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以斯拉记 第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亚达薛西王年间,同我从巴比伦上来的人,他们的族长和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

2「属非尼哈的子孙有革顺;属以他玛的子孙有但以理;属大卫的子孙有哈突;」

3「属巴录的后裔,就是示迦尼的子孙有撒迦利亚,同着他,按家谱计算,男丁一百五十人;」

4「属巴哈·摩押的子孙有西拉希雅的儿子以利约乃,同着他有男丁二百;」

5「属示迦尼的子孙有雅哈悉的儿子,同着他有男丁三百;」

6「属亚丁的子孙有约拿单的儿子以别,同着他有男丁五十;」

7「属以拦的子孙有亚他利雅的儿子耶筛亚,同着他有男丁七十;」

8「属示法提雅的子孙有米迦勒的儿子西巴第雅,同着他有男丁八十;」

9「属约押的子孙有耶歇的儿子俄巴底亚,同着他有男丁二百一十八;」

10「属示罗密的子孙有约细斐的儿子,同着他有男丁一百六十;」

11「属比拜的子孙有比拜的儿子撒迦利亚,同着他有男丁二十八;」

12「属押甲的子孙有哈加坦的儿子约哈难,同着他有男丁一百一十;」

13「属亚多尼干的子孙,就是末尾的,他们的名字是以利法列、耶利、示玛雅,同着他们有男丁六十;」

14「属比革瓦伊的子孙有乌太和撒布,同着他们有男丁七十。」

「同我从巴比伦上来的人」()),指第二批归回耶路撒冷的百姓,大约有一千五百个男丁。
「非尼哈的子孙」())和「以他玛的子孙」())都是亚伦的后裔,是两个祭司家族。文士以斯拉是非尼哈的子孙())。
「大卫的子孙」())是君王的家族。

15「我招聚这些人在流入亚哈瓦的河边,我们在那里住了三日。我查看百姓和祭司,见没有利未人在那里,」

16「就召首领以利以谢、亚列、示玛雅、以利拿单、雅立、以利拿单、拿单、撒迦利亚、米书兰,又召教习约雅立和以利拿单。」

17「我打发他们往迦西斐雅地方去见那里的首领易多,又告诉他们当向易多和他的弟兄尼提宁说什么话,叫他们为我们神的殿带使用的人来。」

18「蒙我们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他们在以色列的曾孙、利未的孙子、抹利的后裔中带一个通达人来;还有示利比和他的众子与弟兄共一十八人。」

19「又有哈沙比雅,同着他有米拉利的子孙耶筛亚,并他的众子和弟兄共二十人。」

20「从前大卫和众首领派尼提宁服事利未人,现在从这尼提宁中也带了二百二十人来,都是按名指定的。」

「亚哈瓦」())的地点不详,可能是沿幼发拉底河北上的商队转向西行的一个重要地点。
「教习」()),直译是「有见识的人」(英文ESV译本)),可能指老师。
「迦西斐雅」())的地点不详,可能是被掳百姓的主要寄居地。
在神恢复的工作中,最大的难处不是来自仇敌,而是来自神的百姓自己。在回国的人中,却没有在圣殿事奉的利未人()),表明当时的百姓普遍亏待利未人,所以利未人无法靠事奉神养生。
以斯拉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找到了愿意回归的三十八位利未人())和二百二十位尼提宁()),这并不容易。虽然人数并不多,但百姓一样看到「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一样感谢神、相信神必有美意。
人不是只要热心,就能到圣殿事奉。神只使用祂所指定的人,连协助利未人做粗重工作的尼提宁,也必须「按名指定」())、审核资格。教会的事工也是宁缺毋滥,人若没有重生得救,就没有资格事奉。

21「那时,我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祂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

22「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但祂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祂的。』」

23「所以我们禁食祈求我们的神,祂就应允了我们。」

「禁食」())不是自表敬虔,也不是逼神应允,而是「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
「祂就应允了我们」()),指百姓心中有了平安的确据。
第二批回归的百姓有许多妇人孩子同行()),可能多达五、六千人,又随身携带巨额财物,在四个月的长途跋涉里随时可能招来盗匪。以斯拉本来可以接受波斯王派兵护送,正如尼希米所做的())。但由于以斯拉曾对王作见证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如果求王派兵,表明对神并没有信心,所以他「以为羞耻」()),单单「禁食祈求」())。重要的不是派兵或不派兵,而是能不能让神得荣耀。
以斯拉借着信心的操练,让回归的百姓学习完全的信靠。当百姓真实地经历到「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也就会确信「祂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祂的」())。因为越是经历和认识神恩典的人,越会战兢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正如诗人所说:「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24「我分派祭司长十二人,就是示利比、哈沙比雅,和他们的弟兄十人,」

25「将王和谋士、军长,并在那里的以色列众人为我们神殿所献的金银和器皿,都秤了交给他们。」

26「我秤了交在他们手中的银子有六百五十他连得;银器重一百他连得;金子一百他连得;」

27「金碗二十个,重一千达利克;上等光铜的器皿两个,宝贵如金。」

28「我对他们说:『你们归耶和华为圣,器皿也为圣;金银是甘心献给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的。」

29「你们当警醒看守,直到你们在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库内,在祭司长和利未族长,并以色列的各族长面前过了秤。』」

30「于是,祭司、利未人按着分量接受金银和器皿,要带到耶路撒冷我们神的殿里。」

「我分派祭司长十二人,就是示利比、哈沙比雅,和他们的弟兄十人」()),原文是「我分派祭司长十二人,以及示利比、哈沙比雅,和他们的弟兄十人」,一共是十二位祭司长和十二位利未人。
这些甘心献给圣殿的金银,包括「王和谋士甘心献给住耶路撒冷、以色列神的」()),以及留在巴比伦的百姓所献的())。
以斯拉凭信心倚靠神,没有要求波斯王派兵护送,但却没有不尽责任、莽撞行事。在临行之前,以斯拉把巨额的金银、器皿仔细「秤了」()),分派给二十四个人「警醒看守」())。这些金银器皿重达29吨,每人需要负责1.2吨。由于没有军队护送,这是非常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这些人只有「归耶和华为圣」()),才能忠于职守地运送这些分别为圣的财物。
上图: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金碗。

31「正月十二日,我们从亚哈瓦河边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

32「我们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33「第四日,在我们神的殿里把金银和器皿都秤了,交在祭司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的手中。同着他有非尼哈的儿子以利亚撒,还有利未人耶书亚的儿子约撒拔和宾内的儿子挪亚底。」

34「当时都点了数目,按着分量写在册上。」

「正月十二日」()),是逾越节的前两天。就像第一次出埃及的百姓所经历的,「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一路平安地到达了耶路撒冷。
「住了三日」()),可能因为他们在安息日之前到达,所以第二天必须休息。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也休息了三日())。
「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后来成为协助尼希米建造城墙的助手())。
以斯拉在第一时间把带回的金银器皿「点了数目,按着分量写在册上」()),移交给祭司,并由三位公证人在场())。教会在财物问题上,尤其需要「无可指摘,诚实无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35「从掳到之地归回的人向以色列的神献燔祭,就是为以色列众人献公牛十二只,公绵羊九十六只,绵羊羔七十七只,又献公山羊十二只作赎罪祭,这都是向耶和华焚献的。」

36「他们将王的谕旨交给王所派的总督与河西的省长,他们就帮助百姓,又供给神殿里所需用的。」

回归的百姓「为以色列众人」())「献公山羊十二只作赎罪祭」()),可能是效法当年摩西在旷野第一次立起会幕时,十二支派所做的())。这表明第二次回归的百姓和第一次回归的百姓一样()),也是站在十二支派合一的地位里寻求赦罪的恩典,他们所代表的,是神百姓团体的见证。
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以后,第一件事是移交财物()),第二件事是献祭()),第三件事才是把波斯王的谕旨交给总督和省长())。这个顺序清楚地表明:

人在开始任何事工之前()),必须先与神交通());
人若要维持与神正常的交通,必须先移交财物()),「不可给魔鬼留地步」())。「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被掳的百姓分散居住在巴比伦各地,他们分头出发,到「亚哈瓦河边」())集合。所以以斯拉「招聚这些人在流入亚哈瓦的河边」())、「查看百姓和祭司」()),又「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在「亚哈瓦」之前,以斯拉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和他一同回归,也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人手护送巨额财富()),但他却凭信心宣告:「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从巴比伦到「亚哈瓦」是轻省的,从「亚哈瓦」到「耶路撒冷」())是艰难的。但是,当百姓「从亚哈瓦河边起行」())以后,神的手就一路保佑他们「到了耶路撒冷」()),途中的艰辛不再值得一提,反而详细描述了移交())和献祭())的过程。今天,每一个回应神呼召的人也是如此:我们若没有凭信心走一段轻省的路,先来到「亚哈瓦河边」,就不能经历神带领行走艰难的天路,最终走到「耶路撒冷」。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以斯拉记第八章

以斯拉的出埃及记(拉八)

义工

1.以斯拉对他的社会结构知之甚详,所以能将他的请求带到这些首领面前。因他知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领袖若前来,也必然会将他们的人马带过来。有关此政策的影响,参看3~14节。88

请注意开头这句话中的同我这个词(GNB无端地把它改为「同以斯拉」)。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记载报告,从以下到九章退出,除了以他们代替我们,短暂用到第三人称以外,全都是第一人称的记录。

2~14.这一长串令人敬而远之的人名和数位清单,主要的用途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实,那就是:这些团体除了一个例外,几乎全数都经过漫长的过程,最后按照各自的家族,加入了那些开路先锋中,也就是那些在八十年前从巴比伦第一批回来的人,他们的后代子孙之列。第4~14节的这些姓氏都可以在里找到他们(除了9节的约押外),89但眼前的这份清单是以两个祭司家族(当然也伴随着几个他们的亲戚,参24节)及一个大卫的后裔(2节)来起头记录的,而祭司家族照例被列于大卫的后裔之前。整个重点就是,从古列年间开始的这项归回故乡的挑战,所得到的回应是极错综复杂的。起初每一个支派都一分为二裂成两半,后来在及以斯帖记里我们才看到,因着同病相怜,他们至终还是团聚在一起。不过,这里并没有告诉我们,现在这些家族的人都到齐了,没有任何人遗漏在他处。90

遗漏的利未人

三天在河边的停留,91并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需要在此时此刻仔细评估整个情势,以预备进入不友善的处境。从利未人和圣殿的仆役并没有出现在这儿,就显示出整个情势必然极为困窘。其实,人很自然会从这种双重的艰难里退缩下来:他们不只要像一般朝圣者那样面对连根拔除的迁徙,还要面对由平凡的日常生活,剧烈地改变成要去做圣殿里极端重复的工作。难怪以斯拉要很小心地挑选使者去匡正他们(当中有九位是社会上的重量级人物,另两位则擅于外交技巧,16节),又要向人们通告简要明晰的资讯(「告诉他们……当说甚么话」以及接触什么人,17节)。92

18.事情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不只在数量上颇为理想,而且还得到一位有才干的领袖。为此,以斯拉本人再如往常地承认,这是我们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有关这句话见

20.有关殿役或尼提宁,参考,有长篇讨论。

得平坦的道路

以斯拉这种一心寻求神以及坦率的态度,很像一些基督徒在比较小的范围里,为类似的事情在摔角挣扎。有趣的是:尼希米对这类事情的看法却迥然不同,他认为得到王室军队的护卫也是一种神的帮助。这两位的态度都是出于信心,但各用不同的方式(就像有不同的选择)把当得的尊崇归给神。

做司库的祭司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2节所提这两个为首的祭司家族,都带了相当数量的族人一起回来,作法就像其他家族的人结伴同行一样(3~14节)。93而交付给他们的贵重金属数量相当庞大(一他连得相当于30公斤)。以斯拉拒绝接受军队的保护,又提醒祭司们这趟任务的神圣责任(28节),在在都使得他们突然要面对一场信心的锻链。

亚达薛西王和他的先王一样,他们都以馈赠官方的礼物来标志此一事件的开始,他同时也要求那些没有同行的犹太人一起参与捐赠(25节)。这样很自然表示整个冒险活动乃是有王的允准。如果犹太人的神只是空有其名(他可能会如此认为),那么整个过程是空无目的的;但如果祂真的存在,祂应该会期望这个王有实质的反应,而且其规格应该反映出捐赠者的身分所代表的权力和威荣。

旅途与终点

31.这里的十二日应当与的「初一日」相连续,以斯拉在这一天「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事实上,的事件,是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往前推进。

埋伏这个字是单数,是一个集体的行动。而且整句话最好译成:「祂并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攻击,以及半路上的突袭」(NEB)。这样可能是暗示:这些事情并未发生,而非已发生只是被我们逃脱了。

32.整个将近一千哩的旅程退出时,竟然只留下这么简短的一句结论。这表示,目的地与任务终于达到了。

33、34.整个交接的过程像是在做生意,意思是:尽管旅途中所携带的宝物数量庞大,风险极高,但是毫无漏洞发生。这就说明了「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31节)。

这里有些人的名字还会在尼希米记中出现,也就是米利末、约撒拔以及宾内

尚待完成的一些责任

这两节(用第三人称)又加上了一些细节去补充以斯拉本人写的记录,这些会一直持续到第九章。

35.燔祭的主要意义在于向神表达尊敬与奉献之意,而赎罪祭的重点则在强调为罪奉献。数字十二以及它的倍数九十六都是代表以色列全体。至于奉献七十七只绵羊的原因则不甚清楚,而无论是哪种推测,只要是与完整的数目有关都有可能。据以斯拉续篇上卷记载,是献上「七十二」只,这也很有可能是对的,因为它亦是十二的倍数。

36.在对神尽上责任以后,接下来还有对人的责任。王的谕旨内容可能包括:授权以斯拉在全省不同地区,代表政府当局在犹太同胞中运行犹太的律法。这个相当宽广的管理范围,不限于耶路撒冷的周边地区,还扩及到以下所说的地区。

最后这一句话可能可以更正我们对以斯拉已有的刻板印象,以为他的任务是只管纪律。其实他的目标是很有建设性的,到了下一章,我们还会进一步看到,在实际的处境里,他还需要采取一些痛苦的行动,这些大出他所料。

88这至少可让我们深思教会的策略:我们通常会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因我们多先关心儿童,家族中的边缘地带,以致忽略一些领袖人物。

89RSV 的旁注认为,5节的 Zattu(合和本未译出)与10节的 Bani 都未见于希伯来经文中,却见于以斯拉续篇上卷相对应的清单当中。从邻近的这几节经文型态也可以确定以斯拉续篇上卷有可能更正确地保留着这些名字,而非外加的。

90也许第13节应该如 Brockington 所建议的,译做(家族中)最后的(the last of the family)。但是,「那些后来才到的」(见 RSV 等等)似乎更有可能。

91「在流入亚哈瓦的河边」一词显示这是一条运河,应是以河的终点命名(参31节,「亚哈瓦运河」?)。在巴比伦一带有许多运河,但亚哈瓦的位置则不详。

92之所以会选择「往迦西斐雅地方去见……首领易多」(此地位置仍不详),则表示在那里有一个圣所。还可以从「地方」(the place)一词的重复出现(17节)得知,这个字有时也是一块圣地的同义词(参:、5)。我们知道,在同时期,尼罗河附近的埃勒芬亭有一犹太人的会堂。

93第24节读起来好像说示利比和他的同伴都是祭司。但18节以下及以下显示他们只是利未人。也许 NEB 的看法比较正确,因它跟随以斯拉续篇上卷的读法,在示利比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和」这个字。就如30节的看法,司库的工作系交给祭司和利未人,也就是「祭司长十二人同示利比」等等(24节,N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当亚达薛西王年间,同我从巴比伦上来的人,他们的族长和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

】「属非尼哈的子孙有革顺;属以他玛的子孙有但以理;属大卫的子孙有哈突;」

回归人数与第一次相比】本段列出了一千五百一十三名男丁与以斯拉一同回归。回归总数若是五千人(按照妇孺数目的保守估计 ),本段所列之数约是总人数(42-360人 )的七分之一。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属巴录的后裔,就是示迦尼的子孙有撒迦利亚,同着他,按家谱计算,男丁一百五十人;」

】这些是家族的名字,不是个人的名字。参看至19节的脚注。总数(3~14节 )是一千四百九十六人。
──《雷氏研读本》

】「属巴哈摩押的子孙有西拉希雅的儿子以利约乃,同着他有男丁二百;」

】「属示迦尼的子孙有雅哈悉的儿子,同着他有男丁三百;」

】「属亚丁的子孙有约拿单的儿子以别,同着他有男丁五十;」【】「属以拦的子孙有亚他利雅的儿子耶筛亚,同着他有男丁七十;」【】「属示法提雅的子孙有米迦勒的儿子西巴第雅,同着他有男丁八十;」 【】「属约押的子孙有耶歇的儿子俄巴底亚,同着他有男丁二百一十八;」 【】「属示罗密的子孙有约细斐的儿子,同着他有男丁一百六十;」

】「属比拜的子孙有比拜的儿子撒迦利亚,同着他有男丁二十八;」【】「属押甲的子孙有哈加坦的儿子约哈难,同着他有男丁一百一十;」

】「属亚多尼干的子孙,就是末尾的,他们的名字是以利法列、耶利、示玛雅,同着他们有男丁六十;」

】以斯拉并不单枪匹马回去,他领?一大队的人,献身予阿立耶(aliya回归的人 )。因此以斯拉的使命,就是照?古列谕旨管理回归的移民潮。在十三节,『就是末尾的』──有了提示,在以斯拉同行者之中,有的家属(耶多尼干 ),其先人是在早期离开巴比伦,回归犹大的人。

──《每日研经丛书》

】「属比革瓦伊的子孙有乌太和撒布,同着他们有男丁七十。」

】「我招聚这些人在流入亚哈瓦的河边,我们在那里住了三日。我查看百姓和祭司,见没有利未人在那里,」

】“亚哈瓦”。可能是幼发拉底河的支流,但位置不能确定。“没有利未人”。有关可能导致没有利未人的原因,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流入亚哈瓦的河】

这河大概是巴比伦附近(半径起码有90英哩的地区 )注入幼发拉底河的无数运河之一。这些河道其中一条附近可能有他们的聚居处,但史料互不相符(七十士译本 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原址位置至今不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就召首领以利以谢、亚列、示玛雅、以利拿单、雅立、以利拿单、拿单、撒迦利亚、米书兰,又召教习约雅立和以利拿单。」

,18】以斯拉很清楚利未人的职责。他们受神的命令,担任在崇拜中的角色。在巴比伦无法执行;归回本土得?机会,作出事奉,况且这确是救恩的象征。于是以斯拉差遣『真知灼见的人』(16节「教习」 )往迦西斐雅(未能指出何处 可能是犹太人重要的人口中心 )去,在那里找到一个『通达人』(18节 ),与他家族中的一些人,他们准备放弃一切,动身归回。那一个属抹利宗族的利未人示利比(参阅现代中文译本 ),无疑是个能干的人,也必然是具属灵真知灼见的人。他见到艰苦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没有甚么会比遵行神的旨意更好的了。

──《每日研经丛书》

】「我打发他们往迦西斐雅地方去见那里的首领易多,又告诉他们当向易多和他的弟兄尼提宁说什么话,叫他们为我们神的殿带使用的人来。」

】“迦西斐雅”。位置不能确定,但这里肯定有一个利未人和尼提宁(殿役 )的殖民地。三十八个利未人和二百二十个殿役回应了以斯拉的征召(18~20节 )。

──《雷氏研读本》

迦西斐雅】

迦西斐雅若是地名,它就是在亚哈瓦附近。但两处地方都只知大约在巴比伦北部而已。但按照七十士译本,这字也有可能是个名词(希伯来语 kesep「银子」一字的变体 ),反映易多可能是库房或银匠公会的领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蒙我们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他们在以色列的曾孙、利未的孙子、抹利的后裔中带一个通达人来;还有示利比和他的众子与弟兄共一十八人。」

】「又有哈沙比雅,同着他有米拉利的子孙耶筛亚,并他的众子和弟兄共二十人。」

】「从前大卫和众首领派尼提宁服事利未人,现在从这尼提宁中也带了二百二十人来,都是按名指定的。」

尼提宁】除了有三十八名利未人随以斯拉回归以外,登记在案的尚有二百二十名尼提宁(殿役 )。这些人是利未人的助手,其重要性不可忽略。利未人的数目不多,没有这些仆人做粗重工作,圣殿就不能正常运作。以斯拉列出他们的名字和世系,就是核准他们的资格。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那时,我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

禁食】在圣经以外,古代近东没有什么禁食的例证。禁食通常是在哀悼之时进行。旧约中宗教性的禁食通常与向神恳求有关。其原则是所求之事重要到一个地步,恳求者集中精神于属灵景况上,肉身需要则退居幕后。如此,禁食是为使人净化,在神面前谦卑而设的。经文表示这些犹大人关心自己的安危,祈求的目的是神的保佑,好使他们能够宣称即将进行的旅程是顺从神旨意而做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百姓要克苦己心(21节 )及寻求神(21-22节 )。当他们禁食祈求的时候,神就应允(23节 )。这些名称很和我们熟悉的相似,这节圣经将历代志里热爱虔敬的观念,凝成明亮的晶体。熟悉历代志的人,也知道寻求和离弃的对比(22节 );参阅。以斯拉,如历代志的作者及一般圣经作者一样,非常明白,神虽是充满了慈爱,常常先采取主动,但是祂并不宠爱,杂乱无章的任意施恩。祂乃是要建立并赐福给那些认识祂,并追求祂旨意的人。因此以斯拉决心要表明他的队伍的信心。

21节:求神获得平坦的道路

22节:耻于求王

22节:神施恩的手,帮助寻求祂的。

决心只寻求神的帮助,排除其他,显明他们的信仰并非有名无实,而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相信神能够拯救──因此他们要完全的信靠祂。信仰宣告是一件好事,像今天基督徒平常崇拜时念诵信经。一个人做任何事,是否都非要信心不可,这种提问是很有益的。若不然,因信得生到底有甚么意义?一种从未发生作用的信仰,能否生存?以斯拉的信心根据,在得到亚达薛西的谕旨以后,他发觉『耶和华我神的手帮助我』;现在他要证明『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22节 )。

──《每日研经丛书》

被抢劫的危险】

以斯拉一行人没有军队护送,因此路上遇到危险是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有好些政治势力试图打乱波斯帝国西部的均势。此外,运输大量金银的非武装团体,很容易就会成为执意抢劫的亡命之徒宰割的对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他的。”」

】以斯拉没有要求军方的护卫,对耶和华显出完全的信任(不过军方的护卫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雷氏研读本》

】「所以我们禁食祈求我们的神,他就应允了我们。」

】「我分派祭司长十二人,就是示利比、哈沙比雅,和他们的弟兄十人,」

】以斯拉在出发以前,所作最后的准备,是安排小心保护和运输君王所给的大量贵重赐与,也是君王所吩咐的使命。他将这责任交托给所拣选的十二位祭司长,将它们奉献为圣(28节 )。祭司已经为『圣』,即是把他们分别出来,在圣殿『圣』的范围里,并担负圣殿的工作,现在器皿也归入这『圣』的范围,特别分别为圣,属于神。因为是『圣物』,它们必须在礼仪上『不作』普通用途,只受那些有『圣』职的人支配。(这里的『圣』有别于一切以色列民当在伦理上为『圣』的『圣』 。所以示利比与他的同工必须亲自负责这些器皿,直到以后交给在耶路撒冷在圣殿里担负责任的祭司(29-30-33-34 )。

──《每日研经丛书》

】「将王和谋士、军长,并在那里的以色列众人为我们神殿所献的金银和器皿,都秤了交给他们。」

】「我秤了交在他们手中的银子有六百五十他连得;银器重一百他连得;金子一百他连得;」

】“银子”有七十八万安士(24.4吨或22公吨 );“银器”和“金子”相等于十二万安士(3.75吨或3.4公吨 )。

──《雷氏研读本》

数量】

以斯拉将波斯王的赏赐过秤记录,就算是完成了这方面的任务。六百五十他连得银子等于二十四吨半。一百他连得的银器和一百他连得的金子各重三又四分三吨。二十个重一千达利克的金碗等于十九磅。数量虽然极大,却非不合理,因为这是王和被掳犹大家族的礼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金碗二十个,重一千达利克;上等光铜的器皿两个,宝贵如金。」

】“一千达利克”。相等于二百九十七安士(18.6磅或8.4千克 )金子。

──《雷氏研读本》

】「我对他们说:“你们归耶和华为圣,器皿也为圣;金银是甘心献给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的。」

】「你们当警醒看守,直到你们在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库内,在祭司长和利未族长,并以色列的各族长面前过了秤。”」

】以斯拉预期分别看管财物的二十四个人(24节 ),到达耶路撒冷后便出来交账。

──《雷氏研读本》

】「于是,祭司、利未人按着分量接受金银和器皿,要带到耶路撒冷我们神的殿里。」

】「正月十二日,我们从亚哈瓦河边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

所走路程】出发时是公历四月,因此直接横渡沙漠是不可能的(全长约500哩 )。他们必须走较长的北路,沿幼发拉底河北上,往西经大马色(大马士革 )入巴勒斯坦(全长约900哩 )。请参看的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们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第四日,在我们神的殿里把金银和器皿都秤了,交在祭司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的手中。同着他有非尼哈的儿子以利亚撒,还有利未人耶书亚的儿子约撒拔和宾内的儿子挪亚底。」

,34】留意那账项交代得多么仔细

──《雷氏研读本》

】「当时都点了数目,按着分量写在册上。」

】「从掳到之地归回的人向以色列的神献燔祭,就是为以色列众人献公牛十二只,公绵羊九十六只,绵羊羔七十七只,又献公山羊十二只作赎罪祭,这都是向耶和华焚献的。」

献祭】有关第二圣殿奉献祭礼的讨论,请参看:的注释。波斯王下令被掳者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必须献祭。本节记载以斯拉把这命令付诸实行。和一样,这里也提到赎罪祭。进一步证明每一群回归者都需接受净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次经以斯拉续编上卷记载绵羊羔共献了七十二只,而不是七十七只,也许该书作者认为祭牲数目代表十二支派,故总数是十二的倍数。──《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将王的谕旨交给王所派的总督与河西的省长,他们就帮助百姓,又供给神殿里所需用的。」

总督和省长】波斯帝国分为二十一个行省(在巴比伦独自成为一个行省后 变为二十二个 ),各有总督治理。但由于部分行省过于庞大,遂再分给多一重的官员管治。这些官员称为「帕赫特」(peh]a ),其职责包括协助收税和执行钦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8章 )】

1按一些学者的统计,这次回归的大约有一千五百人。你认为这一队回归的犹太人对四周外邦人起了什么影响?你见证基督徒的方式是只以个人为单位,抑或兼以群体为单位呢?

2以斯拉招聚以色列民回归,所选用的策略和今日教会招聚人的方法有何不同?参15-17节。教会中有那些是受忽略的事工?

3你猜利未人起初为何没有响应以斯拉的招聚?是习惯了巴比伦的生活,对返国建造圣殿无动于中,抑或自以为无关重要呢?他们的迟延对犹大人民有何影响?你有否因为类似的理由而不肯回应神的呼召?

4是谁提醒利未人,唤起他们的良知?参16节。当主内弟兄姊妹软弱时,其他肢体可以怎样加以援手,。规劝信徒最有效的工具是什么呢?

5以斯拉与旧约大卫及新约主基督均有同一的特质。这特质对他们的事工起了什么作用呢?;

6以斯拉召集百姓禁食祈祷,除了希望达到顺利回国的基本目的之外,还有那些目标呢?参21节。人要保持异象鲜明不变,可否没有自省?

7为何以斯拉不寻求亚述薛西王军队的帮助,反而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行程呢?他的想法和尼希米的做法有何不同?参22节; 。那种做法是较有信心的表现?

8禁食祷告往往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新约时代圣灵与祷告有何关系?; 2:2; 13:1-2。「教会的奋兴在乎禁食祷告」,你认为这说法对吗?

9以斯拉指派祭司看守金银、器皿,这做法有什么好处?见28节。

10为什么以斯拉要在众人面前秤金银(25-26- 33 )?莫非对看守的人有所疑惑?。面对撒但可能攻击时,「预防胜于治疗」是否上策?

11以色列众民一起献祭(35 )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他们的敬拜表明了什么真理和教义呢?, 4

例证

须预备合用的人才作神的工】

以斯拉认识清楚,倘若要带领百姓复兴归回,对神有认识,不能单凭自己的思想感觉。必须要建立在真道的根基上,而负起教导责任的人,更要在真理上受过训练的。今天的教会普遍来说,都忽略了为神训练,预备合用的人材。一九四六年时,麦克阿瑟将军占领日本。在他统治时,曾向美国许多传福音的机构大声疾呼,因为他发觉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工场。日本人将特别欢喜听道理,但为了不够工人的差派,以致福音的门被打开,而没有工人进去。直至今天,一千个日本人中只有一位是基督徒,而且对于基督教传教士的排斥也相当厉害,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训练同工】

以斯拉对神的工作有真正的负担,又因在灵里根基,使他知道自己不能承担重任,需要预备更多人起来分担为神工作。当他返回耶路撒冷后,却发现当中没有一个是利未人,也没有神所拣选特别的百姓;更没有一个在神的话上,受过训练及有根基的人。于是他便到处寻找一些这样的人,好与他同工;后来找到了二百六十名,便带领他们一同回到耶路撒冷工作。以斯拉认识清楚,倘若要带领百姓复兴归回,对神有认识,不能单凭自己的思想感觉。必须要建立在真道的根基上,而负起教导责任的人,更要在真理上受过训练的。

今天的教会普遍来说,都忽略了为神训练,预备合用的人材。当神兴起祂工作以前,祂先要把负担放在教会的弟兄姊妹身上。大家要一同起来工作,正如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先与同伴在整个耶路撒冷,做教导百姓的工作。鼓励百姓起来事奉主,结果全城的百姓得着大复兴;使城墙重建,百姓在外邦地作有力的见证。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言行一致】

「……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以斯拉在王面前曾见证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他,在太平盛世的巴比伦境内如此说并不困难,因为那里没有敌人。但现在处于旷野地,常在敌人面前又没有王的步兵马兵,更无人的帮助保护;单纯仰望耶和华的帮助,实在谈何容易!以斯拉认清楚了,没有危险困难时对神有信心,到遇见困难时,便转过来求人的帮助,是失见证的。必须言行一致,在生活上有见证。因为唯有言行一致的,才能显出对神的信心,真正有信心的生活,是在困难试炼中信靠神的话。

因着以斯拉具备有这基本的条件,便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在这时代,神也需要寻找一些人防堵破口,为神工作正如以斯拉一样的人。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单仰望神】

「我求王…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

神的儿女不是孤儿,需要向世人见证出来,使同世代的人可以认识我们的神。
复兴的领袖,不仅需要有才能,足以担当加在他们身上的重任,更必须有独特的品格,神才会把这样的重任,托付在他们身上。以斯拉就是这样的领袖。
以斯拉所率领归回犹大地的,有一大群的人,有的且是富有的人,却并没有武装;他们带着数量甚大的金银,要经过四个月的长途跋涉,路上岂没有安全问题?他应该想得到。如何去应付?他的办法是宣告禁食,祈求神;禁食是不靠自己力量,祈求是靠神的力量。他相信,大能的神可以保守祂的百姓。别人可以求王派兵保护,王任命的官员可以求王派兵保护;神的仆人靠赖神的大能。他对王这样说过,必须以行动见证。

那时我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克苦己心,求祂使我们…得平坦的道路。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祂的。

有王派的卫队随员,正可以显示权势和得王的亲信,世人看来是何等的荣耀;但以斯拉以为并没有甚么值得显示的,而且以为是羞耻的事!有的人以为跟当权的人作朋友,为作“太监神学家”,宫廷祭司,而不惜出卖真理,降低圣职的尊严;以斯拉基本的看法不同,是认识神的证明。
神仆人的另一重要品格,是在金钱上的清楚,而且谨慎,连可议论,似乎是问题的,都应该竭力避免。以斯拉派祭司长十二人,和他们的弟兄十人,将王和大臣的奉献,一一过秤登记,对他们说:“你们归耶和华为圣,器皿也为圣,金银是甘心献给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的,你们当警醒看守,直到你们在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库内,在祭司长和利未族长,并以色列的各族长面前过了秤。”这样负责,谆谆嘱咐,表示对神对人的公开。到耶路撒冷三天后,即尽快点清交出去,详明登记在册上。这临财不苟,认真的态度,正如使徒保罗一样:“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神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对神全信靠,对人不谄媚,对财不苟且,是神真仆人的徽记,是信仰的表现。

── 于中旻《以斯拉记笺记》

】「你们当警醒看守,直到你们在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库内……过了称。」

他们蒙神保护,在旷野的路上,无需军人来护送。他们却要负责照顾圣殿的宝物。神信任他们,他们也应信赖神。这是我们可从所了解的。这是两种安全的存放与交托。我们交托给神,神交付我们以神圣的福音。我们要借着圣灵,在我们里面,来维护福音,甚至以我们的血来防卫。

我们交付给神——我们若将一切交付给神,是多么安全呢!有人在临死时受别人诘问,他有否思念将来的境地。他说:我所凭借的,不是假设,而是肯定的事。「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守我们交托祂的。」

神交托给我们——但是我们也应忠于托付。圣经、教会真理、主日、神的殿以及主餐浸礼等,这些好似圣殿的器皿那样交给我们保管,我们要好好负责。我们自身要保持圣洁。如果我们到了目的地,交卸我们的责任,那些宝物经过枰称,主必称赞我们作得好。这是多么大的喜乐。同时,我们穿越沙漠,前面无论有什么危险,都依靠神的看顾,不仗赖人力与俗世的权势,只夸神的大能。祂的恩典必临到那些寻求祂的人。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