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玛拉基书 第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

2「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原文是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

3「你们必践踏恶人;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如灰尘在你们脚掌之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第4章和第3章是同一章。第1节原文以「看哪」开始,是对「如今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并且行恶的人得建立」())的回应。表面上看,「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但「那日临近」())时,「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被烧尽。神对他们的审判不像「炼金之人的火」()),是为了炼净神的百姓;而像「烧着的火炉」()),是为了毁灭仇敌。
「根本枝条一无存留」()),指连子孙都不能存留。
「翅膀」())代表太阳的光线,中东古代的艺术品常用翅膀来代表太阳的光线。
「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指敬畏神的人将如牛犊从圈中得释放,欢欣跳跃。
耶和华的日子,并不是普救万民的日子。对于敬畏神、忠心等候神的人()),神的审判就像「公义的日头」()),给他们带来「医治」())和「释放」());不自己伸冤的人,将来却必「践踏恶人」())。而对于「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包括那些自以为义地质问「公义的神在哪里呢」())的人,神的审判却像「烧着的火炉」()),使他们「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今天,多少人「叶公好龙」地呼吁公义,却从来不想想,当公义之神真正临到的时候,自己会不会被「烧着的火炉」烧尽呢?「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
上图:宁录出土的亚述帝国主神亚述(Ashur)浮雕,形象是带翅膀的太阳,可能是用翅膀来代表光线。

4「『你们当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

「记念」())的意思不只是「记忆、回想」,也意味着遵行神一切的命令()),用爱神来回应神的爱()):「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
「摩西的律法」())指摩西五经,这是立约之民当尽的义务。
「何烈山」())就是「西奈山」,是神颁布十诫的地方。
当百姓无法等候的时候()),神并没有透露「那日」())何时到来,而是吩咐「你们当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同样,主耶稣也没有让信徒去猜测祂何时再来()),而是让我们「要警醒」()),用「记念遵行」())神的话语来等候祂;否则,到了基督再来的日子,那本不被我们放在心上的圣经())就会起来控告我们。

5「『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

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引自珥二31。
先知以利亚「乘旋风升天」()),并没有经过死。因此,这里用再来的以利亚())代指那位给弥赛亚开路的先锋,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犹太传统认为,这位将来的以利亚是大祭司,所以施洗约翰否认自己是以利亚());但主耶稣却肯定施洗约翰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
「父亲、儿女」())原文都是复数,指神百姓的家庭关系。家庭是百姓「得虔诚的后裔」())的学校,人在家里所学到的顺服、爱心和信实的功课,远远超过在别处的学习。「父亲的心转向儿女」()),指父亲以身作则地「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并且「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儿女的心转向父亲」()),指儿女学习「孝敬父母」())、用爱来回应父亲,进而也用爱来回应天父()),回到神与列祖所立的圣约里()),免得被神「从雅各的帐棚中剪除」())。施洗约翰的使命,就是预备人心、使人悔改向神,父亲与儿女、儿女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才能恢复。
每一位父亲都有一个特殊的福音使命,就是效法天父()),不要让儿女因为自己的坏榜样而误解神的性情。今天,许多父亲在家庭里不是缺席、就是失职,甚至是暴君,以致玷污了「父亲」这个名字,最终使儿女拒绝、惧怕天父,导致「咒诅遍地」())。因此,每个父亲都应该让儿女体会到,虽然自己并不完美,但却竭力地效法天父来爱他们、教导他们,让儿女可以从自己身上看到天父的影子。这样,当儿女听到神是自己的天父时,才会从心里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咒诅」())原文与一14和三9 的「咒诅」不同,意思是「当毁灭的物」())、「当灭的物」())。
4-6节是本书的结语,也是《十二先知书》的结语。为了回避《十二先知书》以「咒诅」结束的尖锐事实,犹太人在读完第6节之后,要再读一次第5节。实际上,「咒诅」这个词完美地总结了旧约,因为整本旧约都在告诉我们:人已经「全然败坏」()),无法倚靠肉体「遵守全律法」());因此,「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但神却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救恩:「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4-6节完美地总结了「律法和先知」()):「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亚」())代表先知,律法和先知都是为基督作见证())。主耶稣基督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所以祂在变像山与摩西和以利亚一起谈论「祂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圣灵使用本书,预备旧约百姓开始四百多年耐心的等候,让他们一面记念遵行「摩西的律法」()),一面警醒等候「先知以利亚」())为基督开路。圣灵也使用本书,预备新约百姓盼望基督的到来,让他们承认自己是只配「咒诅」的罪人,接受「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而在新天新地里,「以后再没有咒诅」()),整本圣经将以「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结束!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玛拉基书第四章

.玛拉基已经用过炼金之火的比喻,现在他则是讲毁灭之火。那日将如热带燠热之日,枯竭的菜蔬突然起火,干燥的田园成为大火炉,甚至植物的根都化为灰烬。狂傲的和行恶的,就是拒绝悔改的,都无处可逃。

2.现在意象改变了。耶和华亲自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说话,也就是那些已经悔改,并渴慕见到祂得胜、公义伸张的人。对他们而言,那造成烈火的太阳(1节)却成为公义的日头,为喜爱公义的人带来健康与医治。他们将像牛犊从圈中被放出来,享受阳光;他们会跳跃,心中释放,为公义的得胜而欢欣。

“公义的日头”一词,在圣经里只出现这一次,翅膀的意象代表太阳的光线,让人想起近东纪念碑上如翅的太阳光轮327。当万军之耶和华带着全能,彰显自己为审判之主时,这幅图画是最适合不过了。

3.从前因为行义而遭痛苦的人,最能激赏这里的大翻身;恶人烟消云散。他们不可自己报复,在没有盼望下咬牙忍受。每一个时代受逼迫的信徒,都渴望戏剧化的终局出现,神永远的治理如日高升。先知则渴望先有普世悔改的情形出现;若是不然,不悔改者的灭亡,便是惟一选择,无法避免。

326 'The Root s]n` in Hebrew, and the meaning of q#d[o{ranni^t in Malachi III: 14', JJS , I (1948~49), p. 182~188.
327 ANEP 中至少有十六块版,取自埃及、叙利亚和亚述,上面有展翅的碟形太阳,覆盖所记载的事。有时是特殊设计,如 Stele of Merneptah(342)和 Shalmaneza's Black Obelis祂(351),但有时是写实,如来自 Byblos 的477图。
Ⅷ最后的劝勉;希伯来经文

玛拉基书的最后三节是很恰当的结论,而本卷书亦成为“十二先知书”的结束。希伯来文圣经是以书卷(Writings)为结尾,而非先知书,但我们的旧约圣经是依据希腊和拉丁文译本的顺序,亦显得相当合宜。此处提到摩西的律法和先知以利亚,耶稣在变像山上曾和这两位人物谈话,及平行经文),一方面是回顾过去之约,一方面则是瞻望未来将成全一切的约。要来的“以利亚”之应许,保证在末日来临之前,还将有一次先知之声。

这几节尾语虽然很美妙,但常有人指称,这是后来两次加入本书的(见导论,231页)。然而,这里同样强调伦理,写作风格也与全书一致,显示作者仍可能是玛拉基。

从早期就有人尝试,避免本书以如此尖锐的话作结束。希腊抄本将第4节置于第6节之后,而希伯来仪文中将第5节在第6节之后又重复一次。希伯来圣经后来便将第5节在全章最后再印一次。

4.这一节特指整个摩西五经,用申命记的词汇表达。当记念的劝勉,在申命记用过十三次,要人注意他们被神拯救的经历;这里则呼吁所有以色列人要遵行摩西的律法。这个名词主要是指立约时当尽的义务,后来则概指摩西五经。律例典章,狭义是指原则性的法则与个案类法则,不过常用来指神的律法等;。何烈是西乃的另一个名字,常有人说是专属申命记的,但也出现,而西乃则出现于。如果以色列人不听玛拉基的预言,让他们记住∶神的律法乃是命令,而一位大君王的命令若被忽视,必遭惩罚。

5.谈完过去的命令,玛拉基便瞻望那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这是的用语。不过,那时之前将先有警告。用以利亚预表未来那位先知,或许与刚才提过何烈有关,因为他也像摩西一样,在那里从神领受了启示;而以利亚成为全国道德的催化剂,没有一位先知能像他,如此戏剧化地改变同胞的态度,影响了全国的命运。或许作者认为以利亚就是的使者;他可以叫火从天降下,在何烈山看见耶和华的狂风、地震与烈火,又被火车火马从以利沙身边接走;他既没有经过死,就表示他还活着,可以执行他的任务(参∶

6.这位未来先知的使命,被形容为在两代之间架桥梁。第五诫意味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学校。在这个“小世界”里,可以学到权柄与服从,爱与忠诚,顺服与信任,远超过在别处的学习;倘若神的话成为家庭的指南,整个社会都会改变。玛拉基最后的话为另一项恐怖的抉择∶神的咒诅(希伯来文 h]e{rem )。“咒诅”一字与“圣”的概念有关,指一种禁忌,专用于毁灭,只要有人敢动原本起誓要献给神的因此是“圣”的,不让世俗来用就会遭灭绝。迦南人的城与人口都属于其他神o,所以受到咒诅,要全然灭尽及下)。这种凄惨的命运后来成为最后审判的恐怖写照;能够逃脱的人乃是蒙了大恩

这一节的话,西拉赫(Ben Sirach)在形容以利亚时曾引用过(《德训篇,路加记载,天使传话给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时,也曾提到。耶稣指认的使者即为约翰,以利亚也是约翰;不过约翰曾否认他是以利亚(约壹21),依罗秉逊(J. A. T. Robinson)的看法,约翰认为耶稣即如火之人328

无论约翰对他自己的角色有何认识,他相信弥赛亚时代被引进了,而且若要逃避最后的审判,就必须先经过试炼之火。他显然非常熟悉玛拉基的信息,并且深受其影响。约翰的期待,在耶稣一生中并未实现。主第一次来临与第二次降临之间有一段间隔,恩典的时日延长,最后审判延后了。然而这不是说,审判已经取消。旧约结束时的警告,在新约的结尾亦未消失;不同的是,新约的最后一句仍以恩惠作结语(21节)。

328 J. A. T. Robinson, Twelve New Testament Studies (SCM Press, 1962), p. 28~52.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

论耶和华的日子势如烧着的火炉,只在此处描述,火是表明神的忿怒

狂傲的和行恶的,不是两种人,而是那些恶人的特性,他们是不敬虔之辈,没有敬畏的心,言语烦琐神,而且顶撞神。他们是行邪术的,犯奸淫的,起假誓的,亏负人的工价,欺压寡妇孤儿的,屈枉寄居的。这些人都必遭火毁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那日”就是神要来施行审判之日。本节用大火炉的焚烧来描绘审判。“根本枝条一无存留”:一点也无剩余。此处不是认为人死后化为乌有,无知无觉。所指乃人肉体的死亡,不是死后的光景。照圣经所说,人死后仍有知觉,不信的受咒诅,得救的享永福

“那日”。耶和华的日子

「烧着的火炉」

、「被烧尽」、「一无存留」:暗示将来的惩罚是完全的、彻底的。这是指主再来作最后审判之日。

那日临近。先知严肃地回答那些询问“公义的神在哪里呢?”(2:17)的人。有朝一日,神将秉公审判一切的恶人。这是“耶和华的日子”。见;2:1;,20;等。详见注释。

烧着的。神对恶人的最终惩罚就是用火完全烧尽

狂傲的。狂傲是特别得罪神的,也是玛拉基在这里唯一单独指出的罪。

必如碎秸。没有比这个更加严厉的措辞来描写不敬虔之人的彻底毁灭了。他们不会像一般人所误解的那样永远受苦;而是像“碎秸”很快烧尽。

烧尽。圣经从未认可永远燃烧的地狱这一普遍流传的谬论。恶人不会被无休止地焚烧。末日的大火只是把他们“烧尽”。见;25:41;;犹7注释。

根本枝条一无存留。形象地比喻罪和罪人的根除。撒但的“根本”,是罪恶的创始者。他的追随者是“枝条”。他们都将被完全消灭

● 4:1 前有个「看啊!」,中文圣经未译。

●「碎秸」:草禾碎屑、粗糠、谷壳。

●「根本枝条一无存留」:连子孙都不能存留。

●「一无存留」:「离弃」、「撇弃」的意思。

】「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

公义的日头,指日头是公义,或产生日头,可能重点在公义,不是日头,正如: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你的光就必发现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医治要速速发明」

「日头」也是表明神完全的救恩,日头的光线有医治的功效。

「你们必出来……」从灾祸中、危害里出来,因为那是神的审判。敬畏神的必不在审判之下。以色列人昔日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得着自由。从黑暗中出来,向着阳光,对着公义,有神说不尽的恩赐。肥犊有丰盛的生命,敬畏的人也是这样,生命的能力很大,可以跳跃自如,属神的人也有这样活泼的动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公义的日头”:神的公义如日头照耀万民,公义的神必救赎一切仰望祂的人,除去一切罪孽,得成为新人(“医治之能” ),恶人的荣华如草,烧尽如灰尘,为神忿怒的审判所“践踏”。

“公义的日头”。指在将来千禧年的国度里普遍向全地展示的公义(正如太阳的光线照射每个角落一样 )。“跳跃”。象从牛栏释放出来的牛犊一样。

「公义的日头」:针对3:14-15百姓对神公义的质疑,肯定神的公义始终不变,如日头一样发光照耀,使敬畏神的人得蒙医治。

「出来跳跃...... 肥犊」:恶人受惩罚,义人则得享自由和喜乐。

公义的日头。比喻基督为“世上的光”和公义的源泉。基督随时准备把属灵的光带给衪需要中的子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义的日头”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升起来了,而在基督复临前的道德大黑暗时期,“公义的日头”还将以特殊的方式“升起”。

跳跃(push )。指赎民因神公义和慈爱的最后结果而欢欣跳跃。

圈里的肥犊(`egle marbeq )。原文含义不明。七十士译本为“圈中放出来的肥犊”。

●「公义的日头出现」:意思是耶和华的日子公义将如阳光普照遍地般的运行遍地。也有可能是指「神自己」或「基督」。

●「光线」:原文是「翅膀」,代表太阳的「光线」。

公义的日头与医治的翅膀】

公义的日头带来正义。在近东各地,太阳神皆与正义相关。因此旧约以太阳描述耶和华的作为并非不寻常。

「医治的翅膀」以鸟翅象征日头光线。翅膀隐含着保护照管的意思(因此得到医治 )。在古代近东的星相学,将太阳形容为有翅膀的圆盘,在波斯时代尤为普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公义的日头出现,其翅膀有医治之能,何意?】

答:万军之耶和华说:「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2 )中有小字:「光线原文作翅膀」,如文理本译作「有若矫翼,照育万物」,吕振中译本作「它的翅膀、光线,有医治效能」。这翅膀乃表明太阳之广荫大地,普庇万物,并且表示它的迅速,一飞而至,这就是线或翅膀的一种形容的说法。对于敬虔的人必被称为义者,并得医治,好像是蒙受日头光线照耀一样,毫无罪污黑暗;又好像是在它的翅膀荫下,得着覆庇,安全美好。公义的日头出现,就是豫言基督耶稣为公义之主,凡接触他的人,都会得着医治的能力,他使伤心者得着安慰、犯罪者得着赦免。当主再来之日,他要按照公义审判仇敌,拯救万民,将仇敌(那恶者 )毁灭,给信者带来得救的喜乐,有如牛犊欢然跳跃,满得活泼的盼望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你们必践踏恶人,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如灰尘在你们脚掌之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敬虔的人是得胜者,他们以前是欺压者脚下的牺牲品,被恶人践踏,现在情形完全改变了。他们是余民,蒙神保守,他们现在要胜过邻邦,践踏他们,制服他们。这里的「恶人」是狂傲人与行恶的人。恶人是战败者,照古时的习俗,胜利者要将脚踏在他的颈项上

恶人必成为灰尘,因为已经被火烧毁了。以西结书也有类似的话。在脚掌之下,都是表明神的审判,将公义伸张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践踏。描写义人最后将战胜恶人。见注释。

所定的日子。见第1节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必如灰尘」

:已被火烧毁了。

◎这里被火炉完全烧毁的,是 3:15 被称为有福的、建立的人。显然他们只不过是暂时脱离灾祸,终究还是难逃神的审判。

◎ 4:1-3 正好可以用来反驳「普救主义」。

】「“你们当纪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

「纪念」一词不仅有记得或提醒的涵义,也有切实遵行的意思。纪念就是遵行。纪念就是遵守或「守」(56节 )。纪念是不偏离(51节 ),不忘记(61节

律例典章为绝对的命令与情节论定的律法,前者是必须遵守的,后者可随情节而论,有考虑变通的余地。但在旧约中多以一般性的律法为准,指律法的总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何烈山”。西乃山

「何烈山」:位于西乃旷野,故亦称为西乃山。,24:16)。

神曾在此向摩西颁布律法,包括道德上的诫命、宗教方面的礼仪与国家的律例典章。

纪念我。玛拉基在预言结束时劝告他的同胞要顺从神。人的顺从一定是在神的赐福以前。《旧约》圣典最后一位先知强调必须遵守神在“何烈”(见利26 申28 )山赐给衪子民的教训,这是很重要的。“摩西的律法”在帮助百姓为主的日子做准备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仆人摩西。特别提到他,显然因为他是“中保”。神籍着他在西奈山赐下训诲,“律法和诫命”

●「记念」:不仅有「记忆」、「回想」的意思,也有「切实遵行」的意思。 民 15:39-40 从上下文来看不只是回想过去的事情,而且带有「重新认定」、「重新建造」的意思,就是要他们重新经历过去忠于神的生活。

●「何烈山」:本意是「沙漠」,就是「西乃山」。

4~6这段是先知最后的劝勉。“何烈山”:即西奈山,为以色列人领受律法之地,先知要人注意二事:一、记住当日所颁律法,信守与神立的约;二、趁着大而可畏的审判大日来前,在救恩的时代,回头转向神,免去那可怕的咒诅。

4-6 总结:劝民守律法及预言以利亚来临。

●4~6有些学者认为本段是外加的,代表整个十二先知书的结尾。不过也很有可能是玛拉基书本身的结语。

何烈】

何烈是西乃山的另一名称,就是神向摩西显现自己,并颁布十诫的地方。西乃山的位置并不确定,学者在叙利亚南方至少提出四个可能地点:穆萨山、拉斯萨弗撒费山、塞巴珥山,以及阿尔何落布(al~Hrob )附近的一座山。有关西乃山地点的讨论,请参: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

看哪!我差遣,表明差遣的事是刻不容缓,立即必行的事。「到你们那里去」是为你们的缘故,可见神的计划已经十分明显,目标也已确定,必定实行出来。

以利亚是先知,七十士译本还加上「提斯比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以利亚”再来为先知象征式的说法,指的是施洗约翰,他作主基督来到世上的先锋,6节说“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与所说施洗约翰的心志吻合。

“以利亚”。参看的脚注。

这里是指:神要差来的那位使者(3:1)将有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按新约的教训,他就是耶稣的先锋施洗约翰(参串 )。

这个预言使后来的许多犹太人期待以利亚亲返人间。然而这里所预言的是带着以利亚“心志和能力”的人来临。他所传的信息与以利亚相似。基督第一次降临以前,这项工作是由施洗约翰来担任的。在基督复临以前,这项工作将由那些宣扬三位天使信息的人来担任。详见,4;11:14注释。

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见注释。

●「以利亚」

:根据犹太的传统(死海古卷也这样记载 ),这个未来的以利亚是大祭司。所以施洗约翰否认自己是以利亚约 1:21 ,而耶稣认定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太 11:13-14 。

】「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转向」在叙利亚译本与拉丁文译本作「改变」,或「转变」,也为大多学者所接受。有的认为只是「转向」,并非「转变」。这是家庭的问题,尤其是因异族联姻与离婚的情事,引起家庭的纠纷。以利亚来为解决这些,要建立社会的新秩序。社会的不安是咒诅的现象。但是以利亚不是只为家庭复和的关系,更是立约的关系。在圣约之下,父子的关系必须完美。

「免得」我来咒诅遍地,「免得」是「唯恐」,「不然」或否则。这里只有两种可能,如果没有蒙受福分,就会遭受咒诅了,可见事态非常严重。咒诅遍地,遍地是全地,但在此处是父亲与儿女的地,可能专指应许地,就是所说的「喜乐之地」。地也指人民,全地与全民都是特特归神的,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父亲。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玛拉基书》

〔暂编注解〕“免得我来咒诅遍地”:要是不悔改,必如以东人一样,完全灭亡。旧约以“咒诅”结束,和新约以“恩惠”结束适成强烈对比。先知所预告的基督的降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引领世界进入有公义的日头照耀的恩典的新时代。

本节有两种解释:1灵性方面──「以利亚」到来,使当代不敬畏神、悖逆的百姓(儿女 )归回正途,与以色列敬虔的列祖(父亲 )一样;2社会方面──「以利亚」到来使家庭恢复和谐的关系,一改时人弃妻另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使心转向。这里所预言的信息将会引导人真心悔改。许多人将“回转,归于主他们的神”。见注释。

儿女。指肉身的以色列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将回归他们先祖的真信仰。详见,17注释。

咒诅(cherem )。“当灭的物”。《旧约》以这个严肃的警告结束。凡没有真心悔改的人要算为恶人,遭遇他们的命运。但玛拉基发出了希望的信息。因为毁灭恶人的神,也给悔改的人带来永远的“医治”(第2节 )。

●「父亲....儿女」:都是复数,所以不是指神和以色列人的关系,而是指以色列的列祖与当代的以色列人,或指当代的家庭关系。

●「咒诅」:原意是「分别出来要拿去毁灭的东西」、「被奉献来彻底毁灭的东西」。例如:迦南民族 书 6:17 就是被咒诅的。这跟 1:14 3:9 的「咒诅」有点不同

例证

「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

在旧约的结语中,日头出来。乐园的清晨曾经来到,是无云的一片晴朗,但不久天堂就昏暗了,最后好似完全笼罩起来,只剩了一小片的蓝天。在以后的世代中,都是幽暗,但是阳光仍然存在,只是被遮掩起来。阳光的光线仍旧出现。每个项宝贵的应许,每一件严肃的预表,每一个圣洁的生命,在超然的美中之中浸淫着。这些好似阳光从人为的罪恶与黑暗的阻挡中仍然射出来。旧约圣徒所梦想愿望的,还不及那些多。到了时候,一切预表、象征、比喻都要相继实现,有清晰的异象,看见神的面。

我们现在是有明显的异象,我们尽管前去欢乐吧!我们为神赐给一切的美物而欢喜,我们应表现我们的喜乐,好似初春的羊羔在草原上跳耀欢乐一般。我们欢乐,因为神的爱光照着。我们欢乐,因为黑暗已经过去,真光正在照耀。我们欢乐,因为祂正要再来,好似以前来过那么确实。我的灵应该醒起,唱诗弹琴歌咏!新郎近了。听哪,车轮滚动的声音真洋溢在天空,是了!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迈尔《珍贵的片刻》
公义的太阳】

「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

不止是现今愤世嫉俗的人这么说,时不分古今,地不论中外,都认为世界黑暗,向往公义和光明。
只是现实远不如理想。圣经说:“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在约贰一千年前,使徒保罗勉励信徒说:“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现在更可以说:“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祂只要一举步,就可以搴开门帘,向世界宣布:“时候到了!”
圣经用美丽的比喻,预言主的显现:“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翅膀有医治之能。”表示一切的痛苦,都要随祂的来临而除去,正如光明来临就逐走黑暗一样。这是耶和华的荣耀和赐福,也是以色列公义的王
不过,要记得人的本来面目:人是死在罪恶过犯当中,按律法当受咒诅;经上说:“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人败坏背逆的罪性,使他既不能,也不肯遵行神的律法。但是神是慈爱的,不愿人灭亡沉沦,因此差祂的使者,先来叫人悔改预备心,迎接那位要来的公义之王:

“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这预言应验在施洗的约翰身上。在他还未生下来,天使加百列就告诉他的父亲,约翰将来的使命,是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主耶稣也亲自指示:那旷野的人声,是在祂面前预备道路的使者
多数的犹太人,拒绝那“清晨的日光”,仍然坐在黑暗死荫之中;只有信的人得着了,与被拣选的外邦人一同蒙恩。主耶稣最后要再来,地上的国要成为基督的国,同在这公义的太阳普照之下。那时,不再有咒诅,而要在基督的荣耀中,同享永远的光明与喜乐。那将是何等的日子!我们要张开臂膀,迎接旭日,同约翰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 于中旻《玛拉基书笺记》


阳光的力量“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


我至今仍记得一天早起到花园时,发现整个大地被雾气所笼罩着,我的视野只能达到几英尺远。地上太潮湿了,我根本无法工作。但早起给我带来了别处的收获,谷仓的门面向东边,我坐在门口的一个放马铃薯的筐子上,我被最美丽的自然景象吸引住了。
首先雾气变亮了,当太阳洒下光芒和温暖,雾气开始上升,太阳最终放射出万丈光芒。树叶滴着水珠,小草和灌丛上成千上万的水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像无数的钻石闪耀着光芒。
我无声地坐在那里,忘记了我原来是计划来采豆子的。在日出中我看到了自身的经历。我曾经迷失在雾气中,直到有一天公义的日头在我心中升起。首先是一丝希望,然后有一天光芒突然冲过浓雾洒下,我见到了那个把我的疑虑和担忧一扫而空的人。
我们今天就像那露珠,反射他的光和荣耀,因为“我们……在光明中行”(约壹17 ),愿所有的人,通过我们的生活和言语,看到神子的光芒闪耀。
亲爱的救主是我灵魂的太阳,
当你到来时,黑夜就退去;
愿人世的乌云不要升起,
遮挡你的仆人看你的眼光。
基督徒是能透过耶稣的恩典之光的窗口。


──《生命隽语》

第一个亚当失败了,所有亚当的子孙,也都失败了,因而旧约末后一卷,最后一章,最后一句宣布了咒诅。这约是旧了,是破了,是归于无有了。—— 牛述光

转向主,投靠他】「……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我们在遇到试探或患难时,应当有一个祷告,是求主给我们投靠他的心。往往我们只会求主救我们,而却不会求主叫我们转向他。主救我们是好,但不如我们投靠他为更好。因为我们一投到他面前,还有什么难处或试探不能胜过呢?

我们缺乏的不是主的恩典或能力,而是主的自己。有了主自己,我们还会有什么不能作呢?还会有什么不能胜呢?

我们的问题是在于偏行己路,没有更好的投靠主,所以我们求主怜悯我们,给我们一个时时事事都会投靠他的心,这是得胜的真源头、真动力。

诗人说:“神啊!求你怜悯我,怜悯我,因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

—— 李慕圣《晨光》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