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佳偶】我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
3 「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我问他们: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
4 「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我拉住他,不容他走,领他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1-5节是「寻找之歌」,可能是二8-15梦境的继续。佳偶在凌晨醒来之后(二16-17 )),「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1节 )),但却寻不见。因此,她在半梦半醒之间,回应前一段梦境中良人的邀请(二10 、13 )),放下自己的矜持,夜间起来在城中四处寻找(2-3节 )),找到以后就再也不愿分离。 「夜间」(1节 ))的原文是复数,意思是「许多的夜晚」。 佳偶四次用「我心所爱的」(1-4节 ))来形容良人,就像她的心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寂寞的感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才开始。喜欢一个人,不会让人感到痛苦;只有爱上一个人,才会让人体会到真正的痛苦。 「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4节 )),表明这一幕并非现实,而是梦中的意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领他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4节 )),意思是领到母亲面前订立婚约。风会吹灭火星,也能煽起烈火;离别会使激情冷却,却会使爱情更加炽热。佳偶和良人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婚前感情的游戏上,一旦重逢就订立了婚约。现代人过长地停留在恋爱阶段,双方身心疲惫之后才谈婚论嫁,结果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佳偶和良人却是确定了爱情就订立婚约,婚姻就成为爱情的延续和更新,才能「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八7 ))。 我们在追求主的过程中,也常常有「我寻找他,却寻不见」(1 、2节 ))的经历。我们常常在远离主的黑夜里,才发现自己是如此迫切地需要「我心所爱的」主。因此,当我们再一次寻见祂的时候,就会更加紧紧地抓住祂(约二十17 )),「拉住祂,不容祂走」(4节 ))。
5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不要叫醒…情愿:或译不要激动爱情,等它自发)。」本节是《雅歌》里最重要的副歌(
二7 、
三5 、
八4 )),使思念的一幕骤然落下。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
5a ))在诗歌中的文学角色只是一种陪衬和回声板(sounding board)),用来烘托佳偶内心的心思意念。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
5b )),意思是请周围的动物来作见证。这也是一句诗歌形式的双关语,因为「羚羊 בִּצְבָא֔וֹת/tsev·e’」原文与「万军 צְבָא֖וֹת/tsä·vä’」(
撒上一3 ))谐音,「田野的母鹿 בְּאַיְל֣וֹת הַשָּׂדֶ֑ה/ah·yä·lä’ sä·deh’」原文与「全能的神 אֵל שַׁדַּי/al shad·dah’·e」(
创十七1 ))谐音。
「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5c )),可译为「不要唤醒,不要挑动爱情,等它自发」(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激情并不会持久,所以佳偶始终没有越过爱情的界限,也没有把眼泪当作爱情的武器,而是耐心地等待「婚筵的日子」(
11节 ))。
上图:以色列瞪羚(Israeli gazelle)是以色列的国家动物(National Animal of Israel),也被称为山区瞪羚,属于羚羊亚种,以色列瞪羚以嫩草和树皮为食,身材苗条,脖子长,后腿比前腿长。
上图:以色列迦密山自然保护区的一对西方狍(Roe deer)。西方狍被认为就是申命记和雅歌中的鹿。
6 「那从旷野上来、形状如烟柱、以没药和乳香并商人各样香粉薰的是谁呢?」
7 「看哪,是所罗门的轿;四围有六十个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
8 「手都持刀,善于争战,腰间佩刀,防备夜间有惊慌。」
9 「所罗门用黎巴嫩木为自己制造一乘华轿。」
10 「轿柱是用银做的,轿底是用金做的;坐垫是紫色的,其中所铺的乃耶路撒冷众女子的爱情。」
11 「锡安的众女子啊,你们出去观看所罗门王!头戴冠冕,就是在他婚筵的日子、心中喜乐的时候,他母亲给他戴上的。」三6-五1是第三乐章,主题是「爱的结果」,可以分为三首诗歌:
迎亲之歌(
三6-11 ));
新妇之歌(
四1-8 ));
洞房之歌(
四9-五1 ))。
6-11节是「迎亲之歌」,这是《雅歌》中唯一一首不是对白或独白形式的诗歌,而是叙事性的「旁白」。这可能是用所罗门的婚礼之歌,来描述良人迎亲的场面。
「那从旷野上来」(
6节 )),原文是阴性,表明从远方来的是新娘。耶路撒冷城建在山上,所以说是「上来」。
「形状如烟柱」(
6节 )),可能是迎亲的队伍沿途焚烧香料所产生的烟雾。
「商人各样香粉」(
6节 )),指经过以色列的国际商队从阿拉伯半岛带来的上好香料。
「所罗门的轿」(
7节 )),指一种轻便的床榻,坐在「所罗门的轿」上的是新娘。
「华轿」(
9节 ))原文在圣经中只出现了这一次,可能也是一种轻便的床榻,坐在「华轿」上的是新郎。
「以色列中的勇士」(
7节 )),是本书唯一提到「以色列」的地方,表明「婚礼之歌」的写作时间是在南北分裂之前。
「黎巴嫩木」(
9节 ))指黎巴嫩的香柏木,是古代最好的木料。「紫色」(
9节 ))是古代最昂贵的颜料。
「冠冕」(
11节 )),指新郎在婚礼上所戴的花冠(
箴四9 )),是荣耀、喜乐的象征。「他母亲给他戴上的」(
11节 )),表示母亲对这桩婚事的认可和祝福。
6-11节三次提到「所罗门」(
7 、
10 、
11节 )),所描述的乃是所罗门的婚礼。但这并不表明良人就是所罗门,因为在民间的婚礼中,也可以用所罗门的婚礼之歌来借喻婚礼的隆重、新郎的尊贵和新娘的美丽。玫瑰总会开花、爱情总会结果,真正的爱情总是值得等待的。这个「婚筵的日子」(
11节 ))是良人「心中喜乐的时候」(
11节 )),也是佳偶所盼望的爱情结果的时刻(
5节 ))。今天,许多人把婚姻看作爱情的坟墓,但实际上,没有婚姻的爱情只会死无葬身之地,有了婚姻保护的爱情才能不断得着更新和升华,永远也不会衰老(
八6-7 ))。
上图:地中海的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每个骨螺只能产生一滴紫色颜料,所以非常贵重,被人当作权力、荣耀和财富的象征。古代罗马的法令规定,如果平民穿上染了上等紫色的袍服,就会背上叛国的罪名。古代腓尼基港口推罗以贩卖紫色衣料驰名,所以罗马帝国把紫色叫作推罗紫。
梦失良人(三1) 在二章八至十七节 这首诗中女子想象她的良人极想到她这里来。现在角色反转过来;她梦见自己要采取主动去寻找他。这个梦自始至终都随声附和着“寻找”(在第1节两次、在第2节两次 )和“寻见(遇见 )”(1-4节 )这些字眼。她四次论到她失去的良人为‘我心所爱的’(1-4节 一7) 。夜复夜,她躺卧在床上,都不能在思想中忘掉他。她寻找他,但他不在那里;我们若依照希腊经文来看(请参标准修订本的第一节注脚 ),她大声叫他,但得不到回答。她想象自己出到街上和城里的广场中去寻找他。她问那些在夜间‘巡逻的人’是否看见他。他们对一个年青女子晚上在街上徘徊寻找一个青年人,会作何种想法,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也许她想象他们以铁石心肠、漠不关心对待她;那会是对他们没有反应一种仁慈的解释。那并不要紧。她找到他;她拉住他,不容他走,直到她领他入她‘母亲的家’(八2 ,一6) 。然而这不只是介绍给她想念的家人;她还想带她的良人‘到怀我者的内室’(第4节 ),或正如现代英文译本说的,‘到我出生的房间’。她预期就在怀她或她出生的地方完成他们的爱情。倘若我们了解这卷书为反映一个女子的经验,那么八章二节 ,就仍然在期待着有那一天,她可以公开表示她的爱情,领她的良人进‘(她 )母亲的家’,间接说明我们在这里所见只是一个梦,在这梦中她与我们分享她的热望。另一方面,倘若这卷书是一部爱情诗集,反映不同的人的经验,我们便不能作这种结论。然而在这里说话的无论是谁,要注意这话对她在其中长大的社会一些习俗是何等挖苦。在这个社会中,婚姻由男人在家庭聚集一起时安排。在那里,一个女人的地位,由她与男人的关系而定,婚前 是对她父亲和兄弟,婚后 则对她丈夫。这里,她表露内心意向时,所有如此社会习俗都被超越了。她要采取主动去寻找她的良人;她会领他到家里,在那里完成他们的爱情。要抑制那汹涌澎湃通过我们生命的最深的热情,不论是爱情或自由的愿望、政治的或宗教的,我们所在社会的法律和习惯最后都无能为力。人生中和文学作品中有些最大的悲剧,都围绕着这样的惯例与热情之间的冲突旋转──今日南非的紧张状态和冲突,以及像曼德拉(Winnie Mandela )式的挑战制度可资证明。(二7) 。为王为后大日(三6) 这一段惹起很多问题,而且都不容易解答。这是这卷书中所罗门似乎以他个人权利出现的唯一一段经文(请参7、9、11节 )。在别处,一章五节 ,他的名字只用来作比较,八章十一、十二节 ,他不过是作那女子真正良人的衬托。而且只在这一段才提到‘以色列’(第7节 )和‘锡安’(11节 )。倘若这卷书是来自许多不同时期以色列生活的一部诗集,那么这首歌可能是为所罗门和某一位外国公主的婚礼而撰写的。这样它与诗第四十五篇(庆祝王室大婚的一篇诗 )有了接触点,不过没有明确的提及所罗门。倘若它不是为所罗门的婚礼而撰写的、而又保存在一个诗集中的话,它与这卷书其余的地方怎样配合呢?那些解释这卷书为一出戏剧的人,认为这一段乃记所罗门引诱并强占了一个乡下女子。别的人则以它为祭仪剧的一幕,以至扮演丰饶神明的角色。本书这里所采取的见解,则认为这段经文与所罗门的婚姻无关。它是两个爱人期待的结婚大日。对今日在乡下小教堂结婚的一对青年男女来说,那一天对于他们是一个为王为后(royal )的大日,正如那最辉煌的王室(royal )婚姻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或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一样。从拉比的数据源确实有证据间接表明在犹太人的愁苦的日子以前,就是于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和圣殿为罗马人毁灭以前,在犹大人的婚礼中新妇和新郎二人乃是王后和国王。这是他们为王为后的日子。这一段我们可能从头到尾再次听这女子诉说她的思想。第六节开始她简略地描述她自己,为她的大日准备好了。然后她想到她的良人(第7节 ),在她眼中他每一时都是王。她想到他如同所罗门王,由王室卫队护送,坐着装饰华丽的轿椅来出席婚礼。这是‘他心中喜乐的时候’(11节 );因此他们结婚的日子就正像这样欢喜快乐的日子。让我们更详细一点看看这段经文。这里来了新妇(第6节 ),‘从旷野上来’。因耶路撒冷地理上的位置,在旧约你总是‘上’耶路撒冷,而且王室的任何婚姻都会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因此她从‘旷野’上来,这旷野可能与乡村无异。译作旷野(现代英文译本译作‘荒漠’ )的那个字,其意义并非指我们倾向所指的荒漠。倒不如说它是指任何没有人永久落居的未开辟天然牧场。虽然‘烟柱’可能只是指婚礼行列经过干地所扬起的灰尘,它也可能是描述伴随着她的香料没药(一13) 乳香,另有白色粉末覆盖用以制香的树脂树胶(出三十34) 。没药乳香再次出现于四章六节 ,那男子描述他所亲爱的发出诱人的香气。根据马太福音二章十一节 ,它们是那些博士带来献给耶稣的礼物中的两种。这里又来了新郎(7-11节 )。有王身分的新郎坐着他‘华轿’前来,华轿这个字在旧约别处的意思指一张床榻或长椅。这幅图画大概是一张可移动、无靠背长沙发椅的图画。它与第九节所说‘华轿’或肩舆是同样的东西。他由‘六十个勇士’──‘士兵’或‘战士’(现代英文译本、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他精选的随身侍从(撒下二十三8) 护送。他们随时保护他,防备‘夜间有惊慌’(第8节 )。这词组最好认为是指夜间预料不到的袭击,匪徒总是易于突袭富有的队商的。新英文译本的‘夜间的鬼魔’(第8节 ),假定所言是指那些危险的幽灵,他们往往被人认为在婚姻之夜攻击新妇和新郎。要牢记撒拉旁经那个令人哀伤的故事,在多比雅(Tobias )前来搭救以前,撒拉曾有七个丈夫在他们新婚之夜被恶鬼亚斯摩代(Asmodeus )所杀(多比雅书三章七节 及以下 )。虽然多比雅可能藉着他调制难闻恶臭的烟熏走那鬼魔(多比雅书六章十五节 及以下 ),那些战士的剑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出能有多大用处!九至十节所描述王室华轿一些细节,不很清楚。那些‘银柱’大概是支撑那防护的华盖的;轿的‘底’(译按:直译作‘靠背’ ),这个字在旧约只出现于此处,它可能是轿的椅垫或伸展在顶上的华盖。标准修订本译作‘它内部装饰得令人喜爱’的那句词组,曾被人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加以解释。新英文译本作‘它的衬里是皮革制的’这种译法,是按其意义为皮革的类似的阿拉伯字去译,通常译为‘爱情’。还有很多其他猜测,猜想这字的意义,并猜想它应该怎样与下面的话连结起来。就整体来说,似乎最好认为这华轿的内部是用描述爱情情景的缀锦装饰的。这首诗以向‘耶路撒冷众女子’或‘锡安众女子’(锡安严格来说是耶路撒冷圣殿所在 )所发的邀请作结,邀请她们在王欢乐的结婚日子出去迎接他。提及王母给他戴上王冠或花环,便使人想起所罗门母亲拔示巴在他登基和他作王初期所扮演的显著角色。这年轻的一对期待自己为王为后之日,与所罗门作比较,是否有嘲讽意味?你记得,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王上十一3) 。她们影响了他的‘心’使他的心偏离神,就是为一切真喜乐之根源的神。这年轻的一对完全向他们自己宣誓,彼此专属,那一天是他‘心中喜乐的时候’(11节 )。有一种喜乐,是在这种专属的关系中发现的,不是那些相信诸多人生品味的人所能经验的。--《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歌第三章 E佳偶的寻找(三1~5) 在歌中有少数几个单元,其语汇与句法都比较直率,这个单元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问题在于翻译。故事的线索很清楚:佳偶夜晚在她床上热切地169 寻找她的良人。在那里无法找到他,她就出到街道上去,遇见守夜的人,向他们询问,稍后立刻就找到她的良人,将他带回她家中,到她母亲的寝室中。以重复二7 的请求来结束这个单元。 赖斯认为这是预先安排好之约会的证明,为了某种未加解释的理由,良人没有准时赴会。德里慈或其他人也许是正确的,认为这是女孩正在依序说明的“梦中情境”;这个方法避开了公然提议女孩与她良人已经有了定期性交的说法对德里慈而言,这件事在歌中这位害羞的女主角身上乃是不可思议的。彭马文避开了这个难题,认为女孩(即使是在她隐密的房间里)也不能将她良人从脑海中忘却。那些认为歌是祭祀仪文的人,将这一段等同于古代近东敬神礼仪中“寻找寻见”的主题170 。 1. 床上。这是指床的普通字眼,与一16 所用的字“床榻”不同。在以西结书二十三17 这字的含义是“爱情的床”171 ,在创世记四十九4 与民数记三十一17 及下,是用在明显的性意义上。它在歌中就只有用了这一次。 夜间。NIV“整个漫漫长夜”与现中的“夜夜”,以及 NEB 的“一夜复一夜”掌握了希伯来文复数的“众夜”。 寻找(希伯来文 ba{qas% )是旧约圣经中非常普遍的用词,可以照字面意义使用,也可以作比喻用法。它总是个有意识的行动,经常需要极大的努力(如:撒上十14 ;箴二4) ,但并不保证就能成功。这里重复使用这个字以加强描述的力量。 却寻不见。中文译本与 NIV(希伯来文 ma{s]a{~~ )的意思可以指费尽心血调查后才找着(如:创二20 ;撒上二十21、36) ,或偶然遇见(王下二十二8) 。 “我魂所爱的”(NIV)。和合、吕译、思高、NIV 的心与 NEB 的“真爱”都缺少希伯来文 nep{es% (“魂”)的广阔意义,参一7 。吕译、NEB 与 RSV 加上第四行,“我呼叫他,他却不应我”以完成与五6 的平行,这是马所拉经文中没有的。 2. 我要起来。参二10、13 ,她现在仿佛是在回应早先的邀请。游行,也就是说,在城里的街道与广场所有地方“绕圈儿”(吕译,希伯来文 sa{b[ab[ ),来回移动(参,二17 “转回”)。城,也许是耶路撒冷(参,三5) ,但只要是任何有城墙的城市,而不是没有墙的乡镇或村庄。希腊文 polis 通常都有政治上的含义,然而希伯来 ~ i^r 主要的意义则是有保护(即筑上墙)的地方。第2与3行是第1节的重复,但变成决定性的“我要”。 3. 这首诗的冲击力在大多数译本中都失落了。第2节结束时是痛苦的呼喊“却寻不见”(希伯来文 w#lo{~~ m#s]a{tr^w ),第3节的开始则是“他们遇见了我(希伯来文 m#s]a{~um^ )看守的人正在城中巡逻时”。第二行的字序也将第2节相同经历的次序颠倒过来,“我心所爱的那一位,你们有没有看见(他)?”当地的治安人员会不会对她正在找谁毫无概念呢?这对她而言似乎是不可能的她认得她的良人,所以全世界也都认得! 4. 刚刚离开他们,她立刻就找到她的良人,拉住(NEB“抓住”)可以令人满意(参,二15 ,つ煤狸),但“抓牢且不肯放松她的拥抱”比较能捕捉她发现他的急切与慰藉。她继续缠住他,温和但强迫地带他到她母亲的家172 中,进入母亲的寝室中(参一4 ,与八2) 。 5. 结束歌第二单元的这个要素完全是二7 的重复。
169 强调主动,参二3 的注释,注138。
170 见 T. Jacobsen, Religious Drama in Ancient Mesopotamia, Unity and Diversity , pp.67、90、93,并参 the Anat - Baal Cycle, ANET , 140a~141a,尤其是 col. ii, lines 27~30,与 col. iv, lines 25~45.
171 希伯来文 mis%ka{b d^odi^m ,参分题研究:“良人(佳偶)人(佳偶)>”。
172 参一6 与导论:“b. 预表法”,第二十五段,原书第28页。内室 (希伯来文 h]ed[er )是指房间的普通用词。在现代希伯来文中,它最常被用来指学校的教室(参八2) ,但根据这里的上下文必须将它译作“寝室”。
Ⅲ圆房(三6~ 五1) 在许多方面,这个单元都是歌的核心,四16~ 五1 这两节经文是中心枢纽,歌其余的部分都环绕着它而回转。到目前为止所描绘之关系中广阔的进程,现在发展成实际的婚礼情节,与他们爱情的极致。她的美丽远超过君王战车的美丽。对她的良人而言,她的人格远比城市和地上所有吸引人的事物更令人渴求。她邀请(四16) 他来“占有他的葡萄园”,引致婚姻中的性交。 A给所罗门的一首婚礼之歌(三6~11) 这六节经文引出解释歌时最困难的问题:这个单元如何与本书其余部分配合呢?乍看之下,它似乎与上下文毫不相干:三4 记载了女孩子决定要带她良人到她自己家中;四1~7 详细描述新娘身体的魅力。这个段落是描述一队士兵、一或多辆轿子/战车/轿椅的运输,以及庆贺所罗门王的婚礼。若有任何关联的话,那又是什么呢?与这个单元特殊的问题有关的是第7、9、11节所罗门的名字;经文中存在着等同于“国家主义”的要素使用以色列(7节)、安(11节);军事主题的出现(7~8节);以及本段中主角身分的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决断说本单元没有上下文的关联。如果歌只不过是本偶然编成的文集,就不需要尝试辨认它出现在此处的理由。但如果歌的确具有某种内在之凝聚性与一致性,这个解决方式可就太过随便了。 另外可以选择的观点是:歌是首婚姻的颂歌,这个段落是在庆贺这个结合(就跟诗四十五篇一 样),这观点有许多支持者173 。西尔维得认为这首诗是在描写所罗门回到王宫与闺房中,继续对书拉密女进行游说(Seerveld, pp.34f.);但就像德里慈所提及的,既有岳母欣然同意(11节)“游说的无稽之谈就被粉碎了”(Delitzsch, p.69)。德里慈将之解释为:将新妇从偏僻的加利利家乡带到她在王城中的新“家”;虽然“王室婚礼”的解释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但将“那……上来……的”(6节)等同于女孩,而不是所罗门,可能是正确的。这提供了最佳的线索,可将这一单元与下一段落连接起来,女孩子的美丽与王室战车之美丽的平行与对比(观看三11 /四1) ;荒野/园子的对比(三6 /四15) ;使用没药和乳香(三6 /四6、14) 以及来自利巴嫩之芳香木(三9 /四11) ,都用来证明其间的关联。 6. 那……是谁(和合、AV、ASV、NIV)或“那……是什么”(吕译、思高、现中、RSV、JB、NEB)(希伯来文 mi^zo{~t )问题是要决定那( zo{~t )究竟是指一个人或一样东西。其形式是阴性单数的,可以指女孩子或也是阴性名词的“床”(7节,AV);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不可能是描写所罗门(或“王”)。要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取舍稍嫌困难,但使用 mi^ 即是假设一个人,胜于一样东西(这通常是以 ma^ 来引介的)。游行的队伍还有一段距离,但侍从的华服美饰与数量众多,显然可以证明出现在婚礼行列中的,就算不是王室成员,一定也是个尊贵人。彭马文正确地注意到:如果有任何连贯的上文下理,问题的答案一定很明显那就是新妇自己174 。与此相同的惯用语出现在六10 ,在经文中也是没有答案,而在八5 ,后半行所要求的答案是“女孩子”(新妇)。 上来。耶路撒冷就像古代近东所有在罗马人之前的城市一样建造在一座山岭上,任何旅行的人都是按字面意义“上来”这座城。 旷野比“沙漠”(JB、NIV)译得好,后者所带给人的印象是广袤的沙,像撒哈拉一样;其实,这个希伯来字的意义比较适合指没有永久居民,但可以作为放牧场的地区。这个字非常普遍,在旧约圣经中大约出现了二百七十次。“旷野”是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之后,在约书亚带领下征服迦南地以前那四十年间的家。在以色列人的想法中,旷野是记念为难民被锻炼成足以实现神征服迦南地之命令的强大国家之地。寓意释经学者在解释歌时非常着重这一点,但上下文并未作如此的要求(参八5) 。 烟柱(中文译本、AV、ASV)保留了希伯来文的复数 ti^m@ro^t 。这个词只有出现在这里与约珥书二30 。它并不是在其他地方用来指在旷野中引导以色列人的云柱火柱之普通字眼 `ammu^d[ 。 以……薰(希伯来文 m#qut]t]eret ,被动形式,带有类似于强调主动的力量)175 。虽然这个形式只有出现在这里,这个字在其他地方却出现了大约壹百十五次,所带的意义为“在烟中上升”或“使(祭物)在烟中上升”,NEB的“从焚烧的乳香”保留了这个观念:烟柱乃是精心设计之礼仪焚烧的结果。歌明确使用祭祀用词,这是仅有的一次176 。 没药,见一13 的注释。 乳香(希伯来文 la{b[o{na^ ,“白色原料”)是一种琥珀色的树脂,表面覆以白色粉末,是从割破树皮后的 Boswellia carterii 与相关种类的树木流出的。这类树木盛产于印度、亚拉伯西南、非洲东北沿岸。乳香是圣膏油的成分之一(出三十34) ,并且广泛使用作焚烧的香。它是博士所献给耶稣的礼物之一(太二11) 。这个字在歌中就只有出现在这里和四6、14 。 香粉(思高、NIV“香料”;参 NEB),这个罕用字(在旧约圣经中十次)通常译作“尘土”,或“摔角”,即“弄得满身尘埃”(创三十二24~25) 。这里的上下文似乎必须以和合本、RSV 的观念来表达,但它也可能只是“(游行队伍)混合着阵阵香气的尘土”。 商人(或“贸易商”)。根据列王纪上十15 ,所罗门帝国大部分的财富都来自对贸易收入所征收的税金。以西结书二十七22 列举了“示巴和拉玛”的商人,这两个地区都住在亚拉伯西南方,从该处输入“各类上好的香料”。 7. 大部分译本在此都表达了一般的含义,但 AV 最正确地反映出第一行的希伯来文句法。 “床”,AV(和合、吕译、思高、ASV、RSV、NEB、JB 皆作轿;现中、NIV“车子”;希伯来文 mit]t]a^ )是经常用来指睡觉地方的字眼。它用来指病床(创四十七31) ,或者指死者的棺架(撒下三31) ,但通常没有性方面的含义。它们经常都装饰得很美丽(“金银的床榻”,斯一6 ;“象牙床”,摩六4) ,但未必总是这种情形。与“华轿”(9节)平行,暗示出这里所指的是某种精心设计的轻便床榻。 所罗门的。所有格是由依附在名字上的语助词 %sel 标示出来的。自从一5 以来,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所罗门的名字,在三9、11 用过以后就又消失不见,直到八7、12 。就如我们已经提起过的177 ,所罗门三度出现在这六节经文中,值得我们注意。基本的问题是:淫荡好色、恶名昭彰如所罗门者,为什么竟然出现在纯洁神圣之爱情,甚或是男女之间纯洁的性爱之叙述中。有些释经学者干脆把这个名字删掉。其他的人,如贺虚伯(H. H. Hirschberg)178 ,则将这个字等同于动词 s%a{lam 的一个形式,“使健全或完整”(“平安”这个字 shalom 也是来自这个字根),而将这名字移走,以致这个字变成类似于“完婚的礼物”179 。根据第9与11节的修饰语“王”看来,这似乎是难以获得支持的。在证论一5 名字时所用的相同结论在此似乎也是恰当的:这是诉诸于王室阶级的美丽与状态,作为最佳的范例(参一9) 。 来自以色列中的勇士之六十个勇士的随侍护卫,使人回想起大卫个人的贴身护卫(撒下二十三8~39) ,其职责是要保护王室成员的安全。六8 提及六十王后,是这个数字在歌中另外仅有的使用。有些人提议说这些人是以色列十二支派每一支派取五个人,或半数的支派每一支派取十人,这提议完全是假定而已180 。 以色列。这是这个名字在歌中使用的唯一一次。它的出现可以说明本诗的日期在主前九三一年所罗门之死以前。从那时候起,“以色列”指的是背叛大卫王朝的北国。 8. “腰间束刀”(RSV;和合本:手都持刀,参吕译、AV;ASV“操刀”;思高“手持利刃”;现中“擅长剑术”;NEB、JB“熟练的军人”;NIV“佩带刀剑”)。这个词语用在三4 ,“我拉住他”,表明以她的手臂环绕抓住;与此符合的观念是以刀鞘“当腰带”,RSV 表达得最好。德里慈提议为“被刀剑紧紧抓牢”,也就是“熟练的”;但那个观念在下一行表达比较适宜181 。 刀,或是十八迹像短剑一样的短兵器(参,士三15~16 、21),是佩在腰间的;或是在大卫征服非利士人后从他们那里采用过来的较大铁刀182 。 善于争战(NIV“在战事上有经验”;参现中“能征惯战”)。这个动词的含义远超过理论上的知识,他们也有实际的经验。 惊慌(AV、ASV“恐惧”;希伯来文 pah]ad[ )一般的意义是外在的、实在的危险,在这里或是指到处流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他们喜欢打劫富有的婚礼行列,或许是指某种野生动物,它们会攻击落单的旅客,但不会攻击一大匀183 。NEB 的“夜间的鬼魔”是无法证实的;有许多与鬼魔有关的传说材料,但旧约圣经从未相信这些故事184 。 9. 华轿标示出与第7节译作“轿”的那个字不同,这是现中、NIV 的“车子”所疏忽的。这个字(希伯来文 ~appiryo^n 、LXX phoreion )的语源无法确定,在旧约圣经中就只出现这一次。希伯来字与希腊字在发音上的类似,使某些释经学者提议说这个希伯来字是从希腊文来的。这里的语源可能是乌加列文的 apn (一种两轮的手推车),或苏美文的车子(由君王为神o造成的)。其他人则主张以梵文、亚喀得文或埃及文为这个字的来源,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明确的答案。上下文似乎要求某种轻便的轿椅,可能是有轮子的或用人抬的,以上好的材料造成。德里慈提议说在这里有两种不同的交通工具:王后乘坐的是由人抬的(7节),所罗门所等候的则是华轿,思高、JB 的“宝座”即反映出这个观念。 利巴嫩木。利巴嫩山横亘在该地的西北方,作为腓尼基与以色列/叙利亚之间的天然边界。来自利巴嫩的木材是古代近东各地所渴求的185 ,尤其是用来作建筑材料和制作窗格的香柏树和柏树。 大部分译本都无法捕捉这节经文的诗歌平行体;根据希伯来文,这两行读作: 一乘华轿/为他自己制造/王, 所罗门/来自树木/利巴嫩的。 这是古代近东诗歌一个典型的例子,韵脚的休止“所罗门”先出现,而不是后出现。 10. “竿”(RSV;中文译本与 AV:柱)在旧约圣经中很常见,在歌中却只有出现在这里和五15 。这个字的意义可以是指柱子(建筑物的,如:士十六25、29 ;王上七2 ;烟/火焰的,出十三21) ,或竿子(帐幕的,出二十七10) 。这些常都是经过煞费苦心装饰的(王上七22) ,或者就像这里一样,是镀上银或其他贵重的金属的。 “靠子”(吕译、RSV;和合本、AV、ASV、NIV:底;JB“天篷”;思高“顶”;NEB“靠头之物”;彭马文“枕垫”;希伯来文 r#epi^d[a^ )。这个字在旧约圣经中就只有出现在这里,虽然字根 rp{d[ 出现在歌二5 ,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两次。七十士译本 anakliton 传达了相同的字根意义,“向后躺”或“伸出”。究竟这是乘坐者“舒伸四肢”在上面的部分,或是“伸出”盖住顶部的遮篷,从上下文中无法确定;在第一种情形中,金一定是指靠背部分的镀金,在第二种情形下,则是作为天篷的某种金色布料。 坐垫(AV“被覆”;希伯来文 merka{b[ )只有出现这里与利未记十五9 ,它在后者的意义似乎是某种座位或鞍。阳性形式另外就只用了一次(王上四26) ,其意义与常见(五十次)的阴性形式相同。这个字总是译作“战车”,可能是这样的交通工具上的座位或座板。它在这里是用紫色布料装饰,这种布料通常是毛织品或细麻布,以一种昂贵的紫色染料染色,这种染料是从腓尼基海岸找到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得来的。这个颜色通常与王室或上流阶级有关。 下一行是个难题,虽然一般的意义很明显。华轿的内部(思高、AV、ASV“中间”;和合本与 RSV“其中”;吕译“内部”;JB“靠背”;NEB“衬里”)是用爱情“镶嵌”(JB;和合本、AV、ASV:铺;吕译“装修”;思高“绣花”;现中“织成”;LXX 作 lithostro{ton ;希伯来文作 ra{s]ap{ )。这动词在旧约圣经中就只有出现这一次,但名词的阴性形式出现八次,以阳性形式出现一次。列王纪上十九6 的阳性形式与以赛亚书六6 的阴性形式是用来指燃烧的炭。另外七次的经文都译作“铺”。这里所暗示的可能是类似“马赛克”的东西,捕捉并反射光线,仿佛着火了一样。 “亲爱地”(现中;和合本:爱情;AV、ASV“用爱”)。大部分译经者都认为这是表达完成装饰工作的动机,但希伯来文 ~ah@b[a^ 经常传达的观念是“做爱”(参歌二4) 。NEB 的“它的衬里是皮制的”(参吕译),所根据的提议是 ~ah@b[a^ 与亚拉伯文 ~ iha{b (动物的“皮”)同语源。JB 的“黑檀木”是假设一个无法证实的经文修正。床的镶嵌物与装饰,在古代近东非常熟悉。在乌加列,已经找到以性爱景色装饰的床铺实品,或许这正是这里所描写的。 耶路撒冷众女子,参一5 。JB 删掉了这一行;NEB 将它与第10节分开,将之与第11节的第一行接在一起(参吕译)。困难的关键在于字首附加 mi 的用法,虽然它正常的意义是“从”(吕译注)或“离开”,但它有时候的意义则是指行动或事件的来源,而是译作“藉着”,在这里就应该要如此理解。 11. 你们出去、观看(思高、NIV“出来观看”;现中、JB“来观看”;NEB“出来迎接”)。这个结合句也出现在歌一6~8 ,与七12 (参三3) 。两个命令语气是直接对锡安的众女子说的。这个词句在歌中就只有出现在这里,以赛亚书(三16 以下,四4) 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来使用,单数的“锡安女子”用了二十三次,通常是指国家。它在此是平行于耶路撒冷众女子。 所罗门王。参三7、9 。 冠冕,不是加冕礼/承接圣职仪式中所用的王室冠冕(参思高),而是以树枝(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月桂花冠),或宝贵的金属与石头(诗二十一3) 做成的,“带状头饰”或“花冠”,是尊荣与喜乐(“欢乐”,RSV、思高)的象征。由他母亲为他戴上,说明这是庆贺的加冠,因为王权的加冕由神的代表大祭司执行的186 。根据拉比的材料,“新郎是被比拟成君王”,直到耶路撒冷于主后七○年遭罗马人毁灭,普通的新娘与新郎都戴着“冠冕”187 。 他“成婚”(RSV、现中;旧约圣经中就只有这一次)的日子与“欢乐”(思高;和合、吕译、NIV:喜乐;现中“兴奋快乐”;“庆典”与“欢笑”也可证实为希伯来文 s*imh]a 的意义)的搭配,加强了婚姻伴侣的自由与心甘情愿。
173 在这个段落与诗四十五篇之间,有一些表面类似之处,如:军事主题、香料、婚礼主题本身,以及一些语汇上的类似;但其中也有够多重要的差异,一个人在将这两首诗等同时务须谨慎从事。参前面,导论:“b. 预表法”,第八段至尾;并见 R. Gordis, ‘A Wedding Song for Solomon', JBL 63, 1949, pp.263-270。
174 Pope, pp.423f.
175 参前面,注138。
176 参前面,导论:“Ⅶ歌的语汇”。
177 参导论:“Ⅲ所罗门”。
178 H. H. Hirschberg, 'Some Additional Arabic Etymologies in old Testament Lexicography', VT 11, 1961, p.380.
179 见六13 书拉密女子的注释。
180 军事主题的出现在古代近东情诗中似乎并不寻常,参歌一9 的注释人温柔的鼓励(一8~11) >。在埃及人的情诗中(Simpson, p.305 no.15, p.317 n.33),梅海王王室的战士,与其武装护卫出现。参导论,注24,与注48。
181 Delitzsch, p.63。他的译法破坏了平行法。但参 Dahood II, p.227。
182 撒母耳记上十七51 ;撒母耳记下八1~12 ,二十四9 。见 Yadin, pp. 174f, ,208f., 334-337, 340f, 344, 384f.。
183 关于乌加列文同语源的“一浴币肮坊蚝狼,参 Dahood I, pp.81f. 与 II, pp.104, 331.
184 参 Pope, pp.435-437,与 Gaster, pp.769-771、812f. 贾士德(T. H. Gaster)主张这个片语的意义是“恶梦”,但刀剑对于抵挡这些恶梦毫无助益。
185 参列王纪上四33 ,五7~11 ,六14~19 ,七1~8 。经外文件包括有法老兰塞二世(Ramses II,约主前1301~1234年)的战役记录,以及称之为香柏木山谷之埃及人的“两兄弟的传说”( ANET , pp.25, 256)。乌加列文的亚娜特巴力循环(Anat-Baal Cycle)II, Col. 6( ANET . p.134)提及利巴嫩的香柏树。亚述的亚述拿西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 主前883~859年)与以撒哈顿(Esarhaddon,主前680~669年)都有用船运回亚述的利巴嫩木材( ANET , pp.276, 291)。
186 旧约圣经对加冕仪式作了两次详细的叙述:列王纪上一32~48 ;与列王纪下十一11~20 。参 R. de Vaux, Ancient Israel (McGraw-Hill, 1961), pp.102-107的讨论。(中译本为:罗兰德富着,杨世雄译,《古经之风俗及典章制度》,上册,光启,民70,125页及下。)
187 Pirke deRabbi Eliezer, ch. 16, 与 Baby lonian Talmud, Sot[a 49a.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歌三1 】「我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
「夜间」NIV「整个漫漫长夜」与现中的「夜夜」,以及 NEB 的「一夜复一夜」掌握了希伯来文复数的「众夜」。
「寻找」(希伯来文 ba{qas% )是旧约圣经中非常普遍的用词,可以照字面意义使用,也可以作比喻用法。它总是个有意识的行动,经常需要极大的努力(撒上十14 ,箴二4) ,但并不保证就能成功。这里重复使用这个字以加强描述的力量。
「却寻不见」中文译本与 NIV(希伯来文 ma{s]a{~~ )的意思可以指费尽心血调查后才找着(创二20 ,撒上二十21、36) ,或偶然遇见(王下二十二8) 。
「我魂所爱的」(NIV )。和合、吕译、思高、NIV 的心与 NEB 的「真爱」都缺少希伯来文 nep{es% (「魂」 )的广阔意义,参一7 。吕译、NEB 与 RSV 加上第四行,「我呼叫他,他却不应我」以完成与五6 的平行,这是马所拉经文中没有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1~5 】
这一段描写女子夜卧在床,想念良人,却见不到他,于是去街上找寻,向打更鼓的人探询,谁知良人就在附近,于是携他回家;有辛弃疾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画意。接上用二7 同样的话作结,为第二首诗的尾声。女子只提母亲,可能父已早逝。
──《启导本圣经注释》
【歌三2 】「我说:我要起来,游行城中,在街市上,在宽阔处,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
「我要起来」参二10、13 ,她现在彷佛是在响应早先的邀请。游行,也就是说,在城里的街道与广场──所有地方──「绕圈儿」(吕译 希伯来文 sa{b[ab ),来回移动(参 二17) 。城,也许是耶路撒冷(参 三5) ,但只要是任何有城墙的城市,而不是没有墙的乡镇或村庄。希腊文 polis 通常都有政治上的含义,然而希伯来 ~i^r 主要的意义则是有保护(即筑上墙 )的地方。第2与3行是第1节的重复,但变成决定性的「我要」。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2 遍搜全城的主题】
有关先知耶利米和搜遍全城寻找「诚实人」的希腊哲学家戴奥真尼斯(Diogenes )的比较,可参看耶利米书五1 的注释。遍搜全城的主题,又在以西结书九章灭命者和文士的异象中出现。女子因思念恋人而急乱焦虑,驱使她冒险搜寻,使本节充满了迫切感。良家妇女通常是不会在晚间孤身外出的(箴七6~20) 。神话文学也有女性伴偶寻找恋人的情节。迦南神话形容亚拿特四出找寻巴力,埃及神话则记载伊西斯寻找阿西利斯的历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三3 】「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我问他们:“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
这首诗的冲击力在大多数译本中都失落了。第2节结束时是痛苦的呼喊「却寻不见」(希伯来文\cs16 w#lo{~~ m#s]a{tr^w ),第3节的开始则是「他们遇见了我(希伯来文 m#s]a{~um^ )──看守的人正在城中巡逻时」。第二行的字序也将第2节相同经历的次序颠倒过来,「我心所爱的那一位,你们有没有看见(他 )?」当地的治安人员会不会对她正在找谁毫无概念呢?这对她而言似乎是不可能的──她认得她的良人,所以全世界也都认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4 】「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我拉住他,不容他走,领他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
刚刚离开他们,她立刻就找到她的良人,拉住(NEB「抓住」 )可以令人满意(参 二15 ,摛拿狐狸 ),但「抓牢且不肯放松她的拥抱」比较能捕捉她发现他的急切与慰藉。她继续缠住他,温和但强迫地带他到她母亲的家172 中,进入母亲的寝室中(一4 ,八2)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4 母家】
母亲家在创世记二十四28 利百加的故事中的角色,和路得记一8 拿俄米打发两个媳妇归回的娘家,都和本节的「母家」一样,含有空间和社会的双重意义。每段经文中的「母家」(be^t 'em )一语,都与「父家」(be^t 'ab )相同。大概因为是讨论遗产和土地产权等法律事务之故,大部分经文用的都是「父家」(创三十八11 ,利二十二13) 。然而女性在生育和治家(箴三十一10~31) 上的重要性,却使这两个词汇在以色列文化中,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三5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动爱情 等他自发” )。」
【歌三6 】「那从旷野上来、形状如烟柱,以没药和乳香并商人各样香粉熏的是谁呢?」
「上来」耶路撒冷──就像古代近东所有在罗马人之前的城市一样──建造在一座山岭上,任何旅行的人都是按字面意义「上来」这座城。
「烟柱」(中文译本、AV、ASV )保留了希伯来文的复数 ti^m@ro^t 。这个词只有出现在这里与约珥书二30 。它并不是在其他地方用来指在旷野中引导以色列人的云柱火柱之普通字眼 `ammu^d 。
「乳香」(希伯来文 la{b[o{na^ 「白色原料」 )是一种琥珀色的树脂,表面覆以白色粉末,是从割破树皮后的 Boswellia carterii 与相关种类的树木流出的。
「香粉」(思高、NIV「香料」 参 NEB ),这个罕用字(在旧约圣经中十次 )通常译作「尘土」,或「摔角」,即「弄得满身尘埃」(创三十二24~25) 。这里的上下文似乎必须以和合本、RSV 的观念来表达,但它也可能只是「(游行队伍 )混合着阵阵香气的尘土」。
「商人」(或「贸易商」 )。根据列王纪上十15 ,所罗门帝国大部分的财富都来自对贸易收入所征收的税金。以西结书二十七22 列举了「示巴和拉玛」的商人,这两个地区都住在亚拉伯西南方,从该处输入「各类上好的香料」。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6 商人的香粉】
商队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索马里的沙漠地带,远道运来大量没药、乳香等香料。这些贵重的货品不但令商队四围香雾缭绕,更能增添女性的吸引力。埃及情歌一再提到「膏了没药的美女」,以及其他催情的香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三6~10 】
作者借耶路撒冷众女子的口,说出王迎接的盛况。迎接新妇的路上,香料燃烧的烟气冉冉上升,状如烟柱。婚礼进行时的仪仗队中有武士参加。喜轿以坚实的木料和金、银制造,华贵辉煌。
──《启导本圣经注释》
【歌三7 】「看哪,是所罗门的轿,四围有六十个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
「床」,AV(和合、吕译、思高、ASV、RSV、NEB、JB 皆作轿 现中、NIV「车子」 希伯来文 mit]t]a^ )是经常用来指睡觉地方的字眼。它用来指病床(创四十七31) ,或者指死者的棺架(撒下三31) ,但通常没有性方面的含义。它们经常都装饰得很美丽(「金银的床榻」 斯一6 ,「象牙床」 摩六4) ,但未必总是这种情形。与「华轿」(9节 )平行,暗示出这里所指的是某种精心设计的轻便床榻。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8 】「手都持刀,善于争战,腰间佩刀,防备夜间有惊慌。」
「刀」或是十八吋,像短剑一样的短兵器(参 士三15~16) ,是佩在腰间的;或是在大卫征服非利士人后从他们那里采用过来的较大铁刀182 。
「惊慌」(AV、ASV「恐惧」 希伯来文 pah]ad )一般的意义是外在的、实在的危险,在这里或是指到处流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他们喜欢打劫富有的婚礼行列,或许是指某种野生动物,牠们会攻击落单的旅客,但不会攻击一大?人183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9 】「所罗门王用黎巴嫩木,为自己制造一乘华轿。」
「利巴嫩木」利巴嫩山横亘在该地的西北方,作为腓尼基与以色列/叙利亚之间的天然边界。来自利巴嫩的木材是古代近东各地所渴求的185 ,尤其是用来作建筑材料和制作窗格的香柏树和柏树。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9 木制华轿】
这对恋人将自己的闺房比作所罗门王的御帐,用利巴嫩最上等的木材制造,金银作为装饰。本节译作「华轿」的字,学者根据埃及、亚兰、希腊等语言的对应字眼,提出了好几个不同的翻译:从软轿、大轿、觐见室,到「华厦」都包括在内。福克斯认为这字是指园中的有盖帐篷(一6) ,或美索不达米亚文献和埃及古墓壁画中的园亭。他的看法很有可能。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三10 】「轿柱是用银作的,轿底是用金作的,坐垫是紫色的,其中所铺的乃耶路撒冷众女子的爱情。」
「竿」(RSV 中文译本与 AV柱 )在旧约圣经中很常见,在歌中却只有出现在这里和五15 。这个字的意义可以是指柱子(建筑物的 士十六25、29 ,王上七2 ,烟/火焰的 出十三21) ,或竿子(帐幕的 出二十七10) 。这些常都是经过煞费苦心装饰的(王上七22) ,或者就像这里一样,是镀上银或其他贵重的金属的。
「靠子」(吕译、RSV 和合本、AV、ASV、NIV底 JB「天篷」 思高「顶」 NEB「靠头之物」 彭马文「枕垫」 希伯来文 r#epi^d[a^ )。
坐垫(AV「被覆」 希伯来文 merka{b )只有出现这里与利未记十五9 ,它在后者的意义似乎是某种座位或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歌三11 】「锡安的众女子阿,你们出去,观看所罗门王,头戴冠冕,就是在他婚筵的日子,心中喜乐的时候,他母亲给他戴上的。」
婚礼中的冠冕,可能为山羊毛所造,或为鲜花所编。
──《启导本圣经注释》
【歌三11 结婚时母亲给他戴上冠冕】
新人在游行前往结婚典礼时头戴花冠(赛六十一10 ,斯二17 ,波斯王把冠冕戴在以斯帖头上 立她为后 )。圣经没有其他证据显示母亲为儿子加冕为王,然而按照所罗门智能统治的主题,这话可能是指智慧女士将华冠荣冕加在她所选择之人的头上(箴四9) 的意思。在一切有关感情的事上,母亲皆处于优先的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三1 】
「我寻找祂,却寻不见。」
神让我们寻找,祂躲起来要我们找。我们要照祂的嘱咐先前进。祂将珍珠藏在海洋,将宝玉藏在岩石,煤炭藏在地里,鱼类藏在深渊。祂以所有方法使人从闲懒与静止的情况中出来,有许多活跃的生活。这样人们辛劳的成果不仅得着珍宝,而且发展生命的功能,多加探索。
在属灵生活中岂不也这样吗?我们的主退避起来,不是生气或失望,而是要我们感到自己不完全,就应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所应得着的,所以我们不要气馁,有时在聚会中,唱诗时、或读属灵书籍、或听教师讲解,都不能感到常有的喜乐,你的主正退避起来,但是你一定要寻找祂,你一定要寻到祂,得着更深的启示。看守的人在城中走,他们可能是神真理的使者,未必能帮助你来寻觅。但你向主敞开心灵。还有一点点时间,你就可直接找到祂,不需要一般的教师指引了,那是你要抓紧祂,也让祂抓住你,「我把握,我也被把握。」(TeneserTeneor )。
日光照入,不是从东边的窗户。光慢慢渗入,都在不觉之中,向西眺望,大地一片光芒。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歌三1 魂牵梦萦】「寻找我心所爱的。」
真实的爱,不会随太阳的隐去而失落。 夜,黑色的帘幕,掩盖了地上的景物。人停止了白天的活动,卸下了工作的辛劳,静息了昼间的纷扰。躺卧在床上,佳偶的心,却不受限止拦阻,飞向她所爱遥远的良人。
我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 我寻找他,却寻不见。(歌三1)
爱是真实的,思想是真实的。她穿越了深扃的房门,走过了幽静的庭院,却找不着心所爱的对象。 深情牵系,哪怕夜深露重!她游行在城中街市上,众人聚集的广场,繁华人多的闹市。人心就是这样:想要寻找主,跟随主,却不能忘情于人多热闹。但到那里去的人,是为了商业交易的,忙碌于发财,忙碌于为自己作广告,甚至不惜出卖灵魂;主不在那里。主要门徒行天国的窄路,不是宽门大路,也不是发达的生意;不要贪爱世上利益,要惟以主为至宝。 主耶稣肉身同母的弟兄,当他们不信不明白的时候,也想把主耶稣作市场的偶像,劝祂闯大市场,衒己求售:“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约七4) 但是,主有祂的使命和时候,并不欣赏世俗之见。人在市场上找不到主;因祂的原则与世人不同:“祂不喧嚷,不扬声,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太一二19) 。 城中巡逻看守的人,是在城门和城墙负责守望,也在街道上巡守。他们所作的,只是尽责任,作完自己的差事,时候到就交差完事;他们并不是为了爱心作事,也没有想帮忙谁的打算。佳偶遇上了他们,恳求他们指示她心所爱的在哪里。那种受雇当差的人,不认识主,对祂没有印象,更谈不上爱慕;他们对佳偶的问题,无法作答,也没有兴趣作答,也许以为她太执着,太极端:一个长成的人,又不是小孩子,一时不见,总不会走失,何必多事,大惊小怪?大约交班的时间到了,就懒得多跟她纠缠费话,一句话不说,匆匆而去。(歌三2-3) 佳偶问不出所以然,就自去寻找。“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歌三4) 他们不肯理,倒是好事,免得被指上迷路。离开他们,走出城门和城墙的圈圈,“出到城外,就了祂去”(来一三12-13) ,走一同与主受苦的路。
── 于中旻《歌笺记》
【歌三章 主的吸引】
圣灵在人心引导人往前走,先令人认识罪之可怕。求主加我们力量,叫我们不要犯罪,不要胡思乱想。人追求属灵的事也发动肉体。求主赐能力叫我们脱离肉体而往前进。
我作小孩的时候,天天在家里玩,不肯上学,母亲说:「好孩子,你上学,我煮饭给你吃……」。一位西教士说:「聪明的孩子,你上学去罢……」。父亲说:「你不去我就打你」?三个人送我去,我心里说:「在家自由蹦跳,上课很不自由,念书念得不好,先生打人」。但是在家蹦跳,跳到十八岁就怎样?在学校固然事事要小心,很不痛快;但是学问步步前进,心里喜乐,比较在家蹦跳快乐得多。照样,主叫我们脱离肉体,初时觉得很自由。但是按主旨意往前走,肉体不快乐而心灵快乐。前年夏天我住在北平,我要我的小孩操练身体。于是叫他每天把房里面的大砖举起,初时他不肯听,其后试举而说手痛得很。我说:「你连举几天就不觉得痛。」他练习两个月,果然很痛快的举起,那砖重五十六斤,他一连举得二十次。再过两月他能举百余磅。他送我出门,替我拿行李,完全不觉得重。他初操练的时候,觉得痛苦,其后就觉得很快乐。我们对付肉体也是这样,肉体很骄傲,甚么都讲求滋味。又喜欢戴高帽。但是走肉体的路愈走愈可怜。我们不要怕人轻看,责骂,灵性长进才是真长进。听主的话是大成功,行主的旨意是大福气。初时心觉疼痛,再前走,灵里快乐。求主赐能力,叫我们往前长进。
——杨绍唐《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