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凡通达人都凭知识行事,
(但 )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
〔暂编注解〕本节为上章主题的继续,但侧重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出诸愚昧的小错失,可以使智慧的努力全盘失败。所记希西家因一点骄傲而招来一族被掳的结局,是个好教训。
“作香的”即香料调配者。
「死苍蝇」:或译作「引至死亡的苍蝇」。
死苍蝇。即快死的苍蝇。在东方各国,苍蝇和其他昆虫泛滥成灾。如果一只死苍蝇掉到香料师的香液里腐烂,整个香料就会被糟蹋。
作香的。即“香料制造师”,直译是“搅拌者”,“混合者”。
发出臭气。或“发酵”,“冒泡”。
一点愚昧。直译是“一点愚昧比智慧和尊荣更重”。一次愚昧之举可能毁掉良好的名声。一生谨慎可能毁于一次愚行。
1-4智慧虽然卓越,但若以影响力而论,愚昧则有大不相称的影响:一点点愚昧的酵就可以污秽全国的智慧。然而,人不要被外在的现象欺骗,智慧总是对人有益,而愚昧终显得无用。
1-20智慧人和愚昧人工作果效的对比。
【】「死苍蝇使作香的膏油发出臭气。这样,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尽管此节被列入下一章,但其主题仍继续前面的经文,谈到个人的层面。上下两句互作比较,可以译成「正如死苍蝇……因此一点愚昧……」,此箴强调智慧人的品格所散发的馨香之气(作香的膏油……智慧和尊荣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膏油中的苍蝇】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这句话和「一个烂桃坏满筐」的意思大致相同。有时微不足道的苍蝇也能令最好的香膏变坏到必须全瓶倒掉的地步。
左右右边无疑被视为尊荣之处和最受保护的所在,然而无论是古代近东还是以色列,左边都没有任何负面意义,或视为具有软弱邪恶本性的迹象。它只有低一等的荣誉,此外,它又是一般人预期不到会被攻击的方向。愚昧人所选择的,是易受攻击和次要的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智慧人的心居右何意?】〔暂编注解〕右边与左边可以是地位高低的表征。右边高,左边低;也可以是力量强弱的代表,例如右手代表力量、保障,左手则是软弱、失势的像征。若依较近的犹太人著作,左和右各代表恶和善。
更可作:智慧人的心指引他向右,愚昧人的心却指引他向左。“右”是保护和有力的地方。“左”是无力和得不到保护的地方。
「右」、「左」:非指好运或厄运;在某人的「右」边是指作随时的帮助及保护。,109:31,121:5)。
智慧能助人渡过危难。
「左」、「右」:不是指好运或坏运。在某人之「右」,是指作随时的帮助及保护。
智慧人的心。即 “智慧人的心(心思 )在他的右侧”。右侧被认为是喜欢,荣誉和成功的一面,110:5,,,。
居左。左侧被认是邪恶和不幸的一面。在一些东方国家,左手被视为不洁。这里喻指愚昧人的意念和计划是不稳定,不实际,不周到的,从而会导致不幸和失望。
2~20这一段集中讲愚昧。愚昧发自心,肉眼看不见。传道者说过,神曾将永生放在人心中,因此人对世界的局限和世事的短暂难满足。但人心因罪而变得邪恶,。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追根究柢,愚昧乃源自人心的错误,人内在无形的生命与脸、手以及身体等外在有形的部份形成对比。它包含了心思意念,因为「专心」即考察研究,。因心的本质产生的问题,正是传道者所面对的难题。
——《丁道尔圣经注释》
答:圣经上常以左右之分别,来作一种寓意的喻训,如善与恶,义与不义,正与反等两方面。一般而言,右是代表善而正的一方面,左是表示恶而偏的一面,如主曾论到审判的日子时,以分别绵山羊之比喻。把绵羊安置在右边——代表顺服的义人,蒙神赐福,进入永生。山羊安置在左边——代表偏行己路的恶人,被神咒诅,进入永刑,。又如耶稣坐在父神的右边,,,,。大卫以神在祂的右边不至动摇得蒙庇护,,;以他在神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以色列伸出右手按在以法莲头上,却以左手按在玛拿西头上(本是长子 ),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之上,。雅各,矶法,约翰曾向保罗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以上类此等等,皆以右是属于好的,正的这一方面。传道书说,「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同理可知右左之分,就是意指好坏之别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
【左右】
【】「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人。」右边无疑被视为尊荣之处和最受保护的所在,然而无论是古代近东还是以色列,左边都没有任何负面意义,或视为具有软弱邪恶本性的迹象。它只有低一等的荣誉,此外,它又是一般人预期不到会被攻击的方向。愚昧人所选择的,是易受攻击和次要的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暂编注解〕“对众人说”。即用言语来表明。
行路。即经营和与人交往时。
显出无知。表现出缺乏常识和理智。
对众人说。他的言行缺乏判断力,说明他是一个愚昧人,但他却认为别人是愚昧人。
【】「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人。」此节更具体说明了这一点。愚昧人喜爱喧嚷的歌唱、吵杂肤浅的笑声;他懒惰成性,喜爱饶舌,,脾气暴躁,不接受谏言,目无道德,心无药可救,神不喜悦。他可能出现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甚至在神的殿中或君王宝座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的错误,」〔暂编注解〕“心”。脾气,性情。“柔和”。平静;即阻止怒气。
当愚昧人在高位招摇时,智者明智之举是忍耐,因少说话就少招祸。
「离开你的本位」:或解作「辞职不干」。
「离开你的本位」:意思可能是指「辞职不干」或「愤而离开原位」。
心(ruach )。 见注释。指人的脾气或心情。ruach在中译为“怒气”。
不要离开你的本位。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出于报复心理的急噪行为反映了情绪的不稳定,和缺乏可靠的判断力。这样做往往产生相反的结果。所以还是忍受上级暂时的怒气为佳。
柔和能免大过。即温柔能预防统治者表现更大的怒气。
【】「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在论愚昧与智能的全段之中,祇有本节有命令语气。在本节中命令之后随即解释必须如此行的原因。掌权者若发怒313,必须以冷静的坚忍化戾气为祥和,不要因害怕而恐慌,也不要怀怨在心而离弃他。出现同样的字汇「怒气……消了」,可以说明这一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暂编注解〕「似乎」:或作「类似」。
不智,独裁的掌权者、专制的管理者,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权力越大,他所犯错误的不幸后果就越严重。当一个统治者被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所包围时,他们的唯一目的只是溜须拍马,他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就会加多。
5-7愚昧人窃据高位的错误是出于执政者的偏心、独裁及苛政,以致仁者湮没。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的错误,」本节经文指出第4节警告的背景,是作者曾观察到的一件祸患(我见 )。有些译本将语气软化(NIV 译为 sort of RSV 译为\cs16 as it were 和合本「似乎」 ),但是希伯来文的口气比较肯定(「确实地」 「真实地」 ),不太像是比较语气(「似乎」、「可谓」 )314。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见过仆人骑马,王子像仆人在地上步行。」〔暂编注解〕高位。在属世的事务中,愚蠢人的愚昧有时被抬举为智慧,从而造成民族的灾难。
低位。有些人生来就具有领导者的气质。他们出于高尚的动机,愿意为国家效劳,但这样的人人常常被忽视和搁置。
6~7时机和际遇常引致不应出现的奇怪现像,有才智的人(“富足人”与“愚昧人”相对 故指富于才能的人 )偏偏没有机会(“低位” ),而获得机会的人(“立在高位” ),却是没有本领或才德都缺乏的人。作者以骑马为例作生动说明。
【】「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时间与机会」可能造成古怪不合理的现象,智慧的功效因此受到限制。拥有丰富资源的人(富足人 ),可能缺乏机会;拥有机会的人(高位 ),则可能缺乏属灵的资产。
——《丁道尔圣经注释》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墙垣的,必为蛇所咬。」〔暂编注解〕「仆人」:或作「奴隶」。
仆人骑马。在所罗门的年代,只有特权阶级才可以骑马和骡,,,6:8,;身份较低的人则骑驴。在古以色列,甚至国王和王子也骑驴或骡,10:4,。
王子步行。即身份高的人受到亏待。
【】「我见过仆人骑马,王子像仆人在地上步行。」传道者提出一个反常的例证。马与王权和财富有关,对古代的人是非常生动的说明。
313 希伯来文为 ru^@h](灵 ),但此处是指怒气,(强暴人的怒气 )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挖陷坑。见;57:6;。可能指阴谋反对政府,或坑害同伴。
墙垣。有文本为“树篱”,,,,,。
蛇。在东方国家,墙上有裂缝,因为在建造时不用灰泥,所以给蛇或蝎子等提供了良好的藏身处。
8~10若考虑到潜在的危险,智慧人可以执行这五项日常的任务。
8~11这几节都是讲愚昧的后果。8节说明做恶事必自食其果。9节讲任何工作都有其本身的危险。10~11节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事应有周详考虑。
8-11智者与愚者虽同是作工,但分别则在于一成一败。每一行动均隐藏着危机(「必」字可译作「可能」 ),故智者在作事前必先计算清楚及未雨绸缪,而愚者则在事败后才补救。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墙垣的,必为蛇所咬。」报复的本质亦包含对自己的惩罚。这个比喻和相像。力图行恶的人通常任意而行,且不惜各种麻烦(挖陷坑……拆墙垣 ),他们的回报则恰如其计(自己……必掉在其中 ),无法意料(8节下 ),且是致命的(为蛇所咬 )。哈曼正是如此,他被挂在自己所作的木架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列各种作业的危险】
【】「凿开(或作“挪移” )石头的,必受损伤;劈开木头的,必遭危险。」(一 )挖陷坑的目的是诱捕大型的动物,因此必须加以隐匿。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掉在其中的可能。(二 )墙垣拆卸或在其上开洞装门时,农夫可能在无意间打扰了因石块清凉便在其中居住的蛇。(三 )在此凿石之人大概不是专业的石矿工人,因为其他的都是正常的农村活动。译作「凿开」的动词可以解作采石,但也有比较广义的用法,指连根拔起或取出某些东西。因此,这句经文的另一个翻译,可以是指农夫清除田中的石头。被石头砸伤、疝脱、手臂擦伤都是可能导致的危险。(四 )最后,劈木头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斧子的头部可能飞脱,木头或能使之转向,以致造成严重伤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暂编注解〕凿开(挪移 )。原文动词形式意为“挖出”,“凿出”,即把石材从石矿中凿出来。用原始的方法进行这项工作是很危险的。在中,“人就凿出”的动词形式与此相同。有些注释家根据把它解释为挪移界石。
擘开木头。见。与前面的凿石头平行。所罗门似乎不是指砍柴,这并不危险,而是指砍伐木材。
【】「凿开(或作“挪移” )石头的,必受损伤;劈开木头的,必遭危险。」也许有人认为,凿石头、劈木头等建设性的活动,比第8节的行恶安全。这里另有两句箴对此错误的假设提出警告:人生各种活动均有与生俱来的危险。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未行法术以先,蛇若咬人,后行法术也是无益。」〔暂编注解〕“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更可作:给与成功的是智慧;即智慧使真正的成功变得有可能。
「磨快」:即「磨得锐利」。
铁器。即斧头。
磨。直译是“快速移动”,如磨斧刃。该词在中译为“摇来摇去”。
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任何事情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少化力气而完成得更好。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有没有好好准备。基督徒应该寻找和使用最好的属灵工具,来完成建造品格的任务。单靠努力是不够的。有热心还要有知识。
【】「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在别处,传道者和智慧传统通常描绘愚昧人的特色为肤浅和匆忙。此处则刻划出智慧人的工夫:智能人将工具预备好。深思能带来成功,远胜过暴力。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未行法术以先。或“在耍蛇以先”。意思是如果耍蛇人在耍蛇以先被蛇咬了,他本事再大也无济于事。
后行法术无益。直译是“舌头的主人无益”。“舌头的主人”这里特指耍蛇人。耍蛇是借着发出咝咝声而进行的。
【】「未行法术以先,蛇若咬人,后行法术也是无益。」此处正视一个相对的危险:一个人虽可以处理困难之事(行法术者 ),若缺乏机敏,仍会失败(未行法术以先 蛇若咬人 )。懈怠可能抵销与生俱来的技巧。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弄蛇者】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初民对蛇极度畏惧,一方面是因为相信牠具有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牠有毒。弄蛇是古代近东到处都有的技巧。弄蛇的人似乎更常出现在古埃及的圣甲虫护身符之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中,都有针对毒蛇及蛇咬之咒语的例证。因此,「弄蛇」一词不应该令人联想到毒蛇受吹笛法师催眠,翩翩起舞的漫画形象。本节所描述的是不受咒语控制的蛇。亚喀得文献亦有提到某些蛇是「不被法术影响」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口中的言语起头是愚昧;他话的末尾是奸恶的狂妄。」〔暂编注解〕“吞灭自己”。即毁灭自己。
恩言。即让听的人能接受的话,,。美言总是受欢迎的。
吞灭自己。即自取灭亡,使自己蒙羞,18:7,29:9)。
12~14言语是智慧文学讨论得最多的一个题目,可能因为言语乃有无智慧的试金石。
12-15智者的言语能医治人心,愚者的言语则自取灭亡,因愚者乃痴人说梦话,对自己所说所行的均迷糊不清,还要为未知的将来夸口。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所有智能作品迟早都会论及舌头,因为谈吐是智慧的试金石,「小小的舵」可以指挥全船。智慧的言语是恩言;希伯来文说它们是「恩典」,是一切恩惠或仁慈具体而微的表现,:
),是一种颠倒是非的不讲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凡愚昧人,他的劳碌使自己困乏,因为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暂编注解〕愚昧。愚昧人说话不加考虑,所以说出来的都是愚昧,17:12,。
末尾。愚昧人说到最后,全都是胡言乱语。
【】「愚昧人多有言语,人却不知将来有什么事;他身后的事谁能告诉他呢?」〔暂编注解〕多有言语。意即东拉西扯,没有主题。
人。即听愚昧人说话的人。很难理解愚昧人说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一个人越蠢,就越想谈论高深的话题。
【】「愚昧人多有言语,人却不知将来有什么事;他身后的事谁能告诉他呢?」传道者现在指出愚昧人自大的言论。也冗辞赘言,但其中毫无深奥的智能或知识。他对眼前的事都欠认识,更遑论未来了。没有人能提供他未来的知识,然而他却大言不惭。
——《丁道尔圣经注释》
【】「邦国啊,你的王若是贵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时吃喝,为要补力,不为酒醉,你就有福了!」〔暂编注解〕“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很可能是一句俗谚,极言人的愚蠢。但愚昧人既是骄傲而不肯听教导的人,作者引用这话一定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愚昧人漫步,看不见那达成目标的道路。
「进城的路」:大概是出自家传户晓的谚语,指最简单的事。
「进城的路」:可能是一句谚语,指「最简单的事」。
使自己困乏。即每一个愚昧人都使自己困乏。
不知道。愚昧人十分愚蠢。如果派他到城里办事,他会坐在路边上,忘记了自己的任务,迷了路,26:6,。通往城市的路肯定有明显的标记,只有愚昧人才会找不到。
【】「邦国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乐,你就有祸了!」〔暂编注解〕“孩童”亦作奴仆。奴仆作王,小人当道,只有促一国的速亡。“早晨宴乐”为生活糜烂、荒淫的结果。
“早晨宴乐”。以狂欢而不是专注于公务来开始一天的情景,正是放荡生活的缩影。
「孩童」:或作「奴仆」。
「孩童」:或作「奴仆」。应该是指成熟度,而不是指年龄。
你的王。直译为“年轻人”。这里是强调年轻,是缺乏思考和良好判断的年龄。
早晨宴乐。“群臣”本应负起国家的重任,却在狂欢和放荡中度过时光,。
16-20当奢侈荏弱之风吹遍朝廷之日,就是邦国厄运当头之时。饮食必须适当地享用,才能带来真正的福乐。
【】「邦国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乐,你就有祸了!」邦国第一优先的需要是一位成熟的领袖。RSV 译为\cs9是孩童,并非指年龄,而是泛指成熟度。这个名词常指「仆人」(参 NIV 但「is」和「was」都有可能 ,。在列王纪,所罗门认为自己是「幼童」,承认他的不成熟是很大的缺陷,需要神赐智慧才能弥补。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暂编注解〕本节描写在朝者成熟而又能自制,乃国家之福。
“按时”。在适当时候。
「贵胄之子」:「 ...... 之子」按希伯来用语表示某人的品格和行为与他出生的身分相称。
「贵冑之子」:指社会上地位较高的人,有充分的自主权。因此与「孩童」的对照重点不在年龄,而在生活态度。「....之子」也表示某人的品格和行为与他的身份相称。
贵胄。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出身和教养,就可以有优秀的品格和行为。该词可译为“自由民”或者“贵族”。
按时吃喝。在合适的时间,即一日的职责得当履行以后。
为要补力。指根据身体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放纵食欲或纯为社交。
酒醉。自我放纵会导致道德和身体的败坏。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有高尚的行为准则,并为别人树立典范。
【】「邦国啊,你的王若是贵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时吃喝,为要补力,不为酒醉,你就有福了!」「贵胄之子」是在社会上地位较高的人,有充份的自主权。所以,这两节的对照,重点不在年龄,而在生活的态度,一种为成熟、大胆,另一种则为不成熟、无主见。邦国的智慧另一项标准是节制。早晨宴乐标明放荡、懒惰的生活态度,强调其奢侈与放纵。
——《丁道尔圣经注释》
【】「设摆筵席,是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暂编注解〕持家立业不可一曝十寒,应该恒常勤俭。
古时的房顶以草和泥搭成,需要经常维修。
懒惰。原文采用强调形式。该词词根也出现在;10:26;20:4;24:30;26:13中。
滴漏。直译是“渗漏”。东方房屋的屋顶是平面的,需要时常关照。屋顶常有渗水现象,27:15)。同样,人若玩忽职守,就会造成国家的败亡。
【】「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赫兹柏认为房子比喻国家,如此这段经文便有连续性。这个看法其实并无必要。这里的衔接并不复杂,乃是继续谈愚昧人的主题。愚昧人懒惰的结果不是遭致神闪电似的审判,他所受的审判更微妙,乃是逐渐的衰退。如果不注意每天生活的细节,结果就会失去生存的战斗力。RSV,NIV 的滴漏可以意指「崩溃」,是乌加列文同语根动辞之意,适用于本处及316。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本节下半有好几个解释:1,人生的价值不在酒肉、钱财;2,人应努力工作,不可贪求作乐;3,金钱可作各种用处,看人如何使用。一般认为全句在戒放荡生活。愚昧人目光如豆,以为酒食征逐便是人生!
本节说明爱宴乐之首领(16节 )的态度。“叫万事应心”。即满足各项需要,无论人渴望什么都赐给他。
筵席。直译是“面包”或者“食物”。
使人快活。直译是“使生活快活”。
钱。钱几乎能使人得到物质世界的一切。
【】「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暂编注解〕墙壁有耳,人当慎言。尤其奸邪当道之时,更应小心言语。传道者的忠告是:人应正视生活,享用神给人的生命,平安度日。
“空中的鸟”。这句谚语指一些从不知名的来源得到的报告或被揭发的事实。轻视权威的态度不会不显露出来。
在面对腐败的政府时,人仍要对君王存尊敬之心,防避不在意的带有煽动及反叛意味的思想,免招惹莫须有的危险。
不可咒诅。告诫人不要在思想和言语上咒诅。对他人措辞强硬,特别是对掌权者,通常是有危险的。
鸟。大多数语言都以鸟为喻,只是方式各有不同。
有翅膀的。即“翅膀的拥有者”。
【】「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这部份以一段实际的警诫作结束。智慧人在生活中不应该对国家的君王和领袖(富户 )产生愚昧的愤怒。本节提出挑战,要我们在全国都懒惰、不成熟、放纵之时,仍然保持镇静,对主政当局要柔顺;这里对顺服举出一个合宜的理由。译为思想的这个字,曾被译为「休息」或「卧房」,但这个最普遍的译法非常有道理317。
——《丁道尔圣经注释》
【蜚短流长的雀鸟】
阿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 )所著的古典希腊喜剧《群鸟》(The Birds )和赫人故事埃珥库希萨(Elkuhirsa ),都有「小鸟」泄露秘密的故事。阿希卡尔的箴又说字就好像鸟一样,把它放走的人没有判断能力。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10-11章 )】
1试从本章中找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分别?人如何才可得着真智慧?得真智慧有什么益处呢。
──《串珠圣经注释》
【谦卑,柔和,除掉己】
「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
我心里柔和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基督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求其一个柔和的心,谦卑的灵,离了这个就没法得神的喜悦,离了这个就不可能像基督的形象。要显出基督的形象,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谦卑、柔和,失去了这个,你再好也难像主。
有人说,我圣洁可以像主;这是不错,但要记着,你若不是谦卑、柔和、圣洁,那你的圣洁是算不得什么,算不得圣洁,再圣洁也不能把主彰显,因主的圣洁是与谦卑、柔和分不开的,愈圣洁的人则愈谦卑、愈柔和,所以圣洁而不谦卑柔和者,就不一定像主了。
什么是主的谦卑,就是不分任何人,不让任何人因他受伤;但这并不是说不责备人,连罪也同情顾惜;这是说人的心灵不会因他而受伤,因为他是谦卑柔和的。人只要一碰着他,就会感觉舒服,这才是主的生命和本性。但是一个犯罪的人不同了,罪不能与主的谦卑、柔和的生命相碰,一碰就会感觉羞怯、感觉站不住,感觉不舒服。所以这与罪是无关的。
一个谦柔的生命,不管在任何人跟前,什么境况里都会是一样的谦柔,这才是得胜的生命,才是神儿子的生命。
他能不因什么理由、什么人、什么事而刚愎、主观、耍个性、倔强,他在一切事上都是谦柔的,他不觉得有任何人对不起他,没有任何人可以亏欠他,他也不会亏欠任何人的一丝一毫;在他和人之间只有神的旨意,一点没有私意,只有主,没有自己;他就是在责备罪的时候也显出自己是谦柔的心,一点没有刚愎的味道。
有一句话说:“他们不能带着个性服事神。”这是极宝贵的话,是实实在在的。要服事神,个性非被熬炼掉不行,凡有个性存在的人,就没有办法服事神,就无法显出主的生命;决不能说我的个性是这样、是那样,这都不行。要把个性对付掉,才能站在主的工作上,否则,你就无法彰显主了。若带着个性,虽然热心,但神不同在,神不赐福,就不会有果效。你做了半天原来是自己作,别人只能感觉到你的劲,只碰到你的老生命,那怎能使他们得着神所赐属灵的益处呢?不摸到神,什么病都好不了,一摸着神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是我们能救人,乃是神的儿子能救人。
让神在我们身上彰显的法则,第一就是除去自己。若有人跟从主,就当舍己,这是唯一的条件。有己存在就没有基督,基督一来,己就得退下,二者互不相关,基督用不着己的好来代表他,他用自己来见证自己;用不着人的天然东西为他作什么见证。亚当的生命永不能见证基督,只会拦阻基督,只有遮盖基督,不能有助于基督。所以要彰显基督者,最重要就是要除去己,舍掉己,己除去的最明显处,即是谦卑柔和。己顶不愿谦卑,不肯柔和,但要彰显主,必得让谦卑在自己身上显出来;谦卑何时出来,己就只好退下去。己是很狡猾诡诈的,他能在任何一个美德里隐藏,他能化装成许多属灵的模样出现;可是要知道,唯独在谦卑里他是无处可隐、无处可藏,也无法化装,一化就要化掉他,他就怕谦卑柔和,己就无法了,只好要死,只好逃开,己一去,主就来。
要摸一个人己的成分如何,你可以摸他的谦卑程度如何,这是一点也装不出的;他的谦卑有多少,他对己的对付也有多少。
谦卑柔和是智慧与能力的表现;谦卑柔和是真有权威的表现;谦卑柔和是内心大有安息的表现;谦卑柔和是与主相联合的表现。谦卑就是柔和,柔和的人,一定也是谦卑的;这二者是一件事,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行动,若是一个人的行动非常固执刚硬,那他的心决不可能是谦卑的,你若存心谦卑,你说话一定是满有和气的;若是话语生硬,他的心就一定也是硬的,心硬就说明他的骄傲、他的刚愎、他的愚顽。
所以,我们必须在谦卑柔和上下工夫,这就是对付己、舍去己,让主彰显的唯一途径。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 李慕圣《晨光》
【】
【智慧与事功】「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
如果这句话不错,我们何不认为是向神的吁求呢?许多时候我们为神作工,用得多就钝起来。头脑钝,不能思想。心绪钝,不能感受。声音钝,不能响亮。布道家在一连串的聚会之后感到很钝!有些个人的忧苦说不出来,也使刃失去锋利,在这种性情之下,让我们转向神说:求你赐我更多力量,使你的能力在我的软弱上照常显大。求你赐我更多恩惠,使你的工作不致受损。我想这就是保罗所说的意思,因为他夸自己的软弱,使基督的力量在他身上。刃虽不快,却有神的能力,胜于利刃而无能力。
那不是说我们可以钝下去。刃已蚀光了,要再磨快。收割时再磨镰刀,并不浪费时间。一日到乡村,一周去海边,是磨刃的好机会,所罗门说友情好似磨亮利刃一般,我们与神相交,岂不更磨亮利刃吗?究竟在个人灵修,研读神的话,是磨快利刃的快方法,我们可应用先知的话,将打粮的器具磨成锋利的齿轮,将山岭压得粉碎,除去一切阻碍,不必使神在担忧了。
──迈尔《珍贵的片刻》
【防患于未然】「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极实用的常识。如果为主作工,知道所事奉的是谁,要求必然更高,因为必须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事奉祂。不过,倘使器用不利,愚昧的多费气力,就算是力尽气竭,也不会是神所喜悦的,因为那是没有尽心思理性的左证。
犹太教的拉比,虽然今天已经不献祭了,仍必须注意宰杀牲畜的刀,要磨得锋利。我们可以想象,在圣殿宰牲献祭的祭司,如果钝刀不堪一割,祭牲踢跳挣扎,甚或起来跑掉,变成闹剧,将是何等的局面!在会幕和圣殿的建筑上,即使是每一项最细微的事上,也都作到精美。因为作事的人相信有神,他们所作的,是为爱而作的。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
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鲁钝绝不是基督徒的品德。在事奉上,必须时时磨砺,时时求进步。在智能和知识上,在器具功能上,必须作神忠心的好管家,经常寻求进步,事奉更完美。
要从对神的爱与敬畏,生出认真求全的心志。不少人的事奉,缺乏敬畏神的心,认为反正教会有爱心包容,作不好也无所谓。人间的权贵,必须逢迎,事情不敢不作好;生意上的产品,收入有关,不能不作好;只有看不见的神,可以勉强敷衍,压根儿就没有要求作好的打算。他不留意为主作得好,是因他不认识主,没有得主的恩典,尽可留下香膏。
要知道自己的不够。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差劲,因为没有看见更高的标准,或是自己不能觉察错失。因此需要虚心接受人的劝告。箴说:“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有朋友不是为了听好话,真朋友的作用,是告诉你不喜欢听的事实,好让你改进。
要肯停下来,花些时间去磨。年龄不会使斧头钝,时间能够:长久不磨砺,使斧头变成烂铁,失去锋利,难免作事也失利。可惜有些人,初事奉的时候,大有能力,被主使用;到后来却只剩下圆滑,靠手段维持既有的事业和成就,叫人难过。愿我们都知道,不要被世俗或类似圣工羁缠,失去与主灵交,也就失去能力,事半功倍,或徒劳无功。── 于中旻《传道书笺记》
【怎样表达智慧】这些是东方比较迷信的说法,不是说圣经在相信这些迷信,而是知道人的一个现象。这蛇,尤其埃及和印度都有玩蛇的人,可以控制它、让蛇随音乐起舞。从这里来讲,好像你要去玩蛇,先有一些预备(前面不是一直讲要有预备? ),这里的预备就是行法术,让你不会被咬到,或有一点像打预防针一样。但你要先预备,如果咬了以后你再行法术就没有用了。我想到一个笑话:一个小朋友喝完柳橙汁以后就一直在摇他的身体、摇来摇去。妈妈问:你摇什么?他说:商标上说喝之前要摇一摇,我忘记摇了,所以现在喝了以后再摇一摇。这当然没有用,喝之前摇是说要把那沈淀弄起来,你现在喝了以后再摇有什么用。
—— 康来昌《传道书》
怎样在言语表达自己的智慧昵?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便有智慧,」我在报章副刊上看见一段文章,有记者问爱因斯坦:「你成功的方程式是甚么?」他回答说:「我成功的方程式是X=A+B+C」,X是成功,A是工作,B是休息,C是少说话。当你有工作,又有休息,而且少讲话;你便走在成功的路上,这方程式值得我们回味。指出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我们要说有造就人的话,要讲有智慧的话,这会令人得帮助。约在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一间神学院读书,去参加一个讲座,旁边的人问我从何处来,我便回答在某某神学院。另外的人就说:「啊,这神学院是最靠近地狱的。」原来他们是两位新派神学院学生,这间神学院不信有天堂地狱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真不知如何回答,但感谢神赐我智慧回答:「怎么你们也相信有地狱吗?」这问题令他们不知所措,可见智慧的说话可解决难处。我们要在言语上有智慧,应该做一个不咒诅别人的人,也不说人闲话。
——刘承业《从虚空到有意义的人生──传道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