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尼希米记 第7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城墙修完,我安了门扇,守门的、歌唱的,和利未人都已派定。」

2「我就派我的弟兄哈拿尼和营楼的宰官哈拿尼雅管理耶路撒冷;因为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

3「我吩咐他们说:『等到太阳上升才可开耶路撒冷的城门;人尚看守的时候就要关门上闩;也当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

「安了门扇」()),原文是复数,指所有城门的门扇都安好了。
「哈拿尼」())就是当初把耶路撒冷的坏消息带给尼希米的人())
「营楼」()),可能指「属殿营楼」()),也就是「哈楠业楼」())。
「宰官」()),原文是「管理人、领袖」。
「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当一些糊涂人与仇敌还割舍不断的时候()),耶路撒冷尤其需要有这样「忠信、敬畏神」的人来看守。
古代的城门通常在日出开启,现在要等到「太阳上升」()),是为了防备敌人拂晓袭击。「人尚看守的时候」()),指在日落之前。城门晚开早关,说明仇敌在周围虎视眈眈,但许多糊涂人却因为属地感情的捆绑,还在「说多比雅的善行」())。
城墙的重建,是恢复耶路撒冷的第一步。神借着地上的耶路撒冷,预表那永世里「天上的耶路撒冷」())、也就是教会;而在「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之前,地上的属灵争战绝不会停止。因此,绝不是修好城墙就会万事大吉,还需要警醒看守,对外防备仇敌、对内堵住破口())。教会的建造也是如此,我们绝不能在一次事工、一次奋兴以后就松懈下来,而要越得胜、越要警醒。只有把每一次的得胜,都当作新的争战的开始,才能「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
尼希米不但安排人看守城门,也「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今天,教会的大门是敞开的,但灵里的「城门」())却要警醒看守,「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更要「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信徒全体都「谨慎自守,警醒祷告」())。一定「有些人偷着进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所以教会必须全民皆兵、「循规蹈矩」()),才能成为「基督耶稣的精兵」())。

4「城是广大,其中的民却稀少,房屋还没有建造。」

此时第一批百姓已经回归九十多年,圣殿也已重建七十多年,但耶路撒冷城里的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废墟,「房屋还没有建造」())。耶路撒冷在尼希米回归之前刚「遭大难」()),许多居民可能已经逃到其他地方避难。
一个在地上见证神的圣城,不但外面要建造得「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里面也要「城中平安、宫内兴旺」())。重建的城墙还不能见证神的丰盛,警醒看守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城里还要充满房屋和居民,因为神说:「我的城邑必再丰盛发达」())。因此,「城是广大,其中的民却稀少」()),还不是完整的恢复。同样,教会若只有热闹的事工、善良的会友、警惕的同工,里面却没有基督的丰盛和平安,也不是真正的属灵复兴;「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好让我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5「我的神感动我心,招聚贵胄、官长,和百姓,要照家谱计算。我找着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其上写着:」

6「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去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

7「他们是同着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亚撒利雅、拉米、拿哈玛尼、末底改、必珊、米斯毗列、比革瓦伊、尼宏、巴拿回来的。」

被掳者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可能先沿着幼发拉底河向西北走到哈兰附近,然后顺着沿海大道转往西南,全程大约一千六百公里,通常要走四个月()),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信心、有体力踏上这段艰苦的旅程。所以神照着祂的时间,分三次让「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归回耶路撒冷:

第一批余民于「波斯王古列元年」())、即主前538年,跟随所罗巴伯归回重建圣殿;
过了80年,第二批余民于「亚达薛西王第七年」())、即主前458年,跟随以斯拉归回重建百姓;
又过了13年,第三批余民于「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即主前445年,跟随尼希米归回重建城墙。


「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就是九十多年前第一批跟随所罗巴伯回归百姓的名单,与拉二1-70大同小异,但尼希米却几乎重抄了一遍())。因为神「感动」())他的心,在安排百姓进住耶路撒冷的时候,「要照家谱计算」()),显明神恢复的原则。这里没有数算第二、三批回归百姓的名单,可能因为他们最近刚回归不久,家谱比较清楚。
上图:所罗巴伯、以斯拉和尼希米回归耶路撒冷的路线。

8「以色列人民的数目记在下面: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

9「示法提雅的子孙三百七十二名;」

10「亚拉的子孙六百五十二名;」

11「巴哈·摩押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二千八百一十八名;」

12「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13「萨土的子孙八百四十五名;」

14「萨改的子孙七百六十名;」

15「宾内的子孙六百四十八名;」

16「比拜的子孙六百二十八名;」

17「押甲的子孙二千三百二十二名;」

18「亚多尼干的子孙六百六十七名;」

19「比革瓦伊的子孙二千零六十七名;」

20「亚丁的子孙六百五十五名;」

21「亚特的后裔,就是希西家的子孙九十八名;」

22「哈顺的子孙三百二十八名;」

23「比赛的子孙三百二十四名;」

24「哈拉的子孙一百一十二名;」

25「基遍人九十五名;」

26「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共一百八十八名;」

27「亚拿突人一百二十八名;」

28「伯·亚斯玛弗人四十二名;」

29「基列·耶琳人、基非拉人、比录人共七百四十三名;」

30「拉玛人和迦巴人共六百二十一名;」

31「默玛人一百二十二名;」

32「伯特利人和艾人共一百二十三名;」

33「别的尼波人五十二名;」

34「别的以拦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35「哈琳的子孙三百二十名;」

36「耶利哥人三百四十五名;」

37「罗德人、哈第人、阿挪人共七百二十一名;」

38「西拿人三千九百三十名。」

39「祭司:耶书亚家,耶大雅的子孙九百七十三名;」

40「音麦的子孙一千零五十二名;」

41「巴施户珥的子孙一千二百四十七名;」

42「哈琳的子孙一千零一十七名。」

43「利未人:何达威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甲篾的子孙七十四名。」

44「歌唱的:亚萨的子孙一百四十八名。」

45「守门的:沙龙的子孙、亚特的子孙、达们的子孙、亚谷的子孙、哈底大的子孙、朔拜的子孙,共一百三十八名。」

46「尼提宁(就是殿役):西哈的子孙、哈苏巴的子孙、答巴俄的子孙、」

47「基绿的子孙、西亚的子孙、巴顿的子孙、」

48「利巴拿的子孙、哈迦巴的子孙、萨买的子孙、」

49「哈难的子孙、基德的子孙、迦哈的子孙、」

50「利亚雅的子孙、利汛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

51「迦散的子孙、乌撒的子孙、巴西亚的子孙、」

52「比赛的子孙、米乌宁的子孙、尼普心的子孙、」

53「巴卜的子孙、哈古巴的子孙、哈忽的子孙、」

54「巴洗律的子孙、米希大的子孙、哈沙的子孙、」

55「巴柯的子孙、西西拉的子孙、答玛的子孙、」

56「尼细亚的子孙、哈提法的子孙。」

57「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就是琐太的子孙、琐斐列的子孙、比路大的子孙、」

58「雅拉的子孙、达昆的子孙、吉德的子孙、」

59「示法提雅的子孙、哈替的子孙、玻黑列·哈斯巴音的子孙、亚们的子孙。」

60「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共三百九十二名。」

61「从特米拉、特哈萨、基绿、亚顿、音麦上来的,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以色列人不是;」

62「他们是第莱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四十二名。」

63「祭司中,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因为他们的先祖娶了基列人巴西莱的女儿为妻,所以起名叫巴西莱。」

64「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

65「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66「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

67「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四十五名。」

68「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匹,」

69「骆驼四百三十五只,驴六千七百二十匹。」

70「有些族长为工程捐助。省长捐入库中的金子一千达利克,碗五十个,祭司的礼服五百三十件。」

71「又有族长捐入工程库的金子二万达利克,银子二千二百弥拿。」

72「其余百姓所捐的金子二万达利克,银子二千弥拿,祭司的礼服六十七件。」

73「于是祭司、利未人、守门的、歌唱的、民中的一些人、尼提宁,并以色列众人,各住在自己的城里。」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祢的帐幕.谁能住在祢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利未人虽然不多()),但不能让谁都滥竽充数、勉强事奉;耶路撒冷城中的居民虽然稀少,但不能把谁都拉进圣城、充装门面。生命的原则是严肃的,「要照家谱计算」())——没有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生命的,就不能承受应许;没有利未生命的,就不能参与事奉;没有亚伦生命的,就不能担任祭司。教会的事奉也是如此,绝不能只重视工作,却忽略生命。教会若只注重才能、势力,却允许没有重生的人参与事奉、生命软弱的人挑起大梁,这样的「建造」只是草木禾秸、金玉其外的「装修裱糊」,经不起火的试验())。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一再罗列第一批回归百姓的名单,表明在神的心目中非常重要:这名单一面表明百姓是活在神所带领的第二次出埃及())的旨意中,一面表明重建的根基是拣选和生命。正如在第一次出埃及的时候,神两次数点百姓()),生命不清楚的人,既不可参与争战,也不可承受产业。第二次出埃及的时候,神也照样两次数点百姓()),生命不清楚的人,既不可参与重建,也不可住进圣城())。今天,只有真正重生得救、有神儿子生命的人,才能「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而且「论到锡安,必说: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亲自坚立这城。当耶和华记录万民的时候,祂要点出这一个生在那里」())。
上图:迦萨出土的主前5世纪银币,是波斯帝国时代在犹大省铸造的。币上铸有「犹大」的字样,正面是智慧女神雅典娜(Pallas Athena)的头像,反面是猫头鹰的像(雅典的标记)。这银币铸造工艺不佳,含银量也比较低。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优先

(一 )

本章大部分(6-73节上 )我们已经遇过,其动机和目的,与相同。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要说的,可以限于问为甚么这一张从巴比伦归国的名单记载在这里,和以前的以斯拉记里。

这问题的答案,是在一至五节里。从一切外表看来,尼希米现在大功告成了。城墙已经重建。犹大及耶路撒冷的居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几乎达百年之久,从古列的谕旨起,经过圣殿的重建,建城开始的失利,到现在安全的景况,终于到达了最后的阶段。尼希米自己,似乎正在考虑,他是否回归帝国的中心,重操酒政之职,还是只将报告交给国王。

不过,他的工作尚未完成。城墙是完成了,但是城内居民却不足。在一切有关徙置的报告,很少道及耶路撒冷和犹大其他城市相关的人口。在以斯拉记的名单里,没有清楚表明这城市,本章也是如此。凡是讲到回归‘耶路撒冷和犹大’(如6节 ),前者的重要性主要是宗教性的,指重建圣殿及其崇拜。重建时期,来自省城的工人涌入,人口无疑言过其实──或许有的还带着家属。但是随着工作完成,尼希米哀叹这美好的新城由于人口稀少(4节 ),几乎名不副实。没有百姓在背后,城墙不足以保护圣殿。如果他们在敌对的环境里根本幸存下来了,他们至多是一群站立一旁的沉默的控诉者,一切工程完成之际,却很少关心神的名。

因此尼希米关心两件事。第一,建造工程需要短期献身,除非那是持久献身的标志,否则就失去意义。他们不能只是牺牲一次,戴上桂冠就完了。他们必须终身带上献身的印记。基督徒的信仰,也是如此。在我们意识的深处,往往把参与基督教服务工作,当作只是要偿还神给我们的恩。当然,我们自己不会这样说,这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基督徒,他应当如所说的那仆人,服侍了主人一整天,但是仍须服侍。何等幸运,我们的主人不像一般的主人,祂是富有同情与怜悯的!

第二点,尼希米关心的并非在乎城墙本身。在旧约里,要遵守的呼召顺服,有很多方式。在本书里是城墙的防御工事。但是神子民被召的行动,并非就等同顺服。旧约的作者许多次呼召百姓悔改,因为他们以为行动(如献祭 )就等于服从。在这里,就像圣殿各处一样,神看的是内心。

(二 )

我们这段经文,也使我们看到尼希米作为一个领袖,不辞艰苦的能力。经过多次的胜利,他渴望得到保证,一切不因疏忽而浪费。一节里守门的,说的是守城墙的门。(‘守门的、歌唱的、和利未人’结成的一组、通常与圣殿有关。我们很难看到任命‘歌唱的和利未人’与完成城墙、有甚么关系。不过我们看见尼希米分明想利未人恰如其分的在安息日看守城门。这说明了一节里的一组人。 )三节讲到在晚上关上城门,和警守防范。这一切简直在我们预期里,透过一个起码向神忠心耿耿、专心致力于神事工,看到事工彻底完成的人。

更令人注目的,或许是这些经文里说的优先权。尼希米派他的弟兄哈拿尼(Hanani )在耶路撒冷做他的代表,就是那报告他知道耶路撒冷遭苦难的那一位。(哈拿尼亚、Hananiah、可能是重复抄写哈拿尼的笔误──在希伯来文字中、很似‘我的弟兄哈拿尼’。 )尼希米在托付他们当注意的事项时,告诉我们,他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这是尼希米认为作为一个领袖重要的素质。精明、坚强,是的;他自己也显出这些素质。但是虔敬爱主是不可或缺的。

四节记载着一件相似的重要事迹,虽然城墙完全完成,但是‘房屋还没有建造’。我们不能说,在耶路撒冷没有房屋。在三节中曾提到房屋,很清楚的在城中有人居住。他主要的意思是说,在尼希米引导建造的过程中,没有建造房屋。如果在从容不迫的情况下建造城墙,大可以将建造房屋计划在内,以节省资源,充分利用地方。但是由于工作的急迫性,就无法顾及城墙的修饰,或人民将来的生活情况。

我们对于导致完成建造城墙的目标这种思想,可以有两幅图画。一个领袖知道,真正的成功是出于虔诚爱主的心──达成协议的子民,头脑清楚地接受神呼召,排除一切艰难,努力完成使命:藉此耶路撒冷得以建成,敌人蒙受羞辱。

我们不再需要加添甚么,去说明把名单置放在这里的理由。尼希米点查在犹大的人口,计划怎样分配耶路撒冷的人口。其目的是要保证,以前的劳力,并不白费,并且要求百姓,继续保持正确的优先权考虑次序,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以神的旨意和大众利益摆在首位。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尼希米记第七章

城墙修建好后之市民(尼七)

本章大部分是从古老档取出的文献,为的是要达到5节所说的目的:确定这城市继续它继往开来的责任。所以从6节至本章末了,就将以斯拉二章中被掳后首批回归祖国的人名重抄一遍,且记录他们的祖籍。

成为社区的第一步

1.这开场白回顾重整家园的最后两阶段,记录在与15节,将它们视为进行下一步的基础,而非最终目的。社区本身也不是最终目的。设立守门人是当务之急(此处指守城门者,非守圣殿之人,参3节),但派定诗班班员与利未人也是刻不容缓的事,因为敬拜神是耶路撒冷存在的理由。44

2.我的兄弟哈拿尼就是当初将有关耶路撒冷的坏消息带到书珊城给尼希米的那人,那消息是推动尼希米去做这一切事的策动力。他从祖国千里迢迢又回到波斯首都,不就是盼望着能达到这目的吗?若真是如此,就显出哈拿尼是个能采取主动、有领导能力之人,与他的兄弟或亲人尼希米具有相同的魄力。尼希米认为哈拿尼雅之所以能与哈拿尼一起承担重任,是因他有美好品格与对事务的正确观点。从许多社会领导阶层的吃里扒外来看,哈拿尼雅的工作能力虽重要(他原来的官阶已说明了他的能力),但这并不是他被选中的主要原因。营楼( bîrâ )与的「营楼」是同一字,是指「属殿营楼」,可能指位于圣殿山上的哈楠业楼

3~4.人们若有偏向倚靠城墙或城门的趋向,尼希米(或哈拿尼雅)45就证明不用靠它。耶布斯人就犯了那错误,忘了一个城市真正的力量在于市民。可是希伯来原文3a节语意不清。显然它是指要格外小心,但它可指中午歇息的时候(NEB:「在天气正热的时候不要开门……守门人站着歇息的时候」)46,或更可能指早上或傍晚例行巡查时,吩咐要晚点开城门,早点关城门(参 RSV、GNB)。加派市民看守城门以确保安全,是相当务实的做法,因为他们在I卫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家宅,虽然当时那些居所仍荒废待兴(参3b节、4b节)。

追求继往开来

5.在所有「活在神面前」的圣经人物中,尼希米可算是最凸显的一位。他觉得自己被神感动(5节上),召聚民众来注册家谱,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就可证明此事,即第八至十章所记载的反省内心与再次献身给神。在那同时,他最关心的是让民众有正确的认知,确知自己的传统与呼召。

6~73.这几节几乎是以斯拉记二章的全部翻版,偶尔有些小出入都被解经家认为是抄写时的笔误。在以斯拉二章的注解中对此做了些解释。

44NEB 与一些解经家将唱歌的利未人去掉,认为是抄写员将守门的误以为是指守圣殿门之利未人,像45节一样(参:自作主张添加进去,且在43节以下将其他利未人的家谱也加进去。但这纯属猜测,没有原文的支持。

45希伯来原文只有子音字母,它的第3节是说「他吩咐说」,传统上认为是「我吩咐说」的笔误,但下面所吩咐的话也可是上面所提军事领袖说的话。

46「看守」若直译原文则为「站着」,可表示无动作,可是它是在与其他动作相比之下才较有意义,例如:「先走」或别的动作,例:(希伯来文圣经)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门扇”。在城门之上。“守门的、歌唱的和利未人”。被委派去看守城门(3节 )。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耶路撒冷有了坚固城墙,下一步是增加居民人数,具备首邑规模。尼希米先举行人口调查(5节 ),为自各城邑移民来耶城作准备。他用6~73节所载的谱系作基础,完成了人口调查的工作。

“门扇”。在城门之上。“守门的、歌唱的和利未人”。被委派去看守城门(3节 )。

「歌唱的,和利未人」

:他们负责看守的是圣殿,不是城门口。

守门的。按照古代的习惯,守门人的职责就是看守圣殿,以及圣殿院子的开门和关门,26:12-19)。

歌唱的。协助祭司工作的歌手和利未人本来没有看守圣殿的职责。但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尼希米额外派这两种人看守城墙和城门。

1-4 防范措施:虽然城墙已修完,但仍要人看守,以策安全。

「……他们是同着所罗巴伯……回来的,以色列人民的数目记在下面……」】

{命题2}为何在尼希米记七章记载以色列子民回归耶路撒冷的人数与以斯拉记二章记载的不一样?

【解答】(参见本书

3.经节:「……和艾人共一百二十三名……」

{命题3}如果艾人早就被灭亡了,何以他们仍然有人存留?

〔难题〕因着艾人不顺服神,约书亚将艾城一切居民尽行杀灭,将城焚烧。但是许多年后艾人人口繁荣增多

【解答】

这是好几世纪以后的事,艾城为后来的遗族或其他人所重建。记载「将一切的居民尽行杀灭」表示被掳的所有居民,文中并没有说没有人脱逃,也没有提到以后没有人再回到艾城来。

同样的,这种解释也可用在记载扫罗击打亚玛力人杀尽亚玛力的众民;后来大卫也曾击杀他们的余民。同样的,基色王和伯特利王)曾被约书亚击杀,后来在士师记也被击杀)。然而,所记载的可能预期以扫要在以东地定居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营楼”用来保护圣殿。参看至9节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尼希米是省长,但耶路撒冷城应有专人管治。他派了他的胞兄弟哈拿尼作耶城的首长,因为其人信实,尽忠职守,又敬畏神。

有的解经家认为哈拿尼和哈拿尼雅为一人,哈拿尼为哈拿尼雅的缩写,因为没有理由相信尼希米会派两个人担任同一职务,也不会仅因哈拿尼是他的亲手足而任命他。看注。

“营楼”用来保护圣殿。参看至9节的脚注。

哈拿尼和哈拿尼雅可能是同一人,前者是简称。

我的弟兄哈拿尼。见注释。尼希米任命哈拿尼为耶路撒冷的两个市长之一,是符合东方惯例的。他对尼希米肯定是忠诚的。利法雅和沙龙负责耶路撒冷周边地区

哈拿尼雅。哈拿尼雅的名字经常出现,10:23,12:12-41),但不知道是指一人或几个人。然而这个哈拿尼雅似乎与其他地方提到的哈拿尼雅不同,尼希米任命他担任要职,是因为他的忠诚和敬畏上帝“过于众人”的品格。

营楼的宰官。可能指圣殿的营楼

营楼的宰官】

波斯人在整个帝国中设立了无数防营。这些防营虽然往往是由波斯军队而非地方民兵戍守,他们仍受省长或他所指派的人统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吩咐他们说:“等到太阳上升,才可开耶路撒冷的城门;人尚看守的时候,就要关门上闩。也当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

〔暂编注解〕城门通常天亮日出前便开启,现在要等到日头上升(原文有“日光已暖和“之意 ),是防备敌人拂晓袭击。

「他们」:指守门的。

等到太阳上升。城门通常是在日出时打开的,但在这危险期间需要格外小心。城门要到上午晚些时候警卫全部到位以后才打开。

关门上闩。没有写关门的时间。“人尚看守的时候”,说明要在警卫下班以前关门上闩。

当派……看守。第3节后半句指夜间大门关闭的时候,耶路撒冷的居民也要警惕,随时准备抵抗袭击。

各按班次看守。就像正规的军事组织。岗哨分班次看守,白天和黑夜都有人值班。

】「城是广大,其中的民却稀少,房屋还没有建造。」

〔暂编注解〕归侨住在耶路撒冷城的不多,城内居民可能多是祭司、利未人、商人和银匠等(3:31-32)。

不是说没有房屋。这次已经有人住了九十余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城市的规模相比,房屋盖得太少,还有许多建造的空间。尼希米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圣殿已经修好了,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片废墟。现在有了城墙,居住有了安全的保障,并适合于作首都。尼希米所面临的问题是把人吸引到城里,并有房屋居住。

4~73这记载大概收藏在圣殿的档案库,跟以斯拉记第二章相同,而且可能是尼希米让谱系纯正的人安居在耶路撒冷的根据

】这记载大概收藏在圣殿的档案库,跟以斯拉记第二章相同,而且可能是尼希米让谱系纯正的人安居在耶路撒冷的根据

──《雷氏研读本》

】「我的神感动我心,招聚贵胄、官长和百姓,要照家谱计算。我找着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其上写着:」

〔暂编注解〕感动我心。看着空旷的城区,尼希米在考虑着弥补的办法。他的心受到感动,要进行人口普查,获得有关城乡的人口资料,以决定哪个城镇和地区的人应该迁往耶路撒冷。这样的人口普查,按照犹太人做法,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进行的

我找着第一次上来之人的家谱。就是在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带领下从巴比伦回归的人(拉2章 )。尼希米保留了这份家谱。所以就有两份家谱保存下来。一份在,另一份在

这两份名单几乎一样,只有细微的差别。关于尼希米名单中的名字,见注释。这里只讨论一些重要的差异。

5-73 归侨家谱:注。这里部分人名和数字与以斯拉记第2章有出入 , 引起颇多推测,有认为是传抄之误。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去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

〔暂编注解〕「犹大省」:原属于河西省的一部分,这时可能被分割出来独立成一个行政区,由设巴萨任省长。可能也是因此导致原来统治该地区官员的不悦。

6~73本节至73节上半记录被掳返国的人数,一般相信本章是原来的单子,《以斯拉记》2章的那个单子录自此单。因这两个单子大致相同,有关解释及二者不同的地方,可看各注。

】「他们是同着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亚撒利雅、拉米、拿哈玛尼、末底改、必珊、米斯毗列、比革瓦伊、尼宏、巴拿回来的。」

〔暂编注解〕有十一个人,这里多了拿哈玛尼。其他几个名字在拼法上也有细微差别:亚撒利雅为西莱雅,拉米为利来雅,米斯毗列为米斯拨等。大多数注释者认为这是抄写上的错误。但也有可能一份名单是在队伍向犹大出发以前在巴比伦写的,另一份名单是后来在巴勒斯坦经过修改的。

尼 7:7 的名单多了拿哈玛尼,这应该是以斯拉记传抄时遗漏的。因为多了拿哈玛尼就成了十二个领袖。

「所罗巴伯」:是「约雅斤王」的孙子,公元前597年,约雅斤王被掳到巴比伦(24:15)。根据 代上 3:19 的家谱,所罗巴伯是约雅斤第三个儿子毗大雅的儿子。约雅斤的长子撒拉铁没有孩子,很可能所罗巴伯是透过收养或者「小叔代兄长留后」的传统算为「撒拉铁」的后裔。「所罗巴伯」是巴比伦名字意思就是「巴比伦的种」。

】「以色列人民的数目记在下面: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

〔暂编注解〕「巴录的子孙」:与以斯拉一起回归的第二批掳民(8:3),其中巴录的儿子毘大雅参与修造城墙(3:25)。

7:8-38这里的记载与 拉 2:3-35 中人名大致一样,但数字却有一半有差异,显然数字的记载有出入是古代文士最容易犯的失误。

7:8-24 名单以家族划分,非指个人, 7:25-38 名单以城镇家乡来划分。

以斯拉记第二章的数字,与尼希米记第七章不吻合,我们如何能解释这个问题?】

,都记载三十三个从被据之地归回的家庭,两段记载都由巴录的子孙开始(巴录的子孙有2-172人 )。这三十三个家庭的人数,其中有十四个家庭的人数在尼希米记及以斯拉记的记载不相同:有两个家庭相差了一人(亚多尼干之子 比赛之子 ):相差四人的有一个家庭(罗德人、哈第人及阿挪人之子-725相对于721 ):相差六人的有两个家庭(巴哈摩押的后裔 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2-812相对于2-818 巴尼之子-642相对于648 ):至于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是179人,是188人,相差了九个;比革瓦伊之子,是2,056个,是2,067个,相差了11个;萨土之子,以斯拉记有945人,比的845多了整整100个;伯特利及艾城的人,是223个,是123个,亦相差100个,亚丁之子,记载有454个,有655个,相差201人;哈顺之子,有223人,有328人,相差105人;西拿之子,有3,630人,有3,930人,相差300人;相差最大,是押甲之子的数目,有1,222人,但则记载2,322人。除上述有歧异的数目,其余十九个家庭的人数,在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的记录中是相同的。

我们如何解释两份名单里的十四处歧异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先谨记两个因素,其中一个已由詹麦臣等人提出来(参Jamieson Fausset and Brown Commentaryl289 ):

经文提及的人数,可能是那些在惯常聚会地方集合在一起的人,或是那些准备归回的人,将自己的名字记下。但准备归回需要有一段时间,有些人在这时去世了,有些因病或遇某些障碍而不能参与归回者的行列,因此,到了最后就只有652人(亚拉的子孙 回到耶路撒冷。稍后,詹麦臣等继续指出:

对于两段名单所录的数字之差异,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两位编者在不同环境写成这两份名单;以斯拉记的名单写成于巴比伦,尼希米的名单则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建成后,才写成于犹大。既然写成时间有一段差距,在这段期间可能有人去世,又或是基于其他因素,使两段名单出现了歧异(前书1297 )。

无论尼希米在何时写成这份名单(约主前四四五年 ),经文已显出他的目的,就是将那些随从所罗巴伯及约书亚于五三七或五三六年到达耶路撒冷的人数记下。以斯拉记也有记述这批人的数目(显然是在四五O年 。但以斯拉所采集的,极可能是较早期的资料,该份资料记载了在巴比伦宣称自己愿意回家的人的数目;而尼希米记的名单所记载的,是由米所波大米长途跋涉,返回耶路撒冷的人数。

此外,还有一些家庭最初是准备与大伙儿一起返耶路撒冷,而事实上,他们也从提勒亚毕出发了,在所罗巴伯带领下,离开巴比伦。但有某些因素呈现了,令他们改变主意。他们可能不再愿意听从指示,与大伙儿一起进发;另一些人可能发觉有事务待他办理,于是便延迟出发了。另外,还有些人生病或去世了,正如上文引述雅密臣的意见一样。还有另二个情况,就是有些人临时加入;他们可能被归回者的热诚感染了,便放弃定居巴比伦的原意,而跟随大队启程;那时候,领导者可能已经计算好归回者的数目了。无论如何,这些后来才加入的人安全地回到耶路撒冷,甚至可以返回先祖所居住的犹大城邑;他们的数目,被加在旅程完结时所写成的那份名单里。

将尼希米记与以斯拉记的名单相比,只有四个家族或原居于某城的人数减少了(就是亚拉、萨土、伯特利及艾城 罗德人、哈第人及亚挪人之子 )。至于其他家族,后来才加入的成员有一个(亚多尼干及比赛家族 )至一千一百个不等(押甲的家族 )。究竟是什么因素令这些人在最后一刻决定归回呢?是情绪激动、经济抑或某些特别因素?其实,两份名单在人数上的差异,实不足以使我们过分诧异;在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过程中,人数岂不都是渐渐增加吗?

要解决本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第二项因素就是,依照原稿抄录经文时,很难就原稿的里数字抄录得百分之百准确。记载数字的符号是极难识别的;假如原稿已有污损,被弄污甚或被虫蛀(有很多昆兰古卷都被虫蛀坏 )。原稿受了损毁,再加上抄写员偶不专心,我们就不难理解抄本上的数字为什么会如此容易出错了。(抄录不大常见的专有名词时 亦容易出错 尤以非希伯来名字为甚。 )

有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抄写员所犯的这类错误;这些证据可见于各种异教文献里,我们可参看这些文献,以资比较。例子之一是大利乌一世所立的贝希斯敦石刻文(Behistun Rockinscription )’第三十八行记载着大利乌杀死了弗拉大(Frada )的军队55,243人,俘掳了6,572人(根据巴比伦文的一行 )。但在巴比伦发现了一份抄本,记载俘抢有6,973人。此外,在埃及伊里芬丁发现了这份刻文的亚兰文抄本,记载俘抢的人数是6,972人。这些歧异与以斯拉记二章和尼希米记七章的冲突差不多是相同的(参F.W.Konigs Reliefund Inschrift des Konigs Dareios I am Felsen von Bagistan [LeidenBrill-1938] p.48 )。此外,这刻文第三十一行的巴比伦文栏指出,在法华提斯(Frawartish )军队中,被杀的叛乱者有2,045人,并且有1,558人被擒;但亚兰文抄本却记载被擒的有1,575人(ibid-P.45 )。

──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示法提雅的子孙三百七十二名。」

】「亚拉的子孙六百五十二名。」

】「巴哈摩押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二千八百一十八名。」

】「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暂编注解〕「以拦」:不是国名,是人名。

】「萨土的子孙八百四十五名。」

】「萨改的子孙七百六十名。」

〔暂编注解〕「萨改」:希腊名字是撒该(19:2)。

】「宾内的子孙六百四十八名。」

】「比拜的子孙六百二十八名。」

】「押甲的子孙二千三百二十二名。」

】「亚多尼干的子孙六百六十七名。」

】「比革瓦伊的子孙二千零六十七名。」

】「亚丁的子孙六百五十五名。」

】「亚特的后裔,就是希西家的子孙九十八名。」

】「哈顺的子孙三百二十八名。」

】「比赛的子孙三百二十四名。」

】「哈拉的子孙一百一十二名。」

】「基遍人九十五名。」

〔暂编注解〕基遍在中为吉罢珥,其他地方无处可查。吉罢珥也许是基遍的不同拼法,或抄写的错误。基遍可能更准确一些。

这里用「祖先的名字」(8~24节 )与「祖先原居地」(25~38节 )两种方式来辨认与安置百姓。

7:25-38 名单以城镇家乡来划分,可能是因为找不到他们的祖先,所以用地名来算人数。

这里所记的城市都在耶路撒冷十五公里以内,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在伯利恒以南,正应了 耶 13:19 的预言:「南方的城尽都关闭」。

】「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共一百八十八名。」

】「亚拿突人一百二十八名。」

〔暂编注解〕「亚拿突」:属于便雅悯支派,是一座逃城(21:18),划分给利未人为业。

】「伯亚斯玛弗人四十二名。」

】「基列耶琳人、基非拉人、比录人共七百四十三名。」

】「拉玛人和迦巴人共六百二十一名。」

】「默玛人一百二十二名。」

】「伯特利人和艾人共一百二十三名。」

〔暂编注解〕「默玛」:即「密抹」,扫罗和约拿单曾在这里攻击非利士人(13:1-14),以赛亚预言亚述攻打耶路撒冷时必从这里经过(10:28)。犹大回归以后,便雅悯人在这里定居(11:31)。

】「别的尼波人五十二名。」

】「别的以拦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哈琳的子孙三百二十名。」

】「耶利哥人三百四十五名。」

】「罗德人、哈第人、阿挪人共七百二十一名。」

】「西拿人三千九百三十名。」

】「祭司:耶书亚家,耶大雅的子孙九百七十三名。」

〔暂编注解〕「约书亚」:曾参与建造圣殿与建祭坛(12:1,3:2)。

39~45回归的祭司人数是 4289 人,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人是祭司,因此圣殿的敬拜活动能够顺利地迅速恢复。

】「音麦的子孙一千零五十二名。」

】「巴施户珥的子孙一千二百四十七名。」

〔暂编注解〕「巴施户珥」:是埃及人的名字,回归的子孙住在耶路撒冷(11:12)。

】「哈琳的子孙一千零一十七名。」

】「利未人:何达威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甲篾的子孙七十四名。」

〔暂编注解〕。耶书亚和甲篾的这位祖先有三种拼法:何达威、何达威雅和犹大

】「歌唱的:亚萨的子孙一百四十八名。」

】「守门的:沙龙的子孙、亚特的子孙、达们的子孙、亚谷的子孙、哈底大的子孙、朔拜的子孙,共一百三十八名。」

】「尼提宁(就是“殿役” ):西哈的子孙,哈苏巴的子孙,答巴俄的子孙,」

〔暂编注解〕「尼提宁」:根据 书 9:3-27 记载,为基遍人的后裔。

「殿役」:大卫赐给利未人的杂役 拉 8:20 ,很可能是战俘以及外国人。

回归的殿役相对少,可能所负责的职务较低下,可能在被掳的日子,社会地位已提升,因此不愿回犹大做低层人士。

7:46-56 的殿役名单多半是外邦人的名字,他们不用缴税(7:24),又得以在约书上盖印(10:29)。

】「基绿的子孙,西亚的子孙,巴顿的子孙,」

】「利巴拿的子孙,哈迦巴的子孙,萨买的子孙,」

】「哈难的子孙,基德的子孙,迦哈的子孙,」

】「利亚雅的子孙,利汛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

】「迦散的子孙,乌撒的子孙,巴西亚的子孙,」

】「比赛的子孙,米乌宁的子孙,尼普心的子孙,」

】「巴卜的子孙,哈古巴的子孙,哈忽的子孙,」

】「巴洗律的子孙,米希大的子孙,哈沙的子孙,」

】「巴柯的子孙,西西拉的子孙,答玛的子孙,」

】「尼细亚的子孙,哈提法的子孙。」

】「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就是琐太的子孙,琐斐列的子孙,比路大的子孙,」

〔暂编注解〕「所罗门仆人」:所罗门时代命令服苦役的奴隶。指当年居于以色列境内为奴仆,未被所罗门王灭绝的亚摩利人,耶布斯人等。

「琐斐列」:字义是「书写」的意思。

】「雅拉的子孙,达昆的子孙,基德的子孙,」

】「示法提雅的子孙,哈替的子孙,玻黑列哈斯巴音的子孙,亚们的子孙。」

〔暂编注解〕「玻黑列哈斯巴音」:字义是「捕捉羚羊」。

「亚们」:字义是「具有技能的工匠」或「熟练的工匠」。

】「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共三百九十二名。」

】「从特米拉、特哈萨、基绿、亚顿、音麦上来的,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以色列人不是。」

〔暂编注解〕「特米拉...音麦」:巴比伦征服犹大之后,把掳来的人安置在这些米所波大米的城镇。这些地方的人可能是入犹太教的外邦人,也可能是与外邦人通婚的犹太人。

「特米拉」:Tel-melah,盐山,「Tel」为山之意。

「特哈萨」:Tel-harsa,森林之山,巴比伦荒凉山区,犹太人被掳至此从事垦植半世纪的聚居区。 结 3:15 以西结则被掳至提勒亚毕Tel-abib,而今日以色列的首都则为 Tel-Aviv特拉维夫(富庶之山之义 )。

】「他们是第莱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四十二名。」

】「祭司中,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因为他们的先祖娶了基列人巴西莱的女儿为妻,所以起名叫巴西莱。」

〔暂编注解〕「基列人巴西莱」:大卫逃避押沙龙时,巴西莱曾送食物给大卫与其臣仆,后来婉拒大卫的好意,不肯进耶路撒冷。大卫就与他立约,临终前还叮咛所罗门要恩待巴西莱的后代。(2:7)

】「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

〔暂编注解〕家谱是犹太人非常重视的东西,因为这可以证明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也是神的子民。(12:1-3,15:1-6,19:5-6,11:22-28)。

】「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暂编注解〕「乌陵和土明」:「乌陵」意义为「咒诅」,「土明」意义为「完整」。 出 28:16,30民 27:21利 8:8 记载这两个东西是放在决断的胸牌里,决断的胸牌又放在以弗得的带子上。这两样东西是用来断定「是」或「否」,但后来就失传了。

「至圣的物」:指奉献给神的肉,属献祭的一部份,只有真正的祭司才可以吃。

饮食的限制】亦记录了这个限制。家世不能肯定的祭司被禁不得食用「至圣的物」,即执行祭仪之后祭司所吃的分。乌陵和土明是寻求神谕的设施,向来用以向神求问,以求证实自称具有祭司血统的人是否可信。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

〔暂编注解〕回归总人数与 拉 2:64 以及次经以斯得拉一书 5:41一致。

】「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四十五名。」

〔暂编注解〕此处显出归回的人相当富有,拥有七千多名仆婢。

「歌唱的男女」:就是一般的歌手,而非为圣殿服务的歌唱者。

】「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匹,」

】「骆驼四百三十五只,驴六千七百二十匹。」

】「有些族长为工程捐助。省长捐入库中的金子一千达利克,碗五十个,祭司的礼服五百三十件。」

〔暂编注解〕“金子一千达利克”即十九磅(8.6千克 )。

省长捐入。见注释。这是对,69的补充。在前一份名单中,所罗巴伯的捐献没有与其他家长的捐献分开列出。尼希米名单比另一分更加详细,也许更加准确。

「达利克」:金币名,大约8.5公克重。

70~72此处和拉 2:1-70比对只有些许出入,一般认为是传抄过程抄错。

家谱的部分所记是相同的,可能是以斯拉的家谱被收藏在圣殿的档案室内,所以尼希米可以拿来引用。而不同之处其中最大差别在于「黄金总数」: 拉 2:69计有 500 公斤, 尼 7:70-72则计为 344 公斤,有学者认为如果把 尼 7:70的五十个金碗(计有160公斤 )加上去,则尼希米的黄金总数为504公斤,两者资料就相吻合。

】“金子一千达利克”即十九磅(8.6千克 )。

──《雷氏研读本》

金子一千达利克】

金制的达利克可能是指波斯的达利克钱币,或玛代的舍客勒,或希腊的德拉克马(drachma 比较流通 )。达利克要到大利乌时代才开始铸造,重八又五分之二克。一千块的重量约等于十八磅半。舍客勒重量大致与达利克相同。阿提卡(Attica )的德拉克马则与半个达利克相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金子二万达利克”即三百七十五磅( 17 0 千克 ) 。“ 银子二千二百弥拿” 即二千七百五十磅(1.375吨或1.24公吨 )。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金子二万达利克”即三百七十五磅( 17 0 千克 ) 。“ 银子二千二百弥拿” 即二千七百五十磅(1.375吨或1.24公吨 )。

「弥拿」:大约等于500克。

“ 银子二千弥拿” 即二千五百磅(1.25吨或1.13公吨 )。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 银子二千弥拿” 即二千五百磅(1.25吨或1.13公吨 )。

「祭司的礼服」:由精绣的麻丝布制成 出 28:539:27 。

金子二万达利克、银子二千二百弥拿】

总重量是金子三百七十磅,银子二千二百二十磅(一弥拿等于60舍客勒 )。这数目与所罗门圣殿所用的数量相比,可参看:。考古学家挖掘到一些银币,是波斯时代在耶路撒冷或其附近地区铸造的。币上铸有 yhd,即「叶胡德」(犹大 )的字样,正面是智慧女神阿西娜(Pallas Athena )的头像,反面是猫头鹰的像(雅典的徽记 )。其铸工显然远逊希腊的德拉克马。硬币中只有一部分是银子,因此其价值及不上沿海地带如推罗、西顿等地所发现的银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于是,祭司、利未人、守门的、歌唱的、民中的一些人、尼提宁,并以色列众人,各住在自己的城里。」

【思想问题(第7章 )】

1有学者认为重建城墙除了有其民族及国家的含意之外,最要紧的还是表现了神聚集百姓,使他们能在一起体验群体生活的意义。主耶稣说出牧羊人的比喻时是否也包含这意义呢?

2尼希米本身是一个管理人才,在建城的五十二天曾克服了不少困难。为何他现在要另外拣选哈拿尼雅作管理全城的工作呢?这与新约什么原则互相吻合?见

3尼希米拣选人材担任要职时,所持的标准是什么?参2节。主耶稣在「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中,以什么作拣选仆人的标准呢?

3尼希米既然把城墙建成,并且加上了门扇,为何还要派人看守城门呢?城墙坚固是否表示城池必然牢不可破呢?旧约中对此有什么教训?;

4尼希米分配事工的方法是否合乎圣经一贯的教训?。韩国教会复兴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学习彼此分工,使事工的质素得以提高。他们不仅有专职讲道和牧养的牧师,而且也有专职领诗同工、专职推动教会祷告的牧师,还有专职事务的同工。你认为这可否供华人教会借镜?若神呼召你,你愿意参与专职的事奉吗?

5大卫核点人数一事为什么不讨神的喜悦?。尼希米的核点与大卫的有何不同?参5节。「肉身的激动」可成全神的心意吗。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教会需要专职的工人】

以斯拉专职建造百姓,另有专职的人看门、歌唱、管理耶路撒冷。教会里需要专职的人事奉,工作才能作的好,才能有好的质量及深度。初代教会有专职祈祷传道、管理饭食。韩国纯福音教会有各种专职的事工。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工作完成后的儆醒】

耶路撒冷城墙修造成功,是一项了不起的胜利与伟大的成就,但在建造者方面说,这并不是可以松懈的时候。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时候。在基督徒事功有大成就之时,往往就是工作者一生最危险的时候。约书亚在耶利哥的大得胜之后,因为低估了敌人的力量,就遭到艾城的羞辱失败。

有首一古诗说:「每一次胜利助你更多得胜。」这句话并不十分的对。我们的胜利不论是如何的大,它并不会分给我们以后得胜的力量。若不是靠着神的恩典和主耶稣宝血能力的覆蔽,我们经过胜利之后,仍是和以前一样的贫穷、可怜,一样的缺乏,一无所有。

详读尼希米记第七章,就知道尼希米对这个法则何等留心。他很仔细的对开城门和关城门均详为规定,并定下了看守城门者应遵守的条例。他决心尽力防备任何可能来到的攻击。

信心和自大是完全相反的。这话是真实的。在属灵的事上不小心和轻视撒但的力量,这决不是敬虔或最勇敢的表示,而乃是极愚昧的事。每一个儆醒的基督精兵,总是随时有准备应付从撒但来的可能反攻;在他的生活中,总是保持着儆醒和常常祷告的原则。

尼希米所拣选并派他看守城门的,乃是一个「忠信的」,又是「敬畏神过于众人」──意即信实且忠心的人。无疑的,哈拿尼雅是尼希米心中认为十分靠得住的人。我们基督徒事工就需要像这样的人。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口口声声忠心为神,而实际上对于祂所交托的事工一点也没有忠心!在任何环境当中敬畏神,就是保持向神忠诚的秘诀。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集体安全】

「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

品格是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所在,是个人的事。在公众事务上,是否应该注意个人品格呢?
公众团体与个人,不是对立的。这是说,团体是个人的集合体,没有个人就没有团体;所以只有团体里的个人,不是团体或个人。
城墙建造好了,也安了门。但城的安全可靠,在于管理人的可靠。尼希米是神忠心的仆人,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和跟随的人,夜间睡觉都不脱衣服,已经坚持了相当的时间,至少有五十二天,不能无限期的延展下去。
尼希米知道,仇敌的多次破坏,并没有成功,决不会停止,为长久之计,有必要拣选领袖,组成防卫系统。

我就派我的弟兄哈拿尼和营楼的宰官哈拿尼雅,管理耶路撒冷,因为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过于众人。我吩咐他们说:“等到太阳上升,才可开耶路撒冷的城门,人尚看守的时候就要关门上闩。也当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

负责人的品德

尼希米在宫廷日久,自然晓得如何组织动员;建立了防卫的营堡,有驻守的人,统领的司令更为重要,如果所任非人,通敌叛国,或发动兵变,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尼希米派胞弟亚拿尼管耶路撒冷的行政,派亚拿尼雅任防卫长官。他们适任的条件是诚实可靠,而且在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敬畏神。

注意全城安全

一般是天亮即开城门,但为了安全起见,耶路撒冷是等到太阳升起温暖了才开城。信徒要先早起灵修祷告,开门出去工作,才可以安全,能得胜仇敌。

人人当尽责任

防守全城,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更不能轻托雇佣,必须全民皆兵,人人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不要等人告诉有警。

查明生命根源

有了城墙,还要动员人力,住在城内,才可以防守。但住耶路撒冷的人,必须生命来源清楚,不许异类混杂其中。今天教会也是要注意有属天的生命的人,才可放心任其负担圣工。

── 于中旻《尼希米记笺记》

要为工人的质量祷告】

尼希米选择专职事奉的人的条件是:『忠信又敬畏神过于众人的』。在事奉中,工人是工作的钥匙。工人如何,工作就如何,工作的水平永远不会超过工人的水平;若我们的灵性报好,就不可能带出属灵的工作。所以我们要为教会专职事奉的人选祷告。

── 周神助《异象与使命》

「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

有人自承祭司是身份,但是必须先在祭司的谱系上查出来。很可能他们是从亚伦的族系出身的,但是由于在外面联姻,采用了母系的姓氏,所以不能在祭司的家谱中,结果他们要求这种身份与事奉不能成功。

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人们原蒙召为神的祭司,但结果失去他们的身份。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搅不清自己的族谱,他们既失去儿子名分的确据,他们的心灵必不再有圣灵同作见证而蒙福充满。神远离他们,也不能与神和好,更得不着朋友们的同情,所以他们实际失去了祭司的职任。

这事从起初看明。你不能与世俗为友,因为这样就成为神的仇敌。以扫曾为了一碗红豆汤,将长子的名分也卖了。

但是这一切都能纠正。有一位祭司握着土明与乌陵,是按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作神的祭司。所以祂凡事像弟兄一样,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祂要纠正错误的,回复他们祭司的职分,给予祭司的食品与供奉。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尼七章:事奉的安排】

他设立守门的、歌唱的,还有祭司的服事,他也派人管理耶路撒冷,作治理的。这里提到:

1、守门的:是针对仇敌,能够守住不让仇敌来攻击或伤害神家。

2、歌唱的:讲到对 神,他们带领 神的百姓来敬拜,所有歌唱服事的人都是利未人。

3、治理的:是针对百姓,一旦城墙修造好,尼希米把这些服事全部立体化的设立起来,他设立合 神心意的人当领袖,他在神家设立作治理的。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神家设立领袖的原则】

1、忠信:例如哈拿尼雅,他忠信又敬畏 神过于众人。我们看见神家领袖的设立跟地上设立领袖不一样。世界上只要你有才干、有背景、有办法、有聪明基本上就可以当领袖。可是在神家,你需要是忠信的,能非常忠心于你所事奉的 神,及所受的托付。

2、敬畏 神:我们要知道我们所事奉的是谁,不敢随便地放纵肉体,也不敢随便地治理神家,必须要照着 神的旨意。

3、杰出:记得一位年长的弟兄常劝勉我们说:“在神家作领袖,作服事 神的人,生命需要超过神儿女们很多很多。”这是我印像很深刻的一个提醒。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看守的条例】

他颁布一些看守的条例,或是儆醒、守望的条例。他要求这些守门的,只有在太阳上升后,才可以开耶路撒冷的城门。对整体而言:在黑夜充满危险的时候,必须紧紧的把门关着,免得仇敌得到任何的空隙来伤害他们。必须是活在光中,在光明中他们才可以开门。对个人而言:他要求耶路撒冷的居民,按着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数点归回的百姓】

保罗告诉我们:「若有人爱 神,这人乃是 神所知道的。」(林前83 )这是何等大的安慰。不管在任何地方,不管你恩赐有多少,你信主年日多久,或是你在人的眼中多么无足轻重,可是在 神的眼中,只要有人爱 神,保罗说: 这个人是 神所知道的。

这里基本上有三种的数法。

第一类的数法,是按着宗室,按着家族,并不是按支派(第8-38节 )。支派太大了,而且主要是记载犹大这一代回来的人。这里是按着宗室,所以他说什么什么的子孙。

第二类的数法,是照着功用,照着他们在主面前的职份(第39-60节 )。这里列为5种:有作祭司的(利未人 ),有作歌唱的,有作守门的,还有最后的两种,一种是尼提宁,这是第46-56节,小字讲到叫做“殿役”。有的英文翻译直接就是「在殿里作服役的人」,是作仆人的。

第三类的数法,是根据那些还不明身份的人,包括百姓也包括祭司。当他们查不到谱系,找不到他们的家谱时,尼希米一点不妥协,虽然他们千里跋涉回来了,但是尼希米仍然是公事公办,在 神的家中是不讲人情的,你必须先遵照 神的旨意。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