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后书 第9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

2「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

3「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

「我不必写信给你们」()),意思是再谈这事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这事本来就是哥林多教会主动参与的。
「马其顿人」())指马其顿众教会的信徒()),「亚该亚人」())主要是指哥林多信徒。哥林多是罗马帝国亚该亚省的首都。「那几位弟兄」())指提多和另两位马其顿众教会的代表())。
保罗的话并没有落空,后来他离开亚该亚赴耶路撒冷之前,已经收齐了亚该亚的捐项())。保罗一面凭信心募捐,一面也尽心落实捐项,而不是只讲交托,却没有忠心,只讲属灵的话,却没有属灵的实际。
上图:哥林多铺石路(Corinth Diolkos)。哥林多城位于哥林多地峡(Isthmus of Corinth)西南方,这地峡连接希腊本土南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有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哥林多湾(Gulf of Corinth)的列该翁港(Lechaion),东南有爱琴海(Aegean Sea)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的坚革哩港(Cenchraea or Kechries)。在哥林多地峡运河开通之前,两湾之间的客旅与货物往来都经由这条铺石路中转。哥林多城以地利之便,坐收南北和东西方贸易路线上的各种税赋,所以被形容为「富裕之城」(wealthy city)。

4「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们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

5「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资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

「你们羞愧」())不只是因为失去面子。失去面子是小事,失去见证和神的「喜爱」())才是「成了羞愧」())的大事。保罗预料「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们同去」()),后来果然有几位马其顿人伴随保罗到达哥林多,然后又一起上耶路撒冷去())。
爱心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肢体之间在身体里的彼此供应,「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按时兑现「所应许的捐资」()),表明这捐献是「出于乐意」())的真实见证。若是再三拖延,「出于勉强」()),就不是真实的见证。所以保罗教导「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能为供应肢体先「留着」,表明我们已经真实地进入基督的身体里,因为有了肢体的感觉,我们才会「留着」,不是「现凑」。

6「『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7「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保罗盼望哥林多信徒的捐献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出于乐意」的捐献将带来的结果是「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种」的是哥林多信徒的捐献,「收」的是7-14节所提到的结果,也就是神的喜爱())和各样恩惠()),叫我们可以扩充我们的服事,荣神益人。
供应有缺乏的肢体,是各人「随本心所酌定的」()),来自里面同为肢体的感觉,并非来自外面的压力。「先把自己献给主」())的人,所有的都是主的,自然会顺服圣灵在里面的调度和管理。圣灵不会勉强我们,也不会使我们作难,只会把我们带到主面前,叫我们看见「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因此能活出身体的见证。
这里所提的捐献并非指平时教会的奉献,而是指「周济贫穷」()),供应耶路撒冷贫穷圣徒。有人根据第7节认为,平时教会的奉献「不要作难,不要勉强」()),高兴就奉献一点,不高兴就不要奉献。实际上,教会奉献的原则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而不仅仅是什一奉献。神不是看我们献上多少,而只看我们给自己留下多少,所以完全献上两个小钱的穷寡妇是主耶稣最称赞的())。
「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引自七十士译本中箴言二十二8,希伯来文圣经没有此句。

8「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9「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当时哥林多信徒比较富有()),这是神在他们身上的「恩惠」())。蒙神物质或属灵「恩惠」多的人,神所交托的责任也大,「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充足」())原文autarkeia在苏格拉底的时代被用以讨论伦理问题,在犬儒(Cynic))和斯多亚(Stoic))的哲学中,「充足」指自我满足的人。保罗同时代的斯多亚哲学家辛尼加(Seneca))认为「充足」是不假于外在的人、事、物而存在的傲然独立的人,这种人有真正的幸福。但保罗却指出,「充足」不是指自满自足,而是靠着神恩典的供应而得到满足;因此,「充足」的人不能独立于他人存在,神赐我们「各样的恩惠」()),目的不是叫我们独自享受、自我陶醉,而是要叫我们「能多行各样的善事」()),成为神赐福其他肢体的管道。
第9节引自七十士译本诗一百十二9。诗篇一百十二篇是称赞那些敬畏耶和华、喜爱祂命令之人所得的祝福,他的钱财来自神的祝福,因此他也照神的旨意施舍从神而来的钱财,「周济贫穷」())的弟兄。结果他的钱财并不减少,只不过是从地上转到天上,从必朽坏的变成永不朽坏的,因为这钱财实际上是用在主自己身上。
只有认识到供应我们的是主,我们才能把主所供应的用在主身上,做在主身上的才能蒙主记念,使「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上图:哥林多古城的复原图,远处是哥林多湾。哥林多城位于哥林多地峡,控制了从雅典来的东、西陆路与西北、东南的两个海湾之间的交汇口,早在主前8世纪就已经成为希腊最富庶、繁荣的商业大城。在罗马帝国时代,该城北重建城一个罗马文化的新都市,人口大多是罗马的退役军人和被释放的自由奴隶,过往的客旅很多。兴盛的商业气氛也吸引了不少犹太人,并有足够的人数可以在此建立会堂。

10「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11「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第10节引自七十士译本赛五十五10。「种子」())指我们周济穷人的部分,「粮」())指我们自己享用的部分,而「种子」、「粮」和收成都是神所赐的。我们若把种子当粮吃掉,将来就不能收获「仁义的果子」())。
我们在钱财和恩赐上越肯为主作忠心的管家,主也越肯把更多的钱财和恩赐托付给我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神叫祂忠心的管家「凡事富足」())的目的,不是让我们自我享受、自高自大,而是要使用我们做祂赐福的管道,「可以多多施舍」()),「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富足」不是罪,罪乃是人忘记了神让我们富足的目的,忘记了自己对神、对人该尽的责任,没有运用这「富足」去荣神益人。神叫哥林多信徒「凡事富足」,正是要借着他们供应犹太地的犹太信徒,使犹太信徒看到神超越的恩典在外邦信徒中的工作,因此将感谢归给神,促成教会的合一、建立基督的身体。

12「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

13「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神。」

神并非没有能力叫犹太地的圣徒避免「缺乏」()),祂允许犹太地出现大饥荒,是要使外邦信徒有机会参与「补圣徒的缺乏」,一面叫犹太和外邦肢体学习在身体里做彼此的供应、彼此的扶持,一面把基督身体合一的见证显明在地上,「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
对外邦人加入教会还有疑虑的犹太信徒,可以「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看出神在外邦肢体身上的工作,「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基督徒的慈善、爱心工作,如果不能让世人因此「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便将荣耀归与神」()),顶多只是让人自己得荣耀、让心里暂时安宁,在神眼里却没有「存到永远」())的价值。

14「他们也因神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地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

15「感谢神,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

在身体中爱心的供给,不但使荣耀归给神,也联结了神儿女们在灵里的交通。犹太信徒看到「神极大的恩赐」())显明在外邦信徒心里,就接纳他们为肢体,「切切地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促成了基督身体的合一。
神让我们在基督的身体里学习供应和扶持肢体,也学习接受肢体的供应和扶持。因此施恩者「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为是做在主的身上;受惠者也当存感谢的心接受,因为这是从主而来的供应和扶持。对肢体的帮助扭扭捏捏、耿耿于怀,甚至不愿接受的人,实际是因为没有看到主,以致肉体里的骄傲、面子妨碍了我们灵里真实的交通。
神「说不尽的恩赐」()),都是为了使神儿女彼此相爱、彼此供应、彼此扶持,在地上显出基督的身体。肢体在身体中彼此供应,就是活出了身体的见证。八至九章提到许多神的恩赐: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供给圣徒的恩情())、这慈惠的事())、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所托与我们的捐资())、各样的恩惠())、神极大的恩赐())。信徒行善的能力())和顺服的心志()),教会真实的合一()),都出于神的恩赐。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乐意捐输

正如许多早期教父所注意的,这段经文的背景是富有人性的感情。保罗是请到耶路撒冷圣徒的捐项。不过现在是很清楚的,他用马其顿的例子去鼓励哥林多的信徒,而同时他以哥林多的例子去鼓励马其顿的信徒!现在他有些恐惧哥林多的教会使他失望!这真是保罗的特色,内心开广。他从不在教会之间互相批评;他是互相的赞美。不以不善的标准去衡量人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只是见人之长,还是吹毛求疵的人。

一个人对于奉献,至少有四种不同的态度。

(一 )出于责任心。他的奉献只不过是像当付的一笔帐,或当纳的税。心痛的奉献,不是出于爱心的施舍,不奉献不施舍还来得好些。

(二 )出于自我的满足。他出钱帮助人,并不是因为人得了帮助而喜乐,乃是因为他做了这件事而快乐。有些人把一便士给乞丐,并不是要帮助他,乃是要自己得到满足。这种施舍,其实就是自私;获得施舍的是自己,不是受施舍的人。

(三 )出于获得荣誉的动检。这种施舍是出于骄傲,不是出于爱心。施舍的目的并不是帮助人,而是荣耀自己。在事实上,如果不为人见及得到称赞,他也不会去做。甚至有人的施舍是在神面前堆聚善工──好似神亏负他一样。

(四 )上面的三种态度并不完全都坏,因为至少他们拿钱出来施舍。不过正当的态度是出于爱心的摧逼,内心里催逼他,使他不得不伸出援助的手,在心灵里看到人家的需要,发生救人的心愿,不去做就会觉得不安。这真的发生在神身上;神爱世人,把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保罗最大的心愿是哥林多的捐赀已经准备妥当,不需要在最后一刻尚在凑数。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凡是快快捐输的,等于捐了双倍。’这句话很是正确。最好的输将,用不到请求。当我们还是仇敌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在我们未求之前,神已听了我们的祷告。我们对待别人应当像神对待我们一样。

施舍的原则

(一 )保罗坚决的说,施舍的人是不会吃亏的。施舍好似撒种。撒种少的,不会有大的收成;撒种多的,才有大的收成。新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其特色之一是不怕讲得报酬的动机。它从不说,良善的行动是没有目的的。它永不会忘记,如果一个人接受神的命令做他的法则,在他生命中,必有崭新的,奇妙的事出现。

不过在新约里所见到的报酬,并非是物质方面的东西──不是物质的财富,而是心灵的丰富。那么一个施舍的人期望些甚么呢?

(甲 )他会处于爱的丰富之中。这一点我们以后要再提。人往往不喜欢卑鄙的人。慷慨施舍能遮盖许多其它的罪。人往往喜欢热心的人;热心的待人也会受到人家热心的待他。

(乙 )他会得到丰富的友爱。‘一个有友情的人,会有朋友。’一个不易为人所爱的人很难有人爱他。一个倾心爱人的人,人家也会倾心爱他。

(丙 )他会随时随地得到帮助。往往有一天我们需要人家的帮助。如果我们很少帮助人,我们也会很少得到人的帮助。我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人也用相同的量器量给我们。

(丁 )他会得到神的丰富。耶稣告诉我们,凡是我们作在人身上的,就是作在神身上。那一天要到,每一次我们广开心门,伸手帮助,必得报酬;每一次我们关闭心门,不与援手,必遭不利。

(二 )保罗坚持说乐意捐输的人是神喜爱的。定下了帮助穷乏弟兄的责任。第十节说,‘给他的时候,心里不可愁烦。’拉比们有一句谚语说,以喜悦的面容迎接一个朋友,虽然没有给他甚么,远比给他一切而面带不悦为佳。辛尼加说,抱着怀疑的态度,并且延宕再三的施与,比不给还坏。

于是保罗引用等的经文。他认为这是描写一个真善慷慨的人。他散播种子,并不吝啬;他施舍给贫穷人;他的行动乃是积善及永远的快乐。卡莱尔(Carlyle )说起,他童年的时候,来了一个乞丐。他的父母都已外出,家中只留下他一个人。出于童年的冲动,他打破了自己的一个扑满,把其中的钱都给了他。他告诉我们,他那时的喜乐,真是空前绝后的。这真是施舍的喜乐。

(三 )保罗坚决的主张神一方面给我们施与的东西,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施与的精神。在第八节,他讲到神给我们的充充足足。他用的字是autarkeia。这是一个斯多亚派喜欢用的字。这充足的意义并非充足丰富,样样俱全。其意义乃是独立不羁。这是说到有一种人并非积聚财物而是减低其需求。这种人学习知足的道理。很明显的,这种人因为需求不多,自然也能施舍得多。往往是这样,因为我要了再要,结果留下的不多,给人的也少了。

不只这样,神也给我们奉献的精神。斯蒂文生的当地仆人们深深的爱他。每一天的早晨,一个家僮带来了一杯茶,叫醒他。有一次是这家僮的假期,由另外一个家僮替代。他来叫醒他的时候,不只是一杯茶,又加上了一碟煮得很好的煎蛋。史蒂文森谢谢他说,‘你想得周到,真是伟大。’那家僮回答说,‘伟大的不是想得周到;伟大的乃是我的爱心。’只有神能把爱放在我们心里。这是施舍精神的要素。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还有许多话说。如果我们进入他思想的深处,施舍对于三种人受益。

(一 )他人受益。(甲 )他们的需要解决了。好多时候,当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人家给他的帮助,真像是从天而来。(乙 )恢复他们对人的信仰。当一个人在缺乏需要中挣扎的时候,心中愤恨,觉得人间冷酷。当他接到温暖的帮助时,他会觉得爱心仁慈还是在人间。(丙 )使他们感谢神。在需要中所给的帮助,不只给出我们的爱心,也使别人在生活中觉得神的爱。

(二 )自己受益。(甲 )这证实了我们宣认基督的可靠。对于当时的哥林多尤为重要。耶路撒冷的教会完全是犹太人的教会。无疑的他们怀疑外邦人,不知道到底基督教也是为他们的。外邦教会捐资的一件事证实了外邦人基督教的实在。一个人慷慨会令人知道他的归向基督教不是只是在口头上,并且也是在行为上。(乙 )他能得到人家的爱和代祷。今日世界的需要没有比人与人中间的关系更为重要。没有任何东西比团契更为重要。施舍助人乃是把人连在一起的重要步骤。

(三 )神得到荣耀。感谢的祷告上达到神面前。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不将荣耀归与我们,乃将荣耀归与神。这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我们能够使人的心转向神,因为这样做会使神的心喜悦。

最后,保罗要把哥林多人的思想转向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恩赐。这恩赐的奇妙是说不尽的;这故事也是讲不完的;保罗在这样做后,对他们说,‘神既然这样的恩待你们,你们岂不是应当慷慨的对待各人吗?’

在我们没有开始研究第十至十三章之前,让我们记得在绪论中所说的话。在第九章及第十章之间有一惊人的裂痕。到第九章为止,一切情况似乎都是不错。他们与保罗之间的不偷快已经完全消除,争吵亦已成为明日黄花。第八及第九两章讲到为耶路撒冷的捐赀。这些实际的事务已经亦安排妥当,我们期待保罗结束他的书信。不过接着的四章适得其反,是保罗所写的书信中,最忧愁,最痛苦的章节。这使我们惊异为甚么到了这步田地。

在哥林多后书里,保罗有两次提到他写过严责的书信。他写得非常的严厉,几乎懊悔为甚么要写这信。。这封信的内容并不适合哥林多前书。因此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可能性──或是这封严责的书信已经失传,或是这信的一部分就是这第十至十三章。很可能这第十至十三章为严责书信的一部分,在收集保罗书信的时候,放错了地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按照次序,我们当先念第十至十三章,然后再读第一至九章。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在这里所念的是保罗在所写的书信中,最刺伤他的心,他的所以写这一封书信为的是要弥补这打碎了他的心的场合。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九章

D 事先预备以免羞愧

1-2. 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就某种意义而言,保罗写到供给圣徒的事(如他在第八章所写的)是不必要的,因为哥林多人一开始就向保罗表示过他们愿意的心(保罗在提到这事)。他又进一步强调他论这事是多余的,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他又略要地说到如何夸奖他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已经有一年( apo perysi ),见注释〕。然后保罗说到他夸奖哥林多人乐意的心所产生的效果: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也就是大多数马其顿人都得到激励)。因此再向哥林多人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是多余的,这事本来就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而且他们的热心也已激励了别人。

3-4. 但就另一种意义言,保罗又论到这事,并非没有必要。愿作的心,甚至已下手办理捐项,并不表示这事就完成了,也不表示保罗和他的同工到哥林多时,他们都预备妥当了。因此保罗说,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这里的几位弟兄指的是提多,和保罗在推荐的两位不具名的代表。在夸奖哥林多人乐意的心之时,保罗不只强调他们的乐意,而且强调他对他们的信心,深信他们抵达时,他们的捐项必都预备妥当了。但他现在恐怕他对他们的信心方面不能实现,果真如此,将会令人羞愧,无地自容。因此他先打发弟兄们去,他说,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事实上是有几个马其顿人到了哥林多,而且也是伴随保罗一起抵达,然后又一起上耶路撒冷去。其中三个马其顿人还列有名字:庇哩亚人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如果当这些马其顿人抵达哥林多,却发现那里的基督徒根本没有预备捐项,那保罗就真不好意思了,而哥林多人的羞愧,就更不用说了。

5.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为了免于羞愧,保罗认为有必要先差提多和那两位弟兄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赀,预备妥当。保罗不希望他到了哥林多以后,才匆匆忙忙的凑奉献;如此也可显出哥林多人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这句希腊文( hōs eulogian kai me hōspleonexian )除了以上翻译,也可照NIV的译法,作“是慷慨的礼物,而不是吝啬的、不得已才给的”。前一种译法对比获得捐项的方法(是甘心乐意还是勉强人奉献)而后一种译法对比两种给的心态(慷慨地给还是吝啬地给)。对照第6-7节来看(那里将乐意的给和勉强的给作对比),后者比较合适。

E 捐献要慷概

保罗在这一部分的农业耕种的比喻,刻划他在第5节所说,有关乐意奉献的重点;他也说到上帝是使他的百姓在各样事上富足的上帝,使他们可以慷慨施舍;藉此鼓励他的读者要慷慨奉献(6-10节)然后他说到他盼望哥林多人慷慨奉献所产生的结果。犹大地区的犹太基督徒的需要将得到满足,他们会将感谢归给上帝,也会看到外邦基督徒顺服福音,上帝超越的恩典在他们当中动工,因此也渴望见到他们,为他们祷告。总而言之,结果就是加强了教会的合)。这一段的结语是为上帝“说不尽的恩赐”献上感谢,与“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前后呼应。

6. 上一段(1-5节)的结论是说到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的奉献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说完这话他接着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这是农业耕种上众所周知的事实,其他的事可以论公平,但收成的数量往往是随着撒种的比例分配的(参,,同样的比喻不是用以说明多种或少种,而是用以说明顺从情欲或顺从圣灵撒种)。这里的撒种和收成指的是哥林多人的捐献,他们如何捐献,也将如何产生结果。第9-14节就说到保罗盼望看到的,他们大量的“撒种”所带来大量“收成”的结果。

7. 虽然保罗希望看到哥林多人丰富的捐献,但他仍强调这必须是甘心乐意的,而不只是因为他给他们压力。他们必须作出于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他们的捐献必要与他们各人心里所作的决定配合。如果他们是在压力之下(从保罗而来)给的,那么他们的捐献就是勉强作的,那么这整个事奉的目的(外邦教会对犹大地区有需要的犹太人教会表示关心)就被否定了。因此必须是心甘情愿的奉献,为了强调这点,保罗又说,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这句话是引用七十士译本中a的译文(希伯来文圣经没有此句,英文版和和合本也没有,因是根据希伯来文圣经译成),“上帝祝福快乐的施予者”(直译为“上帝祝福快乐的人和施予的人”)。在施予时要慷慨,这在圣经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强调(参,。为何上帝喜欢快乐施予的人,这事并不难解释。因为上帝本身就是这样一位乐意施恩的上帝,祂也盼望看到按祂的形象所造的人,能恢复这种品行。基督也有类似的教导(参,

8. 这一节充满范围广泛的表达语法(也用了不少双关语( paronomasia )――希腊文同一字根重复出现的字: pasan …… panti pantote pasan …… pan ),说到上帝祝福祂百姓的能力,让他们能多行善事。保罗先说: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直译为“上帝能使各样的恩惠满溢到你们身上”)。以马其顿人而言,保罗在引用他们捐献的例子,说到是上帝使他们能在极穷之间,还慷慨捐献。而以哥林多人而言,保罗认为他们这时候比较富有,上帝显在他们身上的恩典,就是使他们比较富足。上帝如此祝福的目的,乃是: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充足这个字( autarkeia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因为用以讨论伦理问题,而平添了不少色彩。在犬儒(Cynic)和斯多亚(Stoic)的哲学中,这字是用以指自我满足的人。因此,保罗同时代的斯多亚哲学家辛尼加(Seneca)认为 autarkeia 是不假于外在的人事物而存在的,傲然独立的人,这种人有真正的幸福78。保罗却有不同的用法。对他而言, autarkeia 不是指自满自足,而是靠上帝恩典的供应而得到满足;因此,不是独立于他人而存在,而是有能力向他人多行善事。若再以马其顿人和哥林多人作比较,马其顿人在极穷之间,却得到 autarkeia (满足)的祝福,因此有能力,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仍显出乐捐的厚恩。哥林多人在相对而言,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也得到 autarkeia (充足)的祝福,因此更应当慷慨施与。

9. 为了加强他对哥林多人的劝勉,要多多施予,保罗逐字引用(七十士译本)(英文圣经112:9,和合本亦然),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诗一一一或一一二篇是称赞那些敬畏耶和华、喜爱他命令之人所得的祝福。这样的人也得到上帝给他物质上的祝福,他也同样恩待穷人。保罗用这样敬畏上帝的人作为多行各样善事的榜样(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也蒙上帝坚立,存到永远。

10. 保罗继续用第9节所引用诗的思想,应用在哥林多人身上。他又几乎一字一句引用(LXX)的经文: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又说这同一位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参,。果子是直译自 sporon 。保罗的意思是,赐种给撒种之人的上帝也会增加他们的“种子”,并增添他们的“收成”。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说到上帝会增加哥林多人的财物资源,而当他们用这些资源来供应犹大基督徒的需要时,他也会增添他们仁义善行的果效。哥林多人藉着财物奉献就种下“种子”,上帝会增添这种仁义行为的果效,使它产生合一、爱、感恩的大丰收(参12-14节)。

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马其顿人的慷慨大方乃是上帝恩惠在他们当中工作的结果。保罗相信上帝也会使哥林多人富足,而显出慷慨大方。保罗大概知道,真正有钱的人并不一定会慷慨大方地运用他们的财物资源,因此他仰望上帝,让他们也用上述的恩惠,丰富他们的生命。这样的恩惠就如保罗所说,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上帝。说到我们,保罗是指那些受指派去收集捐项,送往耶路撒冷的人,也包括他自己。透过这些人,将生发感谢上帝的心,因为他们将把捐款送到需要的人那里。

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上帝。办事是译自希腊文 leitourgias 。这字与其同义动词 leitourgeo 在圣经之外的用法是指政府赋予某位公民的公民责任,同时也更广泛地指一般的服务,例如:奴仆对主人的服务。在七十士译本中,这字是用在对神明礼拜中的服事,希伯来文亦然(在旧约中论到祭仪、基督祭司的事奉等)。在这段经文之外,保罗也用这字说到基督徒的财物奉献和他们的信心。保罗在说到财物奉献用“你们供给”( leitourgias ),稍后他说这是“极美的香气,为上帝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这种祭仪的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保罗将基督徒的财物捐献不只当作服务穷人,也是对上帝的服事。要注意的是,对保罗而言,捐献是基督徒多种“服事”形式中的一种,其最终目的是让人能存感恩的心,向上帝发出至诚的感谢。

13.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便将荣耀归与上帝。(直译为“藉着这个服事的凭据,为你们的顺服归荣耀给上帝”)RSV的译法说到这捐献的事是一个凭证,哥林多人本身必须藉着他们的顺服来支持这项凭证,而使上帝得荣耀。其他大多数现代英文译本都译成:这捐献的事是哥林多人必须维护的凭证,但维护这凭证之后,他们就提供了他人(犹大基督徒?)归荣耀给上帝的根基(NIV作:“因为你们藉着这服事证明了你们的顺服,众人就为此赞美上帝……”;RV、NEB、GNB、JB都有类似译法),这是一种更好的译法79

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多多的捐钱……他人会因着哥林多人顺服福音,并慷慨捐献而归荣耀给上帝。人们藉着恩惠的行为荣耀上帝,因为这是出于上帝的激励,反映上帝的品行(参,。哥林多人的捐献是给他们和众人。他们是指犹太基督徒,捐献就是为他们发起的。但是众人就很难知道是谁了。可能是略指其他一些有需要的信徒,他们也可能接受了外邦信徒的捐献。

14. 他们也因上帝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的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保罗深信哥林多人的捐献会继续产生好的效果,同时他更看到在犹太人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感情联系。犹太信徒看到上帝极大的恩赐影响了外邦基督徒,就切切想念他们,为他们祷告。如此,保罗所关心的,捐献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就是促成合一)就达到了。

15. 感谢上帝!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这一节回应了。在那里,基督的恩惠透过为我们成为贫穷,而显明出来,使我们能成为富足,那就是上帝说不尽的恩赐。保罗在此用的说不尽这个字( anekdiēgetos ),在古典希腊文和通行的蒲草纸文件中都未曾用过。在新约中,这也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只出现在此节。这似乎是保罗自己特别用来说明上帝恩赐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特质的用词。在保罗如此用了之后,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在写信到哥林多时(约主后95年),也写到上帝“说不尽”的审判、爱和能力(革利免一。值得注意的是,对保罗而言,所有基督徒的捐献都应是出于上帝说不尽的恩赐,因此应当是出自甘心乐意的心,以表示对上帝的感恩;同时证明我们关心,也愿意与接受此恩惠的人同伴同行。

保罗相信哥林多人会对捐献的事有所贡献,这个信心终于得到回报。当保罗在希腊停留三个月期间,反映在哥林多后书中的一些问题得到暂时的纾解之后,他写罗马书时,说:“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所谓“预备好了”的意思,不是指他们已经把献款收集齐了,而是指他们一年前已经预备好他们乐意的心,为耶路撒冷的圣徒奉献。保罗大概是在哥林多人起这心意的时候,就对马其顿人讲到亚该亚人的热心,并且使许多人受激励。可是出乎保罗意料之外,在一年多以后,哥林多人竟然还是只把心预备好,却还未把钱预备好。所以保罗在这里把他怎么向马其顿人夸奖他们的话,告诉哥林多人。他们所起的心意,既已激动了许多人,他们自己也就不该落后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

我们若向神『热心』,这日心就会『激动了许多人』也来爱主。但愿主的爱燃烧我们,使我们的心火热的爱祂,也带更多的人来爱祂。

──《读经指引》

保罗对哥林多人称赞马其顿人,又对马其顿人夸奖哥林多人,为要使基督的见证更得表扬,基督的馨香更得流露;好『激动』更多的人兴起,为基督而活。这是为主作工的人所该学习的。

──《读经指引》

保罗带领教会,有时也用责备的话,警诫他们悔改;有时也用夸奖的话(2 ),激励他们向前,而有实际的长进(3 )。

──《读经指引》

这里的“预备妥当”应指钱方面的预备好,不是一年前的“心意”

但这两节经文的主要问题是:既然哥林多人还未预备好,为什么保罗那么快就向马其顿人夸奖哥林多教会?保罗这么做是否有不诚实的成分?注意第4节:“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哥林多人曾使保罗确信他们是真心预备为缺乏的信徒奉献。保罗因信任他们才对马其顿人夸奖他们。但现在保罗担心这样信任他们会使自“羞愧”,因为哥林多人似乎不值得他这样信任。否则既然一年前有了这心意,怹么一年后还未把钱预备妥?

但这些话与其说是为保罗恐怕自己丢脸才劝告他们的,不如说是为了激发哥林多人,所以才利用这实际可能发生的尴尬局面,劝勉他们重新挑起当初的热心。

在此也可见预先承诺的奉献,在初期教会中已实行过。按使徒差派几位弟兄收取献款看来,显然不只是哥林多教会这样做,别的教会也曾这样做,不过哥林多教会似乎有拖延承诺的情形。但整个事情的经过,有许多地方都是现在的教会要其中吸取教训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资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

那要他们自己把所应许的钱及早预备好,就可以证明他们的奉献是乐意的。保罗是要求哥林多人,用这种方法来证明他们的奉献是乐意的,却不是一定要哥林多人把他们所应许的拿出来。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少种……多种”可见所有为神家的需用而献出的钱,都不是损失,而是“种下”,日后必要收成。就像农夫下种,不会以为是损失,倒会为所种下的满怀希望。而且种下的愈多,收成的希望也愈丰。所以,会不会多收,全在自己要不要多种下去。全节的语气,显示在这方面的善事上,我们要不要多收获,多得赏赐,可以由自己撰择。多献上的必然多得赏,就像多种下必然多收一样,是理所当然的。保罗还恐怕读这书信的人不放心,所以再加上一句:“这话是真的。”――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是基督徒理财的原则之一。钱是种子。你如果盼望你的钱长,你就得拿出去种。钱握在自己手里越牢的人,那一个人越得不着。要让神把你的钱拿出去种,等到你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收你所种的,你不能收你所没有种的。有多少,吃多少。当然就没有得种的。── 倪柝声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我们把所有的为神献上,并非丧失,乃是种下,将来还能收成的。我们若吝啬,不肯为神种下,将来的收成就少;我们若看准了,神的手中乃是肥美的田地,而肯尽力多种下,将来就必从神得到丰丰满满的收获。我们愿意怎样呢。

──《读经指引》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所谓“随本心所酌定的”,就是按照自己乐意的程度而作。每个人必定能知道自己献出多少会“乐意”,过了多少会感觉为难。奉献钱财,常与乐意的心、信心程度,和经济能力这三方面有关联。只有奉献者自己才能从这三方面酌定所要奉献的数目。

“不要作难,不要勉强”──捐献而“作难”或“勉强”,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看见别人捐献得多,自己不甘落后,结果,在外表的数目字争得胜利之后,却又为所献的数目很大而不甘心乐意。另一方面是被人勉强,在别人过分的劝说、催促之下,不得已承诺奉献一个数目,却不是本心所愿意献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是说勉强就不捐,不乐意就不奉献。原文乃是说我们的心既已酌定了,就不再勉强、作难,相反的是把心中酌定的款子,用愉快的情绪、慷慨的态度拿出来,好叫神喜欢。这里不但说献捐,连捐的态度也要讨神的喜悦。── 牛述光

】一切属灵的行动,若有任何『作难』、『勉强』,证明其中必有肉体的努力,人工的假冒;所以必须是照着里面蒙恩的度量──『随本心所酌定的』,甘心『乐意』的,才『是神所喜爱的』。

──《读经指引》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多多加给”的目的是要叫我们能多行各样善事。换句话说:神使我们财物丰富的目的,不但表明神对我们的恩惠增多,而且表示神交托给我们的责任也增多了。祂多给我们,是叫我们多行善。所以这一节圣经的意思就是,我们乐意捐献的结果,就能够更有能力,可以为神多行善事。这种多行善事能力,本身就是神的赏赐之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在第八节,他讲到上帝给我们的充充足足。他用的字是autarkeia。这是一个斯多亚派喜欢用的字。这充足的意义并非充足丰富,样样俱全。其意义乃是独立不羁。这是说到有一种人并非积聚财物而是减低其需求。这种人学习知足的道理。

――《每日研经丛书》

我们能蒙到供应别人的厚恩,其源头乃是由于神丰满的恩典──『神…的恩惠,多多…加给』(8 )。祂一面『赐粮给人吃』,作我们当时的供应,一面『赐种给撒种的』,作我们储蓄的恩典(10 );使我们不但自己得着丰满──『凡事富足』,还能有余,供应别人──『多多施舍』(11 )。哦,我们真要同声赞美说,『感谢神,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15 )。

──《读经指引》

】「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本节引自,证明帮助穷人这件事确是神所喜爱的。捐献钱财的人,常以为捐献出去之后,自己能够享用的就减少了。这节圣经就是强调我们为主所拿出去的,并没有减少,反而存到永远。钱财原是只属今世有用的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基督徒却可以作神钱财的受托者,趁着还能运用它时候,把它存到永世里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们『施舍』的『钱财』,不过是必废坏的物质,极其短暂;我们所得到的『果子』却是属灵的『仁义』,能够『存到永远』。这岂不是非常值得的吗。

──《读经指引》

】「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神就是那“赐种给撒种的”,那些肯多为神撒种的,神就增添他的种子,又要增添他们“仁义的果子”。上节说明我们的善果是不会失掉的,要存到永远。本节更积极地指明,不但存到永远,而且愈来愈增多。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乐意奉献的人所得的第四项赏赐是可“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说明了上句的富足指物质方面。对于乐意用财物帮助缺乏者的人,神是喜欢让他们更富足的。基本上,神不但喜欢祂的儿女在属灵上富足,也愿意我们在物质上富足。只是许多人在富足时只知为自己享受,忘记了对别人该尽的责任。所以对于那些忠心作神钱财管家的人,神是乐意让他们富足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在财物上供给是具体的爱心之凭据。愿意为别人的需要而捐献钱财,也是“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的效果。虽然福音的主要目的是救人的灵魂脱离罪与死,但福音的基本原理是爱与牺牲。所以实行爱心而在物质上照顾别人的缺乏,是接受福音的自然效果。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感谢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

神那说不尽的恩赐是给“施”的人还是“受”的人呢?当然应该概括一切帮助人的和受帮助的两方面。保罗讲到这种“授受的事”时,看见了神无限的丰富。神的儿女们能够借着钱财上的捐献,使那些捐献的人自己经验到神说不尽的恩赐,又使那些受帮助的人也经验到神说不尽的恩赐。神藉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样奇妙的安排和善意,远超人的口舌所能尽说。保罗不禁大有感触,因此他只能说:“感谢神,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例证

卡莱尔(Carlyle )说起,他童年的时候,来了一个乞丐。他的父母都已外出,家中只留下他一个人。出于童年的冲动,他打破了自己的一个扑满,把其中的钱都给了他。他告诉我们,他那时的喜乐,真是空前绝后的。这真是施舍的喜乐。

――《每日研经丛书》


捐得乐意“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牧师想知道会众中的一个农夫是否愿意支持神的事工。有一天,他就提出一些直截了当的问题来考验他。他问:“假如你有两个农场,你是否愿意将其中的一个给神?”这个农夫就回答:“这还用问吗?当然愿意啦!我真希望我能这么做。”
然后牧师又问,“如果你有一万块,你会将五千块给神吗?”那人就毫不犹豫地回答:“假如我有这么多钱,我将万分乐意这么做。”
然后牧师就讲出了他所要讲的问题:“如果你有两头猪,你愿意给一只给教会吗?”农夫犹豫了一下脱口而出说:“这不公平,你知道我有两头猪!”
如果你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予,谈谈慷慨给予是很容易的,然而,当奉献袋传过来的时候,有些基督徒吝啬地尽可能少给。
神当然不同意这种态度,哥林多后书第9章7节告诉我们不要给得“不乐意和勉强”。因为神给了我们财富,让我们当尽的本分甘心乐意,智慧地,满心欢喜地奉献给他。
记住,神喜欢乐意的奉献者!
神啊,你喜欢捐得乐意的,
他们敞开心灵和伸开他们的手,
完全地祝福,
就像河流浇灌广阔的土地。
最好的奉献来自心灵深处。


──《生命隽语》


是为了主“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作家达夫·雅各谈到英国神学家兼牧师富勒·安得烈在为国外教会事工募款时,他向他的一位老友募捐。那人捐款时说:“喂!安得烈!看在你的面了上,我捐五英镑。”
富勒说:“我不能因为我的面子拿你的钱!”说完就把钱还给那人。那位朋友理解了他的意思:“安得烈,你是对的。这儿是十英磅,是为耶稣基督捐献的。”
达夫最后说:“让我们记住,神不看我们为他的事工捐献的数目,他看重的是我们的动机。”
在基督徒的事奉上,无论你奉献金钱、时间或才能,正确的动机才是最重要的。主要关心我们为什么奉献,而不仅是奉献多少。我们永远不要为奉献而接受别人的赞美,我们奉献只是因为爱神,并且愿意看到他的名得到尊崇和荣耀。
使徒保罗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97 )
但愿我们为主的事工奉献时,都能诚实地说:“是为了主!”
如果你看到神寻求的眼光,
请你心甘情愿地献上;
如果你看见神伸出悦纳的手,
请你毫不作难地奉上所有。
主看奉献者和所奉献的一样好——
心和手同样重要。


──《生命隽语》

上帝也给我们奉献的精神。斯蒂文生的当地仆人们深深的爱他。每一天的早晨,一个家僮带来了一杯茶,叫醒他。有一次是这家僮的假期,由另外一个家僮替代。他来叫醒他的时候,不只是一杯茶,又加上了一碟煮得很好的煎蛋。史蒂文森谢谢他说,『你想得周到,真是伟大。』那家僮回答说,『伟大的不是想得周到;伟大的乃是我的爱心。』只有上帝能把爱放在我们心里。这是施舍精神的要素。

――《每日研经丛书》

「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

在每次收获的时候,必有两个目的。有足够的种子可供下次散播,另一方面有食物可供耕种者。在属灵方面,神也这样供给撒种与收获者。

撒种者必须食用——有多少麦穗经过撒种者的手,他有无食用的呢?在晚上他饿着肚子回家。我们在从事神的工作,需要读经,以默想与祷告来喂养饥饿的心。我们不能只以圣所的光耀作为营养,那只是鼓励我们,刺激我们属灵的食欲。所以我们还得求神增加我们公义的果子,波阿斯岂不慷慨地给路得吗?神也丰富地供给我们吗?为父殷勤在耕种祂的田地,必不缺乏食物的。

食用者必须撒种——农人不只靠田地所出的产物,他仍应取些谷粒撒在田里。我们真正信仰的表现,也决不是要求自己的饱足,而不撒种在别人心中,我们有了圣灵的安慰,就该努力传递给别人。你吃得多,撒得也要多,不然多吃,反食而不化,所以神的确据是宝贵的,祂必日日供给谷粒,撒下的,祂必增多。

── 迈尔《珍贵的片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