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祭坛与圣殿(拉三)
首要之工a) 照理讲,这一章的内容应该是在描述返乡重建家园这类的事情才对。但是,它却在关心王所交代的工作重建圣殿,以及比这更优先的事,就是以色列人最基本的呼召。这个呼召与对我们的呼召一样,就是要他们成为「君尊的祭司」,向上帝献上可喜悦的灵祭(就外在而论,他们也的确做到了)。51 他们第一个去做的事就是建祭坛(2节),这早在订购建圣殿的材料之前就已开始了(7节)。亚伯拉罕以这样的方式去标志他到达了新土地,向神的应许勇敢地说:阿们。不过,这些回来定居的人,他们的行动一面带着信心,一面却还是带着惧怕:因惧怕邻国的民(3节)。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他们不敢有太强的企图心去建造圣殿;不过,第7节说他们还是开始着手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可能是说:这些威胁他们的危险处境,已迫使他们需要帮助,就是要寻求神的帮助,因为神曾经在祭坛发出应许说:「我要在那里与以色列人相会」。 他们也极为留意圣殿里的各样细节。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3节),也就是在传统上正确的位置筑坛。此外,我们又读到凡事皆按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去行(2、4节)。例如,在住棚节时,他们按照民数记,花了二十七节的篇幅所详尽描述的那些数目和时间顺序去献祭。就这样,献祭和守节的制度开始运作了。一切都从七月一日吹号角起,进入到犹太历法一年之中的最高峰。这实在值得做为新年的开始。所有这些做法都获得全体人民的支持,再加上像所罗巴伯这类的领袖型家族加入祭司的行列去建造祭坛,因此,经文形容说: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1节)。不过,要记住的是:率先发动这个工作的人应该是耶书亚,这可从他的名字被放在所罗巴伯之前(2节),且仅出现在这里面而得知。 预备建殿b~9) 立根基这个词在希伯来文里是一个字,其中的一个意义(但不是全部)是指建造整个建筑物的所有过程。这还包括各类木匠与石匠的工作,以及以下所讲的,对一栋建筑的修复工作,但不是指从废墟当中重新建造。第10节很明显指工程的第一个阶段,但所说的则是指在荒废很多年之后又重新开始的工程。52 7.这回与西顿人、推罗人的交易活动,是对所罗门王为建造第一个圣殿做各类预备的一种回音,甚至可以说是刻意模仿他的做法。所罗门也是让木材从海上运到约帕,而且也以本国所产的谷物、酒和油及下)出口作为交换,同时也极可能让那些来船再将货物运回。这次他们也这样做,不单是因为他们拥有以下所记录的那些金银礼物,也因为有古列的允准53(这里是第一次提及此事)。原因很明显,这些初回来的人尚未有任何物品出产得以出口。在这里他们只是浅尝「列国的财物」和「利巴嫩的荣耀」,神曾经应许有一天这些都将流归这地,好使神的「圣所之地……我脚踏之处得荣耀」。 8、9再者,整个工程从二月才开始是很恰当的。因为他们的第一个月是用在逾越节的活动上。所罗门也是在二月才开始建殿,他们必然也注意到这个事实。 他们整个运作的计画与记录均十分详尽,这点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还加上人们的热情。这反映在「一切的人」都来兴工建造这句话上(8b)。不但如此,还严格监控施工标准:经文两次提到督理,第一次是对于工作(8节),第二次对于做工的人(9节)。这当中整体利未人54扮演监督平民的任务,而他们自己则被一些领袖家族所领导指挥(9节)。55 高潮与低谷 全章节奏逐渐增强,直到最后奇怪地退出。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他们有意重复所罗门时代的庆祝方式,尽管仍有许多迥异之处。这次,他们没有约柜,没有看得见的荣耀,甚至连圣殿都没有,只有一点儿的开始,而且是那么小的开始。但神仍然以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这点和所罗门时代的荣耀是一样隆重的,也许他们的更加荣耀。当他们与先前的场景相比对的时候,他们真是一个字一个字,一样乐器一样乐器的比,而且唱诗的条件不是令人骄傲,乃是让人更自卑。为此,他们是更加需要信心,因地上实在没有什么外在的保证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最后两节是说事情突如其来,不可预料,突然间一阵失望的大声哭号,划破了庆祝会场的气氛,这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哈该应该会认出这些声音的意思,因而在讲道时批评这事及下);撒迦利亚也挑战那些「藐视这日的事为小」的人。这些先知都讲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他们既了解这些情绪,也回应了。 51,参:。 52相关论述请见附录二,书版第173页。 53「允准」一词仅见于此,基本意含是指准许。不过,如果是准许去购买建材,则几乎不需要特别说明。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这个字应该包括提供和允准两个意思,也就是授与(grant)的意思。 54合格服事的年龄,常会随着时代、工作性质、以及各支派人数的多寡而有所改变。例如,起营前行时,拿那些圣物器皿的年龄,曾定在三十岁及下),但会幕中的一般性工作,则由二十五岁的来做。但在这节经文,及(但见及却说是二十岁。 55Brockington 指出:做工的人一词可以指一些官员;帖,,亦即一些利未族的工头。比较次要的解释是:普通的利未人担负着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而那些被提及的家族则是负责纪律管理的责任。关于9节所提到的这些名字,例如利未人名单中位列前头的耶书亚和甲蔑的子孙,以及那里出现的人名是何达威而非犹大,可能都是正确的说法(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中都很相似,而一般所熟悉的犹大可能很轻易地被错放入经文中)。此外,出现在这群人中的希拿达家族可参考(希伯来经文为第10节)。【】「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在他们归回第一年的七月(主前五三七年九月十月之间 ),他们遵守里上帝的律法。(这里所说的『收割节』就是4节所说的『住棚节』 在单纯的服从命令之外,他们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他们表示他们的合一。他们一年三次,从全国各处,集合一起,以平衡经年累月分成小组,散居各处。『被掳归国之人』的信仰,犹如现代的基督徒,依凭在每个个体或小组属于一体的观念上,在共同崇拜中,共同认信,共同表达信仰和合一。
第二件,在住棚节中,他们特别记念他们的祖先,从埃及获得拯救。这件事,对于新近从统治他们的帝国手中获得释放的社体很合时宜。因此一同前往,主要是在上帝的恩典中同乐。在这七月里的一切活动后面,都存有这种动机。祭坛重建起来(2-3节 ),不只是为实时所需,也是为日常崇拜,如每日的献祭及各种节期(2-5节 ,利二十三 )。数月以后,在圣殿奠基的时候,彼此唱和(11节 ),表明他们清楚确实知道他们的存在,完全依赖上帝的『永发慈爱』。
──《每日研经丛书》
从巴比伦到巴勒斯坦的旅程要走九百英里(或1-448公里 ),以斯拉后来走最短的路线(530英里或852公里 )也起码需要四个月。
──《雷氏研读本》
【七月】
七月称为提斯利月,时值秋季(约等于公历九至十月 )。它和住棚节的关系亦可见于中,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上帝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
祭坛是豫表十字架的救赎。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
“神的坛”在七月初一日(6节 )立起来,当时是吹角节的开始,正好预示以色列人最后的重聚。参看的脚注。“燔祭”。关于燔祭的意义,参看的脚注。燔祭要在早上和晚上献上(3节 )。参看至41节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耶书亚】
耶书亚是被掳归回时代初期的大祭司。他祖父西莱雅在巴比伦攻取耶路撒冷时,被尼布甲尼撒所处决,留意以斯拉也是西莱雅一系的人。犹大王位的继承人所罗巴伯(见下一条注释 )充任省长一职。由于犹大仍在波斯的权下,他的权力是有限制的(不得与波斯王竞争 )。故此统治社群的责任由省长、大祭司二人分担,祭司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现今对他所知不多,只知他是有份重建圣殿的领袖之一,没有同时代的经外文献提到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所罗巴伯】
所罗巴伯是大卫王位的继承人(他是约雅斤的孙子 见王下二十四的注释 ),在波斯王大利乌一世手下任犹大省长。当时人对他的期望颇大,这些期待更富有弥赛亚的色彩。无疑有些人期待他建立应许中的王国,将自由带给为奴的他们(波斯人的奴隶 )。他的职责虽以俗务为主,以斯拉记则把他和大祭司耶书亚,形容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幕后的动力。他在波斯王准许之下统治,维持法纪和收税是他的责任。所罗巴伯是大卫家作省长的最后一人,但考古学家却发现了示罗密的一个印章,把她标明为以利拿单的妻子之一或属下官员。以利拿单相信就是所罗巴伯后继任为省长的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燔祭】
修建圣殿和正式开始崇拜耶和华的第一步,是建筑祭坛,恢复燔祭。值得留意的一点是,按照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载,当地的犹大社群希望能够重建被毁的圣殿,但立誓不在坛上献上燔祭,以保全耶路撒冷的优越性。有关燔祭的概论,可参看:利未记一章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
归回的人,有一种危危乎的感觉,可从『惧怕邻国的民』一事上见之。这句话不太清楚,他们的惧怕究竟与建造祭坛有甚么关连。很清楚的,这一种惧怕,不是宗教的惧怕,不是『敬畏上主』(如果是 在希伯来文里要用另外一个字 );而是归国的人对仇敌的恐惧。
──《每日研经丛书》
【根基】
为了保持与被掳之前耶路撒冷圣殿崇拜的延续性,把坛筑在原有地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类似的重建过程 。如此圣洁空间就得以复苏为祭祀耶和华的惟一正确地点。古代神庙或庙宇地点的选择是永不轻率从事的。早至主前二○○○年古德的泥版已经记载一个复杂的异梦。他在梦中得到关于庙宇之地点、大小、方位的详细指示。因此,重建之时一找到正确的地方,就必须设法寻找原有的建筑设计和地点。巴比伦的末代君王拿波尼度在一个碑文中,记载他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撒珥根王建筑的地基上重建西帕尔的庙宇,一吋的偏差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一些考古学遗址,发现在同一地点上多次重建庙宇,文化层有十几个之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早晚献燔祭】
能够维持在每日晨昏不断献祭,是完全遵守圣殿体制的标记。按照和(进一步资料 见这两处经文的注释 ),这祭是每早晨黄昏各献一只一岁的羊羔,和细面、油、酒。这制度曾经两次在停息一段时期之后恢复,。停息的理由包括疏怠和亚述压力的抑制。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又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
【】“住棚节”。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九、十月间 )。参看至43节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住棚节】
有关这个主要宗教节期的资料,可参看:b;;的注释。这个节期的庆祝与所罗门圣殿的奉献,和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也有关联。三个案例都象征百姓有新的开始,而庆典包括筵席则必定是使缔结盟约或条约正式化的步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其后献常献的燔祭,并在月朔与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献祭,又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
【】“月朔”。参看和至15节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月朔与一切圣节】
【】「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有关这些以色列宗教历上之节期的背景,可参看:的注释。他们很明显是决意恢复所有昔日之宗教礼仪,使宗教活动正规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又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树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
【】这模式是仿照所罗门建圣殿的时候。古列诏命的细节记载在至5节。
──《雷氏研读本》
【粮食、酒、油】
劳工的标准薪酬一定包括每日粮食、酒、油的分配。巴比伦、马里,和美索不达米亚很多其他城市,都发现了粮食配给总目(包括自由身之工人和奴隶所得的分量 ),作为这一点的左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浮海运输香柏树】
主前十一世纪埃及祭司温纳蒙向叙利亚的统治者订购的香柏树,也是浮海送货。本节安排将重建圣殿所用的树木运往海港约帕,也是根据类似的安排(有关此举的进一步例子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
【】“二十岁”。参看和的脚注。根基在主前535年立下,结束从主前605年开始的七十年被掳生涯。“二十岁以外”。原本是三十岁,后来减为二十五岁,这时是二十岁,可能是由于利未人的人数不足。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年代小注】
第二圣殿和所罗门的圣殿一样,也是在春季第二个月,即西弗月,动工建筑。工程说是在所罗巴伯来到圣殿原址的第二年开始,问题是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他是几时来的。他从来没有被形容为与设巴萨或古列同一时代,但却时常和大利乌有关。以斯拉记二章往往被视作另一次的回归,大概发生在第一章所述的回归之后十五年。故此,本节的第二年是指哪一年并不容易鉴定。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并一切被掳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
{命题3}开始重建圣殿是在波斯王古列年间,为何却说是波斯王大利乌年间?
〔难题〕根据,重建圣殿开始于古列年间,古列王统治波斯期间是主前 559-530年间。然而却记载重建圣殿是开始于波斯王大利乌年间,大约主前520年。而且也提示圣殿的重修到主前520年时才开始的。这两处经文所记载的不同,如何解释?
【解答】
所记载的是有关立圣殿的根基;而和所记载的是有关停工一段长时间后重新开始兴建圣殿。提到当有些人听到重建圣殿的计划,就来扰乱他们企图挫折败坏他们的计划 (这是在古列王统治的年间 ),以致使重建的事工停顿了十六年之久。在这个时刻,神晓谕哈该向耶路撒冷的子民激励开始重建的事工。这就是所记载的。因此重建圣殿在主前520年开始,也就是在大利乌年间在主前516年时完成重建的工作。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指出,第二所圣殿于波斯王古列统治期间开始兴建;则记载大利乌一世第二年才开始建殿;而则暗示建殿工程要待五三O年才展开。上述三个关于建圣殿的日期,如何能和谐一致?】
所描述的,只是立圣殿根基的情境。那时候正是五千个归回者抵达耶路撒冷那一年的七月,他们在所罗门圣殿的遗址献祭崇拜神。这年可能是主前五三七或五三六年。但清楚指出,当地的撒玛利亚人及其他邻邦妒忌犹大人,上告于波斯王古列的宫廷,于是波斯政府下令犹大人停止建殿工程。
告诉我们,因为周围的异族群起反对,所以建殿工程就停止了,直至大利乌一世的第二年,即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在犹大省内,富有的犹太人都忙于为自己建造漂亮舒适的房子,没有为重建圣殿花丝毫力量,根本不热衷于这项工作。
到了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哈该先知受神差派,要挑起犹大省及耶路撒冷居民的热心,在十六年前所立根基上重建圣殿。犹太的领袖所罗巴伯及大祭司约书亚响应哈该的挑战,全心全意投身于为神建殿的工作里,犹大人亦上下一心,参与建殿工程:根据哈该书的记载,重新建第二所圣殿的工作,开始于同年六月二十四日。
七月二十一日,即是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哈该发出令人鼓舞的讯息,预言第二所圣殿的荣耀将会盖过第一所圣殿(9节 )。两个月后(10节 ),哈该更提醒犹太人说,自从他们在十六年前荒废圣殿根基时开始( 「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18节 ),农作物的收成都不理想,谷物枯萎,受霉病及冰雹伤害。
虽然河西(幼发拉底河以西 )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上本控告犹太人建殿,但大利乌王在亚马他城的宫内,找到一卷由古列于五三七年所颁布的召旨,于是大利乌便降旨命令乃等人不得阴扰犹太人建圣殿。第二所圣殿终于在五一六年建成了,那是「大利乌年,亚达月初三日」15节)
由上文的陈述看来,这几段经文是互相补足的,当然没有冲突之处。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于是犹大(在作何达威雅 )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他的子孙与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与弟兄,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
【】「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
【根基的重要性】有关地基立在圣洁空间的意义,可参看的讨论。此外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惯例,需要献上奠基的祭,并将记述君王奠基的版片、圆柱或圆锥埋于当地(正如现代也有将时代文物密藏器安置在公共建筑之基石的习惯 )。例如主前十九世纪马里王雅顿林的地基碑文,不但描述沙马士庙的建筑,更描述远征香柏山脉(Cedar Mountains )和地中海的战役。主前五二五年刚比西斯亲自参与埃及内特女神(Neith )庙宇奠基的庆典,足证波斯人十分注重在神殿的传统地点奠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号和钹】
号、钹、琴、瑟等乐器,经常在宗教礼仪中宣告开始,或在游行中使用,。敲钹可能象征雷声,或在游行之时数节拍。号声则是战场上或重要场合中的发信工具。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他们彼此唱和”。即轮流吟唱,然而,可能只需要译作“他们吟唱”。参看诗第一百三十六篇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
【】许多想起(五十年前被毁的 )所罗门圣殿何其宏伟的老人都哭起来,因为这圣殿细小得多,也不及被拆毁之圣殿那么庄严。十五年后建殿工程重新开始的时候,人们也有相同的反应。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第一和第二圣殿的比较】
古代庙宇的富丽程度,是基于几个因素。大小虽有影响,建材的质素和工匠的手艺却更加重要。被掳归回的社群纵有波斯政府的援助,所能动用作为材料的资源依然远逊于所罗门。金子的分量,石块的质量和大小,石匠和金工的技巧,都是第二圣殿无望与第一圣殿匹敌的。老一辈之人的失望不一定反映他们是注重外表而已。当时和出埃及时代的看法,都同样认为殿宇和陈设的豪华和壮观,是向住在圣所之中的神表示尊崇的合理方法。百姓因为无能提供与神荣耀相称的富丽环境而感到悲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人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
【他们如同一人】
【先建祭坛】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他们在耶路撒冷如同一人,换句话说,他们一心一意,他们不分彼此,同心合力,他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当。如果很多人,如同一个人,同心合意,不分彼此,这个团结的力量实在太大,一根细木,一折便断,如果二百根细木,一起折,绝对折不断。怎样都能折断它呢?分成二根二根的折,保都折断。基督徒啊!要基督教会复兴,必须要同心,我们不能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们更不能抱着地盘主义的思想。
——赵世光《圣经宝藏(卷四 )》他们建造以色列的祭坛,在坛上献燔祭,这燔祭被焚烧,香气达到神前,神的心得到满足。因为神悦纳百姓的敬拜事奉,为此百姓向神献上赞美。我们向神的赞美不该是追求自己的生活满足,乃要追求满足神的心,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若以别的事为目标,只要稍遇困难拦阻便失去快乐。耶稣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约十四 )又将「喜乐赐给你们。」(约十五 ),当耶稣说这些话时,是在最后晚餐后。按人来说那时他要面对死亡,还有甚么喜乐平安可以赐给我们呢?但因着他所行的是神的旨意,所以任何环境却不能叫他失去喜乐,他整个喜乐平安,是建造在追求神旨意之上。百姓献上燔祭,虽然殿未建成,仍有许多困难在他们面前;但他们仍高声赞美神,因为他们的喜乐是建在神所悦纳的事上。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10原有的根基】「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
在圣殿尚未再建之前,这是首先应作的事。那些回来的余民十分谨慎要照顾自己,也为将来考虑。神施恩的开端,必须在祭坛。他们过去的罪得到赦免,将来的福分必蒙确保。
你生命的祭坛在那里?燔祭表明你完全的奉献在那里?虽然基督为众人死,众人都死了;我们不仅包括在祂的救恩之内,也必须由我们归于祂,与祂同死。我们必须仰望神说:我要向世界死,向罪、向肉体死,靠着圣灵的能力,在耶稣里我真的向罪死了,就向主活着。
可能向主活最重要。我们不可长久在死的一边,应多在活的方面多多思想。你该奉献自己,领受神的生命,神儿子的生命只在顺服的心中。所以要时刻敏锐,注意圣灵的动作与感动,要求上面的事,基督坐在那里,你的生活也该在那高处。除去自我的身份,归向主。祂活着,根伸展在附近肥沃的地带,以后整个树干都朝这方发展,在那里生长发展。
──迈尔《珍贵的片刻》「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立耶和华殿根基。」
根基是建筑的最重要部分。复兴的意义,就是在原有的根基上,复旧兴衰,不是另起炉灶。
在原基上筑坛
以色列亡国被掳,是由于他们背离神的话,犯罪行恶。人错了,神没有错。他们以前所有的太多了,把外邦的东西搬进圣殿,必须除去。归回以后,不是要增多,只需要恢复。圣殿的祭坛,被恶王亚哈斯移走,继而同圣殿被毁。现在首先“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
在原基上建殿
祭坛是敬拜的中心,以色列人借着祭物的血,才可以亲近神。敌人的威胁是实际存在的;但与神恢复了交通,有了神的同在,就可以面对敌人,胜过敌人。所罗门王第四年,二月初二日,“在耶路撒冷,耶和华向他父大卫显现的摩利亚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所指定的地方”,建造神的殿。那正是神试验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地方。神在圣山上预备了那只羔羊,代替他的儿子以撒为祭物,所以称为耶和华以勒。
教会的根基
圣殿的根基,是用山中凿成的巨大石头,长达十公尺,殿虽毁坏,根基仍存无损。照着所罗门建殿的日子,他们在原有“耶和华殿的根基”上建造。教会的根基是耶稣基督。主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对神儿子的认信,就是教会的永远根基。
圣经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这是说一切丰富的恩典,都在十字架的救恩里面。
“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教会不是地上物质的建筑物,而是重生得救有属天生命的信徒;都是借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献上了自己为祭,才得以亲近父神。我们当靠主坚立在这盘石的根基上。── 于中旻《以斯拉记笺记》【】「百姓到了耶路撒冷上帝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
圣殿是豫表耶稣基督的见证,因为主耶稣本身曾经把祂自己的身体当作圣殿说过。另一面,圣殿也是指着教会说的,同时也指着基督的见证说的。
――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赞美的性质】
这喜乐不是完全的,乃是混杂的,因为那些没有见过旧圣殿的人,他们在外邦地过了七十年的生活,曾听闻敬拜神殿的荣耀,他们便产生渴慕之心;如今眼看殿的根基已立好了,可以敬拜神,因此便大声呼喊。但年老的一辈,曾亲眼见过所罗门时代所建的圣殿,在相比之下,觉得这殿太微小,太穷乏了!他们便大声哭叫,换言之,他们有一个思想,就是因圣殿外表不够美观而心中忧伤。
有一件事是百姓未能领会的,神曾借着先知哈该预言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意即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 ),我就使这殿充满了荣耀……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神曾亲自应许过,要赐福与后来的殿,殿的外型虽小,但主耶稣自己要进到里面,属灵的真实进到殿中,使其中充满荣耀。
部份的百姓只看外面的微小,只追求外表的表现,因外表不够美观,便大声哭号,心里难过!他们忽略了灵里的真实,而追求人看得见的表现;只求殿外表的伟大而忽略了神居住在里面的宝贵,这是多么可怜的现象。只要伟大的外壳,而失去最重要的实质。另一部份的人,不是回忆过去圣殿外表的伟大,他们只知道一件事,就是现在可以敬拜耶和华,因为已经有一个敬拜神的根基,在里面可以亲近神,便心满意足了,毫不介意外表之美观与否?所以他们虽然只有一所微小的圣殿仍能大声赞美,他们已得到了属灵的真实。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信心需有证据】
「信心」是什么?不信的人如此嘲笑着说:「信心是半夜里在暗室中,找一只黑猫。」意思是表明信心是一个不实际的东西,但圣经告诉我们信心是需要有证据的。照样百姓看见圣殿的根基建好了,虽然这事表面上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但因着殿的根基被建,按照神的应许得以应验。他们更知道神是信实慈爱的一位,因着这见证更认识神自己,这就是信心。凭着自己经验过的事,更能信得过神,凭着自己所明白的真理,更相信神的话的可靠。以色列人就是因着这一个圣殿根基,被建的证据而信神,又赞美神。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不可只追求外表的表现】
部份的百姓只看外面的微小,只追求外表的表现,因外表不够美观,便大声哭号,心里难过!他们忽略了灵里的真实,而追求人看得见的表现;只求殿外表的伟大而忽略了神居住在里面的宝贵,这是多么可怜的现象。只要伟大的外壳,而失去最重要的实质。另一部份的人,不是回忆过去圣殿外表的伟大,他们只知道一件事,就是现在可以敬拜耶和华,因为已经有一个敬拜神的根基,在里面可以亲近神,便心满意足了,毫不介意外表之美观与否?所以他们虽然只有一所微小的圣殿仍能大声赞美,他们已得到了属灵的真实。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
圣殿重立根基,有人哭号,有人欢呼。那些见过旧殿的人,感慨万千,禁不住眼泪滂沱,伤心悲泣;那些年青人,看见圣殿的根基被建立,不久圣殿将落成,禁不住大声驩呼,为未来的光荣高兴。
同一件事,看法不同,经验不同,反应也就不同。说对大家都对,不过年青人总是面向未来的光荣,老年人却喜欢回忆着伟大的过去。
因此我们要更多了解,彼此尊重。
── 吴恩溥《没药汁》【追求属灵经历忽略真理工作】
有些人觉得需要更多亲近主,认为用时间与主亲近是绝不可少的,但这追求若不建立在真理上,便很容易误入岐途。在教会历史上有许多追求属灵的经验,单追求灵里的感动,而没有让感动建在真理上,以致所走的路有所偏差。在主后的第三、第四世纪,教会有一特别的名词,有人被称为「旗杆上的圣徒」,这些圣徒要追求属灵境界,便产生避世的思想,为自己做了一枝高旗杆,在其上建造房子过着圣洁的生活。他们以为旗杆越高,越表明更与神亲近,当时许多有价值的生命,便在旗杆上浪费了。我们追求真理需要建造在神的根基上。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重建祭坛与圣殿】
所罗巴伯和约书亚第一批的归回他们重建了祭坛,重建了圣殿。这两件事非常的重要。重建祭坛和圣殿说到我们生活的次序和生活中心的重建。 祭坛是讲到让主居首位,这是生活次序的恢复。我们现在生活本未倒置了,工作第一,孩子第一,甚至家庭第一,这都是放错了;钱财第一,世界的享受第一,我自己第一,都是生活错了。位置一错,我们生活大乱。重修久已毁坏的祭坛,这是我们每一个被掳归回第一个要学习的功课,就是让主居首位,而且凡事上居首位。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