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在冥府的世界中谁能归荣耀与至高者?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暂编注解〕可以译为「嗯!我已经将这一切都放在心上,并且说明了义人、智慧人和他们的行为都在神手中。人不能知道这些行为会被爱或遭恨,一切都等在他们面前」。
许多事情都不在人的掌握之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临到人身上;无论所面对的是“爱”(快乐的景况 )还是“恨”(不愉快的景况 ),都早已有神的安排。
「在神手中」:指蒙神的爱戴及保守(参串1 )
一切事。即对义人的逆境和恶人的兴旺的疑惑。
考究。所罗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潜心研究。
义人。人的行为证明了他的为人。凭着他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
神手中。祂的旨意是至高无上的。手象征力量和权威,。
或是爱,或是恨。人生各种经历背后的目的往往难以理解。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经历都表现出因果关系。有时神可能阻止一件事的实现。因为祂凭着自己的智慧认为那样会好一些。但每一个经历在神的天意中都能成为发展品格的机会。
都在他们的前面。单凭人的理智无法测透变幻无常的人生,神对于人生的计划,以及未来的前景。若干古卷把第2节第一个词hakkol(“一切” ),放在第1节最后,拼作hebel(“虚空” )。其中辅音字母 k 成 了b。这两个字母很像,经常混淆。因而这些版本可译为“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都虚空”。见第2节注释。
1~2人既然不能尽明神的奥秘,义人和智慧人的结局如何,也在神手中,无人知道等在他们前面的是甚么。人不能凭肉眼所见判定谁为神所爱或所恨,何况义人和智慧人并无在世一定得享安乐的保证,临到恶人的事也一样临到他们(2节 )。神的公义终必伸张。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本节可以译作:「嗯,我已经将这一切都放在心上,并且说明了义人、智慧人与他们的行为,都在神的手中。人不能知道这些会被爱或遭恨;一切都等在他们前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暂编注解〕「好人」:有古译本作「好人和恶人」。
所指的可能是义人和好人不一定有比较好的待遇,而是面临一样的遭遇。不一定是指「死亡」,而是泛指所有的事情。
凡临到众人的事。人类的基本经验大都相同。大自然把礼物赐给所有的人。阳光和雨露,风暴和平静,赐给好人,也赐给坏人。
一样的事。该词在中译为“恰巧(的事 )”,在中为“遇事”。
义人。即品德正直的人。
好人。所有的古卷,除塔古姆文本(《旧约》亚兰文意译本 )以外,都加上“和坏人”,似乎为了达到对称。
洁净人。可能指仪文上的洁净。
献祭的。即严格履行宗教外表仪式要求的人。
好人如何。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
起誓的。见注释;又见;;。怕起誓的人往往不想承担责任,心理上害怕“起誓”。参基督,和使徒的教训。
2~6不管人生中的事件看似多么偶然,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必然的结局——死亡。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开始的句子最好译作: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不一定仅是指死亡,虽然经文是继续谈这一点。这里只是指出,按着眼见,义人并不一定蒙神宠爱;而按着眼见,恶人亦不一定受到神的责罚。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暂编注解〕因为义人与恶人同一命运(“归死人那里去” ),所以有些人就放胆去犯罪。
“ 众人所遭遇的〔结局〕都是一样”。
有一件祸患。所罗门依然不理解好人和坏人都要死亡的事实。
充满了恶。犯罪的都是缺乏理智和良心。大多数人宁愿享受今生而不要永恒的新天地,这似乎不合理智。
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见;;38:18;。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死亡对传道者来说并非「自然」现象,而是件无法抗拒的恶事。辞是指道德沦丧,其表现为卤莽而无理性294。
——《丁道尔圣经注释》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暂编注解〕「狗」:是被鄙视的动物。
「狮子」:是最凶猛强壮的野兽。
「狗」:在当时是被鄙视的动物。(16:9)
「狮子」:是万兽之王,被认为是最凶猛强壮的野兽。
指望。这希伯来强调词“指望”,在和中被译为“仗赖”。其动词词根意为“依靠”,26:1,28:7)。
活着的狗。狗在圣经的描写中是最受蔑视的动物,7:43,,。东方民族中至今还是这样。狗象征邪恶的人,59:2-6,,。
死了的狮子。狮子象征着威严和能力,故也代表神和基督的威严和能力,。
4~6人生时的生活,死了永不能再享。“狮子”是百兽之王;“狗”则肮脏下贱。活着的狗强过死了的狮子,肯定活人比死人强,因为活着仍有指望。
4~6活人比死人更有优势(4节 )。死人再没有借努力工作而得到回报的机会(5节 ),而且他们不能再分享这地上的生命(6节 )。
4-6显然,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有指望,因活着的人认识了世人必死的事实后会得着智慧,并且他们尚有年日认识及事奉神。
【】「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这节的前半并非否定死后的生命,,而是暗示地上的生活不能藉回顾来享受。这一点是本节后半所强调的。狮子,「万兽之王」,在古代的世界中为人所钦慕。
另一方面,狗却为人所轻贱,因牠食腐尸,,以不洁出名;——《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赏赐”:人努力所得到的果效,此处指劳碌所得的报酬。
「赏赐」:指今世的酬报及成就。此段并非否定来世或审判的实在,而是指出今生的事物再没有死人的分儿。
「赏赐」:指今世的报酬及成就。
活着的人。他们能够为死亡做好计划和准备,因为他们知道必须面对它。
死了的人,毫无所知。见;115:17。
赏赐。不是指恶人的永死和义人的永生,,。所罗门在这里是指享受今生劳动的成果。
无人。 即“丧失”。
纪念。指活人心中对他们的怀念,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记忆功能。这一点可以从该词(zeker )的词义(“回想” “怀念” )及其在《旧约》中运用中看出。该词毫无例外地指 “怀念”人或事,而不是指记忆功能,,。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第4节指望的解释,是因今生还有机会思想死亡的事实,以此来衡量生命的价值,正如传道者前面不断的劝告。对死后的生命没有任同的描写,只提出审判的警告,以及消极的谈到所有地上的经验都将停止。在其他地方曾以赏赐形容人类努力的成果,包括物质的东西;死亡使我们完全离开这个范畴。
——《丁道尔圣经注释》
【「死了的人毫无所知」】
{命题12}人死了能记得任何事吗?
〔难题〕由表面的意义看,所罗门似乎宣称死人对任何事毫无所知,他说:「死了的人毫无所知」。同样的, 诗人说:「因为在死地无人纪念你」。但是这些都与其它一些经文说到人死后他的灵魂是有意识,有冲突。
【解答】
圣经教导人死后灵魂是有意识的。这节经文说到:「死了的人毫无所知」是表示“在这世界里”毫无所知(in this world );而不是说“对这个世界”毫无所知(no memory of this world )。所罗门特别很清楚的提到「必去的阴间」来强调他的见解,那儿没有知识或记忆。他更断言说:「死的人……在日光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永不再有分了」。他们不知在地上发生了何事,当然他们却知道在天上发生了何事 。简而言之,这些经文只是提及人目前的生命——它们没有提到未来的生命将是如何。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不得赏赐】
【】「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本节中的「赏赐」大概是指此生的好处,死人不能受用。他们不能享用生命所能提供的一切利益。此外,本节又显示了以色列人的信念是,信心和善行不会带来天堂的赏赐。他们相信神的正义是在今生而非来生执行的。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暂编注解〕“份”是人从各种活动中能得到的喜乐与满足。人死了,爱与恨以及嫉妒等等情欲也永远过去。
他们的爱。爱,恨和嫉妒通常是人生中最强烈的主导情感;但人一死,这一切都没有了。
早都消灭了。原文动词是单数形式,故强调个人的感情。
有分。人活着的时候,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享受因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死亡终止了这个角色。约伯也表述了同样的事实。还有诗人,和先知以赛亚。
【】「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地上的经验将会停止,爱与恨也在其内。下一个字常指热情(NASV )或嫉妒(NIV ),但在此可能用一般性的词汇更符合上下文,如 GNB 他们的欲念。日光之下的词组肯定了前几节是指地上生命失去了便不能挽回。
一个人的分(AV )或「所享有的」(RSV ),是每日活动中所得到的喜乐和满足,,有时此处译作命运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在“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的基础上,敬畏神的人应该满满足足地欢度丰盛人生。生命是神所赐,祂悦纳人的工作,故应在有生之年,把握光阴、尽力作工(10节 ),并享用劳碌所得。
你只管去。所罗门劝导说,要充分利用人生,不要懒惰地思想人生表面的不平等和空虚。
吃你的饭。这里的饭和酒喻指人生的一切需求和享受,。
你的作为。神赐下今生丰富的福气。祂的旨意人是让人享受这些福气。但辩别义人和恶人的日子将会来临。这要根据他们是用这些福气满足自己,还是救助同胞的需求。
7-10那么,人在世上应怎样呢?那些蒙神悦纳的人知道,他们必须喜乐及享受生命,不让未悉的奥秘防碍他们享受生命的丰盛,并且趁着还有生命的时候,把握机会,尽力而为,因死亡临到时,便无人能作工了。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这里突然插入一个迫切的劝诫:去……!先前的劝告,,现在成为紧急的召唤,要人行动。信靠神的人必须能享受满足的生活( 吃之注释;与喜乐的人生享福的基础在于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这句话几乎与保罗的口气相同,是传道者最接近因信称义教义的一句话。
——《丁道尔圣经注释》
【酒】
古以色列的酒有好几种。最普通的一种,用学名为 Vitus vinifera L.之葡萄酿造,色泽通常是红色,,白酒只在拉比史料中提及 )。旧约提到有一种「甜酒」。这种酒大概是葡萄曝晒至少三日之后才开始踩踏酿制的。醋(即酸酒 )可用供调味和药用。最常见的酒类饮料是搀了水的酒,有时还以香料调制。至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葡萄酒并不是日常的饮料,而是在特殊场合如节期、登基、婚礼中饮用。圣经对于喝酒的限制主要与祭仪和奉献(拿细耳人的愿 )有关。以色列的祭礼也有使用葡萄酒(例如作为奠祭 )。葡萄酒似乎是重要的商品。所罗门向推罗王希兰提供葡萄酒,以换取建筑圣殿的材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吃喝快乐】
【】「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古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Epicurus )并不是第一个提倡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吉加墨斯所得到的忠告也包括了肚子要饱,日夜作乐,衣服干净,身常沐浴,又要以妻子儿女为乐。主前第二千年纪初叶埃及文学中的《琴者之歌》,亦劝说人生要时常欢喜,追求逸乐。以油膏头和穿着上等衣服都包括在内。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暂编注解〕食物、衣服和油乃生活所需。穿白衣保持清洁,发上涂油保持整洁,令生活更舒适。白衣和油也代表喜乐。
洁白的衣服和头上的膏油,象征纯洁和节日的快乐。
白衣及膏油是喜乐的表现。
「膏油」:用来解决皮肤干燥的不适。
你的衣服。白衣是在喜庆场合穿的,被认为是欢乐的象征。天使们曾穿着白袍显现,。约翰看见永生的圣徒们穿着白衣,7:9,19:8),象征他们纯洁的品格和欢乐的心情。
膏油。东方人习惯在头上抹油,使身体凉爽,并作为香料,。头上不抹油被认为表示哀悼或者禁食,。油也用来象征神最丰盛的福气,104:15,。
【】「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炎热的气候里,洁白的衣服和膏油令人倍觉舒畅,后者可以解除皮肤干燥的不适。许多古老的经文中均提到,食物、衣服、膏油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298。
——《丁道尔圣经注释》
【衣服洁白】
学者通常理解白色象征纯洁、喜庆,以及高贵的社会地位。在埃及(《辛奴亥的故事》 )和美索不达米亚(《吉加墨斯史诗》 ),干洁和鲜明的衣服都是安乐的表示。再者,在炎热的中东气候之下,能够反射热力的白色衣服是最理想的衣物。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头上不要缺少膏油】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在炎热的近东气候中,油有保持皮肤润滑的作用。埃及的《琴者之歌》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加墨斯史诗》,都形容身穿上等细麻衣服,头上膏以没药的人。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能。」〔暂编注解〕婚姻生活为神所悦纳,结婚成家也是人生应尽的本分,人有了家室可解生活枯寂。须知婚姻是神所设立,是神所赐;但生命太短暂(“虚空的年日” ),人应及时享受美满婚姻生活的快乐。
快活度日。直译为“与你所爱的女人过活”。婚姻是要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家庭要成为一个地上的小天国,18:22)。
所得的分。即享受幸福的婚姻。神计划让人过着完全幸福的生活。人要充分履行生活给他带来的特权和责任。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在人生的挫折中,婚姻是一帖良药。传道者正视它,认为是人类的正常情况,因为他劝勉每一位读者都当如此。正如创世记二章所载,男人要负起生活最重要的责任,妻子是他的伴侣,是虚空的年日中的安慰,。婚姻的要求包括爱情的给予(你所爱的 ,积极寻求快乐(RSV 译享受人生 ),在世上的职责中(劳碌的事上 )终生(你一生……的年日 )互相鼓励。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暂编注解〕人生既可享有快乐(7节 )、舒适(8节 )和伴侣(9节 ),便会有信心去努力做当作的事。工作、谋算、知识、智能都是神在一个人有生之年的赐予,人应努力尽其责任,发挥其才智;不要等到死了,甚么都不能作。
在有关生命的劝告上,所罗门加添了一个新的角度。虽然人生多半是虚空的,但一个人必须紧握自己的机会,尽自己的力量来事奉神。我们进入坟墓,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每个人都有特别的工作,今生若不完成这项工作,就永远不能完成了。
「阴间」:应解作「坟墓」。
有能力作工的人是有福的,因他们能运用他们的思想、知识及智能。
「阴间」:指死者所在的地方。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聪明的人会专心履行生活带给他的任务,因为他知道人死后再也无法弥补今生所错过的机会了,。
阴间(she'ol )。 有文本为“坟墓”,喻指死人的归宿,。She'ol 在《传道书》中仅出现一次。所罗门显然认为she'ol 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你所必去的。死亡是所有人的命运,因为“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能。」手指力量或能力,AV 小字 RV 小字 );当作的(英finds ),意指机会,希伯来文为「在这里发现」意指「在这里我恰好有」 )。因此,去作凡你手中所当作的事,是指按个人的能力与环境,享受生命,并负起人生的责任。生命应当积极而充满活力(尽力 ),踏实(谋算 意指「策略」、「计谋」 「主意」 ),有见识(知识 ),有巧妙(智能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暂编注解〕“当时的机会”亦作“时机”,指人生所受的限制。机会之来无法预知,计划得很好的事可能完全失去。成功无绝对的把握,世事推移不在人手中。
人并非常常能够得到他们努力与期望的结果,连人看来必然成功的五种人也会失败。
「当时的机会」:应译作「定期与际遇」。
「际遇」通常是指不幸事件的发生。
「定期」与「际遇」二名词在此连于一单数动词「临到」,可见二者并指神所命定的祸患。
「当时的机会」:应该译为「定期与际遇」。「际遇」通常指的是「不幸事件的发生」。
快跑的。神与人不同。祂不依赖人的体力和智力,17:47)。人也一样。生活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表上超人的特性。
当时的机会。每一项工作都有恰当的时机。如果错过了良机,他的努力就会完全或部分地达不到应有的目标,不管他后来为这项工作投入了多少热忱。
11~12人生所面对的事件以及所经历的年日是不能预测的。没有人能保证得成功,或预见神怎样安排他的结局。
11-12人的成就不在乎智能,乃在乎神的安排。
【天命的概念】天命是个没有位格的力量,掌管事物的运数。智慧之神恩基头戴巫师的帽子,显示他和人间的巫师一样,都试图控制和预测天命。天命刻于泥版,控制这泥版的,就控制了宇宙的运数。这泥版若落在不正当者的手上,世界便会充满混沌。按照一个神话,鸟神安朱偷走了天命泥版(Tablet of Fate 或作「命运泥版」〔Tablet of Destinies〕 ),在诸神社会中造成了不少动乱,直至他被杀为止。以色列人对于天命或机遇的看法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与其将一个事件视为偶发(天命 ),他们只把它当作是未能逆料而已(意外的惊喜 )。「当时」和「机会」不是两个变量,而是一个因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时机的巧合」都会将「确保」的结局改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暂编注解〕“定期”指灾祸来临的时刻,就像鱼逃不出网,鸟突然被捉住。人的智慧不能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何事。
「祸患」:原作「恶的定期」。
世人对自己的成就毫无把握,因为要来的祸患,如网罗一般,是意料不到的。
「祸患」:「恶的定期」。
人。强调每一个人与死亡的关系。
定期。可能指死亡,也可能指任何不幸。
网罗。喻指突然的灾难,124:7,,6:5,。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样智慧,据我看乃是广大,」【】「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生命的定期无法预测(事先人也不如道 ),无法躲避(恶网……网罗 ),突然临到(忽然临到 ),但真实的人生模式正是加此;世人是一般性的名辞,指出这是生命的常态。劳哈认为,祸患……的时候,可能只是指死亡的时间。
——《丁道尔圣经注释》
【狩猎和捕鱼】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样智慧,据我看乃是广大,」以实玛利和以扫都是有名的猎户,但狩猎却不是以色列人的常见职业。只有在饥饿或需要对付危害羊群的野兽时,他们才有打猎的需要。然而亚述和埃及都有很多描绘君王出猎的壁画浮雕。圣经亦间接表示所罗门的宫廷有狩猎活动。但以色列对狩猎依然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是很多象喻的根据。捕鱼和狩猎一样,在古以色列也不被形容为业余的活动。约伯记中提到过用倒钩枪、鱼叉、鱼痕,打鱼。和狩猎一样,不少象喻都以捕鱼为题,主要比喻神对个人或国家的审判。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数稀少,有大君王来攻击,修筑营垒,将城围困。」〔暂编注解〕即留下很深的印象。
13~16这个小故事指出人总是不愿听智慧的话语,即令智慧可挽救一座城,仍被人遗忘。掌权的并不都欣赏智者之言,在愚昧人的叫喊中,智慧人的言语被排斥。但人极难安静,智慧人为人接纳的机会不大,更何况实行智慧的事要在高的道德水平上进行。一个罪人的所谓,可轻轻易易把智慧所得的成就推翻。
13-18神所赐的智慧乃作工至重要的条件。作者提到一个人以智慧救了全城, 藉以指出智慧的功效。这比喻中最讽刺的地方是那战胜大君王的贫穷智慧人竟然不被人纪念。然而,他的智慧及努力虽受人轻看,却对别人及世界有很大的益处。可见来自神的智慧胜过勇士,应当受到重视。
【】传道者提出另一个他所观察到的智能事例。我见是他的惯用语,表明是一些真实的事令他深思;因此这故事并不是纯粹杜撰的比喻(榜样 亨登柏等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城中有一个贫穷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却没有人纪念那穷人。」〔暂编注解〕“营垒”。攻城设施。
一小城。城的大小并不重要。少数保卫者可以暂时阻止进攻者。
大君王。注释家们推测所罗门所指的到底是哪一座城市,但找不到可以确定作者心目中具体城市和“大君王”的依据。这里可能隐约地引用某一历史事件。
【】「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数稀少,有大君王来攻击,修筑营垒,将城围困。」他很惊讶,卑微无名(小城 )竟能与声势浩大(大君王 )相争,软弱无力(人数稀少 )竟能与强大有力(修筑营垒 )304抗衡。
——《丁道尔圣经注释》
【】「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暂编注解〕有。直译为“他发现”,可能指那座城市的统治者。
一个贫穷的智慧人。直译是“一个人,一个贫穷的智慧人”。
救。,一位聪明的妇女救了一座城市。
没有人纪念那穷人。危机过去以后,解救者被忽视和遗忘了。见约瑟的经历。公众的舆论是变幻莫测的。这位贫穷的智慧人自然被人所忘却。
【】「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暂编注解〕「勇力」:指「本领」。
智慧胜过。见。“勇力”通常指勇士的力量。
被人藐视。这个穷人的智慧并非因忽视而被抛弃,但穷人本身在工作完成以后,就遭到藐视并被推到一边。
他的话。他已表达了明智的判断。但再多说可能就不受欢迎和接受了。
【】「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他应用此比喻的教训:智慧经常被人藐视。虽然智慧可能扭转乾坤,但是贫穷人307的卑微环境却和他作对,且胜过他的智慧。勇力意即本领,指个人或军旅,在皇家的丰功伟业中常受瞩目,以色列史中好几处记载一连串勇士之名,足可证明308。
304 希伯来文 M#so^d[i^m(网罗 )可能是抄写者在誊写 m#so^d[i^m(围困 )时之误。其他学者(如 Gordis )认为 m#so^d[i^m 本身即有「围困」之意。
——《丁道尔圣经注释》
【】「智能胜过打仗的兵器,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暂编注解〕安静。见。
掌管愚昧人。在激动的时刻,就会有人煽动,给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一系列谈论智能与愚昧的箴。
【】「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掌管者」不限君王,而是统治阶级的通称,。作者将智慧人与掌管者对立,意指统治阶级并不一定站在智慧这一边。「喊声」似乎是指该地的「地方官」强烈的自信。他身边那些谄媚,喧嚣的随伴,对他祇有坏影响。在安静之中才更有希望得着智慧,和合本译作「安稳」 。因此,智慧无法经常占优势;喧嚣、多言及权力却可能胜过它。智能本身并无保证309。
——《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打仗的兵器。今日的世界需要神的智慧,而不是库存的原子弹和氢弹。
败坏。一个人可许给一个民族带来巨大的损失。
【】「智能胜过打仗的兵器,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另一个危险是智慧很容易被推翻。有些人(例如金司博 )认为这里的错误是知识性的,所谓的罪人与道德无关。然而在以色列的智慧文学中,「智慧」和「愚昧」是有道德含意的,传道书尤其如此。智慧,包括所罗门特有的广大的心,娴熟的文笔,对自然界渊博的学识;但是这是神所赐与的才能,且附有道德条件,因为它让人能「辨别是非」。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9章 )】
1善人恶人都会有同一的遇遭──死亡,但活着的人比死去的有什么好处?面对必然的死亡,它带给你什么挑战?
2神的作为人不能知透也不能了解,人往往因此灰心,「传道者」却教导我们用什么积极的态度去看人生?去享受生命呢?见9:7-10。
3「传道者」对工作与成败有何看法?见9:10-12。你的工作态度和目的又是怎样的?
4「传道者」对婚姻(9:9)有何看法?这给你什么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活着等死何等可怕】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活着的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他一定会死;而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这两句话画了一个等号,就是:活人跟死人都一样,而且甚至活人在等着自己一定要死。这是很恐怖的经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我说过我的经验:坐飞机时引擎出问题,你知道很可能在几分钟后会死,那是很恐怖的。但实际上传道书也告诉我们,你几分钟后要死,跟好几年后要死,又有多大的差别?不信主的人(尤其在我们没有基督教文化的华人里面 ),对死真是好恐怖、天天就是怕;活着的人就只知道一件事:他会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很恐怖。我们不是这种生活观,我们是:活着的时候知道有神、死了就归到祂那里去。
—— 康来昌《传道书》
【死的悲哀】
「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这指的就是死的悲哀。可能更悲哀的是像我们说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我是李白、写诗歌 我是什么人、建一个伟大的建筑… 想人家会纪念我 ),我想这些人如果再想想就更悲哀了。因为到后来,人家纪念我的是什么?纪念我写的诗,没有人会纪念我;即使纪念我,我也不知道了。(我们只有被主纪念才有用 我们做的事出自主 主都纪念 )。这就叫孤单、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很孤单、没有人纪念。各位,你知道活着的时候都有这种痛苦对不对?如果在一个团契或团体里,没有人理你、就好像你不存在一样,你会很自卑、难过,我想当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就是这样:人都不纪念我了。更可悲的是他可能纪念我的作品;又更可悲的是:他就算也在纪念我,我也不知道、都感觉不到了。我们又想到拉撒路的财主,他是有知觉的,但没有办法再有丝毫改变他自己、再也不能到活人那里去了;他不能再去警告他的兄弟、他的兄弟也不能再去影响他。「他们的名无人记念」。
—— 康来昌《传道书》
【只不过是一份工作“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
【当时的机会】
有三个人正为一个大建筑工程卖力地工作。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我在拌泥灰。”有一位答道。第二位答道:“我在帮忙砌一道大石墙。”但是第三位却回答道:“我正在为荣耀的神建造一座大礼拜堂。”
那三个人也可以是从事于修理汽车业、在工厂、在柜台后,或致力于任何一种合法的商品,或是从事任何一项可能提供的服务。
大部分的人工作是为了生活,获取成功,或是积蓄财富。然而如此的理由都不应该是基督徒工作的主要动机。就像我们故事中的第三位,我们必须看清工作最终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或服务本身,而在于整个工作的过程是为了神的荣耀而忠诚地工作。
神命令我们工作,那是好的。因为工作也是给信徒机会把耶稣介绍给那些不信的人。尽力把神赋予我们的工作做好,我们把荣耀都归给他的名。我们也因此向我们的工作伙伴示范了神能影响人内心的生命。我们的职业只是一份工作吗?还是为了神的荣耀而作的呢?
如果成了工作的奴隶,
早临的死亡必不可挡;
如果辛勤工作只为主,
你将得到巨大的奖赏。
我们被赋予时间去为永恒建立。
──《生命隽语》
「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在人一生当中,要面临许多选择:这事是否应该作?对我是否有利益?是否能够成功?
决定成功的因素那么多,实在没有人能够预先知道,也没法控制。这不是说,我们要放弃计划,甚么都不必努力。相反的,如果失于准备,就是准备失败。但不论人如何尽力,还是要交托主,照祂的旨意成就。智慧的王所罗门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
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
明哲的未必得赀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
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机会的构成,非常复杂,需要无数的时间,空间,人事的因素际遇,交结在一起,真是像一张巨大的网。因此,有人称之为预先设定的和谐。一线牵动,就影响全局。在人看来,是神秘难测;对于陷在网中的,却是残忍的悲剧。
以撒的双生子,争夺长子的名分:雅各用了诡计,抢在哥哥以扫之先,争取父亲的祝福。以撒虽然眼睛看不见,却感觉在时间上太快了些。雅各妄称神的名,回答说:“神使我遇见好机会得着的”。似乎是讽刺,他的托辞假话,却是真实的机会。
当波斯的大臣哈曼,为了同末底改过不去,而要灭犹大人全族,用掣签来决定哪天是吉日,择定了十二月十三日;看来犹大全族的命运,系于不绝的一线。首都书珊城的犹大人和皇后以斯帖禁食祈祷了。以斯帖进去见王,请王带哈曼赴她特备的筵席。亚哈随鲁王那夜偶然失眠,叫人拿王室的纪事来,读给他听。触动王的记忆:末底改揭发暗杀阴谋的事,唤起他感激的心,尊荣末底改,哈曼陷在自己结的网中。倘使哈曼成功了,犹大人被灭绝了,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就无从由犹大支派出来,也就没有救恩,人类的希望要一同被灭绝。
当使徒保罗传福音的时候,想要东往庇推尼去。在这关键时刻,“耶稣的灵却不许”,夜间的异象,引导他们西向马其顿,把福音的火炬带往欧洲。
在历史上,在个人的生命中,有好多的时机,形成重大的转变。愿我们预备好,随时顺从神的引导。── 于中旻《传道书笺记》
【乌龟的见证“快跑的未必能赢。”】
还记得伊索寓言里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夸口它是森林里跑得最快的动物,当它向其它动物挑战时,只有乌龟敢接受。对兔子而言,这好像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因为太容易了,而且从一开始,乌龟就被它远远地甩在后头。
途中,兔子决定打个盹,但是乌龟仍持续蹒跚地向前行。当兔子醒来,它四处看不到乌龟,所以它笑着说:“唉!它还是没能跟上我!”可是当它到达终点时,它看到乌龟早已越过了终点线。缓慢而稳健,使乌龟赢得这场比赛。
有些基督徒就像这只愚蠢的兔子,自认为“跑得快”,在信仰生活里走走停停。他们经常抱怨他们是毫无目标地快跑。更好的见证是,慢慢地一步步地接近某个目标。这比较实际,因为真正的学习、成长和得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在天堂和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持定方向,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当像使徒保罗,一生为着基督向一个目标奔跑(腓314 ),如此才会成为得胜者。
不是靠强壮争战,
也不是靠快速比赛;
是因着真实和忠心,
藉恩典而宣告得胜。
通向灵命成熟的道路是没有快捷方式的。
──《生命巂语》
【】
「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
传道者说这话,对读者说可有不同的体会。他以生命的赛跑与争战,喻为时间与机缘。对我们来说,不能快跑的,才得着神特别的照顾,好似米非波设双脚都残废一样,神将奖赏给那些无法赢家的人。祂弯身帮助软弱的人,不能争取的人,神给他们得胜。福音充满应许给小儿子、残废与无助的人、婴孩和吃奶的、没有能力的、压伤的芦苇。神的恩典对聪明通达的人反而隐藏起来,快跑的与力战的都得不着奖赏。
你跑不快,你生命的弹性似乎已经失去了,教上也没有力量。多年来你躺在美门口,看别人欢乐地走过,到里面的圣所,出来带着兴奋的神情。你只求别人的周济,安于贫穷。但是你可以有更美好的事物。主知道你的情形,必给你最完好的。你赛跑,虽不能得奖,但你还是可以领取。这是礼品,用手来接受,你的脚不行,手仍可有用。
你不够强,不能力战。这真好,许多人太强了,不需要神。祂摸我们的大腿窝,使我们变弱。当雅各打不动,靠着天使,他就成为王子了。以赛亚说软弱的,神赐力量。外邦人的使徒以他的软弱夸口,因为他发觉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因为基督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才显得完全。
──迈尔《珍贵的片刻》
【罪的俘虏】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据探险家说﹕“非洲猎人捉拿森林中的小猴﹐并不须安置圈套或陷阱﹐他们只要带一壶掺蜜的啤酒到树林去﹐把壶盖打开﹐自己藏躲附近就行了。猴子因好奇﹐一个个从树上跳到壶前﹐开始只想尝一尝那甜味﹐以后越喝越多﹐就乱打乱闹﹐乱跑乱跳﹐直到醉倒为止。这时猎人就开始行动﹐不到几分钟﹐酣睡的猴子们﹐就都已被绳子坚牢的缚住﹐及至醒来﹐才知道自己已成了猎物﹐这时任凭你乱叫乱咬﹐总是徒劳无益”。
魔鬼对付世人也是这样﹐他在罪中掺些蜜糖﹐使你先尝试“罪中之乐”﹐直到你沉醉入迷﹐才把罪恶打成的铁链紧紧地套在你的颈项上﹐使你成为它手中的俘虏﹐落在痛苦难熬之中﹔正如圣经所说﹕“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谁是愚昧人】
【用智慧话救了那城】大君王很愚蠢(或愚蠢的聪明 ),他能成为大君王就是很聪明、能吩咐很多人,但花这么多功夫来攻一个小城就很愚蠢;花功夫去杀人都是愚蠢的。小城也很愚蠢,人这么少,碰到困难不会早一点找这智能人、不会让这智慧人一直都来治理他们?甚至这智慧人是贫穷的,表示他没有被善待?不过我又要说,是不是他被善待、不贫穷了,反而就没有智慧了?像莫扎特、很多音乐艺术家就是很潦倒,我们说很可惜;但我又想到如果这些音乐家、艺术家,一直都有人给他很多很好的吃喝玩乐,也许他那创作天才就发挥不出来了。其实在神的法则里面,有的时候就是要在极贫困、可怜中,他的精神、创造能力才能发挥;也许在很贫穷时他可以有智慧,一富裕就脑满肠肥、不智慧了。
—— 康来昌《传道书》
【中国历史上的智能人】智慧人能够有智慧,来解决武力解决不了的事情、用智慧来解决他们没有办法抗拒的艰难。这种「三言两语就把问题都解决了」的事情也是有,我们可以在示巴的叛变里面就看到:示巴叛变,约押就带着士兵去追示巴。示巴躲到一个地方叫亚比拉,在那地方他就对着城筑垒,要用锤撞城,使城塌陷。「有一个聪明妇人从城上呼叫说:听啊,听啊,请约押近前来,我好与他说话。约押就近前来,妇人问他说:你是约押不是﹖他说:我是。妇人说:求你听婢女的话。约押说:我听。」这都表示这两个人相当聪明了。「妇人说:古时有话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乃因以法莲山地的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妇人对约押说:那人的首级必从城墙上丢给你。妇人就凭他的智慧去劝众人。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这妇人解决了这问题。但我就想到这城里的人很愚蠢,为什么一开始就接受示巴?这很愚蠢。而约押倒不是愚蠢、非攻不可,但他没有先去找、先跟他们谈一下?是不是他们觉得这城快亡了,所以这妇人才脱颍而出?这是一个例子。
—— 康来昌《传道书》
中国历史上也有相同的事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的时候,介之推割股当肉给他吃,后来他回去作王赏功臣时,叫大家有功就跟他讲。真正有功的,哪里会这样炫耀,介之推就跟他母亲跑到山上躲起来。故事是说公子重耳要把他找出来,就放火烧山,要把他熏出来,但我想恐怕不是,恐怕是这些很残忍的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要把这些功臣杀掉。重耳把介之推烧死了,介之推有功,但到论功行赏时,不但没有给他,反而把他烧死了。这也是在日光之下常常看到的愚昧残忍。你说介之推聪明吗?我觉得也不聪明,忠心不应该对人这种绝对的忠心、对这种主子根本不应该这样忠心。我们都纪念介之推,好像觉得他很了不起,但我觉得他也是效忠错了对象。不过要讲的是:贫穷的智慧人解决了勇力不能解决的难题,但显出这城里的人很愚蠢;这城里的人还继续愚蠢:没有人纪念那穷人,跟公子重耳一样。这样情形罗马、希腊都有:罗马有个将军Cincinnati(美国有个城就用他的名为名 ),每次大难时他就出来,大难解决了他又回去耕田。这事里面有很多的传说,我们不大知道,但恐怕也是当地人对他有点亏欠;有事找他,事情完了就忘记他,让他很贫穷、始终是个农夫。不过我们再想想看:这是不是他的一个智慧?是不是他该有的一个智慧?就是:我就不要有富贵、名利吧、就做一个农夫、一个不求闻达于社禝的人吧,也许这样我还可以过一个舒服的日子,免得天天要花时间、花力气,像摩西一样,跟一群蠢人在一起。我们不应该说人家是蠢人,不过这人是智慧的,他是穷,但也许就在穷中有智慧。
—— 康来昌《传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