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律法的铅垂线(拉七~十章)
现在,我们终于要来看以斯拉本人了,此人的名字正是本卷的书名。第七和第八两章都介绍了这位文士又是祭司的以斯拉个人的任务和探险之旅。接下来的两章则告诉我们他在耶路撒冷所遇见的道德混乱,以及他如何毫无保留地采取反制的措施。大多数的经文都是他个人的记录,所以他采用了「我」或「我们」第一人称的说法。 以斯拉接受亚达薛西王之委任(第七章) 以斯拉其人与其智 这十节经文给了我们整个故事的大纲,接下来的两章还会告诉我们更多细节及个人的亲身经历。 1a.这事以后是指在第六章那些事发生了近六十年之后。不过,有些编年史倒认为这段时期应该再稍微长一些,理由是:亚达薛西王并非指第一世(主前464~432年),而是指第二世(主前404~359年)。就在其(二世)当政的第七年(7节),亦即三九八年,83而不是四五八年(本人持此看法),委任以斯拉此项任务。 1b~5.这里记录了一段相当长的族谱,目的是要证实以斯拉具有祭司身分(;同时也要我们有心里准备,接下来在书中所遇见的这个主角是一位重要人物。84在犹太人的传统里,以斯拉的确占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几乎被视为摩西第二。85事实上,他真的比任何人更像这样的角色,因为他重新塑造了以色列人长久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圣经这本书的子民。 6.由于以斯拉的缘故,文士的形象愈来愈像是宗教律法的学者专家。就以斯拉的例子来讲,他被形容成熟练的(或字面意思是「敏捷的」;参:。意思就是说,他可以在极为复杂的事物中,快速地抓住或切中事情的重点。而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如第十节所说的,是他立志考究圣经所累积出来的成果。顺带一提,以斯拉并不像某些现代批判学者那样,对古代(摩西)及律法的权威(耶和华)有所怀疑。这些经文也没有把以斯拉当作是律法的修改者或编纂者。反向的,以斯拉对待律法的态度是:这是神所赐的。 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话提供了一些细节,以补充说明11节以下的经文: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正如27节所说的,乃是因为神促使王去做的。不过,以斯拉本人也扮演了己身的角色(他一切所求的)。我们从尼希米记中另一个也相当折磨人的场景可以知道及下),要去做这些事情需要相当的勇气。但我们也毫无疑问可知: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乃是神的手。这句话几乎在这些篇章中反复出现、28,、31;。 7~10.这一段有关远征返乡的摘要,并未告诉我们任何有关旅行当中所会发生的挫折或耽延,如何禁食和祷告,或有无其他危险。这些在以后还会完整地叙述一番。这里我们只能知道,旅途所花的时间多长(四个月,见第9节),以及为何以斯拉有如此长远的影响力(10节)。我们可以看到他实在是一位模范的改革者,因为他已经做到每一项他所教导的,而那些已做到的部分则早已在圣经中找到确切的根据。所以考究、遵行及教导都很仔细地放在一个正确的次序里,而且每一样都能发挥最大的功用。如此,考究就不致流于空洞而不切实际,遵行也不致因缺乏定则而无根据,教导也不致变得不真诚或肤浅。 给以斯拉的钦令 这封钦令与本书中其他的谕旨一样(12~26节)都是以亚兰文撰写,因这是官方的通信语言。王谕的主要目的系在授权以斯拉,以及那些甘心与他同去耶路撒冷的人(13节),以保障他们可以遵从神的律法书而行(14、25节及下)。还有,谕旨也提供他们两件所需之事:第一,供应献祭时的费用(15~18节),以及圣殿中的器皿(19节);第二,下令省政府的司库,要让以斯拉支取某些额外数量的用品(21~23节),并免除圣殿中各级人员的税捐(24节)。最后一段话(25节及下)是要责成以斯拉建立一套司法制度,授予他权柄可施行刑罚。当然也要他监督人民,让他们不要轻忽王室的法令。 以下有几点注解摘要。 12.在天上神一词之后,亚兰文原本还有一个字 gemîr ,意思是「完全」。不过,我们似乎失落了与这个字相配对的其他字词。可能有一个问候语「平安」可以与此字相伴出现。「诸事平安」。 14.王与七个谋士,以参:斯帖记。 17.王之所以知道献祭需要用哪些物品,应该是从以斯拉得知的(注意第6节:「他一切所求的」)或者从宫廷中的一位犹太人谋士得知。参:。 19.神殿中使用的器皿可能是指那些曾被掳去,又经由古列王重新捐出及下),现在却遭冷落的器皿。但也可能是因着王室的善意,新捐出作为礼物的。 23.为何使忿怒临到王……这句话可说是古列(和其后起者大利乌为赢得帝国之中各民族所拜之神的善意,所作的一种表达。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政治与宗教是不能分开的),一个小心谨慎的王是会尽可能去赢得臣服之民的善意与服从的。 24.大利乌也曾经下达给阿波罗神(Apollo)的神职人员相似的免税令(参:导论Ⅱ〔书版17~18页〕)。 25.请注意这里对摩西五经(Torah)有不同的描述,它不只是「你……神的律法」(14节),也是「你神……的智慧」。它强调一个事实:五经(Torah)所包括的范围大过律法,因它同时还是指引、启示以及命令。 所谓河西的百姓在这段文意中必然指涉到所有适用犹太律法的人,无论他们住得离耶路撒冷有多远。86 26.这里把处罚人,特别是抄家的权力给他,日后处分离婚的法律程式也可以在此找到依据,。 一段插入语87 接下来,我们忽然听到了以斯拉个人的一段心声。这段充满了感恩,永不随时间消逝的声音,打断了故事的进行。然后从这里起一直到九章退出,他自己开始写下后面的历史。尼希米也像他一样,在下一本书中讲述了大部分他自己的故事,有时还用更鲜活的插入叙述语和旁白来稍加润饰。 第6节我们看到以斯拉得到了一切向王要求的事物。在这一段祷告颂赞里,我们看到更直截了当的说明。整个事件的关键乃是:上帝在幕后的工作,因祂使「王的心……随意流转」。28节我们还看到,在雄壮威武的文武百官面前,以斯拉本人也必须表现得很勇敢。而他之所以能够这样,仍是因为上帝的手介入其间的关系。有关这一点,可参考第6节注释的最后一段。在此,他所需要来自王的帮助,和下个任务一样殷切。毕竟,如有大能者背书,予取予求,都比只是个义工容易得多。 83见附录四,书版第180~195页。 84从以斯拉的祖先西莱雅(1节),这位见过耶路撒冷陷落的人算起,经过他的儿子约萨答被掳,一直到到以斯拉本人,中间已经过好几代了。不过,其间因为经文传抄失误,有七代的人名明显遗漏了。这可经由某些名字重复出现在利未家族的谱系中得到证明(雅玛利雅到撒督,参:及下、11及下)。 85比较极端的例子出现在次经以斯拉续篇下卷十四章里,以斯拉受到默示,向他的助手背诵九十四卷书,就是整本旧约再外加七十部秘密的书卷。 86Ackroyd 倒认为这里所谓「一切」既并未界定是谁,所以应该包括作者理想中所有住河西省被犹太人当局所统治的人们。不过,大多数的注释家还是持比较实际的看法,认为只限于圣经的作者和他的读者而已。 87从这里开始,经文又转变成希伯来文。(亚兰文的段落是,。)【】「这事以后,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有个以斯拉,他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希勒家的儿子,」
【以斯拉的世系】【】“这事以后”。即第六章之事件的五十七年后。“西莱雅”。主前586年被掳时的大祭司。
──《雷氏研读本》
【~8年代小注】以斯拉必须有一定的资格,他的使命才能得到认可,他的行动才可能有法律上的效力。以斯拉和耶书亚不同,圣经没有提到他是大祭司。但身为亚伦的后裔(本段从亚伦到以斯拉只列出了十六代 详细家谱 ,依然证明了他有显赫的家世。经文很可能暗示他是西莱雅的后代;西莱雅是主前五八六年圣殿被毁之时的大祭司。这家谱没有提及耶书亚,很可能是因为他属西莱雅另外一系,或本段所指是西莱雅另有其人(这名字在这时代十分普遍 )。
──《旧约背景注释》
这些事件如果发生在亚达薛西一世任内,亚达薛西王第七年就是主前四五八年。上一章所述事件至今已经差不多有六十年的时间。以斯拉的出发日期是正月(尼散月 )初一日,即公历四月八日,到达耶路撒冷的日期则是五月(阿布月〔Ab〕 )初一日,即公历八月四日。这是春季至盛夏的干旱炎热时分,须沿最北的道路而行,绕过沙漠地带,并得小心计划路线,使回归者途中不致缺水。
──《旧约背景注释》
【】
这段经文有两个主题:第一个是主的安排,就是君王的动机和心意也是如此。以斯拉之所以能上耶路撒冷、执行使命,受这位君王照顾,是『因耶和华他上帝的手帮助他』(6节。第二个主题是从被掳中得释放。正如在主前五三八年被掳的从巴比伦归回,现在八十年以后,又一次新的浪潮,包括祭司,利未人,及其他圣殿人员(7节 ),伴着以斯拉,返归故土。二者的前景,都是主手的能力,完成祂的旨意。
──《每日研经丛书》
【】「希勒家是沙龙的儿子,沙龙是撒督的儿子,撒督是亚希突的儿子,」
【】关于大祭司“撒督”,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亚希突是亚玛利雅的儿子,亚玛利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米拉约的儿子,」
【】「米拉约是西拉希雅的儿子,西拉希雅是乌西的儿子,乌西是布基的儿子,」【】「布基是亚比书的儿子,亚比书是非尼哈的儿子,非尼哈是以利亚撒的儿子,以利亚撒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以斯拉简略的家谱追溯到“亚伦”。
──《雷氏研读本》
【】「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
【】“文士”。他的职责可见于第10节。另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10~12】
有关以斯拉的陈述:『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6节 )。把他安放在接受神律法的摩西后裔(借喻的说法 )之列。传统上,祭司在专职担负有关崇拜的事务之外,也担任教导律法的任务。从这方面来看,祭司以斯拉担任教导律法,并非甚么新事。在被掳时期,祭司无论他们怎样不愿意,也不能执行祭司任务;教导律法,成为他们主要的事工。但这不是他们独占的工作,因为传统上,有一批称为『智慧人』的,与祭司和先知并列为第三大类。以斯拉被称『文士』,也是属于这些人的一类。
──《每日研经丛书》
【以斯拉的专长】
这里描述以斯拉有好几个特点,大部分都以他作为文士和天神律法之教师的才干有关。身为文士的以斯拉可能是波斯的公务员。古代近东政府习惯雇用受过外交和法律训练的文书或书记。这些人负责翻译属国或盟邦的文件。并且受派出访调查,以协助君王及其谋士作出决策(进一步资料 。史籍中的例证包括主前七世纪亚述文书阿希卡尔,和埃及中王国时代《行业的讽刺》中对文书行业的形容。后者称赞这是值得尊敬的专业,其利益远胜其他职业。
──《旧约背景注释》
【】「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
【】“尼提宁”(殿役 )。基遍人的后裔,他们在圣殿里服役。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
「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
【四个月的旅程】漫长旅途所发生的事件,照例不予记录。公历四月出发,八月抵达,表示途中炎热干旱。他所走的最有可能是商旅北路(长约900哩 ),沿幼发拉底河北上,在马里转往西行,直达塔德穆尔(Tadmor ),然后西南经大马色(大马士革 )入巴勒斯坦。同行人数众多,并且包括妇孺,每日平均脚程大抵不会超过十哩。
──《旧约背景注释》
【】
八至九节干脆述说以斯拉和他的同伴,在急速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巴比伦来的一段艰巨的路程。日期是四月八日(正月初一日 )及八月四日(五月初一日 )。由此可知,这次上路是一年中最热的季候,经过的路虽然回避了荒芜不毛之地,经行人踩出来的一条路,但不可避免的,常有盗贼出没。记录这次旅程卷入的危险,更清晰地出现在里。一至十节,预期在此次旅程中,神要克服复国的各种阻碍,和照顾祂的百姓。
这句话,『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以斯拉〕』(9节 )──《每日研经丛书》
【,9】
旅程走了九百英里(1-448公里 )的路,为期四个月,从主前458年尼散月初一日(三、四月间 )至亚笔月初一日(七、八月间 )。
──《雷氏研读本》
【】「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祭司以斯拉是通达耶和华诫命和赐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亚达薛西王赐给他谕旨,上面写着说:」
【】亚达薛西的信(直至26节 )表达他对犹太人大力的支持;他只是为其帝国的平安付出一个细小的代价而已(23节 )。
──《雷氏研读本》
【以斯拉的使命】
依照君王的谕旨,以斯拉使命的目的,记在二十五节里:他要立士师为判官,根据上帝的律法,施行审判,并且保证社体中的各人,熟悉上帝的律法。前者的工作,令人想起及以下的话,摩西同意将审判的权柄,交给其他的人。两者都反映要公正地把律法在人民中间执行出来。尽管审判官裁判公正,如果百姓不知道律法的要求,怎么能有一个公正的社会呢?因此以斯拉的工作并不轻省。以色列和犹大百姓有一段历史,在他们的意识里,把他们所认识的上帝埋藏得很深,以至于他们无法在生活中发挥实际的影响,在早期他们亦并非未尝试过改革。历代志可给无数的证明,自亚撒(代下十四章 )至约西亚(代下三十四至三十五章 )。
──《每日研经丛书》
【】「“诸王之王亚达薛西,达于祭司以斯拉通达天上神律法大德的文士,云云。」
【】「住在我国中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凡甘心上耶路撒冷去的,我降旨准他们与你同去。」
【】「王与七个谋士既然差你去,照你手中神的律法书察问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景况;」
【】“七个谋士”。与王关系特别密切的一群人,在也有提及。
──《雷氏研读本》
【王的七个谋士】
【任务的性质】按照和古代历史家色诺芬、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王倚重的枢密院,由七名亲王或参谋组成。故此,以斯拉所担任的这种调查性任务,由王和谋士的名义下达是很自然的事。
──《旧约背景注释》
关注属国是否各自保持神明的宠爱,是波斯诸王的一贯作风。重修庙宇可以取悦神明,按照本节,奉行宗教法令是另一方法。以色列的神若是喜悦百姓遵行祂的教训,这些教训便必须强制执行。必须设立官吏负责教导,并且督促监察其实施情形。因此以斯拉的使命是断定波斯国叶胡德省的犹大人,是否谨守摩西五经的律法。当地人上书投诉或咨询的次数,显示这个调查有进行的必要。身为文士的以斯拉的专门技能足以应付这个任务,亦有资格判断法令是否实行。如此,波斯王使用属国的子民(又同样使用尼希米 ),试图保证帝国得到神明的认可,以及避免冒犯神(见23节 )。
──《旧约背景注释》
【】「又带金银,就是王和谋士甘心献给住耶路撒冷、以色列神的,」
【波斯人向耶和华献祭】波斯王有公开向地方性神祇献祭的记录,一方面是表示尊重,另一方面安抚新被征服的民族,对他们有政治上的利益(例如古列圆柱上所载古列为玛尔杜克神所做的事 )。祭牲的清单,以及附加的素祭、奠祭,显示波斯人在起草撰写谕旨之前,必已咨询过犹大人的专家。刚比西斯年间(主前530~522年 )就有这样一个例证:埃及扎伊尔斯(Sais )的祭司乌札荷尔(Uzahor )出力说服王重修内特女神的庙宇,并且监督重修过程。工程包括奠基,恢复仪式、节期,以及挪用公费津贴庙宇的运作。──《旧约背景注释》
【】「并带你在巴比伦全省所得的金银,和百姓、祭司乐意献给耶路撒冷他们神殿的礼物。」
【】「所以你当用这金银,急速买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和同献的素祭奠祭之物,献在耶路撒冷你们神殿的坛上。」【供给的数量】【】「剩下的金银,你和你的弟兄看着怎样好,就怎样用,总要遵着你们神的旨意。」
【】「所交给你神殿中使用的器皿,你要交在耶路撒冷神面前。」
【】「你神殿里若再有需用的经费,你可以从王的府库里支取。」
【】「“我亚达薛西王又降旨与河西的一切库官,说:‘通达天上神律法的文士祭司以斯拉,无论向你们要什么,你们要速速地备办,」
【】「就是银子直到一百他连得,麦子一百柯珥,酒一百罢特,油一百罢特,盐不计其数,也要给他。」
【】“银子……一百他连得”即十二万安士(3.75吨或3.4公吨 )。“麦子一百柯珥”相等于六百蒲式耳(22千升 )。一“罢特”相等于六加仑。
──《雷氏研读本》
亚达薛西王下达行省官员的配给数量虽有规范,其限额却高得出奇:银子三又四分三吨、小麦六百五十蒲式耳、酒六百加仑、油六百加仑、盐无限量供应。这数字未必一定是按照圣殿运作的需要推算出来的。反之,正如下一节所显示,其根据是转离以色列神的怒气需要何等大的数额。
──《旧约背景注释》
【】「凡天上之神所吩咐的,当为天上神的殿详细办理。为何使忿怒临到王和王众子的国呢?」
【神学心态】按照初民的平息心态,神的怒气若然不得平息,以色列的叛党就有口实宣称他们反抗波斯的行动是由耶和华所推动的。以斯拉时代波斯正面临叛乱。吕彼亚人因纳罗斯于主前四六○年夺取了埃及的控制权,在地中海又得到雅典舰队的大力协助。这场叛乱在主前四五六至四五四年之间被默加比朱斯剿平,因此,以斯拉正在叛乱的高峰启程(主前458年 )。亚达薛西王对耶和华、圣殿、祭司极度尊崇,是按照波斯素有的政策(古列圆柱 ),承认天上之神的能力,并在谕旨中强调要「详细办理」,足见事态的紧急程度。
──《旧约背景注释》
【】「我又晓谕你们,至于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和尼提宁,并在神殿当差的人,不可叫他们进贡,交课,纳税。’」
【】所有在圣殿供职的人都毋须纳税。
──《雷氏研读本》
【圣殿工作人员免税】
豁免赋税可能还有一个理由:以斯拉的处境是他不为人所知,并且与外来势力有关。免税可以在耶路撒冷的圣殿社群中,帮助他得到一些支持。来自大利乌年间的加达塔斯(Gadatas )碑文,记载了此举在波斯帝国的先例。希腊神祇阿波罗(Apollo )的祭司得免纳税。
──《旧约背景注释》
【】「“以斯拉啊,要照着你神赐你的智慧,将所有明白你神律法的人立为士师、审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使他们教训一切不明白神律法的人。」
【】依照君王的谕旨,以斯拉使命的目的,记在二十五节里:他要立士师为判官,根据神的律法,施行审判,并且保证社体中的各人,熟悉神的律法。
──《每日研经丛书》
【任命官员】
以斯拉得到授权在辖区内任命士师和审判官,似乎十分合适。这样一来,司法系统就不会与他反对,政策亦能保证一致,约沙法王的司法改革 )。波斯的行政架构包括双重的官吏:一组管理地方性和习惯性的事务,另一组则负责实施王室的钦令和法例。以斯拉可能有权任命大河西行省内的两组官吏,但鉴于「你神律法」一语,他的主要责任是地方性的事务,这些人可能是在行省各处处理犹大人的律法。
──《旧约背景注释》
【】「凡不遵行你神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当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军,或抄家,或囚禁。”」
【授权处罚】由于以斯拉是在波斯政府的庇护下,行使波斯政府的权力,列举的刑罚亦与波斯的刑法相符。以色列律法有提及死刑和抄家,但除了战俘和基于政治因素的保护性拘留以外,囚禁只包括在家的软禁。「充军」一语译作「鞭笞」或「肉刑」更佳,因为后者在波斯普遍使用。即使以斯拉从来没有被逼行使,这个处罚权力已足反映他使命的重要性。
──《旧约背景注释》
【】「以斯拉说:“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使王起这心意修饰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
【】「又在王和谋士,并大能的军长面前施恩于我。因耶和华我神的手帮助我,我就得以坚强,从以色列中招聚首领,与我一同上来
【第二次的归回】
以斯拉是个文士,一个敏捷的文士;事实上,对犹大人来说,以斯拉被公认为「那文士」。以斯拉这名字的意思是「帮助」。已经过了五十八年,在主458年,他定志考究神的律法,遵行它并且将它教导神的百姓。他是一个尊贵的人,一个学者;他舒适的住在波斯的宫廷里。他受人敬重,甚至王也尊重他;但是他的心都与在耶路撒冷的余民们在一起。他渴望回去教导他们。所以在这里你看见在以斯拉领导之下的第二次归回。有几千人与他一同回去。他的归回与在所罗巴伯之下的归回有不同的目的,因为圣殿已经建成,而殿里的事奉也已开始。但是在那五十八年中,百姓的税负是相当的沉重(不仅仅今天是如此 ),因为百姓的税负非常沉重,甚至祭司们、利未人都需要出去谋生。他们必须回到田里去耕作。奉献是如此的少,即使殿里的事奉仍照常进行,却没有事够的祭牲,也没有事够的祭司在作当作的工。换言之,殿已经有了,事奉在进行着,但它却很弱;神的见证是微弱的。
因此以斯拉有负担回去修饰神的家。修饰的意思是「强化殿里的服事」。他是一个熟悉神话语的人,他并且也是一个认识神的手的人。一个文士理当认识神的话语;但是有时候,他并不认识神的手。以斯拉是一个认识神话语和神在他身上的手的人。那就是说,他认识神自己。神答应了他的祷告。他被许可回去加强圣殿里的事奉。将会有更多的公牛、羊羔和绵羊,并更多的资源。波斯的君王甚至应许王的府库要供应这些,而波斯帝国的财富几乎是无穷尽的。他也宽免了利未人和祭司的赋税,所以他们不需要缴税,使他们得以专注于殿里的事奉。
── 江守道《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属神生命】
以斯拉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的祖宗是以利亚撒。他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所以以斯拉直系是亚伦的后裔。利未人是神特别拣选的一个支派,以斯拉在支派中是特选的,又是神特别使用的人。他生命中与神所拣选的地位,有特殊的关系。他有一个属神拣选的生命,又有一个特别的地位。在神所使用的百姓中,这是一个极重要的条件。事奉神的工作不是一种职业,乃是生命的关系;因上事奉神的人必须是亚伦的后裔,有君尊祭司的身份;又是神所拣选的族类百姓,也是天国的国民。今天教会中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平信徒与受圣职的人有很大的分别。信徒以为那些人才有特别的权利为神工作,但圣经告诉我们,原来每一个属神的人,都有君尊祭司的职份。没有一个人能推诿自己的责任,事奉神的人与不事奉神的人的分别,乃在乎所领受之职,于耶稣及整个教会,每人都有直接的关系。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精通律法】
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一位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神赐与摩西的律法。「敏捷」原文是指军人,巫术等人使用工具时,特别精锐敏捷。用武器的方法,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完全异同,因为他熟练之故。以斯拉是一位敏捷的文士,表明他在神的道上有过训练;在真理上有过练习,明白如何使用真理;正如战士之使用武器,音乐家之使用乐器一样。这是教会需要注意的,要懂得应用神的话在自己的生活上,又要在神话语上下工夫。神的话是有力的工具,正如两刃的利剑一般。要懂得如何运用,使他成为属灵的武器。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10他的训练】
【以斯拉的智慧】以斯拉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过去的遗传。他操练自己更能担任他应负的责任。『通达』这字的字根有快速的意思。他熟悉他的材料,很快就能作出判断。专业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他藉遗传(并不仅是以斯拉强有力的品格素质 )预备自己受训,正如运动员,不论怎样有天才,如果要成功,必须努力操练自己。以斯拉在令自己隶属于一个政权之下,竭力筹划使自己更有效地事奉神。决心能补足不利于他的环境,在基督教的事奉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 我们想到那个备受称赞的韦尔斯女孩──马利亚.琼斯(MaryJones ),在她道路艰难的家乡,交通不便的地方,长途跋涉,为?要获得一本圣经,她的徒步行今日已成为传奇。
)──《每日研经丛书》「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
神拣选祂的人,作祂的事工。
圣殿修成了,也奉献了。献祭的礼仪恢复了。但这些都是外面的东西。百姓必须有神的律法,明白并且遵行,才可以蒙神的赐福。为了这目的,神兴起了祭司以斯拉。以斯拉的父亲是被掳时的大祭司西莱雅,生在巴比伦。可见神在最黑暗的日子,预备祂的器皿。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犹太人非常尊重以斯拉,认为是他建立了犹太人的文化特色,若不是神先藉摩西传律法给以色列人,他可以有摩西的地位。波斯王亚达薛西,对以斯拉有同样的尊重,差他去耶路撒冷,并且赋予全权。以斯拉的手里,有“诸王之王”的诏书,似乎是签了字的空白支票,可以任意填写数额。其中包括:
财物的支配:交给他王和大臣奉献的金银,他自己和巴比伦的犹太人所奉献的财物,当然可以带去;如有需要,并且授权他可以支取王府库的钱财为经费。
无限的供应:王降旨给河西的各库官,不得拒绝以斯拉的任何需求,无限的供应物资,而且要尽快办理。简单说,要把以斯拉的吩咐,当作神的吩咐遵行。
人事的决定:他可以随意任用宗教和行政人员,而且对于在神殿服事的人,有权给予免税优待。
法律的执行:他可以解释律法,并且有司法权,可以判决违法的人刑罚,甚至执行死刑。
如果说,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败坏,以斯拉有这样广泛的权力,甚么能保守他免于败坏?亚达薛西王只有半句话:“总要遵着你们神的旨意”,要作在神旨意中。
以斯拉不仅是一个懂得律法字句的人,不是能说不能行的人。他在教训别人以先,他自己已经遵行;他不是考究了律法就满足了,他还要自己遵行,才教导别人遵行。
神的仆人应该把神的话存在心里,“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才是忠心可信托的人,不至羞辱主名。── 于中旻《以斯拉记笺记》【【【【遵行真道】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就律例典章教 训以色列人。」以斯拉之所以能用真理教导以色列人,因为他先领受,又先遵行;如此便能在神话语上有功效,又能应用它来作战。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先在灵里领受神的话,恐怕所传的道是缺乏力量的,不能在别人心中发生果效。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也曾明说,他所记载的事,先是耶稣基督自己所行的,然后才记载祂所教导别人的。主耶稣也为我们留下好榜样,先遵行神的话,然后才将神的话教导别人。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他的意愿】
已经有了有利的环境,已经有了训练的意志,现在所余下来的就是动机。怎样使所做的,能够达到应有的目的!任何基督教事奉的范畴里,事工研究本身,或只不过是技巧,可能非常吸引人,而不受神管治。以斯拉不只『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律法』,并且也『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并且『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10节 )。在以斯拉看来,知道神的律法,就是知道神的心意,知道祂在祂百姓身上的应许和期望。因此只是研究是不足够的,必须在生活上活出来。在新约中与此相比的,就是『行真理』。不只自己行就算了,必须神的子民一起行。在以斯拉身上,我们看见,作为一个模范教师,他是一个实行家。一个实行家不只是示范。必须把要门徒做的,自己先去实行。
──《每日研经丛书》【以斯拉自我训练】
【追求属灵经历不可忽略真理工作】以斯拉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过去的遗传。他操练自己更能担任他应负的责任。『通达』这字的字根有快速的意思。他熟悉他的材料,很快就能作出判断。专业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他藉遗传(并不仅是以斯拉强有力的品格素质 )预备自己受训,正如运动员,不论怎样有天才,如果要成功,必须努力操练自己。以斯拉在令自己隶属于一个政权之下,竭力筹划使自己更有效地事奉上帝。他的这种特质,或许比他祭司的背景,更加重要,因为决心能补足不利于他的环境,在基督教的事奉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 我们想到那个备受称赞的韦尔斯女孩──马利亚.琼斯(MaryJones ),在她道路艰难的家乡,交通不便的地方,长途跋涉,为着要获得一本圣经,她的徒步行今日已成为传奇。
)──《每日研经丛书》有些人觉得需要更多亲近主,认为用时间与主亲近是绝不可少的,但这追求若不建立在真理上,便很容易误入岐途。在教会历史上有许多追求属灵的经验,单追求灵里的感动,而没有让感动建在真理上,以致所走的路有所偏差。在主后的第三、第四世纪,教会有一特别的名词,有人被称为「旗杆上的圣徒」,这些圣徒要追求属灵境界,便产生避世的思想,为自己做了一枝高旗杆,在其上建造房子过着圣洁的生活。他们以为旗杆越高,越表明更与神亲近,当时许多有价值的生命,便在旗杆上浪费了。我们追求真理需要建造在神的根基上。
在尼希米带领百姓重建城墙前,神先带领以斯拉用真理教导百姓,惟有用真理教导百姓才能使他们得到复兴。甚么时候我们遵行神的道,我们便走上复兴的路上。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经历神恩】
【】「耶和华我神的手帮助我,我就得以坚强。」「以斯拉说: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使王起这心意,修饰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又在王和谋士,并大能的军长面前施恩与我,因耶和华我神的手帮助我……。」以斯拉不但熟悉遵行神的话,而且在灵里对神有真正的认识。整本圣经没有题及以斯拉的出身,也没有说到他工作前的详情。他出来工作的感动是从神而来,因为他在灵里与神有交通,经验到神自己,便按神旨而行。灵里的经验,成为他生命行动的力量。道路虽然困难,但因着经验过神恩的实在,便成了他的力量;不因遇到拦阻,便容易跌倒了。圣经教导我们,应当相信神,信主是从听道而来,听道是借着神的话而来,这样便成了信心的根基。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又在王和谋士,并大能的军长面前施恩于我。因耶和华我上帝的手帮助我,我就得以坚强,从以色列中招聚首领,与我一同上来。”」以斯拉承担的工作十分艰巨。他领导人民经过困苦的旷野,又运送圣殿金银的器皿,又要安排官员在河西的地区供职。他极需要力量,但在他心中却有单纯的信念,神的手帮助他,足以使他坚强。
人若认清大能的神嘱托他工作,他就毅然去作,他的能力是无可抵御的。当神的仁爱与权力临到他,他心中必有这样的冲劲。有一个老兵得着将军的命令,去从事一项十分艰巨的人物,他说:「报告长官,我必全力以赴,但你要先以常胜的手握我的手。」
试想这位全能的主,祂将洋海放在手心,又将天幕拉开。祂也曾被钉在十字架,赐福给疲倦的受苦者。祂现在手持这本神妙的书,以七印封住。祂曾以手扶住彼得,又轻抚婴孩的头。这手曾加力量给你,使你能从事超你力量的工作,这工作却是神给予你的呼召。你只管向前,你必有力量能够坚持。祂必引领你在君王首领面前,所以你不要惧怕,祂必保守你除去一切的危险,使你逃避仇敌的火,人无法从父的手中将你夺去。
──迈尔《珍贵的片刻》以斯拉认为神手的帮助,就是借着他所招聚的同工,或说以斯拉看神为他所预备的同工为神手的帮助。以斯拉没有同工,好像自己没有手似的。头脑无论如何聪明,还须要手的帮助。以斯拉真是一位领袖,难怪神用着他能作大事业。许多人以为自己了不得,惟我独尊,一切自己都来得;所谓同工,那就是『跑龙套』,为他招旗吶喊的小卒而已;有之可以点缀,无之则自己赤手空拳,亦打得天下。
—— 桑安柱《银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