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后书 第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荐信」即介绍信。当时犹太人出门旅行常携带「荐信」,而众教会之间写「荐信」也很普遍())。有一些「假使徒」())自我举荐,「自称为使徒」()),或者利用「荐信」到处招摇撞骗,「为利混乱神的道」())。而教会也用「荐信」的方式来证明所差派使者的身份()),保罗自己也写过荐信())。
可能哥林多教会有人批评保罗到哥林多时没有带着荐信,就像亚波罗带着荐信到哥林多教会一样())。但保罗根本用不着给他们荐信,也不用他们推荐,因为他是创立哥林多教会的使徒。保罗在本信中多方面讲到推荐神仆的问题())。

2「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保罗是创立哥林多教会的使徒()),曾在那里教导他们「一年零六个月」()),哥林多教会的存在就是保罗的使徒职分和工作果效的明证,因此说「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
我们看待神的仆人,不是根据学历、资历、头衔或其他名人的推荐,神会通过他们在人心中动工、改变生命,来显明神所托付的职事。

3「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借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基督徒「明显是基督的信」,是基督给世人看的。因此,信徒要让人在自己身上看出基督来,而不是只会说「要看神、不看人」。
保罗将哥林多人比作是「基督的信」,是由保罗透过他的福音的职事「修成的」。任何人因听保罗的道而生命得到改变,都是圣灵工作的果效());因此,真实的「基督的信」,「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是圣灵透过人做工的记录。
「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引自先知书中对新约的描述()),指新约时代神要把律法写在人的心上,圣灵用事奉在人心里的实际变化来作荐信。因着这个引述,保罗继续介绍自己和同工是「新约的执事」()),引出了旧约和新约的职事的分别())。

4「我们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5「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

「信心」())原文指对自己事奉的自信(confidence)),是惧怕、胆怯的反义词())。
保罗在传道工作上的「信心」不是来自肉体的自信,「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而是因为他清楚知道「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所以神自己会负责使我们有能力执行祂所托付的工作。因此,事奉神的人不必在意眼见的成败和别人的评价,而应该在意我们的工作和能力是不是「出于神」,若不是「出于神」,一切事奉都是枉然、虚空。
保罗在此回答了他之前的设问「这事谁能当得起呢」()),表明他之所以能承担「新约的执事」()),乃是「因基督」())、「出于神」。

6「祂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译:圣灵)是叫人活。」

「精意」原文是「灵」,可译为「圣灵」(英文ESV、NASB译本))。
「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并非是在谈论字面解经或灵意解经,而是谈论律法的职事和福音的职事,也就是旧约「属死的职事」())、「定罪的职事」())与新约「属灵的职事」())、「称义的职事」())的区别。旧约和新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实行法则的不同:旧约的职事是根据律法「字句」的管治,而新约的职事是根据圣灵的带领。
人若倚靠自己来遵守律法,就是「想要立自己的义」()),结果没人能满足律法的要求,最后都会落在律法的定罪之下,所以说「字句是叫人死」;人若倚靠圣灵所赐的生命和能力,「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让基督的生命从自己里面活出律法的要求()),就不会再被定罪()),所以说「精意是叫人活」。
新约完全是圣灵的工作,无论是信道还是行道,一切都是「因基督」())、「出于神」())、凭着圣灵,为要「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所以保罗「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人若是靠着自己来信道、行道,新约也会成为叫人死的「字句」,登山宝训(太五至七章))反而会成为比旧约律法更重的轭。
「新约」这个词,在保罗书信中只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出现过())。

7「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8「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尚且有荣光」,()),指律法的来源是神,是在神的荣耀中赐下的,虽然有消极定人罪的效用,也有积极领人到神面前去的效用。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指摩西在西奈山领受律法时,神将律法写在石版上())。
摩西拿着两块石版下山时,他的脸面因着与神的长久交通而反射神的荣耀发光()),以色列人看见了就怕挨近他())。人既然不能在律法前睁开眼,摩西只好用帕子蒙上脸和他们说话()),让以色列人可以在他面前站立。但「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正如律法只是神工作中的一个阶段性法则,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以后,就不再对人发生管理和引导的作用。
因为人已经被罪污染,没有人能完全遵行律法的要求,「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所以律法在人身上起不到叫人在神面前活的效用,只是起了定人罪叫人死的作用。不是律法不好,而是人不对,所以「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旧约的职事就成了「属死的职事」())。
「属灵的职事」()),表明新约职事的特性是属灵的,是凭着圣灵服事,由圣灵亲自引导人行在神的旨意中()),因此「更有荣光」()),这荣光更大、更持久。
上图:17世纪的绘画,描绘摩西捧着十诫石碑下西奈山时,脸上蒙着帕子。

9「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10「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11「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律法是「定罪的职事」()),以色列人以为自己可以遵行律法,所以一口承诺「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结果却无法遵守全部律法,只能被律法定罪。
新约是「称义的职事」()),因为新约的事奉是根据主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赎,带领人们接受因信称义的恩典()),不再被定罪。
神不愿意叫人死,乃是愿意叫人活,所以照着祂的时间,用「称义的职事」就代替了「定罪的职事」。旧约「定罪的职事」荣光与新约「称义的职事」荣光相比,「就算不得有荣光了」())。因为「称义的职事」是神的儿子亲自做成的,它的果效存到永远,荣光永远不会过去。
「那废掉的」())不是指律法本身,而是指旧约的职事。律法的历史任务乃是显明罪的事实()),从而叫人知罪()),回转归向基督()),寻求神赦免的恩典。律法本身虽没有直接解决人在神面前的难处,但是却为神救赎的恩典作了开路的工作。
「这长存的」())指新约的职事要永远长存,律法的义要永远成就在那些随从圣灵的人身上())。

12「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13「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这样的盼望」()),指新约职事的永存和荣耀())。
「大胆讲说」()),指保罗相信新约职事的永存和荣耀,所以他可以对哥林多人大胆讲说,不像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还得「将帕子蒙在脸上」())。
摩西因为以色列人害怕挨近他,就用帕子蒙上脸()),以色列人才能稍为安心地听神的话。但因此以色列人也看不见那荣光会渐渐退去,「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以为律法的职事永远不会过去,至今仍把自己放在被定罪的地位上,把遮盖神荣耀的帕子留在心里()),不敢「敞着脸」())接受神荣耀的恩典。

14「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15「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16「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这帕子」())原来指蒙在摩西脸上的帕子,在此转指当时仍蒙在以色列人心上的帕子()),也就是以色列人对旧约律法字句的误解和成见。「这帕子」使他们的心眼被蒙蔽,不能明白神在律法里的启示,看不见旧约已过去,新约已设立。
「他们的心地刚硬」()),指以色列人不能看见反照在摩西脸上的旧约的职事的荣光,不是因为摩西用帕子蒙脸,而是因为以色列人的心地刚硬。主后150年左右犹太拉比的著作中说,因为以色列人犯了造金牛犊的罪()),所以他们无法在恐惧中看摩西脸上的荣光。
「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指旧约是为基督作见证的,人只要接受基督,就能明白旧约的真正意义。14节是圣经中唯一提到「旧约」())一词的地方。
「摩西书」())指摩西五经,代表希伯来圣经。信徒读经时若坚持自己的观念与成见,有如「帕子还在他们心上」()),读经的益处会大打折扣。
16节是应用「但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就揭去帕子」()),保罗把这个道理应用在当时的犹太人身上,表明如果有人愿意转向神,他心上的帕子就被「除去了」())。
通常保罗说到「主」的时候,都是指基督。但16节是引用七十士译本出三十四34,那里的「主」())是指「耶和华」,即三位一体的神。

17「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主就是那灵」,并不是说基督就是圣灵。这里的「主」是继续按照16节七十士译本的用法,指三位一体的神。
保罗在这里使用了标准的犹太释经法,把昔日赐律法给摩西的「主」神与今日的「圣灵」作对比。在旧约之下,以色列人只能借着「主」神赐给摩西的律法来认识祂。当以色列人心上的帕子除去以后,就能在新约之下借着圣灵经历到「主」神,所以就能体会「主就是那灵」。
人若是活在旧约之下,想通过行律法来讨神喜悦,就没有自由,因为他们达不到律法的要求,结果却落在律法的定罪中。人若是活在新约之下,「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律法所要求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罪不再被记念()),罪人也不再被定罪()),律法就不再成为捆绑,所以说「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18「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是再次应用出三十四34-35。当我们像摩西一样在神面前「揭去帕子」())以后,「基督荣耀福音的光」())就不再向我们隐藏,我们就能看见神的荣耀,被神的荣耀所改变。
「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所以当我们仰望「耶稣基督的面」时,就像「从镜子里返照」,被「神荣耀的光」所照耀。
「变成主的形状」,指信徒因着仰望基督,心意被圣灵更新而变化,越来越被恢复成由基督的生命所彰显出来的神的形象())。
「变成」原文是现在时态,表示持续的改变,我们得救以后的生命不是一瞬间「变成主的形状」,而是一生的功课。
「荣上加荣」,强调渐进改变的过程。
16-18节的「主」都是指三位一体的神。新约信徒在生命中所经历到的神就是圣灵,我们生命的改变完全是圣灵的工作结果,所以说「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各人是基督的信

这段经文是根据当时流行的习俗,书写举荐的信。如果有人往生疏的地方去,他的朋友就为他写一封荐信给一个在那地方他所认识的人,介绍他并证明他的品格。

在纸草文件中,有一封像这样的书信,是由一位名叫亚基流(Aurelius Archelaus )写的。他是一个享有特权的人(beneficiarius ),这种人乃是一个兵士,享有特权,豁免一切劳役。他写给他的司令官,一位军队的护民官,名叫杜米休(Julius Domitius )介绍荐举一个名叫茜翁(Theon )的,‘从亚基流,一个享有特权的兵士,致书于杜米休,军团的军队护民官,向你问安。先前我已经把我的朋友,茜翁,介绍给你;现在我又求你,他在你跟前,犹如我一样。他是值得你爱的一个人。他离开他的亲属,财物,事业,来跟从我,尽他一切所能,保护我安全。因此我求你让他可以来见你。他能把我们这里的事告诉你。……我爱这人。……但愿你身体康泰,内心偷快,阖府万寿无疆。希望此信在你跟前,好似我亲自向你说话。再见。’

在保罗心里所想的,就是这类的书信。在新约里也有像这类的书信。罗马书第十六章是一封荐信,举荐一位坚革哩教会的信徒,非比,给罗马的教会。

在古时,和现在一样,有时这类介绍信毫无意义,有一次,有一个人向犬懦派哲学家戴奥真尼斯(Diogenes )请求写一封介绍信。他回答说,‘如果你是君子,他一看就会知道;如果他有鉴别好歹的能力,他会发现你的好歹;如果他没有,就是我写了千万次,他还是不能知道事实的真相。’但是在教会里,这样的书信是必须的,因为就是外邦人讽刺作家,路其安努(Lucian )也注意到,任何骗子能够在一个头脑简单的基督徒身上,发了财,因为他们这样的易于受骗。

在保罗书信的先前几句,在念的时候,好像在举荐自己。他声称他并不需要这样的举荐。于是他侧目看到那些扰乱哥林多教会的人。他说,‘有些人有介绍信带给你;有些人向你求介绍信。’十分可能,他们是犹太人派来破坏保罗的工作,他们受了公会(Sanhedrin三合林 )的委任状。有一次保罗往大马色去毁灭教会,也带有这样的信。他说,他惟一的荐信就是哥林多教会信徒们自己。他们品格及人生的改变是惟一他需要的荐举。

接着他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宣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基督的信。好久以前,柏拉图说,一个优良的老师,并不用将来要褪色的墨水,写下他的讯息;他把讯息写在人的质量上。耶稣正是如此。祂藉着祂的仆人保罗,写讯息给哥林多人,不是用褪色的墨水,乃是用圣灵,不是像第一次的律法写在石板上,乃是在人的心里。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真理,一方面是一个灵感,另一方面是一个可怕的警告──每一个人是耶稣基督的一封公开信。不论他喜欢与否,他是基督教的广告。基督的荣誉是操在跟从祂的人的手里。我们从出售的货物确定一间店铺;从制成品决定手艺人;从教会里的人看出一间教会;因此从跟随基督的人来看基督。薛巴德(Dick Sheppard )好多年在空旷的广场向未信主的人宣讲福音,宣称他发现‘教会最大的阻碍是口里承认是基督徒的不良行为。’当我们步入世界之中时,我们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受,要为基督和祂的教会,担负责任,作为公开的书信与广告。

极大的荣光

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两部。在开始保罗觉得他声称由于他自己的工作,使哥林多的信徒成了基督的活的书信,或许有自炫之嫌。因此他很急速的坚称不论他所做的是甚么,并不凭借他自己,乃是出于神自己的工作。神帮助他,使他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他的工作。在他的思想里,或许会想到犹太人有时给神的一个伟大的称呼以利沙代(El Shaddai )。这名称的意思是全能。不过犹太人有时解以利沙代为充足者。祂给保罗充足的力量去完成他的工作。

斯陀师母(Harriet Beecher Stowe )是美国的女作家。她写的小说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 )一年之内销售了三十万部。这书译成了好多种语言。帕麦尔斯顿(Palmerston )爵士没有念小说已有三十年之久,盛赞这部小说,‘其佳不但因其内容,也因其经世之才’。科克本(Cockburn )爵士是一位枢密顾问官。他宣称本书对于人群的贡献非其它小说可与比拟。托尔斯泰认为本书乃人类心智的伟大成就。的确,此书在推动奴隶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斯陀师母却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她说,‘我,是黑奴吁天录的作者么?实在不是。我不能写这小说;它是由自己本身写成的。上主写的;我不过是在祂手里的无用工具。我从上主那里,得到一幅一幅的远象,我只是把文字写出来。一切荣耀只有归给祂。’

神给她充足的能力。保罗也是如此。他从不说,‘看我的成就!’他常说,‘荣耀归与神!’他从来不以为他自己有充足的能力从事他的工作;他想只有神使他有充足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深惧一无所成。他从不单独的一人去做,他总是有神与他同做。

第二部所讲的是旧约与新约的对此。约乃是二人之间同意作出的安排,双方都须遵守。圣经里所说的约,与一般普通的约是不同的;因为普通的约是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圣经中的约,神出于主动,向人建议,并提出条件。人不能提出或更改条件;他只能接受或拒绝。

保罗在讲新约时,所用的新字是与耶稣所用的一样。这有它特别的重要性。在希腊文中,有两个字,它们的意义都是新。第一,neos其意义只是指时间而言。一个年轻的人是neos,因为他新来到世界上来。第二,kainos其意义不只在时间上新,在质量上也是新。一件事如果是kainos的,它把新的要素带入情况之中。耶稣和保罗所说的新约,就是用这个字。它的重要性是新约不只是在时间上新,它与旧约完全不同。因新约而产生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全然两样。

这不同在那里呢?

(一 )旧约是根据写下的文件。我们可以在读到立约的故事。摩西把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都同意遵行。不同的是新约是根据赐生命的灵的能力。写下的文件是属于外面的;圣灵的工作改变内心。一个人可以服从写下的法令,但是在内心里老是不愿;当圣灵进入他的内心统治他,他不但不会破坏法令,他从来不会想要破坏它,因为他已是一个改变的人了。写下的法令可以改变律法;只有圣灵能改变人的本性。

(二 )旧约是一件致人死命的东西,因为它在神和人中间产生律法的关系。那实际上是说,‘如果你要保持与神的关系,你必须遵守律法。’它造成了一种景况:神是审判官,人是罪犯,永远在神审判台前受审。

旧约是致命的,因为它消灭某些东西。(甲 )它消灭希望。依照人类的本性,人永远没有希望遵守神的律法。因此所产生的结果,总是失败。(乙 )它消灭生命。在律法之下,人不能得到甚么,只有被定罪。被定罪意思就是死亡。(丙 )它消灭能力。它很能告诉人当做甚么,但是不能帮助他去做。

新约就不同了。(甲 )这是一种爱的关系。新约之成是出于神爱世人。(乙 )这是一种父子的关系。人不再是犯罪的罪犯,他是天父的儿女,即使他是浪子。(丙 )它改变人生,并不是把律法的新法令加在他身上,乃是改变他的内心。(丁 )因此它不只告诉人当怎样做,并且也加给他力量去完成。给以诫命的同时,也赐给他力量。

保罗接着把两约加以此较。旧约是诞生在荣光之中。摩西从山上下来,带了十条诫命,那是旧约的法令,脸上满有荣光,没有人能够用眼睛去看他。很明显的,这荣光的华彩是暂时的,它不能永久保存。新约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使人与神有了新的关系,有更大永不衰退的华彩;因它产生赦免不是定罪,产生生命不是死亡。

这里是一个警告。犹太人赞成旧约律法;他们拒绝新约,在基督里的新关系。旧约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次一等的好,在人生路程中的一个阶段。正如一个伟大的释经家所说的,‘在太阳上升以后,灯就失去了它的效用。’有的人说得对,‘次一等的好是最好的可怕敌人。’人往往有一种趋向,不愿放弃旧的,就是新的比旧的好,也是如此。有一段很长的时期,人站在所谓宗教的立场上,拒绝应用一种麻醉,叫做哥罗仿(chloroform )的。华茨华斯(Wordsworth )及一般浪漫派诗人出现在诗坛上的时候,评论家说,‘这诗永远不会成功的。’华格纳(wagner )开始写他乐曲的时候,大家都不要他。全世界上教会保守旧的,拒绝新的。因为一件熟悉的事,往往会认为对的;一件新的尝试,往往会认为错误的。我们必须要小心!不要重视人生路程上的阶段,忽略了人生的目标;不要抓住次等的好让最好等待;不要像犹太人一样,坚持旧的方式是正确的,拒绝神为我们开放的新的荣耀。

遮住真理的帕子

这段经文中所描绘的图画,都是直接从上一段的经文而来。保罗从想到摩西从山上下来,脸上满有荣光,没有人能直接看他,作为开始。

(一 )他回想到。根据英文的钦定译本,摩西把帕子蒙在脸上,直到他讲完为止。不过根据希伯来文正确的翻译,英文的修订标准本(中文和合本也是如此 )这样说,摩西说完了话,就用帕子蒙上脸。保罗认为摩西这样做,为的是避免让众百姓看见他脸上的荣光渐渐衰退。他第一个念头是旧约的荣光,旧约神与人的关系是要衰退的。它必为新的所胜,并不是‘非’为‘是’所胜,乃是‘不全’为‘完全’所胜。摩西所带来的启示是正确的,也是伟大的,不过这只是片面的;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却是完全的,也是最后的。好久以前,奥古斯丁很明智的说,‘如果我们否认旧约正如同新约,是从同一位正和良善的神而来,那我们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为新约的地位与旧约相等,那我们又是错误了。’旧约乃是进入荣光的第一步;新约乃是荣光的最高峰。

(二 )现在这帕子的观念抓住了保罗的心意,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明他的思想。他说,当犹太人在安息日,在会堂里聆听念诵旧约,他们的眼睛蒙上了帕子,以致他们不能看见真的意义。旧约要他们看见指向耶稣基督,但是帕子却阻碍他们不能看见,我们或许也会看不到圣经的真正意义,因为我们的眼睛被帕子蒙蔽。

(甲 )他们或许被成见的帕子蒙蔽了。我们也往往在圣经寻找支持我们观点的地方,不是寻找神的真理。

(乙 )他们或许被如意心愿的帕子蒙蔽了。我们往往只看到我们心里愿意知道的,看不到我们心里不愿意知道的。譬如我们喜欢看到的是神的慈爱与怜悯,让神的忿怒与审判溜过去。

(丙 )他们或许被支离碎破碎思想的帕子蒙蔽了。我们应当以整体的观念去读圣经。我们犯断章取义的毛病,随便取一段经文,妄加批评。我们很容易证明那些旧约的部分,不合基督教的标准。我们也很容易提取某些经文,舍弃某些经文,支持我们的见解。不过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讯息着想;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耶稣基督的光照下去读经。

(三 )不只是在犹太人的眼上,有帕子遮住,使他们不能看见圣经的真正意义,在他们与神之间也有帕子,隔绝交往。

(甲 )有的时候,这是不顺服的帕子。阻止我们见到神,往往不是理智方面的盲目,而是道德方面的盲目。当我们老是不顺服祂,我们便愈益不能见到祂。神自己的远象是赐给清心的人。

(乙 )有的时候,这是不可教的帕子。在苏格兰有一句俗语,‘没有人比不肯张开眼睛来看的人更肓目了。’如果一个人自以为一切都已知道,不肯再去学习,即使有天大本领的老师,也无能为力。神给我们自由的意志。如果我们老是我行我素,我们就无法学习神要我们学的。

(四 )保罗继续说,我们脸上没有帕子,看到了神的荣光,因此我们也变为从荣光更进入荣光。很可能保罗的意思是这样,当我们时常凝视基督,我们就会把基督反映在我们身上。他的形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生命律:如果我们时常凝视一个人,我们就会渐渐像他。人们敬重某一英雄,我们会反映他的举止行动。如果我们时常思念耶稣基督,我们也会反映耶稣基督。

保罗在这里说,‘主就是那灵’,对好多人说来,这提出了神学的问题。他似乎把复活的主认为就是圣灵。我们必须记得他并非在写神学;他写的是经验。在基督徒生活的经验里,圣灵的工作及复活主的工作是一样的。我们所得的力量和引导,一样的从圣灵和从复活的主而来。

保罗说,在圣灵里,我们就有自由。他的意思是,一个人服从神,只是因为服从律法的法令而服从,他有一种不得不服从,被逼的感受,他是一个心里不愿的奴隶。不过如果这是出于圣灵在他心里的工作,他的整个人格的中心,唯一心愿是事奉神,这不是出于律法,乃是出于真挚的爱心。为一个不认识的客人,受命为他做事,心里总会带些不愿的感觉;为我们所爱的人做事,却认为这是一种荣幸。爱把最卑贱,最辛劳的苦役披上了荣光。‘在事奉神的工作上,我们却有了完全的自由。’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三章

E 荐信

保罗在本书信中多方面讲到推荐上帝的仆人的问题(也见。在这部分,他谈到推荐信的问题。他声称对哥林多人而言,他根本就用不着给他们推荐信,也不用他们推荐。这并不是说保罗不赞成推荐信,事实上在他自己的信中就推荐别人(参,。而是他既然是创立哥林多教会的使徒,他感到并没有必要别人的推荐信,来证实他在这教会的使徒权柄;同时他在哥林多成功地开拓了教会,这是众目所见的,是他使徒职分的明证,因此他也不需要哥林多人为他写推荐信。

但为何保罗还要提起推荐信的问题呢?我们只能假定,这是因为他到哥林多时未曾带着推荐信,而这个事实就成了教会中批评他的人的口实。很可能这人就是那敌对保罗者(使人忧愁的,;亏负人的,,他对保罗发动人身攻击时,也批评保罗没有带推荐信。在这敌对者如此行的同时,他可能也有“假使徒”撑腰,这些假使徒已渗透入教会,稍后他们也激烈反对保罗(反映在十至十三章)。

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么?保罗对自我推荐这件事很敏感(参,,他已经在这信中为自己辩护过一次,显然他不愿再作同样的事。但因为有人批评他没有带着推荐信,使他不得不再说一些。因此他问道,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么?别人都带着荐信到哥林多(如:亚波罗,参,,因为他们需要荐信。但保罗是创立哥林多教会的使徒,如果还要求他要有荐信,这是很荒谬的。因此保罗的问题(希腊文是否定的不变语),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

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哥林多教会的存在,就是保罗传道职份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明证。他们就是他的荐信。保罗说这封荐信是写在你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这所念诵的65。透过使徒,上帝在他们心中动工,影响改变了他们的生命,并对福音忠心。这种改变就构成一封“活的信”,人人都可知道、诵读。

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如果哥林多人是保罗的荐信,那信的作者就是基督。因此保罗声明,唯独被高举的基督才可能为他写这一封信。但即使基督是信的作者,保罗说这信是藉着我们修成的。修成这个字是译自 diakonētheisa ,直译为“职事”或“执事”。既然说到写信,就让我们想到作者和文士(代笔人),因此中文的“修成”是最好的翻释(译注:有些英文译本译成“送信”)。因此,保罗是将哥林多人当作是基督口述的“活的信”,由保罗透过他使徒传扬福音的职事“修成的”。保罗说到他像文士修成这信时,又用到另一个类比: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他的传道工作是靠上帝的灵得到力量。因此任何人因听他的道而生命得到改变,都是圣灵工作的果效。在这节末了,保罗为了进一步说明,又用另一个象征说到这信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保罗在这里不再提文士用笔墨工作,而使徒以圣灵的能力工作的对比;而又说到另一种对比,也就是写在石版上和写在人心版上的对比。这种对比法显然是引述先知书中对新约的描述(参,,在这新约中,上帝要把律法写在人的心上。这种引述使保罗可以把自己和他的同工说成是新约的执事(4-6节),同时对旧约和新约的职事作一对比(7-18节)。

值得注意的是第1-3节对这职事有极崇高的看法。保罗和他的同工有权利,可以成为高举的基督把“活的信”修在人心上的媒介。为了这职事,使徒们受了圣灵宝贵的“墨”。靠着上帝的恩典,他们传道的结果就成为真实的、值得向人推荐的信。

F 新约的执事

保罗在这里答复了他在提出的问题(“这事谁能当得起呢?”),他表示他之所以能承担新约的职事,乃是出于上帝。

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这句话是针对第5-6节而说的。保罗的信心乃根据以下事实:上帝本身会使祂的仆人有能力执行祂所托付的工作,而这是透过基督赐下祂的灵来实现。有信心、勇敢乃是早期传福音的人的重要特征(参,-31,。保罗在别处说到信心是圣灵与信徒同在的结果,这样的信心正与惧怕、胆怯成对比;参,

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保罗在传道工作上的信心不是自信,他坚持说: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上帝,这并不表示保罗显出过份夸张的谦卑,而是事实的确如此,唯有靠上帝的能力,透过福音的宣扬彰显出来,才有可能完成属灵的工作(参,

6. 保罗进一步说明他的信心,他说这是上帝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新约这个词在保罗著作中,除了在此出现,还出现在,那里说到这新约就是形成保罗所领受有关主餐传统的一部分(“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保罗如此使用这个词,使我们清楚看到,他就像希伯来书作者一样(参,,看基督的死就是为了设立新约。但是,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所强调的是,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过去一般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这执事并不强调旧约经文的字面意义(“字句”),而是看到经文真正要表达的涵意(“灵”)。但这种解释没有注意到在本章中,保罗是以摩西的律法(“刻在石头上”,7节)和圣灵(8节)作为对比,这也就是新旧约两种执事最主要的差别所在。

保罗说过他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灵)之后,为了凸显其中的差别,他又说: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但保罗怎么说字句是叫人死呢?答案似乎是:当我们不当地引用字句(律法),也就是把它当成一套规条来遵守,而想要立自己的义时(参,,就会叫人死。如此引用律法,免不了引向死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满足律法的要求,故此人人都在律法的审判定罪之下。所以凭字句的执事就这个意义而言,就是使人死的执事。可是,凭精意(灵)的执事就大不相同了。这是新约的执事,在这执事中,罪得赦免,不再记念。人也受圣灵推动,得到能力,成就不当地引用律法永远不能成就的事(参,

值得强调的是,当保罗将使人死的字句与使人活的灵加以比对时,他绝对没有看轻圣经在基督徒生活和事奉中所扮演的角色。字句叫人死,指的是不当的引用摩西律法,想要在上帝面前立自己为义。圣经,特别在其中所珍藏的福音,乃是圣灵将生命传递给上帝百姓的基本工具。

G 两种执事的对比

保罗在说到新约灵的执事,并与旧约的执事作对比。在,他又透过解释,进一步比较新旧约两种执事,以证明新约执事的超越性。保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显明新约执事荣耀的特质,这也是所托付给他的执事;因此虽然有诸多困难,他仍然不丧胆(参,

保罗藉着比较新约执事更有荣光,而旧约执事较少荣光,以达到他的目的。这可能表示他是为了护教,甚至为了真道而争辩。如果在保罗写一至七章时,十至十三章所说那些反对保罗的人已经开始影响哥林多人,那么保罗在这里隐约地为真道争辩,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些强调犹太血统(参,b-22)的人已开始制造争端,那么保罗解释;以显示摩西执事的荣光渐旧渐衰,这乃是为了对抗对这些事的过份强调。

可分成两段。第一段,第7-11节是的解经(讲到颁布律法时的荣光,这荣光反照在摩西脸上,使以色列人心里惧怕)。保罗知道旧约是在荣耀中赐下,但他应用拉比的解经原则(由轻而重),论到新约乃是在更大的荣耀中来到。他的三点说明新约的超越性:(a)属灵的执事比属死的职事更有荣光,(b)称义的职事比定罪的职事更有荣光,(c)长存的职事比废掉的职事更有荣光。

第二段,第12-18节是的解经(说到摩西在传律法给以色列人之后,如何蒙住他的脸,让他们不必再见到他脸上的光)。保罗解释这是为了使以色列人看不见旧约渐渐退去的荣光。他也从摩西用帕子遮脸这件事,看到他同时代的犹太人心上有“帕子”遮盖;因为当他们在会堂中颂读摩西律法时,他们无法正确了解所念诵的。相反地,新约信徒乃是那些已揭去帕子,能看见主的荣光的人。

i 讲解

7-8. 保罗提出三点论到新约的超越性,这两节经文说明第一点,保罗先承认旧约也有荣光: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晴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这里是说到,描述摩西手上拿着两块刻有律法的石版下山时,以色列人因为看见他脸上的荣光,心里都惧怕。

保罗说这律法是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最能解释这件事,保罗在那里说:“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虽然应许遵守诫命的人必因此活着,但保罗知道,其实没有一个人做得到,律法只能对犯罪的人宣判死刑。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在新约之下所赐的圣灵,并不像用字刻在石头上的律法,不能使人达到它的要求,这圣灵确实能使人行在上帝吩咐的道中(参,。因此属灵的职事远比属死的职事更有荣光。

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这是保罗由轻而重的第二点论证,说明新约更有荣光的特质。他在此称旧约为定罪的职事,再次反映律法只能对那些无法达到它要求的人加以定罪的事实。他称新约为称义的职事,因为在新约的安排之下,那些确实犯了律法的人,却被上帝看为义了(参,。新约再一次显出比旧约更有荣光,因为在新约之下,上帝的恩典更清晰可见66

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这句话点出第7-11节的重点。摩西为旧约的职事,虽有本身的荣光,但比起保罗作新约的执事,有极大的荣光,那先前的荣光就无有了。

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这是保罗在这段经文中,由轻而重的第三个论证。这里说到旧约是那废掉的(渐渐退去的)。要注意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律法本身要废掉,而是说律法的职事要废掉。律法乃是表达上帝对人类行为的旨意,一直是有效的。事实上,保罗说上帝带来属灵新约的目的,就是为要让律法的公义要求能成就在那些随从圣灵而行的人身上。但是律法的执事的时间已经终止了(参,

这新约是长存的,比废掉的更超越。圣灵的新约不再像旧约壹样,需要另一个约来取代。因为新约的永存性,比起那暂时的,荣光又更大了。

ii 讲解

在这段解释中,保罗强调两件事:第一,他传道执事的胆量;比起摩西,摩西还得用帕子遮脸;第二,他“敞着脸”看见上帝的荣光;比起同时代属灵眼瞎的犹太人,直到如今他们诵读摩西律法时,心里还蒙着帕子。

12-13.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这一句话连贯于前面11节,那里强调新约的永存性。保罗的盼望与新约永存性的特质有关,他是这新约的执事。他不怕这约还会被取代,因此他可以在他的执事中大胆讲说。也正因如此,他可以宣称他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保罗可以大胆,因为他的执事是在永存之约的安排之下;摩西缺乏胆量,因为他所执事的约和其荣光会渐渐退去而废掉。

保罗据以解释的,并没有说到摩西蒙脸是因为要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保罗似乎从这段经文看到两件事:第一摩西脸上的荣光很快就退去67;第二,摩西蒙脸的原因是不叫以色列人看到渐退去荣光的结局。保罗将退去的荣光当作是旧约过渡时期的象征,以此引申摩西缺乏胆量,因为他所执事的是将废弃的约,所以他要蒙脸,以免以色列人看到结局68

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这句话的目的似乎是为了纠正任何错误的印象,以为以色列人不能看见反照在摩西脸上的旧约的荣光,应该要责怪摩西。摩西可能用帕子蒙脸,但主要还是以色列人心地刚硬(参,。主后一五○年左右犹太拉比的著作中说到,就是因为摩西还在山上时,以色列人造了金牛犊的罪,使他们无法在战惧中看摩西脸上的荣光(Str-B 3, p.515)。

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心地刚硬,使保罗想到他那时代的犹太人同样心地刚硬。他也发现可以用帕子蒙脸的观念来说明这种刚硬的心。就好像帕子使古代以色列人看不见摩西脸上的荣光,同样的,这帕子到他那时代的犹太人诵读旧约时,仍然没有揭去。他们看不见旧约已过去,新约已设立。

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蒙在人心上的帕子唯独在基督里才能废去69。人一旦相信基督,他们也同时经历到无知和不信的帕子揭去了,这是过去拦阻他们理解旧约真正意义的障碍;也就是:旧约是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的,基督来了以后,旧约就完结了。

15-16. 第15节又重述第14节的话: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然后第16节进一步解释: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这是应用的话(“但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他说话,就揭去帕子。”)摩西下山,把上帝的信息传达给以色列人之后,他用帕子蒙上脸,让以色列人再也看不见他脸上的荣光。但是当他进到耶和华面前时,就揭去帕子。只有当他又出来面对百姓时,他又把帕子蒙上。保罗把这个道理应用在他那时代的犹太人身上,说到如果有人愿意转向主,他心上的帕子就除去了。

通常保罗说到主的时候,都是指基督。但这里他是延用七十士译本中的读法,因此主应是指上帝而言。我们还可以说,对保罗而言,惟有透过基督,人才能来到上帝面前,因为上帝的荣光现在返照在基督的面上(参,。然而从这段经文的上下文看来,主这个头衔指的是上帝。

17. 主就是那灵。这句话曾引起不少争论。如果主指的是基督,那么我们就要问,是否基督就等于灵,这样的说法就牵涉到三位一体教义的涵义。但是这句话的意义只能从本章的上下文,保罗的论点来看。

我们必须记得,保罗在第三章中主要的目的,是要凸显属灵的新约更大的荣光(参3、6、8、18节),他以此来与律法的旧约较少的荣光作对比。保罗同时代的犹太人是由律法想到上帝,但新约信徒是由圣灵想到上帝。再者,我们也当记得第16节的“主”是指上帝,而非基督;因此第17节的“主”也应当如此理解。那么这两节经文的重点乃是说:当百姓归向神,他们心上的帕子就除去了,他们也体验到属律法的旧约已终止了,而属灵的新约已开始。因此在新约之下,他们归向主,他们就经历到祂就是那灵。主就是那灵的说法并不是指一对一的认同,而是说到在新约之下,主对我们而言,就是那灵。

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这一句话也必须从第三章整章的上下文去理解,这上下文是说到属灵的新约与属律法的旧约的对比。在新约之下,有灵的运行大能,就有自由。在旧约之下,律法掌权,就有捆绑。

当一个人如同保罗时代的犹太人一样,活在旧约之下时(透过行律法讨神喜悦),就没有自由。律法的要求他们达不到,因此就落在律法的定罪中。但在属灵的约中,就有自由。罪不再被记念,罪人也不再被定罪。圣灵本身与我们的心(灵)同作见证,证明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我们靠圣灵而行,律法所要求的义就成就在我们身上。这种自由就生发勇敢,因此保罗在第12-13节能够“大胆”讲说(对哥林多人的态度),不像摩西,缺少这种胆量(对以色列人的态度)。

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保罗再次解释(说到摩西如何在进到耶和华面前时,揭去帕子)。在以色列人面前,摩西也许缺乏胆量,因此蒙上脸(13节);但当他进到耶和华面前时,却有信心,有自由。揭去帕子就是信心自由的象征70。保罗和所有信徒也像摩西一样,除去帕子,有信心和自由,得以就近上帝。他们也像摩西一样,看见主的荣光。为了表达这个思想,保罗用一个中间分词 katoptrizomenoi katoptrizō 这动词的中间形一般是指“对镜看自己或某件物品”,虽然也有证据显示可用以指“像从镜子返照”。但解作对镜观看较切合上下文。从,也就是保罗据以解释的经文中,我们知道是在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时,他才敞着脸,而且当时他是看见主的荣光,而不是反映主的荣光。再者,保罗说到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18b节),对这句话最好解释为是信徒对镜观看时发生改变,而不是反映上帝的荣光。最后,保罗所说的当然也是指看见上帝的荣耀。

如果我们问保罗,信徒如何看见上帝的荣耀,他的答复乃是:当“帕子”从信徒心上揭去时,福音的真理就不再向他们隐藏。因此,是在“福音的光”中,他们看见了“基督的荣光,基督就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他们看见“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请特别注意改变成祂的形状不是一瞬间变成的,而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变成这个动词 metamorphoumet-ha 是现在时态,表示持续的改变,而荣上加荣强调渐进的过程。 metamorphoō 这个动词在新约其他地方还用过三次。在用来描述耶稣的变像,而保罗在用来说明道德性的转变(“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保罗在其他地方也常说到信徒的改变,纵然他不是用 metamorp-hoō 这个字。在有些地方,他是说到信徒身体未来的改变,变成基督荣耀的身体。又有些地方显然是指现今道德上的改变。旧约先知预言新约的临到,确实预见到那些得享新约祝福的人会有道德性的改变,保罗看到这种期望已成就在他引领信主的人身上。最后提到的这几段经文,与前面提到的,正好提供了了解保罗在这段经文要表达之意义的线索。信徒荣上加荣,渐进改变的过程是在他们生活中发生的道德性改变,使他们愈来愈接近由耶稣基督的生命彰显出来的,上帝的形象。

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主的灵可能指上帝,祂出现在新约之下,在信徒的经历中就是圣灵(见17节注释)。新约的主要特征就是圣灵的工作,信徒改变完全是圣灵在他们生命中工作的成果(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从本节看来,大概有些假师传带着“荐信”到哥林多工作,反而在哥林多信徒跟前毁谤保罗没有荐信,而哥林多人竟糊胡涂涂地相信这等人的毁谤,对保罗的职分起了疑心,所以保罗才会这样解释。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你们”指哥林多人,就是使徒保罗最好的荐信了。哥林多教会既是保罗建立的,怎么还需要荐信呢?别人到哥林多教会可能有这样的需要,保罗却当然不用荐信。哥林多信徒竟然分不清这样简单的道理,而受人摆弄。所以保罗说“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有哥林多教会的存在,有哥林多人信主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证明保罗是神的工人。他们竟然忽略了保罗工作的实际表现,而去追查他有甚么证明资历方面的文件证据!

另一方面,不但使徒保罗,就是一切事奉主的人,也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不是靠资格,衔头,有名望的大教会,或是甚么名人的支持,来取信于教会;而是凭着实际生活工作的表现,使众教会自然产生信任的心,才是我们最有用的荐信。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借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保罗说他修成这封荐信,“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注意这下半节表示使徒们向信徒所作的工作,不是单注重字句和外表,像用墨写字,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教导而已;他们乃是与神的灵同工,在信徒身上工作,使信徒得着基督的生命,并且生命长大,有基督的样式。所以说“乃是写在心版上”,使他们心灵深处受到神真理的感动,将这真理深深刻在他们的心意里面。神所要求于每一个信徒的,不只是外表的改变,理论上的赞同,而是整个心思观念的更新。不论思想或情感方面,都绝对降服神,从内心深处甘心遵从祂的旨意。这正是使徒带领信徒时在灵命上所注重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神要工作,都是预先拣选器皿,然后在这器皿上彰显出祂的作为来。在旧约神所拣选的器皿是以色列人,新约是教会;在旧约的时代我们想认识神就必须先认识以色列人,因为神的作为都是通过以色列人显明出来的;在新约时代神所藉用的却是教会;『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人认识基督,或认识基督的程度的多少,乃全在认识我们;因我们是基督的信,是神彰显祂本身的媒介,是人认识基督必须凭借的器皿;我们既然是神、人中间的媒介,我们就需要神的灵先在我们身上工作,圣灵是为主作见证的,祂要把神的儿子荣上加荣的彰显在我们里面;我们是纸,圣灵是笔,写出来的是基督,我们在没有彰显基督之先是一张空白的纸,因此在我们的身上需要圣灵动工,不是人在上面写,乃是圣灵在上面写,不是圣灵一次的写,乃是时时写,把这纸写满了,也就是圣灵充满了我们,使我们身上满了圣灵的工作,如此我们身上也就满了基督。教会在今天是何等需要圣灵的工作!是何等需要圣灵的掌权!不然我们就不能见证基督,因为『圣灵降在你们身上…作我的见证』。我们能够变成主的形像,得以荣上加荣,乃是从主的灵才能变成的(18 )。愿圣灵在我们身上作工,直到把信完全地写成。── 谢模善

】圣灵住在我们心灵里,把我们写成『基督的信』,叫人看见了我们就能明白基督的心意,这是何等奇妙!我们肯让圣灵在里面自由的写吗?我们能向人表达基督的心意吗。

──《读经指引》

】(1 )使徒承当这职分是由于灵(精意原文是圣灵 );(2 )用永生神的灵写;(3 )灵赐人生命叫人活,人就重生了;(4 )身上满了圣灵的写作,人就得以借着我们认识基督。── 谢模善

】真假使徒的比较︰(1 )一是用永生神的灵,一是用墨。(2 )一是心版,一是石版。(3 )一是凭圣灵(原文 ),一是凭字句(律法 )。(4 )一是叫人活,一是叫人死。(5 )一是属灵的职事,一是属死的职事。(6 )一是称义的职事,一是定罪的职事。(7 )一是永存的荣光,一是废掉的荣光。(8 )一是敞着,一是蒙着。── 牛述光

灵在我们心里写基督(3 ),灵也使我们变成基督的形像,并且荣上加荣(18 )。── 谢模善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所谓“因基督”,就是因基督的拯救,使他们成为神的儿女,成为有君尊的祭司(约壹12,,成为基督的使者的意思。“信心”原文pepoitheesis是用于对人的信任,或对己的自信或对事的深信方面。全新约共享过六次:

一、译作“深信”。

二、译作“信心”

三、译作“深信”。

四、(末句 )译作“勇敢”。

五、译作“笃信不疑”。

六、译作“靠”(靠肉体 )。

以上六次英文钦定本除译作trust(信托 )外,其余都译作confidence。美国新标准译本N.A.S.B.全译作confidence(自信 信任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

旧约的“执事”却可以靠肉身的宗族关系,凭着他们是利未支派的后代,而在会幕里事奉。在会幕任职作祭司的,也是凭着肉身为亚伦子孙的关系而任职。若按这种家族和支派的关系,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全都不合条件,因保罗既不是亚伦的子孙又不是利未人。但若按神的恩召,他们就能承担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并不是我们自己能承担甚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一点不错,若凭我们自己,甚么都承担不了︰我们不能胜过魔鬼,我们不能脱离罪恶,我们读不懂圣经,我们不明白属灵的事;但靠着神的恩典,我们就都能了。

──《读经指引》

】两节里的『能』同字,原文是『资格、能力、才干』等义。不是保罗的才干,乃在圣灵。── 牛述光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注“精意”或作“圣灵” )。」

“精意”原文pneuma就是“灵”。但这灵是否普通用法,还是特别指圣灵,不能肯定。英文K.J.V.译作spirit,但N.A.S.B., R.S.V., Williams等都用大写的Spirit,指圣灵。其实两种译法对解释并没有很严重的影响,如果是普通用法的“灵”,连上句的意思就是:我们能承当新约的执事,不是凭字句,而是凭字句的“灵”,也就是和合本所译的“精意”(应为精义 )的意思;而律法字句的精义,也是指基督与圣灵的工作。若按英译N.A.S.B.等译作Spirit,就是指圣灵,那解释就是:我们能承当新约的执事,不是凭律法的字句,而是凭圣灵的选立和呼召。

“新约的执事”,执事原文diakonos在福音书中都译作“用人”、“仆人”或同类语。在书信中只有,提,12英文译作deacon。其余八次英文都译作minister即牧师或圣职人员。另一次译作servant。和合本除;提,12;用以指教会选立的“执事”之外,其余大多数用于指使徒和他的同工们,从神所领受属灵职责之“执事”。所以“新约的执事”,“福音的执事”,或“基督的执事”都是保罗的惯用语。

“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这意思就是:只注重文字表面的意思,死守着律法的条规,却忽略了律法字句的精意,忘了律法各种规条的真正目的乃是叫人活在基督的恩典下。像这样一味拘守字句表面意思的结果,徒然扼死了律法的正意,叫人的事奉、工作、属灵的职事都陷于死呆的情境,全无应有的生气。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祂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字句,乃是凭?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译圣灵 )是叫人活。」

「新约……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与那些只注重外表的绝对准确,而忽略属灵生命的人交谈,我即使未到十分嫌恶的程度,最少也会觉得厌倦得很。像「布道的方法」这类公式化的名词,一点也引不起我的兴趣。有一件真正令人深感伤痛的事,就是当我们遇见有些神的儿女,他们毫不认识那种凭天然力量而行的生活是可憎的,也很少有在生命上以基督为元首的重要经历,然而他们却终日吹毛求疵地要求在事奉神的方法上,达到绝对的正确性和合理化。神自己为着祂的酒,已预备了那最适宜保有酒味的皮袋。若有了酒,却没有装酒的皮袋,那的确是一种属灵的损失,但有了皮袋,里面却没有酒,这就比损失更糟,因那是属灵的死亡。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这里的『字句』,是指着律法说的。律法没有圣灵那一分叫人活的能力。不止旧约有它的『字句』叫人死,就是新约也有它的『字句』。虽然圣经里有许多的真理、命令、劝诲和教训,是出乎神的,是圣洁,也是属灵的,会支配人的行为的,会影响人的道德的,但它们如果离了圣灵的能力,就不过也变成叫人死的字句了。── 倪柝声

『圣灵是叫人活』,主耶稣说︰『叫人活的乃是灵』。除了圣灵以外,没有别的能叫人活。就是神的生命,也是在圣灵里的。就是我们物质的世界,当初也是因着圣灵的覆育而有的。就是主耶稣降生,以神来成人,也是靠着圣灵的。凡有生命的,叫人活的,都是在乎圣灵。换句话说,一切的工作、行为、祷告、追求真理,如果不是圣灵在我们里面运行的结果,不是靠着圣灵的能力而产生的,就都是死的。── 倪柝声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旧约是渐旧渐衰,快归无有的。── 谢模善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所谓“定罪的职事”不是指职事本身有罪,而是指在律法底下事奉神的职事,是定人罪的职事,因为律法本是定人罪的。但我们今天在新约的恩典底下所领受的职事,是根据基督的救恩,使一切接受的人得赦罪,得称义。所以这样的职事比那叫人定罪的职事更有荣光。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是个小结论,说明我们这职事是“长存”的,不是“废掉”的。“那从前有荣光的”,是指旧约律法底下的职事。他的荣光跟属灵的职事比较,就算不得荣光了。旧约的职事已经废掉了,过去了。现在圣殿已经毁坏,没有人照着旧约的律法来事奉神。但是在新约底下凭着圣灵的恩召和旨意事奉神的人,这种荣光是长存的,是永久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此处是指使徒们这些在新约下蒙召而事奉神的人,他们所领受的职分既然像上文所说,是那样有荣光而又长存的,因为有着这样的盼望,所以就大胆的讲说。这“大胆”是针对哥林多人说的。他们既然以世界的学问为夸口,轻看这些传道人的身分和地位;保罗却在这里表明,他很清楚地认识自己所领受的是怎样的职分。这职分虽然被人看为卑微,却比那些在旧约下按着律法供职的祭司,或是犹太教的领袖们更有荣光。所以保罗和他的同工并不自暴自弃,反而“大胆讲说”他们所该讲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无论何时我们的心在主之外另有注意(不管是世界的 或是宗教的 ),这就成为遮蔽我们的帕子,叫我们看不见荣耀的主。所以看见主的荣耀,在于除去帕子;而除去帕子,乃在于心专一归向主,并不在外面的对付。正如使徒所说,我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读经指引》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那将废者的结局』,律法是被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律法是引人来到基督面前的训蒙师傅,基督是律法的总结。── 谢模善

为何摩西要将帕子蒙在脸上?】

这事的背景在。当时摩西上西乃山去接受神所颁布的十诫,四十昼夜蒙神光照,等到他下山时,面皮发光,自己也不晓得,可是以色列人连亚伦在内,看见摩西面皮发光便害怕。摩西和以色列人说话,传递神的信息之时,是敞着脸的,等到说完话之时,才把帕子蒙上脸,回到神那里去。当他与神说话之时,揭去帕子,再蒙神光照,脸皮再度发光。

摩西大概已经知道他自己脸上发光,但这光是由神的光反照而来,并非由他脸上自发。这些反照的光是不耐久的,不久当会消失。摩西在他脸上的光消失以前,把帕子蒙上脸,不让以色列人看见摩西脸上的荣光消失在人前,目的是要维持以色列人对摩西脸上的荣光有良好的印象。

保罗在这里用神学思想来发挥“帕子蒙脸”的涵意,认为荣光在摩西脸上是代表“律法效力的存在”,乃是短暂的。以色列人在开始接受神所颁布的律法之时,并不能明白神颁布律法的目的,也不能看出律法将来会消失而为“恩典”所代替。保罗称摩西的律法为“将废者”,意即将来不再需要这种律法。原文“将废者”一词乃是“在消失中”、“逐渐消失”之意(参7节 )。保罗跟着又把“帕子”代表以色列人传统的盲目,但这种律法中的盲目已在基督恩典中被废去(14节 )。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保罗论到摩西用帕子蒙脸的事有何涵意?】

答:关于摩西用帕子蒙脸的事,是记在出埃及记中,笔者曾已列出问题加以解答(注 ),使徒保罗在此说到「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这里所谓「将废者」其原文字是( ),意思乃是「在消失中,或渐渐消逝。」(参7节及吕振中译本 ),就是指着摩西律法的消失而说的。以色列人当初接受这律法时,是不明白这律法的目的,也不能看出律法将来会消失,而为基督的恩典所代替,直到他们将来几时归主,其心中的帕子就除去了,就是在基督的恩典中被废去的。因此他们是正如摩西除去帕子一样,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则与我们现今信徒无异,在主的恩典中,不再被律法定罪受辖制,得以自由在祂面前敞着脸,与祂面对面直接交通来往了。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五十二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心地刚硬』,心地是心思,是人思悟的部分。『刚硬』是昏昧、老花眼。── 牛述光

】14节说:“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16节说:“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这几节经文里的帕子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以色列人对于基督的成见,或因看重律法而有的成见,这成见正如以上所说的,使他们不能够认识救恩。另外一个意思是指神跟人中间的阻隔,这个阻隔就是律法。律法公义的要求若没有得着满足,神人之间的阻隔就还没有除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1 )这帕子(律法 )在基督里已经废弃;(2 )但犹太人(也是一些所谓的基督徒 )在心理上还未除去成见(就是律法的成见 )(15 );(3 )必须等到他们的心归向基督,帕子才除去(经历上的除去 );(4 )因为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使我们脱离仪文旧样,随从圣灵的新样敬拜、事奉;(5 )圣灵在我们心中彰显荣耀的基督;(6 )我们也就变成主的形像,并且荣上加荣。── 谢模善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先归向,后除帕子。人要先除帕子,后归向!―― 倪柝声

『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甚么叫作帕子呢?帕子是遮盖了叫你不能看见的。甚么时候你的心对准着主,甚么时候你的心是摆正了,那么你里头的帕子必定除去了,你里头必定有亮光。── 倪柝声

】生命的长大,是有新陈代谢作用的。在基督里的东西,虽是永存的,但一停留,就要拦阻新的看见,所以人不可停留在第三层天的经历里;若是停留的话,这一个由神来的美好的启示,就要变作使你看不见的帕子,拦阻你『往前进』,得着更多、更深的启示。── 俞成华

】『帕子』是因律法而有的成见。十三至十五节的『帕子』是律法的本身。── 牛述光

】(1 )心归向主;(2 )帕子掉了;(3 )自由了(圣灵引导脱离律法仪文 ),脸敞开了就全心向主;(4 )看见主的荣光,被光照;(5 )基督在心中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牛述光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主就是那灵”,甚么灵呢?就是那感动摩西,启示摩西叫他把律法写下来的灵。也就是为我们死而复活的那一位。所以我们有这一位主住在我们心里,就不需要再靠那看得见的字句,作为我们生活的标准了。我们是顺从那住在我们里面的主的管理和感动,我们这样顺从祂的灵的管理,就在祂里面得以自由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主』是指主耶稣,『那灵』是指圣灵。我们的主就是圣灵。换句话说,那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就是那死而复活,来住在我们里面的主。

虚假的自由“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爱自由是人心思中最危险的欲望,因为它正如其它欲望一般,常欺骗跟随它的人。它不但常非真自由,反而将之带入最深最可耻的奴役中。除了“被奴役”外,我们还能怎样形容世人的生活?他们所藐视的人,他们却又渴望得着这些人的称赞!他们的抑制情欲放纵,不过是隐藏他们内心的烦躁来保全面子,难道我们喜欢这样的自由——很不情愿地奉献给神的自由?这种自由在哪里可以找到呢?我看见的只是压抑、卑贱、徒然的降服,以及掩饰自己。当我们否认己而降服于神,祂乐意接纳我们、拯救我们;但当我们向世界屈服,它只会奴役我们、毁灭我们。
有人说跟从世俗的人当然只会做那些讨他们喜欢的事,因他们依赖他们所放纵的情欲。但这样说的人没有想到追求快乐会带来的厌烦、恶心与绝望,以及高升所会伴随的矛盾与败坏。外面看来快乐,但里头是烦乱不安。人以为自由与人无关,全在乎己,这是很大的错误;事实上没有人能不与许多旁人互相倚赖,并且必须看重别人的快乐过于自己。生命力是你要不断地留意良好的教养,不断讨好别人,而我们的情欲乃是残虐的暴君。如果你只是部分顺从它们,就会不断遇见争战与冲突;如果你完全向它们屈服,它们不知将带你到多么可怕的地步。愿神保守我们脱离那致命的奴役,就是那些疯狂的世人所称的自由!真自由只有在祂里面才找得到,“祂的真理必叫我们得以自由”,并使我们经历到事奉祂乃是做王掌权。

­­­­-- 芬乃伦《灵思默想》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证明我们没有帕子蒙在脸上,我们用不着怕见主的荣光。在旧约的时候,只有摩西一个人可以敞着脸去见神,以色列人不但不敢敞着脸见神,甚至见摩西也不敢;但是今天在基督里的任何人,可以敞着脸到神面前。我们虽不是看见那眼睛能见的荣光,却看见主救赎的奇妙作为,主本身的圣洁和美好。我们常到神的面前接受祂的光照,就像人常从镜子里看见自己有需要修饰的地方那样,叫我们的灵性生命渐渐变成主那样荣美的形状。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好像在镜子里反照。」】

摩西罩住他的面,他这样象征的动作,是开始另一个时代。律法是部分的启示,以礼仪预表与象征来显示真理。但是基督出去幔子,拆掉异象山的界限,甚至向婴孩启示神内心至深的奥秘。使徒的话是信仰的特征:看见主的荣光。

异象的内容——主的荣光。我们相信这荣光不是精神完全的光,因为神是我们无法明白测度的。这是主耶稣道成肉身住在世上,充充满满有恩典与真理,有恩惠的言行而有的荣光,这是主圣洁人性的光辉,神的荣光在主的脸面上。

异象的性质——我们看见。其实在我们不能看见;我们虽然没有看见他,却是爱祂,我们心中的眼睛应该明亮,能专一看见主耶稣,看见就相信,这是人的说法,但是属灵的真义是:相信就看见,那是以信与爱依赖着主。

异象的果效——我们返照。祂脸面的荣美镜子里返照,好似在人的眼珠照出画面来。我们就此改变,变成主的样式,使我们的性格与行为都改变。爱使我们像祂,学习就会融入,返照就会相像。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基督徒最终的盼望,就是『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所以我们当常常敞开心灵中的脸去亲近主,让主的荣光常常照亮我们,我们就能藉主的灵越过越变得像主了。

──《读经指引》

『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的路,乃在于『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我们更多看见主,就更多被主荣光所照射,也就能更多显出主的荣形。

──《读经指引》

变成主形「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神原来是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但人堕落了,失去神的形像,神所造的新人是带着祂的形像的(弗424 西310 ),然而并不是每个信徒都已穿上新人,完全脱去了旧人,甚至仍然像亚当而不像基督。这就不能使神满意。神所预定的是叫我们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829 )。将来在神的国里,在神面前,愿意看到每一个作神儿女的人都像神的长子基督一样,那才能使神得荣耀,讨神的喜悦。

我们将来的荣耀是根据像基督有多少,这是神所定的标竿,是我们一直要向之奔跑的(腓313-14 )。保罗一生的努力就是效法基督(林前111 )。凡事与主相同,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14 )。怎能达到这地步呢?那不止是外面的效法,更是里面的改变,以基督为生命,让祂在里面活着(加220 西33 加424 ),成形在里面,外面就会显出基督的形像来。

这里提到一个途径,使我们能直接变成主的形状,那就是敞着脸,看见主的荣光,如同从镜子里反照,就可以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多亲近主,面对面地仰望主,一直看见祂,就会将祂的形像印在我们里面,从我们反照出来,这当然是圣灵的工作,需要不住地随从圣灵而行,就不住地将我们改变了。

──《每日天粮》

例证

名实相符 】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写在心版上。”
在亚历山大的军队中,有一个士兵也叫亚历山大。有一天,亚历山大把那个兵叫来对他说:“我听到关于你的两件事,第一是你的名字与我相同;第二,你是一个非常胆小的懦夫,现在有两件事任你拣选一件:要不你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能冲锋陷阵,不避艰险,象你的将军一样;要不就更换你的名字,决不可使你的主人的名字受到羞辱。”
信徒岂不是不可羞辱主的名吗?我们必须象基督那样纯洁、无私……否则,就是使主的名遭受羞辱。

── 佚名《喻道小品》

一个人是耶稣基督的一封公开信。不论他喜欢与否,他是基督教的广告。基督的荣誉是操在跟从祂的人的手里。我们从出售的货物确定一间店铺;从制成品决定手艺人;从教会里的人看出一间教会;因此从跟随基督的人来看基督。薛巴德(DickSheppard )好多年在空旷的广场向未信主的人宣讲福音,宣称他发现『教会最大的阻碍是口里承认是基督徒的不良行为。』

、12~18藉观察模拟基督】

我们时常唱:「我要像耶稣」,但在我们当中究有几人真正像耶稣呢?灵性发展的迟滞常常是由于我们没有在生活上给耶稣以适当地位的结果。我们在圣经上读到祂,然而我们用很少的时间和祂交谈。我们对主的祷告往往很匆忙,草草了事之后立刻又去追求其他方面的事。可是我们所需要的是去默想圣经之中所启示「基督的行谊及秉性」的荣耀,同时也默想祂爱我们的深度。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样的功课,我们自然就会潜移默化,越来越像耶稣了。

生命的法则之一是我们若更注意观察和赞美某人,我们就会更像他。养子往往会越来越像他的养父母,到后来别人几乎不相信他不是他们的亲生子。在灵性方面,情况亦复如此。

桑德斯牧师说,有一次他去参加某教会的聚会,主讲人是一位所受教育无多的平信徒。那天的主日崇拜,他讲解,他的解经毫无足取之处。可是他的脸上散发出一种荣光,使桑牧师集中注意力联想到耶稣在山上变貌的情景,因此就不在乎他解经得好不好。

学像耶稣,不是容易的,这是一生之中不断反省、思考、检讨的结果,你曾藉观察祂而变得更像基督吗。

——H.V.L.——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朋友,你的日子如何?“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有位妇人问最近才丧偶的朋友:“你先生去世前,曾交待后事吗?”“没有,他走得太突然了,我们压根儿没有机会谈到这种事。”妇人同情地说:“真不幸啊!你一定非常伤心吧!”
然而,她却非常平静地回答:“不要为我难过,其实,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都深藏在我心底。想起那晚他在教堂为主作见证的情景,以及他一生中信仰与生活一致所展露出爱主的心,都远胜过生命终点所加诸于他的赞美字眼。”
能够拥有这么开阔的信仰见证真的很美。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提到,基督徒应如何在生活中影响周围的人。他指出我们应有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对信的人,那就是活的香气,但对未信的,那就成为死的香气。而且我们应像一封推荐信,写在众人的心里,将基督与福音阐明,被众人所知道及念诵。
临终的信仰见证虽颇能安慰那些悲痛的人,然而一生坚守信仰却更令人欣慰。因此,基督徒应留意在别人眼中,你的日子是如何。将来,当我们离世时,我们一生的见证都将阐明在众人面前,胜过我们临终之言。
主啊!帮助我,使我一生忠实地服事你,
并信实地走人生旅途;等到有一天,当你接我回天家,
愿我能得这样的赞美:“这人真有基督的馨香!”
信实生命的回忆远非言语所能诠释。


──《生命隽语》
活生生的书信】

保罗书信虽是私人书信,但他说,哥林多前后书是他写给所有的人的。保罗这个任务是多么重啊!别人观看你的生活时,他们是看见基督或者是看见你?你或许不会讲道,不会唱诗、甚至不会作见证,然而你可以成为一封活泼的书信!

某一位牧师讲完道之后,有一、二十个人反应热烈,其中有一位是社会地位崇高的有钱女人,她要求讲几句话:「我今天到台前来,不是因为牧师的证道词感动我,乃是坐在我身旁的小妇人打动了我的心,她的手因为操劳而显得粗糙;多年的劳役使她的躯体弯驼;她是一个穷苦的洗衣妇,在我家工作了多年。我不曾见过她发脾气,说一句难听的话,或做一件羞耻的事。她的爱是那样宽宏。我往往揶揄她的信仰,取笑她对上帝的忠心。当我的小女去世时,这个女人用信心安慰我,叫我看得更远,超越坟茔,流出希望的眼泪。她用她的一生带领我归主。我所希求的就那使她一生变为如此甘甜的救主。」于是牧师要求那个为人洗衣的妇人起身接受众人的鼓掌。牧师说:「她才是今晚真正的讲员!」洗衣妇说:「真是太美了!」激动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在生活上作活生生的书信,真是比讲道还要重要。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毕业生是学校的广告,儿女是父母的招牌;基督徒是基督对世界社会的自荐信。书信不会开口说话,书信是给别人看的;照样,人要在信徒身上看出基督来。

我们的生命正像一封信,一封未曾写完的书信,要让基督在我们身上写完祂的话。我们要忍耐让圣灵在心版上刻画祂的言语;雕刻时固然疼痛,但别人却要从这些伤痕线纹上,读出生命的信息来。所以,要把自己交给主,让主完成祂的工,盖上祂的章,使我们无论在那里,不愧为基督的书信。

── 桑安柱《银网集》

斯陀师母(HarrietBeecherStowe )是美国的女作家。她写的小说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 )一年之内销售了三十万部。这书译成了好多种语言。帕麦尔斯顿(Palmerston )爵士没有念小说已有三十年之久,盛赞这部小说,『其佳不但因其内容,也因其经世之才』。科克本(Cockburn )爵士是一位枢密顾问官。他宣称本书对于人?的贡献非其他小说可与比拟。托尔斯泰认为本书乃人类心智的伟大成就。的确,此书在推动奴隶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斯陀师母却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她说,『我,是黑奴吁天录的作者么?实在不是。我不能写这小说;它是由自己本身写成的。上主写的;我不过是在祂手里的无用工具。我从上主那里,得到一幅一幅的远象,我只是把文字写出来。一切荣耀只有归给祂。』

】犹太人赞成旧约律法;他们拒绝新约,在基督里的新关系。旧约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次一等的好,在人生路程中的一个阶段。正如一个伟大的释经家所说的,『在太阳上升以后,灯就失去了它的效用。』有的人说得对,『次一等的好是最好的可怕敌人。』人往往有一种趋向,不愿放弃旧的,就是新的比旧的好,也是如此。

趣谈镜子的故事】经文﹕“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
你知道吗﹖在镜子尚未问世以前﹐人们是用什么代替镜子呢﹖说来有趣得很﹐古代人为了要明了自己的长相﹐所以想出一个办法﹐常是趴在河边﹐从水中反映出自己的真面目。只是不方便也不清楚。若是经风一吹﹐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啦﹗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人们才发明青铜为镜。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在日本本州岛中部冈上市的一个古墓里﹐考古学家们发掘了十三个圆圆的金属盘子﹐经过最后一番考证﹐人们才最后弄清楚﹔原来这些金属圆盘﹐是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估计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的确﹐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远销国外。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这里所说的镜﹐便是指青铜镜说的。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有叫喊“磨镜呀﹗”“磨镜呀﹗”的工匠挑着担子专门用磨石替人家磨青铜镜子。
正因为青铜镜也不够清楚﹐所以人们才发明了玻璃镜子。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子是在威尼斯诞生。他们是用水银(汞 )来制造玻璃镜﹔先往玻璃上贴上一张锡箔﹐然后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的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的液体--“锡汞剂”﹐这种锡汞剂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成为一面镜子。
当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西斯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只送了一面小镜子作为贺礼﹔也许读者会认为﹐这太过于寒酸。岂不知在当时却是非常珍贵的礼物﹐据说这面镜子的价值达十五万法郎﹗
后来又因为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要整整花一个多月才能做出来。况且水银镜又是有毒﹐镜面也不太亮﹐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现在人们所喜用的镜子。
以上看到镜子的演变﹐从水面到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到现在的镀银的玻璃镜子﹐确实是经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更有趣的是将近两千年前主的兄弟雅各就以镜打过这样的比喻﹕“因为听道而不行道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 )。我记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基督徒应加上一句“以《圣经》为镜可以察心灵善恶”。雅各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听道是为了行道。正如我们为何要照镜子﹖无非要知道自己的面孔有无污点﹖有则揩洗掉。看看衣冠是否整齐﹖否则立刻改正之。同样﹐信徒听道也好﹐读经也好。应当是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当作的去作﹐不当作的不作﹐这样才是听道读经所起”镜子“的作用。
记得我小时候常喜欢拿一面镜﹐朝着阳光返照在人的面孔﹐使人睁不开眼﹐以取乐。如今我们常犯一个毛病就是好用《圣经》上的话对照别人﹐只知他人眼中有刺﹐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这就是“忘了自己相貌如何”。
保罗对哥林多弟兄姊妹也用镜子打另外一种比方﹕“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13﹕12 )。信徒一生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坷不平。只因知识有限﹐见识不足﹐理解能力差﹐观点又局限﹐宛如在水面观看模糊不清﹐以致产生迷茫﹐苦闷﹐困惑﹐疑虑﹐但深信有朝一日﹐与主面对面﹐胜如在镜子前照得一清二楚﹐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到那时恍然大悟﹐势必悔不该当初﹐自寻不必要的烦恼﹐自讨苦吃。

──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谁在塑造你?“我们众人……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


在电话那头的年轻女士,一边抽泣着,一边告诉我,她的丈夫刚打了她一顿。我知道她先生从小是一个暴虐的父亲手中长在。所以我一点也不惊奇他会有此举。
的确有一些我们本身不能控制的因素,会深深地影响我们,但那却不意味我们就必定成为过去环境的牺牲品。因为我们可以借着选择交一些良朋益友,读一些优良书籍,享受一些高尚娱乐等等,来塑造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事实上,有许多人,儿时的背景成为恶劣,但后来却成为倍受尊敬的人物。
至于我们基督徒,更要学习如何反映出我们与天上父亲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出旧日主人撒但的关连。神要我们作的是反映出我们救主的形象,但这却不是仅仅靠我们自己就能作到的事,必须要靠圣灵在我们身上动工才行。
,保罗说,当我们真实看见“主的荣光”时,这种转变才会发生。也就是说,要以耶稣为我们生活的中心,并要完全顺服他,以他为主。
无论你在过去有什么遭遇,你愿意让神塑造你的现在与未来吗?
我的眼光集中在耶稣身上,
而不是过去的成功和苦难历程
求主吸引我属灵的眼目,
使我专注在钉十字架的主身上。
重新塑造生命,活出基督的形象。


──《生命隽语》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