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先知在呼喊利巴嫩高山,那常象征着荣美与坚固。利巴嫩在巴勒士坦北端之边界,有一万四千呎之高度,终年积雪,被称为皓白者,如白头老翁。
开门迎入,是表示不再防范与保护,不再抵抗与拒绝。利巴嫩已经失去天然屏障的地理优势,以致任凭侵略者毁灭的力量。火一侵入,必将香柏树烧毁。
香柏树是坚强与贵重的树木。在以西结为王宫之象征。这是万树之王,十分骄傲地屹立着,。当斧子砍伐时,竟会完全砍下,因为香袙树有时也象征异邦的权势,或指不倚靠真神的以色列(结31章 赛10章 )。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利巴嫩」:位于以色列与腓尼基之间,这里的香柏树为巴勒斯坦地最高的树木,大概象征首领。
「火」:象征审判的来到。
开开你的门。第11章的比喻应该如何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其语言多用象征手法,先知又甚少解释,所以不能对其教训进行简单的释义。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本章预言落在犹太人身上的惩罚,因为他们拒绝神,特别是弥赛亚的的领导。二,以比喻的形式回顾以色列的历史,警告他们将来犯罪的后果。本文阐述后一种观点,作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同时对于把它作为预言的看法,特别是就百姓现在或将来拒绝领导所产生的后果而言,也进行大量的诠释。
香柏树。入侵往往伴随着贵重木材的毁灭。但这里的香柏树,松树和橡树可能寓指杰出的领袖或各国本身。
● 赛 37:24 显示入侵的军队通常都会砍下树木用在围攻的工程上,因此这里描述的是住在黎巴嫩南部、巴珊、和约旦周围的以色列民的被攻击。
●「开开你的门」:表示不再保卫防范的意思,一放松防卫,敌人(火 )就入侵烧灭香柏树。
●「香柏树」:香柏树本是利巴嫩的名产,树身有一种香油(目前是化妆品的原料之一 ),这种香油使香柏树虫蚁不生,具有防蛀功能,使之成为名贵的木材。香柏树被视为万树之王,象征王宫(17:3-4)或外邦、以色列的权势( 结 31 赛 10 )。
1~3这首短诗有好几种解释:1,“香柏树”、“松树”等代表狂傲的强国。“牧人”和“狮子”代表君王。此诗哀叹他们的毁灭,故为十章所记之事的尾音。2,指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黎巴嫩、巴珊、约但河都在巴勒斯坦 ),因不接受牧羊群羊的弥赛亚而遭毁灭,本诗因此为4~14节的序曲。第二说较可信,主后70年,罗马人毁耶城。看7节注。
1~3这里或是嘲弄哀悼的延续,为攻击以色列之不同势力(“香柏树……橡树” 的败落而悲叹;或是预言以色列地被蹂躏,包括主后70年被罗马征服。
人们对于1-3节有不同的见解。一,预言在10:5-12的光荣场面实现之前,要有一段荒凉的时期。二,警告百姓,今后如果悖逆背道,必将受到惩罚。三,为10:11所预言亚述和埃及的沦亡而哀伤。四,回顾已经发生的荒凉及其原因,作为对当代人的警告。
◎1~3由于我们对当时历史并不了解,所以无法确认这里的预言到底是指着什么,但可以确定这是对巴勒斯坦北部地区的审判。
1-17 群羊鄙弃善牧而被恶牧苦待:百姓厌弃神的牧养,因而遭罚。
【】
「利巴嫩」:位于以色列与腓尼基之间,这里的香柏树为巴勒斯坦地最高的树木,大概象征首领。
「火」:象征审判的来到。
——《串珠圣经注释》
【森林与草原的毁灭】
【】在资源稀少的地区,森林与草原非常重要。如果绿地被毁,大片原来可以出产丰硕的土地就会变得荒废无用。现今以色列政府在一些荒地植树,重新恢复土地的用处。古时敌军入侵,会刻意摧毁农田、草地、森林,使一个国家长期积弱不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松树啊!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佳美的树毁坏。巴珊的橡树啊!应当哀号,因为茂盛的树林已经倒了。」「佳美」一词原指「宽广」、「伟大」、「有能」,,,。巴珊是在约但河东之北部边界,是在利巴嫩山地下之盆地,往南可到基列,。
茂盛的树木原指树叶之多,密密树丛,好似不能穿越。这可能是指他们防御之周密,使敌人无法攻入。这样的树可作高墙,,可作坚城,,。但是仍旧站立不住,已经倒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巴珊」
:加利利海以东肥沃的地带。当高冠群木的香柏树倒下时,较矮小的松树、橡树亦难逃厄运,象征神的审判遍临整个巴勒斯坦地。
●「松树」、「橡树」:比香柏树次一等的树木(可能指着次一等的国家 或者是国家中次于君王的首领们 ),香柏树既然毁坏,这些树木也就危险了。
【】「听啊!有牧人哀号的声音,因他们荣华的草场毁坏了。有少壮狮子咆哮的声音,因约但河旁的丛林荒废了。」牧人是外邦的君王,他们的荣华必被毁坏,因为主耶和华使他们的草场变为荒场(35节 )。草场是指他们的国家。那草场原是荣华的,因为草原丰盛,但是历经烈日如火的炙晒,以致晒得枯干,被火烧过 ),全部毁坏了。狮子指暴虐的外邦君王,为耶利米与以西结所强调。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约但河旁是森林茂密区,常有猛狮出没。
「约但河旁的丛林」
:是狮子的住处,50:44);丛林被烧毁,狮子便失去栖身之所。
有牧人哀号的声音。见注释。
荣华(ga'on )。这里可能指约旦河两岸繁茂的树林,里面有狮子出没。
●「牧人」、「狮子」:可能指着外邦国家的君王或以色列中的首领,他们的领土与权势衰败了。
●「约但河旁的丛林」:黑门山的积雪融化后,经约但河灌溉沿岸的丛林,使得丛林树木生长茂盛,孕育大量的野生动物供狮子捕食。
【】「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你撒迦利亚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
这是预言的信息,以表征的语言或动作,说明先知的职任,也必须牧养那些羊群,而羊群的结局,将被宰杀,是在不久的将来。牧养原意应为照顾、饲养、引领、看管(诗23篇 )。「将宰的群羊」也在有类似的用词。,将宰的羊,叫他们等候杀戳的日子。耶和华的审判必在以色列人身上。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这将宰的群羊”:为专为食用而饲养的羊群,指受苦中的人民。
“将宰的”。即注定要宰杀的。
「这将宰的群羊」:这些羊最后将被卖、屠宰、供食用,象征百姓因厌烦神而不蒙怜恤,将遭遇毁灭。
牧养。神命令先知作祂的代表照顾祂的牧群。
将宰的。即被宰杀。如果得不到照顾,羊群将遭宰杀。
●「牧养」:「牧放」、「看顾」、「喂养」。
●「将宰的」:这里是以肉用羊当比喻,来描述犹太人的状况。
4-17 藉行动传达信息:先知手拿二杖充任真牧人,代表神牧养百姓(4-7 ),但因遭百姓厌弃,不久终止牧人职分,比喻神与选民的关系破裂(8-14 );然后先知充任愚昧牧人,比喻选民因抗拒神而遭罚,要受险恶的领袖管辖(15-17 )。
【准备宰杀的羊群】
【】「买他们的,宰了他们,以自己为无罪;卖他们的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牧养他们的,并不怜恤他们。」圣殿存有大群当作初熟的祭(或其他原因 )献上的牛羊,是献给耶和华、待宰的牛羊。圣殿需要用很多牧人照顾这些动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买他们的」是指外邦侵占者,将被掳者当作货品一样取利,好似买羊来,宰杀以食肉出售。「他们」为阴性,是母羊,原为生育所畜,并非专被宰杀供肉食的,却遭侵略者如此残害。但是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卖他们的」,是犹太的首领们,滥用职权,竟图利出卖他们,欺压他们,只为中饱自己。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这里的买者、卖者均指外邦;百姓被欺压是罪有应得的,所以苦待他们的可算无罪。
「牧养他们的」
:指百姓的领袖。
即第3节中出卖羊群的恶牧人。他们无耻地为自己这样做平安无恙(5节 )而称颂神。他们因自私而盲目,误导了牧群,却不认为自己有罪。
●「买他们的」:指「列国」,「他们」是阴性,母羊应该用来繁殖不是拿来食用,因此买他们来杀并不合理。阴性的「他们」跟旧约中常来用「女子」来形容「百姓」的习惯可能有关。
●「卖他们的」、「牧养他们的」:指的应该是犹太的首领们。
【】「耶和华说:我不再怜恤这地的居民,必将这民交给各人的邻舍和他们王的手中。他们必毁灭这地,我也不救这民脱离他们的手。”」这地的居民是指以色列的民,他们备受压迫与欺凌,像将宰的群羊。以色列人被逼害遭毁坏,是首领的罪,也是众人的过犯,神借着历史的环境来管教他们,甚至藉外邦的侵略者加害于他们,也不是偶然的,都是出于神公义的作为。他们本国的君王首领没有保护他们,反而逼害他们。邻邦(邻舍 )的外地人更对他的暴虐,不遗余地。如果耶和华不拯救他们,他们就完全没有希望。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交给各人的邻舍」:指百姓自相残杀,但「邻舍」原文或可译作「牧人」,与下文之「王」同义。
「他们王」:指辖管他们的外邦领袖。
压迫者将被交在其他民族手中,受他们的压迫。神认为领导人要为亏待祂的子民而负责,。
● 11:6 是 11:5 的解释。
【将百姓交给邻舍】
【】「于是我牧养这将宰的群羊,就是群中最困苦的羊。我拿着两根杖,一根称为荣美,一根我称为联索。这样,我牧养了群羊。」在希伯来文,邻舍与牧人两字非常相似。在这一节因为与「王」并用,因此有些学者主张「邻舍」一字原本应作「牧人」。不过,这里也有可能是刻意的文字游戏。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这两根杖是牧人领导的主旨。一根称为「荣美」,是指恩慈与完美,是耶和华的特性,。耶和华亲自为牧者,看顾?羊。这是圣约的祝福,是耶和华为祂选民预备的。
另一根称为「联索」,是爱的连结,好似慈绳爱索,将以色列人系在一起,尤其因南北二国以前是分裂的,必须再连在一起,不可再分开。所以,这里的涵义是合一,相合成为一体。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撒迦利亚现在充当牧人的角色。用“荣美”和“联索”(团结 )两根杖来牧羊以色列。称为“荣美”的一根杖,代表神对以色列的保护;称为“联索”的一根杖,代表以色列本身内部联合起来,不再分裂。第一根杖折断之后,犹大便面临所说的毁灭,这些事应验在主后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第二根杖的折断,代表以色列内部的争斗、分化和决裂。
那两根杖象征撒迦利亚深愿当一个好牧人;即为以色列和犹大带来“荣美”和“联索”(联合 )。
「群中最困苦的羊」:可能指民中信靠神的人(参11 )。本节下根据古译本或作「于是我替贩卖群羊的人牧养将宰的群羊」。
「杖」:牧羊人用以保护群羊。
「荣美」:原文或解作「恩惠」。
这「两根杖」象征神爱护及恩待百姓,并使他们联合(「联索」 )。
我牧养。或“我喂养”。
荣美(no′am )。“友好”,“仁慈”。与乌加里特语的n′m(恩惠 有魅力的 可爱 )有关。No′am在《旧约》中出现七次,其中译为“荣美”四次,90:17,,“良言”,16:24)两次,“安乐”一次。由于折断杖表示废弃与神所立的约,杖可以代表约。
联索(chobelim )。与chebel(绳索 )有关。所以chobelim 代表“联合”。根据第14节,这根杖代表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兄弟情谊。
神曾庄严地与祂的子民立约,24:3-8)。神的旨意是让以色列作为圣洁统一的民族,成为世上的福气。两根杖象征神对于祂子民的仁慈旨意。
●「两根杖」:代表牧人的领导原则。参考: 结 37:15-23 。
●「群中最困苦的」:七十士译本作「为了那在羊群中作生意的」,也就是「为了买卖羊群的生意人」。
●「荣美」:喜悦或美丽的意思。指神对以色列的喜悦。
●「联索」:原文是「绳子」,有「联合」的意思。
◎7~14如果根据七十士译本,这段经文是先知去帮生意人牧养肉用羊,并且用这种身份来预表神对以色列人的计划。
◎7~14 太 27:3-10 引这段说犹大的结局是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中引用了 亚 11:12-13 与 耶 32:6-9 而马太只取耶利米当代表,也有可能马太认为撒迦利亚这里是引用耶利米窑户的用意,所以就以比较有名的先知耶利米为代表。
◎7~14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牧人就是指弥赛亚,三十块钱与窑户就是应验了耶稣的被卖受死。其他如三个牧人、两杖都跟弥赛亚有关。
◎7~14这里描述的是一场戏,角色有耶和华,扮演神的撒迦利亚,商人以及羊群(以色列 );内容是羊群的被弃绝与灭亡。但内容究竟是指弥赛亚的预言或撒迦利亚以后的一段历史,我们并不确定。若纯粹从这里的经文来看,撒迦利亚后的历史可能比较合理;若从新约的角度来看,则会偏向弥赛亚的解释。
【】
「群中最困苦的羊」:可能指民中信靠神的人(参11 )。本节下根据古译本或作「于是我替贩卖群羊的人牧养将宰的群羊」。
「杖」:牧羊人用以保护群羊。
「荣美」:原文或解作「恩惠」。
这「两根杖」象征神爱护及恩待百姓,并使他们联合(「联索」 )。
——《串珠圣经注释》
【】「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因为我的心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憎嫌我。」
〔暂编注解〕“三个牧人”。不能确定是谁,但可能代表不称职的先知、祭司和以色列诸王。
「除灭」:即废除。有些学者认为这被废的三个牧人象征先知、祭司、君王三个职位;日后主耶稣这真牧人负起了三个职位的功能。
「一月」:意思不详。或许指一段短的时期。
「厌烦他们」:「他们」是指神的百姓。
这些牧人不大可能特指个人或职务。最好还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即神从一切敌对、压迫的势力下拯救祂的子民。祂千方百计实现祂对于以色列的计划,。
●「除灭」:「抹去」、「消灭」。可能只是免职,而不一定是「除灭」这么严重。
●「一月」:指多长的时间并不清楚,可能先知是在实际的一个月之内开除了三个牧人,但到底预表多长的时间则无法确定。
●「三个牧人」:历来对这三个牧人的身份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端视我们怎么认定这段经文的著作时间。由于我们对犹太人公元前350-200年这段期间的历史所知不多,所以无法准确的知道这三个牧人的身份。
●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指的可能是「羊群」而不是「三个牧人」。
【】「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因为我的心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憎嫌我。」
「除灭」:即废除。有些学者认为这被废的三个牧人象征先知、祭司、君王三个职位;日后主耶稣这真牧人负起了三个职位的功能。
「一月」:意思不详。或许指一段短的时期。
「厌烦他们」:「他们」是指神的百姓。
——《串珠圣经注释》
【】「我就说:“我必不牧养你们。要死的,由他死;要丧亡的,由他丧亡;余剩的,由他们彼此相食。”」
群羊就憎嫌牧人,牧养的工作是无能为力了。三种灾祸就必临到。他们必在审判的咒诅之下。死亡的是指死于饥荒与瘟疫。丧亡是指死于战乱,在侵略者的手中,也可能因自相残杀而遭致的,彼此相食。
牧人不再照顾,群羊与牧人的关系就断绝了,以色列不再在耶和华的圣约之中,圣约是完全被破坏了。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百姓拒绝接受神的引导,神就采取这样的态度,。
【】「我折断那称为荣美的杖,表明我废弃与万民所立的约。」
以色列失去耶和华恩惠的约,不再有祂的荣美。「神与万民所立的约」,万民是指分散万国的以色列人,并不包括外邦人,。另一种解释,万民是指万国的人民,因以色列而蒙福。牧人折断牧杖,完全停止他的工作,卸脱他的责任,他就置群羊于不顾,那是羊厄运的开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万民」:通常代表外邦;与万民立的「约」是指神禁止外邦加害祂的选民,这约被废表示神将选民交与外邦。另一方面,「万民」在此可能指分布列国中的选民。
象征弃约(见第7节注释 )。
【】
【】「当日就废弃了。这样,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就知道所说的是耶和华的话。」「万民」:通常代表外邦;与万民立的「约」是指神禁止外邦加害祂的选民,这约被废表示神将选民交与外邦。另一方面,「万民」在此可能指分布列国中的选民。
——《串珠圣经注释》
「废弃」是完全破碎支离,不能完整,,,是以背约而废弃 ),这样圣约就不再有效,归于无有,。这些困苦羊看出牧人既已失败,他们必遭宰杀,是无可逃避的命运,认为这是出于耶和华。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
:根据古译本或作「那些贩卖群羊的人,就是那些观看我的」。
愚妄放肆的百姓竟对神的警告能否实现表示怀疑。见注释关于这种态度的例子。预言的应验证明了神话语的可靠性。
●仰望我的「困苦羊」:「在羊群中作生意的」、「买卖羊群的生意人」。
【】「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于是他们给了三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牧人虽然失败,没有尽责,仍想求得工价。他向谁求呢?向羊贩子。但是他也自知没有好好尽责,所以在要求时口气没有那样肯定:「你们若以为美……不然就罢了。」结果那些贩卖群羊的,还是给了他三十块钱,是相当于希伯来奴仆的身价。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由于百姓拒绝这位好牧人的牧养,他们便羞辱他,只以一个奴隶的价值来给他工价,。撒迦利亚正在扮演即将降临之弥赛亚的角色。
贩羊者本应酬报替他们看羊的牧人,但先知因为是自己放弃牧人职分,所以无权要求最后一次的工资。
「给了三十块钱」:应作「称了三十舍客勒银子」:显示当时并未流行价值固定的钱币。这笔数目在摩西律法中相等于一个奴仆的身价。
给我工价。撒迦利亚代表大牧人向全体以色列人索取工价,说明了百姓的忘恩负义。先知要他们自己评判要不要付工价。
三十块钱。无疑指30舍客勒重(每舍客勒重0.47盎司 ),按现价约为12.60美元。这么一点钱证明以色列人藐视神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不知感恩。三十舍克勒是一个奴隶的价格。但古代的舍客勒要比撒迦利亚时代的舍客勒轻。
12~13新约福音书作者以撒迦利亚放弃牧羊人之职这件事,来作耶稣被犹太人拒绝和出卖的预表。这里的话也应验在基督身上。撒迦利亚因此预表弥赛亚。百姓拒绝这位好牧人,他便向他们索取自己的“工价”,就是相当于一个奴仆身价的“三十块钱”;于是他们出卖了祂,杀害了祂,钉在十字架上。
关于12,13节的预言应验在主身上,见注释。
●「给了」:「秤了」,显示出当时还没有公认的钱币,犹太人到了希腊统治时期公认的钱币就很普遍了,因此这个用词显示这个经文的著作年代是在波斯时期。这里意思是先知本来为了生意人牧羊,现在既然已经不牧了,就要领取工资。
●「三十块钱」:「三十舍客勒银子」,345公克银子。耶稣时代工人一年的工资,希伯来奴隶的价格,牛触死了奴仆该付的价银,显出摩西律法对人命的尊重出 21:32 。
【三十块银子】
【】「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和合本三十块钱 )到了第12节,已经难以断定撒迦利亚究竟是以牧者的身分收取牧者的工价,还是以先知的身分收取工价(见11节 )。根据主前两千年的法律条文,牧羊人一年的工资是十舍客勒,至于先知则因自己的能力而有优厚的待遇。一名奴隶值三十舍客勒,对此处的解释没什么帮助,因为撒迦利亚并没有被当成奴隶带来。
苏美人说「值三十舍客勒」,是个词组用法,表示根本没有价值。这种意思固然合乎此处的文意脉络,但是从苏美文径自跳接到被掳后的希伯来文,过于突兀,是不可靠的作法。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窑匠也是属于圣殿供职的人。先知耶利米特别被神差遣去到窑匠家去观察,且到圣殿附近去买窑匠的瓦瓶。「窑户」原意也可作银匠,专为铸造银器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美好的价值”。一句讽刺的话,因为所估定的工价是那么微不足道。
「?户」:连于圣殿,以制作新器皿供献祭之用;「丢给?户」可能是鄙夷的说法。另一方面。
「?户」有古译本作「银库」(于原文这二字非常相似 )。圣殿的银库不但贮藏百姓献上的什一奉献与贵重器皿,,,亦可作私人储蓄的地方。把这三十块钱放进银库即归给神,因祂是百姓的真牧者。
没有说明丢给窑户的原因,也没有说为什么“在耶和华的殿中丢”。换掉原文的一个字母,“窑户”就成了“库房”(见RSV版 叙利亚语版同 )。有人认为“丢给窑户”只是表示“银子”拿到圣殿的库房时,遭到轻蔑的拒绝。
●「所估定美好的价值」:有讽刺的意味。
●「窑户」:可能是「钱库」、「窑户」或「塑造者」的意思。窑户常在殿中工作,做新瓦器来补充献祭时要打碎的瓦器。(6:28)
●「银子丢给窑户」:可能是用 耶 18:1-19:15 的背景,来买窑户的瓦器预言以色列的灭国。或者可能用士 17:4结 16:17何 2:8 的背景,来说明离弃神这个好牧人,就只能拜无用的小神像了。
【】
「窑户」:连于圣殿,以制作新器皿供献祭之用;「丢给窑户」可能是鄙夷的说法。另一方面。
「窑户」有古译本作「银库」(于原文这二字非常相似 )。圣殿的银库不但贮藏百姓献上的什一奉献与贵重器皿,,,亦可作私人储蓄的地方。把这三十块钱放进银库即归给神,因祂是百姓的真牧者。
——《串珠圣经注释》
【丢给窑户】
学者提出三种解释,而且难以取决。第一,圣殿附近可能有间烧?店,以供圣殿所需。但是,为什么要把钱扔到那里呢?第二,「?户」的希伯来文意思仅是指「工匠」,因此有学者主张此处是指金属工匠,可能用银子打造一座像。这可能说明为什么要扔银子,但是这种解释是把不寻常的意思加在一个意思广泛的字。第三,有人主张「窑户」这个希伯来字稍作更动,可作「财库」解。
早期有些译本即采取这种译法,而新约圣经也有左证,不过在马太福音也有?户的意思 )。三种解释都有难题,而古代近东的信息对解释此处先知的举动没什么帮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我将这三十块钱在神的殿中丢给窖户,有何启示?】
答:先知撒迦利亚遵行神的吩咐,作以色列民的好牧人,从事牧养羊群的工作(4 );但以色列国民虽蒙看顾和爱护,好牧人的工作却不被领受。在这里撒迦利亚清楚地是预表基督,他的百姓竟以仇敌的姿态,来回答他的慈爱,直到他的心厌烦他们(8 )。在他未离开羊群之前,他们却给他三十块钱作工价(12 ),这是轻视他的一种表示。但现在耶和华吩咐他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窖户。我便将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窖户了。」(13 )那工价乃是一个卑贱工匠制造器皿所得的代价,极其低微;这钱是在耶和华殿中丢的,他是真正的被羞辱者。
以上所述乃是一种豫言,到了五百多年以后,在基督被卖的事上,完全应验了。当时卖主者把所得的三十块钱丢在殿中,就出去吊死了;最后被用来买了窖户的一块田,叫作血田。据马太所记,是出自先知耶利米的话;但在耶利米书中,并无记载这豫言,那就要归咎古时文士抄写上的错误了。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我又折断称为联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废弃犹大与以色列弟兄的情谊。」
那弃绝耶和华牧者的另一个后果,是失去合一,所以第二根杖必须折断。犹大与以色列失去弟兄的情谊,自从主前325年,撒玛利亚人再重新住在北国的地界,自建圣殿在基列心山,为与耶路撒冷完全分开,说明了这历史的背景。
情谊(Ha~ahawah )在七十士译本作「产业」(当作Ha~ahuzzah ),可能「情谊」较为正确。有情谊的仍会破裂,所以神不再维持他们,只有废弃与折断。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本节指出,不和与内哄是百姓拒绝神(真牧人 )的后果。
这个动作的意义接下去就有解释(见第7节注释 )。关于王国的分裂,见;12:13-20。
●公元前325年,撒马利亚人在基利心山建圣殿,与耶路撒冷分开。联合的杖断裂,可能就是指这件事。
【】「耶和华又吩咐我说:“你再取愚味牧人所用的器具,」愚昧牧人是道德败坏的人,轻忽神的命令者。在旧约中,尤其在智慧文学中,所谓愚昧,是指道德失败的人。箴说,愚昧人藐视智慧与训诲。牧人的器具,可能指牧杖,笛。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愚昧牧人”兴起替代撒迦利亚,说明人如果弃绝真神,不以祂作牧者,就会以别人(不好的东西或人 )来代替。结果是自己受损害。耶稣也说:祂“奉我父的名来“却被犹太人拒绝了,于是他们只得去接受一个只“奉自己的名来”的假基督。
由于神的子民拒绝了好牧人,撒迦利亚奉命(见4节 )负起责任,拿起愚昧('ewili “笨拙” “无用” )牧人所用的器具。
●「愚昧」
【】「无用的牧人丢弃羊群有祸了!刀必临到他的膀臂和右眼上。他的膀臂必全然枯干,他的右眼也必昏暗失明。”」:并非只是愚蠢,而是属灵上和道德上的愚顽。
●「愚昧牧人」:指「道德败坏的领导者」,不过我们无法确定这人到底是谁。
15~17神担当真牧人的时候既然被拒绝,便吩咐撒迦利亚扮演一个假牧人,述说敌基督的来到。
【】「因我要在这地兴起一个牧人。他不看顾丧亡的,不寻找分散的,不医治受伤的,也不牧养强壮的;却要吃肥羊的肉,撕裂他的蹄子。」「丧亡」是指那些离群的羊因受寒冷或被野兽侵袭,他竟然毫不注意。其次是说他不寻找分散的,「分散」是指那些迷失的。受伤的不医治,「受伤的」原意为「破碎的」,可能是指断骨的伤损,需要包裹与矫正。
「强壮的」原意为「站立的」,说明体健的羊,他不牧养,「牧养」或译为「喂养」或「养活」,。肥羊的肉拿来享用,又撕裂他的蹄子。「撕裂」是以强烈的语调叙述的,可译为「暴力来撕裂」,可谓残忍之至。──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比喻以色列人拒绝神的引导,失去了神的保护,从而成为敌对民族的掠物。
●「丧亡」:「灭亡」、「消失」。
●「受伤的」:「折断」、「残废」、「跛腿」。
●「强壮的」:「站立的」,指正常没有问题的羊,而不一定指特别强壮的羊。
【撕裂蹄子】羊很少用来作食物,不过羊毛远为有价值。牧人的主要责任就是维护羊的生命与健康,能够一直多产羊毛。吃羊肉表示那些不知节制的老饕,为了口福而目光短浅,没有智慧看见长期的收获。蹄子撕裂可能是牧人要羊主相信,羊是被野兽吞吃,因此他自己不必负责。另一种可能是牧人拿羊蹄去卖钱,得点利润。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无用」是指软弱无能、失败而没有价值的。神兴起他,原籍他来管教以色列人,但是他本身又是恶者,现在是他应承受刑罚的时候了。牧人以膀臂来持杖牧放羊群,以膀臂必须有力。牧人也需要眼睛观察草原,看管羊群,眼睛必须明亮。但刀砍伤手臂,使手臂好似枯干的树枝一样,等于虚设。眼睛受伤,就昏暗不明,终于完全盲目,毫无视力,,。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膀臂”和“右眼“是一个人身上强壮的地方,受了损伤表示已失去力量,不能作战。
预言恶牧遭报应。膀臂枯干和右眼失明,可能意味他不能再作牧人。
无用的牧人(’elil )。该词常用来指偶像。有人认为原文应拼为'ewili ,如15节(见该处注释 )。
刀。是对于牧人的警告,免得他们辜负自己的职责。
●「膀臂」、「右眼」:泛指其「力量」与「洞察力」,也就是当领导者所必须仰赖的力量。
◎这里形容的牧人显然十分邪恶,不只轻忽群羊,而且还积极消灭群羊,并自肥,可能指历史上对犹太人施行暴行的掌权者;也可能指启13 提到末世的敌基督。
◎恶牧人的特征是不理会有需要的羊之需要,却剥削有能力付出的羊。我们可以思考自己或者自己的教会、组织,是那种不理会羊群的需求,只会要奉献的人吗?神说这样的人,审判就是「失去牧养的能力」
【大审判】
本章与第十章成一强烈的对比。先知由安慰的信息(第十章 )转移到神的责备。藉?羊群(代表百姓 )与牧人(列国的君王领袖 )的画像,带出神的审判。
.耶路撒冷的大审判(1~3 )──用一个丧礼中的哀号为背景,先知带出百姓将面临大审判那毁坏与荒凉的光景。可能最近的一次应验是指向主后七十年罗马军攻毁耶路撒冷的事件。
.因弃真牧人而带来的审判(4~17 )──选民因拒绝真牧人去跟随无用的假牧人(15~16 )而遭神的刑罚。这刑罚可归纳于第10节「我废弃与万民所立的约」这句责备中,神定意「不再怜恤这地的居民」(6 )。和神的关系断绝,被神所弃,这是何等可怕的刑罚。而对那些无用的牧人来说,祸患与咒诅必不离开他们(17 )。
.主耶稣是我们的大牧人,祂看顾丧亡的,寻找失丧的,医治受伤的,在我们中间牧养我们。我们能终生跟随这位善牧,是何等大的福气。
祷告求主在中国教会中,兴起更多忠心的好牧人、领袖,牧养?分散在各地的羊群。又求主怜悯,格外保守在这世界某些地方,那些仍没有牧人牧养他们的羊群。
──《新旧约辅读》
【属灵生命-我们是谁的牧者?(11:1-17)】
若我们要立志作好牧人,1至14节所说的,不一定可以鼓励我们。神要撒迦利亚先知牧养将宰的群羊,谁知群羊嫌憎他,他也厌烦了这羊群──好牧人得不到欣赏,只是得到相等于奴隶价值的工钱;牧养的和被牧养的不欢而散,所立的约都被废弃。
若我们放弃作好牧人,15至17节就警告我们,如果牧者不顾丧亡的,不寻找分散的,不医治受伤的,不牧养强壮的,只吃肥羊肉,又撕裂牠的蹄子,审判就会临到牧者,丢弃羊群的牧人就有祸了。
到底,我会怎样选择呢?无论神要我牧养的,是团契的团友、主日学的学生、儿童聚会的小朋友或是自己的家人,我会否像恶牧人那样不顾惜他们,没有尽心照顾他们?小心,神的审判必定临到。但我若要作一个好牧人,也要有心理准备,羊群不一定会欣赏我的牧养,我可以做的,不过是尽力牧养他们。
然而,作好牧人被羊厌弃,总胜过作坏牧人被神审判。
默想
「无用的牧人丢弃羊群有祸了!刀必临到他的膀臂和右眼上。他的膀臂必全然枯干,他的右眼也必昏暗失明。」
心灵的镜子
求主叫我作忠心的牧者,带领神交托我牧养的羊群。──《圣经姐妹版撒迦利亚书注释》
「你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
以色列人是神的羊。他们常常走迷,犯罪违背神;神使他们落在极困苦的境地。但神不永远忘记他们,向他们施怜悯,兴起祂的仆人来拯救,照管他们。少年先知撒迦利亚的名字,就是“神记念”的意思。
牧人的设立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你撒迦利亚,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买他们的宰了他们,以自己为无罪;卖他们的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牧养他们的并不怜恤他们。”
神的子民落在这样可怜的境况。作领袖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不惜于出卖羊群,把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里;反而自己得意,以为干得好。买主对羊没有感情,只当作是没有生命的商品,不假爱惜,随意宰割。而那些直接牧养的人,因为是雇工,挨到时候领工资,不论羊遇到甚么事,他们都不怜恤。但神知道羊是祂的,记得差遣忠心仆人来照管。
牧人的职事先知撒迦利亚,是神设立的,预表那位要来的好牧人,就是主耶稣基督。祂手拿两根杖:“荣美”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壹14);“联索”是表明主领外邦信徒与犹太人“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就如犹大和以色列合一。神仆人看到那些宗教人的嘴脸,心中就觉得厌烦,就如主耶稣怜悯罪人,却不耐烦那些假冒为善的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他们不配进天国。
牧人的被拒好牧人的心,不放在工价上面:“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只是应当尊重牧人的职分。他们轻蔑先知,低估他的价值,给他三十块钱,只相当于一个奴仆的身价:这等于藐视神,因此吩咐他丢在耶和华殿中,给服役的窑户。这预言应验在犹大以三十块钱的代价,出卖主耶稣。但他们拒绝好牧人的结果,是兴起愚昧的恶牧人,背叛的领袖,给犹太民族带来悲惨的噩运,遭受苦难(A.D.66-74-132-35 ),经历残暴的屠戮。
犹太人的历史,也可作为我们的鉴戒。── 于中旻《撒迦利亚书笺记》
【】
「我拿着两根杖,一根我称为荣美,一根我称为联索。」
先知的执事在穷苦人中间,他们听从他的话(十一节 ),承认他的话是出于耶和华。从牧者的立场看,他们是最好的羊群。
有一天,先知在他们这些前辈人中出现,手持着两根杖:一根成为荣美,因为代表神所爱的百姓可能的美善。另一根成为联索,指整个民族联合起来,成为一体。这两根杖完全折断了,表明神拣选别的百姓来宣扬祂的美名,而且以色列的合一也必废除了。当祂的听众知道这样的宣告,他们心中的反应立即承认他牧者的关怀,但是代价只有奴仆的身价(。这么多使先知痛心,因为他的眼泪与话语只换来这些!
这也说明主的心肠,祂渴望教会的荣美与合一。但是祂深深地失望了。祂只有折断那两根杖。祂所得着的回应,没有感恩(马,祂最后讲道时表露出来,以后祂不是还被出卖吗?这情形时常这样。你怎么可以失去祂期望于你的荣美与合一呢?你怎么可以轻忽事奉呢?你怎么可以像法利赛人将血汗丢在窑户的田里、十节 )?你要悔改,恐怕好牧人会用更厉害的办法使你受火的试验呢。
──迈尔《珍贵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