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列王纪上 第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大卫王年纪老迈,虽用被遮盖,仍不觉暖。」

2「所以臣仆对他说:『不如为我主我王寻找一个处女,使她伺候王,奉养王,睡在王的怀中,好叫我主我王得暖。』」

3「于是在以色列全境寻找美貌的童女,寻得书念的一个童女亚比煞,就带到王那里。」

4「这童女极其美貌,她奉养王,伺候王,王却没有与她亲近。」

此时大卫已经年届七十,「年纪老迈」()),肉体的生命越来越衰微,但属灵的生命却越来越兴旺。
古代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指出:当时大卫身体感觉寒冷,麻木没有感觉,医生们建议用童女帮他暖身())。
「书念」位于以萨迦境内()),以利沙后来在此地曾使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
「王却没有与她亲近」()),指亚比煞与大卫并没有夫妻之实,只是名义上属于大卫,因此身分暧昧,后来被卷入权力斗争之中())。

5「那时,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自尊,说:『我必作王』,就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

6「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说:『你是做什么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龙之后。」

亚多尼雅是大卫的第四个儿子())。大卫的长子暗嫩和三子押沙龙已死,次子基利押可能早夭,按照列国的惯例,剩下年龄最大的亚多尼雅应该是王位继承人。但神并没有安排亚多尼雅作王,祂已经拣选了所罗门来执行祂荣耀的计划())。因此,亚多尼雅强自出头、争夺王位,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宫廷争斗,而是在干扰神的计划。
亚多尼雅和押沙龙一样生得「甚俊美」()),又「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自负嚣张的行为也和押沙龙一样())。他们都是大卫肉体生命的杰作,但肉体的「俊美」都没能让他们蒙神喜悦。
「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指他父亲从来都没有管教、惩罚过他。大卫过去体贴肉体的感情,不但没有好好管教长子暗嫩、三子押沙龙,也没有好好管教四子亚多尼雅,结果这三个儿子都狂妄自大、不受约束,最后都死于自作自受。所以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

7「亚多尼雅与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和祭司亚比亚他商议;二人就顺从他,帮助他。」

8「但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先知拿单、示每、利以,并大卫的勇士都不顺从亚多尼雅。」

王宫之内是大卫年纪老迈())、卧病不起())。王宫之外却是热闹非凡())、分为两派()):一派以为亚多尼雅是王位的当然继承人,急于「顺从他,帮助他」());另一派却「不顺从亚多尼雅」()),忠心等候王的旨意。
「约押」())是大卫的外甥、军队的元帅,「祭司亚比亚他())是亚伦的四子以他玛的后代、祭司以利的后裔()),兼作王的谋士())。这两个人跟随亚多尼雅、抵挡神的旨意,后来约押被杀()),亚比亚他被解职())。
「祭司撒督」())是亚伦的三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的后裔())。在大卫的时代,撒督和亚比亚他同时担任祭司长())。到了所罗门的时代,撒督代替亚比亚他作大祭司()),应验了神弃绝以利家的预言())。
「比拿雅」())是祭司的儿子()),他是大卫三十勇士之一())、大卫外邦人卫队的护卫长()),并担任大卫第三军的军长,每年第三个月服役()),兼作王的谋士()),后来代替约押担任所罗门的元帅())。
「拿单」())是先知,神向他启示了大卫之约()),也借着他向与拔示巴行淫的大卫宣告了审判()),还借着他赐给了所罗门一个名字())。
「示每」())可能是「以拉的儿子示每」()),并非咒骂大卫的「基拉的儿子示每」())。
「大卫的勇士」()),指大卫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9「一日,亚多尼雅在隐·罗结旁、琐希列磐石那里宰了牛羊、肥犊,请他的诸弟兄,就是王的众子,并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

10「惟独先知拿单和比拿雅并勇士,与他的兄弟所罗门,他都没有请。」

「隐·罗结」())位于汲沦溪谷和欣嫩子谷会合之处,是基训泉南面约半公里的一个水泉。这里是便雅悯支派和犹大支派产业的交界处()),亚多尼雅的支持者大部分来自犹大支派()),可能他因此在这里大摆筵席。亚多尼雅可能已经听说大卫并没有安排他继位()),所以要乘大卫年老体弱,要自立为王())。
亚多尼雅的政治手段比押沙龙相差甚远,只邀请了「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押沙龙却笼络了十二支派,「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亚多尼雅在「王的众子」())中单单没有邀请所罗门赴宴,表明他知道所罗门是王位的竞争对手。
「所罗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平安」,是大卫与拔示巴所生的第四个儿子()),神「借先知拿单赐他一个名字,叫耶底底亚,因为耶和华爱他」())。神爱他,不是因为他特别可爱、敬虔,而是因为神将使用他来承受大卫之约、建造圣殿,以显明神对罪人的爱。「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无论所罗门将来的行为是得胜还是失败,都将在神的管理之下())。
上图:19世纪隐·罗结的井。

11「拿单对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说:『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作王了,你没有听见吗?我们的主大卫却不知道。」

12「现在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儿子所罗门的性命。」

13「你进去见大卫王,对他说:“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吗?现在亚多尼雅怎么作了王呢?”」

14「你还与王说话的时候,我也随后进去,证实你的话。』」

亚多尼雅大摆筵席的目的早已众所周知,所以拿单说「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作王了」())。所罗门是亚多尼雅王位的竞争者,亚多尼雅一旦自立为王,一定会首先铲除他们母子,所以拿单说要「给你出个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儿子所罗门的性命」())。
拿单所要「证实」())的不是大卫所起的誓()),而是亚多尼雅在隐·罗结自立为王的事实())。
拿单是被神使用的先知,他曾经谴责大卫与拔示巴行淫的罪,但却没有因此对拔示巴有偏见,而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拔示巴母子。因为他知道耶和华喜爱所罗门()),所以以神的心为心,而不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成见来论断人。
在这关键的时刻,神却没有说任何话,而是由体贴神心意的拿单与神同工、推动此事。如果拿单是出于私心,他本可以假借神的名义向大卫说话。但拿单是一位敬畏神的先知,虽然他早已知道神拣选了所罗门作王()),但神现在没有说话,他就绝不编造神的话,而是设法提醒大卫遵行神的旨意、果断做出决定。事奉神的人,绝不能用不合神心意的手段来成就神的旨意,也不能假传「神的话」来帮神的忙。

15「拔示巴进入内室见王,王甚老迈,书念的童女亚比煞正伺候王。」

16「拔示巴向王屈身下拜;王说:『你要什么?』」

17「她说:『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着耶和华——你的神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

18「现在亚多尼雅作王了,我主我王却不知道。」

19「他宰了许多牛羊、肥犊,请了王的众子和祭司亚比亚他,并元帅约押;惟独王的仆人所罗门,他没有请。」

20「我主我王啊,以色列众人的眼目都仰望你,等你晓谕他们,在我主我王之后谁坐你的位。」

21「若不然,到我主我王与列祖同睡以后,我和我儿子所罗门必算为罪人了。』」

22「拔示巴还与王说话的时候,先知拿单也进来了。」

23「有人奏告王说:『先知拿单来了。』拿单进到王前,脸伏于地。」

24「拿单说:『我主我王果然应许亚多尼雅说:“你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吗?」

25「他今日下去,宰了许多牛羊、肥犊,请了王的众子和军长,并祭司亚比亚他;他们正在亚多尼雅面前吃喝,说:“愿亚多尼雅王万岁!”」

26「惟独我,就是你的仆人和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并王的仆人所罗门,他都没有请。」

27「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吗?王却没有告诉仆人们,在我主我王之后谁坐你的位。』」

25节原文以「因为」开始,25-27节是解释拿单为什么催问大卫谁是王位继承人。
「军长」())原文是复数,亚多尼雅不但有元帅约押的支持,还得到了许多「军长」的支持,势力很大。

28「大卫王吩咐说:『叫拔示巴来。』拔示巴就进来,站在王面前。」

29「王起誓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30「我既然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这话而行。』」

31「于是,拔示巴脸伏于地,向王下拜,说:『愿我主大卫王万岁!』」

先知拿单进来见大卫的时候,拔示巴可能已经回避,因此大卫要再次「叫拔示巴来」())。
大卫坚定地向拔示巴起誓「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不是因着肉体的私情,而是因为神亲自拣选了所罗门())。

32「大卫王又吩咐说:『将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召来!』他们就都来到王面前。」

33「王对他们说:『要带领你们主的仆人,使我儿子所罗门骑我的骡子,送他下到基训;」

34「在那里,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们也要吹角,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35「然后要跟随他上来,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续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犹大的君。』」

大卫虽然年纪老迈,但灵里却越来越清醒,所以没有像过去一样怜恤儿子、姑息纵容,而是立即行动、运筹帷幄。这种光景与他当年听到押沙龙叛乱时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那时大卫知道自己是落在神的管教之中,现在却知道自己是行在神的旨意里,所以有勇气雷厉风行地遵行神的旨意。
「基训」())位于大卫城南面的山谷里,这里的基训泉是耶路撒冷的主要水源。大卫特地指示所罗门在这里受膏,可能是为了让半公里外「隐·罗结」())的亚多尼雅一伙听到,兵不血刃地瓦解他们的势力。这个精明的安排,表明大卫虽然身体软弱 ,但头脑却依然清楚。
「骡子」())是公驴和母马杂交的后代,比马和驴的力气更大、寿命更长。律法禁止培育骡子()),但并没有禁止使用骡子。所以以色列人不培育骡子,但会从埃及或腓尼基进口骡子,只有国王、王子或有身份的富贵人家才会骑着骡子。「我的骡子」())指大卫专用的坐骑,如果所罗门骑上大卫专用的骡子,百姓就知道他已经继承大卫作王。
「吹角」())是新王登基的信号())。
「以色列和犹大」())指犹大支派和其他十一个支派。大卫先是在希伯仑作犹大王()),后来以色列的长老拥立他为以色列王())。
大卫城建在山坡上,所罗门在基训受膏后要回到王宫登基()),所以说「要跟随他上来」())。
上图:隐·罗结位于基训泉的南面。亚多尼雅在隐·罗结称王,所罗门则在基训泉称王。

36「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对王说:『阿们!愿耶和华——我主我王的神也这样命定。」

37「耶和华怎样与我主我王同在,愿祂照样与所罗门同在,使他的国位比我主大卫王的国位更大。』」

「阿们」())原文意思是「回应、作证」,代表法律上的见证和认可())。
所罗门的王位并不是自己争取来的,面临危机,还要靠先知拿单和母亲拔示巴向大卫报告。因此,这是神赐给他的王位。神允许亚多尼雅的愚昧在神的百姓中间制造难处,借着这难处把人催进神的旨意里,好把神所拣选的所罗门显明出来。

38「于是,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下去使所罗门骑大卫王的骡子,将他送到基训。」

39「祭司撒督就从帐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来,用膏膏所罗门。人就吹角,众民都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40「众民跟随他上来,且吹笛,大大欢呼,声音震地。」

「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是大卫的克里特岛人近身侍卫,由比拿雅统管。
「帐幕」())指大卫建于大卫城中用来存放约柜的会幕())。
「用膏膏所罗门」()),指把膏油倒在所罗门的头上,将他分别为圣献给神,作管理神产业的君王。此时来不及举行隆重的仪式,后来举行了盛大的受膏典礼())。

41「亚多尼雅和所请的众客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约押听见角声就说:『城中为何有这响声呢?』」

42「他正说话的时候,祭司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来了。亚多尼雅对他说:『进来吧!你是个忠义的人,必是报好信息。』」

所罗门受膏的「基训」()),离亚多尼雅大摆筵席的「隐·罗结」())只有半公里,比「隐·罗结」地势高、离城更近。所以亚多尼雅和宾客都能听到众民的角声和呼声,约押还以为是城里发出的声音())。
「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曾经在押沙龙叛乱时立过功()),现在却和他的父亲跟错了人。

43「约拿单对亚多尼雅说:『我们的主大卫王诚然立所罗门为王了。」

44「王差遣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去使所罗门骑王的骡子。」

45「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在基训已经膏他作王。众人都从那里欢呼着上来,声音使城震动,这就是你们所听见的声音;」

46「并且所罗门登了国位。」

47「王的臣仆也来为我们的主大卫王祝福,说:“愿王的神使所罗门的名比王的名更尊荣;使他的国位比王的国位更大。”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

48「王又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赐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亲眼看见了。”』」

所罗门坐上了王位,圣殿的建造才能开始,才能带进神与人更荣耀的同在。大卫离世前能亲眼看见所罗门按着神的心意坐上王位,心里欢喜,「就在床上屈身下拜」()),就像当年雅各「在床头上敬拜神」())一样。
这是大卫一生灵里最明亮的时候,他不但顺利移交了王位,还设立了敬拜的制度(代上二十三-二十六)),交代了建殿的一切事项(代上二十八-二十九)),然后才安然向神交帐。

49「亚多尼雅的众客听见这话就都惊惧,起来四散。」

50「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就起来,去抓住祭坛的角。」

新王已经登基,亚多尼雅的宾客都怕受连累成为叛党,所以「就都惊惧,起来四散」())。
祭坛的四面都有角,误杀人的可抓住坛角求神庇护,以获得公平的审讯()),所以亚多尼雅「去抓住祭坛的角」())。

51「有人告诉所罗门说:『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王,现在抓住祭坛的角,说:“愿所罗门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杀仆人。”』」

52「所罗门说:『他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恶,必要死亡。』」

53「于是所罗门王差遣人,使亚多尼雅从坛上下来,他就来,向所罗门王下拜;所罗门对他说:『你回家去吧!』」

所罗门虽然年轻,但做事果断机敏。他答应只要亚多尼雅保持忠心,便会饶过他的性命;而亚多尼雅也承认所罗门的王权,这样所罗门就顺利登基了。
所罗门登基时大约二十岁左右,作王四十年()),大约是主前970-930年。此时对应于中国周穆王执政的时期())。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大卫王朝的式微

(一 )

本章开头四节对这位英勇领袖的晚年,作清楚的描述。‘大卫王年纪老迈’,这是非常少见的短句。同样的字眼也用来形容约书亚──大卫的前一位以色列统帅,藉此作为整个时代的结束。死亡的阴影步步进迫,虽有厚被遮盖也无法使他温暖。他的部属为这一位曾经有过许多女人的大情人在以色列境内找了一个美貌童女来令他得温暖,恢复生机。但按这希伯来动词的巧妙却又暧昧的意思,这里说‘王却没有与她亲近’(4节 ),是指他完全不知道有童女在身边呢?抑或他根本不能与美貌童女造爱?这问题应可以提醒我们圣经上还有其他‘年纪老迈’的人,如没有孩子的亚伯拉罕和撒拉

(二 )

亚多尼雅是大卫仍然生存的儿子中最年长的。因为父亲的处境令他开始尝试公开争取他想要的身分,宣布他是王位的继承人,甚至组织合适而重要的侍卫团。从第六节的记载,我们很难知道这位王子是个娇生惯养的人,抑或是对无拘无束的王室生活有所准备的人选。大卫每况愈下的健康显而易见,存着权力的真空是在所难免的;而第一位继承者与约押(大卫王多年的元帅 )与亚比亚他(两位大祭司之一 )联结商议,但不是所有的祭司、先知和勇士都支持他(8节 )。他们在商议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宰了牛羊、肥犊请客,还官式地邀约王的众子及臣仆参加。只是客人的名单有极显著的遗漏。这不是证明亚多尼雅与人勾心斗角,但是至少说明了他知道有那一些人因注意到他争取王位的情势而不悦。

(三 )

圣经故事反映我们人生经验最贴切的方法之一,是大部分靠口头传递、报导和提问。读了大卫寝宫里的场景之后,我们必须自己判断,到底是拿单与拔示巴提醒国王他对所罗门所作的应许,抑或他们对这个既无能力揭穿他们的计谋也没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的老王施诡计。

拿单没有真正对所罗门母亲说(11节 )亚多尼雅已经立自己为王,他只问对方有没有听到有关的报导。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按写故事的人所说,有关亚多尼雅以东道身分在严肃的庆典中出现,至于对他的性格则没有作进一步说明。拿单建议拔示巴向大卫提出一个问题,且答应去支持她的建议。到底他们是不是迫大卫承认自己未曾说过的话?这一点曾经引起辩论而且可能是事实,但只是可能而已。

拔示巴与拿单对大卫指出(15-27节 ),重要事件正在耶路撒冷发生,他既是一无所知,也没有授意容许事件发生。我们即使是力不胜任,也不会喜欢别人来指正!国王受了拔示巴和拿单的话所激发,于是再次伸张王权,发号施令。

拔示巴首先来见大卫,她也是首先被国王召见的人(28-31节 )。当日对她所起的隆重誓约现在生效了。到底拔示巴对衰弱的老人的回答‘愿我主大卫王万岁!’是出于爱意与感激,抑或带着讥诮口吻,或是纯粹迫于宫廷礼节?

不仅是拿单,还有撒督大祭司及王的护卫长比拿雅都被邀到大卫王面前接受国王的命令(32-37节 )。大卫告诉他们他已膏立所罗门为王统治以色列和犹大。比拿雅(名字含义是‘耶和华已建立’ )慎重地加上自己的祝祷,说耶和华一定保证大卫的选择。接着叙述的,就是韩德尔不朽名曲Coronation Anthem里所描写的情景。

权势的改变是多么的戏剧化!那些参与亚多尼雅庆典的人,曾经似乎恰当地代表了耶路撒冷的势力,且大权在握。就因为大卫出奇制胜的措施而令他们陷于瓦解。他们从其中一位领袖祭司的儿子约拿单(41-49节 )那里,知道了年老的国王不但另有计划,且已付诸实行,甚至在床上向自己选立的儿子屈身下拜。他们发现自己参加了错误的党派时,就都惊惶,纷纷离去。

本章的结尾(50-53节 )说所罗门的兄长惧怕自己因此丧命,便抓住祭坛的角不放。所罗门的誓言令他有信心从坛上下来。但是当他向所罗门下拜时,他只是获授命回家;这件事以后还有下文。

(四 )

列王纪在开头第一章要读者留意一些甚么呢?为甚么历代志作者只是轻描淡写的用‘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就立他的儿子所罗门作以色列的王’来做总结?列王纪上一章毫无疑问使读者了解这个政体的权力斗争中所表现的人性及其运作。所罗门并非圣人;我们倒应对他是否有权继承王位加以考虑。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列王纪上第一章

Ⅰ大卫的晚年及所罗门的登基

这段宫廷历史通常被称为“继位叙事”,接续撒母耳记下九至二十章的大卫王朝记事。风格生动,显示作者(可能是拿单)对当事人有极深刻的认识。

这里所记载的是为了王位继承权而引起的斗争,因为大卫老迈体弱,使这种斗争更形白热化。大卫没有指定谁是王位继承人,这是他的失败,特别是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应根据古代近东长子继承的习俗,还是根据扫罗及大卫自己被神拣选为王的经历。大卫王不但未能及时作决定,再加上他未能施行家教(6节),使情况更恶化。亚多尼雅事件(1~27节)及亚比煞(3节,,都是现在所要讨论的所罗门王朝历史中的重要因素。

A大卫的晚年

大卫王年纪老迈,应当约有七十岁。希伯来文为时日不多,暗示时间的飞逝(AV则译为长久卧病)。王现在是卧病不起的人了。被一字(AV、NRSV、REB译为“衣服”)与用来遮盖会幕之布乃同一字。臣仆则包括所有的属下,由奴隶到家仆到国家官员及朝臣都算在内。他们对皇帝的称呼通常是“我主我王”。

2~3.使用年轻人以恢复体温乃是古代的医学疗法(Galen, Method. Medic. Ⅷ.7; Josephus, Ant. Ⅷ.19.3)。在此所用的是一个适婚年龄的年轻女孩(处女,RSV译为"maiden" ),其重点是没有发生性关系(4节)。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有没有精力执行任务的考验,考验王是否需要一位共同执政的王124,但是并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没有力量执行任务会令一个王失去其统治的资格(参:亚撒利雅,

亚比煞的工作是睡在王的怀中,为的是要使王得暖(参:RSV所译之“躺在你的怀中”)。她要伺候王(希伯来文“侍立在他面前”),奉养王,或如RSV所译“伺候王并作他的看护”(RSV、REB, so{k[enet[ 是“受使唤”的意思,。学者对于她与大卫的关系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大卫接纳她为皇后125,但后来她却被视为妃嫔。当拔示巴与拿单在场(15、22~23节)时,她并未被辞退。亚多尼雅希望得她为妻,正如押尼珥要得到扫罗的妃嫔、押沙龙要得到大卫的妃嫔以取得王位的名份一样。妃嫔( pileges% )并非金屋藏娇,而是第二等的妻子。书念是现代的So{lem,在拿撒勒东南方十一公里处,距以萨迦境内的耶斯列以北五公里,以利沙也去那里探访过。我们不需要硬指亚比煞便是的书拉密女。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大卫王年纪老迈,虽用被遮盖,仍不觉暖。」

〔暂编注解〕“大卫王年纪老迈”:据所记,大卫此时已届古稀之年(70岁

“大卫王年纪老迈”。约七十岁

《列王纪》的记叙基本上始于《撒母耳记》的结束。它继续描述大卫的生平,提供了亚多尼雅起事的背景,引出所罗门的统治。所罗门在大卫去世以前登基,是因为亚多尼雅企图篡夺王位。当时大卫已年老体衰,行将就木,无法在危机中采取坚决的行动。所以作者一开始就描写大卫的身体状况。

大卫已经七十岁了(撒下54 )。年龄已超过历史所载的任何一任希伯来国王。他度过了艰难的一生。颠沛流离,痛苦忧伤摧毁了他健壮的体魄。他现在心力交瘁,又可能患上了吞噬体力的疾病。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一个儿子又在篡位闹事。

作者对事件叙述,表明他十分熟悉内情。只有十分了解宫廷生活的人才能有如此生动的描述。他写作不是为了国王的荣誉和利益,而是为了后世的人。无须指出其中的教训,因为形象的细节已说明了一切。严酷事实的准确描述,说明世界上屡战屡胜的傲慢君主,甚至是忠于神的人,也免不了要收获自己所撒种子的果实。

●「年纪老迈」:估计当时大卫约七十岁。 撒下 5:4 王上 2:11

●「被」遮盖:「外袍」、「衣服」。

1:1-4 大卫王年老的景况:根据,此时大卫王约七十岁。此段特别提到亚比煞,是为以后亚多尼雅因求她为妻而被杀之事铺路。但有学者认为,根据当时的观念,一国之君可否继续掌统治权,要视乎他能否与女子交合;大卫既经不起这个考验,便引出以下继承王位的问题。

本书开首十章为所罗门王朝的始末记,共分九大段,两两相对,前后呼应,而以建造圣殿为中心。写作所用结构和《撒下》附录(21至24章 )的手法相同。第一段所罗门继承王位和第九段所罗门王的逝世遥遥相对;接上第二段所罗门建国和第八段所罗门王朝的衰败;第三段所罗门的智慧(3章 )和第七段所罗门的愚昧;第四段所罗门王的政绩(4章 )和第六段所罗门的理财;也各相配合,而以为中央段,讲所罗门王的建殿和建宫以及耶和华与所罗门之约。这种写作方法在旧约中屡见不鲜。

】「所以臣仆对他说:“不如为我主我王寻找一个处女,使她伺候王,奉养王,睡在王的怀中,好叫我主我王得暖。”」

〔暂编注解〕大卫的近身臣仆要找的女子负有双重责任;侍奉王,作他的护理;睡在他的怀中(有的译文作“睡在他的身边” 未能曲尽其义。一般认为年迈体弱的大卫藉与年轻温暖的女体接触 可恢复活力 是一种治病之道 希腊文的医学中记有此法 )。

这些臣仆负责国王的生活需求,为了国家而照顾他的健康。约瑟弗斯称他们为“医生”(《古代史.3 )。在医学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健康的少女会给麻木衰弱的身体带来温暖与活力。中世纪和现代的东方也存在这样的疗法。

●「处女」:原文是「处女女孩」。

◎用年轻人恢复体温是古代的一种医学疗法。【】使用年轻人以恢复体温乃是古代的医学疗法(Galen- Method.Medic. Ⅷ.7 Josephus- Ant. Ⅷ.19.3 )。在此所用的是一个适婚年龄的年轻女孩(处女 RSV译为"maiden" ),其重点是没有发生性关系(4节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有没有精力执行任务的考验,考验王是否需要一位共同执政的王124,但是并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没有力量执行任务会令一个王失去其统治的资格(参亚撒利雅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于是,在以色列全境寻找美貌的童女,寻得书念的一个童女亚比煞,就带到王那里。」

〔暂编注解〕书念为以萨迦境内一村庄,位于耶斯列平原之东。童女亚比煞一名的意义不详。有人说这里的“书念”童女就是《歌》中的书拉密,因原文二字相近;认为所罗门所爱者即为此女。这是望文生义,毫无根据。

书念现名索伦,属以萨迦支派,位于他泊西南10.4公里处埃斯德赖隆平原的高地上。英文KJV版称亚比煞为书拉密女,与《歌》中的书拉密女来自同一个地方(歌613 ),但没有证据表明她们是同一个人。

●「书念」:字义是「倍觉安息之地」,位于拿撒勒东南方11公里,他泊山以南八公里处。 王下 4:12-36 中以利沙也在当地使一个人复活。

●「亚比煞」:字义是「我父是个流浪者」。

◎有人认为「亚比煞」就是歌中的「书拉密女」,不过这种看法缺乏证据,只是一种穿凿附会。

3~4“亚比煞”(从拿撒勒东南面7英里或13公里的书念而来 )成为了大卫的妃嫔,并且牵涉在亚多尼雅篡位的阴谋中。参看至25节的脚注。

书念】书念(今名索伦 )位于以萨迦境内,拿撒勒东南七哩之处。主前十五世纪杜得模斯三世攻取城市的名单,和主前十四世纪的亚马拿书函,都提及过这个地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童女极其美貌,她奉养王,伺候王,王却没有与她亲近。」

〔暂编注解〕亚比煞的身分不只是护理,也是王妃,否则大卫的儿子亚多尼雅要求娶她时,所罗门不至发怒,肯定亚多尼雅有夺位之心。一国之君的健康关乎国家前途,本节说大卫没有与此女亲近,说明他年事已高,不再能御女,是应该决定王位继承人的时候了。

“王却没有与她亲近”。即没有与她发生性关系。

这个被选上的少女不但要为患病的国王提供活力,还要充当侍从与保姆,伺候国王的生活起居。

●「没有与她亲近」:原文是「不认识他」,亦即「没有与她发生性关系」。

◎这一段除了为后文亚多尼雅被杀预留伏笔之外,也暗示了大卫王此时已经年老,可能也无力主持政务(有学者认为大卫王没有与亚比煞发生关系 对当时的人来说就是年纪老迈 精力不足的明证 ),因此需要处理「继承」问题了。

】「那时,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自尊,说:“我必作王。”就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

〔暂编注解〕亚多尼雅为大卫的第四子,此时年逾三十。押沙龙死后,依惯例他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大卫决定立所罗门为王储的事似未曾公开宣布。亚多尼雅见父亲体力日衰,准备继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次子基利押可能早夭。

“亚多尼雅”可能是大卫仍然存活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亚多尼雅的行动是谋取王位的象征。

亚多尼雅。亚多尼雅是大卫的第四个儿子(撒下34 代上32 )。比他大的暗嫩和押沙龙已死。基利押也可能已死,因为再也没有他的任何记录。接下来很可能是亚多尼雅继承王位。

我必作王。亚多尼雅无疑认为该由他来继承王位。他目中无人,以年长自居,决定采取步骤牟取王位。他既知道父亲的打算,就准备不顾神的安排(代上225-9 ),在必要时用武力来夺取宝座。弟弟所罗门比他更适合担任以色列国王。但哥哥决心作王,不管会给国家和追随他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人的思维专注于个人的利益时,起结果总是悲剧性的。

●「哈及」:字义是「欢庆的」,是大卫的妻子。

●「亚多尼雅」:字义是「我主是耶和华」。是大卫的第四个儿子,前面有暗嫩、基利押、押沙龙,但他的哥哥们都已经死了。

●「自尊」:「自高」、「高举自己」。

◎ 1:5 中亚多尼雅的举动,与押沙龙做的一样 撒下 15:1 。大卫的反应也一样,并没有任何制止的举动。这似乎是大卫一贯的问题,没有纠正家族成员的明显错误。

1:5-10 亚多尼雅图谋篡位:大卫的王位要由他的后裔继承。亚多尼雅是大卫之第四子,他以继承王位者自居,可能是因为当时他的三个哥哥已经去世,18:14)。

】「那时,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自尊,说:“我必作王。”就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卫属意于所罗门(10节 ),但是亚多尼雅却说我必作王,公开的宣称他有王位继承权。他为了赢取民心,为自己建立了阵容浩大的马车及马兵队(若按JB而言是单数 ),一如押沙龙以前所做的。实际上这是个人的军队势力,目的是为了防止所罗门发动军事政变争夺王位。在前头奔走的人是皇室贴身护卫中的一部分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多尼雅谋取王位】

亚多尼雅年约叁一十五岁,排行第四,在基利押、暗嫩、押沙龙死后,是大卫仍然健在之子中最长的。他因为有长子的身分而自尊(5节 RSV译为「高举他自己」 REB译为「自夸」 希伯来文 过去完成式 "had beenexalting" )。这里提及他母亲的名字,根据犹大王位继承的历史习俗(参导论ⅥA「前言公式」第6段 ),这可能是对他自称为王的有利因素。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说:“你是作什么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龙之后。」

〔暂编注解〕亚多尼雅生得俊美,举止极似其兄押沙龙。二人行动嚣张,都和大卫管教不力,任其骄纵有关。本节“素来没有使他忧闷“也有”从未干涉他的行动“之意。大卫未尽严父的责任,贻害子女匪浅,自身也受其累。大祭司以利和撒母耳都有此失,为人父母者须高度警惕

“没有使他忧闷”。即大卫没有管教他;亚多尼雅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使他忧闷」:指父亲对儿女的管教。

没有使他忧闷。亚多尼雅是一个被父亲宠坏了的儿子。他从小就企望王位,自行其是,不受约束。父辈的溺爱曾毁了许多人的生命。

他甚俊美。亚多尼雅英俊潇洒,人缘甚好。但外表俊美不是担任领导最重要的条件。亚多尼雅的天赋造成了他的骄傲和虚妄,自私和野心。他年轻的激情压制了他的原则。他的冲动泯没了他的正义感。他只是外表上“俊美”。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灵的“俊美”要重要得多。

生在押沙龙之后。押沙龙的母亲是玛迦(撒下33 )。亚多尼雅的母亲是哈及(撒下34 )。

●「使他忧闷」:「使他痛苦」、「伤害他」。

◎「俊美」好像是当时以色列领袖的特征,扫罗、大卫、押沙龙与亚多尼雅都曾经被形容为「俊美」。

】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或作「使他生气」(NASB ),比「使他不悦」(RSV )更加传神。作者这句评语(参第8、10节 )暴露出大卫的弱点,他不愿意使他的孩子在身体或心灵上受任何的苦(希伯来文 `s]b 意为「使生气 使情绪沮丧」 现代希伯来文 「管教孩子使他成器」之意 )。他疏于管教暗嫩及押沙龙曾经导致家庭及国家的动荡不安。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多尼雅与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和祭司亚比亚他商议,二人就顺从他,帮助他。」

〔暂编注解〕约押这位军人勇敢善战,但嫉妒心也很重,先后用诡计杀死威胁他地位的押尼珥和亚玛撒,现在又受到大卫护卫长比拿雅的威胁,因为大卫疏远他,起用比拿雅。在约押和祭司亚比亚他看来,亚多尼雅是王位当然继承人,一定可获全民拥护,登上王位。二人很早便跟随大卫,现在参加叛变,后来都为所罗门王所废。约押被杀,亚比亚他被黜

有了统帅约押的支持,亚多尼雅希望能驾御军队。他还希望通过祭司长亚比亚他而得到祭司阶层的支持。约押和亚比亚他与大卫的关系十分密切,曾与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约押勇敢坚强,但有时卤莽狂妄,甚至违抗王命。亚比亚他的父亲亚希米勒是为大卫而死的。亚比亚他是大卫最坚定的朋友,追随他四处漂泊,逃避扫罗的追杀(撒上2220-23 ),侍奉大卫在希伯仑为王(撒下1535 ),在押沙龙叛变的时候曾与他一同逃亡(撒下1524-29-35-36 1715 1911 )。他此时变节的原因不详。也许他不认为亚多尼雅的做法是叛逆。大卫指定所罗门即位可能是心血来潮。长者为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约押支持亚多尼雅可能是因为不满国王降他的职(撒下1913 )。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是大卫的军队统帅。

●「亚比亚他」:字义是「我父真伟大」,是属于「以利」的后裔。是亚伦第四子他玛的后裔。

7~8“约押”。大卫的外甥,也是他军队的元帅。“亚比亚他”。一个祭司,也是大卫的谋士。参看的脚注。【】亚多尼雅受到大卫外甥约押的拥护(希伯来文 `zr~ h]r 意指道义上或实质上的「伸出援手」 )。约押是军队的统帅,与大卫贴身护卫队及专业军队的将领比拿雅为对头。约押可能是为了大卫以前想用亚玛撒取代他心存不平而想报复。亚比亚他原为大卫顾问之一,可能对大祭司撒督心怀嫉妒,撒督来自耶路撒冷,因此可能属于原来的耶布斯族126,现在的位置凌驾在他之上。亚多尼雅显然曾经先与这二人商议(希伯来文意为「他的话到了他们那里」 )之后,才邀请犹大国的臣仆加入。

──《丁道尔圣经注释》

军队和祭司的拥护】

在乌加列史诗《凯雷特》中,王子雅西布(Yassib )辩称老弱的凯雷特王已经无法负起君王的职务,因此必须逊位给继承人。大卫之子亦同样各自谋取有利的地位,来接替年迈父亲的王位。他们的作法是向国中手握实权之团体──军事领袖和祭司社群──寻求支持。缺乏这两个团体之一的支持,便无法坐稳国位,王下十一 )。朝代没有更替,所以不必重新请求各支派宗族的支持。拿单和拔示巴力倡摄政(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君主政体中颇为普遍 ),没有强行逼使大卫退位,如此便为所罗门赚取了王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先知拿单、示每、利以,并大卫的勇士,都不顺从亚多尼雅。」

〔暂编注解〕在大卫时代,撒督和亚比亚他同任大祭司。比拿雅本是大卫的雇佣军“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的统领。所罗门王升他为元帅,代替已死的约押。“大卫的勇士”看《撒下》二十三章。

大卫宫中显然已分为两派,拥亚多尼雅的人纷纷应邀,保皇的人未被邀请,包括所罗门在内。可见亚多尼雅已知他的同父异母弟弟是王位竞争人。

「比拿雅」:是大卫属下雇佣兵的统帅,负责指挥由外邦人组成的军队,包括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见38 )。

「利以」:此名字没有在其他经文提过,有古卷以「他的朋友」代替此字。

撒督。与亚希米勒(见撒下817注释 )、亚希米勒死后与亚比亚他(撒下2025 )同为祭司长。在押沙龙叛变的时候,撒督和亚比亚他都忠于大卫。在大卫逃亡的时候,他们一同护送约柜回耶路撒冷(撒下1514-29-35 )。这两位祭司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但鉴于撒督曾在基遍的会幕供职(代上1639 ),亚比亚他就可能在锡安存有约柜的圣所供职(见代上161 参代下52 )。

比拿雅。基利提人和比法提人的统领(撒下1518 2023 代上1817 )。他们是大卫的卫士(撒下2320-23 ),在押沙龙叛变的时候跟随大卫(撒下1518 )。顾名思义,他们是从基利提和比法提招募过来的。这些部队不归约押指挥。约押无疑妒忌比拿雅,视之为对手。

拿单。大卫时代的先知,与国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所罗门信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所罗门的另一个名字“耶底底亚”(“耶和华所爱” )就是拿单给起的(撒下1225 )。

●「撒督」:字义是「公义」,是属于亚伦的第三子以利雅撒家族, 亚伦的第十代子孙。

●「耶何耶大」:字义是「耶和华知晓」。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是大卫的护卫长撒下 23:20-23。

●「拿单」:字义是「赐予者」。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但是详细的职位不清楚。

●「利以」:字义是「友善的」,但是详细的职位不清楚。

●「大卫的勇士」: 撒下 23:8-39 的名单。他们是大卫的军队领袖。

】「一日,亚多尼雅在隐罗结旁、琐希列盘石那里,宰了牛羊、肥犊,请他的诸弟兄,就是王的众子,并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

〔暂编注解〕隐罗结(意思是“罗结之泉” )在耶城之南的欣嫩谷。亚多尼雅大张筵席,牢笼从众,招揽更多拥护者。这里特别提到“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说明他已取得犹大支派的支持。

“宰了牛羊、肥犊”亦作“以牛羊肥犊为祭献上”

这样的设宴,有联结同党的作用。

「作王臣仆的犹大人」:可能是指在大卫军队中犹大籍的士兵。

隐罗结。是耶路撒冷下方的一个深泉,位于汲伦和希农(Hinnom )谷交汇处之外。约瑟弗斯说它在城外国王的花园里(《古代史》第7章.14.4 )。如今称为“约伯之井”。

宰了牛羊。扫罗在吉甲登基时,百姓曾“献平安祭”(撒上1115 )。当撒母耳奉命膏大卫为王时,神也指示他献祭,把耶西和他的众子请来(撒上161-5 )。所以押沙龙篡夺王位的时候,他也献祭(撒下1512 )。亚多尼雅所献的是平安祭。这是在喜庆和感恩的场合所献的祭,可以邀请许多人参加。

●「隐罗结」:「漂洗者的泉源」,这是接近耶路撒冷之一处, 在犹大和便雅悯的边界上, 为西罗亚池固定的源头。

●「琐希列盘石」:字义是「蛇石」。

● 1:9 的举动与押沙龙在 撒下 15:7-12 中做的一致,目的可能是要取得正式的支持。

◎由 1:9 的名单中可以看出中可以看出亚多尼雅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要求,基本上都是以同支派的犹大人为邀请的目标。

9~10亚多尼雅摆设宴席,作为继承王位的序幕,却没有邀请“拿单”和“所罗门”。显然他正计划杀害他们,因为他们若一同坐席吃喝,亚多尼雅就有责任保护他们。

】宰杀动物献祭宴请宾客之目的可能是为了要取得正式的支持,并非是象征性的登基庆祝仪式。他所拣选的地点是隐罗结旁("Spring of thefuller" 意为「更满之泉」 现代的 Bir Ayub 是约伯井 位于耶路撒冷东南方的汲沦谷 ),是便雅悯支派及犹大支派地界交界处,南接犹大,亚多尼雅支持者大部分来自犹大。他在此大摆筵席,可能想避免大卫护卫队的注意。有些学者认为琐希列盘石(RSV 译为「蛇石」 )带有象征性的重要性,可能这便是的蛇井(Serpent's Well )。有些人认为这便是 Silwan 附近的 Ez-Zahweikeh,或是通向橄榄山的陡峭山岩127

──《丁道尔圣经注释》

隐罗结】

隐罗结泉位于汲沦溪谷的基训泉的南面,相距只有六百五十码左右,距离大卫的王宫只有半哩。典礼在此举行的理由,大概是因为这泉座落在便雅悯和犹大属地的交界(两支派相信都可以在此取水 )。亚多尼雅便可以说他的支持者就是当初拥立大卫的支派联盟。约押和亚比亚他的支持亦可以作为这传统因素的代表。琐希列盘石有时译作蛇石,大概是指某个形状特殊,并与某些礼仪传统有关的岩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惟独先知拿单和比拿雅,并勇士,与他的兄弟所罗门,他都没有请。」

〔暂编注解〕拿单是先知也是大卫的近身顾问。多年前,大卫与拔示巴犯淫乱罪,是他直斥其非,宣告刑罚;现在是他的及时行动,使亚多尼雅的夺权运动流产,王位照神的心意顺利过渡到所罗门手中

亚多尼雅没有邀请所罗门赴宴,说明他知道父亲要把国家交给所罗门。他决心不让大卫的计划得逞。亚多尼雅不邀请所罗门,暴露了自己的意图,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所罗门」:字义是「平安」,由 撒下 12:15-25 的记载中,看来所罗门是拔示巴第二个小孩。但是撒下 5:14 记载「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儿子是沙母亚、朔罢、拿单、所罗门」。 代上 3:5 记载「大卫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儿子是示米亚、朔罢、拿单、所罗门。这四人是亚米利的女儿拔书亚生的」。所以也可能 撒下 12:24 中省略了所罗门前面的三个儿子的诞生。

】「惟独先知拿单和比拿雅,并勇士,与他的兄弟所罗门,他都没有请。」

这里漏掉撒督的名字,还有拿单、比拿雅、所罗门没有被邀请,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待客之道的传统使得主人不能采取对客人不利的行动。经文介绍所罗门为他的兄弟,为下面的叙事铺路,并使人知道他有权要求王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拿单对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说:“哈及的儿子亚多尼雅作王了,你没有听见吗?我们的主大卫却不知道。」

〔暂编注解〕拿单的举动符合他身为神先知和国家忠仆的职责。他看到正在策划的阴谋将阻碍神计划的实施,就决然毅然地带头采取行动挫败阴谋者。拔示巴十分清楚,如果亚多尼雅的阴谋得逞,她和她的儿子就会付出血的代价。但她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容易接近国王,好采取危机所要求的步骤。拿单极为智慧而谨慎地提出了一套挫败阴谋的计划,防止押沙龙的悲剧重演。

◎亚多尼雅的行动应该是相当隐密、迅速的,所以拿单才不能用正常的程序来回报大卫,而必须透过拔示巴来传话。他的计划是透过拔示巴与他自己先后传话的方式来催逼大卫王采取行动。

●「亚多尼雅作王了」:原文动词时态是「完成式」,不过实际的意义应该是指他们要透过当日的宴席自立为王。

1:11-27拿单与拔示巴觐王陈诉:先知拿单和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设计要阻止亚多尼雅登位,便先后将他的阴谋奏告大卫王。这是因为大卫已应许立所罗门为王(13- 17 )。大卫的历史纪录并没有记载此事,但所罗门作王乃神给大卫的启示,28:5)。

】亚多尼雅的作为被视为正式称王(25节。虽然尚未加冕,也未被指定为继位太子,然而他却「俨然如王一样的举止」。通常一位篡位者自然便会毁灭其所有的对手及对手之家族

──《丁道尔圣经注释》

拿单及拔示巴之抗衡行动】

这个叙事极为生动,并且按照传统希伯来风格,有许多的重述(例如19、25节及13、17、30节 )。先知拿单可能自觉有责任使得神所应许的大卫王朝得以延续,一如以前撒母耳觉得自己有责任膏立王一样。他与拔示巴的计划(11-\cs1614节 )符合拔示巴想成为一位有影响力之太后的心愿,也能达到他的愿望,提名一位共同执政及王位继承者(27节 )。此计划乃按照向王申诉时的正常程序,未必是正式的诉讼,其程序包括对王的尊称(17-18节 )、陈情(17-19节 )、请求定夺(20-21节 )、见证人印证(22-27节 )、起誓决定(29-30节 )128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现在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儿子所罗门的性命。」

〔暂编注解〕亚多尼雅若成功登上王位,必定把所有意图继位的人都杀掉。

◎正常的情况下,亚多尼雅即位后,对王位有威胁的所罗门和拔示巴,以及没有支持他登上王位的拿单,应该都会被杀。因此拿单和拔示巴用「性命」来形容王位旁落的状况。

●「保全」:「拯救」、「挽救」。

】「你进去见大卫王,对他说:‘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吗?现在亚多尼雅怎么作了王呢?’」

〔暂编注解〕这是圣经唯一的地方,记载大卫曾起誓立所罗门为王储。虽未提起誓的事,但从给所罗门的名字“耶底底亚”(神所爱的 )看,所罗门是神给大卫的儿子,使他的国可以永远坚立

大卫立所罗门为储的事虽未公开宣布,但拿单知道,拔示巴也知道。拿单现在提醒拔示巴,后者接着进去提醒大卫(17节 )。

】「你进去见大卫王,对他说:‘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吗?现在亚多尼雅怎么作了王呢?’」

这里所宣称大卫的誓言(参17、28-30节 )可能未必是虚构的,由他宠爱所罗门一事上也可看出端倪(撒下七 )。所罗门是拔示巴的次子,「代替」了那出世不久便死了的婴儿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还与王说话的时候,我也随后进去,证实你的话。”」

〔暂编注解〕拿单要证实的不是大卫所起的誓。因为他后来进到大卫面前,没有说到起誓的事。他要证实的是亚多尼雅作王的事(22~27节 )。此事到大卫得拔示巴通知后才知道(18节 )。因此,拿单不是想与拔示巴合谋立所罗门为王,而是合力促请大卫尽快公布立所罗门为王的原有决定,以遏止亚多尼雅的变乱。

】「拔示巴进入内室见王,王甚老迈,书念的童女亚比煞正伺候王。」

〔暂编注解〕◎ 1:15 中记载亚比煞见证了大卫亲口设立所罗门为王的事情,也许这也是后来所罗门不肯将亚比煞赐给亚多尼雅的理由之:22 。

●「内室」:「寝室」。

】「拔示巴进入内室见王,王甚老迈,书念的童女亚比煞正伺候王。」

亚比煞在场,成为见证人。这可能便是所罗门后来不肯将她赐给亚多尼雅的原因

──《丁道尔圣经注释》

】「拔示巴向王屈身下拜。王说:“你要什么?”」

】「她说:“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着耶和华你的神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

〔暂编注解〕◎ 1:17 中,大卫对所罗门的誓言并不见于旧约其他地方,不过1:29-30 大卫既然承认,应该是他曾经发过誓,但是圣经没有记载。

◎ 1:17-21 拔示巴是责备大卫背约,导致她和所罗门生命有危险。语气比拿单建议的强烈许多。

】你的婢女(~a{ma^ )是正式尊称中的一部分,然而此词亦可称作「妃嫔」。她宣称大卫曾经指着神的名起誓,这是要提醒大卫这种誓言是不可违背的(参29节 。她向大卫施加压力,提醒他仍然受民拥戴,有权提名一位继承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现在亚多尼雅作王了,我主我王却不知道。」

】「他宰了许多牛羊、肥犊,请了王的众子和祭司亚比亚他,并元帅约押;惟独王的仆人所罗门,他没有请。」

】「我主我王啊,以色列众人的眼目都仰望你,等你晓谕他们,在我主我王之后,谁坐你的位。」

】「若不然,到我主我王与列祖同睡以后,我和我儿子所罗门必算为罪人了。”」

〔暂编注解〕「算为罪人」:指亚多尼雅一旦登位便会降罪于所罗门和他的母亲。

所罗门的母亲有进出王宫的自由。她很快就来到身患重病的国王身边,屈身下拜。大卫马上意识到一定发生大事了,就询问细节。大卫对此事一无所知;亚多尼雅从来没有向父亲透露过自己的计划;拿单也是在阴谋开始实施才知道的。这说明一切都是在极秘密地进行着,也说明亚多尼雅的头脑很不冷静。拔示巴首先提醒大卫关于她儿子所罗门将要继承王位的承诺,然后突然告诉他,尽管有这样的承诺,亚多尼雅已经登基为王。亚多尼雅是在大卫依然在位的时候篡夺王位的。在这种情况下,全以色列的眼睛都在盯着大卫,看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拔示巴提醒他在危机时刻对国家所负的责任。如果他坐视不管,就要蒙受令她和她儿子遭遇不测的耻辱。

】与列祖同睡(RSV、AV NIV 译作「与列祖同安息」 )之意不仅是「死」,乃是指安详的死及埋葬,并且「归于你的列祖/家族/祖先」(一如乌加列及亚喀得文的意思一样 )129。与列祖同睡或是同安息,意为被埋葬在祖坟之中,然而大卫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因此埋葬的地点仍待确定。若所罗门未被选中,则拿单及拔示巴将会被算为罪人(RSV译为「冒犯者」 ),会因为阴谋的罪名而被处死(参12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位竞争对手的待遇】

新王得势时铲除所有王位的竞争对手,在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有极广泛的先例。这一类的整肃行动,后来更成为对政敌或背叛先王之人作出报复的机会。要明白拔示巴为何担心自己和儿子所罗门有性命危险,可以参看亚述王西拿基立于主前六八一年被二子所弒的史事。他虽已指定将王位传给儿子以撒哈顿,内战依然爆发,军队分裂。以撒哈顿最后终于夺取政权,处死谋杀父王的犯人。王位交接时布满阴谋在古代近东并不罕见。大卫儿子之间亦曾发生流血的争执(撒下十三~十五 ),大卫驾崩后新王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全体遭受整肃。以撒哈顿解决继承人问题的方法,是要盟友签署合约,支持他分别立为亚述王和巴比伦王的儿子。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拔示巴还与王说话的时候,先知拿单也进来了。」

〔暂编注解〕◎ 1:22 之前有个「看阿!」,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拿单抵达时,拔示巴退避(参28节 )。拿单预设大卫没有通知他就已认可并授权亚多尼雅之作为。他并没有直接提及任何有关应许所罗门继承王位的誓言(13、17节 ),但是却强调亚多尼雅有军长(25节 希伯来文是复数 参 Lucian 校订本的单数 因此 RSV 加上「军长约押」 NEB 译为「总司令」 )的支持。这反映出拿单如以前一样的率直敢言(参撒下十二 )。

】「有人奏告王说:“先知拿单来了。”拿单进到王前,脸伏于地。」

〔暂编注解〕●「脸伏于地」:原文是「双鼻碰地」。

】「拿单说:“我主我王果然应许亚多尼雅说:‘你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吗?」

〔暂编注解〕◎ 1:24-27 拿单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证实亚多尼雅已经自立为王,并且表明谁是被排挤的一群。其实也是暗示这些忠心的老臣性命都难保了。也因此圣经特别记载拿单用特别谦卑的方式来向大卫致敬。

】「他今日下去,宰了许多牛羊、肥犊,请了王的众子和军长,并祭司亚比亚他,他们正在亚多尼雅面前吃喝,说:‘愿亚多尼雅王万岁!’」

愿王万岁(AV译为「神佑吾王」 )是一种公开的宣告,是加冕登基仪式中的最高潮(一如巴比伦习俗一样 参34节 并参耶户及约阿施 ,同时也表示向王效忠(参31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惟独我,就是你的仆人和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并王的仆人所罗门,他都没有请。」

】「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吗?王却没有告诉仆人们,在我主我王之后,谁坐你的位。”」

〔暂编注解〕全节可译作「难道这事果真是王的旨意么?难道你还未真正透露那位在你以后要坐王位的是谁么?」

】「大卫王吩咐说:“叫拔示巴来。”拔示巴就进来站在王面前。」

〔暂编注解〕先知拿单晋见大卫的时候(22~23节 ),拔示巴可能已退回后宫。此时大卫宣召她(“叫拔示巴来” ),把立所罗门为王的事正式告诉她。然后宣召祭司、先知和众勇士的首领,公布此决定(32节 )。

到了关键时刻,拿单走了进来,打断了王后的话,要作紧急的报告。拔示巴机智地住了口,让拿单也有机会报告亚多尼雅作王的惊人消息。没有王的命令,这样的事肯定是不可以发生的。但大卫怎么会发出这样的命令呢?若是这样,为什么他没有告诉他所信任的顾问和朋友呢?每一个问题的言下之意,都是在责备大卫参与了这个针对所罗门,比拿雅和撒督的无理行为。大卫怎么可以抛弃这么亲密的朋友呢?当然,提出这些问题无非是为了引发国王的断然否认。还得由国王出面谴责这一无耻的阴谋。这种事情既无国王的旨意,那肯定就是针对国王的了。拿单那似乎受了委屈的态度保证了他计划的成功。现在国王生气了,马上采取行动挫败阴谋者的计划。

◎拿单进来见大卫时,拔示巴一定先行退下。

1:28-40大卫传位给所罗门:大卫于是起誓允许拔示巴的要求,立她儿子为王,并差人进行登基的各项程序,包括骑骡、受膏、吹角、欢呼等(33-34- 38-40 )。

大卫印证所罗门为继位人】大卫依从拿单及拔示巴所求,指定所罗门为与他共同执政者(参43-44、47-48节 ),在他病时全权代理(46、53节 )。这种作法当时在米索不达米亚及埃及全地已极为通行。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起誓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王起誓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大卫正式的起誓说我指着耶和华起誓,是以大卫亲身经历神的拯救(希伯来文作「救赎我」 及神以前的应许为基础(参13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既然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这话而行。”」

】「于是拔示巴脸伏于地,向王下拜,说:“愿我主大卫王万岁!”」

〔暂编注解〕●「脸伏于地」:原文是「双鼻碰地」。

】「大卫王又吩咐说:“将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召来。”他们就都来到王面前。」

〔暂编注解〕撒督,拿单和比拿雅没有受到亚多尼雅的邀请。现在他们得到了国王的召唤。他们没有参与亚多尼雅篡夺王位的阴谋。但他们将成为支持王位的关键人物。大卫虽然“年纪老迈”,然而这时仿佛重新有了青春的活力。他思维清晰,行动敏捷,简要地布置了各人的任务。这种果断与坚决同他当年在听到押沙龙叛变的消息时所表现的懦弱和沮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撒下1514 )。那时大卫知道自己已犯下了大罪,正在接受神的惩罚。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他知道神站在他一边。

】大卫明智而迅速地采取行动,以致亚多尼雅若再继续作出任何宣称均将属于反叛。他知道在这种危机的时刻需要公众的支持,因此他明智的安排中包括使用他自己的御驾。君王通常骑马或骡,作为其身分的象征。一只母骡(希伯来经文 pirda^ )被选作所罗门的座骑,在基训陡峭的路上游行(参25、33节 走下 )。省长骑在白色的母驴上面,弥赛亚也是如此以王及统治者的身分来临。基训位于锡安山以东的汲沦谷(现代的 Ain Umm ed-Daraj 被指为就是「梯级之母」 或称米利暗泉 )可能是为了要与亚多尼雅在一公里以外摆宴的隐罗结相对峙。有人认为这是开始作王的洁净仪式,是这位耶路撒冷第一个君王登基仪式中的一部分,但是此说并无根据。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对他们说:“要带领你们主的仆人,使我儿子所罗门骑我的骡子,送他下到基训。」

〔暂编注解〕基训在耶路撒冷东面,位于锡安山麓,以基训泉闻名,距亚多尼雅大摆筵席的隐罗结只有半公里,中间隔有小丘;所以众民欢庆所罗门为王的角声和呼声,亚多尼雅和客人都可以听到(41节 )。

大卫要所罗门骑自己御用的骡子去基训受膏立,是向众民宣布他已把王位传给了所罗门。

我的骡子。百姓自然会认识国王所以专用的坐骑。这是王室特权的标志。如果所罗门骑上这匹骡子,百姓就知道他已为王。

基训。举行典礼的地点选在基训。这是耶路撒冷古城俄斐勒东南坡的著名水泉,位于大卫城的东面,如今叫作“马利亚之泉”。耶布斯人曾修筑管道引水入城,以致不必冒险到城外取水。后来希西家也开挖管道把基训的水引到大卫城的西边(代下3230 ),至上池即西罗亚池,并在西罗亚周围挖掘深井,好在围城时获得水源(代下3314 )。所罗门受膏的这个地点在亚多尼雅正举行加冕宴会的隐罗结上方约半英里多。

●「骡子」:「母骡子」,是驴和马的杂交种,当时骡子是王家的坐骑,虽然律法禁止杂交 利 19:19 ,不过大卫时代就已经使用骡子 撒下 13:29 。当然,当时的骡子也可能是进口的。

●「基训」:字义是「爆发」,是靠近耶路撒冷的水泉。距离亚多尼雅摆设宴席的琐希列盘石仅仅650公尺 。

33~34“我的骡子”。证明所罗门是大卫拣选来继承王位的人。“基训”在汲沦谷上游部分。对于所罗门的继位,大卫跳过一些事前应有的步骤,而安排加冕礼。这样,亚多尼雅若要登上王位,就必须推翻所罗门,因为亚多尼雅只进行登基的初始步骤。

王的骡子】在王国时代初期,君王的正当座骑是骡子。马里书函记载这习惯的一个先例。该信劝诫心利林王说,用骡不是用马拖拉的车子比较合乎君王的体统。也有可能以色列要到后期,马匹的使用才开始普及。这时代的骡子比马昂贵两倍至三倍,是进口货,并且当然不能生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基训】

这水泉如今名叫西蒂马尔扬泉('En Sitti Maryam ),位于汲沦溪谷,大卫的耶路撒冷东麓之下。亚多尼雅的支持者是传统的支派组织,所罗门的根据地则似乎是王城耶路撒冷本身。因此作为耶路撒冷水源的基训泉,是举行这典礼的适当地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那里,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们也要吹角,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暂编注解〕「膏」:以油抹在头上,代表分别为圣,以担当某项重要职位。在旧约中,被膏立者有君王、祭司和先知等。

膏立的仪式由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主持。他们的职务授予他们这样的权利。膏立大卫的撒母耳既是祭司又是先知(撒上1613 )。耶户则是由以利沙所派的一个先知门徒所膏立的(王下91-3 )。

●吹「角」:「号角」、「公羊的角」。

】膏抹是公开授任不可或缺的一个仪式,现在是直接的王位继承,因此由大祭司执行膏抹仪式(39节的动词为单数 ),拿单也同时授权支持此举。先知所膏抹的是那些本不是君王的后裔,却被神拣选为新立君王的人,例如扫罗、大卫及耶户。吹角(s%o^pa{r )象征一个新王朝的开始(39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然后要跟随他上来,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续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犹大的君。”」

〔暂编注解〕立他。大卫公开申明他指定继位者的权利。这符合东方的惯例。如阿利亚特任命克罗依斯,居鲁士任命冈比斯,大流士任命薛西斯。希罗多德说,波斯法律规定,国王在出征之前必须指定继位者。有些罗马皇帝和伊斯兰的哈里发则行使更为绝对的指定继位者的权利。见;2:24注释。

作以色列和犹大的君。请注意这里把以色列和犹大区别开来。这种区别可以追溯到最早在各支派中分地的时候(书1121 185 )。大卫先是在希伯仑作犹大王(撒下24 ),后来以色列的长老前来拥立他为以色列王(撒下51-3 )。在押沙龙叛变的时候,以色列和犹大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了(撒下1510-13 186-7 1941-43 201-2 )。

】「然后要跟随他上来,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续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犹大的君。”」

所罗门被立为君(NIV 作「统治者」 na{gi^d ),此头衔曾用于具有神赐领袖魅力的扫罗及大卫身上。在此可能仅仅一如其通常的意义,指在政府、军队或宗教事务中具显赫地位者。这并非一定是指部族军事领袖、指定继位的王子130或是「君」(一如 REB 所译 参其作为弥赛亚头衔之用法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对王说:“阿们!愿耶和华我主我王的神,也这样命定。」

〔暂编注解〕◎ 1:36-37 比拿雅的话就说明了他自己是衷心拥护所罗门作王。

●「命定」:「说」、「命令」。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对王说:“阿们!愿耶和华我主我王的神,也这样命定。」

比拿雅用阿们(「印证」 )二字宣誓军队的效忠!赫人军队起誓时亦是如此。这是一种法律上的见证及认可。我们不需要将命定修改成为「如此作」(此乃 Gray 的作法 )或「立法」(ya~@me{n Lucian 修订本如此翻译 )。比大卫更大并非只是针对疆土权势扩展而发的敬虔愿望(参47节 );这在基督的治下得到应验,基督的治权比所罗门的还要大

──《丁道尔圣经注释》

阿门是什么意思?】

答:阿门Amen这一词据希伯来人的土语,乃含有坚定的意思。于是当人民领受王的命令时候,说阿门。意思表示遵命,。人民受警戒的时候,说阿门,意思表示领受—26 )。先知哈拿尼雅预言在二年之间,巴比伦王必将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带回此地时,先知耶利米说阿门,这就是说诚心所愿的意思,—3 5 6 )。因此基督徒在称谢、颂赞、祝福、感谢、祷告神完了的时候,也都要说阿门。意思表示实实在在,但愿如此,—13 。保罗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原文即阿门 。是以主耶稣基督自称为诚信真实的,为阿门的。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耶和华怎样与我主我王同在,愿他照样与所罗门同在,使他的国位比我主大卫王的国位更大。”」

〔暂编注解〕◎由这里看起来,所罗门自己并没有怎样积极的追求王位,甚至在危险的时候,还是靠拿单知道消息,母亲拔示巴一起到大卫面前争取而来。或许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神给他的王位,而非他自己争取来的。

】「于是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下去使所罗门骑大卫王的骡子,将他送到基训。」

〔暂编注解〕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是大卫的王室警卫军。这些雇佣兵可能是非利士人,由比拿雅统率

“基训”位于锡安山以东,而隐罗结(亚多尼雅的所在在基训以南。因此,整个地区都充满敌对双方的庆典(41节 )。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见注。

●「基利提」:此处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来自克里特岛(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克里特岛 )。

●「比利提人」:字义是「仆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大卫由非利士雇来的佣兵,这个字的发音与「非利士」也有相当的关联。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两类人不是一般军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务大卫的雇佣兵」。 王上 1:36-38而比拿雅正是这个特殊部队的首领。

】「于是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下去使所罗门骑大卫王的骡子,将他送到基训。」

基利提人及比利提人是大卫贴身护卫中的非利士人,包括克里特岛人以及少数民族群体的人,除非 Pelethites 是 Pelis%ti^ 巴勒斯坦人)的形式之一131

──《丁道尔圣经注释》

】「祭司撒督就从帐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来,用膏膏所罗门。人就吹角,众民都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暂编注解〕“帐幕”是大卫临时建于耶路撒冷城中用来存放约柜的会幕。“膏”是把油倒在头上,将受膏的人分别为圣,担任神授的圣职。“众民”指当时在场的领袖和军队。当日环境不许可大规模的受膏盛典。记有所罗门第二次受膏。

大卫的慎密计划立即得到有效的执行。新国王接受会幕圣油的膏立,说明他的任职得到了神的认可和祝福,吹角以后,“愿所罗门王万岁”的呼声表明所罗门已为国王,且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正式的宣告首先来自大卫所指派的使者(34节 ),然后百姓齐声欢呼(40节 )。

●「帐幕」中取了:指 撒下 6:16-17 中安放约柜的帐幕。

◎ 1:34,45 记载的都是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一起「膏」所罗门。不过1:39 却记载只有祭司撒督来膏抹所罗门。原因是这些神职人员知道体制内即位的君王是由祭司来膏抹,体制外的君王则由先知来膏抹。大卫、扫罗等等就是由先知来膏抹。

膏油在甚么场合使用?】

圣膏油是用来膏立以色列的君王与大祭司的,也膏抹分别为圣归于神的器物。盛放膏油的帐幕,可能是大卫搭建的安放约柜的地方;而不是摩西在旷野所建造的会幕。因后者仍然留在基遍至23节说明这种圣膏油的制法和用处(膏立君王的详情

──《灵修版圣经注释》

盛膏油的角(带有定冠词 )乃被保存于耶路撒冷暂时存放约柜的帐幕里。膏抹表示授任,并非特定的立约关系。众民代表参加希伯来人加冕典礼的人民,并非正式组织的群众。他们热闹的庆典包括吹笛或「管乐器」(AV、RSV ),有人根据一些手抄本(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抄本、他尔根版本 )而读成「跳舞」。声音震地或作「将地分开」(NRSV、REB )使用当地所熟悉的、与地震有关的回响用词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民跟随他上来,且吹笛,大大欢呼,声音震地。」

〔暂编注解〕“众民跟随他上来”:耶城建在山上,所罗门受膏之后回到耶路撒冷,故说“上来”。

「吹笛」:有古卷作「跳舞」。

●吹「笛」:此字可能是「笛子」或「管乐器」。这种场合比较可能是「管乐器」。

】「亚多尼雅和所请的众客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约押听见角声,就说:“城中为何有这响声呢?”」

〔暂编注解〕伴随着所罗门加冕典礼的,是大批百姓尽情的欢呼。与亚多尼雅在一起的,则是刚要结束宴席的一伙阴谋家。他们一定有几分掩饰不住的忧虑和恐惧。一方胜利的号角声意味着另一方大难临头了。久经沙场的约押马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约押熟悉战事,对于号角的声音特别敏感,所以最早注意到。

● 1:41 前半段的意义可能是「亚多尼雅和所有在他那里请来的(客 )人听见了,就停止吃」或「亚多尼雅和所请的众客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

1:41-53亚多尼雅闻讯恐惧:所罗门被膏立时,亚多尼雅和他的同党正在隐罗结设宴,此地离基训不到七百公尺,所以他们可以听见吹角的声音。亚多尼雅既知道大卫已立所罗门为王,便畏罪逃命。

】「亚多尼雅和所请的众客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约押听见角声,就说:“城中为何有这响声呢?”」

「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可以译为「听见这声音而结束他们的筵宴」。约押是军人出身,对于号角声很敏感,他们所在的基训也很容易可以听到角声132,同时也听到「城堡中」(qirya^ 而非「城中」 )有响声(好像群蜂嗡嗡一样 ho^ma^- NRSV 及 REB 译为「骚动」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正说话的时候,祭司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来了。亚多尼雅对他说:“进来吧!你是个忠义的人,必是报好信息。”」

〔暂编注解〕「忠义」:原文作「有名望」或「能干」,但亦可与「诚实」、「公正」有关, 此字在本章52与「行恶」相对 )。

约拿单。密谋者的这个儿子无疑留下来充当探子,打听耶路撒冷和王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过去曾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大卫传递消息(撒下1527-36 1717-21 )。

好信息。对于阴谋家来说,这绝非好消息。亚多尼雅也不敢奢望有好消息。他说话的语气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和他的同伙。

●「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在押沙龙叛变时这人也是报信者。撒上 15:36

●「忠义的人」:「有力量的人」、「有财富的人」、「有才能的人」。旧约圣经常常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勇士」。 1:42,52的「忠义的人」都是一样。

】当押沙龙叛变时,约拿单是大卫亲信的信差,逗留在城中。他是一个忠义的人(NIV译作「可敬的人」 参\cs1652节 ),亦即「可尊敬的人」(REB ),一个有力量的人(~i^s% h]ayil )──在精神、体力及财富上均有力量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拿单对亚多尼雅说:“我们的主大卫王,诚然立所罗门为王了。」

〔暂编注解〕● 1:43 约拿单的报告前面有「不!」、「相反地!」一词,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表示约拿单自认来报告的是非常坏的消息。

】此段经文是很好的叙事体裁,重述第33-35a节及38-40节的经文。约拿单的信息很清楚。这个消息绝非(NIV )好消息,「差得远了」(NEB、REB 希伯来文 ~@b]a{l 意为「不 但是」 是强烈的反意字 )。他们所听见的「声音」或是响声被解释为人民对所罗门登基的热烈响应。全体的宫廷行政人员(王的臣仆 )都聚集来恭贺(希伯来文「祝福」 )王即位。大卫现在有了一位继承人。「赐我一人今日坐在」;希腊文版本及叙利亚版本加上「我后裔中」,意为「我子孙中的一人」(RS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差遣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去使所罗门骑王的骡子。」

】「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在基训已经膏他作王。众人都从那里欢呼着上来,声音使城震动,这就是你们所听见的声音;」

】「并且所罗门登了国位。」

〔暂编注解〕事实就是事实,不管阴谋家们是何等的不欢迎。重要的是所罗门,而不是亚多尼雅登上了国位。所罗门被大卫正式指定为继承人,奉命骑着国王的骡子前往加冕的地点,庄严地接受了膏立。有王室的侍卫保护着他,撒督,拿单和比拿雅都站在他的边,民心也倒向了他。一切都按照大卫的旨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且有神悦纳的明显凭据。整个过程完全公开。背叛者不得不承认所罗门为王。

】「王的臣仆也来为我们的主大卫王祝福,说:‘愿王的神使所罗门的名比王的名更尊荣,使他的国位比王的国位更大。’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

〔暂编注解〕大卫离世前能亲眼看见立儿子所罗门为王(48节 ),心里欢喜,象当年雅各所作的一样,在床上屈身下拜。

地上的君主不可能万寿无疆。大卫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令牌必须交在另一个人的手中。他不可能不悲伤。但他安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床上屈身下拜,谦卑地承认他的继承人已登上了王位。他不是向新王下拜,而是向神下拜,感谢祂的祝福和眷顾。

】「王又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赐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亲眼看见了。’”」

】「亚多尼雅的众客听见这话就都惊惧,起来四散。」

〔暂编注解〕新王既立,亚多尼雅和他的拥护者形势逆转,成为叛党,就都惊惧,作鸟兽散。

那些与亚多尼雅有关的人都被视为同谋者。

约拿单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亚多尼雅和众客听了惊恐万状。亚多尼雅原来的跟随者们顾不上礼节,就起身逃跑四散。这等于承认了他们所支持之事业的失败。

◎听到约拿单的报告,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性命危险,当然是各自逃命离开,希望新王没有注意到自己。只有亚多尼雅是主谋,无处可逃,只好跑去祭坛处,希望能保命。【】所罗门的回应。因为没有人胆敢抗拒一位受膏的君王,因此亚多尼雅以为必定很快会遭报复,他便按传统的方式抓住祭坛的角以求庇护(50节 。经文并未说明他在何处寻求庇护,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会幕(一如Luciea修订版 )而非在基遍。米吉多、基色、别是巴及但均有有角的祭坛133。角通常被用来捆绑被献的祭牲。抓住祭坛的角是求取神的保护,直到其个案受到审判为止。这方法可以避免过度的血仇血报。中古世纪时教会被称为「圣所」。

所罗门行使他新任共同执政的君王权柄,亚多尼雅承认此点,称他为「王」(51节 )。所罗门王宣布一个带有条件的赦罪令,「首先」(RSV 参NIV 译为「今日」 REB 译为「此时此地」 希伯来圣经意为「如同这日」 )在见证人面前起誓,宣布特赦,条件是亚多尼雅必须行事如忠义的人(52节 ),REB 译为「可敬的人」,意为不仅止于「像个正人君子」,而是一个不去「行恶」的人。若果不然,他就会被处死刑(死在刀剑之下。所罗门的吩咐「你回家去吧」(53节 「家」 RSV 及 REB 译为「房子」 )并非软禁在家、不准公开露面或放逐的意思,而是表示协议或是非全面的和解(否则会加上「平平安安的」 134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就起来,去抓住祭坛的角。」

〔暂编注解〕祭坛的四面都装有角,用祭牲的血抹净,极其神圣。被追杀的人可抓住坛角求庇护,以获公平审讯,来源甚古,参民三十五章 。亚多尼雅失势,抓坛角寻求神的庇护。

“ 抓住祭坛的角” 。要求得保护,却没有必然的保证

「祭坛的角」:祭坛有四个角,祭司行赎罪之礼时要将血抹在坛角的周围。此坛成了疑犯获得法律庇护的地方。亚多尼雅抓住坛角,意思是想逃避所罗门的追杀,结果所罗门暂时饶了他的命。

●「祭坛的角」:祭坛有四个向外突起的角,献祭时,祭司要把血涂抹在这四个角上。到祭坛逃避杀害的观念,并没有出现在旧约圣经之中,不过 出 21:13-14 讲论逃城的概念时,隐约把祭坛和逃城的角色重迭。可能就是这样,所以这时候的人认为祭坛可以庇护人的生命。

抓住祭坛的角】亚多尼雅抓住祭坛的角是要求圣地的庇护。考古学家在别是巴等地挖掘到有角祭坛的例证。然而只有误杀人者才有资格得到庇护,亚多尼雅的「罪行」是僭夺君王统治之权。祭坛可能因为与圣洁空间和神明有密切关系,可以给面临刑罚的人,用来宣誓表明无辜(可见于汉摩拉比法典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有人告诉所罗门说:“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王,现在抓住祭坛的角,说:‘愿所罗门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杀仆人。’”」

〔暂编注解〕祭坛的角(出272 302 382 )是洒血的地方(出2912 利47 结4320 )。抓住祭坛的角就是要求得到庇护权。但故意杀人犯是没有这种权利的(出2114 )。所以大卫死后,约押没有得到这个权利(王上228-31 )。亚多尼雅逃到祭坛那里,就等于承认自己犯下了死罪。他本来可以借着承认所罗门为王,公开宣布自己犯了错误,说自己的篡位是卤莽草率之举,从而获得庇护权。

】「所罗门说:“他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恶,必要死亡。”」

〔暂编注解〕“忠义的人”指愿向所罗门效忠又守信诺的人。所罗门不但未象大卫对待押沙龙那样放逐他,也没有禁闭他。“回家去吧”是让他回到自己家里,安分守己做个平民。

亚多尼雅承认所罗门是他的王,以表示自己是一个“忠义的人”。

初登王位的所罗门,对亚多尼雅的处理是否有智慧?】

亚多尼雅以为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而丧失性命,所罗门却只是吩咐他离开,并打发他回家。所罗门既登上王位,就有权柄除去强敌,因为假使亚多尼雅篡位成功的话也会这样行;但是所罗门心中坦然,知道没有必要杀死他以壮自己的权势。饶恕别人的攻击,有时比施加报复更为高明。人企图证实自己的权威与能力,常会流露出恐惧与自我怀疑。后来亚多尼雅再次篡夺王位时,所罗门才不得不将他处死

──《灵修版圣经注释》

】「于是,所罗门王差遣人,使亚多尼雅从坛上下来,他就来向所罗门王下拜。所罗门对他说:“你回家去吧!”」

〔暂编注解〕亚多尼雅的篡位之举得到了和平的解决。大卫显示了他的智能,让所罗门顺理成章地登基就位,而没有派兵去镇压篡位者。所罗门同样以智慧和仁慈宽恕了亚多尼雅,但他在同时宣布其条件是今后必须有好行为。如果亚多尼雅表现良好,安分守己,规规矩矩地服从新的国王,就会相安无事。否则他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亚多尼雅向国王叩拜,承认自己的失败。

◎所罗门承诺饶亚多尼雅的命,亚多尼雅也承认所罗门的王权。事实上这是有智慧的作法,如果所罗门一味的赶尽杀绝,恐怕立刻引起内战,因为拥护亚多尼雅的一方,实力也相当坚强。

【思想问题(第一章 )】

1试比较大卫的老年和少壮之时。参2, 4节; ,49; 23:4-5等。由此看来,人可否以力气才能自夸?

2大卫王年纪老迈带来了什么隐忧呢?参5, 27; 2:25-26。

3试比较大卫儿子亚多尼雅和所罗门的气质。参5, 3:7; 5:5。亚多尼雅在大卫众子中年纪比所罗门大,更有理由承继王位,为什么他反而自招失败呢?。这对我们有什么提醒呢?

4按本章记载(6 ),大卫在处理家庭的事上有什么过失呢?; 19:18; 29:17。

5亚多尼雅和所罗门二人的支持者旗鼓相当 (参7-8 ), 而且亚多尼雅凡事都没有受到父王大卫的阻拦,为什么亚多尼雅夺权的阴谋失败,而拔示巴的计划却成功呢?见17, 20, 30节。这给你什么教训?

6先知拿单的事奉(参11 撒下7章 )对今日事奉神的仆人有什么教训?你对神的忠心会否因时势的改变而动摇?

7「膏立」在圣经中有什么含意呢?; 。按圣经的记载,不单人物(如君王、祭司、先知 )被膏立,物件也有被膏为圣的。你是否明白后者的作用,并有类似的做法?

8大卫王在拔示巴的要求下作出了什么响应呢?这种行动和作者对大卫王的描写(1:1)有否不同呢?你是否拥有大卫这种坚决果敢、言出必行的气质?你有否因为老人家体衰力败而漠视他们以往的贡献和可嘉的心志呢?

9所罗门能够登上王位,主要有那些方面的支持?1:8, 39。一套政策之成功,系于上下之间的合作。在教会推动圣工时,你是否留意这一点呢?

10若你是年老的大卫,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所说的话(36-37 )会否使你心酸或难过?根据当时在场的拿单报导,大卫的反应如何?见48节。这与大卫一贯的作风是否吻合?

5亚多尼雅以什么条件换取生命呢?52节。所罗门本可杀亚多尼雅,以巩固国势,他为何不下手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神命定的王】

「以色列众人的眼目都仰望你。」

以色列是神的选民,他们的王必须是神所命定的,是代表神治理。正如在神的教会中,所有的领袖,是神的恩赐。
大卫年纪老迈,没有早立王储,安排继位的领袖,却听从臣仆的话,寻找处女事奉,正是找到了祸乱之源。
大卫由哈及所生的儿子亚多尼雅,是第四王子;长子暗嫩已被三子押沙龙杀死(次子可能早亡 ),押沙龙也因叛乱被约押杀死,按生来的次序,亚多尼雅有继位的希望。
亚多尼雅是个怎样的人?
他自命不凡,摆出王者气派。“亚多尼雅自尊,说:‘我必作王。’就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就在死期将近的时候,还向所罗门的母亲说:“你知道国原是归我的,以色列众人也都仰望我作王。”可见这个狂妄少年,有多么不知天高地厚,一脑子要作王。不过,作王不是单有志愿就成功的事。是谁给他这样的应许?
偏遇到老而溺爱的父亲,不肯管教已成年的儿子,纵容他不顾体制的僭越行为,从来没有使他忧闷过,连一句质问斥责的话:“你是作甚么呢?”都不愿说。看来像是默许。无论是家庭,是团体,如果作领袖的,以为没有纪律是爱,后来必然要有更大的痛苦。
亚多尼雅有天然的条件,但不等于是属天条件:“他甚俊美”。人是看外面,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会自傲,因为别人不知他的实质。又是一个押沙龙在形成中。这个年轻人很会社交,拉拢有势力可以利用的人,形成他的党:军政方面有元帅约押;宗教方面有祭司亚比亚他;还有王的众子,并王的臣仆,俨然声势甚大。他们聚合在一起,杀牛宰羊,设筵欢乐。他也会画小圈子,意识到谁是竞争的对手,排除在圈外。所罗门和祭司撒督,先知拿单,比拿雅和大卫的勇士,他以为非其族类。他以为老王不过是虚位,已经没有甚么可虑的了。
哪知“以色列众人的眼目都仰望”大卫。神所命定的王所罗门,不用自己筹划竞争,他母亲拔示巴和先知拿单,去晋见大卫王,大卫照所起的誓,膏立所罗门登位为王。一时之间,神的旨意成就了,一切换成了新的世界。
我们在神的事工上,应当仰望神,祂必照自己旨意成就。

── 于中旻《圣经研究》

「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在苦难中我呼求耶和华,求告我的神,在苦难中我们必须呼求主,祂在祂的住处必然听见你的声音,在祂面前的祷告也必达到祂的耳中。祂必应允你,将你安置在宽阔之地,所以苦难是有益的,因为它将你带到主救恩的新境地。

神救赎大卫,脱离一切的冤屈。在许多的诗中,他常提到不义与仇恨。但是神为他伸冤,当他将案件向神呈明,神的公义必如亮光照明,祂的判断好似正午的日光。别人无论怎样将一切灾害堆在你门口,最后不得不承认你的无辜。只要将你的事交给神,然后安静等候。

神救赎大卫,脱离早年的困苦。他曾在旷野流浪,在洞穴中逃离,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我们难以想象,神怎样差使者搭救我们,在我们四围,在我们旁边,保护我们,使罪恶不能临近我们,或栏杆在我们脚边。我们的道途上满有危险,旅行者必经死荫的幽谷。但是我们可以有出路,在早晨会惊奇我们怎么逃脱。

神救赎大卫免去死亡,这是最大的神迹。当他离去神的恩典,在他里面的恶欲就会出来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我主大卫王的国位」

以色列民满了情感的来称呼:「我王大卫」。这是因为大卫全人的每一部份都满有王的气质。当他在旷野牧养他父亲羊群的时候,他奉耶和华的名赶逐狮子和熊,这表现说出他在旷野时已经是王了。以后歌利亚前来骂阵,恐吓以色列民,甚至连扫罗也惊惶失措,百姓则更不用说了;但大卫却仍然毫无恐惧,一个君王的心,该是没有惧怕的。他还有更超越的表现,就是当他在旷野逃难的时候,忽然发现那追赶他的扫罗落在他的手里,但他却坚决的拒绝杀害他,而宁愿牺牲一个可能获得迅速自救的机会。这实在是作王的表现。因凡不能管治自己之灵的人,就不能作王。一个真正的王,乃在任何环境之下,都有王者的表现。他无论在何处,都是掌权的。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