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新的名字带来新的信息,神要恢复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关系,神重新向他们施怜悯。根据前一节,以色列人与犹太人再要相合,他们的关系是兄弟姊妹手足的关系,同胞的爱必须发挥。所以在新的圣约之下,有新的亲爱与密切的关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阿米”是“我民”之意。“路哈玛”是怜恤之意。这里为何西阿两个儿子另取新名来说明以色列人会再度蒙神悦纳。“弟兄”和“姐妹”二词都指以色列人。
阿米。就是“我民”的意思。
路哈玛。就是“蒙怜悯”的意思。这些词充分表达了神的爱,带有鼓励的语气。
●「弟兄」、「姊妹」:原文都是「复数」,表示这不单是何西阿的子女改名而已,也是犹大与以色列国的性质改变,重新蒙神怜悯,重新是神的子民。
1~2“弟兄……姐妹”指个别的以色列人,而“母亲”指以色列国。这里用歌篾的行淫来说明以色列对神的不忠。第2节的用语跟犹太人用来表达休妻的说法相类似。
【】「“你们要与你们的母亲大大争辩;因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叫她除掉脸上的淫像和胸间的淫态,」「争辩」原意为「控告」。不是我的妻子,不是她的丈夫,正如儿女的名:不是我的子民,不蒙我的怜悯。圣约被毁,一切都是否定的了,但是解约并不解决问题,真正解决的途径,是除去症结,把结打开,才是彻底的办法。
淫像与淫态,都是指身体的形态,实际是指她实际的行为。这里可能也指有些脸上或胸间的装饰,是表露了她不正当的身份。这些若不除掉,怎能保持贞洁呢?所以要将她导入正轨,重新归正。不必把她赶走不认她。这就是耶和华对以色列的心意。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你们的母亲”就是何西阿的妻子。此处用她代表北国以色列全民。“他不是我的妻子”:以色列民与神的关系因拜他神已遭破坏;但预言以民会重回神的怀抱(看7~15节 )。
「大大争辩」
:原文为「争辩、争辩」,即控拆的意思,是法庭内的用语。先知要控告淫乱的妻子,并叫儿女作证人,象征神控诉离弃的百姓。
「胸间的淫态」:指敬拜偶像的人在胸间所戴的饰物(参13 )。
争辩。以色列百姓有责任劝说和恳请他们的祖国悔改归向神。
不是我的妻子。先知在整个第2章中用他失贞之妻的真实经历表述背道的以色列人。既然以色列已因拜偶像而犯下了属灵的奸淫罪,就自然不再是神的配偶了。她不再以信心和爱与祂联合,神就声明与她脱离关系。何西阿在第2章里描绘了神深深地为以色列的背道而悲伤。
●「争辩」:法庭用语,「指控」的意思。
●「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古代以色列人离婚采用的公式用语。
● 耶 4:30 中提到妓女的打扮。
●「叫她除掉」:直译是「让她脱掉」。
●「淫像」、「淫态」:原文是复数,可以用来指神态或神情,也有可能指一些代表妓女或神妓身份的装饰品。这两个字因为缺乏古籍与考古证据,所以实际上到底指什么,并不是很清楚。
◎2~5这段中,耶和华与何西阿是控诉者,歌篾与以色列民族是被告。耶和华还身兼法官,宣判处罚且执行处罚。
2-7 第一次控告:百姓对神不忠,因此神要阻止他们继续犯罪。
2-15 神控告背逆的百姓:先知列出神对百姓的三个起诉和判决。
【】「你们要与你们的母亲大大的争辩。」「争辩」是一个很特别的字,可译作「你们应继续向母亲苦苦的劝她。」换言之,神多次的劝勉他们,他们仍不听从。──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免得我剥她的衣服,使她赤体与纔生的时候一样。使他如旷野,如干旱之地,因渴而死。」
如果儿女对母亲的恳求没有效果,父亲的行动必须采取了。现在以色列公然离弃神,神只有放弃。她犯了淫乱的罪,神必任凭她蒙羞。地代表妻子,居民代表儿女。现在这地因敬拜偶像而荒废,成为旷野,如同干旱之地。雨水止住,地必荒芜,无法生长蔬果,干渴至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赤体”:形容以色列人当年在埃及的光景,作人奴隶,身无长物。妻子的衣服由丈夫供给,丈夫有权收回。若非神的恩典,以民那会有今日。“剥她的衣服”有揭露其不忠的意思。“因渴而死”:巴力为农业之神,迦南人相信他掌管雨露。此处指出其虚假,不能救干渴的人。
「剥她的衣服」:意思是拿去她所拥有的一切。一方面因为妻子所拥有的属于丈夫,离婚时要将所有还他;另以此惩罚不知羞耻的妇人。作者以旷野形容淫妇的收场,是对巴力敬拜的讽刺,因百姓以为巴力能带来雨水滋润旱地、厚赐百物。
剥她的衣服,使她赤体。以色列将被贬低到她被神选择作祂子民前的境况,就是一个被践踏奴役的民族。。
与才生的时候一样。以色列将变得无助软弱,没人照顾,就像希伯来人被神呼召出埃及以前那样。先知以西结更充分地使用了这个比喻(见结16章 )。
使她如旷野。“流奶与蜜之地”,将变成荒凉的旷野,。
因渴而死。。凄惨的地貌反映了百姓内心的灵性状况。离弃神的人必被神抛弃,变得孤独凄凉,受灼人的干渴中所折磨。
●「剥衣赤体」:在公众的地方剥其衣服,使其蒙羞。亚述有类似的方式以惩罚淫妇。因为淫妇的淫行,就以公开裸露惩罚之。
●「如旷野、如干旱之地」:让他们的土地成为不毛之地。巴力崇拜中,以女性当成大地,以男性的精液当成滋润大地的雨露,神对这种行为的惩罚就是:让他们的土地荒芜。
3~4这里以公开的羞辱、不孕(干旱之地 )和子女被弃来威吓歌篾。
【剥去衣服、逐出】
【】「我必不怜悯他的儿女,因为他们是从淫乱而生的。」有些文献包括努斯城中发现的遗嘱,提到这种对待离弃丈夫去与他人同居之妇人的方式。通常是由子女执行这种合法的行为,目的是要羞辱,可能也作为离婚的手段,然而在丈夫已死的情况下,则与财产权有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此,我必用荆棘堵塞他的道,筑墙挡住她,使她找不着路。」全地已经因淫乱而污秽;地上的居民──她的儿女也得不着神的怜悯。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不怜悯。儿女们很容易追随父母的邪恶途径,从而受到他们所受的惩罚。
从淫乱而生。如果这是指何1章的儿女,就说明他们,或至少三人中的两人并非是先知所亲生。这一段要人注意以色列的罪恶代代相传。儿女与母亲相差无几。
●子女不蒙怜悯的缘故,并非因为子女犯罪,而是因为「他们是从淫乱而生」。
【】「他们的母亲行了淫乱,怀他们的母作了可耻的事,因为她说:‘我要随从所爱的,我的饼、水、羊毛、床、油、酒,都是他们给的。’」她作了可耻的事,必指她信奉巴力的丑事。她所爱的是巴力,她随从他,表明敬奉的心。
「所爱的」还是多数位,似乎是人尽可夫,多数字也可解释为重的语气,特别表明对巴力那番敬意。以色列信奉假神的态度正是这样。以色列敬奉巴力,以为农产品来自这自然的神明。他们不以耶和华为厚赐百物的神,所以对神不忠贞,在属灵上淫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所爱的”指外邦偶像,拜巴力诸神的人认为是巴力给雨水,使五谷生长茂盛,所以说“我的饼、水…都是他们给的”。
“所爱的”。正如歌篾追求她的情夫一样,以色列人拜巴力和其它迦南的神明。
「所爱的」:是指邪神,即巴力。
所爱的。在别处经文中,“所爱的”是指以色列遭到敌人威胁时所求助的邻国亚述和埃及,22:20,30:14)。然而这里似乎特指以色列人所热中的外邦假神(见13节注释 )。
我的饼,水。背道的以色列不像大卫那样感谢神供给他们的需求和舒适。他们恬不知耻地把他们生活所需的供应归功于偶像。如今人们也普遍地没有为生活的物质福惠而感谢神。
●「随从」:直译是「让我追逐」。
●「所爱的」:直译是「我的情夫」。此字的字根有「沉重的呼吸」、「挣扎呼吸」、「喘气」的意思,生动的描写出与情夫纵欲的情况。
●「随从所爱的」:指的应该是「巴力神」。
●「饼、水、羊毛、麻、油、酒」:这些有很浓厚的巴力崇拜味道,当时的人认为这些都是巴力的赏赐,由生活必需品到享受用的东西,都是巴力「给」的。
●他们「给」的:「工资」,暗示这是给妓女的「夜渡资」。
◎一般的妓女不会主动追逐男人,这里对歌篾举动的形容,表示歌篾真的是非常作贱自己。
5~7以色列民倚靠外邦的势力,随从外邦的假神,在对神的关系上来说,是不贞,是淫乱。
【日常用品与丰饶】汉摩拉比法典与中亚述法典都包括了丈夫依法必须供给妻子日常所需物品清单,其中有谷物、油、羊毛与衣物。这些日常用品组成了古代近东经济的基础,并且也是神所赐给人丰饶的象征。因此,何西阿所使用的婚姻隐喻,提供这些物品代表了神履行圣约中的协议。然而,以色列的选择却是另觅所爱(其他的神 ),敬拜他们,献给他们金和银的礼物,却没有体认到雅巍的赏赐。以色列将这些所需的供应,归功于如巴力等丰饶之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因此,到了收割的日子,出酒的时候,我必将我的五谷新酒收回。也必将他应当遮体的羊毛和麻夺回来。」荆棘,似指土地成为整个的旷野,挡住出路,使人无法到巴力的庙宇。这墙大多是用石头堆起的低墙,成为葡萄园的界限,可能在墙上爬满荆棘剌藤,挡住前面可走的路。
「她找不着路」,路或道在旧约中有道德的涵义,那么她找不到的是行为道德的准则,她在行为上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样行。也有人认为这路原是她常行的熟路,现在有障碍物一挡,使她无法辨认,胡涂起来,进退维谷。也有人认为这道路是指她所爱的,因为下一节所说的,这路必不是正路,是旁门左道,引往巴力宗教的邪路。耶和华必须阻挡她,使她不要再误入歧途,才可及时回转。这里可见神的用心。──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堵塞”、“挡住”都是孤立的意思,依律法淫乱应处死刑,神现在只要他们囚禁,给反省的机会(“归回” )。
神现在宣布对以色列的判决,决意阻止她罪恶和耻辱的途径。祂要阻扰她的意愿。托马斯·肯培在《效法基督》中说得十分确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出于神的仁慈,因为祂知道怎样才符合我们的最高利益。据说马丁路德曾宣称:“如果神让人自行其是,不阻挠他们的欲念,那是多么不幸!你为自己祝福多次,在罪恶的途径没有难处。为你自己祝福吧!你有理由悲伤失望;神的咒诅在你身上。追求罪中之乐乃是可怕的咒诅。”
神不会让罪人不受限制。圣经反复强调了这一原则,,19:21,,。为了他们属灵的利益,以色列会很快就会遭受被亚述囚掳的“荆棘”和“筑墙”。坚持敬拜耶和华的余民,将永远得救脱离偶像崇拜的罪恶。
◎即使是审判,还是透露出浓厚的爱,阻挡以色列人的路,目标无非是希望他们悔改归向耶和华。
【】「她必追随所爱的,却追不上。她必寻找他们,却寻不见,便说:‘我要归回前夫,因我那时的光景比如今还好。’」这里的「前夫」,可能只指原来的丈夫,或者说,婚姻的关系没有断绝,只是妻子离开他,他们没有正式离婚。她离去后又再回来,求丈夫的饶恕。以色列人与耶和华的关系也是这样,他们愿意切实悔改,仍可和好。他们回忆过去的情形,一向蒙神恩宠,比较起来,自知迷途还不算远,不可再沉沦下去,回头是岸。复兴与更新还是可能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无论是歌篾还是神的子民,他们总不能从不忠的行为找到满足。
追不上。以色列努力寻找所爱的人(见第5节注释 ),却是徒然。周围的外邦国家和他们的假神,在以色列有需要的时候无法说明她。如果这真是歌篾的经历(见第2节注释 ),就说明她的情人不愿给她长期的支持,并尽可能地回避她。
前夫。在以色列的经历中,神是她的“前夫”。如果这里描述的是先知的真实生活,那就暗示何西阿是歌篾的“前夫”。她在嫁给先知以前没有其他“丈夫”。
比如今还好。耶稣比喻中的浪子也有这种感受。“他醒悟过来”,意识到在父家里时“比如今还好”。
●「追随」:原文显示这是一种「意志坚定的追逐」。
●「寻找」:专有名词,指「寻找崇拜之所」、「寻找神恩宠」。
●「归回」:「重新和好」、「悔改」的意思。
◎「追随」、「寻找」显示出一个虔诚的拜偶像者,找不到偶像的回应,就越加虔诚敬拜奉献,但终究是等不到偶像的响应。
【】「“她不知道是我给他五谷、新酒和油,又加增他的金银,他却以此供奉巴力。」「供奉」原意正如中译的小注「制造」。她以金银来制造巴力的偶像。五榖、新酒与油原是为敬拜时供奉的,应供奉神,在守节时吃用。现在竟用于供奉巴力,这是可等错谬与亵渎的行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供奉巴力」:或作「用在巴力身上」。
她不知道。这说明神的子民在罪中的无知,以及他们对于“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的真正施给者的忘恩负义。
又加增她的金银。以色列特别是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时贸易和商业上的繁荣,导致了这种增长。背道的以色列没有用这些财富归荣耀于神,反而用来崇拜偶像,违抗神的道路。很不幸,“耶书仑渐渐肥胖、粗壮、光润、踢跳”。作为对祂仁慈的回报,神理应得到我们的感谢,并用祂的福气来赞美祂。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代里,人类的知识和技术诱惑我们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满。对于神的一切福惠,我们必须警惕忘恩负义的危险。
以此供奉巴力。最可笑的是,这些神的福惠竟归功于巴力,并用来侍奉他。
●「知道」:「认识」,不单只是知识上的,也是关系上的「认识」。旧约用这个字来表达「同房」 创 4:1 。这里表示以色列人就算知识上知道,实际生活中也不认同耶和华是赏赐五谷、新酒的主。
●「供奉」:应该是「制造」,表示以色列人用金银来制造巴力像。
8-12 第二次控告:百姓忘恩负义,因此神要把恩典挪去。
【以色列敬拜巴力】自给自足并且供应附近城市(像耶路撒冷 )的农业村庄,主宰古代的以色列世界。地中海气候降雨仅在冬季和早春月分(十月至四月 ),而干旱代表他们脆弱的生活供应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无怪乎迦南风暴之神巴力是如此普及于古代的敬拜,和乌加列与腓尼基的古代宗教文献。雨水意谓生命、生产力、经济富庶以及获雨水之福而强盛。以色列先知的工作变成要展现雅巍是那丰饶(包含降雨 )的提供者,而巴力是假神,。不过大多数时候,村民宁可把雅巍跟巴力一起敬拜,把丰收的机会加到最大,。同样,以色列王如亚哈,藉由和亲联姻接受巴力和亚舍拉与雅巍一起放在官方敬拜中心。只有在被掳之后,以色列人才忠心地单单敬拜雅巍,取代敬拜巴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也必毁坏他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就是他说:‘这是我所爱的给我为赏赐的。’我必使这些树变为荒林,为田野的走兽所吃。」耶和华是赐予者,祂既不受感恩,祂就收回这些地里的出产。这是在收割的季节,却没有丰收的现象。夺回毛麻,好似剥去衣服,会露出丑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神能收回粮食衣着,因祂才是真正的供给的来源。
因此到了收割的日子。神决定收回仁慈,给予应有的惩罚。祂对以色列的惩罚,就是剥夺赐给祂子民的丰富恩惠,因为他们把这些恩惠滥用在偶像崇拜和罪恶之中。滥用仁慈将会导致仁慈的离去。有时,神可能对我们扣留祂的美物,为使我们明白这些美物是从祂而来的。祂希望我们感激祂的情谊。
我的。在第5节里,歌篾宣称所列的物质福惠是她所爱的人给予的礼物;在这里何西阿否认歌篾说他不供养她的暗示,说他已经给她提供了这些东西。同样,以色列所享受的福气也是从神而来的。但是以色列人滥用这些福惠来侍奉偶像。
五谷。生活中衣食的必需品,会被一些自然灾害,如暴风或干旱,或敌人的入侵所夺走。当我们拒绝思念神的时候,我们的福惠就会变成诅咒。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只不过是天国恩赐的管理人,不是其主人。如果我们没有在丰富中认识那位施给者,就可能在贫乏中认识祂。
●「我的」五谷新酒:表明这些出产不是巴力的,而是耶和华的。
◎耶和华赏赐恩典,以色列人却拿去倒贴情夫(8 ),作丈夫的岂不愤恨至极?收回赏赐,收回供应,这也只是理所当然的反应罢了。
【】「如今我必在他所爱的眼前,显露他的丑态;必无人能救他脱离我的手。」这里描述丈夫怎样刑罚不贞的妻子,在众人面前剥去她的衣服,使她赤裸,可算是最大的羞辱。甚至情人在旁边也无法帮助。这种公开的蒙羞,是女子奇耻的事。这是以色列人的光景。他们离弃神,因而赤露,遭受藐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无人能救她”:他们拜的巴力根本无能为力。
“显露她的丑态”。直译作:揭露她的淫荡;即向她的情人显露她是多么可耻的人。
显露。直译是“揭开”,或“显示”。
丑态。神继续以何西阿不贞的妻子为喻来警告以色列,福惠被剥夺以后,就会是耻辱。欢乐要变成羞愧和被藐视。
她所爱的。见第5节注释。
无人能救她。见,17注释。
◎ 2:10 形容耶和华要公然羞辱淫妇以色列,并公开挑战巴力,看看巴力是否能保护以色列(当然是不可能的 )。
【】「我也必使他的宴乐、节期、月朔、安息日,并他一切大会都止息了。」这里所提说的宗教节日,大致可分为三种。每周的有安息日,每月的是月朔,每年的包括不同之节期及大会。这些宗教节日在农业社会中,也有特别的意义,原为农作的程序。节日该是欢乐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守节,有吃喝的宴乐,也有欢乐的聚会。但是现在当他们在这些节日敬奉巴力,就使整个的宗教生活都变了质。所以耶和华必须禁止。不让他们有甚么农作物的收成,他们无法再向巴力供奉甚么,一切欢乐的活动也无从发起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以民被打散成为被掳之民,这一切欢乐的节日只能追忆,无从庆祝。
「月朔」:即「新月」──每月(阴历 )首日。
在这日百姓举行庆祝,比安息日更隆重,包括向耶和华举行敬拜、献祭等。
圣经常用「节期」、「月朔」、「安息日」、「一切大会」等词语代表以色列的宗教礼仪。神要终止这些庆祝的活动,因以色列人常在这些场合里行淫敬拜巴力。
宴乐。罪恶和宴乐不能长期共存,因为如果以色列不从宴乐中除去罪恶,神就会从她的罪恶中除去宴乐。世间的宴乐只不过是真正心灵喜乐的赝品。心灵的喜乐就像一条又深又清的河流,而世间的宴乐不过是表面上闪烁的泡沫,不能持久。基督第一次降临的伟大宗旨之一就是要给我们带来真正满足的喜乐,16:24,17:13)
节期。以色列只要在灵性上背道和拜偶像,他们遵守敬拜神的一些表面仪式就是徒劳的。拜神和拜魔鬼是无法妥协的,其结果必然是被掳的灾难。
月朔。这是每月初一所守的节日。
安息日。先知在这里宣布,因着即将来临的囚掳,北方王国所有的节期和圣会都将终止。本文所预言的,不是安息日或任何宗教崇祀的废除,而是一个悖逆国家的覆灭。
大会。直译为“固定的节日”。
●「宴乐」:「狂欢」。
●「节期」:以色列人有三大节期,「逾越节」、「七七节」、「住棚节」,全国的男性都必须去守节。
●「月朔」:每个月的第一天,这一天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停止。这一天在当时很可能已经成为敬拜巴力、纵淫的日子。
●「止息」:原来是指「安息」(跟「安息日」有相当的关系 )。
◎ 2:11 形容耶和华要取消以色列的圣日,所有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同乐(要求不要工作、安息 )、建立关系的日子,都要取消。
◎与丈夫同乐的聚会,都已经变质成为与情夫宣淫的聚会,这样的聚会,还怎么继续下去?当然也是要停止了。
【庆典集会与巴力】以色列人混合其他信仰的宗教活动在此显露无遗。他们在收割与月朔庆典沉醉于(也是歌篾不忠行为的隐喻 )巴力崇拜。逾越节、住棚节、七七节(五旬节 )是一年一度,代表农历年的节庆。(这些节庆的解说 ,。月朔节庆似乎与安息日有关,因为有家庭庆祝活动,而且停止工作。雅巍的赏赐和那些被认为是迦南丰饶之神、雨神巴力的赏赐没有分别。因此,他们真正的丰盛供应者现在会收回祂的赏赐,使以色列人看出自己的谬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毁坏」是使其荒废。一切的树木也都成为荒林。所有的果实,即使未臻成熟,也为田野的走兽吃尽。意思就是儿女完全被损害。那「赏赐」是淫乱的代价,是信奉巴力的女子向神明所献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毁坏她的葡萄树。神现在警告要拿走谋生的手段,切断未来的一切希望。葡萄藤和无花果树象征繁荣与和平,。
赏赐。七十士译本为工钱,指付给妓女或坏女人的酬劳。
荒林。希伯来语是ya`ar(“一个灌木丛”或“树林” )。种植果树和葡萄藤的土地,将无人种植的灌木林。
●「赏赐」:原文中本字特指「给娼妓的费用」。
◎神的赏赐却被等看成是与巴力荒淫所得的「夜渡资」,真是悲惨荒谬的状况,所以耶和华要取消这些赏赐,实在是一个丈夫合理的反应。
【情人所给的葡萄树与无花果】「哈瑞斯蒲草纸500」(PapyrusHarris 500 )上的埃及情歌提到拿一碗甜曼陀罗酒作为情人的礼物。这样的礼物是亲昵和情爱的常见表现。这把焦点带回以色列/歌篾不忠的隐喻。使用葡萄和无花果树也是针对古代以色列财富和欢宴的来源。没有这些在八九月收成的重要物产,就没有庆典。神要将该地转为荒野的威胁,与所记的相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野兽施行惩罚】
【】「我必追讨他素日给诸巴力烧香的罪,那时她佩带耳环和别样妆饰,随从她所爱的,却忘记我。这是耶和华说的。」在代尔阿拉记有先知巴兰的主前第八世纪亚兰碑文,以及主前二十世纪埃及的《奈尔费蒂的异象》都叙述一块荒废的土地,有着怪异而贪吃的动物搜猎食物。贪吃的野兽被认为是神祇会降下作为惩罚的灾祸之一。早自主前两千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加墨斯史诗》中,伊亚神惩罚恩里勒,因为后者没有派出狮子蹂躏人民,却使用洪水等戏剧性的方式。神祇使用野兽、疾病、干旱与饥荒来减少人口。亚述时代,一项与恶兆有关的常见威胁是狮子与狼遍地横行。同样的,受到野兽蹂躏是违背条约的其中一种诅咒。这里的景象是文明瓦解后的混乱状态。关于神咒诅地和其出产的另一例,请参看: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后来我必劝导她,领他到旷野,对她说安慰的话。」「素日给巴力烧香」中文译词与原意有出入之处,原意是「巴力的日子」即「巴力的节期」。在那节期,有许多膜拜的礼仪形式,大多在户外,在各山顶、各高岗的树下。别样妆饰是在鼻间或额头佩戴,这些妆饰与拜偶像的邪淫有关。
「却忘记我」,这是形成尖锐的对比。随从巴力,不相信神,不纪念神,这是何等可怕的罪,忘恩负义。「忘记」就是「不知道」(8节 ),不经意的忽略,是轻忽的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素日给诸巴力烧香”。以色列人拜巴力(迦南人的主要神明 )的整个时期。巴力的意思是“主”或“拥有者”,常用作神的总称。以色列人拜巴力有三个发展的阶段:(1 )把迦南的神明放在仅次于“耶和华”(耶威 的位置;(2 )认为耶和华是超级的巴力;(3 )把耶和华的敬拜变为迦南化或巴力化,以致百姓完全离弃耶和华。
追讨。指 “惩罚”,,59:5)。
诸巴力。巴力一词常被用来指各种的地方的神明(见第17节注释 )。使用这一术语说明“她所爱的”乃是外邦国家的假神,而不是那些国家本身。
烧香。说明以色列把神节期的崇拜方式转移到巴力的节日上。
她佩带耳环和别样妆饰。罪恶中的以色列人,用美丽的装饰品装扮自己,以表示对外邦“她所爱”者的忠诚。
●「素日」:「日子」的复数,表示许多日子。
●「诸巴力」:「巴力」的复数,在迦南神话中,巴力可以用许多形式出现,当时以色列地也有很多巴力的祭坛。
●「烧香」:原文是「烧奠祭」。这原应该是献给耶和华的祭居然被拿来献给巴力。
●「耳环」:可能是「鼻环」,这种装饰品是表示「顺服」的意思。表示以色列人对其情夫巴力表示效忠。这种首饰通常是男子于结婚时买给新娘的贵重礼物。因此配戴这种首饰去会情夫,是让人更加不能忍受的。 结 16:12-13
●「忘记」:「认识」的相反词。
◎这里是审判官耶和华的定罪宣告,以色列人平日就不时配戴丈夫结婚时给的珍贵首饰去追逐情夫,完全忘记丈夫的存在,这样的罪恶必被追讨。
13-15 第三次控告:百姓只顾巴力,忘记耶和华,因此神要劝服他们。
【给巴力烧香】因为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小型香坛,像是在拉吉城和米克尼 / 以革伦所见,显然给雅巍或其他神祇烧香,无论是在个别家庭,和官方宗教场合都算常见,。以色列人受命要在雅巍坛前烧香。但当改向巴力献祭后,正确的敬拜方式就已败坏。香通常用来伴随祈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说:“那日你必称呼我伊施,不再称呼我巴力。」在何西阿的论述中,旷野是指出埃及的经验:「从埃及地上来」(15节 )。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仍须经过旷野的艰困,但是不失为良好的教育的经验。所以以色列人复兴,须经过一番磨炼,才可成为神圣约的人民。这里神要叫他们离开巴力的偶像,到荒废孤寂的地方,从头做起,痛悔前非,一切更新。
「对她说安慰的话」安慰的话是追求的话,原意是对心说话,说心上话。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旷野”指当年以色列民出埃及进迦南地所经过的旷野。此时尚未敬拜巴力。“领她到旷野”是说给新生机会,重新来过。“说安慰的话”原文作“向她的心说话”。神对以色列民仍鼓励并安慰,祂的爱永不变。
「后来」:应作「因此」,与6, 9的「因此」于原文为同一字。
「劝导」:或作「说服」,有「吸引」之意。
「领她到旷野」:一方面含有管教的目的,叫以色列民在困境中知罪归回神,另一方面使他们不会受别人不良的影响。
「对她 ...... 的话」:可译作「与她谈心」。
必劝导她。这突然的转变,说明神向祂子民持久不变的爱,尽管他们如此任性。注意前一节以色列“忘记我”和本节神的“劝导她”之间的鲜明对照。我们可能忘记神,但祂不会忘记我们。
到旷野。以色列人曾在埃及为奴,所以出埃及到旷野就表示蒙救赎得自由。旷野也是一所预备性的学校。神在那里为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和民族的发展训练他们。神在他们前往应许之地的途中,与祂的子民立约。神在旷野中为以色列人所成就的工作,祂也要设法在何西阿的日子里为他们成就。
●「后来」:原文是「看阿!因此」。
●「劝导」:「诱骗」、「说服」、「劝诱」。丈夫本来能够用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妻子,但这里神却用「谆谆善诱」的方式,用以色列民族能够接受的方式,诱导他们去做一些当时他们不明白的正确决定。
●「对他说安慰的话」:原文是「在他心里说话」,指的应该是「说些恋爱中的甜言蜜语」。跟前面的「劝诱」相互呼应。
◎旷野时期一向是被认为以色列国与耶和华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除了耶和华之外,以色列人并不敬拜别神。
【】「她从那里出来,我必赐他葡萄园,又赐他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她必在那里应声,与幼年的日子一样,与从埃及地上来的时候相同。」旷野只是神管教以色列的场所,他们没有必要长久地在那里逗留。他们必须出来,重新有一个开始,体会神绝对的权能及奇妙的大能。他们必领受神赐予新颖的恩典,是复兴的福分,得?葡萄园。葡萄园表征?丰饶的地土,是神赐给以色列整体的地业。这里的「指望」可能指新的关系开始,是耶和华与以色列圣约的关系重新开始,好似夫妇的婚姻一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亚割谷”义为“苦难之谷”,是以色列民进迦南后,在艾城之役中战败,亚干受罚的地方。“赐她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以色列民当年惩罚的苦难之谷会化为可得祝福的新希望之门。
“亚割谷”。“烦恼谷”,位于耶利哥西南部,亚干死在那里。只有经过困扰,以色列人才有复兴的希望。
亚割谷在耶利哥附近,是进入内陆高地的峡谷之一。它要改为「指望的门」,原因可能有百姓入迦南地时因亚干犯罪而被敌人击败,后来亚干在此谷附近受惩治,神便止息怒气,并应许百姓胜利。此谷遂成为纪念地,百姓在这里重得希望(参书7章 );2「亚割」的意思是烦恼或困境,北国惟有被放逐受神的管教,才有复兴的机会。
「应声」:与21-22的「应允」于原文为同一字,原指「回应」。这里表示对神的服从和爱戴。
葡萄园。荒野变成了一块葡萄园,。
亚割谷。直译为“麻烦的山谷”,无疑指亚干犯罪以后的事件,7:24)。当亚干的盗窃被查处,其咒诅从营地除去以后,艾城的失败就变成了显著的胜利。以色列营地中悲伤,变成了确切的盼望。他们很快就要得到应许之地。为了安慰以色列人,何西阿向百姓保证,以色列的痛苦将来会给他们打开“指望的门”,就是从囚掳中回归的门。同样,如果我们怀着谦卑和始终信靠神的心,接受和忍耐所面临的生活困难。这些困难也会成为“指望的门”,使我们拥有更大的心灵力量,7:9-11)。
应声(`anah )。该词原文有四个不同的词义:一,“回答”,“答复”;二,“气馁”,“痛苦”;三,“被占领”;四“歌唱”、“ (动物 )叫唤”。古以色列在“幼年的日子”过红海的时候,唱的是摩西得胜的歌(见出15章 )。以色列将再次唱得救的歌。“应声”表明以色列怀着感恩的心承认神慈爱的标志,并要遵行神的旨意。
●「亚割谷」:位于约旦平原,耶利哥城的西南部, 书 7:16-26 记载亚干被处死,就在亚割谷。这里本来是「连累之谷」的意思,却变成是「指望之门」。亚割谷发生的亚干事件,是惩罚与祝福交会的地方。以色列人在亚割谷执行了神对亚干的惩罚,就重新获得了艾城的战争胜利。
●「应声」:「回应」、「回答」。这个应声与下文「称呼我伊施」有关。像是婚礼中新娘回答「我愿意」的应声。
◎这段的转折有点戏剧化,如果接续之前的定罪,应该是继续审判与刑罚的宣告,在此却变成恩典的宣告。神要用无比的忍耐与情爱来带领以色列民族重新与他建立关系,就像当初出埃及一样。
【亚割谷】当亚干在占领耶利哥时违背了「灭绝净尽」(希伯来文 h]erem )的命令,他与全家都在后来称作亚割谷的地方,被石头打死。该地点位于犹大北方的支派边境,是现今的布克亚(El Buque^~ah )。何西阿提到「麻烦之谷」,是试图要说明如果连这么一个厄运的所在都能够转变,那么歌篾∕以色列和何西阿∕雅巍的关系也能够转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日」常随着有应许,在先知书中三分之二的结构是这样的。在本书有一次是警告,但三次是应许。那是救恩的日子,使以色列的信仰得以实现。「伊施」──我夫,是亲热的称呼。
巴力原意为主人,在法律的立场上,妻子是属丈夫的,她的权益为丈夫所拥有。所以「巴力」是对丈夫合法的称呼,不若伊施那么亲密了。但是「巴力」不仅是普通名字,作「主人」解。这也是专门名词,指迦南的神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巴力”是“主人”之意,而希伯来文“主人”也指丈夫。现在巴力的名号要彻底除掉,连这个指“丈夫”,但与巴力同义,只重法律关系的字也要废弃不再用。代之以表达夫妇间亲密关系的“伊施”。
“伊施”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巴力”的意思是“我的拥有者”。
「伊施」和「巴力」:都可解作「丈夫」,前者强调夫妻之间的密切联紧,后者则着重法律上的关系。神要主动地与百姓建立完美的关系,他们也不再敬拜其他假神。
称呼我伊施('ishi )。就是“我夫”的意思。暗示神的旨意是要在以色列囚掳结束之后,与全体以色列人重新立约。这里用重新娶她来喻指。
不再称呼我巴力。希伯来词ba`ali 也可以指“我的丈夫”。但这是把丈夫视为主人。有些注释家认为ba`ali 是一个表示严厉权威和统治的术语,与温和之爱的称号“我夫”形成对照。神是慈爱的神。祂希望我们服事祂是出于爱心,而不是出于恐惧。其它人认为ba`ali 一词因其与偶像崇拜的联系而不再使用。
●「伊施」:「男人」、「丈夫」的意思。重点是「伴侣」、「另一半」的意思,着重在「亲密的关系」。
●「巴力」:「主」、「丈夫」的意思。重点是「拥有」与「具主权」的意思,着重在「从属的关系」。
◎这里也显露出耶和华爱的嫉妒,再重新赢回以色列的心之后,就要除掉「诸巴力」的名号,让这个以前引诱过以色列民族的名号不再被以色列民族提起。
16-23 神应许复兴之日:神要与以色列民回复完美的关系。
【】「因为我必从我民的口中除掉诸巴力的名号,这名号不再提起。」巴力的名号必须除掉,因为那是拜巴力时要念诵的,是迷信的,向神是背道的。从她口中除去这种迷信的口头语,是神的工作,不是她自己的觉醒与决意。巴力的名号甚多,有各地不同的称谓:基抹、米勒公、亚斯他录、亚舍拉等,。这些都是诸巴力的名号。在以色列的敬拜中,完全除去巴力的名号,才是纯正的信仰与诚实的敬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提起」:指献祭时呼叫神的名字。
诸巴力。以下称谓说明在以色列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巴力这一名称的普遍性:巴力-比利土,巴力-迦得,巴力-哈们,巴力-夏琐,巴力-黑们,巴力-免,巴力-毗珥,巴力-毗拉心,巴力-沙利沙,巴力-他玛,巴力-西卜,巴力-洗分。
【】「“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又必在国中折断弓刀,止息争战,使他们安然躺卧。」这里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人与动物界的关系。立约是双方的,在立约的仪式中,取禽鸟中间劈开分为两半,双方都应遵守,不可背约。
第二方面的应许,是使以色列与列邦建立和平。「国中」原为「地上」。这「地上」不是指全地,而是指以色列的地土,是他们居住的地域。这里不是指神建立普世的国度,如与所说的,只指以色列居住的环境。
第三方面的应许。安然躺卧,就是高枕无忧。神曾应许以色列人:「我要赐平安在你们的地上,你们躺卧,无人惊吓」,那时既无恶兽,也无刀剑,恐惧的心理完全除去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先知为和平的明天而歌唱。战争从地上消灭,走兽、飞鸟、昆虫和平共处,人可以过着无恐惧的生活。参.
“与田野的走兽”。在千禧年时代,即使野兽也会被驯服。
在将来的复兴中,这个民族将会依靠神来保护。
●「立约」:「割一个约」。当时立约时,是取一动物,将之切割为两半,立约者要由中间经过,作为守约的记号。
●「安然躺卧」:「安居乐业」的意思。
◎这里立约的意思,就是取得和平,导致动物不再危害人、国家不再打仗、人民安居乐业。
【】「“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这里再以婚姻的关系来说明耶和华对以色列的心意。「永远」是指终身毕生的事,最坚定的决意。
聘礼是维持社会安宁的美德。这里四项可组合为两大要项。仁义与公平应连在一起。仁义或公义指帮助社会中无助的贫乏者。公平常指社会合理与公平的生活,尤其在法律方面务求公正与平等。慈爱原意为信实或热心,有时译为恩慈,是一种自发的爱,为关怀而尽责,是一种恒久的忠实。怜悯是同情与关怀,对别人的需要特别敏感,急切地给予安慰与帮助,也是社会生活必需具备的美德(慈爱一词与怜悯十分类似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慈爱”。希伯来文是hesed,这用语在旧约里使用约有二百五十次。意思是忠诚、坚定或可靠的爱,并且强调那些在这爱之关系里的人的相依相属。这里含有神对其不忠子民有忠实之爱的意思。另参看,6;;;,20;。在旧约里,相交共享、拯救、给与能力、启迪、引导、赦免、盼望、赞美和保护,全都是基于神的“慈爱”。
原先的婚姻已在灾难中结束。以色列“行了淫乱”(第5节 )。神已宣布与她脱离关系(第2节 )。但是祂愿意娶回祂不贞的配偶,恢复她原先的身份。希望她先前背道的不幸经历,有助于确立新约的永久性。神愿意履行自己的职责。祂希望新的结合会持续到“永远”。这一计划能否成功,取决于以色列人。
●「聘」:指「付出聘金」的意思。在当时的婚姻过程中,一个男人娶女人为妻之前,必须要付出聘金,以完成整个婚姻的手续。当一个女人接受男人的聘金时,她就已经许配给那个男人了。类似「文定」或「订婚」这种制度。
●「仁义」:指「神按其本性与立约的关系而给予人帮助」,继而指神也要求人对于社会上的无助者给予帮助」。指「神对人伸出援手」也指「人对人伸出援手」。
●「公平」:在盟约关系下,双方具有的责任与权利。
●「慈爱」:指盟约中一种奉献的、委身的爱。
●「怜悯」:指一种发自内心对人的怜爱。有人说这是一种「神的激情」。
19~20“聘”指用礼金娶女为妻,但新妇以色列的聘金不是金钱,而是仁义、公平、慈爱、怜悯和诚实。“认识”有亲密的夫妻间肌肤之亲的含义。以民“认识”神,进入立约的永远关系,神以他们为“我的民”,他们以神为“我的神”(23节 )。
19~20“聘”这个字用来描述神所应许的复兴。一对定了婚的配偶会被视为合法地结了婚一样。参看的脚注。
【】「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诚实是指真诚笃实稳健可靠,是社会交往方面应有的德行,使社会建筑在互信互助上。认识神是十分亲密而直接的,。现在关系重新调整。圣约的内容必然实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认识」:原文可用来描写夫妻的肉体关系,此处大概是指新郎交妥聘金后与妻子同房,象征百姓与神进入约的关系,包括对神命令的服从。
以色列熟悉敬拜神,献祭和节期的制度,以及与崇拜有关的其他仪式,但他们不认识神。事实上,宗教礼拜和侍奉神对他们来说,就像可能对于我们一样,已经错误地代替了神本身。如果我们不认识所敬拜和侍奉的神,敬拜侍奉神就是徒然的,。
●「诚实」:指神的「可靠性」、「正直」与「忠实」。也指神本性与行动的一致与贯彻始终。
◎这个「聘」的礼仪是针对处女的,因此这里可以看成是神已经将旧事一笔勾消,把以色列民族当成是闺女一样来对待,重新建立婚姻关系。
◎聘约的结果就是「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基于前面对「认识」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这里说的是「知道而且投身」的「认识」。以色列民族透过这个聘约,就会把耶和华当丈夫、当神来对待。
【】「耶和华说:那日我必应允,我必应允天,天必应允地,」「那日」正如在十六节,是指救恩的日子。「我必应允」,也是很特出的神的话语,在旧约的先知书及诗多次出现,,,。「耶和华说」更常常出现在救恩的信息之中,。
耶和华怎样应允天呢?就是使天降下雨水。天怎样应允地呢?就是使地得?甘霖,使地土丰饶,可有出产。天地必连在一起,成为宇宙的力量,见证耶和华创造的权能与祂维持的信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应允天”。即回应那些上达于天的祷告。
我必应允。直译为“我必答应”。 第21,22节描述了以色列繁荣的来源,采用了递降修辞法。神必应允天,天必应允地,地必应允庄稼。先知就是这样追溯以色列物质繁荣的真正来源──万物的施给者(见第5-8节注释 )。
●「应允」:指「垂听呼求者的恳求」。
21~22百姓回转,成为守约听神话语之民。人与神的亲密关系恢复。这时人所发出的祷告都会蒙垂听。连土地也会回应,五谷丰登。何西阿二子一女的名字所隐含的咒诅现在要成为祝福。“耶斯列”本有“神驱除”之义,现在被驱除的“耶斯列民”(与以色列偕合 ),将为神所栽种。不被怜悯的(罗路哈玛 )现在神必怜悯;非我民的(罗阿米 )现在成为神的民。
◎21~23这段中,何西阿的三个儿女的名字又被提出来,但不再是负面的咒诅之名,而是正面的蒙福、接纳之意。
◎21~23这段显示出一种神人、天地交融的状况。
【】「地必应允五谷新酒和油,这些必应允耶斯列民。」地必须从厚赐恩惠的主领受营养与看顾,而有丰富的出产。这些只是代表神的丰富,但在末时会更加丰富,,。
「这些必应允耶斯列民」这些是指物产,在耶斯列山谷都遍满。这地区不再是战场,只遭兵士们蹂躏。现在这地方是农田谷场,丰饶异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耶斯列」:在原文与「以色列」的读音很接近,所以「耶斯列民」或指以色列民。这字亦解作「神栽种」,指神再次招聚百姓归回国土,并赐下福泽。
耶斯列。在里,何西阿用该词的贬义,表示“分散”(见该节注释 )。在这里他用该词的褒义表示“栽种”。“耶斯列”一词,把神过去的惩罚与祂将来怜悯的保证连系起来。
22~23“耶斯列”。神要把复兴的以色列播种在肥沃的土地里,这样她便得以繁荣兴盛。
【】「我必将他种在这地,素不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他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神。”「耶斯列」的原意为栽种,神将以色列人栽在这地,好像种树一般,使他们生根成长,永久在神赐的应许之地,在乐土上。
何西阿第三个孩子原名是罗阿米──非我民,现在要更名为阿米──我的民。以色列选民的身分又再恢复了。从耶斯列至阿米,神的恩惠已遍及全家。并且他们完全信靠神,与神建立圣约的关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何西阿书》
〔暂编注解〕「素不蒙怜悯的」:原文即1:6的「罗路哈玛」。
「本非我民的」:即1:9的「罗阿米」。
将她种在这地。这是应许在被掳结束之后,以色列会重新被栽种在应许之地。
我必怜悯。见注释。
第23节改变了歌篾三个孩子名字的寓意,生动地描述了恢复后的婚姻关系。耶斯列的原意是“神将分散”,但神在这里说:“我必将她种。”神现在承诺“必怜悯”,不再是罗路哈玛。神现在说:“你是我的民,”而不是罗阿米
【生活若只追求肉体的满足,便会失去了意义】
他们所追求的,所爱的,是饼与水,因他们给我羊毛、麻、油和酒,所以我随从他。这是为肉体而追求,外表生活好,生活舒适,但这是没有意义的生活,没有目标,是可怜的生活。
北平菜式有一款叫填鸭。把鸭喂饱,放在一小笼里,不能自由行动。吃的虽然是好的食物,但单吃不运动,很快长得肥而大。但养鸭的人,目的只是为宰烹而已。可见没有意义,没有目标的生活,多么可怜。
──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分辨是非的能力丧失】
「他不知道是我给他五谷,新酒和油。又加增他们的金银,他却以此供奉巴力。」(8节 )神赐给他们的,他们反用来供奉巴力,以为是巴力所赐。他们在灵里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不久前,我在巴士上,看见一老人正在掏钱买票,那司机把车一开一停,以致这老人跌在车上。司机的服务精神已不好,售票员还在说:「不喜欢乘巴士,不如去乘的士啦!」他们明知是错,还以为对。
有人得罪我,我便要报复,这因为辨别是非的心失去了。
教会工作走错了方向,失了生活的目标,不是一时犯错,是整个属灵分辨力丧失了。
──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13神追讨我们罪的日子必将到来】
有时你冷淡,不追求,生活不好,神似乎不刑罚,也许神的刑罚未到,但早晚必临到。
有一次慕迪讲到神的审判,他说:「不论何时犯罪,神必刑罚。」有一人前来对慕迪说:「传讲耶稣是骗人的,我从来没有敬畏神,但我万事顺遂。」慕迪说:「神与你结账之日,不一定是在你收成的日子。」不错,神结账的日子,也许不是在今天、明天,但一定临到我们。现在要看看神如何将管教临到以色列人。
──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
【直译】【】「……我必劝导他,领他到旷野,对他说安慰的话。从那里我必赐他葡萄园,又赐他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他必在那里歌唱,与幼年的日子一样。」
在什么地方找到“葡萄园”?在“旷野”里!真奇怪,在一个连出路也难找的“旷野”里找到“葡萄园”!读者,这给我们看见︰我们属灵的丰富能在“旷野”里——寂静的地方——找到。不但能找到“葡萄园”,也能找到“亚割谷(亚割意译苦难 )作为指望的门”。“他必在那里歌唱,与幼年的日子一样!”是的,神知道我们需要旷野的经历。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能生出忍耐来,他也知道怎样能生出忍耐来。我们的心是叛逆的,善于崇拜偶像的,最会忘记神,也最会固执地说︰“我要随从我所爱的。”(5节 直译 )到我们绝瞭望被人弃绝的时候,神却说︰“我必劝导他,领他到旷野,对他说安慰的话。”啊,我们的神是一个爱的神啊。——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亚割谷」:位于约旦平原,耶利哥城的西南部,记载干被处死,就在亚割谷。这里本来是「连累之谷」的意思,却变成是「指望之门」。亚割谷发生的亚干事件,是惩罚与祝福交会的地方。以色列人在亚割谷执行了神对亚干的惩罚,就重新获得了艾城的战争胜利。
── 蔡哲民《何西阿书查经资料》【】
【永远的约】「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
亚割谷的史记是我们所熟知的,亚干犯了罪,致以色列遭战败的惨痛,被石头打死,被处极刑。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山谷是以色列家的众人路过之处,看见必仍心有余悸。先知预见审判现在快临到这地,神不再赐他们五谷新酒,也使他们的葡萄树与无花果树枯干,整个民族似乎都在苦难的深谷中,人民十分困倦,无力再勇往直前,但是突然在石壁开了一扇门,使他们穿越过去,到那佳美的土地,充满五谷新酒。家庭生活美好,妻子惠于丈夫,十分和谐。这好似旅行者,越过阿尔卑斯山,不多久就离去北部冰雪的山坡,到达意大利花草的平原。
在属灵的经历中也是如此,你现在正处以亚割谷,是由于罪的结果,生活在荒废之中,但是现在情形一定不同,好似昔日信神的经验,是少年的情感。神不能丢弃你,祂来唤召我们,对我们说:回来吧,你是我的!我们应该怎样回答祂呢?是否以悔改,相信而真切祷告?你会说:祂祝福我,如以前一样!立刻指望的门洞开了,你就从严冬到盛夏,从冰雪到炎热,在亚割谷必有门洞开,只迈一步,就到神面前。
──迈尔《珍贵的片刻》「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
以色列是神特别拣选的子民,却从开始就行邪淫,随从崇拜偶像的恶俗,离弃真神;所以神让他们被掳,飘流外邦。
在受足了管教之后,神的余民要再归响应许之地。到那时候,他们必以神忌邪的心为心,完全离弃迦南的宗教,知道恨神所恨的,连“巴力”(就是“我主”的意思 )的名号也厌恶,更不要说崇拜巴力了;他们与神有了新的关系,改称神为“伊施”(就是“我夫”的意思 )。这深切亲密的“认识”,只能以夫妇来比喻,凡事相共,隐秘相交,到没有自己隐秘的地步;真如同“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使徒的话,实在是圣灵所启示的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对于为了破裂的婚姻而痛苦的先知,该是何等的安慰: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又必在国中折断弓刀,止息争战,使他们安然躺卧。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
神照着祂自己样式造人的时候,赋予人以崇高的地位和权柄,“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只是当人犯了罪,才失去了这神赐的权柄,地也不再效力。到复新的日子,神与人的正常关系恢复了,不但人与人之间有了和平,乐园的景况也重新实现。
这美好的应许,不是靠人的努力得着的,而是照着神的定旨和先见,借着祂儿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所立的新约。祂“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祂所付出极重的“聘金”,不是用世上“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买赎信的人作祂羔羊的妻。到祂婚娶的时候,那该是何等的喜乐与荣耀呢!愿我们常颂赞主,“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等候那日子。── 于中旻《何西阿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