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勇敢地重建(拉五)
这次的冒险和从前那些属灵的成长一样,包括从亚伯拉罕到使徒行传宣教工作的扩展,都是因着神的话语而开始的。这一次也和平常一样,他们很快就要经历试验和威胁。本章和下一章都将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是怎么来的,同时也将为以色列被掳归回后的第一部分历史做一个圆满的退出。 神打破沉默 我们很高兴还可以看到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所说的话。在他们的书里,我们看到两位先知个性极端不同的对比(哈该是一个平铺直叙又极重视细节的人;而撒迦利亚这个人如谜样的费解又充满幻想,会让人焦躁难安),也看到他们在讲道中的坚持和敏锐,宛如在慢吞吞地进行一项冒险行动。几个简单的字背后:在那里帮助他们(2节),所透露的不是先知和他们目光短暂地接触,而是有四年之久的时间深入参与,提供令人振奋的协助。 我们也不可忽略经文里轻描淡写地提醒,什么是人应当负的责任和上天的帮助,结尾时说:神……在他们之上(译按:参英译本)。65无论用哪一个意思去看这句话,它都表明这些参与建殿的人并不是孤独无援的。 来自官方的疑虑 随着这些建殿者的态度愈发认真起来,干扰也接踵而至。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大利乌统治初期的头两年,整个帝国到处都有叛变的景况,而现在又突然冒出这项建殿活动。为什么要用大石建造呢(8节)?这真的只是一个圣殿而已?还是另有蹊跷?当河西总督注意到此事时,他当然有责任要去查个水落石出;而且当地反对这项工程的人,也必然会赶紧向他检举告发此事。 在主前五○二年的一份巴比伦记录中,曾经提到一个可能是达乃的名字和官职,当中说到「艾伯拿力(Ebernari,亦即河西)的省长沓阿z坦尼{(Ta-at [-tan-ni])」。66犹大连同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照理讲应该都在他的督辖底下。不过他自己也还要对另一位比他更高阶的官员负责,这个人名叫乌士坦尼(Ushtani),是管巴比伦与艾伯拿力两地的总督。示他波斯乃应该担任过达乃的助手,而同党这个词出现在第6节,是指「众省长」或「众调查官员」(NEB)。67这真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党羽。 此外,他们要知道犹太人有什么资格建殿,甚至要查建殿者的名字,在在都预警着新一波的危险又要来到。资格当然是有的,只是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实在不容易再追查了。而且把名字给他们,可能使这些人将来受到伤害。此时,神的眼目看顾他们,要比有好运气更重要。而且这些领袖们的团结,已经显示出他们早已预备好要立即去采取行动,而不是去做一个无谓的报告。当神的话语一发令出来,就像过往一样,必不缺乏祂的看顾保守,祂的眼目必一直看顾着他们。所以,在这个阶段只有胆怯害怕会让工作停顿下来。 向大利乌报告 做为一个好的历史学者,本书作者尽其可能地给了我们第一手的资料。这里就像一样,附上一份奏章的副本(the copy),也跟一样取自档资料。后面那些生动的摘录则出自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回忆录。 6.有关河西(亦即:幼发拉底河流域以西)以及总督等词语,参见第3节。 8.他们这些外人也会称呼至大神,意思可能只是说「他们的主要神只」。再者,就如我们前面指出的(见3~5节),使用大石建殿会引起别人质疑整个计画背后是否有其他隐秘的动机。此外,经文之所以提及梁木插入墙内,是要显示他们的工程乃是按照所罗门建殿的方法去进行的;参:特别规定照所罗门的方式制订石头和木头的比例)。把一层层的木材放在内层,介于石头或砖之间,是古代近东地区长久以来很普遍的建筑特色。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稳固建筑物,使其具有防震效果。68 11、12.这两节中对上帝头衔的使用,应该会让大利乌觉得很熟悉,因为大利乌所热烈敬拜的神只奥拉马兹达就是被称为「天上的神」。但我们不能据此评论:犹太人为了外交上的目的而运用这种说法,好像要暗示人天上的神可以被人用许多不同的名字和方式去敬拜。其实,这方面的问题早已被处理过了。69然而,要把这么大的头衔用在他们的神身上,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挑战而非让步。所以12节再度重申:被掳到巴比伦应该视为上帝权能的运作,而非上帝的挫败。 14.设巴萨的身分究竟为何?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详见附录二的讨论。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他被任命为省长( peḥâ ),70不过,这个职位现在是由所罗巴伯所担任。 16.只有在这里我们会看到:提到设巴萨去负责第三章所说,这个中途夭折的建殿计画。为甚么他的名字从那一章之后就消失了呢?有两种解释:第一,在整个过程中,他只是扮演一个形式上的角色;第二,从理论上来讲,设巴萨就是所罗巴伯另外一个官方正式采用的名字。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就是在府库档中可以找到的名字(参17节)。 17.这里我们又有一个小小的佐证:我们所读到的是一份真正的奏章副本(参6a节),正本要去巴比伦的记录档中寻找,因为资料在那里被放到别处去了。下一章会说明此事。 65斜体字的这个子句在亚兰文里只有一个字,意思也应该很简单,就是「向他们」(参:AV,以及未将意思译出的 NEB),亦即是「(二位先知)向他们(说劝勉的话)」。但如果是这样翻译,那对原来已经说过的话又显得多余了。而且这个有问题的字词离开它的动词「说劝勉(的话)」也很远,因为这个动词在亚兰文里是在整句话中的第一个字。 66见 A. T. Olmstead in JNES 3 (1944), p. 46; A. F. Rainey, 'The Satrapy "Beyond the River"' AJBA I. 2 (1969), pp. 51~78. 67同党是 ʾaparska ̄ye ̄ʾ 这个字(只在这里出现),与第3节的 peḥâ (总督)是不同的字。这似乎是源自一个波斯的字根,但我们已无从知道这些职位的工作内容为何。它可能只是指「波斯人」这个简单的意思(参 BDB),不过,现在也很少人支持这样的看法。 68见 H. C. Thomson, 'A Row of Cedar Beams ', PEQ (1960), pp 57~63, Ackroyd 以此来理解。 69参:及下, 22~25。 70(首领, naśîʾ ,译按:某些英译做 'prince')此地的意思应该仅是说:他曾是一个犹太人团体的领袖;另,并没有说明省长的名字是谁。【】「那时,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劝勉的话。」
【哈该】被掳归回的人中包括了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两人对于所罗巴伯领导百姓都有弥赛亚盼望的热切表示,又都大力鼓吹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回归者致力重建生命和家园而忽略圣殿,是哈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哈该一名在伊里芬丁蒲草纸(来自一个多世纪之后 )中多次出现,但只能证明这是当时颇为常见的人名而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迦利亚】
撒迦利亚的意思是「耶和华纪念」,在被掳和归回时代是个常见的人名。圣经指出这位主前六世纪的先知,是个显赫的祭司家族的一份子,易多是其祖先。他的信息和哈该一样都是强调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但他亦提倡祭司于波斯所任命的叶胡德省省长以外,在政治方面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比两刃利剑更锐利】
神的话所发生的力量,显明人的话原本软弱无能。第四章把一连串灰心丧志的事摆在一起,无疑是主题性的编排,部分原因,都在哈该和撒迦利亚的活动报告里反映出来。
『言』与『行』先后次序,很明显表现在首两节经文中:『哈该……撒迦利亚……说劝勉的话;所罗巴伯……耶书亚,都起来动手建造……』──《每日研经丛书》
【】「于是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都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里帮助他们。」
【】“所罗巴伯”。被指为“撒拉铁”和撒拉铁的兄弟毗大雅的儿子,暗示一段叔娶寡嫂制的婚姻。参看至10节的脚注。他是基督的祖先,是大卫后裔中最后一个掌管政治权力的人(到了千禧年基督再来统治全地的时候 大卫后裔才再次掌权 )。另参看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当时河西的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来问说:“谁降旨让你们建造这殿,修成这墙呢?”」
【】“达乃”。管理幼发拉底河以西的波斯省长。“示他波斯乃”。可能是他的行政副官。
──《雷氏研读本》
【河西的总督达乃】
达乃是总督(satrap )乌什坦努(Ushtannu )属下的帕赫特(pah]at )或佩胡(peh]u )(和合本「总督」 ),按照一份来自主前五○二年的巴比伦史料,后来升任为总督。作为地方官,他尽职调查圣殿的重建,向大利乌请示这项工程是否得到核准。他一得许可便全力执行钦令,可见是位尽责的官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示他波斯乃】
若是人名,这是指达乃的同僚(大概是文书 ),参与调查耶路撒冷圣殿的建筑活动。这词亦有可能是达乃的官衔,意即「大法院首席书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们便告诉他们建造这殿的人叫什么名字。」
【】「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以致总督等没有叫他们停工,直到这事奏告大利乌,得着他的回谕。」
【】「河西的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就是住河西的亚法萨迦人,上本奏告大利乌王。」
【】“亚法萨迦人”。移居这里的人,或特别效忠于王的官员。
──《雷氏研读本》
【】
这里,犹大的长老在外邦诸王中见证耶和华是掌管历史的神;这是多么机智、恰当的说话。正如使徒彼得劝勉众人常作准备,以敬畏的心回答各人。跟?,以色列民指出他们之需要,赢得大利乌王的追查与允准,察看巴比伦王的府库,找寻古列王先前的诏旨。
──《新旧约辅读》
【】「 本上写着说:“愿大利乌王诸事平安。」
【】「王该知道,我们往犹大省去,到了至大神的殿,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梁木插入墙内,工作甚速,他们手下亨通。」
【】“大石”。直译作:滚石;即石头大得需要用滚轴来搬运。──《雷氏研读本》
【大石和插入墙内之梁木】
本节译作「大石」之亚兰词汇的意思,学者看法颇不一致。部分解经家认为这字和「滚」有关,据此臆测这些石头大概是凿成可以滚动的形状,推到适当位置才加工雕琢,与其他石块砌在一起。其他学者则引证亚喀得语 aban galala 一词,指为建筑用的料石。梁木设计可能是防止地震的措施,也可能是模仿所罗门圣殿的建筑风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们就问那些长老说:‘谁降旨让你们建造这殿,修成这墙呢?’」
【】「又问他们的名字,要记录他们首领的名字,奏告于王。」
【】「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天地之神的仆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
【】信中引述犹太人给达乃的回答时,叙述圣殿的历史,从所罗门建成此殿开始(11节 ),讲述到它在主前586年被毁(12节 ),又讲到主前538年下令重建的诏命(13~15节 )。
──《雷氏研读本》
【上帝的爱】
在那些归回的人的话中,也证实了他们重新发现的信仰,他们是上帝的爱特别的对象。他们提起一位大君王首先建造圣殿(所罗门 )(11节 ),和尼布甲尼撒采取相反劫掠的行动(注意劫掠的实况-14-15 ),显示他们再体验上帝现在在他们当中活动,正如以往一般。他们回报达乃的话,非常的适当,暗示他们的决心,将来有一天,以完成一座新的圣殿,与先前所罗门所完成的圣殿(11节 )相配(16节 )。这决心是因深信上帝复在他们中间。这里所见的信仰十分健全。他们并不袖手徒等上帝显现。他们立刻采取行动;这是上帝的行动;将来必得证实。
──《每日研经丛书》
【】「只因我们列祖惹天上的神发怒,神把他们交在迦勒底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就拆毁这殿,又将百姓掳到巴比伦。」
【认罪】这里毫无推诿责任的意思。被掳是由于历代不顺服上帝的结果。他们说列祖犯罪,并非要表明自己无罪。他们说话的语气,显出他们全心接受哈该的斥责,将他们自己也包括在内。认罪,是他们从新发现他们是上帝子民的第一步。
──《每日研经丛书》
【尼布甲尼撒拆毁耶路撒冷】
伊里芬丁书函(Elephantine letter )于主前四○○年申请在该埃及军事殖民地重建被毁之庙宇。耶路撒冷长老为重建圣殿所提出的理由很值得与此参较。两者都提到「天上的神」,同时又提出历史的理由。以斯拉记中所提出的解释,则将巴比伦对犹大人的毁灭,归因于他们的不忠,和洁净时期的必要性。本段又呼吁波斯王仿效先王古列,作为他们宗教复兴的媒介。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天上的神】
请参看:的 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然而巴比伦王古列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神的这殿。」
【】「神殿中的金、银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去带到巴比伦庙里的,古列王从巴比伦庙里取出来,交给派为省长的,名叫设巴萨,」
【设巴萨】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对他说可以将这些器皿带去,放在耶路撒冷的殿中,在原处建造神的殿。」
【】「于是这设巴萨来建立耶路撒冷神殿的根基。这殿从那时直到如今尚未造成。’」
【】「现在王若以为美,请察巴比伦王的府库,看古列王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神的殿没有,王的心意如何?请降旨晓谕我们
【真正的同工】
「起来动手建造…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里帮助。」
出于神感动的工作,神必兴起人同工。
圣殿的重建,因为遭受反对,被强迫停工了多年。百姓很是失望,后来即使从那里经过,看到废墟,也不再感觉甚么,各人顾自己的事。神的时候到了,兴起先知来劝勉他们。于是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都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里帮助他们。
拒绝了“那地的民”的帮助,因为他们生命不同,动机自然不对。虽然似乎是因此树敌结怨,那是坚持神的原则;遭受了控告,工程停止,时间没有浪费。神的灵感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来挑旺人民心中的火焰,更新努力,继续建造工程。
工作是神的。神感动属祂的人来同心合力作成。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路上,奉神的旨意建造会幕。神提名召比撒列,以圣灵充满了他,也“分派但支派中,亚希撒抹的儿子亚河利阿伯,与他同工。凡心里有智慧的,我更使他们有智慧,能作我一切所吩咐的。”
在新约教会中,神拣选并以圣灵充满巴拿巴,也感动他往大数去找扫罗(保罗 ),一同建立安提阿教会。保罗和彼得,同受主的托付:主托保罗“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同一圣灵感动人分工合作。在哥林多教会,则是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是神安排他们先后同工。
保罗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神能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作成祂的工作。
神也使用不信的人,间接助成祂的工作。在波斯王亚哈随鲁王的时候,省长利宏等是反对建殿的人,奏告恶言,强迫他们停工。但到了大利乌王的时候,时变势移,宝座上换了新人,河西总督也换成了达乃:这人态度中立,而且对犹大人有些亲善,让他们继续工程进行,直等王有禁止的话才停工;如果迟延日久,甚么都作成了。
可见我们照遵行神的旨意,在人看来是暂时眼前吃亏,但时候到了,神会使环境转变,万事互相效力,终究使神的子民和神的事工得着益处。── 于中旻《以斯拉记笺记》【不可因拦阻而灰心停止工作】
当敌人攻击百姓时,百姓被迫停工。人往往因着工作没有果效,便开始怀疑到这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一件工作是否合乎神旨,并不能立刻以果效来评判。不论果效多少?困难多少?仍不应灰心,因为工作的成败,不在乎表面的效果。
内地会有一位传教士被到青海、甘肃一带工作。那地方的人很迷信,知识低,回教势力又强,工作了二十年;只领了一个人归主,好像工作失败了。谁知神却借着这人信主,打开了青海传福音的门,带领许多人归信主。
由此看来,工作有困难及拦阻,不多果效时;决不能按着工作外表的果效来批评工作的成就。百姓并不因这难处而灰心,因他们过去曾得到神清楚的启示。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
当他们在多难之中,又面对多方的反对,神却热心地看顾他们。这实在使他们得着鼓励。记得诗人曾说过: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祂侧耳听他们的呼求。祂却地方作恶的人。这句话曾为使徒彼得所引用。他又说:你若随从行恶的,谁能害你呢?犹太人一定明白,仇敌尽力阻止他们建造圣殿,然而大能的神却特别顾念他们,破坏一切的阻拦。
你也许遭受仇恨与反对,使你无法进行神的工作,但是你不要看这些事,只坚定第仰望主耶稣,你不是在注意仇敌吗?这是最大的错误。你一定要转向主耶稣,你乎看见祂是好牧人,细心且爱心的照顾我们。祂也监视我们的仇敌。我们虽然没有会意到祂看顾的眼目,祂的眼光仍随着我们,祂知道你所走的路,也熟悉你生活的环境。祂要永远与我们同在,好似诗人华滋华斯形容他的爱女。大意是在内心敬拜的经验中,神与我们同在,却是我们所未曾意识的。
──迈尔《珍贵的片刻》【转移眼目仰望真神】
「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以致总督等没有叫他们停工。」敌人不能用任何方法来攻击他们,因有耶和华眼目的看顾。他们知道如何仰望神看顾的眼目,这是信心的表现。他们本是最软弱的百姓,没有能力、财富、权柄和盼望;但他们在逼迫困难中,并没有看恶劣的环境,反而将眼目转向神的看顾!以致困难不能压制他们,环境不能使他们失败;真正的信心是透过困难,仍然看得见神。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拉五章 一个谦卑的器皿──设巴萨】
以斯拉记第五章,记载有一个省长名叫设巴萨。他不是一知名人物,从第一章里我们知道他是犹大的首领。此「首领」原文应译作「王子」,换言之,他是王族,大卫直系的后裔。当百姓回耶路撒冷建殿时,波斯王把圣殿事奉的器皿交在设巴萨的手,回到耶路撒冷后便立他作当地的省长。由此我们可知他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他有特别的身份、地位、资格和负起领导百姓复兴之重任。但我们圣经的记载里,知道他在人前并没有了不起显著的成就,也没有得到人的称赞,竟然一个重任便落在他身上,这正因为他是王的后裔,有真正王的身份,是神特别的百姓,有属灵的生命,神就是要借着这样的人,去成就他的工作。今天的教会也需要这些,不是追求在人间作大事的人,来完成他的工作,正如神对巴录说:「你要图谋大事吗?你不要图谋。」神所使用的人,乃在乎他愿否把为自己图谋的雄心放下,交在神的手中成为合用的器皿。今天教会里只注重人的成就,和宏大的表现;在教会许多事工上,都学了属世的方法。但,我们应追求的,不是「大」,也不是单靠宣传和组织,这不能使教会得着祝福,反而成为拦阻。正如设巴萨,他虽不是一个人材,但他肯谦卑放在神手中被神使用,神便把事奉神圣殿的器皿,放在他手里,又把带领百姓的责任交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