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前三个异象着重以色列从被掳之地蒙拯救,神使他们扩张,且有物质的福分赐给他们。自第四异象起,重点在于神权能的灵作进一步更新的工作,使他们内里得着洁净,罪得赦免。这是神救赎的进展。
「天使」是中译词,但原文作「他」,「他」是「与我说话的天使」。 此处的异象,似乎是从祭司的职任从事的时候,而受控告,而成为法律的场合。这似乎是在圣所之中,在大祭司正在供职时,撒但出现来向耶和华的使者控告,于是情景改变了,在审判这案件的过程中,约书亚得到赦罪与洁净的恩典,他祭司的职位仍可维持,而且更得尊荣,因为这是神的拣选。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约书亚”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称为耶书亚,是百姓被掳归回后的大祭司,他代表犯罪的全以色列民站在神面前,象在法庭受审一样,被撒但控诉。但神恢复了他的地位,使他能侍奉神。“站在…右边”:表示控方。
「大祭司约书亚」:约撒答的儿子,当时的宗教首长,。
「站在 ...... 右边」:这是犹太法庭中控方所站的位置。
指给我看。第四个异像是要显明基督有能力“战胜那控告祂子民的仇敌”。当时“建殿之人工作的稳定进展,使那些邪恶的势力大为懊丧和惊恐。
约书亚。是被掳回归以后的第一首大祭司。在中他被称为耶书亚,因为是从亚兰语转译是。详见注释。在这个异象中,大祭司代表以色列站在神面前。
耶和华的使者。就是基督(参犹9节 。
撒但(hassatan )。直译为“仇敌”,源于动词satan ,意为“指控”,“敌对”。该动词出现在;71:13;109:4,20,29;中。名词形式指世上的敌人,见;;;11:14,23,25;;在,32中译为“使者”。原文均无冠词。带冠词的在:7出现过14次,在,2中出现3次,均译作“撒但”。原文不带冠词的译作“撒但”只有一次。
作对(satan )。“指控”,“敌对”(见上面对“撒但”的解释 )。当约书亚在神面前为同胞求情时,撒但在旁边指控以约书亚和百姓有罪,从而敌挡和破坏他的工作,。他以以色列犯罪为由,指出他们不能重得神的悦纳,2:12)。他们不配恢复与神的立约关系。
●「大祭司约书亚」:是约萨达的儿子,西莱雅的孙子。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毁时,西莱雅是当时的大祭司,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哈马地的利比拉处死,约萨达则被掳到巴比伦。约书亚以大祭司的身份与所罗巴伯一起归回耶路撒冷。在以斯拉与尼希米记中,这人被称为「耶书亚」。「约书亚」、「耶书亚」与希腊文的「耶稣」,意思都是「耶和华拯救」之意。
●「撒旦」:原意是「敌人」、「对抗者」、「控告者」 诗 109:6 ,后来特指与神对抗的天使长。在旧约里他的工作是在地上走来走去察看(1:6-12),控告者(1:6-12,2:1-4)。在新约里变成控告者(12:10),堕落的天使(10:18),说谎之父(8:44)。
●「右边」:当时法庭中控方的位置。
●「作对」:「成为对手」、「控告」的意思。是「撒旦」的动词。
◎耶稣的名字也是「约书亚」。
●「撒但」:就是那古蛇启 12:9 ,也是颇有能力的天使伯 1:6 犹 1:9 。 结 28:12-16 到底是不是指撒但,则有争议。这段经文看起来是责背推罗王的,但却说他「在伊甸园中,全然美丽、无所不备」,又说是「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相当非比寻常。其实 结 28:1-10 中用的「君王」与 结 28:12-16 中用的「王」原文是不同字。推罗君王是人而自比为神,推罗王则是由天上摔下来的天使。而当时推罗敬拜的神是「城市之王」,所以也可以称为「推罗王」。保罗在提前 3:6 提到撒但犯的罪是「骄傲」,与 结 28:17提到的罪名相同,因此这里的确可能是指撒但而非推罗的领袖。撒但的生涯可以分为四阶段: A.因为骄傲与神为敌,并且憎恶世人 提前 3:6 伯 1:112:3-5 B.因为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升天,撒但由天墬落,不能再控告属基督的人约 12:31启 12:10 ,但仍在空中掌权 弗 2:2 C.有一段时间,耶和华要毁灭撒但的众军,将他们都下在监牢中赛 24:21-22启 20:1-3 D.在最后的审判中,撒但要被永远的丢在硫磺火湖中赛 24:22启 20:10
1~2“耶和华的使者”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参看的脚注。“撒但……作对”。参看。“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2节 )。以色列已经从巴比伦掳掠的烈火中被拯救出来。
1-5 神子民的罪获赦:此异象中,耶和华的使者似在主持天上的审讯;撒但(意即「控告者」 )为邪恶的天使,于天庭中控诉神的子民(以约书亚为代表 ),。
1~10第四个异象,让先知看见以色列得到洁净,其罪获赦。
1~10在这异象里,大祭司约书亚得到洁净。这异象有个人方面的重要,目的是响应那些说约书亚不合适担任祭司的指控。它对国民来说有祭司职任上的重要,说明他们得以在神面前恢复祭司的地位。它也有预言方面的重要,指出以色列要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得到洁净。
◎1~10第四个异象起则是着重在内在的更新,使以色列人内在得洁净、罪得赦免。
【撒但】
【】「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此处与约伯记,「撒但」一词都加了定冠词,所以很明显不能当作个别的名字。该希伯来字用来描述仇敌,可以指凡人或灵界。甚至耶和华的使者也发挥这项作用。直到两约时期(特别是主前第二世纪 ),撒但才清楚具备个体名称的作用。此处与约书亚敌对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称为撒但的魔鬼,但是不能十分肯定。那些敌对者,最常发挥的角色就是质疑神的作风与决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斥责撒但,可能不是他的诬告,撒但的控告应有根据,约书亚确不得站立在耶和华面前供职,因为祭司不可穿着污秽的衣袍。可见被控各项必是正确的。但是耶和华责备的,不是否认控告的内容,而是憎恶控告的态度,尤其轻忽并藐视耶和华拣选以色列的恩典。
「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么?」这句话先出现在阿摩司书。以色列很可能像所多玛蛾摩拉一般遭神倾覆毁灭,因为他们都犯了罪。但是神对他们有怜悯,仍希望他们回归向神。神的刑罚如火一般要烧毁那根柴,但柴从火中抽出来,还未全部焚毁。在神的恩典下仍可保存。其次,柴经火的焚烧,仍被抽出,即使未被烧毁,却已受了极大的考验,这考验是十分严重的,神有救赎的恩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一句成语,表示大祭司约书亚和以色列民是从巴比伦被掳的火中抽出,历尽灾劫,获神拯救。
「这不是 ...... 一根柴吗」
:指约书亚,以及从巴比伦归回的余民。
责备你。神的子民确实曾犯下严重的罪行,但他们已遭到流亡的惩罚,许多人已经谦卑悔改,所以他们可以得到神的悦纳。
这。指约书亚。他是百姓的代表。
一根柴('ud )。“木棍”,“树桩”。原来可能指弯曲的拨火棍。该词在《旧约》中只出现于本节,和。要不是神感动外邦国王的心,使他们恩待祂分散的子民,要不是以色列中有一些人愿意响应神的号召离开巴比伦,,囚掳的烈焰最终将吞噬神的子民。
●「耶和华」向撒但说:这个「耶和华」指的应该是 3:1 的天使。
●「拣选」:原文的时态是分词,表明继续不断的动作。
●「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也出现在 摩 4:11 。这是一个谚语,表示「被神管教后蒙恩得救」。指约书亚及这群归回的百姓劫后归来,是神保留的「余种」。
【】「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约书亚身为大祭司,竟然穿着污秽的衣服,确是十分严重的罪孽。神若看见污秽,必然离开「污秽」是极其肮脏不堪入目的,如粪便等类的东西,如以赛亚书所描述的。这里当然是指着罪而言的,但指甚么罪呢?有的认为以色列人与外邦女子通婚,使身分玷污了如穿着污秽的衣服。大致说来,专指以色列人离道叛教的事,他们离弃神,受世俗影响与沾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污秽的衣服」:比喻约书亚个人及整体百姓的罪孽。
污秽的衣服。象征罪污。
3~4“污秽的衣服”:指大祭司穿着的袍子,但袍子给“污秽”了。(祭司不洁便不能侍奉。 )污秽可能是在巴比伦的火炉中(2节 )沾染来的。“脱去”:罪得除去。
【约书亚】
【】「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是被掳归回初期的大祭司。祖父西莱雅在耶路撒冷陷落于巴比伦时,被尼布甲尼撒处决,请注意 以斯拉也来自西莱雅家族 。犹大王位继承人所罗巴伯作省长,但是因为犹大仍受波斯掌控,因此他的权力有其限制(免得逾越波斯王权 )。因此以色列的统治权分别归属于省长与大祭司,给了后者显要的地位。我们对约书亚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率领建造圣殿的领袖之一,当时的经外作品并没有提及他。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众天使,这些天使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将污秽的衣服脱去,就是脱去罪孽,这是象征性的举动,也表征称义的举动。罪人的地位更换至义人的身分。
罪孽原指道德方面的,但也指属灵的生命与事奉的资格。污秽的衣服必需除去,才可穿上洁净的衣袍。
「要给你穿上…」动词为加重语气,表明十分郑重其事,也给予确据,是必定实行的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站在面前的”。可能是其它的天使。约书亚“污秽的衣服”象征罪,这时被脱去了。
「站在面前的」:指服侍耶和华神、候命行动的天使(与7节之「站立的人」同义 )。
「脱去他 ...... 衣服」:表示约书亚等人获胜诉,罪过蒙神赦免。
脱去污秽的衣服象征除掉罪恶,重得神的悦纳。新的衣服代表基督所赐的义。
●「污秽的衣服」:大祭司穿污秽的衣服是严重的罪。 申 23:14 ,这里是表示以色列人现在或过去陷在罪恶中的状况。
●「站在面前的」:之前未曾提过的天上活物。
●「脱去他污秽的衣服」:也就是「脱离罪孽」、「赦免罪孽」的意思。
●「罪孽」:原文指「导致痛苦或罪咎的犯罪性情」。
●「华美的衣服」:原文是复数,意思是「节期用的衣服」。这是大祭司在大节期时专用的礼袍。
【站在面前的】
【】「我说:“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控诉人以及站在被告席的景象是天上的法庭。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与古代近东世界由来已久。在古代近东,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天上的议会所决定的。众神互相咨询,交换意见与信息。我们所熟悉的天上宝座周围环绕着议会成员,也见于乌加列文献(最突出的是《凯雷特史诗》 ),不过这个迦南天庭由众神组成。同样的例子也见于主前第十世纪在比布罗斯国王叶希米珥克的建筑物铭文,或是阿齐塔瓦达王的卡拉特珀石碑。在亚喀得文的《埃努玛埃利什》,是众神集会推崇玛尔杜克为他们的首领。集会有五十名神祇,有七名位是核心成员。以色列人的信仰则以天使──神的众子或天军──取代了异教的众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说」,是先知第一人称指他自己。他现在也参予其事。他不再是一个观望者,默察异象中的情景,他现在是一个代求者,表明他的愿望。冠冕当然指大祭司所戴的,但用字方面有所分别,此处所用的(sanip不是常用的misnepet ),与以赛亚书的「华冠」相同,华冠配「吉服」及华服(24节 ),似乎极为恰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约书亚戴上华冕,穿上洁净衣服,大祭司身分完全恢复。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又有了一位神所设立的祭司。
洁净的冠冕让他恢复祭司的职位。冠冕上有牌子刻着“归耶和华为圣”的字样。
「我说」:七十士译本无此词。有学者认为是先知本人在说话。
「冠冕」:为君王、尊贵人与大祭司的头饰。约书亚穿戴洁净的冠冕,表示神承认他大祭司的身分,这职分更是圣洁的。
洁净。源于动词tahar,意为“纯净”,“干净”,“仪文上的洁净”,“被称为洁净”。古代大祭司的冠冕上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约书亚戴上“洁净的冠冕”,意味着他的罪已蒙赦免,可以履行神圣的职责了。祭司和百姓重新获得神的悦纳(第9节 见第1节注释 )。
●「我说」:先知自己说,可能先知也参与其中。也有可能是抄本的问题,应该作「他说」。
●「冠冕」:原文与大祭司的冠冕(28:4),与 赛 62:3 一样,但既然衣服是穿礼服,冠冕当然也可以合理的认定是大祭司的冠冕。
●大祭司更换衣袍有两个时间,一是赎罪日,一是就职日。
◎这里所描绘的虽然是大祭司,但其实大祭司是全体以色列人的代表利 16:16-25 。
◎「赦免」是基督信仰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些努力建圣殿的人的义都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在神面前又是怎样呢?还好神愿意赦免我们,阻止撒但对我们的控告,这对基督徒来说,应该是很大的安慰。
【衣袍】
【】「耶和华的使者诰诫约书亚说:」此处没有提到祭司的特别配备:没有以弗得,没有胸牌,甚至没有细麻衣,只有一顶头巾(和合本「冠冕」 );由此可见,重点不在于约书亚的祭司地位。有一片亚述巴尼帕的浮雕(主前七世纪 ),国王戴着特殊的头巾,顶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有奠基砖头。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约书亚于此准备担起重建圣殿的角色。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诰诫」一词可译为「见证」,,,是「呼天唤地见证他们的不是」。在这里不是指控,而是警戒,予以劝导,使对方不再在污秽与罪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圣洁。最主要的还是听命,遵行主的道,这样可以继续承受使命,并且担任重大的工作,从事中保的要务。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告诫。或“警告”。
●「告诫」
:原文是一个司法用词,意思是「召来作证」的意思,这里是表达一个严肃的声明。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你若」以一种假定的语气,可说是「条件」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必能得着神的福分。这里有两个「若」,同时「遵行」与「谨守」两个动词也十分着重。「遵行」可谓是申命记的语调。神的道,是在个人道德的生活与对主的敬虔。这是在神面前作完全人。谨守神的命令,是符合神的要求,照着神的吩咐及律法而行,不去随从那些可憎的恶俗而玷污自己遵守神所吩咐的,有时也需付代价,却不可怀疑与怨恨。「命令」一词有时也指承接圣职供祭司的职分,办理圣所的事。
「我的家」是指神的殿。「管理」一词原意为「审断」。看守院宇,必是注意一切进入圣殿的人们,看他们是否纯然为敬拜而来,不会有任何亵渎或轻慢的举动,这的确需要有严谨的态度。「站立」一词根据文法(Hiphilparticiple ),可以译为「引导者」或「首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我的家”、“我的院宇”:指圣殿。“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可以位列于在天上侍奉的天使当中,得着极尊贵的身分,直达神面前。
“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约书亚与这些天使一样能来到神面前。
「我的家」:指重建的圣殿。
「我的院宇」:即属圣殿范围的地方。在百姓被掳前,君王有管理圣殿和宗教事宜的权力,现在管理权归大祭司。
「你在 ...... 来往」:指大祭司可以如天使般直达神面前。
遵行。顺从会带来很大的福气。参对所罗门的应许。
站立的人。指服务的天使。
●我的「道」:「道路」、「做事方式」、「品格的特性」。
●我的「命令」:「命令」,包括「职务」与「功能」。在此也就是指「大祭司的相关礼仪」。
●「管理」我的家:原文是「审判」。表示大祭司也将拥有使审判权,如: 申 17:8-13 。在这以后的四百年犹太人完全是在大祭司的统治下过活,只可惜到耶稣时代大祭司制度的腐化,竟把主耶稣钉十字架。在主后七十年罗马大军进耶路撒冷城,不但摧毁的圣殿,也屠杀了祭司,大祭司制度完全被除至今。
●「看守」:意「看顾」(2:15)。
●「站立的人」:原文中没有「人」,也可以翻译成「侍立的」,在此应该指「天使」。
●「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表示可以直接到神面前。现在所有的基督徒都有这特权 来 4:14-16 。在此是复数型态,有「路程」或「步程」的意思(3:3),也指「生活处世」的意义。
◎耶和华要求约书亚的「道德」与「礼仪」方面都要合乎神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担任大祭司的工作。这个应许是因为圣殿还没有建成,而且被掳期间祭司制度的确是停止了。
【】
「我的家」:指重建的圣殿。
「我的院宇」:即属圣殿范围的地方。在百姓被掳前,君王有管理圣殿和宗教事宜的权力,现在管理权归大祭司。
「你在 ...... 来往」:指大祭司可以如天使般直达神面前。
——《串珠圣经注释》
【】「大祭司约书亚啊!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 )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苗裔是所罗巴伯。此处,「苗裔」未有冠词,已成为专门名词,专指弥赛亚,自以赛亚起,至耶利米,都是用这名词为弥赛亚的另一名称,他真正的工作,在此处并未说明,却在下一节说出:除掉这地的罪孽。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同伴”:指其他祭司。“作预兆的”:这些祭司是神所要设立的“苗裔”的预兆,预表将来的弥赛亚要作替民赎罪的大祭司。“大卫的苗裔”:源出大卫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基督 )。“苗裔”为其称号。
“坐在你面前的同伴”。其它祭司,他们所预兆的是另一位,即弥赛亚;这里称为“我仆人……的苗裔”(卑微的 而且是人类 ,,,,。
「坐在你 ...... 同伴」:指其他的祭司。
「他们是作预兆的」:指约书亚及其余祭司乃是下半节的「苗裔」之预兆,象征将来弥赛亚要作大祭司替民赎罪。
「我仆人 ...... 的苗裔」:指源出大卫后裔,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君王(见串 )。
当听。将要赐下的重要保证要求祭司全神贯注地倾听。
他们是作预兆的。直译为“行奇迹的人”。原文mopheth,意为“所惊奇的”,用来指摩西在法老面前所行的奇迹,,11:9-10)。mopheth也常常译作“预兆”,,。以西结是怎样成为他后人的预兆(mopheth ,24:24-27),以色列重得神的悦纳,也将证明神愿意为与祂旨意合作的人成就何等的大事。他们将“在地上的万国中被尊为上天所拣选的子民”。
我仆人。常用来指弥赛亚。
苗裔(semach )。“树枝”,“新芽“,“生长”,指大卫家光荣的后裔弥赛亚,33:15)。
●「坐在你面前的同伴」:指「其他祭司」。
●「预兆」:原文就是「神迹」、「记号」、「未来事件的兆头」。
●「苗裔」:原文没有冠词,此字是已经被专有化指「弥赛亚」。与 赛 11:1 的预言相通,犹太拉比认为这是指是指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他不但是波斯帝国任命的首长,也是神所钦定的领袖。但祭司制度与所罗巴伯正好同时,所以祭司群不太能做所罗巴伯的「预兆」。也有人认为可能指的是弥赛亚,因为犹太人的亚兰文注释在 6:12 有「弥赛亚」一词。耶利米书也有类似的比喻,参考 耶 23:5-6耶 33:15 ,这个解释比较可能。
【】
「坐在你 ...... 同伴」:指其它的祭司。
「他们是作预兆的」:指约书亚及其余祭司乃是下半节的「苗裔」之预兆,象征将来弥赛亚要作大祭司替民赎罪。
「我仆人 ...... 的苗裔」:指源出大卫后裔,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君王。
——《串珠圣经注释》
【苗裔】
多数学者认为「苗裔」是一专用语,指的是一个有规模的王朝的法定继承人。就以色列来说,是重振王室的大卫家族的王。相似的用法也见于在塞浦路斯发现的非利士许愿铭文,纪念默珥卡特神,时值主前三世纪初期。文中提到埃及多利买王朝的法定「苗裔」。昆兰死海古卷使用这个字,但是没有弥赛亚的含义,不过该字的王权含义出现于乌加列与亚述文献。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被形容为苗芽,或是巴提尔城(亦即亚述神 ),给他的百姓成就公义。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石头」可大可小,普通的或珍贵的,在用途上也不一,或作建造圣殿之用,或作装饰,甚至微小的宝石,只为装饰在胸牌上,作为大祭司必须佩带之饰物。有人认为这石头是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就不致太小,或是准绳的线铊、祭坛、圣殿的根基石,象征着神的国。这是复兴的以色列,成为神国的核心。
「七眼」,也可译为「七面」,原文作「眼」,但「眼」也可作不同的解释。「地面」,原意为「地眼」;「眼」在圣经中常喻为智慧,七眼是指神的全智全能,
「这地」是指犹大地。祂要除掉这地的罪孽。「除掉」是一项断然的行动。只在一日之内,不必再有每日的赎罪祭。这次是一次而永远的成就了救赎。这一日必指赎罪日,是一年之内的大日子。如果以新约的观点看,这一日在各各他,必更有启示的意义了。这「一日」还不仅是赎罪日,更是末后的日子,就在下一节说明:「当那日」,是末事。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七眼”可说“七面”,表示无所不知,在石头上“雕刻”是留下纪念。“坐在葡萄树…下”:神的子民到“那日”会乐享和平与安定。
“ 石头” 。也指弥赛亚,,。祂再来的时候要洁净以色列。
「石头」:可有两个解释:1.指圣殿的首块根基石,即代表圣殿;2.弥赛亚的称号(参串 )。
「七眼」:比喻神的全知及看守,指神必保守圣殿重建的工作与敬拜神的子民;或指神要使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应验。
「雕刻」:使之华美;另一方面,刻石或许意味着在大祭司肩带的宝石上与冠冕的金牌上刻字的事。
「在一日之间 ...... 罪孽」:指在弥赛亚时代,神会只一次就完全解决罪的问题。
石头。这个表号寓意不明,有多种解释。如“石头”('eben )指基督,基督的国度 ,或“印”,指所罗巴伯。但这个表号最直接的意思似乎还是“我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这个异象的主题就是除掉约书亚和百姓的罪。“一块石头”和“一天”之间也许存在某种联系。
●「石头」:有许多种可能的解释,有说是「印记」、「大祭司佩戴的宝石」,有说是「用来做圣殿地基的石头」,也有认为是「流出活水的盘石」。前两者跟除罪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应该是后两者与弥赛亚比较相关,比较可能。
●「七眼」:可以解释成「七面」或「七个泉眼」或「象征全知」。
●「亲自雕刻」:原文是「亲自打开雕刻」,因此可能这里是指神打开一个有七个泉眼的石头,流出活水在一日之间洗净罪孽,或就是表达神要亲自预备弥赛亚。
●「一日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这件事情到了耶稣上十字架之后,就实现了。不过以色列地的罪孽被除掉这件事情还没有实现。
9~10“一块石头”:建筑用的石头,这里大概是说要把这石头当作圣殿的基石,因此可指弥赛亚。基督赎罪的工作要一次(“一日” )完成。
【】
「石头」:可有两个解释:
一、指圣殿的首块根基石,即代表圣殿;
二、弥赛亚的称号。
「七眼」:比喻神的全知及看守,指神必保守圣殿重建的工作与敬拜神的子民;或指神要使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应验。
「雕刻」:使之华美;另一方面,刻石或许意味着在大祭司肩带的宝石上与冠冕的金牌上刻字的事。
「在一日之间 ...... 罪孽」:指在弥赛亚时代,神会只一次就完全解决罪的问题。
——《串珠圣经注释》
【石头上的七眼】
一般认为七只「眼」是七个宝石琢面。问题是古代的宝石只有造形,并没有琢面。从文意脉络来看,将这块石头视为圣殿的新奠基石更为贴切。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宝石刻成眼状,上面刻着供奉人的名字,串成链子,献给神殿。亚述与巴比伦国王把宝石放在神殿的地基里。拿布波拉撒提到自己把金银与奇珍异宝撒在地基上。奠基石有时包以珍贵的金属,以便将宝石镶嵌其上。如果撒迦利亚指的是这种作法,七「眼」就是镶在石头上,而非刻在上面。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上有七眼,意思为何?】
答:「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9 )这里的信息启示,是关乎弥赛亚的事,其开始大概是指圣殿中的头块石头,但最终的豫言乃指基督为「房角的头块石」,,他是根基盘石,。在这一块石头上的七眼,意思不甚清楚,未能作肯定的主张,不过一般认为七眼刻在石头上,乃是象征「神的七灵」者的完全性的意思;但我们认为较好的见解,乃是以这话为应许说明神的七眼,表示他完全性的鉴察和看顾,直到他所指派立殿的根基,大工快乐地完成。至于「我要亲见雕刻这石头」,乃显示在圣殿的光滑房石头,预表了基督所受的创伤,弥赛亚受苦的结果,一日之间,便很快的除去耶路撒冷这地的罪孽,而终使平安和兴旺归于悔改的百姓。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那日」在圣经中,是指末日,或末后的日子,以色列民复兴的日子(详述于本书12-14章 )
苗裔已经长成大树,结果櫐櫐。人们不但饱享丰富,也有安定繁荣,生活在安乐之中。无花果与葡萄树都象征以色列民族,现在枝叶茂繁,人们可以在树下憩息,有充分安全的保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当那日”,千禧年的时候,世上会有和平、安全。
「坐在葡萄树 ...... 下」:意即百姓在弥赛亚时代安享太平。
坐在……树下。象征和平,安全,喜乐和繁荣,。
● 3:10 描绘的景象是一种满足与升平的景象,而且人人有好的人际关系,不再孤单寂寞
【洁净更新】
.选民蒙洁净(1~\cs167 )──在这约书亚与撒但的异象中,神启示了祂要在百姓中成就除罪、洁净的工作。大祭司约书亚是选民的代表,而撒但正与约书亚站在敌对的地位,控告他因污秽而不能承担其为大祭司的职分。神却在此宣告:他要将华衣与冠冕给约书亚,取代他的污秽衣服。藉?神这洁净的工作,约书亚(代表选民 )的位分与功能得蒙更新。
.仆人──苗裔发出之应许(8~10 )──约书亚与其同坐的同伴们,是神所应许的那仆人──苗裔的预兆。神将要在选民面前立一个仆人,他的出现,有如七个活水的泉源(七眼可解作七个泉源 )所培植的苗裔一样;一夜间便发出。这仆人──苗裔能洁除百姓的罪孽(9 )。百姓将会罪得赦免,其选民的位分蒙更新,且能享受那恒久丰盛与安逸(10 )。
思想有时我们被罪、被软弱所困,撒但同样会控告我们,叫我们自惭不配称为神的儿女。但我们的大祭司主耶稣有洁罪的力量,祂体恤我们的软弱,这是何等宝贵的应许。
──《新旧约辅读》【属灵生命-我是神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3:1-10)】
在这个天庭的审判中,大祭司约书亚站立在使者面前,被吩咐脱去污秽的衣服。约书亚代表着以色列人被掳、从巴比伦回归的余民,就是神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是被神所拣选的,被神所拯救的。
而约书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脱去身上污秽的衣服,脱离罪孽。这样他才可以穿上华美衣服,聆听及接受神的告诫和肯定:遵行神的道,谨守神的命令,就可以管理神的家,得着神的看顾和保守。即是说,祭司和整个子民都要开展新的一页。
事实上,圣经多处提醒我们必须对罪敏感。主耶稣来到世上,正是要告诉我们神对罪的厌恶。祂不要我们像以色列人一般死守规条,但要我们保守自己的身子不沾染世俗。
今天,我是否已对自己的罪视若无睹,觉得无伤大雅?是否有些罪已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岂不知我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我们里头;并且我已不是自己的人,因为我是神用重价买来的。别忘记,脱去污秽的衣服。
默想
「……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心灵的镜子
在灵与欲的交战中,时刻警醒,保持清洁的心,顺从圣灵的引领。──《圣经姐妹版撒迦利亚书注释》【】
「火中抽出的一根柴。」
这是神的方法,神能将枝条、零碎以及丢弃的东西变为有用的杂物,有些在人看为无用的或没有价值的,在爱人灵魂的主却认为无价之宝,冒烟的火头、将残烛光、压伤的芦苇、犯罪的妇人、临死的强盗,从火中抽出来的柴,以及烧焦的东西、那些都是受神重视,却是人所轻视的。所以凡有血气的在神面前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夸口。
仇敌看冒烟的烧着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既然已经烧焦了,索性仍在火里算了,耶稣却说:因为这已经差不多失去了价值,因为别人必定扔掉任它烧毁,我却要捡起来放在手中,神的忍耐与力量还可使它恢复。
看祂怎样处理烧焦的对象:脱掉污秽的衣服,穿上华美的衣服,并且载上祭司的冠冕,祂要救他从坑的边缘提拔到宝座。
祭司的冠冕是指圣灵的能力使他可以事奉。我们在未进入圣殿之前,先要重新受膏,才可从事祭司的工作,为人们代祷,祝福他们,我们要作属天的礼仪,彼此代祷,不可让一个人失落,使人人都戴上冠冕。
──迈尔《珍贵的片刻》
【名为苗裔】「我必使我仆人,那苗裔发出。」
先知耶利米,亲眼看见犹大的灭亡,失去了坐在大卫宝座上的王,仿佛大树被砍倒了。但他蒙耶和华启示,那不是死亡绝望,从那仅存的根上,要再发生枝条:“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树砍倒了,还要被焚烧;人民也经受火的洗礼。约书亚像其他无助的人一样,成为被烧的材料,很快就要变成灰烬。但有恩典,有怜悯的神,本于祂的主权和慈爱,施行拯救保守,使他作“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何等奇妙的事!
与慈爱的神相反,撒但是控告者,专门跟神的子民作对。在天上的法庭中,撒但站在约书亚的右边,指证他的罪孽和过错。当然,在全知的神面前,它不能制造虚假的证据:大祭司约书亚的这些过失,可能都是真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仍然看见,这种撒但控告的灵,是多么活跃:有多少人,他们锐利的眼睛,只注视人的错误,可以明察人眼中的刺;他们的口,不疲倦的在传说人的坏事,忘记不了“亵渎上天,毁谤全地”。只是人难以测透神的恩典;先知撒迦利亚了解神的主权,他特别的语词,表示其观点:“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因“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神责备撒但,却吩咐使者,给约书亚脱去污秽的衣服,穿上华美的衣服,戴上圣洁的冠冕,作大祭司。圣经说:“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大祭司约书亚预表那将要来的,就是神所说的:“我的仆人,那苗裔”的主耶稣基督,“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祂能拯救到底。
感谢全知全能的神,祂拣选属自己的人,又因为爱我们,甚至不爱惜祂独生的爱子,为我们舍了;祂把我们从火中抽出来,使我们免地狱永火的刑罚,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应该铭刻在我们的心版上,活出神儿女的见证。── 于中旻《撒迦利亚书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