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那鸿书 第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2「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踢跳,车辆奔腾,」

3「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人碰着而跌倒,」

4「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借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原文是卖)多族。」

1-4节是控诉尼尼微的罪恶。亚述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大肆抢掠,把战利品带回尼尼微,以致到处都看到战利品,「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美貌的妓女」()),可能指尼尼微城内所敬拜的偶像伊施她尔(Ishtar))。
「诱惑」())原文是「卖」。
上图:尼尼微的艺术复原图。

5「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脸上,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

6「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辱没你,为众目所观。」

7「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5-7节是宣告尼尼微将被各国所不齿。
虽然新亚述帝国在中东横行三百多年()),实际上只是神管理历史的工具()),「然而,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心也不这样打算。他心里倒想毁灭,剪除不少的国」())。因此,当尼尼微狂妄地「设恶计攻击耶和华」()),越过了神的底线。神就两次宣告「我与你为敌」()),掌管历史的「万军之耶和华」())要用尼尼微对付别人的方法来惩罚她。

8「你岂比挪亚们强呢?挪亚们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指尼罗河)作她的濠沟,又作她的城墙。」

9「古实和埃及是她无穷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她的帮手。」

10「但她被迁移,被掳去;她的婴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为她的尊贵人拈阄;她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

8-10节是宣告尼尼微将重蹈「挪亚们」())的覆辙。
「挪亚们」())就是上埃及的首都底比斯(Thebes)),位于尼罗河上游,于主前663年被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攻陷。有人根据8-10节,认为本书写于主前663-612年之间,即犹大玛拿西、亚们、约西亚王年间。但8-10节也可能是预言将来「挪亚们」被毁的情形。
「坐落在众河之间」()),指尼罗河在底比斯分成4条河汊。
「古实」())在埃及南部的努比亚(Nubia)),当时底比斯的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被古实人所控制。「弗」())和「路比」())都在北非的利比亚,是挪亚们的盟邦。
「挪亚们」和尼尼微城一样有宏伟的神庙,防守坚固、有河流作为天然保障()),还有强大的军事联盟()),但最后还是被亚斯那巴毁灭())。而亚斯那巴死后,亚述也迅速衰落,尼尼微在十五年内就被巴比伦-玛代联军攻陷,命运与被亚斯那巴攻陷的「挪亚们」一样。
上图: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

11「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并因仇敌的缘故寻求避难所。」

12「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若一摇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13「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11-13节是宣告尼尼微在仇敌面前将无能为力。
「喝醉」()),指在审判中承受神的忿怒。
「被埋藏」()),指躲起来。
令人生畏的亚述勇士,将来必「如同妇女」())毫无抵抗能力。他们所倚赖的「保障」())、「关口」())、「门闩」())将毫无作用。

14「你要打水预备受困;要坚固你的保障,踹土和泥,修补砖窑。」

15「在那里,火必烧灭你;刀必杀戮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吧!」

16「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蝻子吃尽而去。」

17「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仿佛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14-17节是宣告尼尼微最后的希望也要消失。
先知用讽刺的语气,要尼尼微人为长期被围做好准备())。「踹土和泥」())是做泥砖的方法。
「蝻子」())、「蝗虫」())、「蚂蚱」())都是蝗虫的不同名字,比喻亚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亚述的军兵、商贾、首领、军事领袖虽然像蝗虫那样多()),但在大难来临之日,也必像蝗虫一样转眼逃去无踪、各奔东西。

18「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19「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18-19节是宣告尼尼微最后的结局。
「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指亚述的首领都死了。当尼尼微城被攻陷以后,幸存的宗室亚述乌巴立特二世(Ashur-uballit II、))逃到哈兰自立为亚述王,三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踪。从此亚述帝国彻底灭亡。
「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意思是「谁没有受过你不断带来的伤害呢」?
尼尼微悲惨、可怕的结局()),不但没有得到世人的同情,反而让那些「时常遭遇」())亚述暴行的人都拍掌称快,为公义伸张、平安恢复而高兴。今天,一些批评者常常用人的标准来看待神的公义、质疑神的审判,好像自己比神更加人道、更加包容。实际上,如果这些理论家也「时常遭遇」那些恶行,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必然也会对审判拍掌称快,把对罪恶的审判当作给自己的安慰。
神宣告:纵横人类历史三百年的第一个大帝国将要结束()),这不只是神向过去亚述帝国的宣告,也是向历世历代、直到今天一切抵挡神的势力的宣告,他们虽然在地上可以兴旺一时,但神必要亲自对付他们,使「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将来巴比伦大城倾倒的时候,众圣徒「都要因她欢喜,因为神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这是对受苦的圣徒最大的安慰。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尼尼微和提比斯

在第二章戏剧性的战诗之后,现在接着的是一首歌,将侮辱和嘲笑交织在更大的冲突景象中。那鸿不仅描写尼尼微即将结束;他同时表达他自己和神对尼尼微毁灭的感受。这个‘流人血的城’(1节 )将散布着成堆的尸首,所以许多骑兵在这些被杀的尸体上绊倒。因此在第二章中可怕的重复句子又出现在这里:‘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5节 )神鄙视尼尼微,将使它变成世界各国中的耻辱和笑柄。

在八至十节中,那鸿把尼尼微即将来临的命运,与提比斯已经成事实的命运相比较。提比斯已经失败,故此尼尼微也要失败,因为它并不比这座埃及的大城市更好。提比斯(或称挪亚扪No-Amon )是古代埃及最华丽的城市之一;它的伟大建筑,仍可以在它的遗址见到,座落于现代的开罗城以南三百里。好像尼尼微一样,它也是建造在河边上。尼罗河东岸的嘉娜克和卢索耳(Karnak and Luxor )是这座城的一部分,伟大的宫殿和庙宇就建在那里,虽然部分已成废墟,仍然可从中看出人类一些永久的成就。在尼罗河西岸,那里沿着尼罗河谷的悬崖峭壁和斜坡,排列着许多世纪以前法老的宏伟庙宇。更往西去,穿过峭壁和小丘,在列王的山谷(Valley of the Kings )中,那里有受精心保卫的新王国的皇冢。

作为南埃及的首都,提比斯的荣耀和实力,仅次于摩弗城。而它座落在尼罗河河谷上,两岸的峭壁靠近尼罗河畔,加上它位于埃及边界与西亚细亚连结处,因而向它的居民带来一种战无不胜的气势。但是那战无不胜的提比斯已被打败,而且正是亚述人战胜了这座古城。亚述的帝王亚萨班尼布(Ashurbanipal ),带着他的军队进入南埃及,并在公元前六六三年攻取提比斯。他们夺取了埃及人曾经从他们实行帝国扩张中所获得的大量财富,把它们当作战利品。

那鸿把尼尼微和提比斯作比较,是意义深远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简单地说明了他提出的坚固的城市也可以攻破的主题;与此同时他也带出一个更深的信息,凡是作恶的必将最终受审判。对于这深一层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考古学的发现来加以说明。从古代亚述存留下来的文献中,有一种刻上字的圆筒(俗称为拉森圆筒Rassam Cylinder ),上面细述了某些亚萨班尼布军队征战的记录。亚述的编年史包含了以下的一页,这里曾将它意译,用亚萨班尼布自己的话表达: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那鸿书第三章

Ⅶ祸哉尼尼微

尼尼微的败落从几个不同时间的观点来描绘∶前瞻敌对的局面(5~12节)、围城与战争的预备(14~17节)、实际战争的预示(2~4节)、挫败的回顾(13、18~19节)。

A祸哉

祸哉!这是用来哀悼死者的感叹词;参∶,在先知著作中是用在衍生的意义上,引介出一种可怕的灾祸(赛五;哈二),强调刑罚的威胁是如此确定,以致听众好像已死去一样。在希伯来文中,本节前半更用哀叹或 qi^na^ 之韵律格式(3+2)来强调。这里所用的是反讽语气,因为暴君的崩殂令人欢呼而非悲伤。尼尼微“这流人血的城”是举哀的对象,这座城充满了谎诈、强暴与“抢夺的事”(这点是默示的回顾);如今会发现她的地位逆转,遭受她先前所施于人的毁灭。

B战斗与死亡

用攻击者行动的景象与响声(2节),以及战争的余殃无数的尸首(3节),重述所描绘之生动的战争情景。

C妓女的耻辱

亚述败亡的原因用另一个暗喻妓女形式来表达(参∶;结十六、二十三;启十七~十八);这妓女曾使别人堕落,现在将得到自己的败落为报应。

4.导致亚述败亡的不只是她无数的淫行,也是她的邪术(参∶,这些秘术断言能决定神的旨意(参∶~13)。她使用这两种方法征服别的国家,现在这两件事也都要成为她自己的审判。

5~6.在另一个默示形式的对质中,使用了与“神谕的开头”相同的字眼,驱使人明白神审判之确实。耶和华扭转了亚述的局势。因为她像妓女一样,曾热切地暴露她的赤体,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所以她也要在周围列国面前暴露出她的丑态(参∶。他们要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娼妓身上,藉以表示他们的憎恶;参∶;并要使她成为一场戏景,被经过之人屈辱,与较近代所用之示众台和头手枷(译注∶将罪犯的头和两手挟住示众的古刑具)相近。

7.“凡看见的人”( ro{~ayik ,与6节的“为众目所观”, k#ro{~i^y 是字技游戏)必因憎嫌而转身离开她。有个人被问到有谁会悲伤,就像这类问句经常有的否定答案“没有人”(,及29页“增注∶修辞疑问句”)∶没有人悲伤,也没有人安慰。不怜悯人的也必得不着怜悯。

D无敌的亚述?讽刺诗

在此提出另一首都(埃及的挪亚们英译作“底比斯”)的力量不能救自己免于毁灭的先例,以刺痛那已经堕落的亚述首都。与底比斯相比,尼尼微是软弱的。整个景象倒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实际的攻击之前(,而在准备这个攻击。

i. 坚城底比斯被毁

8~9.底比斯(中译挪亚们,希伯来文是 no{~ ~a{mo^n ),虽有天然的河海41屏障,也与衣索匹亚(古实,参∶、弗和路比族有军事联盟,却仍归于无有(见,十九~二十;亦见导论,16页)。尼尼微再次被修辞疑问句问到∶她是否自认为比底比斯强呢?答案仍然是“不”(

10.描写底比斯最后结局的词句,令人想起米所波大米人带给别国的灾难∶被迁移;被掳去〔(参∶b);;俄11〕;婴孩遭屠杀;参∶;人为他的尊贵人拈,为要决定究竟该将他们放逐到何处;俄11);和被链子锁着(参∶。底比斯的命运令亚述预期自己的毁灭也是如此。

41 底比斯座落在尼罗河运河间,水在底比斯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认为这城位于内陆,这里提及海为她屏障的一部分,因为希伯来文 ya{m 在别处常用在主要河川上,如尼罗河(如∶和幼发拉底河
ii. 亚述的不够格

前面提及尼尼微和底比斯的对比(8~10节),这里更明确的指出尼尼微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11.“也”( gam )这个平行语助词描绘了底比斯的命运;这字在第10节用了两次(中文未译),在本节又用了两次。亚述的光景被描写为从神忿怒的杯喝得酩酊大醉而摇晃蹒跚;俄16;,并因仇敌而退缩、惧怕。

12.亚述受创的光景,在此很适切地用了成熟待采之果子的隐喻来描绘,这果子落入了那些摇晃果树之人张开的口中。这可能是回应贪婪之亚述狮子

13.亚述的强盛受到满眼鄙视。这强盛是基于她的军队42,其力量和残忍仅像妇女,而在两性之中,妇女是较软弱的一方(参∶。亚述的强盛也建立在虚假的保护上,因为国中的关口(英译“门”)是向仇敌敞开的,门闩也都被火烧毁(参∶。这些屏障都发挥不了保障的功用,安全已经消逝。

42 希伯来文 `am 首先是指一般的“人民”(中文即如此译),但在较限定的层面上,也用来指“军队”
iii. 徒然的预备

14~16.在此讽刺地命令亚述要储备军需、坚固保障,为围城作准备;但火(参∶要烧灭她,刀(参∶也必杀戮她。全然的毁灭给比拟成蝗虫(见,所经之处将一切全都吞尽。此处提及亚述的商贾,二十七;,甚至远至小亚细亚的加帕多家43,都有历史记载亚述的商贾多得利润。这里从反面来描绘这些商贾,将其贪欲与短暂比作成群的蝗虫。

17.前一节提及蝗虫的特性疾飞而去在此也用来描写亚述的首领和军长44,因一些细微的藉口即消失不见。亚述依靠的经济(16节)和军事(17节)官僚制度,并不能提供预期的支持,这些官僚反倒在敌人入侵时惊慌逃逸。

43 见 J. D. Hawkins(ed.), Trad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British School of Archaeology in Iraq, 1977); E. Lipinski, State and Temple Economy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euven University, 1979).
44 来自亚喀得文的“文士”,是一种军事阶级,通常担任募兵责任,参∶
E强者何竟败落

这篇结束的讲词直接指向亚述的君王,他缺乏领袖和人民支持的整个情况,显出国家局势已经无可挽回。

18.这里告诉亚述王说,他的牧人那些肩负着引导和治理百姓任务的人,和他的贵胄在工作时睡觉。他们对将临的侵略一无帮助,分散的百姓也不能提供帮助。招聚散在山间的百姓原是牧人的责任,但他们却未善尽职责。

19.强盛的亚述因一无法医治的损伤而垂死。这都归咎于她自己无尽的残酷行为(中译“所行的恶”)和对别国的剥削。人不是带着同情来看她的困境,而是带着喜乐的心,那些听见这信息的都必拍掌欢腾(参∶。最欢喜的乃是犹大,因为这预言的鼓励和扶持是针对犹大人发出的。在本段上下文中,这欢欣并不是为了别人的不幸而幸灾乐祸地窃笑(参∶;俄12;,这种态度是神的百姓不能接受的;它乃是为了神的伸张正义和应许得以成就而高兴。祂持守了祂的公义和圣洁,因为祂不仅施恩赐福给那些悔改归向祂的人,也以公义对待那些向祂和祂百姓犯罪悖逆的人(参∶。个人或国家对神和祂旨意的反应,不论接受或拒绝,都包含祝福或审判的含义。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这流人血的城。在古时,首都是代表该国的。尼尼微是亚述的京城,是充满暴力的,十足代表亚述帝国。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地方,谎诈是外交的政策,以手段制造国际间的矛盾,培养他自己的权力。强暴就是以战争夺取各国的财富。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所以完全是强盗的行为,这样的罪行总不止息。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流人血的城”。尼尼微以其对待被征服之人的残暴而知名——砍断肢体、处以刺刑、斩首、火烧和堆积尸体。“抢夺的事总不止息”。亚述的生存之道是抢掠别国。

「流人血的城」

:指亚述人嗜杀成性,残暴地对待战俘。

「谎诈」:指贸易或战事上的诡诈,事例见

流人血的城。该城草菅人命,没有丝毫良心的不安。在亚述的纪念碑上,大量描述俘虏如何被剥皮,斩首,活着被刺穿,手脚被悬挂,慢慢折磨至死。这些和其他非人道的做法,暴露了这个国家的残酷。在王家的碑文上,不断吹嘘他们杀害了多少敌人,带来了多少俘虏,摧毁和掠夺了多少城市;土地荒芜,果树被毁。

强暴。希伯来语是pereq (“暴力行为” ),指亚述人对被征服的民族的强暴。第1节最后指出尼尼微的统治者不停地掠夺其受害者

●此处所记载亚述的暴行,与圣经以外的史籍所载完全吻合。

●「谎诈」:指贸易或战事上的诡诈。

1至3节一段描写亚述人的残暴。先知形容为“流人血的城”,被掳到亚述的他国之民在此为奴为婢,或遭惨杀,或遭剥皮。“尸首成了大堆”:有位亚述王曾自夸杀人无数,把抗命不降的百姓杀尽,人头堆在城门口如山般高。

1-4此处所记亚述的暴行,与圣经以外史籍所载完全吻合。

1-7 恶贯满盈:尼尼微的罪是她倾覆的主要原因。

】「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踢跳,车辆奔腾,」

侵略者进攻的军队,战车迅速飞驰而来,马匹在鞭策之下踢跳,使车辆更加威武地奔腾。这些战车在古代石头铺成的街道上,必成为十分喧哗的声音。征服者如此猖狂的来侵犯,如入无人之境。罪恶者在这种情形之下,竟然没有反抗的力量,连保护自身的安全,也无能为力。实在令人慨叹。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鞭声响亮”。驱策玛代和巴比伦的马匹。

先知描述围城军队的进军声。就如前面他描述了他们的外状。他仿佛听见了驾御战车者的鞭声,战车车轮的隆隆声,飞驰的马蹄声,和战车向前飞奔的声音。

2-3 形容亚述人好战成性,到处征伐,杀人成堆。

●2~3此段「尸体」

出现三次,强调其杀戮之残暴。

】「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人碰着而跌倒。」

刀剑因转动而发光,枪矛舞动,成为闪烁的光亮,那些刀枪好似镰刀一般,将禾稼割倒在地,那麦穗实际是生灵,被杀的甚多。

尸首太多,堆积成堆,军队任意践踏,在尸首上奔走,有时甚至绊跌。一幅十分可怕而可悲的战场图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多得使活着的士兵“跌倒”在他们身上,阻碍了他们的行军。

】「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藉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多族。」

淫行常指敬奉偶像的迷信举动。亚述以宗教的方法引诱以色列及其他国家陷在罪恶之中。(参王下十六章 )。邪术与淫行都属于迷信与属灵的背道,也指贸易与外交的诡诈与欺骗。邪术是巴比伦特别发达的,亚述一定也有这样的迷信。

「诱惑」原意为「卖」,即卖为奴隶,这是亚述对多族的罪行,使人们因宗教迷信而陷入罪中,甚至沦为奴隶,供亚述主子任意驱使,最后终于走向灭亡之途。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美貌的妓女”大概指尼尼微爱情的女神伊斯塔,用比喻此城的物欲的放纵引诱许多人去那里犯罪,学他们拜偶像。

指出亚述在宗教上的罪行。

「美貌的妓女」:指尼尼微城内所敬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崇拜往往与淫乱和行邪术有关。亚述国用武力征服列国之后,必定引诱列邦敬拜他们的偶像。

淫行。喻指偶像崇拜,4:12-13,。偶像崇拜是亚述毁灭的另一个理由。由于亚述的偶像崇拜非常淫荡,故“淫行”是一语双关

●「美貌的妓女」:指尼尼微城内所敬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往往与淫乱和邪术有关。亚述用武力征服列国之后必引诱列国敬拜其偶像。或指尼尼微城本身,尼尼微的守护神是伊斯他女神,因此「妓女」可以用来指此女神与其所代表的尼尼微城。

●「诱惑」:原文是「卖」。

尼尼微犯罪】

此处提到尼尼微的罪恶,其实际罪行不明。然而,这些卖淫和行巫术都是众所周知的暗喻,用来描写蹂躏他人的城市或国家,因为巫师和娼妓都是加害弱者、易受诱惑或疏忽之人。这种诱惑人的娼妓形像,其他例子包括的巴比伦,的耶路撒冷。这里可能也是指尼尼微城的守护女神伊施他尔,其仪式与传说常包含露骨的性活动。这也可能指亚述人所建立的繁复政治网络,企图要扩展对古代近东大部分地区的掌控。

西拿基立的使者拉伯沙基嘲弄希西家(赛三十六 ),提到埃及与亚述争权夺势,而较小国家被划入条约、附庸,导致贫穷与灭亡。显然亚述人经济上剥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自然资源,也可用于那鸿所列的尼尼微罪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脸上,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

本节仍继续以妓女为隐喻,予以羞辱。揭起衣襟蒙在脸上,是奸淫者所受的刑罚。据说这也是亚述对待妇女战俘的方法。衣襟指长袍的下摆

「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神要在列国面前,暴露亚述的丑态,因为他们的罪行,羞辱别人,自己必蒙羞。这是公义的报应。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我与你为敌」

:尼尼微城必在列邦中展露丑态,公开地被侮辱及奚落。这全是她恶贯满盈的结果。

与你为敌。见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注释。

揭起你的衣襟。直译是“掀开你的裙子”,47:3,。由于尼尼微的“淫行”,神视她如妓女,以最羞辱的方式惩罚她。

◎少有用「为敌」如此强烈的言词来宣告审判,想来尼尼微城罪大恶极,居然让神用此词。

5~7神要惩罚羞辱亚述,没有人为尼尼微的覆亡难过。

】「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辱没你,为众目所观。」

「可憎污秽之物」有三种可能的解释。这是指粪土丢在街上的,为污秽之物。这也可指战事中的尸体,被弃在街头,也为人们掩鼻的。这更有可能是偶像之物,因为偶像无用,只成为可憎污秽之物。这将成为公开的羞辱,众目昭昭,使别国都受警戒,因为这是信奉偶像的结局。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污秽之物。希伯来语是shiqqus ,“可厌之物”,通常用来指与崇拜偶像有关的事物。

众目所观。七十士是“公开的例子”。先知继续使用妓女的比喻,预言尼尼微会遭到暴徒的耻辱和折磨

】「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任何地方都寻不见。这是指丧礼中可以雇用人来举哀。但是人们看到尼尼微的情景,都急速地逃跑离开,谁也不愿逗留,连可雇用举哀的人都找不着。这是多么凄惨的情形,但是罪的后果就是这样。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必逃跑离开。喻指将有极大的惩罚临到尼尼微,恐怖得令观者匆忙离开。

有谁为你悲伤呢?这一句反问句,暗示没有人会为她难过,因为她罪有应得到

●尼尼微作恶多端,众人见其下场只有欣慰,没有人会为之悲伤。

无人安慰】

有位学者(Becking )主张那鸿书一些审判宣告与附庸条约的诅咒类似。他从这一节看出是亚述的诅咒,谓死者将无人关注其亡魂,为其泼洒奠酒。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岂比挪亚们强呢?挪亚们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作他的濠沟,又作他的城墙。」

「挪亚们」直译为「亚们」之挪,亚们是挪城的神明,这是临海的城,距离挪弗(Memphis )之南四百四十哩,为埃及的名城,北端只相距一四○哩,在第十九朝代(1580-1205B.C. ),挪弗曾为首都。挪城离此不远,可能是一个重镇。

水是它天然的保障,在防守上一定十分巩固,其中的居民一定也凭借这样的保障。其实那城却是不堪一击,以后还是很快湮没在历史的废墟之中。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挪亚们”又称底比斯,为埃及古国南部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上游。先知预言,尼尼微城的命运将和挪亚们一样。

“挪亚们”。即提比斯,上埃及的首都,在主前663年被亚述劫掠。提比斯象尼尼微一样,“坐落在众河之间”(位于一条河上 )。提比斯所在的河是尼罗河。

「挪亚们」:又名底比斯城,是上埃及的首都,座落在尼罗河的两岸,筑有运河,贯穿城内,故先知描写此城周围有水,形成一天然保障。

你岂比挪亚们强呢。希伯来语是No''Amon ,意为埃及的阿们神之城,即上埃及的底比斯城。这座名城有众国王的坟墓,有巨像和人面狮身像,有卡纳克(Karnak )和路克索(Luxor )的大神庙及其大柱子和柱廊,矗立在尼罗河畔,就像底格里斯河边的尼尼微。那鸿在这里警告尼尼微,在上天眼中,她与底比斯一样坏,很可能遭遇相同的厄运。底比斯于公元前663年被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 )所消灭。

海。指尼罗河。。这一节的结尾处是说尼罗河及其运河成为底比斯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挪亚们」又称「底比斯」,是上埃及的首都,座落在尼罗河的两岸。

8-10 史有前例:先知为了表明神宣判的真实及临近,引用了挪亚们败亡的史实为证。

底比斯(和合本「挪亚们」 )】

嘲弄尼尼微的同时,那鸿提醒他们另一个有坚固防御的城市,底比斯(挪亚们原是希腊文 希伯来文沿用 )无法抵挡亚述巴尼帕的亚述军队于主前六六三年进攻。古实的统治者坦塔马尼(Tantamani 主前664~657年 第二十五王朝 )于六六四年控制了底比斯和挪弗(Memphis ),招致亚述人的攻击,因为亚述人支持当时北方尼科政权(遭坦塔马尼处决 )。在亚述猛攻之下,坦塔马尼在底比斯抵挡了一阵子,随即弃城逃至纳帕塔(位于努比亚地方 )。

底比斯位于挪弗南方三百二十五哩处(也就是开罗南方十五哩 )的尼罗河东岸,有着像尼尼微一样的壕沟和其他精心建造的防卫系统,给人一种牢不可破的幻觉。此外,如同尼尼微一样,它也是个圣城,献给亚孟神,城内包含了雄伟的卡纳克神庙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挪亚扪是何地方?】

答:挪亚们No-Amon意思是太阳神亚扪之地,这是古时埃及的一座坚固京城,或称为挪No(意分别 ,即提比斯的别称Thebes。在此城内庙宇广大而华丽,是崇拜亚扪神的城,时在主前664年,被亚述王亚述巴尼帕耳Assur-Banipal远征进攻击破。因其罪恶满盈,受到神的审判。先知那鸿在预言中,以此城作为例证,来警告尼尼微城将有同样的遭遇,。在他发出预言以后约30年,果然这一座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罪恶之城,被巴比伦的军队围攻入侵而大施毁灭了。此事约在主前607年,神对这两座大城的刑罚,先后都已应验了。——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古实和埃及是他无穷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帮手。」

根据历史的考据,古实曾一度统治埃及,这是在第二十五朝代(712-663B.C. ),那时挪城是首都。所以古实与埃及相提并论。

弗人和路比族都曾出现在创世记第十章。弗是含的第三子。他们曾在推罗,又与埃及有关。路比族可能与的利哈比(Lehabim )是同义字。他们怎么能成为埃及的帮手呢?可能是贸易上的交往,使埃及的财富增多。但是财富增多,国防增强,仍无法避免历史的浩劫。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提比斯像尼尼微一样,转而寻求其藩属地区的支持,但却无用。“弗”可能是北非东部的索马里兰(Somaliland ),“路比”是吕彼亚。

除此以外,挪亚们还有埃及人、古实(即今苏丹 )人、弗人及路比(可能是今天的吕彼亚 )人为亲密战友,互结同盟。虽然如此,她竟然在主前六六三年被亚述王亚述班尼帕一举歼灭,而尼尼微的命运,注定要步挪亚们的后尘。

古实(英KJV版为埃塞俄比亚 )是古典时期的努比亚,或现代的苏丹。底比斯毁灭时,统治埃及的国王是圣经中特哈加(Taharka )的继承者和侄子他努塔蒙(Tanutamon )。在旧约中,特哈加被称为“古实王”。他属于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即埃塞俄比亚(古实 )王朝。

埃及。埃及人和努比亚人形成了“无穷的力量”,或“不可胜数”

弗人。许多埃及学学者认为是在蓬特。但是亚述学学者认为是在利比亚的某一部分

路比族。利比亚人

●「古实」:今日之「苏丹」。

●当日古实人控制底比斯。

●「弗人」、「路比」:可能是今日的「吕彼亚」。

9~10“古实”在埃及之南,即今苏丹。“弗”和“路比”都在非洲北部,与埃及在当日都为挪亚们的盟邦。但挪亚们遭亚述人进攻时,埃及人和这些盟友都救不了它。

古实、埃及、弗人、路比族为盟邦】

当底比斯被亚述人征服时,它和埃及是由古实(努比亚 )王朝(第二十五王朝 )所统治。努比亚的首都是纳帕塔(在尼罗河第三、第四险滩之间 底比斯南方八百哩处 今日苏丹境内 )。古代路比(利比亚 )大致是沿着亚历山太港以西的海岸,但包括了尼罗河谷以西的大片沙漠。弗就比较难定位,最可能的结论是,弗是利比亚的别名,用在一起指的是古代埃及西部,以今日利比亚国为主。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但他被迁移,被掳去;他的婴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为他的尊贵人拈阄。他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

这样的名城被掳,居民成为奴隶。婴孩被摔死,这是古时战争中最残酷的举动。为灭绝兵源,敌人每将男婴摔在墙上或岩石,使他们脑浆四溅,惨不忍睹

那些尊贵人是贵冑,但现在沦为奴隶。人们以拈阄的方法把他们当作对象一样分开,占为己有。那些人,所谓「大人」也是指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成为战俘,被链子锁着拖走。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亚述人向提比斯人所作的,不久也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被迁移。底比斯的力量和她显然无限的资源,包括她盟友的帮助,都救不了她被掳(见第8节注释 )。

被摔死。古代施加于被征服城市的常见暴行之一

为尊贵人拈阄】

当埃及的领导人被迫投降,他们如同奴隶般,与其余劫掠之物一起被发配给亚述指挥官。分配劫掠所得的方式,包括拈阄,见于荷马作品《埃利奥特》、马里文献,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并因仇敌的缘故寻求避难所。」

这是神的忿怒,人因罪喝下神忿怒的酒,甚至醉倒,俄16 。他因逃避敌人,要寻求避难所。他们以前专追赶别人,好似猛狮追逐别的小动物一般。现在他们被人追逐,成为惊弓之鸟,到处逃遁,设法避难,却找不到避难之处,经常处在惊恐之中。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喝醉”:喝了神忿怒的杯。“埋藏”:找地方躲避神的刑罚。

“喝醉”。即在审判中承受神的忿怒。“被埋藏”。整个尼尼微城都埋藏了,直到1842年才被发掘出来。

「喝醉」

:代表失去抗拒的能力。

「被埋藏」:指躲藏起来。

你也必。先知转而对尼尼微说话。

被埋藏。可能指尼尼微没有抵抗的能力。

●「喝醉」:表示失去抗拒能力。

●「被埋藏」:指躲藏起来。

】「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若一摇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这里的保障,必为防守之要口,为阻挡敌军进攻的,可能不是指城门。但是这只像初熟的无花果,成熟之后无法久留在树上。所以稍经摇撼,就会掉落下来。这保障也经不起摇撼、震动,都会纷纷如果实落下,供人吞吃。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描写此城虽坚固,敌人来攻如摇撼果子已熟的树,果子纷纷落下,垂手可得。

虽然她有坚固的保障(参写作背景 ),但也无济于事,必被攻下,正如人摇撼无花果树,收取熟透的无花果一般的容易。

】「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灾难来到,连防守尼尼微的将士都失去男子汉的勇气,好像妇女一般的软弱。城门被焚,烧着门闩,城门必无法再关紧,不但城门,连关口,或最重要防线的入口,还不能紧密地关住。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亚述人必软弱如妇女,无抵抗能力。“门闩”为城门的横闩,门闩被焚,敌军可以长驱直入。

防卫者因惧怕而变得软弱,像“妇女”一样。

城中居民虽多,都如妇女般没有战斗能力。城门大开,让敌人长驱直进。

「门闩」

:指用来锁紧城门的横闩,这里代表全城的防御。

过去勇敢的亚述人变得像“妇女”一样,无法抵抗和击退围城的军队

】「你要打水豫备受困,要坚固你的保障。踹土和泥,修补砖窑。」

尼尼微若要防守,用水问题一定得解决(犹大也曾因战时贮水 。供水充足,他们还可维持一时的安全。要坚固保障,还得重修与建造。缺口必须堵塞、填补,城墙到处都需加厚,使其坚固,经得起炮火的袭击。修补砖窑,再作砖来供建造之用。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讽刺的警告。纵然进行一切防卫修补措施,也难逃劫运。

要坚固。即加强防御工事的薄弱之处。先知用讽刺的语气,要尼尼微人为长期的围困做好一切准备。

砖窑。直译为“砖模”。

14~15先知笑尼尼微城的人,无论如何准备都大劫难逃,考古学家发现,城中宫殿、房舍都遭大火焚毁。

预备受困】

古代近东城市的防御工事包括土制的堡垒,有坡度的斜堤,以及建立于石块根基上,以曝晒干燥的泥砖制成的高耸城墙与门(厚可达二十五至三十呎 )。然而,风雨侵蚀这些墙,必须不断地修补。需要成千上万的砖头,花费多不胜数的时间制造。

许多皇家年表和碑文提到修补建造城墙,是重大成就。在预期将受围攻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重要。尼尼微的城墙是由西拿基立王建造,周长约七哩半。受围攻时,确保有足够水量供应也很重要。

尼尼微的水主要来自河水以及相连的水道,但供给可能受到城外包围的敌人破坏。此处的打水指的是将城中的大蓄水池装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那里火必烧灭你,刀必杀戮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罢!」

人的劳力是徒然的,一切防守的工事无济于事。火与刀剑是毁灭的力量

「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也许指军队的增多,防守的力量无论怎样增强,都于事实无补。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蝻子”为蝗虫幼虫,增长甚速。

考古学家证实那场“火”毁灭了尼尼微城。攻击者好象“蝻子”(蝗虫 )一样,彻底毁坏那地。参看的脚注。本节最后一句话可能是叫尼尼微人象蝗虫一样加增人数,防卫自己的城,但那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做的事。

在那里。虽然对防御工事进行了必要的加强,“火”仍将“烧灭”这座城池。考古学证明这个预言已字字应验。

蝻子。希伯来语是yeleq ,指爬行无翼的蝗虫,2:25)。先知在本节和下一节中,显然用这个比喻说明尼尼微会突然而彻底地遭遇毁灭,就如蝻子吃尽植物一样。

任你加增人数多。虽然亚述人集结军队,多如蝻子或蝗虫,却帮不了他们。

15-17蝻子、蝗虫、蚂蚱等是东方人十分熟悉的小昆虫 , 它们的群体性很强,往往以盈千累万的姿态出现。那鸿先知以这些小昆虫形容亚述的军兵(15 )、商贾(16 )、首领、军事首领(17 ),他们虽然众多,也是无用,当劫运临头之时,他们都远走高飞,各散东西了。

蝗虫的暗喻】

有史以来,大群的蝗虫就定期侵扰近东。牠们源自沙漠与草原地区的无翼蚱蜢,而当其族群数量成长,就变成有翼的蝗虫,其数量之多,进食、交配与产下大量幼虫的时候可遮蔽日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蝻子吃尽而去。」

商贾增加,财富增多,使国防增强,商贾的数目甚至比天上的星还多,照说可解当时的困难。但是蝻子一来全都吃尽而去。那些侵略者将尼尼微捣毁之后,只抢掠财宝,便呼啸而去,无意将这荒废的城重建,这大城最后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不会再有复兴的希望。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亚述商贾虽多,到末了会像蝗虫携带积储财宝远扬。

「去」

:原文作「飞」,指亚述人如蝻子一般,吃光田里的土产后便飞走。

尼尼微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她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贸易。但这些贸易关系对她也无济于事。她的敌人很快会给她带来彻底的毁灭。

】「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彷佛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战士或文书成群,设防的事定是十分周密,他们人数之多,如蝗虫一般。他们的「军长」(可能与首领同义 ),也多得不可胜数。

天凉的时候蚂蚱不能有很多的活动,只云集在篱笆处,一有阳光,有了日头的热气,又活动起来。这些军事领袖在战时也是如此不安。最后却不知他们的去向。他们或弃阵逃跑,流亡在异地;或临阵战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他们也都这样消失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朝中官吏,军中首领,在大难来临之日,也会像商人一样,把财宝卷起,逃去无踪。

“你的首领”。你的军事领袖。

军长。希伯来语是taphsarim ,意为“泥版刻写者”或“文士”。这里指高级将领。这些官员经常在纪念碑上被提到。如同蝗虫在“天凉”时失去活动力,这些亚述的领袖和将领在该城的危机中会显得无能为力。亚述的军队只好“都飞去”,即毁灭和消失。

●「蝗虫、蚂蚱」:是当地人熟悉的小昆虫,群体性强。

首领与军长】

处那鸿用广为人知的亚述职称来指朝臣和文官(可能是一个行政官员的泛称 )。当时代的记录显示尼尼微城将破之际,有些由亚述乌巴列二世所带领的官员成功地逃到哈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贵冑安歇,贵冑是军事领袖,他们也在静止的状态中,不能再活跃。这种安歇,当然不是安逸或安乐,而是动弹不得,几乎与上列的「睡觉」同义,也受了死亡的辖制。睡觉与安歇都指死亡

牧人与贵冑包括所有的领袖,后者为军事方面,而前者为行政首长,小至一城之首领,大可指一国之君。他们死亡,一切都全部解体。

人民散在山间,是因城市战乱,他们在外流逐。他们那似羊群,牧人既离弃他们,他们就四散在各处。这将是最后的情景,无可挽救。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你的牧人”。你的政治官员。

「牧人」:指首领(参串17 )。

「睡觉」、「安歇」:指死亡(参串28 )。由于首领死亡,人民四散流离,呈现一幅国破家亡的凄惨图画。

你的牧人睡觉。这里指国家的领袖们,要么在岗位上沉睡,要么真的死于战争,故以“睡觉”来指死亡。

散在山间。领袖没有了。尼尼微人再也不能有效地抵抗敌人。

●「牧人」:指「首领」。

●「睡觉」、「安歇」:指「死亡」。

18~19这一段预言亚述的彻底消失。“牧人”指国家的领袖。“睡觉”、“安歇”都指死亡。“损伤无法医治”:致命的伤。尼尼微被毁后从未重建,长埋黄土。亚述人的凶暴,当日大家身受其害,听到倒下的消息,万人拍掌。

亚述王的身分】

由于那鸿书的年代并不明确,无法推知这最后一篇神谕中的亚述王是指哪一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最早的可能年代是主前六六三年底比斯城被攻破后不久,而最晚可能是六一二年尼尼微城实际陷落时。

那鸿书可能是六二七年亚述巴尼帕死后,亚述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时,为鼓励犹大人民起来反抗而写。这里所指,另有可能是尼尼微城攻破时的亚述王辛沙依士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伤痕可指国家元气的损失。有时也可指个人

人们看了拍掌,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那些人所以有这样兴奋的态度,因为感到公义已经伸张,神已为他们申冤,报应的事已经实现。亚述的恶行,曾在许多邦国与人民中循环。这恶似乎永远没有过去。但是尼尼微败亡,使这恶性的循环得以中断,从此以后,罪恶不得再张狂。这是最后的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暂编注解〕听闻尼尼微毁灭的消息,所有人都会感到高兴。

「损伤无法...... 极其重大」

:尼尼微的覆亡,并非短暂的惩戒行动,像神对犹大国倾覆一般,乃是彻底的毁灭,永无复兴的希望(参串30 )。对那些受欺压、受迫害的国家(例如犹大国 )而言,尼尼微的灭亡着实是极大的喜讯,值得拍手称庆。

「你所行...... 遭遇呢?」或作「谁没有受过你不断带来的伤害呢?」

无法医治。直译为“没有减少”,或“没有减轻”。

信息。希伯来语是shema`,意为“报告”。这里说周围国家听到尼尼微陷落的消息后,都高兴得鼓掌,因为亚述的不断行恶和无情压迫结束了。先知以确定的语气结束他的信息。亚述曾有过蒙恩的日子。但现在向它提供怜悯是没有用了。

●「你所行....遭遇呢」:或作「谁没有受过你不断带来的伤害呢?」。

◎初读那鸿书,不懂神为何如此残忍,执意与尼尼微成为敌,定意倾覆此城。直到最后,先知用一种平安的语气宣告尼尼微过去了,这个历史上残忍有名的国家结束了。我才想到这竟是一个礼物,那些在此残忍政权统治之下的人民,终于可以安息了,可以拍手庆贺了。

没有历史观的我们,离开历史来看圣经,单单以审判的残忍来质疑神,却没有想到神的公义是那些受压迫的百姓的最终盼望(1:7)。 回到历史看当日的状况,我们可以看见亚述军队如何屠杀人群,酷刑施加在其占领地的人民身上,彷如今日许多恐怖的政权一般。被其辖制的人还有盼望吗?尼尼微灭亡居然是一件他们引领企盼的事。先知在亚述最强大的日子宣告平安了,神将申冤,将毁灭此城,岂不是受压制者的一大福音?

有人质疑新约的神慈爱,而旧约的神恐怖。其实新旧约的题材与时间分布不同。新约著作时间不满百年,重点是神救恩的高潮(耶稣基督 ),少论到神在历史中的作为与干预。而旧约有一千多年的著作期间,期间除了论到上帝的救赎计划外,还多方提到神也是历史的主,提到神对历史的干预与主权。因此,报应、公义遍满神对历史干预的记载中,中国人不了解当日的历史背景,单单看到神报应的结果,以为神是严厉恐怖的一位。其实许多的报应记载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例证

【个人成长-多少与善恶(3:1-19)】


我们的世界以为,「多」就是好,「多」就是福,赚钱要多,首饰要多,头衔要多,衣服鞋袜也不可少……总之,越多越好!多,表示有选择,有自由。甚至在工作中、教会内,我们也要标榜「多」的哲学:你的下属多不多?你的营业额多不多?你教会的奉献多不多?你教会的聚会人数多不多?
亚述可以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又可以加强军力,令军长和首领多如蝗虫蚂蚱。不过,这一切都可以在瞬间消失,因为她所行的尽都是恶,她嗜杀,又说谎,她拜偶像,又诱惑多族
如果多与少的差异,在神眼中微不足道;那么,善与恶的差异,就足以左右神的审判。所以,公司人手少,总比做不义的生意好;教会人数不多,总好过弟兄姊妹的生命败坏。
小心,不要以为「多就是好」。
默想
「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蝻子吃尽而去。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彷佛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心灵的镜子
我有刻意积存一些东西吗?神关心的,其实不是数量。

智慧五味架
美貌的妓女
(3:4)
这是一个比喻,因此重点不在于她是一个怎样的妓女,而在于要带出的意思。「美貌」可指女性很有魅力、极具吸引力,「妓女」和「邪术」是指偶像崇拜,列国就像被卖为奴隶般,陷入这些迷惑中。这是比喻强盛富有的尼尼微,在征服列国或结盟时,使列国陷入诱惑,敬拜他们的神,如亚哈斯王为免战祸,与亚述结盟,便引入亚述的宗教。

智慧五味架
妇女
(3:13)
姊妹们读到这里或许会有点不是味儿,我们须要理解背景,女性当时被认为是软弱、没有战斗能力(当时女性并不会参军 )。因此这里是按当时的理解,指出向来以强悍著称的亚述,却变得软弱,失去战斗力,让敌人长驱直入而败亡。

──《圣经姐妹版那鸿书注释》

国亡流离】

「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

富裕强盛日久,国家耽于安逸,就自然腐化衰败,终难免趋于解体。他们的罪恶,积成神审判时的毁灭。
尼尼微的官方纪录,不讳言其残暴流血的事;亚述国的外交,是例行的谎诈欺骗,以达成其目的;他们周围窥伺,相继的侵掠弱国,如同国营的专业盗匪集团,总不止息。他们东征西伐,残暴屠杀,使满城的人民,变为堆积无数的尸骸。不仅有军事上的侵略,亚述还出口邪淫的宗教,如“美貌的妓女”迷惑列国,凡臣属她的国家,也必须接受宗主国亚述的偶像崇拜。这样,审判的日子,带来毁灭的结局,完全不是意外的事
主前612年八月间,“那打碎邦国的”来了:玛代和巴比伦的联军,临到了古老的帝国亚述。曾几何时,亚述帝国攻城略地,扩张版图;现在竟急遽的蹙减,终于瓦解冰消。敌军入侵,势如破竹,坚城一个个的陷落;现在轮到她的人民被屠戮,连无辜的婴孩,也不能幸免
最后,竟然逼近了尼尼微大城!侵夺列国的霸权,匆忙的建造防御工事,预备受困。但是,大势已去,众多的商贾,捞足了赀财,仿佛吃饱了庄稼的蝻子,裹载着所得的宝物,逃难去了,恨不得自己能生翅膀飞去。成群的首领,军长,是聚集吞噬别人资源的,他们一来,声势好像能遮天蔽日;现在谁也顾不得打仗,防守疆土,都悄然飞散了,以至“人不知道落在何处”,安静作寓公去了。剩下没有逃脱的,都遇到了死亡的命运,和亚述国同归于尽。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

一向吃羊群的肉,剪羊毛,剥削人民的牧人,传统的代表领袖,和皇亲国戚的贵族,一同死了。人民逃出了城市,流离分散在山间,真成了没有牧人的羊,任人宰割。这样,亚述到了悲惨的终局。一般受足侵压痛苦的邻国,却以为是好消息。这预言在半个世纪以后应验了。但最后完全的应验,是在世界末了,主耶稣基督再临的时候,除灭罪恶,带来公义和平。

── 于中旻《那鸿书笺记》

「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

这是旧约预言中伟大的篇章。伊勒歌斯人那鸿实在有特色的想象力与口才。他责备尼尼微的话非常有力。你几乎听到鞭子的挥舞声,车辆的滚动声;又能看见成堆的尸体在街道上。每一个旅行者,几乎在那地区可以从历史的废墟中看见这些预言的应验,尼尼微从陷落到现在,已完全荒废了。它的损伤无法医治。地面上的伤痕可以说明它的遗迹。

从这情形看见我们今日社会的现况,也会很认真地问,到底我们会否有同样的命运。在历史中有同样滚动的激流使许多大国都荒废了,富者的奢侈,贫者的穷困,街上不道德的事屡见不鲜。人们也不再尊重主日的安息,不法的事增多,我们看看神是否立即反对我们,我们应以国民的身份影响别人,以圣徒的立场祷告代求,或者可将这种情形改变。

读者啊,你的情形怎么样?你内部有无损伤,有没有药物可以医治?真的无法医治,因为伤痕太大了吗?带到救主面前,在地上的时候,祂每个神迹都有属灵的含义。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