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腓立比书 第4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我亲爱的弟兄,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2「我劝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

3「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帮助这两个女人,因为她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还有革利免,并其余和我一同做工的,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4「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5「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

6「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7「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8「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9「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10「我靠主大大地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

11「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12「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13「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14「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

16「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地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

上图:保罗从亚洲的特罗亚开船,经撒摩特喇,到欧洲的尼亚波利港,然后走16公里到腓立比(徒十六11-12),开始向马其顿宣教。

17「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

18「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19「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20「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21「请问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

22「众圣徒都问你们安。在凯撒家里的人特特的问你们安。」

23「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在主里的伟大事情

在整段经文中我们看见保罗对他的腓立比朋友流露出亲切的爱心。他爱他们,并且怀念着他们;他们就是他的喜乐和冠冕。当他在世的日子快要结束的时候,保罗认为那些因他带领而信基督的人就是他的最大喜乐。任何一位教师都会有这种经验的感受──当某人有优良的表现,而自己能够告诉人说:‘他做过我的学生’,这种感受真是使人十分兴奋的。

当保罗说腓立比人就是他的冠冕时,背后存着几幅鲜明的图画。希腊文有两个字解作冠冕,而它们的背景亦各有不同。第一个是diadema,意即皇帝的冠冕,是属于皇帝的象征。另一个是stephanos,是这里用的──它有两个背景。

(一 )它指希腊竞赛会中,颁赠给──运动员的胜利冠冕;它是由野橄榄叶,青芫荽菜和月桂树叶编织而成的。运动员的最大雄心就是争取这个冠冕。

(二 )它也可以指在一些喜庆的筵席中,客人头上所戴的冠冕。保罗在这节经文中,指出腓立比人就是他一切辛劳工作带来的冠冕;他犹如指出在神最后的大筵席中,他会把他们视作自己的冠冕──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一件事比带领一个灵魂归回耶稣更加快乐。

在四章首四节中,先后有三次用在主里(靠主 )这词语。保罗把三种在主里的伟大命令说出来。

(一 )腓立比人要在主里(靠主 )站立得稳。一个人只能藉赖耶稣基督,才可以抗拒试探的诱惑和懦弱的缺点。保罗所用的字:站立得稳(stekete )是指一个士兵当敌人汹涌冲来的时候,仍鼓起勇气在前线站立不移。我们都知道,在某类人当中,我们会很容易做错事;而在另外一些人当中,则很容易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不致出错。有些时候,当我们回忆我们做了一项错误的决定,或者陷入试探的网罗,或者大出洋相,我们便会以渴望的沉思,想念着我们所敬爱的人:‘假若他当时在场的话,这件事便不会发生了。’我们抵御试探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主里,时刻感觉祂的同在,并且围绕着我们:

自从神成为你的神;
对的就要坚持,
趁着今天赢得一切;
你若犹疑,就显出不忠,
你若徘徊,就是犯罪。

基督徒的盼望绝不会幻灭的,因为这盼望是建立在永生神身上。

(三 )祂是一位赐忍耐安慰的神。这里看见两个伟大的字:忍耐就是hupomeone,它永远不会解作一种只叫自己坐下来抵受一切的能力;而是使我们能够站起来,克服外来的困难。祂就是一位能赐力量给我们的神,帮助我们使用一切经验达成生命伟大的与光荣的目的。这位神能使我们在祂里面学习利用喜乐与忧愁,成功与失败,成就与失望,得着更丰盛和更高贵的生命──对别人有益,并且与神更亲密。安慰就是paraklesisParaklesis比安抚和同情的范围更广;它包括鼓励的意思。这个字不单表示用手臂搂搭在别人的肩头;并且还带领人站起来面对这个世界。它不止把别人的泪水抹去;并且能叫人定睛注视这个世界。总而言之,paraklesis包括安慰和鼓励两方面的内容。神是那位使任何环境都能变成我们的光荣之神;当我们觉得生活失意的时候,在神里面便会找到力量,并英勇地站起来面对一切。

(四 )祂是一位仁爱和平的神。这就是整件事物的中心。在万物的背后可以看见神的爱的支持力量──祂永远不让我们离开;容忍我们的过犯,永远不会抛弃我们,永远不会情绪化地减轻对我们的救援。祂必会时刻坚固我们,装备我们进入生活的战场。

平安,盼望,忍耐,安慰,仁慈──这些就是保罗在神里面找到的东西。真的,‘我们的满足,是从神而来!’

真知足的秘密

当这封信快要结束的时候,保罗感激腓立比人致送给他的礼物。他知道他常常存在他们的思念当中。他们只是碍于机缘,所以直到如今才能够把这种关怀的心情向保罗表达。

保罗对自己的景况并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因为他已得着一种知足的恩赐。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异教徒伦理学上常用的字:autarkes;它的意思是自足。自足乃是斯多亚派(Stoics )追求的最崇高目标──他们认为人若达到这样的修养程度,便绝对不会受任何事与人的支配。他们提供一些有关人的心思如何抵达这个境界的方法。

(一 )他们主张把一切欲念根绝。斯多亚派认为知足者不应拥有大量财物,物质的需求应尽量减少。他们说:‘若你希望人获得快乐,千万不要加添他的财物;只要把他的欲念移去便可以了。’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谁是最富有的人?’他回答说:‘知足者最富足也──因为autarkeia乃是自然界的财富。’斯多亚派认为唯一达到知足的途径,乃是除去人的一切欲念──直至自己心中进入一种无知无欲的境界,认为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人,对自己都是无关宏旨的。

(二 )他们主张把一切情感消除,直至他对外界一切发生的事情──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都完全不关心。伊比克德(Epictetus )说:‘先从一只杯或一件家俬着手;倘若它破了,你对自己说:“我不在乎。”继而试看一只马或一只宠爱的动物;倘若牠们生了意外,你也说:“我不在乎。”然后再看你自己;倘若你受了伤,你同样对自己说:“我不在乎。”久而久之,认真对付,你便臻至这个崇高的境界──你甚至目睹与你最亲密和最疼爱的人受苦和死亡,你也能说:“我毫不在乎。”’斯多亚派便是持着这个宗旨,把人心里每一种情感完全除掉。

(三 )这种方法必须故意禁制自己的意志,相信每一件事物都是出自神的旨意。严格地来说,斯多亚派相信,没有一件事情会超越神旨意范围以外。无论发生了任何最痛苦的事情,或任何悲剧,一切都是出自神的旨意。所以人毋须努力挣扎;人应该因此而养成一种坚忍刚毅的精神,抱着一切逆来顺受的人生观。

所以,斯多亚派为要达到知足的目的,便主张抑制一切欲望,和根绝一切情感。因此,爱心必须从生命中除掉;人的关怀也必须强加禁止。格洛威(T. R. Glover )说:‘斯多亚派把人的心境改变成为一块沙漠,而称它为一块宁静的福地。’

我们可以立刻分别出斯多亚派与保罗的观点。斯多亚派说:‘我是藉着我自己意志上的故意行为而获得知足。’但保罗说:‘我藉着基督──祂把力量灌输在我的身上,而能够成就一切。’对斯多亚派来说,知足是人的一种成就;对保罗来说,它是一种从神而来的礼物。斯多亚派主张自足(self-sufficient );但保罗则仗赖神──补足(God-sufficient )。斯多亚派的哲学是失败的,因为它所走的途径是非人道的。基督教的方法能够成功地帮助人,因为它建基在神圣的力量上面。保罗能够应付任何环境,因为在每一个环境中,他都获得基督的帮助。凡与基督同行的人必能应付任何事情。

礼物的价值

腓立比教会对保罗存着的一副慷慨心肠,可以追溯一段很长远的日子。在使徒行传十六与十七章中,我们看见保罗怎样在腓立比传道,后来又辗转前赴帖撒罗尼迦与庇哩亚。从这个时候开始,腓立比教会已经在一些实际的需要上照顾了保罗。保罗对腓立比教会亦存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他除了立比教会以外,从来没有接受任何别的教会馈赠的礼物。而且由于这个事实,使哥林多教会觉得局促不安

保罗说了一些非常美丽动人的话:‘这并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希望你们赠送一件礼物给我,虽然你们送来的礼物使我非常感动,并且我也实在非常高兴。我甚么都不需要,我已足够有余。我心里觉得欢喜,纯粹是你们为自己的缘故而把这件礼物送给我,因为你们的礼物在神面前已经成了你们一项极大的进账。’他们的慷慨使保罗高兴,但不是为保罗的缘故,而是为他们的缘故。保罗然后用一句话,将腓立比人的礼物当作献给神的祭物。他称这礼物为:‘极美的香气。’这是旧约惯常用来形容一件神悦纳的祭物──犹如祭物的香气直透神的鼻孔。保罗对这件礼物感觉高兴,不是因为它使自己得益;而是因为这件礼物给他们所爱的人带来好处。保罗当然非常欣赏礼物本身的价值;但他觉得最高兴的是因为这件礼物来自爱心的朋友;神认为这是最宝贵的。

到了最后的一句话,保罗告诉他们一个原则,人决不会因为赠送礼物给别人而变穷;凡爱神和爱邻舍的人,神的丰盛必然多给他。施赠与人的,会变得富有,因为他所施赠的礼物,会为他开一道门,使他可以到神更丰盛的礼物。

问安

这封信是以问安作结束的。到了最后的一段,我们看见一句十分值得注意的话。保罗代表在该撒家里的基督徒弟兄特别的向他们问安。我们必须正确的明白这句话,因为它的内涵意义是相当重要的。它不是指罗马皇帝的亲友。当时那些替罗马皇帝服务的公务员,通常习惯上都被称为:‘该撒家的人’,而且这些人是遍布全世界各地的。那些皇宫的官首要员,秘书大臣,替皇帝征收税务和整个罗马帝国的日常事务工作人员,一概可以称为该撒家里的人。我们最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基督教在这么早期便能够深入罗马行政人员之中。没有任何一句话比它更显明的指示基督教已经直接渗入罗马政府的高层人士。虽然罗马帝国要再多等三百多年,然后才公开接纳基督教为国家的宗教,但基督的最终胜利的初兆,已经在此显露出来。那位被钉十字架的加利利人木匠,已经开始统治那些掌管全世界政权的人物。

在这封信结束的时候,保罗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腓立比人曾把礼物赠送给保罗。保罗现在只有唯一的礼物送还给他们──他的祝福。除了为别人祈祷,我们还能够送出更有价值的礼物吗?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腓立比书第四章

Ⅷ鼓励、赞赏、问安

A鼓励要站稳、要合一:对事奉的赞赏

1.在主里站立得稳,这句劝勉应当是本信前一部分的结束语。然而,罗梅尔的看法却与大多数注释家不同,他认为这一节是以下言论的严肃开场白。使徒用十分亲密的称谓来谈到他在腓立比的朋友,在保罗书信中,这种称谓相当特殊。最接近的是帖撒罗尼迦书信。

我所想念, epipothe{toi ,让人想起,表达出他极渴望再见到他们。我的喜乐、我的冠冕,这一热情的措词,与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的赞誉类似。冠冕的希腊文 stephanos ,可比喻温柔之爱,不过一般用来指节期中戴的花冠,表示快乐之情,也可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参:。如果这个意象可以用在此处,便是指腓立比基督徒将被视为他的“报偿”,确认他使徒的权柄,证明他在主里的劳苦没有徒然;参:。在最后那日,他们将成为他的冠冕(参:;七十士译本在此用 stephanos 的这个含义)。也有同样的观念,即在最后之日,恩典的得胜可以从圣徒得保全显明出来,而他们属灵的导师将会快乐无比。因此,腓立比人所得的鼓励为:要与主联合,在主里面站立得稳,不畏惊吓与攻击,不论是从外在来的迫害,还是侵入教会内部的错误教义。

2~3.许多人曾试图发掘这几节中名字的神秘意义,却徒劳无功。 Euodia Syntyche (和合本:友阿爹和循都基)是妇女的名字,应当是教会的会友,她们彼此争吵;第三节的这些女人,最自然的解释是指她们。因此我们知道,保罗认为在某些福音工作上,她们是他的同工197。或许她们提供物质的资助,如吕底亚从前所作的。使徒显然和她们很熟,对她们的不和很难过,在此极力要她们在主里彼此相和,即,作风要像个基督徒。“相和”译自 to auto phronein ,“要有同样的心思”,这个片语用了保罗最喜欢的动词, phronein (见的注释)。他们在和好、相爱时,所需要共有的“心思”为:把教会的好处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并以道成肉身之主的谦卑为激励,照祂对祂子民的期望去行。这里没有提她们吵架的原因,不过从用词看来,可能不只是意见不同而已(布鲁斯);她们的争吵已经对教会产生不良影响(葛蒂从牧养角度评道:“长期的对立只会使教会软弱,使想在教会领袖中寻找榜样的人感到可耻”)。

在帮助双方和好的工作上,保罗想借助另一位腓立比信徒的力量。他被称为忠诚的同负一轭者,这个称呼很特别,也许是对某位基督徒赞赏之词,他的名字却未披露;另一种可能为:这两个字可以连起来,当作一个名字:“西吉古斯(同志),的确名副其实”(参 NIV 小字)。罗梅尔采前一个观点,称他为“一位受苦的弟兄”,为信仰的缘故和保罗一同坐监,不过他怎能帮助在远地的这些姊妹,倒是费解,而也反对这个看法。假如希腊文 gne{sie syzyge 应当译为人名,这种一语双关的用法,腓利门书一中的阿尼西母倒是一例(参:门11节,这名词的双关语,读名意为“有用、有利”)。对“西吉古斯”,保罗用双关语提醒他,要名副其实,作真正的“同负一轭”者,来帮助这两位有嫌隙的姊妹和好。如果此处不是双关语,这个称呼隐藏了一位基督徒的名字,我们便无从知道他是谁;不过,布鲁斯提出路加,因为他与腓立比人关系深厚;导论17页);而提摩太在也曾被称为“忠诚的”(柯兰吉)。霍桑则揣测,这是隐指整个腓立比教会;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如此解谜太过复杂。

革利免是一位腓立比基督徒,若非这里提及,我们便不会知道他。有人试图指认他为罗马的革利免,就是曾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教父,但这种联想纯属猜测(参赖富特的注释)。这名字在第一世纪相当普遍,而像腓立比这样的罗马殖民地,更应当对它不陌生;因此究竟此人为谁,毫无线索可循。其余未提名的帮助者,都被尊称为我的同工(如对以巴弗提的称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是神的记录,生命册,却都登录得一清二楚;无论旧约或新约时期,凡向神尽忠的选民,名字都记在其上(参:;启示录中有五、六处提到;两约之间的文学与拉比的作品亦都提到)。基督徒的事奉,地上可能无人注意,但重要的是,神都记念,到末日时要给予嘉勉

197 见 W. D. Thomas, 'The Place of women in the Church at Philippi' , ExpT, 83, 1971~72, 117~120页。
B鼓励要祷告、要爱慕美事

4.第2~3节谈过个人的事之后,使徒转向全教会,激励他们要在主里喜乐(的注释),接着又训勉他们实践基督徒的美德(5~9节)。

要不住喜乐的呼吁(参:,并不是空话。对一群陷入怀疑与恐惧、仇敌又四面环绕的基督子民,这句振奋之言好似清亮的号音,在此书信中重复出现,让人不能错失。保罗绝对有资格提出这个要求,因为他自己也在“一样的争战”中,与腓立比人并无不同;此外,他们应当记得,他头一次去时,曾以信心与喜乐大胜绝望。在主里,是此训勉的主要因素。腓立比人要在主里有信心,面对逼迫的剧痛,才有喜乐的光荣可能性。伯纳德评注得极佳:“保罗对喜乐的呼吁,从来不限于鼓励而已,乃是将沮丧的教会抛向他们的主;这些呼吁的重点,乃是要他们恢复信心。”

5.要温柔, to epieikes (RSV,“宽容”)的要求,对象由向众人界定,显示使徒是想到教会与外界的关系,而不是基督徒彼此之间的交往。 Epieikeia 是名词,在本文中作形容词用,是伦理词汇,保罗在亦曾使用。七十士译本的诗八十五篇(和合,用这个形容词来翻译“预备饶恕”;马歇尔将它的含义作了全面的说明:“心存美意,对人的错误宽大为怀,处置人的失败满有怜悯,因为考虑他们全盘的光景”198。也许最接近的英文为“graciousness”(恩慈);在这里,它是指在试炼中甘愿顺从的灵,其表现便是拒绝还击。对腓立比人而言,这个理想或许高不可攀,但正如麦卡利斯所指出,前一节已经提醒,这种品质“是在主里喜乐的外在流露”。

要靠神的恩典表现出恩慈的性情,这个要求又因以下严肃的提醒更形巩固:主已经近了。这句话或是引用诗一四五篇(LXX,或是早期基督教对主再来的警语和祈求的某种版本: Marana tha ,“我们的主,来吧!”;参:。麦卡利斯、凯尔德、布鲁斯和葛蒂主张第一种解释,意为“因与主相交而经历到祂的临近”;七十士译本诗一一八篇(和合支持此说。但是,主再来是要为祂受逼迫的子民伸冤(注释),这种末世意味需要第二种解释(参:及下)。《十二使徒遗训也支持这个含义,它证明这个亚兰文应视为一种祈求,而不像某些译本翻的直述句199。亦可参《巴拿巴:“万物与那恶者一同毁灭的日子近了;主和祂的奖赏都近了。”这里可能将主临在的两种“时态”都包括在内(霍桑)。

6.使徒在本段中对祈祷的教导,历世历代的基督徒莫不转而求助,并从中得着鼓励与祝福。请记住,腓立比人被仇敌环伺,有气馁的倾向,因此,这些话一定带给他们很大的安慰与希望。不要忧虑,这是负面的命令,理由是忧虑( merimna )显示对神的眷顾缺乏信心,等于“下意识地亵渎”祂(章伯斯,Oswald Chambers);参阅,那里也用同样的动词。本节余下的话,正如狄比留所说,成了主教训的“实际应用说明”。

使徒用命令语来讲这教训( merimnate 是命令式),因为他继续说:反而( alla )在凡事上要靠祷告和祈求。这段话的头几个字,本身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由于祷告的真实性、可能性,便成为合理的事。我们可以脱离一切焦躁、愁烦,因为可以将所有的难过与问题,都在祷告中带到神面前。因此,本革尔的注释非常恰当、正确:忧虑与祷告( curare et orare )比水和火更不能彼此相容。

此处用四个词来描写灵魂内在的生活。祷告, proseuche{ ,和祈求, dee{sis ,在使徒书信中常一起出现,按照亚伯特与司密斯(G. Abbott-Smith)的希腊文辞典,这两个字可以有所区分。他说, proseuche{ 是泛指一般的祷告,而 dee{sis 则注重需求。另一方面, dee{sis 也用在人对人的要求上,而 proseuche{ 只限于对神的祷告。要求, aite{mata ,这个字特指有明确请愿之内容的祷告(参:。因此,再借用章伯斯的话,祷告不是感性地“在神面前呢喃”,而是可以直接提出特定的要求(如:~10)。感谢, eucharistia ,是真祈祷的重要和音。记念神的美善与怜悯,能使我们避开不知感恩的种种陷阱,如:过分担心眼前的困难、忘记神过去对我们所施的恩、忽略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人。

7.忧心忡忡的人,凭信心祈祷后,立刻产生的果效,便是享受神的平安;祂曾应许,凡遇到难处而坚心投靠祂的人,必能得平安。所有格神的指其来源(b)。这乃是祂所赐的平安,因为祂是王,有权赐与。平安, eire{ne{ ,旧约中描写,神使一切仇敌臣服,彰显祂全权的治理后,立刻临到的,便是这项福气( shalom ;参:。按新约的说法,惟有先接受祂和好的恩典,我们才能认识祂的平安(注释)200。神的平安来自与神和好,这是透过主耶稣基督完成的,祂用自己在十架上的血,成就了和平

超越一切领悟,这个形容词可以指“所成就的,超过我们最聪明的预料、最精密的盘算”;或“超越一切人的想法( nous ),高过我们所有的梦想”(参:摩法特),因此越过我们能理解的范围。动词超越, hyperechousa ,与译为“凌驾一切之上的伟大”,或“至极的美好”之名词同源,两处的意思似乎都指绝对的独特,而非相对的高一等。因此,第二种译法较为可取(毕尔)。

保罗用军事比喻来形容神平安的作为,几乎将平安拟人化。将保守, phroure{sei ,最好以军事词汇来表达:“将保持守卫”(参:,该动词这方面的含义)。腓立比人住在军队驻防之城,对罗马哨兵按班守卫的景象十分熟悉。使徒解明道:神的平安也同样会屯兵防守你们的心情和你们的想法。本仁.约翰用这幅图画,描写神的和平先生在人魂城受命,担任巡逻者;这故事应与本节一同来谈。只要神的和平先生守住职份,“便没有麻烦,只有和谐、快乐、欢喜和健康”。可是当以马内利王因被冒犯而忧伤,离开了这城,他也离开岗位,随行而去。这故事是一则有益的提醒,我们只能在基督耶稣里享受神的恩赐,亦即,我们要顺服祂、臣服于祂的权威之下。保罗在强调这一实际的问题,他指出,基督的平安要“作主”,亦即,在基督徒的心中作裁判,解决一切疑难,使信徒不断倚靠他的主(GNB:“平安……将指引你们作决定”)。

8.最后, to loipon ,也许只比“还有”稍强一点,不过它与前面几节或许有逻辑关联,不妨译为:“那么,由此可接下来说”201。按这第二种观点,最后所引介的一系列美德,乃是接续8、9节神之平安的思想。这说法令使徒的劝勉意义更丰。倘若要持续享受内心的平静,和其外显的果效,就必须采取几个步骤。本节是由动词思想( logizesthe )所主导。这个字的意思不只是“记住”(摩法特),还包括“思考( logos )、反思、让这些事塑造你们的行为”。下一节继续保罗的信息,要求拿出具体的行动:“行出来”。

列出一连串德行,是斯多亚派(译注:禁欲主义)修行的特色,智慧书与斐罗的作品中,也常列举恶行与美德。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有的词汇,除了译为可爱慕的(和合本:有美名的)之外,都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罗梅尔详列其出处)。狄比留认为,这些伦理用词乃是保罗时代“流行的道德哲学词汇”,这固然是事实,不过七十士译本也不能忽略,使徒的思想可能深受其影响。

以下一些词汇需要说明202。高贵的, semna ,亦可译为“可敬的”(RSV)或“配受尊敬的”;也有可能译为“庄严的、崇高的”。可爱的, prosphile{ ,新约只在这里出现,用在事情上,有“令人愉快、吸引人”之意;但正如马歇尔(L. H. Marshall)所说,因为“我们可能心思扭曲,被邪恶的事吸引,所以较好的译法为‘美丽的’”。可爱慕的, euphe{ma ,不是指“被称许的”,而是“称许某事”;摩法特所译“优秀的”,将这字两面的意思都含括了。

这张美德清单没有再加长,使徒盼望腓立比人生活有优美素质,他似乎将想列入的一切德行,都概括在若有什么美事,或值得称赞的事几个字之内了。美事( arete{ )是名词,在古典与当代的希腊文中经常出现,在保罗书信中却只出现这一次,在新约其他书卷中,也只出现过两次。这个字可以指任何一种活动最好的表现,也可指这种优越表现获得的名声。值得称赞的事, epainos ,可以译为“配得你们称赞的事”,或“神会称许的事”(如:。本段中,保罗列举了当代宗教事件最佳的德行,尤其是罗马人特有的高尚气质,由此观之,第一种意义可能性较大。按马歇尔的话,此处“称赞”的意思,是“指其正统的用法,即一般都赞同的……众人皆认为可取的事”;这乃是诉诸读者市民的良知,他们住在罗马文化前哨之地,在本书信后面,他以正式的罗马名称来称呼他们: Philippe{sioi ,等于拉丁文 Philippenses 203

9.保罗并非不记得卑鄙、邪恶的黑暗面(参:,但他却列出他们周围之人流露出的最佳德行“典范”。接着,他在腓立比人面前举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人作榜样:他自己。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一连串动词显示,他的读者很能领会他的品格,而靠着神的恩典,他在前面所列的美德,都展现在他身上了。我们在曾观察到,保罗以自己的品德与行为作别人的典范,似乎有大言不惭、矜夸自视之嫌,然而,在下这个结论之前,我们必须考虑两件事。有一条件句,必须留意204。再有,所领受的, parelabete ,这个字也提供了重要思路,它用于承受一种传统(参:。在新约圣经完成、且被接受为具权威的经典之前,“传统”是基督徒信仰与行为的标准,而那些活出主的美德并具主的权柄的人,他们的教导与榜样便是“传统”的具体表现。保罗在好几处提到这种“传统”(或“命令”或“规条”)(参:及下;。在还没有写成文字,集成新约经典之前,这些传统是经由众使徒,让人学习、领受、听见、看见。

以使徒的榜样与教训,作生活模式之典范的人,会蒙神赏赐平安(7节),就是从平安之神那里来的。神的祝福没有比这项更好的;而“思念这些事”(8节)的动力也莫大于此。

198 Marshall, The Challenge of NT Ethics , 305~308页;参 Barclay, New Testament Words , 38、39页。
199 见 Martin, The Worship of God , 148页以下,195~197页。
200 尤见 Martin, Reconciliation , 139, 145~154页对以下的说明。
201 有关 to loipon 的各种含义,见 C. F. D. Moule, An Idiom-book of New Testament Gree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3 ), 161、162页。
202 参 Marshall, The Challenge of NT Ethics , 303~305页,最新资料见 Hawthorne, 187~189页。
203 有关保罗所赞许的罗马精神,见 J. N. Sevenster, Paul and seneca ( Brill, 1961 ), 152~156页。
204 这节的注释,见 W. P. de Boer, The Imitation of paul ( Kok, 1962 ), 特别169~188页。
C赞赏腓立比人的礼物

10.保罗回到这封信的主题,向教会谈及个人的事。他提起从腓立比收到的礼物,以及藉这份最近的礼物所证实他们的慷慨(的注释)。藉以巴弗提带来的这份礼物,成为他在主里喜乐的原因,是主把这种慷慨放在祂子民的心中。

终于(和合:如今),似乎有讽刺、苛求的暗示,似乎保罗在责备腓立比人忘了他,或太慢才送钱给他。但希腊文 e{de{ pote 完全没有这种意思(见:同样的片语),而下一句提出教会的礼物不免延误的原因。

麦卡尔从这段的口气,塑造出相当复杂的背景,假定保罗曾写过一封感谢信给教会,而其中的话让腓立比人感到不满,而本段则是要使他们能释怀。毋庸置疑的是,这几节的确显示使徒有几分紧绷,但这可以另有解释,在提及钱的问题时,他一向相当保守,甚至接近尴尬,从便可察觉205。这种不释放的感觉,是由于他一方面想对所受到的帮助表达谢意,另一方面又要表明,自己对于钱是置身度外的。笔者认为,这种对钱自然的特异反应,是许多神仆共有的经验;麦卡尔提出的难题,这种情怀已足以回答。

你们对我的思念,翻译 phronein 一字(直译“思想”),本书信常用这个动词。参阅的注释。在这一节最好译为“主动的关切”,腓立比人重新兴起他们的热望,努力要送钱财来帮助使徒。重新兴起, anethalete ,在新约只出现在这里,但七十士译本用过;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字,为保罗从当时的园艺学借用来的,意指植物与花“再度开花”(如:。这个意思在此可有两种解释,或指“你们复兴了,以致影响到对我的关怀”,或指“你们复兴了对我的关怀”(RSV,NIV,这译法较可取)。腓立比人一向关切,即,具思念之情,并有意援助使徒;他们所缺少的,只是机会, kairos ,把他们的关切(动词为 e{kaireisthe )表达出来。

保罗没有说明他们为何缺乏有利环境,不能送礼过来。这件事实与本书信的写作时间直接相关。参阅导论Ⅱ三“以弗所说”(有关送礼的讨论,原书31~32页)。无论是使徒被囚的地点无法接近,或者是腓立比人太穷,以致无法送礼物来,皆未成为怪罪的理由,这些乃是他们无法掌握的因素。

11.所以使徒在此花了一番工夫,来排除一切误会;其实即使腓立比人的帮助没有来到,他也不会失望或气愤。于是他在11b~13节插入了一段话,成为他“知足”( autarkeia )的名言。

他已经学会了内心宁静的秘诀,能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无论情况如何,他都能从其中看出神的旨意。AV/KJV 的翻译,似乎带有宿命论或无可奈何的顺从之意,让人不再有雄心大志,失去奋斗精神,但其实并非如此。相反地,这里乃是指:对外在境遇不焦躁挂心;由于他专注真正重要的事,那眼不可见的永恒之事,而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他与基督的相交,祂的能力是他取之不尽的泉源(13节)。

知足, autarke{s ,在新约里只出现于这一节。在斯多亚派的人生观中,这个道德名词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第三世纪的戴奥革尼(Diogenes Laertius)推崇苏格拉底为“自我满足”的榜样,他以平静和坚强面对人生一切横逆。然而从13节看来,保罗对这个字的用法和斯多亚派的理想相当不同(参:。虽然是用斯多亚的词汇,但保罗心灵宁静的秘诀却在基督。这个动词是过去式,显示他从前就学会了这个功课。这并不是经由耐心、操练、专心致力学成的,而是在他信主之时便突然领悟的;后来他的生涯与经历,不过是与主亲密关系的外在表现,这关系在一刹那间便开始了。他的“自我满足”来自的实际体验。

12.接下来,这里精采地描写使徒如何置身度外;我知道的重复,和一连串高昂的不定词:处卑贱,或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更使这个见证感人不已。他的处卑贱 tapeinousthai ,反映出主的样式(:“他自己卑微” heauton etapeino{sen ),且符合他对人的教导(:“谦卑” tapeino phrosyne{ )。这个字意指:为基督的缘故自愿接受卑微的地位,甚至贫穷。可能他在成为基督徒之后,遭家人断绝关系,或许指此(参:。他本有权要各教会供应他,但他也拒绝使用,其中的思想与情感也包括在此。

tapeinousthai 相反的,是处丰富, perisseuein ,直译为“满溢”,意指富绰的生活。这或许是指他信主之前的日子;另一种可能为蓝赛(Ramsay)的理论,即使徒到了晚年,“手边有不少钱可用”206。这个说法是以罗马监禁为背景。蓝赛辩称,他在罗马的审判所费不赀,所以保罗手边应当有不少经费可用;但这纯属猜测。这个字也同样可以指灵里的富足,如:

我都得了秘诀, memye{mai ,这个片语的格式,采用了异教神秘教派术语,用于其信徒入教之时。新约中仅在此处出现。如果保罗当时想到这个字对当时人的意义,或许是指:正如入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所置身的训练得胜生活之学校也同样严格;这项事实由他其余的书信可充分证明。他的“入学”并不是件神秘、激情的事,乃是愿意为基督而成为众目所瞩的人物及下),忍受一切苦难及下)。

以下的动词刻划出他作使徒的生活经历。或饱足、或饥饿,回应了耶稣在的教训,而对这些剀切的话,最佳的注释;为保罗在以下的辩解。哥林多后书与这一段都采韵律形式,值得注意(霍桑、马挺)。

13.他的收获还不只这些。他的“自我满足”、处变不惊,并不是透过机械式的自我训练,或类似斯多亚派的苦修模式得着的,而是与那位活的主相连。祂的名字在最好的抄本中并未提出(因此 NIV 翻译为:透过那加给我力量的),但祂的影响无可辩驳。事实上,前置词透过,比用名词或代名词更为重要。

这则英勇的告白深具属灵价值,不仅由本段可以看出,其影响力由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英国护国爵主,清教徒之伟大护教者)的例子可见一斑。这一节经文曾经挽救了克伦威尔的生命。在儿子去世后,他意志消沉、心情沮丧,而这句话对他仿佛“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不过,按解经学而言,此处的凡事必须与前面的11、12节相连。使徒乃是在强调,无论景况如何,“在每一种情况之下”,他都发现,与基督连结会得到力量,足以进行他使徒的事工,并且能够满足他推展福音的心愿。因此,这句话并不意味保罗是个行异能者,或属灵的“超人”,远远高过其余的人,以致他的生命对其他渺小的人毫无激励作用。屈梭多模(Chrysostom,344~407,古代最著名的讲员,曾为君士坦丁堡主教)适切地提醒道:“虽然他是位使徒,但他也是凡人”;然而这个人对于基督能应付各样状况,有着十足的信心,并且祂的“能力”, dynamis (参 endynamounti ,这里使用分词),是在人的软弱中显得完全。这便表示,此一夸胜的插句:透过那加给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作,可以实现在今日每个基督徒身上。

14.保罗回到本段的主题,再度称赞该教会的体贴,用礼物大概是金钱协助他的工作。他赞许他们乐意同受( Synkoino{ne{santes )他的患难。原是美事,他用了一个惯用语。 Kalo{s ,加上过去式的动词,可表达有礼的请求,如。这个动词形容出使徒和他的朋友之间关系的密切,指的是“和我彼此相交, koino{nia ”,即,他们在福音的事工上,与使徒完全认同(的注释)。

我的患难, thlipsis ,在这里绝不仅指“我的困难”或“我个人的需要”。 Thlipsis 是术语,专门指末世将临到世界的灾难或痛苦;。由此可见,腓立比人赠送礼物,所得的称许不只是救济了使徒,而是有分于使徒的苦难,而这苦难是在末世之前,也在为末世作准备;伯纳德认为,藉着他们的礼物,福音能遍及万民,预备末世的到来。乍看之下,这个想法似乎有些突兀,但它却是解释下文(15节)之钥。

15.这里的历史事件,是指记在使徒行传十六章的事,此处以你们初识福音的日子(来形容,回溯保罗最初在腓立比传道之时,不过也暗示,保罗的使徒工作有了新“起步”的时机207

此外,正如你们腓立比人所知,麦卡尔根据这个片语,重新架构腓立比书。他认为这里是使徒“责难的语气”;他假定曾有一封来自腓立比的信,暗示使徒要记得他欠他们的,因此他感到不满。他的责备口气,因着插入收信者的名词而显缓和,就如加拉太书和哥林多后书一样。麦卡尔对这段文字的观察很有意思,在细节上也值得参考208;但请参阅的注释。

保罗得到钱财资助的方式,是用动词分享(参14节), ekoino{ne{sen ,来表达。这个动词显示,腓立比人如何参与了使徒的事工。他们之间的基督徒情谊,可由实际的礼物表明出来。摩法特的翻译意味,腓立比是惟一供应保罗钱财的教会:“除了你们,没有其他教会和我有财务来往”,但正确的了解是否如此?这个翻译并没有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此外给予和接受, doseo{s kai le{mpseo{s ,是指双向的交换。教会给使徒物质的礼物,但属灵的祝福则反向而行。这与相符(参:。腓立比人在享受这种双向交换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间教会……只有你们。

这些字究竟带有多少绝对性,自然要看我们如何翻译我离开马其顿时这一子句。这句话可以指,当初保罗离开马其顿时,没有其他教会送礼与他相交。另一方面,这子句可以读为:“当我离开了马其顿”,那么,保罗与以后建立的教会之间,便都缺乏这种给予和接受的特性,如此,腓立比教会便相当独特了。“从马其顿来的弟兄”曾带礼物到哥林多去给保罗,;而则暗示,除了腓立比之外,还有其他教会帮助保罗。他拒绝接受哥林多教会的资助209

16.使徒在帖撒罗尼迦的事奉,见。这一节所引起的问题,在于腓立比人的礼物是何时给的,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准确内涵为何。保罗提到他在帖撒罗尼迦曾经“辛苦劳碌”,可能所给他的礼物,对他的经济状况没有太大帮助。甚至是以感激之情回忆,他离开腓立比没有多久,他们就送礼物来帮助他。一次又一次, kai hapax kai dis ,应当是“超过一次”(摩法特)之意,并没有暗示总共几次210。倘若第一个字 kai (“和”)与下面几个字不相连(NIV 未将它译出),而是一个连接词,这里的意思就可能为:“我在帖撒罗尼迦时,和我在别处时,不只一次”你们送礼物来帮助我的需要, chreia

17.本节中,保罗在追溯这教会的慷慨时,明显用了一个商业术语。他宣称,自己绝对不贪求礼物;他对金钱兴趣缺缺的清楚声明,可能在当时确属必要,因为也许有人指控他不够光明正大(见导论Ⅱ三“以弗所说”,有关陶德反对的论点,原书第31页)。他所看重的,反倒是可以算在你们帐上的。此处的钥字都是当时的商业术语。 karpos 是一个希腊字,在 NIV 没有另外翻译,意思是“果子”,意指“利息”;自然增添入帐,算, pleonazonta ;帐, logos (这个字在译为“关于”给予和接受的事)。莫尔的翻译带出这种商业味道:“算在你们帐上的利息”。腓立比人所给的礼物,就好像一笔投资,在天国的事奉中会得着丰厚的红利,如同累积利息( karpos ;参:莫尔顿和米利根对相关之字 karpeia 的注解)在储蓄者的信用贷款( logos )上。到了最后之日,这种以实际金钱资助所表达的慷慨、无私之事奉,必不会被忽略,或得不着奖赏(。这是保罗为捐助他的人所存的雄心;这真是对腓立比人道谢最不同凡响的方式。

18.使徒接下来自白的话中,仍旧用经济词汇:我已经收到全额,甚至超额。蒲草卷的证据,对了解“我已经收到”, apecho{ 的特殊含义,提供了很大的亮光211。本处的意思是“那么,这就是我的收据”(GNB),这是商业场合开收据的术语(参:。甚至超额,所译的动词为 perisseuo{ ,保罗乃是承认,他们的慷慨给予,使他的需用满足后尚有余。

我的供应充足, peple{ro{mai ,继续肯定他所有的物质需要,都因腓立比人对他的事奉而得充足;此处否定他有任何不感激、不体贴之情。这份由以巴弗提(带来的礼物,被形容为在神眼中是可收纳的,此种描述更可以澄清这一点。倘若连神都喜悦,视为可收纳、令祂喜悦的祭物,腓立比人一定认为,使徒也会由衷地感激。他们的礼物又被形容为馨香之祭,这个词汇取自旧约;参:,它提示我们:一切基督徒真诚的事奉,即付出牺牲与舍己代价的服事,不仅促进了基督的大业,扶持了神的仆人,其本身也是一种敬拜,蒙神悦纳。

使徒虽然在前文用经济与交易的词汇来谈教会的礼物,如今却将读者的思想提升,超越赠予和收纳礼物的实际动作,而论及激发这件事的精神,和这项事奉的终极目标。他使用商业用语,有打趣的味道,最多不过是当作比方。而教会及时的帮助,和他自己的感恩之情,则被置于最高的层次,因为此处用极严肃的话来刻画它,称之为神喜悦的祭物。我们一切的服事和管家职分的赏赐,便是神的喜悦

19.本节与前一节的衔接,由并且(或“而”,“接下来”), de ,显明,这暗示:为了帮助使徒、腓立比人,自己落到穷困的地步。倘若以下是本信的背景,情况很可能如此。保罗向他们保证,因为他们没有疏于注意神的需要,祂也不会错过供应他们的需要。麦卡利斯采用这观点,他以为证据,指称当时腓立比教会“正在经济困境之中”。将供应 ple{ro{sei (这个字与18节所译的动词“我已经充足”相同)和需要 Chreia (在,以及前面,这字曾用来形容使徒的需要)等字的使用,可以支持他的观点。按照这种看法,保罗向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所提的,是重申神的信实,祂既然供应了祂仆人的物质需要,也必能供应他们的一切需要。将供应,准确的含义为期待的祷告,而不是事实的陈述,这个见解相当有助益212

不过,若排除神供应他们属灵需要的层面,就不正确了;很可能一切的加入,表示这两方面的需要都在使徒的心目中。无论他们的缺乏为何,神都会补足。使徒乃是说:“你们送礼物来,慷慨地供应我物质上的需用,神必会奖赏这种自我牺牲的服事。祂是我的神,必不会令你们失望,你们有任何需要,祂必充分供应。”事实上,神的这种供应之来源与范围,是用极有深度的话来描写:按照祂在基督耶稣里荣耀的丰富。麦卡尔注意到,神供应的衡量,是用前置词按照( kata )来表达,显明“未来的奖赏不单是来自祂的财富,更是与祂的财富相配其规模与祂的财富相称”。谁能估计这份丰富的广度与深度(参:?从这样的来源中,人一切可想见的需要,都能充分供应,还绰绰有余。

荣耀的(直译“在荣耀里”),一词究竟指什么,解释有几种。它可被视为副词,形容供应,意思是:“用荣耀的方式供应”;它亦可指未来神国度为信徒存留的荣耀:“在荣耀中”(参:莫德)。然而更可能的是:它与丰富相连;如此,这片语的意思便是荣耀的丰富。根据旧约中荣耀(希伯来文 kabo{d )的某些含义,丰富、荣耀两个字可算同义词。请参阅,“荣耀”在这几处等于财富、财宝,如 NI V。

神丰富的怜悯与供应,可由在基督耶稣里看出。神完备的启示与救赎,都在祂里面,因此我们在祂里面是“富足”的,亦即,我们用信心与祂联合之后,就连于一切真财富的供应之源。

20.此处突然冒出的颂荣,延长了神的荣耀之话题,将荣耀归给那位我们的神与父。这里的思绪乃是向神发出赞美,为祂一切的良善与恩惠献上感谢。它也表达出保罗的感激,因为神的子民对他的需要有顾念的心,且在他福音的事工上与他亲密同工。班杰尔说:“这段颂荣是整卷书信喜乐的流露”,亦即,这是保罗在监狱中经历到一切令他喜乐的事之后,所作的合宜反应。仪式用语阿们,直译为“确认”,源于希伯来文动词“坚定不移”;这字强调此颂荣的真理,因为作者与读者都加入了这个告白,并且亲自验证了其真实性。

205 有关保罗与他建立的教会之间财务的关系,见 Holmberg, Paul and Power , 88~95页。
206 Ramasay, St. Paul the traveller and Roman Citizen , 311页。
207 有关其所含的意义,见 Martin 与 Hawthorne 的注释书;以及 Luedemann 的研究, Paul Apostle to the Gentiles , 104~107页。
208 Michael, ExpT , 24, 1922, 106~109页。
209 Holmberg, Paul and power , 24页辩称,例外的是哥林多教会,而不是腓立比教会;因此上述的第一个观点可能性较大。
210 见 L. Morris 论这个片语的文章,刊于 NovT , 1, 1956, 205~208页;以及 I and II Thessalonai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 IVP / Eerdmans, 1984 ), 23页。中译:莫理斯,《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帖前后》,台北:校园,1992。
211 见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111、112、331页;Barclay, New Testament Words , 17~20页。
212 Hawthorne, 208页引用 Wiles, Paul's Intercessory Prayers, 101~107页。
D问安

21~22.最后是向教会问安,众圣徒(同样的片语)是尊称。保罗在本信中从头到尾都很谨慎,要将腓立比整个基督徒团体都包括在他牧者的关怀中。动词问安, aspasasthe ,在第二句中又重复:都问你们安。那些在他坐监之地的基督徒弟兄们,包括提摩太在内,都和他一同凭信徒之谊致意。这个作法是借用古代写信的习惯,不过改以基督徒的内容213

和保罗一同问安的信徒,不一定都和他一起在监狱中;此处特别提到其中的一群人:在该撒家里的人。他们问安的背景,很可能是因为:保罗入狱处的基督徒皇家服务人员,对身为腓立比公民的基督徒特别有兴趣,因为腓立比是罗马的殖民地。曾有人认为,该撒家里的人(希腊文 hoi ek te{s kaisaros oikias ,相当于拉丁文的 familia Caesaris )一语可以肯定保罗被囚于罗马,那里即是本书信的背景;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词不是指皇帝的家属,或罗马议会的成员。译为“皇帝的奴隶”(摩法特)又将这群人限于奴隶中,删去了自由身分的人士,不甚合适,除非“奴隶”是广义地指“仆人”,即市民的公仆。请参阅布鲁斯书中引自的一些证据。不过这个词颇具弹性,可以泛指任何城市中在政府服务的人,包括以弗所在内(葛蒂)。

以上所描述的情形,都可以适用于以弗所,在那里有石刻的证据,证实曾有“该撒的家”存在,即“政府之家”的成员,以市民公仆与政府官员的身分,为皇帝效劳。狄比留引用一处碑文,显示从事公众服务的人包括自由人与奴隶,他们成立了一种公会,自称为“我们的主奥古斯都”的仆人。

因此,从这一节无法定夺保罗写作的地点。

213 见 Doty, Letters in Primitive Christianity ; E. E. Ellis, 'Paul and his co-workers' , 刊于他所著 Prophecy and Hermaneutic in Early Christianity ( Eerdmans, 1978 ), 13~22页;但另一个观点,见 Ollrog, Paulus and seine Mitarbeiter , 78页。
E祝福

23.结尾的祝福是按保罗典型的方式。主耶稣基督的恩惠成为整卷书信的冠冕,亦构成使徒为他的“喜乐和冠冕”之代求,就是为他与神在腓立比的圣徒“亲爱”的交谊而献上的祷告。他渴望那成为他一生目标,以及本封书信主题的主,可以与你们的灵同在(按最佳抄本所加)。

最后的阿们(,大部分现代经文编辑都将它删去,可是它的证据相当强214。它成为使徒为腓立比教会也是为历世历代、各个地方耶稣基督的教会的祈祷之恰当回应。

214 细节可见 Hawthorne, 212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我亲爱的弟兄,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我所想念,epipothetoi,让人想起,表达出他极渴望再见到他们。我的喜乐、我的冠冕,这一热情的措词,与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的赞誉类似。冠冕的希腊文stephanos,可比喻温柔之爱,不过一般用来指节期中戴的花冠,表示快乐之情,也可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

Euodia和Syntyche(和合本友阿爹和循都基 )是妇女的名字,应当是教会的会友,她们彼此争吵;第三节的这些女人,最自然的解释是指她们。因此我们知道,保罗认为在某些福音工作上,她们是他的同工。或许她们提供物质的资助,如吕底亚从前所作的。使徒显然和她们很熟,对她们的不和很难过,在此极力要她们在主里彼此相和,即,作风要像个基督徒。“相和”译自to auto phronein,“要有同样的心思”,这个词组用了保罗最喜欢的动词,phronein。他们在和好、相爱时,所需要共有的“心思”为:把教会的好处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并以道成肉身之主的谦卑为激励,照祂对祂子民的期望去行。这里没有提她们吵架的原因,不过从用词看来,可能不只是意见不同而已(布鲁斯 );她们的争吵已经对教会产生不良影响(葛蒂从牧养角度评道“长期的对立只会使教会软弱 使想在教会领袖中寻找榜样的人感到可耻”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友阿爹与循都基是谁?她们何故不能同心?】

“友阿爹”(EUoDIAs )意即优美之路,或一种香料之名。“循都基”(SYMTvcHE )意即同行者或幸运者。这两位妇女是腓立比 的信徒,有人猜想她们是教会的执事,也可能是在社会有地位的高贵妇人,可能两人都甚能干,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拥护者,因意见不同而失和。所以保罗劝她们和好,要在主里同心。

腓立比教会可能有不少妇女在教会中服务。根据保罗在腓立 比传道的情形,我们知道第一个蒙恩的乃是卖紫色布自勺女人吕底亚,以后那个被巫鬼所附的使女被保罗把鬼赶走,可能也信那稣。保罗可能也以吕底亚这位女徒的家为腓立比教会的中心 ),吕底亚可能带领不少妇女来参加聚会。不要忘了,保罗初到腓立比传道会是对一班妇女讲道的(徒+ ),这些愿意祷告的妇女们可以后都信主那稣。所以腓立比教会可能是女权发达的教会,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友阿爹与循都基二人是在腓立比教会中有地位的领导人。

保罗说这两位姊妹曾与他一同劳苦,表示保罗在腓立比教会传道时,她们曾出过不少力量。至于她们究竟何事不睦,无法知悉,有人猜想她们争夺教会的领导权,有人猜想她们对于发展教会的方法有歧见;也有人往好处想,她们对于供给保罗的量上有不同的限度。但保罗褒贬齐下,说她们的名字均在生命册上,证明她们是为圣工而争吵,并非对私人的事有何纷争。

“生命册”,保罗只有此处用过一次,另外一次是约翰在异象中看见时记录下来 )。圣经它处在提到生命册的记录,不过无“生命”一词冠于册子之前 )。

至于本意3节所说的“真实同负轭的”人为谁,无法知悉。保罗劝他帮助友阿爹与循都基和睦,有人猜想这人就是腓立比的传道人以巴弗提。至于革利免,可能是监督(长老 )之一。

( 注:中文圣经把一个女人的名字译为(友阿爹 ),实不通之至,“爹”是男性用字,何以女人称为阿爹,为何早期译经长者们错用此字,其实可译为尤雅德。不要把这个第一世纪的革利免[CLEMENT]与以后的革利免当作一个人,那是纪元后215年亚力山大神学家革利免。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3友阿爹,循都基,革利免是谁?与保罗关系如何?】

答:友阿爹Euodias——意思是喷香,或佳美的旅行(新译本译名友阿嫡 为女性名字甚合 )。循都基Syntyche——意思是命运或同行者。这两个女人是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可能都是教会中的女执事,或是属于高级社会妇女领袖,为著名而颇有影响力的人,因她们曾经跟过保罗一同劳苦作工,是保罗的同工,殷勤事主,名字都在生命册上,显见其灵性之高超,不是普通的人。由于她们意见不一而失和,保罗劝她们要在主里同心,除去一切的隔膜,以期和睦相处。至于他们因何缘故争执不和,无法得知。保罗同时也请求一位「真实同负一轭的」人来帮助她们,求达和睦之目的。有人以为这个人就是腓立比的教会使者以巴弗提(参三O一题 ),但到底是谁,我么无从获悉。此外还有以为革利免Clement——意思是温和的,此人亦是与保罗同工的,在初期的教会历史上,有一位罗马督革利免(主后九十五年 ),有人以为保罗所提的同工革利免,就是后来的这一位,但是缺乏证明其身份,难以确定为同一个人。总之,友阿爹,循都基,革利免这三个人都是有属灵生命的人,都是与保罗一同劳苦的同工,都是和保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为着客观的环境,保罗和巴拿巴,被迫离开了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门徒,再往前去(徒13∶50 )。他们提早离开这个幼稚的教会,可能产生什么后果呢?在那教会里已有了一小群初信者,他们只是在基督里作婴孩,他们有否恳求使徒们继续居留在那里,好照顾他们属灵的利益?比方:「如果你们现在离开了我们,那我们就好像羊群没有牧人一般。」「其实,最低限度你们也得留下一位来照顾我们!」「逼迫这么厉害,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怎能站得住呢?」他们是否如此向使徒讲理由?不是。他们并没有这样请求,圣经还很奇妙的记载:「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徒13∶52 )他们没有因保罗和巴拿巴的继续前进,而难过或悲伤,反而在主里大大喜乐!为什么呢?因为使徒们的暂时离开他们,纔可叫别人有机会听见福音。不但如此,他们自己也从神那里直接得着照顾和供应,因他们都被圣灵充满了。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在主里喜乐,何其佳美!也许你曾试过要凡事喜乐,可是不久即告失败。不要紧,仍继续下去,当你不能感觉喜乐,没有可以喜乐的理由、安慰和鼓励时,仍该喜乐。甚至当你落在百般试炼中的时候,仍要算作喜乐。这样,神就要证明你的「算」不是徒然的。你想你的父亲会不会让你举着得胜和喜乐的旗号到前线去,然后祂冷冷的向后一退,任凭你被仇敌掳去或击败呢?决不!父的圣灵必定会在你勇敢前进的时候支持你,将喜乐和赞美充满你的心,那时候你就会因着里面的充满,感到非常的新鲜和欢乐了。主阿,教导我们怎样在你里面喜乐,「常常喜乐」。── 选

保罗在监牢中为主受苦,还有甚么可喜乐之处?何以能吩咐腓立比信徒要喜乐?】

“喜乐”为本书信常用的字句,所以本书被称为“喜乐的书信”,计开:本书用喜乐或同义字有喜乐,欢喜,欢欢喜喜,欢欢乐乐等,共十六次(中文圣经有十七次 其中一次在的欢乐 原文是夸耀KAUCHEMA寻们tla〕与喜乐不同 )。

原文用同一字根的动词、名词与拼合字来表达喜乐的程度如下:

一、CHARA(Xapa )是名词,

二、CHAIR O( xa一川是动词,(2次 ),、28节,(2次 )、10节。

三、SUGCHAIR O( ouyxa中…是拼合动字,一同喜乐,

保罗虽然坐监,但他的灵性已到了高峰,觉得坐监是一种享受,因为他的捆锁,以致基督在御营全军中被传开,他怎能不充满属天的喜乐呢?他喜乐的最大原因是因主的名被传开 );他坐监或任何的苦难,如果是使基督被传开的一种最佳的方法,保罗愿意为主多坐监而毫无怨言 )。又,当他看见信徒们灵性长进,他也觉得十分快乐 ),这正是每一位事奉主的人所应当效法的。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谦让」二字在中文译本上除了谦虚、忍让的意思之外,更含有另一种积极的潜意──可忍受低级卑贱的环境,或别人不恭敬的对待。一个常常喜乐的人,一定是懂得谦让的。一个人不肯忍让而怀恨在心,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惩罚与折磨呢。

─ 施达雄《生之态度》

】「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

要温柔,toepieikes(RSV “宽容” )的要求,对象由向众人界定,显示使徒是想到教会与外界的关系,而不是基督徒彼此之间的交往。Epieikeia是名词,在本文中作形容词用,是伦理词汇,保罗在亦曾使用。七十士译本的诗八十五篇(和合,用这个形容词来翻译“预备饶恕”;马歇尔将它的含义作了全面的说明:“心存美意,对人的错误宽大为怀,处置人的失败满有怜悯,因为考虑他们全盘的光景”。也许最接近的英文为“graciousness”(恩慈 );在这里,它是指在试炼中甘愿顺从的灵,其表现便是拒绝还击。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近了”原文eggus,可指空间的“近”,也可指时间的“近”,中文新旧库圣经译作“主是靠近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祷告,proseuche,和祈求,deesis,在使徒书信中常一起出现,按照艾伯特与司密斯(G. Abbott-Smith )的希腊文辞典,这两个字可以有所区分。他说,proseuche是泛指一般的祷告,而deesis则注重需求。另一方面,deesis也用在人对人的要求上,而proseuche只限于对神的祷告。要求,aitemata,这个字特指有明确请愿之内容的祷告。因此,再借用章伯斯的话,祷告不是感性地“在神面前呢喃”,而是可以直接提出特定的要求。感谢,eucharistia,是真祈祷的重要和音。纪念神的美善与怜悯,能使我们避开不知感恩的种种陷阱,如:过分担心眼前的困难、忘记神过去对我们所施的恩、忽略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应当一无挂虑。」

许多基督徒不断地过着焦急挂虑的生活,有的竟烦恼得可怜。怎样能在日常忙乱的生活中得到完全的安息,是一个值得知道的秘诀。让我们先看:挂虑究竟有甚么用处?挂虑从来没有使谁强壮过;从来没有使谁遵行神旨过;也从来没有使谁逃出困难过。挂虑只会损害有用的生命,美丽的生命。焦急、挂虑、担忧,都是我们的主所绝对禁止的,我们的主说:「不要...忧虑,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主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用不着预先思想,我们的生活可以毫无计划,毫无规律;祂乃是说:我们用不着为这些事挂虑。你以为你这样挂虑、担忧,别人不会知道么?我告诉你:从你脸上的愁纹,从你说话的声调,从你生活中最微小的动作,你缺乏喜乐的精神看来,别人早已知道了。我们应当把我们的挂虑卸给神!因为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沙勒德

】烦恼、挂虑、猜疑、不信,都是基督徒最大的弱点。我们究竟能不能从它们得到甚么呢?它们不是常使我们失去活动的机会么?它们不是常使我们失却智慧的果断么?许多时候,我们原可以依靠信心漂浮的,却因为自己挣扎的缘故,反沉下去了。

哦,我们多么需要安静的能力!哦,我们当安静,当知道耶和华是神!以色列的圣者不能不保护拯救祂自己的子民。祂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效力的;高山可以挪开,天地可以废去,祂的话却不能废去。

祂值得我们信任,也应得我们信任。我的魂哪,归来罢,归来安息罢,归来倒在主的怀里罢!── 选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一个信徒不该有丝毫挂虑。无论我们试炼有多重,痛苦有多深,困难有多大,总不能叫我们有挂虑的理由,因我们有一位父在天上,祂是全能的,祂爱我们,正如爱祂的独生子一样,祂乐意随时随地拯救我们,帮助我们。所以让我们听祂对我们所说的话:「应当一无挂虑...。」

「只要凡事」──「凡事」包括日常生活中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应当将「凡事」带到神面前去!当我们夜半醒来辗转不能成眠的时候,就该顶自然的倾向神去,与祂谈话,将我们种种琐碎的事情带到祂面前去,将一切家庭方面、职业方面的困难全告诉祂。

「借着祷告、祈求」,我们应当站在儿女的地位上,专一的、诚恳的仰望祂。

「和感谢」,我们应当随时存感谢的心。如果我们以为没有甚么可叫我们感谢的话,至少有一件事是值得我们感谢的 ─ 祂救我们脱离死亡。哦,这就够叫我们大声感谢赞美了。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这是一个何等大、何等真、何等宝贵的祝福!但是这个祝福,必须亲身经历纔会知道,因为这是出人意外的。哦,让我们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如果我们能一直照着行的话,结果定会叫神得到更大的荣耀。── 莫勒

】我们应当时时察看自己,有没有甚么叫我的心得不到安息?如果有的话,就当立刻到神面前去对付,直到恢复了内心的镇静。── 赛尔斯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平安,eirene,旧约中描写,神使一切仇敌臣服,彰显祂全权的治理后,立刻临到的,便是这项福气(shalom 。按新约的说法,惟有先接受祂和好的恩典,我们才能认识祂的平安。神的平安来自与神和好,这是透过主耶稣基督完成的,祂用自己在十架上的血,成就了和平

超越一切领悟,这个形容词可以指“所成就的,超过我们最聪明的预料、最精密的盘算”;或“超越一切人的想法(nous ),高过我们所有的梦想”(参摩法特 ),因此越过我们能理解的范围。动词超越,hyperechousa,与译为“凌驾一切之上的伟大”,或“至极的美好”之名词同源,两处的意思似乎都指绝对的独特,而非相对的高一等。因此,第二种译法较为可取(毕尔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思念”原文logizesthe,有计算、思想、考虑、决断等意。我们若多思念属世之事,结果必陷于痛苦与忧虑中。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是什么?】

答:使徒保罗和腓立比的信徒,曾经发出一项要求说:「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事,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由这几句话里,可知他在属灵生活的见证方面,确有美好的榜样,不但是要他们学习,领受,听见,看见,而且要他们自己实行出来,这一件甚属不易的要求,保罗从前也对哥林多的教会信徒说到:「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而在本书前面又曾明示:「因我活着就是基督。」「弟兄们,你么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从这几处经文给我们知道,保罗并非有老大自居的心理,其目的是要信徒学习效法他在基督里面一切的榜样,我们可以领会此处他的语意要求是什么,所谓在我身上学习的——如保罗为主受苦的心志,和忍耐,谦卑,顺服,爱心,信心,行为的好榜样。所领受的——如保罗高超的灵性经验,丰富的智能知识,供应属灵的粮食,和启示真理的亮光。所听见的——如保罗传讲的福音信息,各样美好的见证,行出的能力奇事。所看见的——如保罗忠心为主到底,奔走十字架道路的脚踪,不顾性命而靠主真理战胜仇敌的胆量,以及在各样圣工上的成就,与结成一切美好的善果。以上这几点可以说出了保罗人生生命的历程,将他作传道人应具备之成功条件,都鲜活地表现出来了。他的这些教训和榜样,不但是为当时的教会信徒所要学习和领受,直到如今,我们研习圣经,对于保罗的传道教训,一切的生活榜样,仍然深为领受,更当有始有终地学习和效法。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保罗轻看了一切的福乐,在监狱中写上面的几句话。那些不为自己留起丝毫地位的奉献者,在万事上都能知足,因为他们只愿意神所愿意的,只作神所要他们作的。他们剥夺他们自己的一切,在这样的赤裸中,神在今世偿还他们百倍。── 选

靠主加力「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是软弱的,没有能力的。「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赛4030 )人的力量不但有限也很不可靠。到使用的时候就表现出来,时间一久就更无法维持了,在属灵的事上更是如此。到了一个时候,人力量一点都使不出,用不上,几乎是软弱如水,无法站住,更不能作什么了。这种情况很可怕,尤其是在战场上,若疲乏软弱了就非常危险(撒下2115-16 )。

犯罪、灰心、胆怯、任意奔跑都是失去力量的原因(士1619 王上194 箴2410 赛3015 )。但另一方面,我们当走的路甚远而且艰难(徒1422 ),若不靠神赐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王上197-8 )。彼得曾倚靠自己的力量失败了,保罗深知自己的软弱,所以倚靠主加给他力量(林后129 提前112 提后415 )。特别是我们心灵的软弱,更需要主借着祂的灵来刚强(弗316 )。

当我们感到软弱无力的时候,就要到神的面前来祈求、等候,好重新得力(赛4041 )。当我们感到自己还有力量的时候,这乃是主的能力维持我们,绝不能自恃而离开主,而是要时时倚靠祂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610 320 ),得以在各样的事上力上加力(西111 诗847 ),我们可以靠祂加给我们力量,去作一切的事。

──《每日天粮》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今日在神的工作中,事情往往是安排就绪,因而叫我们无需去倚赖神。但主对这些工作的裁决乃是毫不妥协的:「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因为属神的工作,只能靠着属神的力量去完成。而那种力量,只有在主基督耶稣里纔可以找到。当我们到一个地步,能够如同先知那样的说:「我不会说话」。就在这情况下,我们才发现神在借着我们说话了。神从来不要我们做那些我们凭自己能做的事。祂要我们活出一种凭着自己永远不可能活出的生命,祂也要我们做那些凭着自己永不能做的工。然而,借着祂丰盛的恩典,我们就能活出这样的生命和生活,且可能做着这样的工作。因这生命乃是基督自己,并借着神的大能而活出来。这工作也是基督自己的工作,乃借着我们所顺从的圣灵运行在我们身上而做的工作。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

保罗回到本段的主题,再度称赞该教会的体贴,用礼物──大概是金钱──协助他的工作。他赞许他们乐意同受(Synkoinonesantes )他的患难。原是美事,他用了一个惯用语。Kalos,加上过去式的动词,可表达有礼的请求,如。这个动词形容出使徒和他的朋友之间关系的密切,指的是“和我彼此相交,koinonia”,即,他们在福音的事工上,与使徒完全认同

我的患难,thlipsis,在这里绝不仅指“我的困难”或“我个人的需要”。Thlipsis是术语,专门指末世将临到世界的灾难或痛苦;。由此可见,腓立比人赠送礼物,所得的称许不只是救济了使徒,而是有分于使徒的苦难,而这苦难是在末世之前,也在为末世作准备;伯纳德认为,借着他们的礼物,福音能遍及万民,预备末世的到来。乍看之下,这个想法似乎有些突兀,但它却是解释下文(15节 )之钥。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无挂虑「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挂虑是心里的重担,叫人担当不起,不知有多少人天天有挂虑的担子。以至心中苦恼,脸带愁容、生活无味、作事无力、折磨意志、消耗精力,使人的生命萎缩,枯干无用。信徒有挂虑,就像被绳索拉住一样,无法在灵程上前进。

怎能没有挂虑呢?明明有困难摆在那里,危险等在面前,或者有痛苦、试炼、争战缠压,不得解脱,怎能不挂虑呢?是的,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更好的出路是不易摆脱的。然而,神的恩典非常奇妙,我们无论有什么难处,祂都能解除,使我们转败为胜。在祂没有难成的事,祂不愿意祂的儿女被困难吓倒,被忧虑压伤,祂等着要救助我们。

所以我们可以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将我们的重担卸给祂(诗5522 )。诚恳有信心的祷告是不会落空的,儿女有难处告诉父亲,他绝不会不理。神所作的可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即使外面的难处暂不除去,祂也必赐我们内心有平安,好像没有难处一样。

──《每日天粮》

】「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我的供应充足,pepleromai,继续肯定他所有的物质需要,都因腓立比人对他的事奉而得充足;此处否定他有任何不感激、不体贴之情。这份由以巴弗提带来的礼物,被形容为在神眼中是可收纳的,此种描述更可以澄清这一点。倘若连神都喜悦,视为可收纳、令祂喜悦的祭物,腓立比人一定认为,使徒也会由衷地感激。他们的礼物又被形容为馨香之祭,这个词汇取自旧约,它提示我们:一切基督徒真诚的事奉,即付出牺牲与舍己代价的服事,不仅促进了基督的大业,扶持了神的仆人,其本身也是一种敬拜,蒙神悦纳。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

对保罗来说,腓立比的信徒是他物质上唯一的供应者,但他竟然向他们毫无顾忌地说:『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保罗不只一点没有向腓立比的教会暗示他有甚么需要,反而向他们有这样大胆的表示,完全不担心他来日的供应将会减少,他这样高贵的风度,充分流露他那富家子的品质――他有一位极富足的父亲,上文所说的那句话,实在是一句伟大而崇高的话。一位使徒可以向一位在困苦中的未信者说:『金银我都没有』。这是很正常的,但他决不可向那些准备好可望要帮助他的人,说同样的话。一位神的代表(神的仆人 ),把他个人的需要揭露出来,以引起听众的同情心,这是一件羞辱主的事。我们若在神里面有一个活的信心,我们便该时常在祂里面因祂夸耀。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将供应 plerosei(这个字与18节所译的动词“我已经充足”相同 )和需要 Chreia(在 以及前面 这字曾用来形容使徒的需要 )等字的使用,可以支持他的观点。按照这种看法,保罗向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所提的,是重申神的信实,祂既然供应了祂仆人的物质需要,也必能供应他们的一切需要。

荣耀的(直译“在荣耀里” ),一词究竟指什么,解释有几种。它可被视为副词,形容供应,意思是:“用荣耀的方式供应”;它亦可指未来神国度为信徒存留的荣耀:“在荣耀中”(参莫德 )。然而更可能的是:它与丰富相连;如此,这词组的意思便是荣耀的丰富。根据旧约中荣耀(希伯来文kabod )的某些含义,丰富、荣耀两个字可算同义词。请参阅,“荣耀”在这几处等于财富、财宝,如 NI V。

神丰富的怜悯与供应,可由在基督耶稣里看出。神完备的启示与救赎,都在祂里面,因此我们在祂里面是“富足”的,亦即,我们用信心与祂联合之后,就连于一切真财富的供应之源。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要的都充足。」

许多基督徒太贫穷了,他们甚至不能够应付自己的需要。凡要向他们求助的人,只得空手而返!另外有一些基督徒却是很富足的,你永不能估计他们属灵的财富。你好像没有遇到一个难处,是他们未曾经历的。你无论处于任何的困境,他们都能够帮助你,他们似乎具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应付一切凡有需要而向他们求助的人。许多基督徒所以不至于在属灵上全然破产,就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其他信徒的服事和供应。这些属灵的供应者,不断地将他们属灵上的财富,带进基督的身体里,而属灵贫穷的信徒,很少了解他们是亏欠于那些属灵的供应者,他们有时甚至会受试探而藐视这些有供应的人。也许有一天,一位远方旅行同来的朋友,盼望我们摆上一些饼,但因着我们的贫穷,主可能允许我们向邻舍去借一些给他。如果主对我们说:「你们给他们吃罢!」那我们又如何呢。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学会知足「我无论在什么景况就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不知足是许多苦恼,罪恶的根源,也是有贪心,有情欲,有骄傲,有强烈的要求,有自己的意思。不知足是不会有平安喜乐的,不知足的人心中似乎永远有火在烧着,感到非常的干渴,烦燥,不能忍耐,俗语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是不错的。真正有快乐的,不是有钱财的人,有权势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才干的人,乃是知足的人。虽然他可能贫穷,卑微,愚拙,无知,但能知足就平安快乐了。

想学知足的这门功课很不容易,因为人的欲望很多,很高。所以很难知足,若想知足就必须放弃那一切,将自己放在零的地位,像约伯所说的:我们原是赤身而来,也必赤身归回,在世上随神的安排,得失,有无,都不强求,无所贪,无所惧。像保罗所说:无论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因为我们没有先给神什么,叫祂偿还,我们原是祂手所造的,祂愿意怎样待我们都可以。

何况世上的苦,难,都是暂时的。我们还有极大的盼望在将来在天上,对于今生不必有分外的要求,除了羡慕天上更美的家乡以外,其他都不足介意,向一切都死了,也就知足了。活着只是为主而活,随祂怎样处置,没有自己的拣选,这样就知足了。

──《每日天粮》

动词问安,aspasasthe,在第二句中又重复:都问你们安。那些在他坐监之地的基督徒弟兄们,包括提摩太在内,都和他一同凭信徒之谊致意。这个作法是借用古代写信的习惯,不过改以基督徒的内容。

和保罗一同问安的信徒,不一定都和他一起在监狱中;此处特别提到其中的一群人:在该撒家里的人。他们问安的背景,很可能是因为:保罗入狱处的基督徒皇家服务人员,对身为腓立比公民的基督徒特别有兴趣,因为腓立比是罗马的殖民地。曾有人认为,该撒家里的人(希腊文hoi ekteskaisarosoikias 相当于拉丁文的familiaCaesaris )一语可以肯定保罗被囚于罗马,那里即是本书信的背景;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词不是指皇帝的家属,或罗马议会的成员。译为“皇帝的奴隶”(摩法特 )又将这群人限于奴隶中,删去了自由身分的人士,不甚合适,除非“奴隶”是广义地指“仆人”,即市民的公仆。请参阅布鲁斯书中引自的一些证据。不过这个词颇具弹性,可以泛指任何城市中在政府服务的人,包括以弗所在内(葛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该撒家里的人是哪些人?与保罗的关系如何?】

答:该撒Caesar是古时罗马帝国的尊号(参七十题 )。在该撒家里的人,有人认为就是尼罗Nero皇宫里的要员,或指罗马政府委派在各地任职的人员,以及当时一些尊贵的人物,如埃提阿伯总管银库的太监,百夫长哥尼流,与希律王同养的马念,居比路的方伯,腓立比的狱卒,帖撒罗尼迦的尊贵妇女,庇哩亚尊贵的希利尼妇女,亚略巴古的长官丢尼修,哥林多城中管银库的以拉都并希律家宰之妻约亚拿等,这些人其中有些是因保罗传道而信主的。另外有人认为该撒家里的人,大概是指罗马教会的人,可能是保罗问候在教会中那些为主劳苦的工作人员,或是专指御营全军说的(参二九四题 )。因保罗曾向御营全军传过福音,这些全军就是罗马皇帝的禁卫军,故被称为该撒家里的人。但无论如何,这该撒家里的人,特特的问腓立比教会安,必然是为腓立比信徒所熟知的,且是保罗传福音所结的果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很亲近密切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该撒家里的人”是什么人?与保罗有何关系?】

一、“该撒家里的人”,原文为KAISAROS OIKIAS( x*。apo仁0tIctaQ,与的御营全军是有密切关系的(见本书前文252条 ),多数解经家均同意保罗把福音向御营全军每一个士兵传开,这些御营全军被称为该撒家里的人。

二、但有人认为该撒家里的人是指罗马政府信主的官长或在各地为政府服务的公务人员而言,保罗曾向不少这一类人物传福音,而且带领他们信主。计开有:居比路的方伯 ),哥林多城中管银库的以拉都 ),腓立比的狱卒 ),帖撒罗尼迦的尊贵妇女 ),亚略巴古的官长丢尼修 ),保罗也向腓力斯大人讲道,还有亚基帕王。至于与分封王一同养大的马念是否与保罗传道有关,则不得而知 )。

三、不过保罗如果是在罗马写这封信,而提到该撒家里的人特别问候腓立比教会信徒的安,表示这些该撒家里的人与腓立比信徒相识。因为保罗在别的书信并未这样说过,所以该撒家里的人一定是在罗马因听保罗传福音而信主的人,他们可能是从腓立比城来的罗马政府机关中服务的人。

四、有人认为是该撒家里为奴仆的,他们相信了那稣。不过这些奴仆何以要问候腓立比信徒的安,则难以解释。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例证

喜乐的命令】

上帝希望我们快乐;但「欢喜」

、「快乐」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多么稀罕的事啊!生活的紧张和竞争,往往使人有窒息的感觉。很显然的,即使是最快乐的基督徒,在他们内心里也难免有失望和忧虑;不过,借着圣灵的帮助和安慰,在最困苦之中,他们也能超越了世上的困境而进到平安宁静之中。他们的心中何以会有属灵的快乐而不受属世的缠扰呢?原因即在他们与主有一个正常的关系。上帝的带领和眼光是远高过我们的,祂既然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预定的计划,那么,我们的未来岂不也在上帝带领之中吗?我们如果能有这种信心的眼睛,也肯伸出信心的手来接受神的带领,那我们还能不快乐吗?因为神是无所不能的。保罗遇到种种苦难时,你记得他怎么说吗?他说,「这些事没有一件能影响我!」

据说知更鸟有一个十分可爱的特点:它在大雨滂沱之中所唱的歌,和在艳阳下所唱的完全一样。在阴霾的日子里,其他的鸟都寂然无声时,你更能听到知更鸟快乐的颂歌。因为我们是属主的,主也是我们的,照圣经所说的「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爱他。

我们有言语所不能表达的那无限的喜乐」——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这是命令。喜乐怎可命令呢?喜乐是感觉,但喜乐也是态度。喜乐的态度比喜乐的感觉更重要。这态度可以用意志来决定。在任何环境中,我们可以决定有喜乐的态度。这喜乐不一定是笑,乃是我们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以后,就慢慢生出喜乐的感觉来。比方说,妈妈爱孩子弹琴,但孩子不喜欢;可是妈妈一定要他弹琴,为了讨好妈妈,他决定去学弹琴。慢慢地他也欢喜弹琴了,觉得弹琴很有味道。他何来这种感觉?是从意志来的。我们的喜乐也是这样。所以保罗命令式地说:「你们要喜乐。

」── 滕近辉《爱徒的叮咛》

,11、13满足的喜乐】

经文:“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有一天两个小孩跟母亲到公园去玩。过了一会大的孩子很生气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个鬼地方一点也不好玩,连花上都长着刺。”
小的孩子却蹦蹦跳跳地来到母亲的跟前:“妈妈,这个地方真有意思,连刺上也都有美丽的花。”说着,便把一朵玫瑰指给母亲看。
母亲说:是啊!你们长大后对待生活,要把刺藏在花的下面,这样你们才能感到快乐,若是天天只注目在刺上面,那么,愁苦就会和你日夜相随。你仔细想过没有?我们在天上的主耶稣,甘心降生人间,但世上倒布满了刺,迎接祂的是一顶荆棘编成的冠冕。可是我主耶稣绝不计较,他每天都在刺上采花,所以祂是这样快乐,勇敢,不怕艰难险阻。甚至反倒安慰我们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我们再看看当日的保罗也是一个善于处世的人。让他自己说话:“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
保罗所信靠的主,也是我们今日所事奉的主,为何他能随事随在都得了秘诀,为何我们就办不到?问题是在于保罗无论在任何景况,都能靠着主的力量,学会了“知足”这门功课。
求主加倍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在这门功课能多加运用。则我们的人生定必有一番彻底的改观。

──《为甚么要用比喻》

「应当一无挂虑。」】

忧虑是灰色的,它常在人群中间,今日比以往更多。当生命压力越重,环境的牵制更加危险的时候,在神的方舟上无时没有乌云密布,心中总在惊惧。信徒们请看:那种贫寒的家庭,小孩子还在甜睡着,他们醒来时必十分饥饿,但完全没有食物,却无一丝忧虑。

这样的情形之下,使徒嘱咐我们祷告。将一切所要的告诉神。我们不必在他面前哀痛,好似巴力的祭司,又号叫,又割痛自己的身体,好似因痛苦引发神明的怜悯,你只要安静的单纯的将祈求放在祂面前。将这些交给祂,祂是你的父神,祂造你的身体,也必供给你一切的需要。你的健康,你的儿女,你教会的情况,都是祂所关心的。祂注意掉下的麻雀,祂数你头上的发。

我们不逃避生命的操练。我们有时丰富,有时缺乏。但在这一切,和平好似神的使者,会来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所有的忧虑必须烦恼都会出去消散,好似厚玻璃的双重窗户,将街上的噪音全部隔绝。神的儿女就要谦卑忍耐地学习父爱的教训,毫无挂虑,凡事感恩。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意外平安】

“应当一无懮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入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一只大船自利物浦开往纽约﹐在半途遭遇风浪﹐船在危险中挣扎﹐好象没有希望了。全船的人有叫的﹑有哭的﹑也有祷告的﹐但有一位老妇人显得十分镇定。有人跑过去问她﹕“妇人﹐你知道这是十分危险的风浪吗﹖我们也许在天亮之前就葬身鱼腹了你为什么但然无惧地坐在这里呢﹖”老妇人回答说﹕“我正在想着﹕大女儿马里在纽约﹐小女儿马大在几年前已蒙神接回天家﹐如果船能安抵纽约﹐我就可以见到马里﹔如果船沉了﹐我到天家﹐则可以见到马大﹐所以不论将要看到那一个女儿﹐神总有她的美意﹐我尽可以放心。”
神已经为属痘的人豫备了天上更美的家乡﹐所以这老妇人对地上的风浪毫不懮虑。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神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直译 )

海洋深处有一个最镇定的中心,人们称它为「海垫褥」。无论海面波浪多大,狂风多猛,「海垫褥」绝不会受到丝毫扰动。从海底里捞起来的动植物的遗迹,能对我们证明,它们在海底里数百年、数千年之久,从来没有受到丝毫扰动过。神的平安是永久的平安,像「海垫褥」一样,是在人的最深处,是外面的困难和骚动所不能摸到的。凡进到神面前的人,都能享受这样的平安。── 裴尔逊

好诗好报】英国诗人司品塞(EdmundSpenser-1552?-1599 )写成他杰作《仙后》 (FaerieQueene ) 的一部分,先亲自送去给南汉浦屯伯爵(EarlofSouthhampton )过阅。
那位有名的文学鉴赏家读了极为倾往,告诉身边的侍从,“快送给大诗人司品塞二十英镑!”他继续读下去,愈觉得佳美,吩咐说:“再加送给大诗人司品塞二十英镑!”他不能够放下去,仍然继续读。他告诉侍从:“赶那家伙走吧!否则我得破产了。”
仙后比喻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1533-18603 ),仿史诗结构,叙述各样品德。献给当时的英国女王,很得欣赏,命财政大臣薄弗理(LordBurghley ),予酬一百英镑。薄弗理认为太多;女王叫他给予合理的赏赐。但许久之后,仍没有消息。司品塞写了一首短诗给女王讽示。女王责备她的大臣,谕令立即拨给;后来并赐予诗人年俸。

圣经说:“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欣赏别人的成就,称扬别人的成功,是最基本的品德;不仅对人有益,也可以涤除心中嫉妒的污秽。如果没有得到人的欣赏,也不必灰心。── 于中旻《喻道集锦》


值得深思的事“凡是真实有、可敬的……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对人生持正面看法的人通常会比爱看黑暗面的人,能完成更多的事。其实,负面的人生态度是自我防御的一种反应。如果一个人认为他无法在一项预测中表现良好或无法戒掉某一种坏习惯,那么他就可能真的无法做到了。
同样的,我们基督徒如果一直质疑神的完美或不断怀疑他赐予我们达成美好目标的能力,那么无形中我们已在阻挠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了。神希望我们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因为那会给我们带来正确的人生观,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然而,这其中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就是误以为正面的想法就等于心灵的健康或是天性的乐观。只有我们确信我们的想法是一直与神的心意吻合的,唯有当我们的心思意念专注在神和他的话语时,圣灵的能力才能在我们中间畅通无阻,因为神才是所有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美名的源头(腓48 )。
是的,我们有一位救世主,他已为我们献上永远的赎罪祭。他爱我们,并赐给我们能力去完成他要我们去做的,而这才是我们值得去深思的正面事物!
主啊!求你用真实浇灌我们的心,
使你的话语长驻我们心中;
当我们思想纯美之事时,
盼望你不断指教我们的人生!
正确的想法才会带出正确的人生。


──《生命隽语》


自由选择“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


1997年,当全球都把注目的焦点放在黛安娜王妃和德兰修女逝世的消息时,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另一个重要人物的去世。他就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维克多·法兰克。他于九月二日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克医师被关进在德国的奥斯维滋集中营。他被剥夺了医生的身份,并被迫去做苦役。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都死在集中营。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工作笔记也被毁之一旦。但法兰克从奥斯维滋发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夺走,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剥夺他对他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态度。”
我们可能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我们却能够选择面对事情的态度。使徒保罗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这样写:“我无论在什么景况下都可以知足……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借助基督的大能,来面对一切。
我们总有选择的机会,不同的选择将带来不同的结果。
主啊!给我恩典,
满足于你给我的一切!
啊!不只如此,
让我为你所给我的感到欣喜
那是我的选择!
持好的态度,那是你的选择。


──《生命隽语》

】「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

在我一本园艺书籍里面,有一篇叫作「生在黑暗里的花」,内中讲到有一种小花,是从来不需要日光的。我的老师告诉我说,这种小花不但不怕黑暗,并且在黑暗里倒反生长得快。

灵界里也有同样的小花,是生长在黑暗里的。

使徒保罗写腓立比书信的时候,正在罗马作囚犯。那时候,他一生的事业似乎将要结束了。正是在这样受围困的黑暗里,花儿开得特别可爱。也许保罗以前已经看见过这些花儿,但是它们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美丽的。神的话替他揭开了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藏。

在这个宝藏里面,有几样奇异的东西:基督的恩典,基督的爱,基督的喜乐和平安;这些东西似乎需要黑暗去开发它们的神秘和荣耀。经历了黑暗以后,保罗开始发现他以前所没有发现的属灵产业的广大和丰富了。── 乔怀德

每一朵花,即使最美丽的花,在日光下也都有它的黑影的。光越大,影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