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顺服的功课
作官的不好也要顺服?
基督徒首先要效忠耶稣,同时也要顺服政府。基督徒并非超越法律,守法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要尽个人所能作一个好公民,参与服务社会。(有关基督徒对政府的态度 ,
从前我是……今日还是一样?还是……
很多人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就去做”,为所欲为,追求享乐和堕入各种私欲邪情,结果这只会叫人成为私欲享乐的奴隶,被身体所控制,再没有自由。基督使我们不再受私欲和罪的辖制,得着自由,你已经获得释放吗?
从前的我,污秽不堪;祂的介入,生命得释,祂是谁?祂究竟做了甚么?
保罗总括基督为我们所做的救赎工作:我们由充满罪恶的生命,转换成由圣灵引领的生活。我们所有的罪都被洗净,洗净不单指用于洗礼的水,更指依靠基督的宝血。我们承认基督为主和基督的救赎工作,得着永生和各样的福分,有圣灵在我们心里不断更新我们,这都不是我们赚回来的或是配得的,这全都是神的恩典。
无知空谈,辩论纷争,世上日有,怎样远避?
保罗警告提多如同警告提摩太一样,叫他不要牵涉在愚昧无益的争辩中。这不是说我们要拒绝研究、讨论或分析难解的经文的不同诠释,他只反对那些意气用事的无聊争论,并非那些通向智慧的诚实讨论。一旦触发了愚昧的争论,最佳的应对方法就是转移到有用的话题上去,或者干脆抽身引退。
弃绝他们?保罗的爱心去了哪儿?他这样做是为了甚么?若换了是我……
那些导致分裂教会跟破坏合一的人一定要受到警告,警告本身应当用温和的方法,规劝他们改正分裂的倾向,恢复良好的肢体关系。如果有人不愿意接受告诫,就要把他们拒之于教会以外。就像保罗所说,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有关如何处理教会纷争的问题 ,
保罗对伙伴的关切在这里可见一斑……
尼哥波立是希腊西岸的一个城市,亚提马或推基古来接替提多在克里特岛的工作,让提多往尼哥波立见保罗,推基古是保罗可靠的伙伴,,。提多要尽快离开克里特岛,因为冬天在海上航行是十分危险的事。
亚波罗,就是嘛……
亚波罗是出名的传道人,他是北非亚历山太人,在以弗所成为基督徒后,受过亚居拉和百基拉的培训,。
保罗经验的整合,对当时的教会有大影响,不知道今天又如何?
保罗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信,是他最后的作品,标志着他生命和事奉的终结。对我们今天来说,这些书信实在是丰富的宝藏,成为教会领导模式的重要参考数据,让长老、牧者、其它基督徒领袖在训练新一代领袖时有所依据,去效法保罗积极地培训提摩太和提多接替他使命的这一榜样。仔细研究这几封书信中的原则,我们可以得到领导教会及解决困难的具体指引。── 《灵修版圣经注释》
12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13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
14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
15 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保罗书信的一贯风格是在书信结束时说明事奉人手的调派、交代他们的行程、重申书信的主旨,送上问安和最后的祝福。很多时候有不少人的名字会出现在保罗书信的结尾部分。在提多书的结束时,保罗同样作出了新的人手安排,由亚提马或是推基古代替提多在克里特的事奉,而提多将前往尼哥波立,与保罗会面。亚提马这个名字是第一次在新约出现,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而另一位推基古,却是保罗的一位重要同工,保罗对他十分重视。至于尼哥波立这个地方,新约学者至少找到七个城市是同一名字,不容易确定提多去的是哪一个。
同样,律师西纳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出现在新约,而亚波罗的名字已多次见于保罗书信 (参、等)。有学者推断提多书是保罗托西纳和亚波罗递送的。他们顺路将书信交给提多之后,再继续上路。至于接待远人(hospitality),这是当时一种美德,也是监督的资格之一。那些奉主名往来的传道者和宣教士,每到一个地方,需要信徒接待他们。保罗也特别嘱咐提多,要让西纳和亚波罗在一切所需用上没有缺乏,并且特别强调要“尽力帮助”他们(13节,新译本),可能提多需要多做一点,替他们筹募费用,以资助旅途上的开支。
保罗也用心良苦,他鼓励提多和教会去接待及尽力帮助西纳和亚波罗,因为保罗希望克里特的信徒“学习行善”(14节,和修版),若别人的需要得到帮助,他们也能结出善果。保罗刻意提出善工,是要回应本书信的主旨。每当基督徒照顾别人的需要时,他们就是结果子的基督徒了。
一如保罗的惯例,在结束书信时他都会向收信人及其教会问安,但这次保罗没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却特别向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问安。我们可以从保罗说“爱我们的人”,看出他十分看重团队精神和团体力量。保罗和克里特教会是一个团队,他们对保罗和他的同工所流露的爱,让双方服侍的心连结起来,他们对保罗的爱是基于信心的回应。这里保罗所说的“信心”(in the faith)是指什么? 这里的“信心”可以是指(1)正确的信念、(2)对耶稣的信靠、或(3)基督教信仰。不管是哪一个意思,克里特信徒已经做到将信仰化为行动,因着对耶稣的信心,产生爱心的行动来!
愿保罗对提多及克里特教会的祝福,同样临到我们众人:“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5节)
思想:(1)默想如何操练款待(hospitality)的美德;
(2)你对以下这句话有什么想法:“什么是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
(3)检视自己信心和爱心的关系:“因为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没有功效,惟独使人发出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和修版)。
9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
10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11 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在原文中,一开始本来有“但是”的一个转折性连接词,这在几个中文译本都没有翻译出来。显示出保罗的思路和对象前后有所转变,他从上文蒙称义和有永生盼望的信徒转移到仍然在过犯中的人身上。在今天要思想的经文中,保罗指出有些未被洁净的人,仍沉迷在纷争和争竞中,心思和良心还是污秽的。这已不是保罗第一次的提醒,但为何保罗要再次重覆的警戒他们呢?可能是保罗对这些假教师仍抱有一丝的希望,期待他们能早日回转,所以保罗向他们发出最后的警告,并且指出,若他们拒绝忠告,将会面对严重的后果。
这里保罗给他们发出最后的呼吁,是警戒他们要逃避四种虚妄无益的事,就是无知的辩论、家谱的空谈、纷争,及律法的争论。当提多面对这些假教师时,发现他们在神学上有偏差,因此,保罗吩咐提多和信徒不单只不要跟他们进行“无益的和毫无价值的”(9节,新汉语)讨论,更加要避开他们。为何保罗如此的决绝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假教导已分化信徒,并制造分裂 (10节)。作为看守教会的提多,他听从保罗的吩咐,经过一两次的劝戒和挽回,若他们不再回转,就要弃绝他们!
这些保罗想挽回的人,在信仰的神学上偏离、在行为上也出现纷争,甚至分门结党。提多必须有所行动,一方面要保持教会在信仰上纯正和生活行为上合乎圣经的教导,同时要警戒和指出他们的错误,期待将他们挽回过来。保罗也曾给提摩太类似的指示:“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倘若纷争结党的人毫不理会教会劝戒的话,就要拒绝与他们交往。为何保罗说得这么严重呢?这是由于第11节解释弃绝的原因:“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人已经离开正路,常常犯罪,给自己定罪了”(新汉语)。在这里清楚指出,他们坚持继续犯罪,而他们的行为已经定了自己的罪,这样,他们就是教外人,教会必须弃绝他们。
在提多书结尾时,保罗提出教会惩戒(church discipline)的议题,可能这也是他给提多要“办好那些还没有完成的事”的其中一件。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八章对处理纪律问题,有这样的教导:如果犯错肢体一直不受劝和不愿回转,到最后“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而保罗在处理哥林多教会的乱伦问题时,他有类似的做法。他认为“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保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持教会圣洁和最终希望能挽回犯错的肢体!
思想:(1)为在罪中挣扎的人 (信主与否)祷告,祈求他们像浪子般回转;
(2)求主使我不会消灭圣灵的感动,也不会使圣灵为我担忧;
(3)为教会保持圣洁守望。
3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4 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5 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6 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7 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
8 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接着提醒信徒生活见证后,保罗作出神学性的论述。反映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使用“从前…现今/但”的句法。与很相似,都说“从前”未信主前的属灵和生命的光景,“如今”/“但”在基督里享有救恩和属灵的祝福。当保罗用“我们”时,不单是他个人认同的表达,更表示人类未认识神在基督里的作为时的景况。尚未蒙恩、还未得赎或被洁净的人,充满着一系列的恶习。保罗略举出9种(原文因有连接词,只有6种),就是“无知、悖逆、受迷惑,作各样私欲和宴乐的奴隶,在恶毒、嫉妒中度日,是可恨的,而且彼此相恨”(3节,和修版)。
4至7节的原文只有一句,扼要地将神的救赎作为,和如何临到信徒身上的恩典清楚说明。这简短信仰宣言像是圣诗或信条,阐述上帝的救赎和信徒的重生。当保罗在第8节说“这话是可信的”,表示这个信仰宣言在初期教会已传流着。保罗借第4至7节,与基督徒重温救恩的内容和救赎恩典:救恩的基础(神的怜悯)、恩典的临到(重生、更新、称义)、方法(借着圣灵) 和目标(永生的盼望)。 这四节经文将信徒生活见证的神学基础阐释得十分清楚,现今在基督里的已拥有新生命,由从前的生活恶习(3节),至今已经重生、更新和称义。故此,蒙救赎和得洁净的基督徒有灵力去顺服、行善事、不说毁谤的话,并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全是上帝赐下的恩典。
保罗再次(第四次)直接告诉提多要做的事:“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8节)。保罗希望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并积极去做的,就是生活的见证。基督徒应有好行为,这样做是一件美事,也能荣神益人。
思想:(1)反思信主前的恶习/旧我是否已钉在十字架;
(2)救恩蕴含丰富的神学教导,从4至7节中选一、二项默想;
(3)向神立志做正经事、做美事。
1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保罗在第二章鼓励信徒建立美德和行善,并讲解基督徒生活的神学基础。进入第三章,保罗针对信徒的生活见证,1至8节对教外人的见证加以说明,9至11节则说明教会里的生活规范。结构很像第二章,就是第一部分提出要有好见证,然后再说明生活见证的神学基础。
当保罗指示提多要提醒信徒时,可能他们早已接受过教导,现在要重温相关的信息。信仰的生活原则,信徒的确需要定时复习。谈到对教外的生活见证,很自然就是首先对掌权者,然后是一般性对其他人。保罗给了信徒一个基督徒生活见证清单,当中将一些责任和美德连贯起来。
第1点是顺服在位的和掌权的。第二章说到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仆人要顺服主人 ,现在信徒顺服的对象是掌权者。保罗在罗马书和提摩太前书 已有类同的教导,指出当时政府对教会和基督徒尚算友善。故此,信徒应尽良好公民的义务。
第2点是遵命或听从掌权者。这种听从是否绝对地听从呢?信徒是否参与公民抗命呢?或许真的到了非常时期的时候,彼得的立场是:“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若果有一天状况发展到启示录的地步(参、及十三至十四章),信徒的顺服是“顺服至死”!
第3点是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已被洁净的信徒是准备好行善的,并且预备好行每一样善事,这也是履行了公民的义务。第4点是不要毁谤。毁谤就是说邪恶或诽谤的话,对任何人也包括敌对他们的人,都不应该说出诋毁的话。
接着的3点是显示人际间的关系:“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2节)。第5点是不要争竞或不可好斗,信徒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应与人有争议。这并不是说对任何事都不表达意见,这里是指在态度和心态上不应与人争吵。第6点是总要和平、谦逊或温厚。这是待人应持公平、耐性和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最后一点是向众人大显温柔、谦和。虽然第6和第7点似是一样,但这里与上一点不同的地方是,倘若对方不客气或有敌意,信徒仍要谦和。最后这3点是基督徒该有的美德,不管对方有信仰与否,我们都要以恩慈、温柔和有礼貌对待对方,也包括当时的假教师。
思想:(1)面对当下的政制混乱,求主赐给智慧如何去实践对掌权者顺服和遵命的要求?
(2)默想今天面对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向人显出温柔?
(3)我预备好行善吗?
2、要正确使用属灵恩赐
在中,保罗教导哥林多信徒在聚会时,要正确地使用属灵恩赐。
(1)属灵恩赐的宗旨:为要造就人()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保罗再次称呼哥林多信徒为“弟兄”(),为要唤起他们的注意,提醒他们应当牢记上帝赐人属灵恩赐的目的是造就人,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哥林多信徒在“聚会的时候”(),或用诗歌赞美上帝,或有传道人讲道教训众人,或有先知得到上帝的启示宣讲真理,或有人说方言,或有人翻方言。但凡此种种,最终的目的都是造就教会,使他人得益处,“凡事都当造就人”()。上帝赐人属灵恩赐,是用于造就人。
(2)说方言的,要轮着说()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上帝说就是了。()
针对哥林多信徒聚会时抢着说方言、一起说方言的情况,保罗规定:每次聚会“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说方言,且“要轮流着说”(),又要一个人“翻出来”(),以使大家都能明白方言的意思。按照希腊文,“只好两个人”直译是“按照两个人”。“轮流着说”,暗示哥林多教会中说方言的人很多。
为了避免聚会中出现“一言堂”的现象,保罗要求哥林多教会各人要轮流着说,而且要有一个人翻出来,因为方言通常含糊难懂,需要有人翻出来。这样,既可使说方言的人得益处,也能使听见的人得造就、得益处。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上帝说就是了。”()保罗说,在聚会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翻方言,那说方言的人就只应在个人祷告中说,只对自己和上帝说,只要安静地运用自己的属灵恩赐,而不要在会众中太声说。
(3)作先知讲道的,要两三个讲()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至于先知讲道,保罗规定:“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其余的”可指没有讲道的先知,也可指会众。解经家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那些声称受圣灵感动说话的人所传讲的未必都是真确的,因此会众要辨别其真伪,审查它是否出于上帝的启示(参;)。这似乎暗示当时哥林多教会出现假先知、假师傅。他们潜入哥林多教会散布谬论,混乱真道。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应当慎思明辨,维护真道。
保罗说,在聚会中,“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这样,整个教会聚会有序,而且众人也得益处。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先知的灵”意即“圣灵”。这节经文表明圣灵在先知里面工作,使他们顺从圣灵的引领。圣灵不会强迫先知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事。在聚会中,如果说方言的,翻方言的,作先知讲道的,都是出于上帝的感动,他们自然不会彼此争着说,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出于上帝的灵的引导,聚会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形。上帝不喜悦他的教会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而是希望教会在平静、有序中成长,为他作美好的见证。
在聚会时,人要安静专注主道,认真聆听上帝的话语。人往往在静默中更能听到上帝微小的声音()。
(4)妇女在聚会中要安静()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上帝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保罗吩咐妇女在聚会中要闭口不言,似乎令人不解。有的解经家认为,保罗可能是禁止妇女在聚会中大声说话或者论断先知的讲道,因为保罗并没有禁止妇女在教会中祷告和讲道(,13),因此我们不能按照这节经文的字面意思,认为保罗禁止妇女在教会中讲话。
“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保罗要求哥林多信徒,行事为人要按照他指示其他教会那样。
“不准她们说话”(),“说话”希腊文意为“喋喋不休”,“吵吵嚷嚷”,“唠唠叨叨”,与的“讲道”不同。保罗认为妇女可以在教会聚会中祷告或讲道,但要按照当时哥林多社会的习俗蒙头。
保罗在这里之所以吩咐妇女不要在聚会时喋喋不休,是为了保持聚会的安静。妇女在聚会时,可能对有些道理不明白,提出来要求解决,但又纠缠不休,可能自己也表达不清楚,以致使聚会出现混乱,因此保罗吩咐她们说,“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妇女要“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这节经文不太容易理解。有的解经家认为,这表明妇女在聚会时可能会向在场的丈夫以外的男人提问。这似乎也反应了当时哥林多女信徒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对上帝道的理解能力较差。她们喜欢在聚会时提问,但对于问题的解释未必完全理解,却又胡搅蛮缠,没完没了,这样就影响了聚会的气氛。所以保罗要求她们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
“上帝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对于这节经文,解经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解经家认为,这表明保罗责备那些在聚会中唠唠叨叨的妇女。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那些妇女只是错在聚会时吵吵嚷嚷,并没有以真理的权威自居。
有的解经家认为,保罗是责问那些在聚会中一讲起话来就没完没了的哥林多教会的姊妹。这种解释似乎有道理,因为《古拉丁译本圣经》将“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这两节经文抽出来,放在“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之后。因此,这节经文就变成足紧接在后面,就是:“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上帝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36)
(5)要听从保罗的教导()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对于保罗就哥林多教会聚会的规定,哥林多信徒当中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承认保罗所写的内容是主的命令;另一种是不承认,“不知道”()。
保罗说,假如有人自认为是先知,是属灵的,那他理当会分辨保罗在本书信中所说的话是“主的命令”(),是圣灵启示保罗的。他也会顺服保罗所说的话。“是主的命令”(),暗示保罗意识到他给哥林多教会回信时,得到了上帝的启示,表明他教导哥林多信徒的话语具有神圣权威。
但对于那些抱着不承认态度的人,保罗说:“就由他不知道吧!”()那样的人,就不用理他了。但主的命令还是要在哥林多教会的聚会中执行。
但无论如何,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要听从他的教导,因为是“主的命令”()。
(6)总结:要切慕更大的恩赐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所以”(),表明保罗要对14章的内容作一个总结。这种做法在本书信中很常见(参7;39--40;:1,33--34)。
“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最后,保罗语重心长地劝勉哥林多信徒,要从造就教会出发,切慕那能造就教会的先知讲道的恩赐。保罗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说方言的恩赐和这种恩赐的价值,因为连他自己也有这种恩赐,所以他说“不要禁止说方言”。他只是提醒那些有说方言恩赐的人,在聚会的时候(),不要说那些别人听不懂、不能造就教会的方言。在翻不出来或无人能翻方言的情况下,只对上帝和自己说好了。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规规矩矩”希腊文意为“适当”,“合宜”,“得体”;“按着次序”希腊文意为“有秩序”。为了防止哥林多教会聚会时出现混乱,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做事情一定要按着次序,不可以许多人因同时做一件事情而引发混乱。
“圣灵就是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Which he shed on us abundantly through Jesus Christ our Saviour(KJV)
《圣经》说耶稣已经将圣灵浇灌在我们身上了。耶稣既然已经将圣灵厚厚地浇灌在我们身上了,我们为什么没有享受到呢?圣灵到底赐给谁?
一、给渴望圣灵的人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人若渴了”都可以“到我这里来喝”。没有任何苛刻的条件。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只要口渴都可以获得圣灵。多么感恩啊!
我们有没有真正感受到需要圣灵呢?我们真的希望得到他的能力和帮助吗?我们为此每天投入了多少时间呢?真理赐给那些热切寻求真光的人,圣灵赐给那些渴慕的人。你们饥渴吗?是否有无法填补的某种空虚感呢?来到主这里吧!只有圣灵才能填满你内心的空虚。圣灵在我们心中时,我们里面就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这里还说“信我的人”要接受圣灵。信心不是单纯地对真理知识的认可。信心也不是一种感觉或感情。信心是通过上帝的话语获得的一种能力,懂得如何信靠的能力。很多人只是口头上相信,但行为却在否认自己的信心。我们必须通过生活表明自己所信的真理。圣灵赐给那些信的人。
二、给悔改的人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我们越认识耶稣,我们的悔改就越深切。我们是否抛弃了自己的骄傲和固执呢?是否还想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意思行事为人呢?是否还没有屈服在主面前呢?是否还保留着“就这个放不下”的罪恶习惯呢?
很多人都是一边称自己愿意按照话语生活,愿意放弃世界,一边就是放不下自我。他们追求在教会中的人气,喜欢人们认可自己,一有人无视自己或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时就不高兴。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您是否有圣灵给予的自由呢?您是否从爱自己的自私中获得了自由呢?您是否不仅在教会,在家中也是真基督徒呢?施洗约翰呼喊人们悔改时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放弃罪,屈服自我对您来说是一件难事吗?那就看看背负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吧!当我们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时,我们就会看见自己罪恶的真相和上帝的爱,从而生发悔改的心。【】圣灵赐给那些悔改的人。
三、给顺从的人
“我们为这事作见证,上帝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
时时刻刻屈服于圣灵声音的人,跟随圣灵的引导,顺从话语的人,他们接受圣灵的份量是和自己的屈服和顺从成正比的。我们对待上帝就必须表现出对上帝应有的待遇。上帝是全智,全能的一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即使现在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处境也很艰难,但依然要信赖上帝的话语。再次强调的是,圣灵通过上帝的话语(圣经)引领我们,通过话语在我们身上动工。所以拒绝上帝的话语就是拒绝圣灵。圣灵赐给那些顺从的人。
四、晚雨圣灵和早雨圣灵
在中东地区,秋天种下麦子后下的雨称为早雨。早雨帮助埋在土里的种子发芽成长。到了麦子的收获期春天时,晚雨就降下,帮助麦子完好地收割。《圣经》将圣灵比喻成早雨和晚雨。
“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
“锡安的民哪,你们要快乐,为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欢喜,因他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样。”【】
1.早雨和晚雨的作用
● 个人的作用:早雨圣灵引领我们来到十字架面前悔改,通过话语让我们重生,让我们获得个人认识上帝的经验。雨水是植物成长的必要条件,能供应植物营养。我们每一天也需要通过话语接受圣灵的感化和引导,茁壮成长。晚雨是盖印的经验。晚雨让我们在真理中稳固,再也不动摇。这是固定品格的作用。特别对于生活在末时代的我们来说,晚雨在患难来临时能帮助我们坚定地站立,同时加给我们能力完成福音事业。
● 历史作用:从历史角度如何看早雨和晚雨问题呢?耶稣升天后,五旬节时圣灵降到门徒身上,帮助他们在世界各处撒下了福音的种子。这就是早雨的历史。那么早雨圣灵的结果是什么?五旬节时,一次讲道就能使很多人悔改,比基督传道时悔改的人还要多。他们传扬了那个时代单纯明了的福音。那是光照黑暗内心的,纯粹而雄壮的真理的呼声。那呼声一天就使千人悔改。
完成福音事业的末时代也要兴起晚雨圣灵的运动,通过被圣灵充满的能力结束福音事业。“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如果约珥的预言部分成就在了使徒时代【】,那这预言会更明确地再次成就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当圣灵倾降在得洁净的百姓身上时,他们就要成为道德黑暗中的明光,那大光能反照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人若将自己交托给圣灵,上帝就会以他的大能做工。
2.为晚雨做准备
很多人都认为时候到了预言就自然成就,晚雨自然就降到自己身上,在毫无预备的状态中等待着。但是晚雨是降给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了早雨经验的人。晚雨降给那些完全从罪中得洁净的人,降给那些完全反照耶稣形象的人。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
我们品格中若有一点瑕疵,我们都无法接受上帝的印。改正自己品格的缺点,洁净心殿中一切的污秽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当我们的缺点除尽,心灵得洁净时,晚雨圣灵就会降在我们身上,正如当时五旬节圣灵降在门徒身上一样。我们必须完全从罪中得洁净,必须和门徒在五旬节前夕彼此同心合意一样,爱邻舍如同爱自己。那时,人们就要看见福音的确实证据,从而确信真理。
结束语
耶稣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记住是“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
为什么不干脆说传遍天下,而要加上对万民作见证呢?因为需要力证福音大能的证人。“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我们必须为了获得圣灵而洁净自己的心灵,必须求圣灵改变我们。现今还有圣灵微小的声音在悄悄对我们说话,所以我们要感恩,要每天求被圣灵充满。今天,我们就要悔改;今天,我们就要恒切地祈祷;今天,我们就要更殷勤地研究话语;今天,我们就要顺从圣灵的声音,屈服自我。就在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今天,今天就是得救的日子。
若没有圣灵,我们就做不了什么。只有接受晚雨圣灵的道路才是完成福音事业的道路,才是促进主再来的道路。一切都必须依靠圣灵的大能。恳切地祈祷各位读者朋友能够正确地认识圣灵,能被圣灵充满,靠着圣灵的能力完成福音的工作。“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