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弥迦书第1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那鸿

尼尼微听了约拿的预言后不是悔改了吗?怎么──

公元前663至612年,先知那鸿象约拿一样向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发出预言,约在一世纪前,约拿目睹尼尼微人悔改归正,但如今,此城市又堕落到邪恶当中。这个统辖整片肥沃半月弯的强国亚述,似乎是人无法抵御的。他们冷酷凶残的兵士,已经摧毁北国以色列,现在又向犹大逼进。因此,那鸿宣告神向亚述发怒: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这强大的亚述帝国要被巴比伦倾覆。

伊勒歌斯在何处?

“默示”是从神而来的信息。“伊勒歌斯”是一个村庄,有人认为这村庄位于犹大国的西南部。

神要施报,目的是──

惟独神有权利“忌邪”(原意作妒恨 )和“施报”(原意作复仇 )。“妒恨”和“复仇”似乎不会跟神拉上关系,因为人的妒恨和复仇往往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但神是要确保我们对祂忠贞,所以祂惩罚不知悔改的恶人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祂“忌邪”和“施报”的目的只是为除去罪恶,恢复世界的和平,并不含有自私的成分。

世上的坏人未必都得到了治裁,神怎么让他们逍遥法外呢?

神不轻易发怒,但当祂定意惩罚时,连大地也战栗。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相信神,因为他们看到世上有奸恶之徒,甚至连教会中也有伪善之辈。然而,他们并不理解,正因为神不轻易发怒,才可让跟随祂的人有机会、有时间和罪人分享神的爱和真道。不过,审判最终必会临到,神必不容许罪恶永远消遥法外。假若有人质问神为何不立刻遏止罪恶,就请他们不要忘记,若神果真动怒,必无一人可以存活。其实,我们该感谢神让人有机会归向祂。

巴珊和迦密是土地非常肥沃的地区。

神发怒,无人能敌挡,好人也受连累,这我倒没想到……

公然对抗全能创造主的人,必不能安稳度日。这位神不单掌管太阳月亮、各银河星系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更决定着各国各族的兴衰。一个只在世上瞬间出现的王国如亚述,即使强大无敌,又岂能挑战神那可畏可惧的权柄?假若亚述能预见未来,必然见到其国土将来只剩颓垣败瓦、荒芜遍野;至于神,却是永立不倒,永远掌权的。切记不要敌挡神,因为祂永远坚立,即使各国联合,也不可能动祂分毫。

熊熊烈火,滔滔洪水,是为敌对神的人准备的;我嘛,我要作投靠祂的人……

拒绝相信神的人,神的惩罚就如熊熊烈火,无法抵受;但对爱神的人而言,神就如避难所,祂的供应必不缺乏;至于与神为敌的人,神就如涨溢的洪水把他们淹没、冲去。与神的关系如何,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你要选哪一种呢?

这图谋邪恶的人是──

那一个“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可能是:(1 )亚述巴尼帕(公元前669-627年 ),在那鸿在世期间作亚述的王,也是他把亚述的国势推至顶峰。(2 )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年 ),曾公然敌挡神,也是悖逆神之人的缩影。(3 )并不指某一个特定的王,乃是指整个邪恶的亚述帝国。经文重点乃在指出尼尼微被毁是因悖逆神。

犹大人因罪受罚,也因神的信实蒙拯救──

有好信息临到被亚述欺压的犹大:那攻击和折腾犹大的将会遭受毁灭,而且永不复兴。果不其然,尼尼微被完全摧毁了。直至1845年,其遗址才被发掘出来。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弥迦书——谁像耶和华?

一、作者与日期

1、弥迦简介

弥迦书没有弥迦的传记资料,他的名字意即“谁像耶和华?”。他故乡摩利沙,可能是摩利设迦(参),是一个犹大村庄,在非利士的迦特附近,离耶路撒冷西南二十五哩。有几方面证据显示他乃平民,也许是农夫。他攻击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的罪行与腐败,所以他可能不是该两城的居民(1:l、5-9,、12),但论到审判将影响他家乡的村镇时,他却十分苦恼()。他抨击欺压剥削穷苦百姓的人,表示他认同平民百姓,站在他们那一边。

2、比较以赛亚

以赛亚和弥迦是个有趣的组合:一是贵族、王与政客的亲信;一是农民或地主,偶然到首都探问,肯定自己在本乡所听闻的消息。虽然两人背景与教育都不同,但勇气和信心则一样;两人都坚持立约的信念,致力于维护以色列历史的信仰。

3、弥迦的信息

弥迦的字里行间富有强烈地呼召感。他热诚又准确地运用以色列立约的观念,谈论当时的局势。约的背后是立约之神,虽然以色列人没有保持这个约的关系,但神仍然持守这约,并在将来领他的子民进入荣耀中。

4、写作日期

一般推测为撒玛利亚城沦陷的前后,即735-700 。

1)弥迦在希西家王时宣讲预言()。

2)第六章提及以色列,似乎暗示她若肯及时悔改,必能脱离神 的审判。故合理的推论是弥迦的工作始于撒马利亚倾覆前。

3)弥迦和以赛亚为同时期的先知,但书中未提及乌西雅王,可见他工作开始比以赛亚要晚。

4)书中未提及希西家在位时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701 B.C.),因此弥迦可能在此之前离世或停止做先知。

二、时代与背景

1、约坦登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义的事,但生活奢侈,大兴土木,使贫者越困。外有亚述强国的压力。

2、亚哈斯在位时,被迫向亚述纳贡,到犹大王希西家的初期,犹大仍靠每年纳贡来换取暂时的安宁。

3、希西家在位时,政治上有亲亚述与亲埃及之争,北国于722B.C.亡于亚述。宗教上希西家有大力改革,但于事无补。犹大举国道德和属灵状况普遍低落,宗教变得形式化,并受异教影响有献人为祭的作法。地主则压迫穷人,侵吞孤儿寡妇的财产。

三、主题与特点

1、此书淋漓透彻的揭露了富豪、地主对一般人民和佃农的无情剥削、逼害。所讲的预言主要针对犹大国,且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为自己的要务。

2、弥迦书由三部份的信息所组成,每部份都以“听”字为首()。

3、全书主要斥责人民在道德、宗教方面的恶行,而少涉及政治状况。

4、作者常用相关语和生动的比喻。

##已应验的预言##

弥迦所讲的预言,大都已成历史事实,这是此书的一大特点:

1、撒玛利亚的沦陷(,主前722)

2、西拿基立攻取犹大(,702-701年)

3、耶路撒冷失陷(,586年)

4、被掳巴比伦(,586年)

5、从被掳地归回(、13,-17,536年)

6、有一君生于伯利恒()

其它书卷的引用

圣经共引用弥迦书三次,每次都是重要的,请读下列经文:

1、犹大长老()引弥迦的话(),因而挽救了耶利米的性命。

2、文士引弥迦的话()。

3、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时()引弥迦的话()。

四、分段与要点

1、第一次听审:神对选民(1-2)

A.审判南北国 1

B.审判之原因 2上

C.宣告真国度 2下

2、第二次听审:神对国家领袖(3-5)

A.审判国家元首 3

B.宣告真正国度 4-5

3、第三次听审:神对选民(6-7)

A.审判选民之罪行 6

B.宣告真神之赦恩 7

要点:弥赛亚的预言

弥赛亚的降生之地,是伯利恒()。

弥赛亚的工作,为他们争战()。

弥赛亚的得胜()。

弥赛亚的国度()。

1、以耶路撒冷为国权的中心();

2、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3、国度的特点是公义、和平();

4、国度的景况是繁荣兴盛()。

五、钥字与钥节

钥字:争辩(),公义()

钥节

“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也必应允我。”

“……我虽然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要作我的光。”

“神啊!有何神像你?……”

六、目的与教训

先知告诉神的子民:

1、神恨罪,对犯罪的选民必须给以审判。

2、因神是慈爱的,悔改者必予宽恕与拯救。

3、根据神与其子民所立的约,在末后的日子以色列家必定恢复繁荣。

先知在极黑暗的时代没跟潮流合污,是因他亲自体验神是公义与怜悯的神。神虽发怒,但不怀怒;他喜爱施恩,喜爱赦罪,抛罪于深海,使它不复见;他就是神;有何神象他呢?

--1-黄晓远 2016-04-27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