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当我从婴孩开始的时候,他抚育我成人;
他的亲吻,他的溺爱……
我的心灵多么可怜悲痛!
为何恩将仇报!我应拿甚么帕子
遮盖我的面孔?展露在我面前:
就是一朵愁云,怎可以躲避老父的搜索目光?’
书信余下的篇幅,几乎全是特别的教导,要帮助提摩太面对教会中各式各样的人。令人惊讶的是保罗花很多工夫在寡妇的问题上,但不要怀疑,就像使徒行传第六章所提的一样,这是早期教会一直担心的问题。因有人接受教会的施舍,所以规划仔细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正确的选择施舍的对象。我们必须了解,当时寡妇很少有挣钱供养自己的机会。
A 不同的年龄阶层1-2. 这里称呼的老年人和稍后称呼教会里的“长老”,用的是同一个字。但保罗这里的建议是关于教会中上了年纪的人。动词严责( epiplēssō )含义强烈,如同“严厉的批判”一样,上了年纪的人不应当遭受如此对待。如果必须要指正,提摩太应当学习用勉励而不是严责。对老年的妇女也当如此,因为她们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母亲一般。对年轻人要有手足之情,但总要清清洁洁的,是希望提摩太谨守与年轻姊妹的关系。
B 寡妇i 寡妇的需要
3. 希腊文 timaō 是给予合宜的尊重,所传达的含义更甚于一般观念上的尊敬,因为在这里包含了对他们物质上的供给,以下讲得很清楚(参:。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上的贫穷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尊贵,基督徒去除贫穷所带来的羞辱。这里提到的寡妇,她们是有真需要(和合:真为),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的依靠。从这里可以看出照顾真正穷困匮乏的人,乃是基督徒的责任。
4. 保罗在这里很清楚的指出,那些有近亲的寡妇,不可仰仗教会的供给,亲属必须负起供养的责任。这里的建议与现今的现象仍有持续性的关联,尽管处在有社会福利供应的国家当中。普世性家庭破裂的影响力,并没有跳过教会,但扶持老年人仍应当是亲属的责任。报答是指有价值的回报(M&M)。儿女无疑的对父母与祖父母有义务,来报答他们在养育时所作的牺牲奉献。如此根本的道理却有属灵的含义,因为这样做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保罗很清楚的指出,对父母的责任需要代代相传,是神所赞同的。这些要学习(和合:学着行孝)可以指寡妇,但是从上下文来看,还是指子女较妥。
5-8. 保罗特别关心下面这样的寡妇。一、她们是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希腊文 memonōmenē 是指完全孤独的)。二、她们也是仰赖神的,这一点使她们与非基督徒的寡妇不同。她们更是祷告的人,是昼夜在神面前祈求的人。动词不住的( prosmenō )是现在式,强调持续不断的意思。保罗对那些教会所照顾的人有属灵上的期待。
当时的寡妇中,有许多人妄想以不道德的方式来维持她们的生活。当保罗使用好宴乐( spatalaō ),他心里所想的可能就是这些人,摩法特形容她们是“栽入花天酒地”。“活着如同死了一般”这样正反对比的句法,是保罗喜欢使用的(参:。保罗提醒提摩太,那些用不正当的方法维生的寡妇,是在维持一个已经死了的躯体(依照辛普森的说法是:一个宗教的尸体)。这样的人很明显的无从要求教会任何的照顾。保罗要提摩太教导儿女们负起行孝的责任(如4节),教导寡妇们认真仰赖神(如5节)。这里的动词是强烈的“命令”口吻,为的是希望他们无可指责( anepilēmptos ,。
供养自己的亲属,特别是自己家里的人(参:现中)是基督徒的责任,未能做到这一点等于是违背了信仰(faith;和合:“真道”)。当时的异教文化都能接受奉养父母是儿女的责任,更何况基督徒岂不是该有比异教文化更高的标准。
ii 同工中的寡妇
当时是否有一些寡妇具有特别地位,像长老一样,在妇女成员中间工作,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的注释)。虽然下面的经文清楚的指出,上了年纪的寡妇有登记上册的事情,却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归纳出教会中有特殊的“寡妇团体”。
9-10. 附带条件的年纪(六十岁)如此高,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提到的寡妇与3-8节中的寡妇(真穷困匮乏的基督徒寡妇)是否相同,或者寡妇属于一种特别的团体。按前者的说法,很难令人想象教会在分配帮助穷困的寡妇事上,会设下一个强制性的年龄。按后者的说法,也很难让人相信进入一个特别的教会职分,需要六十岁这么高的年龄,尤其在当时的情况下,六十岁比起现在,算相当老。比较可取的解释是:那些接受帮助的年长寡妇,有一些特定的职责,在这里作正式的认可。虽然动词 katalegō 翻译做记在册上,在希腊文中是注册为士兵的意思,但它也有“估计”的含义来支持以上的解释。
在年龄的限制之外,还加上两个要求:一、寡妇必须忠于她的丈夫(字面意思为“一个丈夫的妻子”,和合),意思是在她丈夫死后仍然独身;有可能是因为再婚的妇女,应有更多亲人的支持,所以不在教会帮助的名单内。二、她必须在家乡或任何地方有好的名声。这些好行为的顺序是有意义的:首先是养儿育女,再来是接待远人,接着是谦卑的服事信徒,最后是指一般同情怜悯的心。这些善行不仅是最基本的操练,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特性。一个基督徒妇女若有这些善行必能在照顾孤儿、接待信徒及许多琐碎小事,卑微如洗脚(令人想起主为门徒洗脚,、探访有需要者……这些事上熟练。而且被选上的寡妇,必须是竭力追求,努力成就各样善事的人。
iii 年轻的寡妇
11. 年轻的寡妇若是实在艰困,当然也可以接受教会帮助,但是不可以担起任何正职,因为她们很可能再婚。希腊文的动词 katastrēniazō 翻译为“她们的情欲发动,违背基督的时候”,就好像年轻的公牛企图挣脱所负的轭。年轻的妇女不愿意被教会的工作捆绑住,因为她们还有结婚的机会。此处将性的欲望与忠于基督的心相对,因此很明显是论及教会的正式工作。依此说来,如果她们想再婚,就是她们对正进行的事工无法专心。保罗希望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12. 她们被定罪是因她们的情欲发动。AV译作“遭天谴”似乎过分严重。无论如何她们废弃了最初所许的愿,这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任何人有这样的行为,都需要被定罪,保罗不愿这样的事被轻易的掩饰过去。
13. 因希腊文的结构使得第一部分的经文不太容易确定。她们又习惯懒惰,这句话可能指她们背弃誓言后,更加懒惰。另一种可能是她们“在闲散中学习”,但这种解释难以与前后文对照。这里的动词 manthanō 意思是“学习”,完全没有无意间懒散的意思。懒散结出两个不受神悦纳的果实:挨家闲游这意味着年轻的寡妇误用了她们探访的机会,如何误用呢?她们说长道短渲染她们在别人家听到的话。说些不当说的话指出她们公开别人的隐私,违背了沟通的诚信。乍看之余,并不十分明显,何以年轻寡妇比年长的更有这方面的危险,不过使徒保罗清楚认为,成熟的妇女较少到处说闲话。
14. 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保罗鼓励年轻的寡妇嫁人,理由与上一句很有关联,而且这建议是给年轻寡妇,不是一般基督徒女性。这里的建议与并没有矛盾,哥林多前书是针对独身,这里是指“无力自制”的寡妇。
为了避免成为“搬弄是非的人”,不如将心思专注在养儿育女及家庭上。保罗认为母亲的工作就像在治理家庭。这样处理年轻寡妇的建议,应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后来教会竟然走向独身主义的方向,实在令人惊讶。保罗再一次担心任何不必要的,来自非基督徒的攻击。机会(新译; aphormē ;和合:“把柄”)是军事术语,意指“行动的基础”,是保罗喜欢使用的比喻(参:;,及。
15. 保罗的命令与严格的规定,是基于一些已经“转离真理去随从撒但”的例子。后半句话可能是指,她们任凭自己在不道德的事情上。这样的结果,不是一个基督徒应当有的。
16. 希腊文原文在这一节里造成一些困难。最有根据的译法是信主的妇女,家中若有寡妇,但比不上“信主的,无论男女,家中若有寡妇”清楚,因为很难相信教会帮助寡居的人,仅限定于“妇女”。这一节应当与第4节和第8节一起看待,但保罗这里特别关心那些不能登记上册的。
C 长老17. 这几节经文着重在教会的同工阶层,特别是针对他们所当得的报酬。从18节来看,无疑的,尊敬是从薪酬的意思来理解。形容词加倍有着慷慨大方供给的意思,不过副词善于也意味着要有效率。加倍也可能指在年龄及服事上,或特别因她是寡妇的关系,但前者较为合理。管理( prohistēmi )原文指的是监督,是分配给每一个长老的责任。但保罗也特别关心到肩负传道教导责任的,这可能是在长老中很特别的职分。
18. 因为经上说,不折不扣是保罗的用语(参:,;。他引用了两段经文支持他的论点。第一段引用的经文是来自,第二段是耶稣说的话。同样在,保罗也引用申命记的话,而且特别提到“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保罗以此与主的教训接连在一起,但没有像这里一样引用主的话。这两处经文与保罗心中所想的互证,但也没必要说他引用的就是福音的正典,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因他或许是引用耶稣语录其中的一句。若此属实,这样的一份语录就与旧约的经文并列,至少具有同样的权威。对于保罗来说,基督言语的重要性,与基督本身的重要性是成正比的。我们不能说,耶稣和保罗都引用当时的谚语,因为耶稣并没说从何处引用,而保罗却指明是说圣经,而保罗是不会混淆圣经与一般谚语的。坚持教牧书信非保罗所作的学者,认为他们的立场比较少解释上的困难,因为如果路加福音出现的年代(公元80-85年)是正确的,后期的作者写作时,可以引用路加福音的话。但是如果路加福音出现的年代是公元六十年左右,就没有理由认为保罗不能引用路加福音的话。这一节的解释就没有困难。
不论保罗在这里所引用的经文出自何处,他的目的是要提摩太知道,服事教会的人应当获得供给的原则,是有神的话做为后盾的。因为我们往往对忠心服事主与忠心服事别人的人,给与吝啬的对待。
保罗已经表达他对争竞贪财者的痛心惋惜,但同样的,他对未受合理报偿的同工一样怜惜。如果辛苦耕耘的牛,都能得到神丰富的供应;那么那些为神为人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工人,更应得到当得的奖赏。
19-20. 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护无辜的人免于遭受错误的指控,而且按犹太人的律法,一个人被公开指控前,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参:,在教会当中指控长老,更应如此(参:;。长老必须被保护,避免恶意的中伤;但如果所控诉的是实情,就需要在全教会面前责备他(NIV:“公开责备他”)。众人( pantōn )或许是指所有长老,但NIV意指全教会,应更正确。一个如此公开的行动,应给教会带来正面的益处(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使人更专注于追求基督徒的圣洁。滥用纪律,会造成严苛、不容异己的心态,但忽略纪律,会造成极大的危险。当面对犯罪的长老,软弱的处理态度是令人可悲的。
D 提摩太自己的举止行为21. 临到提摩太突然又严肃的命令,让我们对提摩太的性格有不少了解。他需要坚强起来,所以保罗必须使用强烈的字眼――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类似的话也出现在,但没有提到天使。这里提到“蒙拣选的天使”令人惊讶,或许因为天使的任务是看顾人的。也有可能是末世的原因,使我们想起主在所说的话。同样的句子出现在次经以诺书(Enoch)。
这些话提摩太要小心的遵守。RSV翻译作“遵守这些规定”。而且必须不可偏袒(和合:“不可心存成见”),没有先入为主的判断或歧视;也不可有偏爱(和合:“偏心”,不可以轻这事而重那事)。要保持客观不容易,但对基督徒领袖,却是不可少的。
22. 对于这里是否提及任命的仪式,或是纪律惩治后复职,有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提摩太不可能独自承担委任长老的责任(,然而这里对提摩太的指示,也有可能是对长老。如果这是他负责的事,约束这些长老将会是他的责任。如果这一段是从19节开始提到长老的问题,这样的解释,当然较合于本文,但也有很多相反的意见。按手是需要谨慎小心的,保罗相当反对行得太急促( tacheōs )。
下半段的经文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似乎认为按手在不该的人身上,必承担那人的罪。很难相信这话可以普遍的应用在忏悔的人身上,虽然是与忏悔的长老有关。似乎更应该将按手视为将人分别出来,做某种服事的意思,像教牧书信其他地方提到的一样。过于草率的任命,往往使得不配得职分的人,带来很大的破坏。
突然插入要保守自己清洁的命令,应该被理解为是广泛的在诚实与正直的举止上。就好像保罗提醒他:要委任“清洁的人”也要保守自己成为“清洁的人”。
23. 有些人想要仔细钻研这一节与上一节的紧密关联,会发现自己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但解决的关键可能在22节的“清洁”这个字。有可能保罗怕他的命令――“保守自己清洁”――导致提摩太走向过分的禁欲主义。他希望说明清楚“清洁”的含义,不是等同于禁欲。或许提摩太的天性倾向于禁欲主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这一节或许与上一节没有直接的关联,保罗在这一节的建议可能只是突然想到,因为他回想起提摩太身体不太好,想要提醒他喝一点酒可能有好处。
再不要照常喝水,不是要提摩太停止进水,而是不要只单单喝水。有可能是污染的水源造成提摩太的消化不良,所以保罗建议一个治疗的方法。这一节表现出提摩太孱弱的身体,不经意的一笔让我们对他产生更多同情。当保罗写信给自己亲密的助手时,细腻的感情自然流露;如果说提摩太前后书非出自保罗手笔,这里的表达就显得奇怪荒谬了。
24-25. 最好将23节视为插入的一句话,这样就很容易把24-25节连上22节的思路。这里清楚的区别有些人的罪为明显的( prod-ēlos ),有些人的罪则未立时显明,但终究会被追溯( apakoloutheō ,随后跟了去)。审判可能是指提摩太与同工的判决,但更可能是指神的审判。25节就更清楚了,不管显而易见或是隐藏的善行都将被清楚陈列,至终都将显明出来。以对比的观察来看人同时在消极和积极方面的潜能,带出了选择神的工人时,复杂的关系。所仓促依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正确的。不配的人可能得着职分,他们的德行应受谴责之处,藏在比表面更深的地方;配得的人所行的善不在镁光灯下,极容易被众人所忽视。因此要格外谨慎处理。 ――从这里的话中,可以清楚看见,一个清心服事主的人,既然认识教会乃是神的家,自己在教会中对待众圣徒,就应满有家的感觉──『如同父亲…如同弟兄…如同母亲…如同姊妹』,这才是正当的。若是一味公事公办,专讲利害得失,老弱的轻视,淘汰,强干的高抬、拉拢,那就成为社会上的政治家,而非教会中的服事者了。
──《读经指引》
【】「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
尊敬这个动词与第五诫中要“孝敬父母”的“孝敬”是同一个字。如果我们参考便晓得,这里所谓尊敬,不独指心中和外表方面的尊敬,也包括经济方面的支持。事实上,在本章十七节说到,作长老的“配受加倍的敬奉”是指经济方面而言。而非“敬奉”一字的字根也与这里的尊敬同。
── 周天和《教牧书信》
【】不同几等的寡妇:(1 )真为寡妇的(3 );(2 )有儿女的寡妇(4 );(3 )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5 );(4 )好宴乐的寡妇(6 );(5 )年轻的寡妇(11 );(6 )年过六十岁的寡妇(9 )。―─ 牛述光
【】「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
学着行孝原文是“练习敬虔”,表示报答亲恩是敬虔的操练。
奉养父母不单是作儿女或孙子孙女的责任,也是敬虔的操练,而且会获得神的悦纳和赏赐。
── 周天和《教牧书信》
【】
这里论到寡妇的事,年长的,就该多多尊敬,并顾念她的生活;年轻的,最好再嫁,使有所归。从此看出,神是何等爱怜我们,祂所安排的,都是这样适当,恰合人的需要。哦,这为伟大的神,竟然如此柔细,体贴入微,我们真要感谢祂。
──《读经指引》
【】「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是仰赖神,昼夜不住地祈求祷告。」
仰赖这个动词是现在完成式,跟的“指望”一样,表示继续不断地仰赖神。昼夜原文的次序刚好调转过来,即黑夜白昼。这是犹太人习惯的用法,可能与创造故事中“有晚上有早晨”的说法有关。
── 周天和《教牧书信》
【】
我们属灵的光景,若像『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除了基督,再无别爱;基督不在,对一切都索然无味,我们就必会成为一个『仰赖神,昼夜不住的祈求祷告』(5节 ),专心倚靠主,等候主的人。我们属灵的光景,若像『那好宴乐的寡妇』,基督已经离世而去了,却对世上一切仍有兴趣;仍能在一切缺少基督为内容,为实际的事物中,有追求,有享受,那么,正如这里所说,『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6节 ),在神面前毫无生存的价值。
──《读经指引》
【】「这些事你要嘱咐她们,叫她们无可指责。」
这里的“无可指责”是指这些寡妇在应有的贞洁品行上,叫人看出她们是端庄、敬虔的,而不是说她们在每一件事上都没有错误。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这话清楚告诉我们,越是蒙恩的基督徒,必定越是一个有『亲情』的人;顾念家人,顾念亲属,帮助他们物质的需要,记挂他们灵魂的得救。我们得救后,对家人亲属是更关怀呢?还是更疏远。
──《读经指引》
【】
斐罗(Philo )对孝敬父母这条诫命加以论述;他说:『当鹳鸟老了而不能飞翔的时候,牠们只有住在巢中,由子女喂养;而幼鸟亦明白孝心,无论怎样辛苦,都四出觅食并先求父母获得饱足。』对斐罗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比喻,动物尚且承认有孝敬父母的义务,人更应当远胜过他们。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述(Nicomachean Ethics )中曾立下这个道理:『论及食物的事,我们必先帮助自己的父母,然后及于别人;因为我们蒙他们养大,在这方面帮助生我们的父母,然后才轮到自己是更可敬的事。
』――《每日研经丛书》
【】「寡妇记在册子上,必须年纪到六十岁,从来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
这句译文的希腊文只有一个动词,而且是命令式动词katalegesto,直译是“要登记在册”;这是一个技术性动词,指把一个人的名字登记在一个正式的名册、或目录上。当年希腊军人入伍登记时就采用这个动词。
── 周天和《教牧书信》
【】「又有行善的名声,就如养育儿女,接待远人,洗圣徒的脚,救济遭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
本节说她们“又有行善的名声,接待远人,洗圣徒的脚”,原文是过去式,意思是说她们没有作寡妇以前,或者尚未年老以前,是热心爱主的,并曾接待过主的仆人、救济过那些困难的人,而现在既然年老了,教会自然应该救济她们。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
古代的客店是以肮脏,昂贵和不道德而臭名昭著。那些愿意敞开自己的家接待旅客,或身在异乡为异客之人,和因求学或工作必须离乡背井的青年,实在对社会做一件最有价值的工作。基督徒家庭的好客常常是一件宝贵的事。
――《每日研经丛书》
【】「至于年轻的寡妇,就可以辞她,因为她们的情欲发动,违背基督的时候,就想要嫁人。」
“至于年轻的寡妇,就可以辞他”,保罗非常直截了当地教导提摩太不要徇情面,要拒绝为年轻的寡妇登记,这话好像是暗示,一旦登记了,教会就要正式负担这类寡妇的费用,就算不是全部负担,也必是按着定期供应一部分的。保罗在此提出要拒绝救济那些无善行之寡妇的理由是:当她们情欲发动的时候,就想要嫁人。注意:“情欲发动”在此有“淫乱”的意思,因下句“违背基督的时候”,不是指着普通的改嫁,而是指她们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如果教会赒济这些年轻的寡妇,可能使那些奉献钱财作救济工作的人,会觉得教会的行动不够谨慎。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她们被定罪,是因废弃了当初所许的愿,」
“她们被定罪,是因废弃了当初所许的愿”,将上节和本节连读,就知道保罗是指一些年轻寡妇可能起初许了愿不再嫁人,愿意终身为丈夫守节,可是许了愿之后却又不能遵守。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并且她们又习惯懒惰,挨家闲游;不但是懒惰,又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
“习惯懒惰”原文是“学习”懒惰,或者“获得懒惰的资格”,表示她们不是不知不觉中变得懒惰,而是渐渐地学会了懒惰。换句话说,“懒惰成性”。所以中文和合本译为习惯懒惰还是可行的,只是要注意她们是睁着眼睛到达这地步。
“挨家闲游”表示她们没有正当地使用到信徒家中探访的机会,结果把探访的原意失去,变为挨家闲游。
“说长道短”是闲话别人的私事,把在探访时所知道的私事播撒出去,使人从此不敢再信任她们。
“好管闲事”这句话的涵义非常明显,本来无需阐释,不过有些学者注意到这里译为好管闲事的希腊字,其中性名词就是的“邪术”一字,因此怀疑保罗在此不是单单责备这些青年寡妇好管闲事那么简单,还暗示她们中有人在探访病人时可能采用邪术的符咒,企图藉此去医治病人。
── 周天和《教牧书信》
【】「并且她们又习惯懒惰,挨家闲游;不但是懒惰,又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
「说长道短,」原文是开水滚泡。―─ 牛述光
【】「所以我愿意年轻的寡妇嫁人,生养儿女,治理家务,不给敌人辱骂的把柄,」
这里的敌人是单数式,而且附有冠词,因此应该是指魔鬼。不过,实际上,辱骂教会,毁谤基督的必然是人,不过他们都成了魔鬼的工具而已,因此归根结蒂,还是魔鬼在作祟,所以采用有冠词的单数式的敌人是合宜的。
── 周天和《教牧书信》
【】「因为已经有转去随从撒但的。」
转去的意思是“偏离正道”。随从撒但是相当严厉的措词,暗示有一些以前曾经登记在册的寡妇如今偏离正道,陷入魔鬼的网罗中。相信她们不是再嫁那么简单,而是有了不道德的行为。保罗觉得与其有这种不幸的结果,倒不如让她们正正当当地再嫁还好。
── 周天和《教牧书信》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劳苦”二字(希腊文是kopiontes )便刻划出这一点,虽然保罗在论到一般性的牧职事务时也常采用这个字,,,,,,。
── 周天和《教牧书信》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这话告诉我们两件事:(1 )长老乃是管理教会的人。教会中的一切行政措施,都是由长老们在神面前共同定规,并监督执行的。(2 )他们这样为主老苦,理当在财物上,受到众圣徒加倍的敬奉。我们该如何顾到『那老苦传道教道人的,』也该如何顾到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们。这件事我们不可忽略。
──《读经指引》
【】
工人得工价是应该的,是耶稣所说的一句话;耶稣很可能引述当时一句流行的格言。凡工作的人配得生活上的供养;他越辛劳工作,所得的报酬应越多。
――《每日研经丛书》
【】「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牠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这是神圣事奉的原则,一面殷勤服事,一面丰满享受;并且所享受的,就是自己所服事的。(例如正常传信息者 自己先在信息中得了供应。 )强令烧砖造城,却不供给烧火的草,乃是黑暗权势辖制人的原则,只有劳苦服役,却毫无供应,结果不过产生了叹息、哀告,,。请问,我们今天自己的事奉,以及带领别人的事奉,究竟是在何种原则之下呢。
──《读经指引》
【】「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
“众人”并不是指信徒会众,而是指教会的职员会,但圣经本身并没有这样限定,因为作这样解释的人认为,如果当众责备长老,会叫信徒看轻长老,以后就难带领了。但这里的意思却是“叫其余的人可以惧怕”,目的是藉此叫信徒受警戒。
“众人”按新约字解原文是panton,(字根是pas )是pas的多数式,“pas”用作单数是“凡”或“各”,但用作多数式则译作“所有”。这字在作“凡”;作“万人”;在作“各人”;作“诸般”;作“都”;;也作“都”,所以它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人。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
「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奥古斯丁说:『伤害公众的罪,在背地里责备是无用的。』―─ 牛述光
【】「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
『成见』和『偏枯』(原意 ),乃是事奉者的大忌。有成见,就不易摸着别人的感觉,也就不易摸着圣灵在众圣徒里的感觉;这样不免落入主观和专制的里面,而失去和谐的气氛,和圣灵的祝福。行事偏枯,就会只顾局部,而忽略全部,固执于某一点,而忽略别的点,只接受单方面的帮助而弃绝多方面的帮助;这样就与基督丰满的原则相违背,结果就把教会带到一种畸形的发展中,而失去基督身体那种持平,并重,均衡生长的光景。所以保罗才以极沉重的口吻告诫提摩太。但愿这话也成为我们事奉的警诫。
──《读经指引》
【蒙拣选的天使是指什么天使?】
答:在圣经中关于天使的事记述甚多,惟这「蒙拣选的天使」一语,只有在此处提到,但没有说明牠的性质和任务如何,我们只能根据其他经节有关天使迹象的显示,来作三点解释:
①有人认为这是指善天使,就是那些不与恶天使为伍背叛神的圣洁天使。恶天使因原来不守本位,自甘堕落败坏,背叛神从而被神逐出,成为神与人的仇敌魔鬼,又名撒旦,牠灵界中曾经发动一次大叛乱,,。解经家认为那「大红龙的尾巴,拖着天上晨星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乃是暗指撒旦背叛神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天使跟牠一同背叛,所留下三分之二的天使,保守良善,公义,顺服神的权柄,同天使长米迦勒对魔鬼争战而得胜,这些天使是被称为蒙拣选的天使。
②有人认为是指撒拉弗与基路伯(参十六题 ),这撒拉弗Seraphim意思是表明神的圣洁,曾侍立在耶和华的宝座面前,有翅膀能飞翔,为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所独见,至于基路伯,Cherubim,当始祖犯罪被逐以后,耶和华在伊甸园的东边安置基路伯,把守生命树的道路。除在此处首先提到之外,其他还有许多处记述牠的作为和各种形象,它是扶翼神的宝座,能发光,有翅膀,耶和华常坐在二基路伯之间,,,,,,,。这两种皆是特殊而神秘的天使,是被称为蒙拣选的天使。
③有人认为是指服侍基督徒的天使们,这些天使是奉差遣为承受救恩之人效力,,察看圣徒的行事,,帮助搭救人,,保护安慰人的,,可知他们的服事任务,是持定而属多方面的,甚至伺候主,加添祂的心力,,因此被称为蒙拣选的天使。
以上三点解释,不论哪一点属于可能,或视为正确的答案,皆无关紧要;但字啊保罗的心意,是在神和基督并天使面前,所郑重地教导提摩太的话语,务须谨守,遵行不渝,没有偏见,作一个良善信实的好仆人,那是最重要的事了。
注:参拙著圣经问题总解——四七题及十三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蒙拣选的天使”指什么天使而言?】
“蒙拣选的天使”一词只见于此处。似乎这是一种特别的天使,下列三种解释可作参考:
一、不与撒但一同背叛的善天使。撒但本是天使长,因背叛神而被逐出,变成神的仇敌,在,以西结书二十八章ll,曾暗示及指出这灵界的大叛乱。在启示录十二章所提及的“大红龙的尾巴拖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一语,神学家认为是暗指撒但背叛神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天使跟他一同背叛。于是,留下三分之二的天使(圣经中从来不拽漏天使的数目 因为那是天上的秘密 ),忠贞不变,仍然服在神的大权之下。这些忠贞的天使,便是保罗所说的“蒙拣选的天使”。这些天使在新天使长米迦勒领导之下,开始一种新的任务,即对魔鬼作战。
二、可能指高级或特殊的天使。圣经中除透露有“天使与天军”之外 ),还提到一些特殊的天使,即“撒拉弗”与“基路伯”。“撒拉弗”(SARAPH ),即以赛亚先知在异象中所见的天使,在耶和华神面前侍立的。圣经中只提过一次。另外还有“基路伯”(CHERUB ),则提过多次,最后发现在,以后在出埃及记、诗和以西结书均有提及,而且是一种非 常神秘的天使(参以西结书十章 ),也是神乘坐的御车。这些特殊天使,便是保罗所称的蒙拣选的天使。
三、被神指派服事蒙恩得救的基督徒的天使们。正如希伯来书作者在所透露的:“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么?”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五章所讲的三个故事中,曾提及一个罪人悔改与天上天使的关系。这些天使既然奉命服事蒙恩得救的信徒,他们的工作一定非常忙碌。保罗所说“蒙拣选的天使”,便是这些天使了。
这三种见解都有可能,其实,保罗的意思是要提醒提摩太,为神工作,应该和这些蒙拣选的天使一般,忠贞、殷勤、圣洁,不与犯罪的人同流事污,要做一个良好的神仆。同时不要忘记我们所做任何圣工,都成为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所以要凡事谨慎。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给人按手的礼,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洁。」
「给人按手,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洁」(原文 )按手既是与人联合,和人有交通,若是一个人还有罪恶、污秽,你给他按手,就会使你有分于他的罪恶和污秽。所以给人按手,是该慎重的,该查看那要接受按手的人有没有弃绝罪,有没有在神面前并在人面前把一切事都对付清楚;否则,就不可给人按手。
【】「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
「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在这里有一个主的仆人,主容让那一个软弱留在他身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罪完全被抹煞,完全被除去;但是祂担当我们的疾病的时候,并没有把一切的疾病都除去;祂代替我们的软弱的时候,并没有把一切的软弱都除去。在主的工作里,对付罪是无限的,对付疾病是有限的。── 倪柝声
【】毋庸置疑,这是指真酒,而不是单指葡萄汁。我们不清楚葡萄汁在那时是否存在,因为葡萄汁要经过一个消毒程序,而这程序在当时还未有。稍微用点酒这话其实暗示真酒。如果这不是真酒,这里又何须规定只用稍微的酒呢。
【人有疾病时可以喝酒么?】
答:保罗因提摩太的胃口不清,又屡次患病( 病字之原文( ),有软弱,懦弱之态的意思Weakness),劝他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为用点酒,意思已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主的仆人提摩太原是不喝酒的人,为了身体有病软弱的缘故,保罗要他稍饮微量的酒,作为药用而有益于健康,这是未尝不可的事。在犹太人中,除了拿细耳人(注 ),及一些分别为圣的人,清酒浓酒都不喝之外,,,,喝酒是普通的习惯,;但酒能使人乱性伤神,放荡不羁,一般人皆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嗜好,信徒不论有无疾病,岂不都应当禁戒么(参一O九题 )。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摩太因为胃口不清,保罗劝他稍微用点酒。这句话是否可作为基督徒可以喝酒及醉酒的根据?】
关于“基督徒可否喝酒”的问题,历年来教会内对此均有不同意见。百余年来,欧美宣教师来东方传道,那些基要派人士均主张宣传禁酒,原因是他们在欧美看见人们饮酒过量以致酩酊大醉,引致不良的结果。可是东方人对于饮酒,多数懂得自制,所以醉酒的人不多,因为醉酒之人在东方会被藐视,认为是行为不检的一种丑态。东方人饮酒视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节目之一,慢饮细咽,利己而不损人,适可而止。
所以另有一派西方宣教师认为,西方人醉酒太随便,中国人饮酒自制,所以并不宣传禁酒。抗战时作者在国内曾亲眼看见有些牧师、长老、执事在教会举行特殊庆祝会时,人手一杯,,大家干杯。我不饮酒,不知酒味,看见他们如此享受,颇觉纳闷。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件事:犹太人饮酒,像中国人喝茶一样。圣经并无茶字,因为当时无茶(现在以色列已经西化 茶与咖啡的享受与欧美人士相同 ),所以犹太人只喝酒。酒分清酒与浓酒两种。在家中饮清酒,像中国人在家中喝茶一样,在特别的喜庆聚会中,则饮浓酒。小孩子不许饮酒,所以小孩子只饮清水。拿细耳人则清酒浓酒都不喝,连葡萄及由葡萄制作的饮料都拒绝。这些人严守这禁令,施洗约翰也是如此。
圣经也宣布说:君王喝酒不相宜。证明为领袖者应戒酒示范。牧师与长老饮酒,便不符合这原则。因为会给信徒醉酒开一条放纵之途,也给非基督徒不良印象。
主那稣不是拿细耳人,所以不需禁酒。他被人讥讽为“贪食、好酒”的人 )。主那稣自己也说:“人子来,也吃,也喝”。当然指喝酒而非喝清水而言。有人说这节圣经只是提出敌人诽谤的话,主那稣并不喝酒。但是,前文已述,犹太人不喝茶,非喝水即喝酒。主那稣与税吏和罪人为友,为要得着他们;税吏和罪人当然不会只喝清水,一定是喝酒的。主那稣与他们一同喝酒是不必置辩的。主那稣在迦拿变水为酒,是为喜宴而预备,所变的酒,被管宴席的赞为“好酒”,证明是最好的浓酒而非清酒。主那稣既然被请参加这喜宴,他也有份喝酒而非饮水,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犹太人,人人都喝酒,只有拿细耳人是例外的。
我们明白这背景之后,便可以获得一个清楚的印象,那就是,犹太人、人人都喝酒,酒分清、浓二种,只有小孩与拿细耳人不喝酒而喝清水。但圣经对酒也有禁令,特别是作领袖的应戒酒示范。不过犹太人很少醉酒,保罗也劝外邦信徒不要醉酒,因酒能使人放荡 )。
提摩太从小明白圣经,他是第三代的信徒,是否他立志不喝酒,或者他也是拿细耳人,或从小学拿细耳人的习惯,不得而知,但他不喝酒,只喝清水乃是事实。保罗因他胃口不清和屡次患病(病字原文为软弱 ),所以劝他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这句话,在反对喝酒的一·派宣教师认为,这里所说“用一点酒”是当作“药”来喝,不是劝人喝酒。但主张喝酒的一派宣教师则认为这种“提摩太酒”不妨提倡,既然保罗认为喝酒可以增进健康,为何我们不能喝酒?
其实,“稍微用点”四字已经是一种限制,嗜酒派以此为提倡喝酒的借口,实为过份。以微量的酒作乐以增进健康,并无不可,许多大饭店的筵席中,以数滴酒加诸肴撰中,是很普遍的,不足为奇。
不过,大量用酒,是会危及健康的。酒有酒精,酒精有毒,放纵地饮酒,使酒精毒储藏脏腑中,以致引起种种疾病及软弱,乃是事实。
禁酒,乃为着身体健康,不是为着宗教。拿细耳人禁酒,则有双重利益,对身体与灵性均有帮助。
至于提摩太,是否从此以后,真的稍微用点酒而不再只喝水,圣经并未再提及。可能提摩太以后真的稍微用点酒,也可能他仍坚持只喝清水,宁愿身受亏损,不愿更改他数一年与虔诚有关的禁酒习惯。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如同先到审判案前;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
“先到审判案前”也可译为“冲向审判”,即他们的罪很快便显示出来。这审判谅指神的审判,即招致神的震怒。不过,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意思是说,要等到末日审判的时候才露出来,在今生不容易被人发现。
── 周天和《教牧书信》
【】「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如同先到审判案前;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
「随后跟了去的,」原文是查账查出来了的意思
【】
屈梭多模(Chrysostom )说:『谴责本身是一件讨厌的事,特别当人要向一个老年人说出来,便会更加难为情;倘若谴责必须由一个年轻人去做的时候,他可以采取三种方法进行。他可以藉?自己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而减轻严苛的言词。只要他能注意这一点,便可以使责备的话不觉得讨厌;责备时必须极其审慎,这件事仍可以办得到的。』
据说奥桑(FlorenceAllshorn )是一位伟大传教士教师,当她担任一间女子学院院长的时候,每逢遇到必要的时候,她常常责备学生,但她的手臂喜欢搂?她们!只有清清楚楚地从爱心发出的责备才会生效。我们如果必须谴责人,我们应该弄清楚自己的立场,这样的做法不是出于自己的残忍喜好,自己也不愿如此做;这纯粹因为爱心的驱使,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而不是伤害。
――《每日研经丛书》【】
我们对异性的关系必须时时以纯洁为标志。阿拉伯人有一句话形容扶弱锄强的侠义男子的话:『他们是女子的一位弟兄』。关于『柏拉图式的纯洁友爱』(Platonicfriendship )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隽语,爱必须留给一个人;肉体的事控制了两性的关系,一个男子看见一个女子的时候,不能不思念她的身体,是一件可怕的事。
――《每日研经丛书》【】
根据犹太人的律法传统,当一个男子结婚的时候,他必须供养妻子,并为她储备财物,以防妻子变成寡妇生活无依。基督教最初设立的执事就有照顾寡妇的责任,叫她们获得公平的照顾。教父伊格那丢(Ignatius )曾定下一条守则:『不要疏忽对寡妇的照顾,你们当照?主的指示作她们的监护人。』使徒约章(TheApostolicConstitutions )也同样嘱咐教会的会督:『会督阿!要关心有需要的人,你们作上帝的管家,要向他们张开救援的手,并且供给他们的需用物,按时将所收的奉献分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给寡妇、孤儿,没有朋友的,以及在苦难中受试炼的人。』这本书还有一句有趣而仁慈的教训:『任何人若受托,要把东西带给寡妇或穷人……他必须即日办妥。』有一句格言说:『赶快赈脐的人,上帝必会双倍报答他。』教会关怀穷困之人,不要让一位工人耽延,而使她们捱饥和苦候。
――《每日研经丛书》【「那独居无靠真为寡妇的是仰赖神。」】
你是否感到无靠,因为你眼睛已经昏花,又感到孤寂呢?亲爱的,你不要向坟墓看看那里只有朽坏的身体,却该抬起头来面向着神的脸面。
你感到家人是被主取走了,这有神特别的安排。你总要想到如果没有他们呢?虽然相聚的时间短促,总好过没有吧?这样的爱究竟还是珍贵的,神这样安排,你不可不满。
况且那亲爱的人还是你的,你的爱进入他里面是不会磨灭的,时间过去了,这恩典还存留着。不要以为死亡好像魔术师那样更改一切的性情,他仍是与以前一样。
神必看顾你,你要信靠祂,你决不孤单,祂必支持你,也保护你的爱,是不会因实际的情形改变的,你的造物主是你所爱的。
你要受安慰,继续日夜为别人祷告祈求。不要把自己关在悲苦之中,却要出去服事别人,他们的悲哀没有盼望与安慰,据说有一个印度妇人为悲哀她母亲的故去,到别家去要一把麦子,但那家不可有过丧事,她就专心地去找,她反而安慰了别的家庭,自己的悲哀因此就消失了。
── 迈尔《珍贵的片刻》
【】
在东方的农庄里,打谷以后,把谷粒铺在地面上,农人驱策一对对的牛在谷粒场上来回踹踏;或者,将牛系在打谷场中央的木柱,叫牠绕?圈子兜来兜去;或者他们用一个打谷(石辊 )器套在牛后面,牛牵引那辊子在谷上拖来拖去。当牛踹谷的时候,牠们的嘴是不准笼住的;牠可以随意吃地上的谷粒,作为自己辛苦工作的酬报。规定牛在场上踹谷时不准笼住牠的嘴的律法是记载在里面。
――《每日研经丛书》
【保持清洁“要保守自己清洁。”】
有个作家在访问煤矿时,见到在煤矿的入口处有一棵洁白的植物。这位作家以及和他在一起的人都对此感到吃惊。虽然煤灰不断地吹落在这棵植物上,但这棵小小的植物竟然能够保持如此的纯净和洁白。
当人们在观察时,一个矿工抓了一把煤灰,撒向那棵植物,却一点都没有粘到那棵植物上。参观的人又重复了一遍,灰尘一点都挂不上。什么东西都无法玷污这棵洁白的植物。基督徒的生活也应该如此。我们当在肮脏的环境中保持纯洁,不为外围世界所沾染,这有可能吗?
以诺生活在大洪水之前的年代,当时“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522 )。
如果神能够在煤灰中间保持一棵植物的纯白,他岂不能以他的恩惠,让你在罪恶的环境中保持你的心灵纯洁?
亲爱的救主,让我手牵手肩并肩与你同行,
让我保持纯洁和忠诚
直到我到达天堂的那一天。
生活在世俗中,但不能让世俗污染我们的心。
──《生命隽语》
【信心与医药“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
从前有位小朋友,生病时,他的父母反对送他就医,结果不治死亡。他父母认为去医院治疗是一种对神没有信心的表现。这位小朋友去世后,他们说:“这是神的旨意。”
在,保罗劝勉提摩太,为着自己肠胃以及“经常性的虚弱”的缘故,必要时可以喝些酒。研究圣经的学者并不确定提摩太到底有何不适。有人说他有精神方面的毛病。也有人说,由于当时饮水不洁,故保罗建议以喝酒代替喝水。不管情形为何,保罗确实建议提摩太以喝酒的方式来改善他身体或精神方面的情况。
保罗在 5节中,曾告诉提摩太,“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由这两节圣经可以确知,神乐意我们以现有可行的方法,包括使用医药,使我们的身体康健。不过,请记住一个重要的前提:要存着祷告、感谢的心领受。
我们必须感谢医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健康的情况,使我们有更长的寿命去事奉神。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不管有无医药,神至终是医治的源头。
施恩的主,赐医术给人,
人手虽能医治,
但唯有他是生命气息的主,
唯他能救我脱离死亡。
向神求神迹的同时
不需拒绝神所给的方法。
──《生命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