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
≡ 页面菜单 | ▶ 播放
| ♥ 收藏
1「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
2「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
这封信是托坚革哩的女执事「非比」(
))带到罗马教会的,当时的邮政系统只为政府送信,私人信件必须委托旅行者把信带去。「坚革哩」(
))位于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是哥林多的两个海港之一(
)),那里的教会可能是哥林多教会的一部分。非比可能是一位希腊人,在坚革哩的角色可能与吕底亚在腓立比相似(
))。当时的人旅行时,常常携带一封熟人的推荐信,从而获得当地人的接待。保罗在信中特别「举荐」非比的属灵资格,可能是因为当时犹太和希腊罗马文化普遍不重视妇女的属灵智慧。
「接待」(
))主内肢体,是初期教会肢体生活的实际操练。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每到一处,只要找到当地的主内肢体,一定会得着接待。「接待」(
、
))和「接纳」(
、
))原文是同一个字,但和合本的中文翻译却不同,十四、十五章的「接纳」指在里面接受弟兄,十六章的「接待」指在外面服事弟兄。先有里面的「接纳」,然后才能有外面的「接待」;如果里面还没有「接纳」,外面的「接待」只是虚情假意。
上图:位于爱琴海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的坚革哩教会遗址。坚革哩是哥林多的两个海港之一(徒十八18),离哥林多只有10公里,那里的教会可能是哥林多教会的子会。
上图:罗马帝国邮差的浮雕。奥古斯都创立了罗马公共邮政(Cursus publicus),通过罗马道路系统运送官方邮件。邮差会戴着一顶独特的皮制邮帽,战车上有箱子用来装载邮件。在特别的情况下,驿马当天就可以把信件传递到800公里外。罗马道路的开通也促进了私营邮递业兴起,例如Tabellarii就是一家用奴隶送信的邮递业务经营者。大部分平民是靠旅行者来携带信件。
3「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
4「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
5「又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问我所亲爱的以拜尼土安;他在亚细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
本章是新约书信中最长的问候名单,其中包括犹太人、外邦人、皇家人员、奴隶、弟兄、姊妹。保罗特地问候了许多犹太信徒,目的是鼓励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彼此接纳」(
))。彼得没有被列在这份名单中,表明当时他并不在罗马。
在基督的身体里,肢体之间的属灵交通完全超越了人的背景,不管肢体的出身、地位, 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不管是弟兄还是姊妹,只管是否「在基督耶稣里」(
))。
保罗从来没有去过罗马,这些人很可能是保罗原来认识的,后来去了罗马。罗马皇帝克劳第于主后49年驱逐罗马城的犹太人,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也因此被迫离开罗马(
)),在哥林多和保罗在一起织帐棚(
)),之后又与保罗一同在以弗所事奉(
))。主后54年克劳第去世之后,许多犹太人纷纷返回罗马,百基拉和亚居拉也回到罗马,他们的家成为教会聚会的地点之一。
当时丈夫的名字都放在妻子前面,但保罗却「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
)),可能因为妻子百基拉在教会里的影响更大。圣经中五次列出这对夫妻的名字,四次都把妻子百基拉列在丈夫亚居拉之前(
、
、
、
)),只有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才放在丈夫之后(
)),可能是因为哥林多教会的一些妇女过于出头了。
初期教会在前三个世纪里并没有教堂,教会的奉献都是用来供应传道人、接济穷人、买赎奴隶,并没有用来建堂,聚会都在信徒「家中的教会」(
))。
「以拜尼土」(
))是亚细亚第一批信主的人。
上图:古代罗马的公寓楼。百基拉和亚居拉可能住在类似的公寓里,楼下开店,楼上住人。教会就在他们家中。
6「又问马利亚安;她为你们多受劳苦。」
「马利亚」就是「米利暗」())的希腊文。新约圣经中一共提到六位「马利亚」:1、主耶稣肉身的母亲马利亚());2、抹大拉的马利亚());3、伯大尼的马利亚());4、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5、马可的母亲马利亚());6、罗马教会的马利亚。
本节曾被认为证明本信是写给以弗所的,因为保罗了解以弗所教会,却不应该知道在罗马教会谁曾「多受劳苦」。但保罗对罗马教会显然是有所了解的()),百基拉和亚居拉也会介绍情况。
7「又问我亲属与我一同坐监的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安;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也是比我先在基督里。」
「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可能是一对希腊化的犹太夫妻,所以保罗称他们为「我亲属」。他们不仅为众使徒所熟知,自己可能也是见过复活的基督的使徒())。
保罗此时已经大有名望,但仍然尊敬那两位比他信主更早的同工,而不是轻看他们。
8「又问我在主里面所亲爱的暗伯利安。」
9「又问在基督里与我们同工的耳巴奴,并我所亲爱的士大古安。」
10「又问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亚比利安。问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安。」
11「又问我亲属希罗天安。问拿其数家在主里的人安。」
12「又问为主劳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问可亲爱为主多受劳苦的彼息氏安。」
「暗伯利」())、「耳巴奴」())和「士大古」())都是罗马名字。
「亚比利」())和「希罗天」())都是犹太人。
「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可能指亚利多布家中的奴隶。「拿其数家的人」())可能指拿其数家中的奴隶。
「土非拿」和「土富撒」(Tryphaena、Tryphosa))可能是孪生姊妹())。
「彼息」())意思是「波斯女子」,奴隶与自由人都有这个名字。
13「又问在主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
「鲁孚」可能就是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马可福音最初是为在罗马的基督徒而写,可能罗马信徒都熟悉鲁孚,所以马可指出「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这样读者就知道这位西门是谁了。西门因被人勉强背主耶稣的十字架,受感动而相信主,带领他的妻子、儿女归主。
保罗可能在叙利亚的安提阿认识鲁孚和他的母亲()),当时教会中的教师之一())就是古利奈人西门,可能保罗当时住在他们家中。
14「又问亚逊其土、弗勒干、黑米、八罗巴、黑马,并与他们在一处的弟兄们安。」
15「又问非罗罗古和犹利亚,尼利亚和他姊妹,同阿林巴并与他们在一处的众圣徒安。」
14节所列出的都是当时普遍的奴隶或被释放的奴隶的名字,他们可能属于一个主要由弟兄组成的家庭教会。
15节所列出的都是当时普遍的罗马名字,他们可能属于另一个家庭教会。
16「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
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说「在古代一个人向尊长问安,是用嘴亲手、胸、膝或脚,向朋友则亲他的脸颊」,通常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且只限于亲脸颊。新约时代的亲嘴是主人向客人问安的方式())。信徒们也以此表示彼此间的交通(、、、)),现今希腊东正教会在特殊场合仍沿用「亲嘴」礼节。当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彼此出现隔阂的时候,保罗特别吩咐他们「亲嘴问安」()),正是要鼓励他们操练「彼此接纳」())。
「基督的众教会」,可能指差派代表准备与保罗同往耶路撒冷的外邦教会()),保罗写信时正与这些代表们在一起。
17「弟兄们,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留意躲避他们。」
18「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
保罗在十四到十六章都强调要「彼此接纳」()),但对于「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不但不能「接纳」,反而要「留意躲避他们」())。因为「彼此接纳」的前提是「在基督里」()),而假弟兄、假教师并不是「在基督里」的肢体。对于假教师,我们「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彼此接纳」的界线是「在基督里」,同样,爱心的界线是在真理里。神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滥爱,而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在真理的范围里,「神就是爱」());越过了真理的界线,「神乃是烈火」())。
19「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所以我为你们欢喜;但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
20「赐平安的神快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和你们同在!」
对于各种异端,我们应该「在恶上愚拙」()),不必特意去详细研究,就像亚当夏娃追求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结果只会是「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只需要「在善上聪明」()),熟读圣经,自然就能辨明真假,以致「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快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引用了创三15。
21「与我同工的提摩太,和我的亲属路求、耶孙、所西巴德,问你们安。」
22「我这代笔写信的德提,在主里面问你们安。」
23「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会的该犹问你们安。」
24「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土问你们安。」
「提摩太」())是保罗所拣选的助手()),当保罗最后前往耶路撒冷时,他也随行())。
「我的亲属」())指犹太人,「路求、耶孙、所西巴德」())都是犹太人,其中「路求」是罗马名字,「耶孙、所西巴德」是希腊名字。
当时的人大都没有能力书写,通常都是口述书信,请人代笔。而保罗可能视力不好,所以也常常请人代笔,最后亲笔签名作为结束(、、、))。罗马书由保罗口述,德提执笔。「德提」是个罗马名字,代笔者通常不会加上自己的话,但「代笔写信的德提」())可能是与罗马教会有关的信徒,所以在此加了一句自己的问安。
「该犹」())可能就是「提多犹士都」。古罗马公民用第一名字和第二名字表国籍及姓氏,作为罗马籍的犹太人,他的全名应该是「该犹·提多·犹士都」。当保罗被哥林多会堂赶出来的时候,提多犹士却接待了他们())。他的家能「接待全教会」()),表明房子非常大。
「以拉都」())这个名字十分普遍,不一定就是徒十九2或提后四20的以拉都。
25「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
26「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借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
27「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
罗马书从神的「荣耀」被亏缺说起(、)),启示神要借着福音恢复人的「荣耀」()),使我们能今生「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来世与基督「一同得荣耀」()),让神的「荣耀」彰显在被祂恢复的人身上(、)),最终「使荣耀归与神」(、、))。因此,保罗「所传的福音」())乃是「荣耀」的福音。
「永生神」())是超越时间的,祂按着自己命定的时候和方式,将这荣耀的救恩奥秘「显明出来」())。虽然「万国的民」())都还在愚昧和黑暗之中,但是神自己会负责叫祂所拣选的人认识救恩,「使他们信服真道」())。人不能改变人心,「惟有神能」()),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独一全智的神」())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传福音不必担太多的重担。「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凡是神要做成的事,祂必能按着自己的美意和智慧、照着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做成。我们若真明白「惟有神能」,就能在一切属灵的工作上专心尽自己的本分,不为一时的得失所捆绑,甘心将荣耀「归于独一全智的神」,阿们!
一封举荐的信当一个人应征新职时,他请一位熟悉他的人,写一封证明信,说明他的品德能力。当一个人迁移到另一新的巿镇居住,他往往携带一封介绍信,给市镇上的写信的所认识的人。在古代的世界里,这种信是非常普通的。它们称做sustatikai epistolai,举荐书或介绍信。我们现在仍有从埃及沙漠中废堆里发现埋藏的写在纸芦上的这类书信。例如,有一个埃及种植橄榄树者,名叫密泰利(Mystarion ),有事差他仆人往见一位祭司长,斯多多滴(Stotoetis ),带了一封介绍信给他。--《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罗马书第十六章 B举荐非比 这封信写完之后,显然是托一位热心的基督徒姊妹非比,带到目的地去。她是为了私事而前往该地,保罗利用这个机会举荐她,希望收信的基督徒能款待她。 1.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坚革哩座落于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是哥林多的两个海港之一(。那里的教会可能是哥林多大都市内教会的子会。她是位 diakonos ,NEB 作“在坚革哩会众中任职的一位信徒”,在教会中,这个字无论是阳性或阴性,都应该译为“执事”。认为,执事的工作男女都可担任,该节的“女人”意思是指“女执事”(正如第2至10节的“男人”)。 2.为主接待她。亦即,如同接待基督徒肢体。无论“为主”与“为基督”(英译“在主里”、“在基里”)236有任何区别,这句话的意思都由下面的话清楚表达了:“合乎圣徒的体统”。出外旅行的基督徒,每到一处,只要找到信徒,就必定会得着接待(。 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此处译作“帮助”的阴性名词( prostatis ,女性资助人)与的分词 pro/stamenos (“治理的”)有关。非比在坚革哩的角色,显然与吕底亚在腓立比相似(。至于她曾给保罗什么帮助,我们只能臆测。 236 对这章中“在主里”(七次)与“在基督里”(四次)的讨论,见 C. F. D. Moule, The Originof Christology (1977), p.59。
C问候朋友 举荐非比之后,接下来是一连串亲切的问候,提到每一个人的名字。 许多人根据这一连串的问候辩论道,罗马书十六章不是写给罗马,而是给以弗所的非比要去的地方是以弗所,而(尤其)保罗所问候的人都住在以弗所。 所谓这一段原是一封给以弗的信,不知如何附加于给罗马的信之后,这种说法极不可能。古时候一封信的内容若几乎全是问候,并不见得太怪异,好像李R曼( Lietzmann )一度所认为的。但是如果十六章是另一封举荐的信,则这类信一般不会写问候的话237。其实,这种看法的份量不及另一种看法,即保罗将罗马书一至十五章作了一份副本给他在以弗所的朋友238,并在其后附加了一个举荐的说明,及一些个人的问候。 然而,既然这章是一封明明写给罗马基督之信的最后一章,最自然的假设,就是这章同样也是写给他们的,除非能举出很强的理由,才能否定这个说法。 那么,在罗马书十六章中,到底有哪些重要的理由可以支持以弗所为其目的地? i 在这章中,保罗问候了二十六个人,及五个家庭或“家庭教会”。在他从未到过的一座城中,他有可能认识这么多人吗?如果这是他很熟悉的城市之一,那就理所当然了。哥林多不必考虑,因为这封信(特别包括第十六章)是从哥林多发出的;但以弗所(他最近才在那里待了两三年)就极有可能,特别根据以下两个原因来看。 ii 保罗最先问候的人是百基拉和亚居拉(第3节)。无论是使徒行传或是保罗书信,我们所得到的最后资料,都说他们住在以弗所,家里有一个教会正如这里的所提到的。由于缺乏反对这种看法的证据,我们可以假定他们仍然住在以弗所239。 iii 接下来所问候的是以拜尼土,“他在亚西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第5节)。保罗在亚西亚省的第一位信徒自然应该是在以弗所,而不在罗马。 iv 除了这些个人的问候之外,17~20节劝勉的话,有人也认为可以支持以弗所之说。这段劝勉在内容与格式上,都与本封信其他部份不同。保罗在其中似乎没有顾到前面的原则,即不以使徒的权柄来对罗马教会说话;他对自己所建立的教会写信,却常运用此权柄。另外,这一段提到纷争,而本封信的其他部份,从征兆显示罗马教会有这个问题。这封信其他段落惟一暗示教会的关系有紧张之处,可能是指外邦信徒开始有优越感,瞧不起犹太弟兄。另一方面,本段的训戒却与保罗对以弗所长老的劝勉与警告有雷同之处。在给提摩太的两封信中,都提到以弗所教会的纷争与错误教训的问题而根据歌罗西书,有一种异端正乘隙进入了亚西亚省的另外一个地区。 至于本章的目的地为罗马之说,除了最基本的假定它和所属的本书信其他部份一样,是写给同一群人的之外,还有没有更有力的论证? i 这一系列的问候,若是写给保罗所熟识的教会,似乎有些奇怪。如果这一章是写给以弗所的,我们可以想像教会聚集起来听人朗读这信的情形。出席的人会听见保罗对其中二十六位提名问候。但是,保罗所认识的人当然超过二十六位,他在他们中间曾经待过很长的时间。其他的人会怎么想呢?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问:“为什么没有提到我?”但是如果保罗是写给一个不认识他的教会,他很可能会问候那些过去他执行使徒工作时,在各处认识的朋友,这些人现在都住在罗马。如果他提名问候他们,其他人不会因自己不在内而感到气愤,他们根本就不会存这种想法。歌罗西书也是写给保罗所未去过的教会,他在其中同样问候了几个人人数很少,因为这都市不在大道旁,与罗马的重要性不能相比,罗马是世界的首都: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当时保罗所认识的人有不少去了罗马,并不足为奇。尤其是当革老丢大帝在公元五十四年去世之后,很可能他五年之前所颁布驱逐罗马犹太人的御旨,已经被淡忘了。如果在那时候左右,许多犹太人纷纷返回罗马,其中必定包括一些犹太基督徒。百基拉和亚居拉是因公元四十九年的御旨被迫离开罗马,他们大概在公元五十四年,或不久之后就回到了罗马,而将在哥林多及以弗所的分支业务交代经理去经营,(正如他们在离开罗马之时,可能也交代某一个人处理在罗马的业务)。当时像他们这种生意的人,流动性很大,他们若在罗马、哥林多和以弗所之间来来去去,并非不可能,也没有不自然之处240。 以拜尼土也有可能与百基拉和亚居拉很接近,而随他们去了罗马。他们回到罗马,仍然会与保罗联络,而且可以让他知道,基督徒在当地的处境如何。 ii 第7至15节之中,有些名字出现在罗马的证据,强于在以弗所241。大部份原因是从罗马所得到的石碑资料比以弗所的多;不过这些只能够证实有此名字,却无法证实是否为同一个人。以下小注列举了更多细节,读者可以自己衡量其份量。最有力的例子,或许是11节“拿其数家在主里的人”;我们知道当时罗马确有一“拿其数家”。鲁孚(13节)这名字在罗马比在以弗所更普遍;但如果这是的鲁孚,他的名字可能不是在这两个城市中取的。然而的鲁孚,在罗马教会似乎颇为人所知;我们不能说,以弗所教会中没有叫鲁孚的人,但是我们手中没有这种资料。整体而言,研究这些名字的结论,比较倾向罗马的说法。 iii 16节提到,“基督的众教会”都向他们问安,这可能是指当时差派代表与保罗同行的外邦教会,他们要转交自己教会赠予耶路撒冷的救济捐款242。代表这些教会向罗马问安,是件特别兴奋的事。当然,代表他们向以弗所问安,也是件兴奋的事,但既然以弗所教会也有代表在内即特罗非摩,推基古可能也是,向他们问安就比较逊色了。 iv 至于17至20节的训诫,也未尝不可能是出于保罗。他在抑制自己向这个非他所建立的教会讲了很长一段话之后,终于暴发出一段紧迫的警告,要他们提防制造困扰的人,他在自己的宣教工场上非常清楚这些人的底细。如果以为这些人不会去罗马,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份了。他们(若还没有去的话)必定会想到那里去,让人接受他们的教训。保罗则必视警告罗马基督徒防范这些人为己任;而且,如果这些人比他先到,并受到欢迎,他自己想在罗马被接待的计划,就破坏无遗了243。 3.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保罗用 Prisca 称呼她(;,而路加则用她名字比较通俗的形式 Priscilla。“路加经常以口语化的笔法来写,所以惯用较通俗的形式;因此他总是写 Priscilla,Sopatros,Silas,而保罗却用 Prisca,Sosipatros,Silvanus。244”保罗和路加都习惯把百基拉的名字放在她先生之前;或许她的个性较为突出。保罗第一次遇见他们,是在哥林多,当时他们被迫离开罗马不久;他们那时可能已经是基督徒,因为保罗从未说他们是他的信徒。 4.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我们只能臆测这类事件发生于何时何地;或许是保罗在以弗所工作期间,所遇到的某一桩危险事件。 5.以拜尼土……在亚西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中文依原文直译;英文作“在亚西亚归基督的第一位信徒”(,司提反一家也同样被称为“亚该亚初结的果子”)。以拜尼土在罗马之说,参本部分前文第十一段,原书第267页。 6.问马利亚安,她为你们多受劳苦。这一句话曾被认为可支持以弗所之说。保罗很清楚知道在以弗所谁的服事最出色;而他怎么会知道在罗马基督徒当中,谁曾“多受劳苦”呢?但保罗对罗马教会显然有资料来源(:百基拉和亚居拉可以告诉他早年的状况,而现在,他们既已回到罗马,也可能经常和他保持联络。除此之外,我们只能猜想;对这位马利亚,我们没有其他资料(新约中有六个人叫这个名字)。 7.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后者的名字可以是阳性(Junias,为 Junianus 的缩写),也可以是阴性(Junia,如 AV 所用)。但是,Junias 之形式似乎无法肯定确曾出现过,因此阴性的 Junia 比较可能。这一对(也许是夫妻)是犹太人(保罗称他们为他的“亲属”);他们曾与保罗一同坐监过(,也许是在以弗所。并且,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意思可能是,他们不仅为众使徒所熟知,而且自己也是使徒(保罗的用法,指广义而言),工作十分出色。他们很早就已经是基督徒,比保罗信主还要早。他们可能是的讲希利尼话的人中之一(从他们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们是希利尼背景,而不是“希伯来人”);他们得着使徒的称号,或许是因为他们见过复活的基督(,“众使徒”)。 8.暗伯利。在那个时期的罗马石碑中,这个名字很常见,皇家人员取这名字的,屡屡可见。奥理亚氏( gens Aurelia )的一支用此为姓氏。这一支族中的基督徒,葬于多米提拉( Domitilla )墓园,位于维亚阿底提拿( Via Ardeatina ),是罗马最早埋葬基督徒的地方之一,从第一世纪末就已启用了(参15节的注释)。那个墓园的石碑中,有一块上面的图画属于早期的典型,而所刻的字为 AMPLIAT,是以第一世纪末、第二世纪初所通用的大楷体刻的(in uncials)。 9.耳巴奴。这名字的意思是“属于耳巴”或“城市”(即罗马),因此在罗马特别普遍。可是耳巴奴与保罗在基督里同工的地点并不是罗马,除非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在罗马和保罗在别处一样,都事奉同一位主。 士大吉。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稻的)“穗”,很少见;只出现过一两次,都与皇家有关。 10.亚比利。这个名字在罗马犹太人当中相当普遍,甚至何瑞斯以它为典型的犹太名字245。用这个名字的人中,有一位悲剧演员相当出名,他来自亚斯加隆(Ascalon),有一度甚得该犹大帝的宠幸246。在罗马石碑中,这名字有些与皇室有关,有些无关。 亚利多布家里的人。这位亚利多布是谁,我们无法断定。赖特福认为,他是希律安提帕一世的兄弟,住在罗马,身份为特殊公民(private citizen),并像他的兄弟一样,与革老丢关系友善。如果他将自己的产业赠与皇帝(这假设并非不可能),他家中的奴仆与自由公民与其他的皇室家人仍有所区别,称为 Aristobuliani (拉丁文,与保罗的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同义)。既然有人认为,这里的亚利多布是希律家中的人,而保罗下一个提及的人便是“希罗天”(Herodion),这岂是巧合呢? 11.我亲属希罗天。“我亲属”可能表示他是犹太人出身(参第7节)。 拿其数家。加尔文(对本节注释)和某些人认为,这位拿其数即为提庇留。革老丢.拿其数(Tiberius Claudius Narcissus),他是提庇留大帝时候的一位富有的自由公民,他在革老丢执政时,很有影响力,但是尼禄大帝于公元五十四年即位后不久,他的母亲亚基嫔娜(Agrippina)便下令将他处死247。他的货物被充公,他的奴仆可能成为皇室的产业,而为与其他皇室人员区别,便称为 Narcissiani 。如果这个看法正确,这问候便是达于这些 Narcissiani 中的基督徒。 12.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Tryphaena,Tryphosa)她们可能是近亲或姊妹,也相当可能是双胞胎,用同一个字根给双胞胎取名,十分普遍。这两个名字中,土富撒比较常见,可是在罗马石碑中,两者都为皇室人员取用,也都有其他人取用。然而,这两个名字与安纳多利安(Anatolian)有关连:土非拿出现于第二世纪的伪经保罗行传中(二十七~四十三章),是位女王的名字,她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曾恩待特克拉(Thecla)。(历史上有位土非拿皇后,是革老丢大帝的妻室,波利门二世(PoIemon II)的母亲;这封信写作之时,波利门是本丢与西里西亚的王)。 彼息氏。这个名字(意为“波斯女子”在罗马的希腊与拉丁石碑上都有,奴隶与自由人当中也有,但是皇室中则没有。 13.鲁孚。这个名字(意为“红色”、“红发的”),源自义大利文,而非拉丁文;在罗马和义大利十分普遍,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有两点令人注意:第一,提到一位鲁孚,是古利奈人西门的两个儿子之一;第二,这里提到这位鲁孚的母亲,说她(保罗这么说)“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马可所写的福音,最初是为在罗马的基督徒而写248,他指认古利奈人西门,就是发生于一个世代之前的事件中,替耶稣背十字架的西门;他对读者所说的意思是:“如果我告诉你们,他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你们就会知道我所说的西门是谁了。”因此,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在公元六十年代,罗马的基督徒圈子中,有一位鲁孚为人所熟知,我们难免会假定他可能就是保罗在主里蒙拣选的鲁孚(希腊文 eklektos ,“拣选”,自然有“上好的”意思,因此英文译为“闻名的”,或“出色的”)。 但如果鲁孚是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他的母亲什么时候成为保罗的母亲?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猜测,是巴拿巴从大数将保罗找来,与他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同工之时。西面的绰号叫尼结(“黑皮肤”),是当时教会中的教师之一,他已证实就是古利奈人西门。如果保罗当时住在他们家中;我们大可想像,西面(或西门)的妻子,对这位毫无特权的客人,就像母亲对待孩子一般。 14.黑米。这是一位幸运之神的名字,在奴隶中取这名字特别普遍。 八罗巴。是八罗比阿斯(Patrobius)的缩写;尼禄时有位身为自由人的财主叫这名字。赖特幅(腓立比书,179页)认为,保罗的八罗巴“可能是这位有权势的自由人之家人”。 黑马。是黑马格拉斯(Hermagoras)、黑马杜乐斯(Hermodorus)或黑马及尼斯(Hermogenes)的缩写。这名字很普通。几世代之后,一位罗马基督徒(身为奴隶)称作这名,他写了一本著名的寓言,称为牧人书( The Shepherd )。 15.非罗罗古、犹利亚、尼利亚、和他姊妹。这里应该直译(如AV,RV,NEB)为“非罗罗古与犹利亚,尼利亚与他的姊妹”,这样,犹利亚就可能是非罗罗古的姊妹,正如尼利亚的姊妹和他之间的关系一样。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犹利亚是非罗罗古的妻子;她的名字似乎与皇室有些关连。非罗罗古之名,则在与皇室有关的人中,出现过不只一次。 尼利亚。从第四世纪开始,罗马教会的传统,将尼利亚(和他的同伴更基流(Achillevs)与A拉维亚.多米提拉放在一起。后者是位出身皇室的基督徒姊妹,于公元九十五年被她的叔叔多米田放逐于潘达特里亚岛(Pandateria),在坎攀尼安(Campanian)海岸之外;但第二年他过世之后,便被释回。多米提拉墓园便是由她得名(见第8节的注释)。 阿林巴。是阿林皮奥德拉斯(Oympiodorus)的缩写。 16.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英译:“要以圣洁的吻彼此问安”);称之为“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英译:“爱心的吻”)。这种“圣洁的吻”,在殉道者犹士丁(Justin Martyr)所著 First Apology , 65 首次提到,基督徒崇拜中常这么做(“我们结束祷告之后,便以亲嘴彼此问安”);直到今天,在东方教会的仪式中仍有这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没有被列在问安的人中。如果这段问安是达与罗马的话,他的名字不在内,便意味他当时不在罗马。 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可能是指差派代表前来,准备与保罗同往耶路撒冷的外邦教会,保罗写信时,他们已和他在一起(见前文本部分第十四段)。这些代表的名字,提到几位。在这个时刻,保罗的工作正好告一段落,他很可能代表这段期间内所有与他有关的教会,向一个在普世地位特殊(正如罗马教会)的教会致意,何况,在保罗的心目中,这教会将在他下一阶段的工作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249。 【】「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坚革哩座落于撒罗尼克湾(Saronic Gulf ),是哥林多的两个海港之一。那里的教会可能是哥林多大都市内教会的子会。她是位diakonos,NEB作“在坚革哩会众中任职的一位信徒”,在教会中,这个字无论是阳性或阴性,都应该译为“执事”。认为,执事的工作男女都可担任,该节的“女人”意思是指“女执事”(正如第2至10节的“男人” )。
——《丁道尔圣经注释》
【非比为何人?何以保罗要向罗马教会举荐她?】
“非比”(PHEBE )意即“发光”,是一外邦人,原是以弗所亚底米女神的另一名字,可能她父母一向崇拜该女神,所以为他们的女儿起了这名字。非比信主后,名字依旧,但只为主发光。她是坚革哩教会女执事。坚革哩是在哥林多东边的一个港口,很可能她是罗马书的送信人,在英文圣经本书最后一节有一注脚,说明本书写于罗马,由非比带到罗马去。但有人猜想非比由哥林多到罗马作客或迁居到罗马,所以保罗向罗马推荐她的为人。
保罗说非比素来帮助许多人,从帮助一词的原文pRO-STATIS( 7tpOomrtQ便知她是坚革哩富有的上流妇女,该字表示她用钱财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和支持一切善举。
有不少解经家认为罗马书只有十五章,该章最后一节有祝祷语,表示该专信已写完。十六章是另外一封短信写给以弗所教会,由非比带去的。十六章未了也有一个祝祷语云。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
为主接待她。亦即,如同接待基督徒肢体。无论“为主”与“为基督”(英译“在主里”、“在基里” )有任何区别,这句话的意思都由下面的话清楚表达了:“合乎圣徒的体统”。出外旅行的基督徒,每到一处,只要找到信徒,就必定会得着接待。
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此处译作“帮助”的阴性名词(prostatis 女性资助人 )与的分词pro/stamenos(“治理的” )有关。非比在坚革哩的角色,显然与吕底亚在腓立比相似。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感谢神,我们在罗马书十六章中看到了身体,看到了肢体的相通、相助;肢体与肢体间都有感觉、有交通,也有交流供应;肢体在身体上是供给需要的,自己也是有需要的;没有一个肢体能对另一个肢体说:我用不着你。就是人看为极小、极软弱的肢体,也是不可少的;保罗尚需要非比的帮助,但非比也需要罗马圣徒的帮助;多帮助人的,她自己也需要帮助,因为她自己是肢体;肢体是不能独立自营生活的,他的生命、营养全在其他的肢体上,也就是在身体里;因此她去罗马,也得去找圣徒,因为只有在身体里才有互助,才有保佑。――谢模善
「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这话告诉我们:(1 )信主的人,应该常常彼此交通、彼此接待(例如看望、请爱筵等 );(2 )但是在彼此的交往、接待中,必须丢弃世俗的风气,合乎圣徒的体统;务求真诚而不虚假(例如送礼 ),圣洁而不邪淫(例如请客 ),重在属灵的意义,而不要外表的仆张(例如婚事、丧事 )等等,才能讨神喜悦。
――《读经指引》
【】「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
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保罗用Prisca称呼她,,而路加则用她名字比较通俗的形式Priscilla。“路加经常以口语化的笔法来写,所以惯用较通俗的形式;因此他总是写Priscilla,Sopatros,Silas,而保罗却用Prisca,Sosipatros,Silvanus。”保罗和路加都习惯把百基拉的名字放在她先生之前;或许她的个性较为突出。保罗第一次遇见他们,是在哥林多,当时他们被迫离开罗马不久;他们那时可能已经是基督徒,因为保罗从未说他们是他的信徒。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二人与保罗同工,当保罗拮挶时,他们接待他、帮助他;当保罗遭难时,他们为他的命,甚至『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哦,这样的同工何等美丽,何等难得。
――《读经指引》
【百善拉与亚居拉是何人,如何与保罗同工?】
这是一对夫妇,夫为亚居拉,妻为百基拉。他们原住在哥林多,以织帐棚为业。保罗因为也会织帐棚,所以投奔他们,一同谋生。这一对夫妇原是住在罗马,因为该撒革老丢下命所有的犹太人都要暂时离开罗马(时为纪元后52年 ),所以他们到哥林多暂住,以后可能回到罗马,所以保罗写信问候他们。
亚居拉与百基拉二人也热心与保罗一同出门传道 ),当亚波罗热心传道时,这一对夫妇曾给他更深的训练,证明他俩在真道上有较佳的基础,可以帮助另一位传道人。
这一对夫妇的大名曾六次记录在圣经中,两次是丈夫名字在先,妻子在后 ),另外三次先提到妻子,后提到丈夫 )。还有一次,中文圣经记载妻在先,夫在后,英文圣经根据不同古卷,丈夫在先,妻在后 )。
有人问何以把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放在丈夫亚居拉之前呢?一般解经家推测妻子百基拉善于辞令及讲道,在他们家中的教会中,百基拉是讲坛主持人。
他们追随保罗一同到以弗所布道后,就住在以弗所,并在该处建立“家中的教会”, )。
亚居拉(AOUILA )意即“鹰”(英文EAGLE一字与此拉丁文同字源 )。百基拉(PRIScILLA )意即“守旧者”。此二人同心在一般生活上织帐棚谋生,也同心在传道事工上劳苦,保罗还说他们会为保罗的性命冒险,可能指以弗所的大暴动事件而言(徒十九章 )。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
除了那些个别提名的外,保罗还向五组人问安。
近代社会有一趋势,认为组织『越大越好』。因此,有很多联合的大企业出现,甚至教会也有不少是『大型』的。这种情况引致一些困难,其中一样是个人会在这群体中失落,而事情也会变得十分不个人化。所以无论在商业、教育或宗教上,人们都感到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和他们的需要。
近年来,领袖们已经醒觉到,一个庞大的组织,若要有效地运作,需要在里面有不同的小组,组员又根据共同兴趣,彼此联络。这些组别经常相聚,一同探讨,有思想上的交流,达到工作成果。这些都是在大组合中不可能产生的。
对耶稣基督的教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意念。虽然我们对大的组合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以致我们会忽略小组的作用。但是,从保罗的问安中,我们看到小组是罗马教会不可少的。每个教会都需要有这些小组;这不是小圈子,也不是党派,而是自然因所在地点而形成的各小群,能彼此在属灵成长的路互相勉励,互相扶持。
【】「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圣经所说,在信徒家里的教会,乃是因为一个地方――城――的教会小,就在一个信徒家里聚会,所以就称作那个信徒家里的教会。这里所说在百基拉和亚居拉家里的教会,就是当时在罗马的教会。
【保罗被囚坐监时,有几人和他一同坐监?】
答①安多尼古——意得胜的男子,在圣经中仅此一处记载,为居罗马之一犹太基督徒,他和犹尼亚同是保罗的亲戚,先保罗而信主,后与他一同坐监。
②犹尼亚——意少年的,此人为男为女,则无可考,殆为男子之名,亦为居住罗马之犹太基督徒,先保罗而信主,他与安多尼古一同坐监之事实,圣经未有明述,他们在使徒中被称为有名望之人,此使徒二字之称呼,非谓二人为使徒,乃使徒尊重之辞,属于广义的称呼,因二人敬虔忠诚,为著名传道之士也。
③西拉Silas——意多树的,为犹太人,与保罗在马其顿的腓立比传道时被打下监,两脚上了木狗,约在半夜他他们祷告唱诗时,地大震动,监门全开,领禁卒全家得救,他俩亦因是罗马公民,亦得释放出监。
④亚哩达古——意善于治民者,他是帖撒罗尼迦人,,他在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一同被捕,第四次旅行布道时,又与保罗从该撒利亚往罗马去,,在罗马二人一同坐监。
⑤以巴弗——意可爱的,奉献,亚西亚的歌罗西人,为作基督忠心的执事,,在罗马与保罗一同坐监(门23 )。
⑥路加——意发光,他是一个外邦人,保罗称为所亲爱的医生,为保罗的同工(门24 ),保罗在罗按摩坐监时,独有路加在他身旁。
以上所记这些人除了西拉与保罗一同被打下监外,据说其余各人多是陪伴坐监,是没有罪名的,所以陪监的人,随和可以更换,任何友好均可陪监,这是当时罗马帝国律法所许可的。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曾与保罗一同坐过监的共有几人?】
一、这里说保罗的亲属安多尼古和犹尼亚。
二、亚里达古 )。
三、以巴弗(门23节 )。
四、路加 保罗当时是在罗马被囚 路加陪同坐监 并为他执笔写信 )。
五、西拉。
除西拉与保罗一同被捕和被监禁外,其余各人只是“陪同坐监”,陪同的人并无罪名,而且可以随时更换,任何好友均可“陪监”,这是罗马帝国律法所准许的。
有罪名而被监禁的人,在坐牢的时候,他们的左手被铁链锁着,那条锁链却与一看守的兵丁相连,该链却锁着那士兵的右手。每一时辰由一士兵看守,每日换十二个士兵。因此,保罗在坐监的时候,仍可用右手写信,同时有机会对看守的士兵讲道,可能保罗所写给各教会的信,那些士兵都看过一部分。在腓立提及“御营全军”一词,表示看守保罗的是御营的士兵,可能有很多因保罗讲道而信主的。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
「又问为主劳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问可亲爱、为主多受劳苦的彼息氏安。」可见我们为着主的劳苦,永远是主所记念的。
――《读经指引》
【】「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
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英译“要以圣洁的吻彼此问安” );,英译“爱心的吻” )。这种“圣洁的吻”,在殉道者犹士丁(Justin Martyr )所著First Apology,65首次提到,基督徒崇拜中常这么做(“我们结束祷告之后 便以亲嘴彼此问安” );直到今天,在东方教会的仪式中仍有这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没有被列在问安的人中。如果这段问安是达与罗马的话,他的名字不在内,便意味他当时不在罗马。
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可能是指差派代表前来,准备与保罗同往耶路撒冷的外邦教会,保罗写信时,他们已和他在一起(见前文本部分第十四段 )。这些代表的名字,提到几位。在这个时刻,保罗的工作正好告一段落,他很可能代表这段期间内所有与他有关的教会,向一个在普世地位特殊(正如罗马教会 )的教会致意,何况,在保罗的心目中,这教会将在他下一阶段的工作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亲嘴问安有何意义?】
答:亲嘴在新约圣经中有希腊文( )一词,表示友谊,如犹大卖主时之亲嘴,,而( )一词,表示更亲密之友谊,,有罪的女人用嘴亲主的脚,父亲见浪子醒悟归来,抱其颈项连连亲嘴,以弗所基督徒送保罗告别时,痛苦,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这里保罗在达罗马人书最后几样的问安语中,他说:「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他曾在,,等几处经节,同样提到这两句话,这是当时中东人一种通常的礼俗,是以显出在主内为一家之人,以圣洁之爱,联成一体,而这样的问安,是愿得主赐平安的意思,至于此问安礼的分别,是男仅行与男子,女子仅行于女子,乃当时之通例,亦不失为礼所宜然也。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弟兄们,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
弟兄们……我劝你们。,,对parakaleo一字的“外交”意味的说明。这段训勉并不是出于专横的态度。
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离间”(dichostasiai 复数名词 )在列为“情欲的事”(该处此字译为“纷争” )。“跌倒”(skandala 复数名词 )是路上的绊脚石。提过一种这类绊脚跌人之物,这儿可能也包括它在内。
背乎所学之道。或“你们所顺服的道理的模范”,didache这字 在该节译为“道理” 在此则译为“道” )。保罗相信,罗马教会所领受的道,与他传给自己所建立之教会的信息,内容相符。其实,如果罗马人注意他在至对他们所说的话,就已经可以防范保罗在此所提之人的宣传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
使徒一面借着问安,显出教会中亲密的交通;一面也明明警诫我们,要防备教会中的分裂。历来教会中总是有一班人,根本不是『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却常以『花言巧语』搬弄是非,『诱惑那些老实(单纯 )人的心』;为要『离间』、『绊倒』,叫弟兄姊妹背弃所领受的道,就是基督的启示;导致圣徒的不和,教会的分裂。这种人从始就有,至今更多;但主没有让我们申出肉体的手来制裁他们,主的话只叫我们『躲避他们』这些人,和他们的话语。
――《读经指引》
【】「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
这样的人……只服事自己的肚腹。,“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如果这句话的含意(除了其它意义之外 ),包括饮食的条例,保罗前面的话就很切合实情:“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保罗这段警告究竟是指哪一类教训,我们无法确定。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所以我为你们欢喜,但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
我愿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不要“过份单纯”,什么教训都接受(17节 )。:“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心志’英译作‘思想’ )。”下亦说:“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akerai/o 这里译为‘愚拙’ )像鸽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圣经中的善,并非指普通的好事,乃专一指着神自己。因此这里所说『在善上聪明』,就是指越过越认识神,越知道神的心意,越明白神的作为;而『在恶上愚拙』,乃是指不去理会神之外的事物。这就是基督徒长进的正路:一面越过越认识神,一面越过越离弃神之外的一切。
――《读经指引》
【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保罗说:「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这是他对罗马教会信徒所说劝勉的话,意思是要他们分别认清从上头来的聪明,这从上头来的聪明,或是指从神而来的智慧,,雅各说:「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这是说明神的智慧真义,是要在我们善行上显明出来,而使神的智慧成为我们的智慧,这从下头来的智慧,乃指世界来的智慧,,先知耶利米论到神对以色列民说:「我的百姓愚顽,不认识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智慧行善。」这已说明了世界恶智慧的危险,它是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成为愚拙,不认识神,与神为敌,。使人心怀苦毒,嫉妒纷争,骄傲自夸,抵挡真理,行不出善来,这样的智慧,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魔鬼的。以上这两等智慧,出于上帝的智慧,是深奥丰富难测,需要追求,,,;出于世界的智慧,是假冒危险,需要防范,,,。保罗曾引用旧约圣经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又说:「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这世上的辩士在那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么,世人凭自己的智慧,即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参18 ),从这一段的话语启示,便使我们更能明白前面所说在善上聪明与恶上愚拙教训的真意了。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神快要将撒旦践踏在你们的脚下何意?】
答:保罗收集癖:「赐平安的神,快要将撒旦践踏在你们脚下。」这句话的本意,原是他引自创世纪神对蛇所说的预言:「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这里所说的女人和女人的后裔,就是指基督和祂的众门徒。你(蛇 )和你(蛇 )的后裔,乃指魔鬼的全能。所说你要伤他的脚跟,乃指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注 )。主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将魔鬼践踏在祂的脚下,得胜了仇敌撒旦,但是到如今还未曾显明撒旦完全被信徒践踏在脚下,就当时的罗马教会信徒而言,仍有离间背道纷争结党之事的发生,乃是出于魔鬼的伎俩,所以保罗劝勉应许他们说:「主快要将撒旦践踏在你们的脚下。」这句话是指主耶稣将要再临的时候,则完全的得胜就快要成就了。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十二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兄弟括土」】
这个名字只在这里出现。别的名字多少有些名气。德丢为保罗代笔写这书信,该犹也必是重要的人物,以拉都是城内管银库的人,但是括土只是一个普通的信徒,只说他是一位兄弟,其他没有什么,也不能引人注意。他只在保罗书信中占一小的角落,不像其他的人像,显著地在大礼拜堂中为人所纪念,「兄弟括土」只这样一提而已。
谦卑的楷模——你想自己出名吗?不要要求这些!你要有满足的心默默无闻地度过今世,你仍可从你生命中发出,不只在你的小圈子里,也应遍及四方,就是不交往的人们中。你的喜乐是因生在神的家中,你所信的,是所有重生的人都在同一个家中,有同一位父,所以连结在一起,有亲爱互助的关系。
福音的启示——福音有连结的力量。在主降世前,世界四分五裂,因国族、言语、宗教等都是分歧的。于是福音来了之后,各族的人都归为一家,在基督里,祂是我们的兄长,在兄弟相爱的联合下,将这精神带至全世界。
【】在古哥林多城的位置挖出了一块铺路的石头,上面凿着以拉都是『公共事务督察』的字样。保罗用『城内管银库的』来形容他所认识的以拉都。我们不知道这两个身分是否形容同一个人。但这两个形容字句间不一定有冲突,因为当日的社会和我们今天的一样,公仆有时会身兼数职。
『括土』这名字的意思是『第四』(德丢是『第三』 ),除了在这里提及外,其他经卷没有他的资料。
【】「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士问你们安。」
在古哥林多城的位置挖出了一块铺路的石头,上面凿着以拉都是『公共事务督察』的字样。保罗用『城内管银库的』来形容他所认识的以拉都。我们不知道这两个身分是否形容同一个人。但这两个形容字句间不一定有冲突,因为当日的社会和我们今天的一样,公仆有时会身兼数职。
『括土』这名字的意思是『第四』(德丢是『第三』 ),除了在这里提及外,其他经卷没有他的资料。
【】「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
我所传的福音。。
和所讲的耶稣基督。这句话与“我所传的福音”本质上意义相同。“所讲的”就是Kerygma,所宣扬的信息,而耶稣基督是其主题与内容。
照……奥秘。(英文作奥秘的启示 )“奥秘”一词(一度隐藏的秘密 但现在已宣布 )(及注释 );此处“奥秘”是指福音,在大马色路上向保罗彰显,为要传给外邦人──亦即“基督的奥秘”。不久之后,他就因这奥秘而入狱。
永古隐藏不言。;。
——《丁道尔圣经注释》
【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是什么?】
答:使徒保罗在向罗马教会信徒作最后问安祝福的话中,说到「惟有神能照我们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这里所说的奥秘,就是指旧约历世历代所隐藏未有显明出来的事,于今得主的默示的给祂的使徒显明出来,,在本书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参一九O 一九一题 ),而且保罗在,6节更是作了具体的解释。这奥秘就是外邦人也有机会与犹太人一样,同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蒙应许,成为天父所爱的儿女,这基督福音的奥秘,虽从古以来是隐藏的,没有人知道,但如今借着圣灵启示祂的圣徒,并且按着永生神的命,把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万民晓得,叫他们信服真道,从此一切都得应验而显明矣。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
保罗以荣耀的颂赞来结束他这本荣耀的福音。在这颂赞中说出:(1 )他对自己所传扬的,有何等坚定的把握――『神能照我所传的坚固你们』(25 ),因为他全是从启示来的;(2 )他越说,感觉越荣耀,灵也越高昂,至终不得不发出赞美和称颂。正确的话语职事,都该如此。
――《读经指引》
【】「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
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指示万国的民。“万国”之前有定冠词,如。与的奥秘,是特别指保罗作外邦人的使徒,使外邦信徒(与犹太信徒一同承受神的应许 )归入基督──如此浩瀚的祝福,远超过旧约的料想。
——《丁道尔圣经注释》
【】
神在基督里那丰满救恩的福音,就是为要显明祂自己『百般的智慧』。所以当使徒说完了神在基督里丰满的救恩之后,就特别指明这位神乃是『独一智慧的神』。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
――《读经指引》
【罗十六章】
本章共有二十一项问安,十七项是保罗问在罗马的众圣徒安,四项是保罗的同工附笔问安。这说出何等美丽的故事:(1 )当初教会圣徒间的交通是何其亲切又甜美;(2 )作工的人对他工作区中的弟兄姊妹是何等熟悉而关切;他的问安都是何等切实、中肯,而非虚套;(3 )使徒这样广泛的问安,正是他里面基督福音丰满祝福的流露,多方面供应了多人的需要。
――《读经指引》
【】当一个人应征新职时,他请一位熟悉他的人,写一封证明信,说明他的品德能力。当一个人迁移到另一新的巿镇居住,他往往携带一封介绍信,给市镇上的写信的所认识的人。在古代的世界里,这种信是非常普通的。它们称做sustatikaiepistolai,举荐书或介绍信。我们现在仍有从埃及沙漠中废堆里发现埋藏的写在纸芦上的这类书信。例如,有一个埃及种植橄榄树者,名叫密泰利(Mystarion ),有事差他仆人往见一位祭司长,斯多多滴(Stotoetis ),带了一封介绍信给他。
密泰利致书于其自己人斯多多滴,问候你好。
我差遣我的白拉多(Blastus )为了我榄橄园里需用的叉杖到你那里。
请不要留他太久,因为你知道我无时无刻都需用他。
书致岛上的祭司长,斯多多滴。
这是一封举荐书,介绍白拉多为?有事要看他。保罗相同的,写信介绍非比给罗马的教会。
【罗十六章 心爱的章节】一位杰出的圣经教师有一次被问到甚么是他最心爱的圣经章节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罗马书最后一章。」
问话的人立刻翻开圣经,看看那一章书究竟是讲些甚么,结果大为惊异:「奇怪,你没有记错吧,罗马书最后一章不过是一大堆的人名啊?」传道人笑着说:「没有错,这些名字正是我喜爱它的理由,这是圣经中谈论个人最多的章节,其中所列举的三十四个人名,都是杰出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忧和喜——他的盼望和失望——然而他们每一位在服事基督的事上,都有不同的贡献。因此,圣灵觉得使徒保罗有必要把这些名字记录下来,让我们知道主喜爱这些圣徒,同时也欣赏他们的事奉。」
我们也是一样,各人有他自己特别的事奉方式,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还想起另一个故事:有一次一条船遇难,大家换上救生艇,所有身强体壮的都用力划桨,眼看就靠近岸边了,但还差那么??,这时船上那个残障的人,也用劲助上一臂,使船平安靠岸,逃过凶恶的风浪。亲爱的弟兄,你的帮助、你的努力只要是在主这一边的,将会为主所纪念,深信当天上的书卷摊开时,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那上面。
——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