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知识非我们所求,知识你已赐与,
不过,主啊,意志──我们最迫切的需要,
求你赐给我们力量去建造,超越感受,
实行,实行!
以弗所书第三章
C 宣讲的特权(三l-13)
1. 本书开头的三章是循序渐进的。在第一章中,使徒对神在基督里赐福的默想,自然带出祷告。在第二章,他进一步阐述神在基督里的旨意之伟大主题,描述神奇妙的恩典把基督里的新生命带给死在罪中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彼此和好为一,以及作为神子民的深远意义。这些对生命整体有实际意义的伟大真理,自然而然地使他再次作出祷告。他以因此开始(,他本来想接着说“我在父面前屈膝”(14节;和合本的替你们祈祷是照第14节加插的,参小字)。但因着他自己的职分,以及和写信、代祷的对象之关系,使他的感受极为深刻,于是写下了: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这句话使他暂时离开了祈祷的主题。
在本书一开始(参看注释),清晰可见保罗的使徒身分对于他的一生、所作的工、与人的关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当保罗写作,或祈祷时,他从来不会忽略这个事实。我,这个代名词,一再在保罗作品中出现,证实了这一点;;;;门19)。特别是现在,他“身上的锁链叮当作响,不时提醒他身处何地,并为何在此”(罗宾逊)。他被囚监牢,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更因为他倡导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神子民中的地位平等(参:,,。他为外邦人之故身陷囹圄;就是现在,他的被囚也是于外邦人有益(13节)。他说这些话不是出乎丧志,也不是由于失望。他不要人可怜,也不容许人因他被捆锁而气馁。他用毫不自怜的目光,观看眼前的处境。从外面看,他是罗马的囚犯,按人的意思被囚。然而,他怎样视“在基督里”的属灵生命远比外在情境重要,亦照样自视为按他的主之旨意被囚的犯人。因此,他能乐于以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人自称(参:四l;;门1、9),正如在生命的每个环节中,他都能自称为基督的仆人一样(如:。
2. 因此保罗在继续祈祷之前,首先细述他蒙召成为外邦人的使徒,和这呼召对他的意义。神将特别针对外邦人之“神恩典的职分”(RSV)交托给他(和合本:神赐恩给我,将关切你们的职分托付我)。我们在讨论时,曾经讨论过译作职分的字眼( oikonomia ,和合本在将这字译作“照所安排的”);这字可以用来形容管理家务,或管理家务者的职分。
保罗在此所想的,主要是托付他的职分(参:,,但神的安排和旨意也在他心底徘徊。是十分近似的平行经文;同样的概念也在出现,保罗在该节经文描述神托付他“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彼得受托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一样。
保罗描写所得的托付,用的是恩字。恩典最深最广的意思,是神把绝不配得的恩宠给予人,赐他们过基督徒生命一切的所需,;。但保罗也好几次用这字来描述得以为基督工作的特权,和事奉中分配给他的特殊任务(参:;。就他个人而言,这是指蒙召为使徒的奇异恩宠;;,特别是作为外邦人的使徒。这字在的另一个用法,贯穿了这一整个段落。神将福音的特权延伸到外邦人身上,以彰显祂特殊的怜悯。有福音的使徒差派给他们,是外邦人所得的恩典;能以成为他们的使徒,是保罗所得的恩典。这两个概念交织在本段所用的恩字之中。
然而,保罗觉得有必要向读者强调神将这恩典和责任托付给他的事实。前面已经讨论过,这是一个有力的论证,支持本卷书信原不独是写给以弗所,而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圈子之看法42。本节一开始的 ei ge ,为一希腊语质词( particle ),并没有犹疑不定的意思(AV和RV则有这个意味),而是呼吁读者鉴明所说的话(参看这词在;;;的用法)。因此,RSV译作“假设你们曾听见……”,NEB与和合本作谅必你们曾听见……。有关受书人的论证依然有效,不过,以弗所教会这么熟悉保罗,他必定不太可能会对他们这样说话。这话所针对的对象,至少有一部分只是“风闻其名”而已(司各脱)。
3. 他们若能领会他怎样得着特别的知识,知道神对外邦人的旨意,并且领会神的托付,是给他使这旨意成就的特殊职分,他们必定会同意神是用启示使他知道奥秘。我们在,已经讨论过“启示”、“叫人知道”等字眼,和与福音联用的奥秘,有十分自然的关联。这是神不再隐藏的真理,任何愿意接受的人都能明白。这启示对保罗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他从前是虔诚的犹太人,隶属严谨的法利赛党,是神清楚的启示才使他改变初衷。再者,在那时候,初代的使徒对外邦人在神子民中是否地位平等一事,也未能有清楚和一致的立场。是以就此而言,启示有其必要,这也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一至二章的论点。但他在此所注重的,不是如何得到启示,而是启示的内容。外邦人被收纳,与犹太人同为一体、同为一家的真理,他已经讨论过了。所以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指的是他在以弗所书中所写的,而不是在另一封较早的信中所写的;语法学家称之为书信不定过去式(epistolary aorist)。NEB把这动词形式(参:翻译得较为理想:“我已经写了一个简短的记述”。
4. 有人提出你们念了的意思,可能是指查考旧约圣经(RSV“你们念了这”的“这”,希腊原文是没有的),来支持保罗对神在外邦人身上旨意的理解。他们举出为例,证明这种措词可以指旧约。但新约其他地方每次提到旧约,或多或少,总是直言不讳的。较为自然的作法,是将本节解释为他们念了保罗已经“略略写过”的话(3节),就能晓得他深知基督的奥秘。尽管本节是这意思,我们也不必以为保罗有骄傲或矜夸的态度,亦毋需怀疑本卷书信是否他的真迹。我们在导论讨论作者问题时,已经谈过这一点。重要的是保罗在本节的上文下理和好几处地方中,一再苦心强调他的理解全都是神的赏赐。神不启示真理,他就不可能知道。这奥秘不是他自己发现的知识,以致他可以因此自夸;这奥秘是神藉圣灵给予的赏赐(、17-18)。他可以因有这知识而自豪,就是例证。但他了解自己所以得着这真理,全得归功于神的光照。再者他的宗旨不是自取荣耀,而是帮助人认识他教训中神的话语,从而接受其中的权柄。
在此,将进一步讨论本段在部分人心目中的另一个难处。基督的奥秘是什么意思呢?尤其重要的是,它在此的定义与它在歌罗西书中的定义有没有不同?有人声称两者分别极大,以致这两本书不可能是同一位作者的著作43。,具体地说明奥秘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换言之,这真正的奥秘、所启示的奇妙真理,就是基督如今住在人的心里,使他们得到将来能够直接进到神面前的盼望。然而,本章第6节却似乎同样具体地,将奥秘描述为“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蒙应许”。这两个定义不能出自同一位作者的笔下吗?两者不能是同一启示的不同层面吗?简洁地说这奥秘“就是基督”,事实上本节的所有格名词(基督的)也可以如此解释。值得一提的,在同一卷书信中,还有保罗不从外邦人的角度讨论奥秘的例子;在该处经文中,奥秘是神使“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的旨意。因此认为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的奥秘互相抵触,似乎是没有必要的。比较合理的作法,还是说保罗视这奥秘为神在基督里的大计。他在不同的经文中,思想它不同层面的意义;甚至在同一卷书中,这字也有大同小异的用法。布鲁斯( NICNT )说,保罗可以说奥秘是“他信息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指整个信息。这种差异不能构成质疑作者身分的理由。
5. 在,保罗形容奥秘(在该处经文,是指整个基督的福音)是“永古隐藏不言……如今显明出来”的。,是与本段十分相近的平行经文,该节经文说这是“历世历代所隐藏……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的奥秘。保罗在本段经文又用了同样的话,描述外邦人得接纳。这话的意思,不是旧约从来没有瞥见过神在这方面的旨意(使徒在引用的经文就是反证),而是说犹太人和外邦人要成为一民的事实,是旧约未完全明白,并且绝对未曾实践的真理。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一样。像如今一样,其实可以解作“到如今的程度”,或“像如今这么清楚”。其真实性“以新启示的一切惊奇和震撼,向保罗迸发出来”(凯尔德)。
圣灵竭尽心力向圣使徒和先知的注释已经提到过,这是指新制度之下的先知)44启示这个真理。(在讨论过,直译为“在圣灵里”的片语,本节再次使用。)使徒行传,,记载圣灵如何将这真理启示给彼得,我们也不会忘记加拉太书,述说保罗怎样得着启示。前面已经提到过45,圣使徒一语并无怪异之处。这话不是使徒骄傲的表示,也不能当作是以弗所书并非使徒著作的任何证据。新约圣字( hagios ,参看注释)的含义和现代语文的用法不一样。保罗可以用“圣”和“使徒”这两个词汇来形容自己,而不带一丝自负或自豪。
6. 保罗讨论过犹太人怎样对待外邦人,和外邦人与神子民之间的实际关系及下)。他自己曾是目空一切的法利赛人,与其他犹太人一同鄙视外邦人。皈信基督完全改变了他的想法。他以前曾经逼迫耶稣,现在转而视祂为基督、神的儿子、惟一的救主。他对外邦人的整个态度,也因着经历这危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着启示,他看见犹太人和外邦人,如今能够以神子民的身分并肩而立。他们同为后嗣,一起得着天上各样属神的福气为基业;,。他们同为一体;这句话在希腊原文只有一个字( synsōma )。这字在保罗以前的希腊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过,可能是他自创的新字,用来表达外邦人和犹太人共同构成基督身体的真理(。他们又同蒙应许。外邦人虽然以前“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但现在却能够与犹太人以平等地位,同受生命和救恩的应许(参:。外邦人能够与犹太人同享这一切特权的原因,是他们如今也和犹太人一样,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到了生命。从人的角度看,这福音的宣讲和相信,就是人能够到达在基督耶稣里的有效途径(参看同一个片语在的用法)。因此,福音是人与人能够超越种族、文化、政治上之分歧,在灵里深切合一的途径,也是惟一的途径。
7. 这事实令得保罗情不自禁地,欢然述说自己被指派为福音执事,所得到的是何等高贵、责任重大、关键性的身分(参:;;。在此的执事一语( diakonos ;或译“仆人”),新约有时是指担任特殊职位的人,,但很多时候都是泛指为服事基督之事务( diakonia ;如而生活工作的人(以及,;;。保罗乐于接受仆人的称呼,但同时了解自己虽已蒙托将神的话语和好消息传达给人,这责任却是绝对超乎他能力以外的(参:,。若非神双重的赐与,他就不能称职。他作执事,是照神的恩赐,并照祂运行的大能。第2节曾用同样措词谈及神的恩赐,我们已讨论过“恩典”一语在新约里面,特别是保罗著作中的各种用法。他不配宣讲神的话语,因为他曾经逼迫教会;但神的恩典却改变一切,使他在基督里成为新人。这恩又使他成为宣传神话语的仆人,给予他专门服事外邦人的工作。然而单单怜悯,并不足以成事。他作执事,更是照祂运行的大能。他蒙召所肩负的任务,不仅需要人为的能力、耐心、持久力,更需要神的大能。正如一样,保罗表明了神所赐的大能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在远方施加的力量,而是藉圣灵内住在他生命中运行、并为他加添能量的动力( energeia )。在,保罗更清楚形容自己的讲道是“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他被呼召、蒙接纳作为福音的仆人,是靠神的恩典;他事奉的一切成果,是靠着神的能力。
8. 保罗进一步述说神超乎想象之外的恩典,与自己的不配。他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这翻译(AV,和合本同)比RSV的直接,因为使徒用自创之“最高级的比较级”新字,更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6 。他的谦卑没有造作的成分。反之,这是以惊叹心情,俯伏于神在基督里的恩典面前的人,必然会有的态度。在此,他并没有刻意与他人比较;如果这样,他大概就会说出他在所说的话了。这也不是因为他特别想到了自己曾经逼害教会的事实(如:;;。而是他越默想神在基督里所赐予的福气,以及祂赏赐的无限恩典,就越了解自己本身并没有任何配得这种怜悯之处。他自知自己的身分、成就、权利,或先天的地位和恩赐,并不足以使自己成为配得蒙受神恩典和宣讲神恩典的人。他是“最微不足道之人”(RSV)。福音是一切,也是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上面已经讨论过,使徒喜欢使用描述财富的措词,来形容基督的福气远胜世上一切的财宝(参看注释)。在此,他又加插了一个形容词( anexichniaston ),来描述人类无法测度之事。七十士译本在,用这字眼来形容神的作为。保罗若是妄图量度、界定这恩典,就等于一个人“测量湖泊的范围”,却发现这不是湖泊,而是“一个海湾,面对不可斗量的海洋”47。这字亦可表达“深不可测之水池”的意思(米登,NCB)。测不透的不独是福音,也不是教义,而是基督自己(参:。保罗所蒙圣召无比高贵之处,就是把基督介绍给从未听闻过祂,从未包括在祂国度之内的外邦人(参:,,;,;。
9. 使徒的任务,首先是将基督测不透的丰富,告诉从未听闻过祂的人。但随着人相信祂,传道者的工作进一步包括了分享关乎神奇妙旨意的知识。保罗将自己的任务形容为“表明”(NEB)这伟大真理。至于本节有否译作众人的 pantas 一字,各抄本证据不一。因而带出动词 phōtisai 是否有一人称受格,而带出诠释不同的问题。可能性稍微高一点的看法,是本节应该略掉众人两字,而动词则(如:;解作“显出”或“表明”(NEB)神的“旨意”。这字其实是“描述公开揭示了原本隐藏的奥秘之自然用语”(罗宾逊)。
本节另外有两个经文鉴别学上的难题。AV的“团契”译自 koinōnia 一字,我们现在知道这读法只出现于极少数、且较不重要的抄本中,大部分证据都支持原始的文本应为。 oikonomia 。换言之,本节又重复了(以的用语,RSV译作“计划”似乎十分正确(NEB:“旨意”;和合本:是如何安排的)。如此,保罗再次表示他的工作,事实上是要显明、教导神在基督里的伟大旨意。这旨意是以前从未完全传达的奥秘(一如他在第4、5节的描述),却绝非是后来才在神脑海中浮现的构思。本节将祂描写为创造万物之神,藉以暗示在创造万物之初,这已经是祂的旨意。只是神按其智慧的抉择,将这奥秘逐步向人启示。本节结尾的经文,有另一个歧异之处。“藉着耶稣基督”(by Jesus Christ)这几个字,在最好的抄本中是不存在的。这句话大概是后来加插的备注,这个备注本身并没有错,却容易使读者的思想岔开主题。本节的重点并非基督是创世的媒介,而是神所定的旨意和祂创造的工作同样古远。
10. 所暗示的,现在清楚说了出来。神为教会所定的伟大旨意,超越了目前的世代。它虽然要在今世向全人类宣告,但知道神创世荣耀的天军,也要藉着教会蒙受光照,认识神拯救人类的工作。一如在的注释已经讨论过的,灵界生物,即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在当时正在萌芽的早期诺斯底思想中,地位十分崇高。保罗接受灵界存在的同时,亦强调他们都是基督的创造,受祂所管辖;同时又表明在神的教会中,用血买赎回来的人,至少在某一方面,地位高过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灵体。他们不但知道,并且要向这些属灵的权势宣扬(参:全能者救赎的旨意和工作,以及人若不宣扬这些属灵权势就无法知道的神百般的智慧。本节和第8节一样,所用的也是一叙述形容词(descriptive adjective),意思相同。本节所用的 polypoikilos (简式的 poikilos 在出现),是“斑斓多彩”的意思,希腊古典文学用这字来描绘布匹和花朵。用在本节,这字给人“刺绣图案的细致美丽”(罗宾逊)或花朵颜色千变万化的感受。使徒说,教会宣扬之神百般的智慧,就是这个模样。
11. 这句话和上面经文的关联,大概不是向天使宣扬神永恒的旨意,而是神的智慧是祂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本节再次回到全书伟大的中心主题。神“永恒的旨意”(RSV),在全世界的历史事件背后逐步成就。神的计划不是心血来潮作出的,而是在万世以前定立,具有永久性的效力。基督是成就这旨意的媒介。这里所用的动词,直译应该是神所“造”或“作”的旨意。RSV把它译作“实现”,NEB作“达成”,NIV作“完成”。虽然希腊原文所用的不是惯常的形式,似乎还是AV译作“祂定旨”的旨意可能性较高(参较和合本所定的旨意)。不同的翻译在含义上的分别并不大,本书也说明了这旨意从开始到成就,都在乎祂。再者用全名称呼,也证明了本节是强调祂的工作;我们可以将之译作“基督,即耶稣我们的主”。这些名字分别代表预备祂的降临,意指祂道成肉身,和显示祂在宇宙中的地位;每一个名称都能够增添我们对祂工作的理解。
12. 使徒现在从至高、宇宙性的角度,转到与基督徒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角度。我们在基督里,可以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这位为天上地下、时间永恒定旨的大能之神面前。放胆无惧( parrēsia )一语,基本上是“自由发言”的意思。这字往往用来描述在其他人面前可以放胆、毫无恐惧或羞涩地说话;如,,和。同时,也可以用来描述来到神的面前,毫无惧怕和羞耻。,是最清楚的例证和诠释;在本节的意思也是一样。与此相连的另一字,已经出现过,本节译作来到……面前。接下来的片语证明了,采用这字的不及物用法(译作“进前”,而非“引见”),是一正确理解。“有把握地进前”(RSV,和合本:笃信不疑的来到……面前)所表达的意思,和放胆无惧十分相似,只是更为个人化。在耶稣里的信心是来到神面前的方法(参:。人得着赦罪,使得进到神面前成为可能;这是神恩典的赐予,也是靠着信心得着的恩典。信心在保罗书信之中,通常都不独是指理智上的相信,而是包括了对基督个人的认识和委身。
13. 每个基督徒既然都有自由朝见永生神,祂的旨意既是如此的伟大――若非这旨意及其荣耀,他们就无法前来――保罗劝勉道,面对他的患难,胆怯是不应当的。各译本之间略有歧异,显出希腊原文有点含糊,可以作三个不同的诠释。由于第二个动词没有说明主词,本节可以解作“我央求我不致丧胆……”(见RV栏注);然而按照上文下理,这解释可能性最低。它也可能是个祈祷,RV可以如此理解:“我祈求的是你不气馁”;但除非经文提到神的名字,明言祂请求的对象,动词 aitoumai 通常不作“祈求”理解。最有可能的,是和合本(RSV,及其他译本)的译法,将本节视为针对读者的恳求,所以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保罗知道自己被囚,必然会使他们丧胆失望,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和斗士(。)这是绝对不应该有的态度,反之,他们必须了解他的苦难是他们的益处和荣耀。他的确是为他们被囚:他一生所投注的是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又坚持外邦人和犹太人享有平等的地位,在神里面同为子民(参看注释)。但他们可以为着他甘心被囚,以及被囚时基督所赐的恩典,引以为荣。他们的使徒不断活出基督,不断显明基督的患难。这些事情所以发生,全都是按照神慈爱的智慧和旨意。
因此他们可以确信保罗的软弱和囚禁,甚至比他事工继续兴旺更能使基督得尊为大(参:,;。
D 再度祈祷14. 保罗又回到一开始说的因此;只是这一次保罗作出了他的祈祷。前面所说的话,使得他现在的祈祷更加有力。深感基督恩典之浩大,不但使死在罪中的人活过来、使犹太人外邦人得以合一进入同一家庭,更使自己蒙神带领得以更深切、更亲密地表达神整个奇妙旨意,驱使保罗作出衷心的祷告。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读者丧胆的倾向――都使他如此祈祷。这祷告相仿,只是感情更加浓烈,从我在父面前屈膝可见一般。犹太人通常站着祈祷(参:;。跪着祈祷虽然后来成为基督徒的通例,在以前却是深情、至诚的表示。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理解保罗的话。所罗门奉献圣殿,司提反殉道,彼得在死了的多加床前,保罗在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时的辞行,,主自己在客西马尼园中面对极度痛苦时,都是跪着祷告。
15. 第14节的“父”,AV作“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在最古的抄本并没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这几个字,因此现代的译本把它略掉。但保罗惯常的作法,是藉着修饰祷告对象的名称,来带出祷告的深意和重要性(。祂不但是圣父,一切称为父的,也都是从他得着意义和模范。本节有不同的翻译。希腊原文的 pasa patria 不可以译作“全家”(AV,参和合本小字),因为没有定冠词。因此这话的意思,不单纯是天地万物都以祂为父。各家(RSV,以及NEB与和合本)比较接近原意。这字( patria )不完全是“父亲身分”(father-hood;见RV栏注)的意思。严格来说,它的意思是“家世”或(父亲的)“谱系”,更常见的意思是“部族”,甚至“国家”;然而按照上文下理和字源(希腊语的“父”是 pater )“父亲身分”的概念是存在的。保罗其实是说,天上地上无论哪个“父系的组织”(艾伦),每个都是以祂为名,都是藉圣父得以存在,为父的概念和经历也是在乎祂。瑟弗里安(Severian,引自罗宾逊)说得好:“‘父’这名称不是从我们衍生上去的,而是从上临到我们这里的。”人祈祷,是来到这样的父面前祈求;祂是万有的父,也是惟一能以完美之父亲身分出现的那位。
一样,如此修饰祷告的对象,能使祈祷更加有力。主在,以“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为题,对比作父亲的人和父神的分别;这段经文可与本节参较。我们也当留意使徒怎样以人际关系为例,教导属神的真理。妇解神学家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思想或语言中以神为父,而不同样视祂为我们的母亲是否合理?48造男造女的神并无性别之分,是很明显的事。同样明显的是,圣经曾经用女性的意象来描述神,,也如此描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如:。不过,同样真实的是,即使在角色的定位上不过分拘泥刻板,一般来说,父亲和母亲在家庭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有其分别。在不否定以女性或母亲的意象比喻神的适切性之大前题下,称神为父在意义上仍具有不可抹煞的价值。我们可以根据人间最好的父亲关系,来想象神是怎样完美的父。从圣父和祂儿女的家庭关系中,我们更能理解为人之父的理想。全能、全爱、全智的父神,供给、维护、管教我们。我们对于父神的认识,可以透过想象人间最理想的好父亲之典范成为真实,而得到更深的体会;并且,父神与我们的关系,远胜于地上父亲与我们的关系。同时,这个对比,也使得我们地上的父亲,更显尊贵。使徒在对夫妻关系的处理,亦是基于同样的论证。
16. 保罗加插对“父”一名的修饰,目的是增强对祈祷的信心。他接下来说的话,目标相同。本书再次谈到神的丰盛(参看注释),原文中的介系词十分重要:保罗不仅是求神“从祂荣耀的宝藏”(NEB)颁下赏赐,而是按照这宝藏施予(参:。祂的赐予充足无缺,因为祂自己是无可限量,远超乎人的想象;祂所赐下的丰盛,同样具有无可限量的本质(参看注释有关“荣耀”的讨论)。
祈祷所求的第一样赏赐是力量,也是以此为题。和该节经文一样,这里用来形容神能力的,也不只使用一个字眼(又;。使徒祈求他们心里的力量能以刚强起来。动词 krataiōthēna i的意思是使强壮或有能力(和合本:刚强起来)。爱心、知识,或某些其他的品格都是可以强化的。保罗在此祈求的,是读者能够有力量上( dynamis )的装备,使他们能够在基督里站稳,为祂而活,事奉祂(参:;。但这祷文也进一步提到得力的途径和作用范围。新约教训一贯的观念或特别强调的重点,是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来自于个人生命中圣灵的内住。圣灵进到“内在的存有”(NEB)里面。保罗在用同样的话语,来与一切外在的事物相对照;他说我们的“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新约提到心、意、志、灵时所指的一切事物,都包括在这祈求的里面,或至少受这祈求的影响。这话所指的是人性最深的所在,圣灵所要居住、改变人整个生命之处。
17-18. 基督……住在你们心里,这是另一个表达方法,描述神定旨要在人生命中成就――因此也是可以为人代求――的事工。基督在人心中居住,和圣灵所增添的力量进到人的里面,并非两个不同的经历。保罗从来没有十分精确地,把基督和圣灵两者在人生命中的工作分辨开来,就是例证(参:。如果他使用的是严格的神学词汇,在这种情况下他大概只会谈到圣灵。然而,传给他们的基督和内住的圣灵是如此的合一,保罗有时喜欢以本节的方式作表达。他选用的动词也很重要,因为这字( katoikein )在含义上,是与在某地暂时居住的意思对立( paroikein ,其相应名词译作“客旅”)。保罗在此的思想,与圣诗“莫来暂住,求主与我同居”的意思完全吻合49。本节再次将信心描绘为对人的要求,是接受基督的态度。基督所等待的,是人愿意的心;祂渴望进入人心,带着因祂的临在所拥有的一切丰盛祝福(参:。
祂的同在不但带来力量,更带来智慧、激励,和最重要的爱。祈祷接着讨论的就是这爱,爱也是接下来祷告的主题。第17节下半在文法上与第18节相连。若将“在爱中”(NEB)归入上半节也是可行的(作“使基督因你们的信,在爱中住在你们心里”)。因为它在两个分词之前,本书也好几次用它来为句子作出有力的结尾,。但在本节中,上半的子句若加了这个片语就会变得累赘,若加在后面的分词,似乎更为恰当。因此,这样理解这祈祷似乎更好:先求基督因信内住,接着生命“在爱中”坚立,以致他们能够进一步更深切地认识神。因此,将整个分词片语(直译“在爱中有根有基”)视为第18节的一部分,最为可取(RSV如此,AV和RV亦然)。后半句的两个分词所指的隐喻混合使用(和合本的有根有基)并不难理解(参:和亦有类似的组合)。使徒经常运用树根与建筑地基的隐喻。基督徒品格的根必须深植,其基础也必须稳固,达成两者的途径都是爱心。
保罗知道身处于希腊世界的教会,单单倚靠理智的信心,是很危险的(参:;;,;这是诺斯底主义最大的弱点。但是,与其说保罗认为纯粹依靠理智的信仰徒劳无益,还不如说他一再证明自己是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出发。他了解到“真知识”就是认识神,“没有爱,就无法认识神”(斯托得)。没有爱,就证明没有圣灵的内住;没有圣灵,就无法明白。所说的,也是一样的事实:理解是从顺服而来,顺服是爱的果子。没有爱就不能持守对基督的信,是约翰壹书伟大的主题。以弗所书这两节经文,实际上举出了两个理由,说明为什么理解必须从爱而来。
首先,真理不是人能够独自得着,而是要和众圣徒一同明白的;其次,神知识和智慧的内涵是爱。将会谈到,在基督身体中的每个个别的肢体,必须为了全体的好处,而运用所得的圣灵恩赐,才能够在理解和力量上长进。这些恩赐使他们能够作成使徒、先知、传道者、牧师、教师的事工,“建立基督的身体”。其实,若非眼见神的旨意成就,而自己也是使这旨意成就的“圣徒团契”之一份子,人就难以明白神旨意。译作能以的字眼( exischysēte )和动词明白( kata-labesthai ,意思是“诚心领会”),间接显出此非易成之事,因为它不是单靠理智就能作到的。它是实践的经历,是在爱中同住,付出代价是无可避免的。长阔高深是什么意思,在此不应在字面过度推敲。反之,我们必须用心、用意、用直觉,来感受爱的“各度空间”,致力把爱交织在整个人生之中。桑普利(J. P. Sampley, PC)将本节与新圣殿(的概念连结起来,形容祷告所求的,是信徒能以明白“他们新居所的量度”。豪普特(E. Haupt)或许也是对的,他说各度空间是指“神救赎计划的全部丰盛和深度”50,人在这计划中明白了在此表达的爱。
19. 上一节的“各度空间”不论作何解释,“明白基督的爱”总是基督徒生命的必然目标。使徒为读者所求的,也是他们要认识祂从前和现今怎样爱人,并藉着爱祂和为了爱祂而爱人,来经历祂的爱。但即使如此,保罗也无法逃避其中矛盾之处。希腊原文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一个似乎是与动词相悖的修饰语:他们要“明白”的爱是“超乎知识的”(直译,和合本: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参:。基督的爱无限辽阔,谁都无法完全了解和想象,任何学识,都不能与之相较;它胜过一切的知识,甚至属灵的知识。这爱惟有透过经历,藉着悲与喜,磨炼与苦难,才能彰显出来;因它极其深奥,人不能识透,亦无法用语言表达。
使徒为其他基督徒代祷的高潮,是他们“被神一切的丰盛所充满”(直译,和合本: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换言之,他祈祷至终所求的,不是他们得到神某一样的属性或某一种的恩赐,不是爱、不是知识、不是力量,也不是这几样的组合,而是他所能作出最大的要求:神完全的内住。虽然“我们甚至无法得着初步的了解”(斯托得),但使徒设法表达的重点,我们绝对不会轻易忽视。有罪的被造之物,不论在个别还是全体的层面上都是有限的,但他们的限制却不能成为永恒之神的桎梏;同时,保罗亦深切祈求神子民可以为神自己的丰富所充满,这丰富是神要带进其子民生命中的(参看注释)。保罗为自己、为他所服事之人所祈求的,都是圣灵完全的内住。保罗所祈求得着的是神自己完全的丰盛,而不只是神性情的小一部分而已(约壹16);而且,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基督身体,其目标都不能低于“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20. 罗宾逊说得好:“从来没有人祈祷,比这要求更为斗胆冒昧。”然而,“他不因所求之事极大而退缩,反而以得胜的姿态,求助于足以成就他所求一切的能力;不但如此,这能力所能成就的,更远远超过他原已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保罗的代祷往往是由赞美引出的,在此祈祷又引致赞美,大概是因为他想到了主的伟大,又知道自己能够凭信向祂祈求的赏赐,是极为丰富的。神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新约其他的荣耀颂,亦同样提到祂无限的能力(如:;犹24)。神的大力是无限的,有限的是人的语言和思维难以尽述神的大力。再者,保罗又指出,这是神照着(NIV、和合本;参看注释)它行事的大力。它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运行在我们心里的。人有基督内住(17节)、有圣灵在内心工作(16节)加添能量( energoumai ;参看注释),他的生命就彰显出这种大力。
21. 保罗按照大部分荣耀颂的模式,指出神的荣耀,是永远配得的――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若加以分析,这句话暗示世世代代都继续赞美神,直到永世之时,时间圆满结束为止。这个荣耀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两个方面描写荣耀彰显,并宣告赞美的话。首先,这荣耀是在教会中彰显的。教会是神在地上成就旨意的所在,即使到了天上,她的任务依然是宣告神百般的智慧。她永远不会将荣耀归给自己(参:,她的目标是把赞美和荣耀归给神、14)。其次,荣耀是在基督耶稣本身里彰显的,因为这是神“在基督里”的旨意――基督是开始、基督是救主、基督是合一的源头;这是保罗在以弗所书这几章中的主题。这是保罗异象的目标,推动他一切事工的灵感。“神是一切的一切。在这个思想领域最远的一端,基督和属祂的人一同把永不止息的荣耀归给神”(芬德莱)。他们在神无限奇妙的旨意中二合为一;第五章和启示录第二十一章的影儿――新妇和新郎、被赎之人和救赎主――或许已经在此出现。神施恩将有罪的受造之物,与祂永恒、无罪的儿子合而为一,是祂的荣耀最辉煌的彰显。
【】「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替你们祈祷(末句乃照对十四节所加 );」“因此”,连接上文。既然神的旨意,要使外邦人与犹太人都在基督里“归为一体,与神和好”,“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也就是说不论犹太信徒或外邦信徒,都同被建造在使徒先知的根基上。这样,保罗为着遵从神的旨意,执行神所命令他去实行的旨意,作了外邦的使徒,把福音传到外邦;并且为福音的缘故而受苦,为外邦人的灵魂“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
由此可见,保罗是如何忠心尽职。当他知道了神的旨意以后,就不顾一切地完成神的旨意,这也是神乐意将祂的奥秘启示保罗的原因。若是一个人深知神的奥秘,却不敢或不愿遵行,又有甚么用处?神势必要另外委托别人。但保罗得知神的奥秘以后,并没有辜负神的恩典,就为神托付他的责任尽忠到底。
“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从这句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保罗完全没有为他的“被囚”怨叹甚么,反倒以它为一种荣耀。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关于教会的信息,固然需要祷告来开路;因撒但最不喜欢教会的信息,牠常要加以破坏。可是中文所加上的「替你们祈祷」加得不太好,打岔了在这里所传出的信息,我以为不要加上去还比较清楚。
保罗当时是在监狱里,这说出建立基督的身体这工作是会惹动撒但的攻击和抵挡的,它是一场极激烈的属灵争战。保罗在神建造教会的计划中,是一位很合神心意的工人,撒但是必要去掉他而后快的。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三次以『因此』为上下文的连接词:第一次在,第二次在,第三次在。三处都与祷告有关,显示:不管甚么情境,都成为保罗祷告的理由,他都因此带进祷告里。但对于不祷告的人,任何情境都可以成为他不祷告的借口。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谅必你们曾听见神赐恩给我,将关切你们的职分托付我,」
“将关切你们的职分托付我”,这句话说出神所赐给保罗的恩典是甚么恩典。就是将一种属灵的责任托付给保罗。许多人只把从神那里接受的好处,看作是神所赐的恩典,而把神所给的责任,看作重担。但保罗却把神所交给他的艰难责任──一种须要流泪、流汗、流血的责任,有为神所赐给他的一种大恩典。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保罗一再在本书提到神在万世以前所定的旨意的奥秘。他不像现在的一些传道人,一年到晚只讲福音信息,而不传讲「福音的奥秘」,结果有很多人以为得救就满足了,对福音的奥秘不大知道。福音的信息要讲,福音的奥秘也要讲;前者是要得着建造教会的材料,后者是把材料用到教会的建造上。这一来,神万世以前所定的旨意纔得完成。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用启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奥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
所谓“奥秘”,就是指神救赎的计划,也就是神要救赎世人的奇妙旨意。但这旨意在旧约的时候是隐藏的,还未显明出来,所以称为“奥秘”。现今神把这“奥秘”──神救赎世人的计划,启示给使徒保罗(也启示给别的使徒 ),保罗就照神所启示的,把它宣明出来。这对于蒙救赎的人方面就是“福音”。所以或说“福音”,或说“奥秘”,或说“福音的奥秘”都是一样的。不过这“奥秘”既然已经藉保罗而宣扬开了启示出来了,这样,对今日的信徒来说,就不再是“奥秘”了。
“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这句话似乎暗示保罗在未写这封以弗所书之前,曾经写过另一封信给以弗所教会。但这“以前”也可以指本书的前面两章;因为上文所讲的,无非是外邦人在基督里能以和犹太人归为一体,同在教会内,同被建为灵宫。这种真理,在从前是隐藏的奥秘,是犹太人从未明白的,现在都由保罗在上文中讲明了。所以福音的奥秘也就是教会的奥秘,因为福音奥秘的内容所讲的,就是关乎神如何使外邦教会得在基督里,同蒙救恩,同为基督奥秘之身体的一部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
“基督的奥秘”,也就是上下文所说的奥秘。圣经既然在上下文交替着使用“福音的奥秘”,“基督的奥秘”,“这奥秘”,显见这些“奥秘”都是相同的意思。但在这里所以被称为基督的奥秘,是因为这奥秘是由基督的启示而来,并且是以基督救赎的福音为主要的内容。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这里提到「三同」,这「三同」就是神工作计划的内容:
第一个「同」是「同为后嗣」;这是人与神正常关系的恢复,是人在父面前作儿子,也是承受神作产业。那关键还是在生命这一点。神安排基督作生命,这恩典把人带到祂面前,生命相同了,人与神就联合了,神的丰满就进到人里面,也成了人的产业。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第二个「同」是「同为一体」,就是一同成为一个身体;这明明指出,神在万世以前就预备了建造教会。教会是由犹太人和外邦人一同组成一个身体。神奥秘的内容仍然是基督的身体。
第三个「同」是「同蒙应许」;这是指进入神的计划享用神。神把人都圈进祂施恩的范围里,祂的恩典是向人完全敞开的,谁都可以去取用。只有享用了神,纔得以充满神,彰显神。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借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
“使徒和先知”,原文都是多数式,可见这奥秘并非只启示给保罗,其也的使徒就毫无所知。不过他们不像使徒保罗那样,专作外邦的使徒。保罗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神的救恩传到外邦,使那些外邦人“不再作外邦人”,而变成与犹太信主的人一样,“是神家里的人”。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同为一体”原文是“同为一身之肢体”,所以在基督里,再没有犹太外邦的分别,都是一样的地位。虽然外邦本来的地位,似乎比犹太更黑暗,更没有盼望,但在基督救赎的恩典下,在福音大能的拯救下,并没有甚么特殊的罪人或种族,是神所不能拯救的。所以不可轻看任何原先比我们不如的人,因为一切在基督里的,都是福音大能所改变的,都成为同样蒙福的人,同样是需要依赖基督恩典而活看的人。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照神的恩赐,这恩赐是照他运行的大能赐给我的。」
“执事”原文diakonos,虽然与的“执事”是同一个字,但在此是完全不同的用法。这字在和合本除了译作执事外,也译作“用人”,,,,,,“使唤的人”,“仆人”,,“差役”,和“事奉主的”等。所以这“执事”不是教会里从弟兄中挑选出来的执事,乃是从神那里所接受的一种职责。神把福音的奥秘启示给保罗,保罗就为此向神负责,在神面前作了福音的执事,负责传扬这福音的奥秘。
“是照神的恩赐”,“照”原文也有“根据”的意思。本句解释他怎样得看“福音的执事”之职任。他得看这职任并非自取,也不是人的选派,乃是照神的恩赐。这意思就是:神既使保罗明福音奥秘,并给他传扬福音的恩赐,保罗就按照神所给的恩赐,作了“福音的执事”。神所给他的恩赐是他能以作福音执事的原因,也是作福音执事的根据。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神在万世以前就定规了在基督里悦纳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这次序没有显明以前,就是隐藏的奥秘;如今显明了,我们就知道神的计划是如何安排的。
保罗借着神的恩赐和启示,要把外邦人带到神面前来,叫他们接受「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使外邦人成为建造教会的主要材料;神在万世以前就定规要这样建造教会,在过去的世代,神一切的工作都是指向教会。从神安排外邦人蒙恩这一点来看,神的心意还是在教会。万世以前,祂定下了建造教会的计划;过去的世代,祂为建造教会作了许多预备的工作;现今,祂实际的进行着建造的工作。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保罗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么?】
答:保罗自从在大马色路上被主关照,悔改得救以后,即成为主所拣选的器皿,蒙主召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并且他也曾自称:「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但他在这里却是特别表示谦卑的口吻说:「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其如此谦卑为怀的态度,亦如他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表现一样:「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此处已经告诉了我们,他想到自己原本是教会的仇敌,他在罪人中是一个罪魁,如今虽然蒙了神的怜悯和恩典,赐给他这样的恩赐,仍不敢骄傲自夸;但他惟恐教会信徒们的污秽,把他看高了;或是恐怕他所得的启示甚大,就以为是高举自己,,,所以他就说出这样非常谦逊的话来。可知灵性越高,越是表现自居卑微;若就他所得恩赐与职分论,并非是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保罗为何说他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
保罗灵性越高,自己的评价越低,意即他越属灵则越谦卑,下面是他一连串不同的自称:
一、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大使徒
二、我为外邦人作使徒。
) 外邦人的使徒
三、我不是使徒么?
(林前九章l节 )使徒
四、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
) 最小的使徒
五、我不配称为使徒。
(林前十五章节 )
六、 我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
)不如最小的圣徒
七、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
)罪魁
其实保罗在不同的环境与机会用不同的自称,但也配合他灵命的长进。一个不断追求灵命长进的人,只看见自己之短,也看见别人之长。只有骄傲的人才看见别人短处和自夸己长。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
所谓“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也就是上文所提的,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籍福音得以同为后嗣的奥秘。但这里所以称为“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乃是就神的方面来说。这奥秘既是神按祂自己的旨意所定的计划,而这计划历代以来都未显明,而是隐藏在神里面,所以就称为“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的奥秘。」】
这章经文与歌罗西书第二章的真理相同,对使徒保罗,他的管家职分就是受托解明两大奥秘。
奥秘的内容——奥秘是隐藏的秘密,奥秘并非无可解释或解决,只是现在还不能明白。神有许多奥秘,到时机成熟就会显示了。这奥秘历代都隐藏在神的心里,就是外邦人与犹太人是平等的;都在教会之内。外邦人在旧的圣约中与犹太人隔绝,在应许的诸约是局外人。但是在新的圣约之下是同作后嗣,一同分享福分的福分。
奥秘的管家——使徒感到他所蒙的启示不是单独接受的,也使其他的信徒明白,所以他看自己是神奥秘事的管家。(参阅。在他看来,他为基督的缘故,欠众人的债。他所领受的是为别人保留的。所以你不能有什么课当作你自己的,要看这一切是神所嘱托的。
管家的职分——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要传给外邦人。也使众人都知道。所以我们只宣告还不够,我们的思想还不够灵敏,我们解释起来也不够清楚。我们只有等到别人真正看明白救主耶稣的生命,凡用祂测不透的丰富多么蒙福。
── 迈尔《珍贵的片刻》
【】「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本节所说的“天上执政的,掌权的”,按全节语气看来,应该是指天上各级的善天使,而不是指恶天使。这里所说的“天上”原文是“属天的”意思,与的“空中”的“天空”都不相同。并且恶天使根本不会想去知道神的计划。所以本节所说的“执政的、掌权的”所说的不一样。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被造之物除了人以外,还有天上的众使者,他们也一样有行政上的组织和权柄。但是教会的地位要比他们高,他们必须要借着教会,才能够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信徒将来要审判天使。说:『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天使』两个字下面还有三个小字『或作神』,就是信徒比神微小一点。那就是说,除了神以外,天上再没有比信徒更大的了。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
「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就是魔鬼。除了魔鬼和跟随牠的邪灵,天上一切被造的都服神的权柄,都承认神的智慧。教会的任务就是在属灵的争战中替神去对付撒但。神选召了教会,使教会与基督联合,叫基督的生命在教会中增长,在生命的成长里,教会接受并顺服神的权柄。神就用着顺服的教会,对付了不顺服的撒但,叫撒但看到教会,就不得不承认神的智慧高过所有被造的,牠只能在神面前认输。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神面前「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
传道人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 )。因为这是主耶稣救赎的目的,给我们开了这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1020-719-25 ),并且圣灵的感动也是为此(弗218 )。凡不能到神面前来的人,都是失丧,沉沦的人(帖后18-9 )。我们既蒙了恩惠,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放胆无惧地来到神面前(约146 来1022 )。
祷告就是来到神面前的途径(弗314 ),每个信徒都可以向神呼叫阿爸,父(罗815 )。因为已经是祂的儿女了,不再胆怯,害怕,不敢见神的面,可是有些信徒却没有常到神面前来,祷告不过几分钟,而且井没有真的来到神面前,不过像俗套求告几句而已,祷告时不觉得与神面对面,祷告后也没有感觉到是又一次与神有真实的交通,只好像对空气说话一样。
这种情况是不对的,不见神面的信徒就是一个堕落的信徒,灵性必定枯干,必定感到空虚,烦燥,没有平安喜乐,必须到神面前有恳切的祷告。借着信心靠圣灵,深信是来到神面前,用心灵和诚实向祂祈祷,并且要等候祂借着圣灵向我们说话,就是无话说,也要安静在祂面前,让祂的同在深深地印在我们里面。祷告之后,仍然觉得心并没有离开神,仍与神同在,活在祂面前。
──《每日天粮》
【】「我们因信耶稣,就在他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
“来到神面前”就是来与神亲近,向神祈求的意思,既然“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乃是神万世之前所定的旨意。这样,我们信靠耶稣的人,就尽可放胆无惧地来到神面前,不必再有甚么疑惑,以为神测不透的恩典对于在基督里的人,仍分等级,待某等人较有恩慈,待另一等人较为严厉了。既然神的旨意是要保罗把基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并借着蒙救赎的教会,彰显神百般的智慧。所以使徒保罗为着遵照神的旨意,作了外邦的使徒,在各处建立教会,传扬基督丰富的恩典;虽然因此受苦被囚,仍可放胆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况且,他深知道自己所作的工,正是神所要他作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虽然保罗为着这个争战而被囚,但是保罗越过了他难处的表面,而看到难处里面的原因,他就叫以弗所教会应当「放胆无惧,笃信不疑」。为了他个人的遭遇,他就说「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因着保罗这样一表白,就叫我们看到教会在属灵争战中的地位和任务。我们算得是甚么呢?神竟这样抬举我们,使用我们去完成祂那荣耀的计划,我们怎能再保留自己而不投身进入神建造教会的伟大计划里。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因此”表示承接上文,包括第2章所论犹太与外邦的合一,同被建造成为圣灵居所的事。同时也可以包括下文,他所要祈求的事。
“在父面前屈膝”,他的祷告是向着天上发出的,不是给人听,乃是给神听,乃是在人面前说话,乃是在父面前说话。这“父”的称呼,表现他对神不但有亲密的关系,也有恭敬的态度(许多人不能同时有这两种态度 )。他这种恭敬的态度,是由于他对神深切的认识而自然生出来的。他认识这位天父,乃是有丰富恩典和慈爱,又是圣洁威严的全能的父,敬爱之心便油然而生,就在祂面前屈膝下跪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屈膝』代表的乃是极深的敬畏、感激、谦卑、降服,当一个受造物真实体认到自己的渺小、不配,神恩典的浩大、权能的无限、荣耀的崇伟,自然而然会有这样的心理、生理反应。
――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
【】
看到了教会在神心意里的安排,看到了教会在恢复神的荣耀的计划中的地位,保罗又祷告了。荣耀的教会,若不借着祷告,人就不容易领会。人不单需要领会这荣耀的事实,还要实在的活出这荣耀的事实。这个真不容易。因为这不只要对付撒但的打岔,还要对付人自己的愚昧。虽然有那么多的困难,神荣耀的计划一定要完成,神也必使它完成。保罗的灵里面感觉到这一点,他摸着神的心意去祷告;我们的灵里面也该有同样的感觉和祷告,好叫我们进入神荣耀的建造。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 天上地上的各(注或作“全” )家,都是从他得名。)」
“(天上地上的各家 都是从祂得名 )”──本句在括号内,是解释上节所称之父是怎样的父,乃是天上、地上各家的父。在此“家”指教会,即一切重生得救之人。“天上”的家,指已经离世回到天家的众圣徒,“地上”的家,指地上各教会的信徒,“都从祂得名”就是都从祂得儿子的名分,都从祂而出,成为神家名下之人的意思。“从祂得名”,亦从祂得福之意,福分是包括在名分之内的。
“家”原文patria新约共享过三次,在;都译作“族”,英文K.J.V.在译作lineage(即族系 ),译作kindreds(即家族或亲属 ),按新约字解W. E. Vine这patria实际上只是父亲patria,加上一特别的字尾而成,指凡属天父的神家儿女。
在此K.J.V.译作whole family即全家,但N.A.S.B.译作everyfamily即各家。
“屈膝”是保罗争战犀利的兵器,他的膝盖是使魔鬼战抖的膝盖。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借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
【】「求祂按着祂丰盛的荣耀,借着祂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丰盛的荣耀”原文是“荣耀的丰盛”(参中文新旧库译本 吕振中译本 英文K.J.V.- N.A.S.B.及R.S.V.等 )。“丰盛的荣耀”是形容神的荣耀之丰富。但“荣耀的丰盛”则形容神之丰盛是荣耀的。神的“丰盛”是甚么呢?这丰盛被当作一个名词,形容神所有的一切权能,威荣,圣洁,恩慈,良善,怜恤,智慧以及祂的一切美善……等等。
“借着祂的灵”就是借着圣灵。神借着圣灵运行在信徒心中,使神丰富的恩惠能以临到信徒身上。
“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心里的力量”影响信徒整个人生观。这“心里的力量”,好比战争中军队的士气,士气不振,纵然配备精良,亦不战自败。信徒若在灵性方面“心里的力量”软弱疲乏,即使身体的精神充足,真理的智识丰富,亦无心进取,无力奔走灵程。
“心里的力量”原文是“里面的人”eis ton eso anthropon。基督徒不但有一个旧生命,还有一个新生命,这新生命就是里面的人。里面的人刚强便有能力胜过试探,顺从圣灵,成为属灵人。反之老旧人长大便没有属灵能力,体贴肉体,成为属肉体的信徒。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保罗这一个祷告有两个重点。头一个重点是个人的生命要进到丰盛。他在作万有的源头的父面前为神的儿女们祈求,求父借着圣灵,也凭祂自己丰盛的荣耀,在神儿女里面工作,好把祂丰盛的荣耀输送进他们的里面,使他们的生命丰盛起来。中文圣经把这事译作「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原来的意思是「里面的人有力量」,这「里面的人」就是我们从主所接受的生命。
主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更丰盛的生命不单为着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建造教会的材料有更优良的性质,更像主的品格。离开了生命,教会的建造是没有根基和实质的。可惜近代的基督徒倾向了一种趋势,他们只要量而不管质,只要外面的工作扩充,而不注意生命的成长。但是,工作的果效不是看外面的蓬勃和热闹,只能看里面的人刚强到甚么地步。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
“住”原文katoikeesai按Dr. W. E. Vine的新约字解认为这字是安居下来的意思,英文译本多译作dwell,所以这不是暂住一宿,乃长住在心。(现今不少信徒彷佛不是要基督长住在心中 只在需要时接来住一宿。 )
“有根有基”的“根”与“基”是两种比喻。“根”是植物生长的比喻,植物的根部要深入泥土,才能经常获得养料,而生长稳固。“基”是房屋建筑方面的比喻,爱心的根基建造在基督的盘石上才不怕“雨淋水冲”。但基督住在我们心里的结果,就等于把一个爱心的源头,一个永久的盘石放在我们里面,我们若顺看里面的基督而活,爱心当然会坚强稳固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保罗这一个祷告的另一个重点,是从个人进到众人,这是建造的实际原则。个人生命的长成,里面的人刚强起来,是有一个目标的,或者说是有一个出路的,就是进到众圣徒的里面,而活在并溶合在众圣徒的里面,这就是身体的实际。「和众圣徒一同」就是身体的要求,也是身体的原则。个人的长大,是为了进入身体的生活;准确的生命追求的道路,一定把人带进身体的生活里。
里面的人刚强起来的结果,是让基督能以不受打扰的住在我们里面,使我们的爱有根有基;这爱是从基督的生命发出来的爱,既非发自人肉体的爱,也非体贴人自己的爱。这爱驱使我们融化个人在众圣徒中间。我们虽是同作弟兄的,但我们容易爱这个恶那个。当我们觉得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是可爱的时,我们就进到众圣徒里头,众圣徒也进到我们里头,因为这是身体。
神也是这样的定规,个人认识神和经历神是有限的,只有众圣徒在一起,把每人所认识和所经历的汇合起来,那就是神的丰富显出。只有与众圣徒在一起,纔能真正的「认识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一个人或少数的几个人,决不可能透切的明白基督的爱,也不可能丰富的显出神的恩惠和大能。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 基督的爱「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宇宙中最大的能力是爱的能力,人世间也是如此,只有爱肯牺牲自己,能征服人心,只有爱能给人喜乐,只有爱永不止息,但我们到那里能找到这个伟大的爱,真正的爱,永远的爱来呢?从任何人那里都找不到,只有从神那里。神就是爱,而神的爱是借着基督彰显出来的。
神到小小的地上来作卑微的人,这就是最奇妙的爱了,祂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那样羞辱、痛苦,来担当我们的罪,更是祂的大爱,乃是为着救我们这些败坏不堪的罪人。甚至知道我们蒙恩以后仍然会对祂冷淡无良,祂却爱了我们这些不可爱的人,把我们一个一个地寻找拯救,并一直爱我们到底。
祂救我们不止是不下地狱,更是赐给我们永生,在天上永世里作祂的配偶,再不分离,同乐,同荣。祂拣选我们作他的新妇,成为祂身上的肢体,与他联合成为一灵,这是何等的爱。祂的爱是何等地长阔高深,实在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我们对祂有什么反应呢?我们的心是否完全被祂所得呢。
──《每日天粮》
基督的丰盛是长阔高深的,是无法测透的,所谓『』长是永远取用不完,『阔』是适合任何对象,『高』是没有可比拟的,『深』是无限而探讨不完的。
――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基督之爱长阔高深意义如何?】
答:基督的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因为这爱的源头是出于神,人是难于用有限的智慧,去判断推测神无限爱的启示全部范围,。使徒保罗在这里说:「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他只能以长阔高深这四个字,来形容基督如此无比的爱,但不知究竟达到何等极限的程度。兹就这几个形容词,让我们来作一番解释。所谓基督的爱,其长——表示祂慈爱是永远长存,因祂是长远活着,拯救人类到底,凡是到祂面前来的人,祂总不丢弃他,其爱之长,是无时间限制的,,。其阔——表示祂的慈爱临到万邦,不分是犹太人,外邦人,远处的,近处的,不分贫富贵贱,没有地域国界之别,因祂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得救,其爱之阔是广大无边,是普及世界的。,,,,,,,,。其高——表示祂的慈爱高及诸天,达到宇宙穹苍,是充满万有的,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祂所造的。祂既然是用全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如今又洁净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父神的右边,天天为人祈求,其爱之高是神圣伟大的,,,,,。其深——表示祂的慈爱,能深植入人心,使人信服,根基稳固,坚定不移,因祂有深奥的真理,有丰富的怜悯和恩典,吸引万人归向他,是借着十字架上的为人代罪受死将祂的宏恩大爱。向我们显明出来,,,,,,,。我们从这以上四方面,可以深撤了悟基督的爱,永不改变,是充满了天地宇宙万物之间,普及世界每个角落,其范围是无限量的。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长阔高深”指什么而官?又,深与高有何分别?】
【基督无穷的爱】本节原文并无“基督的爱”四字,乃是早年译经者所加,原文只说:“可能和众圣徒一同明白那长阔高深”。然后在19节才提及“爱”,“知道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解经家一向对此“长阔高深”一语有“高深莫测”之感,不知保罗的原意到底指什么对象而言,下列是解经家对此语的不同推测:
一、指基督的爱而言,正如中文圣经译者所加的话。使众圣徒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长阔高深是中国人说话的自然次序 原文乃是阔、长、深、高 )。基督的爱长如时间与历史,阔似整个罗马帝国的领土,高至天上,深至阴间,任何人均能因相信基督而享受他这伟大的爱。
二、指神救人的计划是何等长阔高深。神救人的计划被保罗释为一种“奥秘”,意即神救罪人,并不分犹太人与外邦人。他的计划长如由亚当至现在任何一个人,阔似无东南西北之遥,高至天上,深至地狱,任何人均可接受恩,同为神的后嗣,同蒙应许(6节 )。
三、指二章未段所言神建造的灵殿。这灵殿包括犹太人、外邦人、远处的人、近处的人 ),所以可以用长阔高深来形容,是一个伟大的宫殿,亦即教会,所以17节有“基督住在你们心里”的话,即指住在此灵殿而言。
四、我仔细揣摩,觉得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指17节的话而言,该节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这件事的结果乃是“能以和众圣徒,同明白那长阔高深”即明白基督“住”在我们心里的情形,是多么长阔高深!他居住在信徒心
里是长于时间,阔如空间,高似诸天,深似洋海,他的居住不改变,亦无人可以破坏。
然后保罗说:“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表示18节是指“明白基督的爱”,19节是指“知道基督的爱”(原文19节有基督的爱一语 中文却加在长阔高深之前 )。
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一种奥秘,但一个追求灵性长进的信徒是可以明白这种奥秘的。
至于“长阔高深”这四个形容词的解释乃是:“长、阔、高”是一件物体的三个存在的表现。但以一件物体而言,高与深并无分别,只有往上看与下看之别,深不过是高的延长而已。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认为物质的外形存在因素,除了长阔高以外,尚有第四种因素,那就是“时间”,因此物质有“长、阔、高、时间”四种存在因素了。
可是,原文“深”字乃是BATHOS(*0* ),音译可作“百妥”。这字一般的意义指“水深”、“根基深”及“道理深奥”而言。但这字亦包括“丰满”、“极度”及“扩充”等有增加及“动”的意味。比方一辆行走的车辆,它是“长阔高”与“动”,如车不动只是废车。又如一棵树也是“长阔高和长大”,树如不长便只是一根木头。又比方一个小孩有“长阔高和长大”,不长大的小孩子可能是一个玩具。所以这个深字不是“静的深”,乃是“动的百妥”,涵义甚广。无论以之解释为基督的爱,或神救恩的计划,或灵殿或基督住在我们心中,除了长阔高以外还有一个会动的,长大的,扩充的,高升的一个因素。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保罗祷告,基督徒可以把握住基督的爱的长阔高深的意义。这似乎是保罗要我们观察宇宙──上面有无穷的太空,四方有茫无边际的水平,下面是地和海洋的深处,然后说,『基督的爱是像这样的广大无边。』
保罗除了觉得基督的爱非常广大之外,似乎没有甚么其他确定的思想。不过许多人拿了保罗所描绘的,加入了其他的意义,有的却写得非常美丽。有一个古代的释经家把十字架作为基督之爱的象征。十字架的向上一段是指向上天,向下一段指向下地,左石两段指向四围广阔的水平。耶柔米(Jerome )说,基督的爱,高则包括圣洁的天使;深则甚至包括地狱里邪恶的幽灵;长则包括向上追求行走天国的人;阔则包括离开基督在歧途彷徨的人。
如果我们要用这种方法去解释基督的爱,我们或许可以说,从阔的方面来看,基督的爱包括各时代,各地方,各式各样的每一个人;从长的方面来看,基督的爱尝尽一切苦味,甚至接受十字架的痛苦;从深的方面来看,它下落承受死亡的经验;从高的方面来看,祂在天上,仍然爱我们,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祷。没有人是在基督的爱的范围之外,没有一处是祂的爱不可到的地方。
──《每日研经丛书》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便叫……”表示上文与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之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结果,便是“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当信徒认识到基督的爱是何等浩大,远非渺小愚拙的人头脑所能领悟时,便会深深看见自己爱心的贫穷,自己极端的不堪与卑污,因而生出一种真正的谦卑,使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他们。“神一切所充满的”应指基督。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当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祂自己就是神生命的器皿。一碰到祂,就碰到了神,一看见祂,就看见了神。神本性一切的丰满,都是有形有体的居住在祂里面。这是父神所预定的美意(西1∶19-2∶9 )。
今天人看见了什么呢?我们这些信主的人,是有了永远的生命,按理也得着了祂的丰满。然而有人遇见我们时,他们是否遇见了基督那超绝的大爱?当人碰到我们时,他们是否碰到了神在我们身上的彰显。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教会的建造不在乎聚会人数的多少,而在乎进入身体见证的人有多少。只有「众圣徒」的原则纔能使我们多领会基督的大爱,也只有「众圣徒」的原则纔能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里面的人刚强起来,是为着进入「众圣徒」里面;而「众圣徒」的实际,是为了接受神自己的充满。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心中大力「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圣经中有许多的命令,吩咐我们去作去行,可是我们却作不来行不了,因而内心不安,受到责备,自觉不配,甚至灰心丧志,认为自己总是不行,就放弃追求而任凭自己下沉。这是许多信徒的情形,是十分可悲的,这能否怪神给人难担的担子,将重轭加在人的肩头上,叫人作所不能作的,要求的太高大严,是人办不到的呢?能不能降低标准呢?
不是的,也不能的,神的命令绝不能减少降低,因为那与神旨意不合,就对神的荣耀有亏,对我们也没有益处。神要求的高是爱我们,为叫我们能像神,与祂的性情有分,能得到永远的荣耀。同时,神的命令凭我们自己虽作不到。但祂既然有命令,也必有预备。那就是神能在我们里面藉祂圣灵的大能大力来成就,因为我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们里面运行(腓212-13 )。
为什么我们不感觉到神在里面运行的大力,这原因不是别的,乃是需要在父面前屈膝祷告(弗314 )。神要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如果没有祈求,神怎样成就呢?只要诚恳,迫切,彻底地祷告,祈求,神必定成就。
──《每日天粮》
【】「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让我们看保罗所用的字句──「充充足足」、「一切」、「超过」。啊!每一个字里面包含着神无限的爱和能力!按照神在我们身上发生作用的能力,它是没有限量的。我们若让神发生多少作用,神就能发生多少作用。那援助我们,那以祂自己的血,洗涤我们的一切罪过,用圣灵来充实我们的力量,使我们渡过种种的诱惑,帮助我们应付一切危难,一切事变,一切环境与一切逆境。
─《宣道会报》
“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运行原文字根energeo是作工,运行,发生效力的意思。译作“发动”,作“运行”,作“感动”,作“行异能”,作“功效”,作“运行”……。总之,神在我们心里的这种能力是作工,运行,发动,感动,在我们心中发生功效的能力是活力不是死力。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
一件似乎是矛盾的事,神是全有、全足、全丰的神,祂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祂是作我们一切供应的神,可是祂却需要藉教会和教会的头来得着荣耀。诸天仅能述说神创造的荣耀,但不能供应神所要的荣耀;只有教会纔能供应神所要的荣耀,就是创造与救赎的荣耀。基督是神的荣耀,但还要加上基督的身体,神纔得着祂所要的荣耀。神不在教会以外得荣耀,神自己定规,祂只要在教会中得荣耀。神的工作只在教会中,神的荣耀也只在教会中。
教会是神手中的工作,是神荣耀的彰显,今天我们也许不够领会这一件事。但是到了新天新地,看到了在神荣耀的丰满中的教会,谁都明白那是甚么一回事。教会要在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里显明神的荣耀。时间只能印证,而不能改变这荣耀的事实。保罗因此说「阿们」,我们里面的眼睛看见了,我们也要说「阿们」。
──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但愿他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
这是保罗祷告的崇高目的,就是一心要使神得着完全的荣耀,在此“但愿祂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这句话,显示教会与耶稣基督合一的关系。神在教会中得荣耀,同时也就在基督耶稣里得荣耀。基督与教会是合一不分的。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这是奥秘】保罗从来没有想他是罗马政府被囚的;他想自己是基督耶稣被囚的。
一个人所持的不同的观点,使他成为完全不同的人。在列恩(ChristopherWren )建造「圣保罗座堂」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列恩巡视工程的进展。他看见一个人正在工作,便问他说,『你在做甚么?』那人回答说,『我在把石块凿成规定的形状和大小。』他遇到第二个人,问他在做甚么。那人回答说,『赚钱养家。』他来到第三个人,问他在做甚么。那人稍停,整理一下自己,回答说,『我在协助列恩建造「圣保罗座堂」。
』──《每日研经丛书》
每一位基督徒都是世上的一个奥秘,因为他所经历的改变,并不是科学、哲学、或心理学可以解释的。我记得有一次在上宗教心理学课时,那位平时口才绝佳的教授,讲到「新生」
时,竟无法从心理学的观点来作说明。他说,这是上帝超自然的作为,祂让基督住进我们这原是不配领受这个恩典罪人的心中,用祂的神性来和我们分享。尼哥底母请教耶稣「重生何以可能?」耶稣用风作了一个比喻说:「风随意吹动,你听见了它的响声,却不知道它从那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都是这样。」
有些人因为心里不明白,就不肯接受圣经有关重生的记载。但他们最好退回去,看看他们是否能够了解他们第一次出生的事实。人第一次的出生也是一种奥秘,谁能通晓呢?天下之大,真是没有一个人能清楚的知道出生的奥秘,无论它是肉体(自然 )或是灵命(超自然 )的诞生。
很显然的,因为我们第一次的出生失败了,我们才需要第二次的重生。因我们的肉身生在罪恶、迷失、及绝望之中,我们第二次的出生是由上帝而生,成为永生的后嗣。你必须凭信心接受第二次的出生(重生 ),就像你接受第一次出生的事实那样。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保罗深知基督的奥秘】
传说,有一次苏利文(ArthurSullivan )往听他自己的作品彼纳福号军舰。在那首可爱的二重唱:『啊!不要让我孤单的饮泣』唱完了以后,他转向坐在他旁边的朋友说,『那首诗歌真的是我写的么?』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科尔利治(Coleridge )怎样写成他的一首音乐诗忽必烈可汗。哥尔利治睡着了,读一本书,中间有这样的字句,『忽必烈可汗命令在这里作为建造一座庄严美丽的花园的地方。』在梦中,获得这首诗的每一字句。醒来他用不到做甚么,只是把梦中所得,逐句的写下。
一个科学家,作出伟大的发现,常常会像这样,他想了又想,作了试验又作试验;结果好像进了一条死胡同,找不到一条出来。忽然间,解决的方法好像闪电一般,突然的临到他。好似是上帝赐给他的。
──《每日研经丛书》
【】
如果我们拥有讲道的特权,或是教导上帝爱的讯息,或是为耶稣基督作工,我们必须记得,我们的伟大并不在乎我们自己,乃是在乎我们的事工和我们的讯息。杜斯加尼尼(Toscanini )是全世界最好的管弦乐队的指挥之一。有一次,他准备演奏贝多芬的一首交响曲时,他对乐队的队员说,『各位,我算不得甚么;你们也算不得甚么;贝多芬是一切的一切。』他知道得很清楚,他的责任,并不是把一切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身上,或是他的乐队身上,乃是要忘却自己和他的乐队,让贝多芬自己流露出来。
魏德海(LeslieWeatherhead )谈起,有一次他和一个在校的学生谈话,他决意加入教会事奉的阵营。他问他甚么时候,他作出这决定;那青年回答说,在学校里有一次做礼拜的时候。魏德海很自然的问他,那天讲道的人是谁。那青年回答说,他记不起来了,他只知道在那天早上,耶稣基督对他说话。这才是实在的讲道。
──《每日研经丛书》
【神我们的父】
【当神吹灭了火】蔡斯多顿(G.K.Chesterton )对于他父亲的记忆,很是模糊,不过他所记得的,却很是尊贵。他告诉我们,在他的童年,他有一套玩具的剧场,所有人物都是用纸板做成的。其中有一个人手持一把金色的锁钥。他永远不能记得这人物是谁,不过在他的心里常把他与父亲连系起来,一个人手持一把金色锁钥,开启各式各样奇妙的东西。
──《每日研经丛书》
以下的见证是一位姊妹所经历到的。
「三十年前,我的弟弟在谷仓的干草堆旁边玩火。姊妹觉得这样十分危险,就跑去告诉母亲。母亲没有马上来,她跑到田里去找在那里工作的父亲。当父亲来到现场的时候,火势已猛烈得不可收拾。我们全家都去提水,希望上帝帮助我们借着一桶一桶的水把火灭熄。突然间,一阵强风把火焰吹得更广,连谷仓亦遭波及。我们知道在人是不可能把这场火灭熄时,我们还是一边泼水一边呼求主的救援。我们知道,除非是神迹,否则火是熄灭了的。后来我们终于跪下用以前没有过的热情向主祷告,『噢,上帝啊,求你止住这场大火!』果然奇事发生了。一大块乌云向这个方向急速移动,顿时大雨倾盆如注。顷刻之间火焰全消。在骤雨过后,我们发现,这场雨完全是针对我们的财物而下的,而且下雨的时间,也正好能扑灭烈火。于是我们全家人再一次跪在地上,感谢天父的保守。」
天父垂听人的祷告是如此教人感动。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门没有关】
“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英国牛津大学﹐有一位教授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每天举行家庭礼拜﹐只有小儿子不信主﹐常常借故不参加﹕有一天﹐在全家的祷告会中﹐母亲祷告说﹕“求神可怜这个小儿子”﹐他听了很生气﹐心里说“母亲不替两位哥哥祷告﹐偏偏替我祷告﹗”接着他因偷了父亲的钱﹐就留下一张字条给父亲﹐写着﹕“我不配作你的儿子﹐我走了﹐再会吧﹗”后来他把钱花尽了﹐想想还是回家吧﹗但白天回去怕难为情﹐到了夜里想从窗户爬进去﹐但所有的窗户都关得很紧﹐所以他不得已走到大门前用手轻轻一推﹐那知门并没有上闩﹐一推就开﹐当他走进自己的房间时﹐看见父亲在他房里面﹐就硬着头皮说﹕“爸爸﹐大门怎么忘了关上呢﹖”父亲拉着他的手说﹕“我儿﹗从你离家的那一天﹐大门一直就没有关过。”天父也是这样敞开恩门﹐随时迎接离开痘的浪子回家。──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充充足足】
「充充足足」这句话真是超乎我们所能了解和想象的。它使我想起家中刚凿好的一口井。挖井时,我们在一百呎深处遇到一个水层,在森百呎的地方,遇到另一水层,六百呎的地方,遇到另一个水层。我们请挖井的工人估计究竟这口井会有多少水。他们说根本无从计算,只晓得那儿的水永远也用不完。因为这口井的水,足够供应全城的需要。
今天计算机几乎已支配了我们的生活。大大小小的事都是靠计算机来计算。然而有一件事是现代的计算机也无法计算的,就是神永不衰竭的能力。
── 葛培理《浩劫前夕──苦难的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