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帐幕”──“聚会之处”──是指神的圣殿吧?神为甚么要毁了它?
坐落在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王圣殿(这里叫作神的“帐幕”和“聚会之处” )代表了神的同在。这圣殿是敬拜的中心,它的毁灭象征着神弃绝这些人民,不在他们中间了。
“在神的殿中喧嚷”,我们的教会有没有这现象?
对神而言,人们敬拜的地方并不比敬拜的方式重要。一所教堂尽管设计和建筑都堂皇壮丽,而里面的人却不忠诚地跟随神,这教堂也会从内部朽坏。犹大人虽有美丽的圣殿,但在日常生活里却不遵守敬拜礼节中所认信的,这样他们的敬拜就变成了假冒的谎言。你在敬拜时,是否说了些不真诚的话呢?你是否祷告求主帮助,却不真的相信祂会帮助呢?你是否说爱神却无爱祂的心呢?让我们都先热切地寻求主,体会主的爱和关心,然后再全心全意地去敬拜祂。
失业、疾病、婚变……我的心好不踏实──我的安全感建立在甚么基础上?
四个有力的象征和保障的来源已经失去了,这就是城门的保护、君王与首领的领导、法律的准则以及先知的预言。因为有这四个因素的存在,人民被虚假的安全感欺哄,活在罪恶中且感到舒舒服服。之后,四个因素逐一被除去,人民不得不作出抉择:悔改归到神身边,或者继续受苦。不要使虚浮的外在表征取代了实实在在的个人与神的关系。
哀伤流泪是不是软弱无力的表现?那要看……
耶利米的眼泪是真诚且充满怜悯的。悲哀不代表我们缺乏信心和力量,哭泣也没有甚么不对,因耶稣难过时也掉泪。面对令人落泪的社会和道德的沦陷我们会有甚么反应呢?也许这不会像敌人进攻那么明显,但可以肯定社会会受到破坏。我们对周围的道德被腐蚀应该有所警惕。
假先知过去有,现在呢?
在耶利米时代,假先知比比皆是,他们常宣布一些假的神谕(神给人民的信息 )。当耶利米警告犹大的灭亡和人民长期的被掳将至时,假先知却说一切平安无事,用不着惧怕。事实上,耶利米是神派遣的先知,他的预言才是真的。
“凡过路的都向你拍掌”意味着……
拍掌、嗤笑和摇头,都是表达轻蔑和嘲笑的方式,是含有鄙视的姿势。
犯罪牵连无辜是谁的错?是神扩大了惩罚还是人罪有应得?
第一章描述耶路撒冷的凄凉和请求神报复敌人。第二章包括呼吁人民要全心全意地听主的召唤。他们必须唾弃他们的罪,真诚地为做了违背主的事悲哀。他们因为固执而背叛神,以致人人受苦且牵连无辜。这些灾难是神的错吗?不是,这是任性的人民的过错。犯罪的人会自食恶果,但可悲的是,不管是好人、坏人,犯罪带来的后果对他们都会有影响。
我知道自己又犯罪了──我对此求主赦免了吗?
苦难和罪恶已将人民带到主面前,而且悲痛地求主原谅。只有罪伤透我们的心时,神才能解救我们。仅是为自己的罪感到难过,并不能得到赦免,但是如果我们大声呼求请主原谅,他就会赦免我们。
我犯罪会不会连累家人?我有没有想到他们?
如此可怕的景象原是可避免的,因为耶利米已警告人民多年。目睹毁灭真的来临,耶利米如万箭穿心。当我们听到无辜的人发生不幸的事时,我们总是吃惊不已。无辜的局外人,常常成为国家受审判时的受害者。因此,罪恶不但能造成悲哀,也常造成极大的伤害。
阅读: 、18-19节
我的心肠扰乱, 肝胆涂地;……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内街上发昏。——
恩蕙的父亲把自己罹患爱滋病归咎于巫术。父亲死后,10岁大的恩蕙和母亲更加亲密,但她母亲也染了病。三年后,母亲病逝了,恩蕙的姐姐必须辛苦地扶养五个弟妹。从那时起,恩蕙开始写祷告日记,向上帝倾诉心中最深沉的伤痛。
先知耶利米也记述了内心的苦痛,他在耶利米哀歌提到,巴比伦的军队残害犹大百姓。对那些年幼的受害者,耶利米更是感到无比的哀伤与悲痛。耶利米哭喊︰“我的心肠扰乱,肝胆涂地;都因我众民遭毁灭,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内街上发昏”。长久以来,百姓背弃上帝,就连他们的子孙也要付上代价。耶利米沉痛地说,这些孩子“在母亲的怀里将要丧命”(12节)。
也许我们认为,耶利米在苦难中会埋怨上帝。但他反倒激励留在锡安的居民:“在主面前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19节)
盼望你我也能像恩蕙和耶利米一样,懂得向上帝倾心吐意。人活在世上难免会面对悲痛,但即便上帝允许苦难临到,祂也会与我们一同哀伤。我们是按着祂的形象受造,祂必能对我们的悲伤感同身受。
亲爱的天父,祢知道我因__而心中悲痛,
求祢让我今天在生命中得以看见祢的能力。
耶利米被称为“哭泣的先知”,传统上认为他写了《耶利米哀歌》。这卷书包含五首诗。前四首是字母序诗,每一节的开头,依序使用希伯来语的22个字母。这卷书哀悼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那时巴比伦战胜犹大国并且掳掠百姓。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中提到:这些诗清楚表明,犹大国灭亡的悲剧是绝对可以避免的。以色列百姓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上帝的先知屡次发出警告,但他们仍然选择拜偶像,而不愿跟随独一的真神。
柯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