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kephalaion )。这个字可以是“总结”的意思,但上下文显明“点”(中译“第一要紧的” )是较好的译法,因为其焦点移转到大祭司必须献的祭,及完成祂职事的地点。
祂已经坐在高天至大者宝座的右边。这一点已经在对圣子的介绍时提出讨论,现在再度提出来,直接引用到大祭司主题中。这说明作者很谨慎地布置他的论题,不断地提出暗示,这些暗示如同宝石,当你从不同角度去看,它们就会散发不同的亮光。基督坐下来的观念,再度出现,这表示基督的工作已经确实而圆满地完成了。这种观念是很像。除了本处以的平行经文外,至大者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译作“威严” ),用来描写神,但不是祂的头衔。我们的大祭司坐在神的右边,祂的身分远超过亚伦等次的大祭司,因为后者只能站立在神的面前,他们从未完成他们的任务。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
祂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乍看之下似乎很奇怪,因为前面才说祂坐下来。但是,这是要引我们注意基督持续的工作。“执事”(leitourgos )这个字在本书信,引用来指天使。保罗在用这个字说自己基督徒的职事,也在用这字指以巴弗提的事奉。他甚至在用这字来叙述世俗的权柄。但是在这一节圣经里,所讨论的事奉特别是指圣事,就如上下文所指出的。这里的“圣所”(ton hagion )可能特别指至圣所一样 )。圣所和帐幕(会幕 )一并提出说明是很有意义的,这让我们知道作者心里所想的是帐幕而不是圣殿。形容词真,则是为了使它与地上的帐幕有别。亚伦等次的祭司只是在暂时的帐幕中事奉,相较起来,基督事奉的地点是真实的、是属灵的。这两者有很显然而真实的区别,地上账幕是人所支的,而天上的真帐幕则是主所支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稣何以在真帐幕里作执事?】
答:耶稣在地上饱经忧患,作成了救恩,是为世人的罪的缘故,一次将自己献上为赎罪祭以后,成为永远的大祭司,,就升入高天,坐在「至大者宝座的右边」「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帐幕原是神与人相交之所,主坐在这帐幕里,表明祂已显明在神面前,要领信的人,到天上的至圣所内与神密切相交。在这里的圣所,与真帐幕显示在天上合而为一了。这真帐幕并非说与地上的帐幕有真假之分,乃是说地上的帐幕,为 帐幕的肖像,在天上的真帐幕不是属物质的,是属灵的宇宙性,即天地连贯整体为一,宏大不可思议。「这帐幕是主所支的」,「帐幕」原文( )是指天上居所的意思,「支」意指建造,,主支搭这真帐幕,原来祂是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殿,是那真正实质的殿与帐幕,,。主在祂自身的帐幕内,将自己的人性献在祂神性的祭坛上成全了救恩,就复活升天坐在天上的至圣所,就是天上的真帐幕内,在神的面前作执事,为着我们执行其大祭司的职分。祂以自己的救赎恩典,使我们得与神和好,赐下圣灵充满我们,使我们能以成圣,与祂联合成为一体,得以进到父神面前,在天上与祂永远同在,,。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所以这位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
因为(中文未译 )凡大祭司都是为……设立的,可说是的再现,但是在那里设立的目的是代表,在此则特别是为了献礼物和祭物,也就是说,执行祂代表者的工作。这些祭物是直接关乎到利未诸祭,主要的很可能是指赎罪日的礼仪。这在下一章还有更详细说明,这里所要立即解释的是,我们的大祭司所献上的灵祭。在这一点上,作者并没有说明祭物是什么,但他在已经说明,祭物乃是基督自己,作者稍后还要继续发挥。他说到我们的大祭司必须献祭。新约圣经里,译成必须的这个字(anankaios ),只有这里是用在基督身上。这是指任何大祭司所必须做的工作,但是把这个字用在基督身上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基督献上自己,对他而言有神圣的必要性。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地注意,祭司的献祭在原则上是以不具位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所(ti )献的──只有当基督献上自己时,它才成为具有位格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13质新与时新】
原文有两个不同的『新』字。这里所说的『新约』,原文是kainos,指『质新』而言,即材料、性质、组织等是新的。耶稣所说的『新命令』,保罗所说的『新造的人』,启示录的『新歌』皆用此字。又有『新奇』的意思,如雅典人以保罗所传的为『新奇之道』。这字亦有『永远新』的意味。
另一个新的是neos,英文new字源出于此。指『时新』而言,指出现的时间及少年人,动物的幼小者而言,如『新酒』、『小鸡』、『雏鸽』,保罗所说的『新团』(面 ),少年妇人等皆用此字。
但是对于『新约』,希伯来书作者采用这两个不同的新字,来指出『新约』,在质料上与时间上都是新的,所说的新约中保,便改用neos。
基督徒也具有这两种『新』,一方面我们是『新人』,有新的性情,『与神的性情有分』。我们在时间上也是新的,少年的,幼小的,应该逃避少年人的私欲,与敬虔的人一同学习事奉主,追求长进;同时不断保守自己『新造的人』的地位与身份,不再沾染旧的事物与犯罪的习惯。
新人是应该遵守主所说的『新命令』,用彼此相爱的精神保守教会的模范,活出天上的样式,天上那里会有旧东西呢?『旧』乃是罪的间接活直接的结果。
―― 苏佐扬《原文解经》
【】「他若在地上,必不得为祭司,因为已经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
作者发现,两种不同祭司等次同时存在,可能造成受信人的混淆。于是他先说明耶稣的祭司职任不是建造在地上。他所要陈述的主要关键,是耶稣不可能有符合摩西律法定的条件,如家谱,或是要求的恩赐。这导致作者把他的论题导向基督更美祭司职任是在天上执行、而不是在地上。这样的论述方法很难解释,为什么耶稣在地上工作期间,从不曾履行祭司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基督在天上执行大祭司工作,祂的献上自己却是在地上完成的。地上的工作必须视为天上工作的预备。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正如摩西将要造帐幕的时候,蒙神警戒他,说:“你要谨慎,做各样的对象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在此用两个字来表达这个观念──形状(hypodeigma )和影像(skia )──这两个字皆暗示着:在可见事物的背后还有更深远的实际。一件伟大艺术作品的复制品,不是真品,却把真品的形状展示出来。这种类似是不完全的,若非看到真品,无法得识其完全光辉。同样的,若非有其实体,影像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其间有相对比之处,但不可避免的,影像可能会扭曲、或失去实体应有的特色。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贬低影像的荣耀,而是为了强调其实体的荣耀,这里我们与其要注意天上事(epouranion RSV译“天上的圣所” )这个字。然而,在希腊原文里,只有“天上”这个字,所以最好像和合本所译,视之为一般性地指属天的事物。“帐幕”和第2节的帐幕是同一个字(skene ),意指“会幕”。论摩西的话格外明显:在作者心目中的乃是圣经的背景,而不是犹太教以圣殿为中心的背景。
这节圣经里所用的指示(kechrematistai )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并不常用,但它是指神的令谕,必须服从的权威命令。亚伦的祭司职任与其所有的布局都是神所命定,并非偶然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是指什么?】
答:在旧约时代的大祭司们,在帐幕内照律法所献的祭物、祭礼,,是「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这里所谓「形状」意指样本或样式,「影像」与「影儿」原文( )同为一字,意指物之本的投影,并非提它的实体(参三七五题 ),如摩西蒙神警戒他建造帐幕,作各样对象乃为天上账幕的影像,天上的帐幕乃为地上账幕的实体,本书著者又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保罗也说:「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因「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是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从这两处启示显明是预表了基督,基督乃为摩西所造帐幕的表征(参三九一题 )。祂从天上降到地上来的时候,即为我们带来一切的真实,一切的影儿就毫无意义了,如今祂坐在高天之上父神的宝座右边,在圣所,在真帐幕里作执事,任大祭司,为信徒尽代求之职。当这天上的真帐幕一实现,地上供奉的行影即无价值而废止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
这里说到耶稣基督的职任是更美的(diaphoroteras ),这个字在已经用过(和合本译为“更尊贵” )。它可以说是本书信中,诠释基督之超越的一个钥字,特别是它两次都与 better这个字连在一起(和合本此处译为“更美” 在译为“远超过” )。按此脉络,有新职任与旧职任,新约与旧约的对比。
新约比旧约更美的原因是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但这话怎么解释呢?这是说,两约都是以应许为基础,但是从应许的特质上来看,两约在本质上有不同。但是,既然神所有的应许都是不可侵犯的,这种解释就不容易了解,比较可取的解释是,把“更美”用在新约所固有之更高的属灵目标上,如:把律法写在人心(10节 )。能这么做的应许,一定比只能带领人进入旧的律法条例里(摩西律法 )的应许更美。
──《丁道尔圣经注释》
【前后两约是指何约?有什么不同?】
答:神与人所立的约,系建立在祂的应许上面,并且必须在其应许上实现出来,所以在本质上,应许与约是原为一的,所有之约,皆被称为应许的诸约,参二八三题 )。
在这一段经文中,是讲到前约与后约的比较问题。所谓前约(旧约 )乃指着神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所谓后约(新约 ),乃指以基督为中保,借着基督的血所立的更美之约,亦即所谓恩典之约,,,。这两种约的前后性质,与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其分别可以概述如下:
①前约是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在西乃山所设立的,,,。后约是到这末世时在锡安山所设立的,,,即以耶路撒冷为其立约的中心,,。
②前约是律法之约,其宣告的方式极其可怖,并且是藉天使经中保摩西传的,,,约壹17,,参二五九题 )。后约是恩典之约,是神的儿子从天上亲自宣布的,而在地上陈述此事,祂用柔和虚己的态度来设立这约,以祂自己为这约的中保,,,,,。
③前约的律法,只在显出人的罪行过犯,定人之罪,不能使人在神面前称义,只能叫人知罪,作训蒙的师傅,,,参二六一题 );且不能恒心守约,无力遵守一切规条,以致遭神发怒,使人时常陷在恐惧、刑罚、咒诅之中,。后约的恩典,是在显出神的慈爱、恩慈、与怜悯,因而赐人有悔改赦罪,获得永生之盼望,,,。
④前约的律法是写在石版上,放在身外,其各种繁复的礼拜条例与礼仪,成为人所不能负的轭,不能叫人得以完全,,,。新约乃是写在心版上,放在人心内,是主借着圣灵的引导和光照,使人明白真理,得能力和信心,接受这恩典,并得释放而自由,,,,。
⑤前约所施行的范围,仅限于亚伯拉罕希伯来民族,住在迦南地上肉身的后裔子民;至于神的律例典章,其他列国无人知晓和享受,,。但后约所施行的范围,乃是普及天下各方、各族、各国、万民、直到地级,全世界的人类皆能分享这恩典,,,,,。
⑥前约的祭司是多数人承接的,所献的祭物是各样的,献祭是屡次的,献祭的血断不能为人除罪。但后约的祭司是以基督为永远的大祭司,祂自己一次献上为赎罪祭,便能为人除罪赦免,成为人类完全唯一的救法,。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那前约若没有瑕疵,就无处寻求后约了。」
因为前约的失败,才需要有第二个约。作者说,前约有瑕疵,他并不是说前约有毛病,而是因为在前约下的人有问题。如果这个律法确能完全符合人的需要,就没有必要再立新约了。这个推论是作者的一个信号,大幅引用耶利米书中的信息来解释他对新约的研讨。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主指责他的百姓说(注或作“所以主指前约的缺欠说” ):“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
作者引用,很清楚的指出律法揭人短处的功能,他是以主又说(legei )作为引用这段经文的起点。我们前面提过,这间接使圣经的话成为神所说的话。作者并不想提先知之名,因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这里所指出的观点有神的权柄为支柱。在这段引文里三次提到主又说,再三强调此一真理。这段经文的上下文原是说明神的子民经历被掳的试验后,神正在重建他们。新的情况需要新的方法来重建神与祂子民的关系──总而言之,就是借着新约。
在这一段引文里说到一个宗旨。日子将到……我要……立……这句话颇具威严,不容置疑的味道。这样的行动如神的话般确定,虽然事情的应验是在若干世纪之后。作者毫无疑问的相信,旧约时代先知的预言满有确据,也是指弥赛亚时期而言,而且与耶稣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他也很可能想到,这个新的约就是主在最后晚餐所制定的。
这个约的另一个特性是同时应用在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身上,从历史角度观之,这是早期犹太民族遭受的分裂横祸,神要医治他们的创伤。但是就连这节经文也没有暗示说,有一个新约向犹太人和外邦人延伸(就如稍后福音广传的结果那般 )。的确,在希伯来书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并没有提到说这个福音是给万民的,而且有足够的解释以证明这封信的最后目的地是一群犹太人团体。在这里,新(kaine )这个字是指一件与先前另一件相比较,是“新的”事物,虽然另外还有一个形容词(neos )(在指同一个约 ),与旧的、破损的相比较,是“新鲜”的意思。两者都是很有意义的字。
──《丁道尔圣经注释》
【,14“新约”到底是指什么约?又“旧约”指什么约而言?新约只对犹太人而言,抑与基督徒亦有关系?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所说的“新约”,与本书作者所说的“新约”是否相同?】
这个问题,看来简单,说起来并不简单。
多年来,本人一直在思想,“新约”是有两种的:
一种新约是神与以色列人所订立的
另一种新约是主耶稣与教会所订立的
一、希伯来书作者所说有关“新约”的话,是引用的预言,第一次在,第二次在。
耶利米很清楚地说明,是神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是神与以色列人全家的关系。
请记得先知预言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先知说预言,如人在山顶上看远山,只见山顶,不见山与山之间的山谷,所以只题到弥赛亚首次降生与再降临,而且常常相题并论。
至于山谷所暗示的“教会时代”,并不在先知们预言之内。因此,耶利米先知也不例外,他所说的预言只题到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神与以色列所立的“新约”,当然也只是以色列所遵守的,与教会无关。
二、主耶稣在被卖之夜设立圣餐之礼,曾宣布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但没有说与摩西约有何关系。在则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新约”一词,在四福音中只见于路加福音。
在约翰福音则不提及“约”,却题到主耶稣宣布一条“新命令”。在这有深造神学思想的约翰心目中,不重视“约”,却重视为前三福音作者所未载的“新命令”。我们可以明了约翰的看法,是以“新命令”为耶稣立“新约”的注解,意即主耶稣与教会所立的“新约”,并非如神藉摩西所立的约那么严肃、可怕。主与门徒所立的“新约”,乃是可爱的“新命令”,“大家彼此相爱”,以真诚的爱彼此约束。
保罗提及主耶稣被卖之夜设立圣餐之时,也用路加所记同样的话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但保罗发挥了耶稣所定的新约的时间性,他说:“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请注意“直等到他来”一语,表示主耶稣与门徒所立的“新约”,是有一个“期限”的,那期限就是由耶稣设立圣餐起,到他再来的日子为止。
他再来时,将应验他对门徒所说的另一预言:“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意即主耶稣再来时,在“父的国”,即千禧年的国度里,再与门徒一同饮食。
路加则用另一记载法,说:“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神的国来到”。显然地,主耶稣与门徒所立的新约,是到神的国来到、即千禧年时代来临前为止。
三、基督再来时,外邦人得救的数目添满了,教会被提到空中,在地上的以色列人,全家都会得救。
然后,耶利米书所预言的,神与以色列家另立的新约,于是开始,即在千年太平时代中开始这种“新约”,但与基督徒无关,因为基督徒已经成为“有灵体”的人,过着与主耶稣复活之后的特殊生活,所以不再在任何“约”之内。
这就说明这两种“新约”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约中人物也不同,我们在此可制一表格以表明之。
四、希伯来书作者虽然没有清楚指明此点真理,但他在希伯来书八章所说的新约,即耶利米先知所预言的,并没有和第九章所说的“主耶稣作了新约的中保”混为一谈。因为在第八章所引证耶利米书所预言的!新约”,是神与以色列人另立的,没有题到“用血”,只注重神要赦免以色列人的不义与罪愆。但在第九章题到主耶稣作了“新约”的中保时,却题到他的血(12节-14节 ),和蒙召之人(指基督徒而言 不是以色列人 )将来承受永远的产业(15节 )。
本人曾多年默想这两种不同的“新约”,现在我把它写出来,希望下一代的神学研究者可以采用这种说法,以免鱼目混珠,把神与基督徒的关系、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混为一谈。是本人最大的盼望。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律法在心「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都必认识我。」】
旧约时,律法写在石版上,写在书上。一般的以色列人不容易看到,只靠祭司利未人来教导,宣读,以及先知所传讲的信息,但人的智力,记忆有限,并且缺少力量遵行,所以虽有律法万条,他们却很少实行。
新约却不是这样,乃将律法放在人的心里,写在人的心上,使人自己直接晓得神的命令,旨意,以及神所要求和喜悦的,并神所禁止和憎恶的事,使人无可推诿,就是没有人教导,也都认识神,这新约的律法,就是神的灵在我们里面(结3627 ),也是主的恩膏,要在凡事上教训我们。这是主的道,主的真理在我们里面(约壹214 39 约贰2 约参3 )。主自己也在我们每个信徒的心里(林后135 西127 )。
信徒的心中有主的灵,有神的律法,来指教我们,管理我们,我们就不能再推诿不知道神的心意,我们作事对不对,里面会有感觉,有印证。若不合神的旨意,违背神的律法,里面会有责备,不平安,甚至有定罪的感觉,而应当作什么才合乎神的意思,心里也知道,这和头脑的想法不同,和一般的见解不同,我们必须听从,顺服。
──《每日天粮》
【】我们每一个有神生命的人,都有这个本能来明白神的心意。在新约,只有教会的先知,神从来不许可有甚么人来作个人的先知,来代替信徒个人明白神的旨意。── 倪柝声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在旧约的时候,神的律法是写在人之外的石版上。但新约的时候,借着将祂的生命放进我们里面,也就将祂生命里的律法放进我们里面。所以祂写在我们里面的律法,也就是生命的律法。
【】人顶容易站在别人的启示、别人的亮光上,使自己回到律法上去。新约时代,原是一个属灵的时代,因此可以(也应该 )在里面受教于神,在里面领会真理。每件东西,凡是从外面(包括头脑 )来的,同时又停止不深进的,就毫无属灵的价值。这并不是说我们不愿受教于我们的弟兄,乃是说如果没有圣灵叫真理活在我们里面,我们仍不能作甚么。今天圣徒中间的死和软弱,都是因为圣徒单在头脑里接受并顺服真理。── 倪柝声
【】许多人也非常羡慕摩西和神面对面谈话的经历。也有人天天渴想最好生逢主耶稣在世的时候,那样就可以亲眼看见主。但是我们今天对神的认识,远超过摩西当日与神面对面的认识。因为在摩西的经历中,神是神,他是他,两者是分开的,彼此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最多只能认识神的法则,却不能认识神的自己。就是主在世上的时候,那些亲眼看见主的人,也会像往以马忤斯去的那两个门徒一样,不一定能认识祂,也无法时刻与祂同在。今天神却是进到我们里面,我们也住在神里面,联合为一,没有时空的阻隔,所以我们的认识神是深刻的。―─ 俞成华
【】「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
在旧约时代,人们寻求明白神的旨意,通常都是限于下列两种途径:(一 )律法,(二 )先知。但基督教不是根据告示,乃是根据启示。你对基督是否只有书本上的知识?你对基督的认识是否只根据某些神真实的仆人所传讲的话,还是你直接与主发生接触?如果我们有一些与神亲密的朋友,而他们又能够时常将神的启示交通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这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上,是一件十分宝贵的事。一次又一次的,我们需要从他们得到发人深省的鼓舞,以及膏油丰满的良言。然而新约却肯定的告诉我们:「他们都必认识我。」而「认识」这个字的原意是「在他们里面认识我。」不管神所大用之人有多少从神而来的正确亮光,我们也不该独一完全的靠他们的交通与扶持而生活行事。我们的责任,乃是听主自己的声音,并且紧紧的跟随祂。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里有两个「认识」。第一个是「你该认识主」;第二个是「都必认识我」。在原文里面这两个「认识」是不同的。第一个是一种普通的认识,第二个是对于事物一种里面的认识。在人里面有一种里面的知觉,或者可以称它为「里面的神觉」(Inner consciousness of God )。藉此我们可以在里面认识神的自己。这种在里面认识神,纔是真正的知识。
── 俞成华《生命的信息》
这里题起两个认识:第一个是「你该认识主」
;第二个是「都必认识我」。后者的认识,乃是一种里面直觉的认识,也就是借着里面生命的感觉来认识神。这是一种内在的知识,像人认识他的自己一样,并且比认识自己还要深,因为是由于灵的启示。―─ 俞成华
【】「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
新约的另一个特性是,可以直接认识神,不必再透过居间者。祂的子民可以借着与神的交通来认识神,这种方法,立即排除了存在于某些神秘宗教,只有一小撮特别入会者的特权份子才能教导别人的看法。犹太教的文士制度也有些这种意味。而且,在此新约团体之下,不会因年龄或社会地位而有等级之别,因为认识神是人人都可享有的,因此这里说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神。真正的基督徒团体,应该是一个透过共同的、个人的对神的经历有相同立足点的团体。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愆。”」
这段引句以解释新约的属灵基础作为结束。神启示祂自己的属性说,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英译:我将是有怜悯的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神属性的新发展,因为旧约就是以神的怜悯为基础。若不是神的怜悯,根本就没有人能到神面前来。但在新约里面,神的怜悯表现得更清楚、更突出。它为神的百姓亲近祂预备了更明确的根基。第二个启示我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愆,令人很得激励,因为由此说明,祂的赦免是完全的。神一旦赦免了,罪就再也不能用来控告神的百姓了。在基督教纪元开始之前,这些保证的生效有待那完全的祭物被献上才能发挥其功能,而利未人的祭只是个影儿而已。神赦免的直接保证,于被掳百姓的耳中,无异于一首乐曲,因为他们不再能献祭。
不义(adikiai )与罪愆(hamartiai )这两个对等词,是闪族诗体平行句法另一个例子,后者比前者更普通而易于明白,但两者相辅相成,以强调神的完全赦免。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
神的赦免就是忘记。神的恩典把我们的已往统统忘记了。神所忘记的,为甚么我们要再去想起来?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翻查我们已往的罪行,只要把已往旧人的生活了结,就此打住了即可。
【】「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
他认为新约的展现意味着前约为旧了,从基督教纪元的开端来看这段经文,作者所看到的比耶利米可能看到的更加深入。译作旧了(pepalaioken )这个词是现在完成时态,说明前约已经过时了,这种结果对当前而言仍然是很显著的。第二个句子使用同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渐旧,因为作者想要指出,虽然在理论上,前约已经旧了,实际上仍在渐旧的过程中。渐旧与渐衰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这种过程是无可避免的,正如每一个人都会变老以致死,说明人生命的短暂,前约壹样也是短暂的。
另一个有趣的句子,用来叙述前约的结束,那就是就必快归无有了(engysaphanismou )。用同一个字的动词形态来叙述人生命的短暂,像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这是基督教神学的基础,前约已经善尽它的功用,现在已经把职务交给了新约。从历史观之,罗马提多将军摧毁了圣殿,因此圣殿礼仪无法继续进行。不管如何,礼仪的时日不多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
会幕与圣殿的礼仪与事奉显然的变旧了,犹太人一向引以为荣的制度,在书信中写时已经在衰败之中。但是圣灵却重新坚强他们失望的心。
这些衰落的情形其实对旧约的人是应该认识的,那些印证似将过去,不再恢复。但是在旧约衰落之后,我们现在生活的状况仍有安排,这就是本章经文所给予的答案。
凡信主的人仍在圣约里,与神有关系。新约既经建立,好似高山那么长久。新约是爱的约,这约并不要求人该作什么,而是耶和华自己的意愿。这圣约是神与祂爱子的,子是站在中保的地位。这约已经有无价的宝血所立定的。
这圣约的安排,已经在前段经文说明了。神将律法刻在心智与心灵上,祂是我们的神,我们是祂的子民,表明那在衰落消失之中,所以主的晚餐有新的意义,十分荣美。这在初期教会中实行,见证新约的长久性。
── 迈尔《珍贵的片刻》
【】
这个约不单止是新,「而且在质素和类别两方面都和旧的相距甚远。」希腊文有两个新字:(甲 )Neos是指时间上的新,譬如抄写前人一些作品。由于时间上的不同,新抄录的文章也可以说是Neos。(乙 )Kainos,它包括时间上和质素上的新。所以仿制一件东西,这件东西的「新」只可用Neos而不可是用Kainos来形容。耶稣带来的『约』是Kainos而不单止是Neos,因为这约在质素上和旧约完全不同。希伯来书作者又用了两个希腊字去描写旧约:(甲 )渐旧渐衰(ge{rasko{n )它的意义本身是很明显的。(乙 )快归无有(aphanismos ),这个字有时形容城市的湮没,或涂去刻上的字样,或删掉法律等等。所以耶稣带来的新约,是有新的质素附?的,而且完全把那个旧的约废弃。
――《每日研经丛书》
※新约名:「更美之约」(6 );「后约」(7 );「新约」(8 )
【在真帐幕里作执事】
耶稣没有把自己的尊贵身份视为私有享受的财产。罗马皇帝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君王,名叫马可奥热流(MarcusAurelius ),他的行政才干是无人曾出其右的。他终身以事奉人民为己任,到五十九岁才死去。他可以说是一位贤明、刻苦而有自制的圣贤君王。当他被选立承继皇位时,朝廷史家加别多尼(Capitolinus )说:『他当时的神情忧愁多于欢悦,而且还带?犹疑的态度离开母亲的私邸,迁往皇宫里去。人们问他为何闷闷不乐时,他就列举出做一位权力威严的皇帝所牵涉的辛苦工作和责任。』这位皇帝视他的皇帝工作是事奉而不是站在尊贵的地位去享受。耶稣就是集中自己的尊贵地位和事奉的使命在一身的好例子了,祂知道自己的神圣身份,但不以此而自豪,或萌出自私的念头。祂要人跟祂一同分享上帝给祂的荣耀。在祂的身上,尊贵的和作仆人事奉的两种身份常混合在一起的。
――《每日研经丛书》【“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与“将来美事的影儿”二语如何解释?】
希伯来书作者曾两次提及“影像”或“影儿”,原文同一字,即SKIA。此字指“影”,“影”是从一个实体中因光的照射而出现的。先有“实体”才有“影儿”,影儿是根据实体的大小长短而出现,影儿不能脱离实体而单独存在,世间绝无此种现象,影儿也不能先于实体而出现。
作者认为旧约壹切的律法与祭礼不过是“天上事”与“将来美事”的影儿,既是“影儿”,便不是“真实”(REALITY )。地上和历史上所出现的一切,在人眼中看来,样样都是真实的,但在天上的立场看来,都是“镜花、水月”,是真花与真月的反映。
当摩西在山上领受由神所指示的制造帐幕方法之时,神警告他说,“作各样的对象,都要照着在山上所指示你的样式”,。有人以为“山上的样式”是指着在山上真的有一个“帐幕的模型”摆在那里,神一方面指示摩西,一方面把模型指给他看。但有人以为“山上的样式”是指神的“教导”而言,正如在出埃及二十五章以后所详载的,并非在山上真的有一个模型在那里。
可是,希伯来书作者在所说“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之事,他看得更远,不只在山上,乃是在天上。即使摩西在山上果真看见一个帐幕的模型,那模型也是“天上事的影像”而已。因为任何可以被肉眼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天上真实”的“地上影儿”。
天上的一切,与山上的一切和地上的一切,这三种是不同的,举一例言之:
许多人喜欢用颜色影片拍摄七彩的“风景”,拍摄之后,由影片公司制成“幻灯片”,拍摄的人再把幻灯片放映在“银幕”上。于是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像”,一是真实的风景,二是幻灯片上的风景,三是银幕上的风景。那银幕上的风景瞬即消逝,幻灯片上的风景仍可久存,而真正的风景远在天边,不在眼前。
主耶稣是从天上降到地上来的,也只有他是这样到世上来的,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切的“真实”。他来了,一切影儿就毫无价值。一个人到了风景区去亲眼看看,那些幻灯片的图画与银幕上的风景就不足重视了。
保罗在歌罗西书也题过“后事的影儿”,又说:“那形体却是基督”,其启示相同。
老约翰则从正面发挥这启示说: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
我们已亲身到了风景里面去了,我们成了风景区里的一个成员。
── 苏佐扬《圣经难题》
【中保】
中保(mesite{s ),这个字的原来意思是中间(mesos )。所以中保是站在两者之间,负责把双方拉在一起。当约伯心里焦急的问,有谁肯将他的事情带到上帝面前,便失望地说:『我们中间没有听讼的人(mesite{s )』,编者注 )保罗称摩西为中保因他把律法从上帝手中带给人类。在古时的雅典城,有一班巿民全部都是六十岁过外的,专门替巿民的申诉作仲裁评判。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说服诉讼人言归于好。在罗马有些人被称为和事官(arbitri )。法官专责法律上的诉讼和判断,和事官则秉公处理纠纷,与和解一切的纷争。希腊文的mesite{s是一个保送人、保证人或担保人。他替受审的朋友付出保金,替人还债或付出透支的钱,所以中保是愿意为朋友偿债务,存心把事情弄好的人。
――《每日研经丛书》【】
只有写在我们心上的律法才是完美的,它能帮助我们向神说:『我爱你。』
一天早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早餐时发现桌上有一封『给妈妈』的信。信封上贴了十个簇新的邮票,里面有一张纸,这样写着:『亲爱的妈妈:国华对你生气,因为你不让我们到隔壁去和美宝玩,但我没有对你生气,因为我爱你。你的女儿小玲敬上。
』──《影子的背后》【】
你必须是甚么,你才真知道甚么。比方,你看见飞鸟在空中自由翱翔;你不是飞鸟,你怎么知道牠们是快乐呢?你看见猪在污泥里打滚;你不是猪,你怎么知道猪是苦恼的呢?所以我说,你若不是甚么,就难以真知道甚么。照样,今天我们能知道人的事,因为我们是人。同时我们也是神的儿女(牛的儿女是牛 我恭敬的说 神的儿女也当然是神 ),所以也能知道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