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我若依靠自己力量,自知断难相对抗,
幸有上主所选的人,挺身先我往前方,
如问此人为谁?祂是基督我王,
上主圣名威望,自古万民共仰,
定能克敌打胜仗。
基督徒应当怎样准备肉体的死亡呢?他应以祷告求神赐他忍耐,使他能忍受伴随着的任何痛苦;相信在他里面已经开始有本质的改变,并且要持续下去,直到在新的条件之下改变完成;对他的一生不必作感伤的默想,回忆往事以及许多的失败,只要谦卑忏悔,把自己欢欢喜喜的投入神的大爱中……。以一种作新的冒险尝试的热诚,带着本仁·约翰那样的精神,在他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呼唤说:‘我即使蒙着眼睛,也要跳出梯级,进入永世,或沉或浮,天堂或地狱;主耶稣,如果你握住我,不然我也要为你的名奋勇前进。’
终生目标,虽已遗忘;
心为形役,羞辱难当,
对于自身,只感彷徨;
救主大能,充满胸膛。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
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每日研经丛书》
g. 死亡与复活
1.本章与前一章虽被分为两章,但不应模糊了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那时指的是前一节所叙述的冲突从开始到退出的那段时间。这里先提到必得帮助的确据,之后才宣布空前绝后的大艰难将来临(参:。在已提过的米迦勒,现在是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基本上就是争战者(参:,他的责任是保护神受苦的子民。虽然他大有能力,但他并未让神的子民免于受苦,而是在苦难中拯救他们(参三、六章)。这里的册指的是生命册,就像所说的一样,也就是虽然有多人死亡,但仍有人存活。 2.在争战中,敬虔和不敬虔的人都将丧生而睡在尘埃中;。此处之所以用「睡」来作为「死」的暗喻,是因为睡眠乃是一个暂时的状态,我们在正常的情形下都会从睡眠的状态中醒来,所以作者已预先准备读者以接受复活的想法。睡着的多人似乎意指有限的复活,而这也是认为本书写于马喀比时代的那些解经家所采的观点。根据他们的说法,人们应当看到公义之伸张,因为在大屠杀中好人和坏人一同灭亡。在此情况下,复活就像波提尔斯说的「神所启示的洞察力之光芒」,让神得以为殉道者伸冤,并对与祂为敌的人施行审判。然而「许多」一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与英文不尽相同。希伯来文的 rabbîm ,「许多」,意思比较像「一切」,就像在和一样,而后者的「一切的国」在相应的第3节成了「许多国的民」。另外在,,此关键字眼出现了不下五次,意指一切。400正如耶利米斯所指出的,希伯来字 kol ,「一切」,意思是「全部」或「总数」;希伯来文并没有任何字解作「一切」的复数。因此 rabbîm 被借用作「极多的人」、「所有的人」的意思;参「睡在尘埃中的多人……」(NIV)。重点不在于许多和一切的相比较,而在于涉及的人数。 鉴于这样的用法,我们可以视作者认为在审判之前所有的人都将复活。在和之中,耶稣极可能心里就想着本节经文。就像第二样,我们所知道的世界已走到尽头,而全新的秩序已经来临,因为永生的神将时间打断。祂是永义和永生的源头,永生一词在此首度出现401于旧约,虽然其他作者早就表达了他们的信念他们在世上所享受的与主相交的温暖,并不会因死亡而终止,,,24;。圣经曾提到生命树和永远活着的可能,永生的观念想必因此自以色列信徒之前的上古时期便流传下来。尘埃一词也让人想起创世记第三章,并表示作者写作时可能心中想到该章,但那是悖逆的开始,因此也是定罪的开始,很少人能在定罪之中找到拯救之路。除了那少数人之外,其余的人全都受羞辱并永远被轻视,或「憎恶」,该字在圣经他处仅见于。 3.并无理由将智慧人( maśkilîm :见注释〕一词局限于马喀比战争的英雄们等领袖。它是的动词「明白(和合本)」的字根,同样的动词在是「注意」真理。这样的了解是神所赐的,且目的是要传给他人,好让他们在受苦时得到坚固。神的仆人因顺服和受苦得以完成工作及下),但以理书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也将如此,而每一个世代的信徒也将展现同样的特质,特别是留心神的话语,因为这智慧是神的智慧。402这些智慧人面容的改变和以西结在异象中看到的那位类似:他们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闪亮),洁净且透明(参:;。 那使多人归义的,也是「智慧人」。这里再一次和「使多人得称为义」那主的仆人相呼应。究竟这将如何成就,此处并未说明,但公义只有一个源头,而这公义的其中一面是「怜悯和饶恕」。但以理书的头几章提到,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想让执政者认识这位元公义的神,以及两位君王作出的回应,。这两位君王都相信他们遇见了永活的神,并认识到这位元神在特殊的情况下行奇事,他们就以信心和敬畏开始接触这位神。那些领他人归义的,就是那些活出信仰并鼓励他人信心的人,而这是连最卑微的信徒都能够作的。 在如星这个明喻背后的意思是,这些忠心的信徒散发光辉,因此帮助他人得以看见(参:,而非指他们必须在任何方面出类拔萃。 4.隐藏这些话指的是妥善地保存它们,直到需要它们的时候,就像把礼物当作珍藏的秘密,直到送礼的日子来到一样。封闭这书有着监定确实和原封不动(参:;的双重意义。耶利米书的那段经文尤其有帮助,因为它显示了写有买契的那块板被放在封起来的瓦制「信封」中,瓦器上写着内容的概要。此概要暴露在外,故而也有可能被人擅改。如果有任何疑问,那么可以打破瓦器以确认事实。403如果买契是写于蒲草纸卷上,那么立契人会准备两份,一份是敞开着的,另一份则封缄。封缄一份档进一步的含义是不将它公诸于世,就像以赛亚的训诲仅止于在他的门徒中间。但以理必须封住最后两个异象的原因是,它们和当时并不相关,,至少它们的细节和当时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那些认为本书写于马喀比时代的人,这点也是西元前六世纪成书一说不可信之处,他们认为本书事实上是西元前二世纪时代的文献。然而,封闭一词有其暗喻的意思,就像它在的用法一样,在该处的问题是属灵的麻木:视而不见。就是因为这样,耶稣才用比喻教导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一般人是隐藏的,但对不惜拿一切来交换的那些人,却并非如此。最终这封缄会被拿掉,但届时已无悔改的机会了。 我们不应把这书的封缄太过于按照字义解释。并无迹象显示以赛亚书预言的任何部分被当作秘密保守,以致无人得以阅读;同样亦无迹象指出但以理书最后四章的处理有别于该书其余部分。神已启示了历史的目的,但这并非公诸于世让所有的人都看见的。的确,人在各处寻找历史的意义,却不在神的话语中寻找,虽然知识必增长,但他们却找不着答案。但那些在正确的地方寻找、并继续相信和持守的人,必将明白这道理。或可能更佳的翻译是「必有多人来往奔跑,以增长知识」(NIV;参蒙哥马利, ICC )。七十士译本译作「罪恶必然增多」,拉丁文译本则加以采用,因此 JB 作:「罪恶必继续增长」,但并无理由认为这些译文比马索拉经文为佳。 天上来的使者的长篇启示至此告终。接下来一段问答式的对话退出了全书。 h. 结语 5.河边是上一个伟大启示一开始的背景,在此再度成为场景。另外两位天上的使者出现,各在河的一边,其中一位提出了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6.我说是七十士译本的翻译;马索拉经文作「他说」,被译为「其中一位」(TEV、NIV)或「一位说」(JB)。问题并非像我们想的「这一切到何时才发生呢?」(就像在一样),而是到末时还有多久呢?(或两位元天使间的对话以及「多久?」的问题。)这启示鲜活的真实性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彷佛一切的事都即将成就且人类的历史就将要谢幕。虽然初看时似乎但以理应该是发问的人,但若非这两位天使在这戏剧性的对话中扮演某种角色,提及他们便无太大意义。奇异的事,或作「令人惊异的事」(NIV),指的是的苦难和拯救。 7.舞台中央威严的人物站在河面上,他以最庄严的誓言宣布了答案。举起手(单数形)来起誓是很平常的事;;,但此处这位天上的使者却向天举起左右手,「为即将要被确定的事之真实性,作更完全的保证」。404活到永远的主(参:让人想起,耶和华在该处也是如此形容自己。只有祂有资格为接下来的预言作出保证。这预言重复了那奥秘的一载、二载、半载的形式,此外还提到在末时要打破圣民的权力(。如今历史上的安提阿古并未成功地打破圣民的权力,也就是并未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地步(德莱维)。不仅是马喀比运动的结果出奇地成功,而且安提阿古还被罗马人下达逐客令(注释〕。这里的意思是还会有其他像安提阿古的逼迫者,并且时间会在表面上平静无事之中流逝,彷佛预言落了空一样(参:;但可以确定的是,神的干预必在适当的时刻倏然打断历史的进程。那一时刻可看见的征兆,只有忍受苦难的人才会感兴趣,这征兆便是信徒在遭受逼迫时完全的无助。所以虽然看似矛盾,但是当信徒忍受不公平的试炼和折磨所带来的极大痛苦之同时,应当充满盼望地等候神所应许的干预所带来的拯救(参:。 8、9.但以理在困惑中提出了稍微不一样的问题。他想知道结局如何(JB、NIV),然而这启示的完整意义甚至对但以理都是隐藏的,是隐藏封闭的(参4节),虽然他的确是从天上使者的口中听到这些话的。经文在此证实了「封闭」一词应当作暗喻来解;但以理听到这个词语,但它对他并无意义可言。只有在事件发生过后,我们才能看出预言已经成就。预言并非提供资讯好让人可以进行计画,因为那并非预言的目的。 10.这里很清楚地表明,封闭这话的目的在于使那些面临敌挡、受到极大诱惑要放弃信仰的人能够持守下去。受苦绝非偶然,亦非毫无意义,它有着清净、洁白且熬炼神子民的正面目的(。这里的反身词必使自己清净,也可同样传神地翻译为:「必显明自己洁净」,亦即「被洁净」(NIV、TEV);「使无瑕疵且被炼净」也是同样的意思。熬炼的过程改善了金和银的品质,同时分开了渣滓,亦即恶人。金银和渣滓不再无法辨别,但只有借着火才能够将两者分开,也惟有如此才能确保金属的纯度。对现今的世界来说,炼钢的过程提供了更生动有力的象征。如果杂质仍留在金属之中,一个梁柱在承受压力时所产生的裂缝会导致完全倒塌,而这完全是因为熬炼的火尚未完成它的工作。在圣经的暗喻中经常含蓄地表示可靠稳妥是试炼的结果,尤其是论及耶和华的话语之时,,;。然而这里主要的意思是受苦会让一个民族预备好,以迎见他们就将显现的主(参:。 恶人仍必行恶,因为他们无意中成了熬炼的工具,自己却不受熬炼;所以他们继续作平常例行的事,一点都不感困扰但也不受祝福,丝毫未察觉到悔改的最后机会已经可悲地擦身而过了。 11、12.天上的使者现在回到第6节的问题:「这些奇异的事到几时才会退出呢?」(TEV)。答案以本卷书典型的数字象征法来表达,但这答案却十分难以理解,这点从各家众说纷纭便足可为证。 一方面,许多解经家按字面解释这些数字,他们相信原作者所指的是,从安提阿古‧依比芬尼除掉常献的燔祭,一直到重献圣殿或是到安提阿古死亡为止的期间。举例来说,德莱维认为一千二百九十日的退出,和上述后者的事件乃同时发生,虽然「它确实的日期不得而知」。405兖克尔指提到一千一百五十日,并提出了下列的说法:一千二百九十日和一千三百三十五日是连续的更正,更正的原因是结局并未照原本预期的时候来到。406他的观点被蒙哥马利、班曾、狄可尔和拉寇克所采纳,但波提尔斯承认,他很难想象一本刚发行的书如何能加入紧急的更正,就算这本书的抄本为数有限。407这两个数位并不吻合,它们一起也很难切合任何有系统的学说。 再者,若仔细研究的前后文,「更正」之说便已不攻自破,因为该章论及第三个国,而我们已提到这两段指的是第四个帝国。和十二章这里的经文虽然类似,但并不是指同一事件。指的是安提阿古攻击圣殿,则是指全书的预言之整体实现。不错,11节采用了的用语,以的「荒凉」(和合本11节作「毁坏」)。圣殿在以色列人被掳的「七十年」中首度被荒废;当安提阿古亵渎圣殿时,它短暂地再次被毁坏;但这些都不过是为将要来临的蹂躏预作准备。 另一方面,想为这些数字找到确切适用之处的所有努力,全都徒然无功。我们接着要转向象征式的解释,因为本书中已经有把数位作象征来使用之手法,特别是的七十个七。它们被分成7+62+1/2,所以总数不到七十,故而意指「结局尚未来临」。另外再加上一千二百九十日,或三年半多一点,408便完成了七十个七,所以迫害就到此退出。但纵使如此,仍需忍耐久一点直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即另外的一个半月。 因此,就如耶稣的教训一样,这里的重点在于忍耐到底。特殊的祝福正等候着充满盼望持守到底的人,即使预言实现的时日已明显过了。正像在耶稣的比喻中,当主人未依照所说的时间回来时,仍旧持续忠心的仆人必会得到特别的祝福。 13.最后的话是对但以理说的。虽然他已垂垂老矣,但他也必须继续忍耐持守。你必安歇意指「在坟墓里」,就像在所说的一样。但他被算为「智慧人」中的一个,将从死里复活、起来享受他的福分。他并未被告知末期会在他生命退出前来临,但他将经历到复活的生命(参:,而在这样的盼望中他已心满意足了。 370 CB , p. 152. 德莱维认为「它指着大争战」乃意指即将到来的极大苦难,但这种解释较不可能。 371E. Lipinski, VT , XX, 19970, pp. 445-450. 又见注释。 372Delcor, p. 213. 373蒙哥马利认为1a节应被视为一个解说并删除之,此意见已被后来的解经家所遵行,但作者并未打算将这年代作为新一章的标题。作者的用意是回顾最近的事件,以显示神在这事件背后的作为。 374举例来说,Porteous, p. 170, 「评论家……为有关安提阿古死亡的预言能部分实现而心存感谢,因为如此一来,使得我们可以得知但以理书的正确年代。」 375参前面的导论:Ⅳ〔书版第36~38页〕。 376 ICC , p. 421. 377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III, pp. 720ff. 尤其是p. 778. 378举例来说,Porteous, p. 159:「可能有人怀疑作者倚赖不可靠的传统。」 379 ICC , p. 424. 380Livy xlv. 11ff.; Polybius xxix. 1. 381在死海古卷中的 IQp 也用了此词,另外此词亦见于战争古卷 (War Scroll) IQM以下。这些篇章所指的究竟是什么国家,学者们的意见颇为分歧。F. F. Bruce ( Biblical Exegesis in the Qumran Texts , p. 71) 认为基提指的是罗马人。 382W. D. McHardy, 在 DOTT , p. 253中评论 'A Letter from Saqqarah'。此文献属于尼布甲尼撒执政早期。又见 ICC , p. 388。 383Driver ( CB , p. 188) 在注脚中提到 Mishna ( Taanith , iv. 6), 而 Danby 的译文如下:「……偶像被设立在圣所之中」。根据 Danby 的注释,这里乃指被罗马人围攻一事;参优西比乌有关 'the god of Olympus' 以及耶柔米有关 'Jove Olympius' 的陈述。 384Porteous, p. 168. 385根据 O. Plöger, Daniel ( Kommentar zum Alten Testament , 1965) ,这代表了安提阿古自己。 386 ICC , p. 460. 387Porteous, p. 169. 388这些货币的样本显示了安提阿古逐渐僭越成为神只的过程,它们可见于 CB , pp. 191f. 389 ICC , p. 463:「这里提到的完全含糊不清。」 390Jephet Ibn ʾAli 在 Commentary on Daniel , edited by D. S. Margoliouth, in Anecdota Oxoniensia , 1889, 率先提出重新发声的方法。虽然 Driver 对此并不热衷( CB , p. 195),但许多那时之后的解经家都采用这修正的办法,其中包括 Charles, Heaton 和 Porteous。 391进一步的细节请见 Montgomery in ICC , pp. 468-470绝佳的总结。 392 Ibid ., p. 469. 393Driver ( CB , p. 193) 参照了40节而如此认为。 394T. R. Glover, in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ol. VIII, pp. 14, 15.395参前面注释:Ⅲ. 总结〔书版第187页〕。
396G. A. F. Knight, A Christian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SCM Press, 1964), p. 285. 39731. 9:「在叙利亚,安提阿古王想要增加自己的财富,于是决定远征 Elymais 的亚底米神庙。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他的希望落空了,因为居住在该地区的野蛮部落不允许这样的侮辱。安提阿古在撤退时死于波斯的 Tabae,死前被精神失常所苦,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想要侮辱上述神庙,引起神只的不悦所致」(Loeb Edition)。 398C. E. B. Cranfield,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rk (CUP, 1963), p. 402, 其中引用。 399Lacocque, p. 172. 400见 J. Jeremias, TDNT , VI, pp. 536ff.; F. Graber, DNTT , I, pp. 95-97. 401M. Dahood, Psalms , I ( Anchor Bible , 1965) 依据乌加列文献的相应经文,主张诗充满了对于不朽和复活的盼望(p. 106),而且这些表达方法实际上都已年代久远。他发现在和都提到永生, ḥayyîm ,且他把b的「我醒了的时候」译作「复活的时候」。他将这节经文和以及相连结,就像《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上)》( Psalms 1-72, TOTC ,柯德纳着,校园),第119页一样。又见 Elmer B. Smick in NPOT , p. 115:「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字记录中,在圣经之前即有扭曲的、关于不朽的概念,而死人复活则是苏美人神话的一部分。」鉴于从古老来源得到的证据,若旧约中并无对不朽的渴慕,或甚至无永生的确据,是十分奇怪的。相关的经文多年来一直被小心地诠释,可能太过小心了,不过有一点仍然是真的只有在耶稣复活后,永生才成为圣经信仰中被认定的教义。 402见 Henri Blocher, Songs of the Servant (IVP, 1975), p. 78. 403 ANEP , p. 75. 404 CB , p. 204. 405 CB , p. 205. 406H. Gunkel, Schöpfung und Chaos , p. 269;被蒙哥马利( ICC , p. 477)引用。 407Porteous, p. 172. 408希伯来历法是以阴历的月分为基础,至于他们如何使它和阳历相互和谐,则并无确实的资料。一般认为的作法是可能每三年插入一个闰月,如此便可解释一千二百九十日和三年半之间明显的差距。【】「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
「那时」:指所描述的那段时间,即安提阿哥四世末期或主耶稣第二次降临前夕。
「站起来」:保护和辩护,,参吕本的翻译 )。「大艰难」:指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或末世的大灾难。
「凡名录在册上的」:名字记在生命册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米迦勒”:看注。保护以色列民的天使,比较注。“大艰难”:看;参。“册”:看注,指生命册,,在大灾难中,生命册上有名字的人可得拯救,享受永福。
“那时”。发生至45节事件的时候,即大灾难时期。“米迦勒”。参看的脚注。“没有这样的”。比较耶稣在所说的话。
「册上」:指生命册, , 是最后审判所依据的案卷。在大灾难中,许多人跌倒,但记在册上的人必得拯救。他们是忠信虔诚的选民,要承受永生的福气。
那时。希伯来语为ba`eth hahi'。有人认为这是指“到末了”(be`eth qes ,即以下所描述的事件将发生在那段时期。然而上下文表明“那时”指的是但11章的最后所描绘的势力消失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那时”并没有说明本节所预言的事件是与的事件同时发生的,还是紧挨着之前或之后发生的。重要的是但11章最后一节的事件和但12章第一节的事件在时间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米迦勒。见注释。现在善恶之争中的神圣元帅将采取行动拯救祂的子民。
站起来。希伯来语为`amad。该词在本节后半句话描述米迦勒“保佑”“你本国之民”。显然指基督起来拯救祂的子民。
君。希伯来语为`sar。
保佑。希伯来语为hab`omed `al。“保护”。
有大艰难。当基督中保的工作停止,神的灵从人间收回时,所有曾受到抑制的黑暗势力都将带着莫可言喻的愤怒降到世上。那时战争的场面将是笔墨所无法形容的。
拯救。这场大斗争有明确的结果,这是多大的安慰啊!,22,27;10:14。
册。就是生命册,,,20:15,21:27,22:19)。
那时这虽然是终末论中常用的词句,但在此实指安提阿哥四世的死期末日,而不是指遥远未知的将来,作者深信当神亲自干涉时,恶人暴君将遭受应得的报应。
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米迦勒米迦勒被认为是以色列的守护天使,。神将派遣米迦勒来实现神的拯救计划。
并且有大艰难那时也是一段充满灾难的时期,,,,。当神亲自干涉人世历史时,常有大灾变,战争和苦难。那是以色列立国以来最大的灾难;但那也是以色列被拯救必经的过程。
凡名录册上的必被拯救凡是名字登记在生命册上的人,都将得到拯救。许多人相信生命册是天上的书,记录人类的言行,,这是记录神国的国民的册子,只有那些忠贞的信徒将被记录在册上。他们将被拯救而进入神的国度。
1-13 大灾难与复活:本书最末了的预言直接论及神的选民。他们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天使长米迦勒奉命前来为以色列人争战。
【名录在册上】
这册似乎是指生命册。在,摩西自愿在这册上被涂抹,此举会导致他的死亡。耶和华回答说犯罪者的名才从册上被涂抹。这是一个象喻,形容所有活人的名单就像是录于账簿一样。
恩基杜在梦见冥界时,看到一本记录所有注定要死之人的册子,可与此相较。某人犯罪时,他的名就被涂抹,导致他的死亡。这一点显示了生命册和审判案卷之间的关系。这册在此依然和继续存活有关,因为册上有名的人可得拯救脱离迫害。这时它仍未被视作永生之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
「睡在尘埃中必有多人复醒」:「尘埃」指坟墓,,;「睡在尘埃」指死人。
「多人」可解作「全部」。就如「许多国的民」相等于第二节的「万民」,又如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多人」指全人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睡在尘埃中”:在大艰难中死去者。“复醒”:旧约中首次清楚提到义人和恶人都要复活。其他地方有关的信息,有;;.
本节预言旧约时代死去的义人和大灾难时期殉道的义人,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将要复活)。教会时代的信徒在教会被提的时候,身体已经改变和被提了。(恶人的复活不会同时发生 而会在千禧年之后出现 。
「睡在尘埃中」:指在大灾难中死去的人。旧约其他有关死人复活的信息; ; 26:19及。
必有多人复醒。基督复临以前有一次特殊的复活。“凡信仰第三位天使的信息而死了的人”那时将要起来。此外,那些嘲笑基督钉十字架的旁观者和残酷迫害神子民的人也要从坟墓中出来,看见神应许的实现和真理的胜利。
被憎恶。希伯来语为der'on。该词在圣经其他地方只出现在。它与阿拉伯词语dara'(“排斥” )有关,意为“厌恶”。宇宙的居民在几千年的善恶之争中目睹了罪恶的可怕。他们将对罪恶产生强烈的厌恶。当大斗争结束,神的圣名得到充分的维护以后,整个宇宙将强烈厌恶罪恶及其所污染的一切事物。这种厌恶将保证永远不再有罪恶来破坏宇宙的和谐。
睡在尘埃中的这是已死亡的人。死人是躺在尘土里面。「睡觉」是死亡的一种意象,。人从尘土被创造,死后也必归于尘土,所以尘土是死后的身体归宿的地方,。
必有多人复醒有很多死亡的人会复活。在旧约圣经中很少提及有关个人复活的思想,只有此段经文和稍微谈到。本来希伯来人相信阴间(Sheol )是每个人死后应去的地方。在那里,人不能和神交通而享受神的恩典,。后来他们也逐渐相信神能控制死亡的权势,人只要和神维持亲密的关系,便能阻止或无惧于死亡的威胁。复活的思想原是团体性的,是神对以色列国复兴的保证。,。国家的复兴是先知希望的信息和重要的主题。但这里,复活的思想首次指对个人的报偿和审判。许多忠贞的信徒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将遭受死亡和苦难的蹂躏。但他们将得到新生的生命。那些背信的恶人,特别指那些安提阿哥四世的支持者,将遭受神的审判,将永远羞耻和被憎恨。因此,不是全部的犹太人,而是许多忠贞的犹太人可得永生的报偿。这不是整体性的统治,而是那些应受惩罚的报偿者。由此可见,作者不是传达复活的道理,或是终末的教训,而是宣扬希望和安慰的信息。
不容置疑的,但以理的作者是旧约中,第一个肯定地表示义人死后可得永生的真理,复活是神对忠实的子民恩典的报偿。
永生永远的生命是神给予那些忠实的百姓的报偿。旧约中只有这个地方出现这两个字,当然他们曾多次出现在其他的启示文学和基督教文学中。那是凡进入永远的国度的人所拥有的生命,更是一个受拯救者生命的状态。
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那些背信投机的恶人,死后将遭受永远的羞辱和憎恨。作者没有说明永远遭受羞辱和憎恶是怎样的生命状态。可能当时的听众了解作者的意思,那将是毁灭、虚无、黑暗的生命状态;背信的人将遭永远的惩罚。
【古代近东复活的概念】证据显示古代近东对于来生有好几个不同的概念。最基本的概念认为人死后继续在一如坟墓的冥界存在,义人和恶人所受的待遇没有分别。以色列人称之为阴间(Sheol ,并且相信在此的人不能与神沟通。
迦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相信有冥界神祇统治这境界。对于已经受审判得以进入其领域的人来说,埃及的冥界是比较宜人的地方。不得认可的人则被吞噬。这些概念没有一个包括复活出离冥界的想法。大体而言,古代近东世界观里面惟一的觉醒,是召唤死者灵魂的招魂术(但只是暂时性的觉醒 并且也不包括肉体 ),以及自然界循环中丰饶神祇的觉醒。这些神祇每年在农业循环结束之时死亡,在冥界「过冬」,然后在春天仪式性地被唤醒。
上述概念没有一个与复活的神学教义有任何相似之处。只发生几次的死人复生,和国家性的死而复活(以西结书的枯骨 ),亦同样不可与这教义相提并论。按照现代的但解,发展完备的复活教义包括了六个要素:(一 )指个人的复活,不是国家的复兴;(二 )肉身复活,不是灵魂不死;(三 )普世性而非孤立的事件;(四 )发生在冥界之外;(五 )永远不死;(六 )义人恶人有不同待遇。
祆教似乎完全拥有这六个要素,但基于史料性质的限制,难以断定这些概念究竟多早的时候在波斯发展完成(进一步讨论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
〔暂编注解〕“智慧人”:持守正道的敬虔人,致力把真道教导他人,如光照耀,见证真神,使多人归义。
“智慧人”是那些看穿敌基督诡计的人。他们在大灾难期间带领其它人归向真理。
「智慧人」:是有属灵智慧的敬虔人,他们不但明白神的旨意,也将属灵的知识教导人。在大艰难中,他们持守信心,成为主有力的见证人;是神的百姓在黑暗中的鼓舞。
智慧人。希伯来语为hammaskilim,源于动词sakal(“精明” )。可以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聪明人”,也可理解为“使人有见识的人”,即“教导他人的人”。那些真正明白神之事的人,必然意识到需要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神的智慧会引领他把这种智慧教导他人。
在中,智慧人(Maskilim )是指那些因忠于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本节说他们将获得永恒的荣耀。参第10节。
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乃指认识神而能在迫害的危机中,表现忠贞信实的教师或殉道者。在库穆兰文件里,智能人专指团体中的教师和长老。他们以言语和行动来教训或见证信仰的真理,有时他们为真理而受难,甚至牺牲殉道。在安提阿哥四世的时代,智慧人也指那些忠贞信实的抗暴领导者,他们的义行和存在价值正如天上的星辰,使在迷茫和受难中的同胞,能认知神而有智慧作生命明确的抉择。他们的言行将千古垂青,永留人心。古时候人们常相信,杰出的人和天上的星辰有种神秘性的连系,这也许受东方的星象学家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作者在这节分别两类的人物,一是明智的领袖,另一是那些忠实坚贞的子民。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这节充满诗意的表达。希伯来诗的平行句法常以不同词语,表达同样的意义。
【发光如星】星和天使都被称为「天上万象」(或「天上万军」 ),因此是互有关联的。当代希腊思想和两约之间的启示文学,都形容义人成为星辰或天使。然而但以理在此只是比较,不是说人就是星。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智慧人必发光如星有何预表?】
答:这里所提的智慧人,就是预表在末世忠心爱主事奉神的犹太人。如有一位极为爱国而勇敢的祭司马他提亚Mattathias,于主前一六八年,因见叙利亚王安提安古衣皮凡尼丝Antiochus-Epiphanes,毁坏耶路撒冷,污秽圣殿,虐待残杀犹太人,而激起忿怒。集合了忠勇同胞,举起反抗的旗帜。同他的五个儿子,—犹大Judas(或称马喀比Maccabean )约拿单,西门,约翰,以利亚撒,一齐抵御优势之敌军。虽经多次壮烈牺牲,终于转败为胜。主前一六五年攻克圣城,洁净重献圣殿,这就是犹太人献殿节的起源。马他提亚死于主前一六六年。其长子马喀比集宗教与政权于一身,英勇善战,天才横溢。在这场战争史中建立了光荣的史迹,使犹太国得以统治独立约壹百年之久,(主前一六七—一六三年 )。这等人在受逼迫患难中,仍然忠贞不二,信心坚定,爱主为祂作见证。他们前仆后继,必发光如星,使多人受感悔改归主为义,如此预言已得应验了。,。——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但以理阿,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识就必增长。」
【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何意?】〔暂编注解〕“隐藏”、“封闭”:将神的启示小心保存,让末时的人读了可以明白。末时的一个特征是来往奔走的人增多,大家心切研究,知识大量增加。这正是现代社会的好写照。但知识虽多,肯研究并能明白神话语的人并不多。
“封闭这书”。不是不解明这书的意义,而是这书要保持完整,好帮助那些活在将来灾难时期的人。“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末世临近的时候,世人会到处游历,试图解开有关将来的疑团。
「隐藏」、「封闭」:(9同 )非指保守秘密, 而小心保存神的启示,留待末时的人可以阅读明白。
「来往奔跑」:叙利亚译本作「切心研究」。知识增长: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作「罪恶增多」。虽然许多人切心钻研,知识也增多,却不能找到或明白这隐闭的书。
隐藏这话。参对于但以理以前异象的类似吩咐。这个吩咐不适于整部《但以理书》,因为有一部分信息已被理解,成为多世纪以来信徒的福气。它只是指但以理预言中有关末日的那个部分。到了末时,一个以这些预言的应验为依据的信息将传扬出来。,2中天使拿着“展开的小书卷”。
来往奔跑。希伯来语为shut。在《旧约》中共出现十三次,,,1:7,2:2,,49:3,,,,,多半指走来走去。
七十士译本的译法完全不同:“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直到多人发狂,地上充满不义。”迪奥多蒂安的译本比较接近马所拉文本:“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直到多人受教导,知识增长。”
知识就必增长。这句话与前一句有着逻辑的联系:封闭的书在末时打开以后,有关这些预言中的真理知识就会增长。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世界各地广泛对《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预言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些预言的研究使人们普遍相信基督快要复临近。英国的许多注释家,中东的约瑟·伍尔夫,南美的曼纽尔·拉昆萨,美国的威廉·米勒耳,以及许多研究预言的人都宣称,根据他们对但以理预言的研究,基督复临已迫在眉睫了。今天,这种信念已成了一场世界性运动的动力。
这句话也可解释为预言科学和一般知识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的巨大进步。这些进步使预言的信息得以广泛地传播。
你要隐藏这话天使不像启示录一样,不封闭这些启示,反而吩咐但以理要隐藏这些启示。这使人了解作者是在撰写某些事实的真象而不是观看异象。这书是启示文学,作者甚为注意其文学形式,有学者认为封闭默示乃是启示文学匿名预言的惯用笔法。
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这句词语意义不太清楚。可能是表示在末后的日子许多人会白费心思地去探究苦难的意义。但只有那些认识神而坚持信仰的人,才能得到启示而明白这些事件之终究目的。
【封闭这书】由主前八世纪开始,亚述文献已经有神秘性质的文献。文士在这些作品末尾所加插的符号(称为书末标记〔colophon〕 )表示其中记有秘传的学识,只有入门之人才能共享。封闭卷轴的办法是用绳子绑着,然后在绳结上封泥,或安放在坛子之中,加盖密封。绳结或盖子封泥上面再加上物主的戳印。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圆筒形印章,埃及人使用圣甲虫印章,叙利亚巴勒斯坦人则使用平面印章。泥版密封在黏土制成的信封内,外面也要加盖物主的印章。戳印的用意是作为内容可靠的保证。它能警告人不可擅自篡改,原封不动则是文件确为真迹的证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答:「但以理阿!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中有小字,奔跑「或作切心研究」。「这话」是指本书后半部的豫言;「这书」是指但以理全书,「隐藏」一语,原文乃是含有稳妥、收藏、保护,使不至破坏的意思,所以神给但以理的吩咐,是要叫他小心保护神的豫言,不要损坏,直到末期主再来的时候近了,必有愿意追求明白神的豫言启示者。这里「多人」一语,在原文中并没有「人」字,解经家认为此处之「多」字,为人的眼睛;意思在这末世时,必有许多人的眼睛在书上面,逐页、逐字、逐句的切心或细心去研究。「来往奔跑」,乃指头脑反复思想运用,如此对于神的豫言、属灵的知识,就必增长。就事实而,现今不论是犹太人或基督徒,研究圣经豫言之知识、兴趣和相信,已是超过往昔,而大有增长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得福之时】
「这奇异的事到几时才应验呢?」(6b )相信是每个信徒皆想知的。那时,穿细麻衣的向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说:「要到一载、二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7 ),也就是一千二百九十日,「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11 ),意思是在末期之前有敌基督逼迫的时期,圣徒须有坚强的信心,凡忍耐到底,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必然得救恩之福。然而,那些数字可能是象征一短时期;故此,「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13 ),这是神对但以理的吩咐,也是对我们而言。
──《新旧约辅读》
【】「我但以理观看,见另有两个人站立,一个在河这边,一个在河那边。」
「两个人站立」:两位天使以人的形像显现,站在底格里斯河两边。
「一个在河这边」:「河」的原文在圣经多指埃及的尼罗河,作者采用这个字来称呼底格里斯河,暗示上帝在出埃及时如何胜过埃及拯救祂的百姓,现在会同样拯救祂的选民脱离敌人的迫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另有两个人”:这是律法规定起暂时至少须有的见证人的数目(7节 。
可能是“两个”天使。
我但以理观看。第5-13节是但10-12章异象的尾声,而且大体上可以视为《但以理书》全书的尾声。
另有两个人。这里出现了另外两位天使,和那位向但以理讲述预言的天使在一起。有人认为他们可能是的两个“圣者”。
河。就是底格里斯河。
另有两人站立解释异象的天使以外的两位天使。两位天使的出现大概是为第七节的誓言作证。因为作证须要两个人,由于誓言是天使所作的,所以须要两位天使来作证。两位天使各站在河(底格里斯河 )的两岸。
【,6但以理见有三人显现是谁?】答:这是神赐给但以理先知的预言中,最后所见的一个异象。他观看见有三个人向他显现,一个站在河这边,一个站在河那边,这两个人是两个天使。第三个是站的河水之上的天空中,穿的是细麻衣,向天举手起誓,这就是向但以理显现的主耶稣基督(参一七七题 )。他站在旁边不但看见天使与主的显形,而且听到祂们问答对话的声音。因着主的起誓,将选民以色列人末后的结局启出来。。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有一个问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说:这奇异的事,到几时纔应验呢。」
「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指在第十章向但以理显现的那一位天使。所以,当时共有三位天使;但以理和穿细麻衣的天使站在河的上游,而另外两位天使在河的下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穿细麻衣的。但以理在异象开始的时候曾看见这个天使。
但以理随意提到了“河”(第5节 )和“穿细麻衣的”,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提到这两者的但10章与本章属于同一个异象。
到几时?天使说出了但以理心中最关心、却没有说出来的问题。先知所关注的是犹太人能很快得到完全的复兴。居鲁士的谕旨确已颁布,,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详细列举了神的子民将要遭遇的事情以后,先知自然急于想知道“这奇异的事”要持续多久;“你本国的民……必得拯救” 的应许要在何时应验。但以理没有充分理解所见未来之事的关系。一部分预言要封闭,直到“末时”才会明白。
这奇异的事,到几时才应验呢?这句应译为:「这些奇异的事到甚么时候才会结束呢?」到几时是迫害中的犹太人常问的问题。这奇异的事是十一章的异象所显示有关安提阿哥四世的迫害事件。
【】「我听见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向天举起左右手,指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说:要到一载,二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应验了。」「向天举起左右手」:向天起誓;旧约时代的起誓多举起一只手,,,举起两只手表示起誓的动作特别庄重的严肃,誓言必定应验。
「指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上帝永远活着,故祂可保证誓言永远有效,绝不落空。「一载二载半载」:。
「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圣民受迫害差不多完全被灭绝,以致力量消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一载、二载、半载”:亦作一年、二年、半年。
到“一载、二载、半载”(那七年里的最后三年半 )结束的时候,灾难时期的事件便要成就。这最后的三年半构成大灾难时期。
左右手。见。举起双手表示宣言的严肃性和确定性。
活到永远的。无人比这更大的誓言了,。
一载、二载、半载。指从公元538年-1798年的一千二百六十年。第一次提到是在(见该节注释 )。其亚兰语是`iddan(“特定的时间” )。本节采用它的希伯来对应词mo`ed,强调天使所说的“定期”。神曾发誓要实现祂的诺言。
向天举起左右手通常起誓只须举起右手,。但天使可能觉得这个誓言很严肃,所以向?天空举起双手起誓。
指?活到永远的主以永生神的名发誓。希伯来人常指「永生的耶和华」来发誓,,,。
一载,二载,半载原文意写「一时,两时,和半时」。本书的「时」和「年」是同样的意思,天使的回答是须要三年半(半个星期年 )迫害可望结束。我们不知这三年半的时间从甚么时候开始计算,可能作者是以11节所提示的时间,即主前一六七年十二月安提阿哥四世命人除掉常献的祭开始。另外,有人认为该从阿波罗纽在主前一六八年带兵进驻耶路撒冷开始计算。
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按照马所拉经文,这个子句意思很模糊。原文直译为:「圣民权力的破散」。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将「破散」和「权力」的位置互相调换,而读成:「圣民的力量的破坏者」。马所拉经文的意思是指圣民的力量;而七十士译本修改后的意思是指安提阿哥四世和迫害犹太人的苦难。现代解经者大致接受七十士译本的修正。如此,七节后半句可读为「当圣民的破坏者的力量消失的时候,这些事就会完结」。这种信息可让苦难中的犹太人得到安慰,安提阿哥四世是最后的迫害者。再过了不久,安提阿哥四世会逐渐失去权力,苦难和迫害都会过去。
7, 11, 12节有关数字的解释 , 尚无完全令人满意的结论;过于精细的算法容易流于牵强附会,这些数字可能是象征性的(7:25,8:14)。一载二载半载、一千二百九十日预表敌基督逼迫的时期;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则指那直至大结局的整个时期。末期的圣徒须有极坚强的信心,凡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一载、二载、半载」:「载」是「时」的意思,有时也指「年」。这里可能就是三年半的意思。安提阿哥四世派其将军阿波罗留迫害耶路撒冷开始(公元前167年6月 ),到马喀比清洁圣殿(公元前164年12月 )为止,大约有三年半的时间。详细的注释可参考的注释。此处的「二载」也是「复数型态」的「时」。也有人认为这「一载」、「二载」、「半载」都是巴比伦的神名。
── 蔡哲民《但以理书查经资料》
【】「我听见这话,却不明白,就说:我主阿,这些事的结局是怎样呢。」
〔暂编注解〕即使但以理也不明白这一切的预言。
却不明白。在这个异象的开头一节中,但以理说他“明白这异象” 。在见这个异象的过程中,天使向先知保证要让他“明白”。随后的启示是用写实的语言来表述的。在提出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时间来回答“到几时”的问题以后,但以理承认自己“不明白。”这个异象中但以理所不明白的部分是时间的概念。他正在祈求圣殿迅速得到恢复。这是眼前的问题。他似乎无法使预言中的时间概念适应他希望自己的同胞早得拯救的观念。
结局。虽然年迈的先知奉命封闭这一部分的启示(第4节 ),他仍希望更多地明白其中的的含义。
这些事的结局是怎样呢?但以理在异象中听见天使的回答,可是他仍然不太明白。所以他再次请求天使,更清楚地说明在这些事情以后的动向以及时局的变化。但以理的问题像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因为他的问题已经获得回答。所以有些译本改其问题为「这些事情以后的情况怎样呢?」(见别西大和武加大译本 )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则改为:这些事情的意义是甚么?事实上,但以理在询问这些事情的结果,即安提阿哥四世死后时局的变化。暴君的死亡并不一定会带给犹太人平安和繁荣,所以但以理更深入地求问有关犹太人未来的情景。如果是这样,但以理的问题是求更多的了解。按照第9节,但以理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天使拒绝回答他的问题。
【】「他说:但以理阿,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
〔暂编注解〕这里没有允许神所尊重的先知和仆人明白他所记录之启示的全部含义。只有那些看到预言的历史应验的人,才会完全领会它的意义,因为只有到了那时,世界才会获得一个以这些预言的应验为依据的信息。
因为这话已封闭因为这个异象的启示已经封闭起来了,天使不再给予更多启示。在将来适当的时机,这些事情的奥秘将很容易明白。
【】「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但恶人仍必行恶,一切恶人都不明白,惟独智慧人能明白。」
〔暂编注解〕使自己清净洁白。人虽然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洁净自己,但他却可以用他的生活来证明神已经洁净了他。这与后面“恶人仍必行恶”形成了对比。
能明白。这是保证那些在末日虔诚而聪明地进行研究的人,将明白神为哪个时代所发的信息。
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能明白在末后的日子,许多忠贞的子民将经历迫害和苦难的熬炼,而能洁身自爱,坚持纯洁的信仰和节操。他们不但能获得拯救的报偿,更能明白一切苦难的意义。但是,那些背信的恶人必继续沉沦下去,不会了解事件的真义,更不明白神圣的计划。在这节,作者将犹太人的行为表现分成善恶两类,这种分法可见于。
【】「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
「一千二百九十日」:与下一节的「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可有三种解释:
第一,接受时代主义的学者认为本段论述末世的情景。「一载二载半载」乃指七年大灾难的后三年半。「一千二百九十日」比三年半多出三十天,那三十天就是基督第二次降临后审判世界所需的时间;即是说,一千二百九十天是从大灾难中期计算,直至审判完毕。「一千三百三十五日」比「一千二百九十日」多出四十五天,这四十五天是用来建立和安排千禧年国内治事的组织。
第二,有学者认为「一千二百九十日」象征安提阿哥四世至敌基督的迫害,「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则象征整个迫害的时期直至上帝的国完全建立。117由于犹太人以三百六十天为一年,故「三年半」乃是一千二百六十天,而一千二百九十和一千三百三十五都祇比三年半(完全数目「七」的半数 )稍长,显示圣民只会受迫害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本说「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一千二百六十日 ),这里却指出实际的苦难要比预期多(一千二百九十日 ),甚至还要更多(一千三百三十五日 )。故此,圣民务要「忍耐到底,必然得救」。能够忍受长时期苦难的,便是有福的人。
第三,赞成,是论到安提阿哥四世迫害犹太人的学者,却相信「一千二百九十日」表征那一段由他不准犹太人献祭直至他死亡的日子,而「一千三百三十五日」所多出的四十五天乃表征那一段他死后直至建立新社会制度和筹备圣殿奉献礼的日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暂编注解〕“那行毁坏可憎之物”。在灾难“七”的中期,敌基督会废止犹太人的献祭,,。从那时起直到末时,共有一千二百九十日。正常来说,(一年有360日 )三年半只有一千二百六十日。这里额外的三十日,为要容许基督再来后之审判的执行。参看至44节、和的脚注。
常献的燔祭。见注释。
除掉。“除掉”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设立那可憎的。其重心可能在“除掉”,而不在“设立”。
本节的话语与,12和十分相似(见该处注释 ),一定是指相一件事。
一千二百九十日。与“一载、二载、半载”(第7节 )或一千二百六十日有密切的联系。这两个时期结束时所发生的事大体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推定它们大致覆盖了相同的历史时期。一千二百九十日比一千二百六十日多出来的时间,可能理解一千二百九十日的开始阶段,是着重除掉常献的燔祭,为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作准备。
一千二百九十日在,作者预言在一一五○日后犹太人将得拯救。但这些时日过了以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以11节和12节是后期文士连续性的加笔,更改迫害的时期为一千二百九十日。这是三年半最长的时日。
11~121290天和1335天这两段时期,可能指犹太人要受安提阿伊比法更多迫害,也可能是预言末世要来临的逼迫。我们对这两个日期不能作过分肯定的讲解。
【一千二百九十日/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古代世界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阴历都是一年三百五十四日。太阳年共有三百六十五日,是久已确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加插规定日数的闰月来调整。希腊定立了每个月三十日的标准,同时定期调整以求符合太阳周期。按照每月三十日计算,一千二百九十日是三年零七个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
〔暂编注解〕基督再来后还活七十五天(从灾难时期的中期算起 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天 )的人既然被称为有福的,这必定标志基督千禧年国度确实运行之始。
那人便为有福。第7,11和12节的时期延续到第4,9节所提到的“末时”。天使说,那些看世界历史最后几幕重大事件的人是“有福”的。那时《但以理书》的封闭部分将要解开。再过不久,“至高者的圣民”就将“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
等。暗示以下的预言时期将延续到一千二百九十日结束以后。
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11节的时期是安提阿哥四世的死期,而这个日期是圣殿重新清洁献堂的日子。这个时日也见于以赛亚升天记。加笔者期望犹太人的读者能再忍耐一些时候,因忍耐到最后的人,必得拯救和福气。
【】「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份。」
【思想问题(第12章 )】
1按第1节所说 , 「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这是否表示人毋须负责任?人在遭受大艰难时,对他人、对自己要负什么责任?见3, 10。
2第2节里是一个很大的对比。你认为你将会属于那一类?;5:28-29。
3虽然但以理在世之日不曾目睹预言的应验(13 )。他的责任是「小心保存神的启示,留待末时的人可以阅读明白。」(第4节注 )你对末日的预言又有多少认识?你是否等候耶稣再来?你有没有信心将来「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参太24-25章。
──《串珠圣经注释》
【人的结局】
凡是忠信虔诚的选民,他们的名字必记在生命册上,要承受永生的福气。同样,那「睡在尘埃中的」(2 ),指到大灾难中死去的人,其中有为主殉道的,也要复活得永生;但是那不信而死去的,却要被判跌入永刑。惟独那些属灵的敬虔人和教导人归义的人,他们的见证有如明星发光,直到永远。
──《新旧约辅读》
【仰望荣美之日】
不少人爱占卜算命、观星象、查通胜,为要预先得知未来,以致能及早逃避噩运。但在警戒我们:行以上的事,都为耶和华所憎恶。因为惟有耶和华是创始成终的神,除了祂藉圣经指示人类有关未来的事外,有谁能参透祂的计划呢?然而,感谢神!透过但以理书第十二章,启示我们关乎末日的事;叫在患难中仍信靠祂的人得着安慰。
思想你有得救的确据吗?肯定你能在末日归回天国享福吗。
──《新旧约辅读》
【】
【等候结局】「等到……的,那人便为有福。」
“等候”这件事,看看似乎顶容易,可是学学总要花几年。“开步走”,“跑步”,比“立正”容易得多。
许多时候,我们顶愿意,顶渴望事奉神,但是不知道怎样着手。那么,怎么样呢?就此绝望,烦恼么?就此胆怯,退后么?就此惧怕,停住么?还是擅自前冲呢?
不,都不,只要等候。
用祷告等候。呼求神,把事情展在他面前;把你的难处告诉他,向他求应许。
用信心等候。向他表白你对于他不移的信任。你要相信︰就是他叫你等到夜半,他也必按时来临。
用忍耐等候。不要发怨言,象以色列人向摩西发怨言一样。用简单的心完全接受凡临到你身上的一切,把它们放在神的手里,说︰“现在,主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我不知道该怎样作;我的心非常痛苦;但是我们愿意等候你来叫水分开,使敌溃退。我愿意等候,就是你叫我们等候多日,我也愿意;因为我的心单仰望你,哦,神啊,我深信你是我的喜乐,我的拯救,我的避难所,我的坚固台”。 ——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译自每晨必读【】「你且去等候结局。」
人对神安排的循环不大明白,他想遵循,但他的眼光达不到,心与头脑也觉得疲惫,神说,这已经够了,走预定的路。每日你有当尽的本分,到晚上你就可以安息。把庞大的计划交给神,神可为你调整,你只管站在本位上,等到结局。
你的道——神为每个人所预备的道路,都有主要的轮廓,特别的步伐规定要采取。有三种情形常会呈现的:艰苦、辛劳与试探,咒诅在我们地上徘徊,在我们的杯中感有渣滓。我们必须向前走,神定我们的脚步。神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
我的分——迦南地分为若干部分。有我的分,在天上也是如此。我们将站在那里呢?在得胜者中,或殉道者的行列,也许是跟随基督的童女,必可得胜那兽的,还是我们将银子埋藏,忘记备油,只照自己的心意而叛逆呢?求你使我们列在圣徒中间在荣耀之中。
得安息——天堂才是人人所向往的,在地上是得不到的。在孤寂者有爱,在饥渴义者有圣洁,在常有争战之中有平安,在疲乏者安息。这些都是神在基督里的异象。
──迈尔《珍贵的片刻》
「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
先知凭信心所传讲的,是将来的事;看不见而能信,才是真实的信心。“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
但以理蒙神启示,见了惊天动地的异象,得了非常特出的启示,末后主对他说:“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
我们读长篇的故事,有时为好奇心驱使,翻到最后一章,要先知道事情发展的结局。但对于神的启示,不容许这样:因神隐藏封闭祂的话,到时候才可以揭晓,证明祂的真实可信。不过,这难以阻止迎合人好奇的生意,作出怪异动人的解释。
末世的景况将来必有空前的“大艰难”,就是主耶稣橄榄山预言所说的“大灾难”,。“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在生命册上有名的,可能得拯救脱离大灾难,但必得拯救脱离撒但的权势。“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显然是指最后的复活和审判,。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增长成了普遍现象,但并不带来道德的增长,因为没有寻求遵行神的真理。因此,也是福音广传,使多人归义的时候。
末世的准备末世作恶的人,必然越久越恶,人心趋向刚硬,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圣徒经受患难,只是炼得更洁净,能够穿白衣与主同行,在神的殿永远事奉。但行义的智慧人,不是由于自己,是由于神的恩典,才有认识神的智慧。
末世的盼望但以理知道他所信所事奉的神。神隐藏的,他不必去寻去求,神封闭的,他不必去解去开。但他知道,神留意保守祂信实的应许,必然会成就。但以理照常办他当办的事,直到展完生命最后的一页,像掩上书卷一样,等候神预备给他的福分。
── 于中旻《但以理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