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同着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回来的祭司与利未人记在下面:祭司是西莱雅、耶利米、以斯拉、」
2「亚玛利雅、玛鹿、哈突、」
3「示迦尼、利宏、米利末、」
4「易多、近顿、亚比雅、」
5「米雅民、玛底雅、璧迦、」
6「示玛雅、约雅立、耶大雅、」
7「撒路、亚木、希勒家、耶大雅。这些人在耶书亚的时候作祭司和他们弟兄的首领。」
1-7节是跟随所罗巴伯第一批回归的祭司首领名单。
虽然这份名单与立约的名单())有许多同名的,但并不是同一个人,也不一定是家族的名字,因为以色列人重名、以祖先为名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耶利米」())不是先知耶利米。「以斯拉」())也不是文士以斯拉。
虽然尼希米和以斯拉带起了回归以后最彻底的复兴,但他们既没有高举自己的成就,也没有轻看前人的艰辛。为了避免城墙的「告成之礼」())变成人的骄傲自夸或彼此吹捧,本章在记录「告成之礼」之前,特地回顾了回归以后的祭司和利未人()),数算神所带领的恢复历史。因为尼希米和以斯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与神同工的」()),是「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们成就了一切。
8「利未人是耶书亚、宾内、甲篾、示利比、犹大、玛他尼。这玛他尼和他的弟兄管理称谢的事。」
9「他们的弟兄八布迦和乌尼照自己的班次与他们相对。」
8-9节是跟随所罗巴伯第一批回归的利未人首领名单。
「称谢的事」()),指诗班的事奉。
「照自己的班次与他们相对」()),指两组诗班相对而立,启应歌唱。
10「耶书亚生约雅金;约雅金生以利亚实;以利亚实生耶何耶大;」
11「耶何耶大生约拿单;约拿单生押杜亚。」
10-11节是回归之后的历任大祭司名单。
「以利亚实」())是尼希米时代的大祭司())。
12「在约雅金的时候,祭司作族长的西莱雅族(或译:班;本段同)有米拉雅;耶利米族有哈拿尼雅;」
13「以斯拉族有米书兰;亚玛利雅族有约哈难;」
14「米利古族有约拿单;示巴尼族有约瑟;」
15「哈琳族有押拿;米拉约族有希勒恺;」
16「易多族有撒迦利亚;近顿族有米书兰;」
17「亚比雅族有细基利;米拿民族某;摩亚底族有毗勒太;」
18「璧迦族有沙母亚;示玛雅族有约拿单;」
19「约雅立族有玛特乃;耶大雅族有乌西;」
20「撒来族有加莱;亚木族有希伯;」
21「希勒家族有哈沙比雅;耶大雅族有拿坦业。」
12-21节是回归之后第二任大祭司约雅金时代的祭司族长名单。
易多族的「撒迦利亚」()),就是先知撒迦利亚(、))。
22「至于利未人,当以利亚实、耶何耶大、约哈难、押杜亚的时候,他们的族长记在册上。波斯王大流士在位的时候,作族长的祭司也记在册上。」
23「利未人作族长的记在历史上,直到以利亚实的儿子约哈难的时候。」
22-23节指出,尼希米之后的利未人和祭司的族长都「记在册上」(
)),表明圣殿的敬拜和事奉在尼希米之后恢复了正常秩序。
「当以利亚实、耶何耶大、约哈难、押杜亚的时候」(
)),指这些大祭司在位的时候。以色列人还没立王之前,用大祭司作为年代的记号(
))。而犹大亡国之后,再次用大祭司来代表历史年代(
、
、
))。
「历史」(
)),意思是「年鉴、史书、编年录」。
「波斯王大流士」(
)),又译为「波斯王大利乌」,指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在位期间是重建城墙之后20-40年。
上图:位于伊朗马夫达沙特(Marvdasht)的波斯诸王墓地(Naqsh-e Rostam),从左到右分别是大流士二世、亚达薛西、大流士一世和亚哈随鲁。墓的形状被称为波斯十字架(Persian crosses),坟墓的入口在十字架的中心。
24「利未人的族长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篾的儿子耶书亚,与他们弟兄的班次相对,照着神人大卫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赞美称谢。」
25「玛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亚、米书兰、达们、亚谷是守门的,就是在库房那里守门。」
26「这都是在约撒达的孙子、耶书亚的儿子约雅金和省长尼希米,并祭司文士以斯拉的时候,有职任的。」
24-26节是尼希米时代「有职任的」())利未人族长的记录。虽然当时利未人很少,但却秩序井然、各就各位,恢复了圣殿的敬拜,「照着神人大卫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赞美称谢」())。而接下来「行告成之礼」())的重点,就是他们所带领的敬拜。
1-26节的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单,从所罗巴伯())一直到尼希米和以斯拉的时候()),并且追溯到大卫())。从被掳回归到城墙重建的九十多年里,虽然祭司和利未人经历了各种软弱,但他们的「职任」却在家族中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了(、、、))。因此,这份名单是一份「告成之礼」的伟大序言,让我们借着信心的眼睛,看到在起起伏伏的历史背后,是「神施恩的手」(、、、、));不管人有多少难处,神恢复的旨意也不可阻挡。
今天,我们若忽略教会的历史、藐视前人的弯路、贬低神学的传承,动辄以为发现了隐藏两千年的「亮光」,实际上是无知和骄傲。真正属灵的人,绝不会否定圣灵对教会两千年的带领,而是既像尼希米和以斯拉那样勇猛争战,也像他们那样谦卑俯首:「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
27「耶路撒冷城墙告成的时候,众民就把各处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称谢、歌唱、敲钹、鼓瑟、弹琴,欢欢喜喜地行告成之礼。」
28「歌唱的人从耶路撒冷的周围和尼陀法的村庄与伯·吉甲,又从迦巴和押玛弗的田地聚集,因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围为自己立了村庄。」
30「祭司和利未人就洁净自己,也洁净百姓和城门,并城墙。」
「告成之礼」()),原文是「奉献、分别为圣」。「告成之礼」并不是为了庆祝竣工,而是为了向神感恩、奉献。
虽然城墙早已建成()),但如果修完之后立刻举行「告成之礼」,容易让人以为城墙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尼希米和以斯拉经过吹角节宣读律法())、住棚节七天讲解律法())、住棚节后禁食祷告()),带领百姓承认全然败坏()),立约遵行律法()),然后再由神安排他们迁入圣城()),最后才「欢欢喜喜地行告成之礼」())。今天,如果我们只是把事奉当作目的,却忘了「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也就是基督自己,再好的城墙也会成为绊脚的石头:「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称谢、歌唱、敲钹、鼓瑟、弹琴」()),都是大卫所定的圣殿赞美方式(、)),并不包括容易使人兴奋的「鼓」())。这样的敬拜方式是「耶和华借先知所吩咐的」())。
28-29节的村庄都在耶路撒冷附近,由歌唱的利未人所造,便于他们参加圣殿的事奉。
耶路撒冷城墙的被毁,象征着神在地上见证的荒凉;而城墙的重建,代表神在地上见证的恢复。因此,「告成之礼」首先要洁净人,然后才洁净城门、城墙())。神得着了有见证的人,才能得着有见证的城。
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甚至连奉献和事奉,也会变质为自高自大、自以为义())。因此,当我们奉献、事奉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我们是否先洁净了自己,然后才把自己的五饼二鱼交给主使用?使徒保罗也提醒我们,马其顿人不但「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这才是神所要的奉献和事奉。
31「我带犹大的首领上城,使称谢的人分为两大队,排列而行:第一队在城上往右边向粪厂门行走,」
32「在他们后头的有何沙雅与犹大首领的一半,」
33「又有亚撒利雅、以斯拉、米书兰、」
34「犹大、便雅悯、示玛雅、耶利米。」
35「还有些吹号之祭司的子孙,约拿单的儿子撒迦利亚。约拿单是示玛雅的儿子;示玛雅是玛他尼的儿子;玛他尼是米该亚的儿子;米该亚是撒刻的儿子;撒刻是亚萨的儿子。」
36「又有撒迦利亚的弟兄示玛雅、亚撒利、米拉莱、基拉莱、玛艾、拿坦业、犹大、哈拿尼,都拿着神人大卫的乐器,文士以斯拉引领他们。」
37「他们经过泉门往前,从大卫城的台阶随地势而上,在大卫宫殿以上,直行到朝东的水门。」
31-37节是第一队称谢的百姓,由「文士以斯拉」())带队。他们可能从谷门出发,按逆时针方向经过南边的城墙(、))。
「右边」()),指南边。古代以色列人面向东方决定方向,右边就是南边。
这里特地强调「拿着神人大卫的乐器」()),表明百姓严格遵照大卫按照神的心意所定的赞美方式(、、)),并没有使用容易引动肉体兴奋的乐器。
38「第二队称谢的人要与那一队相迎而行。我和民的一半跟随他们,在城墙上过了炉楼,直到宽墙;」
39「又过了以法莲门、古门、鱼门、哈楠业楼、哈米亚楼,直到羊门,就在护卫门站住。」
40「于是,这两队称谢的人连我和官长的一半,站在神的殿里。」
41「还有祭司以利亚金、玛西雅、米拿民、米该雅、以利约乃、撒迦利亚、哈楠尼亚吹号;」
42「又有玛西雅、示玛雅、以利亚撒、乌西、约哈难、玛基雅、以拦,和以谢奏乐。歌唱的就大声歌唱,伊斯拉希雅管理他们。」
43「那日,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欢声听到远处。」
38-42节是第二队称谢的百姓,并不是由行政长官带队,而是由诗班领头,尼希米和首领的一半「跟随他们」(
))。他们可能从谷门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走过北边的城墙(
))。
两队最后在圣殿会合(
)),一起赞美(
))、献祭(
))。神「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
)),当神的宝座在耶路撒冷的歌唱赞美中升起来的时候(
)),远处的人就看见了神的见证(
)),我们也看到了将来新耶路撒冷(
))荣耀的光景。
城墙只是游行的路线,并不是游行的目标。当百姓把心思的焦点放在圣殿上,在城墙上朝着圣殿行进的时候,一路的城墙就不是人成就的「纪念碑」(
)),而是神恩典与大能的见证。信徒的能力和成就,既是神用来建造教会的恩赐(
)),也是我们灵性的潜在威胁。我们只有盯着前面的圣殿,才不会流连于脚下的城墙;只有「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才能「向着标竿直跑」(
))。
两队称谢的百姓绕城墙一圈,并不是用壮观的队伍来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称谢神。因为每一寸城墙都能让建造者数算神的恩典,正如诗篇所唱的:「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细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因为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祂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结果「神使他们大大欢乐」(
)),比圣殿建成时「耶和华使他们欢喜」(
))的欢乐更大。这种欢乐不是乐器、跳舞或歌唱所引起的肉体情绪,也不是根据人的成就、环境,而是因着数算神的恩典。这恩典使我们「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
)),而这喜乐能供应我们力量,因为我们的主「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
上图:耶路撒冷城墙告成之礼,沿着城墙行走的两队称谢队伍的路线示意图。
44「当日,派人管理库房,将举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归给祭司和利未人的分,都收在里头。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
45「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并守洁净的礼。歌唱的、守门的,照着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命令也如此行。」
46「古时,在大卫和亚萨的日子,有歌唱的伶长,并有赞美称谢神的诗歌。」
47「当所罗巴伯和尼希米的时候,以色列众人将歌唱的、守门的,每日所当得的分供给他们,又给利未人当得的分;利未人又给亚伦的子孙当得的分。」
在「告成之礼」())中「大大欢乐」())是一回事,继续不断地奉献和事奉又是另一回事。尼希米并没有停留在「大大欢乐」的「告成之礼」上,而是「当日」())就立刻带领百姓开始奉献,带领祭司利未人开始事奉。「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因为这是更加持久的复兴、更加长久的欢乐。
这里特地再次强调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都「守洁净的礼」()),并再次强调「照着大卫」的安排(、、、)),表明他们是严格按着神的心意事奉。每当教会出现奋兴的时候,肉体的掺杂也会接踵而来。因此,教会越是复兴,信徒越要冷静,越要注意「洁净自己」())、照着山上指示的样式())事奉;而不是把自以为美的强加于神,以致越热心事奉())、越逼迫基督()),甚至把得罪神当作是事奉神())。
本章是重建城墙的高潮,但这个欢乐的场面却不是本书的结尾。神恢复的终点,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认罪、悔改或奋兴,而是平静安息的生命。行走天路从来都不靠几次冲刺一蹴而就,而是持续一生的长跑。在人的一生中,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神侧耳而听的()),却是我们每天的彼此谈论;神的「纪念册」())所录的,却是我们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属灵的生命里若没有这些平凡的日子,一定不是真实的;所有的成功和亢奋,在基督的日子里都会变得模糊而暗淡。
奉献礼,(一 )首二十六节包括两张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单,一张由所罗巴伯时开始(1-11节 ),另一张(12-26节 )由一代以后开始(因为十二节的约雅金、被认为是如十节所云、是耶书亚之子、而耶书亚为所罗巴伯同时代的人 )。整章似乎叙述供应圣殿所需,自所罗巴伯时期至以斯拉、尼希米时期(26、47节 ),都无匮乏。其联系直追溯至大卫(24、45-46节 ),他派利未人担任各种角色,如守门的,歌唱的,一般责任为主领赞美和感谢。(二 )利未人担任感恩的责任,巧妙地导入二十七至四十三节描述的告成礼,礼中感恩为主要的重点(31节 )。住在村落里的利未人前来,有各种赞美的乐器,为此重大的节日,准备他们自己和百姓(30节 )。他们的‘洁净’包括特别的礼仪,如禁食、不亲近女人、洗衣服等;参照至十五节。城门和城墙也要用合宜的礼仪加以洁净,在这里没有特别说明。在礼仪中,分为两队,在城墙顶上行走,或许一起在谷门(西南方 )开始,在近圣殿的东北方相遇,于是一起进城。(参阅下图──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 )在右面行的一队,即逆时钟方向行的(31-37节 )由以斯拉率领(36节 ),尼希米率领的是左边的那队(38节 )。与他们同行的,有‘犹大的首领’(31节 )。这里,正如在忏悔和更新的伟大的仪节一样,整个社体(至少有的是代表 ),自上至下,都有出席。每一种人──感恩的人、小区的领袖、祭司、乐师──都有人在那里。这落成礼到底含有多少感恩的成分,可以从两大队的人,名为‘称谢的人’可以知道。这行列令人追忆有些诗里的话,发出赞美的声音。(这并不是说、所有这样的行列和尼希米的一样、尼希米的是特别有关城墙的重建。还有这里的事件、使人对于许多诗所唱的这种背景、有些理解。事件虽不一样、精神却一样。 )
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欢愉,(续 )(三 )当两队在圣殿里相会,在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里,特别注意的主题──圣殿和城墙──结合在一起。许多解经家觉得希奇,城墙的告成礼,距离城墙的完成,要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怀疑此告成礼,原本并非连在一起。但是从经文的数据,显然两件事的告成礼,摆在一起,是十分合逻辑的。在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里,很清楚城墙本身,并非最终目的。如果在城墙造成后,即举行告成礼,就会引起这样的误会。七月近在眉睫,以其节日的要求,提示了解决的方法。这一个黄金机会,把城墙放在正确的观点上。开始初步阶段的喜乐──在百姓的家里,不在圣殿里──足为导入高潮告成礼之前的忏悔、献身之伟大行动(九、十章 )的步骤。当百姓把圣殿放在他们思想中心之后,他们朝向圣殿,在城墙上迈步行进。他们所见的城墙:并非犹大力量的纪念碑──决非如此!──而是神在这世界中保护及传扬祂圣名的恩赐。随城墙完成后的团体行动,估计是为了提防把神所赐一般美善的恩赐、其成圣之路,和个人成就混淆在一起,那是长期以来威胁着神子民的灵性的。(四 )百姓在圣殿聚集,都抱着喜乐的心态。尼希米在四十三节,多次用‘欢乐’或‘欢声’。他指出旧约宗教的主要特质。欢乐是对神的良善恩慈唯一正确的反应。在崇拜的行动中,耶路撒冷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并非偶然的事。回归的以色列民觉得属于一体,完全认识他们的生命存在,都是从神而来。在第八章也是这样,在宣读神的话以后,即有欢乐。相同的,使徒保罗会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而且这是由于监禁和处于宗教迫害的处境中!如果有人对尼希米的耶路撒冷的欢乐感到有些疏隔、或是认为保罗的话不自然,那是由于在敬虔生活里找幸福这种层次,简直是西方富裕的社会难以体验到的。尼希米和保罗所知道的喜乐,和现代以获得愈多、成就愈高为无上快乐,大相径庭。他们的是属灵的──如仁爱、和平、节制等。百姓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43节 )。(五 )所写的是与相同的任务,保持宗教的纯洁。在四十四节所说的奉献,首先在那里列举。我们现在知道事实上他们所奉献的,在以色列民历史上许多时期,不认为理所当然。(玛一章所描述的、却是另一幅图画。 )对于祭司有正当的供应,依赖大家乐意奉献。这种良好的供应,正是犹大在宗教上认真的表记(44节 )。圣职人员的忠心(45节 )也应当留意。也许难以阻遏的是,有人疏忽自己同胞的意愿,把私人的利益置于首位,使圣工的素质下降。(玛拉基的不满、主要针对他们这一类人说的。 )不过在这里,他们足可和大卫、所罗门所憧憬的相比美(包括在代上二十三至二十六章 至于亚萨、46节、见代上二十五章及诗五十、七三至八三篇 ),并合律法的要求。第十三章的前面几节,应当属于十二章。它们有相同的语气,回忆所作的应许,紧随之意。在这里亚扪人和摩押人混在一起;严格地说,摩押人只是雇用巴兰(民二十二至二十四章 )。古代的律法,在这里和其他的地方一样,应用于一切非以色列民后裔的身上。在这里所念的申命记律法的措辞所提示,建议他们不可参加崇拜聚会。这与十三年以前以斯拉所组织的大量离婚的措施不同。这问题仍然存在,表明以斯拉的计划遭遇到困难,因为杂婚的这一代又再兴起。或许这只是一种折衷处理,但出于同样的关怀,为避免社会产生巨大的分裂,严格的排拒是必要的。最后,更有一点,必须说明,以斯拉或尼希米所实施的,都无意阻止他们归信神而成为‘以色列民’的可能性,再参照,并摩押人路得的皈依及被接受。在所描绘的,是虔敬的礼拜,达至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中其中一个高潮。圣殿告成了,周围的城墙造好了。敌人不敢接近。这社体表明自我的奉献,和满心欢喜之间的关系。这是神的子民经常发生的事。跋(Ⅰ )(一 )我们已经在尼希米记中,有了第一个高潮,在圣殿里为城墙告成,举行盛大的告成礼(十二章 )。我们现在又有一个高潮,不过是暗淡的,并不是灿烂辉煌的,也是带有以斯拉记结束时(九、十章 )的低调色彩。这是警告堕落──这是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两书重要主调之一!在城墙告成礼之前,尼希米的行踪不大清楚。可能依照六节的解释,他继续留在耶路撒冷十二年,只有现在才第一次回到国王那里。有人以为也有此意。不过一离开国王隔这么久才回去,似乎有问题,并且以前也曾提过,他派哈拿尼雅代管耶路撒冷,在其作省长的第一年似乎曾返回一次。最可能的概况为尼希米有好几次,往来于耶路撒冷和帝国首都之间,在其中的一次──始自主前四三三年(即亚达薛西三十二年、6节 )──在十三章里各种凌辱的事源源而来。(二 )尼希米在他回来的时候,看到他们所犯的,也就是以前这社体所犯的,令他十分震惊。(用现代办案用语、这些回归的人称为累犯。 )他们陷入三类罪:(甲 )未能保持宗教的纯洁及圣殿的神圣(4-14节 );(乙 )犯安息日(15-22节 );(丙 )与外邦妇女结婚(23节以下 )。这些都是互相关连的,因为每一种都受到外邦的影响。第一且最严重的罪,随着当时情况,引起尼希米注意的是旧敌人多比雅,受到一位祭司名以利亚实的默许(4-5节──或许与28节里的大祭司、是两个不同的人 ),占据了圣殿。在第六章末尾几节,使读者预测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企图直接干预以色列民重建,包括军事行动的威胁失败以后(四、六章 ),他们阴险的渗透,获得重要的胜利。事实上多比雅接收了‘一间大屋子’(5节 ),主要是用来储藏圣殿供应品的地方。意即维持圣殿崇拜的正常活动、配备和供应不足,包括利未人每天的供给(10节 )。多比雅在住宿上冒犯雅巍的宗教到甚么程度,可以从牵连搬掉‘神的器皿’(5、9节 )这事实得知。这些器皿很多是古列王所归还的,与其他重建圣殿的设备,都是重建雅巍崇拜,及为其子民辩护的。多比雅在圣殿里,使这一切都成为虚有其表,而且前功尽废。这种卖人情的姿态,事实上为敬拜神敲响丧钟。第二个罪是有关安息日的(15-22节 )。安息日不只是为着休息。其他的功能,如(甲 )在繁忙生活中,有足够时间,思想神在过去对以色列民的恩慈良善,;(乙 )尽管她暂时息工,表明神仍继续供给所需;及(丙 )与列国分别出来(因信心放弃为生活劳力 )。最后一点或许特别重要,因为在巴比伦,没有一点别的,可以把犹太人和他们的邻居,加以区别。归回的以色列民在这方面的失败──直接放弃作出的应许──非犹太人(推罗人、16节 )几乎无可避免的牵涉其中。再一次,以色列人所犯的罪并不只在信仰生活边缘,而是在其核心。这是否认对神的信仰,决心与列国相似。对宗教怠慢,无疑在首两种罪里,无可避免的,令与外邦通婚的旧罪再犯(23-29节 ):它比其他任何罪更明显,渐渐使犹太人解体,至终不再成为一个民族。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孙子牵涉与参巴拉家族结成姻亲关系(28节 ),这成为可憎的罪证,事实上这里展示的触犯律法的行为,完全是一回事。与异族通婚打击了以色列民宗教的核心(以大祭司家族为其象征 ),并中了敌人(参巴拉 )的计谋。跋(Ⅱ )(续 )(三 )尼希米,对这罪,极力谴责、奋力与之断绝关系,是毫不令人意外的。每一阶段,他都采取行动清除病根。多比雅的一切家具,在尼希米的恼怒中,都从屋里抛出去(8节 ),。这圣殿里一切的污秽都洁净了(9节 )。利未人,逃往自己‘村庄’里的,恢复了他们的职位,也安排了他们因主持崇拜工作获得当得的分(11-13节 )。又有守卫城门的人,免得有人在安息日搬运货物,破坏了安息日(19、22节 ),并且发出警告,犯安息日的后果(21节 ),对这些人说些威吓的话。其中最生动的,莫过于尼希米对待那些娶外邦女子者的画面了(25节 )!最后将极恶的以利亚实的孙子赶出去(28节 )。他所用的语言,也是很强烈的。百姓离弃神的殿(11节 );他们触发神向以色列民的忿怒(18节 );他们干犯神(27节──这字是‘马奥’ma'al、其意义为放弃一切神的法则、当直接受罚 。这样强烈的话,清楚显示,这立约的社体,虽然早在百年以前,发生几乎很难置信的转机,使他们重归故土,距今大约十年多以前,重新献身于主,不能就以为神的恩慈滚滚而来。这令人回想起先知所说的,正是相同的信息。主实在是怜悯的;但是以色列民的救恩,是引入事奉和顺服里的救恩。神和百姓立的约,如果没有神在当中,是毫无意义、没有将来的。为着这些理由,尼希米尝试重建十章及十二章的情况。他要百姓再行起誓(25节,并且供应圣殿正常崇拜所需(30-31节,。(四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最后的话,不十分清楚。我们或会觉得奇怪,百姓这样充满生气地庆祝防卫敌人的城墙完工,很快就接受敌人渗入圣殿和大祭司的家庭。那些人严肃地许愿要保持宗教的纯洁(十章 ),怎么会这样快做违反宗教的事?如果我们感受到尼希米要把以色列民纳入正轨,最后已至背城一战的地步,要把迷途的羊引入正路,已筋疲力尽,设想革新会带来更多成功感是没道理的,一方面对他说来,毕竟已尽了最大的努力(14节、22节下、31节下 )。我们便可明白这里所讲的意思。如果我们的作者希望提出目前犹大形势大好,他可以在收尾,但是他选择以暗淡的调子结束。事实上,在以斯拉记一章已有这样的示意,因为我们看见,自巴比伦返国,很小心没有处理为最后光荣完成了先知的希望。在本书中,的确在每次胜利的时刻,都有语气的转变,‘但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六章结尾的凶兆,可耻的多比雅是失败了,但是很清楚,恶根尚未除尽。本章显示他站起来,继续争战。虽然他的家具被抛在街上,耶路撒冷仍有他的朋友。自尼希米至基督的一段犹大历史──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所知──长久以来,犹太教内部总不能免除来自敌人的威胁。(耶稣时代的撒都该人大抵是有影响力的祭司、为着他们时代统治者的威信、任意吸收源于希腊罗马的宗教风俗。 )(五 )这使我们对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信息,提出最后的两点。(甲 )不可自满我们不能以为这两本书是悲观的。从巴比伦获得释放,是神拯救以色列民为目的之记号,也至少是完成先知预言的开始。圣殿建造、城墙修筑,是进一步的胜利。还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不只是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灵性教训,也自整个社体在其虔敬时刻敬拜及事奉生活中学习。不过这社体持守顺服的程度很清楚是肤浅的。当时在主里的喜乐的确显而易见。但是其消失亦往往势如破竹。如果尼希米记十二章代表在神子民中常有的现象,十三章也是如此。教会不能以为一切理所当然。改革决非一次,以后就可以没有了;而是──如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所熟知的──semper reformanda(‘时常需要改革’ ),因为人内心的堕落无常。(乙 )新约的指针第二点与第一点有关。由于人的善变,我们知道只是耶路撒冷恢复旧观,不可能就是旧约预言的最后完成。某些事物必需全新才行。新事物,就是耶稣基督降生,祂的生、死、与复活:一个人,至终能站在以色列全民的地位上,而且由于他是神,能表达完全的顺服。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未能宣称为完成的先知预言,,都在他身上有了意义。旧约的选民不能确实地履行约的条件,两书已经清楚说明,使我们睁目看新约的话,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救法,不倚靠律法,依照保罗的话,‘律法是我们蒙训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那个时候,在神的眼中,‘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由于得救不再受以色列民律法束缚,神的‘新以色列民’不再是一个政治组织的国家,不再需要被圣殿所限,或给城墙围住。但是在古列的日子,至亚达薛西的日子,其中一段犹太人所发生的事,对于救恩的历史,并非风马牛不相干的。犹太人若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至少为犹太教提供一个中心所在地,他们的弥赛亚如何能够以可辨识的途径首先来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在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两本书里,有欢喜快乐的一面,它把我们带近神的心,并指示我们,真实的敬虔有可能实现。也有悲伤的一面──这悲伤的事却是指引我们归向基督。--《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尼希米记第十二章祭司与利未人的户口名簿
历史传承再度成为此处的焦点。本章前半段虽不太引人入胜,但从它拒绝接受过去的世代没任何价值这观念,就显出它的着重点。有时历史因过于注重某些出色人物或改变它的力量,难免会扭曲一些事实,但本章却反过来做些平衡的作用。 1~7.被掳归回祖国后的祭司家族。这里记载二十二个名字,从12~21节清楚表明祭司们仍沿用著名祖先之名第十章中与尼希米一同在「确实的约」上署名的十五个祭司,都以家族的族名签名(见下面的名单),只有少数几位签下自己的名字。 由于当初设立了二十四个祭司班次轮流担任圣殿的职务,后期的犹大制度也是这个数目,或许当文士抄录圣经时漏掉了两位,就像本名单中的一个名字(哈突,2节),在12~21节的名单中未出现,但也同样可能当时的祭司班次尚未完全恢复。 为了便于比较起见,兹将本书中的三个名单列在下面: | | | | | |
| (第一批归国者) | (第二批归国者) | (尼希米的同代) |
| | | |
| 西莱雅 | 西莱雅 | 西莱雅 |
| 耶利米 | 耶利米 | 亚撒利雅 |
| 以斯拉 | 以斯拉 | 耶利米 |
| 亚玛利雅 | 亚玛利雅 | 巴施户珥 * |
| 玛鹿 | 玛鹿 | 亚玛利雅 |
| 哈突 | 示巴尼 | 玛基雅 * |
| 示迦呢 | 哈琳 | 哈突 |
| 利宏 | 米拉约 | 示巴尼 |
| 米利末 | 易多 | 玛鹿 |
| 易多 | 近顿 | 哈琳 |
| 近顿 | 亚比雅 | 米利末 |
| 亚比雅 | 米拿民 | 俄巴底亚 * |
| 米雅民 | 摩亚底 | 但以理 * |
| 玛底雅 | 璧迦 | 近顿 |
| 璧迦 | 示玛雅 | 巴录 * |
| 示玛雅 | 约雅立 | 米书兰 * |
| 约雅立 | 耶大雅 | 亚比雅 |
| 耶大雅 | 撒来 | 米雅民 |
| 撒路 | 亚木 | 玛西亚 |
| 亚木 | 希勒家 | 璧迦 |
| 希勒家 | 耶大雅 | 示玛雅 |
| 耶大雅 | | |
* 表示只有此名单才有 在一些拼音的差异中,应当包括亚撒利雅(右边名册中第二个名字),它是以斯拉(「帮助」)的较长写法,意思为「耶和华已帮助」。另一个较不明显的拼音差别或许是利宏与哈琳,,这两名字的前两个子音调换了一下,希伯来文圣经并没有母音。 8~9.被掳归回的利未家族。以下只简短给了几个名字,耶书亚、何达威雅、甲蔑和(歌唱者)亚萨,这里却将许多名字补充进来。这段里的犹大也许就是与中的何达威雅(源自同一希伯来字根)。从看来,宾内应与连在一起。这两节中其他的名字(例:示利比;,,都十分珍贵,直到尼希米时代仍保持为利未人的族名,有些甚至仍保有原来的职责。玛他尼与八布迦在当初归回时担任轮唱的带领人,在他们仍担任同样的职责,但这是一百年之后的事。在本,他们仍然按照大卫当初所定的规矩,继续先祖的任务。72 10~11.大祭司的家族。这段将第一批归回祖国者(1~9节的时期),与尼希米时代之人连接起来,它将中从亚伦至巴比伦被掳时期的家谱,一直延续下来。别处经文的家谱省掉了其中一些名字,这个家谱也一样,不一定记载每世代的名字。主前五三八年从巴比伦归回时,耶书亚是大祭司,一世纪之后的尼希米时代,以利亚实是大祭司,约雅金(10节)或许不是两者中间惟一的一代,但这也并非不可能。 这里的约拿单和押杜亚(11节),以及大利乌和约哈难(22节及下),引起一些历史年代的问题,将在附录三,书版177页以下讨论。简短地说,这争议的重点是,这名册带我们去到尼希米之后一百年的时代,大利乌三世(主前三三六/五~三三一年),或只到大利乌二世(主前四二三~四零四年),他是继宠信尼希米的亚达薛西一世之后登基的国王。事情的整个关键在于有多相信约瑟夫(Josephus)的年代表,以及他对一些名字的指认是否正确,例如:将耶何耶大的儿子约拿单(11节)与以利亚实的儿子约哈难(23节),视为同一人,以及将约瑟夫提的有些名字,与另一文献埃勒芬亭蒲草古卷中相似的名字视为同一人。一如附录三所提的理由,最保险的是认为本名单不会迟于大利乌二世(即尼希米时代,或之后不久),并且约瑟夫所记载的残酷大祭司约亚拿斯和他的儿子押杜亚,并非11节与22节以下所记的同一人,而是指与他们同名、一二世代之后的子孙。见以下的注解。 12~21.第二代祭司家族的领袖。约雅金(12节)是耶书亚的儿子,耶书亚则是第一批归回祖国之人时的大祭司(有关约雅金为时极长的任期,见上述10节以下的注解)。一如前面1~7节的注解所提,这段特别有趣的是,它清楚显明祭司的家族紧守着他们传统留下的名字,不因换了族长而改名。 22~26.利未家族的首领。以色列在王国时期以前,是以大祭司的名号做为年代的象征(参:,现在王国灭亡后,也再度以大祭司的名字来划分时代。 22.以利亚实是尼希米刚到耶路撒冷时的大祭司,约哈难是他的儿子73(23节),那么(若他真是「儿子」)他就继续他兄弟约雅达做大祭司。这事将在附录四,书版190页详加讨论。从埃勒芬亭古卷(见附录三,书版176页)得知主前四一○年的大祭司是约哈难,当时正处于大利乌二世的统治之下。74这名字与年代都与我们圣经的章节相符。 23.此处的历史(「日志」)是当时的记录簿,并非圣经中的历代志上与下。有关约哈难之事,见22节与注脚。 24~25.24节里的名字都出现在第十章誓言签名册中,大部分也都出现在本章第8节中。24节的甲蔑与耶书亚之间显然有抄写的错误,「的儿子」(希伯来文为 ben)应当如8节所说的「宾内」;。 在大卫制定的系统里,一班一班是指守门人,此处似乎主要指诗班,在9节与本节前段都说他们面对面的站着。可是25节似乎认为头三个名字是诗班团员(见8与9节)也是守门者,除非我们认为24节的诗班名单应当一直到俄巴底亚为止,而25节是从米书兰开始。75 26.这里再度强调,几乎在一百年的时光中,圣殿中的职责仍在家族中一代一代世袭往替地传下去。这些不同的历史记录主要都是由的时候这名词开始(参7、12、22、2节),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大容易弄清楚,主要是因为编纂者使用了不同的名册。顺便提一下,在希伯来原文里,尼希米与以斯拉是放在同一时期,不像多数英文版本在以斯拉的名字前多加了介系词 of ,将尼希米与以斯拉分开为不同的时期。76 72与大卫的乐师玛他尼一同列名的布基雅,这名字也许是八布迦的原型。乌尼(参9节的乌尼,原文为乌诺,Unno),在是同样的名字。押大是俄巴底亚的缩写,在中与玛他雅和八布迦名列同榜。 73JB、NEB 与 GNB 都认为约拿单(11节)与约哈难(23节)是同一人,且将「儿子」翻译为「孙子」。当然在希伯来文中儿子可以翻译为孙子,但此处如此做,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年代的问题,在附录四,〔书版190页〕会详加讨论。GNB 更进一步,不加解说擅自将此处的约哈难改为约拿单,这是不对的作法。 74直到……在位的时候(22节,RSV),这是做了一些修改。MT 是用 ʿal 这介系词(「在」,或许是「与有关」的意思;参:希英旧约字汇754e),有些古老版本支持这手抄本,因此英文修订版翻译为「在位的时候」。这彷佛暗示祭司被记录的年代较利未人短些,但这不可能。最简单的猜测是,在希腊七十士译本翻译之前,早期的一位文士将它抄错了( ʿal 变成 ʿad ,如同23节中的「直到」)。至于是大利乌二世还是三世,见10、11节注解,或附录三,书版178页及下。 75关于俄巴底亚,见8、9节注解。米书兰或许是中守门家族名册中的沙龙,与达们、亚谷和其他人并列。 76有关尼希米与以斯拉是同时代之人,尼希米因职位较高而写在前面,见 Rudolph, p. 195,参 W. Th. In der Smitten, Esra: Quellen, Uberlieferung und Geschichte , (Van Gorcum, 1973), pp. 95f。GNB 在此处缺乏大公无私之精神,擅自在尼希米之后加入「的时候」,显然是受到「这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论调影响。 城墙奉献典礼 在此节或31节又回到尼希米的回忆录,重新以第一人称记录。上次我们直接听到他的声音是在,他介绍第一批归国者,之后编纂者就开始他的旁白,每次提到尼希米时都用第三人称,,。 27~30.准备奉献礼。铺张奢华的庆典也许很肤浅,可是重大的日子仍需有良好的计画、宣传、召集群众77与预演,这些都能造势引起兴奋之情。它虽不能代替30节中更深的内在准备(无一人或一物不洁净),但也不得被轻看。新约圣经强调要从内心灵里的敬拜,但认为天然鼓励与激励我们的方式也该有它的地位。我们的主耶稣在去客西马尼园祷告之前,也用一仪式型的晚餐和集体唱诗来加强力量,这些形式不仅与心灵有关,也与身体与感官有关。 31~43.从两边进场的游行。群众环绕着城市与城墙的游行,不仅为了壮观,且是表示无限的感恩与再度奉献,宣告这些石头属于以色列也属于神。这事若发生在十一章的事件之前,似乎十分可能,就更强调了「圣城」的含义。可是我们若认为如此做是像半施魔法般画一个神圣的圈子,那就误解了,因它主要的意义是承认神的一切作为(见31节注解)。诗四十八篇也有类似度量境界大小的描述,主要是强调它对敬拜者的含义,而非数点城垛,它具体提醒人们记得神的供应: 「你们当周游锡安, 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细看她的外郭, 察看她的宫殿, 为要传说到后代。 因为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 祂必作我们引路的, 直到死时。」 令人注目的是,称谢的人(31节)这措辞与38与40节类似的措辞,都是从同一个希伯来字 tôḏo ̄ṯ 翻译过来,意思是「感恩」或「信仰告白」,彷佛表示这些诗班就是他们所唱歌词的具体表彰。于是一队「感恩」走向右边(31节),另一队则走向左边(38节),至终两队「感恩」都站在神的圣殿里面(40节)。 由于不知道他们的出发点在哪里,就不能确定他们的路线,可是因为第一段与以下描述的尼希米夜晚侦察的路线十分相似,我们就能猜想他们像尼希米一样,从城西的谷门出发,以以斯拉为首的队伍(36c节)顺着反时针方向沿着南边与东边78(参:将31c节和37节与及下对照着看)的城墙走向圣殿。而尼希米那队(38节)则朝反向方向,向北沿着西墙与北墙而行。38节以下提的地标在和28~32节修墙名单中都曾提到。城墙外郭的每一寸地方都能勾起每位游行者特殊的回忆。 然而,游行的目的地是神的圣殿(40节)。城墙只是庆祝的周边,而非焦点,游行的队伍不是由行政长官领队,而是由诗班领头。文士以斯拉带领头),尼希米则在另一队中,跟在诗班后面(38节)。79整个节庆的最高潮是献大祭而欢乐(43节)。这次与截然不同,在远处听到的声音中,丝毫没有犹疑不决之声。 77这里所说的「从耶路撒冷的周围」是指从南部(犹大的尼陀法,,东部(若伯吉甲与的吉甲是同一地方),和北部(便雅悯的迦巴和押玛弗)。 78「右」(31节)与「左」(38节)是指站在城外面对着西墙而看,或是站在城西墙上,从此处眺望整个城市。 79麦尔斯指出整个布署是两边对称的安排,他将队形列出如下(笔者将其缩减且稍事修改): | 以斯拉带领向右走之队伍: | | 向左走的队伍: |
| 称赞的诗班 | 称赞的诗班 |
| 何沙雅 | 尼希米 |
| 「犹大首领的一半」(32节) | 「犹大官长的一半」(40节) |
| 吹号的祭司 | 吹号的祭司 |
| (提出七人名字,从亚撒利雅至耶利米) | (提出七人名字,从以利亚金至哈楠尼亚) |
| 乐队 | 诗班 |
| (撒迦利亚和其他八人) | (伊斯拉希雅和其他八人) |
「应当之份与安排妥当」 敬拜的力量来源 在伟大节庆中大声欢呼是一回事,可是继续不断的献上赞美祭和实际地供给教会需要又是另一回事。当日(44节)这措辞显示刻不容缓地去做这事,尼希米典型的作风是打铁趁热,当人民欢欣充满善意时,立即从中得到一些实际的果效因为犹大人对神职人员的热心(44c节),并非长久不变,以下就可看出。 可是中的「当日」却不当如此看待(「当时」,JB),因为与6节暗示在这事发生以前已过了多年。GNB 将此处翻译为「当时」,或许是正确的。与是两段历史事件,穿插在尼希米的第一人称回忆录中间。 45~46.此处提到大卫与所罗门,因而将诗班与守门者的地位从在祭坛服事的祭司与利未人分别出来(45a节),因为他们是当初耶路撒冷成为敬拜之所时所设立的。80亚萨的名字主要在历代志上十五、十六与二十五章,和诗五十、七十三至八十三篇的诗名中出现。 47.每日所当得的份原文与的「每日供给他们必有一定之粮」是同一字。原文之意是「当天所需」,在十一章也许指当天的职责(见那节的注解〕,本节则指每天需要之物。基督徒当思想我们生活的供应者(天父)比犹大人民的记忆力可要好得多(见的注解〕。 「十分之一中的十分之一」,是祭司应得的份,至于它的含义见的注解。--《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同着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回来的祭司与利未人记在下面:祭司是西莱雅、耶利米、以斯拉、」
〔暂编注解〕本节的以斯拉与80年后率领另一批犹太人回国的以斯拉不是同一人。
“所罗巴伯和耶书亚”:看注。
「撒拉铁」:是被掳前大卫王朝倒数第二位君王(3:17)约雅斤的儿子, 1:1 记载他是所罗巴伯的父亲, 代上 3:18-19却说毗大雅才是所罗巴伯的父亲,可能情况有.毗大雅娶了哥哥撒拉铁的遗孀(希伯来习俗 ),生下所罗巴伯;2.撒拉铁是所罗巴伯的养父。
「耶利米」:也不是犹大灭亡时的耶利米。
「以斯拉」:不是以斯拉记那个以斯拉。
1-7 比起7:39-42,这里祭司的数目显然不同(共有二十二位 );对于二份名单中的出入,学者意见纷纭,有人认为本段是较后期的记录,不是所罗巴伯时期的。
1~9这段列出差不多一百年前(主前538年 )与所罗巴伯和耶书亚一起回来的祭司与利未人。虽然大卫把祭司分成二十四班,但这里只列出二十二个名字,也许由于抄写员的遗漏,又或因为有两个班未有人补上。“照自己的班次与他们相对”(9节 )。指对应轮唱,或轮班供职。
本章所记为归国的祭司及利未人的一张比较详细的名单,包括:1,在所罗巴伯归国时期返国的祭司和利未人(1~9节 );2,从耶书亚到押杜亚的大祭司,其中以利亚实为协助重建城墙的人(10~11节 );3,在约雅金时代返国的祭司和利未人( 12~21,24节以后,本章1~7节所列祭司家族的名字均重载于此,但缺哈突(2节 )。
本章部分出自编纂者手笔(1-26 ),其他为尼希米的自述(27-43 )。
要明白本章1-9节的名单就必须对照两份平行的名单:签约的祭司家族和大祭司约雅金之下做族长的祭司。两份名单的名字数目略有不同,名字和顺序也有差异。第三份名单尤其说明这些是家族的姓。
对照尼12章(见下表第2-3-4排 )的两份名单,可以看出后者少了泯雅泯家族做族长的名字,以及哈突家族和族长的名字。但这两个名单在其他方面的数目和顺序是一致的。然而把尼12章和尼10章的名单进行对照,就可以看出较大的区别。在的22个名字中(12-21节里有21个名字 ),有15个标着星号(* )的名字(12-21节里有14个 )也出现在尼10章中。但尼10章里的巴施户珥,玛西雅,俄巴底亚,但以理,巴录和米书兰在尼12章里没有了。有些注释家试图解释这种差异,说可能有一部分祭司拒绝签名,因为他们不同意以斯拉和尼希米的严格措施。这种看法只有在15位做族长的祭司签约,而不是21位签约才有道理。但是这里出现了6个其他的名字来代替6个遗缺的名字,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差异的理由很可能是这两份名单时间的不同。的名单来自所罗巴伯的时代,而的名单则来自大祭司约雅金的时代。他可能在大流士一世当政的后期任职。而尼10章的日期是在亚达薛西一世当政的时候。
犹太人在被掳回归后的三个不同期间里有过21个或22位做族长的祭司,似乎说明祭司分为21或22个班次,就像大卫的时代分为24个班次(代上24章 )一样。不清楚为什么在回归后没有马上恢复原先班次的数目。据约瑟弗斯说(《上古史》vii.14-7 ),到了基督的时代,有完整的24个班次的祭司任职。约瑟弗斯说大卫的班次一直延续到他的时代,这是不很准确的。
尼10章和尼12章名单的差异可以解释为签约的名字(尼10章 )不代表班次或家族,而是以斯拉和尼希米年代做族长的祭司。所以有些名字与班次和家族相同,有些则不同。相同不等于他们属于该名字所代表的家族。这两份名单上名字的雷同是偶然的。据,16,有两个人叫米书兰,一人是以斯拉族的族长,另一个人是近顿族的族长。在尼10章和里只有21个家族,可能是抄写的错误。有些注释家认为在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之间,有一个祭司家族消失了,或失去了资格。
【】这段列出差不多一百年前(主前538年 )与所罗巴伯和耶书亚一起回来的祭司与利未人。虽然大卫把祭司分成
二十四班,但这里只列出二十二个名字,也许由于抄写员的遗漏,又或因为有两个班未有人补上。“照自己的班次与他们相对”(9节 )。指对应轮唱,或轮班供职。
──《雷氏研读本》
【】「亚玛利雅、玛鹿、哈突、」
【】「示迦尼、利宏、米利末、」
【】「易多、近顿、亚比雅、」
【】「米雅民、玛底雅、璧迦、」
【】「示玛雅、约雅立、耶大雅、」
【】「撒路、亚木、希勒家、耶大雅。这些人在耶书亚的时候作祭司和他们弟兄的首领。」
〔暂编注解〕大卫为王时将祭司分为二十四班次,进入圣殿轮流—侍奉。本章1~7节列有其中22个班次首领的名字。
「作祭司和他们弟兄的首领」:应该译为「作祭司即他们伙伴的首领」。
【】「利未人是耶书亚、宾内、甲篾、示利比、犹大、玛他尼。这玛他尼和他的弟兄管理称谢的事。」
〔暂编注解〕这里所提到的利未人,除了玛探雅以外,都签了约。示利比和耶书亚(甲篾的儿子 )还里提到为利未人的族长。犹大没有出现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其他利未人名单里,可能是代替荷第雅的。玛探雅可能就是里的玛探雅。他是第一个圣诗班的领队。
「称谢的事」:「赞美诗歌」的意思。
【管理称谢的事】详细记述大卫所组织的利未人合唱团和器乐团。但此外,圣经却为宫廷音乐提供了甚少的资料。合唱团中男女的数目可能均等。部分学者更辩称合唱团可能不是歌唱,而是吟哦。除了本段以外,圣经再没有讨论管理称谢之人职责的证据。在新亚述的碑文中,乐师归为庙宇员工,男女歌者都包括在内。来自宁鲁德的一份文献,又提到一位首席歌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们的弟兄八布迦和乌尼,照自己的班次,与他们相对。」
〔暂编注解〕八布迦。是所提到的另一位唱诗班领队。乌尼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当时的其他记录中。
与他们相对。两个唱诗班唱诗时似乎面对面站立。
「与他们相对」:两组诗班相对而立,启应轮唱诗歌。
「玛他尼和八布迦」:是所罗巴伯时代诗班领袖。
12:1-9 记载了22个祭司名字,其中15个在第十章有出现,这些名字不是个人的名字而是家族的代表。
【】「耶书亚生约雅金;约雅金生以利亚实;以利亚实生耶何耶大;」〔暂编注解〕耶书亚。见注释。第10,11节记录了从所罗巴伯的时代到写《尼希米记》的时候为止大祭司的谱系。插在这里可能是为了连接两份利未人的名单,通过各时代大祭司的名字,来说明名单中人员的时代。1-9节的名单从耶书亚的时代开始。12-21节的名单是从约雅金的时代开始的。
约雅金。这个名字只在这里和第12,26节提到。由于他处是在大流士一世时还活着的耶书亚和尼希米时代的大祭司以利亚实,13:4)之间,他担任大祭司似乎在大流士一世当政的后期和薛西斯治下,还可能延续到亚达薛西一世的初期。
以利亚实。在尼希米时代任大祭司。
耶何耶大。在尼希米当省长和公元前410年之间任大祭司。已证实公元前410年约哈难是大祭司。
10~11列出从耶书亚至押杜亚的大祭司家系。参看第22节的脚注。
【,11】列出从耶书亚至押杜亚的大祭司家系。参看第22节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耶何耶大生约拿单;约拿单生押杜亚。」
〔暂编注解〕22节所记名单,在大祭司耶何耶大和押杜亚之间,为约哈难。23节说这位约哈难为以利亚实的儿子;因此有人认为本节的约拿单为约哈难之误。
约拿单。要么是约哈难的另一个名字,要么是抄写错误。厄勒番丁岛的纸萨草纸文献证实约哈难是公元前410年的大祭司。在公元前407年也可能也是大祭司。那一年纸萨草纸文献上有他的名字。
约瑟弗斯说他是雅纳斯(Jannaeus 约翰 ),在圣殿杀死了他自己的兄弟耶书亚(耶稣或约书亚 ),因为耶书亚想靠波斯人的势力夺取他的大祭司职位。结果亚达薛西二世的将军巴格亚斯乘机对犹太人采取严厉的措施(《上古史》xi.7.1 )。这个资料也许是真实的,因为厄勒番丁岛的纸萨草纸文稿记载约哈难时代的波斯人省长是比格维(Bigvai ),相当于希腊语的巴格亚斯(Bagoses )。
押杜亚。见本书第372页。除非这个名单省略了一二代人(见第1节注释 ),由约瑟弗斯所提亚历山大时代的押杜亚(《上古史》xi.8.4-5 )可能是另一个人。也许是这个押杜亚的儿子或者孙子。
【】“约雅金”。继承耶书亚担任大祭司的人(10节 )。
──《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约雅金”。继承耶书亚担任大祭司的人(10节 )。
「约雅金」
:继耶书亚之后为大祭司,圣经记载不多。
关于12-21节,见第1节注释。
12~21这一段的名单和12:1-7 一样保留家族名称而非个人,尽管人名的写法和人名都有点不同。
【】「以斯拉族有米书兰;亚玛利雅族有约哈难;」
【】「米利古族有约拿单;示巴尼族有约瑟;」
【】「哈琳族有押拿;米拉约族有希勒恺;」
【】「易多族有撒迦利亚;近顿族有米书兰;」
〔暂编注解〕“撒迦利亚”。著名的先知。
撒迦利亚就是撒迦利亚先知(1:1,5:1)。
【】“撒迦利亚”。著名的先知。
──《雷氏研读本》
【】「亚比雅族有细基利;米拿民族某;摩亚底族有毗勒太;」
【】「璧迦族有沙母亚;示玛雅族有约拿单;」
【】「约雅立族有玛特乃;耶大雅族有乌西;」
【】「撒来族有加莱;亚木族有希伯;」
【】「希勒家族有哈沙比雅;耶大雅族有拿坦业。」
【】「至于利未人,当以利亚实、耶何耶大、约哈难、押杜亚的时候,他们的族长记在册上;波斯王大流士在位的时候,作族长的祭司也记在册上。」
〔暂编注解〕“以利亚实”。尼希米当代的人,是所罗巴伯时期之大祭司耶书亚的孙儿。“约哈难”。即第11节的约拿单。“押杜亚”。许多人根据约瑟夫的记载,认为这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波斯时期(主前333年 )的大祭司。若是这样,本节的“大利乌”即是大利乌三世(主前335~331年 ),而补充这部分家谱的人是一个抄写的文士,不是尼希米。然而,那可能是两个名字相同的大祭司,而尼希米认识押杜亚的时候,他是一个年轻人,若不是一个大祭司(不过他也有可能是大祭司 因为根据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载 约哈难在主前408年担任大祭司 而尼希米可能活到主前约400年 看见押杜亚于主前408至400年间成为了大祭司 )。若这个是早期的押杜亚,这里所提到的“大利乌”便是大利乌二世(主前423~404年 )。
以利亚实。关于这里所提到的大祭司,见第10,11节注释。
波斯王大流士。“大流士在位”,似乎是作者各份神职官员名单的终点。本节的大流士要么是大流士二世(公元前424/23-405/04年 ),要么是被亚历山大大帝打败的最后一个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331年 )。大多数注释者把“波斯王大流士”认定为大流士三世,其依据是约瑟弗斯所写的押杜亚(《上古史》8.4-5 )就是和22的押杜亚(见本书第372页 )。但很难确定约瑟弗斯的押杜亚就是的押杜亚。“波斯王大流士”很有可能是大流士二世。希罗多德使用的措辞(ii.110-158 ),证明《尼希米书》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是以后的作者所写的。
【】“以利亚实”。尼希米当代的人,是所罗巴伯时期之大祭司耶书亚的孙儿。“约哈难”。即第11节的约拿单。“押杜亚”。许多人根据约瑟夫的记载,认为这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波斯时期(主前333年 )的大祭司。若是这样,本节的“大利乌”即是大利乌三世(主前335~331年 ),而补充这部分家谱的人是一个抄写的文士,不是尼希米。然而,那可能是两个名字相同的大祭司,而尼希米认识押杜亚的时候,他是一个年轻人,若不是一个大祭司(不过他也有可能是大祭司 因为根据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载 约哈难在主前408年担任大祭司 而尼希米可能活到主前约400年 看见押杜亚于主前408至400年间成为了大祭司 )。若这个是早期的押杜亚,这里所提到的“大利乌”便是大利乌二世(主前423~404年 )。
──《雷氏研读本》
【】「利未人作族长的,记在历史上,直到以利亚实的儿子约哈难的时候。」
〔暂编注解〕“记在历史上”:此处“历史”大概指圣殿的大事记,刊有各种记录和名单。
指原先包括利未人名单的文献。这本书逐日记录了国家大事,是早期王国编年史的续篇。
【】「利未人的族长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篾的儿子耶书亚,与他们弟兄的班次相对,照着神人大卫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赞美称谢。」
〔暂编注解〕利未人的族长。哈沙比雅,示利比,耶书亚和甲篾等名字经常作为利未人家族的首领出现。前两个名字在,19和,12;后两个名字在和;12:8。
的儿子。希伯来语是ben。可能是Binnuy,即第8节的宾内,,10:9)。据和10:9,耶书亚似乎不可能是甲篾“的儿子”。
大卫的命令。;23:5;25:3。
神人。这个称呼不常用于大卫,但是还出现在和中。《历代志》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可能是同一个作家所写的。
一班一班。在中指守门人。这里指在圣礼唱诗班的位置,可能是分组对立,进行轮唱。
【】「玛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亚、米书兰、达们、亚谷是守门的,就是在库房那里守门。」
〔暂编注解〕玛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亚。提到玛他尼和八布迦是两个唱诗班的领队。还有押大(是俄巴底亚的另一种拼法 )。把他们列在“守门的”中间似乎有些难解,但如果把这三个名字看作是属于第24节的,就好解释了。
米书兰、达们、亚谷。守门人的首领。后两个名字还出现在和,甚至中。所以这些名字均源于古代利未守门人的家族。
库房。守门人看守是圣殿的库房。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些库房与大门很近。
【】「这都是在约撒达的孙子、耶书亚的儿子约雅金和省长尼希米,并祭司文士以斯拉的时候,有职任的。」
〔暂编注解〕12-21节和24,25节的两份名单至26节结束。
【】「耶路撒冷城墙告成的时候,众民就把各处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称谢、歌唱、敲钹、鼓瑟、弹琴,欢欢喜喜地行告成之礼。」
〔暂编注解〕尼希米的事至此又恢复记述。城墙建成的奉献礼为尼希米返国后侍奉的高潮。一群被掳归国的余民,敬虔地接受了律法的宣读(8章 ),哭泣认罪,恳求神的拯救(9章 ),依律法的原则订立条例,让大家在生活中遵守(10章 ),纪念艰苦创建的先贤,记下归国的人数和所居地范围(11~12章 )之后,现在是记圣城耶路撒冷城垣奉献礼(27~43节 )和全民欢乐(42节 )的最好时候。
告成之礼。第27-43节所记录的事件,一定发生在城墙完工后不久,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是在多年以后。本文和《尼希米记》的其他部分一样,不是按年代排列的。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描述奉献城墙的典礼。在以色列历史中有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典礼,我们不得而知。房屋要举行奉献礼。圣殿要举行奉献礼。城墙和公共建筑物也可能要进行奉献礼。当大祭司和他的同事完成他们那段城墙时,他们马上将之“分别为圣”,可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种做法启发尼希米安排在城墙全部竣工时举行一个合适的奉献典礼,使整个城墙处在上帝的保护之下,并承认如果没有上帝的亲自保护,城墙将毫无作用。
瑟。希伯来语是nebalim,是一种竖琴。可能是便携式的,音箱在顶部,像亚述人浮雕中的竖琴。这与哲罗姆对nebel 的解释是一致的。埃及的竖琴要大得多,音箱在底部。
琴。希伯来语是kinnoroth。kinnor 是里拉琴],而不是竖琴。
27-43 举行城墙落成礼:本段记载与6:15衔接。
【】「歌唱的人从耶路撒冷的周围和尼陀法的村庄,与伯吉甲,又从迦巴和押玛弗的田地聚集,因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围,为自己立了村庄。」
〔暂编注解〕伯吉甲在耶城北面,迦巴为便雅悯地西部一城,押玛弗也属便雅悯。
尼陀法。被确认位于希尔拜拜德法拉(Khirbet Bedd Falûh ),在伯利恒东南约5.6公里。
伯吉甲。希伯来语是Bethhaggilgal,一般认为是书15:中的吉甲,约位于耶利哥和约旦的中间。
迦巴和押玛弗。见,24注释。这里提到的所有村镇都在耶路撒冷附近,由歌唱的人所造,便于他们参加圣殿的侍奉。
28~29这里所提到的地方都在耶路撒冷附近。
【,29】这里所提到的地方都在耶路撒冷附近。
──《雷氏研读本》
【四围的村庄】
同一行会之人聚居的村庄,全都十分接近耶路撒冷:尼陀法在耶路撒冷东南,迦巴和押玛弗都是便雅悯地的城市,位于耶路撒冷北面六哩。伯吉甲大概是耶利哥附近之吉甲的较长别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祭司和利未人就洁净自己,也洁净百姓和城门,并城墙。」
〔暂编注解〕城墙可能借把祭牲的血洒在其上而得以洁净。
关于祭司和利未人的洁净,见。无生命物在仪文上也会成为不洁,。城墙或城门如果在仪文上不洁,举行奉献礼以前须按照律法进行洁净。
【】城墙可能借把祭牲的血洒在其上而得以洁净。
──《雷氏研读本》
【洁净城门城墙】
洁净城门和城墙究竟是什么意思并不清楚,因为这是圣经前所未有的概念。本节中洁净之用语的对象,通常是祭仪所用之法器,或执行仪式之场地;但另一方面发霉的房屋亦有洁净的必要。如果作者所想的是前者的意思,这话可能是反映耶路撒冷是圣城的概念。若是后者,此举之目的就是消除城墙被毁时所带来的不洁(特别是尸体的污秽 在城门或城墙进行的祭偶活动 或广义一点 他们道德上的败坏 。本段没有描述净化的仪式。他们可能向城墙进行洒礼,这是洁净民居所用的步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带犹大的首领上城,使称谢的人分为两大队,排列而行:第一队在城上往右边向粪厂门行走,」
〔暂编注解〕尼希米命令犹大所有世俗和宗教的领袖都登上城墙,分为两队,各由神职和世俗人员组成。一队由以斯拉带领(第36节 ),一队由他自己带领(第38节 )。集合的地点似乎在粪厂门和炉楼之间的谷门,因为以斯拉的队伍走向第一次提到的粪厂门,而尼希米的队伍则先经过炉楼(第31节和第38节 )。关于谷门的可能位置,见注释。以斯拉的队伍走到耶路撒冷的东南角,经过了粪厂门和泉门以后,继续在东墙顶上走,过了水门。尼希米的队伍向北走,相继经过炉楼,宽墙,以法莲门,古门,鱼门,哈楠业楼和哈米亚楼,羊门和护卫门。两队显然在护卫门和水门之间会合,从那里进入了圣殿。关于城墙和城门的地形,见;3:1-32注释,又见尼3章的补充注释。
31~37尼希米安排两队人围绕耶路撒冷。第一队由以斯拉带领,从城墙的西南角向东面前进,然后转向北面;有歌唱的人走在前头(31节 ),其后是一些首领(32-33节 ),跟是吹号的祭司(35-41节 )和弹奏丝弦乐器的利未人(36节 )。
31-37 第一队伍由以斯拉带领(36 ),大概是从谷门出发,在城墙的宽顶上向南行。1前排是称谢的人,2跟着是何沙雅和首领的一半(32 ),3再其次是祭司(33-34 )、4吹号的祭司(35 ),5最后是奏乐器的利未人。
【】 第一队伍由以斯拉带领(36 ),大概是从谷门出发,在城墙的宽顶上向南行。先是前排是称谢的人,跟着是何沙雅和首领的一半(32 ),再其次是祭司(33~34 )、吹号的祭司(35 ),最后是奏乐器的利未人。——无名氏《尼希米记》
【】
尼希米安排两队人围绕耶路撒冷。第一队由以斯拉带领,从城墙的西南角向东面前进,然后转向北面;有歌唱的人走在前头(31节 ),其后是一些首领(32-33节 ),跟是吹号的祭司(35-41节 )和弹奏丝弦乐器的利未人(36节 )。
──《雷氏研读本》
【第一个唱诗班的安排】
游行大概是在城西的谷门开始,第一个唱诗班在城墙顶部向南(反时针方向 )游行,前往城墙南端的粪厂门。接着沿东侧北上,直达狭窄之山脊的另一边,在谷门东面与之相对的水门。如是者他们巡行了城的南半部,即耶路撒冷的旧城大卫城。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在他们后头的有何沙雅与犹大首领的一半,」
〔暂编注解〕何沙雅。可能是中签约的何细亚。
首领的一半。另一半随尼希米(第40节 )。
【】「又有亚撒利雅、以斯拉、米书兰、」
〔暂编注解〕可能只是两个祭司家族的代表。该节应译为 “又有亚撒利雅,即以斯拉,和米书兰”。这个以斯拉不是中领队的以斯拉。
【】「犹大、便雅悯、示玛雅、耶利米。」
〔暂编注解〕犹大、便雅悯。似乎指属于这些支派一些平民。
示玛雅、耶利米。另外两个祭司家族的代表,12:1-6)。
【】「还有些吹号之祭司的子孙,约拿单的儿子撒迦利亚。约拿单是示玛雅的儿子;示玛雅是玛他尼的儿子;玛他尼是米该亚的儿子;米该亚是撒刻的儿子;撒刻是亚萨的儿子。」
〔暂编注解〕每支队伍都有祭司号队(第41节 )。在以斯拉的队伍里是由亚萨的后裔撒迦利亚带领的。随着他的有八个号手,见第36节。
【】「又有撒迦利亚的弟兄示玛雅、亚撒利、米拉莱、基拉莱、玛艾、拿坦业、犹大、哈拿尼,都拿着神人大卫的乐器,文士以斯拉引领他们。」
〔暂编注解〕“大卫的乐器”:见,计有琴、瑟、鼓、钹、锣。
乐器。见;;;23:5;。
文士以斯拉。以斯拉是整个队伍的领导。他比尼希米早十三年从巴比伦回来(拉7章 ,是七月盛典期间百姓的属灵领袖。
【】「他们经过泉门往前,从大卫城的台阶,随地势而上,在大卫宫殿以上,直行到朝东的水门。」
〔暂编注解〕泉门。见注释。当队伍走到泉门的时候,沿着这里所说的台阶登上大卫城,再过城墙,一直走到达俯瞰着汲沦谷的水门。在水门的某处,以斯拉的队伍与尼希米的队伍相会,一同进入圣殿的大院。
【】「第二队称谢的人要与那一队相迎而行。我和民的一半跟随他们,在城墙上过了炉楼,直到宽墙。」
〔暂编注解〕这一队由尼希米带领。从谷门(见31节注释 )出发,朝北经过炉楼,和宽墙。
38~43另一队向北面前行,然后转向东面朝圣殿前进,在圣殿院子里与第一队会合(40节 ),在那里献祭并称谢神(41~43节 )。有关各个门的位置,参看第三章的脚注。
38-43 第二队与第一队在同一地点出发向北行,由尼希米带领,其中有官长的一半(40 )、吹号的祭司(41 )和利未人。两队在圣殿一带汇合。从43节看来,显然整个仪式包括了献祭。
【第二个唱诗班的安排】另一个游行队伍则偕同尼希米,从西面顺时针方向北向东行进。他们也是从谷门出发,巡行城的西北面。
城门和城楼都已在尼希米记三章提及过,以法莲门则出现于。圣经只此一次提到护卫门,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两队人在圣殿复合建筑旁边会合之处(第一队来自水门 第二队来自羊门 )。两组人都在城墙顶走了大约叁一分之二哩。在现代的城墙上,这是雅法门和希律门之间的距离,大约叁一十分钟就能走完。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另一队向北面前行,然后转向东面朝圣殿前进,在圣殿院子里与第一队会合(40节 ),在那里献祭并称谢神(41~43节 )。有关各个门的位置,参看第三章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又过了以法莲门、古门、鱼门、哈楠业楼、哈米亚楼,直到羊门,就在护卫门站住。」
〔暂编注解〕看,3,6及注。
以法莲门。一定位于宽墙和古门之间。在尼3章描写修造城墙时没有提到。要么这个门不需要修理,要么提到它的那一部分经文遗失了。队伍继续从以法莲门沿着城墙上的道前进,经过古门,鱼门,哈楠业楼,哈米亚楼和羊门。
护卫门。这个门的情况与以法莲门相同。它一定位于东墙北段,羊门以南。过这个门以后,尼希米的队伍可能经哈米弗甲门进入了圣殿地区,如40所暗示的。
【】「于是这两队称谢的人,连我和官长的一半,站在神的殿里。」
〔暂编注解〕参第32节注释。
【】「还有祭司以利亚金、玛西雅、米拿民、米该雅、以利约乃、撒迦利亚、哈楠尼亚吹号。」
〔暂编注解〕七个吹号的祭司回应以斯拉队伍的八个人(见36节注释 )。
【】「又有玛西雅、示玛雅、以利亚撒、乌西、约哈难、玛基雅、以拦和以谢奏乐。歌唱的就大声歌唱,伊斯拉希雅管理他们。」
〔暂编注解〕不清楚玛西雅和其他七个人的职责。
【】「那日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欢声听到远处。」
〔暂编注解〕「欢乐」:这词在本章出现四次,可见百姓是何等欢乐。
大祭。从大卫的时代以来,在重要建筑物的奉献典礼上,有献大量祭物的习惯,,,24:25)。尼希米遵循了这个惯例。
妇女。圣经不经常提到犹太妇女参加公众庆典。其他唯一一处记录妇女参加庆典的是在红海边上,由米利暗所带领。
听到远处。见;;。
【】「当日派人管理库房,将举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归给祭司和利未人的份,都收在里头。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
〔暂编注解〕至38各注。“库房”现有专人管理,民间奉献也有专库收存,圣殿的供应不断,整个社会欢乐。
派人管理。这个民族曾经承诺忠心缴纳十分之一和其他捐献,故现在做出安排管理圣殿的收入。十分之一和其他捐献是以谷物,酒类,油等实物来支付的,所以需要有宽敞的仓库和专人负责。
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在平民和圣职人员之间有了和谐的精神。人人都乐意奉献。
44-47 各按各职:本段包括圣殿库房的管理及利未人尽忠职守的表现。
【】「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并守洁净的礼。歌唱的、守门的,照着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命令,也如此行。」
〔暂编注解〕祭司利未人遵守上帝所吩咐的,并守洁净的礼。希伯来语直译是:“利未人实行对上帝的侍奉,并守洁净的礼”。关于大卫和所罗门的命令,。
【】「古时,在大卫和亚萨的日子,有歌唱的伶长,并有赞美称谢神的诗歌。」
〔暂编注解〕有关“亚萨”,参看的脚注。
46节解释了45节“照着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命令”。尼希米说,音乐的侍奉,人员的安排以及所用的诗歌,都起源于大卫和他的伶长亚萨的日子。
【】有关“亚萨”,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当所罗巴伯和尼希米的时候,以色列众人将歌唱的、守门的每日所当得的份供给他们。又给利未人当得的份;利未人又给亚伦的子孙当得的份。」
〔暂编注解〕关于这些“当得的分”,参看的脚注。
在所罗巴伯和尼希米的时代,以色列人按照律法的要求奉献十分之一和其他捐款,履行自己对于圣殿崇祀的职责,。
【】关于这些“当得的分”,参看的脚注。
──《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12章 )】
1耶路撒冷的城墙终告完成。回顾尼希米领导百姓重建城墙期间一共遭遇了什么阻拦?见2:19; 4:1-3, 8, 10-12; 5:6-7; 6:2, 5-7, 10。尼希米怎样克服接踵而来的困难?参6:9。你事奉遇上了阻力时,有没有追想尼希米所受的拦阻和他应变的方法?
2有一位牧者祈祷寻求神心意时,曾说:「不叫我在撒但不感到兴趣的岗位上事奉你,因为我知道这一定不是你的旨意。」你追寻神旨意时是否愿意遭受各样阻拦,不惜艰苦呢?
3以色列民对城墙告成礼重视吗?从何见得?参28-29, 43-45。他们不单重视礼仪,更有全人的投入。你每逢参与教会庆祝节日的崇拜(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或圣诞节等 )时,是否重视这些节日的含意?还是以例行公事待之?
4以色列民大大欢喜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参27节。有属灵长辈认为今日信徒缺乏喜乐,主要是因为信徒不完全依靠神,不完全放弃自我,以至没有经历神的大能和扶助。你生命缺乏喜乐是否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呢?
5试找出本章里百姓欢乐的另一些原因。参43-44节。从人的常情来说,接受福气和礼物才是值得高兴的事,要付出金钱、祭物则是另一回事。为什么百姓在此有这么不同的反应?这给你什么提醒?
6本章两处称呼大卫为「神人」(24- 36 ),他为何配受此称呼。
【,36~37,45~46】
「神人大卫。」
大卫对后世的影响究竟有多久呢?好似夕阳的余辉。他怎么影响他自己的同胞呢?在根基上有以下的特点。他是神人,纵然失败,人们认识他的性格在本质上是像神的,你是否一个神人呢?
完全向神奉献——许多人的生活只有零碎的奉献,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没有全部。大卫却将自己完全献上,成为合乎神心意的人。神这样说,多么令人兴奋:我找到耶西的儿子大卫,是合乎我心意的人,他成就了我一切的旨意。他对神毫不保留,完全顺服。照着神的旨意行事、生活、与受苦。
完全从神领受——这使我们强壮、得胜、天天长进的,不是在于我们给主,而是主给我们,要接受这件事实,在基督里,神丰丰富富住在我们里面。生命与敬虔的事我们没有他求,并不存在祂里面。最可惜的,我们要的太少。如果我们贫穷、瞎眼、赤身、可怜,那还能怪谁呢?
完全为神使用——有时我们以为信徒奉献给神,为求安舒的生活。但是奉献最终的目的,是为实现祂的旨意,彰显祂的荣耀,使我们或生或死,都使基督的名照常显大。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奉献城墙】「耶路撒冷城墙告成的时候。」
建造城墙是一件大事。
称为“圣”的基本条件,是从不圣,或俗当中分别出来。在古时,显然可见的记号,就是一道画分圈内,圈外的城墙。城墙不仅分开,还有保守的作用;在现代武器和飞行器没有发明以前,造在山上的城,有坚固的城墙,婴城固守,敌人很难有方法进来,攻取要付极大的代价,还不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当城墙建造好了,人民的安全感和信心都增加了,也提高了社群感,能分别“我”和“非我”。
耶路撒冷城墙告成的时候,众民就把各处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称谢,歌唱,敲钹,鼓瑟,弹琴,欢欢喜喜的行告成之礼…祭司和利未人就洁净自己,也洁净百姓和城门,并城墙。
奉献城墙的礼仪,是为了向神感恩称谢。在这典礼中,需要照神所命定的,由利未人执行。
不过,人必须先经过血的洁净,才可以到神面前。利未人多已离开事奉的岗位,回到自己的田业;必须先洁净自己,然后洁净众民。虽然是奉献城门和城墙,却必须先有奉献的人。在新约时代,不是用牛羊的血洁净,而是相信主,认罪悔改,“凭着主耶稣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使罪人得蒙赦免,成为神的儿女;现在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作神的真教会,而且将来得以进入新耶路撒冷,与神永远同住。
奉献并洁净之后,称谢的会众分作两大队,在城墙上反方向而行,在神的殿前会集。这显明神的子民要合作,有秩序,有共同的目标:以圣殿为中心,不可随私意偏行。到殿里在坛上献祭,是我们有同一十字架,主耶稣是我们称义的根基,也是喜乐的泉源。
教会合一的标识,是洋溢的欢乐;但不同于肉体的欢乐,而是“神使他们大大的欢乐”。他们也派定管理库房的人,显明神家的丰富充足,百姓乐意奉献,利未人和祭司,也都得到供应,能够事奉尽职。
愿神的圣灵在教会动工,使祂的子民合一,欢乐,能见证神的丰盛荣耀。
── 于中旻《尼希米记笺记》
【赞美神的话】
一次,一位牧师在讲道时,全场充满了活泼的灵气。前排坐着一个老太婆,脸上更充满了快乐,忽然她站起来说:「请牧师停止一下,让我赞美了,再讲下去。」于是那位牧师便住了声,让她颂赞神。
一个人的心既充满了快乐,不能不赞美神,因为人心里充满了甚么,口里就说甚么。人心总喜欢说天气的寒热晴雨,却不说赞美神的话,因为他心里没有充满神,所以他也说不出赞美神的话来。
——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43第三个战略──告成】
在重建城墙的时候,他们经历了许多恐惧战兢;但在告成的那一天,他们充满了胜利的喜乐,正如诗人所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他们的喜乐就是耶和华的喜乐。这真是一个极其喜乐的日子,甚至他们的欢声听到远处。然而这种喜乐不是肤浅的,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他们与神的关系。
在此,他们感谢神一切的恩慈怜悯,使他们能完成这工作。就在这一个告成的日子,神使每一个人的心受感动,他们洁净自己和城门并城墙。他们知道:他们若要在神的手中被祂使用,便必须洁净自己,并把自己分别出来,存着绝对诚实的心和坚强的决心去完成工作。同时,他们也把整个城市和城墙分别出来献给神,置于神保护之下,因为他们相信若不是耶和华保守,他们所建的城墙必归于徒然。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45除罪不可怠慢】
信徒对于道德上的败坏不可怠慢,必须迅速治死恶行。人的身体具有这种功能,白血球先把不干净的东西包围起来,然后吸收并使它爆破;我们身体会坚决把入侵的坏东西消灭,属神的人也要坚决消灭污秽与邪恶。
── 柳健台《雅各书的信息》
【战略的配合──奉献】
在告成那一天,他们不但心中受感,他们的钱袋也解开了,他们当场收集十分之一及其他供物,并且予以适当处置。是的,作战的策略和生命的奉献必须配合起来,这两样都必须做得澈底。今天许多教会工作所缺少的恐怕就是这一点。我们的作战策略不是神所计划的,我们的奉献也不够完全。我恐怕我们太多人只过着一半奉献的生活,所给神的不过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从来没有把自己完全给神。
还有,奉献并不是只献上一切 ─ 又是支取一切。有人说,使我们每日有力量而得胜的,并不是因我们给主甚么,乃是因我们向祂所支取的一切。我们生活中可悲的事就是我们支取得太少。如果我们在神的工作上显得太贫穷、太痛苦,我们不要怪责别人,只当怪我们自己。在神的工作上,认识到我们的问题不在乎把一切交给神,而是在于向祂支取一切,这也就是奉献更深一层的意义。
――Alan Redpath《基督徒胜利的工作――尼希米记的讯息》
【尼十二章 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单】
我们不光是蒙恩的罪人,我们每一个都是罪人,但是耶稣基督救赎了我们;我们也是蒙爱的儿女,每一个儿女 神都爱,而且是用永远的爱爱我们;但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是蒙召的祭司。《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 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蒙恩的罪人,蒙爱的儿女,蒙召的祭司,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三重身份。
《尼希米记》12章的主题:「 神的城啊!有荣耀的事是指着妳说的!」这个城里所充满的,都是被主所救赎回来,是蒙爱的,更是要起来事奉 神的人。所以,12章一开头的名单记载的,不光是记载祭司、利未人的族长、带领的、成熟的,那些特别被 神分别的,作领袖的,这里也记载了守门的、歌唱的,换句话说,虽然我们可能不同的召,不同的生命和度量,在 神家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恩赐和职份,但是在主面前, 神在乎每一个事奉祂的人。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尼十二章 献城的典礼】
《尼希米记》12:27-43,是第二大段:献城的典礼。
1、 要洁净自己
器皿要洁净,我们的见证或工作,所带下来的事奉也需要被洁净,从人开始。是从 神家的领袖,从 神家属灵上带头的人开始。
2、献城之礼,有三方面局面:
(1 ) 夸胜的局面
12:31节,称谢的人,英文圣经译成:就是像诗班一样,称谢的分为两大队。他们上了城上以后,就吹角、吹号,用大卫的乐器赞美,带着诗班上去赞美。所以,第一件事情,我们看见一个夸胜的局面。
(2 )合一的见证,合一的局面
以斯拉、尼希米这两个人在旧约历史里都是被 神重用的器皿,他们在同一个时代,几乎是活在同时。但是他们两个人,彼此却是这样的同心、配搭。这是一个合一的局面, 神家同心建造,同心抵挡仇敌,然后同心把这个结果与荣耀归给 神。这是非常美好的见证。
(3 )、一个欢乐的局面
他们相会后,《尼希米记》12:42-43,「…歌唱的就大声歌唱,…众人献大祭而欢乐;因为 神使他们大大欢乐,连妇女带孩童也都欢乐。」──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尼十二章 城中荣耀的事】
第三大段是讲到城里荣耀的事。不光是城本身是一个荣耀,它成了见证,一个分别的界线,把仇敌隔在外面;它成为一个保护,把仇敌隔在外面;它真的是一个分别,这么清楚的分别,把不属 神的事给除去了。
这个荣耀虽然对当时百姓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事,非常难得的事,但是这不过是将来圣城新耶路撒冷的一个小影罢了,它的程度、范围或度量统统和将来耶路撒冷不能比的。《诗》87:3节,「荣耀的事」,是指着将来的。但是在地上,每一次当 神的儿女们,照着 神的旨意起来恢复 神家该有的见证, 神的荣耀就立刻充满他们。这是我们在旧约的历史上,在教会的历史上,甚至在我们自己有限的经历里,都可以看到,也可以经历到的。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
【尼十二章 在44-47节记载的,提到几件事情】
1、甘心、全面的奉献
第一,开头和结尾都讲到他们的奉献。他们在主面前有非常美好,而且全面的奉献生活。44节这是一个全民的奉献, 神的百姓按照各城的田地,照着摩西律法上所讲的,他们都把当纳之物,十分之一都奉献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奉献,很美好的奉献。
47节城里的第一个特色:大大小小, 神的百姓都过分别自己,奉献给 神,为 神活着的生活。他们把钱财,把所得的,都甘心的奉献出来。
弟兄姊妹,当我们真爱 神时,一定要学习奉献。在主的面前,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不管信主时间长或短,不管是全职或带职事奉主,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好奉献的功课。
2、各站其位、各尽其职
第二,看见他们各站其位,各尽其职。歌唱的歌唱,守门的守门,作祭司的作祭司,管理的就专心认真的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图画。他们的奉献生活正常,事奉生活正常,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局面。
── 于宏洁《尼希米记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