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哈巴谷书第1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哈巴谷

不单是我,先知原来也满腹疑问……

约雅敬王执政期间,哈巴谷在犹大国居住。公元前612年,即亚述国首都尼尼微沦陷的那一年,至公元前589年,即犹大国被巴比伦进攻的时候,哈巴谷向人传讲神的话语。随着亚述国军力的衰败,巴比伦渐渐成为世界强国。本书所记的乃是先知与神的对话,内容主要环绕先知的一连串疑问:" 神为甚么好像对罪恶视若无睹?犯罪的人又为甚么好像不用受罚?" 其他的先知书都是把神的话告诉我们,这卷书却把人的问题带到神面前。

神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先知的问题正是我想问的──

哈巴谷看见周围的罪行,十分难过,便向神倾吐心中的感受。在今天,不公平的事依然经常发生,但切记不要妄生怀疑,甚至抗拒神。相反,我们应该细察神对哈巴谷所说的话,认识祂的长远计划和目标。纵使我们未必完全明白祂的用意,但也应知道祂所作的都是对的。

神回答了,原来……

神回答哈巴谷的疑问,对先知所关注的情况,神表示必定要独行奇事,使哈巴谷惊讶不已。当四周环境坏得难以忍受时,我们或会怀疑神已经忘记了我们。不过,总要记住神仍然掌权。祂有自己的计划,并会在所定的时间惩罚恶人。如果我们能谦卑下来,自然会愿意接受神的答案,等候祂所定的时间。

人经常会错怪神,像我就……

神把即将要行的事告诉耶路撒冷的居民,并说他们必定会非常诧异。这些人会看见连串叫人难以置信的事,包括:(1 )他们的国家(犹大国 )会忽然由一个繁荣的独立王国沦为附庸国。(2 )几百年来一直强盛的埃及,差不多在一夜间覆灭。(3 )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将被掳掠一空,甚至无人记得它的所在。(4 )迦勒底人(巴比伦人 )会日渐强盛。神的话虽然令人震惊,但百姓在有生之年会看见这些话一一成为现实。

迦勒底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怎么神要兴起他们?

迦勒底人(巴比伦人 )居于波斯湾的西北部,在公元前630年前后迅速崛起,成为强国。其后,他们向亚述国显示实力,并于公元前605年把它攻陷,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他们跟亚述人一样败坏,同样喜欢掳掠别国人民,又以军事谋略自夸,倚赖自己的军力

筑垒,原来是……

古代军队攻取城池时,会在城墙边堆沙石筑垒进攻。

巴比伦人依仗自己的军力,我依仗的又是甚么?是自己的能力吗?

巴比伦一直以自己的军力强大,军备精良而心高气傲。他们不讲人道,只顾掠夺其他民族,从被征服的国家抢掳财宝和奴隶。敬拜偶像的人往往就是这样,总是求他们手所造的神灵帮助自己谋取想要的东西。但基督徒所求的,是创造我们的主赐我们心力,去好好地事奉祂。偶像敬拜的目的,是为自己的荣誉;基督教的目的,却是要荣耀神。

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难道是神的安排?

对犹大国的惩罚将藉巴比伦人之手完成。对于神竟然用巴比伦人的手来惩罚犹大国,哈巴谷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个民族远较犹大人败坏。另一方面,巴比伦人也并不知道神用他们来惩罚犹大国,好让百姓回转。他们将被胜利冲昏头脑,结果也走上灭亡之路。恶人自取灭亡,绝不能逃出神的手掌。神可能用很特别的工具来纠正我们、惩罚我们。如果我们确需纠正或惩罚,又怎能埋怨神所用的工具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哈巴谷第二次发问

经文: -

12 耶和华-我的神,我的圣者啊,你不是从亘古就有吗?我们必不致死。耶和华啊,你派他为要行审判;盘石啊,你立他为要惩治人。13 你的眼目清洁,不看邪恶,也不看奸恶,为何你却看着人行诡诈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人,为何你保持沉默呢?14 你为何使人如海中的鱼,又如无人管辖的爬行动物呢?15 他用钩子把他们全拉上来,用罗网捕获他们,拉渔网聚集他们。因此,他欢喜快乐,16 向罗网献祭,向渔网烧香;因为他藉此得丰盛的收获与肥美的食物。17 但他岂可因此屡屡倒空罗网,时常杀戮列国的人,毫不顾惜呢?

我要站在我的瞭望台,立在城楼上观看,看耶和华要对我说甚么,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

在哈巴谷第二次向神提出质询之前,他首先凭信心宣告:我们必不致死!为甚么呢?因为他晓得:神是圣者,是从亘古就有,是盘石(12节)。其中,盘石(ṣûr, “rock, cliff”),是旧约圣经常用来形容神的字眼,特别是在诗,如a(原文a):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盘石、我所投靠的。既然神是这样的一位神,先知就可以放心地向神提出他的质疑。

在哈巴谷先知第一次向神发问的时候,他问神为何使他看见(rā’āh, “see”)罪孽,为何坐视(nābat, “loo祂”)奸恶(῾āmāl, “evil”,3节);如今,先知再用相同的字眼提出他的疑问:神不是眼目清洁,不看(rā’āh, “see”)邪恶,也不看(nābad, “loo祂”)奸恶(῾āmāl, “evil”)的吗?为何你却看着(nābat, “loo祂”)人行诡诈呢?(13a节)。这里的第二个「看/看着」的字眼(nābat, “loo祂”),与第3节坐视的字眼一样,有视若无睹的含义。不过,哈巴谷第一次投诉神视而不见的奸恶,指的是先知国内的自己人的罪恶,而第二次投诉神视若无睹的奸恶,乃是指攻击犹大国的巴比伦人的恶行。

为何的疑问,再次出现在先知的脑海中。第3节的原文以为何(lāmmāh, “why”)开始;同样的,第13b节的原文,也是以为何开始的:为何你保持沉默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人?然后,在经文就指出:先知完全不明白为甚么神会容许这么不合理的事情发生,他不甘心!于是他坚持要观看,看(rā’āh, “see”)耶和华要对我说甚么,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另一个可能的翻译是:「看他要怎样答复我的诉冤」《吕振中译本》。其中的诉冤,原文是tōkaḥat(reproach, reprimand),可以译作:「责备,谴责」。也就是说:先知不只是向神提出质询,甚至责备神。

历史告诉我们,在哈巴谷先知向神发问之后没几年,犹大国就被巴比伦消灭。神的子民也难逃亡国的厄运这事实,清楚地反映出:神首要的关注,不是祂的子民可以过着繁荣安定的生活,而是要他们忠于祂,按着祂的话的教导而行。当神的子民一再违背祂命令的时候,神就不惜夺去他们的「平安」。哈巴谷先知在理性上知道犹大要面对神的惩罚;可是,他在感情上觉得很难接受神用巴比伦人作为祂惩罚犹大国的工具;先知因此不只是向神提出质询,甚至责备神!

神怎样回应先知的责备呢?我们明天会来看。

思想:

作为神的儿女,你知道天父最关注的是甚么吗?另外,你曾经有过类似哈巴谷先知的经历:完全不明白为甚么神会容许一些事情发生吗?在那些时候,要抓紧神,不要轻言放弃。你可以像哈巴谷一样:向神倾心吐意,坦白地说出你的困扰,让神亲自向你说话。

--1-尔道自建 10月24日

02、神第一次回答

经文:

5 你们要向列国观看,注意看,要惊奇,再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日子,有一件事发生,尽管有人说了,你们还是不信。6 看哪,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霸占不属自己的住处。7 他威武可畏,审判与威权都由他而出。8 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野狼更猛。他的战马跳跃,他的战马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急速抓食,9 都为施行残暴而来,他们的脸面向东,聚集俘虏,多如尘沙。10 他讥诮列王,嘲讽领袖,嗤笑一切堡垒,堆土攻取它。11 那时,他如风猛然扫过,他背叛,显为有罪;他以自己的力量为神明。

就哈巴谷先知发出的问题,神是采用了相同的动词来回复的。在第3节,先知质问神:为何使他看见罪孽,为何坐视奸恶;神的回应是:「你们要向列国观看,注意看……」(5节)。其中的「观看」(rā’āh, “see”)和「注意看」(nābat, “loo祂”),原文分别与第3节的「看见」和「坐视」相同。先知质询神的,是关乎国内的强暴的问题,神的回复,则是将先知的目光扩阔,要他「留心观察你们周围的国家」《现代中文译本》。然后,神告诉先知祂要做一件令人大大惊奇的事:就是兴起更恶的迦勒底人(也就是巴比伦人),来对付犹大国的恶人。

巴比伦人的特色是甚么呢?是残忍、暴躁的;他们会「向广大地区进发,占据不属自己的住处」。第6节虽然没有明文地指出神兴起巴比伦人是对犹大的惩罚;可是,神在其他先知书的经文所作出的类似宣告,都反映出:兴起外邦国家来惩罚祂子民的罪,是神会使用的一个方法。比如:以赛亚先知,也有提过类似的主题。就提到:「祸哉!亚述,我怒气的棍!他们手中的杖是我的恼恨。我要差遣他攻击亵渎的国,吩咐他对付我所恼怒的民,抢走掳物,夺取掠物,将他们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一般。」事实上,与哈巴谷同期的先知耶利米,也提出神会从北方兴起一个民族来惩罚犹大人。其中,在,耶利米就清楚地宣告:「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你们不听我的话,看哪,我必召北方的众族和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前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四围所有的国民。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以致他们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永久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第7节,「他威武可畏」更贴切的翻译是:「他们令人惊吓恐惧」《现代中文译本》。为甚么巴比伦人是那么的令人惧怕呢?因为审判与威权都由他而出,也就是说:公义和权力,都源自他自己。也就是说:甚么是对的事,乃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思高译本》将这句经文译作:「这民族独断独行,目中无人」。这些巴比伦人同时拥有强势的客观条件:有快和狠的马与战马(或译作:「骑兵」《现代中文译本》);而他们的目的是「都为施行残暴而来」。其中的「残暴」,与的「暴力」,及的「强暴」,原文同字,都是ḥāmās(violence, wrong)。犹大国有强暴的人,神就兴起强暴的人来对付他们。列王、领袖以及他们的堡垒,都是巴比伦人讥诮嘲讽的对象(10节),因为他们实在大有能力、势如破竹。不过,也因为如此,他以自己的力量为神明,因此,他「显为有罪」(11节;原文并没有「他背叛」几个字)。

思想:

神竟然兴起比犹大更恶的巴比伦人来惩罚犹大的恶人,这实在是哈巴谷先知时代的人难以置信的事;神的作为,高深莫测,人实在不能参透!不过,要记得的是:巴比伦虽然是神用来惩罚犹大的工具;可是,神也同时指出:这民族是有罪的,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视自己的能力为神!这是神不会坐视不理的。

--2-尔道自建 10月23日

03、哈巴谷第一次发问

经文:

2 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向你呼喊「暴力!」你还不拯救?3 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坐视奸恶呢?毁灭和凶暴在我面前,争执与纷争不断发生。4 因此律法无效,公理从未彰显。因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遭受扭曲。

正如昨天提及的:哈巴谷作先知的时候,正值犹大国面临巴比伦的威胁,而当时犹大的君王乃是约雅敬。约雅敬的父亲约西亚原是个敬虔的君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先大卫一切所行的道,不偏左右。之后,大祭司希勒家在圣殿发现了律法书,约西亚更在国内推行宗教改革,以致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那样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可是,约西亚之后被埃及王尼哥所杀;而接续他作王的约雅敬则倒行逆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祖先一切所行的也指出:约雅敬「你的眼和你的心却专顾不义之财,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残暴。」

处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难怪先知一开始就向神发出一连串的质询。第2节原文以「要到几时呢?」(῾ad-’ānāh, “until when”)开始,而第3节的原文,则以「为何」(lāmmāh, “why”)开始。这两个字词,都是经常出现于个人的哀歌里头的典型字眼。比如:(原文:「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转脸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又如::「耶和华啊,你为甚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甚么隐藏?」(原文:「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lāmmāh, “why”)离弃我?为甚么(lāmmāh)远离不救我,不听我的呻吟?」

至于哈巴谷先知向神投诉的社会问题,则包括以下六方面、三对经常一起出现的字眼:罪孽(’āwen, “wickedness”)与奸恶(῾āmāl, “evil, misfortune”);毁灭(šōd, “violence, havoc”)与凶暴(ḥāmās, “violence, wrong”,与第2节的暴力原文同字);争执(rîb, “strife, dispute”)和纷争(mādôn, “strife, contention”)。其中的「罪孽和奸恶」,可以指向权力的滥用,不论是社会、宗教或政治方面的权力。另外一对字眼:「毁灭与凶暴」,则可以是指涉及实际的身体暴力行为,以及抢夺他人财物的所为。最后是「争执和纷争」,属法庭的用语,可能是当时有不少涉及法律诉讼的案件。这最后出现的常用词组,也自然地引入了第4节的内容:因此律法无效,公理从未彰显。因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遭受扭曲。其中的恶人和义人,可以分别指敌挡神的人和敬畏神的人。因为恶人的势力太大了,以致法律发挥不了作用,「正义永远不得伸张……正义被歪曲了」《现代中文译本》。整体来看:先知身处的社会,实在是陷于相当恶劣的状态当中。

思想:

你今天身处的社会,跟哈巴谷先知当日所处身的社会,有甚么类似的地方吗?「要到几时?」「为何?」是不是也是你向神发出的心声呢?让我们学效哈巴谷先知,恳切地向神呼求;愿神亲自回应你的祈祷!

--3-尔道自建 10月22日

04、哈巴谷书的背景

经文:

1哈巴谷先知所看见的默示。

从今天开始到月底,我们会一起来思想这个月的第三卷小先知书:哈巴谷书。约拿书的对象是亚述国的尼尼微;俄巴底亚的对象是以东;哈巴谷书的对象,则是神的选民国:犹大。而哈巴谷乃是于主前约609-605年间开始作先知的;当时,犹大国正面临巴比伦的威胁,而且已经危在旦夕。同时,这段时期最后的两三个犹大王都是庸碌的君主,以致国家充满强暴和罪恶。先知面对国家这种光景,不禁对神有所质疑,然后向神发出一连串的问题。

的标题句,原文直译是:「哈巴谷先知所看见的神喻(maśśa’, “oracle”)」。《和修本》一致地用默示来翻译原文的「神喻」一字。不过,《和合本》就比较混乱,会用默示来翻译不同的字眼。哈巴谷书的标题句,《和合本》译作「默示」。可是,的标题句,《和合本》也是译作:「阿摩司得默示」,而原文其实是「阿摩司的话(dābār, “word”)」《和修》。又比如:俄巴底亚书1:的标题句,《和合本》译作:「俄巴底亚得了耶和华的默示」;当中的「默示」,原文是「异象」(ḥāzôn, “vision”) 《和修》。读者在解释有关字眼之前,有须要弄清楚默示这词的原文是甚么,才不致解错圣经。

至于哈巴谷书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当清楚的:首先,是先知就自己的国家出现强暴的事向神提出质询,问神为甚么坐视不理。神的回复是:祂会兴起迦勒底人(也就是巴比伦人)来收拾这些行强暴的人。可是,这就引发了先知另一个疑惑,就是:神为甚么会兴起比先知本国更恶的恶人,来对付他本国的人呢?神的第二次回复是:这些更恶的恶人,即是巴比伦人,最终也会受到惩罚。不过,先知要凭信心等待这日子的来到。著名的「义人必因信得生」的经文,就是出现在这个段落里头。这句话在新约被引用了三次之多;待我们分析哈巴谷书二章的时候会仔细地和读者思想。哈巴谷书来到最后的一章,是以先知的一个祈祷作结束的。全书详细的大纲列出如下:

A. 标题句

B. 哈巴谷第一次发问

C. 神第一次回答

D. 哈巴谷第二次发问

E. 神第二次回答E.1. 迦勒底人也要受罚E.2. 迦勒底人的五个灾祸

F. 哈巴谷的祈祷

思想:

神的作为有时实在是人难以测透的。不过,先知哈巴谷的表现鼓励我们,心中有疑惑的时候,不妨向神坦白,向神提出我们的疑问,看看神如何回应我们的祈求。

--4-尔道自建 10月21日

05、要到几时呢?

阅读:

耶和华啊,我呼求祢,……要到几时呢?——

刚结婚时,我以为很快就会有孩子。但事情并不如我所愿,不孕的痛苦让我不断求告上帝,我呼求:“要等到几时呢?”我知道祂绝对可以改变我的状况,但祂为什么不?

你正等候上帝的回应吗?你是否也在问:主啊,要等到几时,这个世界才会有公义?癌症才能治愈?我才能够不再负债?

先知哈巴谷也有同样的感受。在公元前七世纪,他向上帝呼喊:“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祢,祢还不拯救。祢为何使我看见罪孽?祢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他祷告许久,一直不明白为何公义和大有能力的上帝要容许犹大国中仍有邪恶、不公及败坏?哈巴谷认为,上帝早就应该介入了。为何上帝什么也没做呢?

有时,我们也会感到上帝什么也没做。我们跟哈巴谷一样,不断地问上帝:“要到几时呢?”

然而,上帝并没有撇下我们。祂不只听见哈巴谷的祷告,祂也知晓我们的重担。我们只需不断地将这些重担交给上帝,因为祂顾念我们。祂垂听我们的祷告,并会按祂所定的时间,回应我们的呼求。

主啊,感谢祢背负我的重担。我知道祢听见我的哭泣,

并会按照祢最完美的计划和旨意,回应我的恳求。

上帝掌管万有,我们无需感到绝望。

灵粮透视

诗人大卫也像哈巴谷一样,深知人生的挑战持续越久就越艰难。在短短的两节经文中,大卫四次问道:“要到几时呢?”他说:“耶和华啊,祢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祢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

当你惶惑不安之际,是否会像哈巴谷和大卫一样,觉得上帝的帮助似乎遥不可及?不妨花点时间思想,让这段经文激励你倚靠上帝信实的看顾。

--5-灵命日粮 10月7日

06、静默

阅读:

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

救援卡车驶过破旧的茅舍村庄,鸡群四处奔逃,光着脚丫的孩子们好奇地观望,因鲜少有车辆经过这片泥泞地。

不久,一座高墙耸立的豪华宅院出现在前方,那是市长官邸,但他并未住在里头。平民百姓缺乏生活必需品,而市长却在繁华的大城市,过着奢华快活的日子。

我们对这种不公平感到愤怒,上帝的先知也是如此。当哈巴谷看见逼迫横行时,他求问说:“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但上帝早已看见这事,祂说:“祸哉!……你增添不属自己的财物……为本家积蓄不义之财”,审判终将来临!

我们希望上帝能审判恶人,但哈巴谷书却有一点值得我们省思:“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祂面前肃敬静默”。全地的人是指所有压迫人的和受欺压的。有时对上帝的默然不语,最适当的回应也是默然不语!

为何静默呢?因为我们常轻忽自己的灵命贫乏,而静默可以让我们在圣洁的上帝面前看清自己的罪。

我们也可以像哈巴谷一样学习信靠上帝。我们虽不明白上帝的计划,但我们知道祂是良善的。凡事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也在祂所定的时间之内。

主啊,当困难临到时,我们要祷告:“求祢在这些年间复兴祢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

义人关注穷人的冤情;恶人却不分辨实情。

——,新译本

灵粮透视

有时,我们会感到困惑,上帝为什么允许我们无故遭遇患难和痛苦。在基督降世六百年前,犹太先知哈巴谷也有同样的疑惑。他竭力想要明白,当耶路撒冷城里那些软弱者和贫穷人受到欺压时,良善的上帝为何对他们的呻吟似乎毫无回应。当上帝回应哈巴谷的祷告,并让他知道,上帝要使残忍的巴比伦军队来到“圣城”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困惑。不过,哈巴谷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他坦然向上帝陈述心中的怀疑和困惑之后,他便明白:即使我们尚未明了,仍要在上帝面前静默地顺服祂。凡等候上帝的人,上帝会重新建立他们的信心

我们在安静之处向上帝倾诉疑惑和抱怨之后,便能明白何谓安静倚靠上帝,完全信靠这位已显明祂的美善和信实的上帝

--6-灵命日粮 6月22日

07、哈巴谷的祷告

讲道内容

讲题:哈巴谷的祷告

经文:

主讲:杨博文牧师

一、前言

先知哈巴谷看着上帝所疼爱的百姓生活在百般的痛苦中!他们的国家犹太国有许多不公义的事件持续在发生,处处充满着强暴、罪孽、抢掠、争端和不公平事件。哈巴谷先知向上帝呼求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哈巴谷先知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他的内心也非常着急!但是大有能力的上帝,有能力解决这一切的上帝好像隐藏起来一样,完全看不到上帝的作为!

当你的生命遇到了困境,牧师相信在你的心中有许多的疑问,有许多要问上帝的问题,你恳切地向上帝祷告,但上帝却都静默不语,上帝都不回应你的祷告,你是否就会因此失去对上帝的信心呢?今天我们要通过哈巴谷书一起来学习,上帝是如何陪伴、引导、带领这位忧国忧民、眼光有限、只看到眼前困境的哈巴谷先知,他是如何通过多次与上帝的对话,通过上帝耐心的陪伴与引导,让哈巴谷先知愿意屈膝、谦卑来到上帝面前,向上帝献上感恩、忏悔的祷告的历程!

二、本文:哈巴谷紧紧拥抱神的人

(一)12小先知12个与上帝相遇生命的故事

这一季教会乐活读经的进度以及主日讲道的主题都是环绕在12本小先知书。这12位小先知如同12个与上帝相遇不同生命的故事,让我们有机会可以与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传达上帝信息的先知一同来学习!看上帝是如何陪伴他们走过不同生命的经历,看上帝是如何重用他们来传递上帝安慰、鼓励、责备、提醒的信息!

哈巴谷书是一卷很特别的先知书,也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细心研读的先知书。整本哈巴谷书清楚记录哈巴谷先知与上帝多次对话的内容:先知发问,耶和华上帝答覆,通过对话、通过相互摔跤的过程,最后哈巴谷先知向上帝献上感恩忏悔的祷告!首先让我们好好来认识哈巴谷这位先知。

(二)哈巴谷这个人

1.哈巴谷:拥抱紧紧抱住热切的怀抱

哈巴谷希伯来字根是「拥抱」、「紧紧抱住」或「热切的怀抱」的意思。哈巴谷先知在百般的困境中,用信心的膀臂抱住上帝、紧紧抱住不放!哈巴谷先知他紧紧抓住的是上帝,而不是其他的人、事、物。虽然面对许多困境,让他非常忧愁、烦恼,但他所选择的是把他内心的难处带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发问、向上帝呼求。哈巴谷先知也被称为「提问的先知」,他一直在向上帝发问「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

初代教父耶柔米曾说:「整本的哈巴谷书记录哈巴谷先知,他紧紧拥抱上帝,他与上帝摔跤,在信心的困惑中挣扎的心路历程。」

教改时代信仰的前辈马丁路德也曾说:「哈巴谷如同一个拥抱人的人,他将人紧紧地拥抱在他怀里。他拥抱他的同胞,将他们拥抱在怀里,安慰他们,扶持鼓励他们,如同父母拥抱着哭泣的小孩一样,让他们可以安静下来。并且向他们保证,如果上帝愿意,一切都很快会好转。」

哈巴谷先知更是一个祷告的人,不断地通过祷告与上帝对话,也不断地通过祷告,聆听上帝要对他说的话。

2.哈巴谷是一位满腔热血、关注社会国家议题的先知

哈巴谷先知所处的世代是一个充满溷乱、不公不义的世代,短暂约西亚王在政zh i以及宗教的改革,随着他在米奇多战场的逝世,一切又回到原点。继承他王位的儿子约雅敬是一个不敬畏上帝的王,全国上上下下都不敬畏上帝,崇拜巴力及亚舍拉女神等偶像,导致犹大的社会快速地衰败,道德沦丧、整个国家处处充满着不公不义和暴力事件。上帝让哈巴谷先知看到社会许多的乱象,上帝激动哈巴谷先知的内心,让他的内心搅动不安,他不仅仅担忧国家未来的前途,他更忧心上帝所疼爱的百姓,因此他来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祷告,埋怨上帝做的太少了,上帝你怎麽容许恶势力如此地猖狂,上帝你怎麽都一直静默不语,怎麽一直都不见上帝有所行动!

3.哈巴谷先知很诚实地将内心所想的跟上帝争辩以及抱怨

哈巴谷向耶和华上帝哭诉,犹大境内发生那麽多不公义的事件。他求问耶和华上帝,你还要容忍到什麽时候呢?你要到何时才要惩罚他们呢?爱我们的天父上帝,他非常有耐心地倾听哈巴谷先知的抱怨以及他心中的不满!

哈巴谷先知虽然因上帝的静默不语和不袢∪魏涡卸感到困惑。但他毫不迟疑地来到上帝面前提出他的问题,问耶和华上帝说:「你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当上帝没有垂听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祷告呢?当上帝没有针对我们所求的有所行动的时候,我们是否仍会继续祷告呢?这就是当时哈巴谷先知所面临的问题!上帝并不是没有看到那邪恶之人所做的恶事,上帝也并没有听到那受到迫害的百姓、痛苦呼求的声音!上帝都有听到,上帝祂也都有看到,上帝一定会袢⌒卸,而且会很严厉地惩罚这些作恶的人。因为祂是公义的上帝!

通过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牧师邀请我们一同来学习信仰的功课上帝很有耐心地与哈巴谷对话,开阔他的眼界。

哈巴谷书总共记载了先知哈巴谷和上帝之间两段精彩的对话:第一次的对话是:哈巴谷先知一直向上帝发出他内心的疑惑。因为上帝并没有马上惩罚罪恶之人,因此先知向上帝询问说:1.上帝你为何不听我的祷告、你为何静默不语?2.上帝祢为何不理会罪恶、放任罪恶猖狂?(3-4)。

上帝很有耐心地回答他的提问;上帝表示祂的沉默,并非祂的不知和不理,乃是上帝正在预备要向作恶的人施行严厉的审判。上帝说:1.祂将要行一件难以置信的事(5)。2.祂将要用迦勒底人来执行祂对犹大的审判(6)。3.在,上帝更详细述说迦勒底人的残暴,表示即将来临审判的可怕。

上帝与哈巴谷先知第二次的对话是:上帝虽然解答哈巴谷先知第一个疑惑,但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更困难处理的难题就是公义又圣洁的上帝怎麽会使用一个比犹大更坏、更恶的国家迦勒底人(就是未来的巴比伦帝国)去执行上帝的审判呢?所以先知又问:1.上帝祢是否要用更大罪的国家来审判上帝百姓的罪呢?2.上帝你容许他们的强暴和残酷吗?

上帝明明白白告诉先知哈巴谷,祂并非不知道迦勒底人邪恶的本性,上帝将来仍预备要加倍处罚他们。上帝向先知保证1.上帝对巴比伦的审判,必要临到,也不迟延。2.上帝最后必以更严厉的审判来刑罚巴比伦人。

当上帝决定要兴起迦勒底人,让巴比伦成为大国,成为上帝所使用的器皿,成为上帝惩罚耶路撒冷的工具。上帝对先知说:这就是我目前在做的,我并不是静默不语,我并不是不袢∪魏涡卸,我正在兴起巴比伦帝国,只是你还不知道,只是你目前还没有看到,你只看到耶路撒冷所犯的罪,你要把你的眼光放远,不要只看现在,有个小国正在东方逐渐兴起,上帝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悖逆的犹太百姓。

当时哈巴谷先知心中的疑惑,上帝给他五项回应:1.你的眼光要再看得宽广一些。2.我要做的事你将会大大地感到意外,不是目前的你所能理解的。3.我已经安排好一件事,在你有生之年将要发生,你将会看到。4.我尚未说出我要做什么,因此你不会相信。5.我已经开始做一件事,但你却没有看到。

我们可以从上帝回覆哈巴谷的祷告中学习到两项功课。1.是时间的问题,上帝有上帝的时间,并非是我们人所能明白及理解的。上帝并非不顾或者是纵容作恶的人,而是上帝的时间还没有到。2.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仍在上帝的掌控以及计画中,并不是目前的我们所能明白以及意会的。上帝的公义终将在历史的作为中彰显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制以及不足,因我们所看的视野不够宽、不够广;我们的眼光短浅;因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够高;因我们生命的经验不足;因我们常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整体事情的发展;因我们更常常坚持自己的想法,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是最有经验的,因此我们无法体会、无法清楚明白上帝的心意是如何!

当年年老的摩西,虽然无法进到上帝所应许要赏赐给以色列百姓的迦南地,但上帝却带领摩西上到尼波山上,让摩西远眺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开阔摩西的眼界,让摩西也能用眼睛看到上帝那丰盛的应许!当上帝将我们带到属灵的高山上,我们将要看得更高、更远,我们也更能懂得上帝他那美好的心意,以及完美无瑕疵的计画是如何!

先知哈巴谷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如同实际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们与父母间的对话。我们常常与父母争辩、抱怨!在拉扯与冲突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有许多理由,我们想要坚持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我们总认为我们已经长大了;经验足够了;能自己做决定了!爱我们的天父上帝祂常常只能用我们能t解的话语,告诉我们尚未明t的事!许多人都很想了解我们未知的未来,有可能会发生什麽样的事;有时我们更想知道,将来有哪些事会发生!各位弟兄姊妹、我们是否有够强的心脏来承受上帝要告诉你,将来要发生的任何事吗?让我们学习交仰望的功课!相信确信上帝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和平教会都有祂美好的旨意与安排!让我们以全然交不畏惧的心,踏出勇敢坚定的步伐。让我们用更开阔的眼光,注目来观看上帝那奇妙的作为!愿上帝帮助我们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张我们的境界、在我们所处的教会事工,在我们许多担心烦恼的事上,在我们未知的领域上,都能清楚明白上帝的心意是如何!

三、结论:缺乏困顿中、仍要因神欢喜快乐

通过上帝非常有耐心地与哈巴谷先知对话,哈巴谷先知不再用他短浅的眼光来看整个局势的发展!原本与上帝争辩不休的他、现在满有平安、安息在上帝的怀抱中;原本向上帝大吼大叫、现在向上帝唱出美的歌声;原本很不耐烦、一直问上帝什么不袢⌒卸的他,现在耐心等候,很有耐心地等候上帝奇妙的作为;原本祈求公义:主啊,你的公义在哪e?现在祈求怜悯,求你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原本心情低落难过,现在心情振奋美;哈巴谷先知回想上帝过去大能的圣手,是如何引领、带领他们走过许多艰辛生命的经历,以及这段时间以来,与上帝多次的对话恢复了对上帝的信心。

哈巴谷先知对上帝的心意以及计画,有了新的认识以及t解,所以他的祷告由抱怨呐喊的祷告转换成谦卑祈求的祷告。「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

哈巴谷先知清楚明白,若残暴的巴比伦帝国攻破耶路撒冷城的时候,将不会留下任何有生命的东西,所以他才会在提到他深切信仰的告白:「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巴谷先知说:在这样痛苦艰困的环境中,虽然我赖以维生所有的一切都将要失去,但我仍还有疼爱我、保护我、救赎我的耶和华上帝;在一切的苦难中,我仍要倚靠耶和华上帝,我知道耶和华上帝会拯救我,所以我要因他的救恩而快乐。如此信仰的告白就如同使徒保罗在罗马监狱中所做的宣告「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无论外在的环境多麽地艰难,使徒保罗与先知哈巴谷都能够「因救我的上帝、欢喜快乐」!

--7-杨博文 2018-10-30

08、义人, 必因信得生

经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情并非是我们所想象的,若遇到不如意的事发生时,对神的信实、爱、和公义就有了怀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有些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就像神若爱我,为什么使我患癌症呢?为什么我祈祷了许久,神仍未答复呢?为什么神让我家中发生不如意的事呢?因此,你就开始怀疑神的爱了!哈巴谷书的开端,很诚实的告诉我们,有很多的遭遇,我们不明白神的用意。

每一个属灵的问题,都有它解决的办法。每一个试炼,神必定开出路;我们受的试炼,必不至担当不起的,神不会把难担的担子加在我们身上的。从哈巴谷书中,我们看到解决思想上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信息。我们不是讲病,乃是讲医病的方法。

我们受困扰,越受困扰就越难过;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神的正当方法去解答。很多时候,我们的解答,非从神而来,而是从自己而来,哈巴谷先知如何从生活中、信仰上、惆怅里、恐惧中,再一次得到复兴呢?他用什么方法呢?

当我们受到困扰时,应当怎样去应付呢?

(一)不要把困扰向人多讲,否则困扰就越陷越深。

(二)不要急促下结论。在我所事奉的教会,有一位姐妹是从香港来的,她到美国,很不如意。丈夫给她许多痛苦,使她很失望难过!她没有在安静中思想这问题,指望得人的同情,就随便向人讲;那知越讲心就越痛苦,越难过,一年多没有喜乐的日子。只有埋怨说:“神不看顾我”。

对于这样的事,我们必须安静等候神。

一、要思想神的公义,信实和应许

当我们来到神前,安静思想所发生的问题之时,不要思想问题的本身。一章一至十一节讲到问题的本身。但十二节忽然插入先知的一句话,这话有非常重要的属灵教训;就是想神信仰中不变的原则。神的永恒,公义,和慈爱;祂有丰的怜悯和无尽的恩典。要思想神的信仰,神不变的原则;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哈巴谷虽求解答问题,神却缄默。神为何兴起迦勒底人摧毁以色列国呢?先知不明白,但却相信,神是圣洁的、不变的、公义的,祂对作恶的人终底必施以报应。倘若我们愿意效法先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昨天讲到一对爱主的夫妇,他们所爱的儿子,因车祸而丧生。这位姐妹几乎失去理智,口里喃喃的抱怨说:“神为何如此待我?”我就劝她到休息室,为她祷告。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安慰她?使她信心不至失落。若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何必再哭呢!神会帮助你的。”这样的话似乎不合情理。于是对她说:“我们所信的神,从不会做错事的。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祂不能背乎自己。祂是公义的,也是永恒的!”

当我讲到信仰的原则时,奇妙的事就发生了,她的眼泪忽然停止了。我对她讲及哈巴谷的原则,她就受感动。照样当困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最好不要思想问题的本身,要相信神不变的原则。这样,就能帮助我们了解神,对神所作的事,不再起疑惑。

二、要祷告将问题交托给神

先知告诉我们,我们对基本问题有怀疑时,要将问题交托给神,把问题带到守望台。守望台是观察军情的,守望的兵跑到上面,用远大的眼光警卫城池,今日基督徒也应当这样看守神的教会。

三、要等候从神那里寻求答案

的经文中,看见神给先知哈巴谷的答案,基督徒祈祷未蒙应允,对神起怀疑是因为没有到守望台等待神的答复。先知把问题交托给神,却在守望台等候神的答复。神答复是:

第一,不必怕,迦勒底人不过是神兴起的杖,以后神会消灭他们。

第二,义人必因信得生。换言之,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但义人必因信得生。对基督徒来说,我们在世上过生活,有两条道路,须要选拣其一的:

A、信心的道路。

B、你自己理智的道路。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以自己为中心,什么事情要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方法就是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一个用信心信靠神的人,必得着神的公义;反过来说,一个不信神的人,必得不着神的公义。弟兄姊妹,你是站在那一方面?

什么是信心生活的定义呢?就是不以自己为中心,而过信靠神的生活。信心最高的表现,就是相信神的话。神的话如何讲,我就如何去行,这才是绝对信靠神的生活。

两条道路中,基督徒只可走一条,可能接受神的路,百分之一百信神;或走自以为义的路,中间的路线绝对没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的生活,有一日必要灭亡;义人必有一日胜利。

弟兄姐妹,你站在那一条路上?神对你我的要求,绝对站在信心的道路上,在一生中,过信心的生活。

我们基督徒只有一条路可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定灭亡,义人必有一日胜利。

──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8-张子华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