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林前
哥林多前书
林后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西
歌罗西书
帖前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后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前
提摩太前书
提后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前
彼得前书
彼后
彼得后书
约一
约翰壹书
约二
约翰贰书
约三
约翰叁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约书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撒上
撒母耳记上
撒下
撒母耳记下
王上
列王纪上
王下
列王纪下
代上
历代志上
代下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约伯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耶利米书
耶利米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鸿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导读:哥林多前书 第3章


圣经综合解读

1「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2「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属灵「婴孩」的第一个特征,是不爱读圣经,只满足于一些安慰、鼓励、兴奋、快捷、简易的信息,对于深度的属灵造就没有兴趣。
「奶」比喻比较浅易、初步的福音道理,适合初信者());「饭」比喻需要用属灵的悟性去领会的圣经真理,适合灵命比较成熟的人())。
「如今还是不能」,指哥林多在初信时做「婴孩」是合理的,但他们早该脱离这个阶段了,因为神的国里不是一堆老婴孩,而是许多有基督成熟身量的儿子,神的计划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

3「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属灵「婴孩」的第二个特征,是不明白人在神面前没有自夸的余地()),不是「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反而效法世界,看重「人的智慧」())、人的所有、人的所能,因此自视甚高、各不相让,以致「分党」())、「嫉妒、纷争」。
哥林多信徒真理的「口才、知识都全备」()),事奉的「恩赐」也充足()),但人还没有受过十字架的对付,因此属灵的生命仍是「婴孩」,远未成熟到像基督的地步。属灵的知识、才干、恩赐、成就都不能代替属灵的生命的成长,也不能增加人属灵的程度。要做一个属灵的人,必须服在基督的权柄底下,单单「随从圣灵」、「体贴圣灵的事」())。
「属肉体的」、「属乎肉体」,比喻信徒的思想言行受天然肉体的控制与支配,而不在圣灵的管理之下。
「世人」指没有被圣灵触摸、改变,没有接受十字架对付的「天然人」。

4「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5「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神的仆人无论有多大的恩赐、多大的成就,都算不得什么,因为真正的工作是神做成的,传道人不过是神所使用的器皿,他们做工乃是「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工作和工人都是神的。
「执事」原文是「仆役」、「执行他人命令的人」,保罗在这里用这个字来强调传道人在神面前的卑微,因此,高举传道人是很可笑的。

6「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7「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栽种」()),指保罗的事工偏重于开荒布道,到没有传过的地方传福音())。
「浇灌」()),指亚波罗的事工重在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生命成长())。
保罗和亚波罗都是被神使用来做外面的工作,只有神自己能做里面实际有效的「生长」())工作。因此,神的仆人努力工作,并不一定能保证果效,所以没有理由自高、也没有理由自卑,只需要忠心「栽种、浇灌」。
「栽种、浇灌」原文是简单过去式,表示保罗和亚波罗的工作已完成。「生长」原文是过去未完成式,神的工作是不住进行着。
神的仆人的谦卑不是礼貌、客气、装假,而是因为真正看到工作的主人是神,工作的能力出于主,工作的果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所以才真心承认「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承认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夸口的地方。

8「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合神心意的事奉总是彼此配搭的,神的工人不可彼此轻看,以为自己的事奉才是最重要,因为「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因此,我们应当为别人的工作感谢主、为自己的工作求主赐下够用的恩典来与神同工,「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神的赏赐不是各人「照自己的果效」,而是各人「照自己的工夫」。因此,神的仆人不必担心自己工作的果效,而要关心自己是否与神同工、忠心地付出「工夫」,因为「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9「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10「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11「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我们」())指保罗、亚波罗等神所使用的工人())。「你们」())指哥林多的信徒。
「与神同工」()),表明没有神,我们不能做什么,工作的果效是神自己做成的。「与神同工」不是替神出主意,也不是请神来批准人的计划,工作的动机、目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根据神的心意、让神心满意足。事奉的人是神所造成的工具,被事奉的人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全都是出于神、属于神:「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既然神是工作的主人、也是工人的主人,我们就没有理由高举人,只能高举神。
保罗的「聪明」()),就聪明在「照神所给我的恩」())来做神的工作,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夸的。因此,他「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是一面借着十字架除去旧造,一面靠着基督建立新造。而属灵的建造要在神已经立好的「根基」())上,这个根基就是耶稣基督的所是和所作,这根基借着使徒和先知们启示出来成为圣经()),既不能增加、减少或修改,也不能在基督之外再「立别的根基」()),用社会福利、慈善爱心、道德哲学来代替基督。

12「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

13「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14「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

15「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属灵的建造要使用神所要的材料。「金、银、宝石」())的体积虽小,但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有长久的价值;「草木、禾秸」())的体积虽大,但却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没有持久的价值。在神的眼中,只有从基督出来的,带着基督生命性质的,才是贵重的「金、银、宝石」。而一切从人出来的,不管如何声势浩大、不管多么有智慧,在神的眼中都是卑贱的「草木、禾秸」。
神要什么,就会先给我们什么。事奉神的人要付上代价,先接受十字架的对付,让神借着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把「金、银、宝石」先做成在我们里面,然后我们才能用这「金、银、宝石」来建造弟兄、建造教会。
属灵的建造不是看外面的热闹和暂时的果效,而要看将来「在基督台前」())能否经得过神的圣洁、公义的性情的「试验」()),能不能显明建造的材料是从基督的生命中出来的。凡出于肉体的建造,都经不过神的「试验」;只有出于基督复活生命的建造,才能「存得住」())。
「与神同工」()),必须照着神的心意,借着神所给的恩()),在准确的根基上())、用准确的材料())去谨慎建造。若不如此谨慎建造,不管我们在地上有多少事奉,将来都会发现自己只是「得救」()),其余我们自以为有、自以为对的,「在基督台前」())都存留不住。
上图:不同的建造材料,只有经过火的考验,才能看出真正的不同。

16「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17「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神的殿」())就是神的儿女所组成的教会,「神的灵」())住在神的儿女里面,在神的儿女中间显出基督身体的见证,使教会成为「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神就在其中得着了安息。
「神的殿」原文是单数,指整个教会())。「你们」())指哥林多教会。「神的灵」住在教会里面,也居住在哥林多教会那些属肉体的信徒当中。
一切的属灵建造都是为了叫「神的殿」完成,让神在地上得着安息的居所。人的任何掺杂、代替和分裂,都会叫「神的殿」受损害,毁坏基督身体的见证。因此哥林多教会的「分党」())、「嫉妒纷争」())是很严重的问题,会招致神严重的追讨。
「圣」())意思是「分别出来给神」,教会是属于神的,甚至那些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也是属于神的。

18「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19「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20「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21「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

19节引自伯五13。人以为「这世界的智慧」())是万能的,想靠着属世的智慧来了解属灵的事,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0节引自诗九十四11,意思是没有任何事可以瞒得过神,神知道人的智慧都是虚空、毫无价值的。
属灵的人没有必要夸耀自己追随某位名牧、「拿人夸口」()),因为不单是所有的传道人,甚至「万有全是你们的」()),何必为着万有中的一点向人夸口。基督就是万有,我们在基督里已经得着了万有,「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22「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

23「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

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夸耀自己是「属保罗」、「属亚波罗」())的,但实际上「保罗、亚波罗、矶法」是属全教会的。神的工人是服事神的教会的,而不是被人高举的。22节是神儿女的「财产清单」,生命里的任何经历,包括死亡本身,都是属于神儿女的,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虽然哥林多信徒的行为「仍是属肉体的」()),但他们的身分是「属基督的」()),应该活出基督,单单高举神和基督,不能高举任何人。神在22-23节里清楚地启示了一个次序:第一是神,第二是基督,第三是教会,第四是工人。「基督又是属神的」()),并非指基督的本性,而是指祂救赎的工作;基督取了卑微的人子的身分,为要成就神的救恩,所以祂也是「属神的」。

--圣经综合解读 ©版权所有

每日研经注释

神的至要保罗方才讲了两种人的不同:属灵的人──他能明白属灵的真理;属魂的人──他的兴趣与目的不超越物质的生活,因此不能把握属灵的真理。现在保罗谴责哥林多的信徒,还是逗留在属魂的阶段。不过他用另外两个新字去描绘他们。

保罗在第一节称他们是sarkinoi(属肉体的人 )。这一个字是从sarx而来,其意义是肉体。保罗常用这字。凡是希腊字的末尾是-inos,其意义是由某种东西作成。因保罗开始说哥林多的信徒乃是由肉体作成。这字本身没有斥责的意思;一个人由肉身作成并没有错,不过他不可以逗留在这阶段上。哥林多信徒的难处不只是sarkinoi,也是sarkikoi──不只是由肉体作成,也是由肉体支配。在保罗看来,肉体远超过物质的身体。这意味着远离神的人的本性,那一部份的人,在心智和肉体两方面,作为犯罪的桥头堡。因此,保罗看哥林多信徒的错误,并非是他们是由血肉之体所做的人──其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而是他们让人类本性的低贱的部分支配他的展望与行动。

他们怎样的生活与行为使保罗斥责他们?这是他们的分派,他们的争吵,他们的党争。这是万分重要的,因为只要看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怎样,你能说出他与神的关系。如果他是与人不和,如果他是一个好争吵,好强辩,好作难的人,可能他是一个勤守礼拜的人,甚至是一个在教会中有地位的职员,但是他不是一个属于神的人。如果一个与人相和,如果他与人的关系,处处显出爱心和洽,他是在属于神的人的路上。

如果一个人爱神,他也会爱人。亨德(Leigh Hunt )依据这一真理,采用东方一个古时的故事,放入他的诗中。

--《每日研经注释》 ©版权所有

丁道尔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三章

D对领导职分的误解

1婴孩信徒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的行为,表现出他们在信仰上并无长进,仍是“婴孩”。

1.弟兄们亲切的称呼,把保罗下面的责备稍为软化了;他不能不责备,但用爱来说出。在哥林多宣道的日子里,他无法称他们是属灵的;他所论述的成熟品质,在那初期的日子根本未能实现。信主的人很世俗化( worldly )( sarkinos 意即属“肉体”,或用“血肉造的”,BAGD)保罗说这就等于是基督里的婴孩。在当时,这情况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刚归主的人当然是基督里的婴孩,是无可避免的。要经过生长发育,才会成熟,需要时日。刚信主的人,不可能成熟的。

2.于是保罗按照他们作“婴孩”的程度,教导他们。对慕道的和初信的,不能说“完全人的智慧”,保罗那时是用奶喂他们,不用干粮(。他并没有超出初信者的能力来驱策他们,乃按合适的程度教他们。他们“还未能领受”,并无可责。可是,他说“如今还是不能”,就另当别论了。 Indeed all~ oude )是很强的语法,“有力地带出附加的重点”(BDF 448(6))。如今情况应该不同,哥林多人在“婴孩”时期作“婴孩”,合情合理,但他们早该脱离这个阶段了。

3.保罗一针见血斥责他们仍属肉体。他把 sarkinos (1节)改作 sarkikos -inos 的字尾是“用……造成”的意思;因此石版是 lithinos ,“用石造的”,就与 sarkinos “用肉造的”互相对照了。 -ikos 字尾则解作“特性”的意思; psychikos “天然人”(属血气的人),和 pneumatikos “属灵”的人。因此 sarkinos sarkikos 的分别,就如 fleshy“肉造的”,与 fleshly“属肉的”的分别(参 Lenski,“‘肉造的’是无可避免的,‘属肉的’则可避免而人不想避免”)。 sarkinos 一字是更彻底的,不过用在初信者身上,就不带责备的含意。 sarkikos “属肉的”,用在信主多年的人身上,就可责备了。成熟的信徒是 pneumatikos “属灵的品质”,若变成属肉体的,正如哥林多信徒一般,就与信徒正轨相违了。“肉体”一词在保罗的笔下,往往有伦理与道德的意味,代表人性中低下的层面(等)。

他们被指责的事很清楚:就是嫉妒和分争。嫉妒一字基本意义近乎“热心”、“热情”,古典作者一般列为德行的,新约作者也是如此(例。可是这种情操很容易变成猜忌等等,新约作者就用这字形容恶事,是肉体的作为之一,。至于分争,(,两者都是自我表现,和不正常的争斗。信徒原该顾念别人(,哥林多人却只求自己痛快(。保罗问这岂不是属乎肉体( worldly ; sarkikos ),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么?末后一句意思是“像天然人”(like natural men)

4.因为( For ),是把原因说明出来。 When 是不定的 hotan ,即“无论何时”Whenever。每次用这种肯定的语句,保罗的要点必定再重复一次。我们不晓得保罗为什么只提出两党人的口号。也许只提出亚波罗(人认为他与保罗很亲近,和他自己,已经够吃重了。他再一次问: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么?(莫法特,“What are you but men of the world?”)。他们的眼光只有属世的智慧,不是圣灵充满的智慧。保罗一开始提及分党,就一直强调这一点了。分争结党,十足证明哥林多人属世的思想,没有属灵的透视。他们本该“属灵”,或“成长”,却仍是属“肉体”的。

2保罗与亚波罗的真正关系

保罗继续表示,像他和亚波罗这样的人,不过是仆人,彼此扶助,仰赖神。只有神叫人灵性增进。

5.本该用“谁的地方,用了什么”( What )(参7节“any thing”),是叫人把注意力脱离传道人,转放在他们的功能上。仆人译自 diakonai ,本来是饭桌侍者的意思,后来变成一般低下的服事工作,新约则常用在信徒对神的服事上。后来更应用在事奉的一个固定阶层上,就是执事,可是这里并不是指这个用途。这字强调工作的低微,指出把传道人高抬是何等无稽。谁会把仆人捧在台上?真正的工作是神作成的,保罗和亚波罗不过是器具,神透过他们工作。传道人作工,乃按“神给他们”的恩赐。

6~8.这过程有如农耕,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同2节“用”(give)动词相同),但两者都不能叫植物生长。较量之下,他们的工作显然微不足道。只有神叫它生长。那动词是过去不完成式,而栽种和浇灌是简单过去式,表示保罗和亚波罗的工作已完成,但神叫它收成的工作,却不住进行着。

确定了这重点后,保罗就着手下结论了。栽种的和浇灌的,都不重要(康哲民说这话叫保罗与亚波罗两党人拆散了;“两者都没有了头目”!)哥林多人应该依靠神。只有神使属灵工作生效,不应注目在无足轻重的工人身上。不但如此,栽种的和浇灌的基本上是合一的,因为没有了其中之一,工作就无法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保罗说他们根本就不是对头,他和亚波罗都是一样的( have one purpo se,其实是“合一”之意)。但这也不减他们的独特贡献;保罗接下去说明他们各有不同的职责。各人要得自己的“工价”(因此不用奖赏 misthos ;BAGD 把这字译作“工资”;,而且是照自己的工夫而得的。当然,只有神决定“工资”是什么,谁多得少得,不是我们过问的事!注意,工价不是按“他的成就”,也不是“与别人比较之下如何”,而是按他自己的工夫。

9.这一节三次把神放在前头(英文):“与神同工,神的田地、神建造的房屋”。这语句把神的主动加强了。事奉的人和被服事的,都不过是神的工具,全都出于神,也属于神。希腊文中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意思可解作“我们是为神工作的伙伴”(GNB),这与上文下理也很贴切。不过,这译法虽然听起来不错,却似乎不该接纳,这句希腊文还是译作与神同工更合(。这是十分惊人的说法,把基督徒事奉的尊贵,铺陈得堂皇极了。正如有人说:“没有神,我们不能做什么;没有了我们,神不愿做什么。”

田地( geo{rgion )一字,新约只在此出现一次,可以解作土地(Orr 和 Walther 作“农庄”;NEB 作“花园”),也可以解作耕作的过程。房屋 oikodome{ ,一字也有同样的含混,可以指房子本身,也可以指建造的过程,两个意思都合用。保罗也许说哥林多人是田地,是房屋,神在其间作工;也可以说他们正在耕耘,正在建造的工作。顺道一提,建造的比喻是保罗常用的,但除他以外,新约其他书卷却不多见。

E根基与房屋

1稳固房屋的试验

保罗继续发展房屋的观念,强调建造所用的材料。基督既是信徒生命的根基,那房子就必须相称了。

10.保罗看他在哥林多的工作,是神给他的恩,恩不单指“使命”(莫法特,顾思壁),或“恩赐”(GNB),或“恩慈”(LB)。这样的译法,失了神赐人能力的意思。保罗不住地指出神是作主的,神的工人算不得什么。他说自己是个聪明的工头,“聪明”译自 sophos (一、二章所讨论的“智慧”)。工头是 architekto{n ,是总管建造工程的人。柏拉图把“工头”与“工人” ergastikos ,分别出来,工头是动用才智的,不是劳力(Robertson 和 Plummer)。保罗立好了根基,别人在上面建造。他提醒所有建造的人都要当心。各人( hekastos ,13节再有两次),指每个人的责任。不少解经家把这段经文应用在教师的工作上,而事实上也是特别指他们的工作。不过,这句话似乎可以应用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看16、17节,就知道是更广阔的圈子了。每一个建造的人;都建造在同一的根基上,要谨慎他怎样建造。那么,到底建造的是什么?有人认为这里强调的是真理,所以建造的就是纯正的教义。有人看出是指建造教会,或建造信徒的品格。其实,可能都包含在内,最好把它当作一般而论。

11.保罗并没有把根基任人选择,像是偶然由他立了根基;根基只可能有一个,已经立好了,就是耶稣基督。这是最基本的起点,没有人能从别的作起点,这是始终必须强调的真理;虽然有人想在基督以外建立“基督教”,用善行、人本主义等等作根基。

12.根基虽然只有一个,但上面的建造却不同了,有各色各样千变万化的形式。保罗开列了好些建筑材料,有人花尽脑汁要诠释每样材料的寓意。可是这功夫多半是白费的,保罗关注的似乎只是两大类,贵重的,以金、银、宝石做代表;贱价的,以草、木、禾做代表。建造的人会尽量用配得上那根基的材料建造,或随意地用不必花费的材料充塞了事。宝石可以是作装饰用的,也可以是贵价的建筑材料,如大理石。

13.有一天,我们所建造的必受试验,那日子并没说明是什么日子,但显然是指基督再来之日,审判之日(。那日子通常是信徒与主联合,含着快乐的意味的。但是,那日子也是神子民工作受审的日子。这里表达的意念是一种考验,像火一般的考验。画面就像火横扫一座建筑物一般,可燃的就烧尽了,只留下金属和石。工程必然显露,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真相大露”,“无可遁形”。它可能是指工程,但也可以指日子,意思是“那日子在火中出现”(,现在式也许强调它的肯定性。

14~15.火的试验就决定人能否得“赏赐”( misthos 见8节,这里是蒙悦纳的建筑工人所得的工价,。这里所论的都是得救的人,因为都建基在一个根基上,就是耶稣基督。连那工程被烧掉的,自己却要得救。因此,这里不是失丧与得救者的分别,而是得救者建造的好坏。受亏损是指损失了工价,工人工作粗劣而受罚。把得救当作“从火里经过”(RSV),可能是个格言式的说法,表示人得救,其他什么也没有了(像火里抽出一根柴,。那情景就像一个人冲过火焰,逃到安全的地方一样。那火当然是指试验的火,不是洁净的火,这段经文绝没有支持炼狱的意思(有人如此论证),(反驳论点见 Godet)。

2神的殿

保罗把信徒相处的神圣,比作神所住的殿。

16.岂不知有轻微怪责的意味,本书信中保罗用了十次(别的地方只用过一次)。这话带出一个本该人人知晓的问题。信徒是神的殿,可见保罗是对整个教会说的,不单是指教师。希腊文中,殿是没有冠词的,但并不表示有几个殿(Godet 作“神的一个殿”,他说“哥林多教会并不是普世教会”)。这话只是想强调作为神的殿的本质。希腊文“殿”有两个字, hieron 包括圣殿一切范围, naos (这儿所用的),则指建筑物本身,就是圣所,是神所在的地方。这里明明地说神的灵住在哥林多信徒中。“神的灵”并不是常用的字眼,其中强调了圣灵与父的关系,也声明了圣灵的神性。圣灵住在教会中,祂就是神。这句话有时也应用在个别信徒身上,但这里应该是指整个信徒团体,是神的圣所。殿是单数,你们是复数;指的是教会(个人也是神的殿,从可见,但不是本段的意思)。

17.明白了教会这个真理,就体会哥林多教会分裂的严重性,因为是神的殿,凡对这殿态度有偏差的,罪就不轻了。毁坏一字一再出现,表示那刑罚不是随意施行的,必“与罪行相当”。参与分争,就是毁坏了神圣的社团,招惹神毁坏那罪人。这字眼并不肯定是指什么,不能硬指杀戮或永远的痛苦。这里只是显明,严重的罪招来严重的刑罚。15节里的劣等工人尚且得救,这里比工作拙劣更大的罪,根本就在救恩之外。圣( hagios )意思是“分别出来给神”。复数就是新约常用的“圣徒”,属神的子民。这话指出教会是属于神的,因此“毁坏”就事态严重了。结束的话这殿就是你们,这你们是强调式的(由于所用的是代名词且放在最后面),叫读信的人想起自己的身分和责任。

F传道者低微的地位

1属世智慧为愚拙

保罗继续指斥哥林多教会分党派的事,说明他们高抬的传道者,地位其实是很低微的。他再一次论说“愚拙”与属世的“智慧”,带入他这个主题。这问题他已一再说过,现在再要说一次,可见其重要性。神的事不能用世上哲学家的准则来评估。

18.保罗叫人面对现实;不可自欺(这动词保罗用了六次,新约别的地方没有用过)。现在命令式表示当时实在有人在自欺,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态度。明显地,有哥林多人以为依附某一位名师,是智慧之举,但这“智慧”是属世界的,从字眼所暗示,是短暂的。希腊文中,“你们中间”紧接着“在这世界”;两者互相对照。信徒在教会里,也在世界里,但他与两者的关系却大不相同。保罗劝读者要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人若想获得真正的属灵悟性,就必须成为世人眼中的“愚拙”。撇弃了“这世界的智慧”(,才能得着真智慧。

19.保罗问过:“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么?”。这里他再提这一点,再强调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的。他再而三地重复这一点;在世上有智慧的,就如自视甚高的哥林多人完全无法明白“神的智慧”;反之,最卑微的信徒,却能领会。神的智慧向今世的智慧,永远是隐藏的;他们的智慧在神眼中,是愚拙的。这是保罗个人的见解么?绝不。经上也是这样说的。保罗引用,字句与七十士译本不同,可能是他自己从希伯来文译出来的。 Panourgia ,诡计,本来是“机敏”的意思,从而变成“诡谲”;这字有好的一面,但似乎坏的意思占多数。属世智慧用在它本身的范围里,自有它的能量,保罗也并不小觑它。但他直截地否认这种诡计,在神面前有任何价值可言。“诡计可以欺骗人,但无法欺骗神”(Hillyer)44

20.在这第二句引用经文中,我们不晓得保罗把智慧人代替“人”,是要表示世界所做的有限,还是他引用失传的抄本。他的意思是,神知道人人心中的意念,没有任何事可以瞒得过神。此外,祂知道这些意念是虚妄的,无效的 mataioi ;“没有结果的”,“没有果子的”)。“智慧人”也无法产生任何实在的果效。他们自夸的智慧,结果是虚空的,因为所关涉的都是短暂的、要过去的事。

21~22.保罗要哥林多人从他们推崇备至的人间智慧,转移目光;不可拿人夸口!对保罗来说,夸口自有它当然的位置,但却不是用在人身上。哥林多人炫耀被造的人,信徒却夸耀造物主。

不过,保罗的辩证却不循这方向,他的理论是:“何必限制自己,称自己属某个教师名下?岂不知所有教师,甚至万有,都在基督里属于你们?”因此,他们依附某教师所享的权益,实在并没有增添他们什么,反倒招来亏损。无穷的宝库原属于他们的,竟自己放弃了。保罗说万有全是你们的,不单是“所有基督徒教师”。他看在基督里所承受的,是无限量的(~39)。戴奥革尼(Diogenes Laertius)说:“聪明人承受万有”(vii. 125),保罗的眼光更阔,不限在今生的范畴(如戴奥革尼),从下句可见。

保罗特别先提出他们归附的三个教师,说他们绝非什么风头健的派系头子,他们是属于你们的。他们属于所服事的人(“事奉”等于作“仆人”;见5节)。保罗用抒情诗调的形式,向这班朋友保证,他们拥有现今的一切、未来的一切。世界( kosmos )是指在轨迹上有型的宇宙(这字在此没有道德的意味)。或生或死的涵义,从保罗说,“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可知。在基督里的生命,是唯一的真生命。基督既胜过死亡,信徒的死就不是噩讯而是“益处”(,虽然未信的人视死为绝境。Thrall 说:“生命里任何经历,包括死亡本身,都属于信徒,意思是至终必带来好处。”现今的事,将来的事,加起来就极为齐备了。保罗没有提过去,也许过去不是我们的责任,也无能为力。现今与将来则不同,是属于信主的人的;能与神的计划欢然合力。最后,保罗用全是你们的囊括所有。

23.他并不停在这里。信徒无疑拥有甚丰,但却因他们是属基督的人。 de 应该译“但是”(JB),比译并且( and )好。因为保罗不是在清单上再加一项,而是拿责任来作对照(。信徒要有事奉的生活表现,配得上称为“属基督”的(NIV 作你们是属基督的,所有格像是前面所提到的经节);他们的生活要印证他们的身分。哥林多人的自我表现,不合信徒的品格,像是自己作主,而事实上他们是属基督的。

“基督又是属神的”,达到这段话的顶峰。我们留意到保罗经常把基督与神同列。这段并没有与他的教训矛盾,因为他在此不是论及基督的本性,而是针对祂救赎的工作。他并没有忽略祂的神性,同样他也没有忽略神子成为人的真理,祂取了卑微的身分,为要成就救恩。在对这顺服降卑,是句很有力的声明,正如这段一样,表示神的儿子的确取了人的地位,为要承担拯救人的大工。祂,也是属神的。

44 Orr 和 Walther 从 Edward Hall's Chronicle 中引用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Tonstall 主教收购丁道尔翻译的圣经,为的是拿去焚烧。但丁道尔却用那笔钱去印更多圣经,到头来,主教原想销灭的,反而助长了。Hall 说,Tonstall 以为“他抓住了神的脚趾,谁知……他抓住了魔鬼的拳头”。Orr 和 Walther 又说:“保罗引用诗也是同样的用心:人的推理,绝不会难到神”。

--《丁道尔圣经注释》 ©版权所有

拾穗

主内婴孩「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基督徒属灵的生命,也有婴孩,成人的分别,有人虽然信主多年,仍是婴孩,没有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这样的人在属灵的力量上很软弱,时常摇动,受骗,站立不稳(弗413-14 )。而有人则已长大成人,有智慧,刚强,能胜过那恶者(约壹214 )。

为婴孩的特点是仍属肉体,照世人的样子行,有嫉妒,纷争(林前33 ),以及其他属肉体和世俗的事,经常受肉体情欲的控制,胜不过世界的吸引,迷惑。而长大成人的人,却是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林前215 ),能帮助别人(加61 ),凡事随从圣灵而行(罗86~ 10 加525 ),不再贪爱世界,随从世俗,体贴肉体,将孩子的事,连心思意念都改变了(林前1311 )。

为什么有人如婴孩,有人如成人呢?这是因为属灵追求的缘故。如果婴孩没有好好的饮食,营养,就不能长大。照样属灵生命的长大也需吃东西,不只吃奶,还要逐渐吃干粮(彼前21 林前31-2 来512-13 )。在神的话语和真道上受更深造就,特别是在认识基督上得以长大成人,这都需要圣灵的工作;越随从圣灵,就越成为属灵的人,生命就越长进(罗86 )。

──《每日天粮》
】保罗的意思就是他们把日子丢掉了不少,是一个老孩子,年纪已很大了,但人还是像一个孩子。本该长的,却没有长;本该作一壮士,有力气走前面道路,能吃干粮的,但是白过了这么多日子,仍然作一属肉体的。在走道路、顺服主、信靠神的事上,该有经历,可指引别人的了,但到现在还是不懂。还是婴孩。―― 倪柝声

】属肉体的基督徒:(1 )生命小――婴孩(1 );(2 )领受力小――不能吃饭(2 );(3 )心肠小――嫉妒(3 ),『心肠狭窄』;(4 )视界小――分争(3 ),看不见基督,只看见主的工人;(5 )知识小――只要一部分,而不要全部,不知自己是全业的主人。―― 牛述光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保罗那时是用奶喂他们,不用干粮。他并没有超出初信者的能力来驱策他们,乃按合适的程度教他们。他们“还未能领受”,并无可责。可是,他说“如今还是不能”,就另当别论了。Indeed(all~ oude )是很强的语法,“有力地带出附加的重点”( BDF 448(6 ))。如今情况应该不同,哥林多人在“婴孩”时期作“婴孩”,合情合理,但他们早该脱离这个阶段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奶』是间接消化的,说出二手的供应;『饭』是直接消化的,说出头手的得着。使徒说,属肉体的人只能吃奶,不能吃饭,这就是说明,凡是只能接受别人二手的供应,从来不会自己在主面前直接领受的,都是幼稚的,都是属肉体的。

――《读经指引》

神话语的供应,有些较浅,如同『奶』;有些较深,如同『饭』。但无论如何,都是属灵的粮食,教我们『吃』了,属灵的生命能以长大。所以我们应当爱慕神的灵奶,也当学习吃神的灵粮。

――《读经指引》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保罗一针见血斥责他们仍属肉体。他把sarkinos(1节 )改作sarkikos。-inos的字尾是“用……造成”的意思;因此石版是lithinos,“用石造的”,就与sarkinos“用肉造的”互相对照了。-ikos字尾则解作“特性”的意思;psychikos“天然人”(属血气的人 ),和pneumatikos“属灵”的人。因此sarkinos与sarkikos的分别,就如fleshy“肉造的”,与fleshly“属肉的”的分别(参Lenski “‘肉造的’是无可避免的 ‘属肉的’则可避免而人不想避免” )。sarkinos一字是更彻底的,不过用在初信者身上,就不带责备的含意。sarkikos“属肉的”,用在信主多年的人身上,就可责备了。成熟的信徒是pneumatikos“属灵的质量”,若变成属肉体的,正如哥林多信徒一般,就与信徒正轨相违了。“肉体”一词在保罗的笔下,往往有伦理与道德的意味,代表人性中低下的层面

他们被指责的事很清楚:就是嫉妒和分争。嫉妒一字基本意义近乎“热心”、“热情”,古典作者一般列为德行的,新约作者也是如此。可是这种情操很容易变成猜忌等等,新约作者就用这字形容恶事,是肉体的作为之一,。至于分争,( ,两者都是自我表现,和不正常的争斗。信徒原该顾念别人,哥林多人却只求自己痛快。保罗问这岂不是属乎肉体(worldly sarkikos ),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么?末后一句意思是“像天然人”(like natural men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嫉妒分争,』这是肉体的表号。不论恩赐怎样丰富,只要有嫉妒分争,就是属肉体的。为甚么同样的事情临到属灵的人就成了他的造就,临到我们就叫我们嫉妒分争呢?这证明我们仍是属肉体的。―― 牛述光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因为(For ),是把原因说明出来。When是不定的hotan,即“无论何时”Whenever。每次用这种肯定的语句,保罗的要点必定再重复一次。我们不晓得保罗为甚么只提出两党人的口号。也许只提出亚波罗(人认为他与保罗很亲近和他自己,已经够吃重了。他再一次问: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么?(莫法特 “What are youbut men of the world?” )。他们的眼光只有属世的智慧,不是圣灵充满的智慧。保罗一开始提及分党,就一直强调这一点了。分争结党,十足证明哥林多人属世的思想,没有属灵的透视。他们本该“属灵”,或“成长”,却仍是属“肉体”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本该用“谁的地方,用了甚么”(What )(参7节“any thing” ),是叫人把注意力脱离传道人,转放在他们的功能上。仆人译自diakonai,本来是饭桌侍者的意思,后来变成一般低下的服事工作,新约则常用在信徒对神的服事上。后来更应用在事奉的一个固定阶层上,就是执事,可是这里并不是指这个用途。这字强调工作的低微,指出把传道人高抬是何等无稽。谁会把仆人捧在台上?真正的工作是神作成的,保罗和亚波罗不过是器具,神透过他们工作。传道人作工,乃按“神给他们”的恩赐。

——《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保罗给亚波罗和他自己一个贬抑性的代名词。他没有说『到底亚波罗是「谁」(Who )?保罗又是「谁」?』他故意用个中性的代名词『甚么』(What );就如说:『亚波罗或保罗算是甚么东西。

』── 蔡伟贤《学习领导──属灵领袖典范》

『我(保罗 )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这里说出基督徒属灵生命长进的途径:外面接受前面弟兄姊妹的栽培与供应,里面靠神生命的大能逐渐长大。

――《读经指引》

,9】

这里九节把『建造』和『耕种』相题并论,说出神的建造,完全是一个属灵生命中生长的故事。建造的行动,乃是在于『耕种』、『浇灌』;而被建造的光景,乃在于『神叫他生长』(6 )。此外都不是真实的建造。

――《读经指引》

这过程有如农耕,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 同2节“用”(give )动词相同),但两者都不能叫植物生长。较量之下,他们的工作显然微不足道。只有神叫它生长。那动词是过去不完成式,而栽种和浇灌是简单过去式,表示保罗和亚波罗的工作已完成,但神叫它收成的工作,却不住进行着。

确定了这重点后,保罗就着手下结论了。栽种的和浇灌的,都不重要(康哲民说这话叫保罗与亚波罗两党人拆散了 “两者都没有了头目”! )哥林多人应该依靠神。只有神使属灵工作生效,不应注目在无足轻重的工人身上。不但如此,栽种的和浇灌的基本上是合一的,因为没有了其中之一,工作就无法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保罗说他们根本就不是对头,他和亚波罗都是一样的(have onepurpose 其实是“合一”之意 )。但这也不减他们的独特贡献;保罗接下去说明他们各有不同的职责。各人要得自己的“工价”(因此不用奖赏misthos BAGD把这字译作“工资” ,而且是照自己的工夫而得的。当然,只有神决定“工资”是甚么,谁多得少得,不是我们过问的事!注意,工价不是按“他的成就”,也不是“与别人比较之下如何”,而是按他自己的工夫。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在教会中应该好好服事,但是当我们尽了我那一份的功用,就应该马上站在一边,空出地方来给别人;因为身体的首要原则乃是『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 倪柝声

】『工夫』原文与『劳苦,劳碌』相同。你的工作没有效果吗?不必灰心,因为神是叫我们按我们的劳苦得赏赐,所以保罗在说:『知道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谢模善

以田地作比喻,是说到我们的工夫(殷勤 );以房屋作比喻,是说到我们的工程,即所用的是属那种材料;以圣殿为比喻,是说到我们的圣洁、自卑。―― 谢模善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这一节三次把神放在前头(英文 ):“与神同工,神的田地、神建造的房屋”。这语句把神的主动加强了。事奉的人和被服事的,都不过是神的工具,全都出于神,也属于神。希腊文中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意思可解作“我们是为神工作的伙伴”(GNB ),这与上文下理也很贴切。不过,这译法虽然听起来不错,却似乎不该接纳,这句希腊文还是译作与神同工更合。这是十分惊人的说法,把基督徒事奉的尊贵,铺陈得堂皇极了。正如有人说:“没有神,我们不能做甚么;没有了我们,神不愿做甚么。”

田地(georgion )一字,新约只在此出现一次,可以解作土地(Orr和Walther作“农庄” NEB作“花园” ),也可以解作耕作的过程。房屋oikodome,一字也有同样的含混,可以指房子本身,也可以指建造的过程,两个意思都合用。保罗也许说哥林多人是田地,是房屋,神在其间作工;也可以说他们正在耕耘,正在建造的工作。顺道一提,建造的比喻是保罗常用的,但除他以外,新约其它书卷却不多见。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在达秘的注释里告诉我们,「与神同工」意思乃是:「神是工头,我们是小工。」人在神工作上的地位与神不同,小工绝对受工头支配的。 田里所撒的种子是基督,将来的收成也必定是基督。房屋的根基是基督,此后的建造也必定根据于基督。在神的工作里,人的最好都搀不进去。人最大的责任是合作,不拦阻神的工作。

─ 俞成华《生命的信息》

『你们是神…所建造的房屋。』房子是个性的代表。没有地方显露自己,像房子这么多,这么清楚。自己的房子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你整个的自己,很自然的揭露了真面目。神的房屋乃是代表神的个性,是怎样荣耀,怎样慈爱,怎样公义。―― 倪柝声

】『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神在我们身上作两面的工作:(1 )耕种我们,使我们生命长大成熟,结出丰满的果实,去供应别人;(2 )神建造我们,使我们成为一个属灵的居所,神人可以永远安居。

――《读经指引》

『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田地与房屋是我们信徒两种不同的身分,田地代表生命,房屋代表生活。因为田地是有生命的东西,种子撒下去会生长出来,田地是产生生命的地方,可以代表信徒生命的长大;房屋代表生活的安息,人都愿意有个家,家是身心安息的地方。神要在我们身上作两种工作,一像田地,二像房屋;这两种工作都要出代价。

―― 寇世远《谨慎之道》

选立根基并不是我们的责任,神自己已经立好了,没有人能再立别的根基,或从别处开始。无论甚么时候,人来到基督这里,基督进入这人的生命里,这根基就立定了。在这根基上,神的儿女站稳在其上,并须继续往上建造。但现在的问题乃是看我们在上面加上些甚么。―― 倪柝声

神是工作的主,一切作工的人,都是受祂支配的。田里所撒的种子是基督,将来的收成也必定是基督;房屋的根基是基督,此后的建造也必定根据于基督。保罗说,工作的根基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立别的根基;此后建造在其上的,也必定是将基督的生命组织在人的里面。―― 倪柝声

】林前三章并不重在劝我们要建造,乃重在警惕我们『要谨慎怎样建造』(10 ):(1 )建造的根基专一是『耶稣基督』吗(11 )?(2 )建造的材料单纯是『金银宝石』吗(12 )?(3 )建造的工作真实是『与神同工』,似乎是人建造的,实在是『神所建造的』吗(13 )?还是昙花一现,转眼成空。

――《读经指引》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保罗看他在哥林多的工作,是神给他的恩,恩不单指“使命”(莫法特 顾思壁 ),或“恩赐”(GNB ),或“恩慈”(LB )。这样的译法,失了神赐人能力的意思。保罗不住地指出神是作主的,神的工人算不得甚么。他说自己是个聪明的工头,“聪明”译自sophos(一、二章所讨论的“智慧” )。工头是architekton,是总管建造工程的人。柏拉图把“工头”与“工人”ergastikos,分别出来,工头是动用才智的,不是劳力(Robertson和Plummer )。保罗立好了根基,别人在上面建造。他提醒所有建造的人都要当心。各人(hekastos-13节再有两次 ),指每个人的责任。不少解经家把这段经文应用在教师的工作上,而事实上也是特别指他们的工作。不过,这句话似乎可以应用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看16、17节,就知道是更广阔的圈子了。每一个建造的人;都建造在同一的根基上,要谨慎他怎样建造。那么,到底建造的是甚么?有人认为这里强调的是真理,所以建造的就是纯正的教义。有人看出是指建造教会,或建造信徒的品格。其实,可能都包含在内,最好把它当作一般而论。

——《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所说的『这根基』,并非保罗所专有的,也不是起源于他;这根基乃是众使徒所共有的,亦即对基督身位之启示的承认。 ―― 倪柝声

】根基既是耶稣基督,在上面建造的还该是耶稣基督;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也没有人能用别的材料建造。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今天建立的也就是基督的身体;建立基督的身体不能用别的,只能用基督。―― 谢模善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我们基督徒,惟一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无论我们的生活、工作、聚会、事奉,都必须投靠主,让主托住我们;否则就是全然虚空。

――《读经指引》

】金是代表出于神的,是神的工作;银是代表救赎,是主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宝石是代表圣灵的工作,是圣灵用启示将神的生命组织在人的里面,将神和人打成一片,这是我们今天主观的经历。宝石是一种化合物,在化合的时候,必须经过高热度的燃烧,然后再经过匠人的手雕刻,才成为发光的宝石。神在信徒身上组织的工作,也是这样:一面神用各样的环境,像烈火一般烧他;一面还得经过神手的雕刻――藉圣灵的启示将不要的除去,将要的留着――然后才能发光荣耀。―― 倪柝声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能算得数的是重量。草木禾秸是廉宜,轻贱而易于毁损的,但金,银,宝石却是珍贵,具有重量和永久性的。在此,我们发现了保罗所指的真正意义。神不仅留意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注意我们所用的材料。祂一下就能分辨,谁是轻率浮浅或有实际分量的工人。比作具有神性格和荣耀的金,和神救赎工作的银,这些重金属是祂所宝贵的材料。所以神看为有重量的,不仅在乎我们所宣讲的,更在乎我们所是的。问题不在于「最明显的需要在何方?我有什么卓见和积蓄?我能做多少工?」乃在于「神在什么地方行动?基督在那里有没有地位?圣灵对这件事的心意如何?」当我们的工作有了上述那三项性质时,我们就可以深信那工作必会有永存的价值。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金子是指神的性情和神的荣耀,银子是指神救赎的工作,这些乃是神所算得数的材料。不仅是我们所传讲的,更是我们所是的。不是道理,乃是借着神的命令,神的试验和圣灵忍耐的工作,将基督的性情作在我们身上。出于神的工作,乃是那些经过十字架的。―― 倪柝声

草木禾秸是指着属人的和属肉体的东西,包括那些凡俗的、平常的、容易的,并且是贱价的,也是易毁灭的。草,今天可以使地看为美丽,但明天它在那里呢?人的智慧可能使我们领会一些圣经的道理;天然的口才可能有吸引人的能力;情感可能可以左右我们的生活;感觉好像可以给我们引导,但是引到了甚么呢?神所要的是金银宝石。―― 倪柝声

在我们的工作里,有太多的成分不是凭着祂的旨意和目的,而是凭着我们自己刻变时翻的感觉,甚至许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好像糠粃和禾秸,被风吹散一样。情绪好的时候,我们可能大发热心,但稍遇逆境,我们就完全缴了械。我们必须知道,有一天火要证明,凭情绪或奋兴的工作,对神来说是没有用的。当神有命令,不管我们有没有感觉,我们必须学习照着去作。―― 倪柝声

在这里,时间是一个因素。在神的光中,有些东西,不需等待火来烧就会自行消灭的。乃是那些能存留下来,经得起神在时间里试验的东西,才有真正的价值。这里有宝石,是在忧愁和患难中形成的。祂使我们『经过火与水』,才把我们带到祂丰富之地。―― 倪柝声

在神的话语里,金银宝石是指着出乎神的:金是代表荣耀,是从父来的;银是代表救赎,是子的工作;宝石是在地里头经过燃烧而成的化合物,是代表圣灵的工作。有神永远的荣耀,有子的十字架,有圣灵的造就,这一个叫作金银宝石。草木禾秸是指着出乎人自己的:人的荣耀像花草,人的性情像木头,人工作的结果像禾秸。金银宝石都不是长在地面上的东西,这些都得往深处去发掘,才能得着;草木禾秸都长在地上,要得着是容易的。所以,凡从里面深处生出来的,在里面蕴蓄着生出来的,就有神的工作在里面;凡凭着肉体就能作的,那一个是出乎人自己的,就没有价值。―― 倪柝声

有火发现要试验各人建造的工程是指什么?】

答①在圣经中曾经说到神是烈火,表示神的威严可怕。圣灵的火,表示使人洁净而得能力,参十三题 )。地狱不灭的火,表示神的审判和刑罚,参十八题 )。但保罗在这里讲到工人建造工程的比喻时说:「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这里所提的「那日子」当是指再来的日子,「有火发现」,这火非指面前所说地狱的火,也非指天主教所迷信的炼狱,乃是锻炼的火,因为被火试炼的不是人,乃是人的工程,到那日子,必然要经过这火的试验而显露出来

②保罗提到各人建造的工程,将它分为两等,一等是金银宝石,另一等是草木禾秸,这两等工程所用的两种不同的材料,可作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A、有人以为是指收入教会信徒说的,因为9节说,你们是神所建造的房屋,16节也说,你们是:神的殿。

B、有人以为是指传道人工作的结果而言,即指信徒的生活与行为。

C、有人以为是指传道人所讲的纯正或不纯正的道理,实际上说,这三种见解并不冲突,因为传道人的教训,与信徒的生活行为有很关系,人的行为是信心的结果。

D、有人以为「金银宝石」是指圣殿的工程,金银在古时是广泛用作妆饰殿宇,宝石如花岗石,大理石在建筑上是极有价值的材料,这三样东西,是很适合作为传道人所讲纯正道理的象征。「草、木、禾秸」是指用作一般简陋房屋不恩那个经久耐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不适合用于神的殿,所以很适合作为不纯正道理的象征。

③若有人在以基督为立好根基上,用金银宝石建造的工程,必能久存得住,因他为神的工作忠心,要得赏赐,但若有人用草木禾秸来建造他的工程,就要被火焚烧,因为他的行为不结果子,得不到赏赐,不过自己仅仅乎得救,如同人焚烧的火中跑出来一样,只能得自己的性命,不会灭亡而已,参犹23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那日子并没说明是甚么日子,但显然是指基督再来之日,审判之日。那日子通常是信徒与主联合,含着快乐的意味的。但是,那日子也是神子民工作受审的日子。这里表达的意念是一种考验,像火一般的考验。画面就像火横扫一座建筑物一般,可燃的就烧尽了,只留下金属和石。工程必然显露,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真相大露”,“无可遁形”。它可能是指工程,但也可以指日子,意思是“那日子在火中出现”,现在式也许强调它的肯定性。

——《丁道尔圣经注释》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请记得,神创造夏娃的原料是亚当,神建立教会的根基是基督,出于人最好的道德善义都不能搀杂丝毫。神的工作就是你得先让神作进去,然后神借你在圣灵里作出来,这纔能造就教会。

─ 俞成华《生命的信息》

火的试验就决定人能否得“赏赐”(misthos见8节 这里是蒙悦纳的建筑工人所得的工价 。这里所论的都是得救的人,因为都建基在一个根基上,就是耶稣基督。连那工程被烧掉的,自己却要得救。因此,这里不是失丧与得救者的分别,而是得救者建造的好坏。受亏损是指损失了工价,工人工作粗劣而受罚。把得救当作“从火里经过”(RSV ),可能是个格言式的说法,表示人得救,其它甚么也没有了(像火里抽出一根柴 。那情景就像一个人冲过火焰,逃到安全的地方一样。那火当然是指试验的火,不是洁净的火。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个得救的基督徒,仍过犯罪的生活,他死后会灭亡吗?】

这是一个被人争辩的问题。

保罗在这里清楚地指示关于这问题的原则。

一、得救。

二、得赏。

有人在那稣基督唯一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像金银宝石一样,他的工程就存得住,该人不只“得救”,还要“得赏”。

但有人在这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乃像草木禾秸,于是工程被火焚烧,化为乌有,该人得不到赏赐,自己却要得救。可是保罗加上一句,“虽然得救,却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保罗谈及这些属灵的事,完全用属灵的说法,他在这里所说的是指传道人的传道两等事工呢,还是指基督徒的两种行为呢?抑指传道人所讲的道而言呢?还是指基督徒本身而言呢?(9节、16节 )?

既然说是“建造”,当然是指一种动作的表现。指行为与工作均可。那些“得救”而又有金银宝石式的工作与行为的基督徒及传道人,当然将来要“得赏”。至于得救的信徒与传道人,只有草木禾秸式的行为与工作,他们能“得救”,并不能“得赏”。

有人解释金银宝石是指圣殿的工程,指专心为神工作的人,那些草木禾秸的工程是指为一般房屋简陋的建筑材料,指为世界而活的人。为神忠心工作者,必得赏赐,为自己劳碌者,只得救而已。

所以在这里并未提及信徒犯罪的问题,但有人问:如果与信徒无关,何以得救会像从火里经过一样呢?一个传道人或信徒在事奉神的工作上做得不好,失了赏赐便是了,何以与火有关系?显然地,“火”指危险的环境与遭遇。一个基督徒仍然犯罪,他当然要受神的处罚,“火”可能指神的惩罚,但这人既然重生得救,行为不结果子,只失去赏赐,但不会灭亡。

说:“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枪出来,搭救他们”。指救他们脱离犯罪的生活而言。

却说:约书亚是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约书亚是当时的大祭司,不是普通人,乃是从事圣职的人,也有这种危险经验。

阿摩司书四章ll节则责备以色列人不肯侮改,他们也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也是指行为不佳,不能使神满意而言。

基督徒不只应在消极方面“不去犯罪”,也应在积极方面行事“荣主益人”。“不要利用神的赦免去故意犯罪,如果这样做,他就会遭遇到可怕的审判”。

至于有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至死仍不肯悔改他的罪,这人是否已经得救,就不必辩论了。

――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亏负』与『赔上』原文是一个字。―― 牛述光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信徒是神的殿,可见保罗是对整个教会说的,不单是指教师。希腊文中,殿是没有冠词的,但并不表示有几个殿(Godet作“神的一个殿” 他说“哥林多教会并不是普世教会” )。这话只是想强调作为神的殿的本质。希腊文“殿”有两个字,hieron包括圣殿一切范围,naos(这儿所用的 ),则指建筑物本身,就是圣所,是神所在的地方。这里明明地说神的灵住在哥林多信徒中。“神的灵”并不是常用的字眼,其中强调了圣灵与父的关系,也声明了圣灵的神性。圣灵住在教会中,祂就是神。这句话有时也应用在个别信徒身上,但这里应该是指整个信徒团体,是神的圣所。殿是单数,你们是复数;指的是教会(个人也是神的殿,但不是本段的意思 )。

——《丁道尔圣经注释》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么?」

对于哥林多信徒的不圣洁,保罗所提出的救治乃是内住圣灵的启示。他们的需要,也如同我们今天的需要,乃是掌握一个事实,就是神自己已经居住在他们里面。我们有许多人对于神的灵没有真切的感觉。我们认为祂不过是一个影响力——无疑是一个好的影响力,但许多人仅仅是如此而已。在我们的思想中,良心和圣灵差不多是同样的「东西」,当我们做错了时,它被提醒责备,并企图把我们带回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难处,就如哥林多信徒一样,不是没有神所赐内住圣灵的恩赐,而是对祂(圣灵 )同在的实际,还缺少切身的感觉与经历。我们没有宝贵并享用那位在基本上是绝对圣洁的圣灵,祂现今在我们心里已经设立了祂的居所。

――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我们就是神的殿。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也像神的圣殿里的光景。外院有许多人宰牛宰羊献祭,真是忙,但至圣所里却很安静。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外面虽然很忙,但是在灵里一点都不被搅动。―― 倪柝声

使徒乃是受默示以人比作圣殿。神从前如何住在圣殿里,圣灵现今也如何住在人(信徒 )里头。圣经在此,乃是叫我们将人与圣殿相比较。这样作,我们就要看见,人的三部分元素,要何等显然表明出来。

我们知道殿乃是分为三部分的。第一就是外面的外院,为众人所看得见的,也是众人所可进去的,所有外面的礼拜,皆是在此献上给神。再进去,就有圣所。这里惟有祭司可以进来,将血、油、香、饼,奉献给神。他们虽然很近了,但他们还不是最近的,因为尚是在幔子的外面,他们尚不能进入神的面前。神乃是住在至圣所里,援出祂无限的光辉(至圣所里原是黑暗的 ),没有人能到祂的面前。虽然大祭司曾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然而此举不过表明幔子没有裂开之前,至圣所里总是没有人的。

人也是神的殿。在人里面也有这三部分。身体好像外院一般,是在外面的,为众人所见的生命。就是在此,人应当遵行神所有的命令。就是在此,神儿子代替人死。再进去,就有人的魂,就是人内里生命,包含有人的感觉、意志、心思等等。这就是一个重生的人的圣所。因为他的情爱、思想、愿望,都在这里,乃是满有亮光、明明白白的,好像祭司来往事奉神一般。再进去,就有幔子后面的至圣所,为人的亮光所照不到,眼目所看不见的地方。「这是至高者的隐密处」,是神的居所,为人所不能到的地方──除非神愿意将幔子裂开。这就是人的灵。人所有的,不只体与魂而已,人也有一个灵。

── 倪柝声《属灵人》

】「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毁坏一字一再出现,表示那刑罚不是随意施行的,必“与罪行相当”。参与分争,就是毁坏了神圣的社团,招惹神毁坏那罪人。这字眼并不肯定是指甚么,不能硬指杀戮或永远的痛苦。这里只是显明,严重的罪招来严重的刑罚。15节里的劣等工人尚且得救,这里比工作拙劣更大的罪,根本就在救恩之外。圣(hagios )意思是“分别出来给神”。复数就是新约常用的“圣徒”,属神的子民。这话指出教会是属于神的,因此“毁坏”就事态严重了。结束的话这殿就是你们,这你们是强调式的(由于所用的是代名词且放在最后面 ),叫读信的人想起自己的身分和责任。

——《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不可自欺(这动词保罗用了六次 新约别的地方没有用过 )。现在命令式表示当时实在有人在自欺,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态度。明显地,有哥林多人以为依附某一位名师,是智慧之举,但这“智慧”是属世界的,从字眼所暗示,是短暂的。希腊文中,“你们中间”紧接着“在这世界”;两者互相对照。信徒在教会里,也在世界里,但他与两者的关系却大不相同。保罗劝读者要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人若想获得真正的属灵悟性,就必须成为世人眼中的“愚拙”。撇弃了“这世界的智慧”,才能得着真智慧。

——《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Panourgia,诡计,本来是“机敏”的意思,从而变成“诡谲”;这字有好的一面,但似乎坏的意思占多数。属世智慧用在它本身的范围里,自有它的能量,保罗也并不小觑它。但他直截地否认这种诡计,在神面前有任何价值可言。“诡计可以欺骗人,但无法欺骗神”(Hillyer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三章综合】

属肉体的哥林多人以为他们『是属保罗的』,『是属亚波罗的』(4 );保罗却告诉他们『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全是你们的』(22 );不论亚波罗或保罗『无非是执事』,『是与神同工的』,『照主所赐给的』在他们身上作恩典的工作(5-9 )。这里说明:

一、神的执事,无论他的恩赐多强,功用多大,都是为着教会的,属于教会的,并无任何特别的地位,超越在教会之上。

二、另一面,教会也须清楚,无论甚么执事,只要真有出于神的一份恩赐,都该普遍接受;但绝不可因着接受他们的供应太多,甚至在灵里觉得,或在行动上显出,归属于某一个执事,而失去了教会在元首基督面前直接的归属――『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23 ),和独立的主权。

三、在哥林多的教会,这难处已直接涉及到保罗身上,但看他在这里的剖白,显得他是何等超脱,他的感觉丝毫未被摸着,他也一点没有被卷入这难处的是非之中。他丝毫没有个人利害得失的观感,他只是站在纯属灵的立场上,带领在难处中的弟兄姊妹,从难处出来。哦,这位神的仆人,他的态度何等清白,他的灵何等纯正!这在二千年教会的历史中,也是何等难能。

――《读经指引》

例证

拿孩子作例。一个婴孩是非常可爱讨喜的,但一个孩子若长到十六岁还是这个样子,我们就要说他是末发育的,不成熟的,还末长大,不能发挥功用。这正是哥林多人的问题。

浇灌种籽】

虽然属灵的成长在于上帝,但撒种和浇灌仍然是人的工作。如果保罗和亚波罗都尽他们的责任,则上帝自然会把福气赐下。保罗不必因为他不能做亚波罗的工作而气沮,亚波罗也不必因为他不能像保罗那样栽种而灰心。因为属灵的「分工合作」原是出于神的安排,我们用不着去嫉妒或不当的批评主所特定的主人;事实上,我们都与上帝同工。你不必假想你是其他的人,上帝有足够的工作交托你去做。

宣信博士(A.B.Simpson )家里的一位客人,有一天起得很早出去散步。当他经过主人的书房门口,他见到宣信博士坐在那里,显然已经读完读圣经,在做祷告。这位主的老仆人并没有跪下,他既没有低头也没有闭眼。他伸出他的手摸桌上的小型地球仪。他慢慢地转动着地球仪,他大声地为他的手指所触及的国家的灵魂祷告。宣信博士没有发现有人在注意他,他忽然把地球仪抱在他的胸前。当他祈祷时,他的眼泪就流满他的脸,滴在地球仪上,渐渐的整个地球都被他的泪水打湿了。当许多宣教士散布在世界各地撒下福音的种籽时,年老的宣信博士的祷告和泪水正像在为全世界这些得救的种籽(灵魂 )浇灌。

许多作浇灌的人心里不高兴,他们希望作撒种的人,殊不知撒种的工作,亟需眼泪代祷的浇灌。还是让我们高高兴兴接受上主为我们指定的工作吧。

——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有的人心理发育赶不上生理,也有的人生理赶不上年龄,而哥林多教会是徒有属灵的年岁,而毫无属灵的长进。―― 谢模善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在原文『一样』尚含有『一体』的意思。所谓『团队精神』(TeamWork ),好像一个球队,是不能有明星的;假如有明星球员,那就危险了,变成个人在表演;打球是靠全队所有成员协力合作,并不能一个人独往独来,必须彼此制造机会才,能多多得分,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发挥。教会如此,国家如此,一切整体的活动都应该如此。

―― 寇世远《谨慎之道》

「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哥林多以建筑师驰名,所以用建筑来描述信徒生活,可谓十分恰当。我们都是建筑者,无论是否这样选择。我们是圣殿的建造者!每个心灵、每个生命、每个性格,都应成为圣灵的殿。

我们的言行以及花费的时间,究竟是金银宝石,或草木禾秸,都在于我们建造的计划与技术。这实在不是我们作什么,而是怎样作。我们每有什么行动,怀着最好的动机与精神,我们就积聚了一小粒金矿。在另一方面不能经久的材料,一有试探的火,就好似草木禾秸一般。

有时在一日的结束前,我们将逝去的时光省察一下,就非常痛恨自己不好自为之来建立品格,我们会自己承认那一天一无所成,事实确是如此。时刻都在我们心上留下记录。每个动作都留下好坏的印象,铸造我们的习惯。生命本来是不停留的,不是成长,就在衰弱败坏之中;若不是金银,就是草木。我们得救虽不是靠着行为,但我们得救之后,生命的根基却必须立在基督的盘石上,照着神的设计来建造,才可得着赏赐。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建筑房子需要各种工人,有木匠,石匠,铅管工,装修工。假设正在建筑时,一小群人聚集说,我们是属木匠的,我们与石匠毫不相干。我不必继续这项假设下去,就可看出这一类的分党结派是何等无稽!他们在建房子时必须同心合力,每个人心中都存着同样的目标。石匠无法看到房子的全貌,但他在那些能观全貌的人指导之下,等于对自己手中的工程有具体的概念。多年前附近有人大兴土木,展开一项庞大的工程,聘雇的工人就达数百之多。有一个男孩前来应征,被录用了。他光着脚,衣衫褴褛,正打算去上工,却被一个工头拦住,问他说,「过来!你在这里干甚么?」男孩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工作人员吗?」我喜欢这个故事。他也是工作人员!那个男孩已经体认到工程的浩大,因此他的职分虽然微小,却是至关重大的。


神建造的计划“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有些建筑师及营建商为这个世界完成了许多壮丽雄伟的作品。不过有更多的建筑物是拙劣、丑陋的。有位知名的建筑师雷特(FrankLloydWright )曾说:“医生能以埋葬的方式处理他的过失,可是建筑师对不良的作品只能建议业主栽植爬藤植物作遮掩。因此,建筑师在自己的第一座建筑物时,最好离自己的家乡越远越好。”
使徒保罗写了一个建造教会的“手册”。他对哥林多教会写道,“你们是神……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9 )。他所指的”房屋并不是指“地方”,而是指信徒本身。当保罗把建造教会的基石摆妥后——这基石是基督的真理,教会的建造便由此开始。接着保罗勉励哥林多信徒,要谨慎思考在这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
我们这些信徒在这根基上建造的工程将要被火试验——并不是因罪而受到火的刑罚(那是来自地狱的 );而是审判的火,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林前315 )。任何一个不接受基督的人都会被处罚,而任何一个基督徒的工程也都会被考验。审判的火将显露到底哪些能得赏赐、哪些不能。良善的品德与公义的生活,是能存到永远的坚实精髓。至于其他的都将被火烧尽。
你是为永恒的价值在建造生命吗?
那一日终将来到,我们都将站在神儿子的审判台前,
我们的一生是否过得以致主说:“我儿,做得很好”呢?
耶稣基督的审判会显明人的工程,
会弃绝人,会奖赏人。


──《生命隽语》
金银宝石】

十五节那里记着说:「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

金银宝石和草木禾秸,都是古时候常用的建筑材料。金银在古时候很广泛地被人们用来装饰殿宇,宝石是指在建筑上有价值的石料,如花岗石、大理石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纯正道理的象征,草木禾秸则是建造普通房屋所用的不耐久的材料,草是指那与泥混合用来筑墙的干草,木就是作屋柱栋梁和门窗的材料,而禾秸则是用来盖屋顶的材料。

金银宝石,草木禾秸,用来预表工人和工作都很恰当。有的工人的确像草木禾秸一样,一经试炼,就被淘汰,一经火烧,就被焚化成为灰烬。有的工人则好像金银宝石,经过了试炼和火烧之后,不但能屹立不倒,还能够发出美丽的亮光,更显得光彩夺目。

草木禾秸的工作,费力少,成功快,外表看起来,倒也蛮好的,名目众多,热闹非凡,但是,一遇苦难和试炼,就如草木焚化,只是虚有其表,不实际不耐久。金银宝石的工作则不然,它可能费力多,成功慢,一旦作成有了基础,就不怕风吹和雨打,不怕苦难和试炼,就是经过火烧,也能完好无恙地保存下来,甚至还会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林前三章说到建造的事,乃是指着工作的问题说的。比方讲道或传福音,有的人需要在神面前等候、仰望,是在神面前有了负担才作的,好像是怀了胎从里面生出来的,这就是金银宝石的工作。有的人因为头脑快,口才好,事情记得多,所以他能站起来就讲,所以他工作很忙,但这在神面前是草木禾秸,没有属灵的价值。―― 倪柝声

】朗占纳斯(Longinus ),著名的希腊文学评论家,告诉他的学生一个试验的方法。『当你写任何作品,要问你自己,如果荷马(Homer )或狄摩西尼斯(Demosthenes )要写这作品,他们要怎样写;更进一步,问你自己,如果他们听了你的作品,他们要有怎样的反应。』当你宣扬基督的时候,你必须当作基督是在倾听──在事实上,祂的确是在倾听。作这样的试验,能够挽救我们,免去许多的错误。

】愈是庄重严肃的礼拜堂,愈缺乏属灵的空气。今天在各国,严肃庄重的礼拜堂到处都是,可是里面的会友大多是名义的信徒。庄重和严肃是可以做得出来的,而属灵的空气却是活出来的。许多信徒,在礼拜堂里庄严肃穆,但一出了礼拜堂,什么话都说,态度的轻浮和在礼拜堂里的时候,成为正比。

─ 何晓东《一把面粉和一点油》

属世的智慧固然能够解决经济、哲学、科学、以及人类一些物质方面的问题,但是它绝对不能够透彻属灵的事。这就好像工程师能替人解决房屋的问题,但不能解决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医学家能把病人医好,但却不能把汽车修好。所以人若因自己有属世的学问,便自以为有能力通晓属灵的事,实在可以说是「中了自己的诡计」。

我的一个朋友用「低能」一词来解释「愚拙」。希腊文这词的音译就是低能(moron )。低能者的定义是,只具有十二岁儿童心智能力的成人;他们是末充分发展、长成的人。一切低能者的聪明在神说来都是愚拙。这正是哥林多人的光景。他们自以为聪明,情愿听从学者的理论,却不持守保罗,亚波罗,矶法所传的信息。他们彼此分争,自成许多小团体,就好像小孩子的行径。哦!今日教会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低能儿。

以利法说出记于的说话时,是否受圣灵感动而说的?】

,保罗引述以利法的说话:「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这段引语颇使人感兴趣。根据记载,耶和华斥责以利法:「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由此看来,约伯三位朋友安慰约伯的说话,没有神学教训方面的价值。圣经批评学家白杜威有如下评论:「传统上,以利法从未被视为受圣灵感动而说话。约伯则被视为有圣灵光照……保罗引述这段经文时,显然没有考虑是谁的说话,亦没有理会该话是否受圣灵感动人说出的。对于保罗来说,这番话是有价值的,于是他引述这话,支持自己的论证。」(DeweyBeegle ScriptureTraditionandInfallibi[GrandRapidsEerdmans 1973] p.194 )

白杜威这番评论,没有顾及保罗引述以利法说话前有「经上记着说」一语。保罗认为以利法说话是有圣灵感动的。综览整本新约圣经,无论基督、使徒、马可和路加都用「经上记着说」来指明圣经的权威,亦指明了接着的说话是真理。据此看来,引述在的一番话,也被保罗认为是具权威的、无误并可信。保罗视以利法的说话具权威,信徒由此了解一个原则:三位朋友安慰约伯的说话,虽然不受用于约伯,甚至是批评约伯,对他不公平,然而,这些安慰说话本身是正确的。约伯自己也如此评论三位朋友的说话:「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即是说,三友人的话已属老生常谈,是人人都明白的。

事实上,从约伯自己说话所流露的情绪看来,三友对他的评论亦非一无是处。三友承认神是公义的,亦乐意接受罪人重新归向他;这番意见当然是对的。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坚持灾难之所以临到约伯,必因约伯犯罪又不向神坦然认罪,三友这番话,却严重地错解了神顾佑万事的方法,还显出他们以为藉善行可得救,将全能的主宰降格为他们的守护神,显出他们的自以为是。

在此应要指出,约伯当时大受打击,满腔怨忿,他关于神的言论也不全对呢!例如,约伯向神投诉:「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压,又藐视,却光照恶人的计谋,这事你以为美么。」在,约伯又控诉神无故以凶暴待他。约伯会说错话,但满身罪孽如该亚法,也偶然间说出如此有意义的话来:「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福音书作者接着评论该亚法这番话:「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研究圣经任何一卷,都要细心识别出每一句话于什么情况下说出来。圣经作者说出这句话,究竟是显出受圣灵感动又有权威的真理,抑或忠实报导不信者未受圣灵感动而说出的话,更甚者是撒但欺哄骗人的花言巧语。上述各种说话,都包括在圣经无误这项教义内。

──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意念虚妄「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人的意念很多,也不止息,可以说,人一生都是活在他自己的意念里,没有作什么的时候,是想自己的意念,而所作的,又是根据自己的意念而行。人的意念虽然很多,但真有价值的不多,反是错误的,罪恶的,可以说是虚妄的更多。人所有的意念,以及由这些意念而产生的行为都如海中的波浪一般,一波一浪地相逐,归于无有。而人意念中的波浪没有海洋中的波浪那么大,只在人的小小脑海里,只是剎那之间就过去的。

这里「意念」一词也可译作「理想」或「推理」、「推论」,那就是说,人凭自己的聪明、知识、力量方法所作的一切都是虚妄的。人用理想、理智、推论可以认为没有神,或者神所作的不对。人理想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对的途径,或者有其他许多的推论、设想、理由,但都是虚妄的。人的理想很少会成为事实,即或成也与神的理想不合,只所想象的快乐 并不是真快乐,人所盼望的幸福也不是真幸福。

只有神的话是真理,神的旨意是事实,真神以外的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错的,还是寻求神的真理,抓住神的事实吧。

──《每日天粮》

『万有全是你们的。』帕克(Parker )博士用例子解释这节经文。「我的事工是从班伯利(Banbury )展开的,我在当地的房子,楼上窗户正俯瞰着一有钱人的广大产业。真正享有这产业的其实是我。虽然我未拥有方寸土地,但实际上整片土地都是我的。那位富有的业主每年来一次,住上十天,然后就用锁锁上。我却日复一日享受着它提供的美景和辽阔视野。这世界是你的。花朵是你的。「万有全是你们的。」他们是你父亲的。他们属于那住在圣所里的一位,因此也是属于你的