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他们(例:甲尼、哈马、迦特)胜过
(你们的)这些王国吗? 他们的疆域(字面意思“边界”)大过 你们的疆域吗?”把阿摩司当成是讲这句话的人,不仅需要掉换代名词,而且要假定三座城都已经被亚述洗劫,不再辉煌富强。但是从历史来看,这样的灾难在阿摩司以后再过了约贰一十五年才发生。把第2节当作撒玛利亚自夸的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节经文就可以作为控诉的一部分,用来说明以色列是如何骄纵自满,而不是用来通告审判。阿摩司刻意营建审判的意味,直到第7节才有力地宣布出来(“所以”)。
3.阿摩司为了保持他的文风(例b),用了讲词形式作为控诉的一部分。推远(吕译;和合:“还远”)的原文分词结构,具有第1节的祸言模式。两个子句的对比保持了嘲讽意味。他们将要面对耶和华介入审判,然而却完全置之不理,也就是说抛诸脑后(推远;希伯来文 ndh 在意为“断绝交流”,后来就有了“除会”的意思)。他们应该清除当中残暴肆虐的政权(位在此可解作“王位”;参:,反倒向此政权挪靠,好像那是什么肃穆的祭仪(希伯来文 na{gas% ;。以色列人完全陷于他们的暴行,以及由这些暴行撑腰的悠闲生活,一切上天报应的想法全都从良心中驱除。从他们的一举一动看来,世界已经没有公理这个词了。 4~6.这里的控诉更详细。原文中的分词在英文里通常译为关系子句,是语法的主干,也保持了第1节的祸言模式。阿摩司藉此继续谴责撒玛利亚富有的权贵。这段经文的重点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1) 1~2节提到误导的安全感,在4~6节以暴饮暴食、奢华宴乐表达出来; (2) 自我放纵就是暴行的副产品,因为他们一定是靠着贿赂与苛税的手段剥削升斗小民,才能有这些享乐;这一点在全书都很清楚(例,,,,。注意“强暴的统治宝座(位)”(3节)与“那些躺在象牙床上”的(4节)一前一后,两者相关,也成为对比; (3) 解释4~6节的关键在第7节的“荒宴之乐”(希伯来文 marze{@h] ;参:,其含义已经由最近刚出版的乌加列文件阐明。 阿摩司谴责的似乎不只是一般的狂欢,而是一种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的宗教仪式(参:。在耶利米书与乌加列文本, marze{@h] 似乎与哀悼有关联,而且这种关联也见于拉比的解释,把 marze{@h] 与暴饮为习俗的葬礼酒席连在一起。波普(M. Pope)总结乌加列、圣经、拉比的证据,结论说“ marze{@h] 是个宗教、社会组织,包含了家庭,也拥有土地、聚会的建筑物、提供酒的葡萄园。该组织与某些神o有关,成员定期聚集……花数天时间大吃大喝的庆祝……有时也有宗教仪式的纵欲交合”158。 这些描述很符合阿摩司笔下的情景: (1) 4与7节的躺卧与伸懒腰(希伯来文 sa{rah] ,意思是下垂;参:,不仅形容舒适,而且形容酒醉的呆滞状;其实, marze{@h] 这个字可能与阿拉伯文里意谓疲劳或软弱而倒下的字根有关159; (2) 喝酒的容器不是普通的杯,而是大碗或盆(希伯来文 mizra{q 有容器不只用来喝酒,也用来摔掷的意味),供狂欢的人用来牛饮; (3) 以色列的冷漠在“不为约瑟的破败(残垣)而(忧伤)成病”(参吕译)这句话表露无遗。约瑟亦即北国。这里或许也暗示,生病的原因不对:是他们令人扼腕的醉酒行径使他们生病,或是因哀悼生病。但是真正应该让他们生病的是对自己同胞所作的恶行,以及快要临头的灭绝下场; (4) 9~10节的凄惨景象可能与哀挽逝者的仪式相关,形容亲人有义务寻找心爱的人的尸体,并且给他们厚葬(参以下注释)。 用象牙镶的床就是未来审判中将要被毁的象牙屋里的摆设。可以按时吃肉(羊羔)是那些有钱人才有的特权,一般人是以大麦、小麦,以及应景的水果与蔬菜维生。就算有肉吃,也是要留到值得大事庆祝的场合(参:。这也是平安祭受普罗大众重视的原因(见注释)。相形之下,撒玛利亚的权贵不仅随时吃肉,而且把牛犊放在棚里养肥,而饲料用的谷类一定是课穷人重税得来的(。 自得自满的景象因为有音乐在场(5节)更是突出。第一个分词那些唱消闲歌曲的(希伯来文 prt] )在旧约只在此处出现一次,因此很难翻译得准。借助于阿拉伯文的同源词以及该节中的平行动词“制造”(编作;希伯来文 h[s%b ),“即兴、不经意、悠闲地”(BDB)是我们可以找出最相近的意思。不论以色列人当初的创作力有多旺盛,却没有用在照顾清苦的同胞,或是为国家的将来着想,反而浪掷于笙歌,只为了能更尽兴地狂欢作乐。有关琴瑟,见注释。乐器(字面意思“歌唱的工具”)可能是指各式各样的弦乐器与敲打乐器(参:,;,伴着喧嚣的歌声(有关大卫演奏乐器,见;;。) 哈佛大学一九○八至一○年在撒玛利亚发掘到陶器碎片,上面的文字记载了阿摩司谴责的挥霍酒与油的行径。这些碎片(称作 ostraca )上面有运送大量陈酒与纯橄榄油的记录。学者对碎片的日期看法,从耶户执政(主前841~814年)到米拿现执政(主前752~742年)约莫有一个世纪的差异。但是证据则清楚无疑:撒玛利亚的统治阶层挥霍无度。储藏经年的陈酒,还有经过无数次过滤的纯油,都是极其昂贵的物品。阿摩司用了“初熟之果的橄榄油”(上等的油),显然知道这东西所费不赀,而有钱人竟用来抹身作为护肤或闻香之用160。与阿摩司整个情景相近的描绘,见于米吉多的象牙雕塑,上面刻有一个贵族捧着碗解渴,在场还有仆人演奏鲁特琴161。 7.祸言似乎吝于笔墨似的,至此就已经是结论了,以合宜的所以,词宣布审判。嘲讽的口气也依然继续:以色列领袖自以为天之骄子的心态,使他们陶醉于自己是“列国之首”(1节),并且以“初熟的橄榄做的油”(6节)大肆张扬,所以将来也“首先(或是带头)被掳”,被拖出固若金汤的首城。他们被侵略者移送他地的时候,虽然四周全是尸首,却不能照他们的习惯,替死者狂欢(见以上4节 marze{@h] 的讨论)。 被掳对北国的人民,特别是领袖,造成生活上剧烈的变异。只有零星的一些后裔才得归回故土。从撒幔以色五世与撒珥根二世驱离他们,到古列王发起让被掳的人归回已经有两世纪之久。撒玛利亚从此不再是独立的政治中心,王室的后代也从此不再掌权。有篇鞭辟入里的文章如此论到以色列那些冥顽不灵的贵族:“被掳是惯有模式之外的生活;飘荡不定、流离失所、百感交集;才刚适应,飘泊的感受又重上心头。”162这节是针对以色列的上等阶级的人。在字句的次序上,以「祸哉」开始,指在锡安安逸的人与撒玛利亚山无虑的人。这就成为同义的对句(Synonymousattellelism ),包括南国与北国的领导阶层的人们。
「安逸」原意为信任,指乐观与安全,可以完全没有顾虑。那些安逸无虑的领导阶层的人,狂傲自恃,以为是「人最著名」的,是以色列家所归向,所拥护的。这样的人们真的有祸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人最著名」:指国中杰出的领袖。
「为以色列家所归向」:指百姓将他们的纠纷诉讼带到首领和审判官面前。以色列人因国家的强盛而感到自满,以为灾祸不会来临,他们大可以安枕无忧。
列国之首。以色列得享这一自豪的称号,是因为她是蒙神所拣选的,受祂委托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天上神的知识,,见本书26-30页 )。
人最著名。希伯来语是nequbim (“杰出人士” ),即国家领袖们。
所归向。指国家领袖们。他们蒙召对百姓进行指导,所以应该成为公义和正直的楷模。
撒玛利亚山。见;4:1;见注释。撒玛利亚位于山上,周围是一个小平原,城墙坚固,无法攻破。正因为它坚固,容易使人产生依赖防御工事,而不仰赖神保护的思想。亚述帝国的大军花了整整二年时间(包括头尾是三年才攻取撒玛利亚,足以证明这些防御工事的坚固。
安逸无虑。处在自我放纵和虚幻的安全感中,。由于南方的王国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这种冷淡背道的危险状况,本节也斥责了锡安。
●「国为列国之首」:这些领袖自认自己的国家强大。
●「人为最著名」:指国中杰出的领袖。
●「为以色列家所归向」:指百姓将他们的纠纷诉讼带到首领和审判官面前。
◎这些领袖因为国家的强盛而自满,自以为灾祸不会来临,他们可以安枕无忧。
先知在本章警告犹大和以色列的领袖沾沾自喜的态度,以为自己乃神选民,会得神分外眷顾,不遭此亡国之祸。
【撒玛利亚山】
【】「你们要过到甲尼察看,从那里往大城哈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那些国比你们的国还强吗?境界比你们的境界还宽吗?」阿摩司的对句如果要有效的呈现,撒玛利亚山也会包含一个敬拜场所,如同耶路撒冷的锡安山。这有可能指撒玛利亚的卫城部分,庙宇与宫殿所在地。考虑弥迦对撒玛利亚及其偶像的谴责,以及以赛亚提到「撒玛利亚及其中的偶像」,可能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期间,以色列的首都建造了大神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甲尼是北叙利亚的大城,有人甚至认为是京城。首次提起,为迦勒挪,为干尼,可能是同一个地方。
大城哈马可能是在大马色之北一五○哩,为以色列之极北之边界处,原属北国的疆土,在耶罗波安二世的治下,。以后独立,又与邻国结盟对付亚述,终为亚述所并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迦特”在主前760年已败在乌西雅手上,“甲尼”和“哈马”不久也要被亚述掳掠,以色列又怎能期望可以逃脱即将临到的审判呢?
「甲尼」、「哈马」:均为亚兰城市,位于以色列之北。
「迦特」:南面非利士五个首要城市之一。作者的意思是:从北方到南方,也找不到一个比以色列更富强的国家。
甲尼。可能是Kullani ,即现代的Kullan祂öy,位于亚珥拔附近。亚述国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宣称夺取了这座城市。
哈马。是位于欧朗提斯河畔的重要古城。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向该城收取贡物。他把该诚划为19个区,分给他的将领。撒珥根二世声称摧毁了这座城市。
迦特。这是非利士的五座主要城市之一,位于以拉山谷西南面约10英里处。向以色列提到这三座城市显然是作为原先繁荣,后来遭到摧毁或征服的实例,给不知悔改的撒玛利亚一个鉴戒。迦特和亚实突都被乌西雅所摧毁,拆除了城墙。但亚实突(亚锁都 )重新建造起来,后来有提到,包括新旧约之间的时代(5:68,10:84)。迦特被乌西雅摧毁以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乌西雅的同时代人阿摩司,用它作为迫近撒玛利亚厄运的一个醒目的例子。
还强吗。先知阿摩司质问以色列,他们有没有权利指望比迦特、甲尼和哈马更好的命运。
●「甲尼」、「哈马」:均为亚兰的都市,位于以色列之北,当时可能被以色列人攻陷。「甲尼」可能是 赛 10:9 的「迦基米施」。
●「迦特」:非利士的都市,当时臣属于犹大。
●原文本节的意思是那些自大的首领的陈言,要大家到那些城市看看,由南到北再也找不出比以色列更富强的国家。
2~3本节所举的几个地方都可能是以色列人曾攻克的城市,,,先知引述的可能是当日权贵引为自豪因而十分自大的话,认为环顾四境,已无一国能及北国强盛,先知警告他们想法的错误。
【甲尼、哈马】
虽然其确实地点依然不明,古国翁奇(Unqi )的首都甲尼最可能是座落在安提阿平原,靠近叙利亚的阿勒颇地方。哈马(Hamath 今日称作 Hama 约在阿勒颇南方一百哩 大马色北方一百三十哩处 )在奥朗底河畔。虽然两者皆于主前七三八年毁在亚述手中,以色列在当时亦在进贡,因此阿摩司书年代不可能那么晚。我们对于阿摩司以前几十年的北叙利亚历史所知甚少,难以辨明他还有可能指哪些地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迦特】
迦特目前被认定是萨非遗址,在米克纳遗址/以革伦南方五哩。非利士人五个主要城市中,它最靠近犹大。其地点虽然确定有铁器时代遗迹,却少有挖掘。该城位于以拉谷地,是从海岸平原到围绕耶路撒冷的丘陵地带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阿摩司时代,是犹大王乌西雅攻击的目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们以为降祸的日子还远,坐在位上尽行强暴。」
他们不是只在观念上,以为降祸的日子还远。他们甚至将降祸的日子挥之甚远,好似将那日子驱逐出去,故意不去想它,也不愿面对(动词是加重语气的Piel )。强暴之原意为致命的打击,是不法的事。他们知法犯法,尽欺压之能事,为图享受与奢侈。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全节可译作「你们将衰败的日子抛开,却带来强暴的政权」
。
还远。以色列在罪中以为神的惩罚还很遥远。
坐在位上尽行强暴。以色列以为灾难还很遥远。他们崇尚暴力。
●「位」上:为特定名词,专指王位或审判官之位。
●第3节可译做「你们将衰败的日子抛开,却带来强暴的政权」。
【】「你们躺卧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
这是首领以富豪的生活方式穷奢极恶。他们的床榻以贵重的象牙镶造,正如所记述的。他们舒身在榻上,过分安逸享受,也可能荒筵醉酒,无法自制。他们饮食过分讲究,羊羔牛犊都是幼嫩的肉,宰食更为美味。这里「棚里」是指特殊的牛棚,使牛犊无法行动,就可养肥,肉嫩成为上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考古学家在撒玛利亚城遗址掘出之物中,有不少饰有象牙雕刻的床和用具,证明当日富人生活的奢靡。
象牙床。或镶嵌象牙的长椅,是权贵们奢侈放荡就餐时所坐的。作为一名普通的“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阿摩司对在撒玛利亚上层人士的骄奢淫逸表示震惊。
棚里的。显然指养肥牛犊,供这些以色列懒汉享用。
●「舒身」:斜躺。
●「羊羔」、「牛犊」:「上等的嫩畜肉」。当时的人以小麦与大麦为主食,肉则是留到特殊的日子才吃。这些人却可以以上等的肉为主食。
4~6这几节描写的是富贵人家的享受,居住舒服,吃喝弹琴快乐,一点也没有把国中贫苦人的需要放在心上(“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
4~7留意他们奢华和奉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关于“象牙”的使用,参看的脚注。
【象牙床】
以异国风情或奢华的材料来制造床,令人想到巴珊王噩的铁床,所罗门的象牙宝座 )。西拿基立的亚述年表提到犹大王希西家的部分,其贡品中包括了一张嵌有象牙雕刻的床榻。象牙装饰在当时普遍用于家具和墙板的镶嵌装饰。其中一个主要的来源是大象的长牙,从亚兰进口(当时叙利亚的大象还未绝种 )。象皮与象牙,以及活的大象,都在当时进贡品之列。亚述拿瑟帕位于卡拉(Kalah )宫殿的挖掘,发现了一些相当精致,用来装饰墙面的象牙雕刻。撒玛利亚地区的发掘,也找到超过五百片象牙碎片,年代约是主前八至九世纪。许多都有着埃及与腓尼基的艺术图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
对于能够负担的人来说,最佳质量的肉来自特别饲养在棚里的牛羊,并且在屠宰之前,以大麦增肥。这些古代饲养场想当然耳能够以高价钱卖出牲口,并且广为人知,耶利米的关于过胖雇佣的暗喻 )。这种羊(亚喀得语 kirru )的例证,见于主前二十世纪的吾珥第三王朝经济文献。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
这里描写为消闲的歌曲,只是一种消闲性的歌唱,成为糜糜之音,随意乱嚷,「唱」字原意就是叫嚷的声音,表明那些人沉迷在逸乐之中。为自己制造乐器,「制造」可能在原意上为「设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唱消闲的歌曲」
:原文意思不详,大概是指无目的地弹奏乐器。
唱消闲的歌曲。见注释。
如同大卫所造的。大卫非常重视音乐,曾详细规划组建圣诗班和乐队,在圣所崇事中敬拜神,23:2-5,。这些背道者像大卫一样擅长音乐,但他们的歌咏和弹奏都是堕落的。
●「如同大卫」:讽刺这些首领没有大卫的贤明,却又自比为大卫,制造乐器为了表示自己颇懂音律。
●「唱消闲的歌曲」:原文意思不详,大概是指「无目的地弹奏乐器」或指「即兴地演奏音乐」。
【】「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却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酒与油是奢侈的东西,但是智慧者却肆意攻击:「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用油抹身,为装饰与健康,。这也是享乐的举动,作为筵宴的准备。
但是他们完全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当时以色列的情形似乎不为人担忧,表面看来还安定(约在738B.C.-733B.C. )其实亚述帝国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巴勒斯坦。「苦难」是在疾病的状态下,因为原意为「病患」。他们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苦难」也可译为创伤,因此有的译词为「破口」,使敌人可乘虚而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约瑟的苦难」:指北国即将灭亡一事。
大碗(mizraqim ) ,献祭时用来奠酒和洒血的大碗,,,,。奢侈放浪的领袖们把它们用在宴席上,证明他们缺乏虔诚和喜爱放纵。
上等的油。可能是圣礼专有油。如果众民对自己的罪有正确的认识,就会悲哀而不抹油。
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约瑟的苦难”直译为“约瑟的破碎”。 约瑟所指代的北方王国,在纵情恣欲中根本不在意苦难。
以色列的奢侈使他们想不到苦难。因为这种意念会扰乱他们安逸。百姓已深陷淫荡之中,不关心以色列所面临的毁灭。自私的罪所产生的是对神和同胞的漠视。亚当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亚当无视神,不顺从神不让他吃禁果的命令。他也无视同胞,把悖逆的责任推给他心爱的夏娃。
●「大碗喝酒」:用「大碗」或「盆」喝酒,生动的形容狂欢牛饮的样子。
●「约瑟」:指以色列人。
●1908-1910年发现的撒玛利亚陶器碎片(公元前841-742年 )中,记载了撒玛利亚统治阶级类似的行径(挥霍油跟酒 )。
●「苦难」:「破败」、「粉碎」、「碎裂」。
【大碗喝酒】
这里用来形容碗的词,通常与文化活动有关联,。这表示阿摩司不只是指控他们以大碗过量饮酒,可能还亵渎圣物。此外,考古学家在亚述晚期的宁鲁德墓中,发现一些金酒碗,其中有些在侧面刻有亚述皇后的名字。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上等的油】
【】 「所以这些人必在被掳的人中首先被掳;舒身的人荒宴之乐必消灭了!」古代世界中,参加饮宴的人常常都被慷慨的主人以上等的油膏其前额,在他们脸上,造成一种闪烁的光芒,也为给人与房间带来香气。例如以撒哈顿执政时的一份亚述文献,描述他如何在一场皇家宴会中,用「上好的油浸湿客人的头」。因为本节阿摩司可能在控诉人民对误用宗教容器,或许他也指责人民使用原本用作宗教仪式的油。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以」还可加上「现在」,这厄运很快就来临,被掳的事是必然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列国之首,也必首先被掳。
他们荒宴之乐是异教的习俗,他们在膜拜偶像中享乐,既然这样喜爱外邦异族迷信纵欲的生活,必被掳至异地,但不会再有甚么逸乐。这种狂欢喊叫的声音(「乐」之原意 ),必变为吊丧者的哀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在被掳的人中。第7-11节预言国家因1-6节所提到的罪而受的惩罚。神拒绝的以色列人,将会遭到囚掳和完全灭亡。以色列的不幸,乃是二个王国里“首先”的。
荒宴之乐(mirzach “狂热的庆典” ),即为崇拜偶像而举行的败坏的庆典。
●这些人既然是「为首」、「最著名」所以神的审判也就是「首先被掳」。
◎直接应用到教会身上,我们该想想我们是不是单单享受弟兄姊妹之间胡搞瞎混的快乐,而忘记教会的危机?是不是以为自己是基督徒,拥有特权,可以随意度日。而今天教会中少有努力研经,忠心为神的子民分解真理的道的人。当神的子民来往奔走寻找神的话时,多少人是用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弟兄身上?多少人实行「属灵专制」?又有多少人因为单单听到人的声音或假冒神声音的人声,而陷入痛苦与彷徨中?多少渴慕真理的人是被教会专制的旋风卷离神的?我们为「基督身体」的苦难担忧吗?
【荒宴】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指着自己起誓说:“我憎恶雅各的荣华,厌弃他的宫殿;因此,我必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敌人。”」这里翻译成「荒宴」的字,原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葬礼的宴席(比较像是节日纪念餐会 因此用的碗与油通常与宗教仪式有关 )。尽管这个词在其他闪族传统中广为人知,却仅用于此处与。圣经以外关于葬礼餐宴的参考资料,见于乌加列文献、埃及伊里芬丁的亚兰文献,以及布匿、拿巴提、帕珥米拉的碑文。这几节经文中列出的,都与盛宴有关:肉、酒、音乐、膏油、闲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主」是全地的主宰,有绝对的权能与威严。「耶和华」是以色列圣约的神,祂与以色列建立圣约的关系,显示祂有拣选的恩典。「万军之神」再强调祂的能力,祂是得胜的王,统管世界。在祂没有再高的权威,所以祂只有指着自己起誓。「自己」原意为「喉咙」,即生命的气息。
「我憎恶……」,憎恶是神要审判的原因,是一种拒绝的态度(箴书有十二次之多 )。耶和华憎恶雅各的荣华。「荣华」的原意为「狂傲」,所以耶和华憎恶。骄傲在败坏以先。
「城」不只有是一座城,而是集体的名词,指所有的城及城中所有的一切,包括居民与财物。这里「城」也可专指京城,因为京城失陷,其它的城乡也不复独立存在。这城是「以色列的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神指着自己起誓”:没有比祂更大的,所以指着自己起誓,说明这里宣布的刑罚决不改变。
“雅各的荣华”。他们夸耀自己宏伟的城市和宫殿。
「宫殿」
:在这里代表那些叫以色列人自豪的成就。
万军之神。见注释。
指着自己起誓说。神在这里迎合人的语言和经验,。
荣华( ga'on,“高贵”,“杰出”或“自豪”。显然指以色列引以为豪的王宫豪宅,。即使是诚实挣来的钱,浪费在庞大的建筑物,已经是够糟的了,更何况以色列人的奢侈和辉煌,是凭借不诚实的手段,特别是对穷人的不公正而获得的,3:10,4:1)。神憎恨雅各的“荣华”和“宫殿”,说明祂恨的不是人,而是他们的罪恶行为,,。
城。即撒玛利亚。
●「指着自己起誓」:因为没有更大的存在,所以神指着自己起誓。
●「荣华」:「骄傲」。
【】「那时,若在一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也都必死。」现在如果只剩一房,而这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也许是硕果仅存的,但是他们仍不能幸免。这里不是因耶和华将他们交付敌人,可能是遭瘟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十。可能指的“十”,是以色列历史最后阶段的战争中的余民。要记住以色列不是在一次灾难中衰落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瓦解的过程,17:5-18)。
也都必死。即使这些成“十”的人在战争中虎口余生,也会在撒玛利亚的围城中死于饥荒和瘟疫。
9~10许多在战争中没有被杀的人将会在其后的瘟疫中死去,而那些埋葬尸首的人却惧怕提到“耶和华的名”,惟恐额外的审判会临到他们身上。“烧他尸首的”。也许指因大量的死人而需要火化,或指焚烧香料。希伯来人并不经常进行火化。
9-10 形容人民被敌人围困时死于饥荒的情形。
【】「死人的伯叔,就是烧他尸首的,要将这尸首搬到房外,问房屋内间的人说:“那里还有人没有?”他必说:“没有。”又说:“不要作声,因为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
「你那里还有人吗?」是指还有尸体吗?没有。答话的人还未身亡。但那人立即惊惧地说:不要作声!好似如果有人的声音,为耶和华发现,仍不会饶过他。静默原是指敬虔的态度,因为在耶和华面前,不可作声,,,。
「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因为提主的名,必使主来临,,这样就必惹动祂的怒气,。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烧他尸首”:希伯来人不行火葬,犯大罪的才施火刑,故有人认为是烧一种哀悼死者的香料,也可能尸首太多,来不及土葬,为防发生瘟疫,故予焚化。
「烧他尸首」:大概是指当时为了防止瘟疫发生而必须执行的措施;有学者则认为此处是指为死人烧香料或其他对象。,不提神的名并非因为敬畏祂 , 乃是恐怕提起时会触怒神,祂便降下更多灾祸。
死人的伯叔。或“死人的亲戚”,即活着的近亲。
烧他尸首的。亲戚进房要为尸体举行葬礼。有人认为仪式包括在尸体边烧香。其他人则认为这是指火葬。犹太人通常用土葬,但有时用火葬,。当时或许必须用火葬,因为死人很多,或有瘟疫,或因围城无法到城外埋葬。近亲既不能把尸体放入墓穴,就只好把它烧掉。
内间(yarkethim “后面部份” “最远部份”或“最内部份” )。这里描述近亲与藏在内室的幸存者说话。
不可提。关于这个禁忌,有各种解释:一,出于完全的绝望。幸存者认为这是惩罚的日子,呼叫神的名字已为时太晚。他们在有生之日没有向神呼求,在死亡时也不能向祂呼求。二,表达了百姓的顽梗和不信,他们在惨境中仍不承认神的名字。三,他们害怕呼唤神的名字会使祂的视线转向幸存者,从而遭遇死的惩罚。四,他们认为灾难是神造成的,所以不愿意提神的名字。五,要么存在定规,要么擅“提”神的名字会招来嘲笑或其他社会压力,那些真心爱主,并努力顺从祂的人,最好保持沉默以避免报复。也许最合理的解释是因幸存的以色列人感到绝望,觉得现在求助神已无济于事。
●「烧他尸首」:火葬本是不被以色列人接受的方式,但是当时大概为了防止瘟疫发生,或因死亡人数过多,只好用火葬的方式。
●不提耶和华的名是因为怕提起会触怒神(百姓深知此刑罚是来自耶和华 ),可能会降下更多的灾祸。
10~11作者用一幅小图画生动描写出神的忿怒临到城中的可怕的景象;屋子里显然还有一个人活着,蜷缩在那里不敢动弹。死人的亲戚来收尸,见到他时问屋里还有没有活人。他回答说“没有”。收尸的人立刻叫他别出声,怕耶和华一听见他的祷告(“题耶和华的名” ),他的命也没有了!
【】
「不可提耶和华的名」是剩余者的悲调,见证他们蒙羞受辱,乃他们自招,也是神公义的刑罚,他们再无颜面提说神的名字,因他们所受的乃是他们该得的。
──《新旧约辅读》
【烧尸首】
烧尸首并非常见的举动,,而此处动词的拼字也罕见。这引发几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原文指的不是焚烧尸体,而是涂敷香料于尸体,预备埋葬。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不提主名】
神的怒气甚大,以至于撒玛利亚城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一,而幸存者对雅巍所行的事感到相当战兢,因此他们害怕提到神的名,免得发怒的神继续盯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不要作声」这句命令是某种避凶咒语(就像英语中的 God forbid--「万万不可」 ),避免不小心激怒神,。恩里勒尼拉里(Enlil~Nirari 主前1326~1317年 )执政时的亚述皇家文献提供一些信息。其中一篇记载一位皇家成员被宣布死亡时,王呼叫说「愿神不出声!」,他的目的可能是求神不要对其他任何人行动(或说话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看哪!耶和华出令,大房就被攻破,小屋就被打裂。」
耶和华审判的行动已经来到。大房小屋是否比较过冬与消夏的房屋?或者大房指以石头鏧过的房屋,而小屋只是美好的葡萄园。但是神对所有的居所都给予打击,或者以地震的方法,使房屋破碎倒塌,以及使墙崩裂(「打裂」的原意 ),都成为废墟,亳无存留,成为荒废的乱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大房”、“小屋”:看所说的房屋。
重复并证实先知以前所警告过的惩罚(第8节 )。
【】「马岂能在崖石上奔跑?人岂能在那里用牛耕种呢?你们却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
公平原为社会秩序维护力量,应该有豫防与医治的功效,现在人们将它变质,不仅苦涩难尝,而且有毒素,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公义的果子原有智慧,现在成为谎话的果子。这不仅有苦味,而且有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看及注。“用牛耕种”亦作“用牛在海里耕种”,与马在崖石上跑同为愚不可及的事。玩弄法律,藐视公义比这还愚笨。
以色列人混淆的道德标准就好象“马”在崖石上“奔跑”一样荒谬。
「人岂能...... 耕种呢」:或译作「人岂能用牛在海里耕种呢」。本节的意思是:以色列人不公义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岩石。本章的结尾显示那些以为靠自己的力量能阻止神的惩罚,抵挡派去责罚他们之敌人的人是多么愚蠢。马是不可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
在那里。希伯来语文里无此词。这里指牛耕田和马奔跑的地方。
用牛(babbeqarim ) 。有人认为该词应分为bebaqar 和yam两个 ,意为“人岂能用牛耕海呢?”无论怎样理解,都是说以色列企图逃避迫近的惩罚,乃是白费心机。错误行动的行动必然导致民族的灾难。
苦胆(ro'sh “毒草” )。见注释。公义变成最致命的不公平。大家都要遭受其可怕的后果。
茵蔯(la`anah )。蒿属植物,味道极苦,。以色列违背公义的后果就是最苦的不公正和错谬。
●一般人不会做出违反神所设立自然律的愚昧事(在山崖上要马奔跑、牛耕地 ),而以色列人竟然把公平、公义丢弃!
【】
这里的两个比喻是代表不能发生的事,但以色列人却偏偏这样行(12下 ),完全藐视神的性情和教导,并试图以己力寻求权力权柄(角的含意 ),谁知却使自己陷在神的审判之下。
──《新旧约辅读》
【】「你们喜爱虚浮的事,自夸说:‘我们不是凭自己的力量取了角吗?”」
「虚浮的事」音译为「罗底巴」,原为约但河东,雅博之北,。
「角」可能也是地名(Karnaim ),是在叙利亚的北部,甚至在主前732年提革哩毘勒色打败亚兰之后即命名为Qarnini,可能取之于这个地名。这仍是与亚们之侵略有关。当然「角」指世界强国的力量。以色列曾取胜于亚们,以为可以自夸骄傲,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自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角”代表力量,人的力量何等微小,凭以自夸也是愚笨的事,“虚浮的事”原文为“罗底巴”,“角”为“加宁”,都是城市名,,作者运用文字技巧,借城市之名来传达虚浮与微小的意义。这二城位于河东基列地,本已从亚兰王哈薛手中夺回,后为亚述攻取(14节所说的“一国” ),沾沾自喜的强盛化为云烟!
「虚浮的事」:或作微不足道的事物。
「角」:是力量的象征。
二者是两个城市名称的含意;它们分别为「罗底巴」和「加宁」,位于约但河以东的基列地,为约阿施(或其子耶罗波安二世 )从亚兰人的手中夺回,14:25)。
虚浮的事(lo'dabar ) 。阿摩司指出那些人的愚蠢。他们信赖虚幻之物,他们的偶像、他们所自夸的安全和所吹嘘的大能。有些圣经学者把它看成专有名词,说lo'dabar(劳得巴 )是基列的一个地名,17:27)。
角(qarnayim ) 。力量的象征。有些人认为这是指《马加比上》5:26和《马加比下》12:21所提到的堡垒卡乃因(Karnaim )。英文RSV版里也是这样翻译的。
●「虚浮的事」:或作「微不足道的事」。暗指「罗底巴亚米」,位于基列东部的城市。
●「角」:力量的象征。暗指「加宁」,以色列东北面的城市。
●罗底巴亚米、加宁是亚述的边境城,为约阿施或耶罗波安二世由亚述人手中夺下。先知的意思是以色列虽自夸自己能夺取此两城,却无法与亚述的力量相比。
【罗底巴】
(新译 现中。和合本意译为「虚浮的事」 )这是耶罗波安二世在外约但战役中所占领的地点之一,通常被认为是汗默遗址(Tell'el~Hammeh ),在雅博河北方不远,当时是亚扪领土。阿摩司把城市的名字念成 Lo~dabar(意思是虚浮 ),嘲弄这次的胜利。他嘲笑这些人在薄弱的成就中虚无的骄傲,因为与神的胜利相较,微不足道。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加宁】
(新译 现中。和合本意译为「角」 )这个重要的地点是在巴珊的埃撒得遗址(Tell es~Sa'ad ),雅穆克河北方支流边上,。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于主前七三八至七三七年战役征服该地区后,以此城为亚述国的卡尼那(Qarnina )省首府。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万军之神说:“色列家啊!我必兴起一国攻击你们;他们必欺压你们,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的河。”」
「我必兴起……」神自己要采取行动。祂要兴起一国攻击以色列。那不会是亚兰,亚兰才被战败,。但是阿摩司书中并未提起亚述,只说是「敌人」,必来围攻这地。
「他们」仍指一国,多数是因「国」是集体名词。他们将欺压以色列人,好似昔日在埃及一般。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河,从北至南。哈马口是在利巴嫩,为北方的边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暂编注解〕哈马口在以色列国北端,亚拉巴的河为流入死海的一条小河。“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的河”是说北国从北到南全境。
“哈马”。位于以色列北界上的一个城。“亚拉巴的河”。一条流入死海的小河,标志耶罗波安二世王朝的南界。
「哈马口」、「亚拉巴」分别为北国的南北边界。
一国。指神的忿怒的工具亚述人,将从北方,尤其是从“从哈马口” 侵入以色列。哈马口是亚兰北部的一座城市,。参照其他类似的经文,这是警告说,如果继续拒绝悔改,国家就会遭灾,。
亚拉巴(`arabah )。是从加利利海到阿喀巴湾之间的低地。亚拉巴河可能流入死海北端。重要的是,这些北方和南方的边界线标志着耶罗波安二世在以色列鼎盛时期所恢复的领土。
●「哈马口」、「亚拉巴」分别为北国的南北边界。意思就是全国被攻取。
【】
「一国」乃指亚述而言,哈马口即北国之极北处,约大马士革以北一百五十哩,亚拉巴河为死海之出口,代表极南端之意,即全国都在亚述之压迫之下。
──《新旧约辅读》
【】
【安逸可虑】「在锡安…安逸无虑的有祸了。」
在以下几章里,作者描绘人民的奢侈与放任,他们躺在象牙床上,吃上等的食品,奏乐唱歌,用大碗喝酒,根本不在乎国家的危难,生命的鲜血流出。他们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第六节 )。
在我们中间这样的情形也极为普遍,我们常有这样的试探。如果我们有生活的安乐与享受,就对穷人与不幸者没有同情。我们的天地安全就好了,我们就在安逸与满足中,不会关心周围世界的需要。
约瑟的苦难使我们想起坑边的情景,他的兄弟坐下吃饭,约瑟在坑中连水都没有。然后他们把他卖给过路的商人,完全丢弃他。人心在每一时代都是这样。
我们是否在锡安安乐呢?我们有丰富的财物,原是神托付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我们是否不关心家人,也不去注意街上的人们?我们在园中睡觉,而主却在流汗好似血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是否用得恰当?我们想想有什么可以帮助——在患难中的人、穷寡妇、青年的妻子在丈夫疾病之时,或学生想作传道的心愿,他们需要别人辅导。
──迈尔《珍贵的片刻》
【信徒的真平安】「在锡安和撒玛利亚山安逸无虑的,有祸了。」
该安逸而安逸不是问题,该忧虑而无虑才是问题。
约半个世纪的安定生活,经济发展,没有外患,造成了领袖的心高气傲。新兴的资产阶级,如雨后春笋,在风景幽美的山上,建造了宫殿般的豪华巨宅;入夜庭中火炬高燃,盛筵不绝,弦歌之声,传到好远的街头。先知向他们传出信息:国为列国之首,人最著名,且为以色列家所归向,在锡安和撒玛利亚山安逸无虑的,有祸了!…这些人必在被掳的人中首先被掳;舒身的人荒宴之乐必消灭了!
不知道世事神不是不愿意人欢乐,而是不愿人只顾宴乐,错误的以为惟有我了不起,眼光短浅,想到自己“国为列国之首,人最著名”,全然不知道世界。其实,以色列如果可算得上与列国不同,是因为神的拣选,把律法赐给他们;违背了神,就算不得甚么。看文明古国叙利亚,也曾威势盛极一时,但他们的大城哪里去了?非利士曾经是海上霸权,今天的迦特岂不已式微?同样的命运,还不是照可临到撒玛利亚的头上?
不知敬畏神不敬畏神,也就不尊重人,因为看不见审判临近,使他尽行强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因为人无论贫富,都是神照着自己形像造的,向贫穷人行强暴,是眼中无神的表现。大卫制造了乐器,为了敬拜歌颂神,他们却用来满足声色耳目之娱。
只想到自己人只以自己为中心,尽情的享受,奢华浪费,专顾自己,是末世危险的记号。因此古时的教会,以贪食过量为危险的罪。当社会富足了,人民的垃圾堆也变大了;把有用的物资,满足并不必要的消耗,是不思念天上事。
不关心别人他们这样的满足自己,却不想到,穷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像约瑟的哥哥们,把弟弟丢在坑中,又卖去埃及为奴,他们却坐下吃喝,全然没有关心同胞的爱。是神不喜悦的。
安逸的人是可虑的,因为不想到将来。── 于中旻《阿摩司书笺记》
信徒有真平安与假平安,这并不在乎环境,乃在乎心灵。信徒的平安是心中与神的关系,如果与神的关系好,就算环境恶劣,他心中也是平安的。阿摩司看见这班人,吃喝快乐,心中自满,他们没有和神发生关系,他们的快乐是人与人之间的快乐。虽然他们有宗教和崇拜,国家兴盛,但先知却说:「有祸了。」换句话说:「哀哉!」这是他们不明白的。许多基督徒,常常在危险中过生活。
前段时间我在越南,听见一个消息,北越虽然多年受无神论者的统治,但仍有四十多间教会,常有不少人聚会,他们平安吗?他们平安,他们的平安在乎看不见的神住在他们心中。世界上的人,只有基督徒有平安,有耶稣就有平安。如果外面平安,心里不平安,这就危险了。
── 包忠杰《阿摩司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