是神成了我们的产业,成了我们的享用和满足;我们成了基业,是我们成了神的产业,成了神的享用和满足。是我们享用神也好,是神享用我们也好,这都是莫大的恩惠!只有神的恩典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叫我们体贴祂的心意,与祂同心去成就祂的心意,我们就成了祂的满足,祂也成了我们的满足。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我们信主的时候,都照着神的应许接受了圣灵。圣灵是我们归属神的记号,神用圣灵如同印记一样,在我们身上作了记号,标明了我们是属于祂的人。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受圣灵的应许是包括在得救恩的应许内,在信基督的时候同时得着的;但使徒行传中所说的“受圣灵”,实际上是指圣灵充满说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保罗在讲到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之前,他提到三件基本的事――听、信、受:

(1 )『听见真理的道。』听是我们信仰的开始

(2 )『也信了基督。』基督是神给人的救法,也是我们得救独一的凭借。换言之,基督是我呒得救的『道』与『福音』。

(3 )『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我们信主的人里面,比一般人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内住的圣灵。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信徒是神的儿子以宝血的重价买赎的。主用那么重大的代价买赎了灵魂以及身体。神但这样为我们花费,是何等大的恩典。祂既这样为我们成就了救赎,岂不极力栽培我们,使我们尽量有用。好似利用产业的各部分,也将田地的每一角落都供应种植之用。

蒙救赎——我们的身体为神所用,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蒙救赎。如果我们在主再来以前死了,身体仍必朽坏;于归大地的尘土,我们还要等到儿子的名分真正有效,身体完全得赎。我们因亚当的罪在败坏之下,故此我们必须得蒙救赎。

受印记——在以西结的时代,有人若求赦免,就在额上盖上印记。在启示录,神的仆人要盖上印记 )。印记是用化软的腊,再用力压下去。神的灵降我们亲爱的主的容脸,压在我们软弱的心上,长久地保留下去。

承产业——永远的将来对我们还是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因为圣灵的工作在我们里面有初熟的果子,好似以实谷的普通,收获的时候到了,我们有了基业的凭据,到时必可充分承受。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圣灵的印记是什么?】

答:圣灵的印记,是指以圣灵自己为印记,按圣经所记象征的意义。印乃表明一种交易的完成及所有权,和保证。保罗告诉我们说:「你们即听见真理的道……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凭据原文作质,所谓我们得基业的质,即为一种绝对可靠的保证。当初外邦人悔改归主的时候,圣灵是当作恩赐临到他们,作为给予一个凭据,表示有圣灵的能力在他们身上工作,证实他们的归主是真实的,是属于神的儿女了,参二三三及二七四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注原文作“质” ),直等到神之民(注“民”原文作“产业” )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

按本节“凭据”原文arrabon意即“定银”。新约只用过三次,除了本处用过之外,只有;用过。三次都是用来讲及圣灵是信徒的凭据。圣经的小字译作“质”,和“定银”的意思相近。(英文R.S.V.译作guarantee即“保证”。N.A.S.B.译作pledge即抵押品。 )“定银”乃是应付的全部银钱中,先付的一部分。这先付的一部分,是保证其余的部分也必全数付足的意思。神赐给信徒圣灵,当作是祂要给我们全部“基业”的“定银”──当作是祂要给我们全部天上福气中,先给我们的一部分,作为我们从祂那里所得的一种保证,证明祂必会使我们得看其余全部的天上属灵福气。所以信徒既有圣灵为得基业的凭据,也就是可以确信,我们必能得看那“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了

“直等到神之民被赎”,这意思就是:圣灵要与信徒一直同在到“神之民被赎”,也就是一直同在到永远。新约信徒所受之圣灵是永远与信徒同在,直到主再来,又继续到永世里的。

“神之民”可译作“神之产业”。这“产业”包括神所创造的万有和神的百姓。神之“民”也是神之“产业”,因是神用基督的血所买赎的

“被赎”指信徒的身体得赎,就是主再来的时候要迎接信徒到主那里,在荣耀中与主同得基业,同承受万有,赎回亚当所失去的基业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凭据」或作「质」。这圣灵不单是凭据,证明我们有资格接受基业,还有一个更宝贵的作用,就是作「质」。「质」就抵押品,放在债主手上作保证的东西。神把圣灵放在我们里面作抵押品,保证祂一定使我们在基督里得基业,叫我们可以安息在祂的信实里,等候我们与基督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本来是我们欠神的债,但神用「欠债」的心情,要把祂的荣耀和丰富倾倒到我们身上来,祂限制着祂自己,非把这件大事作成功不可。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凭据』原文作arrabon,本是希伯来文,经过腓尼基(Phoenician )商人的使用而成为希腊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保证金、定钱、分期付款的首期、保证品。如今我们所受的圣灵,是神要我们得基业的定金,定金一付,买卖的契约就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与权利。我们所受的圣灵,又是我们得基业的定金与分期付款,而我们现在因圣灵所享受的权利,只是将来所得基业的一小部分而已。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因此,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

“因此我既听见……”这句话表明上文所提神在基督里所赐的种种福气,也是保罗为以弗所信徒感谢神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个原因是和下句以弗所信徒的“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分不开的。单单因为神在基督里赐给教会那么多的恩典,不是保罗为以弗所信徒感谢神的原因,因为那许多的恩典仍未与以弗所信徒发生关系。但保罗“既听见”他们“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知道他们对基督已有确实的信心和爱心,神在基督里所赐的一切福气亦成为以弗所人所有的福气,保罗便为他们不住的感谢神。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因此,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

信从主耶稣是我们内在灵命的开始,亲爱众圣徒则是我们属灵生命外在的表现。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神的计划是这样伟大,祂的旨意也必定要成就。但我们若领会不过来,我们定然跟不上神的心意。为此,神的灵感动保罗为着教会祷告,好使我们对主的认识更深,并能得知神那伟大和荣耀的计划。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就为你们不住地感谢神,祷告的时候,常提到你们,」

这“不住”与“常提”显见保罗为以弗所信徒感谢的态度是十分恳切的。

“祷告的时候”原文是祷告之中的意思,新旧库本译作“在我祈祷之中”;但祷告是多数式的名词,英文K.J.V.和N.A.S.B.等都译作in my prayers,与新旧库译本的意思相合。

“常提到你们”,“常题”表示他的代祷是负责任的,诚恳的,不是敷衍的。“常提”也表示他的代祷是出于爱心的关怀。一个信徒在神面前所“常提”的是甚么,必然是他心中所最关怀的。保罗在祷告中既常提到以弗所的信徒,可见他的代祷,确出于爱心的关怀。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启示的灵「求……神……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

没有真理的知识是可怜的,好像一个住在与世隔绝的穷乡,对于外间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只有知识,也不过如同一个闭门读书的人一样,没有实际的体验。许多事还是不清楚,属灵属天的事物更是如此,是头脑知识所不能理解的,所以没有能力和实际。

许多信徒虽然信主多年,但对神依然不够认识,对属灵的事,没有深切爱慕。灵性还是软弱,容易受迷惑,甚至犯罪堕落。因此有一个很大的需要,就是要得到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人能真知道神。这是由于圣灵可以照明人心里的眼睛, 并给以属天的启示,好像看见那看不见的奥秘,正如肉体的眼睛看见一个东西以后,不会再怀疑它的存在。如果看见一个极可爱的东西,不能不发生爱慕的心,和强烈追求的愿望,照样如果我们属灵的眼睛蒙圣灵启示得以看见神的慈爱和将来的荣耀,就不能不决心快跑跟从主。

──《每日天粮》

属灵实际「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

属灵的事是非常真实的,一点不能虚假和掩饰。属灵的光景如何,在神面前是赤露敞开的。在人面前也不能隐瞒。人会发觉的,尤其是所结的果子,可以证明出来,将来有一天在基督的台前更要完全显露。不过到那时就不能挽回,只能羞愧了。

属灵情形如何,自己是知道的,因为有神的话指明,也有神的灵在里面印证;除非故意,曲解,厌弃神的话,不然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对神,对人,对一切事情,究竟对不对,圣经都有明白的教训和例证,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何况心中更有圣灵的感动,良心的责备,律法的约束,真理的见证,那能不知道呢?

然而自私,情欲和撒但的欺骗,会使人的心受迷惑变刚硬,里面的光陷于黑暗,以至对自己的光景有时糊涂,对于更高,更美的事不认识,因此最要紧的是求神赐那使人智慧和启示的灵,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得以真知道祂(弗117 )。这里面的光照和启示非常重要,否则会使人没有长进,光景不对,没有改变。

──《每日天粮》

】「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

“真知道祂”的秘诀不在乎人自己的聪明,乃在乎圣灵的智慧和启示。在此“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并非圣灵以外的另一种灵,而是圣灵另一方面的工作,智慧的圣灵赐我们属灵的悟性和心思,使我们能领悟属灵的事,从而更多认识神,将属灵方面隐而未明的事揭露出来,使我们心窍开通,对于属灵的事茅塞顿开。

“真知道祂”,也是一种经历上的知道,不是只在口头上,理论上知道。例如马大在主未使拉撒路复活之前,虽屡次自称“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其实她并不知道,因她对主复活的大能还没有经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

「知道」就是有认识,认识却有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认识,或者说是里面的认识和外面的认识。主观的,或是说里面的认识是从实际经历里来的;客观的,或是说外面的认识是从观察和智识上得着的。在这个祷告里所求的是这两样认识调和在一起的认识,圣灵说这样的认识叫作「真知道」。主观的认识不能脱离客观的真理,不然就会走偏了路;客观的认识不加上实际的经历,那就把真理变成死的教条。

得着「真知道」的途径,不是死钻书本或自己从生活中体验,这些只能叫我们知道,但却不是「真知道」。要真知道神,就必须先要借着圣灵的启示,而不是靠自己。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在我们里面,借着启示把掩蔽着神心意的盖子揭开,使我们看见神要我们看见的,接着又把我们带进所看见的经历里,这样我们对神就一点一滴的进到「真知道」里。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真知道祂。』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应当是一天比一天更认识神的生活,但可惜的是:多少时候我们只认识关于神(knowing about Him ),而不是认识神(knowing Him )!我们个人对神的认识,不仅是经学习而得的客观认识,还要加上真实经验中主观的认识。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真知道神与确信神成正比;真知道神与和神亲密也成正比;真知道神与享受神更成正比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保罗在祷告时,不但看重祷告的内容与态度,他更先注意祷告的对象。单认识神为『全能』的父、『慈爱』的父是不够的,当我们认知祂是『荣耀』的父,我们才能更深体会祂赐下荣耀的恩典,使圣徒不但称义并得荣耀,也因而能同心建造荣耀的教会,以致于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大部分圣徒为何眼光短浅、灵里贫穷、能力软弱呢?多半与缺少智慧、启示的灵有关。这里的『真知道』乃是指更深、更完满的知道。我们的神太丰富、太奇妙,纵使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认识祂、经历祂。若不是祂赏赐智慧和启示,并照明心眼,我们无法真正知道祂。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知道有盼望摆在他面前。许多人的盼望是天堂。感谢神,有天堂,不错。但这还不是神召我们的目的,这还不是祂的恩召所给我们的盼望。那么这一个恩召是什么呢?第四节说:「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这是一个神的恩召。神的恩召就是叫我们能够像神:在积极方面成为圣洁,在消极方面无有瑕疵,无可指摘。弟兄姊妹,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恩召!你如果从来都没有发过软弱,你如果从来没有看见你是出过毛病的,你就不觉得这一个恩召是何等特别。你如果稍为知道一点你是多么软弱的人,稍为知道一点你是多么无用的人,你是多么有毛病的人,你就觉得这一个恩召是何等宝贵,你就要说:「感谢神,你召我叫我圣洁,你召我叫我没有瑕疵,你召我叫我到一个地步,一点毛病都没有,像你的完全一样。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圣灵的启示不单叫我们知道父自己,圣灵也同时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叫我们有里面的看见,看见父的工作,看见父的定意,看见父过去所作好了的,也看见父现在正在作的,更看见父所要作成功的。里面没有看见,就跟不上神的心意,也摆不进神的工作里。肉身的眼睛只看见外面的事,里面的眼睛却看见神心上的事。

第一个看见是「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这是父神已经作了的工作。父作了一件大事在我们身上:我们虽然不配,但祂根据祂的恩典选召了我们,不单是脱离灭亡,并且还接受祂的生命,好使我们能与父怀里的独生子一同在祂面前作儿子,接受与独生子一样的荣耀,将来还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我们若看见这充满荣美指望的选召,我们的心就会受吸引,爱慕那赐恩典的神,脱离一切从地上来的捆绑和辖制。

第二个看见是「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父神的基业是在圣徒当中得着的,这基业就是祂的众圣徒。神是以基业的心情来看祂的众圣徒。是神高抬了我们,接受了我们,就管理我们,负责我们,装饰我们,美化我们,丰满我们。因为祂看我们是基业,要透过基业来显明基业的主人。

这里不只是指出基业的关系,也指出这基业的荣耀是何等的丰盛。这丰盛的荣耀原不是我们有的,是父自己进到我们里面来作丰盛,就是父把祂的性质调和在我们里面,叫我们有神的性质,从性质上根本的改变我们,叫我们脱离尘土的性质,能以进入神的性质,充满神的性质,好彰显神的性质。今天,神荣耀的性质一点一滴的增加在我们身上,直等到有一天,神丰盛的荣耀要完全充满我们!那时,就完全是神的荣耀。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肉身的眼睛对肉身的脚步有很大的影响,照样心灵的眼睛对于信徒属灵的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若看不见天上指望之浩大,如何能被这种指望吸引而盼望天上的事?所以属灵的眼睛必看得更远,更明亮,然后才能走得更快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神在圣经中得到基业是什么?】

答:基业一词原文字是( )其意指遗产,所得之物,或分得之业。在旧约时期犹太人的眼中,得基业是福分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属地上俗世的基业,很容易被他们的罪行玷污,而遭敌人的毁灭和丧失。但新约时期,信徒所得的是属天各种权利,将存留在天上永不朽坏的。这是一种属灵的福分,是蒙神保守的,是永远不受侵扰伤害的。保罗在这里是论到将来信徒荣耀的鸿运,即所谓「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这一句话在新译本作「祂基业中的荣耀,在圣徒中是多么的丰盛」,其观点不是指从信徒的基业一方面来看,乃是看神的基业在祂的百姓中,是有何等丰盛的荣耀。本节的意义,亦即如十一节所写「我们也在祂里面成了基业」(下字译注 ),保罗对于这一点,当视从旧约引义应验而来,如「耶和华的分,本是祂的百姓,祂的产业,本是雅各。」。在诗上也曾说到「儿女是神所赐的产业」,从现今信徒蒙恩的身份而论,在基督里就是作了神的儿女,也就是成为神的基(产 )业了(约壹12,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这能力实在是大的。大到一个地步,若不是神开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不见是多大;大到一个地步,连在以弗所的圣徒都不知道有多大;大到一个地步,凭你自己怎么想也想不出有多大,要保罗为他们祷告,要保罗求神赐给他们智慧和启示的灵,照明他们心中的眼睛,纔能使他们知道有多大。我们没有方法说出这能力有多么大,总是比我们所想的还要大,总是比我们所知道的还要大。

到底这个能力是何等浩大呢?保罗说:「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我们特别注意这一个「照」字。我们要看见祂向信的人所显的能力,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换句话说,神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是何等浩大,神在教会身上所运行的能力也是何等浩大,神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能力是何等浩大,神在我们这信的人身上所运行的能力也是何等浩大,一点没有两样。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这是第三个要我们看见的。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复活的能力,曾经运用在基督的身上,如今神要照样的运用在我们身上,叫复活的大能如何显在主的身上,也照样的显在我们身上。使复活的果效显明的时候,神的心意就得着完全的满足。这一个「何等浩大」的内容在神的心里是很重的,是解决神心里的问题的关键。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

胜过死亡,败坏死的辖制,可以说是复活的大能里最轻的,也是最起码的功用。在这第三个看见里,复活的大能明明是一个完全的权柄的显出。前两个看见(18节 )关乎神的丰盛和荣耀,这一个看见关乎神的权柄,也是属灵宇宙中的大难处(黑暗的权势不服神的权柄 )。神使基督从死人中复活,借着复活的大能使基督在神右边坐下了;因为「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再没有一个权势撇嘴摇头了。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超过来世「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超过了。」】

感谢神,我们这些如虫如蛆的人,竟蒙神拯救到作神儿子的地步, 并且与基督成为配偶,永远的伴侣。祂开了我们的眼睛,能以看到不但是今生的,甚至来世的,知道基督是远超越那一切,所以我们的心定了,够了,只追求得着基督就比什么都宝贵,一切在祂面前都失去荣美。

如果我们认识祂是万有的创造者,万有都在祂里面,同时在祂以外没有什么是真实的,有生命的,更没有什么爱,美德,可爱,天上千万的天使算什么?地上千万的人算什么?就是所有的一切也不足与祂比较,我们所能盼望的,也不能超过祂的范围之外。

然而人不都有这个认识,尤其是人的肉体,只看到眼前的,所知觉的,不能用信心接受那看不见,更美而永远的,其实即或没有特别的启示,按我们一信主而得的地位就已经够了。我们已然被带到死地,向世界,肉体,自己以及一切都死了,惟独为主,向神活着,已经是属天的人了。

──《每日天粮》
】「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

因着复活的大能所赐给基督的权柄,就远超过宇宙一切的权柄。这是何等大的一件事!我们不要疏忽这一点,神怎样在基督的身上运用复活的大能,叫祂得着至高的权柄,神也一样的要在我们身上运用复活的大能,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掌管宇宙至高的权柄。教会与主一同掌权,宇宙也就归回神的权柄下。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神把一切都服在基督的脚下,基督在彰显神的权柄,也带着在基督里的人一同彰显神的权柄。可是在神的儿女中常有一种不相称的怪现象,就是神的儿女们不肯服神的权柄,学着世界的风气,模仿着不信的人的样式,拒绝神的权柄,要立自己的权柄。教会内有撒但的座位,却没有主的座位,主只好在教会的门外叩门。坐在神儿女心中的宝座上的不是主,是人,是世界,里面仍旧发散着死亡的气味。神要使用复活的大能在我们身上作工,叫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权势,脱离世界的权势,脱离自己的辖制,脱离一切主以外的事物的捆绑,单单的进入基督的权柄,服祂的管理,接受祂的调度,使我们按着神的心意与基督一同掌权。

「为教会」道出了神荣耀的计划,说明了神作这一切工的目的。神使基督作万有之首,目的是为着教会。神在救赎里作工的目的,祂的着眼点不是在个人,而是在教会。祂要得着的是教会。复活的大能使基督得着权柄,不是为个别的圣徒,而是为着众圣徒所组合的那一个教会。基督的复活产生了教会,复活的大能在教会里作工,使基督的权柄通行在教会中,叫教会可以使用基督的权柄,与基督一同掌权。我再郑重的指出来:教会是神的目的。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又将……”表明将万有服在祂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仍是继续上文,是神使基督复活并叫祂远超过一切的结果。但在此应特别注意的是“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这句话,使上文所提到神叫基督升为至高的荣耀,跟教会发生密切的关系,说明神对教会所定的美旨。神这样使万有服在主的脚下之目的,不但是为基督的荣耀,更是为教会的荣耀。万有原本是神交给人管理的,但亚当犯罪之后,万有巳不再归服人类,人已失去了承受万有的权利。但现今因基督之顺从,神将万有服在祂脚下,使教会可在基督里承受万有,所以说“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权柄是基督接受的,教会要与基督一同掌权,就必须要有基督的生命,基督的性质,和基督的经历。复活的大能把这个要求作成功了。复活的大能把基督的生命带给我们,叫我们成为基督的身体,也把基督的性质输送到我们里面,叫我们能显出基督的身体的见证,更把基督的经历联结到我们身上,叫我们作基督的身体的教会成了神权柄的出口,把一切被造的都带回神的权柄下,使属灵宇宙的难处结束。

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这是一个生命相连的关系,也是生命相同的结果。教会一面是接受主的管理和负责,一面又是流出基督的生命。没有基督生命的,不在身体里,也不是身体;有基督生命的,是在身体里,但不一定活出在身体里的见证。神叫教会作基督的身体,是要叫教会成为基督的见证。基督的身体要表现基督,不表现基督就不在基督的身体的见证里。因为主已复活升了天,主自己不在地上,却使作祂身体的教会留在地上,让全地的人看见教会就如同看见基督,所以教会非显露基督不可,不显露基督就不在基督的身体的见证里,也没有满足父神的心意。问题不是在是不是教会,是不是基督的身体,而是在有没有显出是基督的身体,有没有活出在基督的身体的见证里。

神不单是使基督与教会有头与身体的合一关系,祂也用教会作彰显祂自己的器皿。那「充满万有者」就是神自己,祂要把祂自己充满在教会里。祂不光是进到我们里头,也要用祂自己来充满我们,使我们所有的满是神自己。神不是充满在个别的人里面,神只是充满在教会里。个别的人可以尝到神的恩典和丰盛,但充满神自己的恩典只能是在教会里,这是神自己的定规。因为神重视整个的教会,祂要得着的是教会,好充满祂自己在教会里。

神把祂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摆放在基督里面,因着教会与基督的联合成了基督的身体,所以神的丰满就从头流进身体。因此,离开了基督,就没有神的充满;不让基督作头,就没有基督身体的实际,神也不会充满。此外,神自己虽是「那充满万有者」,但祂不以充满在万有中为祂的满足。神不以万有为祂充满的器皿,祂定意要把祂自己充满在教会里,只有教会是满足神心意的器皿。所以教会不只是充满神自己的器皿,教会本身就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另译 ),教会就是神的丰满。

「丰满」另外有完全、圆满的意思。神是完全的神,也是圆满的神,但因撒但和人的堕落叫神的荣耀和权柄都受了打岔,也叫神的心思上有了不够圆满的感觉。神要借着教会,把这个缺陷填满了,使神的完全或圆满,借着教会澈底的、清楚的显明了出来。所以在这里有一个意思,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的完全(圆满 )」(另译 ),意即神自己也承认教会是祂的完全和圆满。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何意?】

答:教会与基督之关系,是以人体为隐喻来显明的,所谓教会一词原文字( )( ( )出,( )召),是召出来或集会的意思(an assembly 。凡是重生得救,一切蒙主选召的人,彼此连络成一体,一同事奉神,同心合意建立基督的身体,这就是教会。基督是为教会的头,教会是祂的身体。祂被称为「充满万有者」,以祂的丰盛恩典、生命、能力与荣耀,充满祂的身体。即使教会能为这充满万有之首的代表。基督与教会,即如头与身体这连合的密切关系,基督若无教会,就尚未臻圆满,有了教会,教会当然就成为祂的一切所充满了。这里并非说基督在神各方面有何缺点,需要教会加以补足;乃是祂必须获得教会之后,祂的充满才能达到一个真正的目的,与完全的地步。原因是神「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这样乃是完全出于父神的旨意。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例证

浩瀚神恩】

你有没有在看过尼加拉瀑布的水冲击在岩石之上,而心想:「这样浪费有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不是浪费,这乃是上帝通常的施予的方式!你曾否想到野地数以亿万计的花朵和森林中无数的树木,它们完全没有机会被人欣赏?然而这也不是浪费,这也是上帝的施予方式!当然,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也可以找到无穷的例证。上帝从上面倾倒而下的赐福和每天继续不断的赐予,使我们一无所缺。前者属「上面的泉源」,他把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赐给我们 );后者属「下面的泉源」,他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们 )。上下泉源的总和使我们现在生活在丰富的恩典中——将来则还要明显,这个恩典和慈爱继续向世世代代显示出来。我们不用常常祈求:「赐给我一项福气」,而应当为着我们已经享受到丰富的赐予来感谢上帝!

有一个孩子受伤被送进医院,他有七个兄弟,家庭十分穷苦,如果有人送他们半杯牛奶,通常都得大家分着喝。有一天当护士端给他一大杯牛奶时,他就想起他的弟弟,便问护士道:「我能喝多少?」护士感到很奇怪,回答他说:「你可以统统喝完!」上帝充足的赐予对你和对别人都是同样的丰盛。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如果我们真正『在基督里』,今天这些天上属灵的福气,便都十我们的!魏斯比(WarrenW.Wiersbe )说:『当你在神的家里重生,你生下来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但可惜的是,多少时候我们基督徒却是一个『贫穷的富人』(apoorrichman )。这种情形就像美国赫蒂格连(HettyGreen ),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可怜的富家女(thepoorestrichgirl )一样,她死后的遗产超过一千万美元,但她生前却因舍不得花热麦片的电费,而宁可吃麦片;她的儿子生病时,她为了要找一家免费诊所,而延误了急救的时机,致使儿子必须把腿锯掉!后来又与人争论吃脱脂奶粉的好处,终于中风、郁郁而终。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在属灵生活中也像这个妇人一样,拥有丰盛的属灵财富,却不知享用,仍旧活在劳苦愁烦、贫乏穷困之中,令人忍不住扼腕长叹。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我在漳州的时候,有几个弟兄不明白,我们怎能得?一切天上的福气。我就用汲水桶为比喻来说明。神的救恩好像水井,但神的救恩不是要你用汲水桶下去取水,像撒玛利亚的妇人所作的。人自己去拿,很靠不住,也许绳子太短,构不到,也许力量不够,拿不到。然而神乃是把整个水井给你,你所需要的,神一次都给你了。撒玛利亚的妇人一心一意只看水桶,然而神已经在祂的儿子基督耶稣里,为我们预备一切了。中国有一句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无柴烧。」如果有一座山都是你的,你就不必愁没有柴烧了。但人常想,自己若不去砍柴,就没有柴烧了。基督是我们的青山,有这青山在,一切的供应都有了,我们可以不必愁了。

―― 倪柝声《真理》

神所赐给人的属灵福气,并非单调、枯燥、有限的,乃是各种各样,享用不尽、难以述完的。不论是在平安中,患难中,忧伤中,喜乐中,试探中,疲乏中,争战中,随事随在,神有各样不同的恩惠和扶助,给一切有信心的人。其所以有各样福气的缘故,也是为看供给我们在各种境遇中不同的需要。譬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怎能穿大人的皮鞋?因此鞋店中有各样长度的皮鞋,以适合各种人的需要。神所赐的属灵福气也是这样,按我们不同的境遇给我们所需要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一个人间的地址,也有一个天上的地址;这正是基督徒人生的秘诀。麦克利(AlisterMacLean )告诉我们一个在西部高原居住的妇女,她的生活艰苦,不过在她身上有一种不可夺去的宁静。有人问她的秘诀,她的回答是:『我的秘诀是向海洋扬帆,我的心却常常停泊在港中。』基督徒不论在何处,他总是在基督里。

──《每日研经丛书》

神各种恩典,在十字架上已经作成,所以说『曾』在基督里,有所赐给,显然在基督里已经赐给我们了。虽然有些时候,我们并未得着『各种』的恩典,是因为我们还不需用。就如母亲,给孩子预备了五年后的一件衣服,虽然孩子整天的呼求,母亲当然不会给他的。孩子当知道,衣服在母亲处存放,是十分把握而且安稳。所以我们深深的明白,神的各种恩典,在需要的时候,因信心而支取,自然是源源不绝的倾注在我们的身上。

――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

主内福气「愿颂赞归于父神,祂在基督耶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许多人想到别的星球去走一趟,看一下。但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的人,能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去,到其他行星则更困难,更不用说别的恒星和遥远的宇宙了,许多人想增长寿命,到一百岁以上的人就很少了,更谈不到千岁或长生不死了。许多想得到财富,但一生的努力能得到的也太少了,不过几十年的吃用而已。

可是神在基督里却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不只能到别的星球,而是到祂那里去,不是多活几年、几十年,乃是有永生,不是得一点暂时的财富,乃是属天,永远,无穷的,丰富,荣耀,快乐。这只要信主耶稣基督就可以得到在里面的一切福分,作神的后嗣,承受万有,在光明的圣城中得到基业。(罗817 西112 )

不信的人是太可惜了,那要比遭到最大损失的人损失还大,如果相信而得着,那比世上最有福气,长寿的人,福分更多更大。我们已经因信得着的人该何等感谢赞美神,同时也要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好在基督里有分。

(来314 )──《每日天粮》

这十二节在原文中是一句话,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所以罗宾逊(JohnArmitageRobinson )说,这一段经文像『多彩多姿、璀灿耀目的万花筒』;韩威廉(WilliamHendriksen )则说,它像雪球般由山坡落下,愈滚愈大。而神在这段经文所赐给我们的福气,也真似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我们学讲道,原则上不应用太长的句子,但保罗为着神在基督里曾赐给的福气而心被恩感,也就顾不得讲道的常规,而稕一口气说了这么长的一句话。虽然如此,但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无有瑕疵。』原文是amomos,旧约用来形容献祭的祭牲是没有残疾的,是上好的。『无有瑕疵』换句话说,就是:基督徒的标准乃是追求完全,英文意即nothing less than perfection。这个完全乃是在神面前,不是在人面前。我们都知道,一个专家的标准和一般门外汉(layman )的标准大不相同。一位艺术家初雕出的人像,一般人看了,不免啧啧称赞,但在艺术家自己眼中,却觉得距完美甚远!他还得在工作台上尽心竭力地细细琢磨,直到作品达到完全的地步而止。自神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是何等严肃的事。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开始说到,神拣选我们,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得?救赎、罪得赦免、得?圣灵等,这些都是所说天上的福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既然有这一切,为甚么我仍然很贫穷呢?我要回答说,「你乃是一个穷财主。」比方,有一个浪子,不知道父亲写了一张产业的契纸留给他,却过了许久的穷日子。后来有一天他从契箱中读到那张契纸,以后他就去管理他的产业。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富财主了。我们在属灵上,常常都作穷财主。你如果一天过一天,眼睛没有得开,你就还是过穷苦的日子,还过?被罪所胜的日子,还过?受试探搅扰的日子,你看不见神在基督里所已经赐给你的一切。所以,我们的眼睛必须得开启,看见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预备的产业。

―― 倪柝声《真理》

神选召我们的目的,在地位上论,要我们成为祂的儿子。这是一种千真万确的事。常见妇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从心中发生一种挚爱。她的孩子未必十分俊美,甚或有时笨陋污秽,但是她爱的热诚,并不因任何的缘故减少。试问爱的原因,只有说是她的孩子,是她生的,所以就十分的钟爱,并没有任何的条件和理由。同样,神选我们成为祂的儿子,不是出于我们的长处,正是父神爱的表示。

――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

一对夫妇去孤儿院领养孩子,院方推荐了许多健康讨喜的院童,结果他们却验中了一个没人要、瘸腿的,因为那个孩子才是最需要被收养的。神对我们就像这样。不是我们拣选了祂,是祂拣选了我们。祂拣选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可爱、完美,而是出诸祂莫大的恩典。而祂施恩典不是由于无奈,或像世人在责任感驱使下的勉强,乃是『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5节 )。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卡斯尔-斯图尔特夫人(LadyCastle-Stuart )的姑母宣称自己已经得救,并且过犯得以赦免,她心中大惑不解,便去请教传道人。传道人便要她翻开本节经文,问她这里的『得以』(have )在文法上是一个甚么词。她答道:『是直语法(indicativemood )现在时式。』传道人再问:『直语法与现在时式是甚么意思?』她回答说:『在直语法的形式中,动词表示了事实;所以,「过犯得以赦免」是指现在过犯得以赦免的事实。』这位夫人终于明白,因着主在十架所流的血,我们的一切过犯现在就得以赦免;她不仅明白了这道理,并且当天也得着得救的经历。

―― 沈保罗《真知灼见――歌罗西书讲解》

铁项圈“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


一位在西非的宣教士尝试以班巴拉语来解释“救赎”的含意。于是他问他的非洲助手如何以当地语言来说明。助手答道:“神释放了我们的头。”“但这如何解释救赎呢?”困惑的宣教士问道。
助理告诉他,很多年前,他的祖先们被奴隶贩子抓起来,用铁链锁在一起,送到海岸边。每个囚犯的脖子上都戴了一个沉重的铁项圈。当奴隶们经过一个村庄时,部落的首领看到他的一个朋友也在囚犯当中,就以黄金、象牙、银或铜和奴隶贩子交易。这个囚犯被赎了回来,他的头这才可以从铁项圈中释放出来。
多么特别而形象的“救赎”例证啊!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从而赎回了我们被罪捆绑的自由。
耶稣是我们的救赎主,他将我们的头从罪的奴隶项圈中释放出来,使我们的生命得以自由。
已被救赎,
被羔羊的血救赎;
被他广阔无边的恩典救赎,
从此我们得享成为神儿女的自由。
基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
使我们从罪中脱离出来。


──《生命隽语》

『同归于一』按原文应译作『再次同归于一』,好像分散的家人一样,再次聚在一起;又好像仳离了的同伴再次联合在一起;也好像散开了的钱财再次加在一起。今天宇宙间从自然至瞤社会,到处都是不和谐的场面:自然界有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第二定律,国际间自联合国成立至今的四十年内,无日不闻战争,到处可见种族相侵、阶级斗争,甚至一国分裂为二,彼此间似有不共戴天之仇。社会上随处可见分裂力(pulling-apart-force )的破坏;以婚姻为例,美国每年都有两百多万孩童,因分裂的婚姻而成为有父有母的『孤儿』,幸福的婚姻几如凤毛麟角。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撒但在今日的教会中,更是极力制造分裂,譬如美国的Church of Christ,他们严格地遵守圣经:圣经记载的事他们去做,圣经不曾记载的他们绝不去作;他们没有固定的敬拜程序,没有固定的人讲道,唱圣诗也不用伴奏。一次主日聚会时,有教会领袖报告,让一些有音乐恩赐的青年人,下次主日时弹奏乐器,发展他们的恩赐。一位长者立即起身,宣读:『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他认为新约中并未提到用乐器赞美神,因此他坚决抵制,并率人退出教会。有一首英文的古诗说:To dwell above with saints we love, t’will be awondrous glory. But to dwell below with saints we know well, that’s anotherstory。撒但在今世仍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在教会从事分裂的工作。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不但在团体之中有分裂力在作祟,就是在个人身上也是这样:理想的我(idealego )与实际的我(realego )常生冲突,使我们不时蒙受到自我冲突(self-conflict )的痛苦。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使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西雅图的King’s Garden,是一个专为青年工作的基督教机构,他们的所在地,原是一所肺病疗养院,那时美国的肺病已经绝迹,政府要出售这块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King’s Garden的创办人对青年工作有负担,只是苦无尺所,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就立刻平信心向神祷告,求神赐下。他脱了鞋,在这块地的周围走了一转,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说:『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到了标售那天,许多人前来投标,他也参加投标,但他只写下了两块钱,及一份青年工作的计划,结果政府委员会决定,将那地及房屋卖给他!这位弟兄凭着单纯的信心,在人看为不可能的竟况下,奇妙地支取了神的丰富,充分享受了神儿女的福气。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Harper’s Bible Dictionary中有一篇谈及印记的文章,提到作者收集了一千多个中东的印,有些小得像小线轴一样。古代用印等于现代西方的签字,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安全与保证之义,但最主要的意义是:用印代表了事物的所有权。我的圣经首页盖了我的印,表明这本圣经是我的;同样,我呒因得救,就受了所应许圣灵,圣灵在我们里面,显明我们是属神的。

――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有些买卖牲畜的人,在牲畜的身上烙印,表明牠们是属自己的。还有许多人在属于自己的东西上盖上自己的印,表明是属他所有。照样,神赐下祂自己的灵住在信徒心中,作为他们属神的记号。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有这凭据,我们知道是已经得着了。正如古时有一个律例:人们买卖田地,以牛或羊为代价,但若在该地上卖主还有所种植而未收成的东西,则买主不能实时取用这地,他要当着证人面前,在这种植的地上挖取一块带草的泥,藏在家里,直至卖主把所有的种植收完了,他才可以接去这地。这带草的泥,就是他得这地的凭据。虽然地还没有到手,但他确实已经得着了。我们今日虽未进入天上得基业,但我们有圣灵为印记,作我们得基业的凭据,我们知道是已经得着了。

――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不住的感谢”,这彷佛一个人屡次受朋友的恩惠,以至惭愧到不敢再求,但是无法应付的难关又到,结果还是朋友的恩助,为他解决了难处。于是这个人便在满心感激之中“不住的”表示感谢,这种感谢彷佛从内心满溢出来的一样,不但诚实而且恳切。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一方面,神使我们成为祂的产业,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着祂所赐给的产业,这两方面的恩典,都是极丰富荣耀的恩典。有时我们的生活,真觉得穷苦、可怜、瘦弱、不堪,完全的表显著没有丰富的养育。我们如果用信心,接受了这丰富的恩典,必使我们的生活,变成荣耀的人生。

某家有一个小儿,非常蠢笨,所以在父家中,只作一点小事。父亲并不把经济的权柄给他,所以他除了铜元和各样的小钱以外,他都没有看见过,如此的过了好多年。一日父亲外出,告诉他柜内有钱可以拿着买食物,免得饥饿,他果然谨遵父命,过了几天,一个邻居的老翁,看见他倚门而哭,详细的一问,才知道是因没有钱买食物。

老翁不信他父亲如此的胡涂,不给留下足用的钱,于是问他放钱的地方,老翁看了,不过是没有铜元,银元还是一堆堆的摆在柜中,于是拿了一元银圆,给他换了四百个铜元。由这个比喻,看见神的恩典本来十分丰富,不过我们不认识,所以不会享用而空空的受穷。

――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

贫穷的富翁】

经文:“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
据美联社一九八零年七月十二日报导:伦敦南部巴特西街一带地区,有一个经常搜索垃圾桶,衣着寒酸的人,没想到他死后遗产留下十八万三千英镑,此人名威廉·刘易斯,一九八零年四月间死去,享年四十八岁。
这件事使他的邻居布兰卡西奥大吃一惊、平时以为他是个穷光蛋,焉知倒是个富翁。刘易斯的遗嘱把这笔钱留给他同住的兄弟乔治。
读到这则短短的新闻,感触颇深。不由想到这个世界,就宛如一只偌大的垃圾桶,你不见多少不信主的人,一心埋头在里面,拣破烂。这并不为奇,因为他们是被世界之神(魔鬼 )弄瞎了心眼,他们的指望只在眼前,他们的追求只在今生。无怪乎把前人所遗弃的破烂,抬起来当为至宝。可是一个被主血所救赎的基督徒就不应该有这种拾敝屣的爱好。因为神已经擦亮我们眼睛,开了我们的心窍,使我们分辨出什么是昙花一现,什么是永恒不变,什么是捕风捉影,什么是亘古长存,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可以承受天上基业。你说,属主的人,该有多么丰富阿!只可惜我们有如飘流在外的浪子一样,整天与猪为伍,甚至想吃猪所吃的也不可得。一旦醒悟过来,便想到,我父亲有多少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
也许我们讥笑这位富翁威廉·刘易斯,是个大傻瓜,守财奴、积攒的钱财让别人来花,其实我们比他又强多少呢。

──《为甚么要用比喻》

「并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而且将祂赐与教会,作为超乎一切的元首。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直译 )

不要把属天的基督看为高不可攀,还居天上而需要你去憧憬,去达到的一种理想。要看见祂是神所已经赐给你的礼物。你常感属世事物的吸引,把你拉下去。其实它们如不能把基督拉下去,也照样不能拉你下去,你不信吗?让我举一个比喻:在我的写字台上有一些黄花,我在进入房间之际,无需口中喃哺不绝,反复地说「台上必定有黄花,台上必定有黄花,」然后由于这种「自我暗示」,那些黄花才魔术化地出现。不!不是这样!那些黄花是早已经在那里,我只要张开双眼便欣赏到它们。

我们的信心不是拼凑出来的,乃是扎根于神在基督里所已经成功永远的事实,我们若肯放胆把我们的信心投在这些事实上面,圣灵必立刻出来显明它们的真确。只要你看见你是在基督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那么,你便不只不会被拉下来,反而被祂的大能托上去。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神叫我们这卑贱的人,作祂荣耀身体的补满者,正如几何学上的『补角』定理,一角以外的一角作为补充,以成为一百八十度,并不是说缺了我们,不会成为一个身体,乃是因着爱的缘故,给我们这莫大的恩典。

――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

“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一语如何解释?】

许多解经家认为这是以弗所书中最难解释使人满意的经文。下面是这节经文的不同解释法:

一、基督被称为“充满万有者”,教会是他的身体,像人头与人身的关系,这头与身各肢体联合,才算是一个完全的人。所以基督的生命、能力、旨意、恩典均充满他的身体,使教会能代表这充满万有的“元首”活在世界上。

二、基督像一个国王,国王的一切权力、荣耀均充满全国,但如果国王无王后,则这国王的生活不够完全。基督若无教会,便有缺陷,有了教会之后,基督的一切荣耀、能力便获得完全的充满,正如国王有个王后,他的一切也觉圆满一样。

三、基督比方一个大圆圈,他的一切充满这大圆圈,但缺一角,教会补满了一角,此一角与该大圆圈相连而得完全,他一切的能力与荣耀亦充满此一角之内,所以说“教会是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见下图 )。

四、基督像一只大轮船,一切均齐备,但尚无水手与船上一切职员。教会(一班蒙召的人 )好像所有的水手与船上职员。如果一只大轮船上没有水手与职员,这只大船只是一只“展览品”,但有了水手与职员,便成为有用的航海工具了。

五、基督的一切能力与荣耀充满万有,这是一件事实,但他必须获得教会之后,他的一切充满才有一个真正的目的(或说焦点 )与归宿。所以在22节说“基督是为教会而作万有之首”,教会是基督充满万有的原因。

六、作者在此处用另一比方:基督比方大洋海,它的海水充满全世界各处洋海。教会好像一个敞开瓶口的玻璃瓶,扔在大洋海中。于是充满大洋海的海水便充满那“开口瓶”,这就可以说那水瓶是“充满大洋海的海所充满的”(见下图 )。

七、可以用一现代化的设备作比方:一间以“冷气开放”作号召的餐厅内的冷气果然充满整个餐厅,但其中有一储物室因把门关闭,以致冷气不能人内。这间餐厅便不算得完全被冷气充满。那储物室必须打开门,让冷气也进去充满其间,这间餐厅便算得是一间完全有冷气的餐厅。基督比方这餐厅,他的一切充满其间,那储物室比方教会,必须打开大门,让基督的充满达到完全的地步。

八、加尔文对此句经文认为:“基督是神的儿子,他如果缺少了教会,他自己也觉不完全,教会得以在基督里,是教会最大的荣耀,也是基督的荣耀达到圆满的地步。”意即教会足以“补满基督的完全”,正如补满他的患难一般 )。

九、原文“充满万有者”的“充满”是PL ER OMA(m*pl1J ))*。),原意为“丰富”“丰满”,亦可译为“完全的发展”。基督是这样丰富与丰满的一位,但他要将“在万有的一切丰富与丰满”都充满在教会中,甚至无处可容,表示他如何重视与爱护他的教会。

十、亦有人把这句的原文换了一个“宾与主”来译:“教会是他所充满的,以致充满万有”,这样便是充满教会在先,充满万有在后。基督先充满教会,然后借着教会充满万有。有“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之句,便与这种说法吻合。基督教会在基督率领之下充满天下。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