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撒迦利亚 第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天使(原文是他)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

2「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

「大祭司约书亚」())是约撒答的儿子、西莱雅的孙子())、文士以斯拉的侄子())。西莱雅是圣殿被毁时的大祭司,被巴比伦王处死())。约书亚继承了祖父大祭司的职分,是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的第一位大祭司。希伯来文「约书亚」的亚兰文是「耶书亚」()),希腊文是「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
「撒但」())的意思是「敌人、对抗者、控告者」 ,特指背叛神的天使长,「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自高自大」()),是控告者())、堕落的天使())、说谎者之父()),「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以后,撒但从天坠落、不能再控告属神的人()),但仍在空中掌权())。进入千年国度之前,撒但将被捆绑一千年()),最后被永远丢在硫磺的火湖里())。
「右边」())是古代法庭中控方的位置())。「作对 שָׂטַן」原文是「成为对手、控告」()),是「撒但 שָׂטָן」的动词。
「拣选」())原文的时态是分词,表明继续不断的动作。
「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是一句希伯来成语,表示蒙神拯救的余数())。约书亚和回归的百姓都是被神从巴比伦的火中拯救的余数,每一个蒙恩得救的信徒也都是被神从火湖里抽出来的一根柴,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并没有任何可夸的功劳。
「大祭司约书亚」代表犯罪的全体百姓站在神面前,就像在法庭上受审一样,被撒但控诉,阻拦他事奉神。没有一个罪人能抵挡撒但的控告,只有拣选人的神才能对付撒但、洁净祂「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
神「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每一个新约信徒的生命也都满了残缺,本没有资格亲近神、事奉神,但圣洁的神却乐意接纳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因为我们的残缺已经被基督的义所遮盖()),所以「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3「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

4「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5「我说:『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

大祭司穿「污秽的衣服」()),是严重的罪()),象征全体百姓())过去和现在都满了罪污。
「脱去他污秽的衣服」()),象征「脱离罪孽」())。
「华美的衣服」())原文是复数,指大祭司专用的礼袍。
「洁净的冠冕」())原文是「洁净的头巾」,指大祭司专用的冠冕())。
污秽的约书亚戴上「洁净的冠冕」、穿上「华美的衣服」,就恢复了大祭司的权柄和地位。大祭司的礼袍和冠冕都预表基督,当得救的罪人「披戴基督」())的时候,就能在拣选的恩典里越过残缺的本相,得以站立在神面前事奉。
所有参与重建圣殿的百姓「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本来配不上神;但神愿意赦免他们,用「洁净的冠冕」和「华美的衣服」遮盖他们,他们的建造才能蒙神悦纳。因此,任何属灵的建造,都要藏在基督里建造;任何的争战,都要藏在基督里争战;「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
上图:以色列圣殿研究所制作的大祭司礼袍和冠冕。

6「耶和华的使者告诫约书亚说:」

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

8「大祭司约书亚啊,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告诫」())原文是「作见证、正式声明」,表明接下来的话是一个严肃的声明。
「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原文是「审判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代表管理神的百姓。在被掳前,君王负责管理神的百姓,但现在已经没有君王,神就把管理百姓的权柄交给大祭司,等候弥赛亚来担起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职责。大祭司只有遵行神的道、谨守神的命令,才能管理神的家());因为人若不能顺服神的权柄,就不能显明神的权柄。在这以后的四百多年里,犹太人在大祭司的统治下过着政教合一的生活。
「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大祭司可以像这些天使一样,有直接来到神面前的特权,重新成为「祭司的国度」())。今天,所有的信徒都在大祭司基督里得着了这个特权,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同伴」())原文是复数,指其他的祭司。「他们是作预兆的」()),指大祭司约书亚和其他祭司都预表弥赛亚将要做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大卫的苗裔」())指弥赛亚())。「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是宣告大卫之约一定要实现,弥赛亚一定会来临。

9「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10「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神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这块七眼「石头」()),也是建造圣殿的最后一块石头()),很可能是象征弥赛亚())。「七眼」())象征「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
神「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可能指神将亲自预备弥赛亚,让祂在十字架上「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担任了所有被拣选之人的罪,就「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预言神的百姓将在弥赛亚的国度里得享安息())。
本章是第四个异象,神宣告祂将洁净大祭司约书亚,使他成为管理神家的领袖,并将「除掉这地的罪孽」())。因为只有圣洁的百姓,才有资格参与属灵的建造。今天,神已经「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因此,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第四个异象:约书亚与撒但

这里现实与异象碰上了,在先知的脑海中居要的一些人物和问题,现在在异象中出现。撒迦利亚看见约书亚,他这位同僚是耶路撒冷城中的大祭司,正站在神和祂的天使面前。背景好像是一个法庭:神在其中担当法官的角色,撒但也在其中扮演控方的律师。(注:撒但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反对者’、或者‘控告者’。撒但在此不是一个个别的名称、好像后来在犹太人和基督教历史上所变成的那样。这里的撒但、和约伯记一至二章中所载的一样、是一个神的仆人、他的权柄是神给予的。但是在这里的内文中、我们开始感觉到撒但的恶意、这可能是演变成后来关于撒但恶者的概念的过程的一部分。 )

这些法庭上的对话,以神对控方的斥责开始,但说话的内容暗示,撒但已经在他针对约书亚和耶路撒冷的控告中说过话。控告是突然被中止了的:‘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么?’(2节 )这话暗示犹大已经为她的罪多次受苦。大祭司约书亚在这里看来是代表参加敬拜的人,他站在法庭面前,穿着污秽的衣服,这也许代表百姓犯罪所带给犹大的悲惨状况,以及他们敬拜的不完全。书中法庭的景象没有详细记载,事实上,当有指示把约书亚污秽的衣服除掉时,异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似已发生。在除去污秽衣服之后的说话,清楚地显示这个行动的象征性:‘我要使你脱离罪孽’(4节 )。而当穿上新的大祭司衣裳时,暗示也同样清楚:代表百姓的大祭司获得了一种新的权力。而突然之间,撒迦利亚自发地说话,自己也进入了异象中:‘让他们把清洁的头巾戴在他头上,’他在感觉到大祭司服装的不整洁时这样说着。(译者注:中文和合本把这句话译作‘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而英文标准修订本把‘冠冕’译作‘头巾’turban )。

完成了这个重新穿戴服装的仪式,跟着神向约书亚讲话。祂对约书亚说,如果他遵守耶和华的律法和所有祭司的职责,他就会有权柄管理圣殿和它所属的区域。第八节后半所指的‘苗裔’意思有些不清楚;虽然直接地可以指约书亚的同伴所罗巴伯王,但是这些话有一种弥赛亚的寓意(或者后来被认为有弥赛亚的寓意 )。而第九节的‘石头’也同样不清楚;它曾有几种解释,但没有一种是确定的,不过这里有一种除掉这地的罪的清楚象征。作为一种赦免的结果和神所赐公义的新特征,在犹大将有一种满足的情绪和与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10节 )

这个异象对撒迦利亚说话,并且藉着他向百姓讲论现在和将来两方面。

(一 )目前的激励。在撒迦利亚的时代,以圣殿工作的进行速度,是很难令人相信圣殿中的敬拜,能够像他们以往那样。重建下塌的敬拜地方是一回事,但是真正的敬拜本质必须在百姓和他们的属灵领导人之中表现出来。约书亚穿着他那可悲的破衣服站在神面前,象征着这个国家可怜的属灵光景。他们和以往已经不一样了:他们犯了太多的罪,并且腐败了祭司的职分太久,已经不能再盼望他们能恢复古时敬拜的纯洁性。所以给约书亚新衣服的异象,对他们现行重建圣殿的活动表示鼓励。从人的角度来说,毁坏现在所有盼望的,是对罪恶历史的清楚回忆和无法除去的罪疚感。给约书亚新衣的恩赐,表示过去的可以消除,而新的可以开始。他们在重建圣殿方面的任务不是徒然的;在殿的墙内,真正的敬拜能够再一次呈献给神。

这个赐给新衣服的异象,继续显示着希望给以后的世代。正像一个人穿着T恤和牛仔裤来到隆重的晚宴上,注意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好像悲惨的破衣裳,使我们在神面前感到尴尬。而撒迦利亚提醒我们所有基督徒的生活和敬拜本质的要素:就是赦免。赦免意味着我们过去污秽的衣裳可以丢弃,这样我们可以享受与神的关系,不再因为我们的脏衣服而感到不自然;而穿上道德美好的新装,就是神应许赐给那些在真理中寻求祂的人。

(二 )给将来的希望。先知的异象有一种对更遥远世代的弦外之音,在那里纯正的敬拜与平安的生活,将最终变成神百姓每日的正常状况。这个声音在约翰的异象中得到回响。在基督教历史的初期,当他面对着一个穿上新装的教会,他写道:‘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布,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撒迦利亚异象的寓意,和使徒约翰明确的希望,都指向一位带来这种转变的弥赛亚。

但是我们被困于时间和永恒之间的张力,程度并不亚于撒迦利亚。应付过去和活于现在之间的挣扎继续存在。而在挣扎之中我们会偶然地瞥见一个更好的将来,通常这种异象的性质看来并不真实。撒迦利亚时代的环境,很少给信心留有余地,这种信心认为时候将到,‘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10节 );我们的世代毫无迈向这种甘于澹泊的境界的迹象。然而这个将来的异象,尽管它遥不可及和缺乏焦点,它对现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将来和现在是不可分开的。正像撒迦利亚所说的和所作的是为了把将来的状况告诉他的人民和全世界,我们也是如此。正是我们对将来的异象,使我们能够把它的一些内容带给现在的世界。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撒迦利亚书第三章

C异象四∶大祭司重新复职

前三个异象中,先知从圣城之外的溪谷,来到一处可俯瞰原来耶路撒冷四郭的地方。在第四与第五个异象中,他置身于圣殿院内,就是大祭司执行职务之处,他可以由此进到神面前。这两个异象与犹大在神面前的地位,和她灵性的资源有关。

前三个异象的一些特色,在第四个异象中不复出现。没有奥秘难明、让先知提出问题的事,也不需要解释的天使来作说明。相反的,约书亚的身分一开始就公告了,而异象一边进行,其动作也一边解明139

1.他又指给我看应当是指陪伴先知的解释天使。介绍异象用新的手法,可能不过是作者为了避免一直用同样的模式。这一幕出现在天上的法庭,耶和华的使者在第2节只被称作“耶和华”,他代表神作审判者,而约书亚因具大祭司的职分,代表犹太人,站在被告席受审。控告者是撒但,希伯来文有定冠词,并非以这个名称为名字,只是一个普通名词,意思为“控告者”(参∶,扮演法庭中必须有的一个角色。到了新约才发展出一个具位格、与神对抗的魔鬼教义。无论如何,就连这里撒但的角色也有邪恶的意味,与神的旨意相反,由耶和华对它说的话可看出端倪(2节)。

2.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耶和华既斥责,就没有人可反驳祂的话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耶路撒冷蒙拣选的主题继续凸显,以实际的方式证实神与她有特别的关系。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让人想起;这显然是一种谚语,表示经过神管教之后蒙恩得救。在埃及为奴的时期曾被形容为铁炉,所以此处也可能意指埃及的拯救。约书亚既然代表从被掳的铁炉中归回的余民,就格外宝贵,是神拣选之爱的对象。

3.约书亚所穿污秽的衣服∶是大祭司的圣袍。被形容为“污秽”的事实,有几种解释。有些人认为约书亚在哀恸,按习俗身穿麻衣、头洒灰尘140。第2节的比喻则暗示,这些外袍可能是因火炉的经历而遭玷污,亦即,因与崇信异教的巴比伦接触,而被污染。但对约书亚所说的话,显示“污秽的衣服”与“罪孽”有关(4节),而仪式的不洁与圣殿尚未完工的羞辱,都不足以成为原因。如果他是在哀恸,代表全国的悔改,就是承认个人与团体都犯了罪。站在审判者面前,约书亚无力自救。

4.前面未曾提过的天上活物,此时被叫来脱去那污秽的衣服,而耶和华的使者说明了这举动的意义,作为引介语的看哪,直译可作“观看”,与、10节的感叹词为不同的字。它让人注意脱去污秽衣服的灵性含义∶我使你脱离罪孽。“罪孽”(希伯来文 `a{wo^n )是一个通用的字,指导致痛苦与罪咎的犯罪性情。约书亚身为大祭司,代表所有百姓承受的灾难,他们遭到神的忿怒,受到被掳的刑罚,现在则知道,他们需要有一条路回到圣洁之神的面前。这个异象显示,神接纳约书亚,也等于接纳他所代表之人,将触犯祂圣洁的事完全从祂眼前清除。这还不够。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这是应许要让他穿上适合天上法庭的衣服;这是约书亚的力量所无法提供的。

5.我说。这一幕非常生动,撒迦利亚禁不住建议,再加上冠冕,以穿上能进到神面前的全套服装141。这里所用的冠冕 s]a{ni^p{ )一字,与出埃及记与利未记中所描写大祭司的冠冕不完全相同(的注脚),但为同源字,用于比喻中。无论这些衣服是否为大祭司的礼服,最重要的是,它们象征天上法庭的接纳(参∶

这个异象与的责备有关。祭物是否能除罪成了问题。虽然这个异象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却向悔改之人保证,罪孽已除,神应许要接纳他们。

6、7.耶和华的使者重新任命约书亚,并赐下两个条件。如果大祭司能实践条件,就会有两项特权,是他的前辈在被掳之前未能清楚得着的。

你若遵行我的道意指完全委身于神所启示的品格、动机;消极方面,则为拒绝任何会带来妥协的事物。谨守我的命令(希伯来文 mis%meret[ )包括忠心地执行祭司的礼仪(参∶民三,那里这个字用了九次)。简言之,道德和仪式两方面的要求,都必须做到。第一项特权便是在圣殿和其院宇中独享权柄。从前国王曾在崇拜的事上有权及下),从现在开始,大祭司的特权便不可动摇。动词直译为“审判( di^n )我的家”,意为不但管理礼仪,也兼具审判功能。第二个特权是∶不但可以进入至圣所,而且可以直接来到神面前,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就是指服事神的众天使(4节)。这份崇高的荣誉,藉赐下华美外袍的举动作预表,因这样穿宀排浣到神面前。

这一切动作,乃是预示那位与约书亚同名、但更伟大的人物,就是耶稣和祂的工作。在基督徒时期之前,忠心的大祭司进到神的面前,也像基督徒一样,是“本乎恩、因着信”。尽管有对头控告(1节),耶和华却恢复他的职位,重新交代任务,赐给他权柄;现在每个信徒都有这权柄,就是直接进到神面前

8.现在当听一语,让人留意以下的重要言论(参∶。这话是向大祭司约书亚,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所说。显然大祭司是在祭司集会中作主席,正如以西结在长老或百姓当中一样。撒迦利亚在向所有的祭司说话,不过他们并不一定都在场,所以用了第三人称代名词,他们是作豫兆的(希伯来文 mo^p{e{t[ )。这个字可以指“神能力的特别彰显”,或“未来事件的征兆”,这一节便是这个意思(参∶。他们身为祭司的事实,使他们成为所应许之苗裔(希伯来文 s]emah] )的兆头;他亦被称为我的仆人(参∶赛四十~五十五章的“仆人”主题,特别是。否则这里便没有线索可以辨认苗裔的身分;对苗裔的说明,请见的注释。

9.此处比方突然从苗裔转为石头,JB 与 NEB 的译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安排经文。JB 将第9a节接于第7节之后,而 NEB 则接于第10节之后;不过 NEB 将第三、四章的内容大肆重组,这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这类变动缺乏经文的证据,没有控制的标准,只反映出一位或几位学者个人的观点。

石头(希伯来文 ~eb[en )可指任何一种石头,无论是普通石头或宝石;也可能是用来建圣殿的材料(参以赛亚的石头,;不过有七面的石头很难用作根基或房角石。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从本句话看来,这块石头可能是一种石碑,而亚述与巴比伦王将这类石头放在建筑的根基,作为恒久的记念142,因此,有些注释家认为,撒迦利亚在此处是想到一块作根基的石头143。动词“雕刻”可用于金属、石头、木头,所以对判断石头的类别并无帮助;另外惟一提到镌刻于石的经文,是讲到祭司的背景时;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名刻于玛瑙等宝石上,安在祭司穿的肩带上,又置于胸牌上(21节)。这里可能是指雕刻在建筑用的石头上,但有证据显示,这是一块宝石,具象征意义144。另一方面,正如阿克诺所言,这一节所强调的,是除去这地的罪孽,他认为这块石头是置于大祭司的冠冕之上,而这冠冕与赎罪有关及下)。

这里没有说将石头赐给约书亚,却说是立在约书亚面前,因此可以假设它比一般的宝石要大。有七面,希伯来文为“眼”(NEB、和合本)。 ayin (“眼”)字在希伯来文中的用法变化多端。除了指肉体的眼睛外,可以用于比方,有些译文大家已经熟悉,如“眼中的瞳人”,“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恶眼看……”。有时英译较直译,或改变了比方∶地的眼睛(“面”,,吗哪的眼(“外貌”,,酒的眼(“闪烁”,,铜的眼(“光耀”,。按希伯来文的用法看来,这里是否可译为“面”还可怀疑,不过“地的面”之用法或许可作为支持

不过,另外一个 `ayin 意为“泉源”,而李平斯基认为145,这里都是用这个字。如此,可能的译法则为∶“看那块我放在约书亚面前的石头。七条泉水在一块石头上(按李平斯基的看法,这句成语意为“同一时刻”)!看哪,我打开它们的开口,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也要在一日内除去这地的罪孽。”打开它们的开口所用的是动词 pa{t[ah] 的主要意思,虽然标示需要略作改动,才能译为“开口”,但有七十士译本和另一些译本的支持。李平斯基之翻译,优点为将8~10节的信息整合起来,皆为向约书亚和众祭司所说的话。这些泉源的“活水”使苗裔发生(8节),将罪孽涤除(9节),并保证昌盛(10节)。根据这个翻译,这块石头不再是雕刻的宝石,而是借摩西在旷野击打磐石为其含义;参∶。摩西拿杖击打磐石。耶和华则应许赐下祂的苗裔,以及与石头相关的活水。虽然用语不同,但思路却相连。那位苗裔就像摩西与约书亚一样,会以代表的身分除去这地的罪,带来真正的昌盛。撒迦利亚有可能是藉文字游戏,将这两种意思放在一起。

10.当那日,李平斯基146引用四个佐证来支持“同一日”的翻译,而“当那日”这古老的希伯来文说法通常乃是“在末日”的术语。却清清楚楚是指“同一日”。这段经文在强调历史中决定性的一刻,就是这些新事发生的时间。各人邀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图画式谚语,表达满足已极,这是以色列人最向往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他高高兴兴与人分享,孤单寂寞都成过去。

139 许多欧陆学者,诸如 F. Horst( HAT , p. 210),K. Elliger( ATD , p. 103),Th. Chary(p. 73),都认为原初只有七个异象,而这第四个异象与其他均不一致,是后来加入的。不论是否如此,但没有证据可显示本段属于其他地方;其实可以将它视为与第五异象互补,而大多数英语系学者都持此观点。
140 见 JB 小字,1533页。
141 有些抄本为另一种读法“他又说”,看来像是为配合应有的文意,所以可能并非原文。
142 R. S. Ellis, Foundation Deposits in Ancient Mesopotamia , Yale N. E. Researches (2) (New Haven-Londor, 1968), pp. 26~29. E. Lipinski 引用,前书,31页。
143 见 C. H. H. Wright, p. 73. A. Petitjean, p. 185页. W. E. Barnes ( CB , p. 43)。虽然它是根基石,但没有证据显示,根基石上会刻字。
144 H. G. Mitchell( ICC , p. 157)与 P. R. Ackroyd ( PCB 2, p. 648)喜欢这个解释。
145 VT , XX, I, 1970, pp. 25~29. 至于这字的性别,他引用 G. H. Dalman( Arama/isch neuhebra/isches Handwo/rterbuch , 1922, p. 311b)为证,显示用于“泉源”时,这字通常为阳性,如在撒迦利亚书。
146 前书,29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天使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

前三个异象着重以色列从被掳之地蒙拯救,神使他们扩张,且有物质的福分赐给他们。自第四异象起,重点在于神权能的灵作进一步更新的工作,使他们内里得着洁净,罪得赦免。这是神救赎的进展。

「天使」是中译词,但原文作「他」,「他」是「与我说话的天使」。 此处的异象,似乎是从祭司的职任从事的时候,而受控告,而成为法律的场合。这似乎是在圣所之中,在大祭司正在供职时,撒但出现来向耶和华的使者控告,于是情景改变了,在审判这案件的过程中,约书亚得到赦罪与洁净的恩典,他祭司的职位仍可维持,而且更得尊荣,因为这是神的拣选。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约书亚”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称为耶书亚,是百姓被掳归回后的大祭司,他代表犯罪的全以色列民站在神面前,象在法庭受审一样,被撒但控诉。但神恢复了他的地位,使他能侍奉神。“站在…右边”:表示控方

「大祭司约书亚」:约撒答的儿子,当时的宗教首长

「站在 ...... 右边」:这是犹太法庭中控方所站的位置。

指给我看。第四个异像是要显明基督有能力“战胜那控告祂子民的仇敌”。当时“建殿之人工作的稳定进展,使那些邪恶的势力大为懊丧和惊恐

约书亚。是被掳回归以后的第一首大祭司。在中他被称为耶书亚,因为是从亚兰语转译是。详见注释。在这个异象中,大祭司代表以色列站在神面前。

耶和华的使者。就是基督(参犹9节

撒但(hassatan )。直译为“仇敌”,源于动词satan ,意为“指控”,“敌对”。该动词出现在;71:13;109:4,20,29;中。名词形式指世上的敌人,见;11:14,23,25;;在,32中译为“使者”。原文均无冠词。带冠词的在:7出现过14次,在,2中出现3次,均译作“撒但”。原文不带冠词的译作“撒但”只有一次

作对(satan )。“指控”,“敌对”(见上面对“撒但”的解释 )。当约书亚在神面前为同胞求情时,撒但在旁边指控以约书亚和百姓有罪,从而敌挡和破坏他的工作。他以以色列犯罪为由,指出他们不能重得神的悦纳,2:12)。他们不配恢复与神的立约关系

●「大祭司约书亚」:是约萨达的儿子,西莱雅的孙子。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毁时,西莱雅是当时的大祭司,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哈马地的利比拉处死,约萨达则被掳到巴比伦。约书亚以大祭司的身份与所罗巴伯一起归回耶路撒冷。在以斯拉与尼希米记中,这人被称为「耶书亚」。「约书亚」、「耶书亚」与希腊文的「耶稣」,意思都是「耶和华拯救」之意。

●「撒旦」:原意是「敌人」、「对抗者」、「控告者」 诗 109:6 ,后来特指与神对抗的天使长。在旧约里他的工作是在地上走来走去察看(1:6-12),控告者(1:6-12,2:1-4)。在新约里变成控告者(12:10),堕落的天使(10:18),说谎之父(8:44)。

●「右边」:当时法庭中控方的位置。

●「作对」:「成为对手」、「控告」的意思。是「撒旦」的动词。

◎耶稣的名字也是「约书亚」。

●「撒但」:就是那古蛇启 12:9 ,也是颇有能力的天使伯 1:6 犹 1:9 。 结 28:12-16 到底是不是指撒但,则有争议。这段经文看起来是责背推罗王的,但却说他「在伊甸园中,全然美丽、无所不备」,又说是「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相当非比寻常。其实 结 28:1-10 中用的「君王」与 结 28:12-16 中用的「王」原文是不同字。推罗君王是人而自比为神,推罗王则是由天上摔下来的天使。而当时推罗敬拜的神是「城市之王」,所以也可以称为「推罗王」。保罗在提前 3:6 提到撒但犯的罪是「骄傲」,与 结 28:17提到的罪名相同,因此这里的确可能是指撒但而非推罗的领袖。撒但的生涯可以分为四阶段: A.因为骄傲与神为敌,并且憎恶世人 提前 3:6 伯 1:112:3-5 B.因为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升天,撒但由天墬落,不能再控告属基督的人约 12:31启 12:10 ,但仍在空中掌权 弗 2:2 C.有一段时间,耶和华要毁灭撒但的众军,将他们都下在监牢中赛 24:21-22启 20:1-3 D.在最后的审判中,撒但要被永远的丢在硫磺火湖中赛 24:22启 20:10

1~2“耶和华的使者”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参看的脚注。“撒但……作对”。参看。“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2节 )。以色列已经从巴比伦掳掠的烈火中被拯救出来。

1-5 神子民的罪获赦:此异象中,耶和华的使者似在主持天上的审讯;撒但(意即「控告者」 )为邪恶的天使,于天庭中控诉神的子民(以约书亚为代表 ),

1~10第四个异象,让先知看见以色列得到洁净,其罪获赦。

1~10在这异象里,大祭司约书亚得到洁净。这异象有个人方面的重要,目的是响应那些说约书亚不合适担任祭司的指控。它对国民来说有祭司职任上的重要,说明他们得以在神面前恢复祭司的地位。它也有预言方面的重要,指出以色列要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得到洁净。

◎1~10第四个异象起则是着重在内在的更新,使以色列人内在得洁净、罪得赦免。

撒但】

此处与约伯记,「撒但」一词都加了定冠词,所以很明显不能当作个别的名字。该希伯来字用来描述仇敌,可以指凡人或灵界。甚至耶和华的使者也发挥这项作用。直到两约时期(特别是主前第二世纪 ),撒但才清楚具备个体名称的作用。此处与约书亚敌对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称为撒但的魔鬼,但是不能十分肯定。那些敌对者,最常发挥的角色就是质疑神的作风与决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

耶和华斥责撒但,可能不是他的诬告,撒但的控告应有根据,约书亚确不得站立在耶和华面前供职,因为祭司不可穿着污秽的衣袍。可见被控各项必是正确的。但是耶和华责备的,不是否认控告的内容,而是憎恶控告的态度,尤其轻忽并藐视耶和华拣选以色列的恩典。

「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么?」这句话先出现在阿摩司书。以色列很可能像所多玛蛾摩拉一般遭神倾覆毁灭,因为他们都犯了罪。但是神对他们有怜悯,仍希望他们回归向神。神的刑罚如火一般要烧毁那根柴,但柴从火中抽出来,还未全部焚毁。在神的恩典下仍可保存。其次,柴经火的焚烧,仍被抽出,即使未被烧毁,却已受了极大的考验,这考验是十分严重的,神有救赎的恩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一句成语,表示大祭司约书亚和以色列民是从巴比伦被掳的火中抽出,历尽灾劫,获神拯救。

「这不是 ...... 一根柴吗」

:指约书亚,以及从巴比伦归回的余民。

责备你。神的子民确实曾犯下严重的罪行,但他们已遭到流亡的惩罚,许多人已经谦卑悔改,所以他们可以得到神的悦纳。

这。指约书亚。他是百姓的代表。

一根柴('ud )。“木棍”,“树桩”。原来可能指弯曲的拨火棍。该词在《旧约》中只出现于本节,。要不是神感动外邦国王的心,使他们恩待祂分散的子民,要不是以色列中有一些人愿意响应神的号召离开巴比伦,囚掳的烈焰最终将吞噬神的子民。

●「耶和华」向撒但说:这个「耶和华」指的应该是 3:1 的天使。

●「拣选」:原文的时态是分词,表明继续不断的动作。

●「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也出现在 摩 4:11 。这是一个谚语,表示「被神管教后蒙恩得救」。指约书亚及这群归回的百姓劫后归来,是神保留的「余种」。

】「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

约书亚身为大祭司,竟然穿着污秽的衣服,确是十分严重的罪孽。神若看见污秽,必然离开「污秽」是极其肮脏不堪入目的,如粪便等类的东西,如以赛亚书所描述的。这里当然是指着罪而言的,但指甚么罪呢?有的认为以色列人与外邦女子通婚,使身分玷污了如穿着污秽的衣服。大致说来,专指以色列人离道叛教的事,他们离弃神,受世俗影响与沾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污秽的衣服」:比喻约书亚个人及整体百姓的罪孽。

污秽的衣服。象征罪污

3~4“污秽的衣服”:指大祭司穿着的袍子,但袍子给“污秽”了。(祭司不洁便不能侍奉。 )污秽可能是在巴比伦的火炉中(2节 )沾染来的。“脱去”:罪得除去。

约书亚】

是被掳归回初期的大祭司。祖父西莱雅在耶路撒冷陷落于巴比伦时,被尼布甲尼撒处决,请注意 以斯拉也来自西莱雅家族 。犹大王位继承人所罗巴伯作省长,但是因为犹大仍受波斯掌控,因此他的权力有其限制(免得逾越波斯王权 )。因此以色列的统治权分别归属于省长与大祭司,给了后者显要的地位。我们对约书亚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率领建造圣殿的领袖之一,当时的经外作品并没有提及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众天使,这些天使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将污秽的衣服脱去,就是脱去罪孽,这是象征性的举动,也表征称义的举动。罪人的地位更换至义人的身分。

罪孽原指道德方面的,但也指属灵的生命与事奉的资格。污秽的衣服必需除去,才可穿上洁净的衣袍。

「要给你穿上…」动词为加重语气,表明十分郑重其事,也给予确据,是必定实行的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站在面前的”。可能是其它的天使。约书亚“污秽的衣服”象征罪,这时被脱去了。

「站在面前的」:指服侍耶和华神、候命行动的天使(与7节之「站立的人」同义 )。

「脱去他 ...... 衣服」:表示约书亚等人获胜诉,罪过蒙神赦免。

脱去污秽的衣服象征除掉罪恶,重得神的悦纳。新的衣服代表基督所赐的义。

●「污秽的衣服」:大祭司穿污秽的衣服是严重的罪。 申 23:14 ,这里是表示以色列人现在或过去陷在罪恶中的状况。

●「站在面前的」:之前未曾提过的天上活物。

●「脱去他污秽的衣服」:也就是「脱离罪孽」、「赦免罪孽」的意思。

●「罪孽」:原文指「导致痛苦或罪咎的犯罪性情」。

●「华美的衣服」:原文是复数,意思是「节期用的衣服」。这是大祭司在大节期时专用的礼袍。

站在面前的】

控诉人以及站在被告席的景象是天上的法庭。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与古代近东世界由来已久。在古代近东,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天上的议会所决定的。众神互相咨询,交换意见与信息。我们所熟悉的天上宝座周围环绕着议会成员,也见于乌加列文献(最突出的是《凯雷特史诗》 ),不过这个迦南天庭由众神组成。同样的例子也见于主前第十世纪在比布罗斯国王叶希米珥克的建筑物铭文,或是阿齐塔瓦达王的卡拉特珀石碑。在亚喀得文的《埃努玛埃利什》,是众神集会推崇玛尔杜克为他们的首领。集会有五十名神祇,有七名位是核心成员。以色列人的信仰则以天使──神的众子或天军──取代了异教的众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说:“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

「我说」,是先知第一人称指他自己。他现在也参予其事。他不再是一个观望者,默察异象中的情景,他现在是一个代求者,表明他的愿望。冠冕当然指大祭司所戴的,但用字方面有所分别,此处所用的(sanip不是常用的misnepet ),与以赛亚书的「华冠」相同,华冠配「吉服」及华服(24节 ),似乎极为恰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约书亚戴上华冕,穿上洁净衣服,大祭司身分完全恢复。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又有了一位神所设立的祭司。

洁净的冠冕让他恢复祭司的职位。冠冕上有牌子刻着“归耶和华为圣”的字样

「我说」:七十士译本无此词。有学者认为是先知本人在说话。

「冠冕」:为君王、尊贵人与大祭司的头饰。约书亚穿戴洁净的冠冕,表示神承认他大祭司的身分,这职分更是圣洁的。

洁净。源于动词tahar,意为“纯净”,“干净”,“仪文上的洁净”,“被称为洁净”。古代大祭司的冠冕上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约书亚戴上“洁净的冠冕”,意味着他的罪已蒙赦免,可以履行神圣的职责了。祭司和百姓重新获得神的悦纳(第9节 见第1节注释 )。

●「我说」:先知自己说,可能先知也参与其中。也有可能是抄本的问题,应该作「他说」。

●「冠冕」:原文与大祭司的冠冕(28:4),与 赛 62:3 一样,但既然衣服是穿礼服,冠冕当然也可以合理的认定是大祭司的冠冕。

●大祭司更换衣袍有两个时间,一是赎罪日,一是就职日。

◎这里所描绘的虽然是大祭司,但其实大祭司是全体以色列人的代表利 16:16-25 。

◎「赦免」是基督信仰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些努力建圣殿的人的义都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在神面前又是怎样呢?还好神愿意赦免我们,阻止撒但对我们的控告,这对基督徒来说,应该是很大的安慰。

衣袍】

此处没有提到祭司的特别配备:没有以弗得,没有胸牌,甚至没有细麻衣,只有一顶头巾(和合本「冠冕」 );由此可见,重点不在于约书亚的祭司地位。有一片亚述巴尼帕的浮雕(主前七世纪 ),国王戴着特殊的头巾,顶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有奠基砖头。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约书亚于此准备担起重建圣殿的角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诰诫约书亚说:」

「诰诫」一词可译为「见证」,是「呼天唤地见证他们的不是」。在这里不是指控,而是警戒,予以劝导,使对方不再在污秽与罪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圣洁。最主要的还是听命,遵行主的道,这样可以继续承受使命,并且担任重大的工作,从事中保的要务。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告诫。或“警告”。

●「告诫」

:原文是一个司法用词,意思是「召来作证」的意思,这里是表达一个严肃的声明。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

「你若」以一种假定的语气,可说是「条件」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必能得着神的福分。这里有两个「若」,同时「遵行」与「谨守」两个动词也十分着重。「遵行」可谓是申命记的语调。神的道,是在个人道德的生活与对主的敬虔。这是在神面前作完全人。谨守神的命令,是符合神的要求,照着神的吩咐及律法而行,不去随从那些可憎的恶俗而玷污自己遵守神所吩咐的,有时也需付代价,却不可怀疑与怨恨。「命令」一词有时也指承接圣职供祭司的职分,办理圣所的事

「我的家」是指神的殿。「管理」一词原意为「审断」。看守院宇,必是注意一切进入圣殿的人们,看他们是否纯然为敬拜而来,不会有任何亵渎或轻慢的举动,这的确需要有严谨的态度。「站立」一词根据文法(Hiphilparticiple ),可以译为「引导者」或「首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我的家”、“我的院宇”:指圣殿。“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可以位列于在天上侍奉的天使当中,得着极尊贵的身分,直达神面前。

“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约书亚与这些天使一样能来到神面前。

「我的家」:指重建的圣殿。

「我的院宇」:即属圣殿范围的地方。在百姓被掳前,君王有管理圣殿和宗教事宜的权力,现在管理权归大祭司。

「你在 ...... 来往」:指大祭司可以如天使般直达神面前。

遵行。顺从会带来很大的福气。参对所罗门的应许

站立的人。指服务的天使。

●我的「道」:「道路」、「做事方式」、「品格的特性」。

●我的「命令」:「命令」,包括「职务」与「功能」。在此也就是指「大祭司的相关礼仪」。

●「管理」我的家:原文是「审判」。表示大祭司也将拥有使审判权,如: 申 17:8-13 。在这以后的四百年犹太人完全是在大祭司的统治下过活,只可惜到耶稣时代大祭司制度的腐化,竟把主耶稣钉十字架。在主后七十年罗马大军进耶路撒冷城,不但摧毁的圣殿,也屠杀了祭司,大祭司制度完全被除至今。

●「看守」:意「看顾」(2:15)。

●「站立的人」:原文中没有「人」,也可以翻译成「侍立的」,在此应该指「天使」。

●「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表示可以直接到神面前。现在所有的基督徒都有这特权 来 4:14-16 。在此是复数型态,有「路程」或「步程」的意思(3:3),也指「生活处世」的意义。

◎耶和华要求约书亚的「道德」与「礼仪」方面都要合乎神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担任大祭司的工作。这个应许是因为圣殿还没有建成,而且被掳期间祭司制度的确是停止了。

「我的家」:指重建的圣殿。

「我的院宇」:即属圣殿范围的地方。在百姓被掳前,君王有管理圣殿和宗教事宜的权力,现在管理权归大祭司。

「你在 ...... 来往」:指大祭司可以如天使般直达神面前。

——《串珠圣经注释》

】「大祭司约书亚啊!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 )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苗裔是所罗巴伯。此处,「苗裔」未有冠词,已成为专门名词,专指弥赛亚,自以赛亚起,至耶利米,都是用这名词为弥赛亚的另一名称,他真正的工作,在此处并未说明,却在下一节说出:除掉这地的罪孽。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同伴”:指其他祭司。“作预兆的”:这些祭司是神所要设立的“苗裔”的预兆,预表将来的弥赛亚要作替民赎罪的大祭司。“大卫的苗裔”:源出大卫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基督 )。“苗裔”为其称号。

“坐在你面前的同伴”。其它祭司,他们所预兆的是另一位,即弥赛亚;这里称为“我仆人……的苗裔”(卑微的 而且是人类

「坐在你 ...... 同伴」:指其他的祭司。

「他们是作预兆的」:指约书亚及其余祭司乃是下半节的「苗裔」之预兆,象征将来弥赛亚要作大祭司替民赎罪。

「我仆人 ...... 的苗裔」:指源出大卫后裔,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君王(见串 )。

当听。将要赐下的重要保证要求祭司全神贯注地倾听。

他们是作预兆的。直译为“行奇迹的人”。原文mopheth,意为“所惊奇的”,用来指摩西在法老面前所行的奇迹,11:9-10)。mopheth也常常译作“预兆”。以西结是怎样成为他后人的预兆(mopheth ,24:24-27),以色列重得神的悦纳,也将证明神愿意为与祂旨意合作的人成就何等的大事。他们将“在地上的万国中被尊为上天所拣选的子民”。

我仆人。常用来指弥赛亚

苗裔(semach )。“树枝”,“新芽“,“生长”,指大卫家光荣的后裔弥赛亚,33:15)。

●「坐在你面前的同伴」:指「其他祭司」。

●「预兆」:原文就是「神迹」、「记号」、「未来事件的兆头」。

●「苗裔」:原文没有冠词,此字是已经被专有化指「弥赛亚」。与 赛 11:1 的预言相通,犹太拉比认为这是指是指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他不但是波斯帝国任命的首长,也是神所钦定的领袖。但祭司制度与所罗巴伯正好同时,所以祭司群不太能做所罗巴伯的「预兆」。也有人认为可能指的是弥赛亚,因为犹太人的亚兰文注释在 6:12 有「弥赛亚」一词。耶利米书也有类似的比喻,参考 耶 23:5-6耶 33:15 ,这个解释比较可能。

「坐在你 ...... 同伴」:指其它的祭司。

「他们是作预兆的」:指约书亚及其余祭司乃是下半节的「苗裔」之预兆,象征将来弥赛亚要作大祭司替民赎罪。

「我仆人 ...... 的苗裔」:指源出大卫后裔,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苗裔】

多数学者认为「苗裔」是一专用语,指的是一个有规模的王朝的法定继承人。就以色列来说,是重振王室的大卫家族的王。相似的用法也见于在塞浦路斯发现的非利士许愿铭文,纪念默珥卡特神,时值主前三世纪初期。文中提到埃及多利买王朝的法定「苗裔」。昆兰死海古卷使用这个字,但是没有弥赛亚的含义,不过该字的王权含义出现于乌加列与亚述文献。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被形容为苗芽,或是巴提尔城(亦即亚述神 ),给他的百姓成就公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石头」可大可小,普通的或珍贵的,在用途上也不一,或作建造圣殿之用,或作装饰,甚至微小的宝石,只为装饰在胸牌上,作为大祭司必须佩带之饰物。有人认为这石头是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就不致太小,或是准绳的线铊、祭坛、圣殿的根基石,象征着神的国。这是复兴的以色列,成为神国的核心。

「七眼」,也可译为「七面」,原文作「眼」,但「眼」也可作不同的解释。「地面」,原意为「地眼」;「眼」在圣经中常喻为智慧,七眼是指神的全智全能

「这地」是指犹大地。祂要除掉这地的罪孽。「除掉」是一项断然的行动。只在一日之内,不必再有每日的赎罪祭。这次是一次而永远的成就了救赎。这一日必指赎罪日,是一年之内的大日子。如果以新约的观点看,这一日在各各他,必更有启示的意义了。这「一日」还不仅是赎罪日,更是末后的日子,就在下一节说明:「当那日」,是末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七眼”可说“七面”,表示无所不知,在石头上“雕刻”是留下纪念。“坐在葡萄树…下”:神的子民到“那日”会乐享和平与安定

“ 石头” 。也指弥赛亚。祂再来的时候要洁净以色列

「石头」:可有两个解释:1.指圣殿的首块根基石,即代表圣殿;2.弥赛亚的称号(参串 )。

「七眼」:比喻神的全知及看守,指神必保守圣殿重建的工作与敬拜神的子民;或指神要使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应验。

「雕刻」:使之华美;另一方面,刻石或许意味着在大祭司肩带的宝石上与冠冕的金牌上刻字的事

「在一日之间 ...... 罪孽」:指在弥赛亚时代,神会只一次就完全解决罪的问题

石头。这个表号寓意不明,有多种解释。如“石头”('eben )指基督,基督的国度 ,或“印”,指所罗巴伯。但这个表号最直接的意思似乎还是“我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这个异象的主题就是除掉约书亚和百姓的罪。“一块石头”和“一天”之间也许存在某种联系。

●「石头」:有许多种可能的解释,有说是「印记」、「大祭司佩戴的宝石」,有说是「用来做圣殿地基的石头」,也有认为是「流出活水的盘石」。前两者跟除罪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应该是后两者与弥赛亚比较相关,比较可能。

●「七眼」:可以解释成「七面」或「七个泉眼」或「象征全知」。

●「亲自雕刻」:原文是「亲自打开雕刻」,因此可能这里是指神打开一个有七个泉眼的石头,流出活水在一日之间洗净罪孽,或就是表达神要亲自预备弥赛亚。

●「一日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这件事情到了耶稣上十字架之后,就实现了。不过以色列地的罪孽被除掉这件事情还没有实现。

9~10“一块石头”:建筑用的石头,这里大概是说要把这石头当作圣殿的基石,因此可指弥赛亚。基督赎罪的工作要一次(“一日” )完成。

「石头」:可有两个解释:

一、指圣殿的首块根基石,即代表圣殿;

二、弥赛亚的称号。

「七眼」:比喻神的全知及看守,指神必保守圣殿重建的工作与敬拜神的子民;或指神要使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应验。

「雕刻」:使之华美;另一方面,刻石或许意味着在大祭司肩带的宝石上与冠冕的金牌上刻字的事

「在一日之间 ...... 罪孽」:指在弥赛亚时代,神会只一次就完全解决罪的问题

——《串珠圣经注释》

石头上的七眼】

一般认为七只「眼」是七个宝石琢面。问题是古代的宝石只有造形,并没有琢面。从文意脉络来看,将这块石头视为圣殿的新奠基石更为贴切。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宝石刻成眼状,上面刻着供奉人的名字,串成链子,献给神殿。亚述与巴比伦国王把宝石放在神殿的地基里。拿布波拉撒提到自己把金银与奇珍异宝撒在地基上。奠基石有时包以珍贵的金属,以便将宝石镶嵌其上。如果撒迦利亚指的是这种作法,七「眼」就是镶在石头上,而非刻在上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上有七眼,意思为何?】

答:「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9 )这里的信息启示,是关乎弥赛亚的事,其开始大概是指圣殿中的头块石头,但最终的豫言乃指基督为「房角的头块石」,他是根基盘石。在这一块石头上的七眼,意思不甚清楚,未能作肯定的主张,不过一般认为七眼刻在石头上,乃是象征「神的七灵」者的完全性的意思;但我们认为较好的见解,乃是以这话为应许说明神的七眼,表示他完全性的鉴察和看顾,直到他所指派立殿的根基,大工快乐地完成。至于「我要亲见雕刻这石头」,乃显示在圣殿的光滑房石头,预表了基督所受的创伤,弥赛亚受苦的结果,一日之间,便很快的除去耶路撒冷这地的罪孽,而终使平安和兴旺归于悔改的百姓。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那日」在圣经中,是指末日,或末后的日子,以色列民复兴的日子(详述于本书12-14章 )

苗裔已经长成大树,结果櫐櫐。人们不但饱享丰富,也有安定繁荣,生活在安乐之中。无花果与葡萄树都象征以色列民族,现在枝叶茂繁,人们可以在树下憩息,有充分安全的保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当那日”,千禧年的时候,世上会有和平、安全

「坐在葡萄树 ...... 下」:意即百姓在弥赛亚时代安享太平

坐在……树下。象征和平,安全,喜乐和繁荣

● 3:10 描绘的景象是一种满足与升平的景象,而且人人有好的人际关系,不再孤单寂寞

例证

【洁净更新

.选民蒙洁净(1~\cs167 )──在这约书亚与撒但的异象中,神启示了祂要在百姓中成就除罪、洁净的工作。大祭司约书亚是选民的代表,而撒但正与约书亚站在敌对的地位,控告他因污秽而不能承担其为大祭司的职分。神却在此宣告:他要将华衣与冠冕给约书亚,取代他的污秽衣服。藉?神这洁净的工作,约书亚(代表选民 )的位分与功能得蒙更新。

.仆人──苗裔发出之应许(8~10 )──约书亚与其同坐的同伴们,是神所应许的那仆人──苗裔的预兆。神将要在选民面前立一个仆人,他的出现,有如七个活水的泉源(七眼可解作七个泉源 )所培植的苗裔一样;一夜间便发出。这仆人──苗裔能洁除百姓的罪孽(9 )。百姓将会罪得赦免,其选民的位分蒙更新,且能享受那恒久丰盛与安逸(10 )。

思想有时我们被罪、被软弱所困,撒但同样会控告我们,叫我们自惭不配称为神的儿女。但我们的大祭司主耶稣有洁罪的力量,祂体恤我们的软弱,这是何等宝贵的应许。

──《新旧约辅读》

【属灵生命-我是神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3:1-10)】


在这个天庭的审判中,大祭司约书亚站立在使者面前,被吩咐脱去污秽的衣服。约书亚代表着以色列人被掳、从巴比伦回归的余民,就是神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是被神所拣选的,被神所拯救的
而约书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脱去身上污秽的衣服,脱离罪孽。这样他才可以穿上华美衣服,聆听及接受神的告诫和肯定:遵行神的道,谨守神的命令,就可以管理神的家,得着神的看顾和保守。即是说,祭司和整个子民都要开展新的一页。
事实上,圣经多处提醒我们必须对罪敏感。主耶稣来到世上,正是要告诉我们神对罪的厌恶。祂不要我们像以色列人一般死守规条,但要我们保守自己的身子不沾染世俗。
今天,我是否已对自己的罪视若无睹,觉得无伤大雅?是否有些罪已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岂不知我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我们里头;并且我已不是自己的人,因为我是神用重价买来的。别忘记,脱去污秽的衣服。
默想
「……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心灵的镜子
在灵与欲的交战中,时刻警醒,保持清洁的心,顺从圣灵的引领。

──《圣经姐妹版撒迦利亚书注释》

「火中抽出的一根柴。」

这是神的方法,神能将枝条、零碎以及丢弃的东西变为有用的杂物,有些在人看为无用的或没有价值的,在爱人灵魂的主却认为无价之宝,冒烟的火头、将残烛光、压伤的芦苇、犯罪的妇人、临死的强盗,从火中抽出来的柴,以及烧焦的东西、那些都是受神重视,却是人所轻视的。所以凡有血气的在神面前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夸口。

仇敌看冒烟的烧着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既然已经烧焦了,索性仍在火里算了,耶稣却说:因为这已经差不多失去了价值,因为别人必定扔掉任它烧毁,我却要捡起来放在手中,神的忍耐与力量还可使它恢复。

看祂怎样处理烧焦的对象:脱掉污秽的衣服,穿上华美的衣服,并且载上祭司的冠冕,祂要救他从坑的边缘提拔到宝座。

祭司的冠冕是指圣灵的能力使他可以事奉。我们在未进入圣殿之前,先要重新受膏,才可从事祭司的工作,为人们代祷,祝福他们,我们要作属天的礼仪,彼此代祷,不可让一个人失落,使人人都戴上冠冕。

──迈尔《珍贵的片刻》

名为苗裔】

「我必使我仆人,那苗裔发出。」

先知耶利米,亲眼看见犹大的灭亡,失去了坐在大卫宝座上的王,仿佛大树被砍倒了。但他蒙耶和华启示,那不是死亡绝望,从那仅存的根上,要再发生枝条:“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树砍倒了,还要被焚烧;人民也经受火的洗礼。约书亚像其他无助的人一样,成为被烧的材料,很快就要变成灰烬。但有恩典,有怜悯的神,本于祂的主权和慈爱,施行拯救保守,使他作“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何等奇妙的事!
与慈爱的神相反,撒但是控告者,专门跟神的子民作对。在天上的法庭中,撒但站在约书亚的右边,指证他的罪孽和过错。当然,在全知的神面前,它不能制造虚假的证据:大祭司约书亚的这些过失,可能都是真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仍然看见,这种撒但控告的灵,是多么活跃:有多少人,他们锐利的眼睛,只注视人的错误,可以明察人眼中的刺;他们的口,不疲倦的在传说人的坏事,忘记不了“亵渎上天,毁谤全地”。只是人难以测透神的恩典;先知撒迦利亚了解神的主权,他特别的语词,表示其观点:“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因“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神责备撒但,却吩咐使者,给约书亚脱去污秽的衣服,穿上华美的衣服,戴上圣洁的冠冕,作大祭司。圣经说:“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大祭司约书亚预表那将要来的,就是神所说的:“我的仆人,那苗裔”的主耶稣基督,“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祂能拯救到底
感谢全知全能的神,祂拣选属自己的人,又因为爱我们,甚至不爱惜祂独生的爱子,为我们舍了;祂把我们从火中抽出来,使我们免地狱永火的刑罚,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应该铭刻在我们的心版上,活出神儿女的见证。

── 于中旻《撒迦利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