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那鸿
尼尼微听了约拿的预言后不是悔改了吗?怎么──
公元前663至612年,先知那鸿象约拿一样向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发出预言,约在一世纪前,约拿目睹尼尼微人悔改归正,但如今,此城市又堕落到邪恶当中。这个统辖整片肥沃半月弯的强国亚述,似乎是人无法抵御的。他们冷酷凶残的兵士,已经摧毁北国以色列,现在又向犹大逼进。因此,那鸿宣告神向亚述发怒: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这强大的亚述帝国要被巴比伦倾覆。
伊勒歌斯在何处?
“默示”是从神而来的信息。“伊勒歌斯”是一个村庄,有人认为这村庄位于犹大国的西南部。
神要施报,目的是──
惟独神有权利“忌邪”(原意作妒恨 )和“施报”(原意作复仇 )。“妒恨”和“复仇”似乎不会跟神拉上关系,因为人的妒恨和复仇往往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但神是要确保我们对祂忠贞,所以祂惩罚不知悔改的恶人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祂“忌邪”和“施报”的目的只是为除去罪恶,恢复世界的和平,,并不含有自私的成分。
世上的坏人未必都得到了治裁,神怎么让他们逍遥法外呢?
神不轻易发怒,但当祂定意惩罚时,连大地也战栗。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相信神,因为他们看到世上有奸恶之徒,甚至连教会中也有伪善之辈。然而,他们并不理解,正因为神不轻易发怒,才可让跟随祂的人有机会、有时间和罪人分享神的爱和真道。不过,审判最终必会临到,神必不容许罪恶永远消遥法外。假若有人质问神为何不立刻遏止罪恶,就请他们不要忘记,若神果真动怒,必无一人可以存活。其实,我们该感谢神让人有机会归向祂。
巴珊和迦密是土地非常肥沃的地区。
神发怒,无人能敌挡,好人也受连累,这我倒没想到……
公然对抗全能创造主的人,必不能安稳度日。这位神不单掌管太阳月亮、各银河星系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更决定着各国各族的兴衰。一个只在世上瞬间出现的王国如亚述,即使强大无敌,又岂能挑战神那可畏可惧的权柄?假若亚述能预见未来,必然见到其国土将来只剩颓垣败瓦、荒芜遍野;至于神,却是永立不倒,永远掌权的。切记不要敌挡神,因为祂永远坚立,即使各国联合,也不可能动祂分毫。
熊熊烈火,滔滔洪水,是为敌对神的人准备的;我嘛,我要作投靠祂的人……
拒绝相信神的人,神的惩罚就如熊熊烈火,无法抵受;但对爱神的人而言,神就如避难所,祂的供应必不缺乏;至于与神为敌的人,神就如涨溢的洪水把他们淹没、冲去。与神的关系如何,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你要选哪一种呢?
这图谋邪恶的人是──
那一个“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可能是:(1 )亚述巴尼帕(公元前669-627年 ),在那鸿在世期间作亚述的王,也是他把亚述的国势推至顶峰。(2 )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年 ),曾公然敌挡神,也是悖逆神之人的缩影。(3 )并不指某一个特定的王,乃是指整个邪恶的亚述帝国。经文重点乃在指出尼尼微被毁是因悖逆神。
犹大人因罪受罚,也因神的信实蒙拯救──
有好信息临到被亚述欺压的犹大:那攻击和折腾犹大的将会遭受毁灭,而且永不复兴。果不其然,尼尼微被完全摧毁了。直至1845年,其遗址才被发掘出来。
一、作者与日期
1、弥迦简介
弥迦书没有弥迦的传记资料,他的名字意即“谁像耶和华?”。他故乡摩利沙,可能是摩利设迦(参),是一个犹大村庄,在非利士的迦特附近,离耶路撒冷西南二十五哩。有几方面证据显示他乃平民,也许是农夫。他攻击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的罪行与腐败,所以他可能不是该两城的居民(1:l、5-9,、12),但论到审判将影响他家乡的村镇时,他却十分苦恼()。他抨击欺压剥削穷苦百姓的人,表示他认同平民百姓,站在他们那一边。
2、比较以赛亚
以赛亚和弥迦是个有趣的组合:一是贵族、王与政客的亲信;一是农民或地主,偶然到首都探问,肯定自己在本乡所听闻的消息。虽然两人背景与教育都不同,但勇气和信心则一样;两人都坚持立约的信念,致力于维护以色列历史的信仰。
3、弥迦的信息
弥迦的字里行间富有强烈地呼召感。他热诚又准确地运用以色列立约的观念,谈论当时的局势。约的背后是立约之神,虽然以色列人没有保持这个约的关系,但神仍然持守这约,并在将来领他的子民进入荣耀中。
4、写作日期
一般推测为撒玛利亚城沦陷的前后,即735-700 。
1)弥迦在希西家王时宣讲预言()。
2)第六章提及以色列,似乎暗示她若肯及时悔改,必能脱离神 的审判。故合理的推论是弥迦的工作始于撒马利亚倾覆前。
3)弥迦和以赛亚为同时期的先知,但书中未提及乌西雅王,可见他工作开始比以赛亚要晚。
4)书中未提及希西家在位时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701 B.C.),因此弥迦可能在此之前离世或停止做先知。
二、时代与背景
1、约坦登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义的事,但生活奢侈,大兴土木,使贫者越困。外有亚述强国的压力。
2、亚哈斯在位时,被迫向亚述纳贡,到犹大王希西家的初期,犹大仍靠每年纳贡来换取暂时的安宁。
3、希西家在位时,政治上有亲亚述与亲埃及之争,北国于722B.C.亡于亚述。宗教上希西家有大力改革,但于事无补。犹大举国道德和属灵状况普遍低落,宗教变得形式化,并受异教影响有献人为祭的作法。地主则压迫穷人,侵吞孤儿寡妇的财产。
三、主题与特点
1、此书淋漓透彻的揭露了富豪、地主对一般人民和佃农的无情剥削、逼害。所讲的预言主要针对犹大国,且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为自己的要务。
2、弥迦书由三部份的信息所组成,每部份都以“听”字为首(,,)。
3、全书主要斥责人民在道德、宗教方面的恶行,而少涉及政治状况。
4、作者常用相关语和生动的比喻。
##已应验的预言##
弥迦所讲的预言,大都已成历史事实,这是此书的一大特点:
1、撒玛利亚的沦陷(,主前722)
2、西拿基立攻取犹大(,702-701年)3、耶路撒冷失陷(,,586年)4、被掳巴比伦(,586年)5、从被掳地归回(、13,-17,536年)6、有一君生于伯利恒()其它书卷的引用
圣经共引用弥迦书三次,每次都是重要的,请读下列经文:
1、犹大长老()引弥迦的话(),因而挽救了耶利米的性命。
2、文士引弥迦的话(,)。3、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时()引弥迦的话()。四、分段与要点
1、第一次听审:神对选民(1-2)
A.审判南北国 1B.审判之原因 2上C.宣告真国度 2下2、第二次听审:神对国家领袖(3-5)
A.审判国家元首 3B.宣告真正国度 4-53、第三次听审:神对选民(6-7)
A.审判选民之罪行 6B.宣告真神之赦恩 7要点:弥赛亚的预言
弥赛亚的降生之地,是伯利恒()。
弥赛亚的工作,为他们争战()。弥赛亚的得胜()。弥赛亚的国度()。1、以耶路撒冷为国权的中心();
2、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3、国度的特点是公义、和平();4、国度的景况是繁荣兴盛()。五、钥字与钥节
钥字:争辩(),公义()
钥节“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也必应允我。”“……我虽然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要作我的光。”“神啊!有何神像你?……”六、目的与教训
先知告诉神的子民:
1、神恨罪,对犯罪的选民必须给以审判。2、因神是慈爱的,悔改者必予宽恕与拯救。3、根据神与其子民所立的约,在末后的日子以色列家必定恢复繁荣。先知在极黑暗的时代没跟潮流合污,是因他亲自体验神是公义与怜悯的神。神虽发怒,但不怀怒;他喜爱施恩,喜爱赦罪,抛罪于深海,使它不复见;他就是神;有何神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