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灵粮:路得记第4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要找人竟是坐在城门口?这波阿斯也真是……

波阿斯知道他能在城门口找到他的亲属。因为该处是城中的活动中心。任何出入城的人都得经过这个门。在城门附近商人设立他们的临时商店,这里具有“市政厅”的职能。市民们聚集在一起处理各项事务。由于如此频繁的活动在这里进行,所以也成为波阿斯寻找见证人和处理这事的最合适之处。

波阿斯提出条件也颇合理,那所谓至亲究竟怕甚么而不答应?

波阿斯机智地向亲属们陈述了有关事项。首先,他引出了尚未提到的新情况: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遗留的一些财产,现在要出售。那位至近亲属有优先权买这些土地,而且他也有意买下。但波阿斯接着说,根据律法,如果那位近亲买这分遗产(也可能是以利米勒的儿子、路得的前夫玛伦的遗产 ),就必须娶寡妇路得为妻。鉴于这项规定,那位至近亲属退缩了,因为他不想使自己的财产陷入混乱,也可能他害怕如果与路得有了儿子,他自己的财产将会有一部分流到以利米勒的家。不管怎样,波阿斯将娶路得为妻已成必然。

从文学结构看路得记的信息

在别人眼中的路得是──在别人眼中的我是──

路得对婆婆的仁爱,在伯利恒是有口皆碑的,她对其他人的友善贯穿于路得记的始终。

到最后,拿俄米何其幸福!我想想其中原因,啊,是因为……

在拿俄米的悲剧经历中,神极大地赐福给她,赐与她的这个儿媳妇甚至比有“七个儿子”还好。拿俄米恒心信奉神,神也不断地大大赐福给她。即使在悲哀和灾难之际,神总能大大赐福给我们。我们要像拿俄米一样,面临不幸时,也决不离弃神。不要埋怨神为甚么会允许灾难降临,只须坚信在任何艰难的时刻,神总是与你同在。

看完了,你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段动人的婆媳关系?还是还有其他?

对于某些人来说,路得记也许只是一段发生在一个幸运女子身上的美好故事。但事实上,它所记载的是神计划的一部分──大卫和祂所应许的弥赛亚耶稣的诞生。就像路得不明白在她的生命中有如此宏伟的蓝图一样,我们现在也同样不知道自己整个人生历程的目的和意义,这只有在我们将来获得永生生命而回首往事时才有可能领悟。我们必须就神所应许的永恒价值而作出选择。走精神上的快捷方式和追求短暂的消遣,并不是进取的好方法。由于路得虔诚地敬畏神,尽管她自己没能看见所有的结果,她的生命和遗产却是意味深长的。生活在对神的信奉之中,就知道你生活的意义不只局限于你的有生之年,神的恩赐将会远远超过你所付出的。

--《灵修版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01、属灵传承

经文:

18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

19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

20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

21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

22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戴维。

有一次到南美某城市短期教学,期间探访一个家庭,那位弟兄将一本厚厚的家谱给我看,他兴致勃勃的指出先祖的来源,甚至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若没有他详细解释,我对那么多不认识的名字真的没有兴趣,更是摸不着头脑。路得记的结尾(18~22节)是以族谱为结束,与其他书卷的族谱多是置于书卷的开头稍有分别。

严格说,路得记有两个家谱,一个是较短的家谱(17b节),另一个是较长的家谱(18~22节)放在书的结尾,两个都止于戴维,可以说都是戴维的家谱。两个家谱分别有他的目的。短的家谱是地方性的,只有三代,即俄备得、耶西及戴维(17b节)。这短家谱紧接着「拿俄米得孩子了!」(17a节),看来是要交代拿俄米为以利米勒留名的事件,戴维也可算是以利米勒的后裔。较长的家谱是全国性的,由法勒斯到戴维共有十代;与历代志上第二章的清单比较,显明作者是经过一番的挑选,跳过了几个介于中间的祖先,刚好浓缩为整整的十代。

这个家谱最终的目的是要说明以色列的君王戴维的身世。作者将法勒斯列在首位开始计算,可能因为他是来自犹大支派,及来自伯利恒。因为君王是由犹大支派而出。路得记的人物波阿斯是家谱中的第七位,而戴维则排列在第十位。七和十都是犹太人视为重要的数目;这样的安排显示出波阿斯在戴维族谱里占了重要的位置,他是延续王族命脉的关键人物,没有他的忠诚牺牲,娶了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就没有以色列的君王戴维。

还有一样值得留意的是,若参照马太福音的家谱),到路得为止,共有三位妇女出现,犹大从他玛生法勒斯,撒门从喇合生波阿斯,波阿斯从路得生俄备得。这些妇女的背景从世人的眼光看,都是卑微、无权无势,甚至是被鄙视、被社会摒弃的。但她们都因为对耶和华的信心,离弃祖先所敬奉的神祇,成了以色列君王戴维的先祖,并被列入族谱之中。路得记结尾的族谱追溯到以色列的君王戴维,这族谱延展下去,到了新约的时候,指向戴维的后裔,就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耶稣基督。

生命就是一代一代的相传下去,属灵的遗产也是一样,一代一代的相传下去。曾有一个统计,追踪两个家族的历史,发现两个家族里的祖先对后辈都有深远的影响。那些犯法及无恶不作的人对后裔有消极和坏的影响,而那些循规蹈矩、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对后裔则有积极和好的影响。我们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先祖,但我们却可避免重蹈败坏的覆辙;我们可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更可以由自己开始将属灵的产业传下去,使我们的子孙都得蒙耶和华上帝的福气。

思想:想到属灵传承,我们都会羡慕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五代都忠心事奉主的励志见证。你是否愿意尽力,以生命为榜样、将属灵的产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呢?

--1-尔道自建 9月29日

02、庆祝生日

经文:

13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与她同房。耶和华使她怀孕生了一个儿子。

14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

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作他的养母。

17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戴维的父。

俄备得的出生化解了拿俄米一家的问题,亦成了以色列王族的重要链接。这段记载的场景是在拿俄米的家中庆祝婴孩出生的生日会。通常参加庆祝婴孩生日,焦点应是婴儿本身,母亲怀抱着婴孩,给各亲朋戚友逗弄,父亲则忙于招呼宾客,并帮忙打点各样事情。可是,俄备得这位婴孩的生日会却与别不同;这个生日会没有半点儿提到父母在场,波阿斯和路得亦好像没有出现在这个庆祝会里。这可能是波阿斯和路得并非与拿俄米同住一起,婴孩成了拿俄米的养子(16b节),在她的家中长大。律法上规定头生的孩子要归年长女性的后裔,即俄备得应归为拿俄米的后裔,但一般的年轻女性亦未必一定会按律法而行,甘愿将所爱的婴孩奉献。路得是本着对婆婆拿俄米忠诚的爱(15b节),将孩子交给她监管、抚养及教导。

圣经提到的婴孩诞生的记载事迹,都有一个类似的模式:先介绍一位不能生育的敬虔妇女,然后是上帝宣告妇人将要怀孕,跟着是宣告孩子出生,及最后是为孩子命名的启示。但俄备得的出生记载却有点特别,为婴儿冠名的不是母亲路得、也不是父亲波阿斯,而是前来参加生日会的妇女们(17b节),而另一特别的地方是妇女们说是拿俄米得了孩子(17a节),并且祝贺她,庆祝会的焦点是落在婴儿的祖母拿俄米身上,而非母亲或父亲。这个生日会基本上更像是拿俄米的祝贺会,因为这婴孩的出生解决了拿俄米---亦即是路得记要处理的两个问题:后裔延续和生活需要。

妇女们祝贺拿俄米说:「他(即俄备得)是你心灵的安慰,是你老年的依靠」《思》(15a节)。祝贺词的第一个意思是拿俄米的生命得着复苏及得到振奋,因着俄备得出生,确保以利米勒那一度濒临灭绝的家族后裔现在得以延续,从而安慰了拿俄米的悲伤。这缺乏后裔延续的问题正正是第一章中提出的问题,难怪这婴孩能使垂头丧气的拿俄米振奋起来!第二个意思是拿俄米的生活得到解决,这正是第二章提到的,先前饱受饥荒蹂躝的拿俄米,晚年因着这婴孩而解决了食物的问题。

拿俄米的问题得到解决全赖一位忠诚爱护她的贤得媳妇路得,她决意跟随婆婆来到陌生的以色列地,勤奋工作,听从婆婆所献的计谋,去夜访波阿斯寻找归宿。这后裔的延续和生活需要得到解决也要波阿斯无私的配合,最后娶了路得为妻并生了俄备得。这天衣无缝的计划得以成全,背后乃是耶和华的作为。因为祂才是那位使路得怀孕生俄备得的上帝

思想:请思考你的出生,必有上帝在你身上的奇妙计划,祂可以怎样借着你成为别人的祝福呢?请唱或读〈藉我赐恩福〉的副歌,作为你今天的祷告:

「藉我赐恩福,藉我赐恩福,藉我生命,彰主荣耀;藉我赐恩福,救主,听我求,藉我赐恩福,使他人得救。」

--2-尔道自建 9月28日

03、乐见其成

经文:

9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你们今日作见证,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玛伦的,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

10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

11在城门坐着的众民和长老都说:「我们作见证。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

12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

当那近亲放弃迎娶路得后,波阿斯就义不容辞的承担至亲的责任,买赎以利米勒的田地,并乐意娶玛伦的妻子路得为妻。这里顺便一提兄弟二人名字的次序,先是基连,后是玛伦b节)。这个次序与第一章提到的次序不同,那里先是玛伦,后是基连,而提到两个媳妇的次序时,先是俄珥巴,后是路得b),给人的印象是玛伦是哥哥,基连是弟弟,而俄珥巴是玛伦的妻子。现在波阿斯是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10a节)。这种情况可能因为是以色列列祖的历史中,常常是弟弟出人头地,比哥哥较胜一筹及蒙神赐福。无论如何,现在把问题澄清了,兄弟二人的次序是基连和玛伦,而玛伦的妻子是路得。

波阿斯趁长老和众民都在一起时,向他们宣告,要他们为这事作证人。波阿斯所说的话庄重、精确又仔细,亦是他在整个故事最后一次的发言。随后,他慢慢的走下舞台。长老和众民乐见其成,并以祝福的话响应波阿斯恩慈的行动。他们的祝福包含三方面:对路得的祝福、对波阿斯的祝福,及对他的家的祝福。这三个祝福提到以色列列祖的三位女姓:拉结、利亚和他玛。拉结和利亚可说是以色列之母,她们二人生养众多,与雅各布生子建立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拉结和利亚的遭遇并非一片坦途,拉结蒙雅各布宠爱,但不能生育,利亚得不到雅各布的爱,却生养众多。但两者最后都得到神的赐福。长老们的祝福是盼望路得像拉结和利亚一样,生养众多,成为以色列的先祖。

另外,他们祝愿路得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样(12b节)。他玛的事迹是与「利未拉特婚姻」有关;她本是犹大长子珥的妻子,珥死后应由弟弟俄南尽本份娶嫂嫂、为兄立后,但他却故意不为哥哥立后,被神惩罚而死。犹大因怕三子示拉会步两位兄长后尘,吩咐他玛到娘家暂住。最后,他玛为追求应得的义,自己扮成妓女、从不知情的恩客(即是犹大自己)那里怀孕、后来生了法勒斯与谢拉(参创三十八章)。简言之,长老们提起支派里这段历史,将路得与她玛比较,受众就会想她们两个相同的遭遇,最终在以色列的婚姻制度中争取到应有的权利,得到美满的结果。

长老的祝福特意提到波阿斯是从这年轻的女子路得得到儿女(12a节)。波阿斯曾称路得是「少年女子」及我的女儿,足见他与路得在年纪上的差异。一个年纪较长的人和一个没有生育的年轻寡妇的结合,生育儿女确实不是必然的事。因此,长老们的祝愿全都是转向耶和华,因为只有祂才能使人得儿女、使波阿斯的家从这后裔延续下去。长老们乐见其成,但他们知道一切都在耶和华的手中;一切的福气都涉及耶和华的参与。

思想:长老们祝愿波阿斯与路得能生子延续后裔,都清楚知道必须要有上帝的介入,因为我们一切的好处都是从众光之父那里来的(参a)。我们所有活动都需要上帝的介入和参与才能成事。你是否真心相信呢?

--3-尔道自建 9月27日

04、迎娶路得

经文:

3波阿斯对那至近的亲属说:「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

4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没有别人了。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你若肯赎就赎,若不肯赎就告诉我。」那人回答说:「我肯赎。」

5波阿斯说:「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

6那人说:「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我不能赎了。」

7从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夺什么事,或赎回,或交易,这人就脱鞋给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为证据。

8那人对波阿斯说:「你自己买吧!」于是将鞋脱下来了。

昨天我们读到那近亲放弃买赎田地和迎娶路得的权利,今天我们专注波阿斯的决定刚好与那人相反,他乐于迎娶路得。波阿斯按照法律的程序,没有过界越权,只耐心等候时机,待那人放弃自己的权利后,就接手负起赎业至亲的责任。

那人放弃买赎的权利基于波阿斯说:「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这句话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赎田地的附带条件是要娶路得为妻,即把赎业权与「弟娶兄孀」条例相提并论。另一个可能的意思是那近亲赎地,而波阿斯则乐意娶路得为妻,使死者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赎地和娶妻两者没有关系,是两码子的事。但无论哪一个可能,从经济的角度都对那近亲不利、都是蚀本的投资。因此,他甘愿放弃赎地和娶妻的权利。

波阿斯因为不是以利米勒的儿子,也不是玛伦的兄弟,他没有任何责任为以利米勒及玛伦一家留后生子。他甘愿娶路得为妻完全是自由的选择,是基于对路得的恩情和爱慕,超越了律法的要求和责任。波阿斯娶路得这项婚事,跟「弟娶兄孀」(参没有半点的关系。

在「弟娶兄孀」条例里,若弟弟不愿娶亡兄的遗孀,摩西有清楚的指示,他哥哥的妻就要当着长老到那人的跟前,脱了他的鞋,吐唾沫在他脸上,说:『凡不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这样待他;参。明显「弟娶兄孀」的脱鞋行动与近亲的脱鞋行动是不同的;前者是那妇人主动去脱鞋,后者是那近亲自己脱鞋,因为整个过程都没有妇女在现场;前者脱了的鞋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处理,后者是近亲将鞋递给波阿斯;前者妇人吐唾沫在那人面上,代表羞辱他,后者全无提及吐唾沫,亦没有羞辱那近亲。上列种种迹象均显明波阿斯并非因履行「弟娶兄孀」责任而迎娶路得。

叙事者描述近亲与波阿斯的行动,他没有责难那近亲,也没有称赞波阿斯,只将那近亲与波阿斯并列比较,显明两人不同的考虑。那名近亲的抉择是一般人可预期的作为;但波阿斯却愿冒着财物损失的风险,示范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一个超越常理的恩慈的决定。简言之,波阿斯决定迎娶路得非出于可怜无依无靠的摩押寡妇,也非因经济利益可多得一块田地,而是出于道德的信念,履行至近亲属的责任,为以利米勒和玛伦一家留后及存留产业,是一种无私的牺牲。

思想:波阿斯决意迎娶路得是出于道德的信念,甘愿履行近亲的责任,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你我所做的决定是近似波阿斯抑或是那近亲呢?

--4-尔道自建 9月26日

05、拒娶路得

经文:

3波阿斯对那至近的亲属说:「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

4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没有别人了。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你若肯赎就赎,若不肯赎就告诉我。」那人回答说:「我肯赎。」

5波阿斯说:「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

6那人说:「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我不能赎了。」

7从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夺什么事,或赎回,或交易,这人就脱鞋给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为证据。

8那人对波阿斯说:「你自己买吧!」于是将鞋脱下来了。

叙事者一直都没有提过以利米勒留下的一块田,到现在才提及。读者或许会好奇以利米勒离开伯利恒时,他的田地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可能租了出去或卖给别人,但这两个可性较小,因那时正值饥荒,土地没有出产,耕种困难,没有那么容易租出去或卖出去。或许伯利恒的百姓趁他们不在时霸占了,这也有可能,但我们却没有听到拿俄米投诉,最有可能是以利米勒只打算暂离伯利恒,将田地交给族人代管或甚至让它荒废,打算日后归回来时才取回。

耶和华上帝教导以色列人,土地是祂所赐的,必须留给本族本乡的人。利未记记载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 你的弟兄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参、47~55)。可是,无儿的寡妇却没有产业权,不能拥有亡夫的田地,只可以把地出售,所得的钱归己所有。因此,圣经常将孤儿寡妇和寄居的列在一起;他们都是弱势社群,需要特别的照顾与关怀。基于以上的背景资料,我们会更明白波阿斯与那至亲的对谈,和那人拒绝娶路得的原因。

波阿斯对那人述说拿俄米的意向是要出售以利米勒留下给她的田地,而有资格赎回这块田的人只有两位,按亲属关系的次序,是那近亲最有优先权,然后才到波阿斯。起初,那人一口答应说:「我肯赎」

(4c节)。那人这样做可说是划算的投资、是风险极低的小投大回报的交易。因为他只花上一笔小量的金钱就可买到那块田,而且是永远属于他的产业,因为以利米勒一家所有男丁都已过世,没有后人会跟他争产权,而且拿俄米亦年纪老迈,不能生儿子来承继产业。就算禧年来临,产业应归还原主,也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参。再者,那人赎业的举动也可得到众人实时的掌声,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至亲。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却被波阿斯随后说的话打破了,因为波阿斯指出那人赎地的同时,也要娶死者的妻路得。那人听到后就立刻拒绝娶路得的要求,而他随后也坦白的指出是因为这样做会对他的产业有损(参6b节)。那人想到若娶了路得,她年轻力壮,生下儿子,算为以利米勒家的后裔,那块地就终要归还给以利米勒的后裔,不再属于那近亲了。再者,他还要负责养活所生的儿子、拿俄米及路得。从经济角度看,这实在是一项蚀本的投资。因此,他就将鞋脱下(参8b节),表明放弃买赎拿俄米的田地,也拒绝迎娶路得,拱手把买赎的责任转移给波阿斯。随后,这位近亲就从故事中消失了。

思想:那近亲做的决定纯粹是从利益着眼,没有顾念亲属遗孀的需要,没有承担法律上有关赎业至亲的责任,更没有怜恤贫穷人的心。你我所做的一切决定又是否纯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没有一点儿顾及到那些有需要的人呢?

--5-尔道自建 9月25日

06、某某人哪

经文:

1波阿斯到了城门,坐在那里,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波阿斯说:「某人哪,你来坐在这里。」他就来坐下。

2波阿斯又从本城的长老中拣选了十人,对他们说:「请你们坐在这里。」他们就都坐下。

正如前面曾提过的,路得记只有四章经文,像四幕剧一样,每幕都变换场景,更有不同的重点人物。我们留意这四幕剧每幕结束时的场景都是「在家里」:第一幕拿俄米从摩押之地归回伯利恒;第二及第三幕路得分别去到田间及打谷场,然后返回拿俄米与路得的家;第四幕波阿斯在城门口完成事情后回到自己的家。

第四章的开始场景是「在城门口」;这一幕可简单分为两小部份:第一部份以法律程序解决拿俄米及路得的个人困难(1~12节);第二部份则以家谱的记录处理了皇族血统的传承。第一部份记载了三个谈话内容,而波阿斯却是串连这三个谈话的重要人物。第一个对谈的人物有波阿斯、长老及那近亲,记载法律程序的场景(1~2节);第二个对谈的人物是波阿斯与那近亲,记载法律程序的结果(3~8节);第三个对谈是波阿斯与长老和众民,提到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波阿斯来到城门口坐下,为要与那近亲解决拿俄米和路得的困难。读者会好奇的问,波阿斯又怎会知道在这时候那近亲会经过城门口呢?其实要在某时某刻某地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就算城门口是必经之路,更是近亲常到之地,但仍有许多不同的因素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波阿斯的等候是没有十足把握的。虽然城门口是男子每天往田地工作必经之地,但那近亲可能病了不出门、或是出外旅游,甚至也有可能因其他事情而独留家中,这些情况都会令波阿斯空等一场。

然而,就在波阿斯刚坐下,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1b节)。事情就是那么奇怪,那时候那人真的出现了。但这却不是「恰巧」的事,犹太人从来都相信一切事都在上帝的手中、都在祂的计划之内;对信靠上帝的基督徒来说,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因此,路得记的作者用刚好、不料及恰巧,或甚至用「看哪」《和修》(KJV)表达,只为吸引读者的注意,让我们留意事情的发展。

那近亲就在波阿斯最需要见他的时候,在波阿斯眼前出现。这位近亲究竟是谁呢?我们不知道,因为叙事者一直都没有将他的名字展露,只称呼他为「某人」。照道理伯利恒的人口并不多,他既是赎业的至亲,不可能连波阿斯及长老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吧?为何波阿斯不叫他的名字呢?可能是避免这位仁兄的后裔因其所作所为而难堪?但更大的可能是叙事者有意暗示,这位近亲因拒绝为离世的亲属留存姓名,他也同样没有资格在本书中留名。

思想:我们一直都只能称呼那近亲为「某某人哪!」他的名字因他的行为而没有被记下来,更没有人认识他。你的行为显出你是认主的人吗?你是一位常顾念亲属的信徒吗?

--6-尔道自建 9月24日

07、拿俄米的赞美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

经文:

钥节:
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妳使妳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

参考经文: 得一~四

提要

在以色列最黑暗混乱的士师时代中,拿俄米的见证显得特别突出。虽然她的人生一路行来坎坷、悲惨,在十年当中,相继失去丈夫和两个儿子,留下两个儿媳,家中三个寡妇相依为命。然而,她对上帝的敬虔和顺服,对人的友善且有智慧,使这破碎的家庭得着重建。至终明白,上帝的旨意借着她来执行,原本的悲剧成了喜剧,原本的苦痛变为甘甜,正如她的名字拿俄米的意思,上帝也从她身上得着满满的荣耀。

若你能将路得记这卷书一口气读完,将发现拿俄米不被命运和环境击倒,她对大媳妇俄珥巴的体谅,对二媳妇路得的真诚,以及对波阿斯与路得智慧的安排(得二~三),在在显出她是个有智识的属灵长者。她对上帝存有绝对的信心,而上帝也借着她的手,巧妙地引导发展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局。路得记以残酷的厄运揭开序幕,却以甜蜜结局及对上帝的颂赞声中落幕。

今日的钥节提到:「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妳使妳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人们因拿俄米称颂耶和华,因为在她身上看见上帝的恩典和慈爱。亲爱的读者,拿俄米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寡妇,却能活出令人称羡的生命,引起人们对上帝的称颂,这就是赞美最好的见证了。

默想

1.拿俄米的爱心、信心和智慧,表现于她对路得的关怀和引导上。圣经生动描述他们婆媳之间亲密的互动关系用属灵的角度看,拿俄米似乎扮演着圣灵的角色,与路得同行、同住、同等、同得。拿俄米的生命结出甜美的果实来,使上帝得着荣耀。

2.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是否能让人看见上帝的恩典和作为?使人因此而称颂赞美上帝?

赞美的金言

1.十字架的荣耀永不褪色,从坟墓复活的光辉也永远长存。喔!耶稣,祢配得永远的称颂与赞美。司布真

2.主啊!求祢每天让我赞美祢,若我有任何天份才华,求祢教我使用它来荣耀祢;若我有时间,求祢教我知道如何爱惜它,好来服侍祢;若我有一个会思想的头脑,求祢助我常常默想祢;主啊!求祢指示我该站的位子,让我找到安身立命的志业,一个可以奉献我生命的祭坛。司布真

赞美的经文

1.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

2.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着我的救恩。

3.上帝阿!愿祢崇高,过于诸天。愿祢的荣耀,高过全地。

赞美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祢的眼目时常看顾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祢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却要立定寡妇的地界。我们要称谢、歌唱、敲钹、鼓瑟、弹琴、欢欢喜喜地赞美祢。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7-每日读经

08、在伯利恒得名声

“愿你....在伯利恒得名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 -

路得的故事是圣经中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它洋溢着慈悲和怜悯。它也强调了神的子民是如何经历祂的主权和温柔怜悯的,神在祂的子民身上工作。

路得怎样厚待了婆婆拿俄米,拿俄米的至亲波阿斯也怎样厚待了路得。波阿斯的仁慈不仅是个人性的,它也来自神的恩慈,因为她们是亲戚,波阿斯给了路得和拿俄米一个家。波阿斯成了路得和拿俄米的监护人和买赎者,伯利恒人祝福波阿斯说:“愿你在伯利恒得名声。”

如果不是路得、波阿斯和他们的儿子俄备得在伯利恒成为大卫的祖先,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想到伯利恒。过了许多年,大卫的子孙耶稣也出生在伯利恒。祂作为神的儿子出生,并死在十字架上,神藉着祂的生和死把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爱。实际上,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故事!“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祷告

父啊,你藉着使波阿斯成为路得和拿俄米的监护人和买赎者,高抬了她们,向她们显明你的仁慈。而如今,藉着他们的后裔,你的儿子耶稣,你将我们从罪中救赎出来,高抬了我们!奉祂的名祷告,阿们。

--8-每日箴言 12月15日

09、别具意义

阅读: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一位慷慨的朋友提议帮忙我们看孩子,好让我和妻子去约会。她一再叮嘱说:“你们应该去一个浪漫的地方!”但我们都是讲求实际的人,所以便决定一起去购买食品杂货。当我们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回家,朋友瞪大眼睛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做些特别的事。我们告诉她,约会之所以特别,并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在于和谁在一起。

路得记属于圣经中少数的几卷,没有记载上帝亲自说话和行事的书。这卷书描述的事件,似乎相当普通,因此有些人认为路得记仅仅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记录两个人进入一段关系,彼此结合的过程。

但事实上,这卷书却有超乎寻常的事发生。在路得记的最后一章,我们读到路得和波阿斯结合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俄备得,是大卫的祖父。而我们在读到,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耶稣的降世,为路得和波阿斯平凡的故事赋予意义,显明上帝超乎寻常的工作,以及祂奇妙的计划和目的。

我们也常将自己的人生视为平凡无奇,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当我们透过基督看待自己的人生,即使是最普通的境遇和人际关系,祂也会赋予永恒的意义。

耶稣,祢能使最平凡的景况具有永恒的目的和意义,

求祢让我能以祢的眼光,看待我所有的关系和境遇。

上帝如何使你日常的生活变得别具意义?

灵粮透视

在阅读路得记时,将其长远观点与直接背景进行对比会很有帮助。从长远来看,路得的孩子将成为以色列伟大君王大卫的祖父。这种联系也为耶稣的降生铺好了道路,祂将出自大卫的君王血统(参阅。路得和波阿斯的结合,最终为世界的救赎做了预备;更直接地说,俄备得的诞生也为拿俄米提供了一种救赎。拿俄米曾因丧亲之痛而消沉,如今因着上帝所赐的这个新生命,从绝望和心碎中得蒙解救。拿俄米重获喜乐,能够再次活出她名字“甜”的意思。

柯贝尔

--9-灵命日粮 12月14日

10、重新开始

阅读:

他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

琳达惊讶地问:“你们都不认识我,怎么对我那么好?”

琳达曾误入歧途,结果在异乡入监服刑。她在监狱里待了六年,出狱时,却不知何去何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毫无指望。当她的家人正在为她筹措回家的旅费时,有一对好心的夫妇为她提供食宿与帮助。琳达因他们的爱心而深受感动,以至愿意聆听他们分享上帝的福音。他们告诉琳达,上帝不仅爱她,更愿意给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琳达的经历,让我想起圣经里的拿俄米。她是一位寡妇,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客死他乡,她认为自己一生已毫无指望(路得记1章)。然而,上帝并未忘记拿俄米,藉着媳妇对她的爱,以及义人波阿斯的怜悯,拿俄米看见上帝的慈爱,并且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

这一位上帝如今也眷顾着我们。他人的爱心可以提醒我们上帝的同在,即使是萍水相逢的人,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扶持和帮助中,看见上帝的恩典。但最重要的是,上帝乐意给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像琳达和拿俄米一样,看见上帝每日的扶持,就能明白祂的恩待永不间断。

亲爱的主,感谢祢,

让我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

上帝赐给我们许多重新开始的机会。

灵粮透视

路得记虽与士师记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但路得记却弥补了士师记晦暗的语调,将盼望放在上帝无条件的信实上。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拿俄米,在失去了一切的指望之后,得到全新的盼望。

在路得记中,“赎回”的概念是指近亲赎回产业的一贯做法,有买赎权的近亲帮助亲属赎回因不幸而失去的家业。买赎者要让亲属得回产业或得到子嗣,或许需要作出一些牺牲,因为这表示他或许会因此无法延续自己的家系。在路得记中,拿俄米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去世之后,波阿斯娶路得为妻,而路得所生的孩子则认拿俄米为养母,藉此以利米勒的家系得以延续。

不过,对以色列人来说,“赎回”还有更深层的意思,是让他们对上帝心存盼望,就是上帝要让他们得复兴(通常被描述为救赎,如。毕竟,复兴拿俄米的是上帝,而不是波阿斯。此后,大卫从路得的家系而出(22节),最终耶稣诞生,所有的信徒藉着祂与上帝恢复了关系。

你曾否像拿俄米一样,在绝望中经历上帝的复兴?

--10-灵命日粮 11月7日

11、大卫的家谱

经节U得四

至近的亲属

在第四章,波阿斯开始与那位至近的亲属办交涉,这个人比波阿斯更有权利来赎以利米勒的地,就像拿俄米对路得所说的,“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到底谁是这位至近的亲属?这是路得记中一个很难理解的部分。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人当作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反正这卷书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路得必须先脱离这人的手,才能归与波阿斯,我们不需去深究这个人是谁。然而如果我们要进到属灵的实际里,就必须看见这故事里所包含的属灵的原则。

就着属灵的意义来说,若是路得预表信徒,波阿斯预表基督,那么这位至近的亲属预表什么?李弟兄解释这个亲人是我们天然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如何来应用在自己身上。你要知道,这个亲人是比波阿斯更有权利来娶路得,如果这是我们天然的人,路得就很难告诉波阿斯说,请你展开你的衣襟遮盖我,我要嫁给你。路得似乎已经脱离了这天然的人的影响了,因为少年人无论是贫富,她都没有跟从,我们就要问,为什么这里又出现一个亲人?

我们要说,事实上这位至近的亲属,就是我们天然的人所寻求的,对于不同的人,他最近的亲人也是不同的。无论你是否聪明,性格如何,我们都有一个至近的亲属,这个亲人比基督更近,我们若要完全与基督的联合,达到与祂婚配的地步,就必须要先对付这个至近的亲属。

世界的三部份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万物是神所造的,但在人堕落之后,一个世界的体系形成了。这个世界里有许多不同的部门,如同人有灵、魂、体三部份,这个世界原则上也有三个部分,和人的三部分相配合。第一部分是罪恶的世界,和你的肉体相和;第二部分是物质的世界,这就是少年人,和你的魂相近。路得在第一章中奉献自己,她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得着了救恩,解决了罪恶世界的问题。第三章她来到主面前,只盼望归给主自己,因此物质世界的影响也离开了。剩下的第三部份就不容易对付了,那是宗教的世界,和你的灵相近。那位最近的亲人,能将你从对基督完全的享受中带开的,就是你的宗教世界。

就着基督徒来说,基本上,我们不会喜欢罪恶的世界,因为我们已经得救了;我们也不应该喜欢物质的世界,因为我们已经奉献了;剩下的,就是宗教的世界了。这位至近的亲属,就是我们的宗教世界。

罪恶的世界和物质世界两者是亲密好友,宗教世界似乎和他们距离比较远。基督徒的生活中首先要争战的就是罪恶的世界,每一个刚爱主的信徒都挣扎着要胜过罪,直到他完全被打败了,放弃了,宣告说,“阿利路亚,赞美主,我是失败的”,然后莫名其妙的,他就从罪的权势里被释放出来。不是在你尝试要胜过罪的时候,而是在你承认自己没有办法胜过时,罪的辖制就消失了。虽然罪的生命还在你里面,但是罪的权势不再是你生命中主要对付的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给你财富,给你舒适,给你好生活,给你娱乐来满足你的物质生活、你的魂生活。孔子说U“及其少,戒之在斗;及其壮,戒之在色;及其老,戒之在贪。”在人的一生中,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吸引着他,即使到年老了,还是会“贪”的。我现在快七十了,虽然财富对我没有吸引力,可是有一个东西很吸引我,那就是平静安宁。我真盼望主给我平安的生活,没有人搅扰我,就像保罗在加拉太书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体上带着耶稣的印记”,那我就真喜乐了。

我们一生中总是会有东西来搅扰我们。罪恶的世界解决了,物质的世界解决了,可是还有一位至近的亲属,是你天然的人会有反应的,就是宗教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会一直缠扰我们。一位弟兄曾经说过,人只要一摸到政zh i或是宗教的事,智商马上降低百分之六十。这真是很有道理,宗教叫人愚昧,基督叫人有智慧,但是人一陷到宗教里,基督就不见了。

宗教事物取代了基督

宗教里所有的东西,很容易成为你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的地位。如果是罪恶的事物取代了基督,我们很快就会拒绝;如果是物质的事物取代了基督,我们也很容易拒绝。但是在宗教的范围里,人讲基督,也宣扬基督,我们很可能没有感觉。什么是宗教?就是只有基督之名,却没有活的基督。落在宗教里的人,可以不断的讲基督,宣扬基督,讨论基督,研究基督,却没有一点基督的实际。

律法

宗教里有哪些事物会成为我们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的地位呢?第一就是律法。律法是神所颁布的,律法也是将神表明出来的,但是律法也会管辖你。罗马书七章说到律法作主管辖人,我们惟一脱离的方法就是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因为律法不能管辖死了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在每个天然的人里,都有很强的欲望要守律法。

如果我要求你们,回去之后一年背一千节圣经,可能你里面就有很强的反应,今年我一定要达到目标,这一年我活着就是背经,不再是活着就是基督,基督不见了,基督被取代了。若是你达成目标,就洋洋得意,失败了,就灰心失望,连撒但也来告诉你,“你这个说谎的人,你看你对神的承诺,没有一次完成的”,你也说,“是,我是说谎的,主啊,怜悯我”。弟兄们,要小心,即使在你悔改的祷告里,如果没有基督,那也是在宗教情操里的祷告。如果你要悔改,也应该只悔改一件事,那就是“主啊,我作这件事却没有基督”。如果你有基督,何必要悔改?如果你没有基督,你所作的又有什么价值?

也许你会问,如果弟兄们叫我们背经是律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定规呢?让我告诉你,律法是儿童导师,带你归于基督。因此当你发现自己背经的进度严重落后时,一面你要认识你是作不来的,一面你要转向主,告诉主你多爱祂,你多需要祂,然后再继续背经。

律法是有价值的,但是天然的人很容易对律法有反应。天然的人喜欢遵行律法,而不是让律法成为儿童导师来暴露你,好把你带回到基督那里。这是宗教世界里的第一项。

意识型态

第二项在宗教里的事物是意识型态。

基督把祂自己给你,也给你一切的丰富,但是你很容易用主所给的形成一种意识型态,然后因着这个意识型态离开了基督。譬如在一百七十多年前,主在英国兴起普里茅斯弟兄们。主在他们当中兴起许多大教师,许多圣经学者,产生了许多丰富的著作和诗歌。但是当他们看重教导过于了基督时,就形成了意识型态。当时在普里茅斯产生了大复兴,上千的人蜂拥前来聚会,然而今天就只剩下少数忠心的圣徒留在那里,持守他们的意识型态,却失去了基督。

我们相信的是基督,我们爱的是基督,我们跟随的是基督,我们的旌旗是基督,我们的宣告是基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说我是浸信会的教友,我是天主教徒,我是路德会的信徒,这就是意识型态。我曾经遇到一位路德会的弟兄,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有天他突然说,“天主教最恨我们,因为我们是路德会的”。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说天主教最恨他们,为什么不说撒但最恨他们?为什么基督徒喜欢持守他们的意识型态,却不持守基督?

我们说我们是基督徒,我们说我们信基督,我们说我们爱基督,然而我们却持守着强烈的意识型态,忽略了基督的身体。有人觉得必须是路德会信徒,才属于基督的身体;有人认为必须是浸信会信徒,才是基督的身体;有人认为必须要有某种信仰,才是基督的身体。这些都是意识形态。我们应当明白,只要是重生的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肢体,基督的身体是彰显在各地方的教会上。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教会在神眼中这样的宝贵,因为地方教会彰显出基督身体的实际。

基督徒喜欢持守律法,基督徒也喜欢持守意识型态,喜欢为自己的意识型态来争辩,“我的信仰是这个,我的信仰是那个;某某弟兄说这个,某某弟兄说那个”,至终意识型态掌管了他们,而不是基督掌管他们。意识型态成为他们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控制了这些亲爱的圣徒。

宗教里的第三个项目是你的己。你的己和宗教是最相配的,宗教鼓励你发展你的己,发展你的自信,这也是一种“信心”。宗教里的人往往对自己满了把握,以为自己可以爱主,自己有能力可以跟随主。主在要上十字架前,对门徒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彼得马上回答,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他对自己满了信心,至终却三次不认主。有时,你也会在聚会里宣告,“耶稣,我把自己给你,从今天起我只跟从你”,结果一散会就跑去看电影了。因着你对自己满有信心,主就允许你软弱失败,好把你的己暴露出来。

这个对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认定取代了基督,就成为至近的亲属。在宗教世界里的自信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自己要作什么,知道应该如何跟随。弟兄姊妹,你必须学着对主说,“主啊,我不要这个至近的亲属,这个至近的亲属是与你相对的,是取代你的。我愿意放下行律法的渴望,我愿意放下我持守的意识型态,我也不愿意信靠自己,我愿意单单倚靠你”。

波阿斯对付至近的亲属

波阿斯要来对付这一位至近的亲属,他“到了城门,坐在那里,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上)。这里的“恰巧”就是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田里的那个恰巧。在神的主宰里,那个亲人正好经过那里。

“波阿斯说,某人哪,你来坐在这里。他就来坐下。”(1节下)这实在叫我们欢喜,我们的主总是主宰一切,掌管一切的,祂说了就算数了。不管这人是你的近亲还是远亲,都没有区别,主说了,事情就成就了。那天那个人没有什么挣扎,就坐下了。

波阿斯又选取了十个长老,要他们一同坐下,然后对那亲人说,“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没有别人了。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你若肯赎就赎,若不肯赎就告诉我。那人回答说,我肯赎。”(3~4节)读到这里,真是叫人紧张,若是路得不能脱离这人的手,这可怎么办。幸好波阿斯接着说,“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5节)赞美主,祂知道如何来应付这位至近的亲属。

宗教利用人,基督顾到人

宗教里的意识型态、律法和对己的信心,他们只想利用你,不会成全你。我们若是有相同的意识型态,我们就成为同志,至于我们这人如何没有关系,只要有同样的意识型态就好了。律法也是一样,你遵行律法,律法就叫你高兴;你不守律法,你就被定罪。律法没有怜悯,也不在意你这个人,在意的是你所有的。

有时我们会听见人批评一位弟兄说,他离开了主的恢复。我们要小心说这样的话,也许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主的恢复当成一种意识型态。我们可能在意的是“主的恢复”这个意识型态,却不顾弟兄的死活。你若是顾到弟兄,就应当花时间和他一起,不断地去看望他,直到那位弟兄再回来为止。我们和弟兄在一起,不是要利用他,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爱他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弟兄。

“宗教”这位至近的亲属要来得着你所有的,但不是为着你的好处,他不在意你。如果你站在他的阵营中,成为支持他的力量,维护他说的话,他就爱你;如果你不这么作,他才不管你的死活。这就是至近的亲属的原则。当波阿斯问这位至近的亲属要不要得土地时,他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马上就答应了。但是波阿斯一说,你如果要土地,就必须娶路得,替死人存留他的名字,你们所生的孩子不能姓你的姓。这个代价就太大了,因此“那人说,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6节上)他不肯付这样的代价,他爱的是土地,不是那个人。

我要很严肃的说,你们年轻人从开头就要建立一个很好的属灵生活,你们来在一起是为着彼此的好处,而不是彼此利用。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成长,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存活,我在这里是为着你来得基督,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发展,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成熟,我在这里是为着你成为基督和祂见证的祝福。我不是利用你作我的左右手。

有一天一位年轻弟兄移民到另一个城市,带头的弟兄告诉我,这位弟兄离开,就像把他的右手砍掉了。我听了感觉很复杂,爱弟兄是对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有左右手,所有的手都是属于主的。我们不是兴起一个弟兄来帮我们,替我们作事,我们不是兴起弟兄来扶持当地的教会。当然我不鼓励年轻人动不动就离开他所在的教会。你在哪里成长,就应当为着你所在的教会。这是对年轻人说的。但我要对于年长的说,你们兴起年轻人,不是为着自己,而是盼望他能在属灵的生命上得最大的益处。这是何等高的眼光!

波阿斯为路得摆上一切

这个亲人放弃了他的权利,他说,“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我不能赎了。”(6节下)他不愿意惹这个麻烦,不愿意妨碍他的产业。他就脱下鞋作证据,意思是他的脚不站在那里,他不碰那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放弃了这个赎的机会。“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你们今日作见证,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玛伦的,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9~10节)

波阿斯娶路得是为着有后裔好存留死人的名,换句话说,当这孩子长大以后,土地还是回到原主的手中,因此波阿斯等于花钱什么也没买到,他只是经过一个困难的过程,为着他人的好处。他买了土地,娶了妻子,有了儿子,但是儿子是属于那死人的,土地至终也回到儿子手中,他忙了一场,到头来是一场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要找这个麻烦?事实上,我们的主总是作这样的事,祂为你作成了一切,什么也没得着。祂只要得着了你,就非常的喜乐了。

我真爱这个部分。路得是这样的甜美,波阿斯是这样的诚实,这样的正直,又是这样的亲切,这两个人一同完成主的见证。

众民的祝福

在城门坐着的众民和长老作见证,他们说,“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11节上)拉结的意思是羔羊,利亚的意思是疲惫。如果有人祝福你,愿你的妻子像羊羔一样,又很疲惫,你一定觉得这个祝福真奇怪。但是神就是借着这两个人建立了以色列家,你若要建立神的见证,就必须像只羊羔,并且许多时候,你也觉得疲惫。神的见证往往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刚强”和“兴旺”;神的见证乃是从你的顺服中,以及从你对己生命的经历中产生的。你顺服时,就像一只羊羔,享受基督作救主;当你疲惫时,你才能真实认识自己。从对主的顺服和对自己的认识中,主的国度才得以建造。主的国度不是借着高唱军歌建造起来的,主的见证往往是借着我们在限制中对主的信靠产生出来的。

他们接着说,“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11节下~12节)法勒斯的意思是突破,突破限制。我们都知道他玛是犹大的儿媳,因着丈夫死了,她为着得着后裔,不惜伪装成妓女,和犹大同寝,生下了法勒斯。如果有人用这样故事来祝福我,我一定非常生气,我的家怎会这么糟糕!但是从属灵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像犹大的儿媳他玛一样,属灵上是极不健全的,但是主有方法可以突破我们。我们是这样的不健全,也许我们所作的没有一件是对的,但是主要从我们的不健康、不健全中突破出来。圣经里清楚记载这个祝福,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地步,都可以到主面前来,让主作我们的救主,祂所给的祝福,是远超过我们的景况和遭遇。

波阿斯与路得的后裔

“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与她同房。耶和华使她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受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跟随主不会叫你完全失望的,总是会有复苏,总是会有奉养扶持的。当你说,“哦主啊,我支持不下去了”,复苏就来了,扶持就来了。当拿俄米年老的时候,妇人祝福她说,“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13~15节)这是真的,有七个儿子又怎么样,有一个这样的儿媳就够了。主盼望得着一位一生爱祂跟随祂的人,远超过七个作礼拜的人。你要立定心志,不要作个作礼拜的人,不要只是去聚聚会,你要把你一生给主,这才是有价值的一生。

十六至十七节上,“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作他的养母。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俄备得的意思是服事,敬拜。很少人能把这两件事摆在一起,作一个服事的人,也是一个敬拜的人;服事主的时候敬拜主,敬拜主的时候服事主,因为他明白,他的存在是经过许多人长久劳苦产生的,因此他敬拜主,他也服事主。

“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17节下),耶西的意思是耶和华存在,换句话说,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果子见证神是活的。“耶西是大卫的父”,大卫的意思是神所爱的,他的一生见证他如何为神所爱,也为人所爱。这个“爱”字在箴中常用,“因你的爱比酒更美”,这个爱是非常亲密的爱,他与神与神的百姓之间有亲密的爱。

接下来,从法勒斯开始,圣经记载了十代的家谱: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18~22节)圣经里三次提到十代的家谱,第一次是创世记五章三至二十五节,从亚当到挪亚,这是第一个十代。第二个十代是创世记十一章十至二十六节,从挪亚的儿子闪到亚伯拉罕。第三次提到十代,就是法勒斯到大卫。法勒斯是犹大的儿子,在以撒、雅各,和犹大这几代之后,另一个十代产生了,为着主开始一个新时代。亚当到挪亚是一个时代,其中挪亚是转移时代的人;闪到亚伯拉罕是另一个时代,其中亚伯拉罕是转移时代的人;从法勒斯到大卫又是另一个时代,其中大卫是转移时代的人。

我很喜乐。我不知道主要怎样带领我们往前,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都将自己交给主,像路得将自己交给波阿斯一样,拒绝宗教这个至近的亲属,主就能在我们身上有路,兴起新的一代肩负起主的见证。盼望许多的地方教会,都能有像路得一样的跟随和奉献,借着兴起新的一代,来扩增并彰显基督身体的见证。

── 朱韬枢《路得记信息》

--11-朱韬枢 2017-03-22

12、路得末后的恩(得4:1―22)

经节U得四

至近的亲属

在第四章,波阿斯开始与那位至近的亲属办交涉,这个人比波阿斯更有权利来赎以利米勒的地,就像拿俄米对路得所说的,“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到底谁是这位至近的亲属?这是路得记中一个很难理解的部分。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人当作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反正这卷书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路得必须先脱离这人的手,才能归与波阿斯,我们不需去深究这个人是谁。然而如果我们要进到属灵的实际里,就必须看见这故事里所包含的属灵的原则。

就着属灵的意义来说,若是路得预表信徒,波阿斯预表基督,那么这位至近的亲属预表什么?李弟兄解释这个亲人是我们天然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如何来应用在自己身上。你要知道,这个亲人是比波阿斯更有权利来娶路得,如果这是我们天然的人,路得就很难告诉波阿斯说,请你展开你的衣襟遮盖我,我要嫁给你。路得似乎已经脱离了这天然的人的影响了,因为少年人无论是贫富,她都没有跟从,我们就要问,为什么这里又出现一个亲人?

我们要说,事实上这位至近的亲属,就是我们天然的人所寻求的,对于不同的人,他最近的亲人也是不同的。无论你是否聪明,性格如何,我们都有一个至近的亲属,这个亲人比基督更近,我们若要完全与基督的联合,达到与祂婚配的地步,就必须要先对付这个至近的亲属。

世界的三部份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万物是神所造的,但在人堕落之后,一个世界的体系形成了。这个世界里有许多不同的部门,如同人有灵、魂、体三部份,这个世界原则上也有三个部分,和人的三部分相配合。第一部分是罪恶的世界,和你的肉体相和;第二部分是物质的世界,这就是少年人,和你的魂相近。路得在第一章中奉献自己,她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得着了救恩,解决了罪恶世界的问题。第三章她来到主面前,只盼望归给主自己,因此物质世界的影响也离开了。剩下的第三部份就不容易对付了,那是宗教的世界,和你的灵相近。那位最近的亲人,能将你从对基督完全的享受中带开的,就是你的宗教世界。

就着基督徒来说,基本上,我们不会喜欢罪恶的世界,因为我们已经得救了;我们也不应该喜欢物质的世界,因为我们已经奉献了;剩下的,就是宗教的世界了。这位至近的亲属,就是我们的宗教世界。

罪恶的世界和物质世界两者是亲密好友,宗教世界似乎和他们距离比较远。基督徒的生活中首先要争战的就是罪恶的世界,每一个刚爱主的信徒都挣扎着要胜过罪,直到他完全被打败了,放弃了,宣告说,“阿利路亚,赞美主,我是失败的”,然后莫名其妙的,他就从罪的权势里被释放出来。不是在你尝试要胜过罪的时候,而是在你承认自己没有办法胜过时,罪的辖制就消失了。虽然罪的生命还在你里面,但是罪的权势不再是你生命中主要对付的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给你财富,给你舒适,给你好生活,给你娱乐来满足你的物质生活、你的魂生活。孔子说U“及其少,戒之在斗;及其壮,戒之在色;及其老,戒之在贪。”在人的一生中,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吸引着他,即使到年老了,还是会“贪”的。我现在快七十了,虽然财富对我没有吸引力,可是有一个东西很吸引我,那就是平静安宁。我真盼望主给我平安的生活,没有人搅扰我,就像保罗在加拉太书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体上带着耶稣的印记”,那我就真喜乐了。

我们一生中总是会有东西来搅扰我们。罪恶的世界解决了,物质的世界解决了,可是还有一位至近的亲属,是你天然的人会有反应的,就是宗教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会一直缠扰我们。一位弟兄曾经说过,人只要一摸到政zh i或是宗教的事,智商马上降低百分之六十。这真是很有道理,宗教叫人愚昧,基督叫人有智慧,但是人一陷到宗教里,基督就不见了。

宗教事物取代了基督

宗教里所有的东西,很容易成为你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的地位。如果是罪恶的事物取代了基督,我们很快就会拒绝;如果是物质的事物取代了基督,我们也很容易拒绝。但是在宗教的范围里,人讲基督,也宣扬基督,我们很可能没有感觉。什么是宗教?就是只有基督之名,却没有活的基督。落在宗教里的人,可以不断的讲基督,宣扬基督,讨论基督,研究基督,却没有一点基督的实际。

律法

宗教里有哪些事物会成为我们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的地位呢?第一就是律法。律法是神所颁布的,律法也是将神表明出来的,但是律法也会管辖你。罗马书七章说到律法作主管辖人,我们惟一脱离的方法就是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因为律法不能管辖死了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在每个天然的人里,都有很强的欲望要守律法。

如果我要求你们,回去之后一年背一千节圣经,可能你里面就有很强的反应,今年我一定要达到目标,这一年我活着就是背经,不再是活着就是基督,基督不见了,基督被取代了。若是你达成目标,就洋洋得意,失败了,就灰心失望,连撒但也来告诉你,“你这个说谎的人,你看你对神的承诺,没有一次完成的”,你也说,“是,我是说谎的,主啊,怜悯我”。弟兄们,要小心,即使在你悔改的祷告里,如果没有基督,那也是在宗教情操里的祷告。如果你要悔改,也应该只悔改一件事,那就是“主啊,我作这件事却没有基督”。如果你有基督,何必要悔改?如果你没有基督,你所作的又有什么价值?

也许你会问,如果弟兄们叫我们背经是律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定规呢?让我告诉你,律法是儿童导师,带你归于基督。因此当你发现自己背经的进度严重落后时,一面你要认识你是作不来的,一面你要转向主,告诉主你多爱祂,你多需要祂,然后再继续背经。

律法是有价值的,但是天然的人很容易对律法有反应。天然的人喜欢遵行律法,而不是让律法成为儿童导师来暴露你,好把你带回到基督那里。这是宗教世界里的第一项。

意识型态

第二项在宗教里的事物是意识型态。

基督把祂自己给你,也给你一切的丰富,但是你很容易用主所给的形成一种意识型态,然后因着这个意识型态离开了基督。譬如在一百七十多年前,主在英国兴起普里茅斯弟兄们。主在他们当中兴起许多大教师,许多圣经学者,产生了许多丰富的著作和诗歌。但是当他们看重教导过于了基督时,就形成了意识型态。当时在普里茅斯产生了大复兴,上千的人蜂拥前来聚会,然而今天就只剩下少数忠心的圣徒留在那里,持守他们的意识型态,却失去了基督。

我们相信的是基督,我们爱的是基督,我们跟随的是基督,我们的旌旗是基督,我们的宣告是基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说我是浸信会的教友,我是天主教徒,我是路德会的信徒,这就是意识型态。我曾经遇到一位路德会的弟兄,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有天他突然说,“天主教最恨我们,因为我们是路德会的”。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说天主教最恨他们,为什么不说撒但最恨他们?为什么基督徒喜欢持守他们的意识型态,却不持守基督?

我们说我们是基督徒,我们说我们信基督,我们说我们爱基督,然而我们却持守着强烈的意识型态,忽略了基督的身体。有人觉得必须是路德会信徒,才属于基督的身体;有人认为必须是浸信会信徒,才是基督的身体;有人认为必须要有某种信仰,才是基督的身体。这些都是意识形态。我们应当明白,只要是重生的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肢体,基督的身体是彰显在各地方的教会上。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教会在神眼中这样的宝贵,因为地方教会彰显出基督身体的实际。

基督徒喜欢持守律法,基督徒也喜欢持守意识型态,喜欢为自己的意识型态来争辩,“我的信仰是这个,我的信仰是那个;某某弟兄说这个,某某弟兄说那个”,至终意识型态掌管了他们,而不是基督掌管他们。意识型态成为他们至近的亲属,取代了基督,控制了这些亲爱的圣徒。

宗教里的第三个项目是你的己。你的己和宗教是最相配的,宗教鼓励你发展你的己,发展你的自信,这也是一种“信心”。宗教里的人往往对自己满了把握,以为自己可以爱主,自己有能力可以跟随主。主在要上十字架前,对门徒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彼得马上回答,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他对自己满了信心,至终却三次不认主。有时,你也会在聚会里宣告,“耶稣,我把自己给你,从今天起我只跟从你”,结果一散会就跑去看电影了。因着你对自己满有信心,主就允许你软弱失败,好把你的己暴露出来。

这个对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认定取代了基督,就成为至近的亲属。在宗教世界里的自信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自己要作什么,知道应该如何跟随。弟兄姊妹,你必须学着对主说,“主啊,我不要这个至近的亲属,这个至近的亲属是与你相对的,是取代你的。我愿意放下行律法的渴望,我愿意放下我持守的意识型态,我也不愿意信靠自己,我愿意单单倚靠你”。

波阿斯对付至近的亲属

波阿斯要来对付这一位至近的亲属,他“到了城门,坐在那里,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上)。这里的“恰巧”就是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田里的那个恰巧。在神的主宰里,那个亲人正好经过那里。

“波阿斯说,某人哪,你来坐在这里。他就来坐下。”(1节下)这实在叫我们欢喜,我们的主总是主宰一切,掌管一切的,祂说了就算数了。不管这人是你的近亲还是远亲,都没有区别,主说了,事情就成就了。那天那个人没有什么挣扎,就坐下了。

波阿斯又选取了十个长老,要他们一同坐下,然后对那亲人说,“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没有别人了。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你若肯赎就赎,若不肯赎就告诉我。那人回答说,我肯赎。”(3~4节)读到这里,真是叫人紧张,若是路得不能脱离这人的手,这可怎么办。幸好波阿斯接着说,“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5节)赞美主,祂知道如何来应付这位至近的亲属。

宗教利用人,基督顾到人

宗教里的意识型态、律法和对己的信心,他们只想利用你,不会成全你。我们若是有相同的意识型态,我们就成为同志,至于我们这人如何没有关系,只要有同样的意识型态就好了。律法也是一样,你遵行律法,律法就叫你高兴;你不守律法,你就被定罪。律法没有怜悯,也不在意你这个人,在意的是你所有的。

有时我们会听见人批评一位弟兄说,他离开了主的恢复。我们要小心说这样的话,也许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主的恢复当成一种意识型态。我们可能在意的是“主的恢复”这个意识型态,却不顾弟兄的死活。你若是顾到弟兄,就应当花时间和他一起,不断地去看望他,直到那位弟兄再回来为止。我们和弟兄在一起,不是要利用他,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爱他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弟兄。

“宗教”这位至近的亲属要来得着你所有的,但不是为着你的好处,他不在意你。如果你站在他的阵营中,成为支持他的力量,维护他说的话,他就爱你;如果你不这么作,他才不管你的死活。这就是至近的亲属的原则。当波阿斯问这位至近的亲属要不要得土地时,他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马上就答应了。但是波阿斯一说,你如果要土地,就必须娶路得,替死人存留他的名字,你们所生的孩子不能姓你的姓。这个代价就太大了,因此“那人说,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6节上)他不肯付这样的代价,他爱的是土地,不是那个人。

我要很严肃的说,你们年轻人从开头就要建立一个很好的属灵生活,你们来在一起是为着彼此的好处,而不是彼此利用。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成长,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存活,我在这里是为着你来得基督,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发展,我在这里是为着你的成熟,我在这里是为着你成为基督和祂见证的祝福。我不是利用你作我的左右手。

有一天一位年轻弟兄移民到另一个城市,带头的弟兄告诉我,这位弟兄离开,就像把他的右手砍掉了。我听了感觉很复杂,爱弟兄是对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有左右手,所有的手都是属于主的。我们不是兴起一个弟兄来帮我们,替我们作事,我们不是兴起弟兄来扶持当地的教会。当然我不鼓励年轻人动不动就离开他所在的教会。你在哪里成长,就应当为着你所在的教会。这是对年轻人说的。但我要对于年长的说,你们兴起年轻人,不是为着自己,而是盼望他能在属灵的生命上得最大的益处。这是何等高的眼光!

波阿斯为路得摆上一切

这个亲人放弃了他的权利,他说,“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我不能赎了。”(6节下)他不愿意惹这个麻烦,不愿意妨碍他的产业。他就脱下鞋作证据,意思是他的脚不站在那里,他不碰那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放弃了这个赎的机会。“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你们今日作见证,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玛伦的,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9~10节)

波阿斯娶路得是为着有后裔好存留死人的名,换句话说,当这孩子长大以后,土地还是回到原主的手中,因此波阿斯等于花钱什么也没买到,他只是经过一个困难的过程,为着他人的好处。他买了土地,娶了妻子,有了儿子,但是儿子是属于那死人的,土地至终也回到儿子手中,他忙了一场,到头来是一场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要找这个麻烦?事实上,我们的主总是作这样的事,祂为你作成了一切,什么也没得着。祂只要得着了你,就非常的喜乐了。

我真爱这个部分。路得是这样的甜美,波阿斯是这样的诚实,这样的正直,又是这样的亲切,这两个人一同完成主的见证。

众民的祝福

在城门坐着的众民和长老作见证,他们说,“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11节上)拉结的意思是羔羊,利亚的意思是疲惫。如果有人祝福你,愿你的妻子像羊羔一样,又很疲惫,你一定觉得这个祝福真奇怪。但是神就是借着这两个人建立了以色列家,你若要建立神的见证,就必须像只羊羔,并且许多时候,你也觉得疲惫。神的见证往往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刚强”和“兴旺”;神的见证乃是从你的顺服中,以及从你对己生命的经历中产生的。你顺服时,就像一只羊羔,享受基督作救主;当你疲惫时,你才能真实认识自己。从对主的顺服和对自己的认识中,主的国度才得以建造。主的国度不是借着高唱军歌建造起来的,主的见证往往是借着我们在限制中对主的信靠产生出来的。

他们接着说,“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11节下~12节)法勒斯的意思是突破,突破限制。我们都知道他玛是犹大的儿媳,因着丈夫死了,她为着得着后裔,不惜伪装成妓女,和犹大同寝,生下了法勒斯。如果有人用这样故事来祝福我,我一定非常生气,我的家怎会这么糟糕!但是从属灵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像犹大的儿媳他玛一样,属灵上是极不健全的,但是主有方法可以突破我们。我们是这样的不健全,也许我们所作的没有一件是对的,但是主要从我们的不健康、不健全中突破出来。圣经里清楚记载这个祝福,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地步,都可以到主面前来,让主作我们的救主,祂所给的祝福,是远超过我们的景况和遭遇。

波阿斯与路得的后裔

“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与她同房。耶和华使她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受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跟随主不会叫你完全失望的,总是会有复苏,总是会有奉养扶持的。当你说,“哦主啊,我支持不下去了”,复苏就来了,扶持就来了。当拿俄米年老的时候,妇人祝福她说,“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13~15节)这是真的,有七个儿子又怎么样,有一个这样的儿媳就够了。主盼望得着一位一生爱祂跟随祂的人,远超过七个作礼拜的人。你要立定心志,不要作个作礼拜的人,不要只是去聚聚会,你要把你一生给主,这才是有价值的一生。

十六至十七节上,“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作他的养母。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俄备得的意思是服事,敬拜。很少人能把这两件事摆在一起,作一个服事的人,也是一个敬拜的人;服事主的时候敬拜主,敬拜主的时候服事主,因为他明白,他的存在是经过许多人长久劳苦产生的,因此他敬拜主,他也服事主。

“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17节下),耶西的意思是耶和华存在,换句话说,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果子见证神是活的。“耶西是大卫的父”,大卫的意思是神所爱的,他的一生见证他如何为神所爱,也为人所爱。这个“爱”字在箴中常用,“因你的爱比酒更美”,这个爱是非常亲密的爱,他与神与神的百姓之间有亲密的爱。

接下来,从法勒斯开始,圣经记载了十代的家谱: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18~22节)圣经里三次提到十代的家谱,第一次是创世记五章三至二十五节,从亚当到挪亚,这是第一个十代。第二个十代是创世记十一章十至二十六节,从挪亚的儿子闪到亚伯拉罕。第三次提到十代,就是法勒斯到大卫。法勒斯是犹大的儿子,在以撒、雅各,和犹大这几代之后,另一个十代产生了,为着主开始一个新时代。亚当到挪亚是一个时代,其中挪亚是转移时代的人;闪到亚伯拉罕是另一个时代,其中亚伯拉罕是转移时代的人;从法勒斯到大卫又是另一个时代,其中大卫是转移时代的人。

我很喜乐。我不知道主要怎样带领我们往前,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都将自己交给主,像路得将自己交给波阿斯一样,拒绝宗教这个至近的亲属,主就能在我们身上有路,兴起新的一代肩负起主的见证。盼望许多的地方教会,都能有像路得一样的跟随和奉献,借着兴起新的一代,来扩增并彰显基督身体的见证。

── 朱韬枢《路得记信息》

--11-朱韬枢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