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他要教训基督的爱,像主对昔日十二使徒;
但他自己首先必须跟从祂。’
Ⅳ 基督徒行为的规范
从第二章开始,注意力集中在牧养教会所面对的问题,以及面对各个不同阶层的人,提多必须有不同的考量。许多保罗的建议不仅在当时,就是对现今世代都有重要的启发。
A 老年人1. 这一节是相对于上一节。鉴于假教师空洞的声明,提多必须热心的教导(希腊文 lalei ,和合:“讲”)合乎纯正的道理。译作“合乎”的希腊文 prepei ,意思是“成为适当的”或是“合适”的,显出保罗的特色,因为保罗特别注重合宜的行为(参:;;。纯正的道理在就有提过,至于再一次提到“纯正”或“健全”乃是针对异端成为教会的麻烦。代名词的你,用意在强调提多不属于那群制造麻烦的人。很难如许多学者所断言,作者在此处仅仅为了谴责异端,我们可以清楚看见,他深信真理是对抗谬误最好的解毒剂。
2. 所谓纯正的道理首先带出来的,就是坚持信仰要与行为一致。老年人的行为要有资深的样子,所以前三样是对上了年纪的人基本的要求,在现今的世代也应如此。节制这个字不仅在饮酒上有节制,也指一般的节制。译作端庄的字( semnos ,字面上是“认真严肃”的意思,如同RSV)在已提过,是与执事及其妻子有关。严肃的用意特别符合那些资深之士,但严肃不可以与阴暗忧郁混为一谈。至于下一个译作自守( sōphrōn )的字,字面上是“因有纯正的心意,而冷静的”或是“明智的”(RSV)。这个字之前被用在及,是针对监督说的。
然而,不仅自守是对所有基督徒长辈的要求,也同样是对世上所有长者的要求,他们都当有以下三点德行才对。信心、爱心、忍耐连在一起,不单单出现在、,也出现在。没错!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里将信心、爱心与“盼望”而非“忍耐”连在一起;不必因此认为“忍耐”非保罗的特色,如有些人认为的。盼望与忍耐并无甚大的差异,虽然忍耐含有顺命的成分在内。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保罗在这里,写到年长的人就用忍耐。就算如此,忍耐在人生中任何阶段,都是极高的品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被用来要求年长者追求的纯全无疵(希腊文 hygiainō ),与第1节用来形容道理的“纯正”,是同一个字。对基督徒来讲,心与意念必须同时健康的运作。当纯正被用来要求信心的同时,也要兼顾爱与忍耐,如此才能使德行健全。
3. 用来连结以下对妇女的要求,保罗使用照样(新译: hōsautōs ,和合:“又”),这是在教牧书信里常用的字,为表示接下来的陈述与前者紧密关联(参:。接下来举止行动要恭敬包含了在新约中两个很独特的字;译作“举止行动”的希腊文 katastēma ,意思是“风度”,用来形容一种心思状态;而希腊文 hieroprepēs 意思是“对神圣的性格是合宜的”。有人认为同样的字被使用作“神圣的如同女祭司”解释,在这里的意思是要她们的行为如同在圣殿的女祭司一样(参Dibelius、Loc祂)。有人觉得这里隐含着所有信者皆为祭司的想法(参Hanson),但似乎离本文太远了。
以下的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又一次鲜明的描绘当时克里特的环境。不说谗言在有提到,而有关饮酒在也论及。显然在克里特饮酒过度的问题比以弗所严重,特别是妇女。动词( douloō )意味着“束缚”(RSV有“被饮酒奴役”的意思),比提摩太前书所用的句子更加强烈。
为了要求基督徒的性格,保罗使用一个独特的复合字 kalodidas-kaloi ,译作用善道教训人。虽因年长的妇女亦同属长者,然而这字应该不是指公开的教训,因为那是长老的责任,而是指家中的教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熟老练的基督徒妇人在教会的历史中,为基督的缘故,藉着她们的教训与榜样,行许多无价的事奉。
B 年轻人4. 接下来指出她们事奉的内容。年长的妇人要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换句话说,已婚的基督徒妇人当帮助年轻的妇人训练家庭中爱的原则,不是干涉又爱管闲事,反而是在婚姻的问题上成为虚心的辅导者。似乎不是那么需要劝诫一个基督徒的妇人爱她自己的孩子;然而这劝诫或许是特别针对克里特人的软弱而再次提醒的。在里提到的假教师,一定有其破坏家庭的特别手段。甚至我们现代的妇女,也有缺乏真正母爱的例子。那些将自己的前途看得比儿女还重要的妇女,就是这种软弱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5. 对年轻妇女谨守( sōphrōn )的要求,与第2节对老年人的要求一样(该处作“自守”)。此与贞节(pure)有关联,指出一种正直的道德性格。提摩太也被要求保有同样的特质。
关于如何正确的读下一个字,有一点问题。一种读法是 oikouro-us ,意思是“看守家务”;但另一种更被证实的读法是 oikourgous ,意思是“料理家务”,NIV因此译作忙碌于家事。RSV作“家事的”,也是同样意思。无论如何,后面这个字十分罕见,且所表达的含义难以肯定。而保罗只是要强调他前面所提的原则,一个年轻出嫁妇人的职责应该是在家里。
下一个性格是待人有恩。这形容词( agathos ,“好的”)与相同的意思。而顺服自己的丈夫是保罗的观点;,三个不同的出处都使用动词( hypotassō ),意思是“服从”。
对基督徒来讲,重视行为,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个特别的信仰目的,亦即: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保罗以“道理”来替代常用的“名字”,使这个句子有特别的意义。违反了这些基督徒应有的性格,换句话说就是拒绝了自己相信的道理或“福音”。那些在福音里被释放的妇女,若滥用了这自由,行不被当时社会所容许的事,将是对这信息的公然污辱。
6. 注意力转到少年人身上,再一次特别劝诫他们要“谨守”。这里要提多鼓励(NIV;和合:“劝”)他们要自律(新译;和合:“谨守”),比第1节更直接而强烈。RSV译为“力劝”来强调他们需要有人持续不断的在德行上被提醒。自律的观念在教牧书信里无处不在,它支配着希腊文化的伦理思想,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劝告并没有什么基督教的色彩。然而,基督教的自制比起希腊的道德家,更多一些谦卑的成分在内。事实上,它是新约里一个基本的信仰观念。
7. 提多身为一个牧者,必须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榜样( typos )这个字在也应用在提摩太身上,字面的含义是“模子的压印”,比喻为“榜样”的意思。除非提多自己以身作则,否则他的劝说就毫无分量,这个原则在教会牧养的历史中充分展现。在凡事95上作榜样是一个崇高的要求,然而对牧养的人来说,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到此为止,焦点已转移到提多的举止上,接下来则着重在他的教导。榜样在训诫之先;训诫中必须带着最高尚的仁慈,这个先后次序意义重大。有一个问题就是教训( didaskalia )这个字,究竟是指“教训这个动作”还是指“教训的内容”。虽然似乎两者都可以被接受,但就前后文来讲,后者较为合宜。教训的内容有两个层面:正直与端庄。正直( aphthoria )是一个独特的希腊文,传达“无玷污”的意思,相对于假教师只跟随流行。而端庄( semnotēs )的形容词已经被用在形容执事及他们的妻子身上,这里又被再次强调其慎重。教导者如果希望自己的话受尊重,他就必须以庄重的态度来教导人。
8. 教导的方式正直无玷污,而教导的内容则必须纯全。这里所用的字言语( logos )不同于第7节所使用的教训。这里的教导必须远胜指责,译作无可指责( akatagnōstos ),在新约中其他地方未曾出现过。这教导必须含有这样的特性,就是教那反对的人羞惭。提多必须没有任何把柄给反对的人机会,来攻击他或他的教训。藉着生命的榜样与言语使对手羞惭,因为他们若还有灵性的警觉,他们会看见多么不同的生命。保罗为他们的羞惭提供一个理由――因为他们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这并不意味他们对牧者言语上的攻击词穷。重点在基督徒牧者,不留下任何合法的理由,让对手以邪恶的方式攻击他。不是( phaulos )这个字意指“无用”,保罗两次用在对比道德上值得赞美的;。在新约中可同时形容与道德有关的人或事。
C 奴仆就如同写给提摩太一样,如今写给提多,因为保罗发现在面对奴仆的问题上有其必要。他提出一些原则来面对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但训诫的内容有些微不同。
9-10. 特别的是,鉴于保罗在以弗所及歌罗西鼓励仆人顺服( hypakouō )他们的主人,这里他使用动词 hypotassō 意思是“屈从于”。后面这个字的意思更强烈,或许是在克里特为仆人的基督徒,更滥用他们在基督里新发现的自由。这个命令应该主要是指奴仆面对基督徒的主人,就像在一样;因为没有基督徒仆人可以同意,当道德良知的问题浮现台面时,他们还必须屈从那些不信的异教徒,就像在早期教会所认知的那样。
奴仆必须讨他主人的喜欢。这里的字“喜欢”( euarestos )除了,可说是保罗专有的字,但在其他地方总是用来形容讨神的喜欢。如果基督徒仆人能在他们的生命中行出如此高尚的原则,将使这社会结构造成的邪恶大大减少,并显明基督的大能能改变最困难的主仆关系。至于不可顶撞他当从广义的“对立”来解释。RSV译作“不可执拗”,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第三点直接的要求仆人诚实。私拿的这个字 nosphizō 是“一个普通形容窃盗的字”(Simpson),这是奴仆特别容易被试探的罪行。努力表达诚实的一面,向主人表现自己是个完全可靠的人(当代;和合:“显为忠诚”),这是诚实的一大好处。动词表现( endeiknymi )这个字,除了希伯来书出现的两处之外,完全是保罗特别用来作为提供证据的动词。
第10节的结语提供了一个主要的原则,这原则比当时希腊伦理的要求更高。就是奴仆的所作所为必须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希腊文 kosmeō 是陈列宝石,使其散发出全然绚丽光彩(参Bernard),这里正是这个意思。藉着基督徒行为的榜样,奴仆亦有能力使圣经的教训,在所有外人的眼中显得美丽。这样的原则绝不是单单给奴仆的,它可以适用在所有的基督徒一切所行的事上。凡事( en pasin )可能是阳性的字,意指“对所有人”,如此一来则说明奴仆有机会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主做见证。
Ⅴ 基督徒生活上的神学基础这个连结上下的重要段落,承接着新约中神学与伦理学之间的重要关系。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陈述,不仅包含基督徒信仰的梗概,也强调若离了永恒真实的信仰,是不可能有所谓实质的劝告。言行举止诉诸于神学的基础,是基督徒伦理学的最新要素。
A 恩典的春风化雨能力11. 连接词因为说明这一段是直接承续上一段。前面提到的我们救主神使人直接想到救恩,简洁的表达了道成肉身及赎罪代偿的观念。神的恩典很清楚是保罗神学思想的钥字,无法否认它在这里是最典型的保罗风格。他无法将救恩与神的恩典分开(参:,当他论到神进入人的生命时,他发现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字,来表达神甘心乐意以基督来解决人的罪。正因如此,道成肉身的意义重大无比。
当保罗说,神的恩典已经显明,他使用的动词( epiphainō )除了提多书之外,仅仅在新约出现两次与此处几乎同义,及。在里与此处有相似的含义,指的是神的恩慈与仁慈。同词根的名词( epiphaneia )是教牧书信的典型用字,形容主的再来。
是否应该把全人类(现中;和合:“众人”)接续在动词已经显明之后,意味着已经显明给全世界,值得存疑。如果照字面的意思解释,则有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听过救恩。然而这里的名词 sōtērios (救恩)跟在与格之后,按传统的解释是“将拯救带给……”(Simpson)的意思,因此全人类自然而然属于名词,表达基督救恩的无远弗届。另一种角度就是将“全”解释为“所有阶层的人”。
12. 此处的恩典几乎被拟人化,其工作是要教育我们如何生活,就像在教牧书信里常出现的一样,教育的方式必然从正负两面双管齐下。负面的否定是双重的,一则是不敬虔的心( asebeia 是对立于在书信中不断被提醒的“敬虔”),一则是世俗的情欲( kosmikai epithymiai ),指所有现今世界里的欲念。 epithymia 情欲这一个字,在希腊文原是中性的,没有不道德的含义,然而在新约中,按着上下文而使它掺入了道德上负面的含义。同样的希腊文 kosmikas (世俗的),其本身亦为中性字,但在新约中却常使用它的名词 kosmos 来形容伦理学上与神对立的世界(如:;。
至于正面的教训“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已经强调很多了。自制被用来要求领袖、老年人及年轻妇女,,对提多的要求不会只有这样。而按公义生活的例子,就是: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要他自己与伙伴,是如何活在遵行神的旨意中。第三点的要求“敬虔”,正好与第一个负面的道德生活“不敬虔”相反。单单拒斥“不敬虔”是不够的,生命必须积极的活出敬虔。可能这三个形容副词,要点出基督徒对自己、对周围的人,以及对神理想的举止行为。
13. 前一节说的是在今世,但基督徒也放眼未来。在新约中盼望并不仅是一个心愿,而是肯定必然成就。这是基督徒所特有的喜乐,因此,这盼望是被赐福的(NIV:“等候被赐福的盼望”)。
而所盼望的内容就是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希腊文的气势集中在“荣耀显现”(如同RV)这个词。显现( epiphaneia )在11节里已有评注,但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有人认为整段是引自一个信条或诗歌(参Easton),而整个段落充满了对皇帝崇拜的字眼(参Dibelius)。然而事实上,“全人类救主”、“恩典”和“显现”这些崇拜皇帝的字眼,在这段文字里不能证明什么;它们却是感情的回荡,正是形成初代基督教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对认为教牧书信是后人所作的主张者,在这里遇见一个重大的困难,因为对末世的盼望,反映出是基督教发展相当早期的阶段。有人认为这无非是上一代残留的盼望,实在无法令人苟同。没有理由否认这里的陈述,真实的反映与最早期基督徒有关的情况。
这一节里最后几个字令释经学家困惑不已。有两个可能的翻译:或是我们至大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如同NIV、RSV),或是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如同AV、RV旁注及和合本)。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决定,需要多方面的考量。文法上来讲,“救主”前面没有定冠词,支持第一种译法。但是专用术语或是名字的冠词常常会省略,又减弱了这种译法的力量。当大多数的希腊教父维持第一种说法的同时,早期的版本却做第二种解释。基于以上两个主流的想法,前者可能比后者更可靠些,但两者都不足以定论。就教理上来讲,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此处使用形容词至大来形容神,这令全句显得相当独特。也有可能“至大”用在基督的身上更合适,因为神的至大早已毋庸置疑。如果形容词是应用在耶稣身上,这亦无损于神,我们天父的至尊至大。此外,如果按的诠释(参Sanday、Headlam、Bruce、Metzger、Cranfield),或是想想保罗论及基督的语气,没有理由认为保罗不会将这样的形容归给耶稣。至于显现这个字从来未曾使用在神身上,更可以支持整段话是用在基督身上。另一个影响一些释经学家的,是当时“神和救主”的用法常作为异教徒敬拜的用字。有类似的形容用在托勒密王朝,而且是形容一名而非两名的神祗(Moulton)。96至少,显示了这些字有可能被应用在当时希腊文化的环境中。整体来讲,所有的证据似乎都较支持NIV/RSV的译法。
14. 直截了当的提到耶稣自我牺牲的例子,而且所使用的字呼应里耶稣自己的话,祂形容自己是赎价( lytron )(参:注释)。这里的动词是 lytroō (赎回),照字面是“收到赎价而被豁免”(Abbott-Smith)。这段话最有可能引用自(LXX),不仅动词相同,连片语脱离一切罪恶也一样,虽然是复数。修饰子句他为了我们舍己完全出自保罗笔下(参:,,介系词 hyper (如同显明基督行为中牺牲的特质。它同时说明一个替代的角度,因为在这里与 lytroō 的关联,并与的雷同。97在这自我舍命的基础下,基督从罪中拯救他的百姓,不仅是“从罪中出来”(如:的 ek ),而是“免除”( apo ),完完全全的意思。
洁净则是另一个比喻,用来表达救赎大功的果效。它被解释成各样的圣洁或受洗的礼(怀德以来解释这个字)。但因为洁净的动作是由基督自己施行,所以在这段文字中,前者的解释比较合宜。事实上,在也将基督的舍命,与祂成圣的工作连结在一起,那里提到“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虽然使用受洗的语言,但很清楚的指向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成圣。
译为特作自己的子民( laos periousios )希腊文字眼是出现在,意思是“一个特别的珍爱”,就是一些特别有感情属于自己的事物。在这段话中特别使用这个词,表达救赎者对被祂救赎的对象特殊的情感,并说明被赎者的特性是热心为善。保罗使用 zelōtēs (热心)在形容他自己持守祖宗遗传的热心;虽然他的热心是用错了,但他却从未失去这样的热心,并希望所有子民的热心,都能有正确的方向。
15. 这一节连结所传达的教义与接下来当行的事。提多被要求这些事你要讲明,就是整个第二章所有实际的教训。除此之外,一个牧者必须花时间在劝诫及责备上(参:。有的人需要被鼓励,有的则应当责备,但不论如何,提多都需要练习运用各等权柄( epitagē )。这个字只有出现在新约的保罗书信中,其用法都带有从神来的命令的意思。无疑的,保罗在这里指的是,基督徒牧者都带有从上头来的权柄。因此,提多无须畏惧,只需运用权柄管理所委托给他的人。无疑的,有人会轻看他,然而他只需要拿出神所给的印信就够了(参:。 ――“纯正”原文hugiainousee(i ),在此有使人健康(being healthy )之意。此字在译作“好”(“已经好了” ),译作“无灾无病”;在教牧书信中,多半译作“纯正”,,,;在译作“正道”;译作“真道”;提译作“纯正无疪”,下文第2节则译作“纯全无疪”。总之,传道人应用“纯净灵奶”喂养主的群羊,使他们“因此渐长”而生命成熟。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
本节首句原文有“照样”(hosautos )未译出,新旧库译本则有两个字,即“又照样劝”。这“照样”把上节劝老年男人与劝老年妇人的话连系起来,表示两节对老年男人或妇人都同样适合;不过上节偏重老年男人,本节则较偏重老年妇人。
“举止行动要恭敬”,恭敬之原文字根hieroprepeis,由hietos“圣”与prepiei“合宜”二字合成,即“宜于圣的”。在英希对照圣经之英译作holiness,此字全新约只用过这一次,所以此“恭敬”是对神敬虔,对人端庄之态度,不是指晚辈恭敬长辈那种意思。
“谗言”就是一些没有什么根据的诽谤话。当时的老年妇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闲来无事,很容易听信流言,便诽谤中伤他人。
“不给酒作奴仆”,大概当时有些老妇好酒,所以有此吩咐。“将善道教训人”,“善道”新旧库译本作“善德”,英译作 goodthings。大概不是指道理方面的事,乃是指一般生活上的善行善德。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
“好指教”的“好”字,它的意思表示,老年妇人自己先有了3节的各种品德,这样才可以指教家中少年的妇女如何爱丈夫、爱儿女,遵守妇道,料理家务,作个贤妻良母。
这两节圣经所注重的是少年妇人的品德,这些都是属于家庭方面的责任,至于“顺服自己的丈夫”更是圣经一贯之教训,,。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
“言语纯全”,保罗对提摩太也有相似的教导。提多虽然是年轻传道人,仍不可以自己年轻原谅自己。传道人主要的职事是为神说话,所以我们的嘴唇必要洁净。“纯全”原文hugiee,是“健康”的意思。说话怎样说得健康呢?就是所说的话,不但声音和意义表达得清楚;话语的内容亦需纯正健全、合宜得体、与真理吻合。
“无可指责”,指上句言语上之无可指责,可作为上句“言语纯全”之批注。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因为在话语上完全的人,也必在生活上完全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不可私拿东西”,特别提及这一点,因为它是一般作仆人的最易犯的罪。“私拿”表示在主人不见不知的情形下拿了去,这就是不忠诚。基督徒仆人应当显为忠诚,好叫主的名和主的道得着“尊荣”;这句亦适用于在机关办事的职员,不应“私拿”公物归为己用。在今日的世代中,最缺少的是“忠诚”的人,基督徒若能在职责上忠诚,必能叫主的名得着荣耀。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尊荣原文是收拾灯的收拾,叫灯更亮,能以照亮别人;也是妆饰、端庄,以使主的道更加体面,叫别人更容易接受道理,。―─ 牛述光
教会如同灯塔,是高举神真理的,但每个信徒必须在生活上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牛述光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
“因为”连接上文,解释信徒们,不论年老长者、家中主妇或仆人,为甚么都应当“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就是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神的救恩既为救“众人”,此救众人的旨意既已显明,则一切信徒都当各尽本分,将自己已经蒙恩的见证显在人前,使各阶层的众人也都可以认识神的救恩,这样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不辜负祂的恩典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除去不敬虔的心”,在圣经中不敬虔的意思就是不信与不义。如彼后2章论挪亚时代,与所多玛、蛾摩拉之时代,都被称为“不敬虔的时代”;而那位仅仅得救的“义人”罗得却被称为“敬虔的人”。今日的世代正像挪亚的日子那样,是不敬虔的世代。神的救恩在这世代显明出来,是要叫我们蒙恩的人除去不敬虔的心,与不信不义的人分别出来。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在原文里并没有『的心』两个字。敬虔不是心的问题,敬虔是一个生活,敬虔是神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了。── 倪柝声
【,13敬虔度日「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信徒在余下的光阴中怎样度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来世和永远,不能马虎了事。这里很清楚地教训我们,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不敬虔的心就是不敬畏神,世俗的情欲包括从世界来的肉体和眼目的一切情欲,井各种虚浮的荣耀。
并且自守,公义,敬虔度日,每天都不要随便、放肆、自私,而要谨慎,不给撒但留地步,不与罪恶妥协,不给人带来不利,不使神的名蒙羞,对神对人存无亏良心,处处讨神的喜悦。这样度日是不是有些消极被动,不自由,不方便呢?对于肉体和天然的生命来说是的,但对于灵性来说,是更释放自由。这样度日还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等候所盼望的福和主的显现。
我们对世界还有什么盼望呢,世上还有什么福可得呢?吃、穿、用、享受,转眼成空的东西又算得什么呢?但我们乃是等候那天上极大无穷的福,就是主再来所要赐给我们的, 并同享主显现的荣耀,这是何等有福的盼望,值得全心忍耐等候的。度一日就接近所盼望一日,与主日近一日,那该是何等的鼓舞和喜乐。
──《每日天粮》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注或作无“和”字 )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所盼望的福”就是主再来时所要带来的福。因为罪得赦免和生活上得主看顾之福是今生已得着,或继续享用的;基督再来时我们身体的改变、荣耀的赏赐并与主永远同在的福则是今生所未得,只是“等候”、“盼望”得着的。
“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注意中文圣经小字“或作无和字”,表示有些古卷是没有和字的,而再次称救主基督为神。这里多次直接将神与救主同称,,,,,系本书之特色之一;可见基督与神合一,且证明基督就是神。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本句中的“要赎”不是指时间上祂还未赎(赎罪之功祂已作成 );乃是指祂“舍了自己”之目的是“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的罪。在此,使徒强调祂救赎之目的,既是要救我们脱离一切罪;这样,就当洁净自己作准备,“热心为善”等候祂的日子,才不致辜负祂的恩典。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
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神设想的像祂成就的,都不容易让我们相信,当圣灵说「一切」,真是包括所有的。所以主教导我们耶稣的死用意不只是为赦免我们,使我们称义,也使我们成圣,救我们脱离一切缠累的罪。经文教我们明白我们并不完全脱离试探,而且也未必能够完全摆脱习惯、脾气以及试探者,这些曾无情地管辖我们,好似埃及管制以色列人一般。
神的儿女啊,主为你而死,救你从一切罪恶中出来,你可有能力来利用世界生活有力,与朋友信义地生活,对神敬虔,并且仰望那有福的盼望?赐恩的神已经显现,祂的荣耀必然显露。祂曾来过,祂也必再来。第一次来是谦卑的,第二次来是荣耀的。第一次来是以婴孩的姿态,第二次来是以荣耀的「人物」出现,那时我们必可得着荣耀。但在等候的时候必须圣洁,不被罪污所沾。
我们要教导这世界,神是愿意将恩典赐给我们,不只是来生的,也是今世的。神的恩典要我们谨慎而公义地生活,在个人与别人信义相处,更向神敬虔。韦斯利说:当你着重信徒注意现在充足的救恩,你必乎寻找真实的复兴。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洁净我们,作祂自己奇特的子民』(原文 )。
我们原来是和世人同流合污,混在一起的。现在神用祂洁净的工作,把我们从世人污秽的堆里,分别出来,使我们脱离世俗情欲,和罪恶败坏,一切的污秽,而与世人有了不同,成为奇特的人物,在混浊的世界中作神奇特独清的子民。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保罗提醒提多不但在责备人的时候,要用权柄;讲明各等真理的教训和劝戒人的时候也要用权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关于说话】
一人用嘻笑的口吻解释雄辩这个词的意思。他说:“假如你把黑说成白,那是愚蠢。但你若声粗如牛,双拳击桌,台上四窜地把黑说成白是雄辩了!”
我们很快为人们的演说方式着迷,即使其信息有疑点。犹大警告我们要小心那些“花言巧语”的人(犹16节 )。演讲的风格往往比内容更能打动听众。
使徒保罗指出,人们将会背弃纯正的道理而只接受那些顺耳舒心之言(提后43~4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圣经小心地分析及评估我们所听到的一切,即使这是由能言会道的讲员所教导的。我们绝不要为花言巧语所摆布,尤其在教会里,我们需要确定,教导自己圣经的老师“说的是真话,并不是谎言”(提前27 )
切勿让那些“说虚空话欺哄人”的人迷惑你(多110 )。雄辩绝非真理的替代品。
我们必须要小心那些
曲解并扭曲神话语的人;
他们可能使你激动时,
却把真理变为荒谬。
识别撒但的谎言,认明神的真理。
──《生命隽语》
有位先生演讲,婆婆妈妈的说个没完,后来有一个人忍受不了,便从边门溜了出去。在走廊上他遇见一个朋友。朋友问他:「演讲结束了没有?」「早就结束了,可是那位老兄拖拖拉拉,他不知道怎样结尾!」我们很同情这个人,事实上,我们也见到过许多一开口就不知道怎样闭口的演说家。
一篇教人怎样写信的文章说,「直截了当」是写信的原则,从你必须讲的开头,话说完了就结束。这个「开门见山」式的原则也可以应用在说话上。我们和人说话,必须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说有价值的话;同时,言必中肯。主耶稣警告我们说:「在审判的日子,每人所说的废话,句句都要供出来。」每天晚上我们要反省一下当天所说过的话。我们谈论过什么主题?是否言词过多?所说的是否对别人有益?更重要的,我们所说的话是否能荣耀神?我们若肯诚实检讨,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和本文开头的故事中那位演讲家一样,说了许多空话!
每天早上,我们要和大卫一起祈祷:「上主啊,求主管制我的口;求你把守我的嘴唇。」如此便能帮助我们说有益于人的话,而不致于言词过多。
—R.W.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老年妇人】
初期教会将一个最尊贵也是责任最重的地位给老年妇人,这是很明显的事。勃朗(E.F.Brown )本身是一位曾在印度工作的传教士;他对过去英属印度社会的情况有很深的认识。他谈到一件最有趣的事是他有一位朋友从印度返回英国度假。别人问他:『你在印度最欠缺的是甚么?』他的回答令人非常诧异:『祖母。』过去的英、印社会非常缺乏老年妇人,那些受聘在该国负责行政工作的女子,到了聘约期满,趁着仍然很年轻的时候,便回英国;老年妇女是极度缺少。勃朗继续说:老年妇人在社会担当非常重要的责任,她们的重要性如何,直到社交生活中看不见她们的时候,才会被人发觉。
――《每日研经丛书》
【】
『少年妇人,爱丈夫。』妻子对丈夫的爱,乃是妻子对丈夫的对待里面的灵魂。妻子若对丈夫缺乏爱,就如同人失去灵魂,也像灯里缺了油一样。
【显出善行的榜样】这里有圣弗朗西斯(St.Francis )的一个著名故事。有一天地对一个年轻的僧侣说:『我们一起到村庄讲道。』于是他们二人一同起程。在途中,他们遇见人便停下来与之交谈。他们又在人的门前讨些食物吃。弗朗西斯有时停下来和孩子们玩耍一会,并且与途中相遇的行人彼此交谈。最后,二人一同回修道院。年轻的见习修士便问弗朗西斯:『我们何时讲道?』弗朗西斯微笑回答说:『讲道吗?我们的每一步,每句话,和每做一件事都是一篇讲章。
』――《每日研经丛书》
【仆人的忠诚】
【准备好来迎接他】勃朗(E.F.Brown )讲述在印度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在印度的基督徒仆人,听到主人着他带口讯给别人。但这个仆人知道那些口讯是不真确的,于是不肯带。主人当时虽然十分忿怒,但事后反而更尊敬这个仆人,并且知道他是一个可以将心腹事交给他办理的仆人。
』――《每日研经丛书》
在撒克莱登先生的一次远征南极的冒险行动力,他认为他必须暂时把一部份人员留置在象岛上。他希望不久以后,能回来和其他人员团聚,那知他竟因无法避免的耽搁,而未能照原钉计划返航。后来当他整装回航时,海水却冻结成冰,使他和他的人员隔离。他为期能尽快回去和水手会合,先后尝试了三次,皆被寒冷和难以克服的海洋所阻。最后,他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到一条狭窄的航道,终于非常技巧地安抵象岛。归来的时候,他极其高兴,因发现伙伴们都生还着,而且精神也都很好。他们立刻把行李捆好,很快地,他们便启航返国。当船驶离危险的海域时,撒克莱登询问伙伴们,当他们在孤岛上期待着船只返航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他们说:每天早晨,领班的总是先把自己的寝具捆好,而后大嚷:「弟兄们,快把你们的东西收拾好,老板可能在今天就要回来了。」
虽然勇敢的探险家撒克莱登仍然困在冰天雪地里,他的返期无法预测,但他的手下都抱着极大的信心。当知,耶稣的再临对信徒而言也是一样的确定。耶稣曾对门徒说:「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以后,要再回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在世态炎凉的情况下,我们仍须怀抱最大的信心期待主的再临。同时,主的再临对我们而言,乃是一个「有福的盼望」,这是无庸置疑的。你是否已准备好来迎接他了呢。
——P.R.V.——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尽力行善“基督为我们献上自己,救我们脱离一切邪恶。”(现代中文译本 )】
我所参加的教会,主日清晨的崇拜常以约翰·韦斯利作词的一首诗歌来结束。我们唱道:“尽你的能力行善、尽你的全力、用各式各样的方法、随时、随地向任何人行善、只要你能行――尽你的能力行善。”我欣赏这些歌词,因为我将它视为一种挑战,要像耶稣一样生活,“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 )。
保罗给提多的书信中,有几处提到行善。他告诉我们一个教会的领袖应当“喜欢做好事”(多18 现代中文译本 )。基督徒应当“热心行善”(214 现代中文译本 )并且“随时随地……做各样好事”(31 现代中文译本 ),信神的人应当“热心行善”(38 现代中文译本 )。
渴望实现与神个人接触的人无处不在,而我们作为基督徒可以为此做贡献。当我们信靠基督为自己的救主时,他的爱作为美好的礼物就赐给了我们。而这礼物从来不只是让我们独享的。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凡事都用爱、仁慈、帮助和医治把这份礼物与世人分享。
“尽你的全力行善”是基督徒皆宜的每日主题歌。
跟随主的脚步
以他为行善的典范,
让全地成为敬拜天父的圣殿,
让每个爱的生命成为一首感恩的诗。
没有善行的一天是生活中失落的一天。──《生命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