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导读:传道书 第11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

2「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

3「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

4「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5「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

6「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十16-十一6的主题是「不必知道结果」。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可能指施舍粮食。日光之下的施舍就像「粮食撒在水面」,很可能好心不得好报。但「日久必能得着」()),「因为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可能指赒济穷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日光之下的财富转瞬即逝,所以要趁着还有的时候,「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人心里积蓄的是什么,倾倒出来的也必什么。「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人的施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属灵光景,而不是根据日光之下无定的环境。
「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人无法预知暴风雨中树的倒向,但却可以知道「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人生中也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确定神在掌管一切,所以应当欣然接受神所量给的一切,知足感恩,积极地享受神所赐「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因为撒种时刮风会把种子吹走,收割时下雨会使谷物霉烂。但农夫若太注意风势的强弱和云彩的聚散,就会延误撒种和收割的时机。
第5节可译为「你不知道气息如何进入孕妇的骨头里;照样,造万物之神的作为,你也无从得知」(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可能指有规律地坚持工作。「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指人无法知道什么才是最合宜的时间,因为时机不在人的手中、而在神的掌管之下,所以神的百姓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人做事固然应该有慎密的计划,但日光之下有太多我们「不得知道」())、也不能掌握的事情,许多事情我们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但人的「不知道」()),却不能成为我们不尽责任的借口,因为「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如果我们总是定睛在那些「不得知道」的事情上,就会一事无成。因此,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不必强求知道结果,也不用瞻前顾后,而要尽本分施舍())、耕耘()),放心地把不知道的结果交托神())。「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既然神在管理一切,「凡信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上图: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农夫在撒种。

7「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

8「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9「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10「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十一7–十二8是本书结尾的「生命之诗」,与开始的「时空之诗」())首尾呼应。十一7-10是描述年轻生命的美好,十二1-8是描述人过中年、日薄西山的死亡结局。
「光」())代表生命,「黑暗的日子」())代表死亡。「少年人」())指四十岁以下的人。「幼年的日子」())指年轻的时候。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并不在于梦想难以成真,而在于心想总是事成。当年轻人从一个「快乐」())走向又一个「快乐」())的时候,也容易变得越来越愚蠢,以致忘了自己还要在「黑暗的日子」向神交账。
「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可译为「因为年少和年轻之时,全是虚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意思是人一出生,就开始了虚空的旅程,走向死亡的结局。奋斗了一辈子,刚要开始享受的时候,就有无尽的烦恼来纠缠()),真正有福可享、又有福能享())的日子并不多。
「光本是佳美的」()),神所赐的生命是美好的;青春美好而短暂,「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所以「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传道者并没有因为自己一生对喜乐的追寻以虚空结尾()),所以劝阻年轻人享受人生,而是鼓励年轻人「在幼年时当快乐」()),脱离虚空的辖制,趁着年轻的时候「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但是,年轻人一面应当自己尝试人生,一面也应该接受传道者的经验教训,在享受人生的时候「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因此,人在享乐的时候应当「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随时预备向神交账。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一段开头的一节,是著名而被人引用极多的一节,尤其是在标准修订本以及初期英译本中出现的形式。它通常被了解为恳请人要慈悲或慷慨,甚至这样的慷慨不见得会有预期的收获。不论如何要慷慨:你决不能断定,也许‘日久’,在将来某个时候你会得着报答。但这并不是邀请你慷慨好叫你可以得到报偿。那是有背于真正慷慨的精神的。像是宁可计算一片片面包称一称、看看是否应该把一片送给人,好过把你的面包撒在水面。当你慷慨时,你并不期望报答,但它往往以预料不到的方式临到你。那些慷慨的人过着为别人而舍己的生活,他们发现处于困穷时,还有一大群朋友。那些自私的人,没有体恤别人的心,终于发现他们可以拥有很多这世界的财货,而无真正的朋友。请阅读狄更斯(Dickens )所写的小说圣诞颂歌(Christmas Carol ),叙述啬刻汉史克禄奇(Scrooge )先生,从‘好榨取、剥削,为利不惜歪曲、攫取,贪婪而又贪心的老世故的罪人’,变成‘心中欢笑’的人。那是他愿意把粮食撒在水面、并‘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之际,就是说,发生于分给许多人的时候。

大多数其他现代英译本对这一节有颇为不同的看法。新英文译本作‘当将你的谷物送到海外,到了时候你会得到报答。当把你的商品分配给七个、也许八个商业冒险中,由于你不知地上可能发生甚么灾祸’(请比较现代英文译本的译法 )。你若经商或贸易,你必须准备冒风险。做出口或会全军覆没。然而你若智慧,你会把风险分散:你不会孤注一掷。你决不知道何时或何处恶运临头。也许第一节我们是在讨论与我们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似的谚语。这也适用于商界,但它也可能与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

第三、第四节,使我们联想到人生中有些事情完全在我们控制之外。我们对它们无能为力。乌云蔽空。即使我们要去沙滩野餐希望天气好,并如此祈求,雨眼看就要下了。一棵大树开始倒下来。告诉它你喜欢它倒在反方向的地方,那是没用的。它要倒下的所在早已决定。我们与事实妥协才是明智的。人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加以控制。耗费时间巴望可能发生别种情况、或说那些事情若是不同就好了,那是没用的。有人引述一位妇人的话:‘我接受世间一切,’喀莱尔(Thomas Carlyle苏格兰散文家兼历史学家。编者注。 )的回应是给迦得的回答,‘迦得,她的见解更佳!’我们无法选择生在哪一国或哪一家。我们无法决定活到甚么岁数──除非我们决定自杀那又不同。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肤色或我们的智商。我们无法停止时间,或阻止岁月不迅速飞逝。这些事情不由我们选择。

有别的事情是我们能作而且必须作的。有些决定是我们日复日要采取的。我们经常找借口把所知道今天应做的事延期到明天,又往往发现明天也没有做。因此Koheleth说,我们像农夫往外望,决定不在那块田撒种,因为风向不对,或看天空中的云,断定天气不够稳定让他收割。因此我们延期又延期,直到为时已晚。我们延期,等待理想的时候来临,确信它来时我们必定会认出来。也许它永远不会来。Koheleth说,要记得: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和无法知道的事。在这里他用希伯来字ruah不同意义的双关语,这个字在第四节正确地译作‘风’

可能风的意思一直继续至第五节,这种情形你可以取法标准修订本注脚的解释:‘因你不知道风的方向,或骨骼在孕妇的腹中怎样生长。’另一方面,ruah可以指灵或生命,这种情形现代英文译本给了我们简洁的意译,指明我们不能‘了解新生命在孕妇腹中怎样开始。’Koheleth说,在人类的经验中有些事情是我们不知道的;像生产的奥秘(或风和生产的奥秘 )。我们也不能声称知道‘行万事之神的作为。’

我们若要等到我们绝对确知神要我们做的、并准确知道祂要我们何时去做,我们就要等待很久。那不是现在就坐下来甚么都不做的借口。不可像那个农夫,等待风改变方向。要早上和晚上都出去撒你的种子(第6节 )。换句话说,要赶快,要加倍努力:你无法保证有结果,但你若殷勤,尽量利用临到你的机会,就会增加你的可能性。回顾一生看见一系列错过的机会,并想‘我若作了那事就好了’,没有比这更令人哀伤的了。要作你所要作的,作你所能作的──现在就作。

按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来说,这是正确的常识。按我们信仰的意义来说,这也是有时我们躲避的真理。把信仰与顺服分开简直太容易了。我们能说服自己,我们很难相信某些关于神的事,其实这时难题根本在我们身上。十九世纪苏格兰传道人兼作家麦唐纳(George Macdonald )这样说:

弟兄,有夜有日,二者都是美事;弟兄,有日、月、星,一切都是美物;照样,在荒地上还有风。弟兄,生命是非常佳美的;谁会想要死呢?

倘若在布罗(George Burrow )的这些话语中,有浪漫主义的笔法的话,在Koheleth的话语中便没有。谁会想要死呢?Koheleth并没有问这个问题,他指那是事实,无法逃避的事实,就是生命不论多么佳美,‘黑暗的日子’正来临,那些日子会比赐给我们在这地上光明的任何日子都长。Koheleth说,只要生命还在,就要抓住生命的佳美,因为死亡必定带同一切毫无意义的虚空──hebel──而来。

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年轻人有一个忠告(9-10节 )。要善用你的青春;要享受青春,‘行你心所愿行、看你眼所爱看的。’这并不是邀请人去满足每一种爱好,或追随目光流转被牵引而行。他说的‘心’,与保证自我控制的心思极相似,而且‘看你眼所爱看的’是对生命锐利的评估,是他期望每一个明智者都会有的。我们也不可误解他在第九节最后的说明,‘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Koheleth在这里极不可能想到越过今生的任何最后审判。倒不如说,他在强调我们生命此时此地所作的关系神的事,祂要我们对祂赐与的恩赐负责。倘若年轻人不善利用他们的青春,神要知道是甚么缘故。

贯穿这一切之中的乃是对人生非常肯定的看法。Koheleth不想年轻人被‘心中的愁烦’、不必要的忧虑或绝望所损,或被‘肉体的痛苦(译按:‘痛苦’中文本作‘邪恶’ )’(那就是肉体能带来的麻烦、可能暗暗警告人不可任性放荡 )所伤。有一句拉比的名言:‘别为明天的忧虑而忧虑。你不知道一天会带来甚么。也许明天你已不存在,因此你是在担可能不存在的忧虑。’那东西无论多么佳美,都太短暂,为甚么加以损伤?青春和‘一生的开端’或许是‘壮年’(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不能常驻。这不过是hebel(虚空 )的另一例证。同样的心情反映在莎士比亚所著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的一首诗歌中: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传道书第十一章

Ⅲ抉择的呼召

到目前为止,传道书已经带有劝诫的味道,它不仅描述信心生活,并且大力推荐。漠不关心、不信的生活,和信心生活在天平上一比较就显得份量不够。现在传道者要呼召人作决定。

释经学者常以为,十一章不过是一连串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绝妙箴,谈论商业或明智的农业手法(1、4、6)。然而,我们却必须认为,全段的要旨远超于此。因为传道者不o关心细节,乃是视生活为一个整体。下列因素支持这种看法。

第一,本段是由连续的劝诫集中组成,显出整段是关注决断性的顺服。

第二,本段稍有命令的意味,而到,命令语气达到感人而持续的高潮。在英文翻译中,这一段整个是一个句子,很值得我们注意。“在……之前……在……之前……,在……之前”(1、2、6)将我们的心钉稳在第一个命令上:“当记念造你的主”。

第三,整段都在强调委身于以色列真神的本质。十一章中一连串的呼吁,带出信心的主题,相信是创造之神掌管人类和一切事物。这些警句式的命令综合起来,到更是集大成。整段不断呼召人应作抉择,唤起人对抉择本质的注意。我们对神的回应不可迟延,要全心忠诚,不论生活顺遂与否,因为我们乃是不断向离世之日行去。

传道者以日常生活中的比喻强调信息的急迫性。现代思想家可能有时喜欢用抽象的术语,但我们在享受传道者图画式的文笔时,不要错过了他的重点。因为这一整段出现在本书的最后,而以一首罕见而美丽的挽歌作高潮,显明传道者正火速急迫地召唤人信靠他的神,就是以色列的神。。

A信心的冒险

1.第一个箴就将传道者呼吁的本质一语道出:他呼召读者投入信心探险。所用的比喻是古代商业中信心的因素。商船在获利之前,都需长时间航行,常延误时日,然而货物仍将必须先交托给他们。所罗门的商船带回金、银、象牙、猿猴、孔雀,但三年才出航一次。同样,传道者呼吁读者视生命为从神的手中而来,纵有风暴、困苦,仍能享受生活。这种生活包含信靠与冒险(撒),需要完全委身(粮食意指“货物,养生之物”,如,并存前瞻的态度(必能得),其回报需要耐心等候(日久)。

其他解经家,包括刘普德在内,认为此处是称许乐善好施。这种解释在宏克施盛魁训诲中可找到平行用法:“做一件善事然后将之投入河中,当河干涸之时,你还能找得着。”319然而这两句并非完全平行。希伯来文是指“粮食”而非“好行为”。因此,此处不是要人有眼光博爱积善,而是要有眼光来经商。刘普德所引用的平行句,同样也是指商业范畴,不太像谈Q济。也有解经家(如钟斯)认为此处仅是谈商业,而没有其他含意。但从上述理由来看,传道者心目中的题目可能更广,就是要顺服他的神。

2.委身更进一步要有积极的心态,正如商人对事业所付出的心力。他可能按照财力尽量投资。传道者已经推荐他的世界观,就是以色列的神观,现在他所关心的,是智慧人应当将生命中的一切都投资于信心生活中。他提醒读者生命不可靠,更强化了这呼召的迫切性。我们不晓得在地上可能会发生何种苦难;商人对事业必须非常专注,因为未来不可预料,他的机会可能一去不返。

X……X+1(七人,或八人),这种数字顺序常表示数目不确定320。在有些地方,最大的数字是确定的数目321。罗塞(Roth)认为,本段经文这种顺序指的是“不太确定的数目”,然而,它却鼓动人将所需要的热诚、干劲完全摆上,正如的数目顺序“可能表示犯罪的次数已经超过了极限”322

另一种解释认为此处指施舍而非商业。华德劳指出,分给的观念源自于“筵席的主人将自己前面的食物分赠客人的习俗”(,“或者源自在节期中大量分给穷人的惯例”(。若此解释是对的,本节的中心思想并没有改变。

3.有些人以为本节的论点是:神的计划是无情的,在执行时也不多加考虑(瑞拉丹 Rylaarsdam)。还有人则认为:要效法云的慷慨,你的命运到死后就不能改变了(路德)。另有些人认为: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德立R)。

本节和第4节都与耕作有关。哥笛斯指出,这两节的形式是交错式:雨风风雨。第一幅图画是风雨交加的暴风天。第二幅图画是一株连根拔起的树。重点不在于树不能动,乃在于它的倒向无从预测。RSV 和 NEB 在这里的翻译稍微偏差,就存在何处较好(RV 和合本)。因此,树突然的仆倒和暴风云层的敛聚成对比,后者可由气象的观测而得。如此,这两点所谈的似乎是:人类不能控制生活的困难,(i)纵使他能预测,(ii)常会发生完全不可预测的事。这些观点虽是以农夫的困难为例,但从的整体性来看,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

刘普德把云彩当作灾难的象征,因此将这句话和第二节后半相连。他也建议“树”,可能是指“波斯以色列骄傲的压迫者”。然而这个暧昧的解释法是把箴的比喻转变成寓言。传道书中唯一可以寓言解释的一段是,而其意义及形式都有清楚的交代。刘普德却以寓言解释“贫穷的智慧人”,“王子”,并认为“快跑的”、“力战的”、“仆人”、“愚昧”等类辞汇背后隐指波斯。但是传道者对波斯王朝丝毫未曾提及,他乃是思想历世历代人类生活普遍的困难。

4.传道者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警告匮樱仍然以耕作为例。面对不测风云,农夫不可能耗费时日等待最有利的情况来播种。“不能以缺乏完备的知识作为不事生产的藉口”(钟斯)。犹豫不决者不能尝到生活的喜乐,他的生活将全盘失败。(撒种……收割表示全盘性)。

5.有几种解释:(i)“风从何道来,骨头在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RV,NIV);(ii)“灵的道路如何,骨头在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AV);(iii)“灵在胎内的骨中道路如何,你尚且不得知道……”;(iv)“灵如何临到胎中的骨头,你尚且不得知道……”(RSV)。

第一种解释以希伯来文 ru^@h] ] 为风,因为前一节是这样用,而并没有要改变意义的指示。赫R柏采取此译法,并引用耶稣的比喻作为论据。第二种解释则把 ru^@h] 当作是人类的生命或灵,使本节有整体感,完全符合胎儿成长的文思。第三、第四种解释,需要把原文 ka`@s]a{mi^m 修定为 ba`@s]a{mi^m 。哥笛斯赞成这种解释法,他说如果这里是两种比较的话, ka`@s]a{mi^m 需要有连接辞(“和”,希伯来文是 wa{w )。但这种说法并不绝对必要,因为平行句的比较用法可以不需要“ wa{w ”来连接,这在旧约中有例可循(例:

我们很难断定第一和第二种解释孰是孰非。然而,第二种说法以乎比较合理。人类之灵的起源和胎儿的孕育都是奥秘,这两样表明了人类的无知。这种解释要视 ru^@h] 的意义和前一节不同,这种转变是可能的,因为 ru^@h] 在第三章里,已经如此用过了323

所以,传道者在最后的呼吁中o强调一个事实:神在地上的工作有些方面是不容解释的。我们生命的起源就是一个奥秘,这也正是万事万物的特性(以下)。从上下文看来,本节迫使读者产生需要感,并对毫无缘由的乐观主义提出警告。信心生活并没有除去我们无知的难处,乃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与它共存。信心并不废弃神奥秘的护理,乃是在其中兴盛发旺。

6.传道者下了结论:若我们对何种努力会导致成功毫无把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力于眼前的责任,然后等待事情的发展。信心生活带来喜乐和满足,但对未来并没有绝对的知识。传道者持神护理的教义,不过这并不是“恒久的平静无忧”324。在消极方面,传道者事先提出警告,提醒我们注意无知和困难;现在,他积极鼓励人要勤奋不懈。

有的注释家认为,根据他勒目(Talmud)和米大示(Mid-rash 犹太人的旧约注释)的说法,撒你的种是指生育(如葛瑞慈 Graetz),但这解释实难符合上下文。早晨……晚上应作字面解或寓意解,也引起争论。采取字面解的人认为是指“一天的时间”(钟斯等人)。其他人则认为“早晨和晚上可能是寓意,指从年轻到年老”(包尔 Power)。这一整节是以耕作为喻,但除此以外并没有进一步的指示,可证明早晨与晚上有特殊的寓意。此处的介系辞最好的翻译是“从早晨……直到晚上”,是指一整天的工作(;并不是指两个撒种的时段(RV 作时段)。同时,“从早上……直到晚上”是表示完整的一句成语(之注释)325。因此金司博说:“一天的开始和结束可描述,其完整性及继续性,”。

懈怠或虚弱的手在圣经是描写不活动。在本节“不要放下你的手”(字面直译)是对泄气的警告(参见 Ecclus,那里可以明显看出灰心的语调)。信徒纵使不能事先了解神的计划(你不知道),但却仍积极行事,因为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在神的管理之中(“神的作为”,第5节)。

319 参 B. Gemser, 'The Instruction of Onchesheshonqy and Biblical Wisdom Literature' Congress Volume, VTS , 5, 1960, p.126。
320 参 W. M. W. Roth, 'The Numerical Sequencex, x+1, in the Old Testament, VT, 12, 1962, pp.300ff 。
321 参 GK 134(x), G. Wildeboer, Die Spru/che (1897)p.19; C. H. Toy,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proverbs (1899), pp.127ff。
322 J. A. Motyer, NBCR, p.730.
323 Wardlaw 在 vol. 2, pp.246-249 解释了此种看法。
324 G. C. Berkouwer, The Providence of God (1952), pp.15f.

325 详参 C. H. Gordon, The World of the Old Testament (1960), p.35,注释;A. M. Honeyman, 'Merismus in Biblical Hebrew", JBI, 71, 1952, pp.11-18。

B喜乐的人生

神不仅要我们的生活有信心,也希望我们喜乐。第7、8节叙述这事实;第9、10节要我们去实践。

7.生活的美善以光来代表,旧约中多处有此用法,表达“生命中的喜乐、福气,以与忧伤、不幸、死亡相对”(326。那是一种愉快、活泼的状态(,“因为生活必须能享受,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生活,‘光’常代表生活的欢乐(如327。同样,眼见日光不仅是指“活着”,乃是指“愉快的活着”。前面曾经提到328,“见”有时是用来强调“快乐”的感受。

有两个字形容生活的快乐,佳美( ma{to^q )和可悦的( t]o{b )。后者是一般用辞,如英文的“good”;前者则更精确,形容蜜的甘甜,反义辞是“苦”。这双重形容显明,生命不仅美好,更值得热切去品味,正如享受蜜一般。

8.人一生之久都应当享受生活,多年之意在此。两则忠告必须注意:第一,死亡使得人生更需要享乐,因为时光一去不能复返。至于死后的情形如何,作者并未提及,地上的生活是他目前所关注的;在那种生活中,日光会转为黑暗,再也没有机会过信心生活了。传道者曾在另一处谈到人的“灵”和兽的生命迥异,暗示死后灵仍存在(注释)。有些解经家认为,黑暗的日子是指人生中的痛苦和灾难(华德劳);这种说法的根据是,虚空常指地上生命徒劳的本质(;而中,黑暗也和烦恼、病患、呕气等字相连,形容现世的生活。但另一方面,谈到死亡是“暗暗而去(进入黑暗)”,并且通篇都是勉励人在死亡逼近之先,及时享受人生。

第二个忠告是人生本质的虚空。生活并不容易产生快乐,在地的范畴中,所要来的原则上很不可靠。正因如此,逆来顺受无法带来快乐的生活。前几节已阐明了虚空生命的真象,包括拖延(1),不可靠(2),混乱与困难(3、4),无知和失望(5、6)。这一切使及时努力更为必要。

9.将劝人享乐的呼吁作更详尽的讲论,更恳切的劝勉。少年人受到召唤,要去寻求真正的喜乐。连接辞且(且使你的心欢畅……且行……且知……且当除掉……且克去……且记念)提醒我们,第9、10节和以下的挽歌必须视为一个整体,互相解释。

在(希伯来文 b )是指时间:人生的各方面必须要在幼年的日子才能享受。快乐涵盖内在的生命心及外在的行为(行,用来描写人的生活方式时,通常是指外在的作为)329。心是快乐的来源和方式,是人整个内在生命的总枢纽,思想、感情、意志、品格的渊源。“欢畅,在此不仅得到批准,更是一种命令,视为敬虔的基本要素之一”(亨登柏)。

眼睛是心的传达工具;好几处圣经将两者相连(如。旧约提到眼目所见之美等),告诉我们善用眼目可带来快乐、智慧、欣喜,误用则会引起犯罪以下)、贪婪和轻蔑

快乐需要由对神审问的认识来控制。刘普德指出,审判一字之前的定冠辞( the judgment)表明是指某一特殊事件,不是指神一般性的公义判断。“这审判”在别处的确曾有后者的意思,(如希伯来版,但这里由上下文看来,是指某一特定事件。审问( mis%pa{t] )有公义的涵义:“这字有强烈的‘有权’的意味,不是指一种我行我素、毫无忌惮的权势,乃是为正确目的而使用的权势。这位‘大法官’不o是一位统治者,他的作为就是律法和公义。”330这字也含分辨是非之意:审问乃是“辨明对错”,这字有法律背景,常指在争讼的两方中间施行判断,或指耶和华神审判祂的百姓331。但这字的背景不仅为法律诉讼,也适用于王权:“审判是王职份的一部份。”332,因此它也强调了神的统治和权能。同时,它似乎是动态的,因为耶和华神对罪孽必须采取行动。祂的审判绝不像“眼睛被蒙住的少女手持天平”333也不是“公正不阿的法官冷酷的中立”334,乃是除恶务尽的能力,必要施行“公义”,因此超越了人间王权仅作是非判断的审判。

知道在此不单是指理性的认知,也是指领会真理,以其为生活的指标。它“有知识的因素,但也有感情的因素,或说是意志的行动更恰当。”335传道者是用命令语气,不是o用叙述句,这样看来,若对神的主权和祂公义的判断漠不关心或是忽视,都有危险。

10.接下来谈到消极的一面。有一些困住“心”和“肉体”的问题,妨碍人享受生命的快乐。

第一种是愁烦,希伯来文 ka ~as 指令人生气、忧伤或急躁的事。别处曾指人的罪“惹动神”,或是妇人被对头“激动”,传道书中曾指“愁烦”,忧虑或急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世界的“虚空”很容易使我们“愁烦”,拦阻了对信心生活的喜乐。因生命的难题与苦虚而生的愁烦,会有辖制“心”的危险,以致对人生产生幻灭,导致嘲讽的人生观。因此若要快乐(9),消极方面就是要从心中除掉愁烦。愁烦定居在愚昧人的怀中。如果我们想拥有喜乐的生活,则必须连根拔除嘲讽人生的思想。

第二种是困住肉体的事。希伯来文 ba{sa{r 描绘人的软弱,包括身体的疲倦和道德的脆弱336。本节乃是将肉体和心,即内在和外在作成对比,所以这里是强调肉体的软弱。传道者乃是劝人要尽力除去肉体对喜乐的阻碍。这里并没有肉体受苦会得报偿的观念。身体的疼痛或不舒服若可以除去,就应该除去。生命的困扰不能由禁欲主义来解决。

雅各伯(E. Jacob)以为这节是讲到性欲的满足337,但经文本身并未特指某件事,而是泛指一般范畴。

许多人注意到的对比。前者讲论不顺服的危险,追究至心的状态;后者则讲论喜乐,也是由心发出。其实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民数记提出警告338,传道者则提出劝勉。

326 E. E. Ellis, art 'Light", IBD, p.904。
327 O. A. Piper, art. 'Light', IDB, 3, pp.130-132。
328 的注释。
329 参 UBD, art. 'Walk"; BDB, pp.234f。
330 L. Morris,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Judgement (1960), p.10。

331 参 E. Jacob,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1958), p. 97。
332 V. Herntrich, TDNT, 3, p.294;参 H. W. Hertzberg, 'Die Entwieklung des Begriffes mis%pat[ in AT', ZAW, 40, 1923, pp.256-287。
333 E. Jacob, op. cit ., p. 99。
334 Edmund Burke, cited in* L. Morris, op.cit ., p.15。
335 参 TDNT, I, p.696。
336 参 H. W. Robinson,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man (1913), pp.24f; E. Jacob, op. cit ., p.158。
337 E. Jacob, op. cit ., p.158。
338 参 Gordon J. Wenham, Numbers (1981), p.13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

〔暂编注解〕“将…粮食撒在水面“:应像飘洋过海从事商贸的人一样,有进取精神。“粮食”指货物。撒下粮食是完全的投入,需要忍耐等候果效。信靠神,遵行祂的旨意,也需要此精神。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这是从海港城市之粮食交易借用过来的比喻,说明大胆冒险的生意,会有成功的希望。

将粮食撒在水面可能是指对外贸易。作者指出人对工作应存积极的态度,甚至有这种商业冒险精神。

「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意思是像飘扬过海从事贸易的人一样。

「粮食」:指「货物」、「养生之物」。

此处用投资航海经商来说明面对人生的方式,要勇于把自己所有的投资在有风险而且回收时间比较长的买卖上,这种买卖须要信靠、冒险与投身,必须存有前瞻的态度,并耐心等候回报。面对未知的人生也是如此,要积极而勇敢的投身。

你的粮食。传统解释为对他人的行善,将来会得到报答。也可能指各种聪明的投资。

撒(shalach )。“送出”。

在水面。即“在水面上”。

得着。。不论“粮食”指什么,都是教训人要慷慨行事,不要指望马上得到回报。

1-6虽不是每事必成功,人仍要努力作工:既然人不能全然明了神的作为,唯一正确的行动便是不计成败全心全意努力作工,只管尽力而为,让神去负责后果。

解经家大多视本章所记为有关经商和农事的格言。这是事实;但作者既针对整个人生发言,其含义必较此广泛。全章处处要人信靠操握万事的造物主,世事如斯,应当不问环境逆顺,及时作出智慧的决定:“纪念造你的主”

传道者把人生的各方面作了检讨,又提出面对人生、积极工作的主张之后,现在要人作出决定。

粮食撒在水面】埃及史料中《安肖桑基的教诲》(「行一善事并把它丢进河里 河水干后你就会找到它」 )和阿拉伯箴,都有记载这个箴。传道书的想法若与安肖桑基相同,它就是说自发的善行不保证会得到回报,但「因果自有循环」。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

委身更进一步要有积极的心态,正如商人对事业所付出的心力。他可能按照财力尽量投资。传道者已经推荐他的世界观,就是以色列的神观,现在他所关心的,是智慧人应当将生命中的一切都投资于信心生活中。他提醒读者生命不可靠,更强化了这呼召的迫切性。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

〔暂编注解〕商人投资,总是尽其财力之所及,趁可以投资生产的时候,加紧工作。“七人”、“八人”指许多人。也有人认为本节指乐善好施的行为,趁有能力时施舍,将来灾祸临到,可能要靠人家的帮助。传统的解释认为指行善到时必有善果。

分散的投资是有智慧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有什么灾难会临到哪个企业。

可能是指不加计较的行善博施,但「分给七人 ...... 八人」或可译作「分成七份或八份」,指尽量在多处作投资。

「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可以译为「分成七份或八份」。

分给。可能是劝人要分散自己的经商活动,不要限于一个领域,而要把资本投在不同的事业上。从道德上讲,这是指多多行善。“七”和“八”用在一起,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表示多的意思。关于这样的计数法,见,18,21;

灾祸。人无法预料将会发生什么灾祸,如洪水,地震,或者生意倒闭。

分给七人、八人】学者一般假定这话的意思是将货物或财产分配(不是投资 )。其背景应该与分发遗产或慷慨有关。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

〔暂编注解〕人一生中有许多事,都有无可避免的续发事件和结局。

万事既在神手中,无论下雨或倒树总有人得益。

第3节可能是用来加强第2节的「未知灾祸」。

云若。大自然有运行的法则。在道德领域同样也有法则。

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在暴风中人无法确定树往哪边倒。一个人必须学会尽可能为风暴作准备,然后顺其自然,而不要想去控制它。有人认为这一节是指死亡和人类的命运,这是没有根据的。

就存在何处。无论面临什么困境,都不要放弃,而要顺其自然,勇往直前。有些事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人生中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但是这些不应使人失去勇气和决心。

3~6这几节都是劝人做事应量力而为,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不可看风望云,指望不着实际的东西。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

有些人以为本节的论点是:神的计划是无情的,在执行时也不多加考虑(瑞拉丹 Rylaarsdam )。还有人则认为:要效法云的慷慨,你的命运到死后就不能改变了(路德 )。另有些人认为: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德立兹 )。

——《丁道尔圣经注释》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暂编注解〕大自然既有不可预测的地方,过分小心是危险的。

那些等待事情绝对安全稳当才敢大胆动手的人只好永远等待。按照当时的农业背景,撒种时最怕大风将干的泥土连同种子吹走,但收割时则忌下雨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在当时的农业背景下,撒种时最怕大风把干的泥土连同种子一起吹走,收割时最忌讳下雨。

如果一个人过分关注气候条件,要万事俱备才开始工作,他的耕作就会受损。人在经营之前,不可能总等到时机和条件完全成熟。有些险是必须要冒的。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传道者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警告──?延,仍然以耕作为例。面对不测风云,农夫不可能耗费时日等待最有利的情况来播种。「不能以缺乏完备的知识作为不事生产的借口」(钟斯 )。犹豫不决者不能尝到生活的喜乐,他的生活将全盘失败。(撒种……收割表示全盘性 )。

——《丁道尔圣经注释》
】「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

〔暂编注解〕「风从...... 如何长成」:有古卷作「灵如何进入怀孕妇人胎中之骨头」。

「风从何道来」:也可以翻译为「灵的道路如何」。

风。这里理解为“灵”可能更好。

骨头。胎儿骨骼结构的生长是很奇妙的

神的作为。见注释。

】「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

有几种解释:(i )「风从何道来,骨头在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RV NIV );(ii )「灵的道路如何,骨头在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AV );(iii )「灵在胎内的骨中道路如何,你尚且不得知道……」;(iv )「灵如何临到胎中的骨头,你尚且不得知道……」(RS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暂编注解〕“不要歇你的手”。不要懒惰。

早晨。希伯来人曾是农业人口,所以这里的农业劳动可以理解为泛指一般行业。

不要歇。我们不知道未来,这不能作为人懒惰的借口。结局不是偶然产生的。任何时候都需要勤劳而充分的准备。

发旺。其词根在中译为“以为美”。

两样。既然不确定,就应更加努力,而不应消极。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乃是成功的前奏。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传道者下了结论:若我们对何种努力会导致成功毫无把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力于眼前的责任,然后等待事情的发展。信心生活带来喜乐和满足,但对未来并没有绝对的知识。传道者持神护理的教义,不过这并不是「恒久的平静无忧」324。在消极方面,传道者事先提出警告,提醒我们注意无知和困难;现在,他积极鼓励人要勤奋不懈。

——《丁道尔圣经注释》
】「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

〔暂编注解〕「光」:与「眼见日光」皆指生命

「佳美」:用来形容「蜜的甘甜」。

光本是佳美的。只有在光中才能欣赏自然界的美,才能有效地工作,安全地旅行。遵循第6节的劝导,一个人可以体验更丰富,更满意的人生。

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生活是美好的。履行每日的职责乃是快乐的事。用太阳比喻神的保护照顾。

7~ 8“光”。指今生的生命。“黑暗”。指死亡。我们应享受神在地上所赐的生命,因为生命最后会终止。

7~10劝人认真生活,不可虚度时日,但不要给世上物质吸引,忘记了人生当行之道,尤其应记住人须向神交账。因为神赏罚,人生的每一天不但不虚度,反而分外有意义,可以促人决定一生应走的方向,也是决定“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有效指南针。

作这种重大的决定,须注意一些会有的阻碍,例如“愁烦”和“邪恶”。“愁烦”乃从人的角度看人生而产生,感觉人生虚空就是愁烦之源,足以妨碍凭信心的喜乐生活。“邪恶”亦作“苦难”,指生活的艰苦。

7-10当享受现在、顾念未来 ── 人要享受神所赐的生命和福乐,但不要忘记人生原是虚空,人所要追求的不是欢乐而是神自己,并要认识到人一切所作的事将来都要受神的审判。

】「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

生活的美善以光来代表,旧约中多处有此用法,表达「生命中的喜乐、福气,以与忧伤、不幸、死亡相对」326。,『光』常代表生活的欢乐327。同样,眼见日光不仅是指「活着」,乃是指「愉快的活着」。前面曾经提到328,「见」有时是用来强调「快乐」的感受。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暂编注解〕「黑暗」:指老年或死亡。

就当快乐。人生十分短暂,所以要好好利用。如果一个人享长寿,就当过得高兴和有价值。

黑暗的日子。要记住人生的逆境具有造就的价值。从危机和失败中得救时,要及时地感恩。有些注释者引用;143:3,把“黑暗”解释为坟墓。,22。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暂编注解〕一个提醒,指出神监视年轻人,看他们是否有正当的娱乐。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这里提倡快乐的性情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些快乐会使生活过得有意义。所罗门并不是鼓励人纵欲,而是要他们欣赏人生的福气。

幼年。本节中出现的第一个“幼年”是yalduth,指“青年”;第二个“幼年”是bachur,指“壮年”。第一个词还出现在;第二词还出现在

你心。一切合理和正当的愿望和需求应得到满足,但放荡和纵欲应予以谴责和回避。

审问。要冷静地想一下。人无法回避审判。当作没有审判这回事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神不会撒手不管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在(希伯来文 b )是指时间:人生的各方面必须要在幼年的日子才能享受。快乐涵盖内在的生命心及外在的行为(行 用来描写人的生活方式时 通常是指外在的作为 )329。心是快乐的来源和方式,是人整个内在生命的总枢纽,思想、感情、意志、品格的渊源。「欢畅,在此不仅得到批准,更是一种命令,视为敬虔的基本要素之一」(亨登柏 )。知道在此不单是指理性的认知,也是指领会真理,以其为生活的指标。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少年人哪……行你心所愿行的」】

{命题13}少年人应行自己心所愿行的或神的道路?

〔难题〕在这节经文里,所罗门鼓励少年人「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但是相反的,另外的经文说:「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

【解答】

下列几点可以解释这些经文所陈述的是不相冲突的:

⑴有些学者认为这节经文是个「反语法」(irony )的例子,也就是意味着他们不行自己心所愿的而行神的道路。因为反语法是一种合法的文学语法,也是圣灵所采用的方法(见本书前言 )。这是绝对可能的。

(2 )即使按实际的字义来作解释,这个劝告不是没有限制,因为所罗门在这句经文后马上接着说:「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所以你当从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从这里看到,所罗门的劝告是享受你的人生。作你想要作的事;但是同时记住对你所作的事要向神负责, 「祂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暂编注解〕“一生的开端”亦作“青春时期”,人的青春瞬即消逝,应在青年这个重要时期作出人生方向的决定。

“虚空”。短暂的,迅即消逝的。

在转瞬飞逝的日子中,人要除去无谓的忧虑与愁烦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邪恶」:或作「祸患痛苦」。

「一生的开端」:原文作「黎明」或「黑色(的头发 )」,指青春时期。

「愁烦」:指令人生气、忧伤或急躁的事。

「邪恶」:这里应该不是指「邪恶」而是指「肉体的疾苦」。

愁烦。或 “惹动怒气”,21:22,,“惹动”、“恼恨”或“恼怒”,或“毒害”。这个措辞的动词形态通常被翻译为“刺激人愤怒”。

邪恶。对身体的伤害,主要指导致身体衰弱的道德上的放纵

一生的开端 在第9节中译为“幼年”。

幼年(shacharuth )。该词的这种形式只出现在这里。词根的意思可能是“黑”。Shacharuth 的含义不定,但上下文暗示指人生的最佳期,也就是黑发的岁月。有些人认为shacharuth 来自shachan(“黎明前微红的光” )。所以这里shacharuth 可能指生命的“黎明”。

虚空。青年和壮年都会很快过去。

】「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愁烦,希伯来文 ka ~as 指令人生气、忧伤或急躁的事。别处曾指人的罪「惹动神」,或是妇人被对头「激动」,传道书中曾指「愁烦」,忧虑或急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肉体希伯来文 ba{sa{r 描绘人的软弱,包括身体的疲倦和道德的脆弱336。本节乃是将肉体和心,即内在和外在作成对比,所以这里是强调肉体的软弱。传道者乃是劝人要尽力除去肉体对喜乐的阻碍。这里并没有肉体受苦会得报偿的观念。身体的疼痛或不舒服若可以除去,就应该除去。生命的困扰不能由禁欲主义来解决。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0-11章 )】

1试从本章中找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分别?人如何才可得着真智慧?得真智慧有什么益处呢。

──《串珠圣经注释》

例证

播种与收割】

我们常以为本段经文是指恶有恶报说的,其实,在我们服事主的方面,这个原则也一样真确。

辛普逊对于这段经文作了一些有趣的注脚,并且告诉我们,「人种什么就收什么」

。正如农夫看见他们田里的果实,我们为主所做的一切也一样会有灵里的收成。辛普逊说,「我相信二十年前的劳苦与祷告没有白费,我们也许不可能立刻看见劳力及牺牲的结果,但在适当的时候,它们都要发出明亮的光辉与荣耀来。你所施出的爱、所表现的宽恕和容忍,都将结出许多成果。你努力多时,想带领他们归主的朋友,也许因心硬你带不动他,你的代祷和努力好像失败,其实不然!在你忘记这些人很久以后,它们要结出一百倍的果实来。给上帝一些时间,结果虽慢但却是必然会产生的。有种自必有收,这是一定的。」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领人归主是每一个基督徒的责任,你若继续撒种,上帝自然会派人来收割。

——R.W.D.——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撒种不空】

王载讲过他的见证:
记得有一次,内子写信给一友人。我便在信封背面写上:“信耶稣得救,不信被定罪。”她收信后读了,回信问第二句话怎样解释;但她的回信失落了。没接到信,自然没有解答。但这第二句话,深入她的心。及至我在南京开奋兴会,她来问我说:“那次的信,信内所说的,我全明白了;但信外所写的“信耶稣得救,不信被定罪”,那第二句话,我不明白。
于是我对她解释了,她便信道归主,后来作了主的工人。可知为主劳苦,不是徒然的。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上,因为日久必能得着。”── 于中旻《喻道集锦》【生命传承】康维勒(RussellHermanConwell )另有他自己的故事。
在十七世纪的英国,有个卖圣书的人,已经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这人把一份福音单张,送给了青年贝克斯特(RichardBaxter-1615-1691 )。贝克斯特信了主,后来成为传道人,使当时最没有希望的期德寺 (Kidderminster-Worcestershir ) 变成全英国的模范教区;并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其中有“劝告未信主的人,使千万人受感信主。其中有个道瑞治(PhilipDoddridge-1702-1751 )信主作了来非国教(独立教会 )的牧师,并圣诗作家,其名著中有宗教在心灵的兴起与进展。有一名英国富家青年,名叫卫博福(WilliamWilberforce-1759-1833 ) 本来生活散漫,没有目标,在游欧洲途中读了本书信主,由一个自私的人,成为英国政治的良心,作了国会议员,一生致力于废除奴隶运动。1832年,国会通过成为法案。在大西洋的对岸,美国非拉铁非城的青年律师,出版家康维勒,在1872年,读了卫博福的著作, 成为基督徒,并作了殿堂浸信会的牧师,殿堂大学的首任校长。 圣经说:“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得着。”── 于中旻《喻道集锦》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
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惧怕我们环境中的黑云呢?虽然它们暂时遮蔽了太阳,但是太阳并没有熄灭。不久它仍旧会出来的。芸里充满了雨。云越黑,下雨的希望越大。
没有云,我们怎么能有雨呢?我们的患难常将祝福带来给我们。它们是装载恩典的黑车。看啊,黑云不久就要变成细雨了;那时候,每一种植物都会因着所下的雨欢乐。我们的神虽然用灾祸压伤我们,却要用怜悯医治我们。他给我们的情书,总是用黑边信封封来的。他的货车虽然发出辚辚的粗声来,其上所装载的,却是漫溢的恩泽。他的杖开着芳香的花卉和甘甜的果实。所以,我们不要再为黑云烦恼罢,我们应当歌唱,因为五月里的花草,是四月里的黑云带给我们的。
主啊,黑云是你脚前的尘埃!在黑云满布的日子,你和我是隔得多近啊!我多么欢欣!我多么欢欣看见你,信心还看见云变成雨点,四面的山岗都在欢笑。
天上蔚蓝的部分,大于阴云的面积。—— 考门夫人《荒漠甘泉》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

我们很容易太注意风与云,我们研究别人的脸色、性格与环境,认为这不是合适的时机向他们传福音。看起来情形还不利,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如果我们常等候有利的机会,就像农人等完美的气候,恐怕整个秋季都过去了,仍没有播下一些麦种。有人只研究风云,要找些炎热的气候,结果就坐失良机,一无收成。

事实上我们不能说,神在人心中作的工究竟怎样。祂正实施深切而智能的设计,是人心无法想象或臆断的。祂或许使人心导致一个地步,而有急切的盼望,求神的恩手指引至有光的地方,可以看清。太监在车上,从远处来,对传道者看来,时机仍未成熟。但是车到近处,发现那人是一个诚恳的慕道者。大树人扫罗恐怕是巴勒斯坦全境内最小可能会成为基督徒,但是神已经在他心中动工。所以让我们有胆量信赖神,不看风云或阳光,却到处遍洒福音的佳种。

不可说我们的辛劳徒然,仇敌决不灰心,我们怎可放弃?水流徐缓,并无寸进。但是远处溪流,渐汇巨流,涌流不息。

──迈尔《珍贵的片刻》
及时撒种】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

自然界有些奇妙的规律,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可以得着智慧。其中如:失去才可得着,死才可得生,表面看是矛盾的,却是实在的。
在贸易上,农事上,都是如此。运粮到远方的贸易,是有冒险成分的。本来可以作为食物的粮食,装在船上,从水面运往别的地方,可能不再看见了,却可以得利。撒下种子是失去了,不见了。不了解的人,宁愿囤积粮食在自家仓里,可能就霉烂了。所以不要积存在仓,讨个眼前欢;“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勿吝惜不下种。“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所以,要慷慨的肯分给人,分得越多,收成也越多。
撒种要及时,要争取时间,因为撒种的季节不是永久的,会很快过去。“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将来不知甚么时候,恩典时代就过去,神的公义审判就临到地上,像云积满了雨,就降在地面上。而且不知甚么时候,人的生命要终止,像树倒下去;那时,永生永死已成定局,“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现在人挽悼常用“乔木其摧”的话,真的无论甚么大树乔木,可以荫蔽像山一样,仍然不能免于倒下。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不要看环境,保罗劝勉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又告诉加拉太教会:“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因此,要持续殷勤工作:“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神要祂的工人殷勤工作,总不让他们先知道哪里的事工,会收成最大的果效。手掌的一片云,初时微小,后来却满布天空,成滋润全地的大雨。顺从神的引导,带领一个平常人信主,会成为神重用的器皿,改变一个时代。
神的仆人,要忠心凭信事奉,不夸口自己;对于神所安排的“田地”,不能有所偏爱,选择,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也不可急功好利,拔苗助长;更不把希望寄托在甚么人的身上,只仰望交托庄稼的主。我们恩赐或有不同,但都要照主的旨意,忠于所托,殷勤工作。

── 于中旻《传道书笺记》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