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今日的人已用不着冒死进谏,却可以从以斯帖身上学到哪些榜样?
以斯帖冒死晋见国王。她的勇敢举动,正是我们遭遇困难或危险时的模范。我们应该:(1 )计算代价──以斯帖深知自己可能会付出生命。(2 )分清先后──她相信犹太民族的存活,较个人的安危更重要。(3 )作好准备──她寻求支持,禁食祈祷。(4 )身体力行──她不会迟疑耽延,因为过分的考虑会拖延时间,使勇气减退;反之,在作出正确决定之后,她便义无反顾地去做。
你是否要面对怀有敌意的人,又是否要就敏感的事情与朋友对质,或告诉家人难以接受的转变?与其坐下担忧,刻意逃避,倒不如学习以斯帖,怀着信心,毅然采取行动。
假如以斯帖见死不救,她能安然无恙吗?
虽然以斯帖贵为皇后,分享到国王的权力财富,但并不表示她就不需神的保护和智慧。不论在任何政治体制下,无人能够凭己力得享安稳。倘若相信财富地位能使我们百害不侵,就是愚不可及了。
历史背后的神
“神啊,求你拯救!──”你呢?你可以做些甚么?
消灭犹太人的诏书颁布后,末底改与以斯帖大可失望沮丧,只救自己,或等待神介入。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相信神将他们放在现有岗位,必定有其美好旨意,因此他们抓紧时机,采取行动。倘若我们有能力拯救别人,就必须义不容辞地去干。面对生死关头时,不要退缩、表现自私、意志消沉,或是坐等神的安排;反之,祈求神的引领,采取行动吧!很可能神让你身处现时的岗位,就是预备你在时机临到时为祂工作。
以斯帖与末底改相信,神会拯救祂的子民,但他们不是呆坐着等,而是积极采取行动。虽然神一直掌权,但祂常透过人去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实践祂的旨意。单是祷告和静观其变,并不足够。很多人相信神的应许,却只愿置身事外。以斯帖就不同,她决定晋见皇上,而末底改也遵行她的吩咐去做。该是你做的事,不要等待别人替你做。采取行动参与神的计划,你就会尝到神旨意得以成就时的喜乐。
是甚么促使以斯帖作出冒死见王的决定的?
虽然以斯帖记没有直接提及神的名字,但全书充满神的驾临。以斯帖与末底改相信神必会眷顾;由于他们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神便使用他们,拯救自己的子民。
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地祷告,我从这当中看到了甚么?
以斯帖要求同胞为她禁食祷告,是希望在履行危险任务时,得到神的帮助。在旧约中,祷告常伴以禁食,,。信徒团契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困难期间彼此支持。经历挣扎时,你需要与弟兄姊妹分担你面对的考验,请他们支持你,使你得着能力。同样,若他人需要你的帮助,不要吝啬施与援手。
以斯帖作出最后决定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是无可奈何还是甘心情愿?
“独善其身”,“自扫门前雪”,反映了世人对生命的自私看法,以斯帖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她知道该做的是甚么,也了解可能因此而赔上生命,但她义无反顾,“我若死就死吧”意为“即使处死,也死得甘心”,虽然有时代价非凡,但对于必须做的,我们也须有同样的牺牲精神。你有否为了独善其身,在需要挺身而出时却保持缄默?只管按着神的心意而行,结果自有神来负责。
神的计划和人的参与,二者的关系如何?
一切虽全在神的掌管之中,可是末底改与以斯帖必须有所行动;虽然我们无法明白这看似矛盾的道理,但事实的确如此,神选择并透过愿意为祂工作的人,实践祂的计划。我们祈祷时,要全心倚靠神;一旦行动时,则要全情投入。我们要避免走两种极端:坐等不动及一切靠自己。
经文:
9哈他革回来,把末底改的话告诉以斯帖。10以斯帖吩咐哈他革去见末底改,说:11「王所有的臣仆和各省的百姓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未奉召见,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处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但我没有被召进去见王已经有三十天了。」12他们把以斯帖的话告诉末底改。13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不要自己以为在王宫里强过任何犹太人,得以幸免。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15以斯帖吩咐人回复末底改说:16「你当去召集书珊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去晋见王,我若死就死吧!」17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做。
今天继续研读昨天的经文,但会聚焦在大家非常熟识又常引用的两节经文,即「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不要自己以为在王宫里强过任何犹太人,得以幸免。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皇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13-14节)。末底改这一番话是甚么意思呢?
首先,他指出以斯帖不会因为在宫中,就可以继续隐瞒她的犹太人身分。表面看末底改好像是威胁以斯帖,若不去晋见王为犹太人求情,他就会揭露她的犹太人身分,那么以斯帖也会跟随其他犹太人有一样的下场。但末底改又怎会这样做呢?他只是坦白的提醒以斯帖,去,还有机会,不去,就连机会都没有。之前,以斯帖仍然可以隐藏她的犹太人身分,但现在自己的民族受到威胁、遭遇灭族之灾时,她又怎能明哲保身呢?她的首要选择应是认同信仰与民族,因此,显露身份是必然的事,只是迟或早而已。
其次,末底改认为犹太人若不是借着以斯帖得脱厄运,他们始终都可「从别处得解脱」(14a节)。「从别处」是甚么意思呢?犹太拉比传统认为这是间接称呼神的一种暗喻,这观点符合本书一贯刻意隐晦提及神的做法,但这说法并没有圣经基础。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句修辞反问法,预期答案是「否定」的,意思是除了以斯帖,就再没有别人可以帮助他们了,末底改是用反问的方式凸显他的重点。但这岂不是限制了神的工作?以斯帖记整个故事都是在讲论神如何借着人和祂合作去完成祂的工作。因此,末底改是提醒以斯帖,若她不愿去作,神必有方法找到别人来与神合作。
最后,末底改对以斯帖说:「焉知你得了皇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他的意思是神既然将以斯帖置身于波斯王宫,就是为着这特别的历史时刻,是要借着她来拯救将要濒临灭亡的犹太子民。传道者说:「凡事都有定时,天下每一事务都有定时」。天下万事确实都有它发生的恰当时期,以及特定的目的。我们生于这个时代不是偶然的,我们受到的栽培及训练也必有神匠心的安排。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抓紧每一个机会来完成祂的工作。
以斯帖被提醒不要闭口不言,要用她身为皇后的身分,勇敢地为自己的同胞说实话,做实事。十八世纪爱尔兰政治家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认为最可怕可悲的是:「恶人得胜的惟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求主帮助我们认定自己的身分,守住自己的岗位,勇敢说应说的话,做应做的事。
思想:想想你现在所站的岗位,有没有可以为主发声、为别人求福的机会?你愿意勇敢地说应说的话,做应做的事吗?
经文:
9哈他革回来,把末底改的话告诉以斯帖。10以斯帖吩咐哈他革去见末底改,说:11「王所有的臣仆和各省的百姓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未奉召见,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处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但我没有被召进去见王已经有三十天了。」12他们把以斯帖的话告诉末底改。13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不要自己以为在王宫里强过任何犹太人,得以幸免。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15以斯帖吩咐人回复末底改说:16「你当去召集书珊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去晋见王,我若死就死吧!」17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做。
未底改要求以斯帖晋见王,向王为犹太人在王面前请命。按波斯国的规矩,朝见王是有严格限制的,因王作为一国元首,要严受保护,以防谋害,也防止人的烦琐诉讼随便带进宫中。因此朝见王的正确礼仪是通过太监,请求王召见,然后只有耐心等候回复。亚哈随鲁的宫中,只有王的七友,可以面对面地见王,连妃嫔及皇后也没有权利擅自贴近波斯王。
自以斯帖入宫为后,到现在最少也过了四年四个月(比较,亚哈随鲁王七年十月和,亚哈随鲁王十一年正月)。以斯帖已有三十日未蒙王的召见。王可能因国事繁忙,无闲享受鱼水之欢,也许以斯帖已非以前那么受王宠爱,渐被冷落。无论是甚么原因,擅自入宫见喜怒无常的王,确实风险颇大。难怪以斯帖举步维艰、裹足不前。然而,以斯帖的表现及对危机的回应,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之前,以斯帖给人的印象是个被动的温顺女子,她卑躬屈膝、顺从末底改、顺从希该,对君王千依百顺,与瓦实提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她的角色逆转,反客为主,主导局势。她以前听从末底改的吩咐,现在反过来是末底改要听从她的吩咐去做,去联络犹太人,为以斯帖冒死见王一事禁食三日三夜(16节)。从现在开始,以斯帖主导及主动策划执行计划;她担起了领导的角色,「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做」(17节)。这逆转的角色一直延至第八章,末底改才比较显眼。
以斯帖谦卑接受人看来难以成就的使命;她知道并非一人可以独力承担这个谏王的差事,于是吩咐末底改呼吁所有犹太人跟她一起禁食(16c节)。虽然这里没有明显提到是禁食祈祷,但按犹太人的传统,禁食与祷告常是连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斯帖是呼吁犹太人祷告仰望所信奉的耶和华上帝。这里没有讲到祷告,明显是与作者一直惯用较为间接及隐蔽的方式讲述神有密切的关系。
以斯帖起初给读者的印象是位犹疑、懦弱胆怯的女子,其实她并非如此。她先多了解末底改提出的证据后,才作适当的响应;她是先了解情况后才作决定,勇往直前地踏上这可能丧掉生命的信心的一步。她的摆上是经过深思熟虑,计算过代价之后的决定。她的行动并非匹夫之勇,而是慎重思考过后才付诸行动;她的表现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使人要重新检视以往对她的评价!
思想:让我们思考使徒保罗这句话说:「所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按照人的看法来认识人,纵使我们曾经照人的看法认识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识祂了」。让我们常被圣灵更新,重新看人和世上的事。
经文:
1末底改知道所发生的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2他到了朝门前就停住脚步,因为穿麻衣的不可进朝门。
3王的谕旨和敕令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太人都极其悲哀,禁食哭泣哀号,许多人躺在麻布和炉灰中。4以斯帖王后的宫女和太监来把这事告诉以斯帖,她非常忧愁,就送衣服给末底改穿,要他脱下身上的麻衣,他却不肯接受。5以斯帖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个太监哈他革召来,吩咐他去见末底改,要知道到底发生了甚么事,为何如此。6于是哈他革出来,到朝门前的广场见末底改。7末底改把自己遭遇的一切,以及哈曼为灭绝犹太人答应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8又把那传遍书珊、要灭绝犹太人的谕旨抄本交给哈他革,要他给以斯帖看,并向她说明,嘱咐她去晋见王,向王恳求,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请命。
王的谕令一出,书珊城的犹太百姓惊惶失措;王宫内相对的平静安稳与宫外的惊恐困惑确有天渊之别。这两幅强烈对比的景象延伸到两个人身上,那就是宫内的以斯帖和宫外的末底改。第四章的情节围绕在以斯帖和末底改之间的来回对话。
以斯帖在宫内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对宫外的环境所知道的甚少。然而,她也有些近身的宫女和太监作她的耳目。她从太监口中得悉叔父末底改「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1b节),就心知不妙,一定是有严重的事情将要发生或甚至已经发生了。这种极奇悲痛的表现对书珊城及犹太人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听到波斯大军在撒拉米(Salamis)被希腊打败时也是撕裂衣服,呼天抢地的表达极其的哀痛。以斯帖听到末底改的表现,就「非常难过、辗转不安」《吕》。那时以斯帖仍未知道事态的严重程度,因为她一直都不知道王颁布的命令,因此她最自然的响应就是吩咐太监送衣服给末底改去取代麻衣,因为身穿麻衣的人根本没有可能靠近宫门,更遑论入殿见皇后。
当以斯帖得知末底改拒绝接受衣服的消息,她必定感到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个人不寝不食、不言不语、不笑不欢,更不肯受安慰,必定是落在极度悲伤的景况中。以斯帖于是再次差派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哈他革直接去从末底改口中问个究竟。末底改这时就巨细无遗的讲述哈曼要灭绝犹太人的阴谋和王鲁莽不负责任的谕令(7节)。末底改更将王的谕旨给以斯帖看,并透过哈他革向她详细报告灭族谕旨的渊源及他和哈曼过去的关系,所引致这不成比例的灾难的来龙去脉(参8a节)。末底改深知只有以斯帖才能帮助犹太人脱离这灭族的厄运,因此他托哈他革传话,要求「她去晋见王,向王恳求,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请命」(8b节)。
末底改的悲哀行动及与以斯帖的来回对话,凸显了事态的严重与迫切。或许读者质疑这场灾祸的责任属谁?末底改是否需要为这场灾难负责呢?若当初他不去激怒哈曼,灾祸是否就不会发生?抑或灾难始终都会发生,而末底改只是仇视犹太人情绪临爆点的催化剂而已?这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作者却在这问题上缄默不语、没有责备末底改,也没有将责任归咎于他。简言之,作者只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对这场灾难的责任属谁,而作出任何评价。读者不宜过份解读、演绎,只要存心忍耐,学习接受未有答案的问题。
思想:任何事故必有前因后果,也涉及连串的人和事。受牵涉的人都应各自省察自己,恰当地承担责任,但也不宜过份内咎。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参考经文: 提要
上帝拣选以斯帖,不单为了让她坐上波斯国皇后的位置,乃是为着等候上帝的时间来到,好为祂成就大事,就在以斯帖成为波斯国皇后不久,一个名叫哈曼的恶人,逐渐在亚哈随鲁王面前得宠得势,后来高升成为宰相。这个犹大人的仇敌,因为末底改不肯向他跪拜而大发怒气,竟然用欺骗的方式,获得国王的权柄,阴谋灭绝全国的所有犹太人,并且择定亚达月(12月)杀灭所有的犹太人(斯三)。当末底改和犹太人听到这个灭族的诏书时,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披麻蒙灰。
以斯帖透过身边的太监哈他革得知此事,也知道末底改希望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请命。起初以斯帖有点犹豫,因为任何人末蒙王邀,私入王室,难免死罪。况且当时她已有30天没有蒙王召见了。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一段极具挑战的话:「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太人,得免这祸,此时妳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以斯帖没有让末底改和犹太人失望,她更没有让上帝失望。她用信心接受了这个挑战。她要求所有的犹太人和她一样三天三夜禁食祷告,然后勇敢地去做她该做的,即使死也在所不惜。这个决定使一位犹太孤女、波斯王后成为上帝的勇士。
默想1.就像上帝将约瑟放在埃及的宰相位置上,上帝也将以斯帖安置在波斯皇后的位置上,为了在特别的时间上,成为上帝拯救选民的器皿。正如末底改所提醒的:「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基督徒阿!你是否想过上帝将你安排在现今的位分,是为什么机会呢?2.上帝能使一个柔弱的女子,去对付一个东方的暴君和得势的小人。上帝也必能帮助我们去面对撒但的攻击和骚扰。3.以斯帖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步骤值得我们学习:三天三夜的禁食同心祷告,表明她相信上帝的大能和怜悯。她把自己交在上帝的手中,有那「即或不然」的信心,和「死就死罢」的决心。而这正是属灵争战的最高原则。祈祷主啊!当有一天您也像呼召以斯帖一样,召唤我,愿我能义无反顾地回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赒济穷人。参考经文: 斯一~十提要
圣经以女子为名的书卷,仅路得记及以斯帖记。此卷书最特别之处,乃全书无一经节提及上帝、敬拜、祷告等等字样,但详读以斯帖记,却清晰可见上帝的作为、能力,祂的同在、干预,贯穿了全本书卷。可说是上帝主导整段历史的进展,祂奇妙地使用这位犹大女子。以斯帖于BC487年上帝领她进入波斯王宫,成为王后,使用她来解除犹大人被灭族的危机。因着她美好的见证,使犹大人在外邦中得到重视、保护和尊重;。它的影响远及三十年后,尼希米能在外邦王宫中任职;他于BC444年被派去修复耶路撒冷的城墙,并领导犹大人的属灵复兴、恢复圣殿的敬拜赞美。由此可见,上帝的旨意在那些顺服之人的身上,畅行无阻。在祂全能的掌管之下,施行奇事大事。圣经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祂心存诚实的人。 」祂是掌管人类历史的上帝、祂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是统管万有的主宰。
云非无心的飘,虹非偶然的现;何况是人?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帝永恒计划的一部份。被掳的孤女以斯帖成为王后,岂是无故的呢?正如她的堂兄末底改说:「此时妳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妳和妳父家,必致灭亡。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这话使以斯帖下定决心,于是:「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她即或不然的决心,上帝因此施恩给她,让她得智慧和勇气、能力,使亚哈随鲁王改变心意。如此一来,非但仇敌哈曼的诡计未得逞,其结局悲惨,自食恶果,陷入自设的网罗里。
得救的犹大人,洋溢着喜乐:「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赒济穷人。」他们将这两日(12月14、15日)订定为普珥日,世世代代纪念、遵守,使这普珥日在犹大人中,不可废掉、不可忘记。使他们从死门中得拯救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祂行事奇妙!
默想1.人甘心顺服、全然献上之时,上帝的恩典和拯救,立刻显明,生命便经历转忧为喜,转悲为乐。亲爱的,但愿以斯帖的信心和顺服,能提醒我们:一生行在主的道上是最美好的。2.在上帝眼中,无论聪慧、愚拙,或长、或短的生命,都是按着祂的旨意而造的。你能否时刻儆醒,敏感圣灵微声问道:「焉知你得了这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亲爱的,快将自己献上为主所用吧。赞美的金言1.信徒阿,让我们学习倚靠上帝的灵来赞美!──Shun2.无论环境如何黑、如何凶危。赞美罢,上帝始终在祂的宝座上,祂能在一秒之内转败为胜,如果我们信靠祂。──Marshal Foch赞美的经文1.人就把以斯帖这话告诉末底改。末底改托人回覆以斯帖说:「妳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妳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妳和妳父家,必致灭亡。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2.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 」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3.末底改记录这事,写信与亚哈随鲁王各省远近所有的犹大人,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赒济穷人。赞美的祷告亲爱的主阿,祢的救恩,诚然与敬畏祢的人相近。求祢将祢的道指示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求祢使我专心爱祢、敬畏祢的名。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祢,直到万代。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经文:“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岂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1963年2月份的一天,在白宫举行的早餐祷告会结束后,葛培理牧师在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陪同下离开白宫。半途中,总统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邀请葛培理牧师返回白宫,说有一件紧要的事与他商量。但葛培理牧师当时身体有点感冒,建议择日再谈,总统欣然同意。怎料,这次分别竟成永诀,因为肯尼迪总统不久就遇刺被害了。葛培理牧师后来在自传中写道,“总统那一刻的犹豫和迟疑,以及向我提出返回白宫的要求,常萦绕在我的心上,挥之不去。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我是否应该同他回到白宫呢?那是一个永远无法挽回的机会!”2500年前,以斯帖在波斯的皇宫中也差点与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失之交臂。恶人哈曼蓄意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千钧一发之际,以斯帖挺身而出,利用王后的特殊身分把同胞从灭顶之灾中拯救了出来。以斯帖一举成为民族英雄,但真正的幕后英雄是她的叔叔末底改。正是他的一句豪言,如当头棒喝,唤醒了畏缩不前的以斯帖,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励志名言:“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人们常说,机会可遇不可求,其实,许多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抓住机会。基督徒都知道应该行善,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但我们常让机会白白流失,所以圣经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基督徒也常有传福音、救人脱离地狱刑罚的机会,但往往有意无意地找出各种借口,把机会丢掉,正如圣经所说,“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将被杀,你须拦阻。你若说,‘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岂不明白吗?保守你命的岂不知道吗?他岂不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吗?”(信耶稣也要抓住机会,将来许多人在地狱的痛苦中哀哭切齿,不是因为犯罪太重太深,而是没有及时悔改,让神赦免他们。他们就像古时的该隐,对神的提醒和警告置若罔闻,最后不得不“离开耶和华的面,流离飘荡在地上”(参。以赛亚先知大声疾呼道,“当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祂”(,使徒保罗也说,“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祷告:主啊!我深知一切的机会都从你而来,求你帮助我,奉主名求,阿们!
证道经文:
[]末底改将自己所遇的事、并哈曼为灭绝犹大人应许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又将所抄写传遍书珊城要灭绝犹大人的旨意交给哈他革、要给以斯帖看、又要给他说明、并嘱咐他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哈他革回来、将末底改的话告诉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见末底改说、[]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人就把以斯帖这话告诉末底改。[]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证道内容:今天我要藉着的经文,和大家分享一个题目:活出使命。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见证:几天前我去一个聚会点讲道,结束后一个姊妹做了一个见证。这个姊妹出生在东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结婚之后,因为这个疾病的缘故,怀孕三个月的孩子在她腹中夭折了,她的丈夫也因此抛弃了她。为了治病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变卖了房屋,但仍旧未能治愈。经人介绍她来到北京求医,北京的一家医院当时正在开展一项特别的慈善项目,要在全国选两例罕见病例做实验手术,她就是其中的一例。当时她还没有信主,在北京也没有亲人和朋友。后来经过她家乡教会一个弟兄的介绍,认识了咱们聚会点的一位姊妹,聚会点的弟兄姊妹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特别地为她祷告,并且也热心地接待了她,在日常生活所需上帮助她。医院因着这个特殊项目免除了她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目前这位姊妹的手术非常成功,她自己最终也成为了基督徒。当她跟我分享她的经历的时候,她的眼里含着眼泪。我想,那是喜乐和感恩的眼泪。弟兄姊妹,神赐给他的子民平安的应许,但是你我的生活中却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事实上,历世历代的子民并非如同童话书的故事所描述,信奉神之后我们便从此过上了王子、公主般的生活。因为耶稣曾经告诉我们说,“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但是在基督里却是有平安。”(参我们经历这些的目的,乃是神要藉着这样的环境使我们经历他是又真又活的神,是与我们同在的神。他要塑造我们的品质,他要训练我们成为更加成熟的基督徒,藉着我们来见证神的存在,使更多的人因着我们的见证成为神的子民。走出困境,经历神的存在,得到品格的塑造,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事情。然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完全地相信神,与神同工,经过磨练而得。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基督徒,我们的挑战是什么?前两天我在海淀堂义工的QQ群里发了这个问题,但是回应的人非常少。我也在我的微信圈里发了这个调查,有一些弟兄姊妹做了回应。大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我相信,圣经中关于神与遭遇患难的子民同在,并拯救他们脱离危险的例子,可以成为我们今天面对挑战的帮助,使我们活出神赋予我们的使命。那么,圣经当中有没有神的子民也遇见挑战?他们的挑战是什么?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的经文,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的就是以斯帖所面临的挑战亡命灭族之灾。以斯帖记是在波斯王朝结束之前完成的一本书,是主前五世纪中叶到四世纪末的作品,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普珥节的由来以及犹太人守节的责任。事件发生在亚哈随鲁王时代,以斯帖当时是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随着被掳的人群来到了异国他乡,因为宫中招选而嫁给亚哈随鲁王。虽然亚哈随鲁王很有权力也特别宠爱以斯帖,但是以斯帖本人是没有什么权柄的,甚至她都不敢让人知道她的身份。亚哈随鲁王宠爱的一个大臣名叫哈曼,他为人骄傲,让所有的人都跪拜他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但是以斯帖的义父末底改,却不跪拜哈曼,因此哈曼与犹太人末底改结怨,起了要杀末底改的心,还想灭了整个犹太族,并且他的举动得到了亚哈随鲁王的应准。这时候,以斯帖、末底改和他们的民族面对的是亡命灭族之灾。刚才我让大家思考目前自己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么,如果把你面临的挑战和以斯帖所面临的问题做一个比较,谁的问题更严重?我相信你的问题没有以斯帖的严重。告诉我们,亚哈随鲁王统治一百二十七个省,是当时最有权力的王之一,而哈曼应该是亚哈随鲁王下面掌握第一大权的人,亚哈随鲁王了受哈曼的影响,就相当于当时两个最有权力的人下旨要除灭末底改和所有犹太族的人。对这样的命令,谁敢抵抗?谁能抵抗?他们该怎么办?谁可以帮助他们?在那种情形下,他们束手无策,找不到出路。以斯帖记这卷书是介绍“普珥节”的由来,“普珥节”是庆祝神对犹太人的拯救,也就是说最后他们得拯救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以斯帖和末底改是怎样解决亡命灭族之灾这个问题的,这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借鉴。虽然我们和以斯帖所面对的挑战是不一样的,甚至我们面对的挑战比他们的要小很多,但我们常常却觉得我们没法活了!真的不行了!从以斯帖和末底改面对挑战的行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条原则:一、全心倚靠;二、全力以赴;三、神必负责到底。前两条原则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第三条是神来掌管的。我们要记住这三条原则,并且要去实行。若我们全心倚靠,全力以赴,神必负责掌管到底。一、全心倚靠从圣经中我们看到,祷告成了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告诉我们:“末底改知道所作的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痛哀号。”第3节:“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这两节经文虽然没有提到“祷告”这个词,但我们知道,依据当时的犹太风俗,披麻衣、蒙灰尘、哀号是他们痛痛悔改来到神的面前,呼求神的一种表现。因此,祷告是他们全心倚靠神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圣经还告诉我们,当末底改得知此消息以后,不但自己哀号痛哭向神祷告,同时他也请求宫中的王后以斯帖来做同样的事情,他请求以斯帖去面见亚哈随鲁王为她的本民族求情。末底改这样的请求给以斯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以斯帖是亚哈随鲁王的媳妇,她不像今天我们中间做媳妇的,你随便什么时候想跟你的丈夫说话都可以,她是不可以的,而且亚哈随鲁王是一个变化无常、性情粗暴的人。因此以斯帖回应末底改的时候说:“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以斯帖面对的挑战是,虽然王很宠爱她,但已经三十天没见她了,王如果不召见她,她主动去见王的话,她有可能被治死。也就是说,如果她主动去见王的话,有可能她自己就先于她的民族灭亡了。所以,她很害怕,她不敢去活出她的使命。于是,末底改又一次给她回话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末底改又一次挑战了以斯帖,告诉她,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要知道,这就是她的使命,神让她成为王后不是让她在王宫里享乐,而是为了完成今天的这个使命。所以,以斯帖所处的困境是,如果完成神的使命,她自己有可能会死。我们也有类似的经历,就是神赋予了我们活出基督的旨意这样一个使命,但我们发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会受损失,我们会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好处。人都是软弱的,但如果我们一旦确信这是神赋予我们的使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靠着神变得刚强。于是,以斯帖就请求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以斯帖的先后两次回话,态度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回话是特别顾惜自己的性命,第二次回话已经不再顾惜自己的性命。同时,她要求末底改为她召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来为她祷告,她自己也禁食祷告。虽然经文中没有出现“祷告”这个词,但是依照当时的习俗,禁食就是非常迫切的祷告。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当时的困境已经让人束手无策,但祷告最终成了整个事件的转折点。所以我们相信,祷告是我们全心倚靠神的一种表现,即便是我们束手无策,不能再做什么,神乃是大有能力的神,他可以做我们手所不能做的事情。赞美诗《我以祷告来到你面前》中唱到:“我以祷告来到你面前,我要寻求你。我要站在破口之中,在那里我寻求你。每一次我祷告,我摇动你的手,祷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每一次我祷告,大山被挪移,道路被铺平,使列国归向你。”这首赞美诗告诉我们,我们要以祷告的心到神的面前来寻求他的帮助,我们要站在破口之中,因为我们是极其软弱无助的,但主是我们的力量。所以每一次我们祷告的时候,他的手必引导我们,使我们得胜。我们祷告的时候,大山就会被挪移,道路也会铺平,更重要的是使列国能够归到神的面前。弟兄姊妹,如果现在有件事让你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的话,你是否也会像以斯帖起初那样软弱,不敢去面对,没有胆量和勇气呢?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可以来到神的面前,向他祷告,请求耶稣基督到你最软弱的地方,到你最棘手的问题当中去,因为神是我们的力量,祷告可以做我们手不能做的事情。几年前,海淀堂的英语礼拜非常缺乏带领敬拜的人,有很长时间都是到了星期三还没有找到人来带领敬拜,当时我们的主任牧师也去了美国考察,我找不到能帮忙的人。为这件事我做了很多祷告,一天我突然想起一个和我只有一面之交的牧师,这个人是否能帮助我们呢?但我同时又有三个担心,一是他是否愿意帮助我们,我和他并不熟悉。二是即便他愿意,他是否有这个能力。三是如果他推荐其他人过来,这个人是否能胜任海淀堂的事工。当我有了这些忧虑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那一周都到星期三了还没有找到谁来带领敬拜,我就和另外几个同工一起做了两天的禁食祷告,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去找了这个牧师。当时他介绍了一对在他们的教会里带领敬拜的夫妻给我认识,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打消了我所有的疑虑。两天前的晚上,这对夫妻在家里开了一个祷告会,祷告的内容就是祈求神为他们开辟道路,使他们知道如何服侍海淀的教会。所以,就在我们见面的那一刻神应允了我们双方的祷告。一方是有恩赐、有能力却不知道怎样去服侍,一方是非常需要这样有恩赐、有能力的人。我为什么这么确信他们是神派来的?是因为他们祷告和我们开始禁食是同一个时间,我相信这是圣灵的工作。他们来了之后,不但在海淀堂带领敬拜,还为我们培养了一批带领敬拜的弟兄姊妹。二、全力以赴勇敢地承担责任是我们迈出困境的步伐。有的基督徒只是祷告没有行动,有的基督徒只是行动没有祷告。神其实不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我们不应该把责任推给神而坐享其成,也不应该只靠着自己的能力单独行动,乃是要藉着祷告倚靠神,与神同工而行动。当我们藉着祷告有了顺服神的心,定意按着神的旨意去行动的时候,神就会与我们同工。这个时候也是考验我们信心的关键时刻,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当我们全心倚靠神去行动的时候,这个问题却还没有解决。就像以斯帖一样,她说,“你们要禁食三昼三夜,我也禁食三昼三夜,然后我要违例去见王。”她没有说,“我们禁食三昼三夜,让神告诉王给我一个诏书,然后我就可以平安稳妥地去见他了。”她说,“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她在行动之前,也算是有信心,但她的信心是即或不然(不这样就那样)的信心,不是全然得胜的信心。但以理书里讲到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当时的王造了一个金像,王让他们拜这个金像,但当时的犹太人是敬拜独一真神的人,所以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不拜金像。王就说,如果谁不拜金像,就把他们扔进烈火的窑中。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并没有惧怕,说:“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王就命人把他们扔到火窑里面了,但是最终他们没有死。(参所以,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信心,我们总想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神,但是神是要求我们和他同工的,只有和他同工,我们才能经历神是又真又活的神。正如以斯帖,祷告之后做自己该做的事,即便是死也要完成神赋予她的使命。圣经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色列民过红海的时候,摩西向海水伸杖,海水随之分开,他们就过海如走干地。(参出14)当他们过约旦河的时候,正是河水涨满的时候,但他们依旧凭着信心踏入了约旦河,约旦河从上往下流的水,断绝而立起成垒,他们从干地上过河而去。(参书3)所以,信心就是即便眼前的环境让你看起来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越过,你依旧可以靠着神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环境其实就是个“纸老虎”,当我们有勇气承担起神赋予我们的责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并没有给我们那么难担的担子,我们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前行,乃是神与我们同在。正如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三、神必负责到底弟兄姊妹,当你全心倚靠,全力以赴的时候,那些你管不了的事情谁来管?神会全权负责,掌管到底。很多时候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巧合,其实都是神的安排和掌管。以斯帖,一个无名的小女子居然能成为皇后,这便是神的安排。当她违例去见王的时候,她已经三十日没有被王召见了,但王见了她却很开心,还向她伸出了金杖。以斯帖本人也非常聪明,并没有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地都说出来,而是邀请王明天去赴她的宴席,这是神赐给她的智慧。告诉我们:“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正遇见书上写着说: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亚哈随鲁王,末底改将这事告诉王后。”王后告诉了王,王才得免一死。“王说:‘末底改行了这事,赐他什么尊荣爵位没有?’伺候王的臣仆回答说:‘没有赐他什么。’”于是王就把正在王宫外院的哈曼叫了进来,而哈曼正打算求王将末底改挂在他所预备的木架上。“王问他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哈曼就回答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将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马,都交给王极尊贵的一个大臣,命他将衣服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让人知道王喜悦尊荣他。故事的最终结局是,哈曼被挂在自己造的木架上,末底改得了王的赏赐,整个犹太民族获得拯救。不难发现,以斯帖记中记载了很多巧合。为什么王那晚会睡不着觉呢?为什么他非要读历史书呢?为什么正巧读到末底改搭救他性命的章节呢?当他想赏赐末底改的时候,为什么哈曼这个时候正好在院子里呢?这些巧合都不是人为的,都是神在安排掌管,神是历史的主宰,他掌管一切,他要施行公义。正如告诉我们的:“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亚哈随鲁王虽然统管一百二十七个省,但我们的神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他要掌管这一切,即使是王,他的心也在神的手中。靠着神,犹太民族获得了拯救,他们把庆祝得救的日子定为“普洱日”记念犹太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守为永例。以斯帖和末底改的胜利让我们觉得信心满满,满心欢喜,觉得我们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是掌管一切的神。可当我们离开教会,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我们的问题就又都回来了。以斯帖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没有成为我们的借鉴?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问题全心倚靠神来解决?我们的忧虑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全心倚靠神的缘故。我发现我自己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为明天忧虑。虽然我是一个牧师,我知道不要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里关于不要忧虑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可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基本上每天我都要和另外两位牧师一起翻译一篇摘自“FollowJesus”中的小短文,放在咱们教堂APP上和网站上的《每日灵粮》里。其中一篇短文写到:“虽然你知道自己的问题,虽然你不停地向神祷告,但不管怎样,忧虑还是会卷土重来,尤其是对未来的忧虑,你总是为自己的明天、下一周、下一个月、下一年,乃至未来的十年打算。每逢想到这个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将来的你肯定很糟糕。事实上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在设计你的未来的时候,计划中没有耶稣。你自己忧虑的那个黑暗的时刻将永远不会到来,因为耶稣时刻与你同在。”当我读到“因为你的计划中没有耶稣”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就亮了。的确,我忧虑的未来中没有耶稣,这才是我的问题所在!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应该藉着祷告把耶稣邀请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邀请到我们的问题中来,全心地倚靠神,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那些你靠着自己根本做不了的事情,你就干脆把它们放到一边,因为那不是你管的事情,那是神管的事情,神管的事情你还不放心?!通过以斯帖的故事我们知道,神管的事情他会全权负责!你可以试着把你面临的问题都写出来,把你全心倚靠的方式写出来,把你的行动计划写出来,把你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交给神去做,我相信你必能得拯救,也必定能够在神的带领之下活出基督所赋予你的使命!所以,当我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当我们在问题和困境中难以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完全放下自我和私欲,藉着祷告邀请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向神倾心吐意,寻求他的掌管。因为我们的神远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事情,他知道并掌管一切。相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他奇妙的安排,他要施行公义和拯救,他要藉着我们和我们对神的经历,不单单要塑造我们个人的生命,而且要使我们得到益处,并且藉着我们的经历和使命使更多的人得益处,使万国归向神。愿神祝福他的话语!阿们!经文:
以斯帖记记载了当时的犹大人被掳到波斯帝国,面临一场全民族的灭顶之灾,一个小女子以斯帖却在关键时刻抓住神给她的机会,并委身于神完成神造她时托咐她的使命,扭转了乾坤,拯救了整个犹太民族,并重新改写了历史。我们今天籍几处圣经来分享机会与使命:
一、机会
当时的波斯帝国王亚哈随鲁王大摆宴席,此次筵席时间之久,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是亚哈随鲁王以显示其帝国之显赫。就在其酒兴其间,让王后瓦实提出来展示其美貌,瓦实提拒绝了。其皇冠奇妙的被戴到以斯帖的头上。皇冠,地位与尊容的象征,改变了以斯帖本人,也改变了整个犹太民族。这个皇冠给我们的人生,信仰带来许多思考。她今天的身份与地位到底要成就神什么样的计划呢? “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逃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此时的以斯帖到底有什么机会呢?其实,当时对于以斯帖而言是机会,更是危机。她很可能会丧掉生命。于是要求末底该为她开特别祷告会,自己也和宫女三天三夜禁食,寻求神的帮助。这是一个伟大的举动,一个改变命运与历史的举动。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以斯帖靠万军之耶和华翻转了一切!她也顺利完成了上帝在她的身上的计划那便是抓住机会完成神在你身上的使命。二、使命
神造以斯贴,并把她安排在波斯王宫,是为着使她那个时代神的子民得解脱离,蒙拯救正是因为这个使命,使她人生的意义和境界被扩充,不但她一个人从将要灭亡的网罗中出来,到达更大更广的地方,她同时带领整个民族起死回生。神对我们都怀有特别的意念和计划,我们都有要完成的使命和呼召。神乎召你、我去做的事,可能和以斯帖不同,但有一原则和意义肯定相同的,就是神手中所有的器皿永远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器皿在时代中出现是跟众多人的生命有关连的。神要我们为国度发光,影响本时代甚至后世。我们怎样能心甘情愿的去完成神给我们的使命呢?
弟兄姐妹要往高处望,你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你也不是白活而是“福杯满溢”。神要叫你福杯满溢,溢出来叫多人从你认识主而得满足。神赐福给我们使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但愿我们一生抓住神给我们任何机会,照着神的旨意去行,完成神托咐我们的使命,在基督里可以达成丰满的一生。这样的话,无论何时得见神的荣面都会心满意足了。
经文: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信徒,勇于去为主作见证。
一、以斯帖出身
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约雅斤”)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末底改也在其内。7末底改抚养他叔叔的女儿哈大沙(后名以斯帖),因为她没有父母。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
1.父母是亡国奴:因着犹太人犯罪,神将他们交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手中,犹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以斯帖的父母与她的伯父的儿子末底改也在其中,
以斯帖就出生在一个亡国奴的家庭,自幼沦为亡国奴,她的出身是何等的贫寒。
2.自幼丧失父母:一人有三大不幸: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以斯帖自幼就饱尝人生艰辛。
3.容貌俊美:容貌俊美是神给以斯帖的赏赐。神要用一个人,一方面要使他经历磨炼,正如我国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另一方面也加给他够用的恩典。
4.末底改收养了她: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末底改是以斯帖伯父的儿子,他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孤儿以斯帖。堂兄的收养,使这个孤儿暂时有了容身之地。
二、以斯帖被立为王后
1.瓦实提王后被废: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11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12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瓦实提不看重自己王后的位分,在王权与女权发生冲突时,她选择了女权,公然藐视了王权,惹王发怒,国王一怒之下,就废了她王后的位分。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美貌使瓦实提成为王后,而无见识又使她被废。无见识的美貌使她得了王后的位分却不能持守。
2.以斯帖被选择入王宫:王的谕旨传出,就招聚许多女子到书珊城,交给掌管女子的希该;以斯帖也送入王宫,交付希该。
以斯帖因着美貌而被选入王宫。
3.以斯帖的美德:以斯帖不仅外貌美丽,她的内心更美:她遵末底改的命,20),她对生活知足,毫无贪心,过敬虔生活。以斯帖的十全十美使“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
4.以斯帖被立为王后:王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她在王眼前蒙宠爱比众处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头上,立她为王后,代替瓦实提。
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
神从灰尘里抬举以斯帖,使一个默默无闻的灰姑娘成为波斯帝国的王后。
三、仇敌兴起及铲除
1.哈曼阴谋除灭犹大人:哈曼见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气填胸。6他们已将末底改的本族告诉哈曼,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以斯帖被立为王后之后,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王吩咐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末底改的行动,使哈曼恼羞成怒,他想杀的不是末底改一人,而是他的本族。我们看到小人得势便猖狂。以斯帖的谦卑柔和与哈曼的狂妄形成鲜明的对比。智慧人必承受尊荣,愚昧人高升也成为羞辱。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2.末底改向以斯帖求助: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15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16“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末底改把哈曼除灭犹大人阴谋告诉了王后以斯帖,希望她能去王面前提说,救拯救犹太人。人的本性是趋吉避凶,以斯帖怕擅入内院见王的被治死,回绝了末底改请求。末底改用“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激励以斯帖,以斯帖终于决定冒死为民请命。
3.哈曼被处死:在以斯帖与犹大人禁食三昼三夜后,以斯帖得着能力,决心冒死去见国王。神使她在王面前蒙恩,不仅免除她死罪,还施恩予她,应允她所求所要。在第二次酒席筵前,以斯帖勇敢地向王指出仇人恶人就是哈曼,王就下令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参斯7章)。
后来,在普珥日哈曼阴谋除灭犹大人的日子,犹大人除灭了他们的仇敌,得着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
虽然《以斯帖记》整卷书没有一次提到神的名,但我们看到这一切背后神那只无形的大手在主宰着人类的历史,再一次实现了用女子护卫男子。以斯帖也因会舍己救民族而成为犹太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四、我得了现在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1.我的出身:上世纪60年代中叶,我出生在永年县西北部一乡村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个家庭主妇。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但又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给予了我足够的爱,因着有爱,我的童年生活虽然艰苦,但也算快乐。农村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学校的后来是一片小树林,当时的功课不象现在紧张,我常常放学后独自在学校后面的树林里捉昆虫玩儿,其乐无穷。加上村南面是名河,河边是杏树、梨树林;西面是太行山脚,半丘陵地区,东北部是平原,村子在低处。有时会到河边玩,有时也上岭去摘酸枣……
2.自幼随着母亲拜偶像:在我的记忆里,中堂前张贴的是一块大黄纸,纸上写着偶像的名字,母亲总是对着偶像又是烧香又是跪拜,十分虔诚。我稍微长大点,就随着母亲拜这些偶像,在当时生活艰苦的情况下,也希望能吃上点儿祭偶像之食物,当时那就是美食了。
3.跳出农门:我长大成人后,高考制度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给当时的青年们带来了莫大的希望,就在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年,修理了十年地球的大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羡慕死了当时村里的年轻人,也鼓舞了后来学子的学习热情。我考上了县一中,却在高考时名落孙山。后来,几经周折,我终于考上省里一家大学,我也如愿跳出农门,大学生活却没有预料中的那么美好,所幸的是当时包分配,不用为工作所虑。
4.十年的不幸生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某局下乡,跳出农门又回到了农门,当时考上大学的兴奋也随着一扫而光。下乡,呆在外村,没有什么作为,呆在娘家无意思。老大不小了,就随便找了个男人嫁了,没有爱情婚姻能好到哪里?他倒是在市里某厂上班,但我对他企望太高,所以失望也大,加上感情不合,我无数次想到了离婚,婚后5年多,我的工作还一直在县里,后来他把我的工作关系弄到了市里一家倒闭企业,我失业二年之久。
5.终于归回神家:就在我走投无路时,1997年7月16日,在无人向我传福音的情况下,我找到了教会,想通过常参加聚会来打发无聊枯燥的生活。就在附近的一小聚会点开始了聚会,我终于找到了这位真神(其实是神藉着苦难拣选了我),在神里面,我找到了亮光,开始如饥似渴地读经,恳切地在神面前祷告,结果不到半年,我的工作就安置在了现在的单位。
6.抓世界远离神:耶稣为我钉十字架,我却给他耍诡诈。近17年来,虽然我常常软弱、失败、跌倒,但主恩满满,从不弃我。从农村到城市,从村姑到公务员,从外邦人到神的女儿、从平信徒到传道……人生处处满满了神的恩典,虽然在信主的最初十多年时间里,我拼命地抓世界名利,利用神赐给我的文字恩赐,写了许多东西:信息、分析报告,报纸上不断有文,年年有市委书记、市长的批示,很快就成为单位乃至市里的小有名气的人,虽然人在主里,心却在世界,因此把大好的光阴与时间给了世界,但世界给人的却是失望。因着出名,招来了妒嫉与排挤。
7.我得了现在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感谢神,从来没有远离我。在圣灵感动下,我终于把追逐世界的时间用在了研读圣经上,在读经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亮光,大约1997年7月份,我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给自己取名“耶米玛”,因工作的缘故,我不能用自己真实的名字(那个名字在世上有名气),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先是挂一些名牧讲章,也偶尔自己写篇讲章挂上。2013年5月初,旷野呼声网站大漠兄邀请我当作者,我就同意了,之后,才知道网站作者高手林立。但神也格外使用我,让我看到圣经中一些牧者看不到的东西,每天读经都有亮光,只要有时间,每天都会写上一至二篇讲章,不想频频被网站所采用,2013年11月份,《福音时报》编辑也要刊登我的讲章,我就同意了,后来,我的讲章就不断出现在在《福音时报》上了。
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神赐给我这份清闲的工作,使我有读经、聚会的时间,几年来,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我已经写了300多篇讲章了(一部分失落了)。2014年元旦晨更祷告时,忽然圣灵感动我把讲章印成书送给肢体们分享(目前我已经着手这项工作了,我想起名为〈耶米玛讲章选集〉)。今年4月下旬,我回老家时,姐姐得异梦,梦见一棵大树上结出在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来,感谢神,一切都是神的恩典,离开神,我不能做什么。
当年神使以斯帖得了王后的位分,为的是拯救身在波斯的犹太人,当她认清自己的位分,就抓住了现今的机会,为自己的民族挺身而出,救民于危难中,成为后世的榜样。她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完成神的托付与使命。
我得了现在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求主让我认清自己的位分,珍惜自己的位分,荣耀自己的位分,荣耀归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