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泉源」()),就是「除罪水」(、、))。
当以色列全家悔改、顺服圣灵,为自己从前弃绝弥赛亚的罪而悲哀的时候()),神必用主耶稣的宝血作为他们的除罪水,「洗除罪恶与污秽」())。
2「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必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记念;也必使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3「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
4「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
5「他必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6「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是什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当主耶稣再来「洗除罪恶与污秽」())的时候,首先就要除去以色列人中间「偶像的名」())、「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按照律法,若有假先知引诱百姓,他的父母就有责任将他治死())。因此,「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表示被洁净后的百姓人人憎恶假先知。
「穿毛衣」()),指模仿先知以利亚的样子())。「两臂中间」())的伤,是指事奉偶像的先知在自残仪式中所受的伤())。将来假先知必要否认自己曾经当过假先知()),所以替自己的伤痕作出模棱两可的解释())。
7「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
8「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9「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
)),原文是「攻击牧人和同伴」,并未明确指出是谁。但最自然的理解,是指神在除灭假先知的同时(
)),也将击打假牧人(
))。
「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
)),指卑微无助的百姓将因失去领袖而受到连累。
主耶稣曾经引用第7节来比喻自己将要受害、门徒将要分散(
、
)),但并不一定是这里的原意,也可能只是相似的类比。熟悉旧约的新约作者在使用旧约用语时,并不一定都使用旧约经文的原意,有时只是当作成语引用(
))。就像中国人引用成语、西方人引用莎士比亚名言,并不需要与原始情景完全一致。
「这全地的人」(
)),指以色列境内的人。
「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这是立约的特别用语(
)),宣告以色列余民将被恢复到圣约里、重获圣约的应许(
、
))。
7-9节原文是一首诗歌,很可能是预言末日最后「一七之半」(
))的大灾难期间,以色列人被逼迫的情况。那时,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将要遇难(
)),三分之一的以色列人将经历苦难的「熬炼」(
、
、
)),如同金银除去杂质(
)),最终因着求告神的名(
)),成为得救的「以色列全家」(
))。
神首先启示了救恩的应许:祂所拣选的「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接着启示了人得应许的途径:「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若没有神主动的预备和拣选,任何人的道德、行为或哲学、方法,都只能使人自我陶醉,并不能使人真正得救;
任何模棱两可、「心持两意」(
)),不必弃绝自己、专心「求告」神的门道,都只能使人自欺欺人,并不能得着神所应许的救恩。
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顽梗悖逆的本相是一样的,得救的途径也是一样的:因着神的拣选、「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
))。顽梗的犹太教经历了两千年的苦难,仍然拒绝接受主耶稣为基督,结果「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
))。因此,信实守约的神「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并且「使这三分之一经火」(
)),使蒙拣选的以色列余民能真正「求告耶和华名」(
)),被恢复成「祭司的国度」(
))。
上图:古埃及壁画,一群金匠正在吹火冶炼金属。高纯度的银子,是用银矿经过破碎、研磨、筛选、过滤与高温精炼的过程得着的。银子的纯度越高、品质越好,就必须经过越多的高温熬炼来去除杂质。
希望的来临(一 )赦免的泉源(1节 )。对一个为他们所犯的罪忧伤的城市,现在带来了盼望的信息。在城里,将有一个泉源被建造起来,它流着永远的水,洁净市民的罪。现在这座城永远的敌人已经被战胜,而且所有的威胁已除掉,城里生活可以得到照顾。而他们需要的赦免,部分是因为在城里的屠杀行动中所犯的罪。一个泉源永远流着清洁的水的形像是十分显着的:水的来源,即清洁的源头是神。好像巡抚彼拉多一样,谁没有在尝试从手中洗掉罪疚和过犯的污秽时,却只发现当水干掉以后,污渍依然如旧?需要清洁的感受在人类之间并非不寻常,但要找到真正起清洁作用的水是更为困难的任务。因此这些先知的话是充满着应许:神在建立祂国度时的基中一项恩赐,是供应清洁水的泉源。(二 )洁净信仰(2-6节 )。使在耶路撒冷真正信仰受损的永久咒诅,其中一项是敬拜偶像和假先知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宗教信仰上的乖曲,现在神的话直接传达出来。那些据称从木头或金属块转变成为神祇的偶像的名字,将被砍掉;以色列古代那种无偶像的信仰将要恢复起来。那些过去曾为像商人般谋利而出卖神谕的假先知将被除掉。的确,由于几个世纪以来都被擅欺诈的领袖经常滥用,作先知将要变成一种不受尊敬的职业;那些一向因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豪的,他们低级的品格将要被揭露。先知将不再穿着毛衣,而那些素常实行先知作业的人,将想尽办法去假装他们是农民或简朴的劳动者。这种除掉偶像和假先知的结果,将是一种信心的恢复,直至达到它最纯洁的形式。整个社会将不再受到谎言和虚假的影响,它们原先假装自神来到他们当中。换句话说,那里有一种对将要来临的国度的希望,在那个国度中神将被认识,而一个真理的世界将不会遭受扭曲。(三 )洁净领袖(7-9节 )。前几节的散文现在被抒情诗所取代,在诗中牧人的比喻再次被提出来。乍看起来这段好像与上文脱节,安插在十至十一章的牧人主题经文似乎更适合。但是这简短神谕的内容,以它自己方式发展了前面一段的思想。正像假先知将要被处置,同样假牧人(或君王、统治者 )也要在神国度的建立中被处置。牧人无疑代表一位神选民的统治者,虽然不可能去作更清楚的鉴定。而这里的上下文预先假定这个牧人是假牧人,虽然在经文之中没有特别陈明。耶和华的刀剑将攻击牧人,结束这种虚伪牧者的统治。但是先知带着这种见解:对牧人的审判不可避免地将要对羊群有消极的后果,这里所指的羊羔(‘微小者’、7节 )是表示他们的无辜。许多羊将要死亡,但是三分之一生存者将要经过严格考验和试炼而更为强壮。这诗歌的最后结论(9节下半 )暗示一种圣约的完全恢复和重新认识神为羊群的好牧人的结局。先知现实主义的触觉再一次投射在将来的景象中,他觉察到假领袖必须被处置,这样百姓才能完全恢复他们与神的关系。但是这种事情的发生,必会带来后果;对坏政权的审判不可避免地要溢出去而影响那些被统治的人。先知不会空讲温柔的安慰说话,说在将来的大变动中,只有犯过罪的人才会受到处置。世界并不是那样的:无辜的人经常被作恶的人所影响,而甚至对恶人的审判牵连神的‘羔羊’生活里。在这种观点下是少有安慰的,虽然先知加插了一种具建设性的思想。好像贵重的金属被火炼纯一样,照样那些无辜的也要藉着试炼的时期来炼纯和得到增强的力量。而且越过苦难的山谷,先知预见到一个时代,那时神将要说:‘这是我的子民’;而百姓终于会答道:‘耶和华是我们的神’(9节 )。这些话中说那个已改变的世界的全部精粹,这就是先知在向他启示的异象中见到的:人与神之间恢复关系将会成为概括了将来临的国度的中心。撇开这个异象的限制和现实性质不谈,它本质上会给人类带来希望。--《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撒迦利亚书第十三章 .无论犯罪的动机为何(经文并未提及),这必是故意犯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所以开一个泉源,洗净他们,就显得格外希奇。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人从来不知道有这种洁净;不过以西结曾应许过;而撒迦利亚所写约书亚的污秽衣服被脱去,也是一种图解。这个泉源甚至可以涤除谋害耶和华的代表的罪行;事实上,该项罪与此处的洁净可能相关,因为这一小段有此暗示(参∶“那日……哀恸”,与“那日……泉源”)。 罪恶(希伯来文 h]at]t]a~t[ )是泛指人类不良的行为,污秽(希伯来文 nidda^ )则指礼仪与性行为的不洁;以西结爱用第二个字(如∶,他和其他先知都将拜偶像比作淫乱。由此观之,这个字可能引发先知谈论下一个题目(2~6节)。若以西结的“用清水洒”意指洁净之泉,那么,以西结的河(结四十七),就是从圣所流出,带来医治的河流,下文也提到了,象征满载罪恶的世界得到了赦免、洁净与复原。261 见 W. O. E. Oesterley, A History of Israel , II, p. 269.
262 A. F. Kirkpatrick, The Doctrine of the Prophets (Macmillan, 1906), p. 472. 263 J.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 II (Calvin Translation Society, 1847), p. 242.
264 D. R. Jones, TBC , p. 161. 他解释希伯来文直接受格的标示,有“关于”之意(BDB, p. 85)。
265 H. G. Mitchell 也指出这点, ICC , p. 331.
266 W. O. E. Oesterley 和 T. H. Robinson 的观点,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SPCK, 1934), p. 424.
267 J. Pedersen 所提议, Israel ,I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0), p. 475;另一位赞同者为 F. F. Bruce, This is That (Paternoster Press, 1968), p. 111.
268 H. H. Rowley, The Rediscovery of the Old Testament (James Clarke, 1945), p. 49. 亦见 DOTT , p. 133.
269 T. Jansma, p. 118.(英文字的顺序有修改)。
270 M. Delcor, 'Deux passages difficiles: Zacharie 12: 11 et 11: 13', VT , III, 1953, p. 67~73. 271 F. F. Bruce, This is That , p. 112. 272 P. R. Ackroyd, 'Criteria for the Maccabean Dat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Literature', VT , III, 1953, p. 130,注脚4。
273 Mishna 教导,在悼丧时男人与女人要分开∶Sukkoth 51b, 52a.
D1弃绝冒牌领袖 以色列没有一人能逃过耶和华透过众先知所宣告的审判,甚至连先知自己也包括在内。耶利米和以西结都受到指示,要责备同作先知的,因为他们彻底腐败及下;结十三)。只要传不受欢迎的信息,就必会有人敌对;但神的话语自有其权威,等到耶路撒冷陷落,便见其立定。在被掳之后,假先知仍然存在;事实上,本章用“先知”一字,乃具讽刺贬损意味。这里说,当那日,曾自称为先知的人会害怕别人认出,甚至会否认自己说过是先知。“奉父、子、圣灵”的名说鼓励作恶的话,就等于亵渎。 2.前面曾论到冒牌领袖a),并宣告耶和华会对付他们。现在他们会被拉下面具,永远除灭。神自我彰显的首要步骤,便是暴露罪恶。我必除灭偶像的名,意指人将不再把超然的能力归于某些东西,也不再视他们为神。“名字”意味着存在与个性,是善男信女加给偶像的,好像孩子玩布偶时赋予性情;其实他们只是人手造出来的“形状”。冒牌领袖背后基本的幻觉即在此。“权势游戏”依旧有其名字和所珍视的神明。先知与污秽的灵,这些先知所讲的任何启示,都会对这地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显然都不是出自神的灵。“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污秽的灵”一词,在福音书里常出现,但在旧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 3.假预言一直到撒迦利亚的时代还存在,以致他预见未来还会复苏虽然耶和华已经对付过它。幸好公众不会再容忍这种先知。他自己的家会定他犯亵渎之罪,要把他治死;这是按照申命记十三章,那里讲用石头打死,但这里父母要“将他刺透”。这个动词与的“扎”为同一个字,此一事实也让读者警觉,是否有时“寻找行邪术者”会做得太过分,而把真的与假的一起除灭了。 4.职业先知的反应可以预想而知。因为发现不受欢迎,他就声称自己与先知运动没有关联。毛衣,是以利亚外衣的特色,用来辨认先知;而职业先知视之为尴尬之物,把它丢掉。 5.他不再靠当先知赚钱,而说自己从小就是种田的。这句话的大意很明显,但希伯来文准确的意思却不清楚,所以出现各种翻译∶人教我养牛(AV),我一直是农奴(RV),我的财产一直是田地(RSV)。最后的译文是用普遍被接纳的修改经文;JB 用同一修改,译为∶“我一直靠田地维生。” 6.你背后的伤是什么?直译应为“在你两手之间”,意即,在身上,或是前胸,或是后背(参∶;“两手”可代表“两臂”274。在脱衣作农时,他身上的疤露出来了;可能是在当先知时,进入恍惚状况而自戳己身;但他解释说,这些是在我朋友家打架时受的伤。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的,讽刺意味很强,还有不祥的含义。朋友也可译为“爱人们”,就是去拜偶像的人,因这个字常具此意(如∶及下;。这个人再不提偶像之名,这与第2节相符。274 这表达法出现在 ANET 131页,'Ugaritic Myths and Legends', 2 III ABA∶“击打亚扪王子的背,在审判官拿哈的膀臂之间。”
B3牧人被杀,羊群分散 这一首令人震惊的诗接续了十一章牧人的主题,不过在十二、十三章中,先知的思路也没有离开领导者。耶和华呼召刀剑来攻击牧人;而缺了牧人的羊群四散走避,经历艰难与损失;这一切更印证出他们是耶和华的子民。弗洛斯特认为,这一“完整而自足的小宝石”是十二、十三章的最高潮275。 至于这首诗的位置,和与的关系,钟斯认为,它属于此处,不应该挪到之后。“它相连,关系如下∶神在律法中(申十三)规定,百姓要严厉对待假先知(不计亲情、血缘和友谊),而祂对自己的牧人也实践这原则。可以这样说,与比较,耶和华神乃是在实践祂自己的理念!”276 7.刀剑哪,应当醒起,攻击我的牧人。在大马色的撒督之约文献中277,认为这些话是撒迦利亚所说,其情境为神来访视地球,审判恶人之时。我的牧人显示这不是普通的领袖,乃是神赐给祂子民的礼物。若配上不同的母音(因希伯来文通常只以子音书写), ro{`i^ 一字可指“同伴”;但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意思是“牧人”;无论如何,从平行句站在我旁边的人看来,这里可能有双关语的用意。“站在我旁边的人”一词,只在利未记出现过(如,,意指“近邻”;照样,牧人也与耶和华肩并肩,与祂平等。耶和华居然会吩咐刀剑,攻击我的牧人,真是不可思议;然而,在有类似的话∶“耶和华却定意将祂压伤。”羊群是耶和华的子民,如以西结书三十四章。在被掳时期他们没有领袖,是分散的,现在耶和华的手也要这样加在微小者的身上,NEB 译为牧童,意思是∶卑微无助的人要受苦;正如主被钉十架时,祂忠实的朋友也受到痛苦。其他经文亦暗示,教会将受大苦难,甚至表面上似乎被除灭,然后主才会插手干预;。有些注释家对最后一行作不同的解释,认为是作出保护无助者的手势278。 8.在一场大灾难中,以色列境内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杀(参∶,但这还不是痛苦的结束。 9.剩下的三分之一,耶和华会将他们放进火中(,“火中抽出的一根柴”;;,这是传统的比喻,意为炼净杂质;;及下;。在熔炉中,银子和金子内的杂质或合金会沉淀,因此火可以用来炼出纯金纯银。所以,苦难有正面的目的。他们必求告我的名,经过这一切遭遇后,他们会发现,与耶和华的关系才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求告祂,祂也称他们为祂的子民。本节的最后四行为交错式∶他们,我,我,他们,这结构反映出一个关系必有两方,在神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这位牧人是谁?先知没有明说。倘若他愿意,他可以把大卫的主题与这位牧人相连;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指出这位牧人就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仆人,虽然他心中可能想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既带着谜样的色彩,就要人去思想;有线索可知,它对耶稣的思想有深入的影响,远超旧约其他的牧人经文279(参∶约十,其中反覆强调好牧人为羊舍命,以及羊的四散)。275 S. B. Frost, Old Testament Apocalyptic , pp. 135f.
276 D. R. Jones, VT , XII, p. 251.
277 CD 19. 5~9 (MS B),引于 F. F. Bruce, This is That , p. 103.
278 Lamarche, p. 92.
279 参 R. T. France, Jesus and the Old Testament (Tyndale Press, 1971), pp. 103f., pp. 107f.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罪恶是指人道德的失败,不合神的标准(hatta~t原意为不中的 )。污秽(nidda )是指礼仪的不洁,常指身体方面的。拜偶像既与犯奸淫相同,所以是污秽的,干犯神的圣洁。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以色列民悔改,赦罪的救恩便临到他们身上。
随着前一章的哀悼,这里是洁除罪污。“泉源”。各各他山,到基督再来的时候,要为所有活着的人得救恩而开放。
那日。特指所提到的弥赛亚的日子。救赎主以特殊的方式降临,使人注意到神处理罪恶的方法。有一个源泉一直敞开着。相信将来之救主的人都可以获得赦罪。但人们大大忽略了神拯救的办法。现在要重新发出邀请。
●「泉源」:实质上等同于 民 8:7 19:1-9 的除罪水。
●「罪恶」:泛指人类的不良行为。
●「污秽」:指礼仪上的不洁净。
【】
「泉源」:在圣经中多次象征神丰盛的恩典(见串 ),尤指赦罪之恩。
「罪恶」:泛指人的罪行。
「污秽」:主要指礼仪上的不洁与身子上的淫乱(后者常象征拜偶像之罪 )。在弥赛亚的日子(那日 ),神不但赐下「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12:10),并且为百姓预备救恩,使罪得赦,。
——《串珠圣经注释》
【那日必给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何意?】
答:在圣经中有好些地方提到泉源,如活水的泉源,,,,、救恩的泉源,、永生生命的泉源,,,,、智慧的泉源等。这些不外乎是形容神丰富的救恩、生命与智慧,使人得着满足。但在这里却是一个明显的豫言。耶和华说:「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那日」乃指耶路撒冷遭难悲哀的日子;也是主耶稣降临的日子。「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乃豫言被扎的弥赛亚基督,为拯教室以色列人,甚至全世界的人类,开了一个得救的泉源。这一节经文显明了福音真理,就是使人因着基督宝血的功效,洗除罪恶,因信称义;又使人因着基督之灵泉的洁净,除去污秽,得以成圣。这血与水之间的关系,已为使徒约翰在基督身旁看到见证出来,并且也为圣灵同作见证。耶稣也曾亲自应许信的人,要从他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就是指着要受圣灵说的。岂不正是应验先知在此处所说的豫言么,!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从旧约时代,神就给人预备了这个泉源,在人人的期望中日渐明显的打开了。旧约时代,是要以献上祭牲的血来为人赎罪,到了新约时代,是以基督的血为人赎罪。由于基督的受死,流血舍命,这个属灵的泉源才实际的打开了,成为人类丰富而永远得救的根源。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不再被人纪念。也必使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名」是代表性格与位格。但是敬奉的人将偶像当作活的,且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犹如孩童将玩偶当作人一样。现在神加以禁止,使人不再拜偶像,也不再将偶像当作活的有生命之神明。「名」也代表「实际」,偶像既是虚无的,就没有实际可言,这就除去一般人对偶像虚假的认识,除去他们对偶像所有的假想与推侧的事。偶像的事也全部忘记,不再被纪念。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被掳归回后仍有假先知出现,他们或假冒耶和华的名说自己的话(3 ),或是受了邪灵的操纵(2 ),导百姓入歧途。
2-5节预言从地上清除偶像和假先知。这里引用一条类似于处理背道者的古老法律,形象地说明了假先知的可憎,。以色列尤其受假先知所害,。神希望在弥赛亚第一次降临以后所建立的新社会中,特别要清除一切假教师,制止他们的异端邪说。
自古以来,假先知和假宗教教师一直危害着神的教会,直到末日,,。对付谬道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圣经的真理充分武装自己的头脑。
2~6自此以后,偶像废除,假预言停止。
2~6所有偶像膜拜将会被根除,而所有假预言也将停止。在热切遵从神律法的心情下,父母会把参与假预言的孩子送到死地(3节 。假先知不会穿着“毛衣”(4节 );那是真先知常有的装束,。相反地,他们会假装农夫(5节 ),并为拜偶像时某些疯狂行为所造成的“伤”编说谎话,讹称那是父母的责罚或朋友相争所造成的伤痕。
2~9偶像与伪先知必要灭绝,神子民被炼净。
【】「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剌透。」假先知必为人所不容,在以色列人不可有这样的先知,假托耶和华的名说预言,甚至家庭都不能容有这样迷信与虚假。以色列人必须爱神,为祂的荣耀有热切的心拥护,而且有切实悔改的心痛改前非。如有假先知,连生他的父母都不可让他存活。必须治死。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将他刺透」
:按摩西的律例,假先知须用石头处死(参串 )。
●13:3 :依照 申 13:1-10 的记载若有假先知引诱百姓,他的父母要负起责任将他治死。
【】「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
这里仍继续论假先知。那些冒充先知的人,在穿着上模仿先知,好似以利亚那样穿着毛衣,使人有错觉,以为他是真先知,就听信他的谎言。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穿毛衣”:是先知的服饰,。
●「穿毛衣」:模仿以利亚王下 1:8 。
4~5假先知不为家人与社会所容,所以不敢再穿着昔日引以为荣的先知装束(毛衣 见串十二 )。他们亦羞于提及往昔赖以占兆的异梦。为了免人怀疑,他们甚至冒充是替人耕种的奴仆。有学者认为「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可译作「我自幼便买下这地(或靠这地维生 )」。
【先知的毛衣】
先知的特殊袍子很可能是动物皮制成,所以外面还有毛,然而不是所有的袍子都是这么缝制的。古代近东对先知的穿著着墨不多,因此难以比较。同时期的亚述碑文开始刻有人穿着狮子头的外袍,颇耐人寻味。这些人似乎参与某种仪式(跳舞 ),侍立于神明两侧。有人猜他们是驱魔的法师。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必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假先知必须承认他自己本来的出身,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人而已。从小就属别人所有,有人就认为他是奴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原文是「年少时人持有」。
◎这个时代大家仍然争着炫耀自己有特异功能或者特殊的神力,圣经预言到了末日大家要争相否认特异功能,这是目前很难以想象的事情。
【】「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有甚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两臂原意为两手,但「手」就是「臂」。两臂中间或指胸膛或背,他为甚么会受伤呢?可能是拜假神而割身受伤的,正如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祷告前,看见那些假先知的行动,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这种行动在异教礼仪与习俗也很普遍。
这是亲友家中所受的伤,「亲友」可译为「亲爱的」或「情侣」,与拜偶像的情形有关,正如:「所爱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这里所讲的假先知身体上所受的伤,是指侍奉偶像的先知在仪式中自戕所受的伤。
「两臂中间」:即手、臂、胸。昔日的假先知往往损伤己身以博神明欢心。此时,假先知为要掩饰身分,便替自己的伤痕作出模棱两可的解释,以「亲友家」暗喻「外邦神庙」,使别人听来以为他是受家人责罚或与人打架,因而受伤。
两臂中间。有译本为“脊背”(RSV版 )。。箭射中约兰的脊背,从心窝穿出。不过那里所用的是“背”(zero′im ),而不是“手”(yadim )。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词是否同义。在本文中有关受什么伤的问题,似乎是对悔改的假先知而发的。一些解经家认为,本文是预言基督在那些本应成为祂朋友的人手中挨打受伤,,15:15,,。若是这样,那一定是这个预言次要的应用,或在后停顿下来,把第6节和第7节连起来。第七节显然是预言基督的。
●「两臂中间」:指胸前或背后,很可能是指着假先知进入恍神状态后自割自刺的伤痕,不过现在假先知们要撇清自己以前当过假先知,所以就说那个伤痕是在亲友家受的伤。 王上 18:28
●「亲友」:「亲爱的人」、「情侣」。
【先知身上的伤口】
在,巴力的先知很明显以自戕作为哀悼仪式的一部分。乌加列文学提到众神听到巴力死亡的消息而自戕。另外,来自乌加列的亚喀得智能文学作品中,将哀悼仪式里的放血举动,与先知狂喜的举动作比较。自加的伤痕代表自己的确是先知。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同伴」或可译为「邻舍」,,就是十分相近的人,「牧人」与主相近,他是好牧人,是神所差遣的弥赛亚。
「微小者」在耶利米书为「卑微」,「降卑」,在旧约中共有这三处。这或指「牧童」(英文新译本New English Bible )或指小羊。刀剑是审判的表征。这里的刀剑是对付君王,首领与祭司,他们原应作耶和华的代表,结果因他们受审,百姓就在艰苦患难之中。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新约福音书作者,将本节经文应用中基督受害、门徒分散之事上,。
这里指基督的死和众门徒的分散。
这「牧人」即神的「同伴」(弥赛亚 ),与神异常密切,身分相若。「羊」代表神的子民(如在结三十四 亚十一 )。「微小者」喻卑微无助的百姓。神击打弥赛亚时,祂卑微的子民亦遭殃;但这里的「反手」带有炼净之意(参9 。
击打牧人。耶稣把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在耶稣受审和受审以前,门徒逃跑了,羊群分散了,。
反手。该词既能用于褒义,如,也能用于贬义,如。用于褒义,是向“微小者”保证安慰和保护,用于贬义,是预言即使是羊群中的卑微柔嫩者也要遭遇困难和痛苦。
● 13:7 耶稣在 太 26:31 中引用。
●「刀剑」:武力和攻击的力量(在此拟人化 )。
●「我的牧人」:「牧人」是单数,并非指一般的领袖,而是特指弥赛亚。 赛 53:10 这牧人也称为「耶和华的同伴」。
●「反手加在」:「回过头来攻击」的意思。
●「微小者」:「卑微的人」、「小羊」。
◎这里先知的预言的时序交错:其中 亚 13:1-6, 8-9 为末世的预言; 亚 13:7 为耶稣被钉十字架所发生的事。
7~9神击打真牧,将余下的百姓炼净。
【】
这「牧人」即神的「同伴」(弥赛亚 ),与神异常密切,身分相若。
「羊」代表神的子民(如在结34章 亚11章 )。
「微小者」喻卑微无助的百姓。神击打弥赛亚时,祂卑微的子民亦遭殃;但这里的「反手」带有炼净之意(参9 。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这全地不是指全世界,而是指耶和华地土,神百姓的所在。三分之二原为「二口」,即两部分或三分之二,在以西结书所提到的是三分之一被毁灭,不是多数,但此处多数「三分之二」被剪除,似乎更加严重。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继耶和华的牧人被击打后,大部分的以民将要灭亡,剩下的小部分则被炼净,与神重申盟约,彼此相和。
撒迦利亚在这里预言,如果以色列人配合上天的旨意和计划,将会发生何种情况。虽然不是全部的人,但仍有许多人会接受弥赛亚。在祂死后,将有苦难的时候来到。一切拒绝接受祂的人将被消灭;祂的信徒将要得到洁净(第9节 )。这里所给出的数目(三分之一留下来-三分之二被消灭 )并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人无疑会拒绝神所提供的救恩。
● 13:8 很可能是指启 9:13-21 末世的预言。
◎这里预言弥赛亚将会被击打,犹太选民三分之二要死亡,三分之一要被苦难试炼,然后就如金银除去杂质一样脱颖而出。
8~9这两节经文及以后的预言,回复到已开始的主题上,就是以色列民在受到极深重的痛苦而悔改,。“三分之一”:余剩之民,在审判中神的怜悯。
8~9基督再来时,神对以色列的审判剪除他们的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这些就是那时将要得救的“全以色列”。
【】「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这三分之一余民,是仰望那被扎的,并为此痛悔的。他们是蒙神开的泉源洗除罪孽的。他们经火受熬炼,好似银子一般。熬炼的目的是为除去污秽与杂质,在钳锅中炼,是须要有烈火在底下。
他们必求告神的名,真正认识耶和华,明白祂的心意,信靠祂,恳求祂的恩惠。神的应允是在于承认他们是祂的子民,他们也承认祂是神。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神将与经过洁净的余民重新立约。;
【洗罪的泉源】「那日必…开一个泉源洗除罪。」
在敬拜神的礼仪中,有各样洗濯的规矩,是因为人内心的深处,知道自己不洁,不能够亲近神;连各种异教,他们虽然不认识神,却也要斋戒沐浴,是因为内心有负咎的感觉。
基督徒注重清洁,有的人认为清洁是圣洁以外最重要的品德。这虽然不是出于圣经,但不会带着罪咎的心敬拜神。
罪不止是外面的罪行,犯罪是由于内心的罪性。因此,先知说:“耶路撒冷啊,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恶念存在你心里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每年献祭物,总不能叫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良心被洁净)。所以先知指着将来的日子说:
“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洗罪的“泉源”,是表明丰满不会枯竭的。这泉源是从各各他的十架流出;因为主耶稣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世人都犯了罪,所以救恩是普遍的需要:从王家作领袖的,到平民,以至全人类,都需要主的洁净。耶稣“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因此,先知以赛亚预言主耶稣的救赎功效说:“祂必洗净许多国民”。
使徒约翰在十字架下,见证耶稣为人的罪受死:“有一个兵,拿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这血与水和圣灵的见证,不仅是为了犹太人,也是为了全世界信主的人,罪得赦免,而得永生:“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
旧约洁净的礼仪,只是除去肉体的污秽。但“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祂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吗?”
在基督里的圣徒,必须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的人。应当离开旧人中的罪污,“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这是教会在光明中的团契生活,是基督在地上的见证。到主再临的时候,与主同在新耶路撒冷里面。
── 于中旻《撒迦利亚书笺记》
【余民的熬炼】
承接十二章的应许,这章说明了在「那日」将要成就的事;可分为两方面:
1. 罪在百姓中要彻底除灭(2~6 )──这包括污秽的灵(2 )及假先知的假预言(3~6 )。留意第2节中的「我必从」、「我必使」等字眼,说明了罪的除净是神亲自的参与、成就的作为。
2. 好牧人将要被拒绝(7 ),选民将要因这罪承受神的审判。那些圣洁的余民,将要经历试炼,像被火熬炼。而这熬炼的果效是双方面的:余民将会转向求告神;及回复「约神与约民」的关系。
有时也有如火一般的试炼临到我们。神试炼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经历火的熬炼而成精金。试炼往往使我们更亲近神,能更深的进入「我与祂」这「神人关系」中。
祷告求主鉴察试验我,彻底除净我内心的污秽,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又求主赐我在试炼中的信心与忍耐,因我深知经过火的试炼后,我必如精金。
──《新旧约辅读》
【】
「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
这些话在应用上有些不确定的解释。在我们的王受死的前夕,祂说人们对祂的行动。祂不是牧人吗?那些同伴是祂一小群的羊吗?这些都应验在祂身上。
祂确是牧人,忠于父神的嘱托,勤于职守。特别的重点在代名词「我的」,神交给子照管那些人,以致没有一个失落,在末日要将他们兴起,从死里复活。
但是祂还不仅是牧人,更是神的同伴,从永世就在父神的怀抱之中。然而祂并以自己与神为同等的,虽然祂的意识十分确定。这原是祂本来的权利,在神极深的奥秘与计划之中,祂都有分与创造安排与救赎的事上。祂是神的同伴。全能者说: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但是我的心哪,你该站住思想,祂有这一切,却成为人,成为「我的同伴」,是神与人中间的中保。
神公义的刀剑!子从伊甸园的罪恶发生,这似乎没有发挥它的功能。一直到时候满足,子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祂为我们成为罪,担当我们的过犯。祂好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现在神公义的刀剑已经出鞘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