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罗马书 第12章


圣经综合解读

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紧接着十一章的颂赞,指信徒明白了第一至十一章神救恩计划中「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以后,就应当立刻去行,将「荣耀归给祂」())。而这「行」绝非依靠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弟兄们」包括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
「神的慈悲」,就是神「怜恤众人」())。旧约的祭牲都是没有瑕疵的()),现在满有「丰富、智慧、知识」())的神却主动付出重价买赎我们这些有瑕疵的、没有资格的罪人,又悦纳我们献自己为「活祭」,这就是「神的慈悲」。因此,「神的慈悲」是我们将自己献作「活祭」的动力。我们若不认识「神的慈悲」,不认识自己一无所是、一无所有,就不会甘心将自己献作「活祭」。
既然知道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都是不配的、「蒙了怜恤」的()),保罗就以神的「怜恤」劝勉所有被蒙恩拣选的信徒珍惜这蒙「怜恤」的地位,「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圣灵没有命令我们,而是「劝你们」,因为神不强迫人成为「活祭」,而是用「怜恤」引导我们愿意作「活祭」、用恩典吸引我们爱慕作「活祭」。事奉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神给我们活在恩典中的机会。神所要得着的,是甘心乐意地放下自己必朽坏的身体,在事奉中享用永不朽坏的恩典的人())。
「将身体献上」代表将自己的主权献给神,从「心」())到「肢体」())。「将身体献上」的人,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还是读经、祷告、事奉,全部都放下自己的主权、分别为圣,听凭神来安排、使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样是「俗务」,「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献上」原文是一次就永远完成的动作,不需要反复地「献上」。「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是一切事奉的属灵前提。
我们若「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因此,「将身体献上」也是我们胜过罪、不从恩典中失落的最好方法。
「当作活祭」并不是神需要我们向祂奉献什么,好像祂缺少了什么,「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也不是神需要我们为祂做什么,因为「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更不是我们能为神做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取死的身体」()),「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根本不配作无瑕疵的祭牲())。旧约的五种「祭」所预表的都是基督,神所要得着的是「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的人来彰显祂的荣耀。「活祭」不是我们能靠自己活出基督,而是借着毫无保留地向神交出自己的主权,神就使用我们这有瑕疵的、不配的身体为器皿,让基督自己在这器皿里活出来,让基督自己在这器皿里做成神所要做的工,成为神所悦纳的「馨香的火祭」())。
这样的「活祭」是「圣洁的」。我们靠着自己不能「脱离这取死的身体」()),但「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但「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而且基督能在我们里面活出「圣洁」的实际())。
这样的「活祭」是「神所喜悦的」。神最喜悦的是祂的儿子基督,第一到第十一章是神「怜恤众人」()),借着基督将救恩做在人身上;第十二章到结尾是人被神的恩典得着,基督在人里面继续做成神的旨意。基督是我们事奉的开始、过程和结局,事奉的动机应该本于基督、而不是人的想法,方法应该倚靠基督、而不是其他势力,结果应该归于基督、而不是任何偶像。「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的事奉才能将「荣耀归给祂」()),才是「神所喜悦的」事奉。
这样的事奉之所以「是理所当然的」,是因着神对万物的主权,也是因着神对我们的爱,是因着「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新约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祭司的事奉就是献祭()),所以「如此事奉」不是给神面子,不是某些同工、传道人、牧师的事,而是每个信徒都「理所当然的」敬拜,不如此行就是亏欠神的「怜恤」。基督已经为我们「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所以我们所当献的不再是「赎罪祭」,而是向罪是死的、向着神是活的())「活祭」,包括「颂赞」())、「行善和捐输」())、「信心」())、「馈送」()),这些都是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的「灵祭」())。
「如此事奉」指「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也可译为「这乃是你们属灵的敬拜」(英文ESV、NSAB译本))。
上图:漫画《活祭的麻烦》。将身体献上,不是将肉体献上。人若是将肉体献上当作活祭,这活祭总是要从祭坛上爬下来的。

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利未人被「当作摇祭奉给耶和华」()),然后被神「当作赏赐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在会幕中办以色列人的事」()),这是旧约中唯一提到的「活祭」。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正和利未人被「当作摇祭」一样,首先要「洁净自己」()),「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然而要借着燔祭、素祭和赎罪祭()),取用基督的实际,「心意更新而变化」;最后才能被神悦纳,并被赐给大祭司使用,听候基督的差遣,「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不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神而活。
「这个世界」是「罪恶的世代」()),「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一切看上去很美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理想追求,包括许多看上去可以用来「事奉神」的技巧方法,都是为了让人远离神。人在世界上只有两条道路,不是跟着神走永生之路,就是跟着世界的潮流走死亡之路。人若不想跟着世界走,只能顺服圣灵使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才能不「效法这个世界」而活,也不「效法这个世界」来事奉。
「效法」的原文语法表示,是人在主动、不断地「效法世界」;而「变化」的原文语态表示,是人持续不断地「被改变」,是圣灵在人里面的工作。「变化」原文只另外出现过三次:主耶稣登山「变了形象」()),信徒「变成」主的形状())。「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这句话正适合作本节的注解。
「心意更新而变化」,就是借着心意被圣灵更新而不断改变自己,不是靠人的意志来「改变」,是顺服里面的圣灵而「被改变」,「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以致成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活祭」是活在生命里,而不再是活在律法里,圣灵的自由运行,使我们能从里面更新了的心意中活出「活祭」的生活。
只有真正「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的人,才有可能顺服圣灵的改变,「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行出来的事才可能符合神的旨意。否则人所做的一切所谓「好事」,动机都是根据自己,方法是倚靠自己,结果是为了满足自己、荣耀自己。「察验」原文是「试验、验证、证明」。

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从本节到十五13,都是讲「心意更新而变化」())之后的生命将怎样活出「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的生活,也就是得救以后的人将怎样靠着圣灵活在「活祭」里:首先是「在基督里成为一身」()),然后是在黑夜中「好像行在白昼」的社会生活()),最后是肢体之间的「彼此接纳、彼此建立」())。神让我们在这三种「活祭」生活的学习与操练,都是为了基督的身体。救恩是要把个人带进基督的身体教会里,借着许多蒙恩得救的个人来建立基督的身体、显明基督的身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基督身体里的生活,自测有没有「心意更新而变化」()),自测我们的工作是倚靠圣灵还是肉体,是出于信心还是血气。属灵工作的原则是:不对就别做,能不做、就不做。
「所赐我的恩」,指保罗从基督「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表明以下的话都是圣灵的启示,也表明保罗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自己所领受的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典。世上的社团政党,是人奉献自己的所有、所能,委身于一个团体。但神的教会,是拒绝人自己的所有、所能,神另外把恩赐白白地赐给每个肢体,再联合肢体建造基督的身体。
进入基督身体的生活,首先从肢体被对付开始的,神首先对付的是我们「看自己」的心,让我们学习如何「看自己」。
救恩是基督的工作,得救以后的「活祭」生活也是基督的工作,若不是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而是人「自己」努力做成「活祭」,就不是「活祭」。「活祭」既是基督自己的活出,「当作活祭」的人就应完全放下自己,不但放下属地的野心,也放下「属灵的野心」,「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来活,才能「看得合乎中道」,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视过高。
靠着自己肉体来活、有「属灵的野心」为神做大事的人,必然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神不需要我们为祂建功立业,只要我们凭信心接受祂自己所作的,忠心接受祂量给我们的份。「属灵的野心」实际是以事奉神的名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荣耀自己。
要「看得合乎中道」,就必须「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信心」不是第一至十一章中得救的「信心」,而是指对神赐给每个信徒的属灵恩赐的确据。「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神不需要我们靠着自己的肉体的所有、所能活在基督的身体里,而要靠着祂「分给各人的信心」。神的恩赐是按着祂「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分给各人的」,而不是人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争取来的,我们不应该求更多、更大的恩赐,而是应该求神让我们能「专一」())、忠心地用好神已经「分给」我们的恩赐。

4「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原文是「照样,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神要带进永世里的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人,而是一个团体的人,就是基督的身体教会())。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乃是为着进入基督的身体())。若不活在基督的身体里,无论个别的信徒有多追求、多属灵,仍然不能满足「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做「活祭」的人知道自己的事奉并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着基督在自己里面活出来。基督照着祂的旨意,在不同的肢体中活出不同的功用,让各个肢体互相配搭,各尽本分。因此,不论一个肢体如何重要或不重要,都是按着自己的功能行事,因此不应当彼此看高或看低,谁都没有资格骄傲,谁也不必嫉妒。
「互相联络作肢体」原文直译「每个肢体是为每个肢体」,每个肢体都是为别的肢体而存在的。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如身体上的肢体一样。在基督的身体里,每一个肢体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其他的肢体;没有一个肢体是可以单独的,必须彼此联络;每一个肢体所做的,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身体。

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身体的生活必须有肢体的配搭(林前十二章)),彼此配搭的肢体才能显出身体。「恩赐」())是恩典,是神把我们不配得的赐给我们,真正认识「恩赐」意义的人,不嫉妒别人的恩赐、不炫耀自己的恩赐、不抱怨缺乏恩赐、不强求某种恩赐,也不要求别人也要具备自己的恩赐,而要发现、感谢、欣赏「我们所得的恩赐」()),「照着信心的程度」())忠心使用。神不是给教会赐下几个「全才」,而是赐下各人「各有不同」())的恩赐,让不同功用的肢体之间学习取长补短、彼此配搭,建立基督的身体,带出基督的丰满。
在基督的身体里,每个肢体都有神所赐的一份恩赐,我们应当在神量给自己的那一份上,「照着信心的程度」())专心、忠心地事奉,不和别人比较。只有「专一」())才不会破坏肢体配搭,「能者多劳」不符合身体的原则。在教会里「能者多劳」、「大包大揽」的人,常常拦阻了别的肢体功用的显出,不是在建造荣耀神的基督的身体,而是建造荣耀自己的巴别塔。
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就是放下自己的主权,让基督自己在我们这器皿里活出来。因此,「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的「说预言、执事、教导、劝化、施舍、治理、怜悯人」的事奉,并不是出于我们自己,而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催促,所以态度才会「照着信心的程度、专一、诚实、殷勤、甘心」,而不是为了责任、虚荣、面子而勉强从外面装出来。
「说预言」())在新约里主要是指宣讲神的话语。「执事」())原文是「服务」,指服事、照顾穷人。「劝化」())原文是「劝勉、安慰」。「诚实」())原文是「单纯、真诚」。「治理的」())原文是「领导的」。「殷勤」())原文是「热心、勤奋」。「甘心」())原文是「欢乐、全心全意、恩慈」。

9「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爱」是神给所有信徒的恩赐()),但「爱」也最容易落到「虚假」())里,所以使徒们反复提醒要有「无伪的爱心」())、「爱弟兄没有虚假」())。我们里面常常对某些人实在爱不来,但因为主耶稣命令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只好在外面装出「虚假」的爱。只有我们放下自己、让圣灵在里面自由运行,才能「心意更新而变化」()),顺服圣灵在里面给我们「爱人」的负担,对不可爱的也能爱,而且觉得非爱不可。
从里面出来的「彼此亲热」())是很自然的,不会让人感到做作。「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是因为能「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本节的「人」是指「弟兄」,不是指不信的世人。
保罗在9-21节所劝勉的一系列爱的美德,当时的犹太教和希腊罗马文化也有提到。但保罗不是在教导「励志鸡汤」,让我们努力「做出」爱,而是真实地活出爱,是判断自己是否真正被圣灵「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标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是否「虚假」,检验自己是根据圣灵所赐的信心和恩赐,还是根据肉体。一旦我们发现自己是「虚假」的,就表明我们看待自己并没有「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是在凭肉体行事。

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13「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译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译: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20节引自箴二十五21-22,但此处主要是对着教会肢体说的。
肢体自己不出头,一切交托给主,是信心的标志。我们在教会里甘心受弟兄姊妹的委屈、甚至羞辱,「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表面是对人让步,实际是向神让步,顺服神的权柄,把难处交给主。我们若自己出头,就会损害神恩典的安排、学不到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别的肢体也受到亏损。
自己不出头,而是信任神的一切安排,就可以「以善胜恶」,而不是「为恶所胜」。「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却隐藏着「恶」,如果别人的软弱、脾气惹动了我们里面的「恶」,甚至「以恶报恶」()),我们就是「为恶所胜」,被我们肉体里的「恶」所辖制。
以色列人在米利巴水「叫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结果使摩西不能进入应许之地())。因此,当我们自认为是在发义怒、行公义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肉体也被别人的肉体所惹动。如果我们「为恶所胜」,所谓的「义怒、公义」就不是出于圣灵所赐的信心,而是出于肉体的血气。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真正的事奉与心意的改变

在这里,保罗依照他一般写给他朋友的书信方式。他常常在他书信的结尾,写实际的劝告。他的头脑,追寻到无穷远方,可是他从不迷失在那里;他往往结束时,脚踏实地。他能,也是,与神学上所给的最深的问题挣扎,不过往往到了最后,他请到与每人有关的伦理要求。

他说:‘将身体献上。’这是基督教的特点,向基督徒提出的要求。希腊人永远不会说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灵,身体只是囚牢,它乃是被轻视的,甚至被认为是污辱的。没有基督徒会有这样的相信。基督徒相信他的身体属于神,正如灵魂一样。他能用他的身体服事神好似他的心或他的灵一样。

身体是圣灵的殿,是圣灵藉以工作的工具。道成肉身的事实,其基本的意义乃是神并不吝啬自己,取上人的身体,住在身体之中,并且藉身体工作。譬如一所礼拜堂,或是一所主教座堂。它建造是用以敬拜神的。不过这是由建筑师的头脑设计的;由技工及劳工的手建造的;只有这样,才会有人可以聚集敬拜的圣所。这是人的心,身,灵的产物。

保罗说,‘所以将你们的身体献上;将你们每天所做的工作献上;将你店铺里的,工厂里的,船坞的,矿场的日常的工作献上;将这一切好像都是事奉神。’在第一节里,‘事奉’在英文圣经的修订标准本(R.S.V. )中,译为‘崇拜’。这一个字有一段有趣味的历史。这一个的希腊字是latreia,为动词latreuein的名词。这字的原意是‘为接受工资而工作’。这一个字用于一个劳工,用他的劳力为雇主工作,以冀他可以从雇主那里接受报酬。这表明不是奴隶,乃是自愿的雇工。这字转变而成‘版事’,亦有‘献出全身’之意。例如一个可以latreuein kallei,它的意思是‘献身于美术’。这意思很接近‘献上全生’。最后这一个字专门用于‘事奉神’。在圣经从未用过事华人;这字常用于事奉及崇拜神。

在此,我们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真正的崇拜乃是将一个人的身体献给神,随带着每天的工作。真正的崇拜并非献给神崇拜的仪节──不论这仪节是怎样的尊荣宏大。真正的崇拜乃是把日常的生活献给祂,不只是在教堂里所行的,而是视全世界就是永活神的圣所。卫梯尔(Whittier )写着说:

‘恐惟地狱及绞刑吏的责打
使恶人敛迹;
不过你若为廉耻,
哦,这当为你不可逾越的界线。’

不是因为怕不顾廉耻所产生的结果,而是因为热爱薕耻贞洁,这才是到达真善的道路。

(三 )我们必须以弟兄般的爱,相互亲爱。保罗所用亲热一字乃是希腊文的philostorgos。后一半的storge在希腊文里是家庭之爱。我们必须互相亲爱,因为我们都属于一个家里的人。在基督教会里,我们不是互为陌生客;更不是孤独的个体;我们都是兄弟姊妹,因为我们有一位──神。

(四 )我们必须彼此间互相推让,把尊荣让给人。教会里大部份的难处是有关权利,名誉,地位。有的人没有给他地位;有的人被忽略,或是没有向他道谢。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记号常常是谦卑。有一位大圣徒,大学者。他就是搽因斯(Cairns )校长。有一个人回忆起一件事,足以看见他的为人。有一个盛大的大会,他也是台上人之一。当他出现上台时,掌声大起。他让他后面的人先行,而自己也向他鼓掌;他没有想到,这一片掌声是为他而起。把荣耀让给人家不是一件易事。在我们大多数人里面的天然人往往要坚持我们的权利;不过基督徒没有权利──他只有义务。

(五 )我们必不可以懒惰成性,缺乏热心。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有一种的激烈性;因此没有死气沉沉的地位。基督徒对事不能随随便便,因为世界经常是善恶的战场,时间不长了,我们要为永生作出准备。基督徒可以被焚毁,但是他必不可以被锈掉。

(六 )我们必须要心里火热。那一位复活的基督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冷不热。今天人都轻视热心。不过基督徒乃是一个万分热心的人;基督在他里面燃烧。

(七 )保罗所说的第七件事可以是指二件事中的一件。古代的抄本,有二种不同的写法。有的‘常常服事主’;有的‘常常服事(利用 )时间’,其意义是‘常常利用你的机会’。其所以有两样写法的原因是这样。所有古代的文士常常把字缩写,尤其是较普通的字。其缩写最普通用的方法之一是省去元音字母──犹如英文速写一样──在留下的子音字母上加上一划。原来‘主’的一字是kurios;‘时间’的一字是karios。如果缩写起来,二个字都是krs。在这一段经文中,所讲的都是实际的劝告,很可能保罗要当时的人所说的是:‘机会来时,要紧紧的抓住它。’人生给我们各种的机会──学习新的,除去错误的机会;说鼓励或说警告的话的机会;帮助人或安慰人的机会。人生悲剧之一是常常让机会溜走。‘有三样一去不返的东西──放射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以及失去的机会。’

(八 )在指望中我们要喜乐。亚历山大帝,有一次出发往东方远征时,他分送各色各样的礼物给他的朋友。他的礼物十分的丰富,几乎把他所有的产业都分送完了。他的一个朋友说:‘你这样的分法,留给自己的,恐怕没有多少了。’‘不,’亚历山大回答说,‘我有。我有以后的盼望。’基督徒,主要的,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正因为神是神,基督徒常常确知‘更好的是在后面。’正因为他知道神的恩典在万事上满足,祂的力量在软弱人的身上得以完全,基督徒知道没有工作太大是他担当不起的。‘在人生中从来没有毫无希望的情境,所谓没有希望只是庸人自扰。’世界上不会有没有希望的基督徒。

(九 )我们必须在患难中,保持坚忍不拔,克服艰危的气概。有一次有一人对一个勇敢的受苦者说:‘苦难增加了人生的色彩。你说是么?’那勇敢的人说,‘是的,的确是这样。不过有一件事,我必须选择自己的色彩。’当可怕的完全耳聋的痛苦降在贝多芬的身上,在他的一生中似乎是一桩不可消灭的灾祸时,他说,‘我要制服人生的不幸。’寇佩尔(William Cowper )的话说得正对: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罗马书第十二章

B信徒生活

Ⅰ活祭

既明白了神在基督里为祂的子民所成就的一切,信徒应当如何生活呢?他们应当以自己为“活祭”献给神,成为圣洁。因着基督献上自己为祭,从前献动物祭牲的作法已经永远废除了,但是以顺服的心敬拜神仍然是必要的。世界与神相违,信徒不应再按照其标准去行,而应藉着圣灵的能力更新自己的心思,改变自己的生活,以符合神的旨意。

圣经对教义的教导,不仅是要人明白,更是要人付诸实行:“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因此,保罗常在阐述教义之后,紧接着便作伦理劝勉,而以“所以”将后者连于前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约书信中对伦理的训勉,无论是否保罗所写,都与福音书中基督对伦理的教导十分吻合。其实,它们所根据的,正如保罗所说,是“基督的律法”。而与登山宝训之间,可以列出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尤其特别。当时福音书并未成形,但其中所记基督的教训,在教会中仍然流传当然会有口传的形式,或许也有总纲式的文字形式。

1.我……劝你们。保罗惯于在论证的转折点上,用这个动词( Parakaleo{ ),特别是论到伦理劝勉时(亦,这个字带有外交性的婉转意味(加拉太书中没有使用,值得留意)。

将身体献上。;这几处的动词为同一个字。现在保罗更详尽地说明,他们将自己献上,为神所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

活祭。在这新秩序内,献祭不再是牺牲另一个生命,好像古时献牲畜为祭,乃是献上自己的生命(

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NEB 作:“以心灵与思想献上的敬拜”。此处的名词 latreia 已经用来指以色列人应有的“敬拜”。此处的形容词 logikos (来自 logos ,“道”,“理”),意思可以是“合理的”(以顺服的生命来事奉,是对神恩典惟一合理,或合逻辑的反应)206,或“属灵的”(如,“灵奶”)。此处若意为“属灵的敬拜”,可能是与以色列虚有其表的圣殿敬拜作对比。利未之约中( Testament of Levi ,3:6)形容天使为“向主献上馨香之祭,属灵( logikos )而不流血的祭”。

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这“世界”或“世代”( aio{n ,如与将来的世代有所不同(。虽然它被称为“罪恶的世代”,它的“神”弄瞎了不信者的心眼,但是活在这世代的人仍然可以表现出美好的行为,显出他们将继承未来的世代,就是那更新、复活的世代。他们已经身处“末世”;对他们而言,因为他们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靠着内住圣灵的能力,就是他们能承受未来世界的凭据,他们能够抗拒诱惑,不照“这世界”的标准而活。

更新而变化。同一个动词,在登山变像的记载里,译为“变了形像”。新约中唯一另外出现的一次,是在,论到信徒“变成”基督的形状,“荣上加荣”,是“从主的灵变成的”这段经文很适合作本节的注释。

206 Thomas Erskine of Linlathen 说得很好:“在新约中,宗教是恩典,伦理是感恩”( Letters , 1877, p.16)。在希腊文中,同一个名词( charis )既可指“恩典”,也可指“感恩”,这并不是巧合。
Ⅱ肢体生活

神杰作的特征,是各具特色,而非全然划一。在大自然如此,在恩典中亦是如此,而在基督徒团体中更具体表现出来。这团体中的人,家庭背景、环境遭遇、个性、能力,均大不相同。不仅如此,他们在成为基督徒之后,得到神所赐的属灵恩赐,也是各自不同,然而正因如此,所有恩赐都可以配合起来,成为整体的益处。无论对教会有什服事,都应该甘心乐意,忠心去做,按着各人的恩赐来服事,或说预言,或教导,或劝勉,或管理,或捐献,或探访病人,或作其他事奉。然而一个健康的身体,所有的功能都会协调互助,使整个身体得着益处。教会既是基督的身体,也应该如此。

3.凭着所赐我的恩。亦即,使徒的“恩典”或恩赐(。根据第6节,教会每一个成员都领受了这种特殊的“恩典”,其运用是为了整体的好处。

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这里的“信心”与本书信前半部的意义相当不同,乃是指所赐给每个基督徒的属灵能力,以负起他们当尽的责任(参第6节,“当照着信心的程度”)。

5.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哥林多前书与罗马书中,都用人的身体作比方,说明基督徒整体的生活;但在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中,这个观念就更进一层了。在这些后期的文件中,重点是在说明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好像身体与头之间一般;其中没有一个教会的普通成员可以比拟作头,或头的一部份(如、21所形容);而且身体不再只是一个类比,倒成为使徒所能找到最有力的词汇,来表达基督复活的生命与信徒的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207

8.就当诚实。(英:In liberty)NEB 作,“就当尽心”。

治理的。希腊文 ho proi/stamenos ,与相关的名词 prostatis “帮助者”意思类似。NEB 作:“若你是领袖”,将这个分词与它在的意思视作相同(“在主里面治理你们……的”)。

怜悯人的。NEB 作:“若你帮助在痛苦之中的人”。

207 E. Best, One Body in Christ (1955)。
Ⅲ基督的律法

这一段特别类似登山宝训,训勉人要有深入、率真、实际的爱。在信徒之间的弟兄相爱、彼此同情、互相尊重,是意料之内的;而这里还增加了其他方面对信徒团契之外的人也要付出爱心与赦免,甚至对逼迫他们、咒诅他们的人,亦要如此。

9.爱人不可虚假。希腊文 anypokritos ,直译为:“没有虚伪”(NEB 作:“完全真诚”)。

10.恭敬人,要彼此推让。:“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亦:“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

11.要心里火热。(英译:灵里火热)。用同样的希腊文来形容亚波罗(“心里火热”);姑不论该处“心里”应作何解,这里则最可能是指圣灵而言。

服事主。NEB 小字作:“有需要及时帮补”,是出于一个西方较不重要的抄本读法,以 kairo{ (“时间”,“机会”)取代间接受格 kyrio{ (“主”)。

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本段经文中,有些古抄本(包括P46在内),在“逼迫”后面没有“你们”一字;如此,基督徒所受的劝勉则是,要为逼迫者祝福,无论他们自己是受害者与否。保罗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参看下~13上;下。

15.与喜乐的人要同喜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哀哭。这绝不是斯多亚式的教导;他的说法是:要有良好的生活,就必须保持距离,不动感情。保罗的教导则与基督的表现相同。

16.要彼此同心。;亦,那里在“意念相同”(与“以眼还眼”完全两回事)的劝勉之后,接着的一段话说明,在基督徒中间惟一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不要志气高大。参第3节,,:“不可自高。”

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或(将形容词 tapeinois 当作中性,而非阳性)“要亲自作卑微的事”(小字)。

不要自以为聪明。加以上,这是一句引文,取自上。

17.不要以恶报恶。基督徒不报复的原则,参看。(又。)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要以众人尊崇的事为目标”(NEB)。引自(七十士译本)。

19.听凭主怒。所有格“主”(英译:“神的”),在希腊文中没有,但有此含意(。这个劝勉的意思是,要为神施报应的律留地步,无论报应会立刻实现,或在“神震怒……的日子”才实现

“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引自摩西之歌:“伸冤报应在我”,希伯来圣经;七十士译本作:“在伸冤之日我必报应”)。本处经文的形式,亦相同,在亚兰文的旧约圣经中有此形式,当时可能也有希腊文译本,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句引文的要点是,既然伸冤与报应是神的特权,就应该让神来执行。因此,昆兰团体禁止人私下报复,原因是,根据,惟有神“向祂的敌人施报,向祂的仇敌怀怒”208

20.“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引自;保罗省略了最后一句:“耶和华也必赏赐你。”这段教训原来的重点也许是:“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增加他的罪孽;因此你就使他受到更严厉的审判,而使你自己从神得到更好的赏赐。”另一种解释是,这段箴是指埃及的一种仪式,一个人要当众表明悔改,就在头上顶着一盘烧着的炭火。无论如何,保罗将这段箴用在这里,而且省略最后一句,就赋予了它更宝贵的意义:“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令他感到羞愧,领他悔改。”换句话说,除去仇敌最好的方法,是化敌为友,加此便是以善胜恶(21节)。

21.这一连串简短的句子到本节结束,其形式或许是为了要让人便于记忆,作为教导之用。

208 参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 h, p.110。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献上身体「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

神可以命令我们,然而祂却借着慈悲劝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难道,我们可以拒绝神的慈悲,不理神的爱吗?神已经先爱了我们,甚至把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我们当怎样报答祂的爱呢?祂慈悲的劝勉一定是对我们有益的。也有祂最好的美意在内,我们若不听,那损失是何等大呢?该有何等结局呢?

奉献身体是属灵生活的起头,正如得救是属灵生命的起头一样。所有的事奉,工作,道路,都是从奉献开始。否则与神的关系就不对了,就是仍然为自己,也就是仍然活在肉体,世俗和罪恶之中。一天不奉献就是在神的旨意以外虚度一天,将来在主面前无法交账了。我们是属神的,却不肯奉献给神,这不是抢夺神的物么?

惟独将身体献为活祭,才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才是真正的事奉,不是一次献上为神死了,乃是天天为神活着,奉献的生活是完全不为自己,不为别的,只为神用,不是自己要为神作什么,乃是让神使用我作事。遵行神的旨意,按神的安排,事奉祂,将我们身体当作坛上的祭物。这是最有价值的事,只有奉献的,才能在永世里,在神面前有地位。

──《每日天粮》

献上活祭「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让我们因着神的爱,再一次将自己献给主。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是勉强的,乃是甘心乐意的,欢喜快乐的,将自己的一切献给最亲爱的人是最喜乐的事,何况是献给至高、荣耀、慈爱的神,救赎我们的主呢?对于最爱的神、只怕没有什么献上,献的太少,献的不够好,不能讨祂的喜悦。然而我们没有别的可献,仍可以献上身体,这是祂所要求的,能讨祂的喜悦。

献身为活祭,乃是将自己摆在祭坛上,不是一次死了,乃是天天为神活着,向罪死,时刻向着神,将自己的光阴完全的献上,将自己的力量全部的献上,将自己的心,自己的爱,都一起献上。既然是作祭物,就任凭神享受,使用。我们只有完全的顺服,牺牲,愿意站在死的地位上来为主活着。

献上作活祭是有死与流血的含义,也有生命和活的一面,不是死而无用了,乃是活着为主用,献得越彻底,越能为主使用。这个奉献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否则与神毫无关系,只有奉献为活祭,是神所喜悦的,是圣洁的,是理所当然的。

──《每日天粮》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

「奉献」要看第六章。从第七章起可说是中间加福的论述。保罗逐一列举信徒的经历,全是出于神的慈悲,也说明我们完全奉献的理由。神的恩典每向我们显明,都劝导我们完全向祂的旨意与能力而献上。

我们蒙召要将身体献上,作义的器具,因为我们内在的生命都必影响我们的肢体。在另一方面,身体献上给神也必须使我们心灵更新。所以在有关奉献的诗歌中,我们应将身体每一部分逐样献上,从现在起,完全为神。你只要相信祂必盼待你肯这样献上,因为祂爱你,决非言语可以表达祂急切的心肠。你一献上,祂必立即接受。

这样奉献必须是活祭,才成为圣洁,蒙神悦纳,而且合理的,那是指我们与祂所有的关系,使我们心智都原这样。在追求中,我们到时必然改变,证明神的旨意实在美好而完善。当我们从远处看神的旨意,奉献之前认为决无可能,但我们开始顺服时,就能说:神的旨意多么亲切甜美。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上面经文那些话语所指示的,不仅是为着个人,更是为着整个身体的利益。「献上」是个人的,但事奉却是全体的。虽然有许多信徒的身体奉献给祂,但那结果却是「一个」活祭。一切对神明智而理所当然的事奉,都该如此。基本上,这是「一个」事奉,然而,在这「一个」事奉里,我们都该有各人的一份。每一个肢体都应该感觉,他所献给神那一份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奉献,并不算为是许多个别活祭中的一个,而是整体活祭中的一份。每一个降服于神的生命,都是神所需要的,这样的生命合起来,就能以组成一个完整而蒙神悦纳的活祭。这一件事是我们所确知的。神既是悦纳和满足了,那我们岂不也应该满足吗。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劝』也可译作『求』。圣灵常在我们里面借着神的爱,求我们将自己奉献给神。神的爱,常是圣灵用以来感动我们的一大能力。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我们人是在身体里。我们要把自己献给主,就得将身体献上;不然,我们的奉献就是抽象的,渺茫的,不得具体,不能实际。

这里所说的祭,乃是重在燔祭。一个祭物烧成了灰,才变作馨香之气,成为神的享受。可惜好些人肯奉献,却不肯让神来对付。只有经过神对付的,才是为着神的。

新约里的祭,乃是这里所说的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是像旧约里那样烧一次就完了。我们是天天在祭坛上烧,而又是活的。是一直活的,又是一直烧的,这是新约里的祭。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祭物乃是叫神喜悦,使神满足的。祭物一献给神,牠的活动和命运,就都由神作主,不能由得自己。圣灵在我们里面怎样带领,我们的身体就怎样随着活动。这样,这身体就是为神而用的活祭。

「弟兄们,…你们…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使徒在这里不是光劝少数有特殊恩赐的人,要献上自己以事奉神,乃是劝全体蒙了神救恩的人,都要将自己献上以事奉神。所以,我们今天在新约之下,对自己或对别人,都不可有不必事奉神的观念和看法。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在这里我们看见使徒『劝』信徒将身体献上。他可以命令,但是他喜欢劝,因为这件事若非甘心乐意,就作不来,就是作了,也是没有用处的。

「将身体献上,」保罗在这里非叫信徒献上自己的灵或魂,乃是叫信徒献上他们的身体。在此我们看见身体地位的重要。第一,『神所喜悦的』,就是祂儿子的救恩应当达到最外面的身体才可以,否则,就救恩的效力尚是不完全。第二,身体代表全人所有的,身体的献上就是所有的献上。第三,身体和灵有一个大分别的地方,就是身体是讲时候、地方的,灵是不讲的。身体是在外面的,所以,是特别与外面的事物发生关系的。所以,献上身体就是献上与身体相连带的时间、地方,并一切与天然界的接触。所以,献上身体的意思没有别的,就是为主作工,并为主生活。

「弟兄们,」这是对信徒说的。「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献上身体是因为神的慈悲。因为神一切的恩待与爱心的缘故,所以,身体应当献上。这与的意思相合:『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献上身体作甚么呢?『当作活祭』。祭都是死的,但是,神却要我们的身体作活祭。旧约祭物的身体,都是死的放在祭坛上。但是神要我们的身体活着为祭献给祂。活着死,就是这里的意思。活着多久,就献上为祭像死的一般多久。这样的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因为神慈悲的缘故,『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弟兄们,神既然已经在我们里面(灵 )得着地位了,就要求我们把外面(身体 )也奉献给祂。我们既然靠祂而活了,祂就盼望我们再为祂而活。灵既然更新了,祂喜欢我们的身体也完全交在祂的手里,好叫更新的灵有一个同心的身体与祂合作。

奉献的目的和结果是事奉。事奉这两个字在原文里的意思,就是像我们所说的『伺候』,意即准备着在那里服侍。奉献的目的,不一定是劳碌作工;奉献的目的是伺候神。祂要你站住,你就站住;祂要你站在旁边,你就站在旁边;祂要你跑,你就跑;这个就叫作伺候。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罗马一至八章,都是神的慈悲和怜悯。按教训,罗十二章是继续在八章之后的。三至四章是讲到血,五章是讲到赦免,六至八章是讲到十字架。一面血是为着赦罪,叫我们得着赦免;一面十字架是为着钉死我们的旧人,叫我们从罪得着释放。感谢神,祂被钉在十字架替我们死;不只,祂也替我们活。保罗就凭着神的这些怜悯慈悲来劝我们要把自己奉献给神。

―《得胜的生命》

圣经没有一次说奉献自己的心的,圣经是说奉献自己的身体。没有一个人奉献了自己,还把身体留下不奉献给主的。从今以后,我的口、耳、眼、手、脚,都不是我自己的。你每天的生活,你的全身体都是为主的,你不过是经理人而已。

―《得胜的生命》

我们一面是祭司,「将身体献上」;一面又是祭物,「当作活祭」。―谢模善

「乃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人是爱主太多了。―― 谢模善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蒙恩以后,就成为神的儿女;凡我们所有的,都是属于神的,因此奉献乃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神不愿勉强人照理而行,乃是以祂的慈悲来劝勉。哦,神既如此慈爱,我们还不肯奉献吗。

――《读经指引》

「所以…劝你们将身体献上。」这个『所以』的原因,就是前面十一章中所说到,神在基督里那丰盛无比的救恩。是的,只有对基督丰满救恩的看见,才是奉献的最高动机;而奉献的真实目的,也正是让神把这救恩,完满的实施在我们身上,使我们都能模成神儿子那荣耀的模样,使祂自己得到最丰满的彰显。

――《读经指引》

一个献身的人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人,他们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虽然活着却是一个已经献上的祭,随时都可让神使用,或杀、或烧、或栓在祭坛角上,都在乎神,我们已经奉献的人就是要事奉神;只有这样奉献事奉神的人,才敢、才能不效法这个世代(原文 )。人们都是顺着潮流流,随着世代走,但基督徒的心与世人不一样,他们的心意更新了,他们的心意变化了,他们的目标是神的旨意,他们决心要按着神的旨意行事,丝毫不茍,万般不变。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奉献的人;奉献的人是只有神而无己的,他们决不会因计算自己的利益而背弃神。―谢模善

不效世界「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旨意。」】

世界本是神所造的,交给人管理,却因亚当犯罪而落到撒但手中,他成了世界的神(林后44 ),世界的王(约1231 )。因此世界上的事,就像各种的情欲和骄傲都不是从神来的,乃是卧在那恶者的手下(约壹216 519 )。这样,效法世人,贪爱世界都是神所不许可的(雅44 约壹215 )。

可是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常满了世界所来的东西,许多的想法,喜好,都受世界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了许许多多,不但不加以分辩。反以为不错,因为我们属肉体和败坏的天性,所有的思念和情感,正与之相合相同(罗86-7 弗22-3 )。这样,天天混杂在一起,使我们的心思意念都更混乱,污秽了。为此,信徒必须洁净自己的心,除掉不对的意念(雅48 赛557 ),将心意更新而变化,这要靠圣灵借着神的话才能作到(多35 彼前122 弗526 ),时常随从圣灵的光照,用神的话,就是真理来改正、变化,代替自己原有的心思、意念, 并且察验明白,什么是神最美善的旨意。我们若肯时时顺服圣灵的感动,用神的话来对照,除去自己的和从世界来的意念,有正确的存心,遵行神的旨意,就必定能心意更新,变化,更像基督讨神喜说(诗13924 1914 )。

──《每日天粮》

「不要效法这个世代」(原文 )。『世代』等于今天的人所说的『摩登』,所以也可译作『时髦』。『世代』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的一环,是显在你跟前的『世界』。『效法』原文的意思,是『同形于』、『同化于』。不要效法这个世代,就是不要跟从这世代的时髦,模成这世代的样子。

「只要心思更新而变化」(原文 )。心思是我们的思想机关。我们的心思原是堕落的,受了罪恶、世界、人情、风俗,极深的浸染,充满属世的思想,属人的观感,所以必须更新,就是必须脱去一切旧有的思想、观念、眼光、看法,而重新受神的教导。

「只要心思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原文 )。神虽然是借着祂的灵,把祂的旨意启示到我们的灵里,叫我们的灵直接感觉得到,但是我们还需要用心思来领会我们灵里所感觉的。灵是在我们的最里面,心思是在灵的外面,包围着灵。如果我们的心思没有更新,就不能领会而透出圣灵在我们灵里所给我们的感觉;即使领会,也不会准确,也不会透出神旨意的本来面目(深色灯罩遮蔽里面的电光 或所射出的电光失去本色 )。

要「心意更新而变化」,才能「察验」甚么是神的旨意。所以,在寻求神的旨意时,还是应该用思想意志的;当然,这个思想意志应该靠着圣灵的工作『更新而变化』才对。

我们重生的时候,神的灵进到我们的灵里,我们的灵就得着更新。此后圣灵就从我们的灵里往外开展,直到魂的各部分,特别是达到心思部分。圣灵要从我们灵里发出光来,照耀我们的心思,除去我们心思里的昏暗,改正心思里的妄谬。这样消除黑暗,改正妄谬,就是圣灵在心思里作更新的工作。

要记得,我们所负责的是遵行神的旨意,神所负责的是我们遵行神旨意之后所有的结果。我们不负责找顺利的出路,基督徒的愚笨在神手里没有用处,基督徒的聪明在神手里也没有用处,我们作基督徒所有的事,就是要寻求神的旨意。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凭我们的头所想得到的,乃是要察验何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人不明白神的旨意,不是方法的问题,是你这一个人的问题。许多人懂得知道神的旨意的方法,但是他那个人不对,因此他仍旧不能明白神的旨意。那一种的人能知道神的旨意?就是蒙神拯救脱离他头脑力量的人。你的心意(或心思 )要更新而变化,然后才能察验甚么是神的旨意。

心思的更新是一件太重要的事!一个人重生之后,他的属灵生命有多少,完全是在乎心思更新有多少。虽然今天我们都有一个新的生命,但是请记得,我们的心思却不能很快的都变作新的。这一个是需要时间的,这一个是圣灵在我们身上天天的工作。属灵的事,是需要更新的心思来领会的;灵里的启示,也是需要更新的心思来明白的。可见心思的更新在属灵的长进上是多么紧要呢!―― 俞成华

当人信主的重生的时候,人的心思有第一次的改变,并且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个叫作悔改。悔改的意义就是心思的转变(achange of mind )。这一个悔改,就是心思变化的起头。此后还得天天更新,按着所看见的亮光,越过越更新,越过越向着神,也越明白神的心意。老实说,心思是人里面的眼睛。悔改的时候,就是眼睛开启的时候,更新是叫眼睛更亮。眼睛多亮,生命就多长进。所以,心思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心思的更新多少,同时也就变化多少。人生命的变化,是借着心思的更新而变化的。―― 俞成华

】一个更新的心思,就能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多少时候,这也好像是神的旨意,那也好像是神的旨意。多少时候,我们不是误彼为此,就是误此为彼。更新的心思,才能对于神的旨意没有错误。

「察验…神…旨意,」献上的目的是要完全行神的旨意,求神的荣耀。―谢模善

】「不要模成这个世代的模样,却要因着心思的更新而变化,叫你们证实何为神那善美、完全、可喜悦的旨意」(另译 )。在罗马书中有两个『模样』,是彼此相对的:一个是神儿子的模样,一个是这世代的模样。我们若不愿被模成这世代的模样,就要好好把自己献上,让神把我们模成祂儿子的模样。而被模成神儿子模样的关键,就在于里面被开启,心思被更新,老旧观念被打倒,越过越认识神那善美、完全、可喜悦的旨意,就是丰满的基督。就在这逐渐更新、认识的过程中,神就越过越向我们证实祂的旨意,我们也越过越成为神旨意的证实。

――《读经指引》

J.B. Philips把本节意译如下,颇能掌握这命令的意味:『不要让环绕你的世界把你压榨成它的模样。』相反的,借着我们思想上的『更新』,经历一完全的改变(变化译自希腊文的『蜕变』 );这样,我们就能察验(或证实 )神的旨意,并且会发现这是叫我们得到完全满足的。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凭着所赐我的恩。亦即,使徒的“恩典”或恩赐。根据第6节,教会每一个成员都领受了这种特殊的“恩典”,其运用是为了整体的好处。

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这里的“信心”与本书信前半部的意义相当不同,乃是指所赐给每个基督徒的属灵能力,以负起他们当尽的责任(参第6节 “当照着信心的程度”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恩」是指使徒职分说的;「所当看的」是必须看的;「合乎中道」是谨慎自守,心里明白过来等意。―― 牛述光

「看得合乎中道,」我们再大,在身体上也不过是一个肢体;再小,也不过是一个肢体。因此,既不骄傲,又不灰心,只要站住自己的地位就是了。―― 谢模善

希腊原文版本的意思是:『不要「过于思想」,但要「认真思想」﹗』当紧记,甚至我们的信心也是神所赐的,并且,祂也赐与其他信徒一个相若程度的信心。所以,在属灵的事上,我们不应有比别人优越的感觉。

】蒙恩者生活的头一面,就是身体的配搭。是的,凡看见元首丰盛的,必不忽略身体的配搭;因为身体的配搭,正是元首丰盛的具体表现。换言之,只有先认识基督的丰满,然后才能懂得教会的意义,真实活出教会的实际。先有罗马前十一章,再有罗马十二章,这是一定的次序。

――《读经指引》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我们不只是作信徒,并且是作肢体的。作肢体,不光是道理,乃是需要进入身体的。身体的对面是个人,我们要进入身体,就得脱离个人。我们作一个人是可以,但是我们如果有个人主义就不可以。我是肢体,所以我并不是整个,连半个都不是,我不过是身体上的一小部分而已。作肢体,就是我一切的工作、生活,都是以身体为本位、为单位。这样,肢体作事就是身体作事,肢体走路就是身体走路。肢体所作的,没有一件事是为自己作的,而都是为身体作的。一个肢体不能代替整个身体,一个肢体却能影响整个身体。

、28~30注重的乃是话语的职事和神奇的恩赐,这里除了有话语的职事以外,还有教会中服事的职事。每一个有恩赐的,不管是话语的职事,或者是服事的职事,都要按着神所给他的恩赐来作。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应当事奉,每一个人都应当专一的事奉,专一的作他所该作的事。

教会像身体一样,包括许多的肢体,包括每一个肢体。这个身体你必须给他工作,给他有机会发展他的功用,保罗在这里,乃是给我们看见,你有甚么种的恩赐,你只作到你的恩赐为止。千万不要作到比你信心的程度还要高,要留下地位给别的弟兄来作。你把所有的工作都作了,别的弟兄就没有工作了。教会里最好是一个人作一份。不能一个人作两份,更不能一个人作全份。要给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有机会事奉神,像你有机会事奉神一样。

主把祂的工作分给各人,各人有各人的一分,我们总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主分给我这一分,我就忠于自己这一分;主分给他那一分,我也尊重他那一分。看见身体的人,就看见所有的肢体都有他的功用,就看见自己不过是许多肢体中的一个,就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来和别人比较,来占去别人的地位。一个基督徒一看见身体,他就没有骄傲、嫉妒的可能。

这里有话语的职事,也有教会里服事的职事,后者好像利未人的工作。这里是说,因着各人所蒙的恩典不一样的缘故,各人在神面前所得着的恩赐也不一样。每一个有恩赐的,不管是话语的职事,或者是服事的职事,那一个命令乃是要专一的作。换一句话说,不应该干涉别人的事,践踏别人的脚。你走你的路,你按着神所给你的恩赐来作。人的天性,欢喜作别人所作的事。这一段圣经乃是给我们看见,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应该知道他能作甚么,都应该知道主所给他的恩赐是甚么,知道了,就当专一的去作,不管别的事。

――《初信造就》

林前十二章是盼望说,一个肢体不占去别的肢体的地位。罗马十二章是盼望说,一个肢体不丢掉他自己的地位。不止不占去别人的地位,也不丢掉他自己的地位。大家一同拿出来,一同事奉,那才有教会。

――《初信造就》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哥林多前书与罗马书中,都用人的身体作比方,说明基督徒整体的生活;但在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中,这个观念就更进一层了。在这些后期的档中,重点是在说明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好像身体与头之间一般;其中没有一个教会的普通成员可以比拟作头,或头的一部份;而且身体不再只是一个模拟,倒成为使徒所能找到最有力的词汇,来表达基督复活的生命与信徒的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主耶稣和祂的子民联为一身,我们在祂里面互相联络作肢体的这个概念,与大数的扫罗蒙召悔改时所发生的这件事,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主首先对他说的话是:「我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徒9∶5 )这句话很郑重的提醒扫罗一件事:凡触犯祂子民的,就是触犯了祂。主耶稣这句话,在一个非常特出的过程中,导致了扫罗从祂所领受教会那伟大奥秘的启示。但主耶稣并非说了这句话就算了,祂不容许扫罗只是停留在属天的奥秘里。紧随这启示之后是一个有实际行动和后果的命令:「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徒9∶6 )「必有人告诉你。」他必须等候去接受他所痛恨之人的教导!若离开这班他定意下手除灭的门徒,扫罗便毫无救助了。这个关键他可能不会知道。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互相联络作肢体,」是肢体,但失去交通,没有联络,就不能作肢体。―谢模善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如身体上的肢体一样,是彼此联络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独作基督徒,应当常与众弟兄姊妹交通、聚会、追求、事奉。

――《读经指引》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新约信徒的事奉,不是个人的,乃是身体的。我们各人不过各自是身体上的一个肢体,肢体必须配搭在身体上,若离开身体,就不能活动。照样,我们必须配搭在教会里,若离开教会,我们就不该有事奉。

】『服事』一词是译自一个希腊文字,从那字,我们得到『执事』这名称。然而,这不应限于教会内有这名衔的肢体,因为这包括了所有具帮助别人恩赐的信徒。

『教导』一词与我们今天的用法一样。早期教会的教师都是一些蒙神赐显著能力的人,他们能帮助别人明白福音,和福音在生活中的含意。

】「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就当诚实。(英In liberty )NEB作,“就当尽心”。

治理的。希腊文ho proi/stamenos,与相关的名词prostatis“帮助者”意思类似。NEB作:“若你是领袖”,将这个分词与它在的意思视作相同(“在主里面治理你们……的” )。

怜悯人的。NEB作:“若你帮助在痛苦之中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施舍的就当诚实,」『诚实』原文是未折过之纸,施舍的人不当偷取荣耀,当慷慨,不叫接受的人有不快之感。

「治理的就当殷勤,」原来不是管辖所托付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甘心』是快乐愉畅之意。―― 牛述光

『劝化』一词在新约圣经中以稍有不同的翻译出现过许多次,由『安慰』,『安慰』(英文『鼓励』 ,『劝』至较强的『劝导』,所有这些意思都包含在内。但原意可能是强调对信徒行为的劝导或有力的鼓励。

】「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要心里火热。(英译灵里火热 )。用同样的希腊文来形容亚波罗(“心里火热” );姑不论该处“心里”应作何解,这里则最可能是指圣灵而言。

服事主。NEB小字作:“有需要及时帮补”,是出于一个西方较不重要的抄本读法,以kairo(“时间” “机会” )取代间接受格kyrio(“主”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殷勤不可懒惰,要灵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肉体可以在一时受刺激而热心,可以因有情感的作用而热心,但是这不过是一时的,决不会长久。肉体可以在他最殷勤的时候,还是最懒惰的,因为他所殷勤的不过那些合乎他心意的事,不过是情感帮助他这样做。对他所不喜悦的事,当他情感冷淡的时候,他就不能服事主。不管阴晴,继续地,慢慢地,一步一步,与主同受劳苦的事,乃是肉体所做不来的。「灵里火热」乃是一件长久的事,惟有如此,纔能「常常服事主」。我们应当避免一切属肉体的热心,应当让圣灵这样的充满了我们的灵,以致祂能保守我们的灵火热,不至当情感冷落时,灵也随之而冷落,以致在主的工作上,也像有「拉不动」的情形。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心里」是『灵里』。―― 牛述光

「火热的灵」。常常服事主,火热、积极、紧、勤、不冷淡、不消极、不松懈、不懒惰。与情感短时的兴奋、热闹不同。

「殷勤不可懒惰」。换句话说,不殷勤,就是懒惰。在属灵的事情上,我们一个人也许要当作十个人、一百个人用才好。我们要殷勤,意思就是我们在神面前要是一个不怕事情的人,是热心的在那里事奉神的人,是灵里火热的人。我们在神面前总是找事情来事奉神。

】「圣徒需要要有分,客要追逼着款待」(新译 )。本节的『一味』与十四节的『逼迫』原文是一个字。圣徒间是追着、逼着款待;外邦人对圣徒是追着、逼着加害。―― 牛述光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本段经文中,有些古抄本(包括P46在内 ),在“逼迫”后面没有“你们”一字;如此,基督徒所受的劝勉则是,要为逼迫者祝福,无论他们自己是受害者与否。保罗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参看下~13上;下。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这绝不是斯多亚式的教导;他的说法是:要有良好的生活,就必须保持距离,不动感情。保罗的教导则与基督的表现相同。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觉得与哀哭的人同哭还容易,与喜乐的人同乐反而难。许多人以为可怜人就是同情人,殊不知『可怜』并不是『同情』。『同情』是能与喜乐的人同乐,也能与哀哭的人同哭;有时你见人家欢天喜地,你觉得他太喜乐、太轻浮了,这是我们不能与人的喜乐表同情。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注“人”或作“事” )。不要自以为聪明。」

要彼此同心。;亦,那里在“意念相同”(与“以眼还眼”完全两回事 )的劝勉之后,接着的一段话说明,在基督徒中间惟一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不要志气高大。参第3节,,:“不可自高。”

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或(将形容词tapeinois当作中性 而非阳性 )“要亲自作卑微的事”(小字 )。

不要自以为聪明。加以上,这是一句引文,取自上。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要以恶报恶,」总要想到我们住在这不完全的世界中,自己又是不完全的人,因此必须承认自己或多或少会给别人难处,自然也必须忍受别人给我们的难处,我们对别人的难处只许出于无知,不许故意。―― 牛述光

『留心』原文字面的意思是仔细思想。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注或作“让人发怒” )。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听凭主怒。所有格“主”(英译“神的” ),在希腊文中没有,但有此含意。这个劝勉的意思是,要为神施报应的律留地步,无论报应会立刻实现,或在“神震怒……的日子”才实现

“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引自摩西之歌:“伸冤报应在我”,希伯来圣经 七十士译本作“在伸冤之日我必报应” )。本处经文的形式,亦相同,在亚兰文的旧约圣经中有此形式,当时可能也有希腊文译本,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句引文的要点是,既然伸冤与报应是神的特权,就应该让神来执行。因此,昆兰团体禁止人私下报复,原因是,根据,惟有神“向祂的敌人施报,向祂的仇敌怀怒”。

——《丁道尔圣经注释》

「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引自;保罗省略了最后一句:“耶和华也必赏赐你。”这段教训原来的重点也许是:“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增加他的罪孽;因此你就使他受到更严厉的审判,而使你自己从神得到更好的赏赐。”另一种解释是,这段箴是指埃及的一种仪式,一个人要当众表明悔改,就在头上顶着一盘烧着的炭火。无论如何,保罗将这段箴用在这里,而且省略最后一句,就赋予了它更宝贵的意义:“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令他感到羞愧,领他悔改。”换句话说,除去仇敌最好的方法,是化敌为友,加此便是以善胜恶(21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徒对仇敌的态度不是报复,乃是施恩――「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

」――《读经指引》

虽然解经家对『炭火』有不同的解释,但大都同意它的意思是指『羞耻和悔意像火烧般痛苦』。

把炭火堆在仇敌的头上,并不是要把他烧死,而是使他感到羞愧,面红耳赤的意思。

──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这一连串简短的句子到本节结束,其形式或许是为了要让人便于记忆,作为教导之用。

——《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二章】

从本章三节起,所说到蒙恩者各方面的生活,那就是神儿子模样的具体表现。真认识并实际享受前面十一章所说,基督丰满救恩的,必能活出这种神儿子模样的生活;因为基督的救恩,就是神儿子生活的根基和动力。

――《读经指引》

例证

「把身体献上,」在外国,有一次主日,有人拿着捐盘收捐。临到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她说,把盘子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等人把盘子放在地上,她就站在盘子里。因为她没有钱,所以她就把自己捐在盘子里。

――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当作活祭。』有一句英文说得好:”The only problem with, living sacrifices, is thatthey keep crawling off the altar.”(活祭的唯一难处 是他们会从祭坛上爬下来。 )

某一次,慕迪(D.L.Moody )听到一篇信息说,神要用的是完全奉献的人,不一定是有学问、有才干的人。他感受极深,从会场出来,一路上对神说:『你若要用一个完全奉献的人,我就是有这样意愿的一个人。』他立时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灵命经历,成了千万人蒙神赐福的管道。

―― 沈保罗《真知灼见――歌罗西书讲解》

何能空手见主】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从前有一位放荡不羁的女子,病重临危,有牧师到医院讲道给她听,劝她认罪,接受耶稣作她救主,她心想:我犯这么大罪,还能蒙耶稣赦免吗?经过牧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她终于接受耶稣作救主,得了赦罪的平安与喜乐,过几天,牧师再去探望她,见她面带愁容,问她何故忧伤?她说:“虽然我知我的罪已蒙耶稣赦免,已经得救,但是我的病势沉重,不久就要与世永别,当我到主面的的时候,有什么能带给她呢?我怎好空手去见我的主呢?想起这事就难过起来。”牧师安慰她说:“姊妹!不要悲伤,现在我把你的感受当题目,做一首诗,鼓励人去布道,凡因着这首诗而受感动去布道的,那就算你的一份工作。”这就是有名的“主若今日接我灵魂,我能坦然见祂否?”的那首诗,不少人受这诗感动而出去布道,领人归主。

──《为甚么要用比喻》

「将身体献上,…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旨意。」只有把自己奉献给神,要为神活着的人,才能明白神的旨意。

奉献是明白神旨意的基本条件,也是要领会神旨意的必过关口。

一节题奉献,二节题察验神的旨意。要明白神旨,必须先献作祭。没有奉献,一切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奉献只为神活,在神事的范围里,神才把旨意启示给他。活祭在消极方面,停下已往一切的活动;在积极方面,为神活。

罗马六章的奉献,是叫自己得益处,叫自己结成圣的果子。罗马十二章的奉献,是叫神得益处,叫神的旨意得着成功。六章是个人的圣洁,十二章是为着工作。十二章也说到成圣或圣洁,意即分别出来给一个人专用。有一次倪弟兄要上一部公共汽车,却为开车者所拒。他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一部定备车,不是普通的客车。每一基督人,应当都是定备的;但是,今天许多基督人是公共的。但是,我们不是公共的,是定备的,是完全为着神的旨意的,是分别为圣的。

―《得胜的生命》
活祭】

许多人愿意基督来拯救他们的灵魂,但他们却自私地保留他们的身体,以便自己享乐。这种行为使圣灵担忧,也无法叫信主的人完全认识主的心意。

古代的异教徒,若发现祭物的心太小时就不把牠拿来祭神,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合乎神心意的。基督徒不必献祭物,但必须把自己的身体献作活祭,我们的心若充满了爱,便是上帝所乐于接纳的。

一位当过宣教师的弟兄说:「不久前我们面临一个信心的考验,我们的工厂意外失火,等到屋顶都烧光了,火才救熄。更糟糕的是,那时我们的经济正告青黄不接,真叫人伤心。那天晚上我跟内人正谈论这事时,大女儿走进来,把她所有的财产——包括手帕里的几枚铜板,交给我说:『爸,我愿把这些钱送给你作修理屋顶的费用。』我不禁流泪,体验到在我以往的日子中,上帝给我的如此丰盛,而我所能给上帝的,正如我女儿的几个铜板,不过只要出于甘心乐意,上帝仍然欢喜接受的。

」——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我们的心意需要更新】

在教会历史中,那位被尊称为圣奥古斯丁的,在年青时生活与『圣』完全相违。虽然他母亲多年迫切为他祷告,他仍是拒绝基督,并容让自己落在放松于荒淫的景况中。他明白自己是远离了神,是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然而就是办不到,因为他不能摆脱罪的束缚和肉体的意念。

迈向真理挣扎的初期,他祷告说:『主阿,救我脱离众罪过,但暂时不必。』

过了一段日子,他祷告说:『主阿,救我脱离众罪过,但留下一样。』他的思想仍停留在满足肉体的欲念上。

最后,神的灵藉向他说话,他便祷告说:『主阿,救我脱离一切的罪过,现在就拯救我罢﹗』就在他将心意和肉体降服在圣灵的能力下时,他才经历到向肉体及它的欲望夸胜。要作个得胜的基督徒,需要心意的更新,让神的旨意在我们生命中实现,这就是喜乐及胜利的源头。

没有意外 】“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上帝的仆人斌但六十岁时遇到车祸,受了重伤,送入医院,昏迷之中苏醒过来。护士对他说:“你遭遇意外的事故。”

“意外?基督徒只有‘事故’而没有‘意外’。”

他康复后的第一篇讲道就是谈“意外”。他相信,在人的眼光 看来,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所以称为“意外”;可在上帝眼中绝对不是意外,都是经过他全智全能的手,都是他所预知、所量给的、所许可的,是叫爱上帝的人得教训,得益处。能除去渣滓,造就伟人。

── 佚名《喻道小品》

矮子和小公主】某皇室举行跳舞大会。一个矮子被邀和小公主同舞。当舞蹈时真是万目睽睽,同时喝采。矮子得意扬扬,以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舞蹈专家了,并未料到观众是在笑他短矮滑稽的样子。快散会时,矮子在人不意时溜进王宫,突然看见厅堂对面有个形容可笑的傻矮子,就近细看,原来乃是大壁镜中反照自己的身影。他大感羞愧,悄悄走了。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天衣无缝】经文:「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韩士是一著名的裁缝师,名声很大。有一富有的人也因而向他订造了一套西装,一星期后,他去取西装,发觉一只袖扭向那边,一边肩又扭向另一边,前面钮扣位有左右歪了,费了许多气力才穿上那件西装,他为免韩士尴尬,付了钱便走了。
在乘火车的途中,车上有一个乘客看了他许久,终于开口问他:「你的这件外套是不是在韩士那里缝制的?」他答:「是。」听后对方赞叹说:「真了不起,我以前是听说他是一个好裁缝,万万想不到他竟能缝出一套如此好的西装!穿在你这样奇怪形状的人身上,简真天衣无缝!」

原来这位先生从来不认识自己的身材,这件事成为他的盲点,看自己过高。让我们不要看自己过高,也不要看自己过低,要合宜的看自己。

――傅士德(RICHARDFOSTER )《简朴生活操练》

传道人不可过于高看自己】

传道人的灵命和职份有可能是不配的,传道人需要实事求是地了解、接纳并向教会肢体或同工分享自己的软弱。正如一个医生,他有可能不如病人健康,也有可能带病看病,但作为医生,他在某些疾病的知识和医疗方面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他的权威性。所以,病人需要听医生的,但同时需要知道医生也是会死的,医生也是人。── 陈俊迈

好瓜!】

在西瓜季节,台北市靠近公馆的基陆路两旁都堆满了西瓜,载西瓜的货车一辆一辆呼啸而过,我们在夏天看到大西瓜,真要为它而欢呼。美国的瓜农如能种出一个六十七磅(约五十斤 )的西瓜,可以在美国得头奖。台湾的大西瓜重二十几斤的虽很平常,但中亚洲泰格里斯河边的西瓜有重一九五斤的,农人在地上撒了苏打,使它长得更快。

但有些大西瓜很淡,倒不如小西瓜甜。换句话说,西瓜的「大」不能保证它的质量,正如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银行存款和地位来决定那人的品格一样。主耶稣也喜欢小西瓜——即那些有风味、敬虔、但不被人赏识的小人物。

保罗也说过,基督徒在基督里是百体中的一个肢体,每一个肢体都各有不同的功用,它们必须殷勤尽职地去服事上帝,为荣耀上帝的名而献上全部的才能。

在上帝看来,有些「小」人物,倒真是做「大事」,了不起的过完他们的一生。在上帝眼中,是没有人会太「小」的。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爱的面貌“爱人不可虚假。”】


二十年来,安东尼每天都写一首情诗给他的妻子。然而在离婚听证会上,他透露作这些诗并非为要庆祝婚姻之喜乐,而是要安抚他那跋扈的妻子,法官准许他们离婚,并宣布这桩婚姻只不过是“看似有爱”。
有些基督徒间的关系常常有这种类似的隐患。长久隐藏的愤恨终于在掩饰消失时浮出表面。一位配偶在历经多年自以为是快乐的婚姻之后离开了配偶,他(她 )说他已厌倦了压制感情去装出恩爱的模样。
在约翰壹书3章,我们读到“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18节 )。该隐以对他兄弟亚伯的“爱”,来掩饰嫉妒,至终这怒气就爆发出来了(12节 )。我们也知道那故事是以悲剧结束(创48 )。
不论在婚姻中,或与弟兄姊妹间的关系,若爱不是出于真诚,愤恨与离间必会浮出来。愿我们不要呈现“爱的表相”,而要严肃地遵行“爱人不可虚假”的圣经教导(罗129 )。
当爱是做作的,话也是假话时,
虽然外表不会显露出来,
愤恨却在心中酝酿,
仇恨的种子也开始生长了。
真爱没有虚假。


──《生命隽语》

我们必须彼此间互相推让,把尊荣让给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记号常常是谦卑。有一位大圣徒,大学者。他就是搽因斯(Cairns )校长。有一个人回忆起一件事,足以看见他的为人。有一个盛大的大会,他也是台上人之一。当他出现上台时,掌声大起。他让他后面的人先行,而自己也向他鼓掌;他没有想到,这一片掌声是为他而起。把荣耀让给人家不是一件易事。

】在指望中我们要喜乐。亚历山大帝,有一次出发往东方远征时,他分送各色各样的礼物给他的朋友。他的礼物十分的丰富,几乎把他所有的产业都分送完了。他的一个朋友说:『你这样的分法,留给自己的,恐怕没有多少了。』『不,』亚历山大回答说,『我有。我有以后的盼望。』

】屈梭多模(Chrysostom )有一段文章写?说:『与快乐的人同乐,比较与流泪的人同哭需要更高的基督徒内心的平衡。与人同情乃是很自然的事;一个人的心,不会这样的刚硬,不与遭遇不幸的人,洒下同情之泪;而与人同乐却需要崇高的品格,他不但没有嫉妒的心,看见人家被推崇时,心中喜乐。』

】我们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与人同悲容易引起感情的连系。有一位作者请到一位美国黑人妇女的一段对白。在查尔斯顿有一个妇女遇见一个邻居的黑人仆人。她说,『我觉得很是惋惜,听见你的露雪姑死了。你一定很怀念她,你们是这样的好朋友。』她回答说:『是的,太太。很是惋惜,她死去了。不过我们不是朋友。』那妇人说:『呀,我想你们是,因为我常常看见你们好多时候在一起,欢笑谈话。』她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我们在一起笑;我们在一起谈话;我们只是相识而已。路得小姐,你见到么?我们从未在一起共同流泪。只有同流眼泪的人才是朋友。』


与人同泣“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这是关于一个有颗仁爱之心的小男孩的故事。他的隔壁邻居是一位新近丧妻的老伯。这个小男孩看到老先生在哭,就爬到他的膝上,静静地陪着他。
后来,他母亲问他对那位悲伤的邻居说了些什么。“什么也没说,”小孩回答道:“我只是帮他一起哭。”
有时,对那些悲痛至极的人们,我们所能做的无过于此。我们常常想说一些有智慧、有帮助的话,但这些话的价值却远不如陪在悲伤人的身边,握着他们的手,与他们同泣。
帮助其它信徒的一种方法,就是“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耶稣在拉撒路死后去探访马大和马利亚时,就表现了这个原则。他感受到马利亚对其兄弟拉撒路之死的绝望,就与他同哭,分担她的悲伤。(约1135 )。旁边的人注意到了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第36节 )
对那些正在经历人生最悲痛孤寂之路的人,有时候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帮助就是“与他们同泣”。耶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与人同泣”之重要。今天是否有人需要你的泪水呢?
发自内心的泪水传达了爱,
这是言语无法达成的功效。
泪水就像在说:“我要分担你的痛苦,
我明白你内心的需要。”
悲哀同担,负担减半。


──《生命隽语》


报复的灾祸“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几年以前,有人把烟吹到一个痛恨抽烟者的脸上,因此,该人发明了一种不抽烟者用以反击的东西,他将他的产品称为“报仇”。那是一种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喷雾罐,罐子内部装有恶臭的消毒剂。一旦遇上吸烟者,这个喷雾罐能喷出恶臭的气体,给吸烟者来个以毒攻毒。
许多人怨恨这种做法,有人取笑它,但仍然有人购买。制造商利用的是我们都有过的经历:如果我们不以牙还牙,我们就吃亏了。
对基督徒而言,如果我们如此反击任何人,是把自己的水平降到与那些得罪我们的人一样。这会令我们变得很脆弱,因为我们违反了信心和爱的原则。报复会暴露出我们低水平的本能,而不是信主之人所应有的良善之道。
神的话很清楚:以牙还牙绝不是答案,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 )。所以当有人触怒我们时,我们该如何?我们必须继续行善,让神以他的方式,在最完美的时候替我们伸冤。“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21节 )
有人伤害你吗?
能为伤害你的人祷告吗?
能以德报怨吗?
求神帮助你显现他的大爱。
当人以恶待你,你以善回报,就是爱他。


──《生命巂语》

不要以恶报恶】

在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总统拜访麦基伦将军(GeneralMcClellan ),要跟他商讨作战大计。当他抵步时,将军已经参加酒会去了。经过一段颇长时间的等待,将军回来了。虽然有人告诉他有客到访的事,他却穿过走廊上楼往说房去了。当有人再次向他报告这事时,他派人通知总统,他已经上床休息了。

林肯从没有提及这事件,也没有再次拜访麦基伦,及至第二次普林战役(BattleofBullRun )后,他才与荷力将军(GeneralHalleck )往访麦基伦,邀请他统管那战败和纹乱的普杜麦军队(ArmyofPotomac )。当林肯的朋友们为他忍受麦基伦的态度表示惊叹时,总统说,『只要麦基伦能助军队得胜,我愿意为他拉马(即当马夫 )﹗』

这例子说明了谦卑和以善报恶的美德,而林肯总统谦卑的对象只是一个『人』。那么,基督徒岂不是更应该在神面前谦卑,因祂是那位帅领我们在属灵争战上得胜的神;并且要效法主耶稣(祂为钉祂的人祷告 )以善报恶的榜样。

鸡祸】

信徒必须学习「自制」,特别在激动的时候。因为当我们坚持自己的权利与人争执时,便不合乎事主之道。一天有一个人的鸡越过矮篱,跑进隔壁人家的院子。邻人发现这些鸡把他院里的苗圃都踏坏时,一气之下打死了几只,并狠狠地把它们丢还主人。主人虽是基督徒,但看到心爱的来享鸡被打死时,一时十分生气。但后来他说,「起先我决定要报复,但是后来一想,我若这样做,基督必不喜悦,因为他劝我们息怒,并消弥争端。」当他到隔壁去时,他看到邻人仍然盛怒,在追逐其余的鸡,且冲着他大吼说,「我若能抓到它们,要把它们统统打死,我的苗圃整个都被破坏了!」基督徒说,「我很抱歉,我知道这是我的过失,让鸡跑到这里来闯祸,甚至我把它们的翅膀都切掉,也阻止不了它们乱跑,请原谅我的无知。我愿意六倍赔偿你的损失!因为我是基督徒,我不愿意失去邻居的友谊。」不料,那人嘴唇不停的抖动,他说,「我错了,其实我损失几颗种子算不了什么,却打死了你这么多的鸡,请原谅我发这样打的脾气!」你看,爱不是能遮掩一切的过错吗。

——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和睦相处“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有人和不讲理的邻居时起磨擦,最后只得对邻居蛮横无理的行为采取法律行动来保护自己。他说:“我试着照去做,但在这样的情境中,我感谢主在这一段教义中加了一个‘例外条款’,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和所有的人和睦相处――因为甚至主也承认对有些人而言,这是行不通的。”
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尽力与人和睦相处,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男孩问他父亲:“战争是如何引起的?”父亲回答说:“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德国人侵略比利时。”这时做妈妈的插嘴说:“把真相告诉孩子。是有人被谋害才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此时,父亲立刻回嘴说:“是我还是你在回答问题呀?”男孩的母亲一气之下冲出房间,使尽力气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当房间停止震动时,房内一片不安的沉寂。儿子于是说:“爸爸,你不必告诉我战争是如何开始的。现在我知道了。”
你的报复心很强吗?还是你已有了平和处事的修养?耶稣为他的敌人祷告。你能做到吗?今天试着尽一切可能与人和睦相处。
在我们心中燃起的怒火,
会毒化了我们所行所想;
只有信仰能让主爱显现,
并使我们变得真实坚强。
报复出气只能使你变得和冒犯你的人一样。


──《生命巂语》

史坦顿痛恨林肯。他曾谑说,大家何须到非洲去找大猩猩,大猩猩的始祖就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后来,林肯委派史坦顿为南北战争时期的军政大臣,看他为最合适的人选。林肯遭刺杀后,史坦顿称许他为人类最伟大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