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前书 第8章


圣经综合解读

1「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当保罗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时,首先不是谈「知识」,而是先强调「爱心」。「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指缺乏爱心的属灵「知识」,只会让人「自高自大」。因此,属灵的事情不单要根据「知识」,还应当出于「爱心」,才能荣神益人、造就弟兄。
「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原文是「但爱心造就人」。不是说只要有「爱心」就能「造就人」,而是说有了属灵的「知识」,还必须加上「爱心」才能「造就人」。神从来没有说「爱心」比「知识」更重要,却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弃掉你」())。从神而来的「爱心」,一定是建立在真理的「知识」上:「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而许多异端、异教,甚至许多抵挡神的人,在人看来都很有「爱心」,却弃掉了真理的「知识」,最终还是被神弃绝。
「论到」,指哥林多教会在信上询问此事。「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可能是引用哥林多教会信上的话。哥林多城庙宇林立,市上售卖的肉类和食物大部分是先祭过偶像的,信徒难免有意无意地吃到「祭偶像之物」。有些信徒认为吃了「祭偶像之物」就等于有分于敬拜偶像,有些信徒则认为「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所以无所谓,因此在教会内部引起了争论。
上图:哥林多古城的太阳神阿波罗庙遗址。市上售卖的肉类和食物可能是先祭过阿波罗神的。

2「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3「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4「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5「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6「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

「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可能是引用哥林多教会信上的话,表明偶像本身是虚假的,并没有特殊的能力。但保罗也强调「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虽然偶像本身「算不得什么」,但偶像的背后却有魔鬼在做工。
「主」())在当时的异教中常用来指神明。
当时的异教认为万物分属不同的神明管辖,「或在天,或在地」()),各有不同的管辖领域,所以他们敬拜「许多的神,许多的主」())。但基督徒所敬拜的「只有一位神」()):祂统管万有,是生命的源头,「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为祂而活,祂是我们生活的目标。
保罗明确地把主耶稣包括在「只有一位神」里。「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指圣父借着圣子创造万有())。「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指我们是基督里「新造的人」())。

7「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8「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9「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一个刚强的肢体并不能满足神的心意,肢体之间互相体恤、彼此造就,建立基督的身体,这才是神所要的。因此,虽然「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但如果绊倒了软弱的弟兄,影响了身体的见证,「那绊倒人的有祸了」())。所以,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和权利,都应该在爱心的基础上「谨慎」())使用,因为「惟有爱心能造就人」())、使教会合一())。
「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所以基督徒有吃「祭偶像之物」())的「自由」());但如果这自由和权利「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我们就应该为爱心而放弃,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是让我们可以自由地脱离自己、世界和罪恶,爱神爱人。因此,在基督里得着「真自由」())的人,因为爱神爱人的缘故,许多原来认为「非做不可」的事,现在就可以自由地不做;许多原来觉得「不吐不快」的话,现在可以就自由地不说。无论是坚持吃「祭偶像之物」、还是坚持不吃「祭偶像之物」,都不是「真自由」。

10「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

11「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12「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在偶像的庙里坐席」()),指哥林多城的庙宇里有许多饭堂,当时的社会习俗是在庙宇中宴请宾客。另外,一般人平时没有肉食,只有在庙宇中的异教庆典场合才能吃上一点肉。
「知识」()),指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如果有属灵知识的信徒「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被那些信心软弱的信徒看见了,他们就会照样跟随,以为可以不必分别为圣,因此重返以前拜偶像的生活。
「放胆」())原文与「造就」())是同一个动词,用来讽刺和对比:「爱心能造就人」()),但缺乏爱心的属灵「知识」却使人「被造就」成「去吃那祭偶像之物」())。
「沉沦」())原文在保罗书信中又被译为「败坏」())、「灭亡」())、「失落」())。「沉沦」原文是现在式,而不是将来式,不是指永恒的灭亡结局,而是指属灵生命现在被绊倒())、被败坏。虽然谁也不能把神所拣选的人从圣父和圣子的手里夺去()),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自以为刚强、有属灵「知识」())的信徒都应当谨慎,即使我们没有犯罪,但如果我们的刚强、「知识」绊倒了「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不但是「得罪弟兄们」()),更是「得罪基督」())。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因为主耶稣说:「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对有知识的人的忠告

我们已经看见,在任何的希腊城巿里,几乎不可能每天不遭遇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有些哥林多的信徒不认为这是问题。他们以为他们超人一等的知识教导他们,外邦人的神并不存在,因此一个基督徒可以毫无内疚的吃祭过偶像的肉。事实上保罗对这问题有两种答案。一种要到以后在可以读到。在那段经文中,保罗很清楚的说明,虽然他十分的同意外邦人的神并不存在,然而他觉得精灵与魔鬼的确的存在,他们在偶像的后面利用它们引诱人离弃敬拜那真实的神。

在这段经文中,他用此较简单的议论。他说,在哥林多有的人到今为止,终身相信外邦的神;这种思想单纯的人明知道他们是假神,很难完全放弃原有信仰。当他们吃了祭过偶像的肉以后,良心受到责备。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然而他们总是情不自禁的有这种内疚的感觉。因此保罗辩论说,如果你们说,吃了祭偶像的肉绝对没有损害,在实际上,你害了这些思想单纯的弟兄,混乱了他们的真心。他最后的议论是,即使这是一桩对于你没有损害的事,如果要损害另外一人时,就必须放弃,因为基督徒必不可做任何绊倒弟兄的事。

这段经文所讨论的事,对我们很少有关系,不过这给我们三条永远合适的原则。

(一 )有些事对于一种人是安全的,可是对另一种人却是十分不安全的。譬如说,神对每一个人有祂秘密的阶梯进入他的心里,这是令人愉快而真实的;同样,魔鬼也用他自己秘密狡猾的阶梯进入每一颗人心。我们或许有足够的力量拒绝某些试探,不过有的人却是不能。有些事在我们看来并不是试探,对有些人却是强力的试探。因此,在我们考虑要否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必须不只想到怎样影响我们自己,也要想到怎样影响其它人。

(二 )单单凭知识,不能对事物加以判断;一切事物都当凭着爱心判断。那些前进的哥林多信徒说,他们所知道的多于那些认为偶像有作用的人;他们的知识已使他们远超过这种境界。知识往往藏有某些危险。知识常有一种趋势令人傲慢,觉得高人一等,并毫无同情的轻视不像他那么前进的人。这样的知识并不是真的知识。感觉自己有高人一等的知识是一件危险的事。我们的行为不应当根据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知识,乃是应当根据同情和体谅他人的爱心。为着他人的缘故,我们宁愿不做,不说那些在某些情况下认为正当的事。

(三 )这引入了那最高的真理。没有人有权享受一种玩乐或要求一种自由,有可能使另一人毁灭的。他自己或许有坚强的意志,不使这种玩乐越出范围;他的行动对于他自己或许是安全的;不过他不只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此他软弱的弟兄。一种玩乐有可能使其它的人灭亡的不是一种玩乐,乃是是一种罪。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八章

Ⅴ祭偶像的肉

吃不吃祭偶像的肉,还有什么可犹疑的余地呢?今日的信徒会觉得有点奇怪。我们今日会觉得,与偶像绝无可妥协的地方。可是,对第一世纪初信主的哥林多人,则不是这么容易了。当时情况有两方的困难:第一,当时在庙里,或在某些与偶像有关的场所吃饭,是公认的一种社交习惯。这是当时社会仪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莫法特)。人们聚集的场合,不论公开或私人的集会,都是与献祭相宜的场合。若不参加这样的集会,就等于从社交圈子中断绝了。不但如此,低层社会的人(以下),“惟有从异教宗教庆典中才知肉味”。不少人“绝不肯放过这些异教庆典中所得的肉碎”(Theissen, pp.128以下)46。有的信徒吃起来,良心有亏;有的坚信只有一位神,会这样想:“在一块木石面前吃肉,有什么相干?献给一位不存在的神的肉,有何分别?”

第二,市上所卖的肉,大部分都首先献过祭了(见 SPC ,p.33)。牲口一部分在坛上献给神,一部分给祭司,通常还有一部分给献祭者。祭司们多半会把不用的出售。所以,有时很难分辨店里的肉,是否是献过祭的。留意这里有两个问题:在庙里坐席,和吃市上卖的祭肉。可讨论的有许多方面,保罗先用信徒的爱心来着手。

46 巴勒特引用 H. D. F. Kitto:“日常的食谱是麦粉,橄榄、一点儿酒、鱼作为配菜,惟有大节日才有肉吃。正如 Zimmern 说:一般古希腊人的晚餐有两道菜,第一是粥,第二也是粥”( NTS , 11, 1964~65, p.145)。
A对偶像的认识

1.论到( peri de )这词式,是用来引出哥林多人信上询问的事(见。这是他们的疑难之一。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可能是引哥林多信上的话( NEB GNB )。保罗也同意,知识是重要的,他同意要应用知识行事。“都”字可能暗示哥林多人,他们引以为荣的知识,并非得天独厚,乃是信徒所共有的。但爱是更重要的。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见“自高自己”注解)。知识往往与骄傲相伴而来,却与基督徒真义相违。知识叫人自高,爱心却造就人(参腓立斯,“知识叫人看来伟大,却只有爱心能叫人成长”)。造就( oikodomei )原应用在建筑上;保罗喜欢用来比喻信徙品格的进程(见 TNTC ,p.102)。

2.今生的知识再完善也不过是片面而已,人以为自己知道多少(完成式表示完全的知识),其实他仍是不知道(若简单过去是表始动词(inceptive),意思是他对真知识尚未起步),按他所当知道的(当 must , dei )。自己知道的必然是片面不齐全的,就无甚可夸了(。可能还有另一个想法:自以为知道的,其实不知道(。正如 Kay 说:“知识自傲于学了许多,智慧自谦于所知极微。”

3.相反地,爱心有恒久的功效。这里保罗的话叫人感到意外。他说“若有人以为知道什么,他什么也不知道;若有人爱神”,我们以为他会说“他就有真知识了”,可是他说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我们认识神,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乃是神认识我们:“主认识谁是祂的人”。真正爱神的人,就列在神喜悦认识的人的圈子里了。

在这三节里,保罗轻微地责备那些过于高抬知识的人。信徒的指标是爱,不是知识。

4. 再回到祭肉的问题上去,保罗同意哥林多人说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或“世上并无偶像”;参 JB , NEB )。不少人认为他也许在引用哥林多人的话,因为这句话绝不代表他全面的见解,他后面说过,献给偶像其实是献给魔鬼了。偶像背后有邪灵,虽然并非拜偶像者以为的那一位。不过,这里不是保罗的重点。保罗同意外邦人拜的神并不是神,在这宇宙系统中,并没有与偶像相类的实体。既肯定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就必然没有偶像的神了。犹太小男孩最先学习的,就是示玛( Shema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这是绝对基要的。犹太人坚守不移,基督徒的信念也绝不逊于犹太人。

5.保罗承认有称为神的,拜偶像者视所拜之物为“神”,也相信它是神。称为表示不真。不管它或在天,或在地,一概否定了(屈梭多模解释在天者为太阳、月亮、星辰,地上的是邪鬼)。许多的神和许多的主,大概没有多大分别。“主”在当日的异教中,很常用来指神明(保罗用主来称耶稣基督,用心就更显明了)。保罗的用意不过是说明外邦世界拜满天神佛,却没有一个是真的。

6.然而是很强烈的相对语 all ,我们( for us )是放在强调的位置上。信徒与拜偶像的人极大的分别:只有一位神。父是神的称呼的特色,一方面说明祂与子的关系,一方面也说明祂对祂子民细心的关注(两方面在下句中都有提及)。异教者把被造物分属于不同的神明或女神,各有不同的领域。但保罗说,这一位神统管万有。我们从祂而来,为祂而活;祂是我们的源头与目标。前置词归于( for ), eis ,表示生命的环境。信徒是为神而生活的。

保罗又提及子,就是一位主,耶稣基督。一位指出基督徒相信一神论,有别于异邦的多神;而主则指基督的神性。两者一口气来谈论,就更明显了。保罗在此没有考究两者的关系(使日后的神学家添了不少难题!)。不过,他明说只有一位神,也明明地把主耶稣包括在一位神里了(参莫法特,“保罗视那一位主与一位神同为一”)。万物都是藉着祂有的,指明基督是经手创造的一位;父藉着子创造万有(参约壹3;以下)。我们也是藉着祂有的,意思是信徒惟有透过祂才存在,这儿是指在基督里的新创造(

B软弱的弟兄

保罗对拜偶像有不少话要说,例如,信徒必须逃避拜偶像的罪恶,视为与魔鬼联合。不过,他首先要信徒以爱心行事,在这事上,或在其他事上,刚强的要考虑软弱者而行事才好。

7.保罗前面说过,信徒该有知识看穿偶像原“算不得什么”。这里他指出不是所有信徒都有这知识。这话与1节并不矛盾。第1节保罗说这知识并非局限于哥林多优秀的分子;原则上来说,每一个信徒都可以有这知识。不过,不是每个信徒都到达这地步,有些人未信主时,习惯了把偶像当真的想法,未能一下子排除掉。就如今日宣教工场上,不少信主的人很难完全丢弃巫术的信念(更不用说在称为“开明”的社会,也存留多少迷信呢!)。在哥林多,旧思想仍然保持未脱;有人吃祭过偶像的肉时,一向对偶像的观念会令他们觉得仍然在拜偶像。保罗说他们的良心软弱,也就污秽了。刚强者深知偶像算不得什么,吃了祭肉毫无影响,但对软弱的弟兄却自觉犯罪了。

8.其实(But,de,是反义字),吃什么食物是很次要的事。那些主张可以吃祭肉的人,并不是持守什么大不了的原则(如保罗坚决拒绝必须行割礼的主张)。食物是无关重要的,不能叫神看中我们( bring us near to God ),现在式是指此时此地(有版本作未来式;食物在审判的日子,不会叫我们在神面前得奖或受责)。吃不会叫人更完美,不吃也不叫人亏损。保罗在此可能又引用哥林多人的话,那些刚强的人认为信徒应该使用自由吃祭肉;这才表示他完全明白偶像算不得什么的真理。若有人怕事不敢吃,他们就说他是个差劲的基督徒,若吃的话,就优胜多了。若是这样的话,保罗一方面接纳他们对食物的看法,却倒过来应用,吃不吃都无关紧要,无须坚持。

9.人若坚持一定要做准许做的事,其实就未学会爱心的功课。信徒必须顾及软弱的人。哥林多那些刚强的人,要争取“权利”(恐怕你们这自由,译自 exousia ,“权柄”或“权利”);对于偶像,他们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保罗提醒他们,若对别人有损时,信徒绝没有使用“权利”的自由。绊脚石( proskomma )是路上的石块,障碍物,叫人跌倒,行走困难的。刚强者行事,绝不能妨碍软弱者向前走。一个人看为对的,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很错。一个人的正误标准,不能强压在别人头上,人家的良心会有不同的反应。

10.保罗提出有什么情况会出现,假设一个有知识的人,在偶像的庙中坐席,这是常见的社会习俗。不少释经学者指出,在俄西林古(Oxyrhyncus)的蒲纸卷中,有这样的请柬:“Chaeremon 诚请你明天赴上主 Sarapis 之宴,地点为 Sarapeion(即 Sarapis 庙)……”,从附图(一、二)中可见一间典型的哥林多庙宇的格式。进食就是“坐席”;那人在为偶像而设的地方,倚着桌子,怡然自得。保罗问,一良心软弱的人,岂不会因而放胆仿效吗?这动词是译作第1节的“造就”。刚强的人必然会说,要鼓励软弱的人实行这些教训,他们就自然得着造就了。保罗沿用他们这个字眼,指出其中的害处。“这样的榜样真能‘造就’软弱的弟兄么?你‘放开他的胆量’自取绊跌罢了!”(参 Lenski,“明明是破坏,却称为教导”)。

图一:哥林多的神庙

这是哥林多人熟悉的偶像庙宇,留意那饭堂。

图二:神庙中的饭堂

每间饭堂可容纳十一个人,房间当中的正方形,必定是煮饭的地方。院子则成为最理想的集会处所,人人可用,又可通入饭堂(。保罗的时候是否还用这些房间,我们不敢肯定,但有这可能。不过,一般来说,他那时候的庙宇也必大同小异。

11.保罗说明后果。刚强者引以为荣的知识,引致软弱者极严重的伤害(动词转用分词,可能表示继续不断的软弱)。沉沦( apollytai )是个很强烈的字眼(参腓立斯,带来属灵的灾殃)。刚强的人诱导软弱的人陷入罪里,招来毁灭性的大祸;这些罪是他本来不会犯的。保罗指的是现在式的活动(时态是现在式,非未来式):“这里不是说那人永恒的结局,而是现今信徒的生命与事奉被扼杀了”(布鲁斯)。字眼的次序很特别,保罗强调“基督为( di~ hon )他死的软弱弟兄”,这句原放在未尾。“这最末一句的声势再强烈不过了,每一个字都有讯息在其中;‘弟兄’,不是陌生人;‘为他’,正为免他沉沦;‘基督’,不是别的等闲人物;‘死’,非同小可的事”(Robertson 和 Plummer)。

12.害了软弱的弟兄,已经够遗憾了,但还未完结。得罪弟兄们,等于得罪基督(这功课是保罗在大马色路上,老早就领会的了,以下)。他们是“在基督里”的,所以任何为害于他们的,也就是敌对基督了(。作基督徒是极尊贵的;有时很容易轻视教会中的某些分子,看他们为不重要。其实并非如此,圣灵的殿绝不会不重要,神也住在软弱人里面,我们必须尊重他们为基督的肢体,提防得罪主。伤 typto{ ,新约只有这里用喻意式出现。一般用法是强力击打,刚强的“打击”软弱者的良心,大大伤害了他们。

13.保罗自己则竭尽所能不绊阻软弱的弟兄。这段经文中,他可能单指祭偶像的肉,不过他只说“食物”(NIV 作我所吃的)。若必要的话,他宁可吃素,永不吃肉。重点是,不求自己的权益,自己的舒畅,而是弟兄之间的益处。这里很强调弟兄;上三节中出现了四次(NIV 最后一次作他)。叫……跌倒是 skandalizo ,很难译的动词。意思是“开动陷阱”(从 skandalon 来。。饵棒,陷阱上的一根棒,如鸟兽一踏上去,陷阱就开动)这字用来比喻很多种烦扰。保罗这里用的否定词是 oume{ ,是很强烈的,并与“into the age”(指来世)连在一起,是极强烈地说永不。

这一章陈明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刚强的信徒很容易体验,许多事是可行的,无害的,但软弱的却看为罪恶。当然,并不是说新约圣经认为坚强的信徒,一生就被困在弱者的枷锁下;而是说刚强的人要时常用爱心体念软弱的。就如上例,刚强者要为弱者的良心,在行为上有所约束。单为争取“权利”,是收不到什么善果的。(参罗十四,保罗讨论同样的主题)。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论到(peri de )这词式,是用来引出哥林多人信上询问的事。这是他们的疑难之一。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可能是引哥林多信上的话(NEB及GNB )。保罗也同意,知识是重要的,他同意要应用知识行事。“都”字可能暗示哥林多人,他们引以为荣的知识,并非得天独厚,乃是信徒所共有的。但爱是更重要的。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知识往往与骄傲相伴而来,却与基督徒真义相违。知识叫人自高,爱心却造就人(参腓立斯 “知识叫人看来伟大 却只有爱心能叫人成长” )。造就(oikodomei )原应用在建筑上;保罗喜欢用来比喻信徒品格的进程,p.102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单属世的知识叫人自高自大,连属灵的知识也叫人自高自大,甚至是圣灵所赐的恩赐――知识本身,也叫人自高自大。但不是说知识完全不好,若是知识出身爱心,受爱心的领导,就会造就别人。

――《新约全书释义》

知识──爱心。人有所知实无可夸者,因他尚不知他所当知的。然而,知识总是叫人自高;爱心能造就人──因有了爱心,则不以其所知者为要,而念及他人的愚昧,不以己的自由绊人脚。―― 倪柝声

】知识既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骄傲 ),又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跌倒、难处 ),只有爱心能身兼双职。

――《新约全书释义》

,4】

关于吃祭物,保罗自己是有『知识』的,『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么』(4 ),但他更知道,『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建造人』(1原文 ),这爱就是基督。所以他为了顾念『人不都有知识』,情愿将他的知识暂放一边,而俯就他们,这就是基督的原则。

――《读经指引》

基督徒可以吃祭偶像之物么?】

答:在哥林多的地方,庙宇偶像林立,教会处在这种宗教崇拜偶像的社会环境中,信徒的生活习惯难免不受其影响,当有不少人曾在偶像的庙里坐席,吃过祭偶像之物,所以论到这吃祭偶像之物,就有人向保罗提出来应当如何处置,这个问题盘根错节,甚难解决,保罗在本书信中分析详明,作了很清楚的答复:

①信徒应知神只有一位,万物都是神所造的,偶像算不得什么,所以吃或不吃那是否祭过偶像之物,无损也无益

②至于那良心软弱的信徒,他以为吃了祭偶像之物,而感到心里不安,因他疑惑,不凭信心而吃,觉得有罪,最好不吃

③有知识信心坚固的信徒,为了体恤那信心软弱的弟兄,不要得罪他,伤了他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就以身作则,宁可不吃,免得叫他跌倒

④凡市上所买的食物,或是不信的热所请赴摆设的筵席食物,信徒只管享用,不要为良心不安的缘故而发生疑问,且就食物本身来说,都是圣洁的,并不能污秽人,因为凡一切的物都是属乎主的

⑤任何食物,基督徒应当谢恩而吃因为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所以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能对己无损,对人有益处,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就是了

⑥信徒应避免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进食,因为那是祭鬼的筵席,有与鬼相交污秽之嫌,置身其境内,与信徒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爱神的人「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神是无所不知的,世上所有的人都是神所知道的。然而有的人却是神所特别知道的,认识的,赞许的,也可以说是神所喜悦的,看重的,那就是爱神的人,在神的心中有地位,有分量。

爱神的人在世上可能很卑微,渺小,没有什么才干,能力,智慧,作不出什么伟大的事业。可是有一颗爱神的心,神就看为比其余的人所献的更多,使神的心更满足(路211~4 )。神并不缺少什么,祂向人所要的就是能尽心尽性尽意地爱祂(太2237 )。只有爱能摸着神的心,使祂满意,爱是与神接近的快捷方式。

因为祂先爱了我们,不但创造了天地万物和我们的生命,并且连祂独生子都为我们舍了(约壹49-10-19 )。祂那样的大爱,就应当换得我们的爱。何况神对爱祂的人有极宝贵的应许。不但今生万事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罗828 )。并且将来要承受祂的国,和所预备超人所想的福分呢(雅25 林前29 )!爱神最重要的表现在于遵守神的命令,听祂的话(约壹25 53 约1421-23 )。

──《每日天粮》

最大的爱心是爱神;最大的知识,是为神所知!―― 倪柝声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神最喜欢的事,就是人爱祂。所以我们讨神喜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专心爱神;这比对属灵的事有知识,更为紧要。

――《读经指引》

『神所知道的』。爱神的人、不爱神的人,神都知道;此处的知道是同意、喜悦的意思。

――《新约全书释义》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保罗承认有称为神的,拜偶像者视所拜之物为“神”,也相信它是神。称为表示不真。不管它或在天,或在地,一概否定了(屈梭多模解释在天者为太阳、月亮、星辰 地上的是邪鬼 )。许多的神和许多的主,大概没有多大分别。“主”在当日的异教中,很常用来指神明(保罗用主来称耶稣基督 用心就更显明了 )。保罗的用意不过是说明外邦世界拜满天神佛,却没有一个是真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当时外邦治理的君王,人都称之为主(就是神的意思 ),为恩主就是救主;非斯都就称该撒为主;故此君王不但受人的尊敬,竟然也受到人的敬拜。但基督徒是只有一位神、一位主,也就是否认了许多的神、许多的主,而只拜一神、一主。古时许多圣徒都曾因不肯称皇帝为主而被杀,示每拿的主教帕利克就是其中的一位。―― 谢模善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

然而是很强烈的相对语all,我们(for us )是放在强调的位置上。信徒与拜偶像的人极大的分别:只有一位神。父是神的称呼的特色,一方面说明祂与子的关系,一方面也说明祂对祂子民细心的关注(两方面在下句中都有提及 )。异教者把被造物分属于不同的神明或女神,各有不同的领域。但保罗说,这一位神统管万有。我们从祂而来,为祂而活;祂是我们的源头与目标。前置词归于(for ),eis,表示生命的环境。信徒是为神而生活的。

保罗又提及子,就是一位主,耶稣基督。一位指出基督徒相信一神论,有别于异邦的多神;而主则指基督的神性。两者一口气来谈论,就更明显了。保罗在此没有考究两者的关系(使日后的神学家添了不少难题! )。不过,他明说只有一位神,也明明地把主耶稣包括在一位神里了(参莫法特 “保罗视那一位主与一位神同为一” )。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指明基督是经手创造的一位;父借着子创造万有(约壹3,。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意思是信徒惟有透过祂才存在,这儿是指在基督里的新创造

——《丁道尔圣经注释》

】(1 )良心因没有知识就软弱,不正确,无能力。(2 )因软弱,以致控制不住里面的情欲,而行良心以为错的事。(3 )行了良心以为错的事,良心就受伤,被污秽了。(4 )受伤、污秽,则跌倒了。―― 谢模善

】「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其实(But de 是反义字 ),吃甚么食物是很次要的事。那些主张可以吃祭肉的人,并不是持守甚么大不了的原则(如保罗坚决拒绝必须行割礼的主张 )。食物是无关重要的,不能叫神看中我们(bring us near to God ),现在式是指此时此地(有版本作未来式 食物在审判的日子 不会叫我们在神面前得奖或受责 )。

——《丁道尔圣经注释》

,12】

基督徒生活的原则,不应着眼于外面的行动――『食物并不能叫神看中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8 );乃应顾念到对基督如何――『这样得罪弟兄…就是得罪基督』(12 )。

――《读经指引》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信徒必须顾及软弱的人。哥林多那些刚强的人,要争取“权利”(恐怕你们这自由 译自exousia “权柄”或“权利” );对于偶像,他们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保罗提醒他们,若对别人有损时,信徒绝没有使用“权利”的自由。绊脚石(proskomma )是路上的石块,障碍物,叫人跌倒,行走困难的。刚强者行事,绝不能妨碍软弱者向前走。一个人看为对的,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很错。一个人的正误标准,不能强压在别人头上,人家的良心会有不同的反应。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刚强者引以为荣的知识,引致软弱者极严重的伤害(动词转用分词 可能表示继续不断的软弱 )。沉沦(apollytai )是个很强烈的字眼(参腓立斯 带来属灵的灾殃 )。刚强的人诱导软弱的人陷入罪里,招来毁灭性的大祸;这些罪是他本来不会犯的。保罗指的是现在式的活动(时态是现在式 非未来式 ):“这里不是说那人永恒的结局,而是现今信徒的生命与事奉被扼杀了”(布鲁斯 )。字眼的次序很特别,保罗强调“基督为(di~ hon )他死的软弱弟兄”,这句原放在未尾。“这最末一句的声势再强烈不过了,每一个字都有讯息在其中;‘弟兄’,不是陌生人;‘为他’,正为免他沉沦;‘基督’,不是别的等闲人物;‘死’,非同小可的事”(Robertson和Plummer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所爱软弱的信徒还会沉沦么?】

答:保罗讲到若有良心软弱的弟兄,见了有知识「信心坚固」的弟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是叫这软弱的人跌倒的。他说,「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意思说说这软弱的弟兄原是基督为他受死赎罪所爱的弟兄,因那有知识的弟兄的知识就沉沦了。有人以为这里沉沦是指他的生活和见证受败坏被毁掉而言,但保罗在此似乎以为一个信徒是会沉沦的,然而照圣经一贯真理系属不合,参一二六题 ),至于「沉沦」一词在原为为现今时式( )(注 ),意即他一违背良心,就要走上沉沦的道路,但现在此时,他尚未沉沦,若继续走向此途,其结果则难免沉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保罗,23,31各节的经历记述,得到解决。他曾蒙神启示,凡船上人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因为有神同在,又在31就中明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下能得救。」这样按神看来,一个也不失丧,按人的说法,若水手不等在船上,都不能得救,此两方面的意思没有矛盾,同理,让我们明白前面的意思,是神预知基督为他死的弟兄,必不至灭亡,且也预定了叫他不再灭亡之法,此法之内乃含有谨守自己,不叫他人跌倒,这就是保罗所以加上「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一语的意义了。

注:沉沦——( ),其字源( )或是由( )与( )相结合而成,有灭,除灭,亡,迷失等意思。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伤typto,新约只有这里用喻意式出现。一般用法是强力击打,刚强的“打击”软弱者的良心,大大伤害了他们。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伤人者即是得罪基督。所以,反言之,爱人者即是爱神(3节 )。爱神者有真知识(3节 ),所以,因己的知识叫人跌倒者,不特不爱人,且不爱神,且无知识啊!―― 倪柝声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这段经文中,他可能单指祭偶像的肉,不过他只说“食物”(NIV作我所吃的 )。若必要的话,他宁可吃素,永不吃肉。重点是,不求自己的权益,自己的舒畅,而是弟兄之间的益处。这里很强调弟兄;上三节中出现了四次(NIV最后一次作他 )。叫……跌倒是skandalizo,很难译的动词。意思是“开动陷阱”,陷阱上的一根棒 如鸟兽一踏上去 陷阱就开动 )这字用来比喻很多种烦扰。保罗这里用的否定词是oume,是很强烈的,并与“into the age”(指来世 )连在一起,是极强烈地说永不。

——《丁道尔圣经注释》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

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是否可行,也有可辩论的余地。有两个原则是可以引导我们,第一是良心的法则。使徒毫无犹豫地表明,对软弱的弟兄必须考虑。偶像原是虚无的,摆在面前的食物更完全没有什么作用。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同时一个人若达不到这个高的标准,仍以为偶像是存在的神明,吃祭偶像之物就不对了,他一定要执着不可自由去行,他的良心可能错误,所以要将良心纠正,尽量要接受这良心的法则。

第二是爱心的法则。我们要考虑别人,彼此顾念,没有人只为自己活着。我们是基督的肢体,与我们联系的肢体不可伤害。身体整个健康是我们需要的。如果有些会绊跌,是因我们的行为,我们不可只是惊异,因为我们实际上犯了罪,所以我们要谨慎,别人也许不能走我们的路,对他们可能会滑倒的,我们就要负责任。这样我们没有选择,还是不作的好,一切习惯不能对人有益,应该摒弃,因为基督的爱禁止我们。

── 迈尔《珍贵的片刻》

【林前八章综合】

使徒对偶像的认识――『偶像…算不得甚么』,乃是根据他对基督的认识――『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6 )。他认识了基督的独一性,就认识偶像的虚空,也就认识了吃祭偶像之物这事本身的无所谓。但他对基督的认识又是丰满而不偏枯的,他认识基督另一面的意义,就是爱中的迁就。所以他能不因知识得罪弟兄,以致得罪基督;而能行在神最高的心意中。这是说出我们若对万有中心的基督有了丰满的认识,也就不难对万有透澈的认识,而有适中且合神心意的行动。哦,基督真是一切知识之钥。

――《读经指引》

【林前八章综合】

本章论到自由的原则。基督徒论自由,不当以自己的益处为出发点,否则自由就成了别人的难处和绊脚石。『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因此基督徒要自由,不是以知识来解放自己,乃是以爱心造就别人。八章论到的问题,不关系是非道德的,可是能因之产生是非道德的结果,因此,不以知识出发,而以爱心为转移。人心未多受知识光照解放的人,因为不明白就以为偶像有灵,所以吃祭物就在他的心中有了是非的问题,结果是信仰破产。因此我们当注重他的良心(是非之心 ),过于他的知识。

――《新约全书释义》

【林前八章基督徒可吃祭过偶像之物吗?】

哥林多是一个偶像充斥的城市,许多非基督徒喜欢在偶像庙里坐席,也邀请当时已信那稣的老朋友赴席。当然有许多基督徒拒绝参加,但也有人为朋友热情所请,应酬一番,同时从庙里带些祭过偶像的食物回家与家人分享。为此,有人请教保罗,对此事应如何处置。

保罗在八章与十章清楚指示有关此事的原则。

一、偶像并非真神,基督徒不把任何偶像放在眼内,所以祭过偶像与否的食物,并不能伤害基督徒,照食可也。

二、市面上所出售的食物,基督徒均可享用,不必良心不安。信心坚强的人更无所惧怕。

三、基督徒感恩后则可进食任何食物 参阅 ),百无禁忌。

四、但为着体恤良心软弱的信徒,他既因祭偶像之物而不安,则最好连自己也不吃(7、11一l3节,不要因食物叫软弱的人跌倒,同时保罗补充说:不吃也无损。

五、信心软弱的人,对祭过偶像之物既有戒心及怀疑,则最好不吃,因为不凭信心而吃,便有罪了 )。

如果我们信仰有根基,明知偶像不是神,对偶像行过祭礼的食物,也无损于食物的性质,则信心坚固的基督徒,感恩之后,均可进食而无碍。

主那稣关于食物亦曾提示两个原则:

一、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l节 )。这和中国古书“传玄口铭”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同工异曲之妙。

二、在他升天时说:“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 ),连误食毒物也无损伤,祭过偶像之物,何惧不能进食?

不过,保罗认为“坐在偶像庙里进食”则应避免 ),因有“与鬼相交”的嫌疑。不是庙里的“食物”对我们有损,乃是食物所在的“庙”使我们被它污染。这原则适用于青年人时常发问的“看电影”问题。电影院中有些是可以观看的益智画片,但“电影院”的这种地方却能使基督徒被它污染,不去为佳。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例证

知识与爱心】

明白这里的论点吗?我从祭偶像的庙里买了廉价的肉回来,良心上毫无不安之处;但你最近才放弃了崇拜偶像,对于我买这些肉,你心里有点不快。我知道了这点后,你来和我吃晚饭时,我便不把这些肉端上来,我们开开心心地吃一顿以素为主的晚餐。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我的行为的,不是我的良心,而是你的良心;不是我的知识,而是我的爱。

让我们再打一个现代的比喻:我是一位初信的基督徒,非常?意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而对于守主日有一套可能过分严格的标准。你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平衡而成熟的看法。但当我到你那里小住时,你并没有强行为我预备节目,或要求我照你的方式生活。你内里的基督徒涵养和爱心禁止你这样做。你反而照我的意思守主日,以便迎合我那严格的要求。你这样做是出于爱心的,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一有机会,你仍会好好把握,尽力教导我,使我有一套更成熟的看法;然而在我未达到你的程度时,我可以肯定一点:我仍会尊重你,因你照我的意思守了主日。

――《新旧约辅读》


Powered by ChristineJi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