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指人人都有一死。
“死人毫无所知”有点像无神论的观点,这……
当所罗门说死人毫无所知,在阴间里没有工作、谋算、也没有知识和智能时,他是将生命和死亡作对比,而不是以今生和来世作对比。我们离开世界后,便无法改变生前所做的一切。旧约时代的信徒对死后复活得新生命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这概念只有在耶稣从死里复活后才清晰了。
这不是在劝人及时行乐吧?……
所罗门想到人人都有一死,将来又不确定,就劝我们当享受神所赐的生命。他可能是在批评那些为了积聚钱财,而不肯享受今生快乐的人,正如陷于激烈竞争中的现代人。所罗门问:“你们的财富究竟有甚么价值呢?”因为将来极不稳定,所以现在我们应当享受神的一切赏赐。
梳洗穿戴整齐,人自然精神爽──
穿洁白衣服,在头上涂抹膏油,皆表示快乐和庆贺之意。
老夫老妻的,看着不烦就算不错了,谈快活度日嘛……
所罗门也写过关于婚姻的箴:“得着贤妻的,是得着好处,也是蒙了耶和华的恩惠”。如果结了婚而不知欣赏、享受神所赐的伴侣,是多么的可悲。
生不逢时,运气不佳,一切努力是否全无用?
我们很难想象快跑的未必能赢,强壮的未必能胜,智慧的未必得饱足,明哲的未必得资财和尊荣作为奖赏。有些人看到这些例子,因而说人生不公平;他们所说的不错。这个世界是有限的,罪恶将人生扭曲了,使人不按神的旨意而行。所罗门叫我们不要对人生期望过高。箴强调在每个人皆按公平而行的时候,人生应是怎样的;传道书阐释在罪恶而不完美的世界里,通常会发生的事。我们应持守自己的观点,不要让人生不公平的事,阻止我们认真地工作。我们事奉的是神,而不是人。
有智慧的穷人比不上愚昧的富翁,世俗的看法对我有没有影响?
我们的社会崇尚个人的财富、魅力和成就过于智慧。事实上智慧是胜过勇力的更大资产,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这一点。虽然智慧胜于一切,但人往往不肯寻求智慧。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学到应该领受智慧,不管这些智慧是谁传给我们的。
智者的细语胜过官长在愚人中的喊叫。
有一天,西底迦王对先知耶利米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不可隐瞒。”西底迦展示了非凡的智慧。有一位作者写道:“我从避免潜在的坏消息变成主动邀请它,多年以来,我让圈内的成员向我提出尖锐的问题,并让他们在不同意时,给我提建议。我不想在做出决定之后,再听到团员说:‘我当时就认为这个决定不好。’我希望他们从起初就告诉我,而不是等到他们的建议用不上再说,那就为时已晚了。在决策之前持反对意见绝非不忠。你要允许他们提出尖锐的问题,并反驳你的观点。这个决定必须是由领袖传递给他人。很多时候,领袖们宁愿跟随者视而不见,也不喜欢有人直言不讳。然而,如果做决定时都沉默不语,等到执行后就不见得会闭口不言了。”
弗兰西斯·培根(Sir Francis Bacon)评述:“如果以肯定开始,必将以怀疑告终;如果愿以怀疑开始,必将以肯定告终。” 约伯说:“人们期待聆听我的话,默然等候我的教导。”你必须时常问自己:“我对错误持什么样的态度?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吗?我从中学习到东西吗?我能获得最好的建议吗?”
智者的细语胜过官长在愚人中的喊叫。
颇具高压的销售办公室里一张标牌带来了一丝轻松调侃:“你想旅游吗?想要结交新友吗?想拥有一个自由的未来吗?这一切你都可以得到——只要你再犯一次错。”害怕出错使我们无法发挥最大的潜力,无从寻求诚实的忠告和反馈,不敢直言实情,以免遭受批评或离弃。为了能够成功,你必须允许周围的人持反对意见。你得不到建议时,损失可能惨重。
在《这是你的船》(It’s Your Ship)这本书中,作者迈克尔·阿伯拉肖夫(Michael Abrashoff)写道:“在听到格林威尔号(USS Greenville)核潜艇在火奴鲁鲁撞击日本渔船致沉事件时,我意识到,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这样:有人预感到了潜在的险情,但实际上却保持沉默。对格林威尔号展开调查后,我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看到一篇文章报道说核潜艇的船员‘非常尊重指挥官,以至没有质疑他的判断。’如果这样算是尊重,那我宁愿不要。你需要有人能够拍着你的肩膀问:‘这是最好的方式吗?’或叫你 “慢点儿”,“再想想”,或问你: ‘我们所做的事情值得伤害某人吗?’历史记载着无数的事故,船长或管理层允许一种威慑的气氛弥漫在工作场地,压制下属发出原本可以避免灾难的警告。即使他们出于佩服指挥官技能和经验而不想直言不讳,也必须营造一种质疑决策的氛围,以促进双重检查。”
智者的细语胜过官长在愚人中的喊叫。
不要害怕问自己错失了什么,什么是自己不明白的。有些人很悲观,自寻烦恼,却不去寻求任何好事;另一些人倾向于认为所有一切尽皆美好。两种思想都有可能给你造成伤害。《我们曾拥有一切》(All That Was Ever Ours)一书的作者伊莉沙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指出:“所有概括性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包括这一说法,但是我们一直在一概而论。我们创造形象,刻板的形象。我们根据人、产品、节目和宣传单的标识来决定拒绝或接受他们。我们对某些事情知之甚少,却装作精于此道。”
你要学会辨别!根据所知的事情很容易做出决定,但总有一些你未知的领域;根据所看见的来选择方向很简单,但什么是你所看不见的呢?只有当我们愿意问自己错失了什么,才能学习。这个问题会使你和你周围的人停下来思考。有些事情是显而易见的,但尖锐的问题能将隐情显明。不提问就意味着你认为这很可能是完美的,如果小心处理,就无大碍。在生活中,你常常痛苦地认识到现实远非如此。两样事情会使你半途而废:一、过度分析直至你惊恐退缩;二、分析不足,没有足够知识和智慧就贸然行动。
智者的细语胜过官长在愚人中的喊叫。
不扪心自问错在哪里是错误的。有一位领袖写道:“我几乎没有去想会出错。我猜想‘正确的做法’就是不出错。我不承认对自己或别人犯下的错。我没有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如果要成为更好的领袖,我必须不再犯‘不问自己错在哪里’的错误。”问题不在于你犯了多少次错,而在于你不断地犯同样的错。如果想将错误变成益处,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承认你的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因为骄傲——我们要维持形象;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自我价值是基于表现;固执——宁愿徒劳无益,也不愿意更新改变。给你一条“新闻快讯”:别人其实都已知道你的错误了。当你向他们承认时,他们不会感到惊讶,反而感到轻松。他们会说:“好啦!他知道的。现在我们不用再装了!”
二、把你的错误当作进步的代价。把失败视为成功之路上健康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事情,你也不例外!因此,要适应生活。
三、坚持从你的错误中学习。当企图不计代价地避免失败,你将永远学不到任何东西,最终会重蹈覆辙。那些乐意从失败中学习的人不会一错再错。作家威廉·萨洛扬(William Saroyan)说:“我们从成功中获取的智慧很少。我们要从科学中学习。在科学中,错误总是先于真理的发现。”
……时机和境遇左右众人。你是那种凡事都要有清楚答案,容忍不了灰色阴影的人吗?唉,事实是,对于世界上所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没有答案。对于很多我们琢磨不透的事,上帝盖上这样的印——“以后再解释”。现代科学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花足够多的时间,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然而,我们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例如,为什么一个家庭经历悲剧,而另一个家庭却不会?为什么“富人”每天晚上扔进垃圾桶的食物,比养活“穷人”的还要多?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和无辜者会死掉?对于这些问题,你就是钻牛角尖把自己逼疯了,也找不出答案来。
那你应该怎么办?《圣经》说:“在你虚空的人生中,就是在上帝所赐、日光之下虚空的岁月里,你要与爱妻快乐度日……凡你的手能做的,都要尽力去做……跑得快的未必能得奖,强大的未必能得胜,智者未必得温饱,聪明人未必有财富,博学者未必受爱戴,因为时机和境遇左右众人。再者,人无法知道何时大难临头。祸患突然临到时,人根本无法摆脱,就像鱼落入险恶的网中,又像鸟儿陷入网罗。”总之,要学会接受没有答案的问题,全心信靠上帝,好好利用每天的时间。这是《圣经》关于快乐的原则。
在上帝所赐…的岁月里…快乐度日。
所罗门写道:“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地吃喝吧!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所做的。你的衣服要经常保持洁白,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虚空的人生中,就是在上帝所赐、日光之下虚空的岁月里,你要与爱妻快乐度日,因为这是你一生在日光之下的劳碌中所当得的。凡你的手能做的,都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要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计划,也没有知识和智慧。”那你此时在等什么呢?等着毕业、成家、生养孩子、退休?生命是一场旅程,而不是终点!你的生活就在此时此地,你的家庭就在此时此地,你的婚姻就在此时此地,你的职业也在此时此地。
旅程每天都在进行,当寻找更大的目标时,你就会找到意义。如果以信心的眼光来看事情,你每天都会喜乐。所罗门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去到同一个目的地——坟墓。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旅途中能够享有多少的喜乐。不要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去烦恼,而是要专注于你所能把握的,剩下的就交托给上帝。费尔•库克(Phil Cooke)写道:“我必须要相信上帝在掌管。我若总是强求答案就是在夺取祂的位置。我已经决定安静地让上帝当上帝,我就做好我自己。”你若能接受这个哲理,就会受益。
跑得快的未必能得奖……
古代希腊进行马拉松比赛时,每个运动员在起跑线上,都会有一个火炬递给他们。要想赢得比赛,在跨过终点线时,他们的火炬必须是继续燃烧着的。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幅画面。“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在上帝的国度里,你被呼召来进行最好的竞赛,而且在到达终点时,心中的火还要继续燃烧着。手持火炬的比赛是一项艰难的比赛,因为要穿越高山和峡谷。毫无疑问不时会有人超过你,你也有力量不足的时候,你还有可能会迷路,需要找回你的路径;或是跌倒了,需要再爬起来。这样的比赛靠的不是风格,而是耐力!
《圣经》说:“以坚忍的心奔跑我们前面的赛程,定睛仰望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免得疲倦灰心。”耶稣如何奔跑祂的赛程呢?十二岁的时候,祂告诉父母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该在我父的家吗?”之后,当众人要把耶稣拉往别的方向,并且把他们的动机强加给祂时,祂说:“我(们)必须做差我来者的工作。”面对十字架时,祂宣布:“我正是为此而生。”在十字架上,祂宣告:“成了!”对《圣经》所记载的基督,我们最后一次窥见,是在:“眼睛像火焰。”祂跨越终点线时,火炬依然熊熊燃烧着。祂是你的榜样,你也应当如此。
台北灵粮堂今年(2011年)的命名年是「智慧年」,所以今年选的祷读书卷都跟智慧有关,而最近的祷读进度刚好就是传道书,巧的是,现在正值犹太人的住棚节节期,他们在住棚节时所读的书卷也是传道书。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传道书让人越读越胡涂,到底是虚空还是不虚空呢?若真的如传道书所说的,一切都是虚空,那我们到底要不要继续努力工作呢?今天就从这卷书来思想,如何在虚空的世界中找着属天的智慧。
一、日光之下的虚空年日
1.日光之下无新事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传道书的作者是有极丰富的生活经验、很高的智慧,以及极多财富和成就的所罗门所写的,可是即便是这么得天独厚的人,到头来还是觉得一切都是虚空。
所罗门在传道书一开头就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接着又说:「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见多识广的所罗门竟然说出这番话,而他老年时更说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番令人玩味的话。
每年春节时,孩子们总是高兴得不得了。而大人们反映很平淡,甚至不愿意过年,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好多“年”了,不感兴趣了。见多识广的人,人生好像没有什么新鲜事能刺激他了。难怪所罗门年老时会有那种感慨。
2.日光之下尽是虚空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所罗门一生建造了不少城池和碉堡,至今在以色列境内还有许多遗迹,他的丰功伟业很被推崇,但是这段经文却反应出他内心的疑问,哪就是他所做的一切是否被神记念?也许离世后,有人会带着密密麻麻的行事历去朝见神,对神说:「神哪,你看我成就了多少事!」我猜神也会看着祂手上那本记录簿说:「你所成就的,在我这里并没有记录。」
同样,摩西面对人生也发出感叹「主啊??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在巴勒斯坦那里早晨的花,只要热风一吹,都会枯干,这景象使摩西感慨地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与上帝的永恒比较起来,我们的人生的确是短暂而虚空。
到了新约,保罗诠释这个虚空说:「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为什么连保罗也说「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呢?因为人犯罪,得罪神之后,神的荣耀与同在就离开了。所以不管我们活得多精彩,在上帝的眼中,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虚空和枉然的。
3.日光之下人因罪与上帝隔绝 人之所以活在虚空之下,正如摩西所说:「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是我们的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回想我们还没信主的年日,那些我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在神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堆虚空的事,因为我们活在罪恶的世界里,与神隔绝。
今天这个信息其实也是说给已经信主的弟兄姊妹们听的,或许你会说:「好啦!反正我的名字已经被记在生命册上了。」或许每次领圣餐时,有人会说:「主啊,其实我不太记得我做错什么事,不过我愿意认罪,神哪!你是有恩典、有慈爱的神,请你帮忙打包处理一下。」其实神希望与我们和解,祂期望我们为自己所犯的每件错事,清清楚楚地对祂说:「我知道我可以支取耶稣基督的救恩和宝血,可是我必须承认这件事我做错了。」
4.日光之下的虚空使事徒劳无功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这段经文说的是:努力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这种说法真的是让人跌破眼镜。我很喜欢以约伯为例,约伯可能会说:「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人,可是我若没拿到A+,也该拿到A,怎么会得个F呢?」由此可见,面对如此真实的世界,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公式未必行得通。
可是所罗门也说:「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能。」()意思是说,努力不见得会得到回报,可是不努力,人生也是枉然。照他这种说法,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努力呢?这就是传道书让人越读越迷糊之处。
处在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因为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所以我们有永生的确据,知道我们在永恒里将与基督一同掌权作王。但是处在旧约时代的犹太人并没有永生的确据,因此他们是从有限的阴间观点来解释死亡,他们认为死了就不能再做任何今生要做的事了,难怪所罗门王会发出那样的感慨。
二、日光之上的属天智慧
1.日光之上有上帝的眼目 「主耶和华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天地??你是至大全能的神??谋事有大略,行事有大能,注目观看世人一切的举动,为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这里的「报应」并不是华人所谓的罪有应得那种报应,而是「回报」的意思。这段经文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神的眼目遍察全地,祂会照我们所做的事回报我们。[]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他都鉴察。
神的回报有两种;第一种是:若我们没有与神和好,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一场枉然,并不能得到神的悦纳。第二种是:当我们与祂和好,也活在祂的心意之中时,神悦纳我们的作为,而给予好的回报。由此而知,我们这一生不是为了讨世人的欢喜,也不是为了讨自己的欢喜,而是为了得到父神的悦纳。
2.日光之上有上帝的智慧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这段经文不断出现「喜乐」这两个字,原来神创造人的用意,是要我们在这虚空和劳苦的地上,过喜乐的生活。传道书第九章也说:「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这是一种守节时的欢庆。神悦纳我们的作为之后,就将喜乐充满在我们里面。
下面这几处经文是传道书的核心概念,[]节说:「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下面所有的经文都有「莫强如」。什么叫作「莫强如」?「莫强如」就是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这个是最好的。什么东西是最好的?人生最好的就是吃喝,而且在劳碌中享福。
[]说:「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又来了一个莫强如:「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说:「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神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也有一段相同的说法,它说:「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
接下来这节经文很宝贵:「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思念」这个字的原文意思是回顾、回想,也有计算的意思。他不回顾计算自己的人生,何谓回顾计算自己的人生?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人生最大的不快乐是什么事?就是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
我们会觉得自己比老张还辛勤工作,为什么老张比我还早升为经理?或是,我比老王早出道,为什么老王已经换奔驰车了,我却还没换呢?我们会在那里想着:「为什么我这一生付出了这么多代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呢?」人际关系也是,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恶待我呢?在服事中也是,我服事得那么辛苦,却没人记念我所做的,这真的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这个「应」的原意是回答或是回报,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虽然不被这个世界认同,可是神会在喜乐中回报我们。也许有人会说:「喜乐有什么用?喜乐能当饭吃吗?」弟兄姊妹,神放在我们里面的喜乐,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报,因为神放在我们心中那个从上头而来的喜乐,是一个通知,让我们知道我们手中所做的事,已在神面前蒙悦纳了,所以喜乐是我们蒙神悦纳的记号。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被喜乐的灵浇灌,正是我们所做的工蒙神悦纳的明证。
我年轻时在一个两、三百人的教会服事,只有我一个传道人,服事非常累,却仍听见许多抱怨的声音。有一次我很沮丧地从楼上下来,发现教会那个大庭园里,以百里香作成的围栏没有任何花开,只有我办公室前那样开得很茂盛。我看了一眼却没好气地说:「开什么花?」就走进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主就问我:「孩子,看院子里哪里开花了?」我说:「都没有开花。」然后祂说:「为什么只在你办公室前开花呢?」我就问主:「为什么?」主说:「我向献花!今天所做的事没人知道,也没人回报,没人肯定,可是我知道,我也看见了,所以我向献花。」神这样的回报,对我往后的服事有极大的影响。
3.日光之上有上帝的赐福 (1)家庭之福 「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卡通里史瑞克可以选择当俊男,费欧娜也可以选择当美女,可是他们都放弃当俊男美女的权利,决定一同当妖怪,可见平凡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犹太人很看重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安息日就是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每次守完安息日时,父母就会为儿女祝福,父亲为儿子,母亲为女儿,为孩子们的生理、心理、情绪、交友、功课、工作、财富,以及孩子们未来的伴侣和配偶祝福。
(2)工作之福 至于工作之福,说:「愿你坚立我们手所做的工。」「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我们为可以为自己所作的,已经蒙神悦纳而高兴,因为我们深知:即使世人不回报我,我们仍然在神面前蒙喜悦,因为我们所做的工已经连于永恒上帝要作的工了,所以我手中的事必蒙神的坚立。
(3)安息之福 「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所罗门小的时候有一个小名,叫作耶底底亚,意思就是「耶和华所亲爱的」,而耶底底亚的原意是小大卫。所以所罗门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当他跑完人生所有路程时,要像小婴儿一样,躺在神的怀里,安然睡觉!当我们与神恢复亲密的父子关系时,就能安然睡觉,得享安息之福,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的回报。
传道书告诉我们,这个虚空的世界不见得有公平的回报,可是当我们在日光之下寻求天上的智慧,神把喜乐的灵浇灌在我们里面时,我们有能力面对我们人生所有的挑战,我们知道我们在神的面前蒙喜悦,我们拥有日光之上的回报。我们可以在这个虚空的世界预先支用天上的智慧、天上的喜乐、天上的祝福,这是上帝放在我们生命中间最大的一个祝福。
一百零五篇与一百零六篇也有密切关系,第105篇是讲神对百姓的恩典,106篇是百姓对神的悖逆。本书神对百姓的恩典,主要是针对以色列人的,记录了他们出埃及,在旷野走天路的那段历史。今天,我们知道,神的百姓早已不再局限于以色列民了,而是万国万民了。地上的国有国界,天国没有国界。亚伯拉罕的神也是我们的神,以色列的神也是中国的神。造天地的神,创造我们人类的神,并管理主宰这一切的神,才是真神。这样的神,才能赐人恩惠。
这篇诗首先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回应神的爱,然后才具体数算神的恩典。
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1.称谢、颂赞:1上,2
称谢神、颂赞神是书最重要的主题,在前面的书中,我们已经讲过了许多次。我们在这里再做一个角度新的提醒,那就是称谢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称谢内容要具体,不要笼统带过。因为一笼统就容易变得有口无心,变成了口头禅,那样的称谢颂赞就毫无意义了。有一些基督徒就是这样的称谢,整天把“感谢主、感谢主”挂在了嘴边,凡事谢恩当然是好的。但是,凡事谢恩一定得是诚实认真的从心里感谢,而不是仅习惯性的说出这几个字。有的人一边和别人吵着架或一边偷着东西,一边嘴里还不住的说着‘感谢神、感谢神’呢,难道是要感谢神帮助我们犯罪吗。称谢若不具体,时间久了习惯了,就容易落到这种情形里。
“五指祷告法”是许多人都喜爱的祷告方法,它能根据我们的五个指头一一对应我们需要祷告的内容,五个指头都祷告完,祷告就结束了。在“五指祷告法”中,称谢对应的是食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指人、数东西的时候,都是用食指来指,你若换个指头指人或数数,就都显得非常别扭难看。称谢也是这样,要一一具体的称谢神的恩典,不要只是笼统的感谢神。感谢的时候,心里面是清清楚楚的具体有内容的。这节圣经告诉我们,要歌颂他一切奇妙的作为。
神就是行奇妙事情的神,并且将这一切奇妙的事都行在他子民的身上。不过,神行奇妙事有个特点:一方面看,神的儿女与世人好像都是差不多的,世人要工作赚钱养家,神的儿女也不是天上掉钱;世人要种地,神的儿女也不是躺着粮食就入仓;世人会生病,神的儿女也会生病;世人会遭遇事故,神的儿女也会遭遇事故……。就像《传道书》中所说:“【】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但是,另一面看,神的儿女自己都清楚知道,同样遭遇患难、疾病,同样需要工作、种地,神的儿女又与世人大不相同,神的儿女总能经历神奇妙的作为。若单看一个生活中的片段,好像都一样。但是,若回顾看看走过的漫漫长路,就发现大不相同了,正如《书》所说:“【】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神的儿女都是如此,这一特点本身就够奇妙的。确确实实神迹奇事伴总是随着信靠他的人,虽然肉眼看不见神,但是,他的作为却清清楚楚的与他们伴随,神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我们从旧约到新约,看到许许多多神为他的百姓行了许多奇妙的事。约瑟从囚犯能一步登天作了宰相;以色列人从红海走干地经过;约书亚打仗神让太阳为他们停在空中不降落当灯用;要害末底改和以色列人的哈曼自己反被挂在木架上;平静风和海;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复活……,这些奇妙的事真是太奇妙了,让人想都不敢想,但是,神却让它们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不仅仅是在圣经中,从使徒时代,一直到今天,神为我们行奇妙的事一直就没有改变,他的名就称为奇妙。末世的教会,刨去灵恩派和其它异端里那些虚假的神迹不算以外,尽管比教会早期的奇事有所减少,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教会刚开始建立的开荒布道时期与教会已经大大普及的栽培牧养时期,神迹奇事的作用不同,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神迹奇事的减少还与我们今天的信徒很多信心不足,信的浮躁、油滑有关。但是,如今的神迹奇事也还是比较多的,神以永远的爱爱他的百姓,常以奇妙的手护庇引领我们。如果叫咱们信主年数多的弟兄姊妹说说,很多人都是说不完主在他们各人家里所行的奇妙的见证,一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恩典,令我们感恩不已。【】所以我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
(以诺上学/分班/升中学的见证:略)
2.求告:1中
【中】……求告他的名,……。
圣民走天路的基本功课就是祷告,【】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祷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神那里得到什么,那就错了。祷告是可以从神得到,但是,这不是祷告的目的,只是祷告的结果。祷告是目的是亲近神,让神享受,而不是让我们享受。当然,让神享受了,我们自然也就享受了,但是,先后次序一定要明白,不可本末倒置。
神是造天地的主,他什么都不需要,他若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不用告诉我们,不需要我们献给他,他直接就可以说有就有、命立就立。那为什么从圣经中我们看到,他还要求他的百姓常常献祭给他呢?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亲近他,与他有爱的交流。神什么都不需要,但是,他盼望我们爱他、亲近他。这种情感的需求,正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需求。有一首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许多作父母的心中的真实情感,其中有一句歌词写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很多做父母的老的时候,只希望孩子常能和自己说说话,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孩子一旦大了,与父母之间话就少了,情感就疏远了。所以,很多父母总喜欢把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慢慢的回忆。孩子在小的时候,虽然什么也不能做,样样都依赖父母,让父母操心很多,但是,那时他们总是围在父母身边,挤在父母怀里撒娇,寸步不离的拉着父母的手或衣襟,与父母有说不完的话,让父母回忆起来都觉得非常甜蜜。我们的神,也不图我们给他做大多贡献,神最喜悦的就是我们常与他亲近,让神享受到他对我们爱的回应。
亲近神是需要信心的,神又看不见、又摸不到的,有人觉得祷告好像是对空气说话,因此常常不愿意求告神,不愿意亲近神。不亲近神,就容易亲近世界。在世界上玩得在开心,过后立刻还是会陷入空虚,亲近神会让我们由里而外的产生满足。
3.传扬:1下
【】……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
神拣选我们有一个工作交托了我们,那就是传扬神。在彼得写得书信里讲到:“【】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很多人一直被反复灌输无神论的思想,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再思考有没有神,人有没有灵魂的问题了。我们更需要向周围的人传扬神,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情形是怎样的。
4.喜乐:3
【】要以他的圣名夸耀。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
我们应该喜乐,喜乐也是神在耶稣基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既然是神的旨意,那就应该是我们当遵守的。可是,有的时候我们落在苦难中、疾病里,怎么喜乐呢?难道要我们强颜欢笑吗?神不要我们作虚假的事情,喜乐不是快乐,喜乐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从信心里生发出来的。【】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一个大有信心的人,就算是在疾病里,艰难的环境里,还是有喜乐。保罗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喜乐。
喜乐是基督徒该有的见证,能体现对神的信任,也能对仍活在堕落世界中的人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常常喜乐会提升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复杂的化学工厂,身体中的成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人处在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时候,生气、烦恼、忧虑,身体中的有害成分就会增加,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因长期忧伤,患了癌症;有的人经常生气,患了胃病,严重的被气死得人也有;有的人因担惊受怕,患了神经衰弱、失眠等等。喜乐的心乃是良药,比什么药物、什么医生都有效,基督徒有爱我们并且全能的上帝可以依靠,当然应该常常喜乐。
我们要以神的圣名为可夸耀的。基督教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世界无理的反对,一直到今天,仍然还是这样。绝大部分的基督徒从来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都是尽力实践爱人如己的要求,性格温柔如羊羔,与他人、家庭、社会和睦相处,犯罪率极低。但是,却从来没有哪个宗教、哪个团体受到过像基督教这样严酷的摧残和不公正的待遇。因为我们不属世界,正如耶稣不属世界一样,他们逼迫了主耶稣,当然也要逼迫跟随耶稣的人,只是学生不能高过先生。这世界的王是魔鬼,这世界暂时还是卧在那恶者的手下,所以,魔鬼一定会调动整个世界的系统,来千方百计的敌挡基督并他的选民。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基督徒除了要面对政治的压力以外,还要面对社会舆论和在人们心中久已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压力。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里,一提到基督教,他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八国联军”“假洋鬼子”“愚昧迷信”“精神鸦片”“违反科学”等这类负面的信息。所以,这也造成了一些基督徒不愿意主动向周围人公开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甚至在某些自然会显露出来的时候,还要刻意的去掩盖隐藏这身份,这样不能见证主。我们不但不要以福音为耻,反要以福音为荣。不要因社会强加的观念把自己给压得弯曲了,如果我们自己在提到我们如此尊贵的基督徒身份时,竟然搞得像做贼似得怯懦,怎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基督徒的身份是非常高贵的,无论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人物,我们都非常自豪且自信。彼得、约翰都是无学问的小民,但是,当他们面对一群国家要员的时候,气场阵势倒把那些人给压下去了,甚至令他们甚觉稀奇。今天,也有一些基督徒政要、演艺明星、运动员特别活跃的为主作见证,在他们身上确实体现出主的名是可夸耀的。如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勇敢地见证主,都能非常自信的主动与人分享主,就能为基督徒在舆论压力的环境下,扩大自己的空间,渐渐改变基督教在人们心目中错误的印象,夺取一部分魔鬼的阵地,这也是一场属灵的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