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神,」
2 「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祢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祢就俯听我的声音。」
3 「祢将我投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祢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2-9节是一首诗歌,约拿的祷告几乎都是引经据典,引用了许多诗篇中的词句。当约拿在船上被船主催促祷告时(一6 )),他可能并没有祷告;当他被「抛在海中」(一15 ))以后,他才真正开始祷告。 「阴间的深处」(2节 ))原文是「阴间的肚腹」。「海的深处」(3节 ))原文是「众海之心」。 「大水环绕我」(3节 ))引自诗六十九2、15和八十八7。 「波浪洪涛」(3节 ))引自诗四十二7。 虽然是水手们把约拿「抛在海中」,但约拿清楚地知道,实际上是神将他「投下深渊」(3节 ))。因此,他被抛入海时立刻「求告耶和华」(2节 )),结果发现神立刻「应允、俯听」(2节 )),好让他确知救恩。神早已预备了恩典,但却没有立刻救他脱离「波浪洪涛」,而是任凭约拿「下到山根」(6节 )),让他在「海的深处」经历神的救恩(4-7节 )),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黑暗中看见亮光。
4 「我说:我从祢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祢的圣殿。」
5 「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
6 「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神啊,祢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祢的圣殿,达到祢的面前。」「我从祢眼前虽被驱逐」(4节 ))引自诗三十一22。 「仰望祢的圣殿」(4节 ))就是「仰望神」,引自所罗门的献殿祷告(王上八30 ))。 「山根」(6节 ))指海的最深处。「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6节 )),是用诗的语言,描写死亡的经历。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7节 ))引自诗六十一2、一百四十二3、一百四十三4,指已经失去知觉、濒临死亡的时候,此时他的思绪突然转向神。 「我就想念耶和华」(7节 ))引自诗二十二27、七十七3。 「达到祢的面前」(7节 ))引自诗七十九11、八十八2、一百零二1、一百一十九170。 「祢的圣殿」(7节 ))引自诗五7。 当约拿在海中挣扎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已经与神隔绝。虽然过去约拿凭着血气不肯顺服,以为可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一3 )),但被「抛在海中」(一15 ))以后,才发现从神眼前「被驱逐」(4节 ))是何等可怕的经历。因此,他在海水中急切地仰望神(4节 ))、呼求神(2节 )),盼望与神恢复关系。 当我们和约拿一样不肯顺服神的时候,生命也会像约拿一样一直往下:「下到约帕」(一3 ))、下到船上(一3 ))、「下到底舱」(一5 ))、下到海中(5节 ))、「下到山根」(6节 )),离神愈来愈远。神常常任凭我们下到不能再低的「海的深处」(3节 )),然后才伸手将我们往上托,将我们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6节 ))。 4-7节是约拿所经过的救恩。过去,他在头脑里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四2 ));现在,他亲身体验了神的「恩典」、「怜悯」和「丰盛的慈爱」。死亡的经历使他的心变得柔软、顺服,从「躲避耶和华」(一3 )),变成了「想念耶和华」(7节 ))。约拿在海中的经历,也是神用来对付我们肉体的方法。
8 「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9 「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祢。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信奉虚无之神的人」(8节 ))引自诗三十一6。第8节可译为:「那信奉虚无之偶像的人,将离弃对其偶像的忠诚」。意思是:敬拜偶像的人在难处中就会发现,偶像是虚假无能的,结果就会离弃假神;而敬拜神的人在难处中则会发现,神永远都是值得信靠的。 「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祢」(9节 ))引自诗一百一十六17和五十14、23。约拿所感谢的,不是神救他脱离鱼腹,因为他还在鱼腹之中;他所感谢的,是一个「躲避耶和华」(一3 ))、从神眼前「被驱逐」(4节 ))的罪人,竟然祷告还蒙神「应允、俯听」(2节 ))。这也是神对每一个回头浪子的应许(路十五11-24 ))。 「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9节 )),引自诗五十14,指约拿愿意顺服神、去尼尼微传道。约拿的祷告并没有奢求神救他脱离鱼腹,也没有用许愿来交换得救;而是神先将他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6节 )),然后他才「用感谢的声音献祭」(9节 )),存着感恩的心许愿(9节 ))。第一章与第二章都以献祭与许愿结束:船上是外邦人的敬畏和许愿(一16 )),敬畏中带着惧怕;海里是约拿的敬畏和许愿(9节 )),敬畏中带着顺服。 「救恩出于耶和华」(9节 )),原文是「救恩属于耶和华」(英文ESV译本)),引自诗三8。 8-9节是约拿对救恩的回应。神借着约拿的经历,叫他认识「救恩出于耶和华」;这救恩的福音不是只为不信的外邦人,更是为着已经信主的神的百姓。神不是只「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 ))而已,更愿意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 )),好做工在我们身上,把得救的信徒陶造成神儿子的样式,让我们可以在基督里承受更加丰盛、完备的救恩。
10 「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水手们努力地想把约拿送上岸,却失败了(
一13 ))。现在,神却吩咐大鱼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10节 )),让他像新生的婴孩一样回到地上。这实际上是一个从死里复活的经历,一个该死的罪人(
一12 ))却被存留,这就是神白白的救恩。
约拿个人的救恩经历,使他发出了伟大的信仰宣告:「救恩出于耶和华」(
9节 ))。但是,这个宣告并不表明他已经真正认识「救恩出于耶和华」,所以他很快又因为「救恩出于耶和华」而「大大不悦,且甚发怒」(
四1 ))。因此,神还要继续对付他、造就他。对于不信的人,救恩是把他们从罪恶中救出来;对已信的人,救恩是把我们从肉体里拯救出来。因此,信徒不能只向不信的世人传福音,更要不断地向自己宣讲福音,直到见主面对面。
上图:以色列的地中海海滩。
约拿的祷告(二1) 先知约拿真是从油煎锅过到火里;当他被船员抛到海里的时候,他可以豫期到的,只有被淹死。但是他竟发现自己在一条大鱼的腹里;他要得救,尚有很长一段路程好走。但是无论如何还活着,这是他事先不敢希望的。在未被丢到浪涛中之前,约拿已经从他悲惨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新的觉醒;现在他在鱼腹中,一直保留着这种新觉醒,并化为他的祷告。他的祷告很像旧约诗集中的诗,从文字上看,它好像是一篇个人的感恩诗,用来表达作者从可怕的危机中蒙拯救的感激,然而这段祷文并不似是典型的平行诗句。很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诗的复写(诗六十九2 ,三十3 ,一二四4 ,四十二5 ,一一六17 ,这些诗中、都有和约拿祷告相似的段落。 );作者应用诗熟悉的典型语言,唤起读者的亲切感。然而这种亲切感是表面的,因为约拿的祷告是有区别的,他的话指出他沉入的大水深渊的能力。它不只是一种感恩的祷告,而且是一种求救的祷告。约拿已经从本来应当淹死被救了出来,但他仍然是在深水之中。在他的话里带有一种期待和希望;已经很难得地从深渊坟墓中逃脱出来,现在他希望更完全的拯救。约拿的祷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甲 )约拿最初对灾难临头呼求已被垂听;他生存下来,仍然有希望在神的殿中再次敬拜神(2-4节 )。语气充满暗示和捉摸不定。他‘从阴间的深处’发出呼求(即指死亡、或者水中的坟墓 ),神应许了他,因此让他落入大鱼的肚子中。‘海的深处’(3节 )是约拿被扔的地方,也许它是暗指迦南人的一个神‘阎’(Yam );而这个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海’。虽然约拿被扔到海的深处(英文译成‘海的心脏’ )时,他与真神还是分离的,也就是与代表神同在的圣殿分离(4节 )。这样,他虽然得救,他还需要进一步盼望神的拯救行动。使他与神恢复关系,在圣殿中敬拜祂。这是约拿祷告的第一部分:‘仰望你的圣殿。’仰望与神进一步恢复关系,进一步的拯救。(乙 )约拿祷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重复第一部分内容而只是用不同的话表达出来(5-7节 )。约拿遭遇被‘封住’的命运:众水淹没他;当地沉到‘山根’底下,海草缠绕他的头。六节的‘山根’也许是指海洋底下。他沉到超过人所能生活的范围以外;‘地的门’一度向他关闭,使他感到好像永远不会再开。然而,神终于把他拉了出来,给他另一次生活的机会。到了第七节,这里进一步提到圣殿,尽管约拿此时的情况和他所说的相差甚远,但他仍盼望祷告进入神的圣殿,达到神的面前。(丙 )约拿的祷告以假神的虚荣为结束,表示要偿还他向真神所许的愿;并宣布神有能力施行拯救,‘因为救恩出于耶和华。’(8-9节 )约拿的祷告以感恩结束后,神吩咐大鱼把他吐到旱地上。(英文译作‘海岸上’。 )约拿的祷告,进一步把这本书的更大更深的信息及其象征带出来。(一 )约拿生命的转机,出现在他极深地堕入不顺服神的危机中 。从他第一次对神的呼召说‘不’开始,他下到约帕,又从那里下到一艘船上,再下到船舱里,最后下到深海底下;这个最后降到海洋的深处,是他最后的机会,在这以前,在他被船员抛到海里之前,他的心仍然没有改变。但是就在他一路向下降的时候,他的自满产生的轻率感被完全剥夺了,就在这个时候,他才能蒙救拔,他的生命才有转机。不顺服造成这样严重的灾难,如果要补救的话,必须要有根本上转变。有时,当我们不够顺服时,我们也可能堕入极深的灾难中;但这可能正是我们再一次获得新生的转折点。(二 )危险唤起了约拿的祷告 。正像他面前的船员,面对着淹死的威胁,他们于是拼命祷告,为了得到拯救;约拿也是这样,当他沉到海里时,当他发现自己还活着,并受到鱼肚子的监禁时,他也祷告。但是祷告的信息是不简单的,约拿书的作者着意去表达一个真理:无论是犹太人或者外邦人,所有的各种祷告神都怜悯且垂听。所有的人都可能面对危险的环境;在害怕并挣扎的时候,也都可能呼求神的拯救。神在垂听的时候,并无区别;祂怎样以怜悯慈爱的心,去垂听即将淹死的外邦海员的声音,祂也以同样的慈心,对待沉没在深海中的堕落先知的祷告。这样,正像作者在第一章给我们的印象那样:以色列人的神关心异教徒的尼尼微城,现在,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到祂的怜悯。在这里,约拿书的作者寻找到一种方法,打开我们的眼睛,看见由于我们的偏见和偏爱,所强加给神的限制。先知书的信息对以色列人来说,就是告诉他们,神不只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外邦人的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对神的体认同样要广阔一点;神不单是基督教会的神,也是全人类的神,祂的慈爱遍及全宇宙。(三 )约拿的祷告明显的既有悲哀,也有幽默 。他在海洋的深处,终于达到某种属灵的高峰!但是,就是他最后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仍然落后于外邦人,就是那些神差派他去向他们作见证的人。他的怨言证明,他把别人引导到一个水平,他自己的信心却达不到。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功课;当约拿的故事继续往下讲时,我们就看到约拿的确没有把它学好。(四 )三天三夜在鱼腹中以后,约拿被吐在海岸上 。故事的这一部分表示约拿是一种预表(记号 ):先知三天三夜在鱼腹中,人子(耶稣 )也照样三天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39) 换句话说,约拿的经历成为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象征。而且这个象征还可以再扩大一些。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对于信祂的人意味着:基督的死叫我们向罪也死了,同时藉着祂的复活,我们得到新生命。约拿当他浸沉到海底下时,也是一种受洗(浸 )的过程,他的不顺服的老生活样式死了;当他被吐在岸上,代表他从此得了新的生命。如果我们想从约拿的故事中引用这个信息,我们必须进一步往下读,看他怎样做,怎样以新的生活方式使恩典表明出来。--《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约拿书第二章 二1 .约拿……祷告耶和华他的神。希伯来文常见的动词 hit[palle{l “祷告”,仅见于此节和四章2节 。他处则用的是 qa{ra{~ “求告”(如一5 ,三8) 。 在鱼腹中。有人认为约拿的赞美诗不可能是他在鱼腹中作成的。这是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鱼的作用;这条鱼是约拿得救免于溺毙的工具。至于这首诗和全书其他部分的关系,见导论,67~73页。 2 ~9.这几节是诗的形式,和其前后的经文成一对照。希伯来文诗的确切特质为何,目前尚无定见。其主要特色是“平行句”,亦即第二行藉着重复的字句,和第一行相应和。所以,例如第2节的上下两部分都可见到约拿的求救和神的回应。至于诗的韵,学者们多朝下列几个方向研究 (1) 音节, (2) 重音组合,或 (3) 节拍167 。然而,学界迄今对于应遵循哪个方向,尚未达成共识。鉴于韵律的分析尚存有许多未定之数,有些学者竟然单凭着韵,就建议删除这首诗的某些用字遣词,的确相当令人惊讶168 。 这首赞美诗另一个常被讨论的特性是,它运用了许多诗的字句169 。然而这并非指约拿剽窃。约拿的诗显然切合他置身的景况,而且虽然他所用的许多字句与诗类似,但绝不雷同,只一处例外(二3 ;参∶诗四十二7) 。约拿很可能是经常在敬拜神时吟诵诗,因而对之耳熟能详,也因此影响了自己的用字遣词。 约拿的赞美诗可分为两部分∶ (1) 2~7节记载他刚被抛入海的经历。他特别强调景况的危险,以及神愿意应允他求救的呼声。第2节和7节分别提到神聆听约拿的呼求,因此将这一部分的赞美诗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2) 8~9节包含了约拿对耶和华的正面感受,以及他对于神救恩的个人回应。 2. 在这首感恩诗一开始,约拿提到他被抛入海时曾求告神。此节上下两部分所提为同一事∶约拿求救且神应允,却用略微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表达亦是希伯来文诗的典型。第2节概述了约拿感恩的原因,3~7节则详述所发生之事。 从阴间的深处(见 NIV 边注)。被译为深处的字,原文是 bet]en ,亦即“子宫”、“肚腹”之意。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指的是大鱼的胃。但是在第1节(希伯来文圣经则是第2节),却用另一字 m#`e^ “腹中”来表示鱼的内部。阴间一词的确切含义,引起颇多争议。然而,它可能指的是作恶者的去处,他们必须在该地一直到最后的审判170 。约拿在此惧怕的并非死亡;而是怕可能被弃置在阴间,此后便与神隔绝。但是,虽然约拿在进入阴间的边缘,神却垂听他的呼求而拯救他。神应允求救的呼声,是诗常见的主题(参∶诗十八6 ,一一八5 ,一二零1) 。此处由第三人称(他应允)(和合本作“你”)转为第二人称(你俯听),不必视为写作的不一致。同样的转变甚至见于现代的祷文。 3. 约拿虽被水手抛在海中(一15) ,但他体认到这一切均出于神。此处再次强调了神的绝对主权,而约拿的用字亦生动地描绘了他沉入水底的情景。 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有些学者指出, m#s]u^la{h 深渊一词是另外加入的,应予删除。这种主张乃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整个句子过于冗长,但这端视如何计量诗的韵律而定。若采用另一种计量韵律的方法,则无任何问题171 。第二,就文法的角度而言,该名词应有个介系词来指出动作的方向,这点的确是个问题。然而,学者后来建议将该词视为注释字眼的作法,却同样问题丛生;而且,他们为何认为该词是后来才加入的,亦令人费解。 大水环绕我。 na{ha{r 通常被译为“河流”或“溪”,此处则用以表示水流172 。诗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那些描述并不意指身体的遭溺(如∶诗六十九1~2 、14~15,八十八6~7) 。有些人便因此认为,这些字句并非是约拿亲身经历后所作,但并无足够理由支持其立场。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诗四十二7 亦有完全一样的陈述(希伯来文圣经则在四十二8) 。 4. 在海中挣扎时,约拿的第一个念头是他已完全被神遗弃∶我从你眼前被驱逐(参∶诗三十一22 ,希伯来文圣经在第23节)。约拿早先欲逃往他施以躲避神的面,现在他发现自己注定要往阴间,永远与神隔绝。 有人指出本节下半的第二个字应修改为 ~e^k[ “如何”。所以约拿所说的应是,“我如何再仰望你的圣殿?”(参 RSV 、 JB)。至于目前的经文,MT 用的是 ~ak[ “仍”。若保持此字不予更动,则下半节与上半节成对比∶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参 AV 、 RV)。虽然 NIV 将此句视为第4a 节之直接延续,但约拿之所以如此说,也可能是因他在被鱼救了之后重获信心,认为自己必再度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敬拜神。因此,第4b 节可能不是约拿在海中时所作,而是在他获救之后。有趣的是,ab 两部分的经文都有共同的要素∶“看见”。 5. 约拿的四周都是水,他成了海的囚犯∶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或诸水漫至咽喉173 ,NIV 边注);深渊围住我。甚至海草都缠绕住他。无论约拿如何挣扎,总无法从这水牢逃脱,溺死似乎是必然的。 6. 到山根。虽然 MT 将这几个字作为第6节的起首,但一些英译本则将之当作5节的结尾(RSV 、 JB 、 NEB)。这些译本不把希伯来文介系词 l# 译为“到”,而译成“在”或“在……之中”。据说如此分节最适合诗的韵律。但是,为经文加添标点的中世纪马索拉学者们,极力要保存经文如传承下来的原貌,故而应以该版本为准。而 GNB 和 NIV 也因此遵照 MT 的分节。 在旧约全书中仅见于此处的 qis]b[e^ ha^ri^m 山根,确切意义为何并不清楚。从上下文看来,它可能是延伸到海底的山的底部。 次经《德训篇》十六19 可为此佐证,该节经文提及山根和“大地的地基”174 。因此,约拿已下到海的最深处。 但是约拿将自己下到海底也视为下到死亡的世界∶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希伯来文名词 ~eres] “地”,在此含有“阴间”的特殊意义175 。约拿将阴间想成和巴勒斯坦的城一样,有着重重的围栏和门闩,门禁森严,里面的人插翅难飞。所以一旦到了阴间,约拿将被永远禁锢。 约拿在勾勒他下往阴间的情景之后,转而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对比∶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由于 s%ah]at[ 一字可解作“坑”或“墓穴”,且在希伯来文诗中,常与“阴间”对仗,所以在此应指死者的居所176 。约拿往下之旅在此终于告一段落,并且有了逆转。约拿行动方向的改变,结束了自第一章开始即接连不断的往下之举。约拿自一章3节 逃跑开始,便一直往下(参一3、5 、12,二2) ,而且每一步都象征着他离神愈来愈远177 。现在,约拿已沉到不能再低的谷底,耶和华便插手将他往上托。 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当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时”(RSV;参 JB 、吕译);“当我失去知觉时”(NEB);“当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快溜走的时候”(现中、 GNB)。希伯来文动词 hit[` at]t]e{p[ 带有发昏或失去知觉之意(参∶诗一四二3 ,一四三4) 。在失氧而濒临昏厥之际,约拿的思绪突然转向神。 我就想念耶和华。NIV 在“想念”后,插入“你”,这显然是采纳了达户(M. Dahood)的建议,将希伯来文的不变词 ~et 改为 ~atta{ “你”178 。但是这种改变事实上并不需要179 。所以,“我就想念耶和华”(RSV)是较好的翻译。约拿不仅想念耶和华,他还向祂祷告(参∶诗八十八2 ,一零二1) 。第6节明显表示,约拿的祷告已蒙应允(参2节)。你的圣殿一词,同样亦出现于第4节末(参∶诗十八6) 。 8. 虽然本节在希伯来文仅有五个字,但却造成许多问题。前三个字指的是那些拜偶像的人,诗三十一6 亦有几乎相同的用语。译为“虚无之神”的字(GNB 、 NIV 、 RSV),其实就是“陷阱”的意思。后二字通常有下列两种解法∶ (1) “放弃了对你的忠信”(现中、 GNB;参 RSV 、 NEB); (2) “他们离弃了曾属他们的恩典”(JB;参 AV 、 NIV)。之所以有这两种解法,关键在于 h]asda{m 一词,其名词 h]esed[ 在此可能是“他们的忠实”或是“他们的慈爱”之意。前者指的是敬拜的人的忠实;后者则指神对信靠祂的人所施的慈爱。虽然选择不多,但以前者为佳。也可能此处第8节与9节是一对比,那么约拿所说的便是,敬拜偶像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现偶像是多么的无能,结果就不再忠于或敬爱他们所谓的神。而敬拜耶和华的人则会永远觉得,祂是值得信靠且信实的。因此,这节最佳的译文应是∶“那信奉虚无之偶像的人,将离弃对其偶像的忠诚。” 9. 约拿在亲身经历了神救其脱离死亡的大能后,答应要献祭并将偿还所许的愿,以表达他的感恩。他的话语正好与水手在一章16节 的反应相呼应。最后,约拿以精采的陈述将其个人的感恩带到高潮∶救恩出于耶和华。没有别的话语能为约拿的感恩作更好的总结。耶和华是拯救的神!讽刺的是,就是这一事实让约拿在约拿书最后一章大为忿怒。 10. 经文回到原本的散文体裁,记载约拿以非比寻常的方式狼狈地回到陆地∶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162 这段经文在 MT 被归在二1~11 。英译本的一17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第二章的首节。
163 A. J. Wilson, 'The Sign of the Prophet Jonah and its Modern Confirmations', PTR 25 (1927), pp.630~642, esp. pp.635~638,举出三个例子,其中之一是捕鲸人 James Bartley 在一八九一年二月于南大西洋,要用鱼叉捕捉一条大抹香鲸时被鲸吞。当鲸鱼最后被杀并被解剖时,Bartley 赫然仍活在它的胃中,只是已失去知觉。Wilson 指出此事经过仔细的调查,而 Francis Fox 爵士和另二位法国科学家均证实其真实性,但 Allen, p.176, n.5却表示,该船船长的遗孀后来否认此事曾经发生。 164 有关作者的意图,见导论,74~82页。
165 神在历史上的角色为何,长久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争论的主题,迄今仍如此。若欲了解此争论的大概,见 C. Brown, 'History and the Believer', in C. Brown (ed.), History, Criticism and Faith (IVP, 1976), pp.147~224.
166 G. M. Landes, 'The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Motif in Jonah 2, 1', JBL 86 (1967), pp.446~450;参 idem , 'The Kerygma', pp.11~12. 167 若要这些方向的大纲,见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17~231, esp. pp.220~222。其他以约拿书二2~9 韵文特质为题的近代研究包括 Walsh, 'Jonah 2, 3~10', pp.219~229,以及 F. M. Cross,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Hebrew Verse: The Prosody of the Psalm of Jonah', in H. B. Huffmon, F. A. Spina, A. R. W. Green (eds.), The Quest for the Kingdom of God: Studies in Honor of George E. Mendenhall (Eisenbrauns, 1983), pp.159~167.
168 例如 Allen, p.214, n.1,即依照“文法和韵律的理由”,建议删除 m#s]u^la{h “深处”(二3) 。
169 参 Magonet, pp.44~49.
170 AV 将 s%#~o^l 译为“坟墓”三十一次,译为“地狱”三十次;参 D. Alexander, 'The Old Testament view of life after death', Themelios 11 (1986), pp.41~46.
171 参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223.
172 参 Landes, 'The Kerygma', p.6, n.14.
173 AV 和 RV 将 nep{es% 译为“灵魂”,然而它也可以指脖子或咽喉(参 JB 、 NEB 、 NIV 的边注)。参 H. F. Peacock, 'Translating the Word for "Soul"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Bible Translator 27 (1976), pp.216~219.
174 RSV 和 JB 为避免译旁经《德训篇》十六19 中 qis]b[e^ 一词,索性将其省略。
175 参 N.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 of Death and the Nether World in the Old Testament , Biblica et Orientalia 21 (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1969), pp.23~46; M. Ottosson, '~erets' in TDOT, 1, pp.399~400.
176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 , pp.69~71; V. P. Hamilton, 'shah]at', in TWOT 2, p.918.
177 Walsh, 'Jonah 2, 3~10', pp.226~227;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26~227.
178 M. Dahood, 'Ugaritic and the Old Testament', Ephemerides Theologicae Lovanienses 44 (1968), p.37。达户认为如此修正可避免以第三人称提到神,而且此句与下句方能和谐一致。参 GNB。 179 参 Allen, p.214, n.5。RSV 、 JB 和 NEB 全都和 MT 一样,未作更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拿二1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神,」
约拿发现在那特殊的遭遇中,自己没有丧命,竟有安全,就开始祷告。这是感恩的祷告,与其说感恩的祷告,不如说因感恩而歌颂。当约拿在船上被船主叫醒,受催促祷告,他可能没有真的祷告。现在是在鱼腹中,他祷告是没有人催促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这个祈祷叙述了约拿在鱼腹中的经历。它承认得救为既成事实。有关祈祷蒙应允和得救的经文可能表达了约拿对于得救和神保证的强烈信心。他深信他的生命会得到保存。
约拿的祈祷引用了一些诗。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这些圣篇是被掳巴比伦以后之作,所以他们认为《约拿书》着于被掳之后。但那些认为这些诗为流亡前之作的人,自然把《约拿书》的写作推定在耶罗波安二世或之前的时代,即王下14:25 所述约拿在世之时。约拿作为一个虔诚的以色列人十分熟悉诗。
神的儿女拥有宝贵的特权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恳求祂的帮助。不论在多么不方便的场合,神的慈耳都会垂听。不论环境多么黑暗和凄凉,都会因神儿女的祈祷而变成真正的圣殿。
◎1~9可看出约拿熟悉诗,祈祷中多有引用。
【拿二1~6 约拿的祷告】
这祷告可能是一篇众所周知的诗歌,或是仿自既有文本。此处没有提到鱼,而大海的威胁是诗文本中常见的暗喻。
海被认为是深具威胁的浑沌之境,其中只有死亡可期。不论大鱼看起来多么吓人,约拿将之理解为神的拯救。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拿二2 】「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
他将患难看为阴间的深处,所以这二者是同样字。「求告」与「呼求」也是同义字,所以都只是说这一件事,神俯听他祷告的声音。
「阴间的深处」,深处原意为「肚腹」,那么这里大鱼就被视为阴间,大鱼是来保护他呢?还是使他坠落在死亡之中?阴间是死人之居所,这是每个人最后的结局。死亡是没有生命,却仍有存在,只是那里存在是在蒙眬与模糊之中,是幽影般的存在(Shadowy Existence )。根据约拿书第二章四节 与诗第八十六篇十三节 ,神是不会与阴间的人同在。但是神仍可从阴间将人救出来(诗九十五4 ,箴十五11 ,摩九2) 。4 所以约拿虽在阴间的深处,仍有希望。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全章记约拿在鱼腹中的一次祷告,感谢神拯救他。他已到死亡的门口,神将他救回(“阴间的深处” )。他逃避神命本应受死的刑罚,神却格外施恩(6节 )。从祷告词中可知约拿熟悉《诗》(参串珠 )。
“从阴间的深处”。虽然阴间指死人的地方,但这里的意思是“从死亡的门”,不一定指约拿实际上已经死去(比较诗三○3 ) 。
「阴间」
:代表死亡。
「深处」:原文作「肚腹」。
死亡有如大鱼将约拿吞下(箴1:12 ,赛5:14) 。约拿以此比喻自己落在海中的情景。
遭遇患难。或“在我的痛苦中”。参诗人的呼吁(诗18:6 ,120:1)。约拿像那个浪子一样(路15:17) ,在悲惨和绝望中“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完全无助,违抗神的旨意是何等愚昧,他所需要的是神的拯救。
你就应允我。参诗50:15 ;107:6。
阴间。原文是she'ol ,喻指死人的住处(箴15:11) 。
你就俯听。见第1节注释。
●「应允」:answer,非表允许之意。
●「阴间」:代表「死亡」。
●深处原文作「肚腹」。
2-9 这是一篇感恩赞美诗:约拿在鱼腹中发现自己仍清醒活着,知道神必拯救到底,于是向神发出感谢。约拿显然熟悉诗,祈祷中多有征引(参串 )。
【拿二3 】「你将我投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大水」常有混乱与不安的涵义,但是神将地建立在大水之上,是神将秩序建立起来(诗二十四2) 。「波浪洪涛」也与大水同义。约拿原在船上,波浪洪涛打击在船身。但他在海洋之中,他身体直接受打击,就无法经受了。「波浪洪涛」是取于诗第四十二篇二节 ,也是象征灾祸。
海是在希伯来人观念中,十分可怕的现象,又神秘,又无常,变幻莫测。在他们邻邦,都对洋海与深渊,有很多神话的说法,是恶者的居所,罪恶的渊薮。所以约拿在余悸之下,说出这样的话来。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你的波浪”。约拿承认这惩罚是从神而来。
「你的波浪洪涛」
:波浪洪涛听神差遣。
深渊。约拿用诗歌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他痛苦的经验。
洪涛。参诗42:7 ;88:6,7。
●约拿认为被投下海是神的作为而非只是水手的决定。
◎意思是「神使约拿落到困境」。【拿二4 】「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我说」意思是「我心中自忖」,照我所估计所猜测的。在这样情形之下,我可以下断语,神已经完全离弃了我,我已经被神驱逐出去。
「从你眼前」是从活人之地,因为活人之地是神所看顾与管理的,这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我说,我必不得见耶和华,就是在活人之地不见耶和华,我与世上的居民不再见面」(三十八11) 。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因为死亡使人与神隔绝了。约拿以前因违命,躲避耶和华的面。现在不是他躲避,而是神走开,把他赶走。
圣殿是神的居所,所以有神的同在。他在失望中,看见天上透出光来,神并没有离弃他,所以他仍可仰望,求祂再与他同在。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圣殿”。可能指耶路撒冷的圣殿,但第7节所指的是天堂。
「你的圣殿」
:可有两个解释:1神在天上的居所(王上8:39) ;2神在地上的宝座──耶路撒冷的圣殿。
「仰望你的圣殿」:意即仰望你(神 )。
我说。参诗31:22 。
我仍要仰望。七十士译本译为反问句。鉴于上下表明希望尚未确立,用反问句似更好些。
你的圣殿。参王上8:30 ;诗18:6 ;28:2;但6:10 。
●「仰望神的圣殿」:就是「仰望神」。【拿二5 】「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
诸水环绕我,好似诗第十八篇五节 ,诸水像「阴间的绳索」,困住我,使我完全不得自由,「几乎淹没我」原意是「到我性命」的尽头,正如诗第六十九篇二节 「漫过我身」,所以「淹没我」是极好的翻译。这也有涵义,表明「直到我透不过气,几乎窒息至死。」生命已受着直接的威胁,无法忍受了,深渊与诸水是同义字。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我。希伯来语是nephesh ,可能指“生命”(诗16:10) 。即大水包围了他,几乎夺走他的性命(诗69:1-2) 。
海草缠绕我的头。这种诗体的语言很难按字面解释。约拿生动地描述自己如同落到深渊之中,缠裹着海草的头巾。【拿二6 】「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神啊!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他再沉沦下去,甚至在山根。照希伯来的宇宙论,山的根基是在深渊,就是在海底。所以地的根基在海中(弥六2) 。他是走向阴间,地下最低层的深处。他已堕落到极点,都是因为他叛逆了神。
「地的门有永远的门闩。」是原有的词句,「关住」是中译词附加的。约拿发现他在死亡的门,好似地狱的门开了让他进去,门一关上,就闩住永远不能再开,这是最可怕的结局。但是耶和华向他施行救恩的神迹。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山根」
:指深入海底的山之根源(诗18:15) 。
「地的门」:希伯来人认为海陆各有界限,陆地有门使海不能越界。
「地的门...... 关住」:是指约拿不能返回地上。
「坑」:原文作「朽坏」(诗16:10) 或「死亡」(诗103:4) 。
山根。直译为“终止处”,可能指底部。
地。原文是eres ,约拿在这里可能指“阴间”(she'ol 见第2节注释 ),它的门把进去的人关在里面。他似乎会“永远”关在那里。这并不意味约拿不相信将来的复活。“永远”(le`olam ) ,指延续到无限的未来,有时该词意味着永恒,用时则受环境的限制(出21:6) 。七十士译本在“门”旁加le`olam :“我下到地里,那里的门是永远的障碍”。
坑。希伯来语是shachath ,常作为she'ol(阴间 )的同义字,指死人的国度(箴15:11) 。
●「山根」:深入海底山的根源(18:15)
●「地的门」:希伯来人认为海陆各有界限,陆地有门使海不能越界。
●「地的门将约拿关住」:意即「约拿不能返回地上」。
●「坑」:原文作朽坏或死亡。【拿二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
约拿也在最困苦的时候,想到只有一位可以帮助他、拯救他出离死亡的危险。惟有神能救他,因为神是创造沧海,又是管制海浪的。事实上,他有艰困、灾祸,就是因为他不肯想念神,注意神对他的要求。现在他在祷告中想念耶和华,这是他祷告最主要的内容。这也是本章这首诗的内容,他的祷告已蒙应允,约拿的祈求已得着神的悦纳,从海底要达到高天,在神天上的圣所,神垂听并且施恩眷顾。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你的圣殿」:见4注。
【拿二7~10 约拿与神的关系】
神的同在是在圣殿中,约拿的祷告上达于神。虽然约拿明白自己的悖逆,他依然认为自己对神忠诚。他没有转去拜偶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拿二8 】「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那信从虚无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原文 )。「虚无」是指偶像,所以加上「神」字,是中文译词的注解。偶像根本是无用的,也无价值可言,因为是不存在的。可能这里有意与第一章水手的祷告来比较。水手们各人哀求自己的神(5节 ),显然是亳无功效的。
这里也可能是指以色列人。他们有耶和华在历史中向他们施恩。但是他们背弃了圣约,竟然去敬奉假神。这使先知们十分痛恨。那些离弃怜爱他们的主,是向耶和华失信的人,耶和华却仍是「怜爱」的,「怜爱」原意是信实的爱。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约拿把自己列入那些离弃神的“怜爱”、信奉偶像的人当中。
唯独耶和华能施行拯救(9 ),偶像则是虚无的,拜它的人等于放弃耶和华的怜爱。
虚无。约拿以自己的快乐经验与拜偶像之人的命运对比(诗31:6) 。
怜爱。希伯来语是chesed (见诗36注释 )。有人认为约拿是指真神神;还有人认为是指神向众人所显示的良善和慈爱的作为(诗145:8-9 ,赛55:3 ,徒14:15-17) 。
◎他还是歧视外邦人。
【拿二8 】「那信从虚无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原文 )。
【拿二9 】「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约拿许愿在他回去时,必到神的圣殿去敬拜,而且为感恩而献祭。他现在已经将祷告化为歌颂。许愿通常是在危难与困苦之中,还愿往往在圣殿中有敬拜与献祭的行为。在许愿时往往深深体会信心的实际与果效,知道神必施恩,不会落空。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即我会信守我对神的诺言,并且顺服祂。
「我所许的愿」:大概是约拿在危急关头所许下的愿,就是答应顺服神之愿。
献祭。见诗50:14 ;传5:4 ,5。
救恩。参诗3:8 ;启7:10 。
◎所许的愿必定偿还。大概指愿意顺服神的心意去尼尼微传道。
【拿二9 约拿许愿】
这篇祷文并未说明约拿所许之愿为何,但大多数古代世界的誓愿都与举行仪式有关。利未记在叙述各种献祭中,说明还愿祭(利三1~5 ,二十七2~13) 。这个誓愿的性质没有进一步说明,有可能约拿会以某种感恩祭还他所许的愿。没有迹象显示他许愿要顺从,甘心乐意的去尼尼微。在一首沙马士的诗歌中,这个太阳神被认为是那位拯救被大浪所困者,而接受献酒为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拿二10 】「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鱼是耶和华所使用的器皿,曾及时运载约拿,使先知的性命得以保全,完成了一项非常重大的使命。现在鱼也必乐意将这不消化的容纳物吐出来,一定倍觉轻松,扬长而去。
那旱地究竟在甚么地方,是在巴勒斯坦的约帕?还是在他施?都没有说明。约拿必须跋涉而行,甚至听到耶和华第二次的话,就向着尼尼微城走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约拿书》
〔暂编注解〕“旱地”。大概是巴勒斯坦沿岸。
神控制祂所造之物。对于这一基本事实的认识,足以抵御有关神的虚假理论。这些理论要么让祂服从自然的法则,要么使祂成为自然不可分离的一部份。圣经认为祂是大自然的创造者,在自然之外,引导并维持着宇宙。祂超乎万有之上(见伯38 39 诗19 西1:12-17 ,启14:7)
【拿二1~9 在患难时的祷告】有一牧师,到乡村去看一间教会。问那教会的传道人,关于教会的情形。传道人说:很好,有一个教友非常热心,且肯帮助人。牧师又问,这人不是已开除出教的吗?他说:是的,原来他被开除出教之后,还怪教会,骂教会。后来更加犯罪,且吸上鸦片,买卖鸦片。到云南去买卖鸦片,被军队捉去,以为他是土匪,准备把他枪毙。明天就要执行枪毙,他并在前一天晚上,跪下恳切祈祷。因为明天就要枪毙,所以他很惧怕,就祈祷求神拯救。旁边守卫的士兵见他跪在地上,不知他做甚么事情,就用脚踢他,又问他说:你是疯了吗?为什么跪在地上?他说:我不是疯了。兵士说:你不是疯了,为甚么跪在地上,难道你是吃洋教饭的吗?他说:先生,我不好意思讲,如果我说是信耶稣的,为甚么买卖鸦片呢!我真感觉惭愧。后来兵士知道他不是土匪,就把他释放。他回家后,就大发热心,知神能救他,给他机会悔改,他自己热心,又感动教会许多人热心。雅各说:「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也就该祷告。
」——杨浚哲《约拿书七讲》
【拿二4 】
「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悔罪的心灵啊,这是好的。你该从现在的光景观看,你在海中心,苦难的水流困住你,灾祸的风暴扫过你,你还该仰望圣殿。困苦只有将你带回,不再流浪,你该回头了,你若背向神,无法对准神的旨意,因为你面向着他施。你若回转过来,再向着祭坛与献祭看,看见大祭司与祂中保的工作。再看,不看别的,只仰望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你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可看异象,在最低的深处来看。
你再看,神也必邀请你,你虽多年未转向别处,不转向祂,祂仍耐心等着,满有恩慈,祂的脸上尤其充满无限柔和的爱。从远处看,最小的最卑微的,却最值得注意,最立即得到反应,别人看祂,心中就快了起来。你看主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祂将你从坑中救上来。你的心在里面发昏吗?当纪念主。你只仰慕祂,就要向祂的神殿献上祷告。
你再看,虽然你自知污秽,罪恶深重,远离主,但是不要因羞耻不敢回来,有的经文说悔改也不能更新。我说:你再看。
──迈尔《珍贵的片刻》
【拿二4 仍仰望主】「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如果不属主的人,逃避主,违背主的结果,往往是任凭他去,看来反而像是自由顺利。但神的仆人,如果不听话,就没有那么容易,神不会放过他。他逃避,必然走到绝路。 神吩咐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下到了海的深处:四围都是黑暗,和无边的寂静。在与神隔绝的时候,先知现在寻求神的面,就是先前他竭力想逃避的神:
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神啊,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拿二6-7)
大鱼把约拿带到了深水的坟墓,死亡的门口。在那里,他想到了神的圣殿。真诚的祷告,没有甚么距离。阻隔人不能到神面前的,是人的背逆犯罪。 主耶稣凡事遵行神的旨意,没有违背神的话。这与神分离的痛苦,与约拿的逃避神不同。圣经说:“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耶二19) 这是约拿受苦的原因。主耶稣并没有罪,是为了世人的罪,受祂所忍受的苦(诗八八4-5) 。但约拿濒临死亡的经验,却成为他蒙恩典的经验,也使别人借着他而蒙恩。 主耶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向当时的人见证,劝告他们悔改:“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一二39-41 ,路一一29-32) 那正是主呼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太二七46) 这难忍的痛苦,是神的儿子为人的罪尝了死味,饮下苦杯。这位“比约拿更大”的主,成了世人信祂而得救的根源。 约拿的祷告终变成赞美:“救恩出于耶和华”(拿二9) 。从来没有人像约拿,被大鱼吞下三日三夜,再活着吐出来;这显明神有完全的主权。不过,他还在鱼腹中的时候,就已经凭信心向神献上感谢,相信神已经听允他的祷告。他知道遭遇患难,是违背神的结果:神不是要将他交与死地,而要他悔改,再使用他,完成所交托他的使命。 神的仆人要完全顺服他的主人,谦卑负主的轭,不要到鱼腹中才想到圣殿;因为没有谁向神刚硬而得亨通。
── 于中旻《约拿书笺记》
【拿二7 祷告须恒切】
约拿在鱼腹中,不是几分钟或十分钟的祷告,乃祷告到三日三夜,这样恒切的祷告。换言之,他在鱼腹中多久,就祷告多久。无怪乎他的祷告,能进入神的殿,达到神的面前。在抗战期间,我不会忘记当日本飞机一来,他们快快跪在地上,就祷告:「主阿,求你拯救我。」等到主救了他,平安的时候就忘记主了。但是我们要不住的祷告,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杨浚哲《约拿书七讲》
【拿二8 】
「那信从虚无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原文 )。
倪柝声弟兄有一次发高烧,就祷告主,得了主的话,是罗八11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的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以为必要好转。想不到那一天特别睡得不好,热度更高,脉博更快。撒但就来说,神的应许在那里呢?就在此时,神给他这一节圣经和约十七17 『你的道就是道理』。使他相信神的话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倪弟兄立刻感谢神说,罗八11 的话是真的,其余的病状都是假的。就是这样的相信、宣告,下午热就退了,脉博也慢了,夜里也能睡了。
【拿二章平时要多读多记圣经上的话】约拿在平时能多读圣经,所以在鱼腹中,在受苦时,就想念到神的说话。祈祷时,就可以引用圣经的话。倘若今天信徒的祈祷,每次祷文都是读的,没有将心中的话与神交通,这样呆板的祈祷,是何等可怜。如果我们的见证,没有新鲜的,全是陈旧的,亦是何等可怜。
从前有一个传道人,常常讲浪子回头,在这里讲,在那里又讲,没有新鲜的,这太可怜了。全本圣经不知有多少好讲的,为甚么在这里讲那里讲都是一样。
有一个老年人,他在二十年前得了一个奇妙的经历,他把这经历写出来,称为蒙福的经历。有朋友来探他,最紧要的是将蒙福的见证读给朋友听,就说:「奇妙呀,真是奇妙!」读完,就吩咐他的妻子好好保存,放在楼上房间的抽屉里。有一天,又有朋友来探他,他对妻子说:「亲爱的,快把我的蒙福经历拿来。」妻子快快的跑上楼去,但是空着手下来,对他说:「亲爱的阿!你的蒙福经历被老鼠咬坏了,现在不见了。」他也就讲不出来。各位弟兄姊妹,我们在主面前常要有新的祈祷,新的见证,才可以帮助别人。
── 杨浚哲《约拿书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